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品:金陵春梦之五:和谈前后** 作者:唐人=================================================================== 目录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关于《金陵春梦》及其他 第 一 回 史迪威赞扬共产党 罗斯福通牒蒋介石 第 二 回 记者团参观延安 华莱士访问重庆 第 三 回 政府联合 美蒋拒中共建议 交出军队 延安越重庆陷阱 第 四 回 宋美龄一怒飞南美 汪精卫恶病死东京 第 五 回 迎降将 日蒋互有默契 盼合作 美侨十报通电 第 六 回 坚持侵华 赫尔利不遑东条 妄图称王 蒋介石远胜秦桧 第 七 回 理直气壮 叶剑英激昂陈辞 胆战心惊 蒋介石嗫嚅其言 第 八 回 此长彼消 两党分担起变化 口蜜腹剑 独夫行径非通道 第 九 回 旧金山联合国开大会 波茨坦三巨头发宣言 第 十 回 国际野心家图吞台湾 国内独裁者想毁延安 第十一回 晴天霹雳 苏军履约出兵 山穷水尽 日阀宣布投降 第十二回 丰功伟绩 胜利者居然有罪 剑拔弩张 阴谋家竟图摊牌 第十三回 目中无人 排斥延安反应坏 心头有鬼 图歼善良报应劣 第十四回 说到就到 毛泽东抵山城 讨价还价 蒋介石袭边区 第十五回 闯虎穴 毛泽东谈笑慑群丑 表赤诚 周恩来忘我护领袖 第十六回 盟兄受欢迎 气煞契弟 祖师收徒儿 急坏灰孙 第十七回 延安再让步 重庆步步进逼 边陲有险着 黑手着着进攻 第十八回 受打击 龙云下台喊冤枉 遭痛斥 戴笠上路叫不妙 第十九回 恶戴笠 蒋经国插手特工 尊日阀 汤恩伯遗笑春申 第二十回 接收变成劫收 有目共暗 敌伪竟是亲人 无话可说 第廿一回 有条有理 汉奸喜获生机 无法无天 百姓欲哭无泪 第廿二回 抢这个夺那个 狗咬狗骨 说好话干坏事 人见人憎 第廿三回 边谈边打 双管齐下 调处调停 进退两难 第廿四回 欲取而故予 岂道人人皆盲者 劝架成帮凶 原来个个是孬种 第廿五回 挥兵直上 谈建国却重建军 声泪俱下 看调处竟无调人 第廿六回 戟指而斥 周公无畏惊天地 瞠目而听 记者有感传中外 第廿七回 东北流血 李兆麟惨遭暗杀 故都震惊 钱俊瑞等人入狱 第廿八回 赤胆忠心 红旗所向歼顽敌 乌天黑地 白昼梦吃笑先生 第廿九回 老蒋诬蔑 共产党游而不击 敌伪自供 游击战登峰造极 第三十回 敌伪惊佩战士 老蒋不欲睹 军民热爱延安 独夫不欲闻 第卅—回 灭共变共灭 敌伪凄惶无计 弱者抑强者 美蒋感受有异 第卅二回 求苏军缓撤 异想天开 扣调处命令 掩耳盗铃 第卅三回 尾大不掉 戴笠竟成问题 借刀杀人 老蒋想舒口气 第卅四回 特务头子横死 蒋介石哭笑不得 花花公子暗出 毛人凤趑趄不前 第卅五回 祭戴笠 蒋介石另创一统 审汉奸 陈公博自称有功 第卅六回 审汉奸 蒋介石如同身受 明是非 张学良拒绝出山 第卅七回 因何升官 刘某自上尉而中校 如此发财 纳粹由本土而国外 第卅八回 卷土重来 马歇尔重庆调兵 愤慨而去 潘朔端海城易帜 第卅九回 英勇作战 李公朴黑夜遇刺 慷慨还击 闻一多白日栖牲 第四十回 调而不停 中国内战大爆发 攻而不利 马蒋争执更难下 内容简介 《金陵春梦》是一部长达230万字的章回小说,全书共分八集三百二十回。写蒋介石在大陆的大半生,从崛起到覆灭,遁往台湾,另续残梦为止。八集分别为《郑三发子》、《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和谈前后》、《台湾风云》、《三大战役》和《大江东去》。起自第一回《逃荒年郑家拆骨肉;找奶妈蒋府迎新人》,终于第三百二十回(第八集第四十回)《炮声雷鸣,大上海胜利解放;五内如焚,蒋介石澎湖栖身》。既写蒋介石几十年中的行事,更写中国几十年间的变迁。从每一集的题名就可以看到,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几乎都包括进去了。八集互相衔接,也可独立成书。 它最大量的读者还是在大陆。有相当长一个时期,它是唯一能在大陆销行的香港书籍。而唐人是从南到北,大陆许多人知道的唯一香港作家,尽管这部书长时期只是“内部发行”。在台湾,长时期当然是禁书。在香港和海外,当然是畅销书。由于许多人对蒋介石的过去并不那么知道,对“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沧桑巨变也并不了然,因此对这样的一部书就特别有兴趣了。这是一部演义小说。首先是纪实,然后是演义,不免有艺术的加工,夸张以至细节上不可免的虚构。《三国演义》的不同于《三国志》,不就是如此? 作者简介 唐 人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19-1981 民 族: 汉族 原名严庆澍。江苏吴县人。曾就读于燕京大学中文系。1938年在长沙参加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后赴邵阳战地书报供应所,1940年在邓县创办三一出版社,后任西安东南中学教师,上海《大公报》编辑,1947年赴台北建立《大公报》分馆,1949年赴香港任《新晚报》编辑主任、代总编辑。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长篇小说《金陵春梦》、《草山残梦》,小说《长相忆》、《苍天》、《赎罪》,电影文学剧本《华灯初上》、《一见钟情》、《血染黄金》、《菊子姑娘》等。 其中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历史演义体小说《金陵春梦》,写蒋介石从发迹、上台到失败的经历,60年代风行内地 另,《草山残梦》八卷,写蒋介石到台湾以后的生活,《蒋后主秘录》写蒋经国,《苍天》写香港两个家庭的变迁。 关于《金陵春梦》及其他 《开卷》主编先生说,“从《金陵春梦》到《草山残梦》,从当时的广受注意到今天大家犹在关心它的出版,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这部书一直在读者们关心之中,但你自己从来没有写过有关的东西。我们《开卷》早已想请你写一篇关于你是怎样写作《金陵春梦》的文章,但知道你于一九七八年九月突因脑溢血进了医院,之后转到了从化疗养院医治半身不遂,近悉疗养情况不恶,已能扶杖而行,和外界的接触也已稍有增加,只是恢复写作尚须有待。在这情况下,我们想请你慢慢写这篇文章,详述《金陵春梦》这套书诞生的过程以飨读者,但以不要影响你的治疗和休养为原则。” 《开卷》主编先生为我说了“开场白”,希望列位别抱怨我这个正在医院的人说这些芝麻绿豆小事,太“不中听”才好。 事情要从《侍卫官杂记》开始。《新晚报》曾刊登这篇小说,之后出版了单行本。作者宋乔写蒋介石的肤浅与无聊相当有趣,读者却有这么一个意见:蒋介石当真是这样浅薄可笑?为了说明蒋介石之所以成为蒋介石——他连美国总统都曾为之头痛,《新晚报》的主编以为最好能再写一篇,在读者印象中塑造一个“真正的蒋介石”。而且这种意见越来越多。这大概是由于当时全国解放为时未久,人们对蒋的“厉害”记忆犹新之故罢? 编辑部开例会时,总编辑罗承勋先生便把这件事提了出来。与会者人人摇头,表示不感兴趣和不能胜任,对于“写蒋介石”没有创作冲动。大家都是三十左右的年纪,对蒋认识不够,无从下手,最后一致提议函请北京等地老前辈帮忙。不久回信来到:大家都忙,没有时间替香港报纸写小说,请《新晚报》自己解决。 已经记不清开过几次例会,反正最后决定作为一个写作任务处理,而末了这任务竟落在我的身上。在《大公报》、《新晚报》的编辑部里,说到写文章,真是好手似云,而所以轮到我这个“附骥尾者”,同事们的意见是:一、我在蒋介石“发迹”的上海住过;二、上过抗日战争前方;三、到过内战前方;四、跑过一些地方,包括台湾;五、其实这是个重要原因,当时我每天写稿不过两三千字,“反正你有空,就这祥了”。 对我来说,真是任务艰巨。对于那个人人皆知的角色,不比一般小说中人物,可以“虚构”,又不能仅凭资料去写,否则效果与催眠剂无异。冯平山图书馆等有关蒋的资科有的是,但是不敢用;烦闷不堪时想到了友人惠赠于我的五页“八行笺”。 那是一九四九年冬天,有一位真正的蒋介石侍从室侍卫官退休后来港,寻亲访友希望“叶落归根”,并且很快获得批准。他在回乡之前用“八行笺”写下了一些有关蒋的情况,内中有五页是记载抗战时他奉蒋之命,在重庆监视蒋的兄长郑绍发的经过。由于事隔三十年,已记不起这五页“八行笺”由友人送给我的经过了。反正当时在烦闷不堪时想到了它,并且全家协力寻觅,花了几天功夫才找到了这薄薄的五页纸。 然而一则以喜,一则以疑。我开始不大相信这位侍卫官所写的经历。蒋介石怎么会有这一段传奇式的故事?之后,我根据蒋的家谱、浙江地方志、风俗习惯和蒋的传记等逐一核对,再对照他的发迹史和各个阶段的表现,我才深信这个侍卫官的所述,而且他没有“耸人听闻”的必要。这五页“八行笺,与其说是欠缺文采,毋宁说是朴实无华。于是我就动笔写《金陵春梦》第一集《郑三发子》。末了,排字房催排署名时,才从”宋乔“身上得到启发,起了个”唐人“的笔名:唐、宋、元、明、清,顺口嘛。 