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径》-11

基督徒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因为能从天父恩惠中不断汲取力量。看来难以担当的忧虑真正来临的时候,却负担得起。有时候我们听到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想到要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会要活不下去。可是事实上,人就活了下去。不到要负起担子的时候,不知道自己能负多重。一个人不到呼求天父的帮助的时候,不会知道这种帮助有多大。耶稣对我们有一句好忠告:“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六月 平等·六月一日·平等不分肤色,人人平等。在孩子的眼里,是没有肤色上的歧视的。这证明肤色是歧视是人为的,不是天生的。英国有座神学院,设有一个著名的讲座;每年把著名的讲道人、神学家请来,教导学生在将来成为优秀的教牧人才。应邀来主持讲座的都是一时之选。可是有一年从锡兰请来了一位不是白人的神学家,在这座神学院的历史上,第一次有一个不是白皮肤的人得到这种荣誉。这件事很难为人忘怀。有肤色歧视的地方,不能谈基督信仰。在天父眼中,没有肤色的歧视。祂爱一切人,不分肤色。我不是说,简简单单说这么一句话,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异族通婚在内。有许多实际的困难,需要用智慧、谅解来逐渐解决。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肤色歧视和基督教会是不能并存的。天父爱世人。教会是天父的大家庭、世人是这家庭成员。六月 父母的考验·六月二日·父母的考验英国小说家巴里在《小白鸟》中,描写一位母亲照顾孩子上床睡觉。她望着孩子的脸,心里涌起一个问题:“我对这孩子尽了我一天的本分吗?”做父母的若能少一点想到要求孩子做什么,多一点思想孩子希望我们为他做什么,可以做更好的父母。子女需要父母的指导。英国作家切斯特顿在他的自传里,谈到自己的父亲。他小时候有件心爱的玩具,是一座小戏院,里头有硬板纸剪成的人物,还有舞台和布幕。其中有一个纸人是手握金钥匙的男人。切氏告诉我们,他早已不记得那个纸人扮的是什么角色;可是在他脑中,一想到这位拿着金钥匙的纸人,就想到他的父亲;因为他的父亲为他打开了许多事事物物的大门。切氏的父亲一定很出色,其实每个做父母的都应该是孩子们的好导师。子女需要父母的友谊。孩子有了问题,常常不愿找父母商量。这是很奇怪也很不幸的。他宁可和他喜欢的老师、同学、朋友谈心事。父母最重要也最艰巨的一件工作,就是和孩子建立一种关系,让孩子肯把自己的希望、忧虑、得意的事、挫折、成功和错误都告诉父母。孩子要是有话却不能说出来,对他的心理可以造成无比的损害。说不出来的困惑会永远埋藏在他的下意识里,对孩子身心的伤害有甚于毒药。子女需要父母的爱。人的最大的需要是要觉得自己有用、对他人有价值。人的最深切的愿望是安全感,希望在他生活在圈子里平安,不用害怕什么。孩子的心里最大的需求,就是要有人爱护他。穷苦人家如果有父母的爱,胜过管理得最好、却没有爱的孤儿院千百倍。六月 校正波长·六月三日·校正波长我们希望听到想听的东西,必须要把波长校正。我们要是真想听自己的声音,波长必须放在诚实上。这世界上能对自己诚实的人比较少。很少人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感情,他们眼里所见到的只是别人的短处。我的一位做牧师的朋友,常常爱用这样一个比方:我们看人有时好像看一张团体照片,里头的人不是个个凶神恶煞如凶犯,就是愁容满脸像在殡仪馆里。我们看这样一张照片时会说,或者至少会想:别人差不多都是这样,只是自己与众不同。其实对自己应该要诚实,用诚实才能看清自己。我们要是希望听他人真正的声音,波长应该校正在同情上。朋友之间谈话(我自己就常常这样),我们总不愿耐性等人家说完他的经历、不幸、或者忧伤,自己抢着要说自己的,认为比人家的更动听;觉得我们的不幸和忧伤,比别人的更深沉。在这世界上,喜欢说话的人和愿意听话的人之间的比例,恐怕是五十比一,其实,世上最有价值的人,是肯听别人说话,而别人也肯向他倾吐心曲的人。我们不能听,是因为我们缺乏同情。我们太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事,没有时间,也不愿意去听别人的话。