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52

△《九华集》·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员兴宗撰。兴宗有《采石战胜录》,已著录。其集见於焦竑《国史经籍志》者本五十卷,乃宝庆三年其孙荣祖所编。兴宗弟梦协、井研李心传俱为之序。明以来久佚不存。今检勘《永乐大典》所录,摭拾诠次,釐为诗六卷、杂文十五卷,又《论语解》、《老子解略》、《西陲笔略》并《绍兴采石大战始末》各一卷。  而原集所载同时祭文可以互证兴宗始末者,则别为一卷附之於后。集中多与张栻、陆九渊往复书简,盖亦讲学之家。然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多引绳批根之言。李心传序谓:“归附既留而垂遣,{执目}御因逐而旋召,均输久废而骤复。此三事皆朝廷所必行,而兴宗矢笔尽言,斥逐不悔。”则其经济气节,均有实事,非徒侈空谈者矣。又洪适撰《隶释》时,尝咨以汉碑数字,兴宗为之考核源委,具见精博。今答书一通,具在集中。学问淹雅,亦未易及。虽其文力追韩、柳,不无锤炼过甚之弊。然骨力峭劲,要无南渡以后冗长芜蔓之习,亦一作者也。  △《野处类稿》·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洪迈撰。迈有《容斋随笔》,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迈《野处猥稿》一百四卷、《琼野录》三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只载有此集二卷,且云前集未见。则当时传播已稀。观马端临《经籍考》以别集、诗集分类,而收此稿於别集中,不知其为诗集。则亦未见其本,而循名误载者矣。惟《内阁书目》有《野处内外集》九册,不著卷数。当即《猥稿》之残本,今亦未见有传录者。世所行迈集,独有此本而已。集前有迈自序,称:“甲戌之春,家居卧病,作诗若干首,以自当缓忧之一物。遂取曩时所存而未弃者,录为二卷。”甲戌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盖迈退居鄱阳时所作。而集中《谒普照塔》诗,又有庚戌纪年,当在建炎三年。相去已二十四五岁,仅得诗八十馀首。又《容斋三笔》纪绍兴十九年在福建贡院与叶晦叔所作诗,正在甲戌之前,而集中并未载。疑本就箧笥所贮,偶然裒辑,故所录阙略如此。然其生平韵语,惟藉此以考见大概。则零珪断璧,未尝不足珍惜也。  △《盘洲集》·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洪适撰。适有《隶释》,已著录。许及之撰适行状,称有文集一百卷,藏於家。周必大撰适神道碑,则称其论著为四方传诵,有《盘洲集》八十卷,与行状互异。考陈振孙《书录解题》、张萱《重编内阁书目》俱作八十卷。则及之所称其家藏之旧稿,必大所称乃其行世之刊本,其书流传颇鲜。王士居祯《易录》谓朱彝尊所藏《盘洲集》,仅有其诗。则藏书家已罕睹全帙。此本为毛氏汲古阁所藏,犹从宋刻影写。惟末卷拾遗劄子第三篇,蠹损特甚。其馀虽字句间有脱落,而卷帙完好,亦古本之仅存者矣。适以词科起家,工於俪偶。其弟迈尝举所草《张浚免相制》、《王大宝致仕制》、《浙东谢表》、《生日诗词谢启》诸联,载於《容斋三笔》。然考适自撰小传,自其少时拟《复得河南贺表》,即有“齐人归郓讙之田,宣王复文武之境”句,为作者所称。其内外诸制,亦皆长於润色,藻思绮句,层见叠出,不但如迈之所举也。至於记、序、志传之文,亦尚存元祐之法度,尤南宋之铮铮者矣。所作《隶释》、《隶续》,於史传舛异,考核特精。  今观此集,如《跋唐瑾传》、《跋丹州刺史碑》、《跋皇甫诞碑》诸篇,皆能援据旧刻,订《北史》、《唐书》之谬。盖金石之学最所留意,即隋、唐碑志亦多能辨证异闻。又《宋史》本传称其父皓谪英州,适往来岭南省侍者九载,桧死皓还,服阕起知荆门州军。今以集中自撰小传及皓行述考之,则皓安置英州,居九年始复朝请郎,徙袁州,至南雄州卒。后一日秦桧亦死。非桧死而皓始还,足订《宋史》之误。其他表启、疏状诸篇,亦多足与《宋史》参稽,是又不仅取其文词之工矣。  △《应斋杂著》·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善括撰。善括《宋史》无传。惟《宗室表》载此名为太宗第四子商王元份六代孙。考集中有《赵运幹墓志铭》,称同姓兄可大,艺祖七世孙。与《宗室表》世次相合,盖即其人。然表亦不详其爵里。今案集中《迓黄枢密知隆兴府启》有“一廛为氓,应修桑梓之敬”语。则籍隶隆兴。《祭汉阳赵守文》有“仙源同盟,雁塔俱第”语。则尝登进士。《得常熟宰谢政府启》有“奋身科第,千载之遇”语。则释褐为常熟令。《平江罢倅青词》有“字邑罔功,叨升郡佐”语。  《贺赵枢密启》有“赘员别驾,叨禄京畿”语。又有《长沙倅署磬沼》诗。则由县令倅三郡。《与湖北张安抚启》有“叨把一麾,深惭共理”语。又有《鄂州上殿三劄子》。则由郡倅知鄂州。《谢宰执启》有“方怀沟壑之虞,遽增幕府之数”  语。《谢湖南帅启》有“四十年低徊州县,三万里奔走尘埃”语。则任满闲居,复充幕职。又有《次计幕诸友韵》诗、《谢岳漕启》。则终於岳州漕帅佐也。是集《宋志》不载,其原本卷帙不可考。今以《永乐大典》所载,裒为六卷。宋人奏议,多浮文妨要,动至万言,往往晦蚀其本意。善括所上诸劄,率简洁切当,得论事之要。如论纷更之弊,纠赏罚之失,皆深中时弊。而永乐中修《历代名臣奏议》,乃不载其一字,未明何故。诗词多与洪迈、章甫唱和,而与辛弃疾酬赠尤多。其词气骏迈,亦复相似。观其《金陵有感》诗,有“谢安王导亦可罪,至今遂使南北分”句。其不满於湖山歌舞,文恬武嬉,意趣盖与弃疾等。固宜其相契也。  △《芸庵类稿》·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李洪撰。洪姓名不著於史,诸家书目亦未载有是集。惟《永乐大典》颇散见其文。又别出陈贵谦原序一篇,称洪为李正民之子。又称为藤州使君,知洪官止知藤州。集中又有扈从朝德寿宫、景灵宫诗,则尝为京朝官。有在温州题其父手泽诗,称嗣子守官於此,则曾知温州。其他则不可复考矣。正民本扬州人,南渡后侨寓海盐。故洪集中如《乌龙井庙迎送神词》之类,皆在海盐所作。而《卜居飞英坊》一首乃云:“束书辞都门,整棹还苕川”,则洪后又移居湖州。乃两郡纪流寓者俱不及其父子,则由遗集散佚,徵文献者弗及也。洪所作诗,虽骨幹未坚,而神思清超,时露警秀。七言律诗尤为工稳,足以嗣响正民。陈贵谦序称原本二十卷。而今所掇拾,仅得诗词三百九十馀首、文三十首,视原集只十之三四。谨据所存者釐为五卷,而以杂文一卷附之。略具梗概,俾不致终就泯没焉。  △《浪语集》·三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薛季宣撰。季宣有《书古文训》,已著录。季宣少师事袁溉,传河南程氏之学。晚复与朱子、吕祖谦等相往来,多所商榷。然朱子喜谈心性,而季宣则兼重事功,所见微异。其后陈傅良、叶適等递相祖述,而永嘉之学遂别为一派。盖周行己开其源,而季宣导其流也。其历官所至,调辑兵民,兴除利弊,皆灼有成绩。在讲学之家,可称有体有用者矣。平生著书甚夥,有《古文周易古诗说》、《书古文训》、《春秋经解》、《春秋指要》、《论语直解》、《小学》诸书。  自《书古文训》以外,今多亡佚。其《中庸》、《大学》解及考正《握奇经》,则今尚载於集中。盖季宣学问最为淹雅,自六经、诸史、天官、地理、兵农、乐律、乡遂、司马之法,以至於隐书、小说、名物、象数之细,靡不搜采研贯。故其持论明晰,考古详核,不必依傍儒先馀绪,而立说精确,卓然自成一家。於诗则颇工七言,极踔厉纵横之致。惜其年止四十,得寿不永。又覃思考证,不甚专心於词翰,故遗稿止此。然即所存者观之,其精深闳肆,已足陵跨馀子矣。其集乃宝庆二年其侄孙知府州事旦所编次刊行。旦所作后序尚存,而自明以来,刻本遂绝。藏书家辗转传抄,讹脱颇甚。谨重为校正,而卷帙则悉仍其旧焉。  △《石湖诗集》·三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有《吴郡志》,已著录。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成大有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亦载《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与陈氏著录同。而又有《石湖别集》二十九卷,又有《石湖居士文集》亡其卷数。此本为长洲顾嗣立等所订,乃於全集之中独摘其诗别行,而附以赋一卷。前有杨万里、陆游二序。然万里所序者乃其全集,不专序诗。游所序者乃其《西征小集》,亦非序全诗。以名人之笔,嗣立等姑取以弁首耳。据万里序,集乃成大所自编。考十一卷末有自注云:“以下十五首,三十年前所作。续得残稿,附此卷末。”其馀诸诗,亦皆注以下某处作。是亦手订之明证矣。诗不分体,亦不分立名目,惟编年为次。然《送洪迈使金诗》凡四首,其两首在第八卷,列於《迈使还入境以诗迓之》之前。其两首乃在第十卷,列於《何溥挽词》之后。迈未尝再使金,则送别之诗,不应前后两见。又《南徐道中》诗下注曰:“以下赴金陵漕试作。”  则是当在第二卷之首,不应孤赘第一卷之末。或后人亦有所窜乱割并欤?成大在南宋中叶,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袤集久佚,今所传者仅尤侗所辑之一卷,篇什寥寥,未足定其优劣。今以杨、陆二集相较,其才调之健不及万里,而亦无万里之粗豪。气象之阔不及游,而亦无游之窠臼。初年吟咏,实沿溯中唐以下。  观第三卷《夜宴曲》下注曰:“以下二首效李贺。”《乐神曲》下注曰:“以下四首效王建。”已明明言之。其他如《西江有单鹄行》、《河豚叹》,则杂长庆之体。《嘲里人新婚诗》、《春晚》三首、《隆师四图》诸作,则全为晚唐、五代之音。其门径皆可覆案。自官新安掾以后,骨力乃以渐而遒。盖追溯苏、黄遗法,而约以婉峭。自为一家,伯仲於杨、陆之间,固亦宜也。  △《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诚斋易传》,已著录。此集则嘉定元年其子长孺所编也。万里立朝多大节。若乞留张栻,力争吕颐浩等配享及烖变应诏诸奏,今具载集中,丰采犹可想见。然其生平乃特以诗擅名。有《江湖集》七卷、《荆溪集》五卷、《西归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续集》四卷、《江东集》五卷、《退休集》七卷,今并在集中。方回《瀛奎律髓》称其一官一集,每集必变一格。虽沿江西诗派之末流,不免有颓唐粗俚之处;而才思健拔,包孕富有,自为南宋一作手,非后来四灵、江湖诸派可得而并称。周必大尝跋其诗曰:“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出月胁之语。至於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云云。是亦细大不捐,雅俗并陈之一证也。南宋诗集传於今者,惟万里及陆游最富。游晚年隳节,为韩侂胄作《南园记》,得除从官。万里寄诗规之,有“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句。罗大经《鹤林玉露》尝记其事。以诗品论,万里不及游之锻炼工细;以人品论,则万里倜乎远矣。其集卷帙繁重,久无刻版,故传写往往讹脱。考岳珂《桯史》记《朝天续集》《韩信庙》诗“淮阴未必减文成”句,麻沙刻本讹“文成”为“宣成”。  则当时已多误本。今核正其可考者,凡疑不能明者则姑阙焉。  △《剑南诗稿》·八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陆游撰。游有《入蜀记》,已著录。是集末有嘉定十三年游子朝请大夫知江州军事子虡跋,称游“西溯僰道,乐其风土,有终焉之志,宿留殆十载。戊戌春正月,孝宗念其久外,趣召东下。然心未尝一日忘蜀也。是以题其平生所为诗卷曰《剑南诗稿》,盖不独谓蜀道所赋诗也。”又称戊申、己酉后诗,游自大蓬谢事归山阴故庐,命子虡编次为四十卷,复题其签曰《剑南诗续稿》。自此至捐馆舍,通前稿为诗八十五卷。子虡假守九江,刊之郡斋,遂名曰《剑南诗稿》(案“遂”字文义未顺,疑当作“通名曰《剑南诗稿》”)云云。则此本游子虡之所编。至跋称游在新定时所编前稿,於旧诗多所去取,所遗诗尚七卷,不敢复杂之卷首,别其名曰《遗稿》者(案《后村诗话》作别集七卷,盖偶笔误),今则不可见矣。卷首又有淳熙十四年游门人郑师尹序,称其诗为眉山苏林所收拾,而师尹编次之。与子虡跋不同。盖师尹所编,先别有一本。子虡存其旧序,冠於全集也。游诗法传自曾几,而所作《吕居仁集序》又称源出居仁。二人皆江西派也。然游诗清新刻露,而出以圆润。实能自辟一宗,不袭黄、陈之旧格。刘克庄号为工诗,而《后村诗话》载游诗,仅摘其对偶之工,已为皮相。后人选其诗者,又略其感激豪宕、沈郁深婉之作;惟取其流连光景,可以剽窃移掇者,转相贩鬻。  放翁诗派遂为论者口实。夫游之才情繁富,触手成吟,利钝互陈,诚所不免。故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集跋,摘其自相蹈袭者至一百四十馀联。是陈因窠臼,游且不能自免,何况后来,然其托兴深微,遣词雅隽者,全集之内,指不胜屈。  安可以选者之误,并集矢於作者哉!今录其全集,庶几知剑南一派自有其真,非浅学者所可藉口焉。  △《渭南文集》·五十卷、《逸稿》·二卷(内府藏本)  宋陆游撰。游晚封渭南伯,故以名集。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三十卷。此本为毛氏汲古阁以无锡华氏活字版本重刊。凡表笺二卷,劄子二卷,奏状一卷,启七卷,书一卷,序二卷,碑一卷,记五卷,杂文十卷,墓志、墓表、圹记、塔铭九卷,祭文、哀辞二卷,《天彭牡丹谱》、《致语》共为一卷,《入蜀记》六卷,词二卷,共五十卷。与陈氏所载不同。疑三字五字笔画相近而讹刻也。末有嘉定三年游子承事郎知建康府溧阳县主管劝农事子遹跋,称“先太史未病时,故已编辑。凡命名及次第之旨,皆出遗意,今不敢紊”。又述游之言曰:“《剑南》乃诗家事,不可施於文,故别名《渭南》。如《入蜀记》、《牡丹谱》、《乐府词》本当别行,而异时或至失散。宜用庐陵所刊欧阳公集例,附於集后”云云。  则此集虽子遹所刊,实游所自定也。游以诗名一代,而文不甚著。集中诸作,边幅颇狭。然元祐党家,世承文献,遣词命意,尚有北宋典型。故根柢不必其深厚,而修洁有馀;波澜不必其壮阔,而尺寸不失。士龙清省,庶乎近之。较南渡末流以鄙俚为真切,以庸沓为详尽者,有云泥之别矣。游《剑南诗稿》有《文章诗》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瑕疵,岂复须人为。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其文固未能及是,其旨趣则可以概见也。  《逸稿》二卷,为毛晋所补辑。史称游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今集中凡与侂胄启,皆讳其姓,但称曰丞相。亦不载此二记。惟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有其全文,晋为收入《逸稿》,盖非游之本志。然足见愧词曲笔,虽自刊除,而流传记载,有求其泯没而不得者。是亦足以为戒矣。  △《放翁诗选前集》·十卷、《后集》·八卷、附《别集》·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罗椅、刘辰翁所选陆游诗也。前集椅所选,元大德辛丑其孙儆始刻之。前有儆自序。后集辰翁所选,前后无序跋。椅间有圈点而无评论,辰翁则句下及篇末颇有附批。大致与所评杜甫、王维、李贺诸集相似。明人刻辰翁评书九种,是编不在其中。盖偶未见此本。详其词意,确为须溪门径,非伪托也。末有明人重刻旧跋,蠹蚀断烂,几不可读,并作者姓名亦莫辨。其可辨者,惟称弘治某年,得於馀杭学究家,属其同年馀杭知县冉孝隆校刻之耳。又称“《放翁集》抄本尚存,然闻而未尝见。独罗涧谷、刘须溪所选在。胜国时书肆尝合而梓行,以故转相抄录,迄今渐出。而印本则见亦罕矣”云云。据其所言,则两人本各自为选。  其前集、后集之目,盖元时坊贾所追题矣。跋又有“复者去之”之语。故两集所录,无一首重见。末附为别集一卷,不题编纂名氏。其诗皆见《瀛奎律髓》中。  以跋中取方虚谷句推之,知即作跋者所缉,以补二集之遗。其中《睡起至园中》一首,已见前集五卷中,盖偶误也。《剑南诗集》汲古阁刻本,今已盛行於世。  然此选去取颇不苟,又宋人旧本。故以陈亮《欧阳文粹》之例与本集并存之。椅字子远,号涧谷。庐陵人。宝祐四年进士。以秉义郎为江陵教官,改潭州。复知赣州信丰县,迁提辖榷货。德祐初,遭论罢。周密《齐东野语》记其当道学盛时,依托求进。道学势衰之后,遂弃去不相闻问。深不满之。明偶桓《乾坤清气集》皆录元人之诗,而有谢幼舆《折齿歌》一首。盖元初尚存。辰翁自有集,始末详见本条下。  △《金陵百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曾极撰。极字景建,临川布衣。晚以《江湖集》事得罪,谪道州卒。所著《舂陵小雅》,今已不传。此乃其咏建康故迹之作。皆七言绝句,凡一百首。词旨悲壮,有磊落不羁之气。罗椅尝谢其惠《百咏书》云:“不知景建是何肺腑,能办此等恼人语於千载下。”今观其诗,如《天门山》云:“高屋建瓴无计取,二梁刚把当殽函。”《新亭》云:“江右於今成乐土,新亭垂泪亦无人。”大抵皆以南渡君臣画江自守,无志中原而作。其寓意颇为深远。《豫章人物志》载:“极游金陵,题行宫龙屏,忤时相史弥远,以是获谴。”是编有《古龙屏风》一首云:“乘云游雾过江东,绘事当年笑叶公。可恨横空千丈势,翦裁今入小屏风。”  与《人物志》所纪相合。盖其愤激之词。虽不无过於径直,而淋漓感慨,与刘过《龙洲集》中诗句气格往往相同,固不徒以模山范水为工者也。刘埙《隐居通议》摘其“可惜当年杀严续,无人为益决囚灯”二语,谓续始终全美,未尝被杀,不免误用故事。考《资治通鉴》,载陈觉使周还,矫世宗诏,命李景杀严续。景表请於周,明续无罪。觉诈始露,而续得免。是续实未被杀,埙所驳良是。究其致谬之由。盖以姚宽《西溪丛语》有“锺谟奉使归唐,以陈觉矫周帝之命斩严续事,言於唐主”云云。所言不具首尾,极遂以为实有是事。又“决囚灯”事以中主误为后主,亦为乖舛。是则考证之偶疏,固不必为之讳矣。  △《颐庵居士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刘应时撰。应时字良佐,四明人。是集前有陆游、杨万里二序。游序称其诗为范致能所赏。又摘其句如“颇识造物意,长容吾辈间”、“日晏犹便睡,犬鸣知有人。世事不复问,旧书时一看”、“一夜催花雨,数家临水村”、“青山空解供望眼,浊酒不能浇别愁”、“觅句忍饥贫亦乐,抄书得味老何伤”,以为卓然自得,虽前辈以诗得名者,亦无以加。