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宋朝时代,道元禅师来我国留学,当船在庆元港停泊时,一位年约七十多岁的老禅师上船来购买木耳。道元禅师很亲切地跟他招呼,言谈中知道老禅师名叫有静,是浙江阿育王寺的典座(煮饭),于是就对他说道:“禅师!天色已暗,您就不要急着赶回去,在我们船上过一宿,明天再回去吧!”有静老禅师也非常有礼的回答道:“谢谢您的好意,明天阿育王寺里正好煮面供养大众,今天特地出来买木耳,以便今晚带回,赶着明天应用,所以不方便在此过宿。”道元禅师道:“就算您不在寺里,难道就没有人代理吗?”有静老禅师道:“不,不能让人代理,我是到了现在这种年纪才领到这分职务的,怎可轻易放弃或请人代理?何况我未曾获得外宿的同意,不能破坏僧团的清规。”道元禅师道:“您已是年高德邵的长者,为什么还要负责典座这种职务呢?应该安心坐禅,勤于读经呀!”有静老禅师听后,开怀大笑,说道:“外国的青年禅者,你也许还不了解何谓修行,请莫见怪,你是一个不懂禅心经语的人。”道元禅师羞愧地问道:“什么叫禅心经语?”有静老禅师不做思索,立刻答道:“一二三四五。”道元禅师再问道:“什么叫修行?”有静老禅师咬字清楚答道:“六七八九十。”道元禅师在宋代时,到我国来学法,走遍我国名山丛林,后在浙江天台寺如净禅师处得法。回日后,努力弘扬禅道,成为曹洞宗的开宗祖师,着有《正法眼藏》、《普劝禅仪》等禅门重要著作。道元禅师初到我国时,即遇到有静这位老禅和子,可以让他知道中国禅林里真是藏龙卧虎,一个煮饭的老者,禅风高峻,深不可测。什么叫禅心经语?什么叫修行?有静老禅师回答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当然这不一定指的什么,也可以说“一即一切”,“一二三四五”还不够包括禅心经语吗?天生暴躁盘珪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发问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道而来的信徒很多。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珪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盘珪:“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盘珪:“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天生的,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吾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什么改不了的恶习。真正回答云岩昙晟禅师,是药山禅师的弟子,洞山良价禅师的老师。有一次,他对众人说:“有一个人,凡是向他提问题,他没有不能回答的。”洞山问道:“他屋里有多少典籍?”昙晟:“一个字也没有。”洞山:“何以他如此多知呢?”昙晟:“他日夜都不睡觉。”洞山:“我可以问他一件事情吗?”昙晟:“他的回答,就是不回答。”洞山:“既是没有不能回答的,为什么不回答呢?”昙晟:“因为不回答,才是真正的回答。”禅门的疑问,是心智的开花;老师的答案,是神秘的果实。神秘,就是不说破。不说破才是禅者用力之处。“家藏万卷书”,这是迷时的纸上知识;“日日不睡觉”,那才是悟的主人翁。不睡觉的真如佛性,还要回答些什么呢?所以,有时候,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圆梦沩山灵佑禅师是福州人氏,俗姓赵,二十三岁时参于百丈怀海禅师,并嗣其法。开创湖南沩山,大振法门宗风,门下弟子数百人,其中仰山慧寂、香严智闲最为杰出。有一天,沩山禅师正在小憩,仰山冒冒失失地闯进禅室,沩山听到有人进来,便转身面壁,不看来人。仰山禅师说道:“我是您的弟子,老师何必如此不看我一下呢?”沩山听后动了一下,但并没有转身,仰山只好往门口走出去,却被沩山叫了回来。沩山禅师道:“刚才我作了一个梦。”仰山禅师不答声,只是静静地听着。沩山禅师又道:“你替我圆圆看。”于是仰山禅师到外面打了一盆水来,沩山禅师迅速地洗过脸,不久,香严禅师也进来了。