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3

阿保机这种能够夺人基业,建立帝国的人物,在危机公关方面的能力绝对得是第一流的。在极短的时间里他就把整件事情盘算清楚了,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所谓麻秆打狼两头怕。我怕八部夷离堇安排好了把我选下去;他们这八部各怀鬼胎,都想自己当可汗,肯定也怕选举的时候出了幺蛾子让我连任。那么大家就有一个共识了:不选举,或者说起码阿保机不参加选举是上善之策。  其次,既然我阿保机最好不参加选举,那只要我答应退出选举,其他的条件这几块料估计一定会答应,既然如此,那我最好的选择是确保自己已经抓到手的力量不被分散,其他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有了这两个结论,阿保机就主动跟堵路的旧八部夷离堇提出:“我要辞职,不当这个可汗了。”  八部夷离堇当时肯定都窘住了,心想您这个也太干脆了点吧?再配合,也只听说过洗干净了等着杀的,没听说过自己主动自杀送肉的啊。问题是阿保机不是这样的人,这里边有很重的阴谋气息,难不成你挖好了坑等着我们跳,拴好了套等着我们钻?  大家赶紧一起摇头表示:“咱们要您改选,为的是尊重传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当初咱们不是拍过您马屁,说天上没有俩太阳,契丹人只有一个可汗,您就是我们草原上的红太阳吗?那个马屁我们是发自肺腑的,再改选肯定也选您。”  阿保机又不是三岁的孩子,给个糖块儿就能骗住,这帮家伙口不对心,他看得真真儿的,冷笑了一声说:“你们不用害怕,这没埋伏刀斧手,我说这话是真心的。我的意思是,这里庙小,养不下你们这些个大菩萨,以后我不再当你们的可汗了。现在我就把可汗旗鼓交给你们,以后咱们各过各的,你们爱谁当可汗那是你们的事,我不惦记。我这里领着我的部众过日子,你们也别来指手画脚。”  八部夷离堇一听他这话,明白了,敢情阿保机的意思是大家分家,跟过去东胡人分成鲜卑和乌丸一样。本来想想阿保机治下的部众大家有点不舍得,可再一想,阿保机帐下有十二部,自己这边才八部,而且大家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嘴上说得好听,只要阿保机下台,谁当可汗无所谓,真的要是改选起来票还不一定投给谁呢。所谓“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日后拉清单”,到时候万一阿保机连任成功,大家在他手里还能讨得了好?  阿保机既然提出要分开单过,那看来是不会有别的阴谋了,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而已,这个倒是可以有的。反正过去大家只是一部夷离堇,等拿过可汗旗鼓来重选可汗,大家都有机会当上八部大可汗,还不用担心阿保机来跟自己抢位子,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这八个家伙很高兴、很痛快地就答应了,收下了可汗旗鼓,占据了阿保机建立的龙化城。阿保机则率领部众前往炭山汉城(现在的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大滩镇,有考古实证)。  炭山汉城也是阿保机建立的城市,当初他建立这个城市是因为这里出盐,而且地处燕山山脉北麓,跟汉人做生意方便。这时候干脆把自己治下全部人马都迁移到此处,跟旧八部彻底分家,各自单过。  旧八部夷离堇本来是抱着实在不行就往死里打的决心来的,这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了可汗旗鼓,虽然没当成契丹人的“整个儿汗”,只拿到了“一小半儿汗”,可无论如何白来的也是个便宜。大家兴高采烈地回去分赃,他们是高兴了,阿保机可是气得要撞墙了。  公元906年底,痕德堇可汗死的时候,他搞到了可汗的宝座。第二年就指使手下给自己上了“天皇帝”的尊号,以为是完成私有化并购了,可没想到家族企业的问题很快就爆发,弄了他一鼻子灰。好容易把几个弟弟的股份也都攥自己手里了,突然之间别说世袭的皇帝,连选举产生的董事长宝座都没有了。无论旧八部裹胁走的势力和他自己手里的势力谁大,这口气他咽不下去啊。  要是搁他的脾气,那没别的,等上两年,养足了力气打他娘的,看这帮没本事开疆展土、只会跟自己人耍威风,拿选举当借口伸手要这要那的家伙能挤出几斤脓水来。要是事情真的发展到那一步,不用问,契丹人还得打一次内战,无论结果如何,死的都是契丹人,到最后只能亲者痛仇者快,可好在他有个够阴够狠够毒的“地皇后”述律平。  述律平本名叫月理朵,这个平是汉名。她家里祖上是回鹘人,父亲述律婆姑娶了阿保机的姑姑,跟阿保机算是亲上加亲。这个女人大家可记住了,在我们这本书的后一半里,她发挥的作用相当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她,契丹人建立的帝国很早就要彻底汉化,成为类似北魏那样的国家了。  这个女人最大的特点,一是刚毅有主见,二就是非常狠毒。前者的证据是,有一次阿保机得到了一种叫做猛火油的现代化武器,觉得这东西很厉害,就想以此为凭藉,派三万人占据幽州。述律平曾经劝阻他说:“你看见帐外边那棵树了吗?没有皮它还活得了吗?”  阿保机说:“这不是废话吗,所谓树无皮没命,人至贱无敌啊,没有皮的树当然活不了。”  述律平说:“对啊,好比这棵树一样,幽州有地盘,有老百姓。咱要是派三千人年年过去打劫,日子久了,他们的人死得死逃得逃,人没了,地盘跑得了吗?现在你派三万人去打,人家没有输给你的义务吧?万一打败了,多丢人现眼哪。”  阿保机当时听从了述律平的建议,觉得自己靠一两件现代化武器出兵的行为属于“唯武器论”,是不可取的,没有坚持出兵。后来南侵的时候连续吃亏,终于认识到了述律平这个建议的合理性,那是后话了,这里不多说。  后者的例子,就是这次事件了。述律平看到阿保机自从交出可汗旗鼓,迁到汉城以后,整天愁眉不展,还经常气得咬牙切齿地拿刀子剁小人儿,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就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咽不下这口恶气,想把那八部再吞回来啊?”  阿保机说:“知我者,夫人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述律平微微一笑,说:“这还不容易,只要如此这般……不就行了。”  阿保机闻言大喜,抱起述律平“吧唧”就亲了一口,说:“夫人,你真的是一言点醒我这个梦中人啊。”  没过几天,阿保机派人对八部首领说:“咱们契丹几部的地盘里,就我这一处有盐池,全体契丹人吃的盐都是我按出厂价供应的。你们这帮人光知道低价买盐是个便宜,从来也不来拍拍我马屁哄哄我,这有点太不上道了吧?起码也得送我点礼意思意思啊。这么着吧,某月某日,我打算开个草原自助烧烤,到时候谁要是带着礼物来跟我搞联欢,以后谁就能继续享受出厂价,不来的以后就只能吃上议价盐。”  八部首领一琢磨,阿保机这样的老大肯定是要面子啊,汗位被我们夺了脸上肯定过不去,八成是想借盐池这个事让我们给他送点礼,以后他在自家小弟们面前也有得说,这个倒是可以有。更何况给阿保机送点礼也不用破费太多,以后就能继续吃上内部批发价的盐,这个买卖也划算。去这一趟不是还能混上顿烧烤自助餐么,阿保机又没规定人数,大不了多带点人吃回了本儿就是了。  于是这帮家伙就准备了点牛羊和好酒当做礼物,领着一帮跟自己关系好的和胃口大的部众,上阿保机那里吃自助。等到了自助烧烤的现场,眼看着火也点起来了,酒也倒上了,烤肉酱也摆好了,就是不见有人往外端肉。这八部首领觉得奇怪啊,就问阿保机:“你不是说烧烤自助么?肉呢?”  阿保机哈哈一笑:“自助自助,顾名思义就是一切自备,肉你们自己身上不是长着么,想吃自己动手吧。”  八部首领一听全傻眼了,自己身上的肉他们当然不舍得吃。阿保机早料到他们小气怕疼下不了手,预备好了人手给他们帮忙,这时候一涌而出,把这八部首领全都给剁了。  原来当初述律平给他出的就是这个主意,接下来,阿保机不费吹灰之力就收服了旧八部,重新统一了契丹。当然这个主意之所以轻易得手,阿保机本人在契丹民族中的崇高威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虽然各部的夷离堇们为了一己私利跟他抢可汗的宝座,但部落里的老百姓都支持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你杀八个夷离堇,人家不能再选八个出来跟你接着开打吗?  这次草原自助烧烤见诸宋代的《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因为《辽史》里没有记载,学界或有人认为是虚构的,但契丹人在阿保机正式建国前没有文字,就连记载奇首可汗事迹的史书都是阿保机死后才写下来的,《辽史》成书更是已经到了元代。而《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成书都在北宋时期,比《辽史》要早得多,两书中都明确提到了此事发生在阿保机“为王九年”的时候,其中《新五代史》更是明确指出了汉城的具体地理位置。所以老熊觉得这次事件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即使从《辽史》看,耶律阿保机称帝以后曾受本部兄弟反复挑战,但其他几部却不置一词,这个情况就不太合乎逻辑。在《太祖本纪》里边,阿保机当上可汗后每一年都过得无比充实,唯独发生盐池会的第九年,他却突然沉寂了下来,只在年初征服了造反的乌古部,年末跑到鸭绿江去钓鱼,中间跟幽州节度使周重威打了打嘴仗而已,也显得不太正常。再加上他的皇后述律平又的确狡诈刚毅,善用阴谋,综合起来看,老熊个人觉得就算他没有请八部首领用长在自己身上的肉烧烤,起码也是用武力胁迫他们承认了他终身并且可世袭的可汗地位。  盐池之会以后,阿保机彻底完成了契丹集团的私有化进程。接下来,他就要建立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契丹帝国了。  第三章  契丹帝国的征服史  中原自古英烈辈出。中原儿女在保家卫国的时候也有足够的勇气和战斗力,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异族能占到华夏民族的便宜。华夏民族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外来的侵略者,而是甘心给侵略者当走狗,靠给侵略者带路爬上高位,帮助侵略者奴役自己同胞的汉奸。  汉奸才是中原最大的敌人  平定诸弟之乱,又靠了一场草原自助烧烤收拾了八部夷离堇,彻底统一全契丹以后,阿保机终于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愿望:成为汉人皇帝那样的君主,不光自己享受终身任期,不用担心改选,自己的儿孙们也能把这个宝座世代相传下去。接下来,他就要着手把诸弟之乱爆发前没办完的事情做个了断了。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铁杆粉丝,阿保机一直想南下中原,占据刘邦曾经统治过的地盘。早年的尝试失败,又见识了李克用那样的豪杰以后,他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比中原豪杰们还是差了点,故此定下先平漠北、再入中原的策略,打算攒够了力量再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到诸弟之乱爆发前,他已经吞并了室韦、吐谷浑、奚等民族,这时候阿保机准备对剩下的草原豪强们下刀了。  当了皇帝的一个好处在于,手底下总会有一帮会凑趣的小弟。即使是平时打仗冲锋在前的粗豪汉子,能给皇帝老爷当上直属小弟,肯定也有足够的马屁技能。  公元916年,新任的迭刺部夷离堇耶律曷鲁率领群臣一起向阿保机劝进,请阿保机当皇帝。耶律曷鲁就是耶律偶思的儿子,当年整天拎把刀子臭着脸戳在阿保机身边扮演黑超特警的那位。事实证明阿保机是个念旧的人,他上台以后果然没忘了分这个堂哥一碗肉汤喝,捞得也绝对够稠。  阿保机当年不是已经当了“天皇帝”了吗,他又没被人给废了,这时候怎么还能再当一回呢?评书里说寇准是“双天官”,可没听说过有谁能当“俩皇帝”啊。  要是这点小事都搞不好,那就没资格面对面直接给皇帝拍马屁了,耶律曷鲁他们的办法是给阿保机“加尊号”。  具体说就是把他的“天皇帝”职称提为“大圣大明天皇帝”,相应地,述律平的“地皇后”职称也提为“应天大明地皇后”。这一次跟上次称皇帝又有不同,搞得专业多了,不光加皇帝尊号,还跟中原人又学了一样本事:建元,也就是建立年号,把这一年改成为“神册元年”——我这个皇帝是老天爷册封的。  给自己忙完了提职称、搞庆典这些大事以后,当年秋天阿保机亲自领兵开始了对周边未臣服部落的征服工作。《辽史》里边说他“亲征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诸部,皆平之……铠甲、兵仗、器服九十余万,宝货、驼马、年羊不可胜算”。看着热闹吧?可中间有句话漏了底,“俘其酋长及其户万五千六百”,折腾了这么一大圈,说得这么热闹,俘获的人口也就一万多户,顶了天也就几万人,可见这一仗对阿保机来说不过是正餐之前的开胃小菜。很可能,在过去的内斗中契丹人的军队损失比较大,两三年过去,新生力量补充进军队不少,这次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部队。阿保机的眼睛其实一直是盯着中原地区的。  其实阿保机之所以要搞这一圈武装大游行,为的就是要兴兵南下了。过去他一直隐忍不发,主要是因为云州会盟时见过了李克用,知道中原人里还有不可轻侮的豪杰。再加上刘守光那个小子虽然没出息,可在遏制契丹人南下这桩事上投入的精力着实不小,干得也相当不错。  这时候,李克用、朱温、刘守光全都已经死了,中原又换了一茬英雄,阿保机自己的力量又比过去有了巨大的增长,他那颗想成为汉高祖第二的少男之心又开始跃动了。  既然阿保机倾慕汉文化,汉人的书应该多少读过几本,《孙子兵法》应该是看过的。“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这句话,他一定读到过。书上看到的时候能理解多深不好说,可经过这么多年的东征西讨,见惯了胜负兴亡,对这个道理的理解程度只怕是当世无出其右者,不会再有那种得到个猛火油就想夺取幽州的幼稚举动了。他要出兵,一要有借口,二要机会适当。  天遂人愿,大概说得就是阿保机这时候的情况,无怪乎他伯父耶律偶思死的时候说他的人品好到挖厕所刨坑都能刨出元宝来。这两样东西阿保机都有了,而且都是别人送上门的。  首先是借口,他率部躲到炭山汉城的时候,曾有个叫齐行本的率领三千多人投靠到他门下。这个人以前是刘守光的部将,刘守光为周德威所灭之后,他觉得自己受了排挤,又怕周德威秋后算账,这才投靠到阿保机门下。  阿保机当时正混得不大如意,有中原将领主动投靠当然很高兴,又是封官又是赐名,对这个齐行本着实优待了一下。  不过,齐行本此行为的是抱粗腿,到了以后听说阿保机已经不是全契丹的“整个儿汗”了,可汗旗鼓都被别人没收了去。他一个外人又搞不清楚这里边有多少弯弯绕,以为阿保机眼看要玩儿完,没住两天,领着人又原路逃回去了,仍投周德威门下。  周德威本着“回来就是好同志”的立场接纳了齐行本,阿保机却受不了啦,认为这件事是往自己伤口上撒盐,伤害了自己脆弱的小心灵,向周德威要人。  周德威作为镇守幽州的一方节帅,当然不会因为阿保机发个照会就把自己的小弟交出去,回复阿保机的时候说了“哪怕就是我们家的一条狗,是死是活也得老子说了算”“就算是老子刀下一头猪,什么时候下刀也轮不到你做主”之类的狠话,更加让阿保机下不来台。  大可汗的脸是不能随便丢的,所谓“主辱臣死”,阿保机的小弟们不愿意就这么死,于是大家群情激奋,要求用行动的暴力对抗周德威语言上的暴力,进攻幽州的道德制高点阿保机就有了。  