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思维的误区-4

混淆名称和解释   另一种混乱,归罪于在寻求解释时遇到的推理谬误。解释事件,当然需要分析事件的起因。这样,解释工作犹如一决试金石,它能测试出我们知识的范围。在它的 要求下,我们会不得不藏起自己的无知,而求助于给事物贴张标签、取个名称。然后妄自夸耀我们确立的名称,足以深究事物的内在原因。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命名的工作诱我们深信,我们已发现了某人据以行动的深层动机。比如,我们不去说明导致某人大发雷霆的复杂因素,而是宣称,这个人真是“脾气暴躁”。  我们来举出两个例子,以加深你对这种混乱的高度警惕:  l.由于爸爸终日酗酒不已.成年的女儿问妈妈说;“爸爸做事干吗这么古怪?”妈妈答道:“他这是中年生活危机症。”  2.一位患者,每当心理医生问起他的童年生活.他便痛哭失声。有个实习医生旁听了这次诊疗,在患者走后,他问心理医生:“你问他的童年时,他为什么要哭?”。心理医生回答说:“他神经过敏。”    这两个回答都未给事件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例如,或许是某些特殊原因,如遗传因素、工作压力、婚姻龃龉,以及生活习惯之类,足能对父亲的酗酒提供解释。而什么“中年生活危机症”之类,不仅绝不充分,更易把人引入歧途。  当某人断言他已经发现了一项行为的原因,你尤其要对其中的谬误提高警惕。要知道,很可能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给这一行为加上了一个新的名字。    妄求完美  1.我无法支持增加教育预算的要求,因为即使这一要求得到批准,还会有许多文盲存在。  2.干吗要阻止想堕胎的人前往美国境内的堕胎诊所?就算你做到了这一点,她们还是可以飞往欧洲接受堕胎。  3.市政参议会决定不再增雇警探人员;因为仅靠增加拿工资的警察,丝毫不能消灭犯罪。  三段论辩的形式与下段观点如出一辙:  对X的某项解决途径,只有能将问题全部解决,才值得我们予以支持。如若发现了一个完满的解决途径,便必须对其衷心相许。   前三例中的推理过程,犯的是与此相同的错误。在采取了某种解决途径之后,即便仍然有某些问题悬而未决,却绝不意味着这种解决途径不明智。部分的解决毕竟 强于一事无成,它对问题的最终攻克可能是贡献良多。毕竟,它会在彻底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前进一步。若只会坐等完满的解决途径翩然而降,我们终将变得无所事 事,麻木不仁。因此,部分的解决,实在是我们能够寻得的最佳方案。    回避问题  有时,结论竞会跑去证明自身,作者不过是 变了变说法,来愚弄我们这些老实人!比如说吧,宣称辍学是要不得的,因为它不是好事。这真是白费口舌!充其量,作者不过是用不同的措辞,拿结论”证明”了 结论。这便叫做回避问题,而绝不能算是回答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不那么明显的例子。  循序渐进式教材显然比传统教材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它最大 的优点是按照由浅及深的方式讲授知识。与上面的例子相同,这里仍然仅仅是把结论用不同的措辞重说一遍,便充做了支持结论的理由。按照定义,循序渐进的教 法,不过就是由浅及深的过程。因此,作者孜孜争辩的不过是这样一个原则:由于这一过程可取,因此它便是可取。  再来看一个例子:  综合性全国健康保险计划纯粹是得不偿失。通过这样的法案必然贻害无穷。正因为这项法案必将带来危害,显然,它纯粹是得不偿失。   作者如何证明法案的通过将带来危害?他宣称,该法案纯粹是得不偿失。他又是如何证明该法案得不偿失?靠求助于他的结论。因此,他拿结论来支持理由,而这 理由,其实又正要用来支持结论。这便是回避问题的一个实际例证,我们通常称之为循环推理。结论被用于证明某项断言,而这项断言,又转而被用于证明结论。因 此,结论丝毫未曾得到证明;它不过是在论证时被假设为已经成立。  只要必须证明的结论在推理中被假设成立,就必然会出现回避问题的错误。在归纳论辩的结构时,你必须核实理由,看看它是不是结论在另一种措辞下的重复,看看结论能否用来证明理由,如果尚不清楚,我们再给出两个例子,其中一个属于回避问题,而另一个不是:  (l)容许报界对其隐秘的消息来源秘而不宣,这种做法对国家大有益处。因为它会使人们更敢于提供不利于当权者的证据。  (2)容许报界对其隐秘的消息来源秘而不宣,这种做法对国家大有益处。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向报界提供消息而不为旁人知道,这对国家的利益很有好处。  第(2)段基本上只是在重复结论,因此,它乃是回避问题。它未曾指出这种做法的具体好处,而只是重复宣称对消息来源秘而不直将对社会有用云云。    推理错误一览表   通过练习,我们已帮你弄清了推理谬误的几种形式。虽未将所有识误一一列出,你却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要想发现推理谬误,必须记住怎样的理由才算是言之 可信----那便是与论题相关的事实和道德原则。只要假设出现错误,推理便必定站不住脚。如有下面的情况出现,推理便足以被全面推翻:  攻击某个个人或其背景;  制造错误的两难困境;  过于简化;  诱人转移对论题的注意:  诉诸靠不住的权威;  混同“应该如此”与“实际如此”;  混淆解释和名称;  苛求充满的解决途径;或者回避问题。    写作和推理  写文章时不能不求助于推理。了解作者们常犯的错误,宛如给你的写作敲响了警钟。你对统计和推理方面的错误越熟悉。写作水平便越将提高。一份常见错误的清单,会使你成为自己的检查官。这样,在读者发现推理错误之前,你会自觉地将其消灭干净。    练习  批判性问题:推理中是否存在错误?  试找出下面三段文字中的推理谬误。  段落l  那位医务长官宣布公开的性教育应提早到小学三年级进行。显然,他是蔓延全国的爱滋病歇斯底里的又一个受害者。不幸的是,这一宣布深得传媒关注,给那些推崇公开性教育的人带来了新的生机---甚至给儿童造成危害。   性的问题,一直限制在家庭内部讨论。只是近年来,性教育才被强加到儿童身上。医务长官的说法,把家庭在这方面的作用剥夺净尽。然而性的问题,正应该由家 长以孩子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解释给他们。一旦性教育把家庭排除在外,它便放弃了价值观,丢失了道德感,只能够使人萎靡不振,悲观失望。多年以来,家庭一直负 有性教育的责任,对此,它今后仍然是责无旁贷。  学校中的性教育鼓励试验。孩子生性好奇;让他们小小年纪就领略性的奥秘,势必使他们无耻乱交。对性问题坦率的讨论,会使孩子难以启齿,也会将女孩天生的羞怯破坏无余。    段落2  学校应该要求学生住到大学宿舍,因为大学的管理员们断定,这种做法的收益将大于花费。如果要求学生住到宿舍,他们的表现将会更好。  证明这一结论最能取人的理由,便是大学的管理员一般都比学生年长。因此他们更能了解什么对学生最为有益。认识到这种可能性,便应该支持管理员们的建议,强迫学生住进大学宿舍。      段落3   铁幕后的运动员体制与美国运动员体制几乎是如出一撇;教练员司掌着运动员的整个一生,任何重大决定都必须由教练做出。这种决策过程,使共产国家的运动员 一个个纪律严明,尽忠国家。在东欧各国,诗人、科学家和芭蕾演员常常叛逃西方,但共产国家的运动员却几乎一律决定留在国内。而美国运动员被强行灌输的那种 服从命令的心态,完全是极权体制下心态的翻版。美国运动员体制的死板僵硬,使我们沦落到一个虚伪的国度,嘴里大喊什么自由意志和自由选择,实际上却在制造 出千百万小法西斯主义者。  自小学一年级的少年棒球协会直至高中的最后一年,教练的天上威权让运动员们终身铭记。创造力遭到压制,因为它具有颠 覆性;服从才是最为需要的品质。在中学技练六年之久的严格控制后,初露头角的运动员还要准备在大学教练的控制之下度过四年。如果成绩特别优异,他又要几十 年时间屈膝给一位专业教练。如果美国仍要保持民主制度,它的主要体制便必须民主。有朝一日,这些运动员会去领导国家;我们无法想象,这些身受压制之苦的人 竟能够放弃压制。总有一天,压制必定会沉渣泛起。随着这些运动员逐渐转入政治,他们势必构成对民主的最大威胁。