《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也有这个感觉, 呵呵日期:2010-03-13 15:11  163.云山被包围(第十三章6)  中国军队按照预定计划于当日开始了总攻击。  在美第24师地区,部署北朝鲜军第17师21团、第32师5团阻击美军的进攻,中国军队第50军在龟城西方、第66军主力在龟城东北展开,采取了切断龟城至泰川公路的态势。在云山,第39军主力第115师和第116师进至云山北侧和西南侧,第40军和第38军从韩国第2军区域南下,包围云山……目标是在清川江以西包围并歼灭美第8集团军主力。  不过攻击将使用夜袭,因此,11月1日白天,虽然中国军队在快速展开对美韩部队的包围,但两军的接触很少。  即使没有遭到敌人的攻击,在判明自身环境不利的时候,发生动摇是不可避免的。对于此时的美第1军来说,友军的状况要比敌人更能影响自己。  骑1师师长盖伊接到米尔潘的防备宁边附近的指示后,命令第5骑兵团团长H•简森中校执行,简森率领第3营前往宁边,并来到韩国第1师师部和师长白善烨进行了沟通,其位置在韩国11团的右翼,宁边东北的盖祠岘附近。  白善烨对简森说他感觉云山被包围了,因为正午过后,侦察机在云山的东北方和西南方发现了敌人了大队列,并报告称韩国第11团的正面有骑兵大部队在接近,第11团进行了炮击,那支骑兵部队留下了约100匹马尸体退散了,这些征兆表明云山的四周都有敌人。  “是这样的吧?”白善烨的说明让简森沉吟起来,白善烨也松了口气,总算是让美军指挥官知道了中国军队存在这个事情。简森闻到白善烨的嘴里有股泡菜味,推想他刚刚吃过饭,因为事关重大就赶紧向白善烨告辞返回了第3营的阵地。  刚到阵地,韩国第2军的残兵败退了下来。官兵们都看似丢了魂一样,一点也不关心周围的状况,仅仅是眼睛盯着前方一路走着。简森回忆说:“就像泥人部队一样。”    (下一节.全是中国人)日期:2010-03-13 20:39  这两节不长,正好是周末,一起翻了发掉。不少人等待的志愿军的出现,可能会令人失望,呵呵。    164.全是中国人(第十三章7)  下午一点多,云山,位于龙浦洞北方的韩国12团2营遭到了猛烈的反击,5辆坦克中有3辆被击中,坦克向后撤去,2营被孤立在敌人中间。  三滩川北岸的韩国15团也遭到了攻击,并且望见了正面山脊上移动的中国军队,虽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看不见人影,但是山像是在起伏的样子,显示着大部队用树枝和树叶做掩护在运动。  骑1师师长盖伊也已经知道了中国军队在运动。盖伊在龙山洞的师部和师炮兵指挥官C.帕玛通过炮兵无线通信获知了此事,炮兵的前线观测兵以及侦察机的报告有效的了解到第一线的状况。为第82野炮营做观察的侦察机飞行员的声音从麦克风中传来:“啊,那是什么?明堂洞和龙兴洞发现很长的纵列,正在南进,还有马匹!”明堂洞在云山西南约10公里,龙兴洞在云山西侧约8公里。  帕玛急忙命令第99野炮营进行炮击,盖伊则皱起了眉头,有马匹?习惯了机械化装备的美军对马匹的出现感到很意外,骑1师虽以骑兵称呼,可一匹马都没有。但是中国军队还在用马。  盖伊感到了不安,骑1师的三个团中,第8团在云山,第5团3营在宁边,1营在云山南方的“龟首”,第7团作为美第1军的预备队驻扎在新安州,因此守卫龙山洞的只有第5团2营。盖伊给米尔潘打了电话,建议将第7骑兵团和宁边的第5骑兵团3营向龙山洞收缩,并希望云山的第8骑兵团做好后退的准备。“这里太危险了,云山已经突出在敌人中间了。”  “对于云山的状况,我也有同感,但是你的建议不能实施。”米尔潘指出,第7骑兵团必须在院里盯住韩国第2军防止其溃乱;宁边如果被突破,清川江北岸的部队就会被全部包围。  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也向米尔潘提出了建议。白善烨来到安州的美第1军司令部拜访了米尔潘,强调必须调整部队兵力迎击中国军队。白善烨在四天前曾向米尔潘报告过“Many many Chinese!”,这天仍是竭力劝说:“All,Mountain,All,Chinese。”意思是“满山全是中国人”,白善烨回忆说米尔潘是明白他的意思的。  米尔潘于下午四点多,和沃克进行了电话联络,建议撤退到清川江采取防御态势。“敌人展开攻击了?”“没有,将军,还不能确认有大规模的攻势,但是,现在……”“我明白了,让我想一下。”沃克摔下了话筒,米尔潘的震动耳膜的声音让他脸色大变。    (下一节.后退命令)日期:2010-03-14 17:07  165.后退命令(第十三章8)  天就要黑了,米尔潘越来越觉得不安了。  美24师方面和东部还保持着平静。  云山,韩国军与第8骑兵团的交替完成,韩国15团与第8骑兵团1营守备云山北部,东侧是韩国部队,西侧是美军。云山南方的“龟首”,第5骑兵团1营急趋185高地,但是没有来得及,高地上已全是中国军队,1营只能集结在高地南侧。如果不能夺取185高地,第8骑兵团将无法后撤,盖伊正在苦思,一旦将手上的第5骑兵团2营派遣出去,那么龙山洞师部就空虚了。“必须要进行一些处置。”盖伊向米尔潘进言,但是米尔潘也拿不出什么对策来。  下午五点,云山北部的第8骑兵团1营报告说受到攻击,报告随即传达到了骑1师师部和美第1军司令部。营长J.米利金少校回忆说遭到了火箭炮的齐射,是苏制82毫米喀秋莎火箭炮。  紧接着,报告说185高地的第5骑兵团1营被击溃了。详细情况不明,1营以C连为预备队,以A连和B连前往185高地,根据片段的报告分析,首先是B连遭到了奇袭。  “虽说是奇袭,不知什么时候中国士兵潜入到阵地中来,有人发觉了,大叫有中国人,阵地一下子就支离破碎了。”盖伊愤然地在手记写道,总之,1营丢弃了四门迫击炮撤退了。  米尔潘接到这个报告后,再次给沃克打电话,建议后撤。“在敌人到来前就撤退吗?”沃克不高兴的问道,米尔潘斩钉截铁的说道:“是的,将军,在敌人到来前后撤。”沃克表示知道了。  下午六点左右,米尔潘在安州的司令部开始召集各级指挥官和参谋们。等到美24师师长J•乔治、骑1师师长盖伊、韩国第1师师长白善烨及他们的参谋们到齐已经是晚上八点了。盖伊在出来时指示参谋长E•霍姆斯上校安排第8骑兵团做好后撤准备。  在美第1军司令部集中的指挥官中,乔治要求米尔潘做出“详细的说明”:“第5、第21团吃过午饭后一步未能前进,官兵中已产生了不安和疑心,还有三十公里就到鸭绿江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质问是当然的,米尔潘对事态的解释是“发现不明兵力的中国大部队在接近”。“早点开会吧,现在是需要行动的时候,而不是说话。”  米尔潘下令美第1军将战线调整为博川-龙山洞-宁边一线,然后撤退到清川江重整态势。特别是云山的第8骑兵团和韩国15团立即后撤到龙山洞至宁边周围集结。等米尔潘下达完命令,盖伊打电话回龙山洞的师部,指示参谋长霍姆斯立即安排第8骑兵团后撤:“立刻后撤,立刻!”美24师、韩国第1师也分别向部队传达了指示,美第1军在中国军队总攻之前开始了后撤。  十一月一日夜,进入云山地区的中国军队是第39军、第40军和第38军。其中第39军从西北方向直接包围云山,同时以一部向西南运动目标龙山洞。第40军位于云山东侧,压制九龙江和清川江之间的三角地带,并且向东南方球场洞附近的清川江南岸集结兵力,形成了突击军隅里的态势。之前说过,中国军队预想在清川江畔包围并歼灭展开于云山至安州的美第1军,即使不能达成目标,至少也要把美第1军赶到清川江以南去。  当夜,月亮出来的有点迟,当下弦月出现在天空中时,鲜亮的白色照耀在战场了。  美第1军的防线最北端的云山,第8骑兵团接替了韩国第1师配置在那里,中国第39军从晚上十一点左右开始侵入。第8骑兵团团长R.帕玛上校接到盖伊的后撤命令也正是这个时候。虽然盖伊要求参谋长霍姆斯尽快给第8骑兵团下达后撤令,但还是被耽误了,另外,帕玛上校也不认为命令中的后撤时间是什么问题,他认为战况没有那么紧迫,所以在接到师部的命令后,过了四十五分才发出准备后撤的命令,而后撤的实施时间定在11月2日零点。  帕玛确定的后撤路线是从云山东南的三岔路口经165高地北侧、上九洞、立石、宁边以及沿线的村道,通过三岔路口的顺序是2营、1营、3营。因为三岔路口是各营的汇合点,帕玛上校派副团长H.艾德森中校前去指挥交通。    (下一节.打开退路)日期:2010-03-15 19:10  166.打开退路(第十三章9)  凌晨零点刚过,布防在云山北部的J.米利金少校的1营被两翼的中国军队压迫,眼看就要被孤立了。云山的东北端也有一个三岔路口。米利金接到后撤命令后,准备首先将部队向东北三岔路口集中,然后转向东南的三岔路口。  凌晨零点三十分,米利金抵达了东北三岔路口,向云山望去,“接到东边的水田里黑压压的敌人纵列正在南下,接着街道那边响起了激烈的枪声,窜出了火焰,我惊呆了,到底来了多少中国人啊?”不管怎么样要把伤员后送,米利金安排坦克在载满伤兵的卡车前后作为护卫,命令强行突破云山。  但是,这个突击队出发约二十分钟后,凌晨一点左右,三名坦克兵逃了回来,向米利金传达了坏消息,刚进入街道,在一个街角卡车被打坏并起了火,先头坦克遭到了四周的射击,殿后的坦克也遭到近身攻击,履带被破坏。“所有人都被杀了,要么就被俘了,那些家伙像盯上砂糖的蚂蚁一样密集。”一个坦克兵哆嗦着向米利金报告,颤抖的声音显示出无限惊恐。  米利金不时眺望着火焰摇晃下的云山街道,思索着对策,指挥下的四个连中,A连和B连已经提前出发应该到了云山南侧了,C连和D连正在集结。