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斯克号出击》作者:久留岛龙夫-2

不久便首次研制出了试制品,和试验制导炮弹一样,也是在武汉以南的演习场进行的。RPG7型反坦克无后坐力地向临时装载在旧式坦克上的乔巴姆钢制的炮塔发射了七发炮弹,但都未能把装甲打穿。  “真令人吃惊,简直不能相信。这样,我们的坦克在和敌人的装甲部队混战时,经受住苏联步兵的强大攻击的可能性就会迅速提高。”  参观了这种炮塔的中国坦克师的干部们皆大欢喜。接着又发射了美制陶式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使用的是成形炸药弹,由于装填的火药的数量多,所以,火药的奔流穿过陶器板进入了炮塔内部。  尽管如此,中国陆军坦克师的有关方面人士仍对乔巴姆钢的效果抱有期望,他们说:“苏联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装药量远比它少。好的话,大概不会在装甲上打出洞。”  而且,中国装甲部队所期待的武器已从瑞士运来。这是安装着雷达自行高射机关炮。瑞士埃利孔公司制造的这种三十五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装载在履带式炮车上。炮车上装有雷达和电子计算机,完全和坦克一样,具有机动能力。坦克开到哪里,它能跟到哪里,具有能立即击落苏联空军的对地攻击机的能力。瑞士不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所以在向中国出口武器方面不受任何限制。  在激光制导炮弹、乔巴姆钢、自行高射机关炮装备齐全之后,杨总参谋长便下定了重大的决心:  “反击侵入华北平原东北部的苏军的时期已经到来。现在决定把已深入到玉田(位于北京以东约一百公里)的苏军打回到滦河(位于玉田以东约八十公里)一线。如果可能,想夺回山海关。对于从张家口方面向我压来的苏军,当前只能进行持久战。”  中苏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中国军队开始进行反攻。正在武汉附近进行整编的中国陆军二十个师的总预备队将投入这场作战。这是一支由十个坦克师、十个机械化师组成的最精部队,装备的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新式武器,和过去装备差的中国陆军不一样了。中国的党和军队的领导人对它的期望很大。  作战分两个阶段进行,打到滦河是第一阶段,打到山海关是第二阶段。沿着从玉田向东延伸的公路上投入了主力部队十个师,六个师从东南方约二十公里的唐山附近,另外四个师从玉田以九十五公里附近,分别开始朝东前进,直扑深河。这就是中苏战争爆发后第二年的六月十日清晨的情况。  在玉田正面同中国军对峙的苏军第八十六摩托化狙击师的乌拉基米尔少将吓破了胆。因为没有想到中国会这么快地转入反击。  “中国人是发疯了么,是不是想集体自杀呀?”  尽管这么想,他却命令师的全体官兵立即投入防御战。从距离二千五百米远的地方接连不断地发射着萨格式反坦克导弹。苏联兵用肉眼就能看清正在向前冲的中国军的豹式11型坦克的炮塔喷火冒烟,被击中了。  “怎么回事啊?一个不停地直奔这儿来了!”  五个小时以后,这个师遭到中国坦克师的第一次三个师的猛攻,几乎全军覆接。  突破第一道防线后,苏军的防御就弱了。因为完全没有预料到中国方面会迅速反击。三天以后,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已到达滦河一线。  在从玉田到滦河的公路一带的开阔地里,烧焦了的苏联T72坦克、BMP装甲战斗车、 BTR6D装甲车等呈现出一片凄惨的景象。这些基本上都是靠激光制导炮弹击中的。  “这么多苏联坦克的残骸过去未曾见过。用制导炮弹把坦克消灭掉,我们中国坦克就不需要参战了”  行进在公路上的中国坦克兵,一面说着笑话,一面向东挺进。这种从容劲和欢乐的表情是很久以来没有过的。  从玉田突到滦河只用了三天时间,因此,杨总参谋长决心不让部队这里停歇而让他们继续渡河向山海关进发。  “打仗要一鼓作气,加入在这里停下来,就会给苏军以防御的时间。继续向前冲,对我军有利。”  苏联大举出动战术空军阻碍中国军队渡滦河。但是,这次中国方面的对付办法和以前完全不同。河东岸的一大排瑞士造的自行高射炮一齐开始对空射击。中国军队在弹幕下走过刚刚架设起来的浮桥继续东进。  最初飞来的米格23D型战斗轰炸机,从滦河上游方面以二百米的高度向这里俯冲下来。飞机发射火箭弹,企图击毁浮桥。不幸的是,这三十架米格23飞机好象是要从部署着中国军队的高射机关炮的地区斜上空掠过去。这时,高射炮齐射五分钟后,二十多架米格23被击落。大约在两年前,在牡丹江渡河作战中,中国空军的米格19吃过的苦头这次轮到苏联空军吃了。苏联空军对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而感到吃惊。从这天起,他们变得不大敢从空中向中国装甲部队发动进攻了。  杨总参谋长深为这种威力所感动,他说:“对于低空入侵的飞机,带有雷达的自行机关炮比导弹有用。”  从英国进口的乔巴姆钢正在日益发挥着作用。部署在滦河以东三公里的苏军防御阵地第一线的一名苏联兵,从距离二千米远的地方向正在靠近的豹式11型坦克发射了灵巧反坦克导弹。虽命中了炮塔的正面,但只是冒了一会火,其他没有任何反应。豹式11型坦克反而加快速度向苏联阵地冲去。苏联兵中开始产生失望和恐怖。  当豹式坦克冲到距离二百米的时候,一个苏联兵发射了RPG7型反坦克无后坐力炮。  “打得好,打中了!”  这个苏联兵只是高兴了一会功夫就被从车里打来的机枪弹打中死去了。  危机发生了。因为展现在眼前的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苏联的第一线步兵部队已无对抗中国坦克的办法。豹式坦克冲在前,乘坐在装甲车上的中国军队机械化步兵紧跟在后面。他们一冲进苏军的阵地,就立即下车散开,逐个地消灭躲藏在堑壕里的苏联兵。  中国装甲集团一个接一个地突破设在抚宁、秦皇岛的苏军阵地,在渡过滦河后的第五天到达山海关。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万里长城,是逼近渤海湾附近的天险。杨总参谋长欢喜若狂。  “终于把长江以南地区解放了。但是,东北地区仍处于沙皇侵略者的占领之下。还必须对付北京西北方的苏军。”  不管怎样,反击的第一幕是以中国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这是边战斗边实行军队现代化的成果的体现。  中国军收复山海关的消息对于在上海的大岛来说,也是一个高兴的消息。他感到,中国收复失地越快,苏军的损来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解放的现实性就会增大。尽管如此,却仍未消除这样一种不安情绪:“中国军这么善战,恐怕美国就不会为我们出力了。”第四章 伊朗的亲苏政权垮台  一、人民党的失策  一九八三年六月某日,伊朗最高宗教领导人霍梅尼所支持的巴扎尔甘内阁执政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人民党(伊朗共产党)发动政变,变成了亲苏色彩浓厚的人民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变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同伊朗接壤的伊拉克、苏联和阿富汗等三国的军队,分别集结于各自国家靠近伊朗的边界,伊朗军队为保卫边界而聚集起来,就在首都德黑兰无人守卫的时候被他们钻了空子。  人民党亲苏派搞的政变获得成功的时候,苏联总书记罗斯托夫欣喜若狂。他说,  “这一下子,苏联就控制住了西方的生命线--波斯湾。我们拿到了一张大政治王牌。”  苏联军队侵入中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宣布中立,都是由伊朗这次政变引起的。从那以后,又过了三年岁月。这期间,人民党的总书记基亚安努里就任总理,对外推行亲苏派路线,对内执行了社会主义政策。  也可以说是伊朗财富源泉的石油工业,几乎都国有化了。从开采原油开始到精炼、贩卖和运输等等,几乎全归国营的伊朗.彼得洛.凯米卡尔公司掌握。所承认的私有,仅限于基层的小加油站,而且大多也只限于农村地区。巴列维国王时代,伊朗作为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日产达六百万桶。其中的五百万桶用于出口,赚取了大量外汇。基亚安努里政权却采取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石油政策。这就是,“为保护石油资源,产量应该尽量压低。原油的出口也优先卖给苏联,残余部分也出售给西方国家。“  石油的产量控制到日产四百万桶。年产约三亿三千三百万吨。其中,伊朗国内的消费此巴列维国王时代减少百分之二十,平均每天八十万桶,一年间也只不过约四千七百万吨。其差额约一亿八千七百万吨用于出口。不言而喻,主要输往苏联和东欧。  接近用于出口的百分之六十的一亿一千万吨是送往苏联和东欧。而且,价格是国际价格一桶二十八美元的一半。据基亚安努里总书记说,这只不过是“对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合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但是,因为基于这样的政治意图贩卖给苏联的结果,伊朗的国际收支经常出现赤字。  德黑兰大学的某经济学教授在报纸上登载了批评性的评论说,“因为向苏联贱价售出石油,伊朝每年国际收支出现十三亿五千万美元的赤字。这大体上与伊朗每年进口粮食数额相等。”他立即被勒令辞职。基亚安努里政权是不容许对亲苏政策进行公开批评的。  “粮食涨价就是因为政府卖给苏联的石油太贱。即使卖给苏联石油,也应完全按照国际市场价格。半价就太吃亏了。结果还是我们倒霉。”  这种不满开始在伊朗的普通群众,特别是城市居民中间散布开来。即使这样,人民党政权也没有停止执行对苏联低价优先出售石油的政策。国际收支的慢性赤字不断增加,因粮食进口受到控制,城市的粮价一直上涨不已。  基亚安努里政权着手推行提高粮食自给率政策。伊朗国土的大部公是沙漠。但是,从通过首都德黑兰北方五十公里东西走向的尼尔布尔士山脉往北,是与里海相连的倾斜度小的坡地,雨量多,树木繁茂。完全象地中海沿岸般的情景。确定的计划是,采伐这一地区的森林,开拓大规模的农场。  “资金只好仰仗苏联。伊朗既然加入了经互会,苏联也会提供经援的。”  但是,基亚安努里的这种期望未能持续很久。因为苏联来了通知,说“无论如何也没有全力提供用于那样庞大的开发的资金。”其理由是,苏联本身为应付中苏战争,几乎完全停下了国内的开发计划。结果,这项里海沿岸森林开发计划以画饼而告终。  对于连核导弹都能制造的苏联的技术水平,在伊朗朝评价并不太好。在伊朗西北部的大不里士市郊外建设了一座冰箱工厂,原封不动地引进了苏联的设备和技术。这是人民党政府要装扮成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苏伊友好关系象征的工厂。但是,这所工厂造出来的大量冰箱的质量,很多是极其粗制滥造的。德黑兰市南方集市的某电料行的店主对顾客说:“顾客们,这种冰箱很便宜,但是因为漏气总也不凉。如果一定要买,这里有价钱贵的西德制的好货。”  与基亚安努里政权的设想相反,苏联建的工厂所生产的冰箱的质量是很坏的。国民背地里对于苏联的工业水平都嗤之以鼻。  听到这些传说的苏联驻德黑兰大使,向新闻记者发表谈话说:“冰箱质量不好是伊朗工人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原因不在于从苏联进口的机器”。这些话被大事报道了出来。这件事严重地伤害了以波斯帝国后裔而自豪的伊朗人的自尊心。人民党政府急忙要求苏联大使撤销这次讲话,但是为时已晚。  苏联的工业技术能制造原子动力潜艇和核导弹,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有空白点。  在伊朗的知识分子中问迅速流传着下述担心:“依靠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的国家建设,果真能搞好吗?”  另一方面,军队大吃苏制坦克出现大量故障的苦头。苏联很重视把伊朗紧紧地控制在苏联圈里,毫不吝惜地把最优秀的T72坦克大量地提供给伊朗陆军。但是,苏联政府对这笔贷款却毫不客气地催收。伊朗陆军的编制是,一个坦克中队是十五辆。但是,为经常使十五辆坦克行动,就必须拥有二十辆以上,有时甚至要有二十多辆。这是由于有经常因故障而不能动的坦克。从整个军队来说,就不得不被迫付出大量多余的经费。另一方面,巴列维国王时代进口的英国的百人队长式坦克的故障率极低,引擎大修的间隔也长。