事后证明,读者对这个样子的开头是感到兴趣的。我自己对相反的意见或抨击也非常留意,倒不是担心有人控告我诽谤,而是担心有人责备我为反蒋而出此一着并不光采。其实拙作中对蒋母寡妇再嫁等情是十分同情的,反蒋也在于反他从郑三发子变成蒋介石后就忘记了灾民痛苦而骑到人民头上这一点,并没有反郑三发子。可能这明确的态度获得了”忠贞之士“的”认可“,台港蒋方人士亦未因此骂街。这一胸襟值得喝采! 某报月刊曾有专文为蒋”辟谣“,说蒋并非郑三发子,也非蒋母与雪窦寺和尚所生,而是他寡母与一不知名的村人所生,云云。这一”辟谣“却反成了旁证材料,大概为作者所未料及。 另一位当年在台北的三青团机关报《平言日报》总编辑薛斯人先生,则在香港一家业已关门的日报上大揭我的”秘辛“,说我”向壁虚构“写《金陵春梦》,稿费赚了不少,私家车有两部之多,白天写稿晚上上舞厅。多承他”捧场“,还说我”漂亮“,说我是个”出血大户“。他的”打击“在我的友人间曾引起颇久谈助。因为我只有一部”11号车“(两条腿),在巴士站苦侯巴士时,朋友邂逅便开玩笑:”你又在这里等你的两部私家车啦!“至于晚上去舞场做”出血大户“(肯花钱的大阔佬),倒并未燃起老伴的怒火,因为她知道我压根儿不会跳舞,同时更清楚我晚上都在家中埋头”爬格子“(指在稿纸上写作)。 蒋介石逛容子尽人皆知,不写不成。因为这涉及他的为人,特别涉及文中要讲的民间疾苦。可是写又不成。因为一九五二年我动笔时,不可能找到他当年所逛过的窑子。曹禹写《日出》可以找到场景,我写蒋的胡来就绝对找不到足以说明时空特征的场景。于是我到处搜求资料,找遍书店、书摊,却一无所得。最后在摩罗上街之下或摩罗下街之上的一个简陋狭小的旧货铺里,找到了一本薄薄的有光纸石印的楷书文言体《三十年歇浦沧桑录》。我已记不起作者和书店的名字。这是一本当年”十里洋场“上海”风月场中“怀旧兼导游的小册子,时间从清末到接近北伐。蒋介石在上海交易所做生意正是这段时期。我大喜过望,以五毛钱”高价“买了。小册子对上海妓院的分级、”规矩“、陈设、”制度“,乃至当时”名妓“的花名、绰号与特征等等记载详尽,我就用来做这场戏的”活动布景“了。这节文字刊出约一星期,接到一封具名罗高,文句流畅、字迹苍劲的读者来信,语气迫切地问我是谁?因为蒋介石逛窑子时他偶也在场。(当时这一类的妓院相当高级,有些嫖客鄙视所谓Sex without Love——没有爱的两性关系,于是名妓的诗画琴棋,一曲绕梁,招来了王孙公子的诗词唱和,双方如此培养起”Love“——”爱“——来。一般大商人与文化界人士也都利用那里作应酬场合。)他说时易势移,当年一起”吃花酒“的人大都去世,不能想象还有几十岁的老人写蒋介石逛堂子记忆如此清晰。他要我在小说末端登个”罗高先生,大函奉悉,盼示尊址“之类的小启,然后给我地址盼我去找他。 双方进行得很快。他迅速告我以地址,是铜锣湾保良局附近的一幢高级住宅。我应约前往,但见他家女仆应门,陈设雅洁。一位高龄老人,深度近视,中等身材,微胖无须,笑问:”老大爷没有来吗?“苏州口音极浓。原来他是中国第一代小说家包天笑老先生。他当年在上海《晶报》,按照当时习俗,有些业务也要到”高级妓院“(书寓)应酬,所以时常见蒋,但蒋属”傍友型“,和包老他们攀不上朋友。”你小说里的豆芽老七,现在九龙塘,儿孙绕膝。她从良好几十年,你要去访问她吗?“我忙不迭婉谢了。包老指出我文中错误处,蒙他不弃,和我作了个忘年交。我们还准备为他做一百岁生日,但这位老前辈在九十九岁时去世了。 当报馆自干诺道海旁迁入湾仔前夕,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W君自台北来港约我见面。于是约他在报馆后面的大同酒家楼下卡位饮茶。我在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后奉命到台北设《大公报》分馆出航空版,抵台之初,有三几位当地的同业经常”陪“我采访,W君便是其中之一。分别十一年左右忽然来找我,平时又没通过信,所为何来?不是没有顾虑。翌日午后三时我去大同等侯,见来了个吊儿郎当的人物,到卡座前后左右转了个圈,没几分钟W就来了。我劈头怪他为什么不相信我?难道派个”探子“来就能解决问题?”双十二“事变时,蒋介石在极端劣势下,延安尚且力劝张杨释蒋,现在难道阁下的地位还超过了蒋?他极力否认,话题一下子转到了《金陵春梦》,问我是否为稿费而写?如果有人约我写稿,能不能接受?我看了看表,说:”先告诉你,匿名信、恫吓信都收到了,都已呈交我的上级。我确为生活写了不少稿,但写《金陵春梦》却不是为了稿费。我不打算接受旁人约稿,因为几家电影公司和几家刊物报纸的稿还来不及写。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祖父和父亲都是在床上逝世的,与蒋无关;我与蒋家没有私仇,写《金陵春梦》绝非私人攻击。如果贵总统爷儿俩马上宣布国共谈判,化干戈为玉帛,中国早日统一,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得以团聚,那我一定另写蒋的情况,大大赞扬他。不过已经发生的事,他所做的,以及举世对他的评价不能改变,因为这是史实。“ 还记得我把我的住址和上下班时间等都告诉了他。劝他转告台湾特工部门,为台胞和自己着想最好别来这一手,因为使人不齿,毫无用处。不信可以翻阅军统局、中统局等等历史,看看”成果“在何处?国民党报纸上骂”匪“骂了几十年,指名道姓骂人,更加不知骂了多少,但从未听说发生了什么效力。老兄如果还想警告我,甚至要我做个光荣的烈士,那预先谢谢了。……那天说了很多,临别我再三请他转告蒋经国先生,”他比他老太爷头脑清醒得多,希望让我有机会为他写一部有关民族大团圆的小说。“ 事隔近二十年,匿名信等早已不再收到,情况变化得很多,希望国民党人对封建统治无助于国家进步这一点,能作进一步的体会。 在六十年代那个莫名其”糟“的风暴中,先是我在广州念书的三个孩子,不约而同剪给我一段《陶铸放毒工厂》的”腥闻“,意思是说:秦牧、陈残云(似乎还有一二位)以及唐人都是陶铸手下的”放毒悍将“,措词疯癫之至。更滑稽的是我与陶铸先生见面都在大庭广众之中,我尊敬这位长者却以没有机会畅聆教益为憾,现在忽然来了个”放毒工厂“,真不知人间何世!香港有家报纸乃把这段”腥闻“,连同正在《新晚报》发表的《草山残梦》及笔名一齐制电版刊出,这便我案头的电话响个不停,朋友们都来询问。没办法,我只好在翌日连载文尾加了句”诸兄,此事系出误会,弟情况如常“之类。没料到此事并非”误会“,当年贴大字报,乱飞帽子,乱打棍子者大都无知,但他们背后的高层人物却心中有数,非把我们这些”臭老九“斩尽杀绝,他们的倒行逆施就难以得逞。我绝对支持今届文代会”向前看、不计较、忘私仇“的精神。当时唐人的《北洋军周演义》(刊《文汇报》)和《草山残梦》(刊《新晚报》)、阮朗的《大地浮沉》(刊《商报》)都给腰斩了,我与上述三家报馆和编者都不可能有私仇,更无斤斤计较可言,何况我的遭遇和大陆同业及前辈们的情况比较起来,还算是”轻“的,其所以还要写一笔,只是为了大声疾呼一句老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要忘记私人的恩怨,不能忘记公事——国家大事的惨遇! 凑巧《晶报》社长陈霞老要我以《蒋帮太座列传》为题写小说,我因为不善伺候”太座“,又怕引起读者错觉,就以草山上人笔名写《宋美龄的大半生》,以”单传“代替”列传“,也了却了《草山残梦》被腰斩之后,蒋的未了”残梦“。至此,《金陵春梦》以南京解放告终,到一九七九年止出了五集,还有三集:《草山残梦》以蒋介石去世告终(也分八集,将在八十年代出版)。 蒋介石垂暮之年,曾与日本极右派合作由蒋命令七十余名台湾历史学者,大学教授,为日本极右派记者古屋奎二的《蒋总统秘录》提供并无秘密可言的史料,作为日本极右派以抢救蒋介石为表象,实则妄想通过”蒋独“和”台独“,染指我台湾省的”最后一计“,也是七十年代国际形势中日本极右派与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较量最后一个回合! 对于这件事,形势已经”比人强“,形势更比坏人强,日本极右派余孽是不能成事的了,但不能不对蒋经国有所劝告,我就以”今屋奎一“为笔名,写了一部《蒋后主秘录》,以李后主词句作回目,例如北京释放十位国民党将领战俘,引起台北慌乱,就以《小楼昨夜又东风》为题,意在对蒋讽劝。尽管他还在拍台拍凳,但我总有一个想法:蒋经国头脑远胜乃父,他不可能一辈子是这样一个人。广大台胞与国民党人,更在渴盼中华民族大团圆的好日子迅速来临。 法国和日本的三批朋友,在这二十多年里,曾数度谈到《金陵春梦》的翻译问题。由于《金陵春梦》尚未出齐,以及内容有待增删,希望一九八三年再着手翻译。现在第五集《和谈前后》已经出版,第六集《台湾风云》(暂定名)也已交给出版社,第七集《三大战役》及第八集《大江东去》早已在《新晚报》登完,只待再看一遍便给出版社。之后便是《草山残梦》。我热诚盼望在蒋介石这两个”梦“的末了,能等到蒋经国先生的清醒。不少朋友认为不可能,但我仍然保留我的看法:”可能!因为他毕竟是个曾经‘清醒的人’。