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0

第3军团防守东海沿岸;海军陆战队及第3舰队守备青岛;第3集团军位于鲁西南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南路南进的日军;第11集团军配属第51军位于江淮地区,抗击沿津浦路北进的日军;第24集团军位于苏北地区;第27集团军位于安庆地区警戒江防;第22集团军为预备队,位于苏、豫、鲁边区,以备策应。第一战区的第68军位于豫东商丘、考城、兰封一带,防守陇海路并与第五战区鲁西南的第3集团军部队协同担任黄河以南之防守。至1938年1月底,第五战区所属部队指挥系统如下:司令长官李宗仁参谋长徐祖诒第3集团军(孙桐萱)第12军(孙桐萱代)第20师(孙桐萱兼)第81师(展书堂)第22师(谷良民)第28旅(吴化文)第55军(曹福林)第29师(曹福林兼)第74师(李汉章)第22集团军(孙震)第41军(孙震兼)第122师(王铭章)第124师(税梯青代)第45军(陈鼎勋)第125师(王士俊)第127师(陈离)第24集团军(韩德勤)第57军(缪澄流)第111师(常恩多)第112师(霍守义)第89军(韩德勤兼)第33师(韩德勤兼)第117师(李守维)第11集团军(李品仙)第31军(刘士毅)第131师(覃连芳)第135师(苏祖馨)第138师(莫德宏)第3军团(庞炳勋)第40军(庞炳勋兼)第39师(马法五)第51军(于学忠)第113师(周光烈)第114师(牟中珩)第27集团军(杨森)第20军(杨森兼)第133师(杨汉域)第134师(杨汉忠)第3舰队、海军陆战队及辖区各地方武装部队五、 序战阶段津浦路南北段的战斗(一) 双方的作战计划及指导日本参谋本部虽然制订了“对华消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准备在整顿、补充及扩大军事实力后再发动大规模进攻,“尔后转为彻底的收缩态势”,并规定了占领地区的限制:“华北方面,黄河以北及山东大部;华中方面,芜湖、杭州以东的江南”。但侵华日军“对胜利存在盲目的骄傲情绪”。特别是侵华日军当局的高级将领因迅速攻占南京及不战而占领山东,认为以现有兵力即可战败中国军队、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同时不满参谋本部的决定。如“华中方面军”在攻占南京之后,仍根据进攻南京时得到的“可以一部在扬子江左(北)岸要地作战”的指示,占领了滁县、来安、六合、全椒及扬州等地,并企图以两个师团的兵力沿津浦路北进,以配合华北日军在山东的作战。日本大本营认为准备尚未充分,兵力本已不足,若再扩大战场,则兵力更形分散,对尔后作战不利,故未予批准。可是侵华日军当局置大本营的指令于不顾,“上海派遣军”仍命令第13师团向凤阳、蚌埠进攻。“华北方面军”自1937年“年底以来,曾多次向大本营提出为使华北、华中连结起来进行徐州作战以及对武汉之敌施加威压、从而占领黄河南岸据点(郑州、开封等)的重要性”;1938年2月初,“从军自卫观点出发”,又提出了向徐州方向进攻的要求。日本大本营以前述相同的理由,复电指出:“不要被敌引诱导致战局扩大、兵力被牵制而妨害国家全面整理整顿……按大本营既定方针,绝对不能批准。”但日本第2军仍然下达了向大运河进攻的命令。不论是华中方面军还是华北方面军,都企图以既成事实迫使大本营同意他们的行动。至1938年2月上旬,南线日军已攻占蚌埠,正企图北渡淮河;北线日军已攻占青岛、邹县,正在诸城、两下店附近与中国军队激战中。此时,中国军队第21集团军已由江南转移至合肥地区,加入第五战区战斗序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依照军事委员会1月23日要求在南线采取守势的电令,结合日军第13师团正向蚌埠方向进攻、淮河阻击战已经开始的具体情况,于1938年2月3日下达了新的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战区决对津浦南段之敌,拒止于淮河以南地区,由其侧方连续予以打击,渐次驱除肃清之,同时巩固鲁南山地。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取侧击之势,牵制敌之南下或西上,以拱卫徐州。与第一战区之作战地境为郾城、周家口、鹿邑、商丘、城武、郓城、张秋镇之线,线上属第一战区。2. 野战军区分运用如下:(1) 第11集团军为第1野战兵团,位于定远西方三十里铺至淮河南岸之间,向临淮、蚌埠之敌侧背威胁,以牵制其渡河。第21集团军为第4野战兵团,在合肥、张桥镇一带集结后,向含山、全椒前进,侧击津浦南段之敌。第27集团军(第6军团)及安徽保安第3、第4团,归杨森军长指挥,为第3野战兵团,位于安庆以东,任安庆及其附近江面之守备,并在安庆、庐江、无为间地区游击。于学忠总司令指挥第51军、第31军为第2野战兵团,于淮河北岸布防,阻止敌之北犯。以上各部概归李品仙副司令长官指挥。(2) 第22集团军为第5野战兵团,由滕县附近分途向北游击,相机规复邹县。3. 按战区形势,划为四个游击区,应配备之基干部队及其任务如下:(1) 第一游击区,以第24集团军之第57军(欠112师)及第89军为基干,位于淮阴及其以南地区,向津浦、陇海、江岸(长江)之敌游击;另以第112师任东海沿岸之守备。(2) 第二游击区,以第3军团长庞炳勋指挥所部及海军陆战队为基干,位于鲁南山地,向津浦、胶济、陇海及鲁东南海岸之敌游击。(3) 第三游击区,由第3集团军孙桐萱总司令指挥所部第12军及第55军,位于鲁西南地区,向运河、陇海之敌游击,相机规复济南,以为北进之根据。(4) 第四游击区,以在皖北之保安队及在该区宋世科、孙伯文、季光恩等游击部队为基干,归李品仙副司令长官指挥,截断津浦南段,以阻止敌之增援。4. 第59军即向宿县输送,集结该地待命。为牵制北线日军、配合南线作战,军事委员会于2月4日下达了向“济宁以北采取攻势”的电令。第五战区于2月6日又下达了补充命令,主要内容为:“(1) 第3集团军以主力向济宁攻击,以一部由开河镇附近,迂回攻击汶上。“(2) 第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另一部控置于临城、韩庄间。“(3) 第3军团在临沂附近,配合该方面地方部队,各以一部夺取蒙阴、泗水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之敌威胁。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与海军陆战队联合扼守。”(二) 淮河阻击战1938年1月中旬,日本“华中方面军”分布在以下各地:方面军司令部位于南京,第10军司令部及第18师团在杭州地区,第14师团在湖州地区,第6师团在芜湖地区;“上海派遣军”司令部及第16师团在南京地区,第3师团在镇江、常州、无锡地区,第9师团在苏州、昆山、太仓地区,第101师团在上海地区,第13师团在滁县、来安、全椒地区,第11师团之第10旅团在扬州地区。1月中旬后第16、第114师团调去华北,第10旅团(天谷支队)调南京接替16师团。不久又调回日本本土,归还第11师团建制,扬州由第3师团一部接管。日军第13师团自1937年12月20日不战而占滁县及其附近地区后,不断向北推进。第五战区防守淮河以南地区的第11集团军第31军的主力控制于明光(今嘉山)附近,利用半塔集、自来桥、张八岭及藕塘等丘陵地带的有利地形阻止北进日军,并不时以小部队实施袭扰性反击。1月15日,日军第13师团第26旅团由滁县沿津浦路向北进攻,中国守军以运动防御逐次退守池河西岸,日军于18日占领明光。1月26日,日“华中方面军”下令,命第13师团“歼灭凤阳、蚌埠附近之敌”,第13师团遂部署3路向北进攻;第26旅团长沼田德重率步兵4个大队、配属山炮2个大队,为东路,从明光渡池河,沿津浦路向蚌埠进攻;第13师团长荻洲立兵自率主力为中路,从滁县出发,在池河镇渡池河,由总铺、凤阳向蚌埠进攻;第65联队长两角业作率步兵3个大队、配属山炮1个大队,为西路,从全椒出发,在大桥镇附近渡池河,经定远、西三十里店、年家岗,迂回至高塘湖北端之上窑地区,掩护并准备策应东路军、中路军的作战。经激烈战斗后,三路日军先后突破池河防线,进至西岸。守军第31军按李宗仁的命令,将主力西撤至蚌埠西淮南铁路一带,待命侧击北进之敌,以一部兵力在淮河、池河之间进行逐次抗击。东路日军于28日渡过池河,2月1日攻占临淮关,2日占领蚌埠;中路日军于29日渡过池河,2日占领凤阳;西路日军于28日渡过池河,2日占领定远。当日军强渡池河时,李宗仁为加强南线的防守力量,急调第51军由砀山南下增援。第114师首先到达,立即在蚌埠至五河间淮河北岸布防,并赶修工事。日军第26旅团于1日攻占临淮关,次日晨在主力进攻蚌埠的同时,派出1个大队,在飞机、炮兵火力掩护下,由淮河向南凸出处强渡淮河。激战4小时,被守军第340旅击退。蚌埠守军于2日退向淮河北岸,并炸毁了淮河大桥,但原停泊在南岸的数百艘民船未及撤走。2月3日,攻占蚌埠的日军第26旅团又以约2个大队的兵力乘民船在蚌埠以东实施强渡。防守该段的第342旅英勇抗击,但仍有一部日军登上北岸。2月4日晨,第51军的第113师车运到达,与第114师协同反击,将已登上北岸之敌击退。但当日日军第26旅团另一部兵力在蚌埠以西渡过淮河,攻占怀远,进抵涡河南岸;第65联队亦进至上窑。第51军调整部署:命第113师及安徽省保安第2团防守小蚌埠(在蚌埠北,为淮河北岸的小镇)至怀远、涡河北岸一带河岸阵地;第114师在其左翼,防守临淮关北岸至西门渡河岸阵地。军部位于固镇。2月8日,日机20余架轰炸小蚌埠,立即又以炮兵进行火力准备,将河岸防御工事全部摧毁。千余日军在炮火掩护下乘民船、汽艇实施强渡。守军顽强抗击,两次击退渡河日军。当晚23时,日军又进行夜间强渡,一度登上北岸,攻占了小蚌埠。第113师师长周先烈令第337旅反击,激战至9日1时,恢复了阵地。10日拂晓,日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强渡进攻,10时前后攻占了小蚌埠。第113师全力反击。双方反复争夺多次,小蚌埠终于为日军占领。2月10日,与侵占蚌埠日军发动进攻的同时,侵占临淮关的日军亦发动强渡进攻,6时前后首先突破晏公庙沿岸阵地,不久占领梅园子、前坂子、新庄等地。第114师师长牟中珩令第340旅组织反击,“浴血肉搏”一整日,夺回新庄、梅园子等部分阵地。但至11日,日军后续部队渡过淮河,第114师伤亡2000余人,终因兵力、火力不足,无力恢复及守住沿河岸的阵地,被迫撤至沫河口、年家庙之线。由于沿岸阵地多处被突破,许多守军部队因军官阵亡而失去指挥。为集中力量、整顿部队,第51军军长于学忠下令全军于11日夜向淝河附近之何集、新马桥之线转移。2月13日,李宗仁将刚刚转隶五战区的张自忠之第59军调至固镇附近,接替了第51军的防地。第51军撤至西寺坡车站一带休整。第59军部署第38师(欠第81旅)防守固镇以西瓦疃集至杨店子之线,第180师防守杨店子至固镇东南徊小楼之线,军部位于任桥。此时日军第13师团主力的大部进至淮河以北。李宗仁命第31军由淮南铁路向上窑、凤阳,令新隶五战区的第21集团军第7军由合肥向明光、定远分别实施侧击;同时要求空军支援,轰炸蚌埠、临淮关之敌,迫使日军将已渡淮北的主力撤回淮南,以加强蚌埠及津浦铁路的防守。张自忠乘机于15日令第180师和第38师各组成一个加强团,向小蚌埠之敌实施反击。经战斗,收复小蚌埠,淮河以北的日军全部撤回淮河以南。2月17日后,津浦路北段形势趋紧,日军开始由济宁向运河以西的第3集团军进攻。20日,李宗仁按蒋介石的指示,电令“张自忠即调赴临城待命”。津浦路南段仍由于学忠的第51军防守,暂时与日军隔淮河对峙。(三) 鲁南反击战1938年2月上旬,当南线战场中日两军正在蚌埠地区淮河南岸进行激烈的渡河攻守战斗时,第五战区为防止北线日军乘机南下,遵照军事委员会的意图,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于2月6日命令第3集团军向济宁、第22集团军向邹县、第3军团向蒙阴发动攻势。各部分别进行了反击的准备。第3集团军当时仍防守于鲁西南地区,总司令部位于曹县,第12军驻定陶、城武地区(其第28旅在东平、长清一带活动),第55军驻金乡(总司令部直属之刘耀庭部游击队在汶上以北的袁口、铁庙镇一带活动)。代总司令孙桐萱接受的任务主要是以主力攻占济宁,以一部攻占汶上,尔后向济宁、兖州间实施侧击,策应主力作战;目的是确保陇海铁路的安全和威胁沿津浦路南下日军的右侧翼,相机切断津浦铁路之交通。日军于1月4日占领兖州、曲阜,6日占领邹县,11日攻占济宁。此时,济宁日军为第2军第10师团第8旅团的第39联队主力,约1500人,大部控制于南关,城中守卫部队约400余人;汶上日军为第39联队的第3大队,约500人。第8旅团主力与第10师团司令部位于兖州。孙桐萱于2月10日下令,命第55军由金乡向济宁南关之敌进攻;命第12军的第22师由定陶经巨野、嘉祥迂回至济宁以北的二十里铺附近,尔后向济宁北门进攻,协同第55军收复济宁城;命第81军对汶上之敌进行袭扰。规定2月12日拂晓前到达进攻出发地位,12日开始进攻。曹福林的第55军派出一部兵力前进至济宁西南安居镇附近运河西岸,进攻开始时仅以第171团及第439团各一部渡河,向济宁火车站及西关等地进行袭扰,并未以主力实施进攻,不久即为日军击退。谷良民的第22师到达嘉祥以东的运河西岸后,部署以第64旅为主攻部队,第66旅为预备队,随师部控制于运河西岸。第64旅由大长沟通过运河木桥,于12日拂晓前到达进攻出发地位;第127团控制于二十里铺,掩护主力进攻,对汶上日军进行警戒;第128团及第129团秘密配置于济宁北关两侧,旅部推进至兴文镇。根据事先侦知的情况,本来预定天明后以小分队化装成居民潜入城内,然后发起进攻,里应外合,控制城门,歼灭城内日军。但日军已有觉察,当天未开东、西及北城门。第64旅旅长时同然急令北关的两团改为攀城强攻。12日22时左右开始用长梯多路同时攀城进攻,伤亡甚众。后在西北城角处击坍一段城墙,约有9个连从缺口突入。日军第39联队大佐队长沼田多稼藏将主力调入城中增援,首先以反冲击控制了城西北角的缺口,切断城内外中国军队的联系,然后向突入城中的部队发起围攻。双方在北大街及城西北隅关帝庙一带展开了激烈的肉搏巷战,逐屋争夺。突入的部队孤军奋战,弹药及人员均得不到补充,血战一日夜,至14日拂晓,9个连的勇士全部壮烈牺牲。在城北的第64旅残部,13日23时接到孙桐萱令其向运河西岸撤退的命令,在当地群众协助下,从北关外小道通过沼泽地转移至运河东岸,由第66旅接应,用民船渡过运河,到达西岸。掩护撤退的后卫营损失较大,营长战死;负责接应的第66旅旅长薛明亮亦中弹负伤。第3集团军实际参加进攻济宁战斗的不过1个旅的兵力。在人员不占真正优势、武器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实施攻坚战斗,虽然广大爱国官兵拼死奋战,仍不可能实现军事委员会及第五战区的战略企图。展书堂的第81师于12日夜开始进攻汶上城,一度攻入北关,受日军猛烈火力袭击,伤亡甚众。由于济宁方面的第64旅已撤回运河西岸,第81师亦主动撤至开河镇附近,沿运河之线防守。2月17日,日军第2军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按照军司令官的意图,指示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令第8旅团旅团长长濑武平少将指挥以步兵约4个半大队、山炮兵1个中队为基干的“长濑支队”,于20日开始向运河防线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经5日战斗,25日日军突破运河防线,26日攻占嘉祥。日军占嘉祥后留一部兵力防守,主力集结于济宁。第3集团军在逐次抗击后,撤至巨野、独山镇、大义集、孟家屯、相里集之线防守。在第3集团军向济宁、汶上进攻的同时,第22集团军也开始向邹县之敌实施进攻。第22集团军于1938年1月上旬由陇海路的商丘、砀山地区转移至滕县、临城地区,以阻止因韩复榘擅自撤退而得以轻易、迅速进至邹县地区的日军。第45军的第125师在界河东西之线占领阵地,第127师随军部控制于滕县地区,第41军、第124师的第372旅担任滕县城防,第370旅配置于滕县西北的深井掩护第125师阵地左侧背,师部位于利国驿;第41军第122师为总预备队,随总司令部位于临城地区。当时邹县日军为第2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的第63联队,有1个大队在两下店占领前哨阵地。2月上旬,第22集团军接到向邹县之敌进攻的命令,孙震立即开始准备。由于该部减员太多且装备低劣,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因此令第125师的第737旅由界河进攻两下店,令第127旅的第575团挺进至邹县、曲阜间,在敌人后方进行游击袭扰。2月14日,第737旅以第746团、配属地方抗日红枪会数百人担任主攻,以第745团占领铁路及郭山进行掩护。第746团命第3营对两下店实施夜袭。两次袭击均被击退。16日下午,又以第1、第2营实施强攻,以第3营为预备队。经激烈战斗,于傍晚冲入村中,占领了两座楼房。但在日军猛烈的火力袭击下伤亡过半,被迫于拂晓前突围,退至郭山。17日14时,两下店日军开始反击。在进行了反复争夺后,第737旅于18日退至香城、普阳山一线,与日军对峙。奉命渗入敌人后方的第575团,在当地抗日武装及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援下,于2月11日进至曲阜以南的九龙山一带。14日,在邹县至曲阜公路两侧的小雪村、凫村附近,先后以伏击战消灭了两批日军,击毁汽车4辆,击毙日军第10师团少将军官1名、士兵30余人。15日,日军由曲阜、邹县对进合击。第575团东撤至距邹县约16公里的田黄镇,尔后返回滕县防地,归还建制。庞炳勋的第3军团于1938年2月上旬从海州调至临沂,中旬集结、布防完毕。日军第5师团于1月4日攻占蒙阴、沂水,10日攻占潍县。同日日本海军登陆占领青岛。此时诸城亦为日军占领,第3军团未能实施攻势作战即构筑工事,向蒙阴、沂水、诸城方向警戒。2月21日,日军第5师团依照军参谋长17日关于以1个支队配合第10师团的作战、向沂州方面前进的指示,派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潍县乘车南下进攻莒县。当时莒县地区仅有刘震东的第一游击队及沈鸿烈的海军陆战队,力量不足。第五战区遂电令第40军派军支援。庞炳勋乃令第115旅配属2门山炮往援。该旅于2月26日到达莒县附近,但莒县已于23日失守,刘震东牺牲,海军陆战队已转移至高里附近。这时日军以坂本顺少将的步兵第21旅团为基干组成的坂本支队正西进准备进攻临沂。坂本支队的编成为:步兵第11联队(欠1个大队),步兵第21联队,步兵第42联队的1个大队,野炮兵第5联队,山炮兵1个中队。27日,日军坂本支队向第115旅发起进攻。经两日战斗,第115旅虽然顽强抵抗,但人力、火力均处于劣势,且伤亡又大,不得已主动炸毁2门山炮后于29日下午后撤,3月2日退回相公庄整顿。日军尾随第115旅追击前进,于3月5日攻占汤头。当其继续向白塔主阵地进攻时,遭到第39师防守部队的坚决抗击。庞炳勋组织了反击,由左、右两翼向敌人侧后迂回。日军被迫退回汤头,暂时形成对峙。六、 会战前期——台儿庄作战日本“华中派遣军”及“华北方面军”虽然在南北两线的淮河及济宁等地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坚决阻击及反击,受到一定的挫折,但得意于上海的胜利及南京、山东的轻易占领,不正确地判断了战争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国际上“由于德国承认满洲国”,英国已“修订了对外政策,在欧洲接近德、意而自求安定,在远东缓和支持中国政权的态度,采取保持本国权益第一主义”,“国际形势大局正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特别是错误地低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认为“中国的一般政局是逐渐丧失长期抗战的自信,外则失去各国支援,内则出现各种内政问题(指地方与中央、共产党与国民党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现在正踏上崩溃之途”。对中国军队的看法则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与盲目性,认为“在此次事变中,中国军队受到的损失,仅在华中方面就有40余万,连同华北方面合计约为80万左右;而且蒋介石多年苦心训练的、占中央军大部约六七个师,在华中方面受到彻底打击,大部分已丧失战斗能力”,因而他们不同意日军大本营的判断和暂时“不扩大方针”。尤其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对中央意图不满”,坚持他“使华北、华中联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的主张,并在2月下旬向到北平传达“战场不扩大方针”的参谋本部第二课(即作战课)课长一再强调他的意见。