苏联的坦克本来是针对北方的气候水土设计的,而不适合酷热的伊朗的沙漠。  伊朗军部不满地说:“在国际武器市场上可以买到故障率更低的优秀的坦克。例如西德的豹式Ⅱ型坦克、法国AMX32型坦克。没有必要特意购买故障很多的苏联的T72”。人民党政府对于上述不满却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军队内部对苏制武器的暗中轻蔑的念头开始蔓延起来。甚至连标榜亲苏政策的人民党政府也有难以忍受的事情,这就是驻在德黑兰的苏联军事顾问的蛮横粗暴的态度。  苏联陆军中将扎波依科所率领的军事顾问团总数超过了两千人。在德黑兰市的北方修筑了象巨大城堡似的独立的办公处,同苏联大使馆不同,完全成了另外的存在。扎波依科将军以教育伊朗军使用苏制武器的方法和进行苏式训练的名义,把多数苏联技术人员和军人派进了伊朗军的基层部队。  在德黑兰,扎波依科中将在人民党政治家当中也开始建立独自的人事关系。谁是死心踏地的亲苏派,谁是民族派,扎波依科中将都了如指掌。亲苏派完全被拉拢过来,在军事以外的领域,例如在教青、外交和经济政策等方面,军事顾问团也可以插嘴了。苏军顾问团的权势远远超出了驻德黑兰的佩西丘洛夫大使。  “在德黑兰,伊朗的人民党政权之外还有个第二政府。这就是扎波依科所指挥的苏联军事顾问团”。这种谈论已经在德黑兰的各处流传开来。伊朗政府的轻工业部长同苏联援外机关取得联系,缔结了在里海沿岸的巴博勒援助建设氨乙烯工厂协定。但是,苏联军事顾问团对本国政府作了工作,使这项合同废除了。扎波欣科中将主张,建设有助于发展军事工业的工作母机制造工厂以取而代之。  “那个无所不管的将军,连我国的经济计划也插嘴。自已是干啥的都搞不清了”。谁都认为是亲苏派的基亚安努里总理也忍无可忍向苏联大使提出了抗议,但是却杳无音信。扎波依科中将不仅不把苏联大使放在眼里,就连基亚安努里总理的意向也完全不顾,是个旁若无人的为所欲为的权欲熏心的家伙。  不久,苏联军事顾问团连伊朗中学(义务教育)使用的教科书的内容也管起来了。“德苏战争中活跃的苏军英雄在伊朗的教科书中却毫未提及,真是咄咄怪事。还应写明苏军解放柏林是欧洲解放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人民党政权的教育部长不得不谋求妥协,接受了扎波依科中将要求的一半,在中学二年级使用的历史教科书中,用五页篇幅记述了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活跃情景。这种处理的结果,伊朗的知识分子自不必说,而且一般家长也非常气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占领了伊朗的北半部,强行建立了亲苏派的地方政权,这一痛苦的回忆仍旧深深地遗留在国民的脑际。  但是,无论怎样说,国民对人民党的支持下降的最大原因是人民党党员轻视伊斯兰教的态度。占国民百分之九十七的伊斯兰教徒同自命为马列主义者的人民党党员虽然都同样是伊朗人,但是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却完全两样。获得政权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基亚安努里总书记为首的人民党的领导人,为出席党内的秘密会议和群众集会,而不出席对于伊斯兰教徒来说可谓之神圣义务的星期五礼拜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人民党重视伊斯兰教,经常注意使社会主义同伊斯兰教结合起来”。尽管党发表这类正式声明,但人民党党员同占国民大多数的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关系却逐渐冷淡。在伊朗国民中间,特别是在深居传统的伊斯兰教寺院内的伊斯兰教领导人中间,反对人民党的言行已经公然传播开了。  二、发生反政府暴动  一九八六年七月四日,面临波斯湾的城市姆沙赫尔处于蒸笼般的闷热之中。上午十点,气温很快就突破了四十度,湿度也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为了避暑,人们不得不呆在家里。  在这般热得使人发昏的情况下,一群人在市政府的后面集合,准备到大街上游行。每人都拿着标语牌。上面写着“面粉更贱些!给婴儿以牛奶!拿鸡蛋来!”等等。这是因为粮食不足和价格猛涨而发出哀鸣的一般百姓的街头游行。由约七十人组成的这一群人,在游行到离市中心街约一百米左右的时候,被分乘五辆装甲车的国家警察队挡住了去路。安装在装甲车上的扩音器传出让立即停止游行和解散游行队伍的命令。  这一群人还要继续前进,但前进了十米左右,突然,从装甲车上纷纷跳下了国家警察队员,把游行队伍包围起来,并开始朝天空鸣枪威吓。  “我们只是要求粮食的和平游行。并没有做出需要警察阻挠的事!”  游行队伍的带队人高声训斥着警察。这句话尚未说完,国家警察队便开始向这群人开枪,顷刻之间大街变成了战场。付出了死二十九人、重轻伤三十五人的惨痛牺牲。  基亚安努里政权听到这项报告后深成震惊,但是却采取了严密封锁消息的做法,努力不让国民知晓。尽管如此,这个消息却一传十,十传百,不到一周期间就传遍了全国。这更快地激发了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对人民党政权的愤怒。  姆沙赫尔事件的反应,在一周以后便很快地表现了出来。位于德黑兰东方二百公里的塞姆南展开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示威的要求也超过了单纯的经济口号。六千多名群众齐声高喊着“打倒人民党政府!苏联人滚出去!”的口号在街头游行,有的人放火焚烧汽车,抢夺商店。人民党政府看到警察已处理不了,于是下命令出动军队。  出动了一个营约六百人的伊朗军队,但是,被过多的示威队伍的声势所吓倒,只是站在远处观望。军队不能镇压示威游行,对基亚安努里政权来说是个严重冲击。  “这个示威游行的背后有伊朗伊斯兰教徒的最高领导人。必须限制住他们的影响力量”。在总理的直接指示下,逮捕了住在圣地古姆的伊斯兰教寺院的霍梅尼,软禁在里海沿岸。于是谣言散布开了:霍梅尼被杀害了,不!听说被带到苏联去了。事情发展到这般地步,人民党政府同伊斯兰教徒的对立已经无法挽回。在那两周以后,首都德黑兰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反政府暴动。民众中间郁积的不满爆发了。人们喊着:  “赶走基亚安努里!”  “要更便宜的粮食!”  “苏联军事顾问滚出去!”  “给更多的自由!”  “恢复伊斯兰教民主!”  军队宣布中立,拒绝执行人民党政府镇压示威游行的命令。采取了与一九七九年一月对反巴列维国王示威游行宣布中立时的相同的态度。因为军队内部,尤其是在高级军官中间,反人民党、反苏联的趋势增长了。基亚安努里总书记不得已下命令出动人民党直接控制的公安军。在过去的巴列维大街云集了二万名群众。当公安军对这些群众开枪之际,可以说,就是伊朗的人民党政权事实上结束之时。这是因为,以这次“血的星期四”的镇压示威游行事件为开端,过去宣布中立的军队站到了示威队伍一边,成为打倒人民党政权运动的组成部分。基亚安努里总理采取了最后手段要求苏军介入。是为了镇压示威游行,但是,军事顾问团团长扎波依科拒绝了这项要求。他说,“对于正在进行中苏战争的苏军来说,没有那样多余的兵力。自己的政府要靠自己的力量保卫”。  苏军驻扎在伊朗的主力,就是驻扎在波斯湾进口处阿巴斯军港的海军。靠海军力量镇压首都德黑兰发生的示威游行是不可能的。另外在伊朗北部和西部的两处和里海沿岸三处的空军基地驻有苏联航空部队。是苏联防空军在中亚方面的前进基地。但是,这种航空部队本来是为了教育使用空军飞机的技术集团,对他们来说,没有镇压示威游行的地面战斗能力。  德黑兰发生的反政府暴动转瞬之间就扩展到了全国的主要城市。这样,一九八六年九月十五日,亲苏派的人民党政权,建立后三年零三个月便宣告垮台。党总书记兼总理职务的基亚安努里从德黑兰国际机场勉勉强强同苏联军事顾问团一道逃往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人民党领导人被军队逮捕,立即判处死刑。  以哈扎兰为首的新内阁成立了。他是位热心的伊斯兰教徒。是获得法国巴黎大学神学博士学位的学究式的政治家。人民党政权时代逃到法国避难。哈扎兰内阁宣布,对内实行伊斯兰教民主,对外执行不结盟中立政策。虽然这样说,但实际上无论在思想上和政策上,靠拢西方的倾向是明显的。伊朗的石油再度被自由世界方面夺回。  可以说,美国再次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确保了行动的自由。伊朗成立人民党政权以后,美国为了防止伊朗革命的影响波及到中东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立即作出拼命的努力。幸亏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教的传统性限制远此伊朗严格,王室的权威也强大。沙特阿拉伯的这种“后进性”在防止沙特阿拉伯苏联化方面起了作用。来自苏联的正式、非正式的种种引诱都未能奏效。  后来,苏联改变了手法,向沙特阿拉伯南郊的南也门共和国提供了大量军援,挑起了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边界纠纷。南也门在伊朗成立人民党政权的很早以前就是亲苏派政权。克里姆林宫以调停沙特阿拉伯和南也门的边界纠纷为借口打算打入沙特王室。但是,华盛顿政府对苏联的这种意图迅速采取了对策。向沙特阿拉伯提供军事援助,与此同时,对处于沙特阿拉伯和南也门中间的北也门加强了经济和军事援助。这就是说,打算利用北也门防止南也门对沙特阿拉伯行使武力。这一意图完全取得成功,其结果,苏联企图动摇沙特阿社伯的意图没有得逞。  在波斯湾岸边的伊朗的海港城市姆沙赫尔,最早开始出现反人民党的群众行动时,美国已经在印度洋建成了第五舰队。在印度洋中央的迪戈加西亚岛设置了基地,舰只有:由第七舰队调来的航空母舰一艘,大型登陆舰六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二艘,驱逐舰八艘。另体,以迪戈加西亚为墓地,P3C反潜巡逻机经常在印度洋上巡逻,监视苏联舰队的行动。六艘大型登陆舰上,经常搭乘海军陆战队两个团,采取能立即投入战斗的态势,以便随时能够登陆。  伊朗发生反政府暴动时,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人主张“愿派第五舰队介入,援助伊朗的反政府运动”。但是,最后因为担心刺激伊朗的民族主义情绪,没有让美军舰队介入。但是,采用了炫耀武力的方法,即派美国舰艇游弋于从阿拉伯半岛东岸近海到波斯湾进口附近。其目的是,与表明美国关心伊朗反政府运动的深度的同时,阻止苏联海军向伊朗方面增强。  最后,伊朗的反政府暴动按美国所期望的路线进行。华盛顿政府最感头痛的停在波斯湾入口处阿巴斯港的苏联海军舰艇,在哈扎兰内阁成立的同时从伊朗撤走了。  驻扎在伊朗的苏联海军的最大的舰艇--航空母舰斯摩棱斯克号为了经过好望角返回本国,从波斯湾尽头处同三艘驱逐舰一起出现在阿拉伯海面的时候,与正在同一海域巡逻的美国原子能巡洋舰沙乌斯卡洛采纳号在洋上交错而过。由于距离很近,达到相互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见对方的程度,沙乌斯卡洛采纳号上的非值勤人员都到甲板上向斯摩棱斯竟号挥帽致意。  “欢迎的情景完全像见到了久别的恋人似的。”沙乌斯卡洛采纳号舰长一面从舰桥上鸟瞰着甲板一面开着玩笑地说。挥舞着帽子的船员们的心中涌起一种共同的喜悦,太好啦!到底从伊朗滚出去了。  伊朗亲苏政权崩溃的消息,使大岛感到比听到中苏战线上的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还高兴。“压制着美国手脚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扳掉了。苏联失掉了强制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的王牌。如果搞得好,美国可能被卷到解放日本的战争中来。”那样的一线希望,掠过了大岛的心头。  那时,日本解放委员会外交委员关川卓在华盛顿,接连不断地会见美国政府的要人,拼命做说服工作。这是根据大岛的指示,为了争取得到美国对日本解放战争的援助。说起来,关川是在敦促援用日美安全条约。这项条约“援用得太晚了。”第五章 美国参战  一、说服工作  关川在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中居于相当外务大臣的地位,他在拚命工作。  他经常这样想;“能不能成功地把美国拉入解放日本战争呢?其成功与否关系到日本的命运。”华盛顿,对他来说是相当熟悉的。以炎热夏天闻名的华盛顿,一过九月中旬,那股炎热劲也差得多了,整个城市正开始恢复生气。关川第一次来华盛顿是在二十几年以前。