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那些事儿》作者:阿龙第1章 历史导游阿龙自我介绍 宅男, 不上网的时候在读书。 双重人格:既强调思考又重视感觉,所以,生活既是喜剧又是悲剧。 每天坐地铁上下班。 熟读二十五史, 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性, 认为历史无非就是人和人之间的故事。 对一个正在思考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出喜剧; 对一个正在感觉的人来说,生活是一场悲剧。 西汉汉大事纪 前206楚汉战争爆发 前202刘邦建西汉 前195惠帝即位 前188吕氏执政 前180文帝即位 前157景帝即位 前154七国之乱 前141武帝即位 前87昭帝即位 前74宣帝即位 前49元帝即位 前33成帝即位 前7哀帝即位 前1平帝即位 公元6年孺子婴为皇太子 8年王莽建新 23年更始帝称帝 25年西汉灭亡第2章 引子 公元前3世纪的最后几年,秦王朝在各地反政府武装的痛殴下灭亡。取而代之的是由刘邦所创立的汉王朝。汉王朝又被历史学家分为两部分,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被称为西汉,后来刘秀建立的王朝被称为东汉。 好运之神青睐西汉王朝,各位领导人高瞻远瞩、决策英明,使西汉王朝一步登天,进入中国历史上最辉煌壮丽的汉武帝时代。柏杨说,这段时期,是中华帝国的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强大得令周边国家望而生畏,富裕得令周边国家垂涎三尺。 不过,好运气不可能永远跟随西汉王朝,自汉武帝之后,西汉王朝再也没有出现一位英明神武的领导人。这些领导人中虽然没有暴君,但庸俗也可怕。王朝的所有遗产如同树上的苹果,掉进了外戚王莽的怀中。 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战国时代的打杀声刚消停不久,争霸的烽火再被点燃。幸运的是,这次动乱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四年后,楚汉之争结束,平民英雄刘邦建立汉朝,中国统一王朝的第二站——西汉帝国的辉煌的历史由此开始。第3章 刘邦建汉(1) 1、 楚汉之争 为了夺取天下,刘邦领导的汉军和项羽领导的楚军展开了生死角逐。公元前202年,被汉军追得狼狈不堪的楚军来到垓下这个地方。一天夜里,远处传来清晰可闻的歌声,声音哀凉无比,楚军将士细细一听:这不正是自己老家的民歌吗? 当时,汉军已经把他们重重包围,曾经不可一世的楚军被困其中深觉逃出无望,心想只能听天由命了。本来众人已经够郁闷的了,居然在这个时候听到了久违的家乡的音乐,心中更是悲伤,有的忍不住痛哭流涕,有的直接把兵器摔在地上,骂道:“这仗是必输无疑了,还有什么可打的!” 这话说得很是实在,恐怕就连身在大帐的项羽也是这样想的。他拉着情人虞姬一块儿喝闷酒,回想起昔日的风光,心中苍凉无比。 别看项羽现在这么惨,其实当初比较惨的是刘邦。他只是普通老百姓出身,而项羽却是楚国的将门之后,吃穿不愁,还勇武有力,在打仗方面是一把好手。刘邦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自己没能力单干,便只能给项羽打下手。 寄人篱下的日子是不好过的,尤其是在项羽的手下。早前儿,大家约好,谁先打下关中,地盘就归谁,谁就是关中王。项羽志得意满,认为夺取关中易如反掌,所以就忙着跟别人打仗,无暇顾及关中。就趁着项羽在前方打战这空当,刘邦躲在后面沾了个便宜,他早早就占领了关中这地方,但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果实呢,项羽的大军也开过来了。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肥肉在哪里都会引发争抢,这不,关中这块肥肉,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就引发了大争夺。 先前的约定还算不算数呢?刘邦想守约,但他的实力不允许,这块肥肉对他来说太大了。项羽也想守约,但这么一大块肥肉,怎么可以让刘邦那小子就这么白白占了去呢!项羽是大哥,大哥跟小弟讲什么守约,那不是太掉价了吗?所以项羽腾出手后,就给刘邦发了通牒:你小子敢抢我的风头,你就等着我来打你吧! 刘邦吓坏了,立刻决定撤出关中,还亲自登门拜访,出席项羽摆的酒宴,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鸿门宴。一见到项羽,刘邦马上笑脸相迎:“老大啊,我总算见到您了。您都不知道,我夺取关中的时候有多辛苦。好在我凭着对您的一片赤胆忠心,好歹把它拿下了。现在您既然来了,我就把关中还给您,我还继续当小弟。” 项羽一听,开心了,暗道:“这老小子原来这么识相,也好,省得我还要打场硬仗。”由于刘邦认错态度好,项羽的心肠不由得软了下来:杀,还是不杀,这是个问题,既然这小子知错就改,那我是不是也应该给他一个机会呢?好,主意就这么定了,军师范增在一边一个劲地使眼色,项羽也装着没看见,只管喝酒作乐。 范增着急了,如果这次放走了刘邦,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好机会就难说了。于是,范增找来项羽的堂弟项庄,对他说:“你哥哥意志不坚定,有心放过刘邦,你现在进去舞剑,借机杀掉刘邦,以除后患。” 项庄依言而行,进去自告奋勇地说要舞剑给大家看。刘邦看见对方手中闪着寒光的利剑,背上顿时冒出了冷汗。舞剑开始了,项庄的剑有好几次直指他,刘邦心中恐惧不已,却还硬装出一张笑脸,勉力维持。 阿龙记事贴 刘邦由弱小变得强大,最后彻底打败项羽,他自己总结了一下,全靠了三驾马车:张良、萧何、韩信。张良负责制定战略战术,代表着远见,有远见者赢得未来;萧何负责后勤保障,建设根据地,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者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韩信是常胜将军,战必胜,攻必取,代表着创新力,创新帮助发展。这三驾马车,是刘邦创业团队的核心,也是所有团队成功的关键。 项羽的叔父项伯看不过去了,起身道:“项庄,我来和你过两招。”其实,项伯跟刘邦的下属张良关系很好,自然就站到保刘派这边。刘邦见有人出来伸张正义,才暗暗嘘口气,后来便找了个借口溜了。 刘邦一跑,项羽就把大军开进咸阳城,杀了秦王子婴,烧了大秦的皇宫,随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关中。他走得潇洒自在,刘邦却走得心不甘情不愿,从这以后更是下定决心要夺取天下。 刘邦是一个识时务的人,正因为如此,在遇到项羽这个战神后才能屡次脱险。项羽在秦国灭亡后,便杀了当时名义上的顶头上司楚王义帝,继续跟诸侯争地盘。逃出关中的刘邦可没闲着,他见项羽打仗打得不亦乐乎,便也扯开了一面旗帜,上写:“为楚王伸张正义。” 这个口号弄得太好了,为刘帮赢得了很多支持者。不久,他便带着数十万大军,趁项羽后方空虚之际,直接进入了他的地盘,一路走到彭城。刘邦的这次行程太顺利了,让他有些不敢相信。大军驻守在彭城,刘邦和四方诸侯进城后,就忙着搜罗城中的珠宝玉器,拉上美女喝酒调笑。 那边项羽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大骂:“几天不修理这家伙,他居然敢上房揭瓦了。哼,有本事的就等着。”项羽气冲冲地带着三万大军回来了,刘邦正在彭城享受好日子呢。 三万楚军兵临城下,吓坏了刘邦。项羽一声令下,骁勇善战的楚军便发动猛攻,让各方诸侯及汉军毫无招架之力。刘邦又一次尝到了惨败的苦果,等他突破重围的时候,大部分汉军已经死的死,伤的伤。他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地盘,暂时断了重新出山的念头,开始休养生息,一心一意谋发展。 这段期间,项羽可没消停下来,而是继续四处征战,导致楚军的实力大大减弱。相反,汉军得到机会重整旗鼓,并且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各方纷纷表示愿意跟他共同对付项羽。事实证明,这次刘邦准备充分,楚军屡屡受挫,才会有了开头所写的“四面楚歌”。 正是这一年,项羽的大军全军覆没,曾经的西楚霸王也在乌江自刎。 阿龙辞典 彭城之战 彭城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骑兵快速战。刘邦联军56万占领了首都彭城,而项羽的主力远在齐国。这时,项羽构思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主力继续在齐国作战,以迷惑刘邦,自己则带领3万精兵偷袭刘邦后方。在刘邦占领彭城的第二天早晨,项羽突然出现,发动了袭击,直指刘邦的指挥中枢,把刘邦主力逼到河流边上,使他们因为拥挤掉进河中,或淹死或自相残杀,接下来就是追击作战。可惜项羽只有3万人马,刘邦得以逃脱。 坚持就是胜利 楚汉之争的知名度极高,相信略懂历史的人都不同程度地了解。人们常常感慨项羽壮志未酬,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其实这一切恶果都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从刚一出道就锋芒毕露,滥杀无辜,最终使得天下民心尽失。