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2

没多久,六十二岁的吕后病逝,汉朝进入政权交替的时期。当时,吕禄为赵王,吕产为梁王,他们手握京城的全部兵力,成天宅在皇宫里,就连吕后出殡也不送行。陈平和周勃等人着急了,现在本来是夺权的最好时机,可是吕家那边不仅不出门,还派上重兵把守,这让咱们怎么夺?  吕家不出头,刘家的人却坐不住了,首先跳出来的是朱虚侯刘章。他的勇猛无畏在吕家那里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吕后邀请刘、吕两家的人参加宴会,美其名曰联络感情。刘章在席上很不给面子,先是唱了首歌,影射自己将来要铲除吕家的人;后来,吕家有个人擅自离席,他更是二话不说,提剑上前,一剑将人斩杀,还朗声道:“这家伙未经太后允许,就擅自逃离,该杀!”在场的吕家人都被吓坏了,就连吕后都半天没回过神来。  这次刘家夺权,刘章第一个冒出来,他找到自己的哥哥——齐王刘襄,对他说:“我现在在京城里,你只要在外面登高一呼,我就给你做内应,到时我们兄弟二人联手,难道还除不了吕家那帮家伙?事成之后,弟弟我就助你登上帝位。”  刘襄欣然赞同,召集了手下的军队,拉开了反吕大旗。吕禄、吕产那边听说后,不由得慌张起来,都商量着要去平反。可是吕后死前有交代,让他们藏在宫里,不能出去。于是,他们就派一个叫灌婴的将军去平乱。  灌婴领了军队,刚一出城门,心想:“这俩大傻子,俺可是刘家的臣子,现在没反过来除掉你们就算不错了,怎么可能还帮你们打自家人!”他带着大军,不去平乱,反而找了个地方驻扎下来,坐山观虎斗。  吕产、吕禄快要气死了,在宫里急得团团转。身在京城里的陈平和周勃也没闲着,三天两头便聚在一起商量对策,最后,他们一致决定派出郦寄去当说客,说服吕家兄弟搬出皇宫。  有人问了,郦寄是谁?他是个官二代,跟吕禄的关系很好,两人算得上是铁哥们儿。陈平等人把郦寄的老爸囚禁起来,郦寄很是愤怒,叫道:“你们这是绑架,赤裸裸的绑架!”  陈平和周勃笑着威胁说:“绑架怎么了?如果你不去说服吕禄交出兵权的话,你就永远别想见到你老爸了。”  郦寄很听话。他见到吕禄后,便道:“你其实不用恐慌,虽然高祖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只能让刘家的人做王,但你想想,你在封王的时候,不仅太后同意,朝中的大臣们也没有反对意见,看来他们并没有那么排斥。但现在太后去世,你们却挟持着小皇帝,掌控着京城的兵权,而不回自己的封地上去,大家就是因为这点才忌恨你们的啊。”  阿龙记事贴  郦寄“卖友”  这场宫廷政变的关键人物是郦寄,郦寄的伯父是有名的郦食其。郦寄利用同吕禄的友情,为巩固刘氏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却也被人误解,落下了卖友求荣的千古骂名。其实,郦寄是陈平、周勃预先安插在吕禄身边的卧底。后来,郦寄还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大功。后来他因得罪了汉景帝,被废爵位。  吕禄开始还半信半疑,后来郦寄说得多了,他就问道:“那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办?”  郦寄便答道:“趁现在朝中的官员还隐忍不发,你先把自己手上一半的兵权交出来,赶紧回自己的封地去,兴许还能保住性命。要是等他们集结起来,你恐怕连在宫里宅一辈子的愿望都实现不了了。”  吕禄仍然有些犹豫,但转念一想,眼前这人可是自己的好哥们儿,难不成还会害自己?后来,他便交出兵权,匆匆赶回封地去了。  周勃一拿到兵权,便来到军营中,说:“现在朝中吕氏当权,眼看高祖打下的江山就要保不住了。我现在想要声讨他们,你们当中有人愿意拥戴刘氏子孙的就露出左臂,拥戴吕氏子孙的就露出右臂,我周勃绝对不为难他!”他话音刚落,军中的士兵都纷纷露出左臂,高呼着要声讨吕氏。  周勃很满意,在顺利接管军营后,便直奔主题,要大家跟着他去把吕产给消灭掉。此时的吕产还不知道吕禄半道落跑的事,仍咋咋呼呼:“现在进宫去挟持小皇帝,发动叛乱,或许这皇权就能彻底落在我吕家手上了。”  他带着将士们奔向皇宫,一腔热血还没迸发出来,就被挡在了门外。原来,周勃他们早料到吕产有此一招,早安排好了士兵们守门,谁都不准放行。吕产在门外很惆怅,一时间进退两难。就在这时,刘章正巧奉了周勃的命,要进宫保护皇上。  他见到吕产彷徨失措的模样后,冷笑道:“正好,趁你还没回过神,我今天就把你解决了。”说着,他就拔剑出鞘,一声大喝,身后的士兵们都跟着他一拥上前。  吕产慌了手脚,在乱阵中逃窜,刘章带着将士们将吕产的手下杀得片甲不留后,便命人搜查吕产的行踪。最后,大家在一个官员家的茅房中找到了他。刘章二话不说,举刀就将他斩杀。  刘章在这次夺权中立下大功,周勃对他很是赞赏,并说道:“吕产死后,吕家就没什么可惧怕的了。咱们趁机夺取大权,重新让刘氏子孙掌权吧。”  公元前180年,吕氏族人被一一处决后,大家迎代王刘恒回京,让他登基为帝,史称汉文帝。  阿龙辞典 吕氏的远房亲戚  吕氏势力膨胀后,便偷偷制造舆论,准备接手汉室江山。这舆论就是说,秦始皇是他妈被吕不韦搞大肚子后送给秦公子异人(后来改名子楚)的,所以他应该姓吕。这背后的逻辑就是,这江山本来就是姓吕的人的,我们吕家是秦始皇的远亲,现在拿回来,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不过是个开始  追名逐利,问鼎皇权,这恐怕是大汉朝的外戚们最热衷的一项运动了。其实夺权这档子事,本就没有谁对谁错。高祖最初也不过是平民出身,离“皇室”两字实在太远;而曾身为皇室子孙的嬴氏,不也一样丢了天下吗?既然皇位这玩意儿是人人都可以去尝试坐坐的,那么离皇位最近的外戚们,如果不去想,倒是很奇怪的事了。吕氏作为汉朝的第一个外戚家族,开了先例,而后来者前仆后继,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争权运动。  5、 汉文帝搞周勃  汉文帝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一是因为他在刘邦剩下的儿子中年龄最大,二是因为他老妈薄姬家中人丁单薄,外戚专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臣们深受吕氏篡权多年的危害,心理阴影挥之不去,所以经多番调查后,总算找着了刘恒这个最符合条件的刘氏子孙。  文帝很幸运,没经历风雨就轻轻松松地登上了皇位,只是当了皇帝的他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你想想,这朝中的大臣们很多都是有功劳的,再加上刘家有这么多封王拜侯的,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比当年的代王刘恒要强。  现在虽然有了皇帝,但在朝中做事的官员,仍不乏我行我素的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文帝表面看上去温文尔雅,可实际上也不是一个善茬。他见这种形势很不利于自己,便在心中暗暗盘算:“这帮家伙仗着朕在朝中没人,都不把朕的话当回事。等着吧,朕早晚杀鸡给猴看,让你们从此不敢嚣张。”  阿龙记事贴  罪妇之子汉文帝  历史就是这么反复、不定、偶然、有趣。文帝老娘薄姬原是秦末魏王豹的小妾。在楚汉战争初期,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打败,薄姬也成了俘虏,被送入织室织布。这时,高祖的风流本性又一次改变了历史,他看上了薄姬,公元前203年薄姬生下刘恒。前196年,封刘恒为代王。前179年,在高祖逝世后16年,曾经的罪妇之子刘恒入主未央宫,继承了他的大统。从此,西汉天下变成了薄姬子孙的天下。  文帝为了要找替死鬼,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当时,身居右丞相之位的已经是周勃,现在的他可算是文帝得以登基、刘家江山得以稳定的首屈一指的大功臣了。功臣的待遇自然跟一般人不一样,他不仅当了文武百官的老大,就连文帝也对他礼让三分,还大加封赏,又是送房子又是送黄金,周勃对此很是满足。  周勃并不知道,文帝老早就瞄上他了。这不,有一天上朝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文帝先拉着他问道:“你是咱们大汉的丞相,那你知道全国现在的钱粮有多少吗?”  周勃愣在当场,半天都答不出。怎么办?总不能说自己“没看书没复习”吧?他支支吾吾,许久才回道:“请皇上恕罪,臣不知。”  “什么?你居然不知道?”文帝显得有些惊讶,又问道,“那你知道咱们去年一共审理了多少犯人吗?”  此刻的周勃恨不能躲到墙角画圈圈,可惜他是当朝丞相,那样做太没面子了。虽然心里早就哀号不已,但他依然强撑着面子回道:“皇上恕罪,臣还是不知。”  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缓缓道:“不知道就算了,你退下吧。”话语中难掩失望,听得周勃心惊肉跳。  等到下朝后,他便去找陈平诉苦:“老哥啊,我今天太惨了,皇上考察业务来着,可是我一个问题都答不上来,会不会被炒鱿鱼啊?”  陈平便问他文帝问了哪些问题,他一一作答。陈平听后,笑道:“我们在朝为官,都讲究各司其职。丞相的职责是管理好国家的官员,而皇上的这些问题都不是针对你的,丞相答不出来有什么关系?只有相关部门的官员答不出来才是犯错啊。”  周勃这才恍然大悟,叹道:“我虽然当了右丞相,但还是不如你啊。”之后,他便主动请辞,要求文帝把陈平升为右丞相。文帝见他还算识时务,就欣然应允了。  陈平重新坐上右丞相之位没多久便去世了。文帝心想,反正周勃也是个识时务的,要不还是让他接着做丞相吧。一纸命令下达,周勃战战兢兢地重新回到了老位子上。周勃其实挺郁闷的,他知道自己的功劳太大,本来就有抢皇帝风头的嫌疑,现在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当丞相,这不明摆着要当靶子吗?  果然,十个多月后,文帝又开始发牢骚了:“唉,最近京城里人满为患,地价、物价都飞速飙升。朕为了安定团结,就下达了一个命令,准备让那些封了侯的官员们回到自己的领地,可是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动身呢?”  周勃刚要宽慰几句,文帝又抢先说了:“对了,朕记得,丞相你也是封了侯的吧?”  