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的智慧-4

看看更广大的空间,向前看,向后看,看看你存在的所有层面,看看你生命的所有层面,它看起来好像一串长梦,每一样在此刻你认为很严肃的东西,但到了下一片刻,可能就变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你或许早已将它们忘却了。你只要回想起你的初恋,它曾经是多么严肃的一件事,你紧张、你慌乱、你拘谨,你认真准备着每一次约会,仿佛失去了她,你便失去了整个世界。当时,你的眼里只有她,心里只有她,你白天想她,做梦也在与之会面,一切都那么执着。三年以后呢?现在呢?你又与五个女人谈过恋爱,与三个女人离过婚,当你再回过头来看你的初恋,你的确会觉得好笑。甚至当年的许多重要得不得了的细节,你早已忘记了。  生活只是一场流动的电影,一切都会失去,不必为此太严肃。  现代人乘上了速度的烈马,他们睡觉的时间越来越少,吃饭的速度加快了,走路速度加快了,一切都变得行色匆匆,他们觉得还要提速才行,否则便会失去一切,便无法生存了。事实当然并不是那么回事,一切都只是因为他们太严肃了。  如果你不快乐,只有一个惟一的原因,你把事情看得太严肃了。你不要试着去找出如何变快乐的方法,只要将整个生命看成一个神秘,看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就行了。  一切都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你是一个主角,在你身上发生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丰富故事的内容罢了。痛苦的,悲伤的,欢乐的,都只不过是用作情节、用作道具的工具而已、材料而已,一切都不必太认真、太严肃了。  你不妨试一试用一天时间,只要一天——你在出门前想象故事正准备开始,你甚至是个主角,故事已经开始,而后你出门,以时间为序,以你在街上的所闻所见,所说所想为材料,由你亲自来编导一个剧本。在剧本中将你个人曾经历过的大喜大悲大愁大难之事编插进去,让它们在某一个情节处发生,再发展到高潮、结尾。你亲手制造一整套大喜大悲的情节,你亲眼看着那些曾经是多么严肃的问题产生、发展和结尾。你看到那个尾巴渐渐地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那么,你这样做了一天后,再回到家中时,你就会发现生命的真相——一切皆是流动的。如此一来,你的灵性的头脑便出现了。生活也是一样,对现在或未来发生的一切你都不必太严肃了,每当问题出现时,你就应想到“流动,一切皆流动”。一切都会来,也都会去。世间万象从来就没有绝对的静止。  现在你知道了一切发生都只不过是一场流动的电影。一切问题都只是给你制造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影提供了材料,由此,你应当升起一种非常欢乐的心思,升起一种庆祝的心态来迎接每一件将在你身上发生的事。无论在你身上出现什么,那都不是性命攸关的,那只不过是剧本的材料而已,那只是一个表演。  今天晚上当你回家时,你不妨就跟你的太太、小孩共同扮演一出游戏,然后再自个儿欣赏它的美。  生活只是一个游戏,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常给我们做游戏,有时你会在游戏中遇到大灰狼,那不要紧,你知道那是游戏,那只大灰狼不是真的,由于你知道这个答案,所以你不会升起任何恐惧之心。生活呢?真实的生活也一样,你应非常清楚,一切问题都只是游戏中的大灰狼而已,那不是真的,你不必为此恐惧和担忧了。  就这样,只要你把一切发生都当做一个游戏,那么,你就会活得欢乐,因为你活在欣赏之中。  故事片段:  世界没有一样东西是永恒的,你只需要一个深深的耐心。一位智者旅行经过一个森林,那天非常热。他觉口渴,所以他告诉他的弟子:“回去,我们曾跨过一条小溪,你回去帮我拿些水来”。  弟子回去了。他空手而返。  因为那条小溪非常小,有一些车子经过,溪水被弄得很污浊了。  他回去将这些告诉了智者。  智者说:“不,你回到同一条小溪那里。”  智者说了,弟子就必须遵从,但是他内心并没有完全遵从,因为他知道那水不能拿来喝。但他还是去了。  然后他再度回来说:的确不能喝。  智者说:你再去。  既然智者说了,他只好再去。  他第三度去到那条小溪时,那水果然清澈了,泥沙已经流走了,枯叶也消失了,那些水再度变得很纯净了,这时,弟子笑了。  他提着水跳着舞回来,拜在智者的脚下,说:你给我上了伟大的一课——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只需要耐心。  不错,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转瞬即逝,何必太严肃太执着呢?  当问题发生时,不要去做什么,只要去等待。  如果你能够等待,就会有蜕变发生。  你只是一个欣赏者,记住你的身份。当问题在别人身上发生时,你只是在欣赏。当问题发生在你身上时,你灵性的头脑会自动升起,你依然只是一个欣赏者。  欣赏是不会痛苦的,你欣赏西湖美景时,你只是在看,只是在享受每一个片刻,所以,你才会是快乐的。  建议6.不要让生活成为一个摇摆舞  当你处在痛苦中时,那么痛苦已抓住了你,你会出现暂时的疯狂,你已经失去了正常的知觉,这是常人身上经常发生的问题。在走向极端的得失之间,我们总是失去自我,失去觉知,失去警惕。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出在你灵性的头脑的失职上。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什么,你灵性的头脑都应以主人的身份出现,你都应注视着一切发生的现象。当一切负面的现象发生时,你就应升起另外一个“一”,即另一个主人来看待这些不利的问题。一切问题都只是外在的,都只是外来文化引起的,都只是思维的头脑引起的。你有两个头脑,一个是灵性的主人的头脑,一个是外来的思维的头脑。第12章 假相——做作与迎合(4)  灵性的头脑一定要有主见,不要与愤怒的头脑同流合污,不要进入愤怒进而推动愤怒。他应注视着那个愤怒,警觉地注视它,它就会被适时转化。  灵性的头脑是主人,他是你永远的主人。而外来的愤怒,外来的一切欲望都只不过是仆人,他们是会来的,也是会去的。生命只是一场流动的电影,充满灰尘的头脑只在两极间摇摆不定,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充满灰尘的头脑本身没有主见,它只是一切外来片断文化、片断知识的代言人,它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环境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一直在变,那么你沾满灰尘的头脑也会变的。