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5

谢丽尔有点困惑。爸爸从书架上拿了一包书。“给,”他说着把那包书提给了她,“这本书有录音带。你可以边听边跟着读这本书。念这本书的人认识里面所有的词。我想你会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而且它也有助于你学习较难的单词,理解故事的意义。你觉得呢?”谢丽尔点点头。“我想我可以试一试。”她同意了,“我的朋友们也会喜欢这本书的,也许我读完后,还可以借给他们呢。”当他们等着付钱的时候,米勒先生瞥了女儿一眼。她在翻这本书,看上去真的很感兴趣,要看看里面讲的是什么。我要是几年前开始这样做就好了,他想。谢丽尔是依赖听觉学习的人,就是说,听和说比读或看更有助于她学习。由于很多学校作业都依靠视觉学习,她变得很气馁。但她心里有自强不息的欲望,她明智的爸爸也想方设法地帮助她。谢丽尔想变得更有情趣、更好地阅读以及与朋友们畅谈时尚的梦想,正在爸爸的计划中被有效地结合起来。我们这个社会特别看重读写能力,它是我们成功接受教育和选择事业的垫脚石。任何年龄的孩子家长和老师都会督促他们看书。如果你的孩子像谢丽尔这样,喜欢说话不喜欢读书,或者因为阅读能力差而灰心丧气,你一定要有耐心和恒心。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教他们阅读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天给孩子念东西,给孩子提供有录音带的书也是一种方法。这些方法几乎适用于从学龄前到成年人任何阅读水平的人。对于不爱阅读的孩子,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来帮他们改正这种习惯:1.培养兴趣。兴趣是人从事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任何人,只要他对从事的某项活动有很大兴趣,他就能积极地、创造性地完成这些活动。相反,如果一个人对于从事的某项活动不感兴趣,不要说创造性地工作,即使是一般性地完成任务也是很困难的。因此,要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激发和保护孩子对书的兴趣。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而实际上很多孩子读书的欲望正是被父母扼杀的。比如有些孩子常常缠着父母讲故事,父母对此不耐烦甚至恼火,对孩子往往不予理睬或者训斥。其实,孩子喜欢听故事,正是喜欢读书的前奏和萌芽,许多这样的萌芽就是在父母的不理睬或训斥中枯萎了。正确的做法是,珍惜孩子的求知欲,选择些优美有趣的故事,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并告诉孩子这些美好的故事都是从书上读来的,识字以后就可以自己读这些故事了,使孩子对读书有一种美好的向往。学龄前,可以适量地教孩子识字,指导孩子看一些图画书籍,逐渐引导、鼓励孩子自己去读书。2.鼓励孩子读课外书。孩子上学以后,有了固定的学习任务,千万不要以为读课外书会影响孩子的功课。相反,要更加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读书欲望,帮助、指导孩子选择那些既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对孩子有良好影响的书籍。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不喜欢读书,但偶尔一次却对某本书或对书中某一部分读得入迷,父母要立刻抓住这样的机会,巧妙地对其引导、激励,小心翼翼地保护这稍纵即逝的兴趣火花,添油扇风,直至它燃烧起来。或许这就是孩子喜欢读书的开始。3.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要根据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经济情况,给孩子创设较好的读书条件。如:安静的房间、桌椅、书橱、书籍等。父母要经常在孩子的“书房”里指导孩子读书、学习,或与孩子一起读书,耐心倾听孩子谈书中他认为有趣的内容,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使孩子经常体验到“书房”的温暖,对“书房”产生亲切感、依恋感。在平常谈话中,可以有意无意地讲一些伟人读书的故事。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满足孩子购书的愿望,但购书时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兴趣和书本内容慎重选择。不要一口气购买大量的书回家,这样反而会使他们不知道先看哪一本好,或者每一本都匆匆翻过,急着看下一本,无法细细体味读书的乐趣,从而减低对书籍的兴趣。应该要求孩子买来的书一定要看,否则就不能再买。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对于孩子独立思考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少年儿童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父母应该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培养,使孩子养成读书这一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怎样纠正坏习惯厌学、逃学的习惯刘伟是个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疼的孩子,自上初三开始,他就染上了厌学的坏习惯,三天两头不去学校,老师反映到家里,刘伟的父母才知道情况。因为刘伟平时表现得很正常,早晨该上学了,他背起书包离开家,晚上到放学时间他也能按时回去,妈妈没有看出任何破绽。得知儿子在学校的不良表现,刘伟的父母着急了,他们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但情况似乎仍不见好转,学校也为此伤透了脑筋。像刘伟这样不爱上学的孩子不在少数,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存在着厌学、逃学的不良情绪。根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3000名适龄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大约25.4%的学生害怕或拒绝上学。这部分学生逃学的原因主要都在于害怕学习,厌烦学校的管教。有的是因为成绩差,在学校里容易感觉自卑;有的是害怕考试,害怕老师检查作业;有的是因为和同学的关系处得不好。这样的孩子大都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组织纪律性差,再加上有了这样的心理包袱,他们便经常找借口来逃避去学校,比如跟妈妈说生病了,赖在家里不肯去,或者直接瞒着家长和老师,自己出去玩了。这不仅对孩子的安全不利,而且还容易让孩子在不恰当的交往中沾染上一些坏习性,深为家长所忧虑。怎样才能纠正孩子厌学、逃学的坏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1.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对症下药。一般来说,孩子厌学有几个原因,比如,有些孩子十分依赖家长,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父母;有的孩子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对他们太严厉,从而使孩子对上学产生一种恐惧感等等。2.培养孩子独立的精神,与同学积极相处,融入到学校的大环境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其多与同年龄的伙伴接触,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鼓励孩子走出家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对到自己家里来玩的小伙伴也应表示欢迎。3.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不要急于求成,对孩子施加太大压力,应逐渐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学习这才是治本的办法。在这一点上,家长可以和学校沟通,让老师也同时给予孩子关爱,让孩子感到温暖。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能使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使之从害怕上学而变为自觉主动地上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表扬和鼓励应多于批评与责骂,也就是说,家长不要忽略孩子的任何一个进步,即便是孩子只取得了微不足道的成绩,也应给以表扬,让其树立自信心。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和小毛病时,要尽量用温和的语气,使之容易接受。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4.对待孩子的逃学现象要切忌情绪冲动,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对孩子进行教训。这很有可能将孩子原本不多的求学热情扫荡得一无所存,也易使孩子因怕被打骂而撒谎。再者,如果家长教训得太重了,就会给那些不良分子以可乘之机,使孩子更快地向那些人靠扰,这样做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正确的做法应是来个“冷处理”,先平息自己心中的怒气,然后再积极地去了解孩子逃学的原因。弄清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5.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这一点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完整或者家庭气氛不和谐的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使孩子滋生孤僻、反叛的心理。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避免发生争吵及离异,以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怎样纠正坏习惯抵触老师的习惯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尊师传统的国度,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很多孩子却与老师关系紧张,对老师有着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比如说害怕老师,见了面不打招呼,反而是想着法子溜走,有的甚至当面顶撞老师。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不满老师的教育方法,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对差生存有偏见,认为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对差生言辞偏激,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刚在课堂上纪律比较差,不仅小动作多,而且还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老师经常批评他,甚至让他站着听课,久了,小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在课堂的表现越来越糟糕,下课还躲着老师。