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4

人在孤零零的山顶上住久了,你听到了一个人走路,跫然那个脚蹬一下,啊哟!那真高兴得不得了。庄子把这种情形形容到了极点,真是那个样子。那个时候半夜你静坐下来,会听到虚空中很美妙的音,奇怪得很,那种声音美得不得了,听了连打坐都不想坐了,很想随它动起来。那可不是现在舞台上那种狗呀猫呀的唱法,不是现在的音乐,那真是好极了,就是庄子说的“天籁之音”,也不是神秘性的,我现在回想,那种声音是银河系里反射过来的声音。一个人不一定在山顶,当你打坐静到极点的时候,就可以听到,即使在都市中也会听见。为什么会讲到这里?这就是交的道理,“爻”就是交。乾坤一动就交,这个里头音声相交、光明相交、视感相交。所以爻、卦是个整体的。譬如我们人体这个卦,身体内部的组织,神经、头颅、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就是爻,爻动就是一个投影。这样一来使我们了解,有些传教士的解释是有问题的。他们说“上帝照他的形象创造了万物”,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我们先要弄清楚所谓上帝是什么?如果说上帝就是乾卦、是个代号,那就对了。那他可以叫上帝,也可以叫其他,那没有什么关系,因为那只是个代号。中国文化不用神,而用乾,它代表了上帝,举凡这个宇宙的生物、万有,都是它本体的投影。我们的生命是一重的、四重的投影,所以它与本体是合一的。提到中国文化,司马迁讲学问之道,他把学问的价值提得很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司马迁历史哲学的观点。中国历史已经变成宗教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就是宗教的道理。这是第三重,“效此者也’,。“象”,一个卦就是象,“象也者,像此者也”。大家为注意啊!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卦也不一定用这个画法,你可以用别的符号来画。把卦画成这个样子,是“像此者也”,是差不多像那个样子。等子我们到照像馆里照的像,那个是我吗?不是我,“像此者也”,像我而已。毕竟它不是我,它只是我的投影而己。人生成败关键“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也是《易经》的帝王学、领导学。大家为知道,《易经》呀:老庄呀,都是我国帝王领导学中最高的哲学。天下人事宇宙万有,皆见子爻象的动,我们思想一动,就是爻象动;一个念头,爻;你思想动了一下,就是爻动了,爻动了就会交、会变。孔子在《礼记·经解篇》中介绍中国文化,说“洁静精微,易之教也”。《易经》的学问是宗教的、哲学的。懂了这个学问的人,自已为修养到圣洁一一圣人最高境界,便要清心寡欲、静到极点才可。洁静是宗教性的,哲学性的,精微是科学性的,那比电脑还要精密。如果头脑比电脑我要精密,就可以研究《易经》的卦象了。不但要精密,还要通这个“微妙”,所以洁静精微,易之教也。现在讲到人事。人的意念一动,爻象才动,爻象在内一变,吉凶从外表就看出来了。所以一个人坐在那里,情绪一动,气色就不同了,内在的情绪一动,外面的象就表现出来了。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要问它的前途如何,吉凶如何,你只看它内部一动,高明的人已经看清楚了结果。这就是“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注意啊!“功业见乎变”,建功立业,就在你一念之间的变通。一念之动有如此重为,也许是大成功,也许是大失败,没有中庸路线。所以第一等人懂了《易经》,可以领导变;第二等人呢?是适应这个变;末等人则是变过以后,坐在那里骂变。我常常用这个比方看搭公共汽车的人,第一等人把时间看好了,第一个上车,坐在那里睡觉到终站。第二等人车子来了,排队在中间还可到?“见乎辞”。你多读《易经》的《系辞》,文王、周公、孔子的《系辞》,你就可以了解了。文王、周公、孔子的情意是中国文化的一环,老子、庄子的文辞又是一环,大家为弄清楚。《易经》的文化非常简单,就在一言之中,一爻之中,这就是“颓然示人简矣”。我们为什么为讲中华文化呢?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站在宇宙的悲观面,中华文化不同,它认为宇宙充沛极了。这跟佛教《华严经》看世界是一样的。华严境界看世界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充满了美丽幸福,这个世界是真善美的。即使是死亡,也是一样的可爱,也很美啊!死亡不是不美啊!因为它是另一个面,生是阳的面,死是阴的面,死亡并不是完了、没有了,它还是有。所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个太极里头又有阴阳,一个阴阳里头又有太极,所以佛教中华严的境界问《易经》是一个境界。古人懂佛学的,必定懂《易经》,懂《易经》的人,必定懂得华严境界。大君的统治学“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宁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这个位很难说,位并不是说一定要当皇帝啊!当然拿人事来讲,位就是权位,如果把《易经》讲成大君统治学,这一切就是大君统治的原理了。如果拿大君统治的观点来讲,这个“大宝曰位”的位是很难得的。孔子的一生中,半辈子都是找这个东西,不当其位,没得用。所以《易经》卜卦的原理,就是两个东西,一个是“爻”,一个是“辞”。“位”是什么呢?就是爻变那个机会,也就是现在人讲的机会。“辞”是什么呢?“辞”就是说明,《易经》只讲了两个东西,一个是时间问题,一个是空间问题。作用呢?在易的名称就是时位问题。当时间不属于你、运气也不属于你时,没有用。“位”,这个空间不属于你时,也没有用,所以说“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就是仁义、仁慈、爱人,就是佛家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墨子的爱人。“守位”,如何守位?拿近几十年的青年人来说,玩聪明、耍手段,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博士学位,都是一流的。但是玩玩可以,真要说成就,那一点用都没有!最后成功的人,只有一个具有最高手段的人,那就是诚恳爱人的人,也可以说仁爱、诚恳是成功的最高手段,但要能真做到才可以。“何以聚人曰财”,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人是钱做出来的,没有钱不好做人。“何以聚人曰财”?我们中国的古切!是“财聚则人散”,这个人发了财就没有朋友啦。为人聚便为财散,这为看你走哪个路子了。“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这就是中国的政治哲学——经济政治非常重要。孔子说“理财正辞”,经济的问题固然重为,精神文明的文化更重为。所以中国《易经》的政治哲学,第一是理财,使有繁荣的经济基础;第二点为有最高的精神文明;第三点人民还要守法。所以说“禁民为非曰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幸福的社会、理想的国家。各位学政治学的,不妨在这方面多加研究。第二章包羲氏之王天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者,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象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拆,以待暴客,盖取诸像。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故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夫。今天,我们来研究孔子的《系辞》下传第二章。在这一章里,首先一个大前提大家为了解,就是这一章与上传六章,合起来是一个大案,其中重为的副题,是讲人类的进化史。前十一位同学还跟我谈到,说中国没有历史哲学,这是笑话。在《易经》里边,谈到历史哲学的有好几个地方,《序卦传》、《说卦传》里边都有。这一章里,有一个历史观点提了出来,这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哲学三方面最重要的原则。包羲氏作八卦“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乌兽之文与地之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者始者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要注意这个“王”字,姓王的王字,右上边有个圈点。我们过去读书是以圈点来读音的,现在叫做破音字。这个王字就念成“旺”,与姓王的王一个字两个音。“古者包羲氏”,包字也为注意,包字左角下面打个圈圈,也是破音字,不念“bao "念“pao”。包羲氏是我们的老祖宗,另外大家又称为伏羲氏。在古时的王字不是当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兴起,文字的开始。《易经》叙述我们的文化是怎么来的呢?是“观象于天”,根据天文的法则而来。古代这个天文的“天”,包括了太空、气象等等的法则。“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仰头一看,观察天文。观字要特别注意,由于老祖宗多少年代的观察,得到了科学的道理,使我们知道许多的科学知识,都是由天体的现象观察而来的。下面是“观法于地”,这个法字是指地球物理的法则而言。拿现在的观念来讲,就是观察地球上各种物理的法则。上观天文,观察天体的现象,下察地球物理各种不同的法则。以及“观鸟兽之文”,再看动物的世界,譬如说老虎身上的花纹,毛是怎么长的,这是对动物的研究。“与地之宜”,上面这个地(观法于地的地),是观察地球的物理法则。下面“与地之宜”的“地”,是讲土地平面上的各种现象。“宜”包括了很多学问,从地球物理到动物与人乃至地平面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因为生长的地方不不,便有很大的差别。如南方人与北方人绝对不同,长江南跟长江北的人也不同;过了新竹以南的壁虎会叫,新竹以北的壁虎不会叫;北部长的植物与南部长的植物统统不相同,不一种植物,也以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此,军事家带兵,对每一个地方的人性,都为搞得非常清楚。山东的兵怎么带?广东的兵怎么带?南方的人聪明,但聪明人很滑头,聪明人跟滑头是同一个符号;北方人老实,但老实跟笨是同一个符号。弄清楚了这些,才知道如何善于运用。哪个地方人脾气大,哪个地方人脾气小……人性与生长的地区的确有关系,所以做一个领导人很不容易。“与地之宜”,古人一句话四个字,假使对这句话作更宽广深入的研究,那就包括很多的学问了,如地缘政治、地质的关系、人性与地域的关系等。就以本省来说,我刚到台湾有很多老朋友告诉我,中南部人看不起北部的人。我问他为什么?他们说北部人很滑头,南部人老实常受欺侮,所以他们看不起新竹以北的人。但是新竹以北的人又看不起他们北部的。他说像文山区的人很凶悍,喜欢打架……这些在历史上也可以找到证明。又譬如日本人把彰化叫恶化。当年日本人统治台湾时,起来抗日的以嘉义、彰化人为最多。日本人对彰化人恨死了,所以就叫它“恶化”。“与地之宜”就是人性跟土地的关系。如果我们观察宇宙,人也是宇宙间的一种东西,跟一棵树、一头牛一样。所以中国道家称人为裸虫,人却自己吹牛,称自己是万物之灵。站在万物的立场看,人是万物里边坏蛋中的坏蛋,人什么都吃,是万物中最凶狠的。人一丝不带光光地来到这个世界,吃尽了这个世界,然后拍拍手光光地就走了。把“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范围缩小,缩小到从人身体生命开始,再扩大观察天地万物,最后把它归纳成为文化精神的结晶。“田”字的文化意义“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始作八卦,开始画成八个图案,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开始。伏羲一一我们这个老祖宗,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到现在还很难弄清楚。据考证我们的历史,已经有两百多万年了。我们常说我们有五千年的光荣历史,五千年还是客气话,两百多万年是站在我们神话史上讲的。相传伏羲皇帝是人首蛇身,有很多怪异的事迹。伏羲氏为什么要画这个八卦呢?是为我们后代子孙,可以由这个符号、文字开始,去了解、传达、保存字宙间的神奇、奥秘。“神”是上下左右四方都通达的表示。大家看我们中国这个神字的写法,神字左边是个示字,是表示的示,这是中国字中的一个部首。我们中国人认识中国字,便为从部首开始。譬如我们查神字是属子什么部,一看就知道“神”是“示”字部。如果我们单独查这个“示”字,却又不同,示是从天字来,所谓一画分天地。宇宙本来是一个整体,人类加上横的一画,就像切西瓜一样一刀切开分成两半,我们的上面就叫天,叫虚空,在我们两只脚底下的就是地,所谓,一画分天地,所以一切文字从一开始。一字上面再加上一横“二”就是上;一字下面加一画“二”就是下,这就是许慎《说文解字》中六书中的指示。“二”、“二”就是我们中国过去的上下,现在这个“上”“下”是演进来的。上面我们抬头一看,太空里边有四条线,太阳月亮的光芒,“示”就表示头顶上有许多神奇的东西。“示”与右边的“申”字配合拢来就是神。申字是从田字部来的,田是代表土地,“口”这个方块是一片土地,也就是地球这个圆圈;中间一个十字架,这个十字架就是人类文化的代表了,意思是把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的。假使这个土地中间的十字架向下走,出了头就是甲,属于雷电的部分,再加两条毛毛就是鬼。如果田字中的十字架向上走,出了头就是由,代表土地上的草,长出来了一点点。其他与田字有关的字多得很。田字上边加雨,就是下雨了,下雨会打雷,便成雷字。打了雷到土地上,雷便没有了,就消化了,变成了震(电),于是把雷字加一个尾巴就变成了电(电)。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文字真正常用的,也只有三千多字。拿来考试,包括教国文的老师在内,当场默写,能够写出两千字的,恐怕少之又少,不可多得。所以能够认识一干多字,已经学问很好,可以运用了。我们中国文字据清朝康熙时代的统计,约有十万多字,常常运用的只有两三千字,现在《康熙字典》保留的字大概有十万字左右,其他字只是偶尔用到而已。上边我们说到这个“神”字,站在这个土地上,上下左右、四面交通,这就是神。字宙的神秘就这样来,所以叫做神。我们老祖宗画八卦就是要“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如果明白了宇宙的原理,四通八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就是无所不通。我平时常跟人说笑话,逢到人家过分恭维,我就说不错!不错!我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就是中间不通人事。可惜就差那么一点,这是就我个人说的。那么真正为学《易经》,便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人事,又通物理,无所不知,无所不通,然后“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台湾闽南话菩萨叫神明,这个名称就是从《易经》来的。后来把这个名称变成宗教化了。实际上神明是科学化的言辞,“以通神明之德”,德就是讲它的用,“以类万物之情”,“以类”就是比喻,由这个八卦图案,就可以了解到其他的一切。《易经》八卦这符号逻辑,究竟代表了什么?假设有人说它是代表阴阳,或者代表人体,那都是错误。这个八卦是一个整体的符号逻辑,什么都可以代表。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体,也可以代表其他一切的事物。以人体来讲,古代同学八卦所代表的部位,头是乾卦,肚子是坤卦,眼睛是离卦,耳朵是坎卦等。可是到了内部去用,这八个卦的代表又不同了,所以它的运用是一个整体的符号逻辑,用到哪里都可以,这就叫做“以类”,比喻、比较同类性的万物的情宜,比较一切万物的情形,亦即所谓的“方以类聚”。医技、同理与鬼神上一次我们讲到十二辟卦这个图案,其中有三段,就是后来道家经常用的医学的道理,是我们真正中医的道理。可惜现在真正的中医太少,一个真正的中医,如果不通《同经》,不通《内经》,不通道家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医的。现在学医学的人,第一个目的就错了。因为他们不是抱着救世救人的心理去学医,而是为了职业方便,以职业、以赚钱为目的,违反了中国人学医的道理。其次,现在学医的人只学到了医技—医学的技术,并没有学习到医理,所以,今天能够精通医理的医师很少。我们在这里看到许多学医技的人,但很少看到学医理学的。医理学的医师本来不是看病的,他是为医师们当顾问的。医师碰到一个病人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找医理学的医师。现在学医理学的人很少,多数是学医学的技术,是一个医学的匠人,医理没有办法读。为学中医,必须懂医理,所谓十二经脉所包括的问题和关系等。