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这里哭泣-3

纪元九八六年,赵光义经过六年准备后,兵分两路对辽帝国发动总攻。东路军在岐沟关被辽帝国迎头痛击,象山崩一样溃散。西路军在飞狐口也失败,唯一打了胜仗的前部先锋杨继业只好回兵撤退,统帅潘仁美答应他在陈家谷留下重兵接应,可杨继业抵达时却看不到一兵一卒,知道被统帅所卖,结果全军覆没。纪元一000年,辽帝国进攻瀛州,击败宋军,生擒大将康保裔,深入德州(山东德县)、淄州(山东淄县),大掠而归。宋军尾随其后不敢进击,等到辽军退回边界时才上奏章报捷,单方面宣布胜利。纪元一00四年,辽帝国大举南征,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帅辽兵团进入宋帝国本土,深入五百公里,进抵距宋帝国首都开封只一百余公里的澶州(河北濮阳)。宋帝国皇帝采纳宰相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与辽兵团在在澶州对峙。因为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只好缔结和约——“澶渊之盟”。宋帝国每年向辽帝国进攻银币十万两,绸缎二十万匹。辽帝国在一百年后遇上了自己的克星女真人。这个曾经臣服于辽帝国的部落因不满辽帝国官吏的贪暴奋起反抗。一一一五年护步答岗战役,七十万辽兵团被一万女真兵团打得全线崩溃。五年后首都临潢也被女真人攻陷。宋帝国认为时机已到,单方面撕毁宋辽和约,命太监童贯统率二十万宋军奇袭燕京,没想到在女真人面前不堪一击的契丹兵团,却把十倍于已的宋军打得全军覆没。女真兵团随后越过居庸关南下,把得胜的契丹兵团打得落花流水,燕京陷落,辽帝国自此寿终正寝。二、和金帝国的战争金帝国就是上文所述的女真人建立的国家,开国皇帝是女真民族的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帝国在一一一五年建国时就已十分强大,在护步答岗战役中以一万兵力击溃了辽帝国的七十万国防军。女真民族是在东北的苦寒地带成长起来的,严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女真民族的可怕战斗力。辽帝国在女真民族还是恭顺的藩属时就已流行一个传说:“女真兵不满一万,满一万则天下无敌。”护步答岗战役验证了这个传说的准确预见力。宋辽之间尽管订立了千年和约(澶渊之盟),但宋帝国仍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当武力被一千次地证明不能解决问题时,宋帝国开始乞灵于外交谋略。纪元一一一一年,时任何湟地区总司令官的太监童贯(由太监任军区总司令的军队战斗力可想而知)前往辽帝国的首都临潢祝贺辽帝耶律延禧的生日,在芦沟桥招待所会见了华裔的辽国商人马植。马植向童贯进献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策——也就是纪元前三世纪秦王国宰相范睢所发明的“远交近攻”政策。他告诉童贯:“辽帝国东北边陲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女真部落,对辽帝国的暴政切齿痛恨,有随时叛变的可能。一旦叛变,辽政府绝没有力量控制。如果我们派人从山东半岛出发,从海道跟女真人缔结军事同盟,东西夹攻,燕云十六州唾手可得。”宋帝国采纳了马植的建议,并立即着手实施这项建议。当金帝国攻克辽帝国的首都临潢时,马植代表宋帝国晋见完颜阿骨打,两国签订了南北夹击辽帝国的军事密约。宋帝国负责攻取辽帝国的燕京析津府(北平),作为回报,金帝国同意宋帝国收回燕云十六州。宋帝国出征燕京最终以全军覆没而告终。金帝国接到消息时大吃一惊,他们固然知道宋军衰弱,但不知道衰弱到这种地步,这对他们是一个新的诱惑。一一二五年十月,金帝国对宋帝国发动总攻,兵分两路南下,次年正月东路兵团渡过黄河,兵临宋帝国首都开封城下。向宋帝国索取黄金五百万两,银币五千万两,牛马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的财物;并割让太行山以东七州和中山(河北定县)、太原、河间三镇后才撤军北去。六个月后,金帝国对宋帝国作第二次总攻,奉命阻击的宋帝国三十万国防军望风逃窜。金军一路势于破竹,才两个月的时间就把华北近三十万公里的土地全部占领,并再度包围开封。这次宋帝国没有上次那么幸运,金军很快就攻克了这座设防坚固的城市。宋帝国皇帝赵桓,太上皇赵佶,和赵姓全体皇族三千余人,包括附马和宦官,被一队牛车运往三千公里外,朔风怒吼的东北五国城(吉林依兰),在四面透风的破草屋里啼饥号寒。黄河以北的中国自此并入金帝国的版图;宋帝国的残余势力则在淮河以南建立了苟安政府。黄淮之间的地带在两国之间几次易手后,最终也归于金帝国。南宋政府在十二世纪六十年代和十三世纪初先后进行了两次北伐,试图收复失地,可每次都以军事上的惨败而告终。金帝国最后亡命于新兴的蒙古帝国手中。三、与蒙古帝国的战争十三世纪初,金帝国的藩属蒙古民族在他们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的领导下完成了统一。一二一一年,铁木真开始对金帝国用兵,很快把燕京以北的金帝国疆土全部征服,并于一二一五年攻陷了帝国的首都燕京。在给了金帝国致命一击后,铁木真放下这个衔在口中的猎物,和他的英雄儿子们统领大军西征,相继征服花刺子模(今天的哈萨克斯坦)、西夏帝国、波兰、俄罗斯、波斯(今天的伊朗、阿富汗)和美索不达美亚的辽阔领土,前峰直达中欧的匈牙利平原。建立起东西横跨一万公里,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第一次西征回军后,蒙古兵团继续对残余的金帝国用兵。历史开始重演,宋帝国和蒙古帝国结成军事同盟,金帝国在两国的夹攻下土崩瓦解。金帝国覆灭后,蒙古帝国开始对旧日的军事盟友南宋用兵,就如一百年前金帝国对北宋用兵一样。中国再度吞下同样的苦果,历史对某些人永远也起不到教育作用。战争断断续续地进行了近半个世纪,起初蒙古把主要力量用于第二、三次西征,只用少数兵力对宋帝国边境作无休止的攻击,促使宋帝国疲于奔命。在吞下所有的西方猎物后,蒙古兵团对宋帝国发起总攻,于一二七三年攻克了宋帝国的军事重镇襄阳,然后顺江东下,在安庆聚歼了宋帝国的主力部队,宋帝国海陆联军总司令范文虎率领残余部队投降。宋帝国的首都杭州在血腥中陷落。这里有必要把两国的军事力量作一下对比。蒙古民族只有一百万人,既使全民皆兵也只能提供十二万五千战斗兵员。在攻击宋帝国之前,蒙古至少得把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用于防守东西长达一万公里的漫长战线,用于宋帝国的兵力不可能超过五万人。宋帝国的国防军则超过一百万人,力量相差如引悬殊,弱小的一方居然取得了全胜,如此强大的反差不能不引人深思。曾经强悍无比的大汉民族真的虚弱了,虚弱得让人难以置信。四、和满洲民族的战争。满族的祖先就是曾经征服了半个中国的女真民族。金帝国覆亡时,进入中国境内的女真人大部被歼灭,只有遗留在故土上的若干部落仍然存在,成为十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崛起的满洲民族的前身。满洲民族在建国之前臣属于由汉人建立的明帝国。明政府对满人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挑动满人不断地内斗,使之不能团结成一股威胁明帝国的力量。十七世纪初,满洲民族的一支建州女真(另两支是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努尔哈赤,他跟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开国大汗铁木真的遭遇几乎完全相同。他从父亲那里只继承了十三副盔甲和叛变逃亡的数十名部众,但先天贫血并不能阻止他走上英雄之路,他不久就成为一个受部众爱戴的军事统帅的政治领袖,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统一。纪元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羽毛丰满,对外正式称可汗,建立后金汗国,以继承覆亡于十三世纪他祖先们的金帝国大业。一六一八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出兵辽东,对明帝国发动一连串军事攻击。明帝国在山海关以外的土地相继落入后金汗国之手。崇祯皇帝登基后,启用年轻有为的军事天才袁宗焕为辽东军区司令官。袁宗焕是满洲兵团的克星,在宁远让战无不胜的满洲铁骑第一次品尝了失败的滋味,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也在此役重伤身死。令人痛心扼腕的是:一六二九年,愚不可及的明政府中了满洲人的反间计,把袁宗焕绑赴刑场千刀万剐,不明真相的愤怒百姓争着把他的肉分吃了。明帝国的长城自此垮塌了,满洲兵团进入中国的大门敞开了。一六三六年,后金汗国改称清帝国。一六四四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兵团攻克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自以为聪明绝顶的崇祯皇帝去煤山上了吊。铁匠出身的农民大将刘宗敏,用暴力抢夺镇守山海关防御清帝国的司令官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和昔日的宿敌清帝国结成军事同盟,邀请满洲兵团入关向农民军复仇。清帝国摄政王多尔衮大喜过望,当即抓住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亲自统率满洲兵团进入中国本土,把李自成的百万农民军击溃,接着又把明帝国的残余武装力量击溃,把整个中国并入清帝国的版图。到此为止,满洲民族对大汉民族的战争取得了完全胜利,大汉民族又一次站到了失败的一边。满洲民族只有两百多万人,只能提供二十多万战斗兵员。当时的汉民族则有一亿人,可出动的正规和后备武装力量不下千万人。可汉民族却战败了,败得实在有点不够体面。五、和西洋各国的战争。(一)、鸦片战争。兵力对比:英军两千五百人;中国四亿人,能出动的战斗兵员?。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割让香港,赔偿白银两千一百万两。(二)、英法联军之战。兵力对比:英法联军:一万六千人;中国三亿五千万人(太平天国时期中国人把中国人打死了一个亿),能出动的战斗兵员?。战争结果:中国战败,首都沦陷。割让九龙半岛;赔偿白银一千六百万两。(三)、中法战争。兵力对比:不详。战争结果:中国单方面宣布胜利。法国内阁倒台;法国占领中国的藩属国越南;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四)、甲午中日战争。力量对比:中国:四亿人,面积一千一百万平方公里;日本:四千万人,面积三十七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军排世界第七位;日本海军排位十二。战争结果: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失去藩属国朝鲜;赔偿白银二亿三千万两(其中三千万两赎辽费)。六、对外挫败的原因。(一)赵匡胤的军事改革极大地伤害了军队的战斗力。赵匡胤是靠忠于他的军队和将领发动军事政变当上皇帝的。为了防止其他军事将领有朝一日依样画葫芦地仿效他发动兵变,便着手对帝国的武装力量进行大幅度的改革。1、为了防止边将拥兵自重,帝国的精锐部队——“禁军”全部集中在首都开封,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厢军”多是老弱残兵。当边疆发生战事时,临时调动一支禁军远赴一千公里外的边疆作战。那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行军全靠步行。等到士兵急行军(且多半是在负重的情况下)一千多公里赶赴战场时,宝贵的时间浪费了,敌方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战果,我方则因长途行军后疲惫不堪而失去战斗力。2、为了防止士兵效忠于他们的军事统帅和将领,统帅和将领都是临时委派,统帅和将令不熟悉,将领和士兵也不熟悉。战争结束时,统帅把兵权交出,将领调往别的单位。在这样的指挥机构下,再多的部队也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受到极大伤害。3、为了防止胆大的武将心血来潮时屁股发痒,军队的统帅由文官甚至由宦官担任(如童贯曾担任河湟军区总司令官)。文官担任统帅在现代化军队是一个惊人的进步,因为现代化战争需国拥有专门知识和大局观念;可在一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战争主要靠的是勇气和斗志,文官恰恰缺少这两样品质,在血雨纷飞的战场吓得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更何况中国的文官知识面极为狭窄,除了儒家经典外什么也不懂(因为宋王朝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经典),就更不用说懂战争了,因此文官队伍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什么军事专家。看了《三国演义》和《水浒》的国民,也可能会说文官比武官更会打杖。其实那只是小说上的描写,文官在战争中的作用被大大夸张了。文官在后方出谋划策往往表现得很有见识,可统领军队亲临战场则是另外一回事,三国时期蜀汉帝国的谋臣马谡失街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蒙古帝国几乎没有什么文人,可蒙古军队的战斗力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宋帝国的军事体制被后世的汉人王朝忠实地继承下来,军队的战斗力也因此一直得不到提高。(二)、绝对极权专制体制防碍了军队的临阵变通。朱元璋得天下后,从中央到地方推行一套绝对极权专制体制,把行政权和军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帝国的文臣武将只能秉承他的意志办事,没有任何决策权。表现在战场上就是军事统帅必须事事向皇帝请示,小到战斗队形大到战略战术,都得请示皇帝并得到批示后才能执行。