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途径系列之2:解脱之道(全)-4

允许自己不设限,意味着你必须接纳自己的寂然独立。在我们对实相所下的假设里,最核心的想法就是,寂然独立暗示着一种界分感。但寂然独立并不是活在一种界分的状态里,它其实意味着没有任何界限。这怎么可能呢?听起来根本是一种自相悖驳的观念。寂然独立意味着你的人格不见了,本体却出现了,那是一种没有任何标签的存在状态。当标签脱落之后,气球就开始往天空飘,这时你却说:“等一等,我不想这么孤独。请把我的气球找回来。最好是找个更大的气球给我!”人格或气球会带给你一些特殊的感觉——我们从父母身上曾经得到过的那种感觉。只要我们还拥有人格,我们就会以为父母还在我们身边,我们从不知道寂然独立是什么滋味。只要你的人格还健在,你的父母就仍然在你身边,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你人格的任何一部分如果还健在,都会使你想起父母,以及过往的历史和其他人。彻底做你自己就是一种寂然独立的境界只要你的心智仍然活跃,仍然充满着念头、回忆、概念或成见,你就不能称得上是寂然独立的。你所有的思想和记忆都是从别人那里撷取的,只有一个东西无法从别人身上得到,那就是对当下所发生的事的了知。寂然独立意味着没有任何想法和成见,完全安住于当下这一刻,你的心不跟过去或任何人、事、物扯上关系。存在的只有你一个人。彻底做自己就是一种寂然独立的境界。当你体验到这种境界时,它会带给你非常深的哀伤,因为你必须跟所爱的一切说再见了——不只是父母,还包括你的伴侣、你的猫、你的感觉以及你所有的概念。放下这一切,感觉上就像是一种巨大的损失,甚至像一种死亡。我指的并不是你死了,而是其他人都死了。当你体验到自我的死亡时,你并不觉得你快要死了,你的感觉是其他人都死了。你觉得你是完全孤独的,其他人都不见了。你已经丧失了从过往的经验所建构出的界限,然而这界限从未存在过,那只是一种信念罢了。当你真的体悟到实相时,你是没有任何界限或界分感的,也没有所谓的内外之分。这些都是你很小的时候所学来的观念,目的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当你六个月大的时候,你一感不舒服或是产生了某些负面感受,就会把那份感受推到外面去,以免干扰到自己,这便是界分感的源起。如果你的心念活动完全停止,既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任何反应,那么你就能安住在当下,而不再感觉自己和别的东西是分开的。生命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我”的存在,存在的只有那份合一感。你过往的经验造成了你和当下的界分,这种界分感就像蛋壳一样把你包在里面,使你无法体验到当下。放掉这层疆界,意味着对寂寥的接纳。寂寥一旦被接纳,界限就消失了。那时你就察觉不到任何界限了,这便是焕然一新的重生经验。那时你会发现你进入了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你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水滴,而这个小水滴是没有任何界限的。那是一种意识的浓缩状态,而那意识跟其他的意识是没有任何界分的。所有的存在都是一种识能,这识能便是爱。只要有任何界限,你就看不到这份爱了,因为界限会制造出矛盾,而其中是不可能有爱的。当界限消失的那一刻,你的父母、你的男友、你的猫以及你所有的概念也跟着消失了。那时你会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可是你非但没有死,反而发现了爱,一种无边无界的爱。不但你本身就是爱,而且万事万物皆是爱。每个人都是同一大海中的波浪,彼此相通除了界限之外,还有另一个人格的面向必须消失,才能体验到宇宙之爱。这个面向就是自我认同感,一种内在的感觉、内在的品质或是内在的滋味。只有借着这些感觉你才能认出自己。首先我们有界限感,然后又有一种身份感。当你说“我自己”的时候,你立刻会认出自己来。你具有一种特定的感觉、特定的滋味、特定的品质。你认为那身份感,那气球里的氦气、氧气或氮气就是你。但如果你是它的话,你就不可能是其他东西了。你不可能是本体,也不可能是任何一种形式的爱了。只要你还认为自我便是你,你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意志力或是本体的任何一个面向。你会一直感受到自己的身份,你必须借由它来认出自己。一旦识出自我是什么味道,识出信念制造出了你,你就有可能释放掉它们,那时你就不再有任何特殊性了。只要你还执著于自我或自我的身份,一定不会允许那真的东西出现。边界、屏障或是界分感,都是由过去的经验所组合成的。这些过去的经验形成了金字塔的基底,而自我的身份则是金字塔的尖端。如果看见它的底端是由你的概念所形成的,尖端很快会消失。身份感或界分感一旦消失,便可能体验到宇宙之爱,并且了解上帝即是爱,实相也是爱。宇宙之爱乃是整个宇宙的基本能量,它一直都存在着,如果有人说他渴望爱,那就像是大海中的鱼说它口渴一样。眼前这一刻你就在爱的海洋里畅游,你就是它的一部分,它一直都在这里。爱是源源不绝的,它永远在那里滋养着每一个人,缺少了它,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了。只要你还相信自我和界限是存在的,就无法觉知到这份爱。所以我们才会说,宇宙之爱是无法与自我并存的。请问你的宇宙性身份是什么?它就是宇宙之爱,一种“我即是爱”的感觉。宇宙之爱一旦出现,本体其他的面向又会怎么样呢?那种松软之爱、融合之爱、狂喜之爱、圆满感和感恩的状态,又会怎么样呢?宇宙之爱和这些心境有什么关联?宇宙之爱既是一种爱,也是一种知觉,所以人们有时也称它为宇宙意识。宇宙之爱正是本体所有面向的统合,当你体认到宇宙之爱时,你自然会了解爱的行动是什么。如果一个行动之中包含了本体所有的面向,那就是一种爱的展现。情况需要你温柔,你自然会展现出温柔的举止。情况需要你笃定,你自然会展现出笃定的态度。情况需要你悲悯,你自然会展现出悲悯的行动。情况需要你臣服,你自然会示现出臣服的态度。眼前的情况需要什么,你就会以正确的方式将它示现出来。这意味着如果想从宇宙之爱的角度来运作,那么本体的每一个面向都必须畅然无阻地展现出来。爱的行动就是去揭露万物之间的联结性我们现在已经了解爱的行动是平衡的,爱的展现也是平衡的。情况需要什么,你就展现什么。宇宙之爱是强有力、和谐及平衡的。宇宙之爱的神秘就在于,宇宙的良善本质其实就是存在所示现出的和谐之光。此外,本体所有的面向都可以变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也是它的神秘之处。宇宙之爱即是和谐整体的一种展现。每一个面向都跟其他所有的面向调和一致,没有一个面向是被排除在外的。你的意志跟慈悲是和谐一致的,你的慈悲跟喜悦是和谐一致的,你的愤怒跟身体也是和谐一致的,你的身体又跟自我是和谐一致的,你的自我跟其他所有的人都能和谐共处。你的存在没有任何冲突,每一个部分都调和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运作。这个整体才是真正的你。你并不是人格或本体的任何一个面向。你就是这个整体,包括空寂在内,而你所经验的每一件事都是完全和谐的。当这个状态发生时,你会有一种跟自己完全贴近的感觉。你觉得你就是你,而且不再需要把任何东西排除在外。你的心里没有任何排斥感,你觉得你不但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宇宙性的临在。你的个人性和宇宙性是完全和谐共存的。当你的整个有机体在每个层面都达到和谐时,冲突就不见了。这光华四射的和谐状态便是爱。你变成了爱的管道,爱的示现。你觉得你跟所有的事物都是一体的,而且能够彻底地做自己。你确实可能彻底地做自己而又同时跟万物合为一体,这便是爱的行动。爱的行动就是去联合,去揭露出万物之间的联结性。一个有爱心的人不会刻意去爱任何人,因为他本身就是爱。这份爱如同玫瑰所释出的香气一样源源不绝。这份爱不是你的,而是每一个人的爱所互动出来的总和。第十一章 朋友与爱人如果你既是朋友又是爱人,你的自我就会消失——你变成了一首歌。那首歌是这么的得体,这么的细致,因为它同时具备了客观和甜美的品质。我指的并不是一种失神状态,而是头脑与心合一了。其中有一种绝对的清明度,而这清明度是非常甜美的!学生:你愿不愿意谈一谈什么是友谊,友谊的定义是什么?