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亮的一生

天天读书网(www.book.d78i.com)整理   完颜亮的一生,着实是一言难尽。随着国内近年对金史研究的进展,特别是对以《金史》为主、曾被大量“污染”的史料的不断剖析,他在我们眼中曾经近似于脸谱化的恶人形象,也在渐渐改变着。但是值得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本文绝非为他翻案之作——既无必要,我个人也实在没这个精力。只是觉得,相对全面地介绍他的一生,通过其中映射出的一些思考,对我们今天也多少有些参考价值吧。     此外,本文的基本立场是站在金国的角度谈论金国的事情,内容是借他这个主角,讲述一些在今天我们似乎不常阅读的关于金朝的历史。毕竟,作为中华泱泱几千年历史里的一个王朝,金朝几乎是被遗忘的一段时光——因此,从传统汉族正朔角度看去可能比较突兀,整体结构也可能比较松散;在尽量调整之余,能不能入各位的法眼,也实在是没有把握了。     我也知道,关于宋金的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如果正面描写金军的胜利,难免被扣上“汉奸”、“满族走狗”的帽子;但是,金史是二十四史中的一部分,金朝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中的一个朝代,这一点,恐怕也很难抹杀。如果定位为内战,立足点为金国的话,那么或许一些稍微正面的描写,也不是太过分的事情吧——何况,事情已经过去了将近千年……     那么,也就希望各位兄弟手下留情;说不定,换个角度看历史,也会有些什么收获呢?     先作揖了:)     等发布到十七章后,预计将在西西河和天涯同步更新。西西河那边,算我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做法也请大家多多包涵;这边,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接受一个新人的创作?     最后就是,这篇文章蒙一些朋友错爱,转载于一些网站上。本次在天涯发布之前,已经对内容进行了一些新的更动和调整,章节也略有变化;因此,希望各位兄弟看到其它地方的转载,就请不要转到这里了,也好让我慢慢重新把故事讲完,多谢:)     心平气和地讨论八百多年的事情,该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一、晋升)       翻开金史本纪第五,一个很不寻常的人就闯进了我们的视线。他,就是完颜亮。     完颜亮字元功,是辽王完颜宗干的第二个儿子,生于天辅六年(公元1122年)。作为宗室子弟,他和各位龙子凤孙类似,年纪轻轻就已经位高爵显:天眷三年(1140年)满十八岁的时候,各位大概还忙于高考,或者刚上大一;他呢?已经是奉国上将军了。     这个“奉国上将军”的名头听起来有点吓人,以金的官制品级来论,属于从三品上。放到地方,仅次于府尹;搁在朝廷,也在六部的正副部长——尚书、侍郎——之间了。     为了说明这个奉国上将军大致是个什么概念,下面就以金代一个军人晋升时所必须的六种军功来参照一下:     一曰川野见阵,最出当先,杀退敌军。   二曰攻打抗拒州县山寨,夺得敌楼。   三曰争取船桥,越险先登。   四曰远探捕得喉舌。   五曰险难之间,远处报事情成功。   六曰谋事得济,越众立功。     不难看出,金代军功晋升制度实际上相当的苛刻。而宗室子弟仅仅凭借天潢贵胄的身份,一出山便可获此高位,实在也让真正的行伍之人无话可说啊。     既然是武官,他自然少不得军旅实践。很快,他又被调进梁王完颜宗弼统领的军队中,摇身一变成为行军万户。     顺便说一句,这一段经历不长,却已经涉及了辽王和梁王两个王号。皇帝为自己家的兄弟及叔侄裂土封王,在历朝历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具体到金朝来说,这些王的属国又分几类:大国、次国和小国,数量是每类三十个,此外还有公主的封县,也是三十个。     不过,金朝毕竟是一个勃兴的新王朝,从中原现学来的这些制度难免有点消化不良;以这些封国的封号来看,竟分别是汉、辽、唐、宋、梁、秦、殷……等等以往朝代的名称。而上面说的辽王和梁王,就是这种情况。等到后来金世宗完颜雍上台,开始觉得不太对头了——这些 “皆昔有天下者之号,不宜封臣下”,说白了就是容易孳生诸王的野心啊——于是最终在大定二年(1162年),他把这些国号通通废掉,改以地名来代替。比如辽王,就改成了恆王;梁王也就成了邵王,等等。     王号的问题扯完了,咱们接着说梁王军中的行军万户完颜亮吧。其实,这位行军万户已经有了新头衔——骠骑上将军,品级自然也有了提高,成为正三品下了。     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再次升级成龙虎卫上将军。这一下,他的品级已经达到了正三品上,和六部尚书已经是平级了。当然,这是武职;不过,在文职上,他的地位甚至更高——出任中京留守,接着又被升为光禄大夫。而光禄大夫的品级,已经是从二品上了——即便是文官,看到这样的升迁速度,大概也只有望洋兴叹了吧。     这一年,奇人完颜亮22岁。     到现在,完颜亮已经是有职有权的高官了。不过,他的晋升之路还没有到尽头。三年后的皇统七年(1147年),完颜亮有了新职务——同判大宗正事,又加了特进。