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的蒲公英-15

头疼归头疼,可军令如山,既然任务派下来了,再怎么样也得去试一试。越过阵地,伞兵们进入了马口庄,大家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东张西望地寻找着共军的防御阵地。搜索的基本阵形是“三角换位”,也就是未遇到敌情时两人在前交替侦察、一人在后提供火力支援;发现情况以后就反过来,一人在前开路突击、两人在后面提供支援。这种行进方式需要大家保持相同的步幅、协调一致,可别人都是躬着腰往前走,只有罗华出洋相,走两步就趴在地上、走两步又趴到地上,结果走的时候还没有爬的时候多,搞得和他配合的伞兵都蹲在旁边笑。蔡智诚在后面看着,实在忍不住火,追上去就踢了他一脚,可罗华不但没有站起来,反而抓住长官的小腿猛地一拽,愣是把蔡智诚掀了一个跟头。蔡连长还没来得及寻思这小子是不是疯了,就听得“嗖——”的一声,一颗子弹从他的头上掠过。蔡智诚吓了一跳,再回头一看,全连的官兵都趴在地上了。村里的枪声响成了一片,刚开始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对打一阵之后,蔡智诚就判断出村子里并没有多少部队,而且也没有什么重武器,于是就决定主动发起进攻。“嘭——嘭——”,火箭筒接连发射,爆炸震起了漫天尘土,未等尘埃落定,喷火枪射出的烈焰就从墙体的破裂处灌了进去。在浓烟、烈火和轻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伞兵逐屋搜索攻击,很快就占领了半个村子。在一个大院子里,海国英找到了许多纱布、绷带和医疗器械,还发现墙角处停放着很多尸体——显然,那里是解放军刚刚放弃的急救所。蔡智诚立刻向上级报告:“已查明,共军未设置纵深防御,现正在撤退过程中,请迅速发起追击”。得到这个消息,二团三营立刻投入了战斗。至7月2日傍晚,40旅攻占王老集(王集村)、108旅攻占董口(董店乡)、第三快速纵队攻占何庄、刘楼、马口(殷庄)……黄百韬兵团的前锋距龙王庙和铁佛寺已近在咫尺。担任阻击任务的中野第11纵队丢失了除柴寨以外的几乎全部重要阵地,并且承受了重大的伤亡。当天夜间,11纵退出豫东战场、转到后方休整,第33旅的番号从此撤消,纵队只保留了31旅和32旅。48年7月2日的白天,黄百韬兵团可以称得上是大获全胜,但夜幕降临之后,睢杞战役(豫东战役)却进入了新的转折点。1948年的7月2日是区寿年第七兵团历史上的最后一天。区兵团是由整75师和整72师组成的。整75师(原第75军)起源于周凤歧的浙军。周凤歧是浙江湖州人,但他和蒋介石的交情却十分差劲,老周但凡只要逮着机会就拆老乡的台,搞得老蒋很生气,于是军统就把周凤歧给暗杀了,所以这75军虽然属于浙江人的队伍,但蒋介石并不拿他们当乡亲看待,整75师也就成了一支杂牌。整72师(第72军)原本是王陵基的队伍,川军,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但有个贡献却特别突出——三年“戡乱战争”,他们47年在杨文泉的指挥下被全歼一回,48年在余锦源的带领下再投降一回,49年底又在郭汝瑰的领导下起义了一回——这样算一算,他们在内战期间几乎尽忙着搞重建了,征兵、训练、发饷、发枪,然后就上战场交枪……结结实实地为解放军提供了一个兵团的装备,功劳不大苦劳不小。区寿年虽然是兵团司令,其实与这两个整编师没有多少关系。粤军出身的区寿年应该算得上是杂牌将领中比较出色的人物了。说起32年的“一二八”事变,国人都会想起十九路军,想到蔡廷锴和蒋光鼐,但却很少有人知道打响上海抗战第一枪的是78师的第6团第1营,血战三十天、打得日军数易其帅的国军主力是十九路军的第78师,而78师的师长就是区寿年。很少有人知道区寿年曾经参与发动了“福建事变”,还担任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军事部长;更少有人知道区寿年曾经作为24师70团的团长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而当时24师的教导队里有一个刚入伍不久的小兵,名字叫做粟裕——所以,现如今,当粟司令听说前方抓了区寿年,即便军务再繁忙也要赶紧跑去见他一见,而当了俘虏的区寿年居然也可以大喇喇地教训解放军的司令员:“年轻人,你的胃口太大,这种打法不对头……”,粟裕也只好将就听着——没办法,人家老区的资历摆在那里,当年他要不是犯糊涂跟着蔡廷锴跑了,自己这司令的位置说不定就是他的。可话又说回来了,区寿年提出的批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粟裕这一次的动作确实搞得有点“太大”。当初,华野兵团(华东野战军第1、第3、第4、第6、第8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11纵队)南渡黄河、挺进外线的目的是想在豫东找个机会消灭国民党的第5军,可解放军转悠了老半天,邱清泉就是不肯上当,所以粟裕只好临时改变计划,顺手把开封给打下来了。开封当时是河南的省会,这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攻克由国民党重兵把守的省会城市,消息传到南京,正在参加“国民大会”的河南籍代表顿时炸了锅,大家纷纷请愿抗议、声讨军事失利,逼得刚刚上任的蒋总统一天三个电报地催促部下“收复失地”。