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住的一席之地、饮水和煤炭,博格理再没有其它东西可提供给这些人。不管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客人都吃他们随身带来的燕麦炒面。博格理首先教苗族人唱一首《谢饭歌》。在吃饭前,他们无一例外地端着木碗,低着头,向热爱他们苗家的耶稣表示感谢:多谢天父养我肉身,又赐耶稣救我罪人,天父之恩报答不尽,恳求圣灵开导我心。阿门!由于大多数苗族人的汉语知识很贫乏,博格理立即着手学习苗语:晚上,在汉族人得礼拜之后,通过他们当中得两个人的翻译,我主持了一场苗族礼拜。瞧着他们,真让人感到有意思。我讲几句话之后,便转向我的翻译,让他们用苗语重复一遍我所说的话。用这种方式,我学会了几句苗语,讲得竟和他们一样。一天,博格理把5个苗族人请进一个小房间,尽可能简单地向他们讲述耶稣的故事。博格理发现,故事立刻打动了他的学生。他告诉他们,上帝是所有人伟大的父亲和母亲。他具有父亲般的力量和勇气,还具有母亲般的慈爱、同情及无限的宽容心。他们问:“上帝也是我们苗家的父亲和母亲吗?”博格理回答说:“是的。上帝也是你们苗家人的父亲和母亲。”听到这里,那几个苗家汉子的脸色和眼神变得无比的欢快和明亮!讲课中间,博格理出去处理一件小事。大约过了一刻钟,他回到屋子,看见几个人还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充满渴望地注视着他。博格理问:“你们谁还记得刚才我讲的那个故事?”他们全都摇摇头。短短的时间,那如此打动他们心灵的故事,他们竟然全忘光了。博格理只好又重头开始。传福音的诀窍:培养同工 在王玉洁、钟焕然等汉族基督徒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博格理下定决心从认最简单的汉字开始教这些苗族人读书。他让每一个人先买一本40文钱的赞美诗和80文钱的新约圣经,让他们从念《马可福音》第一章“上帝的儿子,耶酥基督福音的起头。”开始学习识字。每天早上5点,博格理就被朗朗的读书声唤醒。而到了第二天早晨2点,一些用功的学生还舍不得放下手头的书。与此同时,博格理挑选苗族优秀人才在昭通举办教牧人员培训班,为他深入苗区传教、办学及建立教会作人才准备。王道元,贵州威宁黑土河乡爱华村人。1877年,王道元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辈佃种威宁8大土目之一——牛棚子大地主禄祯祥的土地。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1904年夏天,许多苗族人从威宁的9区、10区一带成群结队路过爱华山王道元的家乡赶往云南昭通。回来的人奔走相告,说昭通洋人博格理和其它外国人对待苗族人都很友善,把苗家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教苗族读书识字学文化,告诉苗族有一个叫耶稣的人很爱苗家。王道元发现自己的眼前闪现出了一些希望。 他深知苗族祖祖辈辈受欺压,根本原因在于不识字没文化。于是他毅然告别妻子儿女,来到昭通求学问道。这一年,王道元27岁。1904年 秋,去昭通信教求学的苗族越来越多,博格理于是在昭通小龙洞开办了教牧人员培训班,为下一步深入苗区传教、办学及建立教会做人才储备。王道元刻苦求学的精 神和发自内心的对上帝的虔诚就像夜晚先出的星斗一样,很快引起了博格理的注意,博格理选派他参加培训班学习。并给王道元取汉名“王道元”。学习的课本是 《劝世文》和《新约全书》的四福音书。在几个月的学习中,王道元如饥似渴地刻苦钻研,最终以优异成绩结业,接着,博格理委派他和其它学员几十人回到各自家乡、村寨布道。与此同时,博格理把从贵州石门坎雨撒湾前来学习的苗族青年杨雅各布请到自己家里,请他和自己同吃同住,夜以继日地学习苗语。 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当越来越多的苗族人涌进博格理在昭通的传教团的时候,引起了昭通居民的猜忌和恐慌。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问:“苗族人这样动荡不安是怎么回事?他们和外国人串 通在一起想干什么?”很快,外国人在煽动苗族人造反的谣言就传的有鼻子有眼:有人亲眼看见博格理给苗族人分发毒药,让他们投入水中,杀死剥削和欺压他们的 所有彝族地主和汉人。乡村的彝族地主担心苗族人信教之后不再忍受他们的欺压,团结起来反抗他们,也想尽一切办法打击那些敢于到昭通探访外国人的苗子。一天,一个苗族人急匆匆地 跑进博格理的院子,满脸是血。他告诉博格理,他和叔父一起到昭通来看博格理,当他们刚走到稻田坝,几个陌生人突然冲出来狠狠地打他们。他不顾一切地逃脱 了,但他的叔父腿脚不快,被抓走了。他随身带的一袋燕麦面和准备送给博格理的一只鸡、一些核桃,还有芦笙,被抢夺一空。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由于听信了苗族人即将造反的谣言,贵州威宁的知州已经给贵州省总督上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说有一帮心怀叵测的外国人正偷偷潜入贵州境内,发给苗子武器和毒药,鼓动他们造反。形势越来越严峻。眼看着一场大屠杀一触即发,怎么办?博格理决心进入危险地带,追查谣言的根源!他是想把自己送到那些对他又怕又恨的人面前。他要让这些人 亲眼瞧瞧他们传说中威力无比的外国人是多么虚弱、多么孤弱无助。他不仅不会鼓动造反,还真心地需要他们的帮助。他要让那些认定他带领苗族人造反的谣言不攻自破!博格理刚把他的想法在同工会议上提出来,就遭到所有同工的坚决反对。邰慕廉第一个站出来:“塞缪尔,我们不允许你这样鲁莽行事。要知道在山里有很多人认定你是这场骚动的罪魁祸首,恨不得把你碎尸万段!他们已经放出话来,不管是谁杀死你,都会得到一大笔钱。而且扬言,只要你敢踏入他们领地一步,就让你有去无回。”博格理看着这些和他风雨同舟的伙伴,久久地不说话,然后突然地,博格理哭了,泪流满面:“弗兰克,我自己也不想去。但昨天夜里,主找到我,他问:‘当我的羊群被击打的时候,孩子,你在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那天夜里,邰慕廉走进博格理的书房,这对老伙伴默默地相对而坐。后来还是邰慕廉先开口:“塞缪尔,还记得托马斯?索恩,我们的老同学吗?”博格理:“弗兰克,我怎能忘记?”邰慕廉一字一句地说:“塞缪尔,我的老伙计,托马斯?索恩生命的最后几天,就是在你即将要去的山区苦苦挣扎着度过的。那时他发着高烧,俯在马上,在长达三 天的时间里,没有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热水。他从马上摔下来不知有多少次。塞缪尔,而你将要面对的处境,比托马斯?索恩还要凶险……”博格理深情地望着比他小两岁的老同学:“弗兰克,我们来中国多久了?”邰慕廉想了想:“是啊,一晃17年过去了。”博格理说:“弗兰克,我亲爱的朋友,用中国人的话说,我们都已进入不惑之年。我们都老了。在中国,我们从一个少年人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我们都在这里 娶妻生子,”他停了一下:“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刚到中国,刚到昭通,你染上天花的那些岁月。弗兰克,当你从死里复活的那一刻起,主就给了我这样一个信 心:不管我们遇到什么,无论我们将要面对什么样的环境,神都与我们同在。弗兰克,你说我说的对吗?”博格理说到这里,突然跳起来,跑过去把们打开,高声唱起一首赞美诗:但那诚实爱主的人,祸福都不问。就是他们宝贵心血,甘愿为主舍。求主给我这样心志,挚忠忘生死。邰慕廉跟着站起来。他们一起跑到院里里。萨温医生也走过来,他们一边唱,一边跳,越来越高兴。直奔威宁 1904年9月4日,一个苗族汉子从几天路程以外的山里赶来,向博格理求救:有3个苗族人被人诬陷在寨子里投放了毒药。他们已被地主捆绑起来严刑拷打。地主威逼他们除非供出给他们毒药的人,否则死路一条。博格理不愧是圣徒,他的爱不仅体现在心里,更体现在行动之中。佛教的菩萨一个个坐在庙宇里养尊处优,我们的耶稣是用不停地奔走把爱送给每一个需要的人。“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①9月5日一大早,他就和王玉洁、钟焕然一道出发,目的地:120公里以外的贵州威宁。