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残兵? 火种红军主力突围西征后,中央苏区周围最大的部队,便是红十军团。1934 年10 月,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寻淮洲红七军团到达赣东北根据地,与方志敏的红十军汇合。n 月上旬,中革军委发来命370令,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 军团,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刘畴西任军团长。辖三个师,原七军团部队编为十九师,原红十军部队编为二十、二十一师,全军团共一万余人。这支相当可观的力量,从1934 年n 月中旬到1935 年1 月底,仅仅存在了两个多月。朱德后来心痛地概括成八个字:不编不散,一编就散。军团编成后,首战谭家桥。当时的考虑是,其它敌军距离尚远,唯尾随之敌补充第一旅显得孤立突出。敌人共三个团,装备比较好。红十军团是三个师,兵力和敌人差不多,但地形却十分有利。乌泥关至谭家桥两侧皆是山地及森林,地形险要,利于隐蔽埋伏。当时红军的弹药等物资极感缺乏,消灭补充第一旅,不但能获得人员和物资的补充,且能打掉追敌的气焰。军团长刘畴西决定在这.里打一仗,大家都无异议。应该说这是一场立意积极的战斗,地形选择也不错,但作战对象的选择却不是太好。补充第一旅1933 年冬由保定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旅长王耀武,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是蒋军中一员悍将。该旅装备好,干部多是军校毕业生,训练有素;士兵以北方人为多,战斗力相当强。这是一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完全不似“补充”两字给人以二流部队的感觉。但刘畴西没有把王耀武放在眼里。他1924 年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时,王耀武还是上海马.玉山糖果公司站柜台卖饼干的小伙计。刘畴西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历颇富传奇色彩;参加过五四运动,担任过孙中山的警卫,第一次东征在棉湖战斗中失去左臂,照样参加了南昌起义,随后去苏联,进了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371黄埔一期的资格,加上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历,在红军指挥员中除了左权,无人可与刘畴西相比。这一切使他充满了一种不可抑制的自信。担任红十军团长兼二十师师长后,想立刻打一仗扭转局面,是他的迫切要求。但他小看了当年曾经卖过饼干的那个对手。刘畴西不知道,当年他随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参加堵截的,就有第一军补充团的少校营长王耀武。刘畴西担任红二十一军军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时,率部坚守苏区战略要地宜黄24 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称为“奇迹”的,也是王耀武。带兵与作战,是王耀武两大擅长。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七十四军,即后来整编第七十四师,就是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部队。刘畴西对王耀武的补充旅基本情况掌握不清楚,王耀武对刘畴西的红十军团却一点不糊涂。他对手下的三个团长说:“共军第十军团政治委员会的主席是方志敏,军团长是刘畴西,副军团长是寻淮洲。该军团辖三个师:十九师师长由寻淮洲兼,二十师师长王如痴,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军团长和师长的意志很坚强,作战经验丰富,尤以寻淮洲的作战指挥能力为最强。”王耀武只讲错了两处:方志敏任主席的是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不是“政治委员会”;二十师师长由刘畴西兼,不是王如痴。对黄埔前辈学一长刘畴西,王耀武的评价不是太高,相反却对没有进过军校、红军中土生土长的将领寻淮洲作出很高评价。谭家桥伏击战是红十军团第一仗,关系军团能否在皖南立足之胜败存亡。刘畴西以二十、二十一师在伏击地域右侧担任正面攻击;置十九师于左侧,待正面打响后,截敌归路。十九师未放在主攻位置上。原红七军团军团长、现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和十军团参谋长粟裕均执异议。认为十九师野战经验丰富,372战斗作风顽强;而二十、二十一师组建才一年多,缺乏野战经验,担任主攻存在问题。刘畴西却很自信。二十师、二十一师都是他的老部队,他认为战斗力强于十九师。他坚持原来部署。