与别人交往需要同情。六月 做桥梁·六月四日·做桥梁有位很出名的神学家讲到他大战时当随军牧师的体验,他说:“在军队里,大家看牧师都把他当成上主的代表。”他接着说:“如果把当年的印象和记忆加以整理,可以发现他们心目中的牧师,应该有以下三种特别的品质。”他们希望牧师能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的人。保罗·图尼尔在《医生手册》这本书里谈到现代社会的群体化倾向,个人失落在群体中。今天的趋向,是个人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张表格上的号码,档案中的一张卡片。图氏说:“一个医生容易犯的大毛病,是不把病人看成一个人,只把他当成一个肺病或是胆病的病案。”我们生活在一个用号码、卡片来代替人的时代,可是人的一个基本需要却是希望大家把了当作一个人。在教会里面,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当成人来看待。在世人眼中,他也许只是一个号码,但在天父眼中,他是有姓有名的一个人。在上主的教会里,人都应该是人。他们希望牧师清楚他们的状况,了解他们的处境。要是一个人既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问题、体验和盼望,对他们毫无用处。以西结把天父的信息带给被掳的人,他自己虽然没有被掳,但是他说的话值得在这儿重述:“我就来到提勒亚毕,住在迦巴鲁河边被掳的人那里,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在他们中间忧忧闷闷的坐了七日。”(结三15)帮助人的秘诀是:“到他们所住的地方,坐在他们中间。”这也是为什么天父要借着耶稣亲自来到人间的道理。他们希望牧师能替他们向天父说话,也把天父的话告诉他们。做牧师要能把信徒的祷告、需要和要求设法带到天父那里,又能把神的信息带回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这真是伟大得不得了的任务。要完成这任务,必须在生活上同时亲近上主和人。他要像古时的大祭司,是天父和人之间的桥梁。我们在这里所思想的,虽然只是牧师的工作,但这些要求不应该只限于教牧人员,每个基督徒对他四周的人都应该做到。六月 美好的事物·六月五日·美好的事物英国作家戈西甫常爱讲伟大的探险家帕克的一个故事。白氏在中国的西北极其荒凉的地区旅行,跋涉数千里。有天他在荒芜的大地上,就在他的脚边,十分意外地看见一朵蓝色的小花,他感动地说:“天父来过这里。”这也正是当年主基督看见野地的百合花的感受。平淡的生活中总可以见到美好的事物,戈西甫对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悲观人生颇有微词。他说:”要是哈代看见绿草如茵的原野,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他可看不见这一切。他眼中所见到的,只是田角上的一堆牛粪。美好的事物到处都有,蓝天、白云、星光、深邃的穹苍,即使在拥挤的街道上,也有它美好的地方。孩子眼中闪着的好奇;青年情侣携手同行,浸沉在自己的幸福世界里,仿佛地球虽大只有他们两个人;人家帮我们的一个小忙;不期然而听到的一句好话,或者一声多谢;朋友间的友谊;人与人的交往。在这一切事事物物中,都藏有教人惊异的美。即使世事变得很黑暗,生活陷入不幸中,我们必须记住,美丽仍旧留在那里。注意美好的事物,思想美好的事物,绝不是对现实的逃避。对美的追寻,可以让我们得到三件东西:它让我们思念天父,懂得这个世界是天父所创造、所管理的。人的罪恶、忘恩负义和自私,都不能将天父的美好完全遮蔽。它能让我们心存感恩,知道天父总会为我们预备一些美好的事物,让我们能够献上感谢。它能让我们立下决心、采取行动,尽我们的所能,为这世界除去丑陋,增添几分美丽。六月 坚信·六月六日·坚信世间最有价值的事是坚定的信心。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让人信服。使徒保罗引用《诗篇》的话:“我因信,所以如此说话;我们也因信,所以也说话”(诗一一六10,林后四13)。说也奇怪,布道家司布真对哲学家马蒂诺的唯一神论立场十分反对,却欣赏他的讲道。有人问他为什么会如此,是不是也相信他讲的。司布真回答说:“我当然不相信,可是他自己坚信不移!”