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作者:朱长孝关于五代十国历史状况与五代十国历史文学之论近日,轩辕春秋论坛的清河侯谏议大夫桓大司马对我撰写的历史小说《五代十国》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对小说杜撰的一些问题,看得一针见血。使我感觉对五代十国历史和描述五代十国的文学作品有了更深的感触,有必要把五代十国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对大家作一下讲解,当然也有为五代小说做广告的作用,更是有助于大家了解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读到相关的五代小说也不会太吃力。一、何谓五代,何谓沙陀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因为这五个国号在五代之前已被用过,历史学家便在前面加一个“后”在,以区别前朝。五代的地理位置是主要是中原地区,多是在淮河以北,到后周时期扩张的长江以北。五个朝代共经历五十三年,共有六姓十四帝。五代时期的后梁为朱温所创,朱温本是黄巢起义军将领,后受朝廷招安,调头征缴黄巢,并收编起义军的众多将领,因功官封梁王,又劫持天子自立为帝,建立了后梁王朝。后唐、后晋、后汉三个王朝均为沙陀族所建立,沙陀族属于西突厥的一部,因为聚居地有沙碛,又名为沙陀碛,起源今天的新疆古尔班通古沙漠地带,汉人称为沙陀部。沙陀部首领姓朱邪(ye同爷),因功赐姓李,后来就自称大唐宗室,建立了后唐。后唐驸马石敬瑭,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篡位之前封晋王,所以建国称后晋;大将刘知远灭了后晋,自称西汉高祖刘邦后人,又建立了后汉。后周开国皇帝郭威虽是汉人,但出身于沙陀军阀之中,其养子柴荣是五代时期最为英明的君主,即周世宗。二、十国和谐,帝王并存十国是指在五代时期先后出现的吴、南唐、吴越、楚、闽、荆南、南汉、前蜀、后蜀、北汉的十个小割据政权,被历史承认的君王共有五十位。十国之中除了依附契丹的北汉之外,早期的八国的关系十分特殊。在五代前期,称帝的有南汉(占据广东、广西)、前蜀(四川)、吴(江苏、江西、安徽),前者因为地理位置天高,所以称帝并没有很快灭亡,后两个因为反对朱温所以称帝。另外四个国家是朱温篡位后封的诸侯国。朱温终结了大唐王朝,天下诸侯有的归顺、有的不归顺,朱温便把保持中立和支持后梁的诸侯全部封王,已经受过唐朝封号,也给与重封。这四个诸侯国因为实力有限,均保持中立,相互之间到也和平。三、同为天下乱,五代比三国五代时期与三国时期同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分裂时期,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同样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共同之处:1、农民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与唐末黄巢起义,都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导致了当时的封建朝廷政治瘫痪,刺激了地方军阀、豪强武装借助朝廷的名义,不断扩冲,形成诸侯割据,不受君命的分裂状态。而唐末黄巢起义朱温建立后梁王朝影响巨大,就在于后梁皇帝朱温本身就是起义军将领,而后梁的名将大多是从黄巢起义军中收编过来的,所以黄巢在五代的位置远比张角在三国的位置要重的多。2、宦官参政,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是宦官与外戚争班夺权的最终产物,而唐朝从李隆基的大太监高力士开始,直到灭亡(公元712年至公元907年)188年之中,15任皇帝历朝都有太监参政的踪影, 太监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3、诸侯联军,朝廷无能就要依靠诸侯的兵马勤王,既然能使汉、唐这样的大王朝崩溃,自然铲除祸根也绝非易事,不是哪一路诸侯就能平定,需要各路诸侯联军。唐末由于黄巢攻陷两京,形成各路节度使联军勤王,具体多少路诸侯很难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诸侯兵马两次联合才收复了长安。4、文臣武将,文武人才是三国与五代时期的重要组成元素。三国时期的人才已是众所周知,五代时期除了后梁皇帝朱温的人才多数出自黄巢起义军外,其他四个朝廷全部出自李克用军事集团。朱温的部下多以山东人为主,李克用的部下多以山西、河北人为主。