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初步-24

在真实之中,所有的事情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无时无刻不在生长变化着。“习以为常”是陷入在一个“死循环”里面。认为这就是这样,那就是那样,如此的习惯和规律才正常、应该不断延续、不断重复。有“习以为常”特点的人,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只知道发生很多了,就是对的了,大多数人都如此做就是对的了,就要顺从,要“自然”地往下重复。他们常说的是: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或者,其他的人们都是这样做的。现在我们明白,大多数人都那样做,和那样做是好的、正确的没有什么关系;很可能大多数人都僵化甚至错误了。人们过去一直那么做,和现在自己要怎么做也没有关系;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扯不上什么必然的关系。因此,要跳出那种没有生机的、僵化重复的、在一个封闭的圆圈之内打转转的“习以为常”。我们是生命,我们是鲜活的,我们要成长。常见的自我欺骗手法二:找理由如果一个行为内在的动机是自私或不诚实的,会被视为不好。人们为了掩盖不好的动机,就找外在的堂皇理由来骗自己、骗别人。也有的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无知、不能理解。茫然无知会给人带来惶恐,因此人们找出合理的解释来逃避这种惶恐,让自己得到虚假的安慰。人们找理由总是着眼于外部世界如何,他人如何等等。外部世界与他人如何完全不应该成为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的根据。我们要对自己内在深藏的智慧,我们自己真切的心灵感受有所尊重,有所体察,有所依循。真实的东西,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它如其所如地呈现自己。如果你基于你内心全然的真实意愿出发,你会自然直接地去做。当我们违背自己、歪曲、压制、否定了自己的真实内心,那么我们内心自会感觉不舒服。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内在自然存有的良知。良知让我们做错的时候心里不舒服。当知道自己做错了时,我们简单地承认,去修正自己就好了。可是,当你不去修正自己,而是企图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也不去面对的时候,你就开始自我欺骗了。你会找出很多外部原因,你说是那些外部原因和其他人的错误使你犯了错误,让这错误看起来似乎是别人的责任,而你是清白的。诚实是心灵成长的基础。首先要尊重事实,找理由实际上是想掩盖、歪曲、篡改事实的极不诚实的行为。用理由伪装出的“对”和“好”也是假的,虚荣和面子实质都是造假行为。俗语说,“死要面子活受罪”,维护住一种虚假不知要耗费多少能量,而且最终也会被揭穿。如果把找外部的理由、借口这些精力、能量用在承认事实、面对自己、扪心自问上,这就由“自我欺骗”变成自我省察了。如果还需要找什么理由的话,那就智慧些,真诚些,为自己能改变、变成更好的人找找理由吧。自我欺骗(2)常见的自我欺骗手法三:刻意地积极思考教条是指被规定为好的、真实的一切信念、观点。最常见的教育方式是教条灌输,目的是让人相信教条、执行教条。刻意地积极思考就是一种对自己进行的教条灌输。教条灌输会改善行为,但或许是机械、勉强的,不一定自然和真实。当负面的旧思想还在的时候,刻意地相信并执行与之相反的积极思想到底会有什么效果呢?一个上司对自己的下属有极大的不满,他一直告诫自己要宽容,不能怨恨,宰相肚里要能撑船,可是在心里面却依然有着一个大疙瘩,并没有释怀。但他在人前却佯装出一副大度的样子,表示他早已不计前嫌了,于是他开始自我欺骗,认为自己已经包容了别人。可以看到,在头脑中去相信和要求自己做到宽容,与真正在内心中让怨恨消融,达到彻底的宽恕是两回事。刻意地积极思考试图促进人的正向改变,它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会带来不小的副作用。首先,在消极思想、负向问题还在的情况下,输入一个与之相反的积极思想,会造成一个新的内心冲突,为了减少这种矛盾冲突带来的心理压力,有些人会开始“自我欺骗”,假装问题已不存在了,而一味幻想积极思想已经实现。其次,灌输一个积极思想会使得那些负面的问题不被真正地察知,它还在那里,无法置换,未得到清理,从而错过了可能通过内省而被清除的机会。再次,一个旧的思想往往在宽松、被接受、被理解、无评判的境况中容易被化解、被消除。而积极思考的出现,给了旧思想一个否定的态度,一个反作用力,因此这种否定的态度甚至会强化旧思想的隐秘存在。并不是说“积极思考”一无是处,而是说“积极思考”如果是自然转化得来的,它就会是人自己内在的领悟和理解,而不再是灌输进去的一个外来思想,它会是人的生命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会非常真实和有力量。被灌输的积极思想也是一种思想制约,是一种看起来“好”的思想制约,它也是我们需要去内省的内容。