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3

幽明相隔的异界  首先我们可以确信的是,不管蔡蓬头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它多半就不存在。  不存在的东西,扯出来干什么呢?  这个事儿,先要从宋时代的大儒朱熹说起了。话说朱熹这厮,端的是人类历史中的一个异类。理学大家陆九渊小时候,就曾经问他的父亲:朱熹这个人,他怎么会知道千年以后的事情呢?陆九渊的父亲回答说:因为朱熹是个圣人啊,圣人这种动物,思维已经洞穿了人类的局限,知道未来之事,真的没什么稀罕的……  朱熹是不是真的知道未来之事,这事也不大好把握,但有一件事,朱熹这位圣人,也和前面我们提到的威宁伯王越一样,都是被人家活活骂死的。而且朱熹比王越被人骂得更惨,王越最多不过是被骂为奸臣就到头了,可是朱熹却被人栽赃说他和自己的儿媳妇通奸。临死前朱熹一边扳着《大学》修订,一边流着老泪替自己辩解:没这事儿啊,真的没有啊……  管你有没有,反正这种事儿说起来超级刺激人,先骂你再说吧,有本事你再活过来解释?  事实上,朱熹和他的儿媳妇真的是清白的,但这段谣言却在历史上长盛不衰。没办法,谁让朱熹有名呢?换了普通的老百姓,不要说老百姓,搞儿媳妇的皇帝就能挤满一火车——可是皇帝太多,都比不了朱熹的圣学世代承传,这就意味着朱熹比皇帝更有名气,注定了被骂得更惨。  除了惨遭人民群众编瞎话修理,朱熹还曾经在武夷山认栽,这段历史也是儒家的一个公案,但知道的人却不是太多。  早年间曾有一幅画秘密流传,名曰《梦蟾图》,面卷上,两个道士背对山岩而立,各自手持经卷,在他们中间的,是一只超级巨大的大蟾蜍,正笑眯眯地看着两个小道。书中暗表,这只特大号的蟾蜍,便是人类历史上顶顶神秘的怪人白玉蟾。  白玉蟾,本名叫葛长庚,系南宋时琼州人氏,他的祖父叫葛有兴,原本是个京官,不幸遭逢干部下乡挂职,被下放到海南岛并落户于此,不久生下儿子葛振业,读书时又娶了当地的女子为妻,终于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当地居民。儿子葛振业读书最终没读明白,只能做一名私塾先生,靠糊弄几个小朋友,教授《三字经》混口饭吃。古人云: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葛振业干教书这一行,算是彻底沦落潦倒了。  然而,在南宋光宗绍熙五年三月十五日的夜里,贫苦教师葛振业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自己走在一条街道上,四周景物朦朦胧胧,仿佛笼罩在浓浓的雾气之中,看不分明,光线晦涩的远处,有什么披鳞挂甲的东西不时跑过,少顷的寂静过后,是刺耳的咀嚼之声响起,分明是尖利的牙齿咬碎坚硬的骨头的声响,听在耳中,葛振业不寒而栗。  正在惊恐之中,忽然之间前方亮起一道绚丽的光晕,光晕之中,就见一个须眉皆白、峨冠高耸的道人缓步而来。走到了葛振业面前,那道人咦了一声:咦,你是凡间之人,怎么会来到这种地方?  葛振业战战兢兢地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烦请道长指点迷津,让我早日回家,我的妻子还在家中大着肚子……  那道人“哦”了一声,顺手拿起悬垂在腰间的玉坠,递到葛振业的手上:不要怕,这里虽然是九幽阴府,可横竖你早晚也要归宿于此。现今你时辰不到,就算是先行旅游一遭儿,考察考察吧。拿好了这只白玉蟾,你先回家把它安顿好,然后再回来报到,放心,没人跟你抢地府里的位置,你真的用不着这么急……  葛振业低头一看,见那道人递过来的是一只白玉雕琢的蟾蜍。这只白玉蟾雕工细腻而精良,尤其是白玉蟾的那两只眼睛,似乎还在转动着,葛振业心下诧异,也不太注意道长在说些什么,触手一碰那只白玉蟾,霎时温良舒服的感觉传遍全身。这时候他耳中忽然听到婴儿的啼哭之声,猛一睁眼,发现他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蜗居陋屋。只是那婴儿的啼哭之声,却是越来越响亮。葛振业怔愕良久,突然醒悟:妻子生产了。  生下来一个大胖小子,葛振业替儿子起名叫葛长庚,又因为生子的时候做的那个怪梦,孩子的乳名,就叫玉蟾。  四年后,葛有兴、葛振业父子双双亡故,葛长庚的母亲无以为生,就带着儿子改了嫁。新嫁的那户人家,姓白,于是母亲干脆给孩子改名叫白玉蟾。  茅山道士白玉蟾  白玉蟾虽然是个拖油瓶,跟着母亲嫁到别人家。但是继父并不讨厌这个孩子,相反,还为这孩子请了名师教导,而白玉蟾也是天资聪颢,读书一目十行,作诗出口成章。于是等白玉蟾十岁的时候,教书先生就建议:送这孩子去广州参加童子试,说不定这孩子会一举夺魁,去临安面见天子,也说不定。  白玉蟾的继父遂亲自送继子到广州应试。乡下人进城,不懂规矩,不知道这童子试,不是看你孩子会不会作诗,而是要看家长送不送礼物。先行奉上厚礼,考官自然喜欢,没有礼物,那考官顿时冷下脸来,当即以织机为名,让白玉蟾作首诗来看看。  白玉蟾得题,朗声吟道: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  虚空白处做一匹,日月双梭天外飞。  听了白玉蟾的吟诗,就见考官勃然大怒,猛一拍桌子,骂道:傻小子,你会不会作诗啊?竟敢说日月只是你的织梭,整个虚空都只是你织出来的一匹布,好大的口气,你以为你是谁?竟然如此狂妄?这分明是蔑视朝廷,欺凌圣上,若本官将此诗奏上去,只怕你全家老小都要被拖到法场上去,一刀一个剐了……  被考官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白玉蟾不敢吭声,他的继父听说这孩子会连累满门抄斩,也是吓得魂不附体,不等出考场,就将小白玉蟾按倒在地上,哐哐哐一顿暴打。继父以后就不让白玉蟾读书了,给他一根鞭子,让他去放牛。  此次事件之后,白玉蟾在家里的地位急转直下,继父恨透了这个连累全家的小东西,隔三岔五,就找个由头儿把这个小东西暴打一顿,就这样连打了六年,打得白玉蟾再也受不了了,就找母亲要了三百文钱,离家出走了。  据白玉蟾自述,他离家出走后,在深山老林中遇到了异人,授他以天元雷法,从此就有了超能力。  但是据后来的史学家考据,白玉蟾这个自述,分明是瞎掰。实际上,白玉蟾离家出走之后,就去了江西龙虎山,去找张天师,想投入张天师的门下,做一名小道童。不承想,白玉蟾刚到龙虎山,就被张天师的几个弟子带到了一间黑屋子里,关上门,打了个半死,然后被扔下山来。  原来,在龙虎山张天师门下学艺的弟子非常之多,大家都在争一个出头机会,竞争原本已是惨烈,再来一个白玉蟾,别人还怎么混?所以把他打出门去,倒是一个省事省心的法子。  求师受辱,白玉蟾怒不可遏,就改投了茅山派。这一门派里果然没有恶性竞争。实际上,茅山派里就没有丝毫的竞争——投入道门之人,压根儿就没人来这个怪怪的茅山派,这一派被龙虎山张天师压得几乎到了灭门的凄惨境地。这一派之所以遭受压制,就是因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绝活儿,搞不过龙虎山。  白玉蟾发现了这一情形之后,就立即下山,拜了道家南宗四祖陈泥丸为师,学到了丹法,从此开创了茅山系的神霄派,很快就名传江湖,威震九荒,竟然与龙虎山的张天师分庭抗礼,相提并论了。  艺成天下,白玉蟾立于茅山之顶,仰天长啸,赋诗一首:  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山川寸寸量。  纵使一丘添一亩,也应不似旧封疆!  白玉蟾要以这首诗挑战龙虎山上的张天师,挑张天师于马下,以雪前番被暴打至半死之血仇。  朱熹也爱玩马甲  白玉蟾道术大成之后,就周游天下,四处乱写诗,其人其名很快传入朝廷。这时候主政的皇帝是宋理宗,他看了白玉蟾的诗,就派人出宫,四处寻访白玉蟾,请白玉蟾到宫中小叙。  据道门记载,白玉蟾接到邀请函之后,就飘然而来,理宗皇帝为他设下了盛大的欢迎酒宴,到场的,全都是国家重要领导人,清一色的王公大臣。酒宴之后,理宗皇帝发表了重要讲话,诸大臣齐声歌颂南宋帝国的大好形势,然后大家举杯痛饮。然后这才切入正题,就见大家挤眉弄眼,上上下下地打量着道长白玉蟾,却发现这厮只不过是个面皮嫩嫩的小青年,众人就有些诧异,问道:道长,你如此年轻,却名震天下,这有什么窍门没有?  白玉蟾微笑摇头:没窍门,我的知名度,跟各位领导比起来差得远了,哪里有什么窍门。  众臣却不肯放过他:有谣言说,你能够把天界的仙女叫下来,陪唱歌陪跳舞陪喝酒,三陪啊,你说这些谣言都是什么人造出来的呢?  