“因为事态紧急,我在考虑是全员集结待命呢还是逐次后退。”还没等下定决心,异变就发生了。  米利金营的集结地在云山的东北三岔路口,是个非常好找的地点,那些和自己所属部队走散的美韩士兵在月光照耀下都集中到这里来了,在米利金思考的时候,残兵们仍在流入,其中也混杂了中国士兵。  突然有美国士兵惊恐的喊了起来:“Chi……Chinese!”米利金周围的美韩士兵四散而逃,“我在那大叫‘停下!不要慌!’,但是没有用,我在人群中找中国人,但是没有找到,似乎他们也逃走了。”米利金总算聚集了约30名美军,来到了后撤点云山东南三岔路口。这里,后撤行动正在顺利实施。副团长艾德森让3营作战主任F•麦卡比上尉指挥一个排在北侧进行护卫,按计划第1、2营的车辆、第1营A连和B连、第2营一部陆续南下,第8骑兵团撤走了。  凌晨一点三十分左右,云山方面的枪声停了下来,战场变得安静了。  第99野炮营开始后撤,B连、营直属连打头,凌晨两点二十分,杰克•博尔特上尉指挥的C连来到了三岔路口。“嗨,杰克,月亮不错吧。”“哦,艾德森,有点冷呢,要是没有和中国人遇上的话,还真是一个浪漫之夜呢。”“不用担心,还没有和中国人碰上的报告呢。”“那就再见了,保重。”博尔特上尉向艾德森敬了一礼,按照艾德森的指示让吉普车上了右边的路,这条路是沿着三滩川从水田中穿过的土路,经过165高地下面。开了约200米,博尔特发现后面没有车辆跟上,C连的拖着6门105炮的12辆卡车编队没有跟来,原来是跟在他后面的头车在三岔路口没有右拐直走了,不过车队很快发现了错误,准备掉头过来,博尔特停下吉普等着他们跟上。就在这时,他发现月光下水田的前方出现了整齐的纵队组成的部队在逼近。  博尔特问司机那是什么部队,司机回答说是3营吧,博尔特点了点头,他知道第8骑兵团3营是守备三岔路口的,他想可能就是3营了。当对面的队列接近至四五十米处,博尔特从胸口的口袋里掏出香烟准备点上,突然,纵队列散了开来,并向博尔特射击。“是中国人!”博尔特吐掉香烟跳上看吉普,司机几乎同时就开动了,吉普在土路上疾驶,博尔特用机枪乱扫着通过了165高地下面,和前面的B连会合了。  博尔特没有来得及将这个异常情况通知给跟在后面的C连,C连还在追赶着博尔特,差不多快到165高地下面的时候,先头的炮车遭到了射击,司机慌忙打方向,车子横了过来,牵引着的105炮将道路堵住了。后面的坦克开过来准备推开这门炮,但是遭到了近身攻击被打趴了。第8骑兵团的退路被自己的车辆阻断了。三岔路上,集中在那里的各营残兵听说前面的退路阻断了,发生了动摇。  副团长艾德森和退下来的2营营长W.沃尔顿中校召集了一些军官,商议打开退路的办法。但是,军官们毫无战意,大多认为为了打开退路而付出代价是不值得的,士兵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拿着武器维持队列一起行动,这才是军队,打退敌人的进攻才能保住生命!”“诸位,军人要是不负责任的话,就像是面包店不做面包一样,那就丢掉了良心!”两个人还说“前面的友军也在协助我们,我们也要为了营救后续友军而打开退路”,希望能说服这些军官,但是,到了凌晨两点四十分,两个人周围的官兵组成了小股,分别退去了,连个道别的人都没有。  艾德森只得带着少数官兵沿三滩川北岸南下,沃尔顿也向南面的山中逃去。  C连也丢弃了炮车逃进山中。    (下一节.军号和手榴弹)日期:2010-03-16 20:01  167.军号和手榴弹(第十三章10)  凌晨三点,1营营长米利金来到了三岔路口。艾德森刚刚撤走,三岔路上到处是丢弃的车辆、炮车和重武器,一片惨象。米利金呆呆在站在那里,这时,3营营长R.奥莫得少校跑过来说1营2营的大部已经后撤了,然后就消失了。米利金将附近的约40名官兵刚刚召集在一起就遭到了机枪和迫击炮的射击,40多人又四散而去,米利金也不得不逃进了山中。  奥莫得少校在南面桥附近的营部命令各部集结,集合好后等待撤退。奥莫得告别了米利金返回营部的时候,营部附近的道路上挤满了车辆,官兵们在阵地的壕堑内休息。奥莫得将守备三岔路的麦卡比上尉和一个排撤回了营部,自己也躲到战壕里休息了一会。这时是凌晨三点多,再过两个小时天就亮了,奥莫得认为那是撤退就会容易一些。  就在此时,约一个连(一说一个排)的纵队渡过南面桥而来,南面桥有M连的两个班配置在那里,美军认为安静地整齐行进的纵队是韩国部队,就默默的看着他们过去了。纵队过了桥继续北进,接近了营部,突然,队列中一个人吹起了军号。没有旋律,像远处对着寒月的犬吠声般拖着长长尾音的一个调子。  L连方向也响起了枪声,同时,接近营部的纵队也散开了队列并开枪射击并投掷手榴弹,卡车被炸烧了起来,3营一下子陷入了混乱。  营长奥莫得少校和副营长V.莫里阿迪少校、作战主任麦卡比上尉刚刚在战壕里打盹,一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有袭击!有北朝鲜军!”“怎么回事?怎么会在这个时间……”奥莫得和麦卡比不解的对话着跑出了战壕,其他官兵似乎也都不知怎么回事。  “也不知是谁把我叫醒的,我就跟在人群中跑着,能听到军号声,我想声音很远。”W.希尔中尉这样回忆道,给希尔的印象就像是一场梦,似乎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大多数人都说听到了“军号声和马蹄声”。  中国军队并没有骑马来,但是他们端着步枪、投掷手榴弹、不停的吹着军号、吹着哨子冲锋。  作战主任麦卡比跳进了战壕,钢盔也丢了,接着一发子弹贯穿了他的肩胛骨,他还想用卡宾枪应战,但因为出血撑不住了,靠在了战壕里。三个中国士兵端着刺刀围了上来。“但是,那几个家伙站在我面前,开始说起话来,似乎是因为我没有戴钢盔不能确认是敌人,我就向后指了指,他们就跑开了。”麦卡比回忆说,之后,又有中国士兵过来,在他的向后“指示”下跑开了。“第二次来的中国士兵约有一个班,我想我那时像芝加哥街头的交警,机械的抬手指挥交通。”弄不清楚中国士兵到底为什么会放过麦卡比。  月色依然明亮,加上战场的战火,反而只能看到人的逆影,很难仔细辨别。奥莫得和麦卡比在当夜始终认为敌人是北朝鲜军。只有从军牧师E.坎普和副营长莫里阿迪说是看出了“毛皮帽子的轮廓”。  但是中国军队似乎并没有要全歼3营的意思,等到差不多L连主力和营部集合在了一起的时候,在哨子声中消失了身影。  天亮后,3营营部一带剩下了三辆坦克和约两百官兵,还有约170名伤员。L5型侦察机飞来,投下了装有吗啡和绷带的信囊。本来打算降下接走重伤员的,但是遭到了射击只得放弃。飞行员在接近地面时对麦卡比大喊:“嗨!救援部队就快到了!”麦卡比以为那是“老掉牙的鼓励语言”,实际上飞行员的喊话并不夸张。  骑1师师长盖伊在凌晨零点左右得知云山发生的事态,将预备队第7骑兵团1营配属给第5骑兵团,指示他们打通第8骑兵团的退路。H.简森中校九天前刚刚接替了M.克罗姆伯茨上校出任第5骑兵团团长,之前他是第8骑兵团3营营长。当他得知第8骑兵团3营被孤立在云山后,激起了前去营救的意念。但是,配属给他的第7骑兵团1营被四周的军号后、哨子声、喇叭声等异样的声音包围着,无法开始行动。而实际上1营周围只有少数侦察兵,在不停的发出那些声音,但对于不熟悉这种原始的心理作战的美军反而起到了迷惑的作用。  “感觉像是猎人鸣笛把鹿往圈套里赶一样。”简森为了营救老部下在天快亮时出发了,并请求了空中和炮火支援。然而,云山周边的山上依然全是中国军队放火烧出的烟雾,轰炸和炮击无法确定目标,只能是“盲射”一番。感觉差不多了,第5骑兵团刚开始攻击前进,就遭到了机枪和迫击炮的阻击,搞了几次都是这样样子。  米尔潘观察了状况,下午三点,指示盖伊:“骑1师停止攻击,火速向新安州撤退!”    (下一节.云山的悲剧)日期:2010-03-17 19:32  168.云山的悲剧(第十三章11)  实际上,当天早晨,第8集团军司令部终于开始判明了前线的情况,司令部陷入了“歇斯底里”之中,最后决定美第1军向清川江南岸撤退。米尔潘给盖伊下的指示就是根据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决定做出的。  盖伊为难的思考起来,军长的命令意味着抛弃了第8骑兵团3营。“这是不能接受的,这样做不仅将在美国陆军战史上留下污点,也将会使美国民众失去对陆军的信赖。”盖伊还指出,10月25日以来的战况中特别是韩国军队的溃败问题,使得美军的困难逐渐凸显,为什么没有注意到,“实际上真有敌人存在吗,敌人出现的传闻就等于我们要失败了吗?”盖伊的这番话可能是对米尔潘的嘲讽,因为米尔潘反复强调要在中国军队来之前赶快撤退。  第5骑兵团团长简森提议该团进行一次全力夜袭:“到现在为止都是敌人在发动夜袭,我们还没有实施过,我想一定有效果。”盖伊表示支持。但是,下午五点,米尔潘再次命令盖伊:“骑1师于今夜后撤到新安州附近,准备在明天早上对进至第1军右后侧的敌军发动攻击。”中国军第38军已开始沿清川江南岸西进,从院里给军隅里施加了压力。盖伊放弃了营救第8骑兵团3营的计划。  第8骑兵团3营约200人加上约170名伤员在营部构筑了圆形阵地。傍晚时分,侦察机飞来投下了“夜间找机会突围”的命令。3营抱着“简森一定会来营救”的念头坚守着阵地。  2营的约50名残兵也来到了阵地,在中国军队的包围下坚持着,11月4日,有精神失常者出现,伤员增多,只得突围。营长奥莫得和约250名伤员留在阵地上,其他残兵约200人向友军阵地突围,途中基本上被俘或战死。  3营约800人的人员中,生还者约200人。  中国军第39军记载:“在云山周边抓获俘虏200多人。”  那么3营中包括伤员在内的其他400多人到哪去了呢?