那时是作为留学生来研究美国的亚洲政策。  “从那以后,来华盛顿已经十多次了。但是,没想到这次却以外相的资格来到华盛顿,尽管是流亡政权的外相。伊朗亲苏政权业已崩溃,这意味着美国摆脱了最大的绊脚石。即使从现在也不晚,必须请巨人美国站立起来”  他痛苦地回忆着。一年多以前苏联军队在佐渡岛登陆时,关川也曾被紧急派到过华盛顿。那时的任务同现在一样,也是要求美国履行日美安全条约。但是,当时伊朗已成立亲苏政权,美国正竭尽全力解决中东问题,没有把兵力调到远东去的余力。而且,前几年日美经济关系发生过冲突,因此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要履行日美安全条约的态度,但美国国会却以日美经济问题为理由,采取了对日本见死不救的态度。  “那时,众参两院的外交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对日本的处境表示理解。但是,经济和财政委员会的领导入却采取了极为冷淡的态度。现在回想起来,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日美之间不存在什么经济问题,而且,波斯湾沿岸国家已基本上排除了苏联的势力。”  关川以溺水者攀草求援的心情,接连不断地拜访美国政府和国会的有关人士,到处进行说服工作。但是,不能公开会见记者。  “在华盛顿有苏联大使馆。因此,苏联的情报人员也非常多。自己访问华盛顿这件事必须绝对保密。”  为了防止暴露身分,护照上的国籍和名字都是伪造的。文件上写的是来自新加坡的中国新闻记者。他辞退了国务院为他悄悄准备的五月花饭店的一个房间,住到了老朋友--一位大学教授的家里。  关川到达华盛顿后的第六天晚上,瓦特国务卿悄悄地到他的住处进行拜访。瓦特国务卿原来曾任过驻日大使,可以说同关川是老朋友。关川无暇为久别重逢而喜庆,便赶紧滔滔不绝地诉说起上海日本流亡政权的处境以及美国支援日本解放战争的必要牲。  “关川先生,你所说的美国对日本解放战争的合作,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投入军事力量?”  对美国国务鲫来说,决不能轻易地说出把美国军事力量派到海外去不惜同苏联作战之类的话。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外交,在冷战时代、缓和时代以及后来在中苏战争中采取中立政策的时代,都是把避免同苏联作战作为最重要的支柱。关川当然知道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关川才继续主张日美安全条约仍然有效。过去他一直反对国内在野党关于被卷进安全条约的说法,而主张“安全条约正是为了保证日本安全”。这正是因为他相信:美国虽然采取了各种手段,但还是决定避免同苏联作战。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是的,瓦特国务卿。如您所知,现在苏联不仅正在同中国在华北平原作战,而且,在日本也投入了以陆军四个师为中心的兵力。要解放日本,只靠上海的日本流亡政权的力量是不够的。务必需要美国进行军事介入。而且,请您理解这样一点,并不是只从我们的需要出发来要求美军出动的。”  说到这里,关川喘了一口气,接着把美国的利益摆在前面,开始诉说美国对亚洲政策的根据。他提纲挈领地一字一板地谈起了他作为国际政治学家多年积累起来的远见卓识。  瓦特国务卿一边苦笑一边听着。因为他从没有想到过去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听取外国人讲解美国外交政策,尽管这位外国人是位老朋友。关川讲话的要点是这样的:  “美国一向极为重视阻止特定的强国在东亚拥有霸权。因为,美国有这样一种不安的心情:如果特定的强国在东亚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它将来就会越过太平洋威胁美国的安全。  “从历史上来看,帝俄在十九世纪末大举进攻满洲时,美国政府主张满洲门户开放。这是因为担心俄国独自霸占满洲。对在那不久后爆发的日俄战争,虽然美国没有参战,但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却给以很大支援。连朴次等斯媾和会议都给作好了准备,这是日本人众所周知的。”  瓦特国务卿眯着眼睛,一边点头一边听。关川继续说:“但是,日本发动满洲事变之后,美国政府发表斯廷森主义,宣布不承认满洲国。当时日本非常气愤。但是回想起来,那次声明表示美国决心不允许日本在东亚称霸。美国之所以在一九四一年决定对日宣战,大概也是因为日本企图控制中国和东南亚。因为,如果日本控制了中国和东南亚,那么,美国势力就会被驱逐出东亚,这是显而易见的。”  说到这里。关川吸了一口气,他拿起桌上的水瓶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瓦特国务卿接着关川的话开口了。  “关川先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苏形成一体的时代。美国为了阻止中苏社会主义势力在东亚称霸,同日本建立了特别亲密的友好关系。对我们来说,亚洲政策的关键是同日本或中国携手,同另一方处于敌对关系。这样一种二者择一的时代在战后也一直持续着。”  “但是,进入中苏对立、美中关系正常化、日中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时代以后,条件完全变了,苏联成为有可能在东亚称霸的唯一国家。结果,美国从必须在日中双方之间选择一个的困境中摆脱了出来。这正如您所了解的那样。”关川从沙发上站起身来,又开口了。以终于要进入正题的认真严肃的态度,盯着瓦特国务卿的眼睛开始说起来:  “现在,苏联已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和日本。也就是说,控制了东亚的主要资源地区和工业力量。而且,苏联海军和空军在日本列岛获得了基地,这样就能在西太平洋地区自由行动。美国横穿太平洋的航线变得狭窄了,它只能通往夏威夷、关岛、菲律宾和中国南部。如果苏联感到不放心,它随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切断这条航线。  “不言而喻,在东亚的特定强国现在当然是苏联。如果美国认为阻止苏联称霸是生死攸关的重要利益,那么就应该正式援助中国,并把美国的军事力量投入日本解放战争。如果失去日本和中国这两国,美国的亚洲政策就会完全破产,美国海军就必须把夏威夷作为保卫太平洋的第一线。”  关川想回答说:“如果美国完全丧失西太平洋的势力,那么,就不会防守象夏威夷那样的小岛。最后,苏联海军会到旧金山海面。”但他又把话收回去了。这是因为,他虽然相信这样说是对的,但现在对瓦特国务卿来说,这些话刺激性大大了。他害怕,如果是这样,关川的说服理论本身就很可能失去可靠性。  “关川先生,你说的话对我国的国家利益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断言,无论谁任总统,无论谁任国务卿,美利坚合众国决不会完全撤出东亚,也决不会把夏威夷作为太平洋的第一道防线。我国对亚洲的利益和对亚洲的关心始终不会变、”  关川从内心里感到高兴。认为瓦特国务卿大半听信了自己所说的话,感到似乎有希望。他为了叮嘱而又附加了一句:  “如果美国希望继续作为太平洋国家,那就请同我们一起参加日本解放战争。现在,伊朗的亲苏政权业已崩溃,苏联的势力被赶出中东,中国军队开始夺回东北地区。现在正是参加日本解放战手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关川认为想说的话都说了,放心地深深地坐在沙发上。暂时陷入了沉默。  “已充分了解日本流亡政府的意思。我个人认为,如果美国现在不参加斗争,就会永远失去东亚,其中也包括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日本。但是,关川先生,归根结蒂,你的要求就是要美国青年流血。这不能草率决定。要向总统转达我的意见”  关川认为,决不能坐等总统作出决定。他相继同国会领导入接触,精力充沛地反复进行说服工作。谈话内容与同瓦特国务卿的谈话内容大同小异。他同参院两党领袖、众院议长、众参两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的主席、预算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的领导入促膝交谈。  使关川意外高兴的是,参院财政委员会主席朗完全赞成关川的意见。而在三年前关川来华盛顿时,这位主席对接用日美安全条约是坚决反对的。  “失去日本以后,才能懂得日本对美国的世界战略的重要性。三年前我的选区以及美国舆论热衷于批评日本。当时根本按有提及援用安全条约的气氛。这一点,总统也很清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现在希望日本人的活力和创造力重新回到自由世界方面来。我本人也保证努力说服我的同事议员。”  关川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他想立即向上海的流亡政权汇报这一消息。可他又转念一想:“但是,我的处境可怜,身分是流亡政权的一员,却没有自己的通讯手段。如果使用商用国际电话,那就可能会在什么地方被人窃听。”因此他没有汇报。  共和党的霍利总统,根据国务卿的报告和忠告,反复考虑了两周的时间。白宫的顾问班子也尽量搜集情报,给予全面协助。这一段时间,白宫的存在宛如是为了研究讨论关川的要求。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使美国正式开始援助中国,也并不意味着美苏立即开战。但是,如果参加日本解放战争,情况就不同了。因为日本列岛上除了有苏军四个师之外,还有海空军的精锐部队。  “认为如果美军在日本登陆,驻日苏军将会退避同我们作战,立即撤回苏联境内的想法,只不过是一种希望性的推测而已。”  甚至在白宫顾问班子内有影响的成员中,也有人提出了上述慎重论调。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以及白宫的主要顾问聚集一堂,通宵达旦地召开会议。  霍利总统在一九八四年的大选中击败民主党的政敌,当选为总统。他是共和党推选出来的。对内他强调建立廉洁奉公的政府,对外他主张对苏强硬,这是众所周知的。他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德大学毕业后,当过律师,后来活跃在当地的政界。霍利总统生长在美国西部,西部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使他从幼年时期就对亚洲很关心。  “即使美利坚合众国军队参加日本解放战争,也必须遵守两条原则。一条是防止扩大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另一条是防止这一战争波及到欧洲。”  总统把他主张积极参加日本解放战争的意向,向出席这一天顾问班子会议的全体成员进行了传达。问题集中在为此要采取什么具体手段和方法。  “美国应该制定这样一条原则:即使在第一线作战的美军陷入困境,也不能作出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的选择。不过,几乎不可没想会有那种可能性。虽说如此,但也不能保障美军毫无伤亡地在日本解放战争中获得成功”  国防部长格里克一边考虑总统的积极主张,一边说:  “如果充分发挥美利坚合众国军队所拥有的高性能精密制导武器、完全电子化的指挥和通讯能力、高度的补给能力,那么,在目前看来,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期以前,即使发生不得不使用战术核武器的情况,也可以不使用战术核武器。我们装备了可以代替战术核武器的高性能的常规武器。”  顾问班子中的一个人举出马克48型制导鱼雷、宙斯盾对空导弹、气体炸药等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  “如果苏联在西太平洋方面向参战的美军部队投掷战术核武器,那么,我军就应该立即对敌军部队进行核报复。其报复的程度要与我们受到核攻击的程度相当。并且应该通过外交途径事先通知苏联:如战争进一步升级,就要对苏联位于远东的主要城市--比如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伊尔库次克、共青团城和赤塔等各城市,毫不犹豫地进行核攻击。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有可能进而把核弹头发射到设在冲绳和菲律宾等地的美利坚合众国军队的基地,但是,这种互相报复,不管怎么说都对苏联不利。