他积极支持第2军继续向南入侵的企图,并于3月初将第2军的作战计划及要求增兵的报告转报大本营,说:“追剿眼前之敌,决不是深入南进作战。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这时日本政府及大本营中主张立即扩大侵略战争的势力开始占上风。3月1日,参谋本部一贯主张慎重的河边虎四郎大佐被免去负责作战指导的作战课课长职务,而以主张急进的陆军省军事课高级课员稻田正纯中佐继任,并迅速批准了第2军的作战计划和增兵要求。3月8日,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派军参谋鹈泽中佐向第10师团师团长传达了司令官的希望(非正式命令):“应占领滕县附近及确保大平邑”。3月13日又下达正式命令,命“第10师团击灭大运河以北之敌,第5师团以一部占领沂州(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10师团作战”,“在达到上述目的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为以后作战作好准备”。〔48〕日军第2军的进攻行动,直接导致了滕县及临沂的战斗,从而揭开了台儿庄作战的序幕。(一) 滕县地区的战斗为进行南进作战,日军第2军第10师团于2月间组成了以第33旅团为基干的濑谷支队(3月1日濑谷启少将替代田荣次郎少将,任第33旅团旅团长)。其编成及指挥系统如下:濑谷支队步兵第33旅团步兵第10联队(欠1个半大队)步兵第63联队独立机枪第10大队野战重炮兵第1旅团中国驻屯炮兵联队第3大队(2个15厘米榴弹炮中队)野战重炮兵第2联队(欠1个大队)野战炮兵第10联队(欠1个大队又2个中队)临时野炮中队临时山炮中队独立轻战车第10、第12中队工兵、通信、汽车、卫生等约各1个中队濑谷启于3月8日到达兖州接任支队长,当日晚20时接到第10师团“作甲第119号”命令,令其作好进攻准备,以便“在适当时机击灭津浦沿线之敌”。师团参谋长堤不夹贵大佐还同时下达了书面指示,要求该支队“以主力攻击时,须先进入界河附近,尔后按当时情况,期望能一举追至滕县南面地区”。3月13日,第10师团师团长接到第2军令其“击灭大运河以北之敌”的命令后,立即又向濑谷支队下达了应“追击到临城”的补充指示。〔49〕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发现当面之敌从3月4日起不时以小分队向第125师阵地实施威力搜索,日军飞机也频繁进行空中侦察,判断日军将发起大规模进攻。为将敌军阻止于滕县以北地区,3月10日前后,孙震重新调整部署:将控制于临城地区的总预备队第122师师部及第364旅移驻滕县,将第124师师部亦由利国驿移驻滕县,并任命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第41军前方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22师和第124师。王铭章将第122师的第364旅部署于滕县以北约8公里的沙河一带构筑阵地,加强正面防御的纵深;令第122师的第366旅进出至滕县东北约50公里的城前地区,掩护第45军第一线部队的右侧翼。这时第45军第125师的第375旅主力在界河东西之线,第373旅主力在普阳山,第127师主力在龙山地区。3月14日拂晓,日军濑谷支队在飞机、战车掩护下,从两下店开始向中国军队的阵地进攻,很快突破了石墙、下看埠、白石山以及香城等前哨阵地,进至深井、界河、普阳山及龙山等主阵地带以北之线。第22集团军第一线各部依托既设工事顽强抗击。日军猛攻竟日,中国军队虽然伤亡甚众,但阵地屹然未动。15日拂晓,日军除继续由正面进攻外,还加强了两翼的攻势,并企图迂回至主力阵地侧后。右翼龙山一带因地形有利,又有第127师主力防守,所以形势尚稳定;左翼深井方面,第370旅力量薄弱,伤亡太大,形势危急。王铭章急调滕县城中仅有的一支战斗部队——第124师的第372旅至深井以南的池头集建立第二道防线,以掩护深井第370旅之后背,并加强纵深防守能力。由于第22集团军的作战指导是企图以阵地防御将日军阻止于滕县以北,所以在日军进攻前后逐次将主要战斗部队全部部署于滕县城北各地,滕县城关地区仅有第122、第124两个师部及第364旅1个旅部,共有4个特务连的战斗部队。当战斗进展激烈、城外各阵地伤亡急剧增加、形势极为严峻时,第五战区电令孙震:“滕县为津浦路北段要点,关系全局,应竭力死守。”同时告知第20军团第85军正在驰援途中。孙震将情况及命令告知王铭章后,王铭章决定加强城防力量,固守待援,立即电令城前第366旅迅急回援滕县;令第364旅炸毁铁路大桥,留1个营防守北沙河,1个营防守城西洪町,其余撤入城内;令临城的第41军特务营赶赴滕县。15日黄昏时,界河阵地已被突破,龙山被敌包围。由城前返回的第366旅仅先头1个营撤回滕县,主力在城头村附近与日军迂回主力部队遭遇,被迫向临城方向退走。至15日夜,滕县城关地区的部队虽然番号很多,但实际战斗部队仅有11个步兵连、1个迫击炮连,共约2000余人;此外还有师、旅部的4个特务连约500人,滕县地方武装约500人。总计约3000余人。由北沙河退入城中的第122师第364旅第727团团长张宣武受命为滕县城防司令,统一指挥城关各战斗部队。他部署由城前退回的第398旅的1个营防守东关,令第727团1个营防守东、北面城墙,令由临城赶来的第41军特务营防守西、南城墙;其余为预备队,控制于东门内。日军濑谷支队进至滕县附近时将部队区分为两队。其支队主力进攻滕县,第63联队配属一部炮兵及战车,由辛庄、中顶山迂回至滕县以南,切断滕县中国军队的退路,并向临城攻击前进。16日8时,濑谷支队留一部兵力继续进攻北沙河,主力迂回向滕县发起进攻。先对东关进行了约2小时的炮火准备,然后集中火力将东关外围土围墙轰开一个缺口,在猛烈机枪火力掩护下,以约2个小队的步兵向缺口处冲击。守军以密集的手榴弹火力封锁了缺口,并将敌击退。10时至16时,日军对东关连续发起了5次冲击,均被守军击退。但守军伤亡太多,曾3次从城中调预备队补充。日军经整顿后,于17时许又组织第6次冲击,突击部队改以三梯队实施波浪式冲击,同时还延伸火力向东门及城内实施拦阻射击,以阻止城内部队增援。经激烈肉搏,至黄昏时,日军突击部队第三波冲入东关,兵力约1个小队。当夜,守军再由城内增调1个连组织反冲击,将突入之敌大部歼灭,收复了东关。24时左右,防守深井、池头集的第370旅、第372旅残部及防守北沙河、洪町的第727团2个营先后由西门退入城中。此时滕县城北第45军各部均已在阵地被突破后分向微山湖及峄县等地溃退。17日6时许,日军在飞机、炮兵火力掩护下再度向东关进攻,仍未有进展。下午将主攻方向改在南城,先以15厘米榴弹炮集中火力轰击城墙,致城墙上的守军大部牺牲。激战至15时30分,日军由坍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张战果。守军残部由西门退至西关车站。不久,东关及西城门楼均为日军占领,仅余城内、北门及东北城角的守军仍在继续抗击,王铭章在城中十字路口附近指挥巷战。但在日军强大火力制压下,守军逐渐失去指挥。王铭章企图至西关车站组织该地残部继续防守,在转移途中中弹牺牲。城中守军残部仍人自为战,逐屋抗击。18日中午,日军完全占领滕县城。〔50〕当14日日军开始进攻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即致电蒋介石,请派军事委员会直接控制于豫东的汤恩伯第20军团第85军的第4师增援津浦路。经同意后即电告汤恩伯:“敌于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举反攻,以牵制我鲁南之作战,邓部(指第22集团军)兵少械劣,正面薄弱,两翼空虚,恐难拒敌,已电呈委座调贵军团85军驻商丘之一整师(指第4师),由火车输送至滕县附近,作第22集团军之总预备队。”汤恩伯一方面向蒋介石去电:“恳明定本军归辖系统,以明职责”;一方面电复李宗仁:“恳将本军团全部调津浦北段出击,避免分割零碎使用,以益战局而杜分散,或作无代价之消耗。”实际上不肯令所部转隶别人指挥。当夜21时,汤恩伯接蒋介石来电,令其“85军即晚准备由商丘乘车经徐州向临城输送,务于17日拂晓前到达临城集结完毕”的命令,蒋同意第52军也随后东调,虽然隶属于第五战区,但全军团仍待汤“到徐州指挥”。汤这才复电李宗仁,应允令第4师出发。15日11时,李宗仁又电告汤恩伯:“铁道正面敌已突破界河阵地,进入二十里铺附近”,速令第4师“先头一部开往滕县附近,增加22集团军正面之抗战”,同时要求第85军“主力集结临城东北地区待机出击”。16日,当滕县以北第45军阵地相继失守、第41军第122师已被围困于滕县城中、前线形势已极恶化时,第五战区还在计划将进攻的日军消灭于滕县以北。当日16时下达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敌为牵制我鲁南之攻击,现集中济南以南之兵力,由铁路正面向我22集团军猛攻中。(2) 战区为击攘沿津浦线南下之敌,从铁道东侧包围该敌,将其聚歼于邹县以南地区。(3) 第22集团军应在现地极力拒止敌人,俟85军迂回成功后,转为攻势,以收前后夹击之效。(4) 第85军除一部直接支援第22集团军巩固滕县城防外,主力由铁道以东地区向下看埠亘邹县间迂击敌人,到达邹县南方高地附近后,相机向南与22集团军夹击两下店以南之敌而聚歼之。在迂回运动间,须派出极有力之右侧支队警戒前进。(5) 第3集团军(欠51军)应全线对当面之敌反攻,并以有力部队由济宁以北地区向兖州以北攻击前进,努力遮断敌之归路并阻止其增援。”第85军第4师先头部队在到达滕县以南的南沙河时,与向临城迂回的日军第63联队先头部队遭遇。汤恩伯抱定“避免临城决战”的方针,急令第85军以“第89师舒旅(第267旅)占领临城、官桥正面”,“主力向东西集山、凤凰庄一带集结”,没有派部队增援滕县。17日晨,日军第63联队开始向官桥进攻,并以一部兵力向官桥以南的临城迂回。经战斗后,第85军退至峄县(今枣庄南)地区,第22集团军总司令部退至利国驿,临城为日军占领。18日,第20军团的第52军到达韩庄、利国驿地区,以第2师的第8旅占领沙沟,掩护主力在运河南岸布防。(二) 临沂地区的战斗日军第5师团为配合津浦路正面第10师团的作战,其坂本支队在休整及增配战车中队后,于3月9日开始在飞机、大炮及战车的掩护下集中兵力,重新从汤头向临沂东北地区的第40军发起进攻。守军虽然拼死抗击,但阵地仍不断被敌人突破。沂河以东、汤头以南的白塔、沙岭、太平、亭子头等处先后失守。第40军被压迫至临沂城郊地区。早在日军刚攻占汤头时,李宗仁就已电令张自忠的第59军“即日由滕县输送到峄县转赴临沂,接庞(炳勋)任务,击破莒、沂方面之敌,恢复莒、沂两县而扼守之”。此时,第59军正向临沂转进中。李宗仁为了使庞炳勋军与张自忠军能更好地协同作战,特派战区参谋长徐祖诒代表战区司令长官去临沂指导作战。并致电庞炳勋,大意为:临沂为台儿庄及徐州屏障,必须坚决保卫,拒敌前进。除已令张自忠部来增援外,并派本部参谋长前往就近指挥。庞炳勋接电后,重新调整部署,缩短了战线,以第115旅(欠第229团)防守桃园至蒋家庄之线,以第116旅防守蒋家庄至黄山之线,以第229团、补充团及军、师直属队为总预备队,控制于临沂城关地区,以第89师师长马法五为前线总指挥。3月11日,徐祖诒和张自忠率第59军从峄县急行军,于12日到达临沂城西地区,当日召开作战会议。两位军长统一认识后,由徐祖诒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名义于13日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59军以一部确占石家屯一带高地,向葛沟、白塔间分途侧击,牵制敌人之增援;主力由船流至大、小姜庄间渡河,向南旋回,与40军呼应,包围歼灭敌之主力于相公庄、东庄屯、亭子头以南地区。在高里附近之陆战队暂归指挥。(2) 40军以主力由沂河东岸与59军呼应,包围敌之主力歼灭之;在沂河西岸之一部,渡河侧击尤家庄附近之敌。(3) 两军作战地境(略)。(4) 以上各部着于13日晚准备完,14日拂晓开始攻击。”第59军以第38师附野炮第1营为左翼,于13日16时出发,先以1个营占领茶叶山,掩护师主力在石家屯、刘家湖、钓鱼台地区向东展开;第113旅、第112旅为第一攻击部队,进攻张家庄、白塔、沙岭一带敌人;第114旅为预备队,随师部位于刘家湖。第180师(欠第81旅)附山炮第1营为右翼,13日16时30分出发,至前安静庄、大小妾庄地区向东展开;以第26旅担任第一线攻击部队,进攻徐太平、亭子头一带的敌人;第39旅为预备队,随师部位于中安静附近。军部在进攻开始时位于朱潘村。第40军的第39师以第115旅与第59军协同,向尤家庄之敌侧击,以第117旅向东、西旺一带之敌进攻。14日4时,第59军各部强渡沂河,开始进攻,第39师在河西的部队亦同时向当面之敌进攻。第39师右翼第117旅进展顺利,击退当面之敌后进至东西旺庄、东西沙庄一线;左翼第115旅战斗终日,没有进展。第180师经激战后,于16时攻占亭子头,日军向南撤退。第180师跟踪追击,至15日,先后攻占徐太平、郭太平、大太平等六七个村庄。第38师进攻沙岭,遇到敌人的坚强抗击,激战两昼夜,仍无进展。16日拂晓前,日军增援兵力到达,转为反击,由沙岭从两个旅的结合部渡过沂河,向第38师后方“崖头、刘家湖、苗家庄、钓鱼台之线猛攻,并以飞机十余架轰炸”,与第38师预备队第111旅激战于崖头、苗家庄地区,并攻占了船流、刘家湖。张自忠根据当时的战况迅速采取措施,调整部署:令第38师以有力的1个团加强茶叶山的防守,作为军的主要支撑点;令军部骑兵营由石家屯东渡沂河,向葛沟、汤头间出击,袭扰敌之后方;令进至河东的部队全部撤回河西,阻击渡至河西的敌人。双方在刘家湖一带展开激烈的肉搏争夺战,“刘家湖失而复得者四次,崖头失而复得三次。茶叶山一度被敌占领,旋即夺回”。至17日上午,第59军已伤亡6000余人,第一线作战部队的营长伤亡三分之一,连、排长已全部易人,但该部队仍坚守阵地,顽强战斗。此时日军因伤亡甚众,亦已无力发动强攻。张自忠掌握战机,集中全力组织反击,于当日黄昏后,利用敌人得不到飞机支援而又不惯夜战的有利条件,向河西之敌发动进攻。激战竟夜,以逐屋争夺的肉搏战将渡至河西的日军击歼近半。在日军遗弃的尸体中发现有第11联队联队长长野佐一郎大佐、第3大队大队长牟田中佐及第9中队中队长等多名军官。又据在刘家湖所俘一等兵玉利陆夫说,这次沂河两岸战斗,第5师团坂本支队伤亡约3000余人。日军大部退向莒县,一部退至汤头。张自忠令第38师的第114旅向汤头方向追击,停止于汤头以南李家五湖一线。其余部队除一部沿沂河西岸、茶叶山一带警戒外,全部集结到刘家湖一带休整。沂河以东日军在其主力北撤后,亦向傅家池、草坡一带撤退,第39师进至书家庄(树沂庄)一线。李宗仁根据庞炳勋18日24时所报关于临沂方面日军损失情况(报告日军“伤五千余,亡三千余”),判断日军暂时无力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而19日峄县失守,津浦路正面形势紧张,于是于20日电令第59军留1个旅协同第40军防守临沂,主力转进“费县集结整顿后,乘虚向滕县南北地区,与由南阳镇附近渡河之第3集团军部队呼应,截击南下或北退之敌”。张自忠留第114旅归庞炳勋指挥,自率军主力于20日晚开始向费县转移。22日接到蒋介石电令,改令“以主力仍须与庞军团相协力肃清临沂当面残敌外,以约三至四个团经泗水进击曲阜方面,牵制敌人”,但此时军主力已离开临沂。日军坂本支队退至汤头之线后重新集结,经短时间整顿及补充后,于29日又开始转为攻势。第40军兵力单薄,又未能得到补充,在敌进攻面前节节后退。至22日,撤至临沂城东桃园、蒋家山、石埠岭、黄山既设阵地;第114旅撤至临沂城北石埠头、古城、小官庄之线。日军跟踪追击。庞炳勋急电蒋介石:“职军苦战月余,伤亡甚众,官兵疲劳,临沂危急”,请发援兵。此时第59军已集结于费县。蒋介石于23日9时电令张自忠:“不必赴泗水、滕县,以整个军协力庞炳勋击灭临沂方面死灰复燃之敌。”第59军遂于24日返回临沂古城地区。25日,第40军桃园、三官庙左翼阵地被日军突破,退守九曲店一带。第59军急从第38师抽调3个团,于当日20时西渡沂河,向已占领桃园、三官庙之敌实施夜袭,收复了桃园,但三官庙未能攻下。26日全天,沂河两岸均在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斗之中。至黄昏时,第59军在桃园的3个团“出击受挫,复撤河西”;古城一带的部队在日军猛攻下,为“节约兵力”缩短战线,亦退至十里铺、前后岗头线。临沂形势又趋紧急。庞炳勋电告蒋介石:“职军伤亡殆尽,总计战斗兵现不满千人。”徐祖诒于26日15时亦电告李宗仁:“庞军兵力损失过巨……已失战斗力,张军实力虽剩半数,而士气较前甚差,非有生力援军,临沂难守,祈早决定。”李宗仁急调第57军第111师的第333旅及第20军团的骑兵团驰援。27日拂晓开始,日军将主要进攻方向指向沂河以西的张自忠部。至28日夜,张自忠向李宗仁电告:“战事激烈为前所未有……职军两日以来,伤亡两千人,连前此伤亡达万余人。职一息尚存,决与敌奋战到底。”29日7时,第333旅到达临沂城东;下午,第20军团的骑兵团亦到达临沂城西。但此时日军第2军“因濑谷支队(台儿庄)方面的战况吃紧,命令第5师团救援濑谷支队。于是第5师团命令坂本支队暂时中止攻击沂州(临沂),去救援濑谷支队。坂本支队队长在临沂附近留下步兵约2个大队,主力从29日夜开始缩小战线,撤兵南下”。临沂形势有所缓和。3月30日,临沂守军发现日军“向北退却”,当即“令333旅沿沂河,骑兵团向艾山、义堂集一带追击”。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在坂本支队西进后于3月31日进至汤头,接着又进至临沂西北的义堂集,指挥坂本支队留下的两个大队,将追击的中国军队阻止于汤头及义堂集以南,然后重新调整部署,增调部队,作再次进攻的准备。临沂地区虽然每日仍有战斗,但在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形势相对稳定。在临沂地区1个多月的战斗中,第59军及第40军共伤亡1万余人。日军第5师团伤亡约3000余人,并未能完成攻占临沂的任务。这是该师侵入中国以来,继平型关受挫后遭到的第二次严重挫折。----------------------089第五部分:华东战局台儿庄地区的战斗TOP----------------------3月17日、18日,日军第2军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先后攻占了临城及滕县,令步兵第63联队的第1大队(欠1个中队)继续沿津浦路南进,向韩庄追击;为了控制枣庄煤矿,又令第63联队的第2大队向峄县追击。3月19日,日军第63联队的第1、第2大队分别击退了刚刚赶至沙河及峄县布防的第20军团第85军第89师的第6旅及第4师的第23团,占领了韩庄、峄县。由于临沂方面日军第5师团坂本支队进攻受挫、处境困难,第2军参谋清福大佐到兖州面告第10师团师团长,希望对坂本支队予以支援。师团长矶谷廉介于20日命令濑谷支队:“须确保韩庄至台儿庄运河一线,并警备临城、峄县,同时应以尽可能多的兵力向临沂方面前进,协助第5师团战斗。”濑谷启即率第63联队进至峄县;22日,根据师团长意图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第63联队第1大队(欠1个中队)担任韩庄地区的守备。(2) 第63联队第2大队,配属野炮1个大队,明日(23日)从峄县出发,进占并确保台儿庄附近运河一线地区。(3) 步兵第10联队,明日从临城出发,向临沂方向前进,策应第5师团之坂本支队作战。(4) 濑谷支队主力集结于峄县附近”,观察情况的发展,再作出下一步的处置。3月22日,濑谷启得到航空兵空中侦察的报告:微山湖上中国军队约千余艘小船正向湖东的夏镇前进。由于这一新的情况,濑谷启改变了决心,支队主力亦暂不向峄县集中,仍留临城地区,准备应付微山湖方面可能发生的进攻,但第63联队第2大队的任务不变,仍向台儿庄进攻(称该大队为“台儿庄派遣队”)。当津浦路北段日军开始由邹县南进时,军事委员会除将汤恩伯第20军团转移于第五战区外,3月14日又将军事委员会直接掌握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转隶第五战区。李宗仁在临城失守时决心集中兵力将向津浦路南进的日军围歼于临城以南地区。3月19日拟定了作战命令,21日报请蒋介石审核。其关于津浦路正面作战的主要内容为:“(1) 临城、峄县、韩庄间之敌约步兵三联队、骑兵1联队、炮兵1联队、坦克车五六十辆,自14日以来,在界河、滕县、南沙河及临、枣各地与我邓集团(指第22集团)及王军(指王仲廉第85军)激战,现分部南进,已达韩庄及峄县附近,其主力似尚在临城。(2) 战区以收复鲁中广大地区为目的,以一部在运河之线取攻势防御态势,以主力由峄县东南及东北山地,侧击南下之敌,聚歼于临枣支线与韩庄运河间地区。(3) 各部队之部署及任务如左:甲、汤军团新配属31师(欠110师),应集中主力于峄县东侧及枣庄西北方焦山头附近一带山地,于3月20日(后改为24日)拂晓全线开始攻击,务先击破峄、枣之敌,向临城、沙沟两地附近侧击,压迫敌于微山湖东岸而歼灭之。其一部集结于台儿庄北方地区,准备对峄县及其西北地区协力于主力作战。