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下午会议上,史迪威上将表示:时机已经允许盟军装甲部队大举进军满洲。 巴顿中将立即赞成--并且随时可以出动。魏德迈中将有所顾虑--他的部队距离过远。 华北联军代表叶剑英将军特意邀请国军坦克部队一同进击东北,在营口一带登陆。史迪威表示赞赏。这个建议被与会的陈诚将军转达了蒋委员长。 委员长的答复是:东北现在不去。警惕毛泽东的阴谋。 史迪威冷冷道:"那么请同时转告,这也是约瑟夫·史迪威的阴谋。" 关于下一轮作战步骤,麦克阿瑟将军睿智地提出一个建议:在朝鲜半岛南端的群山港、木浦港一带登陆。这又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反对者认为:这过分冒险。这个区域是日本50年经营、势必拼死争夺的咽喉之地。防守严密,地形复杂,我们了解和侦察也不够。在即将胜利的前夕,这样冒险完全不值得,可以有很多替代方案。 赞同者则表示:打击这里,会产生"一击致命"的奇效。一举切断日本与大陆连接的神经。登陆会获得朝鲜人民支持,会获得近距离航空基地……总之,这个提议极富眼光,简直是"我们伟大战争交响诗的最强音"! 麦克阿瑟将军雄辩地质问道:"如果登陆朝鲜也算是冒险的话,那么登陆日本本土岂不更加难以想象?制订'奥林匹亚'行动还有什么必要?" 这个富于创意的提案经过两轮辩论,惊险地获得通过。 会议于是决定,首批登陆任务由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和已获登陆实战经验、正在台湾休整的国军王牌74师承担。 新的战役代号为--"剑齿虎"。 后来的事实和代价证明,这次战役设想很好,无疑是个准确致命的打击点。但具体部署和准备不周,显得过于仓促,似乎罹患了"胜利渴望症"。 (357) 黄海。济州岛。 基隆会议期间,朝鲜抗日救国阵线组成特别行动大队,渗透了朝鲜半岛南方50海里的济州岛,利用当地民族关系和群众掩护,破坏了这里日军的大型雷达站,拔除一个重要钉子,为"剑齿虎"作战扫清了一个障碍。 韩国独立运动临时政府金九主席亲自组织了这次战斗。他的队伍早就盯住了这个目标,曾日夜策划,进行了几十次侦察,并动用几乎所有相关的情报网。金九先生像。 4月初的一个漆黑夜晚,金九本人和儿子金申江(金信,后来的韩国空军司令,出生于上海)一起,乘坐美国潜艇,秘密在济州岛登陆。 在抓住炸药引爆器的电控摇把、亲手引爆雷达站下面埋藏的巨量炸药的时候,这位毕生献身于反侵略和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强斗士,用缠在脖子上的白毛巾擦了一把脸上滚滚流出的汗水和泪水。 连绵不绝、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在日本人又一个没预料到的地方--朝鲜济州岛轰鸣了一夜。 变电器、变电站纷纷上天,雷达支架和天线纷纷倒地。日本守备队员冲出门外就踩上了地雷…… 惊呆的日本守备队长和警察局长茫然不知所措,经人提醒才想起,应该自杀谢罪。 他们准备了半小时,向家人写了告别信,在信封里装进自己的一绺头发和几片指甲,然后痛哭流涕地朝着东面--日本方向跪下,解开腰带,口中念念有词,用手帕握住军刀前端,犹豫片刻,挥起,用力切向自己的腹部…… 济州岛雷达站是日本防空预警体系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为本土发出"敌机来袭"的早期警报,从而赢得一小时以上的准备时间。 失去这个雷达站,再次引起大本营一阵混乱。(358) 青岛。信号山,陆战队营地。 已成为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副参谋长的詹姆斯·罗斯福上校,在这里见到了他的昔日长官--卡尔迅少将。 詹姆斯向他透露罗斯福总统的一项特别安排: --在未来登陆日本本土的战斗中,总统已提请参谋长联席会议,任命卡尔迅为登陆第一攻击波的"三星中将指挥官"。以这种方式表彰他为国家、为中国抗日、为整个太平洋战争所作的特殊贡献。 "埃文思!这份光荣,理所应当属于你!"詹姆斯兴奋地对靠在床头、正弯腰忙活的卡尔迅说。 卡尔迅只是支支吾吾地表示感谢,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计。他正企图在拉平床单,像要掩盖某些东西。 "天哪,埃文思,你这是在干嘛?" 詹姆斯注意到,卡尔迅粗大的手指上,捏着一只小小的缝衣针! "呵呵杰米。没什么,什么也没有。" 詹姆斯执意戳穿老长官的秘密,一把掀开他身后的床单。 床单下是一些零零碎碎、连接的黑布和白布片,还有一些稻谷、棉花和麦粒!卡尔迅正试图把它们缝在一起。 "上帝呀埃文思,你这是……这是打算,自己做一个,一个枕头么?"詹姆斯极其困惑。 "不,杰米。"看看无法掩盖,卡尔迅也严肃起来。"这是蓓姬,蓓姬的要求。" "蓓姬的要求?天哪!她,她是想,让你战后……成为一个,一个,裁缝么?" "杰米!不是这样。她十分尊重和赞赏军人。"卡尔迅郑重为妻子辩护。 "我彻底糊涂了,埃文思。你还是让我理解这一切吧。" "好吧杰米。但是你必须保密,"卡尔迅叹了一口气。"蓓姬她……十分喜欢纽约动物园里的中国熊猫。她希望我将来能送给她和艾琳一只……嗯,很小很小,这么大的,幼年或者童年的……这种东西。以便寄托她对中国、也是对我的感情。当然她不懂,因为这是不可能的。这是一种珍贵动物,很难找到……" "埃文思,我,我已经掉进困惑的深渊里了,救救我吧。" "这么说吧,杰米!这几天空闲里,我突然非常想念她!非常非常!但是几个月里还是难以见面。" "那又怎么样?