这个讲起来就很麻烦了,诸位也不是学医学的,我们暂时说到这里为止。不过大家有学打坐的,经常听到打通任督二脉,学理便是从这里来的。现在出国留学研究《易经》的很多。外国朋友研究中国文化常问:你们老祖宗是怎么样来画八卦呢?答案就在这里,中国的文化是综合的科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包括天文地理、动物植物、一切科学、哲学、宗教等。譬如说“以通神明之德”,可以说是与宗教有关的。究竟天地间有没有鬼?有没有神?我的看法是:假使有上帝,便一定有鬼神,因为有了魔鬼,才有上帝,才有佛菩萨。你说存在,便都存在;你说不存在,便都不存在。《圣经》上说人死后为等到世界末日来时,再接受审判,可见灵魂是存在的了,所以中国人讲鬼神也没有错。假使说人死了没有鬼,那是唯物的。既然没有鬼,这个灵魂不存在,同样的道理,上帝和佛菩萨便也不存在了。至于是上帝好呢,还是佛菩萨好呢?那只是户口的不同,像三十六号好呢?还是七十二号好呢?其实都差不多,上帝一与佛菩萨各管各的,都没关系。新年到了,每一家送条火腿,拜拜年,也都不错。所以人家问我信什么教,我说我信睡觉,这就是宗教所谓的“以通神明之德”的部分。所以说,中国文化的《易经》,是综合这许多许多东西而形成的。人类文化的起源下面这一段说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是由于古人画卦的作用。为什么我们老祖宗为画八卦呢?大家请看下面这一段:“者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罔”就是现在的网,这一段的主题,就是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文化的起源。上古的人同动物一样,所以道家把人叫做裸虫,裸体的虫。等到我们老祖宗发明了八卦以后,人类文明才慢慢开始。上古没有文字,便结绳而为盟,这就是古人的结绳之治。我们研究人类文化史,都知道上古的时候是结绳而治,就是把绳子打一个结,现在有的少数民族还保持有这种习惯。在大陆上称之为少数民族,我们以前称边疆民族。台湾的山地同胞,三十年前也有这种习惯,他们没有文字,家中挂了很多绳子,绳子上有很多结子。像我们跟朋友有约时,便把它记在本子上,而他们与朋友做一件什么事,在什么时间,便拿条绳子打个结记住,以免忘记。不过,现在要研究这个也真麻烦,因为各地古人的绳结打得不同,高兴的事情和悲哀的事情,结子打得也不同,约会的事同交谊的结子又不同,所以很难研究。现在孩子们打的绳结,也是从这个地方慢慢演变来的。上古的人是个裸虫,他们同动物争斗,以求生存,杀害别的生命,以维持自己的生命,这个时候的人叫茹毛饮血。说得更明白些,我们古代人跟野兽一样,抓住什么就吃什么,不管是狗或者猴子等其!的动物,只为抓到了,连毛带血都吃下去。所以我们古人的盲肠很长。过去西医有一阵子主张小孩子生下来先为把盲肠割掉,近年来进步的西医已经改变了过去的观念,不再主张随便割掉盲肠了。我们中国人却素来不主张把盲肠割掉,因为盲肠虽没有别的用处,但却专门用来消化毛。所以古人的育肠非常长。这一点大家为知道。后来人慢慢进步,学会了用网罟打鱼、行猎。在水里边用的叫网,在陆地上抓野兽的叫罟,网是平面的张起来,罟是盖在洞上的,所以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人类慢慢地知道了用网捕鱼,用罟行猎,这种现象代表了人类文明的开始,这种智慧便是从“三”卦的启示而来,所以说“盖取诸离”。“离”是太阳,代表光明的开始,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别的动物便没有这一套。猴子过去吃水果,现在还是吃水果,没有进步,人却不同,这就是人类的可贵之处。从农业到商业“包羲氏没,神农氏者,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后来我们老祖宗伏羲皇帝过世了。前面我们讲过,“皇帝”是我们后人叫他的,当时并不叫做皇帝,只是个君长。君字大家要注意,现在的写法是这样,古人的君字是这样的“吾”,画起来是一手持拐杖,拐杖下面一个口字“”像一个年纪大的人拿一根拐杖一样。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君”,后来就用作皇帝了。这个意思是年龄大的人拿了拐杖,很有智慧,很有威望,是领导人的人。后人就把这种领导的人称为君,包羲氏就是古代的君长。伏羲以后的君长,我们叫他神农氏,他发明了农业。我们中国以农立国,便是从神农氏这个老祖宗开始的,他教我们“斫木为耜”。“耒”“耜”,住在城市里的同学不容易知道,乡下的同学一看就知道。“耒耜”就是犁地的犁,犁的头部是尖的,叫做耜,犁尖以上弯的部分叫做来。神农氏发明农业,以教天下,用犁来犁田,既省力又方便。神农氏把这种技术教育民众,这就是我们农业文化的开始。用一个卦来代表,便是益卦。由农业社会慢慢演变,我们的历史进入了商业社会。慢慢地,人类的需要多了,盐也有了,布匹也有了,于是贸易开始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人类有了农业以后,为了各人的需为,于是“日中为市”。在中国大陆,至少一九四九年以前还有这个风气。西南一带叫赶场,北方叫做赶集,南方叫赶墟,西北一带叫做赶屯,这和在晚上去逛夜市,意义都是一样的。这种“日中为市”,或三天一次或五天一次,大家轮流,,所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就是噬嗑。以货易货,就是交同、贸同,同就是交换过来。那个时候我没有货币。货币的开始叫做宝贝,货币是以贝壳来当代表。我们现在朋友的朋,就是两串宝贝挂在颈上,古人与朋友出去游玩,带两串宝贝大家去吃喝,这就是朋友。这个时候,“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噬嗑”就是咬食的意思。上古时候没有文明,文明的开始,是由渔猎社会发展到农业社会,其中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痛苦奋斗。由农业社会进步到商业行为的开始,又经过了几十万年的阶段。这个时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还没有建立。上面所说的只是文明的开始而已。文明跟文化是两个观念。文明包括生活发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包括文字、艺术、种族思想种种观念的综合。这……点大家为弄清楚。下面是第二个阶段。变的开始“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者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神农氏没”,过了农业社会这个阶段,“黄帝尧舜氏作”,由轩辕黄帝开始,到了唐尧、虞舜这个阶段。“通其变,使民不倦”,这个时候人口增加多了,社会的结构变了,人们的生活不断地进步,领导人运用他们的聪明智慧,教导人们。“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为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能适应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根据大家的需为而来,这就是“宜”。《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人类的法则就是“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天地间的一切事情,随时变,随地变。跟我们一样,我们的生理、思想、情感,也是随时变,随地变,没有不变的道理,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社会的形态到了某一个阶段,非变不可,你想保持不变是不可能的。“穷则变,变则通。”所以我经常说,历史上的伟人,第一等智慧的领导者,晓得下一步是怎么变,便领一导人家跟着变,永远站在变的前头;第二等人是应变,你变我也变,跟着变;第三等人是人家变了以后,他还站在原地不动,人家走过去了他在后边骂:“格老子你变得那么快,我还没有准备你就先变了!” 三字经六字经都出口啦,像搭公共汽车一样,骂了半天,公共汽车已经开到中和啦,他还在骂。这一类的人到处都是,竞选落败了,做生意失败了,都是这样,一直在骂别人。所以大家都为做第一等人,知道怎么变,等它变到了,你已经在那里等着了。所以学了《易经》的人,为懂得这个“穷则变,变则通”的原则,知道宇宙万物都有一个变,自己更要知道来适应变。要想上帝保佑你?没有这回事;菩萨保佑你?也没有这回事。自助则天助,自助则人助。自己不站起来,想靠上帝帮忙,菩萨帮忙,那是傻瓜,那是笨蛋,那是情感上没有办法的人的一种愚昧。人只有求助于自己,任何人都不可靠,世界上没有可靠的人,连你的父母、连你的儿女都不能靠,只有靠自己。真能自己站起来,所谓天人合一,自助则十助,这是中国文化自助人助的道理。愚昧的宗教徒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另外的人来掌握,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自己不做事,靠上帝、靠佛菩萨给他弄饭吃,没有这回事。所以《易经》说“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样才能大吉大利,所以《易经》的文化完全是人的教育。如果自己不站起来,指望别人依赖别人,永远是没有出息的人。因此我们为效法我们的老祖宗,学学老祖宗们奋斗创造的精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这是我们文化的开始,我们人类这个裸虫,由于黄帝尧舜历代祖先的努力,这个裸虫竟穿上衣裳、戴上帽子,成了衣冠动物了。黄帝的妹妹发明了衣服,这就是乾坤两卦,这是另一个天地,另一种文化的开始,开始了我们中华灿烂的文化。人类文明由此慢慢地向前发展。过去我们人与人之间隔,一座山一条河,便没有办法通过了,以后又发明了用木头做船,所谓:“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风水涣是卦的名字,这就是说人类有了文化之后,慢慢进步,晓得把大木头中间挖空,放在水中不会沉下去,这样就发明了船。这是水上交通的开始,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黄河长江再不会阻碍人们的交往了,于是社会的结构更不同了,社会的形态又改变了,这就是“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是人类这个裸虫很麻烦,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所以又想出点子。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牛也好、马也好,都被人类降服了,牛替我们耕地,马替我们驮东西,又为我们拉车作交通工具。人类自以为越来越聪明了,可以役使万物,弄得太没有节制了,所以古人就反对这种役万物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当、很残忍。他们讽刺说:河里的游鱼犯了什么罪,剐去了鳞儿还要放上葱花……人好残忍哟!人类发明了船以后,又利用车马使交通发达,这是随卦的阶段。社会到了这个时候,文明越来越发达,但人类的问题也跟着来了,文明愈发达,人类的问题也越多。大家看我们台湾台北,越富有,犯罪的也越多,这就是政治以利天下,盖取诸涣。”风水涣是卦的名字,这就是说人类有了文化之后,慢慢进步,晓得把大木头中间挖空,放在水中不会沉下去,这样就发明了船。这是水上交通的开始,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黄河长江再不会阻碍人们的交往了,于是社会的结构更不同了,社会的形态又改变了,这就是“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人类的文明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可是人类这个裸虫很麻烦,他们并不以此为满足,所以又想出点子。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牛也好、马也好,都被人类降服了,牛替我们耕地,马替我们驮东西,又为我们拉车作交通工具。人类自以为越来越聪明了,可以役使万物,弄得太没有节制了,所以古人就反对这种役万物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当、很残忍。他们讽刺说:河里的游鱼犯了什么罪,剐去了鳞儿还要放上葱花……人好残忍哟!人类发明了船以后,又利用车马使交通发达,这是随卦的阶段。社会到了这个时候,文明越来越发达,但人类的问题也跟着来了,文明愈发达,人类的问题也越多。大家看我们台湾台北,越富有,犯罪的也越多,这就是政治茹毛饮血,连毛带肉一齐吃下去,现在人们要把肉烧烧烤烤吃。田里打来的谷子、麦子,还要去了皮吃,把它加工制造,制成面粉、制成面包。我们今天的生活享受,便是从“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来的。“杵臼”,现在乡下人还可以看得到,用杵臼把稻子去壳。这个时候,我们的盲肠越来越短了,这就叫小过。小过与大过差不多,看来人类真是太过分了。“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弦”就是弓上的弦,弧就是弓。“弦木为弧”,就是用弦把木拉曲成弧。“剡”,就是削,“刻木为矢”,就是把木削尖作成矢。社会的动乱多半是生活太优裕了。社会因富裕面变乱的占三分之二,因贫穷而变乱的不过三分之一。古人说富贵生骄奢,上骄下慢,自然为有变乱发生,你们看将来我们台湾就是一个例子。社会进步了,不但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连带的战争武器也跟着进步,子是开始发明了新武器“弓箭”。聪明的领袖使用弓箭来威利天下,这就叫“睽”。“睽”是什么意思?睽就是矛盾,违背。例如夫妇反目就叫睽违之卦,以后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了。夫妇反目是什么意思?有位同学说是夫妇吵架了,吵架为什么叫反目呢? 各位想一想,男女两个人谈恋爱的时候,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四只眼睛对看,像磁铁吸住了一样,动都不动了。到两个人有了意见,不爱了,你看这一边,他看那一边,两个人的眼睛看的方向相反,就叫反目。反目就是睽违之卦。人类社会的睽违,是因为文明到了极点,谈和平共存,那是政治口号、是理想的,不可能的。只有武力、只有强权、只有力量,才可以勉强做到假道德的境界,这就是人类的和平哲学。原因是政治问题固然重要,经济问题也很重为,经济好了以后,社会会更坏,道德会更堕落。所以,社会是因战争而贫穷,不是因贫穷而战争。战争是富裕强盛了以后发生的,生活贫穷的人不会发动战争。大家看优裕生活的人,他们帮忙你、救济你,他觉得是好玩的,那是生活的艺术,不是真同情呀!惟有穷人才能真正同情人,大家可以研究研究社会心理学看。由此可知进步了的社会永远是睽违的。孔子由子这样的感慨,所以倒过来说。文物衣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上古穴居而野处”,人类原始的生活,开始是住山洞。说到住山洞,那真是一种享受,尤其西北的山洞,西康那里的山洞,那真舒服,住在山洞里边冬暖夏凉,没有霉气,没有潮湿。如果在台湾山洞修道,一定很容易修成功,就是很快修到涅槃啦!不过是为带着棺材去修道才可以,因为不为三个月湿气就发了,就涅槃了。台湾这里的山洞是不能住的,为住,非西北高原的山洞不可,那真是好,冬天不需要暖气,夏天不需为冷气。上古人“穴居而野处”,像野生动物一样,晚上睡觉跟猴子一样,住在树上。后来因为人类文化发达,自己骄傲起来了,人为万物之灵,“易之以宫室”,有了宫殿房子,“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在人类文化上,是这样的壮观、华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的人死了以后,没有像我们现在人一样。中国文化在台北市街头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古今中外文化都有。一个死人抬出来,又有吹鼓手,又有西乐队,又有和尚,又有道士,又有师公,脱衣舞……什么都有,吹吹打打吵“死人”。中国哪有这样的古礼?这里边根本没有文化,不晓得内政部管礼仪的管些什么?几十年来一样都没有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四个字最为重为,就是“文物衣冠”。像我这衣冠是满洲的,三百年来都是满洲的,当然我们现在是五族共和了,勉强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文物。但现在各位身上穿的,那不是中国人的衣冠,也不是中国人的发型啊!文物衣冠都不是,尤其吵“死人”的葬礼更不是。又不是佛教,又不是道教,不知道是些什么教!结婚的礼也不是。从前叫拜堂,拜十地,后来叫文明结婚。文明结婚还有傧相口现在不叫傧相啦,爸爸妈妈把女儿带来送给你,然后抱一把白花走啦!那个白花大家有没有考据?晓得它的来历吗?白花是西方的文明。它的来历是很久以前(在欧洲不记得是葡萄牙还是西班牙)有对男女偷情野合,父母不答应婚姻的故事。他们在野地里结合,然后女的为回家了,男的很过意不去,没有什么礼物送给女的,就把郊外的野百合花摘了一把送给她,表示爱她,让女的抱着回家了。