没有他们的消息,《第8骑兵团团史》以“云山的悲剧”来悼念这些阵亡者。    (下一节.兵力过小推定)日期:2010-03-18 19:37  169.兵力过小推定(第十三章12)  美第1军按预定计划于11月3日将战线后撤并进行了重整。  韩国第2军的第8师和第7师从院里撤至军隅里东南的飞虎山一线,美第24师第5团配置在军隅里,美第2师第9团配置在飞虎山南方的价川。韩国第1师于傍晚从亭边附近撤至新安州机场地区,英27旅配置在博川,美第24师第19团配置在清川江北岸,其1、2、3营分别守卫九龙江渡口、安州桥和新安州桥。主力沿清川江南岸配置,北岸第一线为第19团和英27旅。  可以这样说,美第1军已经被赶到了清川江南侧。因此华盛顿的参谋长联席会议急电麦克阿瑟,寻问关于“中国正式参战”问题的见解。当天,麦克阿瑟司令部首次发表了包括兵力数字的报告:“在满洲的中国军队总兵力83万3千人,进入北朝鲜的兵力为34000人,其中16500人投入作战。”  接着,参谋长联席会议请麦克阿瑟司令部就11月1日北京发布的广播发表意见。北京广播以中国共产党及各政党的联名发表声明称:朝鲜战争是对中国安全的直接威胁,中国人民必将倾尽最大努力进行“抗美援朝”。参谋长联席会议对麦克阿瑟司令部的观察和实际战况之间的差异感到疑惑。麦克阿瑟于翌日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了回复。  麦克阿瑟综合分析了前线的报告,指出中国军队参战态势有四种可能:  ①公开发表声明并全面参战  ②秘密给与北朝鲜军事援助  ③派遣部分志愿部队援助北朝鲜  ④一种打扫战场式的小规模介入  麦克阿瑟对于现阶段中国军队将采取何种态势没有明说,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要关心的第1点,认为很有可能,但是,同时“也有否定这点的基本理由,总之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证据”。  “我认为急着下结论是危险的,需要收集更多的军事事实才能做出最终的判断。”这就是麦克阿瑟的结论。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接到报告的杜鲁门都带着疑惑的实现注视着东京方面。  根据麦克阿瑟的报告,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只有“34000人,其中作战兵力16500人”,只有美第8集团军约15万兵力的十分之一,难到第8集团军就被这么些兵力打败了?然而,手头没有材料来反驳作为现场责任者的麦克阿瑟,华盛顿无法做出反应。  麦克阿瑟司令部对中国军队兵力的推定明显过小了,但这是有理由的。  第8集团军情报部在11月4日关于中国军队兵力的记录为“两个师单位的正规军”,首次承认有中国正规军的存在,但是所做出的“两个师单位”的推算太少了。实际中国军队兵力为6个军18个师18万人,推算的只有实际的九分之一。  为什么会推算的那么小呢?因为中国军队一般称军为“某某部队”,这个叫法很容易与“连队”即“团”(译者注:原文建制描述采用日文‘连队’,翻译时转为国内叫法)混淆,而将师称为“大队”,将团称为“中队”,各缩小了两级。比如:第38军112师334团称为“第54部队第1大队第1中队”;第39军115师炮兵团称为“第55部队第1大队炮兵中队”。第8集团军被这个叫法迷惑了。  第8集团军11月1日发布的“敌人兵力为两个团”的报告就是因为俘虏所属为第55、56部队,因此认为是连队(团)。加上后来获知的其它“部队”番号,在4日作出了“两个师”的推定。    (下一节.中国军队退却)日期:2010-03-19 16:55  170.中国军队退却(第十三章13)  对于敌人兵力过小的推定,在战场上是最危险的诱因。  11月4日当天,清川江一带终日风雪交加。  中国军队在风雪中主攻飞虎山和清川江北岸。飞虎山海拔622米,从顶上不仅可以俯视军隅里,还能望见东面的德川和南面的顺川,是个要地,如果这里被夺取,第8集团军的右翼将被完全突破。韩国第7师师长申尚彻准将将李建奇上校的3团摆在右翼,朴升日上校的5团摆在左翼,金龙周上校的8团作为预备队摆在军隅里东侧。军隅里由美24师5团(J.斯洛克莫顿中校)防守。  中国军队首先在右翼突破了3团的正面,当8团出动救援时,从德川方面和院里方面有别的中国军队向军隅里的美第5团发动了急袭。第5团一时陷入了混乱,但很快恢复。  飞虎山方面围绕着山顶的争夺一直在激战,寒风凛冽,飞虎山上是岩石上流满了敌我双方的血,血被冻成了冰柱状。在第8集团军炮兵和冒着恶劣天气出击的空军的支援下,飞虎山西北山顶终于守住了,随着日落中国军队后退了。  突出配置在清川江北岸的美第19团中,靠近九龙江岸的药山岘附近的1营在飞虎山遭受攻击的同时,即上午九点左右,突然遭到了背后的袭击。侦察机在此之前曾发现有约千人的中国军队在泅渡九龙江,但是他们后来潜入了森林就消失了。1营放弃了重装备和卡车渡到了清川江南岸,一直逃到安州。  第19团团长N•穆阿上校急忙排除安川北岸的3营,但是3营在馆洞附近遭到有力部队的伏击。  但是,中国军队似乎并没有一口气突破第19团的意思,入夜后仍然在反复进行小规模的渗透。可能是因为中国军队出现在清川江岸引发了附近的居民向对岸避难,避难导致的混杂影响了部队的行动。  美第24师师长乔治指示第21团团长R.斯泰凡斯上校前去支援第19团,11月5日晨,第21团进入第19团的阵地,稳住了阵脚。附近虽有中国军队进入,但是都是三五成群的态势,第21团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驱赶了他们,恢复了原有位置。  飞虎山方面也处于平静中,从清川江地区避难来的百姓安然的利用安州和新安州两座桥向南而去。和前一天不同,当天是个温暖的好天,连美空军在上空穿梭轰炸可疑目标都看上去很悠闲的感觉。  但是,博川地区的英27旅从未明开始遭到了约一个营的中国军队的攻击。中国军队的目标似乎是要炸掉博川桥,反复有抱着炸药包的突击队向英军阵地突入,英军不得不将野炮进行零距离射击,一度击退了中国军队的突击。到了下午,一个团以上的中国军队从东侧开始攻击,英27旅后撤至了新安州北岸。日落后,清川江北岸响彻了清亮的哨子声、军号声,中国军队开始攻击。  “那个时候,我觉得快不行了。”旅长科德和美第19团团长穆阿都同样回忆道。  中国军队反复强攻英27旅正面,经过4个小时的攻击击溃了第一线的两个连。  美第19团方面,守卫苎岘东南约两公里的123高地的2营遭到了袭击,布鞋掩盖了脚步声,中国士兵顺着电话线逼近了E连的背后,他们无声的刺杀了睡袋中的美兵,并冲进了连部。只有印第安人下士克洛德和上等兵帕尔伯尼二人发现了情况,“中国人来了!”二人喊了起来,加上二人开枪的声音唤醒了E连,然而此时连部已满是中国人了。两个印第安士兵拼死战斗各打死了十数名敌兵,最后战死。邻接的G连也同样遭到了夜袭,到凌晨零点左右,两个连都四散而逃,第19团2营处于崩溃边缘之中。  但是,意外的情况出现了,中国军队没有尝试进一步攻击,战线逐渐趋于平静。相同时刻,清川江畔的英27旅注意到面前的中国军队似乎越来越少了。  ——十一月六日  英27旅的官兵们的心情随着天光放亮越来越紧张,从深夜到未明中国军队都没有发动袭击,英国人预想中国军队将在天亮后发动总攻击。“觉得已经不行了。”科德的感想和那个时段的心理是一致的。  但是,当英军哨兵将头探出阵地时,意料之外的光景映入了充血的眼帘,眼前的谷地尽头,中国军队正蜿蜒远去。“他们逃走了!?”呆然嘟囔的英军士兵被自己的话语吓了一跳,揉揉眼睛看清楚后连忙向周围的官兵招呼,英军士兵高兴地跳出阵地高声欢呼“他们走了”“他们逃走了”。  第19团的正面也是同样的状况,天亮后1营进行了反击突入123高地,只发现了473名中国士兵的遗体,周围没有活着的中国人。  “中国人没了!撤退了。”情报在各部队中传开,各部派出的侦查兵证实了情报所说的。10月25日在雾中涌出的中国军队,现在又在朝雾中消失了。  现实是,中国军队于10月25日开始攻势,至11月5日深夜结束,再次潜伏到后方等待好机。  美军方面当然不知道这个情况,第8集团军的官兵带着安心和疑惑混杂的心情,一个劲地看着平静的周边。    (下一节.满洲“圣地”)日期:2010-03-20 14:26  171.满洲“圣地”(第十三章14)  麦克阿瑟于当日上午七点,发表了如下声明:“……最初和我们交战的北朝鲜军已陷入毁灭即无法战斗的状态,残余将很容易被清除,但是在联合国军采取军事行动的地域范围之外,有着广大补给地和巨大的预备兵力补充的新的外国军队,现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正式宣布中国军队参战的声明,同时麦克阿瑟也明确的向联合国做了报告:“现在联合国军已经和展开行动的中共军队进入了战斗状态,我们的部队已非常明确了这点,我们的情报机关也已确认了以上事实……”  接到麦克阿瑟的这些声明和报告,华盛顿却有些迷惑了。  当日,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发去了三天前被问及的关于北京广播的见解的电报,电报轻描淡写的说道:“广播就是豪言壮语加说大话而已。”  麦克阿瑟关于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只说了“第42军124师370团约2500人”和“第40军所属的机动作战部队约5000人”。  