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47

进殿以后,先向太后和皇上行礼,接着是跪拜报名。完毕后,慈禧太后说道:"你们都忙去吧!"等五名秀女站起来以后,众人更以为自己的猜测不会错了。皇后自然是领头的叶赫那拉氏;两双姊妹花,必定是两妃两嫔,并且是德馨家的两姊妹封妃,长叙家的两姐妹封嫔,因为这不但可从走路位置看出来,而且因为长叙家的姊妹中最小的才十三岁,封妃还为时尚早。"皇帝!"慈禧太后叫道。"儿子在。"侍立在御案旁边的光绪皇帝,赶紧转向慈禧太后,肃然应声道。"你自己作主来挑选吧,看看谁可以当皇后,你认为合意了,就把如意给她。""这是大事,还是请皇额娘来做主吧,儿子不敢擅自行事。""还是由你自己来挑选得好!""还是请皇额娘替儿子选。""我知道你有孝心,你自己选得最合意的,也一定是最合我的意的。""那儿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皇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既然让我自己来选,那我就要选自己最合意的了,到时如果不合你的意,看你还有什么话说?光绪皇帝跪着接过慈禧太后拿过来的如意以后,便缓缓地向五名秀女走去。现在这柄如意交给谁,实在是很明白的事,因此大家只有看热闹的心情,并不觉得紧张。所有的视线自然都集中在皇帝面前,尤其是那柄玉如意上面。光绪皇帝心目中的皇后,在第一次选秀女时就已经定了下来,在那以后的屡次复选中,光绪皇帝的心也就更坚定了。他觉得如果慈禧太后不让自己来选便罢,而一旦让自己来选,便一定要选自己心目中的那位天使。光绪皇帝缓缓地,但却从容地一步一步地朝着叶赫那拉氏走去。虽在预料之中,但众人还是微微长叹了一口气,看来如意要落到叶赫那拉氏手里。"自己这些天的心思没有白费,看来皇帝还是了解自己的心意的。"慈禧太后也松了一口气,心里想道。"自己出的这个主意还是不错的嘛,如今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了。"侍立在旁边的李莲英看了这副情景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暗暗地想道。光绪皇帝快要走到叶赫那拉氏前面时,突然之间,将手一伸,虽无声息,却犹如睛天霹雳一样,震得每一个把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上,那柄如意是分明递给第三个人,德馨的长女。"皇帝!"在这静得时间几乎都凝固了的时刻,慈禧太后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大叫,就像惊雷一样,震得每一个把心提到嗓子眼上的人,一哆嗦,光绪皇帝更是全身一震,差点将玉如意摔在地上。光绪皇帝端着玉如意愣在那儿,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仿佛耳边出现了自己和教师翁同和谈话时的凄凉的叫喊声:"我就是死了也要为自己争取一个合意的皇后!"光绪皇帝刚想不顾一切地把玉如意递给德馨的长女,可这时耳边仿佛又出现了翁同和那渴望的声音:"皇帝啊,要为亲政大局着想啊!要为重振清朝雄风而着想啊!要见机行事!要见机行事啊!"光绪皇帝想不顾一切地把玉如意递给德馨长女的想法顿时又烟消云散了。这一切只是发生在几秒钟之内的事情。光绪皇帝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忍不住回头看了看慈禧太后,这一看把光绪皇帝吓得非同小可,他此时所见到的慈禧太后,脸色发青,双唇紧闭,鼻梁右面突然抽筋,眼下那块肌肤不住地牵动,以致右眼半张半闭,衬着瞪得特别大的那只左眼,形容愈加可怕。可以明显地看出,慈禧太后在向光绪皇帝呶嘴,而且是呶向左边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内侄女。光绪皇帝看到慈禧太后这副情景,立刻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下了脑袋。