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败皆喜平常心中国民间有句俗话:“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吃不着。”其实,这个道理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是非常管用的。比如说,许多人都饱尝过的外语学习之难。难在哪里?就是张不开嘴,说不出来。所以学来学去,老是卡在这儿。深入分析来看,根子还是在脸皮儿薄,怕说不好丢面子。这时,假若你能够利用一下厚脸皮,不怕出错,管它三七二十一,大声地说它一气,读它一气,自然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此时,可谓“脸皮厚,学得快”。据一位掌握数门外语的朋友私下对我说,他练习外语口语的秘诀就是“厚脸皮,薄嘴唇”,意思是,敢说,多说,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不怕出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脸皮观念,这关系到自己的尊严和地位。不过,每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目标过程中,都需要脸皮厚才能把怀疑抛在一边,不对自己的能力、动机心存疑惑,不怀疑自己的价值。自己在自己的眼里是尽善尽美的人。古往今来,从东方到西方,有许多利用厚脸皮获得成功的事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练就了刺不进扎不透的厚脸皮,保护着他们免遭旁人所有可能的非难和自己良心的谴责。从历史上看,脸皮薄儿而成功者极其罕见,大凡那些获得超人成功者,皆为厚脸皮者。最有名的莫过于越王勾践,为了复仇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替夫差亲口尝大便的味道。然而,他最终以自己的厚脸皮换来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辉煌。刘备出道以来整天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托庇于人,见人先哭后说话,依靠自己的厚脸皮忍辱负重才终于有了三分天下之势。韩信更不用说,乞食于漂母,受辱于胯下,才有了垓下一战功成。不光是政治家,清朝时有个读书人无依无靠,寄居寺庙靠和尚施舍度日,和尚为了赶走他,故意在吃饭时不敲钟,一次等到吃完饭才敲响开饭的钟声,这个读书人跑去一看啥都没了。这个人可真算是厚脸皮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只不过墙上题诗两句聊以解嘲,并没有负气出走,而是继续死皮赖脸地苦读“蹭饭”,总算换来高官得中的一天。衣锦还乡回来一看,壁上两句诗早已被绿纱罩上了,又写出了“二十余年尘拂面,如今始得碧纱笼”的感慨与得意。细思之,厚脸皮其实是“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平常心,“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勇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的坚忍,抱负远大、志在高远的胸襟,还有志在必得的自信。归根结底就是心理素质好,实为当今成功者所必备。仔细观察,社会上那些利用厚脸皮获得成功者,可以发现厚脸皮有三个层次:其一,虽然脸皮像城墙一样厚,但是却可以被戳穿。谁见到他们都能发现他们的厚脸皮,此乃厚脸皮的初级选手,能吸引人。其二,脸皮不仅既厚又硬,并且吃得油光发亮,看起来很能吸引人。此种厚脸皮者,让人感觉是可以信赖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为其所利用,此乃厚脸皮的中等高手。第三,脸皮厚得无形,根本看不出来。这是最高层次的厚脸皮者。修炼到这一层次的人看上去都是一些有德行的人,他们能够不顾一切地利用他人追求自己的目标,同时,被他们利用的人还颂扬他们的美德。此乃厚脸皮的顶尖高手。修炼到这个地步的人通常认为,为了获胜,没有不能付出的代价,只要能够赢得胜利,即使损害别人的利益也是在所不惜,反正目的就是一个———成功。“脸皮厚,吃个够”,脸皮厚实乃“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之良方仙丹,学习工作、事业成功之法宝。接受冷落,一笑而过尽管每个人都程度不同地尝到过被人冷落的滋味,但人们面对“冷落”所采取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有的人遇“冷”不冷,逢“落”不落,仍然表现出了一种泰然处之、豁达坦荡的超然境界,其结果不仅使自己度过难关,走向“热烈”,而且逆境成才,留下了更加辉煌的人生篇章。有的人却不尽然,面对“冷落”,便变得消沉起来,一蹶不振,最终使自己陷入自我封闭、孤独寂寞的困境而难以自拔。怎样才能走出被人冷落的误区?1.接受冷落面对被人冷落的现象,您应当首先承认它的存在,允许它的发生。这是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万花筒,红橙黄绿蓝靛紫,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温凉冷热,可谓应有尽有、五彩缤纷。事实上,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会遇到过“冷落”,不管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谁也休想与它绝缘。“冷落”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你无论如何也不应当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面对冷落,你应当采取承认的态度,就是说要有接受冷落的心理准备。