“ 唐人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广州 第 一 回 史迪威赞扬共产党 罗斯福通牒蒋介石 话说从一九四四年三月起到年底,蒋介石指挥的战场真是屡战屡败,不战而退;一蹶不振,人心惶惶。那时光史迪威进行了历史性的缅甸战役,克服了密支那,开放了缅甸——雷多公路,史迪威的名字成了英雄的化身。面对着这个局面,蒋介石真是有苦说不出。他向宋美龄诉苦道: ”你看这事情怎么办好!我们这里吃败仗,史迪威可是打胜仗;十四航空队的七个主要基地也给日本人拿走了,陈纳德也很尴尬。这样,搞下去史迪威可是神气了,我真怕他重弹旧调。“ 宋美龄也紧张道:”有几个外国人告诉我,说因为你不喜欢史迪威‘国共合作’的办法,外面盛传双方裂痕日益加大。现在在重庆的美国军官、大使馆职员、华盛顿派来的人员、左派分子、新闻记者们,这些人构成了使人惊骇的组群,在鸡尾酒会上,布满了反对你的言论。“ 蒋介石恨恨地说道:”我早知道了,这些混账王八蛋!“ ”那个陈纳德的朋友还告诉我,“宋美龄道:”史迪威还曾经说过,如果他的主张再被拒绝,那他将把美国的租借物资扣留起来!“ ”他敢?“蒋介石冷笑道:”美国的政策我们不是不知道!“ 宋美龄献计道:”无论如何,我们去看看他罢,同史迪威多见几次面,我们给他的印象可能变好,外国人都是这样子的。“ 但当蒋介石夫妇还没出门的时候,史迪威一到重庆,便拜访蒋介石来了。 蒋介石振作精神,堆下笑脸,宋美龄打扮得花枝招展,迎接这位国际驰名的英雄。 ”蒋主席,“史迪威坐定,寒暄过后,开门见山道:”今天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中国战场前途如何,非要想办法不可了。“ 宋美龄抢着说道:”是啊,主席刚才还同我说过来着,说是盼望你快点回来,帮他想办法,把日本兵赶出去。“ 蒋介石呲牙咧嘴只是笑,史迪威却郑重其事,一本正经说道:”蒋主席这样虚心,真是一个好消息!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挽回中国战场的不利情况;不过如果真要把日本兵赶出去,难是不难,只要把驻扎在西北的几十万部队开出来,问题就好“ 蒋介石没料到史迪威会来得这么快,使劲忍住,但马上又沉不住气,反问道:”史将军,你怎么能担保,共产党没有监视以后,会不打我们而去打日本人呢?“ 史迪威闻言紧皱眉头。 宋美龄用英语插嘴道:”史迪威将军,我们接到很多情报,是这样说的:共产党万一没有监视,他们便造反了!“ 史迪威却用中国话回答她道:”事实胜于雄辩,这是中国一句非常之好的名言。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这几年里同日本兵打过多少次仗?日本兵同汪精卫的军队用了多少气力在打击他们?这个不但延安有数字公布,而且连东京方面都有详细的数字公布。蒋主席、蒋夫人你们可以不相信延安的公布,但日本人宣布的数字你们总不能不相信,因为日本军阀是我们的敌人,而且是一个不可小看的敌人,他绝不愿意在这些地方乱说一通的。“ 蒋介石勃然变色道:”我对于你这样估计延安的抗战,我是不赞成的!“ ”蒋主席,“史迪威道:”这是事实。“ ”不管你是不是事实,你要我把西北的军队调出来,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请蒋主席注意,“史迪威道:”美国援助的是中国全部,而不是局部,中国国民党要抗战,中国共产党更要抗战,所以凡是中国军队都应该抗战,这样才不违背了援助中国的本意。“ ”哼!“蒋介石冷笑道:”你可以把美国的援助扣住不放,我绝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史迪威竭力忍耐,微笑道:”我再请蒋主席注意一件事情:美国援助的中国,是蒋主席领导下的中国,美国并没有把物资直接运给延安,至于你肯不肯把物资分给延安,那是你自己的问题,虽然我们希望这样做。至于抵抗日本,那美国的看法简单,希望你把西北的军队开出去!“ ”我不能这样做。“蒋介石冷冷地说道:”我不能这样做,我不愿意再谈这个问题。“ ”那是不应该的。“史迪威道:”一个最高统帅,应该把眼光放到全局上去。刚才有好多新闻记者问我对局势的看法,我曾解说过,今天的国、共双方再不团结,重庆的军队再不从西北调动过来,局势便太险了“ 听说史迪威已经把这个意思告诉新闻记者,蒋介石无名火起三千丈,拂袖而起,大叫道:”我没有见过你这样做法!你要西北的军队,你自己去调动好了!你在外面、在我面前强调共产党的好处,我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史迪威一怔,随即答道:”请你不必生气,今日之下,任何问题不是生气可以解决的。我只请你冷静地思考思考,从三月份起,各战场一败徐地,兵力上是不是需要补充?“ 听史迪威提到败绩,蒋介石就象被人剜疮疤一样,他痛极了,但不可发作,一蹬脚便跑。 眼见蒋介石这等模样,史迪威只得苦笑笑,也就回去。于是一方面蒋对延安的人,和稍有嫌疑的人抓的抓、杀的杀,闹得更凶;另一方面史对延安的抗战功绩推崇备至,呼吁团结,变成了震撼国际的一件大事。 蒋介石与史迪威的争议正走向一个决定点时,九月六日那天,蒋介石透了一口气,他的救兵到了。 美国前陆军部长赫尔利,偕同军需专家尼尔逊到达重庆。 事前接到驻美大使胡适的报告,以及美方电报,蒋介石夫妇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当晚盛大接风,饭后促膝长谈,蒋介石心情为之一松。 ”你来得太好了。“宋美龄为蒋介石传达体己话:”史迪威在这里闹得一塌糊涂,正不知怎样下台才好。“ ”你们可以放心。“赫尔利笑道:”美国的政策,并非操在史迪威手里。这次我们来,对于解决你们的纠纷是有帮助的。我为了澄清这种难堪的气氛,打开这种僵局而来;尼尔逊先生是为了协助中国的供应机构而来,都是同史迪威有关的。“ ”好极了!太好了!“ ”我是以罗斯福私人代表名义,到重庆来的。“赫尔利道:”对于蒋将军,我们是无话不谈,可是不必在外面发表。我的任务是:首先是阻止国民政府的崩溃,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个事实,今天重庆中央政府的地位非常危险!“ 蒋介石打了个寒噤。 ”第二:我们要支持蒋将军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以及统率三军的委员长!第三:协调蒋将军与史迪威将军之间的关系,史迪威主张团结抗日,蒋将军主张消灭延安,看看这两者之间有无办法弄得好一点;第四:促进蒋将军统治下的军用物资的生产,并阻止其经济崩溃;第五:统一包括延安的中国所有军队,以达成击溃日本军队之目的!“ 蒋介石闻言大喜,泫然欲泣。半晌,这才满怀感激,双眼润湿地问赫尔利道:”那太好了,我高兴得连眼泪都流下来了。谢谢赫尔利将军给我带来了这么好的好消息,请问赫尔利将军,照你刚才所说,一言以蔽之,你是不是专门为帮助重庆消灭延安而来呢?“ 赫尔利朝宋美龄挤一挤眼睛,摊摊手笑道:”我以为一个聪明的领袖,是不必寻求这个答案的。“ 蒋介石直抓头皮道:”我太笨了,我太笨了。我是因为高兴过份,所以才提出这个问题来的。“ ”你的心情我明白。“赫尔利道:”不过,进行起来,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说,我先到延安走一趟,如何?“ 蒋介石怔住了:”你去干什么?“ 赫尔利笑笑道:”别忘记,我是以一个公正人士的姿态出现的,对于延安方面,当然也要有所接触,否则未免偏心露骨,给人批评了。“ 蒋介石还是不放心:”我看还是以后再去罢。“ ”你要我同胡宗南将军一起进入延安吗?“赫尔利大笑:”好好,现在我暂时不去。现在我可以把美国的意见告诉你,征求你的同意了。“ ”是不是罗斯福总统的意思?“蒋介石明知道这是华尔街老板们的意思,赫尔利正是美国大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忠诚地执行华尔街的政策,一如驻美大使胡适所给他的报告那样。 ”你反正明白,“赫尔利道:”不用问了。美国所希望的,是在中国军队中安置一个美国统帅。——你别着急,先让我说完,这个意见是谁提议的,你别问。但因为中国战场,主要是你管辖下的战场一泻千里,所以我们也同意这个建议,把日本兵赶跑了再说。“赫尔利透了口气:”此外,美国也同意使用中共军队,作为击退日军的主力之一。共产党同日本兵死战的故事,现在全世界都津津乐道,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赫尔利右手按住蒋介石的左臂:”我知道你是不同意的,我知道两个意见是不合你口胃的,可是史迪威不能成功的建议,我赫尔利保险可以完成。因为我们考虑过,在这两个建议之内,其中是可以大做文章的。“ 蒋介石尴尬地强笑道:”是吗?“ ”是这样的。“赫尔利抽烟喝水,忙了一阵:”喏!如果谈判顺利,延安的军队交出了,最高指挥官是美国将军了,你想,你还怕什么?“ ”万一那个最高指挥官是史迪威呢?“ ”史迪威也该遵守美国的策略!“ ”我不放心!