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战争在东晋大获全胜的演出中落下帷幕,而北方群雄并起的好戏才刚刚奏响序曲。 三十一章 慕容复国 我最初接触“慕容”二字,源自金庸先生武侠著作《天龙八部》中的“北乔峰、南慕容”。他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精神,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复国精神,书中的慕容家族是皇族,这个皇族的原型即为慕容鲜卑的燕国。“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三节中的燕子坞、参合庄,隐射燕国皇子之家与决定慕容燕国生死命运的参合陂之战。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诸多人物来源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其《笑傲江湖》更是集魏晋人物于大成,令狐冲的原型阮藉、林平之的原型慕容冲,岳不群的原型慕容垂,于沧海的原型姚苌,左冷禅的原型苻坚,只不过他对苻坚的理解不那么深刻罢了,我想,我不会看错金庸老先生。 岳不群是不折不扣的伪君子,那么慕容垂呢?岳不群为了实现个人野心,一统五岳剑派,慕容垂为了中兴燕国,登上皇位,他们采用的手段相同,表面一套,背地一套,忠义仁爱不离口,背信弃义不离手。 慕容垂字道明,关于他,前文有过一段详尽的记载,慕容垂与三国昭烈帝刘备有的一拼,两人有太多相同的地方,身材差不多高,慕容垂身高七尺七寸,仅比刘备高两寸,同样手垂过膝。二人都曾寄人蓠下,所不同的是慕容垂属于鲜卑皇族子弟,身负灭国之恨,刘备起于炎刘破落皇族之家而已。刘备有枭雄之名,慕容垂世雄东夏,二人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宽仁惠下,并有仁声。慕容垂有一点大大的强过刘备,他是一位攻无不取,战无不克的名将,自十三岁带兵未尝一败,以武功名震四海的桓温便是败在此人的手里。 淝水大败,前秦诸军皆溃,只有慕容垂从容率军在桓冲的眼皮底下从郧城全身而退,行至半路,侦骑来报,天王苻坚率千余败骑投靠他的大军。慕容垂诸子侄以及手下诸将顿时人人兴奋雀跃,个个摩拳擦掌,认为杀死苻坚复国成功在望。 儿子慕容宝劝他说:“家国倾丧,天命人心皆归于父亲,但时运未至,故韬光养晦耳,今秦主兵败,委身于我,是上天借机兴复大燕,且立大业者不顾小节,行大仁者不念小惠,愿父亲不要因为意气微恩而忘社稷兴复之大任!”慕容垂的回答大义凛然,“你说得对,然彼以赤心投命于我,奈何害之?天苟弃之,不患不亡,不如保护其危难之时以报德,待其衅而图之,既不负心,且可以义取天下!”王猛曾经数次想加害慕容垂,苻坚总是保护他,慕容垂是顾及到苻坚的仁义才不肯痛下杀手的吗?当然不是,慕容垂说得很明白,他赞同儿子慕容宝的话,复国是第一要务,是大业,可如果此时此刻落井下石,一定会背上不仁不义的罪名,为天下所笑,如何号令群雄,使百姓心悦诚服? 慕容楷并不同意慕容垂的看法,宋襄公因仁丧师,韩信因义亡命,妇人之仁自古取败之道,正容说:“夫邻国相并,自古如此,秦强而并燕,秦弱而图之,以为报仇雪恨,非负心也,昔夫差不纳子胥之谏,取祸句践,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表也,愿叔父不弃汤、武之成踪,追念韩信之败迹。乖彼士崩,斩逆氐,继洪烈,复宗祀,建中兴,若释数万之众,授人长剑之柄,是自取祸败,愿叔父勿疑!”吴王夫差,汉代韩信,他们的下场不够悲惨的吗?还是学一学商汤和周武王吧!参军赵秋力争道:“明公当复燕国,著于图箓,千载一时,今其会也。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之地亦非苻氏之有也!”一时间,群情激奋,慕容垂的亲信们随声附和,劝慕容垂杀苻坚。慕容垂不为所动,徐徐道:“我昔为太傅所不容,投身无所,逃死于秦国,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自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我当怀集关东,从复先业,关西我誓不取!君子不恃乱,不为祸先,且静观之!” 慕容垂迎苻坚入军中,将三万大军的兵权交给天王苻坚,随秦军西归。后人猜测慕容垂交还兵权不造反的原因有二,一是象他说的那样欲先报秦主之恩,然后再复家国之大业。二是说当时他所统辖的军队并非忠于他的鲜卑军队而是混编的大军,慕容垂没有把握煽动他们起兵叛乱。 其实慕容垂自己已经给出答案:“君子不恃乱,不为祸先,”君子不仰仗作乱,接着他又引用道教《通玄真经》中的话说,“不为祸先”,道教提倡以柔克刚、后发制人,他思路清晰地指出,不做出头鸟。由于他本身是鲜卑人,亲身体会到前秦统治下潜伏的民族矛盾。他知道淝水大败之日就是前秦政权瓦解之时,所以他说:“若氐运必穷,我当怀集关东,从复先业,关西我誓不取!”明确地道出他的复国战略,攻取关东,恢复燕国。 在他复国战略的思路下,苻坚的生死与他复国完全没有关系,他要的是关东之地,而非关中之地,杀一苻坚使自己身败名裂,成为众矢之的,以慕容垂的老谋深算断断不会取的。 他不肯放第一枪,丁零人翟斌可不管那一套,率先在洛阳扯旗造反。丁零也叫丁令、丁灵、钉灵,是中国古代的北方民族。周代后期,即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以下有毛,马蹄善走,看起来最早给马蹄钉掌的部落该是丁零人。秦汉时期,游牧于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公元前200年左右被匈奴征服,丁零和其他几个民族因不堪忍受匈奴的掳掠和残酷压迫,曾联合起来对付匈奴。西汉年间,丁零、乌桓、乌孙向匈奴进攻,沉重地打击了匈奴,促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势力日趋衰微。东汉时,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与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其西迁。三国时,随着各部鲜卑的南迁,占据匈奴故地,掠骑于大漠南北各族,丁零迫其压力,只得迁徒。丁零的一部和匈奴杂居,仍在北海以南游牧,号北丁零,汉人称之为高车。一部分迁徙至今新疆阿尔泰山和塔城一带,南与乌孙(在今伊梨河和伊塞克湖一带即西藏地区北部边界一带)、车师(在今新疆吐鲁番盆地附近),西南与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为邻,称西丁零,遂水草游牧。还有一部分从东汉时就到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常山(在今河北正定)一带游牧。 八王之乱后五胡乱晋,北方战乱,黄河流域的汉族人大量流亡,渡江南下,中原土地荒芜。苻坚一方面为了移民种田,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将凉州的丁零人迁到河南一带,翟氏是这支丁零人中的大族,翟斌是其领袖。苻坚南征,丁零人被胁从南下,归平原公苻晖辖制,淝水大败,翟斌早就不满氐人统治,趁机揭竿而起。 丁零人的叛乱,引发各地民族的连锁反应,反秦势力蠢蠢欲动,与前秦官吏之间磨擦不断。逃到荥阳的慕容德劝燕国皇帝慕容暐说:“昔年句践偷身会稽,卧薪尝胆,终破吴国,圣人相时而动,今秦师丧败,是天赐良机于大燕。汉人、匈奴人、羌人、丁零人各怀异心,淝水大败,众心散了,丁零人率先举旗造反,其后必有效仿者,天下从此大乱矣!此地离大燕故地不远,应该趁机北渡黄河回到故国,河北鲜卑人众多,只要振臂一呼,大燕的文武故吏,鲜卑的英雄豪杰定能闻风而来,复国大业指日可待。”前燕的亡国之君慕容暐生性迟疑,心肠软,燕国灭亡之后,被苻坚封为新兴侯,此次南征委为平南将军,别部都督,淝水失利,慕容暐弃军而逃,行至中途遇到与苻坚散失的张夫人,张夫人是苻坚的宠妃,曾力阻苻坚南征,大军南下,她一直跟随苻坚,淝水大败后与他失散,慕容暐欲做护花使者,慕容德不同意,反对说“昔日楚庄王灭陈国,纳巫臣之谏而弃夏姬。此不祥之人,惑乱人主,戎事不迩女器,秦之败师当由于此。宜掩目而过,奈何卫之!”慕容暐不听。此番又不听,慕容德一怒之下去找慕容垂。 慕容德字玄明,慕容皝的小儿子,“姿貌雄伟,额有日角偃月” 额角似半弦月,极贵之相。“博观群书,性清慎,多才艺。”枋头一役,曾与慕容垂一道大破桓温,燕亡后,苻坚任命其为张掖太守,南征时拜奋威将军。慕容德也是一心一意要复国,慕容暐不听他的话,他把希望寄托到兄长慕容垂身上。 天王苻坚收集起十多万离散的兵众西归,兵马行至渑池,慕容德找进慕容垂的大帐鼓动反秦,他放弃追随慕容暐转而投奔慕容垂,慕容垂这一派自然高兴,慕容农对慕容垂说:“父亲不在险境中逼迫别人,其义声足以感动天地,我记得图谶之中记载‘ 燕国复兴当在河阳 ’。在未熟的时候摘果子和等待瓜熟蒂落相去不过十多天的差距,然而难易美恶,相去甚远!”慕容垂的儿子很多,诸子一个比一个要强,一个比一个精明干练。死去的长子慕容令骁勇刚毅,其他儿子,慕容农沉稳优雅,慕容隆雄果英壮,慕容宝姿质雍容,慕容麟狡黠诡诈,皆一时之雄。说到懂得慕容垂的心思,还要数他第二子慕容农。慕容农,字道厚,小字恶奴,因是侍妾所生,并不为前燕皇族和慕容垂所重,但他的为人处世最肖慕容垂,他的话讲到慕容垂心窝子里。慕容垂会意一笑,找苻坚去了。 苻坚正在生气,陇西乞伏鲜卑人造反了,他刚差乞伏国仁去平叛,慕容垂对苻坚说,“臣听说北方边远的百姓,闻王师不利,轻相扇动叛乱。臣请奉诏抚慰,顺路去拜谒一下先帝的陵庙。”他的话正合苻坚的心思,关东各地的丁零、鲜卑、乌桓各族蠢蠢欲动,慕容垂在关东素有令望,他去抚慰,必定事半功倍!便答应下来,并给苻坚三千兵马。 谋士权翼坚决反对放慕容垂走,他说“国兵新破,四方皆有离心,应该征集名将,置之京师,以固根本,镇枝叶。慕容垂勇略过人,世豪东夏,为避祸而来归顺,其心岂止欲作一个冠军将军吗?譬如养鹰,饥则附人,每闻风之起,常有凌霄之志,正是关其笼之时,岂可解纵,任其所欲哉?” 淝水惨败令苻坚心灰意冷,他不相信慕容垂在他临难之时不肯作乱,现在会心存异心,叹气道:“卿言是也!然吾已许之,匹夫犹不食言,况万乘之君乎?若天命有废兴,非智力所能移也!”权翼见他不从,跺脚道:“陛下重小信而轻社稷,我们就看着吧,慕容垂必将往而不返,关东之乱,从此就要开始了!”慕容垂的东归路充满艰辛,苻坚表面上给他三千兵马,领兵三将李蛮、闵亮、尹固实则监视,权翼伏兵黄河河桥南的空仓内,准备在慕容垂渡河之时发动伏击。慕容垂机警得象一只狡猾的狐狸,事前嗅到危险的气息,暗中派人去凉马台扎草筏。让典军程同穿着自己的衣服,乘自己的马匹,与僮仆自河桥过黄河。程同果然中权翼的埋伏,伏兵四起,好在事先有准备,程同单马逃走。 一个冬日的清晨,慕容垂和子侄们乘上早已扎好的木笺,缓缓地驶向平缓流淌的黄河水对岸。慕容垂感慨万千,时年五十八岁的他西过黄河已经十五年,十五年中,含羞忍辱,无时无刻不在卧薪尝胆,他忘不掉自己身上流淌的慕容鲜卑的血,忘不掉大燕皇族高贵孤傲的心。从松涛澎湃的鲜卑山,到广袤无尽的辽东平原,再到如诗如画的中原,慕容鲜卑不知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无畏的勇士,才得到这大片的土地。十五年前,家国倾覆,土地沦丧,他慕容垂又如何不是大燕的罪人?十五年如一日,他默默忍受一切,直到今天,一切将重新开始,慕容燕国华丽的乐章又将开始鸣奏。 慕容垂到达安阳,邺城守将长乐公苻丕怀疑他心存异志,计划袭杀慕容垂,而慕容垂的亲信们也想杀掉出城相迎的苻丕占领邺城起兵复国,两人互有戒心,谁都没有先下手。慕容垂进入邺城,居住在邺西馆舍,终日与燕国旧臣谋划复国大计。 丁零翟斌进攻洛阳,翟斌旧将燕国皇族慕容凤在凌云台斩秦国骁将毛当,洛阳守将苻晖向秦廷求援,西归路上的苻坚大为吃惊,淝水失利后,为守住关东之地,他分派骁骑将军石越帅精兵三千助苻丕戍守邺城;骠骑将军张蚝带羽林军五干戍卫并州;镇军将军毛当率四干人马助苻晖守卫洛阳,三人皆为秦国名将,毛当阵亡,洛阳震动,苻坚派人八百里加急,下诏命令慕容垂讨伐丁零。 石越不同意授予慕容垂兵权,对苻丕说:“王师新败,民心不安,负罪逃亡之徒,思乱者甚多,故丁零一唱,众已数千。慕容垂,燕之宿望,有兴复旧业之心,若再给他兵马,是如虎添翼。”苻丕想想道:“慕容垂留在邺城,也不是长久之计。如同卧虎睡蛟,一旦醒来,必有肘腋之变,如今打发他远行,不是更好吗?翟斌凶狠,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坐山收渔翁之利。”话虽如此,苻丕到底放心不下,拨给慕容垂两千老弱残兵和一些破烂的铠甲武器,让氐族大将苻飞龙率一千精锐氐骑做监军,赋与他临事机变之权,“(慕容)垂为三军之帅,卿为谋(慕容)垂之将,行矣,勉之!”又将慕容农、慕容楷、慕容绍等人留在邺城监视起来。 慕容垂受命征伐,临行请求入邺城拜谒前燕宗庙,苻丕不许,慕容垂便服前往为看守宗庙的亭吏阻挡,慕容垂一怒之下,硬闯宗庙,斩吏烧亭,扬长而去。石越马上对苻丕说:“慕容垂轻侮方镇,杀吏烧亭,反形已露,可因此除之。”苻丕仍然心存侥幸,希望二虎相斗,假意道:“淮南之败,慕容垂侍卫天王,此功不可忘也。”石越不屑地反驳:“慕容垂叛燕降秦,他既能不忠于燕国,安能尽忠于我大秦!失掉机会,必为后患!”