老师找小刚的父母谈话,反映小刚在学校违纪的情况,小刚的父母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小刚平日在家里是很乖的,特别害怕他的爸爸,只要他爸爸在家里,他都不敢大声说话。胆子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在课堂上捣乱,并且抵触老师呢?通过小刚这件事,小刚的父母意识到由于他们在家里过分约束了小刚的行为,使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舒展自己的身心,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他希望在学校里得到释放,以致造成经常违反纪律的现象。小刚的老师也意识到自己由于不了解小刚的实际情况,不是在满足小刚的需要的基础上对小刚提出要求,而只一味地要求小刚像其他同学一样遵守纪律,结果适得其反,使小刚产生了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发现问题以后,小刚的父母与老师积极配合,使小刚改正了坏习惯,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有的孩子内心孤僻,不善于和外界交流,对老师存有一种戒备心理,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抵触老师的言行。对此,老师要以真诚的爱来感化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接纳老师。许燕上五年级的时候,她的父亲因为犯法被判入狱13年,母亲靠卖水果养家。据老师介绍,许燕以前在县城的一所公办小学读书,由于父亲的缘故,再加上家里穷,许燕在学校里经常受到欺侮,有一段时间干脆就不去上学了。后来才转到了这里的乡镇小学。但是,曾经受到的伤害已经深深烙在许燕幼小的心灵。在学校里,许燕不学习,老师问她,她就说:“我就不好好学,我学好了,你们就要挣我家的钱。”这句话让老师备感心疼。她和其他孩子们商量,决定以实际行动来帮助许燕。于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吃的、衣服、鞋子等,课间休息时和许燕一起做游戏。慢慢地,许燕不再那么抵触老师了。两个多月过去后,许燕学习的劲头明显提高了许多,脸上渐渐有了开心的笑容。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消除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全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1.当家长发现孩子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时,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地发表意见的心理氛围。让孩子毫不隐瞒地讲清楚受批评的原因、自己的态度和被批评时的心情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并采取适宜的方法解决。如果是属于孩子认识偏激或行为错误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如果是属于老师处理问题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误时,家长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换意见,以化解孩子的抵触心理。2.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这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矛盾,还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也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向很溺爱,不能客观地看待孩子,觉得孩子什么都好。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意见,就不假思索地指责老师。家长这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的做法,将助长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并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3.家长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这对家长和老师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是极其重要的。老师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对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很全面的了解,所以在评价学生时总会产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时家长能及时提供孩子的日常行为状况,有利于老师实施教育。同时,家长也应该逐步将孩子视为一个求知的学生,而不再是成天被捧着的、被护着的小宝贝。为了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并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尽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而产生的不愉快学习体验。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对老师的尊重并不等于认为老师做得都对,对老师有意见就应该向老师提出来,只是需要讲究一些策略。怎样纠正坏习惯被动学习的习惯调查表明,学生被动学习、积极主动性差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孩子不爱学习,或者是学习不刻苦,知难而退,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家长与学校的压力下学习,他们的学习目的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得起自己,或者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得到老师的重视,或者是为了升学、考试等等。无论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发展,还是为了报答父母等,都是把学习当作一种手段。从这一点来看,孩子们在面对学习的时候,主动性有可能欠缺。我们之所以说“有可能”,是因为有的孩子在一些目的的驱使下,也会很努力、很主动地去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存在某些功利目的的,这些目的在一段时间内的确可以促使他们努力学习、主动学习。但这种主动性的动力来源却未必能够长久。当他们的功利性目的达到以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消失。也有一些少年儿童,在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之后,他们或许感到自己力量微薄,当他们认为自己不可能达到想要的学习目的时,也有可能把一段时间的主动学习变成被动学习。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才看到那么多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无奈地学习,被动地学习,有的孩子甚至为此而逃学。在各种学习目的中,唯有以知识作为需要,才能使孩子真正热爱学习、主动学习。也就是通过学习和获得知识本身,学习者就能得到满足,知识本身就是学习的目的。认知需要,这种以知识本身为目的的需要,是最稳定的学习需要。一个孩子不热爱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样的学习生活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很大的烦恼。为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快乐的人生,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纠正孩子被动学习的习惯,父母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个人只有对学习形成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把获得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无止境。比如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积极参与,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知识。有了乐趣,孩子的参与就成了他们的自主行为,学习有趣,才能使孩子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因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2.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态度应和蔼可亲,和孩子处于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家庭的气氛应当是和谐的,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孩子要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主动思考,从而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3.注意动手操作,让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儿童的思维发展顺序是: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想像逻缉思维。因此,儿童最初学习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从动作感知到建立表象,再概括上升为理性知识。孩子能一边操作,一边学习,这也是主动参与的表现。电脑在学习中的广泛运用,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更为主动的学习。4.学习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看到学习的成果。家长要努力使孩子的学习练习做到难度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等特点。这样孩子在面对学习任务时就不是望而却步,而是跃跃欲试了,使孩子不但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树立了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特别是成绩差的孩子,也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创造的气氛中被唤起了创造的欲望。