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4

厨师曹(保林)还一直病着。给他开了药(碘卡扑拉尔),可是买不到了,因为药店全都迁走了。今天,事过5天以后,人们才想到告诉我这件事。我暂时从我自己少量的备用药品中拿了一些给他。另外,他一个人躺在一间没有取暖设施的房子里已经一个星期了(肯定是节约的缘故)。于是,我借给他一个煤油炉。问他为什么不添置一个煤炉,他回答说,卖白铁制品的商店都关门了,买不到烟囱。我觉得这不是实情。我知道,这个好人曹(保林)在其他职工那儿不太讨人喜欢,所以他们现在就不管他。这当然是不允许发生的!  罗森博士尽心竭力照顾我,令人感动。留在这里的德国人当中,我是最让他操心的“孩子”。他担心(这是有理由的)我要留在这里,而不和他以及其余的德国人、英国人等乘怕和洋行的三桅帆船逃走。他塞给我一张英国领事普里多—布龙的证明,凭着它我可以登上怡和洋行的三桅帆船,此船不久将被拖着逆流而上。就连前部长张群的房子,他也想方设法给我弄到了,以防万一,不管我用得着用不着。总之,凡是他用某种方式能做到的,他都做了!我们昨天下午谈了心里话,就是说,他给我讲了他的遭遇。他祖父(译注:经与罗森档案资料核对,此处应为罗森的外曾祖父。)和贝多芬是朋友,他给我看了贝多芬写给他祖父的一封信。他的家族近100年来一直从事外交工作。他父亲当过部长,可是他也许永远当大使馆秘书——他祖母是犹太人,这断送了他的前程。一个不幸的人!  下午6时在北平路69号开会。唐将军到会致辞。他提醒说,在保卫战即将来临之际,他的部队里可能会出现混乱。只要是在他的权限以内,他将向所有外籍人士提供保护。城门将被关闭,但是我们外国人有机会通过城门,直到最后时刻。  罗森博士、普里多·布龙(英国领事)和艾奇逊(美国大使馆秘书)今天下午要去最高统帅蒋介石那里,他们要了解关于城市防卫方面的真实情况。这是一个极好的主意!  由于我们国际委员会还没有得到日本当局的答复,所以今天通过美国大使馆再次给上海的日本大使发去了下面的电报:  国际委员会承蒙美国大使馆帮助于11月22日向日本政府递交了建立安全区的建议书,谨此再次恳请对此建议予以友善考虑。由于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以安置只有在安全区才能找到避难场所的成千上万名平民,委员会急需立即开始工作。出于人道主义,特此请求即刻答复委员会的建议。  约翰 H.D.拉贝  主席  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是否起了作用,我当然无法确定。不过我认为,电报现在应当到达柏林了。  下午3时,我们决定明天召开国际委员会会议。即使我们得不到日本当局的答复,我们也必须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就是说,至少得制定安全措施。  我贪婪地把一些过期的上海报纸看完以后,最新的一批现在送到了。即便是最新最新的一期能到,我也不会感到惊奇。邮局本领真大!全是11月15日~19日的消息。下面是几个标题:  《九国会议商讨给日本的新声明(今日表决)取决于美国的态度》,《日本人希望与韩复榘缔结特别和约》,《松井将军向雅坎诺难民区捐款1万日元》,《日本军队向昆山挺进》,《南京政府撤离》,《保卫南京》,《德国妇女儿童在南京登船》,《可以向南京发动全面进攻》。                11月28日  罗森博士把昨天与最高统帅谈话的下述结果告诉了我。对“未来的防御战是只限制在城外,还是在城内也继续进行”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对两种情况都有准备。对下一个问题即“如果出现了最坏情况,谁来维持秩序,即谁将作为最后一位行政长官留在城里,动用警察的力量来制止不法民众的骚乱”,卫成司令长官唐将军答道: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有责任维持秩序。换言之,没有行政官员留在这里,没有人为千百万市民的公众利益牺牲自己!多么“美好”的前景!!  上帝啊,但愿希特勒愿意帮忙!如果这座城市真的遭到炮击,那么它所遭受的不幸将无法想象。  从罗森博士那儿我还听说,大使在汉口曾经打听是谁给元首发了电报。现在特劳特曼博士先生已经收到了罗森博士的信,信中述说了详情以及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内容。收音机里今天中午只宇未提关于中立区的事。  施佩林接我去参加下午3时在斯迈思博士家举行的委员会会议。会上正式任命菲奇先生为委员会总干事,杭立武博士为中方共事总干事。