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大家应该都看过,这本书里描写了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郭靖,一个叫杨康,这两个名字是全真派道长邱处机给起的。邱处机为什么给他们起这样的名字呢?就是让他们不要忘记“靖康之 耻”。南宋名将岳飞的《满江红》里有这么两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那么,靖康之耻是怎么回事呢?它是指公?127年,宋钦宗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靖康二年,北方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大?南下,灭掉了北宋。徽宗、钦宗两位皇帝做了俘虏,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当时,宋钦宗在位满打满算实际上一年零三个月,他为什么会遭受这种亡国丧家之痛呢?主要责任在他的父亲宋徽宗?如果您对宋徽宗不了解不要紧,《水浒传》大家都看过,里面那些梁山好汉是被谁逼上梁山的?在梁山好汉李逵的嘴里,那个把国家弄得奸佞满朝,狼虎满街,坐在天子鸟位上的皇帝老儿,就是这位宋徽宗。关于宋徽宗的出生,还有一段离奇的传说。据明人《良 斋杂说》记载:“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宋徽宗其 后身也。宋神宗一日幸秘书省,见江南国主像,人?俨雅,再三叹讶。适后宫有娠者,梦李后主来谒,而生端王。”这段话是说,宋神宗有一次去秘书省,看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画中人物文采*,儒雅俊俏, 神宗皇帝再三惊讶。这期间后宫的一位嫔妃怀孕,神宗 皇帝梦到李后主来参谒。后来这位嫔妃生下的孩子就是端王,也就是之后的宋徽宗。所以人们就说,宋徽宗是南唐后主李煜投胎转世,因为李煜的南唐被宋太祖所灭,于是就投胎为宋太祖的子孙,也把宋朝搞亡。徽宗皇帝被金人俘虏后,金人对他就像当年宋太祖对李后主一样。这个故事当然是无法考证的,但它比较符合咱们中国人因果报应、一报还一报的观念是不是因果报应我们这里暂且不论,但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确实有相似之处。第一,两个人都是艺术天才,李煜是词人,宋徽宗是书画家?不管是瘦金体书法,还是他的花鸟画,都是精工到极点。第二,两个人都 治国无方,欠缺治国的才能,把好端端的国家治得乱七八糟。但有所不同的是,南唐地窄人稀,特别是在李煜的父亲中主李璟时期,因为同后周打仗,国力已是损失惨重;而宋徽宗接过的可是一个富庶广大的王朝,据现代学者测算,北宋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当时世界?0%,国民总收入是后来明朝?0倍,所以北宋是一个很有钱的王朝。第三,两个人都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亡于北宋,宋徽宗的北宋亡于金。两个人最后的下场都非常凄惨,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同情。当然,李煜更多的是让人感觉可怜,所以才说“李后主亡国,最为可怜”,自己没有什么大错,是祖宗造孽报在他的身上。而宋徽宗却是把祖宗留 下的一个花花世界、朗朗乾坤给糟蹋掉了,他亡国就是可恨了?【宋徽宗名赵佶,生于公元1082年,是宋朝的第八代皇帝,他的书画非常有名,留传到现代的宋徽宗书画,都已经成了无价之宝。他如果不当皇帝,应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那么,宋徽宗这样一个很有艺术天分,却不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是怎么登上皇位的呢??第一?徽宗即位??宋徽宗能当上皇帝,第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皇兄哲宗死后无子。哲宗和徽宗就是北宋的第七、第八代皇帝,是兄弟俩。他们的父亲,是北宋的第六代皇帝宋神宗。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但是从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这八个儿子全都夭折了,只留下六个长成年的皇子,哲?是第六子,徽宗是第十一子?哲宗归天,又没有儿子,那么到底由五个弟弟里面的哪个来承继大统 呢?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神宗的皇后向氏,就召集百官来商量这事。向氏在徽宗承继大统这件事上,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向太后本人并没有亲生的儿子,哲宗也不是她生的,所以哲宗下面这五个弟弟谁来继统,在她眼里是无所谓的。向太后隔着帘子问大臣:“大行皇帝归天,没有子嗣,诸 位爱卿,你们看谁来继统?”这个时候,给宋徽宗帮忙的人出现了,他就 是宰相章惇。当然,这并不是章惇的本意,可是他的话却阴差阳错帮了宋徽宗大忙?章惇这个人,年轻的时候跟大文豪苏东坡关系很好。有一次,两个人出去游玩,到了一条水流很急的溪边,溪上有一座独木桥,对面是一座峭壁。章惇就对苏轼说,老苏,咱俩过去在峭壁上题诗怎么样?苏东坡一看太危险了,说我不去。章惇却若无其事地沿着独木桥走到溪流对面,把长袍往腰带上一掖,拽着老藤就荡到峭壁跟前,?起笔来写上“苏轼章惇游此”,就是到此一游的意思。章惇回来后,苏轼看了他一眼说,你要是掌了权,肯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会有千百万人头落地。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你连自己的命都不当回事,能拿别人的命当回事吗?果然,章惇做了宰相之后,将党同伐异、驱逐异己的手段用到了极致,就连当年块题诗的老朋友苏轼,都没逃过被流放的厄运?【章惇是个做事很冒险的人。哲宗皇帝驾崩,章惇身为宰相,自然要率先提出人选。那么,他推举了谁来当皇帝?又为什么说章惇帮了宋徽宗的大忙呢??向太后问众位大臣谁能继统,章惇作为宰相,当然应该第一个发言?他张嘴就说:“母以子贵,如果继统的话,应立先帝同母弟简王。”也就是说,应该立跟先帝同一个妈生的第十三子简王。他这句话一说完,太后的脸色马上就变了。虽然隔着帘子章惇可能看不到,但是他也马上明白这话说得太鲁莽了。果然,太后隔帘就发问:“宰相你说的这叫什么话,什么叫同母弟啊,这六个皇子难道不都是哀家的儿子吗?”这下宰相就傻了?因为哲宗皇帝本身就是庶出,不是向太后亲生,而是朱太妃所生。现在如果再立朱太妃所生的简王,那朱太妃就有两个儿子先后为帝。太后虽然是正位中宫,有这个位份,但是倘若朱太妃的两个儿子都当皇帝了,那太后和朱太妃的关系就不好处了。因此,太后勃然变色,章惇的这个提议也就作废了?既然立简王不行,章惇于是又提了一个人。他说:“按照长幼之序,当立九子申王。”因为皇子前十位里就剩老九了,所以应该立老九申王?他一说完,满朝文武,包括太后都乐了。为什么?因为申王有目疾,是个盲人。甭说中国历史,就是世界历史上,好像也没有盲人做皇帝的。太后心想,你说立申王,他连奏章都看不了,你这不是成心的吗?所以章惇一说,大家一乐就完了,根本就不再讨论了?第一?徽宗即位??再往下数,就该十一子端王了。章惇心中暗说,不好不好,实在不好!因为他知道,这个端王整天就是踢球、赏花、写字、画画,跟名妓勾勾搭搭,这种人怎么可以君天下?别看章惇是个奸臣,但是他确实有识君之才。果然,太后在帘子后面说:“那这样一来,下边就该端王了吧。”章惇一听,脑子就乱了,也不顾君臣礼仪,大喊一声:“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这一句,可就为他后面的凄惨人生埋下了伏笔。我们想一下,他敢说端王轻佻,那一旦端王当了皇帝,他能有好下场吗?所以,章惇一代权奸,最后凄凄惨惨,被贬死在了外地?太后听了章惇的这句话很生气,心想,你说立谁就立谁,我立的你就给否了,而且连君臣礼仪都不顾,这还得了?这个时候,同僚们也开始落井下石了。当时的枢密使曾布,觊觎宰相的位置已久,他想,先帝在位十年,章惇当了六年宰相,如果再让章惇看中的人做了皇帝,那还有我当宰 相的时候吗?所以,曾布这个时候就跳出来指责章惇,说他“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这样的大帽子一扣,给了章惇一个承受不了的罪名,他就没法再说话了。这时,太后发言:“先帝尝言,端王有?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说这个孩子有福寿,而且非常孝顺,不同于 其他的皇子。最后太后拍板,说就立端王。随即召端王入宫,在大行皇帝 灵柩前继位,这就是宋徽宗?在皇兄早亡,又无子嗣,宰相失言,太后力挺,且群臣相嫉的因缘际会之下,在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的大喝声中,宋徽宗承继大统,当上了皇帝,拉开了北宋王朝最后一场戏的帷幕?【宋徽宗赵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个皇子,自幼喜欢书画,当端王时,整日与文人墨客赋诗作画,从没想过如何治理国家,没想到阴差阳错,却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那么,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他从一开始就是个昏君吗??宋徽宗刚继位时,表现得还不错,看不出来是个昏君。在他继位的头七个月,向太后垂帘听政。关于此事,有人说是徽宗仁孝,既然是太后扶持他当的皇帝,所以就让太后垂帘听政;也有人说是徽宗本来就不想当皇帝,对皇位没有兴趣,他留恋的是书法、绘画,有太后处理国政,他正好可以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去了。可是向太后对处理朝政也不感冒,只垂帘了七个月就归政了。又过了三个月,向太后就归天了?这样一来,徽宗在继位十个月后,便要开始自己处理朝政了。宋徽宗继位之初,就发布诏书求贤。他的诏书写得情真意切:“其言可用?朕则有赏;言而失中,朕不加罪。”意思是说,你们给我提意见或指摘朝政,可用的有赏,该做官做官,该赏钱赏钱。即使说得不对,我也不加罪,不会因言获罪。宋徽宗这样一说,几百道条陈就送到皇帝案头了?我们知道,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给皇帝上奏折、写奏章的,只有一定品级以上或者皇上授予专折奏事权的官员才能写,所以几百道条陈就够多了。宋徽宗一一看过条陈,进贤退不肖,并给遭**的人一一*,其中就包括苏东坡。可惜苏东坡?召回的路上就去世了,一代文豪巨星就此陨落。宋徽宗还把遭到章惇迫害的老宰相范纯仁召回朝,准备让他处理整顿朝政。范纯仁是仁宗朝名相范仲淹的儿宋徽宗?子,可惜这位范宰相当时已是七十岁高龄,回来不久也去世了。所以,徽宗皇帝非常感慨,说好人自己一个没赶上,全都去世了。但是下诏求贤这一点,他确实做到了?第一?徽宗即位??另外,在这段时间,宋徽宗特别能够虚心纳谏,听取不同意见。当时的宰相张商英对宋徽宗说,陛下一定要注意节俭,不要奢侈,奢侈就会亡国。宋徽宗听后,夸赞宰相的建议非常好。有一次宫里整修殿宇,宋徽宗视察工地时就告诉工头,如果宰相从这儿过,你们都藏起来,别让他看见你们在整修宫殿。因为宰相劝我节俭时我同意了,如果让他看见的话,我会很没面子。连皇帝都这样注意节俭,底下的人应该也是注意节俭的?【宋徽宗登基之初,青春年少,意气风发,也有雄心把国家治理好。他下诏求贤,广开言路,一时间朝廷上下,政治清明,甚至还留下了能够虚心纳谏的美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有一次,徽宗皇帝在殿中跟一位大臣论事。这个大臣讲得口沫飞溅,慷慨激昂,他也不看点儿,一直讲到太阳落山,暮色四合。中国古代,皇帝坐朝很辛苦,一般可能五六点钟就要起来,清朝皇帝四点钟就起床?七八点钟就已经坐朝了。这个大臣一直讲到太阳下山,徽宗皇帝饥肠辘辘,于是说我饿了,得先去吃饭了,有事情明天再说吧,说完就起身要走。徽宗刚站起来,这个大臣一把就把皇帝的袖子抓住了,说您别走,咱 俩还没说完呢,您必须听我把话说完。徽宗挣扎着说,我要吃饭去,你不顾君臣之礼,怎么能抓朕的袖子?两人这么一撕扯,结果把徽宗的衣服给撕破了。天子穿一件破衣服成何体统?所以徽宗急了,说你有话好好说,把我衣服撕破了,这叫什么事儿啊?可这个大臣很有气节,说陛下不惜一件衣服,臣何惜粉身碎骨报答陛下?意思就是,陛下你要不在乎这件衣裳,我就不在乎粉身碎骨,你要是不在乎我把你的衣服扯破了,你把我扯了都没关系。徽宗皇帝听后非常感动,心想居然有这样忠直的大臣,好,那我坐下,你接着说吧。这时,内侍臣走过来,说您看?衣服都破成这样了,我给您换一件吧。徽宗说不要换,就穿这件破衣服,而且这件衣服不许扔,以后我看到这件破衣服,就会想起这位忠直的大臣,我要把它留作纪念?宋徽宗的这个故事,跟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很相似。唐太宗和魏?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君臣。魏征给唐太宗提意见的时候,也是这样廷争面折。一次,魏征又当面跟唐太宗呛起茬儿来了,唐太宗很生气,说今天先到这儿,说完转身就要走。魏征上去抓住唐太宗的袖子,也是说话?讲完,不让他走。可能唐太宗是马上天子,还是有点劲儿的,没被扯破衣服。周围的言官见状忙提醒魏征,说你要注意人臣之礼。魏征也不像抓宋徽宗袖子的那个大臣那么愣,知道自己有所失态,马上跪了下来。唐太宗对魏征说,你等着瞧,我非宰了你这个乡巴佬不可。魏征是瓦岗军出身,参加农民起义出来的,所以唐太宗骂他是乡巴佬。唐太宗回到后宫还在生气,长孙皇后就问,您跟谁发这么大火啊?太宗说,我跟魏征生气,他竟敢抓我袖子,要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是一代贤后,她听了没说什么,就让人伺候唐太宗更衣、饮茶。后来,长孙皇后带着后宫的嫔妃、女官,着凤冠礼服盛装来参驾。唐太宗被吓了一跳,说既不上朝,也非祭祖,你穿成这样干什么?长孙皇后说,我特来为陛下道贺。唐太宗问,我何喜之有?她说,魏征就是一喜,您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怎能不喜?唐太宗说,魏征跟我廷争面折,抓我袖子,撅我面子,有什么可喜的?皇后说,主明臣直,您是明君,大臣才敢直言。您要是隋炀帝那样的昏君,说了就要掉脑袋,那还有谁敢直言呢?有魏征这样的臣子,正是因为您是明君。再者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作为君主,很难听到不同意见,现在有魏征这样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给您提意见,这是社稷百姓之福啊!唐太宗一听,不禁感叹皇后的觉悟比自己高,后来跟魏征的感情也越来越融洽了?第一?徽宗即位??宋徽宗被大臣抓住袖子、撕破衣服,却仍能坐下来听取意见,也可以说是明主了。而且,这个时候的宋徽宗特别喜欢这种正直的大臣。曾有一个七品的县官,相当于现在的县处级干部,有人听说他贤德,就举荐给了宋徽宗。宋徽宗亲自面试,通过谈话发现这个人果然很贤德,于是就任命他为殿中侍御史,相当于司局级干部,专管监察和风纪。宋徽宗对他讲,我越级提拔你,就是因为当今无耻的士大夫太多,而你懂得礼义,所以希望你以后多给我提一些好意见?【宋徽宗能够如此虚心纳谏,并且扶持正气,应该说是一个很难得的好皇帝了。但是北宋的政治,为什么会越来越混乱?而宗徽宗喜欢写字绘画的爱好,对他治理国家有什么影响呢??青年时代的宋徽宗,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希望通过整顿朝政,恢复他父亲神宗实行的新法,使国家更强盛。但是我们也能看出来,宋徽宗此时的一些所作所为,已经为他后面的遭遇埋下了伏笔?宋徽宗特别喜欢跟文人交往,因为他本身就是个文人。但他跟文人的交往过度亲密,以至于有一些文人恃宠而骄。比如,宋朝有一个大书法家叫米芾宋徽宗非常喜欢他,跟他的关系非常好。