阿玛斯: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确实该谈一谈。友谊到底是什么,什么才算是朋友?我们一般都认为所谓的朋友就是会花时间与我们聊天谈八卦的人。朋友时常会聚在一起闲聊,或是谈自己的人生。当你想要闲聊时,你通常会去找朋友。另外一个常见的观点则是,所谓的朋友就是大部分的时候都会赞同你,而且应该在你感觉很糟的时候,让你觉得好过一些,朋友应该能帮你补上你的洞。当你觉得自己很糟糕的时候,朋友会振奋你的士气,让你看到自己好的一面。朋友有时也被视为能帮你度过艰困时期的人。如果你被女朋友赶了出来,朋友会提供你一个住的地方。如果你破产了,朋友会把他的钱和他的汽车借给你用。当你有需要的时候,朋友往往会帮助你和支持你。但朋友最主要的作用是不让你感觉孤独。大部分的时候,人们一感觉孤独就会去找朋友。只要有朋友在身边,你就会跟他聊天,一起做些事,四处逛逛。我们时常说,你并不寂寞,至少你还有一个朋友。我们与朋友的关系类似长子与父亲朋友和亲密伴侣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把许多事都告诉朋友,可是却无法跟亲密伴侣谈这些事,我们尤其喜欢跟朋友谈论自己的丈夫和妻子。我们可以对朋友透露一些私密的感想,对爱人却不能。如果你把每件事都告诉你的爱人,你的爱人可能会光火,甚至好几周都不肯和你做爱。跟朋友抱怨或探究心理问题,朋友会支持你,然后你又焕然一新地继续面对你的伴侣。你的朋友也生活在你和伴侣之间,提供一些比较客观而平衡的看法。这就是人们对朋友所抱持的想法——虽然朋友跟你的关系并不像你和你的爱人那么亲密,但是他却能让你看到自己的某些部分,因为他的立场比较客观,他没有搅进你的情况里。人们信赖朋友大过于信赖自己的亲密伴侣。你和朋友相处时不像你跟亲密伴侣相处时那么脆弱。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关系,当然也有些人会认为朋友并不是那么可靠。学生:我对朋友没有那么多的期待,如果我打电话约朋友去看电影,而他们告诉我他们没办法去,我并不会觉得不对劲。但如果我的爱人跟我说她不能和我去看电影,我却会心情大坏,“怎么回事,你为什么不想跟我去看电影?”阿玛斯:没错,我们对爱人的期望总是多一些。很多人都把朋友看成是额外的人,一个在你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求援的人。对大部分人而言,他们最主要的关系还是他们的性伴侣,朋友通常是次要的。我们通常会以平等的角度来看待朋友——平等而各自独立的一种关系。我们跟朋友的交流是比较平等的。在亲密关系里,我们的掌控性比较高,冲突也比较大。朋友和亲密伴侣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朋友与我们在身体上的接触比较少。身体的接触是我们跟亲密伴侣之间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它和友情最大的不同之处。你一旦跟某个朋友发生了性关系,这个朋友就不再是朋友了。那种跟亲密伴侣的合一感是通过肉体接触而产生的,我们跟朋友不会有这种合一感,就是因为没有肉体上的接触。因此,亲密关系非常类似于婴儿和母亲的关系,而我们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则比较类似长子与父亲的关系,因为身体上的接触比较少。对男孩而言,他的朋友通常是父亲;对女孩而言,她的朋友通常是母亲。我们对肉体接触的欲望往往聚焦于父母之中与我们性别相反的那一方,因此,我们的朋友多半是与我们有相同性别的人。相反性别的人之间对肉体接触的渴望比较强烈,而且肉体接触一旦产生,友谊就变质了。真正的朋友会帮你揭露问题让我们来探索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让我们先假设朋友的所有特质都是“真朋友”的一种反射或模仿,人们所认为的朋友,大部分的时候都只是真朋友的仿效者。一开始我们就说过,朋友是一个你可以闲聊八卦的对象,但什么是闲聊?那不就是一种沟通方式吗?跟某人谈话可以帮助你认识自己,真正的朋友可以帮助你觉察你的生活,闲聊就是在模仿真实的沟通。真实的沟通所关注的是真相和理解。在这样的对谈之中,你会更能觉察到自己,并且能发展出一份新的理解,而那份理解会释放你心中的紧张感并开拓你的心胸。你跟朋友闲聊的时候,你所关心的通常都不是真相和理解。刚好相反!你只想通过闲聊来分散注意力。你既不去面对真相,也不想产生对真相的理解,而只是试图不去感觉自己的真相。但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为什么要跟朋友聚在一起,以便逃避自己呢?他们为什么要分散注意力?因为他们不想经验痛苦,他们不想体验内心的冲突。他们不想体验内心的恐惧,不安全感或是任何一种不愉悦的感觉。朋友之间的闲聊只是一种模仿行为,而真正的朋友却会帮助你面对你的痛苦、冲突或恐惧,使你对这些问题更有承担力。真正的朋友会帮你揭露问题,这样你才能理解和释放它们,而不是将它们掩盖起来。真正的交流有时会发生在朋友之间,一个人是不是你的好朋友或真正的朋友,就取决于有没有这份真实的交流了。真正的朋友可以与你自在地分享孤独我们还谈过什么其他有关友谊的事吗?学生:我们曾经谈过,朋友是可以与我们一起消磨时间的人。阿玛斯:没错,那是一个与孤独有关的议题。你和朋友在一起杀时间,这样你就不感觉孤独了。这是朋友很重要的作用之一。因此,朋友就是可以帮你解除寂寞的人——以逃避孤独的方式来解除寂寞,所以朋友的作用也是在填补某些坑洞。但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帮你逃避孤独的,他会让你面对孤独。真正的朋友会让你更容易独处,他会帮助你去感觉和接纳孤独。事实上,真正的朋友可以与你自在地共享孤独。从某个角度来看,他比亲密关系更能帮你做到这一点。由于那份合一的需求,所以我们很难与亲密伴侣分享孤独,因此,真正的朋友就是既能和你做伴,又能与你快乐地分享孤独的人。我所谓的孤独并不是指肉体上的孤立。如果要我替“朋友”下个定义,我会说朋友就是可以跟我分享孤独的人。对我而言,检视一个朋友最真实的方式就是,我可以跟这个人在一起而同时能分享孤独。真正的朋友不会干扰你,也不会强加他的意见在你身上或是给你建议。真正的朋友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对或错。真正的朋友不但不会干扰你,而且会主动地支持你做你自己,帮助你独自面对自己。让一个人独自面对自己,意味着不去操纵他,不去掌控他,不去改变他,也不去左右他的反应。这样的朋友跟你在一起的时候,就好像是空寂本身,而空寂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一种接纳。这并不意味他会鼓励你耽溺于自我憎恨。如果你的朋友会助长你的自我耽溺、自我憎恨以及爱说闲话等等的习惯,他们就不是在帮你独处,他们是在助长你不独处的习惯,他们是在助长你的虚妄。如果你跟朋友聊起闲话来,他若是真朋友的话,一定会告诉你他并不想谈八卦。好朋友会协助你看清整个真相我们现在是在借由一般人对友谊的观点,来探索真朋友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总认为朋友就是能够给我们建议、肯定和支持的人,然而什么是建议?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当我们给别人建议的时候,我们是在做什么?学生:帮助他们认清某些事。阿玛斯:其实给建议并不是在帮助一个人认清事实。建议指的是去告诉一个人该怎么做对他最好。“你最好不要跟太太吵架。我每次跟太太吵架之后情况都会变得很糟,所以你最好不要回嘴。”这就是一种建议,对不对?所以建议就是去告诉一个人该怎么做,以及什么样的行为能够为他的生命带来利益。给别人建议其实是在模仿真朋友的作用。真朋友不会给你建议,因为建议无法帮你解决任何事,也不会为你带来洞见或理解。真朋友会帮你洞察到事情的真相,这样你自然会知道什么才是最妥当的行动。因此,真朋友会协助你理解内心的真相,这样你就会对自己的情况有所了解,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真正的认识。一旦有了真正的理解,你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才对。