生命只在摇摆之间流动,这一点,灵性的头脑应当记住。当问题来临时,灵性的头脑要不受打扰。他要注视,要警觉,要转化。  怎么去转化?  这不是说当你处于愤怒时,要压抑之以保持不受打扰,因为压抑只会制造更多的烦乱。而是说,当欲望存在时,你应保持不受打扰,但不要压抑它,压抑是容易的,表现也是容易的。你只是注视着那个负面的愤怒的来与去就行了。这只是一个游戏,让它发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好了。让这个极端的欲望成为一个游戏的情节,成为流动电影的材料。不论发生什么事,你灵性的头脑都是中心,外来的一切都只会发生在你的周围。  一旦你能够从周围将你的中心分离出来,你就能够做了,一旦那个中心完全被分离出来,一旦你能够在愤怒当中,在欲望当中保持不受打扰,你就能够跟欲望玩,跟愤怒玩,跟一切负面的扰乱玩。你就做到了把生活看成一个游戏,一场流动的电影。  这个技巧是要你在你的大脑里面创造出“二”来,创造出“两个极端”来,它们是存在的,那两个相反的极端是存在的,一旦你意识到这个两极性,你就开始变成了自己的主人,否则,一切愤怒、欲望就成了你的主人。你只是一个奴隶,别人能够掌握你,只要摆一个姿势,他就能令你不快乐,只要用一个小小的微笑,他就能使你笑,你就成了仆人,成了玩具。  只要让布满灰尘的头脑当主人,那么你就变成了一面镜子,变成了一个反映者。外界愤怒,你会跟着愤怒;外界欢乐,你也会随之欢乐。你就会被外界所左右,被一切外景所牵动。  如果有人说你好,你就开始觉得好,这不是一个灵性的头脑应有的,这只是充满灰尘的头脑的必然行为、必然反应,这不是一个自主的行动。  故事片段:  老子经过一个村庄做了一件超出常规的事。  一群人聚集在那里侮辱他,反对他。  老子心平气和地说:我必须及时赶到另一个地方去,你们说辛苦了吗?我的确要走了。若你们要没说完,那只有等我回来时再说。  那些人感到震惊。  他们无法了解,他们侮辱他,他们使用脏话辱骂他,他竟然无动于衷。  所以他们说,但是我们不是在告诉你什么东西,我们只是在骂你。  老子笑道:你们可以这么做。这只是你们自身的情绪反应而已,我可以理解的。如果你们要从我这里得到回应,要看到我被骂得恼火的面孔,那你们就来迟了。  如果你们十年前这样对我,我的确会恼火。但今天,你们做不到了。  老子继续说,现在我已是自己的主人了。你们无法打扰我,任何外在的欲望都无法打扰我,我已经知道了我自己的中心。  是的,老子是一个智者。  他无论面对什么,都有灵性的头脑在场。  都有主人在场。  否则,他也会成为一个奴隶。  成为许多人的奴隶。  成为一切环境的奴隶。  一个人能被一切外景所打扰,他当然是一个痛苦的人。  若要不痛苦,惟有在大脑里分清主次才行。  去注视那些变和不变的事物。  一是我们总是活在自己制造的幻影中。  因为那些幻影吸引着我们的视线,成为了一道高高的屏障。  因为有了这一屏障,我们就看不清那些真实的存在,看不到那些具体的存在了。  真实虽一直都在那里,真实一直存在,但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  我们只注意幻影,只专注幻影,只进入幻影,我们就会长期与那些虚幻影子在一起。  于是我们进入了一个不同的层面之中,进入了虚幻的陷阱之中。  而且全力投入虚幻之中,在梦幻世界里徜徉。  除非我们醒过来,否则,我们不可能真切感受到真实的存在。  我们通常接触的东西都只是透过梦来接触的,而听和看也是透过梦来实行的。  在我们与真实之间有一个媒介,而这个媒介将折射你发出的所有信息,同时它也将很多已被歪曲过的假象传递给你。  因为这个媒介,我们的一切思想,一切行动都蒙上了变幻的色彩及迷雾。于是我们的眼中总是满含忧伤。  由于我们一直在做梦,于是我们错过了每一次真相。  当我们看一朵玫瑰时,我们只需进入那朵玫瑰,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这朵玫瑰,这只需看,直接听,直接碰触,直接闻即可。  而不需要附加上过去人们对玫瑰的一切评价,一切文化,一切理解。  我们不需要带进一切关于玫瑰的任何见识与见解,不要评说什么,如这朵花真漂亮之类的话。  我们一评价,我们就远离了玫瑰,就站在玫瑰花之外了。  因为评价需要距离。  一评价,我们的语言就进入了,真相沦为语言的阐释。  千万不能用语言来评价,一评价,你就不是在看玫瑰,而是站在它旁边来回忆以往关于它的知识而已。  当我们看到一位漂亮的女人时,我们只是用目光直接地看,用心直接地看,不要在大脑中搜寻那些美丽的词藻来评价她,不要。  你想真正了解她,看着她的眼睛、面容、身形即可,但千万不要加以联想,一想到她光洁的皮肤,光洁的胴体,你的欲望便会升起,你的占有欲也会升起。  文化对我们了解真相是有害的,它只能分隔我们与被观察者的信息连接,使我们远离现在,使我们迅速从对象中撤出。  文化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真相,往往会有害无益。  它只是一个梦幻。它总是将我们牵引到过去,或者未来。  它总是令我们偏离此时此刻。  文化有时只是一个障碍。  文化参与越少,我们就越能看清那个对面的真实。  没有文化,只有头脑,我们就能无牵无挂地直接接触那个真实。  我们就能面对面。  在观察时,我们是不需要语言的。  当然,语言在别的沟通场合是需要的,但在观察时是不需要的。  只要有语言的加入,我们就会偏离真相。  二是不要判断。  我们在观察时,我们只是看,只是直接地面对面看。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凤凰,不要先加进一句“多美的凤凰”,不要妄加评断一只凤凰就是一只凤凰,它只是一种动物而已,它自己根本不知道美与丑是什么,美与丑只是人对它的评判,只是你对它的评判。  你说这只凤凰美,也许刚才一个小孩说它丑极了,因为那小孩刚才被这只凤凰狠狠地啄了一口。所以,美和丑只是一种评判,你一作出评判,你的心念就不在凤凰上面了。正如我们评价一个女孩的皮肤光洁,我们就使用了语言,使用了文化,我们在快速搜索那个评判词时,我们就已离开了对真实对象的观察一样。  对我们发现真实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利的缺憾。  因为我们加进了评判,从而使我们几乎没有在真实事物上停留半秒钟。  我们的大脑很快便找到了相关的记忆,很快就以语言形式提取出来,就开始对对象进行评判。  我们没有观察真相,我们只是加进了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评判而已。  