万里序以王安石拟之。安石诗虽镕炼有痕,不及苏、黄诸人吐言天拔;而根柢深厚、气象自殊,究非应时之所及。许之未免太过。所摘之句,如“睡魔正与诗魔战,窗外一声婆饼焦”之类,颇涉粗獷。“独与梅花共过冬,清月又移疏影去”之类,又颇近诗馀。亦不逮游序所举之工。盖二人各举其派之近己者称之也。然应时诗虽格力稍薄,不能与游等并驾;而往来於诸人之间,耳擩目染,终有典型。较宋末江湖诸人,固居然雅音矣。  △《水心集》·二十九卷(编修朱筠家藏本)  宋叶適撰。適有《习学记言》,已著录。其文集之目见於陈振孙《书录解题》、赵希弁《读书附志》者,皆二十八卷。又有拾遗一卷,别集十六卷,则独载於《书录解题》。且称淮东本无拾遗,编次亦不同。别集前九卷为制集进卷。后六卷号《外稿》,皆论时事。末卷号《总集》,专论买田赡兵。《读书附志》则但纪其集为门人赵汝铛序刻,而不详其体例。此本为明正统中处州推官黎谅所编。  前有自识,称“少读適《策场标准》,慕其文。至括郡访求八年,得劄状、奏议等八百馀篇。因裒辑汇次,合为一编。”盖已非宋本之旧。惟赵汝铛原序尚存。  然汝铛实用编年之法,谅不加深考,以意排纂,遂至尽失其原次。其间如《财总》、《论田计》诸篇,多论时事,当即别集佚篇,不在原集二十八卷之内,谅亦不能辨别也。適文章雄赡,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宗。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適尝自言:“譬如人家觞客,虽或金银器照座,然不免出於假借。  惟自家罗列者,即仅瓷缶瓦杯,然都是自家物色。”其命意如此,故能脱化町畦,独运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於无忝。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称:“水心作汪勃墓志有云:‘佐佑执政,共持国论。’执政乃秦桧同时者。汪之孙纲,不乐,请改。水心答书不从。会水心卒,赵蹈中方刊文集未就,门下有受汪嘱者,竟为除去‘佐佑执政’四字。”今考集中汪勃志文,已改为“居纪纲地,共持国论”。则子良所纪为足信。而適作文之不苟,亦可以概见矣。  △《南湖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鎡撰。鎡有《仕学规范》,已著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称:“宁宗诛韩侂胄,鎡预其谋。史弥远以韩大臣近戚,未有以处。鎡曰:‘杀之足矣。’  史曰:‘真将种也。’因心忌之。及侂胄既诛,鎡赍伐自言,史谓不当居功,讽言者贬鎡於霅。后以旨放还。”周密《齐东野语》、《癸辛杂识》又称:“鎡本善侂胄,被诛前一日,为其爱妾生日,鎡犹携庖夜宴,故侂胄不疑。及赏不满意,复欲以故智去史。事泄谪象台而卒。”据二书所云,是鎡本以机数立功名,有忍鸷之才,而心术未为纯正。密作《武林旧事》又称鎡卜筑南湖,名其轩曰桂隐。  园池声伎服玩之丽,甲於天下。园中亭榭堂宇,名目数十。且排纂一岁中游適之目,为赏心乐事。是其席祖父富贵之馀,湖山歌舞,极意奢华,亦未免过於豪纵。  然其诗学则颇为精深。赵与虤《娱书堂诗话》称其游意风雅,与诚斋、放翁唱和诗多佳句。载其《晚晴》绝句二首、《题六合寺》五言律诗一首。杨万里《诚斋诗话》谓其“写物之工,绝似晚唐”。又有《寄张功甫姜尧章》诗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差白石作先锋。”  其意直跻诸姜夔之右矣。其集久佚不传。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虽载有张约斋《南湖集》一部,五册,藏弆家亦皆未见。今检《永乐大典》各韵中,收入鎡诗尚多。评其格律,大都清新独造,於萧散之中时见隽永之趣。以视嘈杂者流,可谓翛然自远。诗固有不似其人者,鎡之谓欤!鎡又工长短句,有《玉照堂词》。  选本多见采录,而原本亦久散佚。谨裒集编次,以类相从,釐为诗九卷、词一卷,用存其略。《永乐大典》所载,多题曰《湖南集》。以诸书参考,知为传写之误,今亦并从改正焉。  △《南涧甲乙稿》·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元吉撰。元吉有《桐阴旧话》,已著录。案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为门下侍郎韩维玄孙。《江西通志》则以为韩维之子。考《宋史》维本传,称卒於元符元年。而集中《南剑道中》诗注,称其生於戊戌,至甲子年二十七。戊戌为徽宗重和元年,上距元符元年戊寅凡二十年,安得为维之子?集中又有高祖宫师文编序,称绍圣中公谪均州。又称建中靖国以来,追复原官。与维事迹,一一相符。  知《江西通志》为误,当以陈氏为是矣。陈氏又称其初与从兄元龙皆试词科不利,后官至吏部尚书,而不详其事迹。今据其《赴信幕》诗,知初为幕僚。据其《送连必达序》,知尝为南剑州主簿。据其《凌风亭题名》,知尝知建安县。据其谢表状劄,知在外尝为江东转运判官,两知婺州,又知建宁府。在内尝权中书舍人,守大理寺少卿,为龙图阁学士,为待制,为吏部侍郎。中间一使金国,两提举太平兴国宫。及为吏部尚书,又晋封颍川郡公。而归老於南涧,因自号南涧翁,并以名集。南涧者,一在建安城南,为郑氏别业。见本集诗序。一在广信溪南。见《书录解题》。详其《南涧新居成建醮青词》,似乎非建安之南涧,当以广信为是也。元吉本文献世家,据其跋尹焞手迹,自称门人,则距程子仅再传。又与朱子最善,尝举以自代,其状今载集中。故其学问渊源,颇为醇正。其他以诗文倡和者,如叶梦得、张浚、曾几、曾丰、陈岩肖、龚颐正、章甫、陈亮、陆游、赵蕃诸人,皆当代胜流。故文章矩矱,亦具有师承。其婿吕祖谦,为世名儒。其子名淲字仲止者,亦清苦自持,以诗名於宋季,盖有由矣。《朱子语类》云:“无咎诗做著者侭和平,有中原之旧,无南方啁哳之音。”诚定评也。集本七十卷,又自编其词为《焦尾集》一卷。《文献通考》并著录。岁久散佚。今从《永乐大典》所载,总裒为诗七卷、词一卷、文十四卷。统观全集,诗体文格,均有欧、苏之遗,不在南宋诸人下。而湮没不传,殆不可解。然沉晦数百年,忽出於世,炳然发翰墨之光。岂非精神光采,终有不可磨灭者。故灵物捴诃,得以复显於今欤!  △《自鸣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章甫撰。考宋有二章甫。一字端叔,浦城人。熙宁三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著有《孟子解义》十四卷。杨时为作墓志,其文今载《龟山集》中。一字冠之,鄱阳人,徙居真州,自号易足居士。即撰此集者也。甫行事不概见。惟张端义《贵耳集》有云:“张冠之名甫,有文集十卷。少从于湖交游,(案于湖乃张孝祥之别号。)豪放飘荡,不受拘羁。淳熙间,淮有三士,舒之张用晦,和之张进卿,真之张冠之也。”据其所述,可略见其为人。其以章为张,盖刊本字讹耳。  又陆游《入蜀记》称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则甫盖举秀才矣。其集不见於《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虽有其名,而传本久绝。其得见於世者,惟《名贤小集拾遗》所载《湖上吟》一首、《诗家鼎脔》所载《寄荆南故人》一首而已。今检《永乐大典》,所收《自鸣集》诗句颇多。其格律虽稍近江湖一派,而骨力苍秀,亦具有研锻之功;观其《别陆游》诗有“人生相知贵知心,道同何必问升沈”之句;《谢韩元吉寄茶》诗有“别公宛陵今五春,渴心何啻生埃尘”之句;《次韵吕祖谦见寄》诗有“山林旧约都茫茫,忆君著书看屋梁”之句。是其所与酬赠者,皆一时俊杰之士。故耳擩目染,尚能脱化町畦,自成杼轴,颇为不坠雅音。谨裒次釐订,析为六卷。  至《杂说》三篇,以禅家机锋论道德仁义之旨,援儒入墨,是殆不得志於时者之肆志放言。然其害理已甚,今故附其说於集末,而特加纠正,以著其失焉。  △《客亭类稿》·十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杨冠卿撰。冠卿字梦锡,江陵人。《宋史》不为立传。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有此集,而亦不详冠卿之始末,故事迹无可考见。今以集中诗文参互考之。刘季岑《手帖》云:“绍兴初假守南徐,杨君季洪为理掾,后三十年,见其子梦锡。”  则冠卿为季洪之子。其《纪梦诗序》云:“戊戌年四十。”戊戌为淳熙五年,上推四十年,则冠卿当生於绍兴八年己未。其《与傅漕》诗有“乡书忆昔献贤能,姓氏曾叨天府登”句。则尝举进士。其《上执政启》云:“奉命领州,夺符而归。”  又有《祭广东主管衙土地文》。则尝出知广州,以事罢职。而姜夔《赠冠卿诗》有“长安城中择幽栖,静退不愿时人知”句。则解官以后,又尝侨寓临安者也。  其集世颇罕传。惟浙江采进书中有旧刊《客亭类稿》,为巾箱小字本。检勘尚系原刻,分《四六编》、《杂著编》、《古律编》,皆所作诗文。《惠答客亭书启编》则同时名人酬赠之作。不标卷数,前后亦无序跋。而《永乐大典》各韵内所收冠卿之文,尚有表笺、诗馀各数十首,皆刊本所未收。疑当时本各自为编。流传既久,遂有阙脱。今据《永乐大典》所载,以刊本参校。搜缉补缀,诸体始全。  谨仿原编名目,釐为十四卷,而仍以《书启》一卷附之。冠卿才华清隽,四六尤流丽浑雅。张端义《贵耳集》载其掾九江戎司时,赵温叔罢相帅荆南,道由九江,守帅合宴。冠卿作《致语》云:“相公倦台鼎,喜看绣衮之东归。浔阳无管弦,且听琵琶之旧曲。”温叔再三称道。知其以是体擅长矣。又京钅堂、何异、李结诸帖,极称其集杜之工。而稿中乃无一篇,岂当时别本单行,而今佚之耶?    卷一百六十一 集部十四  ○别集类十四  △《石屏集》·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戴复古撰。复古字式之,天台人。尝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遂以名集。卷首载其父敏诗十首。盖复古幼孤,勉承家学,因搜访其先人遗稿,以冠己集。昔黄庭坚《山谷集》后附刻其父《伐檀集》,王楙《野客丛书》后附刻其父《野老纪闻》。复古以父诗为数无多,不成卷帙,特升弁於简端。例虽小变,理乃较协矣。复古诗笔俊爽,极为作者所推。姚镛跋其诗,称其天然不费斧凿处,大似高三十五辈。晚唐诸子,当让一而。方回跋其诗,亦称其清健轻快,自成一家。虽皆不免稍过其实。要其精思研刻,实自能独辟町畦。瞿佑《归田诗话》载复古尝见夕照映山,得句云:“夕阳山外山。”自以为奇,欲以“尘世梦中梦”对之,而不惬意。后行村中,春雨方霁,行潦纵横,得“春水渡傍渡”句以对,上下始称。其苦心搜索,即此可见一端。至集中《严子陵钓台》诗所谓“平生误识刘文叔,惹起虚名满世间”者,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极赏其新意可喜。而罗大经《鹤林玉露》又深以其议论为不然。盖意取翻新,转致失之轻佻,在集中殊非上乘。与虤所云,固未足为定评矣。  △《莲峰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史尧弼撰。尧弼字唐英,眉州人。其仕履不见於史传。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尧弼《莲峰集》三十卷,而世间亦无传本。故录宋诗者多不能举其姓名。惟《永乐大典》载有是集原序二篇。其一作於乾道丙戌,自署曰省斋,不知何人。  其一为任清全序,作於嘉定癸酉。称“尧弼童丱即迥出不凡,少以古乐府、《洪范》等论往见张浚。浚谓其大类东坡,留馆於潭。与张栻游,每开以正大之学。  岁丁丑,偕其弟尧文登第”云云,而亦不言其所终。考周密《浩然斋雅谈》云:“李焘十八岁为眉州解魁。时第二人史尧弼,方十四岁。人疑其文未工。赴鹿鸣宴犹著粉红袴,太守命分韵赋诗,尧弼得‘建’字,援笔立成云:“四岁尚少房玄龄,七步未饶曹子建。”后为张魏公客,不幸早世”云云。其所记与任清全序相合。又《江湖续集》载张炜《题莲峰集》诗一首,亦有句云:“一梗江湖客,三朝忠义家。”以诸书参互考证,盖尧弼登第后未授官而卒也。尧弼天姿卓绝,其诗纵横排宕,摆脱恒蹊。其论诸篇,明白晓畅,澜翻不穷,亦有不可羁勒之气。  大抵有其乡苏氏之遗风。惟其夏绿霜凋,故不能如李焘之著书传后。然就其文章而论,要亦不失为才士。任清全序乃因集中有《论学》之作,遂以张栻少年自得,为尧弼磨礲浸灌之功,欲援而入於道学。则门户标榜之习,转不足以见尧弼矣。  其文在宋已多散落,是集乃其从孙师道所重刻,今亦不可复睹。谨从《永乐大典》中掇拾裒辑,釐为十卷,著之於录。俾怀才赍志之士,无声尘翳如之慨焉。  △《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陈造撰。造字唐卿,高邮人。淳熙二年进士。官至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  遭宋不竞,事多龃龉,自以为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号江湖长翁。既不竟其用,故无所表见,而《宋史》亦不为立传。惟元申屠駉为作墓志,称其“於诲诱则良师,於抚字则循吏。身笃操修,道兼体用”。虽金石之文,称述例多溢量,亦未必纯构虚词也。集中《罪言》一篇,盖仿杜牧而作,不免纸上谈兵,徒为豪语。其文则恢奇排奡,要亦陈亮、刘过之流。其他劄子诸篇,多剀切敷陈,当於事理。记序各体,锤字炼词,稍伤真气,而皆谨严有法,不失规程。在南宋诸作者中,亦铁中铮铮者矣。至《易说》一卷,始於《无妄》,终於《比》,凡十五篇,疑其未完之书。中多以史证经,与杨万里《诚斋易说》、李光《读易详说》相类。殆为时事而发,托之诂经欤?其集久无刻本。明崇祯中,李之藻以淮南自秦观而后,惟造有名於时,始与观集同刻之於高邮云。  △《烛湖集》·二十卷、《附编》·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孙应时撰。应时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馀姚人。登淳熙乙未进士。初尉黄岩,迁海陵丞。再迁遂安令,改知常熟县。以仓粟流欠贬秩,移判邵武军。未上而卒。考杨简作应时圹志及张淏《会稽续志》,均称其绍熙初尝应蜀帅邱崈辟,预料吴曦逆谋,白崈以别将领其军。后曦以叛诛,其言果验。时应时已殁,三省奏官其子祖开。盖亦智略之士。又史弥远受业於应时,集中与弥远诸书,皆深相规戒。迨弥远柄国,独超然自远,无所假借,甘沦一倅而终。其人品尤不可及矣。《宋史·艺文志》载《烛湖集》十卷。据应时诗中自序,盖尝应刘克庄之求,手编其稿为五十卷。集末有其侄祖祐跋,称涑水司马述先以十卷付梓。后附以《问思录》五十条、《通鉴摘义》三十条,总名之曰《经史说》。又附雪斋父子倡和诗,及雪斋行状、墓铭,杨简所撰圹记,《会稽续志》小传,子祖开补官省劄等篇。是十卷为祖祐所编,非其旧本也。年远散佚,久无传本。故厉鹗作《宋诗纪事》,仅於吴礼部《诗话》、王应麟《困学纪闻》、黄宗羲《姚江逸诗》内采掇数篇,寥寥不备。兹从《永乐大典》所载,排纂成编。惟《经史说》残阙特甚,仅存一篇。其馀则约略篇数,殆已十得八九。以卷帙繁重,分二十卷。仍附编其父介及其兄应求、应符诗,并录应时父子志传行状、子祖开补官省劄诸篇,为上、下二卷。应求字伯起,尝登乡荐。应符字伯潜,所著有《历代帝王纂要》二卷、《初学须知》五卷,载於陈振孙《书录解题》。今并未见云。  △《昌谷集》·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曹彦约撰。彦约有《经幄管见》,已著录。是编称《昌谷集》者,考集中有《与刘后溪书》,谓世为都昌村落人,后迁於城下昌谷巷,则其所居地名也。  彦约初游朱子之门。其后历任州郡,却敌平寇,独卓有实用。故《宋史》本传称其可以建立事功。及入侍讲筵,亦能殚心启沃。其《经幄管见》一书,敷陈祖训,规箴时政,尚历历可稽。文集乃湮没不显,《宋史·艺文志》皆不著录。惟焦竑《国史经籍志》有《昌谷小集》二十卷。钱溥《秘阁书目》亦有《曹文简公集》十五册。然亦久无传本。厉鹗《宋诗纪事》蒐罗繁富,绝不及其姓名,则无徵久矣。今考《永乐大典》,载彦约诗文颇多。核其篇目,如本传所称为利路转运判官时所作《病夫议》,为兵部侍郎时所上《荐李心传劄子》,俱不载其中。知已未免於佚阙。然其馀诸作,世所不传者,为数尚夥。谨类次排纂,釐为二十二卷。  其间奏议,大都通达政体,可见施行。所论兵事利害,尤确凿有识,不同摭拾游谈。其应诏陈言二封事,乃庆元、宝庆间先后所上。於当日苟且玩愒之弊,反覆致意,切中窾要,亦可徵其鲠直之概。惟俪词韵语,稍伤质朴。然不事修饰而自能词达理明,要非学有原本者不能也。  △《省斋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廖行之撰。行之字天民,其先延平人。五季时徙於衡州。登淳熙甲辰进士。  尝官岳州巴陵尉,以亲老丐养而归,注授宁乡主簿。未赴。据田奇所作行状,称其生平内行修饬,留心经济,入仕亦多著循绩。然名位不昌,故姓字不著於史传。  其所著作,诸家亦罕著录。是集乃其子谦所刊,原本十卷。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裒辑,篇帙颇夥,似当日全部收入。谨排次审订,仍析为十卷,以还其旧。  其原跋十七通,行状、墓铭等三首,仍附於后,以备考核。其文章大抵屏除藻绘,务以质朴为宗,或不免近於朴僿。故戴溪作序,不甚称之。然其词意笃实,切近事理,亦足以想见其为人。至其四六之作,则较他文为流丽。潜敷敬跋,称其表启多互见周必大集中。盖以必大亦有省斋之名,故相淆混。今检勘必大全集,实无一篇与此相复。当由后人知其误载,从而刊除矣。  △《南轩集》·四十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张栻撰。栻字敬夫,广汉人。丞相浚之子。以荫补官。孝宗时历左司员外郎,除秘阁修撰,终於荆湖北路安抚使。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栻殁之后,其弟杓裒其故稿四巨编,属朱子论定。朱子又访得四方学者所传数十篇,益以平日往还书疏,编次缮写。未及蒇事,而已有刻其别本流传者。朱子以所刻之本多早年未定之论,而末年谈经论事,发明道要之语,反多所佚遗。乃取前所蒐辑,参互相校,断以栻晚岁之学,定为四十四卷,并详述所以改编之故,弁於书首。  即今所传淳熙甲辰本也。栻与朱子交最善,集中《与朱子书》凡七十有三首,又有《答问》四篇。其间论辨龂龂,不少假借。如第二札则致疑於辞受之间。第三札辨墓祭、中元祭。第四札辨《太极图说注》。第五、六、七札辨《中庸注》。  第八札辨《游酢祠记》。第十札规朱子言语少和平。第十一札论社仓之弊,责以偏袒王安石。第十五札辨胡氏所传《二程集》不必追改,戒以平心易气。