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同判大宗正事”,字面意思是“和判大宗正事一样”,也可以理解成“和判大宗正事一起”,其实就是判大宗正事的副手。这种用法,也可以在“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知某府/同知某府”之类的地方找到。     那么这个正职——“判大宗正事”,又是什么官呢?还从字面上看,可以把它理解成“判理大宗正(管控)的事情”。这里的“大宗正”是金朝的机构名,其实就是以前朝代的“宗正”,专门负责管理皇家宗室事务。而它的一把手,自然一般也由宗室人员来充任,历来位列九卿之中——而所谓“三公九卿”,地位一直极为尊崇;即便是副手“同判大宗正事”,那也是相当有声望了——按金官制,“同判大宗正事”为从二品,仅次于判大宗正事,又高于三品的同签大宗正事。     这么说,完颜亮似乎并没有提升,品级还是从二品啊。不过,管理宗室事务和中京留守,那都得是皇帝信的过的人才能干的;何况,掌握了宗室内部的详细情况,对一个有野心的人来讲,可以说是颇有助益的——这一点,我们后面再说吧。     刚才提到,他不仅就任同判大宗正事,还被加了特进。这特进,又是个什么意思呢?     “特进”是沿袭唐朝官制的文官品阶,它并不是管事的职官,而是虚位的散官;从特点上看,又有点类似于军衔。比如说,一位师长,他的级别是正师,军衔是大校——这个特进,就有点“大校”的意思。从级别上讲,特进当然不止是师级干部的水准,以唐制而论,它属于文散官的第二级,而它上面的第一级,就已经是“开府仪同三司”了;换言之,这个第二级的“特进”,也是很高级别的品阶了——如果以它在金朝的实际品级来说的话,特进就是“从一品中次”,一个很罗嗦的级别——从一品,中级,下等。     在金代文官的职位金字塔上,“特进”所在的位置,已经离塔尖很近了——在总共四十二级晋升台阶上,完颜亮的脚,现在已经踩在了正数第三级上。     从这一点看,完颜亮的官和衔又有点特殊——正常情况下,官职可以速晋,但衔级一般是靠资历慢慢积累的,所以很多官员往往是官高于衔;不过在完颜亮这儿却倒过来了,官是二品,衔却是一品——衔升得比职务还快,就好比我们大家突然发现一位上校营长似的——也算完颜亮的一奇吧。     半年后,还没在大宗正府把屁股完全坐热的完颜亮又升官了。这一次,他由宗室官员一跃进入中央最核心的机关——尚书省,成为尚书左丞。     “尚书左丞”是尚书省的一个官位,与“尚书右丞”相对,同为正二品。这缺少了“相”字的左右二丞,正是同一个尚书省内,带“相”字的左、右丞相的副手。尚书省是大金朝廷的枢机总管,能在如此要害机关“行走”,而且在单位人事榜上排名第六,完颜亮也算是够爽了。     这一年,完颜亮25岁。     次年六月,他在尚书省的排名由第六升为第四/五,升任“平章政事”。之所以是四/五,原因倒不复杂:毕竟,在尚书省的编制表上,本来就有两个平章政事啊,呵呵。     可不要小看这排名上一点点的变动。尚书左丞,还属于部门长官,而这“平章政事”及再之前的几位,就都已经是明文规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宰相了——《金史卷五十五•志第三十六•百官一》内明确写道:     尚书省    尚书令一员,正一品。总领纪纲,仪刑端揆。左丞相、右丞相各一员,从一品。平章政事二员,从一品。为宰相,掌丞天子,平章万机。     这段话还告诉我们,完颜亮的官职紧赶慢赶,终于追上他的衔级了——平章政事也是从一品。至此,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一品大僚了。     牛人升官的速度,就和牛人发财的速度一样地让人不可思议。又是半年后,完颜亮在尚书省的排位又提高到了第三名——这次,他升任为右丞相。文职如此,武职也没落后——两个月后,他又兼任了都元帅。     都元帅府,是金朝的最高军事机关,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军委(可不是中央军委哟,虽然是两块牌子一个班子,嘿嘿),于伐宋时设立。它的首长自然就是都元帅,为从一品,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军委第一副主席——关于这个都元帅府和都元帅,我们后面还要随着故事展开再慢慢予以介绍。     文为丞相,武为都帅,这样的尊荣岂是一般人可比的?何况,还是以年纪轻轻之身,同兼二职——皇帝金熙宗对他的信赖,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了的了。     这一年,完颜亮26岁。     平心而论,宗室子弟出而为官,起点肯定比一般人高的多。但是,居于庙堂之高,如此正牌的高干子弟那可不是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其中能混到完颜亮这个水准的,又有几人?放眼整个大金,统共才有几个丞相?几个一品?还不用说都元帅这独一号的职务了。而皇帝就把国权、军权都这么放心地交给他,若他本人是个草包——甚至再放宽一些,若他是个一般人——还有这可能么?     兼都元帅后两个月,完颜亮再次升官——大家已经习惯他一年数迁的速度了吧?呵呵——这回,新的职位是太保。     太师、太傅、太保,古代谓之“三公”,金朝谓之“三师”,那是当时普通人类所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在《志第三十六•百官一》中,三师那可是排名并列第一的官位啊。     