运动员们开其法西斯主义的流毒传染到政界, 把政府管理变戍一场体育比赛,显然这绝对不能允许。尼克松对于百万抗议旨的声音充耳不间,正因为他打他们看做球员。而他才是决定一切的场上教练。  ---参考答案----  段落l  结论:不应在学校进行性教育。  理由:  1.医务长官的说法反映了歇斯底里情绪。  2.性教育仅仅是家长的工作。  3.性教育助长乱交。  作者的论辩并非开始于对论题的探讨,而是开始于对医务长官们的人身攻击。因此,这全然是一种偏见式论证。  她的第二个理由,把“实际如此”和“应该如此”混为一谈。父母应该进行性教育,丝毫不意味着父母事实上进行了性教育。   第三个理由,给出的是错误的两难困境----要么在学校停止进行性教育。要么势必造就出道德沦丧、价值失落的儿童?然而,家庭中的性教育就一定不会产生 道德沦丧处的儿童?家长和学校就不能联合一致,共同完成性教育的工作吗?莫非教育丝毫不能帮助儿童正确把握生活中的性问题,而只能造成道德堕落和少年犯 罪?    段落2  首先,需要指出,这是一个规范性的论辩。问题在于是否该要求大学生必须住在大学宿舍。第一段提出厂要求的两项理由:  1.大学的管理员们断定,这种做法的收益将大于花费;  2.如果要求推行,学生们的表现将会更好。   这两条理由没有一条站得住脚。说X的收益将大了花费与说学校的管理员们喜欢X,这两者之间有何不同?根本没有!因此,完全可以给理由换一种说法,索性指 明学校的管理员们更喜欢这项要求。在这种形式下便可以看出,这理由是在诉诸权威。然而,没有任何理由能够说清,我们为什么必得信服这一权威。  第二条理由宣称,这项要求会使学生们表现更好。换言之,如果学生住到宿舍,他们的表现是否便会“更好”?这不过是在回避问题;因为要回答“是的,因为他们的表现将会更好,”我们简直是未曾前进半步。  在第二段提出的第三条理由,则把“应该如此”和“实际如此”混为一谈。  3.因为管理员应该对学生的福利知之更多,他们实际上必将如此。  若你觉接受了这第三个理由,你自然应该支持管理员的要求。在许多方面或许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却难得与理想的状态保持一致。  在批判地考察过结论和所有三个理由之后。我们便无法对推理表示赞同。或许旁人能够说服我们,但绝不能用这段文字说服我们。    段落3  结论:美国的运动员体制对民主制度构成威胁。  理由:  1.我们的运动员被灌输的是法西斯主义意识形态。这种控制,压抑了创造力,要求的则是服从。  2.这种意识形态(的传染)被引入政界,它把政府管理变成了一场体育比赛。在运动员们今后去领导国家时,无法想象这些身受任制之苦的人会不会表现同样的权权主义特征。  这一番论辩固然相当复杂,然而,你应该能发现若干明显的缺陷。首先,理由包括几个归纳,但它们都未有任何科学证据予以支持。因此,它们便无法对理由的真实与否作出评断。   其二,作者的整篇文章,充斥着意义含混、感情饱满的词藻。象“传染”、“法西斯主义”、“压制”,以及“极权体制下的翻版”之类用词,都意在引发读者对 论敌的反感。只有使用感情色彩较淡的措辞,同时给出具体的例证,才可能对理由的真实性和推理的有效性作出判断。例如,谁能够说出,“身受压制之苦”或“将 其法西斯主义的流毒传染到政界”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三,该文的作者犯了非此即彼式谬误。他争辩说,只有两种情形可供我们选择:  a.民主制度,以及一种特教练仅仅视同队里普通一员的体育计划;  b.法西斯主义体制,以及我们的现行体育计划。   难道没有一种办法,既足以调整教练和运动员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假定作者的理由充分可靠),又能够保证民主政治制度继续生存?例如,我们完全可以要求每 位教练不断提醒球员,体育比赛在很多方面,仅仅是大多数重要的人生决断所能凭依的不充分模式。文章的作者,对除a和b以外的任何一种选择都全然未曾提及。 正闲为他的态度如此草率,我们无法接受作者的推理。    段落4(自测题)  高昂的学费,意味着高水平的教育。那些排列大学 等级的书籍公认为水平较高的学校,无一不是学费最高的。因此,你要么付出高昂的学费,要么忍受劣等的教育。高昂的学费,可以给教授们提供丰厚的薪金。如果 教授们没有高薪带给他们的享受,教学质量必然会有所下降。美国教师联合会指出,那些对自己的待遇深感满意的教师;恰恰也是督学人员认为水平较高的一些人。 关键在于,只要学生们付出较高的学费,自然会获得既得利益。若哪个学生吝啬金钱,他就是无知无识,愚蠢可笑。我们都知道,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第十二章 怎样找到遗漏掉的信息?    绝大多数医生都会推荐泰伦诺!  在最近的品尝测试中,可口可乐被公认为第一!   自然,这些广告的目的,不过在于诱你购买更多的此种产品。甚至毋需应用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你也会知道,这些广告声称的远远不是全部真相。在本章中,我们 便试图帮你进一步认清论证中未曾提及的事物的重要意义。如若我们仅会评价文章的明示部分,我们往往只能对文章的论证得出不完整的图画。  现在, 你已经了解了许多断定论辩优劣的有效办法。你能发现含糊之处,找到证据误用,寻见推理谬误,这些都有助于你达到这一目标。这一章要谈的是做出理性决断必须 追问的另外一个问题;重要的信息资料有没有疏漏?在前面几章里,信息遗漏的问题已经有所触及,但它对批判性阅读重要之极,必须对之做进一步的探讨。   广告商也好,教师也好,政治家、作者和家长也好,他们一心想左右你的决定。因此,虽则在争论中常有千般说法、百种结论,但在你面前呈现的可能仅仅是一面 之辞。那些打算劝服你的人,总是尽量用最为有力的方式表述他们的观点。因此,一旦你觉到自己可以相信某些有力的理由,最好先停下手来,想一想作者对你隐瞒 了什么。若你认识到那些理由其实不过是来自作者对支持相反观点的重要信息的秘而不宣,恐怕这些理由,便不会再令你难以忘怀。  散见于本章各处的,都是些不能取人的推理实例,其所以不能服人,并非因为说了什么错话,而是因为遗漏了某些东西。请仔细研究这些例子,你会注意到:假若忽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这会使你得出何其幼稚可笑的结论。  批判性问题:重要的信息资料有没有疏漏?    无法避免的信息疏漏     不完善的推理,其实是无法避免的。之所以如此,我们提出的第一个解释便是时间和空间造成的局限。论证无法完善,因为作者们不可能真正做到条分缕析,而且 也没有无限的空间容他们表述理由。其次,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极为有限,一旦文章过长,势必感到厌倦。因此,作者们总觉得需要一种快捷的方法来表达他们的观 点。广告便同时反映了这两种要求。广告能够用来表达观点的时间相当短暂,而它的观点,必须新奇诱人,以吸引你的注意。因此,广告商不得不经常求助于恼人的 疏漏。  举例说吧,一个名牌除臭剂广告,比较了广告中提及的滚压型与其它牌子的喷雾型的性能。可以想见,滚压型一定是”效力持久”。我们能不能 因此便说,这种牌子的除臭剂必定优于别种?且慢!广告丝毫未曾提及滚压型与喷雾型的综合相关性能。作者遗漏的某些信息,恰恰便能够提供这一比较数据。如若 液压型除臭剂总是比喷雾型性能更好,则广告的这种津津乐道或许并不能让我们着迷,因为任何一种牌子的滚压型(不一定是广告中的牌子)总要比喷雾型来得效力 持久。广告商遗漏了许多重要的信息;而若你打算买得聪明,这些信息却是非有不可的。  另外一种遗漏信息的方式至少同样重要。即便广告未曾遗漏什 么数据,你可能仍想考虑不同牌子除臭剂的其它优点和缺点。广告便没有提到价格。为什么?八成是他心里认为,你更感兴趣的是产品的性能而不是价格。可如果你 的看法恰好相反,你自然不会觉得广告中那种除臭剂的效力持久对你会有多大吸引力。  遗漏信息之不可避免性,还有第三点理由。我们在论辩时所拥有 的知识,根本做不到尽善尽美。比如,没人能了解约翰*F*肯尼迪遇刺事件的所有方面。这样,每一个宣称知道来人凶手的人,必定疏漏了若干信息,而一旦你决 意寻找凶手,这些信息便会对你大有助益。同样,在一项对全国医疗保险的调查中,如果竟有一半以上医生未寄回调查表,你便无法搞清,他们是否在某些重要方面 与那些完成了调查表的医生有所不同。  信息经常遭到遗漏,其第四点理由在于公然的欺骗企图。