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著】》-32

C H潍、淄、伊、洛:这是四条小河的名称,潍河、淄河在山东,伊C I河、洛水在河南。39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83次:停留。舍:同“捨”,离开。C J泝洄(sùhuí溯回):逆流。魁:小的山丘,这里指水峰。C K胶:船只搁浅。C L必:断定。C M鸣条之风:指只能吹动枝摇草动的小风。可以:可能。沃日:大N D风雨隐没了太阳。车盖之云:指天气晴朗时的小片彩云。见怪:发生怪异、变化,将下大雨。恬然济:安然地渡过。N E阽(diàn店)危:临近危险。仅有:幸存。N F骈(pián胼):连接,并列。骈焉而济:两船并行渡河。N G非天曷司:不是天那是什么主使呢?N H数:既指事物交互作用所形成的数量界限,也指事物运动变化N I的规律。势:事物运动的必然趋势。N J适当其数:这恰好符合它们各自的客观规律。乘其势耳:趁着N K各自的必然趋势而发展。这是说,发展趋势是随着事物而产生的,就如同影随形体,回N L响随声音一样。遽(jù距):急迫。N M狭:狭窄,指限制,制约。O D周回:指天体运转的周期。O E表:古代通过测量日影来计算时间的仪器。候:计算单位,古O F代五天为一候。这里作动词用,测量。表候:用仪器测量。动用:运行。俄顷:时间短促。O G安所寓其数:怎样使数居于其中。O H这是说,空间并不是虚无,它是有形的物质存在,只不过其形O I很细微、稀薄。3968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体:指空间的形体。为体也不妨乎物:是说所谓“无形”的空,O J就其体来说,虽然看不见,但并不影响它本身就是一种“形之稀微”的物。有:指有形之物。必依于物而后形:是说空间必须依赖具体事物而呈现出一定的形状。响不能逾:回声的大小不能超过原发出的声音。O K这是说,影的曲直不能和表的曲直不同。O L焱(yàn彦):火花。O M烛:察见。P D狸:猫。猩:应当作“狌”,黄鼬。狸、狌、犬、鼠都能夜间见P E物。庸谓:岂认为。晦:指黑夜。幽:暗。P F这是说,眼只能看见宏观的物质,理智才能认识微观物质。P G乌:哪,怎么。P H无常形:无固定的形体。P I下原文A B或曰:古之言天之历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①,言天之高远卓诡,有邹子②。今子之言有自乎③?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入乎数者,由小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之,万物一贯也④。今夫人之有颜目耳鼻齿毛颐口,百骸之粹美者也⑤,然而其本在乎肾肠心腑。天之有三光悬寓⑥,万象之神39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83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⑦。两仪既位,还相为庸⑧。嘘为雨露,噫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汇从⑨。植类曰生,动类曰虫。倮虫之长CD,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C E ,不曰稽天;幽厉之诗,首曰“上帝”C F ,不言人事。在舜之庭,元凯举焉CG;曰“舜用之”,不曰天授;在殷高宗,袭乱而兴,心知说贤CH,乃曰“帝赉”C I .尧民之余,难以神诬;商俗已讹,引天而敺CJ.由是而言,天预人乎?注释A B①汉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三种:宣夜,浑天,盖天。宣夜说讲天无形质,只是大气。浑天说讲天体浑然如鸟卵。盖天说见于《周髀算经》,讲天如覆盖。②卓诡:高远奇异,意思是高远难测。邹子:邹衍,战国时齐人,阴阳家的著名代表,事见《史记。孟荀列传》。③自:来由。④揆:度量,推论。万物一贯:万物都有数贯串,即万物都有共性,那就是规律性。⑤颐:下颔。粹美:纯美。⑥三光:日、月、星。悬:挂。寓:同“宇”。⑦浊:指重浊之气,下凝结为地。清:指轻清之气,上浮升为天。刘禹锡强调重浊之气是轻清之气的始母,即高大的天,原本于卑下的地。39809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⑧两仪:指天地。既位:既已定位。庸:用。还相为庸:就互相作用。⑨嘘:慢而轻地吐气。噫:快而有力地呼气。嘘、噫,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动。这是说阴阳二气缓慢运动形成雨露,剧烈运动形成雷风。汇从:类聚。倮:同“裸”。倮虫:古代对无羽毛、无鳞甲的动物的总称。倮C D虫之长:指人类。稽古:考察古代历史。语本《尚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C E幽厉之诗:指《诗经》《小雅》《大雅》中讽刺周幽王、周厉王C F的诗,诗中有“上帝板板”一类的诗句。舜之庭:舜当政。元凯:泛指才德之士。古代有八元八恺之说,C G见《左传》文公十八年。说(yuè悦):指傅说。殷高宗梦见良臣傅说,绘其象,使百官C H访求,得之于傅岩,用他为相。事见《史记。殷本纪》。赉(lài籁):赐予。C I敺:同“驱”。这是说,尧讲德治,所以对人民不讲天命,商俗C J信鬼神,所以用天命来驱使人民。简析A B《天论》分上、中、下三篇。上篇首先把先秦以来关于天的各种说法概括为“二道”:一是“阴骘之说”,一是“自然之说”,在自然观上划清了唯物与唯心、无神和有神的界限,批判了“阴骘之说”,表明刘禹锡所论述天人之际,是以“自然之说”为基础的。其次,区分了天之能与人之能,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著名命题。