那时没有现代化的通迅工具,请示并接受“圣旨”的日程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等到圣旨到达前线时,战况已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变化,原来的策略已不管用,于是又得重新请示……在如此多的束缚下,前线的军队要是真能有所作为岂不成了天下怪事。(三)、汉民族内斗热情的加深。众所周知,汉民族是一个热衷于内斗的民族。与其说外族打败了汉族,不如说是汉族自己打败了自己。世界上的民族多半是被外来民族打垮的,只有汉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被自己人打垮的。尤其是唐王朝以后,汉民族的内斗热情一天天深化,到了明王朝时期则把自己斗成了一盘散沙。外来民族之所以能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取得辉煌的战果,根本的原因就是汉民族的内斗助了他们一臂之力。明帝国首先就是被中国人自己打跨的,然后满洲人才乘隙而入坐收渔人之利。驻守山海关的司令官吴三桂为了战胜内部的敌人,竟然和全民族的共同敌人站在一边来对付中国人!!!明帝国的“边防长城”袁宗焕被押赴刑场千刀万剐时,普通臣民也可能被糊弄,但帝国的高级官员不可能全部被糊弄,应该会有部分人看出这是敌人的“反间计”。但极少有人站出来为袁宗焕申冤,因为他们嫉妒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巴不得袁宗焕倒霉,丝毫也意识不到正是袁宗焕的战功和声望,才保护他们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袁宗焕这道长城一垮,他们就成了最卑贱的亡国奴。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尽管有四亿人的庞大数目,但这四亿人不能团结一心,形成的民族合力说不准只有几万人的力量,因此被两千多个洋人打得落花流水。如果四亿中国人象满洲人在入关时期那样众志成城,别说两千多个英国远征军拥有洋枪洋炮,就是拥有原子弹也不一定管用。在中国的近代战史上,技术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那时中国的力量比日本强大得多,可那次中国也败得最惨。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已由野蛮转向了文明。自核裁军条约在赫尔辛基签署后,文明的竞争最终替代了野蛮的掠夺。虽然在阿拉佰世界和发展中国家间或传来不详的炮声,可世界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因此鼓吹战争是不合潮流的。但中华民族应该从近千年的对外挫败中汲取教训,虚怀若谷地面对自己的劣势,并进而克服这些劣势。使我们的民族真个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二00三年十二月^v^v^v^v^v^v^v^v^v中国人的黄金时代(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二)   本文要阐述的主题是:  统治者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  贪污真的是不治之症吗?  最早的世界都市在哪里?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王朝。  作为中国人的一员,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步对这一观点精确化。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唐帝国的“贞观王朝”,也就是李世民大帝当政的时期,那是中国人的黄金时代。  说贞观王朝是中国最强盛的王朝,没有几个中国人会有异议;但如果问及贞观王朝因何强盛和具体强盛到什么程度,恐怕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中国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下面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贞观王朝因何成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贞观王朝是李世民大帝建立起来的。李世民是唐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李渊只是名义上的)。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只有李世民一人受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出身也最为高贵。他胸襟开阔,文武全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在当政期间创立了盖世绝伦的文治武功。  在中国这个高度集权缺乏民主和人权观念的国家里,最高领导人的素质决定国家的命运。  李世民除了具备历史上的英明帝王共有的优势外,下面的几个优势还是李世民独有的。  (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  责任心是领导人物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没有或缺少责任心的领导纵使才华盖世,也一样会祸国殃民,不是渎职就是滥用职权。中国的很多帝王就是因为缺少责任心,把祖辈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玩垮了或玩丢了,结果使中华民族陷入周而复始的循环性浩劫之中,中华文明也一步步地走下坡路,中国也因此不可挽回地衰落下去,由天朝大国沦为二流末国到最不发达国家。李世民的民族责任心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坐上皇帝宝座后,并没有象中国封建社会的大多数权力人物一样自以为大功告成,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利用手中的职权尽情享受一下荣华富贵的滋味。相反,他比登基前更加勤于政事,一头埋在公务里,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整天在金殿上和文武大臣讨论国政,裁决案件和办理公事,有时一连几个小时也不肯停下来休息一下,以致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和那些志得意满的权力人物不同的是:李世民大帝有浓厚的危机意识,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幅员辽阔,兵强马壮的强盛帝国(那时的唐帝国事实如此);而是一个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又一次民变推翻的新生政权。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那个刚刚瓦解的曾经强盛无比的隋帝国,不断地琢磨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不时提醒自己不要重蹈隋王朝的覆辙,小心而又勤勉地引导他的帝国走出荆棘,走上繁荣,走向辉煌。在李世民当政的中期,唐帝国已成了当时已知世界无与伦比的超级强国,繁荣和富庶达到了连上帝都嫉妒的程度。这时李世民应该满足了,可他一点也没有满足的迹象,他看到的不是眼前的繁华和辉煌,而是帝国漫长而艰巨的未来之路,并为夯实未来的路基继续孜孜不倦地努力。  李世民的超强责任心是他高度智慧的集中体现。  (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拥有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在人前耍小聪明为荣;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真正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一人,他在任时对臣僚趟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恪尽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妓俩。李世民即位之初,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烂污官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李世民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欣然接受了这句令普通当权者恼羞成怒的逆耳忠言。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魏征拒绝在诏书上副署(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没有法律效力,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只有李世民例外),李世民解释说:“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魏征回答说:“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李世民的反应是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三)、胸怀宽阔,爱才如命,有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兴旺强盛,除了掌舵人具有超人的素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人才来执行舵手的意志。人才的重要性在今天已成为世人的共识,因为人才决定国家的命运。但并不是所有的当权人物都重视人才的,实际情况是占半数以上的权力人物漠视甚至仇视人才。只有那些胸怀宽阔胆识过人,能够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并能宽容人才无伤大局的弱点且不害怕人才超越他的出色政治家才能够任人唯才。  李世民的爱才在史书上有不少的记述,最为典型的事例是对魏征的信任和重用。魏征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旧臣,两兄弟曾经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魏征曾不止一次地劝说李建成先发制人杀掉李世民,按理李世民应该对他恨入骨髓了。李世民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获胜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定李世民会杀掉魏征泄愤或嫁祸于人地把他作为替罪羊杀掉;谁也想不到李世民对魏征的最大惩罚竟然是任命他当帝国宰相,还和他结成儿女亲家。这一戏剧性结局的果实是:魏征为唐帝国的强盛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李世民执掌的贞观王朝可谓人才济济,文有魏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李靖、秦叔定、程咬金、尉迟敬德。一大批精英人物围绕李世民组成一个坚强高效的领导核心。可李世民还是感到人才不够用,并一再地命令宰相封彝德荐举人才,在久久没消息后又一再催促他。封彝德委曲万状地说:“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今世没有人才。”李世民当即纠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随所长。自古人君致治,难道能借才异代么?患在自己不能访求,奈何轻量当世?”听了这样的真知灼见,封彝德除了惭愧外还是惭愧。  (四)、高度超强的自制力,对人性的弱点有深刻的认识,对“好话”保持高度的警惕。  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身上或多或少地都残留一点动物的痕迹;只要是人,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人性的一面和兽性的一面。人类文明的真正内涵就是最大限度地宏杨人性和尽可能地克服兽性。人性的多少和一个人地位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地位极低和极高的人身上兽性的成份容易漫延滋长,前者为了生存而不怿手段;后者会恣情纵欲乱用职权。中国的皇帝因为位高权重的缘故,长期被压抑的兽性有了释放的条件,就会象深秋的野火一样四处漫延,不是自制力极强的人不能阻止其殃及池鱼。  人类的兽性又称之为人性的弱点,最具危害性的表现是滋情纵欲滥用职权和爱听好话。普通人的弱点因为条件的限制,一般不致酿成大的社会危害;皇帝手中拥有生杀大权,其人性的弱点若不加以严格控制的话,即可酿成巨大的社会危害和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历史上的杰出帝王在控制自身的弱点方面作出了很多值得称道的典范,但作得最好且始终如一的还是李世民大帝。  爱听好话几乎是人类的通病,权力人物对好话的偏爱则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纵观历史上的那些亡国之君,只有极少数败在强大的敌人手里,绝大多数是被身边的甜言蜜语打到的。只有那些凤毛麟角的睿智人物才能够不被好话所误导,李世民大帝就是其中一人,他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好话都是别有用心的,因此对阿谀奉迎之言格外警惕。他常常告诫身边的官员:“君主如果刚愎自用,自以为比别人聪明,他的部下一定会谄媚他。