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佛心-7

正是这些怀念过去好时光的心理,让人容易将今天与昨天对比,产生的结论难免令人失望,灰心丧气,忧虑与忧郁由此而产生。  著名作家三毛说:“我苛刻地对待往事,这使人不必缅怀太多过去。我很少开口求人,这使我自由。我小心地去关爱他人,这使情绪不流于泛滥。”  过去无论多么美好或遗憾,我们都该尝试和它道个别,否则忧虑的情绪就会爬满我们的身体,让你喘不过气来。适时地遗忘很重要,然而想要遗忘,却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遗忘是需要时间的,只不过,如果你连“想要遗忘”的意愿都没有,那么,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  一般人往往很容易遗*乐时光,但对于痛苦的经历却经常忆起,这是对遗忘痛苦的一种抗拒。换言之,人们习惯于淡忘生命中美好的一切,但对于痛苦的记忆,却总是铭记在心。为什么呢?难道我们真的如此笨拙?  对于往事,我们或许可以聪明而理智地作“选择性记忆”,就算忆往昔还是忆一些轻松愉快的吧。  无论你的过去获得了多少的荣誉与成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好汉不提当年勇”是最明智的活法。因为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与其回忆从前,不如放眼未来!  当然如果遗憾的是你的过去并不辉煌,那么就更要把握住今天了,好好地为自己创造美好的明天,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对昨天的悔恨上。要知道,这一切显得毫无意义,除了会让你学会遗憾与忧虑外别无其他。  与其让这些无可挽回的事实破坏我们的情绪,毁坏我们的生活,还不如让自己对这些事情坦然接受,并加以适应。要记住,有些时候后悔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只要不失去教训就行。  从今开始,和你的过去挥手道别吧,无论它是怎样的过往,我们还是该了解如何快乐、从容、充实地生活在今日的方格中。  ◆和自己握个手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山脚下。只见一片绿草丛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笛声悠扬,逍遥自在。  年轻人走上前去询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不灵。于是,他又继续寻找。  年轻人来到一条河边。看见一位老翁坐在柳阴下,手持一根钓竿,正在垂钓,他神情怡然,自得其乐。年轻人走上前去鞠了一个躬:“请问老翁,您能赐我解脱烦恼的办法吗?”  老翁看了他一眼,慢声慢气地说:“来吧,孩子,跟我一起钓鱼,保管你没有烦恼。”  年轻人试了试,还是不灵。  于是,他又继续寻找。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洞内有一个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年轻人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者微笑着摸摸长髯,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年轻人说:“对对对!恳请前辈不吝赐教。”  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捆住你,又谈何解脱呢?”  有许多习惯忧虑的人就是如同这年轻人一样,不肯让自己放松下来,老爱自己找麻烦,和自己过不去。当他们在感慨活着真累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生活本来无意与你作对,和你过不去的一直是你自己而已。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对于这样的呐喊,也许你我都有过,因为,生活的涵盖量太大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可谁又能保证你所接触的事都是好事,你所遇到的人都是谦谦君子呢?所以,生活中必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你所接触的人也是如此,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之士就有卑鄙之徒。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否则生活又怎么能称之为生活呢?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糅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第4章 超越忧虑:迈向辉煌的大门(3)更新时间2010-7-30 10:52:09 字数:4008 那些凡事爱忧虑的人总是盯住不幸或不顺利的一面不放,却忘记了该让自己的心灵获得宁静祥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摩尔在一艘美国潜艇上担任岸望员。一天清晨,随着潜艇在印度洋水下潜行的他通过潜望镜,看到一支由一艘驱逐舰、一艘运油船和一艘水雷船组成的日本舰队正向自己逼近。潜艇对准走在最后的日本水雷船准备发起攻击,水雷船却已掉过头来,朝潜艇直冲过来。原来空中的一架日机,测到了潜艇的位置,并通知了水雷船。潜艇只好紧急下潜,以便躲开水雷船的炸弹。  3分钟后,6颗深水炸弹几乎同时在潜艇四周炸开,潜艇被逼到水下83米深处。摩尔知道,只要有一颗炸弹在潜艇5米范围内爆炸,就会把潜艇炸出个大洞来。  潜艇以不变应万变,关掉了所有的电力和动力系统,全体官兵静静地躺在床铺上。当时,摩尔害怕极了,连呼吸都觉得困难,他不断地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我的死期?尽管潜艇里的冷气和电扇都关掉了,温度高达36℃以上,摩尔仍然冷汗涔涔,披上大衣牙齿照样碰得格格响。  日军水雷船连续轰炸了15个小时,摩尔却觉得比15万年还漫长。寂静中,过去生活中无论是不幸运的倒霉事,还是荒谬的烦恼都一一在眼前重现:摩尔加入海军前是一家税务局的小职员,那时,他总为工作又累又乏味而烦恼;抱怨报酬太少,升迁无指望,因一些琐事与妻子争吵。这些烦恼事,过去对摩尔来说似乎都是天大的事。而现在置身这坟墓般的潜艇中,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摩尔深深感受到,当初的一切烦恼显得那么的荒谬。他对自己发誓:只要能活着看到日月星辰,从此再不烦恼。  日舰扔完所有炸弹终于开走了,摩尔和他的潜艇重新浮上水面。战后,摩尔回国重新参加工作,从此,他更加热爱生命,懂得如何去幸福地生活。他说:“在那可怕的15个小时内,我深深体验到对于生命来说,世界上任何烦恼和忧愁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生活毕竟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彻底的倒霉鬼。你有这样的不幸,他还有那样的烦心事;别人有那样的好机会,你也会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千万别把自己说得那么悲惨,更不要把自己缠绕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很多抱怨没有机会的人,其实是他们不懂得利用自己的资源与优势,更没有认真地努力争取过。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感觉生活太累、习惯忧虑的人有可能是个过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某人;每做一件事都要瞻前顾后,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不好影响。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万分小心。其实,你的周围有那么多人,而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即使你样谨小慎微,还是有人对你有成见。所以只要不违背常情,不失自己的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会好一些。  与自己过不去的人,每遇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看不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统统用来盯住自己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他事。  人生在世就那么短暂的几十年,何苦对自己苦苦相逼呢?尝试对自己微笑一下,和自己握手言和吧。  ◆别为小事而担忧  在科罗拉多州朗峰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来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过14次;400多年来,无数的*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在最后,一小队甲虫攻击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面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这样一个森林里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没有伤着它,却因一小队可以用大拇指跟食指就捏死的小甲虫而终于倒了下来。  我们岂不是像森林中的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吗?我们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和闪电的打击,但都撑过来了。可是有些人却让自己的心被忧虑的小甲虫咬噬——那些用大拇指和食指就可以捏死的小甲虫。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对人生的大风大浪时能坚如磐石,却因为小事而垮了,因小事让我们忽视它的影响力,不为我们所注意。而生活中多是琐碎的小事,因此烦恼和忧虑也就接踵而来。  对小事的烦忧有时纯属“杞人忧天”,自寻烦恼。这样的事例多到不胜枚举:我今天看到小王时,错误地叫他小张,他会不会生气;老板今天看我的脸色不对劲,该不会是对我的工作不满意吧;老公最近总是工作忙,很晚才回家;老婆打扮得花枝招展,同学会上会不会和她的老情人“旧情复燃”;孩子上学会不会被同学欺负……这种种的忧虑随时随地地充斥在我们的脑海中,无法抹去。担心有时候是在所难免的,然而一旦让它们长期占据我们有限的大脑空间,那就会令我们觉得压抑、烦躁。  当我们回首曾经的岁月时,也许会发出和冯骥才一样的感慨:“一个老人在黄昏里将黑发染成金发,这才明白人生不过是制造几件刻骨铭心的事而已。”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这些话,”安德烈·摩瑞斯说,“曾经帮我挨过很多很痛苦的经历。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很快该忘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烦……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为一些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人忘记的小事发愁。