广告商们心里非常清楚,他们遗漏掉了若干关键的信 息。假若他们一一罗列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和劣质成份,你当然不再会去购买他们的产品。一旦某些信息公布于世,将削弱建议的说服力,每个领域的专家会故意将这 些信息秘而不宣。如果描述建议的人发现你象“海绵”一样,他们的企图便尤其能够得逞。  信息遗漏的最后一个重要理由极为普遍。那些向你跃跃欲试 的价值、信念和态度,尽管常与你原本所持的看法出入极大,却总希望你最终能言听计从。可以想见,即便你们面对着同一个问题;他们的推理之所凭依的假设,也 往往与你大不相同。接受了一种特定的观点,犹如马儿戴上了一个眼罩,更容易被限制到自己身前的某一事物上,妨碍人们注意到根据不同理由得出的重要信息。除 非你的观点同那打算劝服你的人变得一致,便无法避免一些重要的信息遭到遗漏。  我们来复习一下。遗漏信息之无法避免至少有五个理由:  1.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2.有限的注意力  3.人类知识的不充分性  4.欺骗  5.不同的观点。  现在,你是否对海绵式思维的危险性认识得更加清楚?若你一心避免在有限信息基础上形成观点,请务必对专家的观点保持怀疑,多提问题。    提问技巧:怎样找到疏漏的信息?   如果你已经明白推理过程必定无法完善,那么你总会问;我还能做点什么?首先,你可以一遍遍提醒自己,不管支持某一决定的理由看上去何其打动人心,必定需 要另一番努力寻找被遗漏的信息。可是,你该如何寻找,又能找到什么?你必须用提问的方法帮你确定还需要哪些进一步的信息,然后,还是用提问的方法,致力于 把这些信息挖掘出来。  既然作者根本不能回答你,而你却偏要问这问那,岂不愚蠢可笑?当然不是!纵然作者不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但一经提问,你便 必定获益匪浅。首先,根据已经了解的知识,你能为作者遗漏的信息提供补充。其次,在对你的书面劝诱中寻找遗漏掉的信息,这为你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 使得你日后遇到教师或其他人当面口头说服你时,也能够寻找到他们遗漏掉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寻找被遗漏信息的工作,可以使你在形成观点时不至于草率匆 忙。依靠向对方的文章不断提问,你会时时警告自己,别人给你的任何信息都绝不会完善。这样,只要你基于不完善的信息得出结论,这结论使绝对不舍无懈可击。 由于有重要的信息被疏漏,你的观点自然便不能真正靠得住。  可以用来搜寻遗漏信息的那些问题与前几章中我们介绍的一些颇为相似。在揭露遗漏信息时,常常求助于对含糊之处证据的使用以及假设的质量等方面的批判性提问。  重要的被遗漏信息,主要包括:  1.关键性定义  2.收集和组织证据的另一种技术  3.被遗漏的所提倡及反对事物的影响  4.不准确的图表或数字  不妨看一些遗漏了上文中若干或全部信息的论辩。请留意,每一次遗漏,都如何能使你身陷覆辙,得出错误结论。只有通过提问,努力补足被遗漏的信息,才能使你迷律津知返,免遭危难。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广告词。有一种麦片,其广告称,它乃是“均衡型早餐中的一部分”。一部分到底是什么意思?你难道不想知道这一部分相对于其它食物究竟 多大?你毕竟对花钱不会是满不在乎啊!因此,广告商漏掉了关键的定义。请记住,销售者的目的与你全然不同。粮食加工厂一心要卖出产品;你孜孜以求的,却是 味道、实惠和营养。因此,可以设想,有些重要的信息,你在购买时非考虑不可;而广告为了促销却不惜三缄其口,一字不提。  再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 例子。请读下面的一段文字,然后问你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着遗漏。年轻人通过上大学曾很容易找到满意和高薪的工作。而今,这一点已经不再有保证了。目前, 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学生越来越多,而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同步增加。传统上,总有一批大学毕业生投身教育工作,但对教师的需求却大为减少。联邦政府机关 也是大学生的主要雇主,可近年来它的规模却丝毫未曾扩展。高中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大大缩小。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数字显示,就25岁以上的大学毕业生 而言,其收益所占比例,已经从53%降到了35%或36%。  作者遗漏掉了哪些重要的信息?你该如何提问,以确定我们讲给你的四种信息遗漏现 象?对于取得大学学位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位经济学家究竟做了怎样的衡量?他对大学学位价值的定义,是否反映着你所首肯的价值假定?这段引文的作者所考察的 现象,是否反映了大学教育对你最为重要的影响?他遗漏了哪些有用的数据?比如,搞清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岂不是大有用处?显然,作者为你描摹 的,仅仅是大学学位价值的一幅不完整的图画。除非你将这图画描摹完整,你对于是否接受或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决定将永远荒谬浅薄。    信息不足时的工作   单靠掌握了发现重要遗漏信息的方法,当然并不足以保证得到满意的答案。你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根本就无法回答。然而,请不要失望:你毕竟还有自己的工作要 做。对那些形成观点势在必需的信息,应该穷追不舍;同时,你必须确定,如果不考虑被遗漏的信息,是否还能够达成结论。我们早已经警告过你,推理可能发生错 误。因此,徒然宣称,只要信息不足,便无法做出决定,这无异于为目已形成观点设置障碍。幻想寻到的信息能完全肯定你观点的正确,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练习  批判性问题:重要的信息资料有没有疏漏?  下面的每个例子中,都有重要信息被作者疏漏掉。请列出你要向作者提出的问题;然后,请解释何以你要寻求的信息对你确定推理的价值至关重要。    段落1   医生和医学专家不断督促美国人减少对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摄取,因其是引发冠状动脉病症的罪魁祸首。一份调查比较了1500名妇女在1977年和1985 年的食物摄取情况。该项调查显示,医学专家的警告并非徒劳之举。调查指出,在此期间,妇女食用的全脂牛奶减少了35%,牛羊肉类减少了34%,蛋类减少了 28%。调查还指出,脱脂牛奶的消费增加了60%,粗加工粮食的消费则增加了29%,超级市场中更加明智的抉择,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妇女的健康水平。    段落2   似乎所有证据都在表明,电视上播出的某些场面会使一些电视观众横蛮暴烈。但是不妨想想,有多少人死在镇静剂的毒手之下,这难道意味着我们也必须将镇静剂 禁绝么?这一代人是在西部片和警匪片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如果批评家们所谓电视将把年青一代变成野兽的论调言之可信,这些青年何以不愿跑到越南去发泄攻击 的欲望?恰恰相反,他们却大搞反战运动,并且促成了越战的结束。    段落3  志愿兵役制业已破产。在战争中,志愿兵部队穷于应付,无法作战。目前我们拥有的乃是和平时期的志愿兵部队,但如果战争爆发----即便是局部战争---也不得不重新采取征兵制。  在陆军方面,预备役兵员短缺人数已达十万之多;到90年代初期,该项数字预计将达到50万人。征兵工作同样困难重重,在1984财政年度,其征招的新兵比年度定额少9%。    -----参考答案-----    段落1  结论;医学专家对胆固醇和饱和脂肪的高低取量的警告卓有成效。  