我们认为,在得到日本当局消息以前,我们不可能采取进一步行动。米尔斯牧师建议我们尽快做一次尝试,即提请中国最高领导人(最高统帅和唐将军)注意,从军事角度看,固守南京是荒唐的,能否考虑和平让出这座城市,这样做是不是更好一些。杭立武博士反驳说,现在不是采取这种行动的适当时机,我们要耐心等待,直到得到日本当局同意建立中立区的肯定答复。我们下午4时30分散会,没有取得很大进展,因为一切还是未知数。  下午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开会。邮政专员李奇通知说,邮局将正式关闭,只有几个邮票销售处和一个小邮局仍然开门。但是,还可以把信件投入信箱,有时会有人来取。李奇先生似乎有些紧张。他那迄今为止工作得相当出色的庞大班子跑得一个人都不剩。有人议论说,日本人到了离芜湖大约60公里的地方,3天就可以到达这里。这有点儿不对头,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尽管我不像施佩林那么乐观,他估计日本人两个月以后才能到达这里。会上,我们还收到了印着中国字的大纸条,让我们把它们贴到住房的大门上,以免中国兵痞骚扰。听说一位德国顾问在城里的房子今天被士兵们光顾了,不过事情得到了迅速解决。今天,我让人在宁海路5号我的新住宅钉上了有我名字的牌子,悬挂了德国国旗。然而,我以后只是名义上任在这座“宫殿”里。这段时间,我院子里的第三个防空洞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第二个防空洞的建造工作不得不中断,因为坑里全是水。警察厅厅长王固磐再次声明,还有20万①中国人住在南京。我问他是否留在南京,他的回答果然不出所料:能留多久就留多久!(这就是说,他要溜!)  ① 关于南京市人口,据民国时期南京市政府的档案资料记载,1937年6月,南京城区与乡区人口总数为101.545万人。南京沦陷前夕人口变动较大,一部分随国民政府迁移,一部分有钱的人逃离南京。据南京市政府1937年 11月23日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的公函称:“查本市现有人口约50余万。”这一数字,从日本有关资料可以得到佐证:1937年10月27日,驻沪冈本总领事以机密第2144号函致广田外务大臣称:“南京市内公务员和军人眷属均已避难,人口剧减,据警察厅调查,现有人口53万余,都是各机关公务员,财产无法转移和当地商民等需要在南京坚持到底的人。”该公函是日驻沪总领事派谍报人员赴南京所作的调查结果。南京沦陷后,即1938年3月~4月,国际委员会成员斯迈思博士曾进行调查,结果是:1937年,“南京市人口恰好超过100万,到八九月,人口急剧减少,11月初,又上升到50万。”从以上几个方面的资料可说明,南京沦陷前夕仍在南京的人口应是50余万。加上未能撤离南京的中国守军和从上海、苏州等江南地区流入南京的外地难民,则总人口数应为60余万。               11月29日  我今天发觉一个富人也有他的忧愁,虽然我只是以代理方式拥有我的财产,即我的新“宫殿”(张群部长的房子)。我曾很随便地让这家佣人为我带来的卐字旗弄一根旗杆来,他也很快就把所要的东西弄来了。可是,他拿给我看的旗杆账单上写着:35元!因为前几天我在我的院子里竖起了两根新旗杆,所以我恰好熟悉这些价格(战争时期的价格!):一根旗杆3元,而我的佣人张(国珍)买的旗帜是每面2元。这个“宫廷仆人先生”毫不犹豫地把一个工资不菲的佣人一个月的工钱算进了旗杆里。我没有狠狠地斥责他。但是韩先生认为,这在富人家里司空见惯,富人就是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儿”。抱着这样观点的这些男孩子想要赢得战争——根本不可能!  施佩林打来电话说,警察厅厅长王固磐下台了,任命了一个新人接替他的位置。斯迈思博士就此报告说,这个新人或许会留在这里,就是说,不会带着他的警察部队逃跑。这回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下午4时召开了委员会会议。我们必须有所进展,无论以什么方式,即使日本人不承认中立区。  昨天,我们享有一整天的安宁。今天下午1时~2时,预备警报干扰了我收听电台节目。罗森博士打来电话说,他12时40分已经收听了上海台,刚好听到:根据东京一则报道,日本人还在考虑是否接受我们关于建立中立区的建议。不久前,在英国文化协会召开了会议。会上,唐将军作了报告。他在报告中表示要坚决保卫南京。这次报告使日本人顿生疑心。我觉得,德国方面也许从我们的利益出发,已经进行了干预,而类似唐将军这样的讲话必定对我们有害而无利。