另一方面,沃克给麦克阿瑟送来一封信,表达了转移攻势的意图:“我军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意愿保持消极的桥头堡式防御位置的意思……必须组织起对中国军队的抗击,有必要策划动员全部兵力展开攻势的行动,而且计划已经有了,这个计划希望能尽早实行,在此之前,需要确保右翼的安全和攻势兵力的集中,以及恢复补给工作。”接着,沃克计划于11月15日实施以美第1军、美第9军、韩国第2军从西向东排列同步北进的计划,并下达到各部。  华盛顿根据面前的情报和形势,推测起麦克阿瑟的意图来。关于中国军队,两天前,麦克阿瑟否认全面参战;现在,中国军队消失了,第8集团军准备反攻,麦克阿瑟传达的中国军队的兵力比之前推算的更小,只有“计7500人”;那么为什么现在麦克阿瑟确认中国军队“正式参战”并提醒关注中朝边境以北的中国领土呢?  陆军次官R•罗伯托中将回忆,实际上麦克阿瑟的意图很容易推出:“就是对满洲(译注:即东北地区,日本人习惯称中国东北地区为满洲,译文中尽量不改这个称呼。)的轰炸。中国军队和北朝鲜军可能利用满洲进行补给和避难,可以说是块‘圣地’,谁都能想到,有了圣地,完全压制北朝鲜将无法实现,麦克阿瑟有了攻击这块圣地的念头就再清楚不过了,但是他怎么能这样想呢?”  对于麦克阿瑟,对中朝边境的攻击已是被严重禁止的,他怎能无视这个禁令,考虑起这个能把中苏拖入战争的“攻击满洲”的计划呢?然而,麦克阿瑟确实在思考这个“怎么能”了。    (下一节.轰炸鸭绿江)日期:2010-03-21 16:20  172.15.轰炸鸭绿江  麦克阿瑟接到沃克的关于中国军队撤退的状况以及反攻计划的报告后,下定决心这次反攻一定要打到鸭绿江,控制朝鲜全域并结束朝鲜战争,为此,他认为有必要封锁中朝边境的通道。他随即叫来远东空军司令斯特拉特迈亚,指示他炸掉鸭绿江上的桥,特别是新义州、朔州、满浦镇这三座桥。新义州桥是“圣•阿美利加•布里奇•坎帕尼”于1910年建造的,其余两座是日本的“横河桥梁”和“大阪车辆”公司分别于1943年和1939年建造的。  “不行,这是不可能的。”斯特拉特迈亚接到麦克阿瑟的指示后立即表示反对。那几座桥都很牢固,要想炸掉它们肯定要出动轰炸机,但是敌人在新义州的对岸安东设有空军基地,所有护航的战斗机必须执行长距离的飞行,而敌人却可以以逸待劳,并且,美军还不能越界追击。  “那么,用敌人战斗机接近不到的B29怎么样?”  “那也不行,中国和北朝鲜的国界在桥中间,B29在那么高的高度下无法保证炸弹只命中北朝鲜一侧的目标。”  但是,麦克阿瑟仍然命令斯特拉特迈亚出动B29进行轰炸。麦克阿瑟滔滔不绝的说第8集团军正面临危机,如果鸭绿江上的桥不炸掉话这些危机将无法消除。斯特拉特迈亚接受了命令,随即做了一个出动90架B29进行空袭的计划,麦克阿瑟表示认可,但是因为事关重大,需要和华盛顿进行了联络。当夜,麦克阿瑟很繁忙,等到斯特拉特迈亚从麦克阿瑟那里获得华盛顿的许可已经接近凌晨零点了。东京是11月7日零点,华盛顿是11月6日上午10点。  因为7日是中间选举的投票日,杜鲁门预定6日要到堪萨斯市翌日到印地潘迪斯市进行投票活动。斯特拉特迈亚向陆军总部通告了轰炸计划,接到电报的次官罗伯托中将联络了国务卿艾奇逊,艾奇逊再紧急打电话给杜鲁门。艾奇逊汇报说现在正在和罗伯托、拉斯科等人进行商讨,但是麦克阿瑟已经命令斯特拉特迈亚轰炸鸭绿江上的桥梁,90架B29将于华盛顿时间下午1点出发。  “总统阁下,罗伯托指出炸弹不长眼,很有可能落到桥北的中国领土上。  拉斯科在接到麦克阿瑟提交给联合国的关于中国军队参战的报告后,正在以此为由要求联合国召开紧急安理会会议,他认为如果不等会议有结果就擅自行动的话会很不好办。  另外,参谋长联席会议也认为在确认中国大部队进入北朝鲜之前不能对桥梁进行轰炸。”  “为什么麦克阿瑟如此匆忙作出这个决定,必须要知道他的理由。”杜鲁门答复道。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向东京发去急电。  华盛顿时间6日上午11时40分,日本时间7日凌晨1时40分——离B29出发还有1小时20分钟。    (第十三章完)    (下一节 第十四章 美军总反攻1.华盛顿认可)  日期:2010-03-22 19:28  第十四章 美军总反攻  173.华盛顿认可(第十四章1)  麦克阿瑟司令部民政局长霍特尼准将回忆说,麦克阿瑟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急电是日本时间11月7日凌晨两点。当时麦克阿瑟正在睡觉,副官叫醒了他并递上了电报,打开枕边的台灯,麦克阿瑟读起了电报。  电报称,轰炸鸭绿江必须要有政府级别的决定,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有协议,凡是和中国领土有关的问题都将和英国政府进行协商,指示“在进一步命令下达之前,对中朝边境五英里以内的轰炸延期进行”,希望麦克阿瑟提供状况判断说明。  读完电报,麦克阿瑟跳下了床,打开了屋里的电灯,又点亮了桌上的台灯,在明亮的灯光下将电报又看了一边。当然灯光的明暗和电文的内容是没有关系的,不管读几边,电报命令停止轰炸是不会变的。  “那个时候我非常吃惊,那种非常吃惊的程度一点都不夸张。”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电文就是要不仅要确保敌人的物资和人员输送通道,而且要留给北朝鲜侧宽五英里的桥头堡,等于是“给与敌人以保护”的措施,麦克阿瑟是这样记述的。  麦克阿瑟立即打电话给斯特拉特迈亚,指示轰炸延期,等待进一步命令,并起草了给华盛顿的回电:“……阻止敌人增强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轰炸破坏桥梁和北朝鲜的设施,别无他法……我认为我的此次作战安排符合战争原则以及之前授予我的决议和命令范围……因此我提出最强烈抗议,抗议这个要求我停止轰炸的命令,因为这个命令将会导致我无法担负的大规模灾难……紧急,希望你们再做考虑并提请总统再做讨论。”  华盛顿在接到这份回电后,态度出现了大转变。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拉德雷在联络了国防部长马歇尔后,给杜鲁门打了电话。布拉德雷在读完麦克阿瑟的覆电后,给出了明确的结论,轰炸鸭绿江桥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误炸中国或苏联领土或穿越其领空的场合,有可能导致中苏全面参战。“但是,总统阁下,以上所有可能性检讨过后,加上麦克阿瑟认为事态紧急,我们认为这个作战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  “OK,给麦克阿瑟发GO的信号。”  得到了杜鲁门的认可,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即致电麦克阿瑟:“11月6日您的电报传来的状况和11月4日的电报不尽相同……您在接到本电报后,可以为了保障您所属部队的安全采取紧急措施,允许您攻击‘鸭绿江桥的朝鲜侧部分’,但是,不包括水丰水库及发电设施等满洲境内的目标……”电报反复强调注意不能侵犯中国领土和领空,是为了在联合国政策和美国利益下坚持将战争局限在朝鲜半岛内的方针。结局就是同意了对鸭绿江桥的轰炸。  “科特,华盛顿软化了。”麦克阿瑟微笑着对霍特尼说道,随即将杜鲁门的“GO”指令转给了斯特拉特迈亚,斯特拉特迈亚向轰炸机队队长E•奥登耐尔少将下了命令。    (下一节.中国参战的意图)日期:2010-03-23 19:34  174.中国参战的意图(第十四章2)  翌日,11月8日实施的新义州桥的轰炸失败了。  轰炸共动用了B29、B26及战斗机约600架,首先由空5军第51战斗机部队的F80、F51战斗机群进行对地攻击,用航炮、火箭弹、燃烧弹对防空阵地进行了攻击,并与从新义州对岸安东飞来的米格15进行了交战。  当日进行的米格15与F80的交战是历史上首次喷气机的空战。飞机性能上米格15占有优势,不过空5军的战斗详报纪录为击落1架,击伤1架,并称“敌人缺乏战斗经验”。  战斗机对地攻击后,正午时分,70架B29出现了,向新义州投下了584.5吨500磅燃烧弹。为掩护燃烧弹轰炸,7架B29向新义州桥畔投下1000磅炸弹,接着B26编队从18000英尺高度轰炸新义州桥。安东方向的对空炮火很激烈,但米格战斗机没有出动,美军的损失为零。  但是,经过对轰炸前后的航空照片进行的分析,虽然新义州60%的街道被破坏,桥梁却完好无损。“那是当然的,这项任务是没有道理的。”接到汇报的斯特拉特迈亚咂着嘴评论道。  只对“鸭绿江桥的朝鲜侧部分”进行轰炸确实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要将桥炸断。从桥上水平飞行或斜飞虽能炸到,但在指定条件下必须与桥成直角飞行,目标范围被限定为了桥的高度。由此,不仅要面对新义州的对空炮火,还要侧对中国领土射来的大量炮火,如果加上要应付中国战机,要想投弹命中只有几米的目标太难了。并且美国飞机不能对中国领土的阵地实施攻击,也不能越过河的中央追击中国战机,简直就是单方面挨打的架势。对鸭绿江桥的轰炸之后一直在继续,攻击上的限制没有解除,美军方面的损失不断在加大。  