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娘子-高阳 著-20

念头还没有转完,已有满怀怯意,唯有赔笑告饶:“清卿,你救我一救,悄悄放我走了吧!我实在没法子再回席了。”  吴大澄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是洪钧,遇到这样的场面亦只有一溜了之。不过同情归同情,难题还是难题,洪钧到底作何打算,至少他自己该有一句话,大家才有着力之处。  于是他问:“你就这么白来一次?”  “那有什么办法?”  一听这话,吴大澄大为摇头,“你这不是处事的态度。”他说,“有些麻烦躲得过,有些麻烦躲不过;你这是躲不过的麻烦,越早处置越好。今天是个机会,你有什么难处要大家帮忙,不妨实说。”  洪钧体味他后半段的话,觉得是一个暗示:如果自己决定悔盟,在蔼如那面自然有麻烦;而这一麻烦大家可以帮忙料理。倘使坚持原意,以为对蔼如“义不可负”,则不言可知,因此而引起的麻烦,就不必指望同乡大老会予以任何助力。  意思是弄清楚了,可是洪钧觉得不能接受他的暗示,自亦不宜公然拒绝,很婉转地答道:“同乡前辈的感情,铭感五中。将来少不得有奉求之处。我们再谈吧!”说完,转身就想溜。  吴大澄哪肯如此轻易地放他走,拉住他的手臂问道:“马地保那里怎么说?骗了信来,该有交代;至多三天必得给他一个确实的答复。”  “让我再想一想。”  洪钧是一味闪避,而吴大澄则偏不容他闪避,故意逼进一步问:“或者,我把你的寓处通知马地保,让他自己来找你。”  “不,不!不要让他来找我。”  弱点一露,吴大澄更不肯放松,“那么,”他说,“早点打发他回去?”  洪钧不响。这依然是需要想一想才能定夺的表示;而在吴大澄看,便是默许。  “好吧,”他略略提高声音,带着询问的语气说:“这件事交给我了。”  洪钧仍旧不响。好一会,才用极低的声音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        ※         ※  入夜在会馆的庭院中,仰望银汉迢迢,洪钧忽然记起这天是七夕。  于是,他自然而然地想起艳传千古,不知多少诗人词客咏叹过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试着背一段“荆楚岁时记”的文章,居然琅琅上口:“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抒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纤,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其一年一度相会。”  一面念、一面想,想的是天孙与牛郎的身份不配,却能结为夫妇;而人间的婚姻,偏要讲门当户对。世俗的礼法,可笑亦复可鄙!安得豪杰之士,将虚伪陈腐的俗套烂调,一扫而空,特立独行地做一两件不悻天理人情、醒豁耳目的快举,为人一吐肮脏之气。  兴念及此,百脉如沸,恨不能即时上奏乞假归娶,拿“状元及第”的衔牌,亲迎蔼如的花轿,为天下才德容貌皆胜,而身世坎坷的弱女子,作一番有力的鼓舞。那是何等快心之事!  可是万丈心潮,升得太遽,落得也快。一想起潘曾绶声色俱厉的神态;吴大澄愁眉苦脸的表情;以及想象中随处都会遇到的冷漠而含有敌意的眼色,洪钧立刻就气馁了!  于是脑中浮起的,尽是可怕的想象,奉旨革职,递解回籍,债主盈门,亲朋绝迹,老母垂涕,兄弟无言,妻子饮泣,做人做到这个地步,哪里还有生趣?  这样想着,洪钧只觉得一颗心不断地往下沉。挺一挺胸,定一定神,将那些杂念尽力驱除,他冷静地自问:有没有杨鼎来那种不恤人言的胆量?没有!能不能学到唐伯虎那种卖画自给的本事?不能!这就不能不迁就现实了!  然则,如何向李家母女交代?他不敢想,也不会想了!怔怔地望着疏星淡月,无端记起李义山的一首七绝:“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渡来!”  