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2

犹太人历来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民族,每个犹太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他们要热爱学尊敬师长。在犹太历史上,“教师”一词的确切含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早期的犹太社会中,教育尚处在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神学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初级阶段。那时候,社会上并不存在专职的教师职业,教育子女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父亲和拉比共同完成的。在家庭中,父亲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任务,他把“智慧之言”及为人处世的道理传授给自己的子女。因此。父亲就是教师,教师也就是父亲。在希伯来语中,“父亲”一词本身就具有“教师”的意义。现在的西方语言中以“sChcr”(父亲)来称呼救父,就是希伯来习俗的延续。《塔木德》中说:宁可失去所有的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长期以来,各地犹太人都形成了一种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他们使“拉比一一教师和有智慧的人得到极高甚至可以说是过高的声望”。在犹太民族的传统中。教师有着极高的地位。犹太人看来,在社会中,教师的职责由象征着权威与智慧的拉比来完成。在遍布各地的犹太社团中,拉比不仅是神职人员、牧师、法官、律师、医生,而且是教师。因为在希伯来语中,“拉比”一词的第一涵义就是“教师”。而在犹太人的现实生活中。拉比就是各地犹太学校的负责人与职业教师。在犹太人中还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尊重老师:有一个孩子,他的老师和他的父亲同时被海盗绑架,必须以巨额财产才能赎回他们的性命。当时,孩子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只能赎回一个人。这位孩子做出的选择是:先从强盗手中救出自己的老师。尊重老师,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把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如果他们希望得到什么回报的话,就是希望看到学生长大成才,在知识的高峰上越攀越高。犹太人常常对孩子说,要像尊重我们一一你的父母一样,尊重你的老师。许多犹太父母通过讲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们要尊敬的老师,有一个这样故事广为犹太父母使用:约瑟夫非常擅于摔跤。他的技术高明,浑身的解数足有290种,并且每次出手都各有不相同。徒弟里头,他最喜欢长得英俊的萨缪尔。他力大无比。本事高明,是所有弟子中最有建树的一个。萨缪尔名气很大,有一天,国王点名要看他的摔跤。赢得比赛后,萨缪尔跑到国王面前夸口,说他不愿摔赢师傅的原因,不是自己技术差,而是因为师傅的年龄已大。其实,自己的本领和力气,决不比师傅差。他这样不尊重师长、狂妄自大。国王非常生气,叫人选了一处宽大的场地,把满朝文武都请了来,叫师徒二人比赛。萨缪尔耀武扬威地走进场地,像一只被激怒的狮子,对待他的师傅就像对待敌人一样,仿佛他是一座铁山,也会被他推倒。约瑟夫看他力气比自己大,所用技术又和自己如出一辙,于是就用一个连他也没见过的招数一把将他扭住。萨缪尔还不知怎样招架,已经被师傅举过头顶,摔在地上了。满场的人都欢呼起来。国王奖给师傅一件华丽的袍子,并斥责萨缪尔说:“你太狂妄了,竟然妄想和你师傅较量。可是你失败了。”萨缪尔说道:“国王!他胜过我并不是凭力气,而是有一招没有传授给我。他凭的是一点小小的本事,今天才把我打败的。”约瑟夫说道:“我留下这一手就是为着今天。记得圣人说过:‘不要把本事全部教给你的朋友,万一他将来变成敌人,你怎样抵挡得住 ’从前有个吃过徒弟亏的人曾经说过,不知道是这世上本来就没有情义,还是如今人心变得太快,我向他们传授射箭技艺,最后他们却把我当作天上的鸽子。这些都让我不得不引以为戒啊!本来我看你基础不错,本想抛却这些繁文缛节,把我全部的技艺传授给你,但你目无尊长,实在是太令我失望了。”如果萨缪尔谦虚谨慎,尊敬传授给自己超人技艺的师傅,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约瑟夫一定会将这最后一招也传授给他,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摔跤手。另外,犹太人在婚姻嫁娶问题上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包括教师在内的学者的敬重。从中世纪以来,在欧洲尤其是中欧的犹太人中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最理想的婚姻是有学问的教师、拉比或法学家同富翁的女儿结合。犹太人教育孩子尊师的方法尊敬老师以及老师的劳动成果,不仅仅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本前提。而且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应该拥有的最起码的品德。在实际的生活中,犹太人教育自己孩子们养成这样的习惯:一、教育孩子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首先,就要明确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平等的,从来不会有尊卑之分,不应该在心理上形成两个对立阵营。与老师交往,不必自卑,不必羞怯,要大大方方,友好往来。其次,要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优点和缺点,也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作为学生,应该客观地评价老师,不能吹毛求疵、求全责备,更不能把老师偶像化。但最重要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为了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应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交往,获得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老师全面了解自己,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二、培养尊重老师的真挚感情。尊师爱师,这是做人的一种美德,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认识到老师的可尊之处。老师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他们从事着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真正理解信任老师。师生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只有这样,师生间的距离才能缩短,感情才能沟通,关系才会融洽。犹太父母不仅经常给幼小的孩子讲述尊重老师的故事,更是鼓励他们在行动上有所表现。特别是在当今的以色列,孩子们在学习中,按时上课不迟到,聚精会神地听讲,课外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在生活中,也是对老师很有礼貌,并且在家长的帮助下关心体贴老师。每个孩子都要接受老师的教育,可以说是孩子的再任父母,因此,每个人都要尊重自己的老师。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孩子尊师时的方法是值得每一个父母去学习的。求知就是在为自己积累财富犹太曾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曾受尽迫害和歧视——金钱被抢走,房屋被烧毁,人民被屠杀。因此,犹太人选择了一种即使大难临头,也可以永远伴随自己、无法被人剥夺的财富,那就是智慧。马克思也曾经说过:“求知可以改变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没有一个人是贫穷的,除非他不接受教育。”海菲茨是一个著名的小提琴手,他出生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小提琴手,3岁起海菲茨就开始跟父亲学琴,4岁入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从师马尔金。6岁即在音乐会上成功地演奏了孟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对于童年的这段学琴时光,海菲茨曾经回忆道:“父亲在家时,我练得最多,因为当时的规矩很严。我喜欢一个人单独关在房间里练习,为此曾和我父亲有过冲突。即使是长大成人后,我也不愿意别人在旁边看我练琴,我不能专心,我练琴时不能有人在场。”8岁那年,海菲茨在维尔纽斯音乐学校为前来此地旅行的奥尔教授演奏。这位名师一眼就看出这个孩子非同小可,于是建议海菲茨的父亲把孩子送到圣彼德堡来跟他学习当时,俄国的法律禁止犹太人在圣彼德堡定居,这可使一家人都是犹太血统的海菲茨的父亲伤透了脑筋。幸好,圣彼德堡音乐学院的院长、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为他们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父子俩一并收为学生,这就是1911年奥尔班上的学生名册里有两个海菲茨的缘故。他的父亲不仅在海菲茨小提琴的学习上费尽了心思,而且严格督促儿子其他文化课的学习,法语、德语、历史、地理、数学,这些都请了私人教师到家中来授课。海菲茨十分刻苦,出去看了一场戏或参观了一个博物馆,回来都要写一篇作文。这种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求知欲望,海菲茨保持终生。1912年10月,在著名指挥家尼基什的邀请下,海菲茨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了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个男孩极其精彩的演奏,轰动了乐坛。观众席上的克莱斯勒听后深为赞叹,对身边的津巴厘斯特说:“你我也许应该怀着更多满意的心情马上砸碎自己的小提琴!”海菲茨的名字开始不胫而走,人们都知道罗斯又出了一位了不起的男孩,而前不久埃尔曼童话般美妙的音质曾让听众怎样的如痴如醉啊!近些年,陆续发现了一些海菲茨早年在俄国时期末做商业发行的录音,据说其中真挚的感情、纯正的风格和扎实的功底这些海菲茨成熟时期演奏中的优点已经鲜明地表现了出来。雅沙 海菲茨如同俄罗斯民间传说中美丽神奇、造福人间的火鸟,他的横空出现使整个小提琴世界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他的成功与他的父亲不断教育他求知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了求知欲,也许成功可能就不会那么大了。犹太人在把智慧装进脑袋的同时,同时也把财富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当其他弱小民族日渐衰落时,仅占全世界人口总数0.3%的犹太人却常常执世界学术之牛耳,犹太民族之所以会操纵着全球经济的杠杆,成了历史上最聪明、同时也是最富有的民族。就在于犹太是一个尊师求知的民族。每一个父母,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尊师求知的品格,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地成长,为孩子将来打基础。3.孝敬父母引子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每个犹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孝敬父母的方面是非常独特的,每一个为人父母都要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方法,犹太父母经常会用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前,在一个家庭里,爷爷已经很老了,双腿已迈不动,眼睛也看不清了,耳朵也听不见,牙齿也都掉光了。因此,在他吃饭的时候,饭菜常常会从他的嘴里掉出来。儿子和儿媳妇因此便不再让他上桌子,只让他在火炉边吃饭。有一次,他们端了一碗饭给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点,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于是儿媳妇就开始责骂老人,说他把家里的东西都弄坏了,打了好多碗。她还说:以后她要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老人只是叹了口气,什么话也没说。一天,儿子和媳妇在家里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玩。父亲就问道:“儿子,你这是在做什么?”儿子回答说:“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以后你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来,可又那么无奈,他们为自己那样对待老人而感到羞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且细心地照顾老人家。小孩也因此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地生活起来。孝敬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一种美德,任何品德都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每一个父母都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孝敬父母。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诺未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的美德中国历来提倡“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的美德在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中国人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最基本的涵义就是要爱父母,从自己的亲人做起。让孝敬父母的美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犹太是非常注重孝道的民族,而尊重长者,也是犹太人崇尚的美德。如此看来,古今中外,孝道本是人类固有的美德,犹太人在这方面更为突出,《塔木德》非常推崇孝敬父母,因此每一个犹太人从小就懂得尊老爱幼。在犹太家庭里,他们的父母会经常为孩子们讲这样的一个故事,要他们懂得孝敬父母是人们最美的品德,孝敬父母,可以为你带来幸福。有一位商人有一颗价值昂贵的钻石,一位犹太拉比打算用重金购之用来装饰神殿,于是某一日登门求购。可是存放钻石的库房门的钥匙恰好正在熟睡的父亲枕头下。这名男子便说:“对不起,因为我不能吵醒家父,所以无法卖你钻石。”有此发财机会,却因不愿惊扰正在熟睡的父亲而告放弃,此人的孝心可鉴。拉比非常感动,遂向世人传诵这则佳话。某一天,一拉比同母亲同行,道路凸凹不平,步履艰难。于是,每当母亲迈出一步,拉比就伸出手垫在母亲脚下,以免母亲受颠簸之苦。由此可见,拉比对父母的孝敬之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学会以身作则,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行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尊重长者是犹太人崇尚的美德。在每个犹太人家族里,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间有一代孝敬长辈,孩子就会懂得孝敬父母和祖辈。在这样的家庭中不仅长幼有序,而且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呈现一种其乐融融的气氛,这对每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利的。做家长的都深知这个道理,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美德,因此每个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有孝心,然而在父母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又往往忽略这方面的内容。犹太人非常注重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美德。大部分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会给孩子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位老祖父和自己的小孙子在家里边的后花园里玩耍,小孙子过分好动顽皮,爬上爬下不听祖父的劝导,老祖父顾及小孙子的安全,禁不住用力打了他几下,小孙子受到突然而来的责打,痛得哇哇大声哭了起来。这时候站在旁边工作的父亲见到此情景,竟然一言不发地猛打自己的耳光。老祖父更是纳闷,百思不得其解,走上前去询问自己的儿子,干嘛自己打自己呢?儿子赌气地答道:“你打我的儿子,我就打你的儿子。”这一段故事充分表现出现代的伦常关系,所谓天下父母心哪!佛教里有一首诗:“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这句话的意思在于说明为人父母的慨叹:记得当初我养儿女的心情,就像我的儿女现在养孙儿一样;我的儿女对我不孝顺,让我挨饿,一切由他去;只希望我的孙儿不要不孝顺父母,让我的儿女也挨饿啊!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爱是无法估计的,而作为父母的孩子就应该孝敬自己的父母。培养孩子有孝心的原则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孝敬父母,很难想象到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敬父母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做到的,因为它可以促使家庭和睦、温馨幸福。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关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为他人、为自己的祖国献爱心呢?孝道本是人类固有的美德,但是却有一些人不懂得孝顺父母,在父母逝世后,才悔不当初,斥责自己,这时候悔恨又有什么用呢!因此,我们应该及时把握因缘,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父母,了解父母生活上的需要,让父母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痛有所依靠,给予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应该让自己的父母以有儿女为荣,这是我们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犹太人在培养孩子孝心时,是通过以下几条原则来教育孩子的。