12 月14 日,补充旅出发,以第二团为前卫,其余按直属部队、第三团、第一团的秩序,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太平追击前进。红十军团隐蔽得非常好。王耀武的前卫第二团经过乌泥关、潭家桥时,路旁百姓有的在砍柴,有的在种地,有的在公路上行走,如平常一样。前卫团长周志道以为没有可疑情况,也未派部队严密搜索,部队浩浩荡荡继续前进。机会很好,但开火却提前了。敌人团指挥部还未进人伏击地域,二十师、二十一师部分干部战士过分紧张,提前开火。敌人立即警觉,马上开始抢占路边高地,整个伏击战斗被迫提前。否则待敌团指挥部进人伏击范围后,首先打掉指挥机关,那么整个战局就会大不一样了。王耀武、周志道等人,事后想起来惊出一身汗的,就是基于此种设想。野战经验不足、特别是打硬仗经验和思想准备皆不足的二十师、二十一师连续向敌前卫团发起猛冲,企图一举将敌人压垮。攻势很猛,几次开展肉搏,敌前卫团团长周志道都被打伤。但两个师动作不一致,连冲4 次也攻不下来。未放在主攻位置的十九师在山峡里一时又出不来,局势很快由伏击的主动变成被敌反击的被动。王耀武一面命令部队不许后退,一面调加强营和第三团的三营增加到第二团的正面作战,同时令第三团团长李天霞率该团主力向红十军团的左侧背猛烈反击,令第一团团长刘保定立派一部占领乌泥关,并坚决守住。373补充旅本来曾经是寻淮洲指挥的十九师的手下败将,此番红军三个师伏击它,最初它被打得措手不及,最后红十军团反被它打得措手不及。乌泥关制高点的争夺战成为胜败的关键。十九师终于抽出来发动为时已晚的攻击。寻淮洲亲自领头奋勇冲锋。王耀武后来回忆这场战斗说:“红军三次冲锋虽都受到挫折,但斗志仍盛,其打败补充第一旅的决心并未动摇,又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冲锋。这次红军出动了七八百人,分三路冲过来,一路针对加强营,两路对着第二团中伤亡较重的第一、第二两个营。大有一鼓作气击溃补充第一旅之势,情况紧张、危急。”王耀武亲到第一线督战,令各部集中迫击炮、机关枪的火力,向冲过来的红军猛烈射击,战斗极为激烈。他回忆说:“据第二团团长周志道报称,在敌人第四次冲锋中,发现红军有十几个人冒着炮火的危险去抢救一个人,抬着向后方走去,看样子,被抬走的这个人可能是敌人的高级军官。”被抢救下来的,是在猛烈的冲击中身负重伤的寻淮洲。人们都以为25 岁当军团长的林彪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军团长。其实寻淮洲1933 年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时,还不满22 周岁。寻淮洲是湖南浏阳的青年学生,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与陈伯钧、王良同为红四军三十一团三个有名的青年知识分子连长。三人当中陈伯钧、王良都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算黄埔六期,唯有寻淮洲没有进过军校。但他一直是红四军战将、黄埔四期生伍中豪的下级。从这位与林彪齐名的红军将领身上,寻淮洲学到了很多东西,进步极快。他19 岁当师长,20 岁当军长,1933 年2 月在第四次反“围剿”的黄破战斗中,率红二十一军直插敌后截断蒋军第五十二师归路,为全歼该敌创造了条件,获二等红星奖章,受到中革军委的特374别嘉奖。粟裕回忆说:寻淮洲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一位优秀青年军事指挥员;他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粟裕后来成为人民解放军中极有造诣的一员青年战将,当时尚年长寻淮洲5 岁。寻淮洲曾经5 次负伤,谭家桥成为最后一次,因伤过重,在转移途中牺牲。方志敏后来在囚室中写《 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 ,这样评价寻淮洲:“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同志,因伤重牺牲了!他是红军中一个很好的指挥员,他指挥七军团,在两年时间,打了许多有名的胜仗,缴获敌枪6000 余支,并缴到大炮几十门。他还只有24 岁。”一位优秀将领,陨落在谭家桥战场。险遭歼灭的王耀武在谭家桥战斗中反败为胜,所获甚丰。他派出一个步兵连寻找寻淮洲的遗体,捉到一个参加埋葬的人,便由此人带路到茂林,把寻淮洲遗体挖出来照相,以作为寻淮洲确实被打死的证据。他们发现遗体尚完好,但上身无衣,由此认识到红军处境已极度困难。王耀武判断说:“共军官兵所穿的衣服破烂不堪,难以护体,因被服奇缺,在掩埋其阵亡的官兵时,顺手将死者的衣服脱下,以供活人穿用。”王耀武领到了5000 块大洋的搞赏。谭家桥战斗的失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选敌不当、指挥不当所至。后来红十军团在怀玉山的失败,基因已经潜伏在了这里。谭家桥战斗失利,皖南便无法立足。红十军团由方志敏、刘畴西率领,南下返回闽浙赣边。谭家桥战斗前那样自信的刘畴西,又变得如此优柔寡断。到达闽浙赣苏区边缘时,敌情已十分紧急。粟裕坚决要求部队不能停留,连夜行动突破敌人封锁线,但刘畴西觉375得部队刚刚到齐,人员十分疲劳,当晚不能再走。