于是他便看也不看,便将玉如意递向了叶赫那拉氏。这实在很委屈,也很没有面子。如果换个别的心高气傲、自尊自爱的女孩子,当时就有可能会哭了出来。然而叶赫那拉氏倒好,不但没有哭,反而很勉强地笑了笑,然后又撩一撩下摆,跪了下去,高举双手,接受如意,说道:"奴才叶赫那拉氏谢恩。"光绪皇帝看也不看,也没有答话,只管自己掉头走到御案旁边,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李莲英站在慈禧太后身后,看到刚才那副情景,急得差点要叫了出来,心想如果皇帝不顾一切地按着他自己的意思把如意给了德馨的长女,老佛爷还不知能气成个什么样子呢,而这个主意是自己出的,自己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不过,他还考虑到了更深一层意思,皇帝毕竟不小了,已经开始表现出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愿望,不甘心做老佛爷的傀儡皇帝。不管如何,自己以后在老佛爷和皇帝的斗争中,不能再那样明目张胆地和皇帝作对了,即使作对,也要做得非常非常隐蔽。慈禧太后心里乱极了。她说不出到底是一种什么滋味。她没有想到自己一向认为很听话的光绪皇帝,竟会公然地、明目张胆地和自己作对。自己虽没有给他提过让他选自己的内侄女为后,但不知给他暗示了多少次,这一点他是不会看不出的,但他竟然全然不理,依然我行我素。皇帝长大了,已不想再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上,这是再清楚不过的。然而她控制起局面来还是有自己的手腕的,现在皇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了,将来"三千宠爱在一身",自己的内侄女,还是存着心腹之患。回想当年先帝对自己及丽妃的态度,就是明鉴。想到此处,她毫不犹豫地喊道:"大格格!""女儿在,老佛爷有吩咐?"荣寿公主赶紧从慈禧太后身后闪出来,问道。"拿这一对荷包,给长叙家的姐妹。"说完,她检视排列在面前的五支凤头签,取出其中第二、第三两支,厌恶地住桌角一丢。这就是"撂牌子",江西巡抚的两位小姐就这样被选中了。"恭喜你们了!"荣寿公主将一对荷包,分别送到长叙的两个女儿手里。两个赶快跪下,接过荷包,说道:"给皇太后、皇上谢恩。"满殿的人,一个个都是面无表情,无精打采的,无声地在心里叹气,不知道是在为这样的喜事被闹得不成样子而叹,还是为光绪皇帝选不到合意的皇后而叹。福锟原是准备了一套话的,只等"乾坤一定",就向慈禧太后与皇帝恭贺大喜。但见每个人都正在气头上,还是觉得少开口为妙,以免招祸端。只是跪了安,便带着原来的五名秀女退出殿外。"回宫!"慈禧太后面无表情地说了这么一句,什么人也不看,便站起身来,往外走去。"老佛爷累了吧,坐软轿回去吧!"李莲英说道。慈禧太后无可不可地坐上软轿,照例由皇帝扶轿杠,随侍而行。李莲英就趁这个当儿,退后数步,悄悄把乾清宫总管太监谢振昆拉到一边,说道:"你们是怎么搞的?老佛爷的意思难道你们一点不懂?你们到底给皇帝说过没有?""实在没有想到啊!"谢振昆自从那次被李莲英无端又找了一次茬之后,见到李莲英就害怕,这时更是战战兢兢地说:"谁知道万岁爷一点都不明白老佛爷的意思,我无论如何也得给万岁爷提醒一下。""我告诉你,老佛爷怪罪下来,你们可要吃不了兜着走!"谢振昆一听吓坏了,赶紧给李莲英跪下道:"求总管大人在老佛爷面前美言几句,小的实在是出于无心啊!""我会给你说情的,不过老佛爷到底怎样,我可说不准。""多谢总管大人!"光绪皇帝把慈禧太后送到储秀宫以后,便由太监陪着回到乾清宫,见到老师翁同和后,便把选后情形说与他听。"这下要坏事了!"翁同和听了大惊失色地说道,"皇上向老佛爷敬献如意时,一定要多装出些笑脸来。"照旗人的规矩,呈递如意是晚辈向长辈贺喜之意。因此,立后之日,皇帝要向太后献如意。"唉!"光绪皇帝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选了这么一个倒霉鬼,让我如何才能笑出来呢?""皇上不可太任性了,笑不出来,装也要装出来。""