白玉蟾笑道:有人的地方,就有谣言,各位领导对此,应该是司空见惯才对。  众大臣还待再说,却突然发现一桩异事,就见白玉蟾的酒杯中,突然升起来一缕极细小极细小的水汽,那水汽直上云霄,竟然形成了朵朵祥云。就在众人诧异之时,耳边却听得仙乐之声缥缈而来,伴随着这让人心醉的仙乐,就见高天之上,祥云冉冉,四个娇小玲珑的素衣仙子,于空中盘旋出绚丽的舞姿,正自漫然飘下。  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不由自主地站起来,伸长脖子,想瞧清楚那美丽的仙女的模样。可是忽然之间,半空中发出一声异响,“砰!”极光掠过,祥云霎时间消散,连同那曼舞在高空的仙子,也一并不见了。  仙女呢?仙女哪里去了……众臣急了,纷纷吵嚷起来。这时候就听白玉蟾怒声喝道:各位领导,我看你们衣冠楚楚,满脸忧国忧民,所以请来天界的仙子,为领导们助兴,可是你们怎么可以对仙子起淫心?你们这淫心一起,亵渎了仙子,仙子发怒而去,再也不肯来了。想不到你们一个个人模狗样,却全都是些衣冠禽兽,这让我怎么跟天界的仙子解释?  群臣目瞪口呆,却无一人敢出言辩驳,因为当他们看到美丽的天界仙子之时,确曾起了淫欲之念。这时候他们不敢承认,可也不敢否认,生怕白玉蟾施展仙法,把他们脑子的淫欲掏出来,让大家看个清楚。  一片死寂之中,白玉蟾叹息一声,扬长而去,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皇宫。  此一去,他直接登上了武夷山顶,搭了个小窝棚,开始炼起丹药来。有一天他正在忙着,忽然“吱呀”一声,小窝棚的门被人推开,从外边走进来一个点头哈腰的人来:嘿,某乃崆峒道士邹訢是也,闻知道友在这里修炼,特来拜访,有没有多余的丹药,给咱一粒尝尝?  白玉蟾扭头,冷眼打量着这个怪老道:过来,过来,你过来,我悄悄地告诉你……  那老道急忙走到白玉蟾的面前,竖起了耳朵。就听白玉蟾温柔地道: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丹药我这里有,炼丹的法术,我也知道,可我……就是不告诉你!  为啥呀?那老道伤心地问道。  因为,你是一个大骗子。白玉蟾回答道。  有人在瞎掰  诗云: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访仙家。敲门做爱丹药丸,老脸羞比二月花。话说那崆峒道士邹訢,专诚来找白玉蟾求丹药,却遭到公然拒绝和羞辱。当时邹訢就有说不尽的悲愤,道:白老弟,你听我说,做老道不要这样无耻,大家都是老道,都一样的花白胡子,你炼丹丸我来吃,反正你一个人也吃不了那么多,何必这么自私呢?  没想到白玉蟾只是冷哼一声,道:水仙不开花,你少跟道爷装大瓣儿蒜。你以为脱了儒生服,弄一顶道冠扣脑壳上,我就认不出你是圣人朱熹了吗?我呸!还伪造了身份崆峒道士邹訢,你还要脸不要脸?  当时那自称崆峒道士邹訢之人就惊呆了:白玉蟾,你真的有点儿门道,居然能一眼看破我的身份,莫非,你真的是一只大蛤蟆吗?承认了吧,人类是没有这种异常视野的。  白玉蟾道:我是蛤蟆还是人,不关你的事儿,反正我留在这世上的有许多诗,有我的门派,还有许多跟我学炼丹的徒弟,你就算是想拿我不当人也不成。反倒是你,朱熹,你以为圣人是那么好做的?哼,就等着被人活活骂死吧。  朱熹道:小白啊,你所言极是,实际上目前的朱熹我,已经打通了佛儒两家,但这没用,朝野官民,仍然是惊天动地的谩骂声。我寻思着,你要想逃掉不被人污辱谩骂,非得走道家的门路不可,所以才来找你要丹药。  白玉蟾摇头:小朱你差矣,并不是道家不被人骂,谁都逃不过。但你们儒家之所以被骂得最惨,那只是因为你们的名气忒大。你也不是不知道,越是没本事的人,骂起有本事的人来就越是凶。道家只因是出世的,不多做事,所以挨骂的机会就少了点儿。你儒家讲究个入世,讲究个为国为民,干的活儿最多,所以挨骂也就最多。  朱熹摇头:可他们骂得实在是太难听了,我还是跟你在这儿一块儿研究炼丹吧。  白玉蟾也摇头:抱歉,你来得太晚了,现在你的儒学根基已经养成,不可救药的为国为民思想,已经浸入了你的基因中,想逃过万世辱骂,基本上来说已经没机会了。我奉劝你明智一点儿,趁早转身下山,老老实实干活儿,踏踏实实挨骂,你别无选择。  朱熹:可我还是想……  白玉蟾劈头打断他:还是别想了,你跟我在一起,我帮不了你不说,你反倒会拖累我,搞不好以后我也被人谩骂。拜托,算我求你了,快点儿滚蛋吧……不由分说,白玉蟾强行将朱熹推到门外。朱熹还不死心,隔了几日又回来,却发现那小窝棚冷冷清清,空无一人。白玉蟾竟然不知所踪。时过八百年,一批又一批的历史学者上天入地,想找到白玉蟾,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这个不知到底是人还是蛤蟆的神秘动物,就这样神秘地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失去踪迹的那一年,刚刚三十六岁,除了留下一本诗集,几个弟子,根本不曾为这世界做点儿什么正事儿,所以知道他的人极少,就算有人想骂他,也无从骂起。  朱熹拜谒神秘动物白玉蟾,试图闯入道家之门,打通儒佛道三家的通道,最终功败垂成,不久被活活骂死。但他所经历的这件事,却成为了一个蓝本,让王守仁抄袭过后,安在了自己的头上。  冯梦龙著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上,是这样记载的:  明年,授官刑部主事,又明年,奉命审录江北。多所平反,民称不冤。  事毕遂,遂游九华山,历无相、化城诸寺,到必经宿。时道者蔡蓬头踞坐堂中,衣服敞陋,若颠若狂。先生心知其异人也,以客礼致敬,请问神仙可学否,蔡摇首曰:“尚未尚未。”  有顷,先生屏去左右,引至后亭,再拜,复叩问之。蔡又摇首曰:“尚未尚未。”  先生力恳不已,蔡曰:“汝自谓拜揖尽礼,我看你一团官相,甚说神仙。”  先生大笑而别。  这段记载,说的是王守仁游历九华山,到了一座寺庙里,发现一个怪道人蔡蓬头,纨衣百葛,状若疯癫。王守仁断定此道非凡道,当即上前询问:大师,你看我能学神仙之术否?怪老道蔡蓬头摇头:还不行还不行……这话连说了两次,最后给了王守仁一句:你满脸官气,说什么求仙学道?  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十拿九稳地断定,如果此事不是王守仁自己瞎掰的话,那么就是他的弟子们瞎掰的。到底是谁瞎掰的不好说,但瞎掰却是肯定的。  有什么证据吗?  有!  虚无世界来的人  断定一件事是不是瞎掰,并不难,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先来查证历史上是否有这么一个人,他是做什么的,有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坷坎,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的理想是什么,他追求理想的过程如何,他又是怎样以他的存在来影响这个世界的。  比如我们说白玉蟾,这个人尽管来历不明,以一种刻意的低调方式,保持一种刻意的高调招摇,知道他的人,少之又少,但我们却可以断定这个人真的存在——不管他到底是只误喝了丹水的蟾蜍,还是一个大活人故意摆迷魂阵。但他到过许多地方,和许多人交流过,所过之处都留下了零星的记载,而且他本人还留有一大卷本诗书,再加上他的门人弟子,要让我们相信这么多的人在伪造一个并不存在的人,而且连个目的都没有,这很难。  至少,朱熹化名为崆峒山道士邹訢这事,已经是史学界的共识,都知道朱熹在白玉蟾这里碰了壁之后,转而去研究《周易参同契》,最终也没搞出个名堂。这是史实,所以白玉蟾确曾存在过。  而王守仁在这里突然搬来一个蔡蓬头——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提到过这个蔡蓬头,此人无爹无妈,没有幼年,没有少年,没有相识的朋友,没有左邻右舍。等于是凭空跳入历史之中,就已经是成年老道了——在此之后,也没有任何人发现蔡蓬头,这导致了此人又没有晚年,更没有三朋四友,不曾有只言片语留在这个世界上……  俗话说得好,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连脊椎动物死了,都要留下点儿化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过。