文帝冷不丁的一句问话,又把老实人周勃吓住了,他当场就跪下发誓:“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快离开!”几天后,周勃的丞相之职又被撤除,而他也打包好行李,带着家眷前往封地去了。  然而,事情并没就此了结。回到封地的周勃依然每天都战战兢兢地过日子,时间一长,他的精神越发紧绷,再加上那时没有心理医生疏导,他的被害倾向就日益严重了。平时没事的时候,他经常身披铠甲,还让家丁护卫时刻跟随。如果要出门见其他官员的时候,他更是召集人马,让士兵们带上武器,再三强调不能离开自己半步。  周勃很紧张,官员们也不安起来了,都私下议论,说这侯爷怎么不管是上厕所还是吃饭睡觉,都不离兵器呢?该不会是有造反之心了吧?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文帝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他可没工夫研究周勃的心理问题,而是直接把对方给怀疑上了。  文帝一声令下,周勃就被五花大绑地抓回了长安城。他心中苦啊,有口难言。他明明是担心皇帝加害自己,才昼夜防范,现在被人抓住审问,难不成要说实话?不说别的,文帝只要高呼一声“周勃这厮陷害我,毁我名声”,那他还能有活路吗?  周勃有口难辩,在狱中的日子也很不好过。狱卒们看他失势,都不拿他当回事,闲着没事时,不是羞辱他就是拿他当笑料。被逼无奈的周勃终于想到了拿钱收买狱卒,他出手很是大方,当千两黄金摆在狱卒面前时,对方笑逐颜开,忙在木板上给他提示:“周勃你可真傻,你儿子不是驸马吗?可以去找公主帮忙啊。”  于是,公主出马请来了太后。薄太后就去对自己的儿子说:“皇儿啊,你就别再欺负老实人了。你想想,人家周勃要是有心造反的话,还用大老远的把你从代国迎进皇宫吗?”  文帝见老妈开口了,也不好违逆,只好答道:“造反这事的确是子虚乌有,朕马上就让人把周勃放了。”  周勃终于得以出狱,深感自己犹如再生,不由得叹道:“我曾经以为率领千军万马就是厉害的了,直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一个小小的狱卒也有比我强的地方啊!”  阿龙辞典 周勃质朴  周勃为人质朴刚强、老实敦厚,高祖评价他是“厚重少文”,认为可以委任他大事。周勃和高祖一样,不喜好文学、儒士,每次接见儒生和游说之士,他都面向东坐着而责令他们说:“有什么事,赶快对我说吧。”    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周勃的故事,并不是说明老实人就吃亏,周勃吃亏在于他坐错了位置,明明是一个好将军,却坐到了总理的位置上。要知道,不同的职位对于任职者的要求不同,一个冲锋陷阵、销售工作做得顶呱呱的人,被安排坐在人力资源总监或者行政总监的位置上,难免要出笑话。周勃最适合做的是国防部长,像丞相这种活,机智的陈平做着才合适。但周勃自己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一被领导批评就心里打鼓;文帝也没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对这个不称职的丞相越看越不顺眼。  6、 不问苍生问鬼神第9章 清净有为(3)  文帝刚刚登基时,为了治理好国家,便要官员们四处发掘人才。当时,一个从河南调来的官员说:“皇上,臣这儿有个不错的人选,叫贾谊。他从小就博古通今,绝对是天才型的,再加上臣的教诲,治国良才这四个字绝对当之无愧。”  说到贾谊,此人出生在河南洛阳,从小就聪明好学,在十几岁的时候已经颇负盛名了。文帝见有官员极力推荐,便将其召进宫中,让他当一个政事方面的顾问。说白了,这个职位相当于一份闲差,因为文帝只有空下来的时候,才会召集众人一块讨论问题。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贾谊当顾问当得有声有色。有好几次,文帝在提出问题后,在场的很多老同事都想不到解决办法,大家支支吾吾。每当这时,贾谊就会站出来,力陈事情的利害,分析得头头是道,让文帝赞赏不已。  时间一长,文帝就准备给他升职,并说:“贾谊这小子虽然只有二十一岁,但很有想法,是个治国的能才,可以大用。”后来,他就被提拔进了中央的决策层。  贾谊在仕途上算得上是平步青云,年纪轻轻便当上了高级干部。可惜,树大招风,周围的官员看着这个新上任的小子,都暗中嗤道:“哼,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家伙,咱们这些人可是跟着高祖打过江山的,你算老几?有没有真材实料还有待考察呢。”  尽管很多官员对他不满,但还是采取观望态度,毕竟皇上没事提拔一两个人,于他们而言没什么大碍。然而,等到贾谊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出台后,众人就淡定不了了。  你想啊,他年纪轻轻地就进入中央,兴奋之情自然在所难免。除此之外,他更是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想要针对当时的国内形势进行一番改革。官员们一听要改革,心里都打了个冷战:这小子也太不识时务了,也不怕跟商鞅一样,最后死无全尸?  贾谊可不管这么多,他给文帝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比如要重新制定礼乐制度,废弃秦朝旧有的传统;重农抑商;还提出要让有封地的王侯迁出长安城。贾谊的主张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官员们不开心了,三天两头地到文帝面前去闹。  有的就说:“贾谊那小子年纪轻,不仅不知道谦虚,还恃才傲物。皇上,他天天在你这儿吹耳边风,说了一大堆治理国家的举措。真要实施起来都是动摇国家根本的,这哪里是在治理,分明就是要毁了大汉嘛。”  文帝在这事上本来就没定见,听大家这么一说,也开始游移不定了。宠臣邓通一见,更是鼓足勇气向文帝说贾谊的坏话。时间一长,文帝便说:“行了,既然大家都这么不喜欢贾谊,那朕就不用他了。”话一出口,众官员长舒了口气。文帝就把贾谊轰到长沙去了,让他给长沙王当老师。  贾谊的政治抱负就此付诸东流,在当老师期间,他心中郁结难消,就连去湘江游玩都颇多感慨。当时,他因为想到战国时的屈原,觉得对方跟自己一样都是不得重用,便专门写了一篇叫《吊屈原赋》的文章。在文中他发牢骚说:“实在是我生不逢时啊,无能之辈居然在周围横行,那些善于逢迎拍马的人得以显贵,而真正的人才却屈居人后,贤德的人也不得不寄人篱下……”  阿龙记事贴  诸侯王坐大  文帝上台后,又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样,一边封王,一边无为政治,诸侯王开始坐大。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叛乱,首开王国武装反抗中央的先例。文帝派兵镇压,叛军顷刻瓦解,刘兴居被俘后自杀。又过了三年,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刘长途中绝食而死。  尽管贾谊很悲伤,但他还是没有放弃心中的抱负。他隔三差五地总会给文帝提提意见,说说自己在国事上的看法。也多亏这样,日理万机的文帝一直没忘了他。三年后,文帝便把他重新召回了长安。  贾谊很开心,刚一回京就赶去见皇帝,等到进了宫,才发现文帝刚刚参加完祭祀。文帝看见他后便招呼道:“小贾啊,咱好久没见了,朕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啊。”  贾谊一听,高兴极了,便道:“皇上有啥问题尽管问,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想也是,他离开长安三年,皇上居然还没忘记他当顾问的本领,可见今后要得到重用,也并非不可能。  文帝拉着他道:“朕刚好祭祀完,既然你同意的话,那就一块儿讨论讨论鬼神方面的事情吧。”  贾谊愣了一下,心中无比失望。敢情他大老远地跑回来,不能和皇上讲政事,谈经济,却只能瞎侃鬼神?贾谊又郁闷了,但谁叫对面站着的是九五之尊呢,他只好硬着头皮,有问必答。文帝见对方就连说鬼神,口才都能这么好,更加来了兴致,硬拉着他一直聊到深夜。  之后,文帝又一次赞道:“贾谊这家伙真的是博学多才,就连鬼神这方面也了解得这么透彻,朕在这方面还真不如他啊。”贾谊知道后,又开始期盼:没准这次能通过鬼神之说成功进阶……  然而,他的仕途至此便黯淡下来了。后来,文帝又给了他一份工作,让他留在长安教导梁怀王。贾谊心中明白,自己这辈子在当官的道路上是顺利不起来了,但他依然关心国家大事,经常写奏折,为文帝分析国内外的局势,阐述国家以后的方针政策。  可惜老师这个职业跟他犯冲,他当梁怀王的老师没多久,梁怀王就坠马而死了。贾谊深觉这件事有自己的责任,感到非常内疚,再想到自身在事业上的诸多不顺,就此患上了抑郁症。公元前168年,三十三岁的他忧郁而死。  阿龙辞典 第一政论家贾谊  贾谊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他提出的“行仁义,法先圣,制礼仪,别尊卑”的主张,在当时以黄老之学为主的氛围里,自然不符合主流。他从儒家立场出发,看到的一系列问题,都写在《治安策》的开头:我看天下的形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其他违背法理的事就更多了,难以一一列举——贾谊看什么事都不顺眼,根本就是一个大愤青!    怀才不遇是常态  知识分子最郁闷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怀才不遇了吧。任你身怀治国长才,腹有万卷书,如果没有遇到伯乐的话,这些本领就只能换来两个字——白学。难怪韩愈老先生要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由此看来,千里马毕竟还是要好做些的,至于伯乐,那还真的是稀有品种了。  7、 邓通吸疮舔痔  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便免不了有迷信的时候,就算皇帝也不例外。有天晚上,文帝做了个奇怪的梦。梦中,他想要登天,却不管怎么努力都只差一步。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在背后推了他一把,文帝才得以顺利地一步登天了。出于感激,他便回头看了那人一眼。  等到文帝醒来,那人的模样虽然记不太清了,不过衣着打扮倒是印象深刻。