周德威是李克用手下的老将,按说既然当年阿保机和李克用曾经会盟结为兄弟,就算李克用不在了,他对阿保机口出恶言也不太合适,但实际上,当初他骂阿保机就是替李克用骂的。  李克用这个人很有意思,他一生的志向就是想当大唐的忠臣。早年他唯一一次造反经历也是因为当时他的上司云州防御使段文楚想吞并他们家的势力,被逼到没有路走了才下的死手。之后从黄巢之乱朝廷再次起用他开始,直到他病故,一直保持了对朝廷的忠诚。直到唐哀帝被杀之后他还坚持用大唐的年号,还曾拒绝过其他割据势力请他称帝的请求。可以说,当初他在云州跟阿保机会盟,提出二人同心协力共保大唐是出于真心的。  可会盟之后,阿保机完全没有配合他作战的意思,即便是曾经南下,每次出兵的目的基本上也都是打劫。  这种当面答应、事后装没事人的行为,让李克用觉得阿保机是个两面三刀的无耻小人。在他死的时候特意留给自己的儿子李存勖三支箭,让他为自己办三件未了之事。一是夺回幽州,收拾掉刘仁恭那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以解自己后顾之忧;二就是讨伐背信弃义的阿保机;第三才是讨伐篡唐自立的后梁。  此时刘仁恭父子已灭,幽州已经控制在了晋王一派的手中,周德威作为李克用的老兄弟当然不会给阿保机好脸。  敌人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克,如果只是有个借口,周德威手下铁板一块,阿保机也不敢随便兴兵。可就在他成为“大圣”以后没多久,周德威的手下闹了叛乱,这次可不仅仅是因为日子过得不爽闹分家,出人命了。  当时在山西、北京北部有九个州由八个“军”分领,合成山北八军,这个建制是刘仁恭留下的,目的就是防备北方的契丹人。  燕赵自古多出强兵,山北地区又是各部杂居,民风彪悍,这一地区征召起来的部队更是强兵中的强兵。再加上这八军背靠幽州的支持,互相之间守望相助,乃是块能崩碎钛合金假牙的超级硬骨头。多年以来,阿保机拿这支部队实在是什么辙都没有。  等李存勖派周德威灭了刘守光,就让自己的弟弟李存矩担任新州团练使,总领这八个军州。目的一来是分周德威之势,省得以后尾大不掉;二来当然也是要防备日渐强大的契丹人。这个主意应该说是很好的,可最终却因为所托非人,让山北八军落入了契丹人之手。  当然,事情也不能全怪李存矩,起因还是因为中原内乱。  李存勖在李克用死后继承了晋王的地位,打出旗号要恢复大唐,跟篡位登基的朱家父子死磕,双方连年爆发激战。  唐天祐十二年(公元915年,唐哀帝死后,李克用仍然坚持使用天祐的年号,李存勖把这个年号保持到了自己称帝为止),李存勖跟后梁左龙武统军刘鄩之间为争夺魏博镇爆发了激战。  刘鄩是后梁著名的智将,有“一步百计”之称。他知道李存勖这小子毛儿嫩,做事轻率,又自以为是军事奇才,必然会亲自来窥伺自己的部队情况如何。就在经过实地考察以后,他认准了李存勖的必经之路,在魏县一条河边设下埋伏,在河边的乱树丛里藏了上万精兵,等李存勖率人马渡河的时候突然杀出。  李存勖此来只领了几百卫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刘鄩的大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当然他这种军事奇才是不会害怕的,不过眼看自己部队太少,包围不了敌人,全歼大概也没什么指望。对于这种滥仗,李存勖是不屑于一打的,所以他把自己的卫兵留下跟敌人周旋,看看有没有取得史诗式胜利的希望,自己撒丫子先跑了。他跑以后,他的卫兵们看获胜太难,史诗不是谁都能创造的,也就只好全部战死了。  此战以后,李存勖觉得魏博镇也没什么好玩的,连夜跑了回去。刘鄩则乘胜率军进逼太原。  经过这次没有成功歼灭对方的战斗,李存勖认识到了人数优势在战斗中还是很有作用的。认识到这个普遍真理以后,李存勖再看自己手里的兵就觉得有点不够了。同时他觉得刘鄩这种得理不饶人的行为让自己极端鄙视,所以他决定,请自己的弟弟李存矩来,一来带兵给自己站脚助威,二来跟自己一起鄙视刘鄩。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存矩跟自己哥哥当然没话说,立刻着手组织部队,很快就从山北八军中挑选了几千精锐出来,然后借口军马不足,让当地老百姓交马。  那时候,连年打仗,军马算是消耗品,数量奇缺,据说当时即使在原本出马的山北地区,也得用十头牛才能换到一匹马。这个命令一出,好多家庭被逼得倾家荡产。  他征集来的部队也是山北八军的当地人,就算自己家没被逼着交马,看见邻居们哭天喊地卖儿卖女,多少也会兔死狐悲,再加上中原战况非常激烈,大家又受了“李存勖中埋伏单骑败北”“刘鄩那老东西很不好对付”这一类小道消息的蛊惑,觉得此去九死一生,没一个人愿意南下。  就这样,李存矩这个倒霉孩子都不知道安抚一下士兵,反而在进军路上显露出了自己乃是个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的本色。遇到前来会合的寿州刺史卢文进以后,不知怎么的突然觉得卢文进的小女儿非常对自己的胃口,马上向卢文进提出,要娶他女儿给自己当小妾。  卢文进本来是刘守光帐下骑将,也是武人出身。刘守光败亡的时候他看风向看得准,抓紧时间投降才得到的寿州刺史宝座。这种上阵砍人脑袋的大头兵出身的人,一般不会容忍别人强抢自己女儿当老婆,更甭提当小妾了。可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李存矩不光比他官大,还是现管着他的顶头上司,实在无法违抗。于是卢文进就动了歪心思,鼓动李存矩手下的士兵造反。  李存矩一心等着卢文进双手送上美貌女儿给自己暖被窝,谁承想美貌小姑娘没等来,拎着大刀片子的粗壮汉子冲进来无数,来不及出声,就被砍成了肉片儿。  一旁观察形势的卢文进眼看李存矩被杀,赶紧冲出来抱着肉片儿号啕大哭道:“女婿啊女婿,你这是咋了,俺还没把女儿送过来,你咋就成肉片儿了?想吃涮锅子也不用这么着急吧?你这让老夫如何是好啊?晋王知道你就这么死了,老夫给你陪葬不算啥,可怜这帮当兵的都要被砍头啊。”  李存矩手下的士兵一听,还真是这么个理儿,晋王李存勖知道弟弟被杀了,肯定要杀人泄愤,赶紧一起问卢文进:“卢老,您看事情已经这样了,咱下一步该咋办啊?”  卢文进抹了抹眼泪,站起来说:“那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了,一条,大家自己把脑袋砍了跟晋王赔不是,看晋王能不能原谅咱。”  士兵们一听,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说:“砍了脑袋以后拿啥吃饭,拿啥喝酒啊?这个提案不批准,还有一条路是什么?”  卢文进说:“那就只剩下造反了。要是能夺下山北八军,咱爷们儿干脆就在这乱世里自立为王也不是不可以。问题是,鸟无头不飞,蛇无头不走,谁来领这个头儿啊?”  士兵们一听,一起表示:“您这不是废话吗,咱这帮人里,除了您,谁还能领这个头儿?就您来吧。”  就这样,卢文进率领原本要去太原鄙视刘鄩的部队造了反。虽然他搞宣传工作的本事不错,可打仗就比较外行了。先进攻新州碰了一鼻子灰,回头进攻武州又是啥都没捞着,眼看师老兵疲,粮草用尽,他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投靠阿保机,当了引外族入侵中原的铁杆汉奸带路党。  阿保机得到此人,简直如同皇太极得到洪承畴,从此对山北八军的强弱虚实了如指掌。就是因为有这个人存在,他才最终下定决心要南下跟中原人抢地盘。过去投奔塞上游牧民族的,全都是普通老百姓和活不下去的读书人,这些人给阿保机种地,教阿保机搞契丹集团私有化,把选举制可汗变成世袭制皇帝在行,帮阿保机整人也是把好手,可打仗就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了。自从有了卢文进这个职业军人来投靠,阿保机又学到了不少先进军事知识。  比如说,过去契丹人南下,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劫。面对中原人建起的城墙,他们是老鼠拉乌龟——找不到地方下嘴,只能寄希望于守城官兵害怕逃跑,逼急了也只能“蚁附攻城”,拿人命往上填。  卢文进来到草原上以后,就把像什么挖地道毁城墙啊,造攻城车挡箭啊之类的,中原人自己怎么对付土围子的办法全都教给了契丹人。  有了此人相助,阿保机自觉如虎添翼。当年在结束了军事大游行,锻炼了年轻人以后,他立即领兵东进,围攻山北八军中的振武军。  振武军的治所在朔州,这里自古就是中原政权和游牧民族争夺最激烈的地方,当初还叫马邑的时候,此处就曾多次爆发激战。  镇守此处的是李克用的一个干儿子,也就是晋王李存勖的结义兄弟李嗣本。面对契丹三十万大军的围攻,李嗣本刚开始的时候一点没含糊,以为契丹人还像过去一样只会蜂拥而上爬城墙,自己稳坐在城头观山景,顺便射几箭就能射死一大批。他哪儿想得到契丹人已经学会了怎么对付中原土围子,又是挖地道又是上攻城车,弄得好不热闹。  眼看敌人学会了新技能,战斗力升级,李嗣本除了拼力死战,实在别无他法。本来城里兵就不多,三下五除二就消耗殆尽。原本守城的一方还可以征发城中百姓上城帮忙,可惜李嗣本这人是个很单纯的军人,脾气急躁,没能跟当地势力搞好关系,到这时候没有多少人肯帮他,最终李嗣本力尽被擒,八个儿子里有四个跟他一起就义。  眼看新学到的技能如此好用,阿保机喜出望外,领着部队乘胜进攻山北八军剩下的几个州城。到当年十一月又攻下了五座州城,全都是依靠新掌握的军事技术。  围攻蔚州的时候,挖地道的部队活儿干得太顺手,干脆把整个城门连着敌楼一起刨塌了,弄得在他军中围观打酱油的梁、吴两国使者还以为发生了超自然事件,咂舌不已。  十二月,山北八军剩下的部队眼看援兵不至,自己独木难支,也投降了阿保机。到此,几百年来一直是抗击外族入侵最前沿阵地的山北地区完全沦陷。  山北八军是背靠燕山山脉的汉人控制地区,就在今天的山西大同到河北张家口一带,是中原人依靠燕山山脉建立的重要军事基地,此处一失,中原地区的北方屏障没有了,中原这个美丽的姑娘,身上最后一块蔽体的衣物也被契丹人夺去了。  历史上总说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可假如说石敬瑭做的是十五的话,那初一就是卢文进干下的。中原自古英烈辈出,中原儿女在保家卫国的时候也有足够的勇气和战斗力,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异族能占到华夏民族的便宜。华夏民族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外来的侵略者,而是甘心给侵略者当走狗,靠给侵略者带路爬上高位,帮助侵略者奴役自己同胞的汉奸。  好大的一座城  本来向卢文进学习先进军事技能的时候,阿保机多少还有点怀疑,对当地老鼠挖坑和弄几块木头钉成攻城车这些招数是否好使有疑问。可此时眼看一出手就把过去总也整不下来的山北八军全都吞了,立刻觉得新学的这几招儿够使了,从此自己可以把中原所有土围子视为无物。只要自己大军南下,别说占领幽州,就连青春年少时立下的功盖汉高祖刘邦也不是什么难事。  神册二年,急不可耐的阿保机等不到秋收,违背农时在春天兴兵,大举雄兵三十万南下,想要占领幽州。  幽州节度使周德威过去根本没把契丹人看在眼里。在他看来,这帮游牧民族的部队全都是牧民临时转职来的,比中原农民兵还要业余,无论怎么胡吹大气,战斗力也有限。当然游牧民族有马,打仗的时候来去如风,眼看有便宜才肯交手,看风向不对,集体跳上马背就跑,跟这种部队进行野战的确比较头疼。  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契丹人占据了山北八军的州城,自己放弃机动力,这回周德威觉得自己有便宜可占了:他出兵,契丹人守城的话,那叫契丹人之短对他周德威之长,不守城干脆逃跑,那收复山北八军的功劳,他周德威想不要都不成。  所以在这一年初,他也大聚幽州、并州、镇州、定州、魏州五路兵马,出居庸关向西,想夺回山北八军。  双方的部队在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以东遭遇到了一起。  本来周德威以为契丹人见到自己的大军肯定会像以前一样,跳上马背掉头就跑,可让他惊讶的是,契丹人这次好像没打算逃。虽然有点出乎意料,但周德威还是很高兴的,他认为这批契丹人的统帅脑袋不是让蹄子踢过,就是让屁股坐过,总之肯定是不好使。为了抓住战机,他马上排开阵势准备跟契丹侵略者决战。  可这一次,周德威实在是小瞧了阿保机。阿保机此次南下兴兵三十万,这支部队可不再是完全由过去契丹人那种拿起弓来就算的兼职军人组成的了。  诸弟之乱让阿保机再次深刻体会到了“枪杆子里边出政权”这句话的深刻意义,为把军队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他在过去“挞马”的基础上组建了“腹心部”。刚开始这支部队只有两千人左右,后来为了加强控制逐渐扩编,达到几千人规模。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能征惯战的强兵猛将,而且由绝对忠于阿保机本人的将领统帅,确保只要阿保机喊一嗓子“枪在手”,大家绝对跟他走。同时,述律平从降兵降将中挑选精壮组建的属珊军,战斗力也不可小觑。  周德威实在没想到,自己随便出一回兵就能遇到战斗力强大的契丹精锐部队出场演出,措手不及之下被打得大败。  部将中李嗣本的儿子李武八(大概是老八吧)也战死了,只好在交了三万多兵马的演出参观费之后承认失败,一路败退回幽州城闭门自保。  中原人自古就是东北亚地区最强悍的战士,要不也不会雄踞最富饶的中原地区。阿保机虽然组建了职业部队,但跟中原强兵碰上,即使占了对手不了解自己实力的便宜,也是杀敌三千、自损八百。所以此战之后,损失也相当大的阿保机只好停军休整,只派述律平的弟弟萧阿古只为大将,铁杆儿好兄弟耶律曷鲁为先锋,跟在周德威屁股后边越过长城防线,杀入燕山以南地区,想看看有没有什么便宜可占。  周德威虽然吃了料敌不明的亏,到底是唐末时期的名将,虽败不乱,一路退兵的时候早派人四处传令,让各地坚壁清野,不给契丹侵略者可乘之机。  萧阿古只和耶律曷鲁俩人领着大军在燕山山脉以南玩儿了把武装大游行,什么便宜都没捞着,眼看各地防卫森严,只好撤出长城一线跟阿保机会合。  阿保机看萧阿古只和耶律曷鲁一无所获,觉得自己大举南下,要是跟中原兵马硬碰了一家伙以后什么便宜都没捡着就回去,那绝对属于得不偿失,这种不会做买卖的行为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为了能收回这次出兵花出去的启动资金,他很快结束休整,率部进兵幽州城下,打算拿下这座自己梦想了很多年的大城市,把城里的金子银子装满自己的袋子,抓城里的美貌女子来给契丹勇士们焐被子。  本来在阿保机心中,中原人的土围子都是相似的,既然朔州和蔚州能靠挖墙角拿下来,那幽州也必然适用这个普遍真理。可到了幽州城底下,抬头展目观瞧,他才发现:哎呦我去他个令堂的,这么老大一座城,让哥哥我怎么打啊。这城墙的墙角也太厚了吧,让老子的儿郎们怎么挖啊?  幽州城这种中原人经营了多少代的雄城,实在跟他过去打下的那些土围子有巨大的不同。不过来都来了,要是不放个屁扭头就走,那阿保机这个脸可就丢大了。所以大家只能在幽州城下安营扎寨,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奇迹发生,比如闹个地震把城墙震塌,或者闹个火山爆发把幽州城埋了啥的,这一围就是几个月。  阿保机领兵入关的时候已经是农历四月份了,也就是公历5月底6月初的样子。这一围不要紧,阿保机这才知道,原来燕山山脉南北温差这么大。从他入关开始天就越来越热,手下契丹兵生病的也越来越多,阿保机自己也热得恨不能把身上皮再脱下一层来。最后熬到农历六月,差不多就是三伏天的时候,阿保机“大圣”实在是在这个炼丹炉里待不下去了。  可仗已经打了,人也死了不少,幽州城围也围起来了,要是就这么灰溜溜地撤兵出塞,他阿保机的脸上实在挂不住。