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0

三“这可不算失败,洛阳不是守了一年吗?当初可没想到能守这么长时间。因为不打算白白将城池交给他人,才放火烧了洛阳。”撤出洛阳的时候,董卓召集军中将帅说道。这未必是不肯服输。董卓彻底毁掉洛阳,烧毁宫殿,强行让住民迁往长安,是去年二月的事。讨董联军的急先锋孙坚攻入洛阳在今年二月,已经整整过了一年。未必不能说是董卓的人马守得好。洛阳攻防战的主战场,分布着东汉历代帝王的陵墓。自南面攻洛阳的孙坚,首战被徐荣杀得大败。徐荣是董卓手下的大将,曾经在汴水边大败曹操。孙坚战败还有粮草接济不上的原因。名义上,他作为袁术的部将出征,所以粮草一事理应由袁术安排。然而,袁术内心却有自己的想法:“董卓是西北饿狼,孙坚乃江东猛虎;除掉饿狼,却又迎来猛虎。这可要好好考虑考虑。”于是,袁术迟迟不发粮草。孙坚大怒,由前线战场驰回鲁阳营地,面责袁术,终于保证了粮草的补给。董卓命东郡太守胡轸追击败退的孙坚。胡轸军的骑督(骑兵队长)是吕布,但二将关系并不融洽。董卓派了五千人马追击,孙坚利用敌方主帅不睦、无法协同作战的弱点,大破敌军,连猛将华雄都被斩杀。这一仗扭转了战局。孙坚率军继续北上,打到了历代君王陵墓所在地。因为董卓挖开王陵,掠夺珠宝,到处都是洞穴,没有一座陵墓保持完整。“历代汉室天子的在天之灵必定痛恨董卓,保佑我军。此战有神明相佑,我军必胜无疑!”孙坚放声大喝,冲在阵前。此战董卓亲自出马,却被意气风发的孙坚军杀得大败,败走渑池。孙坚的目标直指洛阳。守洛阳的是刚刚战败的吕布。“吕布何足挂齿!他乃手下败将,诸位不是都知道了吗?冲啊!冲啊!”战争中有“乘势”一说。孙坚的人马势头正盛,再了不起的吕布也难以招架,逃往西面。孙坚就这样进了洛阳。然而,洛阳城中没有欢迎他的住民,那里是一片纵火烧过的无人荒野。史书中写道:“旧京(洛阳)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据记载入城的孙坚“惆怅流涕”。自称孙子后裔的孙坚,出生于会稽郡富春,也就是现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的富阳区。当时,会稽与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相比属于落后地区,只在春秋末年因为吴越战争而受到一时的瞩目。但无论是越王勾践还是吴王阖闾,都只是霸者而非王者。江南一带的人们认为王者只能生于中原。这大约也是此地人士的一种自卑感吧。王者的坟墓——也就是帝陵,只在中原才有。对于江南地区没有的帝陵,江南的人们都怀有深深的憧憬。就像在日本,王陵大部分只存于畿内,不存于关东,所以关东人对王陵和古墓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同时又抱有无限憧憬。若以日本比喻,孙坚就相当于关东人,本性狰狞勇猛。然而,却又有向往文明的一面。或者说,费尽心机也想让人看到自己文明的一面。占领了洛阳,孙坚首先着手修复被董卓糟蹋的王陵,重新填上封土,做了维护。水井和水路之类的修缮在王陵之后进行。“是不是先清理水井和水路比较好?”十六岁的周瑜问道。孙坚让这个美少年站在身边,让他继续说完自己的想法。周瑜与孙坚的长子孙策同岁。未来周瑜会辅佐孙家的下一代,孙坚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早日习惯倾听他的意见。“为什么?”孙坚问道。“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清理水路应该是最重要的吧。”“那么,人只要有水就能生存吗?”“这……”周瑜闭上了嘴,脸上显出了微笑。“明白了吗?”孙坚绷着脸问。“是的。我军最先修复的是帝陵……这个名声比有水喝还重要啊。”“嗯!说得对。”孙坚淡淡地应道。孙坚以勤王的名义讨伐董卓,所以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行动。修复帝陵的名声会给今后的孙坚带来多大的正面影响,此时恐怕还无法估算。战败的董卓先撤到渑池,很快又去了长安。这是四月的事。水路和水井的修缮是那之后开始的。四“天降无比珍稀之幸运,萦绕主公身旁,万望主公小心为上。”随孙坚人马出征的女巫风姬,在营中为主帅占卜命运时说道。“也就是侥幸攻下了洛阳,哪有什么天降无比珍稀之幸运。”孙坚笑道。洛阳城中的修缮工事开工之际,孙坚率兵从洛阳出发,去鲁阳驻扎。此时天下形势异常复杂。孙坚最先攻克洛阳,绝非出于侥幸。其余诸将都害怕与董卓交战折损兵力,不敢出击。眼下,孙坚在与董卓养子吕布作战之时,也损失了不少兵力。然而,这一牺牲所换来的则是“攻陷洛阳之勇将”这一美名。得名否?得利否?其实,名望本身也具有得“利”的力量。若是得了勇将的名声,将来也许有敌人不战而逃,也会有利于招收希望倚靠大树好乘凉的地方杂牌军。