说来也巧,白天的时候他在未央宫闲逛,无意中发现了宫中有一个男人居然跟梦中那人的穿衣打扮一模一样。这可把文帝乐坏了,连忙让人把男子带上前,并问对方叫什么名字。  那男子恭敬地回道:“小人姓邓名通。”文帝听后,暗地里琢磨,昨晚自己登天顺利,不就称为“登通”吗?邓通邓通,不是跟这两个字谐音吗?文帝一拍大腿:“这家伙肯定是朕的福星,一定要把他留在身边。”从那以后,邓通便渐渐成了文帝身边的大红人。  邓通虽然小时候没读多少书,但在逢迎谄媚方面可是一等一的好手。文帝虽然是个难得的贤君,但面对一个整天对自己大加吹捧的人,时间一长,也开始把持不住了。邓通见老板的心情越来越舒畅,更是暗自握拳:“哥只要再加把劲,以后要啥有啥。”  邓通的机会很快来了。一次,文帝长了痔疮,躺在床上,痛苦不堪,一堆御医又是把脉又是开药,就是不见好。文帝心中又急又气,本来就已经很严重的痔疮就更折磨人了。邓通在一旁见了,心里也着急了:皇上心情不好,自己就算有一张再巧的嘴,恐怕也无用武之地了。  文帝在床上叫苦连天,后来竟难受地晕了过去。邓通一闭眼,一咬牙,暗道:“今天豁出去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之后,他就直接扑到文帝身上,张嘴把对方痔疮处的脓血给吸出来了。  万事开头难,他在克服最初的心理障碍后,后面再吸脓疮就变得轻松多了。那边昏昏沉沉的文帝也醒过来,看见邓通在给自己吸脓疮,当即感动得满眼含泪,心中叹道:“这情景真是让朕想哭啊!”你别说,邓通的疗法还蛮管用的,这之后,文帝的痔疮就好了。  一天,文帝拉着他问道:“你觉得这天底下最爱我的人应该是谁?”  邓通本来在心中嘀咕:痔疮都帮你吸了,除了我还能有谁?想是这样想,可表面上还是要玩玩谦虚,于是他回道:“太子是您的骨肉至亲,他自然是最爱你的人了。”  文帝点点头,便没再多说什么了。过了几天,他就把太子叫来说:“朕的痔疮还没好,听说如果有人能帮着吸掉脓血的话,疮就能好得快些。”  太子一听,为难了。他想:咱虽然还没当上皇上,但好歹也是众星捧月,别说给人吸屁股上的痔疮了,就是下人们都不敢在自己面前放屁。他皱着眉,边对自己进行心理建设,边缓缓靠近老爸。等到他看清楚老爸身上的痔疮后,终于忍不住,开始干呕起来。  文帝很没面子,当时就怒气冲天:“亏你还是朕的亲生儿子呢,居然不如一个邓通!出去吧。”太子被文帝吓得一个激灵,慌慌张张地退出去了。从这以后,邓通在文帝心目中的地位更是非同一般。  阿龙记事贴  预言的坏事一定会发生  西方有个“俄狄浦斯效应”:巫师说这孩子将来会弑父娶母,俄狄浦斯的父亲一激动,就把俄狄浦斯扔在野外了,孩子长大后,果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算命先生说邓通会饿死的故事,也类似。坏事为什么会发生呢,其实,不是预言有多准,而是很多人不自觉地跟着预言在走,越想避开坏事,就越中了预言的圈套。  有一次,文帝把算命先生找来,要为邓通算命。那算命先生一看邓通,便惋惜地摇摇头:“这人没戏了,不管怎么辛苦忙活,最后都得活活饿死。”邓通嘴一撇,脸一拉,红着眼道:“皇上啊,咱伺候您这么久了,好歹要让我在死的时候吃饱了上路啊。”  文帝连忙点头,许诺道:“你放心吧,朕现在就给你几座铜山,你可以随意地开采、铸钱,朕一定让你登上大汉富豪排行榜的首位。”邓通开开心心地接过这个封赏后,便让自己的家人同去采矿。而他为了炫耀皇上对自己的重视,还专门告诉家人,做出来的钱币一定不能偷工减料,尤其不能有山寨货。  由于他家生产的钱币精工细作,且不吝惜成本,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也正因为这样,市场中流通的货币过多,致使经济方面出现了紊乱。后来,文帝过世,曾经的太子上台做了皇帝,邓通悲惨的下半生就此开始。  当时,景帝已经看邓通不顺眼很久了,背地里没少骂过他:居然敢跟自己在老爸面前争表现,简直就是找死。景帝上台,立马把他的官职削去,没收了他的财产(包括铸钱的铜山),曾经富甲天下的邓通变得穷困潦倒。由于他落魄之后身无分文,最后竟然真的活活饿死了。  阿龙辞典 文景之治  文帝和他的儿子景帝一道努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其政策归纳起来不外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另外还有厉行节约。其中还有一个措施,类似今天的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贵粟”(提高粮食价格,对能够提供粮食者实行奖励),提高农民收入来吸引农民重视农业生产。    问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要想有高回报,就得对自己狠一点。但有些时候我们也应该问自己一个问题,有些付出是否值得,比如邓通为了讨好领导做出吸疮舔痔的举动,再比如历史上有些人为了拍马屁而做出尝粪便的举动。富贵诚可贵,但如果要牺牲尊严才能得到,这付出是否还值得?  8、 七国之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的儿子刘启即位,史称汉景帝。景帝跟他老爸齐名,可说是西汉初期的贤君。别看他当上皇帝后是贤君,可小时候却是个暴脾气。  有一次,吴王刘濞的儿子来长安觐见,跟刘启一块儿下棋。他俩从小都是被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特别要强,就是下棋也非要分出个输赢来。两人没下多久,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刘启看见对方不可一世的模样,不由得怒火中烧,心道:我以后可是九五之尊,哪能容你一个王爷的小儿子在我面前耀武扬威?想到这儿,他二话不说就操起棋盘,往吴王世子头上狠狠敲去。这一砸,可说是拼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世子当场倒地,就再也没爬起来。  文帝吓坏了,吴王怒了。当世子的棺材被送回吴国时,刘濞悲愤交加:“这天下哪儿都是刘家的地方,葬哪儿都一样,干吗还专门抬这儿来?”说完,他就让抬棺的人重新把自己儿子的尸体抬回长安,让文帝安葬。  刘濞很嚣张,从这以后每到要进长安朝拜时,他要么就写病假条,要么就直接让人带个口信,说卧病在床,其实就是不想去。文帝为此很烦恼,但有什么办法呢,谁叫自己的儿子犯了杀人罪,理亏在先?为了赎罪,他还常赏赐东西给刘濞,并说:“吴王今后不用请假也可以不来,在家好好休息,颐养天年才最重要。”  刘濞接到命令后,更加目中无人,在自己的领地上任意地开铜矿、铸钱、贩盐、开拓市场经济。几年之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都很拥戴他。他见自己的实力和人气指数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儿子的惨死也淡忘了,只觉得这辈子如果只待在吴国这个地方,简直就是浪费才能。  等到景帝上台,他可学不来老爸的淡定隐忍。当时,汉朝分封的诸王都在自己的封地上大力开展事业,干得热火朝天。景帝着急了,暗道:“本来俺爷爷的江山就是抢来的,子孙后代安分守己的基因恐怕很少,照这势头发展下去,这帮家伙早晚都得把我这个正主轰下台。”  景帝这边正着急呢,一个叫晁错的官员又上来添了把火,劝道:“皇上啊,现在这些刘姓王渐渐坐大,到时候人心不足,恐怕仅仅一个王位无法满足他们了啊。难道皇上要拿自己的位子跟他们做赌注吗?”  景帝连忙抓住晁错的手,说:“朕总算找着一个能说体己话的人了,但他们人多势众,朕现在虽然是皇上,但也有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啊。”第10章 清净有为(4)  晁错便给他出主意,让他把各个诸侯王的封地收归国有。景帝听后有些犹豫,晁错便继续劝道:“这些诸侯王越来越嚣张,尤其是吴王刘濞,这么多年都没来长安探望一下。照此发展下去的话,皇上,其实不管你收不收回封地,他们都会造反的。”  景帝一拍大腿:“好,就听你的,收回封地!”于是,公元前154年,景帝的诏书送到了楚王戊、赵王遂和胶西王的手中。诏书上无非就是写着几个诸侯王犯了卖官等罪,景帝顾及他们的面子,就不多加惩罚了,只是要没收他们手中的一点土地,意思一下。  阿龙记事贴  刘邦种下的苦果,刘启来吃  景帝刘启最大的这次政治危机,源于祖上刘邦种下的苦果。高祖大封异姓王,本来目的是要保卫刘家的江山,不料几代之后,刘家的江山乱在了刘家自己人的手上。七国之乱中,楚王刘戊是第三代楚王;赵王刘遂是刘友的儿子,在惠帝时由淮阳王转封为赵王;齐王的土地在文帝时被一分为六,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皆刘肥之子。七王中刘濞是景帝叔父,其他同辈。  诸侯们不高兴了,乍看上去,皇上削点地好像也没什么不对的,况且自己的确犯了错,因此众人只好隐忍下来。景帝见大家没有反抗,便放松下来,继续写诏书没收土地。这一次,他的诏书送到了吴王刘濞那儿。  刘濞一见诏书,气得当场就把它撕得粉碎,怒吼道:“这小子当年杀了我儿子,我没找他算账就不错了,他居然还想跟我要地盘!他以为本王这些年是白混的吗?”他脚一跺,心一横,便召集手下说要造反。  官员们见吴王已经下定决心,只好给他出主意。有的就说:“您这么鲁莽就造反的话,不会有人响应的。倒不如扛个正义的旗帜,召集众王,那样成功的几率才比较大啊。”于是,刘濞扯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帜,扬言要把晁错这个嚼舌根的家伙给铲除掉。  诸侯王们一看这旗帜,都不禁拍手叫好:这可真是个起兵要回土地的好借口啊,一来可以告诉天下人我们代表着正义,二来还能光明正大地找皇帝要地盘。就这样,公元前154年,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纷纷起兵响应,刘濞造反的第一炮打响了。  景帝见七个诸侯国一哄而起,心里着慌了,叹道:“咱这儿虽然是中央,可实际上没啥权力,他们说反就反。既然他们都说这是晁错的错,那要不朕把他杀了吧,没准还能保住一命。”  事实证明,他当皇帝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这些诸侯王口中的“诛晁错”不过是个借口,直到他杀了晁错,刘濞等人依然不退兵,还大叫大嚷:“不就是一个长安城吗?本王手下兵多将广,还愁进不去?”  景帝彻底怒了,拿出了杀刘世子时的狠劲,找来大将周亚夫,说:“这帮家伙不识好歹,朕一再退让,连晁错也赔进去了,他们居然还不消停!