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陪龙正想说下去,突然外边传来了敲门声。 吴陪龙抬起脚来,略带瘸拐地去开门。 原来是赵禹,他急急忙忙地走了进来。 “大人!那东方朔深夜又到狱中来了!”赵禹说。 张汤好象早有预料:“是不是他带着皇上的口谕,来放那个杨得意的?” 赵禹从心里对张汤佩服得很。可他还是装作不知:“大人,我没细问。只是那个冯子都,说他改名霍子侯,还满嘴叫着东方爷爷,领着东方朔他进了狱中,谁也不敢阻拦。” 张汤笑了。“不拦就对了。走,我和你一道,到那边看看!” 吴陪龙急忙走到洗澡桶前,去为张汤备水。第二章 天兵与天书(之二)走过一道高墙,那边就是关押杨得意的小院。 霍子侯手中捧诏书,命令卫兵打开那小院的门。 还是那个大胡子卫兵,他在乞求地说:“冯公公,冯公公,还是等一等张大人吧。” 霍子侯有些生气:“不许这么叫我,我不姓冯了,皇上赐我随着霍大司马姓霍,我是霍子侯,叫我侯爷!” “是!侯爷。”大胡子转向东方朔:“东方大人,神仙老爷,您行行好吧……” 东方朔一声不吭,只是看了身边的道儿一眼。道儿想笑,却又不敢出声。 霍子侯又叫道:“混蛋!东方大人是你叫的?他是霍大司马的干爹,就是我的爷爷,既然你们叫我侯爷,就要叫他侯爷的爷爷!” 大胡子里传出匆忙的回音:“是,侯爷。”他转向东方朔说:“侯爷的爷爷,您行行好吧,没有张大人的令,开这个门,小的脑袋就没啦。” 东方朔这才开口:“你们张大人,住得离这儿远吗?” 大胡子一时忘记了保密条文,忙说:“不远,不远,你看,隔壁这高墙,就是张大人休息的地方。” 早在门内等候的杨得意,听到这话,先是吃惊,然后却露出一丝笑意。 突然,一个嘴巴子落到大胡子的脸上。这是赵禹伸出的巴掌,原来他已陪张汤来到门前。 “混帐!你忘记规矩啦!张大人的休息之地,怎么可以随便告诉别人?”赵禹吼道。 东方朔急忙上前止住:“哎哎哎哎!打狗还要看人哪,赵大人,你这是打给我看哪。” 赵禹不吭声,只是看了张汤一眼。张汤既不领情,也不发怒,却是恭恭敬敬地对东方朔说:“对不起,东方大人。张汤谢过东方大人。” 东方朔一怔:“谢我个啥?” 张汤笑着说:“东方大人,你上次留下的那些神仙点心,张某和赵禹,都品尝了,怪怪的,味道好极啦!” 道儿在一边终于忍不住了,笑得差点背过气去。 东方朔推了道儿一下,不苟言笑地:“笑什么?不许笑!这是廷尉府的监狱!”说着,他转过脸来,对张汤说:“嗯,我知道张大人是知恩图报的。张大人,今天皇上让我把杨得意领回去,由我看管,等你查清了案子,定了罪,我再把杨得意交给你。你说行吗?” 张汤连忙说:“东方大人,看您这话说的。有您看管着他,我还能不放心?只是大人您要留点神,他要是再有什么不轨,恐怕连您也保他不住呢。” 铁门内的杨得意急着要说话,却被东方朔用手示意他打住。东方朔接着说:“张大人,得意他没得罪你。不就是当初在凤翔时要打……” 张汤急忙打断:“东方大人,别说了,别说了。”他用手指着大胡子:“来,给东方大人开门。” 大胡子乖乖地打开了门。 杨得意急忙跑出来,上前将东方朔抱住,然后又转过身,将弟弟道儿抱住。 小院里传来一股异味。东方朔用手在鼻子前扇了扇,对张汤说:“张大人,你这模范监狱,怎么还那么臭啊。” 张汤笑着说:“大人,臭不臭,看谁住。要是屈原或您老人家来了,这里头还不到处都是香草?” 东方朔看了他一眼,也乐了。“说得好,说得好!张大人,我们告辞。” 张汤鞠了一躬:“大人走好。杨大人,对不住您啦!” 不料杨得意却转过身来,大叫道:“张汤,你这条狗!老子饶不了你!” 张汤并不发怒,却笑了起来:“哈哈哈哈!东方大人,这人和人,可真的不一样。有的人,就是给他脸,他也不要啊!” 杨得意还是大叫:“哼!张汤,狗娘养的,咱们走着瞧!” 东方朔看了一眼张汤,然后向道儿一呶嘴,道儿拉着杨得意,急急离去。 黑暗中,张汤的眼睛里露出凶光。 深夜时分,东方朔和道儿拉着杨得意回到家中。刚到门前,便见门口有个黑影。 东方朔警觉地拔出剑来:“谁?” 那个黑影走了过来,弯着腰说:“东方大人,连我都认不出来了?”原来那人是朱买臣。 东方朔说:“朱大人?怎么你也学会晚上鬼鬼祟祟地外出活动了?” 朱买臣说:“咳,还不是听说皇上明天一早就要上朝么!今个上午,小弟只顾着给您讲黄河决口子的事了,还有一件要事,要与大人说来。” 东方朔拉着他说:“走,家里说话。” 辛苦子打开大门,他那唯一的一只手中,还持着剑。朱买臣见状,对着东方朔伸了伸舌头。东方朔没理他,满意地看了看儿子一眼。 辛苦子见杨得意回来了,便高兴地和道儿一起,拥着杨得意走向前院。他还回过头叫了一声:“老娘哎,我爹还真把得意弄出来了!” 齐鲁女急忙掌灯,将灯往大堂上一放,也不倒茶,竟也孩子似地跑到前院去了。 屋内只剩下东方朔与朱买臣二人。 朱买臣急忙从怀中掏出一块丝绢:“大人,你看这个!” 东方朔接过丝绢,灯光昏暗,有点看不清楚。“朱大人,这是什么东西?” 朱买臣说:“这是主父偃在齐国为相,还没被处死时,就派人给我送的密书。” 东方朔略有吃惊,然后不屑一顾地把丝绢还了过去:“主父偃给你的密书?我更不想看了!” 朱买臣却说:“大人!小弟与主父偃曾经共生死,同患难,这些您都知道。主父偃后来与张汤狼狈为奸,小弟也是恨铁不成钢啊!岂料他们之间,尔虞我诈,当面你唱我和,背地里却是谁都在提防着谁。主父偃早就知道,张汤非派人盯住他不可。” 东方朔生气地说:“主父偃这个恶人,死有余辜!” 朱买臣连连点头:“是,主父偃是死有余辜!可王臧还是好人哪!那张汤更是个大恶棍呀!” 东方朔不愿意再给朱买臣难堪,便问道:“主父偃的书上说些什么?” 朱买臣笑了笑:“这个主父偃啊,鬼得很!他给我的密书中说,如果他被张汤害死,就让我向皇上奏明,张汤有六大死罪,全在他的密书之中!” 东方朔淡淡地说:“张汤岂止六条罪状?只是他诡诈得很,恐怕主父偃也只是捕风捉影!” 朱买臣不以为然。“大人,别的你可以不信,可这有一条,你要是听了,就知道主父偃,还是下了些功夫的!” 东方朔问:“哪一条?你说出来,我听听。” 朱买臣看看四周没人,然后凑上前来,悄悄地说道:“主父偃说,张汤一生不曾娶妻,非其无欲,而是他有迷恋同性的癖好。