即使苏联先发制人,对这些基地进行核攻击,情况也同样对苏联不利。这是因为,如果苏联失去这些城市,那就等于苏联丧失作战能力,不仅如此,还将失去他们推行亚洲政策的根据地。虽然我们也会失去设在西太平洋岛屿上的重要基地,但是,以部署在夏威夷和关岛的强有力的海军和空军为后盾,我们仍然可以在西太平洋展开强大的兵力。  “苏联意识到美苏在远东打核报复战对自己不利,大概也不会对我前线部队采取愚蠢行动--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可以说,美苏使用核武器互相攻打对方本土的事态几乎不会发生,因为这同美苏以日本解放战争为中心的利害得失相比,损失过于严重。”  以战略核理论专家闻名的斯特拉顿协理,谈了大胆的设想。总统在倾听的同时,点头表示赞成。  “如果破坏苏联位于远东的几个城市,用一艘旧式的海神导弹潜水艇就足够了。现在处于总统下令随时可以发射的态势。”  国防部长格里克以稍稍激动的语调很快地说出了这句话。他讲话的语调,宛如这种必要性现在已经迫在眉睫。总统慢条斯理地说:  “不必那样着急,约翰。不过,在防止波及欧洲方面,采取什么措施才好呢?”  还未发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福斯特开口了。他是现职的海军上将,过去曾以第七舰队司令的身分在日本工作,而且,他任过司令部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对太平洋方面的政治、军事形势很有研究。他代表美利坚合众国军队出席了这次顾问会议。  “把美国驻扎在欧洲的陆军和一部分战术空军经由美国本上派往远东这种想法怎么样呢?这一方案有两个优点。第一,可以使用我们所拥有的部队中战斗适应能力最强的兵力。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部队的适应能力比驻扎在欧洲的部队要差。要提高这种适应能力,就需要相当长的时日。  “把驻欧洲的部队调到远东,从时间上来说也比较快。另外,通过从欧洲调出一部分美军,可以给克里姆林宫以美国根本无意在欧洲作战的印象。实际上,苏联的领导集团有这样一种后顾之忧:担心我国会从已把军队主力投入苏中战争的苏联背后,也就是对东欧国家发起进攻。从欧洲调到远东的兵力,以三个陆军师和二百架飞机的战术空军为宜。如果调的太多。可能会遭到西欧国家的反对。”  “这是最好的建议。但是,为什么要让驻欧美军经由我国本上转到远东去呢?经由印度洋距离不是更近吗?”  霍利总统以同意参谋长联席会议全席的建议为前提,对驻欧美军的转移路线提出了询问。  “在印度洋,中转基地的能力不足。在印度洋海域,我军可以自由使用的军用中转基地只有迪戈加西亚岛。那儿的跑道长三千五百米,只有一条。很多大型运输机停留和加油等也有问题。如果硬要使用这一基地,那就会发生混乱。如果那样子,即使从距离上来看比较近,但我国军队到达菲律宾或冲绳的日期,结果反而出经由美国本主要晚。”  “完全明白了。请你迅速制定具体计划。其次在开始对中国给予正式的军事援助时,必须弄清中国现在需要什么。福斯特将军,请你作好准备,把你所信赖的部下派到北京去,以便能同中国军队的领导人接触。请把中国所希望得到的武器货单送到我这里来。”  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总统同曾经任过第七舰队司令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一唱一和,把这次会议的气氛引向了积极参战的方向。尽管如此,在顾问班子中,仍有人担心美苏之间会升级为全面核战争。  “对美国来说,完全失掉东亚所受到的打击即使再大,但同住在本土上的美国人遭受核进攻相比,简直算不了什么。”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名成员以质问出席这次会议的全体成员的口气叫嚷起来。于是总统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意斯特拉顿助理的意见。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来说,绝对不想冒招致美国本上遭受核攻击的危险。这是我要承担的最重要的义务。但是,如果因为担心会发展为核升级,比如以这种可能性有百分之一为理由,我们就对所有的对外军事介入犹豫不决,那么,结果只会使潜在的敌对国高兴。我相信,即使把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投入日本解放战争中去,也不会扩大成为美苏之间的全面核战争。作为总统,对我自己的判断,是有把握的,我可以拿政治生命保证。”  但是,这项决定的实施定在三个月之后。这是说服国会领导入并得到他们的批准、重新部署美国军队、运输军需补给品等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时间。  那时,在苏联国内,群众的不满情绪正在慢慢高涨。几个地区的形势,可以说是一触即发。这是对苏联军部--虽然中苏战争开始以来已经两年多了,但至今还法有占领北京--的谴责和不满情绪郁积的表现。为了进行这一战争,群众增加了负担。  分五路进攻中国,最初两个月,苏军的进攻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就席卷了东北地区,并占领了位于东北地区南端的旅顺。使人感到这时国民对苏军的赞扬达到了顶点。  “我们苏联军队的进攻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在这个地球上,苏军是无敌的军队。北京失陷只是时间问题。接着可以占领扬子江以北地区。如果是那样,北京政府就成了一个地方政权。”  但是,到了开战以来两年多的今天,苏联国内的气氛完全变了。尽管苏军死伤了二百多万,可是至今不能占领北京。不仅如此,还遭到了一直在养精蓄锐的中国军队的反击,渐渐被赶出了华北平原,不得不撤向东北地区。当然,并没有向苏联国民公布这个事实,但是经过从前线临时回国休假的官兵和送回苏联国内的伤员之口,渐渐地在苏联国民当中传播开了。  一九四一年六月底,纳粹德国军队取名“巴巴罗萨作战”,用一百四十个师的兵力进攻苏联,尽管踏破了九百九十公里,仅差十公里就打到莫斯科了,最后还是被赶了回去,苏联进攻中国的作战与此相似。  “为什么苏军不使用核武器。大量投下核武器把中国人炸成肉酱!”  不止是一般市民,连政府内部也开始有人私下这样说。但是,苏联共产党政治局已下决心不采取这种作法。如果在北京攻克战中使用核武器,毫无疑问,结果将遭到中国秘密部署在云南省的中程弹道导弹的报复性攻击,苏联远东的主要城市将化为灰烬。  “如果这样,攻进中国的我一百五十万苏军官兵就要缺乏给养,最终将被中国的人海战术所吞没。想使用核武器也无法使用。”  这就是苏联总参谋部的结论。这在军事上是正确的。但是,结果却要强迫苏联国民去打陷入泥潭的消耗战,这更加引起了国民的不满。  气候不佳造成的农作物欠收进一步促使这种不满情绪发展。本来苏联的国上属于高纬度(同加拿大相仿),自然条件很差。即使是平时,也常常是三年有一年欠收.一欠收就从美国进口大量的粮食,但是中苏战争开始以来,华盛顿政府巳不愿意向苏联出口粮食,理由是:“粮食也是战略物资,无法保证美国产的粮食不转用于攻进中国的苏联军队。”  一九八×年和后一年,可以称为苏联粮食地带的马克兰和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乌克兰天旱,相反的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却降雨过多。因此,主要作物春小麦(秋天收割)遭到严重损失,比平年欠收百分之三十。并且,粮食被优先运往中苏前线。在乌克兰,对克里姆林宫的作法越来越不满,甚至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一部分地区发生了袭击国营粮食仓库事件。反克里姆林宫的地下活动开始以空前规模展开。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马克兰共和国的独立。  本来乌克兰人就认为,统治着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民族同自己有本质的不同。“乌克兰人被俄罗斯民族征服和统治”--这是自尊心很强的乌克兰民族心底的共同认识。  譬如,一九七九年五月,乌克兰出身的巴连琴·莫洛兹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处于俄罗斯殖民地状态下的悲惨现状”说:“世界过于关心黑非洲的独立和民族自决,忽视了乌克兰在苏联中央政府的镇压下的悲惨现状。”  他在苏联的集中营中生活了十四年,后来同被美国抓到的苏联间谍嫌疑犯交换而获释,并被引渡到美国。如果更远地追溯一下历史,听说有这样一件事:当年纳粹德国军队攻进乌克兰的时候,当地的乌克兰人曾把德军当作解放军来欢迎。乌克兰位于黑海沿岸,比莫斯科开放得还早,拥有自己的文化,乌克兰人的自尊心和他们胸中郁积的对克里姆林宫的敌忾也在陷入泥潭的中苏战争中渐渐地迸发出来。  有一位叫鲁比科夫的乌克兰独立运动的战士,他的公开职业是基辅以南约一百公里处一个很大的集体农庄的最高负责人。但是,他那个农庄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为从克里姆林宫统治下独立出来而进行斗争的组织。白天,农庄的全体人员都到田里收割小麦。  “向区党委报告收获量要尽量少报。上缴政府的小麦以干旱为借口,上缴去年的一半就可以了。把余下的小麦都储藏到地下秘密仓库中去。”  实际上,鲁比科夫的集体农庄水利设施完备,受到干旱的影响并不象其他集体农庄那么严重。尽管这样,他们还是以今年气候不好,小麦的收获量比去年大幅度减少为借口,把上缴量减少了一半。鲁比科夫的口头禅是:“不能让克里姆林宫的统治者们吃我们乌克兰人种的小麦。”  在他身边没有一个唱反调的。这是因为大家的心情都是一致的。  尽管这样,当共产党的地区负责人偶而来视察时,鲁比科夫却以最动听的语言来欢迎他们。他说:“为了苏联的党和政府,我们全体庄员不惜挥汗,决心尽量多生产多提供小麦。”  糊里糊涂的区党委负责人常常是带着满意的笑容,提着礼物走了。  鲁比科夫还有另一幅面孔。当日落西山的时候,他又是游击队活动的领导入。他本人已年近六十高龄,因而没有出击过,但是他从可靠的农庄成员中发展部下,几个人编成一组,主要让他们击拆除铁轨和切断通讯线路。他们对地形了如指掌,因而即使在夜间干这些事也不那么困难。  把在乌克兰得到的物资运往莫斯科的铁路,把乌克兰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去的电话线和微波通讯网都遭到了破坏。收藏着上缴给政府的面粉的粮库也遭到了袭击。都是用爆破和放火的手段。  “不能让克里姆林宫那帮家伙吃到乌克兰生产的一粒小麦。”  附近的集体农庄也一个接一个地起来配合鲁比科夫的这种活动,听从他的指挥。  “把乌克兰还给乌克兰人!”  长期以来受到压抑的乌克兰人的民族主义,乘着克里姆林宫为陷入中苏战争的泥潭而苦恼的机会,有如燎原烈火蔓延开来。  克里姆林宫急急忙忙对这种事态实行了镇压。一方面强调作为苏联国民的义务和骄傲,另一方面命令马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加强了彻底的取缔。可是,乌克兰的共产党组织越往基层俄罗斯人越少,而乌克兰人占的比率却越来越大,党中央的取缔令难以实行。也发生过被认为忠实于克里姆林宫的乌克兰人共产党员大白天遭到袭击的事件。  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对民兵,甚至对克格勃实行了总动员,让他们去搜捕和监视游击队的嫌疑者,但是也只不过捉住了一小撮嫌疑犯而已。  虽然乌克兰解放运动还没有在统一的领导人的指挥下展开有组织的活动,但是各地不断发生破坏活动,这使克里姆林宫很伤脑筋。这种状况不仅仅发生在乌克兰。  在白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哈萨克、亚美尼亚等这些比大俄罗斯民族的根据地莫斯科地区开化得更早,拥有独自的文化、传统和骄傲的地区,都有同乌克兰类似的情况。克里姆林宫急忙对此采取了对策。因为搞不好苏维埃联盟就可能崩溃。  克里姆林宫不得不同时对中国和国内离经叛道的民族主义这两个敌入进行战斗。克里姆林宫的一家之长罗斯托夫总书记对国内的敌入实行了彻底的高压政策。他确信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一发现反苏、搞游击队活动的嫌疑者立即枪决。没有必要进行审判。在这种战争时期,对于企图搞反政府活动的人要处以极刑。”  