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愤怒》 作者:张结海-3

这类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研究者故意把目标混淆为可能性。以被媒体恶炒的“2050年中国最低月薪1 300美元”为例,大家知道这个1 300美元是怎么得出来的吗?“发达国家2002年最低工资的平均值大约是1 280美元。中国如果要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必须超过2003年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那是1 290美元,约等于1 300美元——括号内容为作者所加)。”  就这么简单?  就这么简单!中国“如果”要在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最低工资就会达到1 300美元。很显然,前面的如果只是一个目标,而不是可能性。如果中国在2050年成为发达国家,那么最低工资就会超过1 300美元;如果中国的最低工资在2050年超过1 300美元,那么,中国在2050年就会成为发达国家。这个错误在科学研究上叫“循环论证”。  不着急,更可笑的问题还在后面。  研究者自己显然也知道上面这种小学生的算术太低级,应该加点初中级别的次方计算:“目前我们最低工资2001年大约是23美元,如果保持8%的年均(经济)增长率,2050年就能达到1 300美元。”  首先,中国经济在今后50年还一直能保持8%的增长率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其次,最低工资与经济增长并无直接的关系,最低工资不等同于平均工资。比如,美国的平均工资要高于法国,但是最低工资只有法国的一半左右。另外,最低工资也不是随经济增长自然增加的,以法国为例,法国的最低工资往往是劳动人民上街游行、示威的结果。  要说上述“高级次方”计算的低级错误是,研究者“有意”忽视2001年23美元的最低工资只是中国城市地区的最低工资,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还根本没有最低工资一说!  我们之所以认定研究者是有意忽视,是因为,“根据其中的14个有数据的发达国家的资料显示,2003年的时候,这14个发达国家平均的最低工资是1 290美元。”请注意,这14个发达国家的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都是包括农村和城市整个国家的。同时,《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给我们描绘的美好前景是,2050年的中国取消户籍限制,人口可以自由流动,消除了城乡差异。换一句话说,2050年最低工资1 300美元当然也是应该像这14个发达国家一样,适用包括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地区的。  有人要问,最低工资包括不包括农村地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区别太大了——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为了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我们今天特别邀请一位法国孤身老人来给大家现身说法:  首先,发达国家的人不得不自己装修房子。我们参观这位法国老人的家时,发现他书房的墙和地板坏了,老人吃力地拎着水泥黄沙,自己和泥,自己补墙。“为什么不请装修工?”“太贵,请不起。再说,我一直自己装修,也习惯了。”他停了停,“你们看那里。”我们顺着他的手,发现邻居80多岁的老奶奶正吃力地推着割草机在割花园里的草。  第二,发达国家的人请不起保姆。这两年,中国城市家庭请一个居家保姆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有的家庭甚至有两个司机、一个园丁、一个厨师、一个保姆、一个家庭教师。这位法国老人尽管也很希望有人照顾他的生活,可是他同样也请不起保姆。他说,如果他的身体实在不允许他独自居住,他就会搬到养老院里去,那里会有专职的工作人员提供照顾和护理的。  也许有中国读者要说,这个法国老人是不是一个特例?毕竟,在中国,一个孤身老头多半属于弱势群体。这个问题刚好涉及到他要告诉大家有关发达国家的第三个特点:那就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不高,其结果是上一辈的生活水平不比下一辈低多少。从法国的统计数字看,70岁年龄群的人生活水平只比45岁年龄群低10%—15%。这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70岁老年人生活水平实际上高于45岁的中年人。我们没有找到相应的中国的统计数字,但是大家可以想一想,在中国有多少70岁的老人,住房面积、汽车拥有量、收入水平等主要经济指标高于45岁年龄群?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发展时期,通常会出现“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局面。  我们可以从以下统计数字对法国老人群体的生活水平窥探一二:在法国,65岁以上的老人,20%加入一个体育俱乐部、20%至少每个月看一次电影、20%出国度假。实际上,这位法国老人就相当富有:一个人独居两楼的花园别墅,客厅里的家具是非常高档的,拥有一台21寸大屏幕电脑,地下车库还停着一辆豪华轿车,上周刚刚和新交的68岁的女朋友从埃及度假回来。  尽管如此,他还是请不起保姆,请不起装修工。其实,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最”发达的美国,除了极少数巨富,绝大部分居民从油漆刷墙、砌砖修地、保养汽车,到种花栽树,剪花割草;从通马桶,到通下水道;从接线装电话,到接线调电脑,统统得自己动手。更不要提买菜洗碗、打扫卫生了。那个取代比尔·盖茨而成为世界首富的宜家老板,他的致富秘诀就是因为宜家的家具可以供用户自己组装,从而节省一大笔安装费。  这一切都是那个最低工资闹的。  以法国为例,法国目前的最低工资折算以月计大约是在1 300欧元左右(1欧元约等于10元人民币)。谁负担得起一个保姆?更不要提按小时收费的装修工了。  所以,我们这里要问《中国现代化2006》课题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你们说的2050年最低工资1 300美元到底包不包括农村地区?如果包括农村地区,那么,你们拿今天城市地区的最低工资来推算2050年全国的最低工资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反过来,如果不包括农村地区,那么我们又要请问,2050年怎样像发达国家那样做到取消户籍限制、实行人口自由流动呢?  中国现代化研究还提供一个城市现代化排名。实际上,从整个国家角度看,这个排名几乎没有意义。为什么?首先,正如前面我们已看到的那样,中国城市居民的“奢华”生活是建立在缺少最低工资保护的廉价劳动力之上的。类似地,中国城市现代化是建立在两个低廉和一个不能的基础之上的。第一,价格过于低廉的农副产品。以英国一家大型超市为例,一个茄子为0.99英镑,一盒和路雪的千层雪冰淇淋为1.07英镑,两者价格比几乎为1∶1。再看看中国的情况,一个茄子算2元,同样的冰淇淋在上海的超市里是15元左右。