“蒋介石道;”延安交出武装,这一点我同意,要史迪威做统帅,连我都管,那不成,万万不成!“ ”好办!“赫尔利兴奋地说道:”你的问题,在于反对史迪成,而不是反对美国统帅,如果不让史迪威做统帅,你就没问题了?“ ”可是我知道罗斯福很重用史迪威。“ ”但你要注意:美国对重大问题的决定,并非操在罗斯福手里!“ ”我明天答覆你。“蒋介石召集亲信,彻夜商议,第二天告诉赫尔利道:”我考虑过了,一定要这祥做,也可以,不过我也有两个要求。“ ”是什么?“ ”第一:我本人也应该有权管理租借物资;第二:延安要把军队全部交出来!“蒋介石道。 赫尔利沉吟一阵:”第二点也就是我这次来的主要问题,好办;不过第一点,必须回到美国以后再说。“ 宋美龄忽然站起来,戏剧化地抹抹眼泪,走向赫尔利: ”我是这样的感动!“她说:”正当那些该杀的共产党让我们下不了台,正当史迪威将军使我们处境困难,正当美国朋友对我们有所误会的时候,你来得这么巧!你的主意又那么妙!“ 赫尔利不免客气一番,说是要回大使馆休息,准备明天到各处走走,俾使人们对他的”公正“深信不疑。双方又约定在赫尔利访华期间,每隔一天,便在黄山蒋介石官邸商谈一切。 九月十九日下午,蒋介石正同赫尔利谈得高兴,侍卫官入报史迪威来访,蒋介石在客人面前表示自己很大方:”请史迪威将军马上前来!“边说边走到二门迎接。 史迪威同蒋家夫妇、赫尔利寒暄过后,掏出一封电报来道:”蒋主席,这是罗斯福总统的电报,要鄙人当面交给蒋主席。“ 蒋介石连忙道谢,一把接过电报,等待宋美龄翻译。但宋美龄面色大变,尴尴尬尬一言不发,室中诸人,都好不自在。各人便胡扯几句,赫尔利同史迪威一同离去,蒋介石送客回来劈头便问:”电报说些什么?“ ”这是罗斯福从魁北克发来的。“宋美龄道:”罗斯福正在那里开会。“ ”我问的是:他究竟说些什么?“ ”罗斯福说得很简单,说要求你接受史迪威国共团结抗故的建议,否期他将考虑美国的援助是否继续下去!“ 蒋介石有如挨了当头一棒,给打得又气又慌。他跌坐在沙发里,又跳起尺多高,大跳大骂道:”罗斯福这娘希匹的东西!罗斯福这娘希匹的东西!美国的援助我不要!你告诉他我不希罕他的援助!不要拉倒!“蒋介石越说越气,越气越叫,越叫越哑,最后沙哑着嗓门喊道:”你给我打个电报到魁北克——不,到魁北克,告诉娘希匹罗斯福!说我姓蒋的要同东京恢复谈判,干脆不打了!我要同日本联合起来,看他美国在中国还能得到什么!“他咬牙切齿:”你就拟稿!你就拟稿里你说:姓蒋的要‘单独抗战’,不要美援了!“ ”不能这样说!“宋美龄反对。 ”主席,不能这样做。“亲信们也反对。 ”叫我怎么说!“蒋介石直发抖。 亲信们于是战战兢兢,发表了他们一致的看法:”大局虽然紧张,日军虽然厉害,但已是强弩之末。苏联会打垮希特勒,墨索里尼也将在盟军的围攻下完蛋;轮到大家挥戈东指的时候,日本兵再硬也不硬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联合日本,吃亏不小! “再说国内:这把火是点起来了,共产党吵抗战,在抗战;老百姓也吃他这一套,也要求抗战,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来一个向后转,那简直便宜了延安,共产党的威信将立刻高起来。” 蒋介石其实也这样想,大吵大闹不过是为摆样子而已,于是作愤恨状道:“那无论如何要罗斯福把史迪威调回去,否则我宁可不要美援!你们给我再研究研究这个娘希匹最后通牒,七天后由赫尔利将军代复,我不复,我也不想再见这个该死的史迪威!” 七天后这个电报发了出去,蒋介石答复罗斯福的通牒道:“本人敬告贵大总统,请接受本人要求撤回史迪成将军之请求。本人对各项措施,在原则上与贵国并无歧异,只因史迪威将军性格特别,无法圆满合作。故在政策上中美虽完全一致,但须有适当之人,以执行政策,实为同等重要……” 复电发出后,蒋介石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如果罗斯福不肯撤回史迪威,那简直太丢人了,这味儿比当年损失东北难过得多。赫尔利、陈纳德以及左右人等再三劝慰,蒋介石还无法释然,一个劲儿发脾气。 才到十月十八,罗斯福的答复到达,蒋介石才透过一口气来。不出赫尔利所料,罗斯福同意把史迪威在中国的任务解除。史迪威曾以中缅印战区统帅地位所行使的职权,分给两人继任。魏德迈少将被任为中国战区的美军统帅。罗斯福函中再说明陈纳德继续统率十四航空队,赫尔利继续留在中国,充任罗斯福私人的军事代表。 蒋介石与史迪威之战,蒋介石是胜利了。 蒋介石表面虽然胜利,但在实质上却一败涂地:美国驻华大使高思愤而辞职,美国人民认为这是一种侮辱,对美国人简直是一大刺激,促起了美国人民反蒋的舆论高湘。 当时愤而离开重庆的美国人,公开对他的中国朋友们说道:“美国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忍受了这种侮辱,你们猜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大资本家认清他同蒋介石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他们懂得,他们唯有通过蒋介石政权,才能维持在华特权,才能继续在中国赚大钱,如果蒋介石完蛋,那一切外国势力包括赫尔利大老板们,就要离开中国了。所以美国决定调整关系,以免损害老蒋的地位。” 另一方面,赫尔利却同蒋介石经常密谈。 “对于共产党,”赫尔利道:“真的还不能抹下面孔,斩尽杀绝;现在时候还没到达,你千万不可乱来。今天空军方面告诉我,驾驶员白莱德中尉在沔阳沙湖营失事,给鄂中洪湖地区的新四军救出来了,如果国共已闹翻,那就很难搞。” “今天陈纳德将军告诉我,他也给朱德将军去了一封信,谢他的部下,营救了好几个美国飞行员。” “今天大使馆的人告诉我,说高思大使也曾函谢过八路军,感激他们在北岳区正太路沿线营救了好几个被迫降落的美国飞行员。” “今天的消息说:驻华美军总司令部所派遣的美军观察组,有两个组已经到达延安好几天了。他们发来的消息,都证实共产党的军队是在抗战。而且当中有句话说,‘延安的气氛充满了同仇敌忾,抗战图存的精神’。” “今天的消息:正当重庆管辖的大将军纷纷逃亡,前线一败涂地的时候,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却在豫东奋勇作战阵亡。” 赫尔利在每一段消息后面,总加几句勉励之词,要蒋介石面对现实,发奋振作;别让共产党占尽上风。同时对于美国将领们、大官们对延安礼貌上的那一套也不必吃醋。美国当局唯一扶持的对象仍是蒋介石。 蒋介石对赫尔利那份照顾,感激自不待言,因此披肝沥胆,什么话都同他说: “我让王世杰、张治中两人,交给延安代表林伯渠一个‘中共问题解决提示案’,内容规定八路军改编为十二个师,集中使用,其余限期取消。林伯渠也交出一份意见书给我们,内容说请政府实行民主,保障人民自由,实行地方自治等等,我已经叫他们搁一搁,别谈下去了。” “昨天那个参政会,闹得很不痛快,延安代表林伯渠在会上报告国共会谈经过,提出改组国民党政府和国民党统帅部,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和统帅部,简直太放肆了!林伯渠还说什么团结全国人民,挽救我们的战场危机,认真准备大反攻,简直把人气死!” “我已决心做一件事,发动‘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模仿希特勒的法西斯党卫军,代替我那衰老的军队。” “办法是好的,”赫尔利说:“你的军队是该想想办法了。不过对外千万不能引用法西斯党卫军的名字,因为同盟国之间,对希特勒有兴趣的,恐怕不多,甚至只有你一位。” 蒋介石感激涕零,老是捏住赫尔利的手道谢:“这几个月来,幸亏你替我撑住阵脚,否则给史迪威一闹,我不知道怎样下台了。” 正是:台上只见蒋介石,幕后另有野心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 二 回 记者团参观延安 华莱士访问重庆 话分两头。却说一九四四年真是多事之秋,除了国际局势演变,前线一败涂地,在在使蒋介石大伤脑筋外,重庆中外记者团终于在无可阻挡的情势下出发延安,美国副总统华莱士经西伯利亚进入新疆,访问中国,这些都是蒋介石不乐意的。 记者团出发之前,蒋介石用了三个月功夫沿线布置,希望做到中外记者们看不到一件真事,听不到一句真话。至于到达延安以后,记者们怎样讲法,那自有办法对付,他不怕。 蒋介石只怕外国记者随便说话,影响他的声誉,命戴笠动员干练特工办事。 陈布雷也把全力放在有关记者团的活动报告上,督促工作人员翻译缮写,忙个不了。 “这是宝鸡警备司令唐俊德的报告,说记者团已分搭乘专车两辆,到二战区去了。” “这是阎锡山长官来的报告,说记者团已经弃车骑马,过河继续出发。” “这是毛泽东六月十三接见记者团的谈话,说‘中国缺乏一个为推进战争到胜利所必需的民主制度,共产党希望于国民党的也就是从各方面实行民主’。” “这是戴主任的报告,说沿途一切顺利,记者们受到暗示和包围,无法自由采访。” “我要听听延安的人怎么说。”