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

,一个特殊的原则是不能这样容易地达到这个高位的,虽则理性反思获得这样一个地位,可以从自身来决定和承认什么是最高的;因此〔特殊〕原则的从属性是已经确定了的。普罗泰戈拉然后①又说:“所有的(四种)德性彼此间都有一种联系,而勇敢则不然,因为可以发现有许多勇敢的人,他们却是最不敬神的,最不正直的,最无节制的,最无教养的人(Hμαθαι);“我们只要想一想匪帮就行了。苏G E B C格拉底②岔出去说,”勇敢也是一种认识和知识——正确地估计到可畏的事;“——但是勇敢的区别、特点他却没有发挥。(二)我们现在的教化、启蒙运动,不但在形式方面和智者们采取完全相同的立场,就是从内容方面说,也是如此。智者们的立场是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相对立的,这个对立在苏格拉底那里是这样产生的:他把美、善、真、公正说成个人的目的、使命,但是在智者们那里,这个内容尚未被当作最①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第三四九页(柏克尔本第二二四——二二五页)。②同上书,第三六○页(柏克尔本第二四五页)。-- 24甲、智 者 派12后的目的,因此这最后目的是留给任意来决定的。因此,智者们由于与柏拉图相对立,遂招致了恶名;这也是他们的缺点。在外在生活方面,我们知道,智者们积聚了很大的财富;①他们变得很骄傲,周游希腊,有一部分人过着很奢侈的生活。〔他们的〕形式的推理思维与柏拉图的对立,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这一点上,即:他们不是从事情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概念来了解义务、了解应作的事,而是提出一些外在的理由,来分别是和非、利和害。在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则相反,他们的主要原则是要考虑情况的本性,发展事情的自在自为的概念。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愿意提出这个概念来反对从那些常常只是特殊和个别的观点和理由出发考虑事情,这些观点本身是与概念相反对的。区别就在于:有教养的形式的推理一般属于智者们,而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则通过一种固定的东西——普遍的规定(柏拉图式的理念),通过精神永恒地在自身中发现的东西,来规定思想。如果把智者的诡辩了解为只有坏人才会犯的一种品质,在这个意义之下,它是很恶劣的。但是辩术的意义比这要普遍得多;一切从根据出发的抽象推理——对某些特殊观点加以论证,提出一些正面理由和反面理由来辩难——都是辩术。也有一些智者们的话语是无可非议的,柏拉图的对话中就有这种例子。在我们中间,人们也说:不要欺骗,否则你会失掉信用,这样你要失去钱财的;或者说:要有节制,否则你会倒胃口,一定要绝食的;或者以外在的理由如改造之类来①柏拉图:“美诺”篇,第九一页(柏克尔本第三七一页)。-- 252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理解刑罚;或者以从后果方面推出来的外在的理由来宽恕某种行为。人们是根据理由而被要求作一切善事,这些理由就是智者们的理由。有坚实的原则作为基础,在基督教中(现在在新教徒中人们已经不复知道这一点了)人们这样说:上帝赐予福社等等的恩典,指导着人们的生活;于是,那些外在的理由便破产了。因此辩术并不如人所想像的那样距离我们很远。现今有教养的人们讨论问题时,可以讨论得很好;可是这种讨论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称为辩术的并无不同之处,虽然他们自己也和智者们一样采取这种立场。有教养的人们判断具体的事情时,就会陷于辩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必须持这种立场的。在这里还有什么更好的呢?——特殊的观点是必要的。当我们劝人遵从义务和道德时,如在布道中那样,——在多数的布道中是如此的,——我们是必须听从这样一些理由的!演说的人,例如在议会中演说的人,便是运用这样一些理由和反面的理由来进行游说,以图说服别人。问题在于:(一)要有一个完全确定的东西,例如宪法或战争,一个固定了的方针(一贯性),要把特殊的准则归入其中;(二)而这种一贯性即使在这种场合有时也会丧失,因为事情可这样安排,也可以那样安排,总是特殊的观点在起决定作用。人们也常常用同样的理由反对哲学说:“有各种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意见,这是与那唯一的真理相矛盾的;人类理性的软弱无力是不能承担认识的;对于感情、心灵、心情来说,哲学该是什么呢?是一些玄虚的东西,对于人的实践生活,抽象的哲学思维是没有帮助的,”——实践生活的观点就是这-- 26甲、智 者 派32样。这是一些很好的理由,这也就是智者的方式。我们不把这个称为辩术,但是这却是智者的方式,即是从感情、心情认为有效准的理由出发进行演绎。他们并不把事情本身认作有效准,而是把事情归结到感觉上面;以感觉为JL α(最C I K F E F后因由)。这一点我们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是智者们的特点。