第二,价格低廉的农村劳动力,就是这样还往往拖欠农民工的工资。第三,人口不能自由流动。  换一句话说,如果取消上述三个前提,一如《中国现代化报告2006》所描绘的那样,中国城市的现代化指标就会大大后退。如果一个茄子能够换来一盒冰淇淋,如果农民真正能够和城里人享有同样的最低工资,农民兄弟就一定会说,我们不需要你们帮助我们建设新农村,有了钱我们自己会建。发达国家的农民多是中产阶级,你可别指望他们来给你装修、做保姆。  其次,中国城市地区的统计数据本身就存在“虚胖”的问题。根据现有的统计惯例,对待农民的统计政策是单向的:就是那些直接参加   城市建设 的农民,他们的贡献被统计在城市的经济总量中,但是在计算人均指标时,是将农民排除在外的。活是100个人干的,分人均值却只算80个人,其直接结果是城市地区人均数据出现“虚高”。  总而言之,中国城市离发达城市可能很近,中国国家离发达国家却一定很远。  鉴别两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简便方法,是找到这两个国家(或地区)最差的地方,再比较这两个最差的地方,谁更好那就是谁更发达。因为,建少量的面子工程不难,但是,要将最差的地方搞得比别人好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要说整个中国了,光就北京、上海,要将最差的地方超过纽约、巴黎的最差地区,试试就知道有多难!  看完这篇文章,中国的城里人也许会说,我还是更喜欢过有人装修、有人做家务的日子。我们还是别成为发达国家吧。  是的,如果我们可以一直这样“剥削”农民的话,谁不愿意呢?  可怜的中国农民!从古至今都是这个样子,哎!这苦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中国在2050年就会成为发达国家”,难道说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合计好从今开始准备集体倒退?这样的理论难懂。  其实,现在,只有为农民“呐喊”者,而没有为可怜的农民付出实际的行动者。  真是切中时弊,令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啊!  中国农民生活如此之苦,社会地位如此之低,而农民的数量却仍占大多数。解决不好的话,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你认为发达国家的人请不起保姆是弊端吗?他们是尊重劳动人民!!!  难道有些人天生就该拿5元一个小时做着又脏又累的活吗?中国的劳动力太廉价了,广大劳动人民太可怜了,一点保障都没有。建立大国心态,我们从哪里开始  先给你做一道脑筋急转弯。请听题:  下面这首英文歌的歌名是什么?March of the Volunteers Arise, ye who do not want to be slaves……  恭喜你!答错了。正确答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到底是谁在忽悠谁?  相信这是大多数读者第一次接触中国国歌的英文版,至少我是第一次,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专门上网找的。  然而,对于某地(当然是中国境内)的某“国际”学校的孩子们来说,英文版的国歌他们都能倒背如流,因为他们每天的升旗仪式都是唱英文版国歌。  告诉我这个故事的朋友说,这事是千真万确,不过我依然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但是我不得不相信的另一件事是,某“国际”学校,每个孩子在进校时被要求用“Good morning”而不是“早上好”和门口站岗的孩子打招呼、用“Good mornig! Teacher”和老师打招呼。  这所学校一进门有一个巨大的标语牌,上面有四条英语口号,但是每一条都有惨不忍睹的语法错误,而那样的语法错误学了三年英语人就很难再犯了。我问一位老师,你们这里有英语老师吗?“有,有,有。”她一连说了三个有,“我们这里的英语老师是最好的,否则怎么叫国际学校?”“那,这个标语牌上的英语是哪位老师翻译的?”“有什么问题吗?”她看了一眼,“我们是从网上摘下来的。”  至此,我已经完全明白了“Good morning”的良苦用心:让送孩子的家长每天都能够感受到“国际”学校的良好的“国际”语言的气氛。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显然是个经济因素——在中国,会说英语的人要比不会说英语的人挣得多。而这当然不是什么秘密。  问题是,我们真的到了为了钱可以什么都不顾的地步吗?  如果我有权力,我会立即把这个地区的教育局的党委书记撤掉。  或者,我更有权的话,干脆将英语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官方语言。  是撤党委书记的职,还是将英语确定为官方语言,这样的困局背后是是否抛弃   传统文化 、抛弃多少以及怎样抛弃这样的根本性问题。  偏偏在这样根本性的问题上,我们还没有答案,甚至还没有人去思考。  正因为还没有答案,各种不可思议的事就层出不穷:中国的科研人员评职称要考英语,而在实际的研究中许多科研人员完全可以不用英语。中国要建一流大学,主要工作却是将几个小学校合并在一起变成大学校。中国挑选诺贝尔奖得主候选人的神童,选择的标准却是应试教育的高考。我们一再强调爱国主义,却从小就让我们孩子接受“英语是高人一等的语言”的观念。  ……  自卑与自傲,一枚硬币的两面  与当年口袋里装着几十美元上飞机的前辈不同,今天的中国留学生自信得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一位副主席最近刚接完新生。他介绍说,“一些新生即使来到纽约,也会不觉得怎么样,甚至觉得这里脏乱差。”  这些新生们显然忽视了一点,他们自己祖国的政治家们往往要把能否访问、能否成功访问这个“脏乱差”的国家当作外交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在这里也顺带和那些新生们打个赌,不出三个月,他们就会发现他们出国前居住的那个中国城市与纽约相比到底差多远。  自傲是这枚硬币的一面,另一面上也写着两个字——自卑。  西方人只要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会很快地发现中国人的自卑。2005年的夏天,一所美国普通大学的十几位大学生到中国进行为期10天的访问,回国之后,每人被要求写一篇访问感受。我碰巧看了这些学生的报告,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报告中写了这样一句,“他们(指访问过程中接触到的中国人)似乎对我们的到来感到荣幸(They appeared to be almost honored by our presence)”。  我认识的外国人也都提到这一点,有的比较委婉,“你们中国人比较害羞”;有的则直言不讳地说,“能够在中国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是许多西方人在中国居住的最主要理由”。  上次美国大选,我遇到一位做同声翻译的朋友。“你希望谁获胜,布什还是克里?”  “布什。”  “为什么?”这是我第一次听见有人希望布什获胜。  “布什的英语只有中学水平,句子也短。我翻译起来比较简单。”  原来他在开玩笑。他接着认真地说,布莱尔的英语优雅,演讲富有思想性。  前两天我突然发现,布莱尔在中央电视台一个狭小的演播室里通过电视电话和在宁波的大学生进行交流,连自己使用的牙刷、牙膏是什么牌子这样的问题都愿意回答,这位英国首相可真没有架子。  