然而也不能因为唐先生的观点而指责他,他本是一位将军,以这种身份讲起话来,自然有点儿火药味。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做法的确不妥,更何况根本不可能对这座城市进行有效防御。我们这里位于扬子江的夹角地区,正坐在捕鼠器上!  整理房间的时候,一张元首的相片偶然落人我手中,上面写着巴尔杜尔·封·席拉赫的一首诗:  这正是他最伟大之处:  他不仅是我们的元首,是民众的英雄,  而且他为人正直、朴实而坚定;  我们世界的根须静卧在他心里,  他的精神轻抚着群星,  而他始终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这再次给了我勇气。我仍然希望希特勒帮助我们。一个和你我一样的普通而朴实的人想必不仅对自己民族的灾难,而且对中国的灾难也有着最深的同情。我们当中(德国人或外国人)没有一个人不坚信,希特勒的一句话(也只有他的话)会对日本当局产生最大的影响,有利于我们建议的中立区,而且,这句话他一定会说的!!  下午4时,委员会内部会议召开,我们讨论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举行例会,市长当众宣布了国际委员会成立。接着,我多次讲话,我讲得有点不妥,因为我声明,我们还不能公布安全区的边界(迄今为止只针对南京的中国人而言),而实际上安全区的所有边界已通过斯迈思博士向路透社和其他通讯社记者公布了。我通知说,我们得到了所有大使馆道义上的支持;在美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已给上海日本大使发去了两份电报;我个人不但给元首,也给克里伯尔发了电报。我不能期待希特勒的答复,因为这种纯粹的外交问题也许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但是我表示,我确信元首会给予帮助。我请求与会人员再耐心等待一两天,因为我仍然没有放弃还能得到日本当局同意的希望。报社记者(不少人到场)提醒我注意,现在不能再失去时间了,应该向公众广泛宣传我们的事情。人们说的其实是对的。  晚上10时,电台播送了一条新闻:江阴要塞失守了。这是结局的开始!现在距离日本人到我们门前恐怕只有几天了。我和斯迈思博士通了电话,同意他和贝茨博士以及米尔斯牧师给新闻界起草的电报。最高统帅向委员会提供10万元经费。我提议礼和洋行的克勒格尔担任财务主管。他得到了认可,毫不迟疑地接受了这个职位。我请克勒格尔搬进我的新房子(宁海路5号),他对此表示同意。我的卡车尽管有德国国旗,还是被守卫内政部的士兵抢走了。我给唐将军的代理龙上校打了电话,晚上11时领回了汽车。               11月30日  我催韩先生带着他全家搬到我这里来。他现在位在学校的几间房子里,已经请人修建了厨房和洗澡间。他的朋友、怡和通砖瓦厂的老板孙先生(我的施主)也搬到了我这里。新的防空洞还没有建好,我们十分紧张地干着。除了垒起的砖墙(我们没有水泥)两面用厚木板支撑着,我们还在防空洞里使用了金属板(当然是铁做的!)。我不知道是谁弄来的这些铁板,反正它们一下子就出现了。别的东西也是这样。我院子里的情景看上去妙极了。卡车还得去拉一个巨大的水箱,因为我担心自来水厂会断水。煤油我们也买好了,蜡烛也有,还贮藏了大约能用一个月的煤。我用了一整夜的时间,把自己准备注射胰岛素的器械全部煮沸消毒。我总是随身带着一套器械和3安瓿胰岛素。张(国珍)的妻子还躺在医院里,厨师也在医院,不过他已经好些了。他服用了我的药,因为难吃得要命,他便觉得对他有帮助!从芜湖来了一个医生(布朗大夫)和一个法国神父。人们想在芜湖也建立一个中立区,请我们出主意。而我们自己在这方面还不知所措,因为我们当中还不曾有一个人面对过这么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会完成它的,无论如何必须克服困难。  昨天夜里,30辆满载弹药的卡车在离城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有40人死亡。  我正在努力收集更详细的资料,想知道留下来的市民有多少。这时传来了谣言,说那个本想给我提供“相当准确”资料的人,即前警察厅厅长王固磐先生被捕了。他辞去自己的职务,是因为他不是军人,感到不能胜任这一工作。这条消息尚未被证实。  斯迈思博士打来电话说:我们在城里有6万袋米,在下关有3.4万袋米。这也许够用了。我们缺少的是用于临时住所(草棚)的席子。天气寒冷,不管怎样,得安排人们住宿。  下面是国际委员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览表:  1.经费  2.