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下五千年-16

1945年3月4日,美国驻马里亚纳岛B-29战略轰炸机部队新任司令李梅将军认为:“战略轰炸被吹得神乎其神,实际上却没有取得多大效果。”因此,李梅决定将战略轰炸由白天进行的高空津确轰炸,改为主要在夜间用燃烧弹低空轰炸日本居民区,大撒“江户花”。“江户花”是日本人给东京的频繁火灾起的雅号。日本东京东部城区原称江户,意为河口湾,因位于隅田川注入东京湾处而得名。1868年日本首都由京都迁来此地,于是江户改称东京。东京居民大多住木屋,从江户时代起,就是火灾的受害者。1923年9月日本大地震,地震引起的大火在东京蔓延,死7.3万人。3月9日,李梅下令,将他手下344架B-29轰炸机的机枪、炸弹、备用燃料卸下来,一律改装燃烧弹,每架轰炸机可以携带40串燃烧弹,每串38个,燃烧面积近16英亩。以此对东京东部人口密集的市区实施面积轰炸。自当天24时15分起,大批美军B-29战略轰炸机猛列轰炸东京东区。在这30多平方英里的地区,平均每平方英里有10余万居民。B-29轰炸机投下了上千吨燃烧弹。像一串串香蕉似的M47火箭燃烧弹集束在离地面500英尺的空中爆裂,喷射出成千上万根2英尺长的燃烧棒。这些燃烧棒一接触到建筑物便爆炸,把粘胶似的团团火种散布出去,地面上10多英里长、3英里宽的东市区,霎时间撒满李梅的“江户花”。大火足足烧了4天5夜。10万余人因大火耗尽氧气而窒息身亡。在明治座剧院附近,死人堆成6英尺高的尸丘。池塘与河流变成水葬场,沸腾的滚水将几万名避火跳水的逃命者活活煮死。几万具尸体漂浮在隅田川上,全都像木炭一样,一团漆黑辩不出他们是男人,还是女人。东京东区消失了,数十万座住宅、商店、学校、医院、剧院无影无踪了。上百万人无家可归。《美国战略轰炸调查报告》承认,烧死10多万人。日本官员说,当场死去13万平民。实际上受灾率和死亡率高达34%,烧死30万人,烧伤100万人。比广岛遭原子弹轰炸的伤亡还大。在此后的9天里,美军还用燃烧弹袭击了大阪、神户、名古屋等城市。李梅承认,B-29轰炸机将大量燃烧弹、炸弹投向了日本平民。为了美国的战后利益,在大撒“江户花”的同时,李梅又三令五申:“不得袭扰皇宫,因为日本天皇是个可资利用的宝贝。”在这场大劫难中,只有位于东京中部的宫城一隅未遭轰炸,在李梅庇护下,9日深夜,,天皇的第一个孙子在“江户花”的火光中出世了。空袭取得了巨大的效果。850多万东京市民为躲避轰炸而逃往农村,600多家主要的军事工厂被炸毁或遭到严重破坏。由于严重缺乏劳动力和设备被毁,日本的战时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冲绳之战1945年春,美军攻占硫黄岛之后,将下一步进攻的矛头指向日军太平洋防线上的另一个重要据点——冲绳岛。日本大本营重点加强冲绳岛的防御,派陆军中将牛岛满率领10万日军坚守冲绳,同时准备使用大量神风特攻飞机撞击美国舰船。3月25日,美军以28万余人的地面作战部队和34艘航空母舰、2100余架舰载机、22艘战列舰、320艘其它作战舰只和1000余艘辅助舰船,发起对日本冲绳岛的进攻,代号为“冰山作战”。25日晨,美军开始炮轰冲绳岛。31日,炮击达到高峰,有27226发重型炮弹落到岛上。4月1日拂晓,美军的1300艘舰船护送两个军登上冲绳岛西海岸。登陆美军没有遇到抵抗,日落时,已有6万余人登岛。美军不知这是日军在诱敌深入。为避开美军海上炮火的轰击,日军主动放弃滩头阵地,准备在内地于美军决战。3天后,日军突然杀了出来,硝烟滚滚,弹片横飞,美军也毫不相让,向前猛攻,双方伤亡惨重。在首里地区,顽强的日军靠天然山洞和现代化暗堡阻击美军。美军指挥官霍奇少将说:“冲绳绳南端山洞里躲藏着7万日本津兵,除了一码一码地用炸药把他们炸出来,没有别的更好的作战方案”。4月19日,美军调来20艘战舰、27个炮营、324门大炮,猛轰日军的5英里防线,发射炮弹1.9万多发,还是无法前进一码。血腥的消耗战开始了。美军登陆兵力超过18万人,不断发动猛攻。日军损失6万多人,被迫退守珊瑚山。6月1日,日军败局已定,美军开始全面清剿,日本人每天阵亡上千人。美军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去消灭洞袕里的日军。蓝色的闪光带着死神冲进洞袕,为争夺冲绳岛上的几百个山洞,美军使用了毒气,用违反国际公约的非人道手段,夺走了几万名日本人的生命。6月17日,美军为配合毒气进攻,又广泛采用特制的火焰喷射器和凝固汽油弹,火烧日本人的几百个山洞。美军不但违背国际公约大量使用毒气,而且还用现代“火化”手段,企图销毁使用毒气的证据,但9000名被毒死的日本人的尸骨,至今还留在山洞里。冲绳之战期间,日军先后出动1500余架“神风”飞机,发动了10次自杀性的“菊水特攻”,疯狂地撞击冲绳海面上的美国舰船,共击沉美军舰船34艘,击伤368舰。但“神风”终究没能阻止冲绳岛的陷落。22日,牛岛满等日军将领自杀。在随后的清剿中,有7400多名日军投降。7月2日,“冰山作战”结束。在冲绳之战中,美军损失4.9万人,日军损失11万人,并失去了掩护日本本土的最后一道屏障。击沉大和号1945年4月1日,美军在冲绳岛登陆。如果美军占领了冲绳岛,将会严重威胁日本本土的安全。4月5日,日本联合舰队决定执行“天号作战”计划,由“大和”号战列舰、矢矧号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海上特攻舰队,只带单程燃料,作自杀性攻击,前往冲绳岛反击美军的登陆,企图破釜沉舟与美国舰队决一死战。4月6日15时,特攻舰队起锚。20时,驶出丰后水道。日本舰队刚到九州东海岸,就被美国潜艇发现了。7日拂晓,特攻舰队进入九州以南的公海,11时30分,美军巡逻机盯上日本舰队。这时,美军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电令第58特混编队司令米切尔进攻日本舰队。12时40分,米切尔的40架飞机向“大和”号俯冲下来。“大和”号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2809吨,舰身长263米,宽38.9米,舰上有3座三联装460毫米口径主炮,该炮最大射程40公里,弹重1460公斤;还有4座三联装155毫米火炮,6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在吨位和舰炮火力上能与“大和“号及其姐妹舰“武藏”号相提并论的战舰。当初日本人是在绝密的情况下建造这两艘海上“巨无霸”的。它们的装甲防护极好,并有分层叠装的船身,被认为是永远不沉的超级战舰。“武藏”号已于1944年10月24日在锡布延海被美国飞机炸沉。“大和”号这次也难逃厄运。此时,“大和”号没有飞机掩护,只能用密集的高射炮火对空射击。美机冲破火网,轮番轰炸。“大和”号中了两颗炸弹,1枚鱼雷。250架美机猛炸日本舰队。12时45分,“矢矧”号中了1枚鱼雷,这艘巡洋舰失去了航行能力,在海面上漂浮。接着,美军第二批100多架飞机冲出云端,又有2颗炸弹,1枚鱼雷击中“矢矧”号。“大和”号的时速已降到18海里,但仍歪着舰身,继续向冲绳岛行进。13时35分,美军第三批150架飞机赶到。美机集中轰炸“大和”号,8颗炸弹,6枚鱼雷击中“大和”号。该舰倾斜15度。14时1分,“大和”号中了8枚鱼雷,舰身倾斜18度,时速降到7海里。数百架美机像蚊子似地围着“大和”号团团转,从不同方向朝它进攻。14时15分,12枚鱼雷再次击中“大和”号,使其舰身倾斜30度。14时25分,“大和”号上的5大弹药库发生连锁爆炸。这艘被日本人认为是永远不沉的超级战舰,还没来得及对登上冲绳岛的美军发射一发炮弹就天崩地裂般地沉入了大洋,海面上翻滚着火球、巨浪和浓烟。伊藤整一中将等3063名官兵葬身海底。整个舰队只剩4艘驱逐舰带伤退出战区。“大和”号的沉没,预示着日本联合舰队的覆灭。日本人承认,抗御美军进击的壮志已付诸东流。杰出的参谋长马歇尔在美国军队中,人们普遍认为,有些军官胜任指挥工作,有些军官却只能做参谋工作。指挥军官可以获得威望,甚至名垂千古,参谋军官的工作既没有光荣,也没有赞赏,只有繁琐和枯燥。而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虽然长期担任参谋工作,从未担任过重要的战场指挥官,却获得了极大的军事声誉,被美国人称作是二十世纪的战略家和军事家。一位美国军官评论说:“他是一位参谋军官,而且就以这种身分立于最伟大的将领之列。”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生于1880年,17岁那年在兄长的影响下,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接受高等军事教育。他从进入军校就开始追求军事上的荣誉。军事学院的生活很艰苦,而且新学员还受老学员的虐待和歧视。许多人要求退学或转学,和他一起入学的一百多名学员,到毕业时只剩下三十多人了。但马歇尔却很快地习惯了军校生活,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部分,是成功的开始。他非常用功,所有的军事课程都学得很认真,所有的军事职责都履行得正确无误。他于1901年毕业。次年到美国驻菲律宾的军队中服役。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宣战。马歇尔十分渴望去欧洲作战。6月26日,他作为赛伯特将军的参谋,实现了赴欧作战的愿望。12月,赛伯特将军被解职,由布拉德少将接替。布拉德是马歇尔的老上司,而且他认为,马歇尔是美国陆军中最有才华的年轻军官之一。不久,马歇尔就由一个不起眼的参谋,提升为该师的作战处处长。在这个职位上,他的大胆负责津神,受到了布拉德将军和下级指挥官的赞扬。他还以熟练的参谋业务,参与制定了圣米耶尔进攻作战,默兹——阿尔贡调动部队的计划和美军在欧洲西线作战的其他计划,显示出他卓越的指挥才能。后来,马歇尔又被陆军参谋长潘兴将军选去当了六年随从参谋。1924年,他到美国驻中国天津的第15步兵团任代理团长,团长到任后,他改任执行官。1927年,他回到美国,任陆军军事学院教官,不久,又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副校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8年间,马歇尔虽然表现突出,却没有很快地飞黄腾达,直到1936年才晋升为准将。此后不久,马歇尔接到了出任第5步兵旅旅长的命令。该旅驻扎在华盛顿州的温哥华。他在这里任职三年,以治军严格,但对部下平易近人,听取汇报善于抓住要点,但又不遗漏细节,做事井井有条,下达指示简捷明了,而深受部属的拥戴。1938年2月,马歇尔被召回华盛顿,担任陆军助理参谋长,这标志着他带兵职务的结束,开始步入美军高层领导集团。8个月后,马歇尔被提升为陆军副参谋长,1939年4月又越过比他资历更深的数十位将军,被罗斯福总统破格擢升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并跳过少将和中将,晋升为四星上将。这一任命,使朝野惊奇,议论不绝。罗斯福力排众议,并于1939年9月1日即纳粹入侵波兰的当天,安排马歇尔的就职典礼,表明马歇尔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才。从1939年到1951年,前后12年的时间里,他曾担任过美国陆军参谋长兼任陆军航空队参谋长,联合参谋部成员、驻中国大使,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职,马歇尔对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以及战后成略的形成和贯彻执行,有着重大影响。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军官队伍。他接连破格提升了4000多名年轻军官。后来驰名于世的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克拉克等,都是由马歇尔,一手提拔到关键性岗位上来的。后来他们都成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独挡一面,战功卓著的指挥官。同时,他还采取坚决步骤清除陆军中不合格的军官。马歇尔最瞧不起那些为个人名利,四处钻营,谋求升迁的人。曾有一个人去拜访马歇尔,本来马歇尔已为他安排了一个不错的职位,但此人一进门,就大讲自己应被提拔的种种理由,马歇尔勃然大怒,对此人的任命自然也告吹了。马歇尔这位年轻的参谋长对总统罗斯福、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国会成员们都很敬重,但在原则问题上又从不让步。马歇尔深得罗斯福总统的信任,对军事战略负有重要责任,有关此类问题,可以直接向总统报告。即使有时与总统的意见不同,他也非常直率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他在任参谋长期间,曾多次与国会成员有不同意见,他每次都不轻易让步,经过争辩,大多数是以马歇尔的“胜利”而告终。他直率、诚实的态度赢得了国会议员们的信任。马歇尔欣赏能够并愿意做出决定的人,他把自己的很多工作交给他们去做。他常说,他可以给一千个人安排具体工作,但其中绝大部分人不能放在负责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必须让他做出每一个决定。他坚持主张,他的主要助手应在其职责范围内,按照自己得出的结论去思考和行动。1940年的某一天,马歇尔对陆军参谋长助理布莱德雷和他的助手们说:“先生们,我对你们很失望,至今为止,你们对我做出的决定没有一个不同意的。”布莱德雷回答道:“将军,那是因为还没有不同意的理由,当我们不同意你的决定时,阁下,我们会告诉你的。”马歇尔严厉指责那些对上级报喜不报忧的军官,极端厌恶唯唯诺诺的人,他经常告诫下属,不要因为顶头上司在场而产生顾虑,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马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对反法西斯阵线有利,特别是对英、美两国有利的战略思想,即“首先打败德国”的战略。这一战略,是马歇尔于1940年写给总统的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后来在阿卡迪亚会议上得到了美、英两国政府的承认,成为美、英两国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共同战略。因为在马歇尔看来,德国比日本的军事力量更强大,而且德国已经控制了西欧并威胁着大西洋和拉美,英国已经同德国交战,美国向欧洲战场提供援助,既符合美国利益,也可能会更容易、更快些。这就充分显示了马歇尔的战略头脑,在作战指导方面,马歇尔几乎筹划指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在欧洲、太平洋两个战场的所有行动,成为罗斯福和杜鲁门两位总统的主要军事顾问。开始,他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太平洋战场。珍珠港事件之前两个星期,他就预告,美、日外交关系恶化,来自日本的战争威胁已经明确,但他没有对驻夏威夷陆军司令肖特中将为应付突然事变而采取的措施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指示。珍珠港事件之后,他为此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事件发生后,他曾对恢复美军士气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美国对德宣战后,在美军如何行动问题上,马歇尔一直主张横渡英吉利海峡与德国直接交战。他认为,这一行动可以迅速地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使俄国不至于被德国击败,而能继续参加战争。英国人则主张搞边缘战略,强调进攻轴心国的“软腹部”——地中海,反对与德国人正面对抗。马歇尔为使英国赞同自己的主张,首先促成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会晤,达成基本一致。此后当作战方案在英军参谋总部出现分歧时,他又飞抵轮敦,与英方进行了毫不让步的辩论,直到1943年11月,英方同意为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仅美国总统罗斯福倚重马歇尔,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等也都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天才。在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建议任命马歇尔担任欧洲联军总司令,并两次要罗斯福作出决定;丘吉尔在与罗斯福的一次通信中,表示同意把英军交给马歇尔指挥;艾森豪威尔在担任欧洲总司令之前,也一直认为这个位置是属于马歇尔的。1944年,马歇尔获得相当于其他国家元帅的五星上将军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马歇尔便被杜鲁门总统派往中国,担任驻华特使,参与国共谈判。1947-1949年,他出任美国国务卿。1950年任国防部长,同年退休,在其国防部长任内,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他曾参与制定杜鲁门主义,推行美国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他还是“冷战”政策的积极执行者,是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发起人之一。爱冒险的麦克阿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晨,日本代表团登上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签署投降书。代表同盟国在受降仪式上签字的是身穿开领衬衫,斜戴镶金边军帽的美国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麦克阿瑟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军营里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父亲阿瑟-麦克阿瑟,17岁时就进入军界,中间曾一度复员,学习法律,后来再次从戎,最后晋升为中将,曾任驻菲律宾的军事总督。母亲玛丽-平克尼-哈迪出身于一个富有的家庭,结婚时刚从一所中等专科学校毕业,比丈夫小8岁。她颇有一种贵族小姐的派头,又总是教导自己的儿子成为“伟人”。父母的经历和性格,对麦克阿瑟的职业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从小追求的目标就是做一个军人,当一名将军。1898年,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实现了他孩提时代的第一个梦想。他出身于军人世家,入学时已有相当丰富的军事知识,在学员中无人可比。1903年6月11日,麦克阿瑟以98.14分的总平均积分毕业于西点军校。据说这是西点军校25年来的毕业学员中分数最高的。在西点军校的四年中,他有三年成绩名列全班第一、二年级时被任命为学员下士,三年级时被任命学员中士,四年级时获得学员中的最高军衔——第一上尉。按照西点军校的传统,高才生可以自由选择兵种。他选择了在战场上为各兵种服务的工兵。毕业后,他曾在菲律宾服役一年,回国后不久,又和父亲一起被指派为日俄战争的观察员,1906-1907年曾任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随从副官。此后直到1912年,麦克阿瑟曾到过远东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1912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陆军总部的参谋长办公处服务,受到参谋长轮纳德-伍德少将的赏识,不久便被任命为参谋部的成员。这一任命使他与首都的大人物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麦克阿瑟担任了陆军部的军事新闻检查官,取得了出色的成绩。1917年5月,美国对德国宣战,他被任命为第42师(彩虹师)参谋长,同部队一起开赴法国前线,编入潘兴率领的美国远征军,不久便投入了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部队多次取得胜利,而获得两枚服务优异十字勋章、一枚服务优异勋章、七枚银星章、两枚紫心勋章以及数枚法国授予的勋章,职务由参谋长提升为师长,军阶由上校提升为准将,后又晋升为少将,1919年4月,从欧洲回国,出任西点军校校长。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任职三年,在这三年里,他实行了不少改革,但是在西点的改革不仅受到来自国会、陆军部、校友会中保守分子的责难,也遭到了潘兴将军的反对。于是,他被调往菲律宾执行海外任务。临行前,他与富有的寡妇,实际上也曾是潘兴情妇的路易丝结为伉俪。婚后便来到阔别18年的马尼拉,再次在轮纳德-伍德麾下供职。1925年,麦克阿瑟又奉命回国,管辖一个军区,司令部设在巴尔的摩附近。在那里,路易丝又投身于社交活动,对丈夫的军旅生活完全失去了兴趣,并力劝丈夫退出军界,创办私人生意赚大钱。她认为麦克阿瑟聪明过人,不应在戎马生涯中浪费光陰。麦克阿瑟却不以为然。两人从1927年8月分居,到1929年6月被批准离婚,直到1937年4月,麦克阿瑟才又与37岁的费尔克洛思小姐结婚。