武将之中以十三太保李存孝最为著名,民间也广为流传;文官之中以四朝宰相冯道最为著名,其忠奸难辨为官经是历史争论不休的焦点。5、美女人物,乱世是男人的竞技场,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却成了一道不可缺少的调味剂。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貂蝉,但正史却未见此名。五代时期却有更多的美女呈现,而且正史有载,且有典故流传。例如后唐淑妃王氏,人称“花见羞”不仅是公认的五代首席美女,从青年到中年有着传奇的一生;后蜀妃子费氏,人称“花蕊夫人”,是中国历史有名的女诗人,著有《花蕊宫词》、《口答宋太祖》等名篇;南唐周氏姐妹,史称“大周后、小周后”犹比三国大乔、小乔,成语“李代桃僵”便是描写的大周后、小周后的故事;南唐妃子窅(yao同妖)娘,虽出身平寒,但以“三寸金莲”得名于史,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缠足的鼻祖。四、同为天下乱,文学当有别五代与三国时期的区别,也正是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正史小说应注意避免变成架空历史小说的模式。《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留传最广泛的历史小说,其布局与框架也成了后世小说的范本。例如从农民起义开始,形成诸侯割据,通过相互兼并实现三足鼎立,最终完成大一统,这几乎成了中国有代表性的历史小说框架。而根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的记载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却与三国时期有很大区别。1、三国并立,五代交替三国时期的魏、蜀、吴是在同一时内并存的三个封建政权,而五代是五个不同时期内轮流交替的五个封建政权。首先朱温是晚唐的窃国大盗,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是以“反梁复唐”为名推翻了后梁政权,存在短时间的并立。后晋皇帝石敬瑭、后汉皇帝刘知远、后周皇帝郭荣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先后依靠造反夺取皇位,基本不存在并立。根据这个状况是正史的基本格局,五代文学要保持正史演义,就应当遵循五代交替的状况。2、十国时代,谋逆时代十国时期相互的兼并战争出现在五代后期,而在五代前期十国中的内部政治斗争、政治谋杀屡见不鲜。借用蔡东藩先生的评语,这是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时代,发生了很多君臣相弑,父子失和、兄弟相残的惨剧,其目的皆是为了谋取帝位或王位。就我个人认为五代十国文学不是厚黑大全,这内容只须捡一两处对大局有影响描写即可,写多了就容易重复乏味,千篇一律。3、首尾精彩,细腰衔接五代十国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五代的中原混战,而最精彩的是五代初期的梁晋争霸(晋指晋王李克用)和末期的后周统一战争。梁王(梁太祖)朱温和晋王李克用为灭唐与复唐展开了历时二十年的争霸战争,成为五代的精髓之一。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先后向南讨伐南唐统一淮河两岸,兼并江北十四州;向西讨伐后蜀,收复汉中四州,向北讨伐契丹收复三关四州十七县,又形成了五代第二个人才辈出的大时期,奠定了赵匡胤建立北宋的人才格局。对于文学作品来说,五代小说不可避免两头重,中间轻的问题,中间环节正史后唐、后晋、后汉三朝,这期间虽然人物事件复杂,但有诸多历史故事事发生,例如后唐皇帝李嗣源于花见休老夫少的爱情,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郭荣起兵灭后汉等,都可以作为写家的素材。4、前辈著作,大胆妄评描述五代时期的小说最早的就是《残唐五代演义》,多数人认为作者是罗贯中,全篇总共四十回,且文字简短,快读者一日便可读完。这部书着重刻画了十三太保李存孝的骁勇形象,成为戏剧、评书借鉴的重要版本。第二部相关的历史小说是蔡东藩先生《二十四史演义-五代史演义》此书是最为贴近正史,描述最全面的一部历史小说。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的评价,此书在历史入门上有巨大贡献,而在文学上只能是中平之作,所以此书在传播五代文化方面受了一定的局限。就个人认为五代文学中的人物定位应基于薛居正的《旧五代史》,这部史书对人物记载详细广泛,而且记录了其他杂史及野史的相关史料,也便于考证,但大肆宣扬君权神授思想,过重推崇天命。