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著】》-17

:万辆兵车,这里指大国。Q G原文A B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①。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马旱马②,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③;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④。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性情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⑤。虽厚爱,奚遽不乱⑥?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⑦,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⑧,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圣人20689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⑨。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故以天下之大,而为服役者七十人,而仁义者一人。鲁哀公,下主也,南面君国CD,境内之民莫敢不臣。民者固服于势,势诚易以服人CE,故仲尼反为臣而哀公顾为君CF.仲尼非怀其义,服其势也。故以义则仲尼不服于哀公,乘势则哀公臣仲尼CG.今学者之说人主也,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人主之必及仲尼,而以世之凡民皆如列徒,此必不得之数也CH.今有不才之子CI,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谁之弗为动CJ,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CK.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CL,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踰者,峭也CM;千仞之山,跛牂易牧者,夷也ND.故明王峭其法而严其刑也NE.布帛寻常NF,庸人不释;铄金百溢,盗跖不掇NG.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乎,则不掇百溢。故明主必其诛也NH.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NI,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NJ.20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91今则不然。以其有功也爵之,而卑其士官也NK;以其耕作也赏之,而少其家业也NL;以其不收也外之,而高其轻世也NM;以其犯禁也罪之,而多其有勇也OD.毁誉、赏罚之所加者,相与悖缪也OE,故法禁坏而民愈乱。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OF.廉贞之行成,而君上之法犯矣。人主尊贞廉之行,而忘犯禁之罪,故民程于勇OG,而吏不能胜也。不事力而衣食,则谓之能;不战功而尊,则谓之贤。贤能之行成,而兵弱而地荒矣。人主说贤能之行,而忘兵弱地荒之祸,则私行立而公利灭矣。注释A B①新故异备:新旧措施不同。②急世:乱世。辔(pèi配):马笼头和缰绳。策:马鞭子。马旱(hàn汗)马:凶暴的马。③司寇:古代掌管刑狱的官。不举乐:不演奏音乐,表示仁慈。④举:推崇。⑤先:超过。这是说,一般人的性情,没有比父母爱子更甚的了。父母对他们的子女都表现了爱,可是不一定能把子女管理好。⑥奚:为什么。遽(jù巨):就。⑦效仁:表示仁爱。⑧胜其法:以法为胜,看重法的作用。⑨海内:四海之内,指天下。说:同“悦”。七十人:指孔子弟子。下主:不高明的君主。南面:面朝南坐。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C D喻指掌握国家政权。君国:统治一个国家。2080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势诚易以服人:权势确实容易使人服从。C E顾:反而。C F乘势:凭借权势。臣仲尼:使仲尼为臣。C G列徒:众门徒,指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必不得:一定不能实现。C H数:道理。不才:品行不好,没有出息。C I谯(qiào悄):同“诮”,责骂,训斥。C J三美:三方面教化的好条件。胫毛不改:丝毫不改变。C K官兵:官府的兵器。求索:搜捕。节:节操,品行。C L仞(rèn认):古时以八尺为一仞。楼季:战国时魏文侯的弟弟,C M善于登高跳跃。踰(yú于):同“逾”,越过。峭(qiào悄):又高又陡。跛(bǒ簸)牂(zāng脏):瘸腿的母羊。夷:平。N D峭其法:设立严峻的法令。N E帛(bó伯):丝织品。寻常:古代以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N F铄(shuò烁):熔化。溢:同“镒”,古代以二十两(另一说二N G十四两)为一镒。跖(zhí直):春秋末期奴隶起义的领袖,旧时被剥削阶级诬蔑为“盗跖”。掇(duō多):拾取。必其诛:必定实施诛罚。N H一而固:统一而且坚定不移。N I誉辅其赏:用赞誉辅助奖赏。毁随其罚:用贬斥配合刑罚。不N J肖:不贤。爵之:给他爵位。卑:鄙视。士:同“事”。士官:如同说做官。N K少:作动词,轻视的意思。家业:指农业。N L不收:不接受官爵,即不做官。外之:排斥他。高其轻世:推N M崇那些轻视世俗的人。多:作动词,赞美。O D20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02缪:同“谬”。相与悖(beì背)缪:互相矛盾,颠倒错乱。O E廉:正直。贞:忠实。这是说,看到兄弟被人侵害,一定要帮O F助反攻,这被认为是正直的行为;看到知己朋友被人侮辱,跟着一道进行报复,也被认为是忠实的举动。程:同“逞”,指私斗。O G原文A B儒以文乱法①,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②,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③;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④。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⑤,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⑥。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⑦;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⑧。令尹曰⑨:“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CD.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CE.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CF.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CG.