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的盛唐-86

好吧,既然天子你不闻不问,那就别怪我自作主张了!广德元年夏,仆固怀恩突然率领数万朔方兵进驻汾州(今山西汾阳市),同时命其子仆固瑒率一万人进驻榆次(今山西榆次市),命将领李光逸进驻祁县(今山西祁县)、李怀光进驻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张维岳进驻沁州(今山西沁源县),对太原的辛云京摆出了赤裸裸的威胁态势。安史之乱平定不过半年,恃宠而骄、居功自傲的仆固怀恩俨然又成了一颗潜在的叛乱种子。刚刚散去的战争阴云,又迅速在帝国的上空凝聚。面对摩拳擦掌、剑拔弩张的仆固怀恩,辛云京却显得气定神闲,一副以静制动的样子。当然,辛云京并不是不动。相对于仆固怀恩咄咄逼人的“明动”,他采取的是更隐蔽、更高明的“暗动”。这一年五月,宦官骆奉仙因事前往太原,回京之前,辛云京给了他一笔重贿,请他回朝向天子进言,称仆固怀恩勾结回纥人谋反,并且“反状已露”。其实,骆奉仙跟仆固怀恩本来还是有些交情的,据说还曾经结为兄弟,可是,在沉甸甸的黄白之物面前,所谓的“兄弟”之情实在没什么分量,因此也就被骆奉仙抛诸脑后了。骆奉仙回长安必须路过汾州,此时仆固怀恩正驻扎在此。骆奉仙一到,仆固怀恩马上设宴款待,还特意请出自己的老母作陪。酒过三巡,老人家忽然盯着骆奉仙,不紧不慢地说:“你和我儿约为兄弟,现在又和辛云京走得那么近,做人岂能做这种两面派?不过,有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也没必要深究。从今往后,你与我儿还是兄弟,大家和好如初吧。”骆奉仙这才知道,仆固怀恩之所以把老母搬出来,目的就是为了借老人的口来威胁他。骆奉仙一脸窘迫,只好干笑几声,把话题扯开。稍后,仿佛是为了冲淡适才的尴尬气氛,仆固怀恩起身离席,亲自为骆奉仙跳了一支舞。骆奉仙连忙赠与“缠头彩”(唐代民俗,凡宴会中有人为其他人献舞,对方必赠与彩色绸缎,称为缠头彩,以示礼尚往来之意)。仆固怀恩跳完舞,又满怀热情地对骆奉仙说:“明天就是端午节了,你就多住一天,咱哥俩再好好聚聚。”一听这话,骆奉仙心里顿时有些发毛。奶奶的,你这葫芦里卖的到底是什么药?刚才借你老娘的话威胁我,现在又来装模作样地留我,你仆固怀恩究竟想干什么?骆奉仙随即以公务在身、时间紧迫为由极力推辞,可仆固怀恩说什么也不让他走,还命人把他的坐骑偷偷藏了起来。当晚回到下榻的驿馆,骆奉仙看见马厩里空空如也,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他对左右说:“仆固怀恩白天威胁我,现在又藏我的马,肯定是想杀我了。”说完,骆奉仙一刻也不敢耽搁,连夜翻墙逃走。仆固怀恩闻讯,情知不妙,赶紧追上骆奉仙,把他的坐骑还给了他。经此一番惊吓,骆奉仙知道自己已经不能见容于仆固怀恩了,于是回朝之后,立刻向代宗上奏,声称仆固怀恩企图谋反。不久,仆固怀恩得到消息,也赶紧上疏代宗,说骆奉仙与辛云京狼狈为奸,恶意陷害他,请朝廷将二人诛杀。代宗李豫没想到仆固怀恩和辛云京的矛盾居然会发展到如此不共戴天的地步,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只好下诏把两个人都褒扬了一番,劝他们以大局为重,握手言和。这道和稀泥的诏书一下,仆固怀恩顿时一跳三丈高。天子岂能如此是非不分?仆固怀恩愤怒地想,自从安禄山起兵以来,自己始终奋战在平叛的第一线,整个家族为国战死的有四十六人,女儿为了国事又远嫁异域;每逢战争的关键时刻,都是自己出面向回纥求援,才得以先后收复两京、平定河南河北。要说平叛的第一功臣,自己绝对是当之无愧!可一个小小的河东节度使辛云京不但丝毫不把他放在眼里,而且还信口雌黄、肆意诬陷,而天子居然在这种情况下和起了稀泥,这意味着什么?这难道不意味着,天子是想借辛云京来牵制自己吗?这难道不意味着,兔死狗烹的大戏已经无声地开锣了吗?仆固怀恩忍无可忍,立刻给天子上了一道满腹冤屈的奏书:“臣静而思之,自己有六大罪过:当初同罗部落叛乱,臣为先帝扫平河曲(今山西西北部),此罪一;臣之子仆固玢,为同罗所俘,伺机逃回,臣将其斩首,借以激励部众,此罪二;臣有女儿,远嫁外夷,为国和亲,荡平寇敌,此罪三;臣与子仆固瑒不顾身家性命,为国效命,驰骋沙场,此罪四;河北诸镇刚刚归降,各节度使皆手握强兵,臣竭力安抚,消除他们的疑惧,此罪五;臣说服回纥,让他们奔赴急难,帮朝廷平叛,天下平定后,臣又亲自送之归国,此罪六。臣既有此六大罪过,合当万死!纵然含恨九泉、衔冤千古,又能抱怨什么呢?“臣与朔方将士,功勋最著,贡献最大,是先帝中兴大业的主要力量,也是陛下流亡期间的亲信故旧,可陛下非但没有特别褒奖,反而听信宦官谗言。先有郭子仪受到猜忌,如今臣又遭诋毁,所谓鸟尽弓藏,信非虚言!陛下听信其诬陷之辞,与指鹿为马又有什么区别!倘若陛下不纳臣的一片忠心,一味因循苟且、包庇纵容,臣实在不敢说能保住身家,可陛下又岂能保得住帝国?忠言逆耳利于行,唯请陛下慎重考虑。”一看到这道怨气冲天、大逆不道的奏疏,代宗李豫登时龙颜大怒。