而刘邦深知自己的实力不如对方,所以懂得藏拙,在项羽面前主动示弱,保存实力,拉拢人心。这就是强能克弱,但弱也可能制强的道理。 2、 田横五百士 刘邦打败项羽后,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各方势力看他俨然成了老大,为求自保,只好赶来投降。这其中最荡气回肠的一段故事,恐怕就要数齐王田横了。刘邦也征召了田横,想请他来朝中做官,面对老大的邀请,田横左思右想,觉得不能不去,但走到离长安城不远的地方,离刘邦只有一步之遥时,却自刎而死。 话说刘邦和项羽在争天下的时候,其他诸侯也没闲着,田横自然也不例外。秦末大乱,田横和他的兄弟们也按捺不住了,深觉天下本来就是七国共有,况且齐国曾经当过多年的老大,不重拾往日的威风简直就是家族的罪人、不肖子孙呀。 想到就要去做,兄弟几个当下便将之付诸实践。他们纠集了一帮人马,在原来齐国的领土上迅速发展。项羽见了,很不开心,大家都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地霸,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在他眼皮底下开分店。他不由分说,直接率兵攻打过来。没多久,田横的哥哥死于战争之中,田横领着几万残兵剩勇,继续跟项羽死磕。 田横也不是项羽的对手,但好在项羽是个大忙人,他实在太忙了,不光要忙着对付田横,更重要的是要对付刘邦。两相权衡之下,项羽只好先放下这边,宣称:“我要去先解决姓刘的了,反正这姓田的也成不了什么大事。”就这样,田横的事业暂时得以保全。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总算结束,得胜者刘邦统一天下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止。他先是派出使者到齐国,准备来个和平谈判。使者去了,可是齐国朝堂上下都不愿答应。你想,人家现在再差也能称得上国君,而统一以后最多只能当个省长之类的,谁大谁小不是一目了然吗? 谈判还没结束,大将韩信就着急了,他领着手下的兵马,直接杀将过来。韩信也是后人口中的传奇人物,大家给他取了个绰号,叫“战神”。既然是战神,田横自然不是他的对手。刚刚恢复的齐国又被打散了,田横带着五百多人逃到了海岛上。 阿龙记事贴 刘邦下鲁城 刘邦干掉项羽后,全国基本不费吹灰之力,传檄而定,只有鲁城还在坚守。刘邦一听大怒,率领各路兵马围了过来,准备攻城大屠杀。谁知攻了几次,毫无进展。这时,一个老汉站了出来,对刘邦说:项羽曾被封鲁公,鲁城人忠诚,在为他坚守呢!刘邦一听,立即明白了,就把项羽的人头用长竹竿挑起来给鲁城的人看。鲁城的人才投了降。 这时有人就劝刘邦:“反正就几百人,你随便打发几个人去把他们灭了,怎么样?” 刘邦一摆手,说:“下刀之前还是要给点重赏不是?如果他们打定主意不降的话,到时候我再动手,天下人也就没话可说了。相反,如果现在贸然动手的话,我岂不是要失去民心了?” 于是,他向天下人表明态度:“一旦田横来投降的话,我就封他做王侯;如果他死活不归顺的话,我就要考虑用暴力解决问题了。” 待在海岛上的五百人听说这件事后,就跑去问田横的态度。田横沉思良久说:“刘邦在舆论方面的实力明显强过我,既然那家伙都这样说了,为了大家的将来考虑,我现在就带两个人前去投降。”众人向来都唯田横马首是瞻,但这次听他决意投降,便纷纷劝他小心。 临行前,他向众人交代:“我这一去,就是为了让大伙能有一条生路,如果成功的话,你们一定要好好过日子。”众人看他神情严肃悲壮,都不由得落下泪来。 一路上,曾经跟刘邦屡屡作对的田横异常安分,随行的汉军们也渐渐放松了警惕。等到快到京城的时候,他找了个借口支开这些人,对两个手下说:“从以前起兵到现在,我已经得罪刘邦很多次了。现在虽然说要封我做大官,但他又怎么可能对我完全放心呢?况且我本来就是齐国贵族,现在国家亡了,我不去九泉之下向先祖请罪,难道还要强留在世上吗?” 两个手下本来想再劝劝他不要轻生,结果他又道:“我死了,刘邦才会对你们这几百人放心,我才能真正为你们留一条后路啊。到时候你们把我的头颅割下来,骑快马赶进京城,送到他面前,他一定会饶过你们的。”说完,他便抽出利剑,往脖子上狠命一抹。 他的两个手下悲痛不已,却依言而行。等到他们见到刘邦交出头颅后,刘邦惊讶不已,暗自叹道:“宁死而不受辱,田横真是条好汉!”之后,刘邦便让田横的两个手下在宫里当官,还让人即刻启程,去海岛上招降另外几百人。 田横的葬礼是按王礼的规格进行的,跟他同行的两人在葬礼上痛哭说:“咱们跟随齐王这么久了,现在他能一死以谢天下,那我们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之后,这两人也双双在田横的墓前自杀。 等刘邦派出的使者到达海岛后,岛上的五百人听到田横自杀的消息都哀哭不止。他们表示:“齐王高义,我等有幸才能跟随他。现在他既然先赴黄泉,我们又怎么能不送他一程呢?”当着使者的面,众人都纷纷跳海而死,无一幸存。 田横五百士的结局极其悲壮,千百年来都为人们所称颂,而那个海岛也被后人称为“田横岛”。 阿龙辞典 田横三兄弟 田横三兄弟——田儋、田荣、田横——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人。在秦末汉初之际,三兄弟先后自立为齐王。田儋战亡后,田荣立田儋子田市为齐王。项羽灭秦后大封诸侯,把齐地一分为三,田市为胶东王。田荣、田横对项羽干涉齐国的内政严重不满,撕毁了任命书,起兵反抗。但田市害怕,偷偷往胶东跑。田荣很生气,一刀结果了田市,自己做了齐王。 好男儿有志气 在秦末汉初的争霸赛中,豪杰辈出,但没有一个人像田横这样形象鲜明,千年之后想起来,还能激荡人心。田横似乎可以不自杀,有人说,田横如果不死,仍然可以封王拜侯。况且老祖宗不也说过:“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田横不是个肯赖活着的人,既然彻底输了,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活。 3、 猎人与猎狗 刘邦统一天下后,定国号为汉,一日他大宴群臣。席间,他说:“朕之所以有今天,都离不开你们的帮助。不如朕就趁着这个高兴的日子,来个论功行赏。” 大臣们一听,都来了兴致,毕竟这分功一事,无论何时都比美酒佳肴来得吸引人。刘邦见众人都睁大了眼睛望着自己,很是满足,笑道:“凡事有先后,功劳也有大小。朕觉得萧何的功劳最大,就先封赏他,让他做侯好了。” 这话刚一出口,群臣便议论纷纷。其中,有官员就驳斥道:“萧何从您起兵开始至今,都没打过几场仗,怎么现在倒是功劳最大的了?皇上,在座的将军们有的为您南征北讨不下百次,难道还称不上功劳大吗?他一个后勤人员,随便给个一官半职就行了。” 刘邦从容不迫地反问道:“诸位精通打猎吗?” 大臣们便回答略知一二。 阿龙记事贴 有一种腐败是被迫的 “人怕出名猪怕壮”,何况萧何身为大管家,掌管着刘邦的全部身家,道德品格又高,深受老百姓爱戴,这样一位深得民心的高级干部,刘邦怎能不担心?刘邦在外打仗,常常派人回长安了解萧何的近况。使者来往一多,萧何看出刘邦的心思了,就大搞贪污腐败,欺压百姓,很快就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老百姓的骂声传到刘邦耳朵里,刘邦顿时放下心来。 刘邦又道:“想要打猎成功,猎人和猎狗都缺一不可。不可否认,猎狗在整个打猎过程中出了很大的力,然而,如果没有猎人去发现目标,指导猎狗行动的话,它又怎么能够成功捕获猎物呢?在建立汉朝的整个过程中,萧何就好比是总揽大局的猎人,而诸位只是听从指挥的猎狗,这两者的功劳谁大谁小不是一目了然吗?”众人听到刘邦这样解释,争论才渐渐平息了。 的确,说起萧何的功劳,大汉朝还真没几个人能与之比肩,就是刘邦,也有不如他的时候。别的不说,单说下他月下追韩信的事就可以知道了。 韩信最开始是在项羽手下打工来着,但项羽这人对待下属不厚道,总觉得全世界最厉害的就是他自己,其他人都可有可无。韩信是个有实力的人,时间一长,受不了这种窝囊气,就准备另找东家。 韩信离开之后,转而投到刘邦手下。然而,刘邦当时并没拿他当回事,只随便给了他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做。怀才不遇的韩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萧何,而萧何在交谈中也发现了他的才华,并给他打包票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你也别着急,我一遇到机会,就会向我们老大推荐你。”第4章 刘邦建汉(2) 萧何信守诺言,果然多次举荐韩信,可是刘邦依然不重用他。韩信彻底不淡定了,心道:“我一个有为青年,干吗非得靠着别人吃饭呢,还不如自己出去单干,将来说不定还能跟刘、项这两个不上道的家伙三足鼎立呢。” 收拾好行李后,他也不道别,就直接离开了。萧何知道这件事后,立马放下手中的公务,追了出去。汉军中有人见韩信跑了,没理会,但现在连萧何也跑了,这可怎么办?他们急急忙忙地跑去告诉刘邦:“不得了了,您现在混得太落魄,就连萧何也待不下去,跑了。” 刘邦一听,当下又急又怒,吼道:“萧何是跟随我起兵的,他要跑了,我还找谁商量大事?!”他迅速找来一帮将士,要他们把萧何抓回来,自己等着找他算账。刘邦这一等就等了三天,三天后,萧何自己回来了。 刘邦一见到他,就劈头盖脸地骂道:“你也太不地道了,居然想逃跑!