路及其难走。乌蒙山的气候特征是“五里不同天,隔山分阴阳。”博格理在《苗族纪实》中写到:当时恰逢一场雨后,道路状况极糟,乘骑的马匹更是在旅途中吃尽苦头。行至第三天,威宁城外那个美丽的湖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当天早上,天气晴爽,湖水在低矮的山岭中绵延许多英里,此时的心境只能用宁静和美好、愉快与欣喜相形容。到了下午,情景骤然发生变化。霎时间乌云密布,突然戏剧性地将我们陷于我多年来未遇到过的狂风暴雨之中。在旷野上没有任何遮风避雨之外,骤雨和地上形成急 流,无情的抽打、冲击着我们。我们默默地沿着道路在泥泞的雨雾中跋涉,任凭雨水顺着皮肤往下流进衣内。使我最难忘的是通过一座跨越深沟的简陋木桥。我骑着 那匹在凉山买的“白与黑”小马,或许它能安全走过桥去,或许它滑倒并把我摔下深渊折断颈骨而死?当时如果没有那匹马,我根本不可能到达威宁,但若过桥时摔 下去,我知道就再也不可能爬上来。真是令人进退两难。我只有信赖“白与黑”,学习彝族战士那样把后脚跟登在马镫中,以准备在不测时好跳下来,最后总算顺利 过了那座木桥。我真要谢谢我的可爱、老练的“白与黑”!“耶稣走遍加利利……”。9月7日, 天黑之后几个小时,博格理才赶到威宁州城。第二天一早,他就带上他在昭通官府的一个朋友写给威宁邓知州的信前往威宁衙门。邓知州有事外出,要几天后才回 来。乡下的苗人正在受苦,博格理没有时间等待。经过一番努力,博格理要到了邓知州在外地的地址,发电报和他协商解决方案。邓知州被这个外国人坚韧不拔的作 风所折服,起草了一份布告发给博格理。布告的开头这样写到:“朝廷再三喻示,命令我们要保护洋人。”博格理的心思极为细密,他马上发现问题,并要求邓知州 将布告中“洋人” 一词换成“基督徒”。因为需要保护的不是洋人,而是中国的基督徒。邓知州欣然同意。博格理了解到苗族人受苦最多的地方在威宁县城北面20里外的羊街。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出发往那里赶。邓知州派了两个差役随同前往。一路走一路看,博格理发现这里的山与昭通那边巨大的山脉炯然不同:沿路星罗棋布着数百个小山头,象一个个馒头那样坐在那里。苗家人的茅棚就建在一个个小山坡上。到了羊街,博格理发现有几百个当地人正在赶集,观察来赶场的群众,果然没有一个穿花衣的苗族群众来赶场。博格理站在一个山坡上,给人们讲述耶稣为了所有人 上十字架的故事。他说:“乡邻们,请大家听好了。耶稣带给你们的是平安。我作为耶稣的门徒,怎么会鼓励苗族人造反呢?而且,苗族人到我那里去,也只是想信 耶稣,想学习认字。请你们放心,他们绝不会造反的。”博格理讲完之后,两个差役开始张贴官府的布告:“苗族信教,原属正道,并非异谋,不得干涉, 有违者,依法严惩。”随行的钟焕然等人向围拢来看布告的群众解释布告的内容,宣传说苗族信教并没有损害其它民族的意思,劝大伙不要乱听谣言,乱传谣言。很快有人悄悄找到博格 理,向他反映本地团守李士林现在还把几十个苗族囚禁在自己家里拷打,博格理委派钟焕然和差役马上赶到李士林家。李士林见到差役,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手下把 苗族人全部释放。他定了定神,赶紧去见博格理。博格理问他:“你为什么要囚禁、拷打苗族人?”李士林不承认:“那都是有人瞎说,想诬陷我。您想,我一个黄 门秀才,怎么能做这些胡涂事?”他话音未落,刚被他释放回家的苗族人领着男女老少一大群人前来诉苦,李士林特别尴尬。博格理认真分析形式,认为李是一个儒 士,又是这一带的乡绅,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只要能把他争取过来,就有利于平息事态,而且可以借着他的影响平息谣言。主意已定,博格理答应不追究李的错 误,但要求他立即召集这一带的汉族、彝族、回族群众,由他本人亲自向群众解释政府的布告,同时承认自己误听谣言。从今以后不再听信谣言。有李士林出面,谣 言不攻自破。“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9月13日,整整一天都跋涉在乌蒙群山之中。最后博格理到达狗街。那天有1000多人从四面八方前来赶集。听说洋鬼子来了,群众蜂拥而至。有人给博格理搬来一块石头,他站上去,扯着嗓子给大家讲他来到中国的目的和苗族人信教的真实情况。他和气地回答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博格理发现,所有听众一开始都十分仇视他这个从未见过、也谈不上了解的“洋鬼子”,这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就可以轻易地看出来。而当“洋人”站在他们面前,穿 着和他们一样的衣服,身材瘦弱,他们中间随便一个人都可以打倒他。而且这个“洋人”对他们非常尊敬,一直面带笑容,和和气气地回答他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笼罩在人们心头的疑虑慢慢消褪,当讲道结束时,大多数听众的态度已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耶稣下了山……”。天黑之后,博格理有赶了25里路,摸黑抵达大官寨城堡。大官寨的彝族土目名叫安荣之。是威宁最大的一家土目。博格理听当地人介绍,安家号称“指手为业”。意思是手直到那里,那里就是他安家的产业和势力。安荣之亲手管辖着这一带60多个苗族村。博格理深知此人的态度对他非常重要,有了他的帮助,他此行的目标就完成了一大半;而如果安荣之反对,他下一步就会寸步难行。幸运的是,安荣之是一个开明的土目,当苗族人刚开始信教的时候,安荣之专门到昭通拜访过博格理,想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博格理礼节周全地接待了他,彼此 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安荣之给博格理讲,自己属于彝族最显赫家支的直系后代。他们家支历来以开明和拥有超前的政治智慧而闻名。远在中国的蜀汉,诸葛亮“五月 渡庐,深入不毛”、平定南中时,他的祖先济济火就站在诸葛亮那一边,为诸葛亮运输粮草、修桥铺路,为诸葛亮平定孟获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诸葛亮册封为罗甸国 王,国都就在今天的贵州毕节大方一带。中国明初洪武4年,也就是1371年,朱元璋经略西南。他的祖先霭翠率先归附,被大明王朝册封为贵州宣慰使,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省长。1381年,霭翠因病去逝,他的妻子,年仅20岁的奢香夫人,接任贵州宣慰使一职。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马晔,抱着大汉族主义的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找茬把奢香抓起来。在大庭广众之下命令手下剥去奢香的上衣,按在地上用竹板猛打。这一年奢香22岁。他盼望以此激怒奢香,趁机发兵,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消息传开,奢香下属的48部彝族头领无不悲愤莫名,纷纷要求造反。这时奢香已经识破了马晔的阴谋,反而冷静下来。她安抚自己的手下说:“不能这样。马贼这样羞辱我,目的就是要逼我们造反。大家冷静些,不能让恶贼的阴谋得逞!大伙的好意我奢香心领了,你们放心,我会想到办法办法对付他。”奢香深知对手的强大。马晔既是封疆大吏,又是马皇后的侄儿,名副其实的皇亲国戚。奢香的办法是忍耐、忍耐、忍耐、再忍耐!她决心一直等到进京面圣的那一天,再和马晔较量。1384年,奢香进京面圣。在金殿上,奢香对朱元璋详细讲述了自己一家对大明的忠诚和贡献,痛斥马晔企图逼反她,祸国殃民的罪状。朱元璋听到马晔破坏自己既定的民族政策,极为震怒,立即下令将马晔抓回南京严惩。奢香,这个年仅23岁的弱女子,硬是忍辱负重,把带给她羞辱的敌人彻底扳倒。奢香一回到贵州,立即亲自率领彝族人民,开辟了一条连接湖南-贵州-云南,从贵阳经毕节到四川的两条驿道。变天堑为通途,改乌盟为昭通。100多年后,有一个明朝官员来到今天的贵州修文,在奢香修建的龙场驿站任站长,他的名字叫王阳明。1390年,奢香把自己的独生子送到南京,进京师太学读书。1392年,儿子学成回家时,朱元璋亲自召见,赐汉姓“安”。1396年,奢香夫人不幸去世,年仅35岁。