布莱尔什么时候来的中国?我很奇怪,为什么布莱尔总是像鬼子进村似的悄悄的?而我们,也不发挥发挥他的演讲才能,让他去北大、清华、人大做个演讲,哪怕去中央音乐学院也好。  “布什总统11月访华。”几乎所有的中文网站都在第一时间预告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可是,没过多久,所有的新闻都换成“布什会见达赖喇嘛,我提出反对”。  尴尬不尴尬?  为什么我们不能也让布什和布莱尔一样,鬼子进村也静悄悄的?  普通老百姓与老外打交道时自卑的例子我这里就不想再举了。糟糕的是,我们的学者、甚至政府与老外打交道时也看得到自卑的影子。  伊拉克战争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尤其是今天,许多问题回头再看显然比当时看得更清楚。伊战爆发之后,围绕伊拉克战争,当时中国的学者重点讨论了三个核心的问题:第一,美国为什么要对伊动武?第二,伊拉克战争之后,下一步美国的矛头将会指向谁?第三,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而言是一种加分还是减分?  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当时的主流分析有“石油说”,美国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有“欧元”说,打击欧元经济区的经济;有“俄罗斯”说,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势力、巩固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唯独没有人相信美国人自己的说法。在对第一个问题回答的基础上,中国的战略家们推测到,美国在“倒萨”之后,接下来的目标将是伊朗、朝鲜,最后矛头直指中国。在美国两周拿下伊拉克之后,中国的战略家们宣称,这场战争“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甚至可以这样说:许多国家的边界通过这场战争被悄悄地重新划了一遍。至少在美国领导人的脑中被重新划了一遍”。  真的是这样吗?美国为了石油,为什么老布什那次不就赖在伊拉克不走,非要等到他儿子劳民伤财地再来一次不可?伊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那么为什么朝鲜一再挑衅,美国人不但不恼火,此时此刻正热火朝天地和朝鲜谈着判?最可笑的是有人认为美国要携伊战的余威对中国动手。  未免太没有自信了吧!  美国人为什么要打伊拉克?请问,有人对你鼻子猛击一拳,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当然是还击。9·11事件就是对美国人鼻子上的一击。那么多人从高楼纵身一跳,这么惨烈的场景美国人绝对刻骨铭心。还记得吗?当天布什的空军一号吓得都不敢起飞。这口鸟气美国人怎么咽得下?  美国其实是想对整个中东世界宣战,甚至包括他的盟友沙特,因为15个恐怖分子中12个来自沙特。美国的最终目标是要改造中东。伊拉克倒霉就倒霉在,美国只能找到打它的借口。后来布莱尔说,即使在伊拉克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场战争也是对的。那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一开始就不是奔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的。  事情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培养大国心态,从消除自卑开始  前不久,我给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买了一本《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他看完以后,总爱问我,这个东西是谁发明的?那个东西是谁发明的?当他发现绝大部分东西、尤其是那些他最喜欢的东西都是外国人发明的时候,他问我:“爸爸,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这么笨?”  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今天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自卑不是我们的错,因为我们有一万个理由自卑。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说明这一切,我们的教科书里可以找到多少个中国人的名字?自然科学就不用说了。社会科学里的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反正我一个中国人的名字也没看到过。前几天一位哲学教授告诉我,中国根本没有哲学。  这两年经济发展,我们的自信心也随之有所恢复。然而,我们不但不注意保护,反而经常自己践踏。这方面,我们的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的媒体打击国人的自信心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手段:第一,把国与国之间的正常竞争说成是别人歧视我们、瞧不起我们。  搞国际关系研究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政府,不管是民主的还是独裁的,不管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他们对国内人民都有一定程度的仁慈,这是所谓的国家利益的基础。但是对于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人民就要血腥得多。  国与国之间遵行的是丛林法则,争吵本来是十分正常的事。可是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媒体总爱把自己描写成弱者,一付受气包的样子。这方面的例子真是数不胜数。     台湾问题 就是其中一个。美国在台湾拥有影响力,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美国人利用台湾问题在两边捞好处,这是合乎逻辑的事情。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他为什么不归还日本的四岛?还有人说,你们中国一直在明里暗里阻挠朝鲜统一,以便更好地利用朝鲜这张牌呢。  可是我们的媒体偏偏要把这件事描写成美国人欺负我们、美国人围堵我们、美国人歧视我们。从银河号事件、阻挠我们申请奥运会、李登辉访美、大使馆被炸、一直到南海撞机,我们的媒体表现得就像中央电视台那几位极爱煽情的主持人。  谢天谢地,这两年我们终于开始可以平等地对待欧洲了,与欧洲各国之间纷争不再说成是人家欺负我们了。这其中的原因,显然是相比美国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霸权而言,我们面对欧洲时,自卑感要低得多。  实际上,当一个国家光明正大地和你竞争,才有可能是瞧不起你。恰恰相反,当它开始使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段时,正表明它已经自认为没有压倒性优势了。