不要这样,让我们把自己的时间、生活只用于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想一些伟大的思想,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如果人类真的能够时光穿梭,看到自己的未来,那么也就绝不会为眼下的琐事而忧虑,不会被小事打倒、击垮。  生命如此短暂,不懂得拒绝为小事忧虑的人,必将会后悔他的这一习惯,因为我们每天都面临是忧心忡忡地活着,还是快乐、洒脱地活着的选择。有些小事不会因为我们的忧虑就停止发生,或改变结果,既然如此,我们就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对待它。  ◆失去,焉知非福  国王有7个女儿,这7位美丽的公主是国王的骄傲。她们那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远近皆知,所以国王送给她们每人100个漂亮的发夹。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来,一如往常地用发夹整理她的秀发,却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于是她偷偷地到了二公主的房里,拿走了一个发夹;二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便到三公主房里拿走一个发夹;三公主发现少了一个发夹,也偷偷地拿走四公主的一个发夹;四公主如法炮制拿走了五公主的发夹;五公主一样拿走六公主的发夹;六公主只好拿走七公主的发夹。于是,七公主的发夹只剩下99个。  第二天,邻国英俊的王子忽然来到皇宫,他对国王说:“昨天我养的百灵鸟叼回了一个发夹,我想这一定是属于公主们的。而这也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不晓得是哪位公主掉了发夹?”  公主们听到了这件事,都在心里想说:“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头上明明完整地别着100个发夹,所以都很懊恼,却说不出。只有七公主走出来说:“我掉了一个发夹。”话才说完,一头漂亮的长发因为少了一个发夹,全部披散了下来,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结局,就是王子与七公主从此一起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失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或许只是一种福气,但我们虽然也懂得这样的道理,却常常做不到不会因为失去而忧虑。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居里夫人的一次“幸运失去”就是最好的说明。  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在他俩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称?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个人的爱恋,还爱着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改写,世界上就会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或许,关于失去,我们可以学一学下面这位先生的从容淡定。  一个人坐在轮船的甲板上看报纸,突然一阵大风把他新买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见他用手摸了一下头,看看正在飘落的帽子,又继续看起报纸来。另一个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知道了,谢谢!”他仍然继续读报。“可那帽子值几十美元呢!”“是的,我正在考虑怎样省钱再买一顶呢!帽子丢了,我很心疼,可它还能回来吗?”说完那人又继续看起报纸。  的确,失去的已经失去,何必为之大惊小怪或耿耿于怀呢?  许多人都有过丢失某种重要或心爱之物的经历。比如不小心丢失了刚发的工资,最喜爱的自行车被盗了,相处了好几年的恋人拂袖而去了等,这些大都会在我们的心理上投下阴影,有时甚至因此而备受折磨。究其原因,就是我们没有调整心态去面对失去,没有从心理上承认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过去,而没有想到去创造新的未来。人们安慰丢东西的人时常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其实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失去的自行车懊悔,不如考虑怎样才能再买一辆新的;与其为恋人向你“拜拜”而痛不欲生,不如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去赢得新的爱情……第4章 超越忧虑:迈向辉煌的大门(4)更新时间2010-7-30 10:52:54 字数:5085 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柳宗元在《传》中说,有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行走时遇见东西就拾起来放在自己的背上,高昂着头往前走。它的背发涩,堆放上东西,掉不下来。背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不停止的贪婪行为,终于使它累倒在地。  也有人说,什么都想得到的人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人生就是在得与失之中慢慢流逝,任何获得的背后都是失去,同理,任何失去的后面也包含着得到。比如你去做一件事情并且成功了,表面上你是获得了财富、权力等,但你同时失去的是选择做其他事情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机会成本”。  每个人都有过失去,但对其所持的心态却不同。有的人总是向别人反复表明他失去的东西有多么好,有多么的珍贵,这是很没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表现不同,比如,他们在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之后,不是一味地伤感,而是主动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相信,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失去后还可以重新拥有。这才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心态。  ◆不为无法改变的事情难过  安徒生有一则名为《老头子总是不会错》的童话故事: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头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只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把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  在每次交换中,他都想给老伴一个惊喜。  当他扛着大袋子来到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集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  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她兴奋地听着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时,她都充满了对老头的钦佩。  她嘴里不时地说着:“哦,我们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样好喝。”  “哦,鹅毛多漂亮!”  “哦,我们有鸡蛋吃了!”  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经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以吃到苹果馅饼了!”  结果,英国人输掉了一袋金币。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难免会碰到一些无法改变的让我们遗憾的事情,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加以接受,并且适应它,否则只有让忧虑来毁了我们的生活,甚至最后可能会弄得精神崩溃。  威廉·詹姆斯曾给过我们这样的忠告:“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他说:“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一点豁达,能够承受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  不要为打翻的牛奶瓶而哭泣,这是一句曾经鼓舞过千万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人生格言。  亚伯拉罕·林肯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同时他也是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总统,他曾说过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有个铁匠把一根长长的铁条插进炭火中烧得通红,然后放在铁砧上敲打,希望把它打成一把锋利的剑。但打成之后,他觉得很不满意,又把剑送进炭火中烧得透红,取出后再打扁一点,希望它能做种花的工具,但结果也不如他意。就这样,他反复把铁条打造成各种工具,却全都失败。最后,他从炭火中拿出火红的铁条,茫茫然不知如何处理。在无计可施的情形下,他把铁条插入水桶中,在一阵嘶嘶声响后说:“唉!起码我也能用根铁条弄出嘶嘶的声音。”  奥格·曼狄诺说:“如果我们都有故事中铁匠的心胸,还有什么失败和挫折能够伤害我们呢?”  不为打翻的牛奶瓶而哭泣,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财富。牛奶瓶既然已经打翻,那么再怎么难过也无济于事,何不放下沮丧的心情呢?  有个故事,说的是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愿上天能赐予他最大的幸福。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向神佛祈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上天。一天夜里,他听到敲门声,当他把门打开时,赫然发现门外站着一位美丽异常的姑娘。这时,这位美丽的姑娘开口了,她的声音非常美妙,犹如黄莺出谷一般:“我是负责管理幸福的女神,吉祥天。”  年轻人不禁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她进屋里坐,吉祥天含笑地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跟我是形影不离的!”