用这样的形式推理,可以很快地达到这样一个程度,——要是达不到,那就是缺乏教养,但是智者们是很有教养的,——知道如果凭一些理由来决定,就能用理由来证明一切,那么对于任何事物都可以找得到理由和反面的理由的;智者们教人去证明人所意欲的一切,不管对别人有利的或对自己有利的,这一点也曾被看作智者们的罪过。其实这并不是智者们的特点,而是反思推理的特点。理由和反面理由是特殊的,与普遍对比起来是没有效准的,与概念对比起来是没有决定性的;人们可以为一切找出理由和反面理由。在最恶劣的行为中间,也有着本身很重要的观点;把这个观点提出来,人们就会宽恕和支持那种行为了。在临阵脱逃的罪过中,就存在着保全生命的义务。在近代,就有一些极大的罪恶,如谋杀、叛逆等,被说成是正当的,因为在这种行为的目的中有一种本身很基本的规定,例如人必须反抗祸害、促进福利之类。有教养的人善于从好的观点来处理一切,使一切变好,对一切持一种基本的观点。一个人如果要为最坏的事找好的理由,是无需有高度的教养的;从亚当以来在世界上出现的坏事情,都曾被用好的理由说成正当。我们在智者们那里可以看出,他们对这种推理是有所意-- 274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识的。在雄辩中,为了使一件事办到,必须要引起听众的愤怒和情绪。他们教人如何在凭经验的人中间激起这些力量;道德上的固定的善是并不能决定事情的。智者们是有教养的人,他们意识到一切都是可以证明的;在“高尔吉亚”篇中便说到过:“智者们的艺术是一种比一切艺术都更伟大的才能;它能够说服人民、议员、法官,使他们相信智者们所愿意的事。”①律师也必须去寻找一种理由,来为他所辩护的人作根据,哪怕这个理由是与他们愿意采取的正好相反的。这种意识并不是缺点,而是属于智者们的高级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教养的人也是从理由来作决定的。但是整个说来他们也许是由一种他们所不自知的理由(正义)来决定的;而他们所意识到的只是外在的理由。智者们知道,在这个基础上是没有任何坚实的东西的;这是思想的力量,它辩证地对待一切,使一切动摇。这就是他们所拥有和传授的形式的教养。与此相联系的(也是从思维的本性必然发生的)问题是:如果意识认为有坚实根据的范围被反思弄得动摇起来,而人又必须有一个坚实的东西作为依据,那么他应当把什么东西当作最后的目的呢?现在有两项坚实的东西,可以结合起来。一个是善、普遍;另一个是个别性、主体的任意。这个(关于前一个)以后在苏格拉底那里还要细讲。如果一切都发生动摇了,那么这一点可以成为坚实的一点,就是:“我拿来当作我的目的的,是我的快乐,面子,声名,荣誉,特殊的主①柏拉图:“高尔吉亚”篇,第四五二及四五七页(柏克尔本第一五及二四页)。-- 28甲、智 者 派52观性;“个人本身是最后的满足。因为我认识力量,所以我也懂得使别人适合我的目的。但是熟悉了这些多方面的观点,便使希腊的习俗(这是不自觉地奉行的宗教,义务,法律)因而动摇起来:这个坚实的东西——法律,因为它有着一个有限的内容——便与别的东西发生冲突了;它在一个时候被当作最高的、决定性的东西,在另一个时候又被轻视了。这样一来,通常意识便被搅乱了(这一点我们将在苏格拉底本人那里看得更详尽):通常意识认为某种东西是确定无疑的,但其他一些观点它也认为是有效准的,而且也必须认作有效;于是前一种东西就不再有效了,至少失去了它的绝对性。因此,(一)拿自己的性命去拚是勇敢;(二)保全自己的性命又是一个无条件的义务。因此第奥尼修多罗说:“谁使一个没有知识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谁就希望他不再依旧是原来的他。因此他是希望把他毁了;因为这是使他不是他。”欧谛德谟当另一些人说他说谎时答道:“谁说谎,谁就是说不存在的东西: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因此没有人能说谎。”①第奥尼修多罗又说:“你有一条狗,这条狗有几条小狗,并且是它们的父亲;因此一条狗对于你是父亲,你对于那些小狗是兄弟。”②这种把几个结论连贯起来的把戏——在批评中——是屡见不鲜的。因此(由于通常意识中的这种混乱)智者们受到谴责,他①柏拉图:“欧谛德谟”篇,第二八三——二八四页(柏克尔本第四一六——四一八页)。②同上书,第二九八页(柏克尔本第四四六页)。-- 296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们助长了情欲、私人利益等等。这是直接由文化的本性而来的。文化给人各种不同的观点,如果不从坚实的基础出发,就只有由主观的喜爱来作决定;这中间是存在着危险的。这种危险也存在于今天的世界中,我们今天在论到一件事的正义和真实时,是要依靠善意、我的看法、信念的。国家的目的,国家行政和法制的最好的方式,在煽动家中间,是动摇的。就形式的文化来说,智者们是属于哲学的,就他们的反思来说,他们又不属于哲学。他们与哲学有联系,因为他们并不停留在具体的推理上,而是一直前进到最后的规定,至少部分地如此。他们的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把爱利亚派的思想方式加以普遍化,并推广到知识和行为的全部内容上去;其积极意义在于有用,而且也曾经有过效用。要详究智者们的个别的、特殊的方面,那对于我们说就会走得太远了;个别的智者是属于一般文化史的。著名的智者是很多的,其中最著名的有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以及苏格拉底的老师普罗第科;苏格拉底曾把关于歧路上的赫尔库勒的驰名神话归之于他,①——这个神话从方式方面说是一个美妙的譬喻,曾经千百次被人传述。