真朋友不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意见加诸在你身上,他会帮你找到你自己的解决办法。别人的意见对你目前的状况也许并不适用。也许不跟太太吵架确实是个很好的建议,但并不是所有的太太都是一样的。有的女人你如果跟她吵架,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重点在于整个情况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譬如你们结婚几年了?你们是新婚,还是已经结婚三年或七年了?你的太太是什么样的人?这所有的事都必须纳入考量。真朋友不会帮你去操控另一个人,他会协助你看到整个情况的真相。真朋友不会用他的意见来压迫你,他有时也可能会推你一把,不过那是为了让你能了解某些事。真朋友也可能对你发怒,如果你所做的事已经伤害到自己或是太不诚实了。真朋友会在你的行为危害到健康的时候,勃然大怒地呵斥你。真朋友会在你快乐的时候,也跟着感觉到开心。如果你做了某些对自己有益的事,或某件美好的事在你身上发生了,那时真朋友一定会为你庆贺,为你感到开心。同样地,当你受伤或面对困境时,好朋友一定会陪伴你——不是让你不去感觉伤痛,而是协助你面对痛苦,发展出承担力。真正的好朋友是深富慈悲心的,他的慈悲是一种带着治疗作用的接纳,而这份接纳往往能帮助你接纳自己的伤痛,从其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从这份成长之中又会产生更大的喜悦和欢庆。你的朋友会如实地守护你真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愿意腾出时间来协助你。他会不求回报地给予你慈悲、喜悦、爱、接纳、真相和支持。你的好朋友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投合他的心意,而是因为你够真实,你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每当你碰触到内心的真相时,你的好友都会为你感到开心。如果你受伤了,你的好友会以慈悲或友爱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因为受伤而愤怒,你的好友会更加同情你。好朋友对你不会有任何意见或偏见,他只是如实地看着你。因此,这样的朋友是完全客观的,他对你没有任何情绪性的成见。这样的朋友能够看到你每个当下的真相。他因为宽宏大量,所以你有足够的空间做你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朋友的原因:因为你在朋友面前可以完全做自己。你不需要假装或是戴假面具,这才是朋友真正的作用。真正的朋友是完全愿意协助你的。但什么是协助?所谓的协助就是让你更能做自己,因为你越是能够做自己,就会越快乐,越有能力爱自己。如果你的朋友帮助你看到了自己的真相,而你却无法采取正确的行动,你的朋友甚至会更同情你,因为他会知道你为什么无法遵循那份洞见,他会看到你所无法看见的创伤,他会看见你心中所隐藏的恐惧。他对你的感觉没有任何批判,他不认为心灵受创是一件可耻的事,或是感觉害怕是不好的事。当他发现你受伤或害怕时,他会满怀慈悲及友爱地对待你。你越是排斥自己,你的朋友对待你就越仁慈。即使你抗拒他,他仍然仁慈地对待你。你抗拒他是因为你想保护自己免于受伤,免于恐惧,这种情况会令你的朋友禁不住要对你更温柔一些。好朋友是一个你完全可以信赖的人,可是你为什么会信赖这个朋友?因为他对你没有任何成见、批判或论断。你的朋友只是如实地看着你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不论你怎么样,他都爱护你。友谊和理解、真相以及发现真相的喜悦攸关如果坚决的态度是必要的,你的好友就会采取坚决的态度;如果爱是必要的,他就会展现出爱;如果理解是必要的,他就会试着去了解。他会协助你去发现你自己的力量、洞见、支持、仁慈与爱。那是你本来就具足的一些品质。真正的朋友是能够让你开怀地展现出真相的人。如果你的表现很虚妄,你的朋友会直截了当地点出你的虚妄,但是他既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友情跟赞同或反对都无关,友情只跟理解、真相以及发现真相的喜悦攸关。学生:听起来,真朋友应该就是我们的老师吗?阿玛斯:你的说法刚好颠倒,老师就是真正的朋友。你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朋友而不是老师。一般所谓的老师总是高高在上地坐在那里,然后指点你事情该怎么做。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老师或真正的朋友应该做的事。真朋友不会告诉你事情该怎么做,他会引导你,让你自己去发现事情该怎么办。这才是真正的老师会去做的事。我们现在探讨的是朋友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老师就是朋友。友情比师生关系更彻底一些。你也可以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自己最好的老师。你最好的朋友就在你的内心,你最亲密的朋友永远伴随着你。我们所谓的朋友只是我们内心某一部分的外在代表,我们想从朋友身上得到的东西,它都能提供给我们。拥有外在的朋友是很美好的事,你的朋友就是你内心之友的代表,他能提醒你并且反映出你的那个部分。如果你想成为别人的朋友,就必须拿出那个部分和别人相处。假如你真的够朋友的话,你会在别人需要友爱时以友爱来对待他,也会在别人快乐时衷心为他祝福。在为真理服务的前提之下,你永远都心甘情愿地提供支持、爱和洞见。你永远都支持你的朋友去做他们自己。你对所有的情况都保持客观,你不会按照自己的信念、意见或情绪反应去对待你的朋友,你能彻底清明而客观地看着眼前的真相,而且能妥当地回应对方。如果够朋友的话,你就会让对方独自面对自己。你不会去干扰他,也不会去批判他,你不会做任何事。只有当他需要你的时候,你才会出现,如果他不需要你,你是没有必要出现的。而且你根本不会觉得被排拒,你完全不会有受伤的感觉,这些感觉都跟友情无关。亲密关系最需要的就是友情真正的朋友就像是明镜一般让你看见自己的真相。这面镜子一直在变换颜色。当你受伤时,它会变成象征慈悲的绿包;当你快乐的时候,它会变成象征喜悦的鲜黄色。真正的朋友是非常轻松的,他绝不是一个难以讨好的人。真正的朋友永远都在等待你的邀约,但不是为了他自己的欲望,而是只要你邀约他,他就会出现。即使你的行为愚蠢至极,他也不会主动干预你。只有当你邀约他的时候,他才会出现。他是温柔而不好管闲事的,他不要求你的赞美和回报。学生:你可不可以谈一谈执著如何影响了友情?阿玛斯:如果你有执著,就无法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朋友。执著会使你无法保持客观,无法看见别人的需要,也无法看见真相是什么。执著只会使你充满着偏见。这就是为什么亲密关系很难变成朋友的原因。客观性是无法存在于卧房里的。当你进入卧房时,客观性已经被你遗留在门外了。学生:亲密关系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阿玛斯: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亲密关系最需要的就是友情。如果亲密关系之中缺乏友情,日子久了它就会变得很艰难,甚至一团糟。亲密关系本是一种爱的关系。亲密伴侣就是我们的爱人,那个跟你做爱的人理当是你所爱的人,这种关系和友谊是截然不同的。存在于卧房中的爱,跟一起去游泳的两个人之间的爱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快乐的程度不同,涉入的程度也不同。爱人之间的分享和互动比朋友要多得多。朋友就像是一面镜子、一位向导和支持你的人,而爱人则是你所喜欢的人。当你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所经验到的自己比较属于情感面向。当你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比较客观、轻松和得体。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爱人,那么上述这些品质都会借由你的爱而呈现出来。