警察  安全区人区检查  安全区边界守卫  警察人员的数目及其安置  3.士兵与涉及军队的事项  撤出命令及其检查  军队开始逃跑时的措施,伤员的照料  4.伙食  食品的数量  食品的储存和分配  5.运输与运输工具  6.难民的住宿  监督  住房的使用和管理  (1)公共建筑物(政府的)  (2)学校等教会建筑物  (3)空闲的住房  芦席棚  7.公共设施  提供水、电和电话  8.卫生设施与医疗保健  专用厕所  垃圾和粪便的清理及运输  医院和医疗设施               11月30日  11时15分~11时45分,有警报,但没有空袭。晚上,上海电台报道说,水栅(即封锁河道的障碍物)已被破坏,据说水栅上已开了一个50英尺宽的口子。小型日本炮艇通过了这个口子,正在布雷区扫雷。中国人又设置了两个新的水栅。  下面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名单:  (1937年11月29日)  姓 名 国籍 地 址  1.约翰 H.D.拉贝,主席 德国 西门子洋行(中国)  2.斯迈思博士,秘书 美国 金陵大学  3.芒罗·福勒 英国 亚细亚石油公司  4.马吉牧师 美国 美国圣公会  5.希尔兹 英国 和记洋行  6.汉森 丹麦 德士古石油公司  7.潘丁 德国 兴明贸易公司  8.麦凯 英国 太古洋行  9.皮克林 美国 美罕石油公司  10.施佩林 德国 上海保险公司  11.贝茨博士 美国 金陵大学  12.米尔斯牧师 美国 长老会  13.利恩 英国 亚细亚石油公司  14.特里默 美国 大学医院15.里格斯 美国 金陵大学  序号为3、5、6、7、8、9和13的先生们在被占领之前离开了南京。  克勒格尔 德国 礼和洋行  在列名单时还没有把他作为委员会正式成员登记上去,不过后来补登了。克勒格尔在被占领期间留在南京。还有  乔治·菲奇 美国 基督教青年会  后来也正式加入了委员会,在整个被占领期间留在南京。亦凡书库扫校拉贝日记--37年十二月日记37年十二月日记  "37年十二月日记  "37年十二月日记               12月1日  9时30分,我与克勒格尔和施佩林一起开车去平仓巷,委员会在那里开会。我们进行了分工,列出了人员名单。马市长带着他的一班人来参加会议,答应给我们3万袋大米和1万袋面粉。可惜我们还没有卡车把这些粮食运进难民区。大米和面粉我们可以卖掉(为了防止“牟取暴利”,必须由我们限定最高价格),把所得收入用来救济难民。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做主把一定数量的大米或面粉免费分给穷人。我们将建立施粥处(粥厂)。  鼓楼医院收到了我送的12罐汽油。韩湘琳叫人把水箱送到了我们的院子里。我们院子里的第三个防空洞就要建好了,顶上是铁板,砖砌的入口。下午,我从卫戌司令部(龙顺钦和林先生)那里收到了2万元。最高统帅答应捐献给我们10万元,这是支付的第一笔款子。我问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其余部分,杭立武博士对此耸了耸肩说,也许还会支付大约3万元。看来我们不得不利用大米和面粉尽可能多赚些钱了。不然,我们的现金很快就会用完。  菲奇、克勒格尔、斯迈思博士、基督教青年会的王先生、里格斯等和我一起参观了我在宁海路5号的新房子,明天我们要在这里正式开设委员会办事处。斯迈思博士对房子的美观和设施的豪华(防空洞价值1.75万元)感到很兴奋,他决定从此以后只称呼我为约翰 H.D.拉贝·洛克菲勒。晚上6时在英国文化协会召开委员会会议。会后,召集新闻记者和欧洲人等开会。我们向新闻界公布了计划和各个职务的分配情况。晚上7时30分,在首都饭店召开委员会会议。我们很难决定是否继续开展建立难民区的工作,因为我们始终还没有得到日本当局的答复。如果我们要求留在南京的市民搬进中立区,之后却又遭到日本人断然拒绝,那么我们将负有很大的责任。表决的结果是,大多数委员赞成我们继续工作下去。开放中立区公告的行文必须十分谨慎。我们先要向这里每一个代销报纸的中国人打听:有没有人,都是些什么人留在这里。就是说,我们要查看一下中国人情绪的晴雨表。我们将暂时把中立区称作“难民区”,而不是“安全区”。这样,如果以后有人指责我们的话,我们就多少有些保护。  罗森博士从美国人那里得到消息说,国社党中国分部负责人拉曼把我给希特勒和克里伯尔的电报转交上去了。谢天谢地,现在我敢肯定,我们有救了。元首不会丢下我不管的!给东京德国大使馆的电报也已转发过去。许尔特尔打电话来说:罗森博士请德国人集中一下,商量什么时候必须登上三桅帆船。结果是:克勒格尔、施佩林、年轻的希尔施贝格和哈茨(一个奥地利工程师),这些先生们全都要留在这里帮助我。