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煮熟,就有一些黑色的尘埃掉进了饭里,颜回把那点弄脏的饭取出来吃。子贡正好从院子里看见了,心里很不高兴,认为颜回在偷饭吃,便去问孔子说:“一个廉洁、有仁德的修养之人,遇到生活困难时会不会难以克己而变节呢?”孔子不明白子贡问话的真意,十分坦然地说:“一遇到困难就不能克己,就变节,还怎么算得上有仁德、有廉洁、有修养呢?”子贡接着说:“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会不会变节呢?”孔子肯定地说:“不会的。”于是,子贡就把他看到颜回“偷”饭吃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听后说:“我很久以前就相信颜回是仁德之士了。尽管你看到他偷饭吃,我仍然不怀疑他的仁德的品质。这里一定有什么缘故吧?你别说了,我来问问他。”孔子把颜回叫来问道:“昨晚我梦见我的祖先,这可能是要来保佑我们脱险的了,你做好晚饭把饭送来,我要祭祀我的祖先。”孔子没有直接询问颜回吃饭一事,而是相当巧妙地提及此事。颜回立即说道:“刚才有黑色的尘埃掉进饭里,想让它留在饭里吧,怕不干净;要是扔掉吧,又怪可惜,我就把那点弄脏的饭吃掉了。我已动过的饭,不能再用来祭祀了。”孔子听说后,满面喜色:“原来是这样,去把饭拿来,我也要吃这种饭。”颜回离开孔子去取饭后,孔子对身边的学生们说:“我相信颜回有仁德修养,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呀!”孔子的学生们从此才信服颜回。颜回的行为表现以及孔子的不偏听、不偏信,都表现出一个人修养的境界层次。在极端困苦的场合下,一个人能做到严于律己,不贪不图,尽心尽职,没有良好的自我修养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修身就是一种德行。在中庸学看来,强化人的自我修养,以修身正其行并不是不可能的人生实践行为。只不过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要修其身,最要紧的是正其心,心术不正,不可以修其身、正其心;又在于诚其实,不顺其人的善良本性,心不可以下,诚其意,在致其知,不明了人的善良本性所在,意不可诚。致其知,在于格物,不穷尽天下之理,不可谓知。所以,修身又是一种学识或学问。一个人加强修身,就是强化着一种德行修炼,就是掌握着一种学问知识。坦诚+才华=发达有才华又具备了坦诚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成功来说无异于锦上添花,晏殊就是一个这样成功的人。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晏殊,小时候聪明过人,七岁时就能写出一手好文章,而且为人非常诚实、正直。他十四岁时被推荐为“神童”,受到宋真宗的召见。宋真宗让他与一千多名考生一起参加进士考试。晏殊卷子答得既快又好。第二天复试,题目是《诗赋论》,晏殊在试卷上写道:“这个题目,我在十天前做过,如果将旧题重做一遍,实有欺君之嫌,恳请陛下另外出题。”然后,晏殊请监考官将试卷转呈皇帝。宋真宗见晏殊襟怀坦荡,为人诚实,十分喜欢,便另出试题,选中他为进士,后来又选拔他为翰林。一次,朝中大小官员到城外郊游,并举办大型宴会。晏殊因家贫无力参加,便和兄弟们在家读书做文章。有一天,皇帝为太子选老师,直接点名要晏殊担当,大臣们都很惊讶。宋真宗说:“我听说,晏殊不参加郊游和宴会,经常在家闭门读书,这样忠厚谨慎的人,放在太子身边最合适。”晏殊拜谢皇帝后,直率地说:“我没有参加郊游和宴会,是因为家里穷,如果我有钱,我也会去的。”宋真宗见他如此诚实可信,对他更加赏识,不断委以重任,一直做到宰相。诚实的回报虽然有小时诡诈的人也成了气候,但更多的是那些小时诚实的人,才真正成了伟大的人,华盛顿就是一例。华盛顿是美国政权的奠基人、第一任总统。他从小聪明能干,好奇心强,不论对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想一想,问个“为什么”。他的父亲是个大种植园的园主,非常喜爱花草树木。他亲手在自家的花园里栽培了几棵樱桃树,每天浇水、松土,爱如珍宝,使樱桃树长得既快又壮。一天,父亲出去了。华盛顿望着枝叶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闪出个大问号:这几棵樱桃树为什么能长得那样好呢?他皱着眉头来回打量,突然自语道:“哼,这树杆里说不定有什么‘宝贝’呢!