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2

2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怀疑”,——这都按照人们对某个名词作这种或那种解释,遵从这个或那个权威而决定他站在哪一边。不过这却引起了对于方法的重视。大体讲来,十二世纪中叶形成了一个时代,在这时代中经院哲学更普遍地成为博学的(哲学的)神学。他这本书在整个中世纪广泛地为神学教义博士们加以注释,这些博士在那时是被认作宗教教义的公开的保卫者。教会的僧侣则负责灵魂拯救的工作,这些博士一般是有权威的,他们有权召开宗教会议,批判并处罚这个或那个学说、书籍,宣告它们为异端的邪说等等。——在宗教会议上,或者在一个叫做索尔邦的巴黎大学内的博士会上。就对于基督教义的关系而言,可以说他们代替了教会宗教会议的地位,有点象教父的样子。他们特别反对神秘主义者的著作,如阿马尔里克和他的。。。。。学生狄南多的大卫的著作;这些人的见解接近普罗克洛,回。。。。。。复到统一性的观点。阿马尔里克于一二○四年被控告为异端。①例如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上帝就是一切,上帝和被创造物并不是相异的;万物皆在上帝中,上帝是唯一的普遍的实体”②“大卫曾断言:上帝是最初的质料(η),一切事物I G按质料说都是与上帝为一体的,而上帝正是这种统一性。他把一切事物分为三类:肉体、灵魂、永恒的非物质性的实体或精灵。灵魂的不可分的原则是理性(s),精灵的不可分Q E I的原则是上帝。这三个原则是同一的,因此万物就本质来说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三一七页。②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六八八页。-- 338二 教会教义的系统阐述33是一体的。“①他的著作被焚毁了。②另外一个著名的经院哲学是:2。托马斯。阿奎那和比埃尔。隆巴德同样著名的人物为托马斯。阿奎那。。。。。。。他出身于意大利拿玻里省阿奎诺地方的伯爵家庭,于一二二四年生于他父亲的罗卡西卡城堡中。他进了多明我教团,于一二七四年死于赴里昂参加宗教会议的旅途中。他是大阿尔柏特的学生,写了许多对于亚里士多德和比埃尔。隆巴德的注释,他自己还写了一部“神学大全”(Sumathelogiae亦即教义的体系),此书以及他的别的著作使他获得极大的声誉,此书是整个经院神学中的主要著作。他拥有对于神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很广博的知识;他又被称为天使博士和宏通博士(Dotorarangelicusetcomunis),奥古斯丁第二。③在他的这些著作里诚然有许多逻辑的形式论证,但却没有细致的辩证法,而是对神学和哲学的整个范围有着深邃的形而上学的(思辨的)思想。他同样附加上些问题、问题的解答和疑难,并提出那赖以解决疑难的论点。经院神学的主要任务即在于发挥托马斯的“神学大全”;同样也有许多书写来发挥隆巴德的“思维四书”的。主要的事情是使得神学更①托马斯。阿奎那:“思维四书注”,第二卷,第一七篇,问题一,第一条;大阿尔柏特:“神学大全”,第一部,第四篇,问题二○(“全集”,第一七卷,第七六页)。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三二五页。③邓尼曼,第八册,第二篇,第五五○——五五三页;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八○二页。-- 3394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有哲学意义,更加系统化。就这方面看来,彼得。隆巴德和托马斯。阿奎那是最著名的。他们的著作在长时期内成为以后一切进一步的博学的补充和发挥的基础。托马斯是一个唯实论者。托马斯的学说是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为基础的,例如,托马斯的实体的形式(formasubstanMtialis)就类似亚里士多德的隐得来希(′′για)。关于认识论[ Q [ J他曾说过:物质的事物是形式和质料构成的:灵魂具有石头的实体的形式在自身内。①就对于哲学的神学的形式发挥看来,第三个著名的人物是:3。约翰。邓斯。斯各脱邓斯。斯各脱有“精微的博士”(。。。。。Doctorsubilis)的称号,属于方济各派,生于英国诺森柏兰郡的敦斯顿地方,前后听过他的演讲的达三万人。一三○四年他来到巴黎,一三○八年他来到科隆作当时新成立的大学的博士。他在科隆受到很隆重的接待,不过他到那里不久就死于疯瘫症,据说他是被活埋了的。据说他仅仅活了三十四岁,又有人说他死时四十三岁,另有人说他死时六十三岁;他出生的年月不详。②他写了关于思维大师比埃尔。隆巴德的著作的注释,这些注释使他获得很敏锐的思想家的声誉。依照写神学著作的次序,他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二篇,第五五四——五六一页。