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另一种历史-12

马歇尔开门见山,问他是否愿意"屈尊"降格为一个分支战区的指挥官。  史迪威答:只要带兵作战,哪怕指挥一个师也行。  马歇尔又问:是否对中国失去兴趣?  史迪威答:自己的生涯同中国联系太紧密了,以至于时时在梦中与她约会。并特意指出:尤其是眷恋"我们年轻时共同服役过的中国北方"。  马歇尔笑了。乔还是那个乔。于是和盘托出,介绍了他今后任职去向、目的和任务。史迪威安静地听完,使用上次接受使命时的同样口气:我听从调遣。  马歇尔注视了他一会儿,明确道:  "约瑟夫,关于这次提名,应该告诉你的是,它不是来自任何方面--例如中国的重庆或者延安;也不是美国的我们。而是来自总统--总司令本人。"  史迪威惊讶了。几乎脱口而出:"上帝,没想到我们的民主党傻瓜总统,还真是精明过人!"  马歇尔正色约束道:  "约瑟夫,今后禁止使用这种语言。包括你对蒋介石的那些轻率称呼-什么花生米之类。你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四星将军之一。你的用语会受到多方面、包括新闻界的广泛注意。而每个成为领袖的人,都有他人所不及的一面,不能随意蔑视他们。你即将去华北担任最高指挥官,那是我们过去了解相当少的地方。难道,你也想给朱德和毛泽东也起一些不雅的绰号吗?"  这是马歇尔对他从未有过的严厉。  史迪威缓缓起身,立正站直:  "乔治。我将牢记这次谈话。并请转达我对总统--总司令的谢意。"  之后,他们一起来到海军作战部。  在那里,他们与金上将联合制订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一个极富想像力、推动全局、致敌死命的方案。(252)  这是常被春天忽略的地方。五月树梢才刚现出几许绿芽。  卡尔迅准将伤愈归来,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在野外散步,思考。  人们理解,或许他尚未彻底康复,或许他忧虑日感匮乏的物资,或许他思念牺牲了的亨利。  有一天,人们看到他和泰勒一起讨论了一整天,气氛是少有的热烈。他们忽而分析地图,忽而研究照片,忽而驱车驶向郊外荒野,忽而掂量着单件的武器或弹药……对话充满当天的全过程,几乎没有冷场,吃饭也顾不上。  第二天,卡尔迅向各部队发出通知:征集会游泳的士兵。  虽然这里有十几万人,但北方和塞外这些以"旱鸭子"为主的部队里,水性好的没几个。不得已降低标准,最后选拔1500人。卡尔迅把他们编成由五个中队组成的一个两栖特种联队。  训练随即开始。卡车把特种联队拉到张家口西北100公里外的小镇-蒙古营旁边的"安固里淖尔",这是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内唯一可以划船的大型水面。湖边支起了野战帐篷,湖面漂浮着橡皮艇。  卡尔迅本人带头,领着队伍在初春寒冷的湖水里,每天完成500米武装泅渡,和用最快速度划船2000米的训练。  然后是操作各种火器,实弹打靶练习,以及攀爬绳网。  又高又壮的海军陆战队中尉赫伯特·希契,担任联络员和助理教官。  吕正操上校热情推荐了本支队的参谋长,27岁的张学思少校。  卡尔迅起先有点怀疑这个貌似白面书生的年轻人能否胜任。但了解到这位张学良将军的弟弟会讲日语、游泳不错、又是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并且5年前就在香港学会了驾驶飞机等等,当下就留他担任了参谋主任。  至于部队长,卡尔迅选择了一位能征善战的新四军骁将-曾经和他在苏北一起阻击日寇30天、一起负伤、一起在重庆手术、又一起回到华北参加集训的、号称"拼命三郎"的陶勇中校。  训练持续一个月,直到每人都达标。  卡尔迅不断重复着八路军的口头禅:不打无准备之仗!  接替徐向前担任政委的聂荣臻将军,时而过来,笑眯眯地看望特种联队。并对他当年在五台山就熟悉的美国战友卡尔迅"参赞"说些悄悄话。  多数不知情者都充满疑惑:这是……想干什么呢?  这深居内陆的塞外草原,离任何潜在的两栖登陆战场都远在1000公里以上啊。  如果卡尔迅不是高级指挥官,准会有人指责--他疯了。  如果泰勒不是因为有默契,也会认为,他象那位高原内陆国玻利维亚的参谋长一样,患了海军妄想症。(253)  日本。北海道,札幌。  四月里,苏联外贸人民委员米高扬,在驻日大使马立克陪同下,与新任的重光葵外相在此签署了一项重要协议。  协议规定,经过日本航线驶入苏联远东港口的船只,"不得运载任何武器和准军用品"。只能装运食品、原材料、矿产品等大宗的非加工物资。日本有权随时对往来船只抽查,一经发现违禁物品,立即予以没收。  这项协议的签署,对于双方来说,都出于不得已。  苏联,欧洲前线仍然紧张,不可能在远东用兵。这条太平洋航路的运输量一度占到援苏物资总量的一半※。冬季断航已使苏联感到匮乏,他们不能失去这条输血动脉。只能忍受被日本限制货物种类和接受抽查的屈辱。※据二战史料,该线占总量的比例为47.1%,其中1943年为50.2%。  日本,由于太平洋和中国大陆面临日益深重的危机,天皇本人也向内阁发出"勿与俄国对立"的警告。  他们明白,如果苏联参战,即使不出兵,仅仅给盟国提供空军基地,日本战略态势就会陷入被包围的绝境。  所以也只好允许苏联运送非军用物资的船只,频繁地经过自己控制的海峡和国际水道。  (254)  就这样,中断近半年的北太航线有条件地恢复了通航。  两个月里,数十条通过津轻、宗谷海峡的船只,日本方面搜查严密,未发现可疑征兆。