他本来是从一品——文、武、衔都是从一品——而现在,因为升级为太保,终于成为正一品了。     不过,太保作为太子的三师之一,任务是“师范一人,仪刑四海”;而隋唐以后,三师整体没落,渐渐成为礼仪性的虚衔。虽然这份信任和赏识是没话说的,但也似乎多少有了点明升暗降的意思;于是,为了表明不是降,同时金熙宗又升他为领三省事。     所谓“领三省事”,就是“统领三个省的事务”。这三个省,是金太宗于天会四年(1126年)设立的,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简单而不太精确地说,尚书省就是中央的执行机构,中书省大致相当于负责决策的宰相府,而门下省则是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部门,有点儿大内总管的意思。     一共就这么三个省,还都归一个人管——这个“领三省事”的威权到底有多大,也就可以想见了——说白了,全天下的人和事,即便是皇帝身边的事,他都能管的到!     一个年轻人,仅仅用了九年,就已经爬上整个金国的权力巅峰——当然,是臣子所能爬上的巅峰——内治宫掖,外管地方;文为帝师,武为都帅;真个要名有名,要权有权,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经常看到有人说,当年的王洪文是坐着火箭上去的,出任党中央第一副主席的时候,才三十五岁。那么完颜亮又是坐着什么上去的呢?且不说那时候的火箭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火箭,也且不说这个副主席的排名如何;只说一句:这时候的完颜亮,才27岁。     即便是被某些人不住口夸赞的“林副统帅”,二十几岁的军团长,与完颜亮相比,也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二、受贬)     古话说:盛极必衰。即便是完颜亮,即便年纪轻轻的他已老于宦海世故,终究还是躲不过极盛之后的衰落。一方面这是历史规律,另一方面,却也跟他自己的性格及位置有关。     说了这么多,这完颜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样的性格,能促成他的飞黄腾达?又是什么样的弱点,最终使他高高地摔了下来?     金史中说他“为人僄急,多猜忌,残忍任数。”这就奇了怪了,一个如此性格的人,怎么可能连连高升呢?     说到这里,不由就想到了那位著名的王莽先生。在王莽自立为帝以前,又有谁会觉得他是个野心家呢?大家交口称赞的正人君子,又孝顺又谦恭,做事又有能力,简直就是个模范干部。可一转眼,人家就篡了汉。     究竟是什么骗过了皇帝的明察,和群众雪亮的复眼?     没别的,就一个字:装。     在完颜亮还是尚书左丞的时候,一天皇帝和他聊天。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就说到了爷爷太祖完颜旻,之后又说到太祖开创金朝的艰难的时候,完颜亮已经是“呜咽流涕”了。表现这么突出,却又并不突兀,而是非常合情合理——不管怎么说,完颜亮毕竟也是这位太祖完颜旻的孙子啊——搞得金熙宗大为感动,觉得他实在是位很孝顺也很忠心的臣子。于是很快,这位尚书左丞就被晋升为平章政事。     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便是哭上一万次又会如何?地球照样平稳地转悠着,也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可完颜亮只是这么一哭,就把自己哭成了宰相。他拿捏火候的本事,能不让人慨叹?     在那以前,他当中京留守的时候,可是“专务立威”,一副很干练很果断、很公正很严肃的样子,“以厌伏小人”。在群众眼中,这不正是“好官”么?及至官居极品后,他更加用心地打牢群众基础,想尽办法让大家满意,并起用名门望族的后人,“结其欢心”。说起来,这可就是在“大宗正”工作的好处了——谁是谁的子孙,谁和谁有和血缘瓜葛,谁和谁是世交、是世仇,那可都绝对是清清楚楚,结其欢心自然也得心应手。     而这样的好干部,官员们巴结还来不及,又如何会说他的坏话呢?     金熙宗觉得他忠心,群众觉得他能干,官员又都说他好——这样的人不升官,那也真是没天理了;换各位来做皇帝,非要硬捂着不升他,怕也是说不过去吧?     只是,他最终还是摔下来了。     而这一摔,起因却真可以算是“天意”了。就在三月,他刚刚升完官,四月就发生了天变。先是夜里大风雨,咔嚓一声,雷劈了寝殿不说,居然还把龙床的帐幔给点着了,搞得金熙宗赶快跑到别的殿里躲了起来。堂堂天子,被天父“雷霆震怒”地这么教育了一下,战战兢兢之余,实在是很没面子。     这还没完,紧接着,更古怪的事情发生了:有司奏报:龙在利州榆林河上打起来了!有道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这其数不详的龙们一斗起来,更是大风顿起,结果是地面上百分之六七十的房屋倒塌,“瓦木人畜皆飘扬数十里”,仿佛断线风筝一般。事后一统计,惨啊!死伤了几百个人,连父母官都阵亡了一位:有个叫石抹里的同知州事,给倒塌的房子砸死了……     天子天子,作为老天的儿子,总喜欢说自己是奉天承运。可如今才发现,尽管用心奉来奉去,合着老天这个爹一点也不满意啊!