然而,这种评判是远离真实的。  所以,在我们在观察事物真相时,绝对不能加进语言,加进记忆,加进评判来分离我们与对象的真正接触。  我们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静静地、直接地、面对面地看着它,进入它、理解它、穿透它。  我们不需附加文化评判,我们只需按它本来的样子来观察它。  三是附加欲望。  我们不论看什么东西时,都是戴着一副有色眼镜,都会立即分出好坏,分出有利与不利等等。  有了欲望,我们就会做一连串的梦,我们就会将自己交付给那个梦幻。  所以,我们在观察事物真相时,应该少加入我们的欲望,加入事物的功利。  我在看它就好像是别人在看它一样,只有目光在盯着它,除了目光之外,再没有其他意识参与观察。  当我们看到如云的美女时,当我们需要观察真相时,我们只需静静地看着,不带任何情感地看着,不带任何欲望地看着,否则,我们只要一动欲念,我们在瞬间就会偏离了真实的观察。  四是不能带有概念。  如果我们想了解对象的真相就不能带着概念上路。  如果你一带上了概念,在大脑中已对被观察对象下了定义,那么你又何必还要去呢?去了不也是为了得到定义么?  事物是运动的、发展的,一切定义和概念都是永远滞后于真实的。  用旧的已有概念上路去框定已发展了的真实存在,是不完备的、静止的观念。  生活是动态的生活,发展是动态的发展,那么观察也应是动态的观察。  前天张三是一个“小职员”,这你了解他。  但你今天要去了解他就不应带着“小职员”的概念去了解他。  他今天也许是总经理,或者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总了,只要有时间和空间变化,事物就会相应改变。  所以,你今天想去了解他,你就得全然地敞开去听取他今天的言语,去观察他今天的行为特征,你不能再带着对他的旧定义上路。  定义、概念对我们了解真相往往是有阻碍的。定义只是屏障,只是局部界定问题。  丢弃它,舍弃它。  不然你就不可能真正进入到对象的内核和真实之中去。  现在,我们要想观察到事物的真相,我们就不能带任何文化语言,不能带任何评判,不能带任何欲望,不能带有概念,否则,我们就不是在真正观察,我们只是在自我说话,在自我发泄,在自我回忆,在做白日梦而已。  既在目标之中,又在目标之外。  当今的成功学都在追求目标,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个目标呢?  惟一方式就是既在目标之内,又在目标之外。  这看上去是与身心同在相互矛盾的,其实,又是不矛盾的。  目标,真实的目标应该是每天都能行动的目标,如果目标太遥远,今天还不能够实施,那么它并不是真实的目标,它只是你悬在空中的梦幻而已。  那个梦幻是有害的,真实的目标一定是与今天接轨的,与此时此刻接轨的,是立即可以着手进行的。  也就是说,目标已细分了,已渗入到你手边切实的行动中。  我们要想实现目标,就只要实现现在,实现手头正在做的工作。要想充分有效地完成全部工作,我们就得全然进入手头的工作才行。  那为什么又要在目标之外呢?  这是高层次的认识,我们在实现目标,在目标和我之间,我是主人,目标是仆人,我是主动者,目标是被动者。我只是通过目标而实现创造,实现快乐,我并不是为目标而生存、而牵制、而占据,成为目标的奴隶。  更何况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动态发展的,目标自然也应因时而变、因势而改。  有了这一理解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我们对待目标的态度是既要在目标之中,又要在目标之外了。  既要拥有悬挂,又要走出悬挂。  我对生活中的人作过详细调查,我仔细地观察过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得出一个吃惊的结论:大多数人全是麻木不仁的人,他们几乎一天也没有真实地活过。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陷入了希望的圈套,落入了梦幻的陷阱之中。  他们从来不是为今天而活着的,他们要么活在很久以前的那次打击里,要么活在等待之中,要么活在准备之中,或是三者必居其一,但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拿“希望”来说吧,他们眼中永远高悬着那个希望,于是总认为一切都会在下一个时刻来临,在意想不到中来临,这次没有来,也许正在下一个拐角处等着呢。  于是我们就这样一等再等,一直等到死亡来临时,那个悬挂的希望才会破灭。  到那时,我们才会觉得我们自己上当受骗了。  因此,千万不要把生活全部交予希望。我们要穿透希望的本质。生活就是活生生地活在此时此刻。  只有在此时此刻,我们才是活生生的,才是与大自然保持能量流畅互动的。  所以,舍弃希望,舍弃梦想,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手边的工作中来,投入到正在着手的事情上来吧。  你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真实的感知,而不是道听途说的东西。也许这个感知不太准确,但这已不重要,关键是你已真实地感受了一次,你已经活过了一次。  我们不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地复述着:“这花多美!”“那人真了不起!”“这经验真有用!”等等之类的话,我们不需要别人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需要的只是自己真切地感受,真实地活过。  我们不能只是鹦鹉学舌,我们需要全然地投入生活。  既要在模仿之中,又要在模仿之外。  我们的传统教育都是教人“得到”的学问,都是教人“增加”的学问。我们原本空空的大脑,到今天已被灌得头晕脑涨。  我们走进现实生活时,就开始用那一满脑袋知识和经验对手头的事物作出评判。  说穿了,那根本不是我自己在作评判,只是大脑中的那些习惯在作出判断。  它们作出的判断,与我们手头的工作毫无关系,它们只是对大脑中存入的相关信息作了一次回忆,一次预支罢了。  所以,我们要想科学研究真实生活,我们就得学会放弃经验、经典知识以及那些陈旧过时的理论。  那些都是别人的经验和体会,都会左右你对真实的把握。  你如果要成长,要超越,第一件是就是放弃已有的陈旧知识。  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存在,都决不是复制品。复制是庸俗的,复制就是抄袭,而抄袭是可鄙的。  惟有创新,惟有新才是精彩的,惟有变才是符合规律的。  