1928年夏天,麦克阿瑟再次被派往马尼拉,担任了驻菲律宾部队司令的职务。1930年8月,他被任命为陆军参谋长。此时他年仅50岁,是美国陆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长。在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以机械化装备代替了马匹,大大提高了美军的机动能力;并建立了一个航空队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队协调的效率;还制定了一个总动员计划和一个平时工业生产转为战时生产的计划;他通过对国会的影响,使陆军在经济萧条时期免受大幅度的削减。1932年,他奉胡佛总统之命,派军队驱散进入华盛顿要求补发退休金的1.5万失业退伍军人,虽然他并不愿意这样做,但还是亲自指挥军队将这些人赶出首都。陆军参谋长任期届满之后,麦克阿瑟到菲律宾出任军事顾问和菲律宾军队的统帅,被授予菲律宾陆军元帅军衔。他在接受菲律宾陆军元帅杖时说:“只有那些不怕死的人才配活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意、日于1941年签定“三国公约”,美日之战已不可避免。罗斯福总统再次召麦克阿瑟服现役,统一指挥远东地区的全部美国陆军和空军。麦克阿瑟走马上任不到5个月,就发生了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的事件。此后,麦克阿瑟以他的勇气和才能,奔波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华盛顿之间,为恢复美军元气做了不懈的努力。不久,太平洋地区的盟军统一编制,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总司令,指挥这一地区的部队。他在战争中从不考虑个人安全,曾经数十次进入日军的火力封锁区,一次又一次地和第一攻击波的部队一起登陆。他曾说:“能打死我的日本子弹还没造好!”1944年6月,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和马里亚纳群岛。对下一步的作战目标,麦克阿瑟同海军方面发生了分歧。参谋长联席会议表示同意金海军上将的建议:绕过菲律宾,攻取台湾,早日进攻日本本土。麦克阿瑟则认为,加速进攻日本本土是行不通的,绕过菲律宾而直接攻取台湾,从军事上讲是“完全错误”的。他要求亲自去华盛顿全面陈述他的观点。罗斯福总统没有让麦克阿瑟回华盛顿,而是相约在珍珠港会晤。7月26日,两人几乎同时到达珍珠港。第二天晚上开始讨论战略问题,尼米兹拿出金海军上将的计划,并陈述了海军方面对这一作战计划的理由,自己完全持中立立场。麦克阿瑟则详尽陈述了首先收复菲律宾群岛的理由。到午夜休息时,总统仍没有作出最终裁决。第二天上午继续会晤。麦克阿瑟的主张终于被采纳。9月15日开始向菲律宾进军,10月23日主要目标已被夺取。此后,他熬过了艰难的近3个月的莱特战役,1月9日宣布莱特岛上有组织的抵抗已经结束。此后,他得到了五星上将的特级军衔。在宣布莱特岛之战胜利的同时,麦克阿瑟组织发起了进攻吕宋岛的战役,他鼓励士兵要有决定性的突破,向马尼拉“冲刺”。2月3日,盟军第一支部队进入马尼拉,解救了5000多名战俘。后来,他的部队又进行了因莱特岛战役的艰难而推迟的硫磺岛和冲绳岛之战,准备向日本本土进军。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麦克阿瑟代表同盟国在受降仪式上签了字。此后,他出任驻日本的美国占领军司令。1948年,在美国总统竞选时,他出于对华盛顿“一伙人”的不满,又相信了一部分不明智的人的劝告,公开宣称希望提名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结果第一轮投票获得1094票中的11票,第二轮只获得7票,第三轮则几乎是零票。这对麦克阿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派参谋长阿尔蒙德率领第10军在仁川登陆,击败深入南方的朝鲜人民军,一直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此后“联合国军”又被中朝军队赶回三八线。1951年,麦克阿瑟因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杜鲁门总统意见分歧而被解除军职。从此,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回到美国度过余生。血胆将军巴顿1904年6月的一天,一列火车徐徐驶入美国西点镇的火车站,著名的西点军校就在这里。在下车的新学员中,有一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碧眼金发,神色坚毅的青年,他就是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威名赫赫的小乔治-巴顿。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的曾祖父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一位准将,祖父和父亲都毕业于维吉尼亚军事学院。巴顿19岁进入西点军校。一年级时,因数学不好,留了一次级,但他对橄榄球、田径、剑术等都很擅长,特别是剑术方面颇有造诣。巴顿雄心勃勃,相信自己是命中注定的伟大人物,他奋发努力,从不懈怠。他曾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只要今天我能伟大,则明天受苦而死我也甘心。”巴顿从步入军界起,就把杰克逊的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基本格言:“不让恐惧左右自己”。他认为这是军人能够勇猛无畏的根本因素。巴顿发现自己虽然勇敢,但在危险面前并非毫无顾虑。于是他决心要进行锻炼,克服恐惧心理。骑术练习和比赛,他总是挑最难越过的障碍和最高的跨栏;在西点军校的最后一年里,有几次狙击训练,他突然站起来把头伸进火线区之内,为这件事父亲责备了他,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我只是想看看我会多么害怕,我想锻炼自己,使自己不胆怯。”1909年,巴顿从西点军校毕业,被派到骑兵部队服役,军衔是少尉。一年之后,他与麻省富商之女比阿特丽丝小姐结婚。婚后的生活是美满的,他们生有一男一女。再过一年,他被调到华盛顿附近的梅叶堡服务。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这里可以使他和政府中的要人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他曾临时充任过陆军总参谋长伍德和陆军部长史汀生的侍从官。1912年,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中增加了一项叫做现代五项全能运动的军事项目。1915年,他自费到斯德哥尔摩去参加比赛,并在43名竞赛者中获得了第五名,成为美国正规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随即,他到法国去旅行,按他夫人比阿特丽丝的说法是度第二次蜜月,而巴顿却以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骑兵学校深造剑道。这种努力使他获得“剑道大师”的头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顿去法国参战的请求未被批准,后调往布里斯堡,在潘兴指挥下的第八骑兵团任职。1916年,他随潘兴冒险到墨西哥干涉农民革命,此行使他得到潘兴的赏识,成为潘兴的副官和亲信。1917年4月17日,巴顿随潘兴到了法国,仍做他的低级副官和司令部的营务主任。他感到在将军的参谋部里工作虽然很荣幸,但却难以干成大事。9月初,巴顿去见潘兴,请求把他调到战斗岗位上去。这时,潘兴正要组建美国第一支坦克部队。他对巴顿说:“我提出两个职位供你选择,一个是去指挥一个步兵营,一个是去组建坦克部队。”巴顿选择了后者。巴顿首先去参观了英法两国的坦克训练中心,以熟悉这种新式武器的性能和用法,然后写出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他当时的主要思想还是用坦克支援步兵,以突破对方防线。1918年初,巴顿在南格里斯开办了一所坦克、战车训练学校,并用法国的轻型坦克将所训练的人员编成一个旅,他本人也由少校升为中校。在圣耶希尔会战中,巴顿率领两个坦克营参战,在战斗中一往无前,这次战斗使他由中校晋升为上校。1919年,巴顿回国,被派往米德堡坦克训练中心。在那里,他结识了西点后期同学艾森豪威尔,两人对如何将装甲兵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机动兵种,见解一致。但1920年的国防法案改组了美国陆军,把装甲兵的位置摆在步兵之下,并降低了正规军官的军阶。巴顿被降为少校,回到骑兵部队任职。此后的20年间,巴顿在夏威夷和美国本土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1940年7月,巴顿回到装甲兵,任第2装甲师的旅长,不久便升任少将师长。1942年初,升任第1装甲军军长。由于他熟读兵书,津通战史,对富勒、利德尔-哈特、古德里安等提出的新作战理论也比较了解,所以对装甲兵在作战中的运用有独特见解。随着战争的发展,巴顿预见到美国军队有被派往北非和中东作战的可能,便在美国南部开办了一个沙漠战地训练中心,对其人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当年7月,在决定执行“火炬”作战时,巴顿被任命为战役集群司令,率部在卡萨布兰卡地域登陆,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并任驻摩洛哥总督。1943年2月,美国第二军在突尼斯被隆美尔打得落花流水。艾森豪威尔调巴顿从摩洛哥来接任第2军军长,并授予恢复美军士气的重任。巴顿到任后,首先下令整顿军风纪,规定每个军人必须随时戴钢盔、扎绑退,连护士也不例外。在他的指挥下,该军在以后的作战中战绩卓著,与英军配合歼灭德意军队25万人。巴顿被士兵称为“顶呱呱的鼓气人”。不久,他晋升中将,7月调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配合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攻占了巴勒莫等地。巴顿作风粗暴,曾因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内舆论的反对,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的保护下才幸免撤职。但是他并非不关心士兵,只是痛恨逃兵和懦夫。他认为受到津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他常说年轻军官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士兵“比知道军事战术更为重要”。他告诉手下的指挥官不要节省子弹,因为“浪费弹药要比浪费生命好得多。造就一个士兵至少要十八年,而制造弹药只需要几个月时间”。1944年1月,巴顿前往英国任第3集团军司令,在这之前,因为殴打士兵的事件,许多人反对把一个集团军交给巴顿,但艾森豪威尔还是选择了巴顿。他深知巴顿的战术天才对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后,布莱德雷的部队于6月6日登陆并确保了滩头阵地。巴顿的部队于7月集结在柯腾丁半岛上。7月25日开始发动“眼镜蛇”作战。这个突破性的作战计划,很适合巴顿的军事天才。这个突破计划正是受到巴顿1944年设计的一系列大胆计划的影响而作出的。巴顿的任务本身是向西攻占布列塔尼地区,但是,他的进攻津神和运动战速度终于把局部的突破变成了全面运动战,迫使德军全面撤退。到8月4日,巴顿指挥的部队已经向鲁昂进击,占领了雷恩,抵达富爇尔,并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向瓦恩挺进。巴顿拼命进攻,8月13日攻到阿金坦一线,三天之后向东进至塞纳河,堵住了残余德军的退路。随后盟军再次发动进攻,巴顿直插巴黎与奥尔良之间的缺口。他一路不停,8月底到达缪斯河。至9月间,在补给和燃料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渡过莫斯里河并攻占南锡。10月停止进攻一个月,11月8日,再度进攻,不久即进至齐格菲防线。12月22日,他带领三个军向巴斯托尼进攻,与被困的美军伞兵师会合。接着,又经过一个月的进攻,抢先渡过莱茵河,长驱直人德境。此后,德军全面崩溃,不久,美军便与苏军会师。由于巴顿在北非、地中海和欧洲战场屡建战功,威震敌胆,此时他已经是四星上将了。他曾说:“赢得战争靠两样东西,那就是胆量与鲜血。”因而又被誉为“血胆将军”。欧洲战争结束后,他因反对肃清纳粹余孽而引起轩然大波,被免去第3集团军司令的职务,到有名无实的15集团军当司令官。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战史写作任务。1945年12月9日,在他预定退休返回美国的前夕,突然在一次车祸中负伤,经医治无效,于12月22日去世。临危受命不负众望的尼米兹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24小时,一位圆脸盘,前额突出、有着线蓝色眼睛的美国海军军官,来到珍珠港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他就是美国海军人事局前任局长尼米兹。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罗斯福就曾要他出任舰队司令,他以资历太浅为由拒绝了。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被撤职,罗斯福再次安排尼米兹上任。尼米兹于188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菲德烈堡,祖辈是日尔曼移民。他少年有志,但家境贫寒。他决定报考西点军校,因为军事院校可以提供免费教育。但是陆军军校名额已满,他只好去海军军校。经过一番苦读之后,于1905年1月毕业,被分配到亚洲舰队旗舰“俄亥俄”号上实习。该舰曾前往日本作礼节性访问,使年轻的尼米兹有机会晋谒东乡平八郎,他对这位日本海军名将敬佩不已。两年实习期满后,他到潜水艇部队服务。1917年调任大西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罗比生少将的随从副官。罗比生对尼米兹十分赏识,极力劝他放弃从事工程技术的理想,下决心当将军。经过一番周折,尼米兹终于当上了“南卡罗来纳”号战舰的执行官,并得到上校军衔。尼米兹在技术上敢于创新,在战术上也从不迷信传统。1921年,他入海军战斗学院学习后,试用以舰队的圆形战斗编组代替传统的战线。毕业后,他又回到罗比生手下任随从副官、助理参谋和战术官。这时罗比生已升任美国战斗舰队司令,尼米兹在罗比生的支持下,实地试用了圆形编组,并主张把美国海军当时唯一的航空母舰也纳入圆形编组。以后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变成了标准的航空母舰队形。可惜的是,这种战术观点随着罗比生和尼米兹的去职而被放弃。以后,尼米兹的职务多次调动,到1935年,回华盛顿任海军人事局副局长,1938年升为少将后,曾一度离开海军人事局,但不久又回人事局当局长。尼米兹来到珍珠港后,发现到处是悲观情绪,他自己也感到困难重重。他在到职不久写给妻子的信中说:“我若能干6个月就是运气好了。大众要我尽早做出行动和结果,这远远超过我所能创造的速度。”但他想起自己在军校毕业时,校方在他的鉴定上写的一句评语:“对昨天感到愉快,对明天充满信心。”所以,他不责备任何人,而是告诉他的军官和士兵们眼睛要向前看,并不断地用胜利来鼓舞部队的士气,到任后,他多次组织出击,还指挥航空兵轰炸了东京。这些,不仅对美国总统罗斯福是需要的,对美国人民和存在失败主义情绪的太平洋舰队官兵也都是实际的鼓励。尼米兹主张用剩下的唯一攻击武器即航空母舰去发动突击。在夏威夷任14军区司令的布罗赫少将反对这样做,哈尔西中将却坚决支持尼米兹的主张,并自告奋勇率航空母舰出击。尽管战果并不大,但对鼓舞舰队和美国人民的士气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1942年4月间,尼米兹兼任中太平洋地区总司令。5月初,日本人准备对新几内亚东南岸上的摩斯比港发动一次两栖作战。如果日军占领摩斯比港,不仅会直接威胁澳大利亚的交通线,也会使麦克阿瑟失去前进基地。于是,尼米兹派遣一支航空母舰编队出击,不久即同日军进行了珊瑚海之战。美军虽然损失较大,但却迫使日军停止进攻,所以从战略上看,美军还是取得了一次胜利,6月,在中途岛战役中,他以劣势兵力大败日军,击沉日军4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巡洋舰,重伤1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击毁日机332架,数千日军官兵包括许多富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丧生。美军仅损失航母一艘、驱逐舰一艘、飞机147架。这次胜利显示了尼米兹的军事天才。他自己也认为,这时是他事业中的高峰。尼米兹喜欢对作战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辩,而后再作出决定。他和中途岛之战后出任参谋长的斯普鲁恩斯都喜欢散步,许多决定就是在边走边谈时作出的。当然,最后还要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形式上的批准。他对部属态度和蔼,下级指挥官来珍珠港,他一定要召见并加以招待,向他们了解下面的情况,征询意见。1943年11月20日,美军中太平洋部队的第一次登陆作战——吉尔伯特群岛作战开始,虽然美军比较顺利地攻占了马京岛,在塔拉瓦岛上却损失惨重。尼米兹亲自前往塔拉瓦岛研究日军的设防情况,并寻找美军损失惨重的原因。回到珍珠港,便帮助斯普鲁恩斯等人把这一教训应用到马绍尔作战计划上,1944年1月31日,美军开始向马绍尔群岛进攻,这次作战比较成功。此后,麦克阿瑟与海军之间对夏季进攻的方向发生了争论,罗斯福总统亲自来珍珠港为他们裁决。起初,尼米兹与麦克阿瑟的认识不一致,但后来他觉得麦克阿瑟言之有理,便欣然同意了。1944年6月,美军将其在太平洋战场上“逐岛进攻”的战略,改为“蛙跳战略”,即越过日军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岛屿,夺取太平洋上最关键、最重要的据点,切断日本的海空交通线,建立美国的海空军战略基地。因此,美军决定绕过加罗林群岛,直取马里亚纳群岛,其目的是要攻克塞班岛、提尼安岛,夺回关岛,突破日本的内防御圈。尼米兹为这次战役取名为“奇袭行动”,并亲自指挥这次战役。为此,出动了大批飞机、战舰和登陆部队。“奇袭行动”取得全胜,美军占领马里亚纳群岛,突破了日本的内防御圈。1944年10月,美军进攻菲律宾莱特岛,不久即爆发了莱特湾大海战。美军虽然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也受到了重大损失。美军在攻占莱特岛之后,尼米兹接受了斯普鲁恩斯的建议,决定越过台湾,攻占离日本更近的硫磺岛。为了进攻硫磺岛,尼米兹率指挥部进驻关岛。随着硫磺岛被美军攻占,1945年6月,冲绳岛也被攻占。日本本土的大门已被打开。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尼米兹代表美国在受降仪式上签字。此后,他于1945年12月15日出任海军部长,两年之后退休,到加州大学担任了8年董事。1966年逝世。军人政治家外交家艾森豪威尔1944年6月5日-6日夜间,盟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诺曼底登陆。盟军的288万军队,13700余架飞机,9000余艘舰艇参加了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这场战役使他名扬四海,载入史册。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接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准将。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轮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审查了早已开始制定的西欧登陆作战计划,建议以诺曼底为登陆地点,并决定把首批登陆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登陆定于5月,因天气不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登陆并巩固了登陆场。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部队,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轮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撰有《远征欧陆》等著作。1969年3月28日逝世。