埃文思长官啊,你很不擅长讲故事……" "我决定送给蓓姬一只熊猫。" "天哪埃文思,这怎么可能?" "可能的,杰米。用军用邮件快递!"卡尔迅信心十足。 詹姆斯眼睛转了转,看看床上: "嗯哼?我有点明白了,你是……" "对!杰米,熊猫是由黑色和白色组成的!这就是你看到的这些黑布、白布和棉花的来由!哈哈,杰米你还不清楚,这个礼物,它闪烁着一种,一种……哲学。" (359) "哲学?亲爱的埃文思,别逗了,我只知道,你你你,用一只棉布和小麦做的熊猫玩具,去哄骗蓓姬的思念……哲学和这个有什么关系?" "蓓姬的理解是,黑和白一起才组成了熊猫的和谐。这是蓓姬最具有智慧的一句话……她爱中国,她认为这是中国的某种出路……"卡尔迅试图阐述他的理解,但是不成功。于是挥了下手: "好吧哲学的事以后再说。那么杰米,你来看看我的手艺怎么样?"卡尔迅将填充物一把一把地装进那个黑白相间的、开始有了形状的、手工缝制的袋子里。 之后,一个坐着的熊猫隐隐出现了,憨态可掬。 "它如果完成,战争结束后我可以当一个不错的玩具制作商了。"卡尔迅呆呆地看着、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詹姆斯心头突然涌起一阵感动。那么强烈,以至于他把头转了过去。 "这份感情……我真是……埃文思,在许多方面,你都是我的榜样,埃文思你知道么?" "蓓姬收到这个,会有一份惊喜。"卡尔迅痴痴地说。"那么好吧杰米,到时候也属上你的名字。现在,杰米你来缝上几针。喏,连接它的身躯和头部。这么一来,你一定能保守秘密了。" "见鬼,埃文思,你知道我从来……不,不,我还是缝过扣子的,"詹姆斯接过卡尔迅手里的缝衣针。 "杰米,别小看这种事,"卡尔迅交给他的时候说道。"自从我缝制熊猫以来,我感到我变得细心了很多。比如说,制订作战方案就考虑得更周密了。这种感觉很奇特。缝吧,杰米,找到这种感觉。" "埃文思,你,对于指挥第一攻击波登陆日本的荣耀,无动于衷?" "怎么会,杰米?我深感荣幸,而且责任重大。……但那是7月份的事,眼下这件小事比较重要。一针一线,是对一个中将的必要磨练。" 于是屋子里变得寂静。 偶尔传来钢针落地的微小声响。后来又响起熟悉的口琴演奏曲《游击队之歌》。和熊猫在一起的美国老兵。(360) 4月里风和日暖的一天,史迪威按照日程,带领华北联军指挥部一干人等,来到中共中央新的所在地--山西大同。一公里长的吉普车队煞是威风。 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共领导正在迎候他们。朱德将军为卡尔迅未能同时前来,感到遗憾。 "他正在威海忙着,准备下一场登陆作战,"泰勒替卡尔迅"请假"。 "卡尔迅将军和我们的粟裕同志搭班子,可算绝配。刚柔相济,有勇有谋。粟裕仗也打得好,而且不打没把握的仗。"毛泽东主席谈兴盎然。 巴顿中将也兴致勃勃地从旁插嘴:"主席阁下,我一直听说,八路军中最好的将领是林彪将军?" 此话一出,巴顿自己也颇感后悔--让一位领袖在这种场合公开褒贬手下将领的高低,实在不合时宜。传播出去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消极后果,自己这下问得太唐突了。 泰勒也有所察觉,想转移一下话题。 毛泽东注视了脸色微微涨红的巴顿一眼,忽然用了一个委婉幽默的说法: "将军,你是说八路军吗?可粟裕是新四军啊!" 大家轻松地笑了。 朱德说:"可惜我们彭德怀同志牺牲了。他是和你风格类似的勇猛军事统帅。" 巴顿点点头。"是的,我知道那位将军,确实可惜。我想我和他有一个共同特点-会对战场上的胆小鬼十分严厉,或许,我比他还要冲动……" 史迪威也是敏感的,马上接过话题: "乔治,要不要我把你和林彪将军,用毛主席的话来说,搭成一个班子?" 巴顿双目炯炯:"很好啊,乔!我知道林将军正策划绕过山海关,一下子夺取锦州,象海上越岛作战一样。那么让我和林每人带一支部队,比赛谁先进入奉天!" "绕过去?可是油料弹药、补给线怎么办?"朱德见到话题热闹,发问道。 "海运,总司令阁下。锦州附近有港口-葫芦岛。还有空中,垂直补给。"巴顿胸有成竹。 毛泽东点头。"是啊。现代技术手段,大大开拓了人们的想像力。这一下就比日军优势大了。" "奉天?"泰勒存心打击一下巴顿的斗志,调侃道:"乔治,你的目标不够远大呢。空降兵的打算是,直接突击长春。" "见鬼,马克斯。怎么能还有比我更冒进的!" 这时一直沉默的林彪慢悠悠地开言道:"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么。" 巴顿于是顽皮地冲他眨下一只眼睛:"赞成。这才是负责任的军人语言。马克斯,你的长春,我看不现实。先打锦州才是对的。" 非正式交流告一段落,会议开始。 (361) 不料"打锦州还是打长春"的话头又在会议中提起。 泰勒少将首先介绍关东军防御部署: 此时关东军已不复当年。由于连年抽调,战斗力强的"甲等师团"只剩下一个。"乙等师团"也只有三个,其余是野战能力弱的治安师团。总兵力60万人。 任过北平特务机关首脑的喜多诚一大将,带领第1方面军担负"满洲国"东部防卫,司令部设在牡丹江。 而华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对手--后宫淳大将的第3方面军,负担"满洲国"西部防卫。所辖8个师团1个坦克旅团兵力。司令部设在奉天市,第30军驻守新京长春,第44军在辽源。 上村干男中将指挥独立第4军,分散部署在海拉尔、齐齐哈尔、黑河一线,担负"满洲国"西北部防卫。 原田宇一郎中将的空军第2集团,司令部设在新京,作战飞机120余架。 在汉城还有空军第5集团,飞机约400架;负责掩护朝鲜方向。汉城第17方面军是关东军后援。