他在想:织女牛郎,犹得一年一会;自己跟蔼如,莫非真的会成为“无期永别”?         ※        ※         ※  在潘家,老弟兄俩与吴大澄也还在纳凉;口中所谈,少不得还是洪钧的“孽缘”——这两个字是潘曾绶提出来的。  “平心而论,洪文卿这段孽缘,也叫身不由己。我只是有一点想不通,”他说:“如果李蔼如真的如洪文卿所讲的,如何知书识礼、通达大体、亢爽宽厚,那她怎么不仔细想一想,她想做状元娘子,是希冀非份之荣?”  吴大澄心想,蔼如不是要做状元娘子,只是不愿做人的偏房。如今不是她希冀非份之荣,而是洪钧的许诺,自然而然地加重了份量。不过,这些话不便直说,免得蒙上为蔼如辩护的嫌疑。  “是啊!”他只附和着,“再聪明的人,总也有糊涂的时候。”  “我倒有个计较,”潘曾莹说:“既然李蔼如是一时想不透,得要有人指点她一番。我想,不妨请一位说客去疏通,动之以利害,或者为了洪文卿的前程着想,自愿退让,亦未可知。”  “这一策高!”潘曾绶也很兴奋,“当然,这位说客要擅于词令,同时要带一笔钱去。所谓‘卑词厚币’者是。”  “这笔钱,数目怕不少。在洪文卿说,就是千金报德。”潘曾莹停了一下又说:“而况洪文卿用她的钱,怕也不少。”  “不知道用了她多少钱?”潘曾绶问吴大澄。  “前后总有千金之谱。”吴大澄答说:“细数只有洪文卿自己才清楚。”  “就算它一千两,加一倍是二千两。”潘曾绶的语声慢了下来:“二千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知道洪文卿自己能凑多少。”  “他,”吴大澄说,“一身的债。”两者都不言语了,只听得两管水烟袋,“噗噜噜”、“噗噜噜”,此起彼落地响个不停。  “事情是可以看得出来了!”吴大澄概括这天晚上的所闻所谈,作个总结:“洪文卿虽想兼顾私情,毕竟也知道此事关系不轻;到顾不住私情的时候,也只好撒手。我们可以朝此途径去做,要他明白表示是办不到的,也无此必要。至于怎么做法,只有走一步、算一步。倘或赔几个钱可以了事,当然要设法筹措。是由洪文卿出笔据去借,还是大家凑一凑,帮他过关,也只有到时候再说。至于眼前,最要紧的一件事,当然是如何拿那个送信的人打发回去。”  “不错,不错!”潘曾莹连连点头,“你说得很透彻。眼前这件事,自然要请你指挥张司事去办;要送他几两银子做盘缠,先由会馆里垫了再说。”  “是!”吴大澄慨然允承,“我照二太爷的吩咐去办。”  “还有件事。”潘曾莹又说,“你最好跟那送信的人多谈谈,套套他的口气,看看李蔼如究竟是什么意思?”  “是!”         ※        ※         ※  虽然已定了初步处置的办法,但却不能马上动手。因为要装得像煞有介事,就得到了由京里到保定来回所需的日子,方能去看马地保。  这一来回也不过三天的日子,而在马地保的感觉中,真比三年还长。这一天午后,正坐在屋子里发愣,佟掌柜亲自来通知,说长元吴会馆的张司事来了;顿觉精神大振,三步并作两步地迎了出来,脸上不自觉地堆足了笑容,而“费心,多谢”的客套,也似乎已涌到了喉头,迫不及待地要出口。  见了面不待他动问,张司事先开口说道:“信替你转到了。”  “喔,多谢!”马地保脱口而出,接着将手伸了出来。  张司事倒是一楞,不知道他要什么?马地保亦随即发觉自己失态,马上将手缩了回去,脸上讪讪地颇不得劲。  “想来你是要回信?”  “正是,正是!”马地保连连点头。  “回信没有,只有口信。洪状元说是信看到了,这几天一早给直隶总督李大人请了去,要到深更半夜才放他走,实在忙得一点功夫都抽不出来。过几天,他会直接复信到烟台,请你先回去。”说到这里,将一个手巾包解了开来,“这是洪状元送你的盘缠。”  盘缠是十两一个的银锞子,簇新的两个,总计二十两。回烟台一半都用不掉,出手总算很大方。可是马地保觉得这二十两银子压手,迟疑着不知说什么好。  “洪状元还有句话,”张司事看了他一眼,忽然换了口气:“你先把盘缠收起来。”  他一面说,一面将装银锞子的一个公文大封袋抹一抹平;这就可以看得出上面印着的宋体蓝字,衔名是“直隶总督部堂”,表示银子确从保定而来——当然,这是为了取信于马地保,特意安排的。  “太多了!”  “多还不好?”