理由:  1.调查数据显示,1977年到1985年间全脂牛奶的消费减少35%,牛羊肉类减少34%,蛋类减少28%。   2.在同一时期里,脱脂牛奶和粗加工粮食的消费则有所增长。若要接受作者所谓”被调查妇女的健康水平已经极大提高”的结论,你应该追问一下该项研究未曾 揭示的情况。比如说,牛羊肉类消费水平的减少,是否导致了这些妇女体内铁或其它矿物质量的不足?这些妇女是否选取低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以补足减少食用牛羊 肉类造成的蛋白质损失?进言之,我们来考虑其它途径摄入脂肪的问题。如果你在粗制面包上大抹黄油,这种食谱肯定不算明智,炸鱼或炸鸡,也绝不会比烤瘦牛肉 更加有益健康。减少食用某几种富含脂肪或胆固醇的食品。绝不能一劳永逸地保证健康。要真正使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必须考虑到其它食物中的高脂肪含量以及营养 不良的问题。    段落2  结论:不应该进一步限制电视上的暴力场面。  理由:  1.仅仅由于电视上的暴力场面对少数人造成些损害便将其取消是毫无道理的。我们不会去禁绝镇静剂,虽然它也对少数人造成了损害。   2.又在电视中见到过无数暴力场面的年轻人,也曾积极地抵制越南战争。他们的行动证明,加看电视上的暴力场面并不会使人变得横蛮暴烈。该段遗漏了一些重 要的数据;同时,其反对限制电视上暴力场面的观点也很可商榷。举例说来,确有许多青年曾对越战表示过抵制。若不对常看电视和不常看电视的态度加以对比,如 何能够知道电视上的暴力场面对战争态度的影响?文章的作者也未提及许多研究显示的观看电视上的暴力场面与实行暴力犯罪之间的必然关联。什么叫某些节目影响 一些观众?如果这影响竟然造成一场大屠杀,我们怎能对这一结果等闲视之?    段落3  结论:志愿兵役制业已彻底破产。  理由:1.志愿兵役制任招的兵员人数太少。在战时,我们根本无法指望这种制度,因为即便在和平时期,我们也征招不到足够的兵员。  2.目前预备役缺员人数已经成千上万。  与绝大多数论辩一样,这里当然不会包含任何足以削弱推理的证据。然而是否有证据显示志愿兵役制十分成功?例如,目前军队的结构组成,是否比广泛的征兵制度更足以代表本国人口中各阶层的状况?   要使得第一个理由言之成理,我们必须知道在战争期间,爱国主义情绪会对征兵工作产生怎样的影响。认定和平年代的兵员匮乏,必将导致战争期间的同样情形, 这种看法难道会公正无私(假设这场战争赢得的公众支持要超过越战)吗?在回答第二个理由之前,还需要知道作者确定“短缺”的原则。谁制订了年度定额,依据 的是怎样的基础?实现这一定额的财政支出又有多少?维持少量后备军的做法具有怎样的优点?    段落4(自测题)  电视的一 个巨大危险在于看电视时几乎不需要用脑。在电视上,战争、恬静、婚娶、警探、少年、死亡------千百种诸如此类的故事经过巧妙加工处理,直扑到观众面 前,弄得人们只好乖乖接受,根本无暇品头评之。这使得我们根本无力发展对世界的理解能力。人们的大脑也只会悠哉游哉,懒洋洋地领略电视灌输的一切。   电视对思维的破坏作用,在教育体制中同样可见一斑。教师们越发频繁地告诉我们,学生们不再能较长时间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与20年前的大学教材做个比较, 不难看出,目前的出版物中文字的使用已经大大减少,而代之以图画和浅显的词句。明晰和神韵弃如敝屣。人们不惜投其所好地满足沉溺电视图像的读者。大多数宝 贵的观念都极其复杂,难道未来的公民竟会将这些遗产视同草芥。而这一切仅仅因为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去思考玩味?在阅读和看电视时,人的思维过程全然不同。读 者能够控制思想中形象构成及发展的速度变化。他可以对一个句子沉思熟虑,也可以重温此前的若干句子,以探究曾被他忽略的深义。如果某一个段落与他的经验不 谋而合,将他的原有的知识充实丰富,他便尤其津津乐道,萦回不舍。然而,电视害我们展开想象的时间瞬息即逝。那过程一泻千里,毫不停息-----除非插播 一段广告,才略有间隙。关注楼主收藏转发作者:qingyue666 回复日期:2008-2-28 3:51:52   第十三章 是否能找到其它结论?  帕尔默医生因对某一居民区婚姻状况与老鼠数量之间的关系所做的 的经典性研究,荣获大学研究讨会颁发的年度奖。帕尔默医生认为,如果家里整天空无一人,老鼠必定会猖狂活动。由于已婚妇女白天留在家中的比例较单身妇女为 高,他预计若某一地区已婚住户比例较高,这里一定较少有老鼠出没肆虐。  他对三个不同地区的市郊社区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证实了他的观点:婚姻乃 是控制老鼠的有效途径。他发现在郊区,已婚家庭每增加10%,老鼠的数量便会减少5%。你是否会敦促当地的公众卫生官员把灭鼠经费用来印制小册子,赞美婚 姻的灭鼠妙用?假使你核实了帕尔默医生的数据,并肯定这些数据之准确足以代表郊区的一般情况。可除了帕尔默医生所谓婚姻灭鼠的结论之外,他的数据是否还能 得出别的同样合理的结论?在本章的小结里,你会看到若干可能的其它选择。  迄今为止,你已掌握了更多的技术来淘取智慧的黄金----将有力的理 由从贫乏的理由中分离开来。那些有力的理由漏洞极少。几乎能做到无懈可击。在描述性的论证之中,有力的理由指的是足以服人的证据,诸如细致研究的成果。相 关的类比、可靠权威的引用,或者说服力极强的实例。而对于规范性论证讲来,有力的理由则是指某些原则或描述性陈述,而且你必须认为其最能支持结论,虽与论 证相关。在找到较为有力的理由之后,还有一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在争论中站稳脚踉。这一步骤便是:找出能由这些有力理由推绎出的其它结论。从有力的理由合理地 推绎出一个结论,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于是,你必须确信,你真正选取的结论一定最为合理,也最与你的价值偏好保持一致。若在遍访那些可能的结论之后,居然还 无法确定哪个结论最为可取,你的结论一定根基不稳。  另一方面,认识到有力的理由可以支持与你迥然不同的其它理由,往往会令你兴趣陡增;促使你进一步探究有助于找到最佳结论的途径。  批判性问题:哪些结论与有力的理由相容不悖?    不同的假设和多歧的结论   支持某一事实断言的证据不会只有一件解释途径,证明规范性结论的有力证据也不会只有一个阐发方式。总起来说,理由常常无法明确地自陈主见。我们常会看 到,只有在对理由的意义做出解释或假设之后,文章的结论才能顺理成章,呼之而出。若你对理由的意义做出了一种不同的假设,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与作者迥然不 同。在感觉的准确程度、参照框架、先入知识等等所有方面,人们都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何种结论最为可取的问题上,几乎无法达成一致。在确定理由和结论的 联结时,特定的背景和目标总是促使我们追求特定的假设.因此,纵然理由有力可信,我们的结论却可能与旁人同样得出的结论有所不同。    两极式思维问题:思维的罗网   很少有什么重要问题,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是”,或一个绝对的“不是”来打发的。当人们考虑黑与白、是与否、正与误、用词恰当与用词不当时,他们是在进行 两极式思维(dichotomous thinking)。这种思维方式认定,任何问题绝不会有多种答案,而只能做出两种回答。在讨论非此即彼谬误时,们已经与两极式思维打过交道。这种谬误, 或者说两极式思维本身,给我们的洞见大设罗网,因此,它足以把推理过程破坏得体无完肤。在对两种决定加以考虑之后,我们自以为大功告成,万事俱备,却不知 在每种选择背后,都还有无数的选择和结果有待考察。  两极式思维的人:常常表现得强硬僵化,毫不宽容。这乃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答案的背景对答案的重要章义。想象下面的情形,你便会认识得更加清楚:  你的室友请你帮她构思一篇伦理学论文。题目是:人是否应当讲真话?在她看来,这篇论文要求她要么为这一观点大唱赞歌,要么对这一观点大加挞伐。  而你却懂得,为了避免这种两极式思维,必须对结论好生斟酌,必须将其置于某种环境之中。