沩山禅师对香严禅师也同样地说道:“我刚才作了一个梦,仰山慧寂禅师帮我圆梦,慧寂真是一个有心人。”香严禅师道:“我在外面,不知这里的事情。”沩山禅师不放过他,就指着香严道:“既然这样,你也替我圆圆看。”香严禅师听后,便到外面替沩山禅师端了一碗茶来。沩山禅师很高兴地说道:“你们两个人智能多么高!你们的智能和不可思议的作为,甚过舍利弗与目犍连。”香严禅师和仰山禅师不约而同地回答道:“老师!禅也要分胜负吗?”沩山禅师哈哈大笑:“不错!男儿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此事不久,仰山禅师收到老师沩山禅师送来的一面镜子,仰山拿着镜子对门下的弟子问道:“沩山禅师送来一面镜子,你们说说看,到底是沩山禅师的镜子,还是我仰山的镜子?如果是仰山的镜子,为什么又是沩山禅师送来的?若说是沩山禅师的镜子,为什么又在我仰山手里?如果你们答得对,便把镜子留下来,答不出,便把它打破。”仰山禅师连说了三遍,没有一个人答话,于是,仰山便把镜子打破,离座而去。是你的镜子,是我的镜子,有了你我,已落于我相、人相的对待法,不是超越的禅心,难怪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将你我之相泯灭,把对待之念去除,那不就是一个超越的世界吗?你要圆梦,打一盆水洗脸,倒一杯清茶享受,何必作痴人说梦,这就是禅师之间的论道了。责骂与慈悲黄龙慧南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禅的时候,坐必跏趺,行必直视。后来云游至泐潭澄禅师道场时,泐潭澄就令他分座接引,指导禅法,这时他的声誉已经名闻诸方了。云峰悦禅师见到他,就赞歎道:“你虽有超人的智能,可惜你没有遇到明师的锻炼!泐潭澄公虽是云门禅师的法嗣,但是他的禅法与云门禅师并不相同。”黄龙禅师听后,不以为然,问道:“为什么不同?”云峰禅师回答道:“云门如同九转丹砂,能够点铁成金;澄公如同药物汞银,只可以供人赏玩,再加锻炼就会流失。”黄龙听后愤怒异常,从此不再睬云峰。第二天,云峰向黄龙道歉,再对他说道:“云门的气度如同帝王,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愿意死在他的语句下吗?泐潭澄公虽有法则教人,但那是一种死的法则,死的法则能活得了人吗?石霜慈明禅师的手段超越现代所有的人,你应该去看他!”后来,黄龙在衡岳福岩寺参访慈明禅师,慈明禅师道:“你已经是有名的禅师了,如果有疑问,可以坐下来研究。”黄龙因此更是真诚的哀恳。慈明禅师说道:“你学云门禅,必定了解他的禅旨,例如:放洞山顿棒,是有吃棒的分儿,或是无吃棒的分儿?”黄龙答道:“有吃棒的分儿?”慈明禅师很庄重地说道:“从早到晚,鹊噪鸦鸣,都应该吃棒了!”于是慈明禅师端正地坐着,接受黄龙的礼拜。然后又问道:“假如你能会取云门意旨,那么,赵州说『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哪里里是他勘破婆子的地方?”黄龙被问得冷汗直流,不能回答。第二天,黄龙又去参谒,这次慈明禅师不再客气,一见面就是指骂不已,黄龙问道:“难道责骂就是我师慈悲的教法吗?”慈明禅师反问道:“你认为这是责骂?”黄龙在言下,忽然大悟,就作了一首偈:“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在受苦的时候,感到快乐;在委屈的时候,觉得公平;在忙碌的时候,仍然安闲;在受责的时候,知道慈悲;那就是体会出真正的禅心了!金箔布施在一个严寒的冬夜里,有一个乞丐以颤抖的手去敲荣西禅师的庵室。泫然欲泣地诉说道:“禅师!我的妻子与子女已经多日未进粒米,我尽其所能地想给她们温饱,始终不能办到,连日来的霜雪致使我的旧疾复发,现在我实在是精疲力竭了,如果再这样下去,妻小们都会饿死,禅师!请您帮助我们!”荣西禅师听后,颇为同情,但是身边既无钱财,又无食物,如何帮助呢?想着、想着,不得已只好拿出准备替佛像涂装用的金箔对乞者说道:“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急吧!”当时,座下的许多弟子都以一种惊呀的表情,看着荣西禅师的决定,不满的情绪挂在脸上,并且抗议道:“老师!那些金箔是替佛装金的,您怎可轻易地送给别人?”荣西禅师非常和悦地对弟子说道:“也许你们会对我的作法无法理解,可是我实在是为尊敬佛陀才这样做的。”