苻丕心里甚是忌惮慕容垂,怕逼反他,不置可否。石越对闵亮叹道:“苻公父子好为小仁,不顾大计,终当为人所擒耳!” 闵亮、李毗眼见前秦在关东大势已去,投降慕容垂并将苻丕与苻飞龙的阴谋一一道出,慕容垂终于露出他的真面目,对将领们说“我尽忠于苻氏,而他却专门想图谋我们父子,我虽然想善罢甘休,能行吗!”于是群情激愤,同仇敌忾,慕容垂与诸将相约复国,借口兵力不足,停留在河内招募兵众,十天时间已经拥有八千兵众。 苻晖不断催促慕容垂起兵,慕容垂采用其子慕容麟的主意,对监军苻飞龙说:“洛阳告急,贼寇不远,当昼止夜行,以攻其不意!”苻飞龙不知是计,巴不得慕容垂速击贼兵,点头同意,慕容垂令氐兵五人为一伍,打乱他们的编制。遣慕容宝居前,慕容隆与自己殿后,让苻飞龙的骑兵居中,白天休息,夜间行军,向洛阳进发。慕容麟的计策挺损,白天休息,苻飞龙的精锐骑兵优势发挥不出来,打乱他们的编制,官兵不相属,围而歼之,不费吹灰之力。大军走了一天的夜路,人困马乏,天蒙蒙一亮,众将各率士卒安营休息,苻飞龙的氐族骑兵也下马睡觉。眼见快到正午,鼓声大作,喊声四起,慕容垂率军将苻飞龙团团围住,杀进营内,不少氐兵尚在睡梦中就被砍杀,氐人全部诛绝,苻飞龙亦被慕容隆杀死,慕容兵士无一人伤亡。 慕容垂杀苻飞龙,手下将佐家在关中者一律赐物还乡,大誓三军复兴大燕:“吾本外假秦声,内规兴复。乱法者军有常刑,奉命者赏不逾日,天下既定,封爵有差,不相负也。”燕军济河焚桥,兵进洛阳。 丁零首领翟斌在燕国旧将慕容凤、王腾、段延等人的怂恿下,与慕容垂联兵,推举慕容垂为盟主。苻晖得知苻飞龙死讯,固守洛阳不战,众将请求攻城,慕容垂认为洛阳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且靠近晋国,四面受敌,攻取无益,徒劳兵马,不如济河取邺城。” 燕军挥师东进,一路之上,鲜卑、丁零各族的豪强纷纷响应,昌黎鲜卑卫驹率众数万来归。兵马至荥阳,荥阳太守原为燕国扶余王余蔚,大开城门,迎于道路,恭请慕容垂进城。慕容家兄弟推荐慕容德与翟斌、鲜卑豪强余蔚、卫驹为首,率文武官员齐聚大殿,固请慕容垂称帝。慕容垂推辞再三,群臣恳请,依晋中宗故事,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谓之统府,群下称臣,文表奏疏,封官授爵,如皇帝一样。以弟慕容德为车骑大将军,封范阳王,侄子慕容楷为征西大将军,封太原王,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封河南王,翟檀为柱国大将军、弘农王;余蔚为征东大将军,封扶余王,卫驹为鹰扬将军,慕容凤为建策将军。大小官员,分赏有差,众皆踊跃效命,慕容垂帅众二十余万,自石门(今郑州荥阳县四十五里处)济黄河,长驱直入向邺城进发。 慕容垂杀苻飞龙后,派遣参军高湖入邺城,密告慕容农等人。慕容农不愧慕容家的高人,他没有去河内与慕容垂会合,和慕容楷、慕容绍分头去列人城(在今肥乡县)和辟阳(在今河北冀县东南)招揽燕国故旧起兵。慕容子弟们盗取苻丕蒲池军马分赴各地,慕容农召集乌桓鲁利、张骧,在列人城斩桑榆为兵,裂裳为旗,起兵复国,亲自带兵进攻秦军屯粮地馆陶,慕容楷和慕容绍兄弟游说守将东胡人王宴来降,慕容农兵不血刃,攻占馆陶,缴获大量武器、军粮。派兰汗、赵秋攻取秦军牧马之地康台泽,劫掠牧马数千匹,于是步骑云集,众至数万。张骧等诸将共同推举慕容农为使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骠骑大将军。慕容农以燕王未至,不敢擅自封赏将士。赵秋劝道:“军无赏,士不往,军无钱,士不来,如今前来投奔的人,皆欲建一时之功,谋万世之利,将军不遂其意,恐失其心,应该大加封赏,以广中兴之基。”慕容农恍然大悟,遂封张骧为辅国将军,刘大为安远将军,鲁利为建成将军,其余诸将各有封赏,于是众皆大悦,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库官伟举上党降,乞持归以东阿降,平睿、平幼兄弟据燕国降。慕容农号令严明,军队秋毫无犯,士女喜悦,声威大振,河北遍地烽烟有效地支援河南慕容垂的主力部队。 公元384年,晋太元九年春正月初一,长乐公苻丕在银安殿大会宾客,邀请慕容农兄弟赴宴,却找不到人。三天之后,才知道慕容农在列人城起兵反叛,苻丕大怒,派遣石越将步骑一万讨之。消息传到列人城,慕容农召集诸将计议道:“石越素有智能之名,如今不南拒大军而来此,是畏燕王而欺我也!必不设备,可以用计取之。” 列人城之战是慕容农的经典之战,通过此次战役确立了他燕国名将的地位,也挤身中华名将的行列。诸将请修筑列人城进行防御,慕容农笑道:“善用兵者,结士以心,今起义兵,只要是敌人就攻击,当以山河为城池,一个小小的列人城,哪里值得据守呢?若敌军至,我与诸将共击之!”慕容农率众登上列人城西门,遥望秦军,向其步骑严整,精甲耀日,自己手下尽是农民军,衣衫褴缕、木棒铁锹,微笑道:“彼甲在外,我甲在心,昼战,则我士卒见到敌人的凯甲和锐利的刀矛就会畏惧,不如等到晚上再攻击他们,必克。” 秦将石越见燕兵戒备森严,无机可乘,命令军队围栅立寨,扎下营盘,下令诸军不得妄动。慕容农见秦兵退去安营,含笑道:“石越精兵锐卒,不乘初至之锐气击我,反而修建栅栏防御,我知其无能为也!”日薄西山,夜幕悄然而降,慕容农督师踹石越大营,猛将刘木率四百勇士腾栅而入,秦兵披靡,慕容农挥军猛攻,大败秦兵,斩石越,将石越的首级送给慕容垂。石越与毛当,皆秦之骁将,天王苻坚让他们两人分别助其二子镇守邺城和洛阳,结果相继败没,黄河南北人情骚动,盗贼群起。 慕容农大起三军与慕容垂在漳水会师,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慕容垂亲率二十万大军从三面围攻邺城,留下西门,欲使苻丕西归。燕军架云梯,挖地道,猛烈攻击。苻丕一面顽强坚守,一面发快骑千里加急,向长安求援。关中的苻坚此时此刻被一只美丽的凤凰和一只狡猾的中山狼围绕着,岌岌可危,自顾不暇,如何顾得上千里之外的邺城。凤凰的羽毛绚丽奇美,动人心魄,如果它是由银甲铸成的呢?第三十二章 凤止阿房 凤皇即凤凰,凤皇之传说起源于鸟,《山海经》载:“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说文解字》中讲:“凤,神鸟也。”《庄子逍遥游》所指的“以鯤化为鹏,”此鹏即为凤。 传说黄帝征伐四方,一统天下之后,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绕它翩翩起舞。天老对黄帝说,大鸟就是凤凰,百鸟朝凤为千载祥瑞,太平盛世的征兆。 相传大禹治水时,洪峰千丈,覆压万里,一只凤皇从天而降,洒下九片羽毛化成银甲,大禹铸成巨斧,一劈之下,裂地千里,通河入海化解巨劫,凤皇成为拯救人间危难的银甲神兵。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西汉司马相如古琴一曲“凤求皇”与卓文君终身私定,同时告诉我们,所谓凤皇,凤者为雄,皇者为雌。然而随着“龙凤成祥”之说,凤皇的雄性逐渐淡化掉,银甲神兵演化为女儿柔情。 苻健建立秦国后,关中流传一句童谣:“凤皇凤皇止阿房。”天王苻坚为迎合天下太平的祥瑞,命人从骊山北面,折向西,沿渭水与樊水在阿房宫旧址植梧桐、竹子数十万株,以招凤皇,因为传说中的凤凰以竹实为食,只栖于梧桐树上。凤皇来了么?其实凤皇只是传说中的神鸟又岂能现身人间,不过这一次凤皇真正降临,他带来的万种柔情随着淝水散逝的烽烟化作漫天银甲。 慕容冲,小字凤皇,大燕皇族,出生于公元359年,燕国皇帝慕容俊之子,慕容暐之弟,慕容暐在位时,弃其叔慕容垂不用,拜这位年仅十二岁的弟弟中山王慕容冲为大司马。公元370年,慕容燕国为秦国所灭,慕容冲跟随他亡国之皇兄慕容暐和众多的鲜卑人迁往关中。他和他十四岁漂亮姐姐清河公主一并被苻坚看中,纳入后宫,成了苻坚的娈童。“(慕容)冲姊为清河公主,年十四,有殊色,(苻)坚纳之,宠冠后庭。(慕容)冲年十二,亦有龙阳之姿,(苻)坚又幸之。”姐弟二人皆被苻坚宠幸, “姊弟专宠,宫人莫进。”真可谓“六宫粉黛无颜色”。长安民间传出一句歌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秦相王猛百般劝谏,慕容冲才被送出宫外,任平阳太守。 龙阳,即男风,用现代话讲,同性恋,当然了,指男性同性恋。中国的男风多指娈童,即貌美年少的男宠。在中国,男风起源于春秋(上古应该亦有,以史料为准),兴盛于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成为一时风尚,以前我总是讲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个很奇特、很现代的时期,政治上比较民主,社会风气比较开化,也许有人会提异议,这一时期尽出暴君,譬如石虎、苻生、刘子业、高洋等等,如果真正了解这个时代,你会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这一时期是民主(统治阶级内部)与专制(皇权)高度对抗的时期,会催生激烈的碰撞。论起暴君,有谁比朱元璋更残暴,他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后代皇帝不需要再杀人,制度早已约定俗成,难怪清朝历代皇帝最为推崇朱元璋。 言归正传,我们继续讲男风,古有“分桃”、“断袖”之说,春秋时代,卫灵公有一位男宠叫弥子瑕,《韩非子•说难》中载了他们之间的一则故事: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驰,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大体意思是讲,弥子瑕有宠于卫国的君主,卫国的法律明确记载,没得到君主允许,偷着使用君主的车辆,处以刖(yuè)刑(砍掉脚),弥子瑕母亲病重,夜晚得到消息,来不及禀告卫君,驾君车回家探望母亲。卫君听到后说,“弥子瑕孝子,为了母亲,砍脚的罪也忘掉。”又有一次,两人同游果园,弥子瑕吃桃子,味道甘甜,吃一半塞卫君嘴里。卫君又说:“弥子瑕爱我,忘记自己口中有味就让寡人吃。”等到弥子瑕年老色衰,得罪卫君,卫君记起他以前的那些过错,说:“你竟敢偷驾我车,让我吃你的剩桃。” 卫君嫌弥子瑕老了抛弃情人不应该,汉代的汉哀帝真爱一生一世,《汉书•董贤传》记载:“(董贤)当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董)贤未觉,不欲动(董)贤,乃断袖而起。其恩爱至此。(董)贤亦性柔和便辟,善为媚以自固。” 断袖之典故缘自汉代董贤,董贤聪明美丽,时常顾影自怜,汉哀帝悦其仪貌,“拜为黄门郎,由是始幸。即日征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 宠爱日甚,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一日午后,两人睡在一处,睡熟的董贤压着了皇上的衣袖,哀帝不忍心惊醒他,竟然用刀把衣袖割断,然后才起床。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贤的父亲、妻父、妻弟等亲属都当上高官,董贤本人被封为高安侯,二十二岁拜为大司马、卫将军,位居三公。汉哀帝意犹未尽,竟然想效仿尧舜禅让,把帝位让给董贤,后因臣下反对,此事才未果。汉哀帝对董贤的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哀帝死后,在王莽的胁迫下,董贤自杀。 如何分辨宠臣与龙阳,断定是否男风呢?司马迁的“以婉佞贵幸,与王同卧起”这句话一语概括之。汉代男风可以说始于汉高祖刘邦,“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时则有闳孺,”汉文帝的邓通,汉武帝的李延年,汉成帝之张放。汉宫女子亦有效仿者,长门阿娇皇后与女巫以及宫妃之间爱恋。如果说男风在汉代仅限于宫廷的话,到了魏晋南北朝,此风刮到民间,上流社会之中尉为风气。《晋书•五行志下》记载:“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相仿效,或至夫妇离绝,多生怨旷。”士大夫们爱同性超过了爱异性,而且达到了“莫不尚之”的程度,以至于造成许多夫妇离异。同性恋相当普及,即使是现今的西方社会也难以匹及,可见当时人性的自由。 上流社会引领时尚和风潮,寻常百姓衣服穿不新,饭吃不饱,哪里有心思搞别类的爱情,同性恋的始作甬者也是有钱人,先是皇帝,后是贵族,因此好男风又叫作养孪童。晋朝诗人张翰作过一首咏唱娈童的诗《周小史诗》: 翩翩周生,婉娈幼童。年十有五,如日在东。 香肤柔泽,素质参红。团辅圆颐,菡萏芙蓉。 尔刑既淑,尔服亦鲜。轻车随风,飞雾流烟。 转侧猗靡,顾盻便妍。和颜善笑,美口善言。 诗中的娈童周小史俏媚动人,妩媚风流过于女子,南朝梁代的简文帝也曾写过一首《娈童》诗,其诗辞藻之艳丽,意象之丰富可谓古今同性恋第一诗: 娈童娇丽质,践董复超瑕。 羽帐晨香满,珠帘夕漏赊。 翠被含鸳色,雕床镂象牙。 妙年同小史,姝貌比朝霞。 袖裁连璧锦,戋织细重花。 揽裤青红出,回头双眄斜。 懒眼时含笑,玉手乍攀花。 怀猜非后钓,密爱似前车。 足使燕姬妒,弥令郑女嗟。 孪童就是孪童,如同后宫万千妃嫔一样,与宠爱他们的帝王、贵族会产生深沉真挚的感情吗?中国不行,美国可以吗?