苏维埃联盟想要重新加强控制而对游击活动采取的高压的镇压政策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苏联境内各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方兴未艾。以乌克兰地区为中心不断发生想摆脱克里姆林富而谋求独立的民族运动,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在对华作战前线战斗的苏联官兵的耳朵。这是由回国休假结束后重返前线的官兵传开的。属于非俄罗斯民族的军入,特别是乌克兰人官兵心理上的动摇逐渐加深。  本来,在苏联两亿六千万(一九八O年度)的总人口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俄罗斯人还不到一半。尽管这样,这个大俄罗斯民族为加强自己的地位,切实地控制了党和政府。党的中枢政治局被大俄罗斯民族占去百分之七十。乌克兰人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政治局中仅仅占很小的比率,甚至比人口比率还小得多,特别是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等亚洲系民族,尽管党中央的公开态度是执行“各民族问的和睦政策”,但实际上在党和政府的中枢仅仅给了他们有限的几个席位。  支配着多民族国家苏维埃的大俄罗斯民族本来在整个人口中还不到半数的弱点,在中苏战争陷入泥潭这个条件下,酿成了大规模的要求纠偏的行动。在这点上,和同样是多民族国家但汉民族占百分之九十五的中国相比,条件却根本不同。  克里姆林宫的苦恼日益深重。  二、日本解放军编制就绪  美国在霍利总统的领导下,答应协助日本的解放战争,这使在上海的流亡政府的成员欢喜若狂。关川从华盛顿带回来的这个消息,是流亡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喜讯。大岛感到很兴奋。  “我甚至对能不能在我活着的时候实现日本的解放都曾感到担心,没想到实现这个目标的机会这么快地到来,这当然是因为国际形势的变化,但是我感到好象是老天爷开恩了。这证明了我们的目的是正确的。”  这样的说法从一向以无神论者自居的大岛来说是极其罕见的。大岛以及军事委员茅野想尽早把日本解放军的编制搞完,把部队运到冲绳。这是为了向日本本土登陆。同时,美军也会在西太平洋上展开配合作战的行动。  但是,在这方面发生了意外的问题。美国军部要求按美国方式改编拥有独立编制的日本解放军,为同日本解放军取得联系,乘飞机来到上海的美国陆军上校马库林,在解放委员会最高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这件事。  “既然日本解放军是以美国的装备编制的,为了使日美联合作战顺利进行,日本解放军也有必要采用美式编制。否则,就无法顺利地进行联合作战”  据马库林上校说,在上海整编中的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编制不过是模仿苏联式编制搞的。同美军的编制根本不同。美军的编制是,一个师由约一万六千人组成,以营(八百人)作为师内的基于兵力。六个机械化步兵营和四个坦克营(各营有坦克五十辆)是师的第一线战斗兵力。另外还有强大的师炮兵,约有六十门一百五十五毫米自行榴弹炮,还有四千多名运输、整各、通讯、补给、卫生等后勤部队。  机械化步兵营和坦克营接受直属于师的三个旅的司令部根据需要进行的适当的指挥。率先并不确定哪个营置于哪个旅的指挥之下,根据当时的需要,把任意两个乃至三个营配署给某个旅的司令部。  茅野对美国方面的要求表示不满。  “按美国陆军的编制,一旦进入战斗,营长事先不知道哪个旅长指挥。这样在平时很难让旅司令部和营指挥官沟通思想。到时候不能取得绝妙的协同作战的效果。另外后勤部队也太大,既然是在狭窄的日本作战,最好把更多的兵员充实到作战部队中去。”  但是,强烈主张按美国式编制改编的马库林上校的意见很强硬。  “不管怎么说,既然要接受我们的装备,同我们联合作战,就必须采用和我们一样的编制。”  茅野又进行了反勃:“只有排、连、营、团这种依次相接的历来的三三制编制,才是最符合实战要求的。如果采用这种实用的编制、再引进美军的精良装备,那就可以和苏联防军势均力敌,或更富有战斗力。第一,大幅度改变迄今的编制就要重新训练指挥官,这就会大大推迟日本解放作战的开始。”  “能推迟多久?”  马库林上校似乎有点担心地问。  “至少要推迟半年。我们不曾设过旅司令部,现行的原则是师司令部直接指挥团。如果在师团之间设旅司令部,就必须从参谋的教育着手。而且按美军编制,营的规模太大。按日本这样狭窄的地形来说,每一个营由八百人组成,人数太多。按我们的编制,五百人左右较为适宜。假如是八百人,不仅营长的负担要加重,而且还必须新增设辅佐营长的营级参谋。”  但是,马库林上校似乎仍无动于衷。经过四天的交涉,终于达成协议。师的第一线战斗兵力的骨干--营的编制,决定采用美式编制。不过,没有采取旅司令部指挥不固定的营的作法,而决定按原有的办法,在团长的指挥下设三个营的编制。  为此,一个团变成了超过三千人的超大型团。一个师由三个团组成,仅三个机械化步兵团就需要约一万入的兵员。为了开辟这些兵员,从后勤部队抽调了大批官兵。这也有一个好处,少而精,人数和美军师的补给部队相比,还不到它的半数,不到一千人。  “这才是在狭窄的日本作战的部队。也不需要那样庞大的补给部队。”  茅野军事委员只好这样自我安慰地说。马库林上校也赞同这一妥协方案。  “如果是这种编制,仅从战斗部队来看与美军的编制没有两样。这样,预定配备给日本解放军师司令部的我方顾问也容易下判断了。”  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改编和引进美式装备的工作同时展开。各个部队都呈现出一片象同时遇到了地震和洪水似的繁忙景象。既要搞好组织的改编工作,同时又要熟练掌握新武器的操作技术。在从补给部队抽调到第一线步兵排的日本年轻人当中,不少人对于迅速变化了的训练内容感到不知所措。  “到昨天为止还只是进行用卡车运弹药时如何迅速装卸的训练,而从今天起却要持枪匍匐前进。”  虽然这种不知所措的呼声到处都可以听到,但是,抱怨的人却几乎一个也投有。诚然,他们都在为被抽调到第一线部队而高兴,都刻苦地从事训练。据报告,师的改编,出乎意料没有引起大的混乱,指挥员也波有动摇的。茅野这才松了一口气。  美制新式武器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运抵上海。其中也包括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这是美国陆军为代替霍克式地对空导弹而从六十年代末开始研制、于八十年代初终于完成的最新式的地对空导弹。在研制阶段叫做SAM-D,据说其击落飞机的命中率很高。无论大岛,还是茅野,还都是第一次看到实物。  “比想象的要小啊!而且只有一个雷达。这果真就是传说的那种最新式的地对空导弹吗?”  茅野有点难以相信似地低声问旁边的马库林上校。  “啊!仅靠这一个雷达就可以搜索、追踪目标飞机、以及制导发射出去的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也就是把迄今的三座雷达精巧地汇装成了一座。它也可以任意地改变周波数,也容易排除敌人的干扰。而且发射架、发电机和电子计算机全都装在车辆上,可以到处去打击目标。当敌机群袭来时,还可以连续发射导弹。即使是米格23机群,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系统,就连米格23那样的飞机也能在一瞬间把它击落。”  马库林上校吹嘘着这种导弹的性能,简直象是说它是世界上最新式的对空导弹。  迄今一直使用中国造的CSAZ型导弹进行训练的日本解放军防空导弹部队急忙转入了爱国者式SAM的操作训练。总之,技术水平完全不同,即使说相差二十多年恐怕也不过分。但是解放军防空部队的队员们说:“既然没有空军,我们就要充分发挥这种导弹的威力,否则,解放军师团就将全部被敌入的空袭所消灭。可以救解放军师团的只有我们。”他们干劲十足,夜以继日地学习和训练,以掌握操作技术。  他们的这种紧张的苦练精神使被派来担任指导的修泰因少校惊叹不已,他说:“日本人以三倍于美国军人的速度理解这一复杂的电子机器的怪物,熟悉使用方法。”  这种爱国者式对空导弹的最大射程为八十功力,它以三马赫以上的速度飞行,可以击落飞行在任何高度的飞机。从飞行高度可达三万米以上的米格25到能逼近地面进行超低空飞行而入侵的苏霍伊式17、19等战斗轰炸机,只要操作无误,均可准确击毁。迄今为止的对空导弹被分为高空用和低空用两种,而它却把这二者并为一体,既可适用于高空又可适用于低空。  “对于没有空军的我们日本解放军来说,装备这种导弹就等于增加了一百万人的友军。尤其是能够靠连续发射来同时击落许多敌机,它具有能与核武器相匹敌的威力。”  从日本解放军的能力界限来说,它不可能建立空军,茅野曾感到有点担心。但亲眼看到了这种高性能的爱国者式对空导弹之后,这种担心仿佛已被抛到于九霄云外。  美国海军还提供了最新式的气垫扫雷艇。这是美国陆军和日本解放军要在日本本土海岸登陆之前扫除海岸附近的水雷所必不可少的装备。美国洛克希德公司造的这种扫雷艇能够在不使船体沉下水面的情况下进行扫雷作业,所以,扫雷艇本身根本不存在被水雷击中的危险。  解放军扫雷部队的桥本中校也大为欢喜。他也是正当在冲绳值勤期间因日本变成了社会全义共和国而携带家眷逃亡上海的。在茅野的领导下,他为了准备总有一天将在日本进行登陆作战,从中国海军借来旧式T54型扫雷艇,投入了刻苦的训练。“这种气垫扫雷艇备有寻找机雷用的声纳、磁性探测器以及水中激光装置。一定要为我登陆部队疏通安全的海上通道。”  此外,还提供了美国造的M1型坦克。这种克莱斯勒公司研制的最新式坦克上装配着一百二十毫米的大炮,能够准确地击毁相距二千米以外的敌坦克。它装配的是一千五百马力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最高时速可达七十公里。与豹式11型坦克一样,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用于地面战斗的主力。尽管如此,这种M1型坦克仍未能把六个师的解放军全部装备起来。因为美国陆军自己也需要它。  按编制要求,六个师必须调配约一千二百辆坦克,而美国所能提供的界限只有七百辆,其余的五百辆坦克中的三百辆是由中国的特别照顾而决定提供正在武汉制造的豹式11型坦克。无奈何,其它二百辆只好由中国造的旧式T59型来填补。  “只好把装备M1型坦克的部队作为登陆后与苏军接触的第一线部队,而装备T59型的部队则为预备兵力或后续部队。”  茅野在这里也遭到了流亡政府下的军队必然要碰到的悲惨境遇。  “毫无办法。不妨说,得到了这么多的最新式武器是应该高兴的。以后,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  大岛以此来安慰茅野,给他以勇气。此外,美国还提供了装甲步兵战车、自行炮、各种通讯器材和电子式射击管制装置等。对于迄今一直使用中国造的旧式武器进行训练的日本解放军来说,这些全都是未曾见过的最新式装备。  由于美国强求日本解放军改变了师的编制,训练的所需时间大大延长。当初,美国预定于一九八Y年一月底打响日本的解放战争。自关川在华盛顿说服美军介入对日解放战争之时起,预定于三个月后开始。美国选定一月是有其道理的。一月份,远东苏联的气候仍很恶劣,勘察加,桦太,包括千岛在内,正是苏联海、空军行动不便的时期。  另一方面,对于从太平洋、尤其是菲律宾、冲绳等稍许偏南的基地出动的美国海、空军来说,一月的气候几乎没有多大制约。在这种对苏联不利、对美国有利的天候、气象条件下采取行动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设想。总统也同意了这一设想。  可是,美国中途迫使日本解放军改变编制的作法却打乱了这一计划。美国军部为这一推迟感到焦急不安,但是,对于以茅野为首的解放军官兵来说则是意外的幸运。因为这样一来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熟习刚刚到手的美国装备。  “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无论如何也难以结束掌握新式武器的训练。开始作战估计大概要在四月或五月。开战以前,可以充分进行官兵的训练.”  茅野在位于上海近郊周家镇的一座朴素的临时住宅里一边庆贺一九八Y年的新年,一边这样想。  这一年的一月已进入下旬,训练正处于最高潮,中国向大岛流亡政府的领导人提出了完全出乎意料的要求。这是从北京坐专机飞来的党中央对外联络部的陈主任向大岛口头转达的。地点是经常召开流亡政府最高委员会会议的办公大厦。除大岛外,茅野、关川、守岛等解放委员会的全要成员也都在座。大岛还是第一次看到平时和蔼可亲的陈生任如此严肃的面孔和锐利的目光。  “我来转告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旨。