弟子们听不懂老师的话,仍愤愤地说道:“老师!您是为了尊敬佛陀才这么做的,那么我们将佛陀圣像变卖以后,将钱用来布施,这种不重信仰也是尊敬佛陀吗?”荣西禅师道:“我重视信仰,我尊敬佛陀,即使下地狱,我也要为佛陀这么做!”弟子们不服,口中喃喃说道:“把佛陀圣像的金箔送人,这是尊敬佛陀?”荣西禅师终于大声斥责弟子们道:“佛陀修道,割肉餵鹰,舍身饲虎,在所不惜,佛陀是怎么对待众生的?你们能认识佛陀吗?”弟子们到此时才明白荣西禅师的大慈悲,原来他的做法,是真正与佛心相契的。佛陀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就是修行慈悲积聚功德而成的,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只要有益于众生,钱财房舍、田园宅第、身体性命,全可布施,金箔又能算得了什么?荣西禅师的行为,真正奉行了佛陀的慈悲。你不必是他的亲人,你也不必对他有什么利益,他都施于同体的慈悲。佛陀心中的众生,我们为什么为了金箔,就把他分开呢?自性与法性荷泽神会禅师初参六祖惠能大师时,惠能大师问道:“你从远处来,路途遥远,太辛苦了,自性禅心带来了吗?可看见本体的法性是什么吗?”神会禅师道:“报告老师:‘我’有来去,‘自性’没有来去,本体法性,普遍法界,怎可言见,抑或不见?”惠能大师道:“好敏利的词句。”接着拄杖就打了下来。神会并不退缩,反而紧问道:“老师坐禅时,是见或不见?”惠能大师并没有马上回答神会的问话,先用拄杖打了他三下,说道:“我打你,是痛或不痛?”神会回答道:“感觉痛,又不痛。”惠能大师顺着他的口气说道:“我坐禅是见,也不见。”神会不放松,追问道:“为什么是见?又不见呢?”惠能大师开示道:“我见,是因为常见自己的过错;我不见,是因为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善恶,所以是见,又是不见。至于你如果是不痛的话,那么你便像木石一样的没有知觉;如果是痛的话,那么你便像俗人一样会有怨愤之心。我要告诉你,见与不见都是两边的执着,痛和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你连自性都摸不清楚,居然还说无来无去?”神会听后,大为惭愧,立刻向惠能大师行礼,并亲近依止,誓为老师服务。后来,惠能大师要圆寂时,每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弟子都放声大哭,唯独神会默默不语,也不哭泣,惠能大师道:“为什么你们要哭呢?我很清楚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如果我对自己一无所知,如何能预先告诉你们?只有神会一人超越了善恶的观念,达到了毁誉不动,哀乐不生的境界。你们大家要切记,法性是不会生灭去来的。”世间万事万物,皆名对待法,如“有无”、“大小”、“好坏”、“善恶”、“男女”、“净秽”、“里外”、“上下”等;今言见与不见,痛与不痛,六祖大师先让神会说出了毛病,然后再告以见与不见都是两边的执着,痛与不痛都是生灭的现象,而佛性禅心是超越一切的,要截断两边,不思善、不思恶,不谈生、不论灭,还他中道一如,才算见本来面目。情与无情晦堂祖心禅师号宝觉,广东南雄邬氏子。曾亲近过黄龙惠南禅师,平时与文人黄山谷私交甚为密切。有一天黄山谷前来谈论禅道,晦堂禅师问道:“孔子不为二三子隐,这可能与禅法不说破相同,你认为呢?黄山谷回答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后来两人一起去巡山,看到满山谷百花开放,花香扑鼻。晦堂禅师又问道:“怎么样?闻到花香了吗?”黄山谷答道:“闻到了,好香噢!”晦堂禅师别有所指地说道:“所以说嘛!我并没有对你隐瞒什么!”黄山谷似懂非懂的,两人巡山以后,归来午餐,黄山谷忽然问道:“禅师!经云‘有情无情同圆种智’,此话当真?”晦堂禅师答道:“此话本真,但因出之你口,所以非真!”黄山谷不解似地问道:“这为什么呢?”晦堂禅师不回答黄山谷的话,此时刚好有一只狗趴在桌子底下,晦堂禅师随手用筷子打狗,狗“汪”的一声跑掉了。禅师也用筷子打了桌子一下,这才以问代答道:“狗属有情,遭打即跑,桌子则为无情,任打仍在,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黄山谷茫然不知所对。