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违令,照杀不误,这叫做“做法”,也就是杀一个人来明正法令。后来打仗,经常有主帅出师之前故意找人“做法”,就是来于此处。 “魏犨,饮酒大醉,在不知情情况下协同犯法,该当何罪?”先轸问,算是直接给开脱了。 记大过?错。 内部警告?错。 通报批评?错。 双规?错。 “报元帅,革职。”赵衰答道。那年头,还没内部警告、记大过之类的说法。 “魏犨,革去一切军中职务,戴罪立功之后另行考虑。此外,为严肃法令,禁闭十五天。”先轸下令。禁闭十五天实际上是给他养伤时间。 魏犨被带走关禁闭去了,晋文公戎右的位置由舟之侨出任。 此外,僖负羁已死,晋文公下令僖负羁全家移民晋国,僖负羁儿子任命为晋国大夫。杀了颠颉,晋文公让颠颉的儿子做了大夫,也算对颠颉有个交代。 第八十三章 退避三舍 这边拿下了曹国,那一边宋国已经十分危急,宋国特使门尹般前来告急,说是楚军攻势凶猛,睢阳危在旦夕,请晋军火速增援。 宋国危急,救还是不救?怎么救? “如果不救宋国,听任宋国被攻破,那我们此前的一切都是白做;如果救,我又担心秦国和齐国不肯和我们一同对抗楚国。各位,有什么好办法?”晋文公有些发愁,他甚至考虑是不是跟楚国人讲和。 赵衰没有说话,打仗的事情,他并不是太内行。 “主公,据我所知,宋国人的防守十分牢固,虽然看似危急,再顶一个月没有问题。至于秦国和齐国的问题,我也考虑过了。这样,让宋国人直接去找秦国和齐国,请他们劝说楚国退军。与此同时,我们把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分给宋国一部分,激怒楚国人。那么,楚国人一定会拒绝秦国和齐国的调解,得罪他们。那时候,我们三国就可以紧密联合了。”元帅先轸把整套方案说了出来。 “舅舅,你看呢?”晋文公又问狐偃。 “哈哈,先元帅已经比我高明了,听元帅的吧。”狐偃笑道。对于先轸,他一直看好,如今先轸的表现之好还在他的预料之上。 【成得臣】 一切,都在晋国人的掌握之中。 宋国人向秦国和齐国送去了礼物,请他们调解与楚国人之间的关系,而他们的调解受到了楚成王的断然拒绝。 大家都是大国,开个口也不容易,既然不给面子,干他娘。 于是,秦齐两国主动向晋国表示,大家一起干楚国佬。 战争的乌云正一步步逼近。 很快,楚成王得知晋齐秦成为紧密型合作关系之后,他发觉自己上当了。进而,楚成王感到自从晋军出动之后,似乎每一步都被晋国人掌握主动,楚军在战略上完全被动,被晋国人牵着鼻子走。 “这仗已经没法打了。”楚成王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这个结论得到蒍吕臣的支持之后,楚成王果断作出决定:全线撤军。 楚王派人分赴谷地和睢阳,命令戍守谷地的申叔时撤军,自然,公子雍和易牙也跟随撤回。命令成得臣撤军,命令见于《左传》:“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艰难险阻,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以年,而除其害。天子所置,其可废乎?《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者志,晋之谓矣。” 什么意思?大意是说晋文公德才兼备,还有上天的帮助,别跟他对抗。 注意,“艰难险阻”和“知难而退”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就在这里。 申叔时得到命令,当天撤军,他早就想走了。 成得臣呢? “撤军?无条件撤军?这不等于把曹卫白白送给了晋国人?这不成了楚国历史上最丢人的一次出征?”成得臣这火就大了,他骂了出来。可是,他不敢骂成王,他只好骂成王身边的人,基本上,他骂的就是蒍吕臣了。“这一定是奸佞之人嫉妒我,不愿意看到我立功,狗日的小人,我一定要灭了晋军,给他看看什么叫马王爷三只眼。” 于是,成得臣拒不撤军,他派伯棼向楚成王请战。 