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2

46、问:什么是五斗米道?答: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道陵创立。张道陵于汉顺帝时学道于鹤鸣山(今四川)中,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后人称张道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嗣师”和“系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祀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书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尊崇太上老君及九州土地之神。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尊崇老君为五斗米道的尊神。并创立了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史称: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47、问:什么是太平道?答:太平道是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东汉灵帝熹平(西元172~178)年间,由张角创立,奉《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东汉末年,朝政腐败,社会黑暗,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张角以“太平”理想为号召,吸引了广大苦难的民众。张角将全国太平道的组织划分为“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管理“方”的神职人员,称作“渠帅”;张角是太平道的最高领导,自称“大贤良师”。太平道有其特定的宗教仪式。一种是以符水治病,大贤良师或渠帅持九节杖,为信徒用“符”祝祷,随后让病人饮下符水。另一种是跪拜首过,患有疾病或犯有过错的人,叩头跪拜,诉说自己的错误。张角在经过周密的布署后,预定甲子年甲子日,即汉灵帝中平元年(西元184)三月五日起义。口号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简称“黄天太平”。起义者皆著黄巾为标识,故称“黄巾军”。后被镇压而失败。以后太平道在民间仍有秘密流传。□48、问:什么是真大道教?答: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是道教派别之一。金初,刘德仁所创立,后传至郦希诚,受到元宪宗(西元1251~1260在位)的赏识与支持,被赐名为“真大道教”。遵循老子“清静无为”、“少私寡欲”、“慈俭不争”的宗旨。要求教徒忠孝诚谦,去恶扬善,绝欲忍苦,利民爱物,不尚符箓,不提倡“飞升化炼,长生久视”之术。六传至孙德福,至元五年(西元1268)奉诏统辖诸路“真大道”。又三传而至张清志,其教益盛,授“演教大宗师”、“凝神冲妙玄应真人”。教徒遍及黄河流域与江南一带,经十余传而衰落。□49、问:什么是太一教?答:太一教,是金代初叶由萧抱珍创立于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汲县),道教宗派之一。因传“太一三元法籙之术”,或称“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故名其教曰“太一”。教旨以老子之学修身,认为“做仙做佛不难,只依一弱字便是”。又以巫祝之术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其教传嗣有秘籙法物,继法嗣者皆改姓萧,即以祖师之姓为姓。因其以符箓济人,故与全真道、真大道教相异。四祖萧辅道,五祖李居寿(入道改姓萧)。因元朝重视,其教进入全盛时期。太一教传至六、七祖后,逐渐融合于正一教派。□50、问:什么是正一道?答:正一道又称“正一教”、“正一派”,原为五斗米道,为东汉顺帝时张道陵祖师所创。元以后,为道教上清派、灵宝派、天师道等符籙派的总称,与全真道同为道教的两大派。宋理宗封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总领三山(龙虎山、阁皂山、茅山)符籙,兼御前诸宫观教门事,位居江南各道派之首”;元世祖敕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主江南道教事”;元成宗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籙”。此后凡是道教的符籙各派统称正一道。主要奉持《正一经》,崇拜神仙,画符念咒,驱邪降妖,祈福禳灾。可以不居宫观,拥有妻室。□51、问:什么是全真道?答:全真道是金代初叶由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道教宗派,与正一道同为元以后道教两大派。王重阳,字知明。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东宁海(今牟平),马钰、孙不二夫妇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讲道时创立。认为“识心见性”,即为全真。主张释、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记载:“先生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孝经》,云可以修证”。《重阳仙迹记》载:“尝率其徒演法建会者五,皆所以明正心诚意,少私寡欲之理,不主一相,不拘一教也”。王重阳还亲自创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等组织,供奉太上老君、释迦牟尼和孔子。诗云:“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来做一家”,即表达了这个思想。正当全真道在北方兴盛时,南宋统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弃,也出现了一个主张内修的道派,相传是吕洞宾传于张伯端,再传石泰,又传薛道光……元代道士陈致虚兼受王重阳、张伯端所传,统归全真道,追溯王传为北宗,张传为南宗。南北宗的谱系是:其南宗者,谓自东华少阳帝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钟离权,权授唐进士吕洞宾、辽进士刘操,操授宋张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阳,重阳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被奉为全真道北宗七祖。后五十余年,邱祖曾被元太祖召见,赐号“神仙”,爵“大宗师”,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全真道乃广泛传布,盛极一时。南北宗都有轻符籙、重炼养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南宗强调性命双修,先命后性,并留下许多内修典籍,有详尽、系统的内修方法,其提倡和光混俗,修道者不必出家,组织比较松散;北宗主张以性为主,先性后命,强调斩断情欲,立志苦行,绝对禁欲,道士出家居宫观,组织比较严密。□52、问:邱长春祖师是怎样使全真教走向全盛?答:邱祖拜王重阳祖师为师,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西元1174年)入蟠溪穴居,乞食度日,行携一蓑。随后赴陇州龙门山修道,为全真龙门派创始人。西元1191年后,他以栖霞县太虚观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受到金章宗重视。他广结高官显贵,又大力拯救民众苦难,获得极大声誉。于西元1220年率徒一行十八人应成吉思汗之召,不远万里,西行到印度河上游成吉思汗行宫。