宋 朝历史上有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苏是苏轼,黄是黄庭坚,米就是这位米芾,蔡实际上是徽宗朝的大奸臣蔡京,因为他的名声太臭,所以后人不提蔡京,而说是蔡襄,这个我们在后文会讲到?米芾这个人,文人性情到了极致甚至有点疯疯癫癫,人称“米癫”、“米疯子”。他看见一块怪石,非常喜欢,就会与怪石结拜,认石为兄。有一次,徽宗召他进宫写字,米芾就在两丈长卷,笔走龙蛇,徽宗看了非常欣赏,竟把殿中所有的宝物都赏给了米芾。如果宋徽宗只是一个王爷,或者是一个普通的财主,同朋友意气相投,送他东西本来无可厚非。但宋徽宗是一朝天子,一个文人写了几个字就赏赐这么多宝物,如此一来,那些大臣们会怎么想?出生入死的大将们会怎么想?中国古代的明君都明白爵禄不能滥施的道理,可宋徽宗倒好,随意就把一殿的宝物都赏赐给了米芾,那米芾当然就更爱给皇上写字了?还有一次上朝的时候,徽宗让米芾在殿内写字。米芾手里拿着一个手札,徽宗让他搁在椅子上,结果米芾竟大模大样地往椅子上一坐,对徽宗说,给我拿个唾壶(痰桶)来。风纪官听了这话很生气,就弹劾米芾,说他不能这样跟皇上说话,太没大没小了。徽宗却说,对这种俊逸之士,不要用礼法来约束。我们从这里可以 看出,徽宗本身也是不守礼法的,米芾这样做不用礼法约束,也就不能再用礼法约束别人了,因为法应该是一样的,不能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法。米芾给徽宗 写完字,徽宗赏赐?00两白银。米芾拿到这900两银子,高兴得发疯, 说知臣莫若君,皇上真了解我,我就是傻,就是疯?00两白银是什?意思?在宋朝,900就是傻的意思,跟我们今天说的“二百五”一样。明 清时候,500两银子是一封,那么250两就是半封,所以这250就是“半封(疯)”,就是傻的意思。宋徽宗赏赐给米?00两白银,是故意跟米芾逗着玩儿。但徽宗作为天子,跟大臣这么逗着玩儿,就有失体统了,就不合适了。所以,宋徽宗跟米芾的这种交往,容易为人所诟病?【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却无视奖功罚过的礼法,全凭自己高兴就进行封赏。宋徽宗这样做,都给朝政带来了什么影响?而最终导致宋徽宗成为亡国之君的重?因素又是什么呢??米芾在当时的官职,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中央美院院长这个级别,那时称为博士。他对珍贵的器玩非常感兴趣,比如古代的文房四宝。一次,米芾进宫给徽宗写字,看中了御用的一方名贵的砚台,皇家的东西当然都是*中的*。写完字之后,他居然跟皇上讲,这方御砚已经被臣污染过了,所以皇上您不能再用了,您就把它赏给我吧。宋徽宗虽然也非常喜欢这些珍贵的器玩,但稍微犹豫了一下后,还是说那好吧,就把它赏给你了。米芾怕皇上后悔,都顾不得砚台上还有墨汁,抓起来就揣在怀里,弄得一身墨汁,疯疯癫癫地就跑了,连谢恩都忘了?皇帝跟文人交往本来无可厚非,但不能把私人友谊放在跟国事相当的地位,更不能滥行封赏。如果说道不同就不相与谋,凡是跟自己有共同爱好、意气相投的人就重用,凡是爱好不同,字写得难看的就一概不用,那朝政根本无法清明,臣下也只会离心离德。宋徽宗是个艺术家,他有种文人的天性,有时做事全凭自己内心的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不太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这种文人当国,有时候是比较可怕的,因为很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左右,感性的东西比较多,理性的思考比较少?我们看到,宋徽宗在位初期还是比较勤政,很想有一番作为的。但是,他后来弄得中华大地狼虎满街,烽烟四起,满目疮痍,百姓流离?所,最后身死国灭,这是为什么?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遇到了是宋朝三百年第一大奸臣,正是他引导着宋徽宗一步一步地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第二?奸相辅政??宋徽宗继位初期,本来使朝政气象为之一新,但是什么原因令他后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他在位的这25年,成为北宋历史上最黑暗?5年呢?这除了他本人性格*之外,还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宋朝的宰相,宋徽宗艺术上的“知音”,政治上的“导师”,生活上的“良伴”,北宋第一大奸臣蔡京?蔡京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很早就得中进士,跟他的弟弟蔡卞一起做朝廷的中书舍人,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办公厅副主任,所以他的才能很早就得以显露。另外,前面提到的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中,蔡就是这位蔡京,只是他的名声太臭了,以致“骨朽人间骂未销”,所以后人就用蔡襄替代了他,实际上蔡京的书法是非常有名的?当年蔡京在京城做官的时候,每次进到衙署,都有两个衙役手持白 绢团扇给他扇风消暑,口里还念念有词,“老爷,看您满头大汗的,我们给您扇扇”,对他特别恭敬。时间一长,蔡京也觉得挺感动,有一天一时兴起,就把这俩衙役手里的白绢团扇要了过来,在上面各题了一首杜甫的诗。第二天,蔡京再来上班时,一看这俩衙役靴帽鞋袜穿戴一新,从上到下整个换了一身行头,而且是一脸的高兴。蔡京问:“你们怎么回事?发财了?”二人回答说:“确实是发财了。我们把您题字的那两把扇子卖了,足足卖了两万钱!”蔡京又问是谁买的,他们说是某位亲王给买走了。那位亲王就是端王,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端王肯出两万钱买蔡京这两把题了字的扇子,可见蔡京书法艺术的造诣之深。后来宋徽宗做了皇帝,蔡京做了宰相之后,君臣谈到这件事,宋徽宗还非常感慨地说,你当年题诗的那两把扇子至今藏于内府,可见宋徽宗对这两把扇子的珍爱?【蔡京的书法造诣确实很深,所以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但是蔡京为什么被史书写入《奸臣传》?他又是怎么当上宰相的呢??蔡京中进士,是在宋神宗在位的时候。当时王安石实行变法,蔡京力 主新法,非常得王安石的赏识。后来王安石*失势,司马光旧党当政,蔡京马上见风使舵,五天之内就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废除。司马光非常感动,说“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意思是说,假如天下人都像你这样奉法,那我什么干不成啊?哲宗皇帝继位以后,比较倾向于新法,所以又用章惇一党行新法,蔡京马上又把旧法废掉了。十年之间,蔡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个人的政治操守由此可见一斑?徽宗皇帝登基之初,进贤退不肖,蔡京也被贬出京,到杭州去做一?虚职的官员。蔡京很不甘心,经常是西望长安泪不干。怎么办呢?他抓住 了一个机会。徽宗皇帝喜欢字画古玩、奇珍异宝,就在杭州设立供应局?由宦官童贯主持,为他搜罗这些东西。当时蔡京正好贬居杭州,就去拜见童贯,并送上很多金银珠宝贿赂童贯。宦官就更谈不上什么政治操守了,黑眼珠子盯着白银子,当然非常开心。蔡京又把自己的一些字画交给童贯,童贯当然知道蔡京的书法水平之高,所以就收了他的贿赂。这两个?臭味相投,意气相吸,很快就沆瀣一气了。童贯就指导蔡京,告诉他皇上喜欢什么内容的字,哪些题材的画。因为如果皇上喜欢李白的诗,你总给他写杜甫的怎么能行?他们连骗带抢搞到一幅徽宗特别想要的古画,献给徽宗以投其所好。蔡京还通过童贯的牵线搭桥,贿赂徽宗宠信的宦官和?士,让这些人在皇上面前替他说好话。因此,蔡京不久就被召回了京城,半年之内连跳三级,官居宰相?第二?奸相辅政??【蔡京靠贿赂宦官童贯而讨得了宋徽宗的欢心,最后终于如愿以偿,不仅回到了京城,而且半年之内连升三级,一下子坐上了宰相的位置。那么蔡京当上宰相之后,都做了些什么事情呢??蔡京一当上宰相,大奸大恶的本相就暴露出来了。他排斥忠良,铲除异己,将他们撤职罢官,流放外地,然后将其家产据为己有。蔡京不仅是一个大奸,而且还是一个大贪,跟乾隆时期的和珅堪有一比,都是累资巨万,生活奢侈。蔡京爱吃两样东西,一样是鹌鹑羹,另外一样就是蟹黄包子。他吃一顿鹌鹑羹要杀掉三百只鹌鹑,可以说是野生动物的超级杀手。他用蟹黄包子待客,一顿饭仅包子一项就要花掉一千三百贯钱,相当于当时五十户中产阶级一年的生活费总和。宋朝有一本《鹤林玉露》的书记载说,东京汴梁有一个读书人买了一个小妾,这个小妾原来在蔡府厨房包子组工作,就是负责给蔡京做包子的。有一天,这个读书人可能心血来潮,就跟这个小妾说,你给我露一手,我也想尝尝太师府的包子是什么味道。小妾说她不会,读书人非常震惊,说你怎么会不会呢?你原来不是在太师府专门负责包包子的吗?小妾说,太师府厨房包子组有好几十人,我当初只是在那里专门负责切葱丝的。我们可想而知,蔡京多有钱——专门雇一美女切葱丝!蔡京把中国历史上所有主张节俭的皇帝,一概斥之为“陋”,翻译 成现在的话就是土老帽,土得掉渣。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是非常注重节俭的,比如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有一次他想造一座露台,一算所需经费,相当于一百户人家一年的收入,当即决定不造了。所以,在这?吃顿包子都要花五十户中产阶级一年收入的巨贪眼里,连一座露台都舍不得造的皇帝,当然是土老帽了?【北宋的皇帝都是比较节俭的,宋徽宗刚登基的时候,也比较注意节俭,但是蔡京喜欢追求奢华的生活,皇帝的节俭当然对他不利。那么蔡京采用了一些什么样的手段,使宋徽宗也变得奢侈起来了呢??北宋的皇帝应该说是比较崇尚节俭的,因为宋太祖是马上天子。另外,宋朝的皇帝也很有意思,奉行厚养士人的传统。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幸福的朝代,就是宋朝。在两宋?20年里,武人最郁闷,文人最幸福?宋朝宰相一年的总收入,大概折合为今天的三百万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两万四千亩土地的总收入。宋朝养兵养官的钱,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国家的钱可能都给官员发工资或者养兵了,所以皇帝很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知道,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很早就开始给自己修墓,比如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当时还是秦王,就开始给自己修坟康熙也是,八岁继位,继位不久也开始给自己建陵。皇帝不死,皇陵不能完工,因为一旦完工了,这话就不好说了,就是该入住了。你想,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就开始修坟,到他死还没完工,这规模得有多大,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而北宋的规定是,皇帝活着的时候不许修皇陵,皇上晏驾之后才开始修坟,而且七个月之内必须完工,因此宋朝的皇陵是比较简陋的。北宋的皇陵在今天的河南巩县,我们有机会可以去看看,都比较简陋,跟汉唐那种因山为陵、跨谷连山没法比?第二?奸相辅政??宋徽宗品位比较高,爱好艺术、收藏,哪一样都是花钱的事儿,再 加上有高品位的宰相辅佐,这品位一下就更上去了,花钱如流水一般。蔡京为什么受皇上宠爱?因为这个奸臣有他的过人之处,能够给皇上的奢侈无度找出理论依据来。蔡京取了四书五经之一的《易经》上的两句话,提出一个理论,叫“丰亨豫大”。这个理论说白了就是太平时节皇上要敢花钱,花钱越多越证明国家实力雄厚,这样才能够震慑番邦,所以要敢花不要小里小气给国家丢人。这个理论提出来后,宋徽宗太高兴了,心想,原来我花钱是为了显示国家富强,是为了让番邦惧怕,不是自己图享受?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蔡京就开始唆使皇上大兴土木,而且还要铸九鼎。我们知道,最早是夏禹王铸九鼎,象征九州。九鼎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夏商周代代相延,传至秦末不知所终。其实宋朝并没有完成中国 的统一,北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西夏再往西是回纥诸部,西藏是吐蕃诸部,云南贵州是大理国。宋朝的疆域,在汉民族建立的中央王朝中,其实是最小的,大概只?00万平方公里左右。可 是蔡京却唆使宋徽宗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一统,并建造明堂以供九鼎。结 果,九鼎铸成之后,宋徽宗在给九鼎献辞献酒时,出现了一件让他非常扫兴的事?【蔡京唆使宋徽宗大兴奢侈之风,铸九鼎以显示国家的富强。但就在九鼎建成,举行供鼎仪式时,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而这件事情,也许正是对宋徽宗的一个提醒。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这九个鼎都是有名称的,中央一个,东南西北各一个,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各一个,其中北方的鼎称宝鼎。徽宗正在献酒的时候,北方的宝鼎突然裂了,里面装的酒浆洒了出来,徽宗当时就呆在那儿了。蔡京马上跪倒在地,说皇上您看,北方的鼎裂开就表示辽国必有内乱,我们可以趁机灭掉他们,大宋就要统一天下了。明明很不吉祥的一件事,蔡京却说不是我们大宋这儿要乱,而是辽国要乱。徽宗听蔡京这么一说,就乐了,觉得简直再也找不着这么会说话的人了?有一次皇宫设宴,摆出了几件玉杯玉碗,徽宗觉得挺不好意思,因为先帝那么注重节俭,这些玉器都藏在内府不敢用,现在自己摆出来用,万一被言官弹劾怎么办?这时,蔡京又出来跟皇上说,我当年曾经出使辽国,出席他们国宴的时候,辽国皇帝就是用这样的玉杯玉碗。他们还洋洋得意地问我,你们中原皇帝用得起这个吗?所以咱要是不用这个,不是让番邦给比下去了吗?辽国的玉杯玉碗是从哪儿来的呢?应该是五代十国时后晋的旧物?因为后晋被辽国所灭,宫里的东西可能被辽国皇帝给拿走了。蔡京还跟徽宗说了这样一段话:“陛下素怀俭德,不敢率陈,今既得此佳制,正好奉觞上寿,哪个敢说不宜用呢?”意思是说,陛下素来节俭,我都看不过去了,我做臣子的真是很难受。现在既然得到这些东西,我们正好用一用,把番邦比下去,哪个敢说不宜用啊?但徽宗皇帝还是有所迟疑,毕竟辽国皇帝用玉杯玉碗,大臣们没有看到,言官也没有看到。蔡京继续劝徽宗说:“事苟当理,何畏人言?”意思是说,只要事情做得对,管别人说什么呢!又说:“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辟”在古汉语中代指天子,比如皇帝讲学的地方,就叫“辟雍”。《周礼》当中提到“惟王不会”,意思是天子的花费不能计算,花多少钱都是应该的,因为天下都是他的嘛。所以,“陛下富有四海,正当玉食万方,区区酒器,何足介怀?”他这话一说完,徽宗说,那就用吧。于是金杯玉盏全上来了,而且越来越豪奢,再也不拿这些当回事儿了?第二?奸相辅政??宋徽宗后来到蔡京、王黼这些巨奸的宅子一看,居然一个比一个穷奢极欲,豪华的程度完全超乎他的想象。徽宗心想,我的臣子们都这样,那不把我这个皇帝比下去了?其实这要是在别的朝代,这俩奸贼就得掉脑袋。我们看嘉庆皇帝杀和珅时罗列了许多罪状,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逾制,说穿了就是嘉庆嫉妒和珅:你居然比我还富,很多东西我都没有,你居然有!实际上蔡京、王黼这些大奸臣都是逾制,但是宋徽宗不但不生气,反而还想跟他们比一比,自己也要这样做。所以,蔡京才能唆使皇帝大兴土木,完全背离了先帝的节俭之风?【蔡京倚仗皇帝对他的宠信,为所欲为,经常逾制,所以导致言官多次弹劾。宋徽宗顾及祖制,曾在无奈中四次罢免蔡京。但是每一次罢了蔡京之后,宋徽宗都会非常想念他,就找个借口再把他召回来。