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比旧史吸取的史料范围更广,对历史记载进行了整合,结合进少许民间传说,对内容繁琐的旧史作了必要的删削,使得条理更加清楚,更加短小精悍。第三部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这部书因为是编年体通史,对一些事件的发生时间记载的极为细致,对故事排序是有作用的。综上所述是是我个人对五代历史和五代小说的个人见解,虽然历史的格局相互有区别,但传承我国历史小说是最终的目的和开发中国五代文化的目标是不变的。在此感谢桓大司马网友对五代小说所提的宝贵意见,也感谢对五代小说关注的各位读者。朱长孝2006年8月26日夜第 一 回:吕洞宾卦说异族客 朱邪氏兵讨起义军诗曰:自从盘古立地天,女娲掇泥有人间。伏羲渔猎画阴阳,有巢筑居避暑寒。神农百草闻疾苦,燧人取火五味兼。轩辕黄帝逐蚩尤,共工怒撞不周山。后羿箭射分白昼,夸父逐日不复还。尧测二十四节气,舜封公侯伯子男。禹疏九河划州郡,启承父位世袭传,夏桀无道有商汤,伊训武丁盘庚迁。太公伐纣封神魄,周公辅政成康贤。五霸问鼎列春秋,三候分晋战国间。秦皇六国为一统,楚汉争霸啸狼烟。高祖登基文景治,亚夫兵讨七国乱。汉武兴邦逐匈奴,王莽改朝传东汉。外戚宦官杀戮起,诸侯纷争入长安。三足鼎立魏蜀吴,五胡入晋八王乱。江南半壁谓东晋,十六番邦并中原。宋齐梁陈称南朝,北魏东西分两边。北周西归宇文氏,北齐于东帝高欢。隋主开皇唐王兴,贞观盛世至开元。虏兵渔阳三阵起,只闻《霓裳》春宵暖。两京虽复社稷飘,戍卒南疆庞勋反。祸及山东兴黄巢,我花独开百花残。义军迭起唐气尽,克用勤王朱温篡。五代八姓十三帝,且看刀笔说从前。话说在山西芮城县有一座九峰山,山中绿树成荫,溪水潺潺,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登临绝顶,薄雾轻云,飘然而至,宛如仙境。九峰山上有位赫赫有名的道人,名叫吕洞宾,道号纯阳子,人称吕祖。这位吕洞宾本来是不得志的进士,因得神道钟离祖师真传,便一心修道不问功名。如今吕洞宾年有六十多岁,长得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终年隐居九峰山上修道。吕洞宾平日在九峰山吊钟洞苦心修炼,要用九味真火炼成一座“乾坤定纲仪”。此宝若是炼成,摆在山上能避邪消灾;进献给朝廷,可保大唐重兴盛世,永兴不衰。“乾坤定纲仪”炼成历时需二十年,一晃已过十九年零九个月。再过三个月,宝贝炼成小则消灾避祸,大则造福生灵,吕洞宾心中甚喜。忽然炼炉震动摇晃,九味真火焰苗乱飞,吊钟洞里颇有乾坤颠倒之象。吕洞宾赶忙掐指念诀,口中念念有词。猛闻“嘭!”的一声巨响,炼炉翻倒,真火熄灭,已经成形的“乾坤定纲仪”顷刻间化为灰烬。“唉!”吕洞宾长叹一声,十九的修炼付之一炬。只见从洞外慌慌张张跑进两个小道童,一见炼炉翻倒,灰石满地,赶忙问道:“师傅发生何事?”吕洞宾连声叹息,摸了一把半百的须髯叹道:“本座欲炼宝济世,眼看即成却前功尽弃,看来是苍天不佑,乱世将至。”吕洞宾依旧愁眉不展,一个道童言:“启禀师傅,还有一事。道观外来了两个人要求见,且有名帖递上。”吕洞宾接过名帖,帖上记名“蔚州刺史沙陀部都督朱邪赤心”。端详一番,吕洞宾才知是大唐北塞的少数民族。在唐朝末年,朝廷重用北方少数民族镇守边陲,沙陀便是其中一族。朱邪(ye)氏乃是沙陀族中显贵大姓。吕洞宾是有名的仙师,平日求卦的都是汉族官吏,少数民族不信道教。如今又沙陀族的将官来此,到是出乎意料。吕洞宾自算道:“难怪炼宝不成,定夺天下之人到此。”遂往前殿迎接。吕洞宾来到前殿,殿上有两个将官打扮之人。为首之人四十多岁,宽脸赤眉,鼻正口方 ,颔下短髯,头戴浑金红狐盔,腰挎弯月胡刀,内着细甲,外罩战袍,此人便是沙陀兵马都督朱邪赤心。身后一个年纪十八九岁,身披猎虎牛皮铠, 项上白狐闹银盔,再定睛一看这孩子左眼圆瞪右眼瘪,是个一只眼,这个青年是朱邪赤心的长子朱邪克用。吕洞宾与朱邪父子互通姓名,各施礼节,分宾主就坐。朱邪赤心言道:“朱邪氏三代镇守蔚州,世袭刺史之职,高不成,低不就。如今得了朝庭急报要入中原讨伐起义军,特请仙师为我算上一卦,占问前程几何?”吕洞宾是有名仙道,来九峰山求卦的官宦子弟到也不少。吕洞宾道:“既是如此,清将军到三清殿求签。”吕洞宾、朱邪赤心、朱邪克用三人来到三清殿,焚香三柱,叩拜一番。吕洞宾命道童将签筒子递上。朱邪赤心暗想我已年近半百,生不足喜,死不足惧,到想看看儿子克用前程如何?朱邪赤心让克用求签,朱邪克用双手抱筒,摇三摇,晃三晃,只见一个卦签从筒中蹦出。朱邪赤心捡起此签交给吕洞宾,签上写有四句话:南下可建功,乱世祸无穷。三代贵至极,回头一场空。朱邪赤心问道:“此签何解?”吕洞宾道:“将军南下之日,正逢马到功成之时。前人种下梧桐树,后人可筑凤凰巢。”朱邪赤心闻听这一卦,才知出征乃是吉事。本想追根问底,奈何吕洞宾不泄天机。朱邪父子只得送上金银厚礼,已表答谢。