弄开看看。”他看看家里没人,便提了一把斧头,来到树前“咔嚓”一声把樱桃树砍断了。然后,扔下斧头,握着小刀,急切地在树杆里拨呀、找呀,但始终没找到什么“宝贝”。于是,他泄气了,心想:“宝贝”没找到,树也砍坏了,父亲回来定会打我的。他害怕了。父亲回来了。他像往常一样,先去看他的樱桃树,望着父亲的脚步,华盛顿紧张得冒出了一身冷汗。果然,大祸临头,父亲拣起被砍断的樱桃树枝恼怒地吼道:“这是谁干的?谁干的?真是太坏了!我要扭断他的胳膊。”听到父亲的喊声,全家人都跑出来摇头摆手表示不是自己砍的。华盛顿心想,明明是自己砍的,何必连累别人呢?他咬了一下嘴唇,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樱桃树是我砍的!”父亲正要举手打他,华盛顿睁着一双大眼睛望着盛怒的父亲说:“爸爸,我告诉你的是事实,绝没有说假话!”听着儿子的申述,父亲的怒容顿时消失了,心想:是呀,孩子虽然损坏了樱桃树,但他却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能诚实勇敢地承认错误,我怎么能打他呢?他和蔼而亲切地拉过华盛顿说:“孩子,你不必害怕,我不会打你的。因为,你这种对错误勇敢承认的态度,比爸爸心爱的樱桃树要珍贵千万倍!”接着他拍拍儿子的小脑瓜,询问了他砍树的前前后后。华盛顿如实地向父亲叙述了他砍树的想法。父亲听了很高兴,吻了一下儿子说:“是啊,对任何事情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父亲大声向全家人说:“我们家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要学习我们的小宝贝华盛顿这种诚实和勇于认错的精神!”像颜回、晏殊和华盛顿这样实在的人,恐怕很难找到。但他们难道没有人敬重吗?非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名垂青史;晏殊因为实在而被皇帝一再提拔,最后官至宰相。华盛顿当上了美国第一位总统……这些实在人吃亏了吗?没有!我们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不要怕吃亏!智勇兼备,沉着应对寻求智与勇的黄金搭档智勇兼备的“仁”,是高层次的“仁”。古波斯的戈蒂亚斯王年近古稀,想选一个智勇超群的人来接替王位。一天,他拿出一个硕大的绳结告诉大家说,谁能解开这个结,王位就将让给谁。众多有智慧的人都来碰运气,可是无论他们怎么挖空心思也是无能为力。后来,亚历山大听到这个消息,也赶来了。他仔细看看那个绳结,发现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就毫不犹豫抽出利剑往绳结上剁,瞬间,剑落结开,干净利落,围观的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惊叹不已。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智谋与勇敢决断的关系。无疑,亚历山大在举起利剑之前认真观察过绳结,他发现其中奥秘:绳结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同时,他很快悟出戈蒂亚斯王的真正用意,一般人只是想用手解开绳结而不敢用刀去剁开它,只有胆略过人的人才能果敢地处置。他发现绳结的秘密,就立即大胆地处置,显示出智勇双全的本色,而那些前来解绳结的许多人,其中肯定不少是足智多谋的,但是在勇敢决断方面比起亚历山大就逊色了,所以他们的智谋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机智应对,遇事不惊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常年居于深宫,难以与家人团聚,很是惆怅。一年,中秋节又快到了,纪晓岚盼望着能回家与老母、妻儿一起过个团圆节,可皇上却未有放他回家探亲之意。为此纪晓岚有些愁眉不展。乾隆皇帝颇为细心,见纪晓岚如此情态,便猜到他有心事,于是试探地问道:“朕见卿似有难言之隐,莫非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一听乾隆之言,觉得皇上这次还真体念下情,一猜便猜中了他的心思,心中很是高兴;同时,又为皇上无处不想卖弄一下自己的文才而好笑。他想,皇上刚才问他时出了一个对子的上联,抛出了话柄,何不顺手牵头,趁机请个假,说不定万岁爷会放我回家过中秋节。