就像体育比赛,那些要使用非正常手段(服用兴奋剂、贿赂裁判等)来赢得比赛的人一定是因为他自己的实力不足以光明正大地击败对手才出此下策。  请记住,美国人越是搞什么花招,我们应该越高兴才对!  第二个主要手段是把针对某个中国人的事件上升到针对整个中国人的事件。  前一段时间,在美国发生了多起涉及中国人的事件、案件,这其中尤以“中国商人赵燕”被美国国土安全官员罗德斯殴打最为突出。我在这里不是来评价谁是谁非,也不是来评价美国的司法系统是否公正。我要讨论的是该事件发生之后,国内媒体的反应。  事件传到国内之后,国内的媒体一如既往地将它上升到美国人侮辱中国人的高度,赵燕本人也多次表示“为了民族的尊严”,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  还有,有媒体以“暴打赵燕的恶警——美国国土安全官员洛德斯”为题来报道这件事。该文作者大概忘了,就是在中国,一个杀人犯哪怕是当场抓获,在法院审判之前,你也只能称他为“犯罪嫌疑人”。所以你最多只能说,“暴打赵燕的恶警嫌疑人”。  我们的外长交涉过,我们的政府也抗议过。最后官司还是输了。  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建立大国意识从何开始做起?或许我们缺少大国意识的成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究其原因,最关键的还是国内的一些不成文的制度:机场的外宾专用候机厅,售票口的外宾专用窗口,大型活动的外宾专座等等,这些所谓体现我国“礼仪之邦”的规定潜移默化地侵蚀了国人的意识,这就像张教授文中所言的,造就了国人的自卑心理。  建立大国心态应该首先从爱国开始。人家好的东西固然要拿来,但是拿来的同时不要忘了本,是姓氏放在前的炎黄子孙后代。我就经常对老外讲I’m proud to be a Chinese!要想龙抬头就不要非得等到有朝一日;一点一滴的积累, 用行动来告诉那些想在中国捞便宜的外国垃圾。外国人都搞不懂中国的什么  遥远、神秘、古老、东方,这几个词至今仍是绝大多数没有来过中国的老外对中国的印象,朦朦胧胧、模模糊糊。这就难怪,许多老外一到中国就如坠云雾,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搞不懂中国人说的话  众所周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两套话语系统:一套是用于公共场合的,一套是私下说话时使用的。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一在公开场合说话,就会比较多地加入一些套话、空话,甚至大话、假话。这四种话,我们自己很受用,可是外国人一听就犯迷糊。  我有一位美国朋友,娶了中国老婆,住在岳父岳母家,中国话说得比大山还好。可是他告诉我,中国人开会,说的每句话单独他都听得懂,合在一起他就不明白意思。前不久,我陪两位老外到一家科研机构与该机构负责人面谈,该科研机构有差不多十人出席,领导很自然用了那套公共场合的话语系统,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建设和谐社会。弄得老外一出门就赶忙问我:“刚才那位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到底想说什么?我是很早就听明白了:希望这两位老外尽快邀请他去访问。  普通老百姓层面上,中国人总体上爱撒谎是不争的事实。许多人一面抱怨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可是一转眼自己就加入撒谎的行列,撒谎甚至成为我们大家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张口就来。  去过西方国家的人普遍有一种感受,就是那里的人特别容易相信别人,你说什么人家都相信。  在中国,我们是先假定一个人是不诚实的,只有通过交往发现这个人是可靠的才开始相信他。在西方,人家是先假定一个人是诚实的,只有通过交往发现这个人经常撒谎才开始不相信他。  中国人为什么这么爱撒谎呢?一项心理学的对比研究可以部分地回答这个问题。这项研究分别在中国和美国调查人们心目中最具智慧的人和事,结果发现中国人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是诸葛亮,最具智慧的事是空城计和草船借箭;而美国人心目中最具智慧的人是爱因斯坦、牛顿、亚里士多德等科学家和思想家,最具智慧的事是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大家看,中国人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事竟然都和“骗人”有关。  也许有人会问,诸葛亮是军事家,而常言说得好,兵不厌诈,一个军事家欺骗敌人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为什么把这件事上升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问题我分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德国人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被西方人尊称为军事理论的圣经。不像我们自己的《孙子兵法》,这本书绝大部分的中国读者可能没有读过。这两本书我们做个简单的比较就会得到有趣的发现:《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一开始说“兵者,诡道也”。我们再看看《战争论》的第一章“论战争的性质”,这一章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人多的一方要赢人少的一方,实力强的一方会战胜实力弱的一方。”这不等于大白话吗?许多读者可能会问,这也算什么兵法?  我当然不否认“诡道”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战争的最后结局通常是由实力决定的。拿破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上帝站在兵力多的那一方。”  第二,在西方的战争史上其实也不乏以弱胜强、以少胜多,或者类似诸葛亮的避实击虚、四两拨千斤的经典案例。问题是,为什么这样的案例、指挥这些战役的将军没有成为西方人心目中智慧的象征、智慧的代言人?同样的道理,诸葛亮的功绩远不只空城计、草船借箭这些,可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件“骗人”的事情在中国流传最广?  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的答案是,尽管道德层面上中国人谴责谎言,但是在内心深处,中国人并不把撒谎当回事,因此,对敌人撒谎、这一特殊的谎言一旦摆脱了道德束缚,就装上了“智慧”的翅膀。于是,谎言要掩盖的真相就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机密,接下来的任务是比谁撒谎的本领更高,谁的谎言更难以被识破。  中国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那么多被发现剽窃的教授竟然还能继续做他的教授,竟然还能教书育人,竟然还有人为之辩护,说他抄得不算多,还有抄得更多的。这是典型的中国的逻辑。  