那个吴陪龙,就是他所幸之人。这和皇上当年宠幸韩嫣、董偃,是一回事。皇太后杀了韩嫣,东方大人您又逼着皇上杀了董偃,皇上心中还有一个大大的结。如果皇上知道张汤还在私幸着吴陪龙这样的男人,您说,皇上会饶过他吗?” 东方朔的肩膀突然耸动一下:“还有其它五条罪状呢?朱大人,请你一一说来!”第二章 天兵与天书(之三)未央宫中,群臣毕集。李蔡、张汤在左侧,居于一帮文官之首,卫青、韩安国居右,带着公孙敖等一批武将。 近百日没有正式上朝了,武帝仍是一脸的严肃。群臣发现势头不对,止不住面面相觑。 霍子侯取代了杨得意的职位,当了秉笔太监,站在武帝身边。他那一幅奴颜卑膝之态,让人看了恶心。 群臣三呼万岁刚毕,便听到了武帝那深沉的声音。“朕自霍大司马去世之后,朝政交与丞相和御史处理。三个多月了,有何要事,你二人择要奏来。” 皇上点名了,李蔡当然要回答,于是他走到廷中,手举笏板,如同背书一般:“启奏皇上,臣受龙恩,司丞相……之职,蒙皇上……威德,百日以来,天下太平,路不拾遗…… 武帝听他“天下太平,路不拾遗,”不禁瞥了张汤一眼。他打断李蔡的话说:“嗯?果然是天下太平吗?张汤,你说!” 张汤急忙接过话茬:“皇上,天下不能说全是太平。” 武帝这才点点头,他接着问道:“有什么不太平的事,为什么不早让朕知道?” 张汤不知皇上听到了什么,便试探性地说:“皇上,这些事情,说小就小,说大就大。臣和丞相,恐惊陛下龙体……”这些话既是答,又是问,其中还包含着对皇上的关心和爱戴!好一个张汤,官场之道,他已全然参通悟透! 武帝并不领情,反而问道:“是朕的身体重要,还是天下大事重要?快说!” 张汤开始把皇上往自己的路子上引,便说:“是,皇上!臣以为,天下之事大者,莫过五夷。” 武帝本以为张汤会说出大河决口,洪水为患的事,没想到张汤竟认为天下还有比洪水更重要的事!“五夷?,五夷出了什么事?” 张汤急忙说道:“皇上!五夷不灭,天下不宁。三个月来,臣得到可靠消息,闽越的余善自立为王,与闽繇王争夺王位。而南越王丞相吕嘉,挟持幼主赵兴,反抗朝廷,企图自立,杀害了朝廷命官韩千秋。武陵郡南边有个且兰国,国君聚众闹事,挑动邻国夜郎与我大汉比一高低;还有,最西南的滇国,仗着八百里滇池水域,不与我大汉合作,至使我朝派往身毒的使者不能越过雪山,无功而返。最可恨的是高句丽,高句丽的卫右渠居然杀了我大汉使者涉何,不许东北各小国来长安朝见皇上。皇上,您因霍大司马仙逝,不过百日没有动兵,五夷便如此猖狂,是可忍,孰不可忍?臣请皇上,发我大汉讨伐匈奴的得胜之师,一举灭此五国,大汉方能成为天下第一王朝,皇上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啊!” 听到此话,不仅武帝大惊,就连东方朔和朱买臣、卫青等人,也是心头一震!他们不能不佩服张汤,他人在长安,却四面八方,无所不知;而他更精明的在于,知道最能打动皇上的是什么! 武帝当然是早已心动。是啊,大河洪水,固然为患百姓,可五夷不把朕放在眼里,有的居然杀了大汉的使臣,真是要造反了!难道朕把匈奴灭了,他们就一点不害怕么?可是这些事情,东方朔为什么没向朕说呢?想到这儿,他看了一眼东方朔:“东方爱卿,你以为如何?” 东方朔当然不如张汤知道得如此细密,但他知道张汤的话里,夸张的地方太多。既然武帝问了,自己便上前回答:“皇上,依臣之见,闽越和南越,与我会稽、衡阳相邻,过去均被视作蛮荒之地,如今看来,当收之时,可以收归一统。而西南的且兰、夜郎,还有滇国,应以安抚为主。高句丽国的卫右渠,本想和我大汉友好,可是我朝所派的那个涉何,狂傲无比,不礼遇高句丽王,反而杀了高句丽的官员,此事之中,必有蹊跷,必须查实,不可轻动兵衅。”说到这里,他把话题一转:“臣以为当今天下要事,不在于何时平定五夷,而在于大河决口,水祸已起,如不早早防范,会使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啊!” 朝臣们听说大河决了口子,不禁议论纷纷。“什么?大河决了口子?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是啊,水火无情,可不能隐瞒啊!” 武帝看了李蔡一眼,质问道:“丞相,你不是说天下太平无事吗?怎么张汤说五夷不宁,东方爱卿说大河决了口子呢?” 李蔡只好上前应对:“皇上,那大河是在瓠子,决了个小口子。河流决口,年年都有。臣以为那就像衣服撕破了个口子,缝上了就是,所以就没打扰皇上。” 如此人命关天的事情,他竟然轻描淡些,要搪塞过去! 东方朔走上前来,质问李蔡:“什么?像衣服上撕破一个口子?丞相,你说得太轻巧是吧。你派人去堵口子,堵晚了,口子大了,你就让兵马拦住难民,不让他们到长安来,恐怕皇上知道,恐怕你这个大丞相的脸没处放。我告诉你,这个口子要再扯大了,别说你的脸顾不上,恐怕拿出性命来,也不能弥补成千上万老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惨剧啊!” 李蔡被他逼得退到柱子跟前:“东方大人,我李蔡对您……从来都是……恭恭敬敬,可没……得罪过啊……” 东方朔说道:“你得罪不得罪我,那是小事,你得罪了天下的百姓,可就是大事!皇上,李蔡身为丞相,治河不及时,不得力,反而隐瞒灾情,文过饰非,臣以为……” 他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张汤打断。张汤的话还是那么客气:“东方大人,你言重了吧。据张汤所知,大河的口子确实不大,丞相正在派人堵塞。这种事情,比起五夷造反,不听圣命来,恐怕还是小事吧。” 东方朔这回动了气:“张汤,眼下是我大汉百姓生死存亡重要,还是开拓点疆土重要?” 张汤却搬出皇上来抵挡:“哪个重要,由皇上说了算。东方大人,我听皇上说过,收复四夷,拓展疆土,成千古一帝之功,是大人您给皇上的三千竹简中反复说过的。怎么,如今你要变卦?”这个家伙,竟然要搬东方朔的话,来堵东方朔的嘴! 东方朔知道张汤是和自己胡搅蛮缠,便不为他所左右,单刀直入地说:“张汤,你不仅左右了丞相,还要左右朝政吗?皇上,这大何决口之事,朱买臣刚从那儿路过,让他把实情,向皇上秉告!” 