迄今为止,中国向贵流亡政府慷慨地给予了大量的援助与合作。对于日本解放军的编制,尽管我们自己很需要,但也还是提供了武器和弹药。因为我们中国和日本流亡政府是一体,在行将开始的日本解放战争中,请考虑让中国军队,尤其是一部分中国陆军能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我军参加,将有可能更快地把苏军从日本列岛赶出去。”  听完这番话,解放委员会的成员们顿时陷入一片沉闷的气氛。因为中方突如其来地提出了万没料到的难题。当天晚上,在临时召开的解放委员会最高级会议上议论纷纷。首先发言的是大岛。  “中国的目的很清楚。它是想在日本的解放战争取得成功、我们的政府在东京成立后确保对我国的影响。估计,那个时候中苏战争还投有结束,对于已被夺走了满洲的中国来说,得到日本大规模的经济、军事援助是非常必要的。不然,要从整个中国的土地上赶走苏军是不可能的。”  解放委员会的成员都深信中国迄今的援助是大公无私的,其中也有人感到大失所望。外交委员关川听后用责备的口气说:“中国人并不是那种把东西白白送人而仅仅是为了讨好别人的民族。也可以说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当然,对于中国迄今在对苏作战中所给予的大量援助应该表示感谢。对于中国政府希望确保其对解放后的日本的影响力这一点,也并不是不知道。”  茅野着重从军事的观点问述道:“如果中国军队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再加上我方和美军,就将形成三国军队在狭窄的日本进行联合作战的态势。连同美国联合作战都按有顺利进行的保障,何况同迄今一次也没有举行过联合演习的中国军队一道作战,岂不是更加困难。而且中国眼下对保卫北京正苦于兵力不足,那怕增加一兵一卒也好,所以,中国也不会有多余的兵力腾出来用于日本的解放战争。那么,中国政府究竟出于什么考虑呢?难以了解。”  结果,解放委员会决定拒绝中国的要求。但谁都又感到难以找到拒绝的借口。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从对等的观点出发,日本也提出要求派出部分解放军参加中国目前的对苏作战。因为估计到自尊心很强的中国方面届时会拒绝这一要求,所以,反过来也婉言地拒绝中国方面参加日本的解放战争。  事情的发展正如流亡政府所设想的那样,日中双方决定各自在本国的领土上展开对苏作战。  日本解放军六个师的改编和掌握新式装备的训练工作于一九八Y年三月底基本结束。当初预定这些部队先转移到冲绳,在那里同美军举行联合演习,而后等待时机,准备日本本上的登陆作战。可是,美有的联络武官马库林上校却反对这一方案。  “六个师的庞大兵力经海上转移到冲绳的行动危险太大。美国在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作好对苏作战的准备,而且苏联的潜艇时常出起在东海,再加上中国海军的能力不可能把满载六个师的大船队护送到冲绳。因此,日本解放军还是在与美国投入军事力量的同时驶离上海,直接在南九州登陆为好。而且这样做距离也近。”  结果,决定以茅野为首的流亡政府的首脑部呕心沥血创建的日本解放军各部队首先正式同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  三、美国在西太平洋投入海、空军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美国终于根据霍利总统的意图,为了解放日本而在远东海域发动了对苏战争。当然,白宫附加了严格的条件,就是不许使这场战争升级为核战争和波及到欧洲。  作战总指挥是由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根据地设在夏威夷)派出的。司令是亨利·阿瓦海军上将。他在当青年士官时,曾在日本任职数年。他特别注意忠实执行总统的命令,同时也严格命令参谋们这样做。  第一个战果是在日本海的纵深部位、特拉迪沃斯托克南方约二百海里的海上取得的。四月十五日拂晓,于一周以前已经秘密从太平洋通过律轻海峡进入了日本海的美国海军最新式攻击型核潜艇“布雷默顿号”(洛杉矾级),正在五十米深的水下行动时,接到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阿瓦的“投入战斗行动!”的命令。  这个命令是通过超长电波下达的。超共电波具有穿透水下五十米的能力,是能够向潜航中的潜艇传达命令的唯一通讯手段。发报地点是冲绳。  艇长理查德森中校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下潜深度三百”。这是因为下潜得深不易被敌入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敌入,当然是指根据地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苏联海军。  在终于进入谁都认为不会发生的对苏战争的瞬间,理查德森中校感到身体发抖。他想,他下属的一百一十五名船员大概也都有相同的感觉巴。  潜艇开始以十五海里的缓慢速度,统一个大圈,进行侦察。在水下不能使用雷达。捕捉音响是探知目标的唯一手段。接受命令后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指令舱的电子式情况显示板上的红灯闪了,这是发现敌人目标的信号。在这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里,也几乎不用音响传达报告和命令。艇长以及主要船员只要默默地看眼前的显示板就够了。因为所有的情报经电子计算机处理后,马上就在显示板上表示出来。发出音响,会传到艇外,增加被敌人发现的危险,因此,除紧急情况外,规定不许使用音响。  “正在向大型水面舰只接近,距离四十海里,速度二十五海里,方向一百八十五度。”  艇长眼前的数字式敌人目标显示装置陆续无声无响地显示出这些数据。  “这个家伙大概是苏联海军引以为骄傲的卡拉级导弹巡洋舰。作为第一个猎获物真不坏。给它个反舰导弹尝尝。”  理查德森艇长转瞬之间就作出了判断,对在同一个指令舱的航海长下达了“方向三百零五度”的命令。因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舰艇进入目标的前方,占据从侧翼攻击卡拉级巡洋舰的位置。  “为了用鱼叉式对舰导弹的活动雷达捕捉到卡拉型巡洋舰,与其从正面打,不如从反射面积大的侧面攻击目标。”  艇长命令潜艇上升到水下一百米的地方。这是因为,鱼叉式反舰导弹可以在水中发射,但是,如果发射的位置过深,导弹本身就将被水压所摧毁。  据声纳获得的情报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距离目标还有五十公里。于是,立刻从鱼雷发管发射了三枚鱼叉式反舰导弹。这种导弹的结构是,装在金属箱内,箱子一浮出水面,立刻裂开,点燃火箭助推器,飞往空中。  在卡拉型巡洋舰“阿什莫夫号”的舰桥上负责指挥的约尔金大校突然得到战斗指挥所的报  告:“三枚反舰导弹正向我方飞来。距离五十公里。方位九十八度。”  约尔金大校从上级领导那里听说过,为了解放日本,美国似乎打算迟早要在太平洋方面进入对苏作战。所以,他作好了精神准备在等待着,但是,他连作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舰只会成为第一个受攻击的目标。  “还有三分钟就到达本舰最近距离!”他接到这份报告后,立刻命令:“发射干扰雷达火箭,准备发射二十三毫米加特林炮。”  干扰雷达火箭弹是为了迷惑鱼叉式反舰导弹的雷达,在空中制造假目标,加特林炮是击毁来袭导弹本身的自卫火器。  当三枚鱼又式反规导弹以贴着海面的低空接近到卡拉级巡洋舰三千米处时,装载在左舷的两枚加特林炮弹喷火了。一枚鱼叉式反舰导弹受到加特林弹的截击而在空中爆炸,但另外两枚却击中了这艘近万吨的大型巡洋舰的横腹。两枚导弹分别在与舰桥垂直的侧舷和舰尾附近各炸了一个大洞。舰桥失去了指挥机能,另外,击中后部的那枚导弹穿进了导弹库,在内部爆炸,因此引起了连锁爆炸。不到五分钟,这艘最新式导弹巡洋舰断成两截,消失在日本海的波涛之中。  “布雷默顿号”艇长理查德森通过声纳听到了从海里传来的爆炸声和海水卷成旋涡的声音。当他确认目标被击沉后,立刻把船头调向南方,以三十海里的速度迅速脱离了现场。因为他担心苏联海军的反潜侦察机会前来报复。  “用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只,尽管击沉了,也不尽兴啊!”艇长想起了从老一辈潜航员那里听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艰苦战斗的故事。  那时,鱼雷的射程充其量不过三千米,因此,只得冒险靠近能用潜望镜看清目标的距离,发射鱼雷。还有哑雷,即使命中目标也不爆炸。艇长在有空调设备的舒适的、与当时狭窄而肮脏的潜水艇截然不同的核潜艇中回想着这些事情,同时命令“布雷默顿号”调头向南航去。  对于苏联来说,美国参加对日作战并不是突然的事件。克里姆林宫早在前一年的十一月底就已第一次觉察到了这种迹象。也就是在霍利总统确定了白宫的意图后开始向国会领导人作说服工作的时候。美国的国会议员,每个人都有很多出色的顾问。特别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议员,国家提供经费为他们配备多达数名具有博士头衔的专家。有一名国会领导入和这些专家偷偷交谈的事情,由于顾问们不注意而泄漏出去,传来传去,最后作为不可靠的消息传到了苏联的情报机关。十二月初,苏联驻华盛顿大使向国内报告说美国可能参加对日作战,报告上注明消息不可靠但非常重要。罗斯托夫总书记接到这份报告,他虽然很感兴趣,但却没有立即相信的意思。  “即使波斯湾沿岸的石油地区重新进入美国的势力范围,华盛顿政府是不是就真地打算冒全面核战争的危险决心在远东对苏联宣战呢?”  新的一年开始后,克里姆林宫才终于感到这个消息是真实的。因为苏联的海洋侦察卫星侦察到,大量美制武器正在通过海路运给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当时日本解放军正在获得美国新式装备从事师的改编和部队的训练。苏联在中国内部没有情报组织,它只能借助于侦察卫星传回的船舶移动、海港的装船卸货等空中照片来掌握情况。苏联的宇宙一二六五号侦察卫星在上海二百五十公里上空拍摄的照片表明,美国的最新式MI型坦克很明显地排列在码头上。  “美国宣布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处于不能公开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地位。提供武器的对象,只能认为是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  在克里姆林宫深处的办公室里,罗斯托夫总书记一边回想着两个月前接到的驻华盛顿大使发回的未加证实的情报,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哝着。在他心里,对美国的决心的不安和愤怒正在逐渐加强。  一九八Y年四月十五日黎明,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亨利·阿瓦发出的采取战斗行动的秘密命令,通过发射到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的军用同步卫星,传到正在西太平洋活动的美国所有舰艇、飞机和地面基地。苏联电子监听装置也抄收到了这个信号。但是,苏联的情报机关未能破译这份用高度密码编写的秘密命令。但是,由于这次使用的密码是与美军平常使用的完全不同的新密码,所以,苏联领导人确信其中一定“包含着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两小时后在日本海发生的卡拉级巡洋舰被击沉的事件,对此作出了答案。  四月十五日中午,克里姆林宫以罗斯托夫总书记的名义,向世界发表了特别声明:  “美国终于丧失了理智,为打倒日本人民共和国政府而诉诸了武力。它还践踏对中苏战争保持中立的协定,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提供武器援助。霍利总统将作为最愚蠢的领导入而永久载入史册。华盛顿政府要承担美国的这一决定产生的全部责任。苏联陆、海、空军已准备好给美国侵略者以彻底毁灭性的打击。”  虽然使用了严厉的措词,但是,在罗斯花夫总书记看来,美国没有在欧洲诉诸武力反倒使人松了一口气。因为调到中国战线来的大量的苏联和东欧军队,是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正面抽下来的。