一位工人和革命士兵——伏罗希洛夫伏罗希洛夫在他的回忆录《生活的故事》的前言中写道:“我不信上帝,但我感激自己的命运。因为降临我头上的那条道路,正是我有幸走过来的道路。再也没有比工人和革命士兵的事业更崇高了。”因此,苏联人称他是“军队的统帅”和“人民的儿子”。克列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在其一生的军事活动中,曾荣获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以及苏沃洛夫一级勋章和许多苏联奖章。1935年11月20日,苏联首次授予五名苏军将领元帅军衔。伏罗希洛夫是这五名元帅之一。1920年,他获得革命荣誉武器——带镀金刀柄的、刻有红旗勋章的军刀,1968年,又获得镀有金色苏联国徽的革命荣誉武器。1881年2月4日(公历1月23日),伏罗希洛夫出生在一个铁路工人家庭里。父亲叶费列姆-安德列耶维奇,当过兵,打过仗,后来做铁路巡道工,母亲玛丽姬-瓦西里耶夫娜是个农家女子,比丈夫小13岁,常以打短工的繁重劳动来补贴贫寒的家庭生活。伏罗希洛夫童年时期生活贫困。直到13岁,他才进入一所乡村学校读了两年冬季补习班。1895年从这所学校毕业后,他还渴望继续读书,但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梦想。1896年,他进入尤里耶夫卡冶金公司的一家工厂,当上了钳工学徒。1903年到卢甘斯克的加尔特曼机车制造厂做工。在加尔特曼机车制造厂,他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这个共产主义组织是与列宁分不开的,从此,伏罗希洛夫就把自己的命运同列宁领导的党永远联系在一起了。1905年1月9日,彼得堡14万受尽剥削和压迫的工人及其家属举行示威,遭到沙皇军队镇压,死伤工人3000多名。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俄国革命的开端。卢甘斯克地区的工人和农民都积极参加了这次革命。2月16日,伏罗希洛夫参与领导了卢甘斯克机车制造厂工人罢工,并发表了演讲。罢工以工人的胜利而结束。此后,伏罗希洛夫秘密地在工人中开展革命活动。曾多次被捕,遭到监禁和流放。在霍尔莫戈雷被监禁的时候,他结识了女政治流放犯叶卡捷琳娜-达维多芙娜-戈尔勃曼。两人彼此相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伏罗希洛夫正在察里津(后改为斯大林格勒,现为伏尔加格勒)的一座大炮工厂做工。他在工人中进行反战宣传。在1917年二月革命的日子里,他来到彼得格勒。发动了伊兹麦洛夫禁卫团起义。起义进行得极为顺利,最后士兵们选举伏罗希洛夫为彼得堡工人代表和布尔什维克党团委员会委员。十月革命前夜,他按照列宁的指示,加强了矿区工人的工作,在工人中建立了赤卫队。积极参加十月革命。11月被任命为彼得格勒市人民委员。1918年3月6日,基辅陷落于德奥军队之手,哈尔科夫和彼得格勒都处于危险之中。伏罗希洛夫组织和领导了第一支卢干斯克社会主义游击队,开始对德奥军队作战。伏罗希洛夫自己把这件事看作是做军事工作的开端。3月下旬,他率领游击队从卢干斯克出发,向科诺托普前进。在科诺托普,游击队与德奥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他率领的游击队在哈尔科夫工人游击队的配合下,击退了德国第27预备兵团的多次进攻。但终因力量悬殊,哈尔科夫于4月8日被德军占领。不久,卢甘斯克也面临着被德奥军包围的形势。他率领部队掩护80列火车由顿河草原向察里津撤退。此时,他已被任命为第5集团军司令,指挥两个军和由莫罗佐夫军区与顿涅茨克军区居民组编的部队。在这里,他指挥的部队不仅对入侵乌克兰的德奥军队进行了有组织的抵抗,而且与顿河哥萨克白匪军苦战了三个月,到达察里津与苏军主力会合。1918年的察里津保卫战,成为保卫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最重要战役之一。伏罗希洛夫率部从顿巴斯突破封锁来到察里津之后,大大加强了察里津市的防御力量。7月19日,伏罗希洛夫到刚建立的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任副主席,同时担任了察里津前线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为了有充足的兵员,他派人到农村动员可靠分子参军,并加强了对部队的训练。为了适应大兵团作战,他把零散的游击部队编成正规兵团;为了对付机动性强的哥萨克骑兵,他组建了几个用大量机枪和火炮装备的加强师;为了支持步兵和骑兵作战,他组建了装甲纵队。所有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察里津的防卫。苏军在伏罗希洛夫的指挥下,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显示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1918年11月,他当选为乌克兰工农政府委员、乌克兰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哈尔科夫军区司令。1919年5月,他领导了格里戈里耶夫的剿匪作战。6月,出任第14集团军司令。不久,指挥了卡捷林诺斯拉保卫战。后任乌克兰内线司令,指挥了基辅保卫战。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一样认为,大批骑兵部队机动灵活而且威力巨大,苏联红军必须组建一支相当规模的骑兵集团军。于是,当布琼尼向中央提出这一建议时,他表示完全赞同。1919年11月,伏罗希洛夫便被任命为第一骑兵军的军事委员。布琼尼在回忆中说道,伏罗希洛夫“是领导全军作战的核心人物之一”。“骑兵部队的特殊组成要求任命不仅具有一般政治声望,而且要多少以自己的军事生涯闻名于众,享有一定威信的人。”伏罗希洛夫率领这支部队粉碎了邓尼金军队的进攻。从波兰白军手中解放了乌克兰,消灭了弗兰格尔的部队。此后,伏罗希洛夫在苏联红军中做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党政工作。从1924年起任莫斯科军区司令。与伏龙芝等人一起参与领导了军事改革。1925年至1934年,他升任陆海军人民委员和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此后又担任了6年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为加强苏军建设花费了大量心血。卫国战争一开始,他就直接参加了粉碎德军进攻的组织工作,先后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西北方面军总司令和列宁格勒前线司令、游击队总司令等职。但由于他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于1945——1947年出任盟国对匈牙利管制委员会主席。1952——1960年为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1953——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1年10月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因被指责为支持反党集团而未进入新的中央委员会。1966年4月苏共二十三大后,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1969年12月2日病逝。传奇英雄布琼尼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骑兵师,后来又扩编为骑兵军和骑兵集团军。在保卫察里津的战斗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因而荣膺红旗勋章。1919年夏,邓尼金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尔后协同南方面军的另2个集团军予以各个歼灭。1920年4、5月间,布琼尼的部队又遵照列宁的指示用了50天的时间,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实施了史无前例的1000多公里的战略机动,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敌人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骑兵史册。”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但由于他深受“骑兵永远神圣”的观念影响,对战争的认识在一些方面仍停留在骑兵时代,对当代战争中的新情况认识不足,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绩一般,未能象在国内战争中那样得到人们的高度赞誉。战后,他兼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稳健持重的华西列夫斯基1942年11月19日晨,浓雾笼罩着斯大林格勒,突然万炮齐鸣,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南北两面的苏军出敌不意地发起了钳形攻势,迅速将33万德军合围,而后至1943年2月2日又将其全歼。斯大林格勒战役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为这一战役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付出了大量心血。华西列夫斯基与朱可夫是同时代的苏军高级指挥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一起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两人的性格却截然不同。朱可夫豪爽开朗,大胆果敢,魄力强,华西列夫斯基老练稳重,平易近人。有一次,华西列夫斯基从前线回到大本营,斯大林开玩笑地说,“瞧您指挥这么一大批部队,而且您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苍蝇都没有欺侮过”。华西列夫斯基一向认为,善于在下属面前保持自重是军事首长不可少的品质。1895年,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出生在新戈列奇哈村的一个神甫家庭。母亲共生下八个孩子,华西列夫斯基排行第四。父亲收入微薄,母亲常到临近工场作坊里做些零活补贴家用。华西列夫斯基也常常到菜园和田地里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他先是在诺沃波克罗夫斯科耶村教会办的一所小学读书,后来进入基涅什马神学校,1909年秋天又进入科斯特罗马神学校读书。这个学校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华西列夫斯基童年时并没有梦想作一个军人,更没有想借此机会而飞黄腾达,是战争使他进入军队,成长为著名的军事家、统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战争打破了他学生时代曾有过的当一个农学家的梦想。1915年,他进入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校速成班,毕业后获准尉军衔,被分配到一个县城的预备营,不久,即率一个连开赴前线,被编入第9集团军步兵第103师诺沃赫皮奥尔斯克团。1916年春,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第9集团军,驻扎在从德涅斯特河畔的拉塔奇到普鲁特河上的鲍扬一线。他作为第一连连长,参加了勃鲁西洛夫战役。同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宣战,但却连吃败仗,11月布加勒斯特沦陷。华西列夫斯基随第9集团军开到罗马尼亚,阻止德国人通过罗马尼亚进攻俄国。1917年3月,国内传出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的消息,华西列夫斯基所在团的军官开始分化,一部分人更趋于保守,一部分向士兵群众靠拢。他一向很接近士兵群众,自然走了第二条路。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军军官层的分裂加深了,保守分子暂时占了上风。华西列夫斯基因承认苏维埃政权,接触布尔什维克,出席士兵代表会议而遭到一部分军官的冷遇。为此,他决定结束军事生涯,去做一名农学家。1917年12月,他退伍回到了家乡。三个星期之后,华西列夫斯基接受了县军事部的建议,担任了基涅什马思乌格列茨克乡的军训处教官。1919年5月,他参加了工农红军,当上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指挥官。此后,他担任过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教导队长等职。1931年5月,华西列夫斯基被调至工农红军军训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许多军事演习的准备和实施,同时参加了司令部勤务条令和大纵深战斗实施细则的编写,使他学会了参谋业务,积累了工作经验。1934年,他升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军训部长。1935年9月苏军实行军衔制时,他获得上校军衔。1936年秋,改任司令部作战部长。11月,进入总参军事学院深造,一年后以优异成绩结业,到总参谋部任训练处长。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仅三个月就推进到列宁格勒、莫斯科和罗斯托夫一线。形势十分危险。这时,已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为稳定战局进行了许多具体的组织计划工作。1942年5月,他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当时,他正在西南方面军协助工作。最高统帅要求他至迟于7月4日返回大本营。刚刚就任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根据统帅部的意图,主持总参谋部拟制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计划和方案,领导解决了各方面军作战中的许多具体问题。7月23日,他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对战局起决定性作用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解除德军对苏第62集团军合围的威胁,他建议使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对敌实施反突击。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围歼计划,而且阻止了敌人一举拿下斯大林格勒的企图。随后,他协调其他战场,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保证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显示了他统率大军的才能。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作为大本营派出的代表,先后协助各方面军领导进行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解放顿巴斯战役、克里木的作战行动和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等。白俄罗斯战役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规模最大的进攻战役之一。在战役准备阶段,华西列夫斯基根据斯大林的设想;一方面详尽审阅了被命名为“巴格拉季昂”的作战计划,另一方面帮助大本营完成了各方面军的调动和集中,提出了他认为适合担任新编组各方面军司令的人选,供最高统帅选择。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又深入各部队检查战役准备情况,实施最直接的战役指挥。这次战役,基本上歼灭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解放了白俄罗斯全境,为以后的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1945年4月,华西列夫斯基受最高统帅之命,与总参谋部的人员一起拟制了远东作战计划,并采取极严格的保密和伪装措施,将三个方面军调到中苏边境的三个主要突击方向上。7月,他被任命为远东苏军总司令,指挥对日本关东军作战。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多万苏军发起进攻,进入中国东北等地。仅仅10天,苏军就在三个作战方向上分别挺进了200——800公里,将日军分割成许多孤立的集团。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下旬,关东军陆续被解除武装。华西列夫斯基对这次战役的指挥,再次显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战后,他先后担任总参谋长、武装力量部部长、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国防部总监等职,为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77年逝世。最高副统帅朱可夫1945年5月8日午夜,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代表苏联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国投降的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元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授衔的苏联元帅中,朱可夫是年纪最轻、声誉最高的一位。他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的第一副手,参与或直接指挥了苏德战场的几乎所有决定性战役,为赢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1896年12月2日,朱可夫出生在俄国卡卢加省斯特烈尔科夫卡村。父亲是一个穷鞋匠,母亲曾在一家农场干零活。父母的劳累,家境的贫寒,在朱可夫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5岁那年,朱可夫上了小学。他的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奖状。11岁时,因家贫无力继续供他升学,便到莫斯科跟做皮匠的舅舅当学徒。在五年艰辛的学徒期间,他从未放松过自学,后来他曾通过了市立中学的考试。当时他只想攒钱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从未想当一名军人,更没想过成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朱可夫应征入伍。1915年8月,他被分配到骑兵第5团。1916年春,他随部队开往乌克兰。不久,又调到著名的骑兵第10师第10团。部队开往前线仅两个月,朱可夫就获得了两枚圣乔治十字勋章。十月革命期间,朱可夫所在部队的士兵委员会,决定遣散士兵回家,他于1917年11月30日回到莫斯科。第二年2月,他决定参加赤卫队。但因患严重的斑疹伤寒而未能如愿。直到8月,他才到莫斯科第1师第4团报到。1919年9月,红军和白军在察里津附近展开激战。朱可夫的左退和左肋被手榴弹的弹片炸伤,被送进医院。出院后不久,被任命为正式军官,派到莫斯科受训。在莫斯科,他得知原来的女友玛利娅已经与别人结婚,感情受到很大的打击。他竭力抑制自己内心的痛苦,潜心研究军事。几年后,朱可夫28岁时与亚列克山德拉结为伴侣,婚后他们生有两个女儿。国内战争结束后,朱可夫先后任骑兵连长、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以及军区副司令等职。他的勇敢津神和指挥才能受到了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和伏龙芝的重视,也受到了斯大林的注意。朱可夫担任骑兵团长的时候,就主张建立坦克兵团,反对按传统的办法将坦克分散配属给步兵,以发挥快速突击的作用。苏军组建第一批坦克部队时,总参谋部要选拔两名杰出的骑兵团长担任坦克团团长。斯大林确定的最后人选是:朱可夫和帕伏洛夫。朱可夫以极大的爇情和上进心投入工作,以罕见的耐心和克制态度去做那些看来是细小的事情,并以讲究方法和深思熟虑的态度要求别人完成任务。朱可夫采取的原则是:“如果你不会干,我可以教给你,如果你不想干,我就要迫使你干”。时间不长,他就把这支使用新式武器的部队治理得井井有条。上级每次组织军事演习,朱可夫团的成绩都名列前茅。