著名作家巴金去世之后,人们在评价他的作品时发生了争论。于是有人说,即使巴金的小说一钱不值,单是他提倡讲真话这一点就足够使他成为一代伟人。  在中国,要成为一位伟人是多么的容易,只要说说真话就可以了。可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搞不懂中国人赚的钱  美国耶鲁大学一位教授从80年代开始在上海对中国人的消费进行研究。实际上,他一开始是研究中国人的收入的。为什么他后来改为研究中国人的消费呢?他告诉我说,因为中国人的收入他怎么也搞不透。他举例说,一个中国人告诉他,一个月的收入是2 000块人民币,可是这个人去买一件价值100元衣服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他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类比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抛开复杂的汇率不算,将一块美元等于一块人民币。在美国,我自己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拿过2 000块一个月的工资,我去买一件价值100美元的衣服会怎么样?告诉你,我一定会非常非常的犹豫,一个月后,当我确信我非常喜欢这件衣服时,我才会去买的。结论是什么?结论是,2 000元不是中国人的真实收入。从此之后,我就不研究中国人的收入,开始研究中国人的消费了。”  确实,要搞清中国人的收入,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不但外国人搞不明白,就是我们自己也搞不明白。以上海为例,去年的人均收入上海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是,不足两万元,可支配收入不足一万元。你信吗?反正我不信,否则,上海那么多的房子都卖给了谁?  说到中国人的收入,有一个问题许多读者很有兴趣,那就是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收入到底谁高?有许多文章谈过这个问题,但是这些文章往往只列举一些统计数字,总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我在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两个在大学教书、工作了5到10年的人,谁的收入更高?  答案可以用“一波三折”这个词来形容。  如果我们只看人均收入,比如美国的人均收入接近4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30万左右,乍一看上去收入确实比我们高多了。可是仔细一研究,好像又不是这么回事,首先要交掉40%左右的税,就只剩24 000美元了,除以12,一个月也就是2 000美元。乘以8有16 000人民币,好像还很多,问题是,在美国2 000美元绝对买不到在中国16 000人民币能买到的东西,所以绝大部分美国所谓的中产阶级平常的日子都是过得紧紧巴巴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期付款。  我有一个同学80年代留学的美国,在美国定居,前不久回国探亲。在接风的饭桌上有人也问到中美两国的收入问题。当时我这个同学回应些虚头巴脑的话,什么上海高楼林立非常繁华、什么车水马龙异常热闹、什么大的购物中心比美国的还现代等等。吃完饭出来,只有我们两个的时候,他对我说:“我怕影响大家的情绪没告诉他们真实情况,我在美国有一笔很大的存款,接近二十万美元。”  见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同学以为把我给吓住了,赶紧解释说,他去美国时间比较长,中国人比较节省,一般美国家庭也不见得有这么多存款等等。我终于决定不害怕影响“他”的情绪了,我停下来随便指着路边的一栋公寓问他,“你知道这里面一套房子值多少钱吗?”“多少?”“你那二十万美元不一定买得到。”  “是吗?”我同学一脸的不相信。  看到真的影响了我同学的情绪,我赶紧说,“你别着急。你日子绝对过得比他们舒服多了。因为你占有的消费品的总量远远多于他们。”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敢于把他们的全部收入立即花掉,而中国人要把收入的绝大部分存起来,准备看病、准备养老、准备孩子上学。  老外搞不明白的还有中国的价格。老外首先不明白中国的农副产品为什么可以这么便宜。中国的农民难道只需要喝喝西北风就可以了?其次,老外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里出售,价格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要说老外最看不懂的是中国的纺织品价格。 本来中国给人的印象是纺织品大国,据统计,中国出口的服装平均价格为5美元。5美元,折合人民币40元,平均价格为40元,那通常意味着差不多一半还低于40元。可是,为什么在国内大商场的服装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  前不久,上海市政府做出决定,取消(请注意,不是搬迁)著名的“襄阳市场”。我们刚刚做了一个外国人的调查,竟然有老外叫我们要求上海市政府重新考虑这个决定,保留这个“中国唯一的享有世界知名度”的服装市场品牌。  襄阳市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许多人以为是“假冒而不伪劣”,不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商店里的服装质次价高。  搞不懂中国人的数据  2005年无疑是西方媒体的中国年。新年伊始,英国《泰晤士报》就在1月3日,发表了该报前总编的一篇评论,题为《这是中国的世纪》,由此拉开了“中国热”的序幕。随后在3月,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中国周”把《提问时间》节目制作搬到上海;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中国周”也把主持人拉到了北京的钓鱼台直播,从5月14至22日推出整整一周的包括直播和专题片在内的《聚焦中国》报道。我本人6月份在法国时,也无意中看到了法国电视台一套长达5小时的介绍中国的节目。  纸质媒体也不甘落后,《纽约时报》先于5月6日发表社论《一个崛起的中国》,5月22日又刊登著名专栏作家纪思道的评论文章《中国——世界的首都》,并罕见地为其配上中文标题“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几乎在同时,《新闻周刊》5月9日也推出封面报道——《中国世纪》,用了21个版面进行了密集报道。6月20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也发表了一篇题为《新大国的崛起》的文章,提醒美国大企业不要错过中国世纪。一周以后,著名的《时代周刊》也刊登了一组关于中国的特别报道。  本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外国人的赞扬向来是极其享用的,但是近几年国际斗争的丰富经验显然大大提高了部分国人的警惕性。这次,就在我辈一如既往地准备陶醉于外国人如此高密度、超强度的赞美声中时,有人高瞻远瞩地指出,这场所谓的中国热不过是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精心密谋的、对中国的“捧杀”,其目标是试图将当年捧杀戈尔巴乔夫并导致前苏联垮台的过程在中国重演。