乙、孙集团军新配属110师(欠31团),应以一部在侯新闸以西运河南岸防御,待机渡河北进,主力控置于贾汪附近及荆山、茅村镇间”。蒋介石于当日21时复电,原则批准,但对其部署作了修正,指示:“(1) 汤军团进出运河后,以约两师对峄县方面佯攻,以三师由峄县以东梯次迂回求滕县以南亘峄县间敌之侧背攻击之。(2) 张轸师(指第110师)及独44旅归孙仿鲁(孙连仲)指挥,守备运河。(3) 孙仿鲁部两师集结徐州待机。(4) 张自忠军(略)。(5) 孙、曹(指孙桐萱、曹福林之第3集团军)出击部队,除以主力向邹县、两下店间地区挺进外,另以两团由汶上方面向肥城、大汶口挺进游击,限宥日(26日)到达,准予悬赏。万一敌有增援队由济宁出击时,除守势部队竭力阻止外,其出击部队仍须在铁路线上游击,不得撤回运河西岸。”台儿庄战斗中国军队参战部队序列如下:第五战区李宗仁第20军团(汤恩伯)第52军(关麟徵)第2师(郑洞国)第25师(张跃明)第85军(王仲廉)第4师(陈大庆)第89师(张雪中)第75军(周 ?)第6师(张兵)第139师(黄光华)第21师(李仙洲)第13师(王良琛)骑兵第9师(张德顺)第13骑兵团第57军第333旅(王肇治)炮兵第4团第2集团军(孙连仲)第30军(田镇南)第30师(张金照)第31师(池峰城)第43军(冯安邦)第27师(黄樵松)独立第44旅(吴鹏举)第110师(张轸)至3月22日夜,第20军团的第52军已将运河南岸防务交第110师,该军北向兰陵镇地区转进;第85军已与韩庄、峄县之敌脱离接触,正向青山地区转移;配属第20军团的第31师进至台儿庄地区(第31师于24日仍归属第2集团军);第110师及独立第44旅在运河南岸台儿庄至韩庄间防守,第2集团军的第27师在贾汪地区,总司令部及第30师在徐州附近的茅村地区。第五战区这次攻势作战的主力是第20军团。第31师的任务是以佯攻或固守手段牵制住峄县日军,以便于第20军团从侧背攻击、歼灭敌人。早在第31师副师长屈伸于3月19日先行到达徐州受领任务时,李宗仁就已将这次战役的作战方针及指导要领告诉他。李宗仁说:“鲁南突出冒进之敌约一个师,有进窥徐州之模样,你师到车辐山后,先接替台儿庄沿运河的防线,尔后向峄县之敌攻击前进。敌如出而迎战,你师应全力堵击,迨汤恩伯军团进击敌侧背,全力压迫敌人于微山湖畔聚而歼之;敌如固守待援,你师应尽力牵制,监视敌人,掩护关麟徵军北上与王仲廉军协力包围攻击,歼灭枣庄之敌,再回师合击峄县之敌,将战线推进到兖州以北。为了协同方便,你师即暂归汤军团长指挥。”〔57〕22日,汤恩伯在台儿庄也曾向池峰城告知上述作战企图,并表示:“设峄县之敌凭借峄县山城固守,则军团之攻略不易得手。31师应诱敌脱离山城,则歼敌易举。”还说:你们与敌接触后一日之内军团即可回援,你师如能在台儿庄坚守三日即算完成任务。池峰城根据上级的意图,决心提前于23日“拂晓向峄县之敌施行佯攻,期诱敌于南、北洛附近而抑留之,待军团主力之南旋而歼灭之”。基于上述决心,22日15时下达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1) 第93旅之185团位置于北洛,以一营进至前城、赵庄地区,该旅之便衣队即向獐山、北山、西黄山湖搜索而占领之。旅部率禹营(指第186团第3营禹功魁营)位置于南洛附近,应于明(23)日拂晓后向峄县之敌行佯攻,后逐次抵抗于北洛附近。第188团(欠1营)担任台儿庄之守备。(2) 第91旅以181团控置于台儿庄,以182团担任台儿庄运河南岸警戒。(3) 师部推进至台儿庄。”至3月22日夜,第20军团的第52军将运河南岸防务移交第110师后进至向庄地区。第85军已与韩庄、峄县之敌脱离接触,后转移至抱犊崮山区。3月23日拂晓,第31师师长令旅长乜子彬率1个团向峄县攻击前进。与此同时,日军“台儿庄派遣队”也由峄县出发向台儿庄攻击前进,双方在獐山遭遇。日军击退第31师的骑兵搜索队及击歼第183团的尖兵连后,在泥沟又击退了第183团的前卫营,于当晚占领了北洛。濑谷启于战俘口中得知:峄县周围的部队是中国军队第20军团的4个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已命令汤恩伯在峄县东北及北方的山区集结,24日开始攻击,企图将韩庄、临城一带日军压迫、歼灭于微山湖东岸地区;汤恩伯现在向城。于是决定将支队主力集结于临城、峄县,准备与汤军作战,原定支援临沂的部队减为1个大队,对进攻台儿庄的兵力与任务则不变动。连夜下达命令:“(1) 支队以一部遣往沂州方向策应坂本支队,主力确保韩庄及台儿庄附近的大运河一线。(2) 沂州支队(以步兵第10联队第2大队为基干)24日从临城出发,向沂州方向前进,策应坂本支队作战。(3) 步兵第10联队(欠第2大队,配属炮兵等)以一部确保韩庄附近大运河线,主力于临城集结。(4) 步兵第63联队(欠1个大队,配属炮兵等)以一部确保台儿庄附近大运河线,主力集结于峄县。(5) 支队司令部及直属部队集结于枣庄附近。”24日,中国空军为支援第20军团进攻作战,拂晓后以轰炸机14架轰炸了韩庄、临城及枣庄的日军,但第20军团并未按预定的时间开始进攻。当晚,军团部及第85军仍在抱犊崮山区中,仅第52军到达了预定的进攻出发地位——郭里集、鹁鸽窝之线。当日,蒋介石至徐州视察,将随行的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军令部次长林蔚及厅长刘斐等留第五战区协助李宗仁策划作战。同时令第31师改为防守台儿庄,并增调炮第7团的野炮1个营(有沈阳造仿克鲁75毫米野炮10门)、机械化野战重炮兵1个连(有德国造卜福斯的150毫米榴弹炮2门)及铁甲车第3中队配属第31师,以加强台儿庄的防守火力;还令第31师解除第20军团的配属任务,归还第2集团军建制,由孙连仲统一指挥台儿庄方面的作战。孙连仲于当日进至台儿庄运河南岸的韩家寺,将其第27师由贾汪推进至台儿庄附近,接替第31师河防部队,以加强台儿庄的防守力量。同日,日军沂州支队开始东进,当晚宿营于枣庄,以约1个中队的兵力为先遣队,进至郭里集,占据了村东北角的大碉楼。“台儿庄派遣队”继续由北洛向台儿庄进攻,中午前后攻占南洛,黄昏时推进至台儿庄附近。台儿庄南靠运河北岸,四周有长约4公里的砖砌城墙,并建有大小碉堡多座,共有6个城门,城西南角的文昌阁为全城制高点。日军以猛烈的炮兵火力摧毁了东北城墙,一度突入城内;在第31师不断反击下,败退城外,遂在北郊一带构筑工事,防御第31师反击及等待援军,作再次进攻的准备。25日拂晓时,进入郭里集的第52军第25师第75旅之一部与日军沂州支队的先遣中队互相发现。第52军部队立即将碉楼包围,并调来炮兵进行攻击。经战斗后,该日军中队大部被歼,仅十余人突围逃至枣庄。枣庄日军沂州支队在第25师围攻其先遣中队时曾派出数百人进攻郭里集,企图救援,被第25师击退。第52军的第2师从鹁鸽窝向枣庄进攻,但被击退。汤恩伯率第85军主力仍在抱犊崮山区按兵不动,仅令派出1个旅与第52军协同作战,而该旅仅派出1个团、该团又仅派出几个排的兵力在枣庄外围进行了袭扰性攻击,然后又退回抱犊崮山区中。位于枣庄附近的濑谷启于24日夜收到了“台儿庄派遣队”的请援电报。由于枣庄、郭里集方面受到第52军的攻击,濑谷支队只能抽调约2个步兵中队的兵力,配属2门重炮南下增援,支队主力准备“与郭里集附近之敌进行决战”,令第10联队(约1个半大队的兵力)从临城向枣庄以南运动。增援台儿庄派遣队的2个中队于黄昏前后到达台儿庄,立即遭到第31师的反击。“台儿庄派遣队”队长因两日来伤亡过多,而增援的仅2个中队,仍难完成攻占台儿庄的任务,26日凌晨又向濑谷启发出第二次请援电报:“(1) 敌兵力为3个师(城内1、城东1、城西及包围我的1),城内及火车站附近有列车炮。(2) 派遣队等待增援,27日开始攻击。(3) 战死20,战伤112,突入城内生死不明者15。”濑谷启在收到此电不久,又收到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令其“采取果敢之攻势”的电令,当即决定由第63联队福荣真平大佐率仅有的第3大队赶赴台儿庄指挥攻坚。3月27日,“台儿庄派遣队”得知第63联队已南下增援后,不俟援兵到达,即向台儿庄发起第二次猛烈的攻击,占领了城墙的东北角,一部突入城内。第31师的第186团立即组织反击,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终将突入的日军压迫于城内的大庙附近。但第31师损失也大,4天的激战,伤亡约2800人。为利于以后的战斗,池峰城将全师缩编为3个团7个战斗营。这时,第2集团军的第27师已部署于台儿庄以东的黄林庄一带,第30师及独立44旅已部署于台儿庄以西的顿庄闸、万里闸一带,不断与第31师协同,向刘家湖、三里庄等地实施反击。当晚17时30分,福荣真平率第63联队直属队及第3大队到达刘家湖地区。台儿庄形势更趋严峻。由于台儿庄战情紧急,而第20军团主力仍在枣庄东北山区,并未向枣、峄日军实施与其实力相适应的进攻,第52军在郭里集围歼日军沂州支队一部及击退沂州支队的进攻后,判断日濑谷支队主力可能来攻,关麟徵令第25师留一个加强营在郭里集一带,主力撤至东北山区。因此第二战区一面向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下达限期歼敌的命令,一面向第20军团汤恩伯下达转用兵力于台儿庄的命令。给孙连仲的电令是:“查台儿庄为徐州前方要地,又为汤军团后方联络要道,关系重要。据报该处附近敌人约一混成联队,我军兵力数倍于敌,早当解决,乃经几日战斗,台儿庄围子反被敌冲入一部,殊深诧异。着贵司令负责严督所部,限于29日前将该敌肃清,勿得延缓致误戎机为要。”给汤恩伯的电令是:“该军团放弃攻击峄县、枣庄之计划,速以一部监视当面之敌,以主力向南转进,先歼灭台儿庄之敌。”此时,孙连仲因汤恩伯、关麟徵等曾有过台儿庄一旦受到攻击,“一日内定可回援”及“坚持三日即算完成任务”等的许诺,因而直接向汤恩伯发出了求援电。大意为:连日受敌猛攻,第31师伤亡惨重,盼以全力攻击敌之侧背,支援台儿庄战斗。汤恩伯当即令:“第52军应于本晚星夜由傅山、青山一带向南下之敌夹击,并与孙集团军切取联系;第85军应以一部占领云谷山、黄山、马山、神山一带,牵制齐村、枣庄、郭里集一带之敌,主力本晚集结神山、向水泉、猪山一带待命。”3月28日,福荣真平的第63联队集中兵力,在1个野炮大队、2个野战重炮大队、1个150毫米榴弹炮小队以及30余辆战车掩护下,与昨日突入台儿庄中的第2大队协同,对台儿庄发动了第三次猛攻。第2集团军除以第31师据守台儿庄阵地顽强抗击外,还令第27师、第30师及独立第44旅从东、西向敌人侧翼及后方进行反击。特别是中国空军,在台儿庄战场上首次以9架战斗机直接支援地面部队战斗,对广大官兵的抗战士气鼓舞很大。因而日军仅在炮火准备后刚开始进攻时占领了台儿庄的西北一角,尔后再无进展。但突入城中的日军乘机扩张战果。第31师将所有能够战斗的勤杂人员全部组织起来投入战斗。双方展开激烈的肉搏拉锯战,隔墙相击,逐屋争夺,阵地形成犬牙交错状态。3月29日,日军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见第63联队攻击受阻,而中国军队第20军团又正向南进,第63联队有被围歼的危险,遂令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暂时中止进攻临沂,急向台儿庄方面增援;同时令第10师团濑谷支队主力增加到台儿庄前线。第五战区见台儿庄形势危急,而第20军团尚迟迟未到,因此在28日夜电令汤军团“迅速南下夹击”。29日夜下达正式命令,赋予汤军团的任务为:“甲、王军明30日应对峄县之敌佯攻,牵制该敌之南下,但应保持由东向西之原方向。乙、关军明30日应速向泥沟、北洛前进,到达该地后以一部向南洛,协助孙集团军解决台儿庄附近之敌,以主力极力破坏铁路、公路遮断峄县与台儿庄之连络,并与王军协同阻止峄县南下之敌。但王军应保持由东向西之原方向。丙、汤军团长应速向孙总司令密取连络。”3月30日晨,日军濑谷启率其第10联队及战车部队从峄县南下,当晚21时左右,先头部队到达台儿庄以西6公里之范口村,主力集结于獐山东侧各村中。第五战区发现濑谷支队已经南下,而孙连仲报称与第20军团“尚未取得联络”,当晚20时再次电令汤恩伯:“敌主力似南下……着贵军团长以一部监视峄县,亲率主力前进,协同孙军肃清台儿庄方面之敌,限31日拂晓前到达,勿得延误为要。”台儿庄内日军得知濑谷支队主力南援的情况后,在航空兵及庄外日军的大力支援下,全力向外扩张,当晚推进至庄南头运河北岸。孙连仲派第30师的第176团入庄增援,与第31师部队据守西半部阵地,拼死抗击,遏止了日军的扩张势头。3月31日,日军濑谷支队仍与第2集团军部队激战于台儿庄内外,没有进展。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又调该师驻济宁的第39联队第1大队,配属给第10联队,以加强濑谷支队的进攻能力。由于坂本支队主力转向台儿庄,临沂形势缓和,第五战区得到庞炳勋、张自忠“当面之敌已被击退”的报告后,下令将原准备调到临沂方面的第59军第139师“转移至台儿庄方面为预备队”,以稳定台儿庄方面的战局。第20军团的先头部队于30日夜到达甘露附近,31日开始向獐山以东的日军进攻,占领了兰城店、三佛楼等地。中午前后,在向城以东担任军团侧背警戒的骑兵团与由临沂西进的日军坂本支队先头部队发生战斗。第85军的第89师前往应援,在邰家庄附近被该支队主力击退。汤恩伯急调第4师至向城、爱曲地区组织阻击。根据当时情况,汤恩伯认为有被日军东西夹击的危险,为摆脱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以“避免与敌胶着,且戒冒险决战”的理由,决心“转用兵力”,把所有兵力“一律由内线转移为外线”,竟放弃对獐山东侧日军的进攻,“乘夜与敌脱离”,在第4师掩护下,撤至洪山镇以东的鲁坊、南桥地区。4月1日,日军坂本支队与由鲁坊进至兰陵阻击的第20军团第52军在兰陵镇以北地区展开激战。当晚,坂本顺约留1个中队的步兵及1个骑兵队于向城、兰陵镇间地区,掩护其后方联络,主力向台儿庄以东的岔河镇方向前进。第五战区急令第139师至岔河镇占领阵地,归第20军团指挥,准备抗击该敌。汤恩伯率指挥所于当日进至四户。孙连仲为歼灭台儿庄内之敌,决定由城外向日军占领的街区实施夜袭,以收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之效。当日16时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令第27师挑选奋勇队250人,继以得力步兵1营跟随冲进台儿庄城内(该奋勇队如能爬进城垣、冲杀该敌,准赏洋5000元);第30师(欠袁、吴两团)集结最优秀的兵力,在第27师开始攻城时向三里庄发动袭击;集团军炮兵队集中火力向刘家湖射击,以牵制敌人;台儿庄的第31师配合第27师部队向占领了城西北角之敌发动进攻。当日夜半前后,第27师奋勇队及第157团第2营从台儿庄东北角突入城中,攻占了东北隅及东南门,但终为敌所阻,遂占领部分街区,与敌巷战。31日,在第27师第157团第2营进攻的同时,第30师第175团亦以第3营向占领西北角的日军发起进攻,经激烈肉搏后,终将敌人击退,并歼灭其一部。4月2日,由于第20军团昨日放弃对獐山以东日军的进攻,日军第10联队乘机南下,进至台儿庄以东地区,于10时30分开始向第27师彭村、上村、陶沟桥等处阵地进攻。激战至19时,第27师后撤至连庄、丁家窑、火石埠之线继续抗击。日军坂本支队当日亦进至陈瓦房、耿庄地区,与第10联队取得联系。其留置后方担任掩护的部队被第52军包围,刘庄第25师的第145团将其位于刘庄的一部歼灭。由于日军第10联队及坂本支队均向台儿庄以东地区前进,第五战区急将刚刚调至碾庄、八义集一带的第75军及其第6师、第13师转至岔河镇地区,令由临沂方面调来的第57军第111师的第333旅进至鲁坊地区,均归第20军团军团长汤恩伯指挥,决心集中兵力将已进至台儿庄附近的日军围歼于邹、台地区。2日20时,第五战区向各单位下达了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60〕(1) 敌第10师团及第5师团之一旅,自经临沂、台儿庄诸战斗后,伤亡极大,现参加决战之兵力,至多不过5个联队,附山野炮50至60门,重炮10门,战车数十辆,其一部约1000人,在洪山镇北方秋湖附近被我军第20军团包围,其主力向台儿庄东侧陈瓦房、凤凰桥一带运动,续向第2集团军右翼迂回攻击中。济南、大汶口、济宁、滕县间为第10师团之另一旅团分段守备中。(2) 本战区以迅速合围歼灭敌人之目的,决于明(3)日开始全线总攻击,保持重点于第20军团之右翼,将敌包围于台儿庄北侧地区而歼灭之。(3) 各兵团任务如下:甲、 第20军团以一部消灭洪山镇北方之敌,以主力于3日保持东南正面,向台儿庄附近之敌左侧背攻击,逐次向左迂回,务在台儿庄左侧地区将敌捕捉歼灭之。攻击开始时间,由该军团自定。因战况之进展,须随时遮断敌自峄县之退路,并对向城方面增援之敌严密警戒。乙、 第2集团军右翼与第20军团联系,于3日全线攻击,消灭台儿庄之敌;第110师准备以1旅由万里闸附近渡河,向北洛村附近敌之右侧佯攻。丙、 第3集团军前敌总司令曹福林指挥张测民支队5个团及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所部,为堵击兵团,迅速南下向枣庄、临城合围。(4) 军团区分:右翼兵团第20军团长汤恩伯,第52军,第85军,第75军,第57军之333旅,第13师,骑兵第9师,炮兵第4团。左翼兵团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第119师,炮兵第10团2个连,战车防御3个连,重迫击炮2个连。(5) 第110师河防由第22集团军部队接替。日军第10联队在4月2日的《战斗详报》中说:“对中国军队第27师第80旅昨日以来的战斗加以检讨,无愧于蒋介石对他们的极大信任。他们据守散兵壕,全部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他们在狭窄的散兵壕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观其壮烈之态,亦为之感叹。战斗中曾使翻译劝其投降,但无一人应者。战至尸山血海的精神,并非独为我军所特有。无视他人,自我陶醉,为我军计,对此应有所慎戒。本日作战,我军伤亡将校以下66名,敌遗尸约250具。”4月3日,台儿庄内日军得知其第10联队及坂本支队均已增援至台儿庄以东地区,为配合作战,加强了在庄内的攻势,由东部街区向南部及西部街区猛攻,但遭到第31师的坚强抗击,除又夺占了东南门外,没有进展。第10联队继续向第27师阵地攻击,但亦遭到顽强的抗击。经一日苦战,日军占领了黄林庄附近第26师的部分主阵地,第27师退至石拉一线继续抗击。战斗于第10联队以东的坂本支队4月3日正在火石埠一带与第75军激战中。第2集团军的3个师全天均在日军猛攻之下,竭力防守,但无力按战区的命令转为进攻。第110师派豫东红枪会组成的武术队于当夜潜渡运河,以大刀、梭镖袭击了韩庄车站,一度攻入站内;该师第328旅潜入河北的突击队亦对邹县之敌进行袭扰。第20军团的第75军一部正与日军坂本支队激战;第52军已消灭了坂本支队的掩护分队,正向底阁、杨楼一线前进,做进攻濑谷支队左侧背的准备。4月4日,濑谷启发现中国军队有向其翼侧及后方包围的迹象,急令第10联队主力向支队部所在地杨庙靠拢,连夜北返至距台儿庄约4公里的鱼鳞集结;留约1个中队的兵力置于黄林庄地区,与台儿庄内第63联队第2大队相呼应。日军坂本支队进攻受挫,已被第75军及第85军包围于鸾墩、大顾珊、火石埠等地。中国统帅部得到临城、枣庄一带的日军均已调至峄县以南增援的情报,即令第3集团军前敌总司令曹福林“速向临、枣推进,限4月5日到达”,企图切断日军的前后联系、合围台儿庄附近日军于峄县以南地区;同时派飞机27架,分两批轰炸了濑谷支队和坂本支队。第20军团将第13师控置于鲁坊、南桥地区,以防止临沂方面的日军增援。此日,第75军及第85军一部全天与坂本支队作战,第52军仍在准备进攻,第2集团军仍与当面之敌苦战。4月5日,日军坂本支队与后方的联系已完全被第20军切断,弹药、粮秣均无法从临沂方面的第5师团获得,不得不从第10师团濑谷支队方面补给,已陷于困境。当晚19时37分,该支队下令准备退回临沂地区,并于20时30分致电濑谷启:“支队为攻占沂州,奉命返回,预定明(6日)日没后开始行动,7日拂晓前在三佛楼附近集结兵力。”此时,濑谷支队对台儿庄的攻击亦毫无进展,留置黄要庄的第10联队的1个中队在第27师的猛攻下已放弃纪庄等外围村庄,退缩至黄林庄。因第20军团迄今尚未对进攻台儿庄日军的侧背进行有力的攻击,致台儿庄的形势日趋危急,因此蒋介石于12时致电汤恩伯:“台儿庄附近会战,我以10师之众对师半之敌,历时旬余,未获战果,刻军团居敌侧背,态势尤为有利,攻击竟不奏效,其将何以自解?应急严督所部于六、七两日奋勉图功,歼灭此敌,毋负厚望。”汤恩伯接到电令后积极部署进攻:令第75军“以一部巩固岔河镇东南、西南一带高地之据点,主力继续向萧汪、东庄、台儿庄攻击前进”;令第85军(附第665团,欠第4师)“向低石桥、燕子井、岔河山、刘家湖继续攻击前进”;令第52军(附骑兵第4团)“以有力之一部巩固洪山镇、兰陵镇、向城一带之据点,主力即刻开始经甘露寺、腰里徐,向泥沟、北洛之线攻击前进”。同时急令第31师师长池峰城:“明日(6日)决将台儿庄之敌击溃,与贵部会合。如不成功,甘当军令。”