朱元璋闻讯潸然泪下,追封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 派使臣亲往祭奠。一代巾帼!作为彝族伟大母亲的后代,安荣之非常崇敬他自己的母亲。在安荣之母亲身上毫无疑问也流动着大明顺德夫人的血液。他母亲年轻时,父亲不同意她和自己的心上人结合,于是,她暗地鼓动她后来的丈夫带了一大帮人把她从自己家里抢走。安荣之从小就开始学习汉语。后来,他顺利地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人见人敬的举人。听到博格理一行到达的消息,安荣之把他们迎进客厅,亲自给他们泡茶喝。每喝一口,博格理有意美滋滋地咂嘴,安荣之的神色越来越高兴。最后,他安排和博格理 同来的两个人先歇息,单独把博格理留在书房,海阔天空地侃大山。博格理利用这个机会,先赠送了一本《圣经》,安荣之接过后,翻了几页,笑着答应博格理看看 再说。然后,博格理仔细地解释自己的立场和耶稣基督的道理。他请求安荣之向他祖先的开明精神精神学习,允许自己领地里的苗族人有宗教信仰自由。安荣之爽快 地点头同意。在爱中行走“耶稣进了迦百农……”9月14日,博格理一行抵达龙街。在这里他获知,一个苗族小伙看望过博格理,刚回到寨子,就被土司抓起来,用绳子捆住双手,吊在屋梁下,土司又在他的腿上吊了一条重达50公斤的脚镣。他们就这样把他吊了18天,把他折磨的死去活来,强迫他说出给他毒药的人的名字。他说不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毒药。关键时刻,博格理赶到了。在他的警告下,地主很不情愿地把人放了。“耶稣到了彼得家里……”。博格理到他家去看望他。小伙子看到博格理来了,紧紧握住他的手,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现在才算是真正体会到耶酥为了我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滋味,也真的知道耶稣是多么爱我!”苦难和迫害并没能阻挡住苗家人爱主的脚步。虽然地主一再威胁,如果在他的领地里,有苗族人胆敢接待外国人,就要没收他们的土地。可是面对饿死的威胁,他们 仍然毫不动摇。那天晚上,有好几百人打着火把从周围的山寨赶来,围拢在博格理的周围。小小的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博格理给大家放映介绍耶稣生平的幻灯片。 当人们看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画面时,全场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耶稣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散会的时候,博格理做结束祷告,他止不住悲伤的心情和大家一起流泪哭泣。有人唱起刚学会的一首赞美诗,所有人都大声跟着唱起来:主啊!亲爱的救主,你以奇妙的救恩救赎罪人,你以无比的慈爱吸引万民。那里有了你,那里就有平安!那里有了你,那里就有喜悦!主啊!在你的恩典中,有罪的你赦免,忧伤的你安慰,有病的你医治。主啊!有了你旷野有道路,有了你沙漠流江河。主啊!我们不能没有你。“耶稣从那里往前走……”。9月15日一大早起来走了10公里,博格理终于来到他此行的目的地。在一个小村寨里。他亲眼看到据说被苗族人下毒,因而身染重病的10个病人。他发现这10个人都已完全康复。他们指给博格理看据说是苗族人下毒的地方,距离他们住的窝棚不远处一个肮脏的池塘。博格理看到在窝棚的门口堆放着垃圾和粪便,下雨的时候,淋过粪便的雨水 从池塘跟前流过。谁能想到,几乎引发一场灾难的下毒的谣言竟来自不清洁的日常用水。博格理对这些人的想象力和轻易相信谣言的能力极其佩服。他说:“亲眼看 到这个池塘,我唯一感到惊讶的倒是竟然只有这么几个人生病?”随行的钟焕然后来回忆到这次旅行:这次因为信教发生的谣言,使整个苗族兄弟遭受惨祸,累及柏牧师和我们冒着风雨到威宁,在农村里面受了许多艰苦,当时很感觉难受。到了后来把风波消灭,又觉 得很兴奋。因为这一次风波催促了整个少数民族——苗族的团结。一方面对基督教的推广起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苗族的文化生活也起很大的作用。另外,柏牧师 这次旅行观察了整个苗族的性质,在少数民族中奠定了教会的基础,树立起基督十字架的旗帜。②回到昭通,博格理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晚上,他躺在床上,打开《圣经》,翻到《诗篇137》: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抢夺我们的要我们作乐……博格理哭了。他为苗族这个苦难的民族而哭泣:在长达5000多 年的时间里,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民族,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从北走到南、从东走到西,猪有圈、狗有窝,苗家人什么都没有。他们辛辛苦苦开垦的土地一次次被掠 夺,他们欢欢乐乐建立的家园一次次被烧毁,他们相依为命的亲人一次次被蹂躏。最后,他们只好躲进高寒贫瘠的乌蒙山区,沦落为彝族土司的奴隶。那里有野猪, 他们就住在那里,靠佃种山间的一小块空地和打野猪维持生存。其它民族都不愿意和他们来往,视他们为地球上最肮脏、最愚昧、最没有作为的一群人而鄙视他们; 即是苗族人自己,每每想到自己民族的境况,也常常从心底里讨厌自己、瞧不起自己。博格理回顾短短的几个月的经历,知道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思。他在《苗族纪实》中写到:如果有谁必须要选一些人去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话,那他肯定要忽略这些苗族人,而去选一些看起来更有前途的人。其实我们也有这种看法,但上帝却不这么认为……和以往的历史一样,上帝又一次选择了弱者。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有四百多人早早就从山里赶来。博格理决定从23号就开始过节。圣诞节晚上,小教堂里挤满了苗族人。博格理让大家齐声合唱:欢乐圣诞佳音,大家来欢唱,苗家山寨欢呼弥赛亚来临……一个又一个往日胆怯而腼腆的苗族人勇敢地走上讲台,流泪见证耶稣带给他们的爱和盼望。最后,博格理带领大家向上帝献上感恩的祷告。每一个人都使劲地鼓掌,流泪呼喊:‘感谢您、感谢您,耶稣!我们感谢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本节《圣经》经文全部选自《马太福音》4-9章。②选自《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50年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章:石门坎 王道元,先出的星开始发光 1905年3月7日,阴历正月16。博格理和几个汉族同工离开昭通,走进乌蒙山深处,来到贵州威宁黑土河爱华山苗族王道元的家中。王道元的家其实就是搭在山坡上的一间茅棚。茅棚里有一半住人,另外一半地方养着两头猪。屋里的地坑坑洼洼。泥地中间堆起一个火堆,博格理带头席地坐下来, 浓烟熏得他眼睛发酸。博格理抬头看看屋顶,被烟熏得黑漆漆的。博格理告诉王道元此行的目的,他们盼望在乌蒙山深处找到一小块地皮,为苗家人建立教堂。原来,由于春天来临,昭通福音堂和博格理的家里每天都挤满了客人,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棘手。一到晚上,几十个灯笼就挂在木结构的窗户或房梁上。地板上,人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博格理做梦都耽心发生火灾。而且,由于气候越来越暖和,加上人多拥挤、居住卫生条件差,那些令当地人谈虎色变的传染病:斑疹伤寒、热病、白喉、天花,甚至麻风病……随时有可能蔓延开来。萨温医生已经就这个问题严肃地和博格理谈了几次。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问题变得更加迫在眉睫:有几个苗族人来时,把他们彝族土司的孩子也带来了。土司的儿子是一个可爱的青年,举止文静,学习很刻苦。