那么,得到皇帝如此宠信的蔡京,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蔡京到了晚年,眼也花了,牙也掉了,就跟他的侄子说,你找个品德比较高、学问比较大的人来府当家庭教师,也好教导一下我的孙辈。于是蔡京的侄子找了一个姓张的新科进士。第一堂课讲完,张进士就跟蔡京的孙子们说,你们也别学什么琴棋书画、天文历算了,你们学逃跑好了,将来看谁跑得快。蔡京的孙子们听了都非常诧异,问我们干吗要学逃跑呢?张进士说,你们的爷爷作恶多端,早晚必遭报应。等到朝廷明正典刑,满门抄斩的时候,谁跑得快谁可以不死。这帮孩子一听吓哭了,回去跟蔡京说,我们先生说将来您得明正典刑,让我们学逃跑。蔡京当然很不高兴,就把张进士叫来,俩人吃饭的时候蔡京感叹道,其实你说得也对,那你能告诉我怎么避免这件事吗?张进士也实在,说这事你是避免不了了,因为你以前作恶太多,只能是现在少作点恶,为子孙积点福,就当修来世吧。说完之后,辞掉蔡府的教席之职而去。徽宗皇帝退位之后,钦宗继位,蔡京果然出事了,被贬出朝廷,一门子孙流放的流放,充军的充军,杀头的杀头。蔡京作恶多端,最后不仅祸及自身,而且还祸及子孙?【蔡京被史书称为北宋最贪渎的权相,他任相期间,巧取豪夺,民怨沸腾。太学生陈东上书,称蔡京、童贯等人为六贼,蔡京更为“六贼之首”。宋钦宗即位后,蔡京被贬广东,病死途中。蔡京曾四度被罢相,而在他罢相期间,宋徽宗任用的宰相叫王黼。那么这个王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蔡京曾经四度被罢相,他被罢之后,徽宗为什么用王黼做宰相呢?因为这个小伙子长得非常好看。宋徽宗儒雅*,被传说是李后主转世,又是个艺术家,而王黼长得面如敷粉,长身玉立,金发金睛(可能有胡人的血统),又是进士及第,所以徽宗自然非常看中他。王黼这个人更是一 个典型的小人,甚至连蔡京都看不上他。王黼有位姓何的同事,其父在?中担任宰执一职。在这位同事父亲的举荐下,王黼的官职从“副局级”,直接升到“正部级”。后来王黼傍上了蔡京,知道蔡京跟这位何宰执不是特别对付,就列出了二十条大罪,上奏弹劾自己昔日的恩公。蔡京鄙视王黼的为人,有一次在朝房跟何宰执聊天,就问他觉得王黼这个人怎么样。何宰执大加赞赏,说这个小伙子如何如何的好。蔡京不动声色,把王黼弹劾他的奏章拿给他看。何宰执看完之后,大?“畜生安敢尔”,说没想到王黼居然阴险到这种程度!第二?奸相辅政??王黼做了宰相之后,跟徽宗在一起,就像俩哥们儿,整天嘻笑怒骂,全无君臣之体。他经常唆使徽宗微服出宫,千方百计地引导皇上作恶。圣 驾出宫,百官随行,本来有严格制度的。可他们出宫是胡闹,当然不想让别人知道,怎么办呢?翻墙。徽宗翻墙的时候,王黼就在底下当垫背的。有一次徽宗翻墙过来了,可能脚没踩着他,徽宗就喊:“司马光司马光,你把背耸上来。”因为王黼是宰相,徽宗拿他比作前朝的贤相司马光,所以喊他司马光。结果这个王黼也对着徽宗喊:“神宗皇帝神宗皇帝,您把脚伸下来。”宋神宗和司马光勤于朝政,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如果他们知道后辈这对昏君和贼臣拿他们这样取乐,准能气活了?徽宗皇帝在宫里开了一条买卖街,自己青衣小帽,扮成肉铺掌柜卖肉做买卖。王黼则扮成乞丐,走到肉铺前向皇帝乞讨:“掌柜的,您行行好吧……”就算小孩玩过家家,恐怕也没有扮乞丐的,怎么也得装个将军,可见他们不顾君臣之体到何种程度?王黼志大才疏,没有什么本事,但还总想当大官,甚至做了宰相都觉得不过瘾。有一次他去一座寺庙进香,看到里面有一块蔡京题字的碑,最后的落款署着蔡京的官衔:太师、鲁国公、上书左兼中书侍郎、开府仪、同三司等,加起来一大串。中国古代的官衔非常长,有好几十个字,实衔虚衔加在一起,最长的有两百多个字,这叫做节衔。王黼看完之后非常羡慕地说,没想到蔡元长有这么多官衔,我什么时候能跟他比肩呢?元长是蔡京的字。古代的人既有名也有字,但同辈直呼别人的名是很粗俗的表现,跟骂人差不多,所以只能称呼字,否则就是自己没文化、没修养了。有些古装剧直呼人名是不对的,比如林则徐,名则徐,字少穆他的长辈比如父母可以称呼他“则徐”,夫人一般只能称呼他“老爷”,若是同僚则称呼“少穆”或“少穆兄”。所以,王黼称呼蔡京为蔡元长?这时,有好事者给王黼献计:先帝爷立有遗诏,说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可赐王爵。蔡京不就一个鲁国公吗?你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便可封王了呀!王黼一想,这个主意好,立下这天大功劳的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原来,此刻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正在同辽国作战,而且把辽打得节节败退,有人便提出跟金国联合灭辽,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种想法是很不明智的,当时有很多人反对,可王黼出于私心,却力赞此事?王黼跟徽宗建议说,宋辽两国虽然和好百年,但是累朝以来,辽国都非常轻慢我们。“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咱们就得打弱的和傻的,这样才算是会打仗。如果我们此刻不动手的话,女真必强,中原之地将不复归我所有。徽宗表示赞同,说这种便宜不能不占,一定要趁机攻打辽国。可是平时宋朝的钱财都花在养官养兵上了,根本没有同辽国开战的军费。王黼说,别着急,这件事我来办。他专门组建了一个经抚房,下令全国按人口捐献,结果一下就弄来?200万贯。徽宗一看,觉得王黼真是个人才,能弄来这么多钱,看来我们大宋帝国是真有钱。这6200万贯是不是全部用于军费不得而知,可能多数是落入王黼的口袋里了。但是这种所谓的捐献无异于杀鸡取卵,老百姓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都被榨光了,一时间举国骚然,结果必然是官逼民反,遍地刀兵,烽火频年,把国家推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王黼这个人毫无远略,祸国殃民,北宋最后的灭亡他要负直接责任。以前宋辽两国使臣往来的时候,宋使带领辽使前往宋都汴梁都是绕道而行,哪里不好走就走哪里,什么路不好记就走什么路,否则一旦被摸清了山川路径,辽人回去画一张地图出来,那岂不是麻烦?在宴请辽使的时候,饮食和食器也很一般,以免辽人认为宋朝富有,觊觎天朝。但是王黼为了能够封王进爵,急于要跟金国联合,因此他带领金使专走大路,七天就到了汴京,后来金国铁蹄就是沿着这条大路一路南下,大队骑兵直取?都。他宴请金使的时候,金杯玉盏,山珍海味,女真族刚走出原始社会没多久,一看到宋朝汴京的壮丽,饮食的精美,能不动心吗?于是就有了攻打宋朝的念头,所以说王黼祸国殃民,是亘古未有的一个大奸贼?【宋徽宗即位当皇帝时,北宋是非常富庶的,然而蔡京、王黼等人欺下瞒上,变着花样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结果闹得国势衰微,民不聊生,那么这个王黼最后是怎么丢掉相位的?而接替他的李邦彦又是怎么辅佐宋徽宗的呢??后来王黼干了一件特别丢人的事,他对徽宗说自己家的柱子上长了?灵芝,请皇上到他的府邸去看看,其实估计也就是雨后冒出来的狗尿苔之类的东西。徽宗到他家后,对灵芝没留下什么印象,却发现他家的后门跟大宦官梁师成的住宅是通着的。宋徽宗并不傻,一看就明白了,难怪王黼总能猜透自己的心思,就是因为他交结内侍。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最忌讳的。所以徽宗回去之后就下诏,让王黼致仕,也就是让他退休?王黼退休之后,接他班的宰相叫李邦彦,人称“浪子宰相”。听了这个绰号,我们就不难想象这个人怎么样。李邦彦有句“名言”,说自?要“赏尽天下花,踢尽天下球,做尽天下官”。他跟皇帝在一起的时候,满口的污言秽词,市井俚语,跟倡优、侏儒杂坐,完全不顾君臣之体。玩得兴起,甚至当着大臣、嫔妃的?衣服,露出自己一身的刺青。大?们忍俊不止,皇帝拿着棍子追着打他,这位堂堂的宰相居然爬到树上躲起来。皇上不会爬树,笑着让太监传旨说,行了行了,你可以下来了。李邦彦却学着女人的声音娇滴滴地说:“黄莺偷眼觑,不敢下枝来。”然后才翻身下来。这时,皇后正巧打此经过,看到这一幕后哀叹道:“宰相如 此,国焉得不亡?”这就是宋朝的文臣,三个宰相一个不如一个,所以朝政是一塌糊涂。那宋朝的武臣又是怎样的呢?第三?宦官掌兵??宋徽宗重用的三个宰相,一个比一个荒奢无道,他们怂恿徽宗不务正业,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这样的人主政,领兵的人就更不怎么样了。实际上,宋朝宰相的权力已经不大了,因为朝廷专门设立枢密使(大概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防部长)主管军队事务。但是宋朝为了防止武将作乱,实行军政军令分开的制度,就是指挥军队的人无权调动军队,能够调动军队的人又不能指挥军队。枢密院可以调动军队,一般由文官担任。在宋徽宗一朝,长期主管枢密院的人便是宦官童贯。一般来讲,宦官是刑余之人,六根不全,往往一心只求富贵,而且对正常人有一种刻骨仇恨,所以这种人一旦掌权,天下必乱?徽宗登基时,童贯已经45岁了。如果没有宋徽宗,童贯这一辈子?能就老死宫中了。结果,在徽宗皇帝派他到杭州去为自己搜罗古玩字画期间,他碰到了蔡京。两个人一拍即合,童贯开始极力提携蔡京。童贯手下的小马仔们很不理解,说蔡京已被贬出朝廷,咱巴结谁不好,何必巴结这么个倒霉蛋?童贯说,你们这话就说错了,咱们去巴结当朝宰相,巴结得上吗?人家会理咱们吗?再者说,宰相一年的官俸那么高,就算巴结得上,那得送多少钱人家才会看在眼里?不如咱们看中一个人,然后把他扶上相位,如此岂不一本万利?童贯“烧冷灶”的眼光和功夫堪称一流,蔡京回京以后,连跳三级,果然当上了宰相。蔡京自然投桃报李,推荐童贯当上了节度使,监军西北,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司令员。当时宋朝要收复西北的河湟之地,正跟羌族部落在甘肃青海一带打仗。童贯奉旨监军,有了立功的机会。大军宰杀牛羊祭旗之后,就浩浩荡荡地出征了?童贯率部出发不久,东京汴梁皇宫突然失火,大臣和道士们都说不吉利,不能妄动刀兵,于是皇帝命人飞马传旨到前线,通知童贯仗不许打了。童贯看完皇帝送来的手诏,若无其事,叠巴叠巴往靴筒里一塞,仍旧下令出兵?宋军出兵,大获全胜。军中大将们特别高兴,回来召开庆功宴,?为打了大胜仗,天子必有封赏。此时,童贯把天子的手诏拿出来,给大将们看。众位大将一看,吓得稀里哗啦跪了一地。自古军令如山,又何况是圣旨,违诏是何等的大罪,打胜了,可以不受责罚,但万一战败了,这一票人全得掉脑袋!大将们想想都觉得后怕,就问童贯,您违诏出兵就不害怕?怎么不告诉我们呢?童贯说我不害怕,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打输了,我一个人面君,掉我一个人的脑袋。如此一来,这帮将士自然就对童贯感恩戴德,成了童贯的死党?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都在西北,因为西北产马,宋朝的骑兵基本上都在西北方。童贯手握重兵,又打了胜仗,更是骄横不可一世。此外,他对皇帝身边的嫔妃、大臣、道士等这些受宠信的人很大方,出手特别豪爽,所以不断有人为童贯说好话,于是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但随着西北战事的平息,童贯慢慢感觉很失落,很郁闷,因为没有事情干了。静极思动?童贯想来一番大动作,于是公?111年,宋徽宗派他出使辽国?【契丹人建立的辽国,位于今天北京、河北、山西一带,辽宋两国曾多年争战,最后以“澶渊之盟”达成和解,辽向宋朝称臣,宋朝则每年给辽岁币。从此宋辽两国交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但宋徽宗派童贯出使辽国,却成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第三?宦官掌兵??辽国一看宋朝派了个没胡子的宦官出使,就很轻慢,这让童贯非常郁闷。但是,童贯在沿途也看出,由于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朝政不修,导致辽国官?,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比较激化。每一个王朝的末世皇帝,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辽国的末代皇帝,就是这位天祚帝耶律延禧,他跟宋徽宗俩人是“一文一武”,宋徽宗是职业书法家、职业画家,而耶律延禧则是职业猎手,但他们都不是职业皇帝。耶律延禧整天打猎,今天猎于南山,明天猎于夹金山,反正整天就是打猎,根本不理朝政。大臣要上奏章,都找不着皇上在哪儿,不知道他又猎于哪座山上去了,所以朝政也??童贯在返回宋朝的途中,行至卢沟(今天北京的卢沟桥附近),遇见一个叫马植的辽国汉人前来拜访他。北京曾为辽、金、元、明、清五朝古都,除了明朝是汉族当政,辽、金、元、清都是少数民族当政。如果我们生活在《杨家将》或《岳飞传》时代的北京,我们不是宋朝人,而是辽国人和金国人,而且还是辽金的首都公民。马植一家是燕云大族,世代在辽国做官。到马植这一辈做到了光禄勋,相当于辽国皇家食堂经理的官职。马植也看到了辽国的*,认为辽国必亡,加之他又是汉人,因而希望辽国灭亡之后,宋朝能将幽云地区收回去,所以特意前来拜访童贯?幽云地区一共有十六个地方,称为幽云十六州,大概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一带。后晋时期,儿皇帝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北京基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最北方,北边的延庆、怀柔都是山区,有天然的屏障作用。辽得到这块地方后,中原王朝天险尽失,长城的阻碍功能也没有了。这片区域农耕发达,少数民族武力又强盛,在接触了中原的先进文化之后,经济、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辽统治者自己都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意思是我们各方面的条件,跟你们中原王朝也差不多了,我们也知书达理,文治天下?公元979年,北宋第二个皇帝宋太宗,在刚刚消灭了五代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后,就亲统十万大军,前来攻打辽国。结果高粱河一战,就是在今天的北京紫竹院公园附近,十万宋军被辽国名将、南院大王耶律休哥的九千铁骑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太宗皇帝身中三箭,可能战马全都死光了,后来坐着驴车一路逃回了南方,最后死于箭伤复发。后来宋朝几次努力,也都失败了。所以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幽云十六州在辽国手里耿耿于怀,却又苦于没有武力夺回来。现在辽国东北方向兴起了强大的女真族,长期被辽所统治的女真族势必要起来反抗,因此马植就建议童贯,可以派人跟女真联络,一起夹攻辽国,趁机收复幽云失地。童贯听后非常高兴,就跟马植相约,有机会把他引见给天子?【女真族原来是在辽国的统治之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的各部落,率众向辽国的契丹统治者宣战。在取得了两次大捷之后,完颜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完颜阿骨打就是金太祖。?金太祖一代人杰,雄才伟略,崛起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起兵后势如破竹,打得辽国节节败退。这时马植逃到宋朝境内,在童贯的引见之下见到了宋徽宗。马植劝宋徽宗,应趁着辽国衰弱,赶紧出兵,跟金夹攻辽,愿陛下“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成祖宗未尽之事业?。这 句话一说出来,宋徽宗非常高兴,因为马植一下子把他捧到了一个很高的 高度:解救黎民,光复疆土,完成祖宗未尽的事业。因为宋金中间隔着辽国,宋徽宗就派使者渡过渤海,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双方联合夹攻辽国,灭辽之后,宋朝收回幽云十六州,将原来每年给辽的银绢各二十五万岁币转奉给金国。