麦克阿瑟记载道,有一个负伤的飞行员含着眼泪诉苦说:“将军,华盛顿和联合国到底帮谁啊?”因此,麦克阿瑟最后判定这种“不彻底的攻击”对美军很不利,建议立即对“满洲进行攻击”。但是,为了维护不能攻击中国领土的政策,轰炸只能限定在鸭绿江中线以南,而轰炸鸭绿江桥从最初开始就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斯特拉特迈亚早已指出了这点,麦克阿瑟也应该知道这样的轰炸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回顾麦克阿瑟的事迹,每当他固执己见导致不利结果时,就会向他人转嫁责任,鸭绿江桥轰炸可能也是其中之一。不过,麦克阿瑟态度的转变是后天的事情了。  11月9日,麦克阿瑟首先对华盛顿的关于轰炸鸭绿江桥的决定表示尊从,并发表了声明:“除了水电站以外放宽的对朝鲜全境的进攻,到现在为止,我能确信我们的空军能够粉碎敌人的大兵力渡过鸭绿江对北朝鲜军增援的企图。”  麦克阿瑟司令部当日报给华盛顿的对中国军队的情报分析是:朝鲜战场动员的兵力为第38、第39、第40、第42军所属是12个师共76800人,其中8个师参加了战斗。  华盛顿在接到这份充满着麦克阿瑟自信的报告后,召开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议题的焦点当然集中在中国的意图和战事的展望上。布拉德雷从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参展企图进行了分析:  ①为保护鸭绿江沿线的发电设施,争取缓冲地带。  ②苏联决定发动世界大战,让中国先和美军进行消耗战。  ③中国打算把美军驱逐出朝鲜半岛。  布拉德雷认为①的场合下与中国进行交涉是可行的,而②③两种情况很有可能引发苏联参战并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因此美国需要计划和准备应对世界大战的措施。这个见解国防部长马歇尔在会前提交给杜鲁门的情势判断中也明确提出了。  防止世界大战是联合国的政策,也符合美国利益,那么该怎么应对呢?  中央情报局局长B•史密斯中将认为为了不使苏联参战,美军的活动必须限定在朝鲜半岛范围内,另外强调美军要尽早在朝鲜战线取得有利态势。  话题转到了半岛的军事方面,布拉德雷和史密斯都表明了对鸭绿江桥轰炸效果的疑问。布拉德雷提出炸掉了桥就能阻止中国军队的增援吗?史密斯也说:“再过25到30天,鸭绿江就会上冻,就算没有桥中国军队也很容易将兵员和物资输送到北朝鲜。”马歇尔指出美军的兵力配置中东部过于分散了,布拉德雷答道:“占领全境,举行总选举,联合国的命令中是这么说的……”  国务卿艾奇逊质问为什么除了现有战线没有适当的防御线。布拉德雷回答:“光从军事上的角度看,后方有条这样的线是令人放心的。但是,后退将使国际舆论失望,将使韩国军民的士气下降。”  艾奇逊认为中国参战的意图有以下两点:1.让美国陷入动乱;2.确保边境的发电设施。并提出一个在鸭绿江两侧各设置10英尺(约3米)的非武装地带,由联合国的监视委员会进行管辖的议案,不过在结束自己发言的时候,艾奇逊就否定了这个建议。  无论什么样的提案,前提是必须将目前进入北朝鲜的中国军队赶出去,会议终于注意到了这点,由此会议得出的结论:“交给麦克阿瑟的命令没有必要进行变更,除了不能攻击满洲,给与其一切军事行动的自由。国务部将研究和中国进行交涉的可能的方法。”  杜鲁门没有出席会议,看了会议经过的报告,注意到中国在支持印度支那的胡志明,10月底向西藏出动了兵力,摇了摇头:“仿佛中国人要向西方人的世界进行挑战啊!”姑且不管这个感慨,总之杜鲁门承认了会议的结论,麦克阿瑟在朝鲜的“作战权”得到了确认。    (下一节.南下准备)日期:2010-03-24 19:05  175.南下准备(第十四章3)  麦克阿瑟在命令继续轰炸鸭绿江桥的同时,下令第8集团军进行反攻准备。  沃克已经将反攻日定在了11月15日。反攻作战的构想并没有什么特殊地方,左翼美第1军,中央美第9军,右翼韩国第2军,同时北进。  左翼美第1军将韩国第1师和美24师摆在第一线,英27旅摆在了第二线;中央美第9军以美2师、美25师在第一线;右翼韩国第2军配置为第6、第7师在前第8师在后。  预备队只有骑1师和土耳其旅,全部态势和10月下旬的“总追击”差不多一样。  “如果一定问为什么还是这样,那还有其他更合适的方案吗?无论怎么说,这个方案的做出是基于不充足的有关中国军队的情报。我们有能令中国害怕的久经战场的大兵力,怎么也不会相信中国人会参战。被中国军队击溃的韩国部队其实死伤者很少,很容易就重建起来,可以认为他们并不是因为和敌人交战而溃败,而是因为害怕中国军队的存在被吓逃走的。对于兵力推算,再怎么也算不到十万人以上。”美第1军军长米尔潘是这样追忆的。由此,第8集团军的“反攻”计划隐藏着危机。  如此“反攻”和“总追击”态势一样使得战面扩大,导致兵力分散,有很多负面因素。  后勤的准备还可以,推算每日攻击需要四千吨的物资补给,从铁路末梢的临津江畔到前线,三千辆卡车全部开动只能一日输送两千吨物资,不过,开城至平壤之间的京义铁路修通每日运两千吨物资是没问题的,再加上利用镇南浦港的海上运输约一千吨、平壤及新安州机场的空运一千吨,总之后勤是不成问题的。  但是,兵力的集中嫌迟了。特别是美第9军,因为从汉城至前线的右侧面一直受到游击队的威胁,所以第25师向市边方面、第2师向平壤东方不得不各派遣一部分有力部队进行戒备,使得北上行动预计要到11月下旬才能实现。这样,被拖延的第8集团军的攻势,又和“总追击”一样,跳进了中国军队精心准备好的圈套之中。  中国军队在已经向北朝鲜投入了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18个师之外,宋时轮将军指挥的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的12个师也在紧急准备加入战线,计划11月25日南下。  这次作战计划的详细情况不明,总指挥官林彪将李天佑将军的第13兵团约36万人放在第8集团军的正面,宋时轮将军的第9兵团约24万人集中在美第10军前面,各自的目标是夺回平壤和元山。第9兵团从山东通过铁路运至辑安,渡至对岸的满铺镇,从11月头上开始陆续在长津湖畔集结。  美军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    (下一节.北朝鲜的冬天)日期:2010-03-25 16:33  176.北朝鲜的冬天(第十四章4)  由于受到麦克阿瑟的乐观声明的影响,华盛顿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于11月9日作出了支持麦克阿瑟的决议,与此同时,朝鲜战线中国军队和第8集团军都在加紧攻势准备,只有东部战线的美第10军在活动。  美第10军以陆战1师第7团为先锋,正在北进。11月3日美第3师在元山登陆,后方安全得到保障,第10军开始正式北进。陆战队第7团于11月7日晨到达了长津湖东南方的真兴里,到真兴里这段路,特别是从水洞到真兴里,陆战队第7团经过了连续的激战,他的正面是中国军第13兵团第42军。  吴瑞林将军指挥的第42军于10月14日夜在满铺镇集结,16日以124师、126师、125师的顺序从满铺镇出发,经由江界、武坪里、柳潭里进入长津湖地区。但是,进入已经积雪的山中徒步行军使得不断有逃兵出现,给第42军的集结造成了麻烦。原计划是在中国军队的发动第一次攻击的10月25日完成的集结变得无法实现了。吴瑞林将军只得让第124师进至水洞、第126师和第125师一部在左右援护,主力集中在喝隅里。  和陆战队第7团交战的是第124师,经过约一周时间从水洞到真兴里的战斗,陆战队阵亡46人,负伤262人,失踪6人。而第124师的损失很大,俘虏说“从11月8日到现在,师的兵力损失了约3000人”。中国军队一个师的编成兵力是6300人,相当于损失了一半。  陆战队第7团进至真兴里后,为慎重起见,向前方派出了侦察兵侦察敌情。真兴里向前的路是个上坡,越过海拔1200米的黄草岭后再转为坡度小而漫长的下坡,经古土里(海拔1092米)到长津湖畔的喝隅里(海拔1071米)。11月10日,第7团到达古土里,一个偏僻凄凉的小村庄。  第10军军长阿蒙德督促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快速前进,因为麦克阿瑟告诉他第8集团军的“反攻”将于15日开始,中国军似乎已“全面撤退”了,阿蒙德考虑认为第10军要呼应第8集团军的“反攻”。但是,史密斯接到阿蒙德的前进指令后,冷冰冰的表示拒绝。“如果要呼应第8集团军的话……第8集团军的最右翼在西南方80公里的德川,怎么呼应呢?”史密斯对阿蒙德说:“陆战1师的集结必须确保真兴里至喝隅里的补给线,如果不在喝隅里设置临时机场,北进是不可能的。”  “那要等到冬天了,太迟了!”  “正因为入冬了才应该做准备,而且冬天马上就到了。”  确实,北朝鲜已经入冬了,平原地带虽然还没有下雪,山区却已白雪覆顶了,风越来越冷。当夜,11月10日夜,正如史密斯所说的,北朝鲜的严冬比往年提早来临了。晚上九点过后气温急剧下降,寒风夹带着雪花向陆战队员们袭来,汽车的离合器、变速器一下子都冻住了。  美第10军的进攻确实是很迟缓的。进往长津湖的陆战1师为左翼,从利原进往甲山、惠山镇的美第7师在中央,沿东北岸罗南、合水方向前进的韩国第1军为右翼,三路北进。