想到此,纪晓岚马上接口道:“臣因久居朝中,颇念堂上老母,若蒙圣上恩准省亲,可谓———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乾隆听罢,果然开恩,批准纪晓岚回家。冷静是智勇的化身有一位老飞行员,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不是扔炸弹也不是接名人,而是———运老虎。这是一只被视为“亲善大使”的成年老虎,脑门的“王”字极有霸气。老虎很不服气被关在大铁笼子里,在被运上飞机的那一刻还不忘不大不小他叫了一声。飞行员觉得很有趣,他在前面开飞机,身后就是老虎的铁笼子,和百兽之王进行如此面对面的交流,这种情况还真不多见。开了一会儿,飞行员又回过头去瞧老虎———“上帝!”他不禁一哆嗦,老虎离他只有几步之遥,正在向他逼近。该死的铁笼子,竟然没有关严!情急之中,他没有大叫着乱跑,其实即使他这样做了也无路可退,相反地,他睁大了眼睛,狠狠地盯着老虎,像一头发威的雄狮。奇迹出现了,老虎和他对视了一会之后,竟然自己又走回到笼子里。飞行员化险为夷。智、仁、勇是中庸学倡导的“三达德”。生活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我们既要宽以待人,也要智勇双全,方能游刃有余。诚笃守信讲诚信的人最可信赖处世为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可忘却了这个根本。与人交往时,只要有这个根本存在,只要别人还信任你,其他方面的缺陷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别人不相信你,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当今社会里,孤军奋战者,没有几个不失败的。交友也要重信用。不能想像一个食言的人,会拥有真正的朋友。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乎!”所以古人择友,信在首要。东汉时,就有这样一对守信的朋友。他们是曾在太学中读书的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劭。两人学成后,约定要重聚,由范式到张劭家去,并定下了具体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劭禀告母亲说范式要来,请她准备酒食。张劭的母亲不信,说两地相距这么遥远(古时交通极为不便),你就一定能说他今日到?可是,范式果然在这一天到了,张母说,范式真是一个讲信义的君子,与他交友,不会有错!后来,张劭得病死了,下葬的那天,乡邻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辆车急驰而来,白马素帐,痛哭之声相闻。张母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手执麻绳,牵着灵车为张劭落葬,说道:“去吧!元伯(张劭字),生死异路,无法挽回,我和你就此永别!”乡中千余吊客闻言而同声落泪,都说没有见过像范式这样真心诚意、笃守信义的朋友。交友要择信友,不过与此同时,自己也得有信。信,并不一定指一种特立独行的、高不可攀的高德嘉行,其实我们平时所行的日常小事,都包含着这种“信”。比如说,朋友爱集邮,你答应帮他留好的信封请他挑选,可是不久朋友登门拜访了,你却根本忘了此事,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又如你借了朋友一本书,说好一周后还他,可是一个月了,自己翻还没翻过,不料又过了一个月,自己却把这本书给弄丢了!于是,慢慢地,你在朋友的心中,已不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你将发现在他的圈子里,会渐渐地多出你所不熟悉的人,而你的声音,也就逐渐地为他们所淹没了。其实,越是守信于生活小事,越能显现出一个人的信用程度。童叟不可欺《韩非子》中载有这样一则故事:曾子之妻要去集市,她的孩子在后边哭闹着要跟随。她哄孩子说:“你回去吧,等母亲回来给你杀猪吃肉。”等她从集市上回来,曾子便要捉猪来杀。妻子阻止他说:“只不过是为了哄孩子,与孩子开个玩笑罢了,何必当真?”曾子说:“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小孩子天真无邪,还没有认知能力,所做所为都要向父母学习,靠听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了他,是教孩子学‘欺’呀!