金当然非常愿意,他们连幽云十六州在哪儿都不知道,因为本来也不是他们的地盘,还给宋朝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一年还能白得银绢各二十五万,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彩绢,再加上能得到中原大国的相助,宋朝富庶广大,光军队就有一百多万人,多好的一件事儿?第三?宦官掌兵??辽国有五个国都,分别为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云中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根据盟约,金军负责攻打幽云十六州以外的三个都城,即上京、中京和东京,宋军负责攻打西京和南京。开战以后,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把那三座都城攻下了,最后连西京也被金军占领了。金军打到燕山就停了下来,因为按照约定,燕山府应该由宋军攻打。于是宋军出兵了,指挥官就是童贯?童贯指挥十五万宋军攻打辽国的南京,这个时候,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已经逃得不知去向了,金军撒下天罗地网要逮他。留守南京的辽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但一看宋军来打就火了,心想,打不过金军我们认了,可我们好歹也是马背上长大的,连你们都敢欺负我们?于是辽军出动了一万人,把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宋军大败亏输,刀枪甲帐堆积如山,退出去几百里。要不是辽不愿意跟宋撕破脸,没有再追下去,宋军可能就真的全军覆没了?童贯大军惨败,回去没法跟皇上交待,于是搜罗残兵败将,又从国内调兵,想再次攻打辽国。辽怕遭到宋金的两线夹攻,就派使臣去见童贯,说咱们别打了,反正你也打不过我们,我们上回已经给足你们面子了。女真原来是我们的臣子,他们现在叛乱,叛乱搁在哪国都是应?的,搁在你们宋朝能不*吗?你们怎么能援助叛匪呢?所以最好咱们一块儿打金,要不然你就中立,不要再干这种助纣为虐的事了。童贯不听,把辽国使臣轰了出去。辽国使臣就站在院子里哭,因为他知道,辽是经不住两线夹攻的,一旦遭到夹攻必亡。辽国使臣边哭边指着童贯的帐篷高声叫喊:“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说童贯顶多能欺国,却不能欺天,所以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当天夜里,七千辽军趁夜劫营,宋军又退出三百里,又给人家留下一堆刀枪甲帐。史籍记载说:“宋军奔走于崖涧,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一听说辽国的军队来了,宋军掉头就跑,留给辽军士兵的永远是后脊梁,光自相践踏就踩死了好几万人?这样一来,童贯又失败了,最后没辙了,只能去央告金国人。他说,本来我们想自己打下幽云十六州,但是我们皇上有好生之德,不忍杀伤性命,所以就麻烦你们给打一下吧。于是金军出兵了,在攻打辽都南京的时候,辽军都没抵抗就开城投降了。打下来之后,宋朝想把幽云十六州要回来。金国说给钱吧,加上军粮,总共一百万,宋朝同意成交。金人把城郭、房屋留下,金帛、子女尽数载回。所以宋朝收回的只是一座座空城,人口、财物尽被金人掳走。更可怕的是,这么一来,金国人就看明白了,原来所谓的中原大国也就只会练一张嘴罢了,第一次十五万宋军被一万人打得落花流水,第二次被七千人追得落荒而逃,可见宋军的战斗力之低下?【宋徽宗即位时,北宋正处于经济高度发展、国家富庶繁荣的鼎盛时期。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了当时世界?0%,是明朝的十倍之多。而北宋每年用来养兵养官的费用,高达国家收入的70%以上,那北宋军队的战斗力又为什么会如此低下呢??第三?宦官掌兵??童贯是宋军的最高统帅,每一次出兵打仗的时候,都是先从朝廷领军费。可他领到军费就搁自己家了,然后在进军途中,再让沿路的州县给他补齐。这样一来,老百姓能不恨童贯吗?补齐的这些钱,童贯也不会真的用来给士兵发饷,可能还有一部分又进自己腰包了。俗话说“皇帝不差饥饿兵”,连士兵的给养都供应不上,就甭说什么打仗了。如此一来,士兵就开始抢老百姓的粮食,整个是“御敌无方,扰民有术”。这样的军队,百姓怎么会支持,又怎么能有战斗力呢?后来岳飞的军队有战斗力,因为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宁肯冻死,不能拆老百姓的房;宁肯饿死,不能抢老百姓的粮。而童贯的部队则是不饿也去抢,还得把老百 姓轰出去,自己住好房子,所以他们根本得不到百姓的拥护?童贯因为赎回幽云十六州“有功”,被封为广阳郡王。他要装修王府,宴请工头吃饭,就是一顿普通的早点。史书上没有记载上的是什么菜,只说上第一道菜用的是银盘银碗,上第二道菜用的是金盘金碗,上第三道菜就是玉盘玉碗了,而且还一边一个美女伺候着。工头吃完饭告辞后,童贯的家人追上来说,请留步,我们王爷说了,刚才你用过的所有食器和伺候你的那俩美女都送给你了。这个人把这些餐具一卖,立刻富甲一方,成为当地首富。童贯拿这些东西,就跟我们拿个纸杯似的,说不要就不要了,可见他家里有多少财富,他指挥的军队又怎么能够不失败?【童贯身为主管军政的枢密使,竟然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他就不怕被查出来治罪吗?按照北宋时期的制度,三衙是直接指挥军队的,也是枢密使童贯的上级主管单位。那么三衙的统帅是谁呢?他为什么不查办童贯呢??至于三衙的统帅,这个人大家都非常熟悉,《水浒传》里也提到过,他就是高俅。高俅是个奸臣,这点不用多说,《水浒传》里把他写得又奸又坏。可这么坏的一个人,在宋朝的“六贼”里还排不上号,可见宋徽宗一朝的坏人有多少。高俅是怎么被皇上看中的呢?是因为他踢得一脚好球?宋徽宗做端王的时候,与驸马王晋卿关系很好。王晋卿也不是什么好人,是一个浪荡公子,跟端王意气相投。宋徽宗做端王时的种种浪荡行径,有些就是王晋卿诱惑他干的。王晋卿作为神宗皇帝的驸马,娶了公主不算,还一房一房地娶小妾。神宗皇帝也很优容他,要搁在明清皇帝手里,早就掉脑袋了。有一次端王想篦头,没带篦刀,就借用王晋卿的。端王发现王晋卿的篦刀款式、做工都非常精美,就说这东西太好了,能不能送给我?王晋卿说我正好新做了一副,一会儿派人给你送去。王晋卿派谁送的呢?就是高俅?高俅到了端王府,刚好碰上端王在蹴鞠。鞠就是古代的足球,玩法跟咱们今天踢毽差不多,花样非常多,得用技巧,不是那种体力冲撞的游戏。王爷在踢球,当然不能上去打扰,于是高俅就站在边上看,只要端王一踢到精彩的地方,他就连连叫好。端王一看,这个人是个行家呀,要不怎么知道在哪儿叫好呢?于是就问高俅,你也会蹴鞠吗?高俅回答略知一二。端王说,那你踢给我看看。高俅说不敢献丑。端王说,没事没事,你就踢吧。高俅这一踢,端王就看傻了,这个人不但会,而且踢得非常棒,简直就是巨星级人物。端王马上派人给王晋卿传话,说这人我要了,篦刀和送篦刀的人我都留下了。此外,高俅这个人长得比较帅,是个美貌小生,这点也很得端王喜好。后来端王登基为天子,高俅就做上了节度使,后来官至太尉,是武将的最高一级。看着高俅做了高官,早年跟宋徽宗一起玩的那帮人很不服气,说我们都是从龙的人,他凭什么就能当这么大的官?徽宗皇帝居然说,封你们做官?你们长了那么好使的一双脚吗?所以,高俅就是靠踢得一脚好球而受到皇帝的恩宠,而且二十余年遍历三衙,掌握着宋朝军队的直接指挥权?第三?宦官掌兵??【高俅本是市井无赖出身,但却依仗着宋徽宗的恩宠,手握国家军事大权长达二十余年,所以在他手下出现像童贯这样克扣军费的人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北宋军队常打败仗,仅仅是因为上层军官的*吗?究竟是什么根本原因导致了北宋军队如此不堪一击呢??中国在唐朝以前,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职业军人。士兵就是农民,农民当兵打仗是尽义务。特别是在汉朝、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士兵连军装武器都得自备。我们看《木兰辞》,花木兰替父出军,先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因为那时没有职业军人,什么都得自备。唐朝以后,中国才开始实行正规的募兵制,才开始有职业军人,老百姓可以通过当兵挣工资养家糊口。宋朝虽然也实行募兵制,但宋太祖认为,募兵的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一口饭吃,好让他们不造反,而不是为了抵御外虏。宋朝哪里闹了灾荒,皇上就派人去哪里募兵,所以有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那时老百姓当兵的目的是吃上饱饭,并不是为国尽忠。因此宋朝军队人数虽众,但是缺乏战斗力,临阵多败,逃兵很多。因为长官克扣军饷,当了兵还是吃不饱饭。逃跑后被抓的士兵怎么处置呢?逮回来之后在脸上刺字,叫做“黥面”,这是古代对犯人和逃兵的一种刑法。北宋名将狄青,从小兵做起,最后官居枢密副使他的脸上就有当兵时被刺的字。皇上后来给他一种药,让他把字洗掉,狄青不肯,说这样可以激励将士,让他们明白脸上刺字的人都能当枢密副使。但是,真正靠一刀一枪在战场上拼功名的武将,最高也只能到这个位置了。岳飞后来也是枢密副使,枢密使是童贯把持的,一般真正的大将是当不上的?【宋朝募兵的目的不是为了抵御外侵,而只是为了平定内乱,所以来当兵的人,无非是为了混口饭吃,难怪宋军的战斗力如此低下。而身为宋军最高统帅的高俅,又是怎样利用军队为自己谋私利,更加剧了军队战斗力的减弱的呢??高俅本是市井无赖出身,他不光脚好使,脑子也好使。他招兵专招那种有一技之长的人,要么会踢球,要么会做手艺活,实在没有什么一技之长,能卖力气扛大包也行。他跟这些士兵说,你们可以不训练,可以不当差,但是要把你们的一技之长发挥出来,会做鞋的做鞋,会制陶的制陶。高俅把士兵制作的东西卖出去,钱就归自己了。于是整个宋军的军营,八十万禁军就变成了高氏公司的打工仔,而且还不用高太尉支付工资,养兵的钱是国家拨付的。童贯、高俅家用的服务员也全是士兵,有三千多人,他们给枢密使和高太尉从事私人服务,扫厕所、当警卫、采买东西,就干这些事情?宋朝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很低,所以一般都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水浒传》里边,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大家会想,堂堂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为什么会被高??其实,林冲并不是八十万禁军的武术总教练。八十万禁军有多少个教头?五千多个。林冲只是五千多个教头的其中之一。后来不是还有洪教头吗?柴进庄上不也养了好多教头?五千多个教头中,都指挥使职位是最高的,也刚正五品。都指挥使下面是指挥使, 然后是都虞侯、虞侯、都教头、教头。教头是从八品下,按照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连排级干部?在高氏公司里边,想要凭着自己的才能得到晋升是不可能的。要想晋升,只能靠行贿。所有的官爵都明码标价,指挥使一个价,虞侯另一个价。买官的钱花出去了,就要想办法挣回来,从谁身上挣呢?自然是从当兵的身上挣。这些军官,无一例外地会三招生财之道。第一招是虚报人数。部队明明是四千人,却从朝廷领七千人的军饷,那三千空额就搁进自己兜里了。宋朝的军队,一出兵就说有多少万人马,听着挺唬人,其实都是纸面上的数字,是用来领军饷的数字。号称出兵七千,实际上可能就四千,再逃跑两千,最后剩下的就两千人了。第二招就是喝兵血。从朝廷领来的军饷,除了进到军官腰包的,剩下四千人的军饷会实额发给士兵吗?不会,还要按一定比例往下克扣。第三招就是前面说到的,让士兵给统帅进行无偿的劳役,在统帅家里从事各种服务。这样的军队还能否有战斗力,就可想而知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童贯敢明目张胆地贪污军费,克扣军饷,正是因为有高俅这样的统帅在上面。那么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宋军的士兵,骑马人坠马,射箭箭坠地。骑兵上了战马,只能抱着马脖子,马一叫,手一松,整个人就掉下来了。射箭先不说射得中射不中,士兵连弓都拉不开,还没射到箭靶跟前,箭就掉下来了。宋军平时不操练,净给太尉做手艺活卖钱了,这样的人马遇上金辽如狼似虎般的军队,不打败仗还有天理吗?这些昏君佞臣们醉生梦死,在一片歌舞升平中自我感觉良好,原来质朴节俭的宋帝国,在这些奸相、奸将、奸宦们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走向奢华,乃至走向灭亡?第四?风流天子??宋徽宗在蔡京、童贯、王黼等一帮奸臣的包围下,越来越走上了奢华无度的道路。后世的记载中,关于宋徽宗奢华无度的故事有很多,史不绝书?宋徽宗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奇石异木。他的这一爱好,引发了一场举国骚然的举动,就是运送花石纲。我们知道,《水浒传》里有“智劫生辰纲”的故事,这个“纲”指什么?宋朝将大宗运输的货物称为“纲”。徽宗时期,将十艘船编为一组,将外地的各种奇石名木大宗运往京师,称为“花石纲”。刚开始时,运送花石纲的举动还没有弄到搅得天下不安的程度,只是从东南地区运石到京师。宋徽宗非常欣赏这些珍奇石木,只要看中哪块石头,就会赏赐给运送石头的人高官厚禄。皇上的这一举动,化成了一道无声的命令。于是,一场祸国殃民的大规模运送花石纲的举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史书上记载,有人在太湖发现一块巨石,长宽高均两丈有余,需要造大船将它从太湖流域运到东京汴梁。巨石抵京之后,由于城门的高度有限,石头进不了城,最后竟拆城门将石头运了进来。后来,又有人在太湖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石头,这块大石头运进京时,仅运费就花了八千贯,将近两百户中产人家一年的生活费。石头被运来后,徽宗看了非常高兴,竟给这块石头亲笔题名,并钦赐玉带。还有一次,有人在今天上海附近发现了一棵古松树,如九曲盘龙一般,树形非常奇特。古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运输的话要连同土块、假山一起连根刨起,所以体积很大,无法走运河,只能走海运。结果运输船只在海上遇到风暴,全部沉没了,损失不计其数?主持花石纲运送事宜的,正是六贼之一的朱勔。他为了运送一块巨石,现造了两艘大船。石头运抵京城后,徽宗皇帝看了非常喜欢,赏赐参与运输的劳工每人一只金碗,加封朱勔节度使衔。而这块石头,竟被徽宗封为盘固侯。古代的位阶次序,王之下是公、侯、伯、子、男。当初周武王分封子弟功臣,功劳最大的姜子牙的后代才被封为齐国侯爵,而宋徽宗一高兴,竟把一块石头封为了侯爵。这样滥施封赏, 那些在战场上一刀一枪舍命保江山的将士心里会怎么想?难道我们在皇帝眼中还不如一块石头?【宋徽宗身为一国之君,却不懂得治理国家要赏罚严明的道理,他封官加爵全凭自己的爱好,所以官员们便投其所好,拼命地收集天下的奇石异木。这样一来,会给国家社稷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呢??运送花石纲前前后后持续了二十多年,这对整个南中国的人民来说,是一种掠夺,是一场真正的灾难。二十多年间,被运到东京汴梁的石?总计有十多万块。其中,最贵一块石头的运费花了三十万贯,相当于一万户中产阶级家庭一年的收入。而在运输这些石头的过程中,死了多少人,沉了多少船,拆了多少桥,扒了多少城门,却是无法统计的。贪官佞臣们利用皇帝的这一喜好,勒索百姓,大肆征敛。不管是高山深谷还是激流险滩,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只要谁家的一石一木尚堪玩味,谁家就要遭殃。这些衙役们如狼似虎,冲将进来,黄封条往上面一贴,就成了皇室御用之物,还要主人仔细看管,来取时如有半点损坏,就是大不敬之罪。大不敬的罪过,在古代可以处以凌迟,就是一刀一刀地剐死,而这些只是为了一石一木。