你如果只是依样画葫芦,你将会成为一个复印机,你只是一个影子,而影子是虚幻的,太阳一离去,你就消失了。  活着,就不要模仿,不要依从。你应当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来思想、来行动、来创造。  没有放弃,没有摧毁,没有打破,没有超越,我们就只是奴隶,只是仆人,就只能成为前人的依附。  所以,要想接触真实的生活,我们应以轻松的心情上路。否则,我们的一切都只是抄袭,那是可鄙的。  去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记住:是我做,我是为我,而不是为别人在做。  还有另一个放弃,就是放弃我们自身的虚伪行为。  我们很多时候的微笑都是假的。  我们是习惯地笑,我们只是面皮扯了几下,故意通过机械操纵,制造出来一个笑容。  那是虚伪的,是假的,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是一种带有负面性的行为。  不仅我们的笑是假的,我们的哭有时也是假的。还有很多更耗时耗精力的行为活动都是假的,在我们一天之中,有许多行为都是假的。  我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欲望,不惜以另一种违心的行为来换取另一种利益。我们仍旧只是在一系列的虚伪之中活着。  于是,我们越来越远离真实生活了。我们成了一味满足贪欲的狂奔的野马。  总之,要想真实地生活,我们还应放弃一切虚伪行为。否则,我们是永远接触不到真实的生活的。  模仿在生命开始时是必要的,是一个入门的手段。  但那都不是真实的生活。  既要在框架之中,又要在框架之外。生命的全部过程就是从打开一把枷锁走向另一把枷锁的过程,从一个框架走向另一个框架的过程。  我们希望接近真实的事物,希望面对面而不被打扰地观察事物,进入事物,穿透万物。第13章 假相——做作与迎合(5)  但我们总是站在某个方向、某个角度去观察这一切的。  我们不可能既在这边,又在那边,不可能同时全方位地去观察事物,因为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个窗户看到全景。  当我们选择某个方向的窗户向外框视,或者我们从几个角度同时框视,追踪对象到底会在此时此刻演出什么,但我们仍然无法事先肯定,我们所见到的就是最需要的,最有用的画面。  任何框架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发展的几个侧面。我们观察一个人,分析一个人必须尽可能的得到更全面的第一手资料。首先,我们必须先确定从某几个重要角度入手。  我们不可能全方位地入手,不然,我们会费力不讨好,会毫无必要地耽误大量时间。  任何一个好的框架都是艺术的结晶,都是科学头脑的结晶。一个问题必然有一个特别的框架,这个框架能最有效地突破问题。框架能够简化现实问题。但是任何框架都具有危险性,我们有可能制定出一个错误的框架,因为我们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所欺骗。  我们在制定框架时带进了经验,带进了偏见。  我们一旦锁定了它,就会深深地相信它,于是我们便被封锁在那个错误的框架中了。  所以说,在面对信息的充分连接中,我们既要进入框架,又要走出框架。主仆之分一定要明朗,它只是被我们利用来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们再来看看人生的发展过程是从打开一把枷锁又进入另一把枷锁的过程。  我们击碎了这把枷锁,但并不表示我们就获得了充分地自由。没有,我们并没有获得彻底的自由。  在枷锁和自由之间,我们永远不可能到达两个极端,我们不可能完全陷在枷锁之中,也不可能完全处在自由之中,我们只可能在两者之间辗转。  自由是相对于枷锁的,同时枷锁也是相对于自由的。  枷锁和自由本是同一的,不可分的,因而我们不要变成执着于关注相反的东西。  欲望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成了欲望的奴隶,而没有成为欲望的主人。  那么,如何于欲望中进退自如呢?  有效的办法是,我们去运用智力穿透那个欲望。  欲望是什么?欲望是生命的一种基本需求,这是动物属性的一种本能,一种潜意识,甚至是无意识,是进入了每一片肌肉的记忆。  我们都希望达成某种目标,无论那个目标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一样,都只不过是欲望而已。  当欲望产生时,我们成为了欲望的仆人,那么这个欲望就是深深的枷锁,除非这个欲望彻底死去,否则人生超越是不可能发生的。  除非你穿透那个欲求,不然你不可能彻底解脱。  当正面的欲望来临时,你不要害怕要坦然面对,要去实现它。实现的方法就是把握住此时此刻,全然地进入这个瞬间,进入当下这个刹那。把握好现在,就是在实现将来。  当然,我们在全面进入正面欲望时,也不应成了正面欲望的奴隶。  我们是主人,我们既在欲望中,我们的智力又在欲望之外。  我们能随时更改欲望,修改欲望,我们既在欲望的枷锁之中,又在欲望的枷锁之外。  我们能洞见欲望的全部流程,我们能穿透整个正面欲望。穿透了的欲望就已不称其为欲望。  我们只是在做当前应做的,我们的那个悬挂在前面的欲望已消失了,已消失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中去了。  在我们眼中,我们再也看不到欲望,我们只看到正在做的行为。我们已变成了无欲之人。  一切负面的情绪只可能试着去接受、理解、洞察。当我们洞察得越深刻,越清楚,我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消失得越快。  欲望是毒品,它可以使你成为仆人,永远活在希望和失望之中,使你成为它的牺牲品。  当欲望来临时,我们不要害怕,我们只要试着接受它,洞察它,耗尽它,我们就能彻底消融那个欲望,使我们进入无欲状态之中。  既在期待之中,又在期待之外。  当我们生下来时,我并不是我,我只是父母的一个产品结晶而已。  从咿呀学语时,我也不是我,我当时只是一个空空的口袋。  肚子空了社会会给我粮食,头脑空了社会会给我填入文化和其他信息。此时虽然发生了一些偏离,但我这个主体还是属于别人的。  参加了工作后,为了单位,为了朋友,为了家人,为了子女,我们基本上还不是我自己,我们还有一大半时间成为了别人的,成为了别人的延伸,也许我们只是别人的一只手,或者一个工具而已。  虽然,从小到大我们从来也没有按照那些被人期待中的模型成长,没有按父母、社会规定的标准成长,但我们基本上还是没能逃出那个社会模型的期盼,我们的大部分自我还是成为了别人的。  我们只是一种“期许品”,我们干着自己不想干的事,讲着不想讲的话,笑着不想笑的笑,此时,真正属于自我的,仍然不是很多。  