这种斟酌过程,要求你对任何结论都必须追问:  1.在何时它才会正确?  2.在何地它才会正确?  3.为何或者说由于何种目的它才会正确?  于是,你开始把这一过程变成文字。  可当你解释说,在某一特定时间里,在某一特定情况下,为充分实现特定的价值或目标时,人才应当讲真话,这时,你的朋友会茫然无措。如坠雾中。不必奇怪,因为她要寻找的是“是”或“否”,可你给她的却是“它将依存于----”。  僵硬的两极式思维,便这样限制着人们的决定和观点,更糟的是,它往往把复杂的现实状况看得简单片面。于是,两极式思维的人,最容易首尾无顾,混乱不堪。  下面的一节,我们便来谈两极式思维的种种局限。    两种选择,还是多种答案?在分析若干可以得出多种结论的论证之前,需要真正断定,绝大多数重要的论题都能够得出多种结论。下面是三个常见的问题:  1.智商测验是否能够衡量智力水平?  2.总统关于税收的提案是否令人满意?  3.法官的产生应出自选举还是任命?   初看上去,这些问题要求的似乎都是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回答、然而,只有给你的肯定或否定加上条件,常常才会最为理想。用“也许”来回答问题有一个好 处,那便是它迫使你承认,你的知识还不足以令你做出确切的回答。但是,在避免做出确切回答的同时,你已经形成了一个试验性的决断或观点,足以指导你着手并 完成某一行动。只要认识到,你永远无法断定如何对复杂的问题作出精确的回答,那么,你不妨勇于决断,无需徘徊反顾,即便你清楚有许多重要的信息尚未得到。 你可以进一步收集信息来支持观点;但是无论如何,你总该在某时停止探索,坚决做出决定。就算你最为有力的回答也不过是说:“是的,但......”,你也 必须如此。  请重新看一下前面的三个问题。问你自己,这些问题能够得出怎样的结论。自然,说一个“是”和“不”便已经算是两种结论。是否还有别的?是的,还有许多!我们只来看第一个问题的几种可能的回答。  智商测试是否能够衡量智力水平?  1.是的,只要智力水平意味着推理的序列。  2.是的,如果接受测试的儿童来自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3.是的,假若这种测试只用于小学学生。  4.是的,如果智商测试的评分与动机衡量的结果高度相关。  5.是的,但它只能考察在学习中有用的智力类型。  6.不是,如果你把智力水平定义为导致一个人在其选择的领域获取成功的因素。  7.不是,如果它不包括口头表达能力的测试数据。   请注意,在每种情形里,我们都附加了结论成立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不考虑任何数据和定义,这七项结论都会显得极为合理。只有在对有力的论证进行分析之 后,才可能从这些结论中选出最为可行的一项。诚然,这些也不过是该问题的几种可能的回答而已。一个问题可能的回答必有多种,而绝不是两个。    作为练习,请给第三个问题找出五个可能的结论。该问题是;法官的产生应出自选举还是任命?   或许你的结论会是:选举,如果能够证明绝大多数选民充分理解法官的工作,并能做出符合正义的选择。或者你的想法是:任命,只要该州在近十年来州立法工作 的投票率低于50%。也可能这两种回答都不合乎你的心意。我们怎么能够如此肯定?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有许多种可能的结论。很难想象,你从浩如烟海的结论中 撷取的两条,竟恰好与我们不谋而合。我们希望你认识清楚的,正是答案的多样性。了解到可能的结论数量巨大,可以使你不至于草率地抓住一条,不计其余。    探索多种结论   本节包含两段论辩。我们将分别指出可以由结定的理由抽绎出的多种结论,目的在于帮助你在寻找结论时有章可循。在提出其它结论之前,还是先将论证的结构提 示给你。还有一条线索对你的寻找工作也会有所助益;不看结论,先来研究有力的理由;同时,从这些理由出发,尽量找出些可能的结论。  结论:拒绝参加战争的人不应得到宽恕。  理由:  1.他们不因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懊悔。  2.宽恕他们,会使未来战争中有更多的人拒绝参战。  3.已经参战的士兵会感到,这种拒绝比战场上的炮火对他们的打击更大。  请看第一条理由。根据对宽恕一词的定义,可以得出全然不同的结论。该词的含义模糊不清,足以造成多种结论。每一种定义,都可以使我们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如果作者将“宽恕”定义为------则我的观点是------”。  举例说来,如果作者将宽恕定义为免除一切法律惩罚,而代之以社会谴责,则我的观点是......。  归纳结论的另一种方式.是谨慎考察这三个理由构成的整体。或许在同意这三条理由均为正确的前提下,我们仍然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由于我国历来不重视国际间和平共处的原则,宽恕的行动正足以激发起一场争论,以重新调整我国的外交政策。  结论:国会应该将吸食大麻视为犯罪。  理由:  1.一个英国科学家小组指出,吸食大麻会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  2.吸食大麻易于缩短寿命。  3.吸食大麻往往导致使用海洛因。   可能的结论还有哪些?在制订全国性规章之前,可先在一个地区解除对吸食大麻的法律限制,来观察其影响如何。此外,国会可以进行一项研究,发明出某种在效 果上类似大麻、但是不存在副作用的产品。还有一种选择,便是基于对个人价值的强烈信念,应该容许商店出售大麻以及其它危险毒品,而那些使用毒品的人有权自 己做出选择。你会看到,这三项结论都是合理可行,即便我们认可三条理由均为正确也是如此。这样,同样的理由,显然常能用来支持极不同的结论。    条件从句妙用   若你将本章讨论过的所有结论做一番回顾,你会发现,每种结论之所以显得合情合理,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某些信息、定义、假设,以及分析理由势在必需的参照框 架,结果只好求助干条件从句来找出一大堆结论。在条件从句中,我们提出一项条件,并且假定它能帮助我们达到某一特定的结论。  一旦使用条件从句来引出结论,必须指出,你的结论乃是植根于某些断言或假设,对此你并不是很有把握。请参考下面的几个附加条件的句子:  l.如果作者提及的基本自由的丧失也包合信仰自由的话,那么......。  2.如果在今后五年里出生率持续增长,那么......  3.如果我们FDA的角度看其销售记录,那么...  这些条件从句,为你提供了多种结论,供你在把握论题时进行评估。同时,在你对自己的观点做出抉择时,它也拓宽了你的视野。    多找到些解决途径    我们经常会遇到下面这类问题:    我们是否应该做X?  X是否较为理想?   这种问题自然会“吸引”你采取两极式的思维方式。然而,以这种方式提出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进一步的问题:我们该如何做Y?(这类问题往往更为迫 切。)如此改变问题的措辞,会引导我们归纳出某一形式下的多种结论,这些结论,便是文章中的理由所导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归纳出多种解决途径,必将使我们 的思维灵活得多。  考察下面一段文字。它可以告诉你归纳出多种解决途径(或可能的结论)的重要意义:  是否应该取缔我们社区内的裸体浴场?当然应该。谁都能看到,自从海滩开放以来,交通问题层出不穷,几百辆汽车无视法律,胡乱停靠。    一旦把这个问题改成“我们该如何处理交通和停车问题?”,便会想出多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以帮助我们形成自己的结论。比如说,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不应该取缔裸体浴场,而应该要求学家严格执行违章停车处罚条例,并以停车场的服务限制前往海滩的人数。  如果规范性论证中的理由是对实际问题的陈述,你便可以寻找出对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充作可能的结论。    小结  理由极少仅仅意味着一件事物。