所以主人如果不给官吏一点好处,官吏就会在搬运时故意碰掉一角,然后诬陷是主人故意弄坏的,无中生有地扣上 大不敬的罪名。另外,这些运石的官吏还会以房屋墙垣阻碍运输为由,强迫百姓拆墙扒房,丝毫不顾百姓死活?第四?风流天子??官府无限度的压榨,引发了百姓的反抗。在花石纲闹得最严重的东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据记载,方腊起义从者二百万,起义军逮住宋朝的官员,剖腹挖心,熬人油点天灯,那种刑法的残酷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中国人向来不为己甚?一般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起义军会这样,足见花石纲给百姓造成的痛苦有多大,老百姓对这件事情的痛恨有多深。所以就连官修史书也不得不承认,方腊造反事出有因,实在是官逼民反?【宋徽宗的一个爱好,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那些想升官发财的官员,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兴花石纲,弄得官逼民反,满地狼烟。那么,宋徽宗把这么多的奇石异木运到京城来干什么呢?最后的结果又将是什么样子呢??宋徽宗搜罗如此多的珍奇石木,是为了在京都建一座园林,叫做艮岳。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方位东北,艮岳就建在皇宫的东北方向。徽宗为什么要在皇宫东北方向建园林呢?原来,徽宗皇帝继位之后,一直膝下无子,有个茅山道士告诉他,这都是因为皇宫东北方向地势低洼,若把地势垫高,则子孙繁盛。于是,徽宗命人把东北方向垫高。不久,王皇后怀孕生子,就是太子赵桓,也即后来的宋钦宗。此后,其他嫔妃开始比赛似的给他生孩子,一共生了三十多个皇子,三十多个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宋徽宗大概是儿子比较多的了。这样一来,徽宗就更加宠信道士,而且相信皇宫东北方向好,要在此修建艮岳?宋徽宗治国无方,但是他的艺术品位还是相当高的。就连贬低宋徽宗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座艮岳可谓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艮岳纯粹是皇上玩的地方,它不像圆明园、颐和园之类的建筑,还有皇帝上朝居住的那种宫殿,而完全是仿效白墙黑瓦的江南风格,其间还有高阳酒肆,甚至有一条买卖街。进了大门,一条笔直的御道,两边全是那些耗费重金运来的太湖石。艮岳的主峰完全由太湖石堆成,高一百五十米,遍栽奇花名木。值得一提的是,山上存了两样东西,一样是雄黄,另一样是炉甘石。雄黄的作用是避蛇鼠蚊虫;炉甘石的妙处则在于下雨时,石头遇水会冒烟,云蒸霞蔚,恍如仙境。与这人间仙境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汴城十里之外的人间地狱,是国家的满目疮痍、百姓的饿殍盈路,是北方宋江、南方方腊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可宋徽宗根本看不到这些,他能看到的,只有繁华遍地的汴梁城,甚至只有他的皇宫、他的艮岳。我们这位艺术家皇帝,就这样无忧无虑地徜徉在这仙境般的园林中,恣情激荡着他艺术的灵感,想到的也只有笔下的丹青和心中的诗作?艮岳里面除了奇石名木之外,还养了许多珍禽异兽。据说,光梅花鹿就养了几千头,还有仙鹤、锦鸡及各种水鸟,其他动物也是一应俱全,整个一座皇家野生动物园。白天还好说,可是每到夜里,就传出一片鸟叫兽号的声音。你想,堂堂一座京城,弄这么个野生动物园,天天晚上都得听动物叫,这不快成畜生聚居之地了?京城百姓都觉得这无异于荆棘铜驼,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宋钦宗继位以后,金人围攻东京汴梁,百姓?有粮食吃,皇帝只得下令开放艮岳,园中的动物可随便杀来充饥。要知道,古代的老百姓是很难吃到肉的,只有当官的才吃得上,老百姓只能吃五谷杂粮。这下可倒好,开了荤了,梅花鹿、仙鹤等各种难得的珍?异兽被百姓分食一空。而那些太湖石,则被用来堵城门,砸金兵,充?礌石了。这些曾经斥巨资运来的石头,最后就这么白白糟蹋了,整座园林也被毁掉了?第四?风流天子??北宋灭亡以后,金朝的第四代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把都城从遥远的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到了北京。迁都后,他下令将艮岳的太湖石拆下,运往北京堆砌自己的园林,就是今天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一个回族商人承包了拆运的工程,据说当时拆出来的雄黄竟有十多万斤。这个商人因此发了大财,富可敌国。我们今天去北海公园的琼华岛,在白塔北坡靠近五龙亭的方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精美的太湖石,小巧精致,非常可爱。而且 一到下雨天,还有石头往外冒烟,的确恍如仙境。这些石头就?百年前宋宫的旧物,可以说每一块石头都不知道是牺牲了多少条性命,带着多少百姓的血汗来到这个地方的?【宋徽宗不但喜欢在仙境般的花园里吟诗作画,而且非常迷信道教。那么,宋徽宗为什么会痴迷于道教?他对于道教的过度崇信,又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灾难呢??除了搜奇石、建艮岳,宋徽宗还有一个劣迹,就是举国崇道。宋徽宗崇奉道教,而且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形成于东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与神仙方术结合形成的一种宗教。中国古代自汉唐以来,佛儒道三教逐渐合一。严格意义上说,儒家算不上是宗教,而是一种思想。佛儒道三家的区别在于,儒家修性,就是修身养性,讲求舍身取义、杀身成仁。孔夫子说“不知生焉知死”,意思是,你别问我人死之后的事,别跟我谈那些鬼鬼神神的事,我不管那些,我只管人活着的时候品性怎么样。道家修命,就是要延年益寿,修炼成仙,白日飞升。道家说,人死不了,人可以修炼成仙。人到底能不能成仙,反正我们也看不见,所以无从知晓。佛教进入中国之后,提倡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佛家思想说,人死之后,灵魂就会转世投胎,追问人的来世会怎么样。圣人以神道设教,中国古代的皇帝对各路宗教,一般都是要支持的。事实上,道教的思想往往跟皇帝的?法是最契合的,因为皇帝最关心的无外乎两件事:第一,我坐的这把椅子别被别人抢走,所以谁也不能造反;第二,这把椅子坐稳之后,我怎么能活得长久一点,最好永远活下去。道教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长生不老。这样一来,皇帝自然就非常喜欢道教?我们前面提过,有个道士建议宋徽宗把皇宫东北垫高,就会子孙繁茂,结果真的应验了。这样一来,徽宗就更加宠信道士了,于是广招有道行的道士。相传,有个叫王老志的道士,一见徽宗的面,就递给徽宗一个大信封,说我别的不说,您先看看这个。徽宗把信封打开一看,里边是他早年写给妃子的情诗,据说内容很下流。徽宗一下被震晕了,心想这个道士怎么会知道这些,觉得确实有神通,就重用王老志,当时人称老王先生。老王先生失宠之后,又有一个叫王仔昔的道士受到徽宗的宠信,人称小王先生。据说,王仔昔没见到皇帝的爱妃,只在宫中作法,就把这位妃子的眼病治好了,因此更得徽宗宠信。但是,这两个道士受重视的程度,都比不上一个叫林灵素的妖道。这个妖道蒙骗君主,祸害国家,应该说,北宋之亡与他有很大的关系?【由于宋徽宗过度崇信道教,当时许多自称有高深道行的道士都涌到了皇宫里。林灵素是一个什么样的道士,他是怎样玩弄巫术的呢?宋徽宗过度迷信道教,又给国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危害呢??第四?风流天子??林灵素年轻时,苏东坡曾给他看过相,说他将来必然大富大贵。可是,林灵素一直没有富贵的机会,于是就去赌钱,结果输得一塌糊涂。债主上门讨债,他还不起债,为让债主解气,自折其面,就是自己把自己给毁容了。所以,林灵素的形象是一半脸像骷髅,一半脸润色如常人。我们可以想一下,这样一副尊容,给人的感觉就不像一般人,因此被举荐给了宋徽宗?林灵素觐见徽宗,一见面就故弄玄虚地说,太奇怪了,我当年在天上伺候玉皇大帝的时候,见过陛下。徽宗听罢,也跟着装神弄鬼,说是啊,朕也瞅你眼熟,朕还记得你当年骑着一头青牛,你的牛哪儿去了?我们知道,道家的祖师爷是老子,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所以人们又把道士叫牛鼻子道士。林灵素大言不惭地回答:“寄牧外国,不久即来。”意思是说,我把它放到外国养着去了,不久就会来。没过多长时间,高丽国进贡青牛,满朝文武大惊失色,认为这个林灵素真是天上的仙人下凡?林灵素行骗得逞,胆子更大了。他对徽宗说,陛下,您知道您的前身是谁吗?您是上帝的儿子,神宵宫玉清王,目睹中原被金狄之教(佛教)毒害,所以上帝派您下凡,拯救苦难的中原人民。我是玉皇大帝跟前一个叫左慧的仙人,是跟着您下凡的。林灵素还在朝堂上大放厥词,他一指蔡京,说这位是左元仙伯,一指王黼,说这位是文华吏,当年都伺候过玉帝。当时宋徽宗最宠爱的刘贵妃,被林灵素说成是九华玉真安妃,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就连童贯、梁师成两个大宦官,也被说成是天上的神仙。昏君佞臣们一听,心想太好了,怪不得我们相处得这么融洽,原来我们在天上就是一家?徽宗皇帝认为林灵素真是仙人,有通天彻地之能,于是钦赐林灵素道职,还经常让林灵素开*讲法。林灵素在东京汴梁开*,宣称来的听众每人赏三百文钱,这下汴梁城真可谓是万人空巷了,百姓都弄块青布,把脑袋一包,就冒充道士去听他讲法了。林灵素每次开*的花费,都合今天的百万人民币之巨。那么,林灵素真的懂什么道法吗?事实上,林灵素也未必懂道法,他讲的都是一些市井俚语,皇帝听惯了之乎者也,乍一听这些市井糙话,觉得比较新鲜。而且,据说林灵素说话比较幽默,讲东西深入浅出,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连皇帝本人也不顾君体,跟着忘形大笑。这样一来,林灵素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据说,林灵素麾下有弟子两万人,他出行与宰相、太子争路,人称“道家两府”。在宋朝,“两府”指的是东府、西府,东府是宰相,西府是枢密使。林灵素的地位能与宰相、枢密使相提并论,可见他的势力气焰之大。所以,很多奸邪小人都来贿赂林灵素,以求官职?宋徽宗崇信道教,觉得仅仅修道观、塑神像还不够,他又跟道箓司说,朕本来是玉皇大帝的儿子,是因为看到中原生灵涂炭才下凡的,朕这样高尚的行为是不是应该表彰一下?于是,道箓司册封宋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大臣们见皇帝崇奉道教,纷纷投其所好,上朝不穿朝服,而穿道袍。于是每到朝会时,但见大庆殿前,人人黄冠羽扇,满廷乌烟瘴气,其情其状煞是可笑。我们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不少帝王慕佛崇道,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同泰寺。梁朝的大臣一上朝,发现皇上不见了,一问才知道皇上出家了,众臣只好捐钱给寺庙,把皇上赎回来。这样一来,同泰寺是修得金碧辉煌了,可是被不断搜刮的百姓,最后只能造反了。可见,皇帝慕佛崇道,会给社稷百姓带来灾难?第四?风流天子??【此时的宋徽宗,已经完全成了一个昏庸的皇帝。他不顾百姓的死活,只图自己的享乐,身为一国之君,甚至玩到了风月场上。那么,历史上留下的宋徽宗和李师师的故事,是怎么回事呢??宋徽宗贪图享乐,光在自己的豪华宫殿里修道炼丹、吟诗作画还觉不够,又开始打起美色的主意。徽宗皇帝一朝,宫里有宫女近万人。我们讲,唐玄宗那会儿后宫粉黛三千人,但跟宋徽宗比都不算什么了。徽宗有这么多嫔妃,还觉得不过瘾,说宫里的佳丽都看腻了。这时,奸贼高俅给宋徽宗出主意,说咱们上街逛逛去,听说东京汴梁城有一个名妓,叫李师师,艳名远播,陛下您愿不愿意去看看?宋徽宗当然是欣然前往。高俅引着宋徽宗来会李师师,李师师见高俅贵为太尉,对这位陌生的客人都如此恭敬,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不一般,于是使出浑身解数,曲意逢迎。宋徽宗非常高兴,在李师师处一直待到天亮,才依依不舍地回宫?李师师的父亲是开染房的,三岁的时候,她被寄养在佛寺里,因为当时称呼佛家弟子为师,所以得名师师。李师师长大之后,父亲因罪获刑,她孤苦无依,被一个姓李的经营风月场所的女人收养,成了娼妓。那时候的名妓,光长得漂亮还不行,还要有一点艺术修养,李师师从小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在行,所以艳名远播。遇上我们这位艺术家皇帝,俩人就成了艺术上的知音?皇帝逛妓院,这事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悖礼法的,是不光彩的事。所以,宋徽宗虽然还想再会李师师,但是碍于礼法,不方便去。于是,奸贼王黼给徽宗出主意,说您何不挖一条地道,直接通到李师师的家?徽宗听了很高兴,赶紧命人挖了一条地道,从皇宫大内直通李师师家。从那以后,徽宗经常趁着夜色,着青衣小帽,带着几个太监,就往李师师那儿去了。其间,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李师师认识宋徽宗之前,有不少相好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词人周邦彦。一天,趁着宋徽宗生病的时候,周邦彦来探望李师师。不料,他进门刚一落座,就听说宋徽宗不顾病体,也来到李师师家了。周邦彦着了慌,心想皇上来了,我跑也来不及,君臣相见更不合适,只好赶紧躲到了床底下。这时,宋徽宗就进门了。皇帝在李师师这里享用过美酒佳肴,欣赏过佳人歌舞,见天色已晚,就说朕要起驾回宫了。李师师劝宋徽宗说,夜已三更,马滑霜浓,陛下龙体要紧,就别走了。宋徽宗那天大概确实有事,最后还是走了。宋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来,擦着冷汗感叹,好险好险。我们想,周邦彦是文人性情,可能性格也有几分*,再加上目睹徽宗与李师师的亲密举动,有点吃醋,于是他就填了一首词,把刚才在床底下的目睹耳闻写了进去。词里有这么几句:“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宋徽宗又来会李师师,问她近来有没有新曲子唱来听听。我们知道,词就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谱上曲就能唱。李师师就把周邦彦填的那首词唱出来了。她一唱完,宋徽宗脸就变了,心想,这不都是当时李师师跟朕说的话吗?于是问,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李师师自知失言,但又不敢隐瞒,只好说是周邦彦写的。这样一来,可就给周邦彦惹祸了。徽 宗皇帝听完愠怒,抖衣拂袖,站起来就回宫了。没过几天,徽宗皇帝就对左右的人说,找找周邦彦的茬,看看他写的词里面有没有淫词艳曲。左右的人心想,这太容易了,随便找一首就是。为什么这么说呢?婉约派词人一般写的就是两大永恒主题——生命与爱情,所以在当时经常为人诟病,被指为淫词艳曲。宋徽宗拿过左右呈上的“证据?一看,斥道,就这样的人还配做官?于是将周邦彦贬出了京城。实际上,徽宗皇帝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比周邦彦也强不到哪去。因为一个名 妓,皇帝竟与臣下争风吃醋,这不能不说是荒唐至极的事情?宋徽宗自从结识了名妓李师师,整日沉迷享乐,不理朝政。我们借用《长恨歌》里的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可想而知,皇帝一到晚上就去妓院,天亮了才回来,他还有精力早朝吗?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皇帝逛妓院的事,不久便在整个东京城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都看不过去了?