伯棼,姓斗名椒字子越,因此又叫斗椒或者斗越椒,他是斗伯比的孙子,子文的侄子。为什么这里要介绍他,因为后面有他的故事,狼子野心这个成语来自他。 伯棼是这样代表成得臣请战的:“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谗佞之口。”(《左传》)意思是打败晋国人是次要的,关键要给谗佞小人看看。 楚成王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左传》的话叫做:王怒。 楚成王实在是不愿意跟晋国直接对抗,可是,成得臣拥兵自重,不肯撤军,成王也不愿意搞得太僵。 “好,既然你不见棺材不落泪,那你就打。”楚成王一咬牙一跺脚,批准了成得臣的请战。 按理说,面对第一强劲的对手,应该全军出动,可是,成王不肯把自己的部队全部给成得臣。给了多少?《左传》记载:惟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西广,就是楚军的右军;东宫,是太子的部队;若敖之六卒,则是成得臣的族兵。 基本上可以这样判断,西广部队和若敖部队一直跟随成得臣攻打睢阳,现在成王把东宫的部队给了成得臣。也就是说,现在成得臣用来对抗晋国的部队,实际上只占楚军的一半强。 成得臣用若敖六卒的一百八十乘战车为中军,子西斗宜申率领西广部队为左军,子上斗勃率领东宫、陈国和蔡国军队为右军。 现在,箭在弦上,不打也不行了。 【将计就计】 楚国人的前敌会议在睢阳城外召开,参加者为子玉成得臣、子西斗宜申、子上斗勃和伯棼斗越椒。 “各位,大王显然不相信我们能够战胜晋国人,你们有什么想法?”成得臣征询意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还是要重视敌人。 “令尹,恕我直言,其实,这一仗不一定非要打。”斗勃说话了。成得臣瞪了他一眼,有些不高兴地问:“事到如今了,请战也请了,增兵也增了,怎么能说不打了?” 斗勃笑了笑,他知道成得臣是个战争狂人,有仗不打那不是他的性格。可是,斗勃知道,晋国人可不是宋国人,也不是齐国人,晋国人很难对付。 “其实,令尹之所以要与晋国人交战,是因为不愿意无条件撤军而已。如果我们向晋国人提出条件,让他们恢复卫国和曹国,我们解围宋国,双方同时撤军。这样不就又挽回了面子又得到了实惠?不用打仗,您也立了一件大功啊。”斗勃接着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成得臣一听,这主意不错啊。 “好主意,可是,万一晋国人不干呢?”成得臣有疑虑。 “如果他们不干,那宋国人、卫国人和曹国人都会怨恨他们,他们自己的士兵也会不满,那时再打,我们就可以占据优势了。” “子上,你太有才了,先轸也不过如此。”成得臣大喜。你晋国人玩心眼,我楚国人也会。 于是,成得臣派大夫宛春前往晋军大营,提出“以曹卫换宋国”的和平方案,同时向楚成王汇报。 宛春来到晋营,见人打招呼,因为跟晋国那帮人在楚国的时候混得很熟。 “哎哟,老狐,身体倍儿棒啊。” “哎哟,胥臣,胖了,长胖了。” “哎哟,老魏,别拍我,我怕你。” 一路“哎哟”,宛春来到了中军帐,元帅先轸正在办公。在楚国的时候,宛春就叫先轸为“小先”,如今先轸当了元帅,不怒自威,宛春也不敢嘻嘻哈哈了。 “先元帅,我家元帅有个建议派我来与贵国协商。”宛春看了座,把斗勃的和平方案说了一遍。 斗勃的方案说出来,晋军帅佐们发出“切”的声音,虽然没说话,眼神里分明流露出的意思是:“楚国人什么时候也学会忽悠人了?” 狐偃笑了,直接拍拍宛春的肩膀:“春哥,你这不行啊,你们用一个国家换我们两个国家,不公道啊。” “这,这个,曹国和卫国加起来也没有宋国大啊,哈哈哈哈,和平万岁啊。”宛春打个哈哈,算是回答。 大伙儿还要说话,元帅先轸摆摆手。 “想当年,我们欠楚国的人情,这次,吃亏点就吃亏点吧。这样,宛春大夫是我们的朋友,留在这里叙叙旧,让我们也尽尽东道主的意思,过几天再走。楚国的方案我们全盘接受,宛春大夫先派副使回去通报子玉将军。啊,就这样了,来人,带宛春大夫去迎宾馆休息用餐。”先轸一通号令,答应了楚国人的全部条件,而且不给大家商量的余地。 