武帝这才想起他召朱买臣进京的事儿。“朱买臣?朱买臣!朕早召你进京,怎么这才来到?” 朱买臣急步跨出:“皇上,臣朱买臣奉诏进京,途中亲眼看到大河决于瓠子,黄水遍地。河边百姓,房屋倒塌,流离失所。再不整治,要造成大祸啊!” 武帝气愤地叫道:“李蔡!” 李蔡小心翼翼地回答:“臣在。” 武帝怒道:“你身为丞相,大河决了口子,却浑浑噩噩,像没事一样,朕要你这种丞相,有何用处!” 李蔡急忙下跪:“皇上息怒,皇上饶命!” 张汤却出来说情:“皇上,大河决堤之事,决非像朱买臣所说的那样,危言耸听!而丞相一直在尽力堵塞决口,臣可作证啊!” 武帝急于上朝,本来是要解决治水的,不料被张汤刚才那番话,把他的心思作了一些转移。他想了一想,好象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于是他忍了一忍,说道:“好吧,李蔡,朕再给你半个月时间,如果还堵不住大河的决口,朕要你提着脑袋来见朕!” 李蔡这回更加害怕了:“皇上……臣……臣……” 张汤觉得李蔡也太“菜”了,这种人,真给我丢脸!于是他上前拉他一把:“丞相,你还不谢恩,还要惹皇上生气吗?” 李蔡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说:“是,皇上……臣谢恩,臣去堵住决口。” 武帝看着他那副样子,不禁摇了摇头。 这个举动,当然全被张汤看在眼里。 东方朔却不依不饶:“皇上!大河决口,如此大的事情,丞相竟当儿戏。臣以为,仅靠丞相和廷尉治理天下,是不够的!如果他们串通一气,蒙蔽皇上,那可就……” 张汤后退了一步。武帝是何等智慧,当然有所惊悟。他看了李蔡、张汤一眼,然后点了点头。“东方爱卿,依你之见呢?” 东方朔叫道:“皇上!臣以为,应再设置丞相长史一类官员,监督丞相和廷尉、御史大夫等人的所作所为,如有过失,可向皇上直接秉告!” 武帝连连点头。“那你说,谁最适合这个长史呢?” 东方朔说:“臣以为,朱买臣可任此职!” 武帝又瞥了李蔡和张汤一眼,然后拍案而起:“好!东方爱卿,你的话,正合朕意!这一年多来,有的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素尸餐位,敷衍塞责;还有的人,阳奉阴违,把持朝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朕的心里清清楚楚,只是因为对付匈奴,朕没心思过问而已!霍大司马为国捐躯,朕的心中,不胜悲痛。居然有人,于此期间,置万民生命涂炭于不顾,欺上瞒下。东方爱卿,朕依你所奏,命朱买臣为丞相长史。不,单他一个朱买臣还不够,还有王朝,边通,他们两个,从今天起,以主爵都尉和大鸿胪的身份,同兼长史,官从一品,专门复核丞相和御史所办之事,有权随时向朕秉告!” 朱买臣急忙下跪:“臣谢皇上隆恩!” 李蔡吓得躲到一边,连头也不敢抬起。张汤的眼睛里也露出一丝惊恐,然而他马上又平静了下来,他向廷外看了一眼。 年事已高的主爵都尉王朝和白须飘胸的大鸿胪边通两人,事先并没准备,但听到皇上又给自己加官,当然高兴,也急忙走向前来,跪倒在地说:“臣等谢皇上隆恩!” 正在此时,李延年急忙跑上朝来,边跑边叫:“皇上,大喜啊!大喜!” 武帝问道:“什么大喜?” 李延年气喘吁吁:“皇上,李大神仙,从汾阴找到一只大鼎,里面还有天书!” 武帝当然惊讶:“什么?又一只大鼎,还有天书?” “是的,皇上,李大仙人就在宫外!” 武帝眼中一亮:“好,众位爱卿,随朕看看去!” 未央宫外,李少翁白髯飘飘,颇有仙风。他的面前立着一只大鼎,比主父偃当年找的那一只,还要庞大。 武帝率众臣蜂拥而来。东方朔首先将目光盯住李少翁。 东方朔快走两步,到武帝身边,说道:“皇上,这位就是李大仙人?嗬!看样子真像个千年王八万年龟,仙人高寿?” 李少翁急忙作揖:“太岁大仙,小的年纪再大,也要比您小几岁啊。” 东方朔不解:“什么?太岁?谁是太岁?” 李少翁更为恭敬:“东方大人,您是岁星下凡,小仙不和您争斗。小仙之侄李少君对您不恭,如今已被太上老君罚他烧火炉子三百六十五年,请您不要将他的过错,上到小仙身上。” 东方朔明白了,这个妖人还是要把自己先推到神仙位置上,堵住我的嘴巴!“哈哈!我又是太岁下凡了?怎么我自己都不知道呢?皇上,你看看,一转眼,臣又变成太岁啦!” 武帝迟疑一下,想让东方朔暂停吵闹。不料李少翁抢先一步,欲进先退:“皇上,小仙曾说,岁星与仙人相冲。如果皇上不加阻拦,小仙从此去也。” 武帝正想看看鼎为何物,急忙拦住:“哎棗!李大仙人,你别走啊!东方爱卿他爱开玩笑!来,快把这鼎,说给朕听听。” 李少翁眉飞色舞:“皇上,半个月前,小仙登上上林苑边的高台,只见东方和东北,有两块紫光,在夜间闪动。东方那块光时隐时现,看不清楚,而东北这光比较近,臣定睛一看,外形象是一只宝鼎。于是小仙便向张大人借了几十人马,沿光寻找,果然在晋国的汾水之阴,发现了这只宝鼎。皇上你看,鼎上有周文王亲手写下的金文,是文王的九鼎之一啊!” 武帝急忙走上前来,要把上面的文字看个清楚。果然,这个宝鼎和主父偃当年发现的,是一个样子,而且还大一些。武帝点点头,然后转向东方朔:“东方爱卿,你是见多识广的,再来帮朕看看。” 东方朔笑道:“皇上,这种宝鼎,当年周室是有九只,听说为晋国所持。到了春秋战国之际,诸侯纷起,不管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有点力气的都想问鼎中原,可谁也难以征服天下。于是那些王二麻子和李四张三,就私自铸鼎,放在宫廷之中。晋是大国,后为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室的鼎,当然也就七零八落。皇上,区区一鼎,有何怪异?主父偃当年也献了宝鼎,可是他给皇上您作的孽,至今还是历历在目啊!” 武帝若有所悟:“啊……” 李少翁在一旁突然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东方大人不愧是岁星下凡,上晓千年,后知万世。小仙佩服,佩服!可是皇上!您来看啊。