张司事将银锞子用那个封袋包好,往他面前一推,以一种“自己人”的口吻说,“吃一趟辛苦总要捞几个。不然,吃饱饭没事干不是?”  “张老爷,”马地保跟他商量,“我想,是不是能到保定去一趟?”  “到保定去一趟?”张司事假作不解地问:“去干什么?”  “去见洪老爷。”  “那你可一定是白跑一趟。洪状元是李大人特意请了去的客人,整天请在签押房谈天商量公事。我刚才不是说了,一早请去,到晚才放人。你到哪里去见他?”  马地保听这一说,心中茫然;自己想想,一个见了县官便得磕头的地保,要到总督衙门去找总督的客人,这尺寸上相差得也未免太大了。  由此一念,顿觉气馁,而心里反倒踏实了。只有一件事未了,“那么,这几样礼,怎么办呢?”他问。  “对了,刚才我的话没有完。洪状元还有句话,就是这几样礼,请你留下来。”张司事紧接着声明,“不是交给我!明天有位吴老爷来取。吴老爷是洪状元的同乡同榜,不知道你听说过这个人没有?他的官印是大澄两个字。”  “没有,没有听说过。”  “不要紧!你交给他就是错不了!”  等张司事辞去不久,果然有位“吴老爷”来访。又是佟掌柜亲自来通知,并且证实了吴大澄确是洪钧的同乡、同年。  吴大澄很够气派,借了潘家两个听差,一个站在柜房外面,一个随侍在侧。他自己却不坐下,负着手两眼上望,不知在看些什么,还是想些什么?  见此阵仗,马地保不免加了三分敬畏之心,咳嗽一声,待吴大澄转脸来望时,随即请了个安。  见了马地保,他倒不摆架子了,慌忙拱手还礼,“不敢当,不敢当!”他问:“贵姓是马?”  “是。我姓马。想来你老就是吴老爷?”  “敝姓吴。”吴大澄问道:“张司事跟你谈过了?”  “是。谈过。”  “好,好!请坐下来谈。”  说着,吴大澄使个眼色,潘家听差便将纸媒燃着了,连水烟袋放在桌上,悄悄退了出去。  “请坐,请坐!不必客气。”  等吴大澄先坐了下来,马地保方始斜签着身子,坐了板凳一角,双手放在膝上,静等吴大澄发话。  “洪状元是我同乡至好,乡试会试,两番同年,无话不谈的。昨天他从保定派人带口信给我,说烟台有人带来几样送他的礼,托我代收。”  “有的。等我去取了来。”  “不忙,不忙!”吴大澄伸手按一按他的肩,“不知道这几样礼,是什么人送的?”  这话让马地保生了疑问,既然洪钧跟他“无话不谈”,何以不知道这几样礼是何人所送?于是,他先反问一句:“吴老爷莫非不知道洪老爷在烟台的事?”  “呃,”吴大澄假意想了一下,“是说他在烟台结识了一位李姑娘,如今自称‘状元娘子’的那回事吗?”  “是!不过,‘状元娘子’倒不是李姑娘自称,是大家这么叫她。”  “大家又为什么叫她呢?”  “两番报喜,锣声敲得满街响,谁不知道?洪老爷中了状元,连新任的道台都来道喜。真的风光。”  “喔,”吴大澄问道:“她自己怎么说呢?”  “吴老爷是说李姑娘?”马地保想了好一会,记起来了,“我只听李姑娘说过一句话。她说‘原来我倒并不指望会当什么‘状元娘子’;事到如今,想不当也不行了’!”  “想不当也不行了!”吴大澄默念着这句话,心又往下沉了。十五  是第三夜了!从马地保回烟台那天开始,蔼如夜夜独对孤灯,一直发愣到天亮。  一直有句话盘旋在脑中,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写信没有功夫;将马地保唤到保定,无论深夜、清晨,抽片刻跟他见个面,难道也没有功夫。就不为人家,为他自己,烟台是何情形,不也是先闻为快吗?她在想,如果自己是洪钧,听马地保一到而无法见面问个清楚,只怕晚上觉都睡不着。  想来想去,终于想到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她及她与他之间的一切,在洪钧看来,至少不会比作直隶总督上宾这件事来得重要。  于是蔼如恍然大悟,原来洪钧将功名富贵看得高于一切。这使得她对他的评价打了一个折扣。可是,她旋即想到,她不应该鄙薄他,既成夫妇,便当体谅。这一念之转,使她的想法改变了。作为一个男子汉,求功名、取富贵,不正是有出息吗?何况功名富贵,与己相关;如果他不是状元,自己又何来“状元娘子”的美称?她在想,功名富贵之外,他总还要些别的东西,自己在他心目中,依然占着极大的分量。倘或要求他将她看得比功名富贵还重要,那不太过份了些?