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30

△《格物通》·一百卷(广东巡抚采进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礼经传测》,已著录。是编乃嘉靖七年若水任南京礼部侍郎时所进。体例略仿《大学衍义》,以致知并於格物,而以格物统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条。凡诚意格十七卷,分审几、立志、谋虑、感应、儆戒、敬天、敬祖考、畏民八子目。正心格三卷,无子目。修身格九卷,分正威仪、慎言语、进德业三子目。齐家格十三卷,分谨妃匹、正嫡庶、事亲长、养太子、严内外、恤孤幼、御臣妾七子目。治国格十四卷,分事君、使臣、立教、兴化、事长、慈幼、使众、临民、正朝廷、正百官、正万民七子目。平天下格四十四卷,分公好恶,用人、理财三子目。而用人之中又分学校、举措、课功、任相、任将、六官六目。理财之中又分修虞衡、抑浮末、饬百工、屯田、马政、漕运、劝课、禁夺时、省国费、慎赏赐、蠲租、薄敛、恤穷、赈济十四目。皆杂引诸儒之言,参以明之祖训,而各以己意发明之,大致与邱濬《大学衍义补》相近。  而濬书多徵旧事以为法戒之资,此书多引前言以为讲习之助。二书相辅而行,均於治道有裨者也。  △《世纬》·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袁袠撰。袠字永之,号胥台,吴县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广西提学佥事。  《明史·文苑传》附见《文徵明传》中。是书凡二十篇,曰官宗,曰遴傅,曰简辅,曰降交,曰诱谏,曰广荐,曰崇儒,曰贵士,曰裁阉,曰汰异,曰拒伪,曰抑躁,曰久任,曰惜爵,曰惩墨,曰节浮,曰节奢,曰正典,曰实塞,曰均赋。  其言皆指陈无隐,切中时弊。虽立说不免过激,而忧时感事,发愤著书,亦贾谊痛哭之流亚也。当时狃於晏安,文恬武嬉,朝廷方以无事为福。故袠自序有凿枘异用,竽瑟殊好,空言无益,只增多口之语。而拒伪一篇,讲学者尤深嫉之。然袠之言曰:今之伪者,其所诵读者,周、孔之诗书也,其所讲习者,程、朱之传疏也;而其所谈者,则佛、老之糟粕也。党同而伐异,尊陆而毁朱云云。盖指姚江末流之弊,有激言之。观於明季,袠可谓见微知著矣。又乌得恶其害己,指为排抑道学乎?  △《呻吟语摘》·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吕坤撰。坤有《四礼疑》,已著录。《明史·艺文志》载《呻吟语》凡四卷,此止二卷。考卷末万历丙辰其子知畏跋,则此乃坤从四卷中手自删削,并取知畏所续入者若干条,存十之二三。距万历壬辰郭子章作序之时,又二十四年,盖坤晚年之定本也。其内篇分七门,曰性命,曰存心,曰伦理,曰谈道,曰修身,曰问学,曰应务。外篇分九门,曰世运,曰圣贤,曰品藻,曰治道,曰人情,曰物理,曰广喻,曰词章。大抵不侈语精微,而笃实以为本;不虚谈高远,而践履以为程。在明代讲学诸家,似乎粗浅。然尺尺寸寸,务求规矩,而又不违戾於情理。视陆学末派之猖狂,朱学末派之迂僻,其得失则有间矣。  △《圣学宗要》·一卷、《学言》·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宗周撰。宗周有《周易古文钞》,已著录。是编凡圣学宗要一卷,载周子《太极图说》,张子《东铭》、《西铭》,程子《识仁说》、《定性书》,朱子《中和说》,王守仁《良知问答》等篇,各为注释。盖本其友人刘去非《宋学宗源》一书而增益之,加以诠解,改为今名。《学言》三卷则宗周讲学语录,其门人姜希辙所刻也。宗周生於山阴,守其乡先生之传,故讲学大旨,多渊源於王守仁。盖目染耳濡,其来有渐。然明以来讲姚江之学者,如王畿、周汝登、陶望龄、陶奭龄诸人,大抵高明之过,纯涉禅机。奭龄讲学白马山,至全以佛氏因果为说,去守仁本旨益远。宗周独深鉴狂禅之弊,筑证人书院,集同志讲肄,务以诚意为主,而归功於慎独。其临没时,犹语门人曰:为学之要,一诚尽之,而主敬其功也云云。盖为良知末流深砭痼疾,故其平生造诣,能尽得王学所长,而去其所短。卒之大节炳然,始终无玷,为一代人伦之表。虽祖紫阳而攻金谿者,亦断不能以门户之殊,并诋宗周也。知儒者立身之本末,惟其人,不惟其言矣。  △《人谱》·一卷、《人谱类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刘宗周撰。姚江之学多言心,宗周惩其末流,故课之以实践。是书乃其主蕺山书院时所述以授生徒者也。《人谱》一卷,首列人极图说,次记过格,次改过说。《人谱类记》二卷,曰体独篇,曰知几篇,曰凝道篇,曰考疑篇,曰作圣篇,皆集古人嘉言善行,分类录之,以为楷模。每篇前有总记,后列条目,间附以论断。主於启迪初学,故词多平实浅显。兼为下愚劝戒,故或参以福善祸淫之说。然偶一及之,与袁黄功过格立命之学终不同也。或以芜杂病之,则不知宗周此书本为中人以下立教,失其著作之本旨矣。  △《榕坛问业》·十八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明黄道周撰。道周有《易象正》,已著录。此编乃其家居时讲学之语。道周自崇祯壬申削籍归石养山守墓,是年讲学於浦之北山。越二年甲戌夏,始入郡就芝山之正学堂为讲舍。至乙亥冬,以原官召用,始罢讲。故此书自甲戌五月至乙亥仲冬者凡十六卷。其十七卷有云丙子春者,则道周已罢讲还家,取他方友人书牍问难之词,当时未即答者,续为发明缀入。其十八卷,则同年蒋德璟所问之词,道周属诸弟子代答,间亦衷以己说,并以德璟原问十八条附录於后。其书每卷分载所编弟子姓氏。卷之前后,道周复各缀以题识。其大旨以致知明善为宗,大约左袒考亭而益加骏厉。书内所论,凡天文、地志、经史、百家之说,无不随问阐发,不尽作性命空谈。盖由其博洽精研,靡所不究,故能有叩必竭,响应不穷。  虽词意间涉深奥,而指归可识,不同於禅门机括,幻窅无归。先儒语录,每以陈因迂腐为博学之士所轻,道周此编,可以一雪斯诮矣。  △《温氏母训》·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温璜录其母陆氏之训也。璜初名以介,字於石,号石公。后以梦兆改今名,而字曰宝忠。乌程人。崇祯癸未进士。官徽州府推官。事迹附见《明史·邱祖德传》。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烈。璜有《遗集》十二卷。此书其卷末所附录。语虽质直,而颇切事理。末有跋语,不署名氏,称原集繁重,不便单行,乃录出再付之梓。案璜於顺治乙酉起兵,与金声相应,以拒王师。凡四阅月,城破,抗节以死。其气节震耀一世,可谓不愧於母教。又高承埏《忠节录》载璜就义之日,概然语妻茅氏曰:吾生平学为圣贤,不过求今日处死之道耳。因绕屋而走。茅氏曰:君之迟留,得无以我及长女宝德在乎?时女已寝,母呼之起。女问何为?母曰死耳。女曰诺,即延颈受死。璜手刃之。茅氏亦卧床引颈待刃,璜复斫死。乃自刭。知其家庭之间,素以名教相砥砺,故皆能临难从容如是,非徒托之空言者矣。故虽女子之言,特录其书於儒家,示进之也。    卷九十四 子部四  ○儒家类四  △《御定资政要览》·三卷,《后序》·一卷顺治十二年世祖章皇帝御撰。凡三十章,曰君道,曰臣道,曰父道,曰子道,曰夫道,曰妇道,曰友道,曰体仁,曰弘义,曰敦礼,曰察微,曰昭信,曰知人,曰厚生,曰教化,曰俭德,曰迁善,曰务学,曰重农,曰睦亲,曰积善,曰爱民,曰慈幼,曰养生,曰惩忿,曰窒欲,曰履谦,曰谨言,曰慎行,曰爱物。每篇皆有笺注,亦御撰也。体裁虽仿周、秦诸子,而镕铸古籍,阐为圣谟。义理一本於经,法戒兼裁於史。大旨阐明修身齐家之道,又多为群臣百姓而言。伏考《尧典》有曰: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於变时雍。又《说命》有曰: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又。盖治天下者,治臣民而已矣。使百官咸禔躬饬行以奉其职守,万姓咸讲让型仁以厚其风俗,则唐、虞、三代之治不过如斯。明之季年,三纲沦而九法斁,谗妄兴於上,奸宄生於下,日偷日薄,人心坏而国运随之,天数乃终。世祖章皇帝监夏监殷,深知胜国之所以败,故丁宁诰诫,亲著是书。俾朝野咸知所激劝,而共跻太平。御题曰《资政要览》,见澄叙官方,敦崇世教,为保邦之切务,圣人之情见乎词矣。传诸万年,所宜聪听而敬守也。  △《圣谕广训》·一卷谨案《圣谕》十六条,圣祖仁皇帝所颁。《广训》一万馀言,则我世宗宪皇帝推绎圣谟以垂范奕世者也。粤稽虞代,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当时必有诰诫之文,今佚不可考。周礼,州长正月之吉,各属其州之民而读法,以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纠其过恶而戒之。又族师,月吉则属民而读教法,书其孝弟睦姻有学者。其法今亦不传。然而圣帝明王膺作君作师之任,其启迪愚蒙,必反覆丁宁,申以文告,则其制章章可考,故书称皇极之敷言,是彝是训,于帝其训也。惟是历代以来,如家训、世范之类,率儒者私教於一家。琴堂谕俗编之类,亦守令自行於一邑。罕闻九重挥翰,为愚夫愚妇特撰一编。独明太祖所著《资治通训》诸书,具载《永乐大典》中,而义或不醇,词或不雅,世亦无述焉。洪惟我圣祖仁皇帝体天牖下民之意,亲挥宸翰,示亿兆以典型。我世宗宪皇帝复钦承觉世之旨,郑重申明,俾家弦户诵。圣有谟训,词约义宏,括为十有六语不为少,演为一万馀言不为多。迄今朔望宣读,士民肃听,人人易知易从,而皓首不能罄其蕴。诚所谓言而世为天下则矣。  △《庭训格言》·一卷雍正八年,世宗宪皇帝追述圣祖仁皇帝天语,亲录成编。凡二百四十有六则,皆实录圣训所未及载者。盖我世宗宪皇帝至孝承颜,特蒙眷注。宫闱问视之暇,从容温谕,指示独详。而帝德同符,心源默合,聆受亦能独契,故绎旧闻,编摩宝帙,敷由皇极,方轨六经。粤考三皇、五帝以逮於禹、汤、文、武,其佚文遗教,散见於周、秦诸书,而纪录失真,醇疵互见。故司马迁有百家称黄帝,其文不雅驯之说。盖其识不足以知圣人,故所述不尽合本旨也。是编以圣人之笔记圣人之言,传述既得精微;又以圣人亲闻於圣人,授受尤为亲切。垂诸万世,固当与典谟训诰共昭法守矣。  △《御制日知薈说》·四卷乾隆元年,皇上取旧制各体文删择精要,得二百六十则,厘为四卷。第一卷论帝王治化之要,第二卷论天人性命之旨,第三卷论礼乐法度之用,第四卷论古今得失之迹。考三代以前,帝王训诫多散见诸子百家中,真赝相参,不尽可据。  《汉书》所载黄帝以下诸目,班固已注为依托,亦不足凭。惟所载高帝八篇,文帝十二篇为帝王御制著录儒家之始,今其书不传。然高帝当战伐之馀,政兼霸术,文帝崇清净之学,源出道家,其词未必尽醇。久而散佚,或以是欤?梁元帝金楼子,体侪说部,抑又次焉。夫词人所著作,盛陈华藻而已;帝王之学,则必归於传心之要义。儒生所论说,高谈性命而已;帝王之学,则必徵诸经世之实功。故必以圣人之德,居天子之位,而后吐辞为经,足以垂万世之训也。我皇上亶聪首出,念典弥勤,绎旧闻,发挥新得。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具备於斯。迄今太和翔洽,久道化成,无逸作所之心,与天行同其不息。而百度修明,八纮砥砺,天声赫濯,尤简册之所罕闻。岂非内圣外王之道,文经武纬之原,一一早握其枢要欤?臣等校录鸿编,循环跪诵,钦圣学之高深,益知圣功之有自也。  △《御定内则衍义》·十六卷顺治十三年世祖章皇帝御定。冠以御制序文及恭进皇太后表。以《礼记·内则篇》为本,援引经史诸书以佐证推阐之。分八纲,三十二子目。一曰孝之道,分事舅姑、事父母二子目。二曰敬之道,分事夫、劝学、佐忠、赞廉、重贤五子目。三曰教之道,分教子、勉学、训忠三子目。四曰礼之道,分敬祭祀、肃家政、定变、守贞、殉节、端好尚、崇俭约、谨言、慎仪九子目。五曰让之道,分崇谦退、和妯娌、睦宗族、待外戚四子目。六曰慈之道,分逮下、慈幼、敦仁、爱民、宥过五子目。七曰勤之道,分女工、饮食二子目。八曰学之道,分好学、著书二子目。考古西周盛运,化起宫闱。周南始关雎,而桃夭、汉广丕变乎民风。召南始鹊巢,而采蘋、采蘩具娴乎礼教。盖正其家而天下正,天下各正其家而风俗淳美,民物泰平。故先王治世,必以内政为本也。此编出自圣裁,并经慈鉴。端人伦之始,以握风化之原;疏通经义,使知所遵循;引证史文,使有所法戒。用以修明阃教,永著典型,以视丰镐开基之治,有过之无不及矣。班昭《女诫》以下,区区爝火之明,又何足仰拟日月欤。  △《御定孝经衍义》·一百卷谨案是书为顺治十三年奉敕所修,至康熙二十一年告成。圣祖仁皇帝亲为鉴定,制序颁行。体例全仿真德秀《大学衍义》。首冠以衍经之序述经之旨二篇,不入卷数。次衍至德之义,以五常分五子目。次衍要道之义,以五伦分五子目。  次衍教所由生之义,以礼、乐、政、刑分四子目。次天子之孝,以爱亲、敬亲为纲:爱亲分子目十二,敬亲分子目十四。次诸侯之孝,分子目四。次卿大夫之孝,分子目五。次士之孝,分子目四。次庶人之孝,分子目三。亦皆以爱亲、敬亲为首末二卷,以大顺之徵终焉。大旨以一心一理推而广之,贯通乎万事万物。自上以及下,笃近而举远,源流本末,无所不赅,而於天子之孝,推演尤详。凡例谓经称先王以发端,明是为君天下之天子陈孝道也。诚得孔、曾授受之本旨矣。真德秀《大学衍义》仅及修身齐家而止,治平之事待邱濬而后补焉,不及此编体用兼备也。孝治之渊源,圣功之继述,枢要盖具在斯矣。