结果君主失去国家,部下也不能单独保全。隋王朝的宰相虞世基,一味阿谀杨广,以保全他的富贵,结果也难逃一死。各位应以此为戒,对国家大事有意见,一定要直言相告,切莫报喜不报忧。”  大臣王侍中(侍中是门下省首长,级别和宰相相近)晋见李世民,看见已国破家亡的庐江王的漂亮妃子站在皇帝身边,就意味深长地看了该女子两眼。李世民看见他眼里有话,就说:“这是庐江王的妃子,庐江王闻她颇有恣色,就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强行占为已有,如此暴虐不仁,怎能不亡!”王侍中问:“陛下以为庐江王是对是错?”李世民回答得很干脆:“杀人取妻,还有什么是非可言!”王侍中反唇相讥:“陛下既然知道庐江王作错了,为何又把他的姬妾据为已有呢,这不是重蹈庐江王的覆辙吗?”这句活得不耐烦的“狂话”竟使李世民大为感动:“不是你直言提醒,我险些为恶而不自知了”,当即把该女子送出了宫廷,并对王侍中给予嘉奖。  纪元六二三年,魏征在大殿上当着文武大臣的面指责李世民的一条条过失,一点也不给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他当即大怒回宫,对前来迎接他的长孙皇后发狠:“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庄稼汉!”长孙皇后问庄稼汉是谁,李世民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侮辱我。”长孙皇后也是一位亘古少有的杰出女子,听了此话后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郑重参拜:“我听说君明则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于我夫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贺你呢。”面对这样贤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气即刻烟消云散。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民丰物阜,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作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唐帝国的富庶有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证。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相适应,唐王朝的国际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对外战争取得连绵的胜利,连续百余年保持连续不断的进攻态势,疆土极度扩张,朝鲜、漠北、西域的辽阔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西部疆土直达咸海东岸的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城)。除了这些人所共知的丰硕成果外,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下面几条文明成果使大汉民族成为当时已知世界最最优秀的民族。  (一)、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贞观王朝的社会秩序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是真个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六三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六三二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明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次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少之又少,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挺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揣,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二)、开放的国界。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最为文明强盛的国家,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就象今天的美国纽约一样。L.CarringtonGoodrich之《中国人民简史》引一现代学者的观察称:“长安不仅是一个传教的地方,并且是一个有国际性格的都会,内中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达旦人、西藏人、朝鲜人、日本人、安南人和其他种族与信仰不同的人都能在此和衷共处,这与当日欧洲因人种及宗教而发生凶狠的争端相较,成为一个显然的对照。” 那时的唐帝国是世界各国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阳光地带”,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在看到唐帝国的高度繁荣和文明之后,自己的国家在他们心中和没有开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于是就不想回国,千方百计地要留下。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中国人为荣(这使人想起今日美国的绿卡)。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尤其是新兴的商业城市,仅广州一城的西洋侨民就有二十万人以上。因此唐朝在中国历史中,最属“外向”。并且初唐时,朝廷信心坚强,也能对各宗教一体扶植,不加阻挠。玄奘往印度取经归,李世民亲自诏见,并且以政府的人力物力,资助他的翻译工作。兹后印度及西域的高僧在唐时来华翻译经典的不下数十人。其他景教、袄教、摩尼教也都在长安设有寺院,其教正长老,也由政府不分轸域,授以官位品职。打开这局面的,当以李世民一人的力量为多。或许因为他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李世民自己对侍臣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原,有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则过之。所以能及此者,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即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外国人在中国就象中国人在自己家里一样,享有和中国人一样的公民权力,不但可以发财致富,还可以从政当官。来自阿拉伯帝国和日本的侨民就有不少在中国担任官职的,有的还担任部长级高级官员。  唐帝国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国移民外,还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使处于原始部落状态的日本民族平空跃进了一千年。  一千二百年后,日本帝国进行了第二次现代化运动,全方位地接受西洋文化,使自己再度平空跃进几百年,并把昔日的老师踩在脚下,在老师的“庭院”里制造了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日本民族并不高明,它只是善于学习而已。这个步子比别人慢半拍的民族有一个最大的优点——落后但不固执。当外来文明入侵时,它总是虚怀若谷地主动接受比本民族先进的文化,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接受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使自己快速跃进到先进民族的行列。  一个民族落后并不可怕,固执才是最可怕的!  (三)、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  中国官场的贪污病菌是无孔不入的,以至占绝大多数的国人都认定贪污是人类社会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贪污。当从英美等国归来的留学生向他们的亲朋好友陈述这些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时,没有几个人不认为他是在胡说八道。其实,贪污并不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地球上就有不少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上消灭了贪污。不仅是美利坚和英吉利等现代化强国,就连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的新加坡也基本上消灭了贪污。  这里所说的基本上消灭了贪污并不是说完全杜绝了贪污现象,而是指贪污行为在整个官场中属极个别的现象,且贪污的数额不大(一年的贪污额一般不会超过此人一年的薪水),持续的时间也不会很长(连续作案三年以上的少之又少),都会很快败露且受到毫不留情的严惩。克林顿事件是美国政治上的最大丑闻,可一位中国人说:我国的一个村长也比克林顿要风流好多倍,美国总统真是当得太窝囊了……  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贪污的王朝,这也许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称导的政绩。在李世民统治下的中国,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李世民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明王朝的朱元璋对贪污的处罚最为严酷,贪官一律处以剥皮的惨刑,可明王朝的贪官之多在历史上仍属罕见。可见防范贪污主要取决于一套科学修明的政治体制,光靠事后的打击只能取效于一时,不能从根子上铲除贪污赖以滋生的社会土壤。  (四)、分权制度的初步尝试。  中国封建体制的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又唯皇帝马首是瞻。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极大地限制了国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且极易酿成暴政。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政府组织实行“三省六部制”,但贞观王朝的三省职权划分则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西方在十七世纪兴起的分权学说,李世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进一步说明了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是何等之高。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已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来潮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中国历史上出了五百五十九个帝王,只有李世民一人拥有如此杰出的智慧和胸襟(美国的开国皇帝华盛顿有点象他的学生)。  (五)、高度发达的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商人的地位也因之比种田人要低好几个等次。这也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王朝是唯一不歧视商业的封建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李世民的高瞻远瞩之处。在李世民政府的倡导下,贞观王朝的商业文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杨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可这条商业通道在唐帝国时才达到她的最高使用价值。唐帝国的疆域空前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四个军事重镇(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  回顾贞观王朝的灿烂文明史,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上最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人也曾经是最最优秀的国民!当今天的中国人回首先辈辉煌的过去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死抱着“四大发明”和“文明古国”等早以消逝的光环自欺欺人;还是痛心革面地反省自己,改造自己?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理性和自信,还是每个中国人自己来作出决择吧!^v^v^v^v^v^v^v^v^v敦克尔刻大撤退和下关争渡(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三)   (一)一个民族在关键时刻的集体表现是国民素质的一面镜子。