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名著】》-8

⑤知:同“智”。这是说,向内把自己修养完成是仁,向外使万物得到完成是智。⑥这是说,成己、成物是人本性所固有的德行。⑦这是说,外物和内心合在一起的原则。⑧时措之宜:任何时候使用得都很适当。9688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原文A B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①,立天下之大本②,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③?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④!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⑤,其孰能知之?(第三十二章)注释A B①经纶:创制,治理。大经:大纲大法。②大本:根本。③焉有所倚:哪里还会有什么偏差呢?④肫肫(zhūn谆):诚恳的样子。渊渊:深静的样子。浩浩:广大的样子。这是说,圣人的仁德极诚恳纯粹,像深渊那样深,像天那样广大。⑤这是说,如果不是本来就聪明圣智通晓天德的人。简析A B这里所选《中庸》各章,主要包括中庸和诚两方面内容,这也是《中庸》的基本思想。中庸这个范畴,最早是由孔子提出来的。《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里是把中庸看作一种美德。儒家对这种美德没有作具体规定,只是指出应该在两个极端之间取其中项,执两用中,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这种要求是比较抽象的。正因为如此,后来受到儒家的普遍重视,把它发展成一般性的价值标准,用来衡量其他各97中国哲学名著选读98种美德是否做得恰到好处。这样,中庸之道就成了儒家为人行事的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它贯穿着《礼记》的整个思想体系。先秦儒家关于中庸的论述,多半是着重于道德实践的意义,《中庸》则把它和人性问题联系起来,提到哲学的高度来考察,认为中庸这种美德是人性所固有的。中庸也叫中和。《中庸》说,喜怒哀乐在未曾发泄的时候,就叫做“中”,“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喜怒哀乐如果发泄出来,又发泄得很“中节”,那就是“和”。“节”是两个极端之间的一种最佳配合方案,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不偏向任何一个极端而又同时包含了两者,所以称为“和”。“和”是天下普遍的准则。“和”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平衡、恰到好处,它是人们自觉地把已发的喜怒哀乐置于礼义支配之下的结果。中庸也叫做道,这种道贯通天人。《中庸》所讲的中庸之道,就是通过执中而达到中和,即把人们的感情欲望、思想行为控制在封建政治和道德的范围之内,使之发作得恰到好处,而且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得其位,一切都会走向正确的轨道,万物也会发育成长和繁荣。也就是说,只有实行中庸并达到中庸之道的水平和境界,封建社会的一切才能恰到好处,完美无缺。但是,实现中庸很难,不容易坚持到底,尤其在不见不闻的隐蔽场合,或细微末节的小事上,更难以坚守。因此,这种中庸水平或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小人“无忌惮”,不知戒慎,无所畏惧,总是违反中庸的要求。《中庸》强调必须自觉地与中道保持一致,站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适中立980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场,对中庸之道不能有一时离开,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坚守不移。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守“大本”与“达道”。这种固执中道毫不动摇就叫“时中”、“慎独”或“强”。刚强的人“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不论国家太平或混乱,都能遵道而行,倚乎中庸。这种将内在的坚定不移与外在的柔和适中完美无缺地揉合在一起的“强”,就是《中庸》所追求的理想人格,也就是所谓君子、圣人。《中庸》又把君子、圣人所坚守的中庸之道看为诚,“诚者……从容中道”。诚这一范畴有以下涵义:1。诚是天的本性,是世界的本源,是派生万物的第一性东西。《中庸》认为,诚就是天道,它本身不是由什么另外更高的东西产生,而是“自成”的。“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它是“物之终始”,没有诚就没有万物。这就把诚这种超乎时空独立自成的精神性东西,看成了最高本体。《中庸》把这种主观世界吞没客观世界的唯心主义原则叫做“合内外之道”。2。诚是一种道德品质,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道德原则时的真实态度,诚心诚意地去履行道德规范,这就是诚。从诚这种道德品质来说,《中庸》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生的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他对于中庸之道可以生而知之。这种人就是所谓圣人。另一类,也就是大多数人是“诚之者”,他们能够“择善而固执之”,经过努力学习和锻炼才能掌握中庸之道。这两种人就其人性的本质来说,都来源于天命,即所谓“天命之谓性”,因而是共同的。但是禀赋不同,圣人是“自诚明”,即圣人所禀赋的天命最完美,先9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19天具有诚这种道德品质。一般大多数人是“自明诚”,即他们所禀赋的天命不及圣人。由于禀赋不同,修养方法也必然不同。圣人率性而行自然就能明德;一般人则要作一番修道的工夫才能具有诚这种道德品质。《中庸》认为,无论率性还是修道,都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由诚而明和由明而诚。3、诚是贯通天人关系的桥梁,它具有神化的功能,与天相通。