宛春高高兴兴走了,他知道自己实际上是被扣留了,不过这也没有什么。 宛春出去之后,大家就开始议论了,都说吃亏了,先轸不该这么草率答应他们。 “先元帅,是不是草率了一点?”晋文公问,他也有疑惑。 “舅舅,你说呢?”先轸问狐偃。 “哈哈,还是你说。”狐偃不肯说。 “既然这样,我就说了。”先轸沉吟一下,慢慢说起:“楚国人的和平方案等于是救了三个国家,如果我们拒绝,就等于害了三个国家,道义上我们已经输了,三个国家的人民都会怨恨我们。如今,我们答应了他们,但是,并不等于就被他们忽悠了。要跟我们玩忽悠,他们还嫩点。按照和平协议,我们恢复卫国和曹国国君的位置,但是,我们可以命令曹卫两国国君发出绝交信给楚国,这样,恢复了三个国家,但是都成了我们的,楚国人一定恼火。我们再扣留宛春,楚国人就更受不了,他们就一定要来攻击我们。那时候,我们利用他们的急火攻心,必然能够击败他们。” 先轸说完,看看狐偃,“舅舅,我说得对吗?” “哈哈,看来,我可以退休了。”狐偃笑道。 成得臣得到了宛春副使的回报,说是晋国人全盘接受了和平协议,恢复卫国和曹国国君的地位。不过,宛春被晋国人留下叙旧了。 成得臣高兴啊,这个功劳算是不费吹灰之力得来的,比楚成王无条件撤军那不是合算了上百倍?他立即派斗勃前往申,向楚成王汇报这一巨大成就。 “真的?”楚成王当场表示质疑。 三天之后,斗勃回来了,随身带着两份国书。 “大王让我给你的。”斗勃把那两份国书给了成得臣,斗勃自己也没有看过。 成得臣接过那两份国书,拆开来看,看完之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令尹,国书上说什么?”斗勃觉得有点不对劲,忙问。 成得臣没有说话,把那两份国书递给了斗勃。斗勃一看,也是脸色大变。 原来,那两份国书来自卫国和曹国,两国国君在国书里表示:跟着楚国混,越混越没劲。从此之后,一刀两断。 得,辛辛苦苦保全了这两个国家,可是成了晋国人的跟班了。 “奶奶的,晋国人,老子忽悠不过你们,咱们真刀真枪战场上见。”成得臣被彻底激怒了。 第二天,围攻睢阳的楚军拔寨而起,北上曹国挑战晋国。 【退避三舍】 三月二十九日,楚军抵达曹国,晋楚两军在历史上首次对垒。 第二次南北战争,如果算上当年齐桓公伐楚,这是第二次南北战争;如果以战争的实际发生为标准,这就是第一次南北战争。 面对咄咄逼人的楚军,晋军怎样? 晋军撤了。 晋国人害怕了?晋国人又出诡计了? 都不是,晋国人出成语了。 前敌军事会议。 “各位,晋楚大战在所难免,有何建议?”元帅先轸发话。 别人没有说话,这一次狐偃抢着说话了。 “先别说怎样战斗,退九十里再说。”狐偃的话一出来,所有人都吃了一惊,为什么要撤退?“各位,当初主公在楚国的时候,曾经答应楚王,两国若开战,晋军退避三舍。国君的话,要讲信用。” 大家不以为然,什么时候的事情了,还管那些干啥? “对面又不是楚王,何必要退呢?况且,楚军远程来袭,已经很疲惫,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击败他们。”中军佐郤溱说道。基本上,他代表了大家的意见。 “打仗,关键在于理的曲直,有理的一方士气高昂,无理的一方士气低落。当年受了楚国的恩惠,我们应该退避三舍报答他们。如果他们也退,我们并没有损失;如果他们追上来,那就是他们无理了。何况,楚军一向精悍,如今算不上疲惫,再拖他们九十里,我们更有把握。”狐偃坚持。 先轸有点拿不定主意了,看看大家,再看看晋文公。看到晋文公的眼神的时候,先轸下了决心,他一拍桌子,下令:“撤,后撤九十里。”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自这里。 成得臣似乎永远搞不懂晋国人想干什么,他觉得那是一帮火星人。 三月三十日,成得臣派斗勃去下战书,不多久斗勃回来了,告诉他:“令尹,晋国人不见了。” “什么?”成得臣听了一愣,晋国人逃跑了? 到晚上,哨探来报,说是晋国人一口气退了九十里,一直从曹国退到了卫国的城濮(今河南省范县西南)。 “他们为什么要退?”成得臣问。 “说是当初在楚国的时候,晋侯答应了大王要退避三舍。” 