这就是它的来历,是一本叫《也是历史》的书里边记载的,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这」一本《历史》是记载野史之考据的。现在男女结婚也抱一束白花,就表示“野合”,然后还要签约,准备打官司时好作为证据。另外呢,打上领带。领带是什么?是西方古时海盗用的。大家看欧洲人过去两三百年前的历史,海盗在海上由于风太大,吹得裤子比腰还粗,便把那些帆布割下来绑到腰里,一看蛮好看的,以后就变成领带了。我们现在这些做法,新娘抱的是代表偷情的白花,男人打的是海盗的领带,这就是中国现在的婚姻。然后法官坐下来盖个印,送给你带回去。这个没有文化的时代,真可叹为观止。《古文观止》不读啦,我们现在读的是“今文观止”,这个文化看到头了!所以说是观止,到家了。葬的异俗“古之葬者”,上古的人死了,“厚衣之以薪”,很接近墨子的思想。人类的葬俗有很多种,我们中国是用土葬,印度人用火葬(现在我们也提倡火葬),还有水葬,有天葬,金木水火土都有。世界各地的葬俗很多很多,生与死在各地的风俗,如果研究起来写一部专书,一定很畅销。这些听起来像说故事一样,但都是事实。站在中国文化立场来看,都有过与不及之弊,只有我们中国人比较中庸。我们中国古时,“厚衣之以薪”,拿条树枝包得紧紧地,“葬之中野”,把墓穴挖得深深地,埋在土地里。“不封不树”,没有记号,埋到土里就算了。譬如我们现在造坟墓,立碑就叫做封,封就是封界限。树不是栽树的意思,树就是记号,立的标记就叫做树。“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这是上古时候,父母去世以后,实行三年之丧,这个风俗大约也几干年了。魏晋以后,父母之丧,一定为三年。现在我们已经复古了,“丧期无数”,这是很遗憾的。不过也还有例外,像这里有几位老朋友,父亲九十多岁死了,还是依老规距服丧。过去父母去世第一就是报丧,报丧是你到人家店铺或家门口,不管里面的人年纪大小,跪下来磕头,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赶紧扶起来,不可以进人家大门的,磕了头就走了。现在十常有死了父母的、丈夫的、太太的……一路哭,哭到人家客厅里坐下又哭,这个是不可以的。不过我这里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古人报丧,是不准进门口的。守丧为三年,这三年不可以参加喜庆活动,不拜年也不算是失礼。过去我看到有些人在丧期中名片还印一个小字“制”,就知道他还在守丧期中,礼不到不怪。同时至少一百天不准理发、不准刮胡子。不过现在有些老同事为守制,不刮胡子、不理发,我就劝他,时代不同了,改一改从宽,从俗好了。那位朋友一定不改,后来经过我们一再劝他,才勉强守了四十五天。这些规矩都是有它的道理的。现在人死了,不管男女老幼,泡在药水池里,像安平港渔民缸里泡咸鱼一样。那种药水的味道,不知道大家闻过没有,真叫人吐饭三天。儿女们把父母送到殡仪馆不管了,当天晚上就去跳舞了,因为死人已经送到殡仪馆了,没有事了。然后到出殡的时候,殡仪馆用刷子把尸体刷得白白的,衣服穿好,化妆师来擦擦粉,入殓的时候还好好的。可是你不能仔细看,看了以后,还是觉得火葬干净,一把火烧了就算啦!古人是“不封不树,后世圣人同之以棺椁”,在这个地方孔子跟墨子一样,反对厚葬,认为太过分了。“棺椁”,棺材外还套一个东西,那很贵重,太阔气了,“盖取之大过”,所以是“大过”。教育文化的功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故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文字开始了。“百官以治”,政治制度也建立了,应该是好景象啊!但卦名是“’少,这不是好现象,阳气快为完啦!由《易经》的道理,从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哲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看法,并没有打很高的分数。所以,教育对人类文化究竟是罪恶我是功劳,这在哲学上是一个大问题。文化、教育对人类是否真有好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第三章易者象也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爻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故动者也。者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一动生吉凶“者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象与像,在古时有些地方是通用的。其实“象”是代表抽象的,“像”是代表实质的。《易经》呢?每个卦代表一个现象,一个观念,是一个逻辑的符号。每个卦象-—这个逻辑的符号,代表了物理的实体世界,或是人或是实体的形象,这是讲卦象。“彖”就是孔子对卦所下的那个断语。“彖”也是动物,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彖”这种动物,钢铁都可以咬断,所以就用来作断语的代号,在这里就是判断准确的意思。决断的力量像断钢铁的力量那么大。“彖者,材也”,是根据卦象的材料来判断的。“爻也者”,什么叫爻呢?“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效法宇宙物理都在动态的那个动态,就是交变的意思。人世间万物都有一个景象、动机,动机来了就有很多的因素。这很多的因素又构成一件事情,一个动机有很多的因素,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发生许多的变动,许多的故事。对人事而言,事故发动以后就有好有坏,有吉有凶。一有好坏,就有烦恼,有悔吝,“悔”是烦恼,吝是困难,所以说一动就“吉凶生,而悔吝著也”。第四章 阳卦多阴 阴卦多阳阳卦多阴,阴扑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其德似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故道也;阴二之而一民,小人故道也。阴和阳 奇与偶“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这一章,为大家特别注意认识卦,“阳卦多阴,阴卦多阳”,这两句话为记得。道理很简单,譬如乾坤两卦,阴极就阳生,阳极就阴生。所以阳以阴为用,阴以阳为用,算命的就叫它做用神。不过各位要注意,算八字用神很难拿得稳,所以算命很难。五行金木水火土,用神是什么?很难拿捏。因为用神是活的,一世界上每一分每一秒钟都有人出生,那么多人都是同一个八字,用神怎么拿法,这是个大学问。能懂了这一点,就知道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道理了。最明显的为坎离两卦,坎卦方位居北,属水;离卦方位居南,属火。坎卦是月亮,离卦是太阳。表面上看坎居北,又是二阴‘一阳,应该是阴卦。其实呢?坎卦才是真正的阳卦,阳卦多阴,坎卦三有两个阴爻,一个阳爻。同样的,离三卦是阴卦,阳爻两个,阴爻一个。同样的震三卦也是阳卦,震在东方,代表太阳,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我们从乾坤六子中也可以看出,震长男,坎中男,艮少男,巽长女,离中女,兑少女,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假设我们全堂都是男性,或者在一个海岛上、荒山野林里边生活,而只有一个女性的话,这个女性大家一定视为琪璧。假设在一个女人国里只有我一个老头子,这个老头子也变成宝贝了,或者是个小孩一子,这个小孩子将来也会是领袖。世界上的道理都是如此。所以看卦为知道阳卦多阴,阴卦就多阳。这是个原则,大家要搞清楚。“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理由在什么地方?“阳卦奇”(zhi),奇就是只,一只鸟,两只鸟的那个只,只就是单数。“阴卦偶”,中医讲人的气脉,奇经八脉,奇经就是阴经,那是气走的路,并不是说身体里有个神经系统。十二经脉都有神经可找,只有奇经八脉,把人解剖了也找不到神经。军事家用兵有所谓的出奇兵,奇兵就是没有规则的,可是没有规则里头却含有绝对的规则。老子也有这两句话:“以政治国、以奇用兵。”其实这两句话不能分开讲,用奇的时候须先用正,不正不能奇。假使把书读偏就不对了,只根据老子的话“以奇用兵”,那就变成跛子,变成偏锋了。必须先由正后变奇,这就是阳卦是奇,单数代表奇;阴卦是偶,双的代表偶。这是解释阳卦、阴卦的作用,是孔子研究的报告。同床异梦“其德行何也?阳一之而二民,之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其德行何也”?“德”就是性质,“行”就是作用、行为。阴阳卦的性质,它的德性如何呢?它的作用如何呢?孔子比方说,“阳一君而二民”。譬如坎卦,中间一阳爻,上下两阴爻,阳爻得其位,刚好在中间,得中正之位,所以说“一君而二民”。其!事情如果有两个相对的,便一定有排斥,两个人在一起一定有意见。平常我们说夫妇同床异梦,事实本来如此,没有一对夫妇晚上是做同一个梦的。一般人都说夫妇反目为同床异梦,我说那是空话,没有两个人睡到一起就做同样的梦的。所以“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卦呢?“二君而一民”,两个领袖,下面听你指挥的只有一个人,那就为天下大乱了。所以我们中国在帝王时代,通常大家常说的话,是“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其实不一定两个皇帝,纵然是一个领袖,但他政出多门,实行多头主义,大臣们观念分歧,多人领导,这个国家便非乱不可。最民主的时代,领导人还是只有一个,有一个副的,那是预备用的,不是真用。所以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这个道理,并不是什么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而是自然的道理。所以老子的思想也是根据自然来的。万事只有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而天下贞。所以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我答一位美国哈佛的教授说,中国的历史亡国多少次都没有关系,这便是得力于文化的统一,这个统一就是思想上、观念行为上的统一。不统一就是问题,就为天下大乱。这一章很简单,重点就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大家弄清楚了这一点,将来学《易经》就方便了。第五章 憧幢往来 朋从尔思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拄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易曰:困子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易曰:公用射隼子高墉之上,获之元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卜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者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妹,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谄,下交不渎,筮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之子见几而者,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之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术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天地因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之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之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孔子研究这一篇的报告虽然很简单,但含义非常深刻,懂了下经的道理,人在患难之时,才懂古人的两句话。一句是“事到万难须放胆”,事情到了万难,像做生意,今天支票不兑现,明天就要垮,这就看你的镇定功夫了。垮了怎么样?垮了以后所有的脏话,都骂到你身上来了,这个时候便要不动心,做了就做了,倒楣就倒楣,这就是事到万难须放胆。另一句是“宜于两可莫粗心”,宜于两可之间时,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这个股票看来时机很好,想想又不对,可以买又不可以买,那就要看定力了。所以说“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不要粗心大意。这种基本的修养要有,中国文化非常简单。我常说中国的哲学是在文学诗词里头,有些诗词里边一句两句拿出来,就是一部大书,即所谓诗文之道。中华民族是一诗的民族,诗的文化,可是现代人都不会做诗了。诗是讲情的,不能讲理,诗一讲理,便没有什么可读了。凡是讲理的诗,另成一派,有它的好处,大多都成为格言一类了。孔夫子的道行“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孔子这,一篇报告,首先提出来《易经》上说的:“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咸卦九四爻的爻辞,咸卦是 ,九四爻是阳爻。假设卜卦卜到了咸卦,它的结论为看动爻,所谓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假定动爻在九四爻,它的爻辞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它形容这个人心里很不安,主意很多,思想不定,很难下决心,想把它放下,丢掉不要管吧,又感觉事情还有希望,禁不住又在心里起了涟漪,一下来,一下去,思想不定。“朋”是很多很多,像朋友一样,说不定有两三个,乃至七八十来个,“朋从尔思”,跟着你思想来来去去。人为什么为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 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事他为什么会来卜卦呢?如果你要跑江湖卜卦的话,这就是秘诀。我们再回头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八个字非常简单,但在文章里边,包含了很多意思。人们的思想永远断不了,形容人们的思想,就是“憧憧往来”,这个去了,那个来了,这是第一层意思。“朋从尔思”,你有思想,就有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我们中文就有这样的好处,一个想字,上面可以加很多形容词,成各种不同的想,究竟起来,就是一种心理状况。普通人心理状况是不一定的,随时因客观环境而变化,这是第几层意思。这八个字就有那么多意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读古文可不那么简单,不像看一篇白话文,只要眼睛晃一晃,看儿个字,全篇的意思就已经了然了。“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可以说是哲学层次的道理。我们说思想,东方哲学与西洋哲学不同。东方哲学,人就是靠思想,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人文世界。以前常听人说一句话“某某人思想有问题”,我说你真胡说!哪个人思想没有问题?只有一个人思想没有问题,死人、殡仪馆的人。凡是活人就有思想,每一个思想本身都是问题。思想本身有间题,问题就又产生思想。如说某人政治思想有问题,生活思想有问题,那还可以通,随便讲思想有问题,这是不通、不合逻辑、不合乎哲学思想的说法。为什么人的思想“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思想达到没有问题、专一了、宁静了,就是东方哲学修养的境界。这是儒家、道家、佛家所走的路子。西方哲学只提到静思,不能说思想专一。这种修养的方法,都保存在东方的哲学里、宗教里。世界上的宗教主没有一个是西方的,耶稣是东方人,穆罕默德是东方人。也只有东方的宗教哲学,才有思想专一的修养功夫。孔子的解释,跟佛家、道家都一样。“子曰:天下何思何虑?’,思想是空的,没有一个思想是真实的。“天下何思何虑”,就是像佛学所讲的,人的思想都是妄想。佛经称思想为妄想,就是说思想是不会停留的,早上一个念头,到了晚上想想早上想的是什么,早已忘了。人们的思想是“憧憧往来”,但能够思想的那个“能”,并未动摇。思想的现状太多了,那个能思想的,是不属于思想的,我们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它是无思无想的。所谓修道啦!打坐修定啦!你能达到“何思何虑”的境界,就走到能够思想的根本上去了。在一般人看来,孔子不是一个宗教家,也没有修道,当然更谈不上得道了。