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学文化系列-3

十六、有事他出,归期违限者罚。  十七、殿堂廊庑及山门间三五成群,闲谈杂话者罚。  十八、以常住化缘,私用者罚。  十九、两序执事,不上方丈告假,去三五日,私应外缘者罚斋供众,如过半月不回,去职随众。  二十、无事窜寮者罚。  二十一、司职不尽职者罚。  二十二、侵损常住及破期告假者罚。  二十三、不体惜常住什物等件者赔。  二十四、犍椎错乱、梆板参差者巡寮跪香。  巡签一般由丛林的僧值(又名纠察)师担任。僧值师拿上签边走边摇,以签片、签板相互撞击发出的声音警醒僧众。每天巡签三次:第一次是在早晨,当寺院的鼓楼敲第一阵鼓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起床,并作好上殿课诵的准备。第二次是在傍晚,当大殿的钟敲第三响时,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已穿袍搭农,陆续去大殿上晚课了。第三次是在晚间,当钟楼响完“止静”的钟声后,僧值师巡视僧众是否都进入睡眠了。  在三次巡签中,若发现有僧人违犯《丛林清规》二十四条处,僧值师首先对其进行规劝,若不听从,即按“铁面无私”和“不徇私情”的原则给予处罚。  佛事法会  转咒  转咒是一种超度亡灵的佛事。按佛教惯例,僧人圆寂(即死亡)后要满七天才能荼毗(即火化),在家人死亡后也要满三天才能火化。火化前,先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转咒”的方法让亡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转咒前,先将亡人盘腿装在木塞内,又将木龛放进堆满木柴的化身窑。仪式最少由九位僧人组成,为首的僧人叫掌坛师。僧人们带禅杖、引磬、铛子、铰子、木鱼、手鼓等法器、键椎来到化身窑前,引磬声起先唱“杨枝净水”,再念《弥陀经》、《往生咒》、《心经》及变食真言等,三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火化准备就绪,斋主和所有的亡人亲属,在化身窑前跪地合掌。掌坛师举起禅杖在窑上拍击三下,意在醒动亡入。然后为亡人说法:“弟子口口,早年皈依三宝,平日持斋念佛,一切临终,往生西方。是生耶?死耶?生亦未生,死亦未死;生死去来,灵性常存。弟子虽了足尘缘,而本来之佛性不易。经云:诸形无常,有生有灭,生灭灭矣,寂灭为乐。即令奉请我等戒德禅纳,与之转咒。佛事已毕,谨遵佛制,进行荼毗(举禅杖在窑门划一圈)。噫 !从此脱离婆婆苦,接引往生到西方。烧!”  掌坛师举火,亡人的躯壳焚化在熊熊的火焰中。众僧念《回向偈》: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念普佛  念普佛一般在大殿举行,可以纳入早晚课诵的内容,由寺院的维那主持,全体僧众都参加,请求念普佛的斋主也参加。普佛分为两种,一种是为生者举行的消灾普佛(即阳普佛),另一种是为亡人举行的往行普佛(即阴普佛)。  消灾普佛 僧众齐集大殿,维那礼佛三拜,起引碧,唱《香赞》:“香才燕,炉焚宝鼎中,旃檀沉乳真堪供,香云缭绕莲花动,诸佛菩萨下天宫。”三称“十方一切诸佛诸菩萨!”念诵八十八佛名号,再唱《药师佛赞》:“药师如来琉璃光,焰网庄严无等伦;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迟。”  唱赞完毕,绕佛开始。斋主随僧众而行,口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佛号。绕毕归位,对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大乘常住三宝等各顶礼三拜。维那至香案前,拈香三瓣,展具三拜,斋主也拈香长跪,听维那宣读《疏文》。《琉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伏以  琉璃光灿,照群生而无灾障;彩结花联,庇诸子而有庆祥,奏为立坛祈福迎祥消灾延寿事。坛中呜钟击鼓,梵叨雅咏。称念药师如来万德洪名,持诵灌顶神咒释结真言,燃点佛光普照吉曜心灯,奉献香若果品酥酡妙 供。以此微忱,上报四恩,下祈祯祥。今则法会告成,虔具《疏文》,上呈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莲座。  天运某年某月某日吉时,代宣祈福法事  沙门某某和南具疏。  读毕,僧众唱《药师佛赞》:“药师佛,延寿王,光临水月坛场。悲心救苦降吉祥,免难消灾障,忏悔檀那三世罪,愿祈福寿绵长。”最后诵《回向偈》: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命了。  普愿罪障悉消除,时时常行菩萨道。  往生普佛 在大殿内为亡者设立灵位。僧众齐集,同唱《香赞》。接念《弥陀经》一遍,诵《往生咒》三遍,唱《弥陀佛赞》:“乐邦教主,接引弥陀,四十八愿度婆婆,九品涌金波。宝网交罗,度众生出爱河。”  唱赞完毕,绕佛开始。斋主随僧众而行,口念“南无阿弥陀佛”。绕毕归位,对释迦牟尼佛三拜,阿弥陀佛十二拜,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清净大海众各三拜。维那至灵位前,拈香三瓣,展具三拜。斋主也拈香长跪,听维那宣读《疏文》。《疏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伏以  慈门广群,大施接引之功;苦海无涯,愿仗津梁之济。奏为立坛超度某某往生莲域事:坛中呜钟击鼓,梵呗唱赞,称念阿弥陀佛万德宏名,讽颂往生西方净土灵章,燃点济幽利显光明佛灯,奉献香若果品酥酡妙。 供。以此微忱,上报四恩,下祈超度。今则法会告成,谨具《疏文》,上呈南无阿弥陀佛莲座。  天运某年某月某日吉时,代宣度亡法事  沙门某某和南具疏。  读毕,僧众唱《弥陀佛赞》:“弥陀佛,大愿王,慈悲西舍难量。眉间常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弥陀圣号若宣扬,同愿往西方。”  放生  佛教以慈悲为怀,讲众生平等,故提倡放生。《梵网经》第二十“不行放生戒”说:“若佛予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常行放生,生生受生。”