何谓相夫?何谓内助?岂非就是要助夫取得功名富贵?然则自己如有那种想法,不恰恰与贤妻之所以为贤,背道而驰?  三天来的焦虑苦思,万般凄楚,就这片刻间,一扫而空;心境豁然,依旧觉得万物有情,生意盎然。于是,她想到母亲,应该赶紧将这些想法去告诉她,让老人家也宽宽心。  “阿弥陀佛!你总算想通了。”李婆婆说,“男人家都是这样子的,一离了家就想不起家。从前你父亲出门四年,别说捎家用回来,连封信都没有。一到回来了,你知道怎么着?”  “怎么着?”蔼如极感兴味地问。  “带回来四口箱子,倒有三口箱子装的是替我买的东西,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说句不怕人笑的话,连裹脚布都买到了。”  “那时候,娘,你怎么样?不骂爹了?”  “骂还是骂他。”李婆婆说,“心里可又是一种想法。”  “怎么想?”  “我在想:罢了!这四年的苦,吃得也还值。”  四年的苦!蔼如心想,自己才吃了四个月的苦,算不了什么?  “闲话少说,我心里一直在盘算;说出来,你看使得使不得?”李婆婆说,“与其彼此心挂两头,又多一份开销,倒不如干脆上京去。我在想,三爷大概也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说不出口。”  “怎么呢?”  “这点你都想不明白。譬如你是三爷,说要接我们娘儿俩进京,莫非就是那么一句话,不要寄盘缠来?”  “啊!我懂了!我知道他为什么不写信来的缘故了!”蔼如欢欣地嚷着;突然发觉自己忘形可笑,伸一伸舌头,低声说道:“三爷中了状元,花费很不少,在京里一定借了债,再没法子替我们凑钱,所以索性连信也懒得写了。”  “这也是有的。”李婆婆又问:“你看我想得对不对?”  “娘,你早就该告诉我了。”蔼如站起身说,“我收拾行李去。”  盘缠尚无着落,行期更未决定,说收拾行李,岂非可笑。可是,李婆婆不忍扫她的兴,所以没有拦她。而蔼如却真的立即动手,检点箱笼,什么是该带走的;什么是可以送人的;什么是不妨变卖的,就此大忙而特忙了!  李婆婆默默地看在眼里,也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派阿翠将小王妈去请了来,从容谈起,说马地保进京,虽不曾见着洪钧,但洪钧多时没有信的原因却找出来了,是由于洪钧负了债,不能寄盘缠来接她们母女,“男人家好面子,自己觉得空口说白话不好意思,所以一直没有信。”李婆婆用非常世故的语气说,“话到该说的时候,一定要说;不管多么为难的事,硬着头皮说了出来,也就说出来了!如果不敢说,不肯说,错过了那个时候,越想越觉得说不出口,那就永远没有说的时候了!”  小王妈听在耳中,心里却有将信将疑的感觉——马地保一回来,她就跟他见过面了;听他所谈前后经过,似乎不大对劲。她虽然不能找出自己的这种感觉的由来,但决非如李婆婆所想的那样简单,是她确信不疑的。  当然,自己的想法只好深藏于心,在表面上还不能不作附和,“对了!”她说,“如果不是这个缘故,可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在想,这样僵着也不是一回事。”李婆婆的语气越发从容有条理了,“在我这里,一个家开门七件事,样样要钱;平时又是用惯的,要省也省不下多少。在他那里,一个人住在会馆里,起居饮食,样样不便;做官当差,又是那样的身份,听差、车亻夫一个不能省,这份开销也不小。加以单身人,应酬一定很多;三天两头上饭馆,光是——”  “光是”什么?李婆婆觉得碍口,没有说下去。小王妈自能意会得到,上饭馆少不得“叫条子”,这笔“局账”积少成多,到三节结账之时,亦很可观。而且也不能总是叫局,少不得也要到“胡同”里去“开”个“盘子”,“做”个“花头”,那一来必定闹一身亏空。倘或迷上了哪一个,得新忘旧,更是件不得了的事!”  这样一想,便不待李婆婆开口,她也想到了,她们母女应该上京去跟洪钧相会。只是这一笔盘缠,并非小数,且莫贸然开口,先听听李婆婆是何主意,再作道理。  李婆婆也很注意她的表情,看出自己前面的一段话,已为她听了进去,觉得下面的话,便容易说了,“你知道,我一直拿你当亲人看待,如今有件事,先要跟你商量。”