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初,朱子门人陈淳撰《性理字义》,熊刚大又撰《性理群书》,性理之名由是而起。明永乐中,遂命胡广等杂钞宋儒之语。  凑泊成编,名曰《性理大全书》,与《五经四书大全》同颁於天下,列在学官。  然广等以斗筲下才,滥膺编录,所纂《五经四书大全》并剽窃坊刻讲章,改窜姓名,苟充卷帙。(语详各本条下。)其《性理大全书》尤庞杂割裂,徒以多为贵,无复体裁。我圣祖仁皇帝接唐虞之治统,契孔孟之心传,原本六经,权衡百氏。  凡宋儒论著於其见道之浅深,立言之醇驳,并究知微暧,坐照无遗。病胡广等所编徒博讲学之名,不过循声之举,支离冗碎,贻误后来,乃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刊正其书,复亲加厘定。如蔡沈《洪范数》之类,既斥之以防亻朁拟,所附诗赋之类,亦削之以戒浮文。其馀诸门,皆精汰严收,十分取一。卷帙虽减於前,而义蕴之宏深,别裁之精密,以较原书,司空图所谓如矿出金也。群言淆乱折诸圣,岂不信欤!  △《御纂朱子全书》·六十六卷康熙五十二年圣祖仁皇帝御定。南宋诸儒,好作语录,卷帙之富,尤无过於朱子。咸淳中,黎靖德删除重复,编为一集,尚得一百四十卷。又南宋文集之富,无过周必大、杨万里、陆游,而《晦菴大全集》,卷帙亦与相埒。其记载杂出众手,编次亦不在一时。故或以私意润色,不免失真;或以臆说托名,全然无据。  即确乎得自师说者,其中早年晚岁,持论各殊,先后异同,亦多相矛盾。儒者务博笃信朱子之名,遂不求其端,不讯其末,往往执其一语,奉若六经,而朱子之本旨转为尊朱子者所淆。考《朱子语录》,称孔门诸子留下《家语》,至今作病痛,憾其择之不精也。然则读朱子之书者不问其真赝是非,随声附和,又岂朱子之意乎哉!圣祖仁皇帝表章朱子之学,而睿鉴高深,独洞烛语录、文集之得失,乃特诏大学士李光地等,汰其榛芜,存其精粹,以类排比,分为十有九门。金受炼而质纯,玉经琢而瑕去。读朱子之书者,奉此一编为指南,庶几可不惑於多岐矣。  △《御定执中成宪》·八卷雍正六年春世宗宪皇帝敕撰。雍正十三年夏,书成奏进。仰蒙裁定,宣付武英殿校刊。乾隆三年告蒇,御制序文颁行。前四卷录帝尧以来至明孝宗嘉言善政,后四卷皆唐、虞至明诸臣论说,有所裨於治道者。其或奥旨未显,疑义未明,则折衷以御论,以阐发其理蕴,评断其是非。昔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始著帝王经世之法。后来递相推衍,互有发明。御制之书,惟唐之《帝范》,敷陈得失为最悉。官撰之本,惟明之《君鉴》,缕举事迹为最详。然《帝范》颇参杂说,词意或不深醇;《君鉴》旁摭诸书,义例亦为冗杂。至於宋之《洪范政鉴》,以焦赣、京房之说附会於武王箕子之文,益离其宗。盖圣人之道统,惟圣人能传之;圣人之治法,亦惟圣人能述之,非可以强而及也。我世宗宪皇帝圣德神功,上超三古,阐明帝学,论定是编。汰驳存精,删繁举要,凡遗文旧籍,一经持择,即作典谟。犹虞帝传心,亲阐执中之理;殷宗典学,自述成宪之监也。虽百篇之裁於洙泗,何以加兹。家法贻留,以巩万世之丕基者,岂偶然欤!  △《御览经史讲义》·三十一卷乾隆十四年奉敕编。考讲义之作,莫盛於南宋。其解经者如袁燮《毛诗讲义》之类,其论史者如曹彦约《经幄管见》之类,皆经筵所陈也。其更番奏御者谓之故事,李曾伯《可斋杂稿》、孙梦观《雪窗集》中皆有之。其体徵引古书於前,附列论断於后,主於发挥义理,评议是非。与讲义之循文衍说者,为例小殊;而即古义以抒所见,则其意一也。我皇上深造圣域,而俯察迩言。海岳高深,不遗尘露。乾隆二年,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而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品,而辨析其得失。略如宋人故事之例。其敷陈中理者,温纶嘉勉;或持论未当者,即召对开示,命复缮以进。则宋世未闻是事。岂非前代帝王徒循旧制,我皇上先登道岸,足以折衷群言欤?积累既多,因敕大学士蒋溥等,编为此帙,并以训谕改定者恭录简端。盖都俞吁咈,罔非圣教之裁成;而诸臣管蠡之见,仰蒙采择,得以流传於万世,尤非常之荣幸矣。  △《正学隅见述》·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宏撰撰。宏撰有《周易筮述》,已著录。是编以周子无极之说。陆九渊争之於前;朱子格物之说,王守仁轧之於后。诸儒聚讼,数百年而未休。大抵尊朱者则全斥陆、王为非,尊陆、王者则全斥朱子为谬,迄无持是非之平者。宏撰此书,则以为格物之说当以朱子所注为是,无极之说当以陆九渊所辨为是。持论颇为平允。其中虽历引诸说以相诘难,而词气皆极和平。凡崇朱氏学者,称先朝之乱由於学术不正,其首祸为王阳明。崇陆氏学者,称无极二字出於老子,为周子真赃实犯之类。宏撰皆指为太过。其言曰:予素信朱子,惟於无极、太极之说小异。诚不敢以心之所不安者,徒剿袭雷同,以蹈於自欺欺人之为。其亦异於好为异论者矣。  △《思辨录辑要》·三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世仪撰。世仪字道成,号桴亭,太仓人。《江南通志》列之儒林传中。  是书乃其札记师友问答,及平生闻见而成。仪封张伯行为汰其繁冗,分类编次,故题曰辑要,明非世仪之完本也。凡分小学、大学、立志、居敬、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天道、人道、诸儒异学、经、子、史籍十四门。世仪之学主於敦守礼法,不虚谈诚敬之旨,主於施行实政,不空为心性之功。於近代讲学诸家,最为笃实。故其言曰: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嘉、隆之间,书院遍天下,呼朋引类,动辄千人;附影逐声,废时失事。甚有借以行其私者。此所谓处士横议也。又曰:今所当学者,正不止六艺,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皆切於用世,不可不讲。俗儒不知内圣外王之学,徒高谈性命,无补於世。所以来迂拙之诮也。其言皆深切著明,足砭虚憍之弊。虽其中如修齐类中必欲行区田,治平类中必欲行井田封建,不免有迂阔之失。而大端既切於日用,不失为有裨之言。惟伯行意主贪多,往往榛楛勿翦,甚至如头容直一条,王周臣书屋警语一条之类,前后重出,亦失於刊除。傥撷采英华,汰其支蔓,则弥为精善矣。  △《双桥随笔》·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周召撰。召字公右,号拙菴,衢州人。康熙初,官陕西凤县知县。是编乃其甲寅、乙卯间值耿精忠构逆,避兵山中所作。双桥者,其山中所居地也。卷端标曰《受书堂集》,而以《双桥随笔》为子目,殆全书中之一种欤?前有自序,称老生常谈,诚不足采。而药石之言,原以针砭儿辈,与世无关。所自矜者,集中大意在於信道而不信邪,事人而不事鬼,言理而不言数,崇实而不崇虚。窃以为独立之见,若中流一砥云云。虽自诩似乎太过,而所言皆崇礼教,斥异端,於明末士大夫阳儒阴释、空谈性命之弊,尤为言之深切,於人心风俗,颇有所裨。  惟其随笔记录,意到即书,不免於重复冗漫。又适逢寇乱,流离奔走,不免有愤激之词。是则其学之未粹耳。  △《读朱随笔》·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陇其有《读礼志疑》,已著录。是编乃其读《朱子大全集》时取所心得,随笔标记。於正集二十九卷以前,凡诗赋札子人所共知者,即不复置论。自正集三十卷起至别集五卷止,则摘其精蕴,分条纂录,而各加案语以申之。其书初无雕本,康熙戊子,仪封张伯行从陇其之婿曹宗柱索得稿本,因为刊行於福州。陇其之学,一以朱子为宗,在近儒中最称醇正。是编大意,尤在於辟异说以羽翼紫阳。故於儒释出入之辨,金谿、姚江蒙混之弊,凡朱子书中有涉此义者,无不节取而发明之。其剖析疑似,分别异同,颇为亲切。其他一字一句,亦多潜心体察,而深识其用意之所以然。盖於朱子之书,诚能融会贯彻,而非徒以口耳佔毕为事者。虽不过一时简端题识之语,本非有意著书,而生平得力所在,亦概可见矣。  △《三鱼堂賸言》·十二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陆陇其撰。本名《日抄》,皆平时札记之文,未分门目。其甥金山陈济,排次成编。虽亦不立标题,而推求其例,则一卷至四卷皆说五经;五卷、六卷皆说四书,而附《太极图说》、《近思录》、《小学》数条;七卷、八卷皆说诸儒得失;九卷至十二卷皆说子史,而亦间论杂事。昔朱子博极群书,於古今之事,一一穷究原委,而别白其是非,故凡所考论,率有根据。陇其传朱子之学,为国朝醇儒第一。是书乃其绪馀,而於名物训诂,典章度数,一一精核乃如此。凡汉注、唐疏为讲学诸家所不道者,亦皆研思探索,多所取裁。可知一代通儒,其持论具有本末,必不空言诚敬,屏弃诗书,自谓得圣贤之心法。其於朱、陆异同,非不委曲详明,剖析疑似。而词气和平,使人自领,亦未尝坚分壁垒,以诟厉相争。盖诸儒所得者浅,故争其名而不足;陇其所得者深,故务其实而有馀。观於是编,可以见其造诣矣。  △《松阳抄存》·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陆陇其撰。是编乃其为灵寿知县时,於簿书之暇,取所辑《问学录》、《日记》二书,摘其中切要之语,录为一编,以示学者。灵寿古松阳地,故以《松阳抄存》为名。本七十八条,仪封张伯行尝为刊版,删其与《问学录》重复者,仅存二十八条,殊失陇其之意。此本刊於乾隆辛未,乃金山杨开基所重编,分道体、为学、处事、教学、辨学术、观圣贤六门。仍以原第几条注於本条之下,以存其旧,而别以己见附识於后。前有开基序,称《问学录》为中年之书,此本为晚年手定之书,极论伯行之删本为非。又有陇其孙申宪跋,亦谓伯行刻陇其遗书四种,惟《读礼志疑》、《读朱随笔》为足本,此书及《问学录》均删节失真云。  △《榕村语录》·三十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是编为其门人徐用锡及其孙清植所辑。有光地所自记者,有子弟门人所记者,各注於诸条之后。冠以经书总论,与论四书者为八卷,论易、书、诗、三礼、春秋、孝经者为九卷。论六子诸儒、诸子道统者为三卷。论史者为一卷,论历代者为一卷,论学者为二卷,论性命理气者为二卷。论治道者为二卷,论诗文者为二卷,而韵学附焉。光地於律吕、算术皆所究心,而是编一语不载,殆以别为专门,为儒者所当知,而非儒者之所急欤?抑或律吕惟授王兰生,算术惟授魏廷珍,而清植等不及闻也。光地之学源於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故不拘墟於门户之见。其诂经兼取汉、唐之说,其讲学亦酌采陆、王之义,而於其是非得失,毫厘千里之介,则辨之甚明,往往一语而决疑似。以视党同伐异之流,斥姚江者无一字不加排诋,攻紫阳者无一语不生讪笑,其相去不可道里计。盖学问既深,则识自定而心自平,固宜与循声佐斗者迥乎异矣。  △《读书偶记》·三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雷鋐撰。鋐字贯一,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是编乃其读书札记。大旨惟以朱子为宗,然能不争竞门户。如卷一中一条云:古人心最平,如孟子谓夷惠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而又谓其为百世之师是也。后世如陆子静、王阳明、陈白沙,论学术者必辨之,谓其非孔、孟、程、朱之正派也。然其砥节砺行,以之针砭卑鄙俗夫,不亦百世之师耶?其持论特平。较诸讲学之家,颇为笃实无客气。书中论《易》者几及其半,大致多本李光地,其论礼则多本方苞。一则其乡前辈,一则其受业师也。所记方苞驳苏轼一条,引曾子问及檀弓曾申之事,谓亲在不妨学丧礼。国初汪琬与阎若璩以论礼诟争,琬以是攻若璩,若璩援以驳琬者,其始末具见若璩《潜邱札记》中。苞殆偶述旧文,而鋐误以为师说,盖当鋐在时,《潜邱札记》尚未出,故未见也。惟太极一图,经先儒阐发,己无剩义,而绘图作说,累牍不休,殊为支蔓。夫人事迩,天道远,日月五星,有形可见。儒者所论,自谓精微,推步家实测验之,其不合者固多矣。况臆度诸天地之先乎?是则不免於习气耳。  ──右“儒家类”一百十二部,一千六百九十四卷,皆文渊阁著录。  (案:八儒、三墨,见於《荀子》,非十二子,亦见於《荀子》,是儒术构争之始矣。至宋而门户大判,雠隙相寻,学者各尊所闻,格斗而不休者,遂越四五百载。中间递兴递灭,不知凡几,其最著者,新安、金谿两宗而已。明河东一派,沿朱之波。姚江一派,嘘陆之陷。其馀千变万化,总出入於二者之间。脉络相传,一一可案。故王圻《续文献通考》,於儒家诸书,各以学派分之,以示区别。然儒者之患,莫大於门户。后人论定,在协其平。圻仍以门户限之,是率天下而斗也,於学问何有焉。今所存录,但以时代先后为序,不问其源出某某,要求其不失孔、孟之旨而已。各尊一继祢之小宗,而置大宗於不问,是恶识学问之本原哉!)    卷九十五 子部五  ○儒家类存目一  △《孔子家语注》·八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明何孟春撰。孟春有《何文简疏议》,已著录。古本《家语》久佚,今本《家语》撰自王肃,其注亦肃所作。名注古书,实自注也。故其本於诸家为善。  然明代罕传。至崇祯末,毛晋始得北宋本刻之。故崇祯以前,明人无见旧本者。  孟春以元王广谋《家语注》庸陋荒昧,又正文多所漏略,乃为此注。