曹操便深知名望的力量,然而他在关键的洛阳攻防战中折损了许多兵力,不得不为募兵四处奔走。这么说来,孙坚确实算得上幸运。“干得漂亮……”孙坚攻破洛阳时,曹操恐怕会有如此赞叹。当然,也一定有一些目中无人的将军说——真是蠢材。不晓得来日方长,白白在洛阳耗损兵马。还有略知战略战术的人如此向主帅进言:“此时孙坚人马疲敝,应当趁此良机攻其不备。不然孙坚挟连胜之势,无人能与抗衡……”讨董联军绝不是铁板一块。虽然讨伐董卓的目的一致,但各个诸侯总在伺机扩大自己的势力。盟主暂定袁绍。天下第一名门袁家中,袁绍被看作实力最强的一位。然而,也有人对这位盟主不服。不是旁人,正是盟主的堂弟袁术。孙坚恰是袁术的部将。因此,有人向素与袁术不合的堂兄袁绍建议,趁着孙坚人马劳顿加以讨伐。“唔……若是击败了孙坚,袁术的实力大约要折损一半吧。袁术本来就是个废物,全靠孙坚给他撑些门面。我要让天下人好好看看袁术的本来面目。”袁绍恨恨地道。为何袁家兄弟如此不和?在此简单介绍一下袁家的情况。袁氏原籍汝南郡汝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汝阳县,临近北汝河,位于洛阳南面,可以说是中原的正中央。袁绍的四代祖公袁安先后辅佐明帝、章帝、和帝,历任三公,位极人臣,这便是袁氏兴旺的契机。袁氏家谱如下:前文已述,因为袁绍和袁术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便诛灭了洛阳袁氏一门老幼五十余口。上图中袁术的哥哥袁基与叔叔袁隗便是在那时被杀的。袁绍祖父袁汤官至司徒(三公之一),长子袁成只到五官中郎将便英年早逝。袁成字文开,民间有谚“事不谐,问文开”。他是一位公正侠义之士。然而年纪轻轻便已辞世,由弟弟袁逢继承家业。袁逢的儿子便是袁术。袁成早逝无后,当时的中国为了不令死者断绝香火,常有收养义子的习俗。于是便由袁逢过继一个孩子给袁成一脉,这便是袁绍。在这种情况下收养义子,往往在同族中挑选。袁绍实际上是袁逢的侍女所生,所以他其实并非袁术的堂兄,而是同父异母的兄长。上图中将袁绍与袁成的关系以虚线表示。袁术的生母是袁逢的正妻。他以嫡出自傲。袁绍的性格与他名义上的父亲袁成相似,公正侠义,人缘很好。正因为如此,他才被推选为讨董联军的盟主。而且平日里也很受推崇,被视作名门袁家的中心人物。然而袁术满心不悦。哪怕公众场合,袁术也常说袁绍乃侧室所生,是奴婢之子。这话当然会传到袁绍耳朵里。他也要伺机报复。于是,在此种情势下,有人向他建言——应当纵兵击破孙坚,不然,将为大患。其实,相比担心孙坚坐大,袁绍更是出于打击袁术的目的,才下了出兵的决定。五董卓既然已将献帝挟持到了长安,反董地区的各地方官员之职,便以自荐或者他荐的形式任意分派了。以自身实力控制这些地方的人,便是该地的最高长官。当时,孙坚被称为豫州刺史。豫州刺史驻扎地为颍川郡的阳城,但孙坚热衷于修缮洛阳,多数时候都领军驻扎在鲁阳,经常不在阳城。袁绍通过密探得知这个消息,便将会稽人周昂任命为豫州刺史。这样一来,豫州刺史就有了两个人。谁控制了阳城,谁才是真正的豫州刺史。周昂从袁绍处得了人马,突袭阳城,一举而克。“好啊!竟敢乘虚而入!”孙坚大怒,自鲁阳率精锐直奔阳城。主帅袁术也派来了援军。夺取阳城的周昂背后,是愤恨不已的袁绍。他当然也不会置之不理。袁术的援军统帅是公孙越。他是《三国志》中公孙瓒的弟弟。孙坚得了援军后,一气攻入阳城,将其夺了回来。孙坚刚进阳城不久,便有探马飞奔而入。“报——”探马纵身下马大叫,“公孙越大人中箭战死!”“啊,此话当真?”孙坚一跃而起,奔到探马身边。“时局动荡……”孙坚的脑中又想起了风姬的话。天降无比珍稀之幸运——他下意识地这样理解援军统帅战死。距离自己大本营很远的孙坚,尚未在中原站稳脚跟。就如同今日日本的政界,新登场的政治家总要加入某一派,个人的幸与不幸都与此派势力的消长密切相关。孙坚也是碰巧归入了袁术一派,只不过因为从江东到洛阳,这一带最有实力的是袁术罢了。袁术有种豪门子弟的任性,很难靠得住。他总担心部下实力太强,常会用些削减军粮之类的小伎俩。他算不上一流人物。然而,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如果袁术的实力增强,对孙坚也是有利的。袁绍与袁术,此时算是同室操戈。“还是袁术稍逊一筹啊。”孙坚暗自衡量着。恰在此时,传来了公孙越战死的消息。公孙越出身辽西,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一带。他是掌握辽西实权的公孙家的一员。其兄公孙瓒是一名奋勇的武将,被朝廷封为蓟侯。因其自身实力雄厚,可以说是一股完全不受朝廷调遣的势力。公孙瓒虽然表明了反董卓的态度,然而在反董阵营之中,却没有什么明确的派系倾向。他与袁绍、袁术都保持着同等距离。大概他想在两派之外另立一派,自己当主帅。对于袁术的邀请,公孙瓒也表示中立,仅仅派弟弟公孙越前往助战。“即使与袁绍手下的周昂交战,也不用担心我弟被杀吧……”他心想。