《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中,载有佛往昔为流水长者子救十千鱼事。《杂宝藏经》中,载有“沙弥救蚁子水灾得长命报缘”。  汉地佛教的放生,在唐宋时最为盛行。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诏天下立放生池81所。宋真宗天禧 元年(1016年)敕重修天下放生池,定佛诞日为放生会。宋代遵式的《放生慈济法门》和知礼的《放生文》,即是当时的放生仪轨。现在通用的《放生仪轨》也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制定的。 放生仪轨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三个程序进行。  洒净颂偈 法师先在准备放生的水边、林下或山前,设置香案,放上杨枝净水等。法师手执水盂,作三宝威力救拔众生的观想,请广大灵感观音菩萨降临宣场,加持此水,然后洒沾异类,使之身心清净。作法之后,法师边洒净水边颂偈语:“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愆,火焰化红莲。”洒净颂偈毕,法师与大众同诵《大悲咒》、《往生咒》各三遍,《心经》一卷,三称“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甘露王菩萨”。  说三皈依 法师拈香,启请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降临。法师代这些水陆飞行、被网捕获、将入死门的众生行忏悔。仰乞十方三宝,令其开悟,早得解脱。并对它们说:“汝等不闻三宝,不解扳皈依,所以轮回三有,堕为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法师给它们授了“三皈依法”后,又说“十二因缘,了知生灭之法”;再称“四弘誓愿”,望其依愿修行。法师又为它们称赞如来吉祥名号:令其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作如来的真净佛子。  放生发愿 法师在放生之前又说:“唯愿汝等,既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噬,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持戒修行。”愿放生人等,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得生安养。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最后拈香念佛,将生灵轻轻放去。大众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放焰口  放焰口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佛事,它的全称叫“瑜伽焰口施食仪”。本是佛教密宗的一种行仪,后来广为佛寺所采用。瑜伽为梵文音译,那密部的总名。据清初宝华山德基大师所解释的意思是“手结密印,口诵真言,意专观想,身与口协,口与意符,意与身会,三业相应,故曰瑜伽”。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译为“焰口”;又可理解为脸上冒火,也译作“面燃”。据说他是观音菩萨所变化,故又称面燃大士。  焰口的缘起,据佛经所说:阿难尊者在林中坐禅时,看见一个饿鬼,形容枯瘦,面貌丑恶,喉细如针,脸上喷火。他对阿难说:“我生前悭吝,贪不知足,死后堕入饿鬼道中,变成了这般模样。饮食到口,则化为火炭,故长年受饿。但你在三天之后,”也会堕入饿鬼道,变成我这样。”阿难听后大惊,便急忙到佛前哀求救度。佛说:“你若能给众多的饿鬼施以饮食,不但不会受堕,而且能延年益寿,遇事吉祥。”阿难请问施食之法,佛为他说《焰口经》。从此以后,施放焰口,饿鬼都得到超度。  施焰口的仪轨,最早依据的是唐代不空所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仪轨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唐末,密教在中国汉地失传,施食仪轨也随之失传,宋代试图恢复而不可能。元代,此法又从西藏传入汉地,于是焰口施食得以复传。明代,天机禅师撰订《修习瑜伽集要施食坛仪》,世称、《天机焰口》。后来,此书在实践中屡经修订。其中集成性的修订本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宝华山德基大师所订《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称《华山焰口》。现代汉地佛教寺庙放焰口所用的仪轨,大多采自《华山焰口》,但南北各地小有区别,音韵声调各存异同。  施放焰口,常与丧事中追荐亡魂结合在一起,称为“阴焰口”;也有为活人消灾、。延寿施放焰占的,则称为“阳焰口”。此外,寺庙在重大法会圆满之白,有的也放焰口。过去放焰口可在寺院、俗家或公共场地举行,现在一般在寺院的殿堂中举行。  放焰口都在黄昏或夜间进行,一般需要四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毕。作法事之前,须在殿堂内设立瑜伽坛,中间为主坛,两侧为陪坛。主坛上坐的法师称为座主,又称为金刚上师。作法时,金刚上师身披袈裟,头戴毗卢帽,案上放着法铃、戒尺和香炉等。背后一般设绘有狮子的大型布屏。陪坛为竖放的两排条案,僧人们身披袈裟相对而坐,案上放着各自使用的引磬、木鱼、铙钹、手鼓等。作法事的僧众不得少于七人,一般为十三人至十五人。  殿堂外设立面燃大士坛,灵坛上陈放香烛供品。面燃大士坛还供鬼王面燃,其貌凶狠丑恶,嘴里喷出三道火焰。有的是纸扎的,有的是彩绘的,有的仅供牌位,现在寺庙中多不采用纸扎的面燃大士像。灵坛上供被超荐的灵位牌,上书“佛力超荐某某往生莲位”。灵位牌多少不拘,因为一台焰口可同时为多人施放。瑜伽坛、面燃大士坛、灵坛是“阴焰口”必备的三坛,“阳焰口”不设灵坛。  施焰口开始,先由金刚上师领僧人唱《杨枝净水赞》净坛,然后开坛。