他三次晋见成吉思汗,太祖问他治理天下良策,他回答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回答以“清心寡欲,无为清静”为要。劝不可杀人,禁止不孝和色欲,深得太祖赏识。成吉思汗封他为神仙,授予道士免除一切赋税的特权,令邱祖掌管天下道教。西元1227年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赐邱祖金虎牌,由于成吉思汗的支持,教内道侣云集,全真教大兴。主张修道者应出家,断绝一切尘缘,清心寡欲,以此作为修道成仙之根本。□四、道教礼仪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规范而独特的礼仪。植根于素有“礼仪之邦”盛誉的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礼仪相当完备且十分讲究。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仪规。现仅将常见的礼仪简介如下。53、问:道士是什么?答:道教中,信奉道教教义并修习道术的教徒称为道士。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入道后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戒颂经,烧香燃灯,不染尘务。道士又称道人,全真道的男道士又称乾道,女道士又称坤道。旧时,对道士也称呼为黄冠,女道士(民间称为道姑)则称女冠。这是因为道书上说,古时人的衣冠都出自黄帝所定的规制,所以称为黄冠。历代下来已有很大的变异,唯独道士衣冠没有改变。□54、问:开期传戒是什么?其意义如何?答:全真派之正式道士,必须经过受戒仪式,受戒即表示接法,为正式之法嗣。出家初入道观为道童,拜师学经,蓄发结辫。在此期间要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经》、《玉皇经》、《玉皇宝忏》、《斗科经》以及作道场之经咒。等到有十方丛林开坛传戒时,小庙的师父便保荐其赴丛林受戒。戒期为五十天至一百天,住在十方丛林里过十分严格的宗教生活,听传戒律师宣讲戒律,求戒者要诵读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等三堂大戒的条文。传戒的高道大都是十方丛林的方丈,这时称为“传戒律师”。律师之下,还有证盟师、监戒师、保举师、演礼师、纠仪师、提科师、登籙师、引请师、纠察师、道值师等共同主持授戒。道童受戒后便名入《登真籙》,取得戒衣、戒牒,便成了正式的道士。以后或住丛林,或住小庙,或云游参访,行动自由。□55、问:道教怎样敬香叩拜?答:道教敬香,有两种。一是殿主烧香,此皆用线香,以三炷为准,插于大香炉内;炷与炷之间距:三炷平列以不过寸宽为合格,故有“烧香不过寸,过寸神不信”之谚。二是坛主拈香,此香以檀香为之,敬拈擅香,非常讲究,每炷擅香长短粗细,长不过寸,粗不过分。坛主拈香时,初炷香插入炉中间,二炷插于左,三炷插于右,三炷香平列并拢。香案上,香炉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叩拜,叩拜礼,是我国民族传统礼仪,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仪规,用不同的礼节以表示,故有三拜、九拜之仪。“擎拳拱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后世演变成叩头作揖礼,直到现在,道教仍行叩头作揖礼。叩头有三叩、九叩之别。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为一礼。与上圣高真祝寿、庆贺道场毕要行三礼九叩。叩头虽用拜垫,实际是五体投地,即双足,双手著地,头磕下去时要头著手。足站成八字形,双膝与手同时著地,左手搂著右手,拜下时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头为一,表示著老君“八十一化”。□56、问:道教怎样叩拜?作揖磕头是一回事吗?答:道教对常人行拱手礼或行作揖礼,而对神、仙和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因叩拜过程中伴随有拱手、作揖,我们先介绍一下拱手礼和作揖礼。一、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平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二、作揖礼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道教叩拜礼有两种形式,其中以一礼三叩最为常见,以三礼九叩最为隆重。关于三礼三叩的具体拜法:(1)站在跪垫(拜垫)前,双脚站成“八”字形,两脚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与口相齐)。(3)左手离开右手捂心(心意散乱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专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时从容俯身,右手按跪垫,两膝下跪,紧接着,左手离开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状。(4)俯伏叩首,头磕在双手背上(头与脊要同时下伏,切忌臀部高于背)。此时,心中存想神容并诚心祈祷。(5)抬头,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劲,慢慢起身,右手随之收回,双手抱拳高拱,准备第二次叩拜。如上重复两次,是为三礼三叩。三个头磕完后,起身,双手合抱放于上腹处(道教称“怀抱太极”)。接着,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礼,待双手自上而下至上腹处并立身站定后,方可离开跪垫。道门中人常说的“朝上三礼”,就是指行三礼三叩礼,此礼多用于平日朝神。关于三礼九叩,其拜法是重复“一礼三叩礼”两次,合为三礼九叩。重复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礼。礼毕,同样作揖而退。三礼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礼拜仪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及各种斋醮道场时,方行此礼。有老道长说,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总而言之,向神行礼是为了表达对“道”的信仰和对神的尊敬。□57、问:敬香怎样敬?答:敬神最常见最普遍的方式莫过于敬香。敬香,也称献香,世人多称烧香。敬香旨在“以香达信”,即以人的诚心通过香烟达于神明,所谓“一柱真香通信去,上圣高真降福来。”敬香有焚香、拈香两种方式。焚香较为常见,为平日道士及信徒用线香敬神的仪式。具体做法:(1)选三柱(支)香,不要断香。(2)点燃香(用左手点香,点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摆灭,不能用口吹灭)。(3)面对神像,双手举香(与额相齐),躬身敬礼。(4)用左手上香(可一次上完,也可分为三次上。分三次上时先插正中,次左,再右),三柱香要插直、插平,间隔不超过一寸宽(以表示“寸”心)。若是道徒还要默念《上香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静”。(若在一个神殿里供奉有多尊神像,先上正位,再上左位,次上右位,后两者各上一柱香,仪式相同。)(5)上香讫,即行叩拜礼。拈香最为隆重,只有在诸神圣诞或供斋设醮时,由主持(方丈、监院)或高功行之。所拈的香有五种,即檀香、沉香、云香、紫降香和茄兰香,是为“名贵五香”。最常用的是檀香,是故拈香亦称烧檀香。烧檀香比较讲究。香要劈成一分粗细,一寸长短;须有专用香炉(称檀香炉),还要另备一些香面(通常以线香碾成粉末代之)。拈香前,先用香匕(小勺之类)在檀香炉中间将香灰挖一小坑,埋入香面,用香匕摸平,香面上微覆一层香灰。接着,点燃少许事先折成一寸长短的线香,将燃着的那端插入香面内。拈香时用左手,三枚香分三次投炉,直立(先中、次左、后右)或卧于香炉均可。