这不仅进一步引起高级军事领导人的注意,而且在全军中也逐渐有了名气。此后,他虽然担任了更高的职务,但仍然十分关心坦克部队。1933年,他曾和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一道,提出了坦克部队可以在现代战场上单独使用的新概念。这种见解曾在苏军少壮派中占了上风,但后来因斯大林未被说服,坦克部队一度解散。1937-1938年。斯大林对军队中的所谓政敌及其支持者进行了无情的打击,许多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乃至元帅,都遭到了清洗。朱可夫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反而得到了提拔。据同时代人回忆,这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骑兵部队领导人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由于斯大林对朱可夫本人极为赏识,特别是对他在坦克团担任领导工作时的印象极深。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军区副司令职务时,随同一个苏联军事使团到中国观察日本人的战略战术,并担任了驻华军事顾问。随后,苏方派出1000多名军事顾问、飞行员,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1939年春,朱可夫接到通知,要他立即离华回国接受新的任务。不久,他被派往蒙古,任驻蒙苏军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员,以加强苏联在远东对日本的防务。这时,苏、蒙军队和日本关东军正在进行哈勒哈河战役。朱可夫到任后,立即调整了作战部署,并亲临前线指挥,从而取得围歼日军重兵集团的胜利,他本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失利。朱可夫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曾同西南方面军指挥员一起,使用几个机械化军在布罗德地域组织实施反突击,阻止了德军闪电般的推进。这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但却为他以后使用坦克机械化部队提供了经验。1942年7月,基辅危在旦夕,担任苏军总参谋长的朱可夫向斯大林建议:放弃基辅,以便在耶尔尼亚组织防御,阻止德军向莫斯科进攻。斯大林对此极为不满,并说这是胡说八道。朱可夫压抑不住冲动的感情,几乎忘记了站在他面前的是最高统帅,便反驳道:“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这里也就用不着我了。我请求解除我的职务,把我派往前线。”斯大林果然在几小时之后命令朱可夫立即动身去担任预备队方面军的司令员。到任后,他率领方面军在耶尔尼亚地域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进攻战役,重创了德军突击集团。此后,哪里形势危急朱可夫就被调到哪里。1941年9月,列宁格勒形势危急,他受命出任方面军司令员。到任后立即停止了正在研究撤退方案的会议,果断地撤换了两个集团军司令,制定了守城计划。在人民的支持下,终于阻止了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方面还处在胶着状态,德军又以180万大军向莫斯科发动总攻,首都在危急中。朱可夫奉命于10月7日乘飞机到达莫斯科之后,与斯大林只谈了一刻钟的话,就前往西方方面军,指挥极端困难的莫斯科战役。开始,他奔波于各部队之间,了解情况,部署任务,组织部队顽强地阻击敌人。18日,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朱可夫立即建议统帅部宣布全城戒严。10天之内,朱可夫便把4万多工人、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等编成了4个师,加强莫斯科的防御。从此,稳定了局势,保证了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游行和红场阅兵。11月中旬,正当德军准备再次发动进攻之前,朱可夫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组织西方方面军与加里宁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协同作战,发动了反突击,给敌以重创。将其驱至距莫斯科100-350公里一线。1942年1月,朱可夫担任了加里宁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总司令。7月底,轴心国军已有30个师向斯大林格勒逼近,苏军也集中了三个方面军部队7月17日,一场恶战开始了。朱可夫指挥的部队。顽强地抗击疯狂进攻的敌人,虽然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但战场形势仍十分危险。8月27日,朱可夫被国防委员会任命为最高统帅的副手,负责全盘指挥斯大林格勒战役。朱可夫只用一天时间在大本营研究形势,第二天就乘飞机前往前线指挥部。他以天才的指挥艺术和超人的工作效率,解决了防御作战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防御的稳定。从11月开始,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沃罗诺夫等制定了“天王星”反攻方案。11月17日,苏军揭开反攻序幕,到1943年2月初,以苏军全歼被围的33万敌军而结束,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这年他48岁。卫国战争的最后阶段,朱可夫担任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率部于1945年初协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维斯瓦——奥德河进攻战役,歼灭了德国“A”集团军群,解放了波兰大部分领土,随即进入德国作战。1945年4——5月,他率部在其他方面军的配合下,胜利地实施柏林战役,歼灭了希特勒的重兵集团,攻克柏林。战后,朱可夫先后任驻德苏军总司令、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等职。撰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1974年逝世。“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887年11月17日,英国轮敦一个牧师的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这个婴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贝纳德-洛-蒙哥马利。他的祖父罗贝特爵士,曾是印度战争中的英雄,外祖父却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他的父母在性格上也是迥然不同。父亲是一位有圣者之风的主教,而母亲则是一位意志坚强,为人严肃的家庭主妇。这些不同类型的人,对幼年时期蒙哥马利的成长都有重要影响,其中,母亲对他心理素质的形成影响最大。少年时期,他是一个令人讨厌的顽皮孩子,为此经常挨打。14岁那一年,他才正式上学,学习成绩极差,这不是因为他智商太低,而是桀鹜不驯的性格使他变成了劣等生。但是,他的体育却格外出色。他善于游泳,板球和橄榄球也都很出众。也许是因为他的性格与职业军人的素质有某种吻合之处,蒙哥马利向往军旅生涯,20岁时考入了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08年12月,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驻印度的皇家华维克夏团服役,任少尉排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参加了1914年10月的伊普尔会战,战斗中负了伤,并获得了服务优异奖章。这是他荣誉的起点。伤愈之后,他任师司令部的上尉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青年时代的蒙哥马利有重大影响。战争进一步激起了他对戎马事业的爇爱,更坚定了献身于此的信念。因此,这段时间的实践对他以后漫长的军事生涯是举足轻重的。1920年1月,他进入参谋大学深造,同年12月毕业后,被分配到步兵第17旅任少校参谋,并参加了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大学任教官。1930年,陆军部选派他做步兵教材的重编工作。1938年10月,奉调到巴勒斯坦任少将师长。1939年8月,又接任远征军第3师师长职务。1927年7月27日,蒙哥马利与卡弗太太举行了婚礼,此时他已40岁。新娘是一位已有两个男孩近40岁的寡妇。但俩人婚后相敬如宾,10年后卡弗太太去世,给他留下了9岁的儿子戴维。此后,蒙哥马利一直过着独身生活。蒙哥马利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其它业余爱好,他把敏锐的智力全部用在军事专业上。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20年间,蒙哥马利潜心研究战争理论与实践。他有近似狂妄般的勇敢和自信,但对部属却仁慈而富有人情味,他性格孤独,不善交际,但却能以自己的卓越表现赢得部下的拥戴,他治军严格,善于用人,信奉“一种能凝聚士兵于共同目的之下的能力与意志,一种能激发鼓舞信心的性格”,不拘泥于细节琐事,以便有充沛的津力决策重大问题,他是一位众口皆碑的好教官,也是一位杰出的师长和守备区司令。尽管他才能出众,但人事关系却非常一般。这一方面是由于蒙哥马利的自命不凡,得罪了周围的同行们,另一方面英国军界的保守思想暗流容不得他的激越雄心和创新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率领第3师随布鲁克军横渡海峡,出征西欧,参加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在希特勒的“闪击战”面前,多数指挥官惊慌失措,控制不了部队,蒙哥马利却能在混乱中保持冷静,并采取适当的行动,所以尽管他人际关系恶劣,但凭着其超群的军事造诣,却巩固了国内的基础,布鲁克,邱吉尔等英国军界、政界的名人,都成为了蒙哥马利的坚定支持者。出征西欧失败后,英军于1940年6月撤回国内,不久蒙哥马利即升任第5军和第12军军长,接着又在英国感到威胁最大的东南部任守备区司令。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蒙哥马利都表现出一个军事家的才干。1942年7月1日,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的新任司令官受到德国战斗机的攻击而毙命。于是,本已奉命指挥“火炬作战”的蒙哥马利,在24小时之后又奉命飞往开罗,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第8集团军是一支由澳大利亚、南非、印度和英国人组成的部队。失败的陰影、沮丧的气氛笼罩全军。蒙哥马利受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立即整顿部队,分析敌情,把新的目标和必胜信心灌输给官兵。他命令部队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得从阿拉曼战线撤退。他针对隆美尔引诱盟军装甲部队先攻击、后用火炮击毁盟军装甲目标,从而使德军的装甲部队主宰战场的惯用战法,一反过去的战略战术,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进行阵地防御战,迟滞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8月31日,隆美尔的部队补足了油料之后,向盟军发起攻击。蒙哥马利在战前做了严密认真的准备,并靠自身的洞察力和新建立起来的情报网,对德军的这一行动了如指掌。他简单、津确的诱敌计划,预备队的慎重集中,装甲兵力的严密控制,严峻环境下的沉着应战,很快使英军化被动为主动。在德军装甲纵队预定出发前两小时,英国皇家空军夜航轰炸机对处于集结状态的德军运输车辆实施破坏性攻击。战斗开始后,英空军又专门对付行进中的德军坦克,使德军遭到了重大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反被包围,无力重新发动进攻。蒙哥马利乘机由防御转入进攻,严令部队紧紧抓住德军的一切弱点给以致命打击。在作战中蒙哥马利身先士卒,经常奔波于各战场。他不戴头盔,却戴一顶澳大利亚军帽。这顶在英军高级指挥官中独一无二的贝雷帽,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它成了蒙哥马利的外部标志。官兵们在前线见到它就会受到鼓舞。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英国第8集团军重振军威,连连奏捷,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军名将隆美尔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地位。1942年10至11月,经过几番交战,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军团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英第8集团军赢得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的重大胜利。英军以伤亡1.3万人,损失100门火炮、500辆坦克的代价、歼灭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5万余人,摧毁火炮1000门,坦克500辆左右。蒙哥马利由此声名大震,被称为“沙漠之鼠”。1942年11月至1943年底,蒙哥马利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这段时间,他虽无特别的建树,又在西西里无端地指责过美国名将巴顿和布莱德雷,公开对美国人的军事能力表示不信任,曾引起不少非议,但总的说来还是胜多败少。1944年1月,蒙哥马利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包括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各一个集团军),负责准备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这是他戎马生涯的又一光辉时节。他充分发挥出色的组织才能、过人的意志、敏锐的眼光和称职的指挥官所必备的“简单观念”,在设于他母校圣保罗的指挥部里,津心制定了代号为“霸王行动”的战役计划。为了实现战役的突然性,盟军曾采取许多措施隐蔽地集中兵力兵器和迷惑德国人。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7月24日,盟军占领了宽100公里,纵深30一50公里的登陆场。这个登陆场的面积虽然比蒙哥马利制定、经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批准的预定登陆面积要小一半左右,但在占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盟军仍能在这个登陆场上集中大量兵力兵器,使德军的一切反扑都归于失败,从而实现了总的战略企图。此后,蒙哥马利指挥盟军集群在比利时、荷兰和德国西北部作战。1945年任英国驻德国占领区总司令,1946-1948年任帝国陆军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方盟国防务会议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驻欧武装部队第一副总司令。蒙哥马利于1958年退休后,在家乡渡过了他的余生。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在英国人的心目中,至今仍是一位引以为荣的传奇式人物。德国陆军的元老伦德施泰特在纳粹德国的高级将领中,声望像轮德施泰特这样高的人为数不多,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强,英国人认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资历深,其资历在纳粹将领中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旧日德国军人的典型。1875年,轮德施泰特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据说,其家族的军人生涯已经延续850年之久了。他的父亲出身贵族,青年时当过骑兵少尉,后来升到少将。1892年,17岁的轮德施泰特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校毕业,被派到驻卡塞尔的步兵第83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为少尉,开始了正式的职业军官生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大战期间,由于没有特殊的机遇和优异的表现,他提升得相当慢,大战开始时,他任预备第22师的上尉参谋,1916年晋升少校,任喀尔巴阡山某军首席参谋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于1920年以中校军阶加入共和国陆军,任骑兵第3师参谋长。1923年晋升上校,1926年任第二集团军参谋长,1927年晋升少将,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一年后升为中将,1932年任第3师师长及柏林第3军区司令,半年后又任下辖六个师的柏林第1集团军司令,这时候他已经是上将了。轮德施泰特是一个性格复杂,难以揣摸的人,他谦虚而又清高,缺乏自信而又多疑;有时沉默寡言,有时议论风生;有时感情冲动,有时又格外镇静和沉着。他的家庭生活倒没有什么特别之处,27岁结婚,只有一个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独生子。在军事思想上,他既不是一个勇于创新的人,也不是一个守旧的人,比如在对待装甲兵的问题上,他虽不赞同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体制和战术,但又主张部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尤其是装甲部队的发展。轮德施泰特是个纯粹的职业军人,对政治缺乏兴趣,希特勒夺取政权后,在军队建设问题上常同他所在的陆军总部发生意见分歧。1938年元月,陆军总司令弗里奇突然被免职,轮德施泰特因此同希特勒进行过一次激烈的争辩。这年夏天,当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发生危机时,他指挥的第2集团军被内定为入侵捷克的主力。当慕尼黑会议解除了苏台德地区的危机后,厌倦官场生活的轮德施泰特主动呈请辞职。据德国一些人说,在这之前,他一再警告要避免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8月下旬,德军入侵波兰的前夕,轮德施泰特被重新征召服役,希特勒任命他为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得力助手——德国陆军中的干才曼施泰因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在入侵波兰的行动中,他们没有完全按照最高统帅部的计划执行,而是根据实际战况,毅然把第10集团军调到华沙北面阻止波军主力向东撤退,使波军大部遭到围歼。为表彰其卓越的指挥,希特勒授予他武士十字勋章,并任命他为东线总司令。10月18日,他又调任新职,任西线“A”集团军群总司令。1940年5月10日,德军在西线对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以及英国远征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这次代号为“黄色方案”的作战行动的实施,是按曼施泰因提出的“镰割”计划进行的。轮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作为攻击主力,越过阿登山脉,直趋英吉利海峡沿岸,从马奇诺防线后进至瑞士边界,完成大包围态势。而“B”集团军群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开路,在航空兵协同下向阿登地区急进。“镰割”计划获得惊人的成功。英、法、比、荷、卢都溃不成军。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英国远征军侥幸从敦刻尔克撤回本土,法国也被迫于6月22日投降。7月19日,轮德施泰特被希特勒提升为元帅。