开封战役属于正面强攻坚固城市,虽然打赢了,华野部队的损失也不小,这时候如果“见好就收”,不仅没有什么风险、结局也显得很漂亮,但粟裕司令却觉得不过瘾——好不容易才把这么多纵队凑在了一起,又是头一次单独指挥整个华东野战军(陈毅这时已经调到中原军区去了),不大干一场怎么可以善罢甘休,于是就接着展开了睢杞战役。老实说,经过开封攻坚战之后的粟裕兵团想要再打邱清泉已经打不动了,所以只能选择相对较弱的区寿年兵团开刀。但华野各部队实在太过疲倦,以至于打到7月2日晚上,虽然歼灭了龙王店的整75师,却没有能够解决铁佛寺的整72师,而这时候,黄百韬兵团已经突破到包围圈以东三公里处、邱清泉的第5军也推进到包围圈以西二十公里,战局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接下去该怎么办?如果继续攻击铁佛寺,包围圈内的整72师一定会拼命突围,包围圈外的黄兵团和邱兵团也一定会全力向心攻击。战场地域狭窄,解放军根本就没有防御的纵深,很可能被敌人一冲即破,陷入反包围的窘境;而如果就此停手、组织撤退,第5军、黄兵团甚至整72师都会立刻展开追击,华野兵团此时正处于外线态势,远离根据地,长时间作战之后又携带着大批伤病员,在这么近的距离之内想要摆脱第5军和第三快速纵队的纠缠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一旦被缠住,等胡琏兵团再赶到战场,华野各部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区寿年虽然被俘虏了却依然不服气,他认为粟裕太“贪功”,认为解放军为了“硬吃”第七兵团已经错过了撤出战斗的最佳时机,但区寿年猜错了,他没有料到面前这位从没有进过正规军校的湘西汉子居然还有一记破釜沉舟的杀着——7月3日凌晨,粟裕从龙王店战场抽出了部队、从铁佛寺包围圈抽出了部队,甚至还从阻击邱清泉的阵地上抽回了队伍,他集中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杀向了黄百韬——粟裕断定,国民党绝对不会料到解放军的“疲惫之师”会再度发起新的攻势战役,他断定,受到猛烈攻击的黄百韬一定会慌乱、退缩、先求自保;他断定战场中央的整72师即便是在解围之后也会吓得躲在铁佛寺里不敢出来;他断定西线的邱清泉在东线告急的时候一定会犹豫、迟疑、袖手旁观——而华野兵团正可以趁着敌人混乱、观望的机会,一鼓作气消灭黄百韬,以全胜的姿态傲然凯旋。这是一着妙棋,但不客气的说,这也是一场豪赌。因为如果情况不如粟裕所愿,如果黄百韬不计得失地与解放军对攻,如果整72师在解围之后大举反击,如果邱清泉第5军不顾一切地趁虚杀入侧翼……战场的天平将在顷刻间逆转,华野兵团将不可避免的被切割、被冲乱,将有可能败得很惨——但粟裕将军还是坚决地赌了这一把,他赌的是自己多年来的军事经验,赌的是国军将领的战术呆板、思路狭隘,赌的是国民党军队中嫡系和杂牌之间的深刻矛盾——事实证明,他的见解完全正确,他赌赢了。1948年7月2日晚上,解放军华野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展开了穿插行动,粟裕司令员正处于他军事生涯中最为紧张的时刻,但国民党伞兵的蔡智诚上尉却全然不知道这一切,当时,他正在睢县马口庄的民房里睡觉。蔡智诚所住的宅院就是解放军先前的那个急救所。半夜里,一阵枪声把睡梦中的蔡连长从床上惊起,寻声打探过去,他看见海国英带着几个士兵堵住了一孔地窖——原来,游动哨在巷子里发现了可疑人物,听到查问口令,对方扭头就跑,海国英他们一路追赶下来,结果就追到了急救所后院的地窖里。这是豫东常见的地窖。睢县这里出产红薯和也特产烟叶,当地的老百姓经常在院子里挖几个地洞来储藏东西,只不过因为先前打仗的时候太匆忙,再加上后院里又摆满了死尸,所以伞兵们谁也没有注意到这里还有个地窖。地窖的外口很狭小,里面却很深,国军不敢进去,只好从洞口朝里面放枪。正打着,洞里有人喊:“不要打了!有伤员,快要流血流死了”“不想打了就投降,把枪丢出来”“我不缴枪……让我们走吧,以后再不来了还不行吗?”“不行,要想出来就先缴枪”里面不说话了,于是又接着开打。两颗手雷扔进去之后,洞里的人哭了起来:“别打了,再别打了……”“不想打就出来,缴枪投降!”“我不出去……你们也别进来……”“少废话,快出来!再不出来就用喷火枪烧你”,蔡智诚威胁说:“一把火把你和红薯一起烤熟了”听见这话,洞里面很久没有动静,可就在大家都以为那解放军战士快要投降的时候,地窖里却传出了一声怒吼:“国民党!我操你八辈子祖宗!”然后就是闷闷的一声枪响……海国英钻进洞里,拎出来一把驳壳枪,摇着头说:“哎呀,还只是个孩子呢”。这事情弄得蔡智诚一晚上没有睡觉。站在房顶上,他可以清晰地看见三公里外的火光和爆炸的闪亮,可以清楚地听见从龙王店方向传来的枪炮声,那是华野4纵正在对整75师第16旅发起最后的攻击。在这个夏日的夜晚,几个伞兵在农家宅院的地窖里堵住了一个可怜的小卫生员,而在不远的地方,却有更多的解放军围住了更多的国民党兵。这就是战争,这就是两股素不相识的人群之间的生死搏杀,战争早已让仇恨和死亡变得习以为常,可今晚发生的一切却依然让蔡智诚感到痛苦和迷茫。地窖里的小战士宁愿吞枪自尽也不愿意投降,他临死之前还在咒骂国民党,可是,蔡智诚却不知道这孩子的仇恨到底来自于哪里,就如他也不明白那些共军士兵为什么愿意忍受那么大的艰苦、不顾一切地与自己拼杀。“他们恨我们,但我并不恨他们啊!我不恨那个小卫生员、不恨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他们难道不知道,我不过是在尽自己的职责而已呀……”。