是,你仆固怀恩是有功,可也没必要一件一件地拿出来显摆吧?该赏给你的,朕不是都赏给你了吗?你如今功盖天下,极尽荣宠,遭人眼红实在是情理中事。他辛云京的肚量固然是小了些,可无非就是发发牢骚而已,又没什么真凭实据,还能拿你怎样?你何须如此老虎屁股摸不得,非要朕杀了他不可?再怎么说,他辛云京也是一个堂堂的节度使,一个跟你一样的有功之臣,岂能让你说杀就杀?朕要是依了你,岂不是让功臣们人人自危?岂不是让天下人把我李豫当成了不仁不义的昏君暴君?再者,你对“勾结回纥谋反”一说反应如此强烈,要说心里没鬼,朕还就不大敢信!瞧瞧你这话怎么说的——“鸟尽弓藏,信非虚言!”你这话啥意思?朕怎么觉着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呢?更让人不可容忍的是,你居然说出“指鹿为马”这样的悖逆之言,把朕当成了昏庸无能、奢侈纵欲的亡国之君秦二世,是谁给你仆固怀恩这么大的胆子?尤其令人发指的是这一句——“臣实不敢保家,陛下岂能安国!”连这种话你都说得出口,这不是赤裸裸的威胁恐吓吗?就凭这句话,朕就可以定你狂悖之罪、谋反之罪,朕就可以灭你九族,让你一家老小死无葬身之地,死后还要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这一切,朕都做得到,别以为朕不敢!……一道奏疏看完,代宗李豫已经气得七窍生烟,恨不得立刻把仆固怀恩抓到长安,五马分尸,千刀万剐!可是,没过多久,代宗就慢慢冷静下来了。仆固怀恩尽管出言不逊,可毕竟为帝国建立了不世之功,况且尚无明显的反叛之举,如果真的拿他问罪,不仅会让天下人心寒,而且对于刚刚平定的局势也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思虑及此,李豫不得不把满腔怒火压了下去。作为天子,要杀一个人是很简单的事情。只不过有些时候,杀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把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所以,当务之急不是杀仆固怀恩,而是要一边稳住他,一边试探他,看看他到底安的什么心!广德元年九月,代宗李豫命宰相裴遵庆前往汾州,表面上宣旨慰问,其实是刺探虚实。裴遵庆临行前,李豫特意叮嘱他,让他以个人名义向仆固怀恩暗示,要他入朝面圣,看他作何反应。要是他敢来,就表明他心里头没鬼;就算有鬼,朕也能趁机把他收拾了。要是他不敢来……李豫皱着眉头想,那麻烦就大了。麻烦的确不小,因为仆固怀恩不肯入朝。裴遵庆到达汾州后,刚一宣完旨,仆固怀恩就紧紧抱着他的脚,痛哭流涕,大呼冤枉。裴遵庆遵照代宗指示,暗示仆固怀恩入朝,让他当面向天子表明忠心。仆固怀恩当然是满口答应。可是,裴遵庆刚刚退出,副将范志诚就力劝仆固怀恩不要入朝,说:“明公受奸人陷害,与朝廷嫌隙已成,有功高不赏之惧,为何还要入不测之朝?功成而不见容于上,前有郭子仪,后有李光弼,明公若听信裴遵庆之言,必遭杀身之祸!”次日,裴遵庆入见,仆固怀恩马上改口说,自己一旦入朝,很可能死在宦官手里,所以打算先派一个儿子入朝(相当于去当人质),以表自己绝无反叛之心。然而,此议再次遭到范志诚反对。仆固怀恩当即又改变主意,再也不提入朝之事。裴遵庆在汾州苦等多日,见仆固怀恩再无任何表示,只好回朝复命,向代宗如实禀报了此行的经过。既然仆固怀恩不敢入朝,那就说明他心里有鬼。代宗李豫顿时对仆固怀恩满怀疑惧。就在这个时候,从河东又传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御史大夫王翊刚刚出使回纥回来,走到汾州居然被仆固怀恩强行扣留了。这唱的又是哪一出?李豫勃然大怒。你仆固怀恩为何扣押王翊?你到底在害怕什么?是不是你和回纥人之间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东西?李豫觉得,仆固怀恩这么做已经不是此地无银了,而是图穷匕见。或许,是时候对这家伙采取行动了……然而,此时的代宗李豫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还没等李唐朝廷动手收拾仆固怀恩,背后就突然被人狠狠捅了一刀。那是吐蕃人的刀。更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一刀居然一下子捅在了帝国的心脏上。【吐蕃入长安】大唐自立国以来,不断开疆拓土,扩张势力范围,在帝国的西北边境和整个广袤的西域设置了数个都督府和都护府,下辖众多州县。至开元中期,唐帝国在西北和西域分别设置了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节度使,而且每年都从关东地区征调精壮士卒戍边,一方面开展大规模屯田,以供军需;一方面开辟了大量牧场,畜养战马和牛羊;在所有重要的城堡和要塞之间,日夜都有巡逻骑兵来往游弋。大唐帝国就这样在长达万里的边境线上,构筑了一个庞大、坚实、严密的边防体系。多年来,虽然吐蕃从未停止过对唐朝西北边境的侵扰,但始终未能有效突破唐朝的边防,更没有机会长驱直入。