此外尚有1个师团的预备队,负有特殊使命,专门由侦察人员和防坦克阻击手组成了敢死队旅团。 其余配合日军的满洲国军队号称50万人,战斗力很差。 (362) 之后,史迪威上将代表联军指挥部,正式提出"进军东北"作战方案: 1,林彪第四兵团,7个野战纵队28万人出古北口,以摩托化兵力绕过敌坚固设防的山海关,以争取进军速度。从西侧奔袭锦州,吸引日军在辽西决战。 2,巴顿第三兵团25万人,含美军装甲旅,从塘沽港启程,相机登陆营口,从辽南腹部突击奉天。部分可在辽西葫芦岛登陆,夹击日军,并保证补给通道。 3,卡尔迅两栖纵队4万人,稍后登陆辽东半岛庄河、东沟一线,牵制敌军后方,阻击朝鲜敌军增援。 第一预设战场在锦州、义县一带,歼敌目标为4个师和一个坦克旅。伪军不包括在内--判断他们只能担负城镇治安,无力参加野战。如果日军退缩、规避,则机械化部队迅速在满洲平原西侧实行战略迂回,夺取法库、铁岭,彻底包围后宫淳第3方面军。 4,泰勒伞兵纵队,将在战役关键时刻进行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目标是辽北铁岭一线,阻击长春的敌30军南下增援,和敌44军北逃,任务较艰巨。 5,空中支援方面,将由2个陆基作战联队和2个舰载机联队担任。聂荣臻指挥华北空军7个中队也全部参战。飞机数量500架以上。 6,善于攻坚的徐向前兵团18万人,随后从容攻克和扫荡山海关守敌,并担任战役总预备队。 7,驻守陕北油田的傅作义兵团16万人,继续将油料前送华北,并接替徐向前,围困北平之敌。 8,中原和华东部队,继续在当地实施原定战役目标。 史迪威将军总结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大反攻。作战规模比解放缅甸那次来得更大、更宏伟、更具决定作用。必须做好连续作战的准备。 朱德总司令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肯定了战役部署。 毛泽东主席讲话: "无论锦州,还是长春,我们都要打。现在这个方案很好地区分了先后次序。我们的目标,首先是在野战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其次才是占领城市。" 停了一下,他转向史迪威将军,满怀信心地又说: "我们和美国朋友进行了很好的合作。这使我们不再是小米加步枪,某种意义上也有了黄油和大炮。我们应该为胜利多做贡献!最近,我们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可是进展神速,战果辉煌啊。我们不能落后呢同志们。要早日打败侵略者!比赛,我们要和委员长阁下来比!"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着巴顿将军点了点头。巴顿也连忙礼貌地点点头。 但他并不理解更深的含义,也没心思去想。除了宏伟的战争画面本身,他不太关心其他问题。 (363) 会议之余,众人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名胜古迹云冈石窟和大同市容。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武周山麓,共有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它是世界规模最大石窟群之一,绵延一公里,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融合了印度犍陀罗及波斯艺术精华,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及宗教都是珍贵历史资料。 这对于烽火硝烟中偶有闲暇的美国军人、将领们是一份意外收获,他们还不知道在中国这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隐藏着这么一座艺术宝库。 尤其是巴顿将军,乐颠颠地拿出地中海带回的照片,一一签名,分送大家,然后张罗合影留念。 为使东道主高兴,他还刻意贬低地中海古迹的价值,说--他当时心情不好,那些风景没给他留下印象之类。结果他微微脸红地听到泰勒发出嘲讽的大笑。 大同主城高大雄伟,东、南、北三座小城倚角相连,布局错落有秩。这种城堡建置的奇特布局,在中国古城里也相当罕见。对称的阁楼,林立的牌坊,宫府衙署,寺观庙宇,亭台商肆,在夕阳下鳞次栉比,煞是悦目。 参观者们戎马倥偬之间得到一次休闲,遍布的古迹也使客人们赞叹。中华文史,给美国军人留下了印象。 招待晚宴上,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泰勒提起一个话题。 "总司令先生,大同这个地名,是否和中国古代'天人大同'的理念,或者孙中山先生的'世界大同'理想有什么联系?"泰勒问身旁的朱德将军。 "这个么,我倒是缺乏考证。"朱德如实说。"我只知道大同古称雁门、云中。苏东坡诗云:'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说他渴望到前方打击侵略者,期待皇帝派使者来召唤他。" "这个名字古已有之,大致起于辽代,一千多年了。"博古通今的毛泽东接过话题。"大同呢,说起来固然是个美好理想,但也容易被各种势力所利用--例如伪满洲国,这个日本傀儡的国名不就是'大同国'么?" "可惜呀。他们把这么一个好名子用掉了。"史迪威也参加讨论。 "所以说嘛,名字往往不说明实质问题咧。"毛泽东结论道。 人们轮流祝酒。美国驻大同联络处军事代表戴维·包瑞德上校有感而发: "主席先生这个见解很精辟。