一、要明理应该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一种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也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们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让他们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真正有孝心的孩子应该是懂礼貌,责己严,为父母分忧解难的孩子。为了明理,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今故事,通过形象去理解,让孝心在孩子心中有一个定义。二、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长制是不相同的。所说的“合理”就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产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都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在如今的很多家庭里,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变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侍从,也就是因为这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土壤,就更谈不上培养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因此,每个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在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他们并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甚至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而然,孩子就会慢慢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从而,就会开始孝敬父母了。四、父母要做出好样子父母对孩子祖辈的孝心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是否有孝心。父母是真孝心还是假孝心,是骗不了孩子的。因此,每一个父母要对自己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要想使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首先自己就要做出个好样子。五、创造机会,从小事人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的孝心还需要通过实践去培养。 在平常孩子就应该分担家里的一些事情,让孩子负起责任来。遇到有为难的事情,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给孩子听,让他们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如果有长辈身体不舒服或生了病,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且还要付出行动。时间长了,孝心便会在孩子的身上扎根。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有: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参与家务劳动,分担父母忧虑,不给父母添乱等各方面做起。每个父母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抓起。在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孩子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孩子应主动照顾,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孩子更应该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就算是吃饭时摆筷子的劳动也不例外。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即有利于孩子养成做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就应该为他们多做一些事情。”六、要以身作则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父母本人就应做到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假如平时因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就应该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父母做些家务,同父母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一来,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另外,孝心可以说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伦理行为,应该重视并以情育情。但是家长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才好,不要过渡宠爱自己的孩子。犹太人之所以会那么孝敬父母,这与他们父母对他们从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每一个父母应可以借鉴犹太父母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4.不盗窃引子犹太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贯彻不要盗窃这个思想,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里,有一对父母经常讲一些圣法兰西斯的故事来教育他们的孩子不要盗窃。在古时,圣法兰西斯有一次带着他的门徒到外地去,在路上遇到一个年老的乞丐,在冰天雪地中冷得发抖,身上只穿着一件很单簿的衣衫。于是圣法兰西斯毫不犹豫地立刻脱下自己的大衣,披在这个乞丐的身上。他的门徒对他说:“老师,你自己也只有一件大衣啊,你给了他,你自己不是没有了吗?”但是,圣法兰西斯怎样回答他们呢?我们看到他爱心的行为已经使我们深受感动了,而他回答他们的话,更使我们深受感动。他并不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善事。他也丝毫不夸耀自己的爱心,相反他却谦卑地回答他们说:“我不能抢夺应该属于他的大衣。”因为在圣法兰西斯看来,自己虽然没有了大衣,但里面所穿的衣服还比较多。而这个年老的乞丐所穿的衣衫却这样单簿,甚至在严寒的天气中冷得发抖,已经快要支持不住了。在这种情况下,这年老的乞丐比他自己更需要这件大衣,那么这件大衣就应该是属于他的。如果圣法兰西斯不把这件大衣给他,那也就等于抢夺了应该属于他的大衣。不可夜里用牛给自己犁地,白天再把累牛租出去。不可饿着肚子养活家小,然后以疲累之躯给雇主劳动。——诺未门教育孩子不要盗窃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每个犹太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给孩子讲经常给孩子讲主耶稣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广为流传,因为犹太人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盗窃。犹太父母总是这样给孩子讲他的故事:有一次,主耶稣对一个求问永生之道的少年财主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按照字面上来说,偷盗二字中的“偷”是暗中窃取别人的财物,“盗”就是公开抢劫别人的财物。实际上“不可偷盗”的含义,要比从字面上解释的更要广泛、深切得多。比如说一个做生意的人采取欺骗的手段,或是以次充好,或是短斤缺两,或是不诚实的宣传所赚取的利润,实际上也都是犯了偷盗的罪。又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中不努力,或是偷懒、不忠心等等,同样也等于是犯了偷盗的罪。又比如一个人不遵守约会的时间,使大家为他久等,以致浪费了别人的许多时间,这也可以说是盗窃了别人的时间。总得来说,如果一个人以任何不正当的手段和方法去取得别人的财物,或者是以任何形式来做一些损人利己的言行,都是犯了偷盗的罪。至于路上拾取的遗物,不归回原主而留给自己用者,也同样是犯了偷盗的罪。以上的几种解释都是从消极方面来体会的,而从积极方面来体会,如一个人见死不救,见难不帮,见急不济,以及知善不行,从深层的含义上来说,同样也是犯了偷盗的罪。犹太人在教育子女的同时,就告诉他们不要盗窃别人的任何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特别是别人的时间,犹太人把盗窃时间同样看成是一种对别人的盗窃。他们还给孩子们讲一个这样的故事:犹太钻石商巴奈 巴纳特是南非首富之一,他之所以会成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视时间为商品,把银行的时间“卖”了,并且“卖”了个好价钱。刚到南非的时候,巴纳特还只是一个从事矿藏资源买卖的经纪人,每个星期六都是他赚钱最多的日子,这是由于这一天银行停业较早,他可以尽兴地开出空头支票购买钻石,然后在星期一银行开门之前售出钻石,以所得现金支付货款。巴纳特就这样把银行星期天停业的时间给卖了。在这一天里,去银行要求兑付的人会被银行“暂缓付款”的一句话挡回,空头支票不会被打回来。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每个星期一的早上给自己的账号存入足够多的钱,以兑付他星期六所开出的支票。他这种拖延付款的办法,没有侵犯任何人的合法权利,调动了远比他实际拥有的资金多得多的资金。让人更加敬佩的是,巴纳特让持有空头支票的钻石卖主总是在星期一上午就收回了全部货款。犹太人在经商时,雇员的工作时间是属于雇主的,即便是工作以外的时间。他甚至不能白天受雇于雇主而夜里干自己的活,因为他白天的工作必然因此受到影响,他等于在夜里偷了雇主的白天时间。同理,人们也不可夜里用牛(劳动资料)给自己犁地(干私活),白天再把累牛租出去。他还不可饿着肚子来养家小,因为这也影响他在白天的工作,他还是把雇主的时间给偷去了,可见犹太人不盗窃他的时间到了那种程度。在犹太圣典《塔木德》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找到智者约瑟,看见约瑟正在树上摘苹果。“尊敬的约瑟,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你。”这个人喊。“我现在不能下树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今天受雇于这里的庄园主,我的时间是属于他的。”约瑟因为在树上说了拒绝回答问题的一句话,影响了摘苹果,收工之后主动向庄园主提出扣下一点工钱。这个故事就说明了:雇员在受雇期间完全是属于雇主的。他的工作时间是属于雇主的,但作为一个人,他只属于他自己。在犹太人当中,当受雇于人时,他们都恪守着这条简单的犹太经商法则,以“不偷雇主时间”换取了包括钱在内的各种报酬。因此,在犹太父母经常教育他的孩子,不偷窃别人的时间,偷窃取别人的时间就是盗窃金钱,不去索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作为一个父母就应该学习犹太父母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要盗窃。5.不贪恋别人的财物引子每个犹太人的心是纯洁的,他们从不贪恋别人的财物,犹太人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接受着父母这样的教育。有一个犹太妈妈叫他的儿子到一家百货公司去买东西。小男孩回到家里,从布袋里取出东西,一枚钻石戒指随手滚到地上。小男孩没有买这样贵重的东西。这时,这位妈妈领着儿子赶往百货店,一边走一边给孩子讲起一个在犹太民族流传几千年的一个故事。一天,有一位叫拉比的撒弗拉正在做早祷,一个人来买他的驴子。买驴人出了一个价格。因为拉比撒弗拉不能中断祈祷,所以他也就没有回答这位买驴人。这时,这位买驴人错把拉比的沉默当作了嫌出价低,于是报出了一个高一点的价钱。当看到拉比仍没有回答时,这位买驴人又报出了一个更高的价钱。拉比做完了祈祷后,就对买主说:“在你第一次报价时,我就决定把驴子卖给你了,但我不能中断祈祷来答复你。现在,你可以用第一次出的价格来买走我的驴子。”这位犹太妈妈的故事说完了,她对儿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的手是干净的,拿错了财的,它就会变脏。”几乎每个犹太人的孩子就接受着那样的教育,因此每个犹太人的孩子从不贪恋别人的财物,这是每个父母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的手是干净的,拿错了财物,它就会变脏。——诺未门教育孩子不要贪恋别人的东西犹太人看来,所谓贪恋就是指想得到别人的财物。它不仅仅是羡慕别人的财物,或者心里想“巴不得我也拥有”,同时,贪恋也包括对别人有而自己无的,生出嫉妒仇恨之心。你若开始生出贪心,就要设法找出在你心中,是否有些本来只是基本需要的东西,却发展成嫉妒的。比如,你会从羡慕别人的成就,进而就会发展到嫉妒别人,从而就会想夺取别人的成就。这就是在犹太所谓的贪恋。犹太父母经常讲一个这样的故事才教育自己的孩子决不要贪恋别人的财物:曾经有一个叫拉比西蒙 本 舍塔的犹太人,他以靠砍柴为生,每天都要把柴禾从山里背到城里去卖。拉比西蒙 本 舍塔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犹太法典《塔木德》,于是,他就决定买一头驴子来代步。一天,拉比在集市上,从一位窦玛利人那里买来一头驴子回来,当拉比的学生们见驴子的累样,就把它牵到河里去洗澡。半路上,从驴的脖子上掉下来一颗足足有10克拉重的钻石。这时,拉比的学生们欢呼雀跃,他们认为他们的拉比老师从此可以摆脱贫穷,可以专心致志地来研读《塔木德》了,同时,他们也可以更好地来聆听拉比讲这部圣典了。但出乎学生们意料的是,当学生们把钻石交到拉比手上,并向他说明来历之后,这时,拉比也顾不得到河边牵驴了,立即捧着钻石向集市跑去。当拉比找到那位卖驴子的人时,就把那颗钻石交还到了卖驴人的手上。看着卖驴人大惑不解的样子,拉比说:“我买的是只是你的驴子,而并没有买钻石。我只拥有那头驴子的所有权,但这颗驴脖子上的钻石必须还给你。”这时,卖驴人才恍然大悟,继而又露出惊奇的神色,恭恭敬敬地向拉比问道:“你买了那头驴子,钻石是在驴子身上的,你不拿来还我,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拉比平静地回答说:“这是我们犹太人的传统。我们的神训示过我们,我们的手是洁净的,我们只能拿付过足够金钱的东西,所以,这颗钻石必须还给你。”在犹太圣典《塔木德》中有这样的话:真正的清白和真正的诚实,是可以从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上看出来的。只有在金钱问题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清白、诚实的。在《塔木德》说这话之前,耶和华和犹太先祖就有这样的契约:你们不可偷盗,不可欺骗,也不可彼此说谎。不可欺压你的邻居,不可抢夺他人的财物。不可向着我起假誓,亵渎我的名。再说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名叫哈尔德 巴科。长大后,他做了“贩克特”,从事契约的买卖。因此,他让一双手至死都保持着洁净,共留下了1.2亿美元的遗产。这句“只有在金钱问题上可靠的人,才可以被看作是清白、诚实的”这就是哈尔德 巴科,他一生所遵循的信条,同时这个信条也为他带来了成功,带来了收获。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必须要坚守这个防线。怎样处理这个心态呢?弟弟比哥哥的生日早一个礼拜。在弟弟生日当天,他打开生日礼物的时候,哥哥很不开心,收礼物的是弟弟并不是他。这时,他的父母见到哥哥这个样子,就提醒他:虽然弟弟有礼物,令你不好受,不过你的态度是小器而且不礼貌的,是错的。一个礼拜过去了,到哥哥拆生日礼物的时候,又轮到弟弟不开心,他还发脾气。这时他的父母并没有发言,问哥哥:“你认为应当怎样拆礼物好呢?”哥哥对弟弟说:“我知道你看着我拆礼物很不开心,这样吧,你过来跟我一起拆礼物。很快兄弟二人就快快乐乐地拆礼物了。也许在学习不贪恋别人的东西时,除了祷告外,还可以从哥哥这个行为开始。每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可以借鉴一下。6.不要鄙视任何人引子不要鄙视别人,就是告诉人们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歧视任何人。犹太儿童从小就听父母讲着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在森林里,有一只大象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飞来一只蚊子,由于蚊子嗡嗡的声音把大象吵醒了。大象看到蚊子后,就非常生气地说:“你这只小蚊子,找死呀!信不信我一下把你打死。”而蚊子反道是说 :“你不要太不看人了,说不到我会把你咬死呢 ?”大象听后非常生气,就用长鼻子打向蚊子。蚊子机敏地躲过了大象的鼻子,然后又一下子飞到大象的耳朵里边 。大象怎么赶也赶不出蚊子,最后被蚊子咬死了。犹太父母给孩子讲这个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不要鄙视任何人,以貌取人更 是不对的。这正如一只蚂蚁可以咬死一只大象一样。犹太父母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鄙视任何人,这是每一个正在教育孩子中的父母应该在值得借鉴的。对于境况不如自己的人,不要以貌取人,不要歧视他们,不要瞧不起他们。——诺未门教育孩子不要鄙视任何人在现实当中,在一些犹太人居住的地方,在每一个犹太村子里或镇上,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乞丐,他们被称为“修诺雷尔”。但犹太人并不歧视这些乞丐,照犹太人的宗教习惯,乞丐也是一种正当职业,是获得了神的允许的,他们是人们施舍的对象。犹太人素有重学和尊学的传统,对于所有犹太人的智慧,包括残疾人和乞丐,他们也同样表现出尊重。在犹太民族中,一些“修诺雷尔”是非常喜欢读书的,其中还有不少人通晓《犹太法典》。除此以外,他们也是犹太教堂中的常客,经常以同仁的身份参加《犹太教则》和《犹太法典》的讨论。在犹太的家庭教育中,犹太父母会给孩子们讲这样的寓言故事,以此来教育孩子们对任何人都要以诚相等,不能鄙视任何人,更不能以貌取人。每个犹太孩子都不会鄙视他人,因为他们都知道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对上帝虔诚的人继承了一笔财富。在安息日前夜,他就开始为安息日日落前的食物做充分的准备。这天,由于他在外面急着办事,所以,在安息日前他必须暂时离开家一段时间。就在他回家的路上,这时一个穷人向他乞讨,这位穷人是用来买安息日所需食物。但当这位虔诚的人听到后非常生气地斥责这个穷人说:“你怎么能一直等到最后一刻才买你的安息日食物呢?