因为这种“好”是一种人为做作、机械的好,从真实、自然的标准来看,说到底也是虚假的,因此,要看看我们呈现出来的那些“好”的、“优秀”的方面是我们自自然然的真实状态,还是因为我们认为应该那样才造作出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应该”的标准去做,有没有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念头被压制、掩藏了起来?积极思考是一种用正面积极的方式来代替负向状况的方法。比如,你害怕去做一件事情,积极思考告诉你胆小害怕是不好的,要有勇气,勇敢地去做那件事情,依着积极思考,你便鼓起“勇气”用“勇敢”来对抗自己的胆小害怕。以内省的方式改变负面状况与积极思考完全不同。同样是针对你害怕去做一件事情的状况,诚实地内省则是,要去看清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所害怕的具体是些什么,然后知道了自己所怕的那些东西并不是真的可怕。内省是对胆小害怕进行静观和自动地化解。当胆小害怕被消除之后,勇气就会自动降临,同时你自然会对生命产生更积极的新认知。在锡吕·玛塔吉女士的一段讲话(讲于1982年)中,对于积极思考有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不管是好还是坏的思想,你只要跳入思维里,就会进入一种惯性的动力,在那里你会由一个思想跳入另一个思想。有些人说,那坏的思想应该以好的思想来对抗它。换句话说,就好像一辆汽车或一列火车由一个方向开来,被从另一个方向开来的车推回,两辆车会在某一中间点停住。那或许是好的,但有时会造成伤害,一个被好的思想压制住的坏的思想停留在那状态下,有时会反弹,这在很多人身上发生过。他们压制一些正常的思想,告诉自己要对别人施善行好等等,这种人有时会感到困扰,忽然间变得恼怒,而此时别人又不了解他们。……这就是为何我们应无思无念地把所有的思想都从心中摒除,这样你就会随时自动地停留在中央。”逃避与面对很多人逃避自己,这障碍来自我们希望自己“好”,我们不愿意看到自己“不好”。因此,我们身上发生了“不好”,就转过脸去,并且用“自我欺骗”的方法去遮盖自己的“不好”,甚至让自己的“不好”合情合理。现在,要建立一种新的“好”与“不好”的标准,真实就好,虚假就不好。勇气只不过是将真实呈现出来的力量,真正的懦夫是那些不敢面对自己的人。一个人要有勇气接受真实,有勇气摒弃虚假。内省所需要的勇气就是去看、去面对、去承认那些实际发生的。真实就好,虚假就不好。你要用这个新标准,来面对自己,衡量自己,跳出自我欺骗的循环。事实上,真正的情况是,在每一件事情上,你都面临着是成为勇士还是懦夫的抉择。而那些敢于面对自己的勇士心里都知道,一个不必再做任何欺骗、心清如镜、坦然地做真实自己的人,内心是多么的轻松和自如。投靠真实的报偿是巨大的。态度(1)非此即彼什么事情也重要不过你对事情的态度。事情的发生,从心灵成长的角度看,甚至没有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暴露你的态度。我们往往只看到事情,而看不到自己的态度,因而,我们需要打开内在的眼睛,那样便不再对自己盲目。当一个人还在意识的粗糙层面,即仅仅是被思维主宰时,这人呈现的状态就是只有两极化的态度。一件事情不是对就是错,一个人不是好就是坏,对人不是热情过度就是冷若冰霜,不是坚持到底就是永远放弃等等,在两极之间摆动,或者停留在某一个极端上。非此即彼,是思维的特点。如果一个思维告诉你向东是好的,那就自然地意味着,向西是不好的。但思维又总是在变化,今天这样是对的,明天就变得不对了,后天又是一种新说法等等,没完没了。所以,思维、观念都是短时间内有效的,而且思维的结论一定是支持什么或者反对什么,当你接受了某个结论,那么你就只能选择停在两极的某一端。事实上,两极化的思维看起来是两个互不相容的相反观点,其实它们是同一回事,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超越了这个层次,你便可以看见整枚硬币。那时你对整体一目了然,自然、便不再一边倒地陷入其中某一极。只有凭借发展心灵能力,升高我们的注意力,才能够达到一个可以看清思维的程度。而观察到内在的思维活动,就是内省。通过内省,我们会知道,不是事情,而是我们对事情的执著成为牵动我们在两极之间摆动的木偶线,当我们从事情之中把自己抽离出来,木偶线就切断了,那么非此即彼的游戏就会结束。第三种态度——察知与静观第三种态度是超越了思维、跳出了思维才会有的一种态度。只有跳出二元的思维,高于思维,才能看清思维的活动内容。爱因斯坦也有过类似的表达,他说,我们不能在产生问题时的同一思想高度上解决那个问题。意即要提升了意识的高度之后才能解决之前的问题。思维能够带动人的言行,决定人的言行,它有着一定的能量。有人甚至为某个错误的信念而付出生命。要超越思维,并非简单的事情。这要靠灵性的觉醒,就是来自我们心灵的力量。关于觉醒这一意思,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中国儒家用“天人合一”来表示,道家说成得道、悟道,佛家说成回归自性、见性、开悟、觉悟等,古印度则称为“瑜伽”。当这个心灵的力量升起,我们便醒觉着,就有能力看清楚思维在我们头脑里的运作,这样,我们将有能力超越非此即彼的二选一的限制,而发展出一种折中的、微妙的、抽离观察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给人一种神秘感,让人感觉像是在此与彼之外,又像是在此与彼之间;像是彼此皆可,又像是彼此皆非。