那么,哪一天才能真正成为你自己呢?  从反思生活开始。  你如果懂得了反思,你的生命才能算真正开始。  无论你的年龄多大,无论你身处何处,如果你不懂得对生命、对生活进行全面的反思,你就依然没有成为你自己,你仍然只是一个晃动的影子,一个附庸物。  其实绝大部分人总会在一定的时候开始进行反思的。  因为,在我们大家的体内都输入了反思的种子,只要一有震动,那颗种子就会自然地开花。  这是自然进化的安排,正如一个女孩在成长中来月经一样,反思总会来的,只是迟早的问题。  人是万物之灵,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主要是因为我们能够在恰当的时候对生命进行审视。  这种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力是任何外界的压抑都无法遏制的。  古龙先生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恶人谷,江湖十大恶人共同培育了一个叫江鱼儿的恶人,按理说,江鱼儿应是恶中之恶了。  但事与愿违,他后来不仅不是最恶的恶人,反而成了江湖第一侠士、人性的光辉虽然一时被埋藏,但只要时机成熟就必然会勃然生长的,这就是生命的张力。  虽然有时我们会走很多弯路,会在别人的控制中、制约中迷失一段时间,但我们最终一定会走出误区,成为更具爱心和能够创造充分自由的人。  无论别人在控制我们时给予了多少利益,无论在歧途中走得多么轻松,但我们内心深处总希冀着到别的地方去取到某些东西,去达成某些东西,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强大一点,变得更有作为、更加出色。  这就是成长的使命,这就是生长的命令,这就是生命!  当然,要超越就需要发展我们的聪明才智才行,因为我们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我们心灵中、大脑中的垃圾先得被彻底清除出去。  我们必须先将厚厚的灰尘彻底擦去,我们要对自我进行全面警示,要彻底摆脱一切杂乱无章的生活,重整秩序。  新的生命,就应有新的秩序。否则,只会依然如故。  我们将摆脱一切虚伪和假象,我们将摆脱一切模仿和抄袭,我们将摆脱悔恨和留恋,摆脱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别人的期许。我们不再徘徊在别处,我们只活在此时此刻,成为真正的自我。  惟有成为了真正的自我,我们才有快乐可言,才有喜悦可言。  你就是你,特立独行的你,自我开放的你,自我成长的你,安详从容的你。  活在相互欣赏之中。每天上映新面孔,你我都有好心情。其中“上映”就是强调人生仿佛一出戏,生命的存在形式是流动的,是有开幕和谢幕的,个体的生命只是在天宇间转瞬即逝的互动过程。  执着对于生命实现是必要的。  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便是,我们通常会进一步的执着,过分地执着,痴迷地执着。这样,我们的人生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走向了负面。  由于过分地执着,会导致三大缺失。  一是严重缩小了我们的视野,减少我们对信息的摄入量,从而造成创造的局限性。  二是过于严肃,使生命流于工具性,使我们沦为创造的工具,从而忽略了生命的快乐、享受和智力穿透力。  三是使我们内耗过大而透支身心精力。  那么,正确的方法又该是什么呢?  是既要在执着之中,又要在执着之外。  也就是说,我们应运用智力穿透“执着”。那么,如何去穿透呢?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活在世界之外,我们都要去获取知识信息、工作、面包、爱情、女人、子女,这一切任何人都不能免俗。  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这些构成人生的基本要素。但这样活着,我们不能太过于痴迷,因为一旦出现偏执,我们便成了偏执狂,便成了疯狂的人。  疯狂者不可能享受快乐,享受此时此刻,因为他根本不在这里,不在当下。  他的心只在远处,在右方,他只期望快速攫取目标,达成目的。  所以,他是分裂的,分裂就是不流畅,分裂就是隔断,分裂就是内部不统一,分裂就是痛苦。  所以,任何偏执都是带有问题的。我们绝不能完全处在执着之中,我们的智力还应有另一半去穿透执着,跳出执着,欣赏执着,评判执着,看清执着的全部流程,并且欣赏和享受这个流程。  我们要把执着过程看做是人生历程中不断上演的一幕歌舞晚会。  我们把自己看成一个观赏者,我们的目的只是晚场。早场我们错过了,因为早场时我们还没出生,我们只赶上了晚场。我们九点钟上场,许多人和我一样带着欣赏的态度走进了电影院。  我们是欣赏别人的艺术去的,所以我们和一路同去的友人闲谈,一路自由地讲话,路上闹哄哄,还有几个人喝醉了。  这群簇拥的观察者并不是很严肃的,他们不需要一本正经,不需要严肃,而严肃是一件棘手的事。  如果你对这群互不认识的人群严格要求起来那是很难的,他们也许会骂你是神经病。  我们本来就是出来娱乐的。你居然要我们板着面孔娱乐,这岂非令人讨厌?  我们面对生活,就正如去电影院的观赏者,我们不能太过于严肃,因为生活只是不清场的歌舞晚会而已。  我们这群人终于进了电影院,各就各位。  晚会终于开始了,第一个节目是叶倩文女士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场内豪华气派,电光五彩缤纷,音响震天地响,歌声更是清快悦耳。  这只是一场歌舞晚会。  看者有的在嗑五香瓜子,有的大嚼槟榔,有的在给情人口香糖,有的在包厢里偎依搂抱,有的在评判着,形态各异,应有尽有,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人生不该一本正经、铁面无私、板着面孔做人,那样太过于严肃。  人生就应像叶倩文女士唱的《何不潇洒走一回》一样,生活不能太严肃,而应当时常保持轻松的、自在的、潇洒的心情,才不会陷入生活之中,陷入执着之中,不会在面对痛苦、面对烦恼时不能自拔。生活上有了烦恼,我们只要想一想,人生不过是一场晚会,那不是真实的故事,只是我们暂时的感觉罢了,只是一时的情绪罢了,我们丝毫不必太执着,因为一切都会来的,一切也同样会过去的。  世界的真相就是不断上映流动的影片,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也是观赏者。  在参与中我们不能太过于执着,否则我们就忽略了欣赏和享受,忽略了人生的另一个目的:快乐和欣赏。  