朱邪父子离开九峰山,返回蔚州调集兵马南下讨伐起义军。正是:吕祖修道求太平,苍天欲终唐朝廷。合久必分自古事,九峰山上亦显灵。此时中原爆发了庞勋起义,话说十年前正是公元八五九年,南诏大王丰祜去世,王子世隆继位。只因南诏王世隆的名字正犯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两位皇帝的名讳,大唐皇帝懿宗李漼不予册封王号。南诏大王世隆闻听此事勃然大怒,不再向大唐称臣,自立为帝,国号“大理”,改元建极。遂策反当地土著,引兵攻陷大唐南方重镇交趾(今越南河内)。朝廷诏告各路节度使调援兵南下,并恩准三年之后南下戍卒可返乡回家。自从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已是政权衰弱,朝廷腐败,历时十年才击退南诏。十年征战,使得国力不济,民不聊生。驻守桂林的是八百徐州兵,戍边十年屡次联名上疏,请求返乡却不得应允。朝廷言而无信,自食其言,徐州兵人心震怒。这军中有一粮科判官,姓庞名勋,字梦举,徐州人氏,长得身长九尺,熊肩虎腰,面如红铜。喜好刀枪棍棒,考得武秀才的功名,官拜粮科判官。庞勋与都虞候许佶借助军心大乱之时,聚集徐州兵造反起义,杀回徐州。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七月十四,庞勋带领率领起义军兴兵北上,沿途贫苦百姓纷纷参加起义。数月之后,起义军占据徐州,名声大震。庞勋、许佶等分领人马在淮口、寿州连克大唐官军。起义军数战威震江淮,穷苦百姓越聚越多,不足数几个月,兵马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庞勋起义震惊朝纲,唐懿宗命右全吾大将军康承训为各路兵马督招讨,发十四道兵符调集各州府、道兵马,会合沙陀、吐谷浑、达靼各部族兵马讨伐庞勋。康承训奉旨在宋州集结十万唐军,庞勋亲率的五万义军相持在柳子镇。正是:自古征夫边塞鬼,饮恨疆场无字碑。王侯未知从役苦,造反方晓社稷危。再表从蔚州行来一支骑兵约有五千余众,观这五千将士头盔之上均缠有狐尾巾,或是披头散发,或是光头秃顶,人人颈上带兽牙项链,赤露右肩,腰扎羊皮战裙,脚上有的穿牛皮战靴,有的带脚环赤脚行军,个个肩背弯月胡刀,跨下骑的多是西凉汗血马,虽着装不一,但比中原人更加彪蛮强悍。这支队伍当头有两人,年长的一个五十岁开外,浓眉大眼,鼻子大如紫皮红蒜一般,面膛发黑,一把棕色络腮胡子横七竖八,身着官袍,此人乃是沙陀部大酋长监军李友金;另一个四十多岁,脸宽眉赤,鼻正口方 ,颔下留有短髯,披甲顶盔,此人乃蔚州刺史、兵马都督朱邪赤心。这支骑兵正是塞北朱邪氏率领沙陀部兵马,奉天子急诏南下平乱。李友金与朱邪赤心二人率沙陀兵马往宋州会合康诚训,路经徐州之北有一小城名曰鹿头寨。镇守此寨的义军大将一个名叫王弘立,另一个叫姚周,二将率二万人马在此镇守。两军对阵城下,密排刀枪,彩旗飘扬,王弘立立马瞭望,只见这主将朱邪赤心头戴闹龙盔,身披烟叶甲 ,掌中百钉狼牙棒,跨下金睛浑红马,身后一面大红缎子帅旗上书两个象形文字“朱邪”,甚是威武。朱邪赤心左边是监军李友金,右边是三个随军的儿子,长子朱邪克用,次子朱邪克宁、三子朱邪克修,这支唐军不同以往,装束怪异且狰狞彪蛮,不像中原人氏。义军谋士周重言道:“观此装束,这恐是唐天子调来的塞北胡人。”王弘立道:“我看这帮小丑也不像官军兵马,待我询问。” 王弘立拍马向前几步,高声问道:“来犯之师,何方兵马?速速报来!”朱邪赤心言道:“吾乃蔚州沙陀部兵马都督朱邪赤心是也,奉天子诏书讨伐贼兵,汝等还不快快束手归降?”王弘立大笑道:“笑话,本帅岂怕尔等山中胡人,谁可出战?”“末将愿往!”阵中有孟敬文跃马出将,孟敬文乃王弘立帐下勇将,跨下马,掌中刀,立于阵前大呵沙陀部众将:“大将孟敬文在此,番帮小丑何人前来应战?”话音未落,只听得“贼将休狂,李霓来也!”沙陀大将李霓催马向前,号角连鸣,战鼓擂起,二人不容分说杀作一团。大战十七八回合,李霓并非孟敬文对手,败回阵去。只见沙陀部阵中又出一小将,孟敬文一看是一员小将,年纪二十岁左右,跨下踏雪胭脂马,手中单耳虎威亮银戟, 身披锁子连环银叶甲, 项上九头狮子闹银盔,再定睛一看这孩子左眼圆瞪右眼瘪,是个一只眼,此人便是朱邪赤心的长子朱邪克用。孟敬文问道:“瞎眼的娃娃,我乃上将不忍伤你少年无知,快快回阵换大人出战。”朱邪克用道:“乱朝贼子,焉敢在此做乱,看戟!”说着朱邪克用挺虎威戟就刺,孟敬文挥刀相应,只见得:二虎恶扑沙腾滚,双马盘攻清风沉。异族英雄名成世,可战义兵三千人。两人大战四十回合不分胜负,战鼓急催,刀戟横飞。王弘立倒吸一扣凉气,暗想自随庞勋起义数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拔城掠地,所向披靡,官军死的死,庸的庸,未曾想今天沙陀部出了个独眼少年竟如此厉害,沙陀勇士非同一般,想到这里王弘立命一千马步军杀出,朱邪赤心也令克宁、克修各率五百胡骑,从左右杀出。