蒋介石从心底紧张起来:“记者团中间也有我们的人,他们会给我报告更详细的,我要听延安怎么说。” “这个简直太……”陈布雷道:“这个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六月廿二在招待中外记者参观团时报告了中共历年的战绩。” “他怎么说?” “叶剑英说:‘七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大小战斗共九万一千五百九十四次。毙伤敌伪军八十三万二千八百一十五名,俘敌伪十八万三千一百三十五名,日伪投诚反正者七万三千八百二十二名。缴获长短枪二十二万二千九百九十五枝,轻重机枪三千五百挺,各种炮五百零九门。我军伤亡四十万二千五百六十七名,其中阵亡团级以上干部五百五十五名。敌我伤亡比例为二一比一。并说明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内,日寇以在华六分之五的敌伪兵力,压在敌后解放区,致战斗异常修酷。解放区人口由一万万降致五千万,军队、土地面积亦日趋缩小。但中共毫无动摇地坚持斗争,执行党的十大政策,发动广泛进攻。自一九四三年以后,解放区又趋扩大,人口已增至八千万,军队已增至四十七万,民兵更达二百万。……” “慢着,”蒋介石拿着枝铅笔在纸上零零碎碎地记录数字:“军队多少万啊?” 陈布雷答说:“军队已增至四十七万。” “不会吃空额罢?”蒋介石脱口问道。 陈布雷一怔,讪讪地答道:“不会罢?他们……” 蒋介石也醒悟过来,说:“那你念下去。” “在华北敌后建立五大块抗日根据地,东至青岛与辽东半岛、黄海、渤海沿岸、山海关;北至热河宁城、察哈尔之多伦、商都,绥远之百灵庙;西至黄河;南至陇海线。包括晋、冀、察、鲁、绥、热、辽华北七省,东西长二千二百华里,南北长一千八百华里。有政令所及的人民五千多万,占全华北一万万人口百分之五十一。华中敌后战场建立了八个抗日民主根据地,包括江、浙、皖、赣、鄂、豫、湘七省地区,有政令所及的人民三千万,占华中沦陷区人口百分之五十。华南敌后战场有两处,一在海南岛,该岛大部为我控制;另一处在广九路沿线及广州四周。”陈布雷透过一口气来:“叶剑英报告之后,又说,’刚刚接到前方据报,敌后战场八路军解放了武强,定襄、涞源、河间、束鹿、灵邱、徐水等几个城‘。” 陈布雷随手一翻:“还有,他们又公布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第七周年这一年中,他们毙、伤、俘虏敌伪共二十九万人。” 蒋介石绕室旁徨,不作一语,良久,问道:“记者团他们有什么表示?” 陈布雷道:“电文中没有提。” “你再摇个电话给宣传部。”蒋介石道:“告诉他们,凡是有关这类新闻,一个字都不许见报!但是叶剑英谈话的全文,我要尽快看到!” 陈布雷刚想辞出,蒋介石又嘱咐道:“陈主任,华莱士到达这里以后,该怎么招待,如何布置,你也分别同他们商量罢。” 陈布雷唯唯告退。重庆官场立即忙着大扫除、布置、公务员换季等等,准备接待这位贵宾。中宣部几位年老职员,闻讯微笑,交头接耳,认为对于这些洋人的探访,“最高当局”早已胸有成竹,不必着慌;随机应变,定能化险为夷。 列位看官,原来这种说法还有一段古:在华莱士访华前一年,美国另有一位名人,《天下一家》的作者威尔基也到过重庆。他急于看看重庆情形,下机后便由中宣部次长董显光陪同,坐着汽车兜风。四川老乡有一个习惯,一大早便到茶馆喝茶,洗脸解手,读报看书,生意买卖,都在那里办了。威尔基在汽车里看见很多地方人们一桌一桌分坐着,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人山人海,端的热闹,便问他们干什么?董显光答得妙:“这些人在开小组会,商讨抗日大事,因为中国人民,都已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动员起来了。” 威尔基点头微笑,好生奇怪。这时车子已经驶过精神堡垒,向民生路转弯时,又是一种景象。只见几家店铺门前人头如海,各人都高举右手,挥舞着手里的钞票,个个争先恐后,把店铺闹得水泄不通,情况紧张激烈,实在吓人。 “他们又在干什么?”威尔基问董显光。 董显光心头一沉,暗叫不妙。原来那一带都是卖平价布的,这些手拿钞票的人,当然都是来买平价布的老百姓。那个时候各种日用必需品一概统制,只许官儿刮龙,不准平民买布,布价黑市高涨,花纱布统制局每天只拿出二三十匹平价白布,点缀点缀。而这点儿布,还交由几家代理店铺发售。除了现钱交易,还要凭身份证才能开口。这是谁都知道的。偌大一个重庆,一天二三十匹平价布,怎么会够分配呢?而且这些布往往还没出店门,便已经给有“路”的人拿走;有时花纱布管制局根本连二三十匹之数都不能发够。因此,这条街上天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拿了身份证和钞票,在等着买布。有的挤了一年半载,连布丝儿都没买到。于是经常把那几家代理店铺,围得个水泄不通。董显光当然不能把真相见告,威尔基也就嘱咐司机慢开,一边看人山人海,一边听董显光解释。 董显光先是叹了口气,然后不慌不忙,告诉威尔基道:“这些人都是爱国的老百姓,他们因为国难当头,抗战艰难,正在一个个争先恐后,向政府献金呢!” 威尔基当年是否真的相信这一套,这且不表。但华莱士是否也很容易应付,这使蒋介石感到心焦。但心焦的事儿却都来了。 “报告主席,”何应钦铁绷着脸:“河南出了大漏子!” “什么事?” “豫南老百姓反对汤恩伯,说他既不战而退,又残杀居民,于是来了个大暴动,还组织了一个什么救国军……” 蒋介石毫不考虑,大骂道:“一定是共产党捣蛋!你叫他们放手干好了!否则给外国人听到,又要发电报,又要说我们这个那个了。” “报告主席,”何应钦道:“前方来电说,这件事情大致就绪,他们一口气杀死了五千多河南人。” 这件事情刚完,另一件事情又起,原来重庆各界代表冯玉祥、覃振、黄炎培、章伯钧、沈钧儒等五百余人举行集会,要求国民党改组政府,成立联合政府。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把蒋介石怔住了。他连忙请冯玉祥谈话,一见面大哥长大哥短叫了一阵,折入正题,问他有没有这件事? 冯玉祥道:“有这件事!” 蒋介石使劲忍耐,但嘴角上的肌肉激动地抽搐着。他问:“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 “不是不告诉你。”冯玉祥道:“告诉你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好多事情,你都不相信。” 蒋介石咬咬牙道:“是些什么事,大哥您告诉我,我不相信呢?” 冯玉祥叹道:“那太多了,连我自己都记不住,不过最近有几件事,倒还记得。譬如说:前天我告诉你,河南有位洧川邮政局局长的亲戚说过,他们一家子在那个小地方住,这位局长辛苦了大半辈子,因为朝中无人,大半辈子只熬到了三等邮局,这别提了。可惜这次河南大撤退,汤恩伯的部队竟把他全家的衣服用具抢得精光,半夜三更动手,比日本兵还狠毒,这位局长的小儿子认得几个字,记住了明火执杖打家劫舍的强盗番号’第三十三集团军第十三军第八十师第又XX团XXX连‘;说一辈子忘不了。”冯玉祥道:“这是个极小的故事,但说明了极大极大的东西:老百姓同军队有不共戴天之仇……” 蒋介石插嘴道:“这件事情我己经要他们去查。……” 冯玉祥也截断他的话道:“你要他们去查,不知道那一辈子才能查清楚。而且你答应我’查‘的事情实在太多,但都没有下文。这说明了政府中人办事的糊涂,是应该改组了。” 蒋介石再咬牙,忍住脾气,再追问道:“还有呢?还有什么你告诉我以后没有下文的?” 冯玉祥道:“我刚才说过,这种例子之多,多到举不胜举。譬如这一次同我们一起发起组织联合政府的沈钧儒老先生,就有人说他要暴动。你想这是个多大的笑话?可是居然有人相信,还抓了一批毛头小伙子学生,他们都不承认是共产党说,如果暴动早就已给打死了。其中有一个学生受不了,便缴出了证物,是一个金属圆圈,说是无线电器材。后来,连法官都无法相信,要他实说,他才痛哭诉说,原来这是只表壳上的圆圈。法官问他那末表在什么地方?他说扔到大茅坑里去了。法官便带人去掏茅坑,真的掏出了这只没有表壳的表,……” 蒋介石有点不耐烦了:“大哥!”他声音提高:“这些都是小事,这些小事情竟要改组政府,大哥您这是什么意思?” 冯玉祥也气得忍不住:“你如果说我所讲的都是小事,那就由它去,算我放屁。至于成立联合政府,是五百多人的事情,你不同意,你想怎么办,听便罢!”说罢便走。 蒋介石却立刻改变态度,一脸笑道:“大哥别走,我还有几个大问题问您。” 冯玉祥扭过头来道:“是什么问题?” 蒋介石一扬手:“大哥您坐,坐下来再谈。”他接下去:“这些事实是非常明显的,美国对我有误会,因此有些人便想混水摸鱼……” 冯玉祥又起立道:“如果你把联合政府这回事当作混水摸鱼,那就大错特错了,你一定看过名单和意见,知道我们这五百多人,纯粹是为了国家的前途。我们年纪不小,再活也不过几十年;但如果国家在我们手里断送,我们的子孙做亡国奴要当多少年?这连我们自已也无法猜想,不寒而栗。所以我们发起了这个,希望你平心静气想想,不要作为私人问题来考虑。我们一切都从国家民族出发,联合政府中我们还是推选你当主席,这不是什么都说清楚了吗?”说罢又走。 