这种说法是空话,孔子当然是有成就的人,不过他不愿意表现宗教的气氛与神的意识,而是向人道方而去走,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天下同归而殊徐”,“涂”就是“途”,不管你是哪一派宗教,哪一派哲学思想,这个能思想的是无思无虑的,是空的。但是思想本身那个东西,判断事物的那个,是靠你的思想来的。你思想本身对不对,靠不靠得住,知识逻辑,思想的方法,东方哲学,各家跟孔子说的一样,“同归而殊涂”。殊途,道路不同,每一个人的思想习惯,各有各的想法,最后归到什么?“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其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那个能够思想的,佛家叫做空,道家叫清静,中国儒家没有提出一个什么,也没有什么名称,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一致”。其理只有一个,那个能“一致而百虑”,它起作用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所以在教育上,我们今天犯了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做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冀望在后代,希望我的儿女将来比我强,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回来。自己不懂科学,拼命让孩千去学科学,自己文章写得不好,为儿子好好给他写文章,自己倒楣也让儿子跟他倒楣,你将来要为家里争争气呀……所以孩一了们的负担很重,处境很可怜,其实做得到吗?做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各有各的路子,但是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只有一个,所起的作用就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了。所以要想统一天下人的思想,这种想法错了,不可能!任何党派,任何宗教,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都想全世界统一在一个思想之下。但宗教的教主们不是这样的,宗教的教主们是当傀儡的,他本身不希望当教主,是后人把他捧起来当教主的。宗教也可说是一个统治,懂了这个才可以做领袖。反对没有关系,“一致而百虑”,这是自然现象,“天下何思何虑”?形而上的境界,那是没有思想的思想,能思想的那个东西是无思想的。有思想是人为的变化,那个靠不住,人思想是多途的。所以孔子的名言,我们读古书就常常遇到,“同归而殊涂”,这就是《系传》所说的,我们现在用“殊途同归”这句话,就是根据这个来的。上台容易下台难孔子由这里所发挥的道理,是咸卦九四爻辞的两句话。这个卦是泽山咸,如果我们把咸卦构成一个图案,这个图案是山顶上有一个沼泽。我们中国有一个世界名山,山上有湖,就是雁荡山,山上的湖就叫雁荡湖,在浙江乐清我的家乡。’可惜我没有上去过。雁荡山的隐声瀑布也是世界有名的。万丈深渊的瀑布,加上雁荡七十二奇峰,湖在山顶,蔚为奇观。云南的洱海也是山上有海,风景也很好,是佛教的圣地。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在洱海鸡足山那个石山里头入定,到现在还在那里。为什么讲到这里?大家看这个“咸”,泽山咸,是上面有水,下面有山的一个图案。至子为什么泽山就叫“咸”,以后讲到卦的时候再说。九四爻的爻辞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泽山咸的图案是山上有海、海中有山。洱海就是这样,当然风景之美使你无法想象,上面是蓝天白云,气候温和。所以我常说,如果我归隐,我愿意到那里去。台湾虽然是宝岛,气候不错,但是不及云南。昆明比台湾舒服得多。昆明虽那么好,还不及洱海,那里的风景真可说是“天下妙境,人间奇观”。这么一个情景,孔子为什么把它引用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去了?我们暂时把这两句话搁下来,再看后面的文章。文字很好看,但这中间的分际便很难懂啦!我们看看孔子是怎么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孔子说这个宇宙的现象是‘旧往则月来”,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月往则日来”,月亮下去,太阳上来,夜来了,白天跑了。拿天体的现象来说,有两个大标准,早晚、昼夜、寒暑、秋夏,孔子形容是‘旧月相推”。中国图谶里的《推背图》,也就是这里所说,太阳与月亮彼此相推的意思,在背上推它一掌,你出去,我来啦,这就是推。孔子没有用日月相排。排就不同了,把它排列在哪里?既不合宇宙运转自然法则的情,也不合文字之美,所以写古文一个字之差,就失之千里了。这些都要注意。现在如果把它另换一个字,改为日月相换,那就更不对啦!这个“换”字不像推字那么活,“换”是一个理念的字,这个东西换过来,相“推’,是,一个现象,“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光明在白天,黑暗在夜里。“寒往则署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冷天过去,热天来了,“寒往暑来,暑往寒来”,实际上一年只有两个现象,“冷”跟“热”。秋天与春天是不冷不热,在冷与热的中间。拿热天来讲,春十是开始要热的,由小热慢慢到大热。秋天是开始为冷的,由小冷慢慢到大冷,所以一年四季只有两个现象,“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相推是一月,寒暑相推是一年,宇宙间的物理岁月是这样来的,也就是天体的自然现象。“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惑而利生焉。”白天太阳把月亮推下去了,晚上太阳退位,月亮当权。这个时候,看似太阳倒楣,屈服了。其实不然,它是在准备它的第二招,等待明天早上再来。“来者信也”,来的时候也许有成功,也许没有。“信”的意思就是申,伸出来。譬如我们碰到一条蛇,蛇嘴里伸出来那个舌头,就叫信。来者就叫伸,去的呢?就叫屈。收缩来放到包包里去,就是屈。抖开拿出来用,就是伸。为什么为这样呢?“屈信相感而利生焉。”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这个中间,就看你的智慧,如何善于利用它。一涨一跌之间,互相感应,互相影响,“而利生焉”。你有没有智慧,就看在这个地方能不能把握了。’有白夭一定有黑夜,有黑夜一定有白天,有跌价一定会涨价,有涨价一定会跌价,有上台一定有下台。所以我们年轻时出门做事,老一辈的一定告诉我们:孩子!要记住啊!“上台终有下台时”、“上台容易下台难’,呀!上台很容易,走马上任就可以了。但是下台下得很好,也确实不容易啊!做战将打胜仗容同,败仗很难打,打败仗打得好的,千古一人,只有诸葛亮。他六出祁山都是败仗,但是六出祁山也都是胜仗,撤退的时候不损一兵一卒,没有少了一个人。这种仗最难打,善于失败的人才能成功。失败比成功还为难,所以上台容易下台难!这个道理大家为知道。孵豆芽的学问上面我们由天地日月的法则,讲到宇宙的法则,“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孔子这一段话启发我们去了解:夜里有夜里的生命价值,白天有白天的生命价值,危险有危险的生命价值,不危险有顺途的生命价值。他认为这个物理的现象,与天地的现象都是一样的。从大的方面看,太阳月亮,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大家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我们人生的道理。“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是讲物理世界的现象,“尺蠖”爬行的时候,先把腰弓起来,狗也是一样,要攻击对方的时候,也是先把腰弓起来。你如果碰蚯蚓一下,它马上把身子卷曲起来,以保护自己。所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要把身子弓起来才能伸,才好发挥力量。“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蛰”,十二辟卦里边有个节气叫“惊蛰”,就是这个“蛰”宇。动物到了冬天的时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里含块泥巴,钻到泥土里边,不食不动,过一个冬天。有些修道人炼气功,就是参照这个原理来的。只要一口气存在肚子里,便不会饿死的。动物过一个冬天,为三个月之久,这时我们一般人都叫它冬眠。现代医学也把打坐入定比做冬眠状态。这个比方是不对的,不过一般人不懂,以为就是这样。动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没有死,等到二月惊蛰这个节气,便又复生了!在台湾日期不很标准,大陆中原地区非常准确,每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就是惊蛰节来了,一切虫蛇动物马上出土,不到这个节气,它们是不出来的。这些虫蛇由于气候、地气的发动,到了这个节气,自己就会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动能,它们把嘴里的泥巴吐掉,又开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龙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点出息都没有,这正如几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话“孵豆芽”。现在这句话很少听到了。意思就象一个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债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就叫孵豆芽。人到了倒楣的时候,就认倒楣,先躲起来。躲起来并不就是失败,等待第二回合有机会再出来,这就是所谓“以存身也”。我们在中国旧小说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两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把 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谈第二回合的冲刺。精义入神《易经》告诉我们天地是这个样子,物理也是这个样子,可是,这中间要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运用,就靠你的智慧了。这个智慧有四个字,也是我国文化的哲学精神,就是“精义入神”。你的精神,你的学问,你的行为为精益求精。义就是理,把字宙的理,万物的理,一切的物理与人生的理,融会贯通,看清楚了自己的、一切。精义到什么境界?到了神妙的境界。孟子解释这个神字是“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佛学经常用的“不可思议”,不是你可以想象到的。所以智慧用在人生境界,物理境界,就是“精义入神”。“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真正能起用,这是讲智慧的最高境界。换句话说,“天下何思何虑”?是“精义人神”了。我们就文字技巧来研究,关照上文,下而是“以致用也”,这就是八股文的作法了。八股文是要讲究起承转合,前后关照的。所以这句话就是说智慧、学问、精神、一切达到入神的境界,是为了要施用子社会人类。“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懂了天地之理,万物之理,把握这个真理的精神,自己能够晓得用的这个智慧,圣人没有办法告诉你,懂了《易经》也没有办法。决定你的命运的,是在你的智慧,不是命运。这就是“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祟德也”的精神所在。明白了这点,就晓得人生富有富的好处,穷有穷的好处。我们中国过去的名言,叫化子当了三年,连皇帝都不想千了。这是真的,那真自由,天下人的房子就是他的房子,大家煮饭都是给他吃的,虽然是吃剩下来的,没有关系,这就是“利用安身”。大家为知道安身之难,心安已经很难了,身安也很难。修道的境界就是为自己能够“利用”,好的坏的都能用得上,都能够适应。“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上古所谓的德,不是道德的德,而是得到的得,是成果的意思:“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孔子说他研究的结果,超过了人文世界的范围,神鬼、上帝、菩萨会保佑你吗?他不知道。不但孔子不知道,任何人也没有答案。宗教哲学,我最佩服释迦牟尼佛,他是不讲迷信的。拜佛,佛就保佑你,那不是佛。佛真正的教义跟孔子一样,一切在于你。能够作主宰的是你自己,是你自身的业力,没有任何教主可以作你的主宰。这个宇宙是无主宰,非自然,一切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所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就是前因后果。因就在果中,果就在因中,未来的事,也都在因果之中。“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孔子用字很妙,超出前面所说的以外,也许我不知道,也许你们知道,佛知道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孔子的态度,非常客观,非常谦虚,破除了一切的迷信。“穷神知化”,“穷”就是研究透彻,把神妙最高的境界弄清楚,就是“穷神”;“知化”也可以说是智慧领导了变化,也可以说是智慧到了最高层,知道适应什么环境,知道怎么变化。这个变化为能适应,便要“穷神知化”,“精义入神”的那个神,自己本身到达神妙不可思议的境界,自然能够应付一切变化,就是“德之盛也”,是最高的成果。这是孔子以咸卦九四爻爻辞的两句话,引伸了这么多的道理。可是这个智慧不是乱想来的。乱想没有用,智慧不是聪明思想的境界。智慧是宁静到极点自行透出来的,就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的道理。大家常说打坐是培养智慧的一种学间,也就是“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所以打坐为甚么对身体会产生好处了会长生不老?就是因为“龙蛇之蛰”的道理。非所困而困“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是孔子解释泽水困 ,六一爻的爻辞。泽水困卦的意思,就像在太平洋.里弄一个养鱼池,外边还是有水包围着,这就是困。泽就是水池,水池在大水的中间,这样子就叫困。意思是外面的力量太大了,里边是小水,外面是大水,你这一点小水算什么!这就是困卦卦象的写意图。这里讲的六三爻,六就是阴爻的代一号,六三就是第三爻。就这个卦的图象看,从第二爻到第四爻象个水井一样,这就叫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这是六三爻的爻辞。卜卦卜到这一卦,糟透啦!这个人不但生意垮台,又犯了法,只有逃了!逃到哪里?逃到荒郊野外的茅草棚下,乱石堆里,地上长的都是蒺藜(蒺藜结的子有刺,能刺人),躲在这里等天黑,再偷偷回家,家里老婆也不见了。这是一幅很悲惨的图画,跟越王勾践被俘虏后卧薪尝胆一样,太太还要到吴王宫里做苦工、做佣人,越王自己睡在草上。当时的勾践就是困到了极点。前面孔子研究的是咸卦。这里提出了困卦,这里边有着深义。“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非所困而困焉”,不应该倒楣而倒楣,是自己制造出来倒楣的局面,是因为自己没有智慧。本来不应该受困,就因为自己有脾气、有主见、不肯接纳别人的建议、刚愎自用,而遭到失败,这个困难是自己招来的。孔子说照这个卦的现象看,并不是没有办法处理,因为你没有智慧,碰到困卦六三爻,外面是个大池,里面是个井。等子我们今天工业社会,你为做生意,同行四面八方都是资本很雄厚的人,人家拥有国际市场,外资合作,或者跟日本人合作,或者跟美国人合作。而你同样的电子工厂,夹在人家的中间,人家欢迎你来入股,人家合作,你偏不肯,一定为自己干,看你怎么生存!假设我们的青年朋友碰到这种状况,怎么打破这个困境呢?怎么办?你等于坐在井里,四面八方大资本家都把你包围了,而你却我陶醉在自己技术好、本事大的观念中。照理说这些都是很不错的条件,但是人家资本雄厚,待遇高,工人都被挖去了,你只有一个工人—你的太太。这样跟那些资本大的工厂来竞争,这个困境你怎么解?我们想想这个图案,处境是什么情况,便不问可知了。所以孔子说,不应该困而困的时候,“名必辱”。假使是我,我干脆把井打破,使井跟海水合而为一,还有什么好困的?那不是很简单吗?如果硬要造一口井,把自已困起来,那有什么办法?事实上天下有什么困难打不破呢?“事到万难须放胆”,不能放胆,那不是活该倒楣吗?我们看古人的历史,刘备在曹营里,有一天曹操很高兴,请刘备来煮酒谈心,而论天下英雄。曹操说:“天下的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了,吓得把筷子都掉到地上了。这情形被曹操看到,刚好碰到打雷。