她说,“总要你不反对,我们母女才能放手去做。”  “婆婆,自己人有话好说。你老人家是怎么个意思?不管做得成,做不成,说来商量着!”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做得成,做不成,大家商量。”李婆婆指着已经收拾好了的一部份箱笼说,“我跟蔼如的意思,打算先到了京里再说。”  因为自己原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小王妈对她的话,并不感到意外;也不必她作进一步的说明,只问:“洪三爷知道不知道你老人家的意思?”  “还不知道。”  “要不要先写信问一问他?”  “只要写信告诉他就是。”李婆婆说:“他如今在保定,是直隶总督李大人邀了去作客,说不定还没有回京。写信一来一往,要好些日子。天快冷了,我想起旱走,不趁八九月里赶路,一到冬天,冰天雪地的路上不好走。说实话,我也吃不起这个辛苦。”  小王妈想了想说:“既然决定上京,早走也好,这里呢?”  “这就是我要跟你商量的。”李婆婆问:“是暂且留着这房子呢?还是都料理得干干净净,一去不回头?”  “一去不回头”这五个字,小王妈听来刺耳。想起平日的情份,一时倒有依恋不舍之意。因而毫不考虑地答道:“这房子赁得便宜,就闲关它一年半载,也花不了几个钱,不如留着。说不定婆婆在京里住得腻了,或者想念我们,要回烟台来看看,也方便!”  “你这么说,可真得留着了。”李婆婆十分欣慰,也有些感伤,“徐州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回去;就回去,也都是陌生的了。烟台就是我们娘儿俩的老家,留着个根也好。”  “正是这话!”小王妈指着箱笼问:“这是收拾了要带去的?”  “不一定,”李婆婆说:“照蔼如的意思,是想料理清楚了走,有些东西要带去;有些衣服、动用家具,带不了的要送人,有几样比较值钱的东西,像客堂里的那套木器,还有那架云南大理石的红本屏风,打算托你找个买主,换几两银子凑盘缠。”  “喔!”小王妈心里在想,事到如今,她们母女的盘缠,无论如何是要着落在自己身上了。当然,洪钧将来会还,但眼前能够有所弥补,又何乐不为?因而接口说道:“既然房子要留着,木器跟屏风就不必卖;不过闲摆着不收拾,会坏。”  李婆婆一听就明白了,乐得顺水推舟地说:“这话不错,木器跟屏风,就寄放在你那里好了。”  “也好,原是望海阁搬了来的,仍旧搬回原处,照原样子摆好,一点心思都不用费。”小王妈很高兴地说:“若是有人问起,我告诉他:是‘状元娘子’家的东西!”  李婆婆听这一说,心里有些嘀咕,料知精如不会喜欢她那样的说法;不过,话已出口,不便翻悔,只好笑笑不响。  于是,小王妈问到最要紧的一句话:“婆婆,这笔盘缠不轻,不知道凑得怎么样了?”  “少不得还要靠你帮忙!”话一说了出来,李婆婆索性说得明白些,“而且要靠你帮大忙!”  小王妈很沉着地问道:“可曾算过,要多少?”  李婆婆犹在沉吟盘算之际,听得蔼如与阿翠的声音,便住口不言;向小王妈使个眼色,意思是彼此所谈的话,须当检点,有些是不必向蔼如提起的。  小王妈点一点头,表示领会。接着起身去掀开门帘,正看到蔼如一张仿佛生来不知忧愁为何物的春风面。受了这份喜气的感染,小王妈不由得笑道:“状元娘子回来了。”  “你也这么说!”蔼如嗔道,“到处都拿我取笑儿;倒是有完的时候没有?”  “别人想人取笑还不能够呢。”小王妈问道:“上街去了?”  “嗯。”蔼如回头吩咐阿翠,“你把网篮拿到我屋里;麻绳子就摆在走廊上。”  网篮、麻绳都是打点行装的用品,小王妈便趁势说道:“婆婆正跟我商量进京的事,小姐回来得正好。既然定了主意,就该早商量出一个起落来。”  听这一说,蔼如立刻又兴奋了。进屋挨着她母亲坐下,放出聚精会神的姿态,静听下文。  “小王妈的话很不错;该听她的。”李婆婆用这句话开头,暗示小王妈很帮忙,让女儿可以放心。接着,复述了保留寓所的决定,将打算变卖的木器和屏风,寄放在望海阁。说到这里,停了下来,要看女儿的反应。  “说什么寄存?”蔼如却真爽朗,“干脆送给小王妈算了。”  “那可不敢当。”  “你别客气。”蔼如抢着说道:“有办不通的事,少不得还是要找你。不过,你放心,不会自使你的银子;迟则一年,早则三、五个月,会加利还你。”  小王妈深知蔼如言出必行,得此承诺,不怕本利无归,所以宽心大放,但表面上却不能不做作,苦笑着说:“婆婆你看!小姐的话,真比刀子还厉害。我自觉嘴还不笨,就是遇见小姐,可没有辙了。”  有此一句话,李婆婆亦是宽心大放,知道借多少都可以,便笑着不响,只等女儿跟小王妈交涉。  蔼如也很得意,但不肯强人所难,和颜悦色地问道:“你能给我们凑多少银子?”小王妈答说:“多了怕凑不齐,三、四百银子,我尽力去办。”  “那就要四百两银子。”蔼如很快地答说,“我也不管是你自己的银子,还是你替我去借?反正我照市行息;至多一年,定规还清。”  就这么三言两语,将李婆婆盘马弯弓,说了半天还不曾有结果的一件大事谈妥了。         ※        ※         ※  夜来累了,却怎么样也不愿上床。秋灯夜雨,无端又上了心事。不知洪钧此刻人在哪里?说就有信来,这信可是在路上?一切都无从猜测,心想,只有用牙牌卜个课,或许有所启发。  隔室的李婆婆也是心中有事,连宵不寐。听得女儿房中牙牌声响,悄悄地摸索而来。直到灯前,蔼如方始发觉,骤睹有人,倒吓了一跳。  “我道是谁?”她拍一拍胸说,“娘,怎还不睡。”  “不想睡。”李婆婆问道:“你在起牙牌数,怎么说?”  “还不知道呢!”蔼如一面翻牌,一面顺口说道:“娘,你替我祷告,来一副好牌。”  “要怎么才好?”  “自然是‘上上’。干万来不得‘下下’。我已经有了两副了,下下,上上;再来下下,就中间好那么一段,我可不要!”  “那,”李婆婆说,“那就再来一副上上。”  居然说中了,真是上上。蔼如高兴地笑道:“娘,你成了‘李铁嘴’了!下下、上上、上上;卦象就是苦尽甘来,越往后越好的样子。”  “你倒是看看书嘛!到底怎么说?”  李婆婆拿那本“兰闺清玩”推到蔼如面前。她翻到地方,定睛一看,便浮起了笑容。只见她眼睛睁得大大地,长长的睫毛,不住闪动;淡红的、像菱角样的嘴唇,渐渐绽开;脸上不仅有喜色,更多的是惊异的表情。  “怎么样?”见此光景,李婆婆更急着要问了。  “娘!起的这一课,着实有点道理。我念给你听:‘泅上何人识沛公?谁知草末起英雄!帝王卿相非常业,多在鱼盐版筑中。’意思是,不要门缝里张眼,把人看扁了,捞鱼的、晒盐的、做泥水木匠的,也会封侯拜相做皇帝。”  “那要靠运气。”  “不是!”蔼如脱口便答,“娘,这一课还有两段话,一段是解释:‘愁面笑容开,忧心事可谐;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  她念得很慢,所以最后两句,李婆婆字字听清,语语领会,深深点头:“倒是有点道理!可不是吗?‘但凭理做去,不必费疑猜’。还有一段话呢?”  “还有一段话,也有道理。不过,”蔼如说道:“跟娘不大说得清楚。”  “你不管!你先念来我听听。”  于是蔼如照本宣科:“‘断曰:王曾布衣,乃居魁首!仰之弥高,泰山北斗。有德则称,无德则否’。”  这几句话,李婆婆一句都没有听懂,忍不住问道:“你只说,有点什么道理?”  蔼如认为这四言六句的断语,完全是说的她自己。王曾何许人?她不知道;“魁首”是不是指状元?她亦不能断定;但着一“乃”字,语气中表示大出一般人的意外,却是很明显的——就好比有人感叹:李蔼如居然成了状元娘子!这口吻是相同的。而她之认为有道理,则在最后两句。  其实这最后的八个字,也是对她的绝大的安慰与激励。在望海阁那几年的生涯,毕竟是她心头无法弥补平复的创伤。在风尘中打过滚而想挣一顶花轿,固是力争上游;能坐花轿,着红裙,将来还有一副诰封,亦不妨说是福命好;但甫出淤泥,一步登天,轻巧巧得来一个“状元娘子”的衔头,劳动烟台官场,登门称贺,这就太过份了!清夜扪心,未免受之有愧,令人不安。  此刻,这份不安之心是大大地减少了;因为牙牌数中为她作了最好的宽解。只要自己的仪态、语言、才干,最要紧的是德性像个大家贤媛,又何愧于此衔头?倘或样样不够格,即令皇帝封过,无奈人人心里有此感想:什么状元娘子?哪一点看来都不像。  这就是“有德则称,无德则否”的道理。