没有人会像你这样做,你肯定是企图骗我的钱!”当这位虔诚的人回到家后,就把刚才遇到穷人的事讲给他的妻子听。当他的妻子听后对他说:“我不得不告诉你,是你错了。在你的一生中,也许你从未体味过贫穷的滋味,对贫穷是什么没有概念。但我是在穷苦人家长大的。我经常回忆过去,那时安息日快来了,天几乎全黑了,而我的父亲仍然为家人四处寻找哪怕一点点干面包而努力。而你却对那个穷人犯下了这个罪行!”这位虔诚的人听到妻子的这一席话,就赶紧到街上去寻找那个乞丐。当找到那个穷人时,穷人仍然在为安息日寻找食物。于是,这位富人给了穷人安息日所需的面包、肉、鱼,并请这位穷人来原谅自己。犹太人看来,富人和穷人尽管有时候的差距是十分巨大的。但是,他们认为富人并不一定快乐,穷人也并不一定绝望。一直以来,犹太人是非常尊重穷人的,但是,他们坚持认为,即使一个靠别人施舍为生的穷人也应该有施善行为。这就是犹太人对于穷人的态度。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不去鄙视任何人,并且把尊重穷人,对穷人进行施舍作为自己的义务,这是犹太人团结友爱的处世智慧之一。同样,在犹太民族中还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不要轻视穷人,他们的衬衫里面埋藏着智慧的珍珠。”“不要看不起穷人,因为有很多穷人是非常有学问的。”现在,我们从犹太人在对待穷人的这个态度中,可以看出犹太人的交友原则,那就是不以貌取人。因为他们知道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有可取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鄙视任何人,因为你同样在哪方面也会有缺点。因此,每一个父母应该从孩子的小时候就教育他们不要鄙视他人。7.要善待他人引子善待他人,同样也就是善待自己,关爱自己。犹太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待他人时,会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智商仅七十的人,因此他常受到不友好的对待。但因为他总是从一而终地对待人与事,承诺过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办到,而对于那些待他不善的人他也友好地对待,当事业有成事又开始将所有的钱一部分一部分地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还不忘记承诺过朋友。他就是这样善待他人,而从不祈求过任何回报,就是善待他人,不顾一切的去帮助人,最后得到了许多奇遇与别人做不到的功绩。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虽然是一种无限制的付出,但也能得到应有的收获。犹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非常注重这方面的教育,这是每一个父母应当学习的地方。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诺未门善待他人就等于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就是要人们要用自己的理性、善意、爱心和责任去面对生活的现实。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把自己融入人群,获得友谊、谅解、信任和支持;只有善待他人,才能调整失衡的心态,解脱孤独的灵魂,走出无助的困境;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拥有一个充满快乐的感觉,从而踏入一个充满机遇的境界,并以此走向一个充满希望、光明的未来。人都习惯把善待他人作为人们最美好的品质。一个与人为善从善如流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称赞和尊重。虽然世界大文豪雨果当年曾说,在动物界,一个天生的白鸽是不会变成猛禽的,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人类当中。可如果社会上遍是善待他人的人,那世界将变的多么文明美好,人间也到处充满了爱!在犹太,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她与人为善、热忱助人在熟悉的人中有口皆碑。她把左邻右舍上门等候的亲友让到自己家端茶递烟、为外地人指路领路等等全看成份内之事;把上班时几乎包揽的擦桌子墩地板倒垃圾、给同事倒开水等等都当作履行职责。这个女孩对助人为乐的诠释是:善待他人不图回报和索取是一份坦然,看到别人快乐更增添自己的好心情。她的养父过世前卧病在床住院治疗,这个女孩奔波于单位和医院之间,喂水喂饭喂药清理排泄物轻轻按摩老人肢体样样细致周全。值得称道的是她对他人难能可贵的帮助。一天,和养父同住一个病房的一名老年患者要“方便”,不巧陪侍的孩子出去办事不在身边,这名老年患者内急难忍只的勉强坚持着去卫生间,结果意志终归没能战胜老弱的病体,脏物被排泄到床边和地上。打水回到病房的媛正遇上这老年患者的无助和尴尬,她没有犹豫,赶快动手收拾“残局”。此等帮助岂是人人能“下的了手”的!这时,老人看到这个女孩感动得两眼热泪迎眶。当这个犹太女孩走上新岗位后,她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的同时,依然是与人友善、热情待人。尤其对那些因自己调整工作而无端生妒的人更是以礼相待,以德报怨。不到一年,那位因与出纳岗位檫肩而过便满腹怨气的同事休产假,媛便利用星期天甚至下班后凡能抽出的时间到这位同事家忙前忙后,不是做饭端水就是洗尿布抱孩子,同事被深深感动,后来公司里所有的同事都一致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好姑娘。多年来,这个女孩奉行与人为善忍让谦和的处事哲学。她说,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良天性,更需要后天日积月累的修养,只要不伤尊严和人格,有什么不可以善待和忍让?是啊,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多了一份坦然,增了一份愉悦,添加了一份好心情。如此说来,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吗?善待他人就是真诚地对人有位犹太人住在海边,他非常喜欢大海。而在一天的晨曦时,一座土堆对他说道:“那就是你家的祖坟。”这阿而特人一听,更是悲从中来。自己的祖辈和生身的父母都安息在眼前的坟墓里。这座祖坟不就是自己的根吗?虽然说这个阿而特人已年至花甲,然而他站在阔别多年的先辈坟前,却感到自己像一个失去了爹娘的孤苦伶仃的孩子,再也忍不住强烈的心酸,一个劲地放声痛哭起来。到了这个地步,那同伴总算看够了笑话。他忍不住满腹的畅快,哈哈大笑起来。像个胜利者一样,那同伴对阿而特人解嘲地说:“算了,算了,别把身子哭坏了。我刚才是骗你的。这里只是尼尔国,离阿而特国还有几百里地哩。”听了同伴这么一说,这个阿而特人知道上了当,顿时,他的怀乡念旧的虔诚心情也就烟消云散了。但这时占据着他心灵的情感是他对因轻信别人而导致的过度冲动,从而深感难堪。当这个阿而特人真正回到了阿而特国的时候。这时,在阿而特国的城镇和祠庙,在他看来,先辈的房屋和坟墓,已不像他在尼尔国见到的城市、祠庙、房屋和坟墓那样具有感召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触景生情的伤感反而减弱了。在几十年里蓄积起来的一腔思乡激情提前在尼尔国爆发,随后又遭到了亵渎。因此,当他真正地回到了故乡,不但再也无法重新积聚刚踏上归途时的那股强大的追求力量,并且,对他来说神圣的信仰也被欺诈蒙上一层暗淡的阴影。这则故事就在告诉我们,善待他人就是真诚地对人,对待朋友要以真诚的态度。尔虞我诈到处泛滥的社会环境,很容易动摇人们高尚的信念。真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作用,就像汪洋中有一艘轮船。真诚也有使一株枯草起死回生的作用,就像黑暗中有束阳光,生活中有个向导。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拥有真诚。用真诚的阳光支起一片丽日晴空。每个人的一生既有喜悦、欢乐与追求,也有忧愁、寂寞与失落,然而,我们不能只享受晴空丽日的温暖而忘了乌云翻滚的寒流,即使虎啸雷鸣,沧海横流,大地颤抖也不必失去生活的信心。因为正是人生有了真诚的相伴,人生才有了真诚的相陪。拥有一个颗善良的心在生活中,犹太人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善待他人时,总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只有有了一颗善良的心,才会学会善待他人。每个犹太父母都会告诉孩子:善良是生命的黄金,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善良可以使盲人看到光明,可以使穷人看到希望。善良可以使人在生活中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每个犹太父母都知道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农人挑了一担菜进城去卖,在街上,农人拾到一叠钱,他点了一下,共有15张。回家后,农人把15张钱交给他母亲,他母亲说:“孩子,人家丢了钱。一定很着急,我们怎么能要人家的钱呢?赶快送还失主,说不定人家正找得着急呢!”这位农人按照母亲的吩咐,赶回拾钱的地方,等待失主来领。在前面不远处,农人发现有一个人好像低着头在地上寻找什么东西,便连忙上前问他:“老弟,你丢了钱吧?这,我拾到了,现在还给你吧。”不等那人回答,农人便将15张钱全都给了那人。这时,有一些人围了上来,见此情景,有人提出,失主应给些赏钱给农人。但这个丢钱的人却说:“我丢失是30张钱,但现在才找回来一半,我为什么再有分一些赏给他呢?”这时,这个农人觉得这个丢钱人太不讲理了,自己如数将拾到的钱归还给他,他不但不谢,反而又诬蔑自己贪了他一半的钱。这个农人实在气愤不过,便跟那人争吵起来,两人互相扭着来到县衙门的堂上。他们各自向县令叙说事情的原由,县令听后,心里已有几分底了,他对那领钱人的行为颇为生气。县令派人将农人的母亲叫来,当面对质核实,证明农人说的情况属实。接着,县令让农人和那个领钱人各自写出事情的情况。于是他们分别写道:“拾钱人的确是拾到15张钱钞”,“丢钱人确实是丢失了30张钱钞”。县令将两张状纸捏在手上,对失主说:“你丢的是30张钱钞,而他拾到的是15张钱钞,可见这钱不是你的钱,而是上天赐给这位贤良母亲的养老钱。假若他拾到的是30张,那就是你的了,你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找你的钱吧!”那人知道自己撒谎,自觉理亏,便也不敢再作狡辩,灰溜溜地离开了县衙。于是,县令把15张钱钞交给农人的母亲,并对这位母亲说:“你是位贤德的母亲,这钱就归你了!”人们听后了,都拍手叫好,都认为这15张钱就是上天赐给善良老母亲的养老钱。故事中,这位贤良的老母亲教导自己的孩子将拾来的钱交还与失主,反又遭到讹诈;但那位贤明的县令又机智地将钱判送贤母,而那靠讹诈欺骗的人却不得好下场。因此,人都应该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才好。虽说,善良不可以给你带来荣华富贵,不可以给你带来功名成就,不可以给你带来家万贯,但它至少不会让你走上邪路,不会让你生出什么歹念之想。因此,心存善良的人,至少不会是个讨人嫌的人。现实中,孩子们是生活在一个绚丽多彩、生动美好的一个世界中,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往往不利于善良人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经常需要依靠他人的关爱。在犹太家庭中,犹太父母们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们不要总想着自己,要多想想别人。待人要以一种开朗豁达的心情,一种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在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之上,人人都需要有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在自己苦恼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倾诉;在自己成功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赞赏自己的成绩;在自己危难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在自己困惑的时候,总希望别人能给予指点……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精神、心情上的帮助,那么,先想一下,你是否帮助了别人,要明白在你善待他人,同时也就是善待自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每个父母都有责任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善待他人。8.要像爱自己那样爱自己的邻人引子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能够经常帮助别人,邻里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邻人。犹太人认为,爱你的邻人如同爱你自己一样,在孩子小的时候,犹太父母就会对孩子们贯穿对邻人之间的爱要无条件。这时,他们就会对孩子讲述在洛克菲勒的孙子戴维 洛克菲勒的传记中这样一段关于爱的叙述:“父亲最喜欢的《新约》故事之一是‘行善的人’(Good Samaritan)的寓言。大多数人都熟悉这个故事:一个人在偏僻的路上遭到袭击,被殴打、洗劫,奄奄一息,但是过路的很多人都视而不见,直到一个行善的人——他所属的一帮人在圣经时期被认为是不可信的危险之徒——停下脚步施以援手,救了那个人的命。你的邻居是谁?你对他负有什么义务?这是故事的要点。对于父亲来说,其中的道德观念十分清晰:所有人都是你的邻居。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在每天早晨早饭前的祈祷中,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这一点:你必须像爱你自己那样爱你的邻居。行善的人的故事——也就是夏加尔在波坎蒂克山的联合教堂为纪念父亲而为百叶窗选择的主题——是父亲一生的象征,在激励他做善事。对于他来说,作慈善事业就是当个好邻居。”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正如爱邻人,邻人也会爱你一样,每个父母应该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爱自己的邻人。帮助另一个人去爱上帝,就是对这个人的爱,而被另一个人帮助来认识上帝,即是被人所爱。——诺未门教育孩子爱邻人在人们的意念之中,犹太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于世。但犹太人追求商业并不是仅为赚了钱就好。犹太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一种流浪民族的智慧。在犹太人的教育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话“因为你是个犹太人,所以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常人一倍以上的努力”。因此,犹太人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付出更多才会有更多的回报,他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像爱自己那样爱自己的邻人。“要像爱自己那样爱你的邻人”是犹太人做人处世的准则,他是来教导人们要爱别人和对社会要有奉献的精神。他们认为,自己和邻人的样子都是上帝形象的具体存在,因此必须互相尊敬。在犹太教中,人的生命是上帝给予的,最终也由上帝来决定是否收回。如果在没有征得上帝的同意后,人是不能擅自选择死的,所以,在犹太人中间的自杀率就偏低。虽然犹太人的经历了长达2000多年的流浪生活,但他们还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民族的自觉性和主题性,并保存着民族整体的生命。因为民族这个共同体不消灭,新一代就会继承和发展前辈的精神,实现精神的不灭。因为他们坚信,“命运就在脚下,人的双脚会导引着他走向他想要去的地方”,为了获得成功,你就必须要抱有坚定的信心。要像爱自己那样爱自己的邻人,这可以说是犹太商人经商成功的秘诀,犹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也比较注重这方面的教育。例如,犹太人商人,全球零售商沃尔玛在这一方面做得就非常有准则。“当爱你的邻人”,这个古老的圣训在沃尔玛非常强调一句必须遵循的工作准则,某家公司的一位培训师,他也是一个犹太人,他经常对别人说:“我经常要给公司内外的客户做培训,讲解我设计的方案。我从来不会千篇一律地讲解方案,我想到的是客户的特性和感受。我认为,面对不同层级、不同经验背景、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性情爱好的客户群,他们理解与接受培训内容的关注点与程度都不相同,因此尽管有时培训的场次多、内容多、客户的要求也多,但每次我都尽量将讲义做得不拘一格,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逻辑结构,我想这是一名优秀咨询师必须考虑并且应该做到的。”由此看出,这位培训师就是一个充满着爱心的人,凭着自己的那颗爱心,从此,他给客户提供服务也就是那么的周到、细致和无微不至。每个父母都应该把孩子教育一个充满爱心的人,爱邻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因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如果一个人没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爱,那么任何装模作样的服务态度是不会显示出你的热忱和仔细出来的。只有像爱你自己一样爱你的客户、你的同事、你的企业、你的社区,你才能在工作中真正拥有一颗爱人的心,你才能发现工作原来如此美妙,你才能感到有必要为工作献出自己的一生。当你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心的时候,同样,你也会发现自己也沉浸在一种越来越幸福的爱之中,这种可以使一个人获得快乐,使获得的快乐和动力得以永恒。谁都会爱自己,都会对自己宽容。如果是这样,那么,爱你的邻人,也就是也要宽容他人,爱自己的邻人,并不是一定要为邻人服务。邻人之爱是无条件的,每个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对邻人的爱,才会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去帮助别人,从而培养出孩子有一种博爱的精神。9.各尽所能帮助别人引子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美德,犹太父母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别人。犹太人经常讲玛蒂的故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尽自己所能地帮助别人。普吉岛流传着一个犹太女孩玛蒂的故事。当海啸来临之际,10岁的犹太女孩蒂利首先发现了海天交汇之处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联想到地理课本上关于巨浪的知识———就在圣诞节前,她还在思考老师布置的关于巨浪的讨论题目。意识到灾难即将降临的她,立即说服了父母,并和他们一起动员海滩上游客撤离。当百余名游客刚刚抵达高地,海啸便无情吞没了这片海滩。玛蒂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为这场不幸的灾难增添了一丝亮色。