拈香时要默念《祝香咒》:“道由心学,心假(借也)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拈香讫,退回跪垫,行三礼九叩大礼。□58、问:诵经有些什么礼仪?答:我们知道,所谓“礼”,指表示尊敬的语言或动作,并由此而产生礼仪。前面所述叩拜、敬香以及献供等都是道教礼仪中用动作向神致敬的形式。道教敬神礼仪中以语言向神致敬的形式,便是诵经。诵经包括念诵和歌赞两部分。念诵是指咏念经文与念诵道教诸神和真仙圣号。诸神真仙为无上大道的化身,信仰诸神真仙便是信仰道。道和经都是道教三宝(道、经、师)之一,咏念经文与诵念诸神真仙圣号,既是对诸神真仙的敬礼,也是自我修持的必要。歌赞是以唱的方式赞礼诸神、真仙的功德。赞词多采用四言、五言、六言、或七言偈语,如《偈言》、《大赞》、《小赞韵》、《三皈依》等。诵经还是道教各种斋醮法事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诵经的作用在于:(1)唱诵诸神、真仙宝诰,以表崇道敬神的虔诚之心;(2)礼拜诸神、真仙,以延生保安,超阴度亡;(3)通过诵经,以求开悟经义,保养元和,合助道力。是故,道教诵经有—定的礼仪和严格的规定。如上殿诵经以钟、鼓为号;开经前,焚香礼拜;要求道士斋戒身心,道装整洁,同声应和,不得交头接耳,思念不专。□59、问:献神供品有些什么礼仪?答:神像就是神的分灵身,应当时时供养不怠。供,享献也;养,以饮食供奉也。其供品,平日为香、花、灯、水、果,此为常设之供品。做道场时则在前面五供的基础上,增设茶、食、宝、珠、衣五供,合为十供。现今道观所献供品一般有茶(茶叶或茶水)果(水果或干果)、饭食(米饭或米制品)、面食(馒头或面制品)、菜(青菜或干菜)。献神的供品,也要依礼摆设。其排列顺序是从内到外:一茶、二果、三饭、四菜、五馒头。献供时,先双手高举供品(与额相齐),躬身致礼,然后轻放供桌上。供献讫,还要敬香、叩拜。□60、问:道教的教规有哪些?答:道教的教规主要有四条。一是传授。传授是道家成仙证圣的必由之路,故道教把授道传密之事看得极为重要,以不能乱传乱泄为戒。传授时必须有虔诚求道的思想和行动,洗涤身心,烧香斋戒,并起宏誓、请师证盟,师方予以传授。二是赏善惩恶。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神仙宫府统辖三界十方,故人类的善恶亦属神明的监察范围。行恶的人定受惩罚,甚至丧命;行善的人就可消灾免难而增延福寿。三是斋戒。道教修斋设供,以达到积累功德和防止出现过失、恶疾的目的。斋分为节食斋和心斋,节食斋以和神保寿,心斋以澡雪精神。戒,指对道教徒分别有不同的戒律,并提倡所有人行五戒十善,提出凡人若常行五戒十善,则天人善神护卫,永灭灾殃,长致福佑。四是诵持。道教规定,凡师传的经箓,必当念诵佩持。意思是凡道教徒必须常念诵师传的经法和佩持符箓。 □61、问:参访道教宫观的礼仪有哪些?答:道教宫观是道士生活、修道和举行各种道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无论道内道外,都要保持道观的清静、整洁和庄严,切忌有任何不合禁戒的言行。比如说,进入道观,应当衣冠整齐,注重仪表,不可光身赤脚,也不可高声喧哗等等。所以参访宫观时也有一些礼仪应该注意。1、和道士“招呼”的礼仪。可称道长、仙长、师父、师傅、大师、爷、师兄。因道士不改姓氏,也可带姓称呼,如某道长、某爷。另外有职务可称会长、方丈、监院、知客等。见面一般用传统礼节,抱拳拱手,称“拱手”礼(俗称作揖)。打招呼时,一面拱手,一面口称“慈悲”(盖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宝,即“慈、俭、不为天下先”,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或天尊圣号。拱手就是两手抱拳(形如太极图),这是道教对别人极为尊贵的打招呼方式。2、与道士言谈的礼仪。见了道士不问寿。即不询问道士的年龄。中国有句俗话说:“僧不言名,道不言寿”。道人修炼是为了长生久视,所以最好不要问道人的年龄。道士入道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宗教信仰,有的是要寻求生命解脱。有的是要学习传统文化,也有的是想练就一身好武功等等。所以,如果没有深交,请不要贸然问其身世。事实上,道人亦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情感,只要相互尊重、理解,是很容易与之交往的。3、烧香的礼仪。各地道观习俗不同。有的地区,可以在神坛前燃烛烧香和焚化纸制“元宝”等。有的地区,只能在道观指定的蜡台、香炉和焚炉中燃烛、烧香、焚纸。有的地区,则只允许烧香祀神,而没有燃烛等其它习俗。4、叩首礼拜的礼仪。重大的道教醮仪(法会),主祭道士都用中国传统的三跪九叩仪。如果入宫观不会礼拜,可以在神坛前行鞠躬礼。道教主张为人要“慈悲为怀”、“以礼相待”,忌“轻忽言笑”、“举止不雅”、“为人轻慢”、“斗戏诙谐”、“衣着不整”等不礼行为。沿袭至今的礼节有;叩首、顿首、稽首、鞠躬、曙躬、作揖等。祀神、拜祖、拜师,行叩头、顿首、稽首礼,要求三跪九拜;对长者作叩头礼;对同辈和知已以作揖表示礼貌。5、饮食用斋礼仪。在饮食方面,道教养生之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饮食禁忌。道教特别强调对于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绝。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恪守古训,苦心厉志,不立家室,以素食为主;而正一则允许成家,除斋醮活动期间,一般不禁绝荤辛饮酒,但求心净而已。全真道士茹素吃斋,入全真道观决不能夹带荤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荤,惟逢斋醮必须吃素,因此,在斋期内入正一道观,也不能携带荤菜。待客用膳有两种。全真道宫观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摆荤酒,以盛情为满意;正一道宫观待客可摆荤酒。另全真十方丛林里有实行“过堂斋”的,无论道俗过堂时,均应按照丛林规矩,吃饭时不弄出声音,不随便走动、说笑起哄等,讲究“食不语,寝不言”。依照斋堂负责人的指挥,作到威仪随众,就可以了。□62、问:道教的称谓有哪些方面?答: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神仙、道教法坛、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等若干方面。□63、问:道教神仙怎样称呼?答:道教神仙是对道教信奉的神和仙的统称。神:道的化身(如“三清”)或自然界中神秘力量的化身(如“雷神”)。仙:指通过道家修炼具有神通变化而能利济世间的得道之士。道教信奉的神仙,有天尊(如“元始天尊”)、老君(如“太上老君”)、道君(如“灵宝道君”)、大帝(如“玉皇大帝”)、上帝(如“玄天上帝”)、帝君(如“梓潼帝君”)、真君(如“北斗真君”)、老人(如“南极老人”)、真人(如“长春真人”)、元君(如“碧霞元君”)、夫人(如“南岳夫人”)、圣母(如“天上圣母”)、灵官(如“王灵官”)、元帅(如“温琼元帅”)、将军(如“五道将军”)、星官(如“七曜星官”)、娘娘(如“眼光娘娘”)、功曹(如“四值功曹”)等多种称谓。其中男仙多称真君、真人或帝君,女仙多称元君、夫人或圣母。道教徒对神仙一律尊称为“祖师”。□64、问:道教法坛怎样称呼?答: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1)、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高功:又称“法师”。是斋醮科仪中为主的执事。根据斋醮规模的不同,有时一位,有时三位。经师:是斋醮科仪中唱念经韵、击打法器的执事。全真派醮坛一般要用八位,称为“八大经师”。提科:负责提音接韵。表白:负责奏陈表文。其它还有侍经、侍香、侍灯等。(2)、箓坛:是正一派道士授受经箓的法坛。称为“万法宗坛”。箓坛设有三师:传度师:举行授箓科仪的主持者。监度师:一般由正一派世袭的张天师担任。保举师:负责保送正一道士参加受箓。(3)、戒坛: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坛。称为“玄都律坛”。授戒由传戒律师和八位大师共同完成。传戒律师:又称“传戒本师”、“律师”。由传戒丛林的方丈担任,负责为戒子讲说戒律、传授戒法。