说起名字,前不久毛主席对我和谢伟思,谈到他们党名问题。" 政治代表约翰·谢伟思点头道: "是的,这个话题其实满重要。毛主席和我们谈了一夜。当时我提到,在美国,国会和民众中有一批势力,对于总统支持中共的政策有很大怀疑和阻力--他们对共产党的理解还很概念化,往往根据名字判断。他们还不太能接受共产党。而毛主席说,名字不过是个叫法。如果必要,就可以更改一个党名……"※ 看到史迪威诧异,毛泽东解释说: "一个政党,政治倾向如何,首先要看它的纲领。党的名字,可以是共产党,也可以是劳动党、社会民主党,即使叫保守党也没什么不可以嘛※。我党现在明确的纲领,就是打败侵略者,建立民主、富强的中国。政治体制,我们主张多党联合政府。这也是不久后召开'七大'的政治报告主题--《论联合政府》。依我说啊,这和你们美国利益并不矛盾哪。"※史实:毛泽东与谢伟思的这次谈话发生在1944年8月23日。比较正式的是在1944年9月1日中共"七大"预备会上,毛泽东提出修改党名设想。 "主席先生,"史迪威举起酒杯。"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本人非常赞同你的表达。感谢你的坦诚和胸怀。我想,这就是我们合作的基础!" (364) 一星期后,王明书记从莫斯科发来电讯稿,谴责"党内出现了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苗头"。 从大同归来,美国驻华使馆二等秘书、史迪威的政治顾问约翰·戴维斯在给国务院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 "克里姆林宫没有认识到共产党中国的某些情况,而美国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利用这些情况来谋取自己的巨大利益的。这些情况是: 1,共产党人渴望、并有能力与美国进行合作。 2,他们在中国的战略地位--深入日本占领的腹心地区。 3,共产党人现有的民族主义感情,在美国实际的鼓励下,可能会成为主宰一切的动力;但若美国坚持不理会他们,这种感情将会被一种受伤的、孤立和依赖苏联的感情所取代。 4,共产党人现在实行温和的社会经济纲领。要注意他们所得到的群众支持和突出的活动能力。 5,他们需要外国资本。而苏联目前无力满足其需要。 以上情况,在我国,在政府的民主制度下,由于对舆论必要的敏感,使得美国奉行了在现实和主观愿望之间摇摆不定的妥协政策。 我们是我国人民的褊狭性与国际政治上不成熟、以及运转不灵的民主制度的受害者。我们可能坐失我们所寻求的东西:尽快打败日本,建立一个统一、强大和独立的中国。而苏俄可能垂手得到一个华北卫星。这种形势利害关系所在,是亚洲和西太平洋未来的力量对比。※ 应该说,这个年轻的外交官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及战后远东未来的分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政治预见性。 而忽略他的提醒,将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错误。※根据报告原文。1943年12月17日。(365) 朝鲜半岛。全罗南道,木浦港。 4月22日,"剑齿虎作战"启动。 抗日名将张灵甫的整编74师、美国海军陆战一师从台湾出发,乘坐50艘登陆舰航行两天两夜,25日凌晨在岛屿丛生的朝鲜全罗南道木浦港两侧--务安、长兴海岸登陆。 在滩头,遭受了凶猛的"神风"突击。 头系白绸、咬牙切齿的日军敢死队员驾驶着自杀飞机,在不断的凌空爆炸中,以几十分之一的命中比例撞击着船队。 这种"使人血液凝固"的战法,迫使后续部队改为夜间登陆。运输船受损,3艘沉没、3艘负伤。 美国海军58和76特遣舰队的12艘航母倾巢出动,上千架战斗机才遏制了"神风"的势头。 按照疯狂的海军"精英参谋"神重德大佐的计划,刚刚修复、携带单程燃料出击的"长门号"也参与了"神风特攻"。结果被击沉在对马海峡。这也是日本最后一次海战--"菊水4号"。 登陆船只日间返航时,再次遭到神风攻击--菊水5号和6号,破损严重。第二波登陆部队随即出现船只不足,五天内难以将后续部队及时运到。 驻扎在半岛南部的日军师团闻警而动,全体向这一带海岸扑来。 白天,美国航母舰载机还能封锁和阻滞日军攻击前进,但夜里就无能为力,强化过夜战训练的日军,对滩头立足未稳的盟军发动了疯狂反扑。 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被一处高地所阻。 高地两面是山,中间呈马鞍形。看上去算不了什么障碍,既不高也不十分崎岖,不过是长满野草、灌木和小树。 然而这个矮胖丑陋的小山,却是攻防关键。美军28日上午涌上山头时,遇到强力抵抗。尔后两天从两翼反复进攻,都败下阵来,形成流血对峙局面。 28日一早,150架"神风"飞机攻击木浦港周围的美军舰艇。机群中的双引擎轰炸机挂着一种新式武器-"樱花弹",看上去像装了小翅膀的鱼雷,可以带着整吨炸药,以500海里时速俯冲。 美国人给这种自杀武器起了个绰号"八格弹",但蔑视的绰号并没有减轻"八格弹"在各舰队引起的恐怖感。神风飞机已炸沉几艘登陆艇,炸伤1艘战列舰、3艘驱逐舰和8艘其他舰只…… 总之,由于船只准备不充分,对"神风"攻击预料不足,使"剑齿虎行动"部署中的疏忽,被绝望中的日本人抓住了。 武藤章中将 (366) 4月29日是"昭和日"。这一天,日本派出最后的王牌--武藤章的近卫师团。其中一个旅,已从对马海峡登陆釜山。激战中盟军第一波两个师消耗很大,处于十分危险中,需要立即增援。 日军收紧包围圈,汉城的上月良夫19师团正在星夜南下。 