蔡智诚不理解共产党,他甚至也不大理解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对不理解的东西他既爱不起来也恨不起来,这使得他的心里只剩下了迷惘、只剩下了疲惫和厌倦——在这繁星满天的夜晚,他觉得自己越来越讨厌这场战争、讨厌这场战争中的每一样行为和每一个人,也十分讨厌他自己。7月3日上午,伞兵们向董口(董店)搜索前进。按照预先的计划,快速纵队当天的攻击方向应该是龙王店,但从头天夜里开始,整75师与黄兵团的联系就中断了,拂晓之前,龙王店附近的枪炮声逐渐平息,这让大家意识到那里的国军可能已经完蛋了,黄百韬于是命令快速纵队向董口阵地的108旅靠拢。搜索营照例走在纵队的最前面,队伍刚到董口,就看见108旅正稀哩哗啦地往回撤,听他们的旅长杨廷宴(后曾任25军副军长)说:黄兵团的侧翼和后方都遭到了突然袭击,田花园和逻岗镇已经被共军占领,大事不妙了……伞兵们顿时吃了一惊。写到这里,插几句闲话:关于田花园战斗,有文章是这样说的:伞兵在田花园村附近遭到路边高粱地里的解放军射击,由于事先未做战斗准备,所以枪声一响就慌乱无章。伞兵第一团团长被打死、参谋长罗某(大概是指罗国英)下落不明,整个快速纵队土崩瓦解,田花园村也为解放军所占领。文章接下来还说:帝邱店距离铁佛寺不过十五六华里,只因快速纵队把田花园失掉了,黄兵团就被解放军挡住了去路。而要想靠拢铁佛寺营救整72师就必须占领田花园、打通出路以后才能逐次前进,于是,黄百韬将整25师特务营和108旅的两个营拼凑成一个团,自己带队向田花园发起攻击。7月4日晨,黄百韬亲自上阵指挥,副师长、参谋长都劝他不要去,黄说:“我不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仗打不好,我们就垮了,我已是50岁的人,宁愿在战场被打死,也不愿意受军法裁判”,部下于是痛哭留涕:“请司令官多加小心,早点回来”,黄亦挥泪而去……——这段故事最早的版本出自于黄百韬兵团在豫东战役后的请功材料,“原创者”是整25师的政工处长廖辅仁,这篇文章后来又被多人引用过,流传很广,以至于成了今天某些人颂扬黄百韬、评价伞兵表现的重要依据(想必很多网友也曾经看到过)。所以,马甲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份材料稍做评价。廖处长宏文的篇幅很长,毛病也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说两条:第一,丢失田花园阵地的不是快速纵队。田花园战斗发生在7月3日凌晨,按伞兵的记录,这时候快纵司令部和伞二团在马口(殷庄),伞一团在刘楼,田花园附近根本就没有快速纵队的队伍。如果伞兵的记录不能够采信,还可以参照解放军的报告。在发起攻击之前的7月2日夜,华野前委、四纵、六纵的敌情通报都显示,田花园和逻岗镇的守敌属于整25师的第40旅。再如果侦察员的报告仍然不足以说明问题,那还有亲历者的回忆,袁俊将军(88年中将,陆军指挥学院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当时是4纵12师36团3营营长,在他撰写的《忆田花园战斗》一文中不仅详细地介绍了整个战斗的过程,还明确地指出:7月3日拂晓,攻击并占领田花园村的华野部队是4纵12师的35团和36团,当面之敌是整25师40旅118团。那么,廖辅仁为什么要撒这个谎呢?道理很简单,“亲自率队反攻田花园”是黄百韬在豫东战役中最为灿烂的“亮点”,但如果承认当初是因为整25师自己弄丢了阵地,这个功劳就显得不那么光彩了。所以,先把责任推到号称“国军精锐”的伞兵头上,再由黄司令亲自去收拾残局,效果就会漂亮得多。第二,黄百韬反攻田花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要想靠拢铁佛寺”。田花园的位置当然很重要,要不然黄百韬也不至于亲自出马。但政工处长廖辅仁编出来的假话只能蒙一蒙蒋总统,我们在地图上看一下就知道:田花园并不在帝邱店与铁佛寺之间,它的位置处于帝邱店的北面,正好卡住黄兵团司令部退往和楼、逻岗和柳泉镇的道路——也就是说,解放军占领田花园其实是挡住了整25师撤退的通道,所以,黄百韬的反攻之举根本不是为了救援铁佛寺的整72师,他是想朝陇海铁路方向逃跑。7月4日,黄百韬确实攻下了田花园,但华野4纵和6纵这时候已经占领了和楼、逻岗等地,依然切断了整25师的退路,所以老黄只好又回到了帝邱店……事实上,从7月3日凌晨受到解放军的攻击开始,黄百韬兵团就再也没有朝铁佛寺方向靠近一步,而廖辅仁之所以愣要把田花园和铁佛寺扯在一起,无非是希望把老黄的“撤退”说成是“救援”,想往司令的脸上贴金罢了。不过,廖辅仁有一点并没有说错:7月3号那天,伞兵一团的确吃了个大败仗——廖处长只是移花接木,把发生在刘楼的事情挪到了田花园。7月3日中午,蔡智诚他们撤出了董口。搜索营是最后一批离开阵地的,大家一边走一边骂骂咧咧——董口这里原本是108旅的地盘,可如今,当兵团侧翼遭到攻击的危险时刻,黄百韬却首先通知自己的人马往回收缩,让远在马口的快速纵队赶过来掩护他们。这让伞兵们觉得自己既受了骗又受了气,心里当然很不高兴。好不容易等108旅走光了,黄司令长官才下令让伞兵离开董口——快纵司令部和伞一团转移到帝丘店,二团则后退到杨桥村(杨乔),防守兵团部的右翼。接到命令,部队开拔。大家的心里虽然对黄百韬充满了怨气,但无论如何,撤退的差事总比进攻的任务更让人乐意接受一些。