没办法,照老规矩下个罪己诏,检讨自己的不对之处,希望天父原谅吧。     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皇帝一般都是懒得亲自写诏书的,除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勤起政来不要命的异数以外,大部分都是下面人帮着写的。对一个臣子来说,能被皇帝选中来草写诏书,且不说是无尚的光荣,起码也是有了弄权的资本,字里行间夹塞点自己的意思,那还不是小菜?——可是此诏非彼诏,“罪己诏”,那能是什么好差使么?把皇帝的错误说轻了,皇帝和群臣肯定认为你想通过糊弄天子来糊弄上天:天降灾异示警,汝竟轻描淡写,是何居心?而把皇帝的罪过说重了,以金人后裔爱新觉罗·雍正的说法,岂非又是“肆其狂吠”?     轻了重了,都是死路一条,这中间的分寸,可实在难拿捏的紧啊。     果然,这一次就轮到受命草诏的翰林学士张钧倒血霉了。鉴于如此诡异的征象,张钧认为诏书中应该“深自贬损”,于是写的草稿里就有这么几句:“惟德弗类,上干天威”,“顾兹寡昧眇予小子”,诸如此类,等等等等。金熙宗看了以后,大概还处于“被天爹教育”之后大脑发懵的状态,没说什么;臣子们可没这份郁闷,脑子都清楚着呐——这不,马上就有一位叫萧肄的参知政事(宰相)跳了出来:     “弗类是大无道,寡者孤独无亲,昧则于人事弗晓,眇则目无所见,小子婴孩之称,此汉人托文字以詈主上也。”     如此看来,张钧的文章哪里是替皇帝向上天检讨,简直就是对皇帝的恶毒攻击嘛:又是大无道,又是孤单一人,又不懂事,又是瞎子,而且还是个小瞎子——这些xx汉人啊,就是用文字骂您呢!     真狠啊。后世的康雍乾三帝,很爱用的一个词就是诛心——而萧肄的这几句话,正如一把把雪亮的钢刀,直往张钧的心窝捅去!     那么,难道是金熙宗看不懂汉字,或者不懂汉文化,才被张钧这等小人钻了空子?——当然不是。实话说,金熙宗的汉化水平……这么说吧,他可要比当时大宋一般子民的文化水准高多了,这些咱们以后再提;而当时居然没能看出来,也只能解释为神志恍惚,一时没留意了吧。     可认真说起来,在罪己诏里要是看不出皇帝不好,那还罪个什么劲儿呢?“天纵英明”,说说就算了;果真是天人有感应的话,英明的君主又怎么会得到上天的警告呢?必然是君臣有失嘛——所以说,“写罪己诏”这活儿实在不是人干的:大笔一抡、深刻检讨之后,从皇帝到大臣、甚至连所有管事的小吏都给得罪了,灾变平息之后,写这诏书的同志还怎么在官场混?而这把柄,却又异乎寻常地好抓,你看,不费吹灰之力,萧肄不就有所斩获了嘛——何况,还是用阴险毒辣的排比手段,说皇帝是个瞎了眼的小傻x呢?     听到这样的解释,金熙宗当场就崩溃了。他气急败坏地命令卫士把张钧拖下去,打了几百板子——噫,人还活着?这下彻底气疯了,也不管身份不身份了,亲自冲上前去,用自己的短剑划开了张钧的嘴,最后当场把他剁成肉酱——鲜血,当然溅红了别人的顶子:那位揭发阴谋的参知政事萧肄,因此“功绩”受赐了通天犀带。     这里也顺便感慨一句: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太多了,眼看着别人因为自己的一句话当场毙命,也不知这受了奖赏的人心里是个什么感觉?     而这位有了新犀带的萧肄,后面我们还要说到。     张学士因为“诽谤”,被杀掉了。可金熙宗仍然是余怒未消,大声质问:他敢这么写,是谁主使的?     以我看,问这样的问题纯粹是脑子有病:拟写罪己诏,当然正是皇帝自己要求的。里面写上了些缺点不足,那也是罪己诏里该有的。人气疯了,也就什么都忘了——这会儿看着草稿,又开始找起背后黑手了?     当然,是不是有人授意张学士那么写,也很难说。但是一个大方向是不变的:说到底,即便有人授意,那也是你皇帝要发布罪己诏,自己又懒得写才引起的。一直追溯回去,最后该杀的,当然也只能是英明的皇帝陛下自己喽。     可就又有一位大臣,尚书省的左丞相完颜宗贤闪身出来上奏:这个啊,其实是太保的意思。     你看,罪魁祸首、背后黑手立刻就被揪了出来;敢情,高级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金熙宗听了以后当然也是浑身不爽,可太保毕竟不是翰林,也实在不好再当场做他一地肉酱,于是就把这位太保摘了帽子,撵出宫去——比起当廷惨死的张学士而言,完颜亮运气算是好多了,不过是贬官而已。这一次,他的新职务是领行台尚书省事。     这个“领行台尚书省事”,就是“统领行台尚书省的事务”,而“行台尚书省”,则是金熙宗创立的地方机构。天会十五年(1137年)十一月,还是这位金熙宗,下诏废掉齐王刘豫,他的齐国也被改建为行台尚书省,衙门设在汴京。从这废掉齐王一事,又能引出岳飞抗金的渊源,篇幅太长,这里就不提了。     仅仅十个月后,由于宋金和议,河南这块地方划给了南宋,行台尚书省这个衙门自然不能一起划过去,于是就向北搬家,一直搬到了现在的北京附近,并取代了当时的燕京枢密院,成为了新的行台尚书省。顺便说一句,只过了两年,行台尚书省就又迁回了汴京——看来,只要还有赵构这个窝囊的宋高宗在,得来的地盘也是别想保住的。     行台尚书省与中央的尚书省,官员设置区别不大,功能类似,实际就是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小了一号而已。也因此,行台尚书省的各个官员,比中央尚书省的同名官员要低上一等。     官小了一号不说,还从高居庙堂俯瞰众生的位置一下跌为地方行政长官,这个巨大的落差对一贯升官升惯了的完颜亮是个怎样的打击,也是可想而知的了。