在客观、慷慨和接纳的胸怀之中,会出现另一个可能性。你可能会因此而失去自己,失去你的头脑活动,变成纯然的爱、纯然的情感、纯然的甜美,就像一首歌一样。从客观性、慷慨和开放的心胸会创造出一个空间——你的另外一个部分,这个和亲密攸关的部分十分需要空间,而富有空间的亲密性就是爱。处在亲密的爱之中你才能丢掉自己。丢掉自己并不意味着要你放弃、牺牲自己,而是你整个人都融化了。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你不可能融化掉,你会充满着喜悦。但是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融化掉,你会化成甜美的甘露。你会变成那空寂、客观性和慷慨的心胸之中的一首歌。爱人之间存在着满足、至乐感、狂喜和热情跟爱人相处与客观性无关,也跟看见、发现或理解真相无关。跟爱人相处会让你变得良善,因为你即是爱、即是真相、即是生命本身。因此,跟爱人相处与存在这件事有关。爱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如同朋友是你的一部分一样。为什么是如此呢?因为爱人就是你快乐的源头,爱人就是令你感到欢愉的那个部分。爱人就是你最真实的那个部分,而它已经失去了自己,所以不是客观的。它已经失去了那个会评断和反应的部分,那个部分已经融化,消失不见了。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谈论什么,只想和他一起消失不见。你不想沟通,只想彻底消失掉。这件事跟交谈无关,因为你们已经合一了,在爱的次元里是没有界分的。这就是为什么执著之爱是虚假的,它只是在模仿和替代真正的爱。在真正的爱之中,所有的窗户都打开了——其中没有任何想要保护自己的企图,也没有任何保留。你甚至不会去思考是否能全神贯注的问题,因为你已经全神贯注到消失了自我。你的门户大开,其中已经没有自他之分,你们结成了一体,在这一体性之中只有甜美、爱和相互激赏。两颗心共同谱出了相同的曲调。跟爱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完全真实的,但又不是一种客观状态,而是彻底臣服了。你既不想假装什么,也不想呈现出什么。你毫无保留,毫无防范,也不想掌控什么。你成了无法掌控的芳香。朋友是你的一部分,爱人也是你的一部分。爱人和朋友可以结合成一个东西。当爱人和朋友结合成一体时,那份爱就会变得轻松、得体而细致。如果你既是朋友也是爱人,就兼具客观与甜美的品质如果你既是朋友又是爱人,你的自我就会消失——你变成了一首歌。那首歌是这么得体,这么细致,因为它同时具备了客观和甜美的品质。我指的并不是一种失神状态,而是头脑与心合一了。其中有一种绝对的清明度,而这清明度是非常甜美的!这种组合很难被人们所体尝到,通常我们会把它们分开,不过这个状态还是有可能出现。如果你既是爱人又是朋友,那么你不但是两条河融成了一体,甚至是两条透明的河融成了一体,其中有一种清晰、明透和细腻的品质。那份温柔之中带着强烈的情感,而那份强烈的情感又很细腻。让我们再谈一谈做个爱人是什么情况。爱人是友善的、客观的、喜悦的、愿意支持你的。爱人跟朋友很相像,但是当爱人展现出上述的品质时,还带着一股甜美的味道。爱属于心轮部位,亲密性也跟心轮有关,当心轮打开时会出现一种狂醉的特质。那是一种完全涉入的感觉,其中没有任何保留。就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放进了一个锅子里,它们全都融化了。每个人都在寻找这样的爱。“如果我能够跟最适合我的人相恋,我就会尝到那种完全融解掉的滋味。那时我就可以完全做我自己了。”你以为你的这个部分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才会出现,尤其是在性爱的帮助之下你的心才能完全打开。虽然这个部分会通过某个人而激发出来,但其实它就是你的一部分。你可以在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尝到这种滋味,不论有没有一个爱的对象,你都可以进入这种状态。你的存在即是爱,如同源源不绝的泉水我认为对亲密之爱最佳的形容就是,你整个人都融化在一条甜美的河流里。合一跟施与受无关。合一跟存在、理解或自他之分都无关,它既不是慈悲,也不是爱或理解。它已经跟万物合一了,它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爱。爱正是真相和欢乐的结合。如果你既是真相又是欢乐,那么你已经成为爱的本身了。假如真相是甜美的,那便是一种爱。如果欢乐是真实的,那也是一种爱。爱兼具了欢乐和真实的品质。在爱之中真相和欢乐是一体的。人们时常会问:“我到底该追求真相,还是该追求美好的感觉?”精神导师的回答通常是:“你该追求的是真相,快乐并没有那么重要。一旦看到真相,快乐自然会出现。”爱人却会说:“我无法选择,我如何能在快乐和真相之间作选择呢?它们是没有差别的。如果能成为真相本身,我绝对是快乐的。若是能感受到快乐,真的成为快乐本身,我就是真相了。在这两种情况里,我都是那甜美的爱。”心智和身体都包含在心的次元里,心比其他东西都要完整。一旦成为真正的爱人,你整个人都会处在心的次元。生命所有的层面都会同时运作,你可以把你的一切都分享出来。如果你还是觉得必须保护自己,把自己区隔出来,保留自己的某个部分不愿与人分享,那么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爱人。真正的爱人是没有什么可以被保护的。你既不想保护什么,也不想隐藏什么、给予什么或是强加什么在别人身上。你的头脑活动已经不见了,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需要作决定的。身为真正的爱人,你是脆弱易感的,你没有任何保护、屏障或疆界,你是门户大开而毫无保留的。身为真正的爱人,你没有所谓信赖或不信赖的问题。如果还需要去信赖什么,就意味着你还没有消失。如果你消失了,那份信赖就会变得无有疑惑。友谊便是一种信赖,其中有一种空间可以容纳开放度、客观性、祥和、空寂以及慷慨。有了这样的空间,心才能敞开。因为你信赖这份友谊,所以整个人都可以融化掉。这份友谊的本身就是一种信赖,而爱自然会从其中滋生出来。爱会从信赖之中源源不绝地涌出。爱使你完全迷醉了,所以你根本不会去思考事情会怎么发生,就随它去吧。你醉了,而爱便是那醇酒。你已经完全成为你自己,你彻底地在做自己。但是你的爱之中具有一种个人性的面向。真正的爱人就是一个宇宙人,他是客观的、富有个人性的,但又带着一种宇宙性的品质。一旦变成一个真正的爱人,你就不再跟你的爱人产生界分,但是你仍然拥有个人性。一个真正的爱人可以亲自体尝到存在、本体以及神的滋味。若想亲自体证到神,你必须变成真正的爱人,这是唯一的方式。亲自体尝到宇宙性的本质,就是爱人真正的本色。朋友展现的是理性,爱人展现出来的是情感你可以是不带着个人性的朋友,但不可能既是爱人又不带着个人性。有爱就会有个人性,作为一个爱人,你是通过你的个人性在跟宇宙神交,因此爱是没有疆界、没有界分的。你和你的爱人之间不可能有僵化的界分,因为爱人是没有任何保留、没有任何疆界的。这也意味着你的自我不见了,融化了——你跟万事万物都是亲密的。这是一个很难被理解的概念,头脑很难领会它。这个观念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道理,因为两种无法相容的东西竟然可以在一个爱人身上同时存在。它是超越所有逻辑的,“我从没经验过这样的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但爱居然让这件事发生了。你确实有可能跟整个宇宙或万事万物谈恋爱,爱人正是这个人性和宇宙性的整合,其中不再有一个我和其他事物的分别。朋友所展现的是真正的理性,爱人展现出来的则是真正的情感。因此当我在说爱人的时候,我指的并不截然是亲密关系之中的爱,爱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了人类情境的约束,我们总是把亲密关系跟性爱相连,其实爱人就是你的一部分,如同朋友是你的一部分一样。我所谓的爱人被爱所迷醉,指的并不是一种丧失神智的状态。被爱迷醉跟酒醉是不一样的。我所谓的迷醉指的是惯常的理性不见了,而并不是了了分明的觉察不见了。爱人对当下还是能清醒地察觉。你还记不记得你在初恋时的觉察力有多么高,那时你对当下所发生的每件事都清清楚楚。爱人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会被你察觉,你每时每刻都在留意他的状况。