然而,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帝国的边防体系就名存实亡了。李唐朝廷为了平定这场前所未有的叛乱,把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边防重镇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回国内,只留下一些老弱残兵驻守。吐蕃军队乘虚而入,自大震关(今甘肃张家川县东南)东进,先后攻陷兰州(今甘肃兰州市)、廓州(今青海化隆县)、河州(今甘肃临夏市)、鄯州(今青海乐都县)、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岷州(今甘肃岷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市)、成州(今甘肃礼南县)、渭州(今甘肃陇西县)等地,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在吐蕃军队的不断蚕食下,短短数年间,帝国西北部的数十个州相继沦陷。到代宗登基时,凤翔(今陕西凤翔县)以西、邠州(今陕西彬县)以北的唐朝国土,已全部落入吐蕃人的手中。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吐蕃再次向唐朝发起大规模进攻,边境守将频频告急,可当时正恃宠擅权的宦官程元振却置若罔闻,只将其视为一般性袭扰,既不上奏代宗,也不发兵御敌。吐蕃军队遂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了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唐泾州刺史高晖不仅放弃抵抗,举城而降,而且替吐蕃人充当向导,领着敌军深入关中。直到吐蕃大军越过邠州(今陕西彬县),代宗李豫才惊闻吐蕃入寇的消息。十月二日,吐蕃大军已迅速进抵奉天(今陕西乾县)和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一时京师震恐,代宗急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同时起用郭子仪为副元帅,命他火速进驻咸阳组织防御。社稷有难了,已经被晾了不少日子的郭子仪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然而,此时的郭子仪却是一个光杆司令。因“闲废日久,部曲离散”(《资治通鉴》卷二二三),此时郭子仪可以直接调动的兵马只有麾下的二十名亲兵。由于军情紧急,而前线又没有送来任何准确的情报,郭子仪急于了解敌情,所以来不及等朝廷募兵,就即刻带着他的“二十人兵团”开赴前线。抵达咸阳后,郭子仪立刻派斥候前去打探。很快,斥候就带回了准确的情报。郭子仪一听,顿时大为震惊——此次的来犯之敌不仅有吐蕃人,还有吐谷浑人、党项人、氐人、羌人,兵力足足有二十多万!此刻,吐蕃大军已经渡过渭水,正迅速向东挺进,兵锋直指长安。郭子仪急命部将王延昌火速回朝,请朝廷立刻发兵。然而,让郭子仪万万没想到的是,值此大敌当前、京师危急之际,一手遮天的程元振居然置社稷安危于不顾,拒不接见王延昌,更不用说派发一兵一卒了。郭子仪彻底绝望。他知道,程元振向来嫉妒他的功勋和威望,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排挤他,可郭子仪怎么也想不到,都到这个时候了,程元振竟然还在一心弄权、排斥异己!看着二十几万敌军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浩浩荡荡地开向长安,郭子仪只能在心里发出一声悲凉的长叹——长安完了。十月四日,吐蕃的先头部队进抵周至(今陕西周至县)西面,在这里遭遇了此次入侵的唯一一次抵抗,被唐渭北行营兵马使吕月将击退。然而,这注定只能是一次微弱的抵抗。因为吕月将的兵力只有区区两千人,无论如何也挡不住吐蕃的二十万大军!十月六日,吐蕃主力进抵周至。吕月将竭力死战,最后全军覆没,兵败被俘。十月七日,吐蕃大军渡过西渭桥。至此,大唐帝京长安已经完全暴露在他们面前。得知吐蕃人兵临城下的消息,代宗李豫如遭雷击。他仓皇无措,最后只好在少数禁军和宦官的簇拥下逃出长安,亡奔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天子一跑,京师顿时大乱,满朝文武各自逃命,禁卫六军也顷刻溃散。等到郭子仪赶回长安时,天子和百官已经踪影全无,长安也已变成一座不设防的城市。代宗逃出长安不久,随驾的禁军将领王献忠就带着四百余骑叛逃,并裹挟着丰王李珙(玄宗之子,代宗叔父)和其他十来个亲王奔回长安,准备投降吐蕃人。王献忠一行刚刚进入开远门(长安西北门),恰好和郭子仪迎面相遇。郭子仪大声呵斥,王献忠连忙下马拜见,说:“如今皇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天子就是您一句话的事,令公何不顺势而为?”