怎样纠正坏习惯不爱问问题的习惯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孩子都会有很多的疑问,你会发现很多呀呀学语的孩子就会提出很多的“为什么”了,上了小学以后的孩子,他们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他们的“为什么”会特别的多。此时,学校、家庭、社会要随时满足孩子们的“为什么”,如果有哪一方没有满足,甚至孩子还受到打击的话,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严重的话,就不敢提“为什么”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哪怕很重要的,他也从不肯问别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包括家里人。对此,我说过孩子很多次,但作用不大。到底该怎么教育孩子呢?”还有说:“我的小孩自上高中以来,其他方面都蛮好,就是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总不爱问老师,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偶尔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也是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的。说了她不知多少次,可就是不见什么起色,学习成绩也渐渐往下掉,真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孩子不爱问问题的坏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纠正:1.要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让他们认识到学会提问的重要性。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孩子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2.设法经常锻炼孩子的胆量。比如直接让孩子买点小件物品,家里油盐酱醋没了,可分派孩子去买,不要老怕他弄错而什么都不让他干。再是鼓励孩子自己去串门或做客。双休日、寒暑假要让孩子到亲戚家、同学家多走走,不要老让孩子呆在家里看电视。另外,还要多带孩子外出旅游或参观。总之,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多接触人。实践多了,胆子就大了,也就敢于问别人了。3.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家长平时要尽可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提问要认真对待,不要轻易阻止。孩子年幼,有时可能问得很荒唐、很冒失,或者不够得体,对此,家长既不能训斥,更不能讥讽、嘲笑。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家长能回答的要尽量给以满足;一时不能回答的,可启发孩子去问别人,或者去查找资料。另外,家长还要经常和孩子用平等的态度一道玩耍,一道学习,一道讨论问题。有时也可以特意出几个问题让家庭成员一起来讨论和争辩。孩子在家中养成了敢于提问的习惯,到了学校或社会,自然就会主动地提问了。4.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许多同学不爱问老师,其实是“怕”老师;不回答问题是因为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或者曾经遭受过这方面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恐问症”或“恐答症”。归根结底原因在于好面子和自卑感强,为了不丢暂时的面子,宁可让问题堆积起来。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就靠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提问,大胆走出第一步。找一位孩子自己认为最亲近的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请教,慢慢锻炼胆量,再过渡到问其他老师,以至习惯成自然。5.耐心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让孩子明确“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不学不问,不成学问;只学不问,也难成学问”。从而形成孩子不断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6.教给孩子正确的提问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疑而问;和孩子探讨怎样提问才能使老师明白你所提的问题,尽量做到表达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还要教育孩子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懂礼貌;一时不懂的问题,不要灰心着急,回去思考之后再问老师等等。怎样纠正坏习惯粗心大意的习惯粗心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不单是孩子身上有这种毛病,许多成年人也有。一般说来,粗心大意的毛病在孩子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的孩子挺聪明的,可是总考不了一百分,这马虎的毛病可怎么治啊?”不少家长为此犯愁。粗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粗心;有时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粗心;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粗心;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一位父亲讲述了他怎么帮助女儿改正粗心毛病的经过:女儿数学考了59分,大哭一场,分析原因,一半分数因粗心而丢。粗心让成绩大打折扣,确实可惜。我问女儿:“你为自己的粗心痛惜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粗心?”看到女儿好奇的表情,我帮她分析,其一,粗心和知识掌握不扎实有关,2+3等于几,你随口答来一定不会错,但一年级孩子就可能错,因为他还没形成自动反应。所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到了能自动反应的程度,粗心会大大减少。其二,粗心和习惯有关,比如平时作业马虎,粗心惯了,考试时便不由自主地犯老毛病。所以,平时杜绝粗心,考试才能不丢分。其三,粗心与性格有关,你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有了理论还要有实践,我安排她做一些需要耐心的事(枯燥简单的劳作等),督促她提高平时作业质量。此外,我还教她预防粗心的技巧,如写张提醒条放桌上;复查时用反向代入法检验;编一本错题集,了解自己易出错的地方,以便提防,重点检查。另一位母亲说,儿子很粗心,作业错误不断,糟糕的是考试也不例外。期终考前我检查他所有作业,结果令我吃惊:至少有20%的题目因粗心而错。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我发现儿子做题直线向前,义无反顾,根本没想到还需要检查。他把检查工作全部留给家长和老师了,你查出错误,他愿意改,可他自己从不主动发现错误。于是,我向他提出要求:——放慢做作业速度;——自己必须检查;——检查方法是做一道检查一道,确信没错再做下一道。很快,儿子粗心现象明显减少。我觉得我对孩子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教育,因为我认为,教育就是解决问题,问题就是孩子做作业粗心,而教给方法比端正态度更重要,因为对于孩子粗心问题,父母反复叮嘱他细心,简直毫无意义。可见,解决粗心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根据产生粗心的原因,有针对性做工作。现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1.给孩子制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档案。孩子出现错误的原因多是粗心,做一本错题集有利于认识错误的危害,下决心改正。“错题集”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好办法。2.草稿不要太草。不少孩子粗心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家长要教育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严肃认真,这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是造成粗心的一个根源,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错,孩子不在乎。家长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错了不许擦,孩子就会认真一点。“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做,争取一次做对。4.学会自检。有些家长总怕孩子错题,得不了高分,于是天天给孩子检查作业。这样做使孩子养成了依赖心理,反正错了妈妈能给检查出来,所以做题时粗心大意。家长不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就让他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粗心的危害。有了自检的能力,粗心的毛病才能克服。5.让孩子考家长。让孩子出题考家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把家长考住。家长成心粗心,让孩子批评,这时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将来他们做题时也会防止粗心。怎样纠正坏习惯偏科的习惯观察构成一个组织的各个部分,我们很容易发现,各个部分往往是参差不齐的,而决定整个组织水平的往往是那个最薄弱的部分。观察一个人也是同样,每个人都有优势和劣势,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能力,然而,如果他的致命的劣势无法改变,他的一生都无法接近成功。孩子们也是如此,学习能力发展失衡如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过分强调孩子的优势或特长,而忽视甚至放弃孩子的弱势能力,势必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很多孩子都存在偏科的现象。轻度的偏科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若是任其发展下去,极其严重的偏科还会给孩子的人格造成缺陷。刘海洋出生在一个单亲家庭,出生仅56天,因父母离异,他就失去了父爱。夫妻离异使得刘海洋的母亲认为:家庭平安,不出是非,最为重要。因此,她严加管教自己的儿子,坚持“自己不去做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不去引导的,孩子就不去做”的家庭教育信条。