座主在瑜伽坛前诵《香赞》、上香。斋主(又称功德主、施主,即为追荐亡魂施功德者)上香,依僧俗次序礼拜。座主、众僧、·斋主往灵坛上香礼拜,僧人诵《心经》、《往生咒》、《变食真言》,唱《莲池赞》,念“阿弥陀佛”。再去面燃大士坛上香礼拜,诵《大悲咒》、《变食真言》,唱《观音赞》。  众僧登坛,摊开经卷,座主戒尺一击,开卷诵唱。一般是座主唱首句,如唱“会启瑜伽最胜缘”,众僧则和唱下句,如“觉皇垂范利人天”。并常唱菩萨名,还有六字真言。诵真言时,座主手结印契,心存结想。这些手印在《瑜伽焰口》中均有图示,计有遣魔印、伏魔印、火轮印、真空咒印、变空咒印、运心供养印、奉食印、观音禅定印、破地狱印等。  为荐亡者,座主振铃拈香,奉请幽冥教主本尊地藏王菩萨等,引斋主亲属之亡魂及各种孤魂,赴此道场之会:  一心召请,前王后伯之孤魂等众:累朝帝王,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一心召请,英雄将帅之孤魂等众: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钩,身作长城万里。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 草闲花遍地愁!  一心召请,文臣宰辅之孤魂等众:五陵才俊,百郡贤良,三年清节为官,一片丹心 报主。南州北县,久离桑梓之乡;海角天涯, 远丧蓬莱之岛。呜呼:官贶萧萧随逝水,离 魂杏杏隔阳关:  一心召请,文人举子之孤魂等众:黉门 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脚步文林;射策身游 棘院。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功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呜呼!七足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  一心召请,缁农释子之觉灵等众:出尘上士,飞锡高僧,精修五戒净人,党行比丘尼众。黄花翠竹,空谈秘密真诠;白特黧奴,徒演苦空妙倡。呜呼!经窗冷浸三更月,禅室虚明半夜灯!  一心召请,玄门道士之遐灵等众:黄冠野客,羽服仙流,桃源洞里修真,阆苑洲前养性。三花九炼,天曹未许标名;四大无常,地府难容转限。呜呼!琳观霜寒凡灶冷,醮坛风惨杏花稀!  一心召请,他乡客旅之孤魂等众:江湖羁旅,南北经商,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风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呜呼!滞魄北随去黯黯,客魂东逐水悠悠!  一心召请,阵亡兵率之孤魂等众:戎衣战士,临阵健儿,红旗影里争雄,白刃丛中敌命。鼓金初振,霎时腹破肠穿;胜改才分,遍地肢伤首碎。呜呼!漠漠黄沙闻鬼哭,茫茫白骨少人收!  一心召请,血湖产难之孤魂’等众:怀耽十月,坐草三朝,初欣鸾凤和鸣,次望熊黑叶梦。奉恭欲唱,吉凶只在片时:璋瓦未分,母子皆归长夜。呜呼!花正开时遭急雨,月当明处覆乌云!  一心召请,其顽悖逆之孤魂等众:戎夷蛮狄,喑哑盲聋,勤劳失命佣奴,妒忌份身婢妾。轻欺三宝,罪 积若河沙;忤逆双亲,凶恶浮于宇宙。呜呼!长夜漫漫何日晓,幽关隐熄不知春!  一心召请,裙衩妇女之孤魂等众:宫帏美女,闺阁佳人,胭脂画面争妍。龙麝薰衣竞俏。云收而歇,魂消金谷之园;月缺花残, 肠断马嵬之驿。呜呼!昔日风流都不见,绿杨芳草髑髅寒!  一心召请,伤亡横死之孤魂等众;饥寒丐者,刑戮囚人,遇水火以伤身,逢虎狼而失命。悬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 一点惊魂漾漾。呜呼!暮雨青烟寒鹊噪,秋 风黄叶乱鸦飞!  这十二则召请文,可说是短小精悍、文辞优美的悼词和祭文。这十二类孤魂,概括了世间所有的亡者之魂。金刚上师把它们召请来后,撒以甘露,施以饮食。斋主的亲属亡魂便得到了超度。然后,把面燃大士的纸俑或牌位、灵坛上的牌位等在念诵中焚烧,并抛撒作供品的糖果,众人争抢,以表功德圆满。最后,僧众起身,同唱《回向偈》,斋主顶礼,仪式结束。  斋天  斋天又名供天,是寺院中每年岁朝佛事,也有斋主以供天祈福。斋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制定《金光明仟法》时开始的。仟法中依经奉请大梵尊天、帝释尊天、护世四王、金刚密迹、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鬼子母天等十一天众。南宋时,神焕撰《诸天列传》,行霆又撰《诸天传》,设诸天供有十二天、十六天、二十天、二十四天、三十三天不等。元文宗时;天台宗的慧光法师于每岁元旦率众修金光明仟,斋天便广泛兴起了。现在的斋天仪轨,主要是依照明末弘赞律师所撰《斋天科仪》施行的。  斋天多在下半夜的寅时举行(也有的寺院在辰时举行),地点一般在寺院大殿或法堂前的空坝里;头天下午即开始搭坛;斋天共设三坛:第一坛为主坛,坛桌正中供铜佛像,并置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供养”。上方设“二十四诸天”牌位或挂“二十四诸天”画像;坛下设七个蒲团,正中为掌坛师用,其余为敲打犍椎法乐的僧众用。。第二坛为迎请诸天而设,坛上放着迎请诸天的《疏文》。另有纸扎的金马、碧鸡,据说它们善跑能飞,带着《疏文》以最快的速度与诸天传递信息。第三坛为斋请诸天而设,坛桌上摆了二十四套碗筷和丰盛的全素筵席,等待天神们享用。坛场上所需用的法器和食物等;必须在入夜前准备妥当。由于斋天仪式在天明前已告结束,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一般俗人是难以见到的,前人有一首《西江月》词,形象地描绘了斋天的场面:  门外疏星淡月,坛中炳烛燃香。丹忱敬 仰叩弯苍,凤荤蛮舆宝幢。 恭迎四王帝释,祥云护绕斋场。天花瑞彩露堂堂,祈望 诸天早降。  行斋天仪式,最少需要七位僧人。他们届时登坛,参加这祈福迎祥的庄严法会。斋天的仪式可分为甘露净坛、燃香炳烛、香花请圣、宣读《疏文》、诵经施食等五个部分进行。  甘露净坛 斋天时辰一到,掌坛师便率领僧众、斋主进入坛场。