你去收拾收拾他们。”  周亚夫领命后,劝道:“皇上不用着急,这些藩王闹不了多久的。首先,他们本来就是临时组建的小团伙;其次,这些年大汉朝长治久安,百姓们都不想打仗,他们却硬拉着全民加入战斗,天下人都不会归顺他们的。”景帝听过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便安下心来镇压叛乱。  果然,一切不出周亚夫所料,三个月后,他率领的汉军截断叛军的粮道,吴王刘濞遭遇了惨败,领着几千个残兵败将一路逃到江苏一带。在那里,军中的吴越人看大势已去,就把他杀掉。而其他跟随他起兵的诸侯不是被抓后判处死刑就是自杀而亡。  西汉初年的这场内乱,在三个月后得以平息,而诸侯王的实力也因此大大削弱。    我爸是皇上  国家在制定法律时,最爱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一旦落到实处,种种不公平现象就会层出不穷。如果你是特权阶层,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金钱和中够大的权力,那么在法律面前,或许更应该遵循“得饶人处且饶人”。景帝小时候杀了人,也敢高喊一声:“谁怕谁啊?我爸是皇上!”这句话导致后来吴王义无反顾地发动叛乱。  9、 晁错之死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叛乱。晁错是谁?就是景帝身边最得宠的大臣之一。  他从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跟随景帝了。因为有才干、有见识,便越来越受到重用。当时,西汉的诸侯王势力越发强大,晁错便向景帝建议道:“你家爷爷当时封了这么多刘家人当王,虽然大家都姓刘,但并不代表这些诸侯不会有反心啊。反正他们就算把您轰下台,这天下还是一样姓刘啊,百姓们是不会觉得有啥区别的。”  晁错一语中的,景帝不由得打了个寒战,问他应该怎么办。晁错这才继续说:“这些诸侯王之所以能坐大,是因为他们手上有很多封地,尤其是吴王刘濞。他仗着吴国的经济越来越好,早就不把您老爸和您放在眼中了。依臣看,最快的办法就是削夺他们的土地,降低他们的战斗力。”  景帝便问道:“他们这些老东西又不傻,能乖乖地坐着等我行动?”  晁错回道:“其实,不管皇上您行不行动,他们的实力已经越来越强,总有一天会找个借口造反的,其中吴王刘濞定会首当其冲。皇上,先下手为强啊。”  这话一出口,景帝还没啥反应呢,晁错的老爹就不淡定了。他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老爸我这些年是白教育你了,现在中央的实力还不足,地方势力又日益壮大,这种时候你却让皇上去跟他们要土地,这简直就是拿鸡蛋碰石头啊!算了算了,你长这么大都不懂韬光养晦这个道理,你也别当我儿子了,咱俩断绝关系吧。”  就这样,晁错被老爸轰出了家门。景帝开始将诸侯王的封地收归国有,不出所料,吴王刘濞成了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人。他先是跑去联络诸侯王一同造反,这期间,景帝问晁错:“听探子回来报,吴王最近没在他的封地上待着,你知道他去哪儿了吗?”晁错摇头说不知道。  阿龙记事贴  不要拿领导当挡箭牌  晁错是景帝的智囊。他被当成替死鬼杀掉,也不能全怪别人:第一,他提出杀袁盎,结果被反咬一口;第二,他提出请景帝御驾亲征去冒险,自己留守后方安全地带,这不是拿领导当挡箭牌么?景帝刻薄寡恩,晁错就白白死了。  景帝一听,心都凉了半截,叹道:“咱们正忙着收封地,他却突然消失不见,这不是太奇怪了吗?你怎么能不知道呢?”  果然,没多久,吴王就打着要帮景帝铲除晁错的旗号起来造反了。为了达到目的,他不仅表面付诸武力,暗地里还收买官员,要他们从旁协助。其中,袁盎对这项差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袁盎刚兴高采烈地收下吴王送来的金银珠宝,晁错知道了这件事,就跑去告诉景帝:“皇上,袁盎贪污受贿,对象还是吴王刘濞。臣觉得您应该把他抓来问问,说不定能从他那儿套出点消息。”  袁盎听说晁错进宫告状,气得牙痒痒。等到景帝召他进宫后,他便跪在地上陈说:“皇上啊,根据最新的可靠消息,吴王刘濞本来不想造反来着,就是因为晁错在您面前说了很多诸侯王的坏话,他担心您怪罪下来,才决定要来长安铲除晁错的。”  景帝本来就对镇压叛乱一事拿不定主意,现在听到有人这么说,便略微犹豫地问道:“那你觉得有啥避免战争的办法没?”  袁盎急忙点头:“不如您把晁错给处死吧,他一死,吴王那边见没有了威胁,肯定就会罢兵的。”  景帝一想,对啊,咱好歹是爷爷刘邦的亲孙子,继承大统这种事可没有比朕更合适的了。先不管刘濞到底出于什么原因起兵,如果朕现在把晁错杀了,他岂不是没有造反的借口了?没有原则的景帝就此决定息事宁人,跟晁错说:“爱卿啊,朕对不住你了,为了大汉的安定,你只好牺牲一下了。”  晁错被当众诛杀,他的家人都没能幸免。他老爸哀怨地哭诉:“我就知道会有今天,只是我都和这小子断绝关系了,皇上您怎么还不放过我们晁家呢?”  景帝回道:“不是我不放过你们啊,而是你们都死了,不更显出我要跟吴王和好的决心吗?”于是,晁错及其九族都被一一处死,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就此结束。也正因此,景帝才有了当头棒喝般的醒悟,真正下定决心平叛。  阿龙辞典 “无双国士”袁盎  袁盎学问比晁错差,但善于领会贯通,人称“无双国士”。七国之乱平定后,窦太后一再暗示景帝传位给刘武,景帝就派袁盎等去劝诫太后。袁盎说:“春秋时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发了五世之乱。所以圣人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窦太后被说服,打消了让刘武继位的念头。    领导的承诺是靠不住的  都说人心隔肚皮,其实隔的岂止是肚皮,那恐怕是翻过千山万水都没法到达的距离吧。晁错一心为文帝,结果文帝靠不住,把他给卖了。晁错的老爸很机警,看得够远了,结果文帝还是靠不住,把他也给杀了。  10、 地下造反  自从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的日子越过越舒心。一天,他在宫里请客,官员们都应邀出席。  等到酒菜上桌,摆在丞相周亚夫面前的是一大块肉,肉没切开不说,连刀子也没准备一把。周亚夫很郁闷,叫住负责上菜的人:“服务员,咱又不是吃西餐,怎么不把肉切开呢?况且就算是西餐,你也好歹给副刀叉不是?”  那人连忙上前,刚要说话,景帝就抢先开口了:“丞相真够讲究的,有肉吃就不错了,还有啥不满意的?”  周亚夫一抬头,便见景帝板着脸,阴沉沉地看着他。周亚夫一个激灵,连忙摘下官帽,跪在地上请罪。景帝也不出声,只冷冷地看着他,半晌才轻哼道:“丞相立过大功,这些虚礼就免了吧,起来吃饭。”  周亚夫也不答话,又在地上跪了一会儿,才默默地起身回到座位上。他心中五味杂陈,明白皇上今天是故意刁难他。看着官员们吃吃喝喝,他更是如坐针毡,便起身行礼道:“皇上,臣家中有事,想先走一步。”  景帝很不耐烦地挥挥手:“你要走就走吧。”话刚落地,他如蒙大赦,便匆匆忙忙地离开了。  景帝见状,忍不住当着众臣的面斥道:“看他这个功高盖主的样子,朕的儿子以后可咋办啊?”官员们一听,心中便已明白,周亚夫要和他老爸一样倒大霉了。  周亚夫的老爸是周勃,就是曾经被文帝折腾得死去活来的那位。尽管如此,他的儿子还是一样效忠于大汉,在景帝手下尽心做事。可就是因为太尽心尽力,到头来反而害了自己。  在平定七国之乱后,景帝看周勃功劳大,就让他做了丞相。周亚夫很开心,但有人不顺心了,他就是景帝的弟弟梁王。梁王也参加了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曾经向周亚夫求救,但周亚夫为了总体战局考虑,并没有施以援手。从这之后,梁王就经常在人前说他的不是。  阿龙记事贴  储位之争  景帝时,因皇后薄氏无子,栗姬和王夫人就为太子之位斗上了法。栗姬是太子刘荣的母亲,景帝本来属意她。一次景帝身体不适,就试探地问栗姬:“我百年后,孩子们就都交给你了。”栗姬当时心里正不高兴,就没回答景帝。景帝一看,故意再说了一遍,谁知栗姬没好气地说:“我又不是他们的保姆。”景帝一听,这还了得,等你上了位,我的后宫、孩子还不都要成了人彘、刘如意了。就废了刘荣、栗姬,立了刘彻、王夫人。  一次,景帝想废掉太子刘荣,大臣们都唯唯诺诺地不敢开口。周亚夫却站出来,据理力争。景帝开始还耐着性子和他解释,后来就有些不耐烦了。而周亚夫呢,打仗是能手,搞关系搞政治就差远了,还不懂得察言观色,火气一上来,就直斥皇帝:“废立太子本来是国家大事,皇上您怎么能视同儿戏呢?如果您老爸在世的时候,也这样率性而为的话,现在做皇上的没准就不是您了。”  景帝气得大发雷霆,从此便看他不顺眼了。周亚夫得罪了皇上不算,连窦太后也给得罪了。一次,窦太后向儿子提议说:“咱们现在是皇家,怎么着也得提拔提拔自己人不是?你老婆王皇后的哥哥王信还不错,要不就封他为侯吧。”  景帝很犹豫,说自己要和大臣们商量一下。谁知提案刚摆上桌面,周亚夫又提意见了:“皇上啊,你爷爷当初就下过命令,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立过功的不能封侯,这王信他从来没立过功,不过是你家亲戚,怎么能就此封侯呢?”一句话堵得景帝无言以对。窦太后知道后,对周亚夫恨得咬牙切齿。  梁王见了,就在一边说风凉话:“老妈你看,我跟你说过吧,周亚夫仗着自己立过大功,现在什么话都敢说,老哥的位子怕是危险了。”  景帝听得鬼火直冒,下定决心要把周亚夫除掉。宴会事件后没多久,周亚夫的儿子见老爸年纪大了,就开始为他准备死后的陪葬品。一天,他给老爸买了五百副铠甲、盾牌,都是回收品。等工人帮他运到目的地后,他就想赖账不给钱。众人一生气,就跑到官府去告状,说他买违禁武器。  景帝听说后,立刻叫人把周亚夫抓起来,派官员去审问。官员一见到他,就问:“丞相是活腻味了吧,怎么还想造反?”  周亚夫急忙否认道:“我儿子不过是帮我买了点儿陪葬用的东西,况且那些铠甲、盾牌都是二手货,质量压根儿没保证,造反这种事从何说起?”  官员也不听他解释,一拍桌子,叫道:“用刑,用刑!”受大刑的周亚夫凭着一股硬气,抵死不认。  审案的没办法,只好去找景帝求救:“皇上啊,臣软硬兼施,那周亚夫还是不愿承认谋反一事,现在应该怎么办啊?”  景帝冷笑道:“蠢材!朕现在不是要你审问他有没有谋反,而是要你给他定一条谋反罪!”官员当场吓得冷汗直流,战战兢兢地退了出去。  等他一见到周亚夫,就说:“你其实早就有了谋反之心了吧?