律师的选拔非常严格,必须受满三坛大戒,接过“方丈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始可荣膺此职。传戒八大师为:1、证盟大师:负责为戒子(即受戒道士)解说教义经典、经忏威仪等。2、监戒大师:负责监察戒子言行,不许违规犯戒,对不法者有权责罚。(以上传戒律师、证盟大师和监戒大师,又称戒坛“三师”,是戒坛最主要的三位。)3、保举大师:一般由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负责保举戒子参加受戒。4、演礼大师:负责传授戒子登规演礼及戒坛威仪等。5、纠仪大师:负责为戒子纠正礼仪规范。6、提科大师:负责戒坛诵经拜忏诸事。7、登箓大师: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箓”(即戒坛考偈之后按名次排列所编的名册)。8、引请大师:又称“迎请大师”。负责主持戒坛斋醮科仪,担任高功。□65、问:道教徒怎样称呼?其意义怎样?答:道教徒狭义的指信仰道教的宗教职业人员。广义上包括五种人士: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道教徒中的宗教职业人员现在泛称“道士”或“道人”,不过多用于书面语。言谈中多称“道长”,尊称“仙长”、“道爷”、“师傅”等。道经说:“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教相信通过修炼可以羽化登仙,故此又称道士为“羽士”、“羽衣”、“羽人”、“羽客”等。道士所戴道冠为木制黄冠(一云道教衣冠与黄帝之时相同),因而又称“黄冠”(一般指男道士),女道士则称“女冠”(偶尔也称“女黄冠”)。现在一般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道士初入道观,称为“道童”。道童先须在庙内出力苦行,培养功行,又称“行行”(读xínghéng)。冠巾拜师之后,方可成为正式道士。现代道教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道派,遂有“全真道士”和“正一道士”之称。全真派道士擅长斋醮者,尊称“法师”。正一道士散居民间从事斋醮活动者,称为“散居道士”。有的道士娶有妻室,又称“火居道士”,俗称“连家道”。台湾道教基本上全属正一派,其中从事度生一类丧葬仪典者称为“乌头道士”。道行高超的道士,称为“高道”、“高真”、“高士”或“大德”。对于隐居修炼的道士,尊称“大隐”或“高隐”。历史上著名的高道,过去的皇帝多封赠以“先生”、“真人”或“天师”之号。“天师”原是古代对有道者的尊称,东汉时称传道者为天师,张道陵创立正式道教称为天师,其后代子孙世袭“张天师”称号。道教历史上功绩卓著的名真高道,道教徒尊为“宗师”或“大师”。对道士还有几种称呼:(-)法师:是对教内精通教义教理、能为人师者的道士的尊称;道士中学法精进、能主持斋仪的人,亦称为法师。(二)炼师:道士中修持日久,德高思精的人,称之为炼师。(三)嗣师、宗师、律师、大师:全真派中,没有受戒的称为嗣师;已受戒的称为宗师;曾担任方丈的,称为律师;职司戒坛的,称为大师。(四)天师:这是正一派道士对天师道创教人张道陵及其后代世袭教主的尊称。(五)方丈:这是对道教十方丛林道观主持人的称谓,其所居静室亦称方丈。(六)监院:道观内,对仅次于方丈的全观事务总管者的称谓。(七)住持:道教庙观内维持道法和总持事务的道士,都可以称为住持。据《道门十规》上说,“住持之上,必德高年耆,刚方正直,言行端庄,学问明博,足为丛林之师表,福地之皈依者任之。”(八)知客:道观中负责接待外方道众和宾客者称谓。道士之间互称“道友”,亦称“同道”或“同参”,尊称“道兄”或“师兄”,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呼。结伴修道的人称为“道伴”,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道侣”或“烟霞侣”。 非专职的在家信仰道教的教徒,受过三皈五戒者称为“居士”,未受过皈依的信教者称为“信士”。道士入道之后,沿用原来的姓氏,表示继承中华民族古老传统,不背亲,不绝伦,不忘祖宗。入道之后改用道名,即在原姓之下,第一个字由宗派字谱上取,第二个字由师父按照教义来取,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道名。道名之外,可以另取道号,一般是“某某子”或“某某道人”。问讯道士姓氏称“仙姓”,问讯名字称“上下”,问讯宗派称“仙派”。道士居所,称为“丹房”或“丹室”。道士寿终,称“羽化”、“解化”、“仙化”、“仙去”、“仙逝”等。道士外出寻师访道,称为“参访”,现在各地道教团体之间的访问团,也称“参访团”。道士外出遨游,称为“云游”。到其它道观留住,称为“挂单”。在某所道观入道的道士,称为这所道观的“法眷”。 □66、问:丛林执事有那些?怎样称呼?答:道教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丛林各执事称谓如下: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其它还有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又称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详见本书“道教宫观?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条)□67、问:道教的清规、戒律有哪些?答:道教宫观内对违犯戒规道士的惩处条例称作清规。道教创立时规定:凡道士犯法者,先原谅三次,如仍不改过,才给以惩罚。其目的是“闻人有过助其自诲”。使在净室中向神叩头思过,以乞求“诸大神原其不及”。现存较著名的清规有《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长春真人规榜》等。道教约束道士思想言行的条规称作戒律。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两晋南北朝时,由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等制定出“五戒”、“九戒”、“十戒”和其他戒律,这些戒律均为防止“恶心邪欲”、“乖言戾行”之用。□68、问:何谓符籙?答:符籙,也称“符字”、“墨籙”、“丹书”。为一种笔画屈曲、似字非字的图形,道教谓可用它来“遣神役鬼”、“镇魔压邪”。东汉时张道陵祖师就曾以符籙为人“治病”或“驱鬼”。后世道士盛传其法。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有亲临道坛受符籙事,魏太武亲受符籙,自是之后,每帝即位,必先赴道坛接受符籙后才即位。□69、问:何谓斋醮?答:道教设坛祭祷的一种仪式。即供斋醮神,借以求福免灾。其法为清心洁身,筑坛设供,书表章以祷神灵。斋者,戒洁行事,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斋,斋必有戒,故亦云斋戒。醮者、祭也,祈祷也。道教所建祈禳法事道场,皆曰建醮,又统称为“斋醮”。道教宫观逢祖师圣诞或道教节日都要建醮庆贺。另十方丛林有“赈孤”的醮仪,即每年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初一日要作道场,追荐超度亡魂,超度已故(道教称为羽化)的道士和十方信众。平时有道士羽化,亦建醮超度。宫观以外的信徒也可出资请宫观修斋建醮,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寿、求平安以及超度亡魂等。除在观庙内建醮外,也有外出到信徒家建醮的。□70、问:道教认为人死之后会发生什么?炼度是什么?答:人乃是气聚而生,气散而死。受魂于天,滞魄于地,死后魂魄分离。魂常使人行善,魄常使人行恶。所以,修行者必须调魂制魄,人常行善事则魂(阳气)旺,死后魄随魂上升天界;人常行恶事则魄(阴气)滞,死后则魂随魄沉,沦入幽冥,历十八层地狱,六道轮回受无量苦。道教的超度科仪就是将沉沦于幽冥的魂魄通过高功法师的济炼,将其化为轻清之气上升,随其生前所做善恶之业,往生不同的天界。炼度,是超度亡魂的科仪之一。道教认为,通过经功、符籙或内丹术可使亡魂受炼,消除罪业、重获神形、获得度化,故称炼度。□71、问:道教为何诵早晚功课?