不管哪支部队,在看不见的中国军队的影子和刺骨的寒风下似乎步伐越迈越小了。  右翼的韩国第1军中首都师是从吉州右折向罗南进发,路上的积雪已达15厘米,而官兵们还穿着夏装。这身服装经过长时间的战旅已经破烂了,发下来的毛毯只能满足两人一条,首都师在为战斗前就要被冻死这件事而烦恼。  中央的美第7师以31团在赴战湖东侧、17团在丰山北方的熊耳川畔、32团在丰山南方配置待命,并等待防寒用品的到来。  左翼的陆战1师虽以第7团为先锋继续前进,但大雪覆盖的冻土阻碍了部队的行动,进展不顺。  阿蒙德于11月11日夜十二点下发了第10军作战命令第6号,命令各师继续北进,“第8集团军即将展开反攻,清川江和长津湖都已无敌人,第10军必须尽早到达鸭绿江确保第8集团军的右翼以保证其反攻获得成功。”这个命令是在受到麦克阿瑟的督促下发出的。  阿蒙德于12日来到了丰山的美第7师师部,要求师长巴少将快速前进,“怎么样?贵师想获得第一个到达鸭绿江的美国陆军部队的荣誉吗?这也将军(麦克阿瑟)和我的期望,你明白吗?”  “非常了解!”巴少将坚定的回到道。他明白陆战1师的史密斯是和阿蒙德唱对台戏的。  巴少将告诉阿蒙德准备以第17团为先锋,第31团在左翼,第32团在后方警备的态势前进。“请问何时开始前进?”“两天后,14日。”“没问题,第8集团军发动反攻比我们要晚一点呢,我军正面是开放的,前进会很轻松。”阿蒙德对巴少将说他也是这么想的,握了握手,说了声鸭绿江见,告辞了。    (下一节.运送取暖炉)日期:2010-03-26 19:54  177.运送取暖炉(第十四章5)  翌日,11月13日,美第7师的前进准备进行了一天,陆战队第7团的先锋第1营到达了离喝隅里最近的富盛里。气温接近零下十度,士兵们虽然戴着防寒帽裹着毛毯抵挡寒冷,但还是猴着背慢慢的行进。  当天,位于第8集团军右翼的韩国第2军前线,抓到了中国军第42军125师374团的俘虏,情报报到了第10军司令部,这个情报有着重大的意义。  陆战1师已同中国军第42军124师交过火,而同属第42军的125师却出现在较远的西南方韩国第2军的正面,显示出第42军很有可能已经整体移动了。虽然有可能第42军单独派出125师,但这样的话第10军正面的配属就会变薄弱了。那么为什么第42军要移动呢?为了掩护主力撤退?如果不是这样,那是因为有了新兵力加入而进行了配置转换?  现实是中国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已经在美第10军正面展开完毕,第42军已回归了其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的序列。宋时轮将军指挥的第9兵团拥有三个军十二个师约24万人,从十月底紧急加入北朝鲜战线,当天,即11月13日,第20军配置在柳潭里,第27军配置在长津湖东侧,第26军配置在后方。第9兵团是忍受了困难的环境才到达的,几乎没有卡车,运输手段是马、骡、牛甚至还有骆驼,在北朝鲜冬天的山地里,这些牲口的行动是很困难的。他们不得不放弃在第一线后方建立补给基地的计划,士兵携带的弹药只有80发子弹,粮食从渡过鸭绿江时只配给了四天的米、栗、大豆,然后再在现地补充。虽然北朝鲜游击队给与了协助,但是行军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山道,获得粮食的机会很小,造成了粮食供应不足。不过贫农出身的中国士兵仅靠棉袄和喝大豆油御寒,吃着栗子面向雪山进军。就在美第10军的正面,特别是陆战1师的正面和美第7师的左翼山中静静的等待着时机。棉袄的衬里的白色的,反过来穿在雪山中就成了保护色。  美军侦察机没有发现第9兵团,阿蒙德确信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对于韩国第2军报告的第42军移动的情报也特别在意。  11月14日,沃克将预定在第二天的反击开始时间向后延期,同时指示了“攻击开始线”——从博川西方约20公里的纳清亭至泰川、云山、温井、熙川、仁处里,基本上是在第8集团军第一线与鸭绿江中间,计划是各部队先到达这条线,然后等待命令于攻击日同时反击北上。  “攻击开始线”是沿着狄踰山脉南麓分布的,第8将集团军和麦克阿瑟司令部都推测中国军队约七万人在狄踰山脉布防,“攻击开始线”就是基于这个推测做出的,他们哪里知道约60万中国大军已经在第8集团军正面和右翼展开好了。  美第7师师长巴少将当天按照与阿蒙德的预定下令前进,H.鲍威尔上校的第17团渡过熊耳川向甲山进发。熊耳川在冬季的枯水期水深只有三四十厘米,韩国工兵架设了桶罐桥,很容易渡过。第2营通过桶罐桥顺利过河,第3营认为河水浅就进行了徒涉,下了河才发现水深及腰。原来前一天夜里,北朝鲜军打开了上游的水库,下游水量多了起来。而此时对岸散发的步枪和迫击炮射击开始密集,第3营只得强行渡河,此时是零下七度。拼命渡到对岸的士兵一上岸湿透的下半身就结了冰,摔倒在地上,无法行动。连排长们赶紧命令回头,先头的L连只得再渡河回来。来回两次的渡河使得士兵的下半截都冻成了冰柱,医护兵赶快将人抬到营部帐篷中,把服装扯开,裹上毛毯,结果还是有18人因为冻伤截去了两只脚。  “取暖炉,师长,没有取暖炉没法作战啊!”鲍威尔向巴少将汇报了意外情况,巴少将有些吃惊,指示向第17团紧急运送250顶帐篷和500个燃油取暖炉。  陆战队第7团当天到达了喝隅里。士兵们本来指望到了喝隅里可以找个屋子休息休息,但是村子早就被轰炸毁掉了大半,完好的房子寥寥无几。幸存的村民告诉美军,村子里曾屯驻有约三千中国军队,三天前向北向西去了。另外,美军抓获的一名掉队中国士兵交代他的所属部队是第126师377团,主力在长津湖东侧。  如前所述,美军认为第126师已移往清川江畔了,难道俘虏是在说谎?陆战队第7团紧张起来了。之前交过手的中国军第124师和其它师就在面前。团长H.里臣巴克上校命令构筑圆形阵地,部队在戒严态势下过夜。但是构筑阵地太难了,大地冻得像钢铁一样无法挖掘,也不敢生火,害怕敌人看见,而当夜的气温已降至了零下十七度。陆战队第7团在断壁残垣下寄身,忍受着寒夜的煎熬,急切的盼望着天早些亮。    (下一节.中国代表抵达联合国)日期:2010-03-27 15:57  178.中国代表抵达联合国(第十四章6)  ——十一月十五日  离仁川登陆已经两个月了。第8集团军应该在当天展开的反攻无法开始,美韩军全线陷于停滞。韩国第1军的首都师因为寒冷依然停滞在渔郎川南岸,第3师的跟进也被耽误了。美第7师的先锋17团也在熊耳川没有移动,陆战1师的第7团也仍在喝隅里,其后续的第5团和第1团也才刚刚离开古土里和元山。  麦克阿瑟对事态进行了分析,指示阿蒙德让陆战1师向西进军。  美军已经了解中国军队的主要补给线是满铺镇-江界-武坪里-熙川,因此让第8集团军沿这条补给线的西侧进行反击。麦克阿瑟的目的是让第8集团军的反击顺利进行,并同时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正好陆战1师的7团到了喝隅里,向左折行即可以从柳潭里向武坪里突入,这样就可以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了……  阿蒙德认为麦克阿瑟的指示是适当的,但是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表示反对,史密斯认为从柳潭里到武坪里的道路是横穿狼林山脉和妙香山脉的山路,而且山里藏有北朝鲜游击队甚至中国军队。“第8集团军至少要到20日才能开始攻击,如果不是作为对他们北进的呼应,那让我师进入北朝鲜冬天的山地太残酷了。”史密斯在向阿蒙德陈述完意见后,又向华盛顿的海军陆战队司令C.凯茨上将发去了信,“我师士气高昂,但是左翼非常空虚,我认为必须确保补给线和伤员后送通道,并且没有必要进行冬期作战。”  11月16日史密斯就将师部推进到喝隅里,然后就命令工兵修建了供C47运输机起降的跑道,令第1团修补真兴里至黄草岭之间的道路,等两个工程完成后第5团和第1团再进入喝隅里。  11月17日,沃克发布命令,将反攻开始日期定在11月24日。这个日子距朝鲜战争爆发(6月25日)5个月,距第8集团军开始向鸭绿江“总攻击”(10月24日)一个月。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日子正好是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日子。安理会于9月29日通过了一项决议,邀请中国代表参加11月15日起的理事会讨论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响应了这个决议,于10月23日发表公告任命外交部苏联东欧局局长伍修权为代表。之后就在中国代表在北京尚未决定出发日期的时候,根据美国的提议,安理会决定将在11月16日起召开的会议上讨论中国军队介入朝鲜战争的问题,而11月16日获悉中国代表团将乘坐BOAC航空公司509航班于11月24日抵达纽约。  I.F.斯通写的《秘史朝鲜战争》中根据以上过程,认为第8集团军“反击开始日期”最初是11月15日,后来调整为11月24日,这两个日期都与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也许是巧合……但是将攻击开始日期选在中国代表到达联合国的时间,美军当局遭到质疑是当然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和第8集团军开始攻击发生在同一天就要遭到质疑呢?