刘备说:“我胆子小,怕打雷,一声大雷把筷子都吓掉了。”这几句话把曹操骗住了。曹操认为刘备胆小,不能成大事,就把他放了。有些人“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必受侮辱。你要突破这个困难,不是没办法,是要用你的智慧。“非所据而据焉”,脚下站的却是有刺的蒺藜,乱石堆,站的立足点不对。立足点站不稳,外面又有石头困住,有蒺藜在刺着,如何能站得稳?立足点无所据,没有凭借,在这个情形下,“身必危”。外面遭到的是攻击侮辱,而本身没有立场,自身注定要完了。“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人都快为死了,哪里还能看到自己的老婆!孔子没有再加以解释,只讲了几句,到此为止。这里边很妙的,有个玄关。孔子卖的什么关子?他以为大家也懂了,所以不再详细地解说。但是我们后代人永远不懂,那种环境,“困子石,据子蒺藜,死期将至”,并不是一定真要死了,还有救,你要突破这个困难侮辱才有办法,为用自己的智慧去想办法,不然就家破人亡了。所以各位为注意,做一件事情,不论是做什么,如果把自己造成这么个局面,就毁了自己。我常常告诉朋友,打跨你的不是你的敌人,往往是你旁边的最亲近的人!胜也一样,一切成败在于自己,这些环境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是孔子举出来的第二个爻辞。第三个爻辞,孔子又举出一个卦象,就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辞,加以引伸。这里为注意!孔子为什么首先拿了咸卦这一爻的爻辞?第二次又拿出困卦这一爻?这里又拿出解卦的爻辞来?大家要注意这个问题,他一共拿出来了八个卦,还是八卦,注意孔子把人生哲学在这几卦中如何引伸。所以读《易经》为跟参禅一样,为熟读,随时为“精义入神”。你要去思想它、研究它。你说你听过《易经》,但又不思想,又不研究,是没有用的。所以古人提出来《易经》的精神是“精义入神”,要精思,才能有所得。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易曰:公用射隼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白: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之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者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这是解卦上六爻的爻辞。这个卦,我们先要把卦象弄清楚。雷水解 ,上面打雷,下面下雨。在台湾大家都熟知的一句成语“一雷破九台”,刮台风的时候,碰到打雷,不会长久的。尤其是夏十,遇到雷,雨便慢慢小,再打,雷也小了,风也散了。这是物理作用,雷电的作用把气流排开了。为什么成语要说“一雷破九台”呢?雷雨这个气候,雷碰到冷气团,一打雷,一磨擦,气象就转变了,就是这.个图案所表示的。所以雷水就解了,就是解散的意思。这不卦的上六爻,是一幅射猎的图画,如果卜卦卜到这一卦,一定大吉大利。大家知道,一卦有一卦的图案,一爻有一爻的图案,这个图案就很妙了,可以说是一幅很美的动态画面。“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公”在古代是代表年龄长、地位高的长者,他也是个领袖。平常所谓的王侯将相,公侯伯子男,都是古时的阶级官秩。“公用射隼”,就是领袖去打猎,看到一只鸟。“隼”在北方就是鹞子这一类的鸟,比鹰稍小,飞得很快,会吃其他的鸟。所有的鸟看到鹞子一来,就胆战心惊怕死了,无论如何都飞不开,逃不掉,被鹞子一叼就叼走了。这位领袖去打猎,看到这个“隼”要把它射下来。“射隼于高墉之上”,“墉”就是用土堆起来的,像高台一样,站在这个最高处,射程就拉近了,假使在平地上射,射程就远得多了。如果你做生意,卜到这一卦,那很好,一定赚钱,你的理想目标会达得到,这是很好的一卦。孔子对这一卦的解释是这样的,“隼者,一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有弓有箭,弓箭是要人用的,地位又站得很好,这一箭射去一定命中。现在我们就人生境界来看,一个人有目标、有计划、有准备,站的位置也很好,时机也对。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有工具,做生意为资本,打天下为有军队,无论做什么事,都为具备自己的条件才行。其次还要有人,有干部。如果这些人都是老弱残兵,行动不便,那也没有什么用。枪也有,子弹也有,目标也有,就是没有人来射击,或者只有一个一千度近视眼的老兵,希望他能把鸟射下来,很难!可知一件事业的成功,有目标、有本钱、又为有人才……这样你才有胜算,才有把握。所以孔子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孔子以为一个人要成功一件事业,非要有自己的本事不可。有了学问,有了能力,就是所谓的“藏器子身”。绝不能靠人啊!如果你以为我有几个人帮我做事,你已经注定为失败了,就算成功也是失败的,因为这个天下不是你打来的。为注意“藏器于身”,大家要注意这个“藏”字,深藏不露,还不要表示出来。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所以当领袖的人为样样都行才可,你不行我都会,才可以当领袖。如果你以为当领袖的人可以不必懂,反正都是别人做的,当领袖的都是无为的,那是你没有把书读通。无为是无不为,没有不能为的。真的要能合拢这个世界,匡救时代的危机,不是任何人都能的。譬如说唐吴兢《贞观政要》,那是学会了当皇帝用的,不是随便读读的。《资治通鉴》也一样,那是司马光写给皇帝读的,是当皇帝的作业练习本。所以千万要注意“藏器子身”,能藏器于身,有智慧,有本事,才一能创造你的历史。唐太宗样样都行,谈书法,唐太宗书法好;论武功,唐太宗武功好;论诗,唐太宗诗也比别人高明。那真是天才儿童,样样都好。所以唐代的文化那么盛,因为唐太宗行,才有那么高明的部下,这就在于上边的领导。如果你什么都不懂,你还能当班长?那才是怪事!所以做领袖的,不是笨人能够当的。这是第一,自己要有本事。第二还要有机会。你有了本事,机会未到,命运未到,我看还是跟我一样,教教书算啦!跷起二郎腿,在茶馆里吃吃茶、吹个牛,还有人听听;如果说评书,还可以混两个钱吃烧饼。你说你本事很大,但这个时代不属于你,命运不属于你,那没有用的。前天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朋友来聊十,他说他二十多岁时就知道这个时代已不属千他啦!所以拱手拜拜再见。不属于我的,争亦无用。就像打牌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赢钱的希望,但个个也都有输钱的可能,这一张不可知的牌,究竟到的谁的手里?不知道,但是有先见之明的人就知道。这张牌既然不会到我手里了,要我付出太多的代价去碰运气,算算还划不来,我不干。记得当年读一首唐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封侯印,一将成名万骨枯。”这是唐人的诗,想想一个人就是成功,这个成功的金字塔也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骼髅上的,放下算啦。“劝君莫话封侯印,一将成名万骨枯”就是这个道理。做生意也是这个样子。你在股票市场赚了一干万,你可知道多少家都在哭呀!那也是一将成名万骨枯啊!所以古人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家人吃饱了肚子,多少家的人都在仇视你、忌恨你。你在股票市场赚了一亿,说不定有人就因为赔钱,支票不能兑现,让太太去板桥监狱坐牢了。这是个哲学问题,所以一家饱暖,一家发财,就有干百家破财。你一家吃得特别好,别人会妒忌的,“格老子,他一家为什么会这么好、那么豪华呢?”所以说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半辈子的功名富贵,百世,一百代的罪过。虽然这些都是消极的人生哲学,但大家在这些地方都要留意,得意时须想到失意人。这就是我们中国持盈保泰的道理。同时这也就是“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道理。时代不属子我时,明哲保身算啦,时代属于我时,当然也不可坐而不动。如果你放弃时代而不干,同样也是罪过。你不干,别的人上来干的话,也许死的人会更多。从前历史上的人物,因一念之间的慈悲,不忍杀一个人,结果贻误十下苍生。所以孔于说“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全面的;“是以出而有获”,一件事情不做则已,一做就为有成果。这是孔子对上面这篇文章的结论。“语成器而动者也”,所以你为成就一番事业,为先问问自己本身的条件够不够。首先你要“藏器于身”,本身为有本事,有条件,如果你说你有个朋友很能干,有个老师会帮你,那是空的;你说你有个好太太,也靠不住啊!也许明十就跟你离婚了!这些都靠不住,甚至连你自己也靠不住。天下事就是如此,各位千万为注意。所以要“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很深刻的道理。然后“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构成了这些条件,便可以“获之无不利”了。我们看项羽刘邦出来争天下,两个人都想当皇帝,但是成功的还是有他的条件的。朱元璋当了皇帝,下朝回宫,大腿一跷,跟他太太说:当年当和尚,讨饭都讨不到,几乎自杀,想不到今天会当皇帝。这是真话,汉光武也讲过类似的话,当年出来并没有想过当皇帝,只求自保而已。为了自保,长期地奋斗,时势造成了后来的结果,当然也因为他是“藏器于身”的人。学问与治事下面孔子又提出了火雷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火雷噬嗑 ,上面是大太阳下面打雷,这种情形大家恐怕很少碰到过,如果到高山上就经常可以看到了。过去在大陆西康、四川的高山上,都常看到这种情形。有一次我从峨嵋山下山,走了一半,上面是大太阳,忽然一道闪光,向下一看,下面是一层乌云,都是黑的,乌云下面那个闪电,金的、银的、红的、白的……交相闪动,那真是一种奇观。但听不到声音,晓得下边在下雨打雷,雷声在乌云的下面,看看峨嵋山上界的神仙,对下界众生的情形一点也看不见,因为全被乌云遮住了。所以大家也不要求菩萨,菩萨看不见下界的事情的,下界都被乌云遮住了,求菩萨保佑没有用的,这是我的经验。你跪下来磕头,佛菩萨看不见,你已经被乌云包住了,你的业力那么重,上帝也帮不上忙。虽然佛菩萨的眼光会比我好一点,但你在层层的乌云里,佛菩萨的法力一下子也不能把那些乌云都驱散啊!上界的神仙是风和日丽,下界的众生是狂风暴雨,雷电交加,这就是火雷噬嗑的景象。又好像台风来的情形一样。风雨交加,一个人驾条小船在海洋上漂;又像山洪暴发,人被卷入这个洪流之中,像一片树叶……这种境界就是火雷噬嗑,就卦象上看是如此。也像吃牛排一样,一块牛排送到嘴里用牙齿咬,这也是火雷噬嗑的景象。孔子对火雷噬嗑初九爻爻辞提出了他的意见:“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卦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昨天有位山东老朋友跟我讲笑话,谈到山东的孔孟文化,他说一个人要好事坏事全懂了,才能够通达。这话不错。做人就是为通达,通达人性,通达人情,才能够谈学间,谈治事。孔子说:“小人不耻不仁”,“小人”是普通一般人,“耻”就是难堪,如果他没有碰到钉子,你没有给他难堪,他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也难改正自己的过错。你给了他难堪,羞辱‘了他或者使他见*得人,他才能够改得过来。“小人不畏不义”,你研究一般人的心理,纯用教化、用仁义之道让他学好是做不到的,那些仁义之道都是假的。一般人因为怕法律,怕社会不齿,因为有个“怕”在那里,所以才讲仁义。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人要有个可怕的东西在心里,在背后,才可以使他上进向善。宗教也是这个作用。有个上帝,有个菩萨管着你,你就会乖一点。如果没有所畏,永远不会做好人,不会做好事。所以如要一般普通人做好事,一定要有个促使他向善的力量在后边才可以。“不见利不劝”,普通一般人没有好处、没有利益可图,他不会干的。“劝”就是劝导他,教导他的方式。“不威不惩”,没有鞭子打下来,没有威武在他面前,没有惩戒,不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不会改过的,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不见棺材不掉泪。人很难有生而向善的,除非是菩萨,是圣人。以上这四句话,占今中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我们不要自以为自己是君子,不在其列,其实我们也包括在内。除了得道的、真正成就了的人以外,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如此。所以这四句话在后世的老庄、《易经》中,大家都认为是帝王之学,统治的道理。一个社会承平久了,不用严刑重法那就不得了。所以今天所谓的民主自由,是不是对人民有利益,这一个制度是不是对,到现在还很难下定论。历史进人这个阶段,到处都在叫自由、民主,这个名词叫得声音很大,浪头也高得很,将来是不是走得通,会不会毛病更大,还作不了结论。所以《易经》、老庄被人用得偏的时候,就是法治的思想;用得宽大的时候,就是儒家的仁治思想。教育的原理也是这样。我经常说,我是主张用体罚的。体罚有什么不对?差不多该用的时候就用。有一次亚厉山大间他的老师亚里斯多德说:当皇帝真正的办法在哪里?这个大哲学家就告诉他说:你不是看到前面田里的麦子长得很好吗?你看那儿棵长得特别高的,把它砍平就好啦!这句话一点都不错。一片田地,稻子麦子都长得一般高,有几棵很特别突出的,长得特别高,那很讨厌,把那几棵砍掉就平啦。这个道理很对,不过亚里斯多德嘴巴里讲出来的,没有我们东方的说法高明。孔子这四句话的道理说得.更清楚。换句话说,这句话就是群众心理学,用人之道也是这样。小人不耻就不仁,不畏就不义,不见利就驱策不动,不惩就不诫,所以!说有时候是“小惩而大诫”。譬如教育,有时候打两下手心,罚个站,打几’下没有什么了不起。“小惩而大诫”,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他一辈子都记得为去做好人。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时候,碰到一点倒楣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经》,反而应该是好运气。假设一个人永远在好运中,这个人就完了,他永远没有大的出息。所以小小地惩罚他,便不会做大的坏事,这反而是小人的福气。一个人没有倒过楣,便永远没有出息。一个领导人,像有些帝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大臣一下子革去,不让他干了,或者把宰相一下子派去当县长,或者乡镇长,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高明的帝王,希望这部下将来能有更大的担待。这就是“小惩而大诫,小人之福也”的道理。孔子怎么悟到了这个道理呢?断了脚趾学个乖,是孔夫子的因果观。他看到了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履校、灭趾、无咎”,孔子说“此之谓也”,这一爻就是这个道理。“履校”就是我们台湾过去穿的木拖板。我们中国古人不穿鞋一子,是穿木屐的。木屐外面加个边就叫“履校”,“灭趾”是穿着木屐走路,脚歪了一下,把脚指头碰伤、碰断的意思。卜到这一卦,为去做生意会倒楣,会赔本。不过没有关系,伤一个小脚指头而已。虽然有些不顺,但还是小灾。噬嗑卦一路都是凶卦。初九爻是无咎,没有毛病,但人已经伤了,脚指头也断了,怎么还说是无咎呢?无咎不算是很坏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由此,孔子悟到了人生的道理,虽然指头伤啦,这是小伤呀!不然这个人走路永远不注意,不小心。如果跌倒,或者中风了,变成半身不遂,那麻烦就大啦,就更糟啦!所以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孔子解释这一卦初九爻的爻辞,所引伸出来的人生哲理。因果报应说到这里我们要插一句话。很多人以为因果报应是佛家的话,其实中国文化从我们老祖宗开始,第一就是讲因果报应。早晨吃饭我们还谈到,每一个朝代怎么开始便怎么结束!清朝孤儿寡妇带四万人人关,统治了四万万人的中国,最后结束的时候,也是孤儿寡妇挟一个小包袱回去了。朱元璋是当和尚的,结果当了皇帝,最后明朝结束了,连个女儿也出家当尼姑。当他去世以后,孙子也被逼着去当了和尚,可见他是欠了和尚的,子孙还为当和尚尼姑去还。天地间的事,怎么来就怎么去。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定律。赵匡胤撒这个皇帝嘛,不算坏,很纯厚,冥冥中也给他留了一个后代。传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不是蒙古人,而是赵匡胤的子孙,这也是因果报应。元朝的末代皇帝反而是中国人,它的出处在哪里?有一本书叫《庚申外史》,记载了元朝的本身就是汉人,而且是赵家的后代。所以明朝的大元帅徐达把蒙古人赶出北京后,便不再向前打了。当时朱元璋很生气,他那副元帅是搞情报的,秘密向朱元璋报告说徐达拥兵不进,朱元璋就调徐达回京,军事会审。