在远离可以说是苏联心脏部位的苏联欧洲部分的远东地区爆发有限的对美战争,对罗斯托夫总书记来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苏联方面也完全不打算把这场战争升级为美苏之间的核战争。为了保卫只不过是对华战争的后方基地的日本人民共和国,而采取招致美国对苏联本土进行核报复那样的行为,对克里姆林宫。来说是一点也“不上算”的。  “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远东地区向美军发动攻击时,不得使用核武器。但是,如果对方首先使用则另当别论。”  罗斯托夫总书记的这道秘密命令发到了部署在远东的所有苏联部队。而这和美国总统霍利提出的介入对日战争时的不可缺少的先提条件是完全一致的。  苏联在首先使用核武器方面固然有所节制,但却已着手积极地破坏和攻击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通讯和侦察体系。这两个体系在八十年代都使用了人造卫星。侦察卫星携带着超高精度的照相机,在最低高度为二百公里的高空飞行,每九十分钟绕地球一周,具有辨别地面上长五十厘米的物体的能力。低空飞行(即使说低空飞行,也比飞得最高的飞机高七倍),是为了尽量提高拍摄地面目标的能力。但另一方面,由于几乎是接近大气层飞行,所以,同空气的摩擦使卫星的高度逐渐下降,飞行到三个月,便会遭到坠入大气层燃烧净尽的命运。  四、“摧毁美国的侦察及通讯卫星!”  苏军总参谋部在进入对美战争的同时,接到了罗斯托夫总书记的上述命令。但是,摧毁以低高度飞行的侦察卫星,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还没有掌握使苏联的用于摧毁人造卫星的卫星接近以低高度、高速度移动的美国卫星的技术。  但是,至于通讯卫星,情况就不同了。美国在西太平洋方面向东经一百二十五度(大致在印度尼西亚的西里伯斯岛上空)的赤道上空三万六千公里处发射了同步军用通讯卫星。苏联战略火箭部队认为摧毁停止在超高空的卫星是比较容易的,于是从座落在苏联中亚地区的里海附近的发射人造卫星的丘拉坦基地,发射了破坏卫星的卫星。这是进入对美战争的第二天,也就是四月十六日的事情。  苏联的这颗用于破坏的卫星进入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行两周后,便接近了西里伯斯岛上空的美国通讯卫星。但是,美国的通讯卫星已经预测到了。美国的卫星具有能够在五十功力内探知敌方人造卫星接近并临时改变轨道的能力。  美国的卫星点燃辅助助推器,偏离轨道三度,由正常的停止位置向西移动了五十公里,这时,苏联发射的用于破坏的人造卫星无声无响地飞过去了。美国通信卫星又恢复了原来的位置,重新建立了立即把华盛顿和夏威夷美国太平洋武装部队司令部的命令传达给部署在西太平洋的所有美军部队的态势。  四月十五日黎明,八十五架F111战斗轰炸机一架接一架地离开冲绳加手纳美国空军基地飞向东方。这些飞机是美国战术空军所属的远程战斗轰炸机,是五天前从美国本土起飞,经空中加油后,横越太平洋到达冲绳加手纳空军基地的。这批飞机于日出前一小时到达潮岬海面大约五百公里的海上地点。以一万米的高度飞行,得到KC10型空中加油机的加油,然后改向东北方飞去。  目标是关东地方南部。编队指挥官亨德森大校在起飞前的内部吹风时,说接到了命令,要他们去破坏东京附近的日本军事目标,特别是部署着苏联空军的横田及厚木的空军基地、生产和维修苏联制造的T72型坦克的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国营坦克工厂。此外还说,要破坏苏联的军用通讯组织使之陷于瘫痪的任务。  为了不被苏军占领日本后在八丈岛新设置的雷达发现,这个大型编队到达八大岛西南四百公里上空时,高度由一万米下降到了离海面只有五十米。航速保持在大约一千公里。把F111装备的电动高度计和自动操纵装置连接起来,那么,不靠飞行员的技术也能够进行低空高速安全飞行。  飞机编队贴着海面从大岛和伊豆半岛中间飞过,深入到相模湾深处,在茅崎附近越过海岸线,进入日本本土上空。  “第二十四中队攻击厚木基地!第三十六中队炸毁相模原坦克工厂!第四十八中队炸掉根田空军基地!”  根据亨德森大校的命令。编队分成三个中队,以超低空的高度飞向各自的目标。厚木基地在日美安全体制大放异彩的时代,曾经是美国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利用的基地。日本人民政府成立后,苏联空军在这里部署了防空战斗机部队。即来格23A型截击机以及苏霍伊15型战斗机。机场周围部署了苏联制造的SA-6型地对空导弹。  二十四架F111战斗轰炸机有四架EF111干扰电波飞机伴随。行动计划是,用这种飞机发射与敌入的雷达站和地对空导弹发射的电波波长相同的电波,完成迷惑敌入的任务。在敌人被迷惑的当地,载着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攻击地面目标。在电子战方面,美国空军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苏联至少落后了几年。美国的这种自信,是促使它敢于进行表面看来有些鲁莽轻率似地攻进苏联防空战斗机基地的重大原因。  第二十四飞行队队长斯科皮昂中校在离厚木机场二十公里处向编队各机发出指示:  “防空火器密集,机场上空危险。因此只进行一次攻击。各机投下全部炸弹后,开动补燃器,以超音速的速度脱离战场,绕过富士山北侧,向驻河湾上空飞行。集合地点是御前崎东方二十公里上空。”  对厚木基地的轰炸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可能是苏军雷达受到干扰的原故,地对空导弹几乎一枚都没有发射。F111战斗轰炸机每架载着五吨炸弹,飞向机场上空。飞机与飞机之间拉开五百米,各投下十枚五百公斤重的摧毁机场跑道的炸弹,然后立即超低空向西北方向退去。  结果是取得了超出预料的巨大成功。跑道上到处都是深深的弹坑,机库和地面停留的米格23型截击机等顷刻之间中弹起火燃烧。进入小型耐爆机库的战斗机,虽免遭破坏,但由于跑道弹坑累累而不能起飞。不妨说,这次成功全靠贴着海面飞行的超低空入侵得来的。尽管如此,还有四架F111在厚木机场上空被击落。这些飞机都是被不使用雷达而是装有光学瞄准装置的五十七毫米的防空炮击落的。  袭击神奈川县相模原市的国营坦克工厂的另外二十四架F111战斗轰炸机受到了更困难的条件限制。因为上海的流亡政府强烈要求美国方面在攻击为苏联生产武器的日本军需工业时,为了不伤害日本工入而在工人上班前轰炸工厂,并要求不要轰炸整个工厂,因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而只轰炸要害部分,如发电站、变电所等动力部门。这样就能够完全阻碍生产。美国方面也接受了这个要求。  起飞前造了工厂的精密模型,向全体飞行员指明了轰炸地点。为了使得炸弹确实命中,决定全部使用灵巧炸弹。这是一种顺着激光的反射光线,准确地命中目标的炸弹。与这批飞机一起去的还有携带激光发射装置的特殊的F111,飞行于目标上空。  这里也有三架F111被击落。但是,正如事前商定的那样,由于集中轰炸发电、变电设施,工厂的其他部门和附近民房的破坏得以避免。  流亡政府的军事委员茅野事后得到这项通知后,对美国联络武官马库林表示谢意说:“感谢美国空军的关照。望今后在空袭日本时,也能尽量注意不要杀伤日本人。”  根田空军基地具有极强的防空能力。因为这里配备有苏联海军的逆火式轰炸机。对于从相模湾飞进来的美国飞机编队来说,横田空军基地位于最远的内陆,所以在属于第四十八飞行队的二十五架F111战斗轰炸机到达横田上空前五分钟,就下达了进入防空警戒态势的命令。编队指挥官特罗皮卡尔中校把二十五架飞机分成三队,命令从南、西北、东南三个方向同时向横田基地发起攻击。这是为了打乱苏联方面的防空态势,防止对空导弹集中到一个方向上来。  作战方法和攻击厚木基地一样,各机只在基地上空通过一次,在刹那之间投下了携带的十颗五百公斤重的炸弹。在地面被炸起火燃烧的逆火式轰炸机一瞬间映入了特罗皮卡尔中校的眼帘。攻击结束后,编队在驻河湾上空集合时,有九架飞机没有归还。  “受到了没有料到的严重损失。尽管配备了干扰电波的飞机,横田空军基地的防空态势比估计的要强大得多。”  特罗皮卡尔中校在十年前曾作为美国空军的一名飞行员在横田基地服过役,而今天自己却不得不轰炸那里,他感到不可思议。  以冲绳为基地的美国战术空军以后仍旧不间断地继续对日本进行袭击。目标是设在日本的苏联海空军基地、日本列岛周围的苏联舰艇、为苏联制造武器弹药的军需工厂等。但由于上海的流亡政府的强烈要求,而美有空袭铁道和公路等,更不要说城市了。因为日本人口过于稠密,很可能杀伤平民。  部署在日本的苏联防空部队使用战斗机、对空导弹和对空炮,进行了反击。但是,本来没有驻扎多少苏军兵力,而且把对华战争放在优先地位,因此,没有充分加强驻日苏军,补给也不充分。  因此,美国空军得以天天取得战果。这个报告极大地鼓舞了上海的日本流亡政府。第六章 反攻  一、中国军队进入东北地区南部  话说四个月之前。中国军队夺回了东北地医与华北平原交界的山海关之后,乘胜前进,沿渤海湾北上。第一步要夺回沈阳和旅顺,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苏联军队赶出整个东北地区。  突破山海关的当天,中国军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以杨总参谋长的名义发布了最高命令:“要失收复东北,然后收复内蒙。因此,张家口方面要进行持久战,对沈阳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攻势。”  从去年年底陆陆续续运到的美制新式武器使杨总参谋长有了信心。而且,中国军队打了两年多北京保卫战,有了一支在武汉方面训练出来的新的机械化部队,这支部队曾经以出乎预料的速度从玉田胜利地攻到山海关。这也使杨总参谋长有了信心。  一九八Y年一月十五日,为了攻占沈阳,中国军队的先头部队通过锦州西南三十公里的地点,向东北方向挺进。目的是占领锦州。在历史上锦州就是东北地区南部的战略要地。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译者注)之后,日本关东军向华北地区进攻的时候也曾占领过锦州。  向锦州挺进的中国军队先头部队三个师(一个坦克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把后续部队远远抛在后边,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苏联军队从空中侦察得知这一情报后,下决心要围歼突到近前的中国军队的这三个师,以此作为再次南下占领华北平原的起点。  为此,苏联军队开始进行调动部署,调集在锦州南面的六个师,还有北面稍远一点的五个师迅速集中,要从三面围歼中国军队的三个师。  一月十八日,苏军在通往锦州的铁路线上的高桥附近完成了要给中国军队惨重打击的部署。具体来说,就是主力五个师从北面,两个师从东北面,四个师从西北面向高桥前进,构成了包围形势。苏军从西北方向向高桥前进的四个师还负有截断中国军队退路的任务。  “这样一来,中国军队的三个师可就成为瓮中之鳖了。这帮家伙任意乱撞,自作自受。让他们尝尝我们苏军的厉害,我们要从这里开始再次进攻北京!”苏军第一百三十六坦克师师长乌拉基米尔少将信心十足。他统率的这个坦克师是从北面向高桥运动的主力部队五个师中的先头部队。  苏联军队去年秋季在中国军队夺回华北平原的作战中被赶回北方。他们认为,再次南进的机会已经到来。参加这次包围高桥作战的苏联官兵都有这种想法。  显然,制主权掌握在苏联方面。因为苏联方面把苏霍伊15,米格23A型截击机,还有新型米格27战斗机都投入了对华战争。在工业技术上,中国没有能力生产堪与苏联这些新型战斗机匹敌的新飞机,特别是,在生产喷气发动机和飞机用电子仪器方面就差得更远了。  尽管如此,从美国陆续运到的爱国者式地对空导弹却帮了中国的忙。在用这种导弹作了防空部署的地区能够有效地击退苏联空军不断的攻击。然而,由于导弹的数量有限,若在广阔的全中国境内部署一个防空导弹网,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  当中国军队向锦州挺进的三个师到达高桥以南五公里的时候,苏联军队开始发动总攻。苏军照例先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猛烈炮击,然后出动近两千辆坦克从三个方向对中国军队展开了围歼的架势。中国军队打先锋的是第二十八坦克师。这个师的许师长已经预料到会突然遇到苏军的凶猛反攻。因此,他没有特别惊慌。  “要设法在这里阻击敌入,以便争取时间,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仅只我们这支部队也会给苏军相当沉重的打击。”  在这个最前线指挥中国军队三个师的湘军长立刻命令炮兵部队射击。但是,这并不是一般的射击。