顿时战鼓大震,沙陀骑兵彪悍凶猛,杀得义军溃散而乱,王弘立见胡骑勇猛异常,只得鸣金收兵。沙陀部众将回至中军,监军李友金问:“都督以为明日可否再战?”朱邪赤心曰:“今观交战,贼军非我沙陀铁骑对手,明日必不敢交战,只恐明攻不胜,夜间袭营。我与监军当分兵驻扎,互为犄角之势”李友金道:“都督之言正合我意。”遂命朱邪赤心带沙陀部两千兵马扎一侧营,以御敌军。再说王弘立回营之后,与众将商议:“今日一战,孟敬文先胜李霓当属首功,但沙陀部军中高手莫测,若不速决恐夜长梦多,我欲今夜三更劫营。”众将闻言,皆愿出战。等到三更天,王弘立率兵夜袭敌寨,来至沙陀大营。见沙陀大营四面宁寂,唯有箭楼之上有一士卒守卫。王弘立暗笑道:“沙陀胡人,只通草原奔袭,却不懂营盘之术。”王弘立拉弓放箭,一箭便将箭楼哨兵射下。左右士卒近前观看,惊道:“此乃假人中计矣。”王弘立二眉紧锁,言道:“莫非已有防备?速速回寨。”义军正要撤走,忽闻四周,鸣锣震鼓,沙陀将士狂呼怪喉,王弘立此时方知中计。孟敬文大喊道:“将军快走,末将断后!”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第 二 回:康诚训火烧柳子镇 段文楚计害军粮官王弘立等到三更天后,率义军夜扑敌营。沙陀部暗哨来报义军有变,朱邪赤心与李友金早有防备,速命沙陀部披甲上马,侧袭义军。顿时鹿头寨火光四燃,喊杀震天,王弘立自知中计,边打边撤,大将孟敬文横刀拦住沙陀酋长李友金,战至一处。交战正酣,只听得一侧有马队杀来,为首者便是朱邪赤心,两千沙陀铁骑横冲义军,朱邪克用带五百铁骑从义军身后杀来。王弘立见腹背受敌,进退两难,只得下令拼死突围,弃寨而逃。朱邪父子紧追不舍,沙陀部骑兵凶猛彪悍,骁勇异常,左突右杀,血肉横飞,半个时辰就冲散起义军大半人马。追至天明,两万义军溃败殆尽,王弘立、孟敬文带数百败兵渡过濉水退往柳子镇,义军战死溺死者甚多。王弘立大败而归,李克用率兵前往柳子镇,与兵马督招讨康诚训会合。镇守柳子镇的乃是义军大将姚周,姚周所部皆是从义军各部调的士卒四万余人,柳子镇城墙低矮,防备松弛,姚周召命各军加固城墙,整备士卒以待大战。不过数日,康承训大兵在离柳子镇二十里安营扎寨。康承训命使者下战书,约定三日后于柳子镇西决战。三日后见得:秋风薄雾蒙,细沙卷尘风。战鼓一字开,遥闻虎骑声。刀戟箭弦满,南雁欲惊弓。四面残云起,八向汇红缨。两军列阵,见官军阵前一员上将,紫面堂,一字眉,头戴黄金大帅盔,身披黄金帅字甲 ,外罩桔红战袍,跨下战马名曰追风骠 ,腰挎滚珠剑。此人便是左全吾大将军、诸道兵马督招讨康承训。左侧是副督招讨王晏权,右侧是沙陀部大将朱邪赤心,其他将官分列两侧。见官军阵中冲出一员战将,手持一对八棱青铜锤 ,横马挑战,此人名叫薛尤。姚周问到:“阵中战将谁可交战?”部将孙喜答到:“末将愿往!”只听战鼓齐鸣,号角连天,只不过四五回合,薛尤被孙喜挑伤胳膊,一锤落地。朱邪克用见势不妙,催马上前,大喊:“薛将军快快退下,小将来也。” 薛尤虚晃一锤,败回阵去。朱邪克用挺戟力斗孙喜,不过两个回合,孙喜便被挑落马下,一命呜呼。义军阵中部将倪焕出阵叫战,二人不容分说,打做一团。又战十个回合,倪焕被朱邪克用虎威戟穿心,命丧阵前。康承训见朱邪克用连克两将大喜,下令击鼓进兵,骑兵于前,步兵在后,直扑义军,姚周催令击鼓冲锋。两军片刻间杀作一团,真可谓:龙腾蛟卧沧涌起,云遮沙浸风削疾。自古中原多猛将,塞北豪杰也披靡。杀至天暗,双方兵卒各自散去。姚周与众将商议:“官军兵势甚大,我等不及,即日起坚守柳子镇不出,让将士们喘口气。”孟敬文曰:“敌军辎重甚多,若旷日持久于我等不利,且柳子镇城墙矮小易攻,当高筑城墙以为长久之计。”姚周闻之以为可行,速命军卒伐附近林地以筑墙,四日之内加高木墙一丈三,又征发民力造木楼十座,连成塔楼,又借木料做箭数万支,多置弓弩以拒敌。康承训见义军城池加高,塔楼林立,原本弹丸之地迅速固若金汤,甚为焦虑,召众将议事,商榷破敌之策。康承训言:“近观贼兵连修城墙已有丈余,有立箭楼数座,前番恶战,折吾兵马数千,若耽搁时日,又恐贼军援兵将至,则进退两难,众将军可有破敌良策。”李友金道:“贼兵以木桩筑墙,虽高丈余,岂能奈何火攻?”康承训言:“火攻本督何尝不曾想过,奈何深秋雨露甚多,木桩腥潮,如何燃火?”正在众人发难之时,朱邪赤心言道:“元帅勿忧,以末将之见今破敌军必在火攻。”康承训曰:“愿闻其详,将军速讲。”朱邪赤心道:“今深秋已末,寒风骤起,自贼军伐林之后,已无树林抵风,虽少有雾雨,但极易风干。我等只需有风之日便可火烧贼兵!”康承训喜道:“若非将军提醒,我等险误战机呐,传我将令,速备火器硫硝但大风骤起,火烧敌城。”众人接令各自准备不提。两日后果然北风骤起,康承训急召众将中军帐议事,对众人言道:“今北风骤起,破城只在旦夕,王晏权,本帅于你三千弓弩手在城北以火箭,猛射敌木城墙。”“得令!”王晏权接令牌出帐点兵。又言:“朱邪赤心、薛尤各领一万人马,待城北火起,由东西两侧纵或分成纵火焚城!”二人接令。“朱邪克用,朱邪克宁领五千骑兵伏于柳子镇东南,待贼兵退出柳子镇南门,便可出击,逃出之人杀无赦!”兄弟二人接令发兵。