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3

宋元嘉中,南康平固人黄苗,为州吏,受假违期。方上行,经宫亭湖,入庙下愿:“希免罚坐,又欲还家,若所愿并遂,当上猪酒。苗至州,皆得如志,乃还。资装既薄,遂不过庙。行至都界,与同侣并船泊宿。中夜,船忽从水自下,其疾如风介。夜四更,苗至官亭,始醒悟。见船上有三人,并乌衣持绳,收缚苗。夜上庙阶下,见神年可四十,黄面,(面原作白。据明抄本改。)披锦袍。梁下悬一珠,大如弹丸,光辉照屋。一人户外白:“平固黄苗,上愿猪酒,遁回家。教录,今到。”命谪三年,取三十人。遣吏送苗穷山林中,锁腰系树,日以生肉食之。苗忽忽忧思,但觉寒热身疮,举体生斑毛。经一旬,毛蔽身,爪牙生,性欲搏噬。吏解锁放之,随其行止。三年,凡得二十九人。次应取新淦一女,而此女士族,初不出外,后值与娣妹从后门出,诣亲家,女最在后,因取之。为此女难得,涉五年,人数乃充。吏送至庙,神教放遣,乃以盐饭饮之,体毛稍落,须发悉出,爪牙堕,生新者。经十五日,还如人形。意虑复常。送出大路。县令呼苗具疏事,覆前后所取人,遍问其家,并符合焉。髀为戟所伤,创瘢尚在。苗还家八年,得时疾死。(出《述异记》)【译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南康郡平固县人黄苗,在州里当官吏。一次,他休假超期,正匆匆往回赶的时候,经过宫亭湖便进庙祷告,希望能够免于处罚并辞职回家。如果这些愿望能够实现,他将带着酒和全猪来祭祀一番。黄苗赶回州府之后,这些愿望全都实现了,便返回故里。由于他带的东西很少,就没有经过庙门口。走到四县的交界处,与同伴把船并连停泊宿江上。半夜,船忽然被吹得顺流而下,速度相当之快。四更天,黄苗随船漂到宫亭湖时,才醒悟过来。这时,只见船上有三个人,都穿着黑衣服并拿着绳子,将黄苗绑住,天没亮把他押到庙门口的石阶下。黄苗看见一个神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黄脸,披着锦袍。屋梁下面悬挂着一颗珠子,弹丸般大小,照得满室生辉。一个人在门外说:“平固县的黄苗,上次许愿说要献酒和全猪,结果逃遁回家,派人又把他抓了回来。”神人决定把他流放三年,捉三十个人回来。小吏把黄苗送进深山老林。从此,黄苗被锁锁住腰并系在树上,天天以生肉充饥。他心中空虚恍惚,忧思不已,只觉得一阵冷一阵热,浑身长疮,整个身体都生出斑毛来。十天之后,那毛便遮蔽全身,兽的爪牙也长了出来,性情也变得狂暴嗜杀。看管他的小吏打开锁放他走,并随之而行。三年,黄苗一共抓了二十九个人。接着,他应该去找新淦县的一个女子。但这女子出身大姓豪族,开始根本就不出门,后来她同丈夫的兄弟媳妇等从后门走出去串亲戚,由于她走在最后,于是被黄苗抓住。这女子得来最为不易,前后过了五年,人数已够,小吏把黄苗送到庙前。神人让把他放了,并用饭和盐水喂他。于是,他身上的斑毛渐渐脱落,胡子和头发全长了出来,兽的爪牙也蜕掉了,生出来的是新的。十五天后,他复原为人,精神和神志也恢复了常态。他被送出大路,县令喊他具疏事,提到先前所吃的人及其家庭情况,全都符合事实。他股骨受过戟伤,现伤疤还在。黄苗回家八年后患流行病而死。龚双襄阳汉水西村,有庙名土地主,府君极有灵验。齐永元末,龚双任冯翊郡守。不信鬼神,过见此庙。因领人烧之。忽旋风绞火,有二物挺出,变成双青鸟,入龚双两目。两目应时疼痛,举体壮热。至明便卒。(出《汉淝记》)【译文】襄阳郡汉江边的西村,有座庙叫“土地主”,这座庙的庙神极有灵验。南朝齐永元末年,龚双在冯翊郡任郡守。他平时不信鬼神,一次路过这座庙前,便带人把它烧了。忽然间,一阵旋风绞动起冲天大火,只见有两个东西从大火中挺然而出,随即化作一对青鸟,钻进了龚双的眼睛里。顿时,他感到双目疼痛难忍,全身奇热无比。到了第二天,他便死去了。萧总萧总,字彦先,南齐太祖族兄环之子。总少为太祖以文学见重。时太祖已为宋丞相,谓总曰:“汝聪明智敏,为官不必资。待我功成,必荐汝为太子詹事。”又曰:“以嫌疑之故,未即遂心。”总曰:“若谶言之,何啻此官!”太祖曰:“此言狂悖,慎钤其口。吾专疚于心,未忘汝也。”总率性本异,不与下于已者交,自建业归江陵。宋后废帝元徽后,四方多乱,因游明月峡,爱其风景,遂盘桓累岁。常于峡下枕石漱流,时春向晚,忽闻林下有人呼“萧卿”者数声,惊顾,去坐石四十余步,有一女,把花招总。总匆异之。又常知此有神女,从之,视其容貌,当可笄年,所衣之服,非世所有,所佩之香,非世所闻。谓总曰:“萧郎遇此,未曾见邀,今幸良晨,有同宿契。”总恍然行十余里,乃见溪上有宫阙台殿甚严。宫门左右,有侍女二十人,皆十四五,并神仙之质。其寝卧服玩之物,俱非世有,心亦喜幸。一夕绸缪,以至天晓。忽闻山鸟晨叫,岩泉韵清,出户临轩,将窥旧路,见烟云正重,残月在西。神女执总手谓云:“人间之人,神中之女,此夕欢会,万年一时(时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也。”总曰:“神中之女,岂人间常所望也。”女曰:“妾实此山之神,上帝三百年一易,不似人间之官,来岁方终。一易之后,遂生他处。今与郎契合,亦有因由,不可陈也。”言讫乃别。神女手执一玉指环,谓曰:“此妾常服玩,未曾离手,今永别,宁不相遗?愿郎穿指,慎勿忘心。”总曰:“幸见顾录,感恨徒深,执此怀中,终身是宝。”天渐明,总乃拜辞,掩涕而别。携手出户,已见路分明。总下山数步,回顾宿处,宛是巫山神女之祠也。他日,持玉环至建业,因话于张景山。景山惊曰:“吾常游巫峡,见神女指上有此玉环,世人相传云:是晋简文帝李后曾梦游巫峡,见神女,神女乞后玉环,觉后乃告帝,帝遣使赐神女。吾亲见在神女指上。今卿得之,是与世人异(与世人异原作世世异人。据明抄本改。)矣!”总齐太祖建元末,方征召,未行帝崩。世祖即位,累为中书舍人。初总为治书御史,江陵舟中遇,而忽思神女事,悄然不乐,乃赋诗曰:“昔年岩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湿巫山雨。”(出《八朝穷怪录》)【译文】萧总,字彦先。他是南朝齐太祖萧道成哥哥萧道环的儿子。萧总小时候,便以辞章修养被太祖看重,当时,太祖已经是南朝刘宋的丞相了。他对萧总说:“你聪明智敏,做官不必论资排辈,等我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定举荐你为太子詹事。”又说:“因为要避开嫌疑,所以这个职位未必遂你的心愿。”萧总说:“如果将来要应验的话,我何止担任此官?”太祖说:“这话说得太狂妄而悖谬了!你要谨慎小心尤其说话要注意。我为你而感到忧苦和内心不安。”萧总向来率直坦白,性格异常,不与低于自己的人相交。他从建业回到江陵。宋后废帝元徽年间之后,四处战乱纷起,于是他到明月峡游览。他喜爱这里的风光,一逗留便是一年。有一次,他于峡下枕着石头任凭水流冲刷着身体,当时已是晚春,忽然听见林子里有人连喊数声“萧卿”,不由惊起四顾。此刻,只见离他坐的石头四十余步远的地方,有一个女子,摇动着手里的花束招呼萧总。萧总感到慌乱、惊异,又常听说此地有神女,只好顺从地走了过去。看她的容貌,应该是到了出嫁的年龄。她所穿的衣服,不是人世间所有;她所佩戴的香袋里散发出的香气,也是人世间闻不到的。她对萧总说:“未曾受你的邀请,在此与你相遇,应该为这个美好的早晨而庆幸。这说明我们有同宿之缘分呵!”萧总恍恍惚惚跟着她走了十余里,就看见溪边有一座辉煌庄严的宫殿,宫门左右,有二十个十四五岁的侍女,都具有神仙的气质。那女子卧室里的衣物古玩等,也都是人世间没有的,萧总心中十分高兴,一夜缠绵,直到天亮。忽然听见山雀在叫,只见山泉清亮,在欢快地流淌。萧总走出门来,站在长廊上,欲看回去的路,只见那里烟云正浓,残月尚悬在西天。神女握着他的手,对他说:“一个是人间的男子,一个是神仙中的女子,我们这一夜欢会,一万年才能有一次呵。”萧总说;“神仙中的女子,不正是世人经常盼望的吗?”神女说:“我实际上是此山之神。上帝让我们三百年一换,不像人间的官,明年就到期了,一换下来之后,随即又托生别处。今天我与你合欢,也是有原因的,但不能说出来呵。”说完便与萧总告别。神女拿出一枚玉戒指,对萧总说:“这东西我一直戴着赏玩,不曾离手;今天你我永别,怎能不把它送给你呢?希望你把它戴在手指上,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情义。”萧总说:“有幸得到你的眷顾,使我十分感动而又遗憾。我把它放在怀中,一辈子都是宝呵。”天渐渐亮了,萧总揖手告辞,挥泪而别。二人手挽手走出门来,只见归路云雾散尽,萧总顺着山路走了几步,回首朝住过的地方望去,仿佛是在巫山神女的庙祠。后来有一天,他拿着玉戒指来到建业,把这件事告诉了张景山。张景山吃了一惊,说:“我曾经去过巫峡,看见神女手指上就戴着这枚戒指!人们相传说,当年晋简文帝时,李皇后有一次作梦去巫峡游玩,遇见了神女,那神女向皇后乞要她手上的玉戒指。醒来之后,李皇后把这件事告诉了简文帝,简文帝就派人把那戒指赐给了神女。我亲眼看见那枚戒指在神女手上戴着呢!今天你得到了它,这说明你与我们这些人有不同之处。”齐太祖建元末年,萧总正应召进京,没等动身高祖萧道成便驾崩了,世祖萧赜即位。萧总连着当了几年中书舍人。刚刚升任治书御史不久,有一次他坐船来在江陵,忽然想起当年神女之事,闷闷不乐,便赋诗一首道:昔年岩下客,宛似成今古。徒思明月人,愿湿巫山雨。萧岳齐明帝建武中,有书生萧岳,自毗陵至延陵季子庙前,泊舟望月。忽有一女子,年十六七,从三四侍女,貌皆绝世,橘掷岳怀中。岳心异之,乃问其姓名。云:“葛氏。”岳因请舟中,命酒与歌宴,及晓请去,岳甚怅然。岳登舟望之,见庙前有五六女相迎笑,一时入庙。岳异之,及明,乃整衣冠,至延陵庙中。见东壁上书第三座之女,细观之而笑,果昨夜宿之女也。及左右侍女,亦所从也。画壁题云,东海姑之神。(出《八朝穷怪录》)【译文】南朝齐明帝建武年间,有个叫萧岳的书生,从毗陵来到延陵季子庙前,泊船赏月。忽然来了一个女子,年龄大约十六七岁,跟随三四个侍女,都美貌无比。那女子把一个橘子扔进萧岳怀中,使萧岳颇感惊异。于是,他问那女子姓名,回答说葛氏。萧岳便请她们上船,吩咐摆上酒筵,并用歌舞助兴。天亮之后,她们告别离去。萧岳十分惆怅。他站在船头望去,只见庙前有五六个女子微笑相迎,同时进入庙中。萧岳感到奇怪。等天亮之后,他便整整衣帽,来到延陵季子庙中。这时,他看见东面墙壁上画的第三个女子有些面熟,仔细一看不由笑了,果然是昨夜与他同宿的那位女子呵。站在她身旁的侍女,也都是昨天见过的随从。壁画上面题着“东海姑之神”五个字。尔朱兆后魏孝庄帝,既诛尔朱荣。荣子兆,自汾州率骑攻洛。师自河梁西涉,掩袭京邑。先是河边有一人,梦神谓曰:“尔朱家欲渡河,用尔作波津令,当为缩水脉。”及兆至,见一人,自言知水深浅处,以草表插导,忽失所在。兆众遂涉焉,寻而陷京,弑庄帝。(出《北史》)【译文】南北朝北魏孝庄帝杀死尔朱荣不久,尔朱荣的儿子尔朱兆便从汾州率领骑兵进攻洛阳。兵马从桥西涉水,偷袭京城。在这之前,河边有一个人梦见神对他说:“尔朱家要渡河,用你作波津令,你应当管束住那水脉呵。”等尔朱兆赶到河边时,见到一个人,自称知道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并用草棍为他导向。上岸之后,那人便不见了。尔朱兆的大队人马随即渡过河去,立刻攻陷了洛阳城,杀死了孝庄皇帝。蒋帝神梁旱甚,诏于蒋帝神求雨。十旬不降,帝怒,载荻焚庙,并其神影。尔日开朗,将欲起火。当神上,忽有云如伞盖,须臾骤雨。台中宫殿,皆自震动。帝惧,驰诏追停,少时还静。自此帝诚信遂深。自践祚比未曾到庙,于是备法驾,将朝臣修谒。时魏将杨大眼,来寇钟离。蒋帝神报敕,必许扶助。既而无雨,水暴涨六七尺,遂大克魏军。神之力也。凯旋之后,庙中人马脚皆有泥湿,当时并目睹焉。(出《南史》)【译文】南朝时梁地大旱,皇帝下诏书向蒋帝神求雨。一百天过去了,雨仍未降下来,皇帝大怒,拉去柴草想把庙和神像全烧了。那太阳变得格外红亮。刚要点火,神庙的正上方,忽然有一块伞盖般的云彩飘了过来,顷刻之间骤然降雨。这时,又高又平的宫殿,全都自己摇动起来。皇帝害怕了,急忙又下诏停止焚烧庙宇,一会儿那宫殿便恢复了安静。从此,皇帝对神深信不疑。他从即位以来未曾到过庙上,于是备好法驾,带领文武百官前去拜谒。当时北魏将军杨大眼,率兵攻掠钟离郡。皇帝又下诏去祭祀蒋帝神,请祈扶助。当时虽然没有下雨,河水暴涨了六七尺,遂将魏军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神的力量呵。胜利之后,庙中那些泥塑的人马足下都沾着稀泥,当时人们都看见了。临汝侯猷宗室临汝侯猷,为吴兴太守。性倜傥,与楚庙神交,饮至一斛。每酬祀,尽欢极醉,而神影亦有酒容,所祷必应。后为益州刺史。时江陵人齐狗儿反,众十余万,攻州城。猷兵粮已尽,人有二心,乃遥祷请救。是日,州界田父,逢一骑络铁,从东方来,问去城几里。曰:“百四十里。”日已晡,骑语父曰:“后人来,可令疾马,欲及日破贼。”俄有数百骑如风,一骑仍请饮。田父问为谁,曰:“吴兴楚王,来救临汝侯。”当此时,庙中请祈无验。十余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是日,猷大破狗儿焉。及猷卒,谥曰“灵”,与神交故也。(出《南史》)【译文】临汝县有个叫侯猷的人,本是皇帝的族亲,被任为吴兴太守。他风流倜傥,与楚庙的神君有神交,喝一斛里的酒。每次祭祀酬酒时,他都要喝得尽兴以至醉倒,而神像的脸上也有醉意,因此,他所祈祷的一些事情,都应验了。后来。他被任为益州刺史。当时,江陵人齐狗儿造反,带领十余万人攻打州城。侯猷军粮已经吃光了,士兵们军心浮动,他就向着远处的楚庙神君祈祷,请求救助。这天,州界上有位老农,遇见一位戴着头巾和盔甲的人骑着马从东方奔来,问他离州城还有几里地,老农说:“一百四十里。”太阳快要落了,那骑马的人对老农说:“后面的人赶上来,告诉他们打马快行,我准备在今天大破贼寇。”一会儿,有几百匹马旋风般奔来,一个骑马的人向老农要水,老农问给谁要的,他说:“吴兴楚王,他是领我们来救临汝侯猷的。”由于楚庙神君走出庙门,这时去庙中祈祷什么都不灵验。十余天过去了,那些泥塑的侍卫身上还泥乎乎的,仿佛在流汗呢。那天,侯猷果然大破齐狗儿。等到侯猷死后,他得到的谥号为“灵”,这就是他与神交往的缘故呵。阴子春梁阴子春为东莞太守。时青州刺史王神念,毁临海神庙座。栋上有一蛇,役夫不擒,入于海水。尔夜,子春梦见一人诣其府,云:“有人见苦,破坏所居,今既无托,欲憩此境。”子春心密记之。经日。方知神念毁庙。因办牲醪,立宇祠之。数日,梦一朱衣人谢曰:“得群厚惠,当以一州相报。”经月余,魏君欲袭朐山,子春预知,设伏摧破。武帝以为南青州刺史。(出《南史》)【译文】南朝梁地有个叫阴子春的人,被任为东莞郡的太守。当时,青州刺史王神念毁坏了临海神庙的庙座。庙的大梁上有一条蛇,役夫们谁也不捉,看着它游进大海。这天夜里,阴子春梦见有个人来到府上,说:“有人受苦了!他的居室遭到破坏,现在已经无处寄托,想在你这里落个脚,歇息一下。”阴子春把这个梦悄悄记在心中。第二天,才知道王神念毁庙一事。于是,他令人办好牺牲和酒等祭祀品,修建庙宇把它们供了上去。几天之后,他梦见一个穿红衣服的人来感谢说:“得到你这么厚重的恩惠,应该用一个州来报答呵!”一个多月之后,北魏皇帝想袭击朐山,阴子春事先得到了情报,设下埋伏,摧毁了敌人的进攻。不久,梁武帝便任命他为南青州刺史。苏岭庙襄阳苏岭山庙,门有二石鹿夹之,故谓之鹿门山。习氏记云:“习郁常为侍中,从光武幸黎丘。郁与光武,俱梦见苏岭山神,因使立祠。”郭重产记云:“双石鹿自立如斗,采伐人常过其下。或有时不见鹿。因是知有灵瑞。梁天监初,有蜯湖村人,于此泽间猎。见二鹿极大。有异于恒鹿,乃走马逐之。鹿即透涧,直向苏岭。人逐鹿至神所,遂失所在。唯见庙前二石鹿。猎者疑是向者鹿所化,遂回。其夜梦见一人,著单巾帻,黄布裤褶,语云:‘使君遣我牧马,汝何驱迫?赖得无他,若见损伤,岂得全济。’”(出《襄阳记》)【译文】襄阳苏岭有一座山庙,庙门由两只石鹿夹着,因此人们叫它鹿门山。一位习某人记载说:“习郁曾经做过侍中,跟随光武帝刘秀在黎丘起兵。习郁和光武帝都梦见了苏岭的山神,于是便派人修建祠庙。”郭重产记载说:“这对石鹿自立如斗。采药伐木的人常常从它们旁边走过,有时候竟然看不见它们,于是才知道有神灵。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有个来自蜯湖村的人,在这山水间打猎,看见两只鹿,特别之大,且有别于恒鹿。于是,他就驱马追赶。那鹿穿过山涧,直奔苏岭。那人追鹿追到庙前,随即不见鹿的踪影,只见庙门口有两只石鹿。这猎人怀疑是刚才那两只鹿所变。立即返回家中。当晚他梦见一个人,头上扎着单头巾,穿着黄布褶裤。对他说:‘使君派我放马,你为什么追赶我?幸亏没有什么,倘若我有所损伤,怎么能够成其大事呢?’”卢元明北齐卢元明,聘于梁。其妻乘车,送至河滨。忽闻水有香气异常,顾见水神涌出波中,牛乃惊奔,曳车入河。其妻溺死,兄子十住尚幼,与同载,投入获免。(出《北史》)【译文】北朝齐的卢元明,受聘于南朝的梁地。他的妻子乘着牛车,送他来到黄河边上,忽然闻见水中冒出一股异常的香气。回头一看,只见河神从波涛中钻了出来,那牛便惊恐万状地狂奔起来,拽着车子跃入河中。卢元明的妻子淹死了,他哥哥的儿子十住还小,与他妻子同坐一车,虽然落入水中却幸免一死。董 慎隋大业元年,兖州佐史董慎,性公直,明法理,自都督已下,用法有不直,必犯颜而谏之。虽加谴责,亦不知惧,必俟刑正而后退。常因授衣归家,出州门,逢一黄衣使者曰:“太山君呼君为录事。”因出怀中牒示慎。牒曰:“董慎名称茂实,案牍精练。将平疑狱,须俟良能,权差知右曹录事。”印甚分明。后署曰:“倨。”慎谓事者曰:“府君呼我,岂有不行,然不识府君名谓何?”使者曰:“录事勿言,到任即知矣。”自持大布囊,内慎其中,负之出兖州郭,因致囊于路左,汲水调泥,封慎两目。慎都不知经过远近,忽闻大唱曰:“范慎追董慎到。”使者曰:“诺。”趋入。府君曰:“所追录事,今复何在?”使者曰:“冥司幽秘,恐或漏泄,向请左曹匿影布囊盛之。”府君大笑曰:“已死范慎追董慎,取左曹囊盛右曹录事,可谓能防慎也。”便令写出,抉去目泥,赐青缣衫、鱼须笏、豹皮靴,文甚斑驳。邀登副阶,命左右取榻令坐,曰:“籍君公正,故有是请。今有闽州司马令狐实等六人,置无间狱。承天曹符,以实是太元夫人三等亲,准令递减三等。昨罪人程翥一百二十人,引例喧讼,不可止遏。已具名申天曹。天曹以为罚疑唯轻,亦令量减二等。予(予原作余。据明抄本改。)恐后人引例多矣,君谓宜如何?”慎曰:“夫水照妍媸而人不怨者,以至清无情,况于天地刑法,岂宜恩贷奸匿。然慎一胥吏耳,素无文字,虽知不可,终语无条贯。当州府秀才张审通,辞彩隽拔,足得备君管记。”府君令帖召之。俄顷至,审通曰:“此易耳,当为(当上原有君字。为字原缺。据明抄本删补。)判以状申。”府君曰:“君善为我辞。”即补左曹录事,仍赐衣服如董慎,各给一玄狐,每出即乘之。审通判曰:“天本无私,法宜画一。苟从恩贷,是资奸行。令狐实前命减刑,已同私请;程翥后申簿诉,且异罪疑。傥开递减之科,实失公家之论。请依前付无间录狱,仍录状申天曹。”即有黄衫人持状而往。少顷,复持天符曰:“所申文状,多起异端。奉主之宜,但合遵守。《周礼》八议,一曰‘议亲’。又《元化匮》中《释冲符》。亦曰‘无不亲’。是则典章昭然,有何不可!岂可使太元功德,不能庇三等之亲!仍敢衍违,须有惩罚。府君可罚不衣紫六十甲子,余依前处分。”府君大怒审通曰:“君为判辞,使我受谴。”即命左右,取方寸肉,塞其一耳,遂无所闻。审通诉曰:“乞更为判申,不允,即甘当再罚。”府君曰:“君为我去罪,即更与君一耳。”审通又判曰:“天大地大,本乃无亲。若使有亲,何由得一!苟欲因情变法,实将生伪丧真。太古以前,人犹至朴;中古之降,方闻各亲。岂可使太古育物之心,生仲尼观蜡之叹。无不亲,是非公也,何必引之。请宽逆耳之辜,敢荐沃心之药。庶其阅实,用得平均。令狐实等,乞(乞原作也。据明抄本改。)请依正法,仍录状申天曹。”黄衣人又持往。须臾,又有天符来曰:“再有所申,甚为允当。府君可加六天副正使。令狐实、程翥等,并正法置处。”府君即谓审通曰:“非君不可正此狱。”因命左右割下耳中肉,令一小儿擘之为耳,安于审通额上。曰:“塞君一耳,与君三耳,何如?”又谓慎曰:“甚赖君荐贤,以成我美。然不可久留君,当加(加原作寿。据明抄本改。)一周年相报耳。君兼本寿,得二十一年矣。”即送归家。使者复以泥封二人,布囊送至宅,欻如写出,而顾问妻子,妻子云:“君亡精魂,已十余日矣。”慎自此果二十一年而卒。审通数日额觉痒,遂踊出一耳,通前三耳,而踊出者尤聪。时人笑曰:“天有九头鸟,地有三耳秀才。”亦呼为鸡冠秀才者。慎初思府君称邻,后方知倨乃邻字也。(出《玄怪录》)【译文】隋朝大业元年,董慎任兖州佐史。他秉性公正率直,明辨是非且懂理法。从都督以下的官员,凡有执法不公正的,他都要不顾情面前去规劝。有时虽然会受到责骂,但他也无所畏惧,一定要等到刑罚公正合理之后方才告退。一次,因为领受官服很晚才回家,他出州府的大门,遇见一位黄衣使者对他说:“泰山神君召你为录事。”于是从怀中掏出一纸文书让董慎过目。那文书上写道:“董慎名称茂实,官府的文书写得十分精练,欲平冤狱、解疑案,必须依靠他的良知和才能,暂且任他为右曹录事。”文书上的字迹印章都十分清晰,最后署名为“倨”。董慎对使者说:“府君召我,怎么能不去呢?但是我不知道府君叫什么名字呀。”使者说:“录事不要问,到任之后就知道了。”说完,他拿出一个大布袋,让董慎钻了进去,然后背着就出了兖州城门。接着,他把布袋放在路东边,打水和泥,封住董慎的两只眼睛。董慎全蒙在鼓里,不知道究竟走出多远,忽然听见一长声高呼道:“范慎追董慎到!”使者说:“喏——”然后便走了进去。府君说:“你上次所追赶的录事,现在在什么地方?”使者说:“我们阴间官署幽深神秘,我怕泄露出去,当初请左曹隐形后装进了布袋中。”府君大笑说:“已死范慎追董慎!拿左曹的布袋子装右曹录事,可以说是能限制慎了!”说完,便让人把董慎倒出来。然后让人抠掉董慎眼睛上的泥巴,赐给他黑绢衫和鱼须笏板,还有一双豹皮靴子,上面有斑驳的花纹。府君请他来到殿前阶下,让身边的人搬来坐榻让他坐下,对他说道:“由于你办事公正,所以才把你请来。现在,有这样一件事请你处理——闽州司马令狐实等六人,被关押在无间狱中,顺承天曹的旨决,以令狐实是晋孝武帝夫人三等亲戚的缘故,准许在量刑时罪减三等。昨天,犯人程翥带领一百二十人,用此事做例子喧闹公堂,争辩是非,无法制止。他们已经联名向天曹申诉,天曹认为对令狐实的惩罚过轻,又决定罪减二等。我担心后人以此事作由头都这样闹起来呀!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董慎说:“水照映出人们的美好和丑恶,可人无怨言,是因为太清晰了就无情可言了。况且天地间的刑法大事,怎么能凭个人的恩怨来减轻或隐瞒罪行呢?但我董慎只是一个办理文书的小吏,平常又没有什么法典,虽然知道不可以这么做,最终说来还是没有什么依据。我所在的州府里有位叫张审通的秀才,辞彩隽永超群,给府君管理文书是绰绰有余的。”府君让人执帖召他来,那张审通很快就赶到了,见面就说:“这太容易了!应当判他重新陈状申述。”府君说:“你真善于为我说话呀!”当即补任他为左曹录事。但仍然赐衣服给董慎,各给他们一只黑狐狸,每次外出都骑着。审通评论说:“上天本来是无私的,所以法律最好应该统一。苟且为个人恩怨随意减刑,这是在助长恶人的罪行。令狐实前次让人减刑,已经同人私下求情;程翥后来联名申诉,且异罪疑。倘若开了递减罪行的先例,实际上等于失去了法律的公正严明。请依照原判还把他关进无间狱中吧。”乃写下状子申报天曹,当即派一个穿黄衫的使者拿着状子而去。有顷,那使者又拿着天符回来了,天符上写道:“所申报上来的文状,多是受异端思想之影响。奉事天主,迎合其旨意,却也符合古之信条。周礼中有‘八仪’,其中之一就是‘议亲’。又《元化匮》中《释冲符》上也说‘无不亲’。这些典章中写得清清楚楚,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怎么能让太元夫人的功德,连她的三等亲人也庇护不了呢?!如果还敢拖延违抗,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惩罚。可罚府君六十年不做官,其余的按上次的标准给予处分。”看罢天符,府君大怒,冲张审通说:“你写的文状,使我受到了如此责罚!”立即让手下人从张审通身上割下一小块肉,塞住他的一只耳朵,那只耳朵便什么也听不到了。张审通申诉道:“那就奏请更改判辞吧!”没有被允许,当即只好甘心情愿地再次受到惩罚。府君说:“你为我去受罪,我应该立即再给你一只耳朵。”张审通又评定说:“天地之大,本来就没有什么亲疏,如果使它有了亲疏,怎么能够统一呢?随便为了感情而改变法律,实际上是滋生出虚伪而丧失了真诚和公正。远古以前,人们还很淳朴;到了中古,那淳朴之风江河日下,才听到有什么‘六亲’之说。我们怎么能够使太古之人哺育万物的博爱之心,生出孔老夫子观蜡之叹呢?没有不讲亲疏的,哪里还有公正可言?何必要引经据典呢?请宽恕我忠言逆耳之罪,敢于向你推荐开阔心智之药。增加你的阅历和实绩,若用法就得公平合理。令狐实等人,还是请求依法惩治吧!”就写文状再次申报天曹,黄衣使者又拿著文状前往。很快,使者又拿着天符返回,天符上面写道:“经过再次反省申报来的文状。十分公正恰当。府君可增加任六天副正使以资奖励,令狐实、程翥等人,一起正法,请全权处置。”府君当即对张审通说:“没有你是不可能纠正此案的。”于是让手下人割下一块耳朵上的肉,让一个小孩儿把那肉掰成耳朵状,贴到张审通的额头上,说道:“塞住你一只耳朵,给了你三只耳朵,怎么样?”然后,又转脸对董慎说:“全靠你举荐贤能,才成全了我的美事。但是,不能让你在此久留,应当以增加一年阳寿来报答你。这样,再加上本来该享的寿命,你还能活二十一年呵。”随即送他回家。使者再次用泥巴封住他们二人的眼睛,用布口袋把他们分别送回家中。董慎突然像宣泄出来似地醒来,他向妻子询问,妻子说:“你失去魂魄,已经十多天了!”董慎从这天算起,果然又活了二十一年才死。张审通到家后不几天,便觉得前额发痒,随即冒出一只耳朵,与原来的两只耳朵相通,而后冒出的这只格外好使。当时人们都逗他说:“天有九头鸟,地上有三耳秀才。”也有人称他为鸡冠秀才。董慎想起当初府君自称为邻,后来才知道“倨”就邻字呵。李 靖卫公李靖,始困于贫贱,因过华山庙,诉于神,且请告以官位所至。辞色抗厉,观者异之。伫立良久,乃出庙门百许步,闻后大声曰:“李仆射好去。”顾之不见人。后竟至端揆。(出《国史记》)【译文】卫国公李靖,当初由于贫穷而饥寒交迫。于是在途经华山庙时,他向庙神诉说了一番,并且祷告给自己以官职。他言辞激烈,声色刚直,围观的人们惊诧不已。李靖默默地站了好长时间,刚走出庙门一百来步,听后面有人大声说:“李仆射请走好呵!”他回头望去却没有看见说话的人。后来,他竟然当上了总持朝政的宰相。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刘薛 李清 郑师辩 法庆 开元选人 崔明达 王抡 费子玉 梅先刘薛晋太元九年,西河离石县有胡人刘薛者,暴疾亡,而心下犹暖。其家不敢殡殓,经七日而苏。言初见两吏录去,向北行,不测远近。至十八重地狱,随报轻重,受诸楚毒。