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之旅》-2

这是一个黑暗和血淋淋的故事,残忍行为从坦塔罗斯开始,为了让诸神开心,他毫不犹豫就杀害了自己的儿子,用以蒙骗诸神。我们一定会想到某些父母,他们把自己的理想放在孩子的幸福和安康前面。有这样的父母,佩罗普斯对自己的儿子麻木不仁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我们在前面一些故事里看到过,父母的偏爱会在子女之间挑起愤怒和敌意。在这个故事里,阿特柔斯和梯厄斯忒斯兄弟就受到了父亲的诅咒。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积累起来的嫉妒爆发出来,有准备的父母就处在伸手相帮的地位,因为他们会寻找其中的深层原因。佩罗普斯却煽动起更大的仇恨。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行为也会有所表现,一些父母对孩子说:“因为你行为不端,我不再爱你,不再需要你了。我但愿你一路倒霉,希望你过一辈子悲惨的生活。”  贯穿全篇的是这么一个反复的主题,那就是残害亲子的意愿,要么是满足自己的情感扭曲,要么是为了物质上的收获。在现代家庭中,这种残忍行为有时候是真实的,暴力和性虐待就像古代希腊时一样发生。但是,更常见的残忍行为却是微妙的,会与爱、深情的父母关怀同时存在。如果我们不承认孩子的情感和个性,而是强加我们自己的情感、愿望和期望,并且以孩子的自我身份为代价,那么,我们距离阿特柔斯之家的残忍,远比我们想像的还要近。  尽管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发生,这个故事却没有以悲剧结束,这跟底比斯之家的故事有所不同。在俄瑞斯忒斯身上,我们看到冲突化解的象征。俄瑞斯忒斯并不想参与家族罪恶,这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可是,他却没有选择。对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当父母带着对彼此的仇恨分手,或者带着敌意继续生活下去,孩子经常会感到非得站到一边去不可。有些父母试图利用孩子作为彼此仇恨的武器,因此就会鼓励孩子的这种行为:让他们显示对一个父母的支持而否认另一个父母的爱,孩子期望以这种形式化解矛盾。有多少母亲因感觉自己被配偶“错待”,就去说服孩子,告诉他们说父亲是个坏蛋,不配获得孩子的爱?有多少父亲因为无法满足妻子的情感需求,就利用可爱的女儿制造一个幻想世界,让女儿排斥母亲,宣布这个女儿是一个替代的妻子?  在我们的早年生活中,也许被迫要在争吵的父母之间选择一个立场。可是,我们站到哪一边去呢?我们抛弃父母任何一方的爱都会产生内疚,如何抱着这样的内疚生活下去?一开始,我们也许被迫挑选一个立场,以便从情感上超越内心和外部的冲突,可是,在挑选一边而反对另一边的时候,我们无可避免地一定会遭受一段时间的痛苦,直到我们成熟,直到我们有能力退回一步,把父母双方都看做是落入陷阱的人,落入了一个错误和无意识的怪圈,而这样的错误却是延续了多少代人的遗传结果。  这个故事里充斥着对后代的残忍行为,这是描述否认爱与真正的关怀的一个家族的另一种方式,在这里,权力欲统治了一切。俄瑞斯忒斯被分成了两半,因为爱父亲,也爱母亲,他不可能杀死其中任何一个而不感受到极大的内心痛苦。跟俄瑞斯忒斯一样,我们无疑也想抛弃过去,避免重复父辈的错误,我们希望远离家族原有的生活轨道。而且,跟俄瑞斯忒斯一样,我们也许非得经历那样的痛苦,这种痛苦源自确认自己对父母双方的忠诚,我们必须要忍受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爱情拔河比赛,同时要向我们的内心显示一种不可动摇的忠诚。  阿特柔斯之家的故事里还有另一层真知灼见。俄瑞斯忒斯之所以找到了救赎的办法,一部分是因为他自己有耐心,忍受住了痛苦,也接受了神灵的意愿。但是,他也是通过众神本身得到救赎的,尤其是女神雅典娜,她建立了一个人间的陪审团,在阿波罗神和复仇女神之间进行了调停工作。这意味着什么呢?雅典娜是智慧女神,她和人间的陪审团体现着人类思维的能力,能够分析、反省和确认冲突双方各自的观点,无论是内部的冲突还是外部的冲突。雅典娜不仅仅使看待问题本身成为可能,而且还使参与各方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简短地说,她人格化的不仅仅是意识,而且还有交流,还有倾听双方意见的意愿。这位女神让我们想到,如果能够找出一个办法来抵制诱惑,不是把自己最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并且开始诚实反省和交流,那么,哪怕像阿特柔斯之家这么一个家族,也是可以从毒咒中解放出来的。  这样的意识必须得到痛苦的回报,没有任何东西是免费得来的。懊悔和补救也许是必要的一步,非此莫能拯救我们自己的家庭,我们也许必须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进行忏悔,付出代价,哪怕是远在我们出生之前便存在着的过错。人生并非总是公平的,在俄瑞斯忒斯那里发生的一切,显然也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可是,他所经历的一切以及最终的解决方案却使我们明白,每个人都有潜力清洗过往的罪恶,解脱过去的苦难,全心全意与我们的亲人相亲相爱。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亚当与夏娃(1)  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股神秘的冲动,希望能够成为我们自身,这样的自我是独一无二的,与家庭、伙伴和社会生活这些给予我们认同感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确定的个体。但是,神话告诉我们,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艰难和有时候极其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要求我们敢于面对考验我们力量的内在和外在的挑战,而且还要求我们能够独立生活,忍受身边的人们对我们怀有的嫉妒或敌视,因为这些人还没有开始走向自我的旅行。神话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离家远行之苦,也展示了奔向自立的途中会遇到并与之拼搏的是什么样的恶龙。神话还昭示出个人目标和意义感的深刻和重要性,也许那就是深藏于我们试图成为真正自我的活动中的最深的秘密。我们也许并不总是能够确认自己回避个性挑战的程度,也认识不到我们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背叛自己最真切的价值观,为的就是要让自己感觉有所归属。在这样的领域里,神话不仅仅能够昭示我们,而且还能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保障,即自我发展不一定与自私是同一个东西。我们不能够把自己尚没有在内心里发育成熟的东西真正奉献给他人。  离 家    离家是一个原型体验,正如过家庭生活本身也是原型体验一样。为了成为自身,我们都必须要在心理上脱开我们从中出现的母体。为现实这个目标,我们也许还必须要使自己在生理上摆脱父母与家庭,这样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思想、情感、信念、价值观、天赋与需求。离家并不意味着家庭生活就是“不好的”。事情也许是这样的:那些害怕踏入人生旅途的人,比较那些抱着信心与希望踏入现实世界的人更有可能遭受家庭生活的痛苦。把亲人留在身后是痛苦的经历,如果我们抛弃的亲人不愿意我们离开,则这样的经历会变得更让人痛苦。但是,同样,发现自己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为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快乐。  亚当与夏娃  出走天堂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是分离与失落的故事。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天堂里,我们必须承担起世俗生活的重担。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离家远行故事。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可是,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夏娃,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夏娃答道,“除开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想吃什么果子就吃什么果子。但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吃了便会死。”  “才不会哩,”蛇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夏娃带着渴求看着那棵树,被那水灵灵的果子诱惑得受不了,因为那果子会使她聪明。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之后,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天黑下来,有了凉意,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来到了园中,他们就藏了起来,上帝看不见他们两个。可是,上帝喊亚当,问他在何处,为何藏起身来。亚当答道,他听到上帝的声音,但很害怕。上帝说:“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们吃的果子。”  亚当立即指着夏娃说:“是这女人让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评 论  亚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泥土”,夏娃的名字意思是“生命”。因此,我们一开始便得知这个故事真正的意思:由于亚当和夏娃不听上帝的话,因此而遭受惩罚,他们必须要忍受两大痛苦——生存与死亡。这样的痛苦是我们作为成年人都必须要承担的,无论是在哪一个层面上来承担:我们必须要为生存而劳动,还必须要当父母。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亚当与夏娃(2)  在一个层面上,这个故事描述的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损失——从生存开始就必须与母亲的子宫脱离。