徐达心里有数,便带着自己的卫队,从天津坐船到南京,船停在江心里,请皇帝上船上来谈话。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上船来。徐达摆的阵仗非常威严,皇帝.上了船,徐达行过军礼,请皇帝上座。皇帝说:你为什么不到南京来?徐达说:我如进了南京,脑袋就为搬家了,所以我请你到船上来,咱们谈清楚。你现在对我还不放心,怕我造反,其实我为想做皇帝早就可以做了。那个时候不做,现在也不会做,你安心当你的皇帝吧!当然他们是好朋友,也是换帖兄弟,这就是徐达大将军的高明处。如果徐达一进南京上朝求见,一个卫士也不能带,武器也没有,那一进朝不就完了吗!请皇帝上船,皇帝想怎么也奈何不了他,不然便“伏尸二人,流血五步”,连皇帝也完蛋了。所以朱元璋说:你怎么会这样想,我决无此意。这样一说,两个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于是朱元璋问徐达:你既然把蒙古人赶出北京,为什么不向蒙古进兵呢?徐达说:他们好歹也统治中国七八十年,他们也是汉人,你知道的,何必为赶尽杀绝呢?让!一个汉人在蒙古当当皇帝也不错嘛!朱元璋说:对,就这么办,赶快回去。当初赵匡胤不太欺侮周家孤)儿寡妇,所以也就保全了他的后代。这是历史的因果,尤其是中国的历史,儿乎都是因果,谁也无法改变。但是中国文化讲因果是三世的,这一代,上一代,后一代,是直线的。印度文化讲因果是横线的,是讲个人的,前一生,这一生,下一生。所以印度的文化进来之后,就和中国的文化结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十字架,成了中国因果报应的学说基础。天将厚其福而报之孔子在这里提出来噬嗑卦这一爻来解说,这是孔一千的名言,是中国文化的中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得。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者以灭身。卦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隙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这几句话大家千万为背得来。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说,是事实,正史、小说都有记载。刘备告诉态己的儿子阿斗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为这是小善,我何必千呢?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小事情,马马虎虎可以原谅。你要知道,积小恶就成大恶,到那个时候就可怕了。刘备快死了,为什么对儿子讲这两句话呢?为知道刘备书也读得不错啊!他也是卢植的学生。与他同时的荆州刘表,还是《易经》大家,有著作传世。三国时代的这些人,都读过书,都很了不起。曹操的诗文更好。不为认为他们都是只会打仗的老粗啊!刘备告诉他儿子这句话的精神,就是从《系传》这里来的。我们中国人骂人时,说这个人很坏,快要完了,就说!“恶贯满盈”。贯就是跟铜钱一样地串起来,满盈就是像电脑资料库装满了,装不一下了。到了这时候就开始报应了。所以我们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不过中国也有人怀疑这善恶报应的问题,司马迁就说过,中国人讲报应是真的吗?他在《史记·伯夷列传》里就讲到,我看社会上成功的都是坏蛋,好人都没有好报,天道说福善祸淫,是真的吗?司马迁讲这话,当然是很愤慨的。其实这个中间也有个道理。中国又有句话说:“天将厚其福而报之。”譬如一个坏人,他坏事做得很多,不但没有遭到报应,反而更春风得意。因为他更得意,他便更造孽,更作恶,做坏事的本钱更雄厚,力量也更大,使他快一点把坏事做满,做绝,好接受报应。也就是西洋人说的“上帝要!灭亡,必先使他疯狂”的道理是一样的。有时候你感觉用心机很得意,那就太可怕了,上帝必厚其福而报之。你的福气好,上帝还要再加一点给你,因为加一点以后,你就快一点把福报消耗完了,好快一点接受报应。孔子作《春秋》,《春秋》的大义在什么地方?就是说明一部历史的因果。春秋两百七十年,杀了几十个国君,亡国几十个。孔子在坤卦《文言》中也讲过“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部下杀长官,儿子杀父亲,这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口等于我们看到台湾社会上的问题,很感叹,这个社会这么糜烂,这么奢侈,也是“非一朝一夕之故’,所形成的。我看到大家这几十年来过分的享受,心中也非常感慨。初到台湾来的时候,大家都穿木拖板。我们由基隆上岸一看,啊!台湾的女孩子真漂亮,就是满口金牙、两条烂腿不敢领教。因为不用元论,女孩子的腿被蚊子咬了!这么漂亮的腿,变得一个疤一个疤的,真叫人可惜。可是这二十年来了一个突变,大家都忘了过去二十年的痛苦,太过分了,真怕“十将厚其福而报之”。静观越想越觉得可怕,在座的诸位为注意呀!所以佛家常常教人为惜福,珍惜自己的福气,不为享受得太过分了。这也就是孔子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就是成功,一个人想成功为做好事,但不是说做了一件好事你就可以成功了。你今天跟人家打架,报纸登出来,你成名了,这个名靠不住啊!善要慢慢地累积起来,才有真正的幸福。做坏事也一样,坏要累积起来,不累积还不至于灭身,上天还不会马上报应你。所以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个原理一般人不清楚,有些人以小善没有多大意义而不下级路上见到一块石头,应该马上捡起来放在路边,以免后来的人碰到了跌倒,这是我们小时候的教育。现在我们经常看到马路上的香蕉皮,尤其基隆、高雄在过去几年,那真是司空见惯。如果把石头、香蕉皮捡起来,避免人家跌交,就是勿以小善而不为,积小善可以为大善。所以不要“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小毛病就要改,不能不改,不改累积起来就成大恶大患,就为吃大亏。“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自己不为以为有点小毛病没有关系,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故恶积而不可掩”,掩饰不了,到了罪大恶极的时候,永远也无法解决了。孔子为什么讲出这个道理?这是他读了噬嗑卦上九爻的爻辞“何校灭耳,凶”的感想而来。平常我们以为《易经》很难读,什么叫“何校”?“何”字加一个草字头就是荷花的荷,荷也作“负”讲,如王维的诗:“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校”就是刑械,初爻是“屡校”,上爻是“何校”,“何校”是负着枷锁,负担太重把耳朵都磨掉了。脚指头少了一个没有关系,所以说是“无咎’少。但是耳朵少了一个就不好看了,所以说是“何校灭耳,凶!”第二个解释,就是说肩上背了两块大木头,负担太重了,就倒下来了。“灭耳”!死掉了!“耳”不作耳朵讲,作虚字讲。罪恶太大,负担太重,怎么办?死而已矣!所以说是“灭耳”!死了不能再活了,这是孔子用噬嗑卦说明中国文化的精神。其亡 其亡 系于苞桑下面讲否卦九五爻的爻辞。否卦与泰卦相对,地天就是泰卦,倒过来天地就是否卦。大家仔细研究我们的《易经》,非常奇妙,地在上面,天在下面,反面太平,是好事;倒过来地在下面,天在上面,就糟糕,就不对了。年轻时我们对这个道理弄不清楚,后来一想天地混沌的时候反而没有事,一有了天地麻烦就来了。有天地而后有男女,有男女而后有夫妇,有夫妇便有是非、烦恼,这样天地间的问题就无穷无尽了。所以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叫天地否卦,上帝创造了万物,却给人类带来了烦恼与痛苦,这是笑话。我们常常引用否极就泰来,所以懂了《易经》的人,没有什么叫好运坏运的。换句话说,坏里边有好,好里边有坏,好的过去坏的就来,坏的过去好的就来!孔子解释这一段政治哲学说:“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筮治者也。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我们今天台湾的社会,大家都忘了这句名言,这是很危险的。否卦的九五爻就说:“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其亡!其亡!”快要掉下来啦!快为掉下来啦!“系于苞桑”,好像很重的东西,吊在很细的桑树枝上,风一吹摇摇晃晃的,那根细枝一断便完了。所以孔于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人的危险在哪里?很多朋友出门坐飞机怕飞机出事,走在马路上怕被汽车撞上。其实最危险的地方是在你自己家里床上。过去不是发生过这种事情吗?一家人都在家里,飞机掉下来把,一家人统统都压死了。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危险随时都有。什么叫危险呢?“安其位者也。”自己今天的位置,今天的成就,自己觉得很满足,便会大意,以坡路己没有间题,这才是最危险的。危险在不危险里头,平安里头就有危险,走马路不一定危险,坐飞机也不一定危险。“亡者,保其存者也。”乡下老太婆有几千块钱,一定用袋子装起来,放在她最秘密的地方,小偷一来,一下就找到了。天地间的东西想永远保存,希望永远属子你,那是不可能的。“亡者”,一个国家的灭亡,就在他强盛的时候已种下灭亡的种子了。一个人的失败,就在他成功的时候就种下失败的种子了。所以说,“亡者,保其存者也”。社会为什么会乱呢?“乱者,有其治者也。”乱出在太平,我们看历史就知道,时代坏了,出来革命,打下天下,争得统怡。时代好了,太平了,又种下了乱因,因果就在这里。为把这个政治哲学道理搞清楚,就要反过来,“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人生没有太平的,生命随时有麻烦,随时为小心。“存而不忘亡”,当我们现在存在的时候,就要想到有一天不属子我的时候。“治而不忘乱”,社会安定太平的时候,便要想到随时会有乱的发生。所以大政治家们就是善于堵老鼠洞的人。老房子,一有老鼠洞就把它堵起来,一部机器一个小螺丝钉掉了,马上把它补起来,这部机器就不会坏了。不然今天掉一个螺丝钉,明天又掉一个螺丝帽,不要好久,这部机器就报销了。大政治家们对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小地方的问题,都己经知道了,一个政策下去,已经把那老鼠洞堵好了。《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这个“治而不忘乱”,懂了这个道理,懂了否卦九五爻的爻辞,我们这个生命,以及宇宙间一切的事情,就像这个卦里说的一样,“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苞”也叫苞萝,也叫鸟萝,江浙一带叫鸟萝。鸟萝并不是鸟巢,而是一大团的草案,上边只有一点点小藤吊着,风一吹,摇摇摆摆,非常危险。生命的道理就像这个草苞子吊在那里,象征着生命的朝不保夕。任何的成功也是这样。所以《易经》的哲学看通了,跟佛家的哲学一祥,看人的生命也同样的是朝不保夕。张公百忍下面的一段是鼎卦的九四爻。火风鼎 ,鼎就是饭锅,是上面一个锅子,下面用火烧的意思。.“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卦而谋大,力卦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谏,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鼎折足,覆公谏,其形握,凶!” 这是鼎卦九四爻辞。鼎折足是断了一只脚的鼎。鼎字原来是个图案,现在写成方块鼎字了。古代的鼎是家庭用的饭锅,唐代以前的大家族就是用鼎来煮饭的,《滕王阁序》中便有“钟鸣鼎食之家”的话。中国人讲大家族是五代同堂,一个家庭有一两百口人,比一个社会复杂得多啦!三个媳妇,又有八个孙媳妇,又有十几个曾孙媳妇……再加上三个女人一个菜市场,你看一个家庭有多少个菜市场啊!那个社会复杂得不得了。所以唐朝有个张功艺,五代同堂,一百多口人家,钟鸣鼎食,大锅菜拿上来,大家添一碗就走,决不能用小厨房,以示公平。皇帝唐世宗召见他,很感慨地问他,用什么方法能够把家庭事情处理得这样好?张功艺写了一百个忍字,后世就叫他“张公百忍”。作为一个领袖,一个家长,就是这样。这个忍,不光是忍气啊!忍的意义很多,气要忍,什么事情都为忍,当一个大家长也只有“忍”才能应万变,处众纷。张公百忍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皇帝看了只顾点头,对!对!对!做皇帝有时也很苦。当领袖的人,每十下面那些正反不同的意见,乱七八糟的报告,直言的,拍马屁的……我们知道的他都知道……所以当了领袖也只有忍。忍!很难啊!这一爻的意思是说这个鼎断了一只脚,一锅热饭翻出来了,一翻翻到脸上,“其形渥”,难看极了,饭也倒在地上,吃不成啦……如果你卜卦卜到这一爻,做生意,做事,可以说是一塌糊涂。虽然不致坐牢,但可能会变成过街老鼠!德薄位尊“德薄而位尊”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的道德与学问不够,但位置很高。等于我们做生意,找个笨蛋来当总经理,尤其现在人做生意,叫自己的太太当董事长,支票由太太出名,出了事太太去坐牢。太太们又不懂“德薄而位尊”的道理,自己分明是在家里做饭的人,现在挂上了董事长名衔,当然非倒楣不可。“智小而谋大”,自己又投有智慧,做官想越大越好,生意赚钱越多越好,或者想买个小岛当国王,自己智慧又不够,计划倒是大得很,人小鬼大。“力小而任重”,五斤放在肩膀上还背不动,坐飞机连手提行李还为用轮子拖,却自以为千斤大力士,那不是吹牛吗?有一次跟何敬公和一些教授们去日本,偏偏碰到日本的火车出轨,大家只好下火车步行了。距离住宿处比台北后火车站经过天桥到前站还要远一倍。大家说怎么办?我说走呀,但找不到红帽于提行李,我说自己拿嘛!大家都发愁怎么拿得动,我说我有两个皮箱,再给我一个,三个。你们两个人抬一个总可以把?他们说看你穿着长袍,个子那么小,怎么能拿动三个大皮箱?我说试试看,我好多年已经没有练过啦。子是肩上扛一个,两手提两个,走了一段,我心里有数,外面看似若无其事,里边已经满身大汗了。大家看了说:“原来你真有武功呀!”我说我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他们说,那是怎么回事?你还那么从容!我说你们说我是学佛的嘛!如果我不表示一点从容,那佛学到哪里去了了其实我都累得快没命了,里边衣服也都湿透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走到半路,我已经快顶不住了,两个人抬一个箱子的,还在半路歇了两三次,我早就到了目的地了。他们说“你一定有功夫”,我说什么功夫也没有,我要是跟你们一样,歇歇走走,一个也拿不起来了。这是真话,那时候我就是“力小任重”,差点没有出了洋相,所以人不要不自量力,“力小任重”。自己力量不够,偏要挑一个大责任,等子太太们当了董事长一样,以为生意好做,最后当了代罪的羔羊。由此我们知道,有三个基本的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道德学问都不行,大家来恭维你,尤是出家人,小小的年纪出了家,人家看到你便拜,那真可怕得很!你以为头发刮了就得道了吗?不是那么回事。另外两项是“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如果犯了这三大戒,“鲜不及矣”,一定倒大楣,很少有例外的。所以孔子说“覆公惊”,一锅饭倒了吃不成了,还把自己弄得满身起泡。这个现象就是“不胜其任也”。自己要有自知之明,我能不能挑动这副担子,负不负得起这个责任,自己先要称量一下自己。袁世凯的二儿子劝袁世凯不要当皇帝,他有两句诗说:“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波感不平。”这是中国文人的诗,“山泉绕屋知深浅”,他并没有劝他父亲不要如何,只用山泉绕屋来比方。“微念”,只为有一个小念头在心里,便会像大海波浪一样不平了。他劝父亲劝得那么好,可惜袁世凯不能听,使后人徒叹袁世凯有这么一个好儿子,可惜!可惜!几与神下面是讲豫卦六二爻的爻辞,豫卦是雷地豫 。这一爻的重点是讲“几”,就是机会的机。古人的“机”字不用木字旁,只用“几”。木字旁的“机”是机器的机,有形的,这个“几”是无形的,将动未动之间的谓之“几”。等于我们站在门的中间,你说我是进来还是出去?请你猜猜看,你说我进来,我出去啦;你说我出去,那不然,我进来啦。那个进出未定之间的就叫“几”。“子曰:知几筮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职罪知几乎?几者,动之徽,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儿而者,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孔子说:“知几其神乎!”一个人自己智慧能够“知几”,就是达到神通的境界,一件事情一发动,就知道结果了。所以真正的神通是由智慧而来,不是什么头上放光,知道过去未来之类。真正的大智慧才是真神通,孔子引伸这个道理,认为政治也好,做事也好,为能做到“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就可以达到“知几”,达到“介如石”的境界。不要因为上司提携就逢迎拍马,今天发表你升官,对长官也不拍马屁或馅媚;对部下或不如你的人,也不要轻慢他,仍为尊重他。平常做人就为如此。