忽观世音语云:“汝缘未尽,若再得生,可作沙门。今洛下、齐城、丹阳、会稽,并有阿育王塔,可往礼拜。若寿终,不堕地狱。”语竟,如坠高岩,忽然醒寤。因此出家,法名惠达,游行礼塔。次至丹阳,未知塔处。乃登越西望,见长干(“干”原作“十”,据明抄本改)里有异气色,因就礼拜,果是先阿育王塔之所也。由是定知必有舍利,乃聚众掘之。入地一丈,得石牌三,下有铁函,函中复有银函,函中又有金函,盛三舍利及爪发。薛乃于此处造一塔焉。(出《塔寺记》)【译文】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西河离石县有个胡人叫刘薛,患暴病死亡,心窝处却很温热。家中人不敢殡殓,七日后复活。他说,起初看见两个小吏带他向北走,不知走多远,到了十八重地狱,随从报告轻罪重罪,受各种刑罚。忽然观世音说:“你的尘缘未尽,你若再生,可作和尚。洛下、齐城、丹阳、会稽都有阿育王塔,都要去礼拜。死了以后,就不用进地狱。”说完,就像从高山上坠下,忽然醒来。从此出家,法名惠达。到处游走,礼拜塔庙。到了丹阳时,不知塔在何处。他便登高向西望,见长干里一带有特殊色彩的气,他便礼拜,果然是阿育王塔所在地方。由此断定这里必有舍利子。召集人挖掘,入地一丈,得到三个石碑,下面有铁匣子,其中有银匣,银匣中有金匣,盛着三个舍利子和指甲、头发。刘薛便在这里建了一座塔。李清李清者,吴兴于潜人也,仕桓温大司马府参军督护。于府得病,还家而死,经夕苏活。说云,初见传教,持信幡唤之,云:“公欲相见。”清谓是温召,即起束带而去。出门,见一竹舆,便令入中,二人推之,疾速如驰。至一朱门,见阮敬。时敬死已三十年矣。敬问清曰:“卿何时来?知我家何似?”清云:“卿家暴恶。”敬便雨泪。言知吾子孙如何。答云,且可。敬云:“我今令卿得脱,汝能料理吾家不?”清云:“若能如此,不负大恩。”敬言:“僧达道人是(“是”原作“在”,据明抄本改)官师,甚被敬礼,当苦告之。”还内良久,遣人出云:“门前四层寺,官所起也。僧达常以平旦入寺礼拜,宜就求哀。”清往其寺,见一沙门语曰:“汝是我前七生时弟子,已经七世受福,迷著世乐,忘失本业。背正就邪,当受大罪。令可改悔。和尚明出,当相助。”清还先舆中,夜寒噤冻。至晓门开,僧达果出。清便随逐稽颡。僧达云:“汝当革为善,归命佛、法,归命比丘僧。受此三归,可得不横死。受持勤者,亦不经苦难。”清便奉受。又见昨所遇沙门,长跪请曰:“此人僧达宿世弟子,忘正失法,方将受苦。先缘朱所追,今得归余,愿垂慈愍。”答曰:“先是福人,当易拔济耳。”便还向朱门,俄遣人出云:“李参军可去。”敬时亦出,与清一青竹杖,令闭眼骑之。清如其言,忽然至家。家中啼哭,及乡亲塞堂,欲入不得。会买材还。家人及客,赴监视之,唯尸在地。清入至尸(“尸”原作“村”,据明抄本改)前,闻其尸臭,自念悔还。得外人逼突,不觉入。少(明抄本作“尸”)时,于是而活。即营理敬家,分宅以居。于是归心法宝,劝信法教,遂作佳流弟子。(出《冥祥记》)【译文】李清是吴兴於潜人。任桓温大司马府参军都护。在府中得病,回家便死了,过了一夜又复活了。他说,起初看见来传他的差役,手拿信幡叫他,并说:“公想见你。”李清以为桓温召他,他便起来扎好腰带跟着走了。一出门看见一竹车,让他坐车,两个人推车很快地奔跑。到了一座红门前,见了阮敬。当时阮敬已经死了三十年。阮敬问李清:“你什么时候来的?知道我家的情况吗?”李清说:“你家突然遭到不幸。”阮敬便流下泪来。他又问:“知道我的子孙如何?”答道:“还可以。”阮敬说:“我现在叫你回去,你能管理好我家吗?”李清说:“若能这样,我不能辜负了你的恩德。”阮敬说:“僧达道人是个官师,很受尊重,把我的苦处告诉他。”阮敬进去很久,派人出来说:“门前的四层寺,是官府建造的。僧达常在每天清晨入寺礼拜,应求他解除苦哀。”李清就去了那个寺,见一个和尚说:“你是我前七代时的弟子,已经享了七代福,你迷恋世间的欢乐,忘记了本业,背正亲邪,应当受大罪,现在可以改悔。和尚明天出来,定能相助。”李清又回到竹车中,夜间寒冷冻的打哆嗦。天亮时门开了,僧达道人果然出来了,李清便伏地长拜。僧达说:“你应该改恶行善,信奉佛、法,信奉比丘僧,你接受这三条,就能免除横死,经常拜佛也不会遇到苦难。”李清便接受了。又看到昨天遇见的和尚,长跪请求说:“这是僧达前七世弟子,忘了正路,失掉了佛法,正要受苦,蒙僧达师父所助,才得以归命,愿你以慈悲之心解除他的痛苦。”和尚道:“原先是有福之人,应当容易援救。”说完便走回红门,一会儿派人出来说:“李参军可以回去了。”阮敬这时也走出来了,给李清一根青竹杖,叫他闭眼骑上。李清照办,忽然到家了。家人正在啼哭,乡亲挤满了屋,想进却进不去。趁买棺材回来的机会,家人和客人都去看棺材。只剩尸体在地。李清到尸体前,闻到了尸臭味,心里后悔回来。外边的人突然回来,不自觉的进去,于是又活了。立即操劳管理阮敬的家业,各支分宅而居。于是心归佛法,并劝人信奉法教,以后便成了上流弟子。郑师辩唐东官右监门兵曹参军郑师辩,年未弱冠,暴死三日而苏。自言初有数人见收,将人入官府大门。有见囚百余人,皆重行北面立,凡为六行。其前行者,形状肥白,好衣服,如贵人。复行渐瘦恶,或著枷锁,或但去巾带,偕行连袂,严兵守之。师辩至,配入第三行,东头第三立,亦巾带连袂。辩忧惧,专心念佛。忽见平生相识僧来。入兵团内,兵莫之止。囚至辩所,谓曰:“平生不修福,今忽如何?”辩求请救。僧曰:“吾今救汝得出,可持戒耶?”“诺。”须臾,吏引入诸囚至官前,以次诘问。寻于门外,僧为授五戒,用瓶水灌其额。谓曰:“日西当活。”又以黄帔一枚与辩,曰:“披此至家,置净处也。”仍示归路,辩披之而归。至家掖(“掖”原作“晚”,据明抄本改)帔至床角上,既而目开身动,家人惊散,谓死欲起。唯母不去,问曰:“汝活耶。”辩曰:“日西当活。”辩意时疑日午,问母。母曰:“夜半。”方知死生相违,昼夜相及。既到日西,能食而愈,犹见帔在床头。及辩能起,帔形渐灭,而尚有光。七(“七”原作“亡”,据明抄本改)日乃尽。辩遂持五戒。后数年,有友人劝食猪肉。辩不得已,食一脔。是夜。梦己化为罗刹,爪齿各长数尺,捉生猪食之。既晓,觉口醒唾血。使人视口,尽是凝血。辩惊,不敢复食肉。又数年,娶妻。家逼食,后乃无验。然而辩自五六年来,身臭有大疮,溃烂不愈。或恐以破戒之故也。唐临昔与辩同直东宫,见其自说。(出《冥报记》)【译文】唐朝,东宫右监门兵曹参军郑师辩,年龄不到二十,暴死三日后又复活了。他自己说,当初有很多人集在一起,把人带进官府大门。看见囚徒百多人,排成行向北面站着,共六行。前行的人个个身体肥胖白晰,穿好衣服,像富贵之人。第二行身体瘦削面相凶恶,有的戴枷锁,有的没戴头巾腰带,他们一起行动,有士兵严加看管。师辩去了,排在第三行。东数第三位,也是个挨个的连在一起。师辩很忧虑恐惧,专心念佛,忽然看到一个生时认识的僧人走过来,进入兵团内,兵没阻止他,像囚犯似的规矩地走到师辩所在的地方,对师辩说:“你生时不修福,现在怎么样?”师辩请求救他。僧说:“我现在救你出去,你能坚持戒律吗?”师辩答应了。片刻,差役领各囚犯到官前,按次序盘问,又到了门外,僧人为他们传授五戒,用瓶中的水浇他的额头。对他说:“日落西山时就可以活了。”又拿一件黄披巾给师辩,说:“披着这个到家,然后放在洁静的地方。”告诉他回去的路,师辩披着回去了。到家,把黄帔掖在床角上。然后,他就睁开了眼睛,身子也会动了,家里人被吓咆了,说要诈尸,只有他母亲没走,问:“你活啦?”师辩说:“日落西山时就活了。”师辩认为当时是正午,问他母亲,母亲说:“现在是半夜。”他才知道生和死是相违的,白天黑夜是相反的。了到日头西落时能吃了,便痊愈了。好像看见黄帔在床头上。等到师辩能起来时,黄帔的形象逐渐没有了,可是光却仍在,七天后才完全没有。师辩便坚持五戒。数年后,有朋友劝他吃猪肉,师辩不得已吃了一块,当夜,梦见了自己变成了一个罗刹恶鬼,爪子、牙齿好几尺长,捉生猪吃。天亮时,觉得口腥吐血,叫人看口,都是凝结的血块。师辩很吃惊,不敢再吃肉了。又过了数年,娶了妻,家人逼他吃肉,虽然没出现什么征兆,然而师辩这五六年以来,身上发臭生大疮,溃烂不愈,这恐怕是破戒的缘故吧。唐时,临昔和师辩同在东宫,听他自己说的。法庆凝观寺有僧法庆。造丈六挟纻(“纻”原作“柱”,据明抄本改。)像未成暴死。时宝昌寺僧大智,同日亦卒。三日并苏。云,见官曹,殿上有人似王者,仪仗甚众。见法庆在前,有一像忽来,谓殿上人曰:“庆造我未成,何乃令死?”便检文簿,云:“庆食尽,命未尽。”上人曰:“可给荷叶以终寿。”言讫,忽然皆失所在,大智便苏。众异之,乃往凝观寺问庆,说皆符验。庆不复能食,每日朝进荷叶六枝,斋时八枝。如此终身。同流请乞,以成其像。(出《两京记》)【译文】法庆是凝观寺的僧人,在建造一丈六尺高夹麻布的塑像时,没完成便暴死了。当时宝昌寺的僧人大智,也在同天死去。三日后又都苏醒。说,看见官署大殿上有个像阎王的人,仪仗很多。看见法庆在前,有一尊像忽然走来,对殿上的人说:“法庆造我的像未成,为什么叫他死?”便检视文簿,说:“法庆的饭食已尽,但寿命没尽。”对殿上人说:“可给他荷叶吃让他寿终。”说完,忽然什么都没有了,大智便苏醒了。众人感到惊异,便去凝观寺问法庆,说法都一样。法庆不能吃饭了,每天早晨吃六枝荷叶,进斋时吃八枝,就这样度过终生。请同流帮助,完成了塑像。开元选人吏部侍郎卢从愿父,素不事佛。开元初,选人有暴亡者,以鼻未尽(“尽”字原阙,据明抄本改),为地下所由放还。既出门,逢一老人著枷,谓选人曰:“君以得还,我子从愿,今居吏部。若选事未毕,当见之,可以相谕。己由不事佛,今受诸罪,备极苦痛。可速作经像相救。”其人既活,向铨司为说之。从愿流涕请假,写经像相救毕。却诣选人辞谢。云:“已生人间,可为白儿。”言讫不见。(出《广异记》)【译文】吏部侍郎卢从愿的父亲从来不信佛。唐玄宗开元初年,候补官员中有个得暴病死亡的,因为阳寿未尽,被阴间的官员放回。刚出门,遇一个戴枷的老人,对候补官说:“你能回到人间了,我儿子从愿,在吏部当官,若是选官的事没结束,你可以去见他。并告诉他,我由于不信佛,现在受了很多惩罚,受了很多痛苦,叫他赶快塑像诵经作法事我就能得救。”这个人活了后,便向吏部说了此事。卢从愿听后痛哭流涕,马上请假写经塑像救他的父亲。事办完后,却到候补官员处致谢,说:“已经生还人间,可以告诉我的儿子。”说完就不见了。崔明达崔明达,小字汉子,清河东武城人也。祖元奖,吏部侍郎杭州刺吏。父庭玉,金吾将军冀州刺史。明达幼於西京太平寺出家,师事利涉法师。通《涅槃经》,为桑门之魁柄。开元初,斋后,房中昼寝。及寤,身在檐外。还房,又觉出。如是数四,心甚恶之。须臾,见二牛头卒,悉持死人,於房外炙之,臭气冲塞。问其所以,卒云:“正欲相召。”明达曰:“第无令臭。不惮行。”卒乃於头中拔出其魂,既而引出城中。所历相识甚众,明达欲对人告诉,则不可。既出城西,路迳狭小,俄而又失二卒,有赤索系片骨,引明达行,甚亲之。行数里,骨复不见。明达惆怅独进,仅至一城,城壁毁坏。见数百人,洋铁补城。明达默然而过,不敢问。更行数里,又至一城。城前见卒吏数十人,和墼修方丈室。有绯衫吏,呵问明达,寻令卒吏推明达入室。累墼塞之,明达大叫枉。吏云:“聊欲相试,无苦也。”须臾,内传王教,召明达师。明达随入大厅,见贵彩少年,可二十许。阶上阶下,朱紫罗列,凡数千人。明达行入庭,窃心念,王召我,不下阶。忽见王在阶下,合掌虔敬,谓明达曰:“冥中深要阳地功德,闻上人通《涅槃经》。故使奉迎,开题延寿。”明达又念,欲令开讲,不致塔座,何以敷演?又见塔座在西廊下,王指令明达上座开题,仍於塔下设席。王跪,明达说一行,王云,得矣。明达下座至,王令左右送明达法师还。临别,谓明达,可为转一切经。既出,忽於途中见车骑数十人,云是崔尚书。及至,乃是其祖元奖。元奖见明达不悦。明达大言云:“己是汉子。阿翁宁不识耶?”元奖引至厅,初问蓝田庄,次问庭玉,明达具以实对。元奖云:“吾自没后,有职务,未尝得还家,存亡不之知也。”寻有吏持案至元奖处(“处”原作“问”,据明抄本改)。明达窃见籍有(“有”原作“至”,据明抄本改)明达名。云:“太平寺僧,嵩山五品。”既毕,元奖问明达:“得窥也。明达辞不见。乃令二吏送明达诣判官,令两人送还家。判官见,不甚致礼。左右数客云:“此是尚书嫡孙,何得以凡客相待,判官乃处分二吏送明达,曰:“此辈送上人者,岁五六辈,可以微贶劳之。”出门,吏各求五百千。吏云:“至家,宜便於市致凿之,吾等待钱方去。”及房,见二老婢披发哭,门徒等并叹息。明不识其尸,但见大坑。吏推明达於坑,遂活。尚昏沉,未能言,唯累举手。左右云:“要纸钱千贯。”明达颔之。及焚钱讫,明达见二人各持钱去,自尔病愈。初明达至王门,见数吏持一老姥,至明达所居,云是鄠县灵岩人。及入,王怒云:“何物老婢,持菩萨戒,乃尔不洁。令放还,可清洁也。”及出,与明达相随行,可百余步,然后各去。明达疾愈,往诣灵岩,见姥如旧识也。(出《广异记》)【译文】崔明达,小字汉子,是清河东武城人。他祖父崔元奖,任吏部侍郎杭州刺史。父亲崔庭玉,任金吾将军冀州刺史。崔明达幼年时于西京长安太平寺出家,拜利涉法师为师,通晓《涅槃经》,是桑门的掌门。唐玄宗开元初年,饭后在房中午睡,刚睡,觉得身在屋外,回屋,又觉得出去了,反复了四次,心里很烦。一会儿,看见两个牛头小卒抱个死人在房外烤,臭气充塞,他问是怎么回事。小卒说,正想召你。明达说:“只要不再出臭味,就敢跟你走。”小卒便从明达的头上拔出他的灵魂,随后便领他走出城外,一路遇见很多熟人,明达想告诉他们,但说不出话。又走出城西,路很狭窄,突然又不见了两牛头卒,有红绳拴着骨片领明达行走,相距很近。走数里,骨片又不见了,明达惆怅地独行。到了一城,城墙已毁坏,看到数百人熔铁补城,明达默默地走过去,不敢问。又走数里,又到了一城,在城前见小卒官吏数十人,用砖坯修建一小屋。有一穿红衣的官吏,责问明达,随即命令小卒把明达推进屋内,用砖坯将门堵住,明达大叫冤枉。官吏说:“先让你试一下,没什么痛苦。”一会儿,里边传出阎王的话,召明达法师。明达便跟着是入大厅,看见一个高贵很有风彩的少年,约二十岁。台阶上下排列着数千穿红穿紫的人。明达走进庭,心中暗想,阎王召见我,不下台阶。忽然看见阎王在台阶下,合掌虔诚恭敬地对明达说:“冥府中也需要阳间的功德,听说你通晓《涅槃经》,所以派人以迎接你,请你讲经,延年益寿。明达又想,让我讲经为什么不到塔座上演练。立即看见塔座在西廊下,阎王指令明达上塔座开讲。又在塔座下设了很多席位,阎王跪下。明达讲了一遍,阎王说,我懂了。明达下了塔座,阎王派人送明达法师回去。临别时对明达说,可为我们传授各种经。明达便走出来,在途中忽然见车马数十人,说是崔尚书。到近前一看,原是他的祖父崔元奖。元奖见明达不太高兴。明达大声说:“我是汉子,老人家不认识我吗?”元奖将明达领进厅内,开始询问兰田庄,又问其父崔庭玉,明达以实相告。元奖说:“我从死后,在这里有职务,没曾回家,家里生死存亡的情况都不知道。”随即有小吏拿着案卷走到元奖前,明达偷眼看见案卷上有他的名字,上面写道:“太平寺僧,嵩山五品。”元奖看完后问明达:“你看见了吗?’明达说没看见。便令二吏送明达见判官,令两人送明达回家。判官见明达,不太恭敬,手下人说,这是尚书的嫡孙,不能以普通客人相待。判官便吩咐二吏送明达,说你们这些送人的人,每年五六次,可以要点报酬用以慰劳你们。出门后,两个小吏每人向明达要五百千。吏说:“到家了,可以到市上做点什么,我们等拿到钱就回去。”明达到了房中,看见两个老婢妇,披头散发的哭,自己的门徒都在叹息。明达不认识自己的尸体,只见有一大坑,小吏将明达推进坑,明达便活了,但是,神志还有此昏迷,不能说话,唯能经常举手。旁边人说:“要纸钱一千贯。”明达点头。等焚烧了纸钱,明达看见那二吏拿钱走了,自己的病痊愈了。开始时明达到阎王门前,看见好几个小吏挟持一个老太婆到明达居处,说是鄠县灵岩人。进入阎王门后,阎王很生气的说:“你这个老婢,虽然持菩萨戒,却这样不洁净,令人放还,便可清洁了。”出来时与明达同行,百多步后各自去了。明达病愈后去灵岩,看到这老太婆好像是旧日相识。王 抡天宝十一年,朔方节度判官大理司直王抡,巡至中城,病死。凡一十六日而苏。初疾亟属纩之际,见二人追去,恍惚以为人间,不知其死也。须臾入大城门,见朔方节度李林甫,相见拜揖,以为平生时也。又见李邕、裴敦复数人,於一府庭,言责林甫命。抡方悟死耳。林甫手持纸笔,与邕等辩对。俄而见其案,冥司断曰:“林甫死后破家,杨国忠代为相。”其冬,林甫死。杨国忠果代之。抡兄摄,亡已六年,时见之。摄云:“尔未当死,若得钱三千贯,即重生也。”抡家在西定远,去中城数百里。便见一山下有崎岖小道(“道”原作“遥”,据明抄本改),驰归其家。斯须而升堂告妻曰:“我已死矣,若得钱三千贯,即再生。”其夕,毕家咸闻窗牖间,窣然有物声,犬亦迎吠。既明,其妻泣言,梦抡已死,求钱三千贯。即取纸剪为钱财,召巫者焚之。抡得之,即与人间钱不殊矣。冥中无昼夜,长如十一月十二月太阴雪时。有鬼王,衣紫衣,决罪福。判官数十人。其定罪以负心为至重,其被考理者,多僧尼及衣冠。抡在生时无他过,及定罪,唯举食肉罪。旁见小吏(“小吏”原作“丁史”,据明抄本改),曰:“此人虽食肉,不故杀。”然食肉者信罪矣,杀而食之,罪又甚焉。抡未病时,曾解衣写《金光明经》。手自封裹,置于佛堂内。及冥中,以此业得见地藏菩萨。汝同此善,当得更生。即令取经,经即抡所封裹之经也。鬼王判官数人,皆平生相友善,相见恍惚,不叙故。亦见其先府君夫人,拜伏之后,都无问讯,如不相识。又见诸先亡兄弟,亦无兄弟情。兄摄近亡,相睦如生,当以日近故也。至其视事之所,见亲故有当贵及寿夭,皆宿命先定,不可移改。俄而放归,有一吏曰:“君有禄及寿,然此中之事,必不得泄之。”言毕,奄然而活,亡已十六日也。(出《通幽记》)【译文】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朔方节度判官大理司直王抡,巡视到中城时病死,十六天后又复活。初病危即将死去的时候,看见两个人追去,恍恍惚惚以为还在人间,不知自己已经死了。不一会儿,进了大城门,看见了朔方节度李林甫,互相拜揖,以为还是生时一样。又见了李邕、裴敦复等数人在一个官府庭中,谈论责怪李林甫,王抡才悟到自己是死了。李林甫手拿纸笔,和李邕等人辩论。一会儿,看见了他的案卷。冥府判词说:“李林甫死后家庭破落,杨国忠代替他当宰相。”这年冬天,李林甫死,杨国忠果然代替他当宰相。王抡的哥哥王摄已死六年,当时见到他,王摄说:“你不应该死,若是拿出三千贯钱,就能重生。”王抡的家在很远的西定,离中城数百里。看见山下有条崎岖小路,奔跑到家。他进屋告诉妻子说,我已经死了,如果拿出三千贯钱,即可再生。这天晚间,全家都听到窗户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响,狗也叫。到天亮,他妻子哭着说,我梦见王抡已死,要三千贯钱。马上取纸剪成纸钱,叫来巫婆焚烧,王抡得到钱,和人间的钱一样。阴间无昼夜之分,长如十一月十二月太阴雪时。有个鬼王穿着紫衣,管判决祸福,还有判官数十人。他们定罪时以负心为最重,被他们考问的人,多是僧人尼姑和衣冠整洁的人。王抡生时没有什么大过错,定罪时,唯有吃肉的罪,旁边的小吏说:“这人虽然吃肉,不杀生。”那末吃肉的人本身就有罪,如果又杀又吃,罪就更重了。王抡没病时,曾虔诚地写过《金光明经》,亲手封裹,放在佛堂内。到了阴间,因此见到了地藏王菩萨。你有此善举,应当再生。马上叫人取经,这经就是王抡所封裹的经。鬼王判官数人,都是生时友好,见面时都恍恍惚惚不能叙说旧事。也见到了他生时的府君夫人,拜揖之后,都无问讯,像不认识似的。又见到先死的兄弟,也没有了兄弟之情。他哥王摄最近死的,像生时一样和睦,是因死的日子近的缘故。到了他办事的地方,看见亲属故旧有富贵的和长寿或短命的,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一会儿便放他回来,有一小吏说:“你有福有寿。这里的事,一定不要泄露。”说完,他便突然活了,他已死了十六天了。费子玉天宝中,犍为参军费子玉官舍夜卧,忽见二吏至床前。费参军子玉惊起,问谁。吏云:“大王召君。”子玉云:“身是州吏,不属王国,何得见召?”吏云:“阎罗。”子玉大惧,呼人备马,无应之者。仑卒随吏去。至一城,城门内外各有数千人。子玉持诵金刚经,尔时恒心诵之。又切念云,若遇菩萨。当诉以屈。须臾,王命引入。子玉再拜,甚欢然。俄见一僧从云中下,子玉前致敬。子玉复扬言,欲见地藏菩萨。王曰:“子玉此是也。”子玉前礼拜。菩萨云:“何以知我耶?”因谓王曰:“此人一生诵金刚经,以算未尽,宜遣之去。”王视子玉。忽怒问其姓名。子玉对云:“嘉州参军费子玉。”王曰:“犍(“犍”原作“此”,据明抄本改。)为郡,何嘉州也?汝合死。正为菩萨苦论,且释君去。”子玉再拜辞出,菩萨云:“汝还,勿复食肉,当得永寿。子玉礼圣容,圣容是铜佛,头面手悉动。菩萨礼拜,手足悉展。子玉亦礼,礼毕出门。子玉问:“门外人何其多乎?”菩萨云:“此辈各罪福不明,已数百年为鬼,不得记生。”子玉辞还舍,复活。后三年,食肉又死。为人引证。菩萨见之,大怒云初不令汝食肉,何故违约?子玉既重生,遂断荤血。初子玉累取三妻,皆云被追之,亦悉来见。子玉问:“何得来耶?”妻云:“君勿顾之耳。”小妻:“君於我不足,有恨而来,所用己钱,何不还之?”子玉云:“钱亦易得。”妻云:“用我铜钱,今还纸钱耶?”子玉云:“夫用妇钱,义无还理。”妻无以应。迟回各去也。(出《广异记》)【译文】唐玄宗天宝年间,犍为参军费子玉,在官舍中睡觉的时候,忽然见两个小吏到床前,费子玉惊起,问是谁?吏说:“大王召见你。”子玉说:“我是州官,不属王国。怎么能召见我?”吏说:“是阎罗王。”子玉很害怕,招呼人备马,可是没人应声,仓促间便跟随二吏走了。到了一座城,门内外各有数千人。子玉平日总念《金刚经》,这时就专心地念诵。又急切地想道,若遇菩萨,应去诉屈。片刻,阎王命人领他进去,子玉又拜,很高兴。一会儿见一僧人从云中下来,子玉向前致敬,又说,想见地藏王菩萨。阎罗王说:“子玉,这就是。”子玉向前致礼拜揖。菩萨说:“你怎么知道我呢?”他又对阎王说:“此人一生诵念《金刚经》,计算他的寿命没尽,应该让他回去。阎王看了看子玉,忽然愤怒地问他的姓名,子玉回答说:“嘉州参军费子玉。”阎王说:“犍为郡,为什么说嘉州?你应该死,因为菩萨苦苦讲情,才放你回去。”子玉又拜谢辞别出来,菩萨说:“你回去不要再吃肉,就能长寿。”领子玉到圣容前礼拜,圣容是铜佛,头面,手都能动。菩萨礼拜时,手、腿也舒展开了。子玉又礼拜,然后出门。子玉问:“门外怎么这么多人?”菩萨说:“这些人都是因为罪和福不明,已经当数百年的鬼,不能重生。”子玉辞告回家便复活了。三年后吃肉又死了,被人领着见菩萨,菩萨见他很愤怒地说,当初我不叫你吃肉,你为什么违约?子玉又重生了,便断绝荤腥。当初子玉曾娶了三个妻子,都说被追赶,也都来见他。子玉问:“为什么来?。妻说:“你不管我们。”小妻说:“你对不起我,有恨而来,你用我的钱,为什么还?”子玉说:“钱很容易得到。”妻说:“用我的铜钱,现在还我纸钱。”子玉说:“丈夫用妻子的钱,没有还的道理。”妻子无理可说,慢慢地各自走了。梅先钱塘梅先恒以善事自业。好持佛经,兼造生(明抄本“造生”作“遂主”。)七斋,邻里呼为居士。天宝中,遇疾暴卒而活。自说,初死为人所领,与徒十余辈见阎罗王。王问君在生复有何业,先答曰:“唯持经念佛而已。”王曰:“此善君能行之,冥冥之福,不可虚耳。”令检先簿,喜曰:“君尚未合死,今放却生,宜崇本业也。”再拜。会未有人送,留在署中。王复讯问,次至钱塘里正包直。问何故取李平头钱,不为属户。直曰:’直为里长团头身常在县夜归早出实不知山乞追子问。”王令出帖追直子。须臾有使者至今送直还。遂活。说其事,时其子甚无恙,众人皆试之。后五六日,直子果病,即二日死矣。(出《广异记》)【译文】钱塘人梅先,经常以行善事为自己的事业。喜欢持经念佛,同时斋戒不杀生,邻里称他为居士。唐玄宗天宝年间得急病死而复活。自己说,初死时被人领着,和十多人一起见阎王。阎王问他在世时以什么为业。梅先答,只有诵经念佛而已。阎王说,你能这样做善事,冥冥之中可以得福,但不可有虚假。”令人检查梅先册簿,高兴地说:“你还不该死,现在放你,你应该继续做善事。”梅先又拜,恰巧没人送他,留在了阴府中。阎王继续讯问,下面轮到钱塘里正包直,问他为什么拿李平头的钱,他又不是你属下的民户。包直说:“我是里长团头,常在县里,早出晚归,实在不知道,请问我儿子。”阎王又令人持帖去追捕包直的儿子。一会儿,有使者到。叫送包直还阳,包直便活了,说了这事,当时他儿子什么病没有,大家都想看看这事的结果,五六天后,包直儿子果然病了,两天后死了。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丹丘子 瀚海神 薛延陀 睦仁茜 兖州人丹丘子隋开皇末。有老翁诣唐高祖神尧帝,状貌甚异。神尧钦迟之,从容置酒,饮酣,语及时事曰:"隋氏将绝,李氏将兴,天之所命,其在君乎?愿君自爱。"神尧惕然自失,拒之。翁曰:"既为神授,宁用尔耶。隋氏无闻前代,继周而兴,事逾晋魏。虽偷安天位,平定南土,盖为君驱除。天将有所启耳。"神尧阴喜其言,因访世故。翁曰:"公积德入门,又负至贵之相,若应天受命,当不劳而定。但当在丹丘子之后。"帝曰:"丹丘为谁?"翁曰:"与公近籍,但公不知耳?神器所属,唯此二人。然丹丘先生,凝情物外,恐不复以世网累心。傥或俯就,公若不相持于中原,当为其佐。"神尧曰:"先生安在?曰:"隐居鄠杜间。"帝遂袖剑诣焉。帝之来,虽将不利于丹丘,然而道德玄远,貌若冰壶,睹其仪而必骇神耸。至则伏竭于苫宇之下,先生隐几持颐,块然自处。拜未及起。先生遽言曰:"吾久厌浊世,汝膻于时者,显晦既殊,幸无见忌。"帝愕而谢之,因跪起曰:"隋氏将亡,已有神告。当天禄者,其在我宗。仆(仆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夙叶冥征。谓钟末运。窃知先生之道,亦将契天人之兆。夫两不相下,必将决雄雌于锋刃,衒智力于权诈。苟修德不竞,仆惧中原久罹刘项之患。是来也,实有心焉,欲济斯人于涂炭耳。殊不知先生弃唐虞之揖让,蹑巢许之遐蹤。仆所谓 鸡夏虫,未足以窥大道也。"生先笑而颔之。帝复进曰:"以天下之广,岂一心一虑所能周哉。余视前代之理乱,在辅佐得其人耳。苟非伊周皋夔之徒。秦汉以还,皆璅璅庸材不足数。汉祖得萧张而不尽其用,可为太息。今先生尚不屈尧舜之位,固蔑视伊皋矣。一言可以至昌运。得无有以诲我乎?"先生曰:"昔陶朱以会稽五千之余众,卒殄强吴。后去越相齐,于齐不足称者,岂智于越而愚于齐?盖功业随时,不可妄致。废兴既自有数,时之善否,岂人力所为?且非吾之知也?"讫不对。帝知其不可挹也,怅望而还。武德初,密遣太宗鄠杜访焉,则其室已墟矣。(出《陆用神告录》)【译文】隋文帝开皇末年,有一位老翁去拜见唐高祖李渊,他的相貌很不一般。高祖非常敬重他,从容不迫地布置酒筵,喝到兴起之时,那老翁谈到时事政治说:"隋朝将要灭亡,李氏宗族将要兴起,取而代之。这是上天的旨意,不是您自身决定的呵。希望你能够自爱自重,好自为之。"高祖感到戒惧不安,且怅然若失,急忙拒绝了。老翁说:"既然是天神授命,只管用好了。隋朝的杨坚在前代没有什么名气,北周时袭父爵为隋国公,后废静帝自立的,权力超越了晋魏南北朝任何一个皇帝。可是,他虽然一时得到天子之位,平定了南方的国土,还是得被你推翻。上天将对你有所开导。"听罢此言,高祖暗自高兴,于是询问治世经验。老翁说:"你在品德方面已经修养成了,容貌又有大贵之相,如果应承天帝的旨意接受此命,定会不费力就能取得成功。但是,你应该排在丹丘子的后面。"