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CH.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CI;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CJ.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CK,背私谓之公CL,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今以为同21020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利者,不察之患也。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仁义而习文学。仁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CM;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ND.此匹夫之美也。然则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NE;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兼爱之说;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NF;富国以农,距敌恃卒NG,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NH.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NI,是世之所以乱也。且世之所谓贤者,贞信之行也;所谓智者,微妙之言也NJ.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难知也。今为众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难知,则民无从识之矣。故糟糠不饱者不务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NK.夫治世之事,急者不得,则缓者非所务也。今所治之政,民间之事,夫妇所明知者不用,而慕上知之论,则其于治反矣NL.故微妙之言,非民务也。若夫贤贞信之行者,必将贵不欺之士NM;不欺之士者,亦无不欺之术也。布衣相与交OD,无富厚以相利,无威势以相惧也,故求不欺之士。今人主处制人之势,有一国之厚,重赏严诛,得操其柄,以修明术之所烛OE,虽有田常、子罕之臣,21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02不敢欺也OF,奚待于不欺之士?今贞信之士不盈于十,而境内之官以百数,必任贞信之士,则人不足官OG.人不足官,则治者寡而乱者众矣。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OH,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今人主之于言也,说其辩而不求其当焉;其用于行也,美其声而不责其功。是以天下之众,其谈言者务为辩而不周于用OI,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行身者竞于为高,而不合于功OJ,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OK,而兵不免于弱。兵不免于弱,政不免于乱,此其故何也?民之所誉,上之所礼OL,乱国之术也。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OM,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PD,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PE.故明主用其力,不听其言;赏有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PF而一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21240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PG,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PH,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PI.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亹PJ,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PK.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PL,言谈者为势于外PM,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QD!故群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QE,则有仇雠之忠QF,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QG.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事大,则遇敌受祸矣QH.”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QI.献图则地削,效玺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QJ,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QK.救小未必能存,而伐大未必不有疏QL,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QM.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士官于内RD;救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RE.国利未立,封土厚禄至矣RF;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处RG.人主之听说于其臣,事未成则21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02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用矢曾缴之说而侥幸其后RH?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明乎公私之利,不察当否之言,而诛罚不必其后也RI.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RJ.”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RK.今不行法术于内,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RL.”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RM.故治强易为谋,弱乱难为计。故用于秦者,十变而谋希失SD;用于燕者,一变而计希得。非用于秦者必智,用于燕者必愚也,盖治乱之资异也。故周去秦为从,期年而举SE;卫离魏为衡SF,半岁而亡。是周灭于从,卫亡于衡也。