书中没有进行说明。  麦克阿瑟司令部作战部长拉特准将回忆说,定在11月24日的根据是“仅仅因为第8集团军兵力集结来不及以及23日是感恩节,并且在感恩节让士兵们庆祝一下可以提高士气。”  麦克阿瑟批准了第8集团军11月24日开始反攻的命令,陆战1师确定的攻击发起日是11月27日,因为史密斯向华盛顿提出了意见,华盛顿同意陆战1师等到第8集团军前进至与其前线平行时再出击。  在第8集团军发表了“11月24日反攻”指令后的17日,新参战的美第3师在元山完成集结。R•斯尔少将指挥的美第3师包括第65、第15、第7团和韩国第3师26团。第65团是最先到达的,该团以波多黎各士兵为主力,还包括帕京群岛出身的黑人士兵以及日裔二代士兵;另外第7、第15团中五分之四是新补充的韩国士兵。该师虽然战斗力明显不够,但好歹也是一个师,因为担任美第10军的后方警备,倒也比较清闲。  阿蒙德干劲十足,他又造访了第7师师长巴少将,希望他能快速北进,“敌人在撤退,不可能再有大兵力投入了,你师的任务就是向北前进。”巴少将因为进行过了防寒用品、医疗品、燃油取暖器、固体燃料等耐寒物资的补给,接受了阿蒙德的指示。侦察机也传来了报告,称前面的敌人正以小股为单位向甲山方向退却。    (下一节.到达鸭绿江)日期:2010-03-28 14:52  179.到达鸭绿江(第十四章7)  鲍威尔上校的第17团开始进发,11月19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占领了甲山。敌人为北朝鲜军,抵抗很微弱,因此第17团1营于当夜进至了甲山北方约8公里的地方。离鸭绿江只有23英里了,第17团以1营、3营、2营的顺序继续前进,第二天前进了19英里。  11月21日,和前一天一样是个好天,气温是零下四度。第17团于上午八点出发,登上了一个雪坡,视野打开了,惠山镇和鸭绿江出现在眼前。先头的1营在山丘上略作休息,然后以侦察兵、坦克、炮兵、陆战队员为序向惠山镇进发。  天气很晴朗,万里无云,飞来的美军飞机在惠山镇低飞时没有看见对空炮火的闪耀,也没有听见枪声。  零下四度的气温和之前体验到的零下二十度相比,算是一个暖和的温度了。第17团1营沿着崎岖的山道悠闲的行进着,上午十点,进入了惠山镇。街道经过连日的轰炸大部分已遭破坏,不过还是能看到带有火炕烟囱的泥墙民居,也能看到牛和马,但是每家的门上都钉着封条,没有发现人影。紧跟着1营,3营、2营也到了,官兵一起跑到河岸边,眺望着鸭绿江。  鸭绿江也是半岛的源流之一,宽度约有45至70米,两边靠岸的地方都上了冻,只有中央还有约2米左右宽度还在流着。过了河向北是海拔2744米的白头山,山如其名,山顶覆盖着白雪,离这里不超过50公里,看起来很近大很近的样子。对岸的街市长白府看的很清楚,和被轰炸破坏的惠山镇相比,长白府安然无恙,还可以看见阳光照耀下的中国士兵和似乎是指挥员模样往来指挥的人。  在确认没有敌人的情况下,上空的美军飞机离去了,惠山镇又沉浸到寂静之中。  第17团的官兵们到达鸭绿江边时,互相握手、拍肩膀庆贺,安静下来后向集结地开进。  “这条小河就是鸭绿江?”当AP通信特派员T.斯通采访时,一个陆战队员这样回答道。团长鲍威尔则生硬的说道:“我们已经到这里了,之后的事情就是政治家们的事了。”  到鸭绿江去——为了这句话忍受了严寒、恶路和敌人的攻击,目的地的样子看上去很冷清。胜利之后似乎有种空洞感感染了大部分官兵。  “恩,今天的天气确实很好啊。”随同第17团行动的第7师师长巴少将对记者斯通说了这么一句,然后转身离开了鸭绿江。    (下一节.再反攻的前夜)日期:2010-03-29 18:39  180.再反攻的前夜(第十四章8)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四  当天,东京是晴天,气温比往年高五度,是个初冬时节少见的明媚好天。正好是“勤劳感谢节”,市民们都去游乐园、电影院、棒球场了,浅草寺内因战争而消失的买豆子的老奶奶又出现了,很多人花五日元买一把豆子来喂寺内新增的三百只鸽子。府中的东京赛马场因过节人相对往常少些,但也有五千六百多人,第四场连胜式开出了82980元的大奖,气氛很热烈。  当天,也是“感恩节”,对美国人和美军官兵来说也是休息日。  麦克阿瑟在五个星期前的10月15日在威克岛曾对杜鲁门说过“朝鲜战争将在感恩节前结束,圣诞节前第8集团军将返回日本”,如果这个预言实现的话,这天就应该是朝鲜战争的结束日,应该在宫城前广场举行盛大的“胜利游行”了。但是,宫城前广场没有看见准备参加游行的美军部队,在街头也看不见几个美国大兵。  位于第一生命大厦的麦克阿瑟司令部里从早上开始就陷入了紧张的气氛中,在边上的帝国饭店,军官夫人们品尝了火鸡,而丈夫们只能在司令部食堂里匆匆吃完饭继续工作。第8集团军将在明天——11月24日——展开再反攻,开始的前一天总司令部当然是繁忙的。  麦克阿瑟也没有向往常一样在下午四点回家看电影,直到晚上十点才上床。第二天一早要从羽田出发前往清川江畔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给反攻打气。  回顾朝鲜战争,这次第8集团军的再反攻,美军和中国军队的关系可以与二战末期纳粹德国最后的反击作战“龙德斯泰特攻势”进行对比。1944年12月16日,德国西部军总司令冯.龙德斯泰特元帅以冯•曼特菲尔上将的第5装甲集团军、赛普.狄特里希上将的第6近卫装甲集团军为基干,总兵力36个师展开了反击,其野心是突破比利时南部阿登的森林地带,经列日、布鲁塞尔攻击安德卫普,切断盟军的补给线,妄图扭转战局。计划在极度秘密下进行,参战部队实行无线电静默,行动只在晚间进行,设立伪装司令部,发送假电报来伪装部队的所在。当时,盟军已沉浸在胜利中,军中都在流传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传言。在如此安逸环境和德军慎重准备的对比下,德军的反击得到了预想的奇袭效果,使盟军陷入了“凸出部战役”的苦战。中国军队秘密的投入了大兵力,美军方面则抱着非现实的乐观已经情报不足,然后遭到奇袭性的打击,等等,第8集团军再反攻所遭遇的战况,和“凸出部战役”的盟军很相似。1950年11月的美军和1944年12月的美军是不是抱有一样程度的乐观和胜利感,不好判断。不过,再反攻前的第8集团军带着悠闲的心境倒是确实的事情。  23日,北朝鲜一带也是晴天,在清川江南部展开的第8集团军13万6千人已完成攻击准备,吃完了火鸡大餐等待着翌日的到来。  第8集团军推测出现在北朝鲜的中国军队约有六万人,其目的是为了保卫水丰发电站,如果美军回避对发电站的行动,即使推进到鸭绿江,中国也不会全面参战。  麦克阿瑟司令部情报部长威罗比当天作出的在北朝鲜的敌人兵力为“北朝鲜军82799人、中国军70935人”,并报给了华盛顿。报告中数字虽然相当详细,但威罗比仍然指出,这个兵力推算根据不明,另外中国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不足。中国军一部进入北朝鲜时只带了三天的口粮,然后与联合国军战斗并遭到连日的轰炸使得弹药也不足了。“而且,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并没有努力去解决这些补给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士兵可以承受比西洋标准低得多的待遇。”威罗比的报告等于是说与第8集团军战斗的中国军队“应该已经失去了战斗的能力”。  不仅是威罗比,沃克和阿蒙德等保持着乐观的判断。沃克向远东空军要求特别支援轰炸,说只要持续到11月28日,之后按照平常就行了。  阿蒙德当天听到汇报说,喝隅里西方抓获的两名中国俘虏供述所属部队是“第79师237团”。第79师是中国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所属,俘虏交待他们是十天前度过鸭绿江的,这是中国向北朝鲜投入第三野战军的最初证据。但是,阿蒙德认为俘虏的交待是“假话”。  美军官兵们也都认为中国军队已经撤退了。为攻击做准备而派出去的侦察兵无一例外的报告说没有发现敌人的影子,空中侦察也报告说没有发现敌踪。第一线能望见的山地、森林、河谷都覆盖着白雪,寒风中吹起的树叶显示出一片荒凉的风景。  无论如何美军都没有想到,在这片风雪中,约六十万中国军队穿着白里子的棉服作为伪装,埋伏在第8集团军和第10军面前的山中等待着时机。    (下一节.确保制空权)日期:2010-03-30 18:10  181.确保制空权(第十四章9)  ——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8集团军按计划于上午十点,全面开始北上。  天气和前一天不同,天空布满了铅灰色的云,但没有降雪,各部队静静地向前行进。  最西侧是美第24师,最东侧是韩国第8师,反攻前线宽约100公里,位置在博川、龙山洞北方、立石北方、球场洞、德川、宁远一线。各部队都发现各自的直接正面没有敌人。发起攻势前的惯例的炮火准备也没有进行,第8集团军第一线的部队就这么出发了,以连、营的纵列向前进发。  麦克阿瑟按计划和斯特拉特迈亚、拉特、威罗比、霍特尼等人来到了安州的第8集团军司令部。新安州机场,沃克和米尔潘以及米尔潘的宠物——被看做第1军吉祥物的腊肠犬“艾比”——前来迎接,麦克阿瑟很喜欢狗,下机后就摸了摸“艾比”的头,然后用爱称“沃尔特”“弗兰克”招呼了两个人,心情非常愉快。  