当拈香顶礼、鸣磬唱赞后,僧众三称“南无清凉地菩萨”、“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掌坛师持甘露净水浇洒坛场?并诵偈语:“菩萨柳枝甘露水,能使一滴遍十方;腥膻垢秽尽蠲除,令此坛场悉清净。”随后绕坛三匝,念《大悲咒》七遍。净坛毕,归位:三称“南无甘露王菩萨摩河萨”!  燃香炳烛 掌坛师向坛而跪,香灯师先燃香;后炳烛。以香烛各一百零八支为一堂,交与掌坛师。维那击引磐唱偶:“宝顶 名香,氤氲遍十方;请师判香渴,庆天保安康。”掌坛师亦跪地唱道:“一炷心香本自然,黄金炉内起祥烟;空中结就祥云盖,愿与斋信灭众怒。”僧众三称“南无香供养菩萨摩河萨”!  尔后,香灯师点烛交与掌坛师,他双手举烛唱偈:“一堂宝烛在当前,未敢先将凡火燃;今借祖师三昧火,枝枝头上灿红莲。”此时,香烟缭绕,灯烛辉煌,掌坛师炳烛念道:“拈起分明在目前,头头挺露照三干;青光不夜长春景,与我心灯二样燃!”僧众三称“南无灯供养菩萨摩诃萨”!  香花请圣 僧众、斋主等人均跪于地,严持香花。一僧捧盘齐眉,掌坛师以手擎花,与众同唱:“愿此香花云,遍满十六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菩萨。”然后拈花请圣:  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一心奉请大乘金光明海十二部经;  一心奉请十方三世一切菩萨、声闻、缘觉、贤圣僧;  一心奉请三十三诸天及名山大川、县地分属一切鬼神圣众;  一心奉请第一威得成就众事大功德天。  众僧同念《善天女咒》七遍,三称“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宣读疏文 请圣后,掌坛师向金光明会上护法诸天座前上香三炷,顶礼三拜,宣读《疏文》:  伏以护法诸天,大权真宰,身居上界,德御人间。施擎天立地之功,有护国安邦之力。广化众生,救度群品,发宏誓愿而助佛宣扬,显威神力而除邪罚恶。成就众生,功证佛果。如是,皈投金相,瞻礼威容,仰天限以遥观,望他心而洞鉴。不违本誓,满所祈求,敬竭葵哀,冒干莲座。领词奏为  东震旦国口口省口口县口口寺,立坛奉佛,设供斋天,恭请六和僧众,登坛炳烛,祈福迎祥。信士口口,恭对光明会上护法诸天,顶礼三拜。  念毕《硫文》,僧众敲动键椎唱偶:“佛慈广大,感应无差,寂光三昧遍河沙。愿不离伽耶,降福斋家,金地涌莲花!”然后三称:“南无光明会上佛菩萨摩诃萨!  诵经施食 引磬音落,木鱼声起。众僧齐诵《金光明经·空品》,称念“二十四诸天”名号,后以食色香味供佛及僧。掌坛师接唱:“虔诚献香花,智慧灯红焰交加。净瓶杨柳洒堪夸,橄榄共批把。蒙山雀舌茶奉献,酥配普供养释迦。万宝明珠献菩萨,衣献法王家。”僧众三称“南无普供养菩萨摩河萨”!  施食开始,众僧念《善天女咒》、《楞严咒》,掌坛师持饮食果酥等至坛场外,将其施撒于四面八方,让诸天神灵都来受食。施食后,斋天功德圆满,众僧敲动犍椎,齐诵《回向偈》:  供天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慈悲水忏  佛教认为,人生是由久远生死相继而来的,要消除以往所造的罪过,才有利于修行。忏法就是悔除罪过、积极修行的一种佛教仪式。中国佛教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朝,流行于唐代。现在通行的有梁皇忏、慈悲水忏、大悲忏、药师忏、净土忏、地藏忏等。其中,慈悲水忏最具有代表性。  慈悲水忏的缘起,很富于传奇色彩。据说,唐代的悟达国师(即知玄,四川洪雅人),早年在长安时,遇见一位身患恶疾的异僧。众人都厌而避之,但悟达去经常照顾他而无怨言。当分别时,这位异僧对悟达说:“你今后有难,可到西蜀彭州九陇山找我,那里有。两棵高大的松树。”后来,悟达的左膝上长了个“人面疮”,痛楚万般,求医无效。他忽然想起往日异僧之言,于是到彭州寻找。入山,暮色苍茫,仿徨四顾,果见双松立于烟云之间。走近,崇楼广殿,金碧交辉,异僧已产门前相迎。悟达将苦情告之,异僧说:“无妨,那边岩下有三昧泉水,浇水一洗,此疮就会好的。”翌晨,悟达以三昧水洗之,“人面疮”立即消失。、异僧指 点,悟达十世前为汉朝的袁盎,因杀晁错而结冤,故 生此疮,如今终算了结。  悟达感其殊异,深恩积世之冤,如果没有遇到这位圣僧,是无法了结的。因述为忏法三卷,朝夕礼诵,后来传播天下。此仟以三昧水洗冤业为义,故取名为《慈悲三昧水忏》现在四川省彭州市九陇镇的双松村境内。三昧泉水仍旧汩汩地流淌着。  慈悲水忏,一般是在家居士为了消除以往冤业,仟悔今生罪过,请僧人到其家中设坛举行。共需九名僧人,包括为首的掌坛师和其他敲打唱念者。坛场为八字形,主坛设香炉、蜡台、花瓶、檀香焚炉和各种供果供品.,两边副坛置铛、铰鱼、鼓、磬等乐器及经书等。坛下设数排蒲团或拜垫供拜忏用。拜忏时,僧人在前,居士在后。  开坛,掌坛师念道:“天开皇道建坛场,地涌金莲大地昌,一念无私周沙界,寸心有感遍十方。”接着表白宣意:“今有某地某人为某事设慈悲三昧水忏坛场,延我等流,代行忏法。荡罪业于无何有之乡,剪芥蒂于不萌枝之地。心纯是法,与法相应,我既如是,佛必哀怜。祈叩洪慈,冥薰加被。”随即由斋主上香,僧众唱《香赞》,念“十小咒,”僧俗大众共同拜佛求忏。  稍息,由掌坛师主忏。僧众搭衣礼佛,念《大悲咒》、《心经》,掌坛师念《入仟文》。此时,斋主长跪合掌,掌坛师念一句,斋主跟念一句:“奉为求忏某等,恭对金莲座下,薰修水仟法门,我诸行人于其坛内,三业清净,一念精专,烧香散花,胡跪合掌,顶礼十方三宝,发露忏悔。……”然后又念《出忏文》。念毕,大众旋绕行道,称念“南无十方佛”,归位。斋主长跪合掌,忏悔发愿,皈依佛法僧三宝。拜仟结束,斋主礼谢众僧。  慈悲水忏在佛教信众中有较深的影响,有词赞曰:“西蜀九陇,有泌其泉,厥名三昧涤冤屈。神僧启真源,清净通玄,其法广流传。”  水陆法会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它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有的叫水陆道场、水陆斋,因为这种佛事是以供饮食为主,为超度水陆一切亡魂而设。水陆法会所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对先亡者祖先幽灵所作的追善菩提,二是将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及其眷属,得以延寿增福,三是救济六道众生普超三界。  