眼看幽州城下天热得受不了,再过些日子,家里的庄稼就要熟了,也等着大家回去收割呢。地震火山啥的奇迹又不给他面子,迟迟不肯发生。逼得阿保机这个军事冒险家祭出了神秘主义这个最后的法宝。  在某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日子里,他假装领人到幽州城下视察军情,转了几圈以后,突然倒吸一口凉气。手下擅长凑趣的小弟们赶紧问:“大圣因何倒吸凉气?难不成您是牙疼?”  阿保机摇了摇头说道:“我说我会‘望气之术’,你们信不?”  小弟们心说:别扯淡了老大,您这辈子是马背上拉弓抡大刀片子的主儿,要是说您会喝风之术我们倒信,望气这玩意儿那是算卦的骗子们的看家本事,您怎么也跟我们来这一手呢?可既然老大开口说了,马屁又是大家的重要本职工作之一,大家也只好答道:“信啊,老大,我们当然信了,您的本事赛过张天师,不让李铁拐,看见什么了,您说吧。”  阿保机看小兄弟们如此识相,心里那叫一个感激啊,觉得再让弟兄们在这个闷炉里当烤鸭子实在不合适,声言道:“我观幽州城中‘有气如烟火状’,大概也许可能说不定是有某个未知的神仙哥哥姐姐在里边把守,所以‘未可攻也’,咱们大家还是哪凉快哪儿歇着去吧。”  大家伙儿又看了一眼幽州城的方向,心说:您单捡人家做饭的这个点儿来,看不见烟火状神马的浮云那才叫有鬼了。城里有没有未知神仙姐姐存在咱不知道,再过一会儿人家集体开饭是一定的。不过一来揭穿老大的马屁违背众小弟的职业道德,二来“凉快”这俩字对大家吸引力太大了,这才明白原来老大最后的意思是在这儿等着呢。大家感激得连忙点头称是。  阿保机看大家都支持哪儿凉快哪儿歇着这个建议,立即下令班师退回关外,不在这个炼丹炉里当石猴。  不过眼看敌人无力出战,只能困守孤城,就这么走了他又实在不甘心,临走之前他问手下众将:“我打算留卢文进领兵在这里继续围困幽州城,你们有谁愿意跟他一起留下,上前一步走。”  大家一听都怕了,心说:不是已经看见神仙姐姐的浮云,决定哪儿凉快哪儿歇着了吗,怎么又出这个幺蛾子?谁也不愿意留,全都后退一步走。唯独耶律曷鲁正忙着扮演大内高手,站在阿保机身边抱着大刀片子装酷,一下没反应过来,还留在原地。  阿保机一看,太感动了,心说:这就叫路遥知马力了,关键时刻还是得看我这位老哥们儿的。拍了拍曷鲁的肩膀说:“嗯,堂哥,你很有魄力,我看好你哦,留下来接着享受桑拿吧,弟弟我走先了。”  曷鲁心说:你们这不是摆明了坑爹吗?可已然如此,也没有别的辙,只好一脸黑线地跟卢文进一起留下了围困幽州城。  就在契丹大军拔营撤退的时候,有俩人悄悄离开了大军,钻进了幽州城。这俩人就是阿保机二弟耶律刺葛和他的儿子耶律赛保里,他们爷儿俩自从诸弟之乱以后在阿保机身边一直备受排挤,觉得自己在契丹人部落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这时候趁着大军北归,大家乱作一团的工夫,不如干脆叛逃到幽州城中,宁可留下来享受每年几个月的免费桑拿也不愿意再回去了。  对晋王李存勖来说,幽州是自己的地盘,阿保机又是自己父亲点了名要对付的仇人之一,阿保机进攻幽州他是一定要出兵的,唯一困扰他的就是出兵的时机。  当时在他帐下,很多人都认为,从历史上看契丹人南下从来都是来打酱油的,目的最多是抢粮食、抢钱财、抢人口,不会当真占据地盘。就算是现在阿保机手下有了卢文进那个大汉奸,学会了攻城的技术,可幽州那种雄城绝对不是卢文进手里三脚猫的把式能对付得了的。契丹人打仗又没有带粮草的习惯,喜欢就地征集,说白了就是抢。这次他们来是春天来的,要等秋收还要过很久,只要时间一长,他们没有吃的自己也就要退兵了。等他们退兵的时候再随后追杀,付出代价小,占的便宜多。所以多数人都不支持立即出兵,建议过些日子再看。  只有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跟别人意见不同。他跟李存勖说:“周德威从你爹在的时候起就是咱家的忠臣,这么多年来打仗一直冲锋在前,功劳大大的,苦劳更是高高的。现在他被困在幽州也是为咱们守土,咱们要是不麻溜着去救援,那以后你在众小弟面前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别人胆小不敢去,我去就是了,你给我五千兵马,我去会会阿保机那个小人,死我也要死在幽州城下。”  李存勖原本只是在犹豫要不要跟阿保机硬碰硬,这时候听李嗣源说得慷慨激昂,也鸡血上头了。虽然他自己还在跟梁军打仗实在走不开,但还是立即下令出动七万大军,由李嗣源和李存审率领去解幽州之围。  大军到达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以后,李嗣源和李存审两人商量了一下,觉得要是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向幽州方向推进,那免不了要和围攻幽州的契丹兵马爆发激战。  契丹人以骑兵为主,要是在平原上两军遭遇的话,用不了多久契丹兵马就会利用机动力优势大举聚集起来围攻以步兵为主的晋军。到时候被契丹铁骑一冲,这点兵马估计全都得歇菜。  俩人决定还是要悄悄地顺山沟里摸过去,辛苦肯定是要辛苦得多,可不会太早被契丹人发现。就算被发现了,骑兵在山地地形上发挥不了机动力优势,大家也不用怕。  于是,李嗣源跟自己的养子李从珂率领三千精锐部队当先开路。李存审则率领大队随后而行,大家一起钻进了山沟沟。  耶律曷鲁和卢文进果然没有料到晋军援兵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从山沟子里钻过来。李嗣源率领的先锋一直逼近到距离幽州只有六十里时,才被契丹的警戒部队发现。虽然契丹人试图阻截李嗣源的部队,但山地确实不适合骑兵发挥战斗力,反而是晋军的强弓硬弩更有优势,被李嗣源连续冲破几道隘口,一路直冲到了出山的山口处。  不过契丹人的机动能力可真不是盖的,很短时间内,还没等李嗣源到达山口,他们就在山口处聚集了近万部队,此时已经在山口列阵等着李嗣源他们了。眼看敌人有防备,李嗣源的部下都知道自己的皮没有箭头硬,脑袋没有刀口结实,多少有点害怕。  李克用组建的晋军在中原大乱时期就是著名的劲旅,李嗣源在晋军中又是个出了名的勇将。他手下有五百亲兵号称“横冲都”,这个名号可不是说他们是属螃蟹的喜欢横着走,意思是说他们跟敌人作战的时候能在敌人的战阵中横着走,您想想这家伙得多横吧。  当初梁、晋之间爆发著名的柏乡大战时,这位爷曾经率领自己的“横冲都”在后梁军大阵的千军万马之中杀了几个来回,冲回本阵的时候身上被敌人射得跟刺猬一样,就这样胳肢窝底下还夹了俩活捉的俘虏回来,根本就是个赵子龙式的人物。  他手下的兵马害怕,他可是压根儿没当回事。当下领着自己一百亲兵杀进了契丹人的阵中,在契丹大阵中连冲了三个来回,一边冲一边喊:“你们这帮蛮夷都是软蛋,不是老子的对手,叫你们那个狗屁天皇帝阿保机出来会我!”  阿保机早就哪儿凉快哪儿歇着去了,契丹人找不来阿保机,当然没有人能会得过李嗣源。眼看自己的阵形被这个野蛮人冲得七零八落,契丹人愤怒了:哥们儿,我们这儿打仗呢,你有点素质行不行啊。哪儿有你这样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一通乱冲的,就你这个德行还好意思说我们是蛮夷呢,你自己才是野蛮人好不好?大家觉得跟这个野蛮人打仗有失身份,干脆甩开李嗣源前进了,当然是转了个一百八十度以后才前进的。  耶律曷鲁本来就不愿意继续留在这里蒸桑拿,听说晋军派了个野蛮人来给幽州解围,该野蛮人最大的爱好就是拎着铁槊在对手阵里乱冲,谁敢往前凑就把谁往马下捅,更是觉得继续留在幽州城下属于给自己找不自在,干脆借口晋军援兵大集,自己兵少难以抵挡,也撤回了燕山以北。  阿保机建立契丹帝国之后的第一次入侵中原,就此无果而终。  走有契丹特色的汉化道路  在幽州城下被雄伟的城防工事震撼到了以后,阿保机默默退回塞上,认识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觉得自己只有坚持走有契丹特色的汉化道路才是真正的出路。  为此,他在契丹人中开始了又一轮改革和建设工作。  想要搞改革、搞建设,先要有个和平安定的大环境,不然的话,您这儿正抓生产呢,那边敌人大军杀过来了,这生产是搞还是不搞?可摆在阿保机面前有个很现实的问题,他身边的环境实在说不上太平。  一来,他刚刚跟晋王李存勖闹掰了。其实他跟李存勖不是因为他率部南侵、夺取山北八军、围攻幽州城才掰的,也不是因为跟周德威打嘴仗才掰的,而是早就掰了。原因还是因为诸弟之乱,当然跟后梁的挑拨离间也有很大关系。  虽然李克用死的时候把阿保机当成了仇人,但在听说这位同样出自草原的豪杰去世的消息后,阿保机还是着实唏嘘了一阵子,曾派使者到太原去吊唁他,并祝贺李存勖继承晋王宝座。  当时,年纪轻轻的李存勖大概也颇为感慨,很是被阿保机对自己父亲的深情所打动,进而觉得阿保机这个人应该没有父亲说得那么坏,他不配合父亲出兵也许真的是有难言之隐,就算不能完全原谅,起码他也应该属于还可以教育好的失足同志。因此,在当上晋王的第二年(公元909年),李存勖就向阿保机提出,想借兵讨伐后梁朱家。  阿保机虽然跟李克用惺惺相惜,可他这种人绝对是能把私交跟国事分得清清楚楚的。即使李克用在世的时候,他都不肯为那个一起喝酒喝到抱着膀子叫亲哥的大哥出力,这时候连李克用都死了,剩下个小屁孩儿口出大言,开口就要兵马,阿保机当然不会答理他。更何况,就在这一年,后梁皇帝朱温还派了个叫郎公远的使者来跟阿保机套交情。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人家大老远地拎着土特产啥的堵上门来拍马屁,阿保机要是再愿意派兵跨越千山万水去为李存勖火中取栗就有鬼了。  这以后阿保机自己身陷诸弟之乱,跟几个弟弟打得不亦乐乎,李存勖出兵剿灭刘守光建立的后燕时,自然也分身乏术。  其实要说起来,当时如果不是因为内乱,单从阿保机本心来说的话,他绝对是愿意给李存勖帮个忙的。一来,刘守光跟他也有宿怨;二来,趁着李存勖跟刘守光死掐的当口,他要是出兵南下的话,说不定能提前几年占领山北八军,对契丹的发展可大有好处。不过既然闹了内战,这种“如果”也就没什么可提的了。  这时候两边仗也打了,人也死了,说什么也晚了。李存勖怎么防备阿保机不说,阿保机当然也得防着李存勖。  不过,契丹人百战立国,对和平的理解显然要比很多只图偷安一时、得过且过的中原王朝要深刻得多,明白能战方能和的道理。觉得与其靠一张随时可以撕了擦屁股的废纸上写俩字当和平条约,不如双方武力上见分晓。与其组织防御提心吊胆等着敌人进攻,不如干脆打他娘的让敌人提心吊胆去。  所以,阿保机采取的“和平策略”,是任命当年曾经造过自己反的弟弟耶律安端为惕隐,率领本部兵马“攻云州及西南诸部”,让敌人去承受军事压力和战争带来的损失。  安排好了对南方的军事“防范”工作,阿保机开始着手搞建设。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起因当然是因为见过了中原人的幽州城。  阿保机自从出生以来一直在北方草原上纵横驰骋,也曾南下到云州去见识过中原人物,早年组织契丹人南下打劫的时候也见识过汉人的城市。不过那些“城市”基本都是汉人在燕山山脉以北修建的,以驻扎军队、防范草原民族入侵为主要目的的军事要塞型城市,规模也不大,差不多就是个土围子。跟契丹人扎个篱笆糊上泥就算是城墙的建筑比,算得上既有规模又有气派了,可要是跟幽州这种唐朝全盛时期建设起来的大城市比,他过去见过的“城”实在就有点不上道儿了。  据说唐代兴建的幽州城南北长九里,东西宽八里,周长大约三十二里。这里的“里”是唐里,折合现在的长度大约360米左右,算下来,这座城的周长大约有11.5公里,面积大约相当于明代北京城的一半,可见其规模之大。  这座城的城基是石头的,后来辽代的南京城就是在此城基础上重修的,沿用了过去的城基。据说到解放前三十年代的时候,宣武门外还有此城的遗址,见过的人还说“城砖坚固,石基如新”,也可想而知此城有多坚固。  对付这种城墙,中原人可以造云梯车、巢车送士兵上城作战,可以用投石车、冲车、轒輼车对付城墙,还可以修“鱼梁道”攻城。阿保机攻城上的能耐不是自带技能,是半路出家跟卢文进这个半瓶醋学来的。挖个地洞、扔俩飞钩、弄点长梯子这些个东西好学,太高级太先进的技术兵器就掌握不来了,他在幽州城下可没少吃亏。  羡慕和虚荣,永远是人类重要的前进动力,见识过这种死磕也磕不下来的大城后,再回过头去看自己当初修建的龙化城,阿保机就觉得要多土有多土,要多寒酸有多寒酸,恨不得一脚踏平了省得丢人现眼。  旧的看不过去,当然就得盖新的,契丹人最专业的建筑师只能盖出土围子来,建城这个活儿也只能麻烦汉人。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就被阿保机交给了手下一位得力的汉人俘虏,此人名叫康默记。  此人是过去阿保机南侵的时候抓到的战俘,过去是“蓟州衙校”,职务大概相当于现在某地级市武警队队长,算是个地方上的小武官。当然古代的地方武官本身兼有司法职责,他对法律也比较熟悉,所以刚投降的几年里,他一直在阿保机身边主抓司法工作。  当时的契丹人还没有成文法,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而且契丹人的民族习惯跟汉人有很大不同,照搬汉人的司法制度肯定也是行不通的。道理就好像我们这里重婚犯法,别说娶俩老婆,包二奶构成事实婚姻都可能判刑,到了阿拉伯国家,您要是因为某人娶了第二房抓人家,谁都不会服一样。可事实证明老康是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才,他主管法律工作的时候,无论对犯人做出什么判决,犯人自己都会觉得自己是罪有应得,没有喊冤的。  既然老康在司法工作中显示了自己的能力,本人又是军职出身,而城墙这种东西最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军事防御上,阿保机就把修建自己第一座都城的重担压在了老康的肩膀上,任命他为“版筑使”,也就是契丹帝国首都城市规划总设计师。都城的地址就选择在了过去的西楼所在地。  其实人的地位这个东西很奇怪,很多时候,一个人有多大能力,表面上你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等他到了适合自己能力的地位上,他的能力才会真正展现出来。  汉人的历史上这样的人就出过不少,比如秦国的百里奚吧,这位爷在虞国当大臣的时候,国家都让晋给灭了,本人被抓当了奴隶,最潦倒的时候,吃饭都得坐在牛车底下。等到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买回去,任命他为上大夫之后,他却能帮助秦穆公把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的落后诸侯国,建设成举足轻重、能影响天下大势的强国。康默记的情况也有点类似,就因为他被抓的时候身份低微,阿保机没看出他的能耐来,让他屈身在自己身边当了好几年文秘。要是阿保机早看出老康在土木工程上的本事的话,只怕就不用等卢文进了。  虽然老康建起的这座城市,哪怕是按照当时的标准来看,实在也不太符合它“都城”的身份,但就当时契丹帝国的国力,和契丹的建设能力来说,大概已经是达到极致了。这座城周长有二十七唐里,比幽州城还小了一号,分为南北两部分,北边是“皇城”,其实就是贵族聚居区。  古代中国人建城,一般都喜欢把高档社区规划在城市的北部,这个习惯大概跟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关。在中国境内的绝大多数地方,风是从北边吹过来的,水也是自西北流向东南。大概没有哪个上流社会的人喜欢整天闻别人臭脚丫子味,也没有谁会喜欢对着别人在上游刷过马桶的小河吟诗作画,实在太影响意境了。  所以皇城最北边是“大内”,也就是阿保机他们一家人住的地方。从大内的南门口有条大宽马路直通到皇城南门,马路两边就是契丹帝国的各部委办公所在地,当然契丹贵族们的住宅和寺院等“上层社会”的建筑也都在这一区域。  皇城的南边就是“汉城”,除了给契丹老百姓和汉人居住以外,城市的生活功能区也在这里。