可没想到,伞一团就在撤退的时候出事了。当天上午,一团驻扎刘楼,和他们在一起的还有快纵辎重营和汽车28团的车队,得到转场帝丘店的通知之后,一帮人就乱哄哄地准备动身。按道理,在战场上实施敌前移动应该尽量避免乘车才是,但现在既然是撤退,伞兵们也就懒得走路了,大家纷纷爬上卡车,或者躺着或者坐着,优哉悠哉地享受清闲,就在这个时候,共军杀来了。杀进刘楼的是华野6纵(王必成)的第16师(张云龙)和第18师(饶守坤)。这两支部队原本是准备在马口村围歼快速纵队总部的,可当他们赶到殷庄的时候,张绪滋已经带着直属营和伞二团转到南边的董口去了,解放军不知道这个情况,凭感觉继续向东追击,于是就在刘楼附近撞上了伞一团。6纵16师的先头部队最先发现情况,战士们瞧见路口上停着一长溜汽车,还以为是抓到“大鱼”了,没等报告上级就动手开打。后面正在行军的部队听见枪响也全都往前冲,结果是大家蜂拥而上,不但没有人理会什么“主攻”“辅攻”“战场分界线”,甚至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有哪些单位参加了战斗,反正是全都杀乱了套。虽然是“乱杀”,但各位想一想,这伙人可都是“王老虎”的兵啊!就连当年孟良崮上的张灵甫都抵挡不住这些厉害角色,刘楼村的国军伞兵哪里受得了。说起来也有意思,如果16师的先头部队早一点儿到,伞兵的警戒岗哨还没有撤,可能会提前发出警报;而如果再晚到一点,伞兵的车队就开跑了。可巧不巧的,就在伞一团的全体人员刚刚上车、要走还没有走的时候,几十个解放军突然出现在路口,一通手榴弹就把张信卿团长的吉普车给掀翻了,顺带着还把整个车队都堵在了路上。伞兵原本是专门突袭别人的,现在却轮到自己被别人突袭,官兵们以前训练的那套本事一下子全都忘光了,有的人胡乱开枪抵抗、有的人跳下车往野地里跑,全团人马都炸了锅。蔡智诚得知这个消息是在下午一点左右。当时张绪滋司令拎着冲锋枪、戴杰夫参谋长抱着轻机枪,两个人跑到搜索营的队列前大发牢骚,说是伞一团遇到袭击,黄百韬却不肯派兵增援,整25师只图自保,见死不救……然后又问:“他们不救我们救,弟兄们敢不敢同我一起去?!”那还用说,大家都喊“同去同去”。于是就同去。搜索营抵达刘楼附近的时候,四面八方都在响枪,国军和共军早已经搅成了一团,东一堆西一堆的你追过来我赶过去,根本就分不出哪里是战线。张绪滋司令赶紧命令发信号,“嗵嗵嗵”地几颗信号弹升空之后,情况立刻就发生了变化——伞兵是经过特种训练的,知道那信号是在通知己方的集结地点,而共军却都是些土包子,看见天上的红色信号弹,还以为国民党兵要发起总攻了呢,他们转身就往村子里跑,决心守住阵地、与来犯的敌人大干一场——这下子,原本被追得象兔子一样乱窜的国军官兵也就化险为夷了。虽然脱险了,但伞一团的幸存者们却都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就连号称“勇将”的井庆爽副团长也是面如土色、沮丧得抬不起头来。毕竟这是伞兵部队自组建以来吃的第一个大败仗,头天还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自以为可以所向披靡的“国军精锐”,转眼之间就被共军打得落花流水,连怎么输的都没弄明白,这可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井庆爽问张绪滋:“我们怎么办?现在去帝丘庄么?”,张司令回答说:“算了,你们回商丘休整去吧”。于是井庆爽就带着一团的人马撤走了。现在想来,张绪滋当时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表面上看是因为伞兵受到重创之后情绪低落、士气涣散,已经无法保持应有的战斗力,根据特种部队的作战原则,的确可以临时解除任务、退出战斗;但实际上更主要的原因是老张在跟黄百韬赌气,张司令觉得既然整25师可以不派部队来救伞一团,他也可以不让一团去帮老黄打仗,这也是保存实力的一种考虑。其实,黄兵团这时候已经被华野部队包围了,离开战场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大家都认为井庆爽能够把队伍带出去,因为他在抗战期间就曾经率领伞兵一队在敌后(广东)进行过长距离的大范围穿插,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事实上,这一次他也同样做到了。再PS几句:有人说豫东战役是“快速纵队垮得快”,认为在7月3日的这场战斗中,“伞一团被歼灭,团长张信卿被击毙,伞兵部队彻底瓦解,张绪滋带着残部逃回了商丘”,从而影响了全局……这其实是受到了廖辅仁的那份请功报告的误导。张绪滋并没有逃到商丘,他一直坚持到了战役结束;张信卿也没有死,他因伤调离了伞兵部队,后来到国防部任职去了;伞一团也没有被全歼,当时在刘楼遇袭的部队包括伞一团、快纵辎重营和汽车第28团一部,总共约三千人左右,而伞一团撤到商丘以后还剩一千五百多人,除了团长张信卿和二营长(姓潘)负伤,其他的主要干部并没有多大损失。但刘楼战斗却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被人们忽视了——刘楼车队的卡车一辆也没有能够开出来,快速纵队的全部辎重物资都落到了华野6纵的手里。失去了卡车上的辎重物资,伞兵们很快就没有弹药了。部队出征的时候总要根据任务的需要配备弹药,所谓“基数弹药”有的随身携带、有的归营团管理、有的由兵团负责运送。