成得臣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自己从来没有把晋文公当初的话当回事。 “嗯,他们怕了,为逃跑找个借口而已。我说过,晋国人只会忽悠。”成得臣打死也不会相信,晋国人这个时候竟然会守信用。 “我看,既然他们退了,咱们也不要追了。大家撤军,也不伤和气。”斗勃的意思,楚军到此为止了。 “追。”成得臣没有理会斗勃,他现在的信心更足了。 成得臣不知道,晋国人忽悠你的目的就是要打你。 【布阵】 四月一日,楚军追到了城濮,背靠丘陵下寨。 晋军先一天赶到,并没有丝毫懈怠,一切按照大战前的准备进行。 中军帐里,晋文公还有些不放心,于是大家开导他。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我和楚王摔跤,结果他把我压在身下,还咬我的头,是不是个坏兆头啊?”晋文公说。他真是越到临近了,越觉得心里没底。 “好兆头啊。”狐偃立即就说话了,他知道越是到了关键时刻,就越是必须把任何可能引发悲观情绪的事情扼杀在摇篮阶段,所以他根本不给别人发言的机会,“主公仰面朝天,证明得到了天的照顾。而楚王面朝下,正是跪地认罪啊。就凭这个,我们一定能战胜楚国人。” 正说着,斗勃来了,来干什么?下战书。 古人下战书是很客气的一件事情,似乎这是文化人的事情。来看看斗勃是怎样转达成得臣的话,感受一下。 “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与寓目焉。”(《左传》)翻译过来是这样的:请求与晋君您的战士游戏,请您站在车上观赏,得臣我也陪着您看。 多客气啊,好像不是打仗而是奥运会体操比赛。 楚国人很客气,晋国人同样客气,晋文公派与斗勃同等级别的下军帅栾枝前往楚军大营回复战书,栾枝代表晋文公的话也很客气,再感受一下。 “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将见。”(《左传》)翻译过来是这样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楚王的恩惠我不敢忘怀,所以一直不敢挑战贵军。我们退避三舍,就是希望能够避免作战。既然你们不肯放过我们,我只好麻烦你通知你们的兄弟,准备好战车,为你们的国君而战吧。明天早上,不见不散。 真是客气。 古人打仗,有的时候是很优雅的。 四月二日凌晨。 晋、楚两军分别布阵。 晋军总兵力七百乘战车,其中包括齐军和秦军的战车。 楚军尽管不是全部兵力,但是加上陈、蔡两国军队,战车数量同样在七百乘上下。 楚军中军由成得臣指挥,兵力为若敖的一百八十乘战车,这是楚军最精锐的部队,尽管战车数量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 楚国左军为原右军,子西斗宜申统领;楚军右军为东宫军,外加陈国和蔡国军队,由子上斗勃统领。阵势列好,楚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他们似乎没有往日必胜的信心,对于对面的敌人,他们捉摸不透。 事实上,先轸的指挥才能远远高于成得臣。 中军,先轸坐镇。前部,三层弓箭手,其后,执戟战士。后部,公族精锐,一百乘战车。 左路,下军佐胥臣虚张下军帅栾枝军旗,率一半下军对阵楚军右军。 右路,狐毛狐偃各率一半兵力,高坡上列阵,迎战楚军左军。栾枝率一半下军,埋伏于高坡之下三里之外的一片树林后面。 秦国齐国军队在晋军之后,听候调遣。 布阵完毕。 “今日必无晋矣。”大战开始之前,成得臣说了一句很无厘头的话,意思是今天一定要消灭晋国军队。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大概是成得臣的信条,可惜的是,他这次面对的不是宋襄公。 第八十四章 城濮大战 一切都在计划之中,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先轸知道,胜利已经在望。