每一事件都能够显露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性恋也不例外,希腊文化中无论是男女之间或是同性之间,爱情至高无上,人性至高无上,我崇尚希腊文明,但现在的西方社会真正做到了吗?如果真正做到,好莱坞爱情大片就不会不断的讴歌。真正的爱情永远只能停留在荧屏上,现实中的利益冲突和人性中的丑恶会把爱情砸得粉碎。 慕容鲜卑的皇室,燕国的大司马,娈童对慕容冲来说,得到的是爱情还是屈辱呢?淝水战鼓余音犹在耳边,昔日在天王苻坚怀里缠绵缱绻、万种风情的男人骑上骏马,舞动长戟的风姿,向世人展现天下无双的孪童皇帝的铮骨风姿。公元384年三月,慕容冲在平阳起兵反秦,古平阳,位于汾河下游,这里东连长子,西临黄河,南通洛阳,北阻太原,自古以来就是襟带河汾(黄河、汾河)、翼蔽关洛(潼关和洛阳)的军事要地。苻坚将这样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交给慕容冲,足见对其的重视和宠爱。时过境迁,慕容冲由一个娇滴妩媚顾盼生辉的柔情娈童摇身化成一个铁血无情冰冷孤傲的阳刚男儿。 慕容冲极短的时间内就募集到关中、并州两万鲜卑士卒,摆在慕容冲面前有两条路,东归河北复国或进取关中复国。前秦重兵在长安,关中是氐人的根据地,河北是燕之故国,旧臣故吏,根基雄厚,慕容垂起兵河内,黄河南北的鲜卑人纷纷归附,关东之地已在慕容垂掌握之中。慕容冲是慕容俊之子,与慕容垂分属两大阵营,东归河北看似容易其实很难,两相对比,慕容冲选择第二条路,进兵关中报亡国之恨。由此可以看出,慕容冲与苻坚根本没有爱情,只有亡国的仇恨与娈童的羞辱。慕容冲急于用一场胜利,直至杀死苻坚,来洗刷掉他身上娈童的烙印,改变他在鲜卑人心目中糟糕的印象。在复仇欲火的煎熬中,慕容冲带领两万燕军步骑进逼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西13.5公里蒲州镇南1公里处,黄河蒲津渡口东),由并州(山西)入关中有一处重要的渡口,蒲津口,扼守蒲津渡口的重镇是蒲坂,若拿下蒲坂,关中险塞一跃而进,就可长驱进入长安。慕容冲欲从蒲津渡口西渡黄河,杀奔长安,一雪当年的耻辱。 就在慕容冲起兵的同时,他的哥哥,前燕皇帝慕容暐的弟弟,被秦国任命的北地(在今甘肃庆阳)长史慕容泓,听闻其叔慕容垂在洛阳起兵,弃郡东归,收集关东鲜卑数千人,在华阴杀死秦将强永起兵,华阴附近的鲜卑人纷纷响应,兵众渐盛。慕容泓自称大将军,济北王,推慕容垂为丞相、吴王。 鲜卑人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慕容垂果不愧集古今伪君子之大成者,竟然给苻坚上了一道表章,为叛乱大力辩解,说自燕国萧墙祸起,自己投靠秦国以来,苻坚待他恩重如山,自己败桓冲于沔水,南征中攻克郧城,淝水战后护驾西归,一心报恩,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至忠、至义、至仁、至情之人,将一切过错统统推到苻丕身上,反叛诚不得已,其表说: “臣才非古人,致祸起萧墙,身婴时难,归命圣朝。陛下恩深周、汉,猥叨微顾之遇,位为列将,爵忝通侯,誓在戮力输诚,常惧不及。去夏桓冲送死,一拟云消,回讨郧城,俘馘万计,斯诚陛下神算之奇,颇亦愚臣忘死之效。方将饮马桂州,悬旌闽会,不图天助乱德,大驾班师。陛下单马奔臣,臣奉卫匪贰,岂陛下圣明鉴臣单心,皇天后土实亦知之。臣奉诏北巡,受制长乐(指苻丕)。然(苻)丕外失众心,内多猜忌,今臣野次外庭,不听谒庙。丁零逆竖寇逼豫州,(苻)丕迫臣单赴,限以师程,惟给弊卒二千,尽无兵杖,复令飞龙潜为刺客。及至洛阳,平原公(苻)晖复不信纳。臣窃惟进无淮阴(指韩信)功高之虑,退无李广失利之愆,惧有青蝇,交乱白黑,丁零夷夏以臣忠而见疑,乃推臣为盟主。臣受托善始,不遂令终,泣望西京,挥涕即迈。军次石门,所在云赴,虽复周武之会于孟津,汉祖之集于垓下,不期之众,实有甚焉。欲令长乐公尽众赴难,以礼发遣,而(苻)丕固守匹夫之志,不达变通之理。臣子(慕容)农收集故营,以备不虞,而石越倾邺城之众,轻相掩袭,兵阵未交,(石)越已陨首。臣既单车悬轸,归者如云,斯实天符,非臣之力。且邺者,臣国之旧都,应即惠及,然后西面受制,永守东籓,上成陛下遇臣之意,下全愚臣感报之诚。今进师围邺,并喻(苻)丕以天时人事。而(苻)丕不察机运,杜门自守,时出挑战,锋戈屡交,恆恐飞矢误中,以伤陛下天性之念。臣之此诚,未简神听,辄遏兵止锐,不敢窃攻。夫运有推移,去来常事,惟陛下察之。” 苻坚揽表章愤怒不已,如果慕容垂忠心报主,中国历史上又成就一段君臣知遇的千古佳话,苻坚对慕容垂的推腹置心仅次于王猛,得到的结果云泥相差,鉴于君臣二人特殊的关系,苻坚还是回信答复,信中大加讥讽,指责慕容垂为变节之士、丧志淫夫: “朕以不德,忝承灵命,君临万邦,三十年矣。遐方幽裔,莫不来庭,惟东南一隅,敢违王命。朕爰奋六师,恭行天罚,而玄机不吊,王师败绩。赖卿忠诚之至,辅翼朕躬,社稷之不陨,卿之力也。《诗》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方任卿以元相,爵卿以郡侯,庶弘济艰难,敬酬勋烈,何图伯夷忽毁冰操,柳惠倏为淫夫!览表惋然,有惭朝士。卿既不容于本朝,匹马而投命,朕则宠卿以将位,礼卿以上宾,任同旧臣,爵齐勋辅,歃血断金,披心相付。谓卿食椹怀音,保之偕老。岂意畜水覆舟,养兽反害,悔之噬脐,将何所及!诞言骇众,夸拟非常,周武之事,岂卿庸人所可论哉!失笼之鸟,非罗所羁;脱网之鲸,岂罟所制!翘陆任怀,何须闻也。念卿垂老,老而为贼,生为叛臣,死为逆鬼,侏张幽显,布毒存亡,中原士女,何痛如之!朕之历运兴丧,岂复由卿!但长乐(指苻丕)、平原(指苻晖)以未立之年,遇卿于两都,虑其经略未称朕心,所恨者此焉而已。” 骂可以泄愤,战争不能靠口水取胜,苻坚深知关东鞭长莫及,及时调整军事部署,以关中为重点,他对权翼说:“不用卿言,使鲜卑至此。关东之地,我不再和他们争夺,慕容泓一定要除掉!”苻坚集中关中主力部队,任命巨鹿公苻睿为主将,卫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左将军窦冲为长史,龙骧将军姚苌为司马,将兵五万,讨伐慕容泓。 苻睿的大军刚出灞上,接到蒲坂守将广平公苻熙求援书,慕容冲正在猛攻蒲坂。苻睿知道蒲坂的重要,马上分兵一半,让窦冲支援苻熙,自已和姚苌带兵沿渭水东进杀奔华阴。慕容泓刚在华阴站稳脚跟,见苻睿的秦兵气势汹汹,兵强马壮,心中害怕,弃华阴东走,欲归慕容垂。苻睿大起三军追击又怕追不到,对姚苌说:“我率骑兵一万,兼道而行,包抄到贼军前方,挡住敌人的归路,姚公率步兵蹑其后,前后夹击,可全歼慕容泓部。” 姚苌老成持重,三角眼一眯,手捻山羊胡劝阻道:“不可,鲜卑人皆有思归故乡之志,故而倡乱,只宜驱逐出潼关,不可阻挡遏制。我们羌人有句谚语,‘执鼷鼠之尾,犹能反噬于人'抓住鼷鼠的尾巴,它还能反咬人一口,何况困兽拼死一战,万一失利,悔将何及?但可鸣鼓随之,彼将奔败不暇矣!” 苻睿对鲜卑人恨得咬牙切齿:“那岂不便宜这帮逆贼,若不斩尽杀绝,遗害无穷!”不听姚苌之言,率一万骑兵狂风一般地追去。 姚苌说得对,兵法讲“归师勿遏”,果然,慕容泓在华泽被秦军劫住退路,鲜卑军背水一战,大败秦兵,杀死苻睿。姚苌领兵退至渭南下寨,闷闷不乐,心中盘算,“天王虽说仁慈,但自淝水败后,烽烟四起,如今又死掉爱子,怪罪下来,如何交待?”姚苌左思右想,不敢去见苻坚,遣长史赵都、参军姜协去见天王谢罪,苻坚勃然大怒,立斩二人。消息传至渭南,姚苌对其弟姚尹买、姚硕德哀叹道:“天王性情不定,长安终不可归!”姚尹买道:“方今关东大乱,以慕容垂之才略,苻丕根本不是对手,复兴燕国是板上钉钉的事。苻睿恃勇轻敌,关中局势又不可知,不如我们回北地去,观望时局,再做打算。”北地是羌人的聚居地,姚苌眯缝着小眼表示同意,姚家兄弟带着亲信溜之乎也。 苻睿兵败华阴,秦将窦冲却在蒲坂大败慕容冲,慕容冲率八千败兵南渡黄河投奔慕容泓。苻坚迁徙鲜卑人的恶果显现出来,关中鲜卑人听说慕容泓和慕容冲兄弟共同起兵复国,拖家带口,争相投军。高盖、慕容钟、慕容永、段延、韩遂等鲜卑豪强各率部曲、家兵前来投奔,队伍一下子壮大到十多万。慕容泓大为得意,和慕容冲商议道:“现在我们的形式很好,我写封信给苻坚,让他把三哥送回来,这样,我们东归之后,三哥复位,吴王也不会有什么异议。”一切都是慕容泓说了算,当下派出使者送信给天王苻坚,要求苻坚将燕国皇帝慕容暐放出来。 苻坚尝到众叛亲离的滋味,关东大乱,盗贼蜂起,慕容垂聚大兵围邺城。关中也不安宁,慕容泓、慕容冲兄弟举兵造反,杀死爱子苻睿,自己盛怒之下,又逼反羌族的姚苌,悔之不及,姚苌老奸巨滑是个将才,悔不该大敌当前,把自己的心腹赶到敌人一边。心中痛骂姚苌无耻小人,想当年,自己把姚苌从刑场上救下来,救命之恩,恩同再造。自己还真没想杀他,若姚苌至阙下请罪,也就原谅他,这只狐狸恩将仇报,反而起兵造反。骗他的人不只姚苌,还有前将军乞伏国仁,说去陇右平息叛乱,竟也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据报在陇右新建勇士堡,居心叵测,乞伏国仁他是鞭长莫及,家门口的慕容兄弟才是心腹大患。正焦头烂额,慕容泓的书信到了,一观之下,苻坚暴跳如雷,信中语气强硬,写道:“吴王已定关东,可速资备大驾,奉送家兄皇帝,慕容泓当帅关中燕人翼卫乘舆,还返邺都,与秦国以虎牢关为界,永为邻好。” 苻坚将慕容暐召来,把慕容泓的书信扔到地上,骂个狗血喷头,“慕容泓书信如此,大逆不道,卿若欲去关东,吾当相资。卿之宗族,可谓人面兽心,不可以国士期也!”慕容泓叩头流血,涕泣谢罪,苻坚深思许久,压压怒气道:“此慕容垂、慕容泓、慕容冲三个小子所为,非卿之过,卿写信劝谕三人,如其回头,吾决不罪。”竟待慕容暐如初。慕容暐回到府中,前思后想,后悔当初没听慕容德的话,现在想走,晚了!偷偷派人送信给慕容泓说,“吾笼中之人,必无还理,况且我是燕室的罪人,不足复顾,你勉建大业,以吴王为相国,中山王领大司马,你为大将军,承制封拜。若我死了,你便即大位。” 慕容泓得信大喜,改元燕兴,兵发长安,讨还慕容暐。慕容泓为人仁义,治军苛峻,严禁士卒劫掠,关中的鲜卑人自内迁以来倍受氐人歧视压迫,皆怀报复之心,而慕容泓严禁掳掠,将士对慕容泓颇为不满。慕容冲一心报仇,洗雪耻辱,对其兄行为不以为然,以高盖为首的鲜卑诸将遂以慕容泓德望不足为借口,唆使士卒哗变,杀死慕容泓,转而拥戴慕容冲。慕容冲复仇心切,无暇他顾,也不管慕容泓的死因,自称皇太弟,以高盖为尚书令,慕容钟、段延、韩遂、慕容永、刁云等人皆为将军,置百官大封群臣。公元384年夏天,慕容冲尽起大众,兵发长发。 东晋眼见中原大乱,谢安上书请求北伐,晋军向洛阳进发,平原公苻晖为晋朝攻势所迫,弃守洛阳,率七万兵众返归长安,协守关中,秦军声势复振。苻坚拜苻晖为车骑大将军,配兵五万抵御慕容冲。苻晖率大军进攻慕容冲,两军相遇于骊山脚下。慕容冲将鲜卑人全部组织起来,女人们各骑牛马揭杆为旗,扬土为尘,以为疑兵之计,同时督励鲜卑部众与氐人决战。秦兵大败,苻晖狼狈逃回长安,慕容冲乘胜攻击灞上,再败秦将姜宇,杀死苻坚小儿子苻琳,占据阿房城。 阿房在骊山脚下,秦王赢政灭六国,曾建阿房宫,据说当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隔离天日,覆压三百余里,后被楚霸王项羽一炬焚之,化为一片焦土。为应童谣,苻坚植梧桐、竹子数十万株,以招凤皇。郁苍苍繁茂梧桐、碧沉沉万杆修竹之中终于落下一只凤皇,这是一只身负血仇,被痛苦羞辱扭曲的凤皇,他埋葬了辉煌一时的前秦帝国和它的天王,也埋葬了自己的异灵美丽和血泪柔情。第三十三章 子系中山狼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曹雪芹先生引用“中山狼”的典故,揭露出一批见利忘义、背恩弃信无耻小人的丑露嘴脸。小人,自古都有,损人利已,厚颜无耻,是谓“小人”。小人与君子之争,无论中外古今久辩不息,儒学、基督教、佛学无一例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然而小人仍旧层出不穷,西方的犹大,东方的姚苌等等等等。 自达尔文“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理论成为现代思想支柱,“小人”堂而皇之进入社会扬眉吐气。引起很多学者、思想家对达尔文思想的批判,其实根本不用批判,达尔文的研究是科学,动物如此,人也一样,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头脑中的智慧。 中山狼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传说,我们小学就学,印象应当深刻,战国时赵简子去中山打猎,一只狼中箭受伤,向东郭先生求救,东郭先生救了它,可这条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后来中山狼成为忘恩负义人的代名词,东郭先生也成了腐仁的代名词,影射出儒教的虚伪,人们可以反问东郭先生,“你为什么不好人做到底,让狼吃掉算啦。”佛教中就有“以身饲虎”的教义,这就是儒学比佛学高明之处,即此有人认为,儒学的“仁”是假仁假义,是伪道学,表面道貌岸然,背后男盗女娼, 是皇帝御用束缚老百姓思想的工具,是封建专制的工具。如果你如是认为,那么你根本就想做小人,是中山狼;或者根本不懂儒学,是东郭先生。 人区别于动物在于后天的智慧,儒学与佛学一样看似深奥,其实道理极其简单,佛家有“顿悟”之说,儒学也是一点即透,当然要靠自己的悟性,专门利已毫不利人的人在没有遭到挫折磨难之时不会明白。读“四书”不要摘句,抛掉孔子的社会局限,别忘记他距今2500多年,抛掉历朝历代的注解,取其本质。