第三种态度的表现是知道什么在发生但不作出反应,不评判,仅平静地知晓。好像是没有什么态度,有点让那些惯用头脑的人捉摸不透、无所适从。身在其中,却好像置身事外,那么镇定自信,却又好像没有立场。第三种态度是超然静观、不能理性理解的态度。要避免一个容易产生的误解。静观是指内在没有针对事情产生任何的思维、念头、情绪,并不是单单地指在行为上不作反应。有些人性格内向,不在言语行为上表露头脑里的想法,也压制自己的情绪,看起来表面上也没有反应,但这完全不是静观。静观是个内在的状态,内在无思无念的虚空状态。这第三种态度源于内在稳定的静默。静观的态度并不会让人成为一个没有任何作为、对人对事视若无睹的木偶。一个人拥有静观的态度,其外在表现依然可能会伴随着自然而然发生的各种行为,即在静观状态下,人会作出直接、简单、自然的行动,这种行动不可以被解释,是生命能量使得人那样去做了,或是出于直觉、上天的意志。所以,静观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在的状态。若一个人不能静观,而是对某件事情在自己的内在发生了反应,通常这个内在的反应会相应地表现在外部行为上。那么通过发生的外部表现,去看清里面的想法、情绪具体是怎么样的,正是一个内省的路径。其实,对于那些与你没有多大关系的事件,你是个旁观者,自然有第三者的视角。最关键的是,在所有的事情上,特别是与我们自身有利益关联的事情上,我们要建立起这第三种态度。事情与我们无关痛痒,自然你的态度也无关痛痒,那没什么了不起。心灵成长要面对的,是那些与你休戚相关的事情,那些你自己正置身其中的事情。当面对着自己的利益得失或人际冲突时,毫不执著而不动声色,那说明你在心里已不再与那些所谓的利益执著牵连,这便是达成了内在的超然静观。态度(2)下面是一些第三种态度的例子。在接受与抗拒之间当一件事情发生,它就已经成为事实。对于一个事实,除了去接受,我们还能做什么?抗拒意味着和事实对抗,否定事实。而事实是完全无可否定的,它已经在那里了。所以,抗拒、不接受事实的态度真是不可思议的愚蠢。比如,有个人莫名地骂了你一句,通常人不可能接受被无端地羞辱,很多人会抗拒,“为什么要骂我,你有问题”。但这抗拒是愚蠢、无效的,无法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但却改变了你的心情,抗拒事实的结果就是搞坏自己的心情。如果我们建立了第三种态度,那么很简单,我们知道他在骂人,我们接受这个事实,但我们就是看着这一切,发生就发生了,继续就继续吧,结束就结束了。你虽身在事态之中,但内在却虚空得令自己有置身事外的态度,甚至你还会觉得这真是一出有趣的戏呢。如果你已经有这样的态度,事实会怎样呢?那个骂人的人,会自动撤退,因为他会突然感到自己在骂一个不存在的人。在这里,接受是一种允许其存在和发生的容纳。接受与抗拒之间的态度包含着两个微妙的区分,接受不等于赞同,接受所发生的事情,但不等于赞同那件事情。其次,当我们不赞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不必去抗拒,即不赞同也不等于要去抗拒。在相信与怀疑之间对人、对事完全相信而全盘接受,那就趋于迷信盲从;如果跑到另一个极端,十分怀疑到全盘否定,也可能被疑虑包围而错失良机。在相信与怀疑之间的第三种态度是科学的、验证的态度。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先把它当成假设,随之亲身验证。这也是霎哈嘉瑜伽的创始人锡吕·玛塔吉女士告诉我们的一种态度。事实上很有意思的是,那些刚刚接触,还没怎么去体会这种瑜伽的新人,却常在嘴巴上说这是好的。嘴巴上讲这瑜伽好的这些人却并不怎么练习。还没有进一步的体会验证就下了结论,这种态度不够科学,不够诚实也是不负责任的。未经亲身验证就下结论是狂妄无知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去验证,那么我们也没有办法去了解其是与非、好与坏。当然,我们也不会事事都去了解和验证,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也完全没有资格评判。这里面有一个对事实尊重的问题。诚实地尊重无论何种事实,很可能这个新的事实挑战甚至推翻了你先前的所有信念。作为一个诚实的人,在事实面前是要老实地接受,并需要更新自己先前的认识,做到从善如流。在麻木与狂热之间一个极端是对人、对事情冷漠无知、麻木不仁;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投入而丧失了分寸。这两个极端都是有问题的。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与我们都是有所关联,我们不能视若无睹,起码我们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应该有怎么样的恰当的回应和行动。另一方面,行动过度就是狂热,狂热会导致过犹不及,因而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拿捏其中的分寸和尺度。