蒋介石也不便呕气,更不敢劝这位盟兄放弃联合政府的建议,怏怏地瞪着他的背影,寄望美国特使华莱士,希望他到达重庆以后,对这种局面有所挽救。 但驻美大使胡适的报告先华莱士而到,告诉蒋介石说:“对华莱士这个人不大清楚,希望重庆对他加意防范,因为这个人不是华尔街的嫡系,是左是右,都很难说。”这使蒋介石更闷闷不乐,但华莱士既已来了,只得振作精神,好生款待。宋美龄更是跳上跳下,忙成一团。 “我是从你们的后门进来的。”华莱士大笑:“中国真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从西伯利亚进入新疆,穿过西北,到达这里,好大的土地嘛!在有些地方,那我已经走过好几个国家了。” 蒋介石也笑道:“那还不算大,等和平了,华莱士先生可以到全中国走一趟,那才知道中国之大,大到什么样子了。” “蒋主席,”华莱士言归正传:“我们都在为和平努力,譬如说你们中国打了这几年仗,主要还不是为了来日的和平?要不,如果投降,那虽然表面和平,但事实上问题更糟。所以美国朝野对贵国艰苦支撑,十分敬佩,罗斯福总统便要我来拜访拜访。” 蒋介石夫妇忙不迭客套一番。 “现在,”华莱士道:“有这么一个问题在从中作梗,非常严重,我想我应该提出来同阁下谈一谈。” 蒋介石开始大为紧张。 “这问题是个老问题。”华莱士道:“恐怕我不说,你也明白,那是国共合作问题。” 笑容从蒋介石脸上消失。 “我很坦白地告诉你。”华莱士道:“这一次旅行,使我增加了很多见闻,特别是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间的威望与好感,同阁下以及贵政府在民间的印象,竟然是一个十分鲜明的对比!” 蒋介石夫妇还顾不得答复,华莱士说下去道:“请原谅我的直率。我们是好朋友,好朋友中间的问题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对,我想你们不会反对的。”他再作补充:“今天美国的国策是击败轴心国,因此任何一个同盟国中间有什么问题,必须象救火似地予以扑灭。中国内部存在着国共问题,请不必否认事实。”华莱士笑笑:“这次我亲自走了不少地方,目睹了好多事情。总而言之,今天中国的一切,对阁下是不利的,因为中国人民普遍地对你和你政府投有好感,而只要同共产党接触过的中国人民,他们几乎是毫无疑义地跟着共产党走。” 蒋介石全身都瘫软了。 “这种现象,”华莱士说:“证实了史迪威的报告与预言,而且也超过了我的想象。”他微微地叹息:“我知道中国不正常,但没料到不正常到这种地步。” 宋美龄鼓起勇气问道:“那末,请问华莱士先生,你的看法是怎样呢?你对于你看到的种种事情,是百分之百相信呢?还是觉得显然有人在包围你,有意影响你对我们的印象呢?” 华莱士一怔,忆起了罗斯福在他临行时所说的话,心想这个女人倒真的厉害,名不虚传。于是答道:“夫人,我现在可以告诉你,这里存在着两个问题:一个是美国决定支持以蒋介石将军为首的中国政府;一个是蒋介石将军的政府在中国很不得人心。”他双肩一耸,双手一摊:“这两个问题是矛盾的!” “为了缓和这个矛盾,我们美国有几个不同的说法。有软有硬,有红有白,我不说了。我只告诉蒋将军:美国欣赏共产党的抗日,但不主张拿他们来领导中国,美国主张由蒋将军来领导中国,但不赞成蒋将军这样抗日。”华莱士霎霎眼睛;“全部文章,主要就是这两句,你们都明白了?” 蒋介石夫妇这才透过一口气来,委婉地诉说延安如何如何不对,部分美国在华公务员,又如何为共产党说好话,影响了蒋与华盛顿之间的感情。 华莱士便一再劝导蒋介石接受他的建议:“你们只要解决了国共问题,并在中苏之间获致一种普遍的谅解,蒋将军便不会有什么了。” 蒋介石明了华莱士的态度以后,口气也就硬起来:“华莱士先生,”他说:“今天我要求于中国共产党者,只是遵守法律,遵守法纪,我并不采取压迫他们的措施。” 华莱士实在忍不住,长叹道:“我来中国为时虽短,我同你晤谈次数虽少,但大致上差不多了,要知道的事情都已知道;要说的话也已说完,可是我是这样的失望!” 宋美龄强笑道:“你失望什么呢?” “恕我直言。”华莱士道:“蒋将军说,他要求于中共者,只是遵守法律;显然蒋将军不知道,中共解放区中的治安情形,以及中共军纪的严明,不但是在解放区的人感到安全和兴奋,而且也为外国人所津津乐道。请问今天要遵守法律与纪律的人,到底是谁呢?” 蒋介石两眼发直。 正是:猪八戒挨倒打一耙,狼狈不如蒋老介。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 三 回 政府联合 美蒋拒中共建议 交出军队 延安越重庆陷阱 那华莱士意扰未尽,说道:“蒋将军说并不采取压迫他们的措施,这句话是失实的,因为重庆等地关禁左派分子的集中营举世着名,而胡宗南将军在西北的那着棋子,谁都看得分明,请问如果这不是压迫他们的措施,又是什么呢?” 蒋介石欲言又止。 “这就是我失望的原因:你们不肯认错。”华莱士道:“这么大的错误而不肯承认,我作为你们的好朋友,我怎能不失望呢?”略事敷衍,也就辞去。 “娘希匹华莱士也不是好人!”蒋介石在背后跳脚道:“他绝对偏心!还亏他说是支持我们,——我不希罕!他再要噜苏,娘希匹我正式联合日本!” “使不得啊!”亲信们都劝他:“这个时候同日本携手,吃亏太大。” 蒋介石其实也明白,但又气又急,整天价找岔子,寻毛病,闹得重庆官场鸡飞狗跳,六神不宁。华莱士回国以后向罗斯福所作的报告更使他焦躁不堪:华莱士说中国混乱之至,蒋介石政权顶多可以维持三个月,前途异常黑暗。 直到赫尔利从延安回到重庆之后,蒋介石这才吃了颗定心丸。 “共产党实在不容易对付。”赫尔利道:“我这一次好在以第三者的姿态出现,花了三天功夫,同毛泽东成立了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联合统帅部的五点协议。实在很辛苦。” 宋美龄不免慰问一番,问道:“我记得你到延安之前曾经说过,你的任务是帮助我们消灭共产党的武装,怎么又同他们订定五点协议呢?” “夫人太忠厚了。”赫尔利道:“我们迄今为止,还是老样子,并没有改变为帮助共产党消灭蒋将军的武装。” 几个人笑了一阵。“那五点协议是什么?”宋子文问。 “首先是一顶大帽子。”赫尔利放下杯子,念道:“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及中国共产党,应通力合作,为击败日本而统一所有国内武力,并共同致力于中国之改建。第二是国民政府随即改为一联合政府,由一切抗日政党及无党无派之政洽团体所派代表构成之。” 人们震憾了一下。 赫尔利朝人们笑笑道:“不忙,还没有完,’并应拟定及颁布一民主政策,就军事、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事项之改革方案,予以规定。军事委员会,也应同时改组为联合军事委员会,由所有抗日军队派遣代表构成之‘。” 明知道赫尔利是站在重庆这边的,但蒋介石听赫尔利念到这里,仍不禁呆了。 赫尔利干咳一声,读下去道:“第三,联合政府应遵照孙中山先生所倡原则,创设一民治民有民享之政府。联合政府所采取政策,其目标应为:提倡进步与民主,主持公道及维护信仰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并给予人民向政府请愿之权利,以及居住不受侵犯之权利。联合政府并应采取政策,俾前规定之免除恐怖之自由及免除贫乏之自由,得以有效实施。 ”第四,一切抗日武装力量应遵守并实施联合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之命令,并由政府及联合军事委员会予以承认,所有获自友邦之军事配备,应公平分配与各该武力。“ 蒋介石狞笑了一下。 ”第五,“赫尔利道:”这是最后一点了,中国联合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一切抗日政党为合法政党。“ ”赫尔利先生,“蒋介石不复再忍,强颜一笑道:”我们知道你是帮助我们的,但你同延安订立的五点,未免太宽了。“ ”是吗?“赫尔利心头反感,觉得蒋介石在某些地方,简直糊涂得令人难以置信。便笑道:”那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你认为我们对延安太宽,延安却嫌这个五点协议还不够公平呢!“ ”是吗?“宋美龄皱眉道。 ”我的助手告诉我。“赫尔利道:”昨天他去拜访一位大学教授,这位教授批评我的延安之行道,’赫尔利先生手里拿着要中共缴出武器的如意算盘,以第三者的姿态到延安去,这种手法是瞒不过毛泽东的。但中共方面虽然对美国的一贯手法十分清楚,但经过赫尔利先生的活动,对于自前的抗日战争,那怕是多少有一点积极作用,于理也不应该拒绝,所以赫尔利先生的延安之行是有收获的。不过这个收获只是限于纸面,因为中共绝对不会答应协议以外的要求,何况这个协议,基本上国民党已经讨尽了便宜‘。“ 蒋介石一怔,问:”他怎么知道美国要设法叫中共把武器缴还给我们?“ ”因为这位教授是我的朋友,“赫尔利道:”他对中国局势有深刻的研究,我也曾经把一些秘密的事情同他商议。“ 蒋介石有点不高兴:”那这位教授一定是反对我的咯?他是谁?