并煞有介事指出,那些文章的作者尽管来自不同国家,但他们都相互认识,事先对这场精心策划的捧杀进行过周密部署。给我的感觉是,要是早知道他们的开会地点,我们本来可以来个人赃俱获。  前一段时间,《华尔街日报》对十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进行了一次独家采访,其中有两个问题涉及到中国。第一个问题是“从现在算起,75年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能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呢?”以下是各位诺奖得主的回答。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除非经济增长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中国将在75年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中国将在75年后超越美国和欧盟,我对此深信不疑。”  密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中国。”  劳伦斯·R·克莱恩(Lawrence R. Klein):“75年后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很可能是中国。”  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 Markowitz):“中国。”  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中国75年后成为头号经济强国的概率是50%、欧盟是30%、美国是20%。”  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按经济总值算,可能是中国。”  第二个问题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目前所采用的经济政策最合理?”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好的政策是一回事,效果怎样是另一回事。我们不得不说,从经验看来,尽管中国、台湾和韩国所实行的经济政策有些违反经济学准则,但它们的政策的确是很合理的。”  哈里·马科维茨:“美国的‘自由市场’是最好的政策,紧随其后的是中国。”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如果从经济的整体表现上看,显然中国的表现是最好的,而且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也表现出了高超的经济管理能力。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灵活性方面,中国的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很显然,我们可以排除这几位诺贝尔奖得主是中国政府聘请的宣传员的可能性。那么,他们是不是也是美国政府派来捧杀中国的密探呢?  法国图卢兹大学经济系享誉全球,那里经常有经济学大家到访,上回我就遇到过一位来自美国的经济学教授。中午吃饭时,美国教授介绍了一项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发现,“中国是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不但没有导致贫富差异的加剧,相反缩小了贫富差距。”  我内功本来已经很不错了,一般的表扬基本上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但是这次面对如此石破天惊的称赞,仍不免大惊失色。“你说什么?能不能再说一遍?”美国教授以为是我的英语没有听懂,于是一字一句地说:“你们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经济增长而缩小贫富差异的国家。”  过了整整五分钟,我才好不容易将如此激动的心情平静下来,“你的这个结论的证据是哪里来的?”“从你们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上得来的。”  众所周知,中国学术界公认中国的贫富差异近几年有加剧的趋势,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已经接近了警戒线水平,贪污腐败和贫富差异并列为中国的两大社会问题。那么,为什么根据我们统计局的数字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呢?这就涉及到我们的统计局是如何统计居民收入的。通常,统计局选取一定数量的居民(比如,500户),统计他们的月收入。问题是,这些人回答收入的时候指的是他们的基本收入,而收入差异的大部分恰恰来自于基本收入之外。你也许会问,为什么统计局不能想点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无法代替统计局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想了无数办法也解决不了。如果你有高招,可千万别忘了告诉我!  无独有偶,前不久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国际学术上中国学者和美国学者就中国农村现状发生了一次不愉快的争论。中国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目前的状态很严峻,问题比较多。美国学者尖锐地反驳道,做研究不能只凭感觉,要拿出数据。“我们的结论和你们的刚好相反,中国农村的目前的状况很好,最充足的证据是,你们自己的调查数据表明,农民的幸福感远远高于城里人。”  由此可见,外国人对中国的国情是如此的不了解!  高度复杂的中国国情,不但外国人无法了解,有时候就连中国人自己也不了解。有一次,一位在美国的华人学者到我们这里作报告,介绍一项他自己有关中国的研究。这位华人学者是华人中的佼佼者,在美国学术界已经小有成就。他研究的主题是“影响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主要因素”。看得出美国的那一套他已经很熟,他考察了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位等等多种因素,甚至连本人是否是党员以及父亲是否是高干这样的因素都考虑进去了。剩下的其他因素都放在误差项里。你猜结果怎么样?  误差是最主要的预测指标。换一句话说,他根本没有发现影响国有企业职工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为什么?因为这位仁兄是改革开放之前出的国,他不知道我们的国企改革是政策型的。比如,同样两个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工作经验、职位等等完全相同的人,一个在银行、电讯、铁路、邮局、电力等垄断行业工作,一个在非垄断性行业工作,两个人的工资可以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  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任何外国人有关中国的研究你不妨先打个问号。