随即将站在其身后暗处的妹妹介绍给年轻人。  当年轻人看清她的面孔后,不禁大惊失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人?他疑惑地问吉祥天:“这位姑娘真的是你的妹妹吗?”吉祥天严肃地回答:“她就是我妹妹,叫黑暗天,是掌管不幸的女神。”  年轻人听了连忙恳求:“只要你进来就行了,叫黑暗天留在门外好吗?”  她回答道:“你的要求恕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和我的妹妹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年轻人听了深感苦恼,而迟迟不能决定。  这时,吉祥天说话了:“如果你还是难以决定,那我俩就告辞了。”当年轻人还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时,她俩很快就消失了。  既定的事实都已属于过去,盯住眼前的损失和不幸,不如想一想将来的事情。  莎拉·班哈特可以算是最懂得怎么去适应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的女人了。她一直是四大州剧院里独一无二的皇后——是美国观众最喜爱的一位女演员。后来,在71岁那一年她破产了——所有的钱都失去了——而她的医生、巴黎的波基教授告诉她必须把腿锯断。事情是这样的,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的时候碰到暴风雨,摔倒在甲板上,使她的腿伤得很重,她染上静脉炎、腿痉挛。那种剧烈的痛苦,使医生觉得她的腿一定要锯掉。这位医生有点害怕把这个消息告诉脾气很坏的莎拉,然而,莎拉看了他一阵子,然后很平静地说:“如果非这样不可的话,那只好这样了。”这就是命运。  当她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的儿子站在一边哭。她朝他挥了挥手,高高兴兴地说:“不要走开,我马上就回来。”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她一直背着她演出过的一幕戏里的一句话。有人问她这么做是不是为了打起她自己的精神,她说:“不是的,是要让医生和护士们高兴,他们心中的压力可大得很呢。”  手术完成,健康恢复之后,莎拉·班哈特还继续环游世界,使她的观众又为她痴迷了7年。  “当我们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实之后,”麦可密克在《读者文摘》的一篇文章里说,“我们就能节省下精力,创造出一个更丰富的生活。”  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创造属于你的新生活吧,别再为所谓的不可更改的事实而落泪。  ◆贫穷与负债不值得忧虑  一个大富翁,他的家里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一天,富翁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两根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  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吃饭不香,觉也睡不安稳,以往的快乐再也没有了。  穷人看到有钱的人大富大贵,以为他们很幸福,但是有钱人心里不一定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我们虽然无法改变我们目前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创造未来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人生将是一片黑暗而没有边的森林。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也有不少人会说,如果没有钱,那么谈浪漫是很奢侈的,没有钱的浪漫都是寒酸的。持如此观点的人其实没有寻找到生活的真谛,他们会沦为金钱与物质的奴隶。幸福与快乐来自人的内心的自我体验,而不用看别人的眼光,就有如一双鞋子是否合脚,全靠自己的体会。  有这样一个充满浪漫情调的故事。  一天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空气也饱含着雨前的沉闷。在某大学旁边的天桥边,一个小伙子在吃力地背着个姑娘上天桥,小伙子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当一个人从他们身边路过的那一瞬,突然感受到男孩子的两腿抖得厉害,不似平时遇到的那种玩闹的人。于是他靠上前去帮忙搀扶,问那个男孩:“她生病了吧!是去医院吗?怎么不打车?”男孩只是低头不语。  来到天桥上,姑娘忽然大笑起来,男孩一边擦脸一边向那人道歉:“对不起,谢谢您,我们是在游戏。”  “什么?”那人尴尬中有些莫名其妙。  姑娘好久才止住笑,上前解释道:“今天是我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我们特意来逛街。本想买点什么庆祝,不过都太贵了,舍不得钱。我们想起以前上学时读过的一篇文章,文章里的主人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的结婚周年的,于是我们便照做了。”  “我们没有钱,我不让他买什么礼物来做纪念,可是他有的是力气呀,所以我才让他背我上天桥。一趟算一年,才背了一个来回,他就累成这样了,若是将来我们结婚30周年、40周年,我还让他背我那么多个来回,他还背……”姑娘一边心疼地为男孩拭着额角的汗珠,一面又笑了起来。  我们一向以为,浪漫只是那些有钱人的专利,他们可以用鲜花、烛光、音乐来营造出如梦如幻的多彩境界,没有想到还有这样一种别致的浪漫。  对于认为只有开着豪华轿车才叫满足的人,又如何能理解牵手夕阳红的幸福?  不知你是否相信一个时常对自己经济状况忧虑的人,甚至会错失拥有财富的机会。  有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奥斯卡。1929年下半年的某一天,他在美国中南部的俄克拉荷马州首府克拉荷马城的火车站上等候搭乘火车往东边去。他在气温高达43℃的西部沙漠地区已经呆了好几个月,他正在为一个东方的公司勘探石油。  奥斯卡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据说他已把旧式探矿杖、电流计、磁力计、示波器、电子管和其他仪器结合成勘探石油的新式仪器。  现在奥斯卡得知,他所在的公司因无力偿付债务而破产了。奥斯卡踏上了归途,他失业了,前景相当暗淡。  然而失业不是最坏的,最糟糕的来自于对财富的忧虑,开始极大地影响了他。  由于他必须在火车站等待几个小时,他就决定在那儿架起他的探矿仪器用以消磨时间。仪器上的读数表明车站地下蕴藏有石油,但奥斯卡不相信这一切,他在盛怒中踢倒了那些仪器。“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这里不可能有那么多石油!”他十分反感地反复叫着。  奥斯卡由于失业的挫折,他深受消极心态的影响。他一直寻找的机会就躺在他的脚下,但是由于这种对前程的担忧,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害怕经济不稳定的影响,他不肯承认它,他对自己的创造力失去了信心。就这样,他失去了一次获得巨大财富的机会。  贫困只是眼下的,因为你永远有选择现在就动手改变的机会。贫穷与暂时的负债对于懦弱的人会产生一股强大的摧毁力,而意志坚定的人却会认为它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  拿破仑是科西加人,他的父亲虽很高傲,但是手头非常拮据。幼时,他父亲令他进入贝列思贵族学校。校中的同学大都恃富而骄,思想卑劣,讥讽家境清寒的同学,所以拿破仑常受同学们的欺侮。他起初逆来顺受,竭力抑制自己的愤怒,但同学们的恶作剧愈演愈甚,他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函请父亲准他转学,希望脱离这可怕的环境。可是他的父亲来信回复他说:“诚然,我们家没有钱,但你仍须留在校中读书。”  他不得已,只能忍受,饱尝了5年的痛苦。他每次遇到同学们的侮辱性的嘲弄,不但没有消沉他的志气,反而增强了他的决心,磨砺了他的意志,准备将来战胜这些卑鄙的纨绔子弟。  当拿破仑16岁任少尉的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在他微薄的薪俸中,尚需节省一部分钱来赡养他的母亲。那时,他又接受差遣,须长途跋涉,到凡朗斯的军营服役。到了部队,眼见伙伴们大都把闲余的光阴虚掷在狂嫖滥赌上,拿破仑知道自己绝不会是和他们一样。他想要甩掉这贫穷的帽子,改变自己的命运。好在他尚不具有翩翩的风度,无从追求女人;囊中羞涩,更不能使他有一掷千金的豪兴。他把他闲余的光阴,全放在钻研学问上。幸好这时他在图书馆中借到他要看的书。他早有了理想的目标,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埋首研习,数年的工夫,积下来的笔记后来印刷出来,竟有四大箱子。第4章 超越忧虑:迈向辉煌的大门(5)更新时间2010-7-30 10:53:23 字数:4290 这时,他已设想他自己是一个总司令,他绘制了科西加岛的地图,并将设防计划罗列图上,根据数学的原理,精确计算。于是,他崭露头角,为长官所赏识,派他担任重要的工作,从此青云直上。其他的人对他的态度大大改观,从前嘲笑他的人,反而接受他指挥,奉承唯恐不及;轻视他的人,也以受他稍一顾盼为荣;揶揄他是一个迂儒书呆、毫无出息的人,也虔诚崇拜。  拿破仑的成功,固然是因为他的天才和学识修养,但最重要的还是他战胜欺侮者的意志。他的意志,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出来的,假若他不受同学们难堪的侮辱,或他父亲允许他退学,不受冷酷无情的折磨,但如此一来不经历风雨,他也就可能不会成为世界上人人皆知的拿破仑皇帝。  困苦的环境,固然可以磨砺你的志气,但也可消沉你的志气。你如不战胜环境,环境便战胜你。你因为受了冷酷无情的打击,便妄自菲薄,以为前途绝无希望,听任命运的摆布,那么你的结局与命运将无声无息。而拿破仑绝不是这样,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改造的环境,尽力战胜先天的缺憾,不稍退却,不稍放纵。  与其把大好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为“钱”的忧虑上,还不如打点行装、振作精神去为赚钱而做好心理的准备,用良好的心态开创光明的前程。  ◆说出你的忧虑  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感到工作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成员的烦恼,使她感到内心很沉重,时常忧虑,不知道事情如何解决,怎么发展。这一切糟糕的状况使她的工作、生活也频出差错,恶性循环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加重她的忧虑。  某日见了她一位无话不谈的好友,她便对好友倾诉心中的烦恼。谈完之后,她的朋友说:“很抱歉,关于你的家事我似乎也给不了什么意见。”但奇怪的是她并不觉得失望,而是感到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地。  