【宋徽宗重用一帮贪官佞臣,整日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致使北宋国势日衰。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看到国家危亡的处境,决定向皇帝进谏。但是,当有忠臣义士大胆进谏的时候,宋徽宗还能够像当初登基时那样虚心纳谏吗??当时,一个名叫曹辅的小官就给徽宗上奏章,说皇上您千万不能这样,您这样对得起天地祖宗吗?徽宗龙颜大怒,又不好发作,就让宰相王黼审问曹辅。王黼斥责曹辅说,你是个小官,这事儿是你该说的吗?曹辅回答得不卑不亢:不管小官大官,爱君之心是一样的,大官不说就得小官说。一句话就把王黼噎回去了。王黼问身边的两个副宰相张邦昌和李邦彦,说你们听说过这种传闻吗?这两个人赶紧回答,我们都没听说过。于是,王黼又对曹辅说,我们做宰相的都没听说过,你这小官怎么听说的,你这不是侮辱圣上吗?曹辅这时大概也豁出去了,慷慨答道,你们是听说了装作没听说,你们这种人根本就不配做宰相,国家亡就亡在你们手里了。王黼恼羞成怒,于是把曹辅打入狱中,找了个机会将其发配,最?致死。这样一来,满朝文武,再也没人敢提这事儿了?在这种奸佞当道、忠言绝耳的情况下,宋徽宗这?天子整日流连美景、吟诗作画,与一帮佞臣优哉游哉,却没有料到,一场亡国惨祸已经近在眼前了?第五?靖康之变??就在北宋上下文恬武嬉,昏君佞臣搅得朝政日非的时候,北国金军开始大举南下。我们前面提到,宋朝联金灭辽是非常不明智的,当时朝中就有人反对。宋将种师道就说过:“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意思是说,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算了,还和强盗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儿咱们不能干。咱们应该念及宋辽百年和好,与辽一起抗金才对?另一位大臣说得更有见地,他说:“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意思是说,辽虽然是夷狄,但是一百多年来,已经逐渐汉化了,很懂礼义。我们前面讲过,辽的统治者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而且辽国皇帝铸造佛像时,还命人在佛像后面刻上“愿世世代代生中国”的字样。辽对于汉民族的文明是非常赞赏的,所以才“百余年间,谨守盟誓”,其间119年都没有跟宋打过仗。实际上,宋与辽之所以能维持百年和好,是因为宋辽的力量趋于平衡,辽的军事力量强,而宋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另外,先前辽与宋打仗,主要目的是为了抢点钱,辽也知道自己没有能力灭掉宋。而且双方议和之后,宋每年给辽岁币,有了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绸缎,辽当然不用打仗了。所以一百多年间,两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两国边境上人口增加,牛羊漫山遍野,连白头发的人都没见过打仗。那位大臣又说:“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意思是说,女真人尚未开化,茹毛饮血,且又骁勇善战,同是少数民族的辽都打不赢金,如果辽被灭,宋就与金直接相邻,我们的战斗力连辽都比不上,又拿什么来抵御金国呢?这个大臣所讲的非常有道理。事实上,宋辽金三国的局面,与当初的魏蜀吴三国很相像。诸葛亮一直主张东和北拒,就是结好孙权,北拒曹操,两个弱的联合对抗强的。作为弱国,如果与强国联合对抗其他弱国,无异于为虎作伥,自寻死路。但是,这么浅显的道理,宋徽宗却琢磨不透,而对于臣下这些颇有见地的建议,宋徽宗也根本听不进去。不出所料,1125年辽国灭亡,辽国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被俘。灭辽的当年,金军连气儿都没歇一口,就出兵攻宋了?【宋徽宗听信贪官佞臣的谗言,联合金国,灭了和平相处一百多年的邻居辽国。然而,唇亡齿寒,金国灭辽之后,接着就要灭宋。但宋金毕竟曾是灭辽盟友,金军入侵宋国是需要借口的。那么,宋徽宗做了什么事,给金军进攻宋国找到了借口呢??金军之所以能找到借口,是由两件事直接促成的。第一件事,是宋招降纳叛。宋金联合灭辽时,两国曾缔结盟誓,双方灭了辽以后,我占的辽国的地方归我,你占的辽国的地方归你。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谁也不许招降纳叛。但我们知道,辽国有很多汉人,宋朝又是汉人的王朝,金军攻占辽国,这些辽国的汉人肯定愿意投往宋朝。正是为了防着这一手,金才与宋约定,双方都不许互相招降纳叛。但是,宋朝在这件事上的所作所为,让我们看到了它外交水平的低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宋要招降纳叛,也得衡量衡量自己的实力。而结果是,宋一招降纳叛,金人就遣使臣来问罪。这个时候,宋要么把收留的人送回去,要么就把人杀了,把人头送回去。这样一来,不但使金看穿了宋的软弱,就连那些投奔宋朝的辽国汉人,也对宋朝彻底失望了。后来金军南下攻宋的时候,这些辽国汉人纷纷起兵参加金军,去打宋朝,对自己心理上的祖国开战。所以,宋朝招降纳叛这件事实在是不明智?第五?靖康之变??第二件事,就是宋徽宗给辽国皇帝写密诏,这事儿就做得更没水平了。辽国被灭以后,宋徽宗的*性格一发作,居然要招降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当时,耶律延禧正在内蒙古一带流窜,被金军打到一晚上睡觉得换俩地儿的程度。宋徽宗给他写了一封密诏,说:“若来中国,当以皇兄之礼相待,位燕、越二王之上,赐第千间、女乐三百人,极 所以奉养。”意思就是,你如果来宋,朕会像对待皇兄一样对待你,你比我的两个兄弟燕王和越王的地位都高,我给你一千间房子、三百个戏子?我养着你。耶律延禧看了密诏,当然非常高兴,于是率五万人南下,准备进入宋境,结果被金军劫击,全军覆没。耶律延禧被俘,宋徽宗的密诏就被金人搜出来了。金军持此诏书谴责宋朝,以宋朝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下进攻宋朝。西路军出云中,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太原遭到抵抗;东路军出燕山,就是今天的北京。金军侵入宋朝疆域,如入无人之境,两路大军很快逼近了东京汴梁?【金在与宋联合灭辽之时,就已经看到了宋军的软弱无能,并已生出了灭宋之心。而宋徽宗的行事不慎,更使金军找到了灭宋的借口。于是,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率领金军,直逼北宋的东京汴梁。那么,在金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宋徽宗是怎样应对的呢??金国大军南下,徽宗皇帝能想到的应对之策,一个是跑,一个是和。所以,徽宗就派了给事中李邺到金营去讲和。给事中是管监察、管风纪的官。这位李给事到了金营,被金军的气势所震慑,几乎吓瘫在地。回到东京汴梁,他上奏宋徽宗,说金国人“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然后做了一个结论,说“中国如累卵”。当时,开封军民听到李邺这些话,都气愤不已,心想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于是给这位李给事起了个外号,叫“六如给事”?徽宗皇帝听了李邺所奏,更加觉得金国强大,无法战胜,就跟宰相说,朕不想置身于战火中,宰相快想办法。当时的宰相是蔡京的儿子蔡攸,这人比他爸爸还坏,他虽然是大奸之人,这时倒还有主张。蔡攸对徽宗说,皇上您不能跑,您一跑,宋朝人心就离散了。皇上都跑了,还想指望军民为他守住疆土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徽宗皇帝想了想说,要不由宰相领兵?蔡攸心想,这不就是让我去送死吗?这事儿我不干,我才不替你顶缸呢。于是说,宰相不足以号令天下。徽宗又说,要不让开封知府来组织开封保卫战?蔡攸说,知府官太小,指挥不了枢密使。徽宗又想了想,说那索性让太子做开封牧,监国摄政如何?蔡攸说,让太子监国还不如传位给太子。徽宗略有犹疑,说容朕三思吧?这时候,金国大军已经打到黄河边上,徽宗皇帝没有多想的时间了。最后一次朝?上,太常少卿李纲提议,与其让太子监国,名不正言不顺,不如干脆传位给太子。这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我们想,如果是太子监国,太子上面还有皇帝,太子的号令要经过皇帝批准才奏效。将士们会觉得,为太子卖命跟为皇帝卖命不一样,太子无权封官赏爵,因此,要想让将士们卖命打仗,就应传位给太子,让太子做皇帝,才可以号令三军,抵御外敌?第五?靖康之变??李纲的话刚说完,一个叫吴敏的大臣就问,难道非得传位?让太子监国为什么不行?李纲说,你们忘了唐肃宗的故事了吗?李纲所说的唐肃宗的故事,就是指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出逃四川,太子李亨走到半路不辞而别,到灵武继了皇帝位,就是唐肃宗。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然后让自己的儿子做天下兵马大元帅,召集四方志士起兵勤王,八年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唐肃宗做皇帝不是唐玄宗传位,而是他自立的,玄宗无可奈何,只好默认。安史之乱平息后,李亨把玄宗迎回长安,父子失和,玄宗被软禁,最后凄凉死去?李纲说,你们不让皇帝传位,是不是也想让皇帝跟太子父子失和,也想让皇帝落得唐玄宗那样的下场?吴敏觉得李纲言之有理,就进宫去见徽宗皇帝,把这番话禀明圣上。徽宗于是把李纲召来,说爱卿所言极是,朕绝无留恋皇位之心。宋徽宗这句话说得有意思,的确,他不留恋皇位,他留恋的是书画、蹴鞠、名妓、好酒和美景。再说大敌当前,他逃跑还来不及,又怎么会留恋皇位呢?于是,徽宗皇帝就下诏,要传位给太子赵桓。可是,太子赵桓坚决不肯即位。太子心想,父皇把国家糟蹋成这样,朝政又被六贼把持,我在这种情况下即位,能有什么作为?所以,赵桓坚决不干,还因此哭昏过去好几回。徽宗无奈,只好派郑皇后去传旨。郑皇后对太子说,你爸爸说了,你必须当皇上,你不当就是不孝。太子这时也豁出去了,不孝就不孝,反正我不干。最后,蔡攸、王黼等大臣一起拥进来,把黄袍强行披在太子身上,抬着就往大殿里走。抬到宫殿西廊下时,赵桓又昏过去了。所以,这位钦宗皇帝可以说是在昏迷的状态下被扶上宝座的,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仅此一例?【赵桓在无奈中被迫做了皇帝,他就是宋钦宗,年号为靖康。那么,宋徽宗把这个烂摊子推给儿子之后,自己去了哪里?而这对父子皇帝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赵桓被迫登上了皇位,这样一来,徽宗就变成了太上皇。抵御外敌、治理国家的担子卸下来了,徽宗决定到镇江去烧香祈福。实际上,徽宗不过是怕金军攻到汴梁,以烧香的名义逃跑而已。跟随徽宗去镇江的,都是蔡京、朱勔、童贯等一帮大奸臣。童贯不顾前线战事紧张,竟从西军中调来两万精锐部队,充当徽宗的保镖。据记载,徽宗一行人的车驾过黄河?时候,一些禁军将士跪伏于地,大呼圣驾请回。童贯竟命令自己的胜捷军,将这些阻拦圣驾的将士全部射死?宋徽宗到达镇江之后,并不专心烧香祈福,却不识时务地关心起朝政来,整天左一道右一道地往京城发令旨,这引起了宋钦宗的不满和疑虑。一则大敌当前,最忌政令不统一,徽宗的令旨在此时无异于给钦宗添乱;再则,徽宗南行,身边不但不乏臣子,而且还有军队,所居之处又是江南富庶之地、宋朝的经济中心,完全可以自成一国。这不能不引起刚刚即位的钦宗皇帝的警觉。所以,只要徽宗发一道令旨,钦宗紧跟着也发一道圣旨,以此抵消徽宗的令旨。这等于在告诉大臣们,太上皇说了不算,你们文臣武将都要听朕的。地方官员也都明白,太上皇没权力了,所以开始怠慢这位“退休皇帝”,这使徽宗怏怏不乐。另外,童贯带领的两万胜捷军多为西北人,这些将士来到江南,离家万里,难免思乡心切,不愿久待,如果徽宗长期不北还,他们就有哗变的可能。再加上当时东南各省因为运送花石纲的事儿,搞得民怨沸腾,宋徽宗自然也担心久居此地,容易激起民变。因此,宋徽宗在江南就有些待不住了?第五?靖康之变??与此同时,金国大军已挥师南下,包围了汴梁城。太常少卿李纲虽是一介文人,却不畏强敌,带领守城将士进行了第一次东京保卫战,打退了金军。金军见东京久攻不下,决定议和,于是向宋提出了纳500万两黄金?000万两白银、牛?0000头,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以宰相、亲王为人质等一系列条件。议和达成后,金军北还?金军退兵以后,太上皇徽宗回到了东京汴梁。宋徽宗糊涂了一辈子,这个时候却突然英明起来,他给宋钦宗上书,说咱爷俩不能待在一个地儿,如果待在一个地方,万一金军再来,城一破,咱俩就全完了。所以,我想去西京洛阳招兵买马,整顿河山。徽宗在上书中,言辞特别恭敬,自称老拙,称儿子钦宗为陛下。钦宗皇帝看完徽宗的信,心想,我还不知道你要干吗?你不就是想另立朝廷吗?如今我已经当上皇帝了,岂能允许你复辟?我们知道,当初赵桓的太子位曾几度动摇,因为他是已故的王皇后所生,而徽宗更喜欢宠妃所生的郓王赵楷。现在,赵桓的皇帝位已经坐稳,金军又已退去了,所以,他是不会容忍太上皇另立朝廷的。于是,钦宗皇帝驳回了徽宗的请求,还把徽宗软禁在了龙德宫?这一年的十月初十,宋徽宗过生日。据说,徽宗的生日本来是五月初五,因为道士说这个日子不吉利,所以改成了十月初十。太上皇过生日,钦宗不得不前往道贺。见钦宗来到龙德宫,徽宗非常高兴,倒满一大杯酒自己先饮了,然后又倒了一杯,双手递给儿子,还恭敬地说,请陛下饮酒。钦宗看着太上皇递过来的酒,正在犹豫的时候,随从在身后悄悄踩他的脚跟,暗示他不能喝,以防酒中有毒。于是,钦宗拿定主意,说什么也不喝。徽宗一看这情形,伤心地大哭,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诚意,换来的却是儿子的戒备和怀疑。徽宗号泣而去,哭着回到了后宫。从此,徽宗被彻底软禁,对于宫外的消息一点也不知道了?【宋金议和时,金军退兵的条件,是索要黄金500万两、白?000万两、牛?0000头,并割让三镇。但是金军退走之后,宋朝既不肯割让三镇,又拿不出如此大量的黄金白银。于是,金军以未满足退兵条件为借口,再次对宋发起了进攻。?不久,金军第二次挥师南下攻打宋朝。这次南下,金军有八万多人,其中,女真人只有一两万,其他的都是契丹人、汉人和渤海人。而宋朝当时驻守黄河天险的军士,有十四万人之多。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金军竟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地渡过了黄河。这是怎么回事呢?金军到了黄河岸边,为了张扬军威,震慑宋军,敲了一夜战鼓。据说,金军还不是用人来敲鼓,而是把羊绑在战鼓上,让羊敲鼓,可见金军的气焰有多嚣张。第二天,战鼓一停,宋朝的十四万守军,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金国统帅完颜斡离不见状,得意洋洋地说:“南朝可谓无人矣,若以一二千人守河,我辈岂得渡哉?”于是,金军以小船载兵,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从容渡过了黄河。金军渡过了黄河天险,更加如入无人之地,很快又攻?了东京汴梁?金军本想把汴梁城整个包围起来,但是汴梁城太大,金军兵力不足,所以只围了西北两面,在这两面发起了进攻。然而,拥有百万守城军民的东京汴梁,很快就沦陷了。对于汴梁的迅速沦陷,钦宗可以说有很大?任,因为在保卫战进行到最紧要关头时,钦宗竟听从妖道郭京的谗言,企图靠作法保城。郭京在钦宗面前夸口,说我会六丁六甲之术,你给我7777个人,我上城作法,就能打退金军。钦宗皇帝一听,急忙下诏?赏,给这位郭道长招了7777个人。郭京开始装神弄鬼,说我作法你们都不许看,不然法就破了。他领着?777个“神兵”开始作法,还让人把城门打开。本来,金军攻城怎么都攻不进来,这下倒好,城门自己开了。金兵哪管你什么六丁六甲之术,马上就冲进城来,东京城就这样陷落了?第五?