那么就没有必要、也不值得磋商了。考虑坐三桅帆船的有:希尔施贝格太大和女儿,两个人已经在船上了(希尔施贝格太太要把三桅帆船给妇女们收拾得更好一些,听说船上情况很糟糕);此外有罗森博士、许尔特尔和沙尔芬贝格(3个人都是大使馆的)、两个售货员(诺伊曼小姐和一个我不知道姓名的俄国妇女)以及基斯林一巴德尔糕饼店的会计。不过,最后这位也有可能还留在这里,我需要给克勒格尔领导的财务部找会计。希尔施贝格大夫在封·舒克曼太太的陪同下,把生病的张群送到了汉口。在此之前我把我储备的胰岛素给了他一些。希尔施贝格大夫想坐飞机回来(他说的),因为我们迫切需要医生。  晚上8时,在首都饭店和马市长、林勋欣(音译)、林度信(音译)、谢晓春(音译)和刘泽方(音译)共进晚餐。中国人和我先后致辞。除此以外,没有讨论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反正这是一次“告别宴会”。韩先生和他那位怡和通砖瓦厂的朋友孙先生被我任命为粮食委员。韩先生喜笑颜开,他有生以来还没有担任过这么高的职务呢。我当然也是首次任命这么高的职务。今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听到了3次防空警报,但没有空袭。韩(湘琳)说,他看见20架崭新的中国飞机朝西边飞去了。                12月2日  法国神父雅坎诺(上海南市难民区)给我们转来了日本当局的电报。下面是译文:1937年12月1日电致南京大使馆(南京美国大使馆):  根据您11月30日来电给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答复如下:  日本政府已获悉你们建立安全区的申请,却不得不遗憾地对此予以否决。  若中国军队对平民及(或)其财产处理失当,日本政府方面对此不能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日本政府将努力尊重此区域。  签名:雅坎诺(上海)  高斯(美国大使馆官员)  据电台报道,伦敦把这个答复视为断然拒绝。我们这里的看法不同。从外交角度看,这个答复措辞巧妙,留了一条后路。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有利的。我们根本就不指望日本人为“中国军队的处理失当”承担责任。电报的结束语“但是日本政府将努力尊重此区域……”等等,已经令人非常满意。我随即通过美国大使馆发去了下面的回电:  我们恳请您把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下列意见转发给雅坎诺神父:  衷心感谢您的帮助。日本政府承诺,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它将尊重安全区区域,对此,委员会表示认可和感谢。中国当局完全同意严格执行我们原来的建议。因此,委员会将继续开展安全区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并通知您,难民已经开始迁入安全区。委员会将在适当的时候,在进行适当的检查之后,正式通知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安全区业已开放。  委员会恳请您,以最友善的方式再次与日本当局取得联系,促使对方注意:如果对方直接给委员会一个带有保证性的通知,将会大大减少陷于困境中的居民的忧虑。我们诚恳地希望不久便能收到日本政府相应的通知。  签名:约翰·拉贝  主席  德国大使特劳特曼博士和使馆参赞劳膝施拉格尔博士从汉口回来了,这使人们感到很意外。罗森博士在回答问题时解释说,这件事与委员会的工作毫无关系。不过罗森博士私下还告诉我:大使不完全同意我给元首和克里伯尔发的电报,他认为没有必要发这两份电报!明天我要登门拜访特劳特曼博士,因为今天没有时间。我估计,他的归来与德国的和平斡旋有关。马市长为此向我打听情况,我当然无法给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我们很难找到运输工具去拉运给我们的大米和面粉。其中一部分存放在离安全区很远的地方,无人看管。听说军事机关已从中取走了大量的米。给我们的3万袋米据说只剩下了1.5万袋。  晚上6时,在英国俱乐部举行的例会上,新闻界得到了下面的简报: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特此公布,今天早上收到了雅坎诺神父从上海发来的电报。据该电报称,日本当局已声明:只要与日方必要的军事措施不相冲突,日本当局将努力尊重安全区区域。  