这天傍晚天色稍暗,义军将士刚刚开饭,只闻得北面锣鼓齐鸣,号角震天,几万火箭飞上城墙,大火弩击穿木墙燃迅速燃着,又是北风大作,镇中兵马无不惊慌,纷纷往北面救火。朱邪赤心与薛尤见背面火起,趁东西方防备被松弛而分兵纵火,一个时辰之内,火光冲天,烧入城内,人心大慌,康承训命本部五万大军借大火趁势攻城。义军主将姚周见烈火难抵,速命人马从南面撤出,向东败退。忽听东南喊杀震耳,沙陀部骑兵,骠悍而出,冲乱了义军大队人马。义军大将孟敬文挺刀直取朱邪克用,而人战至一处,打得难解难分。姚周被朱邪克宁带兵围困,乱刀砍死。义军四万人马,烧死过半,生者四散而逃。大将孟敬文寡不敌众被朱邪克用挑于马下,王弘立化做败兵逃往徐州。此役大获全胜,柳子镇却几乎化作灰烬。康承训命先锋官朱邪赤心带沙陀五千骑兵星夜直奔徐州,康承训带大部兵马次日进军。正是:伐林为荒始成风,一吹潮木无露蒙。燎原之火乘势起,可想城中皆苍生。柳子镇起义军大败,康承训率兵向徐州而来。庞勋等人本欲决以死战,怎知十万唐军却因粮饷不济难以发兵,康诚训只得原地驻守与义军僵持。话说朝中掌权之人有两个,一个是大太监田令孜,字仲则,西川人氏,官居侍中;另一人,乃是国舅段文楚,字言恩,晋阳人氏。段文楚与大太监田令孜交情深厚,田令孜进献段文楚堂妹为唐懿宗李凗之妃,深得皇上宠信,段文楚自此当上国舅。段文楚仰仗皇亲国戚在朝中勾结阉党,中饱私囊,贪赃枉法,藐视朝纲,竟无人敢言,反而一一归附,阿谀奉承。唯有大将军康诚训为人正直,素不与段文楚之辈勾结,段文楚便怀恨在心。此次讨伐庞勋,段文楚恐康诚训夺得头功,便暗中截断粮饷,独自贪赃。康诚训久不得军粮,已是贻误战机,遂写奏章急奏皇帝。懿宗李凗得前敌奏章,龙颜大怒,严令查办贪赃之人。段文楚自知此番惹下大祸,不好收局,便将大太监田令孜请入府中商议对策。田令孜取笑道:“国舅此番截断军饷,自己挥霍,何曾记得老奴啊?”段文楚苦笑道:“田公公莫要挖苦下官,如今龙颜大怒,还请公公在万岁面前多多周旋才是,下官自有厚谢。”田令孜道:“皇上已降旨严查,国舅唯有一计方可免遭其罪。”段文楚问:“请公公赐教。”田令孜道:“国舅可将贪赃之事嫁祸他人头上,再请段娘娘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女人枕边风胜过三千兵呀。”言罢,田令孜嘿嘿奸笑,段文楚听得是连连点头,遂命人呈上黄金百两送与田令孜,以作答谢。次日,段文楚栽赃罪状,将贪污军饷之罪嫁祸到粮草转运使葛遇贤头上。段文楚与朝中朋党联名上奏章诬告葛遇贤,段妃、田令孜又在皇帝左右煽风点火,皇上龙颜大怒降旨严办葛遇贤。再说康诚训在前敌苦等延两月有余,才得二路军粮送到,粮草既到,康诚训对朱邪赤心商议道:“此番贼兵五万大军来袭,具闻庞勋亲自率兵而来,我欲在此战一鼓作气剿杀庞勋,将军可有良策赐教。”朱邪赤心答曰:“几番交战,我观贼兵虽然勇气有余,然阵法不精,今五万人马,大队所至,只恐威名胜过我等,其不过乌合之众。以下官愚见,元帅可分兵两队,元帅带大部战其前队,我领骑兵抄其后队,必可大胜。”康承训闻言:“将军之言,正合我意,汝带五千骑兵于半路伏击后队,我自领大军灭其前队,要让庞勋葬于此间。”遂二人各自领兵分路而进。不日,两军列阵而对,康承训见义军阵中一员上将,此人头戴鎏金霸王盔 ,身披鱼鳞黄金铠,跨下一匹追风赶电白龙驹 ,手中一柄紫金盘龙枪 ,神态凝重,威风凛凛,身后一杆大旗高挑,上书写“天册大将军”。康承训心想莫非此人便是庞勋?承训问到:“阵中战将可是反军首领庞勋否?”“然!”庞勋道:“阁下可是大唐左全吾大将军康承训?”康承训言:“正是本帅。庞勋,若非尔等造反,今日与汝同朝为官,何须兵戈相见。”庞勋言:“朝廷昏庸,欺百姓迂腐,赚戍卒愚忠,非丈夫所为,不揭竿而起,恐为天下耻笑。”康承训道:“哼!尔等不思戍边报君,扬民乱以涂炭生灵,罪在不涉。幸我主圣明,恩配四海,今诸道兵马已至,劝尔等早早归降,尚可酌情而定,如若不然莫怨本帅无情。”庞勋道:“今代天而伐,诛灭无道,凭剑立世,岂可屈膝!”话音未了,只听有士卒来报后军大乱。庞勋等人大惊。原来是康承训与庞勋对话之时,朱邪赤心率五千骑兵从背后杀出,但见这五千骑兵:卷土阴吼虎骑惊,尘沙溅血蒺藜平。击鼓未闻疾风荡,阵前又饮战血腥。义军前队兵马还不知怎么回事,只见得后队杀气腾腾,马嘶人沸,沙尘漫天。康承训见朱邪赤心骑兵杀到,即可下令催鼓进兵,擂鼓鸣号万军并进。庞勋见首尾难顾,命副将赵可立率部救援后队,庞勋亲自带前队迎敌。朱邪赤心执刀四五个回合将义军大将赵可立砍落马下,后军大乱,被沙陀骑兵伏击溃不成军,朱邪氏三兄弟拍马杀来,高声疾呼:“庞勋休走!”庞勋且打且退,眼看死结难逃。欲知庞勋生死,且看下回分解。第 三 回:朱邪氏封爵赐李姓 葛从周孤胆劫法场第三回:朱邪氏封爵赐李姓 葛从周孤胆劫法场前文庞勋五万大军被打得阵脚大乱,首尾难顾,副将赵可立被斩。朱邪三兄弟飞马追击庞勋,庞勋眼看无路可逃,猛然见义军混乱之中闪出一人,跨下瘦马,掌中双刀,年纪有四十来岁,此人名叫张处让,虽是义军之中的一个老校尉,却是鲁南的武术名家。