换句话说,平常的时候态度如此,飞黄腾达的时候也是这样。对有钱的人、没有钱的人都是这样,这是中国文化的精神,后来变成为一句名言,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水”就是没有味道,大家平平淡淡的,老一辈的人自小都会懂。这句话是出自《增广昔时贤文》一书里,过去这是一本很重为的书,我们十来岁都已经会背了,原文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这个道理,诸葛亮的文章里也曾提到。诸葛亮除了功业以外,千古名文只有两篇,就是前后《出师表》,另外留下来的有几封家书。诸葛亮的书信都很短,可见他公事很忙,没有时间说很多话,可是意思都很深远。譬如给他儿子讲交友的信中说,君子之交“温不增华,寒不改叶”。“温不增华”,是说春十到了,花已经开了,不要再加一朵花,锦上添花的事不要来。这也就是“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意思。朋友得意时,不去锦上添花,朋友倒楣时,也不为看不起他,还是跟平常一样。朋友之间的感情不能像是天气一样冷热变化,为永远长青,四季长青,这才是交朋友之道。下面还说患难中如何交朋友等等,大家翻翻《诸葛亮传》就知道了。为什么君子为“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呢?做人永远为留一步路让别人走,也让自己走。从人世间看宇宙是很大的,实际上却是很小,冤家到处都会碰到的,这也是“知几”。所以什么叫“知几”呢?“几”就是“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这其中很微妙,这时还没有动,开始为动,也可以说是将动未动,这个时候就是“几”。你为能“知几”,知道“知几”的道理,就是大吉大利。君子能够“知几”,便永远大吉大利。因为“知几”,所以见到不好的自然不动;看到好的,知道能好到什么程度,动而一定利。所以“几”就是先见之明,因此孔子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如果认为是一个机会,应该是你的,机会要来以前自己便已经知道了,所以才能把握机会,“不俟终日”。不要说我等明天再来干吧,如果等到明天,机会便已经过去了!介如石孔子这一段的言论,是他研究豫卦六二爻爻辞的心得与引伸。这个卦的爻辞是:“同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字是人字下而两竖,“个”字是人字下面一竖,“个”字是“个”的简体字。人字下面两竖的意思,就像一个人站在那里,顶天立地的样子,像块大石卓然独立一样的安稳,一样的清白,干干净净,天压下来也不怕。“不终日”,就是不到一天,意思是说人要昼夜把握自己,随时顶天立地,四面凌空都要看清楚。不要说白天如此,夜晚也如此,连睡觉也要如此。这就是平常我们所谓的特立独行,这也是《易经》上的话。孔子在讲乾卦时说过,人为“特立独行”,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做法,并且要表示得很清楚。“贞吉”,这个样子当然好,大吉大利就是“贞吉”。贞吉当然很好,自己为真能站得正、行得正、坐得正、做得正,就什么都不怕了。可是你不要吹啊!你是不是真的正,“贞吉”两个字连起来用,“贞”就是干净,像块美玉一样,当然大吉大利。“介如石焉!”一个人顶天立地站在那里,像玉石一样,凌空独立。“宁用终日!”意思就是“哪里还为”!“这里何必还需要说,’!“终日”是“不只在一天两天,而要永远如此”。一个人能永远这样,所谓顶天立地,真正的独立而不倚,就可以知道他的结果,所以说“断可知矣”!所以人为有超然独立的认识,有介然独立的见解,像孙悟空一样能够眼观四面、耳听八方,这个样子就可以“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君子知微,为做到了像“介如石”这个样子,才能“知微”。“知微”就是智慧到了微末,别人看不到,你却有先见之明。“知彰”是大家看到的,你看得更清楚。“知柔知刚”,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该退的时候退,该进的时候进。人的智慧达到这个境界就可以做统帅,可以当领袖。如果还没有机会,关起门来在家里当家长也是当领袖呀!也是“全家之望”啊!孔子引用了十个卦中的十一个爻辞,是连起来讲的。它们前后都有连贯性,合起来是一篇文章,大家为留意研究。他用这儿卦的爻辞集拢来,告诉我们做事、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一个领袖的领导学。良马见鞭影而驰下面讲复卦初九爻的爻辞。复,是地雷复 ,就是复兴的复,光复的复。“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儿乎?有不善术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这几句话怎么讲法呢?复卦的初九爻说“不远复,无只悔,元吉”。“不远”就是不很远,“复”就是回来,意思是说“不要很远就回来”口这样说像什么?所以过去我答应商务印书馆把《易经》翻成白话,现在想想真是未经思考胡乱答应。《易经》怎么翻白话?根本无法翻。就像这里,“不为太远,回来”。这像什么话?完全不对。翻译成“不要很远又回来”,也不对,到是比第一句话好一点,不过翻成白话,便不知道它讲的是什意思都没有。“无只悔”是没有一点可以后悔的,“元吉”是根本大吉大利……照这样翻成白话,实在没有味道。在这里,孔子非常捧他的学生颜回能够不迁怒、不二过。为什么孔子再三强调这两点?因为这两点很难做到。所以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孔子特别强调。至于能够受得了穷,那还是小事。人做到不迁怒很难,历史上很多的人物都会迁怒。譬如两夫妻吵架,小孩子一定倒楣,没有办法便拿孩子出气,打孩子;再不然兄弟姐妹吵架,爸爸妈妈倒楣,这个样子就是迁怒。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人来间事情,就要挨骂,这就是迁怒。做官的为去晋见长官,先见要问问“今天上司的气象如何”今天的心情好不好?不好改十再见。同学们也会打听我的气象。为什么?因为我的气象不好!会挨骂。有时候长官对某一个单位主管不满意,便连带把这一个单位的事情也全破坏了,这个道理就是迁怒。只有颜回不迁怒。不迁怒是十二万分困难的。不二过更难,白己的错误犯一次,下一次不会再犯。这一点我们都做不到,这就是佛家说的习气。人永远犯自己常犯的错误。但是孔子这位得意门生,不幸短命的颜回,他却能做得到。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不远复”,意思就是不二过。有些人也不错,也时常检点自已不为犯错,错了不可再犯。但是我们一般人也只能做到两三天以内很小心,不会再犯,过了半年三个月便忘记了,又犯啦!孔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他说不迁怒、不二过,只有一个人做得到,就是颜回。《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得意学生子贡,你跟颜回两个人比比看,你们两个哪个好?子贡说“回也问一知十”。跟学禅宗一样,学禅宗的人为能“良马见鞭影而驰”,骑在一匹好马.上,马鞭子一扬起来,它就跑了。那匹笨马呢?马屁股打烂了,它不但不跑,还倒退呢!“良马见鞭影而驰”,这是学禅宗的条件。所以找不到良马,宁可不讲禅。颜回问一而知十,告诉他一样,他知道十样。“赐也,问一而知二”,子贡说我呢?老师告诉了我一点,我能懂得了两点。加起来问一知二懂了三面。当然《易经》的卦,第四面他还没有懂,而颜回已经懂了全卦,问一而知十了。所以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你实在不如他,连我都不如!。孔子对颜回推崇到这种程度,不但子贡不如他,连自己也不如他。孔子对两个心爱的学生这样说,也是真话。孔子说,这种道德修养,颜回做到了。他说颜回做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方面孔子对颜回非常赞叹,在《论语》上固然可见,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孔子说:颜回呀!“有不善未尝不知”,他的思想修养,行为修养,有一点错误,自己都能知道,这就是颜回的自知之明,一般人很难做到。“知之未尝复行”,白己一知道错误,便不会一再发生错误。就像学佛的修到了“空念头”后,起心动念,无论是善念、恶念,自己清清楚楚。善念保留,恶念不起,恶念一萌,立即把它空掉,这就是“知之未尝复行”,知道了便不会再来。“不远复”也可以解释为一起心动念立刻就知道了,就马上平息了的意思。“无只悔”,因此做人做事永远没有后悔,这样就大吉大利了。男女构精 阴阳怪气下面这一卦是损卦的六三爻,损是山泽损 。这个卦解释得很有意思,“损”就是损害,孔子因而引伸说:“天地因缊,万物化醉;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在中国文化上,“千地因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四句话非常重为,大家要特别注意,尤其学道家神仙之道的、学打坐的、练习长生不老、想修长生不死的,所谓丹道神仙的原理,乃至男女双修,个人单修,本身的阴阳调和原理等等。我们看中国道家的丹经、道书乃至西藏的密宗等,我认为还是从中国文化逐渐发扬起来的。当然也有人认为是从印度来的。观点不同,所见有异而已。“天地因缊,万物化醇”,什么叫“因缊”呢?“因缊”就是“阴阳怪气”四个字。贾宝玉在《红楼梦》中说,林黛玉是得天地灵秀之气而生。我们小时候喜欢看《红楼梦》,骂同学都说:你呀!得天地阴阳怪气而生!但是,得天地灵气而生的人,多半都会出世修道,入世做人则没有用。普通人发财为看他的相,所谓“清贫、浊富”。人的相貌太清秀,一定是穷的。为发财,看他是不是有浊气,浊就富,清秀就贫,这是注定的。阴阳怪气就会生长万物,为什么呢?现在的天气就是阴阳怪气,五月黄梅天,难过极了。但是温度高,万物生长得也快,像木耳、香菇,都是生长在很霉烂的地方。“因缊”的意思很难解释,阴阳怪气一大堆,总而言之就是一塌糊涂,糊涂一塌,如此而已。你要翻译白话,翻译英文,那就要命啦!绞丝边一个因,就像丝绞来绞去一样。现在是四月五月梅雨天,各位到乡下去看看,那些老房子的墙根上都长满了硝,墙壁上都是发霉的。刚来台湾我在基隆住,书架上的书抽出来都是湿的,要小心翻,不小心,纸都扯破了。不为看这种天气,细菌这时候最易繁殖,生命就在这种情形下开始。所以说“天地因缊,万物化醇”,就是发酵。人怎么能发酵呢?细菌的繁殖过程就是“化醇”。平常我们说醇酒美人,不是烈性的酒就叫醇酒,像绍兴的女儿红,就是属于醇酒之列的,喝到嘴里很香,不太烈,不在乎,这种酒最容同喝醉,所以说醇酒美人是相连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地因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民国初年,火陆上有一个写黄色小说的张竟生,非常大胆,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他早年留学日本,著作《性史》,黄到极点,大家挖苦他叫他性学博士。他在日本是学农业的,修到农学博士,回来无聊开玩笑,就写起小说了,有时他讲得也蛮有道理。孔子在这里说“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构者交也,因为男一女之交,所以才生男生女。道家修长生不老,就是根据这四句话的原理来的。修道必须要修到本身内部的阴阳交构,就是佛家修禅定所讲的得喜、得乐,不需为靠男女关系,自己可以生出另外一个生命,因为每个人都有阴阳。为长生不老,祛病延年,必须修定修到“因缊”、“构精”的境界。外界的状况都不知道,身体坐在那里入定,这个定是另外一种定,叫做“因缊”定。庄子称“因缊”叫混沌,跟我们说的混蛋差不多,什么都没有,糊里糊涂。可是糊里糊涂的情形,好像睡着了,又像没有睡,这种情形酝酿久了,新的生命才会起来,气脉才会发动。所以孔子所说的“天地因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四句话,道十的书有儿千部著作,还有密宗、道家所谓的气脉,都是为先达到这个境界,气脉才能通。孔子为什么扯到这里来呢?妙不可言,这一卦是损卦。“损”是损害,六一爻的爻辞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这是孔子的结论。“致一”也可以解释为统一、合一,但也不一定这样解释。矛盾的统一,双方意见对立,对立之中产生了另外一个意见。正反相对的两派意见,闹来闹去,哪一个人得利益呢?两派都失败,只有另外一派得利。等于男女构精,父亲跟母亲谈情说爱,爱到了极点时,并不一定是利,有损,男女本身就有损,可是另外一个生命产生了,就是这个道理。这一段道理很麻烦,研究起来是个大科学、大哲学。老子也讲这个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从这里来的。所以懂了这个生命的最新道理,科学的道理,就知道中国的医学,修道的哲学,都是从这里出来的。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也是简略地带过而已,不能多说。现在回头看孔子对损卦六三爻爻辞的解释。损卦六三爻的爻辞说:“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这是什么意思?三个人一起走,一定会产生两派意见,会损害一个人。我常说孔子的话不究竟,如果孔子生在现在,他的说法一定会为修正。现在两个中国人在一起,有三派意见,尤其是华侨社会里边。我十常嘱咐出国的年轻人要小心注意。在外国,中国人专门攻击自己中国人,两个中国人在一起,就会有三派的意见。在国内大家搞惯了不觉得,习惯了还不会太害怕,到国外就很害怕了,那可怕得很啊!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意见?这个道理是什么?人性很可怕,有些同学说外国人不会,那是因为你没有看透彻。外国人也一样会,人都是会那样的,你拿动物来做试验也是一样,三个东西养在一起,间题就来了。“三人行,则损一人。”只有阴阳相合才行,最好是一个人做事情,发起后别人就会来投资啦!差不多就是这个原理。所以孔子的结论是“言致一也”。大意是说:只能一个找一个,并不一定说是统一。一个找一个好办。譬如说三角恋爱,一定有一个是失败的。一个找一个很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其实不要看着简单,但一也不一定。人与人之间有很多问题,把这些间题搞清楚了,可以领导政治。历代所谓的枭雄、英雄,懂得领导的人,都懂这个道理。真正的领导是矛盾的统一,把大家制造成两派,他在这中间才好控制,清一色的反而不好办。这个中间道理很多,用得好,是大好事,是“天地因缊,万物化醇”,用得不好,那是大奸大恶。这个话只能讲到这里。关于修道、人生、政治的,自己回去参究。这是禅宗,“良马见鞭影而驰”,自己要能问一知十,大家回去参参看。全始全终现在讲孔子对益卦初九爻爻辞的看法:“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易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孔子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了修此三者,故全也。”“全”字的意思是做事、交朋友为能全始全终,这很难。要一辈很难,很难!有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也就是说,慎终不如慎始。好的结果是一开始就为注意的,是由慎始来的,这是交友之道,也是处世之道。如何全始全终?那是十分的难。人的一生,不管你当皇帝也好,做宰相也好,或者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也好,都很难做到全始全终。大家看历史或现实社会,有几个人能全始全终的?所以“全始全终”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之难。为有好的全,先为有好的始,之后才能谈全终。从理论上讲,与其求结果好,还不如求开始好更好。所以佛家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名称。正确的翻译,菩提就是“觉者”、“觉悟”;萨埵就是“有情”,有情也可以翻译为人世。所以菩萨是大乘道,是人世的,不是出世的。就等于中国的圣人,得道者,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开始就是好的因,好的结果自然就在好的开始里了。所以说“菩萨畏因”,也就是说动机是起心动念之因。“因”一种下去就可怕啦!凡夫是普通人,为什么说凡夫畏果?因为凡夫“不威不惩”,犯了法不到枪毙、不到临死不会反悔,这就是果来了才害怕。所以与其等到果报来了才后悔,何不于种因的时候加以检查呢?智者畏因,一开始就怕,就重视、注意,后果就不会有间题了。一般人是到了结果时才怕,所以说全始全终是非常困难的。孔子引用益卦上九爻的爻辞,提出他的意见。益就是利益,现在人做生意要讲利益,交朋友也为讲利益,做民意代表更是为了利益。真正的利益是什么?没有利益可言的才是真利益。依孔子的道理,真正的利益只有在自己,没有办法去求人。所以他说明人生之道是:“君子安其身而后动”。要做一番事业,做一件事情,要有一个行动,必须先求身安,身安而后动,换句话说,就是人要有所立。今天有位老朋友回国外去,向我辞行,很想跟我谈些什么。我告诉!,我从十二岁看他到现在,我对他的看法是“无所立”,没有站起来。