方志敏担心刘畴西犹豫迟疑,叫粟裕率先头部队先走,他留下来等刘畴西一起行动。一留便成永诀。粟裕率少数先头部队行动坚决,当晚就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刘畴西率领的军团主力却行动拖沓犹豫,前面一打枪便改换前进方向。转来转去,耽误了几天时间,在怀玉山陷人赶上来的国民党军14 个团的包围。方志敏本可跟着粟裕突围,就为了等刘畴西,最后二人双双被俘,并肩走向了刑场。浙赣边界的怀玉山成为红十军团最后的战场。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红军战士拿枪向敌人射击,但冻僵的手扣不动扳机;挣扎着向围上来的敌人投弹,又投不了多远;王耀武发现他所俘虏的红军人员,都面黄肌瘦,手脚冻裂,因喝不到水,嘴上起泡的很多,很多人数日不得饮食,冻饿交加,躺在地上动弹不了。红十军团终遭失败。1935 年1 月底,军团主要指挥者方志敏、刘畴西在程家湾被俘。国民党随即将他们解往南昌,沿途召开“庆祝大会”。到达南昌后,又在市内豫章公园召开“庆祝生擒方志敏大会”,美联社一名记者报道了当时的情景:豫章公园周围都排列着警察队伍,街上架着机枪… … 戴着脚镣手铐而站立在铁甲车上的方志敏,其态度之激昂,使观众表示无限敬仰,周围是大队兵马戒备着。观众看见方志敏后,谁也不发一言,大家默默无声,即蒋介石参谋部的官兵对此气魄昂然之囚犯,也表示无限敬佩及同情… …方志敏、刘畴西被俘后,蒋介石密令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主任376顾祝同,尽力劝说方、刘“归诚”,特别是针对黄埔一期毕业、第一次东征在棉湖之役任教导一团第三连党代表的刘畴西。那是奠定国民党党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仗。蒋介石一直记得当时奋不顾身、因伤被锯掉左臂的刘畴西。无当年棉湖的胜利,便无后来的蒋介石。他命顾祝同对刘畴西要特别关照,一定要设法争取过来。顾祝同是军校战术教官,管理部代主任,在黄埔既是刘畴西的教官,又是他的上司。但顾祝同怕自己一个人说不动,又借蒋介石任黄埔同学会会长时,刘畴西担任过总务科长,以此为由头联络来更多的黄埔同学做工作。于是从怀玉山到上饶,从上饶到南昌,押解方志敏、刘畴西二人的路上,来劝降之人络绎不绝。仅顾祝同本人就亲自来了三次。今天回头仔细品味那段历史时,我们可以指责刘畴西在谭家桥战斗前听不进寻淮洲和粟裕的意见刚惶自用,可以叹息刘畴西在怀玉山突围中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但在敌人以友情、以官爵、以监禁、以死亡的利诱和威胁面前,我们只有衷心叹服刘畴西的意志之坚韧不拔。对蒋介石、顾祝同的劝说和纷纷前来的黄埔同学,他丝毫不为之所动。刘畴西192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方志敏一样刚强。方志敏在《 可爱的中国》 中,用“田寿”这个名字,记述了刘畴西在狱中的不屈斗争。1935 年8 月6 日凌晨,方志敏、刘畴西被秘密杀害于南昌。蒋介石把消灭红十军团归功于俞济时、王耀武,尤其是在第一线大打出手的王耀武。王耀武参加追击红十军团的作战时,赣东北“剿匪”总指挥赵观涛曾对他说过一席话:共军装备虽差,但作战很377机动、很顽强;闽北的部队及俞济时的保安团都受到了很大损失,俞济时本人还因此受了处分;你一定不能大意,大意必定遭受挫败。赵观涛也是蒋介石的嫡系悍将,多次参加对江西苏区的“围剿”。王耀武牢牢记住了赵观涛的叮嘱,同时生出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一定要面对面见识‘一下这些装备又差、供应几乎没有的红军将领,凭什么本事令一个又一个国民党骄将如此头痛。他在谭家桥战斗中打死了红军十九师师长寻淮洲,失去了与这个暗中叹服的红军将领见面的机会,但在怀玉山却捕获了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王耀武立刻利用了这个机会,但第一次见面就让他呆住了。他回忆说:“这位师长的上身穿着三件补了许多补丁的单衣,下身穿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脚上穿着两只不同色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洋磁碗,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与战士没有什么区别。”时值严冬,天寒地冻。若不是被别的被俘战士指认出来,王耀武绝对不相信面前这个人就是红军师长胡天桃。他压下震J 凉,与胡天桃展开如下对话:王:蒋委员长对你们实行宽大及感化教育,只要你们觉悟,一样得到重用。胡:我认为只有革命,坚决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军阀,中国才有办法。王:我们也希望国家好,也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你说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有什么根据?胡:国民党掌握着军队不抗日,却来打内战,还请帝国主义的军官当顾问,这不是勾结帝国主义是什么?