就算你活着的时候条件不成熟,死后也难保不会在地下造反!这就该杀!”  这时周亚夫方才恍然大悟,自己辛苦一世,不仅不讨好,到头来还被上司陷害。悲痛绝望之下,他以绝食相抗,五天之后,就气得吐血身亡了。  阿龙辞典 阅兵细柳营  一次,文帝去慰问驻守在长安附近的三支军队。他先来到灞上、棘门,军营主动放行,主将打躬作揖迎送文帝。到了细柳营周亚夫的营寨,文帝却被拦住了,被告知:“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进营后又被告知:“军营之中不许车马急驰。”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手持兵器向文帝行拱手礼,并说:“介胄之士不拜,请陛下允许臣下以军中之礼拜见。”文帝感慨地说:“这才是真将军!”并把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推荐给了景帝。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在马邑伏下重兵,诱引匈奴进入埋伏圈,想一举歼灭其主力,但被匈奴识破,两国60多年的睦邻友好关系彻底粉碎,汉匈同时宣战。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复仇之火熊熊燃烧,把匈奴烧成灰烬;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汉武帝的穷兵黩武和后期的昏聩残暴,使西汉帝国跌落在悬崖边。第11章 光荣年代(1)  1、 歌女卫子夫  公元前141年,太子刘彻登基,史称汉武帝。武帝的威名想必人人都有耳闻,他不仅仅在皇帝这个位子上混得风生水起,就连感情生活也毫不逊色,年轻时还上演了一出王子和灰姑娘终成眷属的喜剧。  汉武帝当上皇帝后,成为全国上下最抢手的金龟婿。他老婆阿娇着急了,自己的老公本来就长得帅,有本事,现在金钱、地位更是无人能比,如果自己稍微有一刻放松的话,不知道会有多少美女主动跳上老公的床呢。  于是,她开始昼夜不停地驱赶小三,还对武帝放话说:“你小时候就承诺过要好好爱我的,现在可不能食言。而且要是没有我妈——馆陶长公主的帮忙,当初你压根就当不上太子,你一定要知恩图报。”  武帝表面上应承着,心里已经小不爽了:“咱一大好青年,为了自己的前途娶个老女人不说,现在还要被剥夺自由,这还让不让人活了?况且朕已经按照当初所说的,给你造了一个金屋子了,你还有啥不满意的?”  时间一长,夫妻两个的矛盾就越来越深,再加上阿娇皇后一直都没怀上小孩儿,武帝更是不乐意了。他找到自己的姐姐平阳公主诉苦:“姐啊,你看朕都结婚这么多年了,家里有个母老虎不说,还没一个子嗣传承帝位,今后朕如果出点儿小差错,岂不是连继承人都没有吗?”  平阳公主觉得有理,便拍胸脯向他保证道:“你尽管放心,你老婆不准你在家偷吃,你就来我家吧。姐姐一定给你找些美女养着,你有空了就过来挑几个喜欢的。毕竟你身为皇上,子嗣问题是最重要的啊。”  没多久,平阳公主就把他叫到府上,美其名曰参加派对,其实就是让他选美。汉武帝乐滋滋地来看姐姐,坐在席上看着眼前的美女,竟一个都没看上。他很是哀怨地看着姐姐,说:“你怎么竟找这种乏善可陈的女子?朕都看半天了,愣没看到一个喜欢的。”  平阳公主只能叹道:“这次时间紧迫,我就只挑了几个。这样吧,今天你先欣赏一下歌舞,今后我再为你挑好的。”  武帝连忙点头,虽然没有美女,但好歹脱离了老婆的束缚,这就足够他开心的了。平阳公主一声令下,演员们便一一登场,这其中就有卫子夫。武帝不经意地看见她后,视线就此挪不开了。  他拉住平阳问:“这个歌女是谁啊?朕一看就看对眼了。”  平阳公主见自己居然碰上了传说中的一见钟情,立马跟自己的弟弟说这是卫子夫,在府上当歌女来着,是山西临汾人。末了,她又加上一句:“皇上要是喜欢的话,回头我把她送给你吧。”  武帝很开心地答应下来,卫子夫就这样跟着他进了宫。然而,灰姑娘的爱情总是要有波折的,这俩人也不例外。卫子夫刚一进宫,阿娇皇后就知道了这件事。她恶狠狠地说:“哼,刘彻这家伙居然让自己的姐姐当起媒婆来了。我的确是拿公主没辙,不过一个卫子夫我难道会对付不了?”  之后,阿娇便使出了所有能使出的招数,把卫子夫打压成了默默无闻的小宫女。而刘彻一回到宫中,就开始忙起国家大事来。一般说来,事业成功的男人家庭方面都照顾得不太周全,尤其是武帝这样的工作狂,一忙起来就把卫子夫给忘了。  阿龙记事贴  领导的女儿称公主  称公主是从汉朝开始的,周时称天子的女儿为帝姬。据史书记载,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姐妹称长公主,姑母称大长公主。如刘嫖为景帝的姐姐,被称馆陶长公主;平阳长公主是武帝的姐姐,武帝和卫子夫的长女被称卫长公主。  卫子夫在宫里过得很难受,不是洗衣打杂,就是拖地扫厕所,还没有人身自由,自己的爱好——唱歌事业也就此搁浅。直到公元前138年,武帝下达命令,准备从宫中放出一批宫女,卫子夫真正变凤凰的机会才得以降临。  她先是哭哭啼啼地找到武帝,对他说:“皇上,您当初把我带进宫来,我实在感激不尽。现在您又大发慈悲要准备遣散宫女,而我家中尚有兄弟姐妹,您就把我给送出宫去吧。”  武帝定睛一看,这不是自己一见钟情的对象吗?只见她一副梨花带雨的模样,甚是惹人怜爱。武帝的心当时就软了,柔声道:“你只想着你的兄弟姐妹,就不想留在宫中陪朕这个孤家寡人吗?”  卫子夫一听,心中不由得一喜,便道:“能陪着皇上自然是好的,只是这宫中有许多的不如意,我实在待不下去了。”  武帝忙道:“你是说朕的老婆吧?没事,从今以后有朕罩着你,谅那个女人也不敢怎么样。”  之后,武帝便开始专宠卫子夫,阿娇在宫中闹翻了天也无济于事。而武帝为了让卫子夫安心,更是把她的哥哥卫长君和弟弟卫青召进宫中,免去了她的担忧。就在这一年,卫子夫怀上了武帝的骨肉,奠定了她在宫中的地位。  公元前128年,卫子夫为武帝生下儿子刘据(后立为太子),就此当上了正式的皇后。  阿龙辞典 金屋藏娇  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本来想把阿娇嫁给刘荣,谁知被栗姬拒绝了。当时刘彻还很小,馆陶长公主抱着他指着侍女问,长大了想娶谁。刘彻说都不要。最后馆陶长公主指着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刘彻笑着拍手说:“好,好!到时我一定造个金屋子给她住。”馆陶长公主非常高兴,于是数次请求景帝,终于定下了这门亲事。而且在刘彻被立为接班人这件事上,馆陶长公主也是出了力的。    麻雀变凤凰  这年头,女生们最爱的莫过于灰姑娘穿水晶鞋的戏了。其实麻雀变凤凰这种事,在现实当中也有很多例子,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戴安娜王妃了。只是如今伊人已去,王子也变成了老头子,还另结新欢,看来童话永远是童话,灰姑娘是一时的,门当户对倒是更靠谱一些。  2、 愣头青汲黯  武帝是个有远大志向的君王,从他开始,中国的皇帝渐渐重用儒家学派。但在他刚刚有这想法的时候,不少官员是站出来反对的。  那时候,武帝想在全国寻找学习儒家思想的人才入伍,还一天到晚地嚷嚷:“朕今后一定要学习尧舜那样的贤君,以仁义治国,把民生问题放在第一位,一心为人民服务。”  他刚喊完,官员汲黯就站出来,嗤道:“皇上您别忽悠人了,大家都知道您不是个安分的主儿,现在居然高唱为人民服务,试问尧舜那样的功绩岂是您能够达到的?”  武帝见他一脸不屑的模样,顿时气得发抖,指着他气呼呼地道:“你……你……你……你给我等着。”说完,也不管众官员还在场,就狠狠一跺脚,走了。  大家见武帝一走,连忙凑到汲黯跟前说:“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老大脾气不好,你刚刚竟敢那样顶撞他,等着吧。”  汲黯丝毫不惧,反倒把身板一挺,朗声道:“我有啥好怕的?我身为臣下,自然有实话实说的义务,他既然想要做个好皇上,就应该要有听直言的心理准备。”  汉武帝有听直言的雅量没有?自然是有的,只是在汲黯这儿,这个后世称颂的君主可没少当受气包。一次,河内这个地方发生了火灾,武帝便对汲黯说:“快,河内那边失火了,你快帮朕去看看情况。”  汲黯领命后,便出了长安城,赶赴灾区去了。武帝依然不放心,便派人随后跟进。没多久,他就收到消息说:“皇上,我们找遍了整个河内,翻了个底朝天,愣是没找着汲黯大人啊。他不会是迷路了吧?”  武帝顿时拍案而起,怒道:“那老东西能迷路?恐怕是又晃荡到什么地方去了,哼,要是让朕逮到他私挪公款、公费旅游的话,朕立马废了他!”  武帝在长安城里大发雷霆的时候,汲黯就派人传消息回来了。他说:“皇上啊,河内那边的火灾实在是小事,不劳我大驾也能搞定,我现在是在河南这边呢。您在长安享福享惯了,还不知道河南这儿遭受水灾吧?百姓们太惨了,房子被冲了,没有食物应急,救灾部队也没及时赶到,人吃人的现象层出不穷。我一看这情况,就觉得这是提升您形象的好机会啊,于是就借您的名义颁了道圣旨,让当地的粮食部门开仓赈粮,您说我这事办得还行吧?”  武帝听后,怒极反笑:“好,办得好,你既然这么喜欢在基层做事,朕就派你到荥阳做事吧。”  汲黯接到命令后,也不多说什么,直接袖子一挥,缓缓道:“皇上闹脾气,我可不陪他玩,我要办病退。”于是,汲黯递交辞职信后就直接回家养老去了。  武帝很是无奈,这老家伙也太不给自己面子了:不管怎样,自己好歹是全国人民的老大,说辞职就辞职,难道朕还缺你这么一个人才?然而,没过几天,武帝就耐不住了,为什么?没人在自己耳边说大实话,他很担心自己有做错的地方却没人敢指正。武帝憋不住了,没多久便道:“朕可扛不住了,还是把汲黯那老头给请回来吧,要不执政没有安全感啊。”  阿龙记事贴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武帝好儒,便打破了黄老的无为,推行儒家的积极有为。有为就需要人才,武帝一再下诏访求人才,不拘一格进行提拔:卫青、霍去病分别是从奴仆和奴产子中选拔出来的;丞相公孙弘、御史大夫儿宽,以及严助、朱买臣等人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上来的;御史大夫张汤、杜周和廷尉赵禹是从小吏中选拔出来的;而金日是匈奴俘虏,当时是在宫中养马的奴隶。  汲黯回来了,继续当武帝身边的老愤青。武帝虽然是个有为之君,但执政期间没少犯错误。他上台以后,发动大军猛攻匈奴,最终取得了胜利。匈奴的老大浑邪王为了保命,只好来长安投降。  武帝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听说对方要来,便下令道:“那些家伙长年在草原上待着,肯定没见过世面。