真理不变,儒学是真理,为什么也要变革?因为时代不同,拨掉重重外衣,才能发现真理。“参禅”是一种学习方式,“顿悟”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仁”呢? “仁”不是东郭先生的腐仁,为什么要仁,要什么样的仁,道德经解释得很明白,“不争”,“无为而无不为”。人是为活者而活者,衣食住行,直至活得更好,仁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仁也是物竟天择,仁是要求一种和谐的氛围,一同进步,才能更好的进步,你不妨碍别人,别人才不妨碍你。 很简单一个比方,美国人看中阿拉伯的石油,但不肯和世界各个民族一同去取用,非要控制在自己手里,用强权霸占,才有“九一一”事件。一个民族过得再好,社会再进步,不讲仁,说不定哪天俄国人或者阿拉伯人发动核战,地球一块完蛋,几千万年后我们重新再进化,非要到哪一天吗?远无必要。“仁”是一种智慧,所以才被人冠以“虚伪”,仁是最高级的“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双赢的“战争”。毛泽东同志批儒,就是在剥儒学的外衣,想实现的最终目的就是“大公”,所谓“大公”即“仁”,文化大革命就是“儒学”运动,是激进的“儒学”,毛泽东同志是在用强权对人棒喝,效果实在是不好,没把人喝醒,反而一棍子砸死了,不如孔子的“修身”渐进。 真正懂得“仁”,我们还是做“君子”,不做“小人”,封建时代宣扬因果报应,我们不该这么肤浅,我们要懂道理,吓唬人没有用,为什么好些人做了一辈子“小人”还善终了呢?如同环保和战争问题一样,冰山不是慢慢在融化么?总有融完的那一天,遍地的黑烟不是一直在冒吗?总有你得病的那一天。战争不是天天在打吗?总有你阵亡的那一天。台湾不是一直在闹独立吗?总有你闹到阴曹地府的那一天。人总是看近利,不看长远,因为人也就一百年,谁去关心百年之外?还是来看看我们北魏的中山狼吧,这可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只中山狼,最坏的一个小人,最无耻的一个奸雄,他做了皇帝,得到善终,我们应不应该学他呀?自已看着办吧,脑袋长在自家头上,良心长在自己肚里。 姚苌,淝水战争一节我们素描过,现在轮到写意,他今年五十五岁,我指淝水战后公元384年,我们说到这一年了嘛。羌族人,说到羌人,不能不提氐人。羌人和氐人如同一对闹生份的孪生兄弟,恩怨情仇源源流长,羌族与氐族都是活动于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关系比较密切,自古以来就氐羌连称。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秦汉时主要分布于今甘肃、四川、陕西一带。东汉末年,曹操击破氐人的部落,迁其人“五万余落”至甘肃的扶风、天水等地。三国时期,魏蜀连年攻战,双方都征招羌军参战,更多的羌人迁移到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八王之乱时,关陇地区是羌人的主要聚居地,即西晋时期的雍州和秦州。晋愍帝的长安朝廷在匈奴刘氏的军事打击之下,靠雍州北部各郡羌胡的支持在关中撑持数年,三败匈奴汉国刘曜的军队。第四次刘曜吸取经验,先攻伐羌胡,再围长安,终于平定关中。刘曜僭号长安,建立前赵,为弥补关中人口减少的问题,东移略阳的氐族至京兆郡(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以东、渭河以南地区一带),把羌族从陇右迁到略阳,以强固关中的统治。由此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即东移的苻氏氐人集团和东迁的姚氏羌人集团,苻洪和姚弋仲是其领袖。 随着前赵败亡,石虎入关,氐族的苻洪集团和羌族姚弋仲集团同时归降。为使关西地区一时间难以出现真正有威胁的地方力量,确保石赵在西部地区的统治。石虎把这两个关陇地区最具实力的氐羌集团东迁关东。在关东,苻洪集团和姚弋仲集团都没有被拆散分离,而是各自作为一个完整的部族组织被分别安置在枋头(在今河南浚县)和滠头(在今河北枣强县)。这两大集团在枋头和滠头,一住就是十八年,直到石赵崩灭。苻氏和姚氏集团因缘时会,来到传统汉人的中心地区关东,在那里接受汉人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各自形成枋头和滠头集团,为日后西归关中,建立前、后秦,打下极为重要的基础。 石赵崩灭后,中原群雄逐鹿,关中空虚,苻洪子苻健抢先于姚弋仲子姚襄西归,先入关中称王。姚襄挥师取关中,苻健子符生遣苻黄眉、邓羌迎击,时任龙骧将军的苻坚也在军中。与姚襄战于黄落(今甘肃庆阳西南),姚襄兵败被杀,姚苌投降,其部下多散落在关中岭北高地一带。 姚苌是姚弋仲第二十四子,少聪哲,多权略,廓落任率,不修行业,诸兄非常看重他。常随姚襄征伐,每参大谋,常有神机妙算。姚襄攻打洛阳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姚苌穿着皇帝衣服,“升御坐,诸酋长皆侍立”,天明之后对将佐们说:“此儿志度不一般,也许能使我们羌族兴盛。”(吾梦如此,此儿志度不恒,或能大起吾族。)姚襄一次打败仗,战马中流矢而死,姚苌把自家马给姚襄,姚襄问:“你怎么办?”姚苌说:“只要兄长平安,小子们怎么敢害我。”(但令兄济,竖子安敢害苌!)足见姚苌之机智。降秦后,苻坚相当器重,姚苌是他亲自从刑场上救下来的,自己人。历任前秦扬武将军,左卫将军,陇东、汲郡、河东、武都、武威、巴西、扶风太守,宁、幽、兗三州刺史,扬武将军,步兵校尉,封益都侯。姚苌不负所望,为前秦灭凉、平定蜀地立过汗马功劳,“为(苻)坚将,累有大功。”淝水之役,苻坚任命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二州诸军事,统师水军,希望他效仿西晋王濬楼船下益州故事打下建康。前秦的水师根本无法与荆州兵对抗,姚苌败回。慕容泓造反,姚苌随苻睿平叛,苻睿不听他的建议败死华泽,姚苌害怕受诛连,逃到渭北马牧,应该说姚苌另有居心,他见前秦政权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也想就机起事。渭北是羌人的聚居地,羌族豪强尹详、赵曜、王钦卢、牛双、狄广、张乾等人共同推荐姚苌为盟主,起兵反秦,姚苌还要推却,尹纬劝他:“晋室衰微,夷狄乱华,我羌人乃有虞氏之苗裔,炎黄正朔,却横遭欺凌,如今秦亡之兆已见,正是霸王龙飞之秋,将军威灵命世,必能匡济时艰,故羌汉豪杰驱驰,咸同推仰。姚公父子兄弟都是我羌族之领袖,宜降心从议,以副群望,不可坐观羌人沉溺而不予拯救。” 尹纬,字景亮,天水人,羌族中的豪门,少有大志,不营产业。每浏览书传至宰相建立功勋之际,常辍书而叹。天水尹氏世附羌族姚氏,故苻坚不让尹家诸人出仕做官,尹纬四十岁才做了一个吏部令史的小官。尹纬风志豪迈,见识深远。姚苌终于被说动,据渭北山地而反,自称大单于、万年秦王,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白雀,国号仍旧叫做大秦,后世为了与苻坚的秦国加以区别,史称后秦。姚苌任命尹详、庞演为左右长吏,姚晃、尹纬为左右司马,天水人狄伯支等为从事中郎,羌训等为掾属,王据等为参军,王钦卢,姚方成等为将帅,大封群臣。率兵进屯北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西南),厉兵积粟,以观时变,北地、新平(在今陕西彬县)、安定(在今甘肃泾川县北)羌胡降者十余万户。 苻坚重视姚苌,派苻晖抵挡慕容冲,亲自率领步骑两万进入北地山中攻击姚苌,秦军驻扎在赵氏坞。苻坚派护军将军杨壁领一支兵,与自己分路进攻,两路夹击姚苌。羌兵屡败,苻坚斩杀姚苌的弟弟姚尹买,围姚苌于安公谷。秦军堵塞谷口,拦截同官水,后秦军驻地无井,日子一久有渴死的士卒,羌军危惧。然而天降大雨,姚苌军中积水三尺,环绕大营百步之外积水仅仅一寸多,羌人军威大振。当时苻坚刚要进食,无心再吃,愤怒道:“天其无心,何故降泽贼营”。上天是不分好人、坏人的,它待万物一概平等,做事件靠自己的智力,依靠上天,如同买彩票中大奖一样,那是运气。 为利用慕容冲,姚苌把儿子姚崇质在燕营,慕容冲果然倾尽全力攻打长安,苻坚退兵抵御鲜卑人,羌族贵族劝姚苌与慕容冲争夺长安,“宜先据咸阳以制天下。”姚苌认为不然,他有自己的战略,他说:“燕因怀旧之士而起兵,若功成事捷,咸有东归之思,安能久固秦川!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秦弊燕回,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卞庄得二(卞庄刺虎,观虎斗)之义也”。姚苌谋深虑远,慕容冲那个英俊傻气的漂亮小子正浴血奋战为他打关中呢! 苻坚与慕容冲两位爱人之间在长安城下有过一段经典对白,感情终究没有战胜家国、民族、个人的利益,历史生动地再现了那一幕悲伤喜剧: 苻晖兵败自杀,鲜卑人的大军已抵长安城下,苻坚匆匆登上城楼放眼望去,见漫山遍野都是鲜卑人,叹息道:“这些鲜卑奴才都是从哪里出来的呀?”皮袍皮裤的兵丁中,一将白马银戟面若桃花秋波闪动,正是昔年与自己如胶似漆的慕容冲,苻坚心中一动,对慕容冲喊道:“奴才,你何苦来送死!” 慕容冲抬眼望去,伞盖之下一人金盔金甲锦袍玉带正是天王苻坚,慕容冲心中一痛,秋波被寒风冻结一般闪烁着冰凌的光,为了激发全体鲜卑战士的心,表白自己的心迹,慕容冲大声吼道:“做奴才的厌倦奴才的困苦想要你来替我!” 苻坚脱下身上的锦袍递给内侍,他还想用最后的柔情打动这只美丽的凤皇。一会的光景,长安城门大开,一骑飞驰而出,到慕容冲马前,眉清目秀的宦官手托银盘,盘中正是苻坚的绣龙锦袍,小宦官细声细气道:“奉天王诏,赐平阳太守慕容冲锦袍一领,以御风寒!” 慕容冲冷冷的目光扫过锦袍,他不会不记得苻坚和自己渡过的断袖分桃浓情密意的日子,冷漠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温情,当他的眼光越过一群群布袍羊皮裤的鲜卑人,瞳仁又变得冰冷。慕容冲纵马上前用戟尖挑起那领锦袍高声道:“孤王今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惠,你若知天命,君臣束手,早送皇帝,自当宽恕苻氏以酬旧好!”长戟一挥锦袍飘落尘埃。 爱人之间从此恩断情绝,苻坚勃然大怒,“吾不用王景略、阳平公之言,使白虏敢至于此!”秦燕大交兵,苻坚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大败燕兵于仇班渠,慕容冲遁去,追至雀桑又破之。苻坚追至白渠,慕容冲率燕军返身死战围苻坚数重,秦将邓迈蒙兽皮奋矛击燕军,慕容冲军溃,苻坚追至阿房而还。 城中的鲜卑人在慕容暐的带领下图谋造反,事情泄露,苻坚尽诛鲜卑人,杀死慕容暐。慕容冲在梧桐修竹掩映的阿房登上大燕国皇帝位,改元更始,后代的史学家为了把他重建的燕国与被前秦灭掉的燕国,还有慕容垂建立的燕国区别,称亡掉的燕国为前燕,慕容垂的燕国为后燕,他的燕国为西燕。慕容冲大封群臣,自谓天意让他称皇称帝,踌躇满志,得意非常,发兵围攻长安,日夜攻城。苻坚亲自督战,“飞矢满体,流血淋漓”。慕容冲攻城下下,施出毒计,剿灭长安外围的村落,“纵兵暴掠,关中士民流散,道路断绝,千里无人烟。”长安粮食断绝,再现围城惨状,“时长安饥,人相食,秦王坚朝飨群臣,诸将归,吐肉以饲妻子。”苻坚无力坚守,留下太子苻宏守城,率数百骑与宠妃张夫人及少子苻诜,两个女儿苻宝、苻锦出长安筹粮,沿路宣告州郡,期以孟冬救长安。苻坚一走,太子苻宏抵挡不住慕容冲的攻击,带领数千骑兵与母亲妻子宗室国戚弃城西奔下辨(即今甘肃天水),百官逃散,权翼与赵迁等官员数百人投奔后秦姚苌。 长安失守,苻坚西奔凉州,被姚苌军吴忠部堵在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东北),秦兵逃散,“独侍御十数人在侧,”羌兵搜山,苻坚神色自若,从容进食,吴忠将其押往新平城,交给姚苌。 姚苌厚颜无耻地派人向苻坚索取传国印玺,说:“姚苌按顺序承接天命,现在可以把玉玺交给我。(苌次膺符历,可以为惠)”苻坚怒目斥责来人:“小羌敢逼天子,五胡次序,无汝羌名。玺已送晋,不可得也!”姚苌又派右司马尹纬劝说苻坚,要求苻坚把君主之位禅让给他,二人谈论一番,史书并未记载尹纬的话,他说的话猜也猜得出来,无非是天命如何,前秦的政策得失、亡国教训怎样,最后劝他以天下苍生为念,息兵戈禅让帝位。苻坚惊讶尹纬学识见解,对姚苌痛恨非常,冷笑说,“禅代,圣贤之事,姚苌叛贼,何得为之!”又问尹纬在前秦何官,尹纬答道:“尚书令史。”苻坚叹息说:“卿,王景略之俦,宰相才也,而朕不知卿,宜其亡也。”然后大骂姚苌,以求速死,并对张夫人说,“岂可令羌奴辱吾儿。”亲手杀掉两个女儿苻宝、苻锦。姚苌一厢情愿不可得,遂派人用白绢将苻坚缢死于新平佛寺,“张夫人、苻诜皆自杀”,场面悲壮,羌族将士感念苻坚昔日恩德,“皆为之哀恸,”哀声回荡长空,传遍新平城,姚苌埋葬苻坚,又怕人知道,“隐其名,谥曰壮烈天王。”古往今来,为敌国战士痛哭流涕的君主恐怕只有苻坚一人吧! 苻坚的一生值得任何一个治国者深思,成为少数民族君主入主中原的前车之鉴,他为什么成功得如此辉煌,又为什么失败得如此惨痛。 天王苻坚死了,身后的民族矛盾照旧激烈,一位气吞如虎的汉族大英雄横空出世,用他的钢刀不断地砍掉一个又一个胡王的人头,历史在沉思,在呼唤,杀戮何时停止?和平何时降临?