而面对这样的打击,一般人的反应无非三种:夹起尾巴做人,庸庸碌碌地混下去;或是从此消沉,自暴自弃;或是努力奋斗,争取官复原职。     而我们的完颜亮先生,又是如何做的呢?     三个字:他急了。     (三、招逆 1 )     不算完颜亮,直接影响了后来整个金国命运的,一共有九个人。     按我们故事的出场顺序,第一位就是完颜亮任中京留守时结识的萧裕。     九人名单第一位:萧裕     萧裕(注意,不是上文提到那位参知政事萧肄),原名萧遥折。认识完颜亮那会儿,他还是位驻守中京的猛安,级别不算高也不算低,是个从四品——且慢,这个“猛安”,又是个什么官儿?     原来,“猛安”是“猛安谋克制”中的一级官制;而猛安谋克制,则是金人特有的一种军事组织制度。     当女真人还处于氏族发展阶段时,为了围猎方便,往往会产生一些临时性的组织,以便大家齐心合力对付猛兽;后来,大家发现这套制度不仅可以对付猛兽,就是对付异族乃至攻村略寨也挺好使——于是,这些组织又渐渐演变为平时生产,战时冲杀的半固定组织;再以后,随着女真的强力崛起,这样的组织,也就基本转化为以军事作战为主要目的、生产自给为辅的常设性军政合一的地方机构了。     换言之,猛安谋克制不仅仅是军事组织制度,其中还搀杂着相当多的军屯特色:大家伙儿平时都是种地放牧的良民,头人说:要打仗——于是,就打起了仗……     而“头人”的代表,就是所谓的“猛安”和“谋克”。从《金史·兵志》的解说来看,谋克是百夫长,而猛安是千夫长。这就是说:谋克,大约可以换算为现在的连长;而猛安,则大约介于营长与团长之间——说起来,团参谋长倒是级别近似,可惜不是团队主官;那么,还是翻译成“加强营营长”似乎更准确一些吧。     实际上,“猛安谋克制”作为金朝正规军的组织制度,其中的职务当然不仅限于猛安和谋克两种。比如,还有能够辖制十位猛安的“万户”,即“万夫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师长;而在谋克之下,也有着“五十夫长(加强排排长)”、“十夫长(班长)”和“五夫长(战斗小组长)”的编制。     “猛安谋克制”的这六级编制,以今天军事编制学的眼光来看,确实有些失之简单率性和线条粗疏。例如,万户之下就是猛安——要么一万人,要么一千人——缺乏中间层次,不能说是个很优秀的制度。但是,就是这么套并不完善的组织结构,完全撑起了金军的骨架,并在战火实践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何况,名义上的“千夫长”,未必只管一千个人呢……     金太祖继位后,进一步改革了猛安谋克制度,使其更适应“军民同管”的实际需要。他规定:过去的百夫长,也就是谋克,现在要管三百户;而千夫长猛安,管辖范围还是谋克的十倍,也就是三千户。如此一来,猛安的级别势必要调高,再也不能用过去的副团级来打发了——罗嗦了如此一堆,其实只是为了证明:猛安萧裕是从四品,而不是县团干部的七品,本身还是有道理的……     从官秩上,萧裕与当时的完颜亮还差着四级;可是,当大家心有别图的时候,级别那就从来不是问题——他早就发现这位完颜小爷志向不一般,于是就偷偷巴结着说:     “留守先太师,太祖长子。德望如此,人心天意宜有所属,诚有志举大事,顾竭力以从。”     意思很明白了:过去的留守、太师,你的父亲辽王,那可是太祖的长子啊。有如此的德望,无论是人心还是天意都应该有个交代。要是想干点大事,咱没二话,死跟你了。     这话清清楚楚就是谋大逆了:好家伙,煽动皇室成员造反,这还了得?举报上去,萧裕同学肯定得被“嚓”地一声,满门抄斩啊——过去的皇帝吃不好睡不香,日夜忧愁的,难道是“不够发达的生产力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么?——还不就是这些威胁他稳坐皇位的宫闱秘谋!     萧裕当然不是弱智,如此危险的话还要讲给完颜亮听,自然也是苍蝇专叮有缝的蛋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只能承认:萧裕,的的确确是好眼光,好口舌!     而为了更明白地了解他这些话的弦外之音,或许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金国历代皇帝又是怎么一代代承续下来的……     如果要追溯完颜氏金国的根源,大约要从金始祖函普算起。     函普本人来自高丽,并不是完颜氏部落的人。但他成功地劝止了部族殴斗,完颜部落为了感谢他,专门将自己部落中一位六十岁仍未出嫁的“贤女”配嫁给他。这时候,函普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了;而那位贤女,居然也陆续为函普生下了二子一女——此时,这对新夫妻的总年龄已经达到了一百二十多岁,也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以今天的观点,居然有此咄咄怪事发生,无论是完颜部落还是迎娶超老新娘的函普本人,其心理都是够变态了。只是,那会儿风气不同,女真民族习惯也不同,还是尊重他们的选择为好——《本纪一》中更是直截了当地称赞说:     始祖娶六十之妇而生二男一女,岂非天耶?     是啊,铁树都能开三次花,谁又能说老天没有保佑大金?