在对一系列理出做出评价之后,你还必须确定与论争中最为可取的理由最能相容的结论。要在研究最有力结论的过程中避免两极式思维,要通过何时、何地和为何的问题,为结论提供必要的背景。  对结论的限定,有助你脱离开两极式思维。条件从句便是表现这种限定的一种方式。  比如,我们可以重新看一下帕尔默教授对婚姻与老鼠数量关系的研究。还有哪些结论能够解释他的发现?  帕尔默教授的结论:已婚妇女比例的增高,可以有效地减少该社区老鼠的数量。可供选择的结论:  1.只有当老鼠出生后的最初三个月是在农村环境下度过,它们才会迁居地处,避免与人接触。(假设研究涉及的三个郊区都是新建的。)  2.只有在已婚住户比未婚住户更经常养猪的文化环境中,已婚住户的增加才会导致老鼠的减少。  3.如果我们仅仅热衷于在短期内对老鼠进行控制,则鼓励结婚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案。  根据帕尔默的数据,还能够得出许多种结论。对这些结果深思熟虑,必将使我们回答问题的水平大为提高。    练习  批判性问题:哪些结论能与有力的理由相容不悖?  对下面的每段论证,分别从理由推绎出三种不同的结论。    段落1   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每年达500亿美元之巨的汽车修理费中,有半数以上被浪费掉。调查涉及了七个城市的62家修理部,结果发现,修理部的许多工作毫无 必要,其质量也往往极为低劣。同时,在被调查的修理部中,只有半数规定的收费标准被认为“公平合理”。如何杜绝这种浪费现象?对其进行几次公开诉讼,很可 能会收到奇效。那些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牟取暴利之徒,可说是最为可恶的窃贼。消费者应该行动起来,不去找这些巧取豪夺的家伙修理汽车,让它们统统倒闭了事。    段落2   在近期的总统选举中,拉共和党候选人票的已婚者要比未婚者为多。在赞成民主党的选民中间,这种婚姻情况造成的差别要比人们公认的性别造成的差别更大。在 打算将来结婚的高中学生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有70%打算一旦具有投票权便要投共和党的票。由于绝大多数人均为已婚,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未来的总 统选举之中定会面临一场艰苦的应战。    段落3  在大学招生或就业中实行种族定额的作法极其错误。定额制度体现了以非道德 的方式达到某一重要目标的不良倾向。很难设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能创造出一个正当的世界平等固然值得追求,但是绝不能付出过于昂贵的代价。进而言之,定额 制度本欲给某些人提供帮助,但事实上恰恰给他们造成了损害。把人置于无法胜任的岗位的作法是十分残酷的,因为他势必感到自己力不从心。许多人尽管依照定额 制度得到了职位,却中途弃职而去,他们觉得,较之定额制度实行之前,他们实在是更不快活。  -----参考答案-----    段落1  结论:那些利用修理汽车巧取豪夺的人应被指控为欺骗。  理由:  l.每年有半数以上的汽车修理费被浪费掉。  2.将修理部的罪行进行公开诉讼,必将产生威慑力量,也可以提醒消费者不去上当受骗。  作者的观点,仅仅是适于理由的诸多结论中的一种而已。下面我们再来举出几个:  a)如果修理质量不佳的原因在于修理工技术太差,则这一问题较好的解决方案乃是实行修理工执照制度。  b)如果我们假设,修理工在抢修汽车时不仅要修理即时的故障,也要对潜在的问题予以解决,则很可能该调查的数据对“浪费”的定义太狭窄。也许有人认为,修理工对我们的汽车着眼未来的长远观点,理应得到公众的赞扬。  C)汽车的结构十分复杂精巧。因此,对修理汽车的工作何有比调查显示的情报更高的期望,乃是不切实际的做法。    段落2  结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在未来定会面临一场艰苦的展战。  理由:  1.在近期的选举中,投共和党候选人票的已婚者要比未婚者为多。  2.在打算将来结婚的高中学生中;绝大多数人打算投共和党候选人的票。   为本练习的目的起见,我们暂且不管该段文字中理由的谬误。根据作者的理由,还能得出一些结论:在共和党强调家庭问题时,它尤其会对已婚选民具有吸引力。 b)如果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继续沿用此次民主党总统提名人使用的同类宣传顾问,他们可能将遭到挫败。C)如果目前关于家庭和儿童的文化形象依然盛行不衰。 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前途必将险象丛生。    段落3  结论:大学和就业中的种族定额极其错误。  理由:  1.种族定额既不道德,也不合法,因为它破坏了我们的平等标准。   2.定额制度给那些接受职位的人造成了损害,因为在他们无法胜任时,会觉到窘迫和难堪。本段证据的缺乏同样是无可救药。然而,为本练习的目的起见,我们 还是假定这些理由全属正确。根据作者的理由,可以得出下面的一些结论:我们应该倡导积极切实的政策来代替定额制度。结果的平等,比作者定义的平等更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将定额制度当作达成结果平等的手段,特别是一旦我们确信某些有色人种的成员.在定额制度的帮助之下。通过适当的训练.能够取得至少与白 人同样的成功。我们应该进一步普及黑人的历史,以使得更多的民众认识到,必须发展一种新型的平等标准。随着标准的改变,我们便能建立一种环境,在这里,定 额制度将带来更高形式的平等,而不是造成挫折。    段落4(自测题)  消费者往往相信,一种啤酒的价格越高,啤酒的质量也 就越好。这一结论对啤酒商极为重要,因为提高价格可能会促进啤酒的销售。这项观察来自詹姆斯*A*霍利斯特博士市场销售研究班的研究成果。主持人告知研究 班的参加者,他们可以每周在班上任选一种啤酒喝。共有两种牌子的啤酒可供挑选。主持人告诉他们,A牌的啤酒每半打4美元,而B牌则是2.80美元。但事实 上,B牌的啤酒要比A牌贵许多。研究班的结论指出,绝大多数学生选A牌啤酒,认为它的质量更好。作者:qingyue666 回复日期:2008-2-28 3:52:51   第十四章 怎样确定价值偏好?    本章的重点将有所改变。我们曾研究过有力理由的问 题,下面再来看价值偏好的质量。即便作者的理由合理可信,推理正确无误,你还是不一定对他的观点表示首肯。在做出决定之前,你需要谨慎地考察主要的价值冲 突,并把你与作者的价值偏好认真比较。一旦认定你们的价值偏好完全一致,你便为自己在理性层面上对其结论的取舍奠定了基础。很难设想,若是作者的推理与你 的价值偏好迥然不同,你竟会拥护这一推理所支持的结论,或接受其所证明的观点。本章便来帮你学会,在确定是否接受一种观点时,价值偏好如何能作为适宜的基 础。  首先提醒你,仅仅因为作者的价值排列与你类似,绝不意味着你对他的观点可以不予置评,被动接受。举例说来,你可以和作者一样同意,在严格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争论中,公众健康的价值要高于经济效率。然而,你可能不同意他的结论,因为你会认为,他的证据并未真正表明公众健康面临的危险;或 者因为,在如何实施控制汽车尾气排放计划的问题上,你们根本有着不同的假设。  因此,确定作者的价值偏好与你近似,只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阶段,在你合理地将作者的结论接受之前,还有许多批判性问题需要你回答清楚。    确定价值偏好的几种途径  若你打算将自己的价值偏好与作者相互匹配,总该先弄清争论双方所执的价值偏好。第五章曾教你寻找这些假设。下面的步骤。便是确定你对自己的价值偏好的确信程度。   虽则我们鼓励你对那些你认为其所凭依的价值毫无意义的结论坚持怀疑。我们也想要求你在这一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多加考察。你知道,很少有什么价值假设能够 举世公认。或许你目前的价值,也不过是历史中一段特定时间里特定家庭下成长的结果。由于在影响你的行为和信念方面,价值的作用举足轻重,你有责任随时准备 改变自己的价值假设。