朕这次一定要办个欢迎会,给他们开开眼界,让这些家伙羡慕死。”他一声令下,官员们就开始遵旨办事,四处征召车马钱财,百姓们都不堪其扰。即便如此,负责征召的官员也没能完成任务。武帝眼看面子工程不能做到位,便嚷嚷着要把这个官员给杀了。  汲黯当时正卧病在床,听说这件事后,连忙挣扎着爬起来,跑进宫去骂武帝:“皇上你也太败家了,一个人摆谱不算,还拉着人民跟你受罪,现在又要处死无辜的官员?你糊涂了吗?咱们大汉多年来受尽匈奴的欺压,现在好不容易能吐气扬眉了,你不把匈奴人分给百姓做牛做马就算了,还要盛情款待他们,这根本就是疲敝国家的举动啊。”  武帝被骂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跟身边人发牢骚:“汲黯太久没发言,一开口准没好话。”之后,武帝就炒了他的鱿鱼。没过几年,武帝又重新把他请出来管理淮阳,他就死在了任上。  阿龙辞典 儒道之争  武帝早期,窦太后尚在,窦婴为丞相。但窦太后喜欢黄老,窦婴崇尚儒学。窦婴向武帝推荐了两个儒生赵绾、王臧。两人建议武帝立明堂以朝诸侯,把窦太后气得够呛。窦太后私下调查,就查出了赵绾、王臧贪污的事实,逼着武帝将二人下狱,并迫令他们自杀。窦婴也免职反省。政治真是复杂啊,贪污案里原来还有这么深的斗争背景。    汲黯难求  一个好上司怎么让事业成功?人才必不可少,但如果有个说实话的人,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在上位待久了,难免有脱离群众的时候,而下属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考虑,便很少会说实话。久而久之,上司眼中的世界就会跟实际脱节,而想要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就基本上成了“浮云”。所以说,人才难求,而肯说实话的人才就更是珍稀动物了。一个团队里,既要有唱红脸的,也一定要有唱黑脸的,像汲黯这种人才,对团队来说,其实是一道非常好的安全阀。  3、 马邑之谋  汉朝从“平城之围”后,就一直被匈奴欺压。等到武帝上台,他便扬言:“咱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被人踩在头上几十年了,每年要给匈奴人送大批金银珠宝不说,就连自家的女人都保不住,长此下去,国家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公元前133年,匈奴持续对汉朝边境进行侵扰终于让武帝忍无可忍。他问众臣道:“大汉已经持续稳定发展这么多年了,国库里穿钱用的绳子都腐烂了,咱们的钱却还没花出去。而现在匈奴人三天两头地欺负咱们,不拿合约当回事,你们说该怎么办?”  他刚一问完,大臣们就分成两派,吵将起来。一派说要打仗,因为国家的实力比汉初强多了,而且汉朝这边刚刚跟他们和亲,又是送女人又是送珍宝的,这些家伙多半想不到会被咬一口;另一派却反对打仗:“咱们都安定这么久了,突然要打仗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况且匈奴人只是在边境闹闹事,皇上要气不过的话,咱们找外交官过去谴责一下?”  武帝气哼哼地道:“你们这些没出息的,以为光动动嘴皮子匈奴人就会怕你?只有把他们狠狠地打一顿,打痛了,他们才会消停。”大家听老大都这么说了,也都表示赞同,开始商量对策。  就在这一年,武帝派出三十万兵马,朝中的精兵猛将都纷纷出动,誓言要打响头炮。为了一击即中,武帝又派人深入匈奴的地盘去诱敌。负责这项任务的人叫聂壹,是个商人,他常年跟匈奴人打交道。  他在见到单于老大后,谄媚道:“老大,在下可以帮您拿下马邑这个地方。我本来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在马邑城中不会引人怀疑。等我进城后,就可以领着几百个手下去把市长给杀了,城中的财物牲畜都可以归您所有。不过,咱这儿毕竟人手少,事成之后,我还是需要您搭把手,领大军进城接应我。”  单于爽快地答应后,聂壹就回到马邑,找到市长,合计着杀了几个囚犯,把他们的人头挂在城墙上。匈奴人看见后,就欢呼着往马邑而来。  等到他们的军队快进城时,却发现马邑城外有不少牲畜在闲适地吃草。单于就说:“这情况不对啊,马邑城的市长都死了,城里不是应该兵荒马乱的吗?怎么这状况倒跟平常没两样呢?”  阿龙记事贴  年号纪年的开始  公元前113年,在汾水边出土了一座大鼎,上面锈迹斑驳,年代久远,被认为是祥瑞,武帝为了作个纪念,就以“元鼎”为年号。这是武帝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我国历史用年号纪年的开始。武帝又为以前几十年追补了几个年号。  于是,单于便命人在附近抓了一个小官员审问。那官员本来就对匈奴人忌惮三分,听了他们的几句威胁后,便忙不迭地跪在地上,坦白从宽:“都是聂壹那家伙跟您玩无间道呢,您可千万别上当,他们的人早就埋伏好了,就等您自投罗网。”  单于嘿嘿一笑:“还好抓了个有用的家伙,否则我就真要倒霉了。这样说来,是老天不要我死啊。”  之后,他就领着大部队风驰电掣地回去了。那边三十万大军整装以待,等了许久,连匈奴人马的影子都没见着,再一打探,才知道消息已经泄露,敌军早已撤回大草原,龟缩不出了。  众将士快憋屈死了,都嚷嚷着:“咱们又不是带兵出来郊游的,现在匈奴人发现了咱们的计策,一个个的都不出来,总不能让咱们白跑一趟吧。”  于是,将领们领着大军在草原上漫无目的地一通乱跑,希望能找到匈奴的主力部队,可惜士兵们累得半死不活,却仍一无所获。武帝身居长安,知道这件事后,便发话道:“赶紧回来吧,你们还嫌不够丢脸啊?再继续跑的话,小心笑掉了天下人的大牙。”  后来,大军依言撤回,而总领这次战事的将领王恢被判入狱,自杀谢罪,汉武帝时期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就这样不了了之。  阿龙辞典 马邑之战的教训第12章 光荣年代(2)  马邑之战的布置是:将军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军王恢与李息率3万多人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匈奴后撤,王恢畏缩退还,致使“马邑之战”颗粒无收。武帝异常愤怒,痛定思痛,改变了战略战术:一是大力起用新将,对老将不再抱什么希望;二是主动出击,抛弃被动待敌的思想。    随机应变是一种特长  清朝时,乾隆皇帝爱玩,有次在汨罗江观光,和纪晓岚聊天:“君要臣死,臣应该怎么办?”纪晓岚立马答道:“臣应该万死不辞。”乾隆脸色一正:“好啊,那朕现在要你死呢?”纪晓岚说:“臣马上就去。”说完,他就跑到江边嘟嘟囔囔一阵,又跑回来。乾隆觉得奇怪,纪晓岚解释说:“臣本来想死的,可刚刚屈原大夫出来说,他当年寻死是因为老大昏庸,我现在的老大英名盖世,如果我轻易寻死的话,不是给您添堵了吗?”一句话,说得乾隆哈哈大笑。  很多时候,我们总免不了要应对一些突发状况。这不仅考验我们的应变能力,更检验我们的真实水平。因此只有在平时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做到随机应变。  4、 神汉李少君  当皇帝,说白了,除了能享受荣华富贵、使唤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处。即便如此,武帝还是乐此不疲,时间一长,就想着要长生不老。为此他被不少方士骗过钱财,每次又什么也没得到,但他每次都能发现这些方士的骗术,并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杀掉。即使这样,我们的这位皇帝还是认为世上有神仙,只不过这些人本事差了点。  能当上皇帝的人,运气都是相当好的,这不,他刚想着长生不老,就有怀揣不老秘方的人送上门来了,此人就是李少君。李少君刚一见到他,就摆出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武帝本来就是一个迷信的人,见到他后,不由得心生仰慕,开始询问他的身世。  皇上问话,就算是神仙也要回一两个字的,好歹人家是真龙天子啊。于是,李少君缓缓答道:“老夫今年已经七百多岁了。”  武帝啧啧称道:“您真是高寿啊,朕看您精神饱满,不知道怎么保养的?”  李少君不愧是个会故弄玄虚的主儿,只见他眼睛半睁半闭地回道:“保养说不上,臣不过是有些长生不老的秘方罢了。”  武帝一听,来了兴致,就把他留在了自己身边,三天两头地向他讨教鬼神方面的问题。李少君对外宣称自己是给灶王爷打工的,因为干得不错,时间长了,灶王爷就把长生不老的秘方赐给了他。等到武帝盘问他的户口时,他的回答更加神秘:“老夫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这句回答实在经典,至少武帝等人就没听过。再加上李少君周围一个亲戚朋友都没有,也没娶老婆,大家就是要查户口,一时半会儿也无从查起。于是,这个黑户在武帝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既然皇上都重视,王公贵族们更是不愿落下。他们纷纷上门拜访,为了讨好李少君,更是抬着金银珠宝、珍奇古玩上门,并且隔三差五地邀他喝酒吃饭。一次,丞相田请他到府上做客。在参加宴会的人中李少君看到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后,灵机一动,就在酒席上跟老人说:“你祖父是不是曾在南山打过猎?我记得好像还曾和他同行来着。”  他话音刚落,官员们有的啧啧称奇,有的持怀疑态度。李少君也不着急,只是慢悠悠地说了几个关于南山地貌的情况。那老人方才惊呼道:“我活了这么大把年纪了,今天总算是见着神仙了。您说得不错,我很小的时候,祖父的确去过南山来着。”大家听他这么说,都暗暗赞叹不可思议,看他的目光更是多了几分敬畏。  李少君非常享受这种万人瞩目的感觉,虽然表面上还在强装镇定,但内里早就暗爽不已。武帝听说这件事后,便道:“南山那地方长啥样,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没准他自己暗地打听一下,就来跟大家胡诌了。要不朕再考验考验他?”  没过多久,武帝就命人拿出一样旧铜器,把李少君叫到面前问:“朕这宫里面虽然有不少宝贝,但很多东西朕都不知道它产自何年何月,要不您帮我鉴定鉴定?”  李少君暗笑道:“想考我?嘿嘿,您这宫里有哪些东西,我怕是比您还清楚呢,这点问题能难住我?”  