“ 赫尔利微笑道:”这个你可以放心,了解目前局势的人不一定就是反对你的人,这位教授便是个例子,不过你不必知道他是谁。“赫尔利阖上卷宗,正襟危坐,同蒋、宋、孔等人说道:”在延安的时候,曾经有人同我说过,说’这个协议和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虽然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如能付诸实行,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促进中国民主化,毫无疑问是很有作用的。‘因此中共便在这五点协议上签了字。“赫尔利冷静地伸出一根食指东指西点:”各位要注意延安的做法,他们这样做,我们平心静气而论,是的确使人同情的。我一路上也思索着这个问题:如何使你们在民间失去了的威信,能够重新建立起来?“ 蒋介石夫妇等人眼睛一亮,精神大振。 ”各位,“赫尔利喝口咖啡:”今天我们虽然不是正式的会议,但今天我们的谈话,其重要性超过了任何有形式的会议。我正式宣布:我同毛泽东在延安成立的五点协议决定不准备实行了。“他用笑脸环视人们的笑脸,突地又绷起了面孔:”这不是新闻,恐怕你们早已体会到了。我应该仔细把这件事向蒋将军作交代,关于以后的做法。——对外,我当然不会公布,说这个举世注视的五点协议,已经寿终正寝!“ ”各位要知道,我这次延安之行,以及取得五点协议的成果,绝不在于真正实行。只是想拿它作为’求取对中共军队的控制‘的一种’过渡‘办法。这个’过渡时期‘等到达成目标以后,也是要设法缩短的。“ 蒋介石显然忍不住心头那股高兴劲儿,只是笑,咧着一嘴假牙,直笑。 ”蒋将军,“赫尔利低沉地说道:”为了求取对中共军队的控制起见,我请求你,可不可以在这个时期中对中共作一些政治上的让步,同时设法缩短这个过渡时期。“ ”要知道,今天中国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全国武力,防止内战,而对中共的’让步‘,实在是为了实现各项目标的第一着棋子。“赫尔利大声疾呼:”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让中国的内战打起来。这一点蒋将军该比我还明白,今天我们的军队如果拿出去打共产党,企图获得胜利,那结果一定相反。“ 静默一阵,蒋介石发言道:”我们非常感谢赫尔利先生的奔波,以及处处为我们着想。不过我的看法同赫尔利先生有一点不同,就是国民党绝对不能还政于联合政府。曾经有五百多人要求成立联合政府,我都一一给他们解决了,这个联合政府是绝对使不得的东西,我们权衡轻重,认为绝对不能这样做。“ ”蒋将军。“赫尔利说话。 宋美龄向她丈夫使个眼色,问赫尔利道:”你想说话吗?“ ”我想问一声:如果蒋将军不能还政于联合政府,“赫尔利沉吟:”那怎能表示对中共作政治上的让步?“ 蒋介石笑道:”赫尔利先生,根据你刚才说的:’中国的主要目标在于统一全国武力,防御内战,对中共让步,不过是为了实现目标的第一步‘。那末,也就是说,你表示赞成中国实现民主联合政府,只是美国政府被迫采取的一种帮助我的策略?“ ”是的,蒋将军。“ ”这个策略,同延安的什么争取民主,争取抗日胜利是丝毫不相干的?“ ”那还用说?蒋将军。“ 蒋介石大笑:”赫尔利先生,那就好办了,你的目标既然并不是真正在联合政府方面,何必还政于联合政府呢?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还政于民‘,我们说还政于民好了。空空洞洞,死无对证,不更干脆简单吗?“ 赫尔利心想蒋介石所以成为蒋介石,倒真的有一套,不能小看了。于是赞叹道;”这办法很好,这办法不错。不过——“ ”不过什么?“ 赫尔利沉吟道:”不过我刚才讲的’过渡‘办法,这样一来便会放弃了。“ 蒋介石又大笑道:”赫尔利先生,’过渡‘不过是’过渡‘而已,迟早要放弃的,没什么。“ ”那我不是把五点协议全部撕毁了吗?“ 蒋介石哈哈大笑,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人跟着大笑,终于赫尔利也对着这批笑脸大笑,一直笑到享用丰盛的晚餐,笑声还没间断。 紧接着,赫尔利又提出一个”新“的方案,劝中共经过谈判,与国民党成立协定,把军队交给由蒋介石亲自掌握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我看是不要紧的,“赫尔利向驻在重庆的延安代表周恩来等保证:”你们把军队交出来,蒋也放心了,——如果你们不放心,可以把军队交给三人委员会指挥。这个三人委员会由美国人充当统帅,国、共双方各派一个代表组成。“ ”你们如果再不放心,那我还可以向他要交换条件,例如蒋介石的让步,例如承认你们中共为合法,例如你们可以派出若干人在蒋介石的政府中行政院里担任什么委员。“ ”你们是开明的、进步的,“赫尔利作悲天悯人状:”你们中国共产党是得人心的,我知道。蒋介石是无可救药了,我也很清楚。你们中共都是爱国分子,只要参加政府,便能大有可为。你们想、你们说,这不很好吗?“ 周恩来听赫尔利这样说,不禁笑道:”赫尔利先生,有一点是要请你弄清楚的,我们的目的并非在于参加蒋介石政府做官,我们只是希望成立联合政府。“ 赫尔利满以为运用这个障眼法便可以大功告成,一个劲儿劝道: ”你们也该想想,我的办法是太好了。原先,你们中国共产党是在挨打局面、饱受围剿之中过日子的,我一调解,你们至少可以——“ ”赫尔利先生,“周恩来解释道:”蒋先生今后是不是还要’围剿‘,目前还不得而知。不过胡宗南的军队任务未变,全国各地的集中营照样开着,各地爱国人民,中共党人以及进步分子照旧被逮捕,遭谋杀——“ 赫尔利也打断对方的话道:”这个我可以担保,只要你们把军队交出来,交给他或者交给三人小组,都可以。到那时候,你们都参加政府了,并且还可以得到美国的救济与合作,你们的前途是很好很好的。“ ”谢谢赫尔利先生。“周恩来答道:”一个不为私人、专为大众的政党,它的前途没有问题,是很好很好的。不过在联合政府没有成立之前,就把军队交出来,连生命都没安全,假如赫尔利先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会不会这样做呢?“ 赫尔利脱口而出道:”我会这样做。“他放低声音:”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上了台,以你们的廉洁、勇敢、公正、智慧,你们一定可以取蒋介石而代之,为什么不这样做?“ 周恩来微叹道:”赫尔利先生,你是外国人,你不清楚蒋介石的做法。我们中共党人,这许多年来,上他大当的地方,也真太多了。死在他手里的同志们、朋友们,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在联合政府没有成立之前,我们绝对不愿意放弃军队,因为这样做,后果是万分可虑的。“ ”错了!“赫尔利极力劝道:”你们把军队交出来,我在旁边看着;万一出了毛病,一方面天下的人都会骂他,另一面美国也不会答应他!“ 周恩来无法谈下去,告辞道:”赫尔利先生,请相信中共的诚意,这个诚意已经写在五点协议上面。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了,请你赶快请蒋先生也拿出诚意,立即成立联合政府。“ ”这个很可惜。“赫尔利道:”那末,让我再作努力吧。希望你们再想想,接受我的调解。“ ”你的调解成就是联合政府,“周恩来说:”只有成立联合政府,其他才可以顺利解决。“ ”喂喂!“之后蒋介石便对延安不断大叫:”你们先交出军队给我,然后我就给你们民主!“但是延安不肯上当。 正是:调解之后又变卦,内中原来有戏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 四 回 宋美龄一怒飞南美 汪精卫恶病死东京 在下一支秃笔,顾不了这么多事情,如今扭过头来,应该补叙一番宋美龄喝醋的故事。表面上看来蒋介石同陈立夫的侄女勾勾搭搭,那是”私人事件“,孰不知内中大有文章。原来轴心国陷入绝境的时候,同盟国阵营中希望剧新政治,容纳进步人士,以便迅速战败日德意;但蒋介石及其政府如此腐败,这使罗斯福等人大伤脑筋,认为那个刘阿斗就是扶不起来,于是对蒋周围的顽固派展开攻击,而对CC系陈果夫、陈立夫尤烈。 陈立夫连挨几顿臭骂,不免长吁短叹。而这当儿蒋介石正拿到一封寄给宋美龄的英文信,幸在手里发怔。宋美龄的事,蒋介石睁一眼闭一眼算了,洋人来封书信,也算不了什么。无奈正赶上洋人反蒋空气浓厚,从华盛顿到重庆,竟难得有句把好话。尤其美国当局”爱之深而责之甚“,把蒋介石指责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同时前方大败,一塌糊涂当儿,他倒要查一查,这封信是何人所发了。如果这个人竟是个反蒋的美国人,那蒋介石陪了夫人又折兵,如何忍受得了?于是打开一看,看来看去还是不懂,向亲信一问,这回发信者不是洋人,而是”土人“,董博士是也! 宋美龄与”土人“的暖昧问题,蒋介石一向也置诸不理,免生闷气;各适其适,皆大欢喜。不过他渴望有一个英文秘书,最好是个女的,以便易于管理。