王:共产主义不适合国情,你们硬要在中国实行,这样必然会失378败的。胡: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才是最好的社会,我愿为共产主义牺牲。王:你知道方志敏现在什么地点?胡:不知道。王:方志敏对未突人封锁线的部队有什么指示?胡:不知道。王:你家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告诉我们,可以保护你的眷属。胡:我没有家,没有人,不要保护。胡天桃后来被押解到王耀武的上司俞济时那里,也无多余的话。俞济时说:你是红军的高级人员,不会不知道红十军团的情况。胡答:我不知道,你把我枪毙了吧。195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王耀武被作为首批特赦战犯释放出来,仍然清清楚楚记得25 年前与胡天桃那次谈话。王耀武当年一身戎装,与寒冬中衣衫槛褛、脚穿两只颜色各异的草鞋、干粮袋内只有一个破洋磁碗的红军师长胡天桃谈论国家命运和个人生死。思想交锋中,王耀武不是胜者。胡天桃被枪杀了。那场谈话中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意志与决心,却令王耀武想了几十年。红十军团三个师一万余人,最后冲出包围圈到达闽浙赣苏区的,只有粟裕率领的一个无炮弹的迫击炮连、一个无枪弹的机关枪379连和二十一师第五连,以及一些轻伤病员及军团机关工作人员,共400 余人。对丧魄落魂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仆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以这支突围部队为基础,迅速组成挺进师,粟裕为师长。新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劫夫有一首歌:“像那大江的流水一浪一浪向前进,像那高空的长风一阵一阵吹不断。”中国工农红军就是这样的队伍。伍中豪牺牲了,带出了寻淮洲;寻淮洲牺牲了,又带出了粟裕。革命的理想、战斗的意志像一支不熄的火炬,从一个人的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中。1948 年9 月16 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重兵合围济南城。以济南战役为转折点,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开始了惊天动地的战略决战。指挥15 个纵队共32 万大军发起济南战役的,是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当年从怀玉山冲出去的红十军团参谋长粟裕。率14 个旅共10 万守军防守济南城的,是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当年追击红十军团的补充第一旅旅长王耀武。14 年前的生死对手再度交锋。济南战役发起时,粟裕一定想到了掩埋在茂林的寻淮洲,被枪杀于南昌的方志敏、刘畴西和慷慨饮弹的胡天桃。他亲自拟定攻城部队的战斗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9 月24 日,济南全城解放。王耀武化装出逃,在寿光县被民兵查获。“捷报飞来做纸钱。”那些在天英灵,可能有知?380三、风火米去一陈毅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斗争最杰出的代表,是陈毅。中央红军出发前一个半月,陈毅在三军团六师的兴国老营盘前沿阵地被弹片击中,身负重伤,开始采取保守治疗。待发现粉碎性骨折的右胯骨必须动手术时,医疗器械和药品都装箱准备出发长征了。后来还是三人团中的组织者周恩来干预,取出电台的汽油发电机做电源,重新开箱为陈毅做了手术。他不能参加长征了。周恩来告诉他,中央让他留下来与项英一道坚持根据地斗争,负责军事。1934 年10 月22 日,转移中的中革军委来电,指示中央军区从22 日起正式成立,项英任司令员兼政委,龚楚任参谋长,贺昌任政治部主任。陈毅没有职务。叫他负责军事却又不给军事职务,他被晾在了一边。这才明白周恩来也不能做主。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做了这个主。1934 年2 月5 日,新中央发来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项转中央局:政治局及军委讨论了中区的问题,认为:(甲)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而目前的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斗争的前途是有利的。对这一基本原则不许可任何动摇。(乙)要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与游击战争381的环境相适合,而目前许多庞大的后方机关部队组织及许多老的斗争方式是不适合的。