阿龙记事贴  “三光”赵信城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战,是卫青军事生涯的顶点,也是结束。当时,匈奴大将赵信汉化得很严重,筑了一座城,在里面储备了大量物资。伊稚斜单于大败远逃后,卫青住进了赵信城,在里面吃喝了一整天,临走,把带不走的全烧了。要知道这些储备对匈奴部族的生存非常重要,卫青的吃光、带光、烧光政策,使匈奴的元气大伤,再也不敢窥探汉境了。  于是,他装模作样地凑上前,仔细看了看,半晌才沉吟道:“皇上,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的话,我曾经在齐桓公时候见过它,想来这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物吧。”武帝连连点头,更加坚信他身怀秘术,对他礼敬三分。  一次,李少君在跟武帝聊天的时候,又开始吹牛,说自己见过古时候的神仙安期生。武帝听他这样说,便迫不及待地问:“朕也很想见见,不知您有啥办法不?”  李少君不急不缓地喝着茶,半天才回答:“要见神仙,还是要讲究缘分的,尤其是安期生那样的大仙。他往往只见跟他有缘的人,如果没缘的话,就算近在咫尺,你也没法看见他。”一句话说完,听得武帝心中很不是滋味,对他又羡又妒。  汉武帝毕竟是功利的实干家,他收留李少君可不是为了听他天天瞎侃的,而是想从他那儿讨到长生不老的药方。李少君做戏当然要做全套了,于是就在宫中摆开阵势,为武帝炼制仙丹。说白了,不过就是鼓捣巫师做点化学实验,提炼点黄金什么的。可惜的是,他的药还没做出来,人就先一命呜呼了。  武帝很郁闷,又不愿面对现实,就开始欺骗自己,并对外宣称:“李少君根本没死,只是灵魂出窍,云游四海去了。”这之后,武帝的求仙之路仍然没有结束。  阿龙辞典 秦汉方士  方士就是方术士,方术起源于战国时燕、齐一带濒海地区,秦汉后渐盛,魏晋后没落。方士的中心思想就是求长生,但具体内容很驳杂,天文、医经、医方、神仙、占卜、相术、遁甲、堪舆等在当时都算方术。其中固然有一些是骗人的把戏,但也有不少是古代研究技艺的人们留下来的原始科学技术,可以说,方士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家、天文观察家、化学家,等等。    欲望无止境  一个人一辈子,到底需要多少物质?有人会说,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啊。但多未必就是富有,可能还是负担。欲望无止境,对世界要求得越多,人活得也就越累。就像武帝,什么都有了,就开始萌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且越陷越深,明明知道是自欺欺人,还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为自己辩护,结果不死药没得到,钱没少花,这不就是败家吗?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享受的,不要让无休止的欲望毁了我们的幸福。  5、 卫青奇袭龙城  马邑之围中,三十万汉军跑出国门,在外公费旅游了一圈,一无所获,老百姓提起这件事不是嗤之以鼻,就是怨声连连。深居在未央宫里的武帝,只要一想起这件事,就觉得很没面子,宅在宫里不愿见人。  公元前129年,匈奴人因为物资匮乏,又闯进汉朝的地盘抢劫。武帝气得拍桌子吼道:“敢情这些家伙是把朕的地方当跑马场了。哼,上次马邑事件算他们走运,这次朕再也不会放过他们了!”  武帝很生气,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商量出兵的事。受上次兵败的影响,他决定在用人方面换一批新人,就这样,卫青脱颖而出。  他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说白了,就是他妈在老公死后,跟别人生下的私生子。后来,他老妈因为生活困难,就把他送回他的亲生老爸郑季身边。郑季的老婆很不爽:你在外边留下的野种,凭啥要我来养?因此,卫青在郑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后来,有个会看相的人告诉他:“你长得一副富贵相,将来肯定能封王拜侯。”  他笑笑:“我不仅出身卑贱,还是个私生子,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升官发财这种事简直像痴人说梦。”  等到卫子夫和武帝有情人终成眷属,卫青靠着姐姐的关系进了宫,人生总算开始转运。现在武帝一下达命令,他就兴奋地走马上任,领着大军出发了。  临行前,武帝将队伍分成四路,分别从不同的地方进攻。当时领军的除了卫青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外,其他人多少都有过战争经验。其中,最出名的就要属李广了。他们分别率领一万骑兵,直奔匈奴而去。  匈奴人听说卫青后,都哈哈大笑道:“汉武帝那家伙是不是手上没人才了?居然找个毛头小子上台。上次的马邑之围咱们都替他觉得丢脸,这次居然还不吸取教训,他果然是当皇帝的时间不够长,业务还不熟悉啊。”笑归笑,匈奴人对李广可是不敢轻视,都说:“李广在打仗方面可是老手了,咱们不管怎么着都应该集中主力对付他,只要解决了他,相信其他三人也就不堪一击了。”  果然,等双方一交战,匈奴的强兵猛将都重点“照顾”李广去了,而负责攻打龙城的卫青却没遇到多少人防守。当他打探到匈奴主力去专门对付李广后,便哈哈笑道:“龙城一直都是匈奴人祭天地祭祖先的地方,这帮家伙居然将主力部队调走,分明就是小瞧我,既然如此,我这次就要你们对我刮目相看。”  年轻人就是有干劲,一旦下定决心,卫青便率领大军直奔龙城。匈奴人压根儿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赶到了,当时就大吃一惊。众人匆忙捡起刀剑,慌慌张张地跨上战马应对。卫青的骑兵风驰电掣,转瞬就到了眼前,双方的激战就此开始。  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刀剑声、战马嘶鸣声一片。卫青一马当先,带着汉军来回冲杀。士兵们见了,都纷纷提振士气,奋勇杀敌。匈奴人见对方攻势凶猛,哪里还有精力去反抗,只得消极防御,边战边退。可惜,双方都是有宝马的人,逃跑这种事情匈奴没能占到上风。他们被汉军打得落花流水,求爷爷告奶奶。这一战,汉朝派出的四路人马只有卫青一路大获全胜,消灭了数千匈奴人。  龙城奇袭使匈奴人震惊不已,而武帝十分开心,不仅挽回了颜面,还就此打开了汉朝长期以来在匈奴问题方面的困局,为之后的汉匈战争奠定了基础。  阿龙辞典 大将军卫青  卫青属于裙带官,升迁快得让人眼红,和李陵等名将的遭遇一比较,人们就很容易鄙视这位年轻的大将军。但卫青为人不错,很低调,武帝要封卫青的三个儿子为列侯,当时,卫青的三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中,卫青坚决推辞:“我军获得胜利,一是靠陛下威名,二是靠将士们拼死奋战。为了鼓励将士奋力杀敌,请陛下把奖赏给他们吧。”    后生可畏  有句话说,年轻时不要怕,年老时不要悔。只有年轻时勇猛向前,敢于尝试和担当,年老时才能不后悔。小伙子卫青,虽然是靠着裙带关系混上来的,但工作能力确实突出,让朝廷上下的人都不得不服。他在战场上勇于冲锋,不怕危险,而不是时刻惦记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贪恋现有的小康生活。正是有了这种敢拼的精神,卫青才能把老将李广比下去,一时间成了大汉军队最耀眼的明星。  6、 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志愿者。当时,武帝听说匈奴不仅跟大汉有仇,还跟游牧民族大月氏结怨。大月氏最开始住在甘肃敦煌、祁连一带,后来匈奴抢地盘,大月氏打不过对方,就只好搬到新疆伊犁一带去了。而大月氏的国王在双方争抢地盘时,被匈奴人杀死不说,脑袋也被割下来给他们装酒。  武帝听说这件事后,便想联合这支民族,共同对付匈奴人。为此,他开始招募愿意出使西域并和大月氏结盟的志愿者。陕西人张骞站出来了,毛遂自荐道:“我一直挺想当个外交官的,皇上您就把这次的机会赐给我吧,无论中途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保证完成任务。”  武帝看他也算个有志青年,说话做事都挺靠谱的,便决定把任务交给他。这之后,张骞领着一百多号人从甘肃出发,往西域而去。他心中满怀希望,憧憬着到达大月氏谈判成功,不仅国家能换来长久安宁,自己的事业也能够上一台阶。  可惜,怀揣梦想的他刚出门没多久,就在河西走廊一带被匈奴人抓住了。单于老大没想到自己能在这种地方遇到汉人,便好奇地打探他的来历。当得知他是负责出使西域的汉臣后,哈哈笑道:“你们汉朝不让我从你们的国境内通往他国,难道我就能容忍你这种偷渡客吗?”  单于把他囚禁起来,三天两头地找人劝降。张骞誓死不从,硬着脖子回道:“我家老大对我挺厚道的,我生是大汉的人,死是大汉的鬼。”  匈奴人见他抵死不降,都恨得牙痒痒。单于老大也气得脸红脖子粗,吼道:“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哼,都说英雄难过美人关,咱们就用女人去搞定这件事。”  于是,女人送到了张骞面前,负责劝降的人都说这是找来给他当老婆的。张骞冷冷一笑,暗道:“你们当我是傻子吗?明明是想用女人麻痹我的思想,让我安心当匈奴人。我又怎么会上你们的当呢?不过也好,咱现在正担心等逃回大汉的一天,成为剩男没人要,现在你们倒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了,都不用买车买房就能有老婆,说起来还是我赚了呢。”  他接受了匈奴人的逼亲,娶了个免费老婆,后来还有了小孩儿。匈奴人见他家也成了,在这儿也待了十年,便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监控。公元前129年,他趁对方不注意,火速收拾包袱,领着随从,抛下妻儿逃走了。  要说张骞这十年可不是白待的,他虽然被困,但抓住一切机会了解地形。在逃跑过程中,他穿上胡服,说匈奴人的语言,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躲过了对方的多次追捕,惊险地逃出了他们的地盘。  这十年中,大月氏因为受到外族的又一次侵略,便继续西移,搬到了咸海附近。张骞历经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他们。