敦刻尔克大撤退和下关争渡是盎格鲁撒克逊人(英国人)和中国人在半个世纪以前国民精神的集中展现。通过两大历史事件提供的最鲜明对比,我们就会明白应该从英国人身上学些什么?  一个民族的集体主义和全局观念是这个民族的灵魂!  十七世纪中期至十八世纪中期的一百年间,世界的东西两端出现了两个殖民大帝国:一个是日不落帝国——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一个是万年不倒翁的中国。  一六四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时,只是一个面积十五点一二平方公里的落后岛国(英格兰和威尔士,苏格兰于1707年才并入英国)。一六四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打碎了英国的封建笳锁,长期被压抑的国民创造力和主动性得到了空前的释放,并转化为巨大的国民动力。此后的一百年间,英国相继合并苏格兰(七点八八万平方公里),征服爱尔兰(七点一六万平方公里)、美国、加拿大、印度次大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四百万平方公里);在欧洲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法兰西帝国,在亚洲吞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建立起横跨亚、欧、北美,面积达两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强大殖民帝国;在世界上确立了它的海上霸权。英国的国旗上是一个永远也不落下的太阳。  一六四四年满洲人入主中国时,统治中国本土的明帝国只剩下三百五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满洲人总数只有三百万人,明帝国则有一亿人,注意这个巨大的数额差距,也就是说平均一个满人打败了三十三个汉人)。这个从塞外苦寒地带成长起来,还没有被官场腐败病菌侵蚀的野蛮民族,以入关初期那种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为中华帝国开疆拓土,生龙活虎一样使山河动摇。一百年间,满洲帝国在东方世界所向无敌,对外战争取得了连绵的胜利,台湾(1683年,三十六万平方公里),外蒙古(1697年,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西藏(1720年,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青海(1724年,六十六万平方公里),新疆(1757年,一百九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相继并入中国的版图;加上满洲人入关时带入的内蒙古(一百万平方公里)和东北(二百四十八万平方公里),中华帝国的疆土在一七五七年(英国征服印度和清帝国征服新疆的那一年)达到一千三百零六千平方公里,是入关时中国领土的四倍!!!  一七五七年是两大帝国的分水岭:大英帝国继续大踏步地前进;中华帝国则大踏步地后退。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出来的工业品比全世界工业品的总和还要多。有了工业革命的坚强后盾,英国的实力空前高涨,继一七五七年征服印度次大陆后,又相继征服了缅甸、中东、埃及、苏丹、南非的辽阔领土,并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殖民;还向北打败了庞然大物般的新兴工业强国——俄罗斯,逼迫沙皇尼古拉战败自杀……  一八七0年,英国实行“文官制度”,规定所有从事公务的人员(简称公务员)必须通过公开平等的竞争考试选拔录用,有效地防止了权力人物用公职来殉私情的腐败行为,在全人类面前树立了一个廉洁政府和理性政府的最好样版。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和进贡都不够格的蛮夷——缅甸爆发战争,中国远征军在一个叫象孔的地方陷入缅军的埋伏,全军覆没。奉命前去复仇的第二支远征军在总司令傅恒的率领下再度深入缅甸,在热带森林遇上了可怕的传染病,被迫停止前进。幸亏缅甸适时卷入和暹罗王国(泰国)的战争,缅甸不愿两线作战,就向中国请求和解,中国军队因为阴错阳差的原因总算争回了一点面子。  一七九二年,中国军队在自诩为“诸葛亮第二”的大将军福康安(他手拿羽毛扇,坐在仿效“四轮车”的四人抬桥子上)的统领下进攻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芝麻国”尼泊尔的首都,被尼泊尔军队打得大败亏虚,福康安狼狈逃命,成了“带汁诸葛亮”。  十八世纪的最后一年,当大英帝国在世界各地高歌猛进之际,中国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贪官和珅,抄没的“来历不明”资产折合白银九亿两,相当于清帝国十二年财政收入的总和;如果包括他挥霍掉的款项和家人贪污的款项,应该不会低于二十年的财政收入;和珅当权刚好二十年??!!  一八四0年,东西两大帝国在南中国海相遇,随之爆发战争。老气横秋的大清帝国不是年富力强的大英帝国的对手,两千五百人的英国海军陆战队,进入面积比它大五十倍,拥有四亿人口的庞大帝国,竟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从广州一直打到南京。清政府被迫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城下之盟。  从一七五七年至今的两个半世纪之间,英国没有爆发一次内战和一次处敌的入侵;中国在半个世纪以前则战乱频仍,先后爆发了两次全国范围的内战和五次大规模的外敌入侵(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人盼望到了长久的和平,但却爆发了中国史上最荒谬的一页——“文化大革命”。(二)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期,大不列颠王国和中华帝国同时遇上了两个强有力的竟争对手——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新兴的工业强国不满意自己狭小的生存空间和低下的国际地位,向东西两大帝国下达了挑战书,赤裸裸地提出要重新分割世界领土,和中英两国平等分享阳光下的地盘。对于主动找上门的敌人,东道主根本没有逃避的余地,中国和英国被迫应战。  一八九四年,中日两国在黄海海面爆发第一次海战,号称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的中华帝国竟被屈居第十二位的日本海军击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水师舰坚炮利,日本军舰根本无法与之相抗,但日本海军的英勇则弥补了这一不足。相比之下,清帝国海军则丑态百出,在帝国腐败的人事体制下,操纵现代化舰船的全是一些不学无术只知吃喝嫖赌不知责任义务为何物的人类渣滓。尽管有邓世昌等极少数精英人物表现出众,可一个好苹果改变不了一框烂苹果的性质。当北洋水师身陷重围,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来远号和威远号两舰舰长照常上岸嫖妓不误,结果两舰在当晚遭日本海军发动的鱼雷艇袭击沉入海底。在海战的最后时刻,驻扎在刘公岛的北洋水师竟出现集体投降的丑剧。尚有点人性和骨气的海军司令丁汝昌在坚持投降的各舰长的威逼下服毒自杀。  北洋水师覆没后,日本海军陆战队闯进了旅顺,杀害了这个城市所有的中国人,老人、妇女、儿童无一幸免(只留下三十六人掩埋尸体)。  二十年后,在地球的另一端,英国和德国进行了一场维护和提升自己国际地位的战争,不间断地打了四年。早期德国的军事力量明显地超过英国,但英国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之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一九三七年,小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开始。十一月五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杭州湾登陆,兵分六路长驱直入,目标直指中国首都南京。日军十二月九日兵临南京城下,十二月十二日攻陷城西南之中华门。曾发誓要与南京城共存亡的城防司令唐生智于十二日下午五时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南京,守军由下关渡江北上与正面突围南下。不堪回首的“下关争渡”拉开了序幕。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经过充分准备的法西斯德国再度与英国在战场上兵戌相见,出动五十六个师兵分三路入侵英国的军事盟国波兰,英国被迫应战,出动远征军越过英吉利海峡进入它的最大盟国法兰西抗击德军。德国的“闪电战”在早期是没有对手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兰、丹麦、挪威相继成了德国的一个部分,英国在战场上处处被动。德军在东北两路得手后,于一九四0年五月十日出动一百二十六个师和十个坦克师的机械化部队越过德法边界,对驻守在法国的英法联军发起总攻。德军坦克穿过英法联军防卫上的缺口——阿登森林,横扫“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越过法国北部平原,一路上势于破竹。由于法军防线的崩溃,英军的侧翼暴露在德军机械化部队的直接威胁之下,英军只好收缩战线,一路向海边撤去,一直撤到海岸边最后的狭长阵地——敦克尔刻。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把四十万英法联军(其中英军三十四万人)三面包围起来,只剩下英吉利海峡一面的缺口,但这个缺口面对的是大西洋的滔天巨浪……  敦克尔刻是一个地势低平且无险可守的滨海平原,在数量和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德军机械化师的围攻下绝对坚持不了几天,三十四万英国远征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当时英国的军队都去了法国前线,本土几乎没有任何正规军担任守卫。如果英国远征军在敦克尔刻遭围歼,英国本土就成了不设防的土地,德军会长驱直入……  摆在英国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把英国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来。  举世闻名的敦克尔刻大撤退就这样揭开了它壮观的一幕。(三)  下面我们把注意力转到六十年前,把历史的聚光镜对准“下关争渡”和“敦刻尔克大撤退”两大历史画卷。  刘凤舞在他的大作《民国春秋》中对“下关争渡”有极为沉痛的描述:  “唐生智即于12日夜晚召集各部队长官开会,下令一部渡江,大部向城郊各处突围。各军长师长立刻四奔而去,所到之处,大声叫撤。部队立刻大乱,军心一下收不住。唐生智率长官部少数人员在第36师掩护下渡江而去。他下达的突围命令,只有66、83两军遵照执行,当夜分由紫金山北麓和牺霞山附近突围成功。其他各部都不顾命令,涌向江边。挹江门内挤满部队,争先抢过城门,互不相让,秩序顿形混乱。而丢弃的车辆、驮马,使通路更为狭窄。负责把守挹江门的第36师一个团因阻止敌兵通过,与之发生冲突,一时枪声四起。  随着败兵蜂涌而至,下关也陷入混乱之中。下关至浦口之间,一次可渡七八百人的两艘大的轮渡,已撤往汉口,仅剩数艘小火轮及200多条帆船。船少人多,秩序十分混乱,于是人人争渡、任意鸣枪。船至中流被岸上未渡部队以枪击毁没者有之,装载过重沉没者亦有之。下关一带到处是退下来的军队,抢着要过江逃难,自相残踏与残杀,长江里漂满了抗战队伍的尸首,伤兵无人过问,景况甚为悲惨……”  军事撤退陷入如此巨大的混乱之中,城防司令唐生智难辞其咎,这个发誓要与南京共存亡的投机军阀,在关键时刻跑得比谁都快,把当初在国人面前的“慷慨陈辞”远远地抛在脑后。他是乘坐舒适的小轿车前往下关码头的,过江时还忘不了把他的“坐骑”也带上,把本来应该载乘士兵的位置让给了小轿车。象唐生智这种“男言女行”的投机政客在国民政府内实在是太多了,难怪他们最后被中国人赶向了小岛台湾,如果他们今天还是这幅德性,台湾也不配长久居住下去。除了唐生智这样的官僚政客外,普通中国人在危难之际不顾大局只顾自己的狭隘自私品格也得到了最直观的展现。但我们不能过多地责难这些普通中国人,连三军主帅都是那副德性,又怎能强求士兵平民有更高的境界呢?  十二日入夜之后,南京城内火光冲天、浓烟密布,这时候已经流言四起,南京就已经出现撤退前人心涣散 的乱象。此时唐生智的意志已经动摇,并没有监督设备的破坏与管制部队的撤退,就慌忙逃往下关渡江。 守卫南京的部队在主帅提前失去联系的状况下,只有各自为政,有些部队还不知道已经下令撤退,有些部队则出现溃散的情况,这是撤退时最大的禁忌,没有统一、完整的计划与步骤,会造成部队退却的全面失控。因此除了六六军(军长叶肇)仍在保持掌控下,突围而走之外,大部分的守军与逃难的人民,开始大量盲目地涌向下关。但是先前大部分的渡江船只已被集中管理,唐生智“忘了”解除这道命令,而且在对岸的中国守军,还奉命对于渡江的船只“格杀勿论”,唐生智撤退时又没有下令解禁。因此江边涌到了太多撤退的部队,渡江的船只当然严重不足,造成现场是一团混乱,在日军的追击炸射之下,中国部队自相践踏而死伤狼藉。  “下关争渡”的明天,日军进入了中国的首都南京,屠杀了三十七万中国平民,八万纯真无邪的中国妇女被日本兽兵强暴蹂躏。每逢想到这悲愤耻辱的一幕,我就心痛如绞:作为一个男人,不能保护他的妻女姐妹免受强暴和凌辱,是一个男人最大的悲哀。  一个男人宁可自己死亡一百次,也不能让他的妻女姐妹被人强暴一次!  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敦刻尔克大撤退。  英国战时内阁把计划中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称为“发电机计划”。  执行“发电机计划”的起始时间是一九四0年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六时五十七分。  