难道我现在真的混得这么惨?” 萧何忙道:“老大,你想多了,我见韩信不辞而别,就帮你把他追回来了。” 刘邦轻哼道:“你当我是傻子吗?从我起兵到现在,跑的人只多不少,你谁都不追,怎么就单单追他?” 萧何连忙解释说:“以前那些人跑了更好,还给咱们节约粮食、精简机构呢。但是韩信跟他们不同,他文可治天下,武可安四方,这样的人才怎么能够放弃呢?”刘邦见他不像说谎,这才开始认真向他打听起韩信来。自从这件事后,韩信便做了大将军,开始为大汉的建立南征北讨。 前面说到,有人认为萧何是汉军中的后勤人员,拿不上台面,可也正是因为有他,汉军才能在多年的楚汉战争中不愁吃穿,安心对付楚军。 在项羽火烧咸阳城之后,关中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跌到了谷底。萧何在这种时候挺身而出,豪气万丈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现状,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也好为今后的战争囤积粮食。”他鼓励百姓耕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安抚民心,在关中一带整顿乱局,终于使得当地的农业得以恢复。 之后,汉军中的粮食供应有很多都来自关中大地,就连刘邦的汉军多次遇险后,萧何也能从当地为他补充兵马粮草。正如刘邦所说,由于萧何坐镇关中,汉军才能多次转危为安,最终打败楚军,建立大汉政权。这样说来,汉初的开国功臣中,功劳最大的除了萧何,还能有谁? 阿龙辞典 雍齿封侯 高祖刚建汉时,大封自己喜欢的人和同姓亲友,众将很不服气,就聚在一起瞎议论。一次,高祖看见了,就问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高祖一惊。张良接着说,要平息他们就得先封高祖最恨的人,连最恨的人都封,其他人就不会着急了。高祖就想起了雍齿,这个人虽有功劳,但也陷害过高祖多次,有一次还差点让高祖丧命。于是,高祖就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当场命相关部门抓紧时间拟出论功行赏和分封的名单。此举一出,众将顿时都安定下来了。这可真是,做对一件事,影响一辈子。 是冲锋陷阵还是运筹帷幄? 刘邦所说的“猎人和猎狗”,说穿了就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关系。有人或许会问,既然猎人的功劳最大,那么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充当这个角色,到时候又由谁去当猎狗呢?不错,猎人和猎狗在打猎过程中,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萧何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韩信这些人,成百上千个萧何也建立不了大汉。所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来定,关键倒是在于:当选定某个职业后,就要争取做其中的佼佼者,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4、 叔孙通制礼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跟随他打天下的一帮弟兄都封王的封王,当大官的当大官,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他一上台,就决定要废旧革新,其中便包括废除秦朝的礼仪。这个决定一出来,群臣都山呼万岁,从此以后,上司和下属变得亲密无间、没大没小。 没错,就是没大没小。当时,礼仪虽然废除了,但国家不能不治理啊,所以每天还是要开开会,讨论讨论接下去的政策。高祖前半辈子总被人压着,现在当了全国人民的老大,一下子自尊心爆棚,每次开会的时候,都喜欢坐在自己的专属皇位上,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 喜欢摆酷的高祖让群臣受不了了,众人每次见到他这样,都笑得捧腹:“您老别逗了,您以前是干啥的,我们会不知道?以前挺正常的一人,怎么现在坐上皇位,倒喜欢装模作样了呢?”说完之后,该争吵的争吵,想打架的打架,更有激动者,还拔剑出鞘,猛力击打宫殿的柱子。 时间一长,高祖淡定不了了。他虽然表面上仍然笑呵呵的,但背地里早就开始发牢骚了:“哼,项羽那厮都能被我收拾了,你们这些小虾米我会怕?等着吧,我要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厉害!”打定主意,他便找来叔孙通,要对方帮他想办法。 叔孙通是谁?说白了,就是一个研究“之乎者也”的儒家学者。大家知道,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不受待见的,但放到已经统一天下的汉朝这儿,一切就不一样了。叔孙通看高祖很烦恼,就拍胸脯作保证:“皇上,您尽管放心,微臣已经想到办法了。您只要给臣时间,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高祖很高兴:本来嘛,这年头下级一接到什么任务,不是要钱就是要权,叔孙通这家伙居然只要时间,看来儒家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嘛。这边叔孙通下了保证后,便开始筹划制定礼仪的事。他先是从孔子的老家——以前的鲁国那儿找了几十个儒家学者,让他们一同到长安城来,协助自己制定皇家礼仪。等礼仪制定好后,他又让宫中的人按规定排练,力图做到尽善尽美。 阿龙记事贴 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邦和项羽在对待读书人上,都是半斤八两,所以后来有人写诗说:“刘项原来不读书。”高祖刘邦对读书人的态度尤其恶劣,甚至当着读书人的面耍流氓,把人家的帽子抢过来撒尿。有一回,儒生郦食其来见他,高祖正坐在床上享受足疗,看见郦食其进来,摆出一副很高傲的样子,就骂道:“天下老百姓被秦压迫得太久了,你们这帮腐儒,除了摇头晃脑,还能干什么?”郦食其说:“我正是来帮助您攻打秦国的。”高祖看他有些本事,才请他上坐,两人畅谈起来。 一个多月后,他把高祖请过来,请高祖检阅排练情况,并说:“皇上,想要上下有别,便于治理国家的话,礼这个东西是不能少的。有它,才能显现出您身为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来,让群臣从心底对您敬服有加。” 高祖深觉有理,便道:“既然如此,朕就让群臣百官见识一下天子的礼仪,让他们从此以后不敢再小觑朕。” 新年这天,朝廷照例开会,官员们都得到通知,会议地点更改在新建成的长乐宫。大家三五成群,懒懒散散地来到宫门口,还没等进去呢,就全都惊呆了。只见眼前全是整齐划一的士兵及卫队,他们手中的兵器、穿的衣服、举的旗帜,全都一模一样。气氛庄严肃穆,看到这种阵势,大家不由得噤声不语,按官位高低依次站好。 没多久,大殿上就传来“上朝”的指示,众人这才依言而进。此时天色刚刚大亮,整个长乐宫气势恢宏,官员们看见这庞大的建筑群后,不由得心生敬畏。他们安静地走入大殿,等候高祖的到来。 待所有人都到齐后,高祖才坐着专属轿子,慢悠悠地出来。他心里暗笑道:“哼,今天就让这帮老小子见识见识朕身为天子的威严,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放肆!” 刘邦进了大殿后,大家都按礼跪拜,刘邦这才宣布酒会开始。宫女和太监们这一个多月来艰苦训练,此时见终于派上用场,便在高祖面前争相表现。他们鱼贯而行,各个仪态优雅,端菜倒酒也都轻拿轻放,这让平时自在惯了的大臣们无所适从。 这还不够,整个酒会期间,御史一直站在一旁,一旦有人不按照礼法办事,他就会将官员拖出去,依法处置。众人见气氛紧张,都正襟危坐,谨言慎行。平时喝酒的今天也只是浅尝辄止,平时喜欢大口吃肉的今天也只是夹几筷子摆在眼前的蔬菜。这恐怕是官员们从建立汉朝以来,吃得最憋屈的一顿饭了。 大家感觉憋屈,高祖倒是吃得称心如意,对这样的酒会满意得不得了。吃完后,他一抹嘴,笑道:“今天的酒会太和谐了,朕今后一定要多办几次。”众人一听,都暗自叫苦,但迫于无奈只好跪下高呼道:“谢皇上恩典。” 叔孙通的制礼大获成功,得到了很多赏赐,官位也得到了提升。从这以后,大汉朝廷中不分尊卑的情况便再也没有发生过,高祖的皇位也越坐越舒坦。 阿龙辞典 圣人叔孙通 知道高祖讨厌儒生,叔孙通刚入伙时,只推荐勇士,不推荐读书人。等高祖要制礼时,叔孙通去鲁地征调儒生,其中有两个人打死也不跟叔孙通走,说叔孙通的行为是讨好当权者,礼乐要积累百年的功德才可以兴起,怎么能当权者说制定就制定呢?叔孙通笑着说:真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叔孙通带着他的团队日夜努力,终于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礼仪来,高祖很喜欢,表扬叔孙通说:你真是圣人呀! 好心不一定能办成好事 身处职场,当员工的免不了有很多牢骚,而当上司的也不见得能好过到哪儿去。如何处理上下级的关系,这的确是门学问。高祖刘邦在这方面显然是个新手,他以为打破上下级的界限,就能治理好朝政,当个好皇帝,谁知大臣们很没规距,这让他很郁闷。