他把这意思向陈家兄弟说了,陈立夫一听好生欢喜,把年轻美貌、留学美国的侄女送进宫里,日夜伺候,人称”陈小姐“。 这情形瞒不过宋美龄,陈小姐便借口在黄山小学教书,同蒋介石表面分离;老蒋三天两头轻装简从,前往”听课“,这情形使宋美龄恨得牙痒痒的。蒋宋之婚出于”条约式“、”恩赐式“。没有宋家同美国的关系,也就没有蒋介石的地位,这些在下业在前面表过,不再赘述。蒋介石于是对宋美龄恭而敬之。而宋对蒋的女人问题则认为忘恩负义,大逆不道。在广布眼线,拼命追踪下,蒋介石在黄山小学陈小姐香闺中赤条条地”上课“情形,终于暴露无遗,一举击溃。 经过这番”踢窦“,加上国内惨败,蒋介石官邸里那一番阴森森的气象,简直比日本兵要攻重庆还见严重。大街小巷,满城风雨;各国记者,直发电报,说蒋介石同宋美龄之间发生了空前的裂痕,两人要仳离了。 宋美龄虽然在”黄山“凯旋归来,可是浩然有去志,去外国。皇亲国戚力劝无效,外间流言沸沸扬扬,一干人等好不着急,深怕如此一来,蒋介石在国际间声望更将惨跌。同时宋美龄已弄好飞机,行期为一九四四年七月五日。 万一宋美龄拍拍屁股高飞远走,这固是蒋介石的心愿,但面子问题要紧,他不能让她这样走法。但她也绝不会向他开口,道歉云云更不用提了。蒋介石没办法,低声下气找到宋美龄道:”我们都是有地位的人。别闹了。闹出去,实在不大好。“ ”地位?“宋美龄冷笑道:”你也知道’地位‘很重要?谁给你的地位?你说,你的地位从哪儿来的?“宋美龄越说越气,干脆讲起洋话来,她的洋话比中国话流利。 骂了一阵,蒋介石道:”最好,你不要走。“ ”我非走不可!“宋美龄把梳妆台拍得震天价响:”我非走不可!“ 蒋介石作立正听训状道:”是是,夫人一定要走,一定要去南美换换空气,养养身体,那就走吧,快点回来……“ ”不要你关心!“ ”是是!“蒋介石有这么一手功夫:”夫人,您不要生气。为了国家民族,为了我们的党国大计,请您给我一点面子吧。“ ”面子?“宋美龄从鼻孔里冷笑:”难道要我跪在你面前,求你放我出境吗?“ ”那怎么敢!夫人,我只要求您在走之前,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让这批混账王八蛋打电报出去,说您是高高兴兴走的。“ 宋美龄对招待外国记者有兴趣,再说决裂而去也不是办法,便表示同意。 七月四日,重庆中外记者一大群集中黄山,怀着好笑的心情,参加了蒋介石的茶会。人们明知道这对宝贝夫妻闹出了什么笑话,但高高在上的蒋介石夫妻,却是正襟危坐,严肃之极。 ”各位,“蒋介石发言,作痛心疾首状道:”今天请各位来,是告诉大家一个新闻:我同夫人之间,感情是一向很好的。“ 中外记者相顾愕然。 ”我是这样的愤怒!“蒋介石道:”外面有些无聊的人,在拼命造谣,攻击我的私生活,你们说这好笑不好笑?可恶不可恶?可是这种谣言,一直到最近才传到我的耳朵里,差一点儿便误了大事:因为夫人就要出国疗养,准备到南美去,如果这种谣言不让我知道,夫人恰好在这个时候走了,不等于证实谣言真的是事实吗!“蒋介石以拳击桌:”我们的党员,我们的文武官员,实在太不小心,太不尽职了!他们看我日理万机,忙不过来,就不肯把谣言向我说,怕影响了我的健康。孰不知只要是谣言,不管真伪,凡我同志,务须随时报告,让我知道,这样才好!“他问陈布雷:”陈主任,你记下来了吗?“ 陈布雷一怔:”报告主席,记下了。“ 蒋介石目光炯炯,瞪着这批中外记者道:”各位是新闻记者,耳目众多,见多识广;对于这些谣言,’谣言止于智者‘,各位都是’智者‘,谅必不会相信的。这一次外间对我私生活的攻击,纯粹是一种恶意的诬蔑,坏透了!“ ”各位要知道,我今天领导国人,并非凭靠什么权力和地位!我今天领导国人,完全是凭靠着我的品格!“蒋介石越说越激昂:”本人身为革命党员,自必严守党的纪律:本人又是个基督徒,自必谨守宗教的戒律!我在公私道德上如有违反纪律或戒律,则对基督、对孙总理,对千百万为吾人目的而舍生命的同胞将成为叛徒,任何人将可依照纪律与戒律而指责或惩罚之!“蒋介石气呼呼喝了口水,把杯子一放:”你们可以看,我每天喝的是白开水!清心寡欲,声色名利,我都看开了,我都不要了!这个白开水便是最好的证据!“ 中外记者们蚕儿食叶似的,各自埋头记录,各自在肚里暗笑。 ”绅士们,女士们!“宋美龄立起来发言,一口洋话,双手撑桌,两颗眸子滴溜溜在几个外国记者脸上乱转:”对于这件事情,我也应该说几句话。“她四下点首为礼:”关于诬蔑我同蒋将军的谣言,我比蒋将军听到得早。你们当然知道,妇女们对于这类消息,往往是比先生们知道得早。“ 室内爆出轻微的笑声。 ”我听到有人攻击蒋将军私生活的谣言以后,马上告诉了蒋将军。可是我应该郑重地告诉你们,我绝对没有问他:这个谣言有没有根据?可靠性又如何?我根本没有怀疑到蒋将军的正直行为!“她一笑:”我可以告诉各位,我们的结婚是十分圣洁的,而且是互相亲爱与互相尊重的。婚后在这十七年来的日子里,我们的生活过得异常甜蜜!蒋将军的道德丝毫无可指责,而我对于蒋将军的忠实,是极端信任的。“ 记者们感到背上发凉,汗毛根根竖起了。 ”各位可以想象,“宋美龄道:”假如我的丈夫在外面行为真的有如谣言所传,我即使不怎么样,难道还会把各位找来,在全世界——你们的电报将到达世界每一个角落——之前为蒋将军作可笑的辩护吗?“ ”各位!“蒋介石再发言:”我应该告诉各位,我同夫人的结合是神的意思,圆满极了,美满极了!圣洁极了!亲爱极了!“他渴望记者们鼓掌,但只见他们埋头疾书,毫无表情,于是失望地问道:”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夫人定明天动身,各位还有什么问题吗?“ ”夫人!“一个洋记者立了起来。 宋美龄一笑:”嗯?“ ”夫人是明天离开重庆吗?“那洋记者问。 ”是的。“ ”去南美吗?“ ”是的。“ ”蒋将军不陪你去吗?“ 宋美龄一怔,答道:”他没有时间。“她感到空气突变,于是哈哈一笑说:”我是休养去的,可不能同你们那儿夫妇渡假相比,那副甜蜜样子呀,中国话叫做如胶似漆,分不开来。“ 大家笑了。宋美龄便不等记者发问,连忙告辞道:”我要去整理东西,明天就要上飞机,拜拜!“ 面对着一本正经的蒋介石,记者们发问的兴趣已经一干二净,只得告退,去发播”蒋宋结合天作之合,甜蜜美满举世无匹“的新闻。 蒋介石紧接着找到宋美龄,千恩万谢她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带忙。宋美龄却给他一百个不理,准备出门。但在门口却扭过头来,冷笑道:”别做作了,我的先生!这是在家里,不是官场!我走后对你是有好处的,是吗?哼!“只听见”砰“地一响使劲带上房门,走了。 宋美龄高飞远走,不为这个混乱局面伤脑筋,但蒋介石自有一套,远比不上叶剑英的报告,对家里一塌糊涂的局面,也不见得如何伤神。 ”报告先生,“十一月十一日,戴笠紧紧张张单独报告道:”昨天半夜汪精卫死了,……“ 蒋介石木然无表情,冷冷一笑,问:”在哪儿死的?“ ”名古屋。“ ”谁替他?“ ”陈公博。“ ”他怎么死的?“ ”据我们自己的电台报道:这几天盟机空袭日本,有一架B—29到伊势海湾沿岸侦察,名古屋也发出了警报。汪精卫在当地帝大医院疗养……“ 蒋介石插嘴道:”我知道帝大医院的设备是很好的,他飞到日本养病到现在,已经全身瘫痪,根本在拖时间。怎么会突然死了呢?“ ”报告先生,“戴笠道:”问题就出在日本人对汪精卫太周到,他受不了。他病房里有温度调节,还有专为防空而设置的自动升降机,不过汪进医院时从未碰到空袭,所以这个自动升降机从未用过,也没有告诉汪精卫,说是他的病床已经安置了升降机。那天警报一发,看护慌了手脚,连忙把电钮一按,于是汪精卫连人带床隆然送进了地下室,吓得他脸无人色,一身冷汗。“ 蒋介石笑出声来。 戴笠道:”地下室中的温度很低,汪精卫经这回一吓一凉,当夜热度大增,便在十号上午六点钟死了。“ 蒋介石沉默着。思索半晌,问道:”他到底是什么病?“ ”据公布,说他生的是脊髓里发炎的绝症。日本医生还发表治疗经过,证明这是一个绝症,日本医学界也没能力挽救。“ 蒋介石低声问:”我们自己的消息呢?有没有提到,汪精卫之死,内中有文章呢?“ 戴笠摇头道:”没有。我们自己的情报,只是说汪精卫已经不受重视,日本当局对他已经失掉兴趣,而把全力转移到争取先生身上来。“ ”这个千万不许乱说!“蒋介石脸孔一板。 ”是!先生,那不能乱说。“ 半晌,蒋介石再问:”汪精卫的家属,还有些什么人?“ ”根据前几天的报告,“戴笠道:”他太太陈璧君、儿子汪孟晋、女儿汪文询、侄女婿何炳贤、亲信周隆庠一批人,此刻都在日本。“ ”他们几时去的全?“ ”十月下旬。“戴笠道:”那时光褚民谊到日本去看他的病,回南京后对陈公博报告汪的病状,声泪俱下,认为已经没有希望了。陈璧君就是那一阵去的。“ 蒋介石闻言思索再三,绕室徘徊。一忽儿,嘱咐道:”戴主任,汪精卫同我相交一场,你是知道的。“他的声调很不自然:”他的出走,以及这次的死亡,有好多事情,你也知道的。“ 戴笠打了个冷战。 ”现在,“蒋介石道:”他已经死了,我们对外怎样说法,那不是你的事。“ ”是的,先生。“ ”你只要注意一件事:别让他太太、他孩子受到太多的牵涉,懂吗?“ ”懂的,先生。“ 蒋介石躺在沙发上,眼睛瞪着窗外,半晌,又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