高祖问道:"丹丘是谁呀?"老翁说:"跟你住的很近,但你却不知道他。将来帝位所属,只有你们二人。然而,丹丘生在你的前面,他把精力和情感都集中到世俗之外,恐怕不会再为国家和社会的纲纪而费心。倘若他屈就于此,你如果不打算和他在中原相争,那就应该去辅佐他。"高祖问:"丹丘先生在什么地方?"老翁说隐居在鄠县和杜县的交界处,高祖随即藏剑于袖中前去拜见丹丘子。高祖的到来,虽然将对丹丘不利,然而丹丘在道德修养方面十分透彻深远,脸上冷若冰霜,看他的仪表就会使人敬畏不已。高祖来到之后就伏身在草棚前拜见,那丹丘先生坐在几案后面养神,泰然自若。高祖拜谒完了站起身来。丹丘先生忽然说道:"我很久就厌恶凡世了,而你胸中却一直装着世事;你我二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是相当悬殊的,可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因此被你忌恨。"高祖愕然不已,向他道谢,又跪下说道:"隋朝就要亡了,已经有神人告诉我说,如今由上天赐予帝位的人,就在我们李氏宗族之内。我在往日梦中所见的征兆,称为'钟末运'。我知道你修道德济世之道,也是想找寻天人合一的征兆。如果我们两个不相上下,必将用武力一决雌雄,把才智全用在搞阴谋诡计、争权夺势之上,谁也不讲善和德,我担心中原大地会受像刘邦、项羽争雄那样的灾乱。我今天到这里来,其实是有很多心思和想法的,想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呵。殊不知你会把大唐基业揖让给我,而要步隐居不仕的巢父和许由的后尘。我所说的不过是鸡虫一般的浅见,不足以说明大的道理呵。"丹丘先生笑着点点头。高祖又进而说道:"凭天下之广大,有些事情不是一个人所能考虑周全的。我看前朝的治与乱,原因在于得到没得到辅佐之人。是不是伊尹、周公、皋夔那样的良臣。自秦汉以来,碌碌无为的庸才是靠不了前的;汉高祖刘邦得萧何、张良而未能很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应该为此叹息。现在,你还没有为帝位而动心屈身,当然可以看不起伊尹皋夔。一句话可以致国运昌盛,得到或没有得到对我都是个教诲。"丹丘先生说:"当年陶朱在会稽山用五千多人,战胜了强吴。后来他离开越国到齐国为相,在齐国他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难道这能说他在越国就聪敏而到齐国之后就愚笨了呢?功业应该随着时代而兴,不可妄动,废兴你自己早已经心里有数。时事好坏,不是人力所能左右。而且不是我所能够知道。"言罢,高祖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不能推让,怅然地望着丹丘子越走越远。武德初年,高祖秘密派遣李世民到鄠县和杜县的交界处寻访,然而,丹丘子住的屋子已经化作一片废墟了。瀚海神并州北七十里有一古冢。贞观初,每至日夕,即有鬼兵万余,旗幡鲜洁,围绕此冢。须臾,冢中又出鬼兵数千,步骑相杂,于冢傍力战。夜即各退,如此近及一月。忽一夕,复有鬼兵万余,自北而至,去冢数里而阵。一耕夫见之惊走。有一鬼将,令十余人擒之至前,谓曰:"尔勿惧,我瀚海神也。被一小将窃我爱妾,逃入此冢中。此冢张公,又借之兵士,与我力战。我离瀚海月余,未获此贼,深愤之。君当为我诣此冢造张公,言我自来收叛将,何乃藏之冢中?仍更借兵拒我,当速逐出。不然,即终杀尔!"仍使兵百人,监此耕夫往。耕夫至冢前,高声传言。良久,冢中引兵出阵。有二神人,并辔而立于大旗下,左右剑戟如林。遽召此耕夫前,亦令传言曰:"我生为锐将三十年,死葬此,从我者步骑五千余,尽皆精强。今(今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有尔小将投我,我已结交有誓,不可不借助也。若坚欲与我力争,我终败尔,不使尔得归瀚海。若要且保本职,当速回!"耕夫又传于瀚海神,神大怒,引兵前进,令其众曰:"不破此冢,今夕须尽死于冢前!"遂又力战,三败三复。战及初夜,冢中兵败,生擒叛将。及入冢,获爱妾,拘之而回。张公及其众,并斩于冢前,纵火焚冢,赐耕夫金带。耕夫明日往观,此冢之火犹未灭,冢傍有枯骨木人甚多。(出《潇湘录》)【译文】并州以北七十里处有一座古墓。唐代贞观初年,每天天一亮,这里立即会出现一万多鬼兵,举着鲜艳的旗职,把这座古墓包围起来。不一会儿,墓里又冲出鬼兵几千人,步兵和骑兵夹杂在一起,双方在墓旁拼力撕杀,天快亮时便各自退去。就这样闹了快一个月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又有一万多鬼兵从北边冲杀过来,在距古墓几里地远的地方摆下了阵势,一个农民见状吓得拔腿就跑。这时,有一位鬼将军,派十几个人把那农民抓到跟前,并对他说:"你不要害怕,我是瀚海神呵。我的爱妾被手下一个小将带着私奔,逃进那座古墓里。这座古墓的主人张公,又借给他兵马,与我拼战。我离开瀚海一个多月了,尚未抓住这个贼,十分气愤。你应当为我去拜见那古墓的主人张公,说我来此的目的就是捉拿叛将,他为何将此人藏在墓中,还借兵让他跟我对抗?他应该马上把那叛将驱赶出来,否则,最终我要把他杀死的!"接着就派出一百多士兵,监视那农民向古墓走去。农民来到墓前,高声传达瀚海神说的那些话。好久,古墓里杀出兵马上前迎战。只见有两个神人,骑在马上,并肩站在大旗下,周围剑戟刀枪林立。其中一个神人急忙把农夫召呼过去,也让他传话过来说:"我生前当过三十年勇将,死后埋葬在这里,跟随我的共有骑兵步兵五千多,全都是精兵强将。今天,你的一员小将投奔于我,我已经同他宣誓结交,不能不帮他的忙呵。如果你坚决想和我拼下去,我最终将把你打败,使你无法再回到瀚海。如果你想要暂且保住现在的职位,就应当立即返回。"农民又把这番话传给了瀚海神。瀚海神听罢大怒,带兵前进,对手下发令说:"不攻破这座古墓,咱们今天就都战死于墓前!"随即又拼杀起来。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一直打到天黑,古墓中的兵马败下阵去,活捉了那名叛将。接着他们又杀进墓中,找到了潮海神的爱妾,把她押送回去。张公及其手下兵士,全被斩杀于墓前。瀚海神命手下人放火烧了那座古墓,赐给那位农民一条金带子。第二天,那农民又到墓前观看,只见那大火还没有灭,墓旁边有许许多多的枯骨和木头人。薛延陀突厥沙多弥可汗,贞观年,驭下无恩,多有杀戮,国中震恐,皆不自安。常有客乞食于主人,引入帐,命妻具馔。其妻顾视,客乃狼头。主人不之觉。妻告邻人,共视之,狼头人已食其(其原作告。据明抄本改。)主人而去。相与逐之,至郁督军山,见二人,追者告其故。二人曰:"我即神人,薛延陀当灭,我来取之。"追者惧而返。太宗命将击之,其众相惊扰,诸部大乱。寻为回纥所杀,族类殆尽。(出《广古今五行记》)突厥的沙多弥可汗,于唐代贞观年间,对部下及百姓不施恩惠,且大开杀戒,弄得举国上下惶恐不安,人人自危。一天,有位客人来向薛延陀部落首领乞食,主人把他引进帐内,让妻子准备饭食。他的妻子抬头看去,只见那客人长着一颗狼脑袋,主人却没有发觉。妻子去通知邻居,一起来看。这时,那个狼头人已经吃掉主人逃走了。人们聚到一起前追赶,追到郁督军山时,遇到两个人,追赶的人们告诉他们此行的原因。那二人道:"我们是神人呵。你们的薛延陀部落应当灭亡了,我们就是来取你们首领脑袋的。"追赶的人们听罢此言,全吓得跑了回来。唐太宗派将领率兵攻打薛延陀部落,部落里的人们相互惊扰,这样一来铁勒各个部落全乱了,旋即被回纥人斩尽杀绝,这个部族便灭亡了。睦仁茜 唐睦仁茜者,赵郡邯郸人也。少时经学,不信鬼神。常欲试其有无,就见鬼人(人原作神。据明抄本改。)学之,十余年不能得见。后徙家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大官,衣冠甚伟,乘好马,从五十余骑。视仁茜而不言。后数见之,经十年,凡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仁茜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愿与君交游。"仁茜即拜之,问公何人耶?答曰:"吾是鬼耳。姓成名景,本弘农人。西晋时为别驾,今任临湖国长史。"仁茜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以北,总为临湖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即故赵武灵王。今统此国,总受泰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泰山。是以数来至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苦。唯死生之命,与大祸福之报,不能移动耳。"仁茜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事以赠之,遣随茜行。有事则令先报之,即尔所不知,当来告我,如是便别。掌事恒随,遂如侍从者。每有所问,无不先知。时大业初,江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茜于家教文本,仁茜以此事告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语我,'有一事差君不得道。既与君交,亦不能不告。鬼神道亦有食,然(食然二字原缺。据《冥报记》补。)不能得饱,常苦饥。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食。"'仁茜既告文本。文本既为具馔,备设珍羞。仁茜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水边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茜见景与两客来至,从百余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不精,亦传景意辞谢。初文本将设食,仁茜请有金帛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仁茜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唯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金涂大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及景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景深喜,谢曰:"因睦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寿命乎?"文本辞云:"不愿知也。"景笑而去。数年后,仁茜遇病,不因困笃而不起。月余,仁茜问常(常原作凭。据明抄本改。)掌事,掌事不知。便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月因朝泰山,为问消息而相报。"至后月,长史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某,为泰山主簿。主簿一员缺,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耳。案成者当死。"仁茜问计将安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余,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征召耳,当为请之。"乃曰:"赵主簿相问,睦兄昔与同学,恩情深至。今幸得为泰山主簿。适遇一员官缺,明府令择人,吾已启公。公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命当有死。死遇济会,未必当官。何惜一二十年苟生耶?今文案已出,不可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仁茜忧惧,病愈笃。景谓仁茜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泰山,于府君陈述,则可以免。"仁茜问何由见府君。景曰:"往泰山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君原作居。据明抄本改。)往,自当见之。"仁茜以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数日,又告仁茜曰:"文书欲成,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消。"告文本,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讫而景来告曰:"免矣。"仁茜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因果,此为虚实?"答曰:"皆实。"仁茜曰:"即如是,人死当分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景曰:"君县内几户?"仁茜曰:"万余户。"又曰:"狱囚几人?"仁茜曰:"常二十人已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仁茜曰:"无。"又曰:"九品以上官几人?"仁茜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义分,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得人道者,万有数人,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入地狱者,万亦数十,如君狱内囚;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就此道中,又有等级。"因指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尤多。"仁茜曰:"鬼有死乎?"曰:"然。"仁茜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生而不知死。"仁茜问曰:"道家章醮,为有益否?"景曰:"道者彼天帝总统六道,是为天曹。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泰山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诸尚书。若我辈国,如大州郡。每人间事,道士上章请福,如求神之恩。大曹受之。下阎罗王云:'以某月日,得某申诉云。宜尽理,忽令枉滥。'阎罗敬受而奉行之,如人奉诏也。无理不可求免,有枉必当得申,何为无益也?"仁茜又问:"佛家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其修福者,天神敬奉,多得宽宥。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簿不得追摄。此非吾所识,亦莫知其所以然。"言毕即去。仁茜一二日能起,便愈。文本父卒,还乡里。仁茜寄书曰:"鬼神定是贪谄,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殷勤。比知无复利,相见殊落漠。然常掌事犹见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仆为掌事所导,故(故原作如常。据明抄本改。)贼不见,竟以获全。"贞观十六年九月八日文官赐射于玄武门,文本时为中书侍郎。自语人云尔。(出《冥报录》)【译文】唐代的睦仁茜,是赵郡邯郸县人士。从小就钻研经学,不相信鬼神。他常常想试探到底有无鬼神,就去拜见看到过鬼的人并跟他学习,十多年一无所获。后来他把家迁往县城,在路上看到一个人,像个大官,衣帽十分威风而考究,骑着好马,骑马的随从就有五十多人。他看着睦仁茜却没有言声。后来,经常看见他,十年之内,一共见过几十次。后来有一次,他停下马来,喊睦仁茜说:"我经常看见你,感情上便有些眷恋而倾慕,真想和你交往、游玩呀。"睦仁茜当即朝他揖拜,问他是什么人,回答说:"我是鬼呵,姓成名景,本来是弘农县人,西晋时当过别驾,现在任临湖国的长史。"睦仁茜问他国家在什么地方?国君叫什么名字?回答说:"黄河以北,统称为临湖国,国都建在楼烦县西北处的沙漠地带。我们的国君是已经死去的赵武灵王。他今天统治这个国家,总的还要受泰山府君的控制和管理。每月派一名宰相去泰山朝觐。所以多少次路过此地与你相遇呵。我只能给你一样好处,就是能够让你事先知道福难而设法避开它,可以免去受罪。但生死和大祸大福是早就有定数的,不能变动了。"睦仁茜听从了成景的话,成景于是把他的从骑常掌事送给睦仁茜,派他跟随仁茜而去,有什么事情必须事先向上报告,并说道:"凡是你所不知道的,就应当来告诉我。"于是便告别。常掌事一直跟随着睦仁茜,就像个侍从似的。每次睦仁茜提出问题,常掌事没有不事先知道的。隋代大业初年,江陵来的岑之象做了邯郸县令。岑之象的儿子叫文本,年纪不满二十,岑之象请睦仁茜到家中教导文本。睦仁茜将与鬼相遇这件事告诉了文本,并对他说道:"成景长史对我说:'有一事羞于启齿你还不知道;但我既然与你相交,也不能不告诉你呀。鬼神之道也是要吃饭的,但不能够吃饱,常常忍饥挨饿。如果能够吃上人间的饭菜,一年之内都饱饱的。所以,那些鬼们都常常偷吃人间的饭食。'我很穷又十分珍重自己的名声,就不能去偷了。那么你就宴请他一顿吧!"他既然告诉了文本,文本立即就派人准备饭食,备设珍羞。睦仁茜说:"鬼是不想进人的房间的,可以在外面河边支起布棚摆下筵席。"岑文本照他说的一一去做了。时间到了,睦仁茜看见成景与两位客人赶到,骑马的随从就有一百多人。落坐之后,岑文本起身向席间的客人再次揖拜,并道歉说自己准备的食物不够精细,也转告成景感谢之意。岑文本开始设宴时,睦仁茜拿黄金玉帛赠给他。岑文本问是什么东西,睦仁茜说:"鬼所用的东西,全都和人用的不一样。但只有黄金和绢帛,能够通用。但也不如假的好。把黄金镀在锡块上当金子,用纸做绢帛,才是最贵重的上品。"岑文本照他说的去做了。等到成景吃饱了,又把他的从骑叫过来坐着吃开了。岑文本把所作的假金钱及绢帛送给成景,成景十分喜欢,谢道:"由于我而给你找麻烦,而你却把这些东西送上来,十分感激。请问,你是不是很想知道自己的寿命呀?"岑文本辞谢道:"我不愿知道。"成景笑着离席而去。几年之后,睦仁茜患上了病,他没有因为疾病沉重、处境窘迫而躺倒。一个多月之后,睦仁茜问常掌事这是怎么回事,常掌事也不知道;便又去找成景长史,成景回答说:"我也不知,下个月要去泰山朝觐,问清因由再告诉你。"到了下个月,成景来告诉他说:"你的一个同乡赵某人,原来是泰山的主簿,现在主簿一职空缺,因此他推荐你当此官,有意让你管理文案,管事的人召你前去。但是文案整理成后你也就该死了。"睦仁茜问他到底该不该去。成景说:"你的寿命应该活到六十多岁,现在才四十岁。但是赵主簿横竖都要把你征召去,你应当去呀。"又说:"赵主簿如果问起来,你就说与他昔日是同学,恩情深厚。今天有幸被任为泰山主簿。"梦中,那位赵某说:"正赶上一个官职空缺,神君让我选人。我已经把你的名字报到神君那里,神君默许用你。你老兄既然不能够得到长生,命中注定必有一死,那样死后的人都集中到一起,你就未必能够当上官了,何必吝惜一二十年的苟安生活呀?!现在文案已经发下来了,不可能再收回去,希望你作出来的决定,什么也不要乱怀疑。"睦仁茜又担忧又害怕,病更加严重了。成景对睦仁茜说:"赵主簿一定想致函给你,你可以自己前往泰山,向泰山府君陈诉,就能免去你的这个职务。"睦仁茜问怎么才能见到府君,成景说:"到泰山庙的东面,再过一个山岭,那片平地就是府君的明府,你到了那个地方,自然就可以见到他了。"睦仁茜把这事告诉了岑文本,文本为他准备行装。几天后,成景又告诉仁茜说:"文状要写成了,你前去陈诉一定会害怕的,那就应当赶快做一尊佛像,这样那文书自然就会撤销了。"睦仁茜嘱咐文本,花三千钱在寺院的西墙上画一尊佛像。画完了,成景就来告诉他:"你的那件事终于免了!"睦仁茜知道自己不信佛,对此半信半疑,问成景说:"佛法说人有三世因果轮回,这是真是假?"成景回答说:"全是真的。"睦仁茜说:"即然如此,那么人死之后应当分别进入六条道,怎么会全变鬼呢?而赵武灵王和你这样的人,现在还是鬼,这……"成景说:"你们那个县共有多少户?仁茜说:"一万多户。"成景又问:"监狱中押着多少人?"仁茜回答:"平时在二十人以下。"成景又问:"你们那万户之内,做五品官的有几个人?"仁茜回答:"没有一个。"又问:"做九品官以上的有几个人?"仁茜回答说:"几十个人。"成景说:"所谓六道的合理划分,就跟这是一样的。能够在死后进入天道的,一万人中没有一个,这就像你们全县也没有一个做五品官的;能够在死后进入人道的,一万人中有几个,这就像你们县里做九品官以上的有几十个人差不多;人死后下地狱的,一万人中也有几十个,这就像你们县监狱里关押的囚犯。人死之后,只有做鬼和畜生的,才是最多的呵,这就像你们县里的纳税服役的人家一样。进入这条道的,也有等级之分。"于是,他指指自己的随从说道,"这人就远远赶不上我了!其实,不如他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睦仁茜问道:"鬼也有一死吗?"成景回答说:"是的。"睦仁茜又问:"那么鬼死之后进入什么道?"成景说:"不知道,这就像人知道生而不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似的。"仁茜问道:"道家的章醮,到底有没有益处?"成景说:"道者就是阴间总管六道的天帝,称为天曹。阎罗王,就像人间的皇帝一样。泰山府君,如同现在尚书令的职位,五道神如同各位尚书。像我们那样的国家,就跟现在的大的州郡一样。每次处理人间的事情,都是由道士上表求神乞请保佑,如求神降恩等等。天曹受理之后,接着对阎罗王说:于某月某日,接到某人的申诉等。应当尽快公正地处理,不能不顾事由而冤枉人。阎罗王敬受而认真地奉行,就像人世间奉诏一样。在这里,没有充分理由是不能请求赦免的,有冤屈也必然能够得到申报。怎么能说没有益处呢?"仁茜又问:"请佛家保佑怎么样?"成景说:"佛是大圣呵,不发文书,但他所要保佑的人,天神都会敬奉的,差不多都会得到宽恕和谅解。如果福大之人,虽然生前有过罪恶,阴司的文簿上也不得追记。这些都不是我所见过的,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说完就离去了。睦仁茜一两天就起床行走,病也好了。岑文本父亲死了,岑文本回到老家。睦仁茜给他写信说:"那些鬼神准是些贪婪且善于谄媚之徒,当初你请他们吃饭,显得那么殷勤、热情;如今知道再无利可图,与我相见便显得十分冷淡。但是那位常掌事还一直跟随着我。另外,本县县城已被贼寇攻陷,人几乎被杀光了。我由常掌事领着,贼寇们看不见,竟然保全了性命。"唐贞观十六年九月八日,太宗皇帝赐文官们在玄武门前练习射箭,岑文本当时是中书侍郎,也参加了,自己对别人讲出了上述之事。兖州人唐兖州邹县人姓张,忘字。曾任县尉。贞观十六年,欲诣京赴选。途经泰山,谒庙祈福。庙中府君及夫人并诸子等,皆现形像。张遍拜讫,至第四子旁,见其仪容秀美。同行五人,张独祝曰:"但得四朗交游,赋诗举酒,一生分毕,何用仕官?"及行数里,忽有数十骑马,挥鞭而至,从者云是四郎。曰:"向见兄垂顾,故来仰谒。"又曰:"承欲选,然今岁不合得官。复恐在途有灾,不复须去也。"张不从,执别而去。行百余里,张及同伴夜行,被贼劫掠,装具并尽。张遂祝曰:"四郎岂不相助?"有顷,四郎车骑毕至,惊嗟良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贼颠仆迷惑,却来本所。四郎命决杖数十。其贼臂膊皆烂。已而别去。四郎指一大树,兄还之日,于此相呼也。是年,张果不得官而归。至本期处,大呼四郎。俄而郎至。乃引张云,相随过宅。即有飞楼绮观,架迥凌空,侍卫严峻,有同王者。张即入。四郎云:"须参府君,始可安。"乃引入。经十余重门,趋而进,至大堂下谒拜。见府君绝伟。张战惧,不敢仰视。判事似用朱书,字皆极大。府君命使者宣曰:"汝乃能与吾儿交游,深为善道。宜停一二日聚,随便好去。"即令引出,至一别馆。盛设珍羞,海陆毕备。奏乐盈耳。即与四郎同室而寝。已经三宿。张至明旦,游戏庭序,徘徊往来,遂窥一院,正见其妻。于众官人前荷枷而立。张还,甚不悦。四郎怪问其故。张具言之。四郎大惊云:"不知嫂来此也。"即自往造诸司法所。其类乃有数十人,见四郎来,咸去下陛,重足而立。以手招一司法近前,具言此事。司法报曰:"不敢违命。然须白录事知。"遂召录事,录事诺云:"乃须夹此案于众案之中,方便同判,始可得耳。"司法乃断云:"此妇女勘别案内。常有写经持斋功德,不合即死。"遂放令归家。与四郎涕泣而别,仍云:"唯作功德,可以益寿。"张乘本马,其妻从四郎借马,与妻同归。妻虽精魂,事同平素。行欲至家,可百步许,忽不见。张大怪惧。走至家中,即逢男女号哭,又知已殡。张即呼儿女,急往发之,开棺,妻忽起即坐,冁然笑曰:"为忆男女,勿怪先行。"于是已死经六七日而苏也。兖州人说之云尔。(出《冥报录》)【译文】唐代兖州邹县有个人姓张,忘记他的名字了。张某曾经当过县尉。贞观十六年,他想进京城参加每年一次的官选,希望朝廷量才授官。路过泰山时,他进庙中祈祷请神保佑,庙中的府君及夫人连同几个儿子等,全现出了原形。张某向他们一一揖拜完毕,当走到府君的第四个儿子身边,见他仪表和容貌俊美出众,同行的五个人当中只有张某祝颂道:"我要能同四郎交往,饮酒赋诗,一生很快就过去,何必要当官呢?"等他走出几里地之后,忽然有几十个骑马的人,挥鞭而来,随从告诉他说这就是四郎。四郎对张某说:"刚才见你对我高看一眼,所以前来拜望你。"又说:"知道你想参加大选,但今年是不会封你官职的,还恐怕在中途遇到祸事,不要再去了。"张某不听,执意告别而去。走出一百多里,张某和同伴赶夜路时,被强盗劫掠一空,衣物用具全被抢走了。张某立即祈祷说:"四郎怎么不来帮助我呀?"俄顷四郎的车马全来了。见状,四郎惊叹好久,立即派手下人追捕强盗。那强盗踉踉跄跄,神魂颠倒,又转回原地,四郎命人打他几十棍杖。那强盗的屁股和胳膊全被打烂了。然后,张某与四郎告别而去。四郎指着一棵大树说:"你回来的时候,要在这里喊我呵!"这年,张某果然落选而归。到了约定的地方,他大声连喊四遍四郎。不一会儿,四郎就来了。他领着张某边走边说:"咱们一起到这片坟地看看吧。"走了不远,前面楼檐凌空,气势雄伟,十分壮观;而且,侍卫们神色严峻,把守甚严,如同保卫皇帝一样。张某随四郎走了进去。四郎说:"咱们必须去参拜府君,才能够平安无事。"