人们不禁又会想起苻坚,他没有白白死去,他让后人时常记起,为后世留下解决民族矛盾的药方,一味良药,也是一味苦药,方向他是选对头,怎么走,那是后人的事,对于我们的主人公,五胡中最后一个民族拓跋鲜卑来说,这味药,咽也得咽,不咽也得咽,从道武皇帝拓跋珪开始,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都在反复地品尝这味苦药,元宏终于修成正果,虽然自北魏后,中国大地上民族之间屡有交锋,但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长久的,中华民族可以轻轻松松地屹立在地球的东方,欣赏西方世界十字军战士与白衣穆斯林之间长达千年之久的隆隆马蹄声,一直到现在,到今天,我们打开电视还能看到双方精彩的表演。 苻坚令人惋惜地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段精彩的传奇在塞外的茫茫风沙和飘扬的暴风雪中向中原走来,一个遗腹王子为我们再次上演了一出万里草原复国记。第三十四章 代国的复兴 前秦淝水战败的消息传到塞外,代国的老臣、鲜卑拓跋部的贵族们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看到重新成为主人的希望。更为鼓舞人心的消息是刘库仁之死,刘库仁非鲜卑人,而是正宗的匈奴人(母亲是鲜卑人),属匈奴独孤部,为刘虎宗族,代王什翼犍的女婿,原代国的南部大人,代亡后,投降前秦。做为秦国的振威将军、关内侯,他受命管理先前代国黄河以东的领土,并负责监督拓跋人。他是代国的老臣,匈奴独孤部有一定的势力,加上强大的前秦国支持,拓跋人对他甚为忌惮。 慕容垂复兴燕国发二十万大军久攻邺城不下,于公元384年夏四月,掘开漳水灌城,滔滔河水撞击着高大的城墙,眼见邺城不保,可巧慕容鲜卑人与丁零人闹翻,两族自河南会盟后,慕容垂格外器重丁零首领翟斌,兄弟封王,随着慕容农的大军的到来以及后燕军在河北的节节胜利,丁零人变得不那么重要,地位的下降让翟斌心存忧虑,唆使手下诸将请求出任燕国尚书令,翟斌是河南王,做尚书令干什么?五胡之中,只有苻坚的汉化最为彻底,苻坚称王,宗族称公,从无异姓封公,王猛也只是个侯爵。慕容燕国不同,他虽然汉化较早,但其保持着浓重的氏族军事制,早期部落联盟中的首领多数封王,王封得滥并无实权。魏晋时的尚书令相当于丞相,翟斌是在要行政权,慕容垂能给他吗?慕容垂狡猾,不肯明说,找个借口说:“以翟王的功劳,应该位居宰相,只是官署尚未建立,那么早设个官干什么。”(翟王之功,宜居上辅;但台既未建,此官不可遽置耳。)翟斌大怒,他不是三岁小孩子,没衙门不能当官吗!摆明戏弄我。暗地里派人送信给邺城的苻丕内外通谋一同攻打慕容垂,苻丕还不信,让丁零人决堤溃水以示诚意。你别看慕容垂当别人劝他杀翟氏兄弟的时候,他不同意,信誓旦旦地说:“河南之盟,不可负也;若其为难,罪由于(翟)斌。”一副宁可人负我,我决不负人的架式,其实他是有条件的,叫做“等你先负我,我再搞死你。”他说:“今事未有形而杀之,人必谓我忌惮其功能;吾方收揽豪杰以隆大业,不可示人以狭,失天下之望也。藉彼有谋,吾以智防之,无能为也。”他有阴谋鬼计,我有神机妙算防着,怕什么!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骠骑大将军慕容农都不同意:“翟斌兄弟恃功而骄,必为国患。”慕容垂胸有成竹:“骄则速败,焉能为患!彼有大功,当听其自毙耳。”我让他自取灭亡,待之“礼遇弥重”。这不是纵容吗?就是纵容,《左传》开篇有则故事,叫做“郑伯克段于鄢”,大家可以一读,我就不重复讲了,郑庄公不是采用一次次纵容弟弟太叔的办法杀死了弟弟吗?慕容垂也是如此,就在丁零人掘堤的同时让慕容垂抓个现形,马上派兵把翟斌及他的弟弟翟檀、翟敏杀了,余众不究。可惜翟斌的侄子翟真跑了,留下后患,丁零人多次与燕军交战,从此成为后燕的心腹大患,牵扯后燕太多的精力。 中原大乱,谢安上表朝廷,请乘苻氏倾败,出师北伐。其时桓冲已死,晋军兵分三路,前部都督谢玄率豫州刺史桓石虔总督晋军主力出淮阴,荆州刺史桓石民出江陵,梁州刺史杨亮帅众五万出巴郡。三路晋军进展神速,谢玄军至下邳,秦国徐州刺史赵迁弃城走,遂据彭城。谢玄修整漕运,总督粮沫,分兵两路,一路派刘牢之攻兖州,兖州刺史张崇弃鄄城逃走,刘牢之据鄄城,河南城堡皆来归附。一路派高素攻青州刺史苻朗,军至琅琊,苻朗举山东降。桓石民遣竟州太守赵统攻襄阳,秦国守将都贵连弃襄阳、鲁阳、洛阳,逃奔长安。桓石民收复晋之故都洛阳。杨亮入蜀,数败秦军,秦国梓潼太守垒袭以涪城降。三路晋军凯歌高奏,刘牢之攻占黄河南岸的重镇滑台。慕容垂老谋深算,见势不妙,撤邺城长围,退屯新城,分派诸将经营河北北部,把晋军让给苻丕,苻丕不知死活,派大将桑据在黎阳阻挡晋军前进的步伐,结果大败而还。 苻丕赶紧派人到塞外请刘库仁发兵助阵,先前苻坚给刘库仁封官进爵,让他统治代北塞外,刘库仁也够意思,在秦国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发代北之兵救援苻丕。“大举兵以救长乐公(苻)丕。发雁门、上谷、代郡兵,次于繁畤。”他记得秦国的好处,可部下的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汉人没那个好记性,“三郡兵不乐远征。”在这其中有前燕太子太保慕舆句的儿子慕舆文和慕舆虔,二人依靠部落里的鲜卑人,联络三郡兵马中不愿远征的士卒发动叛乱,(因作乱,夜攻库仁,杀之,窃其骏马,奔燕。)连马带人一锅端。由此可见秦国在代北及塞外草原的统治极其虚弱,一旦出现内乱,连首领也保不住。 秦国统治下的塞外有大大小小许多部落,本为两大部族首领控制。一个是匈奴独孤部刘库仁,另一个是匈奴铁弗部刘卫辰,他们以黄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平分大漠草原。他们统治的部落较大的有鲜卑拓跋部、匈奴贺兰部、柔然、乌桓、高车诸族。在刘库仁辖区下有鲜卑拓跋部和匈奴贺兰部以及其他高车杂部。他们之所以在刘库仁手下规规矩矩,无非害怕秦国强大的军事势力,而今秦国瓦解,刘库仁死掉,谁还能守规矩呢? 刘库仁一死,拓跋人乐开怀,代北草原的政治势力齐刷刷把目光投向一个年仅十六岁的遗腹子拓跋珪身上。 拓跋珪,如果一直看我文章的朋友肯定不会陌生,我们在前文介绍过,我写文章为了明确每一篇的主旨,往往对本篇不重要的人物一笔带过,等轮到他的时候再予以介绍,在这里我再介绍一遍,以增加印象。拓跋珪,字涉珪,南朝人称其为拓跋开,魏道武帝,北魏真正意义上的开国皇帝,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公元371年8月4日(即东晋太和六年七月初七)生于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母亲是匈奴贺兰部贺野干之女贺氏。一出生体重是平常儿童的两倍,史载“弱而能言,目有光曜,广颡大耳”。 他出生前代国经历一场政变,对老代王什翼犍不满的拓跋部贵族派长孙斤行刺,拓跋珪的父亲拓跋寔在与长孙斤拼斗中丧生,拓跋珪一出生便没有父亲,是个遗腹子。五岁那年,秦兵大举入云中,代国兵败如山倒,母亲贺氏带着年幼的儿子从乱军之中冲出一条血路北逃,又遇到高车人的劫掠,惊慌之下车轮失辖,贺氏急中生智取头簪穿入轮中,竟行百余里逃到七介山而车轮不倾。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贺氏有几个儿子。在拓跋寔死后改嫁给拓跋翰,并生有一子拓跋觚。后来拓跋翰也死了,史书载明拓跋翰留下三个儿子,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魏书已经告诉我们拓跋觚乃贺氏所生,问题是拓跋仪和拓跋烈是不是贺氏所生的呢?拓跋仪在北魏建国以及前期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无论战争、文治、宫廷、部族,甚至拓跋珪的婚姻都有他的影子,最后因为发动政变潜逃而死,他与拓跋珪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关于拓跋仪,我们在这里留一个悬念,容待日后去解。什翼犍死后,贺氏带着她的四个儿子回到娘家部落贺兰部避难,刘库仁主持原代国地区事务后,因为他是什翼犍的女婿,故而贺氏又带着她的儿子们由贺兰部来到独孤部依附刘库仁。拓跋珪是什翼犍的嫡长孙,从小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性格和志向,刘库仁奉事拓跋珪恩勤周备,常对诸子说:“此儿有高天下之志,必能恢隆祖业,汝曹当谨遇之”(《资治通鉴》)当然,他说这句话意味深长,长久以来,拓跋部一直统治代北和塞外,势力很大,这句话意在安抚拓跋贵族暂时别闹事,等拓跋珪长大了,我把权力归还你们。不过在拓跋珪长大之前刘库仁先死了,他话的真伪也只有天知道。 刘库仁死后,草原马上经历一次战乱,“鲜卑刘头眷击破贺兰部于善无(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又破柔然于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资治通鉴》) 刘头眷,刘库仁的弟弟,刘库仁死后做了部落首领。魏书中叫他刘眷,资治通鉴与魏书对于许多鲜卑人的名字均不相同,不过没关系,北魏孝文帝把鲜卑人的名字改得乱糟糟,其它什么匈奴人等等也跟着遭罪,有的人连民族也分不清,都是汉人嘛,说汉话嘛。说魏收治史不严谨,也没法严谨,考证不了,鲜卑等胡语被禁绝,从考古鲜有所得来看,鲜卑书籍肯定都被孝文帝焚毁,五胡族的“焚书”,别说宋人和我们,恐怕连汉化后的鲜卑子孙都不知道先人的鲜卑名字,所以后世不要再批评魏收先生,不得已呀。 从这两次战争中可以看出草原的乱世之秋来了,贺兰部原本臣属刘库仁,现在反了,柔然部原本臣属刘卫辰,现在和孤独部打仗,肯定是刘卫辰唆使的呀。孤独部实力明显高出一筹,两战两胜,外部敌人打败,可内部却同室操戈。刘头眷儿子刘罗辰先看出来,对他父亲说:“近来的征战,所向无敌,然而对心腹之患,愿早图之!”刘头眷问“谁是心腹之患?”刘罗辰说:“堂兄刘显,是残酷无情的人,早晚必将要作乱。”(从兄显,忍人也,为乱非旦则夕耳。)刘头眷不听,你瞎说,我是他叔叔。刘显,刘库仁之子,本名丑伐,不光刘显,刘库仁也叫刘没根,叫洛垂。你看孝文帝真是费老劲了,汉化死人名字也改,我们以后介绍北魏人物,就叫他们的汉族姓名,你说等美国人学说汉话,改汉族名字的时候估计一定也挺费劲,不过那是将来的事。 刘罗辰没看错,人们争权夺利真不管你是叔叔还是大爷,刘显果然杀掉毫无防备的刘头眷,自立为匈奴独孤部的首领,也就是黄河东部的部落联盟首领,名义上领导辖区内的部落。 刘显比他叔叔强,是块料,当了首领之后马上意识到拓跋珪对他是个威胁。现在草原人心思乱,拓跋人能闲着?会不会搞复国呀?拓跋珪是什翼犍老代王的嫡亲孙子,根红苗正,会不会拥立他为代王呀?怎么办呢?最保险的办法就是除掉他,死人称不了王吧?刘显算被刘罗辰看准了,残酷无情。 刘显召集部落首领大人开会,准备杀死拓跋珪,他的秘密不小心被商人王霸知道,他踩拓跋珪的脚示警,帮助拓跋珪溜走,“履帝足于众中,帝乃驰还”(魏书太祖纪)。王霸是谁?肯定是个大富商,草原和中原需要物资交流,必出大商人周旋于各部落,魏国开国名臣安同就曾经做过商人。 一计不成再生二计,刘显随即和梁六眷(魏书中称为梁眷,以后不加注,我都感觉麻烦)商议,准备人马去拓跋珪的驻地杀他。这一回他找错人了,梁六眷是代王什翼犍的亲外甥,代国的贵族,一边应承他,一边派部族人穆崇、奚牧去七介山告密。(大家记住穆崇和奚牧两个人的名字,很重要,他们两人不仅仅是北魏开国的功臣,而且参与了北魏道武帝一朝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外交事件。)他们不是第一拨到达拓跋珪营地的,告密的另有其人,刘显弟弟刘亢泥妻子的侍女,刘亢泥妻子是谁?刘库仁的老婆,什翼犍的女儿,也就是拓跋珪的姑姑。鲜卑人沿匈奴旧俗,父死妻其后母。刘库仁死后,拓跋氏为刘亢泥所有。 贺氏获得消息后大为吃惊,起初不相信刘显会鲁莽行事,将信将疑,随着穆崇和奚牧二人的到来,让他彻底打消对刘显的幻想,立刻采取行动,让拓跋珪兄弟和代国老臣长孙犍、元他、罗结轻装骑马逃走。自己则在营地等待刘显的到来,刘显果然领人闯到七介山(在今呼和浩特南面和林格尔县境),找不到拓跋珪,却被贺氏留下饮酒,并把他灌醉。第二日凌晨贺氏故意惊动马厩中的马匹,让刘显起来察看。贺氏借机又哭又闹:“我的儿子们就在这里,现在全都不见,你们谁杀了他们呢?”围观的拓跋鲜卑人自然很多,刘显当即辩白非他所为,因为他不想失去鲜卑拓跋部的支持,这样一闹,他就不好再四下搜寻拓跋珪,中了贺氏的计策,拓跋珪等人安全地逃到贺兰部。与拓跋珪一道逃亡的有一批忠于拓跋珪母子的原代国的势力,这批人成为北魏开国的功臣,史称“元从二十一人”,二十一人是谁呢?魏书没有明确记载,仅在《李栗列传》中提到李栗是其中一人,二十一人有鲜卑人,也有匈奴人,当然还有汉人,李栗就是汉人,我们只能慢慢的找,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拓跋遵、拓跋虔、拓跋纥罗、拓跋题、长孙犍、元他(拓跋他)、罗结、奚牧、长孙肥、叔孙建、安同、李栗,这些人以后,我都要逐一介绍。 在网上看到山东大学张金龙教授写过一篇文章《拓跋珪“元从二十一人”考》,出过一本《北魏政治史研究》的书,可惜南北朝历史过于冷门,销售状况肯定不好,反正我无缘拜读,书店根本没的卖。