张处让挡过庞勋,对朱邪三兄弟高声喊道:“番邦胡儿,休伤我主!”朱邪克休见是个老校尉,二话没说挺枪便刺,张处让左刀拨枪,刀砍马腿,朱邪克修一头栽地。克用、克宁急忙护住克修,三兄弟为住张处让大战一团。张处让一套双刀如行云流水,拖延了十几个回合,见庞勋跑远才奋力突围,却为时已晚,被朱邪三兄弟挑死乱军之中。庞勋率败兵退往石山,康承训十万大军直捣徐州,四面围困。城中大将许佶坚守城池不出,但城内已是人心大乱。许佶有一副将名叫路审中,此人对许佶言道:“今官军势大我等不能再死守,以末将之见可集结全部人马拼死突围,只此一策了。”许佶言道:“此计绝不可行,徐州城内将士家眷甚多,若我等领兵突围,那几千眷属起不落入朝廷之手,陷我等于不仁不义,断不可行。”路审中道:“今弃城突围虽失家眷,杀出将士尚可寻大将军所部汇合,东山再起;若是拼死固守,不但城池难保、全军遭戳,连数千眷属也难逃此劫。”许佶道:“大丈夫义不受辱,我意已决,汝勿再言,当与此城同生同灭。”路审中见许佶宁死而守徐州,而一连数日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军心难定。路审中镇守西门已无战心,便暗地派人向唐军大帅康承训投降。康承训得了路审中投降书信,与众将自是大喜。第二日夜晚,康承训命朱邪赤心率沙陀骑兵位前队杀直徐州城西门,路审中将城门大开,数万官军一涌而入。顿时号炮连天,喊杀不断。许佶不知有变,熟睡于梦中,被喊杀声惊醒,有士卒来报,路审中大开西门内应官军已入城中。许佶慌忙披挂上阵与官军死战,只见火光冲天,血肉横飞。许佶乱战之中还未杀得几个官兵,便被朱邪克用一戟跳死。杀至天明,义军大败,城中义军眷属上千人,被官军尽皆斩杀。康承训攻占徐州,可谓大功一件。徐州积存义军辎重甚多,康承训便命十万人马在徐州休整一月。庞勋自兵败后于石山,率兵两万人向西进,欲占据梁城。探报飞马传入京师,国舅段文楚向皇帝奏道:“今康承训在徐州大捷,十万兵马却在徐州马按兵不动。庞勋反贼仍危机江淮,请陛下治康诚训贻误军机之罪。”懿宗皇帝听信段文楚奸佞之言,发诏谕免去康诚训督招讨,令朱邪赤心代任其职,发兵讨伐庞勋。正是:功高震主兵马强,小人存心生不良。奔走沙场本无意,鸟尽方知良弓藏。朝廷诏书下到,命朱邪赤心节制各军剿灭庞勋。朱邪赤心令长子克用为先锋率五千沙陀骑兵星夜追击,在义军入梁城之前阻敌于涣水。庞勋领兵退至涣水,军师周重言道:“主公当速作船筏,渡河据守梁城。”庞勋言道:“自从徐州失守,唐军诸路兵马沿途交战,马无食草,人无饱餐,何忍再领将士打造船筏,还是先露营一夜接触困倦,其余之事,明日再议。”朱邪克用率沙陀骑兵飞马追击,天色已晚有探马来报:“启禀将军,庞勋残部露营涣水岸边。”克用问道:“此地离露营之处,还有多少路程。”探马道:“星夜奔驰,天明可到。”“好!”克用道:“传令众将士,连夜追击,不可耽搁,宁使良驹短腿,勿让贼兵过河!”次日天明,庞勋即令人打造木筏,征募船只。朱邪克用率兵杀到,见义军已有士卒登船,便对沙陀将士喊道:“河边即是反贼,伐木撑船者通杀。”沙陀将士得克用军令,呼啸而出,义军猛闻杀声,见沙陀兵马如群魔乱舞,顿时大乱,仓促应战,被沙陀部杀得人仰马翻,溃败而逃。庞勋大败折了两千余众,沮丧之时,正逢朱邪赤心率大部人马杀到,庞勋见前有大河拦住去路,后十万追兵杀至,便于涣水畔对众将士喊道:“自桂林起兵,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怎奈进军失利,兵败至此,今渡舟不过十余条,家中尚有老幼者可乘此舟速逃命去,愿与庞勋共赴危难者随我与敌决战。”众将闻听多有悲泣者,但无逃命之人,皆愿以死相拼,庞勋下马先拜涣水,后拜众将士,遂率队回击朱邪赤心。朱邪赤心令骑兵为前,步兵在后杀向义军,大战两个时辰,只见河起波涛,人生哀嚎,义军大部兵马阵亡,其余义军将士皆投河自尽,庞勋等人皆已战死,甚是惨烈。朱邪赤心此番大胜,寻得庞勋尸体枭首传示。江淮、山东各支义军皆不战而溃,官军连章报捷。未过多时,庞勋之乱平定,懿宗皇帝李漼颁诏谕封赏有功之臣,朱邪赤心父子战功卓越受圣上入宫召见,赐姓为李,赐名国昌,赐以旌节封徐州观察使,统领徐濠宿三州兵马。李国昌诸子也改李姓,长子乃是李克用,次子李克宁,三子李克修,还有两个小儿子老四李克恭、老五李克让。国舅段文楚自以为朱邪赤心当感激自己,怎知朱邪赤心父子领得皇上封赏,却不懂京城里的官场门道,未谢段文楚一言。段文楚以为朱邪氏父子目中无人,便向皇上奏道:“塞北部族变乱频起,臣保奏李国昌父子为大同节度使,以镇守边庭,为朝廷立功。” 懿宗应允,不久诏命李国昌改任大同节度使镇守北庭。李国昌父子往大同行去,路过汾州。李克用便约上李克宁、李克修往附近山中打猎。兄弟三人围猎半日,深感疲惫,便到一竹林旁拴马歇脚。李克修正四处张望,忽见竹林之中有紫气飘来,克修大呼道:“竹林紫气绕生,莫非有神仙到此?”李克用道:“不如道林中探寻,看个究竟。”兄弟三人,往竹林深处走去,闻听阵阵小儿哭泣之声。遥见竹林那边有一茅屋。见有一农夫蹲在门前,李克用上前问道:“敢问兄台,为何可是有小儿出生?”