好在经过叔孙通重新整顿,才使他挽回颓势,更保住了他及其子孙后代的天子威仪。当个好上司很重要,但想当个让下属心服口服的上司,摆架子这事有时还是有必要的。 5、 平城之围 如果要问汉高祖一生最得意的事是什么,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打败项羽那狂小子,建立大汉朝。”但如果问他最丢脸的事情是什么的话,高祖铁定老脸一沉,支支吾吾:“平城之围。” 平城之围围的是谁?答曰:汉高祖。被谁围困?答曰:匈奴。匈奴的剽悍,各位看官恐怕也很熟悉了,这些游牧民族居无定所,走到哪儿打到哪儿。他们让中国的皇帝头疼不已,高祖就是其中之一。 汉朝建立没多久,匈奴人便开始进犯边境,首当其冲的是韩王信的地盘。这个韩王本来是战国时代韩国的贵族,后来跟随高祖打天下,有幸被委任镇守边疆。他见匈奴人屡屡进犯,自个儿心中也着急,三天两头地写信给老大:“皇上啊,匈奴人太厉害,臣在这儿快撑不住了,您倒是赶紧派点人手来支援啊。” 刘邦开始派兵还是派得很勤快的,但韩王一再要人,他就起疑心了:“难道匈奴真有这么厉害?当年秦兵都能打过他们,咱汉军难道会打不过?” 皇帝一怀疑,大臣们的小九九便出来了。有人说:“皇上,韩王一个人在外面手握重兵,现在又向您借兵,这本来就够奇怪的了。而且,臣等听说,他最近跟匈奴人来往频繁,不会是表面上打着向对方求和的幌子,实际上想谋反吧?”这话一出,高祖就打了个冷战,忙写信警告韩王。 韩王这边本来已经够郁闷的了,现在见自己的老大疑神疑鬼,顿时灰心丧气,叹道:“太没意思了,我干吗还拼死拼活地为刘邦卖命呢?倒不如归顺匈奴,或许还能闯出一片天地来。”韩王处理这件事的效率倒是挺快的,没几天就嚷嚷着要脱离大汉,顺道把自己的地盘也送给匈奴。 匈奴人乐坏了,对他说:“想投靠可以,你先表表忠心吧。”于是,韩王便领着大部队转头攻击汉军。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刘邦那里,他气得当场跳脚,咒骂不止。大臣们等他发够脾气,平定下来后,才问阿龙记事贴他要怎么办。他当即怒斥:“还用问吗?朕坐上皇位前,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仗,这一次还是照打不误!” 有污点的人才也是人才 陈平投靠高祖后,两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十分投机,引起了一些将领的不满,他们纷纷出来揭露陈平的隐私,比如收受贿赂、调戏嫂嫂等。高祖就来问陈平,陈平说:我是来帮大王打天下的,那些事又有什么关系?再说,谁没个丑事恶行,关键看大王怎么用。高祖听着很对心思,对陈平好感倍增,没再理会闲言碎语。 刘邦很生气,气得坐不住了,于是准备亲自带兵出门讨个公道回来。刚开始的时候,汉军还是很给力的,屡战屡胜,把韩王逼得无路可退,只好逃到大草原上找新老大去了。刘邦一路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晋阳这个地方,才稍作停顿。 他见汉军气势昂扬,更加坚定了要一次歼灭敌人的想法,并为此专门派人出去刺探情况。探子回来后告诉他,匈奴那边只剩下老弱残兵了,像样的匈奴兵几乎没有。高祖一听,大喜过望,但这时他还能沉住气,又派了一拨人出去打探消息。 等探子们回来后,其中有个叫娄敬的就告诉刘邦:“虽然现在看上去,匈奴那边只剩下了老弱残兵,但打仗这东西,阴谋、手段之类的不能不考虑。皇上,他们的精兵可能藏在暗处,正等着咱们自投罗网呢,您千万不能上当。” 刘邦正忙着勾画胜利还朝的美好蓝图呢,哪里会听他的逆耳忠言,沉着脸骂道:“简直是杞人忧天!匈奴人口本来就少,咱们这一路打下来,耐打的话你觉得还能剩几个?”为了稳定军心,他又让人把娄敬关了起来。 事与愿违,刘邦的心愿当然没有达成。当他领着三十多万汉军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时,四十万匈奴兵从四面突袭,他们手上挥舞着大刀,杀气腾腾,一路喊打喊杀,径自冲进了汉军阵营。士兵们慌了,将军们慌了,高祖也慌了,大声嚷道:“快,快,突出重围!” 汉军将士顶着对方的猛烈攻势,拼了老命才杀出一条血路,让高祖赶紧逃命。刘邦突围后,一路仓皇而逃,一直逃到白登山这个地方才停下来。匈奴骑兵步步紧逼,将剩余的汉军重重包围。 当时,外面的汉军冲不进去,救不了高祖;而里面的军队拼尽全力,仍然无济于事。高祖及其身边的军队一缺粮,二缺草,再加上天气寒冷,很多士兵都被冻伤。他心急火燎,拉着周围的人商量对策。 这时候,谋士陈平站出来了:“皇上,咱们都被围困好几天了,外面的人如果能够救援早就出手了。现在看来,我们只有打进敌人内部,才会有一线生机。” 刘邦点头称是,并让他着手去办。于是,陈平让人带着珠宝黄金去见单于(匈奴人的老大)的老婆阏氏,请她帮忙说点好话。阏氏收下礼物后,便跑到老公面前去说:“咱们是打惯游击战的人,现在就是把大汉的皇帝杀了,把他们的皇城给占了,咱们也住不惯啊。既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的皇帝放回去,一来咱们可以保存实力,二来可以让他今后定期上贡点东西,何乐而不为呢?” 事实证明,男人无论多厉害,都经不住老婆吹耳边风,单于就是这样。他听信了阏氏的话,让队伍撤出一条道,放高祖离开。平城之围到了第七天,高祖终于得到一线生机。谋士陈平为了确保他平安,在撤离时,特命弓箭手左右开弓,时刻戒备,迅速地撤离了战场。 这一战后,大汉朝的军队偃旗息鼓,在匈奴面前数十年不敢大动干戈。而高祖为了确保周边地区的安定团结,开始从汉宫中挑选公主,从腰包里掏钱财,由此拉开了汉朝和亲的序幕。 忍一时之气第5章 刘邦建汉(3) 汉朝在武帝之前,外交上都比较窝囊。尤其在匈奴人面前,汉朝人更是抬不起头来。当时的汉朝经历多年战乱,刚刚兴建,国力上自然无法跟匈奴抗衡。最初,高祖并没意识到这点,他贸然突进,差点招致杀身之祸。也正因为这次教训,他才明白,在国家实力不如人的时候,最实际的做法就是忍一时之气,埋头搞发展。 6、 韩信之死 公元前197年,陈起兵谋反,高祖大发雷霆,当下召集兵马,扬言道:“这家伙是不想过好日子了吧?等我去收拾他。”转过身来,他就问淮阴侯韩信愿不愿意与他同行。 一向对打仗非常热衷的韩信这次有些反常了,反应冷淡,还说自己没兴趣,要在家宅着。高祖很震惊,莫非自己将其留在京城的做法已经成功,将这人塑造成了一个宅男?前面说到过,高祖为了过足皇帝瘾,便让叔孙通帮他制礼,收效显著。可是时间一长,这位皇上大爷又不满意了。为什么?因为功臣太多,而且他们的功劳太大,功高震主啊! 高祖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头疼不已。毕竟跟随他起兵的,不是深谋远虑者,就是长于征战者,其中更有不少全能型人才,比如韩信。以前高祖还在跟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对方的作战能力是数一数二的,高祖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情况不胜枚举。这时候,韩信出来了,很是自信地说:“项羽这家伙勇武有力,你等着,我帮你收拾他。” 当时的高祖对韩信万分敬佩,一会儿给他送吃的,一会儿给他送穿的,还承诺:“今后哥哥发达了,一定不会忘记老弟的恩情。”韩信在项羽那儿当够了受气包,见高祖对他这么好,虽然表面上还在装矜持,但私下里早就感动得稀里哗啦了。 之后,韩信放弃了三分天下的想法,转而跟随高祖,帮他夺江山,建西汉。问题出来了,韩信这样的臣子在打江山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但坐稳江山后,高祖开始不放心了。你想啊,对方是连项羽都忌惮三分的人物,高祖好不容易才爬到了这个位子,怎么能容忍一个权才并重的韩信在身边呢? 高祖当上皇帝没多久,韩信就被连降几级,从一个异姓王变成了淮阴侯。从天堂一下跌到了地狱,这种感觉很不好受,尤其对于自视甚高的韩信而言。从这之后,朝廷有聚会他不参加,要开会商量国事他就说自己生病,反正就是拿着钱不干活,发誓要当一个史上最牛公务员。 当时,有的官员出于官场道义,便到他府上去拜访。韩信很是不屑,嗤笑道:“想当年我多么风光,谁知道现在居然沦落到要跟你们这些人平起平坐,可叹啊!”他这话一出口,人缘关系就降到了冰点,官员们不高兴了。本来嘛,大家都是当官的,你现在被降职了,我们出于好心来看看,难不成还要受你奚落?这年头在官场上混,能力再高不如有个好人缘,为啥?吃得开才好办事嘛。 阿龙记事贴 彭越醯醢 高祖讨伐陈,向彭越征兵,彭越说有病,没亲自去。高祖很生气,把他废为平民,流放蜀地。路上彭越碰到吕后,就请求回到故乡昌邑。吕后表面上答应了,回头却对高祖说:“彭越是个英雄,留下是个祸患,不如杀掉。”高祖就杀了彭越,还把他剁成肉酱,分赐给诸侯品尝。兔死狗烹,做功臣要善终很难,低调做人和明哲保身,在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 从这以后,淮阴侯的人气指数呈负增长趋势,官员们一方面看不惯他的高傲做派,一方面又很嫉妒他的才干,最后,人人心里憋着气,就等机会发泄。他尚且不自知,甚至在陈要去外地赴任的时候,还教导对方:“你现在去上任的地方太适合养兵了,再说皇上宠幸你,你不放手大干一番,实在太可惜了。但如果有人接二连三告你造反的话,你就有危险了。不过你放心,我定会和你里应外合,到时候想要这大汉的天下还不易如反掌?” 韩信够狂,他也有狂的资本,只是他终究没盘算到家。