因为功能比较多,这里的规划比较复杂一点,有十字路口了,从皇城南门一直延伸下来的南北大街和东西横街在十字路口交汇。这一区域包括了各种作坊、商铺,接待外国使节的驿馆也在这里。  这座都城是在契丹人百战立国之初建立的,保持了相当强的军事色彩。除了在城墙外边有突出墙外的马面堡以外,东西横街两头还各有一座起防御、瞭望作用的高楼。  其实很多人对中国城墙防御的理解是有误区的,觉得中国古代没有棱堡。其实马面堡的功能差不多就相当于棱堡向外突出的部分,这种防御设施在曹魏时期就开始出现了,而且从来没有消失过。明朝戚继光主持修建的金山岭长城有向外突出的支墙,起到的也是相同的作用。只不过在中原地区,绝大多数时间里处于太平年月,城墙的功能更主要是用来防盗,当然也就没必要花那么大力气去修马面堡。  现在很多人对城墙的认识是从故宫城墙来的,因为故宫城墙四方四正,就觉得中国古代的城墙都长那个德行。可实际上您琢磨琢磨,仗打到紫禁城墙根儿下边了,还有接着打的必要吗?  这个时期契丹人动员能力强,有了什么事大家一起上手,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康建的这座城也不算复杂,所以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得挺顺利,大概三个来月的工夫,城墙就粗具规模了。  虽然城内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还有很多功能性建筑没有开工,城防工事也没有全部完成,不过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以后,老康还是兴高采烈地向自己的皇帝陛下报喜,请阿保机百忙之中抽个空视察城市建设工作。  虽然这座城比幽州城的周长短了将近百分之二十,不过在阿保机看来,这座城已经算得上天下雄城了。眼看自己的小弟顺利地完成了这一史诗式的城市建设工作,阿保机非常高兴。高兴之余,他想起来,既然自己已经是皇帝了,又已经修建了自己的都城,那么作为一个文明人的皇帝,他要在都城里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契丹人民的文化生活。  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主意了,不过当老大比较辛苦的一个地方就是要经常想办法跟小弟们沟通思想,看看哪个小弟跟自己在精神上有更多共鸣。所以他没有直接下令,而是用咨询的口气问小弟们:“我既然已经是皇帝了,那这个世界上没人再有资格给我当老大。可人在世间,总还是要找条粗腿抱一抱,要不然心里不踏实,我琢磨着咱该在城里修建寺庙,祭拜神灵。你们觉得应该先修谁的庙啊?”  契丹人过去信奉的是原始的萨满教,可随着社会逐渐发展,萨满教那种过分原始的教义已经开始不符合契丹人日渐开阔的眼界了。就算大家不喜欢萨满教,这么多年信下来了,也不能说不信就不信。只是当年神速姑伙同耶律刺葛作乱这件事,让萨满教直接沦为了擦鞋布。您想吧,要是一个神仙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谁还拿他当回事啊?  有唐一代,佛教极为兴盛,很多契丹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这时候阿保机问下来了,好多人想也没想,直接回答说:“那还用问嘛,佛法无边啊老大,当然是先盖佛寺了。”  阿保机是“大圣大明天皇帝”,怎么着也跟“大圣”沾边,听了这话大概想起五行山下的艰苦岁月了,摇了摇头不说话。  还有人信了中原的道教,就说应该修道观,“大圣”大概是想起炼丹炉跟哮天犬来了,还是摇头不说话。  这时候,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倍看别人的提案都没能对上老爸的心思,有点明白老爸是什么意思了,站出来说:“神马佛啊道啊,我看都是浮云。道教要是够牛,怎么会被外来的和尚抢了饭碗呢?佛再牛,大唐武宗灭佛的时候也没见着他自己出来帮徒子徒孙们一把。只有孔夫子那老家伙,这么多年来一直被人捧着供着,天下再怎么乱他也没断了香火。可见要说牛,还得数孔子,我觉得咱还是应该先从孔庙修起。”  阿保机一生一直是以汉人自居的,他对儒家自然也跟所有的汉人一样推崇,其实他等的就是这句话。这时候看到自己的儿子在这个问题上跟自己想法一致,觉得自己后继有人,非常高兴,他立即下令修建孔庙,并让长子耶律倍每年春秋两季率领百官祭拜孔子。  当然,中国人全都是泛神论者,觉得天下的神仙都不能得罪,最起码多个朋友多条路,靠山再多也不嫌多,阿保机也不能免俗,在兴建孔庙的同时,他也觉得再找俩靠山不算多,答应了大家修建佛寺和道观的请求。  到了神册四年(公元919年)秋天,整个新首都的建设工作基本上宣告结束,孔庙、佛寺、道观也都盖好了。阿保机决定搞个隆重的仪式,庆祝首都落成,仪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参拜庙宇,请各位神仙老大入驻。泛神论者的阿保机为了显示自己没有过分厚此薄彼,在自己参拜孔庙的同时,让皇后述律平和太子耶律倍分别去跟如来佛祖和太上三清搞联欢。  创立文字可没那么容易  随着契丹帝国逐渐走上正轨,阿保机决定把自己另一个多年夙愿也抓紧实现一下,他想要建立契丹文字。  契丹人一直没有自己的文字,过去没有正式的国家组织结构,凡事靠各位瓢把子碰个头,商量一下做决定,没有文字问题不大。可随着契丹帝国的建立,契丹人的社会组织越来越复杂,生活中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很多事需要留下成文的资料。要不然开完常委会过仨月,当初定的是什么精神大家就可能想不起来了,或者借口想不起来了不认账。  这还都是神仙打架的事儿,老百姓过日子对文字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别的不说,没有文字,借条都没法写,弄不好就要出“你说这是你的,叫它一声看它答应不答应”这种事。  这些年来随着通过各种途径并入契丹部落的汉人越来越多,汉字逐渐在契丹人中推广开来,已经开始有人按照契丹语的读音用汉字来书写文献,这件事让阿保机觉得比较不痛快。无论怎么推崇汉文化,毕竟他也还是个契丹人,总希望自己国家的事情能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字书写下来。  在新首都建设工作基本完成收尾以后,他就挑了两个学问最大的大学问家负责做这件开天辟地的工作。当然,契丹人的字一定要契丹人自己来创造,这俩大学问家都是阿保机本族的族人。  老一辈的契丹人多半都只会抡刀子拉硬弓,斗大的字能认识一石的都有限,实在干不来这个活儿。阿保机自己的水平应该还行,不过他没那么多时间,所以负责这个重要工作的两个大学问家都是阿保机的子侄辈。一个叫耶律突吕不,是当年那个设计杀死狠德的耶律蒲古只的孙子;另一个叫耶律鲁不古,也是阿保机的族侄。  年轻人办事有冲劲儿,几个月的工夫这俩小字辈儿就一举创造了三千多个契丹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在汉字的隶书文字上通过加减笔画和更改字形而来的。眼看孩子们干活儿干得如此利落,阿保机当然满意,立即下令推广。  不过,文字这个东西可不是谁一拍脑门儿就能造出来的,汉字发展几千年,到现在还有的字有音无字,有的字有字无音,有的字形意不合,实在称不上完美。靠两个契丹毛头小伙子几个月时间整出来的这套字,一经实际使用,问题就出来了。  这两位小爷图省事,把契丹语中所有的字音,有一个算一个,拿改造过的汉字表达,说穿了就是仅仅为契丹语言标上了发音而已,和过去用汉字书写契丹语的做法本质相同,换汤不换药。这种字叫“表音字”,现在韩国和朝鲜使用的“彦文”字就属于这种字。这种字的最大问题是遇到同音字就可能说不清楚事,最简单的例子,我写“汉字”,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如果写成han zi,那您知道我说的是“汉字”“汉子”还是“汗渍”吗?  这都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要命的是契丹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发音方式跟汉语有很大不同,简单地套用汉字的表达方式,单个字和词的问题还小一点,写出来的句子就可能根本读不流畅,句子越复杂问题就越大。  这个就更容易理解了,学过英语的人,好多都有拿中文给英语单词标读音的经验。大家可以想想,把“English”标成“英格累室”可能还说得过去,可要是把“I can speak English”读成“爱侃斯比克英格累室”,英国人听了大概就要撞墙了,别说听不懂,就算侥幸碰上个大脑自动过滤、翻译能力强的听懂了,估计人家也会非常无奈地告诉您“You can speak English, I can't speak Chinglish”。  这套文字一经推广,马上就暴露出无数问题。其实如果再过些年,等契丹人中认识汉字的多了,知识分子阶层有了一定规模以后,由契丹知识分子自发创造出类似的文字的话,问题并不难解决,改进就是了,什么时候改到文字适应契丹语言了,自然也就会稳定下来。可要命的是,这套字是“天皇帝”阿保机先生下令创造,钦定推广的,有了问题大家也不敢说啊。  用这套文字进行书写记录的难度未必太大,难的是写下以后再读出来弄明白。这个能力绝对不是普通人通过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要么得有极高的天分,要么就得经过累吐几回血的努力。  从《辽史》的记载看,介绍官员的时候常会专门注明,此人“通晓契丹文字”。本国的官员能读懂本国的文献竟然是能够名垂青史的事情,可见这套文字的坑爹程度。  阿保机自己肯定也意识到了这套文字存在很大问题,所以他在听说三弟耶律迭刺另创了一套文字后,不单没有责怪迭刺另起炉灶的行为,反而对他创的字大加赞叹,下令跟之前创造的那套文字共同推广,之前的那套称为“契丹大字”,迭刺创造的称为“契丹小字”。  要是没有辩证的历史观,看到迭刺创造契丹小字的故事,很可能会发出宿命论的感慨,觉得这个发明创造是上天安排好的,迭刺本人则是被选来创造这种文字的人。因为迭刺这条命能留到创造契丹小字的时候,实在太不容易了。  先前诸弟之乱的时候,迭刺就曾经跟着二哥造大哥的反,不过那次兄弟几个的命都保住了,还不能单说他迭刺命不该绝,真正能说他命大的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  围攻幽州之战中刺葛借机叛逃以后,这位爷又觉得自己坐不住了,也想学着二哥的样子叛逃。阿保机当然不会给他机会,还没等他开溜,就被逮了个正着。按说,这次他是死定了,他自己也知道大哥不会再饶自己,准备逃跑的时候,一颗红心,做了两手准备,连自己的坟都挖好了,可这次他又没能死成。  大概他的人缘比较好,给他求情的人特别多,多到阿保机都觉得不好把大家的面子全驳了,只好提了个不靠谱的要求。因为他非常讨厌四弟耶律寅底石的老婆萧涅里衮。之前诸弟之乱的时候,因为这个女人是胁从,阿保机一时心软没宰她,可事后她却总是在人前人后扇阴风点鬼火。你要说她是谋反,她又总是打擦边球,说的话办的事还扣不上太大的罪过,弄得阿保机恨得后槽牙痒痒也只能忍着,可心里一直希望这个女人消失,所以这时他对迭刺说:“要是老四的老婆涅里衮能替你去死,我就放你一马。”  这个要求明摆着就是不讲理了,哥儿俩吵架动了手,有让门口卖煎饼果子的替挨打的吗?你要是让迭刺哥的老婆替他死,在封建社会那种“夫为妻纲”的时代还算是能讲出理来,你让四弟媳妇替三大伯去死,这算怎么回子事啊?也就是当时没有八卦小报,不然此言一出还不定得传成什么样子呢。阿保机的意思再明白不过:我就是让你死。  可不知道是萧涅里衮真的和耶律迭刺有一腿,还是中间发生了其他不能宣之于口的皇室丑闻,他这句话说完不久,萧涅里衮真的被发现吊死在耶律迭刺给自己修的坟里边了。  所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阿保机是皇帝,说的话更是“金口玉言”,没有说出来再吃回去的道理吃,眼看涅里衮真的死了,他实在没有继续为难迭刺的借口,只好一边庆幸总算去掉一个碍眼的人,一边自我安慰:我把你小子当个屁放了而已。  契丹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个很有意思的民族。在他们的政权内部,失势的皇族不光很少被杀,还经常能再次得到重用,不像其他民族,只要政治斗争失败就只有死路一条。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从氏族部落向国家政权的转化发生得太快,仍然保留着家族利益至上的意识吧。中原王朝在春秋以前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比如周惠王反复容忍造反的太叔带,到了战国时期,随着政治斗争越来越残酷,双方就经常要搞到不死不休了。迭刺也是这种传统的受益者,虽然多次谋反,阿保机对他都动过杀心了,可没过几年,又让他担任官职,负责接待外国使节。  这个耶律迭刺的能耐其实还是很大的,连阿保机本人评价他的时候都说:“迭刺之智,卒然图功,吾所不及;缓以谋事,不如我”,意思是这小子好好学习,踏实做事的本事不行,靠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瞎糊弄一气对付领导的本事呱呱叫。  有一次遇到回鹘汗国派了个使者来,这个回鹘汗国就不是过去曾经给契丹人当过老大的那个了,应该是那个回鹘灭亡后西迁的三个余部之一。具体是谁,书上没写,当然老熊觉得应该不会是留在河西走廊一带的河西回鹘,因为书上记载没人懂他们的语言。河西回鹘离契丹人太近,没道理不懂。按我估计,应该是迁到更西边去的高昌回鹘或者葱岭西回鹘人,总之双方交流出了问题。你说城门楼子,我听成机关枪头子,互相搞不懂对方什么意思。  阿保机的老娘萧岩只斤最疼哪个儿子不好说,不过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肯定希望几个儿子都能过上好日子,一直找机会想让被老大镇压了的小儿子们有个出路。这时候她就站出来跟阿保机说:“你四弟弟迭刺脑瓜儿够机灵,嘴皮子也好使,现在又在家闲着没事干,既然别人都不行,就让他去试试吧。”  阿保机自己既然没别的辙,也就答应了,迭刺很快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临时抱佛脚的能耐无人能比。跟回鹘使者一起生活了二十来天,他就基本掌握了对方使用的语言,不光能说,还能读能写,成功完成了阿保机交代的任务。  当然他能这么快掌握一门新语言,不仅仅是因为聪明,回鹘人使用的语言跟契丹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结构相似,所以他学起来也比较顺手。比如说,懂葡萄牙语的再学西班牙语,肯定也就不太费力了。  此后,因为受了回鹘语言文字的启发,耶律迭刺觉得契丹语言应该也可以有另一种比较方便、比较合理的载体,所以开始着手按照回鹘文字的思路创造新的文字。当时的回鹘文字是比较典型的拼音文字,迭刺在这种文字基础上,用汉字的写法表示契丹语言的音节,创造了一种跟当时的回鹘文同属拼音文字的新式文字。这种文字包括了三百多个“原字”,用来表示契丹语言的发音,每个契丹小字由几个原字拼写而成,写的时候从上到下连续书写。  这种文字按说仍然存在着不足,毕竟拼音文字还是只有发音,不能直接表达意思,“汉字”和“汗渍”的那个问题仍然没解决。同样有个例子,日本人的“片假名”和“平假名”其实就是拼音文字,他们自己也知道用这个说不清事情,为了不造成误会,只好大量引入汉字。但是,比起当初那种表音字来说,迭刺创造的这套文字已经有重大进步了。