五年前对日作战失去一条腿、戴着假肢的张灵甫将军,因自己部队的几辆座车都被炸毁,于是拄着拐杖在战场上奔波着,用他高大的身躯鼓舞士气。 从南翼阵地赶来联络的陆战一师副参谋长小罗斯福上校见此情景,当即把自己的吉普车让给了他。 美军陆战一师和国军整编74师可都是从血海里杀出来的。是打过无数恶仗、从不轻易低头、溃乱,当之无愧的王牌部队。他们依靠空投弹药和补给,钉子般地钉死在半岛南端的一隅,承受着几倍敌人的疯狂攻击。 双方减员数目都相当惊人。日本在朝鲜的报纸拿1904年对旅顺口的比喻来描绘这次战役--尸山血河。担任战场指挥的武藤章中将,被寄予了"战神"乃木幸典一般的殷切希望。 而美国媒体对战场甚至未能及时报道--因为第一轮随军上岸的记者几乎全部阵亡或重伤。有一名竟死在日军刺刀之下,可见这战场已没有安全角落。 四天四夜。白天夺回的阵地,夜晚被敌人再次夺走。麦克阿瑟将军坐不住了。每天两份电报催促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调动第17空降师紧急增援,又要求尼米兹将军赶紧派快速驱逐舰来,以便夜间紧急运送后续登陆部队。 于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有人抨击麦克阿瑟--用驱逐舰这么做,是明显模仿日本人增援瓜岛嘛--"鼠式运输"? 但尼米兹严厉制止道:"道格拉斯从来没有失去过统帅风度。这次一定是战况真的危急了。必须采取一切措施补救,我不允许有任何冷嘲热讽!" 最后,当明白所有的增援手段都"远水解不了近渴"时,麦克阿瑟叫通了史迪威指挥部的电台呼号。 (367) 辽宁西部平原。彰武-法库。 这期间,林彪将军带领的半摩托化第4兵团,用装甲兵和火箭炮迅速歼灭了锦州、黑山的日军118师团。 "神炮手"赵章成旅长大大地感叹了一回:用惯了的迫击炮,效率真的被"喀秋莎"和美式114火箭炮给比下去了!那种几分钟就能形成的一片火海,在摧毁日本兵抵抗意志方面,效果奇佳。 在电话里,他向司令部大声疾呼的是:"弹药!弹药!他奶奶的这玩意儿什么都好,就是糟践东西啊--汽车连的弹药只够保障一天!" 林彪司令员的回答只有四个字:"注意节省。"但随后还是给他临时配属了一个汽车营,把弹药拉上前沿。 预计一个星期的战斗只打了3天,俘虏人数也大大超出以往。武士道的日军也开始习惯当俘虏了--这里面不少是新近被征兵的、有家小的中年人。 4兵团按计划实施大幅度战略迂回。 从葫芦岛上岸的辎重车队紧随兵团一起行动。到达彰武一带,又利用空运物资,进行整补。 虽然部队机械化程度还低,却已使尚未摆脱步兵作战后勤概念的第4兵团后勤部手忙脚乱了好一阵子。 后勤司令洪学智熬得两眼血红,也没使林总那张严肃的脸上露出点笑模样。最后,"铁打的洪大个子"终于体力不支,被抬进野战医院。接替他的邱会作上校又熬得夜夜失眠,脸色煞白。 这种前赴后继的努力没有白费,逐渐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后勤队伍。4兵团没有因为后勤不畅而拖住后腿,10天里,实现了千里跃进。 这种推进速度和后勤方式,完全出乎关东军以往的预料--汽车上的"土八路"犹如长了翅膀,一再出现在不可能出现的地方!以至于大本营应敌方案中的战略动作,一个都作不出来。 部署被全盘打乱。这对执行预案一向教条、机械的日军相当致命。临时应急计划又都不奏效,匆匆编成的独立战车旅团,坦克数量还不到编制一半,交手三天,就几乎没有一辆完好。 旅团长自杀了,后宫淳大将把参谋幕僚们天天骂得狗血淋头。 月底,乘坐灰狗装甲车的前锋韩先楚纵队,包围了奉天西北80公里的法库。距离激战中的伞兵纵队只有50公里了。 巷战中,日军的"有阪38"对比"卡尔迅式"冲锋枪大大吃亏。日军把偶尔拣到的冲锋枪当成宝贝。 八路军6人编组的轻型战斗班在巷战中显示出极大的灵活性。行动紧凑、沟通方便,传令到位、配合熟练。 有些地方发生短暂肉搏。日军刺刀拼得不错,但是缺乏临场应变能力。由于步兵操典中规定肉搏前要退出子弹,只能眼睁睁看着冲锋枪在自己身体上开洞。 当地百姓也奋起反抗。在他们指引下战斗进程加快。一路上,第4兵团还接受了满洲国伪军大量投诚。东北和朝鲜各地也纷纷发生人民起义。 (368) 营口。大石桥。 在奉天以南方向,后宫淳大将也陷入困境。巴顿第3兵团登陆之后,美军独立坦克旅迅速袭夺了港区。 由于地处交通枢纽,日军在大石桥镇驻扎一个守卫联队。 最先登陆的邓华纵队同样在巷战中消灭了这股日军。鬼子兵领教了美式火焰喷射器的威力,在碉堡和掩体里被烧得哇哇乱叫,四散奔逃。缺少汽油的关东军,同样缺少这种装备。 巴顿没有停顿,象骑兵似的使用坦克是他的信条。在不具备阻拦坦克手段的日军面前,他更是感到驰骋的快乐,当天下午,部队又拿下了海城。 "不停顿地攻击!不许构筑防御阵地!见鬼,只有必须补充油料和弹药时,才算暂停攻击的信号!"巴顿命令道。 同时,舰载航空兵对沿岸进行了猛烈轰炸,后续纵队连续登陆。 至4月28日凌晨5点,共消灭日军及附属人员13650人,切断了辽东半岛到奉天的通道。 29日,巴顿第3兵团全部人员设备安全登陆。当晚作战会议上,巴顿将军又提出要求: "从明天起,全军要向着鞍山、辽阳,不间断地前进!各部队自行作好安排,睡觉和吃饭轮换交替进行!落后就要受惩罚--我是个很坏的家伙,我手中预留了撤消5个行动迟缓的指挥官职务的名额! "只有平庸之辈才需要不断请示上级、才需要不断接受督促!真正有作为的将领应该灵活处置战场上的一切!" 某种程度上,巴顿的吼声与战果和进军速度成正比。(369) 兵团路过一系列城镇时,好奇的市民都争相围观"土八路的小坦克"。 一个见过点世面的、穿着黑制服、打着白绑腿的伪警察,不敢在街上露面,趴在警署窗户后面悄悄对同伴说: "小鬼子没法不玩儿完哪。