很多时候,人们的忧虑、苦闷如果得以正常地宣泄,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一直持有的观念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了在他人面前维持一个坚强的形象,结果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众所周知,女人的平均寿命要比男人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女人习惯说出自己的烦恼,而男人则习惯独自承担。  1930年,约瑟夫·普拉特博士——他曾是魏莲·奥斯勒爵士的学生——注意到,很多来波士顿医院求诊的病人,生理上根本没有毛病,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有那种病的症状。有一个女人的两只手,因为“关节炎”而完全无法使用,另外一个则因为“胃癌”的症状而痛苦不堪。其他有背痛的、头痛的,常年感到疲倦或疼痛。他们真的能够感觉到这些痛苦,可是经过最彻底的医学检查之后,却发现这些人没有任何生理上的疾病。很多经验丰富的医生都会说,这完全是出于心理因素——“只是病在她的脑子里”。  可是普拉特博士却了解,单单叫那些病人“回家吧,你根本没病”不会有一点用处。他知道这些女人大多数都不希望生病,要是她们的痛苦那么容易忘记,她们自己就这样做了。那么该怎么治疗呢?  他开了一个班,虽然医学界的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深表怀疑,但事实却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从开班以来,成千上万的病人因为参加这个班而“痊愈”。有些病人到这个班上了好几年的课——几乎就像上教堂一样的虔诚。一个坚持多年,并且很少缺课的女人说,当她第一次到这个诊所来的时候,她深信自己有肾脏病和心脏病。她既忧虑又紧张,有时候会突然看不见东西,担心失明,可是她现在却充满了信心,心情十分愉快,而且健康状况非常良好。她看起来只有40岁左右,可是怀里却抱着一个睡着的孙子。“我以前总为我家里的问题烦恼得要死,”她说,“几乎希望能够一死了之。可是我在这里学到了忧虑对人的害处,学到了怎样停止忧虑。我现在可以说,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那么,当我们遇到类似的忧虑时,何不去找个人来谈一谈呢。  把心事说出来,这是波士顿医院所安排的课程中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我们的忧虑也许会因为说出来而得到缓解,起码也会有个不错的忠告。人是需要倾诉的,否则忧虑越藏越深,自己则有如陷入泥淖一样无法自拔。《花样年华》中最后的一个片断是男主人公周慕云对着一个空洞的树洞诉说他的苦恼,这样他才会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忧虑道别。我们如果不能对他人倾诉,至少也可以学一下周慕云吧,写个日记也好,然后再烧掉,也就把所有的忧虑都甩掉了。  ◆助人即助己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求救的哭喊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门口,车里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称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这时,农夫的儿子走进茅屋,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订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成了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并且得到诺贝尔奖。他就是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英国伟大的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一些习惯忧虑的人有时候会显得有点自私,他们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得失,并为此深深陷入到一种痛苦中。如果能够真诚无私帮助一下他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予人快乐其实也是予己快乐。人们也常常会说救人如救己,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耶茨太太是一位小说家,但她写的小说没有一部比得上她自己的故事真实而精彩,她的故事发生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天早晨。耶茨太太由于心脏不好,一年多来都躺在床上不能动,一天得在床上度过22个小时,最长的旅程是由房间走到花园去进行日光浴。即使那样,也还得倚着女佣的扶持才能走动。  “我当年以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就是这样卧床了。如果不是日军来轰炸珍珠港,我永远都不能再真正生活了。  发生轰炸时,一切都陷入混乱。一颗炸弹掉在我家附近,震得我跌下了床。陆军派出卡车去接海、陆军军人的妻儿到学校避难。红十字会的人打电话给那些有多余房间的人。他们知道我床旁有个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帮助联络中心。于是我记录下那些海军陆军的妻小现在留在哪里,红十字会的人会叫哪些先生们打电话来我这里找他们的眷属。  很快我发现我先生是安全的。于是,我努力为那些不知先生生死的太太们打气,也安慰那些寡妇们——好多太太都失去了丈夫。这一次阵亡的官兵共计2117人,另有960人失踪。  开始的时候,我还躺在床上接听电话,后来我坐在床上。最后,我越来越忙,又亢奋,忘了自己的毛病,我开始下床坐到桌边。因为帮助那些比我情况还惨的人,使我完全忘了我自己,我再也不用躺在床上了,除了每晚睡觉的八个小时。我发现如果不是日本空袭珍珠港,我可能下半辈子都是个废人。我躺在床上很舒服,我总是在消极地等待,现在我才知道,那时潜意识里我已失去了复元的意志。  空袭珍珠港是美国史上的一大惨剧,但对我个人而言,却是最重要的一件好事。这个危机让我找到我从来不知道的自己拥有的力量。它迫使我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它也给了我一个活下去的重要理由,我再也没有时间去想自己或照顾自己。”  也许,我们平时就是这样带点自私的人,我们总是无暇替他人考虑,然而,一旦放弃狭隘的自私主义和忧虑的习惯,你会发现帮助他人会很有成就感。真诚帮助他人还要不计回报,如果你给人家一点小恩小惠,却只想到让对方加倍回报,那么你不是陷入了“伪善”的怪圈了吗?而且一旦遇人不淑,你很可能因此而耿耿于怀,为自己又添一点愤怒与悔恨,实在不可取。还是学一学下面这位勇敢的少年吧,或者我们可以从他的身上更深刻地了解助人的意义。  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自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自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翘首眺望着云谲波诡的海面,他们每人都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兴高采烈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自愿救援队的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了。  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了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惟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那日见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这一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长把手握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把鲜花献给别人,你的手中也会留有余香。一个懂得关爱他人的人,才会被别人关爱,幸福与快乐才能够将内心的不满与忧虑驱逐。第5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1)更新时间2010-7-30 10:56:37 字数:4222 第1节控制自我的必要  ◆情绪是种“传染病”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内务,表示自己将早到晚归,并针对员工上班迟到的问题下了一道命令:以后谁迟到,就扣谁的奖金!可是偏偏在这一命令生效的第一天,董事长就由于上班途中闯红灯被扣住了,不仅挨了罚,而且自己“首先”迟到了。他一肚子无明火不知道朝谁发,正在办公室里生闷气时,恰好一名主管向他请示工作,董事长便把一肚子无明火朝主管发,这名主管被骂得一头雾水。主管带着一肚子火回到部门,秘书来请示问题,主管又把秘书当作了出气筒。秘书不知道为什么挨了一顿骂,把一股恶劣情绪带回家,这时她儿子扑进怀里撒娇,秘书把儿子往旁边一推,喋喋不休地责骂起儿子来。儿子受了委屈,只能向更弱者发火,正好这时小猫在旁边撒娇,儿子便狠狠踢了小猫一脚。这就是“踢猫效应”。  如果你还觉得情绪只是你个人的事,那可是大错特错了,因为情绪确实是种“传染病”。你的正面情绪,如热情、开心等可带给人们同样的欢欣鼓舞;反之,你绷着一张脸,或怒发冲冠,那受到影响的除了你自己的身心之外,还有他人。  俄亥俄州大学社会心理生理学家约翰·卡西波指出,人们之间的情绪会互相感染,看到别人表达的情感,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绪,尽管你并未意识到在模仿对方的表情。这种情绪的鼓动、传递与协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人际关系互动的顺利与否,便取决于这种情绪的协调。  越战初期,一个排的美国士兵在一处稻田与越军激战,这时,突然出现了六个和尚,他们排成一列走过田埂,毫不理会猛烈的炮火,十分镇定地一步步穿过战场。  美国兵大卫·布西回忆道:“这群和尚目不斜视地笔直走过去,奇怪的是竟然没有人向他们射击。他们走过去以后,我突然觉得毫无战斗情绪,至少那一天是如此。其他人一定也有同样的感觉,因为大家不约而同停了下来,就这样休兵一天。”  这些和尚的处变不惊,竟浇熄了激战正酣的士兵的战火,这正显示人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定理:情绪会互相感染。  良好的情绪会带给周围人无尽的欢乐。如果我们仔细回想一下,一定能够想得到许多因良好情绪而感染我们的例子。比如某小区的物业人员总是真诚、友善地和你道一句:“你好!”“再见!”之类的话语,你可能本来因忙碌而觉得心烦,但一听到他人的问候、看到他人的笑脸,你的内心也会绽放出一枝花来。许多经常来往的人会互相影响,也是基于这样的道理。但如果是坏情绪的传染,有时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这一点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了解,张飞的命运以及蜀国的前程都受到过“情绪”的影响。  张飞得知关羽被东吴杀害后,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他“旦夕号泣,血湿衣襟”。