我将要提出(为了略过个别的智者)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来讲,——不是从文化方面讲,——特别注意的是详细指明,他们那种推广到一切的普遍科学,如何在其中一人的学说中具有普遍的形式,因而是纯粹的科学。柏拉图的著作特别是我们研究智者们的主要史料来源,他对智者们讲得很多;然后是亚里士多德论①克塞诺封:“回忆录”,第二卷,第一章,第二一节以次。-- 30一 普罗泰戈拉72高尔吉亚的短文,以及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的著作,他给我们保存了许多关于普罗泰戈拉的哲学的材料。一 普罗泰戈拉普罗泰戈拉生于阿布德拉,①年龄比苏格拉底要大一些。关于他的事情知道得不多,也不可能知道多少;因为他的一。生是很单调地度过的。他终身从事科学研究;他周游希腊,第。一个自称为智者,并且在希腊本土也被称为智者,作为第一个公众教师出现。他曾经朗诵他的作品,②正如歌者和诗人一样,歌者是咏唱别人的诗辞,诗人则朗诵自己的诗句。那时候没有学习的机构,没有可以从中学习的书本。根据柏拉图所说③,古代人“文化、教育的主要部分在于熟习诗篇,”知道许多诗篇,把它记诵在心。这正如我们五十年前主要的人民教育在于熟知圣经故事,熟知圣经里的话语,——在圣经基础教上进一步发挥的布道者当时是没有的。现在智者们开始教人熟习思维,来代替诗篇的知识。普罗泰戈拉也曾来到雅典,在雅典住了很久,主要是和柏里克勒住在一起;柏里克勒也曾研究过这种文化。据说,他们两人有一次“曾经化了一整天工夫来辩论,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竞技的人,要对一个被标枪刺死的人的死负责。”④这是①“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五○节。②同上书,第五四节。③柏拉图:“普罗泰戈拉”篇,第三三八页末(柏克尔本第二○四页)。④普鲁泰克:“柏里克勒传”;第三六章。-- 3182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一场关于法律责任的重大问题的争辩;犯罪是一个一般的名词,——如果对它加以分析,无疑地可以作出一个困难的、详尽的研究。在与这样一些人接触时,柏里克勒大大地培养了他的雄辩的才能;因为不管从事哪一种精神上的工作,只有一个有教养的心灵才能在这种工作中壮大起来,而真正的文化只有通过纯粹的科学才有可能。柏里克勒是一位强有力的演说家;从图居第德的著作中,我们看到他对于国家和他的人民有多么深刻的认识。普罗泰戈拉也有着和阿那克萨戈拉同样的命运,后来也被逐出雅典。(当他七十(或九十)岁时他在到西西里去的航行途中淹死了。)他被判决逐出雅典的原因,是他有一部著作,开头写道:“关于神灵,我不能够知道他们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东西阻碍我们得到这种知识,一则是这件事暧昧不明,再则是人的生命如此短促。”这部著作也在雅典公开地焚毁了;这是(据我们所知)第一部根据政府命令焚毁的书。①普罗泰戈拉不像别的智者那样只是一个教育人的教师,他也是一位深刻的、彻底的思想家,一位对那些十分普遍的根本规定有所思考的哲学家。他是这样表述他的认识中的主。。。要命题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不存在的。“②这是一个伟大的命题,①“第欧根尼。拉尔修”,第九卷,第五一——五二节;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九卷,第五六节。②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五页);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第一卷,第三二章,第二一六节。-- 32一 普罗泰戈拉92它的意思一方面是说,要把思维认作被规定的东西、有内容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思维也同样是能规定、能提供内容的东西;这个普遍的规定就是尺度,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的准绳。普罗泰戈拉宣称人是这个尺度,就其真正的意义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但是这句话同时也有歧义,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一)每一个就其特殊个别性说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为尺度;或者(二)人的自觉的理性,就其理性本性和普遍实体性说的人,是绝对的尺度。照前一种方式了解,就无非是自私,无非是自利,中心点就是主体及其利益——(即使人有理性的方面,这个理性也是主观的东西,也是“他”,也是人)——;可是这正是坏的意义,正是人们借以对智者们作主要谴责的歪曲,说他们根据人的偶然目的,把人设定为目的,——说在他们那里,就其特殊性说的主体的利益,没有与就其实质合理性说的主体的利益区别开来。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也提出过同样的命题,不过加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们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因此在这里说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从现在起,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命题旋转。