第二十一札辨论仁之说有流弊。第四十四札论山中诸诗,语未和平。第四十九札论《易说》未安,是从来许多意思未能放下。第五十四札规以信阴阳家言,择葬地。与胡季随第五札又论朱子所编《名臣言行录》未精细。朱子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忤。  又栻学问渊源,本出胡弘。而与朱子第二十八札谓胡寅《读史管见》病败不可言,其中有好处,亦无完篇。又第五十三札谓胡安国《春秋传》其间多有合商量处。  朱子亦并录之集中,不以为嫌。足以见醇儒心术,光明洞达,无一毫党同伐异之私。后人执门户之见,一字一句,无不回护,殊失朱子之本意。至朱子作张浚墓志,本据栻所作行状,故多溢美,语录载之甚明。而编定是集,乃削去浚行状不载,亦足见不以朋友之私,害是非之公矣。论张浚者,往往遗议於朱子,盖未核是集也。刘昌诗《芦浦笔记》驳栻《尧庙歌》,指尧庙在桂林,失於附会。其歌今在集中,盖取其尊崇帝德,而略其事实。昌诗又录栻《悫斋铭》称栻奉其父命为其弟杓作,本集不载。检之良然。然栻集即杓所辑,不应反漏。考高斯得《耻堂存稿》有《南轩永州诸诗跋》曰:“刘禹锡编《柳子厚集》,断至永州以后,少作不录一篇。南轩先生永州所题三亭陆山诸诗,时方二十馀岁,兴寄已落落穆穆如此。然求之集中,则咸无焉,岂编次者以柳集之法裁之乎!然则栻集外诗文皆朱子删其少作,非偶佚矣。  △《勉斋集》·四十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黄幹撰。幹字直卿,号勉斋,闽县人。少受业於朱子,朱子以女妻之。宁宗朝,补将仕郎。历知汉阳军、安庆府。以主管亳州明道宫致仕。卒谥文肃。事迹具《宋史·道学传》。是集讲义经说三卷、杂文三十六卷、诗一卷。杂文凡守郡公移案牍之辞皆在焉。据其卷目,与《宋史·艺文志》相合,盖犹原本也。昔朱子作竹林精舍成,尝遗幹书,有“他时便可请直卿代即讲席”之语。幹亦能坚守师说,始终不贰。然林栗与朱子论《易》不合,至构衅攻击,朱门弟子有欲火栗之书者。幹祭栗文,独能不没其所长。可谓绝无门户之见。又史称幹在安庆府筑城,部署有方,民不劳而事集。及金兵大至,淮东西震恐,独安庆按堵如故。  又在制置李珏幕中,力以军政不修,边备废弛为言。珏不能用。厥后光、黄继失,卒如其言。尤非朱学末流空谈心性者可比。亦足见洛、闽设教之初,尚具有实际,不徒以峨冠博带,刻画圣贤矣。其文章大致质直,不事雕饰。虽笔力未为挺拔,而气体醇实,要不失为儒者之言焉。  △《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外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陈淳撰。淳有《北溪字义》,已著录。其生平不以文章名,故其诗其文皆如语录。然淳於朱门弟子之中,最为笃实。故发为文章,亦多质朴真挚,无所修饰。元王环翁序以为“读其文者,当如布帛菽粟,可以济乎人之饥寒。苟律以古文律度,联篇累牍,风形露状,能切日用乎否”云云。是虽矫枉过直之词,要之儒家实有此一派,不能废也。又淳以朱子终身与陆九渊如水火,故生平大旨,在於力申儒、释之辨,以针砭金谿一派之失。集中如《道学体统》等四篇,《似道》、《似学》二辨,皆在严陵时所作。反覆诘辨,务阐明鹅湖会讲之绪论。亦可谓坚守师传,不失尺寸者矣。集为其子榘所编。末有外集一卷,载奠祭文、志铭、叙述五篇,亦榘所辑附。淳祐戊辰郡倅薛季良为鋟版龙溪书院,岁久散佚。元至元乙亥、明弘治庚戌,又两经翻刻。今所传者,盖犹弘治本云。  △《山房集》·九卷(永乐大典本)  宋周南撰。南字南仲,吴郡人。淳熙庚戌登甲科。官至秘书省正字。再以荐入词馆,皆不久罢去。遂以殿廷所授文林郎终焉。《艺文志》有周南《山房集》五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周氏山房集》二十卷,后集二十卷。卷目多寡迥异。今检《永乐大典》所载,有《题山房集》者,亦有《题山房后稿》者,与陈氏著录之本合。知《宋志》五卷之目,乃传写脱讹,不足据也。惟计《永乐大典》所录,篇帙无几,当由删薙太甚,故佚去者多。今但就其存於今者,各依原目,釐为前集八卷、后稿一卷,以略存其旧。南长於四六,以俊逸流丽见称。制诰诸篇,尤得训词之体。其初入馆也,叶適实荐之。考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有云:“开禧用兵,韩侂胄欲以叶適直学士院草诏。適谢不能。既而卫泾被命草诏云:‘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泾见適举似,误‘为墟’为‘成墟’。他日周南至,適告以泾文字近颇长进,然‘成墟’字可疑。南愕然曰:‘本“为墟”字,何改也?’適方知南实代作,因荐其宜为文字官。遂召试馆职。”盖即其事。案此四语,今在南所作《秦桧降爵易谥敕》中。  则当时已载入己集,足徵其不能割爱。而敕内别有“兵於五材,谁能去之。臣无二心,天之制也”数语。亦极为王应麟所激赏。是其织组之工,脍炙人口,尤可以概见矣。集中又有诸书题跋二十馀则,与《馆阁续书目》体例相近,疑亦在馆校勘时所作。又杂记数十条,多述宋代故事,间或直录古书之文,无所论断。疑本别有说部附於集内,而为《永乐大典》所割裂。今无可参证,姑仍其原文录之云。  △《橘山·四六》二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李廷忠撰。廷忠字居厚,橘山其号也。於潜人。淳熙八年进士。历无为教官、旌德知县。终於夔州通判。《宋史》无传。厉鹗作《宋诗纪事》,载所著有《洞霄诗集》,今亦不传。惟是编尚存,明万历中丹阳孙云翼为之笺注。云翼自序称:“所藏原系抄本,甲申应贡之京师,偶携是帙,遂取繙阅,随手笺释。  后随牒炎徼,左僻多暇,爰取订正,稍加铨次”云云。盖向无刊版,自云翼笺释后始授梓行世也。廷忠名位不显,故集中启劄为多,大抵候问酬谢之作。而第十四卷内乃皆贺正、贺至笺表,中有“乘轺护漕”等语,与廷忠仕履不合,必非其所自为。案洪迈《容斋四笔》称:“宋时所在州郡,相承以表奏书启委教授,因而饷以钱酒。”则此必廷忠为教官时代州守及宪臣所作。特原本未及注明,遂不可辨耳。北宋四六,大都以典重渊雅为宗。南渡末流,渐流纤弱。廷忠生当淳熙、绍熙之间,正风会将变之时,故所作体格稍卑。往往好博务新,转伤繁冗。然织组尚为工稳,其佳处要不可掩。固当存之以备一家。至云翼笺注,尤多芜杂,未足以资考核。以其裒缀颇勤,故姑仍旧本录之,不复刊削焉。  △《后乐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卫泾撰。泾字清叔,华亭人。徙居昆山。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一。王楙《野客丛书》所谓“潮至夷亭出状元,甲辰卫泾果魁天下”者也。累官参知政事,封秦国公。卒谥文节。其事迹不具於《宋史》。惟《南宋翰苑题名记》载泾以开禧二年七月,官中书舍人,兼修玉牒官,直学士院。十月,除吏部侍郎,兼侍读。  三年十月,除礼部尚书。十一月,除御史中丞。《宋史·宰辅表》载开禧三年十一月丙戌,泾自中奉大夫试御史中丞,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丁亥,兼权参知政事。十二月壬戌,泾与雷孝友同除参知政事。嘉定元年六月乙亥,罢为资政殿学士,知潭州。而集中谢表自潭州以后又尝一知福州,再知隆兴府。其历官岁月,尚可考见。泾初号拙斋居士,改号西园居士。后筑堂成,取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语题之曰后乐堂。遂以自号,并名其集。原本凡七十卷,乃其子樵所编,尝刻之於永州。岁久亡佚。明杨枢淞《故述》仅著其名,而其本已不可见。  今从《永乐大典》中裒辑编次,釐为二十卷。卫氏在宋世,以文学知名。泾诸父肤敏,绍兴间为礼部侍郎,立朝颇著风采。泾弟湜,亦湛深经术,所著《礼记集说》,已别著录。泾所作大都和平温雅,具有体裁。归有光《震川集》称其文章议论,有裨当世。当韩侂胄用事时,隐居十年。於所居石浦,辟西园,坚卧不出。  其进退之际,盖能以礼自守者。今即集中诸奏疏考之,其《应诏论北伐劄子》谓两国相敌,持重者安,轻动者危。应兵常胜,首事常沮。力诋侂胄开衅之非,词意极为切直。其劾易祓、朱质、林行诸状,亦能抵触奸佞,侃侃不阿。他所论列,并中窾要。在当时可称正人。特其执政未久,《宋史》又佚而不传,其大节几就湮没。幸而遗文复显,犹得据以见其仕履之大略。故著之於录,补史文所未及焉。  △《竹斋诗集》·三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裘万顷撰。万顷字元量,新建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司直。请外任,添差江西抚幹。杨简志其墓,以默识称之。陈宏绪《寒夜录》称万顷在当时,与胡桐原、万澹庵、徐竹堂往来倡和,号为四杰。今三人俱已湮没,惟万顷集存。刘克庄《后村集》有《裘元量司直诗跋》,称其“标致高胜,有颜氏之臞,龚生之洁”。又称“其犹子南昌理掾应材《携竹斋遗墨》古律诗三首,其季元龄又手录四十二首,其言若近而远,若淡而深。近而淡者可能,远而深者不可能。为人自贵重,耻表襮,惟诗亦然。世知竹斋者多,而见其诗者绝少。理掾盍鋟诸梓,与同志共之”云云。则元量之诗,克庄时尚无专集。此本为康熙己丑其裔孙锦县知县奏所刊。凡诗三卷。末一卷附录诰敕志铭,不知何人所编。近时工部尚书裘曰修又重刊之。曰修亦万顷裔也。其诗虽风骨未高,而清婉有馀,不染江湖之滥派。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尝称其《归兴》一篇。又称其初官乐平印曹,与洪迈诗篇往来,迈最推其“云归青嶂雨初歇,花卧碧苔春已休”之句云。  △《华亭百咏》·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许尚撰。尚自号和光老人,华亭人。其始末无考。是编作於淳熙间,取华亭古迹,每一事为一绝句,题下各为注。然百篇之中,无注者凡二十九,而其中多有非注不明者。以例推之,当日不容不注,殆传写佚脱欤?吊古之诗,大抵不出今昔之感,自唐许浑诸人已不能拔出窠臼。至於一地之景,衍成百首,则数首以后,语意略同,亦固其所。厉鹗作《宋诗纪事》,仅录其《陆机茸》、《三女冈》、《征北将军墓》、《顾亭林》、《白龙洞》、《俞塘》、《普照寺》、《陆瑁养鱼池》、《唳鹤滩》、《湖光亭》十首。亦以其罕逢新警故也。然格意虽多复衍,而措词修洁,尚不失为雅音。所注虽简略,而其时在今五六百年之前,旧迹犹未全湮。方隅之所在,名目之所由,亦尚足备志乘之参考。在诗家,则无异於众人。在舆记之中,则视后来支离附会者胜之多矣。  △《梅山续稿》·十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姜特立撰。特立字邦杰,丽水人。父绶,靖康中殉难。南渡后荫补承信郎。  孝宗召为太子春坊,累官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庆远军节度使。事迹具《宋史·佞倖传》。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列之《诗集类》中。则两集皆有诗无文。此本出休宁汪森家,附以杂文及诗馀共为十七卷,不知何人所增辑。森序称其流传绝少,故缮写以传。则亦罕覯之本。其正稿六卷,藏书家皆不著录。意其散佚已久矣。特立在当时,恃光宗藩邸之旧,颇揽权势,屡为廷臣所纠。其人殊不足道。陈振孙称其本一士人,涂辙一异,俨然{执目}御之态,盖惜之也。然论其诗格,则意境特为超旷,往往自然流露,不事雕琢。同时韩元吉、陆游皆爱之,亦有由矣。其《上梁文引》自述其生平最悉,有云“百首之清诗夜上,九重之丹诏晨颁”。今考此集所载,皆官春坊以后之作。而所云百首者,集中不载。或在所佚之数欤!  △《信天巢遗稿》·一卷、附《林湖遗稿》·一卷、《江村遗稿》·一卷、《疏寮小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高翥撰。翥字九万,号菊磵,馀姚人。孝宗时游士也。有《菊磵集》二十卷,久佚不存。至国朝康熙二十六年,其裔孙士奇於徐乾学家宋椠书中采得遗诗一百九首。合以家藏二十二首。又於他集中得十三首。续得朱彝尊宋刻《江湖集》所载四十七首。删除重复,共得诗一百八十九首刻之,题曰《信天巢遗稿》。  信天巢者,翥所以名其居也。然卷前元贞元年姚燧序,本称曰《菊磵集》,不知何以改名也。后附《林湖遗稿》一卷,为翥侄鹏飞字南仲者所撰。又附《江村遗稿》一卷,则翥父选、叔迈之诗。选、迈皆绍兴间登第。选官武当军节推,迈官县尉。此卷之中,又附质斋、遁翁二人之诗,则高氏谱中所载。仅存其号,即士奇亦莫能举其名矣。最后附高似孙《疏寮小集》一卷。似孙即撰《纬略》者。  《文献通考》载《疏寮集》三卷。此所刻甚少,尚有他选所有而此刻无之者。是集在宋颇著称,陈振孙《书录解题》谓其作文怪涩,诗犹可观。刘克庄《后村诗话》谓其诗能参诚斋活句。不知此刻何以采辑转不完备。然士奇后序中初未言及附刻《疏寮集》,疑为士奇后人所加,更不暇博采欤?    卷一百六十二 集部十五  ○别集类十五  △《性善堂稿》·十五卷(永乐大典本)  宋度正撰。正有《周子年谱》,已著录。《宋史》正本传载正有《性善堂集》,而不著卷数。赵希弁《读书附志》始列其目,凡十五卷。曹彦约为之序,自明以来,世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撮裒次,以类排纂,仍析为十五卷,以还其旧。正游於朱子之门,文章质实,大都原本经济,不为流连光景之语。其条奏便民诸疏,不下万馀言。指陈利弊,明晰剀切,亦可谓留心世务,不徒为性命空谈。诗品虽不甚高,而词意畅达。颇与朱子格律相近。观其《书易学启蒙后》、《书晦庵所释西铭后》、《跋申请释奠礼》诸篇,悉於师说笃信不疑,宜其一步一趋矣。魏了翁《朱子语类序》称:“辅汉卿授以所集《朱子语类》文字,度周卿从予乞本,刊诸青衣。因属其以学者之病著於篇端”云云。是正又尝梓行《语类》,且为之序。而集中无此文。又史称正官太常时,適太庙灾,为二说以献。  其一用朱子之议,其一则因宋朝庙制而参以朱子之说。本传中具载其略,集中亦无此文。盖删汰编纂之馀,固不免有所阙佚也。  △《漫塘文集》·三十六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宰撰。宰字平国,金坛人。绍熙元年进士。仕至浙东仓司幹官。属北伐衅起,遂退居漫塘,阅三十年。屡荐不起,以直显谟阁主管玉局观卒於家。朝廷嘉其节,赐谥文清。事迹具《宋史》本传。宰著作甚富。淳祐初,王遂裒其遗稿,十仅得四五。为编订作序,名曰《前集》。理宗收入秘阁,世遂无传。明正德间,大学士靳贵从内阁抄出,因授王臬鋟梓,釐为三十六卷,即此本也。宰秉性恬淡,平生无他嗜好,惟书靡所不读。所为文章,淳古质直,不事藻饰,而自然畅达。  其《漫塘》一赋,尤为世所传诵。又颇事讲学,当为真州司法时,方禁仕者读周、程氏书,宰坚不肯署状,亦多从朱子门人游。本传称所著别有《语录》十卷,今已久佚。其议论遂不可复考。然观此一集,其宗旨已大略见矣。语录即不存可也。  △《克斋集》·十七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宋陈文蔚撰。文蔚字才卿,上饶人。尝举进士。端平二年,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今《尚书类编》已佚,其文集亦无传本。  故《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俱未著录。明初,其郡人张时雨及其裔孙良鉴始掇拾成编,即此本也。文蔚始因同里余大雅以师事朱子,见於所撰《余正叔墓碣》。集中与朱子往复书甚多,皆以工夫精进相规切。而《祭朱先生文》有云:“丁巳之冬,戊午之春,招之使来,授业诸孙。因获终岁,侍教谆谆。”则又尝馆於朱子家。当理宗时,朱子之学大行,故所著之书得闻於朝廷,朝廷亦遂命以官也。然文蔚实亦笃信谨守,传其师说。所记朱子之语,皆戊申以后所闻见,《於池录》第四已编入《朱子语类》中。此复具载於本集。盖一从其所言之人,一从其所记之人,义可互存。不为假借。其诗虽颇拙俚,不及朱子远甚。其文则皆明白淳实,有朱子之遗。讲义九条,剖析义利之辨,亦为谆切。均不愧儒者之言,与后来依门傍户者,固迥殊矣。  △《芳兰轩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徐照撰。照字道晖,一字灵晖,永嘉人。与徐玑、翁卷、赵师秀号曰永嘉四灵。照即四灵之首也。尝自号曰山民,故其集又曰《山民集》。赵师秀《清苑斋集》有《哀山民》诗,可以为证。陈振孙《书录解题》独称照自号天民,未知何据。当属传刻之讹也。叶適作照墓志,称“其诗数百,琢思尤奇。皆横绝欻起,冰悬雪跨,使读者变掉憀栗,肯首吟叹,不能自已。然无异语,皆人所知也,人不能道耳”。所以推奖之者甚至。而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则谓適虽不没其所长,而亦终不满之。故其跋刘潜夫诗卷,又有“进乎古人而不已,何必四灵”之语。后人不知,以为水心宗晚唐者,误也。盖四灵之诗,虽镂心鉥肾,刻意雕琢;而取迳太狭,终不免破碎尖酸之病。照在诸家中尤为清瘦。如其《寄翁灵舒》诗中“楼高望见船”句,方回以为“眼前事,道著便新”。又《冬日书事诗》中“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方回亦以为“思”字误字,当是推敲不一乃得之。  是皆集中所称佳句。要其清隽者在此,其卑靡者亦即在此。风会升降之际,固有不能自知者矣。照集原本三卷。此本只一卷,不知何人所并。又从《瀛奎律髓》得诗六首,《东瓯诗集》得诗二首,《东瓯续集》得诗一首,并为补遗,附之於后焉。  △《二薇亭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徐玑撰。玑字文渊,一字致中,号灵渊。赵师秀集作灵。字即古渊字,盖偶以别体书之。永嘉四灵之二也。《宋元诗会》载:“玑官建安主簿,龙游丞,武当、长泰令,嘉定七年卒。年五十九。”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则曰:“四人者惟师秀尝登科改官。”意谓三人皆未尝出仕。曹学佺亦谓二徐皆隐居不仕。今观此卷中,玑有《监造御茶》五言古诗,盖为主簿时作。其《赠赵师秀》诗有“游宦归来几度春”之句,七言绝句又有《移官南浦》一首。则陈振孙所言偶然失考,学佺又误因之也。《书录解题》载玑集一卷,与此本相符。其名《二薇亭集》,则《通考》未载,或亦偶遗也。集后有《补遗》三首,从《瀛奎律髓》、《东瓯诗集》、《东瓯续集》中抄出。厉鹗《宋诗纪事》载玑又有《泉山集》,今未之见。或《东瓯诗集》所载为《泉山集》中诗欤!  △《西岩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翁卷撰。