不同部队的弹药基数的具体数量不同、携带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整25师的士兵,不管是干什么的,身上要带步枪子弹、挎包里要装机枪子弹,屁股后头还要吊着一枚迫击炮弹……但伞兵却不一样,他们更强调轻装机动,所以冲锋枪手只揣几个弹匣、重机枪手只拎一条弹链,其他的东西全都丢在汽车上。这次到豫东参战之前,快速纵队的弹药本来就没有补足,所以兵团的兵站里一点儿存货也没有,现在辎重营的物资连同卡车一起全部交给了共军,伞兵们立马就傻眼了。怎么办呢?只有去找整25师打商量,可张绪滋司令又拉不下这个脸来,只好让戴杰夫参谋长去求情说好话。下午四五点钟,蔡智诚他们退到了杨桥村。张绪滋不愿意去帝邱店看黄百韬的脸色,所以决定带着快纵司令部和伞二团一起在这里守阵地。可是,这阵地也不是好守的。傍晚的时候,戴参谋长和工兵营的人还没有把弹药借回来,华野6纵的“王老虎”们却已经杀到了杨桥跟前。共军的第一轮攻击就上来了三个团,正北面是16师46团、正西是18师53团,再加上从东北方向冲过来的6纵直属特务团……哎呀呀!国军伞兵要完蛋。杨桥村位于帝邱店西北四公里,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把村庄分为南北两个部分。这个村子在7月3日上午曾经被华野6纵特务团攻占过,下午又被伞兵二团夺了过来。伞兵进村的时候,村子里空荡荡的,老百姓全都跑光了,不仅看不到牲畜、粮食和农具,就连水井上的辘轳都被人藏了起来——睢县这里在抗战时期曾经是新四军的“睢杞太根据地”,现在,老百姓又用当年对付日本鬼子的办法来对付国民党,坚壁清野,搞得国军将士连一把锄头、一根扁担都找不到。找不到锄头扁担就修不成工事,伞兵正好可以偷懒。在当时,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习惯分为两个流派。一类以“土木系”十八军为代表,强调“稳扎稳打”,无论走到哪里,队伍停顿下来之后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建造工事,什么鹿砦陷阱梅花桩、地堡战壕铁丝网,先把阵地搞好了再吃饭睡觉。黄百韬的整25师基本上也属于这个路子,他们行军打仗的时候除了要扛枪扛炮,还要带上铁锹洋镐斧头锯子,部队开到哪里,哪里的民房就变成了炮楼、哪里的树木也被砍得精光。相对而言,“远征军系统”的部队就不太注重建造工事,他们更崇尚火力和机动性,认为那种“背着碉堡走路”的做法是“战略上的进攻,战术上的防守”,因此新1军、新6军或者第5军这样的队伍在行军的过程中很少花大力气修建防御阵地,一旦搞急了就和共军对攻对冲,冲好了可以大获成功,冲得不好就只有稀哩哗啦,一败涂地。很难说这两种流派哪一个更高级。比较起来,随时随地修工事的办法当然稳妥一些,而且国军确实有不少“经典战例”是靠“守”出来的,但这种“稳妥的”办法也存在着过分耗费士兵体力、制约战场机动能力的缺点,很容易弄得部队筋疲力尽、士气消沉,所以也有许多国军主力是被“守死”的。快速纵队的“少爷兵”都是些宁可被打死也不愿意被累死的人物,他们的作战原则是“不攻坚、不守点、不停留”,只求快不求稳,当然也就用不着修工事。伞兵们以往在战场上能刨个散兵坑就算是很不错了,对挖沟垒墙筑碉堡一点儿兴趣也没有,可这一次,黄百韬愣是给快速纵队派来一个姓王的上校督察官,那家伙成天拿着根木棒子到处跑,一会儿说要在这里堆沙包、一会儿说要在那里挖战壕,简直把大家烦透了。因此,杨桥村的老百姓把农具都藏了起来,真是符合伞兵的心意。蔡智诚他们的折叠铁锹都丢在辎重营的卡车上,连同帐篷被褥和行军锅一起统统送给了共军,现在官兵们的手里只剩下一把伞兵刀,想刨个单人掩体都困难,更别说挖战壕了。大家看着王督察官无可奈何的样子,都象拣着了什么大便宜一样,开心得不得了。可惜,开心了没多久,麻烦就来了。傍晚的时候,蔡智诚带着部下在村子外面破坏老百姓的庄稼——夏至过后,地里的高粱和玉米都已经长到一人多高了,密密麻麻的青纱帐遮挡了视野,非得把它们都砍倒了才能清理射界。一伙人挥舞着伞兵刀,正忙着左右开弓地糟蹋粮食,忽然看见几个侦察兵慌慌张张地从远处跑回来,嘴里还嚷嚷着:“共军上来了!共军上来了……”,大家一听,扭头就往村子里跑。跑到村口,遇到张绪滋,张司令问:“共军来了多少人?”“不清楚,听说多得很……”,蔡连长也是稀哩糊涂。于是张绪滋就捧起望远镜这边瞧瞧、那边看看,蔡智诚也只好不跑了,陪着他东张西望。看了老半天,没看见共军大部队,却发现两公里外有几个人正手脚并用地往一棵大树上爬,张司令就说:“让狙击手把他们打下来”“狙击手恐怕没把握,不如用重机枪打打看”。蔡智诚知道张绪滋是想出口恶气。几个小时前,老张在刘楼指挥作战的时候被躲在大树上的解放军战士偷袭了一把,幸亏身边的卫士反应快、扑上来替长官挡了子弹,结果司令官没事,副官和警卫却被打死了,所以老张现在恨透了爬树的人。搜索营里射击水平最高的要属海国英了,他操起重机枪“嗵嗵嗵”地打了一阵,远处那棵树上的人就掉了下来,这让张绪滋司令觉得十分满意:“好好好,就这样打,就这样打”,大家也兴高采烈地夸奖老海干得漂亮。正高兴着,就听得“咻——”的一声,一颗炮弹飞过了头顶。“榴弹炮——”,伞兵们顿时有点傻眼,心说:“那几个爬树的人物不会是炮兵的观察员吧……”紧接着,又一颗炮弹“咣”地炸在了前方——妈吔!