哲学的向前进步的意义即在于表明:理性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哲学的这种进步给了这个命题以解释。它更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着的主观性的形式,这一形式特别在苏格拉底那里突出地表现出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因此也就是一般的主体;因此事物-- 33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对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意识本质上乃是客观事物的内容的产生者,于是主观的思维本质上是主动的。这个观点一直流传到最新的哲学;康德说,我们只认识现象,就是说,凡是对我们表现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只应当从它与意识的关系中来看,而不应当离开这个关系来看。第二个环节更加重要。主体是能动的,是规定者,产生内容;现在问题是:那么,内容怎样进一步得到规定?它究竟是被限制在意识的特殊性上,还是被规定为独立存在的共相?神,柏拉图的善,乃是思维的产物,乃是由思维建立起来的东西;其次,它也是自在自为的。我只承认那就其内容说是普遍的东西为存在的、固定的、永恒的;这样一种东西虽是我所建立的,但却也是自在客观普遍的,不是我所建立的。普罗泰戈拉的命题中所包含的进一步规定,他本人以后作了很大的发挥。普罗泰戈拉说:“真理(尺度)是对于意识的现象。”①“没有任何东西是自在自为的单一,”②或者是自同的,独立的;一切都只是相对的,它之所以为它,只在于它对意识的关系中,——都只看它对另一个东西怎样,这另一个东西就是人。他援引了一些琐屑的例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是一样,他们在这些例子中坚持反思的方面);这个解释就表明在普罗泰戈拉的心目中,确定的东西并不是被理解为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三八八节;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五——一九六页)。②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七页)。-- 34一 普罗泰戈拉13普遍,并不是被理解为自身同一者。普罗泰戈拉表述这种相对性时所采取的方式,在我们看起来是有些琐屑的,它乃是属于反思思维的最初萌芽阶段。这些例子特别是从感性现象中采取来的:“在一阵风吹来时,有些人冷,有些人不冷;因此对于这阵风,我们不能说它本身是冷的或是不冷的。”①因此冷和热并不是什么存在着的东西,而只是根据对一个主体的关系而定;如果风本身是冷的,则它必须对主体永远产生冷的效果。又如:“这里有六颗骰子,我们在旁边再放上另外四个,我们会说原来的骰子比后放的要多些;如果在旁边放上十二个,我们便会说,原来的六个是少些。”②由于我们对同样的数目可以说多又说少,所以多和少只是一个相对的规定;因此所谓对象(共相)只是存在于表象之中作为意识的对象。这意思正如这话所表达的:“因此一切都只有相对的真理,”③相反地,柏拉图考察一和多时,不像智者们那样用不同的观点,而是用同一的观点。“对于健康人显现的事物,并不是自在的,而是对于健康人如此;对于病人、精神错乱的人显现的事物,是对于病人和精神错乱的人如此——我们不能说,这些事物对后面这种人所显现的样子便不是真的。”④我们觉得把这种说法称作真的也是同样地不合适:(一)存在物诚然与意识发生关系,但却不是与意识中的固定的东①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六页)。②同上书,第一五四页(柏克尔本第二○一页)。③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六十节。④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九页(柏克尔本第二一二页),见各处。-- 35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西发生关系,而是与感性知识发生关系;(二)这个意识本身是一种状态,也就是说,本身是一种变动不居的东西。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客观存在是一个纯粹的流,它本身不是固定的和确定的东西,它可以是一切,并且对于不同的年龄、以及对于醒和睡等等其他状态是不同的东西。”①柏拉图②关于这一点还更提出说:“白、热等等,凡是我们对事物所说的一切,都不是自为的;反之,它们是为我而存在的,因此眼睛和感觉是必要的。有了这种相互运动才使白产生;在这种相互运动中白并不是物自身;这里有的乃是一只能看的眼睛,或一般的视觉,它决定了白色的视觉,热的感觉等等。”热、颜色等等本质上确乎只是存在于对另一个东西的关系中;但是表象作用(精神)把它自己分裂成自己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与它相对的。这种客观的相对性可以更清楚地表述如下:“如果有自在的白,那么它就是产生白的感觉东西;它就是能动的东西或原因,相反地,我们则是被动的、感受的东西。