郭子仪怒视王献忠,一言不发。王献忠讪笑着说:“令公为何不说话?”他话音未落,郭子仪就已命左右冲上前去,把他一下子按倒在地。王献忠手下面面相觑,可慑于郭子仪的威望,没人敢反抗,只好乖乖地跟随郭子仪掉头西行,去追天子车驾。十月八日,代宗一行逃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当地官员都跑光了,无人供应膳食,代宗和护驾禁军又冷又饿,处境极为狼狈。就在这个时候,驻守陕州的观军容使鱼朝恩马不停蹄地赶来救驾了。饥寒交迫的代宗李豫顿时百感交集。危难时刻,文臣靠不住,武将也靠不住,还是宦官最贴心啊!十月九日,吐蕃军队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同日,吐蕃大将马重英与唐朝降将高晖一起导演了一幕闹剧:拥立广武王李承宏(玄宗堂兄邠王李守礼之孙)为帝,翰林学士于可封为宰相,同时又改年号,设百官,忙了个不亦乐乎。随后,吐蕃人开始烧杀抢掠,“剽掠府库市里,焚闾舍,长安中萧然一空”。(《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早早就卸掉武装、躲藏在民间的禁军官兵,此刻非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吐蕃人的暴行,反而趁乱加入了抢劫的行列。长安士民不堪其扰,纷纷逃出长安,躲进了终南山。十月十二日,代宗在鱼朝恩的护卫下逃到陕州,四散逃命的文武百官才陆陆续续前来见驾。郭子仪行至御宿川(今陕西长安县西南),得知天子已经脱离危险,便决定不去陕州,而是沿秦岭山麓东行,前往商州、武关等地集结部众。他对王延昌说:“溃散的禁军将士大部分都在商州,我们现在赶过去,把散兵游勇召集起来,同时征调武关(今陕西商县西北)的卫戍部队,不出数日,便可北上蓝田,反攻长安。”此时此刻,郭子仪麾下仅有三十名骑兵。吐蕃入寇长安的这一年,郭子仪已经六十七岁了,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的双鬓,仕途的坎坷也屡屡对他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然而这一切却不曾磨灭他匡扶社稷、保家卫国的勇气和信念。如果没有郭子仪,长安的收复很可能会遥遥无期,而代宗李豫的逃亡生涯无疑也将被大大延长。因为,当代宗逃到陕州并向四方发出勤王诏书后,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各道节度使居然因痛恨宦官专权而对朝廷心生不满,因而按兵不动,没有人向关中派出一兵一卒!这其中,就包括当时驻守在徐州的平叛功臣李光弼。换句话说,宦官程元振的擅权乱政早已寒了天下人的心,就连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的李光弼也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信念,对天子和朝廷彻底寒了心。然而,郭子仪的心没寒。即便吐蕃大兵压境的这一刻,权宦程元振还在不择手段地算计他,可他的心还是没寒。一个人要成为名将不难,要成为功臣也不难,难的是当普天之下人人放弃信念的时候,只有你一个人选择坚持。所以,郭子仪在后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声望之所以远远高于李光弼,并不是因为他比李光弼更会打仗,也不是因为他比李光弼更懂得官场哲学,而是因为他比李光弼更忠实于内心的信念,更善于在人生的重大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足以让人心寒血冷的事情比比皆是,但是最终,你的心寒不寒,你的血冷不冷,并不取决于别人,而是取决于你自己。郭子仪也许就是凭着身上那一腔永不冷却的热血,才能置个人的得失荣辱于度外,并且屡仆屡起,愈挫愈奋,从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最终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乱世之中始终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并成为这段动荡不安的历史中唯一一个善始善终(既保全了禄位又保全了名节)的功臣元勋!十月中旬,郭子仪沿蓝田、商州、武关一路南下,先后集结了四千余名溃散的将士,随即掉头北上,在商州泣血誓师,告谕将士“共雪国耻”、克复长安。稍后,代宗李豫担心吐蕃人会进军潼关,便下诏命郭子仪率军前往陕州护驾,但郭子仪却上表说:“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若出兵蓝田,虏必不敢东向。”(《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想想也有道理,便同意了他反攻长安的计划。