不仅有重型火炮,而且有多筒速发火箭炮,把大量的小型地雷发射到苏军的坦克群前。这种散射地雷,就是用大炮或火箭炮发射一种弹体内装有许多小型地雷的炮弹,炮弹即将落地之前炸开,小型地雷就散布在地面上。一发火箭炮弹内装有拳头大小的地雷近二十个。这是刚刚从美国运到的新武器。它本来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为了阻止苏联的装甲集团军对西欧中部进行闪电袭击而研制的武器。  “不知这种散射地雷群对阻止苏军坦克前进会有多大效果。无论怎么说,这是第一次在中国战场上使用。只能希望更多的苏军坦克碰上这种地雷。”许师长觉得这种散射地雷群的效能关系到自己师的存亡。  中国军队三个师的炮兵部队发射了将近二十分钟这种散射地雷。把他们现有的炮弹都打光了。这种小型地雷落到地面后也不是钻入土中。为了蒙骗坦克驾驶员,它表面涂着白色,就那样裸露在地面上。一月份的东北南部地区,天气严寒,江河大地都结冻了。散射的小型地雷落在薄薄的积雪上,若不是非常靠近十分注意看的话,是很难发现的。  中国军队发射完散射地雷之后不到十五分钟,近两千辆苏军坦克就分三路朝地雷群的方向急驶过来。但是,在坦克刚一冲进地雷群就听见各外响起爆炸声,升起股股的黑色烟尘。特别是以“一”字形冲在前面的苏军坦克中队,其中有的部队大部分坦克压上了地雷.压上地雷的坦克也并不是着火烧毁。地雷是小型的,装的炸药量少,因此,只能把坦克的履带炸断。即使这样,坦克也必须停车修理。这正是中国军队要达到的目的。  一辆坦克的右侧履带被炸断了。它的车长向中队长大声喊道:“请快点让坦克修理车开到这边来,越快越好!老在这里停着,不知中国军队什么时候要放反坦克火箭啊!”  实际上苏联的装甲集团军的坦克修理车水平非常高。不用说它能够更换所有的坦克零件,而且就是在野战当中,也能更换被打毁的炮塔和发动机。修理或更换履带那更是易如反掌。  然而,这么多的坦克同时在四处压上地雷被炸断履带,要修理无论如何在时间上也是来不及的。苏联的坦克修理班,这一次可是突然遇到了特别忙的情况。并且,如果是演习,尚且可以,而现在是真正的战场,随时都有遭到中国军队猛烈炮击的危险,怎么能从容地去修理发生了故障的坦克呢?  坦克师长乌拉基米尔下令,放弃炸坏的坦克,只驾驶完好的坦克前进。然而,越往前开,压上地雷被炸断履带不能动弹的坦克就越多,苏军坦克接连不断地就地停下了。中国炮兵部队大面积发射散射地雷奏效了。从天上看,在宽二十公里,长几公里的封冻的大地上到处都是黑点--不会动弹的苏军坦克。  一直在寻找战机的湘军长这时下达了命令:“目标是苏军的死坦克,用激光制导炮弹,打!”  一百五十二毫米和二百零三毫米的缴光制导北美毒蛇式炮弹撕裂了零下十度的大气,呼啸着不断地扎向苏军坦克。激光制导炮弹在突破滦河防线的作战中曾发挥过威力,绰号为“坦克煞神”。苏联军队对它的威力非常清楚。乌拉基米尔少将大惊失色:  “糟啦!无论如何必须把中国炮兵部队打垮!要集中全师的炮兵轰击敌人的炮兵。也要请求空军出动。”  炮兵对攻,是苏军的拿手戏。立刻就打响了。苏军炮兵观测营想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雷达一测定中国炮兵打过来的炮弹的弹道,就瞄准发射阵地用炮弹给以回击。  然而,中国炮兵这次的打法变了。在中苏战争初期,中国炮兵因为过低地估计了苏军反炮兵作战的能力,所以曾经遭受过惨重的失败,对此,总结了教训。中国的炮兵也自行化了。炮塔装在履带上的平台上,可以向任何方向自由转动。打几发之后就改变发射位置。因此,在苏军炮兵射击时,总是移动到别的位置上。这样一来,苏军的炮弹只能白白地在中国军队自行火炮的履带印上炸出深深的弹坑。  中国炮兵开始发射激光制导炮弹之后二十分钟,苏联空军苏霍伊17型战斗轰炸机发动了袭击。目的是要炸哑中国炮兵。但是,现在中国的师级炮兵配备了许多从瑞士厄利肯公司进口的自行高射炮(装有雷达和电子计算机)。  苏联空军第一批袭来的二十五架苏霍伊17型轰炸机成了这种三十五毫米双筒对空自行高射炮的袭击目标。高射炮立刻开始射击,一多半被击落了。在中苏开战之初,为了轰炸苏军的坦克师,中国空军曾经多次出动鹞式对地歼击机,而几乎全部被苏军的自行高射炮击毁。今天的情形与当时的场面,情况恰恰相反。  苏军包围高桥之战,尽管苏军动用了多于对方两倍以上的优势兵力,但因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散射地雷和激光制导炮弹的反击,丧失了攻击的冲力,不得不以退却而告终。高桥会战的第二天——一月十九日,锦州解放了。中国军队从东北南端入手,取得首次大捷。  苏军退到锦州东北十公里的地区,开始构筑新的防御阵地。  “不用担心苏军会再拥进华北平原了。张家口方面的持久战也打得很好。我军要继续朝沈阳方向前进。”  杨总参谋长在北京听到高桥会战的捷报,感到欣慰。他觉得自苏军入侵两年半多以来所花费的辛苦有了报偿。在开战之前,杨总参谋长还是满头黑发,而经过北京保卫战的操劳之后,他已两鬓染霜。但是,从中国军队突破滦河防线之时起,他的脸上不时地露出了笑容。  中国方面的反攻不只是收复了东北地区南部。就是在苏军和克格勃边境警备队统治下的东北主要地区,为了配合中国军队北进,游击队员也展开了游击战争。这种游击战,自中国军队攻入山海关之后,迅速地活跃起来了。  苏军在两年半以前拥入满洲,把警备队已占领的城市和铁路沿线的任务交给了克格勃所属的边境警备队。如果把守备陆续占领的城市的任务由正规军担任,随着不断地前进,就会缩小第一线的兵力。上述措施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而采取的。  在苏军势头旺盛的时候,中国方面的游击队几乎是偃旗息鼓了。仅仅是在山区,例如在大兴安岭一带以及从哈尔滨经牡丹江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沿线,搞一些规模有限的破坏运输的活动而已。搞这些活动的人,几乎都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被打散的士兵。但是,中国军队突破了山海关,打到了满洲南部,就使得上述情况为之大变。  “东北地区全体军民要立刻行动起来,打倒俄国侵略者,把他们赶出我国领土。党中央全力支持这一斗争!”杨总参谋长代表党中央发出了号召。  为了响应这一号召,中国入民解放军的安营长率领部下四百六十余名官兵于一九八Y年一月中旬离开北京郊外的驻地,目的是去切断横贯大兴安岭山脉的苏军后方运输线。安营长率领的队伍在行军途中为了避开苏军空中侦察和直升飞机巡逻,绕过平原地区,顺着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区北上。他们从大兴安岭南端进入丛山峻岭,沿着山梁向北前进。他们要去炸断的铁路线是苏军大后方运输补给的铁路线,起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直通符拉迪沃斯托克。  安营长指挥三个连。他将每个连又分成四个袭击组,总计分成十二个袭击组,每组大约四十来人。将近四十名成员当中有一半是爆破班,负责为被爆目标安放炸药;另一半成员为爆破班打掩护。此外,每个组还配备两三名当地的熟习地形的人作向导。他们不是正规军人,几乎都是民兵或共青团的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安营长在兴安岭山梁西侧山腰上的兴安附近选择了三个地点,要以这三处进行炸断铁路线的首次尝试,并决定要三处同时爆炸。只炸断一处的话,很容易修复。但是,如果三处同时炸断,特别是中间一处待两端修复之后才能把所需材料运进去,因而可以大大拖长修复的时间。因此就能达到长期阻碍苏军运输的目的。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也特别担心铁路线很有可能被炸,因而重点进行巡逻。虽说如此,但若在漫长的铁路线上全都布置上警备人员是根本办不到的。所以,苏军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命令装有夜间侦察装置的直升飞机不停地沿铁路线飞行侦察,以便发现可疑人员。这种侦察飞机配有机枪和火箭弹,这使以安营长为首的中国爆破组袭击队感到头痛。  为了不让侦察的直升飞机发现,能顺利地接近铁路,他们选择了铁路线靠近森林的地带,并且,在铁路线旁专门修筑了负责防空警戒的人员,一听到直升飞机飞来的声音就马上让正在铁路线上进行爆炸推备工作的爆破队迅速到掩蔽所隐蔽。  导火索安放在火车进山的大转弯处,以便通过列车行进时车轮的重压来引火。又在几个地方的雷管和枕木下边埋好了黄色炸药。一旦军用列车来到,就会联通线路一起飞到天上去。  一月二十五日夜里,大风夹着飞雪刮个不停,就在这个时候,爆破装置已经安放完毕。然后,担当这一任务的四十来名队员大家都静悄悄地伏在掩体里等待着。这时,一列军用列车喘着粗气开上了大兴安岭山脉西面的斜坡。它的前半部分是无盖货车,上面装着一辆辆T72坦克;后半部份挂的是满载石油的油罐车。直升飞机在列车的上空随同飞行,可是,尽管飞的很低,因为风雪太大的缘故,地面的情况是什么也看不见。  当这列军车开到转弯处的时候,一声巨响,六处黄色炸药同时爆炸。这列由三十五节车相编组的军车,爆炸起火的同时并没能停下,以原速冲出铁轨二百来米,翻倒下来。车里装的石油着火爆炸,一片惨象。一处处冲天而起的大火,以漫天皆白的大雪为背景,犹如朵朵红莲。  安营长从附近的小山包上看到这地狱般的情景,因敌人的上当而会心地露出了笑容:  “这下子修复铁路至少需要半个月。通过大兴安岭的这段铁路运输线完全瘫痪了!”  此种情况在东北地区的铁路沿线到处都发生了。  克格勃的边防警备队因此而感到头痛。这是因为如把全东北地区的铁路线都警戒起来,兵力很不够。苏联从本国派遣了增援部队,但是,仅此办法已经来不及了。因此,不得已而采用了苦肉计。这就是让日本的人民公安军担当了警备东北地区苏军运输线的任务。这是驻日本苏军最高司令德米特洛夫想出来的办法。也就是想让亚洲人打亚洲人。  日本人民公安军是日本共产党从小培育的军队。原本是日本共产党的直属部队,是为了监视改名为人民军的前自卫队而组成的部队。原则是征集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子,因此,也得到了苏方的信任。德米特洛夫大将本人也是想通过给苦战于东北地区的克格勃派遣日本公安军来沾光,以使希望离开驻日苏军司令这个虽有名但并不称心的职位,得到高升。  二月的最后一天,苏联空军安东诺夫22型运输机载着日本公安军的三个营,从东京近郊的横田基地启程,径直飞往大兴安岭山脉东麓的齐齐哈尔。在布谷担任政治军官的立木少校也包括在内。仅仅在一周以前,他才晋升为中校,并授与了公安军营长的职衔。  “听说,宣誓效忠于苏联的日本共产主义者组成的部队,已经到达齐齐哈尔。他们是充当苏联克格勃的走狗来讨伐中国游击队的。”  这种风声,迅速地在中国人中间传播开来。以齐齐哈尔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身份潜入的中国间谍提出了报告。这个报告后来又被添枝加叶加以传播。正在大兴安岭山脉活动的安营长也听到了这些传言。  “被作为克格勃的走狗派来进攻我们的日本公安军,不值一击。中国人民和日本流亡政府合起来打倒苏联帝国主义。日本公安军,先由我们来干掉他们!”  立木中校指挥的一个营约三百人,在齐齐哈尔机场下了大型运输机后,只就地休息了一天,接着就沿铁路线向西北方向进发,进入了大兴安岭山豚。  “希望早一天消灭中国的游击队。”  这句话是为了回答当地克格勃指挥官提出的近似命令的强烈要求说的。对立木中校来说,中国大陆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踏上的土地。他的部下,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也是可以信任的,担是,从战斗力上说则感到担心。由于地理不熟,只好强迫那些软弱可欺的当地中国人带路。部队分乘卡车,从大兴安岭山脉东侧爬坡。中途遇到了中国游击队破坏的铁路线。有几辆货车翻了车,有的还在冒烟。附近的线路象软糖一样发软,而且弯弯曲曲,即使在外行人看来,要修复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物资。  “敌方能破坏到这么严重,是够厉害的。”  立木中校在列车爆炸的现场感到今后即将与之作战的中国游击队是令人可怕的。  “俄国人为什么不自己来打,而把日本人派到这里来同中国人打仗?”立木心里不满,但现在毫无办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明斯克号出击》作者:久留岛龙夫
《明斯克号出击》作者:久留岛龙夫-2
《明斯克号出击》作者:久留岛龙夫-3
《明斯克号出击》作者:久留岛龙夫-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明斯克号出击
明斯克号出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