②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八二五——八二八页;布拉优:“巴黎大学史”,第四册,第九七○页。-- 340二 教会教义的系统阐述53从证明超自然的启示反对单纯的理性之光开始。①对于每个论题他都附加了一长串的区别、问题、问题解答、反复辩难。由于他锐敏的理智,人们曾称他为Deusinterphilosophos(哲学家中之神)。他获得了极其崇高的赞扬。人们关于他曾说过如下的话:“他曾经那样地发展了哲学,如果不是已经有了哲学的话,他本人也会成为哲学的发明者。他是那样地知。道了信仰的神秘,几乎不能说他是相信神秘了;对于神意的。。。秘密,他好象是看穿了;他认识天使的特性,就好象他本人是天使一样;在短短几年内,他写了那么多东西,以致没有一个人能够读完他的著作,更难有任何人能够充分了解它们。“②他主张个体化的原则,而认为共相是形式的。③从所有的证据看来,他似乎曾促使经院哲学的辩论方法及其材料达到最高的水平,他发明了无限多的命题、粗野的新名词、综合和区别。他的办法是对于一个命题、一个论题附加一长串三段论法的论难,又对于这长串的论难逐条予以驳斥;这种正反辩难的方法,提出正面理由,又提出反面理由,已被他发挥到顶点。这样,一切都被他重新区别开了;因此他又被认作“支离烦琐方法”的创始人。支离烦琐的方法在于把对于每个对象的杂多论述搜集起来,采取通常的方式去加以辩驳,对于每一点都通通说到,但是没有系统的秩序,并且没有作为一个全体发挥和阐述出来;而另外的一些经院哲学家则在①邓斯。斯各脱:“思维大师注”,导论:(邓尼曼,第八册,第二篇,第七○六页)。②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八二八页;及桑克路修的注解。③参看本书第309页,第312页(原版第三卷,第183—184页,第187页)。-- 3416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写摘录。他的拉丁文是粗野的,但却很适合于哲学的特性。三 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接触此外还有第三个方向必须指出:有一种外在的历史情况,。。。当十二世纪末和十三世纪时,西方的神学家一般都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及其希腊文和阿拉伯文注释的拉丁文译本,这些译本得到这些神学家多方面的利用,进一步的注释和论证。他们对于亚里士多德的崇拜、称赞、尊敬已到了极点。这种接触所走的道路前面已经指出过。①在此以前,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认识是贫乏的,仅限于通过波埃修、奥古斯丁、卡西奥多尔所介绍的逻辑。②在斯各脱。爱里更那对于亚里士多德的接触里,我们已经看到他具有希腊文的知识,不过这是很个别的情形。以后人们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才有更多的接触。在西班牙在阿拉伯人当中,科学开出很灿烂的花朵,特别是安达鲁西亚的哥尔多瓦大学是学术的中心;许多西方人都曾到那里去,如早年以格尔柏特之名著称的教皇西尔维斯特二世,就曾作为僧侣逃往西班牙跟阿拉伯人学习。③特别是医学和化学(炼金术)得到勤奋的研究。基督徒的医生在那里学习,都以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为师。神学家们接触到的,主要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自然哲学);从这些著作中他们作出了许多摘录。①参看本书第260—261页(原版第三卷,第130—131页)。②参看本书第286页(原版第三卷,第159页)。③特里德米:“希尔索格编年史”第一卷,第一三五页。-- 342三 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接触731。哈尔斯的亚历山大首先对于亚里士多德和阿拉伯人的接触有显著表现的,是哈尔斯的亚历山大(卒于一二四五年),他有“不可辩驳的。。。。。。。。博士“(Doctorirefagabilis)的称号。①霍亨士陶芬氏皇帝腓特力二世派人从君士坦丁堡取来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命人把它们翻译成拉丁文。②起初当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刚出现时,教会曾给予许多阻难;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从这些书中作出的摘录,以及关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讲授,均为一二○九年在巴黎举行的教会会议所禁止。③这时主教罗柏特。