搜查重点是驶向苏联的满载货轮,对于回航船只则基本放松。  一度沉寂的远东港口海参崴、纳霍德卡、苏维埃港、瓦尼诺等又繁忙起来。  钢坯、铝锭、铜材、橡胶、轮胎、皮革、硝酸、汽油、机床、化工产品、机车车辆、粮食油料、食品罐头、电线电缆、服装鞋帽…… 60天里75万吨的到货,使所有码头都忙得不亦乐乎。  一时间,远东本来不多的劳动力再次出现大缺口。  苏联向中国华北方面提出要求:  根据美苏《第二轮援助议定书》中的"余量分流"条款,货物中有九分之一是运往纳兰和华北的份额。  因为苏联人力极其紧张,华北方面有义务承担一部分运输劳务。希望能象去年那样派出装卸劳工队伍。  华北方面也觉得义不容辞--毕竟物资中有供应自己几十万部队的粮食、油料和服装,还有电话线、轮胎、布匹、军鞋、汽车零配件,以及供应张家口兵工厂的铜材和硝酸等合成炸药的原料。  于是几个华北边区组织了两万多人的劳工队伍,经蒙古和苏联阿穆尔州,陆续来到苏联濒临日本海的港口。(255)  陕北,延安。  6月10日,广播中公布了季米特洛夫代表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发表的《解散声明》。这是个不大不小的历史事件。  虽然早有预告,这一新形势还是使中共领袖们感到被动而连日开会、商讨。因为重庆方面也掀起一片要求中国共产党仿效解散的呼声,国民党《中央日报》连篇累牍地发表了系列社论。  一时间,以蒋委员长名义写就的指导性著作《中国之命运》变成小册子,大量发行。国民党利用解散事件,抢得舆论先机,力图对国民政治选择施加影响。  华北战场态势也不容乐观。  日军从最初受打击的懵懂惶惑中苏醒过来。冈村的"华北派遣军"得到关东军几万兵力加强,空军数量也渐渐恢复,正在调兵遣将,攻势发动在即。  而华北物资供应已现紧张。由于组建"华北抗日联军",新加入的、来自各个山头的几十万人马稀释了原有武器供应,联军战斗力整合尚未完成。  冬天蒙古运输线无法利用,开春后,虽然粮草供应还能跟上,但武器、特别是弹药却处于短缺状态。  重庆方面,以日军增兵杭州,争夺丽水、衢州机场群,导致浙东紧张为由,申明:不再对华北分流物资。  6月,"华北抗日联军"新组建部队60个团的装备,有二分之一没有着落,客观上影响了未换装部队的士气。  这样,预计秋季开始的第三次"百团大战"就有因装备跟不上而延迟的危险。  (256)  这期间延安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需要的不再是纺线、织布,更多劳动力参加了军工生产。但只能满足子弹、手榴弹、枪榴弹的需求,重迫击炮弹以上的弹药还无法自给。  朱德总司令一句话概括了华北抗日联军的当前态势:  "游击、自卫有余,发起攻势不足。"  延安新机场上,霍华德上校的第316航空联队竟时常出现有油、无弹的情景。  阿诺德都进行了干预,但效果不大。  因为进入浙江丽水基地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已开始对日本和台湾进行间歇性轰炸,大量航空炸弹都要从昆明运往丽水,以保证这一头的更迫切、也更受重视的急需。  运输机数量和燃料也不充足,反而还要求从延安向丽水调运油料,并加以空中护航。这占去了316联队大半精力。  因此这时期-1943年夏季的华北空中作战,基本陷于停顿。  (257)  莫斯科。赫尔岑路。中共代表团驻地。  为寻求共产国际解散后的工作方针,以及苏联对中国作战的支持,延安方面派出一个代表团。6月下旬,前共产国际王明书记等,经蒙古赴苏联。  但得到的答复是:目前,爱莫能助。  两个月前,红军在哈尔科夫遭到老谋深算的德军元帅曼施泰因的"三套钳"战术反击,物资消耗很大。 ※史实。  即将到来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区的会战已渐现端倪。预计双方在这里会有一场大规模浴血拼杀。  负责与中共联络的米高扬同志解释说:种种原因,使苏联自顾不暇。  7月,由主管根据地后勤建设的书记处书记高岗带队,第二批中共代表团再次到达,前来说明秋季作战的紧迫性。  中共介绍:国民党政府借共产国际解散之机,掀起了第三次反共浪潮,对延安实行种种封锁和禁运。  苏联同志认为,有些困难是由于过度依赖美国的援助造成的。并提醒:兄弟的中国党在利用资本主义美国的武器打击日本强盗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根本立场,牢记伟大的国际主义义务。  受到一些质疑和抱怨后,王明和高岗终于见到斯大林同志。高瞻远瞩的斯大林同志表示:  共产国际虽然解散,但我们不能在远东留下真空。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是我们的斗争。苏联虽然十分困难,但不能忽略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  7月中,双方达成了协议。一批轻武器--主要是3万支冲锋枪、步机枪和500门迫击炮、弹药,以及一些辅助器材,共计1600吨,装了两列火车,陆续从乌拉尔山工业区启运。  交换条件,是2个月内《分流条款》中配给中国的美式车辆、施工机械、油料和中国劳务--装卸工人。  中国同志认为,目前八路军即将渡过以游击战为主要手段的抗战时期,今后的战略目标是准备反攻。  因此,这些武器过于轻型化,种类也过于单一,不能适应大规模攻坚任务,希望有所调整。  高岗还说:受到斯大林同志器重的林彪同志,特地提到,期待苏联能够支援少量的"喀秋莎"火箭炮。  但苏联同志说,这些武器足以装备60个轻装战斗营了。