陈真的反了,刘邦不得不去平反,而韩信的计划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时候,府上的一个手下得罪了他。韩信几年来被憋坏了,脾气变得很不好,就想把人杀了消消气。此人的弟弟得知后,心一横:“你敢杀我哥哥,我就敢到皇后面前去告你。” 皇后是谁?就是后来手握天下大权的吕雉。吕雉很快知道了韩信意图谋反的事情,怒道:“哼,敢跟我老公抢地盘,也不问问我答不答应!我还指着儿子将来当皇帝,我过好日子呢。”于是,吕后找来萧何商量对策。 对韩信有知遇之恩的萧何倒是忠心,见吕后开口,便给她出主意。萧何说:“淮阴侯现在正宅在家里装病呢,请他出来不容易。这样吧,我们不如骗他,就说皇上已经平乱成功,要大宴群臣,让他也来参加。”吕后点头称是。 韩信收到假消息后,又惊又怒。他没有想到,陈这家伙这么不经打,三两下就被高祖给收拾了。而且这庆功宴连萧何都给自己发来邀请函,别人倒算了,萧何是自己的伯乐,这点面子还是应该给的不是?无奈之下,他只好只身进宫,前去赴宴。 等他到了宫门口,就有人前来收缴兵器。韩信心想:和谐社会,动刀动枪的确不太好看,所以很干脆地上缴。他怎么都没想到,刚一进宫,只听吕后一声令下,早就埋伏好的士兵手持兵器,一拥而上,大喊着:“捉拿韩信!捉拿韩信!” 见到眼前的阵势,韩信才了然于心,知道这次必死无疑了,他也不躲闪,任由士兵们将自己擒住押到吕后面前,仰天大笑:“想我韩信英明一世,就是要夺取这汉室江山也是易如反掌,没想到今天竟然被一个女人陷害,天意啊天意!” 吕后见他毫无惧色,心中也免不了有些慌乱。毕竟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征战四方、百战百胜的战神,光那一身杀气就够吓人的了,何况此时他悲愤交加,气势上更是常人所不能比。吕后挥挥手,缓缓道:“把齐王韩信斩杀。” 一声令下,士兵们举刀砍下,年仅三十三岁的韩信就这样死去。等到高祖平反还朝,听说韩信被杀的消息后,又惊又喜,惊的是自己老婆心狠手辣,喜的是终于有人替自己除去了心头大患。之后,韩信的三族都被诛杀,牵连了数千无辜性命,风光一时的战神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阿龙辞典 天才韩信 要成为名将,不外乎这样几条路:学习军事理论,如秦国王翦一家、蒙恬一家,虽不是入校学习,但是家族世传;战场实践,如樊哙、彭越、英布等,起自行伍,不自己努力不行。但读史书会发现,韩信以上两条路都没走。史书上说,“韩信贫无行,寄食于人”,可见他是没钱读书;入伍后他先后从项梁、项羽、刘邦,一直在低职位为人服务。可一担任大将军,先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接着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下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败绩。到今天我们不得不感叹,韩信就是一个军事天才。 做个讨喜的好下属更不容易 后人都说高祖当上皇帝后,待人处事变得极不厚道,这的确是无可辩驳的。但不难发现,韩信被杀这件事原因是双方面的。姑且不论历史真相如何,韩信的确没有当个好下属的潜质。他锋芒太露,不仅不懂得在高祖面前示弱,还不跟同事搞好关系。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才干,恐怕一辈子也只能当个小职员。 7、 太子事件 高祖当上皇帝后,好日子是过上了,可也有烦恼,比如,操劳国家大事、担心有大臣谋反、再就是忧心继承人的问题。 刘邦登基时,将自己的老婆吕雉封为皇后,儿子刘盈立为太子,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可时间一长,就有人不满意了,那便是戚夫人。戚夫人是高祖的小老婆,两人在刘邦还没当上皇帝前就好上了。当时,吕后刚刚结束人质生涯,一回家就看到老公身边多了个貌美如花的小情人。尽管怒火攻心,但吕后就是吕后,硬生生地装起淡定来。 吕后淡定,戚夫人可不淡定。高祖当上皇帝后,戚夫人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老公原来是个有潜力的人,如果儿子再能够成功上位的话,那自己将来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母了吗? 想通了这点的戚夫人,抱着儿子一起上阵了,准备向老公讨个太子做做。高祖对这个小儿子本身就十分喜爱,再加上他聪明伶俐,更是宠爱有加。为了表示对儿子的喜爱之情,高祖还专门为他取名如意。相比而言,吕后的儿子刘盈就明显不受老爸待见。他从小被老妈带大,父子俩聚少离多。而以前刘邦为了逃命,更曾把他踹下马车。由此可见,刘盈同学明显是一个爹不爱的人。 高祖的一碗水没有端平,戚夫人便乘虚而入,开始吹起耳边风:“皇上,您也知道我跟皇后素来不和,如果将来您不在了,就剩下我们母子两人的话,您老婆恐怕是不会放过我们的啊。” 高祖一听,恍然大悟,拍着大腿道:“对啊,我这老婆这么厉害,等我死了,你和如意的确就没有好日子过了。”于是,向来不会坐以待毙的高祖开始在朝中活动起来了。 他成天嚷嚷着改立太子,这话一出,很多大臣都站出来反对。不说别的,吕后虽然在老公那儿没啥地位,但是她对大汉的建立是有功劳的,在官员面前的出镜率也比较高,人气指数之类的自然就比戚夫人高。而戚夫人呢,虽然高祖挺拿她当回事的,但在朝中压根儿就没人气,相反倒有不少人觉得她是红颜祸水。 有的大臣当时就跳出来劝道:“皇上,这朝廷又不是茶馆,太子怎么能说换就换呢?您想想,一个国家连太子都能随便更换的话,那我们在人民那里哪还有什么信誉可言?”刘邦很不爽,虽然知道这事儿自己无法辩驳。 朝廷中出了名的口吃官员周昌也站出来,结结巴巴地说:“皇上,如果……如果您一定要……要换太子的话,臣……臣……臣第一个不……不接受!”他一句话好不容易说完,高祖失望地随口应着,却依然没有死心。 吕后很快知道了这件事,怒火攻心,暗道:“戚夫人这个小三果然厉害。现在我连老公都指望不上了,看来只有寻找外援,才能保住我们母子啊。”就这样,她让自己的兄弟吕释之去找向来计策良多的张良。 吕释之是个暴力男,刚一见到张良,便动手动脚,还威胁说:“你别以为这件事跟你没关系,好歹你也是吃皇粮的,太子被废,国家根基不稳,对你也没好处不是?” 阿龙记事贴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两个女人一台戏,在利益面前,非掐个你死我活不可,吕氏和戚夫人就是这样。话说戚夫人多才多艺,是个文艺尖子,高祖很宠她。当年彭城之战大败后,刘邦落荒而逃,来到了戚家村,遇见了戚夫人父女。刘邦一得救,喘息甫定,就露出了流氓本性,盯上了戚夫人,当夜就强拉着入了洞房。春宵过后,高祖又跑路。还好刘邦虽无赖,对女人还是讲情意的,后来把戚夫人接到身边,宠爱无比。有人说,这是因为在逃亡过程中,戚夫人给了刘邦母性的温暖,套牢了他的心。 张良点头称是,并说道:“不是我不帮你们,只是现在不比当年,皇上身边不缺人才,哪里还会像当年那样,看重我的意见呢?他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如果再多说什么,他老人家一个不开心,我们的性命就没法保全了啊。” 后来,张良见对方态度强硬,只好说:“要不你去请‘商山四皓’吧,皇上曾经很想让他们出仕,可这四个老头一直不答应。在世人心中,得不到的往往都是最好的,因此皇上一直都很看重这四人。如果能请到他们出山佐太子,那么太子之位就能保住了。”第6章 刘邦建汉(4) 吕后等依计而行。说来也怪,这四个老头虽然没接受刘邦的聘请,但刘盈的招聘广告刚送到他们手上,这几个人就答应了。吕后很开心,刘邦很郁闷。开始的时候,高祖并没注意这四个老头,但当他留意到这四人经常跟太子同进同出后,便好奇地问道:“这四个人是谁?怎么天天跟太子混在一起?” 身边人回道:“皇上,他们就是你一直想要的人才——商山四皓啊。这几个老家伙,您当初派了多少人去请,他们都说自己要隐居避世。现在倒好,太子一出马,他们就自己跑上门来了。” 高祖听得震惊不已,不是为这四个老头不给自己面子,而是因为太子的人气指数居然比自己预想中的高。他茫茫然地去找戚夫人喝酒,对她说:“改立太子的事情别想了,咱没戏了。现在我搞不定的人才居然被儿子给搞定了。看来,他的羽翼已经丰满,我就算想废除他的太子之位也没这么容易了啊。” 戚夫人见他一副绝望的表情,更是悲从中来,痛哭不止。高祖心烦不已,便道:“别哭了,你为我跳一支舞,我来为你伴歌,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吧。”从这以后,高祖就打消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吕后及其儿子刘盈的地位终于得以保全。 阿龙辞典 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是秦末汉初时的四位老学者:东园公唐秉、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因活得长,年纪大,须发皓白,隐居商山,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商山四皓”一出马,就稳定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功劳至伟。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高看这四位隐士,唐朝诗人元稹就写过一首诗:“茅焦脱衣谏,先生无一言。