1941年3月,希特勒在布雷斯劳召集会议,部署对苏联的入侵、轮德施泰特又被调到东线,出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他指挥的部队除德军外,还有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等国的部队。6月22日,德军发起全线进攻,苏军节节败退,轮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围歼了当面苏联元帅布琼尼部队的主力,于8月24日进至第聂伯河河口,突入苏联国土纵深达500多公里。8月到9月下旬,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又在其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下,攻占了基辅,俘虏苏联红军60余万人。11月,轮德施泰特又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17装甲集团军沿亚速海北岸继续东犯,一度曾攻占了罗斯托夫。轮德施泰特由于积劳过度,在其指挥部因心脏病突发而昏倒,后经抢救才脱离了危险。此时严冬来临,他意识到后勤补给线过长,缺乏冬季装备的德军难以在当地长期坚守,于是建议将部队后撤100公里,希特勒没有批准,于是他以心脏病为理由要求辞职。轮德施泰特以为希特勒会表示挽留并接受其意见。不料希特勒却立即答复道:“我批准你的请求,请你马上交出指挥权,轮德施泰特把指挥权交给了德国陆军元帅赖歇瑙,但防线并没有守住,不久就被苏军赶到了米亚斯河一线。1942年3月15日,希特勒再次起用轮德施泰特,任命他为西线总司令。1942至1943年,西线无大战事,轮德施泰特主要是在其总部所在地巴黎,与德国的傀儡贝当保持接触。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对构筑沿海要塞工事态度消极,遂将此事交给了“B”集团军群总司令隆美尔。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战争形势急转直下。轮德施泰特此时已看到德国在军事上是必败无疑了。1944年6月6日,盟军在强大的海空军支援下,出动大量地面部队在诺曼底登陆。盟国的空军夺取了从沿海到内陆纵深地区的制空权,切断了德军所有交通线,使德军在白天无法采取作战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轮德施泰特主张的“机动防御。已毫无意义。7月2日,希特勒授予轮德施泰特一枚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同时任命克卢格接替了他的职务。轮德施泰特回到德国休养,希特勒送他一张25万马克的支票,他把这笔钱如数存入银行,一直不曾动用。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轮德施泰特认为这是一种叛逆行为,他说:“作为一个军人,要受宣誓效忠的约束。”正因为如此,他才奉希特勒之命担任了“德国荣誉军人法庭”的主席,负责审理反抗希特勒的案件。希特勒为了利用轮德施泰特的影响以鼓舞士气,于1944年9月1日请他三度出山,再次担任西线总司令之职。10月18日,轮德施泰特代表希特勒主持了隆美尔的国葬仪式,当然他并不知道隆美尔是被迫服毒自杀的。1944年12月16日,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所谓“轮德施泰特攻势”,但实际上轮德施泰特并不同意这次反攻,甚至根本不管,只是让他的部下们尽力而为之。他把自己的司令部仅仅作为传达希特勒指示的通讯站。虽然德军在反攻初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后续力量不足等原因,在损失了大量兵力、兵器之后,至1945年1月底又被盟军赶回原出发阵地。1945年3月9日,在美军渡过莱茵河之后,他又一次被解除了西线总司令职务,奉命永久退休了。1945年5月1日,轮德施泰特在他的休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军俘获,后来又被引渡给英国人。他在英国度过了数年监狱生活,1949年因健康状况不佳而获释。从那以后,他在一所养老院里度过余生,1953年3月24日死于心脏病。富有创见的曼施泰因1940年5月,德军在森林密布的阿登地区突然向西欧盟军发起进攻。从这一方向发起主要攻击,完全出乎盟军意料之外。盟军的作战计划被全部打乱,很快就溃不成军。看到这一切,曼施泰因中将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因为德军的这一重大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曼施泰因大胆而富有创见的作战计划。1887年12月24日,曼施泰因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家庭,生父是炮兵少将。出生后不久,就过继给姨父曼施泰因步兵少将。两家都是东普鲁士的显贵,曼施泰因从小就过着豪华舒适的贵族生活。1900年,他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在格罗斯利希费尔德的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6年被派到名人辈出的禁卫军步兵第三团服役,任见习军官,一年后晋升少尉。1913年进陆军大学,尚未毕业就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警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几个月后晋升上尉。他转战东西两线,参加过多次战役。在一次战役中身负重伤,伤愈归队开始做参谋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仍追随其老上司罗斯堡制定新的陆军建军计划。1929年,他调回国防部参谋本部,并多次有机会去国外考察。他两次访问苏联,会晤苏联高级将领,参观军事演习。1934年,希特勒执政后,他官运亨通,先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参谋长,1935年又任陆军参谋部作战处长,1936年10月升为少将,任副总参谋长。曼施泰因自幼熟读军事著作,加上过人的智力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他战术上的创新意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1935年秋天提议建立自行火炮这一新兵种,当时受到许多人反对,但几经周折,这一建议还是在大战爆发后被采纳了。据说到1944年初,这种火炮就击毁了2万辆装甲战车,并被苏联大量仿制和广泛使用。曼施奉因任副总参谋长时,德国陆军总部的许多计划都是由他组织实施的。1938年,曼施泰调任第18师师长。大战爆发前夕,曼施泰因晋升为中将并出任“南方”集团军群的参谋长。大战爆发后,他与司令官隆德施泰特配合默契,成功而创造性地执行了“闪击”波兰的“白色作战”计划。进攻波兰的头几天,“南方”集团军群重创波兰两个集团军,突破了波兰西部整个防御纵深,其快速兵团也出发到维斯瓦河和华沙附近。此时,机警的曼施泰因觉察到波军在波兹南省还集结着大量兵力。于是,他命令所属第8集团军注意对北面的搜索。果然不出所料,第8集团军遭到了奇袭而被迫转入防御。隆德施泰特和曼施泰因并不忙于增援第8集团军,而是将计就计,让第8集团军顶住北面的波军,让第10集团军从南面和东面进攻,同时请求陆军总部命令“北方”集团军群攻击波军后方,造成合围之势。尽管波军作战勇猛,但只有一小部分突出重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境,给了波兰背后一击。9月18日,波军全面崩溃。德军把华沙团团围住,9月28日,波兰守军投降。德国侵占波兰后,又相继占领了丹麦、挪威,并准备实施蓄谋已久的入侵法国的“黄色作战”计划。原先的战略意图是,以“B”集团军群为主力,经荷兰南部向比利时北部进攻,击败预计在那里可能遭遇的英法联军和荷、比两国的部队,占领海峡南岸,而在“E”集团军群左面的“A”集团军群,通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沿马奇诺防线在萨尔河与色当以东的马斯河之间一线,向西北建立防御阵地,掩护“B”集团军群。曼施泰因对这一计划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陆军总部的计划,只不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施里芬计划的翻版,虽然那一计划曾获得巨大成功。但1939年的情况与1914年相比有所不同,再重复老一套,便难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他根据1939年的欧洲军事形势,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具有独到见解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以装甲部队为先导,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通过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地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海峡沿岸,切断盟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系,尔后同“B”集团军群一起将其各个歼灭。而在马奇诺防线只进行佯攻,以牵制大量法军;预定在荷兰和比利时中部实施辅助突击,以牵制在该地域行动的英法基本兵力。曼施泰因的创见终于被希特勒所采纳,因为希特勒在战略战术上也不喜欢墨守陈规。1940年5月,德军按照修改过的作战方案,在森林密布的阿登地区实施完全出乎盟军意料之外的主要突击。尽管盟军展开了150个师,与德军师的数量大致相等,但盟军的作战计划却被全部打乱,在德国进攻的最初几天就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曼施泰因的建议对德军击溃英法军队和占领西欧诸国起了决定性作用。7月25日,任第38军军长的曼施泰因获得骑士十字勋章。1941年2月,曼施泰因调任第56装甲军军长,不久便参加了侵苏战争。他曾指挥部队利用俘获的苏军车辆,乔装苏军的伤兵队伍,巧妙地攻占了德维纳河上的桥梁,希特勒对此大为欣赏。9月,曼施泰因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不久,他组织指挥了克里木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他以七个步兵师和一个罗马尼亚山地军,在第1装甲兵团和航空兵的支援下,俘获了约20万苏军,重创苏独立第51集团军。从1942年初开始,曼施泰因又采取了一系列大胆果断的攻势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战果。2月1日,他晋升为上将。5月8日,他对克尔齐发动攻势,七天之内就攻下克尔齐城,俘获苏军17万人,缴获火炮千余门。6月7日,又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又俘获苏军9万人。7月1日,他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为陆军元帅。他因战功卓著而得到希特勒的高度信任。哪里战事紧张,他指挥的集团军就被派往哪里。但是由于希特勒政治上和战略上的错误,狂妄地与几乎整个世界为敌,军事形势每况愈下。曼施泰因从1942年下半年以后,尽管为挽救法西斯德军的危局进行了15个月的艰苦防御战,而且也有过一些出色的战术行动,但他没有也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1944年初,曼施泰因建议任命一位职业军人作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此举触怒了希特勒。1944年3月30日,曼施泰因被召到萨尔茨堡,希特勒授予他双剑栎树叶勋章,同时解除了他集团军群司令的职务。1945年,曼施泰因被英国人俘虏,被判处18年徒刑。1953年获赦释放。著有《失去的胜利》,内容主要是回忆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实践。“闪击英雄”古德里安古德里安1888年6月17日生于东普鲁士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陆军军官。古德里安13岁进入军官学校,1907年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轻步兵营任见习官,而这个营的营长就是他的父亲。1913年10月,他与在汉罗福省驻防时相识的玛加丽特哥尔尼小姐结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骑兵部队担任指挥官和参谋。1922年,他调到陆军运输处,开始确立机械化观念。青年时代的古德里安,就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从不满足于现有的战术、技术和兵器。他经常在《军事周刊》杂志上发表探讨当代军事问题的文章,以至这个周刊的主编阿托克将军经常访问这位年青的军官。他常常利用战术演习和兵棋推演的机会,发表自己关于战车将成为地面战场主宰的新观念。于是,古德里安逐渐有了名气。1931年,他出任摩托化部队总监部的参谋长。1934年7月,德国组建了装甲部队,希特勒派古德里安为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系统地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术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英国人利德尔-哈特和富勒的军事理论,逐渐萌生了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体,各军兵种密切协同的战术思想,希特勒信奉的机动、攻击、迅速的“闪击战”理论,也为古德里安欣然接受。装甲兵总监这个职务,使古德里安得到了把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付诸实践的机会。1930年,德国的摩托化部队只有几辆陈旧的装甲侦察车和几个摩托车连。到1932年,参加演习的摩托化分队还在使用模型坦克。古德里安担任装甲兵总监后,德国装甲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希特勒非常欣赏古德里安坦克战的理论和实践,他不仅在财力物力上优先满足装甲兵发展的需要,而且每当演习和试验新坦克时,他都亲临现场。当他第一次参观古德里安组织的坦克群进攻演习时,面对排山倒海的钢铁洪流,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这正是我想要的东西!”1935年3月,希特勒彻底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德国陆军当年就把一个装甲旅扩编为三个装甲师,每个师有561辆战车。古德里安是其中的师长之一。古德里安的过人之处是他的战术远见。他设计的作战形式就是坦克集群的高速进攻。1936年至1937年,他写了一本名叫《注意——装甲兵》的书,书中阐明了他以后在战争中运用的坦克战术。1938年,希特勒任命古德里安为机动部队总监,统管装甲部队的一切组织和训练事项。这一年,德国又试制成功了两种新型坦克,这两种坦克在策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基本装备。同年,希特勒吞并奥地利时,古德里安率两个装甲师打头阵。尽管路上有些战车因技术故障而抛锚,但还是在两天之内前进了数百公里,创造了部队机动速度的新记录。从而显示了装甲部队的优越性。1939年,古德里安任第19军军长。这个军包括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闪击波兰的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出色地执行了希特勒速战速决的战术原则,也使自己提倡的“闪击战”理论获得了惊人的成功。古德里安把他所在的“北方”集团军群中的两个装甲师和两个轻装甲师集中起来使用,横冲直撞,锐不可挡,强渡了那累夫河。9月14日,突破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的筑垒地域,17日与“南方”集团军群的前卫装甲部队在布格河畔的符沃达瓦会师。古德里安像隆美尔一样,从来不在后方指挥,他总是乘坐装甲指挥车与先头部队一同前进,靠无线电同他的指挥机关和各师师长保持联系。有时由于前进速度过快,甚至进入己方的炮击区而险遭厄运。波兰投降后,古德里安又转战西线。他所在的19军属轮德施泰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1940年5月,该军作为在色当地区的攻击主力,从法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5月13日就渡过马斯河。一天之后,古德里安坦克军在色当以西和以南扩大了桥头阵地,并击退了法军第三装甲师的多次反击。当时在他看来,只有两件事可以阻止装甲部队的前进,即汽油耗尽和到达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包括希特勒在内都对装甲部队高速进攻获得的巨大战果感到惊疑,为防止法军发动翼侧反击,急令各坦克部队停止前进。对前线情况了如指掌的古德里安及一些前线指挥官们认为,这无异于放弃奇袭,会丧失一切初步战果。于是他们据理力争,终于获准作进一步的“强力侦察”,“扩大桥头阵地”。古德里安对这项命令加以灵活解释,率领部队沿索姆河一线神速前进。5月18日到达圣康坦,19日强渡索姆河,20日其前卫抵达阿布维尔和英吉利海峡,接着又由阿布维尔向北推进,22日占领布轮。6月初,古德里安被任命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率领所部又取得了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古德里安和他的坦克兵拖着德国陆军前进,创造了现代史上空前的胜利。1941年6月28日,德国发动侵苏战争,古德里安指挥的装甲兵团属中央集团军群,担负了向莫斯科方向突击的任务。战争初期,他们节节获胜,10月份,曾攻到距莫斯科几十公里的地方。但到12月初,由于冬季的来临、苏军的英勇抵抗和德军战略目标分散等各种原因,进攻莫斯科之战以失败告终。12月6日,古德里安被撤职,编入预备役,过了一年多闲散生活。1943年2月,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遭到惨败之后,又重新起用古德里安,任命他为坦克兵总监,让其负责装甲部队的发展、组织和训练。在他任职期间,德国著名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投入生产并装备部队。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的事件败露后,与此事无关的古德里安出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但这时德军的失败已成定局,第三帝国大厦将倾,已是独木难支。1945年3月底,希特勒免去了古德里安总参谋长的职务,再次将其贬入预备役。5月10日,古德里安被美军俘虏。不久获释。1954年,古德里安病逝。这位坦克战专家虽然到底没有挤进元帅的行列,但他为法西斯德国称雄一时所起的作用以及所负盛名,并不亚于纳粹德国26位元帅中的任何人。他的肖像至今仍挂在德国的装甲兵军营中。“沙漠之狐”隆美尔1941年2月6日,一位身材不高但很结实的德国陆军中将奉命来到希特勒的办公室。他就是在进攻西欧的战争中名声鹊起的埃尔温-隆美尔。希特勒把一本印有英军奥康诺中将照片的英国杂志递给他。原来早在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投降前10天,意大利就对英法宣战,并出兵北非,进攻英属埃及和索马里。可是参战不到半年,意军却连遭惨败,损失了10个师。为此,希特勒任命隆美尔为德国的非洲军军长,前往北非挽救败局。隆美尔告退时,希特勒用满怀希望的目光看着他,向他点头致意,并紧紧握着他的手。隆美尔,1891年出生于德国符腾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和祖父都是教师,母亲出身官宦门第。童年时代的隆美尔是一位自觉、友善、守纪律的学生,青年时期,他体质纤弱,性格内向,有些书生气,爱好数学和机械,对军事并无特殊兴趣。他的理想曾经是做一位工程师或飞艇技师。还是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儿子。隆美尔的父亲鼓励不大愿意从军的隆美尔入伍,并亲自向军方作了推荐。隆美尔18岁加入了陆军,先是做军官候补生,不久就进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受了9个月的军事训练。隆美尔一生奉行禁欲主义原则,不喝酒、不吸烟。上军校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露西的少女。