刘海洋枯燥的童年生活是和一篮积木和塑料拼板相伴度过的。21年,母亲完全为他设定了生活轨迹。刘海洋也从不敢对母亲说一个“不”字。这样的家庭教育使得他几乎失去了自我价值判断的能力,虽然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的高才生,但他仍在一种童稚心理中不能自拔。最具代表性的事例是:直到上了大学,刘海洋才学会了骑车。在生活上他对母亲的依赖性依然很强,甚至走哪条路骑车上学安全也要向母亲请教。每周日,母亲为他买两个面包和一袋饼干作为早点,他肯定会按照母亲的安排,先吃面包,再吃饼干,即便天热面包坏了,也不会打破这种规律。唯一的一次“反抗”出现在刘海洋填报高考志愿时。当时他喜欢生物,可母亲认为他该学计算机,就把他填写的志愿涂了,可他自己又给改了回来,母亲又改,他再涂。母亲告诉他要再改她就把志愿单撕了,他才哭着同意了。虽然在数理化方面的学习能力一直为人瞩目,也曾代表清华大学赢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但是,刘海洋却对文科不感兴趣。母亲特意买给他的唯一一部小说《水浒传》,他多年来碰都不碰。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导致了刘海洋认知领域的畸形心态。最后,才有了用硫酸残害大黑熊的一幕。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偏科的孩子最后都会拿硫酸去残害大黑熊,刘海洋仅仅是一个极端典型的例子。但偏科对孩子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却是勿庸置疑的。有专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学理的学生不懂文,他的思维方式会受到很大影响,将来创新能力也肯定不行。从现象上看,这种学生的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差,甚至无法把自己的观点在论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从长远来看,将来他们毕业后科研项目的论证报告、申请项目、结题报告都需要好的文科知识。知识面的狭窄会影响他对新事物、新学科的接受,甚至还会妨碍学术交流,影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偏科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及早加以解决。中、小学是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孩子们应该在这一时期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任何一门课程的偏废,都会为日后的高楼大厦埋下严重的危害因素。从未来的工作需要看,日后每个人的工作都将是综合性的,且工作变动性很大、很快。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要用到许多领域的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一个公认的目标。实践证明,孩子学习偏科不利于孩子的发展。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纠正学习偏科问题呢?1.要向孩子阐明学习偏科的危害,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中小学阶段,属于基础教育阶段,是为孩子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各年级开设的各门学科都是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而设立的,偏废任何一门课程,犹如修建高楼大厦时地基缺了几样关键的东西,其后果是很严重的。而且,要让孩子认识到,要学好数理化,没有坚实的语文功底是不行的,没有结实的身体是不行的,没有艺术细胞和丰富的想象力是不行的。各学科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中小学生偏科现象的存在,导致了眼下许多大学生“会说ABC”,“会解XYZ”,但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甚至给导师写假条都有错别字、用错标点符号、不懂格式——这些人不得不回头再学中学语文。事实证明,许多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相当高的文学修养、艺术修养。2.激发孩子对“非优势学科”的兴趣。如孩子在理科学习方面取得了成绩,而文科不足,此时可鼓励孩子:“你数学学得这么好,语文能不能也学得这么好呢?试试看。”家长平时也可和孩子分析某一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甚至也可“请教”孩子一些语文方面的问题。许多孩子语文不好主要表现在写作不好,此时家长可鼓励孩子写日记,模仿一些名篇的布局、结构。购买一些文学名著,订阅一定数量的文学报刊、杂志,鼓励孩子向报社、杂志社投稿,参加一些写作比赛,逐渐提高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3.家长要有耐心,纠正学习偏科不会一蹴而就。家长要热情地辅导孩子的“非优势学科”,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激发孩子对该学科的兴趣,增强信心。长期坚持下去,学习偏科的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怎样纠正坏习惯挑食、偏食的习惯许多家长对孩子生活中的坏习惯一直不以为然,他们不知道,这些坏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给他们带来健康、学习、交往中的种种问题。偏食就是专挑喜欢吃的几种食物吃,而对不喜欢吃的东西碰也不碰。长期偏食不仅会引起孩子营养比例失调而造成消瘦、贫血、对疾病抵抗力低等症状,而且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此外,偏食还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依赖、神经质等倾向。偏食习惯更是导致成人后许多疾病的病因,绝对不可轻视。据有关医学资料报告,现在临床疾病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偏食引起的。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偏食、挑食普遍存在,而且极难纠正,这成了一个让父母头疼的大难题。3岁的卢克不喜欢吃青豆,有一次晚餐时,卢克的爸爸又煮了青豆,为了让儿子得到均衡的营养,下定决心非要让卢克他把那些湿漉漉的小东西吃下去不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训斥、威胁、哄骗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父亲仍然没能达到目的。眼泪汪汪的卢克紧闭双唇,坐在那里,一小勺青豆还是没有动。最后,靠着更严厉的威胁,卢克的爸爸终于设法把一口豆子塞进了孩子嘴里。但是,卢克根本就不肯把它们咽下去。直到临睡时,妈妈除了把孩子放到床上,让那些青豆仍留在他嘴里之外别无选择。第二天早晨,妈妈在卢克的床底下发现了一小堆糊状的豆子。爸爸妈妈都很困惑,卢克怎么会那么倔强?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像卢克这么倔强。但确有许多孩子都会在吃饭问题上和父母较量一番,这是他们很喜欢玩的一场游戏。即使很小的孩子也能很容易地紧闭自己的小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强迫孩子吃他不想吃的东西吗?只要和任何一位有经验的父母聊一聊,他们都会告诉你这实在很难。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我最发愁的就是孩子的吃饭问题了,平时看着挺可爱,一吃饭,什么毛病都来了,青菜不吃,鱼不吃,那个有怪味不吃,这个苦苦的不吃;好不容易吃了两口,转身就跑,还非得大人哄着、追着喂饭,一口饭能在嘴里含5分钟,吃不完的东西到处乱扔,身体又瘦又小,真让人没办法。”很多孩子都象卢克一样,存在着偏食的坏习惯,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挑食,偏食。养成挑食习惯的孩子,他们的胃口都不会好。这是因为挑食抑制了消化液的分泌。对于家长来说,当你辛辛苦苦为孩子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而你的孩子却皱着眉头,这也不想吃,那也不感兴趣,你肯定会感到很失望。而且,最让你揪心的还是孩子的身体健康将大打折扣。因此,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孩子偏食的原因既有身体的因素,如消化不良或食物过敏反应等,但更多的是环境的和心理的因素。比如,某些家长自身的偏食影响,某种食物连续吃得过多形成厌恶反应,或家长限制孩子吃某种食物而造成孩子的不愉快体验才予以拒绝等等。对于病理性的偏食,应当检查原因对症下药,而对于心理性的偏食则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及早发现,及早纠正。为帮孩子纠正偏食的坏习惯,我们为家长提供了以下一些方法:1.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自己不吃什么或者什么菜不好吃以及菜的味道差等容易诱引孩子挑食的话。成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往往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偏好。2.做菜时要注意烹调,尽量烧的得法,适合儿童口味。3.切不可娇惯孩子,不能一见孩子不吃某些菜就不再给他吃这种菜。4.不要当着孩子面对别人说“他不爱吃这种菜”的话,以免使孩子加深对某种食物的厌恶感。5.不要用强制的方法强迫孩子吃某种不喜爱的食物。6.要积极启发孩子对各种食物的兴趣。7.纠正孩子的偏食习惯,要注意在其胃口好、食欲旺盛的情况下进行。8.少给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及冷食。适当增加活动量,促进其食欲。9.对因偏食而影响健康且又十分任性的孩子,家长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加以纠正。怎样纠正坏习惯赖床的习惯孩子爱睡懒觉,早晨不能按时起床,这是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这样的孩子一般也同时存在晚上不能按时上床睡觉的问题。杰克读三年级了,身体长得很结实,学习成绩也很好,而且非常听话,深得全家人的喜爱。然而最近妈妈却发现小杰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爱睡懒觉了,常常是快要到上学时间了才急急忙忙地穿衣起床,有时甚至连早餐都来不及好好吃就往学校跑。孩子以前不爱睡懒觉的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妈妈感到疑惑了。于是开始留心小杰克的言行举止,亲切地询问着孩子的各种情况,检查孩子的身体有无不适,还与学校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终于,妈妈找到了孩子变化的原因,原来学校前段时间组织了一个足球队,小杰克因为身体结实,素质好被选上了,每天要参加学校足球队下午的训练,孩子由于体力消耗大,疲劳过度导致爱睡懒觉了。