赵高杀二世,先生如不闻。刘项取天下,先生游白云。海内八年战,先生全一身。汉业日已定,先生名亦振。”说秦始皇施暴政的时候,你们搞隐居,不说话;赵高乱政的时候,你们不说话;刘项争霸时,你们也不掺和;直到天下安定了,四位名声有了,也不隐居了。这不是典型的摘桃子作风嘛! 人脉很重要 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一个人,并不是只靠勤奋就能成功,人脉也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戚夫人失败,就败在人脉不如人上。 戚夫人对权力有欲望无可厚非,但她夺权的方法不对。她本来可以仗着高祖的宠爱,在朝中拉拢官员,形成自己的党羽。然而,她最终仅仅指望一个步入老年的皇帝,希望对方能给自己留下一席之地。高祖本来是有心帮她的,但吕后的手腕高出一筹,没让自己的老公得逞。戚夫人的政治眼光短浅,难怪会以失败告终了。 8、 白马之盟 从一介平民荣升九五之尊,高祖在有生之年好好体会了一把当皇帝的滋味,心里别提有多美了。你想想,他曾经在看到秦始皇巡游的车队时,发出过这样的感慨:“大丈夫生在世上,如果能体会一下当皇帝的感觉,就死而无憾了。”当时的一句无心之言,到现在居然梦想成真,怎不叫人快意呢? 有句话说得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高祖觉得光自己一人享受,实在太没意思了,最完美的就是让子孙后代也能体验到这种感觉。因此,高祖看周围的异姓王越来越不顺眼了,总觉得他们都在觊觎自己的皇位。时间一长,他更觉得,不解决这些家伙自己家天下的梦想便难以实现。 高祖打天下的时候,因为自己实力不够,便拉了一帮人入伙共同创业,等到大汉建立,这些人就被他分封为王,在所属地盘上经营民生和发展势力。事实证明,有实力的员工都是想当老板的。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等人都纷纷谋反,高祖的皇帝生涯不太顺畅。他一方面要忙着治理国家,另一方面还要忙着四处镇压叛乱者。直到英布被杀,操劳一生的高祖才勉强喘了口气。 我们看看历史,不难发现,开国皇帝都是劳碌命,刘邦也不能幸免。他刚刚消停几天,就发现自己家的后院也要着火了。当时,高祖身边不仅有戚夫人那样的绝色佳丽,也有吕后那样的女强人,刘家后院起火就是源于吕后。 吕后虽然宅在后宫,实际上没闲着。她不仅在朝中给自己拉拢人,还让吕氏家族的人慢慢进入朝廷做事。等高祖意识到的时候,不仅吕后,就连儿子的根基都已稳固,已经无法改变现状了。 高祖很生气,暗地里骂道:“这女人不就是比朕年轻点嘛,以为朕先死,就拿她和吕家的人没辙了吗?哼,大不了我结盟立约,让你这辈子都不能有大作为!” 于是,高祖召集了这些年来分封的刘姓诸王,对他们说:“朕现在年纪大了,对自己打下的江山很不放心啊。这些年来,我提拔刘氏子孙,就是希望能够保住我们的基业。今天把你们叫到这儿来,就是要找出一个确保刘家人世世代代都能传承皇位的办法。” 阿龙记事贴 谁都有一点小心思 把好处都留给自己家人,对外人严加提防,这是所有帝王的通病。汉高祖禁止封外姓人为王,出发点就是为了巩固自己家的好处。后世的明太祖大杀功臣,出发点也是为了子孙的接班而铺路。几千年来都是如此,一个皇帝拥有天下,跟一个农民拥有一辆破自行车,心理都是一样的,恨不得什么财富都留给子孙。 大家一听,都举双手赞成。本来嘛,如果一直是刘家人当家作主的话,那么在座的诸王,好赖都能称得上皇亲国戚不是?有权好办事,大家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刘邦见大家没有异议,便继续说:“为了刘家的江山,我们今天就在这里订立一个盟约吧,就算我等百年之后,子孙们也要严格遵照指示,不得违背!”他语气铿锵,众人都不由得随声附和。 高祖让人拉了匹骏马上来,白毛胜雪,四肢有力。刘邦跨步上前,手持宝剑,目露寒光,对着那白马狠命砍下去。只见那马还来不及嘶鸣,就倒地不起了。接着,他又让人从马身上取来鲜血,让诸王和他都把血蘸在各自的嘴上,才道:“今天杀了这匹马,正好以此立誓。从今以后,天下能当王的只能是刘氏一族,如果有人违背了这盟约,天下人都可以将他杀死!” 众人歃血为盟,都跟着高祖高喊起来:“天下称王者只能是刘氏一族,如有违背,天下人皆可诛杀他!”他们人数虽少,但气势逼人,声震九霄。在场的官员们也纷纷表示,今后一定会贯彻这一理念,共保刘氏江山安稳无忧。 至此,高祖的白马之盟结束,而这条盟约的兴废才刚刚开始。 阿龙辞典 盟 盟,其实就是古代的合同签约典礼。从字本身来看,就是从水盆(“皿”)舀水或用血涂衅后,一起对着日月起誓。古代的“盟”很多,如春秋时期,齐桓公葵丘之盟等。从考古出土的资料看,盟有盟书,也就是合同,写在玉版上,每人一份,内容相同,末尾签着参加者的名字。盟誓完成后,盟书要和签约典礼上的牺牲一起,就地掩埋。 白马之盟真的管用? 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创立的公司能够千秋万代,经久不衰,高祖刘邦也一样。他从拉开起义大旗开始,一生就只忙两件事:一件是打江山,另一件就是守江山。他做了皇帝后,或处心积虑地铲除异己,或殚精竭虑地为后世子孙铺路。尽管这样,后来的大汉朝也并非发展得一帆风顺,曲折依然在所难免。人虽然要有远虑,但很多事都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倒不如放开心胸,一切随缘。 9、 刘邦驾崩 公元前195年,开创了大汉朝的高祖眼看就要不行了。其实他当时只有六十二岁,若是在今天,正是老当益壮,可惜的是古代医疗条件差,再加上他多年奔波劳累,身体每况愈下。 汉初,异姓王不少,其中就有个叫英布的家伙。他看高祖做皇帝的感觉很不错,便心生羡慕。后来又见昔日的战友韩信、彭越等人一一被杀,心道:“照这样发展下去,韩信等人的下场早晚得轮到我头上。既然如此,本王干脆反了得了,没准还能捞个皇帝做做。” 英布说反就反,高祖知道后,气急败坏地带兵去剿杀。英布吓坏了,本以为他年纪大了,跑不动,不愿出门,谁知他竟戎装上阵,亲自来收拾自己。汉军看见老大出马,都觉得很有面子,于是都提振士气,奋勇拼杀。英布也不愿示弱,带着军队背水一战,战况十分惨烈。事后,英布被人诛杀,而高祖也不幸中箭。 虽然高祖又一次保住了汉室江山,但他中箭后,身体状况就越发不好了。吕后见老公生命垂危,便去找名医来给他看病。高祖本对此嗤之以鼻,但还是想听听医生的意见。可是有医德的医生实在是少,肯说实话的就更稀有了。 果然,名医给他把脉后,好半天才战战兢兢地回道:“皇上洪福齐天,您的病一定能够治好的。” 高祖哪会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现在医生竟然说自己的身体没大碍,便怒火中烧,骂道:“朕能由一个平头老百姓当上九五之尊,这其中除了自己的辛苦打拼外,难道少得了‘天命所归’这四个字吗?朕身为一国之君,还用不着你这个杂牌医生来忽悠!实话说了吧,朕的命归天管,便是扁鹊那样的名医也管不了,更何况你!” 那医生唯唯诺诺,连忙点头应是,高祖见对方吓得浑身哆嗦,便挥挥手,让宫人拿了钱将其打发走了。吕后在一旁见了,便道:“皇上既然说命由天定,臣妾也没辙了。现在只问你一件事,在您之后,这朝廷和天下要怎么安排才好?” 阿龙记事贴 刘邦创下的吉尼斯纪录 高祖刘邦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却也创下了数个吉尼斯纪录:第一位平民皇帝;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战略战术的皇帝;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第一位制定礼仪从而巩固皇权的皇帝;第一位下“求贤诏”在全天下广招贤士人才的皇帝…… 高祖眼神复杂地看了她一下,才回道:“朕的确该安排后事了。这样吧,朕死之后,太子还年轻,就先由萧何主持大局,让你儿子跟他讨讨经验。” 吕后皱着眉,叹道:“萧何是跟您一同打天下的人,现在您老了,只怕他也不行了,到时候他要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又应该由谁来顶替呢?” 高祖沉吟片刻,又道:“曹参可以。” “曹参之后呢?”吕后问得有些急切。 高祖缓缓答道:“曹参之后就由王陵上台,不过要有陈平的辅佐。陈平这个人,智商情商都很高,但治国不是靠阴谋诡计,而是要靠‘阳谋’,他没有当老大的风范。不过,周勃在这方面倒是不错,可以让他做大官,管实事。” 吕后暗暗点头,又问道:“皇上认为周勃之后,又应该由谁接替他呢?” 高祖长叹一声,许久才回道:“周勃之后,朝中新旧交替,朕也不知道了啊。”他辛苦一生,曾经落魄过,也享过尊荣,现在眼见就要面对死亡,自己心中的惆怅和哀戚,别人恐怕都难以理解了。 就在这一年的六月份,高祖在长乐宫中咽下最后一口气。他之后,汉帝国迎来了四百多年的风云变幻,而汉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 阿龙辞典 谥号和庙号 谥号和庙号都是给死了的人用的,即对他们进行评价或进行排位。但高祖的谥号和庙号说来复杂。汉惠帝即位后,尊刘邦为高祖,汉景帝因为以其父汉文帝为太宗,故改高祖之号为太祖。于是,刘邦的庙号最后确定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谥法里本无“高”,“高皇帝”是刘邦所独有。 