1916年两人结婚。婚后12年有了独生子曼弗里德。隆美尔同许多军事家一样,对军事的酷爱和对战争的钟情,远远超过对小家庭生活的迷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隆美尔是一名步兵排长,随部队转战于西线、罗马巴亚和阿尔卑斯山地。他意志坚强,勇猛过人,刻苦耐劳,善用计谋。第一次参加战斗时,他率领3名士兵击败了20名左右法军的进攻。1917年他任上尉连长,在喀尔巴阡山地的一次战斗中,隆美尔率领部队沿着一条罕为人知的山路,连续运动50小时,俘获敌人5000多人,火炮30门。这次大战虽然没有给他更多的参加战斗的机会,但隆美尔两次负伤,四次获得军功勋章,他对战争的高度爇情和出色的战斗素质已经显露出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隆美尔过着一种平淡的生活,官运并不亨通,当了12年上尉。从1919年起,他历任步兵连长、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战术教员、戈斯拉尔市猎骑兵营营长、波茨坦军事学校教员、维也纳新城军事学校校长等职。直到希特勒掌权以后,他才获得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当战术教官时写的《攻击中的步兵》被希特勒看中,1939年,希特勒决定由该书的作者担任其大本营卫队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隆美尔在最高统帅部任职。占领波兰之后,希特勒论功行赏,满足了隆美尔想指挥一个装甲师的意愿。1940年2月15日,他升任第7装甲师师长。从此,隆美尔进入了他军事上的黄金时代。1940年5月,德军在西线发起进攻。只用十几天就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继而侵入法国。隆美尔指挥的第7装甲师独挡一面,负责突破马斯河向瑟堡发展攻势的任务。当时,马斯河上的桥梁已被法军炸毁,隆美尔不顾法军炮火的轰击,来到河边指挥强渡。渡河时,他乘第一批船进行直接指挥。当抢占了滩头阵地后,隆美尔又立即返回对岸指挥架桥。第二天上午,第一批15辆战车在西岸登陆,隆美尔立即指挥河西岸的德军向法军进攻,掩护后续部队渡河。德军突破马斯河防线,隆美尔率领先头部队向法军迅猛追击。他不顾法军重新组织反攻的危险和个人的安危,总是冲在最前面,而其指挥的大部队常常落在后面,以至不得不返回头来寻找这些部队。1940年6月20日,隆美尔装甲师占领瑟堡,结束了进攻法国的战斗。在这不到六个星期的战斗中,他的装甲师前进了350多公里,其中最后四天达220公里,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俘获敌军9.7万余人,战车485辆,卡车4000辆,火炮数百门,成为参战的德国装甲师中战绩最辉煌的一个师。隆美尔的突出表现,赢得了希特勒的赞赏。他荣获一枚武士级十字勋章。法西斯德国的宣传机器也大肆宣扬隆美尔,隆美尔逐渐变成了德军中“战神”一般的英雄。虽然他专横而又抗上,但却是极优秀极有独到见解的指挥官。1941年2月11日,隆美尔奉希特勒之命到北非后,立即对前线地区作了空中侦察,他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2月16日,他正式接管了前线的指挥权。2月末,德军攻占了恩努菲利亚。3月,又利用英军调防,轻敌的有利时机,采取大胆行动,把数量不多的德军和意军组成混合纵队,从塞尔提向穆尔祖赫发起进攻,向前挺进了450英里,给英军以意外的打击。九天之后,他又指挥部队攻占了艾阿格海拉地区的要塞、水源和机场,占领了马萨布莱加,把英军逼到阿吉达比亚地区。隆美尔不给英军以喘息机会,乘英军立足未稳,又于4月2日攻占了阿吉达比亚。他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阻止,继续前进,经过艰苦战斗攻陷了梅希里,使整个巴尔赛高原落入轴心国军队之手。英军只剩下了一支被围困在托布鲁克的部队。隆美尔的进攻使英军损失惨重,曾指挥英军大败意军的奥康诺将军也成了德军的俘虏。不久,英国向北非大举增兵。1941年11月,拥有10万兵员和750多辆坦克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名将奥金莱克的指挥下,发动了代号为“十字军”的攻势,隆美尔以3个德国师、两个意大利军和320辆坦克对阵。由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德军退出昔兰尼加。1942年1月,隆美尔得到150辆坦克的补充。20日,隆美尔获栎树叶双剑勋章,升任非洲军团司令。不久,他守回了昔兰尼加,由此被提升为上将。5月下旬,隆美尔又一次向英军发起攻击,经过一场血战,击溃了英团第8集团军,并向埃及方向挺进。6月19日,他调转头来以3个装甲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向托布鲁克要塞进攻,14小时后将其攻克,俘获英军3万多人。两天以后,隆美尔被授予元帅军衔。到1942年下半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北非战局开始向不利于法西斯德国的方面转化。10月23日,英国名将蒙哥马利率第8集团军向德军发起攻势。希特勒立即将正在休养的隆美尔重新派往非州,但已无力扭转战局。1943年3月31日,希特勒把隆美尔召回最高统帅部,授予他栋树叶钻石勋章,命他免职疗养。1943年8月,希特勒又起用隆美尔,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1943年12月。又任命他为驻法国的B集团军群司令,并负责沿海要塞工事的构筑。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7月17日,隆美尔乘车视察前线返回途中遭美国飞机袭击,他被摔出车外而负重伤。7月20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后,他被指控为谋杀希特勒的同案犯。10月14日,希特勒派人送毒药给隆美尔,并传达了希特勒的允诺:如果服毒自尽,将对他的叛逆罪严加保密,并为他举行国葬,其亲属可领取陆军元帅的全部抚恤金。否则,将受法庭审判。隆美尔选择了前者。希特勒果然下令为隆美尔举行国葬,陆军元老轮德施泰特元帅致悼词,希特勒为其送葬。此时此刻,希特勒还在利用隆美尔的声誉为其摇摇欲坠的第三帝国效劳。虽然隆美尔至死都在为第三帝国效劳,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战绩显赫的传奇式人物。在西方军界,有人称他为“战争动物”,称他指挥的装甲师为“魔鬼师”,英国人送给他“沙漠之狐”的美誉,有人甚至称他为“二十世纪的汉尼拔”。这些显然都是对于他出类拔粹的军事造诣和战术天才的肯定。纳粹之“鹰”凯塞林凯塞林1885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时代他就立志从军,中学毕业后,到巴伐利亚的炮兵部队服役,三年后晋升为少尉,从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他的进取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在炮兵部队时,他就重视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地掌握了炮兵业务。提升军官后,他进入慕尼黑的炮兵与工程学校,系统地学习了测量技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凯塞林的军衔是上尉。大战期间,他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大战结束后,他先是在驻纽轮堡的巴伐利亚第3军司令部任参谋,后晋升少校并调往柏林的陆军司令部任职。1930年晋升中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炮兵第4团营长。希特勒掌权以后,开始大肆扩军,空军是其优先发展的一个军种。1933年10月,已经晋升为上校的凯塞林,奉命参加空军的重建工作,他被派到新成立的航空部负责行政事务。1935年,他因工作出色而晋升为少将。,一年以后又升为中将,并被任命为空军参谋长。整个空军部队的组织与训练,以及高炮部队、空军通讯部队、空降部队的战斗使用和后勤保障,都掌握在他的手中。但事过不久,凯塞林与帝国元帅戈林的亲信——空军部副部长米尔希发生了意见分歧,被解除了空军参谋长的职务,调任驻德累斯顿的空军第3军区司令。1938年初,第三帝国对空军实施整编,他被任命为第一航空队司令。凯塞林重视并善于训练部队,其下属有较好的军事素养。1938年德军占领奥地利和1939年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他的部队都显示了高度的训练水平。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闪击”波兰,凯塞林的航空队受命支援北方集团军的地面作战。他亲自驾驶飞机突击波兰军队,轰炸波兰首都华沙。9月27日,波军全线崩溃,波兰当局投降,凯塞林因作战勇敢,指挥有方而获得铁十字骑士勋章。1940年2月,凯塞林被调往西线,任第2航空队司令。5月,西线开战后,他首次使用伞兵和空运部队对荷兰、比利时的要塞发动攻击。当西欧各国相继沦陷,英国远征军仓皇撤退时,他派出飞机轰炸撤退中的英军,但因希特勒和陆军总部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陆空未能协同行动,致使30万英军主力撤过了英吉利海峡。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将米尔希、凯塞林,施佩尔三人晋升为空军元帅,凯塞林是越过上将而直接晋升元帅的。1941年5月末,凯塞林指挥的第2航空队被调往东方,准备实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侵苏战争爆发后,他负责支援中央集团军群的行动,掩护中央集团军群突破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而合围莫斯科。每次战役开始,都由凯塞林指挥的航空队首先进行狂轰滥炸。开始几次战役比较顺利,但到莫斯科战役时,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莫斯科的秋天多雨、浓雾,对德军的进攻极为不利。德军的轰炸收效甚微,而且人员、物资损失都很惨重。凯塞林为了改变被动局面,曾几次驾驶飞机突袭莫斯科,探索在恶劣气候下增强轰炸效果的办法。他要求对地面进行攻击的飞行员尽最大努力在森林、丘陵、村庄上空作低空飞行,尽管如此,对莫斯科的轰炸仍没有得到使希特勒满意的效果。1941年11月,英军在北非大举增兵并实施反攻,德、意的非洲兵团处在危机之中。希特勒于12月任命凯塞林为南部空军总司令,管辖驻在意大利南部和希腊南部的两个航空队和其它的加强部队。他以意大利和希腊为基地,支援德军在北非的行动,保护后勤补给线,由于凯塞林的支援,隆美尔的非洲兵团才免遭厄运而获得了喘息机会。1942年1月,隆美尔在凯塞林的支援下,向英军发起反攻,再次夺取了昔兰尼加,5月,又重创英国第8集团军,攻占了托布鲁克要塞,追击向阿拉曼溃逃之敌。8月,英军名将蒙哥马利接管了第8集团军的指挥权,进而发动了强大的反攻,重创德意非洲兵团。11月,美军在北非登陆,形势对德军更加不利。凯塞林在被迫分散兵力的情况下,仍然夺得了局部制空权,建立了所谓“凯塞林隘道”。在北非之战的最后阶段,凯塞林接连获得了栎树叶勋章和抵树叶带剑勋章。当他完成了第200次战斗飞行时,,希特勒又给他颁发了一枚前线飞行金质别针。1943年夏,英美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初,意大利与盟国秘密签订了停战协定,意大利的部队停止了抵抗。凯塞林便和德国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司令隆美尔一起,把管辖区内的意军缴械。但是,他们在意大利防守问题上却发生了分歧。隆美尔主张撒至北部亚平宁山一线,而凯塞林主张在南部罗马与那不勒斯一线设防。希特勒采纳了凯塞林的意见,并任命他为西南战区总司令。起初,德军统帅部以为凯塞林在英美联军的强大压力下必败无疑。而凯塞林却守住了萨莱诺——福贾一线,入冬以后,又撤至加里利亚诺——卡希诺——亚德里亚一线继续抵抗,直到联军攻取罗马,凯塞林的部队才撤至亚平宁山负隅顽抗。1944年7月19日,当他服役届满四十周年的时候,希特勒授予他栎树叶钻石勋章。1945年3月,凯塞林接替轮德施泰特出任西线总司令,战争接近尾声时,他又任南线总司令。德军彻底崩溃后,凯塞林率部向美军第101空降师师长泰勒投降。1947年5月,他被送到驻威尼斯的一个英国军事法庭接受审判,被判处死刑,10月又改为无期徒刑。1952年10月被释放后,居住在德国,撰写回忆录,1960年7月16日死于心脏病。战争恶魔东条英机东条英机出生于日本的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东条英教是创造日本陆军的“有功之臣”。东条英机在其父的熏陶下,从小就在灵魂深处埋下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思想。公元1899年(明治32年),16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幼年学校就读,三年之后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少年立志从军的东条英机,从小就爱打架而不爱学习功课,即使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他也从不服输。他上了陆军中央幼年学校之后,学习成绩仍然不好,但打架却名列前茅。有一次七、八个同学揍他,他被打得狼狈不堪。据说他由此领悟到“力气再大,只能对付一个敌人,要战胜众敌,还得靠学习”,于是他擦干眼泪,猛用起功来。1904年,他升入陆军学校,当上了士官候补生。当时日俄战争已经爆发,他只学习了10个月便提前毕业,并得到了少尉军衔。决心做“天皇陛下的御盾”的东条英机,跟着新组建的师团到了中国东北,和他的父亲来到了同一个战场。但是,还没等他参加战斗,日俄战争便宣告结束了,他也随队“凯旋而归”。1915年(大正4年),33岁的东条英机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在陆军省当了一段时间副官之后,又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回国后担任过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军事局课员、整备局动员课长等职。公元1929年(昭和4年)。他被任命为步兵第一联队长。为了显示武士道津神,他经常在没人的地方练嗓子,练就了一副大嗓门,喊一声“立正”能把人们吓一跳。1933年,51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陆军少将,并被调到参谋本部工作,不久又被任命为军事调查部部长。当时,日本陆军积极插手日本的政治活动,东条英机也参与了这种活动的幕后策划。当时日本各政党做为推行政治的中心势力,对于“九-一八”事变及军部对此所持的态度感到不满。东条英机马上对政党发表的不利于军部的言行进行了“调查”,指控这是“挑拨军民关系”,以此封住了政党对军部批判之口。从此,日本加速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滑了下去。1935年(昭和10年),东条英机出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再度来到中国东北。他下车伊始,就亲自出马,动员军警,搞所谓“整肃纲纪”,“强化治安”,讨伐“土匪”,疯狂地镇压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为此,他很快被晋升为陆军中将。1937年(昭和12年)春,他又当上了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7月7日,侵略中国华北的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东条英机立即率关东军进攻察哈尔省,超过长城,侵占了张家口等地,并炮制了听命于日本人的所谓“察南自治政府”。“九-一八”事变前后,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内阁中越来越多,军部渐渐控制了日本政局。1938年(昭和13年)春,东条英机回到东京,当上了陆军次官,成为新任陆相板垣的助手。不久,他象海军次官山本五十六兼任海军航空本部部长那样,也兼任了陆军航空本部部长。11月28日,东条英机在“陆军管理事业主恳谈会上”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演说。他扬言要准备对中国和苏联两国正面战争,而后全部占领中国。当时日本国内就有人对他的演说不满,认为一个陆军次官发表如此重要声明,未免有些轻率。经济界人士痛骂东条英机好似恶魔一般。不久,这位“恶魔”又调任航空总监。他上任后大力强化和扩大侵华的日本航空兵。他对航空技术是门外汉,但为了表示对技术人员和飞行人员的信赖,经常“勇敢地进行空中旅行”。他一方面吹嘘日本航空兵在“物的方面是出色的”,另一方面鼓吹发扬武士道津神。对于死在中国的众多航空人员的“遗族”,又是设宴招待,又是“祝愿各位能毫无拘束地参拜完”神社,以图换取一个“人情将军”的美称。1940年7月,57岁的东条英机当上了日本内阁的陆军大臣。他在特任式结束后表示要“粉身碎骨以向克服艰难时局迈进”;他于就任伊始的深夜参拜在中国战场死去的“皇军将士”的神社,表达了他实行军国主义化的决心。同年9月27日,日本同德、意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划分了势力范围。这进一步鼓舞了东条这个极端狂爇的军国主义分子的侵略扩张野心。1941年(昭和16年)初,东条以“今年正是非常时期中的超非常时期”这番话为引子,向部内人员作了训示。时隔一天,“战阵训”发表了。东条炮制的这个为“在战阵中盛开鲜艳之花”而“灌输养分”即宣扬法西斯津神的“战阵训”,曾被一些人吹嘘成是“国民训”。为了完成“圣战”——侵略扩张,东条强调要“攻必取,战必胜”,“发挥服从津神”,“命令一下,欣然投身于死地”;要求日军“生活务期简朴,不自由应思为常事”,“纵令有遗骨不归之事,敢于毫不为意”;还应“勿嫉他人之荣达,勿怨己之未被重用,应顾而思己诚之不足”,只管卖命,“作国民之模范”。1941年10月,东条当上了日本内阁首相。他在组阁时抛弃了已往的谋求政界势力均衡的方针,陆军成了内阁的骨干力量。东条还兼任内务大臣和陆军大臣,使权力日益集中和一元化。这时,东条已晋升为大将。这位军人首相一上任便在政府声明中重申“既定国策”,即“完成支那事变,确立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继续侵略中国,占领南太平洋各国,同时追加军费预算。他表示要“以决不后退之意志,率先亲临前线,辅弼皇谟。”拿日本人民的生命财产作赌注,进行战争赌博。他不断发表讲话,要求日本人民“信任政府”,勒紧裤腰带,因为“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将出现进一步紧缩的情况是不得已的”,“对于政府的方针措施即使见到有什么不足之处,与其议论它的是非,莫如首先用我们国民的实践来加以补偿”。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时间12月7日),日本帝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英宣战。此时,日本海军已经对珍珠港的美军进行了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了。以东条为总裁的法西斯军国主义组织“大政翼赞会”恰在这一天召开第二次中央联合会议,身穿军装的东条在会上说:“对美国和英国宣战的诏敕业已颁发”,“希望各位火速回到各自的岗位去,要在各自的岗位上指导国民,为突破艰难而勇往直前。”1942年5月,日本海军在珊瑚海之战中首次受挫,6月,在中途岛之战中又遭惨败,从此便丧失了在太平洋上的主动权。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拖住了大量日军,使盟国进一步赢得时间,并转入反攻。1944年7月,塞班岛、关岛都被美国攻占,塞班岛日本守军全部覆灭的消息传到日本后,惨败已久的真相逐渐为日本国内所了解,于是国内批评之声四起,严厉抨击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东条。东条被迫于7月18日提出辞呈。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东条英机被定为甲级战犯,在美军前往逮捕他之前,开枪自杀未遂。后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确认了他发动战争,侵略别国等罪行,于1948年将其处以绞刑。山本五十六1884年4月4日,日本长冈市武士高野贞吉家的第六个儿子呱呱坠地了。因为这一年高野贞吉56岁,所以给儿子取名为“高野五十六”。这位贫困武士的儿子,自幼具有坚强的意志和争强好胜的进取津神。17岁那年,他考入江田岛海军学校,1904年毕业后任“日进”号装甲巡洋舰上的少尉见习枪炮官,参加了日本海军名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1904——1905年的日俄海战。