刘禹锡认为,天和人各有自己的职能,天39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93之能是遵循其固有规律“生万物”,而并不干预人事的治乱;人之能是运用其特殊能力“治万物”,而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但是它们又不是截然分离,而是交互作用的。天之能为人之能提供了客观条件,但不能代替人之能。人之能有遵循客观规律,用天之利,防天之害,与天交胜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不仅能改造自然,而且能改造社会。总之,天之能与人之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天人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思想是积极而深刻的,它一方面批判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另一方面又强调了人的自觉能动性。这是对荀子“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再次,从社会政治关系中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原因。刘禹锡认为,“人之能胜天之实”在于人能组织社会,实行法治,法制废弛正是天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他把社会治乱分为三种情况:(一)“法大行”时,有社会公认的是非标准,赏罚分明,人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就不相信有什么异己力量在支配,无神论思想因而兴起。(二)“法小弛”时,是非不清,法制混乱。当人们对该赏反而受罚、该罚反而受赏等不合理现象无法解释时,天命论思想就有了一定的市场。(三)“法大弛”时,由于是非颠倒,坏人受赏,好人受罚,人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就只能听天由命,因此有神论思想就必然滋长蔓延。刘禹锡把宗教信仰问题归结为社会政治的好坏,看出了上天的神权得势正是地上的强权得势的反映,这在当时是一种相当深刻的认识。这里不仅揭示了有神论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深入到了对封建特权统治的批判。他的这种无神论的认40029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识路线和批判锋芒,既反映了地主阶级中下层反对官僚贵族集团的政治斗争的要求,又是对于天人关系问题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新发展,在中国哲学史上取得突出的成就。当然,他还不能分析出天命论产生的阶级根源,这是他的阶级地位和时代局限所决定的。在上篇,刘禹锡正面讲明了“天与人交相胜”的道理,在中篇,对这一深奥之理,通过举例又作了进一步阐发。第一,他以旅行为例,区别了“天理”与“人理”:自然规律就是“天理”;社会生活准则就是“人理”。人具有“力”和“理”两个方面,“力”是自然性强弱的作用,属于“天”;“理”即是“圣且贤”的力量。“圣且贤”的力量是真正的“人胜”特有的依据,只有依靠“圣且贤”者实行法治,才能是非分明,社会秩序稳定,这也就体现了人胜天。天并不是有意识地力求胜过人,是人们在对某些事情不能主宰时,往往把它归于天命。天是没有意识的,人努力就可胜过它。这些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刻的意义。第二,他以“操舟”为例,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认识论根源。他认为,理明,人们能主宰自己命运时则信人。理昧,人们无法掌握自己命运时则信天。在此,他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重要命题,其涵义是:天与人之间是在“交相胜”的矛盾对立中“还相用”,彼此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互相转化,从而使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这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是对荀子天人相分思想的深化。他还用“数”与“势”两范畴来揭示事物间交相胜、还相用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就行舟来说,水有一定的浮力,舟40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93行于水上,合乎一定的“数”,就能安全航行,违反一定的“数”、“势”必沉舟。舟是沉,还是济,只与人们认识、掌握客观的“数”、“势”有关、与天没有关系。第三,以有形之天与无形之空为例,阐述了“数”,“势”的普遍性及“空”的物质性。刘禹锡认为,天是有形之物,必有“数”、“势”。天运转的周期可以用度数计算,昼夜的长短可以用仪器测量,这就表明了天的“数”。天是高大的而不能卑小,天是运动的而不能停息,这就表明了天的“势”。由此可知,天及万物都不能“逃乎数”,也不能“越乎势”,它们都有其客观的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受着物质本身固有规律的制约。有形的事物如此,“无形”和“空”也如此。所谓“无形”,也就是所谓“空”,它是没有固定的形态,不是绝对空无,而是“形之希微者也”。所以“无形”与“空”,都是客观地存在的物。他举例说,房子“高厚之形”的空间,是依赖于房屋这种形体之物而存在的。器皿的“规矩之形”的空间,是依赖于器皿这种有形体之物而存在的。这实际是对空间和物质不可分割性的卓越猜测。他还从体用角度,说明“空”就其体而言,它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虚无。就其用来说,“空”总是依附其他有形物体而显示出来。刘禹锡对“空”所作的这些唯物主义解释,有力地批判了玄学和佛学的空无本体论。