〔61〕当晚,第52军到达底阁、杨楼、陶沟之线,第58军的第89师在朱庄、黄洲之线向大顾珊之敌进攻中,第75军的第139师在岔河镇、西黄石山之线向萧汪之敌进攻中,第75军的第6师在戴庄、李家圩之线向辛庄之敌进攻中。同日,第2集团军总司令接到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电报:“本长官奉令特来徐州督战。台儿庄之敌限自鲁起至齐日止(6日至8日),3日内务捕捉歼灭。树立首功者奖洋10万元,否则师长以上定予重惩。”〔62〕孙连仲接电报后立即“严令各部务于限期内将当面之敌肃清,免受军令制裁”。第110师于当晚从得胜口潜渡运河北进,准备于次日进攻獐山附近之敌。4月6日晨,日军濑谷支队长发现第110师的部队已进至泥沟、獐山以西附近,第20军团第52军的部队已逼近至支队部所在地杨庙东北约7公里的张楼地,而坂本支队主力已被第58军及第75军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于邢家楼、大顾珊地区,且又准备于今晚撤走。这样,“濑谷支队长认为独立维持台儿庄战局困难”,〔63〕决定退却,于15时30分电告矶谷廉介:“暂撤离台儿庄地区,部队向后方集结”;同时部署撤退,下令:“支队于本日日没后以全力向北转进”,令步兵第10联队第1大队及步兵第39联队第1大队提前于日没时即占领白山西村及獐山,令步兵第63联队主力(不包括台儿庄部队)于日没时向朱庄进攻,以掩护支队主力撤退,第10联队、台儿庄内第63联队第2大队及顿河闸、插花沟、黄林庄的各中队均于20时撤出第一线,向泥沟地区集结。在兖州的矶谷廉介接到濑谷启的电报后,立即命令参谋长电告濑谷启,令其终止后退。但濑谷启身陷险境,深知如果今夜不能迅速脱离台儿庄地区,等明日中国军队合围后就有被全歼的危险,因而抗命不从,继续指挥支队退却。由于仓促退逃,又是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下进行的,所以许多军需物资,如粮秣、弹药、被服以及日军尸体等均来不及带走,全部放火焚烧;有些重型机械化武器也因弹尽油竭、无法开动,不得不自行破坏,遗弃于战场。仅就台儿庄附近战场而言,该支队仅有的2门155毫米重炮及4辆履带牵引车以及8辆坦克均遗弃于战场(后被第200师运至湖南湘潭修理),可见其溃逃时的狼狈之状。台儿庄内的日军与第31师的部队隔墙相接、邻屋而战。日军想安全撤走,但守军以密集火力及手榴弹封锁,相当一部分日军在撤退的最后一刻被歼灭。至7日凌晨4时左右,台儿庄内的日军全被肃清。4月7日,日军濑谷支队主力退至官庄地区,后方掩护部队在獐山一带。坂本支队得悉濑谷支队北逃后,当夜亦在火力追击下加速撤逃。本欲向东北、经向城返回临沂,由于第20军团主力均在东北方向,根本无力突出重围,于是改向西北方向败退,向第10师团部队靠拢。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得知日军北逃的情况后,于13时下达了追击命令:“(1) 台儿庄附近经我孙、汤两军击溃之敌,现向峄县方向逃窜中。(2) 汤军以一部肃清战场,以主力由台、枣支路(不含)以东,沿夏庄、马山、九山、潭山以南地区向峄县追击前进。(3) 孙军指挥张轸师(第110师)由台、枣支路(含)向峄县追击前进。(4) 曹福林(堵击兵团)应于峄县以北地区截击敌人,勿使窜逸。(5) 敌如退据峄县城,孙、汤两军各以一部占领峄县东、西方高地,主力协同击灭城外敌之野战军后,围攻峄县城。(6) 敌如以峄县城为后卫阵地,孙、汤两军各以一部监视之,主力尾敌穷追。(7) 孙震军(第22集团军)应由新闸子渡运河,追击韩庄方面之敌。(8) 李仙洲师该师即第92军的第21师。该师原属第一战区,4月4日受命转隶第五战区,6日到达徐州附近,7日受命归第20军团指挥。应继续经向城向东,扫荡临沂以西之残敌,向临沂前进。到达后归张军长自忠指挥。(9) 予在铜山。”各部接令后,开始按命令追击。4月8日,濑谷支队主力集结于峄县地区,一部兵力占领獐山、白山西;坂本支队退至枣庄以南郭里集一带。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令第5师团以步兵第21旅团为基干的坂本支队归第10师团长指挥。矶谷廉介命令两支队“在现驻地附近大力整顿兵力,搜集敌情,作好下一步进攻准备”。在整个台儿庄战斗期间,第3集团军遵照第五战区的命令,以有力部队渗入到兖州以北地区进行游击作战,以配合台儿庄的作战:3月23,第12军的第81师夜袭兖州,歼敌一部,并将兖州以北铁路破坏;3月26日,第55军的第29师炸毁大汶口铁路多处,使日军列车脱轨;3月29日,第81师又夜袭大汶口飞机场,炸毁敌机8架等。4月9日至11日,追击的中国军队先后均已迫近峄县:左翼兵团进至峄县以南的白山西、泥沟一带,右翼兵团进至峄县以东的土山、马山一带,堵击兵团进至枣庄以北地区。此时日军濑谷、坂本两支队已集中兵力占领了白山西、獐山、九山、郭里集等各要点,一方面凭借工事进行防御,一方面以攻击行动破坏和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因而第2集团军及第20军团虽然“连日猛攻,不惟进展甚缓,且颇多损失”。中国统帅部对追击行动缓慢甚感焦虑。4月12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白崇禧:“台庄之捷已逾5日,峄、枣、韩、临尚未攻下。踌躇审顾,焦虑至深。以乘胜之军更加主力部队追援绝溃惫之寇,不急限期歼灭,一旦敌援赶至,死灰复燃,是无异隳已成之功而自贻将来之患。万望激励将士努力进攻,一面分途堵击,务于一二日内将残寇全数歼除。庶敌兵再至,我更有以待之。”李宗仁、白崇禧身在前方指挥,对日军及所属各部情况知之较深:第2集团军经台儿庄苦战,人员伤亡惨重,且武器装备甚差,实无力对装备精良且又占领既设阵地的日军进行攻坚战斗;第20军团的武器装备虽然较好,军队实力亦强,但军团长汤恩伯一向“避免攻坚”,而事实上在当时具体情况下也确实不宜以攻坚战斗取胜。李宗仁、白崇禧遂于4月13日复电统帅部:“现敌改为守,凭借峄县附近山地为据点,以枣庄为犄角。我因阵线过广,处处薄弱,连日攻击,甚难成效,欲彻底消灭敌人,事实上恐难如愿。第二期抗战之方针,原在避免阵地战,以运动战消耗敌之兵力,而收‘集小胜为大胜’之功。拟在包围阵线上仅配置少数监视兵,将主力分别集结于便机动之位置,一面破坏敌后方交通,一面以小部队先游击,诱致敌人于阵地外求决战,无论敌何方增援,均可应付裕如。此为职等连日在前方实地观察,认为迅宜改用之战法原则。如蒙裁可,拟即相机实施。乞示。”4月15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白崇禧:“所拟机动攻势案甚妥,应速实施。”李宗仁、白崇禧欲歼灭峄、枣之敌,但感到兵力不足。恰于此时又得到来自天津方面的失实情报,错误地判断了日军的作战方针,于是致电统帅部参谋总长何应钦及其他决策人员,希望他们协助作出增兵第五战区的决策。电报内容为:“武昌何总长、徐部长次宸(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兄、熊次长哲明(军令部次长熊斌)兄、林次长蔚文(军令部次长林蔚)兄:(1)津息:台儿庄胜利已激起日方反战运动,致预定由国内增加8师亟早解决华北战局之计划打消,现在向鲁南之增兵,均由各战场抽调而来。(2)我如能把握台儿庄胜利之果而早日解决峄县之敌,则可扩大敌之反战运动,怂动国际力量之观听。确立我胜利基础,在此一举。拟请委座集中所有力量争此一着,务盼兄等主持一切,以期早观厥成,是所盼祷。”统帅部同意他们的看法,开始向第五战区增兵。但事实上日本大本营于4月3日就已决定集中兵力发动徐州会战。此时,“华北方面军”第2军基本上已调整部署完毕。4月18日第10师团即开始转为进攻,徐州会战进入了后期——徐州突围阶段。在台儿庄地区战斗中,中国军队伤亡及失踪人员总计约1万余人,日军第10团及第5师团伤亡约7000余人(不包括临沂地区战斗中的伤亡人数)。----------------------090第五部分:华东战局会战后期 徐州突围TOP----------------------(一) 双方的作战计划及指导日本大本营本来因为准备不足而决定暂不扩大战场,但在台儿庄会战期间“看到在台儿庄方面有大量中国军队,特别是汤恩伯军团的出现,认为给蒋介石的主力一次大的打击,是挫伤敌人抗战意志的大好机会,因此决定进行徐州作战”。4月3日即向侵华日军传达了预先号令,并将华北、华中日军的参谋召回东京,进行了研究。4月7日正式下达了“大陆命”84号命令:(1) 大本营企图击破徐州附近之敌。(2)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以有力之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兰封(今兰考)以东之陇海路以北地域。(3)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以一部兵力协助华北方面军击破上项徐州附近之敌,占据徐州(不含)以南津浦路及庐州(即合肥)附近地域。(4) 有关细节由参谋总长指示。大本营参谋总长于同日下达了“大陆指”第106号的《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其内容为:第一方针华北方面军以有力之一部及与之相配合的华中派遣军的一部,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并占领津浦路及庐州附近。作战开始时间预定于4月下旬。第二要领(1) 华北方面军,以约4个师团向陇海路沿线发动攻势,击破敌人。为此,以主力由北方击破徐州附近之敌,另以约1个师团的兵力,由兰封东北向归德(即商丘)方向敌退路进攻。(2) 华中派遣军,以约2个师团(其一部担任后方警备)由南方策应华北方面军之作战。为此,应沿津浦路进击,尤应力求切断敌之退路。(3) 华北方面军占领徐州(含)以北津浦路,将敌击破后,占据兰封以东之陇海路以北地区。(4) 华中派遣军击破敌人后,占据徐州(不含)以南之津浦路及庐州附近。(5) 两军作战要紧密联络。(6) 本作战终了后,华北方面军约将3个师团配置于黄河以南;华中派遣军约以2个师团配置于徐州(不含)以南津浦路及庐州附近。日军“华北方面军”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及指导方案与“华中派遣军”联系后,于4月10日制订了徐州会战的指导方案。主要精神是将中国军队吸引于徐州附近及津浦路以东地区,在徐州西方及西南方切断退路,尔后攻占徐州、歼灭中国军队。为此,将会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抑留作战,对由台儿庄追击北进的中国军队进行有限攻势作战,与之保持接触,将其抑留于韩庄、峄县、临沂之线;同时,“华中派遣军”以一部兵力由淮阴方面向西北方前进,占据要点,将中国军队牵制于徐州东南地区,以争取时间并掩护主力集中及进行包围徐州的部署。准备就绪后立即开始第一阶段作战。第二阶段实施包围作战,在发动大规模攻势的同时,以有力兵团从微山湖西侧,用迅速、突然的进攻,切断徐州以西及西南的退路;“华中派遣军”配合行动,将徐州完全包围,尔后攻占徐州,歼灭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预计在4月下旬开始第二阶段作战。第三阶段实施巩固占领区的作战,以第2军占领兰封以东陇海路,确保既占领区的安全。航空兵团在第一、二阶段以主力支援第2军的作战。在第三阶段,主要攻击中国军队后方要地及击灭中国空军,并以一部直接支援各兵团。由于徐州会战的主要任务由第2军承担,所以“华北方面军”重新调整了战斗序列,先后将方面军直属的第16师团(1938年1月5日由“华中方面军”归还“华北方面军”)、第114师团(欠1个大队,1938年2月10日由“华中方面军”转隶“华北方面军”)、战车第2大队、野战重炮第3联队、野战重炮第6联队、后备兵1个大队以及独立工兵联队等配属于第2军。此前,已于3月15日将独立混成第5旅团(新编成不久)配属于第2军。至此,第2军已有4个师团、1个混成旅团及炮兵、战车等部队。4月12日,“华北方面军”按照制订的作战指导方案下达了作战预令,并规定“第1军司令官应作好准备:以一部由兰封附近至范县之间渡黄河,切断兰封附近的陇海路,为第2军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4月17日、18日,日军在济南召开了徐州会战作战会议,“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主要主持作战策划的作战课长、副参谋长及大本营直接指导两方面军作战的大本营派遣班负责人(作战部部长)参加了会议。经协商后,“华北方面军”及“华中派遣军”于4月23日和24日分别下达了作战命令,制订了作战计划。“华北方面军”的“作命”甲第294号命令的主要内容为:“(1) 在徐州以北挫败敌人的进攻,但敌人正在兰封以东、陇海沿线及其以北增加兵力,有阻止我南进的企图。(2) 方面军必须在敌人战役布势完成前击破徐州方面之敌,占据兰封以东、陇海路以北地域。华中派遣军与方面军相策应,约以两个师团从蚌埠、怀远附近发起行动,由津浦路以南地区切断除州附近敌主力的退路。另以一部兵力于4月24日从东台北上,策应方面军作战。(3) 第2军在集结兵力的同时,务须尽快开始攻势行动,争取以徐州以西地区为主要决战地,对当面之敌进行攻击,并须占领徐州。(4) 第1军以有力之一部渡过黄河,首先迅速切断兰封、归德间的陇海路,并向归德方向挺进,与华中派遣军的一部密切协同,使第2军的作战得以顺利进行。掩护第1军渡河的部队由火车输送至济宁附近,立即由该处开始行动。另外,在兰封以西黄河沿岸,尽可能以佯攻牵制敌人。(5) 临时航空兵团,应以主力支援陇海路方面的作战,特别注意将攻击重点指向第2军的正面,与华中派遣军第3飞行团及海军航空队密切协同。”华中派遣军的徐州会战计划主要内容为:第一方针军与华北方面相策应,将徐州附近之敌人捕捉击歼于徐州以西地区。决战时间,概略预定在5月中旬。第二指导要点军预定于5月5日前后开始前进,根据情况,亦准备可能在4月底前开始前进。军以第9师团、第13师团并列作战,首先击破当面之敌,迅速向赵家集—蒙城一线附近进出,此时的重点保持于左翼师团。进至赵家集—蒙城一线后,究应向归德、亳县方面还是向砀山、永城方面,或者向徐州方面前进,当视情况发展而决定。但不论何种情况,都必须以一部兵力占领宿县附近。派遣军为保证军的主力作战,在军主力行动前,先派出下列部队:4月21日,令第101师团从现驻长江北岸,警备东台、通州的部队中抽调尽可能多的兵力,向阜宁方面逐次推进,俾军将来之作战有利;4月23日,令第6师团派出以步兵约4个大队为基干的部队,迅速沿和县—巢县—庐州大道地区作战,抑留庐州方面之敌,毂(彀)之作战容易。为指挥徐州会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的指挥所推进至济南;“华中派遣军”司令官俊六的指挥所推进至蚌埠。台儿庄战斗胜利之后,受命追歼败退残敌的中国军队未能以战斗行动保证第五战区战役企图的实现,与日军濑谷支队、坂本大队相持于峄县以南、以西一带。中国统帅部判断敌军必将增援反攻。军令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刘斐根据当时部队的战斗力情况,主张鲁南的作战改为机动防御,除以一部分军队和敌保持接触外,主力集结于机动有利的地位,再相机打击敌人;建议缩小战场正面,后退至运河沿线布防,控制强大的预备兵团于徐州以西,用以应付各方面的情况。蒋介石勉强同意了机动防御及运动战制敌的方针,但在具体部署兵力方面不肯放弃现有各要点,并要求第一线作持久防御的部署。4月21日统帅部以蒋介石的名义,用训令的形式向第五战区下达命令。“训令”如下:(1) 鲁南之敌,仍系板垣、矶谷两师团,济南敌援军万余,其半部已到兖、济、滕接防。(2) 决依机动防御及运动战击灭敌人。(3) 张自忠军并指挥李仙洲军,在临沂东南侧,主力置于沂河左岸牵制该敌,并向敌后方莒县、费县一带发动游击。(4) 庞炳勋军调郯城马头整补,并掩护铁道。(5) 孙连仲军附张轸师及周?军,在刘庄、高皇庙、十字路楼北侧高地各附近之线占领纵深据点式阵地,持久抵抗;但须控制有力预备队于南、北洛附近,并以一部加强台儿庄阵地。(6) 于学忠军附139师,以主力在常沟、红瓦屯之线占领纵深据点阵地,持久抵抗;以一部在作字沟、兰陵镇附近监视向城之敌,但须控制有力预备队于张楼东侧。该军统归孙连仲指挥。(7) 孙震部任韩庄南方运河守备。(8) 汤恩伯军(欠张轸师)在四户镇、大小良壁、岔河镇间整补。(9) 卢汉军在台儿庄南侧集团。(10) 第3、第9、第50、第92、第140师为总预备队,位置于砀山、商丘,但须以一师位置丰县。第五战区的作战指导思想与统帅部收缩战线、控制强大机动兵力、实施机动防御的思想存在分歧。根据台儿庄战斗的经验,第五战区主张将主要力量投入第一线,在以正面吸引住敌人的同时,以强大兵团拊敌侧背,主动攻击,力求以攻势作战歼敌一部,从而达到防御的目的。这一思想与蒋介石的“积小胜为大胜”、“以攻为守”〔67〕的指导思想相吻合。4月23日,统帅部又制订了一个结合两种指导思想的折中方案——《徐州会战作战指导方案》。战略主要方向仍在鲁南,作战指导方面强调攻势歼敌,增加了不得已时实行机动防御的内容。第一方针(1) 国军以确保徐州之目的,应对津浦铁道及沂河南下之敌切实阻止,并以有力部队威胁敌人侧背,俟迂回部队达到临沂、费县、滕县线上并集结相当兵力于徐州附近(后),然后以主力由南面转取攻势,歼灭敌军。至万不得已时,则用逐次抵抗,退守洪泽湖至微山湖中间地区。第二、第三战区,除以一部直接或间接支援徐州方面作战外,主力应积极进攻当面之敌,使敌不得放胆转用其兵力于津浦北段。第二指导要领(2) 第五战区之部队,应以主力固守郯城以南经邳县至韩庄之线,并以四师以上兵力,由济宁至东平间地区突入敌后方,对峄县、郯城之敌攻击,并以集结之兵力加入南北夹击,以收歼灭当面之敌之效。至不得已时,我当面部队须利用逐次抵抗,退守洪泽湖、微山湖中前地区,待机转移攻势。迂回部队则专任敌后方之游击。(3) 第一战区部队,主力积极向济南方向活动,破坏津浦铁路北段交通,并向敌军后方发动游击战,一部攻击当面之敌。第二战区部队应积极攻击当面之敌,牵制当面敌军之转移,并抽调一部向徐州附近集结。(4) 第三战区应抽调一部控制于相当地点,作战略预备队,主力努力攻击当面之敌。(5) 即以现在控制于后方之部队向徐州附近集结,准备将来之攻势转移。此时,由各战区增调至第五战区的部队已有第46军、第60军、第22军的第50师、第69军及骑兵第9师、骑兵第13旅等。第五战区根据统帅部攻势歼敌的精神调整了部署,将所属部队按作战地区分为鲁南兵团、鲁西兵团、淮南兵团、淮北兵团及战区总预备队。重点是鲁南兵团。鲁南兵团的军队区分为:右翼军,军长樊松甫,辖第46军;中央军,军团长汤恩伯,辖第20军团(欠第110师)、第27军团(第92军仍属之)、第50师、第139师;左翼军,总司令孙连仲,辖第2集团军、第51军、第60军、第75军(欠1个师)、第110师、第93师;挺进军,军长石友三,辖第69军、骑兵第9师、骑兵第13旅(第69军进出郯城以北后归石军长指挥);韩庄守备军,代总司令孙震,辖第22集团军(第51军之1团仍属之)。4月25日,第五战区下达了“作命”第6号命令。其主要内容为:〔68〕(1) 临沂、峄枣之敌合约两师团,其主力似已深入我四户镇、台儿庄间地区。(2) 战区以消灭敌主力之目的,拟以鲁南兵团向左旋回攻击该敌,并与鲁西兵团相策应,围困之于峄县附近山地而逐次击破之。第一攻击目标为向城、傅山口、响连屯、獐山之线,攻击开始预定27日早。鲁西兵团(以孙、曹、刘三部编成,由李副司令长官品仙指挥之)以全力西出津浦线,阻止敌南下之增援及遮断其补给,并以有力之部队南下与鲁南兵团策应,夹击峄枣附近之敌。(3) 挺进军应速集结于沭河、沂河间陇海(路)沿线地区,向郯城、临沂方面挺进,掩护兵团之右侧,阻止敌之增援,并切断其后方之交通。(4) 右翼军应集结于运河以东、陇海线北侧地区,速进出于马头镇、后湖以北之线后向左旋回,即向向城、青山之线攻击前进。(5) 中央军速夹击、驱逐正面之敌后,与右翼军联系,向傅山口、鹅山之线攻击前进。(6) 左翼军集结主力于其右翼,与中央军联系,向响连屯、獐山之线攻击前进;其左翼应保持现在之线,施行佯攻。……(8) 韩庄守备军固守韩庄附近运河之线,阻止敌之突进。(9) 战区总预备队(约三师及炮兵若干)分置于徐州、归德间,策应两兵团之作战。统帅部对第五战区的部署及预定作战行动基本同意,但在集中使用兵力及控置机动兵力方面稍作了一些补充指示。蒋介石于4月26日致电李宗仁:“(1)部署适当,希坚决实施。(2)须着眼求敌主力包围于战场而歼灭之,勿为作战地境及到达线所限制,以免樊军扑一大空再回转攻击之烦。(3)外翼如有少数敌人,须由石军驱逐,勿分割樊军兵力。(4)马头镇及其以南之敌,须由张自忠及吴良琛部阻止之,攻击军应果决向敌侧背迈进。(5)须尽量由左翼于孙军抽出有力部队以供机动使用。”在战略上,中日双方虽然完全不同(日军是进攻,是企图消灭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从而攻占徐州;中国军队是防御,是企图消灭进攻徐州的日军一部,从而保卫徐州)。但在战役上,双方的作战指导都是企图以攻势作战、以迂回包围行动歼灭对方。(二) 徐州外围作战及弃守台儿庄战斗后,中国追击部队与日军濑谷支队、坂本支队相持于峄县附近的期间,日军第2军得到了加强。