我这个皇帝太难做了,我就装一装吧。"光绪皇帝来到储秀宫,让李莲英去向慈禧太后通报。"老佛爷请出来吧,万岁爷等着要向老佛爷进献如意呢!"李莲英向还在愤愤不平的慈禧太后说道。"还进献如意干什么?"慈禧太后说道,"他只管自己如意,哪管别人如意不如意!如今翅膀长硬了,我管不了了。""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外头都在听喜信儿呢!老佛爷就让万岁爷尽了孝心,就去见军机宣示懿旨吧!"一句话提醒了慈禧太后。是啊,宣旨太迟,可能会引起许多猜测,化为离奇的流言,让人听了更生气。于是她接受了李莲英的劝告,由寝殿出来,居中坐定。光绪皇帝便强装欢笑地走到慈禧太后面前,先请安,后磕头,然后又故作轻松地说道:"儿子叩谢亲爸爸成全。这柄如意,请亲爸爸赏收。"说着,从跪在一旁的谢振昆手里,接过如意,高举过顶。"难为你一片孝心!"慈禧太后淡淡地说道,勉强从光绪皇帝手中接过如意。光绪皇帝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又陪着笑脸说道:"请亲爸爸放儿子一天假吧,撤了书房,让儿子好侍奉亲爸爸好好地乐一天。"慈禧太后听了光绪皇帝这几句话,心里稍稍安慰了一些,气也就消了一半。立后的事,说起来也是皇帝自己的事,皇帝当然想找一个他自己称心如意的皇后。也难怪皇帝不喜欢自己的内侄女,长得既不好看,又无个性。虽然皇帝违背了自己的意思,但不管如何说,最后还是立了自己的内侄女为后。想到这儿,便说道:"好吧,我也放自己一天假。立后宣旨,皇帝就自己说给军机好了。""是!"皇帝答应着,站起身来,仍旧立在慈禧太后身边,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你就去吧!"慈禧太后见光绪皇帝不走,心中更增加了一分安慰,说话的声音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暖气。光绪皇帝见状,方觉心头的压力和恐惧减轻了一些。他答应一声,退出储秀宫,换了衣服,便到养心殿召见军机。这时御前大臣、军机大臣,都已得到喜讯。遇到国有庆典之事,都要穿俗称"花衣"的蟒袍。事先都有准备,听到皇帝召见,即时在朝房换穿整齐。同时也各备如意,有的交奏事处转递,有的当面呈送。御前大臣和军机的如意自然要面递。金镶玉嵌,琳琅满目地摆满了御案。皇帝看在眼里,悲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在口中默念着雍正朱批谕旨中的一句话:"诸卿以为如意,在朕转不如意。"磕贺完毕,礼王世铎呈上两道黄面红封里的御旨,已经用正楷誊清,皇帝先看第一道,写的是: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不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丽贤淑,着立为皇后。看到"丽"字,光绪皇帝只感到一阵阵伤感。他想了一想,然后提起朱笔把"丽"字涂掉,注上一个"庄"字。这便是以后的隆裕皇后。接着再看第二道。这道上谕,仍用"奉懿旨"的语气,宣封长叙家两姐妹。在"着封为"三字下,空着两格。在另外附着的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八个字,都是"玉"字旁。皇帝虽是初次处理此类事件,但也不难想象,这八个字是用来做称号的。"皇后以外,另外两位是封妃,还是封嫔?请旨定夺。"世铎问皇帝道。皇帝这才想起,应该请懿旨定夺。但他实在怕提到立后封妃之事,惹起慈禧太后的不快,同时也耽误功夫,便自己作了主张,说道:"封嫔!""是!"世铎又说道:"请圈定称号。"皇帝略看一看,便圈定了两个字:"瑾"与"珍",然后提笔填在空格中,十五岁的他他拉氏封为瑾嫔,十三岁的他他拉氏封为珍嫔。慈禧太后强迫光绪帝按自己的意思立了自己的内侄女为皇后,在光绪帝身边安插了一个最大的耳目,认为终于可以放心地为光绪帝举行大婚了。因为按规矩,皇帝大婚之后就要亲政,皇帝亲政就意味着自己权力的丧失,所以她觉得自己不能不对这个问题好好地考虑一下。