当然,我们不能只看不演,只是旁观者和欣赏者,即从来不去参与,不去主动扮演台上的人物,那样,我们又忽略了生命运作的基本手段——创造,我们如果只欣赏不创造,那么也会被生活所淘汰。因为,我们的生命会失去动力,失去能量,从而导致我们最终被赶出剧院。  建议7.不要成为一个追梦的人  所有的梦想都是假的,活在追梦之中就等于活在虚假之中。梦总是关于明天的,而现实是你活在今天,你必须对今天负责,失去了今天,你将失去一切。关键是今天,是此时此刻。  活在明天的人就活在准备之中。你只是在准备着,在等待着。你的一切行为都活在为明天的准备之中,活在等待之中,你总希望那个美丽的时刻,那个希望的时刻会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到来。你怕错过,因为你等得太久,你付出得太多,你更怕错过它,你的生命在苦等中花去了大半辈子,你等不起了。越等不起,你就越担心,越恐惧,越怕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错过那个苦苦等待了几十年的结果。  由于等待,你是紧张的,由于苦苦地等待,你更是高度紧张的,神经紧绷的。你的生命总是表现为紧绷,紧绷着眼,紧绷着脸,紧绷着一切言行,你成了什么?  成了一个神经质的人,人们在路上看到你这样的人会觉得好笑。其实,一点也不可笑,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人。  活在明天就活在准备之中。  活在明天就活在等待之中。  对于有准备的人来说,此时此刻不是重点,不是关键时刻,这段时间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是不可能有快乐可言的,只有下一个时刻才是重点,才是关键时刻,才是有意义的,只可惜那个意义总是很难出现。  因为准备,而错过了今天的阳光;因为准备,而错过了一路风景;因为等待,而错过了体验;因为等待,而错过了对生命的尽情享受。  正如我们的头脑,它一刻也不曾停止思考过,它不在想正面的东西,就一定在关注负面的存在,就一定在絮絮叨叨,并且没完没了。  人生也一样,若你的头脑总在关注明天,关注梦想,你自然就可能错过今天。  错过今天,就等于错过了全部。  梦想来自于你存在的虚假,如果你很真实,那么你就不需要有任何希望,你就永远不会想到未来,永远不会想到将要发生什么。  你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实在,所以,未来就消失了。沾满灰尘的头脑,他自己本身只是一个仆人,他不可能将你带到真实之中去,他自己总是服从于外在变化,他自己总在受别人的干扰而左右摇摆不定,他只是一个仆人,所以,他帮不了你的忙。  只有当你灵性的头脑正在值班时,你才会有主见,才会活在真实之中。灵性的头脑总是关注现在,而对过去,对一切经验,对文化,对未来,对一切假象的梦幻都没有兴趣,他只关注此时此地。  当你被外来的沾满灰尘的文化左右了时,你就变得不真实了,未来就变得非常重要了。那么你就生活在未来,你真实的存在就在梦的某一个地方,你使那些梦看起来好像很真实,因为透过那些梦,你获得了自己真实的存在。  一切外来的文化都是为发展、积累服务的,都只是为扩大服务的,为给你制造希望服务的。这是一个极端,它只教你发展,只教你膨胀,它没有教你如何放弃,如何适时放弃。不信你只要看看那些未来的梦,没有一个是关于你成功了,你壮大了,你占有了更多的名誉、地位、权力、金钱的。这是一个极端。世界若只有一个极端,问题自然就产生了,真实总是由二合成为一的。一旦一个极端被制造出来,那么,在客观上应升起另一个相应的存在,这才是万物的运作形式。  放弃,在传统的学说中的确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从小到大的教育中,我们很少学过关于放弃的学问和技巧。而它又是必要的,对于真实活着的人,对于一个追求快乐自由的人来讲是必须的。  一个亿万富翁为什么不快乐,一个乞丐为何快乐?这里的差别就是一个头脑的不同。不快乐者的头脑是被外来的发展文化占据的,他只想着发展、占有和扩张,他总是站在这里盯着远方,吃着碗里,盯着锅里,这就是传统的发展文化。第14章 假相——做作与迎合(6)  由于一直盯着,便会有担忧有烦恼,有紧张和麻烦出现。而快乐的人则是拥有一个灵性的头脑在主持人生。他知道,他活在当下,他不管昨天和明天,他只要现在的满足和快乐就行。他的生命不是扩张性质的,他的要求是每日能吃饱三餐就足够了。这很简单,但一日只求三个馒头对亿万富翁就成为一个难题了,因为那是不可能去做的。  这就是灵性的头脑和外来沾满灰尘的头脑所造成的差别。灵性是惟精神的,而外来的文化的头脑是物质占有型的,这就是两者的根本区别,就是主人和仆人管理大脑的区别。  若你没有发展你灵性的头脑,那么你一定会被灰尘的头脑所占据,所控制。  沾满灰尘的头脑是一个骗子。它总是在你接触事物的那一刹那把你从接触中带走。它总是要不停地给你灌迷魂汤。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女人。你非常喜欢她,见到你的微笑,对方也友善地笑了一下。此时,布满灰尘的头脑马上把你的目光从女人的身上牵移开,它为了迎合你本性的需求开始给你灌迷魂汤。由于是外来文化、外来信息累积的头脑,你的头脑中什么乱七八糟的相关信息都有,于是它便使你心旌摇曳,想入非非,大量的梦被你造了出来。在你野马般的想像里,你跟她便有了方方面面的关系。先是由巧遇,到相识、相知,再到结婚、生子、白头偕老等都被你在梦中描述出来了。当然,这一切发生都只是虚拟的,只是灰尘头脑的骗局。沾满灰尘的头脑是主观的。它本身虽来自客观,但它一到你的大脑里,一到书本里,一到教师口里,它就变成了主观的。为什么?因为任何经验都成了纯粹的经验,都失去了它生成存在的真实背景,都是被片面化了、局部化了的东西。  在主客观之间,客观是主人,是本源,而主观是仆人,是衍生。  仆人总是迎合型的。全世界的仆人没有一个不是迎合型的人。  有迎合就是乖巧。  它知道你想快乐,于是它就制造出一系列的梦来迎合你,从而使你错过了真实。  梦的最后一个骗局是,它不会给你带来能量,只会替你消耗能量。因为,梦在远方,梦有变幻,它从来就没有根,它只是一片漂浮的白云,你能看到云在走,你能看到云的全部过程,但你却抓不着它。你更不能得到雨露的滋润,这就是梦。  灰尘的头脑对做梦有瘾,你只要与年轻人坐下来聊一聊就会发现,在半小时之内你听到了十多个梦,而且每个梦都被描述得绘声绘色。现在你知道,那不是真实的,那会使你错过现在,错过真实的生活。  故事片段:  在禅宗艺术里有一种非常古老的绘画传统。  有一个禅师,他有一个门徒在学绘画,门徒想通过绘画达成那个省里的第一名的大师。  那个门徒非常执着于竹子,因此他一直画竹子,一直想成为那个省的第一个成道者。  三年过去了,他师父来看他画的竹子。从竹子他只看出了他的画中充满了欲望(梦想)。  