除非你对各种价值假设的优劣进行过缜密的思考,否则绝不应该着手选取自己的价值。  通过注意自己和别人的价值差异你便有机 会确定,怎样的价值体系更有意义。你该问自己;为何这种价值体系更为可取?回答这一问题的一种途径,便是考虑这一价值体系的结果,并将其与其它价值的结果 进行比较。比如说,思考不同价值的结果,便要你去考察认为物质成功比宁谧安闲更为重要的观点所能产生的影响。诚然,如果他人的结论之所凭依的价值假设与你 不同,你自有理由对其表示怀疑;但是。在对这些结论追问时,切勿忘记先来分析一下你自己价值的力量。如果你虚怀若谷,肯听与你判然有别的人的价值观念,你 便有机会对自己的价值假设保持怀疑态度。  一经确信需要树立价值偏好,你便可使用一些方法,来向你自己和别人证实这些假设。自然,有人会追问你这些价值假设的来源,他们的做法无疑合乎情理,因为这些假设的质量如何,恰恰取决于它的来源。  希望证实自己价值优先性的人,常常会提到下面几种价值假设的来源:  1、个人的感觉  2.权威  3.传统  4.道德推理  这些来源经常被充做价值假设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对其做一个简略的讨论。   在争论之中,人们会被追问他们何以推崇爱国主义而反对个人主义。这时,很多人会简单地说;“这很明显啊!”或者:“这简直是常识。”这样的回答表明,我 们实在无需继续追问,因为其人假设的根源仅仅是个人的感觉而已。要想为基于个人感觉的价值假设来辩解,你完全可以一劳永逸地咬定你有某种强烈的感觉,有某 种不可言传的个人感受,仅此而已!  在辩护价值假设时第二个经常引用的来源便是权威。若是坚决断言你的价值假设来自家庭、牧师或者对政治英雄的 笃信,这也无需劳你解释,你为何认定要追随旁人,把他当成你假设的来源,你只会要求听你讲话的人乖乖把你的价值假设视为理所当然,而其原因不过在于某个权 威对它表现了倾心。  辩护价值假设的第三种方式植根于文化或民族传统。你认定某种价值假设合情合理,因为你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学到了它。由于这种价值乃是多数人所有,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其中反映着历史或集体的智慧。许多借此进行辩护的人会说:”我怎么敢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假设说短道长?”   为价值假设进行辩护,还有第四种常见的方法,便是道德推理。这种观点认为,一种价值偏好,只有在理性论争和反思之后慎加选取,才能做到合理可信。价值的 这种来源,恰恰建立在对上面三种来源内在批判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固然可以经由个人的感觉、权威和传统出发来辩解价值假设;然而,这些来源必须受到理性 和批判性的考察。如果这些来源竟然是毫无意义,那么即使它抽绎出了我们最为基本的信念,道德推理的方法也必将把其所引出的价值假设彻底拒之门外。   价值偏好的前三种来源有一个相同之处。援引它们作为来源以辩护假设的人很难问自己,这种价值假设是否真的合情合理。反之,他只会在凌驾于他的无上命令而 前俯首系颈,惟命是从。他并未真正对价值偏好作出了选择;他不过是在人云亦云,或者接受了第一个蹦到他意识中的什么东西。这种方法根本无法解决人们中间存 在的价值差异。没有任何机制容你依据价值的后果对价值的优劣重行评估。    道德推理技巧谈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每一个价值假 设都由道德推理进行证明,你必须追问:在此种状态下,为何我会有这种价值偏好?是否有某种合理的基础令我确信,某种价值或价值体系要比其它任何一种优越? 虽则你已经选取了自己的价值偏好,你仍需做出系统的努力,来证实这种价值偏好的合理性。  你该如何动手才好?这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工作。证明价值优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希望,下面的方法会对你有所助益。  在第五章中我们曾经指出,为某个价值假设提供理由的基本方法,乃是考察与这一价值假设相容的后果。按照你选择的价值偏好行动,将会产生何种社会影响?回答这一问题,便构成了道德推理的基础。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运用道德推理的实例。  我们必须从法律上禁止同性恋者在公共学校授课。绝大多数科学证据已经表明,同性恋行为的产生,既非来自遗传,也不是什么先天缺陷。同性恋者选择同性别的人作为性伙伴,意味着他们选择了承受社会因其违反准则而给予他们的裁决,我们也便无需对其同情或保护。   正因为同性恋行为是后天所成,因而我们必须关注是什么人在教育我们的孩子。若一个儿童的老师是个公开的同性恋者,这个儿童难道不会被诱使走上同性恋的道 路吗?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们站在这种立场上看待同性恋者那同性恋行为是一种全然无害的选择。有无数证据表明,同性恋者正在网罗青年一代。许多同性恋者的刊 物上印有大量征友广告,还配着同性恋性伙伴全身赤裸、忸怩作态的春照。绝大多数此类广告,目的正是在于引诱18岁以下的儿童。正是那些为同性恋者的教师处 在把学生们诱入同性恋生活深渊的有利位置。  我们把本段论证的结构概括如下:  结论:不应允许同性恋者在公共学校执教。  理由:  1.由于同性恋者选择了承受社会加给他们的裁决,因此我们不应保护同性恋者。  2.因为同性恋乃是后天所成,如它表现为一种无害的选择,孩子们可能接受这一生活模式。  3.同性恋者正在网罗青年,而教师正处在这一活动的有利位置。  为表明我们的意图起见,这里且不去管该段中粗率的证据、错误的推理和问题丛生的假设。姑且想象这三条理由都是可信的。   对本段的作者说来,意义深远的价值偏好在于,传统要比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宽容更加重要。他力图证明同性恋行为确实有害,而是直接假定同性恋行为犹如脊髓灰 质炎一般,乃是所有人着力防止、避之唯恐不及的毒蛇猛兽。为什么会如此?或许因为异性恋行为是传统容许的唯一生活方式。姑且假设你同意作者的价值偏好。这 样,你便可以问自己,预料依照这种价值假设行动能够产生何种结果。你将能发现积极的影响,也能找到消极的结局。  从积极方面来看,重视传统的社 会必将趋于稳定。在较长的时间内,基本的行为以及正确和错误的定义将维持不变。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绝不会面对不同的角色无从选择,他们对社会的期望 心领神会。传统体现着对先祖和长者的尊敬。传统的发展历程日积月累经时良久,因此,它一定是历史进化的产物,而绝非突发的奇想或者自发的冲动。  至于消极方面,则那些倡导传统的人势必会反对变革。人们一心维护传统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能会将许多有益的观念拒之门外。有些人对传统推崇备至,他们不惜动用严厉的镇压手段来阻止变革。这些镇压手段,严重威胁到试图变革传统的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物质福祉。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对不同的生活模式采取宽容态度可能导致的结果,对不同生活模式的宽容,会鼓励他人在人类想象所及的范围内.发展各种可能的习惯和技 艺。一个社会若能强调这种价值,必将变得丰富多彩,饶有情趣;而这一社会里人的潜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谁也不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对旁人的行为妄 加干预。然而同时,如果容忍不同的生活模式,将无法达成对一整套社会和文化标准的明确界定。许多人面对无数种选择无所适从。不晓得何者恰当,何者可取。这 些人需要有一系列准则为其生活划定框架,而容忍不同生活模式的做法,却往往对这些准则嗤之以鼻。  我们希望能给大家展示出维护传统或容忍不同的 生活模式分别可能产生的结果。下面你便该问,这些结果为何为优,或者为何为劣。