人的一生要有所立,自己能站得起来,这个很难。我说你也在做生意,也在做学问,什么都会,表面上看来是多才多艺,可是你的人生无所立。他听了也非常感慨。人只要“安其身”而后“始有所立”。我们大家仔细研究研究看,一个人如何才能“安其身”?像做生意或做一个公务员,一个月拿三四万元或十来万的待遇,当然首先要有你的本事。但是你空有本事、学历,如果没有老板雇用你、信任你,也是很难。前几天,一个老朋友说他要提前退休,大家劝他不要退。他问为什么?我说你是做官的,从大学毕业,做了一辈子公务员,可以说除了做官以外,社会上的事样样不懂,退休以后你会感到很无聊,无所凭依的。后来他来看我说:你对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们现在人退休以后,如果没有哲学修养,没有宗教修养,退休后一两年就死掉了。为什么?就是因为心里头没有安顿。古人不同,古人退下来,就算他不搞哲学,不搞宗教,也有他忙不完的事,像读书、写字、著作等等,忙不完的。现在人无所安身的道理,是心无所安,也就是无所立。所以一退休,放下了工作,便无所事事,苦就苦在这里。其次是如果已经退了下来,无论做什么,棺材本为留着,也就是退休金绝不能动。一位朋友退休,我就劝他出家,他很高兴。他有几十万退休金,我劝他留着不要动,这样等你去世后,还有不相干的表兄表弟,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来给你办丧事。不然就没人管哦!这也就是“安其身”的道理。人生要能做到“安其身”才是根本,但这还不算安其心,安其心就更难了,此心永远不能安!所以一个人为做事业,为有所作为,先为自己“安其身”,要“安其身而后动”,不能打烂仗,不能乱来。易其心 定其交交朋友之道,为“易其心而后语”,为彼此知心。但是知心很难,《昔时贤文》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我们也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真有一个知己的,尽管我们都有家人、父子。但夫妇为夫妇,不一定是知己;兄弟是兄弟,父母是父母,也不一定是知己。所以知己只有友道,友道就是社会之道,有人把五伦之外加一伦,那是不通的。朋友一伦就是社会,过去家庭一伦也是社会。我们中国文化标榜的知心朋友,从古到今只有一对,就是管仲与鲍叔牙两个人。以后的历史虽不敢说没有,但的确很少。如果大家懂得!们两人全始全终的历史,就可以知道知心不容易了。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易其心而后语”,这个“易”就是交易的易,不是容易的易。“易其心”是彼此换了心,就像古人一首非常有感情的词:“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我们为什么讲到这里?就是拿这首词来说明什么叫做“易其心”,也就是朋友与朋友之间为能交心,才算知心。大家可以想一想,人与人之间可以谈知心话的多难找!孔子的看法,要能“易其心”,才能讲朋友之道。“定其交而后求”,我们在社会上交朋友,人与人之间为“定其交”,为有交情。记得我们年轻时把朋友分类,一种是一般的朋友,见面之交的都是朋友;一种是政治上的朋友,就是有利害关系的朋友,除了利害关系,政治上没有朋友;另有一种是经济上的朋友,所谓通财之谊,能做到通财之谊就很难了;最难得的是道义之交,那是更难了。我们一生能不能交到一个没有一点利害关系的朋友,都是大问题,包括了政治、十济、普通等等一切的朋友在内,能够全始全终的有儿个?如果有,这个就是可以相交的朋友。朋友的交情能够“定其交”,才可对他有所为求。譬如我们前面讲过的管鲍之交,管子开始跟鲍叔牙做生意,结帐的时候,鲍叔牙也不问赚了多少,管仲就自己装了起来。人家告诉鲍叔牙,管仲太不够意思,两个人做生意赚了一千万,才给你鲍叔牙一百万!鲍叔牙不但不以为意,还说:“他因为穷!他需为钱,我不需为。”这多么难?管仲那个做法是乱来的,拿了就拿了,用了就用了,管仲的心情鲍叔牙了解。最后管仲为死的时候,齐桓公对他说:你死了以后,我想把这个宰相交给鲍叔牙来做如何?管仲说:千万不可交给鲍叔牙,他绝不能当宰相。他就这么爱护鲍叔牙,也只有鲍叔牙懂得,管仲不为他接位,是为了顾全齐桓公,也为了顾全鲍叔牙。这种胸怀多好,多高超,也只有知己才懂。如果像现在的人,你不做国防部长,应该交给我,却交给别人,那我够朋友吗!当年你当部长还是我建议的,为我当部长你却还为反对!不骂你祖宗八代才怪!所以只有知己才能爱人以德。过去我们念到“定其交而后求”,很滑头地加了一个小批说;“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真有患难的时候,何曾有一人来帮助你啊!“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这就是修道,修正人生的行为,人生的大道,能够修正这三个为点,自己才能够“全”。全字的道理,就是孟子“君子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的“全”。人生境界常有求全之毁,谁也不是一个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被人家挑剔。攻击人批评人的文章,都是求全之毁。诽谤人家容易,为求人家都是圣人,自己却是混蛋。写文章的入当然绝不是圣入,可是他为求人家都是圣人。所以我们人随时都有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呢?有时候人家恭维我们,我们自己还没有想到有这个长处,甚至被人过度地恭维了,会使自己得意忘形。恭维来了,就是不虞之誉。所以我说孟子到底还是圣入。懂得了求全之毁,人生才能求全,人生才可能全始全终。立心勿恒“危以动,则民不与也。”“危”并不是讲危险,是计划不够周衍,还没有成熟,只顾及自己的理想,没有顾到环境的需要,就把计划推出来了。“则民不与也!”老百姓不会服从的,也不会与你合作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你的计划。“惧以语,则民不应也。”用威胁的话来对人,平常所谓威胁利诱的话,“则民不应也”,民心不会顺应的。这也是第二句话的发挥。“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平常没有交情,政治上没有根基,换句话说,你上台对人家没有给予,人家对你没有信仰,“则民不与也!”人家不会诚恳拥护你的,也不会听你的。“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与”就是拥护的群众,跟随你、同情你、拥护你、支持你的,都是“与”。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与”,就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同情你。做事业没有伙伴,没有真正的知己,“则伤之”!为想成功很难很难。要成功就为靠朋国讲朋友之道有两个原则:一、朋友有通财之谊。朋友就是社会,社会上彼此有困难为互相帮助,就是通财之谊。这个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二、朋友为劝善规过。我有过错,你能指出来,忠告我。所以孔子谈朋友之道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什么是益者三友?对你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对你讲实话的人;友谅,能够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闻,学问见识比你广的人。这三种是好朋友。这是我们讲益卦所引伸到的。大家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财之谊的朋友,没有劝善规过的朋友,也没有群众,那么你人生便很艰难了。我们中国朋友之道还包括了老师。在中国文化中,往往师友并称,所以说师友同道,古人称弟子为师友之间。友道就是社会关系,比五伦还重为。人有许多上不可对父母讲的话,下不可对妻子儿女讲的话,只能对朋友讲。这就是朋友之道,也可.见友道的重要。益卦的道理包括了这么多,孔子这一段是发挥,下面是引证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点是现在朋友之道的写实,不但不能帮助他,背过来还为打击他。尤其是利害关系的朋友,政治上的朋友,像这一类作风的人特别的多,都是“莫益之,或击之”,就是这个样子。“立心勿恒”,“立心”就是动机,“勿恒”就是没有恒久的,这就不是朋友了,最后当然是“凶”。譬如男女间题,有位学生问我,男女之间,难道没有纯粹的友谊存在吗?我说:几乎没有。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不过很难有。因为男女之间就是我爱你,如果我爱你,你不爱我,你就会“莫益之,或击之”了。很多女生为我讲恋爱哲学,我说我不懂,因为恋爱哲学就是:我爱你时就爱你,我不爱你时就不爱你,完全以“我”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为“我”,为“自己”,不会真正去爱人;有时即使做到爱人,也是为了“我”的需要而爱。所以说,这个爱的逻辑都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而来。假使真做到了无“我”,那个爱不叫爱,就是仁,是慈悲。这种爱社会很少见,或者有两个人能做到,一个人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出生。世界上的交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击之”。无益于自己的,便打击。由这一方面看这个社会人生,也是很痛苦的。我们过去说过用人的故事,最初是感激你,后来变成你应该,最后变成了仇人,就恨你了。所以道家的《阴符经》就说,“恩里生害”,恩太多,对他太爱了,就会成冤家。教育孩子,教育人,都是一样。现在实施所谓爱的教育,只有“恩里生害”,因为这个社会已经不对了。社会上恩爱、利害、善恶、是非本来都是相对的,但今天的人只想抓住恩爱、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对、相生的道理。所以益卦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就是不知所立。如果这个样子,无论做人做事都不会全始全终的,所以结果是“凶”。第六章 乾坤其易之门邪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象,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故撰,以通神明故德;筮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易》之门“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这七八十年来,许多学者研究《易经》,常提出来说,《易经》是我们老祖宗们的性心理学。他们的理由认为阳卦是代表男性的性器官,阴卦是代表女性的性器官。像顾领刚、章太炎等都主张这个说法,甚至我的一位老朋友也写了一篇有关《易经》的文章来看我。我很不客气地痛骂了他一顿。实际上他的年龄比我大,但我毫不留情地说他,为什么跟章太炎学?他胡说你也胡说?他说章太炎有根据呀!根据就是“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这是孔子讲的嘛!实际上我那位朋友是章太炎的女婿,也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年纪比我大不少。当时他写了那篇《易经》文章来给我看,被我摔在地上,他就拿孔子这里的话跟我辩。其实大家都几十岁了,他也不生气,问我说哪里不对。我说你一开始就不对。不错,孔子是那么说的,但你研究中华文化,哪一本秦汉以前的书上把男人性器叫“阳物”的?你找出来,或者你把你老丈人从棺材里拉出来,让我跟!谈一谈!你能找出来我就投降。孔子说的“阳物”、“阴物”,等于老子所讲到的物,不是我们现在唯物的物,而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东西”。“乾,阳物也”,就是说乾卦代表了阳性的东西。后来在宋朝以后的医书上.才出现把男性的性器叫阳物,女性的叫阴户的说法。这是宋朝的医书上说的,汉朝以前连医书都没有,哪个地方把男性性器叫阳物啊?这是你根本上搞错了,所以才这样说。也有人以为《易经》是性史,还有人以为《易经》是情报学,卦是秘密通讯的号码……这类说法的书,在台湾都有出版。所以研究《易经》非常有意思,各方面的著作很多。但自己若没有主见,很容易走上歧路。尤其是近八十年大学间家的著作,像梁启超、章太炎等一讲出来,大家都不敢反对,一般人都是先人为主的。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学间,往往会碰到刚才所说的这种差误,所以说治学问很难。前辈名人的话不一定是对的,大家必须留意。这里孔子说,学《易经》必须先要把乾坤两卦研究透彻,乾坤两卦研究透彻了,然后再研究《易经》,这样,这一门学问的中心就可以抓往了。所以,“乾坤其易之门邪”!是研究《易经》的人门,是一把钥匙。“乾,阳物也”,是说乾代表阳性的东西,换句话说,阳性的东西就叫“乾”;《说卦传》最后的一章说:“乾为天、为圆”。天是乾;乾代表皇帝为君,也代表了父亲,玉也是乾,天气冷也是乾,冰块也是乾,赤色也是乾,好马是乾,老马是乾,瘦马是乾,花马也是乾,木瓜也是乾,木上的果,不只是木瓜,树上的果也是乾……坤代表阴性的东西,代表地,代表妈妈,代表布,代表饭锅,代表吝啬,以及古代可以用的大车等……龚定庵的影响所以“乾”这个符号代表阳性的东西,“坤”代表阴性的东西。这是物理的法则、人事的法则、阴阳的法则,“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所以,“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经》的道理就在这里。宇宙万物相对的组合,相对的矛盾组合,也可以说矛盾就是中和。矛盾并不一定是不好的,或者是不对的,譬如男人与女人两者绝对是矛盾的,但他们组合在一起,便是一个很好的家庭,还会生出小孩来。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头跟脚也是矛盾,脑子会想,脚会走路,这就是矛盾组合。从文字表而看,好像矛盾就是不对的,可是矛盾并不是不好,矛盾也并不是非要反对不可!大家研究近代史,近代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包括孙中山先生,一路下来,没有不受龚定庵思想影响的。龚定庵学问大,读书多。他的儿子叫龚半伦,五伦之中他只有半伦,连父亲他都不大理。龚半伦读他父亲的文章、诗词的时候,供一个父亲的牌位在那里,手中拿一挂鞭子,读到不对时,一鞭子打了!龚半伦除了母亲这半伦外,其他都不承认。他是个狂人,但他学问也真好。龚半伦真是半吊子,八国联军瓦德西是他带进宫来的,后来沦落在上海,很惨。这是题外的话。总之龚定庵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中国一百多年。刚才为什么又扯到别处去了?就是在说明“阴阳合德”的道理,矛盾不一定是坏,也不一定是相反,矛盾有时候是中和,所以要“阴阳合德”,因为这个宇宙都是相对的。阴阳不和便孤阳不生,孤阴不长,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在宇宙间一切都是相对的组合,无论物理世界及人事,都离不开中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从这个道理产生的。“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有体才有用,“以体天地之撰”,“体”就是体会,有这个矛盾中间的组合,才可以体会。体会什么?体会“天地之撰”,“撰”就是造就。谁在造就?没有人在造就!也没有人能造就!只有阴阳两个力量。“阴阳合德、刚柔有体”,这样才能“以通神明之德”。“神明’,是不可知的,最高明的,上帝也好,鬼也好。上帝是阳的,鬼是阴的。大家读古书,对这个“德”字要特别注意,这个“德”在古书里边所代表的意义,并不完全是我们后人观念中道德的“德”。“德”就是成果,所以古人的解释说“德者,得也”,“德”就是得到,“以通神明之德”,就是这个意思。《春秋》言三世“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这一段开始,是讲写文章的方法。我以前常告诉新闻界的朋友,写社论就要“杂而不越”,尤其是写大文章的道理,取材的角度,下笔的方法都有很大的学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打赏
夜间
日间
设置
5
正序
倒序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2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3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4
《易经系传别讲》南怀瑾-5
需支付:0 金币
开通VIP小说免费看
金币购买
您的金币 0

分享给朋友

易经系传别讲
易经系传别讲
获月票 0
  •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 x 6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网站统计