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四灵之三也。尝登淳祐癸卯乡荐,终於布衣。叶適序其诗,称为自吐性情,靡所依傍。刘克庄《后村集》亦有赠卷诗云:“非止擅唐风,尤於选体工。有时千载事,只在一联中。”张端义《贵耳集》曰:“翁卷,四灵也。有《晓对》诗云:‘梅花分地落,井气隔帘生。’《瀑布》诗云:‘千年流不尽,六月地长寒。’《春日》云:‘一阶春草碧,几片落花轻。’  《游寺》云:‘分石同僧坐,看松见鹤来。’《吾庐》云:‘移花连旧土,买石带新苔。’”其所取者,大抵尖新刻画之词。盖一时风气所趋,四灵如出一手也。  卷别有《苇碧轩集》,今未见其本。厉鹗《宋诗纪事》载卷诗四首,皆注出《苇碧轩集》。以校此集,惟《寄远》一首不载,馀皆相同。可知二集之诗,实互相出入。至张端义所举五联,鹗但列之逸句中,不能得其全篇。是又在《苇碧轩集》之外。殆当时所刊原非一本,尚不止此二集欤?  △《清苑斋集》·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赵师秀撰。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人。太祖八世孙。绍熙元年进士。  浮沉州县,终於高安推官。永嘉四灵之四也。其诗亦学晚唐。然大抵多得於武功一派,专以炼句为工,而句法又以炼字为要。如《诗人玉屑》载师秀《冷泉夜坐》诗“楼钟晴更响,池水夜知深”一联,后改“更”字为“听”字,改“知”字为“观”字。《病起》诗“朝客偶知承送药,野僧相保为持经”一联,后改“承”  字为“亲”字,“为”字为“密”字。可以知其门径矣。又《梅磵诗话》:“杜小山问句法於师秀。答曰:‘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  云云。故其诗主於野逸清瘦,以矫江西之失,而开、宝遗风则不复沿溯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师秀集二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今皆未见。此本仅一卷,而题曰《清苑斋集》,未审为即《天乐堂集》之别名否。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载《送谢耘游淮》诗二句,又《东瓯续集》载师秀诗五首,《瀛奎律髓》载师秀诗四首,今并附录集末,题曰《拾遗》。似乎别有《天乐堂集》,而《诗人玉屑》所论《冷泉夜坐》及《病起》二首称曰《天乐》者,今皆载此集中,似乎又即《天乐堂集》。今未能尽睹其全,莫之详也。厉鹗《宋诗纪事》称师秀有《清苑斋集》,有《天乐堂集》,分为二种。而所录皆此集之诗,则鹗亦未见《天乐堂集》矣。古书散佚,阙所不知可也。  △《瓜庐诗》·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薛师石撰。师石字景石,永嘉人。隐居不仕,筑屋会昌湖西,题曰瓜庐。  赵师秀诗“野水多於地,春山半是云”之句,即为瓜庐作也。是集卷末有王绰所作墓志,述其始末甚详。卷首有赵汝回序,称其“每与四灵聚吟,独主古淡。融狭为广,夷镂为素,神悟意到,自然清空”。今观其诗,语多本色,不似四灵以尖新字句为工。所谓“夷镂为素”者,殆於近之。至於边幅太窄,兴象太近,则与四灵同一门径。所谓“融狭为广”者,殊未见其然。盖才地视四人稍弱,而耕钓优游,以诗自適。意思萧散,不似四灵之一字一句刻意苦吟。故所就大同而小异也。荆山刘植跋称其多肥遯之词。斯言谅矣。  △《洺水集》·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宋程珌撰。珌字怀古,休宁人。以先世居洺州,因自号洺水遗民。绍熙四年进士。理宗朝累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诏。历端明殿学士,致仕。事迹具《宋史》本传。珌立朝以经济自任,诗词皆不甚擅长。俞文豹《吹剑录》称其“省试红药当阶翻”诗、“黄麻方草罢,红药正花翻”一联,亦未为佳句。  至於论备边、蠲税诸疏,则拳拳於国计民瘼,详明剀切,利病井然,盖所长在此不在彼也。其跋洪迈《万首绝句》,以为不当进之於朝,与张栻诋吕祖谦撰《文鉴》大意相类,未免操之已蹙。至於跋张载《西铭》,论其欲复井田为不可,则深明今古之宜,破除门户之见,其识迥在讲学诸儒上矣。集本六十卷,载於《书录解题》。此本乃崇祯乙巳其裔孙至远所刻,仅三十卷。原序称岁久散佚,旧阙其半云。  △《龙川文集》·三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陈亮撰。亮有《三国纪年》,已著录。高与朱子友善,故构陷唐仲友於朱子,朱子不疑。然才气雄毅,有志事功,持论乃与朱子相左。罗大经《鹤林玉露》记朱子告亮之言曰:“凡真正大英雄,须是战战兢兢从薄冰上履过去。”盖戒其气之锐也。岳珂《桯史》又记吕祖谦殁,亮为文祭之,有“孝弟忠信,常不足以趋天下之变;而材术辨智,常不足以定天下之经”语。朱子见之,大不契。遗书婺人,诋为怪论。亮闻之,亦不乐。他日上孝宗书曰:“今世之儒士,自谓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痺不知痛痒之人也。”盖以微讽晦翁,晦翁亦不讶也云云。  足见其负气傲睨,虽以朱子之盛名,天下莫不攀附,亦未尝委曲附和矣。今观集中所载,大抵议论之文为多。其才辨纵横不可控勒,似天下无足当其意者。使其得志,未必不如赵括、马谡狂躁偾辕。但就其文而论,则所谓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者,殆非尽妄。与朱子各行其志,而始终爱重其人,知当时必有取也。宋《名臣言行录》谓其在孝宗朝六达帝廷。上书论大计。今集中独有上孝宗四书及《中兴论》。考《宋史》所载亦同。又《言行录》谓垂拱殿成,进赋以颂德,又进《郊祀庆成赋》,今集中均不载。叶適序谓亮集凡四十卷。今是集仅存三十卷,盖流传既久,已多佚阙,非复当时之旧帙。以世所行者只有此本,故仍其卷目著之於录焉。  △《龙洲集》·十四卷、《附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过撰。过字改之,庐陵人。当宋光宗、宁宗时,以诗游谒江湖。韩侂胄尝欲官之,使金国,而轻率漏言,卒以穷死。盖亦陈亮之流,而跅弛更甚者也。  当其叩阍上书,请光宗过宫,颇得抗直声。然其时在廷诸臣已交章论奏,非廊庙不言,待於草野言之者,何必屋上架屋,为此哓哓,特巧於博名耳。又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不战而取,更不过附合时局,大言以倖功名。北伐之役,后竟何如耶?杨维祯吊其墓诗云:“读君旧日伏阙疏,唤起开禧无限愁。”文人标榜之词,非笃论也。其诗文亦多粗豪抗厉,不甚协於雅音。特以跌宕纵横,才气坌溢,要非龌龊者所及,故今犹传焉。集凡十四卷,后附宋以来诸人所题诗文二卷,合十六卷。岳珂《桯史》记过始末颇详。称其开禧乙丑过京口,相与摭奇吊古,多见於诗。其《多景楼》一篇,广汉章以初升为之大书。词翰俱卓荦可喜,属为刻楼上,会兵起不果云云。今集中诗以此篇为冠,盖由於此。然伏阙一疏,今竟不载於集中,其尚有佚篇欤?至蒋子正《山房随笔》载其辛弃疾席上赋《羊腰肾羹》绝句,及为张栻作张浚挽诗,以集中不载,为遗珠之憾。核以岳珂《桯史》,盖小说之附会,非脱漏也。(语详龙洲词条下。)  △《鹤山全集》·一百九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魏了翁撰。了翁有《周易要义》,已著录。南宋之衰,学派变为门户,诗派变为江湖。了翁容与其间,独以穷经学古,自为一家。所著作诗文极富,本各自为集。此本乃后人裒合诸本,共次为一编。其三十五卷下题《渠阳集》,三十七卷下题《朝京集》,九十卷下题《自庵类稿》,则犹仍其旧名,刊削未尽者也。  史称了翁年十五时,为《韩愈论》,抑扬顿挫,已有作者之风。其天姿本自绝异,故自中年以后,覃思经术,造诣益深。所作醇正有法,而纡徐宕折,出乎自然。  绝不染江湖游士叫嚣狂诞之风,亦不染讲学诸儒空疏拘腐之病。在南宋中叶,可谓翛然於流俗外矣。其集原本一百卷,见於焦竑《经籍志》。前有淳熙己酉宛陵吴渊序。凡诗十二卷、笺表制诰奏议等十八卷、书牍七卷、记九卷、序铭字说跋等十六卷、启三卷、志状二十一卷、祭文輓诗三卷、策问一卷、长短句三卷、杂文四卷,又制举文三卷、《周礼折衷》四卷、拾遗一卷、《师友雅言》二卷,共成一百一十卷。此十卷皆注有新增字,盖书坊刊版所续入。然了翁尚有《古今考》一卷,又不入此集,盖偶遗也。元明间集版湮废。嘉靖辛亥,四川兵备副使高翀等始重刻於邛州。而校订草率,与目多不相应。或书中有此文,而目反佚之。  疑有所窜改,已非其旧。又目凡一百十卷,而吴凤后序称一百七卷,盖重订时失於检勘。又《周礼折衷》并为三卷,以《师友雅言》并为一卷,又阙《拾遗》一卷,故实止此数。然世间仅存此本,流传甚少。今重加校定,仍其所阙,析其所并,定为一百九卷。而原目之参错不合者,则削而不录焉。  △《西山文集》·五十五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宋真德秀撰。德秀有《四书集编》,已著录。考《宋史》本传,德秀有《西山甲乙稿》、《对越甲乙集》、《经筵讲义》、《端平庙议》、《翰林词草》、《四六献忠集》、《江东救荒录》、《清源杂志》、《星沙集志》诸书。此本为明万历中福建巡抚金学曾所刊,国朝浦城县知县王允元又补葺之。所载诗赋而外,惟《对越甲乙稿》、《经筵讲义》、《翰林词草》三种自分卷帙。其馀序记等作,但以类次,不别分名目。或即本传所谓《西山甲乙稿》者,未可知也。他如《端平庙议》诸书,俱不编入,疑其阙佚尚多。然马端临《通考》所载亦作五十六卷,则此本所少仅一卷。殆宋时刊本,即未尝以诸书编入耶?德秀生朱子之乡,故力崇朱子之绪论,其编文章正宗,持论严刻,於古人不贷尺寸。而集中诸作,吹嘘释、老之焰者,不一而足,有不止韩愈《罗池庙碑》为刘昫所讥、与大颠诸书为朱子所摭者。白璧微瑕,固不必持门户之见,曲为隐讳。然其他著作,要不失为儒者之言,亦不必竟以一眚掩也。  △《方泉集》·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周文璞撰。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又号山楹,阳穀人。诸书不详其仕履。盖亦江湖派中人也。是集凡赋一卷、诗三卷。张端义《贵耳集》极称其《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涂塔歌》,以为不减贺、白。(案贺、白谓李贺、李白也。语殊杜撰,谨附订於此。)然文璞古体长篇,微病颓唐,不出当时门径,较诸东坡、山谷,已相去不知几许。端义拟以青莲、长吉,未免不伦。至於古体短章,近体小诗,如端义所称《题锺山》一绝、《晨起》一绝,固可肩随於《白石》、《涧泉》诸集之间,宜其迭相唱和也。端义所称《灌口二郎歌》,集无此题。惟四卷之首有《瞿塘神君歌》,观其词意,殆即所谓《灌口二郎歌》者。或文璞以名不雅驯,后改此题欤。  △《东山诗选》·二卷(永乐大典本)  案《东山诗选》散见《永乐大典》中,皆题葛元承撰,而不著时代爵里。今考集中《早发》诗云:“天台今日去,步步紫云乡。”又《新昌道中》诗云:“明朝行几里,应近赤城西。”则当为天台人矣。谢铎《赤城续志》载有葛绍体字元承,家於黄岩。尝师事永嘉叶適,得其指授。赵希弁《读书附志》亦载有葛绍体《东山诗文选》十卷。则此集即绍体所撰,旧本偶题其字耳。惟《读书附志》称诗文选,而《永乐大典》所载乃有诗无文。或文不足录,为编纂者所删欤?希弁又称家大酉应繇为之序,叶梦鼎跋其后,及行状、墓志原附集中。今并佚不存,其事迹则无可考见矣。叶適《水心集》有《赠绍体》诗云:“数年之留能浩浩,一日之别还草草。念子身名两未遂,令我衰病无一好。”又云:“不愁好龙龙不下,只愁爱玉酬石价。”殆亦潦倒场屋之士。集中有与赵师秀、翁卷酬赠之作,故其诗颇近四灵。盖永嘉一派,以四灵为宗主,当时风气如是也。厉鹗撰《宋诗纪事》,不载绍体之名,知集佚已久。今据《永乐大典》所录,分体釐订,编为二卷,以存其概。绍体所著,又有《四书述》,见於朱彝尊《经义考》,注曰已佚。然有此一集,已足以传绍体矣。  △《白石诗集》·一卷、附《诗说》·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夔学诗於萧。  而卷首有夔自序二篇。其一篇称:“三薰三沐,师黄太史氏,居数年,一语噤不敢吐。始大悟学即病,不若无所学者之为得。”其一篇称:“作诗求与古人合,不如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如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学盖以精思独造为宗。故序中又述千岩、诚斋、石湖咸以为与己合,而己不欲与合。其自命亦不凡矣。今观其诗,运思精密,而风格高秀,诚有拔於宋人之外者。傲视诸家,有以也。《宋史·艺文志》载夔《白石丛稿》十卷。陈振孙《书录解题》载《白石道人集》三卷。今止一卷,殆非完本。考《武陵旧事》载夔诗四首,《咸淳临安志》载夔诗三首,《研北杂志》亦载夔诗一首,皆此本所无。知在所佚诸卷之内矣。夔又有《诗说》一卷,仅二十七则,不能自成卷帙,旧附刻词集之首。然既有诗集,则附之词集为不伦,今移附此集之末,俾从其类。观其所论,亦可以见夔於斯事所得深也。  △《野谷诗稿》·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赵汝鐩撰。汝鐩字明翁,袁州人。其称开封者,汝鐩为太宗八世孙,追溯祖系,不忘本源,犹唐代诸李皆称陇西成纪也。登嘉泰二年进士。授馆职。  嘉定中分司镇江管榷。王士祯《池北偶谈》载黄虞稷尝钞宋人小集二十八家。士祯手钞姜夔、周弼、邓林三家。馀摘录佳句者十九家,以汝鐩为首。所录凡五言二十联、七言一联,称其五言律时有佳句,七言俚俗,歌行漫无音节顿挫。而谓刘克庄序推其跌宕真剸蛟缚虎手,又许以建安、黄初,皆失之妄。又评释斯植《采芝集》曰:“此君及赵汝鐩五言,皆多佳句,而无远神。”其论良允。然自唐以来,兼擅诸体者,不过数家。馀皆互有短长。孟浩然、韦应物以五言笼罩千古,而七言则皆不工。无论姚合以下,至於晚唐、五季,以迨九僧、四灵,刻意苦吟,不过求工於五字。盖江湖一派,门径如斯,不能兼责以他体。一花一石,时饶佳致,如汝鐩之流,固亦谈艺者所不废也。  △《平斋文集》·三十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洪咨夔撰。咨夔有《春秋传》,已著录。是集经筵进讲及制诰之文居多,诗歌杂著仅十之三。其官御史时,忠言谠论,力陈时弊,略见於《宋史》本传。  而集中不录其奏疏,或避人焚草之意欤!考史称咨夔为嘉定二年进士。而厉鹗《宋诗纪事》据《咸淳临安志》谓嘉定无二年榜,因断为元年。今考集中《题陶崇诗卷》云:“某与宗山同壬戌进士。”按嘉定以戊辰改元,其二年为己巳。若壬戌则实嘉泰二年。史特误泰为定,鹗未详考,而以咨夔为嘉定元年进士,非也。  又谢枋得《叠山集》末附录《赠行》诸诗,有洪平斋七律一首。核其时代,与咨夔殊不相及。《宋诗纪事》别出《洪平斋》一条,不以入咨夔条下。是则考之为审矣。  △《蒙斋集》·十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袁甫撰。甫字广微,鄞县人。礼部侍郎燮之子。举嘉定七年进士第一。历官吏部侍郎,兼国子祭酒,权兵部尚书。赠少傅,谥正肃。事迹具《宋史》本传。  焦竑《国史经籍志》载甫《蒙斋集》四十卷。明以来传本甚稀。近时李邺嗣等辑《甬上耆旧诗》,蒐罗颇广,而亦未见甫集,仅从他书摭拾编次。则其佚固已久矣。今取《永乐大典》所载者,以类排比,釐为一十八卷。甫承其家学,具有渊源。历官所至,惟汲汲以兴利除害为事。凡有奏请,凿然可见诸施行。其在徽州所上便民诸条,迄今利赖,不同纸上空谈。至於遇朝廷大事,侃侃直陈,尤为切中窾要。如史嵩之议约蒙古伐金,甫力持不可。且言嵩之轻脱难信,几罹危祸。  又力斥史弥远之专政,而劝理宗以独揽乾纲,更为人所难言。今诸疏虽不尽传,而所存劄子尚多。要皆劘切权贵,抗论不阿,可称忠鲠之士。其他诗文,类多明白晓畅,切近事理,亦不屑为藻缋之词。独其遗编湮没几数百年。今幸逢蒐罗放佚之时,其祖文所著《瓮牖闲评》,其父燮所著《家塾书钞》、《毛诗讲义》及《絜斋集》,并於《永乐大典》中裒辑刊布。且得邀宸章褒咏,光耀艺林。兹甫斯集,又得排次成帙,复显於蠹蚀之馀。既仰见圣天子表章遗籍,阐发幽光,为千古艺林之至幸。并见袁氏父子祖孙,积学三世,凡所著作,虽沉晦有年,而卒之不能磨灭,待昌运而重彰。亦足励穷经稽古之儒,各勉为其可传也。  △《康范诗集》·一卷、《附录》·三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宋汪晫撰。晫所编《曾子》,已著录。是集题曰“康范”者,真德秀参知政事时,属绩溪令李遇求晫言行之实,将荐於朝。会德秀卒,未果,后晫亦卒,遇私谥之曰“康范”,因以名集也。末有晫三世孙梦斗跋语,称“其诗词共七十首。其馀杂著,亦尝编辑得二十篇。并《静观常语》三十馀卷,亡於兵火。惟诗词草本仅存”云云。盖掇拾於残毁之馀,已非其完帙,故所存仅此集。  后又有《康范续录》,载梦斗进晫所编《曾子》、《子思子全书》表及《褒赠通直郎指挥》二篇。又有《康范实录》,载行状、铭诔之类,盖仿李翱文集所作《皇考实录》之例。(案自六朝以后,实录已为国史之尊名,臣庶不应僣拟,已驳正於李翱集条下,兹不具论。)又有附录外集,载诸名贤与其先世酬唱题赠之作,皆后人所续辑也。是集及梦斗《北游集》旧本,合题曰《西园遗稿》。西园盖其先世监簿琛别业,苏辙有《题汪文通豁然亭》诗,即在其地。今以二人相距三世,本各为一集,故仍分著於录。而附存其改题之总名於此焉。  △《清献集》·二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杜范撰。范字成己,黄岩人。嘉定元年进士。淳祐中官至右丞相,清献其谥也。事迹具《宋史》本传。史载范所著古律诗五卷,今此本四卷。又杂文六卷,今此本亦四卷。又奏稿十卷,今此本十卷,又多书劄一卷。又外制三卷、进故事五卷、经筵讲义三卷,今此本俱不载,而有行状、本传、祠记等一卷,列於卷首。  共为二十卷。盖后人重辑之本,非其旧矣。范有公辅才,正色立朝,议论鲠切。  其为御史时,累劾李鸣复等行贿交结之罪,鸣复卒以去位。其守宁国还朝时,又极陈内忧外患之交迫,而劝理宗以屏声色、远邪佞,言多切挚。及其为相,前后所上五事及十二事,无不深中时弊。虽在位未久而没,不能大有所匡正,然奏疏之见於集者,大都悱恻恳到,足以徵其忠爱之忱矣。  △《鹤林集》·四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吴泳撰。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元年进士。