目前苏联能够提供的只能是轻武器。苏联同样需要反攻。重武器和卡车,必须待美国兑现若干援苏武器物资后,再来交换。  8月初,延安复电代表团催促:不必讨价还价,照单接收,尽快启运!  王明书记主动承担善后事宜,自此长期滞留莫斯科。  延安也乐得这一安排。高岗(258)  苏联远东。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苏维埃港。  美国大使馆的莫罗中尉此时已晋升为上尉,其中部分原因是他已往返了10次西伯利亚,尽管不全是乘坐火车。  他高兴地第三次见到了卡尔迅上校--现在是准将。  "将军,当听说你被当作'美国战争贩子'被日本人杀害时,我和耶顿中校的血液,都要凝固啦。"  "日本人只好继续研制能够击毙我的子弹呢,上尉。"  "哈,他们没有足够的铜,将军。"  莫罗不知道,准将要他找那条3700吨的"考艾号"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船又小又破,再跑个来回就该报废了。远不如标准的6600吨自由轮气派。  但他还是让斯蒂芬上士早几天就把"考艾号"留在港内,督促船长修好了有些失灵的吊车和绞盘机,并且预付了一百美元的压港滞留金。  新来那批中国装卸工似乎不怎么喜欢干活,倒是对游泳很感兴趣。  一有空闲,他们就成群地泡在水里,说是捞取沉落在港内的某些物资。时而还会以港湾入口处的灯塔为目标,举行一些不够正规的游泳比赛。  苏联港务局的军代表柯萨科夫少校有些不耐烦地说:这些中国人,都没见过大海,过些天他们就不新鲜了。  ……6月中的一个有月光的夏夜,莫罗上尉看到"考艾号"开始装船。  但那批新来的工人,不是按照以往的常规来配货--装载那些应该运回美国的铬矿砂和木材--而是用手推车,推来大大小小的包装箱。  这时苏联港务监管人员都已下班。但莫罗知道,日苏之间前不久签订了过往船只装载限制协议。为避免碰到麻烦,莫罗打算过去给他们一些善意的提醒。  准将站在船尾旁,用手势阻止了他。  莫罗明白了。职业训练告诉他,不该过问的事情就不要过问。  他注意到,与卡尔迅同车来的这批装卸工似乎与众不同,显得强壮、整齐、训练有素;黝黑的脸上有一股杀气。  天亮时,"考艾号"离港,向北,而不是向南驶去。  是不是搞错了?难道,它要绕过萨哈林岛北端?那样可要多走1000海里!  那一队装卸工都不见了。另一批,他熟悉的中国工人,正在进入货场。  莫罗上尉耸耸肩膀。我……什么也没看见。可我想,考艾号的船长,现在一定是卡尔迅将军。  一定是他,那个神秘的、被日本人击毙过的"美国战争贩子"。  (259)  浙江东部。丽水基地群。  一场大规模的基地保卫战已经持续了三个月。  中日双方在衢州、金华、义乌、磐安、仙居这些周边县市,拉锯般地争夺,每一地域都反复易手。  第79军军长王甲本少将率部参加丽水保卫战,奉命在凉水滩堵击日军,以身殉国,被国府追赠为中将。  过去六年抗战中,国军始终处于战略防御态势,将领和士兵也磨练出一种防御韧性。这种作战样式他们不陌生。  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军不再为武器劣势而抱怨了--他们切实感到,在武器和兵力对比上,自己占了上风。  天空上,是自己的飞机。过去那些令人惊惶的炸弹,现在纷纷落在鬼子头顶。  身后是自己的大炮。隆隆怒吼,还可以用步话机指挥它,找到敌人的位置。  冲锋的,是自己的坦克。狰狞地劈入敌阵,常把日本兵逼成绝望的"肉弹"。  后方不远,就有自己的野战医院。不必再担心那句"负伤就等于死亡"的咒语了,伤兵可以得到及时抢救,可以得到起码的人道关怀……  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  国民革命军,从没有这么清晰地触摸过一种胜利的前景。  在祖国的领土上,在委员长的家乡,他们可以不再后顾退路,而是放胆鏖兵,哪怕是一寸山河一寸血!……  (260)  丽水攻防战,双方都付出重大伤亡。  日本两个军、6个师团都打残了,伤亡几近5万,面对兵力、火力都占优势的中国军队,士气低落。  国民革命军换防了受重创的12个师,又增加了7个师;伤亡虽超过10万,但后援人力和补给充分,士气高昂。  国军的几大主力--74、38、22师,参照美军作战体制,轮番参加战斗,又轮番得到休整。  两个新整编的装甲部队--关麟征的52军、杜聿明的第5军,也都派遣了旅级战斗队参战。经过千里行程的坦克,虽然故障率较高,但也着实把曾经自大的日本兵吓了一跳--"豆战车"完全不是它们的对手。  战场上出现了频繁的走马换将。  日军指挥官泽田茂中将,被西原贯治中将接替;中国方面,战区长官由猛将卫立煌替换了文弱的顾祝同。  日军再也无法使用上一年浙赣战役中,由"海兵队"在温州登陆、实施侧翼包围的战法。因为空中频繁的威胁,使日本登陆船只基本不敢靠近海岸。  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时常起飞,轰炸台湾各个日军机场,多次击毁地面飞机,不时地袭击沿海船只。  在又一个"昭和日"到来的时候,这支原来的"飞虎队"以0:22的战绩给天皇生日送了一份"厚礼"。 ※  ※同期真实战绩。(261)  东京。永田町,总理府。  前线一连串失利的消息使东条首相大伤脑筋。  "如此下去,只会提高敌人士气。中立国会动摇,'大东亚共荣圈'诸国也会产生严重离心倾向……难道就不能在什么地方,找个办法打败敌人吗?"  东条每每在地图前自言自语。  一年前的首相是多么风光啊。那是个捷报频传、国运昌隆的时代,是大和民族发出吼声的时代,也是自己名字可能彪炳青史的时代。  