西尾寿造将第114师团的约4个大队及第16师团的约1个大队等配属给第10师团,将独立混成第5旅团的约2个大队等配属给第5师团,并令第114师团接替了第10师团第8旅团的后方警备任务,从而使第一线的兵力大为增加。4月10日,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由兖州进至枣庄指挥作战。18日开始转为攻势,使用于攻击的部队为:以濑谷启步兵第33旅团为基干的濑谷支队,以长濑武平步兵第8旅团为基干的长濑支队和由第5师团转隶的、以坂本顺步兵第21旅团为基干的坂本支队。矶谷廉介的部署是:濑谷支队在右,沿枣台铁路向台儿庄进攻;长濑支队在中,先向兰陵镇、甘露沟,再向禹王山进攻;坂本支队在左,先向向城,再向四户镇进攻。3个支队并列攻击前进,我第2集团军及第52军、第60军等部队坚决抗击,不断反击。至4月底时,双方激战于兰城店、禹王山、泥沟一带,对当地的一些要点均进行多次的反复争夺。日军不仅难以进展,而且3个支部队基本上均陷于被围的困境,后方联系常被切断。日军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为援救处境危急的濑谷支队,4月28日将刚刚由第2军增加配属的步兵第16师团的草场辰巳第19旅团(以步兵第20联队、野炮兵第22联队第1大队为基干)编为草场支队,令其由濑谷支队右翼投入战斗,向台儿庄地区进攻。但进至金陵寺、白山西附近即遭到第110师、第30师的顽强抗击,被迫转为守势。临沂方面,日军在坂本支队西去台儿庄战场后,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立即于3月31日进至汤头镇,尔后又至义堂集指挥作战。当时青岛及胶济铁路等后方警备占用了大量兵力,一时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4月中旬,因得到独立混成第5旅团第17、第20两个大队及第114师团步兵第150联队第1大队的加强,遂用这些战斗力较差的部队接替警备后方,以战斗力较强的国崎支队进攻临沂。该支队是以第5师团的国崎登第9旅团为基干的一支部队,淞沪会战时由华北调去华中;占领南京后,1937年12月31日受命归还第5师团建制;1938年1月14日在青岛登陆归建,并担任青岛警备。下属有步兵第41联队(欠4个中队)、步兵第42联队(欠1个大队、2个中队)、野炮兵第5联队的第2大队、第3大队及工兵第5联队等。国崎支队于4月16日开始向临沂外围阵地进攻,激战至19日夜,攻占临沂,24日占领郯城、马头镇。但当继续前进时遭到我第52军及刚刚调来、位于涝沟的第46军的猛烈抗击及反击,不但毫无进展,而且被切断后方联络,弹药、粮秣缺乏,士兵伤亡极大。从进攻临沂始至4月底,“各中队伤亡累计达60%—75%,联队实力还达不到1个大队”。日军“华中派遣军”根据徐州会战计划派出两支先遣部队,以策应“华北方面军”的作战,并掩护本派遣军主力的开进及展开。第6师团第11旅团旅团长坂井德太郎率以步兵第13联队、骑兵第6联队、野炮兵第6联队的第3大队为基干的坂井支队于4月23日从芜湖出发,24日在海军协助下从和县以东新河口渡江,占领了和县,26日占领含山,30日占领巢县;第101师团第101旅团旅团长佐藤正三郎率以步兵5个大队、野炮兵1个大队为基干的佐藤支队于4月24日从东台出发,26日占领盐城,28日占领新兴城。以上两支队均未受到有力的抵抗。蒋介石当时尚未预见到敌对徐州将采取大规模的包围行动,认为淮南方面日军的进攻仅是策应鲁南作战,因而仍本着“以攻为守”的方针,决定在鲁南和淮南两战场同时采取攻势,以阻止日军的南北对进。他于4月30日向李宗仁发出训令:“ (一) 鲁南方面:1. 敌之攻势已顿挫。2. 决全线转攻势,与敌以更大之打击。3. 石友三军不攻郯城、不顾任何敌人之牵制,向敌后方挺进,并以1旅以上兵力向青岛攻击前进。4. 樊松甫军避开马关镇据点之攻击,向敌主力后方挺进袭击。5. 其余守势正面各军可增加第50、第140两师,全线转移攻势。6. 转攻以后无论效果大小,抑或万一顿挫,均须适时抽出损害过重部队至运河后方构筑据点工事并整顿补充。7. 其他已到、未到控制部队不得使用。(二) 淮南方面:1. 敌总兵力不过4万,我占绝对优势。惟敌立内线,如向我任何一点进攻,均感应付困难。2. 以打破敌策应鲁南企图,使陷于被动之目的,决制敌机,先采取攻势。3. 韩德勤部应集结兵力,迅速攻击突进之敌。4. 廖磊部先以一部佯攻,诱敌离开阵地而击破之。5. 徐源泉部到达合肥即向当面之敌进攻前进。6. 杨森所部主力应开前方,攻击巢湖以南之敌,酌留一部守备安庆及沿江要点。7. 已令罗树甲师开合肥,归徐源泉指挥,并令唐式遵抽调两团至安庆增防,归杨森指挥。(三) 各方面攻击部署细部由战区决定,务须迅速开始为要。”当统帅部的训令下达到第五战区时,由于日军的攻势加强,特别是第5师团与第10师团的进攻部队已联为一线,战场正面增大。为阻止日军攻势,中国军队向右延伸翼侧,卢汉的第80军、樊松甫的第46军、李延年的第2军、谭道源的第22军以及吴良琛的第13师等都已投入第一线战斗。由韩庄北的高皇庙经禹王山至郯城南的南北劳沟及捷庄一线,基本上正在进行着艰苦英勇的阵地战,势难按照训令“全线转为攻势”。鲁南方面,直至5月10日,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其间日军第2军虽然又将军预备的片桐支队(第9联队长片桐护郎所率约步兵2个大队、野炮兵1个半大队的兵力)配属第5师团,增援国崎支队,并给国崎支队补充了1100余预备兵员,但在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下,仍无法前进一步。日本大本营认为台儿庄的败退“有损于陆军的传统”,因此于4月30日任命东久迩宫为第2军司令官,接替了西尾寿造(徐州会战后又将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编入预备役)。东久迩宫于5月7日到达兖州,立即下达了发动徐州会战的命令:除令第10师团、第5师团继续在鲁南进行抑留作战,并准备分向徐州以西、以东前进外,令“第16师团5月9日从济宁附近出发,击败当面之敌后,首先迅速进入砀山、唐寨方面”。该师团当日即渡过运河,进至郓城附近。南线方面,“华中派遣军”的先遣支队佐藤支队于5月7日占领阜宁,坂井支队仍在巢县。但其主力第9师团及第13师团按照会战计划,于5月5日开始北进,当天突破防守北淝河北岸及涡河西岸的第7军阵地。第9师团沿北淝河西岸的淮蒙公路,于9日 8时30分攻占了蒙城。蒙城守军为第48军第173师第1038团。该团于7日夜才冒雨从田家庵赶至蒙城,尔后在副师长周元率领下与日军苦战1日夜,终因准备不足及寡不敌众,蒙城被日军攻破。该团除部署于城外的1个连外,城内副师长周元以下700余人绝大多数战死,仅团长凌云上率士兵9人突出重围。当鲁南陷于阵地苦战而淮北又突然出现敌2个师团的主力北进时,李宗仁开始感到形势严峻,认为敌“淮北方面所用兵力达两个师团,自必力求猛进,窥伺徐州。且淮北地形开阔,地域广大,阻止困难”;又考虑到“鲁南敌我已成胶着状态,彼此进展均困难”,两相比较,“淮北情况实较鲁南为紧急”,于是决心“集中兵力准备于固镇分设阵地,将敌击破,以解除徐州后顾之忧”,当即将冯治安第19军团、刘汝明第68军及罗奇第95军调归廖磊指挥,先阻止敌军北进,尔后再部署击破之。统帅部得知日军第16师团于9日渡河西进的情况后,判断日军正向徐州采取包围行动,认为应乘敌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大好机会予以各个击破。李宗仁按照统帅部的意图,于5月10日下达了第7号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以先行击破淮北之敌、打破其向北进或西北进、截断陇海路之企图为目的,即向怀远、蒙城攻击前进”,令“31军之一部固守原阵地。31军主力连系77军及罗奇师分为数纵队由现在向怀远至蒙城间前进,求敌主力攻击之”;令区寿年“指挥区寿年师、程树芬师应由蒙城附近尾跟敌后以进行攻击,与主力相呼应”;“徐启明师应连系区支队左翼前进”。同时指令“后续兵团俞济时军、李汉魂军于5月15日前向永城附近集中”,归廖磊指挥。由于第五战区当时得到的报告说鲁西日军仅有1个旅团,所以在这个命令中未对鲁西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同时还准备把用于鲁西方面的第64军(李汉魂军)、第74军(俞济时军)调至淮北。蒋介石于当日晚电令李宗仁及第一战区长官程潜,改变了两个战区的作战地境,将鲁西划归第一战区,指示“第五战区应对鲁南残敌暂取战略守势,以优势兵力先行击灭超越淮河之敌;第一战区应集中新锐兵团,击破侵入鲁西之敌”。具体规定:“现调归(德)砀(山)之俞济时、黄杰、李汉魂各军,统归薛岳指挥,为鲁西方面攻势兵团,应指向该方面敌主力而击破之。其原在鲁西各部,酌量交孙桐萱、商震指挥,担任迟滞敌人,并固守沛县、鱼台、金乡、巨野、菏泽各据点,掩护攻势兵团之集中及展开。” 〔69〕蒋介石惟恐统帅部的命令不能贯彻,派侍从室主任林蔚及军令部作战厅厅长刘斐去徐州传达蒋的意图。实际上此时蒋介石与李宗仁对情况的判断已有分歧。蒋认为:“日寇自鲁南屡败,惊慌万状,近竟放弃晋绥、江浙既得地位,仅残置小部扼守要点苟延残喘,而调所有兵力指向陇海东段孤注一掷,以图幸逞,其总兵力合两淮、鲁豫至多不过15万,较之我军使用各战场兵力约为4倍以上之劣势,且敌之后方处处受我袭扰,补给不便,较之我之后方有良好交通者,其补给及兵力转用之难易相去甚远。目下敌不顾其兵力之不足、战略态势之不利,竟敢采用外线包围作战,其必遭我军之各个击破而自取败亡,殆无疑问。”而李宗仁身在前线指挥,对部队战斗力情况了解较深:假如每支部队在战斗、战术能力上都能保证完成战略、战役所赋予的任务,台儿庄胜利时就不会让战败之敌安全重新组织防线固守待援了,因此对能否迅速击破淮北2个师团之敌,抱有疑虑。蒋介石为进一步贯彻他的意图,5月12日早,又以训令形式致电李宗仁:“(1) 国军决先击灭淮北及鲁西之敌。(2) 鲁南方面在敌抽调兵力转用鲁西之情况下,除应以有力部队增强右翼防敌包围外,须即刻设法抽出三四师兵力位置徐州,为该战区预备队,必要时用于蒙城方面之攻势。(3) 鲁南方面即决心取守势,于必要时可依运河逐次抵抗,至不得已时则固守徐州国防工事线,以获得攻势方面决胜之时间。(4) 总之,五战区第一任务在击灭蒙城方面之敌,使全盘态势有利,否则保有鲁南阵地亦属无益。希当机立断,速决实行,具报。”李宗仁于当日晚制订了“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但他仍认为统帅部对南北实行钳形包围之敌实施反包围的作战指导缺少万一反包围不能成功时如何迅速脱出敌人包围的措施。因而在计划中增加了当陇海路有被截断可能时各兵团如何转进的内容。其《计划》如下:〔70〕一、 敌情判断敌对我鲁南改取攻势,主力由淮北、鲁西两方夹击,有截断我陇海交通、包围徐州之企图。二、 方针(一) 战区拟乘敌兵分离之际集结兵力,击破淮北之敌,再转移兵力于其他方面,施行各个击破。(二) 敌如将会师陇海线,我后方连络线有被敌遮断之虞时,则各以一部攻击永城及蒙城之敌,以主力转移到亳县、涡阳、阜阳以西地区,准备尔后之作战。三、 指导要领(一) 敌如尚在分离之状态时,应取下述之指导:1. 淮北兵团之全力与第一战区鲁西兵团之一部呼应,以有力之一部攻永城,主力向蒙城压迫,以截断敌之连络,击破该敌于淮河左岸地区。2. 鲁南、苏北两兵团,应竭力阻止各该方面敌之发展,以取得时间之余裕。不得已时,鲁南兵团撤退至运河西岸,苏北兵团力图存在于运河以东、旧黄河以北地区,准备尔后之反攻。3. 淮南兵团一部仍向淮河右岸压迫,主力拒止巢县之敌北进。4. 淮北之敌如被我击破,追击至淮河之线时,应如何转移主力、各个击破他方之敌,均以当时之状况定之。5. 预备兵团控制徐州附近,以适应各方之情况。(二) 淮北之敌,如我未能贯彻击破之方针,而与鲁西之敌将会合时,应采取下述指导:1. 鲁南、淮北两兵团,应各以有力之一部,先占铜山、宿县两地,阻止敌之追击,掩护主力之西撤,其境界为夹沟—濉溪口—临涣集—涡阳—太和之线,线上属淮北兵团。2. 两兵团各以有力之一部袭占或监视永城、蒙城,主力分多数纵队,各由蒙、永间及其附近各道西进,迅速通过敌之包围线,尔后在亳县、涡阳间线上各派掩护部队,主力向其以西地区集结,准备反攻。3. 苏北兵团即在苏北、鲁东南地区游击。4. 淮南兵团主力,竭力保持合肥,一部撤至凤台、阜阳,掩护战区之右侧。5. 鲁南兵团向微山湖以西撤退时,务与第一战区鲁西两兵团连系。6. 预备兵团之行动,视敌情况由兵团区处,或增援于最急要之方面。(三) 司令长官部,第一项指导间,仍在徐州;第二项指导间,移至周家口,设指挥所于亳县。(四) 军队区分鲁西兵团:指挥官孙连仲总司令,率第46军、第60军、第51军、第75军、第2集团军主力、第22集团军残部、第50师、第13师、第132师、第110师、第140师。淮北兵团:指挥官廖磊总司令,率第31军、第7军、第77军、第48军一部、第68军、第95师。淮南兵团:指挥官李品仙副司令长官,率第48军主力、第10军、第20军(附第23集团军之一旅)、第199师。苏北兵团:指挥官韩德勤代总司令,率第57军、第89军、第8游击队。预备兵团:指挥官汤恩伯军团长,率第2军、第92军、第59军、第4师。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下达后,部队的调整、集结尚未完毕,形势已发生极大变化:淮北方面,日军的进展顺利。受命防守永城的罗奇第95师1个团尚未到达,日军第13师团就占领了永城,第9师团占领了百善。担任第9师团右侧翼掩护的第18旅团,14日占领南坪集。刘汝明部吉星文旅于当夜反击,但被击退。第13师团的快速挺进队(战车1个大队,轻装甲车1个中队,乘车步兵2个中队,工兵1个中队)14日15时进至汪阁以东地区,炸断了陇海铁路。“华中派遣军”为加强进攻力量,又增调镇江的第3师团沿蚌埠间铁路北进,15日在大营集与第31军激战。原在巢县的坂本支队(第6师团第11旅团)亦于5月11日北进,击退徐源泉部,于14日占领合肥。鲁南方面,日军在鲁南兵团坚强抗击下进展较缓。第10师团由第114师团接替,14日集结临城,15日渡微山湖,准备由西北面进攻徐州;第5师团紧跟中国第60军等收缩阵地的部队,15日进至运河东岸。鲁西方面,日军进展甚快。第16师团经激战,击退第3集团军第74师后,于14、15日攻占了鱼台、金乡。其快速突击队(战车1个大队,乘车步兵1个大队,野炮兵1个中队,工兵1个小队)于15日上午深入至黄口附近,炸毁一段陇海路,与“华中派遣军”第13师团的挺进支队会合。第1军第14师团派出掩护渡河的第28旅团,车运济宁,渡运河西进,与守卫郓城的第20集团军第23师激战后,于11日攻占郓城。第14师团主力于12日在濮城、杨集一带渡过黄河,又经2日激战,击退了第23师,于14日攻占曹州(今菏泽)。日本大本营为加强华北方面军进行徐州会战的攻击力量,从关东军增调混成第3旅团和混成第13旅团至徐州,配属第2军。该两旅团15日亦已到达兖州,即将投入战斗。总之,日本大本营以围歼徐州附近中国军队、占领徐州的会战计划以约6个师团部署于徐州以北,以约3个半师团部署于徐州以南,以连续攻击的行动将中国军队吸引、抑留于徐州地区,尔后以迅猛的迂回作战,南北对进,切断陇海路,再7路并进,对徐州作向心攻击。至5月5日基本上已接近完成,在战役上已形成了四面包围的态势。5月16日,日军第9师团已进至萧县附近,正与赶往阻击的第139师激战中;日军第16师团亦接近谢场,徐州已直接受到威胁。李宗仁为避免在不利形势下进行决战,决定放弃徐州作战略转移,遂令张自忠指挥徐州西北的第59军、第92军的第21师及第27师增援第139师,在萧县、郝寨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集结。同时下达了转进命令。主要内容为:(1) 第2集团军、第22集团军及第51军、第60军、第48军、第22军、第75军之第6师、第93军之第132师和140师为鲁南兵团,以孙连仲为总指挥,于学忠为副总指挥,守备徐州,掩护大军转移。(2) 第20军团(第110师、第4师)及第2、第68、第59、第92各军,与第95师为陇海兵团,以汤恩伯为总指挥,刘汝明为副总指挥,由徐州西南转进亳县、柘城、太康、鹿邑、淮阳、涡阳一带。(3) 第21集团军、第31军及第77军为淮北兵团,以廖磊为总指挥,由宿县、固镇一带向太和、阜阳、颍上、凤台、寿县、正阳关之线转进。(4) 第26、第27集团军为淮南兵团,以李品仙为总指挥,确保官亭、舒城、怀宁之线。(5) 第24集团军为苏北兵团,以韩德勤为总指挥,仍确保淮阴、东海一带。(6) 挺进军(第69军)应在费县附近鲁南山区经营根据地,进行游击作战。张自忠奉令后,以第27师占领徐州东北的九里山阵地,以第59军(欠第180师)占领郝寨、夹河集一带阵地,以第92军(附第180师)占领萧县及霸王山一带阵地,掩护主力集结。5月17日,宿县西南第77军在朱家口的阵地被日军第3师团突破,徐州西南第92军在霸王山一带的阵地被日军第13师团突破,防守萧县的第139师被日军第9师团包围,徐州西北第74军防守的丰县亦被日军攻占。当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撤出徐州,移至宿县。5月18日,在沛县的第3集团军遭渡过微山湖的日军第10师团围攻,已激战3日,当晚突围去商丘;宿县以南第77军军部所在地刘台被日军第3师团攻占,日军当夜又进攻宿县,拂晓时守备县城的第7军第171师撤走,宿县被占,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亦被冲散。但汤恩伯及廖磊部主力及长官部主要人员均由敌后的蒙城附近向西转进,脱离了日军第9师团的包围圈。此时,萧县、固镇桥等地均已被日军第9师团及第3师团攻占;郝寨、夹河集亦为日军攻占;徐州以北台儿庄一带的阵地,在第2集团军主力开始转移后为日军第114师团占领,该师团又进至贾汪一带。第22集团军转移时接到蒋介石手令:“务速将徐州一带火车、机关车全部毁灭。”但未及实行即已退走。19日10时前后,日军第13师团首先从霸王山附近进入徐州,徐州陷落。此时,日军第16师团已进至徐州东北的九里山,第10师团进至徐州以北郊区;第5师团主力进至徐州东南的双沟,其快速支队(“中国驻屯兵团”战车队,独立轻装甲1个中队,野炮兵1个中队,乘车步兵1个大队)正向宿县急进中;第1军的第14师团进至兰封(今兰考)东南的内黄附近。徐州突围后,第五战区各兵团的行动为:(1) 鲁南兵团:第2集团军大部、第60军、第95师随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之后,向西南转移;第2集团军一部、第22集团军、第46军、第51军、第75军第140师和第132师、独立第44旅向泗县、灵璧间地区转进。(2) 陇海兵团:随司令长官部向亳县、涡阳附近及其以西地区转进。(3) 淮北兵团:向太和、阜阳及涡阳南岸地区转进。(4) 淮南兵团:仍在怀宁、舒城、北卢桥概略之线与日军对峙。(5) 苏北兵团(第24集团军):仍在苏北淮阴、东海一带。(6) 挺进军(第69军)及海军陆战队:在鲁南、鲁中分别建立游击根据地,在胶济、津浦及台潍路沿线袭扰日军,进行游击作战。第五战区的主力虽然已从徐州突围,与日军脱离了接触,但第一战区在豫东的薛岳兵团还正在为掩护第五战区主力转移及阻止日军西进而与日军作激烈战斗。与此同时,日海军第4舰队从青岛出发,于5月20日占领了连云港。(三) 豫东地区的战斗日军占领徐州后,日本大本营认为徐州会战基本结束。为扩大战果,5月21日作了如下部署:“(1) 扩大徐州会战的战果,大略停止于兰封、归德(即商丘)、永城、蒙城联结线以东。“(2) 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使参加徐州会战的部队继续沿津浦线地区进行扫荡,务必尽快向淮河(含)以南地区转进。第13师团可配置于蚌埠以西淮河之畔,预定将其转隶于第2军。“(3)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随着华中派遣军部队的转进,将第2军约2个师团为基干的部队,配置在徐州以南至淮河的沿津浦线地区。”“华中派遣军”接到指示后即于当日下令,命第3师团集结符离集附近,第5师团集结蚌埠附近,第13师团向蒙城前进。“华北方面军”早在进入徐州的19日夜,即已下达向西扩张战果的追击命令,令第2军进占归德。“华中派遣军”指挥系统见附表4-3-3。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为将突出之日军第14师团歼灭于内黄、仪封、民权之间,命第29军团军团长李汉魂指挥第74军和第64军的第155师为东路军,从商丘西进;命第27军军长桂永清指挥第71军为西路军,从兰封东进,命第3集团军孙桐萱部及第20集团军商震部为北路军,在定陶、菏泽、东明、考城(今兰考东北固阳)附近切断日军退往黄河北岸的通路。〔71〕同时命第8军军长黄杰指挥第8军、第94军的第187师及第24师等部坚守砀山、商丘,阻止由徐州沿陇海路西进的日军。5月21日,第一战区的部队开始向日军第14师团发动进攻。经激烈战斗,第74军的第51师及第71军第88师的1个旅收复了内黄,第71军的第87师收复了仪封。