当然,承认冷落的存在,并非是承认它存在的合理性,而是承认它存在的客观性。承认了此种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解决此种矛盾方法的必然性。惟其如此,你才会直面冷落,既不回避,也不惧怕。2.敢于表现人们在受到冷落之后,往往在生活上感到失意,在心理上产生退却。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愈是受到冷落的重压,愈是应当富有自我表现的阳刚之气。此种勇气,不仅可以吹散来自外界对自己冷落的风云,也最易于拨开自己被人冷落所带来的心头迷雾。比如举办卡拉0K比赛,你敢不敢直步登上台去,高歌一曲;周末舞会,你敢不敢跃入舞池,投入地一次跳个够;演讲会上,你敢不敢面对众人,字正腔圆,慷慨激昂去陈辞一番;运动场上,尽管你体育技能平平,但还是要去奋力拼搏一番,即使一时上不了场,当个观众也无妨,你敢领头儿尝一尝拉拉队长的滋味吗?……无论是胜败输赢,你都会从中感到过剩能量得到释放的一种轻松和欢娱。人生有“冷”也有“热”。要通过自我表现去发现生活中的欢歌笑语,而且去主动地排“冷”取“热”,甚至化“冷”为“热”。当然,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你还应当切忌自我标榜,故弄玄虚。这样做,不仅难以排除外界的冷落,还会由此带来更多的冷落。自我表现,不仅应当有勇气,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实力。有了真才实学再加上自己的勇气,那你就会在生活的舞台上表现得潇洒自如,发挥得淋漓尽致。此时,你面前的冷落,便会一扫而光,迎来的将是张张笑脸,满园春色。3.平息抱怨大凡经历过冷落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觉,抱怨冷落的结果只会在客观上助长受冷落压力的程度。与其过多地自我抱怨,倒不如从主观认识上找到原因,以新的姿态重新扬起风帆,战胜冷落。你不妨自己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人没有受冷落,却偏偏冷落了自己;为什么此时无冷落,彼处遇冷落。想来想去,你便会觉得,原来别人对自己的冷落也与自己有关联。假如受到来自顶头上司的冷落,你可能想到了他的偏见、不公正等,但是否还应想到,你的工作态度差、表现得不好,才是上司所以冷落你的真正原因;假如受到同事的冷落,你可能会想到他的性格孤僻、心胸窄小、无端嫉妒等,但是否还应想一想,是你的傲慢、无礼、清高,才使他人对你产生冷落有了可能的条件;假如受到妻子的冷落,你可能会想到,妻子不温顺、不贤慧、不会料理家务、不会热情待客等,但是否还应想到,你的大丈夫习气、动辄吹胡子瞪眼睛的德性,难道妻子还不该“冷”你几次!与其抱怨别人,倒不如利用这个间隙来反省一下自己,这岂不是一件好事情!4.学会丧失冷落,会使你隐隐感到自己心灵上的某种丧失。这并非失,能否学会从丧失中奋起。丧失即失去。在朱迪丝·维尔斯特的大作《必要的丧失》中,她指出,丧失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从脱离母体直到死亡,在这个整个成长过程之中,丧失始终伴随着我们。它是“一种终生的人类状况”。理解人生的核心就是理解我们该如何对待丧失。“丧失是我们为生活付出的代价”,但假如我们学会了放弃完美的友谊、婚姻、孩子和家庭生活的理想幻想,放弃对绝对庇护和绝对安全的幻想,那么我们将在这种放弃———必要的丧失中苏生。朱迪丝还告诉我们,丧失是成长的开始,追求完美与恐惧丧失则是幼稚的,我们人生的路途由丧失铺筑而成。有的朋友常常把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生理想化了,他们接受收获往往比接受丧失更容易做到。其实,只要你稍加留心,便会从生活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画面:他是我的好朋友,同时又是别人的好朋友;上司对我特别器重,同时对另一个人也特别器重。想到此,也许你就会认识到,放弃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期待,对于消除冷落的困惑,是多么重要!冷落虽然使你暂时地少了一些来自外界的热情,少了一些朋友,但往往进一步激发了你对热情的珍视,对朋友的偏爱。此时此刻,你将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温暖对方那颗冷落的心,你将不会再用消极的眼光去对待朋友一时的偏颇。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才能出众的人,正是由于受不了世俗冷落的偏见,从此之后甘愿“随波逐流”,也不肯再“出头”、“冒尖”了;也有一些较为愚钝的朋友,由于被人瞧不起以至受到某些人的鄙视,结果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冷落是一种腐蚀剂,在冷落面前不要失去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硕大的气魄。数风流人物,大凡事竟成者,无不是自信人生的典范。殊不知,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何止只受到冷落的骚扰!一对有情人,耳鬓厮磨多少年,突然在某一日反目,从此形同陌路。你也许会产生“雅士如林,知音日少”的失落感。其实大可不必。生活是多色彩、多层面的,不必事事都有个所以然,必要的超脱也是一种生活的润滑剂。面对冷落,没有必要封闭自我、压抑自我、煎熬自我。寸倮说得好: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超过障碍注视将来。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冷落,但更多的还是拥有热情。