在子宫里,生活是愉快的,没有任何紧张或压力。我们不需要穿衣服,因为里面不是太冷,也不是太热,也没有饥饿和干渴的体验。生活是祥和的,没有孤独感,没有冲突,也没有痛苦。之后就是出生之痛。正如亚当和夏娃被不体面地赶出天堂,人体也是这样经历了第一次的生理之痛和孤独的体会。  但是,诞生并不仅仅限于婴儿的身体从子宫里冒出来。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些独立的造物,有与父母不同的思想、情感、梦想和目标的时候,我们也经历了一场“诞生”。家庭本身也是一种伊甸园,孩子在家庭里面会沉浸在父母的爱与呵护之中,不用承担面临世俗挑战的负担,也不会体验成年人的孤独之苦、冲突和斗争。人们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想,人们告诉我们怎么去体会,我们就怎么体会,我们根据自己接受的规则和价值观行动,根本不会提出任何疑问。在家庭里面,一切都处在和谐中,直到这个孩子进入发育期,直到他进入成年人的门槛,此时,他/她会要求自己去了解周围的世界,那就是会使我们跟祖辈一样想去偷尝禁果。换句话说,当我们品尝人生经验,发现自己在生理、情感和精神上的力量后,我们就得到了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权利,因而也就成为与父母一样的人了。我们必须要找到自己的道路,我们也许会感到害怕和羞耻。许多父母就像故事里的上帝一样,他们觉得这是可怕的挑战,也是对他们的权威直接的嘲笑。年轻人被赶出家庭,不再有和谐的家庭生活,一头扎进有独立自主的个性但艰难冷酷的世界,无法再次跨进那个父母和孩子合为一体的、神奇和充满了爱的世界。  性欲的感觉和性体验是启蒙过程的重要阶段,我们通过这个阶段品尝到果子,发现了自己个人的天性。但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描述性的。善恶的知识,实际就是指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做出选择。从本质上讲,我们所有的选择,包括性选择,都反映出我们作为单个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有了这个发现之后,我们就得体验分离的痛苦,因为无可避免的是,我们会发现冲突地带,哪怕发生冲突的是我们最爱的人。  我们迟早都得挑战父母的设想,都得做出自己的决定,都得承担自己的后果。这些选择也许涉及某一个特定的职业发展方向,上不上大学的决定,或者是尽管父母提出警告,我们仍然要继续追求下去的某种人际关系,或者会在家庭里面引发冲突的某些想法或情感的表达。无论是什么,到了某个阶段,我们就必须要冒险体验心理的分离和伊甸园之外的孤独生活。  我们进入成年人的生活,这可能涉及许多种情感,有失落、隔离、羞耻与内疚。这也许就是许多大学生在接近考试阶段会遭受压抑、心理失衡和自杀情绪的原因之一,因为已经到了进入世界的时刻,而将童年与少年期扔在身后的痛苦,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是极其难受的。处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年轻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这些当父母的如何回应我们孩子们内心的那条蛇发出的渴求。如果我们觉得他们体会生活的需求是一种罪过,有悖于我们的权威和世界观,那么,我们就会加重他们痛苦的分量,并在他们内心里形成内疚感和放逐感。无论我们个人的道德和性规则是什么样的,也许都必须要确认,我们的孩子们必须,也一定会找到一条道路去形成他们自己的规则。我们能够做的一切不过是提供尽可能好的样板,并无私奉献我们的爱、支持和理解。如果我们能够确认,蛇也是上帝所造,上帝禁止我们品尝智慧树上的果子,就是让所有年轻人有追求自身潜力并在生活中占据应有位置的动力,那么,我们最终就不会像《创世篇》里面的上帝一样较少仁慈心。这样,我们就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们确认,团结与和谐最终有可能在内心的情感和精神层面上找到,甚至有可能在伊甸园的院墙外找到。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佛陀出家(1)  人生不可避免  佛陀的故事在西方跟在东方一样有重要意义。无论我们是否相信佛陀的生活是历史事实,佛陀这个人物还是有神话意义的。下面的这个故事片断讲述了佛陀降生、童年和感应神示的事情,很动人,很深刻,对于每一位有同情心,并且也在理解内在的呼唤,希望进入更广大世界的人来说,都有着不小的意义。  佛陀降生是一个神迹。佛陀的母亲感孕那一刻,整个宇宙通过种种奇迹显示其欢乐——乐器不弹自奏,河流停止流动,好像全在思考佛陀的诞生,树木和植物盖满了鲜花。这个孩子降生在一个皇族家庭,母亲临产没有体验任何痛苦,孩子降生不久便自己行走,小脚所踏之处,莲花自行开放。他接受了悉达多这个名字。出生后的第七天,他母亲喜极而亡,但母亲的妹妹却成为一位极用心的继母。这样,小王子的童年便是在爱与欢乐和衣食无虞的富足日子里度过的。  悉达多王子到了12岁的时候,国王召开了一次婆罗门会议。他们做出预言,说如果王子看到老、病、死的场景,就一定会投身苦行。国王更喜欢儿子继承王位,要他当一个统领万邦的君主而不是当一个隐士。华丽的宫殿里有又大又漂亮的花园,四处修好了守卫森严的三重墙。不准任何人提到“死亡”和“悲伤”这样的字眼。  悉达多到了成年,国王想好了,留住儿子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让他结婚,过上家庭生活。悉达多随后便娶了一个大臣的女儿,不久女人便怀上了孩子。然而,尽管父亲想尽办法,悉达多的天命还是同样迅速地唤醒了他。音乐、舞蹈和美女再也无法触动他了,反倒让他看到人世的虚空浮华与转瞬即逝。有一天,王子叫来了侍从,说他想去城里看看。国王下令说,全城一定要打扫干净,大加装饰,丑陋和压抑的情景都不能让儿子看见。可是,这些谨慎的行为都不起作用。当他驾车经过街道时,还是看到了一位浑身发抖的皱脸老者因为年纪太大而气喘吁吁,没有拐杖根本无法行走。悉达多看得惊呆了,得知人的老朽是活在世上的人都不可避免的命运。回到宫殿之后,他问有没有什么办法避开老年。可是,没有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不久之后,他又去城里,遇到一位因为无法治愈的疾病而痛苦不堪的老妪。之后,他又看到一个葬礼在进行,因而也明白了受苦与死亡。最后,他遇到一个行乞的苦行僧,这位僧人告诉他说,他所以抛弃了俗世生活,就是要超越欢乐与痛苦,以保持永久的内心安宁。  这些经历,加上悉达多自己沉思默想,使他坚信,他应该放弃安逸和自我放纵的生活,去当一名隐修者。他请求父亲放他走。可是,国王悲伤透顶,这个可爱的儿子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想到要失去他,国王简直不能忍受。守卫宫墙的卫兵人数翻番,还设计了持续不断的娱乐项目防止王子想到离家的事情。悉达多的妻子生下了儿子,可是,就连这样的事情也无法让他忘记自己的使命。有一天晚上,他下了最后的决心。他最后看一眼熟睡中的妻子和小儿子,一头消失在夜幕里。他骑上快马,叫上自己的侍从跟随着他。神灵暗中相助,让所有卫兵都睡熟,马蹄也不发出一丁点响声。到了城门口,悉达多把马儿交给侍从,就此道别。从今往后,再没有悉达多王子了,因为佛陀已经开始了真正的灵魂之旅。  评 论  我们从童年时代的家出发,踏上未来命运的旅途,这样的旅行一般来说并不要求我们放弃人生的欢乐以交换苦行生活,尽管那些怀有宗教情怀的人也许非得这样做不可。但在这个故事里,许多嵌在里面的主题跟我们所有人都有关系。悉达多王子跟我们许多孩子一样,是他的父亲所有的希望与梦想所在,父亲希望儿子能够在他之后继承王位。只有这样,当父亲的才有可能梦想这样的一个儿子,他会继承自己的生意或行当。在最深的层面上,悉达多的父亲并不想让他的孩子去体验生活,因为超出父亲这只容器的轨道之外的生活会改变我们,会唤起内心的需求和所想达到的生活品质,是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但又不一定与父亲的希望相一致。尤其是,国王并不希望悉达多遇到人生的痛苦,因为这意味着要进入最深层的生活。如果王子能够保持小孩子的样子,那么,他就可以得到塑造,并造就成父亲的样子,永远留在家里。这些当父亲的人所做的梦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也没有什么邪恶可言。可是,它们本身却是没有用的。每一个年轻人都会是一个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这样的个性必须要得到实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与自己的内心达成一致。  哪怕婚姻和为人之父的责任也不能阻挡悉达多远行的步伐。这是许多年轻人也许必须要汲取的深刻教训。如果我们太年轻就确认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能够有什么样的成就,尤其是当我们对伙伴的选择实际是父母的选择,或者我们进行这样的选择是为了让别人开心,或者是为了确保安全可靠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小家,那么,生活也许过早就让我们走上了别的道路。第二部分:长大成人佛陀出家(2)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我们不给他们施加压力,在他们了解自己之前,在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最好不要强迫他们“安定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太常见的人生经历。我们越是拼命让孩子留下来,他们最终越是会想离家而去。但作为孩子,我们也许必须要忍受父母的愤怒和失望才能避免在以后制造更大的伤痛和失望,不然我们会对自己的灵魂不忠。假如悉达多的父亲不是那么坚决,没有想尽办法通过婚姻来束缚住他,悉达多也许就不必忍受抛妻别子的痛苦。可是,这个妻子和孩子是他父亲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他觉得自己注定要归属的那个世界。可悲的是,悉达多没有任何办法去追求自己内心的召唤同时又保持为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和儿子的父亲。  我们经常会嘲笑或者带着愤怒看待年轻人追求自身生活的决定,尤其是当这些决定没有得到我们的支持时,更特别是当这样的决定威胁我们,会使儿女远离我们,或者暴露在我们一无所知的一个世界里的时候。的确,许多年轻人后来在生活中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我们不能够指望才只有十多岁二十不到的孩子确信自己余下的一生到底需要什么。