《中庸》认为,人们认识、把握了诚,就“可以前知”,国家的兴亡,人们的祸福都可以预先知道。因此,到了“至诚”的境界就是到了神的境界,这就是“至诚”通“神”,诚与“神”合而为一。同时,到了“至诚”的境界,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发挥了“人之性”,就是充分发挥了“物之性”,这样人与物合而为一。充分发挥了“物之性”,人就可赞助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助天地之化育,人就可与天地并立而为三。这就是“至诚”通“天”,诚与“天”合而为一。上述第一点讲的是天道,第二点讲的是人道,第三点讲的是天人合一。《中庸》把精神性的诚看作最高范畴,看作沟通天道与人道的重要环节,表现了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但在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中,也有合理因素。如它讲的“时中”,是强调依条件的不同变化,因时制宜,选取适当的标准,采用恰当的方法,不要陷于片面。这是可取的。又如它认为达到“至诚”途径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指获得知识的手段;“思”、“辨”是内心的思维活动;“行”是把知识用于实际行动。这种对于认识环节的系统化和秩序的排列,也有积极的意义。1002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孟轲:《孟子》作者及作品简介A B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邑(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少年时深受旧礼教的熏陶,后来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历游齐、梁、宋、滕、魏、楚等国。曾任齐宣王的客卿,但因主张未被采纳,愤而去官,退居故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一起著书立说,写成了《孟子》一书。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他追随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孟子学派在战国中、后期影响很大,孟子死后,他的名声更是越来越高。魏晋时,史学家仍以孟荀并称。唐代韩愈提出“道统说”,扬孟抑荀,定孟子为孔子之道的唯一继承人。到了宋代获得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之称。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由于奴隶的解放和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作为社会的人的价值和地位空前提高,“天道远,人道迩”,“轻鬼神,重人事”的哲学思想应运而生。那时思想家们面对现实,探讨人道人性,而且人性问题成了百家争鸣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孟子在这场争辩中,对于人性的特点、人性的来源和人性的保持与寻回等问题,在《告子章101中国哲学名著选读39句》中都作了明确而系统的回答。《告子章句》是《孟子》中一篇。《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孟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写成于战国中期。《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11篇,现存7篇。南宋朱熹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合编为“四书”。《孟子》中的《告子章句》分上下两篇,这里节选的是上篇。《孟子》注释本主要有:东汉赵岐的《孟子注》、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和现代人杨伯峻的《孟子译注》等。这里的选文,依据杨伯峻的《孟子译注》下,中华书局190年版本。告子章句上(节选)原文A B告子曰①:“性犹杞柳也②,义犹桮棬也③;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④?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⑤!“(第一章)注释A B1024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①告子:姓告,名不害。战国时期的哲学家。生平事迹不详。②杞(qǐ企)柳:落叶灌木,生在水边,枝条可以编箱、笼、筐、篮等物。③桮(bēi杯):同“杯”。棬(quān圈):胎坯。木否木卷:是指用杞柳的枝条编成胎坯以后,再用漆等物加工制成杯盘。④戕(qiāng腔)贼:伤害,损害。⑤祸:损害。夫:语助词,可译为“罢”。原文A B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刚东流①,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②,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③,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④,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第二章)注释A B①湍(tuān踰):急流的水。诸:相当于“之于”。②信:确实。③人性之善:即人性向善。④搏(bó博):击。跃:跳。颡(sǎng嗓):额,脑门子。激而行之:阻遏水势,使它倒流。103中国哲学名著选读59原文A B告子曰:“生之谓性①。”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②?”曰:“然。”“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第三章)注释A B①生之谓性:“性”字从生得声,“生”和“性”古音相同。天生的资质就是性。②白之谓白:是说凡是白的东西都称为白。原文A B告子曰:“食色,性也①。