刘、关、张桃园结义,手足之情极为深厚,如今兄长被害,张飞的悲痛也算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他在悲痛之中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任由此种不利情绪发展,并深深感染了刘备,不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也极大地损害了三人为之奋斗的事业。刘备得知关羽为东吴所害,悲愤之下准备出兵伐吴,赵云向刘备分析当时的形势:“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赵云所主张的先公后私,就是一种理智的选择。若听任自己情绪的指挥,当然要先为关羽报仇雪恨;若从光复汉室的大局着想,则应以伐魏为先。刘备在诸葛亮的苦劝之下,好不容易“心中稍回”,却被张飞无休止的号哭弄得又起伐吴之心。  张飞痛失兄长,恨不得立刻到东吴杀个血流成河,他“每日望南切齿睁目怒恨”。由于报仇心切,一腔怨怒无处发泄,在不知不觉之间把怒气出到了自己人头上,“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他的情绪失控到了杀自己人出气的地步,并传染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飞的情绪失控,不仅使自己,也使刘备在理智与情绪的抗衡中败下阵来,冲动地做出了出兵东吴的错误决定,结果使蜀汉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大大削弱,为蜀汉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当一个人的怨恨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时,他去伤害别人或被别人伤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张飞向手下将士发出了“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披孝伐吴”的命令,根本不考虑手下能否在那么短的期限内完成任务。当末将范疆、张达为此感到犯难时,张飞不由分说,将二人“缚于树上,各鞭背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还威胁道:“来日俱要完备!若违了限,即杀汝二人示众!”  刘备得知张飞鞭挞部属之事,曾告诫他这是“取祸之道”,说明刘备也认识到了张飞丧失理智背后隐藏的危险。然而张飞仍不警醒,不给别人留任何退路,连“兔子急了也咬人”的道理都忘到了脑后。最后,范疆、张达无法可想,只好拼个鱼死网破,趁张飞醉酒,潜入帐中将其刺死。  由于张飞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尽管他有勇猛、豪爽、忠义之名,却不受部属的拥戴。作为一员大将,没有战死沙场,却死于自己人之手,这的确是负面情绪酿成悲剧的一个典型例子。  情绪的感染通常是很难察觉的,这种交流往往细微到几乎无法察觉。专家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请两个实验者写出当时的心情,然后请他们相对静坐等候研究人员到来。  两分钟后,研究人员来了,请他们再写出自己的心情。这两个实验者是经过特别挑选的,一个极善于表达情感,一个则是喜怒不形于色。实验结果,后者的情绪总是会受前者感染,每一次都是如此。  这种神奇的传递是如何发生的?  人们会在无意识中模仿他人的情感表现,诸如表情、手势、语调及其他非语言的形式,从而在心中重塑自己的情绪。这有点像导演所倡导的表演逼真法,要演员回忆产生某种强烈情感时的表情动作,以便重新唤起同样的情感。  同样,你听同一首歌,在家听的感受与到演唱会现场去听,结果肯定是大相径庭,因为你在现场情绪受到了感染。  认识到情绪这种特殊的“传染病”,我们就要重视它,并积极利用正面情绪,克制、舒缓负面情绪,这样才能拥有赢得成功的品质。  与其一天到晚怨天怨地,说自己多么不幸福,不如从改变自己的情绪个性来改变命运。  没有人是天生注定要不幸福的,除非你自己关起心门,拒绝幸福之神来访。千万不可做个喜怒无常的人,让自己的心理状态完全被情绪左右,那样伤害的不只是别人,你自己也会因此失去拥有幸福的机会。  一个周末的傍晚,凯勒在后阳台上整理白天拿出来曝晒的旧书,正巧看见与他相隔一条防火巷的邻居在阳台上洗碗。邻居动作十分利落,水声与碗盘声铿锵作响,像发自她内心深处的不平与埋怨。这时候,她丈夫竟从客厅端来一杯热茶,双手捧到她面前。  这感人的画面,差点使人落泪。  为了不惊扰他们,凯勒轻手轻脚地收起书本往屋里走。正要转身时,听到那天生与幸福无缘的女人回赠那同样无缘幸福的男人:“别在这里假好心啦!”  丈夫低着头又把那杯茶端回屋里。那杯热茶一定在瞬间冷却了,像他的心。  邻居继续洗碗,边洗边抱怨:“端茶来给我喝?少惹我生气就行了。我真是苦命啊!早知道结婚要这么做牛做马,不如出家算了。”凯勒想,以后丈夫绝不会再自找没趣了吧。  也许妻子需要的不是一杯热茶,而是来分担她的家务。但是,在丈夫对她献殷勤的时候,实在没有必要把情绪发泄到对方身上,这样只会让事态往更坏的方向发展,而自己的负担也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的减轻。  ◆情绪化将扼杀你的幸福  一时的情绪化,常常是你自身幸福的杀手。  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泪人儿林妹妹就是个极端情绪化的人。她多愁善感的个性使得她忽喜忽悲,一会儿涕泪纵横,一会儿又满腹欢喜,这让她原本就柔弱的身体更加憔悴。身体的不适也会令她伤春悲秋,如此循环往复竟造成了最终的悲剧。也许就是因其过分情绪化的表现掐断了她通往幸福的道路,因为王夫人等是不会让一个情绪多变的人来接掌贾府的,必然是选择性情老成持重的薛宝钗。林妹妹的多愁善感甚至掩盖了她技压群芳的才华,在面临“择媳”的事件上,她不是输给了宝钗,而是输给了自己的情绪化。  反之,一个会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即使面对困境,也依然会获得幸福。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此时,卡亚和他的女友迪娜正在筹办婚礼。卡亚做梦都没想到,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纳粹推上卡车运走,关进了集中营。卡亚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在不断的摧残和折磨中,他的情绪极其不稳定,精神遭受着痛苦的煎熬。  一同被关押的一位犹太老人对他说:“孩子,你只有活下去,才能与你的未婚妻团聚。记住,要活下去。”卡亚冷静下来,他下定决心,无论日子多么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的精神和情绪。  所有被关在集中营的犹太人,他们每天的食物只有一块面包和一碗汤。许多人在饥饿和严酷刑罚的双重折磨下精神失常,有的甚至被折磨致死。卡亚努力控制和调适着自己的情绪,把恐惧、愤怒、悲观、屈辱等抛之脑后,虽然他的身体骨瘦如柴,但精神状态却很好。  5年后,集中营里的人数由原来的4000人减少到不足400人。纳粹将剩余的犹太人用脚镣铁链连成一长串,在冰天雪地的隆冬季节,将他们赶往另一个集中营。许多人忍受不了长期的苦役和饥饿,最后死于茫茫雪原之上。在这人间炼狱中,卡亚奇迹般地活下来。他不断地鼓舞自己,靠着坚韧的意志力,维持着衰弱的生命。  1945年,盟军攻克了集中营,解救了这些饱经苦难、劫后余生的犹太人。卡亚活着离开了集中营,而那位给他忠告的老人,却没有熬到这一天。  若干年后,卡亚把他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一本书。他在前言中写道:“如果没有那位老者的忠告,如果放任恐惧、悲伤、绝望的情绪在我的心间弥漫,很难想像,我还能活着出来。”  是卡亚自己救了自己,是他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救了自己。  与卡亚不同的是,总有许多人不停地抱怨命运的不公,自己付出了辛劳的汗水,得到的却是失败和痛苦。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过度的情绪化除了带给人不快乐的情绪,更多的则是与成功无缘。情绪化会让你周围的人认为你喜怒无常,不敢委以重任或信赖你,因为你显得不够成熟。情绪化还会让你丧失判断力,冲动之下说出错话,做出错误的决定。  总之,如果你想获得生活的幸福与美满,或者事业的成功与辉煌,那么你就要避免情绪化。第5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2)更新时间2010-7-30 11:01:53 字数:4148 ◆控制自我是能力的体现  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一位很有才华、曾经做过大学校长的人,竞选美国中西部某州的议会议员。此人资历很高,又精明能干、博学多识,非常有希望赢得选举的胜利。  但是,一个很小的谎言散布开来:3年前,在该州首府举行的一次教育大会上,他跟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有那么一点暧昧的行为”。这其实是一个弥天大谎,而这位候选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并尽力想要为自己辩解。  由于按捺不住对这一恶毒谣言的怒火,在以后的每次集会中,他都要站起来极力澄清事实,证明自己的清白。  其实,大部分选民根本没有听到或过多地注意这件事,但是,现在人们却越来越相信有那么一回事了。公众们振振有辞地反问:“如果你真是无辜的,为什么要为自己百般狡辩呢?”  如此火上加油,这位候选人的情绪变得更坏,他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在各种场合为自己辩解,以此谴责谣言的传播者。然而,这更使人们对谣言确信不疑。最悲哀的是,连他的太太也开始相信谣言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消失殆尽。  最后,他在选举中败北,从此一蹶不振。  控制自我情绪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一个不懂得控制自我的人,只会任由情绪的发展,使自己有如一头失控的野兽,一旦不小心闯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则会伤人伤己。  人是群居的动物,不可能总是一个人独处,因此,一旦情绪失控,必将波及他人。控制自我绝对是种必须具备的能力。  传说中有一个“仇恨袋”,谁越对它施力,它就胀得越大,以至最后堵死我们生存的空间。你打我一拳,我必定想方设法还你两脚,即使是好汉不吃眼前亏,也必当日后补上——大多数人都会这样想。这样做只能使对抗升级而无助于解决问题,更不论是谁对谁错了。  1754年,身为上校的华盛顿率领部下驻防亚历山大市。当时正值弗吉尼亚州议会选举议员,有一个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对华盛顿所支持的候选人。据说,华盛顿与佩恩就选举问题展开激烈争论,说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话。佩恩火冒三丈,一拳将华盛顿打倒在地。当华盛顿的部下跑上来要教训佩恩时,华盛顿急忙阻止了他们,并劝说他们返回营地。  第二天一早,华盛顿就托人带给佩恩一张便条,约他到一家小酒馆见面。佩恩料定必有一场决斗,做好准备后赶到酒馆。令他惊讶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枪而是美酒。  华盛顿站起身来,伸出手迎接他。华盛顿说:“佩恩先生,昨天确实是我不对,我不可以那样说,不过你已然采取行动挽回了面子。如果你认为到此可以解决的话,请握住我的手,让我们交个朋友。”