而今风光不再。那一切仅仅维系了半年。即使作为历史瞬间,也太短促了吧。  首相说过:先天注定的皇国弱势,只能用激昂的精神,和精确的选择来弥补。  而如今,精神不再激昂,选择也难以精确。疲于应付的局面下,缺少的是冷静的头脑。  不是吗?前些日子,一群参谋本部各部长,散会后不经邀请,集体驱车,深夜造访首相官邸。东条只得起身,穿着和服接见了他们。  作战部长田中新一中将,那个狂热、爱冲动的家伙,请东条重新考虑参谋本部的要求。首相冷静拒绝。  两人争论半小时,声音越来越大。田中新一后来居然失控地喊道:"你准备怎样对待这场战争?这样下去我们要失败的!科诺八格牙鲁!(你他妈的混蛋!)"  事后,田中因侮辱上级受到惩戒处分,被解除作战部长职务。但东条也同样感到自己威信下降。  就说自己的夫人、无辜的胜子吧,只因为作了几次演说,发表一篇支持战争的讲话,就受到"喜欢抛头露面"的指责,竟被那班保守顽固的家伙们取了个"东条美龄"的外号。  缅甸得而复失后,胜子饱受惊吓,在家里不断接到恶毒的匿名电话,催问:她的丈夫自杀了没有?……  看看敌国,哪家这样?日本哪,在民智开启、民众觉悟方面,简直还不如蒋介石治下的西南支那。  还有那个丰田辅武海军大将,只会四处埋怨陆军作战不力,称陆军为"马粪、饭桶"。公开说什么:宁愿把女儿嫁给乞丐,也不愿嫁给陆军军人。  难道海军,就有什么光彩表现么?  "剃刀首相"只好不跟他一般见识。  ……想起去年的欢庆人群,排队领取啤酒、清酒、赤豆,糖果的情景,想起心中曾有的许诺:今后愿有更多发放……,一向刚毅的英机様,淌出浑浊的泪水。  罢了。豪情和雄心都已付之东流。图为1934年的日本战列舰"扶桑"号。  (262)  火烧眉毛,先顾眼前吧。东条首相拿起手中的放大镜。  5月份阿图岛陷落,以及随后基斯卡岛的秘密撤退,打乱了内阁精心制定的预算。失去阿留申这两个桥头堡,千岛群岛防御就必须强化,增加兵力。这都会大量分散支援南洋的能力。  6月,东条主持召开军政联络会议,结论是,必须把千岛变成要塞。为此要损失国力--钢铁减产25万吨;铝锭减产6000吨;煤减产65万吨……  与此同时,米国的经济动员却在加速。日本生产量在战争刺激下增加25%,米国却增加了67%。制造业的效率只有米国的30%。战争,给米国带来的是经济繁荣,给日本带来的却是全面衰退。  原料短缺造成生产瘫痪,国内政府机构重叠、互不协调……情况太复杂啦。  海陆交困,内外交困。  前天,天皇召见首相。东条被陛下的"严重关切"所震动,要陆军军务局长佐藤贤了少将去问陆军参谋本部:"他们打算在哪里堵住敌军?"  "我们休想得到答复。"佐藤说。"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不可能订出堵住敌人的计划。"  没有了山本五十六的海军,再也拿不出一流的作战方案。而陆军,历来是只有战术,没有战略。唯一有眼光的冈村宁次,还受到军部、以及天皇的弟弟闲院宫载仁、前陆相坂垣征四郎这类皇亲、重臣的重重压制。  冈村大将前不久秘密报过来一个大胆冒险的计划-暂定名"凯"号作战。东条被其中想像力所吸引,很想立即端出让参谋本部研讨。然而顾及到用兵时机和行动本身的隐蔽性,又暂时压下。先调动部队,支持冈村预作准备。  陆军不比海军,每次动员,涉及面都要更广,消息容易走漏。  甚至内部混进间谍也说不定--不少名陆军大学、陆军士官学校的优等生、状元生来自中国,曾得到过天皇御赐的军刀啊--例如蒋百里、杨耿光之流,说起来,支那也是人才济济呢……  支那地域,又出现两处心腹之患:  南方,丽水基地群久攻不下,从那里起飞的敌机时常骚扰本土;  北方,以土八路为首的"华北抗联"就在张家口集结整训,暗伏杀机。他们扼守华北咽喉,卡住了帝国一条命脉……  首相不动声色地翻阅着"大东亚会议筹备案",但脸色无法掩饰内心的苦恼。(263)  1943年6月末。北太平洋。  由2艘新型的埃塞克斯级、4艘独立级航空母舰和护航巡洋舰队组成的第38特混编队正在破浪航进。  "勇猛"号舰桥上,特混舰队司令威廉·哈尔西中将那颗著名的硕大头颅,象大理石雕成的一样,任凭风浪颠簸摇摆,一动不动。  一年前,也是这条航线。他率领"迈克特遣舰队"完成了那次异想天开的杜利特奇袭。  这次呢,航向还要大幅度偏北,任务更加异想天开!内容也复杂得多。  所幸这一年里同多次交手,把敌人特性摸透了。而那个魔鬼们的头目--山本长官,也被送进地狱。太平洋舰队和联合舰队之间被珍珠港事件造成的巨大差距,在短短18个月里出现逆转。  美国造船业的巨大潜力终于焕发了。  现在每月下水一艘重型航空母舰,和四艘护航航母;至于那些承担着主力运输任务自由轮,更是疯狂到每天下水一条!令德国潜艇司令邓尼兹惊呼:对手生产速度远远超过被击沉速度!  ……哈尔西对这次代号为"拳击台"的作战行动充满信心,他把它更形象地比喻为"打击后脑勺"。  情报显示,日本联合舰队仍然留在南洋-那是石油基地和运输命脉,一旦失守,日本破产的日子就屈指可数。  上个月对阿留申的攻击表明,日本海军目前无力在北线作战。谍报和破译的电文都显示,大本营准备加强千岛防卫,这里已被划为日本"绝对国防圈"。  既是要"加强",就说明现在不够强。前段一直采取攻势的日本人,还来不及一一弥补自己防线的漏洞。  "拳击台"作战就针对这一点。这就是攻其不备--想备而未备。  打击千岛群岛!  (264)  哈尔西掂量着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的指示,认为概括了四点行动意义:  一是可以扯动日本的海上防线,让它顾此失彼。一旦联合舰队北上救援,美军就转而对南洋动手。  其次,是给陆军造成机会。