这个蔡蓬头居然有此智慧学识,一眼瞧得出王守仁的来龙去脉,但在王守仁见到他之前,却不曾有过丝毫的记载,这就够让人纳闷的了——更离奇的是,日后王守仁功名大成,声名赫赫,按理来说少不了会有刨根问底的人,挖地三尺去寻找这位蔡蓬头的行踪,可是却没有找到他。最可疑的是,九华山的传说之中,提到这个蔡蓬头,居然也是来自于王守仁的这段记载。  也就是说,蔡蓬头以前不曾存在过,见到王守仁之后又神秘地消失了,比白玉蟾消失得更为干脆彻底。他分明是从一个虚无的世界突兀地跳出来,跟王守仁打了声招呼,然后又跳回到了虚无世界之中,这真的可能吗?  自然界中,灭绝的动物死了千年万载,犹自会留下甲壳化石供人凭吊。而思想则是人类逝者的甲壳化石,只要你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并以自己的思想感召或是影响过别人,那么你的思想就必然会留下零星残迹。  一如白玉蟾,此人消失得如此干脆彻底,但他的诗文留了下来,他与朱熹的交往留了下来。仅仅是因为,白玉蟾在道家的领域中有他的不凡造诣,这种思想一如灭绝动物的甲壳化石,纵然是再过了千秋万代,只要有人闲极无聊,去历史的书堆里掏坑挖洞,就迟早会把他掏出来。  但却没人能够把蔡蓬头掏出来,这岂非怪事一桩?  一个没有以前,也没有以后的人,我们无法确信他会有着现在。蔡蓬头,他只不过是王守仁自己,又或是他的门下弟子,把朱熹拜谒白玉蟾的故事,移花接木了过来。  那么,不管这桩公案是王守仁杜撰的,还是他的门人弟子虚构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简单,他们要掩盖一些已经发生的事情。  什么事情呢?  这个事,说起来就复杂了,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为数不多的、其历史资料完全呈现正面的人物,他的门人弟子深谙纸笔千年会说话的道理,在修史时已经是严防死守,分头把关,将任何影响到王守仁正面形象的真实资料,通通销毁了。尤其是涉及王守仁私人情感信息的资料,你挖地三尺都无法找到。  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净化了的,脱离了现实生活本色的,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徒。如果不是王艮的一封书信泄露了天机,我们压根儿想不到这厮居然敢娶六个以上的老婆,甚至许多人武断地认为,王守仁和他的表妹夫妻感情融洽,却完全忽视了,王守仁留在这世上的骨血,并非是表妹生的,而是另外一个女人生的。  现在,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王守仁或他的门人弟子,希望借助这个不存在的蔡蓬头,掩饰什么事情。  蔡蓬头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一件事情是:王守仁确曾登上了九华山,也确曾钻树林扒地洞地寻找神仙踪迹。为了证明这一点,王守仁甚至写了首叙事诗,也就是有诗为证的意思:  路入岩头别有天,松毛一片自安眠。  高谈已散人何处,古洞荒凉散冷烟。  好好看看这首诗,好好看看,这分明是写的朱熹拜谒白玉蟾,遭到拒绝之后再度拜访,却发现白玉蟾已经人去屋空,“古洞荒凉散冷烟”啊。  但《靖乱录》上说,这首诗跟朱熹老夫子没有半点儿关系,它是王守仁写的自己的经历遭遇。  什么遭遇呢?  游至地藏洞,闻山岩之巅,有一老道,不知姓名,坐卧松毛,不餐火食。  先生欲访之,乃悬崖扳木而上,直至山巅。老道踡足熟睡,先生坐于其傍,以手抚摩其足。久之,老道方觉,见先生,惊曰:“如此危险,安得至此?”  先生曰:“欲与长者论道,不敢辞劳也。”  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又曰:“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  先生喜其谈论,盘桓不能舍。  次日,再往访之,其人已徙居他处矣。  看看这一段,王守仁又在九华山翻找出一个避世异人。该怪人隐居于山峰之巅,不吃水煮火烤的食物,只食用松子野草,结果遍体生长着颜色鲜艳的毛发,实际上是寄生类孢子植物繁殖过盛的原因。要见到这个原始人,王守仁必须要走过一座搭在悬崖两岸的独木桥,人走在上面,只要刮起一阵轻风,左右一晃悠,那就挂了。但尽管有如此之危险,王守仁还是渡过了这道人生的险隘,来到极峰之巅。  当他登上来的时候,发现那绿毛原始人正在睡觉,就坐在一边儿替人家按摩脚掌。为什么要按摩脚掌呢?推究起来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个避世隐居的怪人,通体寄生着鞭毛类的孢子苔藓,只有脚掌底部因为经常走路,与地面产生摩擦,寄生类鞭毛无法在此处繁殖。所以要想接触到这个怪人的身体,就只能通过这个闹心的部位了。  经王守仁这么一番摆弄,怪人终于醒过来了,大惊曰:这么危险的地方,你上来干什么?  单是这么一句话,我们就可以确定此事真实的程度比较高。因为这句话是纯粹性的人间烟火,没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八百年的仙味儿在里边。如果这个怪人说:王守仁啊,你终于来了,我等你快要等了五百年了……蔡蓬头就是这么说的,虽然原话不是这样,但意思却没有走形。  这个避世隐居者,最多只是像王守仁的前几代祖先,如躲进四明山石洞中的第三代祖先王与准一样,都只是凡夫俗子。假如王与准躲在石洞之时,也有一个类似于王守仁这样的无聊之人,钻入洞中去给王与准按摩脚掌,王与准也同样会吓得尖叫起来:你是什么动物?钻进这洞里来想干啥?  正因为他们是人,所以有人的感情,会有担心、惊讶或是疑惧等复杂的情绪表达出来。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恰恰印证了我们的推断。  神马都是浮云  假如躲入四明山石洞中的王与准,也遇到个王守仁这样的无聊闲人,钻进洞里跟他聊天,大聊那些走街串巷的算命术士,猜猜王与准会怎么说?  王与准铁定会来上这么一句:算卦术士神马的,都是浮云……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因为王与准才是真正掌握了玄学命理的大师,可掌握这些不正经的琐碎知识又有什么用?无非是算算东邻家的针掉在什么地方了,右舍家的鸡为何不下蛋了。如果你不替大家扯淡,大家就不会跟你有完。这不,王与准就是因为不乐意算这鸡毛蒜皮,结果被迫躲进洞里扮老鼠。  而王守仁,他在九华山的地藏洞之峰巅,就是亲耳听到了类似于此的这么一句话。  因备言佛老之要,渐及于儒,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者两个好秀才。”又曰:“朱考亭是个讲师,只未到最上一乘。”  听听,极峰之巅的怪人说:周敦颐、程颢这俩人还行吧,不过朱熹就差得多了,最终还没有登堂入室啊……  怪人所提到的周敦颐,乃理学的开山鼻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散文《爱莲说》,其中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但又有谁想得到,这篇《爱莲说》是暗合了《华严经探玄记》的经义,与他的《太极图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儒学思想体系。而要命的是,这个儒学思想体系,竟然是从道家的太极图中演化出来的——但实际上,太极图这东西源自《易经》,《易经》本是儒家六经之首,早在道家未成气候之时就已成定论,这时候却忽地一下子从儒家被抢走,硬被拖入道家的门里,这一切,原本就是为了替王守仁的思想门派硬搞出一个路子,以便误导后人,让你照这个路子来,却只能是越搞越糊涂。  要知道,所有的智慧都将在哲学的终极相逢,无论是出自儒,出自道,还是出自佛,终点都是对三个终极问题的思考所形成的系统性思想认知。  这三个问题,早在王守仁格竹七日累得瘫倒之时,我们就已经提出来了: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自我意识)  第二个问题:他人是什么?(社会意识)  第三个问题:宇宙是什么?(自然意识)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是这三个问题的化形。