在下篇,刘禹锡从“数势之理”,“由小推大”,“由人推天”,推论出天与人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他认为,天地万物及人类社会,是一个生长发展的自然过程。天空中虽有高悬着万物中最神妙的日月星辰,但它决不是神物,它和地一40249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样,同属于物质。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由人制定和掌握法制向自然作斗争而形成的,从根本上说,它也统一于物质自然界,天与人都以元气为本。刘禹锡通过论证天与人的统一性,否定了天的神秘性,肯定了人必定能胜天。他还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作为“倮虫之长”的人,智慧最高,“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从而在天人关系问题上,进一步丰富了辩证法思想。总观《天论》三篇,其核心思想是“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围绕这一学说,刘禹锡从理论到实际,从现象到本质,从偶然到必然,从有形到无形等不同角度,揭示了世界是物质的,万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些联系又是有规律的。天与人不仅相分,而且相合,既互有优胜,又互相作用,从而把先秦、两汉以来关于天人相合和天人相分的正反两方面的哲学命题与学说辩证地统一起来,完成了他自定的“尽天人之际”的历史任务,使天人关系这个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划时代的新水平。40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93周敦颐:太极图说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太极图说》的作者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是宋明礼学的开创者,其学被称为“濂学”。周敦颐幼年丧父,曾得到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的抚养和栽培。20岁入仕,历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最高做到知州军,但为时不到半年。他做了30多年地方官,并未显达,较长时间从事刑狱工作,作风果断、泼辣。墓碑上的碑文说他“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落手无留”。他在从政之余,还传道授业,程颢、程颐曾拜他为师。周敦颐能开创理学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北宋王朝建立后,经过十多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出现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有利形势,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较大发展,工商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是,宋王朝一建立,就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大地主、大官僚随意兼并上地,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因此农民不断起义,并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宋王朝还经常遭到辽和西夏的武装侵扰。40469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在这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家们应该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当时已经很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了封建制度的根本利益,北宋初、中期,出现了一股社会改革的思潮,王安石就是改革派的代表。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提倡“儒术”以取代佛教思想的统治地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理学,涌现出一批如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理论家,通常把他们称为“北宋五子”。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所谓“天地万物之源”,“道德性命之源”以及“天人之际”等哲学根本问题。他们主要以儒家六经为根据,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重新恢复儒家权威,以对抗佛教思辨哲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周敦颐就是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又从陈抟那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并给予新的解释,从而建立起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周敦颐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都保存在《周子全书》(又名《周濂溪集》)中。