这鼎上的铭文,似篆非篆,有类龟甲背上的文字。春秋以后,何人能制?更有甚者,您看这鼎中,泥土积沉已久,决没有人动过。皇上,请您再看,泥土之下,那是什么?” 武帝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鼎中有些积土,土中隐隐露出一点黄色丝绢。 武帝马上为其所惑:“难道这……是……天书?” 李少翁大声叫道:“对啊,皇上,天书不可多得啊!小仙不敢妄动,皇上,您何不取出,看看上面说些什么?” 武帝禁不住心中的好奇,藏于心中多年的种种想法,此时躁动起来,迫使他的手伸出。他想用手抠去积土,可积土很结实,抠不动。武帝转过身,将东方朔腰间的剑柄攥住。“东方爱卿,朕借你剑一用。” 东方朔将那只残剑掏出,众人此时心思全在天书上,不在理会那剑的外形和剑的故事。武帝用剑的钝锋将泥土撬开,果然是块黄色绢书。武帝急切地将绢书抖开,只见上面有三排大大的蝌蚪文字,每排四个,共十二个字。 武帝将绢书先看一遍,然后送到东方朔面前:“东方爱卿,你看这是什么字?” 虽是蝌蚪文字,实为篆书所变,东方当然认得,他悄悄念道:“天兵在汉,动则大吉,不动则凶。” 看到天书上如此话语,武帝不禁大喜。他向众人说道:“果然朕意与天意,如出一辙!五年前,朕就在上林苑中,修建昆明湖,准备与南方蛮夷,进行水战。今日匈奴已灭,天意让朕起兵,抚平四海!” 东方朔却拦住了:“皇上,臣以为不太对劲。” 武帝觉得这种想法,自己已是由来已久,如今天书只不过是印证一下而已,有什么不对劲的?他说:“‘讨伐匈奴,臣服四夷,江山一统,八方来朝,’东方爱卿,这可是你三千竹简中第十六块上的内容,朕记得清清楚楚,难道你忘了?” 东方朔却说:“皇上!请您想一想,刚刚有人在朝上说四夷不服,杀我使臣,马上就有什么仙啊鬼手,弄来什么周鼎和天书,要您动兵,皇上,您不觉得……” 武帝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没有天书,朕都要征服四夷;有了天书,朕更要天下一统!桑弘羊在吗?” 桑弘羊应声出列:“微臣在。” 武帝说道:“朕依你之见,实行盐铁专卖、平准均输以来,府库大丰,卫大将军出击匈奴,丝毫没受影响。朕问你,如今府库如何?” 桑弘羊老老实实地答道:“启奏皇上,如今府库银两钱粮,比起文景二位圣主之时,多出三倍。” 张汤闻得此言,面露愠色。 武帝却大叫道:“好!真是天助我也!众位爱卿,随我回到大殿之中!” 一帮朝臣随着武帝又回到未央宫的大殿之中,这时众人都知道皇上有重要诏书颁发,于是齐齐下跪。只有东方朔一人,依然站着。 武帝四周扫了一眼,严肃地说:“朕为讨伐四夷之事,准备良久。既然下有军情,上有天意,朕意已决!卫大将军劳苦功高,心力疲惫,此番宰鸡,焉用牛刀?卫爱卿,请您起身,不用下跪。朕允你和东方朔一样,免跪上朝!” 卫青起身向武帝一揖:“臣谢陛下。”然后他与东方朔站到一起,两人对视一眼,都露出担心之情。 武帝接着说:“尔等愿为朕讨伐五夷的,都站出来!” 话音未落,早有一帮武将,从卫青身后那堆跪着的人堆里站了出来。令人惊奇的是,其中居然有当年首战匈奴,不与王恢合作的老将韩安国! 东方朔和卫青对视一下,心想,这时谁都想到战场立功了! 武帝当然是龙颜大悦。他顿了一下,高声说道:“哈哈!如今我大汉,兵多将广,人材济济啊!好!那闽越余善,竟敢自立为王,与繇王争位。正是鹬蚌相争,渔人得利。韩安国!” 老将韩安国起身应到:“臣在!” “朕命你为征南将军,率兵五万,自会稽起程,先到瓯江,杀了余善,然后再赴闽越,让繇王奉土纳降,永远称臣,东南江山,务求稳固!” 韩安国抱拳而答:“臣遵旨!” 武帝又说:“南越丞相吕嘉挟幼主赵兴反抗朝廷,企图自立,居然杀了朝廷命官韩千秋。此等逆贼,此时不除,更当何时?杨仆!” 一个红面大将起身上前:“臣在!” “朕命你为楼船将军,率兵十万,从桂林出发;沿江而下,直抵番禺,先将南越王赵兴团团围住!” 杨仆一跪:“臣尊旨!” 武帝看了卫青一眼,说到:“南越王兵多将广,恐十万人难以取胜。路博德!” 路博德是个高个子中年军官,马上应声出列:“臣在!” “朕命你为震南将军,率精兵五万,从赣江出发,待杨仆将军围住番禺之后,你迅速与之汇合,水陆并进,攻下南越,让其永世称臣!” 路博德高兴地大叫:“臣得令!” 武帝再叫:“郭昌卫广!” 郭昌、卫广二人原是卫青的贴身待卫,其中一人是郭解的远房侄子,另一个则是卫青远在陇西的本家。二人听到皇上点名,不禁受宠若惊,忙上前应道:“臣等在!” 武帝说:“朕知道你们二人,随大将军征战匈奴,骁勇无比。朕命你二人为平夷将军,各率五万大军,直奔且兰、夜郎。” 郭昌、卫广还是改不掉过去军人习惯,异口同声地应到:“末将领旨!” 武帝听到他们自称“末将”,倒觉得自己不是皇上,而是大将军了。想到这儿,他不由得更加兴奋。他看了卫青一眼,心想:是的,朕要不是皇上,肯定也是个很好的大将军! 然而,武帝想到,郭昌、卫广之师,连年征伐匈奴,早是疲惫不堪。应该让他们休生养息才是啊。对了,张汤过去给朕说过,狱中死囚太多,与其再建监狱去养着他们,不如将他们中间体弱病残的送去种地,而体强力壮的则编管起来,像军队一样进行整驯过么?对,对付这些蛮夷兵马,何不试试囚犯之师?张汤,你还有用啊,朕不能没有你!武帝心里想着,于是口中也就低声叫道:“张汤。” 张汤没料到皇上在这个时候会叫自己,心中想:糟了,还有去高句丽的将士没有派出,八成皇上要派我去战场,让我像那个狄山一样,与东方朔一道,去战场上比试比试!想到这儿,他不由得一哆嗦,上前一步,没有跪好,差点儿趴在地上。 武帝看到张汤害怕了,心中颇为得意。“张汤,朕曾听你说过,廷尉狱中,人满为患,你把一些死囚编成战阵了,现在能不能用啊?” 张汤见皇上还没说出让自己去带兵,便镇静了许多:“秉皇上,这些死囚,个个是亡命之徒。只要允许他们待罪立功,肯定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东方朔在一边不紧不慢地说道:“名师出高徒嘛!” 满朝文武听了这话,都忍不住想笑。可在这种场合,谁敢先笑出来?