我看,大家一起努力,把南北朝搞火了,张先生的书也就好卖了。 言归正传,贺兰部是匈奴的一个部落,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匈奴人,是由匈奴人与高车(丁零一支)诸部杂居共处(关于高车族将在另一章节中详谈)繁衍生息而来。由于贺兰部的强大,往往许多高车部落与他结盟(四方附国者数十部)。在代国时,他们与孤独部同为拓跋部的附属部落,拓跋部非常注重与贺兰部的通婚,拓跋郁律就曾嫁女给贺兰部的首领贺纥,传到贺野干时,娶什翼犍的女儿为妻并生下贺讷和贺氏,随后亲上加亲,贺氏又嫁给什翼犍的儿子拓跋寔。舅舅娶了外甥女,可见拓跋部的伦理关系和草原其他民族一样非常混乱。总之,拓跋部依靠通婚融合加强血源关系,使拓跋部逐渐发展壮大。 代亡后,贺讷接管部落,贺兰部虽然名义上归刘库仁统辖,实际我行我素,俨然一个独立王国(贺讷总摄东部为大人,迁居大宁,行其恩信,众多归之,侔于库仁。苻坚假(贺)讷鹰扬将军。)连苻坚也拿他没办法,封一个将军安抚他。大宁在哪里呢?不太好考证,应该在内蒙赤峰一带吧,不过贺兰部是游牧民族没有定居点,大体位置在内蒙古东部一带。)随着宗主国秦国战乱,刘库仁被杀,贺讷感到称霸草原的机会降临,起兵攻打独孤部,在善无(在今山西左玉县)被刘头眷击败。正在他懊丧不已的时候,拓跋珪到来了。贺讷显然非常高兴,隆重地欢迎他,并当面恭维拓跋珪说:“复国之后,当念老臣!”贺讷说这句话是真心诚意吗?我猜测他是出于试探的目的,从贺兰部意欲占领代北可以看出,贺讷对草原有想法。不管贺讷出于什么目的,我们这位心气高傲的十六岁少年笑道:“诚如舅言,不敢忘也。”贺讷再也没什么表示,但拓跋珪的盛气凌人和招摇引起贺兰部众的不满,为什么非你拓跋部才可以做草原的主人呢?以贺讷弟弟贺染干为首的一部分贺兰贵族开始谋划除掉拓跋珪,贺染干和贺讷不是一母所生,他们知道贺讷未必同意除掉拓跋珪,因为贺讷是什翼犍之女辽西公主所生,拓跋珪的亲舅舅,他们要杀拓跋珪,不能让辽西公主和贺讷知道,采取的手段是暗杀。 为什么草原上强大的部族均欲置拓跋珪于死地呢?拓跋部自首领力微开始,历经八王之乱、五胡之乱,一直雄霸匈奴故地,经营草原近一个半世纪,通过互相联姻成为塞北草原最大的一支力量。虽说被秦国灭亡,但根基雄厚,势力仍在,亡魂不散。其他部族欲想夺取草原霸权,绝对绕不开拓跋部这堵墙,拓跋珪是拓跋部的魂,是旗帜。力微后,拓跋珪内乱频频,至什翼犍时逐渐稳定,什翼犍自公元338年登上代王之位,376年去世,在位三十九年,执政期间推行改革,使代国的奴隶制国家达到鼎盛,并有向封建制过渡的倾向,加之什翼犍一代仁恕之君,深得民心,故而拓跋人对什翼犍一系拥戴归心。拓跋珪是他年长的直系第一继承人,为什么这么讲呢?什翼犍先后娶过两位王后,一位是燕国皇帝慕容皝的妹妹,嫁过来没多久去世,“未几而崩”,随后又娶慕容皝的女儿,大为得宠,生有两个儿子“拓跋寔和拓跋翰,”二人便是嫡子,其中拓跋寔被立为世子继承人,其余还有庶长子拓跋实君,其他拓跋阏婆、拓跋寿鸠、拓跋纥根、拓跋地干、拓跋力真和拓跋窟咄。世子拓跋寔在一次政变中死亡,在此期间贺氏嫁给拓跋翰,继而拓跋翰又死了,直到前秦军攻破代国的时候,继承人一直没有定,由此引发拓跋实君的叛乱,在这一场关系代国生死的叛乱中,拓跋实君“乃率其属尽害诸皇子,昭成(什翼犍)亦暴崩。”这是一场杀父屠弟骨肉相残的血腥丑剧,以至于北魏对此讳莫如深,魏收也有所掩盖,并未指明拓跋实君弑杀君父。什翼犍的儿子们几乎死绝,拓跋实君被苻坚车裂,只余下最小的一个儿子拓跋窟咄,被苻洛送到长安,“昭成崩后,苻洛以其年长,逼徙长安,苻坚礼之,教以书学。”什翼犍的孙子辈并没有人被迁回关中,都留在草原上,包括拓跋珪。当时他们都很小,不会对前秦有多大危害。 留在草原上的什翼犍直系孙辈王族都有谁呢?从魏书中分析看,有拓跋翰的儿子拓跋仪、拓跋烈和拓跋觚;拓跋实君的儿子拓跋渥;寿鸠的儿子拓跋遵;纥根的儿子拓跋虔;地干的儿子拓跋顺;力真的儿子拓跋意烈,其他的好象没有立传。 在这些王族当中,嫡子有拓跋珪、拓跋仪、拓跋烈、拓跋觚,拓跋珪最大。当仁不让地成为拓跋部的未来领袖,所以贺讷才有以上的言语,也引动贺染干的杀机。 拓跋珪在贺兰部招集故旧,草原上的拓跋人和原代国的部族纷纷投奔拓跋珪,贺氏的堂弟贺悦带领所属部众尊奉拓跋珪为主。故代国的南部大人长孙嵩率领部众七百多家背叛独孤部刘显,逃奔到五原。当时拓跋实君的儿子拓跋渥也聚众自立,长孙嵩想归附他。手下有个叫乌渥的人说:“叛逆之父的儿子,不值得归附,不如归附拓跋珪。”边说边拉着他牛车的牛头向东投贺兰部去了。部众的逃散让刘显很是气愤,准备杀掉贺氏,贺氏逃奔到刘亢泥家,在供奉神像的车子中躲藏三天,刘亢泥全家人都为她求情,贺氏这才免于一死。原代国中部大人庾和辰和贺氏一道带领部族逃到贺兰部。 拓跋珪的势力越来越大,贺染干迫不及待的要除掉他,指使党羽侯引七突暗杀拓跋珪,却被手下的尉古真告秘,拓跋珪做了准备,营地戒备森严,侯引七突不敢冒然动手。贺染干怀疑尉古真泄露了他的计谋。便把尉古真抓起来审讯,用两个车轮夹他的头部,有刀刺伤他的一只眼睛,尉古真拒不承认,贺染干无奈把它释放。从尉古真、穆崇、奚牧等代人的表现可以看出草原牧民对代国的态度,可谓人心所向。 暗的不行,贺染干亲自上阵,出兵包围了拓跋珪的营地,危难之间,多亏贺氏站出来义正严辞地谴责贺染干:“你们到底想要置我于何地,而要杀我的儿子呢?”(汝等欲于何置我,而杀吾子乎!)贺染干羞惭而去。贺染干并不惧怕贺氏,实在是害怕贺讷和辽西公主的势力,不得不离开。 贺染干集团的失利使代国遗老遗少们看到希望,拓跋珪的从曾祖纥罗与其弟拓跋建及诸部大人共同请求贺讷推举拓跋珪为王复立代国。 贺兰部和拓跋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辽西公主的支持,贺讷不得不支持拓跋珪复国,因为贺染干对贺兰部首领的位置也抱有野心,一旦自己失去拓跋各部的支持,会让贺染干得利,贺讷思来想去以后表示同意。推举拓跋珪为代王,贺染干坚持不同意,在我们贺兰部怎么能立拓跋珪一个外人做首领呢?贺讷意正严词地反驳道:“拓跋珪是大国之世孙,兴复先业,亦是我国中之福。常相持奖,立继统勋,汝尚异议,岂是臣节!”。公元386年,晋太元十一年春正月,拓跋珪在拓跋诸部和贺兰部的支持下,于牛川召开部落联盟大会,复兴代国。 牛川在哪里呢?史界颇有争议,成为不解之迹。如吕思勉先生《魏晋南北朝史》注:“出绥远凉城西,经左云至大同入河”,他的意思是指牛川为一条河水;林干先生《东胡史》记拓跋珪在牛川大会诸部,即代王位,建元登国,在“牛川”两字之下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李逸友先生的《中国北方长城考述》中根据《魏书太宗纪》里的记载,拓跋嗣于“泰常元年秋七月甲申,帝自白鹿陂西行,大弥于牛川,登釜山,临殷繁水而南,观于九十九泉。”考证牛川在九十九泉之北,九十九泉在今察右中旗、卓资县交界的灰腾梁上。 哪一种较为准确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川”字,川的注解有两种,一为河流;二为平野。在这里做什么解呢?应该是平野,古人有“敕勒川”,此之川即平野。我较为支持李逸友先生的看法,牛川在阴山山脉灰腾梁山之北面的大草原上,并不在阴山之南。这里靠近贺兰部,与拓跋部的敌对势力独孤部隔着阴山山脉。 壮阔雄伟的阴山南北自古以来就是千里牧场,内蒙古有首民歌唱出芳草萋萋、鸟语花香、牛羊遍野、风光无限的阴山草原: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白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洒,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 在青苍蔚蓝的天空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拓跋部向我们展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祭天礼俗。女巫们扭摆身子摇动铜鼓,拓跋珪与拓跋部其他七族的首领以黑毡蒙身,在篝火青烟的缠绕熏缭中向西拜天,“西向设祭,告天成礼,”改元登国,正式登上代王的宝座。 拓跋珪大封部落首领及亲贵,以长孙嵩为南部大人,叔孙普洛为北部大人,分领部落,治其众。以汉人张衮为左长史,许谦为右司马,王建、和跋、叔孙建、庾岳等为外朝大人,统领亲兵,奚牧为治民长,诸将皆掌宿卫军,并参军国谋议。长孙道生,贺毗侍从左右,传递命令。代国的中央机构和权力中枢基本形成,一个复兴的奴隶制国家在漠南草原重新崛起了。 代国复兴了,王权并不巩固,新代国政权承袭老代国部落大人共管国事的旧制,拓跋珪虽然仿效汉武帝进一步设立内外朝官制,以汉人掌文事做顾问,精选亲信的部落大人为外朝大人统领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参与中枢决策。以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长孙嵩和叔孙普洛为南北部大人,统领国内数以百计的附属部落。然而拓跋王族对附属部落的控制远非什翼犍时可比,南部大人和北部大人的人选竟无一人为拓跋宗族。以贺兰部为首的附属部落难以归心使得新代国仅仅是个空壳,代北的独孤部和黄河西边拓跋部的世仇匈奴铁弗部虎视眈眈,我们年青的代王和他同样年青的代国命运如何呢?请看下集,“肇基北朝”。 第三十五章 肇基北朝 代国光复,拓跋部和贺兰部的蜜月很快结束,年轻气锐的拓跋珪不希望生活在拓跋部的卵翼之下,公元386年二月(复国后第二个月),拓跋部放弃牛川,移居盛乐,回归故土,不再依附贺兰部,要独自在草原上生存。盛乐在独孤部刘显的控制之下,拓跋珪大举迁徒,声势浩大,刘显怯其声威,竟从善无(山西右玉县)南走马邑(在今山西朔县),躲避拓跋珪之锋芒。 拓跋珪声威大震,草原上原代国的附属部落纷纷依附,穆崇带着须卜部落的首领奴真自代北脱离刘显,率领部族投靠拓跋珪,奴真是和拓跋珪自小玩到大的朋友,奴真的归来,让拓跋珪大为高兴。然而正是奴真这个人让原本貌合神离拓跋部与贺兰部彻底分道扬镳。 奴真部是匈奴的一个部落,原为前代国联盟成员之一,代亡后,奴真率部族依附刘库仁,听穆崇说拓跋珪在牛川复国,急忙前来相投。拓跋珪为在盛乐为奴真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并邀请贺兰部贺讷兄弟及各部族的大人酋长赴宴。酒宴之上,奴真忽然发现十年前,部落溃败时失散的兄长健和去斤,兄弟相逢,惊喜交加。可因之却产生一个问题到底部落首领该是谁的呢?兄死弟及是大草原的规矩,贺氏兄弟便从中插手,向拓跋珪施压,拓跋珪只得让步,由奴真出面召回健做首领。健和去斤出于对贺兰部的感激,给贺讷送去金子和马匹,贺染干趁机从中挑唆他们离开拓跋珪,投靠贺兰部。健召集部众商议投靠贺兰部,奴真勃然大怒,怒斥健和去斤:“父亲是代国的附臣,世效忠贞,我志全名节,是故推让,以兄长统领部落,而你们却背信弃义,置父亲的忠贞不顾,阴谋叛国,道义何在!”遂杀二人。贺兰部举部震惊,贺染干发兵攻打奴真部,奴真逃往盛乐,拓跋珪断然派兵救援,训斥贺染干,两部的矛盾表面化。 拓跋珪少年气锐,志向远大,汉人张衮曾评价说,“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代国内忧外患,极度艰难,拓跋珪知难而进,四月,年仅十七岁的拓跋珪毅然诏告草原诸部,将代国国号更名为魏,自称魏王。 南北朝的北朝魏国在漠南云中川大草原上正式建立,拓跋珪以大无畏的精神亲手掀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代王之爵位是晋朝册封的,拓跋珪此举显示其非同凡响的魄力,他抛弃晋朝的正统地位,虽然东晋取得淝水战役的胜利,但是经过苻坚的苦心经营,晋朝在北方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各路政权都想取而代之,大晋国不再是那个为少数民族所尊崇的天朝上国。代国更名显示拓跋珪的雄心壮志,不再受晋朝的束缚,为自己定下更高的战略目标,他要与各地群雄角逐天下。 为什么称魏国呢?罗新先生的《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一文中列举许多学者的解释,并自己做出深入的分析。我个人倾向于何德章先生的意见,魏居土德,接续汉晋之间的曹魏。北魏所居的土德,就是曹魏的土德,承续的是汉朝的火德。拓跋之魏,即曹魏之魏。(至于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的承晋问题,我将在后文中探讨,时不同势不同,北魏建国初晋没有灭亡,孝文帝时,晋国已经正式亡国。)八王之乱后,中国大地建立了大大小小十多个政权,各自纷纭,都说自己是正统,拓跋氏怎么办呢?去掉代王的称号,就是要为自己寻个正统,不能承晋是必然的,因为晋朝仍在,承匈奴汉国?承羯族赵国?承氐人秦国?不行!干脆一起否定,我即魏国,曹魏的魏国,你司马氏篡魏而立,我就是曹魏,我复国了。 拓跋珪当时年幼,和他一起商讨国号问题的,肯定是他封的左长史张衮和右司马许谦。 “(许谦)登国初,遂归太祖(拓跋珪)。太祖悦,以为右司马,与张衮等参赞初基。”张衮和许谦一个是上谷人,一个是代人,均非中原的高门士族,一时意兴所发,议定国号必定仓促,所以拓跋珪打下中山入主中原之后,曾经另议过国号,那时魏国可谓士人云集,拓跋贵族喜欢代,因为他们对世代生活的代北有感情。