这三个问题考虑不明白,人生就活不明白,就会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儒家千本书,佛家万卷经,道家一炉子又一炉子的丹药,全都是为了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一旦有谁真的思考透了这三个问题,那么他就会立即居身于智慧的极峰。这时候居高下望,就会发现无论儒,无论佛,无论道,都是从山脚下延伸至山顶的羊肠小路,所有的终点都在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所凝成的智慧峰顶相汇。  所以说,对这三个问题还没有考虑明白的人,妄言打通儒佛道三家,纯属自过嘴瘾。儒佛道三家并不存在着打通之说,只有费尽牛力在智慧的道路上艰苦跋涉,除非你登到峰顶,否则的话,任何时候回望来路,眼前唯见一片苍茫。  极巅之上的长毛怪人,说的那句话,意思就是:周敦颐、程颢这俩人,在这人生的三个终极问题上,考虑的还是有点儿门道的。朱熹就差得远,所以可怜的朱夫子才会被人活活骂死。  那么,在这三个问题上,周敦颐和程颢,到底有什么进境呢?  有这样一件事,理学夫子程颢和他的弟弟程颐,哥俩一道出门去饭局。出门的时候,恰见前面来了一个绝色美女,就见哥哥程颢鼓起两只色眼,大叫一声:哇,好美好美的美女耶,我喜欢死你了……弟弟程颐在一边看着,吃惊得目瞪口呆。  等到了饭局时,哥哥程颢谈笑风生,狂吃海喝。弟弟程颐却愁眉不展,忧心忡忡。哥哥问他:喂,你怎么了,为什么不吃不喝?  程颐道:哥哥,咱们是学理之人,讲究的是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你看你今天的样子,路上一个美女就让你现出了猪哥原形,你这个样子,又怎么为天地立命啊?  程颢大惊:那个美女我早就放下了,你怎么还把她藏在心里?  大程小程爱美女的故事,在佛家也有类似的版本。通常有个解释叫放下,意思是说,只要你放下心中的执念,生活就会快乐许多——可是你连自己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美女是怎么回事你不知道,你和美女的关系你更不知道,你什么都不知道,连拿起都难,又何论放下?  与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九华山地藏洞之峰巅,完全有可能真的曾有一个类似王守仁先祖王与准的人物,自行放逐,结果被王守仁掏了出来。但是遭遇蔡蓬头之事,却分明是杜撰。而杜撰出这么一个不存在的怪人怪事,只是为了掩藏一些真实发生的事情。  王守仁和他的弟子们,到底在掩饰什么呢?  还是继续从地藏洞中的鞭毛怪人说起。这个遁世者,他和王守仁一样的,学问晋阶到一定的程度,基本上就已经能够弄清楚终极的智慧思想,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但如果想最终接近这一终极智慧,却又是千难万难,难就难在人体的能量,远不足以支撑大脑进行如此复杂的思考,王守仁在格竹子之时,短短的七天之内就累得病倒,就是一个最现实的明证。  譬如登峰,若要是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其高8844米,你攀爬到7000米并不很难,此后每再攀登100米,时间都会加倍地漫长。等到了最后那一步,登山者往往要付出积年累月的工夫,只为了迈出那小小的一步,而且绝大多数人就在试图迈出这一步的时候,失踪了,跌落山崖粉身碎骨,又或是被永远封存在冰川之中……  只是一步,只差小小的一步。但能够跨越这一步的人,少之又少。  世上之人,适合体力运动者,远比适合脑力思想者的数量多,然而,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的体力运动者,能够登上珠穆朗玛峰之巅的却是寥寥无几,可知能够跨越智慧极巅之人,几乎是能够掰着手指头数出来的。  眼看这终极智慧近在眼前,触手可及,却总是捕捉不到,可想王守仁的心里,是何等的惶恐惊怒。  这一步,究竟要用多久才能跨越过去?  会不会也和朱熹一样,声称自己跨越了,而且人人也都认为你真的跨越了,但实际上你并没有跨越?正因为朱熹实际上并没有跨越智慧的极峰,所以才无法摆平现实的人际关系,最终被人活活骂死。  会不会是这样?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太可怕了。为了追求这个终极智慧,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最终却只得在门外徘徊,始终不得其门而入。这样的人生,岂不是太悲惨了呢?  倘若真的是这样,那还不如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无知无识,乐呵呵傻乎乎地就这样过一生,虽然从未体验过追求智慧与思想的快乐,但也不至于还要承受这般功败垂成的巨大痛苦。  若没有出发,倒也罢了,可你已经走到了这里,8844米的世界极巅,已经走完了8800米,只差最后这点儿距离,如果这时候再回头,让人如何甘心。  无论如何,这一步也要跨过去。  可体能已经耗尽,大脑的运转已经僵滞麻木,失败正在面前露出狰狞的嘴脸,换了你,又该怎么办?  你怎么办,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王守仁娶了六个老婆。  区区六个老婆,与皇宫中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相比较,一点儿也不多,甚至是太少太少了。但这六个女人摆放在诗书世家的王氏豪门,却明显有点儿多。  王守仁,他为什么要娶这么多的老婆?  他娶这么多老婆的原因,和他杜撰不存在的蔡蓬头所掩饰的事情,是同一桩事。  到底是什么事呢?  假如你还活着  想要弄清楚王守仁到底对历史隐瞒了什么,我们必须深入皇宫大内,去调查一桩看似与此无关的历史悬案。  据道家记载,这桩悬案发生在大明宪宗皇帝时期,也就是在边关浴血保国的老书生——威宁伯王越被活活骂死的时代。当时朝廷有个副主任科员,叫李孜省,他琢磨着,自己在仕途上已经不太可能有什么发展了,一咬牙一跺脚,我下海了我,于是摔印揣金,拿着一笔公款走人了。  此一去,李孜省专挑着荒无人烟的小径,往大泽深处走,越走越荒凉,越走越远离人世,举目所见,或是花纹斑斓的巨蟒,或是张牙舞爪的虎豹,总之是杀机四伏,步步惊心。李孜省却咬紧牙关铁了心,宁肯让走兽巨蟒吞了我,也要找到仙人的踪迹……咦,前方有一座小茅屋,活人怎么敢在这么可怕的地方定居,铁定是仙人没错。  李孜省狂奔过去,向门里一张望,正见一个白胡子老道,在茅屋里席地打坐。没错了,这铁定是仙人,于是李孜省“扑通”一声,跪倒在门外,口中高叫道:晚辈乞请仙长赐教,传以仙人之术。  嗯?屋里的老道探头向外一看,顿时乐了:哈哈哈,你这个乖巧鬼,还真来对了地方,我虽然不是仙人,但的确懂得许多仙术,你想学不想学?  想学,想学。李孜省一个劲儿地磕头。  想学也不成。老道突然板起脸:仙人之术,岂可轻授,你快走吧。  李孜省闻言大哭,扒着茅屋的门苦苦哀求,并威胁道:仙长,求求你赐我仙人之术吧。你不传给我,我是不会离开的,不仅不会离开,还会扳住你的茅屋门不撒手,万一让我弄塌了你的茅屋,可不要怪我哦。  道长听了,顿时眉开眼笑:你这家伙果然有点儿门道,看来我这仙术,不传你是不成的了……不过呢,仙人之术,不可妄授,我肯定是要考验考验你的,不知你能否经受得住考验啊。  李孜省想也不想就磕头:肯定能经受得住,不信,道长你尽管考验好了。  好!道长站起来,说道:这样好了,我也不打算给你出太难的题,就象征性地考验你三年吧。从今天开始,你要任我踢,任我打,任我骂来任我踹,荆条木棍专往胫骨上打,石头瞄准你的脑壳砸,只要三年以后你还活着……我是说假如,假如你三年后奇迹般存活,那这仙术,我就传授给你了。  假如三年后奇迹般存活……李孜省偷眼打量这老道,见他慈眉善目,心说这一定是道长在吓唬我,我先答应下来再说。  可不承想,李孜省刚刚开口答应下来,就见那一脸慈眉善目的老道,霎时间化成了凶神恶煞。他凶猛地扑将过来,顺手抄起一根粗大的木棍,照李孜省脑壳上“砰”的一声,重重地砸将下来。  李孜省呆了一呆,已然昏死。  被一阵钻心的剧痛刺醒,李孜省先拼命地号叫出声,拼命挣扎着,定睛细看,却发现自己已经被老道悬吊在一棵树下,而那坏老道则在一边生了堆火,此时正用燃烧的树枝,慢慢地炙烤他赤裸的双脚。  