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犹太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更感谢犹太女孩玛蒂,她让我们看到了什么人间美好的东西;感谢玛蒂一家,当灾难来临之际,他们并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而是积极主动地帮助他人脱离危险。……每个犹太人的孩子,都接受着要尽所能帮助别人的思想,的确,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了自己。一个人在帮助别人时,无形之中就已经投资了感情,别人对于你的帮助会永记在心,只要一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帮助你的。每一个父母都应该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能适时付出点点滴滴的爱。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美好幸福的人生。——诺未门教育孩子乐善好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别人,适时地付出自己点点滴滴的爱,去关怀他人、帮助他人,如此才会有一个美好幸福的人生。一般人常常觉得自己所拥有的太少,永远不满足。也吝于布施。然而求助者也许所求不多,只需要微少的东西而已!若不肯及时帮助遇到困难、逆境的人。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犹太儿童在从小就常听父母“日行一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施比受幸福”等家庭训导,对孩子来说每次都是在鼓舞其善良的民风,并能持之以恒并发扬光大。每个犹太儿童都知道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法兰德斯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名叫麦克的小男孩,跟着年迈的爷爷住在一起。老爷爷是靠着为村民们运送牛奶到安特瓦普的小镇的工作,来维持祖孙两人的生活。麦克的爷爷因为年纪已大,脚部有些毛病,不可以走太远的路或用太多的力气,所以麦克常常在后面推着车,减轻老爷爷的负担。为了生活,麦克和他的爷爷就这样努力地工作着。一天,麦克和他的爷爷把工作做完之后,在回家的路途中,麦克突然发现有一只狗,正倒在路边痛苦地呻吟。“好可怜啊!如果没人理会,这样下去一定会死掉的,让我来帮助他吧!爷爷!”麦克回过头征求爷爷的同意。老爷爷便把小狗放在他们的板车上,带回了家中。祖孙俩亲切地为这只狗治病,喂它吃东西。贫穷的他们,将他们所吃的面包、牛奶全都给小狗吃,一点儿也不吝啬!小狗在他们的亲切照顾之后,渐渐恢复了体力。麦克和老爷爷看着健康的小狗,心里都很高兴。麦克决定帮小狗取个好听的名字,他想了又想,终于决定叫他“汉思”,小狗好像也很喜欢被叫“汉思”一般,高兴地摇了摇尾巴。汉思在被麦克祖孙救起之前,每天都必须要拖着沉重的板车。如果稍微走慢一点,就会被主人的鞭子毒打。可怜的汉思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工作着,身子变得非常虚弱,终于病倒在路旁,汉思便被主人丢弃在路边了。汉思受麦克和老爷爷的爱护,心里十分的感激和快乐。有天早上,麦克和老爷爷向往常一样,将牛奶搬上了板车,正准备运送到镇上的时候,汉思忽然跑了过来,钻到板车的手把前,就再也不愿意走开。“噢!汉思,是不是想帮麦克和老爷爷的忙呀?”老爷爷呵呵地笑了起来,汉思听了爷爷的话,赶忙摇了摇尾巴,老爷爷便将皮绳系在汉思的身上,让它可以轻松地拉动板车。汉思的力气非常大,他一站起来之后,就很快地将车子拉动了。如此一来,真的是帮了老爷爷一个大忙了呢。但麦克的爷爷因为年纪大了,又加上生了病,因此,脚也无法走路了,爷爷也只好躺在床上休息。麦克便和汉思一起去搬牛奶,虽然老爷爷不在身边,但有汉思的帮忙,麦克一样可以工作得很好。每天把工作做好之后,麦克总会到镇上的教会去为老爷爷祷告,汉思总是乖乖地在外面等。可是有一天,当汉思像往常一样在外面等的时候,小主人麦克却一面叹着气,一面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看看那个啊!……”汉思看到了麦克这样叹气的样子,也很心疼,他不禁想着:“小主人到底想看些什么啊?”原来这教会里面,陈放着许多幅名字叫“达芬奇”的画家的作品。麦克从小时候,便非常地喜欢画画,尤其是达芬奇是他最喜欢的一个画家。可是尽管只是看一眼,也不可能啊,因为麦克没有钱。教会的人是很现实的,麦克没捐献钱,是不被允许去观赏那些名画的。教会的人曾大声地赶麦克说:“没有钱就赶快出去吧!”但麦克和同村里的一个温蒂的女孩关系非常的要好,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有一天,正当麦克在草地上为温蒂画像的时候,正巧被温蒂的父亲看见了,便很不高兴地责怪着温蒂:“温蒂!你不可以跟那穷小子在一起,赶快跟我回家去!”温蒂的父亲强拉着温蒂的手,把她带回家去了,剩下麦克和汉思呆立着。麦克的爷爷自从生病后,一直躺在床上,无法工作。而且病况似乎越来越不乐观,为了爷爷的病,麦克已经花去了所有的积蓄,如今就连为爷爷买药的钱,也没有着落。麦克被安特瓦普镇所举行的一个盛大的绘画比赛给吸引了,他想拿自己所画的画去参加比赛,以争取那些奖金。“汉思,如果我能得到第一名,那么爷爷的药和你的食物便没有问题了。”麦克打定了主意之后,便利用送完牛奶后的空档时间,赶紧画图,以此来赶上绘画比赛的时间。终于,寒冬降临了大地,而麦克的图也已经完成了,麦克望着自己的图,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上帝啊,请你赐给我力量,为了生病的爷爷,我一定要争取最好的成绩,才能够为爷爷买最好的药来治病啊!”汉思坐在一旁默默地望着小主人。当麦克做完了工作,在回家的途中,捡到了一个可爱的布娃娃。“这个布娃娃送给温蒂的话,温蒂一定会很高兴的。”麦克想到这里,便很快地跑到温蒂的家门前,他站在温蒂房间的窗下小声地叫着:“温蒂!温蒂!我是麦克啊!”温蒂听见了麦克的声音,很快地打开了窗户,麦克便将布娃娃送给了温蒂。那一天夜晚,温蒂家的仓库发生了大火,村子里的人都纷纷跑过来救火。麦克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也赶过来帮忙。可是,温蒂的父亲看见了麦克,便很生气地抓住他,并且大骂着:“你这小子刚才是不是跑到我家附近,贼头贼脑的,是不是你放的火?快点给我招来。”温蒂的父亲无理的态度,把麦克吓得不知所措。“各位,一定是麦克放的火,请各位以后不要再给他工作,好吗?”因为温蒂的父亲是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所以他所说的话,没有一个人出来反对。可怜的麦克从这件事发生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让他搬运牛奶了。如此一来,原本就很穷的麦克,失去了工作后,就完全没有钱买东西过活了。圣诞节就要来了,这时麦克的村子里的人都纷纷准备着各家的食物和圣诞节礼物,村子里呈现一片欢乐的景象。可是,可怜的麦克家,因为没钱买食物,也没钱买药为爷爷治病,老爷爷的病越来越严重了,最后终于去世了。“呜…爷爷,不要死啊!……”不管麦克怎么伤心地哭着,老爷爷只是紧闭着眼睛,麦克知道再也唤不回爷爷了,便抱着爷爷不停地哭。隔天早上,麦克便和汉思草草地为老爷爷做了一个简单的墓地,让老爷爷安静地躺在地底下。埋葬了爷爷后的麦克,连房租的钱也付不出来了,只好搬离了那个房子。而在这时,风雪正在下个不停,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麦克带着汉思,孤独地走在街上,肚子非常的饥饿,以至于连抬起脚的力气都没有了,就这样走着走着。到了圣诞节的早上,也就是安特瓦普镇所举行的绘画大赛公布入选的日子。麦克带着汉思,一早便来到了会场。会场里,早已有很多人在那里,等待着名单的公布,麦克一走近去以后,便看到了入口处最醒目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入选的作品,可是,这并不是麦克花了好几天所完成的作品。“唉!汉思,我真的不行呢!那作品不是我的!”麦克说到这里,眼泪不停地流了下来。他盼望已久,第一名的美梦终于被无情地粉碎了。麦克很失望地离开了会场,这时候雪却越下越大,麦克又饿又累地走在寒冷的街上,好像要不支倒地似的。汉思的肚子虽然也很饥饿,可是却鼓起精神,一步不离地跟在小主人后面。“汪!汪!”突然间,汉思好像发现什么似的,停了下来。汉思不停地用脚挖着雪堆。麦克蹲了下来,从雪堆中发现了一个钱包,麦克便把它抬起来打开一看:“哇!好多钱啊!咦!这皮包上面还写着温蒂父亲的名字。我得赶快把皮包拿去还给人家。”麦克就加快脚步,向着温蒂家的方向,走了过去。麦克将皮包交给了温蒂的母亲。此刻,温蒂和他的母亲,正在为这个皮包不见了而烦恼着呢!麦克很有礼貌地对温蒂的母亲说:“是汉思发现的喔!请你们给汉思一点食物吃好吗?拜托拜托!”麦克说完话以后,就赶紧跑出去,走回原来的路。“等一等!麦克,你的肚子一定也饿了吧!”温蒂的妈妈在背后叫着。可是汉思面对着眼前的食物,一点儿也不心动。他急忙冲了出去,在风雪之中寻找着他一向敬爱的小主人。风雪实在太大了,以至于饥饿的汉思支持不住跑到教会去避风雪时,意外地发现倒在一旁的小主人麦克,麦克看见了汉思,非常高兴地说:“汉思,你还是跑来了!你真是个忠心的伙伴呢!”麦克感动得泣不成声。汉思疼爱地舔了舔小主人的脸,并且用力地拉开了布幔。这时候月光从窗口照了进来,正巧照在墙上的这幅“达芬奇”的名画上,麦克看到画,不禁睁大了眼睛。“那是我长久以来盼望见到的画啊!一定是神听到了我的祷告,特地让我看的吧!感谢上帝,此刻我觉得非常的幸福呢!……”麦克的眼中流下了喜悦的眼泪。第二天早上,麦克抱着汉思,静静地躺在教会的地板上,永远地睡着了。这个情形,被到教会来祷告的人发现了,麦克的脸上还依然留着一个甜美的微笑。以前曾经责骂过他的人,心里都很惭愧。尤其是温蒂的父亲,当他知道了麦克和汉思的死后心里更是羞愧万分。从此以后变成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如何教育孩子帮助他人每个父母都应该像麦克父母和爷爷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乐善好施。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怎么样才能做到乐善好施,尽自己的可能来帮助别人呢?我们先看一下,犹太人在这方面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的:一、个人必须妥善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经济能力的允许下,无后顾之忧后,才可以安心地来对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二、要用自己的智能来衡量你要施舍的对象,你要施舍的这个人是否值得你去帮助。如果有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才不会被那些不肖之徒,利用人性的弱点来骗取财物,以满足自私贪婪的欲望,以此来助长不良的风气。三、或是也可以直接将自己的爱心送达,不必借助他人,但更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降低你对别人爱心的热度。帮助别人越多,得到的回报也越多,别人有困难尽量帮助别人,这些被你帮助过的人就是日后你宝贵的财富,你平时积累的越多最后能够使用的资源也就越多,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尽所能帮助别人。第三章 教育中的性格培养1.性格的培养从自信开始引子自信,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信心对于事业简直是一种奇迹,有了它,你的才干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会抓住一个机会。”自信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孩子只有拥有了自信,才能在漫漫人生中有所收获。而一些不自信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活动性差,即行为、语言退缩,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强等等,这些孩子也往往被当成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拥有充分自信心的孩子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孩子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加拿大有句谚语也说:自信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孩子未来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社会,因此,作为家长就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就能够昂首阔步去迎接挑战,适应社会的需要。自信是成功的良药。——诺未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很多的时候,那些阻碍我们成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我们能力的大小,而是属于个人的心态。当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所用时,就会走向自暴自弃。那便是教育的失败和家长的悲哀。这时就要教育孩子要保持着一种自信,就是希望,也就有了进步的立足点。要想成功靠得不是你的小聪明,而是你的信心。犹太人的父母就比较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犹太父母经常会给孩子讲游泳好手弗洛伦丝 查德威克的故事,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1952年,世界著名的游泳好手弗洛伦丝 查德威克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里福尼亚海滩。两年前,她曾经横渡过英吉利海峡,现在她想再创一项纪录。这天,当她游近加里福尼亚海岸时,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地寒颤。她已经在海水里泡了16个小时。远方,雾霭茫茫,使她难以辨认伴随着她的小艇。查德威克感到难以坚持,她向小艇上的朋友们请求说:“把我拖上来吧。”艇上的人们劝她不要向失败低头,要她再坚持一下。“只有一英里远了。”他们告诉她。浓雾使她难以看到海岸,她以为别人在骗她。“把我拖上来。”她再三请求着。于是,冷得发抖、浑身湿淋淋的查德威克被拉上了小艇。后来,当她对别人谈起此事说,如果当时她能看到陆地,她就一定能坚持游到终点,在那时,只是大雾阻止了她夺取胜利的一个阻碍。在这件事过去之后,弗洛伦丝 查德威克认识到,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自己内心的那种疑惑。是她自己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先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给俘虏了。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又一次尝试着游向加里福尼亚海岸。浓雾还是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冰凉刺骨,她同样望不见陆地。但这次她坚持着,她知道陆地就在前方;她奋力向前游,因为陆地在她的心中。最后弗洛伦丝 查德威克终于成功了。因此,当一个人有了信心,也就有了挑战自己的那种意志的力量,具备了挑战自己的素质。同样道理,犹太女子丽莎身为一个举重者,最大的障碍是如何突破当前的瓶颈,顺利地举起500磅的重量。在现实中,每一位运动员在某一段时间几乎都会遇到瓶颈,像是无法突破既有的分数、表演形式或演出水准;也可能是无法超越快速球的速度、射击的准确性、竞赛的时间、某一高度或距离。丽莎在举重训练中稳定地持续克服更高的重量限制:从400磅、450磅、475磅、490磅、495磅、一直到498磅。但丽莎举不起500磅的重量。虽然丽莎口口声声说自己一定能够举起500磅的重量,但丽莎心中并不以为然。一般来说,当你的举重达到一定重量的时候,你也就不会自己抬着举重杆了,否则在你举重开始前,你就已经疲惫不堪了。所以一般而言,都由教练或看守员帮你抬着举重杆。有一天丽莎的教练对丽莎说:“嗳,丽莎,再试一次,然后就可以洗个澡回家。来吧,再来一次400磅。”丽莎举起重量杆,然后丽莎的教练宣布:“我的天!我想他们弄错了,我敢肯定这个杆子有506磅!”从那刻起,对丽莎而言要举重500磅不再有任何困难。当时真正阻碍丽莎的不在于丽莎的训练不够或体能不足。单以丽莎的体力来看,丽莎很可能在几个星期前就可以举起500磅的重量。真正的原因在于丽莎的意念:丽莎知道自己能举重500磅是因为自己已经做到了。虽然事后为了确定起见,丽莎数度尝试再举起500磅的杆子却举不起来,但丽莎明白是因为体力的原因而非心理因素。丽莎不再怀疑自己有能力担起500磅的重量。由此可见,孩子的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对孩子期望、要求过高,远远超出孩子的能力所及的水平,也是家长对孩子不满、难以发现长处的一个重要原因。孩子达不到家长的要求和标准,自然得不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长此以往,在父母的训斥和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会逐渐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消极、被动,对学习自然就毫无兴趣。特别是对年幼的儿童来讲,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中,长期的失败感,持久的来自家长的批评,会使其形成一种消极的自卑意识。一旦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那他就可能用低标准要求自己,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对于一个家长来说,要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哈佛大学亨利 比其尔博士曾经就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研究对象,他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二组,每组50人。第一组人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人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可是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被博士调了包,但学生并不知道。结果两组学生的反应都如先前所以为的那样,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念压制住了身体对药物的化学反应。亨利 比彻因此推论,药物的功效不仅得看药性,同时还得看病人是否相信药物的药效。亨利 比其尔博士的研究结果说明,与其说是药物使病人身体康复,不如说是归功于病人的信念。这就是诺曼 卡曾斯所说的:“吃药打针不是绝对必要,但康复的信念不能没有。”在一部《圣经》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患了一种奇怪的血漏病,流血长达12年之久,拜访了各方名医,但都不见好转。她听说只要摸一下耶稣,便可百病全无。于是有一天她趁着耶稣给大家布道的时候,夹在人群中摸了摸耶稣的衣服,令人惊奇的是血漏的源头立即干了,血也不再流了,血漏病奇迹般地痊愈了。