理宗朝历官起居舍人,兼直学士院,权刑部尚书。终宝章阁学士,知泉州。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所著有《鹤林集》,而不详卷数。《艺文志》亦不著录。惟《永乐大典》各韵中,颇散见其诗文。谨裒辑编次,釐为四十卷。放佚之馀,篇什尚夥,亦可见其著作之富矣。泳当南宋末造,正权奸在位,国势日蹙之时,独能正色昌言,力折史弥远之锋,无所回屈。可谓古之遗直。至当时边防废弛,泳於山川阸塞,筹画了如,慷慨敷陈,悉中窾要。本传所载诸疏,简略未详。今以本集考之,如绍定二年上《西陲八议》。五年疏四失三忧及《保蜀三策》。端平二年言元兵先通川路,后会江南,不可不固上流。三年乞预储蜀帅,又陈《坏蜀四证》及《救蜀五策》。  大抵於四川形势言之最晰。良由南宋以蜀为后户,於形势最为冲要。泳又蜀人,深知地利。故所言切中窾会,非揣摩臆断者比,实可以补史所未备。其他章疏表奏,明辨骏发,亦颇有眉山苏氏之风。在西蜀文字中,继魏了翁《鹤山集》后,固无多让也。  △《东涧集》·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许应龙撰。应龙字恭甫,闽县人。嘉定元年进士第。调汀州教授。累迁国子司业祭酒,权直舍人学士二院。官至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提举洞霄宫。  事迹具《宋史》本传。其集则不见於《艺文志》,原书卷目已不可考。明钱溥编次《秘阁书目》,亦不载其名。则明初已散佚矣。惟《永乐大典》颇散见其诗文,抄撮排缀,各体粗备,而制诰一类尤繁。盖应龙在理宗时,历掌内外制,尝以日昃拜命,夜半宣锁,不二鼓而草三麻,人服其敏。史称郑清之、乔行简罢相制,皆应龙所草,帝极称其善。今二制并在集中,典雅严重,实能得代言之体。其他亦多深厚简切。而於当时宰执将帅、侍从诸臣、姓名官爵、迁转拜罢、纪传所未详者,尤可藉以徵信,於考史尤为有裨。又应龙於经济幹略,深所究心。其知潮州,属剧盗逼境,随机扞御,诸寇悉平。治潮政绩,与李宗勉治台齐名。及为兵部尚书,值乔行简行秤提楮币之法,民间不便。应龙奏罢之。今其劄子亦具存集内。大抵疏通畅达,切中事情,务为有用之言,非篆刻为文者可比。虽其格力稍弱,然舂容和雅,能不失先正典型。在南宋馆阁之中,亦可称一作手矣。谨以类裒次,釐为十有四卷。著之於录,俾不致泯没於后焉。  △《方是间居士小稿》·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刘学箕撰。学箕字习之,崇安人。刘韐之曾孙,刘子翚之孙,刘《王毕》之子也。闲居不仕,自号种春子。家饶池馆,有堂曰方是间。故又号方是间居士。是编上卷,古今体诗一百七十一首。下卷,赋及杂文二十七首、长短调三十八首。  前有嘉定间建阳刘淮、东里赵蕃、开封赵必愿三序。末有学箕自记及其门人游彬等跋。初已鋟版,因兵乱散失。元至正辛丑,其裔孙名张者,复重刊之。此编盖从刻本影抄者也。刘淮序称其笔力豪放,诗摩香山之垒,词拍稼轩之肩。今观集中诸词,魄力虽少逊辛弃疾,然如其《和弃疾金缕词韵述怀》一首,悲壮激烈,忠孝之气,奕奕纸上,不愧为韐之子孙。虽置之稼轩集中,殆不能辨。淮所论者不诬。至其诗虽大体出白居易,而气味颇薄。歌行则往往放笔纵横,时露奇崛。  或伤於稍快稍粗,与居易又别一格。淮以为抗衡居易,则似尚未能矣。  △《翠微南征录》·十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华岳撰。岳字子西,贵池人。为武学生。开禧元年上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下大理寺鞫治,编管建宁。侂胄诛,放还。登嘉定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  又谋去丞相史弥远,事觉,下临安狱,杖死。其集名“南征”者,皆其窜建宁时所作。“翠微”则其别号也。此本卷首有新城王士祯题语,曰:“宋华岳集十一卷,名《翠微南征录》。第一卷开禧元年上皇帝书,请诛韩侂胄、苏师旦,语最抗直。馀诗十卷,率粗豪使气。上侂胄诗云:‘十庙英灵俨如在,漫於宗社作穿窬。’及诛侂胄,函首请和。又有诗云:‘反汉须知为晁错,成秦恐不在於期。’  皆不肯附和浮议,盖陈东一流人。如岳诗,不以工拙论可也。”其持议颇允。士祯又引《吴兴掌故》云:“《翠微集》,华廉字仲清著,不知何据。”案岳名著史册,此集亦著录《艺文志》,昭灼无疑。华廉所著《翠微集》,当别自一人一书,与岳集不得相混。士祯乃录以存疑,则失於裁断矣。  △《浣川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戴栩撰。栩字文子。朱彝尊《经义考》引王缵说,作字立子。未知孰是也。  永嘉人。登嘉定元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迁秘书郎。出知临江军,不赴。后复起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所著《浣川集》十八卷。案栩有绝句云:“近来万境心如洗,笑改斜川作浣川。”盖其罢官后所自号,因以名集也。  外间久无传本。今从《永乐大典》采掇编次,釐为十卷。栩与徐照、徐玑、翁卷、赵紫芝等同里,故其诗派去四灵为近。然其命词琢句,多以镂刻为工,与四灵之专主清瘦者,气格稍殊。盖同源异流,各得其性之所近。至其文章法度,则本为叶適之弟子,一一守其师传,故研炼生新,与《水心集》尤为酷似。中如《论圣学》、《论边备》诸劄子,亦复敷陈剀切,在永嘉末派,可云尚有典型。惟是史弥远柄国之时,栩献诗谀颂,不一而足。而胡知柔以争济王事忤弥远,谪赴象台,栩又赋诗赠行,深致惋惜。前后若出两辙。昔韩愈上京兆尹李实书,深相推挹。  及作《顺宗实录》,乃具列其罪。文人前后异论,虽往往而然,然不应一时之内,翻覆至於如是。岂非内托於权倖,外又附於清流欤?其人殊不足道,以词采取之可矣。《经义考》载栩所著有《五经说》,注曰已佚。今考其说,惟谓《周礼》特周公大约之书,当时未必尽行,其立论颇为有识。至於谓《诗》坏於卫宏之序,《春秋》误於《公羊》之传,《易》由於三圣《系》、《爻》、《彖》、《象》之互入,《书》失於孔壁序传简编之相乱。大抵南宋诸人轻诋汉儒之馀唾,虽不存可也。  △《渔墅类稿》·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元晋撰。元晋《宋史》无传。惟《江西通志》载其字明父,崇仁人。登嘉定四年进士。初授雩都尉,迁知福州、融州。累官邕管安抚使。尝建渔墅书院,因以名集。然考赵汸《东山存稿》有虞集行状,称集之祖解组过临川,寓公陈元晋之夫人为其女弟,因迎以归。则元晋亦蜀人,侨居崇仁。《通志》尚考之未详也。焦竑《经籍志》载有元晋《渔墅类稿》十卷。诸家悉不著录。今检《永乐大典》中,尚存杂文八十馀首,各体诗一百一十馀首。谨以类编辑,釐为八卷。  《江西志》称元晋嗜学好义,为德於乡人者甚多。历官所至,俱著政绩。今观集中,如《乞差甲首科劄子》,则极论当时赋役之弊。《上曾知院事》,则力陈上流防江之策。且谓天下非事功难立之为忧,而人心不睦之可畏。又谓边遽戒警,则号召郡国不教之卒,坐糜粟於长江以南,谓之警报。及日远则散遣解弛,又复置之度外。自开国以来,同一痼病。其於南宋废弛聚讼之象,指陈痛切,可谓深中膏肓。又《上魏了翁启》有云:“善类之势不振,付之乍佞乍贤。正论之脉仅存,听其自鸣自息。以奔趋为捷径,以软熟为圆机。习成脂韦,病入骨髓。”皆愤世嫉俗之言。则知其生平必伉直不谐於时者。读其遗文,犹可以见其人也。  △《沧洲尘缶编》·十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程公许撰。公许字季与,一字希颖,叙州宣化人。举嘉定四年进士。历官权刑部尚书,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事迹具《宋史》本传。公许冲澹自守,而在朝谠直敢言,不避权倖。屡为群小齮龁,不安其位而去。当代推其风节,初不以文采见长。然所作才气磅礴,风发泉涌,往往下笔不能自休。本传称所著有《尘缶文集》、《内外制》、《奏议》、《奉常拟谥》、《掖垣缴奏》、《金华讲义进故事》行世。今皆散佚不传。惟《永乐大典》载有公许诗文,题曰《沧洲尘缶编》。又有公许自序一篇,末署淳祐改元辛丑。盖公许为秘书少监时所自编也。案公许当日所论列,如《应诏言事乞留杜范》、《乞还言官》、《言蜀事十条》、《请蠲和籴》、《乞罢龚基先》、《论徐元杰事》诸疏,《宋史》皆撮其大纲,著於本传。其全文必更剀切详明,而详检《永乐大典》,均未之载。殆以《内外制》、《奏议》诸编当时皆别本单行,今惟文集仅存,故其他遂不复见。  至古今体诗,据自序本以一官为一集。而其目为《永乐大典》所割裂,原第已无可考。杂文亦仅有序记、策问等寥寥数篇,尤非完帙。今姑就所存者裒辑掇拾,分类编次,釐为十四卷。大抵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虽不以煅炼为工,而词旨昌明,议论切实,终为有道之言。其格在雕章绘句上也。  △《安晚堂诗集》·七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郑清之撰。清之初名燮,字文叔。后改今名,字德源。安晚其别号也。鄞县人。嘉定四年进士。宝庆初以定策功,累官太傅左丞相。卒谥忠定。事迹具《宋史》本传。所撰《安晚集》,本六十卷,宋时刊於临安。此本所存仅第六卷至第十二卷,但有诗而无文,较原目仅十之一。考王士祯《蚕尾集》,有《安晚集跋》,亦称仅古今体诗第六卷至第十二卷,则康熙中已无完本矣。士祯但谓其诗多禅语,而不言其工拙。今观所作,大都直抒性情,於白居易为近。其《咏梅》、《咏雪》七言歌行二十首,亦颇有可观。且清之为相,擢用正人,时有“小元祐”  之号。在南宋中叶,犹属良臣。不但其诗为足重,固不容以残阙废也。厉鹗《宋诗纪事》从临安、四明两志采得《净明院》及《题雪窦妙高峰》诗二首,为此本所未载。零篇断简,幸留百一,今亦并附入焉。    卷一百六十三 集部十六  ○别集类十六  △《四六标准》·四十卷(内府藏本)  宋李刘撰。明孙云翼笺释。刘字公甫,崇仁人。嘉定七年进士。历官宝章阁待制。云翼有《橘山四六笺注》,已著录。刘平生无他事可述,惟以俪语为专门。  所著《类稿》、《续类稿》、《梅亭四六》,今皆未见。此本乃其门人罗逢吉所编。以刘初年馆何异家,及在湖南、蜀中所作汇为一集。题曰“标准”,盖门弟子尊师之词也。凡分七十一目,共一千九十六首。自六代以来,笺启即多骈偶。  然其时文体皆然,非以是别为一格也。至宋而岁时通候、仕宦迁除、吉凶庆吊,无一事不用启,无一人不用启。其启必以四六。遂於四六之内别有专门。南渡之始,古法犹存。孙觌、汪藻诸人,名篇不乏。迨刘晚出,惟以流丽稳贴为宗,无复前人之典重。沿波不返,遂变为类书之外编、公牍之副本,而冗滥极矣。然刘之所作,颇为隶事亲切,措词明畅。在彼法之中,犹为寸有所长。故旧本流传,至今犹在。录而存之,见文章之中有此一体为别派,别派之中有此一人为名家,亦足以观风会之升降也。至云翼之注,芜杂特甚,然亦有足备考证者。旧本所载,亦姑附存焉。  △《筼窗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陈耆卿撰。耆卿有《赤城志》,已著录。考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云:“叶適汲引后进,以文字之传,未有所属。晚得耆卿,即倾倒付属之。时士论犹未厌,適举《东坡太息》一篇为证,谓他日终当论定。其后才十数年,世上文字,日益衰落,而耆卿卓然为学者所宗。”又云:“耆卿四六,理趣深而光焰长。以文人之笔藻,立儒者之典型。合欧、苏、王为一家,適深叹赏之。”核以適所作耆卿集序,称许甚至,知子良所言为不诬。谢铎《赤城新志》,亦称其文疆埸甚宽,而步武甚的。惟车若水为耆卿弟子,所著《脚气集》则曰:“予登筼窗先生门,方逾弱冠。荆溪吴明辅(案明辅即吴子良字)先从筼窗,已登科,相与作为新样古文。每一篇出,交相谀佞,以为文章有格。归呈先祖,乃不悦。私意谓先祖八十有馀,必是老拙,晓不得文字。顾首顾尾,有间有架,且造语俊爽,皆与老拙不合也。既而先祖与筼窗皆即世,吾始思六经不如此,韩文不如此,欧苏不如此,始知其非”云云。其持论独异。今观其集,虽当南渡后文体衰弱之馀,未能尽除积习,然其纵横驰骤,而一归之於法度。实有灝气行乎其间,非啴缓之音所可比,宜其与適代兴矣。《读书附志》载所著《筼窗初集》三十卷、《续集》三十八卷。《宋史·艺文志》、马端临《经籍考》已不著录。世亦久无传本。  今从《永乐大典》中采掇薈萃,共得文一百三十一篇、诗三十八篇、词四篇。  中如《林下偶谈》所称《代谢希孟上钱相启》、《游仲鸿谥议》之类,均已亡阙。  盖所存仅十之一二矣。谨釐正讹舛,录为十卷,俾不终就湮没。其叶適、吴子良序跋及耆卿自序,仍录置前后,庶有以考见其大略焉。  △《友林乙稿》·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史弥宁撰。弥宁字安卿,鄞县人。丞相浩之从子也。嘉定中以国子舍生莅春坊事,带閤门宣赞舍人,知邵阳。《宋史》无传,其集亦不见於《艺文志》。  此本犹宋时旧刊,楷法颇为工致。凡录诗一百七十首,前有原序一篇,自称其名曰域。大略谓浩帅闽时,以庠序诸生最沐称赏。后四十年,得见弥宁於湘南,因掇拾友林诗稿,命工鋟之。而序末旧阙一翻,失去题署年月,不知其姓为谁。  以词意推之,盖作於弥宁知邵阳时也。集中近体诗居多。其《诗禅》一首云:“诗家活法类禅机,悟处工夫谁得知。寻著这些关棙子,国风雅颂不难追。”  观其持论,似亦以妙悟为宗,与严羽之说相近。然命意遣词,务取鲜新,乃往往伤於纤仄,无所谓镜花水月之意。则所谓妙悟者,特一韵之奇、一字之巧而已。  特其点缀映媚,时亦清警,沙中金屑,要不可谓之非宝。固亦不妨录其一长云尔。  △《方壶存稿》·八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汪莘撰。莘字叔耕,休宁人。嘉定间以布衣上封事。不用,退而筑室柳溪之上,囿以方渠,自号方壶居士。与朱子颇相善。然集首《辞晦庵朱侍讲书》,反覆以调和两宫责望朱子。至称建明稍缓,非特不能为天下学道者之地,亦不能为后世学道者之地。其言剀切耿直,相规以善。非依草附木,苟邀奖借者比。朱子答书,今佚不传。而集中别有与莘两书。其一书颇以好论说、喜文章为戒,亦深以道义相切劘,或病其前书太直欤!是编第一卷为书、辨、序、说、颂,第二为赋、歌行,第三卷至第七卷为古、今体诗,第八卷为诗馀。附录李以申所撰传及交游往来书。前有程珌、孙嵘叟、王应麟三序。后有宇文十朋、史唐卿、刘次皋、汪循四跋。考所附徐谊书,称移牒州县,使书吏录其著述。刘次皋跋又称莘出示诗稿三编。则莘本有自编之集。宇文十朋跋称曰《柳塘集》,盖其初名也。  汪循跋乃称先生著述多不存,存者此耳,故谓之《存稿》。裔孙灿、尚和、孝海辑而传之。则此本为灿等所重编,非其旧矣。观孙嵘叟序作於咸淳辛未,已称所上三疏不可见。则循跋所谓著述多不存者信也。集中诸文,皆排宕有奇气。诗源出李白,而天姿高秀不及之,故往往落卢仝蹊径。虽非中声,要亦不俗。诗馀前有自序,称所爱者苏轼、朱希真、辛弃疾三人,谓之词家三变。故所作稍近粗豪。  其中《水调歌头》二首,至以《持志存心》为题,则自有诗馀,从无此例。苟欲讲学,何不竟作语录乎!  △《铁庵集》·三十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大琮撰。大琮字德润,号壶山,莆田人。开禧元年省试第三人。除右正言,疏论天下大势,复言理乱安危之要。迁起居舍人,兼实录院检讨官,奉祠去职。寻改集英殿修撰,知广州。调知隆兴。卒谥忠惠。《宋史》无传。其事迹略见《福建通志》中。今按周密《齐东野语》,称闽漕方大琮与王臞轩友善,而集中亦有将乡漕之命语。则尝官福建转运使。又集首原题宋宝章阁直学士。则不终於集英修撰。盖《通志》所纪,历官犹未备也。《宋季三朝政要》载:“理宗端平三年,大琮为右正言,上疏极论济王之冤。侍御史蒋岘劾其鼓扇异端,与王逸、刘克庄同日去国。”盖亦謇谔敢言之士。故其奏疏多能疏通畅达,切中时弊。  经义亦颇有可观。虽文格稍涉平衍,而要非游谈无根也。原集久佚,此本乃其族孙良永、良节等蒐辑编成。盖散亡之馀,已非全帙矣。  △《壶山四六》·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考南宋文士号壶山者有四。其一为宋自逊,字谦父。方回《瀛奎律髓》所谓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以造华居者也。其一为徐师仁,字存圣。  所著有《壶山集》七十卷,见於《续文献通考》中。其一为黄士毅,字子洪。自莆徙吴,不忘故乡,因号壶山。从学朱子,尝编类其语录以行世者。其一则方大琮也。四人之中,师仁事迹已无考。自逊为江湖游客,未尝仕宦。士毅则藉承师荫,列名道学,亦非显官。惟大琮曾任闽漕,而此集第一首即《除福建漕谢乔平章启》。其中所云“竟坐非宜言之诛,当伏不可赦之罪”者,亦与大琮疏论济王被斥事迹相符。似当为大琮所作。第今所传大琮《铁庵集》,为其族孙良永等所编,取入四六启劄六十四首,多不与此相同。而此本所收八十馀首,其数转浮於本集。良永等既加搜辑,不应疏脱如是,其偶未见此本耶?以其属对亲切,工於剪裁,当南宋骈体之中,尚为佳手。疑以传疑,姑附录於《铁庵集》后,以备参考云尔。  △《默斋遗稿》·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游九言撰。九言字诚之,建阳人。由古田尉知光化县,充荆鄂宣武参谋官。  端平中,特赠直龙图阁,谥文靖。其集《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此本为浙江鲍氏知不足斋所藏。凡诗一卷、文一卷。厉鹗《宋诗纪事》录九言诗四首,其前二首即采之此集。然所载《金陵野外废寺》一首云:“池塘淡日蒹葭冷,篱落西风橘柚黄。”此本“淡日”作“淡月”,“橘柚黄”作“橘柚香”。《听郑三弹双韵子歌》一首云:“眼前犹听旧歌词。”此本作“眼中犹有汉威仪”。均字句小异。盖传写者不一本也。其馀《美人倚楼图》一首、《溪上》一首,则均为集中所不载,鹗从《诗家鼎脔》录入。而此本之末,鲍氏又从刘大彬《茅山志》补录词三首,从曹学佺《宋诗选》及《槜李诗系》诸书补录诗六首。疑此本亦由掇拾而成,故搜采有所未及欤。其诗格不甚高,而时有晚唐遗韵,不涉於生硬杈桠。  其《义灵庙迎享送神曲序》,记台州司户滕膺拒方腊之乱甚详,亦足以补史之阙也。  △《履斋遗集》·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吴潜撰。潜字毅夫,宣州宁国人。嘉定十年进士第一。官至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左丞相,封许国公。后谪化州团练使,安置循州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是集为明末宣城梅鼎祚所编。