蔼如听洪钧为她讲过史记,起自泗上的“沛公”刘邦,早年出言粗鲁,侮慢儒生,十足无赖的行径。等他做了皇帝,从龙之臣,在殿上饮酒争功,喝醉了毫无规矩,乱叫皇帝的名字,甚至拔出剑来在柱上乱砍。后来定了朝仪,方始显出称帝之贵。这虽是叔孙通的一大功劳,而主要的,还是刘邦的度量宽宏,用人不疑,够资格做皇帝之故。倘或望之不似人君,再严格周密的朝仪,亦不能约束那班跋扈的功臣。  白壁有瑕,到底还是白壁!她在想,如果是那种“烧料”,烧得再好,也还是不值钱的东西。这种以有瑕白壁,而瑕不掩瑜的想法,她觉得只可借以自慰,向母亲说破是不相宜的。因此,含含糊糊地不肯再细讲这一课的论断。李婆婆当然不会想到她有那样曲曲折折的心思,只道她在文义的了解上有困难,也就不再往下问了。         ※        ※         ※  第二天一早,小王妈又来了。一方面是来回报,四百两银子已经凑齐;说是转借来的,利息倒不高,但须写张借据,蔼如毫不考虑地,亲自动笔写下,先交了给她。  另一方面,小王妈是来帮忙料理长行进京的一切。最要紧的是,一路上找什么人照应,先要商量好。  “‘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没有个妥当的,我不放心。”小王妈说,“我的意思,让阿培送了去。到了京里,请小姐看情形。如果三爷觉得他不成材,叫他回来也可以。”  “这你不用管了!”蔼如大包大揽地一口答应,“我可以作一半主。只要阿培肯上进,包他将来有出息。”  “有小姐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小王妈又说,“此外还得有个人;我已经叫阿培去约老马了。”  这正符合李婆婆母女的心意。等阿培将马地保约了来,便由小王妈开口,说知经过,要求他“再辛苦一趟”。  在大家的意料中,马地保必是一诺无辞;谁知面有难色!不过,亦都不疑有他,只以为马地保惮于跋涉;或者他个人有什么不能分身的苦衷。  蔼如一向不愿强人所难,这一次关系重大,而且委实别无可恃之人,只好破例了,“老马,”她用坚持的语气说,“你无论如何再帮我们一次忙!”  这让马地保无法推辞了,苦笑着说:“李姑娘的吩咐,我不能不听。什么时候走,怎么走法?”  “我娘跟我都晕船,只好起旱。”  “起早就要早走。”小王妈问马地保,“不知道到京里要几天?”  “先到省城,要三天。过黄河由德州出省,本来一条大路往北,听说景州发大水,路断了,要绕路。我看,起码也要半个月,才到得了京里。”  “今天七月二十二。”小王妈说,“赶在月里动身,可以到京里吃月饼。现在就挑日子吧!”  这下提醒了蔼如,赶在中秋以前,能与洪钧相聚,人月双圆,多么有趣!因而兴致勃勃地亲自去查皇历,却只有七月二十五是宜于长行的黄道吉日。  “只有三天的功夫,怕大局促了些!”她踌躇着说。  “是啊!”李婆婆将出远门看作一件头等大事,必得从容安排,所以也说:“万万来不及。”  “有什么来不及?”小王妈怕蔼如手头散漫,如果迟迟不走,那四百两银子拉散了,又会不够,因而极力怂恿,“收拾行李,我来帮忙。一定要赶在八月半以前到京,才有意思。”  这句话不但蔼如同意,也说动了李婆婆,决定七月二十五动身。于是马地保去雇车;小王妈母子帮着收拾行李,到起更时分,方始回家。  一回望海阁,马地保在那里坐等,据说晚饭以前就来了。小王妈不免诧异,不知他有什么要紧事,非等着她来面谈不可。  “王大嫂,”从小王妈作了望海阁的主政,马地保对她便改了称呼,“李家娘儿俩要进京,是谁的主意?”  这话太突兀了!小王妈心知其中大有文章,急急问道:“怎么回事?莫非不能去?”  “不是不能去。总得要洪三爷有信来了,再动身也还不迟。”  “怎么呢?”  马地保呆了一会,叹口气说:“我看事情不妙!我跟你实说了吧!”  于是马地保将受托进京,去为洪钧递信送礼的经过,从头细诉,听得小王妈脸色大变。  “唉!老马,”她着急地说,“你这些话,怎么早不说呢?”  “我哪知道她们忽然要进京?”马地保答道,“这些话是犯忌讳的,我也不能乱说。”  小王妈也知道错怪了马地保,更知道怪谁都没有用。如今与李家休戚相关,要紧的是,她们母女的行止该有个最后决定。  