执行“发电机计划”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没有足够的船只。英国虽然掌握了海上霸权,但英国海上力量在战争早期遭到了德国潜艇的先发制人袭击,损失巨大。剩下的军舰大多在几千公里外的印度洋和地中海执勤,远水救不了近火,能够调往英吉利海峡的船只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运送军队的需要。德国潜艇则在海峡的水下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向满载士兵的运输船只发射鱼雷。  二、德军拥有明显的空中优势。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的战机数量对比是四比一,应该能够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牢牢掌握制空权。如果德国空军掌握了制空权,那些满载士兵的运输船只则成为德国轰炸机最理想的袭击目标。运兵船能够逃脱空军致命打击的概率微乎其微。  三、几十万大军在短期内从事没有经过充分准备的大规模撤退,骚乱和不守撤退秩序几乎不能够避免。如果军队争先恐后的上船逃命,船只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同时如果军心浮动,在后方担任警戒和掩护的部队就不会拚死抵抗,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这样德军会趁乱发动总攻,把准备上船无心战斗到底的大军围歼在海滩。  四、就算有足够的运输船只,敦刻尔克一个港口在短期内也无法吞吐几十万军队,占半数以上的军队得从海滩上船。可大型军舰和运兵船是靠近不了海滩的,士兵无法从海滩直接攀上军舰。  鉴于上述这些不可克服的巨大困难,从敦刻尔刻完成几十万军队的撤退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英国战时内阁最乐观的估计是撤回四点五万人!!!  最后的结果是:敦刻尔克大撤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并作为战争史上的奇迹而载入人类史册。从五月二十六日夜至六月四日凌震的八个白昼和九个黑夜中,英国成功地从敦刻尔克撤退了三十四万军队!!!(四)  英国人的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挽救了英国远征军,挽救了英国,也挽救了英国人自已。正是由于英国人的英勇无私和全局观念,才使上述四个不可克服的困难被英国人成功地踩在脚下。  五月二十六日夜间,当渡船不够的消息在英伦三岛传开后,居住在东南沿海的英国公民立即行动起来,自发地驾驶着自家的私人船只前往敦刻尔克。结果人类历史上最壮观的船队——“蚁式船队”出现在敦刻尔克附近的海面上。船队里既有中型运输船舶,也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小型船只——渔船、游艇、渡船……连摇橹的小帆船也开来了。“蚁式船队”面临的危险是巨大的:天上是震耳欲聋的德国轰炸机群,水下是德国潜艇的鱼雷和巨炮,海面是象山一样的涛天巨浪……和这些威胁相对应,蚁式船队没有任何武装防卫,而是赤裸裸地暴露在敌方火力的打击之下。但英国人好象看不到这些,而是象视死如归的勇士一样,一往无前地驶向敦刻尔克,把海滩上等待撤退的英国远征军装载上船。大一点的船只直接驶回英国海岸,小一点的船只则把海滩上的士兵转移到停泊在远处水面的军舰上……一架轰炸机从高空俯冲下来,向一艘游艇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船只被巨大的冲击波撕成了碎片,船主的肢体被抛向半空……另一艘帆船马上划过来填补刚才的缺口,继续把士兵装运上船……为了挽救英国远征军,为了挽救英国的未来,英国人自发地把生命豁出去了。  这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悲壮景观,人性的光辉在这里集中闪烁,把人类社会的未来照耀得通明透亮……  前往敦刻尔克的救援船队在高峰期达到了八百六十艘!  在敦刻尔刻撤退回国的三十四万远征军中,有将近三分之一的部队是由这些私人船队自发冒着猛烈的空袭和炮火从海滩上装载回国的。  在那些自命不凡的落后民族看来,英国人实在太傻了,下述两个因素更使他们傻得让人不可理解:  一是前去敦刻尔克的危险是巨大的,轻则船损人伤,重则船毁人亡。  二是去敦刻尔克救援远征军的行动是自发的,既没有报酬也没有赔偿;不去也不会受到政府法令的处罚。  其实那些共赴危难的英国人完全可以换一种思维逻辑:敦刻尔刻大撤退失败了不干他事,远征军回不来也不干他事,大不了是德国入侵英国灭亡,当亡国奴又不是他一人,有大家陪着,何必这时冒着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前往那个又不是非去不可的死亡地带自找苦吃呢?  令人感动的是:英国人没有这份“聪明”,因为这种“聪明”的果实是整体付出更大的代价。如果英国人有这份一叶障目的“小聪明”,德国人准会在伦敦制造又一个“南京大屠杀”!那时英国男人就不是面临船只的损失和个体的死伤,而是全部财产的损失和整个家族被入侵德军砍杀摧残,那些激动起来的兽兵还会当着他的面强暴他的妻女和姐妹……  当“发电机计划”开始执行时,几十万等待撤退的英军并没有争先恐后的上船逃命,而是秩序井然地实施战略大转移。那些实力最强的战斗师前去坚守阵地,抗击德军的围攻,在战斗中损失较大的部队率先登船撤离(这种作法和许多功利式的国家相反)。没有发生一丝一毫的拥挤和混乱现象。在前线担任掩护和警戒的部队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之前,一直在前线用生命捍卫着那条最后的防线,不让德军前进一步,使预计两天就可突破的阵地一直坚持了九天!  德国人取得制空权的梦想也在英国皇家空军英勇出众的表现下破灭了。当奉命前去迎击入侵者的皇家空军遇到四倍于己的德国战斗机群时,皇家空军毫无畏惧,一个个象拚命三郎一样冒死冲入德国机群,和数量占绝对优势的德国战斗机死拚硬打。德国空军第一次遇上了真正的作战对手,在惊慌失措之际被皇家空军击落尘埃,结果只有少数的战机逃过皇家空军的截击前往英吉利海峡上空执行轰炸任务。  …………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九个日日夜夜,唐宁街的主人——英国首相丘吉尔没有离开过他的办公室,两只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墙壁上悬挂的敦刻尔克地形图,疲倦极了就伏在办公桌上打个盹,不间断地通过扩音器把他的声音送到正在执行撤退的英国军民的耳中。在世界的另一端,国民总统蒋中正正躺在庐山的豪华别墅里眯着眼睛听漂亮女秘书汇报“下关争渡”的“战绩”,没听几句就哈欠连声……当汇报材料上的“战绩”没有出现时,蒋总统好象一点也不以为怪,继续按预定方案前去远离战场一千公里外的峨眉山修养去了。  我们再把思维回溯到二十八年前的一九一二年四月十四日,世界上最大的海难——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船上的男人们都把逃生的机会主动让给妇女和儿童,自已则沉入冰冷刺骨的海水冻死。一个已经坐上救生艇的美国女孩看到还有一个没有上船的儿童,竟然主动把位置让给了他,自己则跳入冰冷的海水……  这些人的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是不是应该向这样的人靠拢呢?  我们不希望在中国出现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毕竟是一次战略撤退,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不应该再出现撤退的故事。但如果遇到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样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是不是应该象六十年前的英国人那样,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把个人的生命财产置之度外呢?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中国人应该如此!!!^v^v^v^v^v^v^v^v^v历史悲剧中的末路英雄(历史在这里哭泣系列十五)——熊飞骏上篇岳 飞 之 死一一一四0年,宋帝国的岳飞兵团和金帝国的完颜兀术兵团在河南郾城展开关系两国命运的决战。完颜兀术兵团十二万人,岳飞兵团的兵力只有对方的三分之二。如果联想到“女真兵不满一万,满一万则天下无敌”的神话和百万北宋兵团在一一二七年被六万女真兵团打得全军覆没的旧事,岳飞兵团的劣势就不是“三分之二”能够概括的了。完颜兀术领导的是一支无敌兵团。这支兵团曾在几年前横扫宋帝国的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势于破竹,如入无人之境,进入宋帝国的首都就象是进入自家的庭院一样。宋帝国的皇帝赵构被他赶出了中国大陆,只好乘船在汪洋大海上组织流亡政府。回军途中虽被南宋将星韩世忠将军围困在黄天荡四十八天,可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全师脱困而去。如果说女真兵团天下无敌的话,完颜兀术兵团是女真兵团中的无敌之师。完颜兀术兵团最厉害的武器是“拐子马”,这是一种可怕的骑阵,三匹战马横连在一起,马上的骑士全身裹上坚硬的铁甲,刀枪不入。拐子马在华北大平原上冲峰时,就象现代的坦克车一样,发出泰山压顶的威力。完颜兀术每逢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即投入拐子马,对方的军队无论先前拥有多大优势,一碰上拐子马就土崩瓦解。完颜兀术这次投入了一万五千匹拐子马,即五千辆坦克车!!!岳飞兵团只有八万人,且都是在战争中收编的散兵游勇,其中土匪占绝大部分。岳飞手下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是杨再兴军,这个曾经杀人越货的山大王,岳元帅最亲爱弟弟岳翻就被他一刀砍成两段。这个所向无敌的强盗头子,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遇上了自己的克星岳飞。杨再兴的部众一战即溃,自己也被岳飞手下的大将张宪擒获。当张宪送他上刑场为岳元帅的弟弟报仇时,杨再兴竟然象吃错了药一样执意要求见岳飞,因为他认定岳飞会救他,但只有傻子才会这样认为,他和岳飞有杀弟之仇,到了岳飞手上应该会死得更惨。岳飞的部将张宪也不同凡响,竟然答应了杨再兴的要求,把他五花大绑后送到元帅的面前。杨再兴果然是强盗中的天才,岳飞对仇人最大的惩罚竟然是从帅椅上走下来为他松绑,并当众封他为将军。杨再兴的命自此就是岳元帅的了,他认为自己欠元帅几条命,只要元帅交待下来的事,他都会用身家性命去完成。他知道此生此世报答不了岳元帅的大恩,如果真的有来生来世,他的命还是岳元帅的!天不佑人的是:杨再兴已在前几天战死在小商河!当时杨再兴统帅的先头部队和完颜兀术的主力兵团不期而遇,杨再兴一马当先冲入敌阵,部众也跟着冲了上去。一个小时后,杨再兴力竭战死,因为完颜兀术兵团有十二万人,他手下只有八百人。这八百人全部浴血疆场,完颜兀术兵团则有两千多人死在这八百人手上,并且都是最勇猛善战的人(碰上象杨再兴这样玩命的战神,只有勇猛的战士才敢上前迎战),其中还有十多个将军。岳飞亲手为杨再兴拔下了两升箭头,然后哭倒在地,在场的数万雄师没有一个不热泪纵横。失去了猛将杨再兴,岳飞兵团的胜算又低了好几成。最让岳飞伤脑筋的还是一万五千匹拐子马,即五千辆坦克车。再厉害的武器也抵不过天才的头脑,拐子马也遇上了自己的克星,在郾城注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决战前夕,从首都杭州赶来的敕使带来了皇帝赵构的圣旨,要求岳飞要慎重从事,千万不要决战,因为宋军处于绝对的劣势,决战肯定会失败,并且败得很惨,杭州小朝庭再也承受不了任何一个大的失败。岳飞没有退宿,他要用生命来报效朝庭的知遇之恩,他不能再让他敬爱的皇帝继续处于担惊受怕之中。决战开始了!五千辆坦克车泰山压顶一样向岳飞兵团猛扑过来,岳飞兵团的步兵敢死队也冲了上去,在接近拐子马的一刹那翻身卧倒,手中的大砍刀在头顶上画了一个漂亮的弧线,然后完成了人生的悲壮使命进入另一个世界;同时一只血淋淋的马腿飞了出去……只剩下三条腿的战马在悲鸣中倒下了,用绳索连在一起的另外两匹战马也跟着倒下……一万五千匹拐子马就这样倒下了,倒下时发出山崩地裂地喊声:“女真完了!金国完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那时从灵魂深处发出的恐怖的呐喊!尾随在敢死队后面的岳飞骑兵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怒吼,向惊恐万状的兀术兵团发起了反冲锋。完颜兀术兵团象山崩一样垮了下去。岳飞兵团乘胜进军朱仙镇,兵临宋帝国沦陷的首都开封城下。驻守城内的兀术兵团成了惊弓之鸟,他们眼中的宋帝国草木皆兵。可在几年前,宋帝国不过是一群东躲西藏的老鼠。…………二郾城大捷的消息象闪电一样划过漆黑的夜空,在金帝国占领区引起了连锁式的民族大起义。沦陷区的汉人城市群起发难,纷纷攻杀女真总督,宣布独立,并派出使者南下和岳飞结盟,请求岳元帅进军华北。他们愿听从岳飞的指挥,和岳飞兵团并肩作战,收复沦陷的国土。太行山的汉人游击兵团也紧紧地抓住这个天赐良机,从群山冲向华北大平原。他们打出“岳家军”旗帜,向金军占领的城市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击。金帝国在华北大平原上的城市半数以上江山易主。岳飞的侦察兵团从间道进入金帝国占领区,和华北的各路义军取得了联系。华北的几十万民族军集结在岳家军的旗帜之下,统一接受岳飞的号令,在金帝国占领区发动有组织的大反攻。金帝国在华北的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岳飞在敌后布置成熟后,即率军从朱仙镇出师,准备给予金帝国最后的致命一击。在誓师大会上,岳飞在十万将士面前一口喝干了两斤北京(金帝国的首都)产的二锅头,然后把空空的酒壶抛向高空,向岳飞兵团下达了进军的号令:“直捣黄龙府(金帝国的老巢),与诸君痛饮尔!!!”