这下子李孜省终于醒过神来了,原来这老道说假如他三年后还活着……并不是开玩笑的。想不到这老道心理竟然是如此的变态,照他这般惨无人道的折磨法,李孜省能挺过三天就不错了,三年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老道哪里是什么仙人,分明是个凶人,是恶人。  这时候李孜省才后悔自己自投罗网,苦苦哀求狠老道放过他。可是老道正沉浸在虐待他的幸福快感中,对他的哀求,根本不予理睬。  眨眼工夫,李孜省就被这缺德老道虐待了三日三夜。  现在,李孜省全身的皮肉,已无一处完好,没被老道烧焦的部位,基本上来说全都腐烂了。李孜省估摸着,他绝无可能再拖过第四天,这老道真是太生猛了。  幸好,勤勤恳恳地虐待了三日三夜之后,老道终于疲倦了,就趴伏在一张香案上,打个小盹儿,打算醒来时用更毒的招数整治李孜省。耳听着老道鼾声响起,李孜省一咬牙,蜷伏着身体,将被反捆的手腕猛地伸入火堆中。  烧吧,这点儿疼痛,相对于老道的残忍虐待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就听哧啦啦火焰燎烤着皮肉的声音,茅屋里霎时间弥漫起浓郁的肉香。突然之间两手一松,缚在手腕上的绳子,终于烧断了。  不顾焦烂的手腕伤痛,李孜省咬紧牙,慢慢地站起来,抄起一根粗大的木棍,对准老道的脑壳,突然用力砸下。  砰!  老道的身体,猛地一挺,然后“扑通”一声,栽倒了。  李孜省哈哈大笑,扑到老道身上,在道袍里胡乱地一翻,就摸到了一本书。拿出来看时,书的封面上写着三个字:五雷法。  就是这本书!  怪病怪药方  拿着从老道那里抢来的书,李孜省回到了京城。一进城,迎面就是一张通缉令,上面通缉的在逃犯,正是他李孜省。  原来他拐了公款逃走,朝廷早就发出了海捕文书,务须要将他捉拿归案。  不过是一纸通缉令,这点儿小事儿,是难不住已经有了仙术的李孜省的。  他弄来一身道服,穿在身上,大摇大摆地进了京城,走着走着,忽见一个小太监从一家药铺出来,他急忙上前拦住:小公公,宫里是谁病了?  小太监瞪了他一眼:管得着吗你,给咱家滚开!  李孜省笑道:你让贫道滚开,倒也不碍事。怕就怕等病人病情严重,一定要来找贫道医治的话,到时候可别怪贫道生你的气,不肯去哦。  小太监诧异地看着他:不信你能治好梁公公的病!  梁公公?那是宪宗皇帝身边最宠信的大太监梁芳了。李孜省大喜,道:还真让你说着了,别人的病,贫道或许真的没法子。贫道才疏学浅,就会治个梁公公的病,别人的病,贫道还真治不了。  小太监听他这么说话,顿时转了口风:道爷,若真是如此,就请你跟我去梁公公的府上,真要是能治好梁公公的病,别的不敢说,起码金银财宝,让你随便搬。  李孜省兴奋得满面红光,跟着小太监去了大太监梁芳的府上。到了地方,小太监先让他在一间小花厅里等着,自己进去禀报。  趁花厅无人的时候,李孜省拿起茶杯,在茶水里洗了洗脏手,然后摆出道貌岸然、正襟危坐的样子。  可是这厮不知道,大太监梁芳的府中来客,时刻都有人在盯着,李孜省干的怪事,早已被外边的人,偷看得明明白白。可是李孜省浑然不觉,依然装出没事人的样子,等着梁芳出来,少顷,就听一声咳嗽,大太监梁芳竟然被几个小太监架着出来了。  他的病情太严重,严重到了已经无法走路的程度。  什么病呢?  便秘!  可怜的大太监梁芳,他足足有半个月没拉出屎来了,已经憋得人不人、鬼不鬼,都快要憋疯了。  见面第一句话,梁芳就问李孜省:道长,咱家还能活到明天吗?  李孜省摇头:按说是已经没希望了,不过呢,如果公公你饮下我这盏茶,我包你身轻如燕,一口气绕着金殿跑仨来回,不带喘粗气儿的。  梁芳诧异地看了看李孜省手边的那盏茶,勃然大怒:与咱家把这个坏家伙拿下!  一群小太监蜂拥而入,将李孜省捉住。李孜省却是一头雾水:梁公公,为何要如此对待贫道啊?  梁芳愤怒得都快要哭出来了:你你你……你竟然敢戏弄咱家,让咱家喝你的洗脚水……  李孜省打断他:梁公公,不是洗脚水,是洗手水……  梁芳:那不是一样吗?你的手比你的脚更脏,咱家有说错吗?与我拖下去,乱棍打死这个妖道!  且慢!李孜省高叫道:梁公公,横竖你要乱棍打死贫道,何不在贫道被打死之前,试试贫道的药方呢?若无效,贫道死而无怨。  非要让咱家喝你的洗脚水?梁芳满脸说不出来的痛苦:要不……咱家就试试,反正不喝也是被活活憋死……  捧起那盏脏茶,梁芳犹豫了再犹豫,最后一狠心一咬牙一仰脖儿,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  放下茶盏,大太监梁芳拿眼睛狐疑地看着李孜省。李孜省也是紧张地盯着他,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好长时间过去,突见梁芳脸上的皮肉微微抽搐起来,抽搐的频率和节奏慢慢加快,越来越快,忽然之间他站起来,大声疾呼:  快扶咱家去厕所,咱家等不及了……  神秘的五雷法  大太监梁芳去了厕所,好久好久也不见回来,李孜省正等得焦急,突听一声哈哈大笑:这位仙长,果然是妙手仙丹,起死回生啊,嘎嘎嘎……就见梁芳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的便秘,真的让李孜省给治好了。  五雷法,端的是不同凡响,不可小觑。  实际情况是,李孜省给梁芳治病,用的根本不是什么五雷法,而是一个障眼法。  什么叫障眼法呢?  先说说大太监梁芳,好端端的,怎么会突然便秘呢?这是因为,当时的宪宗皇帝最喜食丹药,每天蹲在小黑屋子里,拿扇子在一只小火炉前扇个不停。而火炉里煮着的,都是些铅啊汞啊的重金属,试想人体是多么脆弱,却每天都要吞服这么多重金属进去,谁能受得了?  皇宫里边,不光是宪宗皇帝喜欢炼丹,如大太监梁芳,也是非常热衷。铅汞之物吞服过多,结果都淤积在小肠里,堵塞了肠道,导致了便秘,实属正常之事。而李孜省是以毒攻毒,给病人灌一盏脏水下肚,患者的肠胃突然遭受到如此肮脏的刺激,顿时就会剧烈蠕动起来,肠胃这一蠕动,就将堵在小肠里的铅铊子水银块全部给蠕动了出来。  有的史家认为,李孜省是个聪明人,自己悟到了这么个招数,恰好解决了大太监梁芳的问题。  但更大的可能是,这个方法不是李孜省悟到的,而是他从那本偷来的五雷法书上看来的。  要知道,炼丹这种活儿,是老道的专业领域,道家人士,一代又一代浸淫于服食铅汞之物的追求上,憋死憋惨的老道,满山满谷,不知凡几。但憋死的老道多了,就有更多的老道来琢磨如何才能不被活活憋死,琢磨的时间久了,总会有人把这个方法找到,所以写在书本上,起一个吓死人的名字:五雷法,也好让这个方法显得庄严一点儿。  现在这本书落到了李孜省的手中,实乃皇宫特大喜讯。  大太监梁芳的病治好了,另一个和梁芳分量等同的大太监钱义,他和梁芳都是宪宗皇帝最宠爱的人,也闻声找上门来了:仙长,李仙长,求求你让咱家也喝一盆你的洗脚水吧……  李孜省耐心解释:钱公公,那不是洗脚水,是洗手的水……  钱义哼哼唧唧地道:不是说,仙长的脚比手干净吗?  李孜省猛然省悟:对对对,原先是脚比手干净,但因为手已经洗过了,脚还没有洗过,所以现在手比脚干净了……  钱义大喜:那咱家就喝洗手水好了,洗脚水就不要喝了吧。  李孜省却道:不行,洗手水对你来说没效果,一定得洗脚水才行。  钱义:……  无奈之下,钱义喝掉了李孜省的洗脚水,果然是立竿见影,把积压在小肠里的铅汞全都排了出来。自此,两名大太监坚信李孜省就是神仙,李孜省不承认也不管用了。于是两人急急进宫,见到宪宗,说道:陛下,天大的好消息,有一个活神仙从天界下凡来了,此时正被我们供养在家中。  宪宗皇帝正忙着炼丹,听到后就问:真的假的?  两名大太监齐齐保证:如有半句虚言,陛下可将我们二人满门抄斩。  宪宗皇帝大惊:连这种毒誓都敢发,可见这事假不了。传朕旨意,有请活神仙入宫,朕有大事与神仙共同商讨。  美女炉鼎的传说  李孜省入宫来,宪宗皇帝不敢让他跪,而是让宫女拿锦墩来,请他坐下,说道:神仙啊,朕今日请你来,是想和你共同探讨一下炼丹的鼎炉材质问题。  哦,李孜省点头:原来陛下你想吃春药……  宪宗皇帝明明说的是炼丹的鼎炉,怎么李孜省却说皇帝想吃春药呢?  这个问题,涉及道家最基本的理论思想体系。话说中国道家方术,最是繁杂神奇,有三尸三彭,内丹外丹,姹女河车,三昧真火,华池神水,圣胎吐纳,辟谷行药,八难七伤……单是这些专业术语,就有着数千本的典籍予以解释。我们这本书主要是研究王守仁,不是琢磨教大家炼丹,所以我们只说一个名词:  炉鼎!  炉鼎?不就是说的炼丹用的小火炉吗?  