其考订补缀,不为无功,而由未见王肃注,故臆测亦所不免。其序谓今本不同於唐,未必非广谋之妄庸,有所删除,其论近理。而近时重刊孟春注者,因颜师古注《汉书·艺文志·家语》二十七卷条下,有非今所有《家语》之文,遂谓唐以前本业已不同,乌知孟春所据非古本。案师古但云唐时《家语》非古《家语》,不云其时别有古《家语》也。《隋志·孔子家语》二十一卷,王肃注。梁有当《家语》二卷,魏博士张融撰,亡。《旧唐书·经籍志·孔子家语》十卷,王肃注,《新唐书·艺文志》亦同。孟春安得古《家语》?此假借之词,非笃论也。至近本所校补孟春阙误凡数百条,皆引据精确,则孟春是注之舛漏,抑可知矣。  △《家语正义》·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兆锡有《周易本义述蕴》,已著录。是书首列至圣年表正讹,其四十四篇之次,则从葛鼐本。以正论与三问礼篇为卷九,以本姓终记与七十二弟子篇为卷十。案明毛晋汲古阁本自跋,谓初从吴兴贾人得一编,乃北宋版王肃注本,惜二卷十六叶以前皆蠹。继从锡山酒家得一函,亦宋刻王氏注也,所逸者仅末二卷。因急倩能书者一补其首,一补其尾,二册俨然双璧。纵未必夫子旧堂壁中故物,已不失王肃本注矣。是汲古阁刊本,其篇目次第胥仍王本之旧。即徐《火勃》家宋本《家语》,亦仅与毛本小异,不云卷目有所易置也。兆锡乃从万鼐之本,窜乱旧次,殊为勇於变古。其训释亦似俗下讲章之礼,不足以资考证。  △《孔丛子正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姜兆锡撰。是编即世传《孔丛子》,删去连丛子上下篇,又删去小尔雅、诘墨二篇,但以记孔氏言行者编为五卷。每条之下略仿《诗序》之例,注曰此言某义也,谓之《正义》。其中偶有考订者,如纳於大麓作大录,万机之政,此自旧说,而引蔡沈传以驳之。其他凡引经与宋儒传注不合者,悉谓之断章。未免拘墟之见。至於子顺说赵王以归齐尸,助嫪毐以存魏国,兆锡亦颇疑之,然往往回护其词,不肯竟斥为依托也。  △《曾子全书》·三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曾承业编。承业为曾子六十二代孙,序称博士,盖袭职之宗子也。案宋汪晫尝辑《曾子》一卷,分十二篇,割裂补缀,已非唐以来之旧本。是编又分主言一篇为卷一,修身、事父母、制言上、中、下、疾病、天圆七篇为卷二,本孝、立孝、大孝三篇为卷三。与王应麟《玉海》所云今十篇,自修身至天圆皆见於《大戴礼》者,又多出主言一篇,而分合迥异。不知其何所依据,殆亦以意为之也。  △《忠经》·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汉马融撰。郑玄注。其文拟《孝经》为十八章,经与注如出一手。考融所述作,具载《后汉书·本传》。玄所训释,载於郑《志目录》尤详。《孝经注》依托於玄,刘知几尚设十二验以辨之,其文具载《唐会要》,乌有所谓《忠经注》哉!《隋志》、《唐志》皆不著录,《崇文总目》始列其名,其为宋代伪书,殆无疑义。《玉海》引宋《两朝志》载有海鹏《忠经》。然则此书本有撰人,原非赝造;后人诈题马、郑,掩其本名,转使真本变伪耳。  △《女孝经》·一卷(内府藏本)  唐郑氏撰。郑氏,朝散郎侯莫陈邈之妻。侯莫陈,三字复姓也。前载进书表,称侄女策为永王妃,因作此以戒。《唐书·艺文志》不载,《宋史·艺文志》始载之。宣和《书谱》载,孟昶时有石恪画《女孝经》像八,则五代时乃盛行於世也。其书仿《孝经》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进表所谓不敢自专,因以班大家为主,其文甚明。陈振孙《书录解题》直以为班昭所撰,误之甚矣。  △《千秋金鉴录》·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旧本题唐张九龄撰。按王士祯《皇华纪闻》曰:隆庆间,曲江刻张文献《千秋金鉴录》一卷,又伪撰序表。平湖陆世楷为南雄守,著论辨之。此等谬伪,凡略识之无者亦不肯为,而粤中新刻《曲江文集》竟收入,故孝山谓急应火其书,碎其版云云。今此书序中所谓非吾子孙不得记录,非人而传必遭刑宪,学则素衣之人为上达,不学则赭衣之人为白士,此录一千年后,方许流布诸语,皆与世楷所指驳者合。士祯又言别有《金鉴录》一册,乃嘉靖间文献裔孙张希祖所撰。康熙甲辰,曲江令凌作圣重刊。士祯所摘谬妄不经之处,如安禄山为野猪之精,史思明为翮鸟之精,杨贵妃为白鹇之精。又立子旦为相王,武后太子,先为中宗,皇后废之,又名哲宗。又蜀州司户杨元琬女为上子寿王妃,今上宠之,赐名杨贵妃,又宫室未委肃宗也诸语,今亦皆在录中。则两本亦大概略同也。末一章预作谶语,言及狄青诸人,尤为妖妄。盖粗识字义而不通文理者所为,本不足存。以其出於九龄之子孙,恐惑流俗,故存而辟之,俾无荧众听焉。  △《渔樵对问》·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邵子撰,晁公武《读书志》又作张子、刘安,上集中亦载之。三人时代相接,未详孰是也。其书设为问答,以发明义理。所称有温泉而无寒火者,杨慎《丹铅录》尝引葛洪《抱朴子》萧邱寒焰以驳之。不知儒者论理,论其常耳。  其偶异者,即使有之,不足为据。执松柏而谓冬不肃杀,执靡草而谓夏不茂育,则拘墟之见也。且萧邱谁得而见之,葛洪又何自而知之?摭百家迂怪之言,以曲相诘难,则道经、释典、理外之事亦多矣,可援以为证乎?至天何依,曰依乎地。  地何附,曰附乎天。天地何依何附,曰自相依附一条。慎亦驳之。然地处天中,大气包而举之,所以不坠。卵黄脬豆,厥譬甚明,是即依附之明证。慎不知历术,所以献疑,均不足为是书病。然书中所论,大抵习见之谈。或后人摭其绪论为之,如《二程遗书》不尽出於口授欤。  △《太极图分解》·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天一阁书目》作罗鹤撰,然书中自称鹗曰,则名鹗非名鹤矣。考《江西通志》,罗鹗,宜黄人。嘉靖辛酉举人。官至思南府同知。当即其人,范氏误以鹗为鹤也。(案:嘉靖中别有罗鹤,泰和人所注有《应菴任意录》,详杂家类中本条下。)其书列周子《太极图说》与朱子之注,而申陆九渊之说以驳之。案圣人立教,使天下知所持循而已,未有辨也。孟子始辨性善,亦阐明四端而已,未争诸性以前也。至宋儒因性而言理气,因理气而言天,因天而言及天之先,辗转相推,而太极、无极之辨生焉。朱、陆之说既已连篇累牍,衍朱、陆之说者又复充栋汗牛。夫性善性恶,关乎民彝天理,此不得不辨者也。若夫言太极不言无极,於阳变阴合之妙,修吉悖凶之理,未有害也。言太极兼言无极,於阳变阴合之妙,修吉悖凶之理,亦未有害也。顾舍人事而争天,又舍共睹共闻之天而争耳目不及之天,其所争者毫无与人事之得失,而曰吾以卫道。学问之醇疵,心术人品之邪正,天下国家之治乱,果系於此二字乎?医家之论三焦也,或曰有名而无形,或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实有名而有形,轇轕喧阗,动盈卷帙。及问其虚实之诊,则有形与无形一也。问其补泻之方,则有形与无形亦一也。然则非争病之生死,特争说之胜负耳。太极、无极之辨,适类於是。故今於两家之说率置不录,谨发其例於此,后不缕辨焉。  △《太极图说论》·十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国朝王嗣槐撰。嗣槐字仲昭,钱塘人。康熙己未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其书论圣人言《易》有太极,未尝言无,不应於太极之上复加无极二字。疑此图授自陈抟,非周濂溪作。朱、陆互相辨析,朱子不得已,止作无形有理以解之,而无极二字总流入二氏之说。又谓其言天道则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乃老氏道生天地之说。言人道则曰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主静二字尤为老氏根本所在。又谓其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二语乃老氏言道之根原,而不死无生之枢纽。逐条辨驳,各为一篇,亦力申陆九渊之说者也。  △《太极集注》·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子昶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垣曲县知县。是书取朱子之解分配周子之图,列为十章,分裂原图,各系於下。又解周子原说亦分为十章,而句解字释,所释各注右解之几章,释某义,全摹朱子《大学章句》之体。图之后附以子昶所演易图,说之后附以诸家之说,大抵皆可已而不已。前有康熙丁卯范镐序,亦颇著微词云。  △《太极图说注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兆成撰。兆成字慎亭,常熟人。是书作於康熙初,以发明朱子《太极图说》之注。其云性虽夹和在气禀中,而苟无习染之累,亦第於善之中微分差别,若谓之有恶则不可。足以补正程子善固性也,恶亦不可谓之非性之说。惟其谈五行干支,语多轇轕。至於以一岁四时,每一时九十日,分为十八日者五,以五行,各分主十八日,尤为新异。末有乾隆戊辰其子鲁附记凡例,称是书与《参同契》互有异同,是刻可分为二,可合为一云云。盖与所注《参同契》并刊者,宜其惟讲阴阳五行之说矣。  △《通书问》·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元何中撰。中有《通鉴纲目测海》,已著录。是书因朱子谓周子《通书》乃发明《太极图说》之义,故所注《通书》,皆比附於太极阴阳五行中。则谓二书各自为义,不必字字牵合,故作此书以辨之。前有自序,谓自天地以来,止有一理,理之同者,虽百世之上,百世之下,九州之内,四荒之外,无不同也。而况一人之心,一人之言,岂有不相通者乎?朱子释《通书》,显微阐幽,有功於学者至矣。然必欲以《通书》发明《图说》,则恐非周子著书之本意云云。其持论颇精核,所疑各条,亦皆中理。卷末附记称,窃窥朱子之意,同时学者固有疑《图说》非周子之书。而朱子主张甚力,遂以《图说》为主,而以《通书》为发明《图说》而作云云,尤深得当时有激而立言之故。然二书分而解之,固各有义理;合而解之,於本意亦无所害。既非宏旨所关,又何必字句之间徒滋聚讼耶。  △《太极绎义》·一卷、《通书绎义》·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舒芬撰。芬有《周易笺》,已著录。此其所著《梓溪内集》之二种也。其说太极,大抵以《太极图》不本於《易》而本於《河图》。谓秋冬非肃杀,乃百物之所胎。土之寄王,惟夏秋之交。火烈金刚,水缓土柔,性之所以相近。火散金遒,木上水下,习之所以相远。皆与先儒之说不同,亦往往有难通之处。《通书》则不过随文解义而已。其释颜子章,谓陋巷,陋俗之巷也。其人习不善而能忧颜子之贫,乃颜子之德所化。其说亦殊怪异也。  △《正蒙释》·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明高攀龙集注,徐必达发明。攀龙有《周易易简说》,必达有《南京都察院志》,均已著录。叶向高序,称《正蒙》精深浩渺,朱子训释未尽,锡山高云从缘其指,广为集注。槜李徐德夫笃好此书,尝条其所见,谓之发明。以质云从之说,同者去之,异者存之,异而此失彼得者去之,短长互见者存之云云。  则此书为必达所自定,非攀龙之本矣。  △《周张全书》·二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徐必达编。周子书自《太极图说》、《通书》而外,仅得诗文,尺牍数首,附以年谱、传志及诸儒之论为七卷。张子书《正蒙》、《理窟》、《易说》而外,兼载语录、文集,其散见於《性理》、《近思录》、《二程书》者,蒐辑薈粹,别为拾遗附录,通十五卷。  △《太极解拾遗》·一卷,《通书解拾遗》·一卷、《后录》·一卷,《西铭解拾遗》·一卷、《后录》·一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炤撰。文炤有《周易本义拾遗》,已著录。是书以《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朱子只解其大义,因於原注下别加案语,发挥其说,故名曰《拾遗》。  △《正蒙集解》·九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炤撰。是编解张子《正蒙》,粗具训释,无所发明。其乾称篇以朱子取《西铭》自为一书,故删除不载。此与陈澔注《礼记》,删除《大学》、《中庸》亦何异乎?至其解,参两篇七政交食之理,皆据黄瑞节旧文,尤为疏略。  △《周子疏解》·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明弼撰。明弼有《易象》,已著录。是书成於康熙癸巳。凡解《太极图说》一卷,解《通书》三卷,皆列朱子之注於前,而以己意敷衍之。大意取便初学而已。  △《濂关三书》·(无卷数,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植撰。植有《四书参注》,已著录。是书取《太极图说》、《通书》、《西铭》三书,以朱子之注列於前,采诸家之说附於后,亦时时参以己意。植於宋五子书皆有注,然《皇极经世》、《正蒙》,其书注者差稀,故颇有所考订。  