至少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比较符合契丹人的语言习惯,《辽史》里也说“……契丹小字数少而该贯”。  这种文字出现在契丹大字出现之后,这中间阿保机没少被自己下令创造的契丹文字坑过,可他又实在不好推翻这套在自己的关怀下才出现的文字。正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四弟拿出这么一套东西,解了他燃眉之急,他当然会非常高兴,当即下令与契丹大字平行推广,从此契丹人开始平行使用两种官方文字。  这其中,契丹小字因为易学易读,是契丹人初学文字的入门功课,作用相当于我们今天学习的汉语拼音,对推进契丹人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惜辽国灭亡以后,从金国开始明令废除契丹语言和文字,导致契丹语言和文字一起失传。到今天,虽然从文物、碑刻上发现了不少契丹文字,也有很多人在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认出一些字的含义,但毕竟亡失日久,无法再恢复契丹语言文化的原貌。  当然了,虽然耶律突吕不那倒霉孩子整出来的契丹大字很有坑爹之嫌,但他的文化水平还是值得肯定的,在完成了创造文字的重要工作后,阿保机把另一项重要使命也交给了他,就是为契丹人编纂第一部成文法《决狱法》。  不过,把这个任命交给他的时候,阿保机大概已经发觉契丹大字的坑爹现象有多严重了,觉得很多事情还是应该交给专家解决,就算面子所系,契丹人的法律还得契丹人自己来编,起码也得找专家来参与。现成的专家有一个,就是曾经主持司法工作,刚刚完成首都建设任务的康默记。  其实按理说,既然在没有成文法的时候,老康判案都能做到“推析律意,论决重轻,不差毫厘。罹禁网者,人人自以为不冤”,也就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分违法违纪事件,让被抓被判的人都觉得自己罪有应得,编纂成文法的工作交给他来干是再合适也没有了。  要是放在中原地区,或者哪怕等契丹人受汉人影响比较大的时候,老康的头衔加上个“《决狱法》编纂委员会执行委员”应该是没问题的,顶不济也能混上个“《决狱法》编纂总顾问”啥的职务。可惜这时候阿保机还不大搞得来这一套,他只任命康默记为皇城夷离毕。“夷离毕”就是契丹人中的决狱官,差不多相当于法官。老康得到的这个任命应该算是“首席大法官”之类的职务,主管全国司法审判工作,在同时进行的《决狱法》编纂工作中肯定没少出力。  在搞建设和大力完善契丹帝国制度的同时,阿保机保持了对晋军的军事压力。除了在神册三年派弟弟耶律安端南下侵扰山西北部之外,在神册五年,他还派自己的长子耶律倍领兵再次南下搞武装旅行加帮忙收庄稼活动。这次收获比较大,逼降了天德节度使宋瑶。  不过,很明显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不是抢地盘,证据就是,宋瑶在契丹军北返之后立即又决定不降了。耶律倍气不过,回过头去把天德军拿了下来,虽然城是攻下来了,但却没有趁机占领地盘,而是把天德军的百姓迁走,留下一座空城又回去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神册二年那一仗,虽然阿保机没吃大亏,但因为没捞到足够的便宜,连出兵的启动资金都没收回来,那次失败的军事行动给他造成的暗伤绝对不小。幽州城如此难克,本来就让阿保机有点打退堂鼓,再加上神册四年,阿保机连折两员大将,农历七月,首席大内高手、坚定的黑超特警扮演者耶律曷鲁去世,十二月,他的大舅子萧敌鲁也病故了。  在被阿保机比做自己身体器官的重臣中,耶律曷鲁被比作心,萧敌鲁被比作手,可见二人在他统治集团中所占的地位,这两个人的去世对阿保机的打击相当大。  眼看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小弟们离世,已近天命之年的阿保机终于开始意识到,到头来的那一天离自己已不算遥远。神册五年起,他着急忙慌地创文字、定法律,估计跟这件事也有很大关系。很可能在阿保机看来,他这一生想攻取中原大概是很困难了,武功拿不到,就只好在文治上下工夫。不过,就在他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历史又一次把机会摆在了他面前,这次还是因为中原人里出了汉奸,这次的汉奸比上次的卢文进级别还要高。  真的只是因为一场大雪吗  事情的起因是镇州(相当于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一带,治所是现在的正定)节度使王镕被自己的干儿子宰了。这次事件在唐末的藩镇之乱中,是个再正常不过的小插曲。  王镕这个人和下手杀他的张文礼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因为这件事引发了中原割据势力跟阿保机之间的第一次硬碰硬的军事冲突。  唐末的藩镇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武人造成灾难最惨烈的一次。当时谁手里有兵谁就是爷爷,整个中原被一帮兵爷爷弄得生产停顿、民不聊生。很多人觉得宋朝对军人控制太严,造成北宋军事实力衰弱,其实这种严格的控制实在是事出有因。北宋开国君臣亲眼见证了唐末武夫作乱为祸之惨,这才绞尽脑汁建立起远超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军事制度,希望能够在严格控制军人的同时保持部队的战斗力。  当然,太过超前了其实也不好,军事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都应该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参谋制,北宋人的枢密院制跟十九世纪德国的总参谋部制其实是类似的。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德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北宋过分超越时代的制度,除了带给自己军事行动的掣肘以外,没见到有太多正面作用。  暂且不论宋朝军事强弱,回说当时的中原地区,基本上只要脑袋上带了个节度使帽子的就都是草头王,关起门来自己就是老大。镇州节度使王镕和他的邻居定州(在镇州以北,治所就在今天的保定市定州县)节度使王处直也是这个情况。这俩人因为地盘处在晋军和后梁之间,一直是墙头草、两边倒,目的就是想在乱世中拥兵自立。本来他们曾经一度倒向后梁,王镕和朱温还结了儿女亲家,按说这关系算是够铁的了。  可是,人就经常免不了有个毛病,顺境时看谁都好,遇见小偷说不定都会鼓励人家当手艺人要多磨炼技巧;逆境时看谁都不顺眼,亲家公来串门,临走都可能得翻翻口袋,看有没有顺走什么。  李克用死的时候,朱温正领兵围攻潞州,听到老对头去世的好消息松了半口气,留别人继续坚持,自己回都城大梁打算休养几天。结果,还没等他把一身的乏缓过来,就听说李存勖带着重孝领兵出征,把潞州之围给解了。这么个大马趴摔得朱温半天没说出话来,最后嘟囔了一句:“老李生的这个儿子真是块好材料,跟他一比,我那几个儿子真有点猪狗不如了。”  吃了这个亏以后,朱温就总觉得自己的儿女亲家王镕,以及他的邻居王处直有趁自己兵败投靠晋王的嫌疑。疑邻盗斧这种心情一旦产生,想消除就难了。为了免除后患,朱温就打算先下手为强,干脆吞了镇、定二州,与其让狗咬自己一口,不如把狗肉煮熟了吃到自己肚子里安全。所以,潞州之败后不久,他就派王景仁领兵去吞并王镕的地盘。  这种乱世之中自立的军阀,睡觉的时候都得睁着一只眼,王镕很快就得到了朱温派兵来吞自己地盘的消息,赶紧向李存勖交保护费来保护自己。李存勖和朱温之间的柏乡大战,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的。之后镇、定二州一直依附晋王李存勖,虽然小仗不断,但没经历什么大动荡,也算是享了几年太平光景。  可要么怎么说王镕倒霉呢,大风大浪没少闯,两军阵前来回多少次都没出事,偏偏好好在家里待着,跟一帮道士烧香作法的时候,让干儿子王德明给杀了,可见跟道士一起作法也是件风险很高的事情。  王德明杀完王镕,恢复自己的本名张文礼,向晋王请愿,说自己想当镇州“留后”。这个“留后”的称呼是唐朝节度使制度里出现的一个特有称呼,刚开始出现是因为各镇节度使经常领兵在外打仗,不能管理本镇军务,为怕后院起火,经常会找心腹将领代替自己管理家务事,所谓“留后”就是留在后方的意思。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代理节度使”的意思,到最后基本上“留后”这个称呼就是正式当节度使前的一个余兴小节目而已。  李存勖听说张文礼杀了王镕,第一反应肯定是喜出望外。因为镇、定这两州节度使跟他绝对不可能一条心,走这条路去打后梁,他总得提防自己背后挨黑枪,可名义上人家是他的小弟,他又不能直接下筷子。这时候既然自己乱了,又是闹出了干儿子杀干爹这种严重违背社会道德的事件,当然他就有充足的借口出兵收拾张文礼,把镇州攥进自己的手心儿了。他可一点都没耽误,立即传令要讨伐占据镇州的反贼张文礼。  他这边还没出兵对付镇州,那边定州的王处直就已经吓尿裤子了。镇、定两州唇齿相依,镇州被吞,下一个铁定轮到他的定州。为了让李存勖腾不出手来对付镇州,王处直决定派自己的儿子王郁出关当汉奸,给契丹人带路。  早年王处直还在给自己侄子王郜打工的时候,朱温攻打定州,王处直吃了败仗要投降,想跟侄子借脑袋当见面礼。王郜这个小气鬼不肯借,逃到晋王李克用那里去了。当时这个王郁跟着堂哥一起跑了,没留下来帮自己老爸。其实他在李克用那边也混得不错,还娶了李克用一个闺女,新任晋王李存勖是他大舅子。当初阿保机攻取山北八军以后没有长期驻扎,李存勖就派他这个妹夫担任新州防御使,负责防备契丹人南下。  虽然这个任务在王郁看来又危险又没前途,可王郁想想当初自己扔下老爸逃跑,估计老爸也不可能把地盘传给自己,在很长时间里他就打算着混吃等死。  突然接到老爸要求自己出塞当汉奸的信,王郁很是吃了一惊,以为是老爸准备坑他,可再想想前因后果,他也觉得老爸这个想法是可以有的。同时看到老爸在信里说,等事成之后把家族基业全传给他,他可就动心了,说到底寄人篱下的滋味也不好受啊。  虽然晋王妹夫的生活肯定比去草原上给人当碎催(跑腿)舒适,但王郁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上进青年,深信做人要有一口咬断自己尾巴的勇气。为了未来的节度使宝座,他毅然决然地向阿保机“上表”,请求率领山北八军“内附”,当然也就是投降,并请求认阿保机当干爹。  可惜天不遂他这个高级带路党所愿,这边刚认个干爹,那边亲爹就垮台了。原来自从王郁跟着王郜跑了以后,王处直一直在栽培自己的干儿子王都,许诺等自己死后这个节度使的位子就是他的。这时候为了保地盘,突然又许给了王郁,王都在飞奔向节度使宝座的路上突然被干爹和干哥俩人联合绊了个嘴啃泥,心里一股邪火没地方出,一气之下就把干爹给关起来了,宣布自己担任“留后”,把屁股塞进了干爹的座位里。  王郁听说自己干弟弟在争夺节度使继承权的斗争中耍了赖皮,这个气啊,心想:大不了咱哥儿俩一拍两散,我得不着的东西也绝不能便宜了你。原本他到塞北只是要劝说阿保机出兵骚扰晋王李存勖,这时候干脆跟阿保机说要把定州城双手奉上,给阿保机当见面礼。  这个事件发生在神册六年初冬,天气不会再像当年那样能把“大圣”热得在关内待不下去,阿保机得到新任高级带路党相当高兴,认为这是自己死前完成夙愿的重要机遇,立即点起十万大军南下,准备夺取定州。  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从这时候起,契丹人再入侵中原,就不再是动不动三十万、四十万大军了,规模缩小了很多。这不是因为他们实力不行了,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组建了相对职业化的军队。部队的主体是由拥有一定财产,可以为自己准备武器装备的族人构成,不再是过去那种放下挤奶桶直接转来的牧民部队。虽然人数减少了,但实际战斗力却提升了。  虽然此时周德威已经在梁、晋胡柳陂大战中阵亡了,幽州守将换成了没什么名气的李绍宏,但毕竟幽州城还是那座幽州城,山也还是那座山,墙也还是那道墙。有了上次在幽州城下吃瘪的经历,阿保机知道幽州城不是好欺负的,眼见李绍宏坚守不出,知道自己在这里耽误下去没什么搞头,干脆绕过幽州城直接南下,领兵围攻通往定州必经的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  涿州在先秦的时候曾经是战略要地。《史记》里说的荆轲刺秦王,带给秦王的礼物除了樊於期的脑袋以外,还有张“督亢之图”,督亢指的就是涿州。  不过,自从秦国统一中原,在北边修建了战略防御工事——长城,有了长城的保护,这里发生的战斗就少了,唐代更是没遇到过多少战争。这里的城防工事别说比幽州了,就是跟山北八军那种土围子比都要差得多。规模倒未必太小,重要的是年久失修,得不到正常维护。《辽史》上说,契丹兵到这里的时候竟然看到有兔子从城墙里钻进钻出,可见这个城墙已经烂到什么程度了。  一般人见着人都搂不住火儿,契丹人也不例外,看到涿州城的城防烂到这个德行,契丹勇士们高歌猛进,当天就把外城拿下了。  把守涿州的刺史李嗣弼是李克用的堂侄子,是个连城墙都不知道修的饭桶,不过对李存勖倒是够忠心,即使是在契丹人突破外城城墙的情况下,还领着部队退入内城跟契丹人进行激战。虽然到最后仍然力尽被擒,投降了契丹人,但他的抵抗拖延了契丹军整整十天,就在他投降后两天,晋王李存勖率领援军赶到了定州。  经过当年的幽州之战,和数年来契丹人的反复南下骚扰之后,李存勖对阿保机曾经存在的幻想被彻底打消,知道草原上这些家伙就是狼,说话是听不懂的,只有打疼了,他们才肯老实。这次听说阿保机领十万大军南下,他立即亲自起兵迎敌,虽然没能赶上救援涿州,但靠了涿州的坚守,他及时到达了定州城下。既然定州这里他赶上了,李存勖就想再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更北边的城市也保住,结果这个倒霉孩子又犯了一次跟刘鄩打仗的时候犯过的错误。  就在他领兵前往望都(今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的半路上,他跟奚族将领秃馁率领的五千契丹先锋部队遭遇上了。跟上回一样,这次倒霉孩子身边还是没多少人,结果上来就被契丹骑兵给围了。  李存勖本人是残唐五代时期有名的猛将,虽然性子急总掉坑里,可毕竟自己够能打,眼看被包围了,一点都不含糊,领着部下反复冲击契丹人的军阵。奈何他的兵马实在太少,每次试图突围都被契丹人凭借人数优势给堵了回去。眼看这么大一位晋王就要折在几千契丹先头部队手里的时候,他的干弟弟李嗣昭赶到了。  李嗣昭是李克用授意自己弟弟李克柔收的干儿子,在李家军里也是个数得上的虎将。这个人最难得的地方就是善于自律,据说他少年时曾经酗酒误事,被李克用教训了几句,后来他果然戒酒,而且坚决到一辈子都没再碰过酒盅。  这哥们儿个儿有点矮,尺寸差了点,但在晋军中他属于胳膊根儿够粗、脑子够好,也足够忠心的顶尖人才。听说李存勖又领着亲兵跑前边去了,李嗣昭一边气得骂娘,一面赶紧点了三百精锐骑兵往前追。总算是及时赶到,见着活的了,不至于给李存勖收尸。  李存勖帐下的亲兵号称“银枪军”,是有名的强兵,个个都是百战余生的勇士,在秃馁眼中简直就是吃人的野蛮人,虽然凭借十来倍的兵力优势把这帮家伙围住了,可仗打得一点都不轻松。本来秃馁想着就算是老虎,早晚也有累得动不了的时候,打算把这帮家伙围到不能动了再下手。谁想到又杀来一帮一样狠的,气得他大骂晋军赖皮,这仗没法打了。没法打当然也就不打,秃馁扔下一地尸体,带着部队撒丫子跑路了。  让好几千人围住,武装围观,差点陷在里头,李存勖哪儿肯吃这个亏啊,回去以后立刻率领全军向已经被契丹人占领的望都城推进。  契丹人觉得自己是勇士,一直非常藐视汉人打仗的时候缩在城里等着他们攻城的那种战术,将其称之为乌龟大法。