看风景的人在路上 有位哲人说过,人生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人固有一死,可以说这个结果是谁也躲不过去的,但不同的人,活的意义不一样。意义的创造就在于过程。刘邦的一生,落魄困苦、尊容富贵,生而为人所能尝到的两种极端生活,他都体会过了。死是死了,可他自己也觉得不曾枉活了一世,临终前说的话更是发人深省:“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 西汉帝国第一任领导人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他死后,西汉帝国百弊丛生。先是老太婆吕后违反刘氏家法,走到前台执政。让刘姓人和功臣集团痛不欲生。幸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功臣造了吕老太婆的反,重新把刘姓扶上龙椅。经过清净有为的文景之治,西汉帝国经受住了七国之乱的考验,步入辉煌的汉武帝时代。第7章 清净有为(1) 1、 吕后忍辱 要问刘邦去世后,能登上娱乐头版头条的事情是什么,大汉的官员们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匈奴人的求婚事件了。 当时,吕后刚在太后的位子上坐了几天,还没来得及享受顺心的日子,就收到一封来自匈奴的信。信是匈奴人的老大——冒顿单于写的,内容绝对劲爆。 她当时展开信一看,只见上面写道:“亲爱的雉雉,我是远在草原上的冒顿单于。听说你老公最近死了,说来也巧,我老婆也刚死不久,这样看来,咱们都是孤苦无依的天涯沦落人了。我有个很好的提议,不如咱俩凑一块儿过日子得了,但是草原上风沙大,我担心你会不适应,不如我来长安城和你一块儿住,相扶到老,你觉得怎么样?” 吕后读完信后,大发雷霆,骂道:“冒顿这家伙,简直活得不耐烦了。我刚死了老公,他就敢来调戏我,也不看看我是谁!早晚要这帮家伙吃不了兜着走。”之后,她又让人召集群臣进宫,商量对策。 官员们得知详情后,有的说要跟对方死磕到底,杀匈奴人一个片甲不留;有的劝吕后少安毋躁。樊哙就站出来说:“太后,匈奴太欺负人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愿意亲率十万大军去把他们荡平。” 樊哙话刚说完,便有人站出来反对:“匈奴本来就骁勇善战,他们长期待在草原上,对当地地形非常熟悉,又善于打游击战,我们怎么打得过?要真打得过的话,当年高祖皇帝也不会遭到围困了。” 吕后听后,深觉有理,便压下怒火,问众人应该怎么办?有人答道:“既然我们现在的实力不如别人,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忍’。” 都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吕后可是深有体会。老公还在世的时候,对她不闻不问,她忍了下来;后来情敌戚夫人屡次欺负到自己头上,狐假虎威,她也忍了下来。现在好不容易当了太后,老公和情敌也不在了,难道还要忍? 吕后跺跺脚,咬牙道:“不就是忍吗?这种事情我最拿手了。你们放心,为了大汉的安定,我们一定要以求和为主,实在不行了咱再强烈谴责一下。” 吕后整理好思绪后,便开始给单于写回信。信中说:“谢谢单于的一番美意。但是我今年已经46岁了,年老色衰,掉头发不说,连牙齿也开始脱落,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实在是配不上您啊。为了表示我的歉意,我为您准备了上好的车马,供您驱使,希望我们胡汉两家能永远友好往来。” 这封信很快到了冒顿单于的手中,他看信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便道:“吕后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是个很有风度的人啊。大汉朝有这样的人坐镇,我们还是以和为贵吧。”后来,他还专门派出使者。到长安城去赔罪,说自己以前太冒失了,希望吕后能够原谅他的莽撞。 就这样,吕后凭借一时的隐忍,换来了大汉多年的和平安定,让民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更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 阿龙辞典 天之骄子冒顿可汗 冒顿是人名,这位单于姓挛,是史书记载的少数民族中第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冒顿本为匈奴头曼单于的太子,头曼单于为了立自己喜欢的儿子,就想借月氏之手杀掉冒顿,谁知冒顿逃出。头曼单于见他有点本事,就让他统领万骑。冒顿借机把部队训练成了绝对服从、忠于自己的部队。他还制造了一种叫鸣镝的响箭,规定鸣镝射向谁,其他人也要跟着它射向谁。在一次出猎时,冒顿用鸣镝射头曼单于,左右都跟着放箭,射杀了头曼单于。随后,冒顿自立为匈奴单于。 忍一时风平浪静 有句话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我们的实力不如他人时,是凭一时意气去与人争斗,还是忍辱礼让为自己换取一个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呢?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会选择后者。不过,有人遇事比较冲动,来不及思考就上去跟人争斗了。其结果无外乎两种:一是自己惨败,二是两败俱伤。相信无论是哪种结局,都不是你所乐于见到的。因此,倒不如忍一时之辱,为自己争取一个安宁的氛围,也好为将来的获胜作足准备。 2、 萧规曹随 公元前193年,丞相萧何病逝,整个朝廷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曹参。 曹参曾经跟随高祖白手起家,随他南征北讨。后来高祖坐上皇位,数点大家的功劳时,萧何位居功劳排行榜榜首,名列第二的就是曹参,获封平阳侯。当他听说萧何去世的消息后,便跟他的手下们说:“快,快收拾行李,咱们要走了。” 手下们都很奇怪,问道:“老大,您不会是因为昔日的战友过世伤心过度而神经失调了吧?” 曹参暗啐一口,道:“你们懂什么?萧老头死了,这朝中上下还有谁能比我强?我这是为进京作准备,试问这普天之下,还有谁比我更适合丞相之位的?”他说这话时,信心爆棚,在场人员都不由得跟着点头附和。 阿龙记事贴 悲惨的惠帝三父子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世界上最可喜的事情是做皇帝,但也有意外,皇帝如果成了傀儡,就是最悲剧的事情。汉惠帝刘盈是一个生活在母亲擅权阴影下的皇帝。他在位七年,没有什么可说的业绩,死时也才24岁。后来吕后又先后立了惠帝的儿子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这样,刘盈父子三人都做了皇帝,却都是傀儡皇帝。 那么,曹参到底说错了没?这事得问他的一帮手下,众人一致认定:老大的话果然是真理!于是,在众官员还惶惶不安的时候,曹参已经打点好行装,踏上了进京的路。 曹参的丞相之位来得很是容易,等到他坐上相位后,那小日子更是过得轻松惬意。刚一上任,他就从全国各地找来一些忠厚质朴的人才,让他们当自己的下属。这些新官,大部分人口才都算不上好,属于埋头苦干型。而他们中如果有不干实事,只追求虚名的人,曹参便将其辞退。 等到官员的调配问题解决后,曹参便开始呼朋引伴,整日跟人喝酒聊天,不理政事。有的官员看不下去,就上门来劝他。谁知曹参一见他们,便热情地上来招呼:“咱们好久没见了,快进来喝一杯吧。”说着,曹参就拉着同事入席,并给他们斟酒。 那些人刚想骂他堕落,他又开始絮絮叨叨,要大家跟他干杯。众人无奈,只好陪喝。等到后来喝得起劲,大家都忘了正事,索性一醉方休。这件事很快传到惠帝耳中,小皇帝有些不开心了。 一天,他对曹参的儿子曹说:“你老爸现在在全国的公务员中,算是官位最高的了,但是他整天跟人喝酒作乐,压根儿不干正事,这榜样做得很不好啊。你回家帮我悄悄问问他,就说他什么时候才能振作起来,专心于国家大事?” 曹战战兢兢地回家后,抓住老爹就问:“爹啊,你的丞相之位还是萧丞相举荐的,要不是他的话,说不定您现在还进不了京城呢。您是不是应该考虑做点实事,别再成天喝酒了?” 曹参一听,操起家中的板子就朝曹身上打去,边打边怒斥:“你一个毛头小子,国家大事也是你能管的?也不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你现在能把侍候皇上的工作做好,你爹我就满足了,你居然还来管我,该打!” 曹被老爸按在地上,挨了两百个板子,才哭哭啼啼地进了宫。他一见到惠帝,就哭诉道:“皇上,我老爸压根儿不听我的话,您交代的任务,我怕是完不成了。” 惠帝见状,便安慰了他几句,心中却很是奇怪,暗道莫非萧何人老了,脑子也糊涂了,居然推荐一个不做事的庸才接任?后来,惠帝便趁上朝的空当,对曹参说:“丞相,您就别责怪您儿子了,他说的那些话都是我让他转达的,希望您不要再喝酒作乐了,免得影响不好。” 曹参连忙摆手道:“皇上这样体恤下属,臣实在是愧不敢当啊。只是,臣有一个问题,皇上您觉得高祖皇帝跟您相比,谁更英明?” 惠帝有些纳闷对方问这样的问题,但仍然回道:“当然是朕的老爸英明了。” 曹参又问:“那您认为,臣和萧何相比,谁的才能更高呢?” 惠帝看了他一眼,答道:“萧何要略胜一筹。” 曹参对他行了一礼:“皇上,您的看法是没错的。高祖皇帝打下江山后,便任命萧何总领朝政,这自然是有他的道理。