水陆法会的缘起,据《释门正统》中记载:相传梁武帝梦见一位神僧告诉他,六道四生受苦无量,为何不作水陆斋普济他们?这是所有功德中最大的功德。但该如何普济法,梁武帝向了许多僧人,他们都说不知道。醒来后;梁武帝又问宝志禅师,禅师建议他广寻佛教经论,将会有个结果。于是,梁武帝把许多贝叶经搬到法云殿,早晚披览,经过三年时间,撰成水陆仪文,随即在金山寺依仪修设。梁武帝亲临法会,并诏僧佑律师宣读仪文。这是水陆法会的肇始。  又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三载,水陆法会经周、隋变乱后不再实行。唐高宗咸亨中(670?/FONT>673年),西京法海寺神英禅师梦中受异人指点,得到梁武帝所撰仪文,水陆斋会遂流行天下。宋神宗熙宁中(1068棗1077年),东川杨锷根据梁武帝仪文,撰成《水陆仪》三卷,盛行于世。元祐年(1093年),苏轼为亡妻宋氏设水陆道场,撰《水陆法像赞》十六篇,称为“眉山水陆”。南宋时,史浩路过金山,见水陆法会之盛,乃施田一百亩,“作《仪文》四卷,四时启建水陆大斋,称为“北水陆”。南宋末,志磐又根据史浩的《仪文》续成《新仪》六卷,称为“南水陆”。由此可见,水陆法会是宋代兴盛起来的。  元代和明代对水陆法会都极为重视。明代的祩宏见“北水陆”仪汉文前后错杂,施行时也随意变化,于是取“南水陆”仪文重加订正,成为《水陆修斋仪轨》六卷。清代的咫观又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性相通论》九卷、《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法轮宝忏》十卷。现在通行的清道光间仪润汇集祩宏订正的《水陆仪轨》。  水陆法会有三大特点:棗是时间长,多则四十九在,少则七天,最少也得三天。二是规模大,参加的僧人可多达千人、一般需要三两百人,起码不得少于七八十人。三是法事全,凡佛教各种常见法事无不包括在内,还要悬挂多则两百余幅,少则一百二十幅“水陆画”。这些画需要宽敞的大殿才能挂得下,因此,举办这样的法会,非大寺庙莫属。  “水陆画”可分为三类:一是佛教系统的诸佛菩萨、诸天、明王、罗汉、护法神等。二是道教和中国民问神祗,如三清、十二真君、五岳、二十八宿、列曜、六丁六甲、八仙等。三是佛道和民间信仰并已汉化的龙王、阎王、六道中的畜生、饿鬼和其它鬼魂等。  在法会上悬挂“水陆画”中的某些画幅,就是代表要召请的某些“尊神”。再经下面所述的某种仪式。被请到的就光临。法会后再恭送,送毕,将画幅取下卷好下次再用。这是一种专用的佛事人物画,平时不能挂,更不能拆开单幅挂。  水陆法会的道场会为外坛和内坛。外坛多设于环绕大殿或法堂的厢房配殿中,是念佛诵经的坛场,远不如内坛热闹,仅为法会烘托气氛。内坛多设于寺庙中心的大殿或法堂,是法会活动的主要坛场,前来观看的人特别多。现将外坛和内坛的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外坛六个坛场安排的内容和形式:  大坛,由二十四位僧人拜诵《梁皇忏》所以又叫“梁皇坛”。此坛上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像,均有菩萨、罗汉等胁侍,两侧挂护法四天王像,后面挂十殿阎王及判官像。主坛供上述三佛和观音菩萨、城隍老爷牌位,坛前安置读经用的经台和香、花、水、果、灯等供品。  诸经坛,由七位僧人讽诵诸经。此坛后上方挂与大坛相同的三尊佛像,两侧挂护法神像;主坛供观音菩萨立姿塑像,并置四个经台。  法华坛,由七位僧人诵《法华经》。此坛后上方挂以观音菩萨为中心的诸大等觉位菩萨像,主坛供千手观音立姿塑像,并内置有《法华经》的经函。  净土坛,由七位僧人诵“阿弥陀佛”名号。主尊为阿弥佛立姿塑像,后挂极乐净土图。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黄纸写的莲位牌,其文为:  佛力超荐口口口口口口生莲之位  阳世口口口  华产坛,由两位僧人阅《大方广佛华严经》。此坛主尊为毗卢遮那佛,两侧为文殊、普贤二菩萨。主坛、上还供内藏《华严经》的经函。经台上置诵经的经卷。  瑜伽坛,即施食坛,仅供夜间施焰口时使用,僧人由各坛临时抽调。  有的水陆法会不设瑜伽坛,而设药师坛。此坛两侧墙壁上,张贴有许多红纸写的“消灾条”,上书“佛光普照口口口口长生禄位;坛上要点三十九盏油灯,并有六个经台,供诵读《药师经》之用。  另设监坛一名,指挥内外坛一切事宜,相当于现场调度,名额计算在外坛内。以上外坛六坛人员共四十八名。  内坛的活动主要有洒净、结界、遣使发符、请上堂、请下堂、供上堂、供下堂、奉浴;授戒、施食、送圣和放焰口等,道场按七天进行:  第一天,大殿左前方树起“修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功德宝幡”。三更时对外坛“洒净”,即遍洒法水并诵咒,使之成为净i。四更时对内坛“结界”,即诵咒施法,使内外坛均与外界隔绝,不受干扰。五更“遗使发符”,即派遣鬼使神差发符,上呈佛、菩萨及所有天神,下召六道众生,请大家都来赴会。  第二天,四更时“请上堂”,“上堂”是能施法力超度众生的诸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及道教神仙等。其请法,即是在念诵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这些“上堂”画像悬挂起来。五更“奉浴”,即安排盛有香水的浴盆,象征性地为请来的诸位“堂”沐浴,以便斋戒。  第三天,四更时“供上堂”,即请诸位“上堂”正式临坛开’会。办法是:在画像下设供桌,桌上设名号牌位明及灯、香、花、果等。正中供桌上方,中挂毗卢遮那佛像,左挂释迦牟尼佛像,右挂阿弥陀佛像;供桌前安置四个法台,台上放磬、铃和经典等。座上为法会四位主持人:主法、正表、副表和斋主。五更“请赦”,即请神佛大发慈悲,使斋主之先亡父母及六道众生脱离地狱诸苦难。午时设斋,请包括云水僧在内的所有僧人就斋,名为“斋僧”。  第四天,三更对“请下堂”,也是用挂画的方式,把居住在地面、水中的神灵和待超荐的六道众生请来。四更时“奉浴”。五更时“说戒”,即说明此会遵守的戒条。  第五天,四更时僧众合诵《信心铭》。五更时“供下堂”。午时斋僧。  第六天,四更时主法亲祝“下堂”。