然而一件应当能动的东西,除非与被动的东西(一道)发生关系,就不能是能动的;同样地,被动的东西也只存在于对能动的东西的关系中。(因此被动与能动是相对的。)因此当我说某个东西有某种特性时,这种特性并不是本身便属于这个东西,而完全是存在于对别的东西的关系中。因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第一卷,第三二章,第二一七——二一九节。②“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三——一五七节(柏克尔本第一九九——二○六页)。-- 36一 普罗泰戈拉33此没有一件东西是自在自为地具有某种性质,如同它显现的那样;而真理正好只是这个显现。“现在我们的能动性、我们的规定作用就是这样的。康德的现象不是别的,就是在我们外面有一个刺激,一个X,一个未知物,这个东西通过我们的感觉,通过我们,才取得这些规定。虽然有一个客观的根据,使我们说这是冷的那是热的,我们诚然也可以说,冷和热自身之中应该有差别;但是冷和热却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万物的存在也都是这样的。这一切都是思维的范畴,都是我们感官或思维的能动性的规定;所以经验被称为现象,它是相对于我们,相对于别的东西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应当把握的正是这个统一的、贯穿的共相;这个贯穿一切的东西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谓必然性,正是我们应当带进意识的。我们看到普罗泰戈拉是具有伟大的反思的。这是对于意识的反思,这种反思在普罗泰戈拉本人那里进入了意识。但是普罗泰戈拉所达到的只是现象的形式,以后的怀疑论者们又重新采取了这种形式。显现并不是感性的存在;当我说它是显现的时候,我就正是宣布了它的不存在。“现象就是真理”,这话显得十分自相矛盾;似乎在这里说了正相反对的话:(一)没有自在的东西,如它显现的那样,以及(二)它是真实的,如它显现的那样。然而不能把客观的意义给予那实证的、真实的东西,譬如说,这是自在的白,因为它是这样表现的;只能说,只有这个白的显现是真实的;现象正是那扬弃自身的感性存在,——也正是这扬弃自身的运动。把它理解为共相,则它既处在意识之上,也处在存在之上。世界之为现象,并非由于它是对于意识而存在的,亦即它的存在只-- 37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是一个对于意识的相对存在:它的存在也同样是现象。一般说来,意识的环节是被指出来了;在意识环节之外,那发展了的共相还具有否定性的“为他存在”的环节;这个环节现在出现了,必须加以肯定。但当它是单独的、孤立的时候,它乃是片面的:“存在的东西,只是相对于意识而存在,换句话说,一切事物的真理,乃是一切事物对于意识和在意识中的现象;”“自在存在”的环节也同样是必要的。二 高尔吉亚这种怀疑论通过高尔吉亚达到了一个更大的深度。高尔吉亚生于西西里岛雷昂丘城,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候,于第八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公元前四二七年),亦即柏里克勒死后数年(柏里克勒死于第八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四年),为他的母邦派遣到雅典;(这是根据第欧多罗。西古鲁十二卷,第一○六页,不是引证图居第德。①)当他达到了目的之后,他还游历过许多希腊城市(贴撒利的拉里萨),在那些城市中教授过门徒;因此他除了得到很大的财富以外,还得到了很高的景仰,一直到他活过百岁死去。据说他是恩培多克勒的一个门徒,他也知道爱利亚派;他的辩证法采取了爱利亚派的方式,——在亚里士多德讲到他的那一卷只流传下残篇的“论塞诺芬尼、芝诺和高尔吉亚”中,保存下了他的辩证法,在这卷书中,亚里士多德把他与爱利亚派放在一①提德曼:“恩辩哲学的精神”,第一卷,第三六二页。-- 38二 高尔吉亚53起讲。塞克斯都。恩披里可也给我们保存下详尽的高尔吉亚辩证法。他长于雄辩的辩证法,但是他的特出之点是他关于存在和非存在这两个完全普遍的范畴的纯粹辩证法,——并不是采取智者们的方式。提德曼很不正确地说:“高尔吉亚大大地超过了任何一个具有健全常识的人所能达到的程度。”提德曼应该对于每一个哲学家都能这样说,每一个哲学家都是超过健全常识的;因为所谓健全的常识并不是哲学,——常常是很不健全的。健全的常识包括有它的时代的共同意见。例如,如果有人在哥白尼以前说,地球环绕太阳旋转,或者在发现美洲以前说,那边还有大陆:那就是违反全部健全的常识的。在印度、中国,共和国也是违反全部健全常识的。健全的常识是一个时代的思想方式,其中包含着这个时代的一切偏见,常识总是为它所不自觉的思想范畴所支配的。因此高尔吉亚毫无问题是大大地超过了健全的常识。高尔吉亚的辩证法,比起我们在普罗泰戈拉那里所见到的辩证法来,是更加纯粹地在概念中运动。由于普罗泰戈拉主张一切存在物的相对性或“非自在性”,所以存在物只存在于关系中,而且是只存在于对意识的关系中;它的对方,那对它重要的东西,就是意识。高尔吉亚对存在的“非自在性”的提法是比较纯粹的;他把那被认为实体的东西本身拿来考察,而并不以意识、对方为前提,并且即就它本身指出它的虚无性,并从中分别出主观的方面和那对主观方面的存在。我们只想从历史上来陈述他所讨论的那些普遍之点。高尔吉亚的著作是:“论自然”,他在这部著作中创立了他的辩证法。