至于大婚问题,反正皇后是自己的内侄女,自己操心不操心也无所谓了,于是便把李莲英找了过来。"小李子,皇帝的皇后已经选定了。至于这大婚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办?"慈禧太后每当有事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和李莲英商量。李莲英这几天正得意忘形,自己为老佛爷出的立后主意,虽然经过了一个不小的风波,总算没坏什么大事,不管如何说还是立了老佛爷的内侄女为后。皇后是最接近宫帏之人,对皇帝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在以后的宫廷斗争中,对老佛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绝大的优势。而且只要能保住老佛爷的权力,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不受损害。李莲英也知道,立后之后就是大婚,大婚之后皇帝就要亲政。大婚之时,各省肯定会有许多报效,并且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开销,谁要是当了这个大婚的经办人,只要指缝一漏,顿时便会成为一个富翁。所以这几天李莲英正为如何当这个经办人而苦心冥想,这次见慈禧太后找他谈大婚之事,可以说正是他求之不得的。"老佛爷指的是哪一方面呢?"慈禧太后笼统的一句问话,李莲英实在不知道该从哪一方面回答,便问道。"我是说这大婚问题是该阔办还是该简办?"慈禧太后说道。"老佛爷你说呢?"李莲英不知慈禧太后的真意何在,不敢贸然回答,于是反问道。"我的意思是想好好地大办一次。可是中法战争刚刚结束,财政正处于紧张时期,实在不知道这钱该从何而出。再说阔办吧,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的,又该引起言官的反对了。""奴才认为也应该好好地办一次,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帝室之尊荣,不如此,也不足以显示皇家之威风。"李莲英之所以主张大办一次,这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大婚花费越大,自己当了经办人以后就可以捞得更多,只不过没有明说罢了。"是该好好地办一次。"显示皇家之威风,一句话说到了慈禧太后的心坎上;皇后的娘家也就是自己的娘家,自己又何尝不想显示一下娘家的威风呢?"只不过,这大婚费用——"慈禧太后又若有所思地说道。"这还不好办,户部有的是钱,另外,各省再报效一点,随便报效一点,也就够了。"其实,户部的钱实在已所剩无几,李莲英知道,慈禧太后也知道,但两人都不说明。"这主意不错。报效,这个词也很好听。皇帝大婚,各省是应该报效一点。不过,你认为这大婚的经办人应该由谁来当?"李莲英皱着眉头想了很久,也没有说一句话。"你倒是说话蚜!"慈禧太后又催问了一句。"奴才还没想到合适的人选。"李莲英自有他自己的想法,不过只不愿意明说罢了。"福锟怎么样?"福锟是内务府大臣,以往皇帝大婚的经办人都由内务府大臣兼任,不知这次为什么慈禧太后却对此提出了疑问。"奴才认为福锟不太合适。""为什么呢?""立后的时候,福锟作为内务府大臣,老佛爷的意思他连向皇帝说一声也不说,结果闹出了个那么大的乱子——"说着,李莲英看了看慈禧太后,发觉脸色有些不对,没有再敢往下说下去。由李莲英这么一说,慈禧太后当然不会再让福锟做经办人。"你认为谁合适呢?"李莲英还是没有回答,脸上一副高深莫测的神情。"这次你来当这个经办人怎么样?"慈禧太后看了看李莲英,安然说道。"奴才怕有点当不好。"李莲英没想到慈禧太后会自己说出他来当经办人,这当然是再高兴也不过的事,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客气了一下。"你是可以做得好的,就不要推脱了,要不行,就让大格格也来吧,有什么不好办理的事,你就向她请示好了。"慈禧太后还以为李莲英说的是真心话,所以又来了这么一句。