无论是讲道或是演说,大家都会注意的一点,就是说的人对所说的话所持有的那份真诚的相信。有坚定的信心,才能产生真正的力量。一个清楚知道他的目标,毫不怀疑自己做得对的人,是真有力量的人。一个委员会中只要有一个人信心十足,坚定不移,能改变整个委员会的决定。要人家相信你、接受你的意见;要把一个计划贯彻,你必须先相信你自己做得对。有坚定的信心,才能泰然自若。举棋不定,有点像在可怕的无人地带里迷路。一个人要是站在歧路口上彷徨,绝对得不到平安。要平安,要能泰然自若,必须先有坚定的主意。要信心坚定,才能得安慰。小说家巴里有次讲到一个名叫杰斯的人的故事。他有一个很聪明的儿子,名叫乔埃,不幸给车撞死。乔埃本来要出任牧师。他的就职讲章打算用经文:“看顾人的上主”(他十六13)。杰斯二十年后讲到这件事时说:“天啊!这天他应该讲道,他却进了棺材。虽有牧师祷告,我怎么样也说不出‘看顾人的上主’这句话。我喜欢这段经文,常常打开圣经来读,可是一读到:‘看顾人的上主’,我就停了下来。要是我能信。什么问题都没有了。”对杰斯来说(其实对人人都是一样),要信心坚定,才能得安慰、得平安。六月 听的人·六月七日·听的人我们说话总有人在听,这是为什么我们说话得十分小心的道理。我们要是说脏话、丑话、污言秽语,总会有人听见,留在脑海里。英国十七世纪散文作家富勒很有感叹地说:“我听过一个不干净的笑话,二十年后的今天仍旧记得,可是有多少正正经经的话,说的时间迟得多,却早已忘了。”不干净的笑话会贴在脑里,洗不掉。我们日常的生活可以见证这件事。一个小孩子会把街上听来的脏话(是他不应该听的)脱口说了出来,叫我们大吃一惊。我们说一句话,说出了就收不回。“世上有三件事是收不回来的:说出了的话、冲力已完的箭,和失去的机会。”今后我们要是想说不合适的话,得记住:总有人会听得见。我们要是说好话、真话,说见证主基督的话,总会有人听见。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天路历程》作者约翰·本仁的故事。有一天,他听见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坐在门口晒太阳闲谈。他自己那时就是一个好逞口舌、表面虔诚的人。本仁说:“她们虔敬的程度远非我所及,她们讲论重生,谈到上主怎么在她们内心作工,”又讲到:“她们自己的义是何等污秽、亏欠,不能救自己。从我看来,她们的内心充满喜乐,才能说出这种带有圣经话语馨香之气的话来。”本仁的心大受感动。他就是因为听见这三四个穷苦的妇人在大门口晒太阳所说的话,有了生命上彻底的改变。我们说造就人的好话,斥责恶事,赞扬美事,总会有人在听。我们所说的,应该是能够扭转一个人的心向、抗拒引诱、走上天父的道路的话,这句话会进入他们的内心,经过一段时日,还会记起,成为挽救他们的灵魂的话。我们知道我们说话,一定有一个人在听,这个人就是耶稣基督。祂听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耶稣告诉我们:“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因为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太二十36-37)六月 潜移默化·六月八日·潜移默化儿童时代所接受的教训和所见所闻永难抹去。耶稣会创立人罗约拉有一句名言:“只要把一个孩子的前七年交给我,以后他在谁的手中我都不在乎。”他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传记作家鲍斯韦尔谈到他和美国哲学家约翰逊某次一道进早餐时的谈话。他们是在英国作家思雷利的家里。约翰逊强调应该注重事事物物的真相,连细微末节都不放过。这是约翰逊本人一丝不苟做到的。约氏告诉人:“训练你的孩子,经常留意这件事。要是分明发生在这个窗口的事,他们讲的时候,却说在另一个窗口,千万别轻轻放过,应该立即查问。须知差以毫厘,失之千里。”鲍斯韦尔认为任何事实的记载,一点点差误的确能谬以千里。思雷利夫人认为这样做未免过分,她说:“一天到晚,除非分分秒秒都留意,把小地方说错的事,何止千百。”约翰逊博士听了很生气:“夫人,你就应该分分秒秒都留意,因为今天世界上不真不实的事这样多,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故意说谎,而是因为对事实的大意。”约翰逊博士是对的,从小就应该教导孩子注重事实。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教导他爱心、体谅和礼貌。