根据这个半官方声明,同时在希望得到日本当局直接答复的情况下,委员会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开始各项准备工作,以安置即将迁入安全区的难民。  委员会已经得到了中国军事当局和民政机关的明确保证,即全面尊重安全区的民用性质。  鉴于上述保证,委员会感到有责任为安置大批遭受苦难的居民而采取预防措施。  雅坎诺神父建立了上海南市难民区。前面提到他的电报全文如下:  (电报全文见前)  这份电报是对委员会11月29日晚致上海一个国际小组电的回电。委员会的电报全文如下:  我们恳请您,从安全区的利益出发,尽快拜会日本大使馆官员日高和日本大使,并授权您通知对方,中国当局已完全同意我们的建议,并向我们提供大米及其他物品表示支持。——万分紧急。  与此同时,委员会主席约翰 H.D.拉贝先生于11月29日晚给上海日本当局发送了下述电报:  国际委员会承蒙美国大使馆友好帮助于11月22日向日本当局递交了关于建立南京安全区的建议书。本委员会不揣冒昧,再次恳求对此建议予以友善考虑。由于必须事先采取措施以救助成千上万名只有在安全区才能找到避难场所的平民,委员会急需立即开始工作。出于人道主义,迫切希望即刻对此建议作出答复。  11月22日,用电报把原建议书全文发给日本当局。当我们得知对方已于11月23日晨收到此件后,即于11月24日把建议书全文交给新闻界发表。建议书全文如下:  (建议书全文见前)  方孝(音译)上校以警察厅联络官的身份出席了记者招待会。  罗森博士根据大使馆警察的叙述,通知说:警察得到命令,将与军队一起撤离这座城市。马市长对此予以否认。  晚上8时,在福昌饭店参加杭立武博士的告别晚宴。丁先生重新开办了这家饭店,表面上则由住在那里的施佩林管理。杭博士今天晚上携带1.4万箱皇宫珍宝去汉口。由于运输条件跟不上,他不得不留下1000箱。我们为他的离去而深感惋惜,因为他极其能干,曾给予我们很大帮助。我们希望他能重返此地。  我们今天听到了3次警报。投掷了炸弹,发生了多次空战。据说空战时击落了3架日本飞机。                12月3日  罗森博士来看望我,并向我转达特劳特曼博士的问候。特劳特曼博士昨天晚上已经搭乘他来时乘坐的海关巡逻艇又回到汉口去了。罗森犹豫了片刻后还是承认了,大使确实带着和平斡旋的建议去了最高统帅那儿。当然,关于和平建议的细节我是不可能从罗森先生这儿了解到的,因此我也不在这方面费神了。只要真的采取了这类步骤,对我来讲就足够了,但愿这些建议能带来好的结果!罗森博士又给我看了一份给大使本人的电报,内容如下:发自:汉口,12月2日发往:南京,1937年12月3日南京德国大使馆:东京1937年11月30日电:  日本人想尽量保护城市、国民政府、外国人的生命财产以及和平的中国百姓。日本希望中国政府能在列强的影响下使首都免除战争的摧残。出于军事上的原因不同意设立南京特别保护区或要塞区域。有关这点日本人将发布正式声明。  邵肯  罗森博士断定,其他国家的大使没有得到类似内容的电限。这样,委员会就可以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个消息,同时又不泄露发电人是谁。罗森博士建议我们和蒋介石的夫人取得联系。  尽管负责守卫南京城的唐将军向我们保证从难民区中撤出全部军事人员和军事指挥所,我们仍然发现,上述区域内有3处地方新挖了战壕和高射炮阵地。我告诉唐将军的特使,如果不立即停止修筑工事,不履行将军人清理出安全区的许诺,我便辞职并解散国际委员会。人们对我们提出的所有要求立下了书面保证,但同时又指出,执行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我们对一家中国小报(蚊报)的一篇文章提出了异议,这家报纸呼吁读者,不要进入所谓的外国人的安全区,宁可把自己的全部财产烧得寸草不留,也不要让它们落到日本人的手里。马市长指出,对这种无稽之谈他要表明自己的态度。18时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以下通告:新闻简报 1937年12月3日  1.宣读了12月2日回复雅坎诺神父电文的副本。  2.今天早晨委员会要求中国军事当局开始从区内撤出全部军事设施。  3.委员会的成员和朋友们观察到,在区内西南地区的3个地方,中国军人重新开始了掘土作业,今天下午委员会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将此事件通报了南京卫戍司令总部。我们满意地看到,总部立即颁布命令,必须停止修筑工事。  4.委员会决定安全区采用和南市难民区相同的标记符号:白底红圈中间一个红十字。  我们今天经历了数小时的空战。