可是,郭子仪只有区区四千人,怎么可能打得过吐蕃的二十余万大军呢?强攻当然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智取。郭子仪决定采用疑兵之计,迷惑吐蕃人,迫使其主动撤离长安。随后,郭子仪派遣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等人率部进驻蓝田。长孙全绪按照郭子仪的计策,白天大张旗鼓,晚上燃起无数篝火,让吐蕃人以为唐朝大军已至。此外,长孙全绪又派人潜入长安,暗中联络了一批江湖豪杰,天天在朱雀大街上击鼓大呼,制造混乱,同时又在百姓中散布消息,说郭子仪已经集结了数十万大军,不日便要攻打长安。吐蕃人被郭子仪的疑兵之计搞得人心惶惶,遂萌生退意,加之长安的美女财帛也已被他们劫掠一空,所以在他们看来,此刻实在不值得为了这座空城付出血的代价。十月二十一日,吐蕃军队匆匆带上他们的战利品,当天就全部撤出了长安。降将高晖一见吐蕃人扔下他跑了,无奈之下,只好带着麾下的三百余骑东走,走到潼关时,被守将李日越抓获,当场就被砍了脑袋。十月二十三日,得知长安光复的消息,代宗李豫感到了莫大的欣慰。他即日下诏,任命郭子仪为西京留守,第五琦为京兆尹,同时让宰相元载取代程元振,担任元帅行军司马。长安虽然又回到了唐朝的手中,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场令人难以容忍的奇耻大辱。用郭子仪的话说,这是“国耻”。帝国为什么会遭受这场国耻?这笔账不能不算。事实上,早在代宗避居陕州之时,太常博士柳伉就已经帮他把这笔账算了个一清二楚。柳伉说:“吐蕃人长驱直入,兵不血刃而入京师,洗劫宫闱,焚烧陵寝,士卒却无一人力战,此将帅叛陛下也;陛下长期疏远功臣,宠幸宦官,终究酿成大祸,群臣竟无人敢犯颜直谏,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刚刚离开京师,坊间便发生骚乱,暴民公然抢夺府库,自相残杀,此京畿民众叛陛下也;陛下自十月初一下诏各道兵马勤王,尽四十日,无一辆战车入关,此四方叛陛下也。既然内外皆叛,那么请问陛下,今日之势,是安是危?若以为危,岂能高枕无忧,不为天下讨伐罪人?”柳伉得出的结论是:要想铲除祸乱之源,保全宗庙社稷,就必须砍掉一个人的脑袋。这个人就是宦官程元振。柳伉还说,除了诛杀程元振外,还必须把各级宦官的职权收回,交还各有关部门;并收回神策军的兵权,交给朝中的大臣;同时,皇帝还要削除尊号,下诏罪己,宣布从此改过自新,否则甘愿逊位让贤。最后,柳伉跟皇帝打赌:“倘若如此,而兵仍不至,人仍不感,天下仍不服,请将臣全家老小碎尸万段,以谢陛下!”柳伉这笔账一算下来,把代宗李豫的脸皮撕得可谓一干二净。李豫为此郁闷了好多天。可他最后还是不得不承认,柳伉说的都是事实,而且句句都是发自肺腑的忠言。不过,事实归事实,忠言归忠言,让代宗把宦官们都给废了那是不可能的,让他下诏罪己、改过自新那更是不可能的,至于诛杀程元振嘛……似乎也是没有必要的。十一月初二,代宗下诏削除了程元振的所有官爵,将他遣回原籍。代宗之所以不杀程元振,表面原因固然是程元振有翦除李辅国之功,代宗不忍诛杀,可事实上,此次吐蕃入寇也让代宗李豫发现了很多问题。就像柳伉所说的那样,这次长安沦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程元振专权乱政之外,无论是士卒将帅、公卿百官,还是四方藩镇,其实人人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要追究罪责,此次应该问罪的绝不止程元振一个!既然如此,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呢?杀了他就能让所有人从今往后对天子和朝廷忠心耿耿了吗?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代宗不杀程元振的最主要原因,是他对宦官这个群体仍然抱有极大的信任,因而不想把事情做绝,以免伤了其他宦官的心。在代宗看来,自己在很多时候仍然是要依赖宦官的。比方说,万一哪天敌寇又来了,士卒将帅、公卿百官又各自逃命了,四方藩镇又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了,他身边至少还有像鱼朝恩这样的宦官保驾。这次吐蕃入寇让代宗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没有谁是真正靠得住的!百官要是靠得住,母猪恐怕都会上树;藩镇要是靠得住,大象恐怕也会跳舞……至于说宦官,当然也不见得始终靠得住。但最起码,宦官总是一支制衡百官、制约藩镇的力量;最起码,在天子孤立无援的时候,宦官总是一副可以暂时依靠的肩膀。说白了,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以来,李唐朝廷就已日渐陷入内忧外患、人心离散的境地了。