可是,跟悉达多一样,有些孩子的确是了解自己的。无论这样的召唤是持久的还是只对某个时期的生活而言的,如果它们来自内心,那么,无论是家庭成员、老师、朋友或咨询人员,都不应该由于隐秘的动机而去扭转这个年轻人。悉达多的召唤是精神召唤,要求他必须放弃所有世俗的羁绊与快乐。这样的召唤也许是去搞音乐,去画画或者写作,去开办一门生意,或者是去全世界旅行,更或者是去当一名医生,一名会计或农夫。甚至也有可能是去与自己心爱的人结婚,组成一个家庭。但真正重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呼唤。也许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会产生这样的冲动,但是,如果别人反对的声音没有压倒内心的声音,那这样的呼唤就极有可能被人们听到。能够与孩子有效交流的父母,能够确认孩子的个性的父母,并不会像悉达多的父亲一样事先决定孩子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从比喻的角度看,他们也不会在宫墙各处布满守卫来威胁这个孩子,无论是公开的还是隐蔽的,也不会在父母的意愿被否定以后就大加斥责和惩罚。  佛陀出家的故事听起来很是让人伤心,因为他父亲、妻子和他的孩子注定永远见不着他了。可是,世界上的很大一部分人口都相信,他们最终的拯救就在于他做出的那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要牺牲个人的幸福而普度众生。我们希望,如果鼓励我们的孩子倾听内心的声音,按照内心的指示去行事,最终就会导致父母和孩子双方的未来生活都丰富起来,会有更广大的一个世界可以分享。悉达多的故事教导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无论是苦命还是好运。如果我们准备好倾听和确认放任与召唤之间的不同,迫不得已的时候勇于放弃,那么,不仅仅我们自己的生活,而且还有其他许多人的生活都一定会更加丰富。第二部分:长大成人艾佛罗克之子帕里杜尔(1)  找到离开母亲的勇气  凯尔特的帕里杜尔神话是很长的一个故事,故事的根源在黑暗时代,当时,异教和基督教之间还没有完全分开。跟许多故事一样,这个故事最终也编织进了圣杯传奇。帕里杜尔跟法国的珀西瓦尔和德国的帕西发尔一样,最终都找到了圣杯。但是,最让我们关心的还是故事最开始的那一部分,也就是当青年时代的帕里杜尔宣布自己有权利进入外面的世界并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他必须要面对的种种挑战。  帕里杜尔是艾佛罗克伯爵七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他父亲和他所有的兄弟都在战斗中牺牲,帕里杜尔由他母亲带大,是在荒野里长大成人的,根本不知道世上有战争和骑士存在。他甚至都不知道父亲的名字,更不用说知道父亲的骑士地位。因此,他母亲希望将他留在身边,以免跟失去其他的几个儿子一样失去他。  帕里杜尔最喜欢玩的一种游戏是在林中游逛。有一天,三位骑士骑马路过,并向这位年轻人问好。他被骑士们高尚自豪的面容所吸引,惊异于他们身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铠甲,还有三角旗和鞍褥的明亮色彩。回家以后,他问母亲那些人是干什么的。母亲大惊失色,说那些人是天使,像他这样出身贫寒的凡人不适合与他们来往。  可是,这样的欺骗并不能阻挡帕里杜尔生命的潮水。有一天,他又在林中行走了很远,看到湖边上有一座城堡。一位尊贵的跛腿老人一身戎装坐在湖边钓鱼。老人请帕里杜尔一起吃饭,问这位年轻人懂不懂以剑作战。“我不知道,”帕里杜尔答道,“可是,假如我必须要作战,那我一定应该学会。”说到这里,老人就对帕里杜尔说了实话,说他实际上就是帕里杜尔的舅舅,也就是他母亲的兄弟。  “不要听你妈的话,不要照她的习惯做,”那位老人说,“我会给你一匹马,教你骑术,之后将你培养成骑士。”  帕里杜尔立即决定自己应该成为一名骑士。第二天早晨,他接受了舅舅给他的那匹马,并且在老人的许可下策马前行。他又看到一座漂亮的城堡,就在远处的草地上。又有一位长相尊贵的老人向他问好,请他一起吃饭,问他知不知道如何以剑作战。帕里杜尔又一次回答说:“假如有人告诉我,我想我应该学得会的。”说到这里,那位老人就给了他一把剑,让他去试一试剑。  之后老人对帕里杜尔说:“年轻人,你已经用了你三分之二的力气。等你用到满力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打败你的。我是你舅舅,是你母亲的兄弟,也是那个住在湖边城堡里的人的兄弟。”老人教他舞剑。  第二天早晨,在舅舅的许可下,帕里杜尔再次前行,这次手上多了一把剑。他来到林中,听到林中传出很响的哭声。他看到一位赤褐色头发的漂亮妇女。她旁边还立着一匹马,另一边还有一具尸体。她想把尸体扶到马上,但每次都滑了下来,之后她就哭。帕里杜尔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回答说:“可恶的帕里杜尔!遇到你可真是我的不幸啊。”帕里杜尔问她为何称自己为可恶的人,她说:“因为你是你母亲死亡的原因啊。当你违背她的意愿骑马,并选择当一个骑士,还听从你舅舅的教导,悲伤就占据了她的心胸,她就死了。因此,你是一个可恶的人。这具尸体前不久还是我丈夫,他是被一个骑士刺死的,这个骑士就住在林中草地里。不要靠近他,因为你可能同样被他杀掉。”  “不要悲伤了,”帕里杜尔回答说,“我来帮你埋葬你丈夫的尸体,再去找那个骑士,看看我是否能够帮你报仇。可是,首先,我为自己的母亲感到悲痛,因为我再也见不到她了,她的死亡使我良心不安。”  当他悲伤完毕并埋葬了这女士的丈夫以后,马上就去找那个骑士,并将他降服。那个骑士请求帕里杜尔可怜他,但这年轻人答道:“你可以得到怜惜,但你必须先娶了这个女人,因为她的丈夫被你杀死了。你必须去找亚瑟王,告诉他说我降服了你,让你去敬仰他,为他服务。”因为帕里杜尔很想加入亚瑟王。  骑士按他的要求做了。此后,经过许多考验和冒险之后,帕里杜尔最终为亚瑟王所接纳,成为亚瑟王最喜欢的骑士。  评 论  帕里杜尔决定离开母亲去当骑士,事情发生得又离奇又符合实际,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青年时代的铁面无情”。许多年轻人就是以这种方式看待未来的,他们抛弃过去,抛弃父母,哪怕父母尽了最大力气把他们养大成人。可是,这个故事讲的不光是年轻人不知谢恩领情的事情。帕里杜尔的母亲承受过巨大的痛苦,她丈夫和所有其他的几个儿子都被杀死了。毫不奇怪,她想尽办法要留住这最后一个儿子,因此就不让他了解外面的世界。可是,无论她挽留儿子的举动如何能够被大家所理解,世界却会主动参与进来,就跟过去任何时候一样,在这里,帕里杜尔在林中遇到的三个骑士就是外部世界的代表。帕里杜尔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正在寻求的男人的形象,也是他母亲一直在想办法剥夺他了解的权利的那种形象。在骑士的高尚与荣誉当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而对于这样的未来,他当时还一点主意都没有。这些骑士也是帕里杜尔的过去,他的遗产,因为他的父亲也是一位高贵的骑士。隐藏在这个故事里的,正是每一个儿子在父亲或父亲替代者那里寻找男人角色范式的需求。这种紧迫的心理需求或迟或早都会驱使这个年轻人离开自己的母亲,去寻找自己最终必将成为的东西。第二部分:长大成人艾佛罗克之子帕里杜尔(2)  在两位可尊敬的舅舅身上,帕里杜尔好像找到了他从未见到过的父亲。两个舅舅都看到了他作为一名武士的价值,都帮助他踏上自己的道路,一个给他一匹马,这是走向世界所必需要的工具,另一个送他一把剑,这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藏身之所的工具,也是为自己的权利和地位进行战斗的工具。作为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叔叔和姨妈、家族的友人、教师和其他年长的教导者都会越来越重要,因为他们都是替代父母,同时也是引导年轻人在更广大的世界里找到一席之地的人。任何一个父母都必须要明白,这样来自外部世界的智慧是孩子所需要的,这一点相当重要;任何父母都不可能在孩子面前什么都懂,什么都是,而为人父母的角色也会在孩子与外部世界的其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之后有所改变,因为这个外部的世界会为他提供一个在家庭框架内找不到的视角。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还不错。帕里杜尔看起来事事顺利,没有悲伤,也没有失落感,他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已经把母亲抛在身后了,直到遇到另一个丧夫的妇女,此人跟他母亲一样,从而使他体会到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往往通过一个年轻人最初的性吸引的感觉,他才会意识到对自己母亲的真实情感。而这位漂亮的丧夫之妇触动了他的心,也激发了他的良知,让他知道了母亲的死讯。这位妇女不知道如何得知他母亲的死讯,这一点很是奇怪,但事实上她是另一种形式的母亲。帕里杜尔冒险追赶杀了这位女士丈夫的骑士,实际上是一种报复行为,因为他自己的父亲也死于骑士之手。他愿意冒险行事,表明他准备好接受人生的考验了。他愿意帮助这位女士,意味着他对抛弃在身后的母亲还是忠诚的。通过这些行为,他补救了自己的过去,为他遭受的损失产生了悲痛,也获得了第一次战斗的胜利。这次胜利还使他被亚瑟王所了解,因为他一直渴望被一个强大的男人的世界所接纳。  帕里杜尔早年生活中的这些片段,在离家出走方面都给了我们哪些方面的教训?在一个层面上,离开自己的父母就像一种死亡,因为,虽然父母通常并不会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死于心痛,但总还是有生离死别的意味。我们再也不能够重返童年,而帕里杜尔母亲的死亡所体现的,也正是这种惊人的情感现实。外部世界的体验改变我们,并将我们在心理上与家庭联结起来的脐带切断。就算我们足够幸运,能够在离家之后与父母保持相亲相爱的良好关系,那也还是一种改变了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是成人了,平等了,准备好迎接我们自己的挑战,甚至会在必要的时候当我们父母的“父母”,正如帕里杜尔帮助那位妇女埋葬她丈夫的时候所做的。帕里杜尔的悲伤是一种成人仪式,如果我们希望成功地完成从童年走向独立的成人的旅行,那我们都必须经历这样的成人仪式。有了这次经历及其后果,帕里杜尔就失去了他的天真。他面对死亡,感觉到悲伤,他流血,他再也不能够返回那个天真的儿童状态,而他的母亲希望做到的,正好就是保护他不受生活的伤害。  同样,确认孩子有自己的命运,并有权利成为他自己的父母也许会发现,跟帕里杜尔的母亲不一样,儿童变成成人以后,他还是希望——在自愿的情况下,在没有压力,没有欺骗,没有情感的讹诈,也不强行制造内疚感的情况下——孩子能够回家看看,能够分享和继续建设一个丰富和有回报的成人关系。