搞清楚了原因,妈妈就首先与学校取得联系,探讨孩子集训的适当安排,同时她又鼓励孩子要坚持集训,克服困难;妈妈还从每餐的饮食上下功夫,补充小杰克的营养;为了解决孩子赖床的问题,妈妈还特意为儿子买了一个小闹钟。这样经过共同努力,小杰克很快就改变了爱睡懒觉的习惯。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克服睡懒觉的关键是要找到爱睡懒觉的原因,原因找到后,根据孩子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来引导,问题才容易解决。身体疲劳是造成睡懒觉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有些孩子则是由于一些心理原因,比如把睡觉当作摆脱生活、学习中各种压力的途径;也有些孩子是由于情绪不好、心情不好、无活动欲望等原因而以睡觉来消磨时光。解决孩子爱睡懒觉的坏习惯,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睡眠时间。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易于兴奋,也易于疲劳,故必须保证按时睡眠及睡眠时间的充足,才能使精力充沛,健康活泼。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半岁前婴儿每天睡眠约需15~20小时;1岁约需15~16小时;2~3岁约需12~14小时;4~6岁约需11~12小时;7岁以上约需9~10小时。2.适当午睡。其实午睡时间多少,什么时候午睡最理想,是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无须过分执著时间的长短,最好以健康状况为根据。例如,有的学生每天早晨不需人叫便自动起床,而且整天都充满活力,精神充足,身体健康而体重又能适量地每月增加的话,那么,即使睡眠时间比同年龄的学生短,也不用担忧。不过,午睡时间太长,可能导致晚上无法入睡或不能熟睡。若有以上的情况,最好早些起来。到户外散步及游戏,让精力得以消耗,晚上便会容易熟睡了。3.按时作息。如今的学生由于生活领域的拓宽,日常生活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学生因此难以控制时间,常常晚睡晚起,吃饭时间也不正常,难以按时作息。按时作息最大的好处是生活有节律,人体生物钟也较有规律,不紊乱,有利于身心的舒适和健康;又由于各种工作、学习活动都按计划进行,学习、工作的效率也高;由于按时作息,一个人还能较好地避免懒散的习气,从而形成积极学习、勤奋向上的良好品性,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4.叫醒孩子要选择恰当的时机。人的睡眠分几个阶段,早晨多处于做梦阶段。判断方法是:当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孩子在睡眠中睫毛颤动,此时家长最好不要叫醒孩子,不然孩子醒后会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家长让做什么,孩子当然也就不会愉快地配合。5.及时鼓励。不要在孩子起床后大声训斥,这样孩子会产生逆反情绪,以后更不愿意起床。家长应该耐心地对待孩子,起床时多给他一些鼓励的话,亲切的动作、悦耳的音乐、可口的早点,会让孩子高兴起来。对孩子的行为要以鼓励为主,尤其在孩子有好的表现时,更要及时表扬,慢慢孩子就会自觉地这样做。6.适当的处罚。学龄前孩子起床常需要家长督促帮助,这是正常现象。但在7、8岁之后仍然不能自己按时起床,甚至早上醒了也不起床,这就需要一定的惩罚了。处罚前,要给孩子制定时间表,让孩子明白,如果达不到规定的时间目标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应该是公平合理的,不可过重,也不可说了不算。例如:因起床晚不能按时吃早点,就没有早饭可吃。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不要只家长着急,孩子一点也不着急,家长帮他做这做那,一旦照顾不到,孩子则手足无措。要让孩子适当吃些“苦头”,避免将来栽大跟头。怎样纠正坏习惯乱扔东西的习惯有的孩子总是爱乱扔东西,把东西弄得满屋都是,大人总要跟在后面收拾。也有的孩子会将自己的东西放得整整齐齐,不用家长操心。无论哪种行为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从小培养的。孩子在2岁左右时总喜欢把玩具和东西捡起来交给家长,这是想证明自己能干,以博得家长的夸奖。一般来讲,孩子从小没有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如家长不注意对孩子从小培养,而是包办代替,日后就会影响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12岁的凯文有个令人讨厌的坏习惯,他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把他的书包、鞋、外衣扔到起居室的地板上。虽然凯文偶尔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无论是提醒他,责备他,惩罚他,都无济于事,凯文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一天,凯文妈妈终于看到了凯文经过起居室而没有扔东西,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凯文,并感谢他的体贴、懂事。凯文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和表扬,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去这样做,而他的母亲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感谢。慢慢的,凯文乱扔东西的坏习惯终于改过来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总是同家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大人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他们改掉这些陋习。很多的父母也十分明白这一点,可是却总是苦于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的毛病“屡教不改”就不能容忍,常常动不动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专家指出,家长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相反,还会影响亲子关系。如何才能帮助孩子纠正乱扔东西的坏习惯呢?儿童故意扔东西,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得到反馈。东西扔在地上会有响声,会变形(破损、压扁、支解等),所以他喜欢。二是得到注意。他扔了玩具,家长一定要来管,一边替他把玩具放回原处,一边还要说教,偶尔还会打几下,间接地等于给予他注意了,这比无人理睬要好得多。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则或是由于没有东西要收拾整齐的意识,或者父母就没有这种好习惯,孩子看在眼里,自然而然地也就学会了。针对这些原因,家长们可以试试以下方法:1.不予理睬。让乱扔的东西散在地上,他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时再和他一起收拾,放回原处,使他有对比,知道哪种结果(散在或放在原处)是好的,慢慢地改正扔东西的习惯。2把不良行为变成好行为。针对他有把东西扔在地上的行为,可以用几个大纸盒,让他把东西扔到纸盒里。3.如果孩子已经长大了,可以给他讲家里要有秩序(什么东西放在哪儿要有规定)的道理。物品用完了,要放回原处,下次再用,就能马上拿到。也可以通过故事讲出这个道理。4.经常和孩子一块儿整理房间,整理好了,一块儿欣赏。让孩子感受整洁的房间所具有的美感。5.当有一天孩子主动收拾物品了,哪怕只放好一两件,也要大大表扬。表扬对巩固行为有很好的效果,受到表扬的行为容易再出现。6.家长要以身作则,家中随时都要收拾得干净、整洁。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也就不好意思随处乱扔东西了。怎样纠正坏习惯乱涂乱画的习惯孩子往往喜欢到处乱涂乱画。这种乱涂乱画的行为大致从孩子1岁半开始萌芽,他们拿着笔在纸上胡乱涂抹。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运动范围的扩大,家中的墙壁、沙发、床单、衣橱、家用电器上,处处会留下他的即兴之作。孩童时期的乱涂乱画其实是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孩子通过画画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他们心中所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对画的图形感兴趣,更对这种运动的感觉感到兴奋。尤其需要重视的是画画也对孩子有多方面的好处,如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练习手腕部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等,家长不可小看这些乱涂乱画。但是,孩子的这种具有创造性的涂鸦却是没有节制,不分场合、地点的,这又给家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比如,家里刷的雪白的墙壁,被孩子涂的五颜六色,家长自然会很心疼。还有的孩子被家长带去别人家做客,也常常会忍不住在别人家的墙壁上乱画,主人虽然不好当面说什么,但心里肯定是不痛快的。家长一定会非常难堪。一位妈妈讲出了自己的烦恼,3岁的儿子有一个爱好就是拿着铅笔、蜡笔等在墙上、家具上乱涂乱画,仔细看看,儿子的“涂鸦”作品中不乏有一些创意之作,表达了儿子的童心和愿望。但是弄脏了干净雅致的房间,使她很生气。于是妈妈想了些办法,既能为孩子保留一块自由创作的天地,又不会把家里搞脏。她给儿子买来各种画纸和笔,告诉孩子在这上面画画。然而,这一招似乎不怎么凑效,也许是嫌画纸不够大,限制了他创作的空间,墙壁和家具上仍是到处记录着儿子的“杰作”。妈妈无奈,只好再想新招。她专门为儿子准备了一块大黑板,让孩子在专为他准备的黑板上表达自己对世界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憧憬。另外,她买来水彩笔让儿子在家里厨房、卫生间的雪白瓷砖上尽情发挥。现在,儿子有了专门供他随意发挥的天地,也不会在家里到处乱涂乱画了。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地涂鸦,帮助孩子改正到处乱涂乱画的习惯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1.带孩子仔细观察一下家里的各个摆设。和孩子商量什么地方能画,什么地方不能画。可在孩子常看得见的墙上贴些儿童画、幼儿故事画片等,一方面可扩大孩子知识面,让幼儿仿照,另一方面也可以教育孩子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更不要在书上、床单上画,只有画得好的画才可以贴在墙上。如果孩子认真画出了好的画,家长可以把它贴在墙上,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画画的兴趣。2.一旦发现孩子乱涂乱画,最好的办法是领着孩子对比脏和干净的墙面,让孩子和父母一起擦拭被弄脏的地方,使他感到被涂脏的墙壁门窗想再恢复原样是多么的困难。爸爸妈妈可将这种乱涂的危害性稍微放大,让孩子觉得所犯的错误不可原谅,从而改掉乱涂的习惯。3.在墙壁上贴上大纸,既能保持墙面清洁,又为孩子涂鸦提供便利。爸爸妈妈要购置各种各样的涂鸦工具,满足孩子的涂鸦兴趣。