柯尔采欧来到巴黎,他曾视察了巴黎大学,于是颁布命令:关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的上规讲授应照常进行,但禁止阅读并讲授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以及关于这些著作的摘录。他又宣布狄南多的大卫和阿尔马里以及西班牙人穆里修的著作为异端。④教皇格雷哥里在一二三一年颁给巴黎大学的诏书中,也未提到“形而上学”,宣称在他的“物理学”一书未经审查并清除任何错误的嫌疑以前,禁止阅读。⑤但是在一三六六年,正与此相反,有两个红衣主教宣布:在没有学习并证明本人能够解释指定的亚里士多德的诸种著作(其中也有“形而上学”及一些物①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七七九页。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三五三——三五八页,及同处,第三个小注。(参看约尔丹:“亚里士多德著作在中世纪的历史”,施塔耳译,第一六五——一七六页)。③邓尼曼,同上,第三五九页;布拉优:“巴黎大学史”,第三卷,第八二页。④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六九七页。⑤布拉优:“巴黎大学史”,第一四二页。-- 34383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理学的著作,)以前,不授给任何人以硕士学位。①——于是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形而上学便被演绎出无穷的条分缕析,皆归结成三段论法的形式,这些形式和条目主要地构成处理材料的根本原则。在注释亚里士多德著作的人们中,最出色的人物特别应该提到:2。大阿尔柏特大阿尔柏特是最著名的日尔曼经院哲学家,出身于波尔。。。。。士泰特贵族;马格努斯〔Magnus是“大”的意思〕或者是他的姓,或者是由于他的名声很大而获得的。他于一一九三或一二○五年生于史瓦本地区的多瑙河上的劳英根城,最初在巴杜亚[在意大利]大学学习,在那里他的研究室现在还陈列着供游人参观。一二二一年他成为多明我派的僧侣,后来居住在科隆作为多明我派在日尔曼的教团管区长。他死于一二八○年。据说他在青年时期是很鲁钝的,据传说,后来圣母玛利亚和另外三个美女出现在他的面前,鼓励他研究哲学,把他从理智的软弱中拯救出来,并预言他将要使教会放光明,并且尽管他的学问很好,却须为正教而死。事实也确是这样。因为在他死前五年他很快地就又忘记了他所有的哲学,并且真实是陷于愚蠢,带着他早年的正统信仰死去。因此关于他人①劳诺伊:“亚里士多德的命运在巴黎学院中的交迁”,第九章,第二一○页。-- 344三 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接触93们常传说一个古老的谚语:“阿尔柏特很快地从一个驴子变成一个哲学家,又很快地从一个哲学家变成一个驴子。”因为他的学问特别被人们了解为魔术。因为虽说真正的经院哲学与魔术是不相干的,甚至可以说对于自然是完全盲目的,而他却从事于自然事物的研究,除了别的发明外,他特别完成了一个说话的机器,他的学生,托马斯。阿奎那看见这个机器,大吃一惊,甚至打了它一拳头,因为他认那是一个魔鬼的作品。当他在一个冬天在一个盛开着花的园子中款待英格兰的威廉①时,他是被算作有魔术的人。②——而我们在“浮士德”中觉得冬天花园是很自然的。阿尔柏特曾经写了许多东西,现在都还留下有二十一巨卷的书。他曾经写了关于一个希腊法官狄翁尼修的著作,他注释了思维大师比埃尔。隆巴德的著作,他特别熟习阿拉伯人和犹太神学博士的著作,正如他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了丰富知识一样,虽说他本人既不懂希腊文,也不懂阿拉伯文。他也写了一些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的东西。他缺乏哲学史的知识,有一件事可作为例子。他认为伊璧鸠鲁派的名称的来源是由于他们游手好闲(πι,cutem,或者来自cura,J因为他们好作许多无益之事(super-curantes)。他把斯多葛派想象成教堂中唱圣诗的人那样创作歌曲,并在廊子下走来走去。在这里他旁征博引地指出,初期哲学家都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他们的哲学,并把写出的诗歌在厅堂里的廊子下唱出,①据英译本(第三卷,第七六页)考证,阿尔柏特所接待的是荷兰国王威廉,不是英格兰的威廉。——译者②布鲁克尔:“批评的哲学史”,第三册,第七八八——七九八页。-- 3450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因此他们被称为站在廊子下面的人(Stoici)。①据说阿尔柏特曾经列举出如下的人当作初期的伊璧鸠鲁派:赫西阿德,阿塔廖或阿卡廖(我们对于他毫无所知),开西纳,别人称他为德丁努,是西塞罗的一个朋友,和以撒克,一个以色列哲学家(我们真不知道,他是如何达到这个结论的);另一方面,他举出斯彪西波、柏拉图、苏格拉底和毕泰戈拉作为斯多葛派。②这些轶事给了我们一个关于当时的文化情况的图象。