跟帕里杜尔的母亲一样的父母出自好意而不愿意袒露自己的担忧、失落感和需求,反过来却阻止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成人,这样的父母也许会伤心,不是因为年轻人太粗心,不懂知恩图报,而是因为这样的分离是正当的,无可避免的。这样一个时刻必将到来,此时,我们必须确认外面的世界也许会为孩子提供我们自己无法给予的东西。帕里杜尔如果不投入生活中,他就不可能成为他注定会成为的那种人,而那种人是他从出生的时候就一定会力争的——一个骑士,一个寻找由圣杯所象征的精神智慧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多大权威的父母,都不能阻止生活的自我实现,也没有哪个父母有权利这么做。第二部分:长大成人齐格弗里德(1)  争取自立    个性的突现不仅仅是指将童年留在身后,还指要面临外部世界和人的内心里那些需要克服的种种毛病。为争取自立而进行的斗争是成年仪式,每一个年轻人都必须经历它,而且,也许要经历许多层面上的许多次斗争,从少年一直到三十多岁,之后我们才能够产生自信,感到真实,才会觉得有足够大的价值以最积极和创造性的方式去表达我们是谁。在这个成人仪式里,不可能存在欺骗。这成人仪式也许会是微妙的,披上了并不是立即就可以辨认出来的种种外衣,让人看不出那是一个战场。但如果我们想回避自立的挑战,那我们只会是一个脆弱和不成熟的人,生活中哪怕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有可能让我们的防线一溃千里。  齐格弗里德  与惰性的较量  齐格弗里德这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德国和冰岛的神话中都很有名,他是典型的北欧英雄。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故事中,他被称作西格德,他的英雄事迹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史诗的吟颂主题。我们在这里讲述的一部分故事,是年轻的齐格弗里德与为尼伯龙护宝的龙形巨人法夫纳之间进行的一场战斗。  齐格弗里德是齐格蒙德与妹妹齐格林德之间的非法婚姻产下的孩子。虽然这对兄妹最后的下场很是悲惨,可是,齐格蒙德为从没有见过面的儿子遗下一把极漂亮的宝剑。剑虽然断了,但修好以后,战场上无人能挡。孤儿齐格弗里德是尼伯龙·米姆(矮人)养大成人的,尼伯龙·米姆很勉强地把齐格弗里德养大,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这个力大无比和勇敢过人的年轻人有力量杀死法夫纳,找到那个藏金所。那里的黄金是很久以前被沃坦神从尼伯龙这里偷走的。之后,米姆就准备杀掉齐格弗里德,一个人独吞那堆黄金。  但是,神灵偏袒齐格弗里德。有一天,这名青年在林中行走,听到一只鸟在唱歌,就发现自己听得懂鸟的歌声。那只鸟不仅仅告诉他说米姆准备杀死他,而且还讲了原因。齐格弗里德回到米姆的住处,根本就没有提起在林中新发现的事情。他并不着急,耐心等待,仔细观察。不久之后,米姆要他把父亲给他的剑重新铸好,齐格弗里德就照办了,用尽全力耐着性子完成任务。米姆对他提起那一堆黄金的事情,说藏在山洞里,由沉睡的法夫纳巨龙守卫着。在这一堆黄金里,有尼伯龙的戒指,这枚戒指有无边的法力,这才是米姆最想得到的。之后,这个矮人就指示齐格弗里德去把黄金拿回来。可是,齐格弗里德早就知道这个矮人的阴谋了,因此就用宝剑杀死了他。  这位青年英雄现在就出发寻找巨龙法夫纳。法夫纳以前是一个巨人,并不是很聪明,但身材极其高大,很吓人。由于戒指的魔力,法夫纳把自己变成一头身材高大、模样可恶、身上布满鳞片的怪物。这条巨龙天天睡觉,蛇一样的身体下面就盘着那堆黄金,每天被黄金的梦想所迷惑。那只鸟先把米姆的诡计告诉齐格弗里德,现在又引导这位年轻人到了洞穴。齐格弗里德挥剑杀死了巨龙,找到了黄金宝藏。但是,齐格弗里德丝毫不为财富所诱惑,只从宝藏里取走了两样东西:一只头盔使他隐形,还有就是尼伯龙的戒指,戒指的法力是他目前还不掌握的。这样,他就重新踏上了征程。  评 论  齐格弗里德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大能力,许多神话英雄都是这样的。他只有一把破剑,是在他出生以前便去世的父亲遗留给他的。可是,这把剑虽然是重新铸造过的,却是力量与勇气的遗产,一代一代人传承下来。我们也从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了很多的天赋,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潜力塑造这些天赋,使其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得以运用,借以完成我们自己的使命。另外,跟许多神话英雄一样,齐格弗里德也受到一种奸诈怪物的威胁,因为这头怪物想利用这年轻人的力量达到他自己的目的。与敌人的第一次冲突反映出齐格弗里德早早就明白了,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站在自己一边,我们要意识到嫉妒、恶毒和毁灭力量的现实存在,无论是在我们自己家里,在学校里,在工作场所,还是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道路。  齐格弗里德意识到了这种自我保护的需求,所以他才听得懂鸟儿的歌声。这个奇怪的情景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鸟儿是大自然的声音,也是直觉的声音,警告我们注意自己处在危险之中,在我们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时,会向我们显示正确的道路。也许我们所有人都具备理解直觉的声音的能力,只需要我们侧耳细听就行了。齐格弗里德停下来倾听,并使自己向鸟儿的智慧敞开心胸,他才得知了隐藏黄金的处所,明白必须前往铲除那条巨龙自己才能得生。第二部分:长大成人齐格弗里德(2)  杀死米姆的时候,齐格弗里德是在进行自卫,不然的话,那个矮人就会杀死他。一般来说,我们并不需要杀死别人才能获得自立,但是,杀死米姆的事件却告诉我们,从象征的意义上说,如果人们对我们心存不轨,甚至不怀善意的时候,我们要先下手为强,让自己坚决脱离那些人。对于一个处在学习过程中的人来说,这是相当艰难的一课,因为除非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苦,否则我们会怀着不现实的理想,使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发出要求,所有的大门都会向我们敞开,并假定所有人都会对我们仁厚慈爱。这是年轻人的天赋,也是年轻人的缺点。可悲的是,跟齐格弗里德一样,我们都必须要明白,越早越好,世界上存在有爱心的人,也存在心里有仇恨的人,有些人以仁爱为荣,另外一些人却不是这样的。  巨龙法夫纳是一头奇怪的野兽,一部分是巨人,一部分是一条龙。这个人物是人类的贪婪和惰性形象。法夫纳仅仅满足于占据黄金,并不想去利用它,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目的,它只是希望掌握这堆黄金就行了。许多巨龙都很嚣张,也十分危险,但法夫纳却不同,它是浪费的形象,有巨大的权力和潜力却不知利用。黄金代表价值与能量,因此,这条龙是人类本性里一切懒惰者、贪婪者和僵死者的象征,它满足于躺在这些没有加以利用的宝贵资源上睡觉,什么也不干,哪里也不去,使生命的强力僵化老死。齐格弗里德杀死了巨龙,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使它们再次汇入生命的洪流。  可是,这位英雄也不想要太多的财富,也不需要这堆黄金让他有能力去购买的任何东西。他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就知道了本能的智慧,也见证了人类不良品质的现实,就准备重新拾起和更新自己的遗产,也就是使他具备了征服力量的那把宝剑。但他还发现了别的东西,这就是诚实。齐格弗里德知道自己珍视的东西,这值得珍视的东西却不是无节制的奢侈享受,也不是黄金能够给予他的世俗的力量。他只选择了隐形头盔和戒指。他并不知道这两样东西的历史,他之所以选择了它们,就是因为他发现这些东西很漂亮,也因为他的本能告诉自己说,它们比硬币或金条更有价值。  这些东西有极其深刻的意义,因为它们带有神奇的法力。隐形头盔是古代的一种符号,我们在希腊神话里也发现过这样的符号。在希腊神话里,隐形头盔被说成是冥王的财产,戴上了头盔的人能够在不被人发觉的情况下经历人生。那是世俗智慧的象征,有了这样的智慧,我们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安静,我们就能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有所收获,同时又不强加自己的观点、愿望和对别人的意见。它也是得知和保守秘密的象征,没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就会一直像个小孩子,而小孩子是不知保守秘密的,见到任何人都想把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和盘托出。  那么,尼伯龙的戒指呢?关于它,已经有卷帙浩繁的大量著作来解释其意义了,有魔法的金戒指故事不仅仅出现在条顿民族和北欧神话里,而且还出现在J·托尔肯20世纪的经典故事《魔戒》里。尼伯龙的戒指最早源自水底深处,那是自然魔力与人类心灵力量的象征。矮人艾尔伯里奇先将它偷走,他希望借此统治世界。之后,戒指又被沃顿大神偷走。这枚戒指隐含着创造和奴役他人的力量。戒指是从无意识的深处夺取而来的,铸就成了可用于善,也可用于恶的工具,而这就是人类的独创精神和创造灵感的力量。艾尔伯里奇希望拿戒指去作恶,米姆希望做同样的事情,沃顿大神并不想作恶,但他使其用于虚荣心的满足,因而也在无意间启动了恶。但是,齐格弗里德之所以要那枚戒指,仅仅是因为戒指很漂亮,他当时还不明白那枚戒指能够干什么。最后,戒指还是使齐格弗里德走向了悲剧,但那是后来的事情,而且是他自己的愚蠢行为造成的。目前,我们只需要记住,那枚戒指包含着人类的创造和领导潜力,每一个年轻人只要征服了自己内心里那条懒惰的巨龙、惰性和无意识的力量,就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创造和领导潜能。第二部分:长大成人漂亮的无名者(1)  寻找身世  在神话里,英雄代表人类的冲动,要离开平淡熟悉的环境提供的安全场所,进入未知的、危险的领域。在亚瑟王神话中,游历四方的骑士面对无数的险境,但他必须要面对的最大的两个危险是不名誉与死亡。换句话说,他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就是要实现成为自己所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的理想。