农夫叹道:“生子何用,只恐不等养大,便已饿死。”李克用心想此儿出生有紫气飘来,将来必有大才,便对农夫道:“在下愿重金买下新生之子,不知尊意如何?”农夫闻听,喜上眉梢,竟把所生的六个儿子全部唤出,对克用道:“壮士若出钱出的多,年长之子任由你选。”“谢了,谢了!”克用道:“我给你二十两马蹄银,就买新生之子。”“这个好说。”农夫转到屋中,从接生婆怀中要过小儿,抱给李克用。李克用接过小儿甚是疼爱,便给了农夫二十两马蹄银。兄弟三人回到军中,李国昌见克用抱了个小儿回来,问道:“这婴儿从何而来?”李克用把适才此婴出生时,竹林飘紫烟之事说出。李国昌喜道:“天公昭昭,赐我祥瑞,就取名李嗣昭吧。”众人皆是欢喜,李克用便把李嗣昭收做了义子。庞勋乱兵已没,朝廷上下无不大喜,诸将重赏皆有赏赐,唯有一人因罪问斩,乃是葛遇贤。段文楚一番陷害,密令刑部处葛遇贤枭首之刑。葛遇贤素与段文楚无仇,段文楚也是只想使葛遇贤顶罪,不曾株连满门。葛家在濮州鄄城县,葛家闻讯葛遇贤之罪无不悲痛流涕,葛遇贤膝下一子,名唤葛从周,字通美,年方十八,为救父亲性命便独自一人前往长安。话说京城长安已是十月之秋,落叶枯黄,阴风瑟瑟,葛从周独步街头,满面愁容。葛遇贤在京城有不少好友,葛从周访遍父亲故交,花了不少银两打点父亲冤案,奈何国舅段文楚勾结阉党,朝中弄权,葛遇贤之罪久未赦免,盘缠花得只剩少许,葛从周已是绝望至极。恍惚之间,忽闻一队人马鸣锣开道,有官军几百名押解一辆囚车往菜市口而来,这沿街百姓围拥簇相望,葛从周也围观上去,见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伯,这囚车押解犯人去往何处?”老者答道:“重阳佳节已过,正是秋后问斩之时,听说京中有一贪官,苛扣军饷,震怒皇上,今日在菜市口斩首,故而相邻百姓皆来观看。”“多谢老伯。”葛从周翘首而望,只见囚车之上一人披头散发,眉目冷淡,面色铁青,仔细一看,这死囚正是父亲葛遇贤。葛从周心急如焚,眼看父亲将押往菜市口,自己却无力解救,只得随嘈杂围观之人涌向菜市口。到了菜市口,几个刀斧手将葛遇贤拉出囚车,推至断头桩前,监斩官取令箭命斩。葛从周心如刀绞,怒火中烧,猛然间心生一策,从周暗想远道救父不成,又有何颜面见濮州家人?不如劫了法场,不枉男儿忠孝一世。这葛从周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趁一官军不留神,拔其腰刀,踹倒在地,从周众人大喝:“劫法场的在此!”围观的百姓和押解的官军吓了一惊,这葛从周剑眉倒立,怒目圆睁,肩宽腰细,身长八尺,手提单刀,甚是威猛。重多官军抽刀而上,葛从周举刀相迎,只见得:刀锋生恨光,救父断头桩。夺命菜市口,血溅抬轿窗。一场好杀,刀刃飘红,几十个官军被砍倒血泊。葛从周飞步冲到父亲近前,吓退刽子手,挽起父亲欲走。葛遇贤这才看清劫法场的是葛从周,压低声音训道:“汝好大的胆!”“父亲快随我走!”葛从周一拽葛遇贤,才见其脚有脚镣,手有链铐。葛遇贤一把推开从周怒道:“好汉快走!”葛从周倒退几步,只见刽子手砍刀已落,葛遇贤命丧法场。葛从周火冒三丈,跃上断头桩砍倒刽子手。官兵越围越多,葛从周且打且退,官军紧追不舍。葛从周转过一街口,见一车队有大车二十几辆,车上载有大木罐,长约一丈有余。一位老车夫见从周浑身是血,对其言道:“小壮士速往车中躲避。”“多谢老伯!”葛从周纵身钻入木罐之中。片刻,官军追来,见这老车夫问道:“赶车的,可见过浑身是血的大个子?”老车夫答:“不曾见过。”官军问:“车载何物?”老车夫答:“空车而已。”“打开一看。”官军言道。老车夫知道葛从周就在其中,若是让官军堵住这少年,那将比死无疑。正是:牛犊初生不怕虎,冤案岂能若无睹。君逼臣死臣当死,父冤子救亦无辜。休笑少年多莽动,只恨奸党起恶毒。单刀既敢乱法场,留得来日震江湖。欲知老车夫有何应对,且看下回分解。第 四 回:祥梅寺黄巢反大唐 柴垛房朱温盗旧锅法场的官军令老车夫打开,老车夫面带无奈将罐盖打开。罐口不过锅盖大小,一官军头目申头望去,只觉罐中一股腥臭袭来。“呸”官军恶心问道:“小老儿,你这罐里装的什么玩意儿?”老车夫答道:“回军爷的话,在下是为京城运官盐的,晒盐皆装于木罐之中,经年累月,沿途颠簸,故而有腥臭难闻。”官军头目再往车后望去,二十几辆盐车结队排列,对手下言道:“速往西门追讨!”几十名官军涌往西门,老车夫遂令车队由东门而出。出了东门,这运盐的车队快行四五里,老车夫见四处无人打开罐盖,只见葛从周闷在罐中,熏的是头昏眼花,四肢麻木,不能支撑,众车夫便将葛从周送往沿途客栈歇息。葛从周也不知自己昏睡了多久,才微微醒来。二目微睁,只见自己躺于客栈一厢房之中,那老车夫坐于一旁伺候,葛从周问道:“敢问前辈,此间何处?”老车夫答:“此处是悦兴客栈,公子京师劫法场,我家主人观公子出手不凡,便令我等用盐车救下。”葛从周起身施礼言道:“敢问老伯,你家主人姓氏名谁?救命大恩没齿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