非也非也,道家之炉鼎,按《云笈七签》中的解释:青谷先生常修行九息服气之道,后合炉火大丹,服之得道……看不懂是不是?看不懂没关系,这是内丹学家的基础理论,这种理论将炉鼎分为四等;最下等者,身为玉炉,心为金鼎,以炉火烹煎之象,形象修炼金丹之法。中等是以乾坤为鼎器,上等则是以天地为鼎炉,在上等之上还有最上等,是以太极为炉。  重复一遍,道家载之于册的所谓鼎炉,计有四等:上上等是以太极为炉鼎;上等是以天地为炉鼎;中等是以乾坤为炉鼎;下等是以身心为炉鼎。  好好看看这四个分类,有没有什么问题?  好像缺少了一个吧?既然有上上等,那么就应该有个下下等,要不然的话这个分类就不科学,不完善,不完整,不严密,不系统,不规范,不全面……那么,到底有没有个下下等呢?  还真有!  现在宪宗皇帝问起的,就是了。  瞧这皇帝什么水平,放着上上等不问,非要问下下等。事实上,这个下下等的炉鼎,长期以来被研究学者认为是茅山派的拿手绝技。现在我们知道,道家里有龙虎山张天师一派,这个派别是东汉年间的一名公务员张道陵辞职下海创建的门派,此一门派是张家子孙世代承袭的,除非是张道陵的后人,别人是绝不允许染指的。  你创了个门派却不允许别人染指,这让别人怎么办?  只能是自创门派了。  就在公元252年,正是三国的晚期,这一年东吴孙权死了,随着孙权之死,一个女孩子哇哇降生了,这个女孩子长到了二十四岁出嫁,但为了创立一个新的道教门派,她毅然决然地和丈夫分居了,开创了以捉妖拿怪为主营业务的茅山派。从此她成为了茅山的祖师爷,史称魏华存夫人。  前面我们说过,那位曾拒朱熹于门外的异人白玉蟾,惨遭龙虎山张天师门派拒绝之后,成为了茅山派的独立运动领袖。而历史上,自打茅山派创立以来,其门下弟子们,就始终坚持不懈地与其他道家派系作斗争,斗争的一项就是道家的房中术。  房中术,就是道家丹炉中下下等的分类了。这个分类让人出奇地郁闷,是以女性的身体为炉鼎,又称美女炉鼎。  有关美女炉鼎的分类,道家已经不厌其烦地辟谣无数次,但却没有丝毫的效果。  这不,宪宗皇帝张嘴就问炉鼎,而李孜省与他心意相通,马上知道他要的就是个春药,这些烂事让白胡子的道家真是情何以堪啊。  仙子爱上凡人  李孜省来见宪宗皇帝,一门心思琢磨着替宪宗把病治好,那他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可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宪宗皇帝竟然见面就朝他要春药。  为什么他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因为,这时候的宪宗虽然四十岁刚到,却已经十分衰老,牙齿掉光,说话漏风,白发苍苍,行将就木。谁能想到一个行将就木的人,竟然满脑子琢磨这些事?  可是话说回来,正因为宪宗皇帝行将就木,所以他才有一种急迫感,才比年轻人更需要性刺激。李孜省没想到这一点,只能说他不懂得人性。  现在他懂了,却陷入了惊恐之中。  倘若一枚药丸下去,搞得宪宗亢奋过度,突然咽了气,那他李孜省岂不得被灭门抄家?  不要说李孜省没有春药,就算是有,也不敢给宪宗用啊。  可你既然是个仙人,却不给宪宗皇帝春药吃,恐怕宪宗现在就会发火,吩咐武士将你拖出斩之。  找了个借口退出宫,李孜省急得团团转,给宪宗皇帝春药吃不妥当,不给也不妥当,这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局,如何处之呢?  想来想去,就剩下最后一个法子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逃就一个字!  李孜省悄悄地收起这些日子赚来的银子,卷成一个小包裹,不敢走大门,悄悄地打开窗子,把头往外一伸,就听“砰”的一声,痛得他惨叫一声,急忙缩头回来,拿手一摸疼痛处,分明是肿起来一个大血包。  撞在什么东西上了?  往窗外看看,外边并没有什么东西啊。李孜省百思不得其解,再把脑袋往外一伸,“砰”的一声,又撞在了不知什么东西上。李孜省急忙伸手,往前一摸,嗯,好像摸到了一只鼻子,嗯,好长好长的胡子,还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这到底是什么怪东西啊?他扭脸一看,顿时发出了一声惨叫:  饶命啊!  只听哧哧的笑声,窗外钻进来一个老道的脑袋:徒儿啊,我跟你说过三年就是三年,可才刚刚三天你就受不了为师的考验,偷了书跑京城里来,现在怎么样?不敢喂皇上吃春药,你终于认栽了吧?  窗外这个老道,就是李孜省寻仙时在荒野遇到的那个野蛮变态,以虐待李孜省为乐事的老家伙。想不到他竟然追到了京城,而且找到了自己,想起他那血腥而残忍的手段,李孜省就吓得魂飞天外。可此时听这老道说话,并无恶意,于是李孜省又抱有了希望,问道:师傅,那你可愿意帮助徒儿?  老道笑道:你是我的徒弟,我不帮你,还有谁会帮你?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吧,徒儿啊,你拿走的那本书,只讲了五雷法,却没有讲到六雷法,所以你才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  李孜省急忙爬起来,问道:师尊,徒儿请教,什么叫六雷法?  怪老道笑道: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再加上天雷,就是六雷法了。  李孜省问:请教师尊,这六雷法有何神效?  怪老道笑道:这六雷法的神奥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召唤仙界雷部的天女,而且还能够让她们心甘情愿地对这世上的凡人投怀送抱。凡人若是与仙子交合,就能够延年益寿,甚至飞升成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天雷法的秘诀  听了怪老道的话,李孜省半信半疑:师傅,你可不要忽悠徒儿,那天上的仙子,岂是你招之即来的?  怪老道笑道:你不信吗?那你来看。  说话间,就见老道慢慢地捏了一个手诀,分明是有意让李孜省看个清楚,然后步罡踏斗,念一声: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疾!就见四面冷风猝起,遥远的天际之上,隐隐约约响起了美妙的仙乐之声。伴随着这奇异的乐音,就见流云冉冉,数十个美丽到了极致的仙子,罗带轻拂,红袖飘飘,隐现于云端高处的天界宫阙,漫然飞舞而下。随着那曼妙绝伦的轻舞,仙界异花漫天飘坠。  仙子们飘拂而至,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地步,李孜省激动得险些大叫起来,正要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触碰一下仙子的衣袂,却不想仙子们突然一个曼妙地旋舞,竟然舞上高空,向着四面八方分散开来,逐渐远去,渐而消失。李孜省失惊之下,大叫起来:师傅,你怎么不叫她们下来。  “啪”的一声,怪老道一巴掌拍在李孜省的脑袋上:你想什么呢?这可是天界的仙子,居然想让仙子陪你,也不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福分!哼,这些仙子,除非是见到人间的龙种,像皇帝什么的,才会愿意下来和他们交合,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想入非非?  原来是这样……李孜省如梦方醒。  拿好了,这是六雷法的口诀。怪老道交给李孜省一张纸条:你现在就进宫吧,替皇帝把天界的仙子召下来,让他们去交合,你呢,也就是从皇帝那里多拿点儿银子,安心做个土财主吧。  多谢师傅。李孜省大喜,揣着那张纸条飞奔皇宫,太监传话,宪宗皇帝传他进入。到了宪宗皇帝面前,李孜省先把六雷法的神奇之处,添油加醋地对宪宗皇帝讲了一遍,听得宪宗也是亢奋莫名,立即叫他施术,快点儿把天界的仙子叫来,皇帝要临幸。  李孜省立即仿效怪老道的法子,捏起手诀,步罡踏斗,结印烧符,果然就见冷风起处,屋脊上瓦片“哗哗哗”地响成一片,十几个仙子你拥我挤地从大殿的屋脊上跳下来,上前就按住了宪宗皇帝。只听宪宗皇帝发出了惊恐交加的尖叫之声,拼命地挣扎出来,冲到李孜省面前:你给朕叫来的,到底是什么仙女?  李孜省呆了一呆:陛下……这个这个……这个仙女,确实有点儿太丑了,一个个皮粗肉糙,或许是我刚刚施术的缘故……  少来了,你还敢忽悠朕!宪宗悲愤地骂道:你给朕看清楚了,这些女子,都是在宫里扫地的、倒马桶的粗使宫女,你这哪里是什么仙术,分明是邪术!  