这时候虽然居于守势,但他们可不愿意把头缩进壳里,根本没想过要守城,眼看李存勖大军进逼,干脆把部队拉出来跟晋军野战。  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最衰弱的时期之一,李存勖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威震华夏的名将,可到底他手中的势力只有北方一隅,综合力量实在是不能跟统一年代相比。  反观契丹人,自从一个多世纪以前,他们就开始了大发展,吞并了无数小部落,几乎统一了塞北,规模空前庞大。契丹人百战立国,他们的部队也一直在进行战斗,作战经验相当丰富。就在这种中原正处末世,塞北正当雄强的时候,草原人中不出世的雄主耶律阿保机和中原割据势力中的一位名将正面碰撞到了一起。  老熊说过,中原人一直是东北亚最强悍的战士,我这句话是当真的,因为历史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历史对这次爆发于公元922年农历正月的大战,没有着以太多笔墨,大多只说李存勖“败契丹于新城、望都,追奔至于涿州”,在为契丹人树碑立传的《辽史》中,也只草草一句“大战,我军不利,引归”,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去描写在此战之后,他们如何俘虏了李存勖部的二百名骑兵。好像这场仗只是无足轻重的一次小规模战斗而已,规模小到跟俘虏对方二百名骑兵这一重大战果相比不值一提。  可正所谓会说的比不上会听的,会写的也比不上会看的,在整个《辽史》的《太祖本纪》中,用“我军不利”来形容战况的,只有这一处而已,同时在前边还加上了“大战”。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对于阿保机时代的契丹军那种岁无不征、月无不讨的百战之兵来说,什么样的战斗规模才能称为“大战”?而且在“大战”中“不利”到要直接退兵,被对方追着屁股一直打到涿州,追亡二百里,逃的时候慌张到什么东西都没来得及收拾,把阿保机的四儿子耶律牙里果都当成带不走的累赘扔给了对方。等对方停步不追了,契丹兵马仍然站脚不住,只能顺势退出关外,一路上狼狈得连躲在幽州城中紧闭城门不出的李绍宏都看出便宜,趁机派部队出城追击。这种失败惨到什么程度,估计大家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有一种说法是,那一年天降大雪,契丹军中冻死了很多人和马匹,加之契丹人作战很少携带给养,粮草用尽,只好退兵,好像也能讲得过去。可请大家想,如果真的下雪大到了冻死塞北草原上来的契丹铁骑,中原人怎么会不受影响?难不成中原部队都是石凿的、铁铸的?或者中原人打仗的时候把房子背身上了?  既然史书中没有对那次战斗的具体描写,那老熊就大胆假设一下吧。首先,这一战的规模应该不会小,既然契丹先锋部队秃绥部就有五千规模,而之前李嗣源领七万人马救幽州,前锋部队三千左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契丹全军起码应该有数万之众。  其次,李存勖的晋军当时一方面正在围攻镇州,另一方面还在跟后梁作战,不可能全军迎战契丹,估计李存勖在人数上不占优势。  第三,契丹人对这一战的结果语焉不详,只承认吃了亏,并承认吃亏以后一路退回了燕山以北,李存勖事后也没有大举宣传这一胜利,只是回家告诉他死去的老爹李克用:您跟契丹人之间的梁子,儿子我已经替您了结了。可以推断,李存勖赢得很轻松,轻松到他觉得是应该的,不值一提;契丹人败得很窝火,窝火到连提都不愿意提。  《辽史》上说,这一仗的总指挥不是阿保机,而是他的大儿子耶律倍,似乎可以为“大圣大明天皇帝”挽回几分颜面。但耶律倍所率领的部队是阿保机一手带出来的,耶律倍虽然才二十出头,但他本人的军事生涯,在针对草原部落的战斗中也获得过相当辉煌的胜利,绝不是个初上战场的菜鸟。这场败仗实在可以说是末世中原给新崛起的草原豪杰的当头一棒,打得他们从此长了记性。  老子不玩了  本来认为能依靠中原人中的叛徒带路,实现自己有生之年入主中原的雄心壮志的阿保机,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上原来不是人人都有败给他的义务,结果狠狠地摔了个大跟头。据说他此次越过燕山山脉的时候率领着十万大军,可等再次出关的时候,只剩下大约两万了。  迎头被中原豪杰中的新生代痛击之后,阿保机终于想起了皇后述律平当年对自己的规劝:与其拼死拼活从中原人手里夺地盘,不如利用契丹人是马背民族来去如风的机动力优势,反复劫掠幽州地区。等到这一地区的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了,再占地盘也就容易了。  当然,对阿保机这种军事冒险家来说,他头上的一切光环来自于率领契丹民族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只有每次出兵打仗大家都能抢到盆满钵溢、数钱数到手抽筋,契丹人才会愿意跟着他一次又一次进行军事冒险。无论到什么时候,强盗团伙都无法忍受严重的军事失利,偶尔有一把失手,大家都会骂娘,即使瓢把子已经是“大圣”了,这个道理也还是照旧。在这次失败后,阿保机必须想办法挽回自己的声望,起码要让手下的小弟们觉得继续跟着他混仍然是有盼头的。  原本,靠打劫起家的草原豪杰们大都是不太擅长干这种事的。翻翻中国的史书,其中有很多个故事都提到某个草原出身的英雄人物如何领兵纵横天下,无人能当,可一旦写到他们第一次遭到重要失败,接下去经常是不出几行就要写到此人魂归何处了。不过,阿保机再次证明了自己是中原文化的好学生,他跟中原人学会的不仅仅是给自己取汉姓、起汉名,也不是光知道当终身制的皇帝比选举上台的董事长自在,他还学到了一门直到今天还都非常有用的本事:危机公关。  所谓的危机公关,对下级来说就是撒钱发赏。道理也是明摆着的:拿了人家的手短,无论打了败仗怎么不痛快,要是刚败完自己就捞得实惠,那估计也不会着急叛变,怎么也得看看形势发展再说。可撒钱发赏总也得有个名目,您总不能跟当兵的说:“喏,一人发十块袁大头,打了败仗了天皇帝有赏”,这么说不像人话啊。  要是没受过那么深的汉文化影响,自己的政权没有打上那么深的汉文化烙印,这个借口怎么找还得费“大圣”的一番脑子。不过好在“大圣”已经称帝了,既然称帝了,就有个现成的,随时可以拿出来使,大家也都能接受的理由:改元。败出燕山山脉以后,阿保机立刻传旨:改元“天赞”,因为咱爷们儿干得不错,老天爷夸咱们了。  为什么我说这次改元是因为先前的严重军事失败呢?这可不是老熊看阿保机“大圣”不顺眼胡诌的。中原政权改元一般是有规矩的,不兴随便乱改,平时闲待着不带改着玩儿的,得是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了以后,朝廷经过慎重讨论,才可以下诏书宣布改元。就这样,也不带当年立刻改的,应该是等这一年过完了,下一年开始用新的年号。可阿保机这次改元却发生在公元922年农历二月份,而且是宣布完了立刻改,一点也没耽误。即使是在契丹帝国初定的时期,这个行为也显得十分猴急,如果不是把阿保机逼到不改不行的份儿上了,他应该不至于这么着急让“神册”的时代赶紧过去,让老天爷赶紧夸他一夸。  今时今日,公司改个招牌,员工们经常都得鼓动老总请客撮一顿,更何况是皇帝改元了。改元之后,“大圣”当然就要发钱请喝酒。不仅如此,还要按照中原人的习惯赦免罪犯,《辽史》中说“赦军前殊死以下”,只要没犯死罪,立刻无罪释放。  当然,仅仅靠撒钱发赏饶罪犯,最多也就能解一时之急,真正要想把失去的声望夺回,还得靠真刀真枪在战场上获得胜利。何况钱这个东西赏出去容易,再往回拿可就难了,总不能让“大圣”亲自跟拿了赏钱的小兵们玩“斗地主”再赢回来吧?得想办法从别人身上抢,眼前最容易下手的当然还是幽州的中原人。  阿保机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认为自己的契丹儿郎们跟中原人的军队打仗未必能够胜任,可换个思路去打劫中原人老百姓还是可以的。所以,改元以后他立即率领大军进逼幽州以东的蓟州。  因为过去契丹人南下,要么是从居庸关越过长城后直扑幽州,要么是从榆关(山海关)入关进逼平州(今河北卢龙),蓟州这里从来没被攻击过,充其量是有契丹游骑在城下转几圈,收收庄稼,牵点牛羊啥的,这里的城防也就一直很空虚。结果在契丹大军围攻之下,蓟州只坚持了五天就被攻克,刺史胡琼被抓,集中在蓟州的钱粮和蓟州老百姓手里的财物自然也就便宜了契丹人。  这回“大圣”一点都没含糊,也一点都没客气,四天之后就再次大赏三军。这次赏赐的规模竟然大到了《辽史》中都单独记录了一笔“夏四月……攻蓟州。……拔之,擒刺史胡琼,……大飨军士”,可见当时的契丹官兵们从这次超级大劫案中捞了多肥的一票。  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大,阿保机也没有忘记那些为契丹民族兴旺发达而牺牲在抢劫第一线、因他长子的失败而被坑了的官兵们。当年他还专门向这些人的家属发放了救济物资,当然他不舍得自己掏腰包,发放的物资是他在农历六月派出部队从西南小部落里抢回来的。  不仅对中下级的军官和士兵们,以及阵亡将士的家属们,阿保机给予了很多赏赐和恩典,同时他还清醒地意识到,在这种时候真正会给他的统治地位造成威胁的还是本部落的贵族们,士兵们的怨气不是靠金银和酒肉就能完全消散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也不是发放点抚恤物资就能平复的。万一这种时候再碰上有心之人出来振臂一呼,他这个“大圣”可真的就要闹出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来了。为了消除本部贵族们挑战他权威的可能性,他开始着手削弱本部的势力。  契丹人中的迭剌部从遥辇氏把八部改编为二十部开始,就成了契丹人中最大的部落。当然,当初要不是有这么大的块头儿,他们迭剌部也不可能最终取遥辇氏而代之。可完成了篡权夺位以后,原来的大迭烈府夷离堇成了契丹人的可汗,回过头来再看自己背后这个大块头儿就不顺眼了,哪怕这个大块头是自己至亲至近的亲戚也不成。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不光阿保机,迭剌部的有识之士其实也都有相同的认识。  早在当初阿保机平定“诸弟之乱”后,下手杀人的时候,将要人头落地的耶律辖底就曾经向他指出过这个问题。在《辽史》的《逆臣列传》中就记载,阿保机曾在杀辖底之前对他说:“叔叔,您这回作的祸事太大了,我实在是不能饶您,可我知道您脑瓜好使,眼光够准,人也够鸡贼,是咱契丹人里的一号IQ卡余额足够的人物。您能不能跟我说说,您有没有什么有助于咱契丹人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呢?”  大概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辖底这时候没有啐阿保机一脑门唾沫星子,而是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论见识,你叔不一定比你高,我能看得到的你应该都明白。不过要论整人斗心眼儿,你叔大概还有点优势。要我看,咱契丹人之所以打成这个德行,归根结底是因为迭剌部太强了,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拆分迭剌部,不用多分,一分为二就行,分完以后不光两部的势力没现在迭剌部这么大,互相之间还能起牵制作用。”  当时的阿保机估计一门心思都放在怎么当皇帝上了,听完辖底临死前这句逆耳忠言,很可能还觉得辖底这老东西是又想给自己下套,让自己自断臂膀,干脆把老辖底这句话当了耳旁风。  可在他当上皇帝以后,又有人向他提出了这个意见,这次提意见的是他的铁杆兄弟、头号大内高手、黑超特警的忠实扮演者耶律曷鲁,跟辖底相同的是,曷鲁留下的也是临死遗言。  曷鲁去世是在神册三年,正是阿保机的首都建设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前一年阿保机撤兵的时候把曷鲁留在幽州城下,让他在炼丹炉里待的时间太长,从幽州退兵以后曷鲁就病倒了。到这年的夏末,眼看曷鲁病得不行了,阿保机慰问自己这位忠实小弟的时候,对他说:“哥们儿,我看你这回八成是过不去了,有什么话,趁着还在、还明白,赶紧跟我交代吧。”  他的意思是让曷鲁看看,还有没有想要的待遇没到手,有的话赶紧说,趁着人还在赶紧给他加上,可曷鲁却对他说:“您对所有手下都仁至义尽,我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要提了,这辈子我能跟着您玩这么大一把,爽得不能再爽了,也算没白活,死了我也能闭眼。只不过当初咱叔辖底说的,让您把迭剌部一分为二那件事,我觉得是件正经事,您应该抓紧办了。”  应该说,即使没有自己这位尽忠到死的铁杆马仔的提醒,这时候的阿保机对迭剌部的庞大身躯也应该有所警惕了。可也许是因为这时候的阿保机对自己还有着绝对的自信,认为只要有自己这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载车爆胎、人气无敌、超级偶像“大圣”镇着,无论如何契丹也乱不了,所以曷鲁死后这个提案还是没能实行。  到了这时候,眼看自己积累下来的人气被大儿子败得差不多了,阿保机终于着急了,害怕有人趁自己威信受损、控制能力下降的时候下手摘桃子。在这种考量之下,他终于在叔父辖底去世后八年,采纳了辖底临死前的建议,将迭剌部一分为二,分为南北两院,称北院为五部院,任命耶律斜涅赤为北院夷离堇,南院为六部院,任命耶律绾思为南院夷离堇。后来到他儿子辽太宗时期,改夷离堇为大王,所以这分裂后的两部统领就是后来的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  在这方面,好多人可能都会有个误区,把契丹人的南面官、北面官,南北两府宰相和南北两院大王混为一谈,最早老熊也犯过这个错误,其实这三个概念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南北两府宰相早在遥辇氏可汗时期就出现了,是辅佐可汗的高级官员,主管军政大事,跟中原先秦时期的相国地位相当。南北两府分别掌管不同部落。阿保机称帝以后,南府宰相一直由皇族担任,北府宰相一直由后族担任。  南北两院就是迭剌部分裂出来的五部院和六部院,意思不是一个有五个部落,一个有六个部落,另有所指。其中北院也叫五世里,也就说北院是由五个世里家族组成的。南院也叫六爪,爪是契丹语“百”的意思,六爪指的是原来迭剌部治下的六百个奚人家族,也曾被叫做六百家奚,来源就是当年阿保机没当上契丹人可汗前,因为刘守光坑爹事件,损公肥私吞掉的七千户奚族。由于南北两院是由迭剌部分裂而来的,所以两院大王都是契丹皇族。  南北两府宰相、南北两院大王都属于契丹人的北面官,同时北面官中还包括大惕隐司、夷离毕府和大于越府。后来到耶律德光时期,还增加了其他职能部门,像南北枢密院就是耶律德光时期建立的,其他的还有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诸宫帐官等。虽然这里边也有南有北的,但跟南面官没有关系。  南面官则完全照搬汉人的管理制度,也有三省六部、御史台、翰林院,还有一个机构是专管汉人武装力量的,叫做汉人枢密院,这个机构在阿保机时期叫做“汉儿司”,跟南枢密院没有任何关系。  这段史实告诉大家,不能把小说当历史来看,哪怕写书的人是国学大师也不行。在金庸大师的《天龙八部》里曾经写到,萧峰萧大侠义释辽主耶律宏基,又帮助耶律宏基平定太叔之乱,以功晋封南院大王,这个就是金大师的艺术演绎了。南院大王这个位子世代是给耶律家人准备的,无论萧大侠是不是契丹贵族出身,无论他立下过多大功劳,这个位子也不能给他。不然契丹皇族马上就又要集体造耶律宏基的反了。  设立南北两面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管理,以草原习俗管理草原民族,以汉人法律管理汉人。