四郎领着他往里走,经过十几道门,趋身而进,终于来到大堂之下。张某拜谒完毕,只见那府君十分魁伟威严,便有些胆战心惊,不敢抬头再望。府君判案好像用红笔书写,字都很大。府君让手下人宣布说道:"你能够同我的儿子交往,使我深深感到你具有美好的品德。你应当在此住一两天,我再设宴招待你。然后你再自便吧。"当即,他被人领了出来,到了一座客馆。这里已经摆下了丰盛的酒菜,那些珍奇的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而且有人奏乐助兴。当天,张某与四郎同室而睡。就这样过了三宿。第四天天一亮,张某在亭堂间游玩,徘徊往来,无意之中看见一个院子,正好见到自己的妻子在里面。她戴着枷锁,低着头站在一些当官的面前。张某回到房间,十分不高兴。四郎感到奇怪,便问他怎么回事。张某把刚才的事说了。四郎大吃一惊,道:"不知道嫂子来到这里呀!"随即,亲自前往各司法部门询问。各司法部门共有几十个人,见四郎来了,全都走下台阶,迭足而立,一个个现出十分恐惧的样子。四郎用手势把一个司法官唤到跟前,跟他说了这件事。司法官回答说:"我们不敢违命呵。但是……那也必须得让录事知道。"随即把录事召了进来。这位录事答应下来,说道:"这就必须把这个案子夹在众多的案子当中,才能便于一起宣判,方可达到目的。"最后,司法官判决说:"这位妇女所犯罪行,已经在别的案子里得到了甄别校正。另外,她还有抄写经书持斋多年的功德,不该立即处死。"随即,张某的妻子被放了出来,让她回家。夫妻二人和四郎挥泪告别。四郎因而说:"只有立功修德,才能够延年益寿呵。"张某骑着原来的马,他妻子向四郎又借了一匹马,夫妻双双往家走。妻子虽然是鬼魂,但与平时没什么两样。快走到家了,大约还有一百步远时,妻子忽然就没了踪影。张某十分惊异而恐惧。进了家门,就看见儿女们号啕大哭,一问,才知道已经出殡了。张某立即呼唤儿女们。急忙去墓地挖坟。棺材打开了,妻子忽然坐了起来,笑着说道:"因为思念儿女,别怪我先走了一步呵。"于是,她在死亡六七天之后又苏醒过来了。这个故事是兖州人讲的。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柳智感 李播 狄仁杰 王万彻 太学郑生 赵州参军妻柳智感唐河东柳智感,以贞观初为长举县令。一夜暴死,明旦而苏。说云:"始忽为冥官所追。大官府使者以智感见,谓感曰:'今有一官缺,故枉君任之。'智感辞以亲老,且自陈福业,未应便死。王使勘籍,信然。因谓曰:'君未当死,可权判录事。'智感许诺谢。吏引退至曹,有五判官,感为第六。其厅事是长屋,(屋原作官。据明抄本改。)人坐三间,各有床案,务甚繁拥,西头一坐处无判官,吏引智感就空坐。群吏将文书簿帐来,取智感署,署(署原作于。据明抄本改。)案上,退立阶下。智感问之,对曰:"气恶逼公,但遥以中事答。"智感省读,如人间者,于是为判句文。有顷食来,诸判官同食。智感亦欲就之,诸判官曰:"君既权判,不宜食此。"感从之。日暮,吏送智感归家,苏而方晓。自归家中。日暝吏复来迎至旦如(至下原有彼字。如字原缺。据明抄本删补。)故。知幽显昼夜相反矣。于是夜判冥事,昼临县职。岁余,智感在冥曹,因起至厕,于堂西见一妇女。年三十许,姿容端正,衣服鲜明,立而掩涕。智感问何人,答曰:"兴州司仓参军之妇也。摄来此,方别夫子,是以悲伤。"智感以问吏,史曰:"官摄来,有所案问,且以证其夫事。"智感因谓女人曰:"感长举县令也。夫人若被堪问,幸自分就。无为牵引司仓,俱死无益。"妇人曰:"诚不愿引之,恐官相逼耳。"感曰:"夫人幸勿相牵,可无逼迫之虑。"妇人许之。既而还州,先问司仓妇有疾。司仓曰:"吾妇年少无疾。"智感以所见告之,说其衣服形貌,且劝令作福。司仓走归家,见妇在机中织,无患也,不甚信之。后十余日,司仓妇暴死。司仓始惧而作福禳之。又兴(兴原作与。据明抄本改。)州官二人考满,当赴京选。谓智感曰:"君判冥道事,请问吾选得何官?"智感至冥,以某姓名问小录事。曰:"名簿并封左右函中,检之二日方可得。"后日,乃具告二人。二人至京选,吏部拟官,皆与报不同。州官闻之,以语智感。后问小录事,覆检簿,云:"定如所检,不错也。"既而选人过门下,门下审退之。吏部重送名,果是名簿检报者。于是众威信服。智感每于冥簿,见其亲识名状及死时日月,报之,使修福,多得免。智感权判三年,其吏部来告曰:"已得隆州李司户,授正官以代。公不复判矣。"智感至州,因告刺史李德凤,遣人往隆州审焉,(焉原作为。据明抄本改。)其司户已卒。问其死日,即吏来告之时也。从此遂绝。州司遣智感领囚,送至凤州界。囚四人皆逃。智感忧惧,捕捉不获。夜宿传舍,忽见其故部吏来告曰:"囚尽得矣。一人死,三人在南山西谷中,并已擒缚。愿公勿忧。"言毕辞去。智惑即请共入南山西谷,果得四囚。知走不免,因来抗拒。智感格之,杀一囚,三囚受缚,果如所告。智感今存,任慈州司法。光禄卿柳亨说之。亨为邛州刺史,见智感,亲问之。然御史裴同节亦云,见数人说如此。(出《冥报录》)【译文】唐代河东地区有个叫柳智感的人,于贞观初年当上了长举县令。一天夜里,他突然死去,第二天早晨又苏醒过来。说道:"开始,不经意间被阴间的官吏追命。地府的使者见到我之后,对我说:'现在有一个官职空缺着,所以想请你屈就上任。'我以双亲年迈相推辞,并且说自己天天要祈祷上苍保佑他们长寿,不应该现在就死。阎罗王的使者到我家调查一番,这才相信,于是对我说:'你不该现在就死,可以暂时代理判案的录事。'柳智感答应下来并表示感谢。有位小吏领着他进了分科办事的官署,这里有五个判官,柳智感为第六个人。这厅堂非常大,每个人占三间屋子。他们各有各的床铺和几案,公务繁忙,十分紧张。西头一个坐位没有判官,小吏让柳智感在这里坐下来。所有的官吏都将文书帐簿拿到柳智感的官署里来,一一摆在他的几案上,然后都退到台阶下站好。柳智感问这是怎么回事,回答说:"因身上邪气恐冲犯您,所以站在远处来回答您的问话。"柳智感审看了一下,同人世间一样,于是便写起评语来。一会儿送饭来了。各位判官都在一起吃,柳智感也想过去吃,判官们说:"你既然是暂时代理的,就不该吃这样的饭菜。"柳智感听从了他们的话,没有吃。日头落山之后,小吏送他回家,待他苏醒过来天才亮。自从柳智感回到家中之后,那小吏每到日落后就把他接去,天亮之前再送他回家。要知道,阴间和人世白天和晚上是相反的呵。于是,他晚上到阴间判案,白天去县衙门办公。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一天,柳智感在地府要去厕所小解,于大堂西侧看见一个妇女,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姿容端庄,穿着十分鲜艳而明丽的衣常,正站在那里捂着脸哭呢。柳智感上前问她是什么人,那妇女回答说:"我是兴州司仓参军的夫人呵,被抓到这里,刚刚离开丈夫,所以感到悲伤。"柳智感向小吏询问此事,小吏说:"地府把她抓来,是因为有案子要问,并且让她证明丈夫的一些事情。"柳智感于是对那妇女说:"我是长举县的县令呵。你如果被带去审问,希望你自己分清事实,不要牵连你的丈夫,都死了并没有好处。"那妇女说:"我诚然是不想牵连他,可只怕官府相逼呀!"柳智感说:"庆幸的是你不想牵连他,这样你就可以免去被逼迫的忧虑了。"那妇女答应下来。柳智感来到兴州之后,先去问那位司仓参军的夫人有没有病,司仓说:"我的夫人正年轻,没有病。"柳智感便把自己在阴间的所见告诉了他,而且说出了他夫人的音容笑貌及所穿的衣服,并劝他赶紧为妻子祈祷。司仓回到家中,见妻子正在机前织布,什么病也没有,不很相信柳智感的话。十几天之后,妻子暴病而死,司仓这才感到害怕而祝铸上苍请求驱除灾祸。另外,举州有两位当官的,任期已满,应当进京参加大选,再由朝廷量才授官。他们对柳智感说:"你对阴间的一些事情判断很准确,那你说,我们参加大选会得到什么官职呢?"柳智感到了地府,把这件事对小录事讲了,并且说出那二位的姓名。小录事说:"功名簿上并列封为左右函中,但任职令第二天才能下来。"第二天白天,柳智感把这些事情全告诉了那两个人。那二人进京参加大选,吏部拟出任职名单。都跟柳智感说的不一样。那二人听说此事,对柳智感讲了。柳智感急忙赴到地府去问小录事,小录事翻开任职令簿,说:"保证跟任职令一样,不会错的呵。"第二天,中选的任职名单报到门下省,门下省审查没有通过又退了回去。吏部只好重拟名单报上。这次,果然与功名簿上的任职令一样。因此,大家对柳智感全都信服了。柳智感第一次在生死簿上,看到自己亲朋好友的名字及死亡日期,都回来告诉本人,让他祭祀祈祷,大多数都幸免一死。柳智感到地府做了三年的代理判官录事,一天,地府吏部来人对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隆州的李司户,并正式下任职令了,让他取代于你。往后,你就不要来这里办案了。"柳智感到了州府,于是向刺史李德凤报告了这件事,李德凤立即派人到隆州调查,果然不错,那位李司户已经死了。问起死亡日期,正是吏部来人通知他那天。从此,他去地府的路便断绝了。一天,州司派柳智感押解囚徒,将他们送到凤州地界。四个囚徒全逃跑了,使他又忧虑又害怕,追捕半天一个也没有捉到。晚上,他住在旅舍里,忽然看见原来地府中的那位小吏,告诉他说:"那四名囚犯,全都找到了。一个死了,三个现在南山西谷中,并且已经被捕获,希望你不要忧愁。"说完,那小吏告辞而去。柳智感立即找些人一同进了南山西谷,果然找到了四个囚徒。囚徒们知道逃不掉了,于是便顽抗,柳智感与他们格斗,杀了一个,其余三个被擒缚,果然跟那小吏说的一样。柳智感现在还活着,任慈州司法。这是掌管皇室膳食的光禄卿柳亨说的。柳亨当邛州刺史时,见过柳智感,亲自问过他。同时,御史裴司节也说,听到不少人都这样进过。李播高宗(宗原作祖。据明抄本改。)将封东岳,而天久霖雨。帝疑之,使问华山道士李播,为奏玉京天帝。播,淳风之父也。因遣仆射刘仁轨至华山,问播封禅事。播云:"待问泰山府君。"遂令呼之。良久,府君至,拜谒庭下,礼甚恭。播云:"唐皇帝欲封禅,如何?"府君对曰:"合封,后六十年,又合一封。"播揖之而去。时仁轨在播侧立,见府君屡顾之。播又呼回曰:"此是唐宰相,不识府君,无宜见怪。"既出,谓仁轨曰:"府君薄怪相公不拜,令左右录此人名,恐累盛德。所以呼回处分耳。"仁轨惶汗久之。播曰:"处分了,当无苦也。"其后帝遂封禅。(出《广异记》)【译文】唐高宗李治要去泰山祭祀天地,而天总下雨。高宗有些疑惑,欲派人去华山询问道士李播,并想让他去玉京奏报天帝。李播,他是李淳凤的父亲呵。于是,仆射刘仁轨奉旨来到华山,向李播询问去泰山祭祀天地之事。李播说:"这得等我问问泰山府君。"随即,刘仁轨让他把泰山府君喊来。喊了好久,泰山府君到了,在庭下拜谒,行大礼。李播说:"唐朝皇帝想去你那里祭天地,怎么样?"府君回答说:"应该祭的,六十年之后,还得祭祀一次。"李播向他揖拜而别。当时刘仁轨在李播身旁站着,只见那府君连着瞅了他几眼。李播见状,急忙又把府君喊了回来,说:"这位是当朝的宰相,他不认识府君你,不要见怪。"府君出门之后,李播对刘仁轨说:"府君有点责怪你没有向他揖拜,并让手下人记下了你的名字,我担心影响祭祀天地那样的大德之事,所以把他喊回来嘱咐了他几句。"刘仁轨听罢惶恐不安,流了好长时间的汗。李播说:"我已经跟他说好了,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之后不久,高宗顺利地登上泰山,祭祀天地。狄仁杰高宗时,狄仁杰为监察御史。江岭神祠,焚烧略尽。至端州。有蛮神,仁杰欲烧之。使人入庙者立死。仁杰募能焚之者,赏钱百千。时有二人出应募。仁杰问往复何用,人云:"愿得敕牒。"仁杰以牒与之。其人持往,至庙,便云有敕,因开牒以入,宣之。神不复动,遂焚毁之。其后仁杰还至汴州,遇见鬼者曰:"侍御后有一蛮神。云被焚舍,常欲报复。"仁杰问:"事竟如何?"见鬼者(见字者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云:"侍御方须台辅,还有鬼神二十余人随从。彼亦何所能为?久之,其神还岭南矣。"(出《广异记》)【译文】唐高宗时,狄仁杰任监察御史,江畔岭上一带的庙宇,几乎被他烧光了。一次,他来到端州,见这里有座蛮神庙,便想烧毁它。然而,派去的人刚一进庙就死了。狄仁杰悬赏一百千钱,招募能烧毁此庙之人。当时,有两个人前来应招。狄仁杰问他们来回都需要什么,回答说:"想用一下皇帝给你的命令书。"狄仁杰把命令书交给他们。他们二人拿着它,来到庙门口,便说有命令书,并将其打开走了进去,当即宣读起来。那神一动不动,整个庙随即被烧毁了。后来,狄仁杰回到汴州,遇到一个看见鬼的人对他说:"在你的身后有一个蛮神,说他的房舍被烧了,常常想寻机报复。"狄仁杰问:"事情后来怎么样?"那位看见鬼的人说:"侍御方须台辅,所以还有二十多个鬼神跟随着你,他也没有别的办法。时间长了,那些鬼神就都回到岭南去了。"王万彻武太后暮年,宫人多死,一月之间,已数百人。太后乃召役鬼者王万彻,使祝宫中。彻奏曰:"天皇以陛下久临万国,神灵不乐,以致是也。"太后曰:"可奈何?"彻曰:"臣能禳之。"乃施席于殿前,持刀噀水,四向而咒。有顷曰:"皇帝至。"彻乃廷诘帝曰:"天道有去就,时运有废兴。昔皇帝佐陛下,母临四海,大弘姜嫄、文母之化,遂见推载,万国归心。此天意,非人事也。陛下圣灵在天,幽明理隔,何至不识机会,损害生人,若此之酷哉?"帝乃空中谓之曰:"殆非我意,此王后诉冤得申耳。何止后宫,将不利于君。"太后及左右了了闻之,太后默然改容,乃命撤席。明年而五王援立中宗,迁太后于上阳宫,以幽崩。(出《广异记》)【译文】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宫中有许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一个月之内,死了好几百人。武则天把巫师王万彻召来,让他在宫中仔细勘察了一番。王万彻奏报说:"天皇认为你统治大唐的时间太长了,神灵们不高兴,所以才出现这种事情。"武则天说:"这如何是好?"王万彻说:"我能设法消除灾祸。"于是在殿前铺好席子,举着刀喷上水,向四周念着咒语。过了一会儿,王万彻说皇帝到了,当即就在殿前盘问起皇帝来,说道:"天道有去有来,时运有废有兴。当年皇帝辅佐太后陛下,使她统治四海,大力弘扬周族始祖后稷之母姜嫄、文母等人,改变人心风俗,她渐渐受到拥戴,各个小国也归须于大唐,这是天意,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如今,皇帝陛下的圣灵已经升天,阴间和人世的事理是不相通的,你怎么能不顾际遇时会,伤害活人,且如此之残酷呢?"皇帝就在空中对王万彻说:"这大概不是我的本意,这是死去的王皇后在诉屈申冤呵。何止是后宫死几个人呢,这将大大不利于当朝的君主呵。"武则天和手下人听得清清楚楚,她沉默无语,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便令人把席子撤掉。第二年,在五位王子的支持下,中宗登基,武则天迁居到上阳宫内,在这里被软禁而死。太学郑生垂拱中,驾在上阳宫。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乘晓月,度洛桥。下有哭声甚哀,生即下马察之。见一艳女,翳然蒙袂曰:"孤养于兄嫂,嫂恶,苦我。今欲赴水,故留哀须臾。"生曰:"能逐我归乎?"应曰:"婢御无悔。"遂载与之归所居。号曰汜人,能诵《楚词》《九歌》《招魂》《九辩》之书,亦常拟词赋为怨歌。其词艳丽,也莫有属者。因撰《风光词》曰:"隆往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故室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见耀态之韶华兮,蒙长霭以为帏,醉融光兮眇眇瀰瀰,远千里兮涵烟眉。晨陶陶兮暮熙熙,无蜲娜之秾条兮,娉盈盈以披迟。醻游颜兮倡蔓卉,縠流倩电兮发随旎。"生居贫,汜人尝出轻缯一端卖之,有胡人酬千金。居岁余,生将游长安。是夕,谓生曰:"我湖中蛟室之妹也。谪而从君。今岁满,无以久留君所。"乃与生诀。生留之不能,竟去。后十余年,生兄为岳州刺史,会上巳日,与家徒发岳阳楼,望鄂渚,张宴乐酣。生愁思吟曰:"情无限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声未终,有画舻浮漾而来,中为彩楼,高百余尺。其上帷帐栏笼,尽饰帷囊。有弹弦鼓吹者,皆神仙峨眉,被服烟电,裾袖皆广尺。中一人起舞,含颦怨慕,形类汜人。舞而歌曰:"泝青春兮江之隅,拖湖波兮袅绿裾。荷拳拳兮来舒,非同归兮何如?"舞毕,敛袖索然。须臾,风涛崩怒,遂不知所往。(出《异闻集》)【译文】唐代垂拱年间,皇帝住在上阳宫里。太学院的进士郑生早晨起来,乘着天边的晓月之光,由铜驼里出发、过洛桥。听见桥下有人在哀哀地哭泣。郑生立即跳下马,前去察看。这时,只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用衣襟蒙住脸说:"我是个孤儿,住在兄嫂家中,嫂子十分凶狠,把我折磨得好苦呵。我今天想投水自尽,因此在要死前想痛哭一场。"郑生说:"那么,你能跟我回家吗?"那女子回答说:"我随你,且不会后悔的。"郑生把她扶到马上,当即送回家中。这女子叫汜人,能背诵《楚辞》中的《九歌》、《招魂》、《九辨》等书,也常常写些诗词歌赋,抒发自己心中的幽怨之情。她的词章艳丽,人世间没有比得上的。她的一首风光词这样写道:"隆往秀兮昭盛时,播薰绿兮淑华归。故室荑与处萼兮,潜重房以饰姿。见耀态之韶华兮,蒙长霭以为帏,醉融光兮眇眇瀰瀰,远千里兮涵烟眉。晨陶陶兮暮熙熙,无蜲娜之秾条兮,娉盈盈以披迟。醻游颜兮倡蔓卉,縠流倩电兮分随旎!"郑生家中很贫困,汜人曾经拿出两丈绸布卖了,有位胡人付给一千斤黄金。住了一年多,郑生要去长安游说,这天晚上,汜人对他说道:"我是湖中龙宫里的女子呵!因被流放才跟随了你。今年期限已满,不能长住你这里了,只好跟你告别。"郑生怎么也留不住她,她终于走了。十多年之后,郑生的哥哥成了岳州刺史,过上巳节那天,他把家人聚到一起登上岳阳楼,观赏鄂州大地。宴间,鼓乐齐鸣,酒兴正酣,郑生不由生出一丝愁绪,吟道:"情无限兮荡洋洋,怀佳期兮属三湘。"话音未落,有一只漂亮的长方形船顺水而来,中间扎着彩楼,一百多尺高,上面有栏杆,四周盖着帷帐,装饰得十分讲究。有些人正在演奏各种乐器,她们都长着神仙般的蛾眉,身上披着云霞和电光,衣襟和袖子都很宽大。中间有个人翩然起舞,皱着眉头,眼里闪着爱慕和幽怨之光,看样子像是汜人。她边舞边唱道:"溯青春兮江之隅,拖湖波兮袅绿裙。荷拳拳兮来舒,非同归兮何如?"跳完了舞,她神情黯然地收起袖子。不一会儿,忽然间狂风大作,波涛汹涌,不知道她和那船到哪里去了。赵州参军妻赵州卢参军,新婚之任,其妻甚美。数年,罢官还都。五月五日,妻欲之市,求续命物,上于舅姑。车已临门,忽暴心痛,食顷而卒。卢生号哭毕,往见正谏大夫明崇俨,扣门甚急。崇俨惊曰:"此端午日,款关而厉,是必有急。"遂趋而出。卢氏再拜,具告(告原作问。据明抄本改。)其事。明云:"此泰山三郎所为。"遂书三符以授卢:"还家可速烧第一符,如人行十里,不活;更烧其次,若又不活;更烧第三符。横死必当复生,不来真死矣。"卢还如言,累烧三符,其妻遂活,顷之能言。初云:被车载至泰山顶,别有宫室,见一年少,云是三郎。令侍婢十余人拥入别室,侍妆梳。三郎在堂前,与他少年双陆,候妆梳毕,方拟宴会。婢等令速妆,已缘眷恋故人,尚且悲泪。有顷,闻人款门云:"是上利功曹,适奉都使处分,令问三郎,何以取户家妇?宜即遣还。"三郎怒云:"自取他人之妻,预都使何事!"呵功曹令去。相与往复,其辞甚恶。须臾,又闻款门云:"是直符使者,都使令取卢家妇人。"对局劝之,不听。对局曰:"非独累君,当祸及我。"又不听。寻有疾风,吹黑云从崖顶来,二使唱言:"太一直符,今且至矣!"三郎有惧色。风忽卷宅,高百余丈放之,人物糜碎,唯卢氏获存。三使送还,至堂上,见身卧床上,意甚凄恨,被推入形,遂活。(出《广异记》)【译文】赵州有位卢参军。新婚之后上任。他的妻子相当漂亮。几年之后,他被罢官回到家中。五月初五这天,妻子想到市场买些有益老人长寿的食物,送给公婆,车已到了门口,忽然见得心疼不止,一会儿就死了。卢某大哭一场之后,去拜见正谏大夫明崇俨。门敲得很急,明崇俨吃惊地说:"这端午佳节,门敲得这样响,必定有什么急事。"说罢迎出门去。卢某又向他揖拜一番,详细地向他说出事情的经过。明崇俨说:"这是泰山府君的三公子干的呀!"随即画了三道符交给卢某,并告诉他:"回家可以立即烧第一道符,如果你走出十里地她还没有活,就再烧第二道符。如果还没有活过来,再烧第三道符,意外死亡之人就必定能够复活。如果再不复活,那就是真死了。"卢某回到家中,照他说的去做,连烧三道符,妻子终于活了过来,一会儿便能讲话了。她开始说:"我被车拉到泰山顶上,那里另外还有宫殿。我看见一个少年,说是叫三郎,他让十多个侍从婢女将我拥入一间屋子里,为我梳妆打扮。三郎站在堂前跟别的少年玩一种叫'双陆'的博戏。等我梳妆完毕,才能准备婚礼的筵席,所以婢女们让我快点打扮。我因为眷恋于夫君,便悲伤地流下眼泪。有顷,听人敲门说:"我是上面派来的功曹史,奉都使的吩咐,来问一下三郎,为什么要娶卢家的媳妇?应该立即送她回去。'三郎气冲冲地说:'我娶他人的媳妇,跟都使有什么关系?'把功曹史斥责一番,让他马上回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言词十分激烈。一会儿,又听有人敲门说:'我是持符的使者,都使让我带卢家媳妇回去。"对局的少年劝说三郎,三郎不听。对局中人说:'这件事不仅连累你,也能祸及于我呵。'三郎还不听,旋即有狂风吹来。黑云涌上崖顶,那二位使者拖长声喊道:'天神的公正之符,现在到了!'三郎害怕了。大风忽然把整个楼阁卷到空中,足有一百多丈高,然后再抛下来,人和东西全摔得稀烂,唯独我一个人活着。功曹史等三位使者把我的魂魄送回家中。来到堂前,只见我躺在床上,神情凄苦且有些遗憾,那三位使者便推推我,使魂附于体,随即我便活了过来。"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韦安道韦安道京兆韦安道,起居舍人真之子。举进士,久不第。唐大定年中,于洛阳早出,至慈惠里西门,晨鼓初发,见中衢有兵仗,如帝者之卫。前有甲骑数十队,次有官者,持大杖,衣画袴袽,夹道前驱,亦数十辈。又见黄屋左纛,有月旗而无日旗。又有近侍才人宫监之属,亦数百人。中有飞伞,伞(二伞字原空缺。据明抄本补。)下见衣珠翠之服,乘大马,如后之(之原作主人二字。据明抄本改。)饰,美丽光艳,其容动人。又有后骑,皆妇人才官,持钺,负弓矢,乘马从,亦千余人。时天后在洛,安道初谓天后之游幸。时天尚未明,问同行者,皆云不见。又怪衢中金吾街吏,不为静路。久之渐明,见其后骑一宫监,驰马而至。安道因留问之:"前所过者,非人主乎?"宫监曰:"非也。"安道请问其事,宫监但指慈惠里之西门曰:"公但自此去,由里门,循墙而南,行百余步,有朱扉西向者,扣之问其由,当自知矣。"安道如其言扣之。久之,有朱衣官者出应门曰:"公非韦安道乎?"曰:"然。"官者曰:"后土夫人相候已久矣。"遂延入。见一大门如戟门者,官者入通,顷之,又延入。有紫衣宫监,与安道叙语于庭,延一宫中,置汤沐。顷之,以大箱奉美服一袭,其间有青袍牙笏绶及巾靴毕备,命安道服之。宫监曰:"可去矣。"遂乘安道以大马,女骑道从者数人。宫监与安道联辔,出慈惠之西门,由正街西南,自通利街东行,出建春门。又东北行,约二十余里,渐见夹道成守者,拜于马前而去。凡数处,乃至一大城,甲士守卫甚严,如王者之城。凡经数重,遂见飞楼连阁,下有大门,如天子之居,而多宫监。安道乘马,经翠楼朱殿而过,又十余处,遂入一门内。行百步许,复有大殿,上陈广筵重乐,罗列罇俎,九奏万舞,若钧天之乐。美妇人十数,如妃主之状,列于筵左右。前所与同行宫监,引安道自西阶而上。顷之,见殿内宫监如赞者,命安道西间东向而立。顷之,自殿后门,见卫从者,先罗主殿中,乃微闻环珮之声。有美妇人,备首饰袆衣,如谒庙之服,至殿间西向,与安道对立,乃是昔于慈惠西街飞伞下所见者也。宫监乃赞曰:"后土夫人,乃冥数合为匹偶。"命安道拜,夫人受之;夫人拜,安道受之,如人间宾主之礼。遂去礼服,与安道对坐于筵上。前所见十数美妇人,亦列坐于左右,奏乐饮馔,及昏而罢。则以其夕偶之,尚处子也。如此者盖十余日,所服御饮馔。皆如帝王之家。夫人因谓安道曰:"某为子之妻,子有父母,不告而娶,不可谓礼。愿从子而归,庙见尊舅姑,得成妇之礼,幸也。"安道曰:"诺。"因下令,命车驾即日告备。夫人乘黄犊之车,车有金翠瑶玉之饰,盖人间所谓库车也。上有飞伞覆之,车徒傧从,如慈惠之西街所见。安道乘马,从车而行,安道左右侍者十数人,皆材官宦者之流。行十余里,有朱幕城供帐,女吏列后,乃(乃原作于。据明抄本改。)行宫供顿之所。夫人遂入供帐中,命安道与同处,所进饮馔华美。顷之,又去。下令命所从车骑,减去十七八,相次又行三数里,复下令去从者。乃至建春门,左右才有二十骑人马,如王者之游。既入洛阳,欲至其家,安道先入,家人怪其车服之异。安道遂见其父母。二亲惊愕久之,谓曰:"不见尔者,盖月余矣,尔安适耶?"安道拜而明言曰:"偶为一家迫以婚姻。"言新妇即至,故先上告。父母惊问未竟,车骑已及门矣。遂有侍婢及阉奴数十辈,自外正门,敷绣茵绮席,罗列于庭,及以翠屏画帷,饰于堂门,左右施细绳床一,请舅姑对坐。遂自门外,设二锦步幛,夫人衣礼服,垂珮而入。修妇礼毕,奉翠玉金瑶罗绔,盖十数箱,为人间贺遗之礼,置于舅姑之前。爰及叔伯诸姑家人,皆蒙其礼。因曰:"新妇请居东院。"遂又有侍婢阉奴。持房帷供帐之饰,置于东院,修饰甚周,遂居之。父母相与忧惧,莫知所来。是时天后朝,法令严峻,惧祸及之,乃具以事上奏请罪。天后曰:"此必魅物也,卿不足忧。朕有善咒术者,释门之师,九思、怀素二僧,可为卿去此妖也。"因诏九思、怀素往,僧曰:"此不过妖魅狐狸之属,以术去之易耳。当先命于新妇院中设馔,置坐位,请期翌日而至。"真归,具以二僧之语命之,新妇承命,具馔设位,辄无所惧。明日,二僧至,既毕馔端坐,请与新妇相见,将施其术。新妇遽至,亦致礼于二僧。二僧忽若物击之,俯伏称罪,目眦鼻口流血。又具以事上闻。天后问之。(问之原作因命。据明抄本改。)二僧对曰:"某所以咒者,不过妖魅鬼物,此不知其所从来,想不能制。"天后曰:"有正谏大夫明崇俨,以太一异术制录天地诸神祗,此必可使也。"遂召崇俨。崇俨谓真曰:"君可以今夕,于所居堂中,洁诚坐,以候新妇所居室上,见异物至而观。其胜则已,或不胜,则当更以别法制之。"真如其言,至甲(甲原作申。据明抄本改。)夜,见有物如飞云,赤光若惊电,自崇俨之居,飞跃而至。及新妇屋上,忽若为物所扑灭者,因而不见。使人候新妇,乃平安如故。乙夜,又见物如赤龙之状,拿攫喷毒,声如群鼓,乘黑云有光者,至新妇屋上,又若为物所扑,有呦然之声而灭。使人候新妇,又如故。又至子夜,见有物朱发锯牙,盘铁轮,乘飞雷,轮铓角呼奔而至,既及其屋,又如物所杀,称罪而灭。既而质明,真怪惧,不知其所为计,又具以事告。崇俨曰:"前所为法,是太乙符箓法也,但可摄制狐魅耳,今既无效,请更赜之。"因致坛醮之箓,使征八纮厚地,山川河渎,丘墟水木,主职鬼魅之属,其数无缺,崇俨异之。翌日,又征人世上天界部八极之神,其数无缺。崇俨曰:"神祗所为魅者,则某能制之,若然,则不可得而知也!