从此以后,佩恩成为华盛顿的一个狂热崇拜者。  我们在钦佩伟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控制自我的重要性。许多伟人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与他们的从容豁达、宠辱不惊有很大的关系。而芸芸众生也许更多的是任由情绪的发泄,没有利用好控制自我的作用。  新的一届竞选又开始了,一位准备参加参议员竞选的候选人向自己的参谋讨教如何获得多数人的选票。  其中一个参谋说:“我可以教你些方法。但是我们要先定一个规则,如果你违反我教给你的方法,要罚款10元。”  候选人说:“行,没问题。”  “那我们从现在就开始。”  “行,就现在开始。”  “我教你的第一个方法是:无论人家说你什么坏话,你都得忍受。无论人家怎么损你、骂你、指责你、批评你,你都不许发怒。”  “这个容易,人家批评我,说我坏话,正好给我敲个警钟,我不会记在心上。”候选人轻松地答应。  “你能这么认为最好。我希望你能记住这个戒条,要知道,这是我教给你的规则当中最重要的一条。不过,像你这种愚蠢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记住。”  “什么!你居然说我……”候选人气急败坏地说。  “拿来,10块钱!”  虽然脸上的愤怒还没退去,但是候选人明白,自己确实是违反规则了。他无奈地把钱递给参谋,说:“好吧,这次是我错了,你继续说其他的方法。”  “这条规则最重要,其余的规则也差不多。”  “你这个骗子……”  “对不起,又是10块钱。”参谋摊手道。  “你赚这20块钱也太简单了。”  “就是啊,你赶快拿出来,你自己答应的,你如果不给我,我就让你臭名远扬。”  “你真是只狡猾的狐狸。”  “又10块钱,对不起,拿来。”  “呀,又是一次,好了,我以后不再发脾气了!”  “算了吧,我并不是真要你的钱,你出身那么贫寒,父亲也因不还人家钱而声誉不佳!”  “你这个讨厌的恶棍。怎么可以侮辱我家人!”  “看到了吧,又是10块钱,这回可不让你抵赖了。”  看到候选人垂头丧气的样子,参谋说:“现在你总该知道了吧,克制自己的愤怒,控制情绪并不容易,你要随时留心,时时在意。10块钱倒是小事,要是你每发一次脾气就丢掉一张选票,那损失可就大了。”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有良好控制能力的人,控制自我不是说不发泄情绪,也不是不发脾气,过度压抑会适得其反。良好的控制自我就是不要凡事都情绪化,任由情绪发展,而是要适度控制,这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第2节管理自我情绪的方法  ◆学会制怒  曾有智者说过人性中最大的两个弱点是愤怒与欲望。的确,在所有的负面情绪中愤怒是最激烈的一种,并且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愤怒的情绪除了能伤害他人外,更多的反作用力会指向自己。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将领巴顿在去战后医院探访时,发现一名士兵蹲在帐篷附近的一个箱子上,显然没有受伤,巴顿问他为什么住院,他回答说:“我觉得受不了了。”医生解释说他得了“急躁型中度精神病”,这是第三次住院了。巴顿听罢大怒,多少天积累起来的火气一下子发泄出来,他痛骂了那个士兵,用手套打他的脸,并大吼道:“我绝不允许这样的胆小鬼躲藏在这里,他的行为已经损坏了我们的声誉!”说完气愤地离开……第二次来,又见一名未受伤的士兵住在医院里,顿时变脸,问:“什么病?”士兵哆嗦着答道:“我有精神病,能听到炮弹飞过,但听不到它爆炸。”巴顿勃然大怒,骂道:“你个胆小鬼!”接着打他耳光:“你是集团军的耻辱,你要马上回去参加战斗,但这太便宜你了,你应该被枪毙,说着抽着手枪在他眼前晃动……”很快巴顿的行为传到艾森豪威尔耳中,他说:“看来巴顿已经达到顶峰了……”  狂躁易怒的性格,使本有前途的巴顿无法再进一步。面对有心理障碍的士兵,他不是认真了解情况,加以鼓励,而是大打出手,完全失去了一个指挥官应有的风度修养,破坏了自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失去了晋升的机会,“遗憾”之余,让人想起了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要冷静下来确实有点难度,但如果不控制怒气,只会损失过多。看过著名影片《勇敢的心》的人们一定记得片中的一段关于英格兰国王临终前的景象:由苏菲·玛索饰演的王妃因求情也未能救下华莱士,而对老国王心怀恼恨,在国王不能行动也不能说话之际,靠在他的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句话,就将老国王置于死地。那么王妃说的是什么呢?她只是平静地报复他,说了她怀的孩子是华莱士的,而非王子的。国王一命呜呼是由于愤怒的情绪。有人会以为这是影片,所以会夸张一点以突出戏剧效果。然而,现实生活中,古今中外皆有相似的例子,三国中的周瑜就是这么一位被活活气死的人。  三国时期东吴水军都督周瑜,有勇有谋,自从跟随孙策打天下,南征北战,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但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也因此毁了自己的一生。  孙刘联合抗曹时,周瑜想烧毁曹营,因为没有东风而急得病倒了。诸葛亮去看望周瑜,一句话就说中了他的心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来诸葛亮借东风,周瑜才火烧曹营。周瑜觉得诸葛亮的才能比自己高,下决心要除掉他,于是派人去杀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早已洞悉了他的意图,已经安全地离开了。周瑜气得险些跌倒在地,此为一气。  周瑜为了将荆州夺回来,将刘备骗去娶亲,诸葛亮给赵云三条锦囊妙计。结果周瑜、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昏死过去。周瑜本来箭疮未愈,因气愤而复发,经众人抢救才醒过来,大叫道:“诸葛亮,我绝不罢休!”此为二气。  周瑜佯装替刘备攻打西川,要求刘备在其路过时准备粮草前去慰问,意在伺机杀了他。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计策,将计就计,布下四路大军,在吴军到来后将其团团围住。士兵们高喊:“活捉周瑜!”而探马来报,说刘备、孔明正在军营中饮酒,周瑜气得口吐鲜血,仰天长叹道:“既生瑜,何生亮!”说罢又连吐数口鲜血而死,年仅36岁。  愤怒是一种很难控制的情绪,正因为难以控制,所以很容易酿成大祸,甚至丢掉性命。正如培根所说:“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还是让我们以平和的心境来对待生活中繁杂的事情吧。小心别伤害了自己,只有平静才是生活的真谛。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烧死。”当你的感情胜过理智时,你将成为感情的奴隶;只有战胜自己的感情,你才能真正获得自由。  如果你不注意培养自己忍耐、心平气和的性情,培养交往中必需的情商,遇到一丝火星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就会把你的人缘全都炸掉。  大凡脾气暴躁的人,都有一点心胸狭隘。因为真正“有容乃大”的气魄是不会随便动怒的。  古时有一个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又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妇人终于沉默了。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她:“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  “气也没有办法呀。”  “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又离开了。第5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3)更新时间2010-7-30 11:03:16 字数:4028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妇人告诉他:“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高僧:“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真正的成功者都是生活的智者,而非处处得理不饶人的强者。钢至强则易折,水至柔所以能克钢。  学会制怒是让自己心态平和最关键的一步,只有情商较低的人才会不懂控制怒火,成为怒气伤害的对象。对于怒火要学会自我疏导,而非一味克己忍让,只有让它用一个合适的渠道发泄才会不至伤人伤己。  情商的高低与人们对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有莫大的关系,它将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克制冲动  人们形容某些幼稚的行为举动,常会用“冲动”来说明。也有些不负责任的人,在做了错事之后不敢承担责任,用“一时冲动”来替自己辩解。人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所作为,必须学会克制住冲动,否则会一发不可收拾,后果也许令我们难以承受。  古代有个尤翁,他开了个典当铺。  有一个年底,他忽然听到门外有一片喧闹声。  他出门一看,原来门外有位穷邻居。站柜台的伙计就对尤翁说:“他将衣服押了钱,空手来取,不给他,他就破口大骂。有这样不讲理的人吗?”  门外那个穷邻居仍然是气势汹汹,不仅不肯离开,反而坐在当铺门口。  尤翁见此情景,从容地对那个穷邻居说:“我明白你的意图,不过是为了度年关。这种小事,值得一争吗?”于是,他命店员找出邻居的典当之物,共有衣服蚊帐四五件。  尤翁指着棉袄说:“这件衣服抗寒不能少。”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的东西不急用,就留在这里吧。”  那位穷邻居拿到两件衣服,不好意思闹下去,于是只好离开了。  当天夜里,这个穷汉竟然死在别人的家里。  原来,此人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为负债过多,不想活了,于是就先服了毒药。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诈一笔,结果尤翁没吃他那一套,没傻乎乎地当了他的发泄对象,他于是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后有人问尤翁,为什么能够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说:“凡无理挑衅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么灾祸立刻就会到来了。”  人们听了这话都很佩服尤翁的见识。  控制自己的冲动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理智与感情的斗争。  为情所动时,不要有所行动,否则你会将事情搞得一团糟。人在不能自制时,会举止失常;激情总会使人丧失理智。此时应去咨询不为此情所动的第三方,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谨慎之人察觉到情绪冲动时,会即刻控制并使其消退,避免因热血沸腾而鲁莽行事。短暂的爆发会使人不能自拔,甚至名誉扫地,更糟糕的则可能丢掉性命。  这是一个在印度广为流传的故事。一次,一对英国殖民地官员夫妇在家中举办丰盛的宴会。