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是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化的。”于是,就把猪杀了。曾子之所以杀猪,是由于妻子在去市场上购买物品之前,为了不让儿子跟着出门而向儿子许愿。曾子认为:儿子年幼,天真无邪,主要是向父母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儿子的脑海里打上深深的烙印。因此,做父母的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能信口胡言地哄骗孩子。于是,曾子把猪杀了。言而有信,身教胜于言教,是父母教育子女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为人处世的要素之一。立信,才能使法有效力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决心奋发图强,实行变法。于是下了一道命令:“不论是秦国人还是外来的客人,不管是谁,只要能使秦国富强起来,就重用谁。”魏国的一个名叫商鞅的贵族公孙,在本国得不到重用,便投向秦国。商鞅对秦孝公说了一些要使国家富强之道,特别提到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赏罚分明,朝廷有了威信,事情就好办。秦孝公十分赞同商鞅的主张,却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的竭力反对,以为只有效法古代礼制才是根本。商鞅针锋相对地驳斥了那些守旧的思想,并说服了对变革抱有怀疑的官员,因而取得了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让他主持变革事务。商鞅上任之后,心想要推行新法,还得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树立一种守信义的风气,才能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于是,商鞅决定在新法公布之前,做件遵循信义的小事。一天,他在京都的南门城墙上,竖起了一根八尺高的木杆,又叫两个士兵敲锣击鼓,老百姓闻声蜂拥而来。一个士兵高声宣告:“新任左庶长商鞅大人有令,谁能把这根木杆从南门移到北门,赏赐黄金十两。”围观的人议论纷纷,都以为这只是说说而已,所以谁也不想去试一试。商鞅在城楼上从上午一直等到下午,还是没有人敢于一试。商鞅又派士兵去南门告示百姓:“朝廷说到做到,决不食言。”同时宣布:“从现在起,移木者赏金五十两!”围观的百姓听罢更觉得不近情理,正在大家疑惑不解之时,只见一个中年人壮着胆子,拨开人群冲出来说道:“我来试试。”随后把木杆轻松地扛在肩上,迈步就走,那些看热闹的百姓也尾随其后,一直跟到北门。只见那个中年人放下木杆,商鞅立即派人赏给他五十两黄金。这件移木小事很快就传开并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朝廷现在讲话也算数啦!”商鞅看到老百姓已经信任朝廷,就把新法公布出来,新法赏罚分明,深得民心。因而得到顺利推行,秦国也逐渐地强盛起来。失信是与成功失约守信是获得支持、帮助与拥护的法宝,而失信则常常是与成功失约,小男孩的故事更告诉我们诚信的意义。有一个小男孩兴奋地跑来跑去,完全忘记邻居的水泥车道是新铺的,一不小心,他一脚踏在还没有干的水泥上。小男孩心里很害怕,因为平整漂亮的水泥地,已经印上一个清晰的脚印。他心里想,幸好没有人发现他犯了这个错,只要不讲出来,是没有人会怪他的。他回到家里把鞋子洗干净,在门前的阶梯上静坐一会儿,一直觉得心理不安,终于决定告诉他的邻居伯伯:“很对不起,我刚才误踩在你们的新水泥地上。”邻居伯伯随着孩子走到现场察看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孩子,很高兴你告诉我这件事,现在我还能够修补它。假如你不马上告诉我,等水泥干掉以后,这些脚印就无法修补了。”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用,它将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话题。守信誉,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人们以讲究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然而,很多人对此不大介意,认为是小事。