请试自见而颐之。"因命于新妇院设馔,请崇俨。崇俨至坐,请见新妇,新妇方肃答,将拜崇俨,崇俨又忽若为物所击,奄然斥倒,称罪请命,目眦鼻口流血于地。真又益惊惧,不知所为。其妻因谓真曰:"此九思、怀素、明正谏,所不能制也,为之奈何?闻昔安道初与偶之时,云是后土夫人,此虽人间百术,亦不能制之。今观其与安道夫妇之道,亦甚相得,试使安道致词,请去之,或可也。"真即命安道谢之曰:"某寒门,新妇灵贵之神,今幸与小子伉俪,不敢称敌;又天后法严,惧因是祸及,幸新妇且归,为舅姑之计。"语未终,新妇泣涕而言曰:"某幸得配偶君子,奉事舅姑,夫为妇之道,所宜奉舅姑之命,今舅姑既有命,敢不敬从。"因以即日命驾而去,遂具礼告辞于堂下。因请曰:"新妇女子也,不敢独归,愿得与韦郎同去。"真悦而听之,遂与安道俱行,至建春门外,其前时车徒悉至,其所都城仆使兵卫悉如前。至城之明日,夫人被法服,居大殿中,如天子朝见之像,遂见奇容异人之来朝,或有长丈余者,皆戴华冠长剑,被朱紫之服,云是四海之内,岳渎河海之神。次有数千百人,云是诸山林树木之神而已。又乃天下诸国之王悉至。时安道与夫人坐侧,置一小床,令观之。因最后通一人,云:"大罗天女。"安道视之,天后也。夫人乃笑谓安道曰:"此是子之地主,少避之。"令安道入殿内小室中。既而天后拜于庭下,礼甚谨。夫人乃延天后上,天后数四辞,然后登殿,再拜而坐。夫人谓天后曰:"某以有冥数,当与天后部内一人韦安道者为匹偶,今冥数已尽,自当离异,然不能与之无情。此人苦无寿。某当在某家,本愿与延寿三百岁,使官至三品,为其尊父母厌迫。不得久居人间,因不果与成其事。今天女幸至,为与之钱五百万,与官至五品,无使过此,恐不胜之,安道命薄耳。"因而命安道出,使拜天后。夫人谓天后曰:"此天女之属部人也,当受其拜。"天后进退,色若不足而受之。于是诺而去。夫人谓安道曰:以郎常善画,某为郎更益此艺,可成千世之名耳。"因居安道于一小殿,使垂帘设幕,召自古帝王及功臣之有名者于前,令安道图写。凡经月余,悉得其状,集成二十卷,于是安道请辞去。夫人命车驾,于所都城西,设离帐祖席,与安道诀别。涕泣执手,情若不自胜,并遗以金玉珠宝,盈载而去。安道既至东都,入建春门,闻金吾传令,于洛阳城中访韦安道,已将月余。既至,谒天后。坐小殿见之,且述前梦,与安道所叙同,遂以安道为魏王府长史,赐钱五百万。取安道所画帝王功臣图视之,与秘府之旧者皆验,至今行于代焉。天策中,安道竟卒于官。(出《异闻录》)【译文】京兆郡有个人叫韦安道,他是起居舍人韦真的儿子。他想考进士,始终没有中第。唐代大定年间,他住在洛阳城里。一天清早出来,到慈惠里西门时,晨鼓刚响。这时,只见前面大路中央有士兵组成的仪仗队,像是帝王的卫士。前面是戴着甲胄的骑兵,共几十队;接着,是官员,都拿着棍棒,穿着新鲜的上衣和带花纹的裤子,夹道开路,也有几十个人。又看见以黄缯为里的车盖左边的大旗,只有月旗而没有日旗。还有近侍才人宫女太监等,也有几百人。队伍中间,有一飞伞,伞下可以看见镶嵌着翠珠的衣服。这个人骑着高头大马,完全是皇后的装饰。她美丽光艳,容貌动人。后面一些骑马的人,全是嫔妃和女官,举着像大斧一样的兵器,背着弓箭,乘马紧随其后,也有一千多人。时当则天皇后住在洛阳,韦安道开始以是她出去巡行游玩。这时天还没有亮,韦安道问跟自己一起走的人,都说没看见。又责怪起这里的街吏金吾,怪他没有静路。过了好长时间,天渐渐亮了。这时,一个宫中的太监骑着马从后面赶上来,到了韦安道身边。韦安道喊住他问道:"前面过去的,不是咱们的君主吗?"太监说:"不是呵。"韦安道请他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太监只是指指慈惠里的西门说:"你尽管从那往前走,由里门再顺墙向南行一百多步,就会看见一道朝西的红门,你上前敲门问其根由,就知道了。"韦安道照他说的那样走到朝西的红门前,敲了起来。好长时间,走出一个穿红衣服的官员应声问道:"你就是韦安道吗?"韦安道说:"对。"那位官员说:"后土夫人等候你很长时间了。"随即把他请了进去。韦安道看见一道大门,像一道立戟的宫门,那位官员走进去通报。有顷,又把他请了进去,有位穿紫衣服的宫监,同韦安道在庭前叙谈起来。随后,把他请到一座宫中,备好热水让他沐浴。有顷,有人用大箱子送来一套华美的衣服,里面有青袍、象牙笏板、绶带以及头巾、靴子等,十分齐全,让韦安道穿戴好。那位宫监说:"这回可以去了。"随即让韦安道骑上高头大马,还有几个骑马的女子随行。宫监与他并马而行,出了慈惠里西门,由正街转向西南,再从通利街往东走,出了建春门,再向东北走。大约走出二十多里,远远看见卫兵们夹道而立,不时有人向他下拜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样的地方有好几处。接着,他们来到一座大城,士兵们穿戴着甲胄,守卫很严,仿佛皇宫一般。一共经过好几道岗,随即看见了飞楼连阁,气势非凡。楼阁下面还有一道大门,如皇帝的寝宫。这里有不少宫女和太监。韦安道骑着马,经过翠楼朱殿,又走了十余处地方,进入一道大门里,走了一百来步,又看见一座大殿。殿上摆下了盛宴,准备了隆重的舞乐,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九奏万舞,像天上的音乐。有十几个美女,像是妃子的样子,站立在筵席两侧。那位与韦安道同行的宫监,领着他从西边的台阶走上去。一会儿,只见殿上的宫监唱歌般地让韦道安到西边殿堂朝东站好。有顷,从大殿的后门走出不少侍卫和随从,按顺序站在殿中,这时就隐隐听见珮玉的声响,走出一位美丽端庄的女人。从她戴着的首饰和穿着的服饰看,如到庙里拜谒一般。她来到殿堂朝西边站好,与韦安道迎面而视。她就是方才在慈惠西街飞伞下见到的那个女人。宫监唱念道:"后土夫人,按冥间的定数应当婚配了!"他让韦安道揖拜,夫人接受了;夫人揖拜,韦安道也接受了,就像人世间行的宾主之礼。接着,脱去礼服,二人对坐在席上,前面见到的那十几个美丽的女人,也列坐在他们身边。一边奏乐一边饮酒吃饭,一直到傍晚才完事。韦安道就在这天晚上,与后土夫人结为夫妻,并发现她竟还是个处女。就这样一共住了十多天,韦安道所穿所吃,全都像住在帝王家中一般。夫人终于对韦安道说:"我做了你的妻子,可你有父有母,没告诉他们就娶了我,这不能称为有'礼'吧?我愿意跟你一块回去,拜见尊敬的公婆,完成我做媳妇的礼仪,这是一件幸事呵。"韦安道说:"好。"后土夫人于是命令手下人准备车马,当天就准备停当了。后土夫人坐着黄牛拉的车,车上由黄金和美玉装饰一新,就是人世间所说的库车呵。车上有飞伞遮盖,后面跟着众多的侍从,如同在慈惠西街见到的一样。韦安道骑着马,跟在车的后面朝前走。韦安道身旁的侍从也有十个人,全是些作材官和太监之流。走了十多里,有人便陈设帷帐以供行旅,如同建起一座红色的大幕城。女官们站在后面,就象宫中一样摆上酒宴。夫人随即回到陈设的帷帐中,让韦安道跟她住在一起,所吃的食品相当精美。有顷,又向前走。夫人下令把跟随而来的车马人员,减十分之七八。接着又走了三五里地,夫人再次下令减掉随从人员。等到了建春门时,夫人身边还有二十骑人马,如君王出游。当天进了洛阳城,快到韦安道家时,韦安道先行一步,家里人对他的车马和衣服颇感惊异。韦安道立即去拜见父母。二位亲人见状,惊愕地张大嘴巴,且张了好久,对他说:"一个多月,没有见到你了,你近来可否平安、舒心?"韦安道再次跪拜并且直言相告:"我无意之中被一家人强迫成婚。"并说新婚妻子已经到了,因此先来禀告父母一声。父母吃了一惊,刚要继续发问,车马已到前门。随即有几十个侍婢及太监,从正门外铺进来绣着花草的丝席,一直铺在庭前,并把一些绿屏风、画卷、帷帐布置于堂上,左右各安放一个用细绳编的坐榻,请韦安道的父母迎面而坐。接着又在门外安置两个锦绣的屏幕,用以遮蔽风尘或外人的视线。后土夫人穿着礼服,垂着珮玉款款而入,行新媳妇拜见公婆的大礼。然后,献上一大批绿玉黄金绫罗绸缎,共有十几箱,作为见面礼,放在公婆面前。接着,韦安道的兄弟姐妹各家人,也都得到了礼物。公婆终于说:"请儿媳住在东院吧。"随即,又有一些侍婢太监,拿着帷帐屏风等装饰物,安放在东院,布置得十分周密,讲究。后土夫人和韦安道便住了进去。韦安道的父母都感到十分忧虑可怕,不知道这位儿媳妇是从哪里来的。当时,武则天皇后临朝执政,法令十分严酷,他们担心发生祸事连累自己,就把这件事向则天皇后禀报了并请求赐罪。则天皇后说:"这一定是住在深山老林中的鬼怪了。你不要害怕,我有九思、怀素两位神僧,他们出身佛门,有很高超的法术,能够为你除掉此妖。"于是,她派九思、怀素随韦安道之父韦真前去。这两位和尚说:"这不过是深山中的鬼怪或狐狸精之类,用法术除掉它是很容易的。你应当先让这位新媳妇在院中安排好饭菜,放好坐椅,告诉她我们明天就去。"韦真回到家中,全按照那两个和尚说的让新媳妇去做,新媳妇答应下来,立即准备饭菜,布置坐椅,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样子。第二天,两个和尚到了,吃完饭端端正正地坐好,请求说要与新媳妇见见面,准备施展巫木。新媳妇很快就来了,也向这两位和尚致礼问候。忽然,这两位和尚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要害,趴在地上连连自称有罪,眼角和鼻孔都流出血来。他们急忙跑回宫中,把这件事如实讲给则天皇后听。则天皇后再三询问,两位和尚回答说:"我们以为所要咒服的,不过是深山中的鬼怪罢了,却不知竟这么厉害!这东西不知道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想必是制服不了啦。"则天皇后说:"有位正谏大夫叫明崇俨,他用太一异术可以制服天地间各位神仙,这一招一定好使。"随即召见明崇俨。明崇俨对韦真说:"你可以在今天晚间,在你所住的房间里,洁身静心,虔诚地坐好。等到新媳妇所居住的房顶上出现什么异物时,你要留心观察。那异物打胜了则已,倘若打不胜,就得再想别的办法制服她。"韦真照他所说的去做了。第一天晚上,他看见有个奇怪的东西如同一朵云彩,闪着雷电般的红光,从明崇俨家里飞跃而来,径直落在新媳妇屋顶。忽然,这仿佛被什么扑灭,因而便看不见了。韦真派人去儿媳房中侦察,只见她平安如常。第二天晚上,他又看见一个怪物从明崇俨家中飞跃而出,像一条红色的龙,张牙舞爪地喷着毒气,发出的声音如同群鼓齐敲,驾着黑云闪着光亮,落到儿媳的屋顶。又仿佛被什么东西扑了一下,它像鹿那样叫了几声便不见了。韦真派人再去儿媳房中侦察,又跟上次一样平安如常。第三天半夜,韦真又看见有个怪物长着红头发和锯齿般的牙,坐在铁轮上,铁轮闪烁着光芒,它乘着滚动的雷声,像公野鸡那样呼叫着而来,落到儿媳的屋顶。结果,又仿佛遭到什么东西的扑杀,它连称自己"有罪有罪"而销声匿迹。随即天就亮了。韦真又惊诧又害怕。不知道明崇俨之计如何,便把自己所见又对他讲了。明崇俨说:"前几次我所做的法术,是'太一符箓法'呵,凭空就可制服狐精之类的鬼怪;现在既然不见效果,那只好另想办法了。于是便设坛举行祷神的祭礼,召来八维之天和厚重之地间所有主管山川河流、荒丘水木的鬼怪,从数字上看一个都不缺。明崇俨疑惑不解。第二天,又召来人世与天界间八极之神,结果也是一个不缺。明崇俨说:"神仙变鬼怪做坏事的,我能够制服它;可现在神仙全部在位,那我可就不知道它究意是怎么回事了。"他请求先见这新媳妇一面试探试探。韦真便让儿媳在院中摆好饭菜,宴请明崇俨。明崇俨来后便入座,提出要看一看新媳妇。韦真的儿媳妇刚恭恭敬敬地应了一声,正要朝明崇俨跪拜时,他也忽然像被什么东西击中要害,猛然倒在地上。明崇俨连称有罪并请求饶命,眼角和鼻孔的血喷流到地上。韦真更加惊恐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他的妻子对他说:"连九思、怀素和明宗俨都不能制服她,拿她有什么办法?听说,当初咱们的儿子刚跟她成婚时,都叫她后土夫人。那几位虽然使出人世间的各种法术,也未能把这个后土夫人制服。现在,我看她与咱们安道恩恩爱爱,颇合夫妻之道,再说也很相配……能否让安道去跟她说说试试,请她自己主动离去,也许能行吧?"韦真当即让安道向妻子道歉说:"我出身寒门,而你做为尊贵的神女,今天与我结为夫妻,我感到十分幸运,但却实在配不上你呵。再说,则天皇后法令甚为严酷,我怕因此而祸及全家。为替父母考虑,希望你能够暂且回去……"话没说完,妻子泪流满面地说:"我有幸得到你作为自己的丈夫,十分高兴,准备好好侍奉公婆,好好行妇道,最要紧的是服从公婆的意志。现在公婆既然有话,我怎敢不听?好吧,我今天就摆驾回宫。"随即,她按照礼节来到堂前向公婆告辞,并请求说:"我一个新婚女子,不敢独自回去,希望韦郎能陪我一块儿走。"韦真听她这样说很高兴,当即答应下来。后土夫人就和韦安道一起出发了。到了建春门外,开始跟去的车马侍从也全赶来了,夫人住的都城里仆使卫兵全跟从前一样。回城后的第二天,后土夫人穿着礼法规定的服装,坐在大殿之上,像皇帝上朝的样子。接着,就看见一些奇形怪状的异人上前朝拜。走在最前面的那几个人有一丈多高,全戴着华丽的帽子,佩着长剑,穿着朱紫色的衣服,说是四海之内的山神、洞神、河神和海神。接着有几千人走上前去,说是各个山林中的树木之神。一会儿,天下各国的君王全到了。这时,韦安道于妻子坐椅的旁边,放了一张小坐榻。后土夫人让他坐在上面,认真观看。因为最后上来一个人,自称是大罗天女,韦安道一看,原来是财天皇后呵。后土夫人于是笑着对韦安道说:"这是你们国家的君主,你暂时回避一下。"她让韦安道走进殿后的小屋。随即,则天皇后拜倒在殿下,大礼行得十分恭谨。夫人便请天后上前,天后推辞几次然后登上大殿,又朝夫人拜谢而尘。夫人对天后说:"我因为命中定数和你们国内一个叫韦安道的人结为夫妻,现在天数已尽,自然应当离异。但是,我不能对他无情。这个人命苦而无长寿。我住在他的家中,本想给他延长三百年的阳寿,并使他升至三品官。可我被他的父母逼迫,不能够在人世间久住,因此没办法把他的这两件事情完成。今天有幸看到你来此,那么就请你给他五百万钱,再给他个五品官吧。官职不能超过五品,高了恐怕他难以胜任……韦安道命薄呵!"于是,后土夫人把韦安道叫出来,教他拜见则天皇后。夫人又对天后说:"这人是天女的部属呵,应当受他一拜。"天后进退两难,神情不大愿意地接受了韦安道的礼拜,应允下来之后转身离去。夫人对韦安道说:"因为你善于绘画,所以我想让你的技艺提高一步,以至能够千古留名。"接着,她把韦安道安置在一座小殿堂内,派人设置帘帐帷幕,将自古以来的帝王及功臣中的佼佼者召至面前,让韦安道画像。一共过了一个多月,这些人的容貌全被韦安道描画下来,集成了整整二十卷。于是,韦安道请求离去,夫人派了车马,于都城西边,派人安设饯行的帷帐和席筵,与安道诀别。夫人拉着韦安道的手泪流满面,情意绵绵不能自已,并赠送不少金玉珠宝,让他满载而归。韦安道回到洛阳,刚进建春门,就听见金吾传令说:"天后派人在洛阳城里寻访韦安道,已经快一个月了。"韦安道急忙进宫拜谒天后。天后坐在一座小殿里接见了他,并将自己不久前作的一个梦向他述说了一遍,与安道所讲的完全相同。当即,她便任命韦安道为魏王府长史,赐赏五百万钱。她拿过韦安道所画的帝王功臣图仔细观赏一番,认为与秘阁中所珍藏的旧画图完全一样。韦安道的那些画一直流传到现代。武周天策年间,韦安道竟然死于长史任上。卷第三百  神十杜鹏举 河东县尉妻 三卫 李湜 叶净能 王昌龄 张嘉佑杜鹏举景龙末,韦庶人专制。故安州都督赠太师杜鹏举,时尉济源县,为府召至洛城修籍。一夕暴卒,亲宾将具小殓。夫人尉迟氏,敬德之孙也,性通明强毅。曰:"公算术神妙,自言官至方伯,今岂长往耶?"安然不哭。洎二日三夕,乃心上稍温,翌日徐苏。数日方语云:"初见两人持符来召,遂相引徽安门出。门隙容寸,过之尚宽。直北上邙山,可十余里,有大坑,视不见底。使者令入,鹏举大惧。使者曰:"可闭目。"执手如飞,须臾足已履地。寻小径东行,凡数十时,天气昏惨,如冬凝阴。遂至一廨,墙宇宏壮。使者先入。有碧衣官出,趋拜颇恭,既退引入。碧衣者踞坐案后,命鹏举前,旁有一狗。人语云:"误姓名同,非此官也。"笞使者,改符令去。有一马,半身两足,跳梁而前曰:"往为杜鹏举杀,今请理冤。"鹏举亦醒然记之,诉云:"曾知驿,敕使将马令杀,非某所愿。"碧衣命吏取按,审然之,马遂退。旁见一吏,挥手动目,教以事理,意相庇脱。所证既毕,遂揖之出。碧衣拜送门外。云:"某是生人,安州编户。少府当为安州都督,故先施敬,愿自保持。"言讫,而向所教之吏趋出,云:"姓韦名鼎,亦是生人。在上都务本坊,自称向来有力,祈钱十万。鹏举辞不能致。鼎云:"某虽生人,今于此用纸钱,易致耳。"遂许之。亦嘱云:"焚时愿以物籍之,幸不著地,兼呼韦鼎,某即自使人受。"鼎又云:"既至此,岂不要见当家簿书。"遂引入一院,题云户部。房廊四周,簿帐山积。当中三间,架阁特高,覆以赤黄帏帕,金字榜曰《皇籍》。余皆露架,往往有函,紫色盖之。韦鼎云:"宰相也"。因引诣杜氏籍,书笺云《濮阳房》。有紫函四,发开卷,鹏举三男,时未生者,籍名已具。遂(遂原作述。据明抄本改。)求笔,书其名于臂。意愿踟蹰,更欲周览。韦鼎云:"既不住,(住原作往。据明抄本改。)亦要早归。"遂引出,令一吏送还。吏云:"某苦饥,不逢此便,无因得出。愿许别去,冀求一食。但寻此道,自至其所,留之不可。"鹏举遂西行。道左忽见一新城,异香闻数里。环城皆甲士持兵。鹏举问之,甲士云:"相王于此上天子,有四百天人来送。"鹏举曾为相王府官,忻闻此说。墙有大隙,窥见分明,天人数百,围绕相王。满地彩云,并衣仙服,皆如画者。相王前有女人,执香炉引。行近窥谛,(谛原作帝。据明抄本改。)衣裙带状似剪破,一如雁齿状。相王戴一日,光明辉赫,近可丈余。相王后凡有十九日,垒垒成行,大光明皆如所戴。须臾。有绨骑来迎。甲土令鹏举走,遂至故道,不觉已及徽安门。门闭闲过之,亦如去时容易。为群犬遮啮。行不可进。至家,见身在床上,跃入身中,遂寤。臂上所记,如朽木书,字尚分明。遂焚纸钱十万,呼赠韦鼎。心知卜代之数,中兴之期,遂以假故,来谒睿宗。上握手曰:"岂敢忘德?"寻求韦鼎,适卒矣。及睿宗登极,拜右拾遗。词云:"思入风雅,灵通鬼神。"敕宫人妃主数十,同其妆服。令视执炉者。鹏举遥识之,乃太平公主也。问裙带之由,其公主云:"方熨龙衮,忽为火迸,惊忙之中,不觉爇带,仓惶不及更服。"公主唏嘘陈贺曰:"圣人之兴,固自天也。"鹏举所见,先睿宗龙飞前三年。故鹏举墓志云:"及睿宗践祚,阴骘祥符。启圣期于化元,定成命于幽数。"后果为安州都督。(出《处士萧时和作传》)又 一说,鹏举得释,复入一院,问帘下者为谁,曰:"魏元忠也。"有顷,敬挥至,(至原作入。据明抄本改。)下马,众接拜之。云是大理卿对推事。见武三思著枷、韦温、宗楚客、赵履温等著锁,李峤露头散腰立。闻元忠等云:"今年大计会。"果至六月,诛逆韦,宗赵韦等并斩,峤解官归第,皆如其言。(出《朝野佥载》)【译文】唐代中宗末年,韦后专权。已故太师杜鹏举获安州都督的名号。当时,杜鹏举在济源县任县尉,被州府召进洛阳城整理古籍。一天夜里,他突然亡故,亲戚朋友准备为他沐浴更衣,他的夫人出面阻止。他的夫人姓尉迟,是尉迟敬德的孙女,性格通达开明且坚强刚毅。她说:"我的丈夫平时神机妙算,自己说能够成为诸侯领袖那样的官,今天怎么会死呢?"她泰然自若甚至没有哭。过了两日三夜,杜鹏举的心窝有了热气;第二天天亮时终于苏醒过来。几天之后,他才对人们说出梦中情景。开始,只见两个人拿着符节来召他,于是他在他们的引导下从徽安门走了出去。那门缝只有一寸多,走过时却觉得很宽。他们一直向北上了邙山,大约走出十余里地,见到一个大洞,深不见底。那两位使者让杜鹏举进去,他颇为恐惧。使者们说,你可以闭上眼睛。他们拉着他的手,如同飞翔一般,一会儿脚已着地。沿着小道向东走,一共行了几十里,天空变得昏昏惨惨,如冬季里凝固般的阴天。随即来到一座官府前,只见那城墙和屋宇十分宏伟壮观。两位使者先走了进去。一会儿,有位穿绿衣服的官员走了出来,十分恭敬地向杜鹏举迎拜,然后退到一旁引他入府。这位穿绿衣服的官员坐在案桌后,让杜鹏举走上前去,他的身旁有一只狗。有人对绿衣官员说:"错了错了,虽然同姓同名,但要请的不是这位官员呵!"绿衣官员令人用板子笞打使者,然后改了符节让他们下去。这时,有一匹半个身子、两条腿的残马,腾跃跳动挪到前面,说:"当年我被杜鹏举杀死,今天请大人作主,为我申冤。"杜鹏举也清醒过来想起了那件事,申诉说:"我曾经当过驿夫,遵敕命将马杀死,这并不是我自愿的呀!"绿衣官让小吏拿出案卷,审视起来,那匹残马随即退下。旁边,走出一个小吏,朝杜鹏举挥手挤眼,教他应付此事的办法,那意思是想庇护于他,使他得到解脱。案子审理完了,杜鹏举朝绿衣官员揖拜后走出来;绿衣官员也还礼送到门外,说;"我是生人,户籍在安州。将来,你能做安州都督,因此我先向你施礼,希望你好自为之。"说完,便把那位教杜鹏举应付办法的小吏喊出来,说他姓韦名鼎,亦是个生人,住在京都长安的务本坊。他自称家中一向颇有财力,祈告要十万钱。杜鹏举与他推辞不能相送。韦鼎说:"我虽然是生人,今天在这里用冥间的纸钱,容易收到呵。"杜鹏举遂应允下来去他家通知。韦鼎嘱咐说,"烧纸的时候,希望能用什么东西装着,不要让它着地,一边烧一边喊我的名字,我当即派人去取。"韦鼎又说:"你既然来到此地,难道不想看看你们家的簿册和文书吗?"随即领杜鹏举来到一个院内,门口写着:"户部"字样。这里房间和走廊上,簿册帐本等物堆积如山。当中的三间房子里,阁板搭得相当之高,覆盖着红黄色的帏幔和帕布,镶金的榜上写着"皇籍"二字。其余的架子全露在外面,往往是用紫色的封套盖着。韦鼎说:"这些都是宰相呵。"接着,韦鼎领他来到杜氏家族的籍册旁,只见册签上写着"濮阳房"三个字,上面有四个紫色的封套。打开卷册,只见上面写着杜鹏举有三个儿子,当时还有没生下来的,籍册上却也有名字。杜鹏举立即要来一支笔,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了胳膊上。他本想再徘徊一会儿,将四周的籍册都看一看。韦鼎说:"你既然不想在这里住下,那就干脆早点回去吧。"随即把杜鹏举领出来,让一名小吏送他回家。小吏说:"我十分饥饿,不大方便,不能送你了。希望你准许我不去,好好吃一顿饱饭。只要沿着这条道,你自己就可以回到家,千万别留下来。"杜鹏举随即向西而行。走着走着,道旁忽然闪出一座新城,异常的香气散发出来,几里之外就能够闻到。城的四周全是拿着兵器、穿着盔甲的兵士。杜鹏举上前询问,兵士说:"相王李旦在这里当上了天子,现有四百个神仙来送他。"杜鹏举曾经在相王府中做过官,听他这样一说十分欣喜。城墙有道大缝子,杜鹏举看得非常清楚。天上的神仙一共有好几百人,紧紧围绕在相王周围,他们穿着仙衣,脚下一片彩霞,全跟画上画的一样。相王的前面有几位女子,端着香炉在前引路。走到近前,杜鹏举仔细窥视,只见那几位女子的衣服和裙带像剪开了似的,都如同雁齿的形状。相王头顶一轮太阳,光芒万丈,明亮辉煌,离他只有一丈多高。相王身后一共还有十九轮太阳,重叠成行,赫赫耀眼,全跟他头顶的那轮一样。一会儿,有穿厚绸袍的甲士骑马来迎接相王。这时,穿盔甲的士兵让杜鹏举赶紧走。他随即回到原来那条路上,不知不觉到了徽安门。大门关着,只好从门缝里钻,想不到竟跟出来时那么容易。一群狗拦住去路,不停地咬,使他行进不得。好不容易回到家,只见自己的身子还躺在床上呢。他的灵魂刚扑到身体上,随即醒来。看看胳膊上记的儿子的名字,如同画在朽木上一样,但还看得清楚。当即,他烧了十万纸钱,一边一烧一边说是送给韦鼎的。心里计算着李氏中兴的日期。他借一个理由来拜谒睿宗。睿宗握着他的手说:"怎么敢忘记你的恩德呢?"于是寻访韦鼎,不巧他刚刚死去。到睿宗登基之后,拜杜鹏举为右拾遗,并为他题词道:思入风雅,灵通鬼神。睿宗下令让几十个宫娥妃子,一同化妆舞蹈。并让杜鹏举看那位手拿鑪的那个人。杜鹏举远远就认出来了,她就是太平公主呵。他上前问她的衣服是怎么搞的,太平公主说:"刚刚熨好的龙袍,忽然被火烧了,惊慌匆忙之中,不知不觉裙带也点着了,仓惶之中便没有来得及换衣服。"太平公主感叹不已地上前祝贺其兄道:"圣人的兴达,一般都是来自于天上呵!"杜鹏举所看见的,是在睿宗皇帝登基前三年。因此,他的墓志铭上写道:待睿宗即位时,恰与他在阴间所见一致。他在阴间就知道皇帝登基的日子,真是定天命于幽冥之间。后来,他果然成为安州都督。又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杜鹏举被解脱之后,又进了一个院子,他问帘下坐着的人是谁,回答说是魏元忠呵。有顷,敬挥到了,跳下马来,众人上前迎拜。说是掌管审判的大理寺卿对推事。他看见武三思戴着刑伽,韦温、宗楚客、赵履温等人戴着锁链,还看见李峤光着脑袋,连腰带也没有扎呆呆地站在那儿,并听魏元忠等人说:"今年大聚会呀!"果然到了六月,韦后被杀,宗楚客、赵履温和韦温也一并被斩,李峤被罢官归家,全都跟他说的一样。河东县尉妻景云中,河东南县尉李某,妻王氏,有美色,著称三辅。李朝趋府未归,(未原作来。据明抄本改。)王妆梳向毕,焚香闲坐,忽见黄门数人,御犊车,自云中下至堂所,王氏惊问所以。答曰:"华山府君,使来奉迎。"辞不获放,(放愿作于。据明抄本改。)仓卒欲去,谓家人曰:"恨不得见李少府别。"挥泪而行,死于阶侧。俄而彩云捧车浮空,冉冉遂灭。李自州还,既不见妻,抚尸号恸,绝而复苏者数四。少顷,有人诣门,自言能活夫人。李罄折拜谒,求见卫护。其人坐床上,觅朱书符。朱未至,因书墨符飞之。须臾未至,又飞一符。笑谓李曰:"无苦,寻常得活。"有顷而王氏苏。李拜谢数十,竭力赠遗。人大笑曰:"救灾恤患,焉用物乎?"遂出门不见。王氏既悟,云:"初至华山,见王,王甚悦。列供帐于山椒,与其徒数人欢饮。宴乐毕,方申缱绻,适尔杯酌,忽见一人,乘黑云至,云:"太一令唤王夫人。"神犹从容,请俟毕会。寻又一人乘赤云,大怒曰:"太一问华山何以辄取生人妇?不速送还,当有深谴。"神大惶惧,便令送至家。(出《广异记》)【译文】唐人睿宗景云年间,南边河东县县尉李某的妻子王氏,颇有几分姿色,在陕西中部地区出了名。李某早晨去州府办公事尚未回来,王氏梳妆完了,正焚香闲坐时,忽然看见有好几个黄门侍郎,赶着小牛车,从云朵里下到房前站定。王氏惊恐地上前询问他们要干什么,回答说:"我们是华山府君派来迎接你的,你不想去也得去。"急忙就要把她带走。王氏对家人说:"遗憾的是没有看到李县尉,不能和他告别了!"她挥泪而行,转身死在台阶旁边。俄顷,彩云驾起小牛车,缓缓升起,腾空而去。李某从州府回来,便摇晃着她的尸体号啕恸哭。他一连哭死过去好几次,都被喊醒了。过了一会儿,有人进门来,说自己能够把夫人救活。李某把腰弯到最大限度向他拜谒,求他救护,那人坐到榻上,找红颜料画符,没有找到;于是便用墨汁画了一道符,抛了出去。有顷,未见效果,他又画了一道符抛了出去,笑着对李某说:"不要担心,一会儿她就能活过来。"有顷,王氏终于苏醒过来。李某向那人连拜几十下,并尽其所能赠送不少礼品。那人大笑一声说:"救灾除患,还用得着这些东西吗?"随即一出门就不见踪影。王氏醒悟了,说:"我刚到华山见到府君,他很高兴,把帷帐置于山顶,和他手下一些人畅饮起来。酒宴舞乐结束之后,他正要与我缠绵喝交杯酒时,忽然只见一个人乘着黑云而来,说道:'天神让我来找王夫人。'府君还很从容镇定,让他等婚礼完毕之后再说。旋即,又有一个人乘着红云而至,大怒道:'天神问华山府君为什么要娶活人的妻子呢?不快点送回去,必受严惩!'府君十分惶恐害怕,便派人把我送回了家。"三卫开元初,有三卫自京还青州,至华岳庙前,见青衣婢。衣服故恶。来白云:"娘子欲见。"因引前行。