比如点木柴生火煮饭,如果火太小,木柴只是冒出烟雾,我们无法煮熟饭菜;但是,火太大,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能让我们煮好饭,甚至还可能烧毁我们。火的燃烧要在一个适当的程度,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它。其他的事情大都如此,态度上我们不能麻木不理,要去关注,但也不要过度关注,使自己深陷进去。通常麻木是因为心扉未能打开,弄不清自己、他人和事情的原委。而狂热往往是由于不明白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不明白行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不停地做出行动,目的已经达到了,甚至已经变得有害了还继续行动。因此,在麻木与狂热之间的第三种态度是,在平静中用心去行动,当效果显现就适可而止。态度(3)对自己的态度说到态度,通常会被认为是我们对外在人、事、物的态度。还有一个根源性的态度,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态度,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怎么认识自己。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对他人的态度。如果你对自己是信任的,你也会信任别人;如果你是关心自己的,那么你也会关怀别人;你是尊重自己的,那你也懂得尊重别人。你怎么对待自己,成为你怎么对待世界和他人的一个基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应用,看看我们怎么对待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怎样对待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了。凭借这一点去内省,每当我们遇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即省察自己的身上是否有相同的情况。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不诚实,在说谎,那么你会反过来看看自己,我有没有哪里做得不诚实呢?这样我们把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当成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这时,我们就已经达到能够全面地、随时地内省的程度了。人们研究这个研究那个,科学涉猎的范围延伸到了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但就是没有去研究人自身。如果研究者自身有问题,怎么能确保研究出来的东西是正确的呢?如果镜面上布满了灰尘,那么镜子就无法如其所如地照出其他东西。肮脏、扭曲的镜面都不能真实照出其他东西。这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就如同一面镜子,当我们十分清晰地了解自己、透彻地了悟自己的时候,这面镜子就清洁干净了,可以真实地照见外部世界了。也许你体会过,当你自己变了,你会发现世界也变了;当你自己悲观消极时,世界也仿佛在末日的笼罩之下;当你自己的心态晴朗无比时,周围也都充满美好。所以,擦亮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最重要的。自卑或自负我们不了解自己,又想知道自己,便会找参照物来界定自己,通过参照物来知道自己怎么样。比如,你比张三漂亮,张三比李四心胸开阔,李四比你有学识等等。参照物不同,结论就完全不同。你可能比这个人强大,可是又比另一个人弱小。比较只是个相对的结果,并不能使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怎样,自己到底是谁。能够比较的都是外在有形的方面,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比如,内心的感觉、感知。你无法将你的平静感、快乐感和别人相比较。别人只能知道他自己的感受,而你只能知道你自己的。事物外在的差异和个性化是一种天赋的特质,任一两样东西都不会相同,即便是任何两片雪花、两片树叶都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被造物主、上天决定了的,所有事物天生就是差异化的,也就是天生就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相互比较是反自然的,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人的自卑与自负心理就是由于对自己的无知而去相互比较产生出来的。自卑、自负这些负面态度带来的痛苦都是无知的代价。我们要做的是放弃与别人的比较,任何方面的比较都放弃,而转向心灵内在去认识真实的自己。内疚感、罪疚感通常人们做了错事的时候,会产生内疚、罪疚感,也就是在内心评价自己有罪、不好。人们觉得内疚、罪疚便与那个所犯的错误扯平了,从而逃避面对、修正那个错误。