李孜省大骇,细一看那几个仙子,果然都是宫中地位最低、容貌最丑的粗使宫人,而且还年纪老大,只是她们中了李孜省的邪术,一个个表情迷惘混浊,分明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些什么。  情知自己被那可恶的怪老道玩弄了,李孜省吓得魂飞魄散,跪在地上连连磕头,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宪宗皇帝还认为他在瞎掰,把那张老道写给李孜省的心诀要过去,却发现是道家的元始天书,根本不是正常人能看得懂的。  传朝中精熟道家元始天书的大臣进来,让他认一下那张纸条上的字,就见那大臣大惊:陛下,此乃南宋时茅山灵霄派始祖白玉蟾所书,怎么会在皇宫里出现?  白玉蟾?  那么,元始天书上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德者道之符,诚者法之本。道无德不足言道,法非诚不足言法。  这句话,恰恰是白玉蟾所创天雷法的口诀。  那个奇怪的老道,到底是不是白玉蟾本人,这事不太好说。但是,他真的没有欺骗李孜省,是李孜省自己骗了自己,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从灵异事件到政治阴谋  有关李孜省这桩悬案,我们已经讲完了。  现在,我们需要在一个问题上达成共识:  著史读书,最忌讳的就是道听途说,不负责任,最忌讳的是不尊重史实的胡言乱语。本着严肃、客观的史学态度,我们必须要承认,李孜省这桩悬案,其人名、年代都出现了明显的讹误。  道家记载说,这桩事情发生在宪宗年间,故事的主角叫李孜省。实际上,这桩事发生的真实时间,是世宗皇帝年间。那个搞怪的主角,也不叫李孜省,而是叫王金。  正史上记载说,王金这个人,原本是一名国子生,入山修道,归来后果然学了几手绝活儿,于是他进入皇宫,给世宗皇帝讲房中术,协助世宗幸御宫女,吓得宫里的嫔妃们到处躲藏。再后来,世宗皇帝服丹药暴死,于是朝臣纷纷上奏,要将王金拖出去斩首。可谁也未曾料到,这桩灵异事件,竟然转化成了一场空前的政治大阴谋。  当时上奏弹劾王金用丹药喂死世宗皇帝的,是大学士徐阶。可万万没料到,徐阶的门生高拱,突然反戈一击,质问老师徐阶:老师,你说的是啥意思?你说皇帝是个糊涂蛋吗,让一个江湖术士给活活骗死了,是不是?老师啊,你这可是犯下了严重政治错误。谁不知道我们的皇帝,最是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怎么可能会让一个江湖术士给骗了?  让高拱这么一说,徐阶顿时目瞪口呆,结果徐阶就被加以罪名,当场赶出北京城,从此高拱独霸内阁。最幸运的是骗子王金,按理来说他本应该被砍头的,可如果要杀他,就意味着说世宗皇帝犯了错误,所以为了维护世宗皇帝的光辉形象,就不能承认王金是个骗子,反而要嘉奖他、鼓励他……  当时朝廷对此案的最终审决诏书,是这样写的:  我皇考圣神睿智,荷天笃佑,寿者正终,享国享年,乃自古帝王所罕及者,何尝轻用方药!却乃委罪于人。兹事既会鞠明白,宜宣付史馆记录,垂示万世。金等既有别罪,依拟更论具奏。  讲这么一段事,甚至连当时的诏书都抄了来,就是为了证明李孜省的怪异之事,在历史上确曾有着真实的记载。  可是,我们这本书是在讲述王守仁的圣贤之路啊,突然半路上杀进来一个李孜省,而且还费了如此多的笔墨,这又是一个什么原因呢?  讲这个故事,是想证明一件事情:王守仁在他的追求圣贤之路上,会不会和宪宗皇帝走到一起去?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想想王守仁吧,他登上九华山,到处寻访避世的老道,为什么他不去和尚庙里,和僧人聊聊天呢?莫非他也和朱熹一样,儒佛两家已经打通,单只是道家还欠着火候了?  然而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的,佛儒道,包括其他类型的思想体系,在智慧的终极是相遇的。譬如王守仁要攀登的是一座智慧高峰,佛儒道三家的思想理论,就是通向峰顶的三条羊肠小路。不管你沿哪条小路登上峰顶,回望来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三条小路都清清楚楚地摆在你的眼前。而在你还没有登上顶峰之前,绝无可能会先将其中的两条路径,尽收眼底。  这个意思就是说,佛儒道三家,一通皆通,不通就是不通,绝不存在着通了一家还差两家,又或是通了两家还差一家的怪异情形。  把这话说明白了,那就是:如果王守仁还没有晋阶到圣贤的意境,那么,他就搞不懂道家的把戏,那么就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他或许也会和宪宗皇帝一样,对道家的美女炉鼎信以为真。  总而言之,这一章东拉西扯,言不及义,就是搜集到四条资料,放在这里,以供读者自行得出结论:  资料一:王守仁在九华山访道不访僧,并将朱熹与白玉蟾的故事安在自己身上,凭空杜撰出一个不存在的蔡蓬头,他想掩盖什么?  资料二:道家方术,流失民间,愚众确信其有美女炉鼎之说。这个说法就决定了,凡是相信这一点的人,定然会挖地三尺搜罗美女。  资料三:王守仁家里有六个老婆,无论从任何角度上来说,都有点儿多了。  资料四:这时候的王守仁,学问尚未大成,未必不会相信美女炉鼎之说。  总结上述四条资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但是,如果有谁在此得出结论,说王守仁很有可能,在追求圣贤的道路上,曾经误入歧途,步入了把美女当做炼丹的炉鼎之谬误,所以才一口气抱了六个美女放在家里——那么这个说法绝对是不负责的,是缺乏史料依据的。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凑在一起,完全有可能只是纯粹的巧合。  既然如此,那王守仁为啥要娶六个老婆?  ……天晓得!  反正王守仁这么个搞法,铁定是连圣贤的门槛儿都摸不到,这却是毫无疑问的。  唐伯虎遭遇家庭暴力  弘治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02年,王守仁三十一岁了。  这一年,他刚刚游历了九华山,出差回到了北京城,到了家里坐下,左看右看,忽然想起来了:子曾经曰过,三十而立。孔子在他三十岁的那一年,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完善思想体系,从此迈着方步,行走在圣人的金光大道上。  相比之下,自己就要惨得多。  尤其是这一次九华山之旅,居然没一点儿正事,满山飞跑着找老道,你说自己连炼丹的炉鼎是怎么回事都弄不清楚,还找老道干什么?就算是找到,也铁定是李孜省那样的大忽悠、大骗子,把自己骗得惨不忍睹……  忽然之间,王守仁想要辞职。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辞职呢?  必然是在九华山所遭遇到的事情,严重刺激了他。  但是《年谱》上暗示说,王守仁所受到的刺激,并非来自九华山,而是来自李梦阳。  李梦阳?这人又是谁?  李梦阳,陕西人氏,他母亲生下他的时候,梦见一轮红日滚入怀中,所以名叫梦阳。他的年龄比王守仁小一岁,但才华明显强过王守仁,科举时轻松过关,在朝中做个六品官。当王守仁沦为落榜生的时候,他却因为上书反对孝宗皇帝的小舅子张鹤龄非法抢占百姓田地,竟然挥鞭打落了张鹤龄的两颗牙齿,因而声名鹊起,被推为明朝前七子的头一名。  王守仁回到了北京之后,就跟在李梦阳的屁股后面混。  李梦阳发起了一场文化复古运动,以后大家再写诗,不许叽叽歪歪,就照着李白、杜甫那种风格来写,能模仿就算是不错了,还装什么大头蒜,创什么新呢?可是这场文化复古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呢?  因为,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被排除在这场运动之外。  这个人是谁?  他便是唐寅唐伯虎!  哇!莫非是三笑点秋香的那个大才子唐伯虎?  然也。  但是历史上的唐伯虎,并没有秋香可点,相反,他倒是吃尽了千般苦头,受尽了万种折磨。细说起来,唐伯虎和王守仁,是一道儿进考场的同学,而且唐伯虎的答卷,比王守仁好出了不知多少倍。