伦敦电台已经报道了德国大使昨天对南京的访问,并简短地提到,特劳特曼博士给最高统帅带去了和平建议。上海的一个电台报道说,此地的一个日本阅兵仪式因为一个中国人的炸弹行刺事件而受阻。行刺者当场身亡,一些士兵受轻伤或重伤。日本人随即占领了国际租界。               12月4日  我们将中国军人从安全区清理出去的困难是很大的。士兵们非但没有如唐将军所许诺的那样撤出,反而继续挖掘新的战壕并在安全区内架设军用电话设施。我提出严厉抗议并指出如果再这样下去,委员会只能听其自然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断向我们保证,3天之内从安全区撤出全部军人。这个时候又有谣传说,日本人再过两天就会兵临城下。我甚至觉得已经听到了炮火声(也有可能是我弄错了)。运粮的8辆卡车今天只来了一半。我们又经历了好几个小时的空袭。我的朋友克勒格尔当时正在飞机场上忙碌,离他100米远的地方落下了好几校炸弹,他差一点就丢了命。我们委员会开了一个长会,讨论了是否可以利用一下11月30日东京发给特劳特曼博士大使电报中罗森博士已经传达了的内容。我们作不出任何决议,因为中国人现在看上去是执意要守卫城市,因此中国人很有可能会愤怒地拒绝我们的建议,从而危及正在筹备成立的中立区。上海的电台报道说,由特劳特曼博士在牯岭(有意改动地点,因为最高统帅目前正在南京)带给最高统帅部的和平建议遭到了蒋介石的一口回绝,当然,此间我们对此深表怀疑。  难民们开始陆陆续续搬进安全区。一份小报(蚊报)反复告诫中国人,不要进入“外国人”的难民区。这家煽动性的报纸写道,即使城市遭到炮击,中国人也应当正视危险,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  在18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报界得到以下消息:供新闻界和警方的专稿 1937年12月4日  在安全区(中文翻译用的是“难民区”)  安置居民及分发食物的暂行措施  一、安置  1.安全区内还没有做好大规模安置居民的准备。目前的战局还没有达到必须这么做的地步。  2.为了在紧要关头(也就是最后的时刻)将逃进安全区内的人数控制到最少程度,委员会建议,各个家庭可以和亲朋好友私下协商现在就安排好自己的住处。委员会保留在必要的情况下在这些房子里安置难民的权利。  3.一个负责安置难民的特别委员会目前正在区内忙于了解所有可以考虑安置难民的房屋的情况。凡是无法通过私人关系在区内找到住处的难民,该委员会将通过协商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战局紧迫)时,将不实施该办法。一旦这个时刻到来,将会发布正式通告,正式宣布启用安全区。  4.私下协商仅适用于私房,不包括公共建筑或学校。  5.安全区内可供使用的空间有限,故家具或类似的财产不得带进区内。只允许携带铺盖、衣物和食品。  二、膳食  1.目前区内还没有足够的食品储备供大量难民食用,所以现在已经搬进安全区的难民必须备有至少能维持一周生活的食品。  2.建议专事米、面和其他食品以及燃料供应的商人现在就进入区内继续经营。  3.储备专供委员会在区内分发用的大米和面粉,待私商的粮食库存全部用尽时再使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储备的粮食将交给持有委员会执照的私商出售。  三、运输工具  委员会急需卡车和板车向区内运送储备物资,为此请求无偿或有偿地将运输工具提供给委员会使用。  四、安全区的启用时间  中方军事人员及其全部军用设施没有离开该区域之前,无法正式启用安全区来安置难民。  签字: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  (中文文本中称为:难民区)  安全区管理委员会  (1937年12月3日的情况)一、理事会:1.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 H.D.拉贝2.秘书:刘易斯 S. C.斯迈思博士3.总干事:乔治·菲奇4.副总干事:杭立武博士5.财务主管: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6.中方秘书处主任:汤(忠谟)系主任二、委员会:1.总稽查:爱德华·施佩林2.粮食委员会:韩湘琳 主任  休伯特 L.索恩 副主任  孙耀三  朱 静  蔡朝松(音译)  晁老五(音译)  萧  C.C.孟  周保新(音译)(红卍字会)3.住房委员会:王 廷 主任  查尔斯·里格斯 副主任  查尔斯·吉  朱舒畅(音译)  欧文 C.C.朱  许豪禄(音译)  王明德(音译)  Y.S.