答:玄门早晚功课,是道教徒早晚必诵的两部经典,是修道者的基本法则。功课者,课自己之功,修自身之道。修道之士要认真习诵,理解经意,深悟玄理,脚踏实地按经旨行持。道教讲结三缘,《早课》诵清静经,即分轻清之意,为祈求国泰民安,忏悔罪业,可结仙缘。《晚课》诵救苦经,超度鬼魂,可结鬼缘。《午课》诵三官经,可赐福、消灾、解厄、赦罪,可结人缘。□72、问:怎样许愿、还愿?答: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对神许下的诺言予以对现。许愿、还愿不需择吉日,随时随地都可以许愿、还愿。许愿之前最好能沐浴其身,斋戒净口。在神前敬三炷香,然后在神前伏拜虔诚祈祷,默许所求心愿,祈求神灵护佑实现其心愿。许愿可大可小,不拘形势,有许做多少善事的,有许诵经、做道场、献神供品、重塑金身、助印善书赠送、捐资修庙等。求神护佑实现心愿后,求神护佑之时许下的什么诺言都必须兑现。□73、问:塑像仪有哪些内容?答:道教以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为基础,继承了道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的思想,所以在修建殿宇时,一般以这一思想为指导。在全真祖师重阳真人《立教十五论?第五盖造》中讲到“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所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故而禀此祖训,所以道教殿宇一般不尚奢华,而以朴实见长,有些地方的道教宫观甚至保持白墙灰瓦的朴素面目。在造像时,与道教的修行也是息息相关的,道教倡导天人合一,认为“一身天地,天地一身”。把人身与天地万灵相对应,通过存想自身体内之神祗,以契合天地之神祗,从而达到与道合真的目的,故而在塑像时,便于存想神灵金容,一般神像都比较小巧,但十分精致。道教塑像有一定的仪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第二卷有《造像品》,规定了造像的先后次序,质料、尺寸、仪相、辅神、衣冠、华座、冠帔等,要求皆依经典规定。在塑像时,也要进行敬神仪礼。首先,要选择吉日良辰,举行开工仪式,向神位或木料供奉,焚香、诵经、礼拜。“开脸”(也称“开相”)后神像头部要用红布或红纸蒙上。还要将经典、五谷、铜镜、朱砂、沉香、雄黄、五色线、金银珠宝、灵符或香灰等放入神像体内。塑像造好后,还要进行开光点眼仪式,举行祭祀庆祝活动。□74、问:道教节日有哪些?答:道教以神、仙之诞辰为节日,到时要举行隆重斋醮,包括祭星与设道坛诵经。有的节日还有庙会集巿。道教各派都有所崇奉之本宗祖师,但对道教共同尊崇之神的诞生节日,都是很重视的,如:1.三清节:即冬至日为元始天尊圣诞,夏至日是灵宝天尊圣诞,二月十五日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圣诞。2.三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3.正月初九日: 玉皇上帝圣诞。4.三月初三日: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俗称“蟠桃会”。5.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圣诞。6.五月十八日:张天师圣诞。7.十一日:太乙救苦天尊圣诞。8.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祖师圣诞。9.六月初一至初六为南斗下降日(朝南斗会)、九月初一至初九为北斗下降日(朝北斗会)、10.五腊节:正月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总之,每逢节日,宫观都要设坛诵经庆贺。□75、问:朔,望,晦,电,是哪一天?答:阴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三十为晦、十四为电。□76、问:接驾是什么时间举行?答:因为阴历腊月二十五日为玉皇大帝巡天之辰,故道教宫观都举行“接驾”仪式,在腊月二十四日半夜子时举行。□77、问:何为道历?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历法也。是以我国夏历及六十甲子纪年的一种历法。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西元前二六九八年)开始,迄今(西元二00六年)道历为四七零四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西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也。而道教斋醮道场,所用表奏文牒等,则皆书以天运甲子之岁,因对神明故不用道历纪年也。现在,炎黄子孙以为:中国乃数千年文明古国,应用自己的纪元。不应该惟西方的马首是瞻。以基督教之历法用于中华国土,岂不自取其辱?枉自称五千年文明古国!有识之士无不痛心疾首。因此,提倡正规场合用黄帝纪元某某年(或称中元某某年,或黄历某某年),其余凡用“公元”的一律改称“西元某某年”。□五、道教宫观78、问: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道观”。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早期道教庙宇,有“治”、“靖”、“庐”之称。现代尚有宫(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如北京白云观)、庙(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如香港蓬瀛仙馆)、府(如江西省龙虎山天师府)、台(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79、问: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有哪些 ?答:道教宫观的组织形成形式,分为子孙庙和十方丛林两种:子孙庙:又称“小庙”。这种庙宇可以收徒弟,代代相传。但是不得悬挂钟板,没有传戒权利,一般不接纳别处道友前来挂单。假如子孙庙悬挂钟板,则称“子孙丛林”或“子孙常住”,具有半“十方丛林”性质,允许道友挂单。十方丛林:又称“十方常住”。这种庙宇悬挂钟板,日常作务以钟板为号令,具有传戒特权。但是不得冠巾收徒,由子孙庙收的徒弟前来挂单留住而组成道众,在丛林互相参学。因此丛林的道士流动性很大。现在道教的丛林,和过去有些不同。许多十方丛林,也在冠巾收徒。从前道士前往丛林挂单需要背诵道教经典,现在只要具备手续证明即可。□80、问:十方丛林中的常住道士如何分工?执事有那些?其职责怎样?答:道教十方丛林,有着一整套系统的管理体制,常住道士在丛林中分别担任不同的执事,分工细致,各负其责,共同维护丛林的正常秩序。最高负责人是方丈,或监院(住持),即观主。方丈、监院以下有:客、寮、库、帐、经、典、堂和号等八大执事,分别负责八个方面的事务。丛林各执事称谓、职责如下:方丈:道教十方丛林的最高领导者。亦称“住持”。《庄子?天下篇》成玄贡疏:“方,道也。”《大戴礼记?本命》:“丈,长也。”即对有道长辈的尊称。方丈具有开坛传戒、普度弟子的职责,方丈的选拔也很严格,必须受过三坛大戒,而且接过“方丈法”,德高望重、戒行精严,受全体道众拥戴,始许选为方丈。又道教传说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三乘集要》:“方丈乃人天教主,度世宗师,演龙门之正法,撑苦海之慈航,常怀传贤之心,素无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范,律门之纲领,非有道之师,不可立也。”监院:俗称“当家”。道教丛林主持一切事务者。监院由全体道众推选,可以连选连任。如果本丛林无此人才,亦可到其它宫观去请。监院若不称职,方丈有权撤换之。《三乘集要》:“监院乃常住之首领,道众之宗主,必须才全智足,信道明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弱已卫众,柔和良善,明罪福因果,功行俱备者,乃可当此大任。”监院之下,设有“三都五主十八头”,即: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庄头、库头、堂头、钟头、鼓头、门头、茶头、水头、火头、饭头、菜头、仓头、磨头、碾头、园头、圊头、槽头、净头。