因为袁绍也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杀了他的弟弟,无疑会彻底断绝彼此的关系。恐怕袁绍对周昂也有指示——小心对待公孙越。“是。千真万确……”探马跪着说。“怎么战死的?”孙坚急切地问道。“被流矢所中……”“流矢啊……”倒也不是不可能——孙坚点了点头。再怎么小心对待,流矢也是无法控制的。公孙瓒是个爱憎极端分明的人物。就算在当时,他对家人的爱护也颇不寻常。袁绍部下竟然杀了这样一个实权人物的弟弟。袁绍不仅失去了公孙瓒的支持,而且还给自己树了一个强敌。袁绍的势力不强,对于袁术而言固然是一件幸事,对于同属一派的孙坚来说,也是值得欢迎的。“风姬说幸运会不断地降临在我的头上,可她为何又让我小心呢?”孙坚暗暗思量,抬起了头。听闻探马报信的时候,他一直低着头。此时,他的脸上或许已然显出了喜色。然而此时正该哀悼公孙越,喜悦之色万万不可被人看见。“到公孙大人的营帐去,就说孙坚亲自前来祭拜……我马上准备出发。”孙坚说完,仰面望天。这时候又有负责联络的将领自洛阳赶来。“符玺郎的侍从汇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来人向孙坚说道。“什么事?”孙坚一副哀悼公孙越的表情,此时一下子因为别的问题舒了一口气。“有关传国玉玺的下落。”“什么!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失落的传闻流布甚广,孙坚也有耳闻。“是,据说被扔进了甄官的水井里。”“水井在哪里?”“被董卓埋上了。”“好!我亲自去。挖开它。”“已经挖开了。”“什么?谁挖的?”“是主公命令白马寺的人挖开的。”“挖到传国玉玺了吗?”孙坚的嗓子已经喊哑了。“白马寺之人没有禀报。”“去给我抓了挖井的人。”“已经抓了。已经查明负责挖掘甄官水井的人名叫支满,现已收押在牢。”“此人说了什么?”“他说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挖到。”“鞭刑……杖刑……不,等等,还是我去见见他……”孙坚的脸颊微微地动了一下。传国玉玺,失其者失天下,得其者得天下。这是帝王的象征。孙坚还没有得到它,但它仿佛近在咫尺。他的房间里只剩了他自己一个人。“风姬说的要我小心的好运,指的是这个吗……”他的肩膀不住摇晃,那是为了抑制自内心深处传遍全身的颤抖。六长安与五丈原的正中间,是名叫马嵬的驿站。五百六十五年后,唐玄宗为躲避安禄山的叛乱而逃离长安,最初的落脚处便是马嵬。随后这里成了不杀杨贵妃军队便不救援的悲剧舞台。所以,五丈原是离开长安之后第二天落脚的地点。通常需要两天的行程,若是昼夜兼程,一天工夫也可到达。不过,康国人住的地方距离大路甚远,他们不想引人注目。陈潜来到五丈原,迎接自汉中来的少容。月氏族与康国的商人在东西方贸易上很活跃,他们将中国的丝绸运往西方,所以途经的道路称为丝绸之路。当然,不会只有单向的交易,西方也向中国输送玻璃制品。在古代中国,玻璃是可以同玉石相媲美的宝贝。所谓夜光璧、夜光杯之类受人珍视的东西,都是玻璃制品。这不仅因为玻璃本身美丽,还因为它们自遥远的西方翻山越岭而来,距离感提升了玻璃的身价。若知道玻璃的制法,在中国也并非不能制作。只不过没人知道而已。然而,实际上撒马尔罕人之中便有知道玻璃制法的人。“不必远途劳顿拿到中土来,在这里做了不是更好?”他们如此考虑。他们是天生的商业民族。他们知道,玻璃的价格居高不下,不仅因为它是“异国的产物”,更有“历经艰难搬运而来”的因素。于是,他们便在五丈原建设秘密作坊,地点在远离人群的角落。为了掩人耳目,工厂里也有许多烧制陶器的设备。他们将这座作坊里烧制的玻璃制品用骆驼装好,用两天时间运到长安。因为是深目高鼻的撒马尔罕人用骆驼运来的,谁都以为这是自西域运来的玻璃。远途劳顿的价值没有丧失。五丈原的康国村落里也有骆驼饲养场,那些真正穿越丝绸之路的骆驼在这里歇脚。歇脚期间,用这些骆驼临时在五丈原和长安之间短程往返。分别的时候,陈潜感觉少容是个女人,见面的时候,陈潜觉得她是母亲。“我得了传国玉玺,该怎么办才好?控制得了俗世,就能得到心灵的平静吗?”陈潜问少容。少容以一种看待幼子的目光望着陈潜,回答道:“心灵的平静,是舍弃了这枚玉玺之后才能得到的。”“那我还是扔了它吧。”“给我吧。我来处理。”少容说。陈潜将支满送给自己的传国玉玺递给了少容。过了几日,少容又唤来陈潜,手中拿着的正是那枚传国玉玺。她又将玉玺交给陈潜。“拿着这个,尽快赶往洛阳,把它交给孙坚大人。”“啊,把玉玺给他?”“不错。对我们来说,这不过是块石头而已。以前也和你说过,这是块应该舍弃的石头。”少容说道。她的脸颊微微泛红。不可思议的是,容颜的红润却让人感到她的年纪不轻了。“既然是块该舍弃的石头,又为什么要给孙坚?”陈潜问道。“因为这块石头可以救人性命。”“救人性命?”“不错,这块微不足道的石头,可以救白马寺支满一命。玉玺渺若尘芥,人命却无比宝贵。”“支满怎么了?”“我刚刚听说,符玺郎的侍从将传国玉玺的投弃地点告诉了孙坚的手下。”符玺郎隶属于少府,专司天子印章,是俸禄六百石的高官。