你应当不断地去寻觅生活中的热情。人人都希望把热情带进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富有色彩,更富有诗意,这本身就是拥有热情的表现。如果你只会发现冷落,而不勇于去开拓和追逐热情,那么,在你的眼里就会只有苦涩、忧伤和痛苦。有的朋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总是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你看不上我,我也不买你的账。这至少是一种不够大度的姿态。当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但一个成熟的人,恐怕会想得更多,想得更细,甚至会做一些必要的让步和牺牲。面对冷落你的人,早上初见面时,可不可以主动上前去问候一声“早上好”;周末之余,节假日里,你可不可以主动邀请对方去参加一个舞会,或者就近做一次小小的旅行;当对方乔迁新居时,你可不可以主动去当个帮手等等。如果你能这样去想、去做,是完全有可能改变对方的态度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看上去似乎你显得“矮”了一些,但在他人的心目中,你是高尚的、伟大的,值得信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来就是这样: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自己先要尊重别人;你想得到别人的热情,自己先要热情待人;你想得到别人的理解,自己先要理解别人。这样,你才会最终减少别人的冷落。过于敏感实无谓人们在社会上交往的心态是千差万别的。有些人过于看重别人的脸色,也过于看重自己的面子,生怕在与人交往时吃闭门羹、碰钉子,生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在交往时,仿佛自己心里有鬼似的,表情也不自然,说话也不地道———甚至摆好的表情也走了样儿,想好的话也变了调儿,对方对这样的人当然很难看得起。于是,对方越是看不起、不喜欢自己便越感到紧张,感到不自在,感到面子上不好看,致使心里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其以后交往的信心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所以,与人交往,对方喜欢不喜欢是他的事,而你表现得自然不自然是你的事。不要太看重别人怎样看自己,而要看自己怎样看自己。如果把自己看得太小家子气,而把对方看得高大无比,这就在心理上给彼此的交往筑起了障碍,拉大了与对方相处的距离。而这一切,皆缘于过分的、时时处处都想得到满足的自尊心。其实,人的面子是不值钱的,脸皮适当厚一点,也许更有利于拉近与不喜欢自己的人的距离。有一个朋友跑关系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受人冷落,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另有一位好心的朋友听说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可他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损”了几句,觉得很丢面子,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跑关系了。那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啊,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跑关系办事哪有这么容易的!我跑关系办事儿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仅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了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结交无数的关系,需要请无数的人帮忙。办事不跑关系是不可能的;既然要跑关系,脸皮薄了是无济于事的。“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其客观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为社会所接纳,不能与环境相适应,自然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当然,我们说做人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在为厚黑学打廉价广告,也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厚颜过度则曰无耻。但对于我们所说的“脸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脸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和矜持,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社会交际的最后成功。真的是“怀才不遇”吗?上帝在造神运动中也顺便创造了人。所以传说中的神与现实中的人便理所当然地存在着某些惊人的相似。很多人都知道赫尔墨斯,他是古希腊神话中天神宙斯的儿子,是主管商业之神,他想考证一下自己在人间百姓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有一天他化装成一位顾客来到雕像店。他指着宙斯的头像,问雕像者:“这个值多少钱?”“七赫拉”。