正在这时,耶稣发觉到了,于是问道:“刚才谁摸过我?”女人恐惧战兢,俯伏在地上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耶稣。耶稣这时对这个女人说:“女儿,是你的自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回去吧,从此你的灾病痊愈了。”故事中的女子相信只要自己摸一下耶稣,她就会痊愈。正是这个信心,使她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障碍,并重新获得了健康。人们常常在和别人比较后,发现自己有许多不如人的地方,渐渐地,连自己也讨厌起自己来了。与人接触时,这种晦暗、卑下的心态会不自觉地传达给对方,而惹人嫌恶。不过,只要观念一转,结果就会大大不同。虽然自己不是满分,但也有不少优点,做事规规矩矩,态度谦和有礼,有耐性,运动方面更是拿手。如果能把心思放在这些地方再加以发挥,便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心情也会慢慢开朗起来。这种明亮的气氛感染周围的人,自己便成为一个拥有自我的发光体。我们无法期望一个人完美无缺,每个人都优缺点并俱,但是选择以缺点或优点看待自己,衍生出的人生态度便有天差地别。如果能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点,则是一个人积极人生的态度。培养孩子信心的方法自信,它指的不但是故事中的女子战胜疾病法宝,同样也是孩子进步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孩子学业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信心的丧失以及精神的垮塌。那么,该怎样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呢?犹太家长是这样来培养孩子的信心的。一、作为家长,在平时要善于发现并且开启孩子自信的“窗户”。有句话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事实上,人的才能是各种各样的,不可能存在“全才”,每个人都是“专才”、“偏才”。有的人善于学习,有的人善于手艺,有的人善于组织,有的人善于文体。单单是在学习上,又有人擅长形象思维,有人擅长计算,有人擅长抽象思维,有人擅长语言。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为你关上了一道门,必然为你打开一扇窗。”对于孩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要求他们门门学科都要拔尖、总分领先。当今社会不只需要科学家和学者,还需要企业家、工人、农民、商人等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我们何不允许孩子各学科平平而优先发展某一领域?如果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了,取得成绩了,当孩子听到的表扬、接受的鼓励多了,那么,孩子自信的“窗户”自然也就会打开了。一次,学样举行表演比赛。庆庆报名参加了表演《白雪公主》,该轮到她上场了。这时,庆庆的妈妈在一旁鼓励庆庆说:“庆庆是最棒的!”结果,在比赛结束后,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妈妈对庆庆说:“这次就是你的进步,说明你能勇敢上台表演了。”因此,作为家长,要想多鼓励孩子要注意:不要讽刺孩子,以此使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同时也不要过分地来赞扬他们,以免孩子产生一种骄傲的情绪。二、作为家长,要注意将孩子自信的那扇“窗户”开多、开大。孩子在某一方面领先了,证明了自己并不笨,那为什么不能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进步呢?已经开启了一个自信的“窗户”,为什么不能开启更多的“窗户”呢?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各个方面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及时指出进一步提高的路径和方法。一个人的进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作为家长,要宽容地来对待孩子反复的倒退。要时刻留意孩子发展的一个总趋势,由此以来,便将孩子自信的“窗户”开大。比如,在20世纪的80年代,日本曾经创办一所“鼓气学校”,这个“鼓气学校”的宗旨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孩子们寻找自我的“闪光点”,组织他们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甚至高呼口号“我是最优秀的!…‘我能行!”这种做法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也可借鉴。要经常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因为成就感是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动力。如果孩子在学习中经常获得成功(如获奖、考试得高分等),他的自尊心就会得到满足,进而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对学习会更有兴趣,更有信心,从而不断地进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考试分数总是落在后面,就会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就很可能一步步地走向下坡路。因此,积极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家长的鼓励和积极、肯定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孩子读幼儿园开始,作为家长的就把孩子获得的奖状贴在墙上,并以此来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奖状。三、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结交朋友是孩子社会化的一种表现,有利于孩子增强信心。可先让他与比较熟悉的孩子一起玩,然后再鼓励他与陌生的孩子交往。另外,让孩子多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较容易使孩子摆脱羞怯情绪。幼儿园的各种兴趣班是害羞孩子的最佳选择,是他们走向自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小虎今年6岁了,总喜欢独处。每次妈妈让他和小朋友玩,他就说,不是这个小朋友不让他玩球,就说别人的太小气。每次都忿忿不平地说:“我以后再也不跟他们玩了。”长此一来,小虎的伙伴也越来越少了。那些小朋友们也不再愿意和小虎玩了,每次只有小虎的孤单身影的可怜样。因此,作为家长,要有意识地来培养孩子与伙伴们的沟通能力和交流的技能。学会与伙伴们的沟通,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不但可以为孩子在将来的事业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还能养成孩子善解人意的品性。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家长都应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自信的孩子。2.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精神引子对于做任何事来说,积极乐观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精神做起事来也会非常顺利。在犹太,每一个犹太父母都会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精神。有一个犹太父亲要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积极,而另一个则过分消极。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消极的孩子,又把积极的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消极的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积极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说:“告诉你,爸爸。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让自己孩子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那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这种精神。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诺未门让孩子学会在苦中作乐人们常说,乐观者在危难之中每次都会看到机会,而悲观者在每次的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乐观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太人有一则名叫“飞马腾空”的童话故事。从前,一个人因惹怒国王而被判了死刑,这个人请求国王饶恕一命,他说:“只要你给我一年的时间,我就能让您最心爱的马飞上天空。如果过了一年,您的马不能在天空自如飞翔的话,我宁愿被处死刑,绝不会有半点怨言。”国王答应了他。在他回到牢房之后,另一位囚犯对他说:“请你不要胡乱说好不好,马怎么能飞上天空呢?”这个人回答说:“在一年之内,也许我自己病死,也许国王会死,也许那匹马出了意外送了命。总之,在这一年之内,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呢?所以只要有一年的时间,没准儿马真的能飞上天空!”可见,这个囚犯对未来抱的是一种乐观的态度,也许真得会保住他的一条命。犹太民族一向是以苦中作乐而著称的。我们纵观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尽管大多数时期都与苦难为伴,但他们对生活一直充满坚定的信念,到处都弥漫着这种乐观的精神。否则他们的民族就不可能经受住那么多折磨而幸存下来。事实上正是苦难造就了犹太人不可动摇的乐观精神。欢乐和笑声是犹太人生活中必备的良药,这使他们总能保持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说,犹太民族就是因为心中充满希望,正是有了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他们才能生存下来。一个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其差别就是:乐观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精神犹太人非常注重对于积极乐观精神的培养,犹太拉比们曾在《犹太法典》中讨论过:“为什么一天要始自日没呢?”他们所获得的结论是——与其明亮的开始,黑暗的结束;倒不如黑暗的开始,明亮的结束,来得令人欣慰。——人生不也是如此吗?由这件事可以看出犹太人是乐观的。的确,犹太人是乐观的,几乎乐观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地步,他们认为只要事过境迁,一切都会好转。当然他们也很努力,无论他们遭遇到什么样的逆境,他们绝不会撒手不管,而且一定会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希望。犹太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要积极乐观时,会给孩子讲一个这样的故事:3只青蛙一同掉进了一个盛满鲜奶的木桶里:第一只青蛙想,这是上帝的旨意。于是它干脆闭上眼睛,缩起后腿,一动不动等待着死亡的降临。结果它窒息而死。第二只青蛙说,我根本没有机会出去,桶是那么结实,无论怎样去努力都无济于事,还不如认命吧。于是它沉入桶底淹死了。第三只青蛙想,我为什么不试试呢?只要我的腿上还有些力气,我就一定要把头伸到上面。于是它游啊游,游啊游,后来,它的腿忽然碰到一些硬硬的东西,于是试着踩了上去,最后用力一跃,结果一下子跳出了木桶:原来,当它在不停游动的过程中,鲜奶被搅拌成了奶酪,正是第三只青蛙的乐观精神,它也因此而免遭了这场劫难。从而,培养出孩子积极乐观的精神。积极乐观也可以说是一种希望,它是人们掌握将来的一条线索。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力量中,最强而有力的力量。只要存有一丝希望,人们就会抓着未来的尾巴,追寻未来,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假如未来是一个锅,希望就是它的柄,只要抓住锅柄不要放松,就能掌握未来。人们之所以如此恐惧死亡,就是因为死亡终将断绝希望之故。犹太人虽然常满怀着希望,但也难免有各种烦恼。《犹太法典》说:“人死了以后,会被虫子吃掉,而活着的时候,也会被烦恼啃得体无完肤。”又说:“有十个烦恼比仅有一个烦恼好得多。”他们认为,因为仅有一个烦恼时,这个烦恼一定是相当深刻的,所以一个人如果同时有很多烦恼,他就应该谢天谢地。我们常听说有人为一个烦恼而自杀身亡,但却很少听到有人为十个烦恼而自杀。犹太人的这个观念听起来似乎十分有趣,但也从中体现了犹太人在面对折磨和苦难时的那种从容的姿态。《犹太法典》中还有一句话:“将要发生的事我们都还不知道,何必为明天而烦恼呢?”只要冷静地反省一下,一定能够了解,自己并不只是由今天和过去两个因素构成,还应包括有很多“明天”的成份在内,而我们自己包括明天的那一部分,也就是明天一定能好转的“希望”部分。因此,人们不仅是生存在过去和现在之中的一个动物,同时也是一个能够生存在未来之中的动物。因此,犹太父母告诉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有三扇门,它们分别通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不可关闭这三扇门中的任何一扇,同时还要对每一扇门都存着希望,借着过去的经验,来把握现在,创造未来,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人们为什么尊敬年高德劭的长者?因为他们“过去”的那一扇门有宝物;为什么年轻力壮的男女都很美因为他们“现在”的门中有宝物;孩子为什么可爱因为他们象征着“未来”。犹太人很倔强,很好强,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绝不甘心落在别人之后,请听听这一则笑话:这是一个升斗小民雅各的故事,雅各向朋友艾萨克借了一笔钱,眼看着明天就要到期了,可是雅各仍然囊空如洗,一毛钱也没有,明天怎么还债呢?但是雅各还是呼呼大睡起来,他的邻居看到了说:“你还在睡觉,明天怎么还艾萨克的钱呢?”雅各却说:“我现在是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应该睡不着觉的,不是我,而是艾萨克。”故事中的雅各也是一个乐观的人。所以说,有晴朗的日子,也会有阴暗的日子,所以事情既然已经成为过去,谁也无可奈何。神为了补偿人的过去,所以赐给我们未来,只要不失去力量,我们就一定能随心所欲的创造未来。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因为谁灰心,谁气馁,谁就是战败者。乐观代表了犹太人的坚韧,代表了一个犹太人的胆量。所以,犹太的父母们也教育自己的子女也要具备这种胆量。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还有一丝希望,有了积极乐观的精神,做起事来会更有动力。同时,也不会轻弃放弃一件事。这是每一个父母应该做到的。3.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引子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他们,需要一种爱心;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就帮你,这也是一种爱心。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爱心。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并未懂得爱心究竟是什么,因此,每个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要有一种爱心。在犹太,每个犹太父母就非常善于这方面的教育。每个犹太人的孩子都知道,爱本质上是一种给予,而爱的幸福就在这给予之中。给予比得到更幸福。在爱情中,也是当你体会到你给你所爱的人带来幸福之时,你自己才最感到幸福。爱的给予既不是谦虚的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是出于内在的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因而是超越于道德和功利的考虑的。爱心如同光源,爱者的幸福就在于光照万物。爱心又如同甘泉,爱者的幸福就在于泽被大地。丰盈的爱心使人像神一样博大。因此,每个父母都应该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爱心。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要求,就要尽己所能满足对方的要求;当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这样能使别人懂得你的存在对他的价值,其结果必然是“爱人者人恒爱之”。——诺未门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在生活当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注意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每个人都应该了解这一点。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人对自己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安全、温暖的感觉,就会充满自信和快乐。既然受了别人的关心,同样自己也会去关心别人,这样以来,人们互相之间就会很容易产生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在犹太的教育当中,犹太父母还告诫小孩子说:人不自利,会变成寄生虫;但只自利,则会成为吸血鬼。完美的人生,是自利与利人的统一!于是,每个犹太儿童都会听父母讲一个这样的故事:在苏格兰,有一个穷苦的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当他在田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哭喊声,于是急忙跑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子掉到了粪池里,于是弗莱明就把这个小孩救了出来。翌日,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了弗莱明的家门前;一位绅士优雅地走出来,自我介绍是那个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诚恳地说:“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我要报答你。”