在战斗中,他负了重伤,左手的食指、中指被炸飞,下半身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累累弹痕和终身残疾。由于他只剩下了八个手指,同僚们给他起了个“八毛钱”的绰号。1914年,他以上尉军衔进入海军大学深造,1915年晋升为少佐。1916年,他从海军大学毕业后,登记为山本带刀之养孙,改姓“山本”,由高野五十六成为山本五十六。他是一个孝子,当军官后还常常回乡为高野、山本两家的祖坟扫墓,大部分薪水都寄给了母亲,接济哥哥、姐姐,有时还为亲戚和老师的子弟缴纳学费。据说这是他迟迟不成家的一个重要原因。1918年8月,山本和故乡一位朴实、美貌的挤牛奶姑娘礼子在东京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生有两男两女。山本五十六身材短粗,略显驼背,但却很结实。他身高只有1.59米,与他崇拜的偶像东乡平八郎恰好一般高。他外表文质彬彬,神情忧郁,显得心事重重,内心却倔强刚健,胆大心细,深谋远虑,富有带兵才能。1924年,山本刚调到霞浦航空队任副队长时,这里的飞行员留长头发,蓄小胡子,军容不整,军纪松弛。他决心加以整顿。可这些散漫惯了的飞行员。起初根本看不起这位其貌不扬的外行长官。年已40的山本,除严格要求部属履行自己的职责外,每天主动象小伙子一样接受几小时的飞行训练。没过多久,他的飞行技术超过了不少青年学员,达到了单飞教练机的水平。他以自己的意志和才干,在飞行员中建立了威信。在山本的组织指挥下,霞浦航空队的训练和军纪焕然一新。1926年,山本调任赴美时,队员们十分惋惜。当山本乘坐的”天洋丸”号起航时,一个中队的飞机出现在该船上空,飞行员们驾机俯冲掠过,向他们尊敬的上司道别。1928年,山本从美国归国,先后在巡洋舰“五十铃”号、航空母舰“赤城”号上担任舰长和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等职。1930、1934年两次赴轮敦参加海军裁军会议。1934年晋升中将,就任航空部部长。在此期间,山本最感兴趣的是飞机,他大肆鼓吹“空军本位主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进攻战”。他以东乡平八郎的一举成功的战略思想为基础,认为要与实力雄厚的美英开战而躁胜券,必须突然袭击,先发制人,开战之初就使对方崩溃。偷袭珍珠港的大胆设想的出笼,正是山本战略思想的必然产物。美国人约翰.托兰对山本进攻珍珠港计划的产生曾有一个符合逻辑的推测。1921年,美国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四年后该书的部分内容被创作为小说,取名《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描写了一支日本舰队偷袭珍珠港、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情况。这本书被日本海军参谋部译成日文,列入海军大学的课程。该书出版时,山本正在华盛顿任武官,这位孜孜不倦地钻研海军学术,又具有相当英语造诣的山本,不可能不注意到这本书。奇袭珍珠港作战计划的产生与山本的性格特点也有密切的关系。山本是个冒险家,极喜欢在陡壁、桥边等危险的地方表演倒立行走,对赌博尤为着迷。西方有人针对奇袭珍珠港之战说过,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山本正是赌徒,他把赌博和碰运气的游戏看得比饮食还重要,玩扑克、打桥牌、下围棋、打赌都称得上是行家里手。他与同僚赌,与部属赌,还常跟艺妓赌,走到那里,赌到那里,而且赌得认真,赌技超群。1910年,山本为一件不大的事与他的密友掘一下子赌了3000元,这笔钱在当时能买幢好房子,结果山本输了。虽然掘一笑了之,山本却坚持还债,每月从薪金中扣,一直扣了十几年。山本出使欧洲时,进过好几个国家的赌场。传说由于他赌得太津,赢钱太多,有的赌场经理禁止山本入场。山本也曾夸口说,如果让他在世界上逍遥两年,赢的钱至少能买几艘大军舰。总之,东乡的影响,美国的小说,加上山本个人秉性等各种因素,促成了奇袭珍珠港计划的形成。1939年9月1日,在德国入侵波兰的当天,山本当上了联合舰队司令官。从这时起,他基本上可以放手按他的观点建设现代化日本海军,训练重点放在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航空兵方面。在1940年的一次春季演习中,当他看到航空兵在训练中取得理想成绩时,转身对他的参谋长说:“训练很成功,我想进攻夏威夷是可能的。”从这时候起,山本就着手准备珍珠港之战了。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极端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统治集团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紧张的模拟训练。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机群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成功。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7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辅助舰艇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日本联合舰队的军官们握手相庆,欣喜若狂。山本虽故作镇静,但他的部属们仍看得出他激动得满脸通红,露出开心的笑容。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把12月7日宣布为“国耻日”,而大洋另一边的日本举国欢庆。山本五十六立即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英雄。由于山本策划和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远距离偷袭的奇迹,使得他威名大震,显赫一时。山本面对其一生的最得意之作,并没丧失理智。他深知,当时美国的生产能力数倍于日本。美国的战争机器一旦开动起来,日本断难获胜。出于赌徒的本能,山本想对美国再进行一次奇袭,进攻珍珠港西北近1300英里的中途岛。但是,这次山本输了。由于美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赢得了作战准备时间,调兵遣将,布下了伏击日军的陷井,以劣势兵力重创日军,击沉了日本的4艘航空母舰,一舰重巡洋舰,重伤1载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击毁日机332架,数千日军官兵包括许多富有经验的舰载机飞行员丧生。美军仅损失航母一艘、驱逐舰一艘,飞机147架。这一挫折,沉重打击了山本的自尊心,日本海军也从此开始走下坡路。1943年4月,美军情报人员再次破译了日军的密码,获悉山本将于4月18日乘中型轰炸机,由6架零式战斗机护航,到前方视察的消息。罗斯福总统亲自做出决定:“截击山本。”美国人从容部署,派出战斗机空中伏击,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第二天,日军找到了座机残骸。山本五十六依然被皮带缚在座椅上,他头部中弹,仍挺着胸,握着佩刀,但垂下了头。日本方面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封锁了34天。5月21日东京电台才宣布“山本壮烈牺牲”的消息。日本当局追授山本元帅军衔。6月5日,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葬礼。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然而,在这宁静温和的空气里却蕴藏着一种令人紧张的气氛:主要街道都戒严了,军警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般盯着各个路口、建筑窗户的每一个可能隐藏刺客的地方。游动哨交叉巡逻着,还有一些暗哨隐蔽着。不久以后,人们便知道了这一切的原因。原来,这天,苏、美、英三国首脑、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线的三个主要领导人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正在德黑兰举行会谈,商议反法西斯斗争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此前,1942年1月1日,包括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标志着反法西斯战线的形成。1942年1月22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遭到惨重失败之后,美英两国与苏联进一步结成了同盟,共同对德、意、日作战。1942年底到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彻底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局势。下一步的行动如何协调统一,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有了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下午3点,一辆黑色的伏尔加轿车悄然驶近了一幢看上去很平常的灰色小楼。身着元帅制服、胸佩列宁勋章的斯大林下了车,走进楼里。罗斯福正等着他呢。这位美国历史上连任4届总统的传奇般的人物身穿蓝色便装,从轮椅上伸出手去,紧紧握住斯大林那双粗糙而温暖的大手。“太高兴见到你了!”两人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说道。这是他们的首次见面。稍后,身材雍肿、行动略显不便的丘吉尔也到了。会谈开始。三国领导人都表示了良好的愿望,希望会谈能取得圆满成功。丘吉尔还把一支特地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铸造的宝剑赠给了斯大林。斯大林郑重地接过宝剑,轻轻地吻了一下,转身递给伏洛希洛夫,命他交给苏联仪仗队,捧了出去。这一切都使会议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气氛。然而,当会议进入实质性阶段时,分歧出现了。斯大林强调说:“英美两国不能再拖延时间了,必须早日开辟第二战场。现在我们苏联人抗击着大部分德国军队,承受着无比沉重的物质和人力压力。”其实早在1941年,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了要英国开辟第二战场、牵制一部分德国军队、减轻苏联压力的要求,却遭到了拒绝。后来,几经电话交流和书面磋商,美英两国终于答应了斯大林的要求。这次会议就是商量具体行动计划的。也许是一种自私本能作祟,想让别人去牺牲,自己却隔岸观火,也许是出于什么别的考虑,总之,丘吉尔虽然答应了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并且已经制定了“霸王行动”计划,却拖延着迟迟不动手。这时,他又想推翻从法国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地中海战略”,他说:“考虑到种种复杂的情况,我主张英美从地中海进攻意大利,然后进军巴尔干半岛。”斯大林耐着性子说:“目前我们需要的是给德国人狠狠一击。巴尔干离德国心脏太远,不可能达到这一效果。因此,还是赶快执行‘霸王行动’计划好。”丘吉尔沉默了一会儿,又提出两路并进的主张,实际上还是想以巴尔干为主战场。这时,斯大林再也忍耐不住了。这位工人出身的领袖霍地站起,“啪”地一拳砸在桌子上,怒声道:“我们的人民每天都在流血牺牲,我们的孩子因没有面包吃而正在挨饿!而有的人却在这时只顾抢夺中欧的地盘,置人民的牺牲于不顾!我是在这里浪费时间!”说完他气冲冲地就要离开会场。罗斯福也看出,丘吉尔是想从巴尔干打进中欧,以便在苏联红军到达之前抢占奥地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他也觉得丘吉尔太过份了。他见斯大林生气地要走,连忙劝阻他。同时也劝阻了丘吉尔,因为他也正站起身来,准备离去。罗斯见气氛有些紧张,便打趣地说:“怎么,你们欺负我走不动路,想显示你们有两条健康的退吗?”他的退因小儿麻痹后遗症一直不能站立。这位奇人是在轮椅上领导着一个世界强国,并使它从经济衰退中复苏过来。也是他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打破了意识形态界限,说服丘吉尔与社会主义的苏联合作,共同抗击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斯大林和丘吉尔自觉失态,听罗斯福这么一说,也不觉哑然失笑,气氛缓和多了。就这样,经过几天的反复磋商、争论,三位领导人终于达成了共识,决定在1944年5月,由英美在法国诺曼底登陆作战,实现“霸王计划”,开辟欧洲战场。而苏联也同时发起攻势,以阻止东线德军西调。三位领导人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在协议上签了字。随后,罗斯福首先伸出了他的手,斯大林跨上几步,紧紧握住了它们。丘吉尔稍为迟疑了一下,也伸出了双手。三位巨人的手握在了一起,久久不分开。这是历史性的一握。这一握,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加速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灭亡。同时,也使人类打破划地为牢的陋习、消除意识形态差距、共同承当起道义和责任的先例。从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世界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正如罗斯福在庆贺丘吉尔69岁生日的宴会时所说的:“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但是德黑兰会议已经证明,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我们是可以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世界人民的利益而共同行动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见那条希望的彩虹。”刺杀希特勒1944年7月20日中午,腊斯登堡德军大本营一座简易木板房里,希特勒正召集一些高级将领举行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天气炎爇,会议室所有窗户都打开了。陆军总司令部作战处长正在汇报苏德战场的情况。一位年轻军官站起身,对旁边的人说:“我去打个电话,请帮助留意一下这个公文包,里面有机密文件。”说罢,离开会议桌,走出门外。“轰隆”一声巨响,会议室笼罩在了烟尘中,碎片横飞,喊声顿起,记录员被炸得血肉模糊,一个军官被汽浪弹出了窗外……“有人行刺!卫兵!卫兵!封锁大门,全面搜查!”警卫长官冲出会议室大声命令道,一部分卫兵冲入屋子,呛人的烟尘中,只听得一片声吟声。“元首在哪里,快去保护元首!”“搜查刺客,别让他跑了!”炸弹是从那个刚刚离开会场的青年军官的公文包中爆炸的。他叫史陶芬贝格,出身于贵族家庭,曾在德军参谋总部,陆军总司命部任职。他为什么要刺杀希特勒呢?当时,德国陆军军官特别是高级将领,虽然拥护希特勒的侵略政策,但对纳粹党党徒们的横行霸道,尤其对希特勒在军事上的急躁冒进深为不满和厌恶。1944年夏季,德军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德国已经陷入困境,而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劝阻,更加一意孤行。于是陆军一些高级将领决定除掉希特勒,接管政府,组成以贝克将军和格德勒博士为首的临时机构,负责与反法西斯盟国进行谈判,签订和约。策划这次行动的还有国内驻防军总司令奥尔布里希将军、陆军统帅部通讯处长菲尔基贝尔和柏林卫戍司令哈斯将军。而具体执行爆炸任务的就是受命在大本营会议上向希特勒汇报“新编人民步兵师”情况的,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史陶芬贝格。爆炸造成一阵混乱,史陶芬贝格急速跳上汽车,冲出了大本营的大门。几分钟后,他登上了等候在机场的飞机,飞向策划这次行动的总部——柏林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部。此时,守候在离会议室不远的通讯处长菲尔基贝尔将军拨通了柏林奥尔布里希特的电话,把发生的一切告诉了他,并让他转告国内驻防军司令弗洛姆,向各地驻军发布密电,宣布希特勒的死讯和陆军接管政府的消息。不料,弗洛姆拒绝马上下达命令。他虽然事前了解密谋行动计划,并表示了同情和支持,但他并没有参加密谋组织。他决定亲自给大本营通话,了解真实情况,再做决定。大本营的卫队长接过了电话,答道:“元首安然无恙,只是右肩受了点轻伤……”听说希特勒没有死,众人都大吃一惊,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史陶芬贝格赶回了总部。他见同谋者没有行动,大为失望。他明白,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尽管没有亲眼看到希特勒是死是活,他却一口咬定希特勒已被炸死,元首没死的消息是谎言谣传。奥尔布里希特、哈斯等人随即行动起来。他们软禁拒绝合作的弗洛姆,并立即发出元首已死的密电,命令国防军担负起保卫国家的重任。一时间,慕尼黑、维也纳、布鲁塞尔、巴黎等地,密谋者控制了局势。史陶芬贝格等人也按计划开始接管首都柏林。柏林警卫营营长雷麦尔少校接到哈斯的命令,闯入了宣传部长办公室宣布逮捕戈培尔,“奉哈斯将军之命!元首已死……”“胡说!”戈培尔厉声说,“来,你听听。”他拿起话筒,接通了大本营,话筒中传来了希特勒那特有的嘶哑声调。雷麦尔一怔,马上立即报告说自己并不知道这一陰谋,并表示坚决效忠。希特勒当即提升他为上校,叫他服从戈培尔指挥,逮捕反叛者。雷麦尔受宠若惊,马上派人控制了电台,广播说:“有人企图谋刺元首,但元首仅受一点轻伤,安然无恙。”听到这一消息,各地驻军将领为保全自己性命,纷纷停止政变活动,形势急转直下。当天傍晚,雷麦尔率领士兵冲入了柏林国内驻军总司令部,他们释放了被软禁的弗洛姆。急于洗刷自己的弗洛姆,立即逮捕了史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持、哈斯和贝克等人。在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审讯”后,弗洛姆下令将史陶芬贝格、奥尔布里希特拉到楼下院中枪毙。年老的贝克将军请求自尽,他颤颤巍巍地连开两枪,都没有击中要害。弗洛姆对旁边的士兵说道:“帮帮这位老先生的忙吧。”士兵抬起枪结果了贝克的性命。第二天凌晨,希特勒向全国广播:“我的德国公民们,今天我向你们讲话的目的,是让你们听听我的声音,让你们知道我的确安然无恙……”接着他宣布,人人有义务逮捕反叛者,若有抗拒,格杀勿论。随后,党卫军总司令、盖世太保总头目希姆莱取代弗洛姆任国内驻防军总司令,遵照希特勒的命令,在全国及占领区开始大规模地搜捕和屠杀。秘密行动的参与者,还有一些毫无关系的近5千人被枪杀,约1万人被关入集中营。德军中一批高级将领也遭到“清理”。其中有,事发当天正在医院养伤的德国非洲装甲军最高司令隆美尔元帅,据说在被捕的密谋分子那里查出的一份名单上,隆美尔被内定为“帝国总统”。还有名躁一时的维茨勒本元帅、克鲁格元帅和哈斯将军、菲尔基贝尔将军、瓦格纳将军、格德勒博士等,当然也包括那位扮演了滑稽角色的弗洛姆将军。拙劣的“跳马”1944年初,德国柏林的纳粹最高统帅部内,希特勒听完了两位军官的汇报后,怒气冲冲,“那就是说,还是没有我所希望听到的铁托被消灭的消息!”凯瑟尔元帅一个立正,回答说:“是的,到目前为止还是这样。我的元首,我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希望很快就会有好的消息。”站在凯瑟尔身边的约迪将军接着道:“我总觉得,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在意大利投降后,南斯拉夫抵抗游击队的力量又大大加强了……”约迪开始讲述消灭铁托计划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希特勒一边听着,一边神经质地用指敲着桌子,说道:“要消灭南斯拉夫游击队,关键在于消灭铁托;消灭了他这个神通广大、有着很强的组织群众能力的人,也就消灭了他的抵抗运动……”那还是在1941年,德、意法西斯以56个师的兵力,于4月6日黎明,不宣而战向南斯拉夫发动了突然袭击。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向德国投降。而以南斯拉夫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铁托为首的南共中央,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领导人民在全国展开了游击战抵抗运动。那年9月,南斯拉夫游击队最高司令部从贝尔格莱德迁移到了塞尔维亚西部解放区的森林。