两发校正弹,一颗靠后、一颗靠前,接下来的炮火就该要落在自己头顶了,大家知道大事不妙,吓得抱着脑袋四下狂奔……刚跑出去几十米,就听见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呼啸,就好象从头顶上开过了一列火车,刹那间,沙石飞崩、硝烟弥漫、天昏地暗、鬼哭狼嚎,爆炸的气浪把蔡智诚掀了个跟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等他好不容易收拾心神抬头张望,发现村口附近已经被炸平了,海国英的那挺重机枪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进攻一个不足百户人家的村庄,居然可以动用12门野炮和10门榴弹炮进行火力预备,这是国军精锐部队也难以办到的事情。铺天盖地的弹雨把杨桥村炸成了一片废墟,也把伞兵们先前的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劲头炸飞到了九宵云外。好在这时候解放军的步炮协同技术并不熟练,炮击停止之后很长时间,步兵都没有发起进攻,伞兵各单位赶紧趁着这个机会检查伤亡、布置防御。搜索一连在这场炮击中伤亡了十几个人,这样再加上先前的损失,蔡志诚的手下就只剩下五十来号人马了,他干脆把一连编成了两个分队,由海国英带一个队,自己亲自带一个队。本来,让罗华当分队长可能更合适一些,可这小子正发着高烧,眼神迷离、面颊通红、嘴唇上全是火泡,看上去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蔡志诚很担心他是不是染上了瘟疫——七月的豫东,每天都是艳阳高照,地面被烈日晒得滚烫,从马口、刘楼、董店到杨桥这里到处都是腐烂的尸体,龙王店、铁佛寺那边就更不用说了,隔着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臭味。这样的环境特别容易诱发流行病(事实上,豫东战役也确实引起了一场瘟疫),蔡志诚想起当初在松山打日本鬼子的时候还有美国人帮忙打预防针,可现在在中原腹地打内战,却连一点预防措施也没有,真是无可奈何。他只好派两个士兵紧跟着罗华,免得他头昏脑热的晕倒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人知道,至于这家伙的瘟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现在是顾不上了。按照张绪滋司令的安排,伞二团负责防守村北,司令部和直属部队负责防守村南,搜索一连的位置在杨桥村的西南角上,蔡志诚的连部设在一座被轰塌了半边的二层小楼里,这是这一带的制高点。晚上八点钟,一阵刺耳的尖啸划破夜空,解放军对杨桥的进攻开始了。据说,华野第1、4、6纵(叶陶王部队)发出攻击指令的方式并不是吹冲锋号,而是用一种经过改造的信号枪不停地射击,当子弹通过特制枪管的时候,这种枪就能发出一段响亮而怪异的声音。马甲我曾经问过几位老人,请他们模拟一下信号枪声的效果,可老人们想了半天、结果却都是摇头:“学不出来,反正很怪就是了”。蔡志诚倒是描述过自己的体会,他说:“那是一种用尖刀刮骨头的感觉”。1948年7月3日的夜晚,这种“尖刀刮骨”般的枪声响彻了杨桥村的四周。伞兵二团报告,“东北方向和正北方向各受到了共军一个团的进攻”,就在大家都以为解放军的主攻方向可能是在村北的时候,正西方向也出现了攻击部队,伞兵观察哨报告,“共军的规模是一个团”。好家伙,第一波进攻就上来了三个团,粟裕和王老虎可真够看得起国民党伞兵的。华野6纵如此慎重其实是有原因的。在当时,伞兵集团是国民党军“硕果仅存”的一支快速纵队,也是唯一一支从“战略进攻阶段”到“战略防御阶段”都没有受到过重大打击的摩托化突击集群。两年来,第三快速纵队在华东战场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虽然没有打过什么硬仗却也没有吃过什么亏,弄得华野各部都不太清楚这伙外表十分夸张的人马到底能有多大本事。“叶陶王部队”是华野的绝对主力,这以前,伞兵曾经打过1纵、追过4纵,惟独没有和6纵交过手,伞一团今天下午在刘楼与16师和18师的狭路相逢才算是双方头一次照面。按以往的情况,国民党部队在遭遇战中被解放军的优势兵力包围,肯定立马就一败涂地了,但出乎6纵意料的是,伞一团虽然被冲乱了却并没有溃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伞兵还没尝过解放军的厉害,心气比较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伞兵接受过分散状况下和被动状态下的特殊训练,三五个人靠在一起就能结成战斗组、几个战斗组凑成一伙就敢打反击。所以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共军追得国军到处跑,但真打起来的时候,一个班甚至一个排的解放军确实还很难收拾这东一堆西一摊的乱兵,折腾到最后,16师和18师又被那几颗红色信号弹欺骗了一把,结果就愣是让“煮熟的鸭子飞走了”。6纵的“老虎”们哪里受过这份窝囊气,当然是追着撵着也要把逃走的敌人抓回来再揍一顿。可解放军并不知道伞一团已经径直回了商丘,还以为他们跑去和伞二团会合了呢,于是就迅速赶到杨桥,并于当天晚上发起了全面攻击。杨桥战斗的现场指挥员是华野16师副师长黄光裕(55年大校,曾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参战部队有16师46团、47团,18师52团、53团和6纵直属特务团,另外还有三个野炮连、两个日式榴炮连和一个美式榴炮连配合作战。在7月3日晚8点发起的首轮攻击中,由北向南进攻的是6纵特务团和16师46团,由西向东突击的是18师53团——全纵队战斗力最强的16师48团(老虎团)并没有来,18师战斗力最强的52团(彭冲团)也没有上,这多少说明了王老虎此时对伞兵的能耐还有些吃不准,所以留了一招后手。