5月23日,第71军及第74军又夺回了西毛姑寨、杨楼、和楼等村庄,给敌人以沉重打击。日军第14师团集中力量向杨固集、双塔集地区攻击,第27军阵地被突破,桂永清竟率领所属部队退向开封、杞县,令第88师接替第106师防守兰封。而第88师师长龙慕韩在桂永清退走后,亦于23日夜擅自弃城逃走,致使日军于24日不战而占领陇海路上的战略要地兰封。此时,据守砀山的第8军第102师在日军猛攻下,师长柏辉章也下令放弃阵地西逃。日军第16师团于24日占领砀山。中国统帅部对兰封的失守大为震惊。蒋介石于24日令第一战区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指挥俞济时第74军、李汉魂第64军、宋希濂第71军、桂永清第27军由东向西,命第17军团长胡宗南由西向东包围兰封、罗王寨、三义集、曲兴集一带的日军第14师团,于25日开始进攻。同时还告诫各军将领:“此次兰封会战,关系整个抗日战局,胡、李、俞、桂、宋各军,应遵照薛总司令所示任务,务于本月25日午后6时30分全线总攻,务须于明26日拂晓前将兰封、三义寨、兰封口、陈留口、曲兴集、罗王寨地区间之敌歼灭。如有畏缩不前、攻击不力者,按律严惩;如战役中建殊勋或歼敌俘获最多者,当特予奖给。希饬所部凛遵勿违为要。”5月25日,薛岳指挥豫东兵团开始对日军第14师团发起猛攻。当晚,第71军即夺回了兰封车站。26日,第74军夺回了罗王车站,第71军猛攻兰封外围日军阵地。27日,第64军攻占罗王集,第71军在攻占兰封外围许多要点后收复了兰封。日军第27旅团的残部向三义寨逃去。罗王车站和兰封的收复,使陇海路恢复了通车,被隔断于商丘附近的42列满载物资的火车得以撤回郑州。日军第14师团主力收缩至三义寨附近,被豫东兵团所包围。但当日军于28日向第27军阵地反击时,桂永清又一次“独断命令各部队向杨固集、红庙间地区转移阵地,沿途抛弃无线电机及武器弹药,情形颇为混乱”。〔73〕统帅部对豫东各部队未能在限定时间攻歼兰封附近之敌及第一战区的部署有所不满。5月28日,蒋介石下达手令:“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务请毅然决心,速抽6师以上兵力在侧后方作预备队,而指定李铁军、李汉魂、俞济时三军负责扫清当面残敌。即使被突破数点,冲出包围圈外,我可与之野战,则较为得计。此时东路敌军必于两三日内向西急进,由周口直出许昌、郑州,则后方在在堪虞。若我军不早为计,则如此大兵群集于狭小区域,且左限黄河,歼灭甚易。务希当机立断,即于本晚实施,一面整理战线,一面抽调部队,以备万一。并以此意转薛伯灵(薛岳)、胡宗南,决心遵行,勿稍延误。”第一战区以代电形式将蒋介石的手令内容及战区措施下发各军。其措施为:“(1) 查当面之敌,经我连日猛攻,势已穷促,日内必可彻底解决。兹为兼筹并顾、应付西进之敌计,着由伯灵兄于艳日(29日)在东路军内抽出87、88、155及61四个师,由李军长汉魂指挥,星夜转移于杞县、太康,作总预备队,并连络黄杰、孙桐萱、刘汝明、李仙洲各部,相机击攘西犯之敌。(2) 攻曲兴集、三义集之各军师,着由薛总司令伯灵统一指挥,整理战线,并留置有力之一部,固守兰封附近国防工事,准备对东作战。”日军第10师团及混成第3旅团,5月28日正向亳州、涡阳进攻中。第16师团及混成第13旅团于26日攻占虞城,同时向商丘外围阵地进攻。当夜,黄杰第8军退至商丘郊区一带。27日,程潜电令黄杰:务须死守商丘,在兰封地区之敌被击歼前,不得放弃。但黄杰根本不执行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竟于28日擅自率第40、第24师退向柳河、开封,将第187师留防朱集车站和商丘。29日拂晓,第187师师长彭林生也率该师退走。商丘为日军占领。商丘的失守,严重地威胁了进攻日军第14师团的薛岳军的侧背,第一战区被迫再一次调整部署。5月29日晚下达命令,主要内容为:“(1) 西犯商丘之敌,其一部已窜至小扒车站、观音堂各附近,我刘汝明部刻在亳州附近与敌对战中。(2) 我军决于本月(29日)夜调整战线,抽调5师以上兵力占领淮阳、太康、龙曲集、杞县、杨固集各要点,以待友军之到来,相机歼灭西犯之敌;对三义寨、曲兴集地区之敌(日军14师团)改取守势,待敌窜动,举全力以扑灭之。(3) 第102师、第187师即在睢县附近占领阵地,一部在宁陵,竭力迟滞敌之前进。尔后归李汉魂指挥。(4) 第71军本日夜以87师一部开淮阳,主力开太康;88师开龙曲集附近占领要点、构筑工事,对亳州、柘城方面敌情须严密搜索及警戒。(5)第61师开杨固集附近占领阵地,对东北严密搜索警戒;58师开杞县附近占领阵地,并派一部于邢口、柿园集附近,对睢县、柳河集方面严密搜索及警戒;第155师集结于孙寨附近。以上3师统归李军长汉魂指挥。(6) 俞军长济时指挥第20师、第51师、新编35师与桂永清之第27军(46师、106师)、胡宗南之17军团(第1师、36师、78师),继续包围三义寨、曲兴集地区之敌。”日军“华北方面军”因第1军的第14师团被围于兰封地区,陷于苦战,5月28日下令,命第2军尽力以更多的兵力不失时机地逐次向开封东南地区进攻。第2军当日命“第16师团(配属混成第3旅团)确保归德及其要点,主要从杞县方面击败当面之敌;第10师团在继续执行现在任务的同时,准备以有力一部紧急派往杞县方面。混成第13旅团占领涡阳后,即转隶于16师团”。接着,于30日又将第10师团的濑谷支队配属给第16师团,以加强其进攻能力。至5月31日,日军第10师团已攻占了涡阳、亳州,第16师团进至杞县东。此时,日军第1军司令官更换为梅津美治郎中将。第一战区根据形势的发展,认为不仅由徐州西进的日军已加强了力量,而且黄河北岸的日军(混成第4旅团)正经封丘、贯台组织强渡,企图增援被困于兰封地区的第14师团;数日来,豫东方面的各军激烈作战,伤亡较大,已开始处于不利地位,于是决定令豫东、鲁西的作战军即向西转移。5月31日下达了《战区兵力转移部署方案》。主要内容为:第一,方针军以避免与西犯之敌决战,并保持尔后机动力之目的,即以主力向平汉线以西地区转移。第二,指导要领(一) 开封及其以西之黄河南岸,仍以守备部队严密警戒,绝对阻止敌之渡河。(二) 军以潼关、洛阳及南阳各点为根据地,基此向西转移。(三) 但对于平汉路之郑(州)、许(昌)、郾(城)、驻(马店)各据点,同时以有力之一部确掌握之,以迟滞、消耗敌之兵力。(四) 平汉线以东,则依第一线战斗部队之行动与游击部队之扰袭,极力迟滞敌之西犯,以掩护主力军转移之安全。(五) 军主力之转移完毕,尔后即凭有利地形,对预期沿平汉线南犯之敌,形成准备阵地,相机联合友军侧击敌人。第三,兵团部署(六) 河防部队1. 开(封)郑(州)守备区〔32军(欠139师)〕、37军(34师、36师、新编35师)归商震指挥,担任祖粮寨迄黄河铁桥(不含)间之河防。开封附近应准备一部,协力孙桐萱军之一师固守据点,担任祖粮寨河防部队,尔后随野战军之逐次西移,亦同时西撤。2. 汜(水)巩(县)守备区(53军,新编8师)归万福麟指挥,担任黄河铁桥(含)迄井沟(含)间之河防,新8师应控置于汜水附近地区。3. 洛(阳)渑(池)守备区〔70军(欠195师)、45师〕归彭进之指挥,担任井沟(不含)迄张茅镇(含)间之河防。(七) 据点守备部队开封、郑州、许昌、郾城、驻马店、周家口、淮阳、商水各驻守部队,任主力军转移之掩护,以攻守兼施、刚柔并用为原则,基此迟滞、消耗敌之兵力。(八) 平汉线以东野战部队罗奇师、刘汝明军、冯治安军、黄杰军之一部、沈克师、张占魁骑兵旅、马彪骑兵师之一旅,以上各部队应以有力一部与各当面之敌保持接触,依机会行动,以极力迟滞敌之西犯为主。(九) 游击部队1. 石友三军仍服行原任务,依情况转移于鲁西。2. 孙桐萱军一部由曹福林率领,以鲁西、豫东为根据地,与平汉线以东之野战部队切实连络,以扰袭行动使敌之西进困难。依情况尔后或转移于豫西地区。3. 河以北各游击部队仍服行原任务,尔后相机向西行动,使道清西段之敌企图渡河困难。(十) 转移部队1. 宋希濂军向密县转移。2. 胡宗南军团(附36师、109师)向汜水、巩县转移。3. 李汉魂军向禹县、郏县转移。4. 桂永清军向洛阳转移。5. 黄杰军向襄城、叶县转移。6. 俞济时军向泌阳转移。以上各部队依脱离敌人及情况缓急程度,对开始西进之先后,应行精确之规定,以期秩序整齐。第四,后方机关(略)。6月1日,薛岳又下达了转移命令,要求“各军所派出之战场掩护部队,须沉着应战,努力抵抗,迟滞敌军,确实掩护我主力转移之安全”,孙桐萱、商震两总司令所部“应俟我主力军转移完毕,于6月3日夜开始转移”。日本大本营于5月29日决定追击行动停止在兰封、归德等地,并下达命令:“未经批准,不许越过兰封、归德、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但“华北方面军”根本不听大本营的命令,于6月2日将第14师团也配属给第2军,并下达了向兰封以西追击的命令:“(1) 敌主力有开始向京汉线以西后退模样。(2) 方面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3) 第2军司令官应一并指挥第14师团及其配属部队,向上项指定一线追击。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京汉线。”6月3日,日军第16师团攻占杞县、通许、陈留,新编第35师师长王劲哉放弃兰封。4日,日军第14师团占领兰封后继续向开封进攻。5日夜,日军从西北角攻城。6日凌晨1时许,宋肯堂率防守开封的第141师(欠第4旅,附税警旅)退走,开封失守。此时日军第16师团已占领尉氏、扶沟,第10师团已占领柘城。薛岳致电商震:“宋师擅自撤出开封,即令固守中牟县城至中牟车站之线……非奉命令再敢擅自撤退者,决依法严办。”但事实上由于有些高级军官畏死或无能,豫东作战中擅自撤退及私自逃走者大有人在。如属主力军的第29军团第187师,“团长张鼎光于2日守杞县猪皮冈时,擅自撤退;该师参谋长张淑民屡次煽动退却,复敢弃职潜逃;旅长谢锡珍首先退出猪皮冈,未经报告师长,即便借口收容,擅自乘车南下;叶赓常旅长,当睢县之战时,突告失踪,事后闻已易服赴汉(口)”日军第14师团及第16师团的西进严重地威胁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郑州及平汉路的安全。当时第一战区虽然拥有近30个师的数十万军队,而且大多为中央嫡系的所谓主力部队,却抵抗不了日军2个多师团的西进。蒋介石决定决黄河堤,制造水障,以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的这一主张并非临时产生。早在1937年7月间,他的德国首席顾问法肯豪森就曾建议他“将黄河决堤”以阻止日军。1938年4月13日,正当台儿庄战场上中国军队追击部队攻击败退峄县附近的日军时,陈果夫曾致函蒋介石,准备在河南武陟县的沁河口附近决黄河北堤。但他是为了“恐敌以决堤制我”而建议采取的反措施。他说:“沁河附近之黄河北岸,地势低下,故在下游岸任何地点决堤,只须将沁河附近北堤决开,全部黄水即可北趋漳卫,则我大厄可解,而敌反居危地。”蒋介石批示:“电程长官核办。”徐州失守后,姚琮等主张在河南铜瓦箱决堤,恢复清咸丰5年(1855年)以前故道,使黄河水经徐州、淮阴以北入海。陈诚及其部属则建议在黄河南堤黑岗口等处决口。当日军于6月1日占领睢县,迫近兰封、杞县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即决定决堤,并通过侍从室主任林蔚向蒋介石请示,得到蒋的口头同意。但程潜等深知此举的后果严重,又以正式电文请示,经蒋以电文批准后才开始实施。第一战区召集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河防的军政人员开会,研究决堤位置,最后选择中牟县赵口。遂令第20集团军商震负责,限6月4日夜12时掘堤放水,同时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迁往洛阳。商震令万福麟第53军1个团施工。至6月5日上午,因地形关系仍未完工。蒋介石在电话中令商震“严厉督促实行”。商震带参谋处处长魏汝霖去监工,加派刘和鼎第39军1个团协助,并令工兵用炸药炸开堤内斜石基。下午8时放水,因缺口倾颓,水道阻塞,又未成功。6月6日又重挖缺口,仍告失败。统帅部及第一战区对此“异常焦灼,日必三四次询问决口情形”。商震又令刚爆破黄河大铁桥的新8师增派1个团。该师师长蒋在珍观察后建议改在花园口决堤。蒋介石及程潜予以批准。6月7日侦察,8日以第2团、第3团及师直属工兵连执行掘堤任务,9日9时完工放水。当时正值大雨,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12日又与赵口被冲开的水流汇合,沿贾鲁河南流,使贾鲁河、涡河流域的乡村、城镇成一片汪洋。水流淹没了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商水一带,形成一条广阔的水障。急流的黄河水注入淮河时,淹没了淮河堤岸,7月13日冲断了蚌埠淮河大铁桥,蚌埠至宿县一带,亦成泽国。日军第14师团6月7日攻占中牟,派骑兵联队于10日炸毁郑州以南的京汉铁路;第16师团第30旅团旅团长筱原次郎所率的挺进队(步兵3个大队)于6月12日炸毁了新郑以南的京汉铁路。由于水障的形成,日军各部队均停止了追击。第14师团的一部被洪水围于中牟县城。日第2军组织了1个工兵联队、6个工兵中队的救援队,用大批舟艇援救其被困部队。位于泛滥区中心的日军第16师团一部来不及撤走的车辆、火炮、战车等重武器均沉于水底,并冲走、淹死一批士兵。日军航空兵以飞机投食物、医药及救生设备共61吨半。位于泛滥区以东的日军也迅速后撤。被洪水隔于新郑以南的第16师团第30旅团的5个大队就地组织防御,也是靠空投解决军需物资,最后由日军第2军派出的船艇队将其撤回。6月15日,大本营令关东军的混成第3旅团及混成第13旅团乘车返回东北。17日第2军进行如下部署:(1) 第14师团在开封、兰封集结。(2) 第16师团在杞县、睢县、宁陵间集结。(3) 第10师团主力在夏邑、会亭集、永城附近集结。只要水害涉及不到,即应以一部兵力尽可能长期保持柘城、鹿邑、亳州、涡阳地区。黄河决口,使日军“华北方面军”违背大本营指示越过限制的追击被挡住了,使日军进行武汉会战的进军路线也改变了,退至郑州一带的中国军队也免去被追击之苦了。可是应该由中国军队保护的几十万中国老百姓却因此而丧生,上千万人倾家荡产。国民政府十分清楚此举在政治、经济以及道德上的影响,所以在掘口放水的同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就对外宣传:“敌占据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大堤掘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蒋介石于6月11日又致电程潜,指令三点:第一,须向民众宣传是敌机炸毁了黄河堤。第二,须详察泛滥情况,利用为第一线的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第三,第一线各部须同民众合作筑堤,导水向东南流入淮河,以确保平汉线交通。对千千万万无家可归、无饭可食的人民,则未提及如何处置。整个徐州会战(包括豫东作战)至此结束。中国军队总计伤亡10余万人。日军总计伤亡约3.2万人,仅日军第2军1个军在6月29日于徐州开追悼会时,有姓名的战死人员即达7451人。八、 航空作战概况(一) 日陆军、海军航空兵的作战概况徐州会战开始前,日本大本营“大陆指”第59号命令中之“陆、海军航空协定”规定:“(1) 在华北方面的航空作战,主要由陆军担任之。(2) 在华南方面的航空作战,主要由海军担任之。(3) 在华中方面,消灭敌空军,由陆、海军协同担任之;陆海军各自作战直接需要航空作战时,分别由陆、海军各自航空部队担任之。目前预定使用兵力(根据情况发展可以变更)为:陆军航空兵侦察2个中队(18架)、战斗3个中队(36架)、轰炸2个中队(15架),海军航空兵舰上战斗机3个中队(36架)、舰上攻击机1个中队(12架)、中型陆基攻击机2个中队(24架)。”在台儿庄攻击失败、准备发动徐州会战时,陆军航空兵又增加侦察8个中队、战斗3个中队、轰炸7个中队,海军航空兵增加第14航察队、高雄航空队、第2航空战队及苍龙飞行队等。总计有作战飞机250余架。南京失守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空军尚未完成补充与重建,各战场的制空权基本上掌握在日军手中,日航空兵除直接支援其地面部队作战外,还经常对中国后方重要战略基地进行战略轰炸。但1938年2月18日在武汉上空遭中国空军痛击,被击落11架;25日,日军59架飞机轰炸南昌,又被击落8架。此后日军暂时减少了战略攻击(3—4月,仅在3月11日以30架飞机轰炸了西安),主要进行直接支援地面的战术攻击作战,如2月8日第3飞行团以20架飞机轰炸小蚌埠中国守军,支援其第13师团强渡淮河;3月17日第1飞行团以20余架飞机轰炸滕县中国守军,支援其第10师团攻击滕县城等。至临沂及台儿庄战斗时,日军航空兵则极活跃,基本上每日都出动飞机支援第一线部队战斗。据日军统计,从4月初至5月末的2个月中,仅“华中派遣军”方面的航空兵,为支援其地面部队进行徐州会战,共出动飞机1800余架次,投掷炸弹900余吨。当日军飞机增加后,又开始了对武汉等地的战略轰炸,同时也增加了所谓航空击灭战的任务,即轰炸中国空军的基地和进行空战,以期消灭中国空军。但由于中国空军及苏联航空志愿队的英勇战斗,在整个徐州会战时期,日军不仅并未达到击灭中国空军的目的,反而被击落数十架飞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军的空中支援能力。(二) 中国空军的作战概况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损失巨大。至南京保卫战后期,中国空军可用于作战的飞机不足30架。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西迁(先至衡阳,又至贵阳、成都,最后在重庆),并于1938年3月间进行了改组,设参事室、顾问室、主任办公室及军令、技术、总务、防空4个厅。飞行人员一部分调往武汉、南昌等地,一部分赴兰州地区接受苏联教官的短期训练。国民政府用苏联贷款购买的苏联飞机,从1937年11月底开始陆续运至中国,中国空军得到了新的补充。截至徐州会战开始前,中国空军作战飞机的总数已有217架(其中波利卡尔波夫E-15双翼战斗机97架,E-16下单翼战斗机62架,图波列夫SB-2轻轰炸机47架,TB-3重轰炸机及其他型号的飞机11架)。它们分别驻在南昌、武汉、西安、兰州、武威、酒泉、襄阳等地机场。另外,2月7日中苏签订了《军事航空协定》,苏联支援中国抗战,来华参加作战的苏联航空志愿队也到了中国,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徐州会战期间,中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以武汉为中心的空中防御,同时也对日军实施战略和战术攻击。在空中防御作战方面:徐州会战期间,中国空军在武汉、归德、洛阳、长沙等地上空曾多次重创日军飞机。其中最重要的是武汉上空的三次作战。第一次,1938年2月18日,正当淮河阻击战和鲁南两下店反击战进行激烈之际,日军轰炸机12架在26架战斗机掩护下(一说15架攻击机在11架战斗机掩护下)空袭当时抗战指挥中枢的武汉,驻汉口和孝感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大队长李桂丹率战斗机29架迎击,在汉口机场附近上空激战约12分钟,击落日机11架(一说14架,另一说12架),中国飞机也被击落5架,大队长李桂丹、中队长吕基淳及飞机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5人殉国。第二次,4月29日,正当徐州外围战斗在郯城以南激烈争夺之际,日轰炸机24架在18架战斗机掩护下再袭武汉。中国空军第4大队和苏联航空志愿队共起飞67架迎击,经30分钟空战,击落日机21架,日军飞行员战死50余人,跳伞被俘2人。中国飞行员陈怀民以负伤的座机撞击日机,壮烈牺牲,中国空军损失12架飞机。第三次,5月31日,正当豫东中国军队开始向豫西作战略转移之时,日军轰炸机18架、战斗机36架再一次袭击武汉。中国空军与苏联航空志愿队并肩作战,共起飞48架,经30分钟激战,击落日机14架(一说15架),中国空军仅损失2架飞机,阵亡中、苏飞行员各1名。在战略攻击方面:中国空军曾对台北及日本本土进行过两次突袭,造成很大影响。1938年2月21日(一说23日)凌晨,中国空军驻汉口的苏联志愿队28架轰炸机飞越台湾海峡,7时许到达台北松山机场和新竹大电力厂上空进行俯冲轰炸。这一行动完全出乎日军意料之外,日方毫无防备。直至9时前后,日军飞机才飞到台北上空,但志愿队已完成轰炸任务,并在台北市低空环飞一周后飞回中国。这次突袭,炸毁日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鹿屋航空队飞机12架及仓库数座,并使新竹大电力厂遭到严重破坏。