午前放生;  第七天,五更时普供“上下堂”;午时斋僧;未时迎“上下堂”到外坛;申时“送圣”,即将法会的文告、符牒一律焚烧,为“上下堂”送行。法会就此结束。  在这七天中,每夜都要放焰口,第六夜放“五方焰口”,即针对东西南北四方和地下幽冥的焰口。这台焰口规模最大,全体僧众一律参加,为水陆法会的高潮。  浴佛法会  浴佛法会是依据悉达多太子降生时,九龙吐水洗浴圣身的情况而制定的。据《佛传》说:在古印度的迎毗罗卫国,有国王名净饭王,王后名摩耶夫人。夫人即将临产,按照当时的风俗习惯,摩耶夫人必须回娘家分娩。她在波闍波提等人陪同下离开王宫,当路过蓝毗尼花园时,感到身子不舒服而进园申休息。她手攀无忧树枝,悉达多太子便从其右胁降生。降生后向东西南北各行七步,步步生莲花。然后,太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时,天空出现九条龙,吐出温水和凉水,为太子沐浴。后来,悉达多太子出家修行成佛,即释迦牟尼佛。所以,悉达多太子像即释迦牟尼佛诞生像。  每年四月初八佛诞节,各大寺庙僧众及修士要请出悉达多太子像,举行浴佛法会,作为佛陀诞生的纪念。太子像多是高约六寸的铜质镀金童子裸体立像,据《太子成道经》记载,悉达多太子诞生时是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但汉传佛教的太子像恰好相反,这是为了适合中国汉地“以左为大”的传统习惯,而成了左手指天,右手指地。  浴佛的方法,多据《浴像功德经》。仪轨则多据《救修百丈清规》卷二的“佛降诞”条所述。浴佛法会多在寺院大殿举行,先在殿中作方坛,敷妙座,座上置盆,盆中供奉太子像。同时,备好以各种香料煎制的香汤,香汤盆中放上汤勺。住持上堂拈香、说法,率领僧众上殿进香,拜佛、宣读疏文。唱《浴佛偈》、然后开始浴佛。先由住持执勺挹取香汤,次第灌浴佛身。再用净水淋洗。然后僧众逐一浴佛,反复唱偈。凡是参与浴佛者,都各取少许洗像净水,倒在自己头上,最后在神圣庄严的气氛中结束。这天,寺院还煎香汤,供僧众们沐浴,这样可获吉祥。  有的寺院浴佛方法与上述不同,而更偏重于法会的仪轨,主要分为恭迎佛像、安座沐浴、祝圣绕佛、咽向皈依四个步骤进行。  恭迎佛像 佛诞之日,僧众搭衣持具上殿,按东西序位次分班而立。闻碧声向上顶礼三拜后,六人出班恭迎佛像。二引礼执引磬,二执事托香盘,主法僧居后,侍者随行,同声唱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佛像从经楼上迎到大殿中,主法僧上香、展具、顶礼三拜,大众一起唱赞:  稽首皈依大觉尊,无上能仁,观见众生受苦辛。下兜率天宫,皇宫降迹、雷岭修因;鹊巢顶,。三层垒,六年苦行。若人皈依大觉 尊,不堕沉沦。  安座沐浴 大殿钟鼓齐鸣,主法僧将佛像安座金盆中。然后上香、展具、向佛顶礼三拜或九拜。大众同念《休浴真言》,三称“南无香云盖菩萨”,然后唱赞:  菩萨下云中:降生净饭王宫。摩耶右胁娩金童,天乐奏长空。目顾四方周七步,指天指地尊雄。九龙吐水沫慈容’,万法得正中。  祝圣绕佛 主法僧闻磬声顶礼三拜,恭说颂词。大众同唱《佛宝歌)),接唱《赞佛偈》:  佛宝赞无穷,功成无量劫中。巍巍丈六紫金容,觉道雪山峰。眉际玉毫光灿烂,照开六道昏蒙。龙华三会愿相逢,演说法真宗。  再唱:“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听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唱毕开始绕佛,边绕佛,边称念:“南无婆婆世界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教主、三类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向皈依 绕佛后归本位,先念《回向文》:“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唱《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板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 切无碍。  浴佛法会功德圆满,引碧声起,大众齐唱:“浴佛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在佛诞日,过去的寺庙还常举行“行像”的仪式,即用庄严宝饰的车,载着佛像巡行街市。但“行像”费用极大,又妨碍城内的交通和治安,近年来国内汉传佛教寺院早已不实行,而以浴佛代之。  盂兰盆会  盂兰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盆是汉语,为盛供品的器皿。据说盂兰盆可以解先亡倒悬之苦。举行“盂兰盆会”是根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而超荐历代祖先的佛事。  关于盂兰盆会的缘起,据西晋竺法护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住舍卫国低园精舍时,他的“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以道眼见其亡母生饿鬼道个,因没有吃的而瘦得皮包骨。目连为报母亲哺育之恩,心中难受极了。他便以体盛饭给母亲送去。可是,母亲左手抓钵,右手抢饭,饭还没有吃进口,就化成了火炭。目连悲号涕泣;跑去求教佛陀该怎么办。  佛陀对目至说:“你母亲罪很深结,不是靠你一人内力量所能够拯救的。你虽然是个孝心感动天地的大孝子,但天神和地祗对此也束手无策。我现在告诉你一个办法:你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这天,以百味饮食、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只有靠他们的威力才可拯救你父母及六亲眷属的苦厄。”目连听后,即按佛陀所说的去办理。他的母亲果然脱离饿鬼之苦,往生天上,享受福乐。  目连又对佛陀说:“我的母亲脱离了苦厄,其他人也能办得到吗?”佛陀回答说:“无论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宰相大臣、三公百官、万民庶人,凡是行慈孝者,只要采取以上办法,都能使现在的父母无病无痛,亦无苦恼,长命百岁;使亡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边。