所以,内疚感这种负面态度,使得我们不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内疚是一种以负面来对待负面,以一种错误来代替另一种错误的心理过程。当然,也有人犯了错误毫无内疚,但也不去改正错误,而变得厚颜无耻,这又是另一个可怕的极端。要小心,有人懂得制造事端让别人产生内疚,以此来控制、欺压别人。有一个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听从他,或者他的课程没有人来上,他?****鲆幌盗醒源牵醚械阶约鹤龅锰砹耍鹗Ш艽螅Ω煤蠡冢芏圆黄鹱约阂捕圆黄鹫飧隼鲜ΑR蚨魏未砦蠛腿醯愣伎赡鼙徊缓玫娜死谩D诰伪揪褪怯米约旱摹白晕摇逼垩棺约毫耍一够嵴兄卤鹑说摹白晕摇币怖雌垩鼓恪?内疚、罪疚有什么用呢?它只是一种自我折磨,残害人的自尊与自信,包括自怜自怨,这都是不健康的自我毁灭性态度,要放弃。假如我们错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去承认、面对和改正。而不能再去用内疚这样的错误态度来逃避和掩盖。就像我们不能躲避自己的生命一样,任何的错误和问题都是逃避不掉的。诚实面对自己人诚实的品质本是最自然、最简单、最基本不过的。可是对于那些在社会的虚假面具中过活的人,诚实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气和力量才可以做到的事。人们在社会之中生存,受到各种规范教条的教育,许多教育让我们先否定原本的自己,然后变成符合那些教条模式的“好人”、“优秀的人”。而人们大都是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是谁,不知道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出于这种无知,人们使用不诚实的方式让自己“变成”好人、优秀的人,甚至名人。慢慢地,我们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分不清我们是自己所期望的,还是别人所期望的。自己原本的真实样子到底是怎么样的。诚实是要承认真实,是怎样就是怎样。如果不面对自己、承认自己,那就不可能做到诚实。有个女子来参加瑜伽入静活动,她时常迟到,很多次都是快结束的时候她来了。没有人问她什么,她自己找一大堆理由解释为何晚到。其实没人想知道她的那些事情。她不能诚实是源自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愿望。想来参加活动又放不下其他的事情,无法确定优先次序,搞得很混乱。扮演再多角色的演员,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色。因此,要先诚实地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对于你是重要的。这样便使自己有正确的优先次序,也会有十分明确的取与舍。外在的利益与内在的利益有时是相辅相成、彼此增益的,有的时候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兼得时才真正考验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怎么面对自己。静下来深入自己,是你给自己的一个最有利的巨大机会。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过程。诚实是最基本的态度,如果连诚实都做不到,根本上说就等于没有真正地活着。其实做到诚实,没有什么代价,只是要放下、抛弃那些虚假的东西,随之,真实的自己便自动地呈现出来。律,照党章应当革除党籍及枪毙”①. 此即可见晚年孙中山政治上的巨大进步. 由此也可见,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并非是封闭式的思想体系,它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三、三民主义者的历史使命三民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其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进化论之上的. 孙中山的进化论虽承认自然进化是人类进化的客观规则,但他在阐述社会进化的法则时,并不完全合乎科学.他的唯物主义的“以太”物质观虽然承认物质的不断进化,却把这种变化归结为“太极”的运动,这仍然无法解开宇宙之谜. 尤其是他以“互助进化”代替社会阶级斗争的理论,那仅仅只从主观上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对未来社会主义美好前途的向往,却无法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前途①冯自由:《致孙中山函稿》,载《档案历史》1986年第1期.-- 456054中国哲学初步和动向. 孙中山说:“宇宙之大观”,只能是如离心力与归心力之“两力相等,两势调和”①. 他以这一理论来说明“自由与专制两个潮流,要调和他,使不各趋极端”②. 这表面上似乎是批评无政府主义,实质上正是“互助论”在政治上的运用. 