千岛属于必争之地,日本理所当然要拼凑力量,特别是抽调捉襟见肘的航空兵。于是麦克阿瑟的攻势,和中国大陆的地面反击,就将大大减轻压力。  第三,是马歇尔和史迪威的着眼点:在一个短时期内有效控制这条航线,向苏联、中国输送武器。华北,有秋季反攻计划,几星期的强化运输就可支持那里一场大规模战役。  第四,是阿诺德最看重的:在千岛适当地段建立基地-实现与丽水机场对接的"穿梭轰炸"!这念头就像要按时领薪水一样,是他的周期性主题。  考虑到日本人反击和争夺的激烈程度,特别是进入冬天的气候不许可因素,这次"拳击台"行动制订了"坚持三个月后顺利撤出"的方案。  是啊,哈尔西想,打了后脑勺么,可能判我犯规,所以要事先安排退路。  战前侦察准备也在周密展开。  远程高空侦察机在天气良好时拍下一连串航空照片;各港口所有能找到的千岛航线船只的气象日志,都临摹了副本;据此作出几个月的气象分析。  几名前美国海军退役人员,担任该航线货轮船长或水手的,被委派在航行中专门观察和监视其中目标岛屿的地形和动向,并及时发回情报……  目前掌握的情况是:群岛中部的新知岛,22公里长、4公里宽,防守最薄弱。只有大队级的兵力和一个通讯站。岛上有个简易机场,没有永久性工事,东北一侧地势低平,适宜机场扩建。  西南方120公里的德抚岛是个大岛,比新知岛大数倍。守军估计为一个步炮混合联队。岛上有老式海岸炮台。判断其兵力不足以对新知岛及时增援。  (265)  风渐渐大了,天色暗下来。哈尔西走下"勇猛号"舰桥,来到作战室。他要再次审核一遍作战方案。  攻击时间的D日H时为凌晨三点。卡尔迅的中国两栖大队在新知岛西侧登陆,第一目的是打掉日军通讯站。  随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二营乘坐"鹦鹉螺号"等四艘潜艇在新知岛东侧登陆,压制这里的两个炮阵地。  本来,卡尔迅的级别不必亲自到第一线指挥。但他申诉说,美军中没有人象他一样,既近距离观察过千岛,又亲自训练了那个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海洋的中国两栖部队。  尼米兹考虑到卡尔迅有20年以上的陆战队军龄,而且长期研究登陆战,于是批准了他的电报。  作战特点是偷袭,这是卡尔迅坚持的。因为判断守岛兵力不大,不准确的炮火反而会使敌人提前进入阵地,增加登陆难度。哈尔西同意不进行舰炮火力的预先准备射击。  突击得手,后续部队应以最快速度上岸。包括工兵营、陆战营和辎重营。第二天还将赶到高射炮团。后续预备队有陆军第7师,配有重火力--他们都已获得登陆阿图岛的经验。  在岛屿攻占中还有一项:尽快控制那个简易机场,使之达到野战标准,以便舰载机紧急降落。巩固机场后,还将从阿留申飞来一批陆基作战飞机,替代易受攻击的航母,完成制空任务。  方案特别要求,短时间运送大量油料、航空炸弹上岸,并分散隐蔽储存。"抢运"被置于突出位置。  一旦整个行动成功,部队要作坚守三个月的准备。  潜艇部队担负切断航路、阻止日本向千岛群岛海上增援的任务……而航母特混舰队在后期将逐步得到加强,寻机歼灭日本增援兵力。  哈尔西想,这是足够周密的计划。  为策应这次行动,斯普鲁恩斯中将正率领另一支特混编队,在南方万里之外的所罗门群岛,进行一次牵制性的炮击和空袭作战。  麦克阿瑟也加紧新几内亚攻势。这一切的目的是,把日军注意力吸引在南方。  --这就是战场广阔的优越处:容许你从容操控全局大战略。(266)  鄂霍次克海。新知岛。  黄昏时分,第二哨所的荻州次郎军曹在例行查岗时,又看见那架轻巧的水上飞机。小飞机漆成日本海军标准的银白色,机身中段是那颗鲜红欲滴的旭日。  查岗路上听见哨所两名士兵在对话。  "冈崎君你看?它转两圈了,是找不到地方降落吗?奇怪,今天只是星期二啊,明天才是邮便飞机到达的日子。"  "嗯,这不是给我们送信的。没看见它继续向北飞吗?"  "准是新手,认不出哪个岛了吧?"  "海军那帮家伙,又换新飞机了。瞧它,象只小燕子。"  "你能认出新飞机呀?好眼力。唉,送信的…家里的千代子该有信了。"  "想家了?才出来不到半年呐……"  荻州军曹干咳两声,挺胸发出斥责:  "站岗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不得聊起来没完。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原来那些小商贩!"  "哈依!军曹。"  荻州走远时,听见一句:"年纪轻轻的,架子倒不小。"  军曹回头怒目而视。但两个开始发胖的中年新兵转过头去,不朝他看。  (267)  千岛群岛。新知岛上空。  云层里,卡尔迅和张学思正在驾驶着"蚱蜢"向"考艾号"返航。  这灵巧的小飞虫真是招人爱。加上浮筒就可以在水上降落,加上滑橇又可以在雪地上起降。昨天在甲板上忙了一天,把它装配齐全,又喷上了银白色,还画上圆滚滚、红彤彤的太阳徽标。  卡尔迅本来对使用敌人标记曾有所顾虑,但陶勇中校说这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侦察本身就是间谍活动,哪儿还有那么多讲究?他也没有更好的主意。今天试飞,果然麻痹了缺乏战场意识的敌人。  他坚持亲自飞到新知岛上空,为了更切实地掌握敌情。  两轮盘旋以后,他心里有了底。  新知岛可不小,几乎有考艾岛那么大!轮廓呈明显长条状,两端突出,象个浮在水上的扳手,或是一根腿骨。  他开始担心兵力不够,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岛上共7个哨所,从规模判断不过是小队级。