而南北两面官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在“捺钵”的时候,管理草原民族的官员们把帐篷扎在宫帐的北边,管理汉人的官员们把帐篷扎在宫帐南边的缘故。言归正传,咱再接着讲阿保机。  把自己后院折腾稳当之后,阿保机再次举兵南下。他对幽州以及更靠南边的中原地盘根本没有死心。不过这次他调整了自己的战略,不再一味地硬碰硬,而是多管齐下,首先的一招叫做“巩固已有成果,扫清幽州外围”。在这一年,他任命自己的二儿子耶律德光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兵南下,开始了对幽州地区的又一轮侵略,首先成为打击目标的就是平州。  负责镇守平州的是晋军将领赵思温,这人本来是刘守光手下的将领,李存勖灭刘守光的时候,这位爷曾经在战场上着实跟晋军玩儿过一阵子命,一只眼睛被射瞎了还不肯撤退,狠劲直逼三国时期的夏侯惇。  晋军别的不趁,上战场敢玩儿命的最多,很多将领都有在战场上力斩或者生擒敌将的光荣事迹。见着敢在两军阵前如此耍流氓的人物,个个心生惺惺相惜之意,实在不舍得下杀手,最后由名将周德威出马,把他活捉了过来。经过细致思想工作以后,劝他投入了晋军阵营。  投降以后的赵思温没少给晋军出力,不久就因为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平州刺史,兼任平、营、蓟三州都指挥使,统一负责幽州以东的防御工作。本来他干得也还不错,起码在他任期内,幽州东边一直挺太平的。可年初阿保机领兵从西边杀过来夺走了蓟州,这可要了老赵的命了。蓟州一丢,剩下的平、营两州跟幽州的联系就被契丹兵马给截断了,老赵在自己家的地盘上成了孤军。本来老赵急得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再遇上耶律德光领大军南下,实在无法抵挡,最后只好投降了耶律德光。至此,幽州以东,从蓟州(今天津蓟县)以东开始,全都落入了契丹人之手。  晋军驻守幽州的将领在契丹军进逼平州的时候畏敌惧战,不敢增援赵思温,等平州真的丢失了又害怕李存勖怪罪,派了一支部队东进试图收复平州。  您想这不是开玩笑吗?耶律德光本来就是大举出动,兵力雄厚,又吞并了赵思温所部,幽州倾州而出都未必是人家的对手,何况随便派出的一支部队呢,简直就是给耶律德光添菜嘛!没用三下五除二,这支部队就被击溃了。东边屏障丢了,机动部队损耗不少,幽州彻底失去了作用,只能闭城自保而已。眼看打废了幽州,契丹人又使出了第二招。  这一招叫做“依靠地方武装”。虽然之前想夺取定州的企图破产了,但此时中原又出了个愿意跟契丹合作的人,就是前边咱们说过,杀了干爹王镕而自立的张文礼。  面临晋王李存勖大军讨伐,张文礼知道自己不是对手,本想投靠后梁,可后梁这时候也被晋军打得满地找牙,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张爷一看这个架势,一拍大腿:反正一样是卖身投靠,投谁不是投啊,咱不搞那个民族歧视,干脆投靠契丹得了。  主意已定,张爷就写信给正在幽州以东耀武扬威的契丹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请他来平州助拳。  耶律德光把幽州外围扫得差不多了,正愁没别的便宜可占,看张爷如此识相,立即领兵南下帮张爷打仗。当年闰四月,耶律德光率部抵达镇州城下,虽然张文礼已经病死了,可他儿子张处瑾贯彻了自己父亲投靠契丹的方略,跟契丹人坚定合作,继续抵抗中原敌对势力。  就在这小小的镇州城下,晋军竟然连折三员大将。先是阎宝兵败病故,紧跟着大将李嗣昭进攻镇州,眼看要取得胜利了,却中了镇军的冷箭,委委屈屈地死了。最倒霉的是李存进,他跟镇州守军同一天决定偷袭对手,结果两军没走一条路中间错开了。李存进还在军营里等胜利的好消息呢,被张处瑾的部将张处球堵了个正着。虽然在他的力战和派出去的部队回援之下,杀尽了张处球的七千兵马,可他老人家自己也不幸捐躯了。  照说,晋军是天下强军,这几位将领在当时都是上上之选,镇州兵马只能算是一般,将领更是无名鼠辈,两军交战实在不应该是这个结局。最后打成这个样子,估计跟契丹人对镇州军的援助有很大的关系。  可事实证明,契丹人打劫的本事虽然不错,但打仗跟中原名将比起来实在还算是外行。虽然有他们的全力增援,但镇州城终于还是在当年十月被晋军大将李存审攻克了。  此时李存勖已经称帝,建立了后唐王朝。  眼看自己依为臂膀的地方势力被连根拔起,后唐又一路追着后梁抽,估计用不了几天后梁也就完了,阿保机觉得中原的老天爷大概还是不肯保佑自己这个游牧民族的皇帝,终于在浩然长叹一声后下定决心:老子不陪你们玩了。  塞北还是可以横着走的  没有大举南征之前,每次契丹人南下,中原人要么逃亡,要么被抓当奴隶。反正契丹人一不会去跟中原大军硬碰,二也不会轻易攻城,可以说只要遇到中原人,契丹人就会占便宜。这种经验让包括阿保机在内的所有契丹人都觉得中原人软弱可欺,一直有轻视之心。  再加上草原部落之间发生的战斗,基本上是一战可定,输了的一方会立马跪地求饶抱大腿,向胜利者献上自己值不得几个钱的忠诚。这种思维定势也让契丹人觉得,俺们只是没有跟中原人硬碰而已,等到哪天俺们混壮了,真跟中原人死掐,就他们那个熊样,一仗打疼了还不就得集体投降?  就是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之下,初步平定了塞北诸部的阿保机认为自己已经有能力完成年轻时的梦想,把中原锦绣河山踏在契丹铁蹄之下,建立能够比肩汉高祖刘邦的功业了。加之又得到了卢文进这个大汉奸的帮助,学会了如何对付中原人的城墙,阿保机进行了第一次南下的尝试。  这次没有成功,阿保机给自己找了两个客观原因,一是自己出兵的时候不对,天太热了,契丹人受不了。所以之后两次大举南下,阿保机都把出兵的时间选在了冬天。二就是中原人赖皮,盖了那么老大一座城,躲在里边不肯出来受死。本来嘛,打仗就应该是两边拉上小兄弟们,骑上马对着射箭,然后抡圆了大刀片子对着削脑袋,要么削到一方死绝,要么削到一方认为止,凭什么你们汉人就躲在城里不出来?所以之后攻击中原的时候,阿保机让契丹人尽量避免在中原坚城之下消耗锐气,尽一切可能跟中原人野战。  第二次入侵中原再次栽跟头,被阿保机归为自己的大儿子没出息,为此他开始重用二儿子耶律德光。这一点从《辽史》里也能看出端倪来,从神册三年阿保机咨询众爱卿该先修谁的庙开始,大儿子耶律倍就登上了历史舞台,一直非常活跃,俨然一颗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但从神册六年末、天赞元年初,契丹人跟晋军爆发激战之后,耶律倍的名字从《太祖本纪》里消失了整整两年半,直到天赞三年夏天,阿保机召集群臣宣布自己决意西征的时候,才再次出现。而且也只说请包括他和皇后等人在内的百官开会,并说了句“诏皇太子监国”,基本上从男配角的位置上被贬为龙套了。  本以为派出二儿子能获得更大成果,可相比丰腴动人的梦想,过分骨感的现实却再次让阿保机大为失望。虽然二儿子耶律德光很是英雄了得,成功拿下了平州地区,扫平幽州外围,吓得幽州守将当了缩头乌龟,但无论他有多大能耐,对高大雄伟的幽州仍然是屁辙没有。就连中原人里投靠契丹人的汉奸都在他眼皮底下被人家给拔了。  第三次攻略幽州无功而返以后,阿保机终于明白了中原和塞北有多大的不同。刚好在这一时期,晋王李存勖称帝并灭了后梁,阿保机觉得后唐国势方张,认为凭借契丹人现有的实力,还不能撼动汉人政权的根基。  失望之余,阿保机想起了自己当年征服奚族的经验,意识到,只有进一步增强契丹帝国的实力,争取在综合国力上压倒对手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  立足于这个战略指导思想,阿保机一方面命令卢文进和赵思温这俩投降来的大将镇守平州,巩固自己未来南下的桥头堡;另一方面让宗族亲贵们把幽州、云州等地当成契丹人的猎场,把当地的汉人老百姓当成可以随便猎取的牛羊,经常南下骚扰,保持对中原地区的军事压力。然后他就开始着手继续扩大契丹人的势力范围,增强契丹帝国的国力。  天赞三年(公元924年)六月,阿保机突然大聚群臣,把所有贵族、宗亲也召集了起来,对他们说:“老子是老天爷派下来管理天下的特派员,这个你们不懂。不过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为吗我每次打仗都能做到‘阿保机用兵真如神’,那是因为老子了解天意。现在你们瞧见了吧?老子打下这么大一坨基业,建立了如此完善的制度,以后咱大契丹国一定能够万载长青,永立世间。可老子再怎么牛,也是肉体凡胎,早晚也有不在的一天。现在时候也不早了,老子年纪也不小了,指不定哪天就得洗洗睡了。我估摸着,也就这几年了吧。死我是不在乎的,老子是天子,死无非是回去找我天上那个爹,可我有两件大事还没有办好,这俩事没整明白,死了我也不能合眼。既然时日无多,我现在就得抓紧去办。你们这帮人都给我精神着点,加快速度。”  这段话出自《辽史》中的《太祖本纪》,原话是“上天降监,惠及烝民。圣主明王,万载一遇。朕既上承天命,下统群生,每有征行,皆奉天意。是以机谋在己,取舍如神,国令既行,人情大附,舛讹归正,遐迩无愆。可谓大含溟海,安纳泰山矣!自我国之经营,为群方之父母。宪章斯在,胤嗣何忧?升降有期,去来在我。良筹圣会,自有契于天人;众国群王,岂可化其凡骨?三年之后,岁在丙戌,时值初秋,必有归处。然未终两事,岂负亲诚?日月非遥,戒严是速”。老熊对其进行了京片子式口语化翻译,不知道是否准确,请大家指正。  这番话说得没头没尾,弄得亲贵群臣一头雾水,大家面面相觑,谁都不知道自己的老大到底是喝多了还是吃拧了。不过,阿保机接下来一布置任务,大家就明白了,敢情老大这是在进行战前动员。阿保机下令,大举契丹诸部兵马,西征西方吐谷浑、党项、阻卜等部。让打仗不灵的倒霉孩子耶律倍留在家里看家,战场上没吃过什么大亏的二儿子耶律德光跟自己一起出马。  只要不碰上中原王朝的强兵猛将,契丹人当世无敌。这一战,契丹大军彻底打出了军威国威。出兵几个月的时间里,契丹大军玩着乐着就把事情给办好了。从当年七月开始,契丹大军先后击溃、收服了帝国以西兵锋所及的全部部落。大军向北一直到达乌孤山(今蒙古国境内肯特山,差不多已经是蒙古国的北部边境了),向西攻克可汗浮图城(今新疆乌鲁木齐附近)。  他们这一路上要经过很多过去称雄一时的其他游牧民族留下的遗迹。当初契丹人混得不行的时候,曾经哭着喊着抱着这些民族的大腿,今时今日,契丹人风头正健,这些过去的老大们却大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此情此景,如果来的是汉人,文人骚客和历史学家大概要伤春悲秋一阵,帝王将帅或许会感慨一下“逝者如斯夫”。可契丹人乃是草原豪杰,文化底子没那么深,整不来这些个小资情调,所以他们在“大圣”的率领下,所到之处,不是祭天祭地感激各路神仙哥哥姐姐帮忙,就是忙着凿石头到处刻“到此一游”以记自己的开拓之功。  天赞三年年底,契丹人还恶狠狠地对过去一个老主子出过一口陈年老气。农历十一月,契丹人在一次冲突中抓住了占据河西走廊地区的西州回鹘都督毕离遏。  抓住此人之后,想想宰了他无非是多砍一个脑袋而已,反正这一路砍一大堆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可要是借这家伙仔细地、认真地、彻底地把回鹘人的脸抽肿一回,倒是件很舒心的事。所以阿保机也没难为他,反而把他放了,只要求他给回鹘乌主可汗带一封信。  阿保机在信里很善解人意地跟回鹘人说,他们连祖宗的地盘都丢了漂泊在外,这种游子的生涯大概不好过。现在契丹人已经把他们的故地全占了,要是他们想家的话,契丹人可以给他们帮个忙。  这封信可以说是狠狠地削了回鹘人的面子,乌主可汗看了信要是不生气那都有鬼。不过,此时西州回鹘家里一堆的事,跟吐蕃、党项之间整天开战不说,还得随时提防中原人打他们的主意,就算有再大的火气,面对如同初升朝阳一样的契丹帝国,他乌主可汗也不敢发作,反而派遣使者到契丹朝贡,答应帮他们对付党项人,算是认了契丹当老大。  原本契丹人跟甘州(今陕西靖边)一带的党项人之间早有摩擦。党项人对自己东边这个邻居颇有那么一点不服,虽然他们也知道自己势力小,得找条粗腿抱,可他们总是选择归附中原势力,要么附梁,要么附晋,就是对近在咫尺的契丹粗腿不屑一顾。  对这种赤裸裸的无视,契丹人当然恨得后槽牙都痒痒,经常跟党项人开战,可党项人凭借了地利跟他们周旋,总让他们占不到大便宜。此刻有了地头蛇的帮忙,当然要趁机给这帮不识相的党项老粗点颜色看看。天赞四年(公元925年)农历二月,天皇帝就派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率领大军去收拾党项人。  党项人的首领叫做李仁福,家里本来姓拓跋,因为参加剿灭黄巢之乱有功,被赐了个李姓,还把现在的陕西靖边、米脂、榆林一带划给了他们家当经济开发区。一家人在这里经营了几十年,弄点基业也不容易。过去是觉得契丹忙着跟晋王势力叫板顾不上自己,这才没拿阿保机那个村长当干部,不愿意承认契丹豆包是干粮。此时眼看契丹大举压境,哪里还敢硬扛,赶紧投降了事。  照说就因为这个,夏州李家跟契丹帝国之间多少应该算是积下了点过节儿,可人家草原人的心胸就是宽广,这种城下之盟对人家来说,那叫“天上飘过五个字儿:这都不算事”,到几十年后李元昊建立西夏的时候,李家跟契丹仍然保持了不错的关系,当然那是后话了。  经历了前两年跟中原势力的血腥厮杀以后,这次远征对契丹勇士们来说几乎跟节日远足一样轻松。一路上他们不光今天收拾这个绺子,明天占领那个地盘,就连到处祭天祭地显摆自己混壮了刻“到此一游”留念都没能占满他们的业余时间,还有空闲工夫给自己的天皇帝搞面子工程。  为了告诉自己家里人到过哪里,他们从极西的阿尔泰山下取来河水,因为阿尔泰山出黄金,也被称作金山,所以他们管这个叫“金河水”,又从极北的乌古山凿下来大石头,起名叫“乌山石”,不远千里地拉回自己居住的潢河水畔、木叶山下,搞了个大规模庆典,庆祝“山川朝海宗岳”。  折腾了这么多事的契丹人要说够忙的了,可事实证明这次的战斗行动对于经过中原强兵锤炼的契丹铁骑来说实在太过轻松,一路上他们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用来打猎。《辽史》的《太祖本纪》里,讲到这一段,专门提到了两次这种契丹青年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最后还嫌说得不过瘾,不足以反映当时契丹将士们的轻松愉快,专门说了句“且行且猎,日有鲜食,军士皆给”,意思是一边走一边虐待野生动物玩,天天都能吃上新鲜玩意儿,大家高兴得一塌糊涂。  人世间的冷暖,从一荣一辱中最能看得出来。阿保机这一辈子没有太多走麦城的时候,当然也就没遇上过打落水狗的,可到底当初“诸弟之乱”以后,八部夷离堇逼他交权的时候,他也算是走过背字,那时候他算是知道了世界上没几个愿意雪中送炭的。这时候,领兵西进搞了一把超大规模的武装野营活动以后,阿保机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围了一圈锦上添花的。  不光那位被他在信里狠狠损了一顿的回鹘乌主可汗乖乖地派人又是送礼又是感谢他不杀之恩,高丽和新罗也都派来了朝贡的使团。另外还有个使团是哪里来的,我估计列位绝对想不到,实在太远了,是从日本来的。  要说新罗和高丽派使者来还不算奇怪,毕竟阿保机吞并奚人地盘以后就曾经到过鸭绿江畔,这两家应该知道新近兴起的这位爷不好惹,派使者来套个交情也在情理之中。可日本人大老远跑来就有点不可思议了,毕竟契丹跟日本之间还隔着整个朝鲜半岛和一片海呢,别说八杆子了,六十四杆子也打不到日本去啊。  不过《辽史》里边错漏颇多,这也可能是误载。有人评价说这部书可能算是正史里最差的一部。这部历史里边很多地方年代记录的跟其他史书有出入,咱还可以说句谁对谁错未可知,可这部书有很多自己跟自己打架的地方,就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了。比如前边咱提到阿保机西征,抓了西州回鹘都督毕离遏,这是《太祖本纪》里说的,可到了《属国表》里,却又说被抓的就是乌主可汗本人。