以崔宏为代表的中原士族力主称魏,英雄所见略同,拓跋珪有认同感,当下赞同,足见他此时的决定何其英明,将来竟能够获得中原士人的支持。 国家是崭新的,危机并未因此消失,拓跋部与贺兰部闹得不愉快,部落联盟中的护佛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率部族众叛离魏国,独自游牧去了。二部的叛逃更激起联盟内部的不稳,人心惶惶。拓跋各部落的首领和诸将愤怒不已,齐聚魏王大帐,请命追击叛徒。拓跋珪却有自己的判断, “侯辰和代题的部落世代为我们拓跋部做事,有罪过能忍则忍,当今国家草创,人情不一,愚昧的人看不清形势,自然进退无常,不值得追赶。”果然,两个月后,代题率乙弗部重新归附魏国,拓跋珪待其不冷不热,代题再次叛离魏国,这一次,乙弗部众皆不愿相随,代题只得单身投靠独孤部刘显。拓跋珪任命代题的孙子倍斤为乙弗部的首领,由是人心大安。 安定住部落的人心,拓跋珪开始注意他最大的敌人匈奴独孤部,他和母亲贺氏一道对独孤部开展瓦解工作,利用刘显与刘罗辰的矛盾,继续与孤独部联姻的政策,娶刘罗辰的妹妹刘氏为夫人,拓跋珪这一段姻缘非常完美,即综合部族利益的因素,又有两人的感情。两家原本姻亲,代亡后,拓跋珪又寄居独孤部,他与刘氏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玩大。《魏书皇后列传》中记载“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刘眷女也。登国初,纳为夫人,生华阴公主,后生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后(刘氏)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二人的姻缘彻底拉拢住刘罗辰部,并且引起独孤部的分化,刘显的弟弟刘肺泥率领部落降魏。生性残忍狡猾多诈的刘显不会坐以待毙,他正在策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魏国建立的公元386年,中原的形势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衰亡的秦国垂死挣扎,邺城的苻丕迫于东晋和后燕强大的军事压力,与谢玄媾和,秦晋两国联兵对付慕容垂,谢玄派刘牢之率北府前锋赶到邺城,大败后燕军,慕容垂固守新城不出。郭茂倩《乐府诗集•鼓角横吹曲》中的《慕容垂歌辞》生动的再现晋、秦、燕三国新城之战的场景: 慕容攀墙视,吴军无边岸。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慕容愁愤愤,烧香作佛会。愿作墙里燕,高飞出墙外。 慕容出墙望,吴军无边岸。咄我臣诸佐,此事可惋叹。 歌辞丑化慕容垂的形象,应该为氐人所作,歌中的慕容指燕王慕容垂,吴军指北府兵,老谋深算的慕容垂会就此束手吗?别忘记他生平未经一败,桓温挫败于此人之手,横行洛涧、发彪淝水的刘牢之能改变历史么? 战事是这样发展下去的,慕容垂自新城北遁。刘牢之根本没有向苻丕通报,带领晋军狂追而去。苻丕听说以后,赶紧尾随进兵。刘牢之在董唐渊追上后燕军,慕容垂从容对诸将道:“秦、晋瓦合,相待为强,一胜则俱豪,一失则俱溃,非同心也。今两军相继,势既未合,宜急击之。”后燕多骑兵,晋军多步兵,刘牢之长驱步卒二百里争利,太过轻敌,淝水战后,晋军的节节获胜让刘牢之头脑发热。慕容垂伏兵五桥泽,散乱辎重诱敌,“牢之军(晋军)疾趋二百里,至五桥泽,争燕辎重,(慕容)垂邀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刘)牢之单马走,会秦救至,得免。”刘牢之丢盔弃甲大败而还,洛涧英名从此丧尽,晋军北伐再度受阻河北,受阻慕容老匹夫,可惜!可叹!刘牢之“坐军败,征还!” 东晋朝廷出现内乱,晋孝武帝的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与谢安争权,谢安用三国姜维避祸沓中之计,以北伐为名,出镇广陵步丘筑新城垒避祸,不久病重。渡江回京入石头城,过西州门,怅然对左右道:“我本意自海道转江道回京,可惜本志不遂,此乃天意也。昔年桓温在时,我常惧不能自全,一夜,忽梦乘坐桓温之舆,车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如今想起来,乘桓温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我的病不会好了!”回京不日,谢安薨,时年六十六岁。孝武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及葬,加殊礼,依大司马桓温故事。又以平苻坚勋,更封庐陵郡公。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谢安一代名士,谈笑间情雄桓温推枕无奈,奕棋中百万敌虏风声鹤唳。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及其北征,尽室而行,造泛海之装,欲须经略粗定,自江道还东,可惜雅志未就,天下事何能尽心如意,“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谢安病重时,晋军与前秦军为争夺邺城发生冲突,龙骧将军檀玄与苻丕激战于谷口,檀玄兵败,丢掉邺城。谢安一死,东晋朝廷即刻诏令谢玄退兵淮阴,拜朱序为豫州刺史,镇守寿阳,晋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黄河北面只留将军滕恬之守卫黎阳。晋廷的战略意图比较明显,希望与前秦和后燕划黄河而治,谢玄上表朝廷,希望让朱序驻守洛阳地区,自己率大军驻扎彭城,进可攻,退可守。“(谢)玄欲令豫州刺史朱序镇梁国,(谢)玄住彭城,北固河上,西援洛阳,内籓朝廷。”谢玄的军事方案绝对可取,大军在彭城既可支援黄河防线,又可支援洛阳地区,晋廷不准,显而易见,晋孝武帝对谢家起了猜忌之心,不希望谢玄继续手握重兵,做为谢家的“芝兰玉树”,谢玄对皇帝的心思看得剔透,心生忧郁。 晋廷的军事部署暴露出它的弱点,淮阴和寿阳两大军事重镇与北境相隔过远,爆发军事冲突后难以救援。丁零人内乱,翟真被杀,慕容垂趁机夺取行唐,坑杀无数丁零人,翟真的儿子翟辽逃到黎阳假意投降晋国,寻个机会杀死守将滕恬之,泰山太守张愿举兵反叛,河北骚动。谢玄上疏朝廷,送还指挥军队的节钺,请求朝廷解除自己的军权职务。“(谢)玄自以处分失所,上疏送节,尽求解所职。”孝武帝不准,派朱序接替他指挥军队,让谢玄依旧镇守淮阴,谢玄忧郁成疾,再次上书请求解职,“诏书不许。”谢玄第三次上表,诏命仍旧不准,但让他移镇东阳城(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孝武帝以为他有怨言,将才还是要用的,不过不让你有过多的军权罢了,撂挑子可不成。谢玄在移镇东阳城的路上病重,再次上表,写了一封诚至感人的表章,这回孝武帝意识到谢玄真病了,差名医探视,让谢玄回京口休养。在京口期间,谢玄累上表章十余次,请回会稽老家,朝廷压了好长时间,才同意他回家乡,“乃转授散骑常侍、左将军、会稽内史。” 公元388年,谢玄病逝,时年四十六岁。“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谢玄虽然死了,但他万马军中从容自若挥毫泼墨的儒雅风姿,与三国英雄赤壁周郎一道永远留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被千古传诵。 东晋主动防御退出河北争夺战给慕容垂大展拳脚的机会,他派慕容麟、慕容温攻掠河北北部,派慕容农出塞收复故都龙城。慕容麟平定中山、博陵诸城,慕容农打败高句丽,重新将辽东纳入后燕版图。苻丕只得弃守孤城邺城,西归长安,进入山西境内,才得到天王苻坚死讯,苻丕在晋阳称帝,追谥苻坚为宣昭皇帝,庙号世祖。 慕容垂得尝心愿,进入燕国故都邺城,城中断瓦残垣,随处可见,十室九空,只剩下老弱残病和饿得走不动的饥民,宫室房屋都被折得差不多了,燕国的宗庙早被夷为平地。昔日的繁华如烟逝去,而今变成一座死城。慕容垂认为邺城凋蔽,不足以为都城,率众北上中山,见城郭宏伟,宫室草创,仓廪充实,人烟埠盛,隐隐有大都气象。慕容垂叹道:“乐浪王(慕容温)抚旧招新,劝课农桑,外给军粮,内营宫室,虽萧何之功,又怎能超过他呢?”始有定都中山之意。 河北和辽东已经平定,慕容燕国复国成功,完全恢复前燕的领土,慕容垂却迟迟没有称帝,他在等什么呢?我们可以讥笑慕容垂是个伪君子,但人家做事情从来师出有名,仁义所归,他之所以不称帝,因为燕国已经有皇帝,那个在关中的银甲凤皇。 慕容冲占据长安,关中经过战乱,人烟稀少,土地荒芜,鲜卑人的暴虐让氐人、羌人、汉人对鲜卑人抱有深深的敌意,关中三十万鲜卑人皆欲东归,慕容冲哪里敢回去,才从苻坚的笼里飞出来,怎么肯再回到地牢里,慕容俊与慕容垂的恩怨岂是他慕容冲能够面对的吗?他受够屈辱、轻贱,不愿再做一个顾影自怜、奴颜婢膝的人,他是大燕的皇族,高傲的慕容鲜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们这只渴望自由的凤皇准备在阿房宫永久地呆下去,“畏燕主(慕容)垂之强,不敢东归,课农筑室,为久安之计。”他当然清楚这样做意味着什么,“鲜卑咸怨之”,更何况长安北地的山岭中蹲着一只闪着幽幽绿光,狡猾凶残的中山狼。 慕容冲派高盖征讨后秦,高盖与中山狼姚苌在新平城南决战,高盖大败,被俘投降。消息传至长安,鲜卑哗然,又盛传慕容冲要亲征姚苌,长安的鲜卑人不乐征战,思乡更浓,“凤皇凤皇,何不高飞还故乡,无故在此取灭亡!”神秘的谶语如同阴云般笼罩在长安上空,即使如此也无法改变慕容冲那颗早已冰冷的心,命运带给他的是死亡。“左将军韩延因众心不悦,攻(慕容)冲,杀之,立(慕容)冲将段随为燕王,改元昌平。”死对慕容冲来说是苦痛的解脱,与其活在耻辱阴郁黑暗的记忆之中何如死去,命运带给人的不幸太多太多,我们需要思考的东西太多太多,名声、财富、爱情一样都不能少,到头来竹蓝打水一场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世界光彩陆离,而又虚无一物。年少美貌、英俊潇洒、英武豪气在欲望的吞噬下只剩一抔净土。 慕容冲被杀的消息传到中山,慕容垂称帝不存在任何问题,中山文武齐劝慕容垂上尊号,称皇帝。代国复国的同一年三月,慕容垂在中山称燕国皇帝,改元建兴,置百官,修宗庙,立慕容宝为太子,段氏(元妃)为皇后,范阳王慕容德为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慕容农为辽西王,慕容隆为高阳王,慕容麟为赵王,太原王慕容楷为左仆射,乐浪王慕容温为司隶校尉。大赦境内,史称后燕。 西燕国内乱不已,仆射慕容恒和尚书慕容永袭杀段随,改立宜都王慕容桓(慕容皝之子,慕容俊的一母同胞)的儿子慕容凯为燕王,改元建明,率领鲜卑男女四十多万人离开长安东归故国。慕容恒的弟弟护军将军慕容韬诱骗慕容凯,在临晋杀掉了他,慕容恒一怒之下,与慕容韬分手。慕容永以慕容韬弑君为由与武卫将军刁云率领兵众攻打慕容韬,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帝,改年号为建武。 慕容永,字叔明,慕容皇族的远亲,慕容廆弟弟慕容运的孙子,前燕亡国后,与许多鲜卑人一起被迁往关中,家道中落,在长安街头与妻子卖靴子为生。慕容泓兄弟起兵,慕容永投至麾下,屡立战功,官拜尚书。 慕容韬战败,逃奔到慕容恒的军营。慕容恒立慕容冲的儿子慕容瑶为帝,改年号为建平,给慕容冲定谥号为威皇帝。一时间西燕有两个皇帝,鲜卑兵众多数离开慕容瑶投奔慕容永,慕容永抓住光杆司令慕容瑶杀掉,被新皇帝慕容忠封为太尉,尚书令,河东公。 大军继续东归,至山西闻喜县,慕容永得知燕王慕容垂称帝的消息,不敢继续东进,试想西燕、后燕原本一个燕国,天无二日,两个皇帝如何得了。慕容永命人修筑燕熙城做长久之计。慕容永持政宽平,加之闻喜县等地未遭兵灾,人口、土地并不匮乏,鲜卑人开始安心居住。可慕容永却并不安分,野心不断膨胀,一不作二不休,反正燕国不能有两个皇帝,唆使手下大将刁云杀掉西燕皇帝慕容忠,推举自己为使持节,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单于,雍秦梁凉四州牧,录尚书事,河东王,向慕容垂称藩。 慕容永的野心不止做一个藩王,他把目光瞄向并州的苻丕,恰恰在这个时候,代北独孤部刘显的弟弟刘亢泥到了。刘亢泥来干什么呢?向他索要一个人,一个叫做拓跋窟咄的人。 前文我们说过拓跋窟咄是代王什翼犍的幼子,秦灭代国,苻洛认为他年长,留在代北怕生变故,强逼徙长安,苻坚让他入太学读书,实际上是监视起来。长安战乱,拓跋窟咄随慕容永东迁跟随军中,他是什翼犍所剩下的唯一一个儿子。慕容永是何等聪明的人,对刘显的用心洞若观火。拓跋珪在草原光复代国对他形成威胁,所以他另外寻出一个代国的继承人,想要引起代国内乱,趁机消灭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敌人。慕容永认为刘显的独孤部在代北草原势力最大,而拓跋珪的代国毕竟是新生力量,再者拓跋窟咄一去,明正言顺,势必引起代国的分裂,一个内乱部落如何经得起一个强大部落的攻击呢?再一个他也想借助刘显的力量消灭晋阳的苻丕,所以慕容永当下同意刘显与自己结盟,委任拓跋窟咄为新兴太守(今山西忻州市),慕容永送假人情,当时新兴不在刘显手里就在苻丕的控制之下,他封得哪门子太守。 拓跋窟咄到达代北,刘显的阴谋完成一半,他与拓跋珪的生死较量谁能占得上风呢?请看下集:三岁牛犊。