弗莱明说:“我救你的小孩是为了自己的良心和对于生命的呵护,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就在这时,弗莱明的儿子从茅屋里走出来,绅士说:“让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有用于社会的人。”弗莱明答应了这个协议。后来弗莱明的儿子就读于圣玛利亚医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他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弗莱明 亚历山大爵士,并因此而荣获得诺贝尔奖。多年之后,这位绅士的儿子不幸被染上了肺炎。在此之前,这是一种不治之症,无药可救,但是,有了盘尼西林,他就得救了。绅士是谁呢?是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就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故事中农夫弗莱明对别人的一点点的帮助,对社会就做出了如此大的影响。因此,我们真诚地去关心他人,要做到无私。生活中这类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人,一开始接触给人印象不错,但时间长了,人们却逐渐对他敬而远之,疏远他;有的人刚刚相处,似乎很难交往,但时间一长,人们却越来越喜欢他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人品”不同。前一种人尽管表面上待人很热情,实际上却是奔着回报去的。他帮助别人,目的是希望放长线钓大鱼,想从别人那里捞取更多的好处。后一种人正好相反,他帮助别人不露声色,施人勿念,并不要求什么回报;但别人对他的帮助,他却受施勿忘,时刻铭记在心,一定找机会报答才能安心。真诚地关心别人还要尽可能避免给对方出难题。有些人只顾自己的需要,丝毫不考虑别人的难处,常向别人提出一些使人难以达到的要求,例如同学之间,考试时要求同学将考卷给他抄袭等。而这样做只会让同学之间产生一种隔阂,那么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因此,犹太父母们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们说:“为人处事之道就是要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发自内心地去关怀他们。互利改善了世界的品质。汉语的“人”字,十分具有哲学意味,那就是两个人之间的互相支撑——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这是最浅显的表述。犹太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人们之的间互相帮助,不仅可以为自己带来好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进步与温馨。要知道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让人们无私地去奉献。教育孩子有爱心每个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爱心时,会讲一个这样的故事:狐狸跟鹤成为了好朋友。有一天,狐狸突然想要鹤到自己家里做客,邀请鹤来她家吃晚饭。于是,狐狸就对鹤说:“鹤,亲爱的,来吧,一定要来!真的,我要请你吃顿饭!”这只鹤拗不过狐狸的邀请,也只好同意去赴宴。此时的狐狸已经将碎麦米饭煮好,把饭平抹在盘子上。她端上盘子,对鹤说:“吃吧,亲爱的鹤!”鹤用嘴笃笃地敲着盘子,但由于它尖尖的嘴,什么也没有吃着。而狐狸灵巧地舔着盘子上的饭粒,就这样她把饭全都吃掉了。在饭吃过之后,就对鹤说:“鹤,亲爱的。请别见怪!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啦。”“狐狸,我怎么会怪你呢?我应该谢谢你才对啦!明天请到我家里做客吧。”鹤有礼貌地回答道。过了一天,狐狸来到鹤的家里作。当狐狸到鹤家时,鹤已经把冷杂拌汤做好,并且把汤倒入颈部细长的罐里,然后把罐放到桌上说:“狐狸,请吃吧!说实话,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你。”狐狸围着罐打转转。它一会儿绕着罐走,一会儿又闻闻罐,一会儿舔舔罐,总之,任凭它怎样做,它也没法使它的嘴钻到罐里去。而鹤用它那尖尖的嘴啄汤喝,直到把汤全部喝光为止。这时鹤对狐狸说:“狐狸,请别见怪!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招待你啦。”狐狸懊恼极了。它原本想要在鹤家吃上一个星期的,然后再跑回家去,现在,也只得灰溜溜地回家了。故事中的狐狸如果是真心地对待鹤的话,能考虑到鹤嘴尖而细长的特点准备饭食,让鹤饱餐一顿,那么在鹤回请它时,也一定不会如法炮制,使狐狸饿着肚子回家的。其实,这就在告诉人们,人在怎样对待别人,反过来别人就怎样来对待你。因此,每个父母都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对别人要拥有一颗爱心。培养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在犹太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教育还体现在另一方面,那就是培育孩子有个美好的心灵。众所周知,二战中600万犹太人惨遭屠戮,这大大动摇了犹太人的信仰。但这并没有毁灭犹太人对美好心灵的追求。犹太人长期遭到迫害,必须要面对现代生活中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生活,适应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调适、转换心态的能力必须要加强。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他们十分注重自身心灵的修养,与此同时,他们也是这样教育他们的子女的。安妮 弗兰克是一名荷兰籍的犹太小姑娘,她在著名的《安妮日记》中写道:“不管怎么说我仍然相信人类的内心是善良的。我没有办法在混乱、悲惨和死亡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信心。我看到世界正逐步走向野蛮,我听到那正在接近我们的隐隐雷声,这响雷将毁灭我们。我能感觉到无数的常人正在遭难,但是,我仰望苍天,我想那响雷来的正是时候,这种残酷的局面即将结束,安宁和平静即将重新回到大地上。同时,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因为我借以实现自己理想的时机将要来到。”安妮在看到自己的同胞在遭到杀戮时,仍然坚信人是美好的,这与犹太人的爱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们相信人生的幸福美满其实只是人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外部世界是一回事,我们内心又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是欢欣鼓舞、兴高采烈,还是孤独苦闷、垂头丧气,这主要是由我们的心理、态度来支配。事物本身只能影响我们的态度,并不能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世界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意志坚强的人,另一类是心志薄弱的人。后者面临困难挫折时总是逃避,畏缩不前,面对批评,他们极易受到伤害,从而灰心丧气,等待他们的也只有痛苦和失败。意志坚强的人不会这样。何谓坚强?坚强就是在面对一切困难进,仍有内在的勇气来承担那些外来的考验,这就是美丽的心灵。大家要明白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并不是单单是为自己而活,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关心、互相给予,你的爱与真情才会释放出绵绵不断的能量,才会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一个有爱的人生是在丰富多彩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可以在生命之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每个父母都应该像犹太父母那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爱心。4.团队教育引子团队代表的是一种团结,团结就是力量。正所谓“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团结就需要每个成员心里有一种团队意识。在犹太,每个犹太父母从小就会对孩子进行团队教育。犹太父母经常给孩子讲一个这样的寓言故事:有一天,有个人开车路过一个村庄,不小心车子陷在泥坑里,怎么也出不来。他下车查看,发现大约1里地外有户农家,就前去请求帮助。他敲开门,讲明情况。农夫说:“后墙外栓着一头瞎眼的驴,叫约汉,也许它能帮助你。 ”于是,这个人就和农夫牵着这头瞎眼的驴来到汽车前,把它和汽车连在一起。农夫开始喊:“麦卢,拉,使劲拉。”这头驴没有动。农夫又喊“马克,拉,使劲拉。”这头驴没有动.这时农夫又大声喊:“约汉,拉,使劲拉。”于是这头驴开始使劲了,车子一下子就出来了。开车的人大为不解,就问:“它叫约汉,你怎么不一开始就叫它拉啊。”农夫说: “如果一开始它就知道只有自己来拉,没有别的驴,它才不会使劲那! 所以要先叫别的驴的名字。”犹太父母给孩子讲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心中要有团队意识。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的价值,脱离了群体的人是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的。——诺未门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在犹太人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就会这样教育他们:“心中要有团队意识。”很多年轻的父母常讲有关团队意识的小故事给他们的孩子听。犹太父母经常会给孩子讲蚂蚁的团队故事:曾经有一位科学家把一盘点燃的蚊香放进一个蚁巢。开始,巢中的蚂蚁惊恐万状,约20秒钟后,许多蚂蚁见难而上,纷纷向火冲去,并喷射出蚁酸。可一只蚂蚁喷射的蚁酸量毕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们前仆后继,不到一分钟,终于将火扑灭。存活者立即将“战友”的尸体移送到附近的一块“墓地”,盖上一层薄土,以示安葬。一个月后,这位动物学家又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到原来的那个蚁巢进行观察。尽管这次“火灾”更大,但蚂蚁这次却有了经验,调兵遣将迅速,协同作战有条不紊。不到一分钟,烛火即被扑灭,而蚂蚁无一遇难。科学家认为蚂蚁创造了灭火的奇迹。蚂蚁面临灭顶之灾的非凡表现,尤其令人震惊。在野火烧起的时候,为了逃生,众多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滚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烧焦声,是最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躯体开拓求生之路时的呐喊,是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呐喊。在洪水暴虐的时候,聚的堤坝上的人们凝望着凶猛的波涛。突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一个好象人头的黑点顺着波浪漂过来,大家正准备再近些时营救。“那是蚁球。”一位老者说;“蚂蚁这东西,很有灵性。有一年发大水,我也见过一个蚁球,有篮球那么大。洪水到来时,蚂蚁迅速抱成团,随波漂流。蚁球外层的蚂蚁,有些会被波浪打入水中。但只要蚁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个大的漂流物,蚂蚁就得救了。”不长时间,蚁球*岸了,蚁群像*岸登陆艇上的战士,一层一层地打开,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岸边的水中留下了一团不小的蚁球。那是蚁球里层的英勇牺牲者。他们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们的尸体仍然紧紧地抱在一起。那么平静,那么悲壮。蚂蚁团队的力量不可思议,令人震撼,感叹我们能造蚁山,能悄然瓦解各种庞然大物,甚至撼动千里之堤。蚂蚁之所以会那么团结,就在于每只蚂蚁都有一个团队意识。在《塔木德》中还教导说,每个犹太人都要自觉地从它们会给犹太民族整体带来什么影响的角度,来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正由于这个道理,犹太人在请求赦免罪过时,不说“我”怎样怎样,而一定说“我们”怎样怎样。因为哪怕是自己一个人犯罪,犹太人也必定认为是集体犯的。在他们看来,犹太人就像一个大家庭,自己犯了罪,也就等于全体犹太人犯了罪。所以,必须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做出忏悔,请求赦免。反过来,自己虽然没有犯罪(比如说偷盗),但如果发现了某个犹太人的偷盗行为,发现者自己也必须向上帝谢罪。“因为自己的慈善做得不够,所以别人才会去偷盗。”这不是犹太人习惯于自虐,而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由这种意识生发出来的民族责任感,是一种较单纯的地域纽带坚韧千百倍的“道义”纽带,而这种“道义”纽带又仅仅需要“10个人”就可以编就!流散2000多年的犹太民族就是一个讲究效率,讲究团队精神的一个民族。每个犹太儿童都会从父母的教育中,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5.培养忍耐力引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忍耐力,没有忍耐力是很难成功的。犹太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培养孩子要有忍耐力,犹太父母经常会用各种方法培养孩子的忍耐力。的确,对于那些易冲动的人来说,忍耐在任何时候都是最大的敌人。如果忍耐能化解不该发生的冲突,那么这样的忍耐永远是值得的;但是,如果固执地一意孤行,非但不能化解危机,还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灾难。所以,每个人都要记住,保有把忍耐带在身上,它就可以为你带来机会、快乐和成功。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一份良好的忍耐力是非常重要的,每个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有一份忍耐力。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信念,不是凭着眼见。——诺未门教育自己的孩子有忍耐力人们常说:“忍一点晴空万里,让三分海阔天空。”犹太人也这样认为说:“人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每天都会更新。昨天生气的细胞已为饥肠漉漉时所考虑的也不一样。我仅仅在等你的细胞的更替。”在生活中,犹太人赚钱的理念也就是由犹太人的忍耐而创造出来的。对于犹太人坚定的耐心和具有悠久历史的忍耐力是一个常人难以想象得到的,但是,犹太父母最常告诉孩子们的是:他们的忍耐也是有“度”的,有先决条件的。精明的犹太商人最长于计算,他们有极强的判断能力。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能够为自己带来利润,同时又可以在某一方面有利于自己,那么,在这个时候就要以坚定的耐心来等待时机的到来。犹太人有忍耐力,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父母灌输了这样的思想意识:要学会忍耐,培养自己的忍耐力。犹太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忍耐力时,可以说詹姆士是每个犹太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忍耐力的典范。詹姆士是英籍犹太人,原来沾染了恶习,把父亲所留的家产花完后,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去找一个很苦的差事,把他的工钱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几年后,他的药厂平均每年有几十万美元盈利,已经办得初具规模了。但灵敏的詹姆士经过市场调查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当时市场药物发展前景不大,而全世界有几十亿人口,每天要消耗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食物,如果说生产食品的话,那么前途一定会一片光明。詹姆士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在1965年,他毅然转让了自己的药厂。同时又向银行贷款,买下了“加云食品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公司的规模不大,但经营类别不少,是专门制造饼干、糖果及各种零食的,同时又经营烟草。詹姆士掌握了该公司的控股权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策略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将生产产品规格和样式进行延伸扩展,如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卷、蛋糕等发展;把糖果延伸到香口胶,巧克力等多品种;这样公司的销售额飞速增长。接着,詹姆士又在市场领域下功夫,他除了在法国巴黎经营外,还在法国其他大中城市设立分店,之后还在欧洲众多国家开设分店,形成广阔的连锁销售网。随着业务的增多,资金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詹姆士又相机应变,收购了荷兰和英国等国的一些食品公司,成立了其他食品公司难以抗衡的大集团,声名鹊起。到了1972年,他的食品连销店已经达到了2500家,成为了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公司。正是因为詹姆士时刻关注着市场风云的变化,灵机应变,逐步由食品行业经营而走险。”坚韧的忍耐和等待功夫,换来的结果自然就是:“善于忍耐的人最终得到他想得到的一切。”忍耐过后就是光明我们可以把在世上所有信奉犹太教的人,都称之为犹太人,它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人种。在以色列的国家,不但有白皮肤,还有黑皮肤的犹太人出现,欧洲犹太人皮肢则是白皮肤。当然他们的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但“宗教信仰”是他们的共同点,都信奉犹太教。“加路特”和“苛拉”的信仰观念也是犹太教中的一种。“加路特”的意思是指苦行,放逐,赎罪;而“苛拉”的意思则是指从放逐中得到解救并被赐福。犹太人相信,只要他们始终如一地信仰耶和华上帝,就算是受再苦的流亡与苦难,他们最终都会得到的都是幸福。正是这种“加路特”和“苛拉”的信仰观念,加上自认为是上帝特选的子民的教义,使长期处于屈辱与流亡中的犹太民族在历尽了苦难的情况下,从而获得了“永不枯竭”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永远保持着坚韧的忍耐和持久的积极进取精神,虽饱受苦难也决不绝望灰心,纵历经沧桑却依然顽强生存。