何况张汤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谁敢笑他?有两个忍不住而笑出声了的,急忙伸出手来,堵住了自己的嘴巴! 张汤并不恼怒,反转过来,给东方朔点了一个头,很像是磕头。他说道:“东方大人,承蒙过奖!只是张汤手无缚鸡之力,从来不敢到战场去逞能。这些死囚,如由东方大人您率领,肯定比那一千匹母马,要管用得多!” 这回众人敢笑了,而且笑声很大。好一个张汤,他不仅一下子将自己与战争远远隔离,反将战火烧到东方朔的身上! 武帝心里早就乐了,在他这一乐之时,也就改变了主意!对了,张汤不行!东方朔行!不过,他还是收敛笑容,一本正经地问道:“张汤,你手中的死囚,经过训练的,共有多少人?” 张汤如数家珍:“启奏皇上,臣所编管的死囚,共有十六万三千二百八十四人。” 满朝文武大惊,他们为廷尉府关了这么多死囚而吃惊,也为张汤对死囚之数,知之极细而吃惊!连东方朔,也从心底泛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悲哀、怜悯,还有对张汤的少许认可来。 武帝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嗯,这样吧,郭昌、卫广二位将军,朕要你们各带领一万本部人马去西南,其余的,全部休身养息。朕将八万死囚,发配到你们军中,让他们跟随尔等,攻打且兰。凡立功者,一律免罪!” 郭昌卫广有点茫然,可张汤却是高兴至极。他为自己的功劳得到武帝的认可而高兴,为自己没被派上战场而高兴。他大声叫道:“皇上圣明!臣尊旨。” 武帝想起了,且兰边上,那个夜郎国的国君,曾向大汉使臣问过:我与汉国谁更大呢?这回我要让你知道我大汉的威风!于是他又说道:“郭昌卫广,朕在昆明池练习水战之师,已有五年。朕将这个水战之师一半分给杨仆,另一半交给你们。你们可以灭了且兰,但那个敢于自大的夜郎国君,却不要杀他。朕要你们将他带到长安,看看我大汉,究竟有他夜郎多少个大!” 郭昌卫广:“末将领旨!” 听到他们还说“末将”,武帝不禁看了看卫青。卫青面部毫无表情。而他前边的东方朔,却是一脸的滑稽之态。武帝这时心中明朗起来,于是叫道:“东方爱卿。” 东方朔心里正在盘算着如何将张汤的扔过来的战火踢开,一听皇上叫自己,立刻意识到,“五夷”之中,还有个高句丽没有派兵,莫非皇上真的听信张汤的窜腾,要自己再担此任?不行!这种战争,我不想去! 可皇上既然叫他,他也只好揖而应答:“臣在。” 武帝笑道:“东方爱卿,李少翁说你是岁星,朕看一点也不假。李大仙人嘛,已经被朕封为文成将军,朕今天要封你为武成侯,要你……” 东方朔急忙打断,上前半跪而道:“皇上,臣不愿与小人为伍,文成将军武成侯,臣都不要。” 武帝不以为然:“哎棗!东方爱卿,朕不是让你无功受禄!上次你率三千人马,吃了匈奴三万大军,朕那时就想封你为侯!今天,朕想让你……” 东方朔的另一只膝也跪了下来,这让众人都很吃惊,分明东方朔是不愿受命了! 全场鸦雀无声。 只有张汤的眼中,露出一份幸灾乐祸的神情来。 东方朔并没有注意这些,他只是坦然地说:“皇上,什么武成侯不武成侯的,臣只怕那是‘舞成了猴’!李广将军,英雄一世,也未封侯;您既然相信我东方朔是神仙,要当那个‘猴’做什么?臣只有一项请求!” 武帝乐了:“噢?你有什么请求,说给朕听听。” “皇上,臣有自知之明,知道臣当年给您所献的三千竹简,是年轻之时所为,言语多有不当之处。臣想请皇上恩准,让臣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臣隐居下来,修改书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武帝有些生气。“啊棗?舞成猴不舞成猴的,你不愿要,朕可以不让你当。你要收回那三千竹简?那可不成!再说,朕没赶你走,你却要离朕而去?不行!你可以不去征战高句丽,但你不能离朕而去!你不是要隐居么?朕可以让你隐居!大行令公孙贺!” 公孙贺从侧面起身,走向前来应道:“臣在。” 武帝说道:“你到朕的甘泉宫边上,再修一座金马门,门外盖上一个岁星楼,就让他东方朔在那里隐居,隐居在我的宫殿里。除了回家以外,哪儿也不能去!他可以不上朝,可是,朕要随时都能找到他!” 公孙贺看了一眼东方朔,只得应道:“臣尊旨。” 武帝转向卫青:“卫爱卿。” 卫青走向前来,准备应命。 不料武帝并不要他出征。“朕要出征高句丽,闲下的人马已经不多,东方大人又不愿出征。看来,朕只好向你借用出征匈奴的兵马了。” 卫青从容地说:“一切听从圣裁。” 武帝将眼瞥向殿下跪着的一个大胖子,说道:“好!荀彘将军!” 那个叫荀彘的大胖子急忙跪而前行:“微臣在!” 武帝说道:“朕命你为征东将军,从卫大将军的人马中,挑出精兵五万,再将张爱卿手中剩下的八万死囚,也充到军中,务必让高句丽臣服于朕!” 荀彘慷慨领命:“臣尊旨!” 武帝看了卫青一眼:“卫爱卿,你就与朕稳坐长安,等待各路捷报吧!” 卫青没有回答,只是点头退后,面无表情地呆地那里。 武帝不管这些,高声下诏:“神鼎出现,天助大汉。传朕旨意,马上改元,将元狩七年改为元鼎元年。五路大军,即日出发!” 鼓乐轰鸣声之中,东方朔与卫青对视一眼,二人都是面色沉重,心头更加沉重。第二章 天兵与天书(之四)半个月后,东方朔的家中,锣鼓喧天。大门之外,嘴上已长着几绺胡须的蒲柳子和更为发胖的道儿,正在门前张罗着迎客。 大门之内,东方朔忙碌着招呼着那些重要客人。卫青、公孙敖、东郭咸阳、孔仅、朱买臣、苏建,还有他儿子苏武,真是高朋满座。而桑弘羊和霍光两个,一个负责记帐,一个负责收礼,忙得个不亦乐乎。 金娥怀中抱看一个两岁左右小女儿,挨着她的是齐鲁女和鬓发皆白的修成君,这两个当了婆婆的女人,分别将七、八岁的珠儿和金娥那五岁的儿子放在一个大案子上,任她们玩闹。 金娥边看着孩子,边说:“母亲,辛苦子和罗敷好福气哟!我和蒲柳成亲时,哪儿有今天这么热闹!” 齐鲁女说:“儿啊,你那时是在难中,远在临淄!没事儿,等将来找个机会,妈再给你们补上!” 金娥不好意思地笑了。此时十岁多的东方蟹却也要往桌子上爬。他一边爬,一边说:“大妈,为什么不让我妈妈回家,看我辛苦子哥哥娶媳妇,多热闹哇!” 