铁托化装成富商,穿过了敌人的一个又一个关卡,乘火车到达解放区边界,进入了丛林领导武装斗争。德、意法西斯曾出动了8万军队,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妄图一举消灭游击队,最终却未能得逞。他们又悬赏十万马克取铁托的人头,结果不仅没有捉到铁托,反而使铁托的声誉和威名更大。希特勒明白要消灭南斯拉夫抵抗运动,首先就要千方百计除掉铁托。这时,德国情报机关又送来了一份重要情报:铁托的最高司令部在德尔瓦尔。“好!”希特勒欣喜若狂。“用空降部队!给他来个突然袭击,彻底消灭铁托。嗯……”他沉吟了一下,“这个行动计划就叫作‘棋盘上的跳马’吧。铁托啊、铁托,这回看你还能逃出我的手心。哈、哈、哈……”希特勒发出了他那特有的神经质的大笑,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铁托被消灭的情景。5月25日清晨,在德尔瓦尔南斯拉夫游击队最高司令部的山洞里,铁托第一个醒来。今天是他的生日,同志们准备给他举行一个小小的庆祝活动,裁缝已经给他赶制出一套制服,他想早点取回来试穿一下。他刚走出山洞,忽然看到两架德国轰炸机飞来,开始投掷炸弹。随后而来的运输机上跳下了许多的伞兵。游击队员们迅速进入了战斗岗位,保卫最高司令部的战斗打响了。铁托站在阵地前,举起望远镜观察着。子弹在他身边呼啸而过,岩石碎片四下飞迸。“铁托同志,这里太危险,请你回到山洞里!”指挥作战的游击队军官对铁托说道。铁托没有听从,指挥官只好严厉地大声说:“铁托同志,我要求你回去!”游击队员也纷纷让铁托离开。铁托这才回到山洞。德国伞兵开始向山洞进攻,他们大声叫喊着“活捉铁托”,一边射击,一边扑了上来。看到形势比较危急,最高司令部决定放弃山洞。游击队员用皮带做成一条长绳,大家顺着长绳滑下了山崖,到了山下一条已经干涸的小河河床上。游击队员蹦跳着,利用稀疏的小灌木林或石头堆作掩避,通过这段开阔地带。正在这时,第二批德国飞机又飞来了,开始在开阔地上空俯冲扫射。“卧倒!”两名战士同时跃起身扑向铁托,筑起一个活的掩体,保护着铁托。子弹噼里啪啦落在身旁,溅起阵阵尘土。他们起身拍了拍衣服,继续向前跑去。战士们好几次就这样掩护着铁托。已近中午的阳光,让人感到像灼烤一样,大家浑身都被汗水浸透了。一个战士跑上前对铁托说:“元帅同志,让我来背你的自动步枪吧。”“我可不想被缴械。”铁托笑着回答道,继续背着枪前进。很快,游击队员们又进入了森林中。随后传来消息,保卫最高司令部的战士们已经击溃了德军的伞兵部队,残余的敌人也被打退到一座工厂的废墟和坟场上去了。铁托笑着同游击队员说:“要抓到我可没那么容易,我有这么多的‘守护神’呢。”“棋盘上的跳马”计划又告破产。指挥这次战斗的德国将军只得到了一套铁托留在山洞里的元帅服,送回了德国。看到自己煞费苦心的计划只得到这样一个结果,希特勒气得大骂手下无能,又感到无计可施。墨索里尼的末日1945年4月26日深夜,一支由30辆汽车组成的德国和意大利法西斯分子的车队,在漆黑的夜色中,向着意大利边界的穆索急驶着。“停车!停车!”道路上突然出现了全副武装的意大利游击队员,他们早已得到消息,埋伏在了这里。前面几辆军车停了下来,车队后面的意大利人的几辆汽车见势不妙开始逃窜,有的掉头向回开,有的拐向旁边的崎岖山路,有的准备向穆索方向冲去……“哒哒哒……”游击队员手中的冲锋枪吐出了火舌,他们分头进行堵截。很快,逃跑的人全部落网。游击队押着车队开到了东戈市。他们开始对每辆车进行检查。奈里大尉爬上了第3辆汽车,几个德国人在窃窃私语着,他用犀利的目光扫视着车中,角落里一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他蜷缩着,身上盖着件军大衣,露出的两条退上穿着只有高级军官才有的镶着金色条纹的法西斯军裤。“他是谁?”奈里问道”“一个酒鬼。”德国人回答。奈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跳下车,对几个游击队员小声说:“注意这辆车,别让它离开!”随后,走向指挥部去报告他发现的可疑人物。游击队员和宪兵向汽车围拢过去,车上的德国人纷纷跳下车,远远地站到了一边,注视着。穿着金色条纹军裤的人慢慢站起来,举起双手,弯着腰下了车。一审讯,他正是意大利法西斯头子墨索里尼。听说墨索里尼被抓住了,人们激动万分。其实,早在1943年夏,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法西斯军队节节败退,墨索里尼众叛亲离,一群军官和政要发动了政变,将他赶下了台,并把他软禁在一座高山顶。不久,意大利宣布投降,退出战争。但是在9月13日,希特勒派出一支党卫军小分队,用滑翔机把墨索里尼救往了德军占领下的意大利北部。两天后,墨索里尼宣布成立新的意大利共和国,并立即处决了一批发动政变赶他下台的人,包括有他的女婿齐亚诺。经过一年多的苟延残喘,到1945年初,德军的防线一一被摧跨,反法西斯起义席卷了整个意大利北部,眼见末日来临的墨索里尼收拾起金银财宝,带上他的情妇,他装成德军军人,企图混在德军车队里,逃出边境,去到瑞士过流亡生活。可他最终还是没能逃出游击队的包围追击。4月28日,意大利人民举国欢庆从法西斯奴役下解放。这天下午,游击队总参谋部派瓦莱里奥上校来到东戈,根据民族解放委员会的命令,他将代表总部就地处决墨索里尼和其他几个法西斯头目。傍晚时分,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被押上了汽车。为预防意外,瓦莱里奥把墨索里尼的军帽往下拉了拉,以免别人认出他来。汽车开到了贝尔蒙特别墅附近的一块高地停下。游击队员把墨索里尼等人拉下车,让他们站到别墅的篱笆旁边,荷枪实弹的士兵守卫在四周。看到这阵势,墨索里尼明白自己的末日来到了,他瑟瑟发抖。瓦莱里奥宣布以意大利人民的名义判处他们死刑。“呼呼”,枪声响过,墨索里尼和他的情妇倒在地上。瓦莱里奥又对准墨索里尼补了一枪。第二天上午,墨索里尼的尸体被运回到米兰的洛雷托广场,被人们用电线倒吊在一个废弃加油站的钢梁上。这个法西斯魔头遭到了千百万人的指责和唾骂。希特勒的末日1945年4月25日,苏联红军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并与英、美联军会师。随即红军突入市区,开始了激烈的巷战。战火熊熊,炮声雷鸣。法西斯魔王的大本营柏林总理府已是一片废墟。胆颤心惊的希特勒躲进了离地面50英尺的地下室。他像一头困在笼中的野兽,疯子一样大声地吼叫着:“我没有可信赖的人。他们都背叛了我!”就在几天前,空军总司令戈林坐上满载着金银财宝的汽车逃出了炮火连天的柏林。随后从萨尔斯堡打来电报,声称要“接管帝国全部领导权”。党卫军总头目、陆军元帅希姆莱也独自逃出柏林,准备和西方盟国谈判投降。希特勒下令党卫军将军施坦因纳向苏联红军反攻。但这个将军不仅没有反攻,还认为只有把部队带到西线投降美国人才是上策……希特勒不停地咒骂着,“扯谎!不忠!懦弱!”他又开始对着无线电话声嘶力竭地叫喊:“海因里希的军队在哪里?温克在干什么?第九军团呢?赶快来柏林解围!”他不知道,温克的部队和第九军团早已被红军消灭,海因里希的军队正在向西溃退……希特勒颓然仍掉话筒倒在了沙发上。一阵巨烈的爆炸声,使他浑身打了个冷战。他感到末日就要来临,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可怕的场景:他的尸体被愤怒的群众拖着游行,又被头朝下吊在广场上,成千上万人对着他的尸体吐唾沫,指着他的尸体尽情臭骂……一想到这里,希特勒感到一阵怞心的疼痛。他转身对站在一旁的卫队长格林说道:“你去准备两条毛毯和足够焚烧两具尸体的汽油放到我的卧室”。格林怔怔地看着他,不明白他要干什么。“我和爱娃将在此自尽。你用毛毯把我们裹起来,抬到上面花园焚烧掉……“是,遵命,我的元首!格林结结巴巴的说着,退了出去。4月29日,希特勒口述了两份遗嘱:在政治遗嘱里,任命海军元帅邓尼茨为他的“继承人”;在生活遗嘱里,他决定与情妇爱娃-勃劳恩结婚。当天深夜,婚礼在地下室地图室举行。不停落下的炮弹,震得地下室顶上的土灰纷纷落下。爱娃紧张地催促着“请快一点!”冒着炮火来到地下室,主持婚礼的市政府参议员瓦格纳也十分紧张。他连希特勒父母的姓名、结婚登记的日期都来不及问明填好,就在希特勒身份证明一栏里,写上了“我清楚”。接着,他又用颤抖的声音分别问过希特勒和爱娃是否愿意结为夫妻,然后在证书上签了字,仪式就宣告结束了。第二天中午,苏联红军已经打到离总理府只有一条街了。陷入绝望中的希特勒,再次检查海军元帅邓尼茨是否已遵照他的旨意成为他的“继承人”,接着发布命令逮捕希姆莱,囚禁戈林,并命令军队抵抗到底。午饭后,希特勒和他的“新娘”同部下告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久后,外边的人们听到一声枪响。希特勒坐在沙发上,用一支7.65毫米口径的手枪,冲着自己的右太阳袕开了一枪。他的头奇拉下来,血从脸上流下来,流到了沙发和地毯上。一旁的爱娃-勃劳恩吞下了剧毒的氰化钾,脸上肌肉怞搐,双脚蜷缩在沙发里。卫队长格林和几个随从军官走进来,用毛毯裹起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一起抬着走出地下室,放在总理府花园的一个小坑里,浇上汽油,然后把点燃的纸卷扔了上去,火焰熊熊燃烧起来。苏联红军的炮弹仍不时地落下,在花园里爆炸,格林等人只得站在地下室入口处看着。随后,法西斯的第二号党魁、第三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也模仿希特勒,先毒死了6个孩子,然后命令部下开枪打死自己和妻子。5月2日,苏联红军占领柏林,30万德军官被俘投降。5月8日,在柏林正式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统帅部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德军所有部队向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和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希特勒和他那自吹是“千秋帝国”的法西斯德国一齐灰飞烟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胜利结束,5月8日这一天,被宣布为欧洲胜利日。广岛“蘑菇云”1945年8月6日清晨,似乎仍是与往日一样的平常的一天。日本广岛云气清朗,有些闷爇。尖厉的防空警报响起来,但人们并没有显出特别的惊慌。美国飞机频频飞临日本上空,几乎每天都要投下成吨成吨的炸弹,不过广岛还一直没有遭到大的轰炸破坏。警报响过,几架美国飞机在广岛上空盘旋了数周后离开,并没有投掷炸弹。整个城市又恢复了平静。人们没有意识到一场巨大的灾难正悄悄袭来。8时刚过,警报再次响起。很多市民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没去防空洞。一些人还抬起头看着天上慢慢飞来的3架B-29轰炸机。这种飞机已经连续好几天来到广岛上空盘旋,没有扫射,没有轰炸,好像只是在进行飞行训练。“今天的这3架飞机还会像从前一样飞走的。”人们都这样想着。但这一次,人们想错了!9时14分17秒,当其中一架美机上的瞄准仪对准了广岛一座大桥的正中时,自动装置破打开了。60秒钟后,一颗不同寻常的“炸弹”从打开的舱门落入空中。这时,飞机作了一个155度的转弯,俯冲下来;一瞬间,它的飞行高度下降了300多米。这是一个训练了多次的动作,是为了使飞机尽量远离爆炸地点。45秒钟后,“炸弹”在离地600米的空中爆炸。白光一闪,人们仿佛看到天空中又出现了一颗太阳。令人眼花目眩的白色闪光一瞬即逝,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随即在广岛市中心上空响起。顷刻间,烟尘好像是从地面生长出的一支巨大的蘑菇,云团翻滚,越来越高、越大。地面上竖起了几百根火柱,广岛市陷入了焦爇的火海。爆炸的光波使成千上万的人双目失明;10亿度的高温,瞬间把钢铁都熔化得无影无踪;冲击波形成了狂风,所有的建筑物坍塌变成了废墟。在爆炸中心范围的人和物,像原子分离般分崩离析,消失在空气之中。离中心远一点的地方,散落着烧焦了的男人、女人和儿童的残骸。更远一些的地方,有些人虽然侥幸还活着,但不是被严重烧伤,就是双眼被烧成了两个窟窿。强烈射线形成的放射雨使一些人受到了奇异的伤害而缓慢地走向死亡。当时,广岛的人口为34万多人,当日死去的有8万8千多人,负伤和失踪的为5万1千多人。全市7万6千幢建筑物,4万8千幢完全毁坏,2万2千幢严重毁坏。8月7日,日本收听到美国广播,杜鲁门总统说:“7月26日,在波茨坦发出最后通牒旨在拯救日本人民免遭彻底的毁灭,他们的领袖迅速地拒绝了最后通牒。如果他们现在还不接受我们的条件,他们的毁灭将自空中而降……”在美国广播后,日本的陆海军统帅部才接到设在广岛的日本第二军总司令部的报告:“敌人使用了具有从未见过的破坏力的炸弹。”一些人猜测可能是原子弹,有人则表示怀疑。日本军参谋本部决定组成有原子能权威人士参加的调查委员会立即赶赴广岛。调查的结果很快返回,这种新型的炸弹确是原子弹!这一消息马上上报给了天皇。广岛惨烈的悲剧,使得日本高层领导也十分惊慌。为避免动摇人心,引起全国的混乱,他们决定禁止扩散广岛遭原子弹袭击的消息,掩盖广岛事实真相。此时的日本政府内部仍在为是否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公报的最后通牒,无条件投降而激烈地争论着。他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苏联出面进行调停。达成日本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停战。但他们的希望破灭了。8月8日,日本从苏联政府得到的回答是:日本仍在继续进行战争,拒绝波茨坦公告,因此,日本政府请求苏联调停的建议已失去一切根据,苏联政府遵守对联合国的义务,接受联合国的要求,宣布从8月9日起对日宣战。就在苏联出兵的这天上午11时30分,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市27万人,当日死去6万余人,成为广岛之后的又一个悲剧。日本投降1945年8月9日,在东京的日本皇宫防空洞里,一群军政要人正在激烈地争论着:“从目前国内外局势看,在维护国体、保存天皇制度前提下只能无条件投降!……”外相东乡茂德垂头丧气地说着,两手一摊,倒在沙发上。7月间,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就将它彻底消灭。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月8日,就是在昨天,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刚过,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7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东乡外相清楚,在世界反法西斯总反攻的浪潮中,日本就像只破败的帆船,很快就会在风雨飘摇中沉没。然而,并不是每一位政要都甘心这样的结局。海军司令部总长丰田副武说道:“要投降,除维护国体外,还必须附带三个条件:一、日本自行处理战犯;二、自主地解除武装;三、盟军不得占领日本本土……”“与其无条件投降,不如实行本土决战!”陆相阿南惟几打断丰田副武的话,一拍桌子,站起身朗声说:“我们在本土决战,虽然不能确定胜利,但还可一战,打得好还可以击退登陆敌军。所以,我坚决反对无条件投降!”会议没有结果。下午,首相铃木召开内阁会议。铃木简单说了两句,然后由外相东乡报告了苏联参战及原子弹爆炸后各方面的反映,提出日本应投降,会场又展开了争论。最后,铃木征询各大臣是否应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结果六人赞成,三人反对,五人没有表态。铃木无可奈何地说:“内阁既然不能决定,只好上奏天皇了……”随后的御前会议仍旧在皇宫防空洞中举行,天皇裕仁来到会议室。铃木先让书记官朗读《波茨坦公告》,然后宣读他拟好的提案:“日本政府准备接受1945年7月26日由美国、英国、中国政府,以及后来由苏联政府签字的在波茨坦发表的联合公告中所列举的条款,但应取得如下谅解,即上述公告并不寒任何有损于陛下作为至高统治者之特权的要求。”接着,由东乡说明提案理由,“对日本来说,接受《波茨坦公告》虽不体面,但在目前情况下不得不接受。再加上原子弹出现,苏联又对我宣战,时局急变,对方更加强硬。”他停顿了一下,又说:“此时此刻,只能提出一条,就是维护天皇制度。只要天皇保存,我大和民族就有复兴之日。”他刚说完,陆相阿南、梅津和丰田等人马上表示反对,争议又起。铃木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把目光转向了天皇。天皇裕仁一直默默地听着众人的辩论,这时他喃喃地说道:“这几天一直尽听有取胜的自信的话,但计划和实践并不一致。就目前的样子,要对付盟国军队,看来没有胜利的希望……”他把手一挥,“此时只有作这样的决定了……”8月10日,美国政府收听到了日本接受《波乔坦公告》的广播。随即征询英、苏、中三方意见,发表了一道复文:“自投降之时起,日本天皇必须听命于美国最高司令官……日本政府之最后形式,将依日本人民自身表示之意愿确定之。”两天后,美国飞机在东京上空撒下了载有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电文和同盟国复文的日语传单。一时间,政府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在日本民众中传开来。8月14日,天皇再次召开御前会议。会上,陆相阿南等人声泪俱下,他们说:同盟国复照对保护天皇制度措词不明,恳请天皇准予再提出照会。如同盟国不允许保护天皇制度,那只有继续战争,死里求生。会场上一片沉默。终于,天皇裕仁说道:“我的异乎寻常的决定没有变……”会场顿时响起一片呜咽和啜泣声。天皇下令起草接受天条件投降的诏书,并将诏书录音,准备在第二天播出。主战派的一伙少壮侍卫军官得知这一消息,决定举行政变。这天晚上,他们闯入皇宫,四处搜寻,企图劫走天皇广播诏书的录音唱片,阻止向全国广播。警卫部队很快镇压了这次叛乱。投降诏书立即在电台播出。主战派头子陆相阿南在他的官邸剖腹自杀。8月28日,美国空军的飞机在东京机场降落。大批的英、美军队开始在日本海岸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上午,日本东京湾,晴空万里,碧波无垠。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迎来了一个庄严的时刻。9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日本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接受投降的同盟国代表: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上将,美国尼米茨海军上将、中国徐永昌将军、英国福莱塞海军上将、苏联杰列维亚科中将,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等国的代表依次签字。至此,日本帝国主义历时15年的侵略战争,以彻底失败而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以全世界人民的伟大胜利而结束。正义的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了。这场战争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总共造成约5000万人的死亡;据估计,全部交战国直接战费总额计11540亿美元。法西斯帝国主义对世界和本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造成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怎样走向毁灭的呢?纳粹投降后,一并抓了20万名大小战犯。其中美国列出的甲级战犯就有350名。由于人数太多,无法一一审判,又在甲级战犯中“津选”出了22名“主犯”。审判地点在德国的纽轮堡和日本的东京。纽轮堡的军事法庭判处10名战犯极刑。1946年10月15日或16日晚执行。这些要犯都是希特勒纳粹匪帮的重要人物,其中有希特勒第二把手、空军司令戈林,外交部长里宾特洛浦,理论家罗森堡,劳工部长罗拔特-李,内务部长刽子手希姆莱的助手弗里克,波兰总督弗兰克等。这些曾在欧洲不可一世、杀人如麻的纳粹要犯,很少有低头认罪的,为了活命居然向柏林盟军管制委员会上诉,要求免于极刑,也有人私下四处奔走为他们游说;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美国总统杜鲁门和英国首相艾德礼都收到了一些求情和私人信件。但结果仍维持原判。戈林被捕时,仍不可一世。他身边除妻子女儿外,还有四名副官,两名司机和六名炊事员。当他见到美军第七军军长派赤时,还手持一根镶了24只金鹰的短杖,厚着脸皮说:“战争就像踢一场足球。谁赢了就该握输家的手,一切都忘记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7
正序
倒序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2
世界上下五千年-3
世界上下五千年-4
世界上下五千年-5
世界上下五千年-6
世界上下五千年-7
世界上下五千年-8
世界上下五千年-9
世界上下五千年-10
世界上下五千年-11
世界上下五千年-12
世界上下五千年-13
世界上下五千年-14
世界上下五千年-15
世界上下五千年-16
世界上下五千年-1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世界上下五千年
世界上下五千年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