(丙)成立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以项英、陈毅、贺昌及其它二人组织之,项为主席。一切重要的军事问题可经过军委讨论,分局则讨论战略战术的基本方针。先此电达,决议详情续告。中共中央书记处就是这封电报和后来收到的“决议详情续告”电报,陈毅感觉到毛泽东很可能回到领导岗位了。这种电文是博古等人写不出来的口陈毅对一毛泽东有太深的了解。陈毅为人独特,了解人的方式也独特。他是通过分歧完成对毛泽东的认识的。他历史上两次被推举代替毛泽东为前委书记。第一次是1928 年7 月中旬,毛泽东不同意红四军主力按湖南省委的布置去湘南,于是在有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出席的河渡会议上,陈毅被推选担任前委书记,指挥二十八、二十九团去湘南,毛泽东只能以党代表的名义指挥余下的部队。去湘南一路连连碰壁。先一鼓作气打下郴州,理发洗澡逛街道,天擦黑敌人一个反击打来,二十九团士兵枪上挑着郴州发的“洋财”,成连成排朝家乡跑,挡都挡不住。一个团最后只剩下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团部零星人员和萧克的一个连。若不是副营长萧克在混乱中严令率领的那个连坐下不准动,这连人也将跑散。碰了壁也不想马上回并冈山。陈毅起草《 告湘南人民书》 ,提出开展土地革命,发展武装力量,仍然把目标定在湘南,还派出二十八团二营和团直机炮连去沙田以及湘粤赣边区先期探路。382结果又是一次打击:探路的二营营长袁祟全率队叛变。湘南之行先跑散了二十九团,后又反叛了袁崇全,在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主持召开的党员代表大会上,陈毅与朱德一起受到尖锐批评。前委委员、特务营营长宋乔生更直接要求将朱德、陈毅撤职查办。会议最后决定分别给予朱德、陈毅以留党查看三个月的处分。失败使得陈毅第一次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8 月24 日召开前委扩大会,决定一起回井冈山,取消前委,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行动委员会。第二次是1929 年6 月22 日的红四军七大。这次代表大会上,陈毅被大会选为前委书记,再次取代毛泽东。大会前,红四军内部因个人领导和党的领导、前委职权和军委职权等问题发生激烈争论。在6 月8 日召开的白沙会议上,毛泽东表示“我不能担负这种不生不死的责任,请求马上掉换书记,让我离开前委”。毛泽东提出辞职,前委委员们便决定陈毅代理书记,且决定召开红四军党的七大,把各方的争论意见原文印发各支部,提出了红军早期幼稚口号之一:“同志们努力来争论吧。”只有林彪一人得知毛泽东提出辞职后,连夜写信给毛泽东,要他留下来继续斗争。林彪的信令毛泽东激动不已,通宵未眠。今天再看当时那些异常激烈的争论,应该说在总的路线上大家是一致的。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党怎样更好地领导军队,军队怎样更好地建设根据地。代理书记陈毅日夜工作。在龙岩召开的红四军七大上,他对争论的双方都作了批评和回答,主观上为了维护党内团结,客观便成383了折中平衡,即所谓的“调和”。毛泽东最反对的就是调和。调和之中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没有受到批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未被大会大多数代表接受。毛泽东还被给予了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即是毛泽东后来说的“陈毅主义”。不知道自己发明了“陈毅主义”的陈毅,在七大上当选前委书记,第二次取代毛泽东在红四军内的地位。七大后毛泽东、贺子珍去闽西特委所在地蛟洋,休养兼指导工作。在离开龙岩城时,闽西特委给发给每人30 元钞票。随行的江华回忆说:“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些灰溜溜的样子。”灰溜溜的毛泽东却并不放弃自己的意见。陈毅去上海向中央报告工作之前,到蛟洋同毛泽东交换意见,两人在交谈中又争论起来,各执己见,未能统一。争论都是面对面的,一旦背靠背,陈毅绝对不打小报告。他到上海最先见到的中共中央领导是政治局常委李立三,便向李立三如实报告了红四军七大情况。陈毅是一团火,李立三更是一团火。两人同样不打不成交。当年他们一同在法国勤工俭学,又一同被法国当局押送回国。归国的船上大家开玩笑,四川人说湖南人棋术臭,湖南人说四川人的棋也不香。于是四川人举出陈毅,湖南人推出李立三,摆开棋盘大战起来。结果李立三连连失招,棋局愈来愈不妙,在大家哄笑声中他气得脸色发紫,抓起棋盘棋子一把都甩进了海里。几年不见,两个棋手一个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领袖之一,另一个已是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之一了。按照中央要求,陈毅写了《 关于朱德、毛泽东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 《 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 等五个书面材料,公正无私地如实反映了红四军各方面的384详情。