可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画笔和颜料(无毒蜡笔、油画棒、水彩笔、毛笔、手指画原料、水彩颜料等等)。涂鸦要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进行,要注意安全,提醒宝宝不要将颜料和笔放到嘴里。在纸的选择上,可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宣纸、广告纸、报纸等等,甚至纸盘、牛奶盒也可以制造不少创造性游戏。怎样纠正坏习惯从小吸烟的习惯吸烟有害健康,正在成长发育的青少年尤其应该远离烟草。可我们遗憾地看到,现今在烟民的队伍中并不乏一些小小的身影。虽然学校、家长三令五申,却还是有不少同学置若罔闻。据估计,我国高中学生和初中学生中的男生吸烟率分别为38%和24%。青少年吸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行为。首先,它是对生命的危害。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比成年人要大。因为青少年正处在身体迅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的各器官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比较稚嫩和敏感,抵抗力不强,而且对各种有毒物质的吸收比成年人要容易,所以中毒更深。青少年吸烟还可能导致早衰、早亡以及影响下一代的发育。吸烟会引起少女的月经紊乱和痛经。第二,吸烟对心理功能有害无益。长期吸烟会导致注意力和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还会降低人的智力水平、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青少年吸烟成瘾,可能引起思维过程的严重退化和智力功能的损伤,严重的会导致思维中断和记忆障碍。吸烟对青少年的智力、个性、心理品质、学业等都很有害。第三,青少年吸烟会助长其追求享乐的生活态度,增加父母的经济负担,会促成不良交往,诱发不良行为,甚至引发犯罪。为了弄到买烟的钱,不惜偷窃、敲诈勒索、抢劫。青少年吸烟也会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吸烟现在已经成为引起火灾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原因。香烟的烟雾会污染周围环境,损害他人健康。那么,孩子们究竟因为什么而吸烟呢?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吸烟的,许多人禁不住诱惑,效仿长辈,就抽上了烟;受家长的影响,如果一个孩子的家长嗜烟如命,那么孩子很可能去模仿,也无形中为孩子创造了吸烟的环境;还有的孩子是在学校、家长的沉重压力下,选择吸烟作为解脱的方式;还有的孩子是叛逆心理在起作用;另外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对孩子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位曾经有过吸烟史的学生讲到:初三时,学习压力特别大,父母又对我期望很高,当时心情特别烦躁。偶尔点燃一枝香烟,吸上几口,烦躁的心情会随着烟雾一起吐出,消散在空气中。因为贪恋那种轻松的快感,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后来随着咽炎、气喘等症状的出现,才体会到吸烟的危害。所以,我奉劝广大学生朋友千万不要吸烟,不要当香烟的俘虏。一位父亲讲自己的儿子在上初中时,曾经有一段时间沾上了抽烟的恶习。首先发现儿子抽烟的是他的母亲,她从儿子身上和口气中闻到了淡淡的烟草味。他们觉得对于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讲,采取简单的强制戒烟措施不易见效,于是就主动向孩子的班主任说明了情况,请求帮助。这位班主任是一位责任心强、富有工作经验的教师。他认真调查后,发现班上的确有少数学生聚集抽烟的现象,之后,他逐步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挖掘“烟民”的学习潜力,丰富学生业余生活;有计划地组织全班进行“吸烟是否更潇洒”的大讨论,并专门收集了大量反映吸烟危害性的图文资料;还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之间结成互助监督小组。如此不到半年,孩子竟成功地戒了烟。现在回想整个过程,家长的主动配合、科学知识的正面影响、优秀集体的熏陶带动,以及班主任老师富有成效的工作措施,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吸烟的行为,应该态度坚决,及时纠正。那么,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改正吸烟的坏习惯呢?1.要向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讲明吸烟的危害。告诉孩子,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特别是尼古丁。吸烟对呼吸器官的机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易患呼吸道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吸烟能使未成年的孩子降低脑力活动的能力,使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受到损害,影响智力、能力的发展。吸烟还容易结识社会上的坏人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家长只有进行说理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吸烟的害处,他们才能自觉地克服吸烟的坏习惯。2.要切断使孩子染上吸烟坏习惯的污染源。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良好的家风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家庭中做到没有吸烟者是最理想的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吸烟或戒烟。会吸烟的家长除不能姑息迁就孩子吸烟外,还要不给孩子提供吸烟和买烟的机会。——引导孩子参加社会的有益活动,掌握他们在社会上活动的时间和内容,防止他们和社会上吸烟伙伴的经常来往。——要取得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的配合,经常查询孩子是否有吸烟迹象,实行共同监督。3.培养孩子戒烟的心理要求。小学高年级的孩子愿意模仿成人,学习成人的行为。在孩子看来,会吸烟就是成长为大人的标志。所以不少孩子开始吸烟时都是出于好奇心、好玩,随后就试着吸烟,偷着吸烟,最后发展成不以为然公开吸烟。此时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会抽烟并不是成人的标志,大多数成人是不抽烟的。同时耐心开导,帮助他们树立戒烟的决心。千万不能训斥挖苦,更不能打骂或撵出家门。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从主观上形成戒烟的需要和动机。4.帮助孩子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纠正吸烟坏习惯的治本措施。俗语讲:正事不足,闲事有余。大量事实表明,孩子开始染上吸烟行为时,也正是失去学习兴趣之时。绝大多数吸烟的孩子都是学习不好的学生。为此,家长要引导孩子走上学习的正道,经常过问和辅导他们的学习,随时鼓励孩子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使孩子将主要精力和活动时间用在学习上。这将有助于他们戒掉吸烟恶习。怎样纠正坏习惯爱吃手指的习惯相信吗,十几岁的孩子吃手指。心理学家解释:这种现象与孩子的情绪焦虑有关。邻家有个可爱的女孩,名叫小晶,是个安静而温顺的小姑娘。可是小晶的妈妈发现十多岁的女儿吃手指!那天,妈妈叫女儿做事的时候,偶然发现小晶的手指刚刚从嘴边移开。小晶小的时候,曾经吮手指入睡,但后来终于被“扳”过来。其后也曾看到女儿的手搁在嘴边,好像在啃“肉刺”,并未引起妈妈的注意,谁还没有一些小动作呢?但这次孩子的动作有些慌乱,反倒让妈妈注意到她的手。只见左手的中指被吮得发红,其余几个指头有的已经破了皮,露出鲜红的嫩肉来。难道孩子这么大了还保留儿时的习惯?妈妈不解其原因,当然她更关心的是怎样帮助孩子改掉吮指的坏毛病。在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中,吮指现象时有发生。从心理学角度解释吮指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与孩子情绪焦虑有关。在婴儿期,手作为人体活动最自如、最容易接触的部位,很容易成为孩子发泄情绪的“工具”。孩子最初吮指是在“玩”,这一动作可以使他缓解饥饿感、减轻焦虑感,获得心理快感。固定地吮指常伴随有一定的心理诱因,如果孩子第一次遭遇心理应急时以吮指的方式得到缓解,那么就会在日后同类情况下沿用此法,渐渐地作为一种行为模式固定下来。医生让小晶的妈妈回想孩子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的生活情境、家庭氛围,或在不妥的教养方式下生活过。在那种氛围中孩子会感到紧张、压抑、担惊受怕、无所适从;另外,懦弱、依赖性强的孩子也容易发生这类问题。小晶的妈妈说,孩子幼年时家中老人脾气比较暴躁,常当着孩子的面训斥保姆,搞得家庭气氛相当紧张,孩子也非常紧张,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对爱吃手指的孩子,家长们可采取以下办法帮他们改正这个坏习惯:1.从影响孩子心理感觉的不良诱因入手,比如改善家庭气氛,不要训斥或责骂孩子。对于孩子吮指毛病的改正,要给予充分的耐心。作为家长,注意做到两点:一是不要急躁,二是不要过分关注。2.最好办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安排他关注外界事物,没有更多的时间出现吮指动作。如果看到孩子又在吮指,可以态度温和地将其手从嘴边拨开,不要再说什么,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若发现孩子此行为有所减少,要明确地予以表扬。3.让吮指动作在淡化中消褪,使孩子学会用言语表达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怎样纠正坏习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习惯一名沉溺网络游戏虚拟世界的13岁男孩小艺(化名),选择一种特别造型告别了现实世界:站在天津市塘沽区海河外滩一栋24层高楼顶上,双臂平伸,双脚交叉成飞天姿势,纵身跃起朝着东南方向的大海“飞”去,去追寻网络游戏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大第安、泰兰德、复仇天神以及守望者……当时目睹这一惨剧的一位工人,事后这样向记者感叹:“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一种奇怪的自杀,设计好那么标准的飞天姿势,而且带着笑脸,毫无痛苦!”初二学生小艺是家中的独生子,从小跟姥姥长大。小艺的父亲介绍,小艺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进入重点中学以后,初一第一学期功课还都八九十分,第二学期明显下降,进入初二成绩直线下滑,除了数学仍考了98分,语文、英语、物理都不及格了,后来才发觉小艺迷上了网吧。有次小艺失踪了,两天一夜不见人影,小艺的父亲和母亲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去寻找。他们在一家网吧把他找回家,批评他不能再这样下去啦。