岳飞兵团前面的第一只金帝国武装力量是驻守在宋帝国沦陷首都开封的完颜兀术兵团,在岳家军的打击下成了惊弓之鸟,对岳飞兵团已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金帝国太子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完颜兀术试图从开封撤军,可从北京传来的消息说华北的几十万汉人民族兵团在险要处严阵以待,斩断了他的退路。完颜兀术兵团只有困守孤城,在四面楚歌中过一天算一天。他知道这样下去的结果是坐以待毙,但他没有任何办法。完颜兀术一直在冥思苦想脱困之策,在最后的时刻到来之前,他想出的锦囊妙计竟然是抛下曾追随他出生入死,创立无数军事奇迹的军队,换上女人的衣服和百姓一道出城,从小道回到女真人的首都。完颜兀术的计策如果得以实施,曾经英雄一世的完颜兀术就会完蛋,金帝国也会跟着完蛋。在命运的关键时刻,完颜兀术的智囊拯救了他。完颜兀术之所以能成为女真民族的将星,是因为他拥有一个马上民族所不具备的优点——爱才如命!不管是女真人、蒙古人还是汉人,不管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只要被确认为是难得的人才,完颜兀术就会给予最大的礼敬并重用。这个优点不但身为草莽武夫的马上民族没有,就是拥有几千年文明,自诩知书达礼的汉民族也没有。所不同的是汉民族不是没能力发现人才;而是没有胸怀容纳人才。完颜兀术爱才的优点使他平安地度过了人生的关键时刻。下面是他和汉人智囊的一段对话:“你不用离开军队,岳飞很快就会撤军。”智囊说。“岳家军是得胜之师,岳飞又精忠爱国,发誓要收复河山,迎还被我们俘虏的两个皇帝。现在正是旗开得胜、摧枯拉朽、马到成功之际,岳飞怎会撤军,他又不是傻子?”完颜兀术说。“不是岳飞要撤军,而是他的皇帝要撤军。”“那就更叫人弄不懂了,现在正是岳飞为赵姓皇帝报仇雪耻,开疆拓土的天赐良机,他干吗要撤军?”“如果岳飞进军,我们能得胜吗?”智囊问。“我们会全军覆没。”“然后呢?”“然后金国也会跟着完完,我们是女真人的主力兵团,我们完完后,没有人是岳家军的对手。”“然后呢?”“然后割地赔款,退还占领的宋国领土,回到荒凉苦寒的东北老家去,还要把俘虏的两个皇帝送还给他们。”“然后呢?”“然后怎样?大不了和先前一样过苦日子?”“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你再想想,站在宋国那边想想?”“我是个粗人,想不通深奥的道理,请先生教我。”“然后我们送回去的钦宗皇帝会重登大宝,宋国的现任皇帝赵构会下台。你想赵构愿意吗?”“他下台有利于国家和赵姓家庭的长远利益,他干吗不愿意?”“你太高估宋国的皇帝了,他们只会为自己着想,不会为家族着想,更不会为国家着想。当国家、家族的利益和他们个人的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家族或国家。”“…………”等到完颜兀术终于明白过来时,他泪流满面地拥抱了他的汉人智囊。完颜兀术没有抛下他的军队,在四面楚歌声中继续坚守开封这个孤岛。汉人智囊真是个天才,他的判断完全正确。出征那天,岳家军的十万雄师威风凛凛,军旗猎猎,这是一支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无敌兵团。岳飞健步走上点将台,开始了他钟爱的“沙场秋点兵”。“张宪听令!命你统率属下的五千骑兵从开封西北五十里处渡过黄河,连夜急行军前往滑县,和两河豪杰韦铨、孙谋(华北地区抗击金军的武装头领)的部队会合,在道路的险要处设下埋伏。后天完颜兀术的败军必经过你的驻地,你先放过小股的溃军,等到完颜兀术的大军出现时即行攻击,不活捉完颜兀术不要来见我!”“岳云听令!命你统帅属下的五千骑兵急行军向西,从河南孟津处渡过黄河,然后挥师北向,五天后赶往太行井陉关,和“梁兴会”(太行山的抗金武装)所部会合,然后挥师东向,迅速攻克金军盘踞的邯郸、邢台,得手后移师北向,从西面进攻大名府(北京)。半个月不赶到大名府提头来见我!”“牛皋听令……”“王贵听令……”“…………”三点将完毕,岳家军摩拳擦掌、群情激昂,等待元帅下达出征的命令。岳飞把右臂举向半空,向十万将士下达那个渴望已久的命令:就在岳飞右臂将要落下的一刹那,一匹鸾铃急响的快马驰入中军大帐,马上的敕使一身黄衣,在点将台前翻身落马。岳飞在敕使面前双膝跪地,从敕使手中接过一道金字牌。岳飞不看金牌则可,一看顿觉天旋地转,他先前一直担心的事还是不可抗拒地发生了。金字牌上赫然书着两上大字:“撤军!!!”十分钟后,又一匹快马驰入中军大帐,送来另一道金字牌,上面依旧写着两个字:“撤军!”过了十分钟,又一匹快马驰入军营,下达了第三道金字牌,上面的文字依旧是“撤军”。…………两个小时过去了,岳飞从敕使手中接过了十二道金字牌,上面的文字一律是“撤军!”岳飞的手臂终于没有落下来!岳飞从心底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十年之功,毁于一旦!”岳飞的手臂无力地挥了一下,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岳家军炸开了。岳云跑到岳飞面前,用力摇动父亲的双臂:“父亲!你疯了吗?”“父亲没疯,我只是执行皇上的圣旨。”岳飞泪流满面。“皇上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疯了吗?”“皇上也没疯,他比任何人都清醒,皇上是有苦衷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天的情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没有朝庭的支持岳家军一样能打败金国!将士和千千万万的百性都站在我们这一边,你看到营门外牵羊担酒前来犒军的百姓了吗?父亲!”岳云涕泣纵横。岳飞当然明白今天的情势。一旦撤军,今天的有利形势将一去不返,不但收复的疆土会得而复失,那些支持岳家军的有良心和民族气节的沦陷区百性也会成成女真兽兵疯狂报复的对象。十年前,岳飞佐宗泽留守开封,在宗泽帐下立下大功,中原危而复安。宗泽死后,酒肉政客杜充代为开封镇守,岳飞无用武之地,中原震动。偏安一偶的南宋小朝庭决定放弃开封,退守淮河以南。岳飞涕泣陈辞,极力劝阻:“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岳飞的话皇帝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岳飞知道今天他的话皇帝更有理由听不进去。岳飞也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若违抗圣旨北伐,岳家军能否在得罪皇帝的前提下赢得广大臣民百性的支持就是一个未知数了。那时的中国不同于汉唐时期,国人的胸怀由开放变得狭隘,朝中的文武大臣早就对岳飞的功绩嫉妒得发狂,心灵深处巴不得岳家军倒楣,尽管岳家军倒媚他们也会跟着倒楣。如果岳飞抗旨北伐,朝中的文臣武将不但不会支持他,相反会把他诬为乱臣贼子,动用宋帝国的一切武装力量从背后攻击他,那时的岳家军就会陷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不但要同女真兵团作战,还要和自己的军队作战……岳飞只有服从圣旨撤军,这样做的原因并非仅仅是后人所说的“愚忠”。撤退开始时,几十万军民都在大骂宋帝国的宰相秦桧,骂他是亘古未有的大奸臣,十二道金字牌一定是秦桧“娇诏”。岳飞知道这不是秦桧的错,他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连下十二道假圣旨;如果下了也一定会招致屠灭九族的膺惩。四岳飞回到了宋帝国的临时首都临安(杭州)。此时的杭州一派歌舞升平的气氛。达官贵人恣情纵欲,谈话的主题离不开醇酒和女人,没有人谈论战争,更没有人提起女真人。著名的诗人林升为此作了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赵构皇帝在金銮殿“热情地欢迎”凯旋旋归来的帝国功臣。岳飞的官位上调了一级,升为副国防部长,自此在首都办公。岳飞离开了他的军队。没有岳飞的岳家军战斗力一定会大打折扣,这点岳飞知道,皇帝也知道。但皇帝仍坚持岳飞在首都办公,理由是岳飞应该享受一下,不能再上前线吃苦了。岳飞不适应衙门,清谈和写歌功颂德的“八股文”他一样也不会,可坐办公室就是作这些折磨人的无聊事。他不习惯别人,别人也不习惯他,没几天就在朝中陷入孤立。一个月下来,岳飞象害了一场大病。他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就向皇帝呈上了辞呈,请求回乡种地。皇帝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岳飞是个“人才”,宋帝国的建设需要“人才”。岳飞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在国防部上下班。岳飞的部将经常来首都汇报军情,每次来首都都免不了要拜见自己的元帅,带来消息说岳家军的将士都在想他,希望元帅能回去指挥他们建立丰功伟绩。岳飞的部将拜见岳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将帅在一起叙叙旧属情理之中;更何况岳飞身为副国防部长,有职能和义务听取边将汇报军情。可在皇帝和宰相眼中,这一切很不正常。岳飞如和岳家军保持联系,就依然有影响帝国命运的实力,他们需要的就是岳飞没有任何影响力。岳飞在国防部才上了三个月班,就被皇家警察抓起来了。罪名是“企图重掌兵权。”最高法院(大理寺)会审岳飞时,岳飞在院长周三畏面前脱下衬衣,露出了镌刻在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看了这深入肤理的四个大字,周三畏突然良心发现,挂起官印回老家种田去了。岳飞的罪名无法成立,皇家警察只好把他送到秘密刑室。这里不是要审迅你犯了什么罪,而是要你承认早就议订好的“罪行”。在皇家秘密刑室,岳飞看到了自己的猛将张宪和爱子岳云,二人是在一个月前被捕,此时已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二人的罪名是“企图谋求岳飞重掌岳家军。”接下来的几天,岳飞在刑室里领教了“烙铁”和“老斧凳”等惨无人道的酷刑。岳飞不愧是钢筋铁汉,强加在他身上的罪名他一样也不承认。人们无法理解,象岳飞这样的爱国英雄,就是落到完颜兀术手里也会被敌人待如上宾;可他誓死效忠的祖国却用“铬铁”和“老斧凳”对付他。奄奄一息的岳云和张宪劝岳飞向皇帝申冤,因为皇帝也许根本不知道岳飞在受苦,一定是奸臣秦桧瞒着皇帝干的。岳飞知道皇帝不会见他,就象小偷不愿碰到失主一样。他明白自己的真正罪名是他那无与伦比的聪明,因为只有他知道皇帝才是真正的幕后主谋,而臣民百姓则认定秦桧是主谋。当所有酷刑都无效时,岳飞又回到了最高法院,在那里看到了昔日的上司张俊。张俊的身后是岳飞的部将王贵。岳飞有充足的自信认为张俊会为他鸣冤。在讨伐土匪张成集团时,他和张俊并肩作战,在张俊的栽培下立下大功,自此脱颖而出。战后论功行赏时,张俊把岳飞的功劳录为第一。岳飞万万想不想,张俊竟在公堂上证明岳飞有罪?!岳飞无法想到,自己尊敬的上司也成了嫉妒的仆人。在张俊心目中岳飞是“小字辈”,在对方未发迹时也许会给予提拔重用,可一旦对方接近甚至超越自己就难以忍受了。岳飞后来取得了远远超越张俊的战功,张俊的光辉生涯因为岳飞的成功日益黯淡。淮西战役时,张俊在自己的防区被数量占劣势的女真兵团打败,前来增援的岳家军则反败为胜,那时岳飞的兵力只有张俊的三分之一。征讨杨幺时,岳飞记念前恩,把俘获的敌方战舰献给昔日的恩主张俊,可张俊心里居然不是个滋味。半年前,张俊知道皇帝和宰相猜忌韩世忠将军,就试图联合岳飞分掌世忠的兵权。岳飞说韩世忠将军是中兴名将,夺其兵权对韩不公正,对国家则有害无益。张俊发现岳飞的品格力量远远超过自己,内心深处的不快又加深了一层……岳飞的人格力量确然非常人能比:在岳飞生涯的光辉时刻,南宋另一位中兴名将吴玠最为敬仰岳飞,两人成为至交。有一次吴玠拜见岳飞,特意购置了一位千娇百媚的美女送给老友以表示敬意。岳飞感谢朋友的盛情,但坚决地拒绝了朋友的“大礼”,理由是“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皇上为国家废寝忘食,我辈怎能寻欢作乐?)皇帝为了嘉奖岳飞的战功,决定仿效汉武帝和霍去病的故事,在首都为岳飞建造一幢豪华别墅。岳飞坚决推辞,说:“大敌未灭,何以家为!”皇帝曾请教岳飞天下何时可得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当王贵也出来证明岳飞有罪时,岳飞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因为王贵曾触犯军纪,在雪夜行军时擅自进入民居避寒,被岳飞责打一百军棍(岳家军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岳飞不会知道,当秦松党徒以军纪事诱令王贵反噬岳飞时,王贵回答说:“大将手握兵权,总不免以赏罚使人,若以此为怨,将怨不胜怨了。”对方又以高官厚禄相诱,说如陷害岳飞就会代替岳飞为岳家军元帅,王贵依旧拒绝。后来秦桧党徒意外地找到了王贵的隐私,一旦公诸于世王贵就会身败名裂(很多名人在少不更事时都犯有这样的隐私),王贵只好屈服。在秦桧、张俊和万俟禼的罗织下、岳飞被判处死刑。他的儿子岳云和张宪也被绑赴刑场腰斩。就算“企图重掌兵权”实有其事也罪不致死,因为军人想掌兵权算不上大奸大恶之行。令人痛心的是:除了韩世忠将军外,朝中没有一人为岳飞呼怨。岳飞最后的罪名是“莫须有”。直到八百年后的今天仍没有人知道这三个字的真实意义。岳飞临刑那天,杭州城乌云翻滚,天空下起了血雨。中国几千年历史只出现了两位“军神”:一是西汉帝国的韩信;一是岳飞。岳飞被自己的祖国诬陷身死后,汉民族的战斗力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自此步入了被动挨打的噩梦,先后两次整个民族被野蛮民族征服。中国人在野蛮人的统治下当了几个世纪的忘国奴。(未完待续)^v^v^v^v^v^v^v^v^v下篇袁 崇 焕 悲 歌一纪元一六三一年十二月,呼啸的北风卷起漫天的黄沙,在北中国制造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沙尘暴。首都北京的上空灰蒙蒙的,能见度只有几公尺。尽管碰上如此恶劣的天气,京城的市民仍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因为那天京城将要发生足以激动每个平民百姓的重大事件:昨天还是民族英雄的大汉奸卖国贼、辽东战区总司令袁崇焕将被绑赴刑场千刀万剐!