瞅瞅这八路的家什吧,不管是苏联货还是美国货,可都比日本那个强多了。" "咋看出来的呢?我看个头差不离啊?也就炮管长了点呗……"同伴问。 "这你就外行了。炮管哪怕就长这么一揸※,那炮弹可就狠多了!能穿三尺的砖墙!鬼子那小短炮也就在人家钢板上砸个小坑…… 短就不好使啊。" ※人手从拇指到中指尖的长度。 "嗯哪。有理。你说,八路坦克咋不像皇军那样,整那些个小圆豆豆呢?" "傻老弟呀,那叫铆钉!小鬼子坦克都是铆钉铆上去的,人家八路可都是焊的……还得说,美国大鼻子舍得下本钱呗。有家底没家底就是不一样哪。" "这又差到哪疙瘩呢?不都是铁皮整的么?" "哎呀妈呀,差喘了!结实跟不结实呀!铆钉那个,一炮就散架了。人家那个,你多昝看见崩的满天碎片似的?打坏了,人也能从里头爬出来。这就少死多少人呢……小鬼子没法不玩儿完哪。" "那,那王哥你说,咱咋办哪?缴枪投降-人家都不要咱们不是。" "没辙。伪警察!赶明儿还不叫老百姓给你插个令牌游街?扒皮抽筋算轻饶了你。毙了咱们,人家都嫌浪费子弹……" 同伴惊恐又无奈地沉默着。 "依我说,赶紧褪了这身衣服,换件老棉袄,扎根草绳子,回老家种块地得了,我娘都七十多了,媳妇还拉扯仨孩子……我,我真废物啊……" (370) 辽宁北部,铁岭地区。 4月末,泰勒空降纵队的出现显然再次出乎日军意料。迄今为止还没有如此规模的空降部队投入过中国战场。 几天里,辽北天空中绽放着数不尽的伞花。满洲人从未见过的大型滑翔机,也象扑食的巨大兀鹫,在东北平原上无声地滑翔降落。有的虽然撞破了,但还是从飞机肚子里开出装着炮管的吉普车! 震惊来自多方面。没人了解,"土八路"竟有了这般规模的伞兵(日本的叫法是"降下猎兵")。在远东,这可就是此时装备最先进的部队。 由于拥有制空权,第一批4拂晓空降地点选择良好。伞兵群在野外迅速集结后,秦基伟的103支队立即驾车向铁岭县城日军阵地扑去。 伞兵们显然比日军更敢于近战。无备的日军被伞兵车的机枪打成蜂窝,聪明点的则被压制在掩体中不敢露头。 伞兵队先扔手雷然后扫射,遇到掩体就用火箭筒或者57毫米无后坐力炮迅速轰击。这样的程序被不断重复着,日军被分割成不同的小集团,逐个消灭。 夺取铁岭之战,从发动攻击到战斗结束只有紧凑的55分钟。先期空降部队基本没有伤亡,一个大队的日军大部被击毙,俘虏敌伪军1000余人。 后续投入的伞兵纵队随即按照"五群制"原则,组成坚固的五角阵型,抵御新京和奉天南北两个方向的反扑。日军在铁岭街头抵抗 (371) 铁岭东北侧高地。 4天里,先后空降和机降的5个伞兵旅,拱卫着核心部位的炮兵群和后勤支援群。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都受到至少三组火力的交叉阻击。 五角阵大显神奇功能。史迪威的"空中战壕"用这种方式得以建立。他对伞兵建设的预见性让泰勒心悦诚服。 从奉天突围的日本44军很快就龟缩回去。驻守新京的第30军当然不能眼看后宫淳长官被包围,即刻出动援救。但他们对伞兵纵队的实力缺乏了解。 两个日军野战师团,在铁岭空降兵"五角阵"前碰壁流血,攻击一再受挫。战车第一师团百十辆"97式"战车,被对方的57无后座力炮在400米距离上打得七窍生烟,没能成功地组织一次坦克突击。偶尔冒死实现的突破,很快又被近距离的"巴祖卡"火箭筒所瓦解。 战车师团星野利元中将,对于在望远镜中看到的那种奇特的新型武器--无后座力炮,简直一筹莫展。 它们轻便到可以吊挂在树上、或者架在吉普车上射击。而自己那些本来以为也算轻便、但对比之后明显笨重的火炮,往往第一轮开火之后,还没来得及转移阵地就被对方的反击火力炸成废铁。 泰勒少将在铁岭阵地前,实践着他当年对日本考察时总结出的理念--以物质摧毁精神,用火力摧毁意志。 掌握制空权的一方,作战组织显然得心应手。每天都有运输机给伞兵五角阵地的核心机场空运或空投物资。 而丧失制空权的日军,深切感到,自己沦落到当年缺少空军的支那兵那种无奈无援、任人欺凌的地步。 眼看着对手的阵地象生了根似的不可动摇,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对参谋长笠原幸雄中将感叹说: "莫非我们真是碰上了一道'铁岭'吗?" 笠原幸雄讷讷答道:"这种情况,只怕是乃木军神再生,也一筹莫展啊。"日军战俘 (372) 满洲北线。黑龙江。 喜多诚一大将正在命令所属各部在前沿修筑工事,布置反坦克障碍物,拉铁丝网,敷设雷区;残余海防艇也在日本海巡逻和侦察,并在苏联近海、波谢特湾附近敷设水雷。 他能作的只有这些了。手中那点预备兵力全部调往新京和奉天方向,而防范苏联已成为次要…… 1941年冬天,斯大林在白俄罗斯吃紧的时候,就曾把远东军区若干个精锐师抽调到西线战场对付德军。 随后苏联在远东征集了更多兵力,不过训练较少而已。最近,苏联再度向远东前线增兵。 关东军起先怀疑其真实性。难道苏联可以不必顾忌德国了?还是苏德之间又签了什么出卖盟友的条约?想起1939年8月,诺门罕作战时的那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本人就感到不寒而栗。 东京。昭和日,天皇把"六巨头"召至御文库议事。 天皇首先讲话,以暗示会晤是非正式的。他想知道是否考虑过"和谈"。 "何时派使者去苏联?"天皇问,"有无成功可能?" 梅津参谋总长和丰田军令长为之一怔。外相支支吾吾介绍了前不久的试探。 上次御前会议开过,前首相、"重臣"广田弘毅应外相之请,拜访了苏联大使马立克。广田要求用《日苏新约》去代替明年到期的中立条约。 马立克冷淡地说,条约还没有到期,没必要再搞一个新的。 绝望之下,广田提出用橡胶、锡、铝去换苏联的石油。 "如果苏联陆军和日本海军联合起来,"广田弘毅发挥想象:"加在一起,将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 马立克大使嗤之以鼻:"日本海军?恐怕是海底舰队吧。" 返回路上,广田弘毅忍不住辛酸地对司机感叹那种"平生未有的侮辱"。前首相、"重臣"广田弘毅日本兵的"护甲"。(373) 山东,威海。 卡尔迅两栖纵队4月末在此完成集结。正在准备向辽东庄河、东沟一线登陆,执行"后羿射日-8"方案,以策应突入辽阳的巴顿装甲兵,和空降铁岭的泰勒伞兵部队。 忽然接到战报:登陆朝鲜南部的盟军部队,遭到日军激烈反击,后续力量一时跟不上去,情况危急。 5月1日,两栖司令部接到命令:改变原计划,迅速向朝鲜出击! 这是一次跨战区行动。华北抗日联军统帅史迪威上将表现出良好大局观,象当年的潘兴将军一样,毫不犹豫地服从了战局整体利益。 当日,卡尔迅率部立即从威海启航,连夜向东驶去。 次日黄昏,两栖纵队于朝鲜群山港以南、全罗北道的月山里海滩登陆。 (374) 夕阳之下,月山里海面风平浪静。 卡尔迅和粟裕并肩站在登陆舰甲板上,手持望远镜观察登陆情况。 在米切尔舰载机群掩护下,原本预料中的"神风"攻击没有出现。大约是白天耗光了本钱,即使"神风"也无法做到持续不断。 陆上的抵抗也是象征性的,为数不多的小股日军缺乏预设工事,半小时便被粉碎。按常规,登陆应在黎明进行,以方便部队抢滩和卸载物资,但卡尔迅坚持第一时间登陆。 现在最大威胁来自于上月良夫中将正在昼夜兼程、火速南下的第19师团,从编号就可以知道,这是日本在朝鲜的唯一甲级师团,战斗力相当强。 卡尔迅纵队正是为阻击它们而来。如果让其通过井邑段公路,这场危机就将成为事实。本次登陆就失去意义。 卡尔迅登岸时,夜色已经降临。登陆舰上探照灯将海滩照得亮如白昼,战士们连夜抢卸物资。 整编74师派来的联络参谋顾传泗少校,激动而踉跄地向卡尔迅和粟裕敬礼,声音颤抖地喊道: "将军!可把你们盼来了!弟兄们牺牲太大……我们师长都已经端上冲锋枪了!大伙正拼命呢,你们真及时!这下不用担心鬼子反扑啦!" 粟裕将军立即派出两支分队去和美陆战一师、整编74师会合,同时指示通讯参谋发报联络。 三个先遣营迅速向南北东三个方向运动出去。 (375) 午夜,突然北侧井邑方向枪声大作,火光冲天,不时传来剧烈的爆炸。 前哨与敌人交火了。那是关键地段。 卡尔迅嘱咐粟裕几句,要他留守并督导全体上岸,然后不由粟裕分说,转身跳上一辆刚装上枪支弹药的吉普车,亲自驾驶,和警卫员朝着枪声密集处开去。 战地指挥官出身的卡尔迅少将,知道自己并不擅长运筹帷幄、掌控全局这些。参谋长出身的泰勒和粟裕等人比自己更有优势--这也是卡尔迅并不热衷那个"日本登陆第一攻击波中将总指挥官"职务的原因。 第一线战斗对他更有吸引力。 月山里一带,只有几处小丘陵可作防御支撑点。此刻日军趁夜猛攻的正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场标准的遭遇战。 第19师团正在奔赴战区。亲临一线督战的上月良夫深知,如果夜间没有将立足未稳的对手打掉,天亮美国飞机赶到,19师团必败。因此他厉令部队速战速决。 夜幕掩护下,日军由驻朝鲜唯一的装甲兵--第12战车联队配合,向着还在架设阵地中的卡尔迅纵队冲来。 (376) 这一边,炮兵尚未准备完毕,掩护登陆的舰只中也没有重型军舰可以炮火支援。第一线两栖纵队战士只能依靠手中轻武器,与红了眼的日军战斗。 轻重机枪一齐喷吐着火舌,夜光中是一条条耀眼的弹道。"卡尔迅式"冲锋枪的扫射像割草一样,撂倒一批批日本兵,爆炸的手雷将残肢断臂抛上半空。 一波紧接着一波呼啸冲锋的19师团,踏过同伴残缺不全的尸体,顾不上还在呻吟的伤员,如同涨潮之水,距离井邑阵地越来越近。 卡尔迅来到前沿,一轮冲锋刚刚被打退。李德生营长正在指挥将重伤员后送。 看见卡尔迅亲自扛着一箱弹药送上阵地,他大吃一惊,质问警卫员:"你怎么让老爷子到这儿来了?" 两个战士连忙接过卡尔迅和警卫员肩上的箱子,李营长一步向前握住卡尔迅的大手,"将军,这可不是你来的地方,太危险,鬼子们就在坡底下呢!" "我来看看情况。4团正跑步赶来。"卡尔迅简单地说。 话音未落,炮弹尖锐的呼啸声自天际传来。李德生一把将卡尔迅拽倒在战壕里。"将军小心,鬼子又上来啦!" ……上月中将命令师团全部炮兵向眼前这座丘陵开火。 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折损皇军半个联队的兵力,居然还在敌人手中。如果这么个小高地都拿不下来,杀向木浦增援还有什么可能? 两强相遇勇者胜!"豆战车"机枪喷吐着火舌,又是一个联队的日军高呼着"班哉!""钢巴得伊!"发起集团冲锋。 (377) 月山里。井邑高地。 警卫员在炮击中牺牲了。阵地上又有数十名战士被炮弹夺去生命。 卡尔迅抖落身上浮土,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可是李德生却昏迷不醒,后背渗出血来。他让担架兵抬走李营长,发现阵地已被三面包围,日军蜂拥而上。 参加过新知岛作战的老兵、身上几处包扎的营教导员张雍耿,挥动手中驳壳枪,用嘶哑的喉咙喊道:"同志们!坚决打退鬼子进攻!将军--卡尔迅将军和我们在一起!"卡尔迅于是对着感动的战士们挥了挥攥紧的拳头。 形势刻不容缓。他马上组织阵地幸存人员把守各个方向,给自己留下一挺重机枪和一支火箭筒。 火光映红卡尔迅遍布皱纹的脸。这辈子他打过成千上万发子弹。但经过这么多风风雨雨,此刻他已不象年轻时那样容易沉浸在震耳又悦耳的枪声中,对于射击有那种莫名的快感。 他无需嘶吼,也不必呐喊,只是用短促的点射,去准确地瓦解着对手那些最具威胁的攻击点。那种臻于化境的战场感觉,是只有真正的老兵才能体会的一首精美不凡的乐章。 卡尔迅射击时胸有成竹。