但主要的事情是对于亚里士多德的熟习,特别是对于他的逻辑学,这是从早期就保存下来的。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增加了辩证的烦琐,抽象理智的形式发挥到了极致,而亚里士多德的真正的思辨思想却被这种外在性亦即非理性的精神置之脑后。四、唯实论和唯名论的对立进一步必须提出来说的,是中世纪所最感兴趣的一个主要观点。一个特殊的哲学问题,即唯实论者和唯名论者所争。。。。。。。。。执的问题,几乎持续地经历了经院哲学的整个时期。一般讲来,他们所争执的是关于共相与个别的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几个世纪中经院哲学都从事这个问题的论辩,这是经院哲学很大的光荣。我们必须区别开早期的和后期的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①大阿尔柏特:“全集”,第五卷,第五三○——五三一页。②伽桑第:“伊璧鸠鲁的生平”,第一卷,第一一章,第五一页。-- 346四、唯实论和唯名论的对立1431。罗瑟林这个争论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十一世纪;在这时著名的阿柏拉尔已经作为罗瑟林的反对者而出现。罗瑟林是老辈的唯名论者,——他还曾经著书反对三位一体说①,他于一○九二年为梭瓦松的一个宗教会议宣告为异端——;②但是他的影响却很小。阿柏拉尔也是老辈的唯名论者。问题的焦点是共相,亦即普遍者或类,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柏拉图所谓理念,如存在、人、动物。柏拉图的继承者坚持这种共相的存在;他们把共相加以个体化,照他们讲来,桌子性也是实在的。现在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共相是在思维主体之外自在自为地存在的实在的东西,独立于个别存在的事物呢,还是只是一个名词,只在主观的表象之内,是一个思想物。我们对于事物形成表象,说“这是蓝的”;蓝就是一个共相。问题是:这样的共相是否在思想之外实在,因而作为个别事物而存在,独立于事物的个别性,并且彼此互相独立?凡主张共相在思维的主体之外,区别于个别事物,是一个存在着的实在,并认为只有理念才是事物本质的人,就叫做唯实论者,——这和我们今天所谓实在论意思恰好相反。这个名词在现时有这样的内容,即事物象它们直接地那样就具有真实的存在;唯心论与此正相反。后来人们把认唯有理念具有一切实在性的哲学叫做唯心论,因为唯心论者认①安瑟尔谟:“论三位一体的信仰”,第二——三章:“书信”第四一编,第一一封。②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一五八页。-- 3472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为事物象它们表现在个别性中那样是不真实的。经院哲学中的唯实论坚持共相是一个独立的、自为的、存在着的东西:理念不象自然事物那样,是不会毁灭的,是不变的,并且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反之,另外一面,唯名论者或形式主义者坚持共相只是表象、主观的一般化、思维心灵的产物;当人们形成类等等的观念时,这些共相仅仅是名字、形式、一个由心灵构造出的主观的东西,是为我们的、被我们所造成的表象,——因此只有个别的东西才是实在。这就是他们所讨论的对象。这个对象具有很大的意义,这比古代人所知道的任何对立都高得多。罗瑟林认为一般的概念仅仅起源于语言的需要。他断言共相不外是单纯的抽象概念:理念或共相、存在、生命、理性都仅仅是类名,本身没有真实性。真实存在着的东西只是在个体中,并不是存在本身。有生命的东西只是在个体中,——单就生命的本身而言,是没有什么自己的普遍实在性的。①关于唯实论者和唯名论者的历史,在别的方面都很模糊,我们所知道的,在神学方面比在这方面为多。他们具有多种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程度的差别。2。蒙泰格纳的瓦尔将蒙泰格纳的瓦尔特(死于一一七四年)目的在于结合个。。。。。。。。别与普遍,他说:共相必定是个别的,共相本质上必定是与①李克斯纳:“哲学史手册”,第二册,第二六页(第一版);安瑟尔谟:“论三位一体的信仰”,第二章。-- 348四、唯实论和唯名论的对立343个体相结合的。①——以后这争执的双方便以托马斯派和斯。。。。。各脱派著称,前者由多明我派的托马斯。阿奎那而得名,后。。。者从方济各派的约翰。邓斯。斯各脱而得名。不过原来的问题“普遍的概念是否具有实在性,并且在什么程度下具有实在性”的解答却经历过许多不同的变异,因而争执的双方也就有着不同的名称。极端的唯名论者宣称普遍的概念只是单纯的名字,只承认个体事物有实在性;普遍者(共相)仅仅在语言中有实在性。反之唯实论认为:在个体事物中没有实在性,唯有共相才有实在性,并且认为那区别个体事物的仅仅是一个偶性或纯粹的差别性。他们都不能正确地从一面过渡到另一面。