尽管那年头的重大事件一个接一个,从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到陕北安塞县老实本份的农民攻入县城,杀掉朝庭命官……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足以影响中国根本的大事,可那些大事离京城的百姓很遥远,今天凌迟袁崇焕则是他们能够亲眼目睹足以大饱眼福的重大事件?!中国的平民百姓本来就有看杀头的嗜好,能从别人的极度痛苦中感受到莫大的满足和快慰;更何况今天杀的人是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大人物,辽东战区总司令可是堂堂一品大员啊!在几十万看热闹的人群当中,有上千名捧着银元和馒头的老汉拼着老命往前挤,他们家的床上躺着害痨病的儿子,医生说醮有死刑犯热血的馒头治痨病有神效,袁崇焕的鲜血则比普通死刑犯的热血药效要大一千倍,如能吃上一点包管药到病除。到时只要把银元往刽子手的脚下一丢,就可用馒头攒上一点点袁督师的热血。刽子手放出话说袁督师要剐上三天三夜才最后断气,所以有足够的机会让每个痨病鬼能吃上一点他的热血。为了这桩发财的买卖,首都的刽子手为争取杀袁崇焕的机会各显神通,从暗中贿赂到明里大打出手,为此还出了几桩命案。最后的胜利者除了花掉几百两银子外,头上还被同伴用石头砸出了几个大血包。但他认为值得,剐袁崇焕至少可从痨病鬼手中赚上几千两白花花的银子,除去孝敬上司的部分,他自己可净赚至少一千两!因此他的脸上绽出将要发财致富的快乐表情。人群中最惹眼的还是几千名椤头青式的“爱国青年”,他们对汉奸卖国贼恨入骨髓,恨不能把袁崇焕生吃掉。因此他们也红着脸往前挤,去争抢刽子手掷下的每一块血淋淋的肉,然后痛快地吞下肚去。他们的脸上全绽出“精忠报国”的豪壮表情。…………几十万市民在寒冷刺骨的北风中足足等了十多个小时,才远远地望见一队拿着大刀的兵勇鸣锣开道,沿街驱赶闲人,然后在街道两旁齐刷刷地挺立着,有效地把看热闹的市民与通行官轿和刑车的街道分隔开。半个小时后,一大群人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喝道而来,在刑场上临时抬起的高台前停了轿。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急步上前毕恭毕敬地掀开轿帘,一位头戴乌纱、身着紫袍、腰悬玉带的大官缓缓下了轿,然后缓缓走上高台。在长桌后面的一张高靠椅上缓缓落坐……这位官员面色凝重,目光冷竣,但观察细致的市民仍发现他的眼角眉梢仍不时绽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懂心理学的人说那是内心喜阅的表情。这位官员就是掌刑官!今天由他来监督对袁崇焕执行千刀万剐!掌刑官的出现在人群中引起一阵强烈的骚动,他们知道盼望以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随后好看的场面会接踵而来。又过了半个小时,刑车也出现在众人的视野,车上是特制的木囚笼,囚笼里站着今天的主角袁崇焕!袁崇焕的形象很是怕人,眼眶肿得老高,脸上全是焦糊的肌肉,胸脯全脱了皮,露出红赤赤的胸肌,胳肢窝吊下重一公斤的大水泡。明眼人知道那是烧红的铬铁铬的,是酷刑后的九死一生!袁崇焕的出现在人群中激起了更大的骚动,几十万看客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怒吼,“打倒袁崇焕!”的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能感觉到脚底下的大地在呐喊中颤动。当袁崇焕的囚车驶近时,人们纷纷把石块、果皮和酒瓶砸向囚车,袁崇焕的头皮很快就被垃圾埋住了……几个中年人发现袁崇焕的眼珠子在流血。为了阻止市民的愤怒情绪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二十名士兵奉命在囚车周围站成一圈,挡住从人群中飞来的抛掷物。如果听任市民发泄心中的愤怒,袁崇焕还等不到上刑场就会被人群砸死,如果那样袁崇焕就拣了大便宜,不是千刀万剐的杀头也少了许多刺激,观赏价值也会大打折扣。那样的话人们就会指责政府偷工减料,害得他们在寒风中白白站立了十多个小时。…………袁崇焕足足剐了三天,身体被肢解成三千八百八十八块,每一块都被怒不可遏的椤头青争抢着当众吞下肚去,然后咂咂带血的嘴作英雄豪杰状。刽子手是一流的种子选手,在剐割袁崇焕时仍设法让他活着,直到第三天太阳下山时才把刀尖一点点地刺进裸露在外的心脏,袁崇焕才头一偏离开人世,死时仍睁着一对大大的眼睛,不解地盯着几十万看热闹的人群……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后,国人好象还不满足,又簇拥着一群宪兵闯入袁崇焕的家,把这个家翻了个底朝天,稍微值一点钱的东西就洗劫一空,连大门上的两个铜环也挖走了。当确信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下时,宪兵把这一家的男女老幼包括仆人在内全部投入监狱,所有的女人包括袁崇焕的妻子在当天晚上都遭到了宪兵的强暴。第二天,稍微有点姿色的女人全数卖给了妓院,男人则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充军。袁崇焕的弟弟和妻子则被发配到三千里外的崇山峻岭,给不识字的野蛮人作干粗活的奴隶。在押送他们的禽兽公差手中,我们无法想象袁崇焕妻子的命运。好在袁崇焕没有儿子,否则也会被绑赴刑场,被刽子手一刀砍成两断。二袁崇焕被千刀万剐后,一个世纪过去了,除了文人继续用恶毒的文字偶尔诅咒一下这个“汉奸卖国贼”以显示自己忠君爱国外,健忘的国人早已忘记了袁崇焕其人。直到一七三五年乾隆皇帝登上皇位时,一天闲来无事翻开只供满洲的达官显贵翻阅的《大清实录》才发现了这桩公案,发现袁崇焕不但不是汉奸卖国贼,相反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崇祯皇帝中了大清的反奸计,糊里糊涂地把一个大忠臣冤杀了,亲手拆毁了自己的长城……乾隆即位正值多如牛毛般的“反清复明”会党组织在长江以南的中国制造混乱,清政府防不胜防之际。为了揭露明王朝腐败的内幕,消除汉人心中的“朱明情结”;同时也为了炫耀满洲人的绝顶聪明,乾隆皇帝认为有必要把这桩公案公诸如世。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了袁崇焕的“平反”,找出袁崇焕的骸骨(天知道那堆骨头是谁的?)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安装仪式,还为他建立了华丽的纪念馆,并寻访袁的后人加官晋爵……袁崇焕被他挚爱的祖国千刀万剐,最后竟然是他的敌人出面为他平反昭雪,历史的玩笑有时就是这样的无情!下面有必要回顾一下这桩公案的起因和经过:一六一九年深秋时节,长达二十七年不上朝的吸毒皇帝朱翊均步入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明帝国的辽东经略(东方战区司令)杨镐统兵十万(号称四十七万、包括从南方出击的朝鲜兵团一万人)四路出征新兴的后金汗国,在萨尔浒(辽宁抚顺)全军溃败,四万五千名边防军浴血疆场(后金汗国只死了两千人),开原、铁岭相继失陷,明帝国的东部疆土全部残破。这一年,朝庭举行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来自东莞的袁崇焕进士及第,开始步入他人生的辉煌时期。一六二六年正月,努尔哈赤统率十一万八旗兵西渡辽河,突袭辽西走廊。守卫在辽西走廊各军事据点的明帝国边防军畏敌如虎,不战自溃,主动放弃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及松山、杏山、塔山等军事重镇。当辽东经略高第下令驻守在宁远的边防军放弃宁远退守山海关时,边将袁崇焕坚决地拒绝了。宁远距山海关一百二十公里,是明帝国孤悬在山海关外的唯一军事重镇。宁远的守军只有五千人,大多是袁崇焕在当地招募的新兵。努尔哈赤统领十一万从没战败过的无敌兵团兵临宁远城下,大有一脚把宁远踏平之势。大敌当前,袁崇焕率领部将满桂、何可刚、祖大寿在城头誓师。袁崇焕刺臂出血,滴血下酒,然后把血酒一饮而尽,发誓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五千将士看到统帅慷慨激昂,顿时激发万丈豪情,誓死与宁远城共存亡!第二天凌晨,经过充分准备的十一万女真兵团泰山压顶一样扑向宁远城,射出的箭失把天上的太阳都给摭住了。第一批箭头落下后,几百杆攻城云梯搭上了城头。城上的守军把女真军的箭失孝敬回去,一阵箭雨过后,城下的女真人倒下了一大片。云梯上的攻城突击队已经接近城头,宁远城危在旦夕。袁崇焕抱起一块两百斤的巨石向一杆云梯砸下去,伴随一声悦耳的“咔嚓”声,云梯在中间断成两截,梯上的女真突击队从高空中摔了下去,在痛苦的惨叫声中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明军群起效尤,纷纷抱起石头砸向云梯。几百杆云梯倒下了,几千名攻城突击队倒栽下去,脑袋撞击在坚硬如铁的冻土上,饶幸不死也成了植物人。女真兵团的第一轮冲击波就这样被遏止住了;第二轮冲击波又接踵而来。一万名藤牌兵冲了上来,他们把藤编的盾牌举过头顶,有效地挡住了城上落下的箭失和石块。没付出多大的伤亡就攻到了城墙边。藤牌兵开始在城墙上挖洞,然后把大包大包的火药往墙洞里灌,意图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就在藤牌兵要点火的一刹那,城头上瀑布似地倾下了滚沸的开水,火药淋湿了,藤牌兵也在撕心裂肺的嚎叫声中丧失了战斗力。努尔哈赤发狂了,指挥十万八旗兵孤注一掷,一条条铁锚纷纷搭上了城头,几万名女真兵同时爬城,城上的五千名守军捉襟见肘,顾此失彼,情势万分危急。努尔哈赤看到胜券在握,又指挥预备队向城门猛扑过来,努尔哈赤一马当先,军刀在空中挥舞出漂亮的弧线。宁远城到了最后的关头。当宁远守军在冰天雪地为国家浴血奋战时,驻守在山海关的十多万国防军作壁上观,不发一兵一卒一械去增援自己的同胞。就在努尔哈赤快要接近城门时,黑漆漆的城门打开了,袁崇焕横刀立马出现在城门口,远看就象是天上的战胜下凡。努尔哈赤看到袁崇焕,马鞭向后一挥,几万名女真铁骑重重围裹上来。袁崇焕的身后推出了一辆炮车,长长的炮膛傲然伸向前方,黑洞洞的炮口描准了冲峰在最前面的女真骑兵。袁崇焕用力向下挥动了一下手臂,伴随一声震天的巨响,炮口喷出一团炽热的火球。撞上火球的女真骑兵飞上了半空。战马也被巨大的响声吓傻了,不自主地掉转头往回跑。但努尔哈赤的战马仍在前进。又一辆炮车推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努尔哈赤。袁崇焕再度向下挥动手臂。又一团火球飞了出去。努尔哈赤从马上倒栽下来……女真兵团象退潮的海浪一样溃退下去。宁远城保住了。…………三宁远大捷的快报象一道闪电划破黑沉沉的夜空,明政府的官员最初拒绝相信这个消息,因为这个消息太意外了。自一六一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宣布脱离明政府以来,明帝国的军队一直都在失败。一六一九年杨镐统率十万边防军和努尔哈赤的六万八旗兵在萨尔浒对阵,明军溃败,四万五千人阵亡,对方则只死了两千人。以后八旗兵一直在不断地胜利前进,明军则在不断地失败后退,只是在不同的时期失败的程度前进的速度不同而已。在军事天才熊庭弼担任辽东经略期间,八旗兵前进的步伐被有效的阻挡住了,但也仅仅是阻挡而已,不能上升到胜利和前进。可好景不长,明政府迫在眉捷的危机一过,就任用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职业政客王化贞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官,让他直接指挥十万边防军,不必听从熊廷弼调遣,熊廷弼直接指挥的兵力只有四千人。一六二二年,努尔哈赤突击广宁(辽宁北镇),王化贞的十万边防军全军覆没,他自己只差那么一点就成了俘虏,明政府的东北疆土丧失了百分之九十九……十年对外战争,明政府一直在不停地失败,现在突然听到那种久违的胜利消息,并且是在没有任何取胜条件下的胜利,就难怪他们不敢相信了。直到辽东经略高第等人亲自来到宁远,发现那座城市还高高地飘扬着明政府的旗帜,袁崇焕和他属下的官兵还结结实实地活着,才终于相信自己的一方胜利了,并且胜利的规模还很巨大,连对方的皇帝也打死了!当北京的职业政客终于相信“宁远大捷”时,明政府的宣传机器快速地运转起来,全国亿万臣民全沉浸在胜利的狂欢之中,要求对后金汗国发动全面反攻,收复东北失地,对叛逆者实施最后膺惩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亿万臣民眼中,只要中国激动起来,后金汗国不过是巨人脚下的一只蚂蚁。因为庞大的中国有一亿人,对方则只有区区两百万人!结果举国上下一致主战,任何呼吁冷静慎重的智者都被冠以汉奸卖国贼而遭到世人的唾弃!“宁远大捷”使袁崇焕一夜之间成为用兵如神的民族英雄,但这个英雄并没有沉浸在亿万臣民对自己的颂扬声中,相反举国上下狂欢主战的气氛使他陷入极大的忧虑。“宁远大捷”只是一个战役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战争的优势依旧在女真人那一边。虽然两国的人口对比明帝国拥有五十比一的压倒优势,但力量对比并非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五十人形成的合力说不准抵不上一个人的力量。当五十人不是向同一个方向用力而是向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使劲时,就会被一个对手轻易地击败。明帝国到了十七世纪已暮气深沉,咋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庞然大物,但因内部分裂成互相否定的几个部分,国力积弱不振。整个社会分裂成贵族和平民两大阶层,两者互为仇寇,平民在全国各地掀起反抗贵族的暴动和起义。贵族阶层也分裂为争权夺利的各门各派,为了自己小集团的眼前利益互相攻讦,且不惜牺牲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因此这时的明帝国已不堪一击,不但不能象汉唐帝国那样对外族主动出击,相反连承受大的打击都显困难。后金汗国虽然是一个新兴国家,和拥有一亿人口的明帝国相比是真正的小国寡民;但后金汗国全民皆兵,国民上下一心,只知道对外争取胜利而不用防范来自内部的倾轧。明帝国则不同,官兵在抗击外敌时只能一只手作战,另一只手则要防范来自背后自己人的偷袭,且多数情况下自己人的偷袭有更大的致命性。