正是陈毅的这些报告,使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者认识到朱、毛的很多经验都是在中国别开生面的,值得向全国推广。周恩来、李立三、陈毅三人反复讨论,最后在周恩来主持下,由陈毅执笔起草中央“九月来信”,决定“毛同志应仍为前委书记”,从路线高度肯定了毛泽东的领导。这是一封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中共中央指示信。陈毅帮助周恩来、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认识了红四军,周恩来、李立三也帮助陈毅认识了毛泽东。这是陈毅一生中认识上的一个重大飞跃。回到苏区的第一个消息却令他凉了半截。红四军八大上,一些同志提议毛泽东回来主持工作,彭枯、郭化若还给毛泽东写了信。毛泽东回信说他反对敷衍调和、模棱两可的“陈毅主义”,不打倒“陈毅主义”,他不回来。这消息对陈毅震动很大。他未料到毛泽东对他的怨恨,超过了最先挑起争论、以反对家长制排挤毛泽东的刘安恭。在上海时,中央认为他与毛泽东的矛盾已很深,有派他去鄂豫皖或广西左右江工作的意向。陈毅考虑之后回答说:还有一件事没有办好,没有把毛泽东请回来,等办好这件事再考虑工作问题。现在毛泽东不原谅他,他真是进退两难。进退两难也是个人进退两难,面对真理,只能有进无退。陈毅就是从这个时候起,练就了后来照耀其一生的大度与豁达。他表示,毛泽东说的“陈毅主义”是非无产阶级的东西,自己也要和大家一起打倒这个“陈毅主义”。他先向前委传达“九月来信”, 再和好几位前委委员谈话,一个一个做工作,最后派专人把中央“九月来信”送去蛟洋给毛泽东看,并附自己一信,请毛泽东尽快回前委工作。385陈毅从来不愿意向困难低头,却从来愿意向真理低头。毛泽东心情舒畅地回来了。陈毅诚恳地向毛泽东当面检讨,并转达了李立三代表中共中央对毛泽东的问候。毛泽东说“八大”时因为身体不好,情绪不佳,写了一些伤感情的话。他给中共中央和李立三写信,表示在中央正确指导下,四军党内的团结完全不成问题。信中有这样的话:“陈毅同志已到,中央的意思已完全达到。”毛泽东真切地感受到了陈毅那颗坦荡的心。后来谈起陈毅今后的工作安排,毛泽东同样真诚地对陈毅说:你哪里也不用去,就在这里。后来真的成了“哪里也不用去”。86000 主力红军长征出发了,陈毅却留下来坚持最困难最危险的根据地斗争。遵义会议后,陈毅才成为中央苏区军分会委员之一。这一次是毛泽东使他重新上台。重新上台也是受命于危难。龚楚的叛变使北山游击队损失严重,陈毅冒着生命危险去处理。他带着两个警卫员昼伏夜行十几天,下瓢泼大雨也行进不停。劳累加淋雨,陈毅伤口复发,身边无医无药,就打来一盆山泉水,自己挤伤口的脓血,还叫警卫员帮忙。警卫员挤一下他的全身就触电一般颤抖,脸色蜡黄,大汗淋漓,实在不忍心再用劲挤。陈毅就叫拿带子把自己的伤腿绑在树干上,自己背靠另一棵树,硬是把开刀没有取干净的一块碎骨从伤口挤了出来。就这样及时赶到了北山游击区。游击区正在发生极大的动摇。为了防止逃跑,夜间派两个人放双岗,一个监视一个也不能制止。后来又放三岗,以为三个人中总有一个靠得住的,还是照样跑。两人一起跑变三人一起跑。十几天386时间二百多人的游击队跑得只剩下一百多人。陈毅集合起游击队讲话。他说,游击战争非常艰苦,打死、病死、饿死随时都可能发生。身体弱的,跑不动的,不能坚持,可以自愿回家,发给路费。不过出去了要站稳立场,不要叛变,不要去当反革命,不要翻脸为仇。不要不辞而别,要握手告别,后会有期。出去了,待不住,愿意回来的可以再回来。说到这里,他站起来,摸着自己的脸说:“你们别看我面黄肌瘦,长着满脸胡子,我是要在这个地方坚持斗争的,就是剩下我一个人还是要干,这是党给我的任务。”听了陈毅讲话,一个人泪流满面地站起来说:“你能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是陈毅的警卫员宋生发。他情绪激动地向大家讲述了三天前陈毅在林子中把自己绑在树上挤脓血的情景。众人深受感动,几个人同时站起来说:“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决不动摇!"给人以火星者,必J 环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即使面黄肌瘦、满脸胡须、只有一盒万金油治腿伤,也仍然是一团不熄的火。红军时期不少人对政工人员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些人满嘴空话,“卖狗皮膏药”。陈毅是我军最早的政治工作者,从来不卖狗皮膏药。他的政治工作不用语言技巧,也不靠权力威逼。他用自己的生命贴近别人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激发别人的热血。对北山这些剩下来的游击骨干,他高兴地说:“真正革命的同志要坚定信心。留下一点星火,定能燃遍万里江山!"说这些话时,他一定想到了1927 年10 月的天心好。那是南昌起义部队最困难的时候。起义军师以上党代表走得一人不剩,只留下一名团级政治指导员陈毅。部队面临马上溃散的387危险。按照当时大多数人的去向,可以去香港避追捕,可以去上海找中央。还可以转去苏联学习深造,以待东山再起。