事实证明,进化论不可能从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走向社会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而最终只能走向反面. 马克思主义虽然承认社会的进化论,但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要采取社会阶级斗争的方式,而社会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孙中山以互助进化作为历史重心或动力,当然不可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这正如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最后阶段所写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所指出的,近代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最终只能是“宣告破产”。当然作为三民主义者中的真正民主主义者的孙中山,虽然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但在政治方向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等问题上,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有其一致性. 如孙中山后来发展了三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就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为建设独立富强的近代化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孙中山无愧于革命先行者的光荣称号.①②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91页.-- 457中国哲学初步154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对近代进程的冀望与失望1906年6月初五,因“苏报案”①被清政府监禁三年的章太炎(公元1869—1936年)在孙中山的帮助下第三次抵达日本. 此前,他曾两次亡命日本,一次是追随康梁变法,一次是支持唐才常侧清. 但是,那时他的思想尚未成熟,他的反满行动影响不大,因而他的东渡并未在旅日华人中引起太大的反响. 而此时站在旅日爱国志士面前的章太炎,则是已与改良派彻底决裂而完全走上革命道路的章太炎,是盛名誉满海内外的章太炎. 因此,章太炎甫临日本,即在爱国志士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成了英雄,成了革命的功臣,成了革命者的偶像.但是,当时很少有人知道,章太炎在长期投身反满革命而几经磨难后,面对黑暗的现实和渺茫的前景,他的身心已①1903年,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邹容写了宣扬革命的《革命军》一书,章太炎奋笔为之作序,且自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推波助澜.《苏报》在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刊登了章太炎的序言,发表了一系列评介《革命军》的文章,且摘要刊出了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大大扩展了革命思想的影响. 腐败的清政府勾结帝国主义,利用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于1903年6月30日逮捕了章太炎. 邹容不愿章一人承担责任,于次日自动投案.经过审理,章被判监禁三年,邹被判监禁两年.这就是近代史上的“苏报案”。-- 458254中国哲学初步经疲惫不堪,他的革命意志已经悄然动摇,他的整个思想也已由于他在狱中醉心于佛学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巨变,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发展观上. 章太炎目睹世界上最先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国家对待异族的残酷和暴虐,深知时人趋之若鹜的代议政治代表的只不过是少数豪门富族的利益,痛感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有犯罪作恶手段的完善和精巧. 所有这一切都使他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迫使他全面地反思他早先深为倾折的进化论. 结果,他在佛典(主要是唯识学)中发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识”缘生的名相,是虚假不实的,只有破除虚妄的名相,回归真如本体,才能消除世间万物的差别,进入“众生平等”的境界.