前任经略熊廷弼先生是女真人的克星,但他不是死在女真人手里;而是嫉妒他才能和战功的自己人要了他的命。在这种情势下,短小精悍的后金汗国战斗力远远大于庞然大物的明帝国。明帝国虽然在“宁远大捷”中取得了局部战役的胜利,但并不能改变总体战略上被动挨打的大趋势。因此明帝国的战略应该是总体上采取守势,腾出兵力和财力安定内部,平息全国各地的沸腾民变;同时派出小股的游击兵团对后金作声东击西式的骚扰袭击,使敌方疲于奔命。如能和后金议和那就更好。等到后方稳定,边防军得到必要的训练,有充足的财力和军力对外出击时,再向后金作步步为营式的进击,把敌方的国土一块块地蚕食掉,就象努尔哈赤当初蚕食明帝国的东部疆土一样。如果条件不成熟时,在没有充份准备的情况下冒险从事大规模的战略反攻,其结果只能象当初杨镐四路出击一样兵败如山倒,甚至败得更惨。内地的变民武装也会利用外战失利的有利情势大规模出击,从根本上动摇帝国的根基。袁崇焕并没有被“宁远大捷”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对当时的情势了如指掌。遗憾的是:首都的权力人物和广大平民百姓不了解这一情势,这就注定了他只能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出现在历史中。这时的袁崇焕已升为辽东军区司令官(辽东巡抚),再腐败的政府在危亡关头也会任用人才来摆脱迫在眉睫的危机;危机一过就会把人才送上绝路。袁崇焕在就任辽东巡抚时首先担忧的不是前面的敌人后金汗国;而是京城朝官因嫉妒他的功劳倾轧陷害。他为此上书皇帝:“抗击后金以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主动出击条件不成熟,只有坚守以待时机。一旦坚守挡住了敌人的进攻;就保留了将来出敌致胜的机会。一旦击中了敌人的要害,敌人必仇恨我,必欲去臣而后快,要警惕敌人的反间计;如臣在抗敌中立下功劳,朝中的官吏必嫉恨猜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边将立功于外,诽谤和陷害也跟随而至,这是古今中外经常发生的故事,望皇上和大臣对臣的信任始终于一,那样我才能有所作为,建立功勋。”看了上面的文字,我能深切体会到袁崇焕的苦心和明帝国时期作一名边将的艰难。袁崇焕就任军区司令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遣使者去后金汗国的首都吊丧。努尔哈赤在宁远中炮重伤后,经多方医治无效,在那一年的八月离开人世。此举的目的一是察看后金汗国的虚实;二是试探和敌人休战的可能性,为明帝国重建并巩固山海关外的根据地争取时间。当时明帝国在山海关外只有宁远一座孤城,要想长期坚守下去就必须重建先前放弃的锦州、松山、大、小凌河等军事重镇,才能够在遭遇围城的情况下得到必要的支援。但重新修筑城防需要时间,少则半载;多则一年两年。如在城防未完工时遭遇后金汗国的进攻,所有的辛劳都会付诸东流。所以当务之急是为明军筑城赢得必要的时间,在力量不占显著优势的情况下只有和对方休战,争取一定时间的和平,哪怕是短暂的和平也好。袁崇焕向后金求和的消息传到京城,在朝中激起掀然大波,几乎所有的文官都出来控诉他,昨日的民族英雄一夜之间又成了汉奸卖国贼?!这时后金兵团也乘休战之机征服了明帝国的卫星国朝鲜,袁崇焕也因此成为朝鲜沦陷的罪魁祸首;尽管没有休战后金也一样能够征服朝鲜。就当时的情势而论,明帝国根本没有援助朝鲜使其免于沦亡的力量。征服朝鲜后,后金兵团这才发现自己的北部疆界突然崛起了一座新城,自然不能忍受,就乘战胜余威突袭刚刚完成城防工程的锦州,袁崇焕知道敌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宁远,同时也对锦州城防有充分的信心,所以只派出四千骑兵对后金兵团作牵制性的攻击。新筑的锦州城异常坚固,后金兵团在城下遭遇第二次失败;为了挽回面子转而进攻被认定以成为空城的宁远,结果被严阵以待的袁崇焕打得大败亏虚。明政府在“宁远大捷”后的一年又在袁崇焕的卓越领导下取得了“锦、宁大捷”。“锦、宁大捷|”再度体现了袁崇焕的军事天才,但明政府仍不肯因“向叛臣贼子求和”一事放过他,嫉妒他的文臣适时在朝堂上指控袁崇焕在锦州危急时不派兵赴援,居心叵测。皇上一怒之下罢了袁崇焕的官,让他回家种地去了。不久以前皇帝还曾信誓旦旦地对袁崇焕说自己决不会受他人舆论的影响!四一六二八年、只会作木匠不会当皇帝的明熹宗朱由校早早地离开人世。年轻人没有儿子,皇帝朱由检以亲王的身份继承大统。朱由检在没掌握政治大权时,旁观者清,发现满朝文武只有袁崇焕是个可以匡时济世、安帮定国的大忠臣。他明白自己继承的是一个百孔千疮危机四伏的残破江山,必须任用英雄俊杰才能使他的王朝转危为安,所以坐上皇帝宝座后就不顾朝中文武大臣的强烈反对,迫不及待地把赋闲在家的袁崇焕招回来,当众任命袁为辽东战区总司令,并赐给他尚方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权宜行事的巨大权力。自明帝国创立以来还没有哪一个边将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以朱由检当时的心态,只要袁崇焕能彻底解除后金汗国的威胁,使明帝国危而复安,就是和袁崇焕称兄道弟平起平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袁崇焕被皇帝的英明深深感动了,为了报效皇上的知遇之恩,袁崇焕定下了五年消灭后金汗国、收复东北失地的时间表!袁崇焕在走马上任前,鉴于上次的教训,再度给皇帝上书,内容如下:“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调众口不足。一出国门,便成万里,忌能妒功,夫岂无人。即不以权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见乱臣谋。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著,战为奇著,和为旁著之说。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此臣与诸边臣所能为。至用人之人,与为人用之人,皆至尊司其钥。何以任而勿贰,信而勿疑?盖驭边臣与廷臣异,军中可惊可疑者殊多,但当论成败之大局,不必摘一言一行之微瑕。事任既重,为怨实多,诸有利于封疆者,皆不利于此身者也。况图敌之急,敌亦从而间之,是以为边臣甚难。陛下爱臣知臣,臣何必过疑惧,但中有所危,不敢不告。”袁崇焕知道,他一旦离开京城远赴边疆,朝中的文臣武将没有几个会在皇帝面前为他说句公道话,相反会想方设法揭他的短。一面之辞重复三次就是真理,皇上对同样的诬陷之辞第一次也许不相信;但第二次就难勉动摇;第三次如仍没有相反的意见就难得不相信。连曾参的母亲都会被流言误导相信一向善良仁爱的儿子会杀人,更何况皇帝和臣子之间呢?中华帝国到了明王朝时期,权力人物的综合素质较之汉唐帝国时期大幅度下滑,突出的表现是心胸变得狭隘;嫉妒、短视和缺乏全局观念象恶性病毒一样感染了整个官场。害怕别人成功,希望身边的人倒霉、渴望从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中寻找快乐……官僚之间习惯互相倾轧,恶道人长喜揭人短,尤其是朝中的文官喜欢对边将说三道四。汉唐帝国时期,边将只知道杀敌立功、开疆拓土,保家卫国,不用担心朝官会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所以边将能集中精力去争取对外战争的胜利;汉民族也因此在对外战争中无往不胜。唐高宗时期,大将军李勣统领大军东征高丽,高宗私下询问谏官贾忠言对东征将官有何看法,下面是贾忠言的回答:“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持军却也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契苾何力沈毅能断,性少忌刻,却不失为统御才。这数人统是当代良将,若讲到夙夜小心,忘身忧国,总要推大总管李勣哩。”贾忠言的回答是何等地坦荡无私!明帝国的边将则没有李勣那样的幸运,如果皇帝问身边的大臣同样的问题,边将的形象马上会在皇帝心中大打折扣。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明帝国的边将要把大部分精力用来讨好朝中的文官,只把小部分精力用于抗敌御侮,结果军队的战斗力大受伤害,外战往往被动挨打者多,主动战胜者少。边将中如凑巧碰上一个军事天才,又往往不能适应人事而被多方掣肘,使之不能放手建立功勋。结果明王朝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能打胜仗的将军不被朝廷信任;朝廷信任的边官则只会打败仗。袁崇焕来到山海关,即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东方大战略:第一步是加固城池,自固根本,在与后金接壤的辽西走廊增设军事要塞,以挡住后金汗国的攻势;同时加强国防军训练,在三年内训练十万能够攻城掠地连续作战的野战兵团。第一步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尽可能回避与后金汗国进行大兵团决战,不受干扰地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如能同后金议和达成休战那就更好。第二步是派出游击部队深入敌后骚扰偷袭,破坏敌国的牧场和农村,摧毁敌国的战时经济。第三步是训练有素的野战兵团大规模出击……为了实现他的东方大战略,袁崇焕开始有意识地和后金汗国接触,试探在不蒙受实质性损失的前提下达成休战的可能性。再英明的人也会偶尔犯有失误,如果有心寻找一个人的过失,总是能找到机会的。袁崇焕也曾失误过,并被嫉妒他的官僚紧紧抓住不放。在紧靠后金汗国的登、莱海面上有一个绵亘四十公里的岛屿,名东江。岛上盘踞着一支土匪武装,头目为毛文龙,时不时深入后金汗国从事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当明帝国与后金汗国进入战争状态时,明政府看出东江地缘政治上的无比价值,就有意对这支土匪武装实行羁糜政策,派使者去东江封毛文龙为将军。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当后金汗国出师和明帝国交战时,毛文龙可以率领岛上的土匪武装操女真兵团的后路。后金汗国要想确保后方的安全,就必须留下一定数量的部队防守毛文龙的袭击,这样明军的压力就会减轻。毛文龙从山大王一下子跃升为将军,自然愿意接受明政府的节制。毛文龙集团的战斗力虽然有限,但因处于有利的地理位置,也确实给后金汗国制造了不少麻烦。后金汗国是一个马上民族,虽然对东江的这股土匪武装颇感头疼,但因不飞水战的缘故只好暂时隐忍。毛文龙晋升为将军后,仍然不脱土匪习性,在给后金制造麻烦的同时也在给明帝国制造麻烦,所不同的是给前者的麻烦要大一些。毛文龙深知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在接受明政府的招安后并不听从明政府的号令,在东江依旧维持实质上的独立王国,明政府费了许多军饷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袁崇焕就任辽东战区总司令后,毛文龙名义上属他节制,但袁崇焕指挥不了他,毛文龙依旧在自己的辖区内我行我素,不把袁督师放在眼里。大凡有非凡能力的人往往自尊心也强,袁崇焕自然不能忍受毛文龙的目中无人。袁崇焕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也残存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劣根性,骨子深层有浓厚的“君子情结”,认为人只有先做“君子”然后才能建立功勋。所谓“君子”就是品行高洁的人,毛文龙显然算不上君子,不是君子就不可能忠君报国。在袁崇焕心目中,毛文龙集团除了虚冒钱粮外,对明帝国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袁崇焕对毛文龙的认识显然不合当时的情势,要打败力量超过自己的强敌,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削弱敌人的力量。只要能削弱敌人,就是鸡鸣狗盗之徒也可团结到自己这一边。等打败了强敌之后再把这些人转化成“君子”,如果实在转化不了再“咔嚓”也不迟。在后金成为明帝国主要的威胁时,毛文龙无疑是最佳的统战对象。虽然他起的作用没有预期的大,但对后金汗国多少有点牵制作用,否则后金汗国也不会对其大感头痛。袁崇焕既然意识不到这一点,毛文龙的小命也就完完。凭袁崇焕的超人智慧,除掉毛文龙不过是小菜一碟。袁崇焕借去东江阅兵的机会,轻而易举地把毛文龙砍头。毛文龙死后,东江作为一支威胁后金的武装力量已不复存在。岛上的土匪只服大土匪毛文龙,不服袁崇焕任命的“君子”,没多久就作鸟兽散。毛文龙的养子孔有德和耿仲明则投降后金,成为后金汗国入主中国的得力向导和开路先锋。袁崇焕杀掉毛文龙虽然得不偿失,但再英明的人也难以避免失误的。和袁崇焕对明帝国的巨大作用比起来,杀毛文龙的失误本可以忽略不计。皇帝朱由检最初也认为此事应该忽略不计,袁崇焕虽然有点过份,但只是方法的失当,动机是好的,袁崇焕还有很多的机会将功补过,更何况毛文龙确有可杀之罪。如果是在汉唐时期,大臣也会认为此事可以忽略不计,可明帝国的大臣却不这么认为,如果袁崇焕是一个平庸的人他们也许会这么认为;但因为袁崇焕超群绝纶,此事就变得关系重大了,甚至关系到帝国的千秋大计。也不知皇帝身边的官僚使了什么法术,使朱由检对杀毛文龙一事突然认真起来,对袁崇焕的态度逐渐向相反的方向转变。下面我们推断一下皇帝和某位大臣的对话:皇帝:你认为袁崇焕这人怎样?大臣:袁崇焕这人能打仗,有能力,人也聪明,就是有点那个?皇帝:什么这个那个的,有话直说!大臣:也没什么,不过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人罢了,有才能的人都有这毛病;如果看不起我们到没什么,但不能看不起……皇帝:看不起什么?你今天怎么说话吞吞吐吐的?大臣:皇上恕微臣无罪,微臣方敢直言。皇帝:恕你无罪。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历史在这里哭泣
历史在这里哭泣-2
历史在这里哭泣-3
历史在这里哭泣-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历史在这里哭泣
历史在这里哭泣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