此三书则人人熟读,无可发挥,亦如宋以来注孝经者随文演义而已。  △《伊川粹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张栻编。考宋濂《潜溪集》有此书跋,谓前序不著姓氏,相传为张南轩栻撰。则明初此书尚不著栻之名,此本当为后人据濂语补题也。其序题乾道丙戌正月十有八日,然栻《南轩集》但载二程遗书跋,而无此序。使果栻作,不应讳而削之也。盖亻并编次之说,皆在影响之间矣。  △《二程节录》·四卷、《文集钞》·一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高攀龙编。取《二程语录》,择其精粹,先辨性,次论学,次治事,次释经,每类各为一卷。末载《文集抄》及《附录》各一卷。前有康熙癸未陆楣序,称攀龙官行人时为是书。其手抄本藏同邑秦松龄家,顾鏊欲刻之未果。鏊子栋高,乃踵其父志刊行云。  △《程子详本》·二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明陈龙正编。龙正有《救荒策会》,已著录。龙正以《二程遗书》虽朱子所手编,而其记载之重复,字句之同异,以至议论之出入,均未暇是正。乃排比刊削,分类编次,定为此本。其经说之别行者,亦并载入。又益以元谭《善心之传闻续记》。自序,视全书颇约,而实不敢不加详,故不曰约本而曰《详本》。其间於二子之说多所辨驳,不出明末讲学家诟争之习。  △《二程语录》·十八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初,朱子辑《程氏遗书》二十五篇,皆程子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之词。又取诸集录为《程氏外书》十二篇,又附录一卷为行状墓志之类,凡八篇。是书篇目次第,悉依朱子原本,而稍加删订,合为遗书十五卷,外书二卷,附录一卷,其少日所闻诸师友说一卷。己巳冬,所闻一卷悉删不录,外书亦删冯氏本拾遗一卷。又附录一卷内以明道先生行状一篇,墓志一篇,门人朋友叙述序一篇,皆伊川所作,已入《二程文集》,故不复载。  而邢恕一篇,谓其自绝於程门,亦不录焉。其遗书第六卷中伯行注云:此一卷朱子原分三卷,今为一卷。又下二卷专说《孟子》者,已与《经说易传》另行别录,概不载集中。考朱子原本卷六以下本四卷,无篇名。卷九本一卷,专说论孟。今伯行以四卷为三卷,以说论孟一卷为二卷,又第九卷兼说论孟,而伯行云专说《孟子》,殆偶然笔误,刊版者失於校雠欤。  △《程书》·五十一卷(内府藏本)  国朝程湛编。湛爵里未详。是编所录惟《程氏遗书·外书》,而益以明道文一卷。其次序则非朱子之旧也。  △《浩斋语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过源撰。卷末有源行实一编,称源字道源,号浩斋,其先浙东人。  至高祖徙於临川。源生有异徵,笃志圣贤之学,以斯文自任。嘉祐间召为国子直讲,不赴。卒於崇宁丙戌九月。并载所著述甚富,今皆不传,惟此书仅存上卷,为其门人永新龙图所录。下卷为其门人白城章伟所录,而其从孙勖刊之。然所列书名,《宋史》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其中疑窦尤多。如行实称源生於丙子,不著年号,以召於嘉祐,卒於崇宁推之,当生於仁宗景祐丙子,则卒时年七十一,召时年二十馀,是於邵、周、张、程皆为行辈。当时所称,不过曰尧夫、茂叔、子厚、伯淳、正叔而已。诸家之书可考,而此曰邵子、周子、张子、程子,非同时语也。李焘《长编》凡所有徵召,如胡瑗、孙复、常秩之类,无不具书。源见徵既在嘉祐中,何以嘉祐首尾八年,《长编》皆不见其事?伊川《易传》据杨时跋,则临没以稿授张绎,至政和初时乃排比成书。源卒於崇宁五年,在伊川前。  其时《易传》未出,何以论程传之得失?自朱子以前,无以《大学》为曾子作者,故攻朱子者以《章句》为口实,此书乃已称曾子,何以自北宋以来无人引及?  《大学》、《中庸》自二程子始表章其书,於《礼记》中取出别行,后人辨难者惟引梁武帝有《中庸义疏》,宋仁宗尝书《大学》赐进士,以为先於程子而已。  此书乃先有《大学》定本、《中庸》定本,又何以宋儒无一语及之耶?观其论乐以黄钟为三寸九分,是《吕氏春秋》之文李文利不得其解,衍为异说者也。万历以前,安有是僻论乎?其跋称有秦观、谢无逸二序。观《淮海集》具在,实无此文。无逸《溪堂集》虽佚,而诗文散见《永乐大典》中,今已裒辑成帙,亦无此文。其依托可以概见。又末附其从孙勖祖光赋,称宣和乙巳,余在辽阳。乙巳为靖康前一年,两国兵交,信使且艰於往来,游学之士安能越国至是?其伪尤不问而知矣。  △《唐氏遗编》·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唐棣编。棣字彦思,宜兴人。尝受业於伊川程子,与门人共记平日问答之语为此书。已载入二程之遗书。康熙中,其裔孙一学等重刊於家塾,乃易以《遗编》之名。末附桐友遗编一卷,则一学之父所作。一学又与其弟诗及开绪各附己见,缀列各条之下。  △《通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吴沆撰。沆有《易璇玑》,已著录。此书亦语录之类。如曰不求过於人而人不能及之者,善道也。不求合於人而人不能离之者,善德也。又曰:立朝廷而后见山林之志,享富贵而后见贫贱之节。论亦间有可取。然其自序有曰,孟轲谈仁义,至杨、墨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杨、墨故也,孔子则无所否矣。韩愈原道德,至佛、老而不通;其道小,不足以容佛、老故也,王通则有所可矣。其宗旨殊为谬诞,不可训也。  △《道南三先生遗书》·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摘录杨时、罗从彦、李侗三家语录及杂著,杨氏四卷,罗氏六卷,李氏一卷。三人皆南剑州人,疑其乡人所编也。《千顷堂书目》载莆田宋端仪有《道南三先生遗书》,或即是编欤。  △《崇正辨》·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胡寅撰。寅有《读史管见》,已著录。是书专为辟佛而作。每条先引释氏之说於前,而辨正於后。持论最正,其剖析亦最明。然佛之为患,在於以心性微妙之词汨乱圣贤之学问,故不可不辨。至其经典荒诞之说,支离矛盾,妄谬灼然,皆所谓不足与辨者。必一一较其有无,是亦求胜之过,适以自亵矣。  △《小学集解》·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撰。是编以坊刻《小学》数十种,纂注标题,止为试论剽窃之具,无当於朱子亲切指点,引人身体力行之意。因集诸家注释,融会其说,以成是编。  伯行殁后,其门人乐亭李兰梓行之。  △《小学集解》·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澄撰。澄字庭闻,莆田人。康熙中诸生。其书取朱子《小学》内外篇参会旧注,附以己见。章分句释,援引颇为赅洽。然亦不免於过冗。  △《小学分节》·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熊徵撰。熊徵字渭南,岑溪人。顺治庚子副榜贡生,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是书随章案节,略为分解,特使童子读之,易於明晓而已。  △《小学集解》·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蒋永修撰。永修有《孝经集解》,已著录。是编即其提督湖广学政时与《孝经》合刊者。注释甚略,而先贤爵里事迹与《小学》无关者乃载之颇详。於朱子著书之旨,似乎倒置矣。  △《小学纂注》·六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国朝高愈撰。愈有《高注周礼》,已著录。是书因天台陈选旧注略删订之,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  △《小学句读记》·六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建常撰。建常有《律吕图说》,已著录。是书因陈选《小学》注本而杂采诸书疏於其下。略如孔颖达《正义》之例,文颇烦芜。  △《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文炤撰。是编取朱子之说散见各书者,附於《近思录》各条之下。其未备者则益以诸家之说,间亦自附己意。前有纲领数条,末附感应诗解一卷,训子诗解一卷。感应诗见《朱子大全集》,训子诗称传自黄榦,而无可证据。其诗浅俗,决非朱子所为也。  △《紫阳宗旨》·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佖撰。佖,东阳人,即淳祐壬子作《朱子年谱序》者也。其书采辑《朱子文集》、《语类》,分诲人、析理、明经、论事四门,每门又各分子目。其中注语有出朱子原文者,亦有出佖所增识者。考赵希弁《读书附志》,载晦菴先生《朱文公语后录》二十卷,注曰右东阳王佖记、杨方、黄榦、刘琰、黄灝、邵浩、刘砥、李煇、黄卓、汪德辅、陈芝、吴振、吴雉、林子蒙、林学履、刘砺、锺震、萧佐、舒高、魏春、杨至所录也。其说谓池录初成,勉斋犹未免有遗恨於刊行之后,况饶本又出於其后乎?此二十卷,皆池饶所未及刊者云云。  其书名各异,卷数复殊,据其所言,乃续刊之语录,体例亦与此书不合。惟《内阁书目》有佖《紫阳宗旨》三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则作二十八卷。书名撰人均与此本相合,而卷数复异,未详其故。然《浙江通志》经籍门中,以佖《朱文公语后录》列为一条,而以此书附载於下,不入标目,则亦疑非佖作矣。  △《朱子语类纂》·十三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钺撰。钺有《粤游日记》,已著录。是书其《世德堂遗书》之第五种也。取黎靖德所编《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摘理气、鬼神、性理、论学四门,馀皆不取。四门之外,又各删存大略,而间附以己说。如朱子谓理气本无先后,语原无病,钺必谓先有天地之理,然后太极生两仪。如其所说,是理又别是一物,可以生气。然则气未生时,理又安在?此主理太过之弊。又如谓雨是郁蒸之气,有时龙能为之者,龙亦是郁蒸之气。雹是不和之气,有时蜥蜴能为之者,蜥蜴亦是不和之气。执一理以该天下之变,不至於穿凿附会不止矣。  △《朱子文语纂编》·十四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其书取《朱子文集》、《语类》约略以类相从,而不分门目,前后亦无序跋。盖草创未完之本也。  △《玉溪师传录》·一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宋童伯羽撰。伯羽字蜚卿,瓯宁人,朱子之门人也。是编所录朱子语,在语录饶本内,系以庚戌。庚戌为绍熙元年,伯羽时年四十七也。本名《晦庵语录》。明成化中,其九世孙训,以语类诸本参校补订,改题今名。前列道学统宗一图,上溯羲、孔,而以伯羽直接朱子之下,盖亦训之所为。后附墓表、行实,载朱子诗二首及敬义堂铭,考《朱子文集》及续刊诸集,皆所未载,莫详所自。  其称伯羽撰《四书集成》、《孝经衍义》、《群经训解》三书,《宋志》不著录。  朱彝尊《经义考》亦惟载伯羽有《四书训解》,无此诸名。又前有邱濬序,其文不类。复有龚道后序,作於万历甲午,而称皇宋淳熙,跳行出格,尤为舛迕。疑即训捃拾语类附益之,非必果出伯羽也。  △《分类标注朱子经济文衡》·七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滕珙编。其原本已著录,此本为明朱吾弼重刊,即珙之书而标其要语於简端,以备答策之用。殊为猥陋。  △《性理字训》·一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程端蒙撰。程若庸补辑。端蒙字正思,德兴人。淳熙七年乡贡,补太学生。若庸字达原,休宁人。咸淳四年进士。尝充武夷书院山长。端蒙所作凡三十条,若庸广之为造化、性情、学力、善恶、成德、治道六门,凡百八十三条,门目纠纷,极为冗杂。明初朱升又增善字一条,摭袁甫之说以补之,共为一百八十四条。皆以四字为句,规仿李瀚《蒙求》,而不谐声韵。不但多棘唇吻,且亦自古无此体裁。疑端蒙游朱子之门,未必陋至於此,或村塾学究所托名也。  △《圣门事业图》·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宋李元纲撰。元纲字国纪,钱塘人。孝宗时上庠生。是书凡分十图,曰传道正统,曰大本达道,曰进修伦类,曰为学之序,曰存心要法,曰求仁捷径,曰聚散常理,曰传心密旨,曰一气通感,曰帅气良方,曰心性本体。前有自序,后有自跋。其大旨以存心为主,以谨独为要,而以穷理为用力之始。大抵皆儒生习见之说。  △《庸言》·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杨万里撰。万里有《易传》,已著录。是编乃其语录。大致规摹扬雄《法言》,颇极修饰之力。较其诗文又自为一体,而词工意浅,亦略近於雄。  △《明伦集》·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涂近正撰。近正字尊爵,筠阳人。欧阳伟跋谓其隐德弗耀,以私淑诸人为己任,谢枢跋则称致政涂公。自序亦题嘉定六年承务郎致仕涂近正,则近正故尝通籍矣。是集杂采前言往行,分为十类,一曰尽事,二曰养志,三曰勿辱,四曰移忠,五曰移治,六曰因睦,七曰广孝,八曰念德,九曰家学,十曰扬名。自序有曰:考诸载籍,随事而书。衣冠之族,必志其家法,而不问阀阅。文章之录,必志其行实,而不取浮华。其论周公曰:尝读金縢之书,棠棣之诗,见周公之仁兄弟,而不见周公之诛管、蔡。后世信以为周公自诛管、蔡者,起於孔安国传书之妄,与汉儒序诗之误。我之弗辟,辟者避也,言即日以冢宰之事付之召公、毕公,而身乃避居东都以待命。安国训辟为法,遂使周公之志不白於天下。其於经亦间有发明。惟所录多习见之事,未免为床上床、屋下屋耳。  △《子家子》·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家颐撰。颐字养正,眉山人。其始末未详。卫湜《礼记集说》尝引其语,则亦研经之士也。此书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世罕传本。此本载《永乐大典》中,盖语录之类。亦颇明白醇正,而率皆习语。案《公羊传》有子公羊子、子沈子、子司马子、子女子、子北宫子。何休注发例於子沈子下曰:子沈子,后师称,子冠氏上者,著其为师也。此书果颐自撰,不应自称子家子,殆其门人所题欤?  然《刘禹锡集》中亦自称子刘子,或偶然沿误,亦未可知也。  △《言子》·三卷(永乐大典本)  宋王爚编。爚字伯晦,会稽人。陈振孙《书录解题》云,言子相传所居在常熟县。庆元间,邑宰孙应时始为之祠。近王爚复裒诸书为此书。梁维枢《内阁书目》云:宋嘉熙间,平江守王爚辑子游言行及祠庙事迹。自序以言子生是邑,嘉言懿行,散在经传,爰辑是书,其本末可以考见。盖以言子吴人,故为此编而刊之,以存於祠。其书分内篇、外篇、附录为三卷。所采不出《论语》、《礼记》、《家语》、《孔丛子》诸书,无异闻也。  △《心经附注》·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敏政撰。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其书以真德秀《心经》仅《书》一条,《诗》二条,《易》五条,《论语》三条,《中庸》二条,《大学》二条,《乐记》三条,《孟子》十二条,接以周子二条,程子一条,范氏一条,朱子三条,未为赅备。又其注中或称《西山读书记》,疑非德秀自作。乃补辑厘为四卷,名曰《附注》。前后皆有敏政序,末私印文曰伊洛渊源,盖敏政自以为程子裔云。  △《大学衍义通略》·三十一卷(内府藏本)  明王诤编。诤号竹岩,永嘉人。嘉靖庚戌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  其书取杨廉《大学衍义节略》、邱濬《大学衍义补》合为一编,凡《节略》十卷,《补略》二十一卷。间亦释字证义,取便检阅,无所阐明。  △《大学衍义辑要》·六卷、《大学衍义补辑要》·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宏谋撰。宏谋字汝咨,号榕门,临桂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大学士。  谥文悫。是编乃宏谋官云南布政使时所刊。取真德秀《大学衍义》四十三卷,纂为六卷。邱濬《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纂为十二卷。盖为边方之士艰购全书者设也。  △《研几图》·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宋王柏撰。柏有《书疑》,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称温习旧书,有未解者,因画成图,沈潜玩索,万理悠然而辐辏云云。考《宋史·柏本传》虽载柏尝撰《研几图》,然其本不传。元代诸儒,亦未尝一字及是书。至明永乐中,突出此本。自二五交运以下,为图者凡七十三。又衍圣公孔昭焕家别传一本,增缀以李元纲《圣门事业图》、徐毅斋《性命心说诸图》,共为图八十五。大抵支离破碎,徒乱视听。即真出於柏,亦无足采,更无论其伪撰也。  △《太极辨》·三卷(永乐大典本)  元孙自强撰。自强,会稽人。仕履未详。是书大旨谓圣人之言约而明,先儒之论详而汨。又谓汉、唐以来语焉而弗明,濂、洛诸贤明焉而未纯,学者因其辞之纷纭,不以异端傅会於圣经者鲜矣。故条举《太极图说》、《正蒙》及《朱子四书集注》诸书言性命者而辨之。其谓经典未尝离气质以言性,盖驳张子义理之性、气质之性之说。后来李光地《孟子札记》、《榕村语录》,皆与自强所论同。  然自强之书,外间实无传本,光地盖闇与合耳。  △《鲁斋心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元许衡撰。衡有《读易私记》,已著录。是书刻於嘉靖元年。前有怀庆府知府洪洞韩士奇序,称正德庚辰,得《鲁斋全书》,其行实文章备之矣。既而得其写本心法,细阅之,的然见我鲁斋行实文章所以重於世者,悉自斯录中流出。则斯录视全书之补於世何如,酷爱之。惜勿传,因广以梓云云。今考此书即全书中语录之下卷,而摘其语录上卷之三十二条,乱其次第,窜入其中,非全书之外别有此书也。士奇所云,失考甚矣。其斯以为书帕本欤?  △《圣贤语论》·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元王广谋编。广谋始末未详。其书以《礼记》、《家语》、《史记》诸书所载孔子言行,始於相鲁,终於公西赤,分四十四篇。卷首有孔子像、素王事实。  又载至元十年所定庙制及祭祀仪注乐章,后有嘉靖癸巳书林余氏自新斋跋语,盖明人所重刊也。卷端题曰新刊标题明解圣贤语论,岂当时各路或以孔子遗语命题试士欤?《元史·选举志》延祐条格所不载,莫之详矣。其书体例庞杂,注亦浅陋。虽元人旧本,殊不足录。何孟春注《家语》称有元王广谋本,多所窜乱,今未之见。此书当即一时所成也。  △《圣学心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成祖文皇帝撰。前有永乐七年御制序,谓以君道、父道、臣道、子道揭其纲,其下分而为目。有统言者焉,有专言者焉。今案首三卷及第四卷之前半,皆言君道。自统言以外,分子目二十有五。第四卷之后半卷,则以父道、子道、臣道附之。父道、子道有纲无目,臣道亦首为统言,而分列四子目。所采皆经史子集之文,每条后各有附注。考《实录》,载永乐七年二月甲戌,上出一书,示翰林学士胡广等曰:朕因闲暇,采录圣贤之言,今已成书。卿等试观之,有不善,更为朕言。广等观览毕,奏曰:帝王之要,备载此书,请刊印以赐。上曰:然。  遂名曰《圣学心法》,命司礼监刊行,上亲为之序。则此书实成祖所自编,不由词臣拟进。其序以唐文皇作《帝范》十二篇自比。案成祖称兵篡位、悖乱纲常。  虽幸而成事,传国子孙,而高煦、宸濠、寘鐇之类,接踵称戈,咸思犯上,实身教有以致之。而乃依附圣贤,侈谈名教,欲附於逆取顺守。自序委曲繁重,至五千馀言,抑亦言之不怍矣。至於杀戮诸忠,蔓延十族。淫刑酷暴,桀纣之所不为者,夷然为之,可谓无复人理。而其序乃曰秦、隋之君,用法惨酷,倚苛暴之吏,执深刻之文。法外加法,刑外施刑,曾何有忠厚恻怛之意。死人之血,漂流於市;受刑之徒,比肩而立。此仁人君子所以痛伤也云云。天下万世,岂受此欺乎?  △《性理备要》·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王三极撰。三极号少墩,仙游人。是书成於万历丁亥,取《性理大全》,摘其要语,以便诵习。仍冠以成祖御制序。去取不甚中理,盖坊刻陋本也。  (谨案:此书因《性理大全》而删削之,皆永乐中所纂之原本,故仍列永乐中所纂之原第。若杨道会之《性理钞》,锺仁杰之《性理会通》,詹淮、陈仁锡《性理综要》、《性理标题汇要》,皆颠倒窜乱,非复原文,则仍各从其时代编之。)  △《颜子鼎编》·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达左编。高阳删补并注。达左字良夫,平江人。元季遁迹邓尉山。洪武初,起为建宁县学训导。旧本题为元人,误也。阳,嘉兴人。始末未详。观其持论,乃李贽、何心隐之流耳。考历代史志无颜子书。胡应麟《甲乙剩言》称,明太祖时朝鲜国进颜子书,却之。知其伪托也。惟宋张栻采经文为《希颜录》,元高安李纯仁、河北李鼐,递相补益。达左此编,成於至正庚子。前有自序,称鼐所编未及见纯仁所编,集亦有未然,因更定以成此编,阳又因达左之书重为点窜,首列达左旧目,各注其当删之由。次列新目,各注其增入之数。末有阳自识,称损益私裁,先后妄参,盖已非达左之旧矣。考达左原序,讥二家於《庄》、《列》之寓言杂取而不择,伊、雒考亭之绪论犹未尽举。而此本所引《庄》、《列》,连篇累牍,且所注提唱心学,剌剌不休,与达左之旨全乖。盖姚江末派,借颜子以阐禅宗,遂使先儒编辑之本志,窜乱无存。斯非特轻改古书,抑亦厚诬先贤矣。  其曰《鼎编》,盖即鼎新之义。即其命名,亦明季纤诡之习也。  △《西村省己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顾谅撰。谅字希武,上虞人,西村其别号也。洪武中,以荐为无锡县教谕。  录中皆论修省之道,大旨醇正,词亦平近易晓,然持论未免稍迂。其书一刻於正统,再刻於弘治。万历九年,其十六世孙充,复访求旧本,手写而刊之。  △《杂诫》·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方孝孺撰。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正学,天台人。以荐召授汉中府学教授。建文中,官至翰林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燕王篡位,抗节死。事迹具《明史》本传。乾隆四十一年,赐谥忠文。是书分三十八章,所言皆立身、行己之道,於日用为切近。已编入《逊志斋集》第一卷。此乃弘治辛酉,蜀人邹鲁摘出别行之本也。  △《夜行烛》·(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曹端撰。端有《太极图说述解》,已著录。明初理学,以端为冠。而其父崇事佛、老,端因采经传格言切於日用者,辑为此书。名《夜行烛》,以进其父。  其书分类编辑,为目十有五,大抵取浅显易解之语。  △《月川语录》·一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曹端撰。端讲学之书,有《理学要览》一卷,《性理论》一卷。又有《儒家宗统谱》、《存疑录》,亡其卷数,并载《千顷堂书目》,今皆未见。是编乃真宁赵邦清辑其讲学之语为一卷,非端之全书,亦非端所自著,不足以尽其底蕴。  然《千顷堂书目》载《月川语录》作一卷,则所见亦即此本矣。  △《从政名言》·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薛瑄撰。瑄有《读书录》,已著录。案瑄年谱,宣德元年四月,服阕至都,上章愿就教职。宣宗特擢为御史,寻差监沅州银场。此书第二条,称吾居察院;第四条,称余始自京师来源南;则作於奉使沅州时也。其言皆切实通达,然精要已见《读书录》中,此其绪馀矣。  △《薛子道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旧本题明薛瑄撰。皆自瑄《读书录》中摘出,别立此名,以炫俗听。盖明末诡诞之习,凡属古书,多改易其面目以求售。虽习见如《读书录》者,尚不免删窜以市欺也。  △《明良交泰录》·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尹直撰。直有《名臣赞》,已著录。是编为其致仕以后所作。成於弘治十七年,而表上於正德六年。书中皆援引经史,附以论断。一卷易三篇,书十二篇。  二卷诗五篇,春秋传五篇,礼记二篇,孔子三篇,孟子五篇。三卷以下,则备述历代君臣问答之语,治忽兴衰之故,始自汉高,迄明孝宗,而明事当古事二之一。  盖亦范祖禹《帝学》多述宋代祖宗之意。惟末卷自录其献纳之词,连篇累牍,虽序中引夏侯胜、魏徵、韩琦、司马光、欧阳修、杨士奇、李贤为例,然胜未尝著书,徵事为王方庆所集,琦特自编奏议,修与光与士奇与贤皆自为记载,非自附诸古名臣后,表进於朝也。《明史·直本传》,载孝宗薄其为人,令致仕。弘治九年,表贺万寿,并以太子当出阁,上承华箴,引先朝少保黄淮事,冀召对。帝却之。此书或亦是意欤?  (案:直之进退,未合儒者之道。然其言则儒家之言,列之《儒家》,从其书也。)  △《朱子学的》·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邱濬编。濬有《家礼仪节》,已著录。是编上卷分下学、持敬、穷理、精蕴、须看、鞭策、进德、道在、天德、韦斋等十篇,下卷分上达、古者、此学、仁礼、为治、纪纲、圣人、前辈、斯文、道统等十篇。蔡衍鎤序曰:上编自下学以至天德,由事而达理,而终之以韦斋,所以纪朱子之生平言行,犹《论语》之有乡党也。下编自上达以至斯文,由理而散事,而终之以道统,所以纪濂、洛、关、闽之学之所由来,犹《论语》之有尧曰也。然濬阐朱子之言以示学者,即仿朱子编《近思录》、《小学》之体足矣,何必摹拟《论语》,使之貌似圣人?