中心通讯站显然和大队部在一起,座落在一处避风山岙里。只要占领周边高地,很容易捣毁。  岛上还有至少两个居民点,属于自然村落。一些零星渔船静卧在锚泊地,几条乡村道路把它们连接起来。  飞机场在中部火山口东北一侧的平坦海滩上,长度约800米,跑道上没有飞机。连接跑道的那条路勉强称得上公路,只发现一辆卡车。  岛南部还有一座不高的火山,主峰平坦,象棵伐掉树干的老树根。谷地里有两道不宽的溪流。西北侧一片苍绿,东南侧光秃--是太平洋来风造成的。  四座炮台都朝着太平洋,看来日本人没把苏联海军放在眼里。炮身被掩蔽物遮挡,无法分清型号。但没看到人员出入,判断这些炮台戒备等级不高。  卡尔迅很遗憾不能迫近观察--那样会引起怀疑。  但他估计,岛上兵力不超过600人,两座小型码头决定了补给量。正常情况下应是每月运送一次给养,日本人不可能为眼下不重要的角落安排更多船只。  岛上看来缺乏电力,没有发现电线杆。卡尔迅判断,他们使用的发报机是手摇发电的。这样,迅速的打击将使敌人来不及发电报。  (268)  半小时侦察,卡尔迅敲定行动方案。  他指着一处山梁背后的沙滩对张学思道:"少校,记住这里。再仔细察看一下。今夜我们在这儿登陆。"  张学思迅速用望远镜扫描地形:  山后沙滩到敌大队部约两公里,半小时路程,中间穿过一些树林和山冈。  蚱蜢飞到母船上空。破旧的"考艾号"象一只黑色幽灵,在离新知岛三小时航程外徘徊。船头向东,昭示着那是从苏联返航,这类船日本人不去理睬。  "不知咱们那些呕吐的突击队员们,现在好点没有?"  四天的航程,把那多数没坐过海船的指战员折腾得胆汁都要吐出来了。  "没关系,将军。只要脚一沾陆地,他们还是生龙活虎。"张学思说。  说话间,"考艾号"停船了,缓缓向舷侧伸出吊臂。  于是银白的"蚱蜢"在乌黑的考艾号近旁击水溅落。(269)  东京。千代田,国会大厦议事堂。  "大东亚会议"已在筹备了。  东条首相预定,下个月出访东南亚,第一站是新加坡。  国策斟酌,苦思冥想之下,国家政治目标仍然是大东亚"共荣圈"。  考量当前的占领区政策,有必要进一步"怀柔"。菲律宾和荷属东印度的独立应该排上日程。东亚各国同日本团结合作,以战养战,现在日益重要。  若想从支那取得人力物力资源,必须接受重光葵外相的建议,把苏州、汉口和天津的日本租界归还南京政府,并洽谈签订新的条约。  "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这个被称作"亚洲的门罗主义"的口号,再次提到国策高度。日本的目的,应是把亚洲从白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给予政治自由。  在新加坡,首相要与印度独立运动领导人苏布哈斯·钱德拉·鲍斯会谈--与倡导"非暴力"的甘地之辈不同,他坚信武力才能使印度独立。  这位鲍斯在新加坡招募了以前投降的数千印度兵。这些士兵支持他的行动,希望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并拥戴他担任印度独立联盟的领袖。  鲍斯对新兵发表的热烈演讲是:  "1939年法国对德国开战时,德军只喊一个口号'到巴黎去!'1942年,当英勇的日军远征时,也只喊一个口号'到新加坡去!'那么同志们,'到新德里去!'就是你们现在的战斗口号!"  (270)  "大东亚会议"的准备紧锣密鼓。下午,首相检查了各类筹备事项。  会议台上铺了蓝色纯毛哔叽,桌子摆成方马蹄形,两旁各有三棵盆栽树。届时,东条首相将作为主席坐在马蹄形前端。右边,满洲国和南京政府的代表,左边,泰国、菲律宾和印度的代表团。  为了周密,首相审阅各方代表发言稿。  先是东条首相致词:  --大东亚各国,由于不可分的关系,各方面都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本人坚信,我们会确保大东亚稳定,建设共存共荣新秩序。  南京政府汪精卫主席的讲话内容:  在大东亚战争中,我们要胜利;在大东亚建设上,我们要共荣。中国的口号是,再兴中华,保卫东亚!  接下去有泰国亲王旺·韦泰耶康、满洲国总理张景惠;然后是菲律宾元首劳雷尔的发言稿:  只要我们紧紧地、坚如盘石地团结在一起,就没人能阻止或拖延10亿东方人获得自由的权利和缔造命运的机会。拥有无限智慧的上帝,不会抛弃日本,不会抛弃大东亚各国人民!  还有流亡的缅甸元首巴莫博士:  我们重新发现我们是亚洲人,发现了我们的亚洲热血,也正是这股热血将拯救我们,把亚洲归还给我们。让10亿东亚人朝着东亚自由繁荣的归宿前进!  审读着与会代表的发言,首相被"泛亚精神"所陶醉。  印度"临时政府首脑"鲍斯的发言稿,将使会议达到最高潮:  "我认为,在日出之国举行这次会议并非偶然。这决非世界第一次为寻找光明和指导而向东方求教。对印度说来,除了与英帝国主义作不妥协斗争外无路可走。我们决不再与奴隶制妥协。"  最后,与会者应该一致通过《共同宣言》。号召结束任何形式的种族歧视。  首相对"大东亚新秩序"的预演感到满意。它将是"骨肉兄弟激动灵魂的团聚",是史上最大的盛会。  注:上述各发言(蓝色部分)均系史实原稿摘引。(271)  1943年7月4日。  这一时期的中国舆论主流,映照着当时的中美关系。  《新华日报》为这一天发表了社论,题目是:  《民主颂--献给美国独立纪念日》……  每年这一天,善良而诚实的人都会感到喜悦和光荣;自从世界上诞生这个新国家之后,民主和科学在自由的新世界里种下了根基。  一百六十七年,每天每夜,从地球最黑暗的角落也可以望到自由神手里火炬的光芒,它使一切受难的人感到温暖,觉得还有希望。  从幼年起,我们就觉得美国是个可亲的国家。