但是王守仁却榜上有名,入朝做官,唐伯虎却被拖到天牢里往死里打,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这里边又有一桩天大的悬案,当时诸考生中,水平最高的是唐伯虎和富二代徐经,主考官是大滑头李东阳和程敏政,而且程敏政最是欣赏唐伯虎和徐经,没听说过王守仁是谁。  史载,程敏政阅过试卷之后,高兴地对人说:我看到两张水平超高的卷子,敢和你们打赌,这两张试卷,铁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  此言一出,立即有一封匿名举报信飞入皇宫,落在当时的孝宗皇帝的龙床上:爆料,爆料,紧急爆料,主考官程敏政,泄露了考题给考生唐伯虎、徐经……孝宗见此匿名举报信大怒,立即将程敏政撤职,唐伯虎和徐经两人,被拖入牢房往死里打,打到他们招认为止。  富二代徐经受不了折磨,进了大牢就招了,说他让自己的家童,花银子从程敏政那里买到了考题。  既然有了口供,那就三堂会审,进行最后判决。  不承想,三堂会审的时候,徐经突然翻供,说他的口供是屈打成招的。如果他不编瞎话抹黑自己,铁定会被当场活活打死。会审诸官目瞪口呆,就把这个情形报给了孝宗皇帝。  孝宗皇帝就是宪宗皇帝的儿子了,猜猜他是怎么判决的?  判决如下:给徐经平反冤案,至于唐伯虎嘛……流放算了,至于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估计再也没人弄清楚了,干脆一股脑儿全扣在唐伯虎的头上,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唐伯虎当时没说什么,就是回家后被老婆打了个半死。而富二代徐经,却因为咽不下这口气,竟然活活地气死了。  大才子唐伯虎就这样被流放了,因此也就不可能来京师领导文化复古运动,这场文化复古运动没有他的领导,却是些五流诗人扎堆儿叽叽歪歪,这岂不是扯淡?  谎言下的圣贤之路  有意思的是,王守仁是满山遍野去找老道,而在唐伯虎这里,却是老道自己找上门来。史载,有个衣衫破烂的老道,来找唐伯虎投资,要求两人合伙经营炼丹,炼出金子来大家一起发财,唐伯虎听了,顺手抢过老道手中的一柄折扇,在上面题写道:  破布衫中破布裙,逢人便说会烧银。  如何不自烧些用,担水河头卖与人。  唐伯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你既然有烧炼金丹的本事,何必还要找合伙人?像你这种骗子,最多也就忽悠忽悠王守仁,想骗我唐伯虎,还差着点儿。  总而言之,唐伯虎真的有点儿像现代影视剧中的那个幽默形象,比方他给一本专写神仙故事的《列仙传》题诗,诗曰:  但闻白日升天去,不见青天走下来。  忽然一日天破了,大家都叫阿。  这首诗最后三个字“阿”,是江南儿语。江南一带的小朋友遇到害羞丢脸的事情,就齐齐拍掌叫:阿,阿……诗居然可以这样写,估计你就算是打死王守仁,他也不敢这样搞。  事实上,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王守仁的——未必是写给王守仁本人,毕竟唐伯虎和他无冤无仇,但却是写给王守仁正在干的事情的。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那些脑子灌水、神经短路缺心眼儿的人儿啊,你一天到晚地往深山老林里钻,求仙访道,梦想着飞天成道,成为圣贤,你少来忽悠了。都听到你瞎掰这个成仙了,那个得道了,真要有这回事儿,你怎么不把这些成仙得道的人,拉过来让大家瞧瞧呢?王守仁,你尽管放开牛皮吹吧,吹吧吹吧,等到哪一天,“嘣”的一声巨响,牛皮吹爆了,我看你到时候咋整。  可以确信,这也是当时京城诸官对王守仁的工作评价。  放着正儿八经的工作不好好儿干,一天到晚钻原始森林,一会儿忽悠说你遇到个不存在的蔡蓬头,一会儿瞎掰说你遇到个身上长满了鞭毛孢子的原始人,谁信你呀?  总而言之,王守仁发现他有点儿混不下去了。  辞职,病退。  他的辞职报告在第一时间被批准。明摆着,大家都有点儿受不了他了。  郁闷的王守仁回到老家余姚,学着他三世祖王与准的花样,钻进了四明山的老鼠洞里。娶六个老婆扔在家里,他自己却去钻老鼠洞,这么个搞法,有派头儿。  然后他又编了个瞎话。  《年谱》中这样记载他在四明山上的快乐生活:  久之,遂先知。一日坐洞中,友人王思舆等四人来访,方出五云门,先生即行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仆遇诸途,与语良合。众惊异,以为得道。  这段记载说,王守仁在四明山的阳明洞里,并不是避居人世,而是带着仆人。有一天几个朋友来看望他,还在路上,他就吩咐仆人去迎接,并详细说出了几个朋友的情形,朋友们大惊,认为他已经能够未卜先知,真的得道了。  这个故事,表明了王守仁仍然是执迷不悟,行走在求仙访道的错误之路上。据他自述,这时候的他:日夕勤修,练习伏藏,洞悉机要,对道教的见性抱一之旨,不但能通其义,盖已得其髓。能于静中内照形躯如水晶宫,忘己忘物,忘天忘地,与空虚为体,光耀神奇,恍惚变幻,似欲言而忘其所言,乃真景象也——这段记载,见于《王龙溪笔记》。  但如果王守仁真的达到这种莫名其妙之境界,他又有什么理由回到朝廷,做一名小官,任由大太监刘瑾横蹂竖躏呢?又怎么会娶六个老婆,把自己的家搞到了一团糟?  而且这种未卜先知的谎话,太容易被戳穿了,所以《年谱》上为此事先圆了一个场,以免真相被戳穿,使大家难堪:  久之悟曰:此簸弄精神,非道也。又屏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王守仁说:虽然咱家已经与空虚为体,前知五百年后知八百年,但咱不干预知未来这种没意义的事儿,太累,太无聊。所以你想让我算一卦证明一下,抱歉,懒得理你。  嘿,这王守仁,他还真不笨。  喝断禅机心  三十二岁那一年,王守仁搬到钱塘西湖,去养病。  养病喝药,端起药碗来正要喝,突然听说虎跑寺中,有一个坐关的老僧,已经不语不视、不吃不喝三年了。当时王守仁勃然大怒,当即丢了药碗,跑去找那和尚吵架。  先生往访,以禅机喝之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  其僧惊起作礼,谓先生曰:小僧不言不视,已三年于兹。檀越却道口巴巴说什么,眼睁睁看什么。此何说也?  先生曰:汝何处人,离家几年了?  僧答曰:某河南人,离家十余年矣。  先生曰:汝家中亲族还有何人?  僧答曰:止有一老母,未知存亡。  先生曰:还起念否?  僧答曰:不能不起念也。  先生曰:汝既不能不起念,虽终日不言,心中已自说着;终日不视,心中自看着了。  僧猛省,合掌曰:檀越妙论,更望开示。  先生曰:父母天性,岂能断灭。你不能不起念,便是真性发现。虽终日呆坐,徒乱心曲。俗语云: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其人。  言未毕,僧不觉大哭起来,曰:檀越说得极是!小僧明早便归家省吾老母。  次日,先生再往访之,寺僧曰:已五鼓负担还乡矣。  先生曰:人性本善,于此僧可验也。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10
正序
倒序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2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3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4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5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6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7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8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9
神奇圣人王阳明 作者:雾满拦江-10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神奇圣人王阳明
神奇圣人王阳明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