而萧何任职期间,明确法令,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既然这样的话,臣除了要遵循原有的法令和制度外,难道还需要做什么吗?” 惠帝听到这里,恍然大悟,而后笑道:“爱卿的话很有道理,朕今天受教了。” 从这以后,曹参更是一直谨守萧何在高祖时期制定的法令法规,按着萧何的治国方针办事,从无偏差错乱。百姓们因为政治上的稳定而各尽其职,大家种地的种地,做生意的做生意,大汉的经济继续有条不紊地发展着。 三年之后,曹参因病去世,而“萧规曹随”这一典故也流传下来。 阿龙辞典 曹老二 曹参这个人,离第一名总要差一点,打仗跟着韩信走,功列第二;为政跟着萧何走,名列第二。汉朝建立后,曹参当了齐国丞相。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治理之策,有一位精研黄老学说的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贵在清净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曹参于是让出自己的办公厅,让盖公住在里面。九年后,齐国大治,曹参也获得了百姓的称赞。 不折腾也是一种态度 曹参捡了个便宜丞相做,怎么个便宜法?一,有人推荐,连国考这种事都免了;二,萧何的政策制定得太好了,他都不用改动,直接做个万人敬仰的丞相。尽管如此,便宜丞相的人气指数还是很高的,表扬的人多、批评的人少。看来,当事物遵循规律发展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画蛇添足,不要为了展示自己的存在,非搞出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以前的好制度给折腾坏。无为,并且在无为中把事情做好,也是一种很难得的境界。 3、 陈平与王陵 吕后在老公死后,逐渐掌握大权。等时间一长,她就开始寻思:“我一个人累死累活地管理朝政,到头来还是帮刘家人铺路啊。不行,这大汉的江山好歹有我的一份功劳,难道我吕家的人就不能分一杯羹了吗?” 吕后有了烦恼,当然要找人解决。找谁?找丞相。高祖死前有交代:曹参之后,由陈平和王陵共同执掌国家大事,因此这两人顺利进阶,一个当左丞相,一个当右丞相。看到这里,有人或许要问,陈平和王陵到底是谁? 说起来,这两位都是跟随高祖打过天下的人,不过他们最初都不是为高祖效力的。陈平是个一等一的大帅哥,要不是当时条件所限,他身后的粉丝没有上万也有成千。既然自己长得帅,他在挑选老婆时就分外谨慎。可惜,女人也是要挑老公的。当时,很多有钱人家的女子看他出身贫困,没房没地,便打消了跟他联姻的念头;而穷人家的女孩倒是有意于他,可惜轮到陈平看不上人家了。 陈平的哥哥一看,急了:“老弟啊,你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早晚得拖成一个剩男,到时候就真的不好找媳妇了啊。” 陈平一听,觉得也有道理便说:“那我就娶张负家的孙女吧。”张负家的孙女是谁?她可是远近闻名的克夫女,连嫁五个老公,五个老公都接连死去,所以张负家再有钱,都没人敢上门提亲了。 陈平的哥哥心道,被克总比单身强吧?于是咬咬牙,同意了弟弟的这门亲事。陈平被克了吗?显然没有。知识分子是不信这些鬼话的,他把老婆娶进门后,还因此得了张家的不少馈赠,生活水平向前跨了几大步。 后来,秦末大乱,陈平在家里待不住了,加入了反秦的阵营。他先是投靠了名不见经传的魏王,后来觉得自己的老大没前途,又转而投奔项羽。时间一长,他发现对方只是个孔武有力的家伙,根本成不了大事,于是毅然决然地再次跳槽,跳到了刘邦旗下,安安心心地开始工作,一直到汉朝建立,进而当上左丞相。 阿龙记事贴 吕后是个好领导 吕后虽然大权独揽,但除了在协助刘邦杀功臣和整死戚夫人两件事上手段狠了点,作为一个领导来说,表现还是不错的。她对高祖死时的官员任命安排,基本上遵照,没有大的人事变动,还要求各地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奖励,又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允许以往逃避在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而打骂或歧视。 再说王陵,王陵最开始面对刘邦时,可是个宁死不降的主儿。楚汉相争开始后,王陵的老妈被项羽扣留在了营中,以此要挟王陵。王陵又气又痛,却无可奈何。谁知他老妈也是个烈性的女人,见儿子左右为难,便道:“当老妈的怎么能阻碍儿子的前程呢?儿子啊,项羽这家伙太不厚道了,你要跟了他肯定没好结果,你还是投靠刘邦吧。”说完,她就自刎而死。 项羽见状,一时火气上涌,就让人把她给烹煮了。王陵恨得咬牙切齿,便转而投靠了刘邦,发誓要报杀母之仇。从此,他就在刘邦的手下做事,一直到他当上右丞相为止。 陈平、王陵两人虽然是同事,但在很多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却大相径庭。高祖死后,吕后渐渐独揽大权,王陵就不开心了,三天两头地找吕后茬,嚷嚷着一个女人不好好在后宫宅着,怎么一天到晚地出来证明男女平等?日子一长,吕后也看他不顺眼了。 而陈平则不然,他慢慢淡出政坛,开始过花天酒地的堕落生活。有的官员看不顺眼,便去向吕后告状。吕后心知肚明,知道对方是想明哲保身,但她依然问道:“丞相你天天美女在侧,左拥右抱,还不管政事,这样不太好吧?” 陈平一脸无辜地答道:“太后,长得帅不是我的错,错就错在这些女人太喜欢我了。”吕后听得哈哈大笑,而陈平不务正业的过错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吕后有了烦恼,不甘心只有刘氏当王,便去找这两人征求意见。吕后先去问王陵(他是右丞相,官位比较高):“现在朝廷蒸蒸日上,人手方面不太够用了。你想啊,这刘家的人本来就有限,总不能人人都封王拜侯吧?要不,让吕家的人占点份额?” 王陵一听,马上板起棺材脸,硬生生地回道:“不行!高祖皇帝临死前还曾杀白马,对天起誓,说永远不封刘氏之外的人为王。太后,难道你要违背你老公的意思吗?” 吕后顿时面红耳赤,心道我就是真的要违背,你也不用说得这么直白吧?太不给我面子了。她在王陵这儿碰了壁,便转而去问陈平:“我想封吕家的人为王,你觉得怎么样?” 陈平心念一转,便笑道:“挺好的,这天下也有吕家人的一份功劳,理应占一定份额嘛。太后您虽然上了年纪,但还在不辞辛劳地帮老公打理事业,不得点报酬怎么说得过去?” 吕后很满意,便和颜悦色地回道:“丞相真是有远见,放心吧,今后有机会一定提拔你。”后来,王陵被罢黜丞相之位,只好提前病退,回家养老了。而陈平却因为顺应时势,升为了右丞相。 阿龙辞典 聪明人陈平 陈平是个极聪明的人,甚至聪明得让人又爱又恨。陈平年轻时,家中虽贫困,却喜欢读书,尤其喜欢黄老学说。所以,他后来做事,阴谋胜过阳谋。有一年,人们推举陈平主持祭社神,给大家分祭肉。陈平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称赞道;“陈平这孩子分肉分得真好,很称职!”陈平说:“让我治理天下,我会更称职。” 识时务者为俊杰第8章 清净有为(2) 生活当中,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我们在身处逆境时,有奋起反抗的想法固然勇气可嘉,但当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改变现状时,掩藏锋芒或许也不失为良策。英雄是值得称颂的,但他往往是最先倒下的人,而夺取天下、赢得最终胜利的,又有几个称得上英雄呢?这些人大多顺应时势而生,懂得收敛锋芒,直到把握住机遇后,才奋起反击。 4、 诛诸吕 陈平当上右丞相后,虽然表面上仍然嬉笑怒骂,内心却越来越郁闷了。有个细心的同事发现他闷闷不乐后,便问道:“您现在都当上右丞相了,公务员里边,您算老大,再加上成天左拥右抱的,事业爱情双丰收,您还有啥好郁闷的?” 陈平很是哀怨地看看对方,也不说话,只是唉声叹气。同事又问他:“这年头吕家当权,看这情况,丞相的心中恐怕还是向着刘家的吧?” 陈平这才泪眼汪汪地答道:“还是你了解我啊,只是现在吕家的人在朝中势大,我就算计谋百出也无可奈何啊。” 那同事便笑道:“您是当局者迷,我看刘家要夺回权位,成功几率还是很高的。您现在身居右丞相,算得上是总领朝政的大官了,百官再怎么放肆也会敬您三分的。如果您想帮助刘家争权的话,现在只差个总领兵权的人,就是太尉周勃。如果你们政见相同,到时候双剑合璧,还有啥好担心的?” 陈平哈哈一笑,恍然大悟。后来周勃过生日,陈平去参加宴会的时候,就向对方透露自己想和他联手共同对付吕氏的信息。周勃听后,很是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兄弟啊,咱总算找着战友了,从今以后我们便一致对外,铲除吕氏,匡扶刘家。”之后,他俩就在朝中暗暗拉拢官员,开始策划夺权。 公元前180年,手握重权的吕后卧病在床,眼看就要不行了。她把吕禄、吕产叫到身边,交代道:“我老公死之前,曾经和很多人定下白马之盟,约定如果有刘氏以外的人封王的话,天下人要共同诛杀他。现在咱们吕家有很多人都封了王,众人都对此怨恨不已。我一旦死了,你们就危险了啊。如果你们想要保命的话,就一定要紧握兵权,不要擅自离开皇宫为我送葬,等到局势稳定了才好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