他又走到自己的雕像前,心想,自己是商业的庇护神,地位一定比宙斯高,便问:“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指着宙斯的像说:“假若你买那个,这个算添头,白送。”赫尔墨斯本想听听雕像者对自己的赞赏,抬高自己的身价,谁知讨了个没趣,只得灰溜溜走了。人从出生落地到离开人世,往往喜欢把个人的快乐、幸福和价值感建立在别人认可的基础上。好像别人说你行,你就觉得自己行;别人说你不行,你也就觉得自己不行。应当承认,别人的评价对自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受到别人赞扬时,我们都会感到快乐,感到自己有价值。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听到赞扬、得到鼓励、博得掌声。这种精神享受确实有益于我们开发潜能、提高素质,有益于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意识。然而寻求赞许的心理如果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需要,像赫尔墨斯一样去寻求自己虚拟的“光环”,这便落入了人生自恋型性格障碍的误区。一旦寻求赞许成为一种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几乎就不可能了。如果你感到非要受到夸奖不行,并常常做出这种表示,那就没人会与你坦诚相见。同样,你也不能明确地阐述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与感觉。你会为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你的自我价值。以别人的看法和评价来确立你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这就好像把房子盖在流沙上,是靠不住的。如果你依赖他人来评定证实你的价值,究其根底,那只是他人的价值,而不是你的价值。常言道:“慧眼识英雄”、“狗眼看人低”。别人是慧眼还是狗眼不正是别人的价值吗?而你是英雄还是狗熊,这个是你的价值。所以,自我价值不能由他人来评定和证实。的确,应付受人斥责的局面很不容易,而采取为人所赞许的行为则容易很多。但如果为回避困难而选择后者,那就意味着你认为别人对你的看法比你的自我评价更为重要。这是一个在我们社会中难于避免的危险陷阱。世俗和传统使人养成一种说话办事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的习惯。童年时代习惯于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许,长大成人需要得到领导者的认可。如果自己的某个举动和主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就会感觉到是出了问题,放心不下。于是你在无形之中就放弃了主宰自己、独立行事的权力,凡事都受别人的控制和摆布。这种习惯大体表现以下方面:(1)你在家里对别人的需求大都随声附和,有时心里不满,也要依从别人的意志去办。(2)你有自己的事情和计划,但难以拒绝朋友的邀请和要求,以免别人对你不满意。(3)你说是回避同陌生人交谈,不想独自参加社交活动,也不愿独自出差办事。(4)你说是看领导的眼色行事,明知不对,也要忍气吞声地服从。好像领导的时钟总是准的,而你的时钟总是不准,只能和领导对表,不相信自己的手表。如果因此而窝火憋气也只能拿比你地位低的人出气。(5)不好意思和权威人士、著名人物交往,如果这类人物对你责怪批评不公正,你也不敢说出自己的看法。总之,一个人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摆布,就会经常被迫去说话、去做事。这样的生活当然很累,也很乏味。其实,这样的人生只是终生劳役,不会有任何光彩和乐趣。试想,古今中外,世界上有哪一个有所作为、有所成就的人是这样生活的,是放弃了独立行事的权利,接受了别人的摆布而取得了成功的?拿职业选择来说,一个人应当争做自己感兴趣、有爱好的工作,因为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驱动力。曹雪芹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写作《红楼梦》,爱因斯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才创立了相对论。这些人都不是为了服从别人的意志、寻求别人的赞许才去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如果不是独立自主、宠辱不惊,如果不是自我价值、自我评定,曹雪芹、爱因斯坦、贝多芬、鲁迅这些伟大人物是不可能出现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如果你必须得到别人的赞许,那就是将自己的价值交给他人去评定。一个人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不是谦虚谨慎,而是缺乏独立自主的意识,由别人随意抬高或贬低自我价值。人家反对,你就灰心丧气;人家施舍给你赞许之词,你才会觉得自己不错。凡事如此,你还有什么价值?如果人家不说你好,你又该怎么办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以清醒的头脑预计到会有不同意见,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不必期望人人都表示赞许,这样,我们就不会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你某一点的否定而视为对自己整个人的否定了。林肯说得好:“……假使要我读一遍针对我的各种指责———更不要说逐一作出相应的答辩,那我还不如辞职了事。