靖康之变??金军虽然轻易攻陷了东京的外城,但却无力攻打内城。于是,金军就吓唬宋朝,说只要你们把欠的钱凑齐,再让钦宗皇帝到我营中议和,事情就好商量。可想而知,钦宗皇帝进了金营,就如羊入虎口,有去无回。金人把宋钦宗扣下,向宋朝勒索钱财。可是,500万两金子?000万两银子,整个东京汴梁城掘地三尺,砸锅卖铁都凑不齐那么多钱啊。后来,金人说,凑不齐钱,你们就拿公主、贵族妇女和年轻美貌的女子来顶,比方说,一个公主一万两,一个一品官的夫人一千两,一个二十岁的女子一百两。于是,大批的美女被成捆成捆地送往金营,供金兵侮辱?金军扣押了宋钦宗以后,又将更多的皇亲国戚、宋朝重臣挟来金营,企图灭掉赵宋王朝。最后,金军还要带走宋徽宗。金军派宋朝的一个降将去见宋徽宗,说皇上都已经走了,您也该走了,逼着宋徽宗出宫。宋徽宗这个书画皇帝,此时倒生出了满腔勇气,说:“若以我为质,陛下得归,保全社稷,我愿前往。”意思是,如果我去金营能把我儿子换回来,我愿意前往。但是,徽宗太天真了,金人就是要把宋室子孙一网打尽,怎么可能放钦宗回朝呢?所以,徽宗、钦宗这对父子皇帝,就这样做了金国的俘虏,延?60多年的北宋,也就此灭亡了?【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宋徽宗即位时,宋朝是一个富庶繁华的国家,但是由于宋徽宗忘记了奢侈亡国的忠告,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仅仅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弄到国家灭亡、自己和儿子被金国俘虏的境地。那么,金人会怎样对待这一对父子皇帝呢??东京城破,徽钦二帝被俘,金军大获全胜,开始押解大批战俘北归。这些战俘中,除徽钦二帝外,还包括几乎全部的赵姓宗室以及众多大臣。宋徽宗的近五十位皇子公主,除了在外勤王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和一名年仅一岁的*,其余全部被押北上。被俘君臣一行,共计三千多人,再加上随行的百姓、工匠,这支俘虏队伍竟有一万多人?徽钦二帝被俘北上,要从东京汴梁赶往冰天雪地的上京会宁府,就是今天黑龙江的阿城。两位皇帝和大臣们分乘八百多辆牛车,一路饱受磨难。这些牛车都是敞篷的,当时又是冬天,皇帝这个时候也顾不上自己的洁癖了,本来是身着锦衣,腰系玉带,现在就裹着一件脏得看不出颜色的羊皮袄,还没有衬里,腰上系的也换成麻绳了?金军一路上不供应饮食,宋朝俘虏是饿殍满地,走一路死一路,连宋徽宗的一个儿子都被活活饿死了。金国人随便找了个马槽子,就把这位王爷装在里面给埋了。宋徽宗看到儿子下葬的时候脚还露在外面,觉得非常可怜,就给儿子祝福说,孩子啊,你好歹是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可要去遥远的异国他乡了。徽宗这么一说,闻者无不落泪。有一次,徽宗看到路边的桑树上有桑椹,赶忙去摘来充饥,结果吃得太急,差点被噎死,侍从赶紧给他拍打。徽宗说,我当年做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乳娘吃这个东西,我也跟着吃,刚吃了几颗,就被乳娘劈手抢了过去,她说这东西不是王爷吃的。这么多年,我早忘了它是什么味道,没想到今天吃起来竟如此鲜美。说罢潸然泪下,侍臣也都跟着痛哭起来?第五?靖康之变??徽钦二帝是被分开押送的,因为金军怕宋朝的地方州郡起兵截囚车?要过山的时候,金军把皇帝捆扎得跟粽子似的,绑在马上防止逃跑。睡觉的时候,拿绳子把皇帝、皇后、驸马、大臣捆成一串,还不是手跟手捆一起,而是这个人的头连着那个人的脚。这样一来,就更没法跑了。沿途之上,皇帝的妃子、宫女都被金军瓜分侮辱,钦宗的朱皇后不堪侮辱,投环自缢,年仅26岁?这对父子皇帝历尽磨难,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了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然而,更大的屈辱也降临了。金太宗让徽钦二帝去给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谒陵,两个皇帝的衣服被剥光后,金人现场宰杀两只羊,把血淋淋、热乎乎的羊皮扒下来,披在他们身上,让他们绕着完颜阿骨打的陵寝,一步一磕头。所有的宋朝大臣都要袒露上身,跪在一旁。当时的情形是金国的君臣一片哄笑,宋朝的宗室大臣放声痛哭。仪式完?以后,金主下令册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宋钦宗为重昏侯。这样的封号,显 然是为了侮辱他们,不可能让他们享受到真正公侯的待遇。金人给两个皇帝造了两间小屋,都是半地下的,条件很简陋。后来,金人又把他们关到了五国城,在今天黑龙江的依兰县。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故事,说他们被囚禁在一口枯井里,每天金兵用绳子将饭菜吊下……今天,依兰县还复原了徽钦二帝当年被关的地方。两位皇帝的生计,主要靠耕种金人给他们的几十顷土地,皇帝变成了农夫,可以说下场非常凄惨?金朝皇帝有时会赏赐宋徽宗一些饮食和衣物,每到这时,宋徽宗必须要给金国皇帝写谢表。宋徽宗的女儿们一天天长大,一个个出落得如花似玉,于是金太宗下令,将徽宗的六个成年公主赏赐给金国大将做妾。这样的事情,宋徽宗还要写谢表。他在谢表上说:“臣佶奉宣命,召臣女六人赐内族为妇,具表称谢。”意思是,您把我的六个女儿分给皇族做妾,我太感谢了。徽宗写谢表时,还要跪在地上,一笔漂亮的瘦金体,这个时候也写得走样了?【亡国皇帝令人无限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回顾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的所作所为,这如此不堪的屈辱,不正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吗?据有关史籍记载,在宋徽宗的棺木里,连尸身都没留下,这是怎么回事呢??北宋灭亡以后,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在南方建立了南宋。后来,南宋与金和议时,其中有一条,就是归还徽宗太上皇的棺椁。宋徽宗的棺材被运回南宋后,在绍兴下葬。一百多年后,南宋被元朝所灭,元世祖忽必烈派了一个恶僧总管江南佛教。这个人是西藏的蕃僧,经常弄一串骷髅挂在脖子上,面目狰狞恐怖。这个恶僧最大的一项“政绩”,就是把宋朝皇帝陵全都刨了。因为宋朝皇帝的尸体都是用水银涂抹过的,以防尸体腐烂,而水银在当时是很珍贵的。这个恶僧就命人把宋朝皇帝的尸体刨出来,倒挂在树上控水银。他们刨到宋徽宗的坟时,掀开棺材一看,发现里面并没有尸体,只有一堆黑漆漆的像枯树根一样的东西。这个恶僧很惊讶,说南朝皇帝根基浅,竟然化了。事实上,人是不可能化掉的,合理的解释是宋徽宗根本就是死无葬身之地。史书上有一种说法,说宋徽宗死后,金人挖了一个坑火化他的尸体,当尸体烧到半焦的时候,金人就往尸体里注水,这样一来,尸体里的油就漂起来了,金人用这个油点灯。宋钦宗在旁边看到这一幕,痛哭流涕,想跳到坑里跟父亲一起死。金人拉住钦宗,说你不能跳下去,你跳下去这油就点不了灯了,等你死了还得拿你熬油呢。宋钦宗这次没死成,他在金国又熬?1年?我们前面讲过,宋徽宗的儿子绝大多数都被金军俘虏了,只有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后来,赵构领军南下到了江南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又建立了一个宋政权,这个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南宋?第六?康王赵构??北宋灭亡的当年,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即皇帝位,改元建炎,这标志着南宋的开始。赵构就是宋高宗。提起宋高宗,可能大家脑海中浮现出的形象是自私懦弱,忠奸不辨,宠信奸臣,杀害岳飞,不念父兄在北国受苦,偏安于半壁江山,不思恢复中原。他为什么会这样?他难道不知道父兄在北国受苦,不知道恢复中原祖宗的基业是他作为一个君王应尽的职责吗?追根溯源,这些都跟他的经历有关?赵构的母亲是韦贤妃,这个封号也是直到赵构19岁的时候才得到的宋徽宗是书画皇帝?天子,嫔妃非常多。其中大刘妃和小刘妃艳压群芳,郑贵妃和乔贵妃也貌美如花,婉转多情,琴棋书画无一不精。而韦贤妃是宫女出身,地位卑微不说,姿色也很一般,没什么才艺,真要找出点过人之处,大概就比较温柔、善解人意。但是,跟皇帝在一起的嫔妃,没有敢不温柔、不善解人意的。所以在徽宗眼里,这也并不算什么长项?韦贤妃能够生下赵构,也纯粹是一件机缘巧合的事。韦贤妃跟乔贵妃关系非常好,当年都在宫里做宫女,俩人情同姐妹。没有发达的时候,俩人约定“先贵毋相忘”,谁发达了都别忘了提携一下对方,有点像义结金兰的意思。乔贵妃很快就被皇上看中了,于是她便推举韦贤妃,说皇上是不是也可以宠幸一下她啊。皇上看了看韦贤妃,没有什么兴趣,但是拗不过乔贵妃,所以就临幸了她。结果韦贤妃,用老百姓的话讲,肚皮很争气,一下子就诞育龙种,而且还是男孩,也就是赵构?在赵构很小的时候,有一幅画面便定格在了他的脑海当中:每到夕阳西下掌灯时分,母亲总是站在宫殿的庭院里赏花,目光看似盯着花,实际上是在望着宫墙的那一边,面容忧伤,神色忧郁,直到红颜老去,愁眉也未曾舒展过。长大之后赵构逐渐明白了,母亲一年一年地等着父皇,可是始终也没有等来?【宋徽宗后宫美女如云,皇子公主有几十个,所以韦贤妃虽然生下了皇子赵构,也并没有因此得到宋徽宗的宠爱。在宫中的嫔妃中,赵构的母亲地位是很低的。母亲的失宠和地位的卑微,给童年的赵构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有一件事对幼年的赵构刺激非常大,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赵?岁那年,韦贤妃过生日,因为不受宠,所以包括韦贤妃自己在内,没人想到要庆贺一下,也就没做什么准备,宫里像往常一样冷冷清清的。没想到那天徽宗皇帝突然驾临,这使宫里上上下下乱作一团,大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当皇帝走进来的时候,韦贤妃不是去接驾,而是?在当场,目瞪口呆。还是皇上开了句玩笑,说韦娘子,你不认得朕了吗?韦贤妃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命令宫人接驾备宴。大家都特别高兴,宫里一改往日的沉闷,洋溢着喜庆气氛。赵构也非常高兴,母亲每天站那儿赏花,终于把“结果”赏来了?没想到,酒席宴摆上之后,宋徽宗的一句话让赵构母子的心从沸点降到了冰点。他说要不是乔娘子提醒,我都忘了今天是你的生日了。母子俩相顾无言,没了笑语,只是默默地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宫人来报,说王贵妃临产。徽宗一听,站起来就要走。赵构上前抓住父皇的龙袍,说今天是母亲的生日,难道父皇不能多陪母亲一会儿吗?这时徽宗一只脚已经跨出门槛了,他回头摸了一下赵构的脑袋,说我去去就来,你们娘俩儿等着我。那天王贵妃生的是一个公主,并不是皇子,可徽宗却一去就没再回来?第六?康王赵构??赵构母子俩在宫里地位很低,在皇室中也没有什么影响。赵构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他日后的人生经历肯定有影响。最起码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他对他的父皇和皇兄,从感情上应该是比较疏远的?【宋高宗赵构在许多民间评书和野史中,常常被形容成是一个胆小懦弱、贪生怕死、只会逃跑的皇帝。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赵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根据《宋史》记载,赵构“资性朗悟,博学强记,读书日诵千余言,挽弓至一石五斗”。意思是说赵构不仅学问很大,还能拉开一石五斗的强弓,两只胳膊各能举?10斤重的东西,这可是宋朝选拔禁卫军军官的最高标准。由此可以看出来,赵构天生神力,按照今天的评价标准,他是运动健将级的水平。作为一个老百姓口中的少爷羔子式的人物,生长在皇宫之中,受教于妇人之手,居然能够练成超强的武艺,实属不易。赵构的书法也是相当精湛的,尤其擅长行书。因为他有一个以艺术家自居的父亲,想要讨得父亲的喜欢,引起父亲的注意,就也得擅长这个。赵构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不像评书或者野史讲的那样,除了懦弱、逃跑,其他的一无所能?5岁那年,赵构被晋封为康王,但他仍然坚持苦练武功,勤习书画,等待着出人头地的机会?四年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前面我们讲过,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军一路南下,兵临汴梁城下。宋朝提出议和,最后达成了赔付500万两黄金?000万两白银?0000头牛马,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遣宰相、亲王赴金营为人质的条件。面对这样屈辱的条款,宋钦宗全盘接受,立刻着手搜罗金银牛马,准备给金国人送去。人质方面,宰相好说,可让少宰张邦昌出使,然而亲王派谁去呢?皇帝也不好钦点哪一位亲王去。于是,钦宗便召开皇族会议,把他的十几个弟弟叫来,说现在金国提出以亲王为人质的条件,你们都是王爷,谁愿意去?一听这话,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愿意去。宋钦宗非常失望,说你们都是朕的股肱手足,而今国家有难,贤弟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为朕分忧吗?话声未落,大殿外面就有人喊,陛下,臣愿往。只见一个人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钦宗定睛一眼, 正是年仅19岁的康王赵构。宋钦宗特别高兴,也非常感动,他走下御座,拉着赵构的手说,金乃虎狼之国,他们不讲信义,不像辽国久沾王化,这一去是九死一生,你再好好考虑考虑,真的愿意去吗?说罢充满期待地看着赵构。赵构说,我身为皇族,国家有难,理当挺身而出,为江山社稷何惜一死?宋钦宗听后更加感动了,说那好吧,你先回王府跟家人告别,次日起程?【去金国做人质是有生命危险的,很可能有去无回。宋徽宗?1个儿子,却只有年?9岁的赵构挺身而出。而正是因为赵构敢于为国赴难,不但在靖康之变时幸免于难,而且彻底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那么,赵构到了金国之后,都遭遇了些什么事情呢??赵构回家跟夫人告别后,进宫去见母亲。宫人报告说韦妃去了太上皇的寝宫,赵构赶紧跟了过去。他刚一进门,就看到母亲跪在地上,正抱着太上皇的腿失声痛哭,头上的首饰掉了一地。太上皇神色尴尬,还有几分不耐烦。徽宗说,九哥有胆有识,你应该为生下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他愿意为国尽忠,你干吗不让他去啊?韦妃说,我只有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死了的话,我也没法活了。言外之意,陛下您有31个儿子,他对您来说只是三十一分之一,就是死了您也不心疼。太上皇说,这样吧,我现在就晋封你为贤妃,你的寝宫可以安在孤家的寝宫边上。如果赵构能够平安回来,封他做太傅,加节度使。可韦妃还是抱着太上皇的腿哭个不停。赵构走过去,向父亲行了个礼,又把母亲搀扶起来,说孩儿是自愿的,能为国尽忠我很高兴,母亲不要哭,也不要为难父亲了。宋徽宗听到这话,非常高兴,尴尬的局面可算解除了。赵构又向徽宗施礼,说儿这一去有可能就回不来了,请父亲多保重,说完就告辞了?第六?康王赵构??第二天,宋钦宗带着文武百官为赵构送行。分别时赵构跟宋钦宗讲:“朝廷若有用兵之机,勿以一亲王为念。”如果朝廷有机会出兵,不要管我,该打就打,死了我也认了。跟他一起出使的宰相张邦昌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哭了。赵构回过头,冷冷地看了张邦昌一眼,说相公你这算何意啊?大丈夫报国是理所当然的,我刚19岁,年纪轻轻的都不怕,你那么大岁数,头发胡子都白了,你哭个什么劲儿呀?