具体抓的是谁,还是这俩人压根儿就是一位,实在是闹不清楚了。所以这个日本使者的段子,大家看过就算,不用当真。当然也不能排除阿保机的老婆孩子看家长出差在外为家庭事业打拼不容易,随便找了俩日本来的商人啥的,胡乱指为使者讨阿保机的欢心,反正阿保机本人又不能坐着专机跑日本核实去。  当然这些个对阿保机来说都是浮云,最让他欣慰的还是他的一个小侄子突然之间学乖了。就在阿保机结束远征回到首都之前,一直跟契丹人不对付的前晋王、新任后唐皇帝李存勖突然派了使者来,向他汇报说唐军已经把后梁给灭了。  其实李存勖灭后梁是在天赞二年年末,到这时候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年了,别说后唐跟阿保机是邻居,阿保机的龙化城离后唐首都洛阳直线距离还不到一千公里,这么长时间,哪怕是溜达着上欧洲,应该都已经走到了吧?可见这次“汇报”压根儿是没事找事,目的其实就是看阿保机的势力又有所膨胀,李存勖不愿意接着跟这个便宜叔叔架梁子,想跟阿保机恢复友好邻邦的关系。  总而言之一句话,自从打定主意不再跟中原人硬碰硬以后,这两年阿保机的日子过得要多舒坦有多舒坦,心情要多愉快有多愉快。就在天赞四年年末,农历十二月份的时候,回到家不久的阿保机趁着兴致正高,欣然宣布:“当初本老大交代的两件事情,现在已经成功落实了一件,还有一件,就是本老大认为渤海国很不是个东西。他们的日子过得舒坦让老夫很不自在,所以,本老大决定要出兵把他们灭了。”  按说,以“大圣”阿保机的崇高威望,给小弟们布置这么个小任务不算过分,小弟们应该二话不说立即执行。可毕竟渤海国立国日久,根深蒂固,号称“海东盛国”,无论能打不能打,块头在那儿摆着呢,契丹人中间很有些不愿意去招惹他们的。为此,阿保机再次使出神秘主义手段忽悠了小弟们一次。  老子射死过一条龙  其实早在天赞三年,阿保机就已经决定要拿下渤海国了,在当时他那番没头没尾的话里,所说的两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要灭了渤海,只不过当时没有跟大家明说而已。  放下了尽快入主中原的执念之后,他的战略设想应该说是很有条理的。对他来说,长远的设想肯定还是希望能够比肩汉高祖,但既然中原人不识相,不配合,那就只好先积攒实力。想要有更多的实力,当然就要有更多的人口和地盘。放眼望去,北边是不毛之地,肯定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南边的中原人他暂时没能力招惹,发展的方向也就只剩下东西两个方向了。  这两个方向里,西面的游牧部落们各自为政,完全是一盘散沙,打了其中一个,其他的不但不会憋着劲报仇,反而可能因为害怕挨打蜂拥而上抱大腿,所以第一步阿保机把发展方向放在了西边。  事实证明他没有选错,这一趟远门总共出了一年多,其实办正事只用了几个月,其他的时间基本上是契丹大军集体疗养。这一圈转下来,契丹帝国地盘更大,力量更强了,阿保机就开始着手东征。  东面的对手当然就是渤海国,阿保机没有着急地去找他们的麻烦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是因为这个渤海国跟西边那些小绺子相比,个头儿实在大了些。这个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已经两百多年了,根深蒂固。仿照唐朝的政治制度,渤海国设有五京(意思大概相当于唐代的“道”吧)、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号称“海东盛国”,从规模上看,实在不像是个容易招惹的主儿。  其实,粟末靺鞨人之所以能建国,跟契丹人还颇有渊源。就在咱们前边提到的武则天时期发生的李尽忠、孙万荣之乱,当时聚居在辽西的粟末靺鞨人趁乱也反了。  这帮人本来是高句丽灭亡的时候,跟着高句丽遗族一起被李唐王朝赶到营州的,造反无非是觉得受不了窝囊气,想回归故乡。武周王朝刚一派兵进剿,这帮人撒丫子就跑。武则天一看这些人不像造反倒像搬家,就打算放他们一马,给他们两个首领一个封了许国公,一个封了震国公,打算这件事就此过去,以后黑不提白也不提了。  本来被封震国公的首领乞乞仲象觉得事情就这么算了,是“我好,她也好”的事,打算答应。可另外一个被封许国公的首领乞四比羽认为武则天那个老女人肚子里没憋好屁,这个封赏一定有阴谋,拒不接受。  唐军一看这位爷给脸不要脸,干脆就让他彻底没脸,把他脸给没收了,当然是连脑袋一起收走的。  乞乞仲象又怕又急,结果病倒了也一命呜呼,留下他儿子大祚荣领着粟末靺鞨人继续搬家,在击败了武周王朝追击大军以后建立了震国。后来等李隆基登基以后,双方和解,大祚荣接受唐朝册封,成为渤海郡国的国王,这个渤海国的国名也就是这么来的。  阿保机提出征讨渤海国的时候,说“……渤海世仇未雪……”,指的就是武周王朝跟大祚荣打的那一仗。因为当时负责征讨渤海的武周将领叫李楷固,就是契丹人将领,他手下的部队也多为契丹族人。在那一仗中,大祚荣凭借地形优势,几乎全歼了李楷固所率领的部队,跟随李楷固出征的契丹人没回来几个,双方的梁子从那时候起就算是结死了。  这一仗很多契丹贵族不愿意打,追根儿还是因为当年的那次失败太惨痛了。李楷固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可本人却着实是员猛将,据说他善使飞索,一条套索使得如同《封神榜》里边的捆仙绳。李尽忠打破武周军队的黄獐谷之战中,唐将麻仁杰、张玄遇就都是被这位的套索拿下的。虽然兵败投降了武周朝廷,但这个人用兵的能耐着实也不小,武周王朝用他为将讨伐作乱的契丹余党,战斗中他就立了不少功劳。后来又负责进剿粟末靺鞨,乞四比羽的脑袋就是他没收的。  就这么一位猛将,天门山一战几乎被大祚荣杀得片甲不留,只身逃回中原,您想这一仗给契丹人留下的心理阴影得有多深吧。所以阿保机命令一下,契丹贵族们就开始议论纷纷,都觉得跟渤海国叫板实在不靠谱,希望阿保机能收回成命。  再铁腕的帝王,归根结底也是需要尊重集体意见的,要是非跟大家拧着来的话,指不定哪天后腰上就得让人捅一刀了。阿保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知道靠权威强行发动东征未必不行,可万一东征过程中有个山高路远、镫短鞍长的,像契丹这种靠各部部族势力起家、各部落关起门来又自成一家的政权,很可能还要出幺蛾子。可眼前这个时机却是好得不能再好,实在让阿保机舍不得放手。  渤海国跟中原一直保持着朝贡的关系,唐代的时候渤海国根本就是唐王朝的属国,他们也一直非常心甘情愿给唐朝当小弟。即使到了唐末藩镇作乱,朝廷控制能力下降顾不上他们了,他们仍然跟中原政权保持了比较不错的关系,没学着阿保机那样,一边跟晋王李克用拍胸脯承认自己是唐朝的小弟,一边闷头搞独立。  等后唐建立以后,为了遏制契丹发展,后唐政权跟渤海之间也经常眉来眼去。换作其他时候,这边阿保机出兵东征,那边李存勖说不定就要起兵直捣龙化城了。  单单就在这一年,李存勖腾不出手来,他的手正忙着找别人的不自在呢。后唐吞并后梁以后,各镇诸侯基本上都忙着派人拍李存勖的马屁,只有吴、蜀两地的政权马屁速度跟得慢了点,惹得李存勖这位新任皇帝不满。  既然皇帝很生气,那后果自然非常严重,为了教训不肯乖乖拍自己马屁的蜀国,李存勖派自己儿子魏王李继芨和丞相郭崇韬率领大军伐蜀。此时就算听说契丹东征,想要帮助渤海,他李存勖也有心无力。  一方面是大家反对,一方面是机会不容错过,左右为难的阿保机又把主意打到了神秘主义上。  早在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夏天,曾经有人汇报说在拽刺山南边的水里看到了龙。当时阿保机那个高兴啊,心说什么肉都尝过了,还没尝过龙的呢,这回可算能开上洋荤了。  兴高采烈地领着一票小弟赶到了事发现场,找到那条可怜的龙小弟以后,大家乱箭齐发,把人家给射死了。等到吃完龙肉烧烤,剩下一地骨头,阿保机拍着吃饱了的肚子,剔着牙缝里塞的龙筋,突然想起来龙这个东西不光可以用来祭五脏庙,还有很不错的象征意义,于是命人把一地龙骨头收拾起来,拿到自己家收着。  当然了,如果不是发生了严重的穿越事件,侏罗纪的主要居民不留神溜到了公元10世纪的话,那么龙这个物种应该是不存在的。很可能阿保机射到的是大蟒蛇或者鳄鱼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生活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别说燕山山脉以北,连黄河流域都看不见踪影,契丹人当然不认识,见到以后误以为是龙也是有可能的。至于南方物种为什么会跨越千山万水跑到草原上给阿保机送肉,这就不得而知了。  这件事当时也就是个小插曲,射完吃完也就算了,最多大家拿来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可现在眼看大家反对自己东征,阿保机就想起当初自己射死的那条宝贝龙来了。  他把龙骨头拿出来向大家宣布:“瞧见没有?老子我射死过一条龙。龙是什么?天子的象征,往小里说也得是一国之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子是注定要灭别人一国的。违背老天爷的意思,那是要造报应的,轻的发烧咳嗽长脚气,重的说不定天打五雷劈。怕了吧?怕了就乖乖地跟着老子去灭了渤海国。”  您想吧,当时契丹周边,能够称为“国”的,实在没有几个,往东虽然有高丽和新罗,但稍微有点地理常识的都知道,朝鲜半岛北部基本上就是山连着山,路弯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算是吃饱了撑的,也不会愿意到这种地方打仗。往南接着去找中原人的麻烦,估计才吃完亏两年的契丹人还没再长出那个胆子来,剩下的也就只有渤海了。那时候人都迷信啊,大家伙儿一琢磨,可不是嘛,老大射死过龙呢,看来是非得灭人一国不可了。既然老大射死过龙,那灭人一国也就应该难度不大。  利用早年吃剩下的一副骨头忽悠了契丹贵族们,取得了广泛支持后,阿保机在天赞四年年末出兵东征。这次出兵,阿保机不仅带上了能征惯战的二儿子耶律德光和老婆述律平,还带上了曾经丢人现眼惹他不高兴的大儿子耶律倍。  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耶律倍成功地摆脱了龙套的身份,成功把第一男配角的位置从弟弟耶律德光手里抢了回来,起因还是因为是否支持东征。  败在汉人手里,失去了父亲的信任,耶律倍当然不会甘心,在他看来,二弟不过就是一介莽夫,满脑子长肌肉,就知道抡刀子对付人,打仗或许比自己在行,可管理国家又不能光靠打仗,总还得依靠大政方针吧。  就在阿保机出兵西征之前,耶律倍曾经找到父亲深谈过一回,主要内容就是告诉父亲:“别人不了解你的心,儿子我眼里看得真,您说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征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另一件必然定然而且自然是要东征吞并渤海国。您看儿子我这个战略眼光怎么样,比老二强多了吧?”  传说在几个儿子年纪还小的时候,阿保机就曾经对他们进行过能力测试,让这仨孩子出去拾柴火。当然他们家平时肯定是用不着自己出去拾柴的,这个测试目的就是想看看三兄弟从事自己不熟悉、不愿意干的事情时的具体表现,从而考察这哥儿仨的性格。  老大耶律倍拿回来的柴火不多,但都是干燥好烧的枯枝,明显捡的时候挑选过。老二耶律德光背回来的最多,干的湿的一大捆,有的上边还带着树叶,很显然干活挺卖力,可没动什么脑子。老三耶律李胡干脆只弄回来几根柴火棒子敷衍了事。  虽然根据历史记载,耶律李胡比耶律倍小了十二岁,差了这么多,耶律老大十几岁的时候,耶律老三还是个拖鼻涕的小屁孩儿,所以这个故事应该也只是个传说而已。不然搞这个测试的阿保机就不是想看几个儿子的反应,而纯是要看拖鼻涕老三出丑了。可这个传说比较形象地勾画了这三兄弟的个性,三兄弟中,老大耶律倍的确最有大局观。老二耶律德光办事确实卖力,可不大走脑子,办起事来眉毛胡子一把抓,经常好心办坏事。至于老三耶律李胡……不提也罢,反正后边还会提到,别这么着急丢阿保机的人了。  本来阿保机对这个大儿子抱期望相当大,之所以冷落他,主要是因为嫌他打仗上的能耐太差,输给别人也就罢了,在李克用的儿子手里输得那么惨,实在给自己丢人现眼。  至此时过境迁,当初的那口气已经消了不少,再加上二儿子耶律德光出兵,表面风光,实际上除了弄回来一个已经是煮熟鸭子的平州以外,也没能从汉人手里讨来太多好处。阿保机也意识到了,不是自己儿子无能,实在是李克用的儿子太狡猾,对大儿子也就不那么看不上眼了。再看到大儿子能够深刻理解自己讲话的精神,更是喜出望外,不过当时已经下令老大留守,不可能为几句话突然变卦,所以西征的时候,阿保机还是没让耶律倍跟着。  西征结束以后,阿保机下令东征,耶律倍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理由当然也是这时候出兵后唐无暇北顾,压力最小,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大儿子连续显示了自己把握天下大势的能力后,阿保机终于决定,应该再给大儿子一次机会,让他跟自己一起出去走一走,看在实际工作中这个儿子能否有过人的表现。  很显然,耶律倍没有让他失望。在靠远距离奔袭打了渤海国人一个出其不意,一举夺下渤海西陲重镇扶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老城)之后,所有契丹贵族都被渤海国不逊于中原的富饶繁荣晃花了眼睛,狼崽子一样嗷嗷叫着要求着手统计新占地盘的人口、财富,认真细致地完成抢劫工作。就连阿保机本人都被说动,想着起码应该先统计一下扶余府的人口。一片见钱眼开的吵闹中,只有耶律倍保持了清醒。  他对阿保机说:“老爸,您忘了您是来干啥的了?您是来吞并渤海国的啊,不是来占扶余这一府之地的。要抢,咱也该抢整个渤海国啊,光抢这一个扶余府有点太小家子气了吧?抢扶余府容易,等渤海人知道扶余府被抢光光,都知道咱是来干嘛的了,那不用问啊,肯定抱成一团跟咱对着干,再想抢其他地方可就费劲了。再者说,等咱把渤海全境拿下了,金子、银子、房子、车子还有美貌女子,还不都是咱的,到时候踏踏实实地想咋抢咋抢,不是比单抢一个扶余府来劲得多吗?”  这正是一言点醒梦中人啊,本来攻克扶余府的过程太过顺利,让阿保机对渤海国起了轻视之心,认为渤海人的锐气在常年和平生活中早就消磨光了,修的山寨版土围子也没有中原人原创的给力,觉得对付渤海国手拿把攥。大儿子这番话立即让他意识到,一旦自己的掠夺行为激起了渤海人的敌忾之心,未来的事情进展情况还真不好说。  就算最后渤海还是不免被自己吞并,起码也要多耽误工夫,多添人命,不符合打劫这一商业活动利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指导思想。故此,他再次力排众议,下令立即出征,让五弟耶律安端和大舅子萧阿古只率领一万精锐骑兵为前锋,直扑渤海国首都忽汗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希望能尽快完成对渤海国的吞并。  你是来吞并渤海的,还是来分裂契丹的  取得初步胜利后,阿保机高兴之余松了半口气,差点在手下一帮资深职业强盗的建议下动手开抢,好在他大儿子耶律倍还保持了清醒。在大儿子的提醒下,阿保机迅速派出部队,扩大了战果。  很快这支部队就捡到了大便宜。渤海王大諲撰听说契丹人大举入侵,派了自己的丞相率领三万大军增援前线,路上跟契丹人前锋迎头遭遇在了一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契丹人
契丹人-2
契丹人-3
契丹人-4
契丹人-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契丹人
契丹人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