这部著作分为三个部分:他在第一部分中〔客观地〕证-- 396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明,无物存在,我们不能以存在来称说什么东西;在第二部分中证明(主观地),认识是没有的,即使假定有存在,存在也是不能被认识的;在第三部分中证明(〔主观地〕又是客观地),即使存在是有的并且可以认识的,也不可能把所认识的传达给别人。①高尔吉亚很合塞克斯都的口味,只是他还作了证明;怀疑派就不作证明了。这些都是很抽象的思想规定;在这里所涉及的,是一些思辨的环节,即关于存在和非存在,关于认识,以及关于那变成存在的、传达给别人的认识等问题;这并不是空话,像人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他的辩证法是客观的。我们在这里只能简短地陈述一下这个极有兴趣的说法的内容。甲 “如果有物存在”——(这个“有物”是我们说话时惯常加上去的插语,但是真正说来却是不适当的,它带来一种主词和宾词的对立,真正说来所谓的只是“存在”)——“如果存在”——(现在才被规定为主体)——:“那么它或者是存在者,或者是不存在者,或者是存在者和不存在者。然后他指出这三种情形都是不存在的。“②子、“不存在者是不存在的;如果它是存在的,则同时就会既有一个存在者又有不存在者。就它被思想为不存在者这一点说,它就是不存在的;但是就它由于被思想到因而应当存在这一点说,它就既作为存在的又作为不存在的。——另一方面:如果非存在是存在的,那么存在就是不存在的;因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六五节。②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第七卷,第六六节。-- 40二 高尔吉亚73为这两者是正相反对的。如果现在非存在是存在的,而存在是不存在的,那么,非存在就是不存在的东西。“①丑、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说法②,“这种形式推理是高尔吉亚所特有的;不过‘存在者是不存在的’这个证明,他则是照麦里梭和芝诺的方式来作的。”1) 因为他认为,“存在者或者是自在而无始的,或者是发生出来的,然后指出,这两种情形都是不可能有的;”都会引导到矛盾,——这是一种早已出现过的辩证法。“前者是不能成立的,因为自在(永恒)者是没有根源的,是无限的,“因此是不定的和无规定的。譬如说,“无限者却是不存在的,是不在任何地方的;因为如果它在某个地方,它就与它所在的地方不同了,”它如果在一个地方,就是在另一个东西里。“可是与另一个东西不同、包容在另一个东西里的东西,就不是无限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5
正序
倒序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3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4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5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6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7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8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9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0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1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2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3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4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5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6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7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8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19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0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1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2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3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4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德〕黑格尔-2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