凡诗一卷、诗馀一卷、杂文二卷。  盖裒辑而成,非其原本。如诗馀中有《和吕居仁侍郎》一首,居仁即吕本中字,吕好问之子也。为江西派中旧人,在南北宋之间。宝祐四年,潜论鄂渚被兵事,称年将七十。则其生当在孝宗之末,何由见本中而和之?则捃拾残賸,不免滥入他人之作。本传载潜绍定四年有《论京城大火疏》,又有《豫畜人材疏》。端平元年有《陈九事疏》。为江西转运副使时有《奏造斗斛等十五事疏》。知太平州时有《论急救襄阳疏》、《请分路取士疏》。知镇江府时有《言边储防御十五事疏》。为浙西制置使时有《申论防御江海疏》。为吏部尚书时有《乞遴选近族疏》。  为左丞相时有《令朝臣各陈所见疏》、《论鄂州被兵疏》、《劾丁大全等疏》。  今皆不见集中。则其散佚者尚多。又如《题金陵乌衣园·满江红》词:“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句,乃用杜甫“每逢天一笑,复似物皆春”语。甫则用《神异经》玉女投壶天为之笑事,本非僻书。而鼎祚乃注“天”疑作“添”。则其校雠亦多妄改。然潜原集既佚,则收拾放佚,以存梗概,鼎祚亦不为无功矣。  潜诗颇平衍,兼多拙句。求如《送何锡汝》五言律诗之通体浑成者,殆不多见。  其诗馀则激昂凄劲,兼而有之,在南宋不失为佳手。杂文虽所存不多,其中如与史弥远诸书,论辨明晰,犹想见岳岳不挠之概。是固不但其人品足重矣。  △《臞轩集》·十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迈撰。迈字实之,兴化军仙游人。嘉定十年进士。调南外睦宗院教授。  召试学士院,改通判漳州。应诏直言,为台官所劾,削二秩。淳祐中,知邵武军,予祠。卒赠司农少卿。事迹具《宋史》本传。然考周密《癸辛杂识》有载迈为正字时事,而本传不言其为此官。则史文亦有所阙略也。迈所著文集,《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惟明钱溥《秘阁书目》载有《臞轩集》七册。王圻《续文献通考》亦有《臞轩集》二十卷。是明代尚有传本。今世所存只《臞轩四六》一卷,皆启劄骈偶之作。盖即从集中抄出别行,偶然独存者也。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兼采他书所引附益之,共得文一百七十一首、诗四百四十三首、诗馀五首,釐为一十六卷。计其篇目,约略得十之七八矣。迈少负才名,而史尤称其练达世务。盖非徒以词藻见长者。考其初以殿试第四人出佐长沙幕,刘克庄作诗送之,有“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之句,见於《后村集》中。是当对策时已有伉直之目。厥后历官所上封事,类多区别邪正,剖析时弊之言。如《谏乔行简再相》及《禋祀雷雨应诏》诸篇,敷陈皆极剀切。其於济王竑事,反覆规劝,更见拳拳忠爱之心。《癸辛杂识》称迈因轮对追论史弥远擅权,词气过戆,帝以狂生目之。  迈后归里,遂自称“敕赐狂生”。其事为本传所未载,亦足以见其气节。今集中诸疏并存,尚可考见一二。集中诗文亦多昌明俊伟,类其为人。读者因其言而论其行,固不徒取其文辞之工矣。  △《东野农歌集》·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戴昺撰。昺字景明,东野其自号也。天台人。石屏居士复古之从孙。嘉定十二年登进士第。授赣州法曹参军。其自序有“效官秋浦”之语,则宝祐中又尝为池州幕僚。不知其终於何职也。其诗世有二本。一为两淮所进,题曰《戴东野诗》,只一卷。卷首又题曰《石屏诗集附录》。盖本缀复古诗后以行者。一为浙江所进,分为五卷。其编次稍有条理,而诗视两淮本较少数篇。今以浙江本为主,据两淮本增入诗十一首。又据《宋诗抄》增入诗三首。凡百有馀篇。考卷内有宝祐改元癸丑修禊日昺自跋曰:“抖擞破囊凡百篇录之。”则昺所自编不过此数,可以称足本矣。昺少工吟咏,为复古所称,有“不学晚唐体,曾闻大雅音”之句。  今观所作五言,如“眼明千树底,春入数花中”、“秋床梧叶雨,晓袂竹林风”、“清池涵竹色,老树蚀藤阴”、“草润蛩声滑,松凉鹤梦清”,七言如“野水倒涵天影动,海云平压雁行低”、“飏柳轻风寒忽暖,催花小雨湿还晴”。格虽不高,而皆清婉可讽。亦颇具石屏家法也。  △《敝帚稿略》·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包恢撰。恢字宏父,建昌人。嘉定十三年进士。历官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封南城县侯。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少保,谥文肃。《宋史》本传称恢诸父皆从朱子学,少时即闻心性之旨。历官所至,破豪猾,去奸民,治蛊狱,课盆盐。然於《贾似道传》又称似道行公田法时,恢知平江,督买民田,至以肉刑从事。两传皆出托克托手,乃贤奸迥异。盖《宋史》於道学诸人,例多褒美。虽有恶迹,亦讳之不书。而似道传中则偶忘刊削此事,故有是矛盾也。恢平生不以文名,史传亦绝不及其著作。惟元刘埙《隐居通议》有云:“恢以学文为时师表,平生为人作丰碑巨刻,每下笔辄汪洋放肆,根据义理,娓娓不穷。盖其学力深厚,不可涯涘”云云。独推重之甚至。今观所作,大都疏通畅达,沛然有馀。其奏劄诸篇,亦剀切详明,得敷奏之体。虽附合权奸,不免负其所学。置其人而论其文,固亦不失为儒者之言矣。《隐居通议》又称恢“平生最疑《周礼》,以为非圣哲之书。遂著书剖其非,号曰《周礼六官辨》。景定壬戌,恢与刘克庄同侍缉熙殿,克庄奏之。有诏宣取,欧圣弼为作进表。虽所辨未当,而表则极佳”云云。此事本传失载,而《六官辨》亦不在集中。意其有别本单行,故未经收入欤?集为恢所自编。《宋史·艺文志》、马氏《经籍考》皆未著录。世亦别无传本,原目已不可考。今从《永乐大典》采掇编辑,共得文七十馀首、诗八十馀首,釐为八卷。  而以恢自识及门人郑无妄书后附於末简。尚略见是集之始末也。  △《清正存稿》·六卷、《附录》·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徐鹿卿撰。鹿卿字德夫,号泉谷,丰城人。嘉定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以华文阁待制致仕。卒谥清正。事迹具《宋史》本传。其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议》、《讲议》、《盐楮议》、《政稿》、《历官对越集》诸书。今俱散佚。  此本乃明万历中其十二世孙鉴巡按福建,於家乘中蒐辑刊行者也。鹿卿博通经史,居官廉约清峻,多惠政。凡所建白,皆忠悃激发,不少隐讳。今观是集,如都城火,则上封事言惑嬖宠、溺燕私、用小人三事;迁国子监主簿入对,则陈洗凡陋、昭劝惩等六事;为太府少卿入对,则言定国本、正纪纲、立规模诸事。大抵真挚恳切,深中当时积弊。刘克庄以董子之醇、贾生之通许之,虽标榜之词,不无稍过。要其纯忠亮节,无愧古人,固非矫激以取名者所得而比拟矣。  △《寒松阁集》·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詹初撰。初字以元,休宁人。始为县尉,以荐入太学为学录。尝上《乞辨邪正疏》,忤韩侂胄,罢归。所居曰流塘里,故其诗文名《流塘集》。《宋史·艺文志》不载。诸家书目亦不著录。据其子阳跋,称旧有二十一卷,后毁於火。  阳於族人处乞得残本,归而藏之。又有其十六世孙景凤、十七世孙璧二跋,称嘉靖戊午,景凤等始鋟於木。因其读书之处,改名曰《寒松阁集》。分为三卷。首卷《翼学》十篇,述学问大旨。又《序经》二篇,《序论语》上下篇,义如《易序卦》之例。次卷为目录五十五条,分上、下二篇。三卷为古今体诗四十九首,又附以往来书简。末有宋饶鲁、李士英及明嘉靖间田恬等跋。据璧跋,是集之刻共四十一版。此本版数相符,盖从刻本影抄也。核其立言大旨,如与詹体仁论道,体仁摘其《咏水》诗“野人见清不见水,却道无水亦无清”之句,深以为疑。盖不免稍涉於禅。至《翼学·大道章》所言器理有无之旨,目录第一条所言知止运用二段工夫之说,则又皆力辟释、老。观其目录载“或问:‘尊德性,道问学,朱子本来自全。陆子前面,只尊德性一边,因朱子方走道问学。’曰:‘此非学者所可轻议。’”则所学实介於朱、陆之间,似明代调停之说。其书晚出,真伪盖不可知。然景凤作《詹氏小辨》,其言驳杂恣肆,殊无忌惮。而此集议论颇醇谨,殊不类景凤所为。疑以传疑,姑以其言有可取而录之。其所自来,存而不论可矣。厉鹗《宋诗纪事》所录初诗,即据此本,盖亦未敢确指其赝。惟其字曰“以元”,鹗书乃作“子元”,与原跋不合。名字世系,其子孙所述未必误。鹗书盖传刻之讹也。  △《沧浪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严羽撰。羽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齐名,世号三严。今仁与参诗集无传。惟羽集在。其《沧浪诗话》有曰:“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云云。其平生大旨,具在於是。考《困学纪闻》载唐戴叔伦语,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即”。司空图《诗品》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其《与李秀才书》又有“梅止於酸,盐止於咸,而味在酸咸之外”语。  盖推阐叔伦之意。羽之持论又源於图。特图列二十四品,不名一格。羽则专主於妙远。故其所自为诗,独任性灵,扫除美刺。清音独远,切响遂稀。五言如“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七言如“空林木落长疑雨,别浦风多欲上潮”、“洞庭旅雁春归尽,瓜步寒潮夜落迟”。皆志在天宝以前,而格实不能超大历之上。  由其持“诗有别才,不关於学。诗有别趣,不关於理”之说。说止能摹王、孟之馀响,不能追李、杜之巨观也。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严沧浪所论超离尘俗,真若有所自得。反覆譬说,未尝有失。顾其所自为作,徒得唐人体面,而亦少超拔警策之处。予尝谓识得十分,只做得八九分。其一二分乃拘於才力,其沧浪之谓乎”云云。是犹徒知其病,未中其所以病矣。其《诗话》一卷,旧本别行。  此本为明正德中淮阳胡仲器所编,置之诗集之前,作第一卷。意在标明宗旨,殊乖体例。今惟以诗二卷著录《别集类》。其《诗话》别入《诗文评类》,以还其旧焉。  △《泠然斋集》·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苏泂撰。泂字召叟,山阴人。右仆射颂之四世孙。《宋史》颂传不详列其后裔,故泂始末无可考。陈振孙《书录解题》有泂《泠然斋集》二十卷,亦久亡佚。惟宋无名氏《诗家鼎脔》中尚存其二诗而已。今从《永乐大典》所载采辑排比,共得诗八百五十馀篇,釐为八卷。即诗中所自纪参互考之,知泂少时即从其祖游宦入蜀。长而落拓走四方。曾再入建康幕府。其《书怀》诗有云:“昨蒙宗公置牙齿,事下丞相当审核。驽才不堪驾十乘,爝火或可继残夕。”则尝以荐得官,而终偃蹇不遇以老。生平所与往来唱和者,如辛弃疾、刘过、王柟、潘柽、赵师秀、周文璞、姜夔、葛天民等,皆一时知名士。集中又有《送陆游赴修史之命》诗云:“弟子重先生,丱角以至斯。文章起婴慕,德行随萧规。”是泂本从学於游,诗法流传,渊源有自。故其所作皆能鑱刻淬炼,自出清新,在江湖诗派之中可谓卓然特出。其《金陵杂咏》多至二百首,尤为出奇无穷。周文璞为作跋,以刘禹锡、杜牧、王安石比之。虽称许不免过情,要其才力富赡,实亦一时之秀也。惜其原集久湮,录宋诗者至不能举其姓名。其《輓姜夔》一诗,元陆友仁《砚北杂志》引之,以为苏石所作。近时厉鹗作《宋诗纪事》,遂分苏泂、苏石为两人。今考是诗,犹在泂集中。殆必原书题作“苏召叟”,传写者脱去“叟”字,又误“召”为“石”,遂致辗转沿讹,莫能是正。倘非集本复出,竟无由订定其纰缪。则晦而复著,亦可云泂之至幸矣。  △《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八卷、《续稿后》·十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李曾伯撰。曾伯字长孺,覃怀人。丞相邦彦之孙。南渡后流寓嘉兴。邦彦庸材具位,时有浪子之称。而曾伯则能以事功显。由著作郎两分漕节,七开大阃。  通知兵事,所至皆有实绩。后官至观文殿学士,为南渡以后名臣。集中多奏疏、表状之文,大抵深明时势,究悉物情,多可以见诸施用。惟诗词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其《杂稿》编於淳祐壬子。《续稿》编於宝祐甲寅。《续稿后》不著年月,不知编於何时,皆有曾伯自序。其子杓尝汇三稿刻之荆州。湖北仓使刘籈。又刻之武陵。咸淳庚午,书肆又为小本刊行,其序即杓所作。盖其人其文,并为当时所重,故流传之广如是也。然三稿皆各自为编,至元《嘉禾志》始称为《可斋类稿》。盖后人合而名之,殊非宋刻之旧。  今仍标三集之本名,从其朔焉。  △《后村集》·五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刘克庄撰。克庄字潜夫,莆田人。以荫入仕,官至龙图阁直学士。谥文定。  克庄初受业真德秀,而晚节不终。年八十,乃失身於贾似道。王士祯《蚕尾集》有是集跋,称其论扬雄作《剧秦美新》及作《元后诔》,蔡邕代作《群臣上表》,又论阮籍晚作《劝进表》,皆词严义正。然其《贺贾相启》、《贺贾太师复相启》、《再贺平章启》,谀词谄语,连章累牍,蹈雄、邕之覆辙而不自觉。今检是集,士祯所举诸联,其指摘一一不谬。较陆游《南园》二记犹存规戒之旨者,抑又甚焉。则其从事讲学,特假借以为名高耳。不必以德秀之故,遂从而为之词也。其诗派近杨万里,大抵词病质俚,意伤浅露。故方回作《瀛奎律髓》,极不满之。  王士祯《池北偶谈》亦论其诗与四六皆好用本朝故事,与王义山《稼村集》同讥。  然其清新独到之处,要亦未可尽废。《瀛奎律髓》载其《十老》诗,最为俗格。  今《南岳第二稿》惟存三首,而佚其七。则此集亦尝经删定,非苟存矣。文体雅洁,较胜其诗。题跋诸篇,尤为独擅。盖南宋末年,江湖一派盛行,诗则汨於时趋,文则未失旧格也。坊本所刻诗十六卷,诗话、诗馀各一卷。毛晋《津逮秘书》又刻其题跋二卷。而他作并阙。此为传抄足本。前有淳祐九年林希逸序。较坊刻多文集三十卷,诗话亦较多后集二卷,盖犹从旧刻缮录云。  △《涧泉集》·二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韩淲撰。淲有《涧泉日记》,已著录。此其诗集也。淲诗稍不逮其父,而渊源家学,故非徒作。同时赵蕃号章泉,有诗名,与淲并称曰“二泉”。  李龏《端平诗隽序》所谓“章涧二泉先生”,方回诗所谓“上饶有二泉”者,即指蕃与淲也。然其集世罕传本。《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皆不著录。  方回《瀛奎律髓》绝推重之,有“世言韩涧泉名下固无虚士”之语。尤称其“人家寒食常晴日,野老春游近午天”之句。而所录淲作,亦属寥寥。又戴复古輓淲诗有“三篇遗稿在,当并史书传”句。复古自注称:“淲临终作三诗。”  近厉鹗辑《宋诗纪事》,采摭极博,乃仅载《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二首,而《所以鹿门人》一首佚焉。则淲之诗文湮没已久。今检《永乐大典》所载,凡得诗二千四百馀首、词七十九首,编为二十卷。又得制词一首、铭二首,亦并附焉。而《所以鹿门人》一篇终不可见。知所佚者尚多。然较诸书所载仅得残章断句者,已可谓富有矣。观淲所撰《涧泉日记》,於文章所得颇深。又制行清高,恬於荣利,一意以吟咏为事。平生精力,具在於斯。故虽残阙之馀,所存仍如是之夥也。  △《矩山存稿》·五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宋徐经孙撰。经孙字仲立,初名子柔,丰城人。宝庆二年进士。授浏阳主簿。  历官刑部侍郎、太子詹事,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以忤贾似道罢归。闲居十年,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文惠。事迹具《宋史》本传。经孙家在洪、抚之间,有山方正,因号曰矩山,并以名集。前后无序跋,惟附录刘克庄赠其先人文集序一篇。  殆传写佚脱欤。经孙以伉直自许,立朝大节,多有可称。熊朋来铭其墓有云:“是在乌台而不畏权贵者,是在鸾台而不畏近侍者。”其丰裁严正,可以想见。  文章则非所注意。故往往直抒胸臆,不复以研炼为长。然其理明辞达,亦殊有汪洋浩瀚之致。至於奏疏诸篇,或指陈时弊,或弹劾权奸,皆敷陈剀切,辞旨凛然,尤想见正笏垂绅气象。虽谓之独得雄直气,发为古文章可也。惟诗笔俚浅,实非所长。其留於今日,盖以其人而传之,为全集琬琰之藉可矣。  △《雪窗集》·二卷、附录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孙梦观撰。梦观字守叔,号雪窗,慈谿人。宝庆二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  后求外补,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宁府。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乃明嘉靖间其裔孙应奎所校刊。有刘教后序云:“集凡二卷,曰《奏议》,曰《故事》。”其志赞诔文为附录一卷。故事者,徵引古书於前,而附列议论於后。更番进御,因事纳规。同时李曾伯集亦尝载之。盖当时体制如是也。其奏议自嘉熙庚子以迄宝祐丙辰,正宋政极坏之时。所言皆切直激昂,洞达时务。如谓理宗能容直言而不能用。又谓士大夫有宽厚之虚名,非国之福。尤切中宋末之弊。视当时迂腐儒生,高谈三代,衣冠而拯焚溺者,固不可同日而语矣。    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别集类十七  △《庸斋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汝腾撰。汝腾字茂实,庸斋其自号也。太宗七世孙。居於福州。登宝庆二年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提举佑神观,兼翰林学士承旨。事迹具《宋史》本传。其集《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厉鹗《宋诗纪事》载宋宗室共七十五人,亦无汝腾之名。惟《永乐大典》各韵中间收入汝腾之文,有题《赵庸斋集》者,有题《庸斋蓬莱阁紫霞洲集》者,又有题《庸斋琐闼集》者。