师父对他说:除非你自己本身变成竹子,否则什么也不会发生。  又画了三年,他此时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他只想成为那个县的第一个成道者。  师父又三年后来看他画的竹子,他仍然看出了竹中的欲望。  师父对他说:除非你变成了一根竹子,否则你怎么能够画出它?竹子是没有欲望的,它只是和谐的成长,其他的什么它都不知道,它没想到要长成第一的竹子。  那个门徒又画了三年,他将他的欲望降到成为师父弟子中第一个能成道的人。  三年后,他依然没有成功。  后来,他干脆放下了一切要成为第一的欲望,他进入了一个竹林之中。  再过三年,一点关于他的消息都没有,然后有消息传来说他已经变成了一根竹子:现在他已经不画画了,他跟竹子生活在一起,他跟竹子站在一起,当风吹过来的时候,竹子在跳舞,他也在跟着跳舞。  然后师父去看他,真的,那个门徒已经变成了一根竹子。  师父说:不,完全忘掉竹子和你自己,忘掉你是一个画师。  最后三年门徒果然做到了。  他现在无论画什么,都变成了一个全然的智者。  他已不是画什么像什么,也不是画什么是什么,而是画什么都画出了生命的动态体验,及生命的成长过程。  建议8.不要成为一个判断者  一只乌鸦在树枝上叫,你只是一个旁观者,你只是在看,静静地看。树在、乌鸦在、天空在、你在,一切都处在自然的状态之中。你只是一个听者、一个看者,不作任何逻辑上的推理,在这里不需要推理,推理是思维的特长,推理会使你离开这个看的中心、这个感知的中心。推理会使你唤醒经由外来文化教育的沾满灰尘的头脑。会使你回想起曾经关于乌鸦的文化,如不吉利、会死人等等一切知识片断。推理唤醒的只是记忆,现在你不需要记忆,只需要感知,只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  秋天登高,你立于高山之巅,你俯瞰山下六百万人口的城市,高楼在、街道在、桥在、水在,一切都在那里。你只是一个陌生的旅游者,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你只是一个欣赏者,一个旁观者,你对这个城市不做任何评价。你只是来旅游的,只是来看的。  你只不过是一切发生的证人。  你在场,你要记住,当周围的人进进出出时,你的眼睛在场,在场中的某一个安静的角落,你在观察进进出出的人流。有一个小偷进来了,你只是看着,看着他伸出了手,不要管是左手还是右手,左右是逻辑的产物,你只看到了他伸出了手在偷一女孩子背上的包,小偷在偷,你不喊不叫,你只是一个观看者,只是一个旁观者,你是观察小偷的,不是来抓小偷的,你只是小偷在偷东西的见证人。  小偷偷完钱夹后很快地溜走了。你只是看着。你只是听之任之,不做任何主观的努力。  她来了,她坐在靠窗户的椅子上。一会儿,她又走了,你一直看着她进来,她坐下,她起身,她走了。你只是看着,看着那张空着的椅子,你对她的进出听之任之,不置可否,不置任何言词。  你只是一个接受者,你从不干涉外景。  你只是在唤醒你灵性的头脑,你只在叫灵性的头脑当班,主人在值班,这个班不做别的事,它是主人,它只是随便走走,只是来看看的。它抑制的是你逻辑思维的大脑,它将逻辑脑放在一边了,它不想要其帮忙,它只是自己在当班,在看着一切发生。它只是一个接受者。  旁观意味着觉知,无论你在干什么,只要你的灵性的头脑在场,你就是在唤醒你的觉知力。  当然,不只是看。  还有听,还有触,还有嗅等一切行为,你都可以藉此提升你的觉知力,只要你灵性的头脑在值班,行为并不是问题,但问题是你在采取行为时是否有灵性的头脑在场。如果你带着警觉去散步,那么,散步便成为一种觉知,如果你以旁观者的身份坐在那里,那么你的坐也会成为一种觉知;如果你以听者的身份出现,那么这个听也会成为一种觉知;如果你以欣赏者的身份出现,去看着你嘈杂的,灰尘脑逻辑脑在争吵不休,在唠唠叨叨,你不置可否,那么,你的任何欣赏都会成为一种觉知。  觉知的第一步就是放松你的身体,慢慢地你会变得对每个姿势、每个动作都有所警觉,而当你变得觉知时,一个奇迹就开始发生了。你以前许多习惯做的事一下子消失了,你的身心变得更放松,更舒畅,更协调,更充满活力,一种深沉的平静在你体内开始呈现,一种美妙的音乐在你的体内脉动,你的生命便充满着一种韵律感。  然后,你就开始觉知你的逻辑脑,你心平气和地看着逻辑脑是怎样运作的,在他人面前是怎样虚伪的,怎样演说,怎样有秩序、有礼貌的,在漂亮女人面前是怎样激动的,怎样极尽赞美之能事的。你只是看着这一切发生,接受它的一切运作。在大街上,你看上一天后,你灵性的头脑会觉得好笑,这就是你逻辑的大脑,沾满灰尘的大脑,它溜须拍马,左右逢源,一切以它为中心,自己只是围着他人转,没有自己的主见和身份。有时甚至不负责任,妄下咒语:你不可能成功,你这个蠢材,你这个破嗓子,你这个笨蛋。类似这样将别人送进地狱的恶毒语言,毫不负责任地乱讲,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什么场合,不管是否真实,你自己任情绪发挥,不管对方是否愿意接受。布满灰尘的头脑中类似于这样的行为、言词简直太多太多。  而灵性的头脑就不同了,它会觉知全局,觉知整体,觉知每个人的感受。  第三步就是觉知你的思想,对思想必须同样这么做,它们比前两者都更加微妙,当然也会更加危险。这里所说的危险是因为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本身有一股吸纳力,若你灵性的头脑没有强大的定力,你就有可能被你的思想所吸纳进去,被思想所控制,成为思想的仆人。而当你变得觉知你的思想时,你会被你的内心所进行着的事感到吃惊,你将不会相信,这就是你逻辑脑在背后进行的事。  如果你将这一切记录下来,你会发现你有一个多么疯狂的头脑。无论你在做什么,它都影响着你,若你没升起灵性的大脑,那么,它将影响着你的一切,甚至你的一生!  以上是觉知的前三个阶段,即对身体的觉知,对情绪的觉知,对心理的觉知。  还有最后一种觉知,即对心灵层面的觉知,即对那个观察者自身的觉知。  在第三种觉知后,慢慢地那个强有力的头脑就被驯服了,它作为一种思想就不再乱去寻找被统治者了,它与主人越来越靠近了。它开始听从于主人的安排了。  在整体的大脑中,灵性脑和逻辑脑终于统一了,和谐了,大脑中一种更深的宁静呈现了。而当你是宁静的时,就会在你脑海深处升起一股奔涌的能量,这股能量会上升,会像电波一样闪电般地传遍全身,你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高潮体验。你面对它,什么也做不了,你只能看着它发生,只能享受它给你的洗礼,一阵颤栗之后,你整个的生命会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会有一种新生的感觉。  此时,你便进入了第四个觉知层面,在这个层面上,你与万物合作了,你与一切都处于统一和谐的状态之中,你成了能量奔涌不息的河流。