遇见一妇人,年十六七,容色惨悴。曰:"己非人,华岳第三新妇,夫婿极恶。家在北海,三年无书信,以此尤为岳子所薄。闻君远还,欲以尺书仰累,若能为达,家君当有厚报。"遂以书付之。其人亦信士也,问北海于何所送之,妇人云:"海池上第二树,但扣之,当有应者。"言讫诀去。及至北海,如言送书。扣树毕,忽见朱门在树下,有人从门中受事,人以书付之。入顷之,出云:"大王请客入。"随行百余步,后入一门,有朱衣人,长丈余,左右侍女数千百人。坐毕,乃曰:"三年不得女书。"读书大怒,曰:"奴辈敢尔!"乃传教,召左右虞侯。须臾而至,悉长丈余,巨头大鼻,状貌可恶。令调兵五万,至十五日,乃西伐华山,无令不胜。二人受教走出。乃谓三卫曰:"无以上报。"命左右取绢二疋赠使者。三卫不说,心怨二疋之少也。持别,朱衣人曰:"两绢得二万贯,方可卖,慎无贱与人也。"三卫既出,欲验其事,复往华阴。至十五日,既暮,遥见东方黑气如盖。稍稍西行,雷震电掣,声闻百里。须臾,华山大风折树,自西吹云,云势益壮,直至华山。雷火喧薄,遍山涸赤,久之方罢。及明,山色焦黑。三卫乃入京卖绢。买者闻求二万,莫不嗤骇,以为狂人。后数日,有白马丈夫来买,直还二万,不复踌躇,其钱先已锁在西市。三卫因问买所用。丈夫曰:"今(今原作公。据明抄本改。)以渭川神嫁女,用此赠遗。天下唯北海绢最佳,方欲令人往市,闻君卖北海绢,故来尔。"三卫得钱,数月货易毕,东还青土,行至化阴,复见前时青衣云:"娘子故来谢恩。"便见青盖犊车,自山而下,左右从者十余辈。既至下车,亦是前时女郎,容服炳焕,流目清眄,迨不可识。见(见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三卫,拜乃言曰:"蒙君厚恩,远报父母。自闹战之后,恩情颇深,但愧无可仰报尔。然三郎以君达书故,移怒于君,今将五百兵,于潼关相候。君若往,必为所害,可且还京,不久大驾东幸,鬼神惧鼓车,君若坐于鼓车,则无虑也。"言讫不见。三卫大惧,即时还京。后数十日,会玄宗幸洛,乃以钱与鼓者,随鼓车出关,因得无忧。(出《广异记》)【译文】唐玄宗开元初年,有个当三卫的官员从长安回青州。到华山岳庙前,看见一个青衣婢女,衣衫破烂不堪,上来对他说道:"我们娘子想见你一面。"于是在前面引路,来到一位夫人面前。她十六七岁,脸色憔悴,神情黯然。她对三卫说:"实话告诉你吧,我本不是人呵。我现在是华山府君的第三个儿子的娘子,丈夫十分凶恶。我的家住在北海,三年没有得到书信了。因为这个,我特别被华山府君的儿子看不起-。听说你自远处还家,想捎封书信回去,劳驾你了!如果能把书信送到,家父必有重谢。"随即,把书信交给了他。三卫也是位讲信义的人呵,当即就问在北海的什么地方才能把信送到。夫人说;"你找到海边的第二棵树,只要用力一敲,就会有人出来的。"说罢告别而去。三卫来到北海,照那夫人所说的去送信。敲完了海边的第二棵树,忽然看见树下有一道红门,有人从门中探出头来问他何事。他把书信交给了守门人。守门人进去片刻,便出来说:"大王请客人进去。"三卫跟着他走了一百多步,又进了一道门。迎面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人,一丈多高,周围的侍女成千上百。穿红衣服的人请三卫坐下后,便说:"三年没有得到女儿的书信了!"他看完书信,大怒说:"这奴才的胆子也太大了!"于是传令召左右虞候上殿。不一会儿,二位虞候奉命赶到,他们都一丈多高,巨头大鼻子,相貌十分丑陋可怕。大王命令他们调集五万兵马,到十五日那天,向西进军讨伐华山。一定要取胜。二位虞候领命走出来,又对三卫说:"没有什么报答你的,大王让我们拿二疋绢布赠送给你。"三卫不大高兴,心想这二疋绢布也太少了吧?握别时,大王说:"两疋绢布给两万贯,你才能卖,千万不要降价卖给人家呵。"三卫走上岸来,想验证一下这件事,便又向华山走去。到了十五日这天傍晚,他远远看见东边黑云如车篷一般,缓缓西行,电闪雷鸣,百里之内都可以听到。一会儿,华山上刮起狂风,把大树都折断了。从西边吹来乌云,那乌云越来越浓,直奔华山而去。雷火喷射不已,遍山一片通红,连山泉都烤干了。闹了很长时间方才罢休。等到第二天天亮时,只见山色由翠绿变成了焦黑。见状,三卫就进京城去卖绢布。买主们一听说要二万贯钱,没有不吃惊并嘲笑的,认为他是个疯子。几天之后,有位骑白马的汉子来买,毫不犹豫,一下子就给了他二万贯钱。这笔钱早就在西市里锁着呢。三卫便问他买这绢布干什用,汉子说:"今天,渭川之神嫁女儿,我想用它送礼。天底下只有北海的绢布为最好,刚才派人已去市场转了一圈。听说你在卖北海的绢布,我所以就来了。"三卫得到了二万贯钱,几个月之内,他又用这钱做了几笔买卖。东归回青州时,行到华山脚下,又看见当初那个青衣婢女,向他说道:"我们娘子向你谢恩来了!"这时,只见一辆带篷的小牛车自山而下,左右跟着十几个随从。来到跟前下车,走出一个人,又是当初那位年轻的夫人。她服饰一新,容光焕发;目光顾盼,清澈有神。三卫望着她都有点认不出来了。她见到三卫,便拜谢说道:"蒙你的厚恩,把我的书信送给了远方的父母。自开战之后,我们夫妻间的感情有了好转,且日见深厚。惭愧的是没有什么报答于你呵。另外,我的丈夫由于你送书信的原因,迁怒于你,今天派出五百兵马,正在潼关等着你呢!你如果再往前走,必然遇害,可以暂且回到长安。不久,皇帝将去东方巡幸,鬼神都害怕鼓车,你如果坐在鼓车上,就不用担心了。"说完,她便不见了。三卫大吃一惊,十分恐惧,立即回到长安。几十天之后,正赶上玄宗皇帝去洛阳巡幸,他就用钱买通了推鼓车的人,随鼓车出了潼关,果然没有遇害。李湜赵君李湜,以开元中,谒华岳庙。过三夫人院,忽见神女悉是生人,邀入宝帐中,备极欢洽。三夫人迭与结欢,言终而出。临诀谓湜曰:"每年七月七日至十二日,岳神当上计于天。至时相迎,无宜辞让。今者相见,亦是其时,故得尽欢尔。"自尔七年,每悟其日,奄然气尽。家人守之,三日方悟。说云:"灵帐瑇筵,绮席罗荐。摇月扇以轻暑,曳罗衣以纵香。玉珮清冷,香风斐亹。候湜之至,莫不笑开星靥,花媚玉颜。叙离异则涕零,论新观则情洽。三夫人皆其有也。湜才伟于器,尤为所重。各尽其欢清。及还家,莫不惆怅呜咽,延景惜别。"湜既寤,形貌流浃,辄病十来日而后可。有术者见湜云:"君有邪气。"为书一符。后虽相见,不得相近。二夫人一姓王一姓杜,骂云:"酷无行,何以带符为?"小夫人姓萧,恩义特深,涕泣相顾,诫湜三年勿言。言之非独损君,亦当损我。湜问以官,云:"合进士及第,终小县令。"皆如其言。(出《广异记》)【译文】赵郡有个人叫李湜,他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去拜谒华岳庙。经过"三夫人院"时,忽然看见那几位神女全活了,并把他邀请到宝帐里,尽情欢乐,且十分和睦融洽。三位夫人依次与他交欢,结束之后才从院中走出。临别时,三位夫人对他说:"每年七月七日到十二日,庙神都上天去筹划事情,到时候我们在此迎候你,千万不要推辞。今天咱们相会,也是在庙神上天的日子,因此才能尽情欢乐呵。"从此一连七年,每逢庙神上天之日临近时,李湜就会忽然气绝,家人守在身边,三天之后才能醒来。醒来之后他说:"宝帐内备好了包括海龟在内的酒菜,地上衬垫着绮丽的席子。三位夫人摇动着月扇以消暑气,拖曳着丝裙任香味四处飘散。她们身上的玉珮闪着清凉的光,香风很浓烈。她们都在等待着我。我到了之后,她们都扬起笑脸,玉颜如花一般娇媚。谈起离别之情,她们都热泪盈眶;说到重逢的喜悦,盛情则更加融洽,难舍难分。我的才华高于我的容貌,这一点尤其被她们看重。我与她们各尽欢情。待等回到家中,便惆怅地哭泣起来。那情景,怎不使我依依惜别?"每次他醒来之后,形貌憔悴,汗流浃背,总是病个十来天才能好。有位法师见到李湜后说:"你身上有邪气呵。"便为他画了一道符,带在身上。后来,他虽然还能够看到那三位夫人,却不能相近相亲。一位姓王的和一位姓杜的两位夫人骂道:"你冷酷而又缺德,为什么要带符前来?!"那位最小的夫人姓萧,与李湜恩义深厚,望着他哭泣不止,并告诫他说:"你三年之内不要把此事说出去,否则不仅要损害你自己,也会伤害我们。"李湜问自己能不能当官,她说:"你应该以中进士及第,但最终只能当个小县令而已。"后来,全跟她说的一样。叶净能开元初,玄宗以皇后无子,乃令叶净能道士,奉章上玉京天帝,问:"皇后有子否?"久之章下,批云"无子",迹甚分明。(出《广异记》)【译文】唐代开元初年,由于王皇后没有生儿子,玄宗皇帝便让叶净能道士写一奉章,呈送天帝起居的玉京,问皇后今生有没有儿子。过了好长时间,奉章批复下来,上写:无子。那字迹十分清楚。王昌龄开元中,琅琊王昌龄,自吴抵京国。舟行至马当山,属风便,而舟人云:"贵识至此,皆令谒庙。"昌龄不能驻,亦先有祷神之备。见舟人言,乃命使赍酒脯纸马,献于庙,及草履致于夫人。题诗云:"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毕而过。当市草履时,兼市金错刀一副,贮在履内。至祷神时,忘取之。昌龄至前程,求错刀子,方转其误。又行数里,忽有赤鲤鱼,可长三尺。跃入昌龄舟中。呼使者烹之。既剖腹,得金错刀,宛是误送庙中者。(出《广博异志》)【译文】唐代开元年间,琅琊郡的王昌龄从吴郡返回京城。船行到马当山时,被大风吹得东摇西晃不能行进。于是,船的主人说:"有贵人来到了这里!"让所有的人都去庙里拜谒。王昌龄不想下船,但先前也做好了祈祷神灵的准备,就对船的主人说:"快派人把酒肉纸马献到庙上,送给庙神,再送一双草鞋给庙神的夫人。"然后,他题了一道诗:"青骢一匹昆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罢这首诗,船便顺利而过。当初王昌龄买草鞋时,同时还买了一把金错刀,放在了鞋内;向神祝祷时,忘了把错刀拿出来,随草鞋一并献了上去。王昌龄向前走了一段,想拿错刀,这才知道有误。又向前行了几里地,忽然有一条三尺来长的红鲤鱼从水面跃起,蹦到王昌龄坐的船上。王昌龄喊仆人烹了它,结果剖开鱼腹一看,里面有把金错刀,仿佛是误献到庙上的那把。张嘉祐开元中,张嘉祐为相州刺史。使宅旧凶,嘉祐初至,便有鬼祟回祐家,(明抄本祟回祐家作回易家具。)备极扰乱。祐不之惧。其西院小厅铺设,及他食物,又被翻倒。嘉佑往观之。见一女子。嘉佑问女郎何神。女云:"己是周故大将军相州刺史尉迟府君女。家有至屈,欲见使君陈论。"嘉佑曰:"敬当以领。"有顷而至,容服魁岸,视瞻高远。先致敬于嘉祐,祐延坐,问之曰:"生为贤人,死为明神。胡为宵窣幽瞑,恐动儿女,遂令此州,前后号为凶阙,何为正直而至是耶?"云:"往者周室作殚,杨坚篡夺,我忝周之臣子,宁忍社稷崩殒。所以欲全臣节,首倡大义,冀乎匡复宇宙,以存太祖之业。韦孝宽周室旧臣,不能闻义而举,反受杨坚衔勒,为其所用。以一州之众,当天下累益之师。精诚虽欲贯天,四海竟无救助。寻而失守,一门遇害,合家六十余口骸骨,在此厅下。日月既多,幽怨愈甚,欲化别不可。欲白于人,悉皆惧死。无所控告至此,明公幸垂顾盼。若沉骸倘得不弃,幽魅有所招立,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嘉佑许诺。他日,出其积骸,以礼葬于厅后。便以厅为庙,岁时祷祠焉。祐有女八九岁,家人欲有所问,则令启白,神必有应。神欲白嘉祐,亦令小女出见。以为常也。其后嘉祐家人有所适,神必使阴兵送出境。兵还,具白送至某处。其西不过河阳桥。(出《广异记》)【译文】唐代开元年间,张嘉祐任相州刺史,刺史的住宅一直闹鬼。张嘉祐刚搬进去不久,便有鬼魂在他家徘徊,受尽了惊扰。张嘉祐并不害怕。一次,听说西院小厅的陈设及食物又被鬼弄得一塌糊涂,他便赶过去察看。这时,见到了一位陌生女子。张嘉祐问女子是哪里来的神仙,那女子说:"我是南北朝时北周已故大将军--相州刺史尉迟府君的女儿。我家有莫大的冤屈,想向大人陈述。"张嘉祐说:"我应当恭恭敬敬地聆听。"他进屋有顷又走了出来,刚换上官服,仪表堂堂,目光也显得高远有神。那女子先上前向他致礼,他请女子入坐后,问道:"你生前为贤德之人,死后应作贤明之鬼。可你总在昏暗的夜晚胡闹,吓得孩子不敢动弹,结果使全州的人都称这里为凶宅,这样做你还有什么正直善良可言呢?"那女子说:"从前北周将尽,被杨坚篡夺政权。我等愧为周室旧臣,怎忍社稷如此崩溃?所以想保全为臣的气节,率先倡导忠于旧制之大义,寄希望于挽救将亡之国,使宇文太祖开创的大业得以延续。韦孝宽也是西周的旧臣,不但未能响应我父的倡导而行动,反被杨坚用官禄收买,死心踏地为之效力。我们一州军民,抵挡天下累战皆捷的兵马,尽管精诚团结,浩气贯天,但全国竟无一人援助,相州城很快就陷落了。我们被满门杀害,全家六十多口人的遗骨,就埋在这厅下面。时间越长,幽怨越重,想将它化解却不可能。我们早就想向人诉说,然而那些人都被我们吓死了。有冤无处诉,就这样一直等到现在。今天,幸遇大人垂怜顾视,实在是感激不尽。如果我们这些沉年遗骨不被抛弃荒野,我们这些幽魂能得到个栖身之处的话,我们便会把死的那天当成自己生日的。"张嘉祐应允下来。几天之后,他令人掘出遗骨,礼葬于厅后,并将那厅堂改成了庙。每年过年时都要祭祀并祈祷一番。张嘉祐有个八九岁的女儿,家里人有什么事要问,就让她进庙诉说,每次都能得到鬼魂的答复。鬼魂想找张嘉祐说话,也让她的小女儿出面。就这样,她便习以为常。从此以后,张嘉祐家中有人出门办事,那神灵必定派阴兵护送出门。阴兵回来后,都要报告送到什么地方--当然,最西面也不能越过河阳桥。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汝阴人 崔敏壳 张安 仇嘉福 食羊人 王晙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常牵黄犬,逐兽荒涧中,倦息大树下。树高百余尺,大数十围,高柯旁挺,垂阴连数亩。仰视枝间,悬一五色彩囊,以为误有遗者,乃取归,而结不可解。甚爱异之,置巾箱中。向暮,化成一女子,手把名纸直前,云:"王女郎令相闻。"致名讫,遂去。有顷,异香满室,渐闻车马之声。许出户,望见列烛成行。有一少年,乘白马,从十余骑在前,直来诣许曰:"小妹粗家,窃慕盛德,欲讬良缘于君子,如何?"许以其神,不敢苦辞。少年即命左右,洒扫别室。须臾,女车至,光香满路。侍女乘马数十人。皆有美色,持步障,拥女下车,延入别室,帏帐茵席毕具。家人大惊,视之皆见。少年促许沐浴,进新衣,侍女扶入女室。女郎年十六七,艳丽无双,著青袿襡,珠翠璀错,下阶答拜。共升堂讫,少年乃去。房中施云母屏风,芙蓉翠帐,以鹿瑞锦障暎四壁。大设珍肴,多诸异果,甘美鲜香,非人间者。食器有七子螺、九枝盘、红螺杯、蕖叶碗,皆黄金隐起,错以瑰碧。有玉罍,贮车师葡萄酒,芬馨酷烈。座上置连心蜡烛,悉以紫玉为盘,光明如昼。许素轻薄无检,又为物色夸眩,意甚悦之。坐定,许问曰:"鄙夫固陋,蓬室湫隘,不意乃能见顾之深,欢忭交并,未知所措。"答曰:"大人为中乐南部将军,不以儿之幽贱,欲使讬身君子,躬奉砥砺。幸过良会,欣愿诚深。"又问:"南部将军今何官也?"曰:"是嵩君别部所治,若古之四镇将军也。"酒酣叹曰:"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词韵清媚,非如闻见。"又援筝作飞鸿别鹤之曲,宛颈而歌,为许送酒。清声哀畅,容态荡越,殆不自持。许不胜其情,遽前拥之。乃微盼而笑曰:"既为诗人感帨之讥,又玷上客挂缨之笑,如何?"因顾令撤筵,去烛就帐。恣其欢狎,丰肌弱骨,柔滑如饴。明日,遍召家人,大申妇礼,赐与甚厚。积三日,前少年又来曰:"大人感愧良甚,愿得相见,使某奉迎。"乃与俱去,至前猎处,无复大树矣。但见朱门素壁,若今大官府中,左右列兵卫,皆迎拜,少年引入,见府君,冠平天帻,绛纱衣,坐高殿上,庭中排戟设纛。许拜谒,府君为起,揖之升阶,劳问曰:"少女幼失所恃,幸得讬奉高明,感庆无量。然此亦冥期神契,非至精相感,何能及此。"许谢,乃与入内。门宇严邃,环廊曲阁,连亘相通。中堂高会,酣燕正欢,因命设乐。丝竹繁错,曲度新奇。歌妓数十人,皆妍冶上色。既罢,乃以金帛厚遗之,并资仆马,家遂(遂原作送。据明钞本改。)赡给。仍为起宅于里中,皆极丰丽。女郎雅善玄素养生之术,许体力精爽,倍于常矣。以此知其审神人也。后时一归,皆女郎相随,府君辄馈送甚厚。数十年,有子五人,而姿色无损。后许卒,乃携子俱去,不知所在也。(出《广异记》)【译文】汝阴有个姓许的男子,少年时失去父母。他生得皮肤白皙,风流潇洒。平时爱穿漂亮的衣服,更喜欢好马。有一次他骑着马带着狗在荒野追逐猎物,追得十分疲累,就在一棵十多丈高的大树下歇息。这大树浓荫蔽日,树冠复盖了好几亩地。他偶尔抬头看,发现树枝杈间挂着一个彩色的口袋,心想这大概是谁丢失的,就取下来带回家中。然而这个彩袋口子扎得非常紧,怎么解也解不开,心里非常喜欢它,只好把它包起来放在箱子里。然而到黄昏时,那彩袋竟变成了一个女子,手里拿着一个名帖,交给了许某,说:"我家府君的女儿想见您。"说罢将名帖留下就走了。不大一会。许某就闻见满屋充溢着一种奇异的香气,然后就所见远处有车马声传来。许某来到屋外,就看见一串灯火由远至近,一位骑着白马的少年随着十多个侍卫来到面前。少年对许某说:"我有个出身很平常的妹妹,非常仰慕您的为人和品德,想和您结为良缘,不知您意下如何?"许某暗想这一定是神仙,不敢推辞过分,就应了下来。那少年立刻命左右清扫出另外一间屋子。过了片刻,几十位十分娇美的骑马侍女拥着一位乘车的少女来到屋外。侍女们在车旁围起幛子不让外人看见,簇拥着那少女下车进了屋。许家的人发现仅仅片刻的时光,室内就布置得富丽堂皇,要什么有什么,都十分惊奇。这时那少年催许某洗了澡,并换上他送上的新衣,便由侍女扶着进了屋。那少女看来十六七岁,娇艳无比,穿着一身黑色衣服,戴着珠翠首饰。她将许某迎进屋内后,那位少年就回避而去。许某定神一看,见屋内列着云母屏风,床上是芙蓉翠帐,连四壁都挂上了华丽的幛子。桌子已备好了丰盛的酒席,其中大部分果品都是世上没见过的,发散着异香,食具也十分华贵,有七子螺、九枝盘、红螺杯、蕖叶碗,都是镶金嵌银,光耀夺目。还有一个玉瓮,里面装的是西域车师国的葡萄酒,芬芳醇美。紫玉的烛台上点着一个个连心蜡烛,照得室内亮如白昼。许某平日就不太拘检,又喜欢豪华的排场,见到这些十分高兴。坐定之后,许某问少女:"我是个鄙陋的俗人,居室又很简陋,竟得到您这样的眷顾,使我又喜又惊。不知怎样才好?"那少女回答说:"我的父亲是中乐南部将军,不因为女儿卑贱,想把我许给您,终身奉侍您,这是他衷心的愿望。"许某又问:"南部将军相当人世间的什么官呢?"少女说:"南部将军相当于古代镇守四方的将军,隶属于嵩山君的管辖。"两人边谈边饮酒。那女子酒到半酣时感叹地说:"今天真是个难得的好日子啊,使我结识了一位出色的郎君。"她说话的声音清朗婉丽,十分动人。接着少女又弹起古筝,伴着清幽的音韻唱起了歌,歌声似怨似诉,动人肺腑,边唱边向许某敬酒,动情得似乎把握不住自己了。许某更是心旌摇荡,突然上前紧紧把少女拥在怀中。少女睨着眼睛嗔道;"今天您大概想学一学诗人那种有感佩巾的讥笑,又怕辱于上客挂这缨之美。是么?"然后就让人撤了筵席,灭了灯火。二人双双进了罗帐,尽情欢爱,直到天亮。许某感到女子的玉体也十分娇美,皮肤柔嫩如同软糖一般。第二天,那女子又把许家的所有人都召了来,像主妇一样,赏给了不少贵重的礼品,过了三天后,以前来过的那个白马少年又来了,对许某说:"我家大人十分感激您,想与您相见,特派我来迎接。"许某就随他去了。他们来到许某曾打猎歇息的那个地方,大树已经不见了,却是一幢白墙红门的府第,象是现今的一座官邸。门外列队的侍卫见他们到来,都行礼拜迎。少年领许某进了大门,只见中乐南部将军头戴平天巾,身着红纱袍,高坐在大殿上。堂上排列着各种兵器和纛旗。许某赶忙下拜。府君这时也忙迎下殿来说:"我离开人世时女儿尚小,无人照料,如今幸而能托付给你,使我十分感激。然而这毕竟是阴阳两界的婚事,如果不是精诚动天,是不会成全的。"许某再次拜谢。府君就请他到后庭去游玩。但见重重大门相通,一条条四廊连着一处处楼阁。在一个中央大厅里正进行着豪华的筵会,府君请许某入席,并命奏乐,几十个姿色绝美的歌妓献舞助兴,大家尽情豪饮狂欢。宴会结束后,府君赠给许某一伪极厚的礼金,还赠给一些仆人和好马。家就富裕起来,盖了一座豪华的府第,全家都过着富足的日子,那女子精通养年益寿之术,传授给他,使他体力精神越来越好,由此许某更相信女子是神人。后来他们夫妻常常回去看望府君,每次府君都有很厚的馈赠。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十年,女子生了五个孩子,但仍象原来一样艳丽娇美。后来许某去世,女子也就带着孩子们走了,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崔敏壳博陵崔敏壳,性耿直,不惧神鬼。年十岁时,常暴死,死十八年而后活。自说被枉追,敏壳苦自申理,岁余获放。王谓敏壳曰:"汝合却还,然屋舍已坏,如何?"敏壳乞固求还,王曰:"宜更托生,倍与官禄。"敏壳不肯,王难以理屈,徘徊久之。敏壳陈诉称冤,王不得已。使人至西国,求重生药,数载方还。药至布骨,悉皆生肉,唯脚心不生,骨遂露焉。其后家频梦敏壳云:"吾已活。"遂开棺,初有气,养之月余方愈。敏壳在冥中,检身当得十政刺史,遂累求凶阙,轻侮鬼神,辛获无恙。其后为徐州刺史。皆不敢居正厅,相传云,项羽故殿也。敏壳到州,即敕赖洒扫。视事数日,空中忽闻大叫曰:"我西楚霸王也。崔敏壳何人,敢夺吾所居!"敏壳徐云:"鄙哉项羽!生不能与汉高祖西向争天下,死乃与崔敏壳争一败屋乎!且王死乌江,头行万里,纵有余灵,何足畏也。"乃帖然无声,其厅遂安。后为华州刺史。华岳祠旁,有人初夜,闻庙中喧呼。及视庭燎甚盛。兵数百人陈列,受敕云:"当与三郎迎妇。"又曰:"崔使君在州。勿妄飘风暴雨。"皆云:"不敢。"既出,遂无所见。(出《广异记》)【译文】博陵有个叫崔敏壳的人,性情耿直,不怕妖魔鬼怪。十岁那年突然死去,过了十八年又复活了。自称是冤枉而死,死后向阎罗王苦苦申诉。过了一年多阎王说:"那就放了你吧,但是你家的房舍已经坍塌了,你回去往哪儿去呢?"崔某坚持要求还阳。阎王说:"那你就重新托生吧,托生后让你当大官。"崔某仍不干。阎王跟他讲不通,只好派人到西天去求再生药。过了好几年终于把药求来了,把药涂在崔某的白骨上,很快就长出了新肉,只有脚心还是露着骨头,总也生不了肉来。这之后他家的人就梦见他说:"我已经复活了。"于是就赶快打开棺材。果然发现崔某有气息,养了一个多月,才真正活过来。崔某在阴曹曾查得自己还阳后可做十任刺史官,所以什么都不怕,专门找一些凶宅住,对鬼神持轻视态度,常常讥笑谩骂鬼神,从没有出过什么事。过去到徐州做刺史的官员们,从不敢住进刺史官邸的正厅。因为传说刺史官邸曾是项羽的宅第。崔某到徐州后,不管那一套,把刺史官邸正厅打扫以后就住了进去,并开始办公。这天忽然听见空中有人大喊:"嗨!我是西楚霸王,姓崔的你算什么东西,敢来强占我的府第?"崔某淡淡一笑慢声慢语地说:"项羽呀,你可真卑劣极了。你活着时跟刘邦争不了天下,死了却跟我争这幢破屋子,这算什么有能耐!何况你自刎乌江而死,头却到万里以外。纵然有点魂儿,有什么威力能吓住我?"崔某说完,空中果然再没有声音,这座房子从此也安宁了。后来,崔某又当了陕西华州刺史。华州有个华山祠,有天夜里忽然从祠传来喧哗的人声。崔某从窗口向祠里看,但见祠中院内灯火通明,有几百名士兵正在列队听宣王命,说是给华山君的三公子迎娶新娘,这时就听宣旨的人说:"崔大人现在是华州地方官,这位官员天不怕地不怕,更不怕鬼神,你们千万不可乱施风雨惊动了他。"士兵们都说:"不敢,不敢!"崔某走出去再看,一切都消失了。张安玄宗时,诏所在功臣、烈士、贞女、孝妇,令立祠祀之。江州有张安者,性落拓不羁。有时独醉,高歌市中,人或笑之,则益甚,以至于手舞足蹈,终不愧耻。时或冠带洁净,怀刺谒官吏,自称浮生子。后忽无疾而终,家人既葬之。每至夜,其魂即谒州牧,求立祠庙。言词慷慨,不异生存。时李玄为牧,气直不信妖妄。及累闻左右启白,遂朝服而坐,召问之,其魂随召而至。玄问曰:"尔已死,何能复化如人?言词朗然,求见于余,得何道致此?必须先言,余即与尔议祠宇之事。"其魂曰:"大凡人之灵,无以尚之。物之妖怪,虽窃有灵。则云与泥矣。夫人禀天地和会之气,方能成形。故人面负五岳四渎之相,头象天之圆,足象地之方。自有智可以料万事,自有勇可以敌百恶,又那无死后之灵耶?况浮生子生之日,不以生为生;死之日,不以死为死。其生也既异于众,其死也亦异于众。生子今日闻使君之明,遇天子之恩,若不求一祠,则后人笑浮生子不及前代死者妇人女子也。幸详而念之。设若庙食自使君也,使浮生子死且贵于生,又足以见人间贪生恶死之非也。"州牧曰:"天子之前代之功臣、烈士、孝女、贞妇之祠者,示劝戒,欲后人仿效之。苟立祠于尔,不知以何使后人仿效耶?"魂曰:"浮生子无功无孝无贞可纪也。使君殊不知达人之道,高尚于功烈孝贞也。"州牧无以屈,命私立祠焉。(出《潇湘录》)【译文】唐玄宗时,皇帝下诏书,命全国各地为功臣、勇士、贞女、孝妇立祠祭祀。江州有个叫张安的人,性格豪放潇洒,为人也很清高。常常喝了酒就在街上放声高歌,引得不少人围着看笑话。但张安更加高兴,甚至手舞足蹈起来,有时又衣冠楚楚,带着自己的名帖去见地方官吏,自称名叫"浮生子"。后来张安什么病也没得竟突然死了,家人们只好给他下了葬。然而每到夜晚,张安的魂就来拜见江州刺史,要求也为自己立祠庙供奉。讲起话来慷慨激昂,和他活着时一模一样。当时李玄是江州刺史,为人正直,从不相信鬼怪神灵。后来他总听人们说起张安显灵要求立祠的事,就想弄个究竟。这天夜里,李玄穿着官服坐在州衙大堂上,叫左右把张安的魂传来。果然,张安听召来到堂上。李玄就问道:"你已经死了,是怎么复化为人形的?而且还口口声声要拜见我。你是得了什么道术才达到这个地步的?这些事都必须先给我讲清楚,然后再谈给你立祠的事,懂吗?"张安的魂说:"凡属人类的灵魂,便是至高无尚的,而物之为妖为怪,虽然也可以有灵性,但不过是浮云或泥土罢了。而人完全不同。因为人禀承了天地会合的钟灵之气,所以他们魂能成形。请看,人的脸上就带着江河山岳的形象,人的头象征着天的圆,人的脚象征着地的方,人有智慧可以处理万事,人有勇气可以战胜万恶。人这样了不起,死后怎么能没灵魂呢?况且我既然自称'浮生子',就早把生死看透了。我活着的时候并不认为我是活人,死了也不认为就是真死了。我不论活着或死了,都和别人不同。现在我赶上了好时候,皇上有这么大的恩德,您这位州官又这么英明,我如果不请求给我也立个祠庙,那岂不让后代笑话我连那些死了的女人都不如吗?深望您能理解我的心愿,如果能给我立祠供食,使我虽死也能扬名显贵,这对世上那些贪生怕死的人,也是个很好的教导和榜样啊!"李玄说:"皇上下诏为前代的功臣、勇士、孝女、贞妇立祠,是为了让后代人学习。如果我为你立祠,让后代人学习你的什么呢?"张安说:"我浮生子固然没有什么忠孝节烈的事绩,但我却是个高洁放达的人。您难道不懂得吗,高洁放达的人,在道德情操上比那些功臣节妇还要高尚得多哩!"州牧李玄说不过张安,只好偷偷下令为他立了一座祠堂。仇嘉福唐仇嘉福者,京兆富平人,家在簿台村。应举入洛,出京,遇一少年,状若王者。裘马仆从甚盛。见嘉福有喜状,因问何适。嘉福云:"应举之都。"人云:"吾亦东行,喜君相逐。"嘉福问其姓,云:"姓白。"嘉福窃思朝廷无白氏贵人,心颇疑之。经一日,人谓嘉福:"君驴弱,不能偕行,乃以后乘见载。"数日,至华岳庙,谓嘉福曰:"吾非常人。天帝使我案天下鬼神,今须入庙鞫问。君命相与我有旧,业已如此,能入庙否?事毕,当俱入都。"嘉福不获已,随入庙门。