更何况陈毅在北京还有同学、在上海还有哥哥、在四川还有朋友,路子宽得很。陈毅搞武装的决心极其坚定。八一起义那天他还在汉口,不知道南昌要发生暴动。他对好友陈梦云等人说:“清朝政府骂孙中山是土匪,现在国民党又骂我们是上匪。好,我偏要去当这个‘土匪’! " 他是星夜疾行、跑步追赶上起义队伍的。分配他去七十三团当政治指导员,周恩来怕他嫌官太小。陈毅一句话:什么小不小,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只要拿武装我就干!一个决心干到底的朱德,一个除了搞武装哪也不去的陈毅,再加上一个革命不胜利就不剃胡须的王尔琢,南昌起义余部的坚强核心在天心抒建立了起来。这个“余部”若真溃散了,还有今天的人民解放军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不排除在关键时刻,领导者的决心与意志是力挽狂澜的中流砒柱。朱德在天心好军人大会上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是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陈毅后来说朱德在天心好讲了两条纲领:共产主义必定胜利,革命必须自愿。1935 年底他在北山对游击队员们讲的,就是朱德在天心坪讲的那两条。星火燎原,他相信留下来坚持在根据地斗争的火种也会如此。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中,陈毅无疑是一位传奇人物。古往388今来的传奇人物中,有些人靠经历曲折艰险,有些人靠性格磊落坦荡。陈毅主要属于后者。他说人的一生要经过三个会议。一是庆功会,欢庆胜利,大家都高兴,应该多开,却不能冲昏头脑。二是支部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经常参加保持清醒,但不能开成批判会、斗争会。最后是追悼会,功过如何,盖棺论定,却只能别人开,自己不能参加了。他用生命的全程参加了这三个会。用忘我的奋斗,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没有更大的会场,超过1949 年10 月1 日的天安门广场。用迷惘与激愤,面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爆发。960 万平方公里的会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批判会场。最后是在八宝山。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地位来说,那也许是一个最小的追悼会场。如果没有毛泽东亲自前往参加,大多数中国人甚至不知道他的去世。中国革命最困难的1927 年,没有人怀疑陈毅革命的坚定性。同样的阿拉伯数字倒换到1972 年,很多人连毛泽东为什么一定要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也弄不清楚了。决定是突然作出的,事先完全没有安排。毛泽东一觉醒来穿着睡衣就要去,谁劝也劝不住。周围一片忙乱。主席身体也不好。陈毅曾经是元帅,但军衔已经取消了;曾经是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又早已靠边站了;只是个“九大”的普通中央委员,而且还是“右派代表”。“九大”前到京西宾馆参加八届十二中全会,这个当年在天心好维持南昌起义余部不溃散的唯-- -一个党代表,竟然被一些年轻服务员讽刺为“老右”,看稀罕物一样驻足观看了。很多人不明白,主席为什么要亲自去参加这样一个人的追悼会。周围人不明白,毛泽东却明白。在轿车向八宝山疾驶的路上,389他眼前可飘过当年陈毅带着中央九月来信请他回前委工作的情景?跑了林彪,死了陈毅,从井冈山一路走到天安门的毛泽东内心之悲哀,恐怕是簇拥在身边只会呼“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人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四、万劫也复佛家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过程为一劫。万劫,言谓时间之漫长。万劫不复,意为永远不能复原。《 景德传灯录? 韶州云门山文堰禅师》 云:“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1990 年9 月13 日,广东乐昌县长来镇悄悄来了一位年过九旬、双目失明的老先生,从海外返回定居。他离开大陆前,曾是国民党中将。老先生姗姗来迟。别说中将,就是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不也照样回来了吗?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二十儿年,国民党内地位比他高的人来来去去多少个,谁也不像他这么谨慎多虑。他必须谨慎多虑,如果人们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的话。他就是当年的大叛徒龚楚。