张  王有成4.卫生委员会:沈玉书 主任  C.S.特里默大夫 副主任5.运输委员会:E.L.希尔施贝格 主任  R.R.哈茨 副主任(非委员会成员)                12月5日  阳光明媚的星期日,刚到早上8时,一天的烦恼就开始了。应该来接我的司机把我丢下来不管,于是被我狠狠训斥了一顿。发牢骚——解雇——道歉——重新聘用。我想这可能是第25次解雇他后又聘用他了,简直就像周年庆祝!当我终于坐到汽车里时,又响起了警报,炸弹扔了下来。我现在有了通行证,即使警报响了第二遍,我仍然可以开车出去。再说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已经顾不上炸弹了,这听上去很有些英雄气概。但是非常幸运——太棒了,太棒了——炸弹总是落到其他的地方。我们终于通过美国大使馆收到了东京关于安全区的正式答复,虽然内容详细些,但和前几天雅坎诺神父转给我们的电报答复没有什么大的不同,这就是说日本人再次拒绝了,但是答应尽可能保护安全区。电报全文如下:海军电台发自:上海发往:南京,1937年12月5日明码电报南京安全区汉口大使馆南京大使馆北平大使馆华盛顿国务院1087 12月4日,18时文及:南京1937年11月22日944号电报事由:南京安全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7
正序
倒序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3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4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5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6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7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8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9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0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1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2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3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4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5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6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7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8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19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0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1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2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3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4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5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6
《拉贝日记》作者:约翰·拉贝-2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拉贝日记
拉贝日记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