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②。”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曰:“彼长而我长之③,非有长于我也④;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⑤,故谓之外也。”曰:“异于白马之白也⑥,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1046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⑦?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⑧?“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⑨,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CD,故谓之外也。“曰:“耆秦人之炙CE,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CF?”(第四章)注释A B①食色:指饮食和男女之欲。②仁内义外:告子认为,仁是从内心发出的,义是由外在条件决定的。③长:年长。长之:此“长”字作动词用,意思是尊敬。④这是说尊敬长者之心,不是我原来就有的。⑤白之:认为它是白色之物。从其白于外:这是由于外物的白而我加以认识的缘故。⑥异于:此二字为衍文。⑦不识长马之长:不知道对老马的怜悯心。长人之长:指对长者的尊敬心。⑧这是说,所谓义是在年长者身上呢,还是在尊敬者身上呢?⑨是以我为悦者也:这是因为我自己的关系而高兴这样的。是以长为悦者也:这是因为外在长者的关系而高兴这样的。C D耆:同“嗜”,喜好。炙(zhì治):烤肉。C E耆炙亦有外与:这是说,难道喜欢吃烤肉的心也是外在的东西C F105中国哲学名著选读79吗?原文A B公都子曰①:“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②,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③;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④。‘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⑥。恻隐之心⑦,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⑧,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⑨,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C D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第六章)注释A B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②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幽厉:指周幽王和周厉王。10689中国哲学名著选读③象:舜的同父异母弟。瞽(gǔ鼓)瞍(sǒu叟):舜的父亲。他不喜欢舜,总想害舜。象、瞽瞍,都是性情不好的人。④微子启:殷纣王的庶兄。比干:纣王的叔父,忠臣。微子启和比干都受到纣的迫害。⑤乃若:转语,相当于现在说的“至于”。情:指质性,即天生的资质,人的初生之性。另一说,情是实情。⑥若夫:与“乃若”同意。才:同“材”,资质。⑦恻隐:同情。⑧铄(shuò朔):用火力使金属熔化。这里比喻说,仁义礼智不像用火力熔化金属那样由外来的力量加于我,而是我所固有的。⑨蓰(xǐ洗):五倍。倍蓰:一倍至五倍。无算:无法计算,无数。这是说,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引诗见《诗经。大雅。烝民》。蒸:众。蒸民:《诗》作“烝 C D民”。物:事物。则:法则。秉:秉执,持,遵循。彝(yí移):常规。懿:美好。原文A B孟子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①,非天之降才尔殊也②,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③。今夫麦,播种而耰之④,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氵孛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⑤,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⑥。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8
正序
倒序
《【中国哲学名著】》
《【中国哲学名著】》-2
《【中国哲学名著】》-3
《【中国哲学名著】》-4
《【中国哲学名著】》-5
《【中国哲学名著】》-6
《【中国哲学名著】》-7
《【中国哲学名著】》-8
《【中国哲学名著】》-9
《【中国哲学名著】》-10
《【中国哲学名著】》-11
《【中国哲学名著】》-12
《【中国哲学名著】》-13
《【中国哲学名著】》-14
《【中国哲学名著】》-15
《【中国哲学名著】》-16
《【中国哲学名著】》-17
《【中国哲学名著】》-18
《【中国哲学名著】》-19
《【中国哲学名著】》-20
《【中国哲学名著】》-21
《【中国哲学名著】》-22
《【中国哲学名著】》-23
《【中国哲学名著】》-24
《【中国哲学名著】》-25
《【中国哲学名著】》-26
《【中国哲学名著】》-27
《【中国哲学名著】》-28
《【中国哲学名著】》-29
《【中国哲学名著】》-30
《【中国哲学名著】》-31
《【中国哲学名著】》-32
《【中国哲学名著】》-33
《【中国哲学名著】》-34
《【中国哲学名著】》-35
《【中国哲学名著】》-36
《【中国哲学名著】》-37
《【中国哲学名著】》-38
《【中国哲学名著】》-39
《【中国哲学名著】》-40
《【中国哲学名著】》-41
《【中国哲学名著】》-42
《【中国哲学名著】》-43
《【中国哲学名著】》-44
《【中国哲学名著】》-45
《【中国哲学名著】》-46
《【中国哲学名著】》-47
《【中国哲学名著】》-4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中国哲学名著选读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