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的英雄是古安格兰。一开始,跟帕尔杜尔、齐格弗里德一样,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父亲是谁。他的母亲一手将他养大成人,由于他长得极漂亮,就称他为漂亮儿子。  古安格兰长大成人,就离开母亲,离开自己的家,骑马去找亚瑟王的王宫。他大胆进入王宫,请求亚瑟王允诺他的种种心愿。亚瑟王看到这个年轻人既自信又天真,觉得十分好玩,就答应了。因为这个年轻人没有名字,但有一张极漂亮和招人喜爱的脸,亚瑟王就称他是漂亮的无名者。  此时,又来了一个陌生人,是一个少女,名叫赫莉。她请求亚瑟王派一名骑士去拯救她的女主人布龙德·埃斯梅丽,威尔士的女王。有两个男巫师把埃斯梅丽变成了一条龙,可怜的女王只有通过亲吻才能解脱魔咒。当然,古安格兰立即要求上马出征。亚瑟王因为已经答应这名年轻人,允许他得到想要的任何东西,就批准他前往解救女王。一开始,赫莉很是生气,因为亚瑟王派了一个没有经验的年轻人,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恐怕他无法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她生气地策马离开,古安格兰就打马追她,费了很大力气才追上她。  但是,不久之后,赫莉改变了主意,因为漂亮的无名者证明自己是一个勇敢和聪明的人。他在佩里拉斯堡战胜了一名勇猛的骑士,从两个巨人手里救下了一个少女,还打败了攻击他的另外三名骑士。赫莉和漂亮的无名者来到金岛,要经过一条堤道才能到达。堤道上有一个可怕的骑士守着,因为他很想娶金岛上的那个女士为妻。可是,那女士并不爱他,因此许诺说,如果他能守住堤道达七年之久,那她就答应嫁给他。骑士在头五年守住了堤道,沿堤摆满了割下来的人头,表明他战斗的效率很高。可是,古安格兰来了,他与这名骑士作战,不费力气就杀死了他。  岛上的那位女士是一个可爱得惊人的小仙女,名叫白手少女。她住在水晶筑成的城堡里,城堡在花园中央,四周是香料和鲜花,长年飘香不断。小仙女暗恋古安格兰很久了,尽管他并不知情。她欢迎古安格兰上岛,并对他说想嫁给他。古安格兰也觉得她很有吸引力,可是,赫莉提醒他,说还有没有办完的事情,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们就悄悄地上路了。  当天晚上,他们到达一处城堡,当地有一个习俗,留宿者必须要与寨主打斗一番。古安格兰轻松取胜,寨主热烈欢迎他。第二天,他带领两人来到森劳顿废城,赫莉的女主人布龙德·埃斯梅丽就关押在那里。寨主警告古安格兰,说进城以后,每次受到欢迎的时候就要回报以诅咒。  森劳顿城以前是一个繁华都市,但现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古安格兰骑马经过一处破门,经过一座座坍塌废弃的古塔,最后来到一处宫殿。在那里,面色苍白的吟游诗人在烛光照亮的窗户里面吟唱,对他表示欢迎。可是,古安格兰听从劝告,听到欢迎词就报以诅咒。他进了大殿,遭到斧头袭击,但持斧袭击的人却是隐形的。之后,一名身材高大的骑士骑着喷火的马出现了。古安格兰虽然很害怕,还是与他勇敢搏斗,并将他杀死,结果,骑士的尸体在他眼前神奇地腐烂了。  吟游诗人们拿着蜡烛逃跑了,古安格兰一个人留在黑暗中,心里想着美丽的白手仙女,以此保持镇定。之后,一条可怕的喷火巨蟒从黑暗中向他袭来,并且咬他的屁股。有一个神秘的声音在黑暗中说:“你的名字是古安格兰,你是高文的儿子。”古安格兰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探索,因此当场就睡着了,他累坏了,但非常高兴,因为他现在知道自己是谁了。  醒过来以后,大殿里充满阳光,他身旁站着一个漂亮的妇女,但没有白手少女那样漂亮。这个女人就是布龙德·埃斯梅丽,已经变回了人形。她告诉古安格兰,说有两个施魔法者,马布恩和埃弗兰,对她和城堡施了魔法,目的是让她与马布恩结婚,而且魔法使全城人弃城而逃。马布恩就是骑在喷火马上的巨人骑士,头天晚上被古安格兰杀死了,现在,她已经从魔法中解脱出来了,因此,埃斯梅丽就提议与古安格兰结婚。  古安格兰一开始同意了,但发现自己在想念那个漂亮的小仙女,就是白手少女。他再次回到金岛,并在金岛上实现了两个人的爱。她对他说,她一辈子都在观察他。她派赫莉去亚瑟王的王宫,知道古安格兰会主动请战的。最终也是她用自己的声音呼唤他的名字,并透露他的真实身份的。  但是,有消息传来,说亚瑟王组织了一场大型比赛,小仙女知道她留不住情人了。古安格兰起先是睡在她怀里的,但现在一个人在林中醒来,身上全副武装,还有一匹马在他身旁。他在比武大会上一再证明了自己的勇敢,最后与布龙德·埃斯梅丽团聚,因为她随他一同参加了比武大会。他们一起去了森劳顿,心里很是欢喜,因为全城的人民又重返家园了。他们在那里结婚,在巨大的欢乐中接受了国王和王后的称号。第二部分:长大成人漂亮的无名者(2)  评 论  漂亮的无名者的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人寻找自己的身世的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不畏艰险的努力,真正的自我才能体现出来。故事的开头,古安格兰跟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并不知道自己是谁。为了发现自我,他必须要面对众多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离开安全的家而去独自奋斗。在众多神话故事中,与龙搏斗是一个必经的程序,此后才能征服邪恶。龙是人类贪婪的象征,也是混乱、毁灭力量的符号。龙会吞噬路上碰到的所有东西,并通过喷火的行动而消灭一切。但是,古安格兰的任务不是要杀死这条龙,他是要去亲吻这条怪物,破解魔法,使那个城市恢复生机。这表明,同情心和理解力往往比愤怒和压抑的力量大得多,能够赢得针对内心毁灭冲动的战斗。邪恶的魔法师马布恩和埃弗兰代表反生命的力量,它们会促进郁积和腐烂。他们把全城的人赶跑,让城堡失去生机。行吟诗人们只不过是一些行尸走肉,他们拿着蜡烛,带着渴望欢迎古安格兰,因为他们在内心里都是死人,已经屈服于内心的绝望与黑暗力量。马布恩的内心里也是一个死人,他的内心里没有爱,没有同情,也没有欢乐,这就是他立即腐烂的原因。  这些形象,就是古安格兰征服的邪恶力量,不仅仅广泛存在于外部的世界,而且还存在于漂亮的无名者自己的内心里。它们就是黑暗、毁灭、抑郁,所有年轻人都必须与之斗争才能赢得自己在阳光下的一席之地,并获得内心的身世感和令人满足的、有创造性的生活。在施魔法者的形象中,我们也许会看到那种痛苦与绝望,在那些成为吸毒者和罪犯的年轻人的悲惨例子中,都潜藏着类似的绝望。他们跟女王和她的城堡一样,被这样一种想法所迷惑,以为再没有希望了,以为世界是一个可怕的、荒芜的所在。把这些反生活的力量全都怪罪于“社会”或“政府”是不行的,它们全都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寻找身世的活动,就是指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它们,并战胜这些邪恶力量。  古安格兰与女王结婚,恢复了这个城堡的生机,他成为生活的国王,而不是死后的冥界之主。他还赢得了小仙女的爱,也正是这个小仙女把他的名字说给他听了。曾有人相信,一个人真正的名字包含着这个人生存的本质,接受命名的礼物,意味着古安格兰现在知道自己是谁,到底是什么人了。他通过自己的勇气和漂亮赢得小仙女的爱,但是,最终是因为他对职责的献身精神才打破自己身上的魔法的,这可以从他对亚瑟王的忠诚表现出来。他没有与小仙女缠绵不休,而是跟人类的女王结了婚,并统治着一个人类的城堡,而不是仙女的地盘。这是这个故事里相当重要的一面。正是通过与真实女性的婚姻,而不是一个幻想中的生命的结合,古安格兰才实现了自己全部的完整人生。他必须远离幻想中的爱与生活,因为他的前进道路通往人的世界,而不是那么诱人的一个鲜花不断开放的幻想世界。这样,小仙女代表的就是一种内心的死亡,假如古安格兰与她相处的时间太长。毕竟,通往她的王国的道路上摆满了身首异处的头颅。  小仙女的魔岛就是想像的王国,它与现实人生彼此分离,它有可能引导我们找到自己的潜在创造力。她还是理想的形象,让我们得到投身现实世界的刺激。理想激励我们追求真、善和美,但是,正是由于真、善、美的本性,它们才永远也不可能彻底实现,如果我们在想像的世界里停留太久,就有可能忽视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注意的外部世界。我们需要理想,也需要有现实感,因为每个人都必须与此时此地的生活达成和解,并在为人一世的框架内找到自己的身世。第二部分:长大成人吉尔伽美什与生命之树  接受凡胎  关于吉尔伽美什的巴比伦传奇,是一个长达4000年的长篇故事,讲述的是最早的神话大英雄们的事迹。吉尔伽美什及其后世的英雄,都是我们每个人身上英勇豪迈的一面的象征——我们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我们进入生存斗争,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我们在这里讲述的这个故事,描述的是吉尔伽美什决定超脱生死,并在海底寻找永生之树。不用说,他发现了我们大家迟早都会明白的真理,因为我们年轻的梦想与渴望,最终都会与世俗世界的生活现实发生碰撞。  年轻的吉尔伽美什和他的朋友恩基杜与怪物和恶魔进行过许多场艰苦的战斗,每次都是凯旋而归。可是,恩基杜引发了大女神伊师塔的愤怒,结果,伊师塔说服其他神灵,让恩基杜非死不可。吉尔伽美什发现他最勇敢和最喜欢的同伴出乎意料地死亡,而且死得很冤,悲愤不已,十分伤心。他不仅仅因为失去了一位好朋友而悲伤,而且还因为恩基杜的死让他明白,自己也是有生死的,终有一天也会跟他一样死掉。  由于吉尔伽美什是英雄,不可能坐在那里胡思乱想,干等着接受全人类都必须要接受的命运,他决定去寻找永生之法。他明白,他的祖先乌特纳匹什迪姆是大洪水中的幸存者,众神灵是因为要惩罚人类才引发洪水的,这个祖先是唯一知道如何得永生的凡人。他决定找到这个人,从他那里了解生死秘密。  刚刚开始远征,他就来到一处山脚下,这里有一个蝎人和他的妻子守卫着。蝎人告诉吉尔伽美什,说没有哪个凡人曾经越过这个山脉而且挺过了山中的危险。但是,吉尔伽美什把他这次远行的目的告诉他,蝎人对他充满敬仰,就放这位英雄过去了。吉尔伽美什摸黑走了很远的路,最后到达太阳神的居所。太阳神警告这位英雄,说他的寻求是白费工夫,但是,吉尔伽美什不听劝告,继续上路。  最后,吉尔伽美什来到死亡之水的海边。他在那里遇到一个守卫,是一个手拿水罐的妇女,她像蝎人和太阳神一样,尽力说服他不要继续下去。拿水罐的女人提醒他,应该懂得欣赏生活:  “吉尔伽美什啊,你到底要去哪里?  你不会找到你想找到的东西。  神灵创造人类的时候,  早就把死亡同时分配给人类,  他们自己掌握着生死的秘密。  把自己的肚子吃饱吧,吉尔伽美什,  把每一天的生活过得像节日。  白天黑夜要尽情唱歌玩耍。  把自己洗干净,还要照顾好牵你手的孩子,  你的妻子会因你而开心。  因为这就是人要做的事情。”  可是,吉尔伽美什无法忘记恩基杜,也忘不了自己最后的结局。他继续在危险重重的旅途上前进。