便见翠幙云黯,陈设甚备,当前有床。贵人当案而坐,以竹倚床坐嘉福。寻有教呼岳神,神至俯伏。贵人呼责数四,因命左右曳出。遍召关中诸神,点名阅视。末至昆明池神,呼上阶语。请嘉福宜小远,无预此议。嘉福出堂后幕中,闻幕外有痛楚声,抉幕,见己妇悬头在庭树上。审其必死,心色俱坏。须臾,贵人召还,见嘉福色恶,问其故,具以实对。再命审视,还答不谬,贵人惊云:"君妇若我妇也,宁得不料理之,遂传教召岳神,神至,问何取簿台村仇嘉福妇,致楚毒。神初不之知,有碧衣人,云是刺官,自后代对曰:"此事天曹所召。今见书状送。"贵人令持案来,敕左右封印之,至天帝所,当持出,已自白帝。顾谓岳神,可即放还。亦谓嘉福:"本欲至都,今不可矣。宜速还富平。"因屈指料行程,云:"四日方至,恐不及事,当以骏马相借。君后见思,可于净宝焚香,我当必至。"言讫辞去。既出门,神仆策马亦至,嘉福上马,便至其家。家人仓卒悲泣,嘉福直入,去妇面衣候气。顷之遂活,举家欢庆。村里长老,壶酒相贺,数日不已。其后四五日,本身骑驴,与奴同还,家人不之辨也。内出外入,相遇便合,方知先还即其魂也。后岁余,嘉福又应举之都。至华岳祠下,遇邓州崔司法妻暴亡,哭声哀甚,恻然悯之。躬往诣崔,令其辍哭,许为料理,崔甚忻悦。嘉福焚香净室,心念贵人,有顷遂至。欢叙毕,问其故,"此是岳神所为,诚可留也。为君致二百千,先求钱,然后下手。"因书九符,云:"先烧三符,若不愈,更烧六符,当还矣。"言讫飞去。嘉符以神言告崔,崔不敢违。始烧三符,日晚未愈。又烧其余,须臾遂活。崔问其妻,"初入店时,忽见云母车在阶下,健卒数百人,各持兵器,罗列左右。传言王使相迎,仓卒随去。王见喜,方欲结欢,忽有三人来云:'太乙神问何以夺生人妻?'神惶惧,持簿书云:'天配为己妻,非横取之。'然不肯遣。须臾,有大神五六人,持金杵,至玉庭。徒众骇散,独神立树下,乞宥其命。王遂引己还。"嘉福自尔方知贵人是太乙神也。尔后累思必至,为嘉福回换五六政官,大获其力也。(出《广异记》)【译文】唐代有个叫仇嘉福的人,家住京兆富平的簿台村。他到洛阳去赶考,在路上遇见一个少年。看这少年带着很多车马仆从,颇象宫庭里的王公贵族。少年问嘉福喜气洋洋地到哪儿去,嘉福说赴京赶考。少年说,我恰好也要住东去,咱们结个伴多好啊。嘉福问他姓什么,说姓白。嘉福暗想:"朝廷里也没有姓白的王公贵人啊,这人倒是什么人呢?"两个相伴走了一天,少年说:"你的驴子太瘦弱了,咱俩走不到一起,你就坐在我的车后面吧。走了几天来到华岳庙前,少年才说:"我不是世间人,是天帝派我巡察天下鬼神的。现在我要进华岳庙问案子。你和我前世曾是朋友,能不能陪我问案呢?事完后我们再一同进京。"嘉福不由自主地就随少年进了庙内,看见庙堂挂着华贵的帐幔,各样陈设都很齐全。那少年端坐在大案后面,让嘉福坐在旁边竹床上。少年开始问案,先让人传呼山神。山神立刻跪伏在案下,少年叫手下人把山神责打了一顿后拖了出去。然后就传唤关中所有的神都来,少年一一点名查看。最后点到昆明池神时,叫该神到前面问话,并让嘉福暂时回避一下。嘉福就躲在堂上的幔帐后面去了,却立刻听到堂外有痛叫呻唤声,偷偷掀幕一看,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被吊在堂外的树上,眼看非死不可了。嘉福大惊失色,正不知所措时,少年请他出来。一见他脸色很坏就问:"你怎么了?"嘉福只好实话实说。少年让他再好好看看那吊着的女人,嘉福又看了看说确实是我的妻子。少年吃惊地说:"你的妻子就如同我的妻子,我们是朋友,我岂能不关照一下!"于是立刻又把山神传来,问他为什么把簿台村仇嘉福的妻子抓来处刑。山神说不知道。这时跪在山神后面穿绿衣的判官说,"这个女子的案子是天帝的司曹办的,我们遵照天曹的公文才把她抓来。"少年命令把案卷拿来,让左右立刻把案卷封起来,并对判官说:"这件案子我回去后直接向天帝说,你们立刻把这女子放掉吧!"转身又对嘉福说:"你不能到京都赶考了,赶快回你的家乡吧。"边说边屈指算回程所需的日子,说:"你四天才能到家,怕来不及了,我借你一匹快马吧。以后你若有事找我,可以在一个洁净的屋子里烧上香,一想我我就能来。"说罢辞别嘉福而去。嘉福出门后见神的仆从已备好了骏马,嘉福上马,片刻就到了家门口,只听得家里人哭声一片。嘉福进奔屋内,揭开蒙在妻子脸上的尸布向她口中吹气,不一会她就活过来了。全家大喜,村里邻里也都前来看望,大家饮酒祝贺了好几天。过了四五天,突然又一个嘉福骑着驴和仆人赶回来,家里人正惊奇难以分辩时,两个嘉福遇在了一起,立刻就合成了一个。这才知道先回来的原来是嘉福的魂灵。一年多后,仇嘉福又进京赶考。走到华岳祠附近时,突然听到哭声震天。原来是邓州崔司法的妻子暴亡。嘉福十分同情,就直接去见崔司法,让他们别哭,说可以想办法。崔司法喜出望外。嘉福就在一间净室里焚香祷念那位少年贵人,果然很快就来到面前。少年听嘉福讲述以后说:"这事是山神干的,我可以办得了。我替你给他送二百千钱,然后再想别的办法。"说着少年就画了九张符交给嘉福说:"先烧三张,如果不能复活,就再烧六张,那时一定能复活了。"说罢少年就腾空而去。嘉福就把符交给了崔司法让他照着神说的话去办。崔司法就先烧了三张符,但到天黑也没见效。接着又烧了其余六张,果然妻子立刻复活了。问她怎么回事,她说:"我刚入店时,忽然看见空中有云母的车降在阶前,还有几百各持刀枪的兵士前呼后拥。云母说我们天王要见你,很快就把我带走了。天王看见我非常高兴,刚要和我交欢,忽然云中又来了三个人,质问天王说:'太乙神问你凭什么夺世间人的妻子?'天王很害怕地拿出一张文书说'这个女人是上天配给我的,不是我夺来的。'看样子是不打算让我回人间。过了一会,又来了五六个大神,手里拿着金棒,十分威严,把大王的侍从吓得纷纷逃散,只剩下大王站在树下,恳求六个大神饶命。这样我才又复活回到人间。"这时仇嘉福才知道那位少年贵人原来就是东皇太乙神。后来,嘉福只要一祝祷思念他,他就会到来,而且很能帮忙出力,使嘉福调动升迁了五六任官。食羊人开元末,有人好食羊头者。常晨出,有怪在门焉,羊头人身,衣冠甚伟。告其人曰:"吾未之神也,其属在羊。吾以汝好食羊头,故来求汝。辍食则已,若不尔,吾将杀之。"其人大惧,遂不复食。(出《纪闻》)【译文】唐代开元末年,有一个好吃羊头的人。这天早晨他刚一出门,见门外站着一个妖怪,羊头人身,穿戴很高贵。妖怪说:"我是分管未时的神,未时属羊。因为你好吃羊头,所以专门来见你。今后,你还是别再吃羊了,如果不改,我就宰了你!"这人吓坏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吃羊了。王晙王晙气充雄壮,有龙虎之状,募义激励,有古人之风。驭下整肃,人吏畏而义之。晙卒后,信安王祎,于幽州讨奚告捷。奏称,军士威见晙领兵为前军讨贼。户部郎中杨伯成上疏,请为晙坟增封域,降使享祭,优其子孙。玄宗从之。(出《谭宾录》)【译文】王晙是一个强壮的大汉,生得气度如龙似虎,而且为人急公好义,颇有古代大将风度。他在军中对待部下也非常严格,人们对他十分敬畏。王晙死后,信安王祎带兵在幽州讨伐奚乱告捷。在给朝廷的奏章上说,军士们都曾看见已去世的王晙领兵在前锋冲杀。户部郎中杨伯成也在上疏中请求为王晙扩充坟地,派官员祭祀,并优抚他的后代。唐玄宗接受了这些奏请并一一照办。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皇甫恂 卫庭训 韦秀庄 华岳神女 王僴皇甫恂皇甫恂,字君和。开元中,授华州参军。暴亡,其魂神若在长衢路中,夹道多槐树。见数吏拥篲,恂问之,答曰:"五道将军常于此息马。"恂方悟死耳,嗟叹而行。忽有黄衣吏数人,执符,言天曹追,遂驱迫至一处。门阙甚崇,似上东门,又有一门,似尚书省门。门卫极众,方引入。一吏曰:"公有官,须别通,且伺务隙耳。"恂拱立候之。须臾,见街中人惊矍辟易。俄见东来数百骑,戈矛前驱。恂匿身墙门以窥。渐近,见一老姥,拥大盖,策四马,从骑甚众。恂细视之,乃其亲叔母薛氏也。恂遂趋出拜伏,自言姓名。姥驻马问恂:"是何人?都不省记。"恂即称小名,姥乃喜曰:"汝安得来此?"恂以实对。姥曰:"子侄中唯尔福最隆,来当误尔。且吾近充职务,苦驱驰,汝就府相见也。"言毕遂过。逡巡,判官务隙命入。见一衣冠,昂然与之承迎,恂哀祈之。谓恂曰:"足下阳中有功德否?"恂对曰:"有之。"俛而笑曰:"此非妄语之所。"顾左右曰:"唤阉,(古瓦反。)割家来。"恂甚惶惧。忽闻疾报声,王有使者来,判官遽趋出,拜受命。恂窥之,见一阉人传命毕,方去。判官拜送门外,却入,谓恂:"向来大使有命,言足下未合来,所司误耳。足下自见大使,便可归也。"数吏引去,西行三四里,至一府郡,旌旗拥门,恂被命入。仰视,乃见叔母据大殿,命上令坐,恂俯伏而坐,羽卫森然。旁有一僧趺宝座,二童子侍侧,恂亦理揖。叔母方叙平生委曲亲族,诲恂以仁义之道,陈报应之事。乃曰:"儿岂不闻地狱乎?此则其所也,须一观之。"叔母顾白僧:"愿导引此儿。"僧遂整衣,而命恂:"从我"。恂随后行。比一二里,遥望黑风,自上属下,烟涨不见其际。中有黑城,飞焰赫然。渐近其城,其黑气即自去和尚丈余而开。至城,门即自启,其始入也。见左右罪人,初剥皮吮血,砍刺糜碎,其叫呼怨痛。宛转其间,莫究其数,楚毒之声动地。恂震怖不安,求还。又北望一门,炽然炎火,和尚指曰:"此无间门也。"言讫欲归,忽闻火中一人呼恂。恂视之,见一僧坐铁床,头上有铁钉钉其脑,流血至地。细视之,是恂门徒僧胡辨也。惊问之,僧曰:"生平与人及公饮酒食肉,今日之事,自悔何阶。君今随和尚,必当多福,幸垂救。"曰:"何以奉救?"僧曰:"写金光明经一部,及于都市为造石幢,某方得作畜牲耳。"恂悲而诺之。遂回至殿,具言悉见。叔母曰:"努力为善,自不至是。"又曰:"儿要知官爵否?"恂曰:"愿知之。"俄有黄衣抱案来,敕于庑下发视之。见京官至多。又一节,言太府卿贬绵州刺史,其后掩之。吏曰:"不合知矣。"遂令二人送恂归,再拜而出。出门后,问二吏姓氏,一姓焦,一姓王。相与西行十余里。有一羊三足,截路吼噉,骂恂曰:"我待尔久矣!何为割我一脚?"恂实不省,且问之,羊曰:"君某年日,向某县县尉厅上,誇能割羊脚。其时无羊,少府打屠伯,屠伯活割我一脚将去,我自此而毙。吾由尔而夭。"恂方省之,乃卑词以谢,讬以屠者自明。焦王二吏。亦同解纷。羊当路立,恂不得去。乃谢曰:"与尔造功德可乎?"羊曰:"速为我写金刚经。"许之,羊遂喜而去。二吏又曰:"幸得奉送,亦须得同幸惠,各乞一卷。"并许之。更行里余,二吏曰:"某只合送至此,郎君自寻此迳。更一二里,有一卖浆店,店旁斜路,百步已下,则到家矣。"遂别去。恂独行,苦困渴。果至一店。店有水瓮,不见人。恂窃取浆饮,忽有一老翁大叫怒,持刀以趂,骂云:"盗饮我浆。"恂大惧却走,翁甚疾来。恂反顾,忽陷坑中,怳然遂活。而殓棺中,死已五六日。既而妻觉有变,发视之,绵绵有气。久而能言,令急写三卷金刚经。其夜忽闻敲门声,时有风歘歘然。空中朗言曰:"焦某王某,蒙君功德,今得生天矣。"举家闻之。更月余,胡辨师自京来,恂异之,而不复与饮。其僧甚恨,恂于静处,略为说冥中见师如此,师辄不为之信。既而去至信州,忽患顶疮。宿昔溃烂,困笃。僧曰:"恂言其神乎?"数日而卒。恂因为石中造石幢。幢工始毕,其日市中豕生六子,一白色。(一白色原作五色白。据明钞本改。)自诣幢,环绕数日,疲困而卒。今幢见存焉。恂后果为太府卿,贬绵州刺史而卒。(出《通幽记》)【译文】皇甫恂,字君和。唐开元年间,授官为华州参军时,突然死去。死后觉得自己的魂魄走在一条漫长的街道上,路两旁都是槐树。看见几个人用扫帚清扫,就问清道做什么。回答说,五道将军常在这里歇马。这时皇甫恂才知道自己也死了。正在感叹,忽然有几个手执符的穿黄衣的官员催他快走,说天曹在追他。皇甫恂被仓惶地赶到一个高大的殿堂门外,看那大门非常庄严,好象是世间皇城的上东门。又有一个门,好象是尚书省的门,门口警卫森严。刚要带他进去,一个官员说,里面大人正在办紧要公事,得等一会他有了空才能通报。皇甫恂只好老实地等着。这时,街上的人突然惊慌地到处躲避,原来从东来了几百个骑马的执枪的人,皇甫恂也躲在墙角偷看。不一会看见一个有伞盖的四马车上坐着一个老妇人在很多随从簇拥下过来了。他细细一看,那老妇人竟是已经去世的婶娘薛氏。皇甫恂立刻跑出来跪伏在地,并报出自己的姓名。老妇人停下来问:"你是什么人?我怎么想不起来了?"皇甫恂就说出自己的小名。老妇人一听才笑了起来,又问:"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了?"皇甫恂就照实说自己死了。老妇人说:"我的子侄中,你的福气是最大的,你来肯定是他们弄错了。可是我最近公务非常繁忙,现在还有急事,你以后到我府上来再谈吧"。说完就匆匆走了。过了一会儿,判官办公务有了时间,就传皇甫恂上殿。皇甫恂一看殿上走下来一个穿官服很傲气的人,就苦苦向他求告还阳。判官问:"你想还阳,那你在阳世积有什么功德吗?"皇甫恂说:"有功德。"判官俯耳笑道:"这里可不是容你胡说八道的地方。"说着就命令左右:"把他的阳物割下来!"皇甫恂一听就吓坏了。忽然听见外面有人报道:"阎王的使者到!"判官赶快下殿去接,并跪拜听命。皇甫恂偷眼看,见一个太监模样的人向判官传达了命令就走了。送走了使者,判官回来对皇甫恂"刚才使者传来大王的命令,说你不该到这里来,是主管你方的司官弄错了。你自己去见见那使者,就可以还阳了。"于是有几个官员领着皇甫恂走出判官大殿,向西走了三四里,来到一个府邸前,只见门外旗织飘扬,很是森严。官吏让他进去后,抬头一看,大殿上正端坐着他的婶子。婶子命他上殿坐下,他就战战兢兢地坐下了。婶子的旁边还有一个宝座,一个和尚正在打坐,两旁各有一个童子。皇甫恂也向和尚拜了一下。婶子对皇甫恂说自己过去有很多对不住乡亲族人的事,教导他一些重仁义信报应的道理,并说:"孩子,你不是听说过地狱吗?这里就是地狱啊。你来了就看一看吧。"说着看了看那个和尚说:"你就带他去吧。"和尚整了整衣裳,让皇甫恂跟他走。走出去一二里地时,就看见远处黑烟滚滚,自上而下无边际地翻卷着,黑烟里有一座黑城,城里烈火冲天。来到城外一丈远的地方,那黑烟就在和尚的面前分开了,城门也自动打开。进城后,只见到处都是受刑的罪犯,有的被剥皮吸血,有的被斧剁磨辗,到处是拷打声和罪犯的号叫声,惨不忍闻。皇甫恂吓破了胆,请求快点离开。他们又来到一个门前,只见门内烈焰万丈。和尚说这儿叫无间门,说罢了就打算回去。这时突然听见烈火中有人喊皇甫恂的名字,一看是一个和尚坐在烧红的铁床上,脑袋上钉着个大铁钉,血流如注。皇甫恂仔细辨认,原来是自己的一个门徒叫胡辨的和尚,就惊问他怎么到了这地步。胡辨说:"是因为我平时爱和别人也和你喝酒吃肉,犯了佛门大戒,现在后悔极了,请救救我吧!"皇甫恂问:"我怎么能救得了你呢?"胡辨说:"你为我抄一部《金光明经》,再为我在城里造一个刻着经文的石柱,那我就可以投胎做一个畜牲了。"皇甫恂很难过地答应下来。然后他回到大殿,把刚才所见所闻说给婶子听。婶子说:"只要你多做好事,是不会到那个地步的。"又问皇甫恂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阳间官运,皇甫恂说想知道。不一会,就有一个穿黄衣的官员抱着一堆大簿子来,让他在殿下看。皇甫恂见簿子里京官非常多,又翻到一页,终于看到了自己,写的是先当大府卿,然后又贬到四川绵州当刺史。他还想往后看,黄衣官员忙合上簿子说:"以后的事就不该让你知道了。"婶子就派了两个官员送皇甫恂回阳世。皇甫恂拜别出门,问二位官员的姓氏,他们说一个姓焦一个姓王。三人往西走了十多里时,突然有只三条腿的羊堵住去路不断狂叫道:"皇甫恂,我等你多时了!你为什么割了我一只蹄子?说!"皇甫恂实在不明白,就问羊是怎么回事。那羊说:"你某年某日在某县的县尉大厅上夸口说你能活剁羊蹄。当时没有羊,你们就打屠户,屠户只好剁了我一只蹄子送给你,我因此就死掉了。这不是你的罪果吗?"皇甫恂这才想起来,忙不迭的向羊陪罪,并说我还要向那个屠户转告,也让他知道他的罪果。这时焦、王两个官员也上来劝解,可是那只羊仍然堵着路不放行。皇甫恂说:"那我为你造些功德行不行?"羊说:"当然行。你快为我写一部《金刚经》吧。"皇甫恂答应后,羊才高兴地走开了。两个官员又说,"我俩有幸送你一路,你能不能也给我们各写一卷经?"皇甫恂也答应了。又走了一里多路,两个官员说:"我们只能送到这里,你自己继续走吧。再走一二里地,有一个卖水的小店,店旁有条斜路,走百步就是你家了。"两个官吏走后,皇甫恂就自己往前走,正觉得又累又渴时,果然看见一个小店。店里没有人,有一个大瓮,里面是水,他就偷偷取来喝。正喝着突然一个老头拿着刀逼过来,大喊:"你怎么偷喝我的水?"皇甫恂夺路就逃,老头在后面紧追。皇甫恂边跑边回头看,一脚陷进一个坑里,突然一惊就复活了。这时他已死了五六天,已经盛殓在棺材里。他的妻子觉得不对劲儿,揭开棺材看,发现皇甫恂有微弱的气息。过了好久终于会说话了,急忙说:"快写三卷《金刚经》!"这天夜里忽然有人敲门,还有阵阵风吹进屋来,接着听得空中有人大声说:"焦某王某由于你的功德,今天要转生了!"这话全家都听到了。一个多月后,那个在地狱里见过的受火刑的和尚胡辨从京城来了,皇甫恂很奇怪,就不再同他喝酒。和尚很生气,皇甫恂就把他拉到一旁,简单说了在阴间看见他受刑的事。和尚根本不信。几天后,和尚去了信州后,突然头上生了疮,而且一夜之间就烂透了,痛苦不堪,心想皇甫恂说的真就这么神吗?不几日,和尚就死了。捕甫恂遵守在地狱中对和尚的许诺,为他在城里造了一个刻着经文的石柱子。石柱造起来那天,城里有个猪生了六个猪羔,其中一只是白色的。这个白猪竟独自跑到那根石柱前,围着石柱转了好几天,终于累死在石柱下了。这个石柱现在还立在城中。皇甫恂后来果然作了太府卿,贬为绵州刺史后,死在了任上。卫庭训卫庭训,河南人,累举不第。天宝初,乃以琴酒为事,凡饮皆敬酬之。恒游东市,遇友人饮于酒肆。一日,偶值一举人,相得甚欢,乃邀与之饮。庭训酧,此人昏然而醉。庭训曰:"君未饮,何醉也?"曰:"吾非人,乃华原梓桐神也。昨日从洒肆过,已醉君之酒。故今日访君,适醉者亦感君之志。今当归庙,他日有所不及,宜相访也。"言讫而去。后旬日,乃访之。至庙,神已令二使迎庭训入庙。庭训欲拜,神曰:"某年少,请为弟。"神遂拜庭训为兄,为设酒食歌舞,既夕而归。来日复诣,告之以贫。神顾谓左右:"看华原县下有富人命衰者,可收生魂来。"鬼遍索之,其县令妻韦氏衰,乃收其魂。掩其心,韦氏忽心痛殆绝。神谓庭训曰:"可往,得二百千与疗。"庭训乃归主人,自署云:"解医心痛。"令召之。庭训入神教,求二百千,令许之。庭训投药,即愈如故。儿女忻忭,令亦喜,奉钱为宴饮。自尔无日不醉,主人谕之曰:"君当隐贫窘,何苦使用不节乎?"庭训曰:"但有梓桐神在,何苦贫也!"主人以告令,令召问之,具以实告。令怒,逐庭训而焚梓桐神庙。庭训夜宿村店,忽见梓桐神来曰:"非兄之过,乃弟合衰。弟今往濯锦江立庙,极盛于此,可诣彼也。"言讫不见。庭训又往濯锦江,果见新庙。神见梦于乡人,可请卫秀才为庙祝。明日,乡人请留之。岁暮,神谓庭训曰:"吾将至天曹,为兄问禄寿。"去数日归,谓庭训曰:"兄来岁合成名,官至泾阳主簿。秩不满,有人迎充判官。"于是神置酒饯之。至京,明年果成名,释褐授泾阳县主簿。在任二载,分务闲暇,独立厅事,有一黄衫吏,持书而入,拜曰:"天曹奉命为判官。"遂卒于是夕。(出《集异记》)【译文】卫庭训是河南人,几次求功名都没考取。天宝初年,就日日弹琴饮酒,而且一喝酒就要请朋友同饮。经常请朋友到东市酒店去喝酒。有一天,偶然遇到一位举人,谈得很投机,举人就约他一同喝酒。庭训又回请举人时,举人却已经醉了。庭训说:"我还没请你喝,你怎么就醉了?"举人说:"我不是凡人,是华原县的梓桐神。昨天已同你喝醉了酒,今天是感念你特来看望你。现在我该回庙去了。以后你有什么办不了的事,尽管找我。"过了十几天,庭训就到庙里去看他。刚到庙前,梓桐神已派了两个人迎接。进庙后,庭训想行礼,梓桐神说:"我比你小,算是你的弟弟好吗?"于是神就行了礼。然后摆下宴席和歌舞,欢饮到晚上庭训才回去。第二天庭训又来看梓铜神,述说自己很穷困。梓桐神对旁边的人说:"看看华原县里有没有身体不佳的富人,可以把他的魂拘来。"神派人在县里到处找,发现县令的妻子韦氏身体衰弱,就把她的魂收了来,并把她的心堵住。韦氏立刻心痛得要死。神对庭训说:"你去吧,给她治心病,向她要二百千钱。"庭训就到县衙对主管说:"我能治心痛病。"县令就请他给妻子看病。庭训要二百千钱才给看,县令同意。韦氏吃了庭训的药,果然立刻就好了。县令和全家人十分高兴,送了钱后又留庭训喝了一顿。庭训有了钱,就天天狂饮无度。主人告诫他说:"你应该还伪装穷困,何苦这样挥霍呢?"庭训说:"有梓桐神帮助,我怕什么穷啊!"主人把这话告诉了县令,县令把庭训叫来问,庭训把实情全说了。县令大怒,赶走了庭训,放火烧了梓桐神庙。庭训夜里投宿在一个乡村小店里,梓桐神忽然来了。神说:"这事不怪你,是我命中该遭此祸。现在我要去濯锦江立庙,在那里会比在这里更兴盛。你可以去那里找我。"说完就不见了。于是庭训就赶到濯锦江,果然看见了一座新庙。梓桐神又给人们托梦,说可以请卫秀才来当庙里的管事。第二天,人们就都来请他当了庙祝。年末时,神对庭训说:"我要去一次天庭,去查看一下你的官运和寿数。"几天后神就回来了,说:"你明年能考中,能做泾阳县的主簿。不到十年,会有人迎你做判官。于是梓桐神备酒为庭训赶考饯行。第二年,庭训到京,果然考中,被委派为泾阳县主簿。在任上干了两年的时候,有一天公务不忙,他站在大厅里,突然有一个黄衣官员拿着文书进来说:"天曹派你去当判官。"就在这天晚上,卫庭训就去世了。韦秀庄开元中,滑州刺史韦秀庄,暇日来城楼望黄河。楼中忽见一人,长三尺许,紫衣朱冠。通名参谒,秀庄知非人类,问是何神。答曰:"即城隍之主。"又问何来。答曰:"黄河之神,欲毁我城,以端河路,我固不许。克后五日,大战于河湄,恐力不禁,故来求救于使君尔。若得二千人,持弓弩,物色相助,必当克捷。君之城也,唯君图之。"秀庄许诺,神乃不见。至其日,秀庆帅劲卒二千人登城。河中忽尔晦冥,须臾,有白气直上十余丈,楼上有青气出,相萦绕。秀庄命弓弩乱射白气。气渐小,至灭,唯青气独存,逶迤如云峰之状,还入楼中。初时,黄河俯近城之下,此后渐退,至今五六里也。(出《广异记》)【译文】唐朝开元年间,滑州刺史韦秀庄公余时到城楼上看黄河。在楼中忽然看见一个人,身穿紫衣头戴红帽,只有三尺高。这个人自报姓名向他参拜。韦秀庄知道他不是凡人,就问他是什么神祗?回答说是本城的城隍。又问他来有什么事,城隍说:"黄河神打算摧毁这座城池,为了使黄河的河道畅通。我坚决拒绝。五天之后,我与他将在河岸有一场大战。我担心打不过黄河神特来向你求援。如果你能支援我两千名弓箭手,到时候帮助我,我就一定能打胜。这个城是你所管,就看你的了。"韦秀庄答应了他的要求后,这人就消失了。过了五天,韦秀庄率领着两千名精壮的士兵登上城楼,看见河面上变得一团漆黑,然后冒出一股十多丈高的白气,同时城楼上也冒出一股青气,和河上的白气缠绕在一起。这时韦秀庄命令弓箭手们向白气发箭,白气渐渐变小最后终于消失,只剩下青气了。青气蒸腾而上,化入云端,又飘到望河楼里。起初,黄河的流水已逼近城下,后来才逐渐退回去。一直退到现在离城五六里的地方。华岳神女近代有士人应举之京,途次关西,宿于逆旅舍小房中。俄有贵人奴仆数人,云:"公主来宿。"以幕围店及他店四五所。人初惶遽,未得移徙。须臾,公主车声大至,悉下。店中人便拒户寝,不敢出。公主于户前澡浴,令索房内。婢云:"不宜有人。"既而见某,群婢大骂。公主令呼出,熟视之曰:"此书生颇开人意,不宜挫辱。"第令入房,浴毕召之,言甚会意。使侍婢洗濯,舒以丽服。乃施绛帐,铺锦茵,及他寝玩之具,极世奢侈,为礼之好。明日相与还京。公主宅在怀远里,内外奴婢数百人,荣华盛贵,当时莫比。家人呼某为驸马,出入器服车马,不殊王公。某有父母,在其故宅。公主令婢诣宅起居,送钱亿贯,他物称是。某家因资,郁为荣贵。如是七岁,生二子一女,公主忽言,欲为之娶妇,某甚愕,怪有此语。主云:"我本非人,不合久为君妇,君亦当业有婚媾。知非恩爱之替也,其后亦更别婚,而往来不绝。婚家以其一往辄数日不还,使人候之。见某恒入废宅,恐为鬼神所魅。他日,饮之致醉,乃命术士书符,施衣服中,及其形体皆遍。某后复适公主家,令家人出止之,不令入。某初不了其故,倚门惆怅。公主寻出门下,大相责让云:"君素贫士,我相抬举,今为贵人,此亦与君不薄,何故使妇家书符相间,以我不能为杀君(原本君下有主字。据明抄本删。)也。"某视其身,方知有符,求谢甚至。公主云:"吾亦谅君此情,然符命已行,势不得住。"悉呼儿女,令与父诀,某涕泣哽咽。公主命左右促装,即日出城。某问其居,兼求名氏,公主云:"我华岳第三女也。"言毕诀去,出门不见。(出《广异记》)【译文】从前有位书生赴京赶考,走到关西,住进一个旅店里。忽然有几个贵人的仆从进店说公主要来这里住,并用幛幕把周围几家店房都围了起来。店里的人们很惊慌,还没来得及搬走就听见外面公主的车声隆隆,只好关上房门不敢出来。公主住下后要洗澡,叫使女查查不许有人在屋里。使女发现躲在门后的书生,就大骂起来。公主把书生叫出来仔细看了看说:"这个人挺不错的,不要难为他。"公主去洗浴,就让书生在屋里呆着。洗浴以后,又和书生谈起来,话很投机,就让使女领书生去洗浴,并给他换上华贵的衣服。然后在屋里挂上华丽的红帐子,床上铺了锦锻被褥,和书生一同就寝了。第二天,公主和书生一起来到京城。公主家在怀远里住,家里有好几百名仆从婢女,其富贵的程度当时谁也比不上。公主家的人都管书生叫驸马。书生的用度也象王公贵族一样排场。公主还派人到书生自己的家里去问候,并给了很多钱和贵重的物品,书生家里也过起了豪华的生活。这样过了七年,公主生了两男一女。有天公主忽然对书生说:"我打算为你娶个妻子。"书生很惊讶。公主说:"我不是凡人,不可能永远陪伴你,你应该有自己的妻室。"书生这才知道不是公主对他没有恩爱了。后来书生就娶了一房妻子,但仍和公主经常来往。妻子家发现书生常常一出去好几天不回家,就派人跟着,见书生常去一个破败的宅第,于是怀疑书生是被鬼怪所迷。有一天,家里人把书生灌醉,叫道士写了符咒装进他的衣服里。书生又到公主那里去,在门外就让公主的仆人挡住不让进去。书生不知原因,很难过的靠在门上不走。公主出门来,狠狠责备书生说:"你不过是一个贫困的书生,由于我你才过上了好日子。我待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让你妻子家画符咒来害我?你以为我还斗不过你吗?"书生翻检自己的衣服,才知道身上藏着符,急忙向公主陪罪。公主说:"我原谅你,但是符咒已起了作用,我们不能再来往了。"说罢就把儿女们叫来,让他们和书生诀别。书生痛哭失声。公主叫仆人快收拾收行李,当天就要出城。书生忙问公主家住哪里,求公主把姓名告知。公主说;"我是华山君的三女儿。"说完就和书生诀别,一出门就不见了。王僴王僴者,少应通事舍人举。开元末,入京。至阙西,息槐树下,闻(闻原作为。据明钞本改。)传诏声。忽见数骑,状如中使,谓僴曰:"为所宣传,真通事舍人矣。"因以后骑载僴。僴亦不知何人,仓卒随去。久之,至华岳神庙中。使置僴别院,诫云:"慎无私视。"便尔入内。僴独坐,闻棒杖楚痛之声,因前行窃窥。见其妇为所由系颈于树,以棒拷击。僴悲愁伫立,中使出,见惨怛而问其故。僴涕泗,具言其事。使云:"本欲留君,妻既死,理不可住。若更迟延,待归之后,即不能救。君宜速还开棺,此即放妻活。"乃命左右取驿马,送王舍人。俄见一狐来,僴不得已,骑狐而骋。其疾如风,两日至舍。骑狐乃其魂也,僴本身自魂出之后,失音不言。魂既至家,家人悲泣。