他们之中有一些人认识到“个体化是一种否定”这一正确思想,他们知道,个体是对于普遍、甚至于最普遍者、存在、实有的限制。另外一些人认为:这限制本身就是某种肯定的东西,不过是和共相没有结合在一起,而和共相有着一种形而上学的联系,亦即象思想与思想间那样的联系。这意思就是说,个体只是原来已经包含在普遍概念之内的东西的更明晰的表现而已;因而便认为概念虽说是可区别的,或建立有差别性,但仍然是简单的。此外,存在、实有纯全地是概念。②托马斯是一个唯实论者,他认为普遍的理念是不确定的,并认为个体性是在特定的物质(materiasignata)里,亦即在有长宽高的“物质或规定性里。那原始的原则是普遍的理①邓尼曼,第八册,第一篇,第三三九页;约翰。萨利斯伯雷:“形而上学逻辑家”,第二卷,第二章。②提德曼:“思辨哲学的精神”,第五册,第四○一——四○二页;苏阿勒兹:“形而上学的论辩”,第一论辩,第六节。-- 349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三卷念,——形式作为纯粹的能动者“(亚里士多德)能独立存在;形式与质料的同一、质料本身的形式却与原始原则相距很远,——而思维的实体乃是单纯的形式。①在斯各脱看来,共相却是别个的一。一也可以出现在别的东西里面,那不确定的质料通过一种内在的增加而成为个体;事物的本质是它们的实体性的形式。②他曾经对于这方面的问题绞尽脑汁。形式主义者承认共相只是在直观着它们的神的和人的理智中的理想的实在性。③由此足见,这和我们最初所看见的经院哲学家寻求并提出对于上帝存在的所谓证明的思想是密切联系着的④。3。威廉。奥康唯心论者和实在论者的对立诚然很早就已经出现了,但只是到了后来,特别是由于方济各派的奥康才发展了并走到极端。威廉。奥康生于英国苏莱郡的奥康村,有。。。。DoctorinvinMcibilis(无敌博士)的徽号,他的全盛时期是在十四世纪初年。自奥康以来,这个争论便唤起了一般的兴趣。他的生年无人确知。他是以运用逻辑武器的熟练而十分著名:善于作锐敏的分析,很会找出正面和反面的理由等等。他在阿柏拉尔之后现在又把这个问题提上日程,他是唯名论的一个主要的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7
正序
倒序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3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5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6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7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8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9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0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1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2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3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5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6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7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8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19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0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1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2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3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4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5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6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德〕黑格尔-27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