博格理的两个儿子都很喜欢他,和他处成了好朋友。 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吃饭。后来,有人悄悄地对博格理说,这个土司的儿子其实是一个麻风病患者。博格理大吃一惊。萨温医生给孩子做了检查,不幸的是,事实 确实如此。想到自己的儿子有几个月时间竟和一个麻风病人一起玩耍、在一个碗里吃饭,博格理感到不寒而栗!博格理深深地觉得有愧自己的儿人、有愧自己的妻子。他跪下来问耶稣:主啊,这些像潮水一样涌来的客人对我个人、对我的家庭、对我的同事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他的同事中,也有人不断地对博格理表示不满。昭通教会在当地汉族中的传教工作刚刚打开局面,需要继续深入。而昭通福音堂并没有在苗族中传播福音的计划和任务,也没有执行这项任务的经费来源。作为教会的负责人,博格理完全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昭通城里。博格理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他一次又一次地问上帝:“主啊!我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怎样接待这些主动前来寻找你的人们呢?难道我能开口对他们说,我们的确碰到了难题,即使为了他们自己的安全,也请求他们暂时不要前来吗?”博格理决心再深入苗区寻找机会。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博格理地对妻子说:“埃玛,这一段时间让你受苦了。你这样忙碌,我很心疼你。可话说回来,这么多的苗家人,跋山涉水,不辞劳苦地来学习耶稣的道理,岂不是我们加紧工作的好机会吗?”埃玛点点头:“撒母,我最亲爱的。我知道你的心。不要为我耽心。你不是也瘦了许多?我真替你高兴,为苗族人信主这件事,17年来,你曾千万回向上帝祷告、恳求。今天,主至终给你成全了。”博格理说:“埃玛,我们的神真是垂听祷告的神!”埃玛把头更紧地靠在丈夫的怀里。博格理说“埃玛,山里还有许多可爱的苗家人,盼望聆听耶稣主的福音。今后我打算住在他们中间,专门为他们服务,你看怎么样?”埃玛停了一会:“亲爱的撒母,中国有句话,心有余而力不足。你独自一人,怎能做好事呢?况且这里又有这么多事情也离不开你。但是,撒母,我的亲爱的,不要 忧愁。也不用为我耽心。我会一直为我们祷告。你知道,直到如今,神都在帮助我们。而且,撒母,有一点你要明白,不管你到那里,我都会跟随你。”劈开石门 3月8日,由王道元带路,博格理一行骑马跋涉在乌蒙山高高隆起的背脊上。跨越昭通和威宁交界的马鞍山,赶了70里山路,夜色中他们来到牛棚子大土目禄祯祥家。禄祯祥是这一带最为残忍的土目之一。当地人叫他老七。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在老七的领地里有许多苗族人相信了耶稣。这些基督徒希望在自己的家乡修建一座小教 堂,这样他们可以经常做礼拜。但老七对他佃户的这一想法强烈反对,以残酷的刑罚迫害那些敢于和外国人接触的苗族人。博格理这次和他的苗族同工一起来拜访老 七,看有没有可能劝说老七转变态度。老七热情地接待了博格理一行。并请他们住了三天。在这三天里,博格理费尽口舌,不停地试图劝说老七成为基督徒。老七每次都不等博格理说完,就立即粗暴地打 断他:“我宁肯掉脑袋也不会加入基督教。就是中国皇帝接受了基督教,并且下圣旨命令全国臣民追随他的榜样,有违反者以死刑论处。我老七仍然宁死不屈,”老 七说:“如果到那时候,官府抓住我,押解行刑。在往刑场的路上,你信不信,我会走一步就诅咒你们的耶稣一声。”老七还拒绝了博格理作为礼品送给他的书。对博格理告诉他的每一句话都激烈反驳。3月9日上午,老七命令他领地上所有的苗族人来听博格理讲道。可是,当博格理讲话时,老七满脸不屑地坐在博格理旁边的一把椅子上。没过几分钟就粗暴地打断博格理的话,告诉下面的人这个外国人简直是满口胡言。博格理终于看明白,老七的算盘是要让外人明白他允许他的佃户成为基督徒,但他自己绝不会信这玩意。博格理还发现这里的每一个佃户都惧怕老七。而老七自己也生活在恐惧之中。由于他无法无天,官府随时在找机会逮捕他。而他的敌人也每天都在打他的主意。老七知道自己随时可能遭到袭击。因此,他让手下的所有人都接受了战术训练。在老七那空旷的卧室里,堆放了一大堆枪支弹药。他甚至教会他的妻子们怎样为他的步枪里装子弹,以防不测。3月11日。博格理终于和老七达成协议,在彼此尊重、以诚相待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临走,博格理握着老七的手说:“再见,我的朋友。我很尊重你。但我要说老实话。我发觉你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内心没有平安。请允许我再一次请求你信仰耶稣。耶稣会赐给你平安。”老七哈哈大笑:“朋友?对,你说的没错,我们是朋友。我愿意多买你的药品,那还真他妈管用。至于你说的耶稣,一钱不值。”3月13日。 博格理一行来到大官寨(今天威宁县小海区松山),拜访安荣之。闲谈中,博格理谈到在牛棚子土目禄祯详家时,老七吹嘘说,除了花苗他不屑于动手而外,经他手 所杀的人,有彝族、汉族、回族等总共不下三、四百人。他问安荣之,老七说的是不是真的,安荣之回答说大概不会错。博格理很惊讶:“他这样无法无天,难道威 宁州官就不敢过问吗?”安荣之笑了:“这有什么稀奇?我还敢把威宁州官用拴狗的绳子栓在家里呢!”博格理说:“你吹牛!你怎么敢这样?”安荣之看着博格理,慢腾腾地从床底下拿出几串铜钱,对博格理说:“这不是我拴州官的绳子吗?”在座的人都被他逗的笑了起来。安荣之告诉博格理:因为苗族人经常进城找外国人,弄不好会耽误地里的庄稼。再说了,他还有另外一个耽心,这些苗族人和城里人混熟了,就难免变得偷奸耍滑不服管教。他问博格理,可否屈尊搬到他的领地来住。只要博格里愿意,他就情愿赠送他一块地给教会建房屋。听到这些话,博格理和他的同伴都如释重负。因为他们太需要一块地了,但是他们没有买地的钱。博格理知道这是耶稣在亲自帮助他们。斑疹伤寒、热病、白喉、麻风……这些让人望而生畏的传染病,这些可怕的幽灵似乎正在向模糊的远方退去。3月15日,博格理一行来到今天赫章、威宁交界的大街和可乐之间的一个苗族地名叫“卯年俊”的地方。博格理问大家:“你们看教堂、学校修建在这里行不行?”王道元回答:“这里离昭通太远,路上又要经过两条河。夏天雨季河水上涨,来往很不方便”。安荣之接着建议博格理去看距他家约50里 外的一块地。博格理在山中跋涉了整整一天时间、累的筋疲力尽才走到那里。第二天他调查发现这一带存在严重的部族冲突。于是他又带着人到其它地方寻找。结 果,大伙在一处山间发现一大片平坦的土地。每个人都很满意。但当博格理去见安荣之时,安说,自己的一个儿子正预备在那里安家盖房子。3月27日,安荣之最后决定赠送给博格理和教会60亩土地。签过正式协议,博格理高兴地派遣身边的传教士返回各自苗寨,传递这一好消息,鼓励大家团结起来,修建属于苗家人自己的教堂。1905年3月29日,天气清明,景色一新。博格理一行兴致勃勃地来到这个叫石门坎①的地方。他们跨过一条及其普通的山间小溪,小溪的源头是从远处陡峭的山坡上跌落的一个瀑布;踏上一条有110格粗糙破损石级形成的山道。山道崎岖不平,山道的两边是高达几十米的山岩。看起来好像两扇打开的石门。石级的顶端是一片长达3公里的60’C的斜坡。斜坡的一边是急落直下的峡谷,另一边没入无边无际的丛林之中。博格理站在那里,仰头望去,天格外蓝。随行的人告诉他,前面蜿蜒数十里的山岭当地人称为野鹰梁子。后面高高隆起的山岭名叫猴子岩。看那陡峭的劲头,博格理想,哪怕是猴子也很难越过。山道的两边生长着灌木丛。虽然已是春天,这里到处还有没有融化的积雪。冰柱挂在路边的树枝上、灌木丛中。黄色、白色、红色的乌蒙大叶杜鹃在荆棘丛中含苞待放。迎春花开满了整个山坡……博格理亲自请来家住石门坎偏坡寨的张武(教名张约翰)的父亲和潘显两位老人,又派人去请梭嘎的王胜魔和木槽的王得道一起商量。王道元先开口,他觉得石门坎比过去看过的都好。首先是交通方便,这里是昭通往镇雄入川的必经之地,西北距昭通约70里路,东北距彝良县城约120里路,东南距贵州威宁约280里路。其次,这里地处滇、黔、川三省交界,是乌蒙10万花苗居住地的中心位置。第三,因为坡下有一条小溪常年不干,水源相对充足。第四,这里蕴藏着储量丰富的优质露天无烟煤,煤层离地表非常近,天冷的时候可以轻易地开采出来。因此教堂和学校修建在石门坎比较合适。在场的其它苗族人士都觉得王道元说的有道理。