张邦昌一听,脸上挂不住了,只得赧然一笑,无可奈何地跟着赵构去了金营?金国人知道宋朝重文轻武,又跟宋军打了几场仗,很清楚宋朝领兵的 大将们是什么情况。宰相肯定是文官,亲王又?9岁,宫里长大的毛头小孩,肯定没见过大世面,心想一定要吓唬吓唬他们。于是金国的武士在大帐门口排成两列,刀出鞘,箭上弦,横眉怒目,杀气腾腾?【金国与宋联盟灭辽之后,发现宋朝的官员个个怕死,宋军毫无战斗力。所以金国大军意欲南下灭宋。现在宋朝派年轻的亲王来做人质,金军当然要显示一下威风。面对金军杀气腾腾的“欢迎仪式”,赵构是如何表现的呢??来到金军大营,赵构昂首挺胸地往前走,张邦昌哆哆嗦嗦地跟在后面,恨不得躲得别让金国将帅看见。史书上记载,说“金帅斡离不留之军中旬日,帝意气闲暇”,其中用了“意气闲暇”四个字来形容赵构。金国的统帅完颜斡离不的汉名叫完颜宗望,斡离不是女真语。斡离不把赵构留在军中十多日,赵构每天该看书看书,该练武练武,一切若无其事。张邦昌则是每天都哭,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看到赵构整天悠哉游哉地念书,斡离不感到很奇怪,装作很随意地踱进帐中,斜着眼看赵构,问他看的是什么书,赵构说看的是《孙子兵法》,斡离不一听仰天大笑,说你们宋朝人学什么兵法都没有用,就你们那样的兵将,看什么也不过是我们的刀下之鬼。赵构反问说,是吗?然后手指斡离不身后的一张宝弓说,这张弓是你的吗?斡离不说,是我的这是张铁胎宝弓,在大金国内除了我没人能把它拉开。赵构说要试一下,斡离不随手把弓递给赵构,说你当心,别把手指头割下来了。赵构神色自若地搭上箭,拉满弓,突然间对准了斡离不,吓得斡离不赶紧窜出帐外。赵构面色不改,将弓竖起,一箭穿透大帐射了出来?斡离不一看,这么一?9岁的小孩居然能把铁胎宝弓拉开,他倍感诧异,又隐隐不服,便说你敢跟我比试比试射箭吗?赵构欣然应允。斡离不立了一个箭靶,说咱俩一人射三箭,看谁射得准。斡离不先射,他第一箭高于靶心一寸,第二箭正中靶心,第三箭低于靶心一寸,三箭在一 条线上。射罢,他将弓递给赵构,一副胜券在握、得意洋洋的样子。赵构微微一笑,拉弓扣弦,连发三箭,围着靶心成“品”字形排列?当赵构在金营做人质的时候,宋朝各路勤王兵马云集京师。有人提出趁着金国人立脚未稳,夜袭金营,打他们个大败亏输,并定下由宋将姚平仲率军袭营。袭营原本是做得越隐蔽越好,可袭营的军士们认为此去九死一生,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纷纷跟家人道别。如此一来,袭营之事在开封城内传得无人不知。金国在开封城里安插了不少细作,得知了这一消息,早就做好了应对之策。果不其然,宋军劫营惨败,几乎全军覆没,统帅也不知所踪?第六?康王赵构??这次劫营之后,金国人非常生气,就来质问赵构和张邦昌。南宋史书记载:“邦昌恐惧啼泣,帝不为动,斡离不异之,更请肃王。”说张邦昌吓得大哭,而赵构则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斡离不感到奇怪,问赵构到底是不是王爷,赵构说当然是。斡离不觉得宋朝在骗他,认为赵构肯定是将门虎子冒充的王爷。所以他跟宋朝说,这个人我不要,你们把徽宗第五子肃王赵枢送过来做人质。赵构因为不怕死而得以免死,回到了宋营。肃王成了人质,留在了金营,最后跟父兄一起死在了北国?【赵构在金营里坦然自若的表现,不仅使自己免于一死,也赢得了金军统帅斡离不,也就是完颜宗望的敬佩。赵构如此胆气过人,后来为什么却留下了“逃跑皇帝”的恶名呢?赵构回到宋朝后,又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呢??赵构一回来,太上皇和他的皇兄都非常高兴,晋封赵构为太傅,加封节度使。节度使虽然是一个虚衔,但级别相当高,相当于今天的上将,享受大军区正级待遇。赵构年?9岁就官居高位,文封太傅,武封节度,一下子成为了皇族当中的一颗新星?金军擒走肃王,撤兵退去。之后,宋朝不割三镇。金国大怒,斥责宋朝言而无信,打算给宋朝点颜色看看,于是再度挥师南下。宋朝地方财政匮乏,军队战斗力很差,既无力反攻,又无力防守。金军突破宋朝边境,又直奔东京而来。宋钦宗无计可施,只好议和。宋朝就这样,只要金国人一撤军,腰杆马上就硬了起来,不割三镇,要钱没有;金国人一来,又窝窝囊囊,赶紧乞和。为了表示隆重,怎么也得派一个亲王去议和吧,派谁去呢?只能是赵构,因为别人都不敢去。于是宋钦宗又召来赵构,说你看金军又打到这儿来了,国家再一次处在危难之中,贤弟你愿不愿意再辛苦一趟?赵构心想,反正我也经历过一回了,金国人什么样我也见过了,就又答应了下来?这一次,赵构跟刑部尚书王云一起出使。行至磁州,当地守将知州宗泽闻讯赶来,在城外的一个小庙门口拜见二人。宗泽说,金贼狡诈,殿下此番前行,实在不妥。肃王一去便被扣住了,从此杳无音讯。金贼用心叵测,明显是想把殿下您也扣在那儿。赵构这个时候也明白过来了:已经有一个亲王做了人质,而且被带过了黄河,根本不可能再回来,自己再去确实是白白送死。这次不像第一次,去了恐怕也没用,赵构陷入了沉思?就在赵构沉吟不语的时候,很多百姓渐渐地围了上来,想听听知州大人跟王爷都说了些什么,直把赵构和王云的队伍围了个水泄不通。王云可能急于完成使命,想赶紧把皇上的意思转达到,然后就可以回朝复命,跟家人团聚了。因此,王云呵斥百姓,说朝廷自有法度在,你们这些人拦住出使的官轿,成何体统,都给我闪开。王云曾主张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抵抗金军,将城外所有民房都扒掉了,很多老百姓因此被强制拆迁。此时有人认出了王云,就忿忿嚷道,他当初拆我们房时说是为了抵抗金军,我也是大宋百姓,为国家做出点牺牲也是应该的,结果现在又去金国大营议和,这叫什么事?老百姓久经战火搅扰,疲于奔波,早就憋了一肚子怨气。王云的呵斥,将百姓心中的积怨一下子引爆了,纷纷大骂王云。百姓一边骂着一边一哄而上,将王云拽下马就打。宗泽很鄙视王云的为人,在旁边看着不说话,赵构知众怒难犯,也不说话。结果没一会儿,王云被百姓活活打死了。赵构看到这一幕,心想自己如果再坚持前去议和的话,恐怕就成第二个王云了,不如先在此盘桓几日,静观其变?王云的死,深深地刺激了赵构。先不说王云该不该死,他是堂堂的刑部尚书,就算该死也不该这么个死法。朝廷自有法度在,他做得不对朝廷自然会依律处置。这下倒好,上来一帮老百姓,一顿拳打脚踢,朝廷命官说打死就给打死了。这在赵?9岁的心灵里,又留下了一个阴影:老百姓太可怕了。这也影响了他以后的很多行为,比如他不相信河北地区的义军,不相信老百姓自发组织的部队?【王云之死使赵构对老百姓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他后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不敢信任老百姓的。也正是因为王云之死,赵构没有再去金营。当赵构在磁州盘桓之时,金军第二次过了黄河,直取东京汴梁,一举灭了北宋。这国破家亡的悲剧,又对赵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前面我们提到过,金军万把来人第二次攻入宋境,在黄河边上扎下营寨。夜里,金军把羊绑在木桩子上,借用羊腿敲了一夜战鼓。第二天一看,守河的十四万宋军不战而退,金军从容地用小船渡过了黄河,一直攻到开封城下。这一幕赵构虽然没有亲见,但已听说。十几万军队居然连挡都没挡一下就一哄而散,可见军队是靠不住的。靠老百姓?老百姓把刑部尚书活活打死了,所以老百姓也靠不住。靠朝廷?朝廷官员一见金军来犯,自个儿先撒大脚丫跑了,哪里还敢指望他们领军抵挡。在赵构看来,抵抗金国是一件很冒险、很没有把握的事情,没有任何力量是可以作为依靠的。另外,赵构在金营待了那么多天,射了几箭就把金人给震住了,还平平安安地回来了。所以他觉得汉人对金国人抱有成见,老觉得金人全是野蛮人,跟他们说话说不明白;其实不然,金国人也是很讲道理的,完全可以跟金人以礼相待,不是非得以暴制暴。这个时候,这种观念恐怕在赵构的心里已经形成了?随着金军的临近,磁州也日益危险了。赵构离开磁州,但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点流浪的感觉。在这最为危难的时候,相州刺史汪伯彦带着兵马来迎请他前往相州,这等于是伸手拉了赵构一把。赵构非常感激,从此对汪伯彦言听计从。汪伯彦也就成了影响宋高宗的第一个人,被认为是南宋的第一个大奸相?史学家们评价两宋,说“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名相很多,有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寇准等,但缺少名将,唯一拿得出手的大概也就一个出身士兵的狄青。南宋因为战事连年,名将不少,但缺少贤相,反而奸相倒是一个接一个,其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秦桧。这些祸国殃民的奸相,后文都会一一点到?第七讲:赵构继统??赵构到了相州之后,有一天,从东京汴梁城来了一个使者要见赵构,使者携带着一个蜡丸,里面装有钦宗皇帝的圣旨。原来钦宗皇帝知道赵构没有去金营,就任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让他招募军队,起兵勤王。钦宗皇帝可能也看到别人终究靠不住,还得靠自己的亲兄弟。于是,赵构就在相州建立元帅府,开始招兵。但是,把老百姓训练成合格的军人,是需要时间的?游牧民族政权的战争成本低,打仗几乎不用花钱,而且还能挣来钱。他们一入中原,马过长城,一路打一路抢,回到草原上就发财了。而中原王朝战争成本太高,部队需要军饷、粮食、被服、武器等。另外,即使宋军也去抢,可游牧民族逐草而生,全套家当都随车而行,人一走,还有什么可抢的?这等于花了钱报销不了。汉武帝跟匈奴几番大战,扬名天下,彰显了大汉天威。可汉朝国力却因此急速转向衰落,将“文景之治”留下的家底悉数掏空。汉武帝临死时告诉他的继承人:“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我这么干可以,你们再这么干,那就跟秦朝一样,是走灭亡的道路,所以征伐之事坚决不能再行了。可见,强军是要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的。而宋钦宗让赵构当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就是给了一个空头衔,没有实权,没有粮饷,他怎么招兵?况且,像那十几万守河的兵,招来又有什么用?赵构好不容易凑了万把来人,准备奉旨勤王,由宗泽率兵先行。据史料记载,宗泽的部队是连战连捷。对此,我个人一直感觉有些蹊跷,史学家也表示怀疑。因为宋太祖认为一百个文官都贪污,也不如一个武将造反对国家的危害大,所以宋朝开国以来,一直都奉行文官管理地方的政策。宗泽是个知州,是一名文官,他这么个老书生,打起仗来如何排兵布阵都得现看阵图,区区两千人马连战连捷,这恐怕也是史书上的溢美之词而已?当赵构正要率领本队出动的时候,皇帝的圣旨又来了,又是藏在蜡丸里,据说是密使藏在头发里带出来的。圣旨里说现在正在跟金国议和,先别着急勤王,缓一缓再说。宗泽等忠臣都义愤填膺地说这个密旨是假的,不可能是皇帝的主意,得赶紧出兵。不过赵构明白,仅凭这一万多人去解汴梁之围,肯定是羊入虎口,有去无回,也就是再搭上万把条性命罢了。一时间赵构没了主意,沉吟不语。这时汪伯彦对宗泽等人说,你们有什么证据说圣旨是假的?我们要依旨而行,既然皇上不让去,咱们就得在这儿等着。这一等,就等到了东京城破,等到徽宗、钦宗被俘,等到北宋灭亡。一时国中无主,朝中无人,天下大乱?【公?127年,金国大军攻破了北宋的东京汴梁,徽钦二帝以及后妃皇子连同宗室贵戚,全都被押赴北方金国,北宋灭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变”。然而,来自北国的金人,却无心久留中原。那么,金人将采取什么办法来维持统治呢??金国人也没想到宋朝这么容易就被灭亡了,他们原来的本意,只是宋朝言而无信,想罚惩一下而已,没想到这一惩罚太顺利了,一举俘获了赵氏宗室。胜利来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金国人对如何统治广大中原汉地,没有任何经验。于是,就有金国权臣建议,不如让辽国的降臣们来统治中原汉地,因为辽国毕竟占过幽云十六州,统治过汉人。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就有人推举节度使萧庆。萧庆能犯这个傻吗?他赶紧表示说,我经验不足,能力也还不够,还得在领导身边多学习学习,这个事我干不了。萧庆是文官,他不敢干就算了,就又找了个武将,是辽国都统制刘延宗。刘延宗本来是辽国的汉人,是辽国降金的汉将。刘延宗也是说什么都不干,推说萧庆都干不了,我就更不行了?第七讲:赵构继统??谁来统治中原地区成了一个死结。徽钦二帝被俘了,宋朝是绝对不可能再让它恢复的,因为金国人恨死这帮姓赵的了,说话从来不算数,总是欺骗他们。但是金人又不愿意在这儿待着,还想回东北老家,他们也统治不了这个地方。这个残局到底由谁来收拾呢?最后,金国的将帅告诉宋朝的大臣,你们自己推举个有才能、有德行的人出来做皇帝,废掉赵氏,另立新君。宋朝这些大臣们纷纷反对,说赵氏统治中原一百多年,深仁厚泽,百姓众望所归,另立异姓为君,有负天下苍生,坚决不行。当时带头反对的,大家可能料想不到,居然是秦桧。秦桧对此很是义愤填膺,按现在的话讲,很愤青。金国人一看秦桧竟敢公开对抗,便把他和其他反对的大臣都抓了起来。金太宗的弟弟,大将完颜昌觉得秦桧有骨气,便收留了秦桧,并将他一直带在身边。秦桧后来能够回到南宋,也是因祸得福,因为不怕死而得以免死?金国派萧庆去关押徽钦二帝的地方传旨,让钦宗皇帝跪下,接金国皇帝圣旨,说你已经被废了,皇帝不能再当了。圣旨宣读完毕,萧庆上来就要扒钦宗皇帝的龙袍。侍郎李若水见状,扑上去抱着钦宗皇帝,怒骂金国人,说“此乃真皇帝,鼠辈安敢尔”,一副拼死护主的架势。完颜宗望非常生气,命令士兵把他拉出去,凌迟处死。受刑时李若水仍然是骂声不绝,口中鲜血喷得金国人满身都是。金国的将帅非常佩服这样的气节,说辽国灭亡时,死义者十数人;今天宋朝灭亡,为主殉难的唯有李侍郎一人。赵氏被废,金人再次下令给宋朝旧臣,让他们赶紧推举一个皇帝出来?【金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原地区,决定要废除赵氏,另立一个新皇帝,作为统治中原的傀儡政权。那么,众大臣会推举谁来当这个傀儡皇帝呢??后来,有个大臣从金营带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金国人中意的新皇帝人选——张邦昌。金国人之所以选他,可能是觉得这个老头比较好管。怎么看出来的呢?他一进金营就哭,眼睛都没干过。这样的人好摆弄。于是,张邦昌被金国人册立为大楚皇帝,国号大楚,都城定在金陵(今南京),暂时先在汴梁待着,傀儡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张邦昌得知自己被定为大楚皇帝,也是死活不干,他知道这不是小事,是谋大逆、株九族的大罪。他看推不掉,干脆躲了起来,玩儿起了消失。最后金国人放出狠话来,说张邦昌如果不当皇帝的话,就血洗开封,要把开封城男女老少杀个鸡犬不留。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非常吊诡的情景就出现了。当初金军南下时,开封军民不管男女老少,在李纲的指挥下奋起抵抗金兵;而今汴京城被攻破,金国人说张邦昌要是不当傀儡,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是不当汉奸的话,就把城里的老百姓全部都杀光。这么一来,老百姓都把矛头指向了张邦昌,说你不能连累我们,你不当皇帝我们就全完了,坚决要求张邦昌当汉奸。群臣也一再上劝进表,说就你合适,你必须得当这个皇帝?强敌压境,群臣劝进,老百姓呼声也很高,张邦昌只好接受了大楚皇帝的册命,赶到皇宫去接受群臣朝贺。老头从尚书省出发,哭哭啼啼地上了马,比赶赴刑场还伤心绝望。张邦昌走到大庆殿,看到空空荡荡的御座,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放声痛哭,搞得即位大典跟葬礼差不多。他一哭,底下的大臣也念及旧君去了遥远的北国,生死未卜,都陪着他一块儿哭。只有几个铁杆汉奸满心欢喜,等着大楚皇帝册封,好做开国功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两宋风云
两宋风云-2
两宋风云-3
两宋风云-4
两宋风云-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两宋风云
两宋风云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