犹太人在圣经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遭受到了无尽的迫害,正是在这个时候,培养了他们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性格。闻名全球的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帝国的创始人——迈耶 罗斯柴尔德,在他小的时候就生活在一种敌意与歧视的环境之下。可以想象得到,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犹排犹浪潮下,他们家的日子非常的艰难。但是他毫不气馁,当他开始经营古旧钱币时,并没有人对这种古旧玩意感兴趣,但他并没有心灰意冷,他相信凭着自己的执著就一定能获得机会。他苦心经营着自己惨淡的生意,更挤出时间苦心钻研古钱币学。后来,他终于得到机会,他同一位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一位贵族将军做交易,但是他最终还是被迈耶的幽默和博学所感动,开始与迈耶做买卖。直到这时,迈耶才刚刚开始了他的成功事业。正像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在迈耶的前半生中,他只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钱币商,他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一点,他不急不躁,平静地等待着,暗暗地积聚着力量。作为心怀远大志向,想出人头地的迈耶而言,在比海姆公爵手下无偿地服务了20多年,真是委曲求全地做事,也违背了自己的性格,但只是用忍耐的态度生活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促成了欧洲金融和军火市场的空前活跃,迈耶随着比海姆公爵一起。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苦苦修炼了20年的他,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这次,他抓住机会并以全心投入地从事着金融和军火的交易,并最终而成为欧洲金融帝国的掌门人。迈耶 罗斯柴尔德的故事也正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怀抱希望,坚忍不拔,积极进取,经过漫长的苦难与忍耐,光明的曙光一定会绽放在我们前方。”“彩虹是希望的象征,每经历一场暴风雨后,天空便架起像桥一般美丽的彩虹”犹太人从小就会对孩子这样教育。所以在每个犹太人看来都相信黑暗过后必是光明,这也是他们一生当中,存活下来的信念。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人,但是他们并不是像犹太人一样坚强,脆弱得不堪一击。即使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其陷入绝境。尤其是现在的青年人,考试不及格、恋爱失败便去自杀,自暴自弃。为什么只能透过黑的部分才能看到东西?答案就是因为人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这也是由人的眼睛这个论点来说的,也是人类承受力和忍耐性的基础,这也是犹太人的一个值得自己去忍耐的关点。学会忍耐学会忍耐,有时可以为你带来成功。正是犹太人的忍耐,才成为“世界第一商人”的佳冠。世界上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他在创业之初时,由于缺乏资金,他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邀请他昔日同事加德纳先生入伙,洛克菲勒很赞成这件事。因为有了这伙富人的加入,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做他们想做、有能力做、只要有足够资金任何事情就都能做成。然而,这让洛克菲勒出乎意料的是克拉克竟带来了一个钱包,在这同时里却又送给了他一份屈辱,但他们竟然要把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改名为克拉克一加德纳公司,而将洛克菲勒的姓氏从公司名称中抹去的理由竟然是加德纳是出身在一个名门家庭里,而他的姓氏却很有可能去吸引更多的客户。然而,这个理由却大大地刺伤了洛克菲勒的尊严!他愤怒地想:为什么我同样是合伙人,加德纳带来的也仅仅只是他那一份资金而已,难道他出身贵族就可以剥夺我的应得的名份吗?但是,洛克菲勒忍了下来,他告诉自己说要控制住自己,保持心态平静,这还只是创业的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哩!至于洛克菲勒来讲,他故作镇静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告诉克拉克:“这没什么。”事实上,这完全是谎言。想想看,一个遭受不公平,自尊心正受到伤害的人,他怎么能有如此的宽容大度!但洛克菲勒用自己的理性而浇灭了心头燃烧着的熊熊怒火,因为他明白这可以为他以及公司而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我们所说的忍耐也并不是盲目的容忍。对于每个人来讲,在面对逆境时都需要冷静地考虑形势,要知道你的决定是否会偏离或有害于你的目标。对于克拉克的大发雷霆,这不仅有失他的体面,更重要的是它会给洛克菲勒他们之间的合作制造裂痕,甚至将洛克菲勒分离出去,让他从头再来。但是,团结则可以形成一种合力,让他们的事业而越来越大,那么,洛克菲勒的个人力量和利益也必将随之壮大而起。但洛克菲勒认为,忍耐并不是非忍气吞声,也更不是卑躬屈膝。忍耐不只是一种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性格磨练,它所孕育出的是好胜之心。洛克菲勒明确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在这之后,他还继续地像以往那样不知疲倦地且热情地工作着。只到了第三个年头,他就成功地把那位极尽奢侈享受的加德纳先生请出了公司,让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的牌子重新竖立了起来!那时人们开始尊称他为洛克菲勒先生,如今,他已成为了让世人都羡慕的富人了。结果也正像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克拉克一洛克菲勒公司永远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当中,取而代之的是洛克菲勒一安德鲁公司,洛克菲勒先生就此成为令世界上所有人仰慕的亿万富翁。因此说,能忍别人所不能忍的,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所不能为的事。在仰慕犹太光彩照人,富有阔绰的一面的同时,不该忽略他们曾经饱尝的困境和苦难,也更不该去看不起他们在苦难当中顽强地承受着和忍耐着;这是他们在等待着机会,寻找着人生陡转的突破口。他们怀抱希望,不断地忍耐着。有一天,他们终于成功了,且还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最成功的主角了。所以,犹太父母就教育他们的孩子要有坚强的忍耐力,只有忍耐力,你才可能通向成功的道路。6.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做到,当然这并非是天生就会的,这就取决于每一个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否则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依赖的性格,依赖是成功的大敌。每个父母都应当让自己的孩子形成这样的一种性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个1周岁左右的小男孩,被年轻的妈妈牵着小手来到公园的广场前,等到要上有十几个阶梯的台阶了,小男孩一下子挣脱开了妈妈的手,要自己爬上去。他用胖胖的小手向上爬,他的妈妈也没有抱他上去的意思。当他爬上两个台阶时,他就感到台阶很高,回头看一眼妈妈,妈妈没有伸手去扶他,只是眼睛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小男孩又抬头向上看了看,他放弃了让妈妈抱的想法,还是手脚并用小心地向上爬。他爬得很吃力,小屁股抬得老高,小脸蛋也累得通红,那身娃娃服也被弄得都是土,小手也脏乎乎的,但他最终爬上去了。年轻的妈妈这才上前拍拍儿子身上的土,在他那通红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而这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这位年轻的妈妈就是他的母亲南希 汉克斯。在犹太,许多犹太父母都会借鉴林肯母亲的教育方面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帝夺走了我们的一切,剩下的只有我们自己。——诺未门不要让孩子依赖别人每个犹太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切要靠自己。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终归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能换来以后的完善。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之后,那么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加容易,才能更好来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会在1974年资产总额就已经达到了3305亿美元。当你纵观他的创始人麦克 戴维森 洛克菲勒的成长历程,他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归功于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其自身的独立。洛克菲勒从小家教严厉,平时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清晨他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着母亲挤牛奶。他有一个专门用于记账的小本子,将自己的工作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然后再与父亲结算。他做这件事做得很认真,因为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更有意味的是,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严格照此方法办理,而且还要定期接受检查,否则,谁也别想得到一分钱的零花钱。洛克菲勒的家长让孩子这样做并非家中一贫如洗,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和勤劳节俭的美德。那小账本上记载的不仅仅是孩子打工的流水账,更是孩子接受考验和磨难的经历!这不仅是对孩子勤俭节约的教育,同时又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事情要由自己来做。犹太父母从小便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变化,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从而走向成功。在犹太民族中曾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个犹太商人有两个儿子。父亲宠爱大儿子,他想把自己的全部财产都留给他。但是母亲很可怜小儿子,她请求丈夫先不要宣布分财产的事。她总想找个办法让两个儿子分得平均一些。商人听从了妻子的劝告,暂时没有宣布分财产的决定。有一天,母亲坐在窗前哭泣,一位过路人看见了,就走上前来,问她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她说:“我怎么能不伤心呢?对我来说,两个儿子都一样亲,可是我的丈夫却想把全部财产留给大儿子,而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在我还没想出帮助小儿子的办法以前,我请求丈夫先不要向儿子们宣布他的决定。但是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烦恼。”过路人说:“你的烦恼其实很容易解决。你只管让丈夫向两个儿子宣布,大儿子将得到全部财产,小儿子什么也得不到。但以后他们将各得其所。”小儿子一听说自己什么也得不到,就离开家到耶路撒冷去谋生了。他在那里学会了许多手艺,增长了知识。而大儿子一直依赖父亲生活,什么也不学,因为他知道,他是富有的。父亲去世后,大儿子什么都不会干,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花光了;而小儿子却在外面学会了挣钱的本事,变得富裕起来,同时也就培养了小儿子的独立意识和一切靠自己的能力。不言而喻,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面对无数级的台阶——学习、工作和生活。可是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台阶呢?对于孩子,是牵着手、搀扶着上,还是抱着上?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答案。显而易见,如果家长牵着、搀扶着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如果家长抱着孩子上台阶,把孩子揽在襁褓里,那么,孩子就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平时,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上学接送,晚上陪读,甚至考上大学父母还要跟着做“保姆”。孩子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又得父母跑单位,当“职介”……这样以来,那么孩子就会很难自立,能有大的作为。教育孩子有责任感犹太人在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时,还教育他们要有责任感。也就是说,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犹太的父母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那么,现在的家长也不妨让孩子吃点苦,有“台阶”让他自己爬。这样,孩子才能“一鼓作气”,攀上光辉的顶点。我要负责任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不论孩子有什么过失,只要他有一定的能力,就应当让他承担责任。自瞒自欺其实很容易,但是却无法逃离世人锐利的眼睛。所以说,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犹太的拉比们说过:“好事可以分享,但是自己的责任一定要自己负。”因为不管是把事情推给别人,还是归咎于环境;自己的责任仍然存在而无法消失。因此,犹太父母就教导他们孩子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要懂得自己动手去做。曾有一个故事,在荷兰的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年轻的男孩为全世界的人做出责任心的报偿。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为生,自愿紧急救援队就成为重要的机构设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中望着海港,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过了一个小时,救援船通过云雾再次出现,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宣布,救援船无法载所有的人,只得留下其中一个;再多装一个乘客,救援船就会翻覆,那么所有的人都活不了。在忙乱中,队长要求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一个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儿子,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出海,现在仍然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惟一的依靠呀!”汉斯回答:“妈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的时候,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救援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时间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这一个小时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船长向汉斯喊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得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犹太父母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像汉斯那样,有着一种责任感,不要过于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虽然,关心和爱护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天性。但是,很多父母在关心、保护孩子的同时,却忽略了孩子是需要学会承担责任的。他们总是怕孩子为难,怕孩子辛苦。于是,有的家长替孩子做值日,有的替孩子洗衣服、洗袜子,更有甚者替孩子做家庭作业……长期这样,孩子不知道怎样自己照顾自己,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了。犹太人认为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不会动脑筋,一方面他们会变得自我意识很强,处处都以自我为中心;而另一方面,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经常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因此,在犹太人的现实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则是父母们对每个孩子的要求准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让孩子形成一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性格,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这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做到的。7.培养孩子创造性引子对于一个父母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犹太父母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他们在培养孩子创造性时,经常鼓励孩子多怀疑多发问。凯瑞是以色列人,凯瑞的丈夫是美国一家公司驻以色列的代表,经常在以色列与美国之间往来;凯瑞自己带着拉米尔在美国生活,独立承担了抚育孩子的重任。