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在石门坎建立乌蒙山苗族教会第一个教堂和学校。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你可以很方便地对石门坎做一次模拟旅游。登录m,你输入地图下载,把地球贮存到你的计算机中。然后随着鼠标的移动,你就可以把我们这个蔚蓝色的星球轻松地转来转去。首先找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然后深入到它的西南部。在贵阳和昆明之间找到两个城市,威宁和昭通。沿着卫星地图上威宁到昭通的公路,把地图放大,你会找到一个用拼音标出的一个叫中水(zhongshui)的地名。从中水一路向北,你必须把地图不断放大,越过一处处山岭和一道道沟壑,当你的眼睛快要承受不了时,在乌蒙山的最高处,有一处山麓上标记了两个红色的小字:石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博格理把石门坎这个地名翻译成 Stone gate w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没有钱土地有了。现在,又一个困难呈现在博格理的面前。他们想开始动工兴建房屋,但又缺乏一样东西。苗族传教团的历史就是不断遇到困难和老是面临考验的故事。当一个困难刚刚被克服,另一个又突然出现。他们现在正面临着资金的困难。博格理在《苗族纪实》中写到: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来自资金。我袋中无钱,传教团也没有用于苗族传教工作的经费。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博格理。他用极其坦率的态度,把所遇到的困难告诉苗族信徒,并激起了他们的强烈反响:他们以行动做出了反应。经他们共同商定,家家户户均按人头每人拿出100个铜钱的办法克服这一困难。对于他们来说,这实在是崇高之举。他们之中的一些人确实太贫穷了,连自己的房屋都无钱修缮。我曾到过一些人家中,他们所住的整个屋子——墙壁、窗户、门、屋顶、楼上和楼下全部加起来都不值五个先令。①博格理在这一年6月13日的日记中写到:在回家途中,某夜我们曾住在一座小小的苗寨里——许多群众带着一些可爱的儿童于早上赶来。一位70岁的老婆婆给了我70文钱。这些钱,是她自己在礼拜日聚会上所募集。王道元和我在马厩上面的一个角落里就寝。夜里,一头母牛就在我们下面产了小牛,而我们睡的竟如此香甜,全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12个月的时间要结束时,博格理收到的捐助已达一百万文钱。博格理似乎来到了使徒时代。他记起保罗在《哥林多后书》8章中所说的话: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选自《在未知的中国》第118页。②、 选自《圣经》《哥林多后书》8章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建教堂 1905年 春,博格理利用收到的捐款开始在石门坎修建一座教堂、学校兼用的建筑物。这个只有几户人家的荒凉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博格理从昭通请来汉族老师王玉洁 负责建筑财务会计并协助苗族购置建筑材料;李司提反协助杨雅各布和张约翰担任翻译;汉族木匠刘四负责房子的施工;汉族王老太爷负责购买粮食;王胜魔负责看守 并做饭。安排苗族杨雅各布和王道元协助工作。钟焕然、杨雅各布着手负责储备汉字班的教学工作,同时着手试创苗族文字和编辑苗文诗歌,为下一步创制苗文打下基 础。傅正钟同刘中五负责到苗族村寨巡回传教和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钟焕然后来回忆说:我们新到时,大家挤在苗族的茅屋里,矮小狭窄的房屋人畜同居,苦不堪言,我们都很难受,而博格理牧师怡然甘之。柏牧师每遇一事,必须调查仔细,了解全面的事实,对立双方的观点,多方分析。不凭片面的言辞,不用主观的意志处事。而且他处理交涉事情时总是抱着和平的解决问题的态度,预先考虑可能达成的效果。尤其遇事镇静,料事明确。至于谁胜谁败,孰是孰非,他从不介意。柏牧师用人做事,知人任事,量才试用,弃人所短,用人所长。好几次有人向他说同工的短处,他听了马上回答说:‘每个人都有缺点,但你说的这个弟兄也有他的长处。’柏牧师这样宽和对人,推心置腹,所以每个人都乐于为他效力。①苗族人民蜂拥而来,为建设自己的教堂、学校出人出力。3月底,工人们在山坡上铲出了一块地基。博格理写到:几个月前的荒坡眼下成了一片繁忙的工地。据教堂位置不远之处,烧制瓦片的工作正在全速进行。瓦匠们起早贪黑地忙碌不停。他人数不多,但技术熟练,经验丰 富。有位苗族老瓦匠集总管、领班、制模、烧火、制瓦之责于一身。我们用大约三万文钱买了一头水牛,如果把牛赶进浅泥坑,它的大蹄了就会不停地踏揉粘土。干 活时,传教团的水牛一圈又一圈的慢慢行走。过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瓦还没有制成。在第一窑一万片瓦烧出来之前,焦虑的心情与不断的失败时时折磨着我们。②木材采伐地在沿河谷而上30里 路以外的一个地方,位于今天的云贵乡境内。博格理他们以不足一英镑的价钱,购买了简脚寨土目安怀茂的一片冷杉树林。那里的冷杉树高大挺拔,从陡峭的山坡直 上云天。砍伐、搬运树木的工作,博格理交给王道元负责。人们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为了赶时间,搬运木头时,两天并一天,一天往返一百六、七十里是家常便 饭,不觉得劳累。空身返回时,三步并两步飞快地你追我赶,汗流浃背、湿透衣裳也毫无怨言。”地基修好之后,4月份开始修筑教堂的土墙。教堂的后墙直接靠着山体。工人自上而下将山体修整平直。在前墙,开有二个窗户和一扇门。土墙筑好之后,随后便装上了屋顶的檩条。由于瓦片迟迟没有烧好,人们暂时在屋顶覆上茅草。这座小教堂可坐三百五十个人。当小教堂落成的时候,苗族人真是欢天喜地,因为现在他们终于拥有了一个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上帝的家” !5月,传教士们分头出去,请四面八方的苗族来石门坎读书信教。李司提反负责给苗族青年男女教书讲道。李约翰负责教小孩读书识字。王道元于百忙之中回了趟家,带来他7岁的大儿子来石门坎读书,寄宿在石门坎上寨亲戚潘显家。孩子的名字是博格理去王家时给取的,叫“王明”。李约翰老师很喜欢这个孩子聪明伶俐,给他改学名为“王明基”。在1905年5月14日的日记中,博格理写到:在一所稻草顶得房屋里,我们举行了石门坎的第一次礼拜。我教给他们《十诫》。第二次礼拜有150位男子和60名妇女参加。今天,一位苗族人找到我说:“我愿意永远位你做事。不惜变鸡变狗来报答您。您对我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博格理告诉她:“你不用感谢我。要谢,就谢那爱你们的上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选自《中华基督教循道公会西南教区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50年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苗历史上第一所学校 1905年8月,乌蒙山花苗终于有了历史上第一所学校,汉族王玉洁老师给学校取名“石门坎光华小学”,校舍就是他们刚刚修成的小教堂。教堂的墙壁外面刷上白石灰,站在群山的高处,10几里以外都可以看到,形成当地颇具特色的景观。他们住在石门坎小村寨一所茅棚的角落里。苗区同胞生活素来清苦,卫生习惯极差,不洗脸、不理发,吃无卓凳、人畜共处一室,一些汉族同工颇有怨言,然而博格理甘之如饴。6月, 博格理和李司提反把家搬进还没有完全建好的小教堂。他们拥有了一间特殊的卧室:把几块木板架在靠近屋顶的两根横梁上。每天夜里,博格理沿着梯子爬到他的床 上。小教堂的上部围墙还没有修好,四面通风。天晴的时候真令人惬意,躺在那里就能看满天星斗。一旦下雨,就别提有多狼狈。草盖的房顶,满屋漏雨。博格理记 不清有多少次和李司提反夜半起来,抱着已经淋湿的被褥,下到地上,萎缩在床板下面,看是否能找到一块没有被淋湿的地方。为了便于学生读书,教堂的长板凳制成两种规格。