孩子常常看见父母争吵,互相指责、意见不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很可能在下意识里认为婚姻生活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吵。对自己所爱的人,我们常常会很不礼貌,这种不礼貌的态度是绝不会用在陌生人身上的。我们把这当作一种权利。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必须互敬互爱。儿童年幼的时候,就应该养成他主日崇拜的习惯。要是礼拜天做父亲的懒在床上一直到午饭才起身。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怎么会在主日去赴礼拜呢?习惯的力量真是牢不可摧。要主日赴礼拜必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一天到晚不断把许多观念灌输给孩子,以后不容易抹去,因此应该把正确的、好的、高贵的事物教导他们。六月 死了仍会说话·六月九日·死了仍会说话《希伯来书》的作者在那伟大的第十一章里头讲到亚伯:“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来十一4)不单只是亚伯,许多人都能够。父母死了,他们仍旧向我们说话。有的父母去世已经多年,可是他们仍旧深深影响子女的生活。父母教导下来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安身立命的标准,仍旧是子女生活和做决定的准则。子女在为人处事上常常不知不觉的仍旧希望得到父母的赞许。天父要我们把从父母那里接受的好传统教导我们自己的子女。许多好老师,虽然死了,仍旧说话。一所大学的教授,他的学问和思想都可以深深影响学生;有的建立起学说,死后影响深远。有的学校虽小,教师也不出名,但一样能长活在学生的心里。好老师是永垂不朽的。有的朋友虽然死了,仍旧说话。伟大的友谊的影响力不会因死亡而终止。英国小说家金斯利温文尔雅,清高脱俗,与他亲近,如沐春风。人家问他,怎样能做到这种地步。他的回答是:“我有过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指的是英国神学家莫理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不少讲道人虽然死了,仍旧说话。讲道的人很难知道他说的话去了那里,流传到多远。可是,许多生活有了改变,虽然从没有说出来,却是由于一些诚恳的传道人诚诚恳恳的话;他们为神所用,却很少人知道他是谁。许多人在患难困苦中,会记起他们说过的话。人人都会在身后留下一点东西,人虽死了,仍旧会说话。天父要我们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仍旧能留下一些话,见证耶稣基督。六月 划小圈子·六月十日·划小圈子没有见过本人,不要随便论断他。人生最危险的一件事,是给人家划小圈子。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基要派不可救药,自由派都是异端。我们应该知道,人仍旧是人,不是根据我们的偏见所制定的分类法里面的一个项目。在耶稣的眼中,人都是有生命的活人。马太不只是税吏,他是马太这个人。抹大拉的马利亚不只是罪人,她也是马利亚这个女人。法利赛人西门不只是法利赛人,他也是西门(路七36-40)。要是我们把不认识的人来分类、来划小圈子,不去深入认识他们,我们不喜欢的人会多得不可胜数。要是我们停止划小圈子,设法和这些人接近,就会发现,可爱的人的确不少。六月 天下无易事(一)·六月十一日·天下无易事(一)大多数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伟大的人物都可以轻而易举完成大事。我们动不动就讲灵感,好像有了灵感,什么事都不用花力气,便可以做成。可是事实证明刚刚相反。有一件我早已忘记最近才记起来的事,使我有机会重新思考这个问题。这件事就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邓尼逊教师以写诗技巧纯熟闻于世的大师,可是他们写诗都习惯查韵谱。读他们的诗,韵脚整齐,自然如天籁,得心应手,好像毫不费力;谁知却翻查韵书、韵谱,苦思推敲才有的成果。我们总以为一位抒情诗人触景生情,写诗时会像流水行云一般轻松。