我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尽力工作的,而且将始终不渝地这样工作。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正确的,对我的反对意见将不攻自破;如果事实最后证明我是错的,那么即使有十个天使起誓说我是正确的,也将无济于事。”这话说得多么实在而深刻呀!所谓独立行事、自我仲裁,也就是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做人处世的态度。有人以为坚持独立自主,似乎很难得到别人的赞许,很难处好人际关系。这是一种错觉和误解,事实恰好相反。一个真正能够主宰自己的人只是不去为了迎合他人的观点与喜好而放弃自我价值、自我追求;只是在与人交往中不会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许而跟随他人的指挥棒转。如果一个人别人希望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是多么可怜、毫无价值的形象;如果一个人不能明确地阐明自己在生活中的思想和感觉,那就没什么人会与你坦诚相见,没什么人会真正地尊重你。因为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某些官僚、政客之所以不为人们所信任,就因为他们只是留声机、传声筒,而没有自己的灵魂。这种人往往是“轴承脑袋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只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这种人的自我价值完全取决于头上的乌纱帽,一旦失去职位,手中无权了,他就一无所有,一文不值了。这难道不是事实吗?实际上,最受赞许、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希望赞许而不是祈求赞许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表现美好的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从不放弃独立自主权利的人。掀起你的盖头来1.相信自己能够改变害羞虽然有86%的人相信害羞是可以克服的,可是仍然有人相信不能。所以克服害羞的首要问题是要自信。2.要相信并愿意改变克服害羞的失败也许是因为你不愿意改变自己,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也没有人能帮助你。心理学家认为,内控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外控的人认为事事受制于人。如果你不相信害羞可以克服,并且也不愿意去克服,那么谁也无能为力。3.理性地看待别人对你的批评要想改变自己的害羞,自己心理上必须要有基本的理性态度。别人批评你是免不了的,尤其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说别人。如果我们对别人的批评很在意,心理上就会很难过,愈辨就愈黑;如果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开放的心情去接受,心情反而会很坦然。4.改变对自己的看法很多害羞的人都会认为别人很注意他,其实这只是一种病态。有一位32岁的未婚女子,人家一天到晚都在问她,为什么还不结婚,她觉得烦死了。她愈想就愈觉得自己在别人眼中愈不对劲,一看到别人要问她,她就躲了起来。这正好给别人一个说话的机会:你看,老处女就是这样。其实别人并不是那么关心你的婚姻,只不过是好奇,并且将好奇心用在揭露别人隐私上。5.重新估价自己你不要对自己估价太高,因为估价太高,你很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在我们的社会当中,常常有人说,我应该怎样,怎样,一下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一旦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觉得自己一定很差,不如人,渐渐地就会失去自信心,愈来愈害羞。这样,你就得重新估价自己,量力而行,分段、分步骤地去达到自定的目标。6.不要太在乎自己的外表通常青少年时期正是生理发育比较突出的阶段,因此青少年朋友们会对自己的外表变化特别敏感。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现象,请你不要太在乎。假若你太在乎自己的外表的变化,就会引起别人去注意你那些变化了的部位,如缺牙的人捂着嘴巴,这就引导别人去注意你的嘴巴,小眼睛塌鼻子的女孩,以为自己戴上一副大眼镜就可以遮住自己的小眼睛,可是如此一来,她的塌鼻子却露暴得更明显了。7.在想象中克服害羞把眼睛闭起来,想象自己站在讲台上,对着一群人演讲,并很自信地讲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而且内容准备得很充分。你把自己想象成自信不害羞的人,你看到自己自信地站在讲台上,这种想象虽然与事实有差距,可是,你已经能把自己想象成成功的人,这时,你已经在实际的行为中向前迈进了。8.逐渐进入扮演的角色当你要找工作,面对陌生人,或是要相亲时,你可以事先扮演角色———利用空椅子的方法,和令你害羞的人对质。这种方法可以独自一人扮演两个角色:我和对方,也可以两人扮演。演出的结果是,你有备而去,那时你害羞的程度自然就会减轻。你可以来个狮子大吼,看谁吼得声最大,结果因为愈吼愈大声,也就忘了害羞。9.放松自己有些人当众讲话,觉得十分痛苦;自我介绍时,十分紧张。他不敢去接触别人;如果别人稍稍接近他,他就立即躲避起来。像这种人,如何才能克服他的害羞呢?可以用假按摩、真轻松的方法。大家先围成一圈,然后每个人闭起眼睛,把双手放在前面一人的肩上,慢慢地替他按摩,由肩移至腋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