况扬雄、王通之僣经,朱子尝深讥之。濬之是编,岂朱子所乐受乎?  △《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胡居仁撰。陈凤梧编。居仁有《易象钞》,已著录。凤梧字文鸣,庐陵人。  弘治丙辰进士。官至右都御史,巡抚应天。是编凡分三十一类,类为一卷。序云录旧无铨次,不便观览。顷自山东巡抚改佐南台,舟次之暇,辄手自编订,以类相从,付门人无锡陈大尹名世,校而刻之,以广其传。此本盖从刻本传写者。昔薛瑄《读书续录》亦有原本及分类二刻,然论者谓分类失瑄意,此本亦犹是也。  △《道一编》·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编朱、陆二家往还之书,而各为之论断,见其始异而终同。  考陈建《学蔀通辨》曰:程篁墩著《道一编》,分朱、陆同异为三节。始焉如冰炭之相反,中焉则疑信之相半,终焉若辅车之相依。朱、陆早异晚同之说,於是乎成矣。王阳明因之,遂有《朱子晚年定论》之录,与《道一编》辅车之说,正相唱和云云。然则此书乃程敏政作也。敏政有《宋遗民录》,已著录。  △《性理要解》·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蔡清撰。清有《易经蒙引》,已著录。是编以《性理要解》为名,而上卷题虚斋《看太极图说》,下卷题虚斋《看河图洛书说》。前有苏濬序,称其冥搜之暇,神游太极。左图右书。字字而栉之,言言而综之,亦但举二书。其序词气拙陋,殆出依托。疑清本有此残稿,其后人汇为一编,强立此名,又伪撰濬序於前也。  △《虚斋三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蔡清撰。是编即以《看太极图说》改名《太极图说》,以《看河图洛书说》改名《河洛私见》,而增以《艾庵密箴》五十条,故曰《三书》。乾隆壬戌,其裔孙蔡廷魁所刊,其名亦非清所自题也。  △《白沙遗言纂要》·十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张诩编。诩字廷实,南海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尝受业於陈献章。《明史·儒林传》附载献章传末。是编采献章《白沙文集》中语,仿南轩《传道粹言》例,分为十类,以阐新会之本旨。献章之学,当时胡居仁、章懋等皆以为禅。诩溺禅尤深,即献章亦颇訾之。略见於罗钦顺、湛若水问答书中云。  △《文公先生经世大训》·十六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  明余祐编。祐字子积,鄱阳人。弘治庚戌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内召为太仆寺卿,未及行,又擢吏部侍郎,未闻命而病卒。《明史·儒林传》附见胡居仁传中。祐,居仁之门人,又其婿也。是书成於正德甲戌,采《朱子文集》、《语类》二书,分类排纂为三十六门,别无一字之发挥。其曰《大训》,盖取与天球河图并重之义。然书所称者乃古圣先王之教典,非大贤以下所敢受,恐未必合朱子意也。  △《近言》·一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明顾璘撰。璘有《国宝新编》,已著录。是书凡十三篇,而末一篇为序志。  其体例仿扬雄《法言》、王符《潜夫论》,其篇名则取之刘勰《文心雕龙》也。  所论皆持身涉世之道,大致平正无疵,而亦无深义。  △《传习录略》·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取王守仁《传习录》删存大略,曹溶收入《学海类编》者。  《明史·艺文志》载王守仁《传习录》四卷,《聚乐堂书目》有戴经《传习录节要》一卷,《会稽县志》有刘宗周《阳明传习录选》,皆无《传习录略》之名。  末有邹元标跋语,然亦但云尝读《传习录》,不云有所删辑。盖以《传习录》跋移缀之,均非其旧也。  △《慎言》·十三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王廷相撰。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前有嘉靖丁亥自序,称仰观俯察,验幽核明,有会於心,即记於册。二十馀年,言积数万,类分为十三篇,附诸集以藏於家。又论诸儒之失有曰,拟议过贪,则援取必广;性灵弗神,则诠择失精。由是旁涉九流,淫及纬术,卒使牵合附会之妄,以迷乎圣人中庸之轨云云。持论大抵不诡於正。然以拟议过贪诋诸儒,故罕考群言;以性灵弗神诋诸儒,故多凭臆见;甚至并五行分属四时,亦以为必无之理,则愈辨而愈傎矣。本传称廷相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  於《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及周、程、张、朱之书皆有所论驳,然其说多乖僻。良得其实云。    卷九十六 子部六  ○儒家类存目二  △《后渠庸书》·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崔铣撰。铣有《读易馀言》,已著录。此其笔记之文。如论春王正月为周正;幽赞於神明而生蓍为用策;论《易》不本於先天图,在今日为已定之论,在明人则为卓识矣。又曰:图象繁而《易》荒矣,小序废而《诗》芜且浅矣,左氏轻而《春秋》虚矣。喜新变古,君子无乐乎斯焉耳。又曰:宋人之说古事也,多以其意亿之。始犹昭然也,习之久,遂若真者,诬矣哉!尤讲学家所不肯言者。  铣独不巧言回护,亦绝无门户之私。然诸条皆见所作《士翼》中。殆后人摘抄,伪立此名,曹溶不及详核,误收入《学海类编》耳。  △《同异录》·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陆深撰。深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书采汉以来名臣奏疏、杂文有关於典章政事之大者,节而录之,分为二卷。上篇曰典常,下篇曰论述。每条之末,各附以论断。大旨欲取古人成说,相其缓急,而通之於当世之务。其书始脱稿於闽中,及提学山西,重加诠次,欲奏上之。既而不果。其进书原序,犹存卷首。  书中凡原文有陛下云云者,俱空白二字,而注其下云:前朝臣子尊称君上之文,义当避阙。然古来传写旧文,实无此例。世所见石经《尚书》,於帝字王字均未有避阙者也。  △《心性书》·(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有《二礼经传测》,已著录。是书首列心性图,图后有说。  复集心性通三十五章,附其门人黄民准、锺景星、周学心、袁邮、郭肇乾、谢锡命、湛天润为之注与赞。霍任又著或问数十条以发明之。盖欲仿周子《太极图说》、《通书》也。  △《杨子折衷》·六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湛若水撰。宋儒之学,至陆九渊始以超悟为宗。诸弟子中最号得传者莫如杨简。然推衍九渊之说,变本加厉,遂至全入於禅。所著《慈湖遗书》,以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为道之主宰。而以不起一意,使此心虚明洞照,为学之功夫。  其极至於斥《大学》非圣言,而谓子思、孟子同一病源,开后来心学之宗。至於窅冥恍惚,以为独得真传,其弊实成於简。若水因当时有梓其书者,乃即其所言,条析而辨之。凡书中低一格者简之说,平格者若水之论也。  △《遵道录》·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湛若水撰。所辑皆明道程子之说。其曰遵道者。自序为遵明道也。若水从陈献章游,生平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献章。初与王守仁同讲学,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为宗,若水以随处体验天理为宗。守仁言若水之学求之於外,若水亦谓守仁格致之说不可信者四。学者遂分王、湛之学。若水得力于献章,每教人静坐,其学洒然独得。故於宋儒中独推尊明道。所谓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也。此本凡八卷,衍圣公孔昭焕所进本则作十卷,盖当时原有两刻,《明史·艺文志》作十卷,所据即孔氏本也。  △《甘泉新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之学以虚明为宗,故其论心则以为主一而无物,其论性则以宋儒理气对举为非,视程、朱所论颇殊。《千顷堂书目》载《甘泉明论》十卷,又《甘泉新论》一卷。其《明论》今未见,此本则曹溶《学海类编》所载也。  △《论学要语》·一卷、《洞语》·一卷、《接善编》·一卷、《人伦外史》·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阳撰。阳字一舒,安福人。由举人授砀山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阳初从族人刘晓受经。晓告以王守仁之学,遂往谒守仁於赣州。故《要语》、《洞语》大率不离良知之旨。其《接善编》多采先儒粹语,非所自作。其《人伦外史》即墓志、传状、诗咏等作,以其人系於孝弟忠义贞节之大,故以外史为名。旧总题曰《刘两峰集》,然实非诗文之属,未可著录于集部。故分列其目,隶之儒家类焉。  △《闲辟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曈撰。曈有《新安学系录》,已著录。是编录朱子集中辨正异学之语,以辟陆、王之说,凡九卷,其末一卷则杂取《宋史》以下诸家之论朱、陆者。其说不为不正,而门户之见太深。词气之间,激烈已甚,殊非儒者气象,与陈建《学蔀通辨》均谓之善骂可也。《江南通志》载曈所著尚有《新安文献》、《紫阳风雅》二书,今并未见,然大略可睹矣。  △《苑洛语录》·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韩邦奇撰。邦奇有《易学启蒙意见》,已著录。是书皆平日论学之语,及所记录时事,辑为一编,本名《见闻考随录》,已编入所著《苑洛集》中。惟集本五卷,此本作六卷,所载虽稍有出入,而大略皆同。盖此本乃邦奇门人山西参议白璧所刊。前有璧序,称刻而题之曰《苑洛先生语录》,疑又为璧所重编也。  △《愿学编》·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缵宗有《安庆府志》,已著录。此编乃其讲学之语。成於嘉靖甲寅,时缵宗已七十五矣。关中之学,大抵源出河东三原,无矜奇吊诡之习。缵宗又师罗钦顺而友魏校、湛若水、何瑭、吕柟、马理,故所论颇为笃实。其解《大学》用古本,而不废朱子格物之说,虽与王守仁异趋,而称其如程门之有游、杨,亦无门户诟争之习。然核其全书,大抵皆先儒所已言也。  △《近取编》·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是编取《朱子要语》厘成二卷,名曰《近取》者,谓取诸切近日用,以救宗金谿者之弊。殆为王守仁发也。  △《海樵子》·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崇庆撰。崇庆有《周易议卦》,已著录。是编仅二十六则,多摹仿王通《中说》,周子《通书》,张子《正蒙》之体,大抵老生常谈。末一条论为将必用儒者,谓有张良之楚歌,则项羽之魂自褫;有诸葛之云鸟,则南人之反自定。  夫渡泸之役,未必徒恃阵图。至於四面楚歌出自张良,《史记》、《汉书》皆不载,不知其何所本矣。  △《东石讲学录》·十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蓂撰。蓂有《忠义录》,已著录。是集为其门人黄文龙所编,皆平生讲学之语。蓂与陆九渊为乡人,故其说一以九渊为本云。  △《心学录》·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王蓂撰。是编乃蓂养亲家居之时,取陆九渊之言,择其发明心学者,汇为一编。凡五百二十条,而以己意推阐之,大旨亦主王守仁晚年定论。  △《大儒心学语录》·二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王蓂撰。是编亦其归养之时所辑诸儒语录。凡周子、程子、张子、邵子、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子、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榦、蔡沈、陈淳、真德秀、薛瑄、吴与弼、陈献章、胡居仁二十四家,皆论心学之语也。  △《性理群书集览》·七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但题琼山玉峰道人集览,不知为谁。其书取永乐《性理大全》中人名、地名、年号、训诂之类,依王幼学《通鉴纲目集览》之例,各为注释,有增注者,即别标为附录。然浅陋殊甚,如《太极图说》后遂宁傅耆伯成句,於遂宁下则详注,傅耆下则注未详出处。又如《律吕新书》内,於梁武帝之通则注,於晋荀勖之笛则不注。盖出不学者所为。