一切佛弟子,应当奉持此法,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此后,目连四辈弟子,皆欢喜奉行盂兰盆法。  孟兰盆法的念诵式是有规定的。凡孝顺男女,欲报生身父母,从七月一日起,每天早晚都得燃香奉供。可修小弥陀忏或礼三十五佛。代为现在父母和亡世父母忏罪。同时念诵偈语:“我等同孝志。修行净土因。报答二亲恩,忏除三障罪。存者获福寿,亡者得超升。尽法界冤亲,同生安养国。”再念《佛说盂兰盆经》一卷,念“南无阿弥陀佛”百遍,最后念《回向渴》:  以此修行众善根,报答父母幼劳德。  存者福乐寿无穷,亡者离苦生安养。  四恩三有诸合识,三途八难苦众生。  俱蒙悔过洗瑕疵,尽出轮回生净土。  除此而外,晚上还要发愿:  愿所生父母,或今存在,或已终亡,随其所居,遂彼生处。唯愿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光明照公,愿力摄持。三障消除,五根成立。发菩提愿,修净土因。存者得满极龄,终归宝刹;亡者即捐诸趣,便托莲胎。伏愿我等孝顺之心,深入至道之法。 当来诸佛会中,同作应身眷属。  在中国,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他于大同四年(538年)在同泰寺没盂兰盆斋,此后上行下效,很快传播到民间。唐代,每年皇家送盆到官寺,献供种种杂物,并有音乐仪仗及送盆官人随行。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献盆及种种杂物。唐时盂兰盆供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  到了宋代,改以盆供僧为以盆施鬼,求得先祖亡灵得度。在七月十五日前,印卖《尊胜咒》、《目连经》,上演《目连救母》杂剧,寺僧募化施主钱米为之荐亡,已成为民间风俗。以后,历代帝王及群众年年都要举行盂兰盆会。盂兰盆法事仪轨在《兰盆会纂》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等诸种仪节,又附有《兰盆会约》21条,各寺院基本遵此而行。  盂兰盆会的仪式是在阴历七月十五日全天举行。在此数天前,即建立三坛:佛坛、普施坛和孤魂坛。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有许多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莲位牌。  十五日早晨,在以唢呐为主的僧人乐团吹奏声中,六人一队的行法僧人出现。带头的是持手铃的“导师”;即仪式主持入;后面五位分别手执大鼓、木鱼、引碧、铛于、铪子、小手鼓等。他们先净坛后开坛。其步骤是首先“演静”,即对佛坛诵《大悲咒》、“十小咒”、《心经》等,再念用红纸写好的疏文,求佛菩萨下界来指导。净坛后行“引魂”仪式,读黄纸写好的疏文,引鬼魂入坛。读疏文后,诵《心经》、《往生咒》、“三真言”最后,由主办盂兰盆会的功德至在“会榜”上用朱笔一点,开坛完毕。  开坛后拜忏,多依《慈悲水忏》中所载仪礼施行。拜忏时间很长,一直延续到下午,共分三次进行,其间穿插着中午前的上供与斋僧。  晚上“普施”开始,常延续到深夜,活动以放一台“焰口”为主,最后烧法船、烧灵房、放河灯。  法船原是一个佛经中常用的譬喻词,比喻佛法能使众生渡过生死轮回之苦海以达涅槃之彼岸。盂兰盆上,可用纸扎成中国式楼船,连桨带舵一应俱全。  灵房也是纸糊的一整套房子模型,连带车、马、丫头、仆人。新式的还有自行车、收音机、彩电、冰箱、汽车等。总之是亡人需要什么和喜欢什么就糊什么。此外,常加一个纸人骑纸马,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的“赦马公”。这位纸人是亡灵的先遣,提前到天帝那里报告亡灵将到,请求赦免一切罪行的。为让它跑得快 点,每每在纸马口中塞上真正的草料。  河灯又名荷花灯,一般做成荷花瓣形,灯笼内点上蜡烛。:放河灯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与孤魂,无 数盏河灯放入缓缓流动的河水中,星星点点,闪闪烁 烁,生动有趣,给盂兰盆会留下不尽之思。  佛教节日  佛教的节日,在不同教派、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日为佛诞生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架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经过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这天,佛教徒应到寺院旋绕佛塔。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到兜率天安居,为生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从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称为“天降节”,各寺也要举行纪念仪式。  在藏传佛教盛行的我国藏蒙地区,除了以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外,西藏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各地佛教徒,还在藏历正月初三至二十四日举办“传大召”(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期间进行辩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并于二月下旬举办规模略小的“传小召”法会,选拔二等格西。此外,还有晒佛节、浴佛节、燃灯节等。  汉传佛教最大的节日,在一年之中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的“浴佛法会”,一是七月十五自恣日的“盂兰盆会”。这两天都叫做“佛欢喜日”。此外,还有诸佛菩萨的圣诞及纪念日。