地点设在他们宽敞的餐厅里,那儿铺着明亮的大理石地板,房顶吊着不加任何修饰的椽子,出口处是一扇通向走廊的玻璃门。客人中有当地的陆军军官、政府官员及其夫人,另外还有一名美国的自然学家。  午餐中,一位年轻女士同一位上校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位女士的观点是如今的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见到老鼠就从椅子上跳起来。可上校却认为妇女们没有什么改变,他说:“不论碰到任何危险,妇女们总是一声尖叫,然后惊慌失措。而男士们碰到相同情形时,虽也有类似的感觉,但他们却多了一点勇气,能够适时地控制自己,冷静对待。可见,男士的这点勇气是很重要的。”  那位美国学者没有加入这次辩论,他默默地坐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在座的每一位。这时,他发现女主人露出奇怪的表情,两眼直视前方,显得十分紧张。很快,她招手叫来身后的一位男仆,对其一番耳语。仆人的双眼露出惊恐之色,他很快离开了房间。  除了这位美国学者,没有其他客人发现这一细节,当然也就没有其他人看到那位仆人把一碗牛奶放在门外的走廊上。  美国学者突然一惊。在印度,地上放一碗牛奶只代表一个意思,即引诱一条蛇。也就是说,这间房子里肯定有一条毒蛇。他首先抬头看屋顶,那里是毒蛇经常出没的地方,可现在那儿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再看餐厅的四个角,前三个角落都空空如也,第四个角落也站满了仆人,正忙着上菜下菜;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地方他还没看了,那就是坐满客人的餐桌下面。  美国学者的第一反应便是要向后跳出去,同时警告其他人。但他转念一想,这样肯定就会惊动桌下的毒蛇,而受惊的毒蛇很容易咬人。于是他一动不动,迅速地向大家说了一段话,语气十分严肃,以至于大家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试一试在座诸位的控制力有多大:我从1数到300,这会花去5分钟,这段时间里,谁都不能动一下,否则就罚他50个卢比。预备,开始!”  美国学者不急不缓地数着数,餐桌上的20个人,全都像雕像一样一动不动。当数到288时,他终于看见一条眼镜蛇向门外的牛奶爬去。他飞快地跑过去,把通向走廊的门一下子关上。蛇被关在了外面,室内立即发出一片尖叫。  “上校,事实证实了你的观点。”男主人这时叹道,“正是一个男人,刚才给我们做出了从容镇定的榜样。”  “且慢!”美国学者说,然后转身朝向女主人,“温兹女士,你是怎么发现屋里有条蛇的呢?”  女主人脸上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因为它从我的脚背上爬了过去。”  我们平时无论工作、生活都要尽力保持理性,用理智代替情感,客观的分析才会有助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与真相,否则在冲动情绪下只会丧失敏锐的判断力,最终作出令我们抱憾的决定。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妻子因为难产死去了,孩子活了下来。丈夫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有些忙不过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照看孩子,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那只狗既听话又聪明,可以帮他照看孩子。  有一天,丈夫要外出,像往日一样让狗照看孩子。他去了离家很远的地方,所以当晚没有赶回家。第二天一大早他急忙忙往家里赶,狗听到主人的声音摇着尾巴出来迎接,他发现狗满口是血,打开房门一看,屋里也到处是血,孩子居然不在床上……他全身的血一下子都涌到头上,心想一定是狗的兽性大发,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拿起刀来把狗杀死了。  就在他悲愤交加的时候,突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只见孩子从床下爬了出来,丈夫感到很奇怪。他再仔细看了看狗的尸体,这才发现狗后腿上有一大块肉没有了,而屋门的后面还有一只狼的尸体。原来是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  丈夫在一刀带来的痛快之后,很快就尝到了痛苦的滋味。他痛失爱犬,而所有的结局全由那冲动的一刀所致,这不能不说是件很遗憾的事。  在遇到一些情况时,我们需要的是冷静,而非冲动。我们也许该在冲动之前先重温下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思想——三思而后行。永远不要让自己的嘴巴和手脚跑得比大脑快,能克制住冲动的人才会具有成功的品质。  ◆告别忧郁  有人说忧郁如一杯酒,越品越爱它;也有人说忧郁之于男女是不同的,一个和忧郁搭边的女人没有人愿意接近她,一旦换作了男人,那将完全是另外一番风景。其实,真正的忧郁没有人喜欢,试想你会愿意经年累月和一个动不动就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人在一起吗?谁都不会拒绝一个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人,常常忧郁的人只会令我们望而却步。  某机关一个小公务员一直过着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从未听说过的远房亲戚在国外死去,临终指定他为遗产继承人。  那是一个价值万金的珠宝商店。小公务员欣喜若狂,开始忙碌着为出国做种种准备。待到一切就绪,即将动身时,他又得到通知,一场大火烧毁了那个商店,珠宝也丧失殆尽。  小公务员空欢喜一场,重返机关上班。他似乎变了一个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诉说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笔很大的财产啊,我一辈子的薪水还不及它的零头呢。”他说。  “你不是和从前一样,什么也没有丢失吗?”他的一个同事问道。  “这么一大笔财产,竟说什么也没有失去!”小公务员心疼得叫起来。  “在一个你从未到过的地方,有一个你从未见过的商店遭了火灾,这与你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人看得很开。  不久以后,小公务员死于忧郁症。  忧郁的来源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为已失去的事物或人而忧郁,也有可能是为得不到的东西而懊恼。忧郁的人多半比较情绪化,多愁善感,常常让人捉摸不定。  过度的忧郁会使人丧失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著名演员张国荣,多才多艺但却英年早逝,令我们为之扼腕叹息。他生前的好友、合作过的人员,提到他时都称赞他演技佳、歌也好,人品自不必说,唯遗憾的是有点忧郁。这种忧郁随着外部环境的刺激而日益加深,直到2003年从24楼的纵身一跃,从此让“4月1日”愚人节也染上了一些忧郁的色彩。  由美国医学协会发起的一项对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3.8万人的调查显示,有5%的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25~30岁之间,其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来自美国的资料显示,抑郁症病人中有2/3的人曾有自杀念头,其中有10%~15%的人最终自杀;所有自杀者中有70%的人有抑郁症状。  生性敏感、感情细腻的人容易因为患得患失而感染上忧郁症,忧郁症就像一束盛开的罂粟,看着美丽,然而一旦上瘾,危害极大。无数才华横溢的人,就因为患有忧郁症,最后走上了结束自己生命的道路。忧郁症的危害在于它的隐蔽性、潜伏性,因此不为我们所重视。但忧郁如同能导致发霉的细菌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啃噬我们的心灵,将所有的美好、快乐、希望都咬掉,徒留悲伤、灰心、绝望。  告别忧郁吧,何不拥抱美好,将心交给太阳来照耀呢?第5章 管理自我:掌握自己的命运之舵(4)更新时间2010-7-30 11:04:21 字数:5340 ◆不必沮丧  沮丧与忧郁一样都是人类情绪中的隐藏杀手,如果说忧郁是一种气质,那么沮丧则是一种心情,过度的沮丧同样会导致人丧失生活热忱。《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就是因为沮丧而自杀。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承受着剧烈的痛苦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和逃避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成功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这一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许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都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  除此之外,过多时间处在沮丧的情绪中,甚至会影响你的心脏。  美国俄亥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无论男人或女人,心情沮丧与心脏病有关系,但男人因心脏病死亡的几率较高。  另一项研究报告也证明心脏病与沮丧有关,但这项研究首次显示,沮丧的妇女死于心脏病的机会并不比不沮丧的妇女多。  这项报告的作者说,他们发现,沮丧的妇女较不沮丧的妇女罹患心脏病与其他心脏疾病的机会多73%,但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并未增加。沮丧的男子较不沮丧的男子罹患心脏病的机会多71%,因心脏病死亡的机会多2.34倍。  研究说:“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女性沮丧与冠状动脉心脏病有关,但却不一定会死亡。”  沮丧与心脏病之间显然有许多关联,包括沮丧的人更可能会有高血压的危险,也可能有更多心悸的问题等。  在遭到挫折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看起来无精打采,对自己的形象也不关心,而这就更加加重了晦暗的心情。或许我们可以向下面这位赵小姐学习一下。  赵小姐毕业于国内首屈一指的清华大学,学的是较热门的电子专业。毕业后在强手如林的IBM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特别容易产生无形的压力,因为对手个个都很强大,不容忽视。她平时也是一位不怎么打扮的人,因为觉得做研发的人与人交往较少,似乎没有妆点自己的必要。但是她的这一生活哲学在一次工作失误后有了180度大转弯。某个项目由于她的一个疏忽而出现了错误,上司要求她重做一遍,她显得特别沮丧,一连几天都灰头土脸。直到某日她的一位朋友说:“你何必天天不开心呢?事已至此,还不如换个样子,换种心情去上班!让自己高兴,让别人看着也高兴。”在这位朋友的建议下,她换了个发型,到商场买了一套时尚的女装,甚至化了妆。等一切效果出来时,她吓了一跳,原来自己也不是“灰姑娘”,而是美丽、自信、优雅的女性!