1938年5月20日,在中国军队安全撤出徐州包围圈,日军大肆宣扬徐州会战歼灭中国军队主力时,中国空军直属第14中队徐焕升及余彦博带领队员,驾驶2架马丁B-10重型轰炸机自宁波栎社机场起飞,到达日本九州上空,沿途经过熊本、久留米,福冈、佐世保、长崎等城市,散发了几十万张传单,于11时安然返回汉口基地。这是日本有史以来第一次受到其他国家飞机的袭击。1937年8月15日,日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木更津航空队以20架96式陆基攻击机从济州岛起飞,袭击中国南京时,曾自诩为“第一次渡洋爆击”、世界最初的“战略航空作战”等,万万没有料到中国空军轰炸机竟能跨过大海,远征到日本本土。全世界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一消息,许多国家的新闻媒介称之为中国空军的“人道远征”,说明此举在政治上、心理上起到重大作用。在战术攻击方面:中国空军虽然因飞机数量太少,较少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但亦进行过许多积极行动。在徐州会战期间,曾多次轰炸南京、芜湖、广德、杭州、新乡、蚌埠等处日军机场。如1938年2月初,正当日军“华中方面军”第3飞行团以杭州为基地,支援其第13师团猛攻淮河北岸中国守军时,中国空军袭击了杭州机场,击毁敌机数架。在台儿庄地区战斗期间,还曾多次直接支援地面战斗,并于3月24日以轰炸机14架轰炸了韩庄、临城日军,4月4日以轰炸机和战斗机27架轰炸了台儿庄东北、西北敌人阵地,4月9日以9架飞机轰炸从峄县后退的日军,10日以飞机18架轰炸退至枣庄的日军等。在豫东地区战斗期间,还曾轰炸过三义寨、马牧集的日军,并阻滞了日军第1军对其第14师团的增援等。----------------------091第五部分:华东战局徐州会战简析TOP----------------------(一) 会战的影响“七七”事变以来,日军长驱直入,虽在半年时间内侵占了平、津、华北及沪、宁等62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但在忻口、淞沪等许多战役中都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特别是在平型关战斗中曾被八路军打死1000余人,并未像日本陆相杉山元大将对日本天皇所夸“中国事变只需1个月就可解决”,或像其参谋本部制订的《在华北使用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方案》所规定的“约三四个月时间”进行全面战争,摧毁中国中央政权,一举解决中国问题。但日军从未实施过战役范围的退却行动,更未承认过战斗失败,一直以“战无不胜”的“皇军”自居。台儿庄的战斗使日军第10师团、第5师团这两支号称精锐的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包围攻击下仓皇退逃,连大批重型武器、军需物资和士兵尸体都不得不遗弃战场。对此,日本陆军仅说是“破坏了日军的传统”,日本第2军参谋冈本清福大佐只承认日军“一到台儿庄即陷入广大敌人包围之中……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以我支队撤退”,都掩饰战败的事实。但经历台儿庄战斗的日本士兵则有亲身感受。如日军第10师团第33旅团第63联队第2大队的涩谷,仅就他个人所见到的该大队局部战况在日记中写道:“我方死伤益见惨重,全不分昼夜严加防守,各中队人数仅剩六七十人……大队部无法支持……牺牲数百人生命占领的场所又被敌方夺去,我队含着泪随大队部后撤,退却时向战死者暂时告别。”作为第三方的美国人,则毫不客气地说台儿庄战斗“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当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的胜利,仅仅是一次局部性的胜利,战役本身对中日战争的全局并不可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以实际战例证明日军并非不可战胜,从而鼓舞了国民政府及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增强了全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并消除了一些人的对日恐怖心理,而这正是中国进行持久抗战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另外,台儿庄的胜利不仅使日军开始重新估量中国的抗战力量,同时也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的看法。当时英、美、法、苏等许多国家的报纸都以大字标题刊登了中国台儿庄作战胜利的消息,并纷纷发表评论。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87〕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导向作用。日本大本营因兵力不足及准备不够充分,在占领南京、太原后本来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制订了所谓“战局不扩大”方针,并下达了计划,以争取时间建立总体战体制及扩大军事力量。但由于台儿庄的失败和侵华日军当局为挽回面子强烈要求扩大战局,并由于发现中国军队大量集结徐州等情况,被动地改变了既定战略方针,在兵力不足及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决定提前进行徐州会战。当时日军尚未完成扩军计划,根本无法从国内增派军队,只好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侵华日军中调集部队。在华日军共约15个师团的兵力,调至徐州作战约10个师团,结果造成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既不足以完成围歼徐州附近五六十万中国军队的战略、战役任务,而留置后方的兵力更有捉襟见肘之忧,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干线上的要点都不够用。如第1军抽调了平汉路高邑、安阳地区的第16师团和新乡、焦作地区的第14师团去徐州作战,致使冀南、晋南守备空虚,不仅被迫放弃了长治地区,而且导致已经占领晋南黄河北岸的第20师团遭到中国第二战区部队昼夜攻击。这些中国部队大多是在日军进攻下已退至黄河以南、徐州会战开始后又乘虚渡河返回晋南的。日军第20师团被迫又放弃了蒲州(今永济西)、芮城、平陆等地,保持运城、河津、闻喜,并将主力退缩至曲沃、侯马、新绛地区固守。又由于第二战区部队破坏了铁路和以炮击控制了机场,日军第20师团的补给完全中断。当时日军无任何兵力可供调动增援,不得不以空投进行补给,但飞机不足,无法满足1个师团的需要,因此徐州会战时期日军第20师团不得不以抢掠民间粮食及以野菜、树叶、青草充饥。事实上不仅第20师团陷于困境,而且华北被日军占领的所有地区都呈现不稳。日军因兵力缺少,只能被动地进行防御,完全没有实施大规模出击的能力,更谈不上占领新区。上述形势对中国军队,特别是对第18集团军(第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根据地极为有利。毛泽东曾说过:日军“将华北兵力集中于徐州,华北占领地就出了大空隙,给予游击战争以放手发展的机会。”敌后战场的开辟及游击战的发展,反过来又牵制大量日军,对正面战场起到了相互支援和相互配合的作用。“整个游击战争,在敌人后方所起的削弱敌人、钳制敌人、妨碍敌人运输的作用和给予全国正规军和全国人民精神上的鼓励等等,都是战略上配合了正规战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陈诚在回答记者关于台儿庄战胜的原因时也说:“山西境内我方有20万之游击队,遂使5师团之众只能据守同蒲路线,不敢远离铁道一步……故台儿庄之战胜在战略上观察,乃各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这虽然是指台儿庄胜利,但对中国整个战争来说,从战略意义上观察,也是如此。正是由于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正规战与游击战两种作战紧密配合、相互支援,才更有利于中国的持久抗战。徐州会战前期、后期两种不同的结局,使国民政府及统帅部多数决策官员和将领进一步认识到日军并非不可战胜,虽然短期内尚不可能,但中国的抗战最终必将胜利,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心和决心。此外,决心还来自希特勒对中国施加的新压力:正当徐州会战紧张进行之际,4月间德国宣布对中国禁运军火,5月间又下令召回驻华军事代表团,而英、美等国仍无实际上的援助,国民政府及统帅部感到依赖国际外力战胜日本的希望暂时难以实现,认识到要靠自己进一步定下持久抗战的决心,因此开始真正实行“向国内退军”。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发表声明,宣称当前战局的重点不在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防御成功与否,今后的战争将在山岳地带进行等,并于同日下令在武汉的政府各机关、中央党部、各大学及由沪迁来的工厂等向重庆、昆明转移,最后完成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战略部署,彻底贯彻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方针,表示“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使我军达到持久抗战之目的”。(二) 经验与教训徐州会战之前,中国军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以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每战辄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台儿庄战斗、临沂战斗以及序战阶段的淮河阻击战斗,都是在这种作战指导下获得胜利的。第五战区成立时制订的作战计划,本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线兵团阻止日军于黄河北岸,迟滞其南进速度,以争取时间并掩护第二线兵团的集结及部署。第二阶段是第一线兵团撤至莱芜、泰安山区一线防守,协同第二线兵团在兖州、济宁地区与日军会战。第三阶段是在徐州附近进行战役决战。决战的作战指导是“以极少数部队据守核心,以战区全力之大部”在津浦路两侧开展游击攻势作战,侧击敌人。但是由于韩复榘的不战而退,使这一符合持久消耗战战略的作战计划流产。在第五战区兵力远未集结之前,日军就深入济宁、邹县之线。为了遏制日军的前进势头,第五战区又采取了“以攻为守”的作战指导,发动鲁南反击战,令孙桐萱第3集团军反攻济宁、汶上,令孙震第22集团军反攻邹县、两下店。由于中国军队缺少攻坚必须的强大火力,对装备精良,有飞机、坦克支援,并占领据点的日军进行攻坚战,实在是力不能及,难以成功,很快即被日军击败。日军乘势进击,战局迅速发展至作战计划中第三阶段的形势。台儿庄战斗,第五战区基本上是按照第三阶段计划,以攻势防御的思想指导作战的:令孙连仲第2集团军坚守阵地,从正面吸引和消耗敌人;令孙桐萱第3集团军向东、向南出击,切断津浦路并南下至枣庄地区敌人;令主力兵团——汤恩伯第20军团迂回至向城、兰陵及抱犊崮一带。这一方面切断日军矶谷第10师团与板垣第5师团的联系,一方面对进攻台儿庄的日军实施强有力的侧背攻击。担任阵地战的第2集团军,也不是全部投入防守,而是仅以池峰城第31师固守台儿庄,将黄樵松第27师及张金照第30师分别配置于城东、城西两侧,不断组织正面或侧翼的反击,使日军必须经常分兵应战,无法集中全力攻击台儿庄。正是在这种作战指导下,终于使进攻台儿庄的两支日军溃败而逃,获得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临沂战斗中,徐祖诒的作战指导与台儿庄的作战指导基本相同:令庞炳勋第40军依托城东、城北既设阵地进行固守,牵制敌人,令张自忠第59军前出至茶叶山、船流、诸葛城一线,由西向东对敌人侧背进行攻击;尔后第40军发起反击,在两军全力夹击下,使日军败退汤头,获得了临沂战斗的胜利。淮河阻击战时,也是由于第五战区令韦云淞第31军和周祖晃第7军与正面反击的张自忠第59军相配合,向敌人侧背凤阳、明光等地实施攻击,才使日军撤回淮河以南,从而取得成功。但是部分高级指挥官缺乏全局观念,各兵团间战役协同不密切,使台儿庄战斗虽获得胜利而不能歼灭更多敌人。第五战区的攻势防御,成败的关键是第2集团军能否在阵地战中吸引并抵住敌人的进攻、第20军团能否在运动战中及时向敌侧背予以坚强有力的进攻。第2集团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英勇顽强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但第20军团未能按规定的时间及时进行侧击。3月22日,汤恩伯依照战区指示下达了于24日拂晓发动进攻的命令,第31师遵令行动,与日军遭遇后逐次撤退至台儿庄抵抗。汤恩伯让自己的第20军团令第52军24日由集结地向城向进攻出发地位的郭里集、鹁鸽窝一线前进,将第85军控制在抱犊崮山区。25日,第52军歼灭了郭里集的日军1个中队,第2师驱逐了枣庄外围日军1个警戒小队,此后并没有继续向峄、枣进攻日军;当发现日军第10联队向枣庄转移时,相反地仅留1个营多些的兵力“欺骗敌人”,主力则东撤山区,致日军第63联队主力顺利南下,加强了对台儿庄的攻势。尽管有过一旦台儿庄被攻立即支援的许诺,尽管孙连仲急电请援,汤恩伯均未采取行动。据战后写成的《战斗详报》,他的理由是:“本军团既已置于犯台(台儿庄)敌之侧背,当然有选定时机及地域的自由,以判断敌主力之行动为根据,而予以彻底之打击”,完全忘记了自己仅仅是全局中的一个局部。李宗仁见汤恩伯始终按兵不动,3月28日夜不得不电令汤恩伯放弃攻击峄县、枣庄计划,迅即南下先歼灭台儿庄之敌。据说又由白崇禧敦请蒋介石亲自下令,汤恩伯才“调整部署,从事对台儿庄之攻击准备,3月29日其两军分别在青山附近集结完毕”。第52军先进至獐山以东地区,“3月31日下午,汤恩伯方率85军到达台儿庄东北之河南头、杨家油一带,经与52军军长关麟徵研究后,决定第85军从4月1日起在52军左翼展开向台儿庄之敌攻击前进”。虽然孙连仲各师在苦战中坚持住了阵地,但最好的战机已经失去,坂本支队已由临沂进至向城。汤恩伯认为“台儿庄与向城之间,只是鲁南山麓以外的小起伏地,并无险阻可以争取时间”,为了不做日军炮火下的“大群肉弹”和“保持行动的自由,掌握主动”,又“采取了断然处置”,把全军团“一律由内线转为外线”,让坂本支队与濑谷支队会师于台儿庄以东地区。以后,第20军团各师确实向日军进行了英勇、坚强的进攻,不过这时已发展为第2集团军与日军第10师团濑谷支队的战斗,第20军团与日军第5师团的坂本支队战斗,与原来的攻势防御计划有所不同,敌人的兵力增加了1倍,于是仅能击溃敌人而不能包围歼灭敌人。当敌人按自己的退却计划撤逃至峄县、枣庄地区,既靠拢了主力,又占领了有利地形,依托工事改为守势作战时,再责备伤亡极大的追击部队作战不力、未能消灭败退残敌,就未免有苛求之嫌了。有的评论者认为国民政府军队派系复杂,造成了各部队常常协同不好。这有一定道理。但从军事角度看,高级将领在作战指导上缺乏全局观念,当为重要因素。事实上,在同为中央嫡系的部队中也往往发生类似事情。如豫东战斗时,正当日军第14师团陷于第一战区主力部队包围之中、濒于被歼的关键时刻,担任阻击第16师团西进的第8军军长黄杰无视战区长官令其死守归德的命令,擅自率主力撤退,功亏一篑,不仅未能歼灭敌第14师团,反而形成全线大撤退。另外,临沂战斗中也有缺乏全局观念,导致作战指导丧失战机的情况。日军猛攻临沂,第五战区速调第133旅及第13军骑兵团驰援,但此时日军坂本支队已停止进攻,奉命率主力增援台儿庄。作为第五战区的长官代表、坐镇临沂的参谋长徐祖诒也和张自忠、庞炳勋一样,局限于考虑临沂一地情况,对敌人主力并未战败而突然脱离战场的情况既不进行分析判断,更不进行侦察搜索,竟以不被攻击为满足,致电李宗仁:“临沂之敌自昨晚攻击受挫,确已向沂河东岸汤头镇退却,现以新到之王旅及汤部骑兵相机追击,与敌保持接触。”直至4月1日坂本支队主力出现于向城、已与第20军团作战时,张自忠军的《战斗详报》还说:“敌之交战部队系板垣第5师团之大场42联队及铃木第6联队……等,兵力约七八千人”,“军之任务为确保临沂……对敌攻击,胜利殊无把握”,决心占领阵地防守,仍未觉察敌军主力去向。蒋介石致电批评张自忠:“临沂之敌得自由转用于向城、兰陵镇方面,实该军之耻。”徐祖诒总结说:“军以下各部队长均未能明了自身战斗间的责任,成机械式之行动,惟上级之命是从,故致误战机。”话说得都很有道理,不过包括他们自己在内,在作战指导上都缺乏全局和发展的观念。战役指导违背战略方针,是造成会战后期数十万大军仓促突围的基本原因。台儿庄战斗胜利后,中国统帅部及第五战区许多高级指挥官对胜利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忽略了中日两军总的实力对比,更未对战局发展的可能前途进行合理的预测,因而或多或少地夸大了台儿庄胜利的作用。这样,适合自己想法的失实情报就易于接受,相信“台儿庄胜利已激起日方反战运动,致预定由国内增加8个师团亟早解决华北战局之计划打消”,因而李宗仁一面致电统帅部,一面请白崇禧回统帅部请示向第五战区增兵,“集中所有力量”,企图乘势进行一场“确定胜利基础的战略性战役决战”。最高统帅也同意这一意见,于是大批军队源源不断地调至徐州附近。这种作战指导不符合实际,更违背了持久消耗战的原则。而且不断将兵力投入第一线,不断向东延伸右翼,形成西起微山湖、东至郯城南,绵亘300余里的防御正面,又未控制强大有力的机动兵力及预备队并发展为实际上的专守防御,违背了攻势防御的原则。当日军从南北分7路向徐州作向心运动并切断了陇海路时,中国部队发觉已被包围,形势危急,被迫部署数十万大军仓促突围,实施战略转移。(三) 关于花园口决堤当日军第14师团、第16师团沿陇海路向郑州方向进攻时,拥有数十万主力部队的第一战区竟报请蒋介石批准,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以制造水障来阻止日军的西进。海峡两岸都有一些人认为此举的军事作用显著,既保住了豫中、豫西及陕西等大片国土不被日军占领,又推迟了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表,等等。姑不论此举使豫、皖、苏3省40多个县市的地区沦为泽国,数十万人民葬身洪流,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而长期的灾难等政治、经济、道德方面的后果及影响,仅从军事角度看,上述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从国民政府第一战区的角度而言,决堤造成水障,确实起了阻止日军第2军西进的作用,摆脱了被追击和与日军血战的严峻局面,并暂时保住了第一战区所在的豫中、豫西等地区;但就战略范围而言,水障既未能阻止日军进攻武汉,也没有推迟武汉会战的时间。日军第2军即使不受水障所阻,在日本大本营未决定进攻武汉、其国内新扩建的10个师团未派至中国和调整部署以前,该第2军也不可能单独地进攻武汉。而事实上,恰恰是在决堤放水期间,日本内阁、大本营在6月15日御前会议上决定进攻武汉。所不同的,仅仅是主攻方向不是由平汉路南下,而是沿长江西进。其实,日军进攻武汉的主攻方向本来就有两种选择。国民政府在《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中也判断日军进攻武汉的路线有三种可能,而沿长江西进更能充分发挥日陆、海、空协同作战的优势。日军虽已占领了郑州,其大本营也未必选择由平汉路南下的方案。因为这时的形势和“七七”事变时已有所不同。此时,华北敌后战场已经开辟,各抗日根据地已经建立,广泛的游击战已经展开。仅以晋察冀军区第3分区1938年2月上旬的作战为例:先后攻占了新乐、定县、望都3县城及清风店、方顺桥等车站,并袭入满城和保定城关,使平汉路北段交通一度中断。日军如以平汉路为主攻方向,则不仅海军毫无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以平汉路为后方补给交通线的畅通,必需有大量兵力,这比保障长江畅通要困难得多。事实上,不沿平汉路南下进攻武汉,而沿长江及淮河西进进攻武汉的构想,早在花园口决堤之前,日军“在下令徐州作战时的上旬,大本营已经有了腹案”:令日军“以攻占汉口为目的,向南京—汉口—岳州间长江及其沿岸”准备作战,并从“5月以后已陆续给中国方面舰队增强了兵力”,以便协同陆军进攻武汉,并于6月3日又发布命令:“控制长江下游大部水域,保证其交通安全”,还令海军“攻击南京上游的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至于保住了豫中、豫西及陕西等大片国土,则更非决堤制造水障所造成。