较高的和较宽的长板凳作为白天的课桌,较矮和较窄的供学校儿童上课时坐。窗户乃昭通传教团驻地遗弃已久的旧窗户,经修补后安上。上面镶有四块玻璃,记不清还贴有多少小格的窗户纸。所有学生都自带干粮。在小教堂泥屋地筑起的火炉上做饭。第一班是成人扫盲班,主要招收成年学生。这一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苗族教会的中坚力量和学校老师。他们是:杨雅各布、张约翰、王胜魔、王经、张夏禹、王道元、朱褆、朱彼得、王银头、张慈、朱约翰、张得救、张马太、王西拉、杨秀、杨信、张高、王成宗、黄司提反、熊马可等,王道元8岁的儿子王明基也随班学习。这些学生中,王西拉已年近半百,信主以前贪好杯中物,常喝的烂醉如泥。他还相信端公,惯用巫术治病骗人,开始读书以后,自己下决心把酒戒了。他非常用功,和青少年同学拼比学习,掌握了不少汉字,还能流畅地阅读圣经。向罪恶宣战 在修建教堂的同时,以石门坎为中心,博格理不停地对方圆100公里的苗寨进行巡回访问。他在这一年6月21日的日记中写到:现在,有200个苗寨需要定期进行访问,对于我来说,这项任务太艰巨了。博格理的方法是:先派苗族布道员运用民族、亲戚关系,深入各个村寨宣传、访问。接着,博格理制定严格的巡回工作日程,带上苗族、汉族同工一个月又一个月不 间断地艰难跋涉。不分刮风下雨,在白天,沿着陡峭、崎岖、布满碎石块、坑坑洼洼的小径,在高山深谷间弯弯曲曲地前进。每晚都要住进简陋的苗家窝棚,吃过人 们给他准备的简陋的食物,就马上教闻风而来的人们读书识字传福音。博格理吃惊地发现人类已经进入了20世 纪,可是苗族人还保留着人类早期群婚制的残余。而酗酒,也是苗族人一直停留在蒙昧状态的重要原因。在他去的大多数苗寨的村口,都有一间有着特殊用途的草 屋。草屋用粗糙的原木做框架,以树枝和树叶当围墙,把杂草盖上去为屋顶。苗族人亲切地称这个草屋叫“宿寨房”。女孩子只要到10多岁,苗族父母就任由她们晚上离家去“宿寨房”,和她们喜欢的男人住在一起。基督教无法容忍这样的罪恶。在苗家人的帮助下,博格理大刀阔斧地拆除他看到的每一个“宿寨房”。在博格理抵达苗寨之前,苗家人往往已经自己动手把“宿寨房”拆除,作为对他真心欢迎的表示。但偶尔也会有一些例外。1905年3月的一天,他在几位苗族人的陪同下走访了一座村寨,远远就看见一座松散的木机构的大房子站在村口迎接他们。博格理知道这是间“宿寨房”,因为没有那个苗家人的房子有这样大。于是。当着整个村寨人们的面,博格事和他的同工意兴勃勃地将“宿寨房”夷为平地。博格理在日记中写到:在我们拆毁“宿寨房”的时候,一个姑娘惊恐地冲进废墟,抢救出她放在里面的一些东西。我们这样做,寨子里的老人都很高兴。那时苗家人的两性关系特别随便,对于婚前性自由,苗族社会采取的是纵容甚至鼓励的态度。在他们那五花八门的节庆活动:“耍花山”、“跳花坡”、“跳月亮” 等活动中,苗族人都要大摆酒宴,无论男女,都狂喝乱饮。年轻人没日没夜地欢歌跳舞,和自己喜欢的人谈情说爱,投怀送抱。②这样的恶俗让整个苗族的道德水平处于低下的状态之中,导致早婚和婚后家庭关系很不稳固。那时苗族的家庭虽然是一夫一妻制,但女子在15岁左右便出嫁,最早的在11—12岁 就成家。结婚有“大娶”、“小娶”之分。“小娶”之后,女方若在男家住了几天后觉得不满意,便可选择离婚。大娶之后家庭关系也十分脆弱,婚姻规定,婚后女 子未生孩子之前不住家,男女均可再行择偶。而且因为男女双方大都有情人,因此常造成家庭纠纷。塞缪尔?克拉克在《在中国的西南部落中》写到:“在30多岁的已婚妇女中,超过50%的人已离过一、两次婚”。他们混乱的两性关系常常被汉族和其它民族的人嘲笑,视苗族为不开化的野蛮民族。他们自己也深受其害。后来,中国内地会安顺普定县等堆苗族教会《永久示垂》碑在总结他们民族的苦难史时说:窃惟人民之盛衰,亦因风俗之美恶而已。未有伤风败俗而使人民兴盛,未有人民兴盛而无醇厚之风也。故世界愈进化,则风俗欲臻完美。移风易俗自古而然。唯我同族殊属反是,一切颓风败俗积千百年之习俗牢不可拔,一致败我同族暂归淘汰,良可叹也!考我同族发源最早,实为中国之最先居住者,降及今日愈趋愈下,恶俗遍行,实为不堪言状。其俗为何?淫风是也。此种恶俗,实为世界所鄙。伤风败俗,其此为甚。唯我族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全无廉耻。博格理积极地鼓励他们从这种恶习中走出来。每到一处,他都要带领信徒读《圣经》上的话:“神的旨意就是要你们成为圣洁,远避淫行。要你们个人晓得怎样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不放纵私欲的邪情,像那不认识神的人一样。”农历5月5日,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快要到了,要破除旧的习俗,必须用新的更吸引人的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此,博格理做了精心安排,并为节庆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同乐会。英国传教士张道惠①专程赶到石门坎来帮助博格理。同乐会过节这天,天气晴朗。前来参加活动的人有2000多人。在教堂做完礼拜后,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附近一块平地。在这里,姑娘、小伙子举行了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博格理写到:“我们进行了两人三腿赛跑(每组两人,把一人的左腿与另一人的右腿绑在一起。)、独轮小车赛跑、蛙跳赛跑及许多其它项目的比赛。拔河赛尤为精彩。对于这些 游戏人们无不感到新鲜,个个玩的尽兴。他们跌来撞去,兴致盎然!茶点之后,我们放留声供大家欣赏,接着又放幻灯。那天活动结束之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肯定了 这次节日活动的巨大成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今天,到苗岭旅游的游客,很多男子带着淫亵而猎奇的眼神,怀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说的清楚的暧昧目的,渴望和美丽的苗家少女欢歌跳舞,狂喝烂饮。盼望在酒精的刺激下,让热情的苗家女子为他们举办他们民族一直以来的风俗“平伙饭”,在这里完成他们人生中的一次艳遇。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的想法很难成为现实,因为导游是借助讲解这个民族近百年前的习俗来忽悠你们。苗族人民早已走出黑暗,步入光明。②、张道惠原名哈里?帕森,英文是 Hurry Parso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磅小屋 石门坎建起小教堂以后,接着又盖了三套共九间房屋,作为汉族传教士、教师及学生的宿舍,也接待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做礼拜的兄弟姐妹。石门坎从一个只有10几户人家的小村落变得热闹起来。苗族人知道博格理希望在石门坎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样他就可以把埃玛和孩子接来。于是他们自告奋勇出钱出力为博格理修建了一所房子,耗资约五英镑。博格理亲切地称为五磅小屋。这是一座很小并且经济简便的建筑。它充分将就了山坡的地利之便。此处没有一块大到足以盖房的平地,人们就将靠山的一边向下挖平,利用空间因陋就简地把山体当作后墙。房屋分为三间,隔墙由黄泥筑成。当中的一间最大,派上的用场也最多。这一间和东面的一间各开有一扇小小的玻璃窗。第三间则只有一道门,门的上部分开了一扇窗户。1905年8月,石门坎迎来了几个特殊的客人。埃玛带着两个儿子和埃瑟尔?丝奎尔小姐来到石门坎。他们从昭通出发,一直行进在忽上忽下、似乎永远也走不出去的山谷之中,走了整整8个小时。天气特别潮湿,几个人都被雾淋透了。晚上,虽然很疲倦,埃玛还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自己的卧室。分给他和博格理的卧室位于五磅小屋中间的那一间。一张床放在屋子的一角。博格理给妻子介绍说,这张床只有在晚10点以后到第二天早晨属于他们。在白天,这张床还有更大的用场:所有人的衣服、雨衣、椅子、铜钱、报纸、书籍、香肠盘子、面包、拖鞋、草帽等等都要放在上面。晚上,要上床睡觉时,他们必须耐心地将堆在床上的东西一件件拿起来,移到另一个地方。