这以后,皇帝的位置就延着儿子 - 孙子 - 曾孙子……的顺序传了下去,依次是     金始祖   ↓   金德帝   ↓   金安帝   ↓   金献祖   ↓   金昭祖   ↓   金景祖     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位都是由金熙宗,也就是现在这位皇帝在天会十四年(1136年),一并追尊的。其实,他们几位还在世的时候,也无非就是个部落首领而已;尊称这“祖”那“帝”的,无非是他们子孙的一点孝心而已。继续下去,则依次是     金景祖   ↓   金世祖   ↓   金肃宗   ↓   金穆宗     有意思的是,金景祖是金世祖的爹,这倒没什么;可是少见的是,他同时还是金肃宗和金穆宗的爹——得,这示意图还得重新标注,如下:     金景祖 ----- 大家的爹   ↓   │   ↓   金世祖 → 金肃宗 → 金穆宗 ----- 儿子们     闹了半天,金景祖的二儿子就是金世祖,四儿子就是金肃宗,五儿子就是金穆宗!实在是多子多福啊——要是康熙的儿子们也有这个待遇,知道自己兄弟们中间能出三个皇帝,还会斗得那么激烈么?     同样的,这几位皇帝也还是金熙宗追尊的,时间比上一拨晚一年,也就是天会十五年(1137年)。     绕是兄弟多好说话,也有通通变老的一天啊。再往后,大位终于还是传给了下一代——金世祖的长子金康宗。在他以后,皇位又走了条横线,终于落在了他弟弟,金世祖的二儿子金太祖手中。而正是在金太祖执政期间,金国全面崛起,真正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帝国,再也不是那种部落小邦了。     可是,兄弟轮回还是没有完。刚刚说到,金世祖的大儿子是金康宗,二儿子是金太祖,之后,四儿子金太宗又即了位。眨眼间,兄弟间又出了三个皇帝!这还没完,金太宗又确定了他的弟弟完颜杲为“谙班勃极烈”,也就是女真语中的“皇储”。     金景祖 ----- 大家的爹   ↓   │   ↓   金世祖 → 金肃宗 → 金穆宗 ----- 儿子们   ↓   ┌——— ← ———┙   ↓   金康宗 → 金太祖 → 金太宗 - - ----→ 谙班勃极烈 完颜杲     眼看着,四个兄弟轮流当皇帝的纪录即将出现;不出意外的话,大金的皇位,完全可能这么有条不紊地传递下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意外”说来就来——完颜杲这位未来的皇帝,居然在金太宗之前就死掉了!            (四、招逆 2 )     这一下,问题就变得很麻烦,而谙班勃极烈这个位置,也就空了两年。别的职位空了,大家还巴不得立刻冲上去用自己的人马填空;可是对皇储的人选指手画脚、胡乱推荐,那可是臣子大忌,谁又会吃饱了没事给自己找灭门之祸?仅仅“冀图拥立不世之功”这个罪状,就足够把全家拉出去剁上一百次啊一百次的了……     但老这么着,也实在不是事。不说别的,只说金太宗要是有一天不打招呼,自己就骑着仙鹤去西边视察了,整个大金可怎么办才好?终于,有几位勋国重臣看不下去了,联名建议立储——“联名建议立储”短短六个字,又浓缩着多少的政治经验啊……     那么,谁来催以及建议立谁,也就成了大问题。不用说,普通臣子还没有对皇储人选说三道四的资格,只有真正的大金重臣才说的上这个话。于是,在都元帅府中     排名老二的左副元帅 完颜宗翰   排名老三的右副元帅 完颜宗辅   排名老四的左监军 完颜希尹     这么三位相当于今天的军委第二、第三、第四副主席(如果有这么个位置的话……)的军国重臣,就联合起来找辽王、太师完颜宗干了……     等等,怎么只见老二老三老四?这么大的事情,排名老大的家伙怎么不出面?     因为,这个老大……就是已经死掉的原皇储完颜杲……     在当时的大金,完颜宗干那是一言九鼎的军国老臣;更重要的是,几位重臣推荐的人选,正是完颜宗干自己的养子,完颜亶。     完颜亶(音dǎn,明亮的意思)本名完颜合剌,恰好出生于宋金缔结“海上之盟”、合力攻击大辽的关键时刻;他的爷爷金太祖大喜之下,亲自赐名“(宋金两军)合啦”以纪念这个光荣时刻——当然,正规写法还是“合剌”。而从反动的血统论角度来分析,完颜亶属于标准“根正苗红”的宗室子弟,实在是个挺合适的接班人——在金太祖的众孙子中,他的位置颇不一般:金太祖的嫡长子,名叫完颜宗峻;而完颜宗峻的长子,不偏不倚,正是这位完颜亶!     他爹完颜宗峻,也是金国的军人;作为太祖贴身的“合扎猛安(亲军千夫长)”,完颜宗峻一直跟着太祖东征西讨、积劳成疾,很早就离开了人间。之后,才六岁的完颜亶就被寄养在辽王、太师完颜宗干的家里。因此,要把这么有希望的皇储候选人推举上去,自然需要完颜宗干首肯。而完颜宗干,当然也乐意皇帝出于自己家(好在是个养子,真要是自己的亲儿子,他恐怕也未必敢应承),于是这个意见就被上报给了金太宗。     从另一边讲,金太宗并不是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无奈完颜杲命薄,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么,还要不要再从自己的弟弟中选接班人呢?可以是可以,问题是选谁呢?自己这一辈够资格接位的人,已经死光了啊……     别说他们,就连自己的子辈,年纪也都不轻了——何况,各派别内部关系盘根错节,无论选谁不选谁,问题都是一大堆。例如,后文中我们还要提到的完颜宗磐就是一位“麻烦制造者”,他满以为自己将是皇储,心高气傲之余,不料大位旁落,一气之下,又造成了以后的政局跌宕——这个事情,我们也放到以后再说。     而现在,大臣们建议从自己的孙辈中推荐皇储,倒是一条新路。