于是,他刚出狱不久,就猛烈批判“进化论”,而自创“俱分进化论”,为他后期思想建立了一个基础和出发点.“俱分进化论”是章太炎在1906年9月5日出版的《民报》上刊出的同名论文中专门论述的. 此论甫出,立即遭到蓝公武的批评. 章太炎于《民报》第十号发表《与人书》加以反驳,从而使他的“俱分进化论”发展得越加全面和精细.所谓“俱分进化”,就是说,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 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 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如罔两之逐景. 非有他也,智识愈高,虽欲举一-- 459中国哲学初步354废一,而不可得“①. 人们谈论进化,不能专举善、乐的进化而不列恶、苦的进化,因为它们如影随形、不可分离. 善与恶进化了,恶与苦也随之进化,“曩时之善恶为小,而今之善恶为大!曩时之苦乐为小,而今之苦乐为大”②. 譬如,在道德上,人既能够爱己爱人,组织团体并禁止群居乱伦之事,这比动物善大. 但是,动物再恶,也比人之恶小,因为动物不会残食同类而人类则时时同类相残. 而且,人类社会越是向前发展,其恶也愈益昭彰.同样,在生活上,章太炎说,人的乐比动物大,苦也比动物大. 例如,阿米巴、毛奈伦等低等动物,它们的享乐仅为感官肉体所接触,及至人,“始徒以形质现前为乐,其后则又出于形质以外,由饱暖妃匹而上思土地,由土地而思钱帛,由钱帛而思高官厚禄”②,等等. 这诚说明动物之乐不如人之乐,但是,反过来说,动物失去了这些感官享乐,并不会很痛苦. 至于人则不一样了. 为了追求更多的欢乐,他不惜劳精竭神、卑躬屈膝、含垢忍辱,甚至“杀身灭种”。“此其为苦,盖一切生物所未有也.”③这又说明动物之苦不逮人之苦.因此,其乐愈进化,其苦也愈进化.写作《俱分进化论》时,章太炎尚主张人的知识是能够单独进化的,社会越发展,人也越聪颖. 后来,他进一步认①《俱分进化论》,载《章太炎全集》第4卷. 第386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②《俱分进化论》,载《章太炎全集》第4卷,第386—387页.②③ 《章太炎全集》第4卷,第388页.-- 460454中国哲学初步为,连人的知识也不可能单独进化了,它也是与愚蠢齐头并进的. 例如,在《国故论衡. 辨性下》一文中,他就分别从神教、学术、法论(国家制度)、位号、礼俗、书契六个方面说明文明人比未开化的野蛮人愚蠢,并得出了“见与痴因相依,其见愈长,故其痴亦愈长. 而自以为智者,诚终身不灵哉”④之结论.那么,人类出现善恶、苦乐、智愚并进的根源是什么呢?章太炎认为,善恶之所以并进,其原因有两个,一为熏习性,二为我慢心. 按照佛教唯识宗的理论,人有八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其中,阿赖耶识是无善无恶的真如本体;末那识常执阿赖耶识以为自我;第六识则为意识,意识之性有善有恶,它常常熏染阿赖耶识. 在意识的熏染下,无善无恶的“本有种子”就变成了善恶兼备的“起始种子”。“一切生物,无不从于进化之法而行,故必不能限于无记(无善无恶),而必有善恶种子与之杂糅“①,由此,“种种善恶,渐现渐行”②,“种子不能有善而无恶,故现行亦不能有善而无恶. 生物之程度愈进而为善,为恶之力亦因以愈进”③. 这就是由熏习性导致的善恶并进. 所谓我慢心,是指由末那识执阿赖耶识以为自我而念念生出的好真、好善、好美、好胜四心. 其中,好善是全善,好美无善无恶,好真半善半恶,好胜由执我而起,纯是恶性,是我慢心之最.“其所好者,不能有善而无恶,故其所行者,亦不能有善而无恶.生④《国故论衡. 辨性下》,见该书石印本卷下.①②③ 《章太炎全集》第4卷,第389页.-- 461中国哲学初步554物之程度愈进,而为善为恶之力,亦因以愈进“。④而智愚之所以并进,是因为阿赖耶识在意识的熏染下既生我见也生我痴的结果,“以无不自识如来藏,执阿罗耶以为我,执此谓之见,不识彼,谓之痴. 二者一根,若修广同体而异其相. 意识用之,由见即为智,由痴即为愚. ……痴与见不相离,故愚与智亦不相离”⑤.既然所谓进化只是人之意识、末那识习染阿赖耶识的结果,那么,“所谓进者,本由根识迷妄所成,而非实有此进”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6
正序
倒序
中国哲学初步
中国哲学初步-2
中国哲学初步-3
中国哲学初步-4
中国哲学初步-5
中国哲学初步-6
中国哲学初步-7
中国哲学初步-8
中国哲学初步-9
中国哲学初步-10
中国哲学初步-11
中国哲学初步-12
中国哲学初步-13
中国哲学初步-14
中国哲学初步-15
中国哲学初步-16
中国哲学初步-17
中国哲学初步-18
中国哲学初步-19
中国哲学初步-20
中国哲学初步-21
中国哲学初步-22
中国哲学初步-23
中国哲学初步-24
中国哲学初步-25
中国哲学初步-26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中国哲学初步
中国哲学初步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