一天,拉米尔下了幼儿园的接送车回到家,正和我聊天的凯瑞马上迎了出去,陪着他一起走进了房间。进门之后,凯瑞问拉米尔:“今天你提问了吗?”拉米尔连连点头。“那么,你都问了什么呢?”凯瑞继续问他。拉米尔开始复述他今天一天中所提的问题,我粗略数了数,这小家伙一天问了二三十个问题。凯瑞满意的点了点头。原来,每个犹太人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几乎都被自己的长辈提问过。在凯瑞小时候,她爸爸就常问她,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刚开始时,她认为今天和昨天、明天没有什么不同。爸爸没有责备她,而是让她每天都问别人10个她不懂的问题;假如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她,也就只好自己去找出答案。“这没什么,”凯瑞说,“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是在提问中长大的。”现实中,犹太人崇尚创新,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他们敢于怀疑,并有不耻发问的精神,如此以来,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自然也就越来越多。这些全都在于们小时候的父母的培养,这是每一个父母值得学习的地方。怀疑是学习的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因此发问可以使人进步。——诺未门培养孩子怀疑一切的习惯孩子的创造性就如一粒种子一样,它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包括土壤、气候、灌溉、施肥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父母也要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环境。犹太人拉赫塞比拉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父母就要帮助孩子摆脱那些陈规陋习的束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而提问和怀疑就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好方法。提问和好的答案同样重要。如果你的问题提得出人意料,那么,通常答案也是非常深刻的。那么,如果没有好奇心的人,他就不会发生什么怀疑;同样没有怀疑也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答案。所有的疑惑和怀疑,都可通过行动予以中止;所以,无论多大的迷惑和怀疑,最后都要寻求答案予以解答。古代拉比(犹太族的老师)认为,培养孩子的怀疑一切的习惯,就是顺应孩子对世界事物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孩子探究世界上求知事物的心理动因,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有助于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是孩子想象力的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世界的一切,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最重要因素。”在提问中长大的孩子,相应地,他们的创造能力比较强。这是为什么人们常说,怀疑是学习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打开知识的大门,所以说,发问可以使人进步。犹太父母经常会给孩子讲物理学家瑞利小时候的故事,让孩子学会多发问。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瑞利小的时候很爱琢磨。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端茶出来的时候,由于碟子很光滑,所以茶杯在上面滑动了一下,结果茶泼出来一点在碟子上,但这时茶杯却不再滑动了。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却引起了瑞利的思考:为什么开始时茶杯很容易滑动,当母亲洒了点热茶在碟子上后,却纹丝不动了呢?瑞利想:这太有趣了,我一定要弄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分析,他得出这样的结论:茶杯和碟子表面总有一些油腻,使它们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所以容易滑动,等洒上热茶之后,油腻就被溶解,摩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动了。接着,他又开始研究油在固体物磨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润滑油能够减少摩擦力的理论。后来,润滑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等各个行业。因此,瑞利也获得了一个诺贝尔奖。其实,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发问家。对于一个儿童来说,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问号构成的,所以他的问题很多,为人父母者要做的就是启发孩子敢于怀疑,敢于发问。人没有理由对什么事情都确信无疑。怀疑一旦开始,疑点便会愈来愈多,循着怀疑的线索去追寻答案,答案通常是比较正确的。每一个天才,都是真正的“问题猎手”,所以一定要养成凡事多问“为什么”的习惯。即使是一个貌似平常的小事,如果不断将“为什么”问下去,说不定就能够找到一座“金矿”。因此,父母不仅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而且对孩子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热情地、耐心地倾听;其次,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要急着给出答案,而要给双方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己也认真地想一想;最后,给出简明、易于理解的答案;如果作为家长能够在回答孩子问题之后,再顺着孩子的问题再提出一些新的相关问题,那么,这就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技巧一般来说,孩子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那么,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或许有些父母会问,怎样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时你可以仿效犹太人的做法——安排一个情景,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而所谓的安排“情景”,犹太父母会依循这样一些技巧:一、要让孩子首先感到一种好奇。比如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等等,然后引导孩子问得清楚,同时要注意有礼貌地问。二、就是要多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装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不以为然的态度和习以为常的姿态,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思考,去寻找未知的答案;如此以来,那么孩子提出问题的这个欲望就会不断地增强。总而言之,作为父母要牢记:发问才能使人进步,鼓励孩子多问问题,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像犹太父母那样,鼓励自己的孩子多怀疑多发问,因为多疑多问也是培养孩子创造性的最好方法。8.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性格引子每个人在各方面的才能并非是天生就有的,关键在于小时候的激发与培养,犹太之所以会有那么多杰出的人才,就在于他们小时候,接受着父母在各方面的激发与培养。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之所以会那么成功,就在于他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激发与培养。他的父亲是一杂货商,其经商之道对幼小的洛克菲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洛克菲勒7岁时,就开始帮助奶奶卖火鸡赚钱,然后,他把这些钱放贷给周围的农户以赚取利息。从这里可以看出,洛克菲勒从小就有经商赚钱的精明。从那时起,他就决心要让金钱做他的奴隶,而不是他做金钱的奴隶。在洛克菲勒家族中的每一个孩子,从小就不准乱花钱,每一个孩子可支配的少量零花钱也要记账。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后,都是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经得起风浪以后,上一辈人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由于老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特别认真,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使孩子养成自立,自强的习惯,并且这种教育方式代代相传。因此,洛克菲勒家族里没有出败家子,使其家族历经几个世纪而依然繁盛如初,不像美国其他的跨国财团,亿万富翁仅仅经历几十年或一二百年历史就衰落了。孩子们在各方面的才能,都需要每个父母去激发与培养,这对孩子们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自强不息;学会自立,就会使自己走向希望,走向成功。——诺未门激发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性格现今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们,对孩子包办的太多,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将来,包括学习、工作以及事业的成功,是靠他们自己去闯、去努力、去奋斗。而这一切,如果他们没有自立自强的意识和精神,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自立也可以说是生存的需要,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然一课。对孩子自立自强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呼唤自我,渴望独立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如果每一个父母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就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自理和自立能力了。在这方面,每一个父母应该学习犹太的教育方法:有一个四岁的犹太儿童在弯腰费力地系皮鞋带,别人想去帮助他,但是他却拒绝了。这个孩子问:“你知道我多大了吗?”“不知道,但我想你还小。”这个孩子回答说,“我已经不小了,已经四岁了。”意思是他已经长大了,系鞋带这类事不需要别人帮助。这孩子身上体现的自主意思在犹太是很普遍的。美国石油大亨——老洛克菲勒教育子女的事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既学到了智慧又能维持生计的人。才算是选择了人生的正道。那是一条能给选择者以他人之赞誉和荣耀的道路。因此,每一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要培养出一个能够自立的孩子。教育孩子要自立犹太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自立时,总是讲一个这样的故事:从前,在犹太的一个城镇里有一个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又没有谋生的手段,因此,每天只有靠在城里乞讨度日,生活十分困窘。那时的城市又不大,他天天走的都是那几条街巷,讨的总是那几户人家。刚开始人们出于一种同情心,或者说是可怜,还给他一点剩饭菜;时间长了以后,人们就觉得他来的次数太多了,令人生厌,因此,没有一个人愿意再给他一些食物了。那么,他也只有忍饥挨饿的份儿了。碰巧的是,有个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正急需找一个帮手。于是,这个乞丐就主动找上门去,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也就是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晚上也不必漂泊流浪,安定的生活使他的日子变得充实起来,干活也格外卖力。有一些人在一旁取笑他说:“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就去给马医打杂、当下手,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 ”而这个昔日的乞丐只是平静地说:“对于我来说,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靠乞讨度日。过去,我为了活命,连讨饭都不感到羞耻;如今能帮马医干活,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又怎么能说成是莫大的耻辱呢 ”故事中那个人的生活态度是正确的,劳动本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能自食其力就是好的。这是每一位父母都值得借鉴的。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能力犹太人还通过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强自立。在犹太,每一个父母都认为只有精明和勤奋具备的人才能有所建树。因此,他们把培养孩子爱劳动作为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且当作早期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要利用幼儿期这个人类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让他们在轻松愉快、多种多样的劳动中获得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犹太父母还比较注重培养自己的孩子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这样做即可以使孩子不断地成长、进步,不但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公德,还可以使孩子神经系统、骨骼、肌肉及各部分器官都得到锻炼。对于每个家长来说,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是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要让孩子像故事中的蚂蚁那样,从小就“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能增强他们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并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以便适应以后的社会。有一个犹太家长曾这样说道:“我有七个孩子,虽然家里条件非常优越,但为了给孩子更多机会学习各种劳动技能,我每年都会在夏季把孩子带到山里去住一段时间,让他们过山里人的生活:喂牛、砍柴、挖水渠、给牛建围栏、给马洗澡。每天要给他们布置劳动任务,为了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每个人分配不同的工作,让大一点的孩子挖水渠、建牛栏,让小一点的孩子照顾比他更小的孩子,让他们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并懂得如何战胜困难。孩子们从山里回来后学到了很多生活经验,认识了各种植物,他们比其他孩子知道的多,还会把山里劳动学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学习中去。但重要的一点是,这样让孩子培养出不怕吃苦的精神了。现在,我的七个孩子都已读完大学工作了,从他们的成长中看,我带他们在山里生活的经历对他们有着直接的影响。”教育孩子爱劳动的方法孩子在一岁半到三、四岁左右的时候,这时正是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一个阶段,如果孩子发展的好的话,那么孩子的自主性就能够会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建立自信的人格,所以这个阶段要尽量的让孩子学习自己动手做事情。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不能够建立良好生活自理的能力,那以将来他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且在他的人格的发展上也会出现一些问题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劳动呢?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让他们爱劳动,首先要让他们感受到劳动中的乐趣,比如让孩子学习做家务要让孩子感觉到这既是在学习,也是在游戏。为了让孩子感到做家务是件快乐的事。虽然说说很容易,但是在引导孩子学习家务前,父母不仅需要认识以下一些问题,还得了解如何处理的方法,同时父母也要知道,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也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只有愉快、自主自发的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1.各年龄段的孩子在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劳动的要求,应该看孩子能力的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2.要和孩子一起劳动,面对孩子越帮越忙,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的时候,要耐住性子,教孩子改正及正确示范方法。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2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3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4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诺未门:犹太人的家教圣经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