十方丛林,还设有其它重要执事:总理:协助监院、都管统理内外公务。知客:负责接送来往宾客及参访道友。巡照:监察丛林内外一切事务。巡寮:主管丛林人事安排。海巡:负责查理公事及调解纠纷。监修:负责庙宇维修并兼管庄农。公务:管理房地山田及借贷还贷诸事。迎宾:亦称“号房”。负责对挂单道友进行考问、登记。主翰:负责书写文稿、绘图等事。书记:负责书写表疏、信函。典造:又称“典座”或“点造”。负责办理斋馐饮食。账房:管理账目。丛林中高功、提科及表白,连同都管、都讲、都厨、静主、堂主、殿主、经主、化主、库头、总理、知客、巡照、巡寮、海巡、监修、公务、迎宾、主翰、书记、典造、账房等,称为:道教十方丛林“二十四位大执事”。□81、问:全真道三大祖庭分别是?答:山西永济的“永乐宫”(吕洞宾祖师);陕西户县的“重阳宫”(王重阳祖师);北京的“白云观”(丘处机祖师)。□82、问:何谓万法宗坛?答:道教原有四派法坛,龙虎山天师派是为正一玄坛,茅山三茅君派则为上清法坛,阁皂山葛仙翁派称为灵宝玄坛,西山许旌阳派号为净明法坛。后因三山甚少传世,元时天师奉旨领天下道教事,故三山法籙均收归龙虎山天师府,乃改正一玄坛为“万法宗坛”,至今仍沿用之。□83、问:道教五岳名山在什么地方?答:东岳泰山(在山东泰安)、南岳衡山(在湖南衡阳)、西岳华山(在陕西华阴)、北岳恒山(在河北曲阳或山西浑源)、中岳嵩山(在河南登封)。□84、问:现代有哪些著名宫观?答: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它们是: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鞍山市千山无量观、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浙江杭州市抱朴道院、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青岛市崂山太清宫、泰安市泰山碧霞祠、河南登封市嵩山中岳庙、湖北十堰市武当山紫霄宫和太和宫(包括金顶)、武汉市长春观、广东博罗县罗浮山冲虚观、四川成都市青羊宫、都江堰市青城山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华阴县华山玉泉院和镇岳宫及东道院、西安市八仙宫、周至县楼观台。云南昆明的著名宫观有:太和宫(俗称金殿)、真庆观、龙泉观(俗称黑龙潭,内含黑龙宫)、三清阁、紫霞观、万寿宫、三元宫等。云南道教主要分布在昆明、保山、临沧、大理、昭通等地。历史上,云南道观很多,现保存较好的有40余座。主要有昆明金殿、昆明黑龙潭、昆明真庆观、昆明西山三清阁、保山玉皇阁、腾冲云峰山、临沧三元观、昭通大龙洞、建水燕子洞等。而大理巍山巍宝山宫观较多,有准提阁、巡山殿、玉皇阁、老君殿、长春洞等。因此,巍宝山有“云南道教名山”之称。□85、问:道教名山有哪些?答:道教名山,往往是以优美的景色和道教胜迹并传于世的。道教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上形成众多的道教名山,至今仍有许多。这里限于篇幅,只能介绍很少的一部分。泰山,五岳中之东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道教称为第二小洞天,其神名为东岳天齐仁圣帝。泰山主峰玉皇顶,上建有玉皇庙。另有碧霞祠、斗姆宫、王母池、长春观和岱庙等著名宫观,岱庙主殿天贶殿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巨幅壁画,闻名于世。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华山,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恒山,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嵩山,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县西南,道教称其山为第三十二福地。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青城山,又名赵公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道教称为第五洞天。相传天师张道陵于此山传五斗米道。茅山,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阁皂山,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罗浮山,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罗浮山还是东江抗日根据地。终南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为秦岭主峰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太岳山,位于湖北省均县南。全山遍布道教宫观,有“五里一庵十里宫”之称。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明代极盛,有宫观三百余处,太和宫、紫宵宫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崂山,又名牢盛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滨临黄海。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巍山,又名巍宝山。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据道教史籍记载,五斗米道曾传播到巍山一带。巍山主峰南北两侧有宫观20余座,以清微观、斗姥阁、培鹤楼、长春洞规模最大,主祀老君、斗姥、吕洞宾、张三丰等。巡山殿主祀土主神细奴罗。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以西30华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桃源洞保存了旧貌。千山,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是长白山的支脉,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明清时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现存道教宫观主要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道教圣迹还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86、问:近代何时成立全国性道教组织?答:1912年,在北京白云观成立以全真派为主的“中央道教会”,发起人为白云观方丈陈毓坤。同年,上海成立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由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任主持。1957年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代表会,会长岳崇岱;1961年召开第二届代表会,会长陈樱宁;1980年召开第三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86年召开笫四届代表会,会长黎遇航;1992年召开第五届代表会,会长傅元天;1998年召开第六届代表会,会长闵智亭。2005年召开第七届代表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址设在北京市西便门外白云观。□四、学道修行87、问:修道是为什么?答:神仙崇拜是道教信仰的一大特征,神仙是:在肉体上,摆脱生老病死、寒暑困扰、衣食所忧等诸多苦恼;在精神上,道德修养超越常人,极为高尚,人格完美,摆脱名利牵缠、恩爱之累,六根静定的修行者。凭借道以契合神仙之境界,故而修道。□88、问:如何加入道教?  