六、光绪结婚,李莲英捞钱(2)李莲英也没有想到慈禧太后会这么说,为刚才那句客气话后悔极了,心想:这次别再客气了,说不定再一客气,老佛爷不明白自己的心意,连让自己参与大婚也不让了。于是便不情愿地答道:"好吧!"慈禧太后主意打定,便亲降懿旨,要户部筹拨五百万两银子供大婚使用。户部尚书翁同和,虽然认为拨款太多,但也不敢有反对的表示,他还得为皇上考虑。自己身为光绪皇帝的老师,如果明目张胆地反对慈禧太后,势必会被认为与光绪皇帝是同一路的,可能会对光绪帝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户部所剩银两确实寥寥无几,只得让各省分摊大婚费用,限期解送京师。命令传到湖南,湖南巡抚汪祺祥一听慌了手脚,湖南总共库存银两才二十五万两,而分摊费用却高达三十万两。库存的二十五万两也已有二十万两已经拨出,但还没有提走。按说本来再加征二十五万两便够用,但汪祺祥却又向百姓加征了四十万两的赋税,原因是他听说了这次皇帝大婚的经办人是李莲英,多征的十五万两白银十万两想贿赂李莲英,五万两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四十万两白银收上来以后,汪祺祥便亲自护送到京师。三十万两交户部后,十万两便先暂存客栈里。汪祺祥找到李府后,向守门的家丁说道:"学生汪祺祥想拜见总管李大人,求大哥去通报一声。""我们家老爷现在正筹办皇上大婚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已经有十几天都没回来了。""那总管大人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这可说不准,也许十几天也回不来。不知你从哪儿来呢?""湖南巡抚,从湖南来。"虽是个巡抚,家丁听了也没有太大反应,因为有许多比巡抚大得多的官都常来李府拜见李莲英。不过既然是个巡抚,家丁也没有很怠慢,便客气地说道:"你有什么事说吧,我们老爷回来以后向他说一声。""区区薄礼,请总管大人赏纳。"汪祺祥说完,递上自己的礼单。家丁一看是十万两银子,吃了一惊,心想送礼的不少,一下送这么多银子的还不多见。"你先等一下,我进去说一下。"家丁说完,便向李府深处走去。李莲英的确不在家,家丁也不是去找李莲英,而是找到了大管家。"管家爷,外面有个自称是湖南巡抚的,要送总管老爷十万两银子,小的认为拒绝了挺可惜的,特来请管家爷示下。"看门的家丁见了李府大管家说道。"十万两?"管家一听也吃了一惊,"十万两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不收下的确挺可惜的,但总管老爷不在家,到底该怎么办呢?""不如去找一下老爷好了!"家丁出了个主意。"好主意!"管家一听,拍了一下大腿说道,"你去向来人说一下,让他等一会,我速去问问老爷到底该怎么办。"管家认为事不宜迟,便坐上轿车,飞快地来到宫门口,要求见李莲英。看门的太监见是李府管家老爷求见总管大人,不敢怠慢,急忙去向李莲英汇报。李莲英当时正和荣寿公主商量如何向皇后家送彩礼的问题,听说管家找他,不知出了什么事,便向荣寿分主招呼一声,便心急如火地来到宫门口。管家见到李莲英,把他拉到一个僻静无人的去处,说道:"总管老爷,现在府上来了一个自称湖南巡抚的,要送上十万两银子,老爷不在家,小的不敢作主,但又觉得却之可惜,特来请总管老爷示下。"李莲英听了略皱一皱眉头说道:"湖南巡抚,哪个湖南巡抚?我和他素不相识,为什么要送银子给我?""小的也不知道他为什么送银子给老爷。""那他叫什么名字?"卖官爵的事李莲英已经忘了。"什么名字?因为来的匆忙,我连他的名字也忘记问了。""你呀你,办事总是这么粗心大意的,连这一点都忘了,要你还有什么用?"李莲英不满地看了管家一眼,忽然好像记起什么似的,急急地问道,"他是不是叫汪祺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那一定是他。""听看门的家丁说他自称是老爷的学生。"管家嗫嚅的说。"是他,没错。"李莲英说道,"你先回去吧,告诉他可以把银子先送过去,让他别走,先等几天,我有机会再提拔他一下。""是,老爷!"