床边放着一张特别粗糙的桌子,桌边摆着两条从小教堂借来的长凳。桌子的一半用来就餐;孩子们从博格理口里知道埃玛喜欢鲜花,当时正是杜鹃花和百合花开放的季节,孩子们采来很多鲜花,把小餐桌装扮得分外美丽。桌子的另一半放着盛满药品的瓶子。在他们床铺的前面,摆了几个书架,书架上的书籍堆积如山。《福音书》、《赞美诗》、《劝世文》、钢笔、墨水、铅笔、纸张、信封、练习簿、图画、明信片等等都堆在上面。学生们被允许随时可以走进小屋,浏览成排成排的书籍。书架的旁边紧挨着的是传教士的化妆室。镜子、脸盆、刷子、木梳及毛巾,都被安放在这里。孩子们一有钱就跑来买书,博格理总是随手把收到的铜钱丢在脸盆里。走了一天的路,埃玛有些累,她坐在床上,感觉褥子很潮。博格理很抱歉地告诉妻子:由于时常下雨,后墙又是山体,渗出的潮气非常厉害。因此每隔两、三天就必须把所有的东西搬出来晾晒。而且还要看天气好不好。那天夜里,石门坎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欢迎埃玛的到来。埃玛和孩子刚睡下不久,就被一阵狼群恐怖的嚎叫声惊醒。由于他们的屋子刚刚修好,窗户还没来得及安上。埃玛从墙上预备安窗子的缺口望出去,有几十对绿莹莹的眼睛在漆黑的夜色中晃来晃去。埃玛冷不冷?第二天,一些同工发现博格理早早地就从屋里走出来,在屋子外面转了一圈。走回门口时,他把双臂伸向天空,双手夸张地在空中做了几个比划的动作。李司提反很惊讶,问:“老师,你一大早出来,用手在空中比划是什么意思?我以前怎么没见你这样过?”博格理满面笑容:“我在用手量气温,看看埃玛应该穿多少衣服。”从此,博格理爱老婆的故事在苗族人中传开了。不管埃玛走到那里,都有苗族人笑着问她:“埃玛师母,你冷不冷?”在1905年那个美丽的夏天,埃玛,这个来自南丁格尔家乡的护士,给石门坎的苗家人带来了一个让他们欣喜若狂的礼物:牛痘。他们在石门坎的家成了远近文明的牛痘接种室。每天,都有几十、成百的人赶到这里,博格理在他的日记中写到:那天前来接种的人很多,我们只得把教堂也当作诊所使用。先为妇女儿童接种,而后再为男人。尖叫声、哄笑声响成一片!两名助手为我们的‘遭难者’清洗手臂,另有3人准备开水,我们则忙于接种。孩子们对此十分喜欢。有一个小天使在接种牛痘后离开很久,又返回来,恳求埃玛在他的另一只胳膊上也种上牛痘。埃玛的到来,把他们的家变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几乎每一个晚上,虽然早已过了休息时间,但是他们的床上却坐满了孩子。他们让埃玛继续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识 字、唱赞美诗。有一次,由于博格理第二天一早还有外出布道,实在忍不住了,随手拿起一把扫帚比划着想把孩子轰出屋子,没想到却正中顽童们的心意。一个40多岁的外国老顽童和一群孩子在屋子里追逐着,欢笑着。埃玛坐在床上,身边挤满了孩子,看着这一切,笑的合不拢嘴。在《苗族纪实》中,博格理充满感情地回忆说:我和埃玛,总是很高兴在家中看到他们——上帝心中的花朵。在苗族人中全部工作的最令人愉快的部分就是一直在孩子们中进行的工作。没有人能像孩子们那样对我们彻底敞开心扉,而他们又是怎么喜欢埃玛和我!难怪主耶酥对孩子们那样迷恋。在我把《圣经》翻译成苗文,叙述到耶酥抱起一个孩子,并以小孩为例教导门徒,在天国里的正是像小孩子这样的人时,我的苗族助手坚持要我在译文中加上“亲”这个动词。我解释说没有这个情节。我的苗族朋友说:“一定有,耶酥肯定亲了那个小孩子,他不可能不这样做”。“于是耶稣伸出双臂抱起孩子,并用嘴亲了他……”我的朋友一边向我表演经文内容,一边说道。千真万确!传福音的工作若只是在成人中开展,而不去激发孩童的热诚,那么,迟早有一天它要归于失败。无论任何人,只要永远热爱小孩子们,就是对我主耶稣的爱戴。由于身体不好,埃玛不得不暂时回昭通。走的那一天,孩子们牵着埃玛的手和衣服,走了很远一段路。埃玛劝孩子们不要再送了,并保证明年一定会来看他们。突 然,博格理看见有三个小家伙把脑袋凑在一起,热泪盈眶。因为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他们心爱的老师埃玛,孩子们竟然这么难过。那日那时没有人知道 随着福音在石门坎的传播,博格理又遇到了一些麻烦:有一个名叫杨老大的苗族人,以前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巫师,认识主耶稣以后,他很快发现自己可以利用耶稣 赢利。他跟博格理及其它传教士生活了一段时间,偷偷地学习他们的传教方法。终于有一天,他一个人跑了。他跑到远离石门坎的一些村寨,声称自己是传教士的代 理人,拥有准许任何人加入教会的特权。有一个苗寨,竟有二百余人被他蒙蔽。他将他们领到一个池塘边,就在那里为他们施洗,并且向每位接受洗礼的人收取一笔 高额费用。这件事之后不久,杨老大突然染上了天花,一命归西。当地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上帝对一个骗子实施了审判。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关于耶酥很快就要再度降临的谣言,正通过种种方式在苗寨中传播开来。一些苗族巫师和会唱赞美歌的妇女充当起预言家的角色,基督 将要出现的几个日期被宣告出来。有些苗家人竟然相信了这些预言,他们丢下自家的农活,不停地唱赞美歌,坐在那里等待耶酥的到来。还有一帮人上到一座阁楼 上,点亮灯笼、火把彻夜等待,时时刻刻盼望上帝的出现。每次讲道,博格理都不厌其烦地告诉听众:“那日那时没有人知道。”博格理认识到,要让苗家人真正的了解福音,必须有属于他们民族语言的《圣经》。但是,虽然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但是苗族人从来没有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在杨雅各布、张武的帮助下,博格理开始尝试,根据苗族的语音为苗族人创制文字。 永难忘记的日子 1905年11月5日,星期天,乌蒙山苗族人民历史上永难忘记的日子。在他们到昭通找到博格理一年四个月之后,他们的小教堂完工了。苗族教会成立了。中国苗族历史上第一所学校“石门坎光华小学”也于同一天正式成立。为保证教学质量,博格理专门从昭通请来汉族老人、满清举人刘映三先生担任小学校长。请昭通著名书法家王开阳(王四)老师教孩子们书法。整个乌蒙山区都欢腾了。人们都在祷告上帝赐给他们一个好天气。但星期五整个晚上都在下雨。星期六还是阴雨不断。到了星期天早上,天开始降雪和落雨。道路处于可怕的状态之中,又滑又脏,异常难行。博格理试着走了一里路,就滑倒了好几次。苗家人没有被寒冷、大雪、泥泞所吓倒,大多数人在星期六就赶到了,其中一些人在高山河谷间整整跋涉了3天时间。所有人的腿上沾满了泥巴。女人的裙子都被雨淋湿了。由于没有足够的房子安排他们,大多数人只能在山坡上铺上毛毡,睡在雨雪交加的寒夜里。可人们的心情还是分外激动。赞美的歌声一夜都没有停过。早上5点钟,博格理和同工们就早早起来。他们离开人群,来到一处安静的地方,跪下来,向上帝祷告,祈求全能的上帝洁净他们的心灵,赐给他们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胜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帝交给他的工作。吃过早餐,伯格理来到小教堂,发现有2000多人聚集在那里。人们全换上了随身带来的干净衣服。每一个女子都穿上了他们民族节日的盛装,梳上好看的发式。每个人都笑逐颜开。博格理说,这些女子们比我所见过的任何其它中国女子更为漂亮!每个人都神情激动,他们在等待着,等待着受洗那神圣的时刻。流泪之泉 根据同工会议的决定,他们要从几千名信徒中筛选出100个人来施洗。靠着圣灵的带领,他们抵挡了在一天之内给两、三千人施洗的诱惑。他们拒绝盲目追求人数和庞大。苗族教会的目的是渐进而实在的发展。在任何情况下,博格理都不愿冒然走到圣灵的前面。博格理心里对和他一起工作的汉族传教士充满了感激。虽然他们经常会出些差错,他们的看法也经常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在苗族信教运动刚刚开始的那几个月,没有一位固定的英国同工帮助博格理。如果没有当地传教士的帮助,许多工作永远无法开展。正是这个原因,博格理特别安排李司提反负责对所有参加洗礼的候选人进行初选。只有经李司提反确认是耶酥真实信徒的人,才能进入教堂。神圣的时刻就要到了,博格理却犹豫起来。