卷尾有大德辛未刊行字,尤为舛谬。是书本注《性理大全》,安得大德中先有刊本?考辛未为明正德六年,此售伪者以版式近麻沙旧本,故削补正字,伪冒元刻也。  △《三难轩质正》·(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戴金编。金字纯夫,濮阳人。正德甲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金自以力行、责己、克终三者甚难,因取以名轩。而徵集同时士大夫所赠诗词、序记、论说、铭赞汇成是编。然学在实践,既知三者之难,则自勉而已矣,徵文刻集何为也。  且以是三者为难,虽圣贤不以为非。本无疑义,又安用质正乎?  △《正学编》·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陈琛撰。琛有《易经浅说》,已著录。是书已编入所著《紫峰集》中,此其别行之本。凡二十一篇,各立篇名,全拟《通书》、《正蒙》之体,未免刻画之嫌。然依傍先儒,不敢出入,持论尚无疵谬。末附秋夜感兴诗十绝句,亦力摹康节击壤之派,其宗尚可知矣。  △《说理会编》·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季本撰。本有《易学四同》,已著录。本为王守仁门人。自序谓亲闻姚江之传,而同门之士传布师说遍天下。恐其为说既长,或乖典则,故辑此书。凡疑难之说,悉辨明之。其意盖拟守仁於濂、洛,而此书则仿《近思录》而作。《近思录》分类十四,此分类十二。其先之以性理、圣功者,犹录之首及道体论也。  继之以实践、贤才者,犹录之次及於致知、存养、克治也。推之於政治者,犹录之有治道、治法也。终之以异端诸子者,犹录之辨别异论、总论圣贤也。其间巧借程、朱之言以证良知之说,则犹守仁、朱子晚年定论之旨耳。  △《困辨录》·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聂豹撰。豹字文蔚,永丰人。正德丁丑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谥贞襄。事迹具《明史》本传。豹之学出於姚江。是编乃其嘉靖丁未系诏狱时所札记,分辨中、辨易、辨心、辨素、辨过、辨仁、辨神、辨诫八类。罗洪先为之批注。  △《燕居答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戴经撰。经,德清人,聂豹之门人也。是编皆述豹讲授之语,下卷又别题日疑总问、日见条问、日见条注、疑问诸目。大抵《困辨录》中所已具,经特以己所获闻者别加编缀,故往往复出焉。  △《研几录》·(无卷数,河南巡抚采进本)  明薛侃撰。侃有《图书质疑》,已著录。是书乃侃门人郑三极所编。侃承姚江馀绪,故屡称引良知之说。其儒释辨,谓世之疑先生之学类禅者三,曰废书,曰背考亭,曰虚。侃一一辨之。黄宗羲《明儒学案》,谓此浅於疑阳明者,皆不足辨也。况言元寂,言虚无,愈辨愈支,并王氏本旨亦为侃所累矣。  △《庸言》·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黄佐撰。佐有《泰泉乡礼》,已著录。是编乃其致仕后讲学语录。分学道、修德、求仁、游艺、制礼、审乐、政教、事业、著述、象数、天地、圣贤十二类。  △《慎言集训》·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敖英撰。英字子发,清江人。正德辛巳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是书上卷二十二目,二百四十二条,以戒多言为首。下卷十目,九十二条,以言贵简为首。采经史子集分类编次,而间附己说於其下。盖英督学陕西时刊以示诸生者也。  △《辨惑续编》·七卷、《附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顾亮撰。亮字寅仲,长洲人。正德中况钟为苏州府知府,尝聘致幕中。是书以世俗养生送死,大抵为吉凶拘忌师巫之说所惑,因辑古今书传,分为七门。  首曰原理,言人之所以为邪说所惑者,由於此理之不明。次曰事生,言事亲之要。  曰应变,曰奠祭,曰择墓,曰送葬,曰拘忌,则皆论丧葬之事也。又为附录二卷,论生死、轮回、寿夭、贫富、贵贱、吉凶、祸福诸事,及师巫邪术之害。专为乡俗之弊而作,故注释字义,词皆浅近,取其易晓。其称《辨惑续编》者,元谢应芳先有《辨惑编》,此申明其说也。  △《拟学小记》·六卷、《续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尤时熙撰。时熙字季美,自号西川居士,洛阳人。嘉靖壬午举人。官国子监博士。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时熙师事刘魁,传王守仁良知之学,有所心得,辄为笔记。其壻李根,与其杂著编次之。时熙自序谓,名拟学者,言拟如此为学,而未知其是否也。书中於魁称晴川师,於守仁则称老师,不忘所本也。  凡分六目,一经拟,二馀言,三格训通解,四质疑,五杂著,六纪闻。末有附录数则。《明史》称时熙议论切於日用,不为空虚隐怪之谈。今观其书,大抵以心为宗。即董仲舒道之大原出於天语,亦以为舍心言天,即为义外。而《中庸》之中,直训为中外之中,以与心学相比附。又谓《中庸》论道理多分两截,具两景,不如《孟子》之直截。又谓子夏、子游之言,皆主务本,皆有支离之病。又谓危行言逊及文质彬彬,皆非圣人之言。犹是姚江末派,敢为高论者也。  △《心斋约言》·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艮撰。艮字汝止,泰州人。王守仁之门人。《明史·儒林传》附载王畿传中。此书皆发明良知之旨。中有称先生者,皆指守仁。《明史·艺文志》载《心斋语录》二卷,此本改其名曰《约言》,又止一卷,亦《学海类编》之节本也。  △《一菴遗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王栋撰。栋字隆吉,号一菴,泰州人。嘉靖中由岁贡生补江西南城训导,迁深州学正。初,王守仁良知之学有泰州一派,始於王艮。栋为艮从弟,故独得其传。所至皆以讲学为事。集分二卷,上卷曰会语正集、续集,下卷曰论学杂吟及各体诗文,并其门人李梴所记诚意问答之语。黄宗羲《明儒学案》尝称,栋意非心之所发一语,为独得宗旨。而又谓泰州之学时时不满师说,益启瞿昙之秘,致跻阳明而为禅云。  △《绪山会语》·二十五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钱德洪撰。德洪有《平濠记》,已著录。《明史·儒林传》称四方士从王守仁学者,皆德洪与王畿先为疏通其大旨,而后卒业於守仁。事守仁四十年。尝刻《阳明文录》。故称王氏学者以钱、王为首。又称德洪彻悟不及畿,畿持循亦不如德洪。然畿竟入於禅,而德洪犹不失儒者矩矱。是编为其子应乐所刊。前四卷为会语讲义,五、六两卷为诗,七卷以下为杂文,第二十五卷则附录墓表志铭。  虽其诗文全集,而大致皆讲学之语,故仍总名曰《会语》。今亦著录於儒家焉。  △《东溪蔓语》·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明曹煜撰。煜,浮梁人。嘉靖丙戌进士。其仕履未详。据书中自言,则尝为县令者也。其书皆讲学之语,持论颇淳正。然多抄撮二程之言,以乡曲之私,推吴与弼过甚。於石亨一事,至以孟子称孔子者称之,殊为曲笔。又如居家友爱,居官德感,及近来进益诸条,皆自暴所长,殆浅之乎为人矣。  △《诸儒语要》·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唐顺之编。顺之有《广右战功录》,已著录。是编采诸儒之言。十四卷以前以人分,凡周子、二程子、张子、谢良佐、杨时、胡宏、朱子、张栻、陆九渊、杨简、王守仁十有二家。十五卷以下以类分,其为某人之言或注或不注,阅之殊不甚了了。  △《洨滨语录》·二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明蔡叆撰。叆字天章,号洨滨,宁晋人。嘉靖己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河南。叆少从韩邦奇湛若水游,故讲学宗旨,不出二家。其论周礼,谓遗公孤而详细职,详略失宜。又谓六卿之上皆有惟王建国,体国经野数语,亦觉繁复。  则一隅之见也。  △《廉矩》·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王文禄撰。文禄字世廉,海盐人。嘉靖辛卯举人。此编凡十八章,皆以训廉为主。其文似箴似铭,欲摹古而适成赝体。其义则了不异人。其必十八章者,殆欲合《孝经》之数,为《忠经》之重佁,特未敢自题曰经耳。  △《道林诸集》·(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蒋信撰。信字卿实,常德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贵州提学副使。尝师王守仁,又师湛若水。《明史·儒林传》附载湛若水传末。是编乃其卜筑桃冈时与诸弟子讲学之书,而其门人章评所刊者。首古大学义,专释《大学》。次桃冈讲义,摘取论孟诸条,附以论断。又桃冈日录,则与门人问答语录也。桃冈训规,则读书日程也。传疾录,则疾痛时记也。史称信初从守仁游,时未以良知教。后从若水游最久,其学得之若水者为多。又称其践履笃实,不尚虚谈,盖犹未尽入於禅者。卷末有附谈一则,称评为斗阳子,读书九山者二十年,有太乙丈人者哂之,无名先生者论之,惝恍无凭,斯则末流放失,全入於二氏者矣。  △《西田语略》·二十三卷、《续集》·二十九卷(内府藏本)  明樊深撰。深有《河间府志》,已著录。此书皆杂抄先儒语类,以多为贵,无所发明。  △《识仁定性解注》·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何祥撰。祥字克斋,内江人。嘉靖甲午举人。是编后有罗节跋,称祥以丁未入太学。时欧阳德为祭酒,传阳明之学。祥获师事之,日究奥义。尝阅性理,得明道先生识仁论,定性书,好之不忘,遂为注解。今检此书,卷一为识仁定性解,卷二则自警语十条,自警箴七则,南野语录七段,太洲语录六段,复麻城刘鲁桥书一篇。据王任重序,尚有恤刑、弹劾、反观诸论,及五官问答等篇,而书中无之。盖非完本,其总名惟称《识仁定性解注》,亦不该括,莫详其义也。祥之学出於姚江,此书所论,皆发明心学。  △《薛方山纪述》·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薛应旂撰。应旂有《四书人物考》,已著录。此其平日所钞先正格言。前有自识,称凡所闻於师友,辄为纪之。间有自得,亦附书焉。置之几案,少裨循省。曰述者,明非己作,不敢冒立言之责。书分上、下二篇,上篇皆论性命之理,下篇则论治道也。  △《薛子庸语》·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薛应旂撰。是编乃其讲学之语。分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篇名,而每条冠以薛子曰,大意欲如扬雄之拟《论语》。其门人向程为之音释。  △《二谷读书记》·二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侯一元撰。一元字舜举,乐清人。嘉靖戊戌进士。官至江西布政使。此编乃其读书杂记。多推阐四书之义,大抵前人所已言。中间谓阳明之学遗却格致本旨。又谓朱子谈理过於分析,阳明起而病之,由於相激而成,亦颇有见也。  △《礼要乐则》·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阮鹗撰。鹗,桐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事迹附见《明史·胡宗宪传》。此书乃其以御史督学直隶时所作,以教诸生者。礼要分冠、昏、丧、祭、饮、射六门,引三礼原文於前。凡四书中涉及礼制者,亦酌取之,皆人所共知,别无发明之处。乐则分五伦为五门,取《诗经》数章以实之。  如君臣则载鹿鸣、皇华诸篇,父子则载凯风、小弁诸篇,先列经文,而节取集传数语附其下。后又有所颁僚属吏民约一篇。  △《学蔀通辨》·十二卷(内府藏本)  明陈建撰。大旨以佛与陆、王为学之三蔀,分前编、后编、续编、终编。每编又自分上、中、下,而采取《朱子文集》、《语类》、《年谱》诸书以辨之。  前有嘉靖戊申自序云:专明一实,以抉三蔀。前编明朱、陆早同晚异之实,后编明象山阳儒阴释之实,续编明佛学近似惑人之实,而以圣贤正学不可妄议之实终焉。按朱、陆之书具在,其异同本不待辨。王守仁辑《朱子晚年定论》,颠倒岁月之先后,以牵就其说,固不免矫诬。然建此书痛诋陆氏,至以病狂失心目之,亦未能平允。观朱子集中与象山诸书,虽负气相争,在所不免,不如是之毒詈也。  盖词气之间,足以观人之所养矣。  △《格物图》·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孙丕扬撰。丕扬字叔孝,富平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恭介。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分四篇,一曰格物图,二曰明物解,三曰原物辨,四曰人物镜。