管家赶紧退下,回去照李莲英的吩咐去办了。李莲英回宫之后,继续和荣寿分主商量如何向皇后家送彩礼。"大公主,向皇后家送彩礼,事关老佛爷的娘家,这回可不能再违拗了老佛爷的意思,上次为立后问题已经搞得老佛爷很不高兴了。你看先与老佛爷商量一下,看到底如何送,该送多少为宜,怎么样?"李莲英说道。"那你就找个机会给老佛爷说一声吧。这大婚虽说由咱们来经办,但皇后是老佛爷的内侄女,说不定什么时候哪一点做得不周到,就把老佛爷给得罪了。"荣寿公主说道。一次早晨,李莲英边给慈禧太后梳头,边说道:"老佛爷,十一月初二是向皇后家行纳彩礼的日子。依您看是照例备办还是——"李莲英没有再往下说下去。"还是什么?"慈禧太后问道。"还是另外再多办一点?"李莲英吞吞吐吐地说道。"依你看呢?"慈禧太后有心想给自己的娘家多送一点彩礼,但只是不便明说,便反问了李莲英一句。"奴才认为皇后既是老佛爷娘家的人,又是老佛爷的内侄女,除照例备办之外,另外再多加上一点,别人也没有什么可以好说的。"李莲英明白慈禧太后的意思,这样说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又给慈禧太后出了主意,照例备办,先堵住一些人的嘴,别说三道四的,但照例备办之外,可以再多加上一点。"好主意!"慈禧太后说道,"至于再多加上一点什么,你就和大格格看着办吧。""到底多加多少,还是请老佛爷给出个数目吧。"对此李莲英不敢自办,恐加少了不合慈禧太后的心意,觉得还是再请示一下比较好。"以前照例备办一般要花多少银子?"慈禧太后明知故问。"听大公主说,一般要花四十万左右。""再多加二十万两,你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数目有些大?""奴才觉得还可以。""那你就看着办吧,不过对此不要太张扬。""奴才知道了。"李莲英回到自己的住处,便把李贵和找来,把应照例采办的礼品单交给他,说道:"这是照例采办的,你速和手下人出宫去采办。"然后又把和荣寿公主商量好的应多加的彩礼单交给他,说道:"这张单子上写的应多加的,你自己看着备办,不过两者所花的银子不得超过五十五万两。""是,师傅,小的这就和手下人出去采办。"李贵和说着,转身欲走。"慢着,"李莲英又叫住了他,觉得还有件事应该交代一下,便说道,"不过你回来后就说是花了六十万两,记住了?""小的记住了,师傅,一切事您尽管放心好了。"李贵和知道李莲英是什么意思,便安慰似地说:"交小的去办,包管不会出现一丁点儿差错。""我对你还是比较放心的。"李莲英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还有,三天你能办得好吗?""放心吧,师傅,三天之内保证把彩礼采办完毕!"李贵和回去之后,便让手下人拉着大车,带着记帐人员,出宫去采办彩礼。李贵和对记帐人员说:"买一样,你便记一样,并把所花的银子也记下来,随时汇总并向我报告。"这样一直忙活了三天。第三天,记帐人员一次对李贵和说道:"银两已用去五十四万零二两。""可以了,"李贵和说道,"你回去再给我重记一本帐,并把总数目加到五十五万两。"另外,再造一本帐,把总数目加到六十万两。""造那么多帐有什么用呢?"记帐人员不解地问道。"让你造你就造,多问那么多干什么!"李贵和喝斥道,"你敢说出去我就宰了你!"记帐人员吓得一伸舌头,再也不敢说什么了。晚上,李莲英把李贵和叫到自己的住处,问道:"贵和,备办彩礼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花了多少银子?""师傅请看!"李贵和说着,把那本总数目为五十五万两银子的帐目,交给李莲英过目。"很好!"李莲英一看帐目,上面写着总数目五十四万零九千八两,禁不住大声叫好道,可是忽然又紧锁起了双眉,"可是——""师傅再请看!"李贵和知道李莲英为何愁眉不展,他是在想如何拿着五十五万两的帐目向荣寿公主交差,便赶紧把那本总数目为六十万两的帐目拿出来,交给了李莲英。"好极了!"李莲英一看到这本帐目,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贵和,还是你最了解我的心啊。事成之后,我不会亏待你的。""为师傅效劳,是小的应该做的。"