在等待了18年之后,他终于迎来远远超过他所思所想的大丰收。在过去的岁月里,每次只要有几个人受洗,他就会高兴地欢跳起来。而现在的小教堂外面挤了2000多个渴望受洗礼人。丰收的喜悦是如此巨大,博格理简直无法控制住自己,真想坐下来痛哭一场。李司提反先领进了11个成年人。9个男子,两位妇女。走在第一个的是王道元,8岁的王明基紧紧地拉着爸爸的手走进来。所有的人博格理都很熟悉,他们是:朱彼得、王西拉、张约翰、朱马可、王得道、王胜魔、潘显、朱高汉(女)、王基甸、张英(女)。11个大人和一个小男孩站在那里。博格理用苗语一个挨一个地问他们两个问题:“你愿意接受洗礼吗?” 。“我愿意。”“你想成为神的孩子吗?”“我愿意。”一开始博格理很紧张,感到自己都快要站不住了,快要失败了。但随着人们一个个清晰、响亮、肯定的回答,仁慈的上帝不断地加添他的力量,他的内心开始充满了喜悦和平安。张道惠和昨天才从昭通赶来的埃瑟尔?丝奎尔小姐站在博格理的旁边帮助他。博格理问他们说:“请问,可以开始了吗?”两人齐声回答:“感谢上帝,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博格理开始为11个成人和一个孩子施洗。每一个受过洗的人都流出了喜悦的泪水。他们齐声朗诵《圣经》这一段经文:“我们既受洗与耶稣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我们从前在罪恶中死了,神赦免了我们一切过犯,便叫我们与耶稣基督一同活过来。”刚刚受洗的这11成人组成苗族第一个基督教会,负责为教徒施洗和教会的日常管理工作。在人们的掌声中,他们走上讲坛,坐下来,面对着信徒。接下来,由同工把其它渴望受洗的人带进教堂,每次10个人,站在讲坛下,首先由李司提反向他们提问,接着接受博格理的提问。最后接受台上11个人的测验。博格理回忆到:“一些小伙子的回答特别精彩。不由使我以抚爱的目光打量着他们充满喜悦的信心和坦诚的面容,感到兴奋无比。姑娘们也是如此,回答得十分圆满。‘你热爱耶酥吗?’每一个人都说:‘是的,我非常热爱耶稣。’”那天上午,有102个人接受了洗礼。洗礼礼拜完毕后,开始收集人们带来的感恩日礼物,六七个同工用一个多小时才把礼品全部收好。这时,博格理感到特别疲劳。他回五镑小屋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东西。很快又回到教堂,开始接连四个小时的礼拜。第一批挤进来的是妇女和未婚姑娘挤满了小教堂。第二批,大约有700个男人,挤进平时只能容纳300多人的教堂。礼拜结束时,从屋里700个男人的口里发出“我爱耶稣”的呼喊。夜深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齐声唱起苗家人特别喜爱的一首赞美歌:《有一处流泪的泉》:今有一处流泪之泉,从主身上发源,罪人只要在次一洗,能去全身罪孽。我真相信,我定相信,耶稣为我受害,天父爱子这样钉死,真是难报的爱!我们的父亲真的要来了 午夜,博格理回到屋子。他疲倦不堪,可就是无法入睡。他仿佛看到在自己的屋子里,在他的床上,还有一个人和他在一起。在这个寒冷刺骨的1905年11月5日,有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欢乐。这个人的名字叫:耶稣。外面,苗族人堆起了篝火,还在不停地歌唱。博格理听到他经常抱起的那个13岁的小女孩又一次唱起那首每个人都熟悉的歌:我们的父亲要来了,我们的父亲真的要来了……接着,他的耳边又飘来一首歌,这首歌记述了耶稣是怎样走进苗家的故事。是用苗家的八声部唱的。:苗家人的火塘边哎,人们在讲述着什么?讲述着一个动人的,动人的故事哎!耶稣基督为世人,舍了宝贵的生命,十字架的救恩深深地震动苗家儿女的心灵。耶稣你为何这样?为何为我把命舍?都是为了为了我,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为了我,为了我!!!几个妇女唱起他们民族的《创世古歌》。博格理感慨万分,想起从1904年7月12日4个苗族人踏进他院子的那一刻起,所发生的一切都不是偶然的。上帝早已垂听了他的祷告,拣选他来到中国,传通一个民族。而且,主给他恩典远远超乎他的所思所想。他离开了祖国,但是得到的回报,不是百倍,而是像耶酥所许诺的千倍万倍。借着那4个苗族人,上帝给博格理这位中国通带来了最美好的礼物。他们引导博格理进入司马迁在《史记》开篇所讲述的故事。引导博格理去关爱中国56个民族中最需要关爱的、最为美丽的花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 中国最美丽的花朵待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章 毒打 撞击、撞击、再撞击 1907年,博格理把目光投向了昭通西北。他并不满足于在石门坎已经取得的成功,决心到这几年一直强烈反对福音的村寨布道。1月12日,博格理和李司提反去了一个苗寨。但是寨子里的人不允许他们进去。寨老告诉他们:当地地主已下令不允许接待他们。1月14日,博格理从云南永善茂兰乡大坪子的地主手里拿到一块珍贵的地契,准备修建教堂和学校。博格理高兴地说:“为这件事,我已经祷告了两年。”1月15日,他们想尽办法走进了一个长期都在反对福音的村寨。寨子里,没有一个人是基督徒。每天晚上,“宿寨房”都很活跃。博格理回忆说,连孩子们见到我们都很害怕。夜里,在呛人的烟雾中,他睡在阁楼的稻草捆上。1月16日,在他们访问的寨子里,苗族老年人激烈地反对他们。博格理已被上帝锻造成一把坚韧的铁锤,向着目标不停地撞击、撞击、再撞击。他实施撞击的第一个步骤是专心致志的祷告。他用在祷告上的时间远远多于工作的时间。他首先是一位祷告的圣徒,其次才是一名战略家和一个执行天才。有人问博格理传福音的秘诀,博格理说,第一,祷告、祷告、恒切祷告;第二,绝不、绝不、绝不放弃。1月27日,博格理带领10个苗族传教士,和他一起在这一带70多个苗族村寨中巡回宣讲。3月22日, 在宣道的途中,博格理得到王道元逝世的噩耗。王道元这时正在主持咪咡沟教会的工作,两个苗族传道人韩升高、张无野在深入村寨巡回讲道时染上伤寒,卧床不 起。那时人们提到伤寒,谈虎色变。没人敢接近病人。王道元亲自精心护理,韩、张二人脱险了,王道元自己却不幸染上伤寒,病情沉重,不幸病逝,死时年仅30岁。博格理为有王道元这样优秀的同工深深地感谢上帝。他责备自己没有把工作做好:有的村寨里的群众对我出乎意料的友好,我为此感到高兴。然而,我没有像他们应得到的那样把他们引领好,真是有负上帝的恩典。他心里惦记着王道元的孩子王明基的命运。由于父亲的去世,这孩子必将面临辍学的命运。他派人把王明基接到石门坎,由他资助,继续读书。4月初,博格理听说在大坪子附近,一个苗语叫哈利米的苗族寨子,有几个信教的群众,受到附近汉族和彝族人的欺负,心里特别害怕。于是他决定亲自赶到哈利米,看自己能帮助那里的弟兄姊妹做些什么。在哈利米一带,到处都散播着不详的传闻,送信人一个接一个地赶来,向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报警。4月6日,一个基督徒精疲力竭地从赶到石门坎,哀求博格理千万不要去哈利米。因为他亲眼看到一个名叫苏黑保的彝族土目,纠集了一帮彝族人和汉人,歃血为盟,决心只要遇到博格理,就绝对不能让他活着跑掉。博格理在日记中写到:对于这些谣言,我们并未予以足够的注意。翌日我动身开始每月一次的外出传道。在过去的3年 里,博格理对威胁已经司空见惯,不把它们当回事了。如果博格理听说哪个彝族地主对他怀着特别强烈的仇恨,并公然声称要弄死他。他就会径直前往那个人的寨 子,把自己送上门去面对面与对手对阵。他频繁地走访他们的城堡,往往是提着自己的脑袋进大门的。他凭自己的经验发现,通过和敌手正面接触和依靠共同的理 性,总能使问题得以解决。为了信徒的利益,他要尽量争取对自己即使最不友善的对手。4月7日,礼拜天。博格理主持了大坪子的礼拜,有几百人参加了聚会。村民正在筹建一座教堂和学校。4月8日,博格理和3位苗族传道员动身前往大坪子西面40公里以外的哈利米。这一天风和日丽,春光明媚。博格理后来回忆到:我感觉良好,浑身是劲。几乎高高兴兴地走完了全程。途中遇到一群孩子;其中一个背着一大捆麻类植物。我看见她实在太累,便接过了她的重负,大家一路兴奋地 结伴前行。不久我们到达孩子们的村寨,停下来在那里吃午饭。屋子里有一盘石磨,装有一个长把手,需要两个人操作。一位老妇人想把一些荞麦磨成渣,但她独自 又干不了这个活,于是我和小孩就去帮她。伴随着一片欢声笑语,我们帮助老婆婆磨她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