尤其那种短期到中国几个大城市转了一圈,逗留期间由中国人迎来送往的老外,他们的话一句也听不得。不是因为外国人笨,而是因为我们的国情确实太特殊。  外国人只注意到北京上海的发达和繁荣,却不知道中西部农村的贫穷和落后。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宾馆大堂的气派,却不知道许多小学生连课桌都没有。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游客超强的购买力,却不知道中国游客由于出国机会很少,四姑六姨都托买东西,花掉的不仅仅是自己多年的积蓄,而且还有其他人的多年积蓄。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却不知道我们的一飞机服装换不回一架飞机。  外国人只注意到到处是中国制造,却不知道很少有中国创造。  外国人只注意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却不知道我们的首都都已经被重度污染了。  外国人只注意到各地政府大楼、广场的气派,却不知道后面的民房快要倒塌。  外国人只注意到我们请他客时餐桌上的菜总是多得吃不掉,却不知道那是公款吃喝。  ……  可是这一切我们自己都知道!外国人哪有在捧杀我们,分明是我们自己在捧杀自己!  我的一位在中国生活已经十年以上的外国朋友对我说,“论做表面工作,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的人有你们中国人这么厉害?”  试问,这句话我们该理解为骂杀还是捧杀?  写得好,张先生,尤其是最后(总结的)那一段。今天中国的经济、社会全景是很复杂,不可能用一句话予以概括。  一个外国人要向中国唱赞歌,他很容易找到许多好的事情来谈论。同样地,一个外国人想写一些中国的丑陋的事情,他也很容易找到很多证据。中国就是太大,好的坏的都可以在中国看到。  可是如果我们回头看看二十年前,你就会发现中国确确实实进步了。我们都知道中国需要的是向世界开放(开放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是聪明的、勤劳的、勇敢的和谦虚的。但他们在与外部世界交往的过程中知道了他们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中国人会解决这些难题,这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我相信,中国政府最近作出的免除农业税和实施义务教育的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看到,这会成为推动中国走向更高高度的最显著的策略之一。可怜的中国农民将能够让他们的孩子接受教育。八亿人一旦都能受教育,那个能量一旦释放出来,等着看那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这也许需要一些时间,一代人左右的时间。同时,需要社会稳定和好的管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当局必须团结起来提防外国邪恶势力和组织他们时刻搞乱中国的野心。这些人知道仅仅依靠外部力量是很难搞垮中国(实际上任何国家都是这样),所以他们需要从内部搞垮。看看苏联的例子。美国人知道他们无法在战场赢得一场针对苏联的战争。可是,他们采取了一些聪明的策略,没有发一发子弹就将苏联解体了!!!今天的俄罗斯不再是当年的苏联那样的强权了。  祝中国和全体中国人民好运!(原文是用英文撰写)  我要祝贺这篇文章的作者,他不但文笔好,更有原创的思想。正如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这样,中国人不应该满足于表面的经济增长,因为他尽管给人印象深刻,如果中国要把这样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给与农民的话,它的经济不得不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甚至更快的步伐增长。因此,中国必须协调一致,寻求相互的妥协,这样中国才能继续它的经济增长。拉丁美洲国家如果寻求社会发展的话,它们应该学习中国的经验。(原文是用英文撰写)  “我在这里郑重地告诉大家,任何外国人有关中国的研究你不妨先打个问号。尤其那种短期到中国几个大城市转了一圈,逗留期间由中国人迎来送往的老外,他们的话一句也听不得。不是因为外国人笨,而是因为我们的国情确实太特殊。”  或者,也许只是因为中国人自己只让外国人看最好的地方。你恐怕应该更多地责怪中国的主人而不是外国的客人吧。中国人总喜欢说“中国的特殊国情”,实际上,所有的国家都是特殊的。(原文是英文撰写的)  很有同感,于是也想撰文,一表同感。我不懂经济,不能站在经济的角度去评说中国开放以来的丰功伟绩,我也没有去过国外,不能对国外有透彻的了解,但我知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有些夸大。我相信中国在开放后这些年来,取得了大的发展,但还不至于叫什么中国的世纪,甚至于说什么中国强大到了威胁美国什么的。  首先我想说说军事,我当过兵,我了解当时的军队,部队用的火炮还是国产1968年生产的,除了枪,居然没有80年代的武器,我不知要中国拿什么威胁到美国。  去年回家,同一老师吃饭,老师是一个非常有文化的人,对世事的看法也不一般,但在谈到军事时,却也居然是一脸的豪气,说是看媒体上说什么国产飞机较美国飞机都要好,国产潜艇比美国的技术都要先进,我当时的感觉是国产的媒体比谁都能吹,简直就是误导国人。想想,就目前也不见得真有几样高尖的武器是国产,俄罗斯也不可能毫无保留地把它最好的武器卖给你,最多也只能算是个俄产二流的,本来俄国技术同美国就差了点,再加是俄产二流,我不知怎么去威胁美国。也许我说这话,有人说是长别人志气,但我要说,国人就是不诚实,不能认清自己,可能还残留着十年文革的浮夸之风。前几月有个报道,说是委内瑞拉同美国关系恶化,委总理要挟美国,说是要把在美买的几驾F15战机交与中国,引起了美国的恐慌。怕该战机技术被中国窃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连美国80年代的战机技术都不如。  另一个是说经济,老说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几,增长了多大,似乎已成了发达国家,我想,如果国外说中国成了发达国家,国人不但不会自省,还会高兴着,以为自己真的很有钱了,但从来不会去认真地算算账,发达国家的平均年收入是多少,而我们是多少,就如作者说的,只注意了上海、北京的发达和繁荣,却不知中西部农村的落后与贫穷,只注意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却没有想过,我们的几架飞机的衣服,换不回一架飞机。我说,国人喜欢说自己富,怕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事实呢,一个美国人一小时的收入是十多美金,一个丹麦人一小时的收入甚至是三十多美金,人家这才叫有钱,我说这些,不是一个劲说美国厉害,相反我是中国人,我很希望有一天中国的技术能真正的超过美国,而不是只是我们自欺欺人。