使周、卫缓其从衡之计,而严其境内之治,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SG,天下得其地则其利少,攻其国则其伤大SH.万乘之国莫敢自顿于坚城之下,而使强敌裁其弊也SI.此必不亡之术也。舍必不亡之术而道必灭之事SJ,治国者之过也。智困于外而政乱于内,则亡不可振也SK.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SL.今为之攻战SM,进则死于敌,退则死于诛,则危矣。弃私家之事而必21460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汗马之劳TD,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穷危之所在也,民安得勿避?故事私门而完解舍TE,解舍完则远战,远战则安。行货赂而袭当涂者则求得TF,求得则私安,私安则利之所在,安得勿就?是以公民少而私人众矣TG.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趣本务而外末作TH.今世近习之请行TI,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于市TJ,则商人不少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商贾之民多矣TK.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TL,盛容服而饰辩说TM,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UD.其言谈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UE.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UF.其患御者,积于私门UG,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UH,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UI,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UJ.此五者,邦之蠹也UK.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注释A B①文:文学,古代的文献经典。这里指商周以来奴隶制的一些典章制度。②侠:游侠刺客。禁:禁令。礼:作动词,尊重,给以礼遇。21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02③离:同“罹(lí离)”,触犯。诸先生:指上文的“儒”。以:凭借。文学:这里指儒家所传授的“六艺”。取:博取官职。④私剑:为私人效力的刺客。养:被豢养。⑤趣:同“取”。这是说,法律所禁止的,是君主所取用的,君上所允许收养的,是臣下所制裁的,法、取、上、下四个方面恰恰相反。⑥无所定:没有固定的准则。黄帝:传说中原古时代的帝王。⑦功:指耕战之事。⑧楚之有直躬:楚国有个正直的名叫“躬”的人。谒(yè叶):报告。⑨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后代的宰相。报而罪之:宣判了他的罪。C D暴子:不孝之子,逆子。C E北:败逃。三战三北:屡次打仗,屡次败逃。C F举而上之:推举使他居于上位,即做了官。C G背臣:违背君主命令的臣子。C H不上闻:不向上报告。C I社稷:指国家。几:希望。C J苍颉(jié杰):传说是黄帝时候的史官,汉字的制造者。作书:C K造字。环:同“营”。自营:个人打算。《说文》“公”字下说:“从‘八’、从‘厶’,‘八’犹‘背’也。”C L“厶”古“私”字。这是说,公是与私相违背的。见信:被信任。受事:任职。C M为明师:成为高明的老师。显荣:有名望和荣誉。N D高慈惠之行:尊崇仁慈惠爱的私人品行。N E厉:同“砺”,磨。厉兵:磨利武器。荐:借为“亶(jìn晋)”,N F插。绅:衣带。荐绅:缓带、插笏的儒服,与武装相反。这是216802中国哲学名著选读说,一方面号召民众准备着坚韧的铠甲和锋利的兵器来防备战争,另一方面又讲究朝服大带的文人装饰。距:同“拒”,抵抗。恃:倚仗。N G难至:发生战争的时候。介士:穿铠甲的士兵。利:养。N H服事者:指农民与战士。简其业:懈怠其职业。游学者:指游N I侠和儒生。贞信:诚实不欺。微妙:深奥玄妙。N J务:追求。粱肉:指精美的饭菜。褐(hè贺):粗布衣。文绣:N K有花文和刺绣的华丽衣服。其于治反:它对于治理国家是违反的。N L贤:称颂,看重。贵:推崇。N M布衣:平民。O D操其柄:掌握权柄。烛:照,洞察。以修明术之所烛:用高明O E的权术来洞察一切。田常:即田成子,又叫陈成子或陈恒,春秋末在齐国执政,公O F元前481年杀了齐简公,掌握政权。子罕:战国时宋国大臣,姓戴,名皇喜,字子罕,曾杀死宋桓侯,夺取了政权。人不足官:人数不够官员名额的需要。O G一法:专一用法治国。固术:坚决使用术治。O H辩:说话动听。不周于用:不切合实用。O I行身:如同说“立身”。为高:装作清高。O J退处岩穴:隐居山林之间。归禄不受:归还奉禄,辞官不做。O K誉:称赞。礼:尊重。O L商:商鞅,相秦孝公,封于商邑。管:管仲,名夷吾,相齐桓O M公。商、管之法:指商鞅、管仲的法令书籍。孙:孙武,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吴起,战国时期著名P D军事家。孙、吴之书:指孙武、吴起的兵法著作。21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02被:同“披”。P E事智:指修文学,习言谈。P F捍:同“悍”,强暴。无私剑之捍:禁止游侠刺客的强暴。P G轨于法:遵守法令。动作者:从事劳动的人。功:指搞好农业P H生产。王资:成就王业的依据、资本。P I畜:同“蓄”,积累。承:借为“乘”,趁机。亶(xìn信):同P J“衅”,破绽,裂痕,弱点。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kù酷)、尧、舜。侔(móu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8
正序
倒序
《【中国哲学名著】》
《【中国哲学名著】》-2
《【中国哲学名著】》-3
《【中国哲学名著】》-4
《【中国哲学名著】》-5
《【中国哲学名著】》-6
《【中国哲学名著】》-7
《【中国哲学名著】》-8
《【中国哲学名著】》-9
《【中国哲学名著】》-10
《【中国哲学名著】》-11
《【中国哲学名著】》-12
《【中国哲学名著】》-13
《【中国哲学名著】》-14
《【中国哲学名著】》-15
《【中国哲学名著】》-16
《【中国哲学名著】》-17
《【中国哲学名著】》-18
《【中国哲学名著】》-19
《【中国哲学名著】》-20
《【中国哲学名著】》-21
《【中国哲学名著】》-22
《【中国哲学名著】》-23
《【中国哲学名著】》-24
《【中国哲学名著】》-25
《【中国哲学名著】》-26
《【中国哲学名著】》-27
《【中国哲学名著】》-28
《【中国哲学名著】》-29
《【中国哲学名著】》-30
《【中国哲学名著】》-31
《【中国哲学名著】》-32
《【中国哲学名著】》-33
《【中国哲学名著】》-34
《【中国哲学名著】》-35
《【中国哲学名著】》-36
《【中国哲学名著】》-37
《【中国哲学名著】》-38
《【中国哲学名著】》-39
《【中国哲学名著】》-40
《【中国哲学名著】》-41
《【中国哲学名著】》-42
《【中国哲学名著】》-43
《【中国哲学名著】》-44
《【中国哲学名著】》-45
《【中国哲学名著】》-46
《【中国哲学名著】》-47
《【中国哲学名著】》-4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