第三十六章 三岁牛犊 刘显让刘亢泥将西燕慕容永的新兴太守拓跋窟咄请回代北的用心很明显,既然代国的复兴成为现实,拓跋珪称王,可你毕竟是代王什翼犍的孙子,我把代王的儿子请回来,看你怎么办?按照草原的规矩你就该让出王位来,如果不让,我打你也就师出有名。刘显之计可谓毒辣,一方面他争取到西燕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使魏国刚刚团结起来的部落陷入分裂。 公元386年(北魏登国元年)八月,刘显派兵护送拓跋窟咄回盛乐继承王位。此举造成魏国部落联盟的大地震,“诸部骚动,人心顾望。”拓跋珪亲信左右侍从勿忸于部族的于桓兄弟与莫那娄等八家部落的首领密谋发动叛乱迎接拓跋窟咄。莫那娄的首领莫题竟然提出派人送箭给拓跋窟咄以示效忠,并狂妄的声称:“三岁犊岂胜重载?”言下之意,拓跋窟咄年长,拓跋珪年幼难以成事。 “莫题,代人,多智有才用,初为幢将,领禁兵。”连禁兵中都有人反对拓跋珪,可见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之所以有这么多部落图谋叛乱,因为他们认为拓跋珪年幼无知,鲁莽行事,掌控不住形式,再一个抱怨拓跋珪和贺兰部闹得太僵,以至于四面树敌,不会是拓跋窟咄和刘显的对手,准备及早效忠拓跋窟咄以便于在新政权中谋利益。最后,于桓等人商议决定抓住拓跋珪交给拓跋窟咄,“执(拓跋珪)以应窟咄。”可惜他们做事不秘,于桓的舅舅穆崇告发了他们。 穆崇记得吧?和奚牧两人到七介山向拓跋珪母子通报刘显阴谋的那个穆崇,现在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穆崇是代人,他的祖先从拓跋力微开始世代效忠拓跋部,他为人机灵敏捷,小时候谋过一种职业,笑话讲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事业,“少以盗窃为事,”就是小偷。应该说他做小偷的时候,代国亡国了,拓跋部失势,他们这些奴才跟着倒楣。虽然职业不光彩,但他非常重义气。也许有人会笑,一个小偷怎么可能懂得义呢?孔子他老人家不是说“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吗?所以我说,研究儒学绝对不能望文生义,按照这句话讲,“侠义”二字有法子理解吗?凡是强盗都不讲“义”,那“聚义厅”何来?水泊梁山何来?孔子讲得是小人,小人以前我们讲过,我们现在讲“义”,中庸明确指出“义,宜也,尊贤为大。”义就是事事合宜,以尊敬贤德的人最为重要,这也是字面意思。我们追求义,为什么?义是为公,义是为别人,干自己什么事?确实干你事,儒学讲得就是自己,“克已”实际上就是“为已”,孔子他不是傻瓜,他不笨,他要是笨能做圣人吗?能享用人间数千年的烟火吗?你只有尊敬别人,别人才能尊敬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不尊敬你怎么办?他就是小人,明正言顺以直报怨。 看看穆崇是怎么做的,当拓跋珪母子寄居独孤部的时候,他时常救济帮助,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祖之居独孤部,(穆)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在拓跋珪危难之时,又是他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送信。发生一则故事更能看出他的为人,梁六眷让穆崇通风报信的时候就知道刘显会疑心他走露风声,临行前对穆崇说:“刘显日后肯定会疑心我,你一定不要泄秘,你现在骑上我的骏马,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你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也少了一匹骏马,想到梁六眷是什翼建的外甥,又参与此事,一定是他泄的密。刘显正要派人抓他,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并四处张扬说,“我就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旧臣,我夺他的女人,抢他的马,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也就不再深究这事。其实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到独孤部,可他这个人,就是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他无愧中庸那句“义,宜也,尊贤为大”,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难怪日后他参与策划谋杀拓跋珪那么大的阴谋暴露,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却“惜其功而秘之”舍不得杀他。敬其为人,义也是互动的,至于穆崇何以要造拓跋珪的反,那是后话。 当穆崇的外甥于桓告诉他说:“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的时候,穆崇大义灭亲,连夜秘告拓跋珪,拓跋珪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斩杀于桓等五人,对莫题等七人则全部原谅不追究。这一手做得显示出高人一等、成熟的政治手腕,诛杀于桓等人以立威,对部落首领一概赦免来稳定诸部落的人心。 拓跋珪为防备联盟内部的人继续发难,率领诸部落向北翻越阴山,再次依附贺兰部,并派遣长孙贺和安同去向后燕求救。拓跋珪果然能屈能伸,先前和人家贺兰部闹得那么不开心,扯得下脸皮来再去,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法子的事,以一个离心离德的部落联盟去和拓跋窟咄、刘显的联军交战又能有多少胜算。 慕容燕国与拓跋魏国是姻亲,拓跋珪是慕容垂的孙外甥,她的祖母就是慕容皝的女儿,慕容垂的妹妹。出使燕国的安同与燕国也有一定的联系,说起来,安同倒是龙子凤孙,他的先祖叫世高,东汉末年做为西域安息国侍子入洛阳,后值战乱,历魏至晋,避乱辽东,以安为姓。父亲安屈,曾在燕国入仕,做到殿中郎将,燕国亡后,家道中落。安同从事商贩,获利颇丰,然其素有大志,不甘心于商旅,当他遇到拓跋珪之后,一见如故,认为拓跋珪有济世之才,毅然跟随他。拓跋珪觉得他在燕国稍有背景,常年经商地形又熟,因此命他和长孙贺一道出使。长孙贺是代国的老臣,原先依附刘库仁,代国复国,重新回到拓跋部,做为元老,拓跋圭很是倚重。人心难测,倚重的长孙贺半道投奔拓跋窟咄去了,倒是商人出身的安同立下大功,千辛万苦从小路赶到中山。 长孙贺之所以投奔拓跋窟咄,一方面出于对年仅十七岁的三岁牛犊拓跋珪的轻视,另一方面他不认为慕容燕国会出兵帮助魏国,因为慕容垂正忙于和黎阳丁零人以及南方的东晋开仗,哪有闲功夫管草原上的事。 可事实证明拓跋珪向慕容垂求援这一招棋走对了,对于正与东晋、丁零人打仗的慕容垂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东晋,也不是丁零,而是西燕慕容永。就在拓跋珪叔侄开仗的当口,慕容永也没闲着,派使者到晋阳,去见前秦国主苻丕请求借道东返,慕容鲜卑和氐人血仇,苻丕怎么肯同意,亲自率大军南下阻挡鲜卑人东归,正中慕容永的奸计,慕容永原本就没打算东归,激励士卒与秦军在襄陵决战。以逸待劳、渴望返乡的西燕军大败秦兵,秦国左丞相王永、卫大将军俱石子全都战死。苻丕率领残兵败将还想偷袭晋国的洛阳,被晋将冯该的一支荆州兵自陕城迎击,斩杀苻丕,抓获他的太子苻宁、长东王苻寿,把他们押送建康。慕容永兵进长子,见色起心,又想霸占苻丕的皇后杨氏为上夫人,杨氏为仇池氐族豪门,性行刚烈,拔剑刺杀慕容永,反被慕容永杀掉。慕容永正式做起西燕国皇帝,改元中兴,再也无意东归,下令诛杀从长安一路跟随东归的慕容垂弟兄子孙,与后燕遂为雠仇敌国。 做为燕国的皇帝,慕容垂绝对不愿意看到一个亲西燕的草原政权来威胁他北部边疆,毫不犹豫地命令赵王慕容麟率步骑五千救援魏国。 关于慕容麟的进兵路线,由于燕军进军过程中未发生战争史书没有记载,我们想来,无非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三者其一,慕容麒的燕军八月底发兵,九月越过太行山到达魏境。安同和燕国的使臣兰纥先行一步回国送信,到达牛川时,牛川已被拓跋窟咄和刘显的联军占领,拓跋窟咄之侄拓跋意烈大肆搜捕过往行人,安同隐藏在商人载运的货囊中,趁着夜色跳进一处空井逃得性命,过不得关口,只得回到燕军驻地。援军的消息魏国无从知道,拓跋窟咄和刘显的联军逼近南部,贺兰部的贺染干落井下石,趁机劫掠魏国北部部落的牛马羊和财物,魏国诸部落惊恐混乱,“人皆惊骇,莫有固志”, 形势危如累卵,没有人会相信正在和周边国家打得不可开交的慕容垂会来救援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魏国。北部大人叔孙普洛等十三人和许多乌桓部落投奔匈奴铁弗部刘卫辰去了。 魏国部众离散的消息为慕容麟获悉,为安定魏国人心,再次派安同等人返回报信。困境中的拓跋珪先后获得令人振奋的消息,被他留在盛乐探听敌军动静的穆崇回来了,并带来一个关于白狼的神话。穆崇孤身一人夜入刘显军营侦察,把马和随从留在营外,结果一不留神在一处有火光的地方被一妇人认出来,大呼小叫,“贼皆惊起”。穆崇赶紧向营外跑,却找不到随从和马匹,只得藏身坑中,追兵过后,重入敌营盗得马匹出逃,夜晚睡在一处沼泽旁,半夜一匹白狼冲他嚎叫,穆崇惊醒,猜出白狼的意思,“(穆)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逃出很远回首望时,却见原来休息的地方竟有火光晃动,原来“追者已至”。白狼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是神物,就象中原的龙,穆崇的遭遇告诉魏国的牧民,天神站在拓跋珪一边。当安同带来燕军的消息时,魏军士气再度恢复,(魏人知燕军在近,众心少安)。拓跋珪当机立断,亲自率领各部落的精锐返回到牛川,屯兵于延水南。 拓跋窟咄得知燕军入援,率兵回师高柳(在今山西阳高)。拓跋珪命安同再赴燕营与慕容麟约期进兵。数日后,安同返回带来进攻日期,拓跋珪率众逾参合陂,出代谷,与燕军合师于高柳。燕、魏联军与独孤部刘显和拓跋窟咄的联军在高柳川大战,独孤部大败,刘显率残部退至马邑,拓跋窟咄困迫,望旗奔走,向东败逃,投奔铁弗匈奴刘卫辰,刘卫辰心胸狭隘不是苻坚,忆起与拓跋部的仇怨,将拓跋窟咄处死。拓跋珪收编了拓跋窟咄的部落,慕容麟班师中山。 燕国皇帝慕容垂遣使封拓跋珪为西单于、上谷王,拓跋珪没有接受,慕容垂有点轻视我们年轻的魏王,拓跋珪之所以放弃代王的称号就是想与天下英雄平起平坐,怎么可能接受燕国的册封呢? 独孤部刘显高柳战败之后,以马邑为基地,四处招兵买马,扩张土地,日渐强大,图谋东山再起,“地广兵强,雄于北方”,他的弟弟刘罗辰、刘肺泥拉拢刘亢泥背叛刘显,刘显领兵攻打,兄弟乖争,独孤部内乱。 北魏长史张衮向拓跋珪献策道:“刘显志大意高,希翼非常,有吞并我国之意,今不乘其内溃而取之,必为后患,若轻师独进,恐其率部逃逸,可遣使于燕国,东西并举,一战可擒!然后,总括英雄,抚怀遐迩,此千载一时,不可失也!”张衮的战略建议得到拓跋珪同意,再次让安同向燕国乞师。该着刘显倒霉,刘卫辰献给慕容垂良马三千匹,行至半路竟被刘显抢走,慕容垂本来就想攻下代北,从东面和北面包围西燕慕容永,偏偏刘显来惹他,正在生气,魏使到了,两下一拍即合。 公元387年秋七月,慕容垂派慕容麟、慕容楷率军攻打刘显,刘显大败,率残部撤回马邑西山。拓跋珪的大军再败刘显于弥泽(今山西朔县南),刘显单骑投靠西燕主慕容永。慕容麟尽收刘显的部众,获牛马羊以千万数,慕容垂如愿以偿地控制住代北,得到马邑诸镇,立刘显弟弟刘亢泥为乌桓王以抚其众,迁徙独孤部八千户至中山,刘罗辰不愿东迁,率本部落投奔魏国。 拓跋珪通过击败拓跋窟咄和刘显两次战役,使魏国逐渐成为塞北草原强大的国家,巩固了王权地位和在诸部落中的威望。古代的大草原永远弱肉强食,日渐强大的拓跋贵族渴望更多的牧场、奴隶、牛羊和财富。拓跋珪鹰一样的眼光越过绵延的阴山山脉、茫茫的大戈壁、松涛澎湃的林海搜寻着一个又一个的猎物。 公元388年,北魏登国三年夏四月,拓跋珪尽起魏国各部落北征草原,东征森林、大漠各部。六月,在弱落水南畔(今蒙古共和国土拉河)大败库莫奚部,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兵马渡过弱落水,七月,库莫奚复袭魏军,拓跋珪再败之。十二月魏国远征军东至女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败解如部。第二年正月,拓跋珪突袭高车东部诸部落,大败之。二月,在女水击败吐突邻部,将其部落全部西迁。魏国东征北讨大获全胜,获马、牛、羊四十余万。 吐突邻是贺兰部的附属部落,贺讷及贺染干兄弟率领诸部落救援吐突邻部,拓跋珪逆击之,大败贺兰部援兵。拓跋珪见贺兰部公然出兵与魏国为敌,心知与贺兰部一战必不可免,贺兰部实力强大,非是自已能够轻易解决的,拓跋珪决定派拓跋仪出使燕国,一则向燕主慕容垂致谢,二则约燕国共同发兵讨伐贺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