但是他或许不知道,这将不是一场寻常的战斗,这将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影响整个中国军事历史乃至世界军事历史的完美战例。 “开始吧。”先轸下令。 【精兵出击】 晋国人的战鼓率先响起,晋国左军发起冲锋。 下军一半的兵力就敢冲锋? 对于成得臣把陈蔡两国军队放在右军,先轸几乎要笑出来。如果是他,宁可让这两国军队上山头去当拉拉队,这也是先轸不用齐秦两国军队的原因,尽管齐秦两国军队比陈蔡两国军队的战斗力要强很多。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是先轸对陈蔡两军的定义,这样的军队,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胥臣额外为陈蔡军队准备了一份礼物,以保证两军还没有交手就让陈蔡军队崩溃。 记得当年鲁国公子偃大破宋国南宫长万的那场战斗吗?胥臣博学多才,他决定照方抓药。晋军前排战车上,每匹马都披上虎皮。 披着虎皮的马是忽悠不了人的,但是可以忽悠马。 晋军的“马虎”冲锋,对面陈蔡军队的战马就开始哆嗦了。国家弱小,连马的胆子也小。陈蔡军队的马要逃命,马车上的人更想逃命。原本还不敢逃,怕秋后算账,现在有借口了:不是我要跑,是马要跑。 只见陈蔡两国军队瞬间乱了营,大家都是拨转车头逃命,谁还有心思打仗? “陈、蔡奔,楚右师溃。”《左传》如此记载,一个“奔”字,无比传神。什么是奔?就是没命一般逃跑,根本不回头。 陈蔡崩溃,连累楚军东宫部队。东宫部队除了被陈蔡战车撞翻和压死的之外,其余战士誓死不退,被晋国左军一通横扫,十死七八,斗勃拼死杀出,率领残军逃命。 第一战,叫做以我之长击敌之短,率先突破敌人的薄弱点。 后来《孙子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乱军引胜”,其原理就来自这里。 【歼灭战】 楚军左军战鼓响起,楚军冲锋。 晋军二狐的上军旗号混乱,呼兄唤弟,看上去,狐家兄弟根本不是统军的材料。楚军开始冲锋之后,晋军后队变前队,立即逃命,比楚军右军的崩溃还要快。 斗宜申有点不敢相信,晋军这也太离谱了吧?狐偃难道就是个南郭先生,平时吹牛一套一套,真要上阵就原形毕露了?莫不是晋国人有什么诡计? 斗宜申急忙传令停止前进,楚军将士一片哗然,晋国人逃跑了,为什么不追? 斗宜申在观察,他要确认敌人是诱敌还是真的逃跑。很快,他得出了结论:晋国人逃跑了。结论怎样得出呢?二狐的队伍逃下了山坡,已经看不见他们。但是很快,更远处灰尘大起,显示晋国人没命在逃,已经逃了很远。 “全速追击。”斗宜申下令。 “楚军驰之。”《左传》如此记载,真要佩服古人用词的精到了,一个“驰”字,把楚国人以轻快的步伐全速追击晋国人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是,楚国人没有能够“驰”太久,很快他们就“驰”不动了。 楚军以加速度冲下山坡之后,从他们的右翼杀出一支军队来,这支军队的彪悍程度即便在楚军中都是顶级的。只见大旗飘飘,上面写着一个“郤”字,原来,这是中军佐郤溱率公族部队拦腰杀来。当先一员大将,正是魏犨。 魏犨的勇猛楚国人是知道的,看见他,楚军士兵不战而怯,无人敢挡。此战之后,楚国人把不知死活的行为称为“找魏犨”,后简化为“找犨”,这就是当今“找抽”这个词的来源,此是后话。 当时楚军被冲成两段,紧接着,左后方杀出一路大军,正是晋军上军,楚军后段正当其冲。楚军前部正要回头助战,谁知前方又杀出一路晋军,帅旗上大写一个“栾”字,原来,是下军主帅栾枝率领一半下军杀到。 现在,楚军左军实际上遭到晋军上中下三军的夹击。楚军被冲成两段包围,晋军人数占据绝对优势。这一仗打得是昏天黑地,日月无光,楚军有史以来都是拿别人开宰,什么时候当过被聚歼的对象?当时杀得楚军哭爹喊娘,呼兄唤弟,不死带伤。斗宜申在亲随卫队保护下,拼了老命撞开重重包围,车也不要了,翻山越岭而逃。计点手下逃出的人马,只剩下两成上下。 《左传》:楚左师溃。 现在来看看先轸的部署。 二狐的上军故意乱打旗号,迷惑楚军。