意其原有总名,传写佚之,而以第一篇为总名也。其图分物始、物格、物终为三。物始、物终皆画一圆圈,如周子之无极。物格则大圈中画一小圈,小圈之中书圣人成能字,小圈四旁分列天清、地宁、物阜、民安八字。大旨辟王守仁良知之说,而谓道无可名,名之曰物。然守仁求之无定之心,而丕扬又求之无物之道,其说虽变,其实一也。  △《论学篇》·一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孙丕扬撰。丕扬既撰《格物图》,复为讲学三篇。一为格物工夫,一为良知明辨,一为心学始终,皆申明《格物图》中之意也。  △《耿子庸言》·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耿定向撰。定向有《硕辅宝鉴要览》,已著录。是编为所著语录。凡七篇,首绎经,次冲言,次辑闻,次比弦,次学筌,次牧要,次切偲。定向之学出於泰州王艮,本近於禅。然有鉴於末流之狂纵,不甚敢放言高论。故初请李贽至黄安,既而恶之,而贽亦屡短定向。然议论多而操履少,遂不免有迎合张居正事,为清议所排。讲学之家,往往言不顾行,是亦一证矣。  △《胡子衡齐》·八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明胡直撰。直字正甫,泰和人。嘉靖丙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直之学出於欧阳德及罗洪先,故以王守仁为宗。尝与门人讲学螺水上,辑其问答之语为是书。分言末、理问、亡锢、博辨、明中、徵孔、谈言、续问、申言凡九篇,篇有上下。其名《衡齐》者,意谓谭理者视此为均平云尔。其大要以理在心不在天地万物,意在疏通守仁之旨。然守仁本谓我与天地万物一气流通,无有碍隔,故人心之理即天地万物之理。而直乃谓吾心所以造天地万物,匪是则黝没荒忽而天地万物熄矣。是竟指天地万物为无理,与守仁亦不相合,未免太失之高远。其文章则纵横恢诡,颇近子书,与他家语录稍异。盖直少攻古文词,年二十馀始变而讲学,故颇能修饰章句,无弇陋粗鄙之状云。  △《大儒学粹》·九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魏时亮编。时亮字敬吾,南昌人。嘉靖己未进士。官至工部侍郎。事迹具《明史》本传。史称时亮初好交游,负意气;中遭挫抑,潜心性理。是书取周子、二程子、张子、朱子及陆九渊、薛瑄、陈献章、王守仁九家之言,人各为卷。大旨谓孔子之道,颜以敏悟,曾以鲁得,濂溪、明道、象山、白沙、阳明则颜子之入道可几焉,伊川、横渠、晦菴、敬轩则曾子之入道可几焉。要之,道无二,学无二,其所至亦无二也。盖主调停之说者。本传称其官兵科给事中时,请以薛瑄、陈献章、王守仁并从祀文庙,犹是志也。  △《三儒类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用检编。用检字鲁源,兰溪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是书汇录薛瑄、陈献章、王守仁语录,分类排纂,厘为五门,曰志学,曰为仁,曰政治,曰性命,曰游艺,其大旨亦与魏时亮同。  △《李见罗书》·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李复阳编。皆其师李材讲学之书。材字孟诚,丰城人。嘉靖壬戌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郧阳。事迹具《明史·本传》。材尝患世之学者每以朱、王两家格物致知之说争衡聚讼,因揭修身为本一言,以为孔、曾宗传。而谓知止即知本,又谓格物之功散见八条目中,以朱子补传为误。其学较姚江末派稍为近实,故顾宪成颇称之。然材在郧阳,侵营地为书院,至於激变诸军,狼狈弃城,仅以身免。及被劾遣戍,犹用督抚仪从赴谪所,为当代所非。黄宗羲《明儒学案》记之最详,则亦何贵乎讲学耶?是编凡大学古义一卷,道性善编一卷,论语大意四卷,书问九卷,门人记述四卷,而以旧本序别缀於末为一卷。复阳为无锡知县时所刊也。  △《心学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方学渐撰。学渐有《桐彝》,已著录。是书专明心学,自尧舜至於明代诸儒,各引其言心之语,而附以己注。其自序云:吾闻诸舜,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闻诸孟子,仁,人心也。闻诸陆子,心即理也。闻诸王阳明,至善,心之本体。  一圣三贤,可谓善言心也矣。盖学渐之说本於姚江,故以陆、王并称。而书中解人心惟危为高大意,解不愧屋漏为喻心曲隐微,解格物为去不正以归於正,大意皆主心体至善,一辟虚无空寂之宗。而力斥王畿《天泉证道记》为附会。故其言皆有归宿。宪成序其首曰:假令文成复起,亦应首肯。盖虽同为良知之学,较之龙溪诸家犹为近正云。  △《日言》·一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明孔承倜撰。承倜字永冠,曲阜人。先圣六十代孙。官保定县知县,终於荆王府长史。是书乃承倜札记之文。其学出於王守仁,故以钟柝喻性,明其本空。  又云:朱晦翁中年学尚未悟,至晚年则甚悔。今人不於悟处用功,却於其悔处执迷,惑矣。是即守仁晚年定论之说也。  △《性理图说》·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徐中撰。中字成中,鄱阳人。是书分无极、天道、性命诸类。语多陈因,无足采录。  △《一书增删》·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俞邦时撰。邦时号敬轩,新昌人。是编名曰《一书》者,以一为本也。第一卷曰元卷,为传四,曰一元、两仪、三才、四象。第二卷曰副卷,为传四,曰一天、两地、三人、四物。第三卷曰参卷,为传四,曰一期、两至、三和、四时。  第四卷曰辅卷,为传二。曰河洛、律吕。总三百六十六章,以当周天之数。大意欲配张子《正蒙》、邵子《皇极经世》,而刻画皮毛,去之转远。书成於隆庆丁卯,刊於万历癸酉,再刊於国朝康熙壬子,皆名一书。此本为第三刻,乃康熙己卯吕夏音所增删,故题曰一书增删云。  △《性理抄》·二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杨道会撰。道会字惟宗,晋江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至湖广左布政使。  是编取《性理大全》删节繁冗,前有万历戊子王道显序,称其更定者十之一,而裁割者十之九。然去取多未得当,盖亦书帕本耳。  △《诸儒学案》·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观》,已著录。是书辑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谢良佐、杨时、罗从彦、李侗、朱子、陆九渊、杨简、金履祥、许谦、薛瑄、胡居仁、陈献章、罗钦顺、王守仁、王艮、邹守益、王畿、欧阳德、罗洪先、胡直、罗汝芳二十六家语录,而益以耿定向之说。元卿,定向弟子也。其学本出於姚江,於程、朱一派特择其近於陆氏者存之耳。  △《宪世编》·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唐鹤徵撰。鹤徵有《周易象义》,已著录。是编发明心性之学,首列孔子、颜子、仲弓、子贡、曾子、子思、孟子,次列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杨时、朱子、张栻,次列陆九渊、杨简、薛瑄、陈献章、王守仁、王艮、罗洪先、唐顺之、罗汝芳、王时槐,各述其言行而论之。大旨主於牵朱就陆,合两派而一之。  △《群书归正集》·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林昺撰。昺号方塘,鄞县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昺八十四岁时作,本四十二卷,其从孙御史祖述删为十卷,其十六门则仍其故。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然不过老生常谈,人所共知者也。  △《呻吟语》·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吕坤撰。坤有《四礼质疑》,已著录。此编上三卷为内篇,下三卷为外篇,盖万历壬辰刊本也。晚年又手自删补为《呻吟语摘》二卷,弥为简要。故此本附存其目焉。  △《吕子节录》·四卷、《补遗》·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陈宏谋编。宏谋有《大学衍义辑要》,已著录。此编亦《呻吟语》之节本,初刻於乾隆丙辰,后於戊午八月复得坤原书,知从前所据乃摘钞之本,多所挂漏。因采录初刻所遗者,复为补遗二卷,然摘抄之本实坤所自定也。宏谋掇拾其所弃,盖未考也。  △《哤言》·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范氵来撰。氵来有《两浙海防类考》,已著录。是编随笔札记,亦语录之类。前有小引,称所著笔记二十卷,起辛巳,迄戊申,以年为次。每年有哤言附其后,因录出别为一册,凡八卷。其后二卷起己酉,迄癸丑,盖续所增入也。  △《中铨》·六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明汪应蛟撰。应蛟有《古今彝语》,已著录。是编皆其讲学之语。起万历丁亥,至乙卯,凡二十年。多详於儒释之辨,而於王守仁所云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论之尤详。以当日诸儒各立门户,应蛟欲无所偏倚,故以中诠为名云。  △《王门宗旨》·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周汝登编。汝登有《圣学宗传》,已著录。是编首载王守仁讲学之语,并其奏疏、杂著、诗文,而以王艮、徐曰仁、钱德洪、王畿之说次焉。盖督学陈大绶之意,而汝登编次之。书成之后,陶望龄又为校定。汝登尝供罗汝芳像,节日必祭祀之。南都讲会,拈天泉证道一篇相发明。又尝作《九解》以伸无善无恶之说。首载汝登自序云:首称宗者,明为千圣之嫡嗣也。数门人语附见,而概系之王门者,统於宗无二旨之义也。然姚江再传以后,去其师之本旨益远。汝登是编,徒争王学之门户,实不足以发明王学也。  △《信古馀论》·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三重撰。三重有《馀言》,已著录。是编乃其讲学语录。《江南通志》称所著《庸斋日记》及此书皆可垂世范俗。然理气性命之说几居其半,以道之大原言之,固属推究根本;以学者之实践言之,又不免为枝叶矣。  △《庸斋日记》·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徐三重撰。是书前一卷说《易》,后七卷说四书,皆随意标举,非循文笺注。盖借经义以发挥其讲学之旨耳。  △《邹南皋语义合编》·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邹元标撰。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左都御史。谥忠介。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门人所辑,以讲学者曰会语,说经者曰解义,故总名曰《语义合编》。元标以气节重一时,其立首善书院。卒酿门户之争,功不补过。其学亦源出姚江,不能一一淳实。然其人则不愧於儒者,故仍存其目於儒家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1
正序
倒序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2
四库全书-3
四库全书-4
四库全书-5
四库全书-6
四库全书-7
四库全书-8
四库全书-9
四库全书-10
四库全书-11
四库全书-12
四库全书-13
四库全书-14
四库全书-15
四库全书-16
四库全书-17
四库全书-18
四库全书-19
四库全书-20
四库全书-21
四库全书-22
四库全书-23
四库全书-24
四库全书-25
四库全书-26
四库全书-27
四库全书-28
四库全书-29
四库全书-30
四库全书-31
四库全书-32
四库全书-33
四库全书-34
四库全书-35
四库全书-36
四库全书-37
四库全书-38
四库全书-39
四库全书-40
四库全书-41
四库全书-42
四库全书-43
四库全书-44
四库全书-45
四库全书-46
四库全书-47
四库全书-48
四库全书-49
四库全书-50
四库全书-51
四库全书-52
四库全书-53
四库全书-54
四库全书-55
四库全书-56
四库全书-57
四库全书-58
四库全书-59
四库全书-60
四库全书-61
四库全书-62
四库全书-63
四库全书-64
四库全书-65
四库全书-66
四库全书-67
四库全书-68
四库全书-69
四库全书-70
四库全书-7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