不去又如何?去又如何?小王妈在想,若说劝李家母女不必进京,首先这话就难以启齿,“老马,”她问,“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怎么还能拦住她们娘儿俩不走?如果说了实话,只怕马上就要出人命!”  “到了京里呢?倘或不是那回事,只怕更要出人命。”  “不会的!”小王妈突然想通了,“且不说洪三爷不是没有良心的人,能伤这种阴鸳,哪里会中状元?万一真的变心了,我们那位‘状元娘子’,知书识字,有计谋、有决断,也不是好慧的人。只要见着洪三爷的面,当面锣、对面鼓,三句话一问,包管问得人哑口无言,乖乖儿地抬花轿过来。”  “能见着面,自然好办;就怕见不着面!”  “嗐,老马!”小王妈倒是须眉气概,毫不畏难,“不是我说你,你啊,太老实了!状元又不是住在皇宫内院,会见不着面?洪三爷总也有衙门吧?破功夫到他的衙门去等。他莫非就因此不上衙门了?”  马地保受了她的鼓舞,也振作了,“好!”他慨然答说,“我听你的话。”  “这才是!老马,”小王妈格外为他鼓劲,“这趟去,事情一定会圆满。不过要靠你多辛苦。等你回来,我另外谢你。阿培要请你照应,我叫他拜你做干爹!”  “不敢当,不敢当!阿培我一定尽心照应,不用拜什么干爹,也谈不到谢我。但愿这一趟辛苦不白吃,我回来也有面子。”  “包你有面子。事情成功了,洪三爷也会谢你。不过,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一去,里里外外,一切要靠你费心。”  话是如此,小王妈却是一整夜都睡不安稳。为李家母女思前想后,总觉得事情不会坏到洪钧不认账的程度;更不会避不见面,因为要躲也躲不了的。只是有一点,或许洪家的亲友,不赞成用花轿迎娶蔼如进门,那倒是个麻烦。不过,到了那个地步,蔼如怕也不能不委屈了。  当然,她这些想法,深藏于心,甚至连神色间,亦很注意,仍然装得高高兴兴地,到李家帮忙收拾行李。到晚来,草草已定;留在那里吃完了饭,找个机会悄悄向李婆婆说道:“有几样要紧东西,婆婆倒要检一检;最好收在一起,放在妥当地方。”  “你是说,我们娘儿俩剩下的一点首饰?”  “不是!”小王妈答说:“第一、是洪三爷亲笔写的庚帖;第二。是洪三爷以前给小姐来的那许多信。”  “那些信是她的宝贝,早已都收在拜匣里了。庚帖在我枕箱里。”李婆婆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对!庚帖也交给她自己好了。”  当天晚上,李婆婆就将洪钧的庚帖捡出来,亲手交给蔼如。这使得她想到一件久萦于怀的心事,只是不大容易出口。  想了半天,终于还是背转身子问道:“喜事不知道在哪儿办?”  “那得要看三爷的意思。”李婆婆答说,“在哪里办喜事都可以,要紧的是,得有那笔办喜事的钱。”  这使得蔼如又添了一段心事。看样子洪钧在眼前一定筹不出那样一笔款子,可能明年也还不行。佳期有待,还在其次;尴尬的是进京以后,不曾过门的洪家媳妇,如何得能侍奉巾栉,主持中馈?  这是眼前所无法作成任何结论的事。好在旅途无事,慢慢琢磨,总能想出一个补救的办法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1
正序
倒序
状元娘子-高阳 著
状元娘子-高阳 著-2
状元娘子-高阳 著-3
状元娘子-高阳 著-4
状元娘子-高阳 著-5
状元娘子-高阳 著-6
状元娘子-高阳 著-7
状元娘子-高阳 著-8
状元娘子-高阳 著-9
状元娘子-高阳 著-10
状元娘子-高阳 著-11
状元娘子-高阳 著-12
状元娘子-高阳 著-13
状元娘子-高阳 著-14
状元娘子-高阳 著-15
状元娘子-高阳 著-16
状元娘子-高阳 著-17
状元娘子-高阳 著-18
状元娘子-高阳 著-19
状元娘子-高阳 著-20
状元娘子-高阳 著-2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状元娘子
状元娘子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