齐鲁女一把将他拉下:“蟹儿,你又胡说了。你妈是最不喜爱热闹的人,快下来!” 这时外边传来道儿的声音:“任敞任大人、任安公子到!” 东方朔急忙出迎,拉着仁敞父子的手进来。众人急忙施礼,阿绣忙来倒茶。 外边又传来道儿的更高的声音:太史令司马谈大人和公子司马迁到! 室内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卫青等人急忙与东方朔一道,外出相迎。 七十多岁的太史公颤颤巍巍地走进来。三十多岁的司马迁将老父交给东方朔,然后腾出手来,给众人施礼。 东方朔很不好意思地说:“太史公,劳您大驾前来,东方朔和犬子都是三生有幸啊!” 司马谈笑着说:“东方朔,听说你要隐居,老臣怕看不到你,今天一来是贺喜,二来是与你和大将军,诸位大人,都见见面啊!” 东方朔家的小院,沉浸在前所未有的热闹之中。 此刻长安城东的霸桥之上,张汤带着吴陪龙给李蔡送行。一队车马之间,摆着一张案子,上面几杯淡酒。 李蔡的身边有个油头粉面,花花公子似的人物,那是李蔡的儿子,名叫李更。 李蔡喝了一口酒,愁容满面地说:“张大人,本丞相此去堵水,不知何时能回。有件事情,请大人多多帮忙。” 张汤不自意地说:“哎──丞相大人,你这不就客气了?我们俩,谁对谁呢?” 李蔡长叹一口气,说道:“张大人,不瞒你说,我的夫人一直缠着我,说要在长安买一块风水好的地头,修建个庭院,以便安享晚年。这次皇上让我去瓠子堵河,家人都说凶多吉少,我夫人叫嚷买地建宅,也就更凶了。我怕回来之后,这个丞相的位子,未必保得住。”说着,他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张汤:“这是犬子,名叫李更。他年少张狂,办事鲁莽,请大人多多指点,助他一臂之力,也算是本丞相对张大人言听计从的一点回报吧。” 张汤自己并不饮酒,却将李蔡的杯子再度斟满:“丞相大人,何必客气?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你就放心吧。” 李蔡对儿子说:“还不谢过张大人?” 李更对张汤深施一礼:“小侄多谢张大人,请多多提携。” 张汤忙说:“请起,请起。丞相,你就放心吧。你想到的事情,张汤会帮你做;你想不到的事情,张汤也帮你做了。” 李蔡一惊:“张大人,还有什么事情,我又忘记了?” 张汤笑了。“丞相大人,你忙着堵河治水,把满朝文武都关注的一件大事给忘了。” “什么事?”李蔡木然。 “今天是东方朔家老二,就是那个辛苦子成亲的日子,是皇上赐的婚。难道你真的不知道?” 李蔡摇摇头:“这──张大人,你想想看,难道东方朔他会给我发贴子?” 张汤却说:“他发不发,是他的事。送不送礼,是你的事。东方朔这个人,你我还是少得罪他。该尽到的礼,不能不尽啊。” 李蔡点点头,却说:“那,现在为时已晚──” 张汤笑了。“丞相大人,你就放心吧!我早派人,连你的那份礼,一块送去啦!” 李蔡诚惶诚恐,急忙作揖:“多谢张大人!” 东方朔家中,太史公早在人群之中坐下,齐鲁女亲自送茶。 老太史看了看齐鲁女,又看看东方朔,他笑着说道:“东方大人,这位便是你的夫人,那位齐鲁女子?” 东方朔还没说话,齐鲁女先行开口。“老太史,我就是齐鲁女,东方朔的老婆!是谁又在乱嚼舌头,把俺的事情,传到你的耳朵里去啦?” 老太史大笑:“果然天有奇才,便有奇女。东方夫人,东方大人到长安不久,满朝文武便都知道了你让他一年一个小妾,不得越过年关的事儿。后来嘛,你让皇上赔了美人的事,更是谁人不知啊!” 众人大笑起来。齐鲁女刚想回话,只听外边道儿说道:“司马相如夫人卓文君派人送来贺仪!” 刚才老太史说了齐鲁女的二三事,已有人想起卓文君来。不料这时卓文君送礼来了!大家目不转睛,看着东方朔和齐鲁女的行动。东方朔很不自然,看了齐鲁女一眼。 齐鲁女急忙将东方朔推向门外:“快去,你要亲自去把礼物给接进来!这个卓文君,也真是的,怎么她自己不来热闹一下呢?老太史,你看看,我婆婆都当了两回,孙子也有了几个,卓文君比我大几岁,也都五十多的人了,还怕人闲言碎语不成?” 听了这话,众人早就大笑起来,东方朔讪讪地摇摇头,只得亲自到门外接应。 朱买臣是个可以与他们夫妇开玩笑的人,他顺水推舟笑着说:“是啊,东方夫人,今天这大喜的日子,如此热闹,应该把卓文君请来开开心才好呢!” 齐鲁女看了看他,马上说到:“可不是嘛!这样吧,我这就去请卓文君,让大家伙儿都开开心。可是朱大人,你敢把那个杀猪婆请来,一块热闹热闹吗?” 众人大笑起来,笑得朱买臣面红耳赤,连连给齐鲁女作揖。 正在这时,只听外面道儿喊到:“御史大人张汤派人送贺仪一份!” 东方朔刚刚进来,听到这话,便问霍光:“霍光,谁给他发的帖子?” 霍光说:“干爹,可没人给他发帖子。” 桑弘羊站起来说:“东方大人,天下的事,还有他张汤不知道的?不收他的,把人轰走!” 太史公和众人的眼睛,齐齐盯向东方朔。 东方朔摇摇头,笑着说道:“不,不,照收不误。霍光,收下礼来,再给来人一点赏钱。” 霍光正要动身,外边道儿又叫:“丞相贺仪一份!” 霍光停下来,对桑弘羊悄悄地说:“这回更该是照收不误,照赏不误了!” 东方朔点点头:“对。照收不误。也给来人一点赏钱。” 众人皆知,如今朝中最让人忌恨的便是张汤,最让人看不起的便是李蔡。这两个人刚刚和东方朔斗了一场,李蔡输了,张汤却与东方朔干了个旗鼓相当。而东方朔照收其礼,真是心胸宽大啊。众人想到这儿,再看看太史公,只见老人家也频频点头。 外边再次传来道儿的声音:“文成将军李大仙人派人送来贺仪一份!” 众人这回更显吃惊之态,眼睛齐刷刷地再次投到东方朔身上! 东方朔毫不犹豫地叫道:“把送来的贺礼扔掉,将来人乱棒打出!”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司马谈先声夺人:“哈哈!这一回啊,是大仙打小仙,不怕他反天。东方朔,老夫整天听人讲,你是神仙,到底是不是神仙,今天当着老夫的面,还有卫大将将军的面,可要说一说啊!” 众人齐声叫好。 东方朔无可奈何地说:“太史公,您老人家也信这个?” 