就这么着,经过几位重臣三番五次地苦劝,金太宗终于下定决心,抛弃所有“宗”字辈的候选人,跳过一代,直接册立十四岁的完颜亶为谙班勃极烈!     于是,我们的示意图再次更新:      金景祖               ----- 大家的爹     ↓     │     ↓    金世祖 → 金肃宗 → 金穆宗    ----- 儿子们                ↓     ┌——— ← ———┙     ↓    金康宗 → 金太祖 → 金太宗 → ┐ --- × 谙班勃极烈 完颜杲           ┆ ↓           ┆ │   — — — — ┆ — — — — │ --- × 所有望眼欲穿的“宗”字辈   ┆ ↓   ┌—-- ← ----—┙   ↓    谙班勃极烈 完颜亶          ----- 大奖得主       ——谁能告诉我,写到这里为什么就想起了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呢?     于是,在一纸人事命令面前,尚在幼冲之年的完颜亶已经成为了大金未来的主人;与此同时,一句来自爷爷辈皇帝的警告,也彻底推走了他的童年——尔为太祖之嫡孙,故命尔为谙班勃极烈,其无自谓冲幼,狎于童戏,惟敬厥德。     一言以蔽之, “从小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联想到后世女真,也就是满清初中期的皇子们天不破晓就得爬起来读书的情况——这么小小年纪就当上皇储,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有趣的事情……     皇储风波已经过去,金国也有了未来的皇帝,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危机已经消弭于无形,何况还是大臣力荐、再加皇帝亲准,方方面面都挺完美;无论怎么审视,也看不出哪怕一点宫廷内乱的征兆。在“接班”这个压倒一切的最重要问题上,或许现在的局面未必是最最完美的结果,却也相当令人欣慰;不管怎么说,总比“在血雨腥风中交班”要好多了吧?     那么,大家有什么理由不长长地松一口气,松弛一下紧张了两年有余的神经呢?     可是历史再次告诉我们:这件事情,至少导致了两个人们完全意料不到的结局。     第一:大金的汉化过程,从此出现了强烈的加速趋势;而新的政治斗争内容,也因此尖锐起来。     在完颜宗干家里,完颜亶从小接受的就是整套的中原汉文化教育,他的老师、辽国进士韩昉,压根就是个儒生,一天到晚给他灌输的全是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此“曲”非“元曲”,泛指歌律)。有这么个宝贝老师朝夕相处,完颜亶就是想不被汉化也不可能——何况,他自己本也非常喜欢中原文化呢。     关于少数民族由于倾慕汉文化而主动进行的汉化,一般文章很少提到,这里就多罗嗦两句,讲讲完颜亶十来岁时的一件事吧。当时,他的老师韩昉做词如下:       琼花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扬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户,燕燕莺莺飞舞。怎奈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     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草归去。     典型的宋词路数,倒也没什么稀奇;稀奇的,却是女真人完颜亶听后的表现——他当即针对词中的“芳草”、“寻芳”,背出《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针对“金衣”,背出唐人杜秋娘《金缕衣》中的“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针对“才子倒,玉山休诉”,又背出李白的《襄阳歌》中“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老实说,这个水准别说是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就连大宋境内的正牌儿读书人(还不是一般百姓),恐怕也未必是人人可及的吧……     这样一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当然不会得到女真守旧贵族的衷心称赞;他们说,完颜亶“尽失女真故态”、“宛然一汉家少年子”——话里话外,“看不惯”三个字简直是呼之欲出。不难想象,这么一位热爱“执射赋诗”、完全沉迷于汉文化而不可自拔的皇储,又会与传统的女真贵族有多么大的区别。     由此,他上台以后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对当时近似于奴隶制的政治体制和文化制度进行全盘汉化式的改革,也就丝毫不奇怪了。如果说,从前的大宋对金国来说,还只意味着可以随便抢来的一块块地盘而已的话,那么现在,大宋的政治和文化灵魂,正在假完颜亶之手,坚决而不停顿地注入着大金的肌体。还记得大金前代的这皇那帝的么?正是他一个个亲自追奉的——谁又能说,这与他头脑中隐伏的“名正则言顺”的汉家意识无关呢?     实在说,女真是一个汉化得非常彻底的少数民族政权。