符玺郎是宦官,当初十常侍之乱宦官被杀时,符玺郎被董卓的手下所杀。死前,他将传国玺交给侍从,反复叮嘱——要仔细收藏此物,待到天下太平,再将此物所在告与宰相……何时才算天下太平,那个侍从找不到判断的标准。然而总不能一直隐藏下去。“恐怕那侍从的妻儿也正为饥饿所苦吧。那时候,人会觉得做什么都无所谓了。”少容说。“是吗……知道了地方,也就知道了是谁挖的吧。那,支满他?”“开始一口咬定什么都没有挖到,然而严加拷问之后,终于供出捡到了一个四方形印章一样的东西。”“他为何不说交给了我?”“他一定以为这枚印章有利于佛法吧,所以下定决心,即使被杀也不透露它的下落……总之,他一口咬定把捡到的东西扔在了上东门的石桥下。然而,孙坚并不相信,据说他还亲自鞭打支满。支满被吊了起来,挨了鞭打,身体肿胀了一倍多。”“我这就去。”“嗯,快去吧。就说这是在上东门的石桥下捡到的……支满的性命,就靠它了。”七天下虽然分为董卓派和反董派,但其实反董派的内部也在分裂。反董派的盟主袁绍气量狭小,同族的袁术首先退出了阵营。而且,反董派并非仅仅分裂成袁绍、袁术两派。辽东公孙瓒深恨袁绍杀死自己的弟弟,也自立出去。此外,曹操也不委身于任何一派,一直都在努力招兵买马。各个派系都在为培养自己的亲信努力。譬如自成一派的公孙瓒,便将自己的部下严纲、田楷、单经分别任命为冀州、青州和兖州刺史。如此还不满足,平原国也是他的势力范围,他想将自己的亲信派去平原为相。“嗯,那个人好像还可以……”公孙瓒的眼前浮现出某个门客的面孔。当年自己向卢植求学之时,此人便是自己的同窗。有这层关系,黄巾之乱后,此人便带了几个部下一起投奔到自己的门下。刘备,字玄德。他带来了两个看似勇猛的部将,一个叫关羽,一个叫张飞。公孙瓒任命刘备为平原相。地方长官拥有征兵和征税的权力。基于这两项权力便可以不断壮大力量。各派系的领袖都希望自己的亲信增强实力,以此巩固自身的地位,抑制竞争对手的力量,从而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日后的蜀汉昭烈帝刘备,此时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年刘备刚好三十岁,比孙坚小五岁,比曹操小六岁。平原属于青州,人口约百万。今天的山东省北部、济南与德州之间,仍然有平原县的地名。刘备主要在此招募骑兵,以备将来。公孙瓒自立,袁绍非常着急。他想广募人才,可是袁术好像总来妨碍自己。袁术逢人便说:“袁绍不是袁家的人。”而且,还一个劲儿地四处给人写信。开始只说袁绍是侧室所生、女奴之子之类的话,后来更是升级到谩骂。袁绍的魅力之一,恰在于他是名门袁家的实权人物。中伤他不是袁家的人,确实对他影响很大。“是可忍孰不可忍!”袁绍终于大怒。天下之事以后再说,先要同袁术分个胜负。袁绍注意到了袁术的盲点——若是早些注意的话,与董卓交战之时该更有利才对。世人越觉得对手强悍的地方,反而可能出乎意料的脆弱。世人皆以为董卓在西面实力强劲,谁也不敢去攻打西面。曹操虽然有此打算,可惜兵力不足。袁术手下有南面的大人物孙坚助阵,世人皆以为他在南面颇具实力。然而,孙坚并没有离开洛阳一带的意思。此前袁绍趁孙坚不在,偷袭阳城失利,但若再度趁其不在偷袭,结果如何?袁绍与刘表结为同盟。刘表与蜀地刘焉一样,都是汉朝王室的后代。他是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子孙。刘表相貌堂堂,性格又很得人喜欢。袁绍任命刘表为荆州刺史。当初孙坚逼迫王叡吞金自尽,荆州刺史一职一直空缺着。问题在于刘表能否顺利到达荆州首府襄阳赴任。襄阳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境内。要去那里,屯兵鲁阳的袁术和夺回阳城的孙坚必定会在途中百般阻挠。赴任或许并无问题,只要孤身南下,小心行路,就不会引人注意。况且,不管哪一派都想招纳人才,即使抓到了他,也必定会慎重对待,不必担心有生命危险。然而,不带兵卒,只身赴任却没有任何意义。若是和平年代倒也罢了,此时正逢乱世,若是没有兵力作为后盾,连一个小村落都无法统治。刘表擅长交际,各地都有他的友人。他决定只身赴任,不带一兵一卒,到了襄阳之后再依靠友人的援助招兵买马。援助刘表的是蒯越和蔡瑁。靠这两人的力量,刘表很快得了数万人马。他便成功进入了襄阳。袁术大吃一惊。刘表仰仗着仇敌袁绍,竟会突然出现在自己背后。“文台(孙坚字文台),襄阳是你的地盘,赶快夺回来。”他对孙坚说道。“好!在下领命。”孙坚起身,缓缓地走出了鲁阳袁术的中军。袁术望着孙坚的背影,心中疑惑:“孙坚步履沉重,难道身体不适?”八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3
正序
倒序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4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5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6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7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8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9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0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1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2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3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4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5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6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7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8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19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0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1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2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3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4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5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6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7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8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29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0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1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2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3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4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5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6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7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8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39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40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41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42
《三国史秘本》作者:陈舜臣-4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三国史秘本
三国史秘本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