到了海边,他遇到古代的船夫,他过去也曾是为乌特纳匹什迪姆开船的船夫,当时,大洪水毁灭了世界的大部分。吉尔伽美什请这个老人帮他渡过死亡之水。可是,船夫要他自己去找一条船来,横渡的时候千万不要碰到哪怕一滴海水。吉尔伽美什就按照船夫说的做了,最后来到一个岛上,那个在大洪水里幸存下来的祖先就生活在这个岛上。  可是,乌特纳匹什迪姆只是重复了其他所有人对这位英雄说过的话:神灵只让他们自己永生不死,死亡就是人类的命运。吉尔伽美什终于放弃了自己的希望,准备起身离开。可是,乌特纳匹什迪姆产生了怜悯之心,告诉他一个秘密,说海底生长着一棵秘密的树,这树能让年老者重新年轻。吉尔伽美什划船来到海中央,跳入死亡之海,找到了那棵树,游回船上的时候,他带回了一根树枝。他安全地回到海岸上,开始打道回家,那根宝贵的树枝就藏在自己身上的袋子里。回家路上,他在一口池塘边停下来洗澡换衣服。可是,一条蛇悄悄地爬过来,闻到了永生不死树枝的天堂的香味,就把树枝拖走了,还吃掉了树叶。蛇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不断地蜕皮,自我更新。  英雄吉尔伽美什在池塘边跪下来,双手捧着脸大哭起来。他现在明白了,人们告诉他的都是真相:哪怕最伟大和最勇敢的英雄也是人,因此必须要学会欢乐地生活,体会眼前的幸福,最后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  评 论  这个故事并不需要解释,它要说的话都说得很清楚,其中的意思在今天跟在4000年前一样有意义。吉尔伽美什这位青年英雄已经征服过许多地方了,他现在与生命的不公正现实之一发生了面对面的碰撞。他失去了自己的朋友,惟一的解释就是,这是神灵的意志。照这个样子,我们所有人或迟或早都要面临这样一天,那就是我们会第一次看到亲人如何死去。一般来说,这往往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是一位我们深爱的祖父母。但有时候,这样倒下的人会是学校的一位朋友,或者是同事。也许,让我们想到人类命运的不一定就是死亡,也许是我们许多人生活其中的那种艰难状况,人自己有时候也会生病,或者有的时候,困难的生活环境会中断一个人的生命,让一个人的计划和梦想烟消云散。  吉尔伽美什一开始拒绝接受自己的命运,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时候。毕竟,他是一个特别的人,他是一个英雄,他征服过无数的怪物,他在世界上留下了美名。当我们听到别人的不幸时,往往会对自己说:“多么悲惨啊,但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自己的头上!”人在年轻时追赶自己的命运,那是充满自信和深刻的与众不同的感觉的。这就是生命的前半截的天赋,如果我们走运,我们也许能够留住它,也许会以更微妙、更和缓的形式留住它,甚至有可能在晚年还能保留它。但是,一个人如此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能够征服任何东西,这样的想法总有一天会与现实发生碰撞的。吉尔伽美什接到守卫者的警告,也接到过祖先的警告,知道永生只为神灵自身留着。但他不听这些人的劝告,冒着很大风险偷走了永生树上的一根树枝。吉尔伽美什的故事比创世纪的故事年代更久远,这位巴比伦的英雄没有受到神灵的惩罚,这与后来的亚当与夏娃不一样。是大自然以蛇的形式温和地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在这个古老的神话里,埋藏着很深的一个悖论。跟吉尔伽美什一样,我们都需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挑战人生,检验我们挑战生活局限的能力,而且,跟吉尔伽美什一样,我们也许经常会赢得胜利,实现我们的很多目标。人若在年轻时代便胆小如鼠,那就是忽略人生的目的,紧缩在童年时代不肯出来应对现实生活,就是避免人作为人的最后的命运。年轻人挑战人生的不公,检验到底是不是命运决定一切,这一点无可厚非,完全是正当的,但是,我们必须明白,到最后,我们能够跨越的一切总是有限度的。无论我们的宗教或精神理由多么充足,无论我们把这些局限称之为上帝的意志,人类的极限或“生活本身的样子”,我们都不能否认我们毕竟都还只是人。我们要体会欢乐,但也必须承担悲伤,要获得成功,但也必须准备失败。等我们到三十多岁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就开始想各种办法延长青春了。也许这都是合适和必要的。但是,吉尔伽美什的发现,就是我们在成熟期会遇到的众多分水岭之一。能够认识自己的潜能,接受尘世挑战的人的确是英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能力,就在我们个人的天赋和个性范围之内。能够做到这些的年轻男女,如果记得必须要重视我们的极限,生活是让我们在今天,在此时此地来度过的,无论它有时候看起来是多么不公平,就真正是成熟的青年了。第二部分:长大成人凡那穆瓦伦与护身符(1)  追寻意义  追寻意义,对年轻人来说与对老年人有不同的含义。正当盛年时,我们拼命要确定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要寻找独特感,这样的独特感能够反映个人的目的和终极的意义。意义可以通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成就的事业来体现,或者在爱与任何能够给予我们欢乐的东西中找到。但是,常有的事情是,意义不是源自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理解的有意识的追求,而是源自能够显示出我们并不知道已经存在着的生活尺度的经验。换句话说,意义对于年轻人来说,经常就是与经验而不是有意识追寻的目标的遭遇。在后来的生活里,我们更能意识到更大的一个整体,我们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而我们仅仅能够参与其中一部分。对于老年人来说,意义也许就在于自愿地探索人生更深层的秘密,在于那种源自同情、超然和对精神现实的意识的统一感。意义的追寻,常常是外部世界的吸引力已经消褪时出现的有意识的目标。但是,意义对于年轻人来说经常是一件高度自我确定的事情,也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一线微弱但诱人的光芒,它使我们的生命充满魔力、激情、动力与方向。  凡那穆瓦伦与护身符  理想的妥协  凡那穆瓦伦是芬兰英雄史诗《英雄的国土》里的大英雄,他半人半魔,但跟凡人一样会有痛苦。在这里,我们看到他想锻造出有魔力的护身符,好用它去抢回自己心爱的女人。在最后,更重要的倒是那个护身符而不是那个女人本身。凡那穆瓦伦的错误以及他的勇气都证明,虽然我们也许认为自己想要的是这样东西,但后来也许发现自己实际想要的却是另外的东西。  凡那穆瓦伦是风中贞女的儿子,他希望娶回拉普斯的一位漂亮妇女为妻,但她宁愿跳海也不愿嫁给他。这位英雄很是痛苦,心中悲伤,就离开家乡,周游四海。不久之后,他想在一个遥远的异乡找一个妻子。那一片国土的女保护者叫露西,她答应凡那穆瓦伦说,可以娶她自己的女儿,一个漂亮和出类拔萃的少女为妻,条件是他要造一个桑波,桑波是一种护身符,可以为这片土地带来永久的繁荣。凡那穆瓦伦受到刺激和鼓励,因为得到了一个年轻漂亮妻子的许诺,就着手铸造护身符。但是,他很快就觉得无聊了,因为要做计划,做各种准备工作,要吃很多苦,因此就请他的朋友铁匠伊尔马林伦替他做那个护身符。伊尔马林伦照办了。但是,露西的女儿看到了这件宝物,也知道了其创造者的精湛艺术和创造力,结果决心嫁给这位铁匠。因此,凡那穆瓦伦又一次被拒绝了,又没有得到妻子。  但是,他这位朋友的婚姻不久便在悲伤中结束,因为伊尔马林伦的妻子原本应该属于凡那穆瓦伦的,结果倒是被熊吃掉了。因此,铁匠就要求娶露西的第二个女儿,遭到拒绝后,他强行带着这个女人跑了。但他刚一转身,这个女人就悄悄溜掉了,马上嫁给了另外一个男子。伊尔马林伦恼怒交加,就找到凡那穆瓦伦,说他们铸造出来的桑波为那片国土带来了繁荣昌盛的生活,还说凡那穆瓦伦本应该为他自己和人民锻造桑波,而不是把自己的朋友引向如此不幸的生活。凡那穆瓦伦听完也很生气和羞愧,于是就制定出计划,准备偷走了藏在一个秘密小岛上的桑波。  凡那穆瓦伦驾船开往那个小岛,但小船跟一条巨大的鱼撞上了,几乎翻船。鱼撞死了,凡那穆瓦伦就用鱼刺制作了极好的乐器,是有五根弦的洋琴,而且还有魔力。有了这件乐器,凡那穆瓦伦就让守卫桑波的人睡着了。之后,他就偷走护身符,驾船逃走。但守卫太早就醒过来了,这个国家的女保护者露西唤起一场狂乱的暴风雨,结果,凡那穆瓦伦的乐器在暴风雨中被海浪卷走,桑波也破成几块。凡那穆瓦伦拼命抢救了几块碎片。这几块碎片也有很大作用,等他再次回到家乡,就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相当不错的繁荣生活。露西很是愤怒,多次降灾凡那穆瓦伦的故乡,甚至把太阳和月亮关在一个山洞里,但凡那穆瓦伦还是胜利了,国土仍然安全。第二部分:长大成人凡那穆瓦伦与护身符(2)  评 论  这是个奇怪的故事,每一处都在炫耀法术,但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最典型的两难处境。我们在生活中追求什么,我们认为会使我们幸福的东西是什么?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正如对凡那穆瓦伦一样,找到合适的伙伴最开始是处于主宰地位的驱动力,看起来,如果能够发现完美的爱,则我们所有的问题都会解决,我们会在阳光下找到属于我们的位置。  凡那穆瓦伦第一次就被他所爱的人拒绝。之后,他决定离开自己的家乡,准备在异乡人中间找到自己的妻子。到目前为止,对于我们这位英雄,正如对许多人一样,体现在一张漂亮的脸上,也体现在感官快乐的允诺中。仅仅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就受到自以为是我们真实命运的东西所驱动,而实际上真正驱动我们的却是自己失望的梦想和满足自己的情感与生理需求的需要。凡那穆瓦伦并不真正了解或爱那个女性,因为她是被她母亲露西许配给他的。但是,她长得不错,她的家庭也是显赫家族。别人请他去铸造一个护身符,由于他有魔力,因此很容易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因为他自己不屑去干这样的事情,就托一位朋友去完成。结果,露西的女儿爱上了制作护身符的铁匠,凡那穆瓦伦又一次被拒绝。  这是典型的情感错误,很多人在我们生活的初期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在《英雄的国土》里,这件事情以简单干练、少说废话的方式说得很明白。凡那穆瓦伦年轻,以自我为中心,也不太负责任,他时常被人扇一记耳光,虽然不是真正被扇了耳光,但比喻意义上就是如此。如果他希望找到意义和目的,希望成为他注定要成为的真正的英雄,那他就会更仔细一些,而不光是寻找“合适的”妻子,也不仅仅依靠朋友为自己提供一个答案。正是这个朋友,这个一肚子苦水的铁匠伊尔马林伦,为凡那穆瓦伦提出了更重要的一个任务:去把护身符偷回来(毕竟,这个护身符是这位英雄设计的),然后将它带回自己的家乡,为他自己的国土带来繁荣。