答:加入道教有两种形式: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二是成为道教居士。成为正式的道士,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成为全真派道士,二是成为正一派道士。二者均须履行拜师手续,但前者必须到道教宫观出家,后者则不需出家。要成为道教居士,只要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手续,取得皈依证即可。□89、问:普通人如何才能进入正宗的道门呢?答:道教的信徒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信士、居士、道士、法师四大范围。(也有分为:道士、隐士、居士、学士、信士五类的,法师可归类到道士里。)信士是指信奉道教,但还没经过宗教认定仪式的人。居士是指经过道教皈依仪式,拜过度师,并且对道经师三宝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正一) 的正式道教信徒,当代以持道教皈依证作依据。道士是指在经受皈依仪式以后,再经受传度(正一)或者冠巾(全真)仪式,发放度牒(道士证)的道教神职人员,民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和道士是不沾边的。法师是指需要经受皈依、传度成为道士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再拜高级别法师(正一是高籙位,全真是高戒位)习学科仪奥秘,在法事中担当主要领导角色的道士。如果一般人确立信仰后,到道观或道坛进行拜师和皈依,就可以成为正式的道教信徒,即居士,之后可以称为三宝弟子或三清弟子。一般各地地方道协或者大型的道观都会为信徒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皈依仪式的,可以向道观的“知客”咨询。(详见本书“如何拜师”条)□90、问:实修实炼是指什么?答:实修实炼,即是从经典中明智。经典中有很多是先贤已经走过的经验总结,可以为我们这些后世的实践者提供指导。从行为上实践,将经典中提及到的理论付诸实践。这种“实践”囊括的面是很广的。包括持诵经文、克服己心、修养自身、以善心待人,举善行、言善语等等。其实也就是说,从理论中实践后,再反过来理解理论的方式。□91、问:能否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表达“修炼”一般有几层境界(层次),各是什么?答:依一般的说法,道教修炼的层次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92、问:修行一般的方法是什么?答:对于一般信众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积德、济物利人,存善念、举善行,学习教仪、咏诵经典等(比如奉行“修德十益”: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师长、十爱惜物命)。炼气之类的修行方式都需要有正统师承,一般人自己练容易出偏,因此不提倡。□93、问:可以只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道教吗?答:当代的人多数是通过现代的一些阐述性书籍了解宗教,但这些书籍很多都已经是脱离了经典而根据作者自己的主观意识和资料编撰而成的。如果真的有心深入研究道教,首先要有一定的古文水平,能够自己辨别字义词义,才不容易被流行解释所误导。而且还要从各家经典处下手,互相参照互相引证,才可以得窥本源。没有师承,没有先行者将一代一代累积的知识和经验传授下来,单凭自己主观臆解,很难理解内里的实际意义。□94、问:道教五术具体指什么?答:道教五术具体解释如下:一、山所谓“山”就是通过食饵、筑基、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来修炼“肉体”与“精神”,以达到改变身心的一种学问。食饵——是利用补药、酒及日常饮食以加强体力,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筑基——是利用参玄、静坐法以控制精、气、神,进而改进体质的一种方法。玄典——是以老子、庄子思想为基础,进而达到修心养性的一种方式。拳法——是以习练各种武术以增强体魄的方法。符咒——是一种用以通灵修炼的法术,其主要作用是避邪镇煞、趋吉避凶等等。总而言之,“山”就是利用静坐、武学、食疗等各种方法以培养圆满人格的一种学问。二、医所谓“医”,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法,以达到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方剂——是利用各种药物制成散剂、丸剂来治疗疾病和修炼的一种方术。针灸——针法和灸法和合称,是利用人的脉胳、气血循环的原理,刺激患部,来治疗疾病的方术。灵治——利用心灵意识(心理状态)治疗人疾病的一种方术。与现所谓的“心理治疗”有些类似。总之,“医”就是利用方剂、针灸、灵治等方式,以治疗人的疾病的一种方法。三、命所谓“命”,就是透过易理命数的方式来了解人生,以洞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变人“命”的一种学问。推命所用的主要著作有“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等。其方式就是以人出生的时间和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总之,“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的学问。四、相所谓“相”,一般包括“印相、名相、人相、家相、墓相(风水)”等五种,以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相的一种方术。印相——就是观看人的印章,以取定命运的方法。印在中国,以前是权力的凭证。名相——是以人的姓名或店铺的名称,通过五格剖相,同时运用命理等结合来推断吉凶发展的一种方法。人相——又分为面相与手相两大类,通过观察面、手部的纹线与气色而了知人吉凶、病理的一种方法。家相——也就是阳宅的风水,以观察其格局进行分析,来推断人类居所吉凶的一种方术。墓相(风水)——也就是阴宅,以通过选地安葬祖先,而达到对后代子孙阴庇的一种方术。总之,“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以达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五、卜所谓“卜”,它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 为“易断”及“六壬神课”。占卜——所谓占卜,是以《易经》为理论依据,结合天、人、地三界所相互制约而推断吉凶的方法。选吉——主要著作以《奇门遁甲》为代表,通过布局、布斗、符咒等结合,处理事物发展不吉的因素, 其主要运用于古代军事。测局——主要著作以《太乙神数》为代表,是通过十二运卦象之术,推算国家政治命运、气数、历史变化规律的术数学。□95、问:什么叫《道藏》?答:“藏”(音zang,去声)的意思是“府库”。《道藏》就是道教经籍的总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类经籍逐渐增多,陆续积累汇集而成。南北朝时即编有道教经籍目录。唐以后,历代皆曾编修《道藏》,至北宋,始镂版刊行。□96、问:道教崇拜偶像吗?答:正信的道教并没有提倡崇拜偶像。提倡敬仰神明是为了让我们记住神明修行济世的风范事迹。关键崇尚的是那些为国为民的事迹和济世利人的精神,而不是具体的神明。也可以说,道教里面有很多的先天神明都只是教理教义的化身。具象化表现是为了更好地让当时文化低下的社会底层信众所理解和接受。□97、问:道士可以结婚吗?答:全真派道士按最初规定皆为出家道士,有四点基本要求:第一,不结婚;第二,不食荤;第三,平时也必须着道装;第四,束发面须。基本上都住在宫观里。正一派道士按传统皆为不出家道士,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俗称“散居道士”。 □98、问:道教与民间信仰为什么有些相似?