他刚要开口结盟,大月氏那边便拒绝道:“我们的百姓已经打了太多仗,现在好不容易能在这里安定下来,谁还愿意打打杀杀呢?况且如果和大汉共同对付匈奴的话,匈奴要反过来咬我们一口,大汉鞭长莫及,恐怕也救不了我们。”  张骞见一次劝说不成,就留下来,准备长期抗战。反正自己在匈奴已经耽误了十年的时间,一两天哪还在话下。于是,他一边留下来给大月氏的领导们做思想工作,一边四处走访,将这一带摸了个门儿清。一年多以后,他把附近地区都走访完了,大月氏的领导们还是不愿出兵,他只好带着手下,动身回国。  阿龙记事贴  丝绸之路  对张骞出使西域,史书的评价是“凿空”。自张骞之后,那条通往西域的政治、军事路线成了商人和平来往的道路,千百年不绝,史称“丝绸之路”。通过这条路,中国输出了冶铁术、凿井术、丝绸制造、漆器制造等技术,传入了西方(域)的胡(黄)瓜、胡豆、胡麻、石榴、胡萝卜、葡萄、汗血马、核桃等。伴随这些的还有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汉”的意义随之得到提升,成为一个古老民族的称呼传遍了世界。所以要说,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比坚船利炮还管用。第13章 光荣年代(3)  为了避开匈奴人的追捕,张骞特意绕道而行。但当他走到羌人的地盘时,匈奴的铁骑再次出现,在发现张骞后,二话不说地又把他抓起来。张骞很郁闷,叹道:“都怪自己没有关注国际时事,难怪会被扣留。现在羌人的地方被匈奴占领,压根儿没有汉朝的大使馆,看来这次逃跑又得靠自己了。”  一年多以后,当时的单于老大去世,匈奴内部为了夺取政权,争斗不休。已经有了丰富的逃跑经验的张骞自然不会放过机会。这次,他更是“嚣张”,卷起铺盖,带上老婆孩子直奔长安而去。公元前126年离开故国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张骞,终于回到长安城,见到了汉武帝。  武帝很兴奋,他一直以为这个志愿者不是死了就是投降叛国了,没想到他还能再回来。结盟虽然没有成功,但张骞把这十几年来在西域的所见所闻一一详述,官员们大为惊叹,武帝更是嚷嚷着要尽快拿下匈奴,好跟这些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张骞的回归给汉朝上下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坚信,只要消灭了匈奴,等待他们的就是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之后,因为熟悉地理环境,张骞又几次随军出征,跟随卫青等人抗击匈奴。  他一生中共出使过西域两次,为汉朝之后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从那以后,中国的影响力开始走出国门。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张骞的西域之行实在是辛苦,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怎么吃、从哪儿下手,这些显然没人教,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但作为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人,无论后来者怎样杰出,人们都不会忘了领头羊。正如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过程虽然艰辛,结局难免不尽如人意,但千百年之后,能被人们牢牢记住的开拓者,舍他其谁?  7、 飞将军李广  诗人王维曾在他的诗中这样写道:“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卫青作为武帝时期的当红大将,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相较而言,李广的仗没少打,却没能立下战功。由此看来,“职场”上的事风云变幻,谁都说不准啊。  公元前129年,卫青在奇袭龙城中一战成名,而跟他同时出征的李广却没这么幸运。当时,他是汉军中最有声望的将领,匈奴人为了夺取胜利,便将主力集中起来攻打他。  李广寡不敌众,败下阵来,还因为没来得及逃跑,被匈奴人抓住。羞愤之情自然是不用说,本来自己一直都被匈奴视为头号公敌,现在竟成了这些家伙的阶下囚。他虽无地自容,却清楚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保命才最要紧。  因此,当匈奴兵走到半路上时,李广索性装死。对方不明所以,便对他放松了戒备。就在这时,他看见不远处有个匈奴小孩儿骑着马。李广灵机一动,翻身一跃,飞快地冲上去。众人还没反应过来,他就把那小孩儿推下马,夺了对方的弓箭,又纵身上马,扬鞭而去。  匈奴人站在原地,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都不由得抹把汗赞道:“李广老是老了,可是动作还是这么快啊,跟飞人似的。”从这以后,匈奴人都称呼他为“飞将军李广”。  这个外号的由来让李广感到憋屈,从这之后,武帝就渐渐不拿他当回事了。尽管现在不受待见,但李广年轻时却曾受过文帝的青睐。有一次,文帝组织朝中的官员去上林苑打猎。大家都兴奋地拿着弓箭找目标,射杀的不是鹿就是羊,尽是些温顺无害的动物。  李广在一旁见了,嗤之以鼻:“一个个的都是找弱者下手,简直胜之不武。真正有本事的人,应该跟强者对战,就算输也输得体面。”想到这儿,他便决定找只猛兽。  说来也巧,一只老虎适时出现,李广见后,索性一扔弓箭,二话不说冲上前去,跟老虎来了个近身肉搏。官员侍卫们在一旁见了都连连惊呼,嘈杂声很快吸引了文帝,他也过来凑热闹。李广的勇猛的确是常人难比的,围观的众人都为他捏了一把冷汗,而他自始至终连眉都不曾皱一下,只全神贯注地打虎。  文帝见状,不由得啧啧赞道:“李广生在这个时代真是屈才了啊,要是他早些年跟随我老爸南征北讨的话,封王拜侯这种事情绝不在话下!”  到了景帝时代,李广被派去驻守边境。那时候虽然没啥大战,但小打小闹倒是常见。李广自从来到这里以后,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名望也渐渐积累起来。景帝看他干得不错,索性派了个太监过去,说是跟着他学习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历史上太监中做好事的没几个,做坏事的倒是不少,显然,景帝派去的这位也没高明多少。  他仗着自己是公费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提,还时时想着立功。一天,他领着几十个骑兵离开汉军的地盘,想找几个匈奴人杀了立功。众人一路上悠闲自在,走走停停,只差停下来野炊了。  他们的运气不赖,果真在半路上遇到三个匈奴人。太监一看,高兴坏了,毕竟自己这边有几十个人,而匈奴只有三个,难道会搞不定?这功劳今天一定要拿下。他一声令下,士兵们都上前追杀这三个匈奴兵。谁知这三人是技艺高超的神箭手,几个回合下来,汉军死的死,伤的伤,那太监吓得屁滚尿流,匆匆忙忙地跑回去了。  阿龙记事贴  李广带兵  李广与他同时代的名将程不识有过差不多的经历,带兵方法却截然不同。程不识说:李广带兵很简单,没有很多的军规军纪,士兵人人自便,晚上不打更不巡逻自卫,但如果匈奴突然来袭,大军没办法抵挡。程不识则治军严格,他注重部队的编制、队列和阵式,晚上打更巡逻,事务虽繁琐,却不怕匈奴来袭。但士兵们不喜欢程不识的严,都喜欢跟随李广作战——喜欢和有亲和力的人相处,是人类的共性啊。  李广得到消息后,就说要去给他报仇,毕竟打狗也要看主人嘛,好歹得给景帝争回点面子不是?他召集了一百多人后,翻身上马,领着大伙前去报仇。他们一路疾行几十里,总算追到了三个匈奴兵。李广胸有成竹地拉开弓箭,和三人对峙。他毕竟身经百战了,再加上自身体质的优越和平时不懈的锻炼,三两下就搞定了其中两个,另外一个也被活捉。  就在这时,数千名匈奴骑兵瞬间赶到,叫嚷着朝汉军冲杀过来。众人一见,全都惊慌失措,就连马匹也开始不安起来。李广沉着地一挥手,朗声道:“大家都别动,匈奴人这么多,咱们现在就是跑也无济于事,一切听我指挥。”  士兵们平时都很尊敬他,这时虽免不了慌乱,但还是听他的号令。他让众人不紧不慢地继续往前晃荡,一直走到距离匈奴兵只有二里地的地方才停下来。接着他又道:“跑是跑不了了,大家不如都下来休息休息,该喝水的喝水,该吃饭的吃饭。”  士兵们听得目瞪口呆,怀疑自己的上司今天吃错了药,大敌当前居然一改往日作风,变得这么淡定。李广也不多言,径自下了马,往地上一躺,翘着腿,开始看天唱歌。那边的匈奴人也觉得莫名其妙,都怀疑今天的李广若不是吃错了药,就是汉军暗地里还有埋伏,于是他们也都停下进攻的脚步,原地休息。  汉军见自己老大的这招的确管用,便都跳下马,席地而坐,战战兢兢地开始休息。李广见众人安下心来,便自顾闭目养神。众人见了,都暗自叹息:“咱这老大也太不怕死了吧,匈奴人可是几分钟就能杀过来,他还敢睡觉!”  然而,匈奴人到底没追杀过来,他们见李广实在是太悠闲了,心中反倒没了底,莫非汉军那边有上万的军队?这种亏本买卖是人都不愿做。李广的一番虚实不定就这样唬住了匈奴兵,等到大半夜,汉军都一一睡下后,匈奴人便悄悄地撤走了。  李广成名还算早,但终其一生,尤其是到了武帝时期,他在事业上再难有所突破。尽管如此,他所驻守的地方,匈奴人从来不敢贸然进攻,他虽比不得卫青、霍去病等人军功卓越,但保大汉江山寸土不失却是有目共睹的。  阿龙辞典 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很多人都读过。李广前后与匈奴作战四十多年,始终没被封侯。一次李广问一个算命的先生,算命的说:“将军想想,有没有做过什么可悔恨的事情?”李广想了想说:“我当陇西太守的时候,羌族人造反,我引诱他们投降,杀了降兵八百多人。最大的悔恨只有这件事了。”算命的说:“罪过没有比杀已降更大的了。这就是你不得封的原因。”    所谓“成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西汉那些事儿
西汉那些事儿-2
西汉那些事儿-3
西汉那些事儿-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西汉那些事儿
西汉那些事儿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