他稍微转一下头,你立刻知道为什么。他如果肚子饿了,你可以在他没有开口之前就把食物端给他吃。在他还没说出“我背痛”之前,你已经开始为他按摩了。在你还不知道理由是什么之前,你已经开始计划去夏威夷的旅游,结果是,你的爱人需要去度假了。因此,爱人是非常敏感、非常有觉察力的。爱人是每分每秒都在享受人生的人被爱所迷醉并不是一种丧失知觉的状态。那时你的头脑活动已经完全消失,完全放空了。你是通过你的心在观看眼前的事物,你的心有它自己的眼睛,而且是非常敏锐的。你取悦你的爱人,因为这么做会让自己开心。当你的爱人伤心时,你也跟着伤心起来,当你的爱人快乐时,你也感到快乐。你们之间没有任何差异,没有任何分别。就因为没有任何界限,所以特别警觉和敏感。你与你的爱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你的爱人就在你之内。在一份爱的关系里,我们寻找的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个爱人。我们对爱充满着各种成见和误解,是这些想法阻碍了我们变成一个真正的爱人。爱人是为存在而欢庆的人,爱人向外示现出的品质就是这份对存在的欢庆。爱人终其一生都在跟世界及万物谈恋爱。你爱你的爱人、你的人生、其他的人、真理以及你的体悟等所有的东西——你的爱有时是热情的,有时是温柔的,有时是甜美的。你永远都在爱之中,却没有一个特定对象。爱一旦局限于某个人或某个事物,它就受到了制约,并且会逐渐消减。爱人随时都在跟各种事物谈恋爱。当你仰头看着一朵白云时,你不禁为之目眩。当天空落雨时,你完全被它迷住了。车子从身旁经过,你也感到兴奋无比。从某个角度来看,爱人真的有点疯了。她所经验到的是没有保留、没有怀疑、没有屏障、没有隔阂的境界。爱人是彻底涉入存在,彻底介入的,他不再企图达成什么,他已经到位了!爱人是一个每分每秒都在享受人生的人。第十二章 做你自己你的内在有个东西是来自宇宙的。个人性元素本是源自于宇宙性元素。宇宙意识即是我的灵魂.我的本质,不过我仍然是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奇迹。真人兼具了人性及宇宙神性,这便是奇迹所在。做自己意味着成为你所有存在的综合。今天我们要探索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当一个人开始能察觉自己的时候,那将是一件很神秘的事,不过只有真心诚意地想理解自己,事情才会变得神秘起来。如果我们根本不质疑这件事,就会以为它是明显易懂的,可是一旦开始质疑起来,我们才发现自己根本不明白它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谜便是所谓的“做你自己”。做你自己到底是什么意思?每一个人都说他想做自己,“我要做自己,我要表达我自己。”渴望做自己是一种非常深的挂虑。其实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很难做自己,当他们独处时,心里可能还在想着:“我没办法做自己。”人们一直都说想做自己,就好像他们已经明白做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了。譬如某个人说:“我在我的老妈或老板面前很难做我自己。”这个问题最重要的部分并不在于母亲或老板,而是那个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做自己。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经验呢?你怎么知道你正在做自己?我们时常觉得无法做自己,我们时常渴望做自己或确立自己,再不就想要表达自己。然而什么是做自己?我现在并不是在问:“自己是什么?”我问的是:“什么是做自己?”这两个是不同的议题。因此我们要深入地探讨一下,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存在,所以它很神秘。我们如何能“无我”而又能做自己?事情越是神秘,人们越是把它视为理所当然,以为自己已经完全理解了它。做自己是这么神秘的一个问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自以为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了。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二是做自己。如果你读过许多宗教传统和精神导师的著作,你会发现他们不断地强调“无我”,同时也强调做自己。他们说你必须从自我之中解脱出来,但同时他们也强调你必须做自己。这怎么可能办到呢?你怎么可能既做自己而又无我呢?这个问题通常得不到解答。想理解什么是做自己并不容易,我们甚至可能已经从自我之中解脱了出来,可是仍然不知道做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什么是做你自己?表达愤怒是不是在做自己?或者,当你表达爱的时候,是不是在做自己?任由自己处在哀伤里,是不是在做自己?为所欲为是不是在做自己?有时人们会以为,达成自己所渴望的事就是在做自己。事实上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表达一种感觉、概念或行动,就是在做自己。然而我们现在要弄明白的是,做自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要探讨什么是“表达自己”或“实践自己”。根据我的观察,人们无法体尝到意识扩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做自己这件事缺乏认识。这就是人们无法有所进展的主要原因。他们只会不断地重复旧有的问题和困难。有所进展意味着你必须先做自己,这样你的自我才能得到发展。如果你变成了别的东西,也可能会有进展,不过那毕竟不是你。人们时常谈到自我发展,但是那个能够发展的人又是谁?如果你连什么是做自己都不清楚,还可能有发展吗?你也许会去上一些自我成长的课程或是确立自我的课程,而且真的有些进展了,但谁能确定那就是你自己的发展呢?也许你可以发展出一些能力、观点、经验和概念,但这并不意味你就是在发展自己。许多人都有过深层的体验,而且有过很高超很精致的了悟和洞见,可是却不知道做自己是怎么一回事。即使是那些真的在实修的人,也时常在绕远路。他们能够进展到非常开放、非常有爱心、非常有慈悲心,甚至已经体悟到宇宙意识的程度,可是却完全不知道做自己是什么滋味。也许他们的经验很美妙,但却是受限的。只有学会做自己,才能体验到人类的各种可能性。如果我们无法做自己,其他的发展都只是人类经验的一小部分而已。做一个完整的人,经验所有的可能性,发展出人的所有潜能,首要之事就是做自己。理解做自己是什么,才能整合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若想学会做自己,认清内在发展的所有过程,并且理解和了悟真相是什么,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探索自己和扩大自己,这整个过程都是充满着惊喜和欢庆的。探索和发现永远没有止境。你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渴望过真实生活——让生活不断更新和充满欢庆,这股渴望是非常深切而微细的。我们内在有一部分知道这是可能的,而且生活本来就该如此。若是无法以这种方式来过生活,我们就会有一种不完全的感觉。理解做自己是怎么一回事,才能整合精神生活和世俗生活。这份理解能够把一般人的渴望和佛陀、基督的教诲结合在一起。开悟大师时常谈到弃世、解脱自我以及渴望活出真实的生活,但一般人所渴求的却只是享乐及欲望的满足。我们渴望的只是物质世界的经验。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欲望和梦想?如果一般人所过的生活根本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和欢乐,那人们为什么还渴望过这样的日子?这些渴望一定有原因。普世性的心灵教诲与大部分人所渴望的个人经验,应该都有其真实的一面,其中必定有一个东西可以使它们产生联结,不再相互矛盾。