此次吐蕃入寇,就是李唐王朝所有老问题和新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任用宦官“或许”会有危险,但不用宦官则“必然”会有危险!正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李唐天子并不是不知道任用宦官的危害,而是明知有害也得用。这是他们的无奈。这一年十二月,代宗从陕州返回长安,郭子仪率城中百官及唐军各部到浐水(灞水支流)东岸迎接,并伏地待罪,主动表示要承担长安失陷之责。代宗亲手把他扶起,激动地说:“都怪朕没有早一天起用爱卿,才会落到这个地步啊!”十二月末,代宗下诏,任命此次护驾有功的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统领各部禁军。从此,鱼朝恩彻底取代程元振,成为“权宠无比”的新一代权宦。一切终将过去,一切终将再来。这是历史的魔咒,将永远徘徊在唐代宗李豫的头顶上,并将永远缠绕在此后的十二任大唐天子的头顶上。【烽火再燃:仆固怀恩之乱】吐蕃人一走,代宗李豫就必须着手解决仆固怀恩的问题了。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正月,代宗命刑部尚书颜真卿前往汾州,准备向仆固怀恩发出最后通牒,命他入朝面圣。可是,颜真卿不肯去。并不是他怕死,而是他知道现在去已经没有用了。早在吐蕃占领长安、代宗流亡陕州时,颜真卿就曾主动提出要去汾州,以社稷有难为由,迫使仆固怀恩入朝,可代宗却担心仆固怀恩趁机叛乱,所以执意不允。在颜真卿看来,当时那么好的机会没有把握,现在再去召仆固怀恩入朝,他绝对不肯来,所以去了也是白去。颜真卿对代宗说:“陛下在陕州时,臣若前往汾州,以君臣大义为由命他勤王,他没有理由不来;可如今陛下已经还京,他既无勤王之功,又有兵权被削之忧,此时召他,他如何肯来?而且,一直咬定仆固怀恩谋反的,只有辛云京、骆奉仙、李抱玉、鱼朝恩四人而已,其他文武百官都认为仆固怀恩冤枉。臣以为,如今最妥当的办法,就是以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这样不需要发动战争,便可消除潜在的叛乱。”就在代宗考虑这个建议的时候,一个在汾州担任别驾的官员忽然回到了京师,代宗立刻召见了他。这个人叫李抱真,是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的堂弟,他知道李抱玉和仆固怀恩之间已经是不共戴天了,而且仆固怀恩确实心怀异志,所以赶紧溜之大吉,以免惹来杀身之祸。代宗问李抱真如何对付仆固怀恩,李抱真答:“仆固怀恩不足为忧。因为朔方将士日夜思念郭子仪,如子弟之思父兄。怀恩骗他们说郭子仪已经被鱼朝恩杀害了,将士们信以为真,才会服从于他。陛下若能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则朔方将士必定会脱离仆固怀恩,亲附朝廷。”既然大家都这么说,那代宗就没什么好考虑的了。用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确实是釜底抽薪的良策。然而,还没等代宗将这个办法付诸实施,河东就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仆固怀恩动手了。仆固怀恩的首要进攻目标,当然非河东节度使辛云京莫属。他事先买通了辛云京麾下的都知兵马使李竭诚,准备里应外合攻取太原。没想到辛云京的警惕性非常高,很快就察觉了仆固怀恩的阴谋,遂斩杀李竭诚,并加紧修固防御工事,以防仆固怀恩来犯。广德二年正月中旬,仆固怀恩得知李竭诚被杀的消息,索性拉起反旗,命其子仆固瑒率部攻打太原。辛云京立刻出城迎战。由于他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战争准备,武器精良,士卒用命,所以一战就击溃了仆固瑒。仆固瑒被打得大败而回,只好放弃太原,转攻榆次(今山西榆次市)。作为安史之乱余波的仆固怀恩之乱,就这样爆发了。外寇之兵戈方息,内战之烽火再燃!代宗李豫感到了一种深深地无奈。像这种前仆后继、旋灭旋起的叛乱,像这种兵连祸结、内忧外患的局面,究竟要到哪天才是个头呢?正月二十日,代宗正式任命郭子仪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数日后又加授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离京赴任时,代宗满怀期望对他说:“怀恩父子负朕实深!闻朔方将士思公如枯旱之望雨,公为朕镇抚河东,汾上之师必不为变。”(《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二月初,郭子仪进驻河中(今山西永济市),准备进剿仆固怀恩父子。仆固瑒围攻榆次半月不下,派人紧急征调祁县驻军,当地守将赶紧把部队交了出去。士卒们还没来得及吃饭就被迫上路了,一路上牢骚满腹,拖拖拉拉。