但禅师又随口更正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花有花神,树有树神,大地山河无尽妙用。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故情与无情,当能同圆种智。”晦堂禅师的话,听得黄山谷疑云满腹,认为禅师的话,前后矛盾,禅师总结道:“才涉思惟,即非禅道,何曾万物为己哉?”黄山谷终于有所契悟。吾人身心生活的空间,面对森罗象的世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这是有情对无情的说法;净土里的花树水鸟说法,这是无情对有情的说法。看到流水顿觉光阴迅速;看到落花,兴起无常之感。所以吾人不必将自己孤立,将情与无情分开,应该相互的调和,相互的存在,因为一切都流露自法性之内,花香鸟语,一切都没有隐瞒什么,禅心慧眼还不能开吗?净秽一如赵州禅师和徒弟文偃谈论佛法时,一位信徒送了一块糕饼供养他们,赵州禅师就对徒弟文偃说:“这一块饼,我们两人怎么好吃呢?我们来打赌,如果谁能把自己比喻成最髒最贱的东西,谁就赢得这块饼!”“您是师父,就由您老人家先开始比吧!”文偃说。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只驴子。”文偃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赵州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便。”文偃不落人后地说:“我是粪便里的蛆虫。”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这蛆虫在粪便中做什么呀?”文偃回答说:“我在粪便里避暑乘凉啊!”我们认为最污秽的地方,而禅师们却能逍遥自在。因为他们有了禅,世界就不一样,所以任何地方都是清净国土。在禅师们心中清净和污秽是一如不二的,“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如果一个没有禅的人,纵然住在高楼大厦,冷气地毯、豪华沙发,一样不能安心自在啊!不给人怀疑鹤林玄素禅师,俗姓马,时人皆称他为马素,后来的人更模拟马祖道一禅师而称之为“马祖”,可见其知名度似乎与马祖相等。有一屠夫,仰慕鹤林禅师的道德声望,特地准备上好饮食,至诚恳切地邀请鹤林禅师赴宴,鹤林禅师也就非常随缘的前去,致使全寺大众为之哗然,看大家那种不以为然的表情,鹤林禅师泰然道:“佛性平等,贤愚一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度者,吾即度之,这有什么好讶异的呢?”鹤林禅师说罢,就毫无顾忌的前去接受屠夫的供养,回来后,禅师房间紧闭,不和人讲话,有一学僧几度的去敲鹤林禅师的门。鹤林禅师在房内问道:“谁啊?”学僧回答道:“老师!是我。”鹤林禅师应道:“不要说是你,就是佛祖也不能进来。”学僧不解似地问道:“为什么连佛祖都不能进去呢?”鹤林禅师答道:“因为这里已无空间给佛祖住宿了。”学僧问道:“那么,你告诉我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我就不进去好了。”鹤林禅师用非常慈悲的声音答道:“祖师西来意就是到屠夫家中应供。”学僧听后,又问道:“这种西来意,难道不怕人怀疑吗?”鹤林禅师答道:“怀疑的事就是不怀疑,认识的事就是不认识。我这里没有怀疑的人,你要怀疑到别处去怀疑好了,因为我不肯定不怀疑的事物,不怀疑不肯定的事务。”学僧终于有省,在门外顶礼而去。世间上的一般人,不相信别人,也不相信自己,处处抱持着怀疑的态度,不肯与人为善。屠夫所操的是杀业,他虔诚供养,这确实是佛心,一个证悟禅道的人,怎能不接受佛心呢?鹤林禅师不准学僧进门,主要就是不给人怀疑,禅者每天找寻祖师西来意,却没有慈悲心,没有方便慧,怎能参禅呢?有与无有位在家居士问智藏禅师:“请问老师,有没有天堂地狱?”“有啊!”“请问有没有佛和菩萨?”“有啊!”“请问有没有因果报应?”“有啊!”不管你问什么,智藏禅师都答:“有啊!有啊!”这位居士听后,怀疑起来,就说:“老师,您说错了。”“我怎么说错了呢?”“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无』。”“怎么说『无』?”