认清这两者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不是头脑或理论上的认知,而是真实的体悟——可以让我们了知什么是做自己。如果不能整合心灵修持和个人生活,即使是再神圣的体悟,生命都会缺乏欢庆。那些渴望过灵修生活的人通常有一种误解,他们认为忘掉个人生活、忘掉自己,然后变成一名僧侣,就能得到解脱和开悟。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一般人的生活?我们是不是全都该抛弃世俗生活,跑到另一个地方去?大部分的人都排斥这样的途径,而且会继续追求享乐和现世生活的满足。因此,即使大部分的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满足,这份追求满足的努力仍然具有深刻而真实的意义。这份渴望之中埋藏着一颗理解的种子:我们应该可以过着圣凡并蓄的生活。如果我们无法享受富足的个人生活,又为什么要来到这个世界?虽然自我的运作方式不怎么有效,但是那股原始的冲动并没有什么错。这就是大部分的人所不了解的奥秘。做自己意味做一个富原创性的人从事灵修工作的人通常会假设自我是个问题,然而这种想法往往会导致他们不去聆听自我,进而忽略了自我是有能力揭露自己的。我们可以举撒旦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撒旦本是天堂最美的一个大天使,他从上帝的恩宠里堕落下来而变成了魔王。自我和人格也是同样一回事,它仍然记得自己那尊贵的源头,而且渴望回归到那个源头。自我企图在地球的俗世生活里实现这份神圣性,可是却无法生效。个人的现世生活通常只是在模仿那真实的东西。自我有能力模仿,是因为在某个层次上它很清楚真实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就因为这个源头还存在,所以自我才有能力模仿。如果我们生来就是纯净的,那又为什么要到人间来受苦,最后还是回归到我们原来的模样?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大部分的理论和传说故事都试图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受苦,为什么会遭遇到种种困境,但是这些说法并不能满足我们。拿亚当和夏娃的例子来说,上帝所以会惩罚人类,是因为人类不顺从他——那么上帝为什么不创造出能够顺从他的人类?另外还有像轮回业力之类的观念——我必须去除掉宿世累积下来的业障,才能体悟我真实的本质。然而这业障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如果你原始的本性是纯洁的,又为什么会做出一些累积业障的事?还有一些人主张人类受苦是有理由的,只是我们尚未发展出足够的智慧去领会这个理由,也许他们说的都是真相,然而他们又是怎么知道的?我现在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其实是要帮助我们做自己。做自己意味着你必须提出问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想听别人的解释和说辞,我要亲自去弄明白这件事。我要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探索来解开我的疑惑。如果无法亲自体悟这件事,那么不论老师怎么说也没用。”越是能探索和思考的人,就越能做自己。做自己意味着不受制于他人,不受制于外境,不变成过去历史的延伸,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做你自己,意味着做一名富有原创性的人。我们能不能拥有私人生活而同时感到解脱?我们现在是在讨论两种观点,一是宇宙性的,一是个人性的。一方面所有的灵修传统都强调要过神圣的解脱生活,另一方面大部分的人都想过俗世生活——结婚、找到满意的工作、拥有性生活、满足各种的欲望和期待。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时过这两种生活?为什么不能拥有私人生活而同时感到解脱?检视一下你这一生的渴望,这难道不是你想过的日子吗?你想拥有的是既快乐又解脱的正常生活,而不是只有在山上闭关时才感到解脱。印度教认为人应该先过一段正常的家庭生活,然后才脱离家庭去寻找上师,最后变成一个解脱开悟的人。但是为什么在脱离正常生活之后才能得到解脱?为什么不能在正常生活里得到解脱?为什么必须离开自己的家才能得到解脱?家庭生活又有什么不对呢?大部分的人听到这些教诲之后都会认为他们应该离群索居,或者可能终生都在跟这个观念对抗。人们所以会跟它对抗并不是因为他们无知,而是我们对自己的潜能是有所认识的。我们的内心有一种深切的渴望,我们很想成为自由而真实的人,同时也想做自己。某些攸关解脱的教诲,会让我们以为不应该再做人,而应该变成一种客观的宇宙性临在。但是在最深的层次上,我们是既想当人也想得到解脱的。然而这个观念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解脱和做人可以兼容并蓄?这份渴望一定有个出处。从探索之道里我们发现,只要渴望一出现,就会失去某个东西。假设你的渴望非常深,那么其中一定有某个真实的东西。或许我们探索这个问题的方式错了,或许我们并不清楚自己失去了什么,不过我们对它的渴望却是真实的。你如何能不被自我或人格所掌控,而同时又能做自己,当一个自由人。我们有没有可能只是做自己而不带有人格?这才是问题所在。如果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我们的迷思就解除了。我不想变成糖,我想尝一尝糖的滋味我们的内在工作就是要学会如何解脱我们的人格,真的做自己。就是因为我们丧失了那个真实的东西,人格才会取而代之。即使人格这个模仿者取代了它的位置,我们仍然有潜力觉知到这个实相。我们内心最深的渴望就是既能做自己又能解脱——不会因为解脱而完全失去了自己。其实失去自己并不是很困难的事,但这并不是人类最圆满的经验。因此我们既想当自己,又想活得自由,做我自己的一份自由。如同拉玛?克里希那(RamaKrishna)所高“我不想变成糖,我想尝一尝糖的滋味。”有人说人生的目的就是变成神圣能量的管道,但树木或岩石也是神圣能量的管道,你和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成为一个明彻而开放的管道,让爱和慈悲通过你而流露出来,这件事是有可能办到的。这虽然是一种美好的经验,但并不是我们活在世上的终极理由,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我们活在世上并不是要成为管道,我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存在。你说你想做自己,其实你指的是你想跟随人格的冲动,自由地表达你的人格,这才是你心中真实的想法。你的心并不知道你既可以做自己而又没有人格的干预。你所认为的做自己,只是意味着当你想爱的时候就去爱,当你想要不正经的时候就能随心所欲。可是如果检视一下这些冲动或梦想,你会发现它们是被过往的经验所操控的,它们都是一些受制的反应,并不是真正的你。譬如说,你对某个情况或某个人产生了愤怒的反应,而你想自由地做自己,表达自己。外在一有刺激,你立刻产生了愤怒的反应,但这可能是源自于早期跟父母互动时所产生的制约。这可不是在做自己,你只是父亲或母亲的延伸罢了。或者你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你以为若是能变成一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在做自己了。但很可能你的父亲也热爱音乐,而且一直想当音乐家。或者情况刚好相反,他可能是一名对音乐毫不关心的卡车司机,因此你想要反叛他,你可能认为:“我的父亲很粗鄙,他对人生美好的事物一点都不关心,我不想跟他一样,所以我要成为一名作曲家。”不论你的行为是符合他的价值和期待,或者你是以反叛的行为来对抗它们,你都只是父亲的延伸罢了。我们把这种旧有历史的延伸称为人格,因此当你说要做自己时,其实指的是你的人格。人格只是过去历史的产物,它没有原创性,也没有自发性。人格的行动是受童年模式所制约的,它只是一些机械化的行为罢了。做自己显然意味着拥有自己的感觉和自在地表达你自己,但就算是这些东西,也只不过是一些过程和活动罢了。最主要的重点并不在表达自己,而是真的体认到什么是存在。做自己指的就是存在。