负责率领这支援军的将领焦晖、白玉压根不想跟着仆固怀恩父子造反,只是迫于军令不得不出征,本来就憋了一肚子火,现在看见士卒们又裹足不前,他们担心驰援不及被仆固瑒问罪,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对着走在最后面的几个士兵张弓便射。士卒们纷纷抱怨:“将军干嘛射自己人?”焦晖和白玉没好气地说:“现在跟着人家造反,终究难逃一死。反正是一死,射死有什么关系!”抵达榆次后,仆固瑒认为他们来得太晚,指着鼻子破口大骂。部队中的胡人辩解说:“我们骑马,本来速度很快,都是被那些汉人步兵拖累了。”仆固瑒不分青红皂白,愤而暴打汉人士兵。被打的士卒无不咬牙切齿,说:“这小子眼里只有胡人,根本不把我们汉人当人看!”经此变故,焦晖和白玉愈发忍无可忍。当天夜里,他们召集了所有汉人士卒,告诉他们反正是一死,不如跟仆固瑒拼个鱼死网破,或许还能为朝廷建功。士卒们纷纷响应,随即在焦晖和白玉的带领下发动兵变,杀死了毫无防备的仆固瑒。仆固怀恩万万没想到,自己刚刚揭起反旗,儿子就莫名其妙地死在了乱兵手中。仆固瑒之死,对仆固怀恩至少造成了三重打击:一,白发人送黑发人,诚乃人生最为惨痛的遭遇之一;二,仆固瑒不仅是仆固怀恩的儿子,更是他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如今刚刚起事便痛失一臂,无疑是极大地削弱了仆固怀恩的军事实力;三,仆固怀恩父子刚刚起事,麾下部众就发动了兵变,这足以证明,朔方将士的人心仍在李唐,一旦失去了这支劲旅的拥戴,这场反叛还能有多大胜算?为此,仆固怀恩一连数日忧惧难安。仆固怀恩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离开河东,前往灵武(朔方治所),召集朔方军中仍旧效忠于自己的一部分胡人士兵,同时派人去跟回纥、吐蕃等异族联络,请他们发兵,联手对付李唐。主意已决,仆固怀恩便去向老母亲辞行,不料一进门就遭到了老母亲的一通训斥:“我屡屡告诫过你,国家待你不薄,绝不可造反,可你就是不听!如今众心已叛,灾祸随时可能降临,你说该怎么办?”仆固怀恩无言以对,只好跪地再拜,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然后起身疾步向外走去。他母亲也是胡人,生性剽悍,见儿子不言而去,顿时火冒三丈,随手抓起一把刀就追了上去,一边追还一边喊:“吾为国家杀此贼,取其心以谢三军!”仆固怀恩回头一看,大惊失色,当即拔腿就跑。老太太虽然是唐代人,不像宋以后的妇人那样裹小脚,但毕竟上了年纪,所以追了一段路就再也追不动了,只好停下脚步,可嘴里犹自对着仆固怀恩远去的背影詈骂不休。仆固怀恩当天就带着麾下仅有的三百亲兵离开汾州,向西渡过黄河,仓皇逃往朔方。当时,朔方的留守将领是浑释之,仆固怀恩事先给他递了一道公函,声称奉朝廷之命,率朔方军归镇,让他打开城门,出城迎接。此时浑释之已经听说了仆固怀恩反叛的消息,但尚未接到朝廷的正式通报,于是半信半疑地对左右说:“仆固怀恩恐怕是打了败仗,溃逃至此吧?”浑释之的副将、也是他的外甥张韶向来亲附仆固怀恩,马上接口说:“这也未必。说不定仆固怀恩已经翻然悔悟,所以才率军归镇,我们岂能闭门不纳!”浑释之犹豫不决。数日后,仆固怀恩的前锋已至灵武,浑释之不得不开门接纳。张韶马上将浑释之的疑虑告诉了仆固怀恩的手下。仆固怀恩接到手下的密报后,随即命张韶设计杀掉了浑释之,然后将其部众的指挥权交给了张韶,最后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灵武。当然,张韶只是仆固怀恩手中的一颗棋子。仆固怀恩顺利入据灵武后,张韶也就没有利用价值了。数日后,仆固怀恩随便找个借口就命人打断了张韶的腿,然后把他关了起来。张韶大呼冤枉,仆固怀恩冷笑着对他说:“浑释之是你的亲舅舅,你尚且可以把他出卖,又怎么可能效忠于我呢?”仆固怀恩逃离汾州后,其时正驻守沁州(今山西沁源县)的朔方将领张维岳大喜,立刻赶到汾州,杀了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其诛杀仆固瑒之功据为己有,然后上报郭子仪。郭子仪马上派部将卢谅前去汾州核实情况,张维岳遂重金贿赂卢谅。郭子仪得到卢谅的回报后,当即上表朝廷,为张维岳请功,同时将仆固瑒的首级传送京师。二月初,郭子仪率部进驻汾州,数万朔方将士欢欣鼓舞,纷纷喜极而泣。得知仆固瑒被杀、仆固怀恩逃亡的消息,群臣纷纷入宫向代宗恭贺。代宗李豫却惨然不悦,说:“朕未能推诚立信于臣下,导致为国建功的人走到这个地步,有什么好祝贺的?”随后,代宗派人前往汾州,把仆固怀恩的母亲接到了长安,并且好吃好喝供了起来。当然,代宗李豫可不是想帮仆固怀恩尽孝的。明眼人谁都看得出来,这老人家已经成了代宗的人质。虽然朝廷在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都提供了极为优厚的待遇,但老人的心境可想而知。一个月后,仆固怀恩的母亲就在无以排遣的抑郁和忧愤中一病而亡了。代宗下令以礼厚葬。朝野上下听说此事,无不替仆固怀恩感到悲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被代宗李豫客客气气请到长安当人质的不止仆固怀恩的母亲,还有另一个平叛功臣的母亲。