我们相信,这不单因为她没有强占中国的土地,也没有对中国发动过侵略战争;更基本地说,中国人对美国的好感,是发源于从美国国民性中发散出的民主风度和博大心怀。  在中国,每个小学生都知道华盛顿的诚实,每个中学生都知道林肯的公正与怛恻、杰弗逊的博大与真诚。这些光辉的名字,是一切美德的象征。  他们所代表的,也早已不止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我们相信,这才是使中美两大民族不论在战时,在战后,一定能够亲密合作的基本的成因。  而在将来,当我们同心协力,消灭了法西斯蒂的暴力,为着要在战争废墟上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在科学领域里更有待于盟邦的援助。  在过去,民主润泽了我们的心;在今后,科学将会增长我们的力。  让民主与科学成为结合中美两大民族的纽带!光荣将永远属于公正、诚实的民族与人民! ※※引自该社论原文。略有删节。  (272)  卡尔迅突击队在登陆中遇到的意外,就是风浪太大,橡皮舟都被打翻。于是他采取果断措施:抢摊登陆。  考艾号搁浅在礁石沙滩上。  库克船长半忧半喜:船无法修复了,他不知道怎样才能回国;但准将说的很肯定--国家将赔偿他一条新船。  不再颠簸的考艾号,从船舷边搭下几张绳网,两栖联队悄然登岸。  晕船四天的中国登陆兵虽然一个个脸色蜡黄,但踏上不晃动的土地,果然精神抖擞。夜色中疾行军时,卡尔迅又找到6年前跋涉58英里无一人掉队的惊人感觉,再次体会八路军的超人耐力。  各中队分别扑向各自目标。作战在顺利和不顺利中交替进行。  卡尔迅带主力中队迅速迫近敌军大队部和通讯站时,天边刚浮现一丝晨曦。他采纳了陶勇中校的方案--由张学思带几名穿着日军军装的突击队员,大摇大摆向鬼子岗哨走去,间或还夹杂着一两句日语对话。  两道岗哨,悄无声息地拔除了。跟上来的突击队正为可能不必耗费力气而占领通讯站欢欣鼓舞时,岛北端传来一片枪声。那边和敌军交火了。  枪声惊动了敌大队部。一片混乱中,日军来不及穿裤子就抄枪抵抗。  这种无序抵抗没持续多久,在冲锋枪火箭筒的凌厉攻势下,缺乏重火力的防卫指挥中枢和通讯站很快被捣毁,敌人没能发出求援或告警电报。  天亮时零星战斗进入扫尾。卡尔迅于是向哈尔西舰队发出讯号。  (273)  半小时后一批舰载机掠过上空,投下一封哈尔西亲笔签名的祝捷信。三小时内,第一条登陆舰靠拢滩岸;天黑前当天计划内登陆兵力全部上岛。  唯一不尽人意的,是岛上原有码头太小,大肚子运输船怎么也无法迅速消化容量。于是美国兵和中国兵,乃至日本战俘们都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  当天没有敌机反击或骚扰,说明日军没有被惊动。一架"爱知型"双翼邮政水上飞机被美舰载机迫降,缴获一批不同情报价值的各类邮件。  中午时分又发生一场小型悲喜剧:  新理的光头闪闪发亮的詹姆斯·罗斯福中校,带领海军陆战队"工合"营结束了岛东岸扫荡炮台的战斗,赶到机场附近与卡尔迅会合。  这支部队经历了马金珊瑚礁和瓜达卡纳尔的战火考验,赫赫有名。  随着小罗斯福的一声:"为我们的老长官--卡尔迅准将,喝彩吧!"欣喜若狂的"袭击者营"老部下们高声呐喊着"工合!"冲上来,把前任大队长连续抛在半空中。那一幕很动人。  直到卡尔迅大喊:"停下!不好!我的伤口又破裂了!"--胸部的旧伤一阵剧痛,他咳了血。  乐极生悲的陆战队员,神色凝重地把卡尔迅抬到急救站。  (274)  次日凌晨,新知岛上空旷日持久的空战拉开序幕。  中美士兵和日军战俘们一起欣赏着难得一见的云天对抗和追逐表演。每个人脖子都仰得发酸,观众们不时地鼓掌助阵。但如果日军战俘们表现出过分欢呼雀跃的情况,看守的中美士兵就朝天发射一串子弹,以示警告。  如此情景重复了一天。战俘们的欢呼声渐渐稀少,倒不全是被警告的结果--他们的惋惜和感叹增多了。  第三天空中大戏继续上演,却已观者寥寥,不感新鲜。  人们被另一件事情吸引--令人大开眼界的,是美国工程兵的效率。  自从那些不曾或很少见过的推土机、挖掘机、碾压机隆隆上岛,他们就瞪大眼球,看着眼前发生的奇迹。  美国人把原来的简易机场大致平整一下,用碾压机简单过几个来回,接着就开始--铺张。  真正的铺张--他们居然运来了成批的金属板,一块块铺在跑道上!  然后盖上绷紧的防水尼龙布,细心处理好接缝细节。停机坪,则铺花格水泥砖,也是迅速得很,令人目瞪口呆。  第二天机场就比原来延长一倍。  三天后,四引擎的重轰炸机B-24联合解放者已在跑道上起降。空战完毕的战斗机也纷纷使用迅速落成的新机场。之后,性能更好的陆基战斗机P-47"雷电"替代了任务繁重的F4F"野猫"舰载机。空中战果明显倾斜。但中国兵不会发傻地再把巴掌都拍红了。  平顶火山头上,竖起了搞不清用途的大铁架,后来知道那是"雷达"。高射炮阵地也开始对空开火,弄得低空中除了坠落的,看不到日本飞机表演。  小小码头边上,堆满了永远也卸不完的汽油桶。一边从事装卸劳动、一边惊奇地打量着这一切的荻州次郎军曹,吐了一口唾沫,喃喃骂道:  "呸!和这种奢侈的国家,我们还怎么打仗……八格牙鲁。"  荻州军曹不由地摸摸脖子上带的、用朱砂画就的符袋。中国突击队又押着他们,来到岛南端挖掘野战工事。永野修身大将  (275)  东京,参谋本部。  桌上是那份令人人感到沉重的报告:  "米军在千岛新知岛地域成功登陆。无备的皇军被优势兵力迅速清除,空中反击失利,四天内损失各型作战飞机203架,暂时失去制空权。"  这一"绝对国防圈"被突破的严重事件,直接导致东条英机内阁总辞职。  陆军和海军为了十分短缺的航空兵资源争吵不休。  