受到感染的战士们心情不再忐忑,一个个都象将军一样,从容地守住自己的岗位。 夜色里,火光再次映红卡尔迅遍布皱纹的脸。他的思维开始飘逸。 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亲自射击了……胜利虽然指日可待,可还是要用鲜血浇灌这个果实。这就是战争的残酷。谁在这一刻放弃,谁就是失败者。 可是这一切结束后,我该回到家乡了,和蓓姬在一起。 使他神思飘逸的是蓓姬的信。威海出发前刚刚收到。 "埃文思,昨天又梦见你。但却是看见……你受伤了。我很害怕。我知道现在不该拿这些打扰你……我现在才了解,那些潘弟,是多么珍贵和难以获得……原谅我的无知,埃文思!千万别作傻事!我的话每次都被你重视,已使我获得极大的幸福感,这就足够了……" 不。不能分神。眼下正是敌我之间的激烈对抗。儿女情长……这是怎么了? 卡尔迅擦一把汗水,使劲揉揉眼睛。汗水湿透了前胸和后背。 把手伸进挎包里去摸毛巾时,首先触到的却是麦粒和棉花的感觉。 他心里一惊--难道,我的熊猫破碎了?出发紧急,一直还没来得及把它交给军邮…… 又一颗炮弹在身旁爆炸了。 卡尔迅没有听到爆炸的声音。 他只感到眼前一亮,身体飘起来。眼睛闭上之前,依稀看见了冲上阵地的援兵,看见了夜空中的星河。 最后的印象,是星空里一双捧起小小熊猫的手。却来不及看清那是谁的面孔。 视网膜前,迸溅起一片鲜红。灵魂,在迸溅中飞升。 (378) 黎明时分。井邑高地。 粟裕带领部队击溃了集团冲锋的日军,赶到"卡尔迅山岗"时,看到一个拄着拐杖的魁梧国军少将,正在揪住一名军医大发雷霆。 "这是命令!怎么回事?你给我快点!" "长官,将军他,身上中了18处弹片……他的血流尽了,"军医在解释,似乎百口莫辩。 "输血。我命令你输血!抽我的。"少将一把撸起袖子:"我是O型。输血!你他妈的给我快点,否则我毙了你!"他甚至到腰间去抄手枪。 惶恐的军医满口应着"是是,长官!"一边慌乱地在急救箱里寻找器械。 詹姆斯·罗斯福上校神色黯然,跪在卡尔迅身前,俯身把耳朵贴在卡尔迅的心脏上。良久,他起身,悲伤地摇摇头,阻止了军医。 "张将军,不必了,我们,我们到得晚了,我们……"他哽咽了。 "不。一定要输血!你给我快,他妈的快点!……"张灵甫瞪起通红的眼睛,逼着军医把针头刺进他的血管。 望着缓缓变红的针管,魁梧的张灵甫开始抽泣。"……上次,上次见面,他还说要,一起登陆东京呢……在台湾我,我还没来得及跟他喝口酒呢……他这人,仗义啊!好汉,他这是……" 张灵甫语无伦次,宽大的双肩耸动着。粟裕明白了一切。他左耳负伤刚刚包扎好,这时却感到剧痛。摸到卡尔迅渐渐冷却的身躯,眼前一片模糊…… 耳边是詹姆斯不太流利的中文: "来吧,我们一起……和卡尔迅将军,留个最后纪念……" 几个衣衫褴褛、满面硝烟的中年军人,在担架前,全体脱帽,留下一张弥足珍贵的合影。 小罗斯福上校翻开卡尔迅的挎包,轻轻取出那团破碎的黑白布片……他一把一把地捧起散落的填充物,把瘪下去的熊猫慢慢充实起来。男人的眼泪,不时滴落在染红的棉花、稻谷和麦粒中。 一个血迹斑斑的熊猫摆在担架前。 两员沙场骁将,静静地听小罗斯福低沉、不连贯地讲述着熊猫的故事……像是一段葬礼中的庄严祷告-- 它的起因。它的寓意。 它的深情。它的哲学。 (379) 之后,粟裕和张灵甫对望了一眼,默契地联合向部队发出命令:向对面所有日军集结的阵地,迅猛出击! 后续上岸的M8-114毫米多管火箭炮,弹道轨迹映红了破晓的天空。 晨曦中,"无畏式"攻击机和"海盗式"战斗轰炸机穿透云层,寻找投弹目标。 吉普车载无后座力炮整备完毕。冲过滩头,驰骋纵深,瞄准着97式日本战车。手持"卡尔迅式"冲锋枪的陆战队,卷起了反攻的狂飙。 滩头阵地最终巩固。登陆转危为安。 一度险象环生的"剑齿虎行动"得以成功继续。 那幅合影,后来成为《时代》周刊封面。埃文思·福代斯·卡尔迅,这个出生于美国纽约州新英格兰土地、有着近乎传奇的经历、被后世历史学家反复研究的职业军人,1944年5月3日凌晨,在和中国战友并肩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牺牲于朝鲜,全罗北道月山里,井邑东侧的一处无名高地之上,享年48岁。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硝烟散尽的宁静中,回响着一支沉郁的口琴曲。……在我们尚未淡漠的记忆深处,曾有过那么一些勇敢的人……※ 随军记者卢卡斯写道:"上岸后,才听说卡尔迅离开了我们。我同战士们一起,步履蹒跚地走过沙滩。个个眼含泪水,诅咒那抢走了'老头子'的命运。我在帐篷里,看着他们象孩子一样地伤心哭泣"。--《Big Yangee》(380) 台湾、满洲、特别是朝鲜的一系列失利,使日本内阁再度崩溃。阿南惟畿实践了他的口号:切腹自杀,真诚谢罪。 "玉碎首相"不复存在。 终于轮到77岁的铃木贯太郎组阁。 历时半个月的奉天战役又使日本丧失12万陆军。武昌和广州也失守。日本输掉了本土之外的所有重大战役。"太阳之国"体无完肤地暴露在盟军面前。 原小矶内阁外相重光葵同瑞典驻日本公使维德·巴耶进行了接触,建议由瑞典替日本向盟国说情。 但是现任外相东乡茂德看不起瘸腿的重光葵。他相信自己能找到一个影响比瑞典更大的中间人。 当日本在寻求和平方面举棋不定时,它的城市在一个个继续化为灰烬。对工业中心的轰炸日甚一日,东京和名古屋已经彻底瘫痪。 美国1000架飞机空袭后,横滨80%成为一片火海。川崎也被炸成废墟。 盟军轰炸的矛头转向大阪和神户。 (381) 日本。房总半岛,千叶。 由于东京缺少办公场所,而不得已临时迁徙至此的铃木内阁,秘密对日本资源作了一番调查,看看是否还能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