小艺哭着说:“我错了,我一定改!”尽管小艺屡次保证不再进网吧,但这位13岁少年没能控制住自己,之后连着两天小艺又失踪了。父母亲又一个网吧一个网吧地找,在另一家网吧终于找到了他。小艺的父亲向记者回忆那天的情景:孩子已两天没吃饭了,脸色苍白,浑身都软了。在他身上发现了一张50元的会员卡,网吧里有许多穿着校服的学生。当时我们十分生气,我找到老板说:“国家有法令规定不准未成年人进网吧,你为什么还发展孩子当会员,这不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吗?”老板只说了句“我不知道他还未成年”,让把会员卡退了,便走了。小艺的父亲说,我们最后一次把小艺拉回家已是下午3点钟了,小艺哭着说:“我中了网络游戏的毒害,我管不住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了。”记者在小艺家人手中拿到的4个笔记本,洋洋数万言,都是小艺亲手抄写下的网络游戏故事,其中内容大多以第一人称述说,情节充满了游戏的魔幻色彩。小艺自己扮演《守望者传》、《英雄年代》故事中的主角,把自己全部融进了“神魔、精灵”世界。文中多次记录了“我”肉体死亡、灵魂升天的经历。“儿子的自杀可能模仿了网络游戏中的情景!”小艺的父亲推断。小艺是沉迷网络游戏而最终走上不归路的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惨痛的教训摆在我们面前。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我国目前网络游戏用户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比例。对北京市593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中学生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比例是14.8%。在一些网吧里,真正上网浏览信息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孩子都在玩各种充满杀戮、格斗情节的网络游戏。据专家分析,网络游戏吸引人有两大要素:一是互动性,二是情节吸引人。在网络游戏里孩子能体验到许多极限感受,如可以目击血雨腥风的杀戮场景,发泄不快心理;可以过关斩将,感受崇拜者的眼光;可以和上千人同时边打边聊,交上一些天南地北的朋友。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你认为游戏中的成功与现实中的成功哪个更重要?”结果,70%~80%的学生认为一样重要。由于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操作、探索做得比成年人还好,很容易在网络游戏中获得现实生活中失落的自信和后来居上、舍我其谁的满足感、成就感。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现在的学生普遍课业负担很重,很多孩子没了“自我”,活得很累很压抑,而又缺乏必要的宣泄途径,只有在游戏中没有人强迫他去做功课,这个环境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大量接触游戏中的暴力情节,会习以为常,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往往想到用游戏里的方式解决,容易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可以随意地杀人、放火,可以恋爱、结婚,而这一切都不必承担任何后果和责任。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在这里很容易被扭曲。一些网络游戏创造的魔幻色彩,甚至能控制青少年的意志和思维,让他们在现实与虚拟中游走。可见,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将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带来很不利的影响,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改正沉迷网络游戏的习惯呢?有以下几点建议:1.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2.提醒和监督孩子不要玩色情、暴力的网络游戏。3.在玩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自制力。约束他们自发地无休无止玩游戏的倾向,平时每天玩游戏最好不超过一节课的时间,周末、节假日每天最好也不要超过3小时,还要注意每隔40分钟左右要停下来到户外活动活动。4.鼓励孩子多玩益智类、运动类的游戏。不提倡上小学的孩子玩大型网络游戏。如果孩子已经在玩了,应该与他们协商,要严格控制游戏时间。5.引导和鼓励孩子发展多方面兴趣。在玩游戏中及时发现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质,支持他们参加教育部门或少先队系统组织的兴趣小组或科普、体育、文化活动。6.让孩子与现实中的人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7.实行“目标管理”和正确引导。对孩子玩游戏机的次数与时间可以实行目标管理。成绩提高后,可以适当延长游戏时间,反之,适当缩短游戏时间。做到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自制能力,培养锻炼意志,战胜自己。怎样纠正坏习惯沉迷于电视的习惯现在一般家庭都有电视机,很多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况且一些动画片确实很吸引孩子,尤其是住楼房的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下楼玩,让孩子自己出去又怕惹事生非,所以宁愿让孩子在家里长时间看电视,也不让孩子外出,久而久之孩子就迷恋上了电视。由于孩子分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低,对电视里的一些刺激镜头或情节不愿放过,吵着闹着要看,这样长期无节制地看电视,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且对视力、消化系统、人际交往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莹莹特别喜爱看电视,尤其是电视连续剧。每天放学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看电视。中午,不愿睡午觉,要看续集;晚上,作业不愿写,却能认认真真地做个忠实的电视之友,有时看到深夜十一二点钟。莹莹一旦看起电视来,饭也顾不上吃了,经常是两眼直盯着电视,饭凉了也不知道,每次吃饭,莹莹的妈妈都得在房间不停地提醒。莹莹的妈妈也曾尝试过强迫关机,令其写作业或休息。但孩子总是憋了一肚子气,作业写得马马虎虎,以示对家长的反抗。否则就是等你稍不注意,又把电视打开了,有时还跑到邻居家去看。调查结果显示:2~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4~5小时,6~1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看电视2~4小时。这是不是太多了呢?电视对人们有很多好处:学龄前儿童借此识字,儿童从关于自然的节目中了解野生动植物,父母也可以从晚间新闻中获知时事。毫无疑问:电视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者和娱乐提供者。尽管这样,看太多电视还是有害的。研究表明,每周看电视的时间总是超过10小时的儿童更容易超重,更具好斗性,在学校的学习更落后。经常目睹暴力镜头(比如电视新闻中的绑架或谋杀)的孩子,更可能相信:世界太可怕,一些坏事情将会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研究也表明,电视不断地强化着性别角色和种族分别。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很久就已进入电视的世界:电视是70%的儿童每天的注意中心。一个美国孩子一年在学校度过900个小时,但却在电视机前度过1500个小时。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或2个小时。作为父母,应该监督孩子看电视节目的内容,适当地限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以保证孩子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比如与朋友玩耍、运动和阅读。不让孩子看电视显然是不现实的,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很多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家长指导孩子正确收看电视节目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到底该看什么节目最终还是决定于家长。对于喜欢看电视的毛病,孩子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监督:1.把电视机从家里的主要活动区搬走。不要把电视机放在卧室,吃饭时间关掉电视等方法限制孩子在电视机前花的时间。2.如果没人看或没有你喜欢看的节目,关掉电视。3.合理控制孩子的电视收看时间。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同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4.定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家长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5.要留意孩子看电视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害怕、崇拜、兴奋或生气的迹象。一旦感到孩子对电视内容的反应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与孩子讨论,把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6.利用电视节目和孩子展开讨论,鼓励孩子就节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缩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7.提前查看电视节目表,列出可以全家一起观看的节目——非暴力的、制作精良的节目,这些节目有助于增强家庭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教孩子有礼貌的谈吐。尽量只看你想看的节目,而不要一个个频道搜索。8.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当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取的。可以寻找一些活动来取代看电视,如做一些活动、游戏,让孩子看一些课外读物等等。怎样纠正坏习惯不注意护眼的习惯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在一个班的48名学生,居然有40个是近视眼!调查显示,超过1/3的近视学生度数在200度以上,一成学生的度数超过400度,有一人甚至已经高达700多度。大多数近视学生是在初中之后发现眼睛近视,但也有15%的学生早在小学四五年级就已出现近视症状。在知道自己近视后,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任何近视治疗,占近视总人数的85%。