当某人赴约迟到时,所有等着他(或她)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礼行为。除了严重的事故或者突然生病外,一般绝对不应该找其他借口来为自己的迟到开脱。倘若确实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比如,飞行被取消、汽车被偷、桥断了等类似的情况,最好先打电话告知一下:你要迟到了。守信誉,是为你赢得好印象的首要因素,在生活中,你应努力恪守这个原则。失信于人,圣人们一贯将此视为人生最严重的事件。孔子不厌其烦地对弟子们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之为人而不讲信用,失信于人,真不知道他怎么可以配作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恶人之矛,攻恶人之盾“你们愿意别人如何对待你们,你便要如何对待别人。”这是《圣经》中被称为最基本、最重要的道德准则———“黄金律”,与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如出一辙!从前,有个专门会刁难人的财主。一天,他拿空瓶叫隔壁一个穷人家小孩帮他买酒。小孩问:“没钱怎么能买酒呢?”他却说:“花钱买酒谁不会,没钱买酒才算真本事哩!”过了一会儿,小孩回来了,把酒瓶递给财主说:“酒打回来了,请喝吧!”财主一看,是个空瓶子,便问:“一滴酒也没有,叫我喝什么呀?”小孩不紧不慢地说:“有酒谁不会喝,没酒喝出来才是真本事哩!”孔子思想学说的最大贡献,就是创立了以“礼”“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其中“仁”的核心思想就是“爱人”,要求做人应该心地善良,同情别人,以友好、真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帮助别人。这种学说就是围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而展开的,处理人际关系正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目的。所以,孔子在强调“礼”的同时,还强调做人要有善良之心,即要有仁德,这种仁德的具体表现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两个方面。施于人者,被人所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思想,不仅适用于个人,而且也适用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法西斯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国猝不及防,损失惨重,一下子被击沉和重创战列舰8艘、轻巡洋舰6艘,损毁飞机约270架,伤亡人员3400余名。日本从此夺得制海权,并进攻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导致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以加速击败日本。1945年8月6日凌晨,一颗取名“瘦孩”的原子弹在广岛上空落下爆炸,广岛市60%的建筑被摧毁,约8万人丧生,5万余人受伤或失踪,因灼伤或核辐射病不断死亡者亦近10万。面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日本仍拒绝宣布投降。三天以后(9日上午),一颗取名“胖孩”、直径为5英尺的原子弹从长崎上空落下爆炸,长崎市中心被夷平,约35000人死亡,受伤者不计其数。这种惨况,肯定不是日本人希望发生的。既然日本不希望出现这样的结果,又何必去侵略别国呢?出卖朋友的狼狈你不想被别人出卖,你就不要出卖别人。下面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出卖别人的尴尬。《资治通鉴》载:长寿元年(692年)五月,女皇武则天下了一道禁令:严禁天下百姓屠杀牲口和捕捞鱼虾,违禁者必遭惩罚。武则天为什么要下这份诏令,史无明文。大概是因为武则天信奉佛教,偶然以慈悲为怀不杀众生吧!但是,那年江淮地区发生严重旱灾,老百姓没有粮食吃,又不敢下河去捕鱼摸虾,结果有许多人饥饿致死。