而旧序已佚,其卷目次第,不可复考。谨蒐罗残阙,釐次成编,析为六卷。篇帙无多,可无烦名目,统题作《庸斋集》,以归於一。汝腾生朱子之乡,故沿溯馀波,颇能讲学。然史称其守正不挠,其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时,上疏极论奸谀兴利之臣戕损国脉,而规切理宗之私惠群小。今集中壬子六月内引第一、第二劄,即其全文。反覆详明,深中时弊。又集中《内外制序》自称:“尝以草制忤史嵩之去国。”  又称“时有无罪被谪,如王三俊、李伯玉之类,皆留黄不书,上疏申救,施行遂为之格”。是其气节岳岳,真不愧朱子之徒,非假借门墙者可比。惟周密《癸辛杂识》称“汝腾为从官,力荐三衢徐霖为著作郎,至比之范文正公。而霖举止颠怪,妄自尊大。霖之无忌惮,皆汝腾纵其狂。至目汝腾为大宗师,己为小宗师,递相汲引。霖既被逐,汝腾亦不自安,遂求补外”云云。案集中与徐径坂唱和最多,径坂即霖之字。其《赠詹生谒径坂》诗云:“瞻彼径坂,今之泗水。”又《赞径坂使君柯山讲席之盛》诗云:“立天地心鸣道铎,开生灵眼识师儒。”其推挹之词,殊为诞谩无状,知周密所纪为不诬。是则宋季士大夫崇尚道学,矫激沽名之流弊。观於是集,良足为千古炯鉴也。  △《文溪存稿》·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李昴英撰。昴英字俊明,番禺人。宝庆三年廷对第三。淳祐初官至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致仕。卒谥忠简。文溪其退居之地也。张端义《贵耳集》载“昴英初任临汀推官,陈孝严激军变,尽出家资抚定之。曾冶凤帅广,激曾忠之变,崔菊坡临城借用经略使印抚谕,李縋城入贼,晓以祸福,五羊城郭得全。  贼至肇庆就捕,朝廷录功名之首,除荣王府教授。力辞不供职,但云素无学问,难以移气习。士论韪之”云云。则昴英盖具幹济之才,而又能介然自守者。其后劾史嵩之、赵与,直声动天下,有自来也。是集为元至元间其门人李春叟所辑,凡奏稿杂文一百二十二篇、诗词一百二十五首。明成化中重刻,陈献章为之序。其文质实简劲,如其为人。诗间有粗俗之语,不离宋格,而骨力遒健,亦非靡靡之音。盖言者心声,其刚直之气有自然不掩者矣。  △《彝斋文编》·四卷(永乐大典本)  宋赵孟坚撰。孟坚字子固,自号彝斋。太祖十一世孙。其先以安定郡王从高宗南渡,家於嘉禾之广陈镇。而孟坚自作告墓文中,又作广成。盖俗语相沿,初无定字。至元《嘉禾志》载:“广陈镇在海盐县东北九十里。”则孟坚当为海盐人。其或作嘉兴者,误也。孟坚以宗室子,登宝庆三年进士。好学工书,喜藏名迹,时人比之米芾。至今遗墨流传,人人能知其姓字。惟其生平本末,则诸书所纪往往不同。如周密《齐东野语》谓其终提辖左帑,身后有严陵之命。是孟坚殁於宋世。而姚桐寿《乐郊私语》谓“孟坚入元,不乐仕进,隐居避客。从弟孟頫来访,坐定,问弁山、笠泽佳否。孟頫云佳。孟坚曰:‘弟奈山泽佳何?’既退,使人濯其坐具”云云。则又似元初尚存者。二说错互殊甚。今案孟坚《甲辰岁朝把笔诗》有“四十五番见除夕”之句,以干支逆数之,当生於庆元己未。距宋亡时凡七十八年。孟頫仕元尚在其后,孟坚必不能及见。又考朱存理《铁网珊瑚》载孟坚《梅竹谱卷》有咸淳丁卯叶隆礼跋,称:“子固晚年工梅竹,步骤逃禅。  予自江右归,将与之是正,而子固死矣。”跋出隆礼手迹,其言可信。是孟坚之卒於丁卯以前,更为确凿,亦足证桐寿之说为诞妄矣。至其历官次第,他书不载。  而见於诗文自述者,如为湖州掾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言罢归,皆历历可考。独不言其尝为朝官。《宋诗纪事》乃谓其景定初迁翰林学士,又不知何所据也。其集《宋史·艺文志》不著录。惟见於明《秘阁书目》者四册。世久失传。  今从《永乐大典》摭拾补缀,釐为四卷。大都清远绝俗,类其为人。剩璧零珪,风流未泯,亦足与书画并传不朽云。  △《张氏拙轩集》·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侃撰。侃字直夫。其事迹不见於史乘。据集中自称邗城,又称淮海,则当为扬州人。而自《宝祐维扬志》以下,记广陵人物者,皆未尝举其姓名。独钱溥《秘阁书目》载有《张拙轩初稿》四册,焦竑《国史经籍志》则有张侃《拙轩稿》四卷,而《宋艺文志》、《书录解题》俱无之。宋人《江湖》前后诸集及近时选录宋诗者,亦多未之及。则其湮晦於世,盖已久矣。今《永乐大典》各韵内,尚颇载其诗文,或题《拙轩集》,或题《拙轩初稿》。勘验标目,与钱溥、焦竑所记并合,当即其书,惟其人无可考见。今即集中谢楼监丞为其父作行实一书,反覆参核,知侃即开禧中知枢密院张岩之子也。案《宋史》,岩以参知政事进筦枢密,督视江淮军马。书中称其父訏谟两社,出董戎师,历官既已相符。又岩附和韩侂胄,用兵败衄,御史劾其朋奸误国夺官。而书中谓其父惟主於和,以靖国家,或者不之察,极力诋毁云云。其言皆为父辨白,益足与岩事相证。史又称岩家本大梁,徙扬州。绍兴末,渡江居湖州。考集中《归来诗》,有“结亭苕水旁”  句。《江淮录跋》中亦有“吾家近西塞”语。知其卜宅吴兴,尤为确据。至其生平宦迹,虽不尽详,以其诗文考之,则尝监常州奔牛镇酒税,迁为上虞丞,尚略见大概也。岩以谄媚权奸,致位通显,为世诟病。而侃独志萧散,浮沉末僚,所与游者,如赵师秀、周文璞辈,皆吟咏自適,恬静不争之士。故所作格律,亦多清隽圆转,时有闲澹之致。虽未能开辟门径,自成一家。而其集久佚仅存,实为世所未睹。谨排订编次,釐为六卷,俾言宋诗者犹得以知其名氏焉。  △《灵岩集》·十卷(永乐大典本)  宋唐士耻撰。士耻爵里始末,诸书不载。案《金华志》有灵岩山,山有灵岩寺,为梁刘孝标故宅。其集以灵岩为名,与山相合。集中有《两溪诗》,据《志》即金华之瀫溪也。则士耻当为金华人。集中又有府判何公行状一首,府判名松,字伯固,即金华何基之大父。士耻之母为松女弟,士耻又为松婿,亦世籍金华之徵矣。考金华诸唐,自尧封首登绍兴二年进士,累官龙图阁朝散大夫。子饶州教授仲温,乐平主簿仲义及知台州仲友,并绍兴中进士。仲友复中宏词科。仲友三子,名士俊、士特、士济,亦与何为姻娅。见朱子案仲友第三状。集中通吉守史弥忠启云“大父朝迹之累年,尝在王国履簪之列;先世符麾之昔日,又联金昆羁靮之游”。上联似指尧封为朝散时言,下联似指仲友知台州时言。案其世系,殆尧封之诸孙,仲友之犹子。特其或为仲温之子,或为仲义之子,则不可得而详耳。其官阶可考者,集中有谢许南丞荐举启云“仅以门调玷於士流”。又启云“曩缘芘荫,常领簿书”。通罗守启云“牵丝邑属,谳狱掾曹”。又有交代张司理一启。其他简牍率云“冒绾理曹,典司五听”。知士耻以门叙入仕,荐充改秩,尝任丞倅问刑之官。其宦迹可考者,曰吉州,曰临江,曰建昌,曰万安,知历官皆在江右诸郡。其文字纪年可考者,上自嘉定,下至淳祐,知为宁宗、理宗时人。  其他则集无明文,莫得而稽矣。集中制诰等作,绝无除授姓名。即表、檄、箴、铭、赞、颂诸篇,亦皆拟作。其题自羲、轩以至汉、唐,间取北宋八朝与南渡初年时事。考高宗立词科,凡十二题,制、诏、诰、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每场体制,一古一今。士耻所作,盖即备词科之用也。仲友曾著《词科杂录》,其亦家学濡染,世擅其长欤。集久失传,非惟史不著录,即志乘亦不登其姓名。故谈艺诸家,率不之及。今从《永乐大典》内采辑,次为十卷,并其代人之作以类附焉。循诵其文,洽闻殚见,古泽斑然。  非南宋末流操臆见,骋空谈者所能望其涯涘,未可以其名不著而忽之也。  △《玉楮集》·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岳珂撰。珂有《九经三传沿革例》,已著录。此集凡诗三百八十五首。其编年起理宗嘉熙戊戌,迄於庚子。珂《桯史》称,绍熙壬子年十岁,则是集其五十八岁所编。名曰《玉楮》,盖取列子刻玉为楮叶,三年而成之意也。考珂於绍定癸巳元夕京口观灯,因作诗及祐陵事。韩正伦疑其借端讽己,遂构怨陷以他罪。会事白得释,至戊戌复召用。故首篇有“五年坐奇谤”之语,他诗亦屡及。  此诗止录此三年者,其意实原於此。《自叙》云:“木以不材寿,雁以不鸣弃,犠尊以青黄丧,大《夸瓜》以浮游取。”盖有慨乎其言之也。虽时伤浅露,少诗人一唱三叹之致,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王士祯《居易录》称是集流传绝少,安邱张贞得高唐王家旧抄本,乃录而传之,盖亦罕覯之笈矣。  △《梅野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徐元杰撰。元杰字仁伯,信州上饶人,绍定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国子祭酒,权中书舍人,拜工部侍郎,谥忠愍,事迹具《宋史》本传。元杰侃直敢言,不避权势。当史嵩之起复,元杰攻之甚力,卒寝成命。后元杰以暴疾卒,人皆以为嵩之毒之。台谏及太学生徒俱为上疏讼冤,诏置狱追勘,迄不能白。本传颇载其事,而周密《癸辛杂识》所记尤详。是集旧有《赵汝腾序》,亦极言元杰死状不明为可悲,且云憸壬任折狱之责,盖指侍御史郑寀而言。然据《癸辛杂识》,寀实首为元杰讼冤,特未能诘正是狱。而汝腾遽以奸回诋之。盖当日朝端水火,入主出奴,沸羹蜩螗,迄无定论。即此一事,而宋之纲维不立,亦概可见矣。其集不载於《宋史·艺文志》。观其子直谅跋语,乃景定二年直谅知兴化州时所刊,本二十五卷,世久失传。今从《永乐大典》中采辑编次,釐为杂文十一卷、诗词一卷。仅存十之五六,而本传所列奏议,条目具存,尚可得其大概。其中如《戊戌轮对劄子》,则为校书郎时所上。《甲辰上殿劄子》,则为左司郎官时所上。其论济王之宜置后,骄奢之宜戒抑,敌国外患之宜以宗社为心,皆惓惓纳忠,辞旨恳到。其《白左揆论时事》数书,乃为杜范所延而作,亦多关系国家大计,言无不尽。虽夙从陈文蔚、真德秀游,或不免过泥古义,稍涉拘迂,然不可谓之不轨於正也。周密《浩然斋雅谈》记元杰母张氏能诗,有“不知帘外溶溶月,上到梅花第几枝”之句。而元杰诗乃颇朴僿。盖真氏文章正宗持论如是,元杰亦笃守其师说云。  △《耻堂存稿》·八卷(永乐大典本)  宋高斯得撰。斯得字不妄,邛州蒲江人,绍定二年进士。李心传辟为史馆检阅,迁秘阁校勘。历官端明阁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为留梦炎所构,罢官予祠。宋亡,隐居苕霅间而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斯得父稼,端平间知沔州,与元兵战殁。斯得能以忠孝世其家。其立朝謇谔尽言,惟以培养国脉,搏击奸邪为志。本传载所论奏凡十馀事,多当时切要。今集中仅存奏疏十篇,与本传相较,已不能无所遗脱。然於宋末废弛欺蔽之象,痛切敷陈,皆凛然足以为戒。  至其生平遭遇,始沮於史嵩之,中厄於贾似道,晚挤於留梦炎。虽登政府,不得大行其志。悯时忧国之念,一概托之於诗。虽其抒写胸臆,间伤率易,押韵亦时有出入,而感怀书事,要自有白氏讽谕之遗。如《西湖竞渡》、《三丽人行》诸首,俱拾《奸臣传》之所遗。《雷异》、《鸡祸》诸篇,亦可增《五行志》之所未备。徵宋末故事者,是亦足称诗史矣。案本传载,斯得所著有《耻堂文集》,明叶盛《菉竹堂书目》亦有《耻堂集》七册,而皆不言卷数,其后遂亡佚不传。  厉鹗撰《宋诗纪事》,亦无斯得之名。今从《永乐大典》各韵中掇拾排次,釐为文五卷、诗三卷,用存其概,而仍以元龚璛《原序》冠之於前。  △《秋崖集》·四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方岳撰。岳字巨山,号秋崖,歙县人。绍定五年进士。淳祐中为赵葵参议官。移知南康军,以杖舟卒忤荆帅贾似道。后知袁州,又忤丁大全,被劾罢归。  其集世有二本,一为《秋崖新稿》,凡三十一卷,乃从宋宝祐五年刻本影抄;一为《秋崖小稿》,凡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八卷,乃明嘉靖中其裔孙方谦所刊。今以两本参校,嘉靖本所载较备。然宝祐本所有而嘉靖本所无者,诗文亦尚各数十首。又有别行之本,题曰《秋崖小简》,较之本集多书札六首。谨删除重复,以类合编,并成一集,勒为四十卷。岳才锋凌厉。洪焱祖作《秋崖先生传》,谓“其诗文四六不用古律,以意为之,语或天出”。可谓兼尽其得失。要其名言隽句,络绎奔赴,以骈体为尤工,可与刘克庄相为伯仲。集中有《在淮南与赵葵书》,举葵驭军之失,辞甚切直,亦不失为忠告。至葵兄范为帅失律,致襄阳不守,所系不轻,而其罪亦非小。岳以居葵幕府之故,乃作书曲为宽解。载之集中,则未免有愧词矣。  △《芸隐横舟稿》·一卷、《芸隐倦游稿》·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施枢撰。枢字知言,芸隐其号也,丹徒人。嘉熙时尝为浙东转运司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横舟稿》首有嘉熙庚子《自序》一首。《倦游稿》前有丙申《自序》一首。考其纪年,《倦游稿》当成於《横舟稿》前,而原本以《横舟稿》为首。厉鹗《宋诗纪事》亦只载有《横舟稿》而不及《倦游稿》。盖以《横舟稿》篇什较多,故以为主,而《倦游稿》特从附载之例也。宋人编《江湖小集》,已收入其诗。此乃其别行之本。别集中有《漕闱揭晓后述怀》一首,盖当时曾举进士而未第。其《自序》称“萍汎不羁,每多感赋,至市桥见月之句,若有悟解。”  今考集中《见月诗》云:“楼台叠翠绕清溪,浅澹云边月一眉。行到市声相接处,傍桥灯火未多时。”亦属寻常赋咏,未见有超诣之处,不知何以矜诩若是。至其他登临酬赠之作,虽乏气格,而神韵尚为清婉。在江湖诗派中,固犹为庸中佼佼矣。  △《蒙川遗稿》·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刘黻撰。黻字声伯,号质翁,乐清人。淳祐初,以试入太学,伏阙上书攻丁大全,送南安军安置。大全败后,召还廷试,又以对策忤贾似道,复为所抑。  后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除学官,擢御史。累官至吏部尚书,遭母丧解官,遂不复起。会宋亡,二王航海,黻追从入广,至罗浮而卒,谥忠肃。所著有《谏坡奏牍》、《薇垣制稿》、《经帷纳献》诸书,航海时挟以自随,遂散落不存。此诗文残稿四卷,乃其弟应奎所裒集也。黻危言劲气,屡触权奸,当国家版荡之时,琐尾流离,抱节以死,忠义已足不朽。其诗亦淳古淡泊,虽限於风会,格律未纯,而人品既高,神思自别。下视方回诸人,如凤凰之翔千亻刃矣。惟传抄既久,文多讹脱,更无别本可校,为足惜耳。卷首有《应奎序》,作於元大德中。又有郑滁孙《朝阳阁记》一篇。阁为黻山中读书之地,黻没后,旧宅尽毁,惟是阁尚存,故应奎属滁孙为之记云。  △《雪矶丛稿》·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乐雷发撰。雷发字声远,宁远人。累举不第。宝祐元年,其门人姚勉登科,上疏请以让雷发。理宗诏亲试,对选举八事,赐特科第一人。然竟不仕以终,居於雪矶,自号雪矶先生,因以名其诗稿。雷发人品颇高,而集中有《谒易祓山斋诗》,乃结契於苏师旦之党,殊不可解。然考祓与师旦牵连同败,在韩侂胄败之前,而诗称“淳熙人物到嘉熙,见说山斋亦白髭”,则在祓窜谪之后二十馀年,非有势焰之可附。殆以祓究心经学,且前辈旧人,故略其瑕垢而交之,固不足以累雷发也。其诗旧列《江湖集》中,而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猥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殊。如《寄姚雪篷》、《寄许介之》、《送丁少卿》、《读系年录》诸篇,尚有杜牧、许浑遗意。即《秋日村落》绝句“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之类,虽涉纤仄,亦无俗韵也。  △《北磵集》·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释居简撰。居简字敬叟,潼川王氏子。嘉熙中敕住净慈光孝寺。因寓北磵日久,故以名集。其集诗文各为一编,此则皆其所作杂文也。《张诚子序》称:“读其文,与宗密未知伯仲;诵其诗,合参寥觉范为一人,不能当也。”宗密即圭峰禅师,裴休为书传法碑者。其文集《唐志》不著录,今亦未见传本,无从较其工拙。第以宋代释子而论,则九僧以下,大抵有诗而无文。其集中兼有诗文者,惟契嵩与惠洪最著。契嵩《镡津集》,好力与儒者争是非,其文博而辨。  惠洪《石门文字禅》,多宣佛理,兼抒文谈,其文轻而秀。居简此集,不摭拾宗门语录,而格意清拔,自无蔬筍之气,位置於二人之间,亦未遽为蜂腰矣。  △《西塍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宋伯仁撰。伯仁字器之,湖州人。嘉熙中为盐运司属官。多与高九万、孙季蕃唱和,亦江湖派中人也。是编卷首题《雪岩吟草》,下注《西塍集》。又《寓西马塍诗》题下注云“嘉熙丁酉五月二十一日,寓京遭热,侨居西马塍”。  其曰西塍,盖由於是。是《雪岩吟草》乃全集之总名,《西塍》特集中之一种。  厉鹗《宋诗纪事》称伯仁有《雪岩集》、《马塍稿》,分为二编,已误。又以“西塍”为“马塍”,益舛其实矣。其诗有流丽之处,亦有浅率之处,大致不出四灵馀派。《自序》称“随口应声,高下精粗,狂无节制。低昂疾徐,因势而出。  虽欲强之而不可。”足知其称意挥洒,本乏研练之功,然点缀映媚,时亦小小有致,盖思清而才弱者也。陈起《江湖集》中已列其目,此其单行之本。今亦别著於录焉。  △《梅屋集》·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许棐撰。棐字忱夫,海盐人。嘉熙中居於秦溪,自号曰梅屋,因以名集。  首为《梅屋诗稿》一卷,次《融春小缀》一卷,次为《第三稿》一卷,次为《第四稿》一卷,次为杂著一卷。盖《梅屋诗稿》其初集,《融春小缀》其二集,故以下称《第三稿》、《第四稿》。厉鹗《宋诗纪事》但称其有《梅屋诗稿》、《融春小缀》,殊考之未审。观其《趁得山间筍蕨春》一首,本在《梅屋稿》中,题曰《山间》。而鹗录此诗,改其题曰《筍蕨羹》,注曰“出山家清供”,知未细检其集矣。棐生当诗教极弊之时,沾染於江湖末派,大抵以赵紫芝等为短矱。  杂著中《跋四灵诗选》曰:“斯五百篇,出自天成,归於神识,多而不滥。玉之纯,香之妙者欤。后世学者爱重之是也。”以高翥等为羽翼,《招高菊礀诗》所谓“自改旧诗时未稳,独斟新酒不成欢”是也。以书贾陈起为声气之联络,《赠陈宗之诗》所谓“六月长安热似焚,廛中清趣总输君”。又《谢陈宗之叠寄书籍诗》所谓“君有新刊须寄我,我逢佳处必思君”是也。以刘克庄为领袖,《读南岳新稿诗》所谓“细把刘郎诗读后,莺花虽好不须看”是也。厥后以《江湖小集》中《秋雨梧桐》一联,卒构诗祸。起坐黥配,克庄亦坐弹免官。而流波推荡,唱和相仍。终南宋之世,不出此派。然其咏歌闲适,模写山林,时亦有新语可观。录而存之,亦足以观诗道之变也。  △《潜山集》·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宋释文珦撰。文珦,於潜人。其生平游历,略见於所作《旧游一百十韵诗》中。大抵出家於杭州,游於湖州,因而游浙东至闽,由金华、严陵返越。又至毗陵、阳羡、金陵、淮甸而止,后仍归杭州。遘谗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以终。集中有“又看景定新颁朔,百岁还惊五十过”句,知其生於宋宁宗嘉定三年辛未,宋亡时年六十六。又《杭州荐福寺记》,题至元乙酉二月,《遣兴诗》称七十七岁潜山翁,则至元丁亥尚存。其行事则不少概见。惟《咸淳临安志》载咸淳三年九月二十四日,贾似道至小麦岭旌德显庆寺游山,题名中列衲子四人,文珦与焉。疑亦托迹朱门者。然集中《过似道葛岭旧居诗》,极词诋斥,若有馀愤。而《纪事》一诗,作於似道初贬时。其序言似道位亢志骄,阴谋篡逆,言泄於夏金吾,金吾欲诛之,惧而宵遁云云。虽与《宋史》所载夏贵请死守淮南,似道奔还扬州之事不甚相符,而抉摘隐恶,至加以曹瞒代汉之罪,非似道之党可知。  且集中独吟之作十之九,倡和之作不及十之一。所与倡和者,又不过褚师秀、周密、周璞、仇远数人,皆一时高人文士,亦足徵非干谒之流。或似道重其名衲,游山邂逅,偶挈同游,遂题名宾从之末,亦未可定也。其诗多山林闲适之作,比兴未深。而即事讽谕,义存劝戒,持论率能中理。观其《裒集诗稿》一篇有云:“吾学本经论,由之契无为。书生习未忘,有时或吟诗。兴到即有言,长短信所施。尽忘工与拙,往往不修词。惟觉意颇真,亦复无邪思。”其宗旨品格,可以具见矣。厉鹗《宋诗纪事》所录释子凡二百四十人,顾嗣立《元百家诗选》所录释子集凡十五家,皆无其名。《禅藻》一集,蒐罗颇富,亦不登其一字。则是集之佚,其来已久。今从《永乐大典》裒辑,得诗尚近九百首。宋元以前僧诗之工且富者,莫或过之矣。  △《孝诗》·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林同撰。同字子真,号空斋,福清人。与弟合俱有隐操。后元兵至福州,抗节死。案《宋史·忠义传》,称林空斋,失其名,已为失考。又误以空斋为同之子,分一人为二,亻并云空斋举进士,历知县。考是书前有淳祐庚戌《刘克庄序》,谓同兄弟俱未脱褐,又曰“年未四十,慨然罢举”。是同固未尝举进士也。  又宋人刘麟瑞《昭忠逸咏》,称“林处士同”,是同固未尝任知县也。且麟瑞诗内有“血书矮壁存吾节,气贯长虹任汝烹”句,又与《史》之“啮指血书壁,自誓不屈”诸语相合。然则死节者为同,而非同之子也。《宋史》误矣。又《福建通志·人物传》,称林同字子真,公遇子,元兵至,不屈死。《隐逸传》又称,林仝字子贞,与弟合并有隐操。至元中,郡府上其行谊,诏徵不就。合字子常云云。其说又异。然同、合之俱为公遇子,已见《原序》。同字子真,合字子常,已见《鬳斋集》,俱确凿可信。《通志》既以死难之林同为公遇子,则隐逸之林仝不得又曰“弟合字子常”也。且改“同”为“仝”,改“子真”为“子贞”,并属点画音声之变,明出传写讹谬,分为二人。至曹溶《学海类编》,亦载《孝诗》一卷,题长乐林同季野著。名同而地与字俱异,又不知其何所据矣。今并详为考正,庶不失其实。林希逸《鬳斋续集》中与其兄弟赠答诗文甚多,又有同《壬申酬倡集跋》,今皆散佚。惟此集犹传,皆摭古今孝事,每一事为五言绝句一首,亦间有两事合咏一首者。凡《圣人之孝》十首,《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仙佛之孝》十首,《异域之孝》十首,《物类之孝》十首。其间如唐李迥秀之类,本为佞幸;寒山子煮爷煮娘之类,亦爱无差等之谈,不免於驳杂。然大旨主於敦饬人伦,感发天性,未可以其词旨陈腐弃之。况其人始以孝著,终以忠闻。虽零篇断什,犹当珍惜,是固不仅以文章论矣。  △《字溪集》·十一卷、《附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阳枋撰。枋字宗骥,初名昌朝,巴川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以自号。  端平元年冠乡选。淳祐四年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阃帅交辟,於昌州监酒税,於大宁为理掾,於绍庆为学官。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年八十一卒。其行履不见於史传。惟《文渊阁书目》载有阳枋《字溪集》之名,而不著卷数。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则称其集为十二卷。久无传本。今检勘《永乐大典》所载,裒而集之,附以其子所作年谱、行状,仍析为十二卷,適符原目之数。  虽已经割裂,未必无所残阙,然所佚似亦无多矣。枋尝从朱子门人度正、渊游,故集中与人往复书简,大都讲学之语。所谓皆明白笃实,不涉玄虚。其《易象图说》一篇,多参以卦气纳甲之法,乃不尽与《朱子本义》合。案李性传《朱子语录序》,称诸书答问之际,多所异同,而《易》为甚。渊所录一编,与《本义》异者十之三四。枋殆述渊之所授,故持论不同欤。又有《与税与权论启蒙小传》一篇,乃暮年所作,尤见其孳孳力学,至老不衰,於紫阳学派之中,犹不离其宗旨云。  △《勿斋集》·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杨至质撰。至质字休文,号勿斋,阁皂山道士。淳祐中敕赐高士、右街鉴仪,主管教门公事。是集皆四六书启,多与一时当事酬答之作。其《兼领旌德观都监谢京尹赵节斋启》云:“观以道名,境随人重。知章有学,始专鉴曲之烟霞。  清老能诗,故奉金陵之香火。倘酒瓮饭囊之辈,徒斋钟粥鼓之羞”云云。盖亦以文学自负,不屑等於黄冠者流。第二卷中大抵代人之作。当由娴於词翰,故士大夫假手者多也。宋末启劄之文,多喜配合经史成语,凑泊生硬,又喜参文句,往往冗长萎弱,唐以前旧格荡然。至质所作,虽边幅少狭,而对偶工緻,吐属雅洁,犹有樊南《甲乙集》之遗,正未可以方外轻之矣。  △《巽斋文集》·二十七卷(大学士程景伊家藏本)  宋欧阳守道撰。守道字公权,初名巽,字迂父,吉州人。淳祐元年进士,授雩都主簿,调赣州司户,入为秘书正字。累迁秘书郎,罢归。咸淳三年以少傅吕文德荐,添差通判建昌军,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中。终於著作郎。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分甲、乙、丙、丁、戊五集。中如《复刘学士书》,辨李习之以守其中为慎独,非《中庸》本旨。《答丁教授书》,辨刘景云中心为忠,如心为恕之说,本之王安石字说,非六书本义。凡此之类,持论咸有根柢,非苟立异同。《史》称守道少孤贫无师,自力於学。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盖崛起特立,不由依托门户而来,故所见皆出自得也。《史》又称江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又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后万里为国子祭酒,复荐守道充史馆检阅。万里殉节忠臣。子良得叶適之传,其《林下偶谈》,妙解文章肯綮。观於所主,可以知其气类。《吉州人文纪略》又称,文天祥、刘辰翁皆守道门人,即守道益可知矣。然则读是集者又乌可与诸家语录等类齐观乎?  △《雪坡文集》·五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姚勉撰。勉字述之,一字成一,高安人。宝祐元年以词赋擢第,廷对万言策第一。除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宋史》无传,是集《艺文志》亦失载。此本为其从子龙起所编,凡奏对笺策七卷、讲义二卷、赋一卷、诗十一卷、杂文二十九卷。勉受业於乐雷发,诗法颇有渊源,虽微涉粗豪,然落落有气。文亦颇媕雅可观,无宋末语录之俚词。外间传本颇稀,讹阙特甚。今以《永乐大典》所载,各为校补。其《永乐大典》不载者,则仍其旧。集首有《文及翁序》,称其磊落有奇节,官仅校黄本,书备青宫寀。又有《方逢辰序》,亦称为瑞之奇士。观其所上封事奏劄以及廷对诸篇,论时政之谬,辨宰相之奸,皆侃侃不阿。惟二十二卷载《贺丞相贾秋壑》一启,题下注庚申五月十六日。考《宋史》理宗开庆元年十二月,贾似道奏鄂州围解。景定元年正月,诏奖贾似道功。四月,诏赴阙。庚申即景定元年,启盖作於是时。与其攻丁大全封事若出两手,殊为白璧微瑕。然启末多进规之语,犹有曲终奏雅之意。固视刘克庄、王柏之谀颂,差有间矣。  △《文山集》·二十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文天祥撰。天祥事迹具《宋史》本传。天祥平生大节,照耀今古。而著作亦极雄赡,如长江大河,浩瀚无际。其廷试对策及上理宗诸书,持论剀直,尤不愧肝胆如铁石之目。故长谷真逸《农田馀话》曰:“宋南渡后,文体破碎,诗体卑弱。惟范石湖、陆放翁为平正。至晦庵诸子,始欲一变时习,模仿古作,故有神头鬼面之论。时人渐染既久,莫之或改。及文天祥留意杜诗,所作顿去当时之凡陋,观《指南前后录》可见。不独忠义贯於一时,亦斯文间气之发见也。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难后尽失之。元贞、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世称道体堂刻本。”考天祥有《文山道体堂观大水记》,称“自文山门入,过障东桥,为道体堂”云云。则是堂本其里中名胜,而乡人以为刊版之地者也。书中《原跋》九条,并详载本事,颇可以资考证。明初其本散佚,尹凤岐从内阁得之,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起宝祐乙卯,迄咸淳甲戌,皆通籍后及赣州以前之作。江西副使陈价、庐陵处士张祥先后刻之,附以《指南前录》一卷、《后录》二卷,则自德祐丙子天祥奉使入元营,间道浮海,誓师闽、粤,羁留燕邸,患难中手自编定者。《吟啸集》则当时书肆所刊行,与《指南录》颇相复出。《纪年录》一卷,亦天祥在狱时所自述,后人复集众说以益之。惟《集杜诗》以世久单行,未经收入。今各著於录。至原本所载序记、碑铭之类,乃其家子孙所缀录,冗杂颇甚,今并从删削焉。  △《文信公集杜诗》·四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后,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次不合。考是年正月癸卯朔,二月内当有三庚日、二未日,必传写者有所错互。至以岁阳岁名纪日,本於吴国山碑中“日惟重光大渊献”语。而并以纪月,则独见於此序。又序后有跋,称“壬午元日,则天祥授命之岁也”。诗凡二百篇,皆五言二韵,专集杜句而成。每篇之首,悉有标目次第,而题下叙次时事,於国家沦丧之由,生平阅历之境,及忠臣义士之周旋患难者,一一详志其实。颠末粲然,不愧“诗史”之目。吴之振《宋诗选》徒以裁割巧合评之,其所见抑亦末矣。《刘定之序》称原书序跋中有阙文,指元之君臣、宋之叛逆,阙而不书,今皆补之为白字。又题姓某履善甫者,即《指南集》中所谓越蠡改陶朱之意。案今本序跋并无阙字,盖即定之所补。而履善甫上已署天祥之名,则不知何人增入。  又定之称分为四卷,而今本止一卷,殊失原第。今仍析为四卷,以存其旧焉。  △《叠山集》·五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谢枋得撰。枋得事迹具《宋史》本传。所著《易诗书三传》及《四书解》、杂著诗文原本六十四卷,岁久散佚。明嘉靖中,揭阳林光祖为广信府知府,始以黄溥所校刊行世,仅分上、下二卷。万历中,御史吴某所辑《叠山集》,又刻之上饶。编次错迕,未为精审。此本乃国朝康熙中弋阳知县谭瑄所重订,视旧本较为详备。枋得忠孝大节,炳著史册。《却聘》一书,流传不朽,虽乡塾童孺,皆能诵而习之。而其他文章,亦博大昌明,具有法度,不愧有本之言。观所辑文章轨范,多所阐发,可以知其非苟作矣。惟原本有《蔡氏宗谱》一首,末署至元二十五年。其词气不类枋得,确为伪托。又有《贺上帝生辰表》、《许旌阳飞升日贺表》,此类凡十馀篇,皆似道流青词,非枋得所宜有,亦决非枋得所肯作。其为赝本误收,亦无疑义。今并加刊削,不使其乱真焉。  △《本堂集》·九十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宋陈著撰。著字子微,号本堂,鄞县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著作郎,出知嘉兴府,忤贾似道,改临安通判。是集凡诗三十四卷、词五卷、杂文五十五卷。据其原目,尚有《讲义》二卷。此本有录无书,盖传写佚之矣。宋代著作获存於今者,自周必大、楼钥、朱子、陆游、杨万里外,卷帙浩博,无如斯集。惟其诗多沿《击壤集》派,文亦颇杂语录之体,不及周、楼、陆、杨之淹雅。又奖借二氏,往往过当,尤不及朱子之纯粹。然宋自元祐以后,讲学家已以说理之文自辟门径。  南渡后辗转相沿,遂别为一格,不能竟废。且真德秀作《文章正宗》,甄别最严;胡寅作《崇正辨》,攻驳尤力。而德秀《西山集》、寅《斐然集》为二氏操觚者不一而足,亦未可独为著咎。披沙简金,时有可采。宋人旧帙,固不妨存备一家也。  △《汶阳端平诗隽》·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周弼撰。弼字伯弜,汶阳人。所选《三体唐诗》,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之,乃称为新建人。洪武间以明经官训导。考是编前有宝祐丁巳菏泽李龏《序》,称与弼同庚生,同寓里,相与论诗三十馀年,尝手刊《端平集》十二卷行於世。又称弼十七八时即博闻强记,侍乃翁晋仙,已好吟咏。长而四十年间宦游吴、楚、江、汉。又称弼“名振江湖,人皆争先求市。但卷帙中有晚学未能晓者,多恐有不行之弊。兹摘其坦然者,兼集外所得者二百馀首,目曰《端平诗隽》。  俾续芸陈君书塾,入梓流行。而末有伯弜平生心不下人,今隔九原,阅予此选,必不以予为谬”云云。然则宝祐丁巳以前,弼卒久矣。安得明初为学官。且与龏同里,亦不得为新建人。虞稷所云误也。此本有“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印行”字,盖犹自宋本录出。其诗风格未高,不出宋末江湖一派。而时时出入晚唐,尚无当时粗獷之习。一邱一壑,亦颇有小小佳致也。  △《鬳斋续集》·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林希逸撰。希逸有《考工记解》,已著录。《宋史·艺文志》载希逸有《鬳斋前集》六十卷,久佚不存。惟此《续集》谓之《竹溪十一稿》者,尚有传本,即此三十卷也。凡诗五卷、杂著一卷、少作三卷、记二卷、序一卷、跋一卷、四六三卷、省题诗二卷、輓诗一卷、祭文一卷、墓志二卷、行状二卷、学记四卷。其门人福清林式之所编,共十三类。而谓之《十一稿》,不详其故,或十中存一之意欤。刘克庄尝谓乾淳间林光朝始好深沉之思,为文极锻炼。一传为林亦之,再传为陈藻,三传为希逸。比其师,槁乾中见华滋,萧散中见严密,窘狭中见纡徐,所以推许之者甚至。今观其集,多应酬颂美之作。且以道学名一世,而《上贾似道启》乃极口称誉,至以赵普、文彦博比之。殆与杨时之从蔡京同一白璧之瑕。集末载《学记》,解《太玄经》者居其半。其诗亦多宗门语。王士祯《居易录》所记,良不为诬。然南宋遗集,流传日少。其诗文虽不尽如刘克庄所称,而尚不失前人轨度。其《学记》中所论学问文艺之事,亦时有可取。节取一长,固亦无不可耳。前有咸淳庚午《林同序》,称“戊辰九月上擢鬳斋长仙蓬,侍缉熙。明年春再入禁林,长词翰。趋行之诏,联翩而下。行有日,至是而《续集》之入梓者为卷三十”云云。则是集成於希逸内召时也。  △《鲁斋集》·二十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宋王柏撰。柏有《书疑》,已著录。柏好妄逞私臆,窜乱古经。《诗》三百篇,重为删定。《书》之《周诰》、《殷盘》,皆昌言排击,无所忌惮。殊不可以为训。其诗文虽亦豪迈雄肆,然大旨乃一轨於理。《宋史·儒林传》称其少慕诸葛亮之为人,自号长啸。年逾三十,始知家学之原。(案柏之祖师愈,受业於杨时,其父瀚亦及朱子、吕祖谦之门,故史文云然。)与其友汪开之著《论语通旨》,至“居处恭,执事敬”,惕然叹曰“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亟更以“鲁斋”。盖其天资卓荦,本一桀骜不驯之才。后虽折节学问,以镕炼其气质。而好高务异之意,仍时时不能自遏。故当其挺而横决,至於敢攻孔子手定之经。其诗文虽刻意收敛,务使比附於理。而强就绳尺,时露有心牵缀之迹。终不似濂溪诸儒深醇和粹,自然合道也。特其勇於淬砺,检束客气,使纵横者一出於正,为足取耳。集中第一卷有《寿秋壑诗》,极称其援鄂之功,谀颂备至,是亦白璧之瑕。  然核检诸书,均不载其有依附权门之事,不知何以有此作。据正统八年《杨溥序》,此集乃其六世孙四川按察司佥事迪所自编,又不知何以载之集中,略无所讳,均不可解。疑以传疑,存而不论可矣。    卷一百六十五 集部十八  ○别集类十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1
正序
倒序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2
四库全书-3
四库全书-4
四库全书-5
四库全书-6
四库全书-7
四库全书-8
四库全书-9
四库全书-10
四库全书-11
四库全书-12
四库全书-13
四库全书-14
四库全书-15
四库全书-16
四库全书-17
四库全书-18
四库全书-19
四库全书-20
四库全书-21
四库全书-22
四库全书-23
四库全书-24
四库全书-25
四库全书-26
四库全书-27
四库全书-28
四库全书-29
四库全书-30
四库全书-31
四库全书-32
四库全书-33
四库全书-34
四库全书-35
四库全书-36
四库全书-37
四库全书-38
四库全书-39
四库全书-40
四库全书-41
四库全书-42
四库全书-43
四库全书-44
四库全书-45
四库全书-46
四库全书-47
四库全书-48
四库全书-49
四库全书-50
四库全书-51
四库全书-52
四库全书-53
四库全书-54
四库全书-55
四库全书-56
四库全书-57
四库全书-58
四库全书-59
四库全书-60
四库全书-61
四库全书-62
四库全书-63
四库全书-64
四库全书-65
四库全书-66
四库全书-67
四库全书-68
四库全书-69
四库全书-70
四库全书-7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