司马谈向后一撤身子:“鬼神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近日我和迁儿在解读《天官书》,发现古人所说的星相与人间诸事诸人,相互对应,不是没有根据的啊!” 朱买臣趁机问道:“太史公,那请您说说,近日天上的天狼星怎么样了?” 司马谈看了朱买臣一眼,说道:“朱大人,看来你是个天天都在观察星相的人。这天狼星嘛,近日昏暗无光,而太岁木星则有亮光射出,直逼天狼啊!” 朱买臣拍腿大叫:“好啊,太史公,您这么一说,朱买臣太高兴啦!” 司马谈却说:“朱大人,你先别高兴!天上众星,我都能看出其象,唯独这太岁星,气象万千,变幻多端,令老夫琢磨不透。东方朔,听说你就是太岁星,你就向老夫泄露一点天机吧!” 众人露出期待的眼神。 东方朔仰天大笑:“哈哈哈哈!太史公,那都是李少翁这个小人,为了蒙骗皇上,为了堵住我的嘴,在那儿瞎编的!太史公,东方朔自幼生长在平原,家园之后只有一个土堆,叫做重丘。秦皇东海求仙,偏说这里有什么紫气,便弄个大鼎和宝剑压在那儿。等到蔽人出生那一年,大鼎就飞了,重丘也被压斜了,重丘四周,除了桃树,什么树都长不好。我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嫂长大,我是吃桃长大的,哥哥嫂嫂就叫我桃童。咳,不瞒诸位,也不光是我爱吃桃才叫这小名,还是因为我自小太淘气!” “好!痛快!老夫今天前来,一是想给你贺喜,二来就是想听听你的身世。不然,老夫枉当太史啦!”太史公有些兴奋。 东方朔看了看周围,说道:“好的,太史公,今天高朋满坐,我也高兴!辛苦子去迎亲,到正午才能回来。还有大行令公孙贺大人没到,我们就等他一会儿。既然太史公有令,那我就接着说一点。从哪儿说呢?” 司马谈说:“听说你曾随文成子学文,赤松子学武,有这么回事么?” 东方朔笑了笑:“太史公,我也不认得什么文成子,赤松子。只记得十多岁时,我骑着黄牛到西边的大河岸上放牧,见有两个老人,一个长着长长的大白胡子,一个却是红脸黑须,正在那儿下棋。我觉得好玩,便扒在牛背上看了一会。小孩子嘛,就是嘴快,不知不觉地说了两三步。不料他们就把棋给推了,不玩了。我以为他们要找我算帐,往牛屁股上猛地一拍,赶紧溜棗。那两上老人果然追上来,硬是把我扯下黄牛,按在地上,非要我拜他俩为师不可。从那以后,我便随那个长胡子的学诗书礼乐,周易八卦,随那个红脸短须的学剑术兵法,可他们两个,从来都不告诉我他们的名字!” 司马谈大笑:“哈哈!白胡子的就是文成子,红脸的定是赤松子,难道你不知道?” 东方朔却一脸的愕然:“不对啊,太史公。当时我一再问两位老人的名子,白须老人说,我是齐国人,长着白胡子,你就叫我齐白须;他是鲁国人,有张大红脸,你就叫他鲁红脸。他们没说自己是文成子,赤松子啊!” 司马谈笑道:“东方朔,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文成子是齐国人,赤松子是鲁国人,难道你真的不明白?” 东方朔笑了一笑:“太史公,您说是,就算是。反正当时,我就叫他们齐白须,鲁红脸,他们就叫我桃童。等到十六岁那年,他们说我成人啦,不能再叫桃童,就要给我取名字。两个争了半天,白脸师傅教我学文,非要我姓齐,叫齐文杰;另一个是我的剑术师傅,非要我姓鲁,叫鲁剑侠。两个争执不下,差点打了起来。” 太史公说:“那文成子是齐人,让你叫齐文杰,是为了继承他的家传;而赤松子是鲁人,让你叫鲁剑侠,分明是光大他的剑略兵法呗!” 东方朔对此不置可否,便接着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让他二老别为我的名字打起架来,就上前说道:‘二位师傅,不管是齐是鲁,反正都在东方,而弟子自幼没了父母,兄嫂将我养大成人,长兄姓齐,老嫂姓鲁。何不让我复姓东方,兼含齐鲁,既尊师、又敬长呢?’两位老人点头称是,所以才有东方这个姓氏。” 司马谈说:“这下老夫才真的明白。二十多年前,你见皇上时,为什么只说出随兄嫂之姓,不讲师傅这一层呢?” 东方朔却说:“太史公,兄嫂是我至亲,待我如同父母。我就是一生无功,兄嫂也不会怪我;可若抬出师傅来,自己若无成就,不是有愧师长,无颜面见天下名士?” 司马谈点头称道:“说得好,说得好!做人就该这样。那你接着说,你的名字是怎么定下来的?” “当时两位老师都说‘东方’这个姓好,却又为我的名字争了起来。教我文的还说该叫文杰,教我武的坚持要叫剑侠,红脸的脸更红,白须的胡子翘得好高。后来两个人谁也说不过谁,就要来个折中,说这个徒弟的名字,也是各取一半,要么叫‘文侠’,要么叫‘剑杰’。我一听,这两个名字,多招摇啊!于是我就说,二位恩师,你们的名字才只有三个字,我怎么能用四个字的名字呢?” 司马谈说:“问得好!两位老仙怎么说?” “两位老人家,当时还真给我问懵了。他们说,‘那你自己想叫什么?’我说:‘就用一个“朔”字,“朔”是北方,平原不是在齐鲁的北方吗?而朔又是一月之初,没有月亮的时候,有蕴含万物,待时而发的意思;还有,徒儿是大年初一所生,初一正是朔日,这个“朔”字,岂不更佳’?” 司马谈站了起来,像年轻人一样叫道:“好哇!‘东方朔’这个名字,我就知道,还有深意!东方朔,你先不要说,让老夫来解解看。东方兼有齐鲁,而文杰和剑侠,或者文侠与剑杰,都含文武而兼剑侠,正是二位大侠合力缔造你的本意。只不过你这个人杰,与其它的杰出人物有所不同,有点怪异而已!而这一切,都隐藏在一个‘朔’字之中了!” 东方朔有点担当不起,连连作揖:“太史公,承蒙夸奖,东方朔担当不起啊!” 司马谈摆摆手:“慢棗,东方大人,你让我说完。你的名字,还与岁星有关。朔是无月之时,无月光,岁星最亮。而岁星在东方时,就是正月,就是大地回春之日。东方朔,就是岁星东起,万物复苏之时。东方大人,老朽和儿子司马迁最近没做别的,就是研究星象和天官书,这些,你瞒得了别人,可是瞒不了老朽和迁儿的!” 众人齐声叫好。就连坐在一边的修成君也点头称是。修成君对齐鲁女说:“大妹子,你有这样的夫君,可是做女人的最大福份啊。” 齐鲁女在一旁也听得很有兴致,她心里却有点气,这个淘童淘气鬼,从来不给我讲这些事!想到这儿,又听了修成君的问话,她不知不觉、不以为然地答道:“老嫂子,什么有月亮没月亮的,没月亮时最要他的好看,别听他瞎吹!” 