凡那穆瓦伦现在才开始意识到,他属于更广大的一个世界,除了自己以外,别人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他自己的人民。在一个层面上,伊尔马林伦是这位英雄自身的阴暗面——他年轻时代感到的痛苦,他的欲望横遭阻碍,郁郁不得志;他还意识到,崇高的梦想和理想最后都不现实,说得好是妥协,差的就是破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伊尔马林伦可悲的婚姻和损失也提醒我们,当我们的创造仅仅只是为了赢得爱和认同,那我们的创造也许到最后根本就不能给予我们任何一种欢乐,甚至有可能被他人自私地加以利用,正如我们自己也曾利用过它们。  凡那穆瓦伦一旦决定去偷回桑波(《英雄的国土》从来没有说明这到底是为什么),事情突然之间就开始对他有利了。他碰巧撞死的大鱼本身也有魔力,竟然为一种有魔法的乐器提供了材料,可以诱使敌人入睡。这是一个奇怪的神话形象,表明如果我们能够在机会到来时抓住机会,哪怕是在明显不幸或危险的情形中,然后利用机会制造出某种有特性的东西,那么,在我们追寻意义与目的的时候,就会有更大的进步。  露西的报复是可以预想到的,哪怕是有魔力的英雄,也不能指望万事都顺着自己,可怕的风暴几乎毁灭他的船只,并打碎了他的护身符。如果凡那穆瓦伦不是那么精明的一位英雄,那他此时无疑会放弃,并在绝望中回家。但这位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力)并不放弃。凡那穆瓦伦在海浪中寻找桑波残片,尽可能多地带一些残片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人民造福。虽然带回去的数量不是很多,造成的繁荣富强并没有达到完美程度,但毕竟还是有合理的一部分益处。这样,英雄的理想就得到了补偿,他的效率表明了并不十分完美的胜利。但是,他找到了更深层和真实的意义,比最早使他离开家乡去寻找的意义大得多。到最后,异乡的新娘并不是凡那穆瓦伦找到的意义。意义就在他开始创造,推给别人,最后又重新拾起的魔力中,他为之战斗,冒险确定它的价值,哪怕在这个护身符已经被无可挽回地破坏以后。以这样的方式,每一个年轻人都能找到内在目的和终极意义的感觉,哪怕情感失望,梦想幻灭。第二部分:长大成人帕西法尔与圣杯(1)  提出合适的问题  圣杯的故事,糅合了若干不同文化的神话与象征,有凯尔特文化、条顿文化与中世纪法国的文化,并使之成为一个讲述发现、失落、斗争、同情与救赎的动人故事。圣杯被解释为许多种不同的东西,有的是异教的生殖象征,有的是基督教的精神救赎符号。在所有这些不同形式中,圣杯都是一个更深层生命意义的符号。在这里,我们来讲青年帕西法尔寻找意义的故事,但是,他追寻意义的过程是无意识的,他的发现也是笨拙草率的。我们在这里看到,当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的时候,要想有所发现是多么困难。  帕西法尔小的时候,他母亲不让他与外面的世界接触。他父亲在他出生以前便在战斗中牺牲了,除开这个孩子以外,他母亲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发誓一定不能失去他。她把帕西法尔藏在密林深处,不让他知道自己的贵族身世,以免他又跟父亲一样,跑到亚瑟王的王宫里去当骑士。  可是,帕西法尔的母亲却对他讲上帝的事情,对他说,上帝之爱对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有益。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漂亮温和的骑士,他被人追赶逃到了密林深处,帕西法尔只能够假定,这个高级生物一定就是上帝本身了。虽然这位青年人后来发现事情并不是这样的,可是,跟这位骑士见面以后,唤起了他天生的直觉,想要去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帕西法尔请求母亲让他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他母亲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帕西法尔就出发了,穿上一身愚人服。他母亲希望这身衣服会引起人们的嘲笑,这样,这年轻人稍后便会回到自己身边。可是,尽管有很多人嘲笑,帕西法尔还是坚持下去,到后来,他来到了格内曼茨的城堡。有位贵族准备当这个年轻人的师傅,要教他骑士的规则。愚人的衣服被换掉了,他的愚人习惯也改掉了,格内曼茨教这年轻人礼貌之举,更重要的是,他还教帕西法尔懂得礼貌言行后面的道德。“永远不要失去羞耻感,”格内曼茨对这位成长中的骑士说,“也不要强行向别人提出一些愚蠢的问题。永远都要记住对那些不幸受苦的人表示同情。”虽然帕西法尔用心记住这些话,但并不懂这些话背后的意义。  不久以后,帕西法尔就来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那里一片荒凉,人烟稀少。在这一片废墟的中央,耸立着一座城堡,就是在这里,他面临对自己男子汉精神的第一次真正的考验。但是,他并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个任务。在城堡里面,有一位生病的国王,因为周身疼痛而在病床上翻来滚去,这就是圣杯王。他违反了追寻圣杯的人们约定的法则,竟然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况下追求世俗之爱。在接受惩罚期间,他的腰部受伤,要等到一位彼此不认识的骑士来提两个问题才有可能好转。“主人,您得了什么病?”这位骑士必须首先向生病的国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城堡里还有其他奇迹,圣杯本身也有可能出现在从外面的世界游历进这个城堡的人面前。但愿,除非这个没有人认识的骑士又问:“主人,圣杯给谁用啊?”国王的病才会痊愈。救赎的秘诀就藏在这两个问题里,不仅仅是对生病的国王的救赎,而且还是对整个荒原的救赎。  但是,帕西法尔看到国王病在床上,却只记得格内曼茨教导的外部形式,也就是说,好奇心是粗鲁无教养的,他不能强人所难,不能问一些愚蠢的问题。他忘了应该向受苦的人显示同情。因此,他什么也没有说。圣杯本身出现的时候,由于同时还出现了天启音乐的甜蜜乐声,而且是圣杯骑士们抬着缓缓行进的,四周有少女守卫,并在圣洁的光芒中显露出来,这名年轻骑士就盯着看,一直盯着看,然而嘴唇还是紧闭着,因为害怕出现一脸傻相。因此,他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出现一阵雷鸣声,城堡消失了,一个声音传来:“愚蠢的青年人啊,该问的问题你没有问。假如你提出那些问题,国王就一定痊愈了,他的四肢一定会再次强壮起来,大地一定会恢复生机。现在,你只好在荒原里再游历好多年了,直到学会同情为止。”帕西法尔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但现在都太晚了,他在一个寒冷灰暗的黎明骑马进入荒野,决心终有一日,他会争回重睹圣杯的权利。  评 论  帕西法尔很像刚刚踏上社会的很多年轻人。我们在他成长的过程和他的性格里,可以看到佩尔杜尔的影子,那个神话故事的根源同出于凯尔特传统。帕西法尔的母亲之所以心急如焚,是因为她知道生活并非总是那么甜蜜的,而且她已经生活得伤痕累累。她不愿意跟帕西法尔讲人生的考验、磨难和回报,而是严守秘密,不让他了解人生潜在的悲伤和欢乐。许多父母宁愿不让孩子们了解生活的艰难困苦,尽量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也许拒绝承认,自己的孩子有可能会对性生活、毒品和酒精产生兴趣,他们并不提供这些方面的教育,或者不经解释或讨论就强行确定一些规则。之后,他们又会惊恐地发现孩子染上了毒瘾,或者不小心怀上了孩子。但是,那条蛇会以不同形式来到我们身边,帕西法尔在林中遇到了骑士,发现在母亲的保护圈外还有更广泛的人生。第二部分:长大成人帕西法尔与圣杯(2)  帕西法尔准备好了接受格内曼茨的教导,这也是青春期的一个熟悉的主题。我们希望在家庭之外找到角色模范,这样的人能帮助我们脱离家庭气氛,形成自己的个性。但是,帕西法尔只是对着格内曼茨鹦鹉学舌。他仍然年轻,没有经验,无法理解这个年长者所教导的真正意义。这一部分是因为他母亲并没有提供任何基础知识,使得格内曼茨的话无法生根。我们在年轻时代和成年初期掌握的知识,只能够在由父母最早提供的肥沃土壤里才能养成牢固的自我意识,而这些父母自身也必须要愿意诚实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所以说,帕西法尔离开格内曼茨的城堡时,得到的只有信息而不是智慧。他知道行为的规则,却没有理解其意义或目的。当时,他还没有承受过失望或损失,也没有经过本可以从中学会体恤别人的痛苦教训。因此,当面临在痛苦中挣扎的一个病人时,他能够想得起来的一切,也就是不要做出愚蠢的样子。当他获准看一眼圣杯的时候,也只会咬住自己的舌头,以免说出听起来愚不可及的话。换句话说,他思考的主要是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个什么样子的,因此就不能够应对出现在眼前的实际情况。这样,他就没有能够提出重要的问题,被赶出来以后也只知道自己失败了,虽然里他已下定决心,等将来有一天一定夺回自己曾经失去的一切。  帕西法尔没有能够提出来的两个问题,本身都是象征性的,说的是当我们进入生活以后必须要随时具备的生活态度。它们还告诉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准备好生活实践,我们必须要鼓励他们提出哪一类的问题。  “主人,您得了什么病?”这是帕西法尔应该向生病的国王提出的问题,它体现着对他人真正的关心和同情。在所有的人类行为和状况背后,都有一些理由是与我们见到的表面现象有所不同的,当我们提出疑问的时候,也许就会发现,我们认为不好的,或者是生活中不可接受的,往往就是人类的弱点和无知的产品,而不是人的邪恶或卑鄙使然。我们知道得越少,我们批评判他人的时候就越多,经常是不公平和错误地评判他人,因为我们并不理解他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我们更不理解自己的困难,除非我们能够向自己发问,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发问是导致同情心的重要的一步,当我们遇到人类的不幸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同等情形之下也有可能去做我们鄙视的那些人所做的事情,那我们就不会感觉自己在道德上高人一等而学会谦卑。  第二个问题是,“主人,圣杯给谁用啊?”自从第一批圣杯故事撰写以来,这个问题一直都让一些学者感到困惑,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当幸运来到我们面前,无论是早年成功,是得到了一种相爱关系的天赐,还是一次精神上的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的价值与重要性,我们都需要问一下,这样的好运是否还要服务于更高的目的。