有个名叫张德的人,在朝廷担任向皇帝劝谏的右拾遗。他年岁大了,一直没有儿子。这年,他的妻子生了个男孩,心里自然高兴非常。于是,当儿子出世第三天时,他偷偷地杀了几只羊,私下里宴请朋友和自己的下属,好好地庆贺一番。宴会开始时,下属杜肃也应邀出席。杜肃为人虚伪,口是心非,是个当面说好话背后下绊子的人。他在宴会上,一面恭维上司老年得子,可喜可贺;一面敞开肚量,大吃大喝。宴会散席时,他还悄悄地将一块羊肉揣入自己怀中。他的一这举动,当场被在座的一些客人看见了,但谁也没有和他计较,只是认为他吃不了还兜着走,太没出息。没有料到,杜肃回到家里,便写了一封奏表向武则天告密,说张德私自杀羊,违反诏令,还把那块羊肉作为罪证呈送上去。杜肃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候补的官员,说不定还能因此转正呢!第二天早朝时,武则天照例会见群臣。朝会过后,武则天传令张德出列,堆着笑脸说:“听说你妻子生了个又白又胖的男孩,我非常高兴。”张德一听,吃惊不小,女皇怎么知道的呢?他连忙跪倒在地,叩头拜谢。这时,只听到武则天又问道:“你设宴招待亲朋故旧,这倒也没有什么,可是那羊肉是从何来的呢?”张德顿时被吓得面如土色,他知道再隐瞒是要砍头的,连忙招认并请求治罪。朝堂上静极了,大臣们不知道女皇如何发落。好久好久,武则天才开口说话:“我下令禁止屠宰牲畜,红白喜事可以例外,只是你以后邀请宾客时,应该好好考虑挑选来的人。”说罢,武则天把杜肃的奏书和那块羊肉拿过来让朝臣们看后,退入宫里去了。这时,朝臣们个个怒视着杜肃,恨不得在他脸上唾上几口唾沫。杜肃出卖朋友,本来想得到女皇的赏赐,不料弄巧反拙,狼狈如此,后悔也来不及了。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要憎恶杜肃这样的小人,首先自己不要做这样的人。仁爱之心不可无以仁带兵的威力兵事,本来是以凶杀为特征的,而带兵治兵的人,却同样可以用“仁”来实现军队的齐心协力,整齐严肃,令行禁止。郭子仪是这方面的典型之一。唐朝名将郭子仪对部下非常宽厚。长期带兵征战往往造成将领威猛严厉的性格,否则难以御众。唐朝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将领,更是轻文尚武,性情刚狠。仆固怀恩一子曾战败投降,随即又脱逃回来,怀恩军法严明,当即将儿子斩首示众,人人畏服。而郭子仪出身儒学礼教家庭,作为敦敦长者,对士兵很宽厚。一方面确有治军不严、纪律涣散的弊病,但另一方面也使将士归心,人人乐于听命。即使在郭子仪离任朔方军很长时间后,他在军队中的威望和号召力仍丝毫不减。纵观郭子仪一生,宽厚待下利大于弊。朔方军多次骚动,只要他一出马,很快就会稳定。仆固怀恩想鼓动朔方军造反,还得先造谣说郭子仪被鱼朝恩杀害了。而当朝廷派郭子仪去平抚乱军时,郭子仪还没到,乱军的军心就动摇了。他们说:“吾辈从怀恩为不义,何面目见汾阳王。”怀恩不得不逃走了。仆固怀恩死后,郭子仪上奏,为避免怀恩的子侄流入外邦,请求招抚他们。代宗准奏,下令怀恩的旧将有功者都赦免罪过,很多人都归降了。叛将的后代他也要保全,这种宽厚的胸怀在那动荡、冷酷的乱世,像一杯温酒,不知暖了多少部下的肺腑。郭子仪对百姓仁慈,战乱中受苦难最深的是百姓,郭子仪治军用兵,时刻注意减少百姓的痛苦。回纥军队在帮助唐军平叛的过程中往往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他们大肆掠夺财物,史称回纥“于国之功最大,为民之害亦深”。第一次收复洛阳后,唐与回纥曾有土地和男子归唐,金帛和女子归回纥的约定。回纥士兵在洛阳劫掠,郭子仪急忙请一些洛阳父老向广平王陈情,愿用罗锦酬谢回纥助剿之功,这才阻止了回纥兵的暴行。郭子仪善于对敌人安抚笼络,结其诚信。郭子仪戍边多年,对游牧民族敬重恩义喜结盟誓的风尚亲身感受过,因此,他善于以诚信待人。永泰元年(765年),回纥、吐蕃夹逼长安,郭子仪处于敌人的数重包围之间。回纥听说“郭令公”在,想和他相见。诸将都说戎狄之心不可信,这趟走不得。郭子仪说,现在交战,我们可能都会战死,而国家仍不能摆脱危难,我真心诚意地劝说他们,或许他们能听从。于是单骑入敌营,说服了回纥酋长,从此化敌为友。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因此,作为当今的领导们,一定得具备仁爱之心,广施仁政,否则就会众叛亲离、声败名裂!正如老子所言:“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治军的严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