可是伟大的爱尔兰诗人济慈说到他某次生病,对调养期间照顾他的格里高利夫人的感谢:“我请她第天上午十一时要我回去工作,又规定每天写信的时间,如果我偷懒,她可以责备我;要不是她严格执行,而又悉心照料我,我那里能完成那么多工作。”要一位抒情诗人天天十一点钟回到书桌上,听来很可笑。可是,这位诗人的工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短篇小说圣手巴尔扎克说,他好像死在矿坑里的矿工,朝锄夕铲,只为自己宝贵的生命凿坟墓。写小说真是那样轻松吗?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说,他自己的作品是历尽艰辛、苦痛万分的力作,“不分晴雨,不问风霜,像工人卷起双袖,汗流满脸,不断锤炼,为了完成工作。”普通人眼里似乎轻松、靠灵感完成的工作,谁知却是绞尽脑汁,千锤百炼果实。六月 天下无易事(二)·六月十二日·天下无易事(二)人的常情都是希望不花什么力气得到成功。本世纪初英国最出名的剧评家J·阿格特,当人家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说:他是研究了大约三十位伟大的剧作家的作品,知道什么才算伟大的戏剧以后,才敢做剧评家的。听的人不服,说要读完这么多书,人起码已四十岁了。阿氏回答说:“不到四十以后,一个人的话不会有分量。”不经辛苦不能成伟大。做任何事,都得付出努力的代价。这是我们要学的功课。在社会和经济的圈子里也是如此。要建立一个安定的社会、一种稳定的制度,不能不有牺牲。我们今天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所要求的都是尽量少付代价、少作牺牲的权利。薪水愈高愈好,工作时间愈短愈好。只要生活费用涨一点,要求加薪水、加工资的声音便接踵而来。今天人人所要求的权利,很奇怪的,与其说是要生活,不如说是要享受。可是事实上,生活也好,享受也好,若要安定,无论在那种文化里头,都不能完全没有牺牲。把享受当作一种权利来争以,结果一定带来灾祸。在宗教和信仰的领域里也是如此。要过基督徒的生活,不全力以赴是办不到的。没有工作来实行的信心,根本不能算是信心。如果恩典是天父给世人最大的礼物,恩典也是天父要世人负起的最大的责任。英国神学教授丹尼说:“天国是给拚命想得到的人而有的。”我们现在也许可以懂得,不付代价的路只有一条,就是下坡路。去到星际的道路是陡的。六月 化苦难为欢乐·六月十三日·化苦难为欢乐环境是由你来创造的,同一种环境可以成为祝福,也可以成为灾难。有位小学校长提到一件他一生都难忘的事。在学校的足球练习比赛中,一位男学生跌倒在地,把手臂跌断了;刚好是他的右臂。在等救护车把他送去医院的时候,他要同学给他笔和纸。同学问他:“这种时候,你还要纸笔干吗?”他回答说:“你们有所不知,我的右臂既然断了,我想我应该立刻训练自己用左手写字。”跌断了一条臂膀,也不能叫他气馁。我们无论怎样必须记得:不问环境如何,都是我们的机会。马利·里德是在印度工作的一位传教士,她的故事十分感人。在她那个时代,麻疯病人无人照料,为世人所厌弃,里德女士却一心一意去帮助他们。她后来得了一种怪病,没有人能判断是什么病。送她到山区去休养,也不见好转;只好把她送回本国,可是一样断不出是什么病来。她有一个手指麻木,脸上有块斑,久久不褪。后来医生终于发现是什么毛病。原来她自己已经染到麻疯。里德女士听到这个消息,立刻跪下来感谢天父让她也长了麻疯,因为她可以把余生和她最关心的麻疯病人一同度过。里德女士回到印度,她现在已是麻疯患者,她在麻疯病人当中工作,给许多病人带来健康和希望。她感谢天父,因为看似难受的苦难,却成了她无穷的机会。我们也会遇到(也许已经遇到了)看似苦难的事。在这种情形下,让我们记住:只要不把它当成苦难,这苦难便算不得什么。任何不幸都能成为我们的机会,只要我们相信能让万事互相效力的天父。六月 错误的方向·六月十四日·错误的方向我们常常从错误的方向去寻找人生的目标。我们希望幸福,可是走的方向刚刚相反。这是一个信任物质空前厉害的时代。我们认为只要薪水高,换部新的电视机,自己有汽车、有洋房,一年有一次豪华的旅行,我们就会幸福快乐。一个人要是不能悟到物质绝不能给我们幸福,他不能算是真正认识人生。你也许听过一个国王的故事,他患上忧郁症,奄奄待毙;群医想尽办法来救他。后来想出一个方法,这就是:他若能得到国内一个十足快乐的人的一件衬衫,把它穿上,他的忧郁症就可痊愈。国王派出臣仆,在全国找寻一个完全快乐的人。最后终于把这个人找到。他是一个流浪汉,脸孔熏黑,无拘无束,快乐万分。