僴命开棺,其妻已活,谓僴曰:"何以至耶?"举家欢悦。后旬日,本身方至。外传云:"王郎归!"失音已十余日。魂云:"王郎至矣。"出门迎往,遂与其魂相合焉。(出《广异记》)【译文】唐朝开元末年,有个叫王僴的人去考通事舍人。进京城后,在皇宫西门外一棵槐树下歇息。忽然听见宣读诏书的声音,接着来了几个骑马的人,看样像是宫中的使者,他们对王僴说:"王舍人,奉命传你!"王僴弄不清他们是谁,只好仓促的骑上马随他们而去。跑了半天,进了华岳庙。使者让王僴呆在另一个院里,并警告他说:"不许偷看。"然后就进去了。王僴正呆坐着,忽然传来阵阵拷打和哭叫声,就跑去偷偷看,一看竟是自己的妻子被吊在树上拷打。王僴没有办法,只能痛苦地站在那里看着。不一会儿那使者转来,见王僴满面悲然,问是为什么,王僴忍不住哭了起来,说出刚才看见的事。使者说:"本来打算把你留在这里,现在你妻子已死,就不能留你了。若再延误时间,你妻子就没救了。你快回去开棺材,这里马上放她回去。"说罢让左右赶快牵马送王僴回去。不一会,牵来一只狐狸。王僴顾不上许多,只好骑上狐狸。那狐狸跑起来竟象风一样快,两天就到了家。原来是王僴的魂骑着狐狸回来了,而王僴本人则不能说话了。魂到家后,立刻打开棺材,看见妻子已经复活。妻子问王僴:"你怎么回来了?"全家分外高兴。过了十几天,王僴本身才回到家。据说王僴回来后十几天不会说话,直到他的魂说了一句:"王僴回来了。"魂和肉身才合到了一起。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韩光祚 宣州司户 崔圆 郑仁钧 季广琛 刘可大 奴苍璧 南缵 王常韩光祚桃林令韩光祚,携家之官,途经华山庙,下车谒之。入庙门,而爱妾暴死。令巫请之,巫言:"三郎好汝妾,既请且免,至县当取。"光祚至县,乃召金工,为妾铸金为观世音菩萨像,然不之告。五日,妾暴卒,半日方活,云:"适华山府君,备车骑见迎。出门,有一僧,金色,遮其前,车骑不敢过。神曰:'且留,更三日迎之。'"光祚知其故,又以钱一千,图菩萨像。如期又死,有顷乃苏曰:"适又见迎,乃有二僧在,未及登车。神曰:'未可取,更三日取之。'"光祚又以千钱召金工,令更造像。工以钱出县,遇人执猪,将烹之。工愍焉,尽以其钱赎之,像未之造也。而妾又死,俄既苏曰:"已免矣。适又见迎,车骑转盛,二僧守其门,不得入。有豪猪大如马,冲其骑,所向颠仆,车骑却走。神传言曰:'更勿取之。'于是散去。"光祚怪何得有猪拒之,金工乃言其故。由是盖信内教。(出《纪闻》)【译文】桃林县令韩光祚,带着家眷去上任。经过华山庙时,他的爱妾突然死去。韩光祚找来巫师,让他去向华山神请求放爱妾还阳。巫师说:"华山神三郎看上了你的爱妾,我已求告,但只能暂时免她死。等你一到县里,三郎就会来娶她。"光祚到了县里,背地里找金匠为妾铸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没有告诉爱妾。五天后,爱妾又突然死去。半日后又活过来,对他说:"刚才三郎派车马来迎我,一出门就遇见一个金色的菩萨挡在路上,车马不敢过去。三郎说,先放我回来,三天后再来接我去。"光祚心里明白是那尊金菩萨起了作用,就又拿一千钱画一幅菩萨像。三天后,爱妾果然又死了。过了一回活过来说:"刚才华山神又派人来接我,这次是两个菩萨挡在路上。华山神说先放我回来,过三天还要接我。"光祚又给了金匠一千钱,叫他再做一尊像。金匠带着钱出了县府,遇见有人将要杀猪,金匠是个慈悲心肠的人,把造金像的钱赎买了那头猪放掉,金像就没造成。三天后县令的妾又一次死而复活,对韩县令说:"这回我才彻底免死了。刚才华山神又来接我,这次派的车马更多。但是两个金菩萨守着咱家门,他们进不来。接着跑出来一个象马那么大的猪,扑向车马横冲直撞,人们四散而逃。华山神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娶我的打算。"韩光祚奇怪怎么会出现那个大猪,那位金匠向他说明了真相。打这以后,韩光祚更加相信佛教。宣州司户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开元末,宣州司户卒,引见城隍神。神所居重深,殿宇崇峻,侍卫甲杖严肃。司户既入,府君问其生平行事,司户自陈无罪,枉见录。府君曰:"然,当令君去。君颇相识否?"司户曰:"鄙人贱陋,实未识。"府君曰:"吾即晋宣城内史桓彝也,为是神管郡耳。"司户既苏言之。(出《纪闻》)【译文】吴地的人都怕鬼,所以每个州县都供奉城隍神。开元末年,宣州司户死了,死后被城隍神召去。神住在一个很大的宫殿里,门外有很多侍卫,十分森严。城隍见到司户后,问他一生做了些什么,司户说自己没做什么坏事,不该死。神说:"你说得对,那就放你回去吧。不过,你认识我吗?"司户说:"我是凡人,得怎能认识你呢。"神说:"我叫桓彝,最近就要晋升为宣城内史,成为主管全郡的神了。"这些都是司户活过来以后说的。崔圆天宝末,崔圆在益州。暮春上已,与宾客将校数十百人,具舟楫游于江,都人纵观为堵。是日,风色恬和,波流静谧,初宴作乐,宾从肃如。忽闻下流十数里,丝竹竞奏,笑语喧然,风水薄送,(送原作近。据明钞本改。)如咫尺。须臾渐近,楼船百艘,塞江而至。皆以锦繍为帆,金玉饰舟,旌纛盖伞,旌旗戈戟,缤纷照耀。中有朱紫数十人,绮罗妓女几百许,饮酒奏乐方酣。他舟则列从官武士五六千人持兵戒严。泝沿中流。良久而过。圆即令访问,随行数里,近舟,舟中方言曰:"天子将幸巴剑,蜀中诸望神祗,迁移避驾,幸无深怪。"圆骇愕,因罢会。时朝廷无事,自此先为其备。明岁南狩,圆应卒无阙矣。(出《集异记》)【译文】唐天宝末年一个清明时节,益州官员崔圆带着宾客和属下近百人乘船游江,盛况引得江岸上很多人看热闹。这天风和日丽,江上波平浪静。奏开宴乐时,宾客和仆从很肃静,忽听得江下游十几里外传来音乐和人的欢笑声,水上风传象很近。过了不久,一个庞大的船队过来了,百余艘高大的楼船几乎堵塞了江面。船帆都是彩色绸缎做的,船体镶金嵌玉。船上排列着旌旗伞盖等仪仗,光彩耀眼。居中的一条船上有几十个穿红、紫袍的人,还有近百的歌女舞伎。饮酒奏乐欢乐正浓。其它的船上则是武士和仆从随扈五六千人。浩浩荡荡的船队沿江过了很久。崔圆派人跟着船队打听,走了几里地才靠近船队。其中一条船上的人对崔圆派来的人说:"皇帝要巡幸四川剑阁,我们这些四川的各路小神小仙必须搬迁回避,你们别见怪。"崔圆听说后大吃一惊,不再继续游江了。而此时朝廷平安无事。崔圆却团此而预先有所防备。第二年乱起,皇帝真的南行幸蜀,崔圆则武备接应无所欠缺。郑仁钧郑仁钧,钦说之子也,博学多闻,有父风。洛阳上东门外有别墅,与弟某及姑子表弟某同居。弟有妹,嫁杨国忠之子。时表弟因时疾丧明,眉睫复自毵毵然。又自发际,当鼻准中分,至于颌下,其左冷如冰而色白,其右热如火而色赤。姑与弟皆哀怜之,不知其何疾也。时洛中有郑生者,号为卜祝之士。先是御史大夫崔琳,奉使河朔,路径洛阳,知郑生有术,乃召与俱行。及使回,入洛阳。郑生在后,至上东门道,素知仁钧庄居在路旁,乃诣之。未入里门,而郑生遽称死罪,或言合死,词色慑惧。仁钧问之,郑生无他言,唯云合死。仁钧因诘之,郑生曰:"某才过此,不幸饥渴,知吾宗在此,遽为不速之客。岂知殊不合来,此是合死于今日也。"仁钧曰:"吾与姑及弟在,更无异人,何畏惮如此?"郑生股慄愈惧。仁钧初以无目表弟,不之比数,忽念疾状冷热之异,安知郑生不属意于此乎?乃具语表弟之状。郑生曰:"彼天曹判官,某冥中胥吏。今日偶至此,非固有所犯。然谒之亦死,不谒亦死,礼须谒也。"遂书刺曰:"地府法曹吏郑某再拜谒。"时仁钧弟与表弟,堂上掷钱为戏。仁钧即于门屏呼引郑生,读其刺通之。郑生趋入,再拜谢罪而出。表弟再顾,长睫飒然,如有怒者。仁钧为谢曰:"彼不知弟在此,故来。愿贳其罪可乎?"良久朗言曰:"为兄恕之。"复诘之再三,终不复言。姑闻之,召于屏内,诱之以母子之情,感激使言,终不肯述其由。后数年,忽谓母曰:"促理行装,此地当有兵至,两京皆乱离。且拿我入城,投杨氏姊,丐三二百千,旬日便谋东归江淮避乱也。此时杨氏百口,皆当诛灭,唯姊与甥,可以免矣。"母居常已异之,乃入京,馆于杨氏。其母具以表弟之言告于女。其姊素知弟有郑生之言,及见其状貌,益异之,密白其夫,以启其父。国忠怒曰:"姻亲需钱,何不以直告,乃妖言相恐耶?"终无一钱与之。其女告母曰:"尽箱箧所有,庶可得办,何以强吾舅?"时母子止杨氏,已四五日矣。表弟促之曰:"无过旬日也。"其女得二三十万,与母去。临别,表弟谓其姊曰:"别与我一短褐(褐原作后。据明钞本改。)之袍。"其姊以紫绫加短絮为短褐,与之而别。明年,禄山叛。驾至马嵬,军士尽灭杨氏,无少长皆死。其姊闻乱。窜于旅舍后,潜匿草中得脱。及兵去之后,出于路隅,见杨氏一家。枕籍而死。于乱尸中,得乳儿青衣,已失一臂,犹能言。姊问:"我儿在否?"曰:"在主人榻上,先以比者紫褐复之。其姊遽往视之,则其儿尚寐,于是乃抱之东走。姊初走之次,忽顾见一老妪继踵而来,曰:"杨新妇缓行,我欲汝偕隐。"姊问为谁,曰:"昔日门下卖履妪也。"兵散后能出及得儿者,皆此老妪导引保护,全于草莽。是无目表弟,使杨保持也。不然者,何以灭族之家,独漏此二人哉。(出《戎幕闲谈》)【译文】郑仁钧是郑钦说的儿子,象他父亲一样博学多才。他在洛阳上东门外有座别墅,和姑姑、弟弟和表弟住在一起。还有个表妹嫁给了杨国忠的儿子。表弟有一天得了病突然双目失明,接着两个眼睛的睫毛突然长得很长很密,盖住了双眼,并从额头一直顺着鼻梁长下来,一直长到下巴颏。他的左半面脸凉得象冰而惨白,右半面脸却象火样热,颜色通红。姑姑和弟弟不知他得的什么病,又同情着急。当时洛中有个郑生,自称有预卜未来的法术。御史大夫崔琳奉命到河朔出使,经过洛阳,知道郑仁钧的表弟得了怪病,就想带着会法术的郑生去给郑仁钧的表弟看病。于是崔琳出使河朔之后就带着郑生回到洛阳。郑生在他的后面,走上东门道,还没进郑仁钧的门,郑生就连说自己犯了死罪,今天非死不可。郑仁钧问他怎么了,郑生不说别的,只不断的说自己肯定死在今天了。仁钧非得让他说出原因,郑生才说:"我是第一次到这里,由于又渴又饿,不过是想到这位同姓的家里吃点喝点什么。早知我来必死,是决不该来的。"仁钧说:"这里只有我的弟弟和姑姑,没有其他人,你怎么怕成这样?"郑生不说话,怕得两腿不住地抖。起初仁钧没有告诉郑生家里还有个生了怪病的表弟,现在一想,表弟的怪病是不是已被郑生知道了呢?不如索性告诉他,看他有什么反应。于是仁钧就把表弟奇怪的症状告诉了郑生。郑生听后说:"你表弟是天上的判官,而我是阴曹地府的一名小吏。今天我是偶然来到这里,并不是我有意冒犯他,现在我见他不见他都是个死,按礼数我还是拜见他吧。"说罢写了个求见的名帖,上面写的是"地府法曹吏郑某再拜谒"几个字。当时仁钧的表弟正在屋里和他的弟弟玩扔钱的游戏。仁钧就领着郑生来到门边,念着郑生名帖上的话请求表弟接见郑生,表弟答应后,郑生就进屋了。仁钧在门外只听得郑生在屋里不断向表弟告罪请求宽恕。后来郑生就出来了。只见表弟的长睫毛札撒着随风飘动,好象是很生气的样子。仁钧就赶快为郑生求情说:"郑生不知道你在这里,不是故意来冒犯你,你就宽恕他吧。"表弟停了半天才说"看在表哥的面上,这次就原谅他了。"再问别的,表弟就什么也不说了。仁钧的姑姑听说了这事,就偷偷把表弟找到一边,以母子之情劝说感动他,希望他说出真情,然而表弟仍是不肯说明原因。过了几年,表弟忽然对姑姑说:"娘,赶快收拾行装,这里很快要打仗,两京也要大乱。你带着我进城去投奔嫁给杨国忠儿子的姐姐,去后向她家要些钱,十天后咱们再到江南去避乱。(后来杨国忠的全家一百多口人果然被叛军杀死,只有杨国忠的儿媳和外孙幸免于难,这是后话)郑仁钧的姑姑知道表弟不同凡人,就听信了他的话,带他进了京,客居在杨国忠家。姑姑把表弟的话告诉了女儿,女儿早就听说自己这位弟弟有预卜未来之术,等到看见弟弟,更加惊异,就偷偷地把弟弟说天下就要大乱的话告诉丈夫,让丈夫跟公公杨国忠说,并向他要些钱好到江南避乱。杨国忠一听大怒,对儿子说:"你小男子要钱就直说,拿这些胡说八道能吓住我吗?"结果一个钱也没给。女儿对母亲说:"不必强行向我公公要钱,我把自己的私房钱和贵重东西都给你们就行。"姑姑和表弟都不要。这时他们已在杨家住了四五天,表弟催促道:"你们在这里不能超过十天,快走吧!"于是姐姐带了二三十万钱和母亲离开了杨家。临行时,表弟对他姐姐说:"给我做一件短袍子,我有用。"他姐姐就用紫缎做了件短袍留给了他。果然后来安禄山反叛,圣驾行至马嵬坡,叛军杀了杨国忠全家,老的少的都不留。只有表弟的姐姐听见叛兵到来后跑了出来,藏在草丛中。叛军退走后,姐姐从草丛中出来,看到杨国忠一家尸横遍地。她在乱尸里发现了杨家的一个使女,已被砍掉了一只胳膊,忙问:"我的儿子还活着吗?"那奶妈说:"在主人屋里的床上,身上盖着一件紫缎短袍子。"姐姐急忙跑去看,见自己儿子正盖着紫袍睡觉呢,忙抱起向东走。刚走不远,忽然看见一位老太太跟着她走来,老太太喊道:"杨夫人等等我,我想跟你一起逃难。"姐姐问:"你是谁?"老太太说:"我是过去在你家门前卖鞋子的。"原来这老太太是奉命保护她们母子的,奉的正是郑仁钧的表弟的命令,要不然,在兵变中杨国忠全家都被杀害,何以她们母子二人得以幸存呢?季广琛河西有女郎神。季广琛少时,曾游河西,憩于旅舍。昼寝,梦见云车,从者数十人,从空而下,称是女郎。姊妹二人来诣。广琛初甚忻悦,及觉开目,窃见仿佛犹在。琛疑是妖,于腰下取剑刃之。神乃骂曰:"久好相就,能忍恶心!"遂去。广琛说向主人,主人曰:"此是女郎神也。"琛乃自往市酒脯作祭,将谢前日之过,神终不悦也。于是琛乃题诗于其壁上,墨不成字。后夕,又梦女郎神来,尤怒曰:"终身遣君不得封邑也。"(出《广异记》)【译文】季广琛年轻时曾到河西一带旅游。有一次,在旅店里睡午觉,梦见有云车从空中而下,还有几十个随从跟着,说是叫女郎有姊妹二人来看望。广琛起初很高兴,醒后觉得那姊妹俩好象还在屋里,想了想,疑心是妖怪,就抽出宝剑想杀她们。这时就听姊妹俩说:"一直看你这人不错,想和你交个朋友,没想到你竟能起这样的坏心,真恶毒!"广琛把这事告诉店主,店主说:"咳呀,她俩就是女郎神啊!"广琛赶快去买了酒和肉,摆上后望空祭祷,请求女郎神原谅自己前日的鲁莽。然而女郎神始终生气。于是广琛想在墙上写首诗以表白心迹,可是笔硬是在墙上写不出字来。夜里,广琛梦见女郎神又来了。女郎神仍然气乎乎地说:"我们将叫你这一辈子也当不上能得到封地的官!"刘可大刘可大,以天宝中举进士,入京。出东都,途遇少年,状如贵公子,服色华侈,持弹弓而行,宾从甚伟。初与可大相狎,数日同行。至华阴,云:"有庄在县东。"相邀往,随至庄所。室宇宏壮,下客于厅。入室良久,可大窃于中门窥觑,见一贵人,在内厅理事。庭中囚徒甚众,多受拷掠,其声酸楚。可大疑非人境,惶惧欲去。初少年将入,谓可大慎无私视,恐有相累。及出曰:"适以咨白,何尔负约?然以此不能复讳,家君是华山神,相与故人,终令有益,可无惧也。"须臾下食,顾从者,别取人间食与刘秀才。食至相对,各饱,(饱原作保。据明抄本改。)兼致酒叙欢,无所不至。可大求检己簿,当何进达,今年身事复何如。回视黄衫吏为检。有顷吏云:"刘君明年当进士及第,历官七政。"可大苦求当年,吏云:"当年只得一政县尉。相为惜此,可大固求之,少年再为改。吏去,屡回央央,惜其减禄。可大恐鬼神不信,因再求之,后竟以此失职。明年辞去,至京及第,数年拜荥阳县尉而终。(出《广异记》)【译文】唐朝天宝年间,有个叫刘可大的秀才进京考举人,途中遇见一个衣冠华丽的少年公子,手里拿着弹弓,后面有很多随从。少年对刘可大很友好,在一起走了好几天。到华阴县时,少年说自家的庄园在县城东面,约秀才去住两天,秀才就跟去了。一看庄园房舍非常宏伟,少年安排秀才在前厅室内歇息后就出去了。秀才从中门向后院大厅里偷偷一看,见一个大官模样的人正在厅里问案,后院有很多囚犯,很多犯人正在被拷打用刑,一片悲惨的哭叫声。秀才怀疑这里大概不是人间,心里恐惧,想赶快离去。这时那少年回来了,发现秀才已偷看了后院的情景,质问道:"刚才不是告诉你不许偷看,你怎么不听?牵累了你怎么办?现在既然你已经看见,我也就不瞒你了。我父亲就是华山神。不过你我既然是朋友,我会使你得到好处的,你不必怕。"不一会要开饭了,少年对左右说:"去拿些人间的食物,给刘秀才吃。"于是拿来了酒饭,相对边饮酒边欢叙,招待得无微不至。秀才请出少年查一查自己今生官运如何,今年能不能考中。少年就命一个穿黄衣的官去查。黄衣官查后说:"刘秀才明年可以考中进士,今生可以做七任官。"秀才心急,苦苦请求今年就考中作官。黄衣官说:"如果今年考取,只能当一任县尉小官,请您珍惜自己的前程。"刘可大仍然苦苦央求,少年只好为他把本子改了。那黄衣官员边走边遗憾地说:"这人真是,屡次央求,可惜要减自己的官路。"刘可大怕鬼神说的话不一定准,固执地去求那少年,后来因为这样竟失去很多官职。明年可大辞别那少年,到京城赶考,结果是只当了个荥阳县的县尉,过不几年就死了。奴苍璧相国李林甫家一奴,号苍璧,性敏慧,林甫怜之。忽一日暴死,经宿复苏。林甫问之,奴曰:"死时因不觉其死,但忽于门前见仪仗。拥一贵人经过,有似君上。方潜窥之,遽有数人走来擒之。随去,至一峭拔奇秀之山,俄及大楼下。须臾,有三四人黄衣小儿至,急唤苍璧入。经七重门宇,至一大殿下。黄衣小儿曰:(曰原作回。据明钞本改。)'且立于此,候君命。'见殿上卷一珍珠帘,一贵人临阶坐。似剸割事。殿前东西立仗侍卫,约千余人。有一朱衣人,携一文簿奏言:'是新奉命乱国革位者安禄山,及相次三朝乱主。兼同时悖乱贵人先定案。'殿上人问朱衣曰:'大唐君隆基,君人之数,虽将足矣,寿命之数何如耶?'朱衣曰:'大唐之君,奢侈不节俭,本合折数。但缘不好杀,有仁心,固寿命之数在焉。'又问曰:'安禄山之后,数人僭伪为主,杀害黎元。当须速止之,无令杀人过多,以伤上帝心,虑罪及我府。事行之时,当速止之。'朱衣奏曰:'唐君绍位临御以来,天下之人,安堵乐业,亦已久矣。据期运推迁之数,天下之人,自合罹乱惶惶。至于广害黎元,必不至伤上帝心也。'殿上人曰:'宜便先追取李林甫、杨国忠也。'朱衣受命而退。俄又有一朱衣,捧一文簿至。奉言:'是大唐第六朝天子复位,及佐命大臣文簿。'殿上人曰:'可惜大唐世民,效力甚苦,方得天下治,到今日复乱也。虽嗣主复位,乃至于末,终不治也。'谓朱衣曰:'但速行之。'朱衣又退。及将日夕,有一小儿下,急唤苍璧令对见。苍璧方子细,见殿上一人,坐碧玉床,衣道服,戴白玉冠,谓苍璧曰:'当却回,寄语林甫,速来我紫府,应知人间之苦。'苍璧寻得放回。"林甫知世不久将乱矣,遂潜恣酒色焉。(出《潇湘录》)【译文】宰相李林甫家有个奴仆名叫苍璧,十分聪明能干,李林甫很喜欢他。苍璧有一天突然死去,过了一夜,又复活了。李林甫问他,苍璧说:"我并没有以为死了,只记得以前忽然来了一队仪仗,簇拥着一个像是天子的人过去了。我正藏在一旁偷看,突然被几个人抓走,来到一个挺拔险峻的山上的大楼前面。过了片刻,有三四个穿黄衣的少年叫我快进楼里。我经过七道门,来到一座殿下。黄衣少年说:'先在这里站着,等君王的旨意。"只见殿上卷着珠帘,有一个大官坐在大殿上,象是个主管决断的人。殿前东西立着一千多名卫士。这时有个穿红衣的人,正拿着个大本子奏报说:'现在我呈送的是安禄山谋反和其后三朝中那些治国无方和谋朝篡位的案子。'殿上的大官问:'大唐皇帝李隆基怎么样了?做为皇帝他的气数是尽了,做为人,他还有没有阳寿?'红衣人说:'大唐皇帝平时非常奢侈豪华不知节俭,为此本该扣除他的阳寿,但他心地慈善,不好杀生害命,所以还有阳寿。'又问:'安禄山反叛以后,有好几个自称为王的,他们杀了不少百姓,应该尽快制止他们,别让他们杀人太多,伤了天帝的心,连我们也会吃罪不起。你只要发现他们要闹事,就马上制止。'红衣人回奏道,'唐朝皇帝即位以后,天下人安居乐业很长时间了,按照世事的运行规律,必然要乱上一段时间,一乱,必然要有些百姓遭劫甚至死亡,这是劫数难逃,天帝不会伤心怪罪的。'殿上的大官说,'那就先把李林甫、杨国忠抓来吧。'这时又有一个红衣人捧着簿子来奏报关于唐朝第六个皇帝复位和朝中的文武大臣的情况。殿上的大官说,'唐太宗李世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才得天下太平,如今天乱成这样,真可惜呀。虽然第六位皇帝复了位,大乱还是没有平息,你快想法子处理一下吧。'红衣人就退下去了。这时已经天色将晚,一个少年急忙叫我去殿上朝见。只见殿上的碧玉床上坐着一个穿道服戴白玉冠的人,他对我说,'你回到人间,告诉李林甫,快到这儿来报到,人世就要再遭大乱之苦了。'这样,我才又回到人世。"李林甫听苍璧这么一说,知道天下又要大乱,就不再问政事,日日沉浸在酒色中了。南缵唐广汉守南缵,常为人言:至德中,有调选同州督邮者,姓崔,忘其名字。轻骑赴任,出春明门,见一青袍人,乘马出,亦不知其姓字,因相揖偕行,徐问何官。青袍云:"新受同州督邮。"崔云:"某新授此官,君且不误乎?"青袍笑而不答。又相与行,悉云赴任。去同州数十里,至斜路中,有官吏拜迎。青袍谓崔生曰:"君为阳道录事,我为阴道录事。路从此别,岂不相送耶?"崔生异之,即与联辔入斜路。遂至一城郭,街衢局署,亦甚壮丽。青袍至厅,与崔生同坐。伍伯通胥传僧道等讫,次通词讼狱囚,崔之妻与焉。(崔之妻与焉五字原缺。据明钞本补。)崔生大惊,谓青袍曰:"不知吾妻何得至此?"青袍即避案后,令崔生自与妻言。妻云:"被追至此,已是数日,君宜哀请录事耳!"崔生即祈求青袍,青袍因令吏促放崔生妻回。崔妻问犯何罪至此,青袍曰:"案家同州,应同州亡人,皆在此厅勘过。盖君管阳道,某管阴道。"崔生淹留半日,请回,青袍命胥吏拜送曰:"虽阴阳有殊,然俱是同州也,可不拜送督邮哉?"青袍亦饯送,再三勤款挥袂,又令斜路口而去。崔生至同州,问妻,云病七八日,冥然无所知,神识生人才得一日,崔生计之,恰放回日也。妻都不记阴道,见崔生言之,妻始悟为梦,亦不审记忆也。(出《玄怪录》)【译文】唐代广汉的太守南缵常常向别人讲述这样一件事。他说,至德年间,有个姓崔的人被派到同州去当督邮。崔某只身单骑上路,出了春明门,遇见一个穿青袍的人,二人相识后一起走。崔某问青袍人作什么官,青袍人说他刚刚被任命为同州督邮。崔某说:"我刚刚被任命为同州督邮,你不是搞错了吧?"青袍人笑了笑不说什么。两人继续同行,到了离同州几十里的一个岔路口,见有一个小官员在路口迎接。这时青袍人才对崔某说:"你是阳间的官,我是阴间的官,从这里咱俩就分开了,你不送我一程吗?"崔某心里十分惊异,就和青袍人并马走上岔道的一条斜路。他们来到一座城池,见街道布局倒很壮观。青袍人领着崔某进了衙门的大堂,和崔某一同坐下。这时衙门里的下属们开始报告一些日常的公务处理,接着又报告司法刑狱方面的情况,并开始问案。在问案时,崔某意外地发现,囚犯中竟有自己的妻子,大吃一惊,就问青袍人:"我妻怎么会到了这里?"青袍人回避了一下,让崔某和他妻子直接谈。崔妻说:"我已被抓来好几天了,你快去为我求求情吧。"崔某向青袍人求情以后,妻子就被放回阳世了。崔某问青袍人妻子犯了什么罪,青袍说:"凡是同州死的人,都到这里过堂,过了堂才知道罪名。你管阳世我管阴间,现在你知道了吧。"崔某停留了半日要求回去。青袍人让手下人拜送崔某,并说:"尽管我俩各管阴阳,但毕竟都是同州人,怎么能不送送你督邮大人呢?"然后设酒送行,依依惜别,并让崔某仍以岔路上的斜道回家。崔某到了同州后,妻子已经病了七八天了,一直不省人事。原来阳间的一天是阴间的七八天,崔某一算,妻子生病时,正好自己在阴间求情,才使她得以还阳。然而他把这些情形告诉妻子时,妻子仍然不懂,只是恍然如梦地想起一些,但连梦也记不清楚了。王常王常者,洛阳人。负气而义,见人不平,必手刃之;见人饥寒,至于解衣推食,略无难色。唐至德二年,常入终南山,遇风雨,宿于山中。夜将半,雨霁,月朗风恬,慨然四望而叹曰:"我欲平天下祸乱,无一人之柄以佐我,无尺土之封以资我;我欲救天下饥寒,而衣食自亦不充。天地神祗福善,顾不足信。"言讫有神人自空中而下,谓常曰:"尔何为此言?"常按剑良久曰:"我言者,平生志也。"神人曰:"我有术,黄金可成,水银可化,虽不足平祸乱,亦可济人之饥寒。尔能授此术乎?"常曰:"我闻此乃是神仙之术,空有名,未之睹也。徒闻秦始、汉武好此道,而终无成,只为千载讥诮尔!"神人曰:"昔秦皇、汉武,帝王也。处救人之位,自有救人之术而不行,反求神仙之术,则非也。尔无救人之位,而欲救天下之人,固可行此术。"常曰:"黄金成,水银化,真有之乎?"神人曰:"尔勿疑。夫黄金生于山石,其始乃山石之精液,千年为水银。水银受太阴之气,固流荡而不凝定,微偶纯阳之气合,则化黄金于倏忽也。金若以水银欲化黄金,不必须在山即化,不在山即不化。但偶纯阳之气合,即化矣。君当受勿疑。"常乃再拜。神人于袖中取一卷书,授常,常跪受之。神人戒曰:"异日当却付一人。勿轻授,勿终秘,勿授之以贵人。彼自有救人之术,勿授之以不义;彼不以饥寒为念,济人之外,无奢逸。如不然,天夺尔算。"常又再拜曰:"愿知何神也。"神人曰:"我山神也。昔有道人藏此书于我山,今遇尔义烈之人,是付(付原作仆。据明抄本、黄本改。)尔。"言讫而灭。常得此书读之,成其术。尔后多游历天下,以黄金赈济乏绝。(出《潇湘录》)【译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8
正序
倒序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2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3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4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5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6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7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8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9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0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1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2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3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4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5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6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7
神鬼精怪卷(第291-374卷)-1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太平广记之神鬼精怪卷
太平广记之神鬼精怪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