在蔡智诚他们当面的是18师的53团,也就是后来的解放军24军72师215团。这53团其实是很能打的,当初曾经抢占垛庄,立下了“孟良崮战役第一功”。但这个团也有个“发挥不稳定”的毛病,状态好的时候神仙妖怪都挡不住,状态差的时候遇到小鬼也没辄,有点象是篮球场上的“神经刀”,所以上级总是让52团在边上陪着他们,因为52团有个特别能干的彭冲政委,十分善于总结经验。比如抗美援朝期间守上甘岭,“冷枪运动”就是由215团最先发明的,刚开始的时候,这帮“神经刀”指哪打哪、战果显赫,可打着打着就突然没状态了,从此再也不开胡,旁边的214团(52团)照着学,边学边琢磨,结果学出了一个“狙击大王”张桃芳,天下闻名,反而是先开张的215团什么好处也没捞着。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家53团的状态再没谱也是华野的“大功团”,伞兵的脑袋再硬,让这把“神经刀”砍两下也要喊吃不消。7月3日的晚上,53团刚开始进行接敌运动就被伞兵发现了,观察哨借着照明弹的光亮发现了远处晃动的人影,立刻就判断出攻击方的人数和移动目标,随即,快速纵队的迫击炮就实施了密集射击。早在下午的时候,伞兵司令部就对杨桥村周围的地形环境做了现场勘察,预判出各个方向的进攻部队在攻击发起之前可能集结兵力的地点,并测出了相应地点的射击诸元。因此在实战之前,炮兵根本就不需要进行试射,直接就用密集的炮火覆盖了对方的集结点。这一招果然奏效。从望远镜里,蔡智诚看见共军的身影暴露在一片火光之中,他们的伤亡惨重,他们在爆炸的气浪下奔跑……但是,这些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因为炮击而溃散,他们冲出了炮火,虽然队形混乱,却目标一致、不顾一切地向着国民党军的阵地冲了过来。信号枪响了,凄厉的尖啸令人胆寒——那是蔡智诚所说的“尖刀刮骨”一样的声音。照明弹升上夜空,伞兵们开火了。机枪、卡宾枪急促地射击,密集的火网把进攻的人群阻挡在百米开外。53团的冲锋停顿了,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撤退下去,而是趴在地上开始挖坑。不一会,一个散兵坑挖成了,再过一会,一个个散兵坑连在一起变成了坑道。刚开始,坑道是杂乱无章的,可不久以后,这些坑道就逐渐靠拢、逐渐向前延伸,一步步接近了伞兵的阵地。豫东这一带是早先的黄泛区,地面一两米的地方都是浮土,很容易挖掘。解放军战士躲在那坑道里面,国军的子弹打不到、手榴弹又够不着,干着急没有办法,只能眼看着进攻的队伍一点点的向自己靠近。一百米、九十米、八十米,夜幕下的坑道就象几个恐怖的黑色的箭头,清晰地指向了防守方的命门要害,伞兵们慌了,他们明白,只要这坑道再前进几十米,解放军就会蜂拥而出,在这么短的距离上,根本就没有实施火力拦截的时间和空间。就在这时候,那位姓王的上校督察官又跑来了,他依然拎着根木棒子,声嘶力竭地吼叫着:“后退二十米!快挖拦阻坑!”事情到了这份上,原本最讨厌干土工活的伞兵们也不敢再偷懒了,无论当官的当兵的,大家全都七手八脚的忙碌起来。没有锄头没关系、用刀子戳,没有铁锹没关系、用钢盔刨,国军官兵拼尽全力地和解放军比赛施工进度,终于在那几个“黑色箭头”的前方挖出了一道四五米宽、两米来深的堑壕。解放军显然也没有想到阵地前沿会突然出现这么一道临时性的障碍,当他们冲出坑道之后,猛地发现面前的敌人不见了,横亘在脚下的是一条无法一跃而过的壕沟,正准备绕道过去(那壕沟只有三十多米长)就遭到了两侧火力的猛烈夹击。刹那间,机枪、冲锋枪、火焰喷射器甚至火箭筒都集中倾泻过去,顿时,从坑道出口到堑壕之间的空地上尸体成堆、血流成河,有的解放军士兵跳进了堑壕,四面八方立刻飞来一大堆手雷,炸得壕沟里面血肉横飞。但53团真不愧是王老虎的队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死战不退,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接着上,一波又一拨的人马踏着血泊愣往前冲,蔡智诚亲眼看见有个战士的双腿都被打没了,只剩半截身子戳在地上,可他却仍然坚持着举枪射击!就在这个时候,伞兵的机枪突然沉寂了,阵地上一片惊呼:“糟了糟了!没子弹了!”上午出发的时候,重机枪只带了一条弹链(250发),轻机枪只带了四个弹匣,打了这么一阵,参谋长还没有回来,弹药就已经用光了。失去了重火力的掩护,开阔地就守不住了,伞兵们转身就朝村子里跑。蔡智诚刚跑进自己的连部,后面的解放军就追了上来,他往楼梯上爬,53团就用刺刀戳他屁股。伞兵的手里不是冲锋枪就是卡宾枪,全都是不带刀的,贴身肉搏的时候就连烧火棍也不如,哪里是人家三八大盖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好再跑。跑到楼上,已经无路可逃了,两个解放军战士挺枪大喊:“缴枪不杀!举手投降!”蔡智诚急了,摘下钢盔砸过去:“党国文天祥,打死不投降!”这家伙,他要和共军死扛。《亮剑》里有这么一个情节:“李家坡战斗”中,李云龙命令独立团一营以土工作业的方式实施攻坚——“你们营有360人,我把全团的手榴弹都调给你,每人带上10颗手榴弹,应该是多少?唔,3600颗,部队全部运动到坡下,谁也不准露头,他奶奶的,小鬼子的枪法不赖,老子才不触这个霉头。