中华书局190年出版了《周敦颐集》,收在《理学丛书》中。这些著作体现了周敦颐的宇宙论和人道观,在宋明理学的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这里的选文,依据《周濂溪集》,商务印书馆本。原文A B无极而太极①。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4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93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②;分阴分阳,两仪立焉③。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④。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⑤。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⑥。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⑧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⑨,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自注:圣人之道,仁义中正而已矣],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CD.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C E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C F 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C G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注释A B①清初毛奇龄据《宋史》实录所记,指出这句应为“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指虚无实体。太极:指混沌未分的元气。②根:根基。互为其根:动和静互相依存。③两仪:指天地。④阳变阴合:阳气主施,能变动,故称“阳变”;阴气主受,与阳40689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气配合,故说“阴合”。五:指水、火、木、金、土五行。五气:五行之气。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⑤一:统一或归一之义。这几句是对上文从无极到五气的生成过程的小结,表示为万物的形成准备了各种条件。⑥各一其性:五行各自都有自己的素质和特性。⑦真:指“无极”的本性,即阴静。二:指阴阳。五:指五行。精:微妙精粹的东西。凝:凝聚。⑧语见《周易。系辞上》。乾:指乾卦,象征天、日等阳性事物及男人。坤:指坤卦,象征地、月等阴性事物及女人。道:阴阳变化的规律。⑨五性:指善、恶、刚、柔、中五种人性。主静:以“无欲”为指导。人极:做人的最高标准。C D语见《周易。乾卦。文言》。与:偕。德:化育万物叫做德。明:C E照临四方叫做明。序:次序。鬼:归。神:伸。鬼神:阴阳二气往来屈伸而生成万物就成为鬼神。C F语见《周易。说卦》。立:两相对的意思。道:一阴一阳的对立统一,它普遍存在于天地人,即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有不同的表现形态。语见《周易。系辞上》。原:察。反:求。这句是说,考察万物C G的开始,究求万物的终归,所以便知道生死之说不外乎阴阳二气变化的一合一离。生是阴阳之气的聚合,死是阴阳之气的离散。简析A B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全文分为三段。第一段,从“无极而太极”至“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讲的是万物化生、宇宙形成的过程。第二段,从“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至407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8
正序
倒序
《【中国哲学名著】》
《【中国哲学名著】》-2
《【中国哲学名著】》-3
《【中国哲学名著】》-4
《【中国哲学名著】》-5
《【中国哲学名著】》-6
《【中国哲学名著】》-7
《【中国哲学名著】》-8
《【中国哲学名著】》-9
《【中国哲学名著】》-10
《【中国哲学名著】》-11
《【中国哲学名著】》-12
《【中国哲学名著】》-13
《【中国哲学名著】》-14
《【中国哲学名著】》-15
《【中国哲学名著】》-16
《【中国哲学名著】》-17
《【中国哲学名著】》-18
《【中国哲学名著】》-19
《【中国哲学名著】》-20
《【中国哲学名著】》-21
《【中国哲学名著】》-22
《【中国哲学名著】》-23
《【中国哲学名著】》-24
《【中国哲学名著】》-25
《【中国哲学名著】》-26
《【中国哲学名著】》-27
《【中国哲学名著】》-28
《【中国哲学名著】》-29
《【中国哲学名著】》-30
《【中国哲学名著】》-31
《【中国哲学名著】》-32
《【中国哲学名著】》-33
《【中国哲学名著】》-34
《【中国哲学名著】》-35
《【中国哲学名著】》-36
《【中国哲学名著】》-37
《【中国哲学名著】》-38
《【中国哲学名著】》-39
《【中国哲学名著】》-40
《【中国哲学名著】》-41
《【中国哲学名著】》-42
《【中国哲学名著】》-43
《【中国哲学名著】》-44
《【中国哲学名著】》-45
《【中国哲学名著】》-46
《【中国哲学名著】》-47
《【中国哲学名著】》-4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