你感到的不再是小溪小河的流畅,你感到的是一种大气磅礴的惊涛巨浪,一种生命强有力的奔涌,一种阳光灿烂的境地。  这第四步就是使人超然的顿悟。  所以说,你要想成为一个超然者,你就应修习觉知。首先,你只有成为了一个及时观照者,只要在你大脑里升起了另一个一(“二”理论是二生一,即先有二,才有一),你才能成为一个觉悟者。  当然,在本质上,这种感知是一种扩大了的感知,是走向觉悟的第一道门槛。  当然这种不思不语,是指灵性的头脑,而不是逻辑的头脑。逻辑的头脑在作演讲时,灵性的头脑只是不思不语,只是岸芷汀兰,波澜不惊,它只是处于看的身份,只是宁静的,全然宁静的。  所以,观照并不反对行动,它不是叫你逃避生活,它是教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将变成一个旋风、台风的中心,你的生命活得更生动、强烈,你会带着更多的明净,更多的洞见,更多的创造力,你会变得更加超然。你只是一个山顶上的观照者,你只是看着你身边的一切将发生、发展、结果。  你不仅是一个做者,行动者,你还是一个观照者。  故事片段:  他是一个很少见的人。  有一天午夜,他从河边回来。  这是他每天的习惯。  因为夜晚的河边是全然的安宁与清静。  而他只是去那儿坐着。  只是坐着,什么事也不做。  只是看着他自己,看着看着。  又一天晚上。  当他回来时,途经一个有钱人家。  有个看门人站在门边。  那个看门人感到非常奇怪。  因为每天晚上这个时间,这个人就会准时回来,于是他就跑出来说:  请原谅我打扰你,但我再也忍不住我的好奇了,你每天日夜地萦绕在我心头,你究竟在做什么?你为什么要去河边?我已经跟过你好多次了,而那儿什么也没有——你只是在那儿坐了几个小时,到了午夜你又回来了。  那人说:我知道你好几次跟着我,因为夜里是如此寂静,所以我能听见你的脚步声,而我知道每天你都藏在门背后,但这不仅是你对我的好奇,同样,我也对你感到奇怪,你又在做什么?看门人说:我做什么?我只是一个看门人。  那人说:我的天啊!你给了我一个关键词,这也正是我的事啊!  看门人说:但我不明白,如果你是个看门人,那你应该看着某栋房子、某个宫殿,而你坐在沙滩上看什么?为谁看?  那人说:有一点小小的区别。你在看着外面或许有许多人会进宫殿,你是为别人,而我只是为自己,我只是看着这个看者,谁是这个看者呢?这就是我毕生的努力,我看着不同的我自己。  看门人说:可这是件奇怪的事,那谁来付给你报酬?那人说:这是如此的幸福,如此的快乐,它本身就是巨大的报酬,只是那一瞬间,世上所有的宝藏都无法与之相比。  看门人说:这真奇怪,我毕生都在看,我从来不曾有过如此美妙的体验,明天晚上我跟你一起去,只要指点一下,因为我知道怎么看——只是需要不同的方向,你是看着某个不同的方向。  只有一步之差,而那个一步就是方向上的、层面上的,我们不是将意识集中向外,就是闭上眼睛将我们愿意识集中向内一而这你将会知道,因为你是个知者,你就是觉知,你从来不曾失落它,你只是将你的觉知缠绕在无数事务中。将你的觉知从各处收回来,只要让它在你自己身中好好休息,而你已经回到家了。  建议9.不要丧失生活的警觉心  当一个陌生人在大街上与你打招呼时,你要保持警觉,尤其是他想将你拉到路边说话时,那更要警觉。  如果你能保持警觉,你将会看到:第一,在你身体里面能量的改变;第二,陈旧观念从头脑被抛开;第三,自我从心灵中升华。  当你变得警觉后,当陌生人问你时,你是不会跟着他到小巷的阴暗角落去的。  当你看到从天而降的钱财、好运从天而降时,你会警觉起来,你必须警觉起来,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突然平空飞来这么多午餐,你应升起警觉,那只是灰尘头脑的诡计,那只是逻辑头脑的陷阱。只有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增加才会产生那些诡计,所以,在一切他人的言词中你应升起警觉之心。  当然,警觉的用途不是用来使你上当受骗的,它最大的用途是用来提升自我的灵性头脑的。当你警觉时,骗子自然不会再进行下去了,因为你升起了一股正气,你脸上,你眼中透露出了你已洞察到了对方的诡计。你若是真的警觉了,骗局将不会在你身上发生。  当骗子悻悻然离开时,你会变得更加警觉,这个警觉便没有了对象,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就转化成正面的能量输入到你的觉知能量库里去了。第15章 假相——做作与迎合(7)  警觉要在事实发展最初的那一刻升起,当你要发火时,你应升起警觉心,要放弃某件事时,要升起警觉心,要上车时,人还站在门口处时就要升起警觉心,一旦警觉心升起,他就会转化事件的发生。车上有抢劫犯,他们准备在半路上实施抢劫,你在车站上车时,要保持警觉,一旦你升起警觉去扫视车上的人时,你就会有一股特殊的能量传递出去,你会看出车上是否有抢劫犯,看不出也会感觉得出。你便会下车,或及时报警,而不是到了半路上才开始警觉,那已经来不及了,箭已经射出,你无法再改变它。上了高速路,你是免不了也被抢劫的。所以,警觉只有在事件发生前的那一瞬间升起才最有效。  你如果很警觉,性行为将变得不可能,如果一个人在做爱时升起警觉,那么,他越警觉,做爱就越困难,他将变得无法勃起,因为它是无法用意志控制的,如果你用意志控制,你升起警觉,你将失去它。就在开始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勃起的情绪即将来到你身上而还没有来时,你刚好感觉到那个震动,在那个节骨眼上你要变得警觉,那个震动、那个冲动将会消失。而同样那个冲动的能量将会进入警觉,进入你的觉知能量库。  科学大师在这方面做过很多试验,几乎没有一次是失败的。一个漂亮的女人在那里作为觉知的目标,那个追求者,那个觉知者就坐在那个裸体女人的前面,开始幻想她的身体,她的形态,她多情的兴奋的状态,就在那里等待他性中心的第一个情绪,很快他将要兴奋了,那个情绪要来了,突地,他闭上眼睛,内视着这个即将到达的情绪,这个刚露头角的情绪,仅仅是看着,仅仅是警觉,身体上的那个兴奋就消失了,性能于是就变成了觉知能量。  灰尘的头脑若一直占据你的大脑,那个警觉是不可能升起的。因为你被灰尘沾满了,被构成灰尘的内容如占有、贪求、好色等一系列扩大的文化习惯占据了,你不可能获得那个闪亮的一瞥,不可能获得警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7
正序
倒序
纯粹的智慧
纯粹的智慧-2
纯粹的智慧-3
纯粹的智慧-4
纯粹的智慧-5
纯粹的智慧-6
纯粹的智慧-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纯粹的智慧
纯粹的智慧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