只要掘进50米就行了,剩下的30米,就算是个娘们儿也能把手榴弹扔进环形工事,我这里信号弹一上天,你们全营一起扔手榴弹,每人两分钟之内要把10颗手榴弹扔光,嘿嘿,3600颗手榴弹可够山崎那小子喝一壶的”……这个办法听起来很提精神,但实际上却是行不通的,因为李云龙只记得“小鬼子的枪法不赖”,却忘记了小鬼子也是可以甩手雷的——如果李团长真的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让部队这么傻干,最后“够喝一壶”的多半是他自己——想一想就知道,小鬼子在山坡上守着,独立团在山坡下挖坑,一旦进入了手雷的投掷范围,八路军的3600颗手榴弹根本就没有机会扔出去。交通壕掘进战术,如今被有些影视片和文学作品吹得神乎其神,但其实这种战术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它不仅要求围攻的兵力占绝对优势、还要求攻击的正面比较宽大,并且经常需要在夜幕的掩护下才能够实施(比较典型的范例是石门战役和锦州战役)。而在“李家坡”这样的攻击面比较狭窄的山坡地带,特别是在对方高度戒备、随时有可能实施反击的大白天,再生搬硬套地采取土工掘进的办法就显得不太明智了。1948年7月3日夜间,华野18师53团在进攻杨桥村的战斗中也采用了土工掘进的战术。那天晚上,没有月亮,繁星满天,不时有几颗照明弹窜入夜空,把阵地前沿的开阔地照得一片通亮。伞兵搜索营在杨桥村南门外担任警戒防御,通讯营则后退二十米,在整25师的那位姓王的督察官的指导下挖掘“拦阻坑”。伞兵政工处长周世凤上校也带着一群担架兵跑来帮忙,这些担架兵其实是卫生队雇佣的挑夫,虽然穿着军装,却是只干活不打仗的,连枪也不会用。当天下午在刘楼与共军遭遇的时候,伞兵辎重营和卫生队全都被消灭了,伞一团也损失惨重,反而是这帮拎着木头棒子的家伙一个不少地跑了出来,真是奇了怪了。周世凤处长抱着钢盔亲自参加刨坑修工事,一边干活还一边给大家鼓劲:“共军已经是疲惫之师,困兽犹斗,他们想要从杨桥村突围,没那么容易!邱军长的队伍马上就会赶到,我们守到天亮就大功告成……”那时候,伞兵们也弄不清外面的局势到底是国军包围了解放军、还是解放军包围了国军,但大家还是对邱清泉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很多人觉得,以伞兵与第5军的深厚渊源,“咱们邱军长”无论如何都会拼死相救的,但蔡志诚的心里却对国军部队之间的“血缘关系”不太放心。他想起一年前的宿迁战役,当时戴之奇的整69师和胡琏的整11师并肩推进,戴之奇还曾经是胡琏的副手,彼此关系可谓十分亲近,可是当69师被围困的时候,近在咫尺的整11师却没有能够及时救援,结果是戴之奇战死、整69师被全歼,连带着蔡同学的二哥蔡智仁也自杀身亡了……所以现在,虽然第三快速纵队的军官大多来自于第5军,但蔡志诚也不敢指望邱清泉能够采取什么立竿见影的措施。搜索营在阵地前沿担任警戒,透过照明弹的光亮,蔡志诚可以清楚地看见解放军那边的情况:两条交通壕正一点点地向前延伸,那壕沟弯弯曲曲的,在伞兵的眼中看来就象毒蛇一样的可怕。(战场上的壕沟必须是弯曲的,否则遇到对方反击的时候一梭子就被打通了。电影电视剧里的那种笔直的战壕虽然比较好看,其实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这是蔡智诚第一次亲眼看见解放军的土工作业,但他在北平参加培训班的时候就曾经听教官讲解过这种战术。按照美国顾问的说法,坑道掘进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老套路,属于应该淘汰的东西,因为这种战术存在着致命的弱点:一是进攻方的兵力大部分隐藏在坑道里,虽然相对比较安全,但自身的火力也难以展开,无法实施有效的火力压制,削弱了攻击部队的战斗力;二是交通壕沟限制了进攻兵力的分布和移动,决定了攻击方的运动途径只能是线性的,既无法调整进攻的方向、也无法掌控进攻的波次,只能以“人海战术”强行发起冲锋,而冲锋的出发位置又只能集中在坑道前端的几个点上,容易受到密集火力的打击……蔡志诚鹦鹉学舌地把这番道理说了一遍,而这时候,搜索营的伞兵们正被共军的坑道作业吓得半死,听见蔡智诚的讲解,游乐智营长高兴坏了,赶紧让蔡上尉担负起宣传的重任、向广大指战员全面传达美军专家的真知灼见。于是,蔡宣传官在搜索营讲完了又跑到通讯营去讲,搞得弟兄们士气大振,就连政工处长也觉得很提精神。豫东战役结束后,周世凤上校在他的总结报告中还特意提到了蔡指导员的这次“精神讲话”,称赞其效果“善莫大焉”,愣是帮蔡智诚弄到了一枚云麾勋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2
正序
倒序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2
战场上的蒲公英-3
战场上的蒲公英-4
战场上的蒲公英-5
战场上的蒲公英-6
战场上的蒲公英-7
战场上的蒲公英-8
战场上的蒲公英-9
战场上的蒲公英-10
战场上的蒲公英-11
战场上的蒲公英-12
战场上的蒲公英-13
战场上的蒲公英-14
战场上的蒲公英-15
战场上的蒲公英-16
战场上的蒲公英-17
战场上的蒲公英-18
战场上的蒲公英-19
战场上的蒲公英-20
战场上的蒲公英-21
战场上的蒲公英-2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战场上的蒲公英
战场上的蒲公英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