在拥有自己的情况下,可不可能活出宇宙性的生活?我们必须从人格之中解脱出来,大部分的灵修传统都是这么强调的,因为自我的人格确实是个冒牌货。我并不是说人格不好,而是它不真实。你信以为真的人格并不是真正的你,它只是企图扮演真正的你,而且这份企图经常是失败的。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有一个人格?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个观念的?如果你是个假人,那必定还有一个真人存在,就像真金与K金的分别。如果真的东西不存在,那么假的东西也就没有模仿的对象了。为什么人们永远想具有原创性、想当自己、想拥有自己的人生、想独立自主?有没有可能这一切只是幻想,还是它指出了某个真实的东西?如果拥有个人生活是不好的,快乐是应该被摒弃的,拥有自己的家或汽车就意味着我们很自私,与某人分享爱就是不解脱,那么人生就变得荒诞无比了。因此,人类的这场奋斗一定隐藏了某种真理。许多灵修传统和教诲都主张,真正的生活是在死后或开悟之后才开始的。这个观点通常否定了在现世和当下就可以过真实的生活,而这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非个人性的宇宙经验。在拥有自己的情况之下,有没有可能活出宇宙性的生活?所有的传说故事和神话里曾经提到过的神奇、美、缤纷的色彩、迷人的景色和欢愉的气氛,这一切应该有某些真实性才对。天堂的美和神秘应该有某部分是属实的。有一则故事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某个尊贵的次元,每个人天生就是国王或王后,而不是和尚或尼姑。我们真的都是皇族子孙。你在这个世间可能只是个秘书,但是你真实的身份却是皇后,你应该以对待皇后的态度来尊重自己。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这份尊严和自由。我们其实都渴望活得像皇族一样,拥有从容自如的生活。自我确实是向往这种生活的,只是欲望阻碍了你去经验这种生活,但这份向往并没有什么错。因为我们已经感觉到那份可能性,所以向往才会存在。对于这份可能性的理解,将会使我们的个人事业和宇宙事业相互结合。如果能学会如何去做自己,并且能觉知到这整个情况的真相,那么跟宇宙合一的境界就会出现。在当下做自己而不产生旧有历史的反应,这件事的本身是非常神秘的。这样的存在就是新鲜的、原创的,这样的存有本身就是生命、意识及存在。这个存有永远不会被局限,不会被过往的历史、概念、计划所染着,也不会被冠上“灵性”或“世俗”的标签。这个存有的任何一个细胞都不会被外在的事物所薰染。“我”不是反应、概念、情绪或任何其他东西,我就是我。我的心智、情感和身体只是一种外在示现,真正的我即是存在本身。我是我所有经验的源头和基地,只有体认到这一点,我们的思想、行动和感觉才会有原创性。我的原创性跟我的父母、基督或佛陀都无关,“做我自己”并不意味我非得成为不具个人性的宇宙之光才行。那其实是另一种经验,而那宇宙之光、爱或至乐是从属于我的。我就是它的精华,它应该为我欢庆而不是我为它欢庆,那份至乐、爱或启悟是从属于我的。因此我们真正的身份就是这些东西,地球是因为我们而存在的。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成为真正的自己。真人是既有人性又富有宇宙神性的我们来到地球接受启蒙就是为了发现那个真实的东西,而不是退回到我们以前的模样。你的内在有个东西是来自于宇宙的,个人性元素就是源自于宇宙性元素。宇宙意识即是我的灵魂、我的本质,不过我仍然是个人,这才是真正的奇迹。真人是具有人性又富有宇宙神性的,这便是奇迹所在。每一个当下,“神”都在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你。神不断地在创生。缺少了这份体验,你永远觉得不完全。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人这个存有的诞生与成长,这个人性的本体便是所谓的“无价之宝”。借由这无价之宝,我们才能进入一切的神奇以及存在所有的欢庆。做你自己意味着成为你所有存在的综合。你即是宇宙之果。苏菲称人格的死亡为fana,意思就是灭绝。然后他们又提出了baqa,意思是灭绝之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大死之后的重生。在fana之后所出现的baqa,指的便是存在于神之中,亦即在宇宙之中做你自己。《可兰经》把个人性的存在称为“神的挚爱”,基督教则称之为“神之子”。除非你真的做自己,否则你不会是一个爱神的人。一旦能做自己,就有能力以人的方式来对待人,这样他们就不再是与你对立的客体了。如果你能够以这种方式来做自己,你就会跟别人产生真正的联结。但若是不能做自己,你的人格就会变成你和别人之间的阻碍。或者你只愿意呈现出自己的神圣面,那么你也无法与其他人产生真正的联结。你也许能以宇宙性的方式来包容他们,或是以开放的心胸来对待他们,但是你仍然缺乏那种人对人、存在对存在、心对心的联结。你仍然无法触及别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不论你有多么爱那个人,不论你对他有多慈悲或多想帮助他,只要你无法以人性的面向来跟他接触,他就不可能和你产生真正的联结。人性面的联结会建立起深刻的信赖感。不过我们还需要澄清一下所谓的个人性是什么。人格(personality)这个字本是源自于个人性(personal)这个字,因此你如何分辨真正的个人性与人格的个人性?当我们谈到私密的接触时,我们指的是什么?对人格而言这意味着一种情感。“我很有亲和力,因为我可以把我所有的感觉告诉别人。我可以对别人开放我的心。”这便是一般所谓的分享私密经验,然而这只是一种模仿罢了,因为人格本来就是一个赝品。人格的个人性意味着既不客观也没有宇宙性——它只是一个受限的个体。人格需要一种界限感,一种和人、事、物脱离出来的孤立感。但个人性的本体并不需要这种孤立感和界限感,它根本没有那种“我有别于你的感觉”,它跟别人之间是没有藩篱的。人格却是有边界、有一堵墙挡在那里的。因此人格无法拥有亲和力,那就像两堵墙彼此在摩擦一样。人格充其量只能做到身体的接触,两个身体对彼此开放,在高潮的那一刻,人格得到了暂时的放松,暂时的消融。灵魂与灵魂接触,真正的亲近与联结才会发生当我们的灵魂和另一个人的灵魂接触时,真正的亲近与联结才会发生。只有本体与本体的接触才是真正的亲近。我虽然在接触你,可是我并没有彻底与你或宇宙融合——这份接触已经是没有界限而又直接的,但仍然无法融合成一个浩瀚的意识之海。你是自由自在而不受任何制约的。当你做自己的时候,你就是丰富的、完整的、生气蓬勃,你的存在就是奇妙的、愉悦的以及充满着感觉的。我们总是通过身体的接触来得到十足的感官享受,是因为我们对个人性的存在仍然有一种朦胧的记忆。你个人性的存在就像你在热恋时的那种感觉,那时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感觉你的爱人,你整个人充满着情欲,那种存在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喜悦。做自己便是真正的喜悦,而喜悦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状态。所有的欢庆和价值都是从属于这存在的。个人性和宇宙性并不冲突,与个人性产生冲突的其实是无个人性。拥有个人性并不会减低我们的客观性,一般人往往会假设客观性意味着冷漠无感,显然这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客观性。如果能够以这种角度来认识自己,就能穿越所有层面的灵性经验,这样你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因为你真的涉入了你所有的经验,而且真的是在行动。从这样的状态之中会产生任运自如的反应,它跟过往的历史没有任何关系。如同你体内的器官一样,你的本体——爱、慈悲、意志力、宇宙意识——也都在你的心内。因此你会发现,我们已经把个人性和人格混为一谈了,我们一直认为要证入宇宙意识必须放弃个人性。其实真正的个人性跟宇宙性并不冲突,个人性就是宇宙之子或是宇宙意识的成果。跟宇宙意识产生冲突的其实是人格。在你尚未开悟或证入无我之前,还是有可能一方面跟你的个人面向接触,一方面觉察到真正的你是谁。一旦知道了真正的你,就比较容易明白什么是人格,什么是制约,什么不是真正的你。