国王的臣仆告诉他,只要他肯把衬衫出让,什么价钱可以给。谁知这位流浪汉穷得连一件衬衫也没有。要得到真快乐,绝不能靠物质,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对别人的正确关系上。没有了耶稣基督,不会有真幸福;因为只有与祂的关系正确,才能保证与自己和人和社会关系的正确。我们希望得到满足,可是走的方向刚刚相反。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好像都觉得工作愈少愈快乐。我们要求缩短办公时间,我们要求更多的休息,要求舒服。可是生活若要真满足,一定得辛勤工作;苟且偷懒是不会有满足感的。今天到处不满,到处动乱,很可能是因为我们不肯尽全力贡献所长来工作,心致生活上充满苦闷,失去人的尊严。要得到真满足,不是减少工作,而是更加勤快去工作。“悔改”两个字的意思就是回转,一个人悔改就是彻底改变生活的方向;从我们原来走的方向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然后开始向新的方向走去。这两个不同的方向是什么呢?一个是朝自己走的,是错误的;一个是朝基督走去,是正确的。六月 外表·六月十五日·外表判断一件事的好坏只凭外表,就像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只看封面,一样是错误的。只凭外表看人是不对的。外表看去无足轻重的人,很可能是个大人物。十九世纪初叶,负责全大英帝国释放奴隶的英国政治家威尔伯福斯,不仅身体瘦弱,而且个子矮小,外表一点也不吸引人。英国传记作家鲍斯韦尔听过他讲话之后说:“开初看去,他好像是一只蛰伏在会议桌旁的小虾;可是当我听下去他在我眼前开始长大,大到后来,变成一只大鲸鱼。”只从一个人的外貌、衣冠、体格来判断一个人,是不应该的。这些都是外在的、偶然的因素,真的人藏在一个人的里头。只凭外表来看一所教会是不对的。单有华美的建筑物,或者庄严堂皇的崇拜仪式并不等于教会。我们就该常常记住,新约圣经里头的“教会”二字,从没有用来指建筑物,而是指一群把他们的心和全生命献给了基督耶稣的人。这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把人所能想到和造出来的最好的东西献给天父;而是说,在乡间、在小礼拜堂里比在一些的大教堂里,可以找到更有活力的教会。这种机会真是多得不得了。基督在“登山宝训”里面,对我们应该怎样来看外表,有极其深刻的教导。他说,不杀人还不够,心里面根本就不应该动怒;不犯奸淫还不够,根本不应该让肮脏的思想进入心田。这才是判断我们的标准,在这个标准前,我们都失败了。我们当中很少有人用拳打过谁,但是耶稣说,我们根本不应该有打人的念头。绝少有人犯奸淫,但是耶稣说,人心里根本不可以有淫念。耶稣所要求的是:不单只我们外在的行为,连我们心底里的思念,都要经受得起父神的查核。这种要求,只有耶稣能帮助我们达到。六月 儿童·六月十六日·儿童为什么儿童讨人喜爱?因为儿童肯信任。儿童心里没有怀疑,天生相信人,相信这世界上人人都是他的朋友。信任产生信任,怀疑只能引起更多的怀疑。因为儿童能欣赏。在儿童眼里,再简单的东西也是希奇的。年龄渐长,所以不幸,是因为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开始厌倦,对四周的事物变得麻木不仁。要让孩子开心、讨他笑,非常容易。这些让孩子快乐的新奇事物,并没有从世界上消失了。天父的造物奇妙无比;祂对人的大爱,无时或息,只要我们肯留意、肯用心灵去体验。我们可以祷告:“天父啊,求祢别让好奇心离开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24
正序
倒序
《花香满径》
《花香满径》-2
《花香满径》-3
《花香满径》-4
《花香满径》-5
《花香满径》-6
《花香满径》-7
《花香满径》-8
《花香满径》-9
《花香满径》-10
《花香满径》-11
《花香满径》-12
《花香满径》-13
《花香满径》-14
《花香满径》-15
《花香满径》-16
《花香满径》-17
《花香满径》-18
《花香满径》-19
《花香满径》-20
《花香满径》-21
《花香满径》-22
《花香满径》-23
《花香满径》-24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花香满径
花香满径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