“我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说无;再问他有没有佛菩萨,他说无;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地狱,他说无,可是你为什么却说有呢?”智藏禅师了解到这位居士的根性,终于道:“哦!原来如此,我问你,你有老婆吗?”“有。”“你有儿女吗?”“有。”“你有金银财宝吗?”“有。”“径山禅师有老婆吗?”“没有。”“径山禅师有儿女吗?”“没有。”“径山禅师有金银财宝吗?”“没有。”“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无』,我跟你说『有』,因为你有老婆儿女啊!”这些问题,此处说有,彼处说无,是真的不同吗?实在没有不同的,道只有一个,有无只是道的两面,道是因人而有所不同的。禅师的问话与答话,有时说有,有时说无,只是从我们不同的程度或层次来体会不同的问题而已。道在何处僧问惟宽禅师:“道在何处?”“只在目前。”“我何不见?”“汝有我故,所以不见。”“我有我故不见,禅师还见否?”“有我有汝辗转更不见。”“无我无汝还见否?”“无我无汝阿谁求见?”“我不敢告诉你,告诉你恐你不信。”“禅师指示,谁敢不信!”“那汝即是!”“如何保任?”禅师回答:“一翳在眼,犹若空华;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道在何处?”“谁是佛祖?”吾人何必舍近求远,舍己求人乎?不动心 [ 我的家园 ]通行证 | 帐号: 密码: 注册佛教佛经禅宗密宗净土宗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三论宗律宗素食唐卡词典易学占卜算命道教道教经典全真派正一派 大卖场是类似“淘宝网”的交流平台,免费开设自己的店铺 现在注册开店 当前位置: 禅宗 -> 禅门故事 -> 不动心不动心某处闹着灾荒,佛教界的一些人士也想尽些济助之心,因此就商请一个歌舞团,表演歌舞,筹募一点经费,某一寺里的禅僧购置入场券,也参观了歌舞。新入道的一个禅学者,大不以为然,他认为参禅修道的人,不该观看歌舞,因为团体行动,不得已,他就闭眼,正襟危坐地不理会周围的嬉闹。歌舞中途,主办者又向大家提出乐捐的呼吁,这位初学的禅者拂衣而起,生气地说:“我根本连眼睛都没有睁开看一下,为什么还向我要钱?”主办者一听,更认真地说:“别人睁开眼睛看的,只要捐一半就好了,你闭着眼睛想的,那才要请你加倍多捐一些。”我们修行,不要以为把眼睛闭起来,不看不闻就无事了,心里看的,想的,那才更厉害。所以,就算看了,听了,只要“不动心”,那才是真正的修行!茶饭禅唐朝龙潭崇信禅师,跟随天皇道悟禅师出家,数年之中,打柴炊爨,挑水作羹,不曾得到道悟禅师一句半语的法要。一天乃向师父说:“师父!弟子自从跟您出家以来,已经多年了。可是一次也不曾得到您的开示,请师父慈悲,传授弟子修道的法要吧!”道悟禅师听后立刻回答道:“你刚才讲的话,好冤枉师父啊!你想想看,自从你跟随我出家以来,我未尝一日不传授你修道的心要。”“弟子愚笨,不知您传授给我什么?”崇信讶异的问。“你端茶给我,我为你喝;你捧饭给我,我为你吃;你向我合掌,我就向你点头。我何尝一日懈怠,不都在指示心要给你吗!”崇信禅师听了,当下顿然开悟。从这一则师徒问答之中。可以了解禅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的搬柴运水,喝茶吃饭,无不蕴藏无限的禅机。一杯茶稽山章禅师还是一个云水僧时,在投子禅师座下参禅,并领了柴头的职事。有一天,章禅师做完工作之后,在庭院里碰到投子禅师,投子禅师以一杯茶慰劳他,一面斟茶,一面问道:“这杯茶如何?”章禅师双手接过茶后,说道:“这杯茶,可以说森罗万象都在这里!”投子禅师道:“森罗万象都在这里,如此说来,这是一杯非比寻常的茶,假若随随便便喝下去,谁知有何严重的后果?”稽山章禅师有恃于自己对禅的心得,在禅师尚未说完话时,就突然把茶泼掉,并且机锋严厉地说道:“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章禅师自以为表现了灵敏的禅机,而投子禅师这时轻言慢语非常平静地说道:“可惜!一杯茶。”章禅师转话锋,道:“这只是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