在这一点上,国人做得不怎么样,国内的媒体表现得很差劲,国外的媒体一个劲讲中国威胁,一是他们并不真正地了解中国,另外也有他们的目的,但国内的媒体也跟风似的炒作,虽然在最后他们要加上一句国人要保持清醒,不要沾沾自喜,其实他们自己就在沾沾自喜,这是一种中国的普遍的心态,一方面在说,不要沾沾自喜,心里却又在窃喜:“你看,人家说我们连世界上最大最强的超级大国也威胁到了,我们真了不起啊”,于是有了云里雾里的感觉,也许这就是一种狭隘的爱国。  一个人,一个国家,只有认清自己,真正地认清了自己同别人的差距,才能冷静地想办法去追、去赶、去超越。一个人不能认清自己,不能给自己定一个清楚的位置,就会迷失,而一个国家,就会沉沦。  外国人说,中国是唯一一个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加剧贫富分化,反而减小了贫富差距的国家。实际上,这是因为外国人只了解数据中国,却不了解高度复杂的中国国情。  外国人说,中国人很富有,那里的中国游客的购买力超强。实际上,中国人出国的机会很少,三姑六婆谁不要拜托帮买?结果是既花光了自己的存款,又花掉了其他人很多年的积蓄。  外国人说,中国发展很快,所以不断有“中国威胁论”出炉。实际上,他们看到的只是北京、上海、广州的歌舞升平,而中部西部贫困山区的景象是看不到的。殊不知,那里的学生甚至连课桌都没有。  作者的结论似乎令我们不大高兴。然而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他揭露出当前社会很难看到的现象和矛盾。当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一切。  就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给了我们一次冷静思考的机会。我们不需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也不应一叶障目,不见   泰山 ,更不应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机会。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热闹中仍然保持冷静与清醒的人。  嗯,后面说得不错,就是中国的现状啊,一大堆问题。除了用《孙子兵法》来引证国人爱说谎的特质所发表的那一段有点搞笑外。俺对军事方面没那么多研究,只知道《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雷打不动的必修课程;呵呵,照你老兄的推断,那群美国预备的精英军人八成是在研究中国几千年来的说谎历程?至于引申到拿破仑嘛,他最后不是在滑铁卢输得一干二净了吗?只能说如果早点让他看到《孙子兵法》,他老兄也不至于这么凄惨吧?……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   城市建设 一片繁荣,特别是林立的起重机下的片片豪华小区,乍看起来中国真的迈向了发达国家,可有谁知道背后的乱圈乱占,以极低的价格强行收购农民的土地,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可怜的他们只有默默忍受着,因为根本没人为他们主持正义。  有人问,我们中国人都不相信中国的统计数据,为什么这些外国人相信呢?  因为国外的调查机构很少给出失实或片面的调查数据(IBM委托其他调查机构做市场或其他方面的调查动辄要花费上百万美元,很难想象有谁肯花这么多银子买一些无用的数据)。而老外在潜意识里已经很自然地认可这种调查机构给出的统计数据。  国家权威机构给出的统计数据出现失实对外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从小商贩的缺斤少两到某些领导的假大空演讲,中国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于雾里看花和去伪存真地去对待一些事情了,中国人被练得聪明了,我们的智商比老外高,老外“玩”不过我们。  当我们批评别人的时候总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如果自己在他的位置,遇到他这样的事情,你自己会怎么办?你自己能怎么办?  比如你是政府的科员,有老外来了要你去招待,你领导说“要大气一点,不要让别人觉得寒酸”,你会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上面是你的领导,可以给你小鞋穿,可以让你滚蛋。你面临生活的压力。小孩要养,房子要供,平时吃喝拉撒全靠自己的工作……嘿嘿。到时候就怕你自己也会像上面说的那些人一样……当然这样的风气不可以提倡,平时我们自己也要注意。如果我们每当遇到这样的事情总是骂骂了事,自己也那样……那骂别人的同时不也是在骂自己吗?警惕总是要一直持续下去的……  不可否认在近几十年内中国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背后是什么?“捧杀”到底是谁在做这个?不是常说有八亿的农民,这八亿来养活剩下的可不容易。现在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包括省级以下都已经习惯了这样,把不作为当作自己的信条。我是干工业施工的,经常和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打交道,可是他们可以说是对施工根本一窍不通,怎么来管理,你实打实地去做根本行不通,只有去迎合,要不你就别去办理所谓的证书。就这样我们凭什么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记得我刚进单位时听过一件事,一项概算1 000万的工程有人敢500万投标竟然能中,可想怎么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工程?  我想说的是有些部门,尤其是权力部门,正视我们的现实,对自己的现实有个底,别头脑里想什么就是什么!  说中国的工资!建筑行业的工资什么时候才能不拖欠啊,什么时候能兑现啊!国外的建筑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基本上是所在国的前几位,而我们的是多少?工资不如管理的,强度可以说是最高的。  有些跑题了!  好多单位在应付上级的检查时,其汇报材料中虚假的成分更多,但由于上级的检查大多是走过场,所以凭借手中的材料,再加上单位领导汇报时的三寸不烂之舌,方的能说成圆的,死的能说成活的……这单位的领导真不简单,慧眼独具,选中了这样一位材料员,更不简单的是自己在自圆其说的时候能说得滴水不漏。你说他说的是谎言吧,可你从他的话中挑不出半点不是,真是高啊!这也是智慧的表现吗?  大家都不喜欢别人欺骗自己,但却总是自欺欺人,喜欢听别人的谎言,而且听得欢心,听得惬意,是否因为谎言穿上了智慧的外衣就能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大家竟对这种会把谎言披上智慧外衣的人钦佩有加。我无法想象,人们还会在“智慧”掩盖下的谎言中沉迷多久,长此下去,我们还能找到多少真实?醒醒吧,人们,谎言终究是谎言,它穿上的外衣再华丽,也经不起真理的搓洗。让我们为了孩子,别再让谎言穿上智慧的外衣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我愤怒》 作者:张结海
《我愤怒》 作者:张结海-2
《我愤怒》 作者:张结海-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我愤怒
我愤怒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