李贵和讨好地说道,殊不知自己已瞒着李莲英私自吞下了将近一万两银子。"这彩礼价钱,明显地比平时高了那么多,大公主不会看不出来的,如果大公主问起来,到时候应该怎么说呢?"李莲英看了看那张五十五万两的帐目,又看了看那张六十万两的帐目,问李贵和道。"这还不好说。皇帝大婚的费用那么多,顿时使市场变得紧俏起来,商人为了赚大钱,都抬高了市价。这彩礼的价钱当然也变得高起来了。"李贵和仿佛早已想好了似的,滔滔不绝地说道。而事实上,他的确已经想好了,他当时造那本总帐目为五十五万两的假帐目时,怕李莲英问起此事,已经在肚子里想好了。没想到却在这儿派到了用场,还居然得到了李莲英的夸赞。"想得周到极了,"李莲英听了赞不绝口道,"贵和呀,我没有白信任你。"第二天,李莲英见到荣寿公主,说道:"送给皇后家的彩礼都已准备好了,请大公主过目。"说着把那本总数目为六十万两的帐目递到荣寿公主手里。"这么快就办齐了?"荣寿公主有点诧异地问道。"为万岁爷办事,谁敢不尽心尽力呢?""尽心尽力,哼,别让他们暗地里玩些花样!"荣寿公主若有所指地说道。"我想他们也不至于。"李莲英有点不自在地回道。"彩礼价钱怎么会那么高?"荣寿公主看着彩礼单,又望了望李莲英,说道,"以前没有这么高哇?""是比平常高了一点,不过也怪不着他们。"李莲英嗫嚅地说道。"这该怪谁呢?"荣寿公主质问道。"该怪那些不规矩的商人。万岁爷大婚费用好几百万,使市场变得紧俏起来。商人们为了赚取大价钱,都相继抬高了物价。"李莲英把李贵和的一套理论说了出来。"是谁那么大胆,敢在皇帝大婚时哄抬物价,看我不杀了他们。"荣寿公主气愤地说道,她也猜测有可能李莲英在作假。"这犯不着呀,大公主。"李莲英赶忙说道,"万岁爷大婚,要图个吉利,何必跟他们那些小人计较呢?"心想,这要一查起来,还不把一切都查个一清二楚,水落石出吗?"是啊,皇帝大婚,何必跟那些小人计较呢?"荣寿公主见李莲英反倒为那些商人辩护,心中也明白了八九分。不过她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一方面是因为慈禧太后不想让这件事过于张扬,这一点她也是清楚的;另一方面,她也知道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特别得宠,弄不好不但弄不倒他,反而有可能动摇自己在慈禧太后心目中的地位,于是便顺便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也没再深入追究下去。李莲英就样把五万两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这天是正月二十四,上午有极好的太阳,万人空巷,在旭日中看皇后的妆奁,总计有两百抬,分两天进宫。一里多长的队伍,由东城方家园——皇后的娘家。迤逦而至东华门、协和门、后左门,抬入乾清宫。瑾嫔和珍嫔亦有自己的妆奁,但数目不及皇后多,也不能由正面进宫。两家妆奁,从上午辰时开始,到下午未时才发完。可是就在这时天气却突然变化起来,一时间浓云密布,到晚上竟下起雪来了。一夜飘雪,积素满地,到了下午,寸许厚的雪完全融化,而道路泥泞,反不如下雪好走。夜里阴云凄凄,劲风号叫,但云端中却不时熠熠生光,尤其是西北方面,如有之光。然后东面、南面、西面也都出现了这样的火焰。午夜时分,光集中天,倏忽之间,又散入四方。有人说,这叫"天笑",也有人说是"天开眼"。不知主何祥端?第二天——正月二十六日,便是宣制奉迎皇后之日。午时未到,百官齐集;午正三刻,皇帝在太和殿升座,在"噼哩叭啦"的清脆的火鞭声中,王公百官,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然后由礼部官员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奉迎正使武英殿大学士额勒和布,副使礼部尚书奎润,以及特派的奉迎十臣十员,跪着听完,等皇帝还宫,随即捧节由丹陛正中下殿,护送皇后的钱册玉宝,出太和门,过金水桥,经午门、大清门,最后折而往东,缓缓经后邸走去。并非一到就立刻奉迎皇后入宫,依照钦天监选定的时辰,直到午夜交进二十七的子时,皇后方始恭受册室。