换了漂亮的衣服,再加上色彩亮丽的妆容,使她沮丧的心转向了阳光。同事们都惊讶于她的改变,当然收获更大的还是赵小姐本人,因为她重拾了自信与好心情。  台湾罗兰女士说:“人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沮丧使我们的内心是灰色的,看不到明媚的阳光,并容易产生自责心理,认为一切完全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造成,或埋怨自己没有把握好机会。其实,与其花时间浪费在让自己不高兴上,还不如放弃沮丧,把精力用在可以改变的事情上。让我们的心快乐起来,我们的身体才会跟着快乐。  ◆拒绝自卑  不知你是否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邪恶的“神”,它的名字叫自卑。貌美如花的女子会忧虑自己没有足够的聪明,虽然她确实聪颖,但时常听别人说漂亮的女人没大脑,不禁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富可敌国的大商家,有可能为自己那鲜为人知的身世而自卑……总之,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内心的“邪恶之神”而痛苦,有认为自己不漂亮的,也有抱怨没能力赚大钱的,更有为自己没受过良好教育而自卑的……  有的是先天的,无法改变的——外表、家庭;也有的是后天自寻烦恼的——没学历、不聪明……一句话,自卑人人都有,原因却迥异。  自卑的人总是习惯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结果越比越觉得不如别人,形成自卑心理。内心的自卑,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不利的,因而,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自卑心理,就要用理性的态度坚决把它铲除掉。  你可以从下面这个寓言中得到启发。  上帝想和人类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  上帝想把一种叫做“自卑”的东西藏在人身上,于是他和天使们商量:“你们给我出个主意,我该把它放在人的哪个部位最为隐秘。”  有的天使回答说,藏在人们的眼睛里;有的说,藏在人们的牙缝里;有的说就藏在人们的腋窝里。  但一个聪明的天使笑着说:“上面这些地方,人们都很容易找到,他们马上会把自卑还给上帝。您最好把它藏在人们的心里,那里是他们最后才能想到的地方。”  “邪恶之神”就是这样住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动不动在关键时刻和我们作对。  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维克多·格林尼亚是一位从自卑走向成功的人。格林尼亚出生于一个百万富翁的之家,从小过着优裕的生活,养成了游手好闲、摆阔逞强、盛气凌人的浪荡公子恶习。仗着自己长相英俊,他挥金如土,任意玩弄女人。但有一次,一直春风得意的格林尼亚遭到了重大打击。一次午宴上,他对一位从巴黎来的美貌女伯爵一见倾心,像见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样,追上前去,但只听到一句冷冰冰的话:“……请站远一点,我最讨厌被花花公子挡住视线!”女伯爵的冷漠和讥讽,第一次使他在众人面前羞愧难当。突然间,他发现自己是那样渺小,那样被人厌弃,一种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无地自容。  他满含耻辱地离开了家,只身一人来到里昂。在那里,他隐姓埋名,发愤求学,进入里昂大学插班就读。他断绝一切社交活动,整天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里。这样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有机化学权威菲利普·巴尔教授的器重。在名师的指点和他自己的长期努力下,格林尼亚发明了“格式试剂”,发表了两百多篇学术论文,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自卑的人随处皆是,有的被“邪恶之神”所打倒,但也有许多人从自卑中超越自己,走向成功。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为自己是孤儿,从小就流落街头而自卑;存在主义大师、作家萨特,两岁丧父,一眼斜视,一眼失明,失去亲情与身体的残疾使他产生极重的自卑;法国第一帝国皇帝、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年轻时曾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贫困而自卑;美国英雄总统林肯出身农庄,9岁丧母,只受一年学校教育就下田劳动,他也曾深深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4岁家败,9岁辍学谋生,11岁亡父,他也一度陷于自卑中。  但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虑、烦恼、焦虑纷至沓来。倘若遇到一点困难或者挫折,更是长吁短叹、消沉绝望,那些光明、美丽的希望似乎都与自己断绝了关系。这与现代人应该具备的自信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是格格不入的,必须引起人们的警觉。  事实上,自卑只是一种徒然的自我折磨,因为它不会给人以激励,不会给人以力量,反而会摧残人的身心,盗走人的骨气。容忍它的存在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著名新闻出版家邹韬奋在《自觉与自贱》一文中明确指出:“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于卑劣的地位,所得的结果只能是颓废。”  有句话说:“天下无人不自卑。无论圣人贤士、富豪王者,抑或贫农寒士、贩夫走卒,在孩提时代的潜意识里,都是充满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须战胜自卑感。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那双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问:“爸爸,安徒生不是住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住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伊东布拉格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面临的成功机遇总是相同的,只要你不懈地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理想,从而达到成功。  想要成功,就必须拒绝自卑,而这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毅力,相信自己只要有这个念头,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不再恐惧  恐惧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安、忧虑、嫉妒、愤怒、胆怯等,都是恐惧的表现。恐惧剥夺人的幸福与能力,使人变为懦夫;恐惧使人失败,使人流于卑贱;恐惧比什么东西都可怕。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损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意志,使人的心力“衰弱”。  一个美国电气工人,在一个周围布满高压电器设备的工作台上工作。他虽然采取了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触电,但心里始终有一种恐惧,害怕遭高压电击而送命。有一天他在工作台上碰到了一根电线,立即倒地而死,身上表现出触电致死者的一切症状:身体皱缩起来,皮肤变成了紫红色与紫蓝色。但是,验尸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当那个不幸的工人触及电线的时候,电线中并没有电流通过,电闸也没有合上——他是被自己害怕触电的自我暗示杀死的。  前苏联也曾报道过类似的事例:有一个人被无意中关进了冷藏车。第二天早上,人们打开冷藏车,发现他已被冻死在里面,身体呈现出冻死的各种状态。但是奇怪的是,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制冷,车中的温度同外面的温度差不多,依这种温度是绝对不可能冻死人的。大概这位死者被关进冷藏车之后,就不断地担心自己要被冻死,这种意念对他的身心发生了影响,他就真被冻死了。  一个成年人可能会因为过度恐惧而死亡,或者得了恐惧症。一位女士因为总是害怕鬼而导致晚上不敢独自睡觉;房间的门后不能挂衣服,因为她能想像出那是一个鬼站在那里,甚至连他的模样都想得逼真;大白天一个人逛商场,不敢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去洗手间……  过度恐惧就是一种病症,需要多一点勇气战胜怯懦。有时候一个成年人的胆量甚至不及一个小女孩。  在美国19世纪50年代,有一天,黑人家里的一个10岁的小女孩被母亲遣到磨坊里向种植园主索要50美分。  园主放下自己的工作,看着那黑人小女孩敬而远之地站在那里,便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黑人小女孩没有移动脚步,怯怯地回答说:“我妈妈说想要50美分。”  园主用一种可怕的声音和斥责的脸色回答:“我绝不给你!你快滚回家去吧,不然我用锁锁住你。”说完继续做自己的工作。  过了一会儿,他抬头看到黑人小女孩仍然站在那儿不走,便掀起一块桶板向她挥舞道:“如果你再不滚开的话,我就用这桶板教训你。好吧,趁现在我还……”话未说完,那黑人小女孩突然像箭一样冲到他前面,毫无恐惧地扬起脸来,用尽全身气力向他大喊:“我妈妈需要50美分!”  慢慢地,园主将桶板放了下来,手伸向口袋里摸出50美分给了那黑人小女孩。她一把抓过钱去,便像小鹿一样推门跑了,留下园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儿回顾这奇怪的经历——一个黑人小女孩竟然毫无恐惧地面对自己,并且镇住了自己。在这之前,整个种植园里的黑人们似乎还从未敢想过。  要想战胜恐惧,最好的方法与最佳的人选还在我们自己身上,指望别人的帮助是无用的。走出恐惧的荒漠最终凭借的总是我们自身的力量与决心。  克服恐惧看起来非常困难,但改变却在一念之间。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恐惧和担心完全是由我们内心里想像出来的,想要驱除它必须在潜意识里彻底根除它。  拿出一点勇气与行动给自己,就当是脱掉“胆小鬼”的帽子吧。告别恐惧的心理,才能爆破发出强烈而持久的创造力,否则我们将在极度恐慌中度过一年又一年,终无所成。第6章 逆境情商:通向光明的指示灯(1)更新时间2010-7-30 11:11:28 字数:4180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8
正序
倒序
日常的佛心
日常的佛心-2
日常的佛心-3
日常的佛心-4
日常的佛心-5
日常的佛心-6
日常的佛心-7
日常的佛心-8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日常的佛心
日常的佛心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