这事实上是一种宗教态度,尽管它并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具体的宗教教理或学说。这是一种看待生活的方式,以这样的方式,我们能感受某种更深层的模式和目的。当生活看起来是在为我们提供免费的报偿时,我们需要越过沾沾自喜的境界,问问这份礼物是否还要服务于更高的目的。这会使任何一种生活经验转变成某种有意义的东西,使其远离自我的束缚,让我们分享智慧、洞识、创造力、天赋和好运——不是以牺牲我们自己为代价,但同样也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心态使生活圣洁化。“圣洁化”这个词源自拉丁词根,意思是使其更加神圣。在我们提出这样一些最根本的问题时,就等于放宽了我们的眼光,与更深层和更伟大的一个整体联结起来了。这就是帕西法尔这位年轻的傻子所没有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年轻时代所没有能够完成的,尤其是当我们小的时候,并没有得到这一类的智慧或指令的时候。帕西法尔必须要在荒野里流浪许多年,直到经历过痛苦以后才会了解同情和谦卑,才会让他再次找到城堡,提出许多年以前就应该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我们自己也许也需要犹豫很长时间才会汲取这些教训。但也许,稍微多一点点智慧以后,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作为刚刚开始探索人生意义的年轻人,我们都能够使这样的流浪或犹豫时间更短一些,也较少一些痛苦。第二部分:长大成人珀耳修斯  意义就在于奉献  珀耳修斯的故事讲述的是征服仇恨与恐惧所需要的爱与勇气,也表明神性存在于全部后裔身上的方式。为所爱之人进行斗争和做出牺牲,导致冲突的结束和一个持久家族血脉的创始。但是,这位英雄并不是有意识地要追求这样的结果的。没有多少年轻人能非常清楚地找到人生意义的需求,他们非常清楚的是需要使事物更美好。珀耳修斯最开始只是要拯救自己不幸福的母亲,但结果得到的比原来料想的多得多。  珀耳修斯是一个女凡人达娜厄与天王大神宙斯所生的儿子。达娜厄的父亲是阿克瑞斯国王,曾有神谕说,阿克瑞斯国王日后将为孙子所杀。阿克瑞斯心下惊恐,就把女儿关起来,把所有的求婚者都赶跑。但是,宙斯是一个神灵,他想要得到达娜厄。他化为一阵金雨进入囚室,他们结合的结果就是珀耳修斯。阿克瑞斯发现,尽管自己百般小心,还是得了一个孙子,就把女儿达娜厄和她的小儿子塞进一只木箱,扔进了大海,希望他们自行溺毙。  可是,宙斯刮起和风,使母子两个安全横渡海洋,轻轻漂到对岸。木箱子漂到一个海岛上,被一个捕渔人发现。岛上的国王收留了达娜厄和珀耳修斯,给他们一处安身之所。珀耳修斯长大成人,身强力壮,勇猛无比。国王对他母亲图谋不轨的时候,这名年轻人接受了这个不受欢迎的求婚者发出的挑战,答应为他取来蛇发女怪的头。珀耳修斯接受这个危险的任务,不仅仅是因为他要获得个人的荣誉,而且还因为他爱自己的母亲,愿意为保护母亲献出自己的生命。  蛇发女怪是一个极可怕的妖怪,看一眼她的脸就会使人变成石头。珀耳修斯需要神灵的帮助才能战胜她,他父亲宙斯想办法使他得到帮助。冥王哈得斯借他一顶头盔,使他处于隐形状态,神的信使赫耳墨斯为他提供了带翅的便鞋,雅典娜给他一把宝剑和一把特制的盾牌,盾牌擦得极其光亮,可以当镜子用。珀耳修斯就是用这把盾牌看到蛇发女怪反射出来的面容,因此不用直接看她可怕的脸面就砍下了她的头。  他把女怪的头安全地藏在一只袋子里直奔回家。在路上,他发现一位漂亮的少女被锁在海边的一块岩石上,等着一头可怕的海怪来亲手杀死她。他知道她的名字叫安德洛墨达,是准备献给海怪的牺牲品,因为她母亲冒犯了神灵。珀耳修斯被她可怜的样子和美丽所感动,很快就爱上了她,他用蛇发女怪的头照那海怪,使其变成石头,这样就拯救了安德洛墨达。之后,他把她带回去见自己的母亲。可是,他不在母亲身边的时候,邪恶的国王不断骚扰她,由于备受折磨,她就在绝望中逃到了雅典娜的神庙。  这次,珀耳修斯只好再次高高举起蛇发女怪的头,把他母亲的敌人都变成了石头。之后,他把这颗头颅献给雅典娜,雅典娜就把这妖怪的头装在她的盾牌上,从此以后,这就成为她的象征。他还把其他的礼物送回给当初拿出来的各位神灵。他和安德洛墨达从此以后过着安详平和的日子,生了很多孩子。他唯一的悲伤是,有一天,参加体育比赛的时候,他抛出一把铁环,结果因为一阵狂风而把铁环刮到很远的地方。结果,铁环砸中了一位老人,这个老人就是珀耳修斯的外祖父阿克瑞斯。这样一来,当初这个老人想尽办法要破解的神谕终于兑现了。但是,珀耳修斯却并不嫌弃这个老人,也没有想到要报复他,所以,因为这次事故,他再也不想统治这个理当由他来统治的王国了。他跟自己的邻居,也就是阿尔戈的国王交换了王国,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很大的城池,叫迈锡尼,他在迈锡尼城与家人互敬互爱,生活了很多很多年。  评 论  珀耳修斯的故事由担忧开始。阿克瑞斯担心神谕的预言成真,就想抛弃自己的女儿和孙子。年老者害怕年轻者的主题是神话中常见的,阿克瑞斯体现出一种消极的心态,是老年人时常会对年轻人怀有的那种心态。珀耳修斯的名字,意思是“毁灭者”,这个名字描述了他作为蛇发女怪的刺杀者所起的作用。可是,阿克瑞斯只是从对自己的关系中看待这次毁灭。故事中的大神宙斯所扮演的是一个好父亲的角色,他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孩子,躲在看不见的地方引导和保护母子二人,让他们的生命得以保存。  达娜厄得到了宙斯的爱与珍惜,她也爱自己的儿子,珍惜自己的儿子,尽管她自己的父亲有毁灭他人的性格。珀耳修斯回报了这种爱,那就是愉快地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要救回自己的母亲。母亲受到国王不断骚扰而感到难受的时候,他就决定离家征服任何一种可能会威胁她安全的怪物。为了保护对他十分宝贵的一个人,他被迫出去闯世界,而不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才外出,他以聪明的方式恰当地利用了神灵的帮助。他有机灵的一面,也有勇敢的一面,两者并用除掉了蛇发妖怪。在他陷入恋爱的时候,为了捍卫所爱的人而不畏艰险。虽然他离开了母亲,可是,他却依靠与母亲的良好关系而完成了英勇的壮举,这跟帕里杜尔、帕西法尔和古安格兰不一样,这些人突然之间斩断与家人的联系,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自我。  珀耳修斯总是言行得体,规规矩矩,这代表着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都有的某种情操,它让我们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又不让无辜者受苦。他只惩罚那些应该受惩罚的人,他总是尊重和敬仰神灵。他把神灵的礼物归回给神灵,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凡人,没有权利占有神灵的所属。到故事的结尾,他仍然行为得体,放弃了自己理所应得的王国,因为他外祖父令人不快的死亡。他可以原谅阿克瑞斯,因为那个老人的恐惧是情有可原的,并不觉得自己非去报复不可。也许这就是他能够长寿,并与母亲、妻子和孩子们快乐生活下去的原因——这样的结果在古希腊神话里是非常难得的!第三部分:爱与人际关系激情与厌恶(1)  人们说,爱使世界转动。无数神话讲述的都是激情与厌恶、婚姻与分离、爱与对抗、从一而终与中途分手,还有同情的转化力量,这些说明爱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在世界神话史上,没有哪一种人际关系的主题是找不到的,无论有多少种变化。而且,由于人际关系如此复杂,神话代表的道德也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迷团比人们为什么彼此吸引或排斥的迷团更难解开,我们常常会找一些简单的答案来破解这样的神秘事件,但这些问题的回答,哪怕只是要合适地说明问题是什么,都需要人类灵魂大加延伸,冥思苦想。神话里的爱与悲伤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颜色,有些还带有异国情调。尽管事实上其中一些故事会对我们关于人际关系的道德假定形成挑战,可是,关于爱的神话也会为我们的不幸提供一些安慰,在我们做两难取舍时提供一些指导,我们甚至极需要神话来指导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在个人生活中制造两难取舍的困局。  激情与厌恶    在神话里,爱欲产生的激情是比其他任何力量更强大的一股力量,它能驱动神灵,也能驱动凡人采取违背自己意愿的行动,最后经常是以悲剧结束。希腊人把这股力量归咎于女神阿佛洛狄忒的作用,她通过无法控制的激情加诸于男女,使冒犯她的人发疯或毁灭。但是,激情本身并没有被描述为一股消极或不道德的力量。激情与力量、勇气、性强力和灵魂对美的感应结合在一起,它反映生命力本身的强力和韧性,而且因为激情是神灵激发起来的,因而也就是神圣的。神话告诉我们,凡人追寻激情的方式,以及激情克服意识的程度,才是伤害、厌恶与灾难的真正根源。  艾科与纳西索斯  自恋的悲剧  这是希腊神话里一个论及激情与厌恶的悲剧故事,向我们显示报复与雪耻并不能使人释怀,反倒会加重痛苦。更重要的是,它还暗示着这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身,那就有可能把一辈子的光阴浪费在通过自恋来寻找自我了解,这也就是说,我们无法向别人示爱。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名叫纳西索斯,他母亲急于知道儿子的命运,就去问眼盲的先知提瑞西阿斯。“他会活到很老的年纪吗?”她问。  “只要他不认识自己。”他答道。这样,她就想尽办法不让孩子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倒影。孩子长大以后,出落得特别漂亮,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他。虽然他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自己的脸,可是,根据别人的反应,他猜自己一定长得很漂亮。但是,他又不能肯定,因此就只有依靠别人来告诉自己有多好看,这样才会感觉好一些,感觉比较可靠。这样,他就成了一个总是关心自己的青年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神话之旅》
《神话之旅》-2
《神话之旅》-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神话之旅
神话之旅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