然后在子正出后邸,由方家园经史家胡同,东太街、长安牌楼、兵郛街、车江米巷,进大清门。这时午门的景阳钟钟声大作,声震九城。天子脚下的百姓都知道皇后进宫了。皇后的凤舆一进入乾清门,便有十二名太监,手执藏香提炉,引入乾清宫的交泰殿,将凤舆从火盆上抬过,在殿门外停下,皇后降舆,由四名女官扶着进殿,和等在那里的光绪皇帝交拜过天地之后,便双双被引入交泰殿后的坤宁宫的洞房里,然后一切司事人员便悄悄地退了下去。皇后低着头坐在龙床边上,只等皇帝过来同床共寝。哪知皇帝只是站在窗户边上,两只眼睛呆呆地望着外面黑漆漆的夜幕,不说一句话,看起来好像有无限的难言之隐。皇后只管低着头等着,但等了好久也没听见皇帝有任何动静,便忍不住抬头偷偷地看了皇帝一眼。见皇帝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心中升起了一股无可名状的惆怅。"自己本非皇帝钟爱之人,以后能和皇帝好好地生活在一块吗?"皇后忍不住自问道,但她自己回答不出来,现在也没有人能回答出来。皇后静静地走下龙床,走过去把洞房的插栓插上,然后又静静地坐上龙床,见皇帝还是呆呆地望着窗外,便忍不住低低地叫了一声:"皇上!"光绪皇帝没有回答,也没有动,好像根本没有听见皇后的叫声似的。"皇上!"皇后又忍不住叫了一声。"嗯。"皇帝轻轻地答应了一声,还是一动也不动,一副漠然的神情。"时间不早了,就早点休息吧。""知道了,你先睡吧,让我再独自站一会,也许这样还比较好一些。"皇帝不先睡,自己怎么先睡呢?皇后这样想着,便又轻轻地走下龙床,来到皇帝身边,轻轻地拉住他的手道:"有什么你明天不能再想吗?今天就早点休息吧!"皇帝听了浑身一振,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便马上又恢复了原样。"她是老佛爷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最大的内线,她的这种态度也许是装出来的。"光绪皇帝的本能在告诉他这样一个事实。但不管如何,光绪皇帝还是跟着皇后来到了龙床边上。他也不管皇后如何想法,便自己脱下龙袍,和衣躺了下来。皇后全然不理会这些,也自己脱了衣服,躺在皇帝身边,抚摸着他的脸,小声地说道:"你知道今天是咱们的什么日子吗?"光绪皇帝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那你还愣着干什么?"皇后说着,便抱住光绪皇帝的头,慢慢地把嘴唇贴了过去。"慢着!"光绪皇帝抽出双手,挡住了皇后贴过来的嘴唇,又把头从皇后的死抱着的手里挣脱出来说道,"我太累了,还是好好地休息休息吧。"说完,也不管皇后感觉如何,便自个儿翻过身子,把头扭向一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61
正序
倒序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2
皖南事变-3
皖南事变-4
皖南事变-5
皖南事变-6
皖南事变-7
皖南事变-8
皖南事变-9
皖南事变-10
皖南事变-11
皖南事变-12
皖南事变-13
皖南事变-14
皖南事变-15
皖南事变-16
皖南事变-17
皖南事变-18
皖南事变-19
皖南事变-20
皖南事变-21
皖南事变-22
皖南事变-23
皖南事变-24
皖南事变-25
皖南事变-26
皖南事变-27
皖南事变-28
皖南事变-29
皖南事变-30
皖南事变-31
皖南事变-32
皖南事变-33
皖南事变-34
皖南事变-35
皖南事变-36
皖南事变-37
皖南事变-38
皖南事变-39
皖南事变-40
皖南事变-41
皖南事变-42
皖南事变-43
皖南事变-44
皖南事变-45
皖南事变-46
皖南事变-47
皖南事变-48
皖南事变-49
皖南事变-50
皖南事变-51
皖南事变-52
皖南事变-53
皖南事变-54
皖南事变-55
皖南事变-56
皖南事变-57
皖南事变-58
皖南事变-59
皖南事变-60
皖南事变-61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