答:道教在一直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的东西被汉传佛教所吸收借用,一部分东西被民间巫道和民间宗教所借用,尤其是兴盛于清末的那些出于政治目的而产生的混淆三教的白莲教、八卦教、一贯道之类的民间宗教,更使人们对宗教界限产生极大的模糊。现在很多人对道教的误解,都是源于这些“外道”与道教相混淆!□99、问:如何报考中国道教学院?  答:中国道教学院不面向社会招生,只招正式道士。报考人员由所在道教宫观或道教协会推荐,参加中国道教学院组织的考试,根据成绩择优录取。□六、道教禁忌100、问:什么是“戊不朝真”?答:道教凡遇六戊不朝真,不烧香、不诵经、不朝拜,不建斋设醮。六戊,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戍日,这叫“明戊”。《抱朴子》云:“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念皇经和拜静斗的老修行,亦忌“暗戊”,口诀为:“正羊(未日)二犬(戍日)三在辰,四月期间不犯寅,五午六子七鸡(酉日)位,八月周流又到申,九蛇(巳日)十猪(亥日)十一兔(卯日),十二牛头(丑日)重千斤”。□101、问:什么是“道不言寿”?答:修道之士,忌讳人们询问其年龄,这是因为“道不言寿”的缘故。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础是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寿”。□102、问:斋醮道场法会禁忌。答: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成仪? 醮后诸忌第十三》,斋醮诸忌略有七条,即勿饮酒;勿食五辛;勿与别人同坐;勿视死看生;勿嗔怒;勿悲哀;勿见血。此外,醮坛中人尤应忌食牛肉等荤腥之物。  道教在举行宗教活动时,不仅要有清静的醮坛,而且道士本身也应保持清净之身。在行仪式之前,道士通常要斋戒沐浴,洁净身心。道士沐浴时忌俗人见浴。所以沐浴须在密室中进行,而且忌用不洁之水。□103、问:供品禁忌。答:道教祀神时常用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品奉献于神坛之上,称为斋供。对于斋供中的五种供品,各有规定和禁忌。香是道士及信徒通感神灵之物。道士要上香,信众求神也要上香,上香时,持香者要手指干净,切忌“信手拈香,触以腥秽”;现代供神之花,常以梅、兰、菊、竹四时鲜花为上品,次为水仙、牡丹、莲花。敬神所用鲜花,首重清香芬芳。香味强烈、色泽过于浓艳、带刺的鲜花忌用于敬神;醮坛所用之灯,须用植物油燃点,忌用六畜脂膏之油,否则会触秽神灵;道门称奉献斋坛之水为七宝浆。此水忌用生水及不洁之水;道教所用的供果必须是“时新果实,切宜精洁”,且“宁供树上吊的,不供地上种的”。常见的是供奉“四干四水”即四种干果(如枣子、桂圆、松子、核桃等)、四种水果(如苹果、梨等)。忌用石榴、甘蔗之类及污秽之物。除此之外,食过之物、冬瓜、李子(不供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也都不能用于供神。另道教中还有“十供养”,是“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 主要用于大型法会中供养上圣高真。□104、问:敬香禁忌。答:烧香敬神是道教的一种信仰行为。所谓敬香者不可不诚,其禁当然就不可不忌。道教烧香禁忌主要有:忌戊日烧香;忌双香祀神,道教敬神以三支香为准;忌用右手捻香,须左手持香,右手护香;忌以口啮香,也就是不能用嘴叼香;烧香忌回顾,要心神专一;忌用灶中火燃香。如果您想上香敬神,宫观内都有“焚帛炉”,可了您心愿,大殿内一般是不允许烧香的。□105、问:道教服饰禁忌。答:道门内部具有浓郁的神圣氛围和宗教色彩,衣有衣的要求,食有食的讲究,都不能够随心所欲,我行我素。道教服饰禁忌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忌秽亵法服;忌法服不洁、形仪慢黩;忌衣服杂色;忌衣饰华美、与俗无别;忌法服借人;忌着法服入厕、产房等污秽场所等等。□106、问:修道者饮食禁忌有哪些?答:修道者忌食荤辛、腥、香、辣之物。因其不利于“净心止念、屏绝嗜欲”故。荤辛,是气味剧烈之蔬菜的统称。通常说五辛或五荤,即葱、蒜、韮、薤(音“谢” 又名藠头、小蒜)、胡荽(又名香荽、胡菜)五种。此五辛何以称荤?因其气上冲于脑可令头晕,故称为荤。《康熙字典》解释为:荤,臭菜也,道家所禁,谓气不洁也。五荤有刺激性气味,对炼气不利。念经时,这种污秽之气容易冲神。呼出的气味难闻,让人反感。诱发欲念,容易阳动。腥(肉食):食腥让人迷失本性,造诸杀业,制造恶因,堕落轮回。修道者体上天好生之德,培自己慈悲之心,不杀害生命,免于冤孽牵缠,故而不食荤腥。香:让人贪图享受,沉迷物欲,意志昏沉,不思进取。辣:刺激上火,长棘生毒。搅扰清虚,不利修行。□107、问:信士朝圣敬香禁忌?答:信士朝圣敬香为祀神大事,必须虔诚祀事,遵守一定的宗教禁忌。1、语言禁忌:即进香者要心意虔诚,进入宫观要静默清心,不能因朝圣劳累而生懊恼怨悔之心,叫苦叫累;也不能在进香沿途说污秽不净、亵渎神明或不吉利的话。无论您是香客,还是游人,在特定的道教文化环境内,都要有所尊重,这叫“入乡随俗”。2、行为禁忌:进香者行走坐立必须端庄规矩.不得采摘宫观内的树木花卉;不得触摸亵渎神像;不得偷盗损坏供器、法器。进入宫观不要指点神像,无论造型多么让你惊叹,因为用手指点神像无论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事。另外,也最好不要背对着神像。进入殿堂时不要脚踏在门坎上,也不要高声喧哗、乱发议论。道观院中有许多花草盆景,请勿采摘。宫观内有许多道房,有些是道人居住的地方,没得到允许请勿进入。总之,常人生活中的基本文明准则,在道观里都是适用的。3、饮食禁忌。进香者忌食雁、鳗、龟、鳖、黑鲤、蛇、黄鳝、牛、犬、猪肉及生葱、韭、蒜、荽等荤腥刺激食物,不得饮酒。4、供品禁忌:如果您想带些供品敬神,时果类冬避石榴,夏忌李子,忌讳红艳花、动物肉、鸡、犬等不洁之物。以上所谈的禁忌,虽然并非道教禁忌的全部内容,但也包涵了其中的主要方面。希望可以帮助读者大致了解道教的禁忌戒律。□七、道教服饰108、问:道士服饰有哪几种?答:自刘宋陆修静始,道教服饰有了规定。现在道装有:1、大褂,袖宽一尺四寸,袖长随身;2、道袍或称“得罗”(得读“朵”音),袖宽一尺八寸,袖长随身;大褂为日常服;3、戒衣,袖宽二尺四寸,袖长随身,黄色黑边,受戒时穿;4、法衣,花衣,或称“班衣”、“经衣”,为无袖氅衣形状。法衣是作法事或宗教大典时高功和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经师上殿、念经做法事时穿的绣花衣。□109、问:道士戴的冠子有哪几种?答:有:黄冠(即月牙冠或称偃月冠)、五岳冠(覆斗形,上刻“五岳真形图”,必须受过戒的方能戴)、星冠(覆斗形,上刻五斗星形,老修行拜斗时戴)、莲花冠(也称上清冠,一般是高功法师才戴)、伏魔冠、冲天冠、五老冠(莲瓣形,中绣五老像,为高功法师做超度时戴)等等。□110、问:道士戴的巾有九种是哪九巾?答:道士戴的帽子,称“巾”,约有九种。“九巾”是:混元巾、庄子巾、纯阳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遥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阳巾。□111、问:道士为什么穿道装,蓄头发?答:道装,又称为唐装或汉装。道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道服宽松、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道士穿着道装,以显示其从事职业的传统性和民族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3
正序
倒序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2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3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
道教常识一百八十问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