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攻势开始的时候,发表了如下声明:“联合国军对在北朝鲜境内活动的新出现的共产军队的大规模包围歼灭战已进入了决定性的阶段……本次作战如果获得胜利,战斗就将实质性的结束了,朝鲜将恢复和平和统一,联合国军尽快撤离将成为可能……”  并且同时又向联合国做了这样的报告:“……联合国军强大的夹击作战于本日按计划开始了,空军投入全力完全封锁了敌人的后方,对敌人后方地区和鸭绿江边境全线的侦察基本没有发现敌人的军事行动。左翼的第8集团军击破了敌人的抵抗开始攻击前进,右翼的第10军在海空军的支援下不断扩大其优势的战略态势……我军的后勤对攻击作战的支援已做了充分的准备……”从这份给联合国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麦克阿瑟对空军的非常信赖,他认为只要确保了制空权无疑就能获取胜利,他也是这么对霍特尼等人说的。“我们控制了天空,然后击败了亚洲最强的日本军队,对北朝鲜和中国来说,这条公式仍然行得通。”  机场的风非常凛冽,麦克阿瑟在寒风中和将军们愉快的交谈着,在霍特尼的催促下抱着“艾比”上了吉普车。霍特尼回忆说:“元帅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冷风和冷水对这种年龄的老人是敌人,我想我是很失礼的,打断了将军们的谈话。”  麦克阿瑟在第8集团军司令部听完战况说明后,前往前线司令部。    (下一节.鸭绿江上空的麦克阿瑟)日期:2010-03-31 12:48  希望指出上册和中册的分界点。  ————————————————  【每册十章】分界点自然是第10、11章咯,呵呵日期:2010-03-31 19:40  182.鸭绿江上空的麦克阿瑟(第十四章10)  麦克阿瑟的《回忆录》说,前线视察引起了他“深切的忧虑”。“韩国军队的整备不够全面、全线兵力不足是个很大的遗憾,我已经想好了,一旦中国军队真的投入了大兵力的话,我将立即命令部队撤退放弃北进计划。”然而,麦克阿瑟的言行和《回忆录》的记述是相悖的。  在第1军司令部,当米尔潘表示云山地区敌人的阵地很坚固突破很困难时,麦克阿瑟露出了不满意的态度。“弗兰克,我和我的部下将为美国陆军记录下胜利,你也是我的部下!”麦克阿瑟是不允许手下的指挥官在作战开始就只关注到困难,他呵斥了米尔潘。  在第24师师部,当乔治师长汇报说因为实施了攻击作战,官兵们的士兵很高昂时,麦克阿瑟紧握着乔治的右手,道:“约翰,你的言语表现了美国陆军的真髓,只要有战斗意愿就能够获得胜利。”  在韩国第2军司令部,麦克阿瑟还激励了军长刘载兴。  这并不能算是前线视察,也没有表明其对部队配置和兵力的担心。麦克阿瑟的表情始终表现出自信,在会见第9军军长科尔塔少将时,他是这样说的:“我希望能遵守之前说过的让士兵们回去过圣诞节的诺言,我期望作战能尽快结束。”这段话被随军记者广泛传播,日本的报纸在11月25日也都登载了。第8集团军各部很快也都听说了,“圣诞节可以和家里人一起过了。”官兵们欢声雷动。师长、军长如果这么说就已经够兴奋的了,而麦克阿瑟特意跑到第一线来说这样的话,第8集团军的官兵更是高兴的无以复加了。  “作战肯定会成功,麦克阿瑟来了就是证明,如果作战困难的话,麦克阿瑟才不会来呢。”不是这样吗?第8集团军参谋长L.阿兰少将轻松的对参谋们说道。  根据麦克阿瑟回忆录以及霍特尼的《麦克阿瑟传》中记载,麦克阿瑟的这则“圣诞节复员”的声明其实是被新闻报道曲解的产物。麦克阿瑟在威克岛会谈时,遵照华盛顿的期待,希望在圣诞节前撤回第8集团军,另外,华盛顿明确指示不允许进攻中国领土。会谈包含了以下三种的意思,而“圣诞节复员”只是用来比喻的。  ①告诉中国,美国无意对鸭绿江以北的中国领土进行攻击;  ②告诉所属的官兵,战争不会无限期进行下去;  ③告诉华盛顿,没有忘记朝鲜半岛的部队复员问题。  所以,“圣诞节复员”的声明绝不是“预告胜利”,而在日后因这个声明而遭到非议和追究,完全是报界和反对派的曲解。  当天,即11月24日,虽然没有按这个意思宣布,但第8集团军还是将麦克阿瑟的话当成了“胜利宣言”,十分高兴。  前线视察结束后,麦克阿瑟登上专机“SCAP”,命令机长A.斯托利中校向北飞行。当斯托利询问飞到什么位置时,麦克阿瑟回答说想看一下新义州附近。“我想亲眼观察一下敌情,根据我长年的经验,我能知晓敌人战线后方发生的情况。”麦克阿瑟北飞的动机是这样记载的,霍特尼等人认为乘坐没有武装的专机去进行侦察是危险的事情,建议麦克阿瑟中止,但是麦克阿瑟没说话,转过脸去,显示了他的决心,部下们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霍特尼担心敌机或敌人的防空炮火,建议麦克阿瑟穿上防弹衣,也遭到了拒绝。“你们忙你们的去,我紧紧地抓着飞机呢!”专机从西侧海上向北飞去。  当接近新义州西方的鸭绿江河口时,麦克阿瑟指示斯托利沿鸭绿江南岸向东飞行。“高度五千英尺左右,可以。”霍特尼回忆说,随行对麦克阿瑟如此“大胆”感到吃惊,不过很快就被机翼下展开的“荒凉冷酷的世界”吸引去了注意力。麦克阿瑟和霍特尼一行人都是第一次眺望鸭绿江,除了北朝鲜还可以望见满洲。不过能看到的除了黑色的鸭绿江外只有白雪覆盖的山地,复杂的山丘和断崖相间,像是白纸上撒上的黑点。鸭绿江峡谷不时能看见白烟喷出,那是夹杂着雪的朔风。  当然无法辨认中国军队的身影和足迹。就算地上有痕迹,连专门的侦查员都很难辨认,更不用说70岁的戴着老花镜的麦克阿瑟了。飞了约40分钟,默然的观察了冰封的国境地带,然后带着满足的表情命令回去。  “中国大部队和补给队的踪迹肯定是被峡谷吹来的雪掩盖住了,我会在和中国大部队发生冲突时让沃克撤退待机的。”麦克阿瑟总结了飞机上侦察成果,从满洲至北朝鲜北部什么都没有发现,并且是冰封世界,似乎可以确认中国军队参战的可能性更小了,作战成功是无疑的。  下午六点七分,麦克阿瑟回到羽田机场,刚到住地,副官就拿来了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发来的急电。电报并不是给他下什么指令,而是就一个提案政训麦克阿瑟的意见,提案内容很重要。  电报内容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以及国防部、国务院的首脑在23日进行了会议,会议指出联合国内部有关麦克阿瑟部队北进会导致和中国甚至苏联发生战争的议论很多,为了消除这些议论,希望能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建议是:美军实施的“向朝鲜和中朝边境全境突进”引起了不安,所以只让韩国部队去占领“鸭绿江峡谷附近地域”,美军的攻击极限界点是东北部的“清津”。  麦克阿瑟开始起草表示反对的意见报告:“我亲自到鸭绿江地区做了侦察,建议所指出的在鸭绿江南部停止进攻并有效扼制敌人的行动道路,几乎是不可能的。从西部的地平地带至险峻的中央、东部地带并不是一块可以防守的区域……”麦克阿瑟强调如果让第8集团军停止步伐,“朝鲜的和平和统一”将不可能完成。“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必须消灭朝鲜境内的全部敌人。”麦克阿瑟主张,无论是美军还是韩国军,是没有差异的,而且必须要到鸭绿江畔,这样就可以阻止中国和苏联的“侵略企图”,尽快推进到鸭绿江畔是最有利的选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5
正序
倒序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2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3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4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5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6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7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8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9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0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1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2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3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4
《朝鲜战争》--日本-儿岛襄-1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