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大将澄清责任说:"海军已没有足够飞机来保护千岛其他岛屿。更不要说夺回新知岛。"  陆军参谋长杉山元离职前一天对着永野吼道:  "海军只会争来争去!把你要的飞机如数给你,你能否改变战争形势?"  永野气得毛发倒竖:"那么把所有飞机都给你!你能改变战争形势吗?"(276)  对于盟军来说,千岛作战,意味着全面反攻开始。  季节,正是千岛海域一年中气候最稳定的夏秋时节,能见度良好。  时机,正是欧洲大规模行动尚未开始,太平洋运力相对充足之际。  火候,正是中国大陆双方蓄势待发、大战役烽火尚未点燃之前。  美军按计划迅速扩建新知岛原有机场。当月即实现了阿诺德的设想--与中国东南部丽水基地群对接,实施对日本本土的"穿梭轰炸"。  穿梭轰炸,意味着机群可以不必顾虑燃油、返航、局部天气不好等因素,在全航程内可选择多处目标,在最适宜的地方投弹。机群,离它的起飞机场越远的时候,就离降落机场越近。同时还分散和削弱了敌空军抵抗,等于使对手两面受敌,大大提高了作战效率。  穿梭轰炸无疑是敌人的噩梦,同时又是飞行员的福音。  这一次,另一曲福音也奏响了。  周恩来说服蒋委员长,委托陈嘉庚在台湾购买的几十条货真价实的日本式渔船,派上了用场。  经过短期训练的中国渔民,驾驶这些日本常见的渔船,分散驶往日本沿海。  每船配备2名略通日语和英语的翻译--多数是在香港或南洋长大的爱国华人,以海洋捕捞作业为掩护,携带无线电台、步话机等通讯设备和识别信号,专门救助、收容在那些在日本上空执行任务而遇险的飞行员。  这一安排使美军航空兵作战积极性大为高涨。中弹坠落的轰炸机,可以尽量滑翔飞往海上,寻找那些有着特殊标志的生命之帆。  那些秘密标志每隔几天就进行转换,以免引起日本海军注意。  它们时而是一条浪漫的黄飘带--这个日本风俗,可以理解为某个水手家中诞生了新婴儿;时而又是一缕炊烟,暗示船上人家在煮饭-而实际上用的却是发烟剂;更多的时候是几面小镜子,对着负伤飞机发出反射光……  夜色降临的茫茫沧海中,这些渔船更是勇敢地点亮航标灯。跳伞飞行员很远就发现海上那些"眨眼的星星",知道自己没有牺牲的必要了。  李梅准将在给阿诺德的报告中,写上了一个新的词汇:人民战争。   (277)  穿梭轰炸的重点,集中在以往盟军因为航程不足、对手防范也严密,因而没有受到明显攻击的军国主义巢穴-东京。航空工业聚集地名古屋也势在难免。  阿诺德上将为此专门组建了第20航空队。半个月前,李梅接替旧伤复发的杜利特少将,担任20航空队司令。  这个一心渴望战死疆场的年轻准将,到任后向满腹疑虑的飞行员们发布的第一条命令是:"不许采取战术规避动作!"因为这可以使命中目标的炸弹多出两倍。  一周后,"夜间无规避作战"成为第20航空队的行动口号。李梅还为此重新编写了飞行战术手册。  在战术层面上,李梅的改革家名声越来越响。  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飞机模型,只要时间允许,他就着魔似地摆弄不同的作战队形:4机编队,6机、9机编队,最后发展到12机"箱形" 密集编队。集中的自卫火力越来越强,在不依靠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对付来袭的日机也越来越有效,他的手下常常是尝试新编队的第一支部队。  李梅的座机也曾被击落。他想办法使飞机最大限度地滑翔到北海道东方90英里海面,找到一颗"眨眼的星星"。两天后他在新知岛换飞机再次起飞。  应李梅要求,新知岛机场运到的航空炸弹,几乎是清一色的1000磅燃烧弹。在"梭子"的另一头,丽水基地的弹药空运到货,也改成以燃烧弹为主。  以战斗机为主的陈纳德第14航空队,则专门对付华东南的中菌盛孝。只是需要打击船舶目标时,才替换使用一下爆破弹和穿甲弹。  东京在燃烧。名古屋在燃烧。  就像前不久燃烧的武汉和重庆。  天性感伤的日本浪漫诗人,从富士山麓凝望着这一轮不断燃起的、扑不灭的火焰,用凄凉的诗句吟诵起那一朵朵绚丽的"江户之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0
正序
倒序
[历史]另一种历史
[历史]另一种历史-2
[历史]另一种历史-3
[历史]另一种历史-4
[历史]另一种历史-5
[历史]另一种历史-6
[历史]另一种历史-7
[历史]另一种历史-8
[历史]另一种历史-9
[历史]另一种历史-10
[历史]另一种历史-11
[历史]另一种历史-12
[历史]另一种历史-13
[历史]另一种历史-14
[历史]另一种历史-15
[历史]另一种历史-16
[历史]另一种历史-17
[历史]另一种历史-18
[历史]另一种历史-19
[历史]另一种历史-20
[历史]另一种历史-21
[历史]另一种历史-22
[历史]另一种历史-23
[历史]另一种历史-24
[历史]另一种历史-25
[历史]另一种历史-26
[历史]另一种历史-27
[历史]另一种历史-28
[历史]另一种历史-29
[历史]另一种历史-30
[历史]另一种历史-31
[历史]另一种历史-32
[历史]另一种历史-33
[历史]另一种历史-34
[历史]另一种历史-35
[历史]另一种历史-36
[历史]另一种历史-37
[历史]另一种历史-38
[历史]另一种历史-39
[历史]另一种历史-4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另一种历史
另一种历史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