遇到以上节日,僧人将在有关殿堂作法事,念佛号或举行其它纪念仪式。现将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阴历)列举如下:  正月 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出家  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  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  三月 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  四月 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圣诞  五月 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  六月 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  七月 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  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  三十日:地藏菩萨圣诞  八月 廿二日:燃灯佛圣诞  九月 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  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  十月 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  冬月 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  腊月 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  以上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还有几点须得说明:  1.根据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故南传佛教国家将四月十五日定成“卫塞节”,作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庆的佛吉祥日,而汉佛教的习惯是以四月初八为佛诞日,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其它三日也要在寺院中举行各种纪念仪式。特别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以供众,已成为民间的传统习俗。  2.诸佛菩萨的圣诞及纪念日,大多不见于佛教经典,乃是汉地佛教根据传说而相沿成习的,很难考定;这些佛菩萨中,除弥勒佛、文殊菩萨是和佛陀同时的印度人外(其生卒年月也不可考),其余佛菩萨都是佛所称赞过的他方世界的佛菩萨,根本不可能用当今世界的岁月时日来推算其诞日,何况那时也无岁月的记载。或有传说,正月初一日是布袋和尚生,而以布袋和尚为弥勒佛化身,就以这天为弥勒佛圣诞;冬月十七日为永明延寿禅师的生日,而以永明为阿弥陀佛化身,就以这天为阿弥陀佛的圣诞了。  3.佛菩萨的圣诞和纪念日,寺院中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按照佛教的惯例,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释迎牟尼佛圣诞宜放生念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释迦牟尼出家日、成道日、涅槃日诵经一卷,比常日有百千万功德;观音菩萨圣诞念《普门品》一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地藏菩萨圣诞念《地藏经》一部,胜造恒沙七宝塔之功德;阿弥陀佛圣诞念佛一句,罪灭河沙……  4.此外,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日,“北斗星君下降”。汉化佛教认为,此星君管人间生死善恶之事,虽属道教玉皇大帝驾下,有什么事也会通知佛门,所以提醒七众,特别是在家二众:于是日宜持斋念佛,诵经礼拜,胜如日常有百千万亿功德也。  后记  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罗润苍先生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孙旭军先生的举荐,由我撰写《中华佛学文化系列》中介绍佛教法会礼仪的分册。  在文化大革命中,佛教寺院遭到严重破坏。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佛教寺院逐步恢复,而佛教礼仪也为人所关注。我兼职在四川省佛学院任教8年,有缘亲近当代佛学教育家遍能法师等诸大德,蒙受教化,于佛教礼仪有些了解。但要成书,心有顾虑。主要是本职工作繁忙,缺少时间作资料的采访和搜集。盛情难违,终于着笔。  此间要说明两点:一、本书所涉及的佛教礼仪,重点在汉传佛教,并以禅宗、净土宗为主。二、本书除由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遍能法师提供资料、审阅书稿外,还请教了四川德阳万佛寺兼遂宁广德寺方丈海山法师,新都宝光寺首座广度法师、都监广永法师、监院隆应法师、维那慈福法师、知客方伦法师等。在此一并顶礼致谢。  本书写作时间仓促,内容尚欠丰满,若有错漏之处,祈望读者鉴谅。  作 者  一九九五年四月于桂阳书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中华佛学文化系列
中华佛学文化系列-2
中华佛学文化系列-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晨钟暮鼓
晨钟暮鼓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