谁?李光弼。在当时的唐朝天下,要论威望、功勋和军事才能,唯一可以和郭子仪相提并论的,并不是仆固怀恩,而是李光弼。然而,自从吐蕃入寇之后,代宗李豫对李光弼的防范和怀疑,已经丝毫不亚于前些时候对仆固怀恩的猜忌了。理由很简单,在代宗李豫看来,吐蕃入寇,朝廷下诏命各地勤王,你李光弼却自始至终按兵不动,这难道仅仅是因为宦官程元振专权跋扈,使你对朝政感到失望而引起的吗?不,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李豫想,这些年来你李光弼转战四方,自以为功劳在仆固怀恩之上,可最终平定史朝义的功劳却落进了仆固怀恩一个人的手中,你李光弼心里面,难道就没有辛云京式的酸葡萄情结?恐怕是有的吧?再者,说到底你李光弼也是一个契丹人、一员蕃将,而且手握重兵,雄踞一方,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云京对仆固怀恩的怀疑,在你李光弼身上也照样可以成立。既然如此,朕当然就要采取一些手段,预防你变成仆固怀恩第二了。也许正是居于这样的想法,所以吐蕃退兵后,代宗李豫马上把领兵驻扎在徐州的李光弼调往洛阳担任东都留守,表面上示以优宠,实际上夺其兵权。果然不出代宗所料,李光弼的反应和当初的仆固怀恩如出一辙。他以保护江淮地区的粮食转运为由,始终待在徐州,拒绝赴任。保护江淮粮运?这样的借口是何等牵强啊!代宗在失望之余,内心不免生出更深的担忧和疑虑。当时,李光弼的母亲住在河中(今山西永济市),于是代宗便频频派遣宦官前去“慰问”,以此向李光弼施加压力,目的是促使他服从调遣。然而李光弼却不为所动。代宗一狠心,断然把李光弼的母亲和弟弟从河中接到了长安,表面上礼遇甚周,并安排李光弼的弟弟在禁军中担任职务,但谁都知道,这是天子攥在掌心里的政治筹码,目的是以此要挟李光弼,防止他像仆固怀恩那样起兵造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代宗李豫与功臣李光弼之间的君臣关系实际上已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随时有可能破裂。对此,李光弼的心里当然不会好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17
正序
倒序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2
血腥的盛唐-3
血腥的盛唐-4
血腥的盛唐-5
血腥的盛唐-6
血腥的盛唐-7
血腥的盛唐-8
血腥的盛唐-9
血腥的盛唐-10
血腥的盛唐-11
血腥的盛唐-12
血腥的盛唐-13
血腥的盛唐-14
血腥的盛唐-15
血腥的盛唐-16
血腥的盛唐-17
血腥的盛唐-18
血腥的盛唐-19
血腥的盛唐-20
血腥的盛唐-21
血腥的盛唐-22
血腥的盛唐-23
血腥的盛唐-24
血腥的盛唐-25
血腥的盛唐-26
血腥的盛唐-27
血腥的盛唐-28
血腥的盛唐-29
血腥的盛唐-30
血腥的盛唐-31
血腥的盛唐-32
血腥的盛唐-33
血腥的盛唐-34
血腥的盛唐-35
血腥的盛唐-36
血腥的盛唐-37
血腥的盛唐-38
血腥的盛唐-39
血腥的盛唐-40
血腥的盛唐-41
血腥的盛唐-42
血腥的盛唐-43
血腥的盛唐-44
血腥的盛唐-45
血腥的盛唐-46
血腥的盛唐-47
血腥的盛唐-48
血腥的盛唐-49
血腥的盛唐-50
血腥的盛唐-51
血腥的盛唐-52
血腥的盛唐-53
血腥的盛唐-54
血腥的盛唐-55
血腥的盛唐-56
血腥的盛唐-57
血腥的盛唐-58
血腥的盛唐-59
血腥的盛唐-60
血腥的盛唐-61
血腥的盛唐-62
血腥的盛唐-63
血腥的盛唐-64
血腥的盛唐-65
血腥的盛唐-66
血腥的盛唐-67
血腥的盛唐-68
血腥的盛唐-69
血腥的盛唐-70
血腥的盛唐-71
血腥的盛唐-72
血腥的盛唐-73
血腥的盛唐-74
血腥的盛唐-75
血腥的盛唐-76
血腥的盛唐-77
血腥的盛唐-78
血腥的盛唐-79
血腥的盛唐-80
血腥的盛唐-81
血腥的盛唐-82
血腥的盛唐-83
血腥的盛唐-84
血腥的盛唐-85
血腥的盛唐-86
血腥的盛唐-87
血腥的盛唐-88
血腥的盛唐-89
血腥的盛唐-90
血腥的盛唐-91
血腥的盛唐-92
血腥的盛唐-93
血腥的盛唐-94
血腥的盛唐-95
血腥的盛唐-96
血腥的盛唐-97
血腥的盛唐-98
血腥的盛唐-99
血腥的盛唐-100
血腥的盛唐-101
血腥的盛唐-102
血腥的盛唐-103
血腥的盛唐-104
血腥的盛唐-105
血腥的盛唐-106
血腥的盛唐-107
血腥的盛唐-108
血腥的盛唐-109
血腥的盛唐-110
血腥的盛唐-111
血腥的盛唐-112
血腥的盛唐-113
血腥的盛唐-114
血腥的盛唐-115
血腥的盛唐-116
血腥的盛唐-11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