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正是由完颜亶跨出的;尔后直到世宗末年,这个汉化的步伐才渐渐放缓——因为,整个大金早已经脱胎换骨了……     一个制度能够延续,必然有既得利益阶层和势力的全力维护。这也就决定了完颜亶的改革,必然遭到守旧女真贵族的反抗;其中,过去扶他上台的功臣完颜宗翰,终于也成为了他的绊脚石——这里的事情,我们将在以后的故事中展开介绍。     第二:大金的命运,至此完全拐弯。     不管怎么说,完颜亶还是金太宗亲自选定的接班人。但是,金太宗只能选自己的接班人,却无法再选定完颜亶之后的接班人了;而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如前所述,在辽王完颜宗干家里,完颜亶度过了他充满了汉文化意味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但是,他并不是辽王家里唯一接受这种教育的人。     另有一位小孩,比他小了不到四岁,也与他一起成长。他们志趣相投,都喜欢中原文化,关系也很亲密。如果说完颜亶的汉化非常彻底的话,那么这个小孩也绝不逊色——如果不说更彻底的话。     这个小孩就是辽王的二儿子,名叫完颜亮。  五、招逆 3     由于辽王的养育之恩,加上幼时的友谊,完颜亶对完颜亮自然是相当信任。在完颜亶即位成为金熙宗后,完颜亮屡创做官佳绩,年纪轻轻便一飞冲天,甚至坐上了都元帅的宝座——说来说去,正是“亲恩加旧情”,才是完颜亮高速晋升的极重要原因。     而“都元帅”一职,又岂是轻易可以与人之物?作为大金“中央军委”的都元帅府,其头面人物都元帅,正是“以武立国”的大金朝廷中,说一不二的至高权位啊。     实际上,截止完颜亮升为都元帅为止,这个职位一共也才设立了二十三年零两个月;而他的前任,也不过只有区区四人而已。细细数来,完颜杲是第一任,超一流猛将、赫赫功臣完颜宗翰和完颜宗弼分别是第二、三任,护卫出身、也有战功的完颜宗贤是第四任。这其中,死在谙班勃极烈位置上的完颜杲我们已经简单提过了,而后面的三位,都将在我们的故事中陆续亮相。     ——那么,如果抛去富贵不言,这时候的完颜亮,会不会因为已经晋升为第五任都元帅,而多少产生一些非分之想?毕竟,第一任的完颜杲,那是正八经的皇储啊!     回看上文中的大金传位顺序,我们不难发现,女真的民族规矩是“兄终弟绍”,尔后是“父终子及”——而所谓“父子”,在这里特指父辈和子辈。在这一点上,女真人与汉人习俗确实是不太一样:汉人讲究“立长立嫡”,也就是说继承人必须是长子,必须是正房大老婆生的;而女真人这方面,明显就没那么多穷规矩。     可如今,曾经的女真氏族部落已经演化成为大金国,地盘也一再向南发展,目前已经扩张到中原了。汉人的风气,不可能不影响到发展和变化中的女真民族;所谓“立长立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时人们的心理。对于汉化得非常彻底的完颜亮来说,当然也不会例外——当然,汉文化对完颜亮的影响远不止是这些,后文中我们将慢慢论及,这里就先不铺开了。     那么这个“立长立嫡”,又怎么会不影响到完颜亮的心理呢?不错,他爹是辽王,不是金太祖的嫡子;但是,辽王毕竟也是金太祖所有儿子中的老大啊——而金熙宗完颜亶的爹完颜宗峻,就因为占了“嫡子中的老大”的光,就会比辽王更“名正言顺”的多么?难道只因为不“嫡”,“长”就没用了么?     以完颜亮的角度再深一步考虑,问题就更加 “不合理”:金熙宗他爹压根儿就不是皇帝,而只不过是丰王;直到这位孝顺儿子继位以后,这才追尊他那死去的王爹一个“景宣皇帝”的大号——而丰王和自己的爹辽王,那能是一个水准么?     辽王完颜宗干,是个军功赫赫、极有能力的人;曾经也是执掌大权,也拜太师,确实称的上深孚人望、国之柱石;真要当个皇帝,似乎也没有什么不行——而相比之下,丰王又算个啥?     前文我们多次提到,完颜亮是金太祖的孙子,而这时候正在位的金熙宗完颜亶,也是金太祖的孙子——总的来说,大家是堂兄弟的关系。     于是,所有思考都可以浓缩成一个问题:反正大家都是孙子,既然那孙子能当皇上,为什么我就不行?     ——这个简单的问题,也已经让完颜亮郁闷很久了。     然而,完颜亮那是何许人物?心里郁闷,脸上可是一点都看不出来;不仅如此,事事尽力逢迎,还被百官、宗室乃至皇帝本人看做是大大的忠臣。从这个角度看,完颜亮的城府之深,心计之工,的确远远超过他自己的实际年龄。     但是,心里存了这个念头,就不可能一点也不流露出来——不流露那是对一般人的,对自己认为是心腹的人,可就不是这样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2
正序
倒序
完颜亮的一生
完颜亮的一生-2
完颜亮的一生-3
完颜亮的一生-4
完颜亮的一生-5
完颜亮的一生-6
完颜亮的一生-7
完颜亮的一生-8
完颜亮的一生-9
完颜亮的一生-10
完颜亮的一生-11
完颜亮的一生-12
完颜亮的一生-13
完颜亮的一生-14
完颜亮的一生-15
完颜亮的一生-16
完颜亮的一生-17
完颜亮的一生-18
完颜亮的一生-19
完颜亮的一生-20
完颜亮的一生-21
完颜亮的一生-22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颜亮的一生
颜亮的一生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