她的嗓门从来都是很大的,何况她怕修成君耳朵不好用,听不见呢?修成君有点愕然:“什么?是瞎吹?” 众人也是大惊,静下来等着齐鲁女的下文。 齐鲁女毫不忌讳地说:“俺只知道俺这当家的,到了没有月亮那天,腿就打哆嗦!” 众人大笑起来,东方朔也是无可奈何,只好陪着众人大笑。智圣东方朔(第三部)[ 回目录 ]上一节 ||下一章第二章 天兵与天书(之五)正当众人七嘴八舌,对东方朔的故事和太史公的见解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蒲柳子和道儿一起,急急慌慌地跑了进来。 东方朔问:“怎么,公孙贺大人到了?” 蒲柳子大叫:“父亲,不仅大行令公孙贺大人到了,这……这……皇上……皇上他也来了!” “啊棗?”东方朔大吃一惊,忙说道:“快,快扶着老太史,到门前接驾!“ 武帝在公孙贺的陪同下,只乘一辆轻辇,没有浩荡人马,更没带那么多美女,只跟着一个霍子侯,来到东方朔的小院门前。 老太史和东方朔、卫青等人齐齐跪于门前,等候皇上驾到。 武帝走出车驾,众人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帝看到这么多朝臣都在这里聚集,露出惊讶神色。他由远及近,将众人一一审视着。众人头都不敢抬,等皇上一句“平身”。 不料武帝并不说话。当他看到自己脚下跪着的,居然是七十多岁的老太史时,不禁为之动容。他弯下腰来,亲自将老太史扶起,边扶边说:“老太史,您也来了?” 司马谈说:“启奏皇上,老臣体弱多病,不能上朝,今天到此,是想贺贺喜啊!” 武帝脸上多云转晴:“老爱卿,不用你上朝,你能出门,走动走动,朕也高兴啊!东方朔,你可真有面子!能上朝的,来了;不能上朝的,也来了。朕的太子伴读学士霍光为你当司仪,朕的大农令桑弘羊替你收帐。你还要隐居?舍得下这么多人吗?” 东方朔听他话话中有话,便答道:“皇上,臣这里的人是不少,可您身边的大红人,我这里可没有一个呀。” 武帝一看,张汤、李蔡果然不在。这时他放了心。“众位爱卿,都起来吧!” 等众人都站到一边,武帝便扶着老太史,一边走进院子,一边把自己的话往回收:“东方朔,有些人没来,你就更不得了啦!” 东方朔真的不懂:“皇上,您的话,臣不明白。” 武帝用另一只手拍着东方朔的肩膀,笑着说:“这叫做:东方有高朋,个个是英雄!那些行不正、影子歪的,哪个敢到你这儿来?” 东方朔开始出语还击:“皇上,那您的意思是,您的身边,还有不少行不正、影子歪的人喽?” 太史公吃了一惊,他停了下来,看看皇上,看他如何回答。 武帝大笑起来。“哈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东方爱卿,你是不在其位,不知其累。朕要都用你这里的这些英雄,朕会比现在还累!” 东方朔也忙把话往回收:“好啦,皇上,快快进家吧,辛苦子去迎娶新娘,一会就到。这门亲事,还是您赐的婚呢!” 武帝一边走一边说:“所以朕要来这儿,登门贺喜。朕也要看看,那个罗敷,到底是个什么样天仙人物!” 武帝与众人进入院内,齐鲁女迎了上来。“皇上,贫女拜见皇上。” 武帝有点不以为然:“嗨!朕不是早就封你为诰命夫人了吗?怎么还老是贫女贫女的?” 齐鲁女说:“皇上,什么诰命不诰命的,俺不喜欢。” 武帝乐了:“噢?那朕封你什么,叫你什么你才喜欢?” 齐鲁女说:“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俺喜欢皇上您叫俺嫂夫人。” 东方朔怪她无礼:“你就会胡说!当着这么多的人……” 武帝却拦住了东方朔:“哎──,东方爱卿,嫂夫人的话有理。你看,”他停了下来,拉过修成君来,“这是朕的姐姐,金娥是朕的外甥女,又是你的儿媳妇。不管是论年龄,还是论亲戚,朕都该叫她嫂夫人。嫂夫人,咱们这这么定啦!” 修成君对齐鲁女说:“大妹子,皇上他虽然是我亲弟弟,可他那份淘气啊,有时还跟这些孩子差不多!” 众人听了,想笑却不敢笑。 齐鲁女接着来了一句:“嗨!老嫂子,你看我们那位当家的,还不是一个德性!” 众人听了,急忙堵住嘴巴! 武帝坐下,向四周看了又看,寻了半天,转头问东方朔问道。“他呢?” 东方朔不解:“皇上,您要找谁?” 武帝说:“杨得意啊?朕不是让你把他领回来了吗?” 东方朔这才想起:“杨得意?对了,我忙里忙外的,倒是把他给忘了。得意,得意!” 没人应答。这时道儿从大门外跑了进来,跪下说道:“秉告皇上和老爷,我哥哥他不知道皇上驾到,一大早,就自己出去散心了。” 武帝点了点头:“你家辛苦子娶媳妇,这么热闹,得意他受不了哇!” 东方朔也为皇上能够理解一位太监而感动:“皇上,难得你能想到这一点。” 武帝说:“过几天,朕让张汤结了案,还让得意回宫去。” 东方朔双手抱拳鞠躬:“臣代杨得意谢过皇上!” 终南山上,杨得意一人独坐在山坡之上,看着山下。 山下一大队人马在走动。锣鼓之声,随风而来。杨得意远远地看到,辛苦子骑着一匹大白马,走在一队鼓乐之后,身后一顶轿子和一大队车马跟随着,风光无限。鼓乐齐鸣,观者如潮,热闹非凡。 杨得意笑了一笑,又摇摇头,长叹一声,径向山上走去。 东方朔家中。武帝与众人一边喝茶,一边等待新人到来。众多大臣,谁都不愿多说话,直着耳朵听外边的声音。 没多会儿时间。只听门外鞭炮齐鸣。道儿喊道:“新郎新娘来到,准备拜堂成亲!” 东方朔急忙请皇上起身。 武帝笑了笑:“东方爱卿,这不对吧。新人拜堂,是拜父母高堂,朕起来做什么?” 东方朔说:“皇上,您是主婚人,太史公和大将军,还有诸位大人,他们都是证婚人啊!皇上请起,众位大人请起!” 武帝起身走到院中,众人也跟着鱼贯而出。 辛苦子领着盖着大红盖头的罗敷,来到院中,来到众人面前。 霍光既是伴郎,又是司仪,他大声叫道:“婚礼开始!一拜天地!” 辛苦子高兴的忘乎所以,领着罗敷走到中间,向天拜了三拜,又垂地磕了三个响头。 霍光又叫:“二拜高堂!” 辛苦子领着罗敷走到东方朔与齐鲁女面前,跪下磕头三次。 霍光再叫:“第三,夫妻对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