龚楚在红军内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是中央军区参谋长。他在国民党那里担任的最后一个职务是韶关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1949 年韶关地区被人民解放军解放,龚楚被迫率部投诚。1935 年,他也是这样在重兵压迫之下,向国民党“投诚”的。不过这回实在令他心碎。向之投诚的对象是林彪--一当年龚楚担任红四军前委委员、二十九团党代表、被并列称为“朱毛龚”时,390二十八团那个年纪轻轻、沉默寡言的营长。现在林彪是共产党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的统将,他龚楚不过是国民党一个小小的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见林彪一面连想都不要想。林彪下级的下级的下级就会非常得心应手地像掸掉一个跳蚤一样处理掉他这个反动派,更别奢谈“朱、毛”了。投诚的龚楚又逃往香港。降将可纳,叛徒难容。古往今来,任何政治集团皆是如此。这一点龚楚倒是十分清楚。在香港当寓公期间他写了一本书:《 我与红军》 。与后来张国燕写《 我的回忆》 颇为相似的是,谈起曾在中共党内和红军内任过的高级职务便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对时隔久远的人和事也记忆清晰,那种颇有几分资本的心情详见笔端;对脱离红军以后的经历则缄口不言,避而不谈;其余的,便多是大江东去之慨了。香港似乎也有几分不保险。他被子女接往美国的亚特兰大。对共产党领导的那片土地,他要离得越远越好。位置越远,感情越近。身体越远,灵魂越近。龚楚是片落叶,身居海外,却一直紧紧盯着那片布满他喜怒哀乐的土地。一直盯到双目失明。他一直在等待。等待得既无言,又长久。他眷恋自己的故乡,又深知自己给共产党带来的伤害。看着别人先后返回,他心潮难平。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宣布不再追究新中国成立前原国民党军政人员刑事责任之后,他才下了回乡的决心。1990 年9 月13 日,年过九旬的龚楚回到故乡广东乐昌。63 年前的1927 年,他在这里组织农民运动,担任中共乐昌支部书记;41 年前的1949 年,他却在这里担任国民党的保安司令,率残部向共产党投诚。39163 年过去了,41 年过去了,现在乐昌县人民政府在长来镇为他修建了一幢两层楼房。他住进去后写了三封信,一封给邓小平,一封给杨尚昆,一封给王震。海外归来的龚楚,在信中向当年红军中的这些同事、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表示敬意和问候。他还给邓小平单独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他已从香港返回故乡。他从百色起义开始就与邓小平一起共事。邓小平任红七军政委时,龚楚先任红七军参谋长,后任红七军军长。羊城晚报海外版报道,邓小平从北京亲自给他挂了电话。龚楚当年曾在自己的家乡给朱德、陈毅带路寻找根据地,那是一个共产党员给自己的队伍带路。他后来又给陈济棠、余汉谋带路诱捕项英、陈毅,那是一个共产党的叛徒给敌人带路。“朱、毛、龚”中的朱、毛都不在了,项英、陈毅也不在了,陈济棠、余汉谋同样不在了,去p 还剩下他龚楚。人党与脱党,忠贞与叛卖,打白军与打红军,投降与再投降,出走与回归,人生90 年对他来说,变成了一剂难于言表难以下咽的至苦之药。失明的龚楚什么也看不见了,却能颤抖地紧握着话筒,听着话筒那一边当年红七军政委、现在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声音,涕泪纵横。孔荷宠与龚楚一样,在国民党内最后的军衔也是中将。他1943 年因为贪污薪晌,被国民党军法部门判处三年徒刑。出狱后失去了官场地位,在汉口、南京等地经商做小买卖。虽然他早已在国民党内无职无权,但鉴于自己的叛变行为,这位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革军委委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得不像躲避阳光的蝙蝠一样,在重庆、昆明、云南建宁等偏远之地隐名匿居。1955 年2 月,孔荷宠被公安机关查实后逮捕归案。392这样的人还需审判吗?历史已经对他完成了审判。1956 年8 月,他病死在北京公安医院。1995 年7 月,95 岁的龚楚在故乡乐昌县长来镇家中去世。一个人的生死,不过一劫,万劫不过是形容而已。“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有些禅语听来竟像警钟。孔荷宠万劫不复,龚楚竟然万劫有复。孔荷宠没有龚楚那样幸运,他死得太早。却也幸运,一早早结束了活得太长的龚楚那种吞噬灵魂的痛苦。393瞩目大西南一、一石数鸟人类的精神产品极其浩瀚,但个人的一生又极其短暂。于是古往今来,简单一句话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例子,就并不罕见了。于是很多人有了座右铭。蒋介石的座右铭是其恩师陈其美的一纸手书:“有万夫不当之慨,无一事自足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