然后,再来对这一回答的基础提出质疑,如此等等。在某一时刻你会断定,在时 间允许的条件下,你已经追溯到了价值偏好合理性的本质。在本章中,我们用寻找行动结果的方法帮你证明自己的价值偏好。这种方法,至少较之被动接受某种价值 的做法要全面得多。  在预料依照某一价值偏好行动所能引起的结果时,你会认识到两个问题。首先,你需要表明,你所预料的结果极可能发生。如果某 一结果实在是难以发生,你的工作便会徒劳无益。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许多历史事例都能表明,某些集团曾经遭到固守传统的人的迫害;这便进一步令我们相 信,过于推崇传统,易于导致对他人的迫害。只有这种十分可能的结果,才该影响你对价值假设的选取。第二,即便已经表明该结果极可能发生.你还必须做出些论 证,来表明这种结果是好是坏。如果按照你的价值假设做事,会使得许多小型企业破产倒闭,你便需要举出合理的论证.说明这一影响对你证实自己的价值假设是否 可取。假若你能表明你的价值假设所引发的结果,不仅比别的价值假设更可能发生,而且也比其更加可取,只有这时,你才算完成了可信的道德推理。    第十五章 做一个暂时性的决定     到现在为止已经有许多方法帮你形成自己合理的观点。你所学得的技术,可助你摆脱幼稚可笑的思维,也可助你不至遭受穷人思想的统辖。但是,对于你面前纷繁 复杂的困境,它却无法担保能给你一整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仅能使你在旁人努力劝你接受某种观点时不会象海绵一般一古脑儿吸走了事,它将让你形成于己 和于你的价值系统都会是正确的决定。    不要妄求绝对正确  你永远无法确信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经过细密推理得出的观点, 可能更会博得你的信任;然而,绝大多数重要的问题都繁复异常,根本不容你在形成结论之前完全肯定自己正确无误。即便我们知道自己不可能错误,总还会有某些 信息未曾考虑,或者结论中某些重要的本质未加分析。绝大多数人都一心想证实自己的观点天衣无缝,但知识的局限性和人类困境的复杂性却相互交织在一起,使探 索工作的确切性荡然无存。因此,与其认定某一可取的决定或结论绝对正确,倒不如将其视为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最为理想的结果。    怎样做出暂时性的决定?  一旦能做到提问恰当,你便已经为形成自己合理的结论做好了准备。首先,要提醒自己弄清论题的内容。在形成决定时,下面的几种做法非常重要,切勿遗忘:  1.列出最为可信的理由;  2.列出可能的结论;  3.弄清楚与论题有关的个人价值偏好以及含糊不清的关键术语的定义。  做到了这些,你便可以胸有成竹,着手做出自己的决定。   在做出决定时,务必要同时注意批判性思维的三方面。你可能会觉得,仅使用价值假设或证据而做出决定的方法省时省力,极其诱人。因此,必须时刻提醒自己, 你需要考虑的是严格的定义、理由和价值假设;必须在每一个决定之前都来问一句:“在何种条件之下我能改变观点?”比如说,仅仅因为喜欢个人主义甚于公众安 全,你可能会反对有关安全带的立法。然而,通过自问何种条件能使你真正改变观点,你不得不认识到,交通事故中的伤亡数字,乃是迫使你改变决定的主要原因。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的决定只能是暂时性的东西。对你的问题的回答,尚不足以给你一个确切的结论。在做出决定时,必须认识到一旦对论题知之更多,你完全可能得出另一个更加合理的结论。然而,做出暂时性的合理决定,却不失为遵循必要步骤稳步前进的最好报偿。  有时你的推理太薄弱或者太简略,以至是为可取的暂时性决定也是摇摆不定,无法取舍。这时,不要急躁,要着手寻找其它有关的信息。在这些情形下,恰当的提问常常会使你受益匪浅.因为你能够提高警惕,不至于依据薄弱无力的论证作出幼稚的判断。   你固然能够推迟做出决定,但许多问题却刻不容缓,要求马上提供结论。要收集全部有关的信息,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本书中论及的许多争论,都要求现在做出 回答。正是现在,需要帮助那些在精神分裂症中煎熬的人;正是现在,需要消除食物致癌的危险;正是现在;需要对建造核电站的工程作出判断。因此,尽管你希望 在形成观点之前谨慎从事,许多当务之急,却不容许你有片刻拖延。  别忘记人类的局限  最后提醒你一点。若你能坚持追问恰当的问题,却 未曾倾向于断定,事实上你读到的一切都是捉襟见肘,薄弱无力。我们会感到相当惊异。为什么会如此?因为我们提及的所有关于各种问题的争论,都在某些方面潜 伏着危机-----即便仅仅因为作者(或演讲人)没有足够的余地充分展开自己的观点。你会发现;在旁人的推理之中寻到漏洞,要比建构自己的合理论证容易百 倍。因此,如果你读到杂志上的文章、给编辑的信件、社论和教材,而着手对作者进行评判时.请一定不要忘记人类固有的局限。没有任何观点无懈可击,但总有一 些观点更为优越。对一种观念精细合理的判定权永远归你所有。你手里有卓具实效的工具,足以判定观点的有力和薄弱。然而我们希望,不要苛求尽善尽美,而应该 努力把握作者的真正目的。请依据作者的目的和论题的繁复程度,来尽力寻找早个理性的论证。作者:qingyue666 回复日期:2008-2-28 3:54:01   第十六章 妨害批判性思维的偏见    现在你已经整装待发,单等形成自己的观点了;你已 经学到了一整套程序,足以得出合理的结论。毫无疑问,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会不断进步,日臻成熟。你已经掌握了在评价论证时必须追问和回答的一系列批判性问 题。我们希望,在着手应用自己的技术进行工作时.你能把下面的表格常置案头,以便使用。  批判性问题一览表:  1.问题和结论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哪些词句的意义模糊不清?  4.价值冲突和假设是什么?  5.描述性假设是什么?  6.证据是什么?  7.抽样选择是否典型,衡量标准是否有效?  8.是否存在竞争性假说?  9.统计推理是否错误?  10.类比是否贴切中肯?  11.推理中是否存在错误?  12.重要的信息资料有没有疏漏?  13.哪些结论能与有力的理由相容不悖?  14.争论中你的价值偏好如何?   尽管你孜孜以求,努力发展批判性的技能和态度,但毕竟有数不胜数的习惯和偏见,阻碍你运用批判性方法。因此,我们的最后一章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中便成为 一项重要的补充。我们要告诉你:“必须知道,在批判性思维的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偏见为你设置困难”我们务必弄清这些偏见的真相,以利对其战而胜之。  靠不住的经验   不论遇到何事,我们的经验都是直接而且强烈。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观察。这种态度造成的后果是,无论在何种观察之中,我们都倾向于强调自己的经 验。进而言之,即使我们的经验与旁人不同,我们也总是青睐自己的亲身经验,甚至与旁人更为科学的观察大相径庭也在所不惜。习惯于援用“个人经验”作为信念 的人非常不幸,因为他极易陷入种种实际的谬误之中。或许揭穿这种谬误最为明显的方法便是,算一下宣称认同你观察到的现实的究竟有多少人。只是你孤家寡人, 是不是?作为个人,你可能眼光锐利,识多见广。然而,你竟会因此而真的委身于某一个人(即便是你自己)的经验之中?  想象一下如何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便会发现单纯依赖个人经验的诸多危险。这个问题可以是:常看电视上的暴力场面,是否会助长暴力行为的趋势?我们来看一下若干常见的谬误: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走出思维的误区
走出思维的误区-2
走出思维的误区-3
走出思维的误区-4
走出思维的误区-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走出思维的误区
走出思维的误区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