在这一点上,内在工作确实能产生引领的作用。没有认清自己的真相之前你是很难找到方向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你,什么不是你,什么是真的,什么不是真的。你所拥有的只是一些想法或是某些人告诉你的一些观念,但只要一清楚自己是谁,并且明白了什么是做自己,你就有能力分辨了。快乐、自由及力量源自于宇宙,但落实在个人身上有人说如果你真的放掉自我界限,就会看见你即是宇宙,而所有的星辰及银河都在你之内。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错,但这仍旧跟个人性的存在有所不同。只有真的体悟了个人性的存在,才会看见外在宇宙完全变成了内在经验,就好像你是个小宇宙一样。当你成为你个人性的存在时,不但会跟宇宙合一,而且会成为宇宙之子。那时你就可以逍遥自在地活在地球上,并且能同时拥有快乐、欢庆、自由及力量——这一切都是源自于宇宙但落实在个人身上的,然后你就会成为众人的朋友、爱人和勇士。做你自己乃是从最原初的观点来认识自己。我们都渴望能够确知自己是谁。只要你还在拿自己和别人相比,只要你还想符合别人的想法或经验,只要你还在通过别人的洞见来认识自己,就无法确知自己是谁。渴望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地做自己,应该是内在工作最重要的一种动机。你必须让自我追寻尽可能地自由,尽可能地富有个人性。如果真的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寻自己,你就不是在按照别人的说法而行事了。不过你当然可以善用任何一个老师的建议,认识他们的经验可以打开你心中的某个部分,但最终还是必须靠自己的力量,这样你的认知才是完全来自于自己,而不是来自于外在的压力。外在的压力和影响一直都存在着,你必须以内在的体悟来回应这些东西,而不是从既有的模式去产生反应。譬如佛陀提出了“无我”这个观念,于是你对自己说:“他的话可能是正确的,但谁知道呢?让我来亲自弄清楚这件事。”只是盲目地顺从他的观点,你又如何能确知呢?除非我有亲身的发现,否则别人的真理也只不过是一种概念和指导原则罢了。我会试着去尊重它和探索它,我的心是开放的。因为我并不确知,所以我对所有的看法都是开放的,不过我遵从的还是自己的内在之光。缺少了它,我不可能确知什么。也许有人会告诉我:“你的佛性是本自具足的。”但即使经书上是这么写的,那又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你必须借由自己当下的立即经验才能得到属于你的体悟,然后你才能说服自己。这是唯一能生效的方式,而且是最贴近内心的一种方式。你以如此亲密而直接的方式与自己接触,就会对你真实的身份产生最精微的认识。从这种绝对亲密、真正忠于自己的状态之中出发,我们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跟别人产生真正的联结。如果我们真的能这么贴近自己,神就会为我们庆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忠于每个当下,完全活出本色,彻底寂然独立。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的所作所为、我们所选择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方式,都是这个人性存在的外在示现。但这并不意味你不能和某个人在一起或是拥有一个家庭。寂然独立意味着你就是你,你是不受其他人影响的。彻底做自己就是保持内心的寂然独立。你的心没有任何挂碍、冲动和拉扯,这样的你自然会绽放出温暖、善意、仁慈和对自己的慈悲。我们的个人性存在,我们最真实的身份,就是从仁慈、善意和价值之中诞生的。个人性的本体诞生在一个金色的摇篮里,上面铺盖了绿色的罩单。学生:你是不是在说,所有自我打击的事都是对本体的误解。阿玛斯:是的,必然是这样的,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了。所有的负面状态都是那真实东西的扭曲,一种对本体的误解,所以我才会说每件事的发生都有理由和意义,它们不尽然是意外和错误,在每个念头、每个意象之中都可以找到真相。每个意象都道出了某些事实,虽然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每个念头也许只是一种反应,但如果能追踪这个念头到它的源头,并且能穿透所有的防卫机制,就会看到某些真相。学生:引领你的是什么东西?阿玛斯:能够引领你的东西很多,不过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当你认清自己的那一刻,你一定是心知肚明的,但如果没有这种感觉,就必须扪心自问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你。一旦知道是什么东西在阻碍你,就又能做自己了。当你借由理解而清除掉那些会障碍住本体的心理议题,信念和自我形象之后,你就不仅仅是在经验存在,因为你已经变成了存在本身,也就是“到位”了。到位意味着每当你需要本体的时候,它的某种品质自然会出现。当你到达那个位阶时,你就不再需要被指导了,因为你已经臻于成熟。对每个当下进行探索,你将会发现所有层次的真相学生:你可不可以再谈一谈认识真相这件事?真相有各种不同的层次,请问最直接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什么?阿玛斯:你必须贴近自己的真相。世上有各式各样的真相,可是它们跟你当下这一刻的真相无关,你必须看到跟你当下这一刻有关的真相是什么,否则都只是一些头脑里的活动,而那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如果你检视当下的个人经验,自然会发现其中的真相。对每一个当下的真相进行自由的、独立的、个人性的探索,你将会发现所有层次的真相。但如果只是一味地跟随某个人所说的话,你就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了。别人的话也许有很深刻的真理,但是跟你当下的经验可能并不相干。如果它跟你当下的经验不相干,就没有必要去知道它,而且你很可能拿它来护卫自己,以免看到当下的真相。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强调个人性的重要,为什么会要求你亲自去经验你的真相的理由。你当下所经验到的永远是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感官觉受,你必须亲自去了解这一切。如果能毫无偏见地安住在当下这一刻,并且探索其中的真相,那么真相最后一定会彻底展露给你看。从外面不可能进行这件事,你必须去穿透和体认自己的内在经验。所有的真相都是因人而异的。举例而言,某人当下的真相很可能是跟价值攸关的心理议题而非慈悲心的问题,当下这一刻他也许并不关注慈悲心,因为他所经验到的是价值上的匮乏。有人也许劝告他要慈悲一点,要忘掉自己,可是他却做不到。即使他把这个看法当成了有效的哲理,还是无法与它产生联结,因为跟他真正攸关的其实是价值感的丧失。当下这一刻他最紧要的问题就是价值议题,别的都只是一些智力活动罢了。学生:这些话对我很有用,它使我摆脱了对别人的批判。其实并没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了,因为我不是你,我无法看见你应该走哪条路。阿玛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过心灵的引导者却可以做得到,这就是老师的意义所在。所谓的老师就是能够明白你和感觉你的友人。当我在辅导别人的时候,通常他们必须知道的事并不是我所需要知道的事,但是我能够跟他需要认清的那个面向产生联结。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4
正序
倒序
钻石途径系列之2:解脱之道(全)
钻石途径系列之2:解脱之道(全)-2
钻石途径系列之2:解脱之道(全)-3
钻石途径系列之2:解脱之道(全)-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解脱之道
解脱之道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