根本原因是日本兵力不足,无力攻取。当时日军的战略企图是“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的统一中枢——武汉三镇”,以“促使中国军队投降”、使国民政府屈服,而不是占领所有的地区。日军如企图占领豫中,水障是阻止不住的。假如日军增兵河北、南下进攻,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既挡不住西进的日军,恐亦很难挡住南下的日军。抗击日军的关键是高级将领的抗战意志、指挥能力和部队战斗力。1941年,日军第35师团为策应长沙会战,以5个步兵大队、3个骑兵大队于10月2日强渡黄泛区,10月4日即攻占郑州;1944年,第一战区虽经过3年的经营,日军发动所谓“1号作战”的豫中会战,其第12军第17师团于4月17日由中牟强渡黄河,19日即占领郑州,仅30多天就攻占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洛阳及豫中地区。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明。所以,对国民政府花园口决堤的军事上的作用是不宜夸大的。设更进一步探讨,如果不放水淹死数十万人民群众,不使上千万人民群众散逃他乡,而是将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游击战争,对抗战必定更为有利。附表4-3-1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系统表(1938年1月)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军事参议官办公厅主任贺耀祖副主任龚浩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部长白崇禧(兼),副部长刘士毅、陈继承军训部部长徐永昌,副部长熊斌、杨杰军令部政治部部长陈诚,副部长周恩来、黄琪翔军法执行总监部总监唐生智(2月鹿钟麟继任),副监谷正伦、王懋功航空委员会侍从室主任钱大钧(4月林蔚继任),副主任毛邦初、黄光锐参事室厅长林蔚(4月吴思豫继任),副厅长刘泳尧铨叙厅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副院长王树常、张钫各战区司令长官部海军总司令部总司令陈绍宽,参谋长陈训泳空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周至柔,副总指挥毛邦初后方勤务部部长俞飞鹏,副部长端木杰、卢佐各防空司令部各江防司令部各卫戍司令部附表4-3-2徐州会战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系统表(1938年3月)华北方面军(寺内寿一大将)第1军(香月清司中将)第4、第5、第9独立机关枪营第109师团(山冈重原中将)第108师团(下元熊弥中将)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中将)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中将)第1、第5独立轻型装甲车连第2坦克营第1、第3独立山炮团第2野战重炮旅(第5、第6野战重炮团)第8独立野战重炮团第3、第5迫击炮营第2军(西尾寿造中将)第6、第10独立机关枪营第10师团(矶谷廉介中将)第5师团(板垣征四郎中将)第10、第12独立轻型装甲车连第1野战重炮旅(第2、第3野战重炮团)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第114师团末松茂治中将中国驻屯兵团山下奉文中将第3、第4、第5独立混成旅临时航空兵团(德川好敏中将)第3、第9独立飞行中队第1、第4飞行团野战高炮队6队附表4-3-3徐州会战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系统表(1938年5月)华中派遣军(?俊六中将)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第13师团(荻州立兵中将)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第6师团(稻叶四郎中将)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第101师团(伊东政喜中将)第10步兵旅团(天谷直次郎少将)第3飞行团(值贺忠治少将)波田支队(波田重一少将)附表4-3-4徐州会战后期豫东作战日军主要参战部队指挥系统表(1938年5—6月)华北方面军寺内寿一大将第1军(香月清司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步兵第28旅团(酒井隆少将)步兵第15联队步兵第50联队步兵第27旅团(丰岛房太郎少将)步兵第2联队步兵第53联队骑兵第18联队野炮兵第20联队工兵第14联队辎重兵第14联队及通信队、卫生队等中将,5月30日梅津美治郎中将)中将)(6月2日后配属给第2军)第2军(东久迩宫中将)第16师团野炮兵第22联队骑兵第20联队步兵第30旅团(筱原次郎少将)步兵第22联队步兵第33联队步兵第19旅团(草场辰巳少将)步兵第9联队步兵第20联队工兵第16联队辎重兵第16联队及通信队、卫生队等混成第3旅团步兵第29联队步兵第4联队野炮兵第2联队(欠2个大队)工兵第2联队(1个中队)(田村原一少将,原属关东军第2师团)混成第13旅团步兵第25联队步兵第26联队野炮兵第7联队工兵第7联队(1个中队)(森田范正少将,原属关东军第17师团)濑谷支队(第10师团第33旅团)(濑谷启少将)附表4-3-5徐州会战后期豫东作战中国主要参战部队战斗序列表(1938年5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参谋长晏勋甫第3集团军(孙桐萱)第12军(孙桐萱兼)第22师(谷良民)第20师(张测民)第81师(展书堂)第55军(曹福林)第29师(曹福林兼)第74师(李汉章)第20集团军(商震)第32军(商震兼)第139师(李兆瑛)第141师(宋肯堂)第142师(傅立平)独第46旅骑第14旅豫东兵团(薛岳)第71军(宋希濂)第36师(蒋伏生)第87师(沈发藻)第88师(龙慕韩)第29军团(李汉魂)第64军(李汉魂兼)第155师(李汉魂兼)第156师(邓龙光)第17军团(胡宗南)第1军(胡宗南兼)第1师(李铁军)第78师(李文)第74军(俞济时)第51师(王耀武)第58师(俞济时兼)第27军(桂永清)第46师(李良荣)第105师(沈克)税警总团第8军(黄杰)第95师(罗奇)第166师(郜子举)----------------------092第六部分:武汉会战及广州失陷日军的战略企图及秘密和谈TOP----------------------武汉地处中国中部的江汉平原,东接苏、皖,西邻巴蜀,南连湘、粤,北毗豫、冀,平汉、粤汉铁路和长江、汉水交会于此,使这座城市成为水陆交通的枢纽。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的一些重要部门从南京迁至武汉,武汉更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在日军攻占了南京后,日本大本营即开始研究进攻武汉的问题。当时考虑的方针是:首先打通津浦线,沟通南、北两个战场,尔后攻占郑州,切断平汉路,再向武汉进攻,同时攻占广州,切断中国的海上补给线。但研究后认为在华兵力暂时不足,必须增建军队和作一段时间的休整,才有可能采取行动。因而一方面让侵华日军进行休整和调整部署,一方面积极进行增建部队的动员工作。1938年4月初,日本大本营决定实施徐州会战时,同时也决定实施武汉会战,不仅令陆军在制订徐州会战计划时要“预想到会战以后的形势,要将武汉会战的实施也考虑进去”,而且令海军“以攻占汉口为目的,向南京—汉口—岳州间的长江及其沿岸准备作战”,并于5月间陆续给中国方面的舰队增强兵力。6月3日,下令海军“控制长江下游大部水路,保证交通安全”,“可先攻占南京上游的安庆”,作为进攻武汉的前进基地。5月底,日本大本营便拟定了当年秋季攻占汉口和广州的作战指导大纲,认为“攻占汉口是早日结束战争的最大机会”,“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从历史上看,只要攻占了汉口、广州,就可以统治中国”,“只要控制了中原地区,实质上即是统治了全中国”。1938年6月,日本研究和制订国家政策的智囊团“昭和研究会”提出了《关于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办法》,内称“我国推行大陆政策当前的目标,在于迅速解决中国事变”,“当前的战争目标”是“必须在军事行动方面确保很多的战果。为了彻底打击国民政府,使它在名义上、实质上都沦为一个地方政权,必须攻下汉口、广州以及其他敌人的抗战中枢。同时,随时将沿海岸线的军事的、经济的要地逐个占领,发挥海上封锁的效果。另一方面更必须对中国内地的重要都市和军事设施加强轰炸。”又说:中国“目前虽然已丧失了华北、华中的重要各省,然而只要国民政府还盘据在汉口,汉口就是主要以西北各省为其势力范围的共产军和主要控制着西南各省的国民党军之间的接合点和两党合作的楔子”,“所以首先为了摧毁抗日战争的最大因素——国共合作势力,攻下汉口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占领了汉口,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同时,攻下汉口,对新政府(指伪政权)说来,可以创造这样的可能性:把汉口以下的长江下游流域归入统治圈内。这样才可以谋求经济的独立,以及实现华中战区的复兴。相反的,对于国民政府来说,就意味着丧失了湖南、湖北的粮仓地带和中国内地惟一的大经济中心,不但会造成该政府经济自给的困难,并且会减弱现在惟一的大量武器的输入通道——粤汉路的军事、经济价值。这样一来,即使该政府逃到了四川或是云南,以保余命,但在这种山岳地带,也无法发挥比一个地方政权更大的作用了。”基于上述认识,1938年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当年秋季进行攻占武汉及广州的作战。7月29日至8月11日,在中国东北图们江下游地区发生了苏联军队与日本军队激战的“张鼓峰事件”。由于日本企图迅速结束侵华战争,所以对苏采取了不扩大方针,而对中国仍然决定实施攻占武汉和广州的作战。就在张鼓峰战斗最为激烈的7月31日至8月初,日本参谋本部根据御前会议的决定,拟订出《以秋季作战为中心的战争指导要点》。其方针是:“把灵活的作战指导和各种措施都统一在这个方案之下,由此抓住结束战争的时机。最近,更要统一和加强总动员和军需动员,以促进国力建设和充实军备。”其战略指导是:“(一) 进行指导时,尽量缩短汉口作战和广州作战的时间间隔。(二) 汉口作战的目的,在于摧毁蒋政权的最后的统一中枢——武汉三镇和完成徐州作战以来的继续事业——黄河和长江中间的压制圈。本次作战对敌方兵力打击愈大则愈有意义。因此,本次作战根据以下各点进行指导:1. 为了夺取武汉三镇,作战指导上应采取以下策略:对配置于该地防线上的敌方兵力尽力给予重大损害。2. 以后竭力限制战局的扩大,采取紧缩持久的态势,在汉口附近留下若干机动兵力,即:河南省黄泛区以西的地方,概予放弃;为了占领武汉三镇附近地区,预期北自武胜关、南迄岳州附近构成一条持久战线;在武汉以东的长江南岸,主旨限于控制沿江岸的各要点。3. 广州作战的目的,在于一面切断蒋政权的主要补给线,一面使第三国,特别是英国的援蒋意图受到挫折。因此,本次作战根据以下各点进行指导:(1) 采取急袭方式,果敢迅速攻占广州。(2) 以后在广州附近,切断粤汉线、珠江、西江的交通,采取紧缩持久的态势。4. 在原则上,除了汉口及广州作战外,不再进行扩大战局的作战。”其政略指导的主要内容是:“在攻击汉口以前,预料国民政府方面会提出和议;又在攻击广州之后,预料国民政府和某第三国会相继提出和议。对这两种动态,要努力因势利导,重新调整日华关系,及时结束这次事变。”“下一时期的军备对象确定为苏联,在国力、军备上的安排,暂时(大概到昭和16年为止)以陆主海从为原则。”“加强日、德、意合作,以便于结束这次事变,同时造成有利于我方对苏联的国际形势:1. 促进签订日、德、意同盟。2. 加强对德、意的贸易并授予德、意在中国的权利,策划经济合作。3.通过对南洋殖民地问题的处理,刺激国际形势,并加以因势利导。”“秘密研究准备处理英国在华的既得权益,抓住解决事变的关键:1. 除华北和上海外,作为处理英国在华既得权益的基本观点,一般以恢复原状为原则。2. 作为牵制英国的一种策略,关于华中的货币制度,采取日、英、华共同合作方式”等。总之,日本的战略和政略都是以迅速结束战争为中心而制订的。由于国民政府并未因日本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而断绝与日本的联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高宗武及其下属第一科(日本科)科长董遵守仍来往于香港、东京、汉口间暗中进行“和平”活动;而近卫内阁改组后新上台的外相又是与蒋介石和张群均有旧交的宇垣一成,所以当宇垣发表声明说“中国方面有根本变化时,可能考虑和平问题”时,张群首先致电祝贺宇垣上台,并提出求和试探,表示汪精卫或他本人可以出面与日本谈判。宇垣考虑汪、张二人是人所共知的亲日派,由他们出面反而不利于和谈,因而希望由孔祥熙出面。6月23日,孔祥熙派秘书乔辅三去香港,与日本总领事中村本一会谈。6月24日,日本五相会议决定了《今后指导中国事变的方针》:军事打击与政治诱降双管齐下,要求集中国力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的目的”,同时“不妨根据条件接受”和谈。7月8日,五相会议又确定了诱使国民政府投降的具体条件:一是使国民政府合并于新兴的中国中央政权(指伪政权),二是改变国民政府名称或改组旧国民政府,三是放弃抗日容共政策,采用亲日、满与反共政策,四是蒋介石下台。日本政府当即训令中村向乔辅三提出上述四条,以及与陶德曼调停时日本提出的基本相同的条件。7月12日五相会议还决定了《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其方针是:“为使敌人丧失抗战能力并推翻中国现中央政府,使蒋介石垮台,应加强目前正在实行的计划”。其实施的纲要是:“1. 起用中国第一流人物,削弱中国现中央政府和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同时酝酿建立巩固的新兴政权的趋势。2. 促进对杂牌军的拉拢归顺工作,设法分化、削弱敌人的战斗力。3. 利用、操纵反蒋系统的实力派,使在敌人中间建立反蒋、反共、反战的政府……”7月15日乔辅三回到汉口,孔祥熙与蒋介石密谈。18日,乔向中村也提出了蒋介石的和谈方案:一是中国政府积极实现对日亲善,停止一切反日行动,希望日本也要为远东持久和平、为改善中日关系而积极努力;二是通过签订中、日、满三国条约,间接承认“满洲国”;三是承认内蒙古自治;四是华北特区划定甚难,但中国承认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开发华北经济;五是非武装地区问题,要待日本提出具体要求后解决;六是反共问题虽未充分讨论,但终须清算与共产党的关系,关于是否加入防共协定或缔结特别协定问题,须进一步研究确定;七是中国目前很穷,无力赔款。这一方案基本接受了日本的条件,仅重庆政府参加或合并于伪政权及蒋介石下台两条未能接受。为此,双方僵持不下,谈判陷于停顿。国民政府产生这种妥协的思想并不奇怪。毛泽东在6月初就指出:“估计到某种时机,敌之劝降手段又将出现,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但是大势所趋,是降不了的,日本战争的坚决性和特殊的野蛮性,规定了这个问题的一方面。”正如毛泽东所预料的那样,日本内部对诱降方针产生分歧。由于日本军方坚决反对以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近卫首相在军方压力下屈从军方意见,停止暗地的和谈活动。国民政府于9月1日撤回了谈判代表,此后提出了“保卫大武汉”的号召。二、 国民政府的战略方针及保卫武汉的作战准备南京失守前,国民政府迁至重庆,但其军事统帅部的军事委员会及许多重要部门则迁至武汉领导抗战。统帅部接受了淞沪会战及南京作战的经验教训,并吸取了南京国防会议上中共代表提出的部分建议,军事委员会于12月在武昌拟订了抗战的《第三期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方针国军以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各战区为外廓,发动广大游击战,同时从新构成强韧阵地于湘东、赣西、皖西、豫南各山地,配置新锐兵力,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之决战。第二指导要领(一) 各战区1. 划定各战区范围,并选定根据地,以面的抵抗,对敌之点或线的夺取,使不能达速战速决之目的,而消耗疲惫之。所有在各区之军队及行政、党务各机关,无论在何情况下,绝对不准离开原战区,东击西应,奇正并用,以收长期抗战之效。各战区根据地,应利用地形,构筑工事,集积粮秣弹药,讲求连络通信方法,以备独立作战。2. 现在我军战法,应于硬性之外,参以柔性,务在交通要线上,纵深配置有力部队,使任正面阻止战斗。同时组织训练民众,使联合军队,共同施行游击,以牵制、扰乱、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敌攻我正面,则游击队由各方进击;如攻我游击队,则不与决战,使其前进迟滞。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3
正序
倒序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2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3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4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5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6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7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8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9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0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1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2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3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4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5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6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7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8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19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20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21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22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2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