待楚军进攻,晋军上军后撤,下坡之后向左,在一片山丘后埋伏。栾枝率领下军一半人马在正后方的树林后埋伏,预先砍伐树枝,待上军撤下山坡并埋伏好之后,用马拖着树枝来回跑动,激起灰尘,造成晋国上军已经逃跑到这个位置的假象,引诱楚军追击。栾枝的这一招,后世广泛应用,《三国演义》中张飞在当阳桥就曾经用来欺骗曹操。 楚军果然上当,全速追击,这个时候,中军公族杀出,上军下军前后夹击,消灭楚军。 第二战,叫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毛泽东的战术思想,就来自先轸这里。 春秋以前,两军交锋以击溃对方为目的;春秋以后,常常以歼灭对手为目标。这样的改变,就是出自先轸。 楚军左右两军惨败,中军怎么样? 晋军中军一直没有进攻,成得臣也没有轻举妄动。很快,楚军右路被击溃的消息传来,成得臣担心晋军左路会来夹攻,更加不敢进攻。 到得到左军也溃败的消息之后,成得臣的脑子已经一片空白。 “完了。”成得臣只有这样的念头。 “后队变前队,弓箭手押后,撤。”这个时候,好在儿子成大心还算冷静,而宗族部队强悍而忠诚。 于是,楚国中军缓缓后撤。 这个时候,晋文公就在车头看着成得臣逃走。 “主公,现在我们三面夹击,一定让他们片甲不回。”先轸在下令追击之前,要问一问晋文公。 “算了,放他们走吧,算是我们回报楚王。”晋文公轻轻地说。他是个知恩必报的人。 城濮之战,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交战双方投入了总共超过十万人的兵力,创下了春秋以来的战争人数记录。其结果以晋国的全面获胜而告终结,此前无敌于天下的楚国损失了几乎一半的精锐部队,元气大伤。以此为标志,春秋进入晋楚争霸的时代。而晋文公也因此登上春秋第二位霸主的宝座,先轸则凭此一战成为一代名将。 城濮之战,晋国君臣联合策划上演了一出精妙绝伦的战争大戏,这出大戏,对于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场战争,从策划到实施,从谋略、外交到具体的战斗部署,就是一部战争教科书。此后著名的《孙子兵法》,极大地受到这场战争的启发和影响。 晋文公、狐偃、先轸、赵衰、栾枝、胥臣、魏犨等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应该永远被我们记住。而楚成王的远见、成得臣的强横以及楚军的精悍,也同样令人难忘。 这样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争,却是源于三个弱国国君的一次无聊的会见。 城濮大战,晋国大获全胜。尽管楚军是轻装追到城濮,粮食辎重还是有一些。晋军进驻楚军大营,在里面会餐三天,才把楚军的粮食吃完。然后,能带的辎重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史记》记载:火数日不息。 战胜楚国,也就意味着天下无敌,可是,晋文公还是忧心忡忡的样子。 “主公,我们已经战胜了楚国,为什么还要担忧?”众人问。 “唉,战胜了强敌还能够怡然自得的,那是圣人才能做到的啊。虽然楚军败了,但是成得臣还在,只要他在,我们就过不安生啊。”晋文公说。他了解成得臣,那是一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战争狂人。 众人默然,每个人都知道,成得臣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郑文公的妙计】 吃饱了喝足了,干什么? “趁热打铁,趁着大胜的机会,先不要回国,直接朝拜王室,确定霸主地位。”狐偃建议,众人都赞成。于是,三军拔寨都起,向洛邑进军。齐秦两国军队各自回国。 胥臣作为使者先行,走到半路,遇上了王室派来的王子虎。原来,听说晋军大胜,周襄王高兴,派王子虎前来祝贺。胥臣把晋文公的意思说了,王子虎也高兴,高兴归高兴,心里有些疙瘩,犹豫了半天,决定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