近视学生中超过1/5已戴过不止一副眼镜。谈到造成近视的原因,超过六成的近视学生将之归咎于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及打游戏机,四成近视学生认为睡眠不足、功课过多也是造成近视的一个原因。82.5%的近视学生觉得近视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影响,50%的学生认为近视对生活也造成了影响,17.5%的学生认为近视还影响了自己的外表。一位小学校长认为,造成现在学生大面积近视的原因,一方面与学生迷恋各种电视、电脑游戏有关,另一方面和他们缺乏运动也不无干系:运动量的缺乏不仅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而且久居室内,视力功能自然会随之衰退。也有老师认为,父母对于孩子的视力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一位老师说,现在很多父母拿到学校、父母联系手册时只知道看第一页的主课成绩,而根本不关心后面的体育成绩和健康状况。医务室为了防止学生近视想让他们每人购买一种能缓解眼睛疲劳的眼药水,但是要买的学生寥寥无几。更加今人心忧的是,近两年来,近视的初发年龄越来越小。一位从事卫生工作的老师说,现在近视眼和砂眼、贫血、蛔虫、牙病、肥胖(或营养不良)一起,成为中小学“六病防治”之一。学校也采取了许多办法,如教室里的日光灯已增加到11盏,而20年前只有4盏。老师们认为,患上近视的主要原因仍是电视、电脑和游戏机,因为每当暑假过后查视力,学生视力下降总是很厉害。青少年时期,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中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孩子及早养成保护眼睛的习惯,应注意以下几点:1.劳逸结合。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打破限度就会造成永久性损伤,尤其是眼睛,视角长时间固定在一个范围内,最容易引起眼肌疲劳,造成假性近视,甚至发展成真性近视。因此,在学习时应该注意劳逸结合。每学习一个小时以后,都休息10分钟,做一些锻炼身体的运动,及时消除大脑和眼肌的疲劳,防止造成疲劳积累,提高总体学习效率。2.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躺着看书,很难控制书与眼之间的距离,也难以控制视角;躺着时大脑由于局部受压迫,血流不畅。因此,躺着看书、看电视,容易引起眼睛疲劳,时间稍长,眼睛就会有一种干涩的感觉,严重时就会造成视力损伤。除了注意不要躺着看书之外,还应注意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有许多人喜欢躺着看书,感觉躺着看书舒服、不累,其实这是一种错觉,躺着看书最容易疲劳、犯困。经常躺着看书,不仅会对视力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条件反射,引起习惯性失眠。3.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注意眼部卫生,用眼药水来滋润、护理眼睛。怎样纠正坏习惯纠正孩子的早恋“早恋”往往是个吓人的话题。不少父母对孩子——尤其是女孩与异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十二分担心,害怕她们会早恋,更担心她们由于无知、好奇而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面对孩子的“早恋”现象,家长和老师们有的无可奈何,有的围追堵截,有的严厉禁止,有的循循善诱。态度和方法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常常见到这种现象,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减弱恋人之间的爱情,反而使感情得到加强。由于青少年处在特殊的发育期,好奇心强,逆反心理重,因此,人为地干预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对越强烈,恋人们相爱就越深。德比和艾丽斯是13岁的中学生,青春期情感的萌动使他们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一开始,老师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干涉,然而,这种干涉反而为两个孩子增加了共同语言,他们更加接近,俨然一对棒打不散的鸳鸯。后来,校长改变了策略,他将孩子和老师都叫去,不仅没有批评孩子们,反而说是老师误会了他们,把纯洁的感情玷污了。过后,这两个孩子还是照样来往,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因为缺乏共同点而渐渐疏远,最终,由于发现对方与自己理想中的王子或公主相差太远而分道扬镳。还有一个9岁孩子的“爱情”故事:有一个留学到德国的中国学生,有一天他到一位中国朋友家里做客,朋友的女儿一面在室内跳着舞,一面大叫着“我要转学,我要转学”。原来这个女孩子到一家德国小学读书,第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女孩子的出现,在班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刚学完了一个学期,就有一个9岁的德国男孩子彼德宣称自己爱上了她。这在德国学校里是常见的事,可在这个中国小女孩身上,她的反应不是像西方小女孩那样得意,而是十分愤怒。而那个德国小男孩却坦然地找尽一切机会对她表示亲密。有一天,小女孩生病了,向老师请了假。谁知德国小男孩居然在班上大哭起来,说是没有这个中国女孩子,他就不能继续上课,他要回家。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安慰他。到了家,他哭着对母亲说,他要和一个中国女孩子结婚。发生了这么可笑的事,在中国,家长就是不引以为羞,也要引起深深忧虑的。中国留学生向朋友询问那德国孩子的家长如何反应。朋友说:“彼德的母亲知道这件事情后对彼德说:‘那很好啊,但是结婚要有礼服、婚纱、戒指,还要有自己的房子、花园,这要花很多很多的钱,可是你现在什么也没有,连玩具都是妈妈给你买的。你要和这位可爱的中国女孩子结婚,从现在起,就得努力学习,将来才有希望得到这一切。’从此以后,彼德为了能够娶到自己的‘新娘’,在学习上比以前更加努力了。”面对孩子在异性面前的“非常”举动,父母要认识并接受孩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渴望与异性伙伴交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孩子形成健康的异性间情感。儿童虽不会有成年人的那种异性之爱,但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能与异性建立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能够理解异性,尊重异性,能与异性建立自然的、友爱的关系,同时也很好地促进了孩子人际关系的充分发展。早恋对学业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阶段:其一是追求阶段,其二是分手阶段,此时精神恍惚,神不守舍。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苗头,不要如临大敌,一味斥责孩子,而应分析孩子早恋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以下建议:1.从小养成遇事愿意向师长诉说的习惯。“早恋”问题主要取决于父母能否了解他们,是否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观点和思路去分析孩子们面临的情境。其要点是教育民主。这样你就能知道他们真实的想法。而且这对于开朗的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2.承认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状态,给以必要的疏导。有了第一点的基础,彼此比较容易沟通,他们会向你讲述自己的想法。对青春期出现的变化,不妨“拆穿西洋镜”,他们就会认识自己的隐私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将减少有意无意的掩饰对教育的干扰。须知认识自己“丑陋”的一面,对于扎扎实实做人是至关重要的。3.进行正确的人生观的引导。爱情永远是文学的主题,但是人的一生并不全是爱情,还涉及人生的理想和抱负。人生观也是选择心仪对象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强化了正确人生观指导下的需要强度,就有可能抑制由性需要带来的可能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显然,人生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它不是临渴掘井能奏效的。也就是说,早恋问题的教育远在它发生之前。4.教给孩子识别他人,特别是识别异性的方法。人说初恋是美妙的,是少男少女的游戏,在他们眼里,初恋的对象是不可能再好的完人,其原因在于对异性的特殊感情蒙蔽了良知。因此教给他们如何摆脱微妙情绪的影响去识别异性,并鼓励他们结交更多的异性,有助于辨识异性和把握自己。这方面的教育似以社会见闻和小说故事为好。5.不要张扬,要冷处理,不要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导致破罐子破摔。一般说来,对精神空虚的孩子要加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并且要加强远大理想和学习意义的教育,注意控制孩子用钱的数量和在外活动的时